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主题教育 > 财政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7篇

财政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7篇

时间:2022-11-16 1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财政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7篇财政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  106004财政研究论文  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的现状分析和改革对策  一、引言  教育是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增强国家自主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政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7篇,供大家参考。

财政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7篇

篇一:财政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

  106004财政研究论文

  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的现状分析和改革对策

  一、引言

  教育是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教育问题应是我国目前以及长期关注的重点;同时,教育是一种准公共物品且是一种优值品,它具有间接性和迟效性。具体而言,首先,教育作为准公共物品而言,既可以满足人的求知欲,具有私人物品的属性,它也可以增加人们的社会法律知识并增加人们的技能,从而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其次,教育是一种难以数量化的、具有特殊价值的优值品。优值品是指那些消费者对其评价低于市场合理评价的商品。在现实生活中,个人的偏好、愿望和要求通常会与市场或社会的偏好不一致,个人对福利的判断标准和整个国家或社会的判断标准也不尽相同,显然教育具有这一特性。例如,由于教育是一种长期投资,它与经济建设等性质的投资相比,具有间接性和迟效性,有些消费者为了眼前的一些利益,甚至不愿对其子女进行

  教育投资。因此,基于上述考虑,研究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投入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步入21世纪之后我国又加入了WTO。同时,我国在不断的发展中渐渐意识到教育对一国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强调自主创新能力在竞争中的重要地位,这些都与教育密切相关。我国在教育上的投入也不断增加,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通过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的现状。

  (一)我国财政教育投入总量分析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对教育消费的需求大大增加,但由于我国教育投资渠道相对单一,主要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承担,导致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以占世界5%的公共经费,支撑着拥有世界学生25%的庞大教育规模。国际上衡量教育投入有一条基本线,即当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要达到4.07%~4.25%,才能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发展。

  据统计,我国人均GDP早已跨入800

  ~1000美元行列,但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在20xx年人均GDP达到6337.74美元时,财政教育支出才达到GDP的3.93%,20xx年之后比重甚至还有所下降。而据世界银行统计,早在2001年,美国、日本、英国等高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已达到4.8%,古巴、哥伦比亚等中低收入国家更高达5.6%。由此可知,我国财政教育投入虽然在逐年增加,但投入仍严重不足,投入水平也远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教育投入也有明显差距。

  (二)我国教育投入结构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虽然我国教育投入总额逐年增长,但相对于我国逐年增加的教育需求来说仍然是不足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关注教育投入总量以外,合理的教育投资结构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1.我国的教育投入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失衡。我国目前政府间的教育支出责任体制为:基础教育投资以地方政府为主,中央和省级通过专项转移支付的形式进行补助;高等教育则实行中央和省级两级政府管理,以省级政府为主的体制。这一体制使地方政府承担了更多的

  教育支出责任。20xx年,国家财政教育支出总额23041.7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教育支出为1253.62亿元,占比为5.44%,地方为21788.09亿元,占比为94.56%。由此可知,地方是负担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主要责任主体,对教育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但我国分税制下,地方政府没有相应的财权,从而出现了财权与政府支出责任划分不匹配的现象,最终导致教育投入不足的现象。

  2.我国的教育投入存在区域性的差异和不平衡。由于经济发展的制约及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明显的地区差异,教育的发展也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及不均衡。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领域,自从1985年教育改革后,基础教育就由各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但是较高层次的地方政府财政更愿意把资金投资于高等教育,而对于基础教育,各级政府均不愿提供,最后只能是将其层层下放,最终将其下放到乡镇一级。而全国各乡镇基本都缺少必要的财政经费来投资基础教育,且不同地方财力各不相同,结果导致基础教育资源投入不足的问题。例如,教师工资水平低、教书积极性差,学生上不起学,学校基础设施落后等现象,这些都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3.我国财政教育投入在三级教育之间的分配比例不合理。从财政教育投入在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上的配

  置比例来看,大部分政府财政教育资金投入了高等教育。以20xx年我国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数据为例,普通小学生的生均教育经费是5122.04元,普通初中是6854.86元,普通高等学校是14975.53元。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生均投入大约是基础教育的2倍。由上述分析可知,在三级教育的资金配置上,政府用于高等教育的投入相对较高,对初等教育投入相对较少。而初等教育的社会效益最大,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最大。财政教育资金的不合理分配导致政府在初等教育上缺位而在高等教育上越位的现象发生。

  三、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的改革对策

  (一)深化政府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维持教育经费的可持续性要继续加深对教育事业准公共物品性质的理解和深化其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的战略性地位的认识,并进一步提高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教育属于公共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效应,因此应以政府投资为主,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提高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

  首先,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其次,要不断完善我国的公共财政预算体制,合理分配财政资金,在

  财政资金的使用上充分凸显优先发展教育的方针和教育在社会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地区间教育的均衡发展

  我国应建立起一个以客观变量为基础的转移支付制度来平衡地区间的教育财政状况,促进教育的协调发展。

  在支出责任方面,应明确各级政府的教育支出责任,中央政府应通过平衡各地区教育条件来保证所有社会成员享有均等教育机会,承担起教育财政的最终责任。在制度层面上,要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一方面,完善一般性无条件转移支付制度,横向上使中央财政从中东部地区适当集中部分财力向西部进行转移支付,弥补贫困地区财政的教育收支缺口;纵向上建立省际、县际之间的教育转移支付体系,实现各地方政府教育提供能力的均等化。另一方面,建立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来重点改善办学、教学条件。

  (三)优化三级教育投资结构,明确基础教育的优先地位

  首先,政府要明确自己在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中的支出责任,增加对初、中等教育的投入;其次,在明确政

  府职能的基础上应以法律的形式,如《教育经费法》来进一步规范和约束政府行为,使得财政性资金在三级教育结构上的分配有法律依据,防止政府滥用权力;在政策落实阶段,政府应切实加大对初、中等教育的投资,将预算资金落到实处,一方面,政府应根据经济发展程度及外部环境变化来调整三级教育投资结构,将初、中等教育作为政府教育投资的重点领域。另一方面,对于高等教育的资金投入问题,应该寻求更广泛的筹资渠道,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将高等教育成本更多地交由市场来承担。

  (四)公开教育支出信息,建立教育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加大监督力度

  为了实现教育对民生的重要作用,保障人民的当家做主及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一方面,要通过广泛的外部监督来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及约束政府合理使用教育资金,即政府应及时通过网络等媒介公布教育经费的预算状况及使用情况,使公民充分了解教育资金的使用状况,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并进行监督制约政府行为;另一方面,政府内部应建立一套教育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科学设立各项评估指标和评估因子,通过对各个教育绩效评估指标的计

  算及对其结果的分析,更好地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对教育支出的内部监督。

  四、结语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结构化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并取得了巨大成果,这些都得益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在促进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及国际地位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因此在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的重要阶段,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事业应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我国应立足于教育现状,在吸取外国教育体制问题及借鉴国外优秀经验的基础上,逐渐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体制,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为山西师范大学)

篇二:财政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

  2013年世界发展指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在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的我国尽管今年来民办教育有所发展但高等教育几乎都是由政府提供的而真正能接受到高等教育的人在我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并不大因此可以说在经费支出上明显偏高从而也可以反映出初等教育的投入相对不足普通百姓往往不是教育体制下真正的受益人

  我国财政支出在教育方面的问题及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财政教育支出也不断增长,但同时存在较多问题。

  一、国际财政教育支出分析国外教育经费来源一般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拨款,即是“财政性教育拨

  款”;二是私人出资(如非政府性组织的捐赠),近些年来呈上升趋势。从11年的数据分析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政府性教育拨款占各国GDP比重的5%。(而我国尚为4%的目标而奋斗)

  我们可以看看其后的因素:1、基础教育的普及政策和城乡教育的均等化程度。一般而言,城乡教育均等化越高,拨款水平也就越高。2、后中等教育政策。3、高等教政策,各国因分担政策的不等化,而有较大差异。

  有数据表明:OECD国家中央、州和地方的分担比例平均为46.5:27.5:27.1,可以看出中央政府承担了主要角色。

  二、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发展状况首先,我们可以看一下下表:表1我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GDP的比重

  财政支出总财政支出/亿

  年份

  GDP

  额/亿元

  元

  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

  /%

  教育支出占GDP比/%

  2011

  12309.66

  48486.89

  659878.3

  15.68

  2.79

  2012

  14161.08

  53930.28

  703084.0

  15.21

  2.80

  2013

  16248.36

  60422.73

  869407.0

  15.18

  3.01

  2014

  18380.21

  79781.35

  889529.9

  16.32

  3.32

  2015

  20449.63

  82592.66

  900670

  16.32

  3.48

  2016

  21309.66

  97220.00

  985353

  16.37

  3.67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1、我国的教育总额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不断的增加,从数据上,近年来

  的教育支出增长大致保持在10%,表明了教育支出有着较快的增长速度。

  也可以说明我国是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着重对教育方面较大投资。

  2、我国的教育支出已不可忽略的成为了财政支出的大项。亦可以说明党和

  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从已实施的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中,我们也可

  以清晰的看到这一点。

  但财政性教育支出比重既在于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也在于其占GDP的

  比重。而后者的数据从数据统计上来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此外,教育支出结构主要表现在教育经费在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结构、

  在高等、中等、初等三级教育上的分配及在地理区域的分配结构。基于这几

  点,一在我国,教育经费的来源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而从可得数据上看,

  我国地方是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主力军。这一点与发达国家恰好相反。

  二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我国在高等、中等、初等的三级教育上的经费

  投入是所有国家中相差的最为悬殊的。三、从地理区域的分配结构看,东部

  地区教育支出明显高于中西部,且差距呈日益增大的趋势。

  接下来,我们换一个视角进行分析。从上述第二段的现状看来:财政教育

  支出结构失衡,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区域失衡和结构不合理现象,加之教育

  资源整体配置效率不高。表现在:

  一、区域配置不均衡,这首先在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失衡,东中西部的发

  展呈阶梯式发展。表现形式就在于东中西部对教育支出的比重问题上。

  也在于各地官员对教育投入的重视程度,贵州省虽作为我国的第一贫

  困大省,但其对教育的支出却占省总产出的7%之高。这各中也不能忽视的就是中央财政缺乏平衡和协调的能力。

  二、三级教育经费投入比例不合理。投入比例严重失调。相比投入较高

  的高等教育,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整体水平较低。这也多半源

  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不完善等。下面的表格可以

  更明晰的反映出这一信息:

  表2三级教育均支出比例国际比较

  国家类型

  初中高三级学生教育经费投入结构比

  1

  低收入国家

  1:2.7:12.8

  中高收入国家

  1:1.2:2.9

  高收入国家

  1:1.5:2.2

  世界水平

  1:2.7:3.0

  中国

  1:1.98:16.84

  资料来源:《2013年世界发展指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在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的我国,尽管今年来民办教育有所发展,但

  高等教育几乎都是由政府提供的,而真正能接受到高等教育的人,在

  我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并不大,因此,可以说,在经费支出上,明显

  偏高,从而也可以反映出初等教育的投入相对不足,普通百姓往往不

  是教育体制下真正的受益人。教育不公亦由此体现。

  根据以上分析得来的部分问题,对策方案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着手。

  二、加强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的实施。想提高教育性财政费用的支出,首

  先就要有充足的财政收入来源。我国数据表明,我国的财政收入增长

  很快,但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却偏低。我们理当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三、缩小地区间的差异。在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客观事实,

  为了缩小基础教育支出水平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就需要政府做好平衡

  和协调工作,完善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

  四、优化三级教育结构。现阶段的我国,国民的受教育普及率还不是很

  高。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应体现在引进市场机制,实现全社会参与战

  略,采取自费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的办法办学。

  参考文献1、《经济师》2013年第五期《我国财政教育支出问题分析》.韩爽韩继深2、《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和对策分析》.周楚书3、《教育发展研究》2016年第三期《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马国贤马志

  远

  2

  4、网页:中国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财政支持教育事业发展请况》《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问题初探》.许盛5、网页:雅虎资讯2016-03-11

  3

篇三:财政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

  -

  引言1关键字1一、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1

  1、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理论依据12、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现实意义2二、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现状32、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缺乏43、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构造不合理64、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不公平现象75、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使用效率低下8三、探究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问题产生的原因91、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缺乏的原因分析92、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构造失衡的原因分析93、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不公平现象的原因分析104、中央与地方政府责任失衡造成财政权责不清105、法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造成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低下12四、解决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问题的对策建议121、增加财政支出,加大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122、优化支出构造,表达教育公平123、拓宽教育经费筹集渠道,建立新型多元化筹资机制134、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政责任13

  .

  z

  -

  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与监视13五、结论14参考文献15致15

  .

  z

  -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工商大学财政学08级2班辰指导教师虞利娟

  引言:2012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两会记者会上说:我曾经说过,公平正义比太阳还光芒,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实事地讲,9年来,我们为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做了大量不可磨灭的工作。在我任职的最后一年,我们政府将做几件困难的事情,一定要做,努力做好,而不留给后人。……第五件事情,我们已经将教育经费占GDP的4%列入预算,我们一定要通过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并使经费合理使用。关键字:财政教育支出;问题;对策Foreword:March14,2012,PremierWhenatthepressconferencetwosessions,said:Ihavesaid,thefairnessandjusticebrilliantthanthesun.Fairnessandjusticeistheessentialcharacteristicofsocialism.Practicallyspeaking,thepastnineyears,wehavedonealotfortherealizationofsocialequityandjusticeindelible.Inthefinalyearofmytenure,ourgovernmentwilldoseveraldifficultthingsmustbedone,workhard,notlefttofuturegenerations.The...Thefifththing,wehave4%ofeducatione*penditureasapercentageofGDPincludedinthebudget,wemuststrivetoachievethisgoal,andtherationaluseoffunds.Keywords:FinancialE*pendituresforEducation;Problem;Countermeasure

  一、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

  政府主持财政性教育支出,有着合理的理论依据和深刻的现实意义。要分析我过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现状及问题,必须深入思考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以此为后面的分析奠定理论根底和现实根底。

  1、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理论依据

  "教育兴国,人才强国〞,教育的兴旺程度和投入水平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素质和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准。教育提高了全体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开展提供了人才储藏,为国家的进步提供了智力保障,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局面。教育支出在世界各国财政支出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表达了各国开展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素质的目标。

  从经济性质来看,教育效劳一般被看作是一种混合物品。然而,教育是分初

  .

  z

  -

  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几个层次的。多数国家根据本国经济开展程度,对初级教育通过法律规定假设干年的义务教育。所谓义务教育,是保证公民根本素质的教育,既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带有强制性。既然是国家通过立法安排义务教育,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异地享受这种教育,则这种效劳理应由政府来提供和保证,而政府如果不能保证义务教育的足够经费,则应视为政府的失职。

  从实践来看,各国政府特别是开展中国家的政府一般在提供教育效劳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教育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科技进步又是源于教育。二是防止因收入差距而形成受教育时机的不公平。如果教育效劳主要由私人部门提供,学费必然抬高,则收入较低家庭的子女即使天资聪颖也会被拒之于校门外。而如果主要由政府提供教育效劳,就可以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时机,从而保证教育时机的公平,并防止流失优秀的人才资源。三是教育资本市场的不兴旺和不完善,由政府主办教育并为教育贷款提供担保,则有助于弥补教育资本市场的缺乏。

  2、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现实意义

  国家的财政性教育支出有助于教育事业的安康开展:教育作为一项准公共产品,这就决定了其不能由市场有效供应。因此教育效劳的提供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由国家财政主要支持的。温家宝总理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2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生产总值〔GDP〕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这一举动无疑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将有利于各级各类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的改善。

  国家的财政性教育支出有助于表达社会公平正义: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有利于推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各项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实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政策,有助于妥善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承受义务教育问题。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有助于表达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有助于防止优秀人才的流失。

  二、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一直都很重视教育事业的开展。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开展,我国的财政性教育支出也在不断地增加,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正确地

  .

  z

  -

  分析和解决教育支出存在的各项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和教育事

  业的良性开展。

  1、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现状

  长期以来的理论和实践证明:一国财政教育支出的规模和构造是影响教育经

  费效益的两个主要因素。我国目前的财政性教育支出虽然总体有所增长,但在国

  际上与其他国家相比却相对落后。而且教育支出在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

  育之间的分布构造也不尽合理。存在着重视高等教育,无视初级教育的现状,特

  别是农村根底教育的普及长期处于落后的困境。教育经费投入缺乏,且教育资源

  使用效益低下,使得我国学校教育的综合入学率和人文开展指数都低于世界许多

  国家的水平。

  图一:1992年-2009年我国在线学生生均财政性教育支出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从上表的数据来看,我国近20年来生均财政性教育支出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但1992年到2004年所表现出来的增长趋势均不太明显,这说明我国政府对于教

  育事业一直比拟重视,但对于教育事业的扶持力度还不够。自2004年我国生均

  财政性教育支出突破2000元大关之后,增长势头迅速加快,于2009年十分接近

  于6000元,这说明近几年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对教育事业的支出。纵向看来,

  我国政府对教育事业一直比拟热心,近几年由于人们群众对教育事业越来越关

  注,以及对教育公平的呼声越来越高,政府推动教育事业开展的决心也加大了。

  表一:2008年全球各地区教育支出占GDP及财政支出比例

  地区

  公共教育总支出公共教育总支出占政府

  占GDP的比例%

  财政支出的比例%

  撒哈拉以南非洲

  5

  17.5

  阿拉伯国家

  4.5

  25.7

  中亚

  3.2

  18

  东亚及太平洋

  4.7

  15

  南非和西亚

  3.6

  14.6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

  5

  13.4

  .

  z

  -

  北美和西欧

  5.7

  12.7

  中欧和东欧

  4.9

  12.8

  数据来源:UNESCO,2008年"全国教育全球监测报告"

  从世界围来看,教育支出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局部。教育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表达了一国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然而这一重视程度并不是与教育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成正比的。如表四所示,经济兴旺的欧美国家其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却排在相对靠后的位置,相反却是一些落后的亚非国家的这一比例较高。这是因为欧美国家经济兴旺,其政府财政支出也十分庞大,因此占这一巨额支出很少一局部比例的教育支出就能保证欧美国家公民得到很好的教育。同时欧美国家普遍人口较少,因此人口对教育造成的压力不大。反观亚非国家,不仅具有庞大的人口压力,教育支出的对象基数巨大;而且这些国家普遍经济落后,虽然这一比例说明这些国家也很重视教育,但他们的财政支出并不能有效地提高该国的教育水平。而中国2008年的教育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为16.69%,在世界围来看偏高。这也正是教育支出绝对数额的缺乏和支出对象数量的巨大所造成的。

  上述观点也可以通过世界各国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来进展佐证。欧美兴旺国家的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较低,但占GDP的比重却较高,而亚非国家正好相反。这说明事实上欧美国家的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额是非常巨大的。也即是说明考察一国教育水平最重要的因素是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由表四可知,欧美国家普遍存在着教育支出占GDP比重较高的现象,这也正与欧美国家教育水平兴旺的现状很好的联系起来。亚非国家的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较低,这也是这些国家教育水平落后的重要原因。中国2008年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只有3.33%,这仅仅只比中亚地区高一点点,落后于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甚至远低于同为人口超级大国的印度的3.7%。

  由此看来,我国教育支出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展横向比拟,我国远远落后于大局部国家和地区。这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相符合。

  2、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缺乏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虽然逐年都有所增加,但总量依然缺乏。这主要表现在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缺乏上面,教育支出的增长速度赶不上GDP的增长速度。也就是说教育水平的提高速度赶不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

  .

  z

  -

  需求。世界各国普遍把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看作该国的教育开展程度和人文水

  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世纪就呼吁世界各国在2000年实现教育支出占国民

  生产总值比例到达6%的目标;1993年,我国政府公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开展纲

  要"也规定:"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

  纪末到达4%。〞但是直到今日,我国既没到达6%的国际目标,离我国自己制定

  的4%目标也有着一定差距。

  表二:1992年-2009年我国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及GDP的比例

  教育经费占

  教育经

  年国家财政性教国家财政支

  财政支出的GDP(亿元)费占GDP

  份育经费〔亿元〕出(亿元)

  比例

  的比例

  1992728.75

  3742.2019.47%

  26923.482.71%

  1993867.76

  4642.3018.69%

  35333.922.46%

  19941174.74

  5792.6220.28%

  48197.862.44%

  19951411.52

  6823.7220.69%

  60793.732.32%

  19961671.70

  7937.5521.06%

  71176.592.35%

  19971862.54

  9233.5620.17%

  78973.032.36%

  19982032.45

  10798.1818.82%

  84402.282.41%

  19992287.18

  13187.6717.34%

  89677.052.55%

  20002562.61

  15886.5016.13%

  99214.552.58%

  20013057.01

  18902.5816.17%

  109655.172.79%

  20023491.40

  22053.1515.83%

  120332.692.90%

  20033850.62

  24649.9515.62%

  135822.762.84%

  20044465.86

  28486.8915.68%

  159878.342.79%

  20055161.08

  33930.2815.21%

  184937.372.79%

  20066348.36

  40422.7315.70%

  216314.432.93%

  20078280.21

  49781.3516.63%

  265810.313.12%

  200810449.63

  62592.6616.69%

  314045.433.33%

  200912231.09

  76299.9316.03%

  340902.813.59%

  数据来源:此表数据依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及"中国统计年鉴"收集整理

  图二:1992年-2009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财政支出及GDP增长速度

  数据来源:此表数据依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及"中国统计年鉴"收集整理

  .

  z

  -

  从上表及上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财政支出和GDP这三组数据的增速总体上呈现如下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开展,也就带来了90年代初期的各项数据的飞升。90年代中期各项数据的增速有所放缓,到1997~1999年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影响而到达低谷。进入21世纪三项数据的增速又有所增长,直到2008年的经济危机又使各项数据再次陷入低谷。总体来说,近20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呈现在波动中上升的趋势;而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呈现出波动中下降的趋势。

  具体来分析,自1996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财政支出和GDP这三组数据的增速首次非常接近以来,财政性教育支出和财政支出的增速几乎每年都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这说明我国政府的财政支出特别是对于教育的支出还是比拟热心的。但由于受到我国方案经济、政治动乱、文化大革命等诸多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教育的底子十分薄弱。这就使得虽然财政性教育支出的总量及增速都在不断提升,但其占GDP的比重一直增长缓慢。这就说明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增长并不能跟上社会开展的速度,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因此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目前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还是支出的总量缺乏和占GDP的比重不高。这就决定了我国没有将更多更合理的经费用于教育事业,这从根本上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开展。

  3、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构造不合理

  有关调查研究说明:对初等教育的投资比对中等教育的投资更有效率,更加公平,而中等教育的效率和公平则优于高等教育。世界银行2008年曾对教育支出的外部效应进展了调查,结果说明各类教育的社会收益分别为:初等教育18.4%、中等教育13.1%、高等教育10.7%。由此可见,教育正的外部效应最高的并非为社会培养高级人才的高等教育,相反却是最为根底的义务教育。

  图三:2010年我国东部10省市生均教育事业费数据来源:此图依据"201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收集整理

  图四:2010年我国西部12省区市生均教育事业费数据来源:此图依据"201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收集整理

  从图二和图三中可以看出我国生均教育事业费呈现出地区间分配不均和各级教育间分配不均的问题。图二是2010年我国东部10省市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情况。可以看到其中三个直辖市的生均教育事业费明显高于东部其他省份,同时还可以看到高等教育的生均教育事业费远远超过其他几个教育阶段,而中职学校

  .

  z

  -

  的教育事业费在各教育阶段普遍偏低。图三是2010年我国西部12省区市的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情况。可以明显地看到西部地区生均教育事业费普遍低于东部地区的水平,此外除几个民族地区的高校生均教育事业费超过一万元以外,其他几个省市的高校生均教育事业费普遍偏低。

  正如前文所说,教育正的外部效应最高的并非为社会培养高级人才的高等教育,相反却是最为根底的义务教育。但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恰恰呈现初等教育支出缺乏,高等教育支出所占比重较大,职业教育支出欠缺的现状。众所周知,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并且现在已经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费。可想而知国家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经费投入应该是比拟大的。但就现在我国的财政性教育支出格局来看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并不高。而对于拥有更少学生人数,并且收取高额学费的高等教育阶段来说,普遍享有极高的财政经费投入。而职业教育阶段的学校和学生普遍不受重视。

  因此,我国的财政性教育支出格局并不能有效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良性开展。东部地区的省市占用了大局部的教育经费,教育水平和条件落后的西部地区则没有更多的经费来改善教学现状;高等教育占用了大局部的教育经费,这虽然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等人才,但却使教育正的外部效应最高的初等教育经费受到压制;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经费的短缺并不符合我国社会开展的实际情况;初等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根底人才,为提高国民根本素质提供了保障,但我国的教育支出格局明显不利于初等教育的开展。

  4、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不公平现象

  教育不公平现象集中表达在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这一问题上。造成这一不公平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城乡分配不合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我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对于初级教育阶段的学龄儿童,国家虽然有免费义务教育的政策,但同时也要求他们就近就地上学,再加上农村儿童由于家庭收入等原因,就使得农村地区承载了极大的教学压力。广阔的农村小学、初中成为了我务教育的主力,接收了远超过城市学校的学生人数。由于农村学校受到教学质量和农村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像城市学校那样拥有择校费、借读费等其他形式的资金收入。农村学校只能完全依靠国家财政教育经费的扶持,即使有一点社会捐赠收入,那也是资金分散、投入量小、偶尔有之的。

  表三:2009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呈现出的城乡差异

  财政性教育经费〔亿元〕在校生人数〔万人〕生均教育经费〔元〕

  .

  z

  -

  城市初中

  1088.32

  1059.05

  10276.38

  村镇初中

  1631.35

  4374.59

  3729.15

  初中合计

  2719.67

  5433.64

  5005.25

  城市小学

  1330.47

  1778.77

  7479.72

  村镇小学

  2642.55

  8292.70

  3186.60

  小学合计

  3973.02

  10071.47

  3944.83

  数据来源:此表依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0"收集整理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初中与村镇初中所占有的财政性教育经费的绝对

  数额相差并不太大,但由于村镇初中在校生人数是城市初中在校生人数4.13倍,

  这就使得城市初中的生均教育经费是村镇初中的2.76倍。而我国村镇小学的财

  政性教育经费虽然接近于城市小学的2倍,但由于村镇小学在校生人数是城市小

  学在校生人数的4.66倍,所以生均教育经费中,城市小学是村镇小学的3.75

  倍。

  由此可见,我国教育经费呈现城乡之间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城市中小学生人

  数远不及农村中小学生人数,但城市生均教育经费却远远高于农村学生获得的生

  均教育经费。这必然导致城市中小学生占有优质的教学设施、优质的教师资源、

  优质的学习环境。而在广阔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们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教

  育条件。

  5、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使用效率低下

  我国具有五级政府、五级财政。政府对于教育事业的拨款从资金拨付源头到

  最终落实到每一所所学校及每一个学生的手上经过了很多的程序,这就使得教育

  经费的使用效率偏低。

  具体来说,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大致可分为中央政府支出和地方政府支出两

  局部。中央的财政性教育支出最后落实到乡镇一级学校要经过全部五级财政,而

  地方政府的财政性教育支出最后落实到乡镇一级学校也要经过四级财政。漫长的

  资金拨付过程使得教育经费不能及时到位,这是资金使用效率在时效性方面效率

  低下的表现。

  另一方面,教育经费经过层层转拨,难免会出现雁过拔毛的现象。尤其是在

  我国目前教育经费拨付使用的管理监视不到位的情况下,普遍存在教育经费被挪

  用、截留等现象。目前我国教育经费的拨付和使用都还存在着许多不规的地方,

  没有一个明确的规章制度和监视管理体制对教育经费的拨付和使用进展监管。这

  .

  z

  -

  就使得教育经费在资金足额到位方面显得效率低下。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同其他公共产品一样,需要国家财政的大力扶持。

  由于教育尤其是公立教育其本身不具备产出和收益,所以更加需要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的保障。但这样一个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低下的现状,再加上本来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的缺乏,公立学校就面临更大的开展难题。而私立学校则相对来说资金使用效率更高。私立学校大多是私人办学或企业办学,其资金的拨付少了繁琐的程序,资金能够及时并且足额的到达资金使用者手中。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大多数私立学校反而比一些公立学校开展得更好。

  三、探究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着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探究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合理的解决对策。在此,本文通过对上述几个问题以及其他一些问题的探究,综合分析,寻求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1、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缺乏的原因分析

  前文根据纵向和横向两组数据的比拟分析,可以得出我国教育支出总量缺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主要表达在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偏低。这不仅落后于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并且更重要的是现在距离1993年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要到达4%的目标已经将近20个年头了,这一目标还未实现。这直接造成了我国教育支出的总量缺乏,也就造成了我国教育水平差异明显、师资力量缺乏、教学设施落后。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都不利于我国教育的开展,都不利于我国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2、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构造失衡的原因分析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构造失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和创新大行其道的社会,因此高端人才缺口较大。这也就使得我国政府更加注重对于高端人才的培养,于是出现了教育支出向高等教育倾斜的格局。但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还很不兴旺,再加上我国具有庞大的人口压力。享受高等教育的公民毕竟只有少数,更多的公民需要的是初等教育水平的改善。而我国想要取得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开展,仅仅依靠高端人才是不够的,社会经济各个部门都需要大量的根底型人才。只有大力开展根底教育才能提高整个国家的知识文化水平、人口素质水平和社会经济水平。

  同时我国经济开展还需要大量的专门型人才和一线加工人才,而中等职业教

  .

  z

  -

  育恰恰提供了这样的人才。但是由于我国对于中等职业教育历来不重视,再加上中等职业学校普遍规模小、影响力不大,因此中职学校的教育事业费在各教育阶段中普遍偏低。这说明我国对于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较小,这将导致很多员工知识技能更新换代缓慢,无法满足新产品、新工艺的要求而成为下岗人员,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就业难和"民工荒〞。另外,这样的教育支出格局还将严重影响我国产业构造的调整优化和经济开展模式的换代升级。不利于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产业工人素质的提高,使我国在新知识时代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此外,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还存在东西部和城乡之间的构造失衡。东部地区和城市是我国经济开展的重点,因此我国教育支出也偏向于这些地方,从而无视了面积辽阔、人口巨大的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这不仅不利于我国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也不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表达。

  3、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不公平现象的原因分析

  义务教育是国家的法定教育阶段,其教育经费几乎完全由国家供应和保障。由于城市学校拥有更多的教育经费拨款,所以城市学校有能力不断改善其教学条件。雄厚的财力保障使城市学校用于改善教学设施、校舍设备的经费比拟充裕,也能够给城市学校的教师提供更好的薪资待遇。而且城市优越的居住环境也留住了绝大多数优秀教师。在这样的格局下,城市学校普遍享有优质的教学资源,能够吸引城市学生甚至是一些农村的学生前来就读。因此一局部享有优秀教师资源和高升学率的城市学校就开场向学生收取一定的择校费。这些经费完全由学校自主支配,所以这些学校得以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教学资源的进一步更新和改善。在这样一个良性循环下,城市学校的财力越来越雄厚,学校开展也越来越好。

  而农村学校则截然相反。由于农村学校本来教学环境就相对艰辛一些,大局部教师不愿意在农村学校教书。现在农村学校的教师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等现象。农村学校的教师根本上都是以前的代课教师转化而来,虽然有比拟丰富的教学经历,但创新思维比拟差,不利于为学生的长远开展打下良好根底。而新引进的教师又大多是一些一般本科或者专科师类院校的师生,他们的教学能力普遍偏低。这样一个教育格局,又得不到大量资金的注入,自然不能改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所以农村的教育支出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而这一恶性循环的直接后果就是农村学生知识体系落后,教育不公平现象突出。

  4、中央与地方政府责任失衡造成财政权责不清

  表四:2008我国各省区市教育经费收入来源情况〔单位:千元〕

  .

  z

  -

  中央支

  中央支

  地区

  出与地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

  地区

  方支出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

  出与地方支出

  之比

  之比

  41481245469016590.8844

  9306721996427220.0934

  10894253451959250.2410

  3982708479231110.0831

  10818863482302580.2243

  1591862231020000.0689

  7422352380616830.1950

  3425226506605010.0676

  5636671338655070.1664

  2074050389854090.0532

  **

  3747328250166060.1498

  3856247774914750.0498

  **

  2983022206084260.1447

  2102769438373160.0480

  8080479657833840.1228

  3727468797283380.0468

  3166246266258030.1189

  48529461166155360.0416

  2868596271419450.1057

  2583127026115

  0.0368

  178526333317120.0054

  1063693558491390.0190

  86952

  262552700.0033**

  347622320.0000

  84840

  270913810.0031

  9289811

  0.0000

  141727656152280.0022

  4941223

  0.0000

  38561

  332840440.0012

  6080336

  0.0000

  11661

  342293230.0003合计13388332412931734180.1035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9"

  教育支出总额较低这一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责任失

  衡造成的。我国有五级政府,除中央以外,其他四级政府统称为地方政府。中央

  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工不明阻碍了教育经费的拨付。从表三的数据中可以看到:

  除市中央与地方的教育支出比拟接近之外,其他各省区市的教育支出绝大局部是

  由地方政府拨付的。其中除四个直辖市和国家重点关注的几个省区享有较高的中

  央教育支出外,其他地区中央教育支出只占很少一局部。而在这些省份中,东部

  省份收到的中央教育支出也比拟多,地方教育支出也比拟丰厚。而西部地区一些

  省份的中央教育支出非常少,地方教育支出也显得捉襟见肘,**、、、四个省区

  中央教育支出为0。相对较低的教育支出使得西部地区省份的教育事业开展显得

  困难重重。

  .

  z

  -

  我国是集中制国家,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央集中了大量的财权和财力。正是如此我国才能完成申办奥运会、世博会、抗震救灾、三峡大坝等诸多大型任务。这也说明我国的教育事业应由中央政府主持,由中央政府支出大局部教育经费。现在这种教育支出由地方政府唱主角的现状并不能很好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开展。地方政府财力有限,拿出大局部财政支出用于教育事业就使得用于其他方面的支出相对减少,不利于地方社会经济的开展。

  5、法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造成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低下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还存在经费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教育支出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监视不到位所造成的。在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通过五级政府、五级财政层层转拨的情况下,加之对这一流程的监管不到位,所以我国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教育经费领用不规的地方,这直接减少了教育经费的发放。比方一些地方存在着挪用教育经费、将教育经费用于其他政府支出、谎报多领教育经费的现象。

  这些做法无疑变相减少了教育经费,同时层层转拨的方式也降低了教育经费的时效性,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开展。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对教育经费的管理、审计等等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使得教育支出有漏洞可钻。此外管理监视不到位也使得教育经费的投入方向、使用及效果没有一个标准可循。

  四、解决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问题的对策建议

  面对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所呈现的诸多问题,应当综合分析、全面考虑,针对存在的各种问题合理制定应对措施。

  1、增加财政支出,加大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

  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市场不能有效供应,所以国家应该负担起对教育的支出。现在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及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都不高,这就使得教育支出总额不高。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增加财政支出,加大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以此来改善各级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改善初等学校教学设施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我国教育水平和人民的知识文化水平。

  2、优化支出构造,表达教育公平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一大特征,教育事业尤其需要表达公平正义。为此,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应优化支出构造。财政应加大对中西部教育的资金投入,承当起中西部地区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所需的资金,并提高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和公用

  .

  z

  -

  经费保障资金标准;提高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测算单价标准,并对高寒地区教师学生给予特殊补贴。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对农村学生和城市贫困学生实行免费的职业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此外,中央财政应把中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教职工工资承当起来,由中央财政通过银行系统直接发到教职工手上,再由省级财政负责工资以外的其他补贴。

  教育支出构造的优化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应借助社会的力量。对西部贫困地区根底教育的开展设立政府扶贫、基金扶贫等工程,通过政府组织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来扶持中西部贫困地区根底教育事业的开展。

  3、拓宽教育经费筹集渠道,建立新型多元化筹资机制

  通过税费改革增强公共财力。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占教育事业经费来源的大头,而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又集中于税收收入。为此要加强税收征管,大力推进税费改革,保持财政收入稳定较快增长,为4%目标的早日顺利实现提供坚实的财力根底。通过采取足额增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等措施,逐步建立起政府多渠道筹措财政性教育经费的长效机制。

  进展义务教育多元化融资。义务教育作为公共产品,是各级政府的共同责任。建议中央和省一级的地方政府可以考虑发行义务教育公债和义务教育彩票,从社会吸引投资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这也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国情。而对于农村义务教育来讲,通过发行农村义务教育公债和彩票还可以依靠社会的力量来化解"普九〞时期所欠下的债务。

  4、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政责任

  政府要用体制、机制的创新来引导教育投入的增加。中国有五级政府、五级财政,各级政府直接对于教育事业责任的划分不是很清晰,因此设计出一个好的经费保障机制和制度,才是解决教育经费投入问题的根本。增加教育投入,要坚持体制机制的创新、制度的先行。从提高教育质量和减轻老百姓教育负担出发,我国应切实提高教育投入水平,保障教育经费。应该明确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防止相互推诿而导致教育经费不能及时、足额到位。

  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与监视

  加快教育投资法规的制定,并形成机制。我国目前在教育投入上缺乏立法,各级政府对教育支出的责任和标准不明确,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缺乏,抑制了教育事业的开展。为此应该加快教育投入法及其运行机制的构建,将整个教育事业纳入其中,明确各级政府对各级各类教育的投入责任和标准,并

  .

  z

  -

  切实保证教育投入机制的有效运行,实现教育投入的法制化。切实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坚持开源节流并重,一手抓增加投入,一手抓资

  金管理,坚持勤俭办教育的方针,坚决反对各种铺浪费。对教育经费的使用要制定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定。全面推进教育经费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让增加的投入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与此同时,应该加强学校的管理,建立有权参与决策、评价、监视的教师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和学生自治委员会,防止学校领导乱收费、乱用钱。

  五、结论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总体来说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总量缺乏的问题,即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总量缺乏;另一方面是由支出构造不合理而引起的教育公平问题。

  对于教育支出总量缺乏问题,自从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开展纲要"年确定教育支出占GDP4%的目标以来,我国一直没能顺利实现这一目标。近年来国家反复强调这一目标,今年两会期间通过的新一年国家预算已经明确地将教育支出占GDP4%的这一目标写入预算。同时温家宝总理也在两会期间庄严承诺一定要在最后一年任期实现这一目标。这为4%的目标在2012年取得实现打下了坚实的政治根底。从这几年实际发生的情况来看,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在逐年提高,并已经非常接近于4%这一目标。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目标将在在2012年取得实现。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要保证财政性教育支出绝对额度的增长,另一方面是要确保GDP的平稳增长而不至于突然拔高这一比值的分母。

  教育支出绝对额的增长已经通过新一年的国家预算确定下来,即预算教育经费。而从过去历年的数据来看,预算教育经费的数额与每年实际发生的财政性教育支额度出相比往往较小。所以保证了预算教育经费,则未来将要发生的财政性教育支出也得到了保证。

  对于GDP的增长,我国政府在科学开展观思想的指导下已经日趋理性,不再要求GDP的高速增长,而是寻求GDP的平稳增长。这一思想方针的转变不仅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开展,也保证了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这一数值的分母不会有较大波动,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对于教育公平的问题,近年来公众和政府也是越来越关注社会公平正义。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讲"有教无类〞。教育的公平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长远开展和

  .

  z

  -

  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政府也越来越重视这一问题。如果我国政府能从本文所提到的几个方面对财政性教育支出做出相应的改革,则必将使教育更加公平,使广阔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益禄,岳凤霞.关于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目标的思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52~56[2]璐.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52~56[3]爽,继深.我国财政教育支出问题分析.经济师,2010,5:23~24[4]周勇,浅析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缺乏及对策分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52[5]爱建,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分析及政策建议.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10:23~27[6]玲,对我国财政教育支出问题的思考.交流研讨,2008,11:110[7]关洁,浅析我国财政教育支出问题.公共管理:159[8]梓媛,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根本状况及问题.中国外资,2011,6:46[9]付星宇,中国财政教育支出优化的对策研究.学术论坛,2010,12:269[10]娜丽莎,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师大学学报,2010,7:13

  致

  衷心感工商大学给我这样的学习时机与条件,工商大学有着浓厚的学术气氛和严谨的治学作风,给了我人生中珍贵的财富。

  经过半年的资料收集与筛选,数月的字字斟酌,屡次的修改,我终于完成了本文的撰写任务。我深刻体会这其中凝聚着众人的关心、帮助与保护,我只能在此借只字片语表达心的久久不能平静的感谢之情。而这份代表大学期间学习成果的毕业论文希望不负师长与家人的期望。

  首先,我想感的是我尊敬的给予我很多启迪的导师虞利娟副教授。虞教师学识渊博、思想睿智、治学严谨,从毕业论文的选题、逻辑框架的设计、直至最终定稿,她都给了我悉心的指导。教师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重要影响。我还要感在大学学习期间的各位授课教师,你们都给了我很多学习的启迪与人生的感悟。

  .

  z

篇四:财政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

  县财政教育经费投入调研报告

  一、我县财政教育经费投入的现状我县现有教师*****人,其中:在职在编7177人,离退休3186人。

  教育系统占全县财政供养人口的50%左右。全县有高中5所,初中22所,小学39所,幼儿园44所,职业学校1所,成人学校14所。学生数*****人,其中:学前教育*****人,义务教育*****人,普通高中*****人,职业教育7850人。

  2021年,财政教育投入*****万元,占财政经常性收入50.94%,占公共预算收入43.09%,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万元,大附加5089万元。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增长15.62%。1、全面落实各类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保证全县教师工资足额准时发放;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公用经费达省定标准,幼儿教育2021年达省定标准。2、健全政府资助机制,资助达省定标准

  学前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义务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普通高中、职业学校助学金,按省定标准及时发放。

  宏志班和高中残疾生给予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用等补助。3、高中教育投入大幅度提高

  2021年高中实行综合预算,追加投入1500万元。2021年五所高中预算安排5903万元(含公用经费),比上年增长123%。启动高中化债务化解,近三年累计投入近1.2亿元用于高中阶段债务化解,有效地学校减轻债务学校压力,保障学校正常运转。4、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行免收学费

  中等专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生(艺术相关表演专业除外)全面免收学费。对非全日制正式学籍涉农专业1-2年级学生免收学费。免学费补助由财政全额负担。5、城乡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近三年,各镇校安工程有序推进;开发区国际学校投入1亿多元;新建**中学投入从2.6亿元增加至3.2亿元;新建三所幼儿园业已经投入使用;在建新城安宜小学计划投入1亿元;城乡学校27片塑胶化运动场地正在紧张施工之中。6、教育事务管理投入持续增长

  由于校园安保人数增加及工资标准提高,校园安保经费逐年增长,2021年财政投达623万元;成人教育经费、师资培训经费足额拨付;今年新增退休教师住房补助及80年代辞退民办教师生活补贴两项支出,预计需财政资金750万元。另外光华回收在即,光华资产评估0.9亿元。

  我县财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近年来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有力地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从近三年人大、政协提案、议案数量看,2021年财政关于教育主办事项10件,2021年主办6件,2021年主办1件,数量明显下降。二、我县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

  我县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存在主要表现为两个矛盾和两个不平衡。(一)上级有关教育投入刚性考核指标与地方财力匹配的矛盾

  《教育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简称“教育法定三增长”。“三增长”成为历年上级有关部门对地方教育投入刚性考核指标。除此以外,还有各类教育公用经费生均拨款、各类助学金标准、校舍维修生均拨款、职业学校生均拨款等各项明细考核指标,2021年更是量化到按GDP的4%考核。尽管近几年我县教育投入主要指标达到上级考核要求,但要满足各项考核指标考核,就我县财力而言,困难重重。

  1、我县财政经常性收入总量偏低,地方财力相对不足,财政保障压力巨大。

  2021年我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万元,增长0.6%。财政经常

  性收入*****万元,增长11.37%,2021年我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万元,增长14.52%。财政经常性收入*****万元,增长15.61%。意味着2021年教育投入增长不低于11.37%,2021年不低于15.61%。

  扬州市教育局、统计局发布的《关于2021年扬州市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的公告》(教育经费统计报表):

  县市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公共预算收入财政经常性收入占公共预算比占经常性收入比

  *****************43.09%50.94%仪征**********(不含化工园)*****22.95%26.41%高邮***************35.96%43.59%江都***************29.70%38.73%上例数据显示2021年我县财政经常性收入在周边市县最低,而教育投入最高,占经常性收入一半,占公共预算四成,与我县财力不相匹配。2、事权和财权不对等,转移支付总量偏低。目前省财政对我县财力教育转移支付补助每年1500万元,与苏北部分县市差距较大。2021年1-12月中旬教育转移支付,**(人口90万元)6568万元,在50家县(市)中,仅仅排在第26位,比沭阳县(人口186万)少*****万元;比处在第10位的赣榆县(人口115万)少*****万元;比处在第15位的阜宁县(人口110万)少9084万元。就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而言,根据新的财政体制,我县虽归为苏北二档,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是其中较大的项目,经测算,2021年省补资金占64%,2021年省补资金占61.3%,2021年体制调整后省补资金只占60%,省补比例不升反降。高中教育、学前教育除助学金省补60%以外,其它全部由县级财政负担,随着高中教育“三限’政策实施、学生数的减少,高中教育投入与日俱增。3、教育部门创建项目多,对财政投入要求高。

  2021年创建教育现代化合格后,又要启动新一轮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创建;2021年开展“三区同创”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每项创建都要求增加财政投入都有具体、明确的考核指标。(二)教师总体严重超编与结构性缺编矛盾

篇五:财政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

  2013年为例我国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方面全国普通小学为690177元普通初中为925837元普通高等学校为844814元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为878464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为1559172其中高等教育中的生均投入高于基础教育的2倍比职业教育高17普通初中为298375元普通高等学校则为274201元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为357825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为789907元普通高等学校和基础教育间差距近4倍左右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随着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财政教育支出规模

  与财政教育支出结构这两个指标称为衡量一国财政教育支出水平的重

  要标准。

  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和支出结构的现状分析

  (一)

  我国财

  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公共教育支出所占

  GDP的

  百分比一直以来是各个国家衡量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程度和重视程度。

  通过查阅统计年鉴资料我们可以得知:我国财政教育的支出规模随

  着GDP的增长也呈现出来连续增加。通过查阅数据来看,财政教育

  支出由1993年的8677600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244882200万

  元。由此,不仅可以反映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有着较快的增长速度,

  还从侧面了解到我国政府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关注。但是我国的财政教

  育支出占

  GDP的比重略有偏低,至U2007

  年才突破百分之三,,至2010年,该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

  重也只有3.66%,而后2011年的3.49%则反映出该规模略有下降,

  尽管占比在2012年达到了4%但根OECDI家的财政性教育拨款占

  GDF的统计发现我国远低于其5%勺水平。

  (二)教育财政的支出结构现状分析。各级政府之间教育经

  费分配的结构,高中初三级教育上的分配结构、和按地理区域划分

  的分配结构这三点是构成教育支出结构主要表现。

  从我国的教育财政支出在各级次政府之间的配置来分析,教育经费的来源有中央和地方两级,其中地方的教育经费投入还可分为省市乡镇四级政府。

  我国的财政教育支出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2011年,全国教育总经费为238692936万元,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为51610000万元,中央为4100000万元,占全部比例的7.9%,地方为47510000万元,所占比例92.1%。从数据上得出,地方政府在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占全部经费的绝大部分。

  二、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一)财政教育支出虽然不断增长,但其数额仍然偏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财政教育支出不断增长。1993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867.76亿元,到2013年达到24488.22元,即使剔除物价水平的影响,其增长速度也很快。但是,按照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勺百分比计算(见表1),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比重明显较低,与GDP勺增长水平不相适应。公共财政教育支出有待跟进。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之所以偏低,其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GDP为导向的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在现阶段,各级政府仍把经济增长作为其追求的最大绩效,由此各级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不惜投入大量资金,招商引资,以一系列减税政策来吸引投资。(二)财政教育支出级次的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财政的支出级次在结构上也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教育经费投入在基础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初中阶段)和高等教育分配上出现了“倒挂”。其中高等教育得到了财政教育经费的过分倾斜,对

  基础教育的公共投入力度则严重过低。

  以2013年为例,我国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方面,

  全国普通小学为6901.77元,普通初中为9258.37元,普通高等学

  校为8448.14元,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为8784.64元,全国普通高等

  学校为15591.72元,其中高等教育中的生均投入高于基础教育的2

  倍,比职业教育高1.7倍左右。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在生均方

  面,普通小学则为2068.47元,普通初中为2983.75元,普通高等

  学校则为2742.01元,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为3578.25元,全国普

  通高等学校为7899.07元,普通高等学校和基础教育间差距近4倍

  左右。

  (三)城乡教育支出不均衡长期以来,我国固有的城乡二元结构

  形成了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而这种思维定式使得在做决定时保持

  着一定的惯性,忽视了地区差别、城乡差别以及教育的公共产品属

  性。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段有足够收入支持教育费用,并且

  农村中小学学生人数占全国中小学人数

  80%左右,而

  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占GDP勺比重不到1%远低于发达国家岀—

  25%形成了教师资源匿乏、设施落后的恶性循环。

  三、优化财政教育支出水平勺对策分析由对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

  分析,本文提出以下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增加教育的投入,提高优化财政教育支出水平。深刻认识到政府在教育财政的投入力度上占主体地位,稳定教育经费的来源与途径。首先继续深化对教育事业战略地位的认识,认识到政府在财政投入中优先保证对教育的投入。其次,对教育的投入进行法律层面

  上的调控,从法律角度上保证、规范教育投入。把教育支出占GDP勺比重作为衡量教育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提高财政教育的支出水平,优化教育财政的支出结构,转变政府职能,在有限的财力中确保教育支出的优先增长。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将财政收入超收部分更多地用于教育投入,确保教育支出的稳定增长。

  (二)逐步理顺政府的教育支出与民间教育支出之间的关系。首先按层次和类型的不同区分教育的社会受益程度的高低,采取相对应的投资方法。对于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投入,应采取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公办模式,由各级次政府承担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对普通高等教育.可以按照“公办民助”或“民办公助”兴办模式,把民间联系起来,从而共同承担相应的投资任务。在农村级次的基础教育经费投入方面,在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基础上,在制度上保障民办学的利益,运用现有教育财政的示范与导向作用。是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基础教育。

  (三)国家应该赋予和扩大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经费预算编制上的权限。由政府直接向高等学校拨款的方式,改为由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负责拨款,即将教育经费的分配权和管理权划归教育行政部门,促进教育贝才权与事权的统一。这样有利于促进政府教育拨款与教育发展的财力需求相协调,同时引人绩效预算,对高等学校的所有拨款使用的效益、效率和质虽进行评估,有利于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篇六:财政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

  关于这一点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有一些代表委员也提出建议将教育经费法的制定纳入议事日程以确保各项教育经费目标的如期实现其次要加强对教育执法的监督工作凡是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未达到法律规定指标的单位均予以相应的惩罚以保证教育经费的有效投入和有效使用二扩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增加教育经费总支出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一直维持在教育支出总量的80左右因此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就成为增加教育总支出的关键虽然今年初刚刚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中已明确指出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达到4但这只是一个目标规划而政府的公共财政能力是有限的具体要如何增加财政性教育支出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应该拓宽教育经费来源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他支出有所不同教育经费支出不仅是一种消费同时也是一种投资活动它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并最终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在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中有一项是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包括建造学校设备购置等如果用发行教育公债的方式来拓展教育资金的筹措空并把它专款专用于教育基本建设项目不失为缓解我国教育投入不足的一种现实且可行的办法比如建一所学校如果用发行教育公债的办法融资既不会搅乱正常的支出安排又能建好学校而且随着学校的使用若干代受益通过纳税来偿付为学校建设积欠的债务于是校的建设费用便可在学校使用期间的几代受益人中分摊用发行教育公债的方式来为教育事54??业开辟财源不失为一条可行之策

  -

  .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教育的投入水平与发达程度也常常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文明程度、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和尺度。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基础产业的教育,正日益扮演着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对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明显。而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充分的政府教育投入,离不开合理有效的政府教育资金配置。在今年的两会上,教育改革成为会议期间的热点话题之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教育投入不公平”,“向偏远地区倾斜教育投入”,“扩大教育投入规模”等的呼声不绝于耳。这亦表明,尽管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额在逐年上升,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但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确实还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一、政府教育支出的必要性(一)教育是一种不完全市场下的准公共产品教育是集消费的排他性、一定竞争性、拥挤性和正外部性等特征于一身的准公共产品。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市场是不能有效供给的,若将教育全部推给市场去运作,在市场失灵的情况2010年7月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ul.,2010第19卷第4期JournalofAnhuiAgricultur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Vol.19No.4我国财政教育支

  .

  -可修编-

  .

  -

  .

  出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璐(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10095)摘要:教育支出作为财政支出中的重要一环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虽然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在稳步增长,但教育支出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文章以政府教育支出的必要性为基础,对其现状进行具体分析,从制度建设、经费来源、支出结构以及效率与公平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改善国家的教育支出状况。关键词:财政教育支出;支出总量;支出结构;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81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463(2010)04-0051-06AnAnalysisofFinncilExpenditureinChinEductionndItsPolicyPthsTAOLu(SchoolofPublicAdministration,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Nanjing210095,China)bstrct:Asanimportantpartoffinance,expenditureineducationhasbeenpaidmoreandmoreattention.Althoughthefinancialexpenditureineducationhassteadilyincreased,therearestillsomeproblems,suchastheinsufficientexpenditure,irrationalstructureandsoon.Basedonthenecessityofgovernmentexpenditureoneducation,thispaperattemptstocarryoutspecificanalysisontheseissues,fromtheviewofsystemconstruction,sourcesoffund,expenditurestructureandtheefficiencyandequity,thenproposetoimprovetheeducationalexpenditure.Keywords:financialexpenditurein

  .

  -可修编-

  .

  -

  .

  education;totalfinancialexpenditure;financialexpenditurestructure;solutionandsuggestions收稿日期:2010-03-28作者简介:璐(1987-),女,汉族,句容人,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51··下,必然会给教育带来灾难性的损失,直接影响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我们可以透过不完善的人力资本市场来看待这一问题:假设资本市场是完善的,并且教育是一种有回报的人力资本投资,那么受教育者为何不通过向资本市场借款去上学呢?分析其原因在于,人力资本市场是一个不完善的资本市场。这一点在高等教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这个市场中,没有个人或机构原意为投资对象作担保,并且由于该项投资的收益大小受个人的性格、健康、机遇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是不确定的,因此,私人的信贷机构一般不愿冒如此之大的风险为他们提供教育贷款,这就使得那些没有存款或者低收入家庭的青年人无力接受高等教育。鉴于此,引导、规、教育健康快速发展,肩负起提供教育经费投入的主要责任主体,应该是政府。(二)教育具有正外部性在微观经济学理论中,有一个概念叫作“外部性”。美国经济学家曼昆对外部性做了这样一个定义:“当一个人从事一种影响旁观者福利、而对这种影响既不付报酬又得不到报酬的活动时,就产生了外部性(externality)。如果对旁观者的影响是不利的,就称为‘负外部性’,如果这种影响

  .

  -可修编-

  .

  -

  .

  是有利的,就称为‘正外部性’。在存在外部性时,社会对市场结果的关注扩大到超出市场中买者与卖者的福利之外,它还要包括受到影响的旁观者的福利。”[1]教育不仅是一种消费,同时也是一种投资。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教育也具有一定的正外部性:首先,教育丰富了人们的知识,提高了人们的劳动技能,增强了人们在谋生过程中的竞争力,这些都有助于全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增长,从而使全社会受益;其次,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的法律知识、道德修养都得到普遍提升,人们会更加遵守社会公德,从而使得犯罪率下降,社会更加安定,社会治安成本下降,经济环境更加优化;最后,教育作为一种统治工具,为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当权者可以借助教育使公民树立起符合自己阶级利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公民更易于管理,政治更加稳定。(三)教育力求公平富裕家庭在子女教育支出方面显然具有更高的支付能力,经济发达地区也因财力雄厚得以在教育方面率先步入“小康”;而寒门子弟很可能因为无力承担教育费用而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地区也往往受到财政资金短缺的影响,对财政性教育支出力不从心。由于收入分配不均而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均,很可能会再次导致收入不均,继而形成“穷人的孩子永远是穷人”的恶性循环,使得弱势群体、贫困地区

  .

  -可修编-

  .

  -

  .

  的人们失去对社会整体公平的信心。“教育公平”也因此成为今年两会期间的热议话题之一。鉴于此,基于社会公平的视角,贫穷的孩子应该有平等甚至优先享受政府财政教育支出服务的权利,而政府也必须通过公共政策的倾斜,加大财政教育支出的扶持力度,尽力改善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结构。二、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现状及主要问题(一)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不足自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对教育的战略地位认识逐步提高,中央及地方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显著上升,各级财政部门对教育的支出迅速增长,然而从相对水平来看,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总量与预期相比仍然存在明显缺口。近年来,随着我国GDP的迅速增长,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逐年上升,而同时期财政性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升反降,从最高峰1995年的20.69%降至26年的1.71%。财政性教育支出未能同步于经济增长或者优于经济增长,经济高速增长的结果是政府更快速地集中大量社会资源,履行政府职能,但并未形成对教育的有利投资和支持,反而是作为教育接受者的个人和家庭承担了更重的教育成本。虽然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在总量上不断增加,但相对于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还是偏小,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NP的比重严重偏低,且增长速度缓慢。虽然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

  -可修编-

  .

  -

  .

  中明确指出了“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二十世纪末达到4%”[2]的目标,199年也把4%目标的具体实施策略“三个增长”写进了《教育法》。但遗憾的是,有关法规在实践中并未得到贯彻落实,4%的目标迄今为止也未能实现。从1991年到26年,16年时间里,52··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NP的比重只增长了0.15%,即使到2006年,这一比重也只有2.98%,未曾突破3%,更与4%预期目标相去甚远。而事实上,4%的比例只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据1999年《世界科技发展报告》统计,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5.5%,发达国家在6%以上美国更是高达7.7%,成为世界上教育经费支出最高的国家,从而为其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另外,国、加拿大等国家超过了6%,甚至达到7%。在发展中国家,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平均水平也有4%[3]。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95-2006年,国家财政支出中行政管理费12年间增长了6.60倍。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1978年仅为4.71%,2006年上升到18.73%。远远高出日本的2.38%、英国的4.19%、法国的6.5%以及美国的9.9%。2005年以来,我国财政行政事业公用经费支出每年增加1000多亿元,2007年以来,该项经费支出已接近9000亿元。而在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在教育

  .

  -可修编-

  .

  -

  .

  方面的支出虽然达到历史最高点的近1981亿,但这也只是行政事业公用经费的1/4不到[4]。教育的低投入必然带来其低产出,最终会造成教育水平的下降,资金的短缺也会导致大量人才流失,这些都不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二)财政性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1.三级教育财政性教育支出分配比例不合理。根据公共产品理论,政府应该在具有纯公共产品性质的义务教育方面起主导作用,在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高等教育中起辅助作用。但我国的实际情况却本末倒置,政府在教育支出结构上存在严重的缺位和越位现象。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三级教育的事业费支出差距在逐年缩小,并且已由2000年的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生均支出递减顺序转变为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初等教育生均支出递减顺序。这与我国近几年来全面实行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和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尤其是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是分不开的。虽然自2002年以来,政府加大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也有所下降,教育支出的级差有所缩小,但初等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仍然严重不足。而事实上,多项研究结果均表明,初等教育的外部性是最强的,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教育支出应该根据这种特点在三级教育上进行合理分配。国际上也是根据这一特点普遍加大对初等和中等教育的支出。我国在三级教育上

  .

  -可修编-

  .

  -

  .

  的财政性教育支出分配不合理导致了基础教育上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高等教育上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过剩,这种状况不利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者的协调发展,更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2.城乡之间财政性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我国城市和农村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导致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的严重失衡。多年来,我国农村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一直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国家统计局2005年、2006年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农村普通初中、小学在校生分别占全国普通初中、小学在校生总人数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元/年)比较年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2000491.583344.257309.582001645.283835.466816.231:5.94:10.562002813.134189.826177.961:5.94:10.562003931.544343.375772.581:4.66:6.2020041129.114847.285552.501:4.29:4.9220051327.245438.035375.941:4.10:4.0520061633.516603.175868.531:4.04:3.5920072207.048451.976546.041:3.83:2.9720082757.5310563.437571.771:3.83:2.75初等教育生均:中等教育生均:高等教育生均1:6.80:14.87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国教育部门户提供的2000-2008年“教育统计数据”整理编制表1三级教育在校学生年生均经费支出比例53··的48.93%、65.61%,分别是城市学生的2.83倍和4.03倍,但是农村普通初中、小

  .

  -可修编-

  .

  -

  .

  学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只分别占到总投入的49.96%、62.81%。随着2007年全面推行的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2008年全国围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免政策的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全国城乡一体化格局已初步形成但是,政府仅仅是负担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学杂费,财政性教育经费并没有对农村义务教育在师资基础设施、教学条件等其他方面进行重点资助和扶持从整体来看,我国农村的义务教育水平还是很低的,与城市相比仍然很落后城市和农村的财政性教育支出不均衡导致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严重影响到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实现3.区域之间财政性教育支出分配不均衡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间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存在着较大差异,财力状况也大相径庭,加之各地方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致,导致不同地区的财政性教育投入差异悬殊2006年,我国东部省区平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额为266.61亿元,中部为168.61亿元,西部为172.23亿元,东中西部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额之比为1:0.63:0.65,其中最高的(529.02亿元)是最低的(26.34亿元)的20.08倍,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地区差异之大可见一斑。从我国现行的政府管理体制来看,中央政府只在宏观上掌握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进行总体规划和决策,以及对少部分部属大学进行管理;而大多数的教育事

  .

  -可修编-

  .

  -

  .

  权都从属于地方政府,包括对基础教育的直接管理和大部分的高等教育管理。从财政分权体制来看,我国实行的是一级政府一级预算的财政制度,上级政府无权直接干预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而只拥有对下级政府进行财政转移支付或监督指导的权利。因此,地方的教育支出主要是由当地政府提供财政支持。而由于我国中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较大,直接导致其财政性教育支出的较大差异,而中央财政对此又缺乏足够的横向平衡与协调能力,导致教育经费支出的地区差异更显突出。三、调整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对策建议(一)加强教育事业的制度建设与立法监督工作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在总量结构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制度法规的缺失和不完善造成的。因此,要使财政性教育支出得到可靠保证,就必须从制度法规建设上着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育立法,建立健全教育制度体系。首先,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数量指标,即分别确定中央和地方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应承担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指标,并根据实际能力与需求,对教育经费实行最低限额的规定。关于这一点,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有一些代表委员也提出建议,将《教育经费法》的制定纳入议事日程,以确保各项教育经费目标的如期实现其次,要加强对教育执法的监督工作,凡是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未达到法律规定指标的

  .

  -可修编-

  .

  -

  .

  单位,均予以相应的惩罚,以保证教育经费的有效投入和有效使用(二)扩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增加教育经费总支出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一直维持在教育支出总量的80%左右,因此,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就成为增加教育总支出的关键虽然今年初刚刚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中已明确指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但这只是一个目标规划,而政府的公共财政能力是有限的,具体要如何增加财政性教育支出,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应该拓宽教育经费来源,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1.发行教育公债,专款专用于教育事业与政府的其他支出有所不同,教育经费支出不仅是一种消费,同时也是一种投资活动它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并最终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中,有一项是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包括建造学校、设备购置等如果用发行教育公债的方式来拓展教育资金的筹措空间,并把它专款专用于教育基本建设项目,不失为缓解我国教育投入不足的一种现实且可行的办法比如建一所学校,如果用发行教育公债的办法融资,既不会搅乱正常的支出安排,又能建好学校,而且随着学校的使用,若干代受益人也可通过纳税来偿付为学校建设积欠的债务于是学校的建设费用便可在学

  .

  -可修编-

  .

  -

  .

  校使用期间的几代受益人中分摊用发行教育公债的方式来为教育事54··业开辟财源,不失为一条可行之策。2.发行教育彩票,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据资料统计,目前发达国家的彩票业规模约占GDP的2%-3%,2005年我国彩票的发行总规模为656亿元,2006年达到818亿元,只占了GDP的0.04%。这意味着我国的彩票业市场还具有相当大的潜力,有足够的能力吸收、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发展教育事业。发行教育彩票是一条值得尝试的投资渠道[5]。3.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如果说政府的财力有限,并且已将多数经费投放于义务教育,那么,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投资办学应该是个可行之法,即实现教育的民营化。如实行股份制学校,由政府牵头,以股份制的融资方式有效地集聚民间资金,解决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股份制把入股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投资者一旦入股,就会时刻关注学校的日常运行和发展,因为学校运营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利益。又比如公立学校的“一校两制”,即公立学校下设的非独立二级学院、公立学校举办的独立的“校中校”、独立的或非独立的教学园区等。这类机构的建设经费和办学经费主要是通过捐资、合资、银行贷款、合作办学等不同渠道吸纳的民间资金,学校的建设和办学通过市场方式来运作。(三)调整财政教育支出结构1.优化三级教育指出

  .

  -可修编-

  .

  -

  .

  结构。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指出,我国在三级教育上的财政性教育支出分配不合理导致了基础教育上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高等教育上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过剩的问题。面对当前教育经费紧的实际情况,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当明确义务教育经费支出在各级教育经费支出中的优先地位,把有限的教育经费更多地投入到收益率较高的基础教育中去,将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量主要用于义务教育经费支出,更好地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中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围”这一要求。而对于高等教育则应更多地引入市场机制,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实行全社会共同参与,并采取“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学校设立基金接受社会捐赠”[6]的办学方式,从而合理安排财政教育经费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的分配,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2.优化地区和城乡的财政教育支出结构,建立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鉴于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和极不均衡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且单靠地方政府各自的财力又不足以保证对教育的充分投入,为此,中央政府应当通过平衡各地区间的财政及教育条件,来保证地区和城乡间合理的财政教育支出。一方面,完善一般性无条件转移支付制度:纵向上,中央财政从中东部发达地区适当调用部分财力支援西部地区,弥补贫困

  .

  -可修编-

  .

  -

  .

  地区的财政性教育支出缺口;横向上,建立省际、县际之间的教育转移支付框架,努力缩短各地方政府间教育提供能力的差距。另一方面,建立专项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重点用以改善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办学、教学条件。此外,对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责任主体,可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实行差别责任制:在经济条件较好的东部地区实施以县为主的财政投入体制;在经济条件一般的中部地区实施省、市县共同负担的投入体制;在经济条件较差的西部地区实施以省、市级政府为投入主体、国家负担一部分经常性的专项财政拨款、县级政府起财政辅助作用的投入体制[7]。3.建立弱势补偿机制,加强对弱势群体的补偿力度。目前,我国已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包括奖(奖学金)、贷(贷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勤工助学)、助(特殊困难补助)、减(减免学费)的助学体系。但我国的学生资助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奖学金种类结构不合理、平均主义严重、管理权限集中等。因此必须在方法、手段乃至体制上不断创新,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学生资助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已明确指出:要“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各地根据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和发展情况,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改善中小

  .

  -可修编-

  .

  -

  .

  学学生营养状况。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完善助学贷款体制机制。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完善研究生资助政策,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建立国家奖55··(上接第14页)险的补贴,如可建立国家和省、市两级农业保险发展基金;各级政府财政每年也可拨出一定的资金设立农业保险基金等。国家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公司应建立健全再保险机制,其他经审批的保险或再保险公司均可提供再保险业务。为使风险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分散,再保险机构应该为商业性保险公司分保。(七)培育和开放农业保险市场1.增加保险透明度。保险手续应发至投保的每一农户,保险名册在保险公司留存,赔款应直接支付给农民。2.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尤其是要培养核保理赔方面的人才,为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投保人,控制道德风险奠定基础3.培育农村保险市场,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围农业保险应拓展其外延,培育和开放农业保险市场凡是与“三农”有关的一切保险业务都应归属于农业保险,要全方位立体型地为整个农村经济的产供销全过程提供保险服务。参考文献:[1]郭志艳.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前沿,2009(9):42-45.[2]中华人民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

  .

  -可修编-

  .

  -

  .

  鉴(1992-2009)[M].:中国统计,1992-2009.责任编辑:於忠祥助学金标准动态调整机制。”[6]只有国家财政教育支出实行倾斜政策,加强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直接资金补助,才能使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体得到切实有效的政策扶持。(四)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与公平问题在财政教育支出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从效率来看,当每个人最后一单位的教育费用所产生的效益相同时,社会总产出最大化,基于这一点,能力较强的人因为能产生较高的效益而应该得到较多的教育经费;而从公平来看,享受最低标准的教育应该被视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8]。作为政府,必须要同时兼顾效率与公平,因此,政府应当向所有家庭均等地提供最低标准的教育,即我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而对于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资助,只给予那些有能力的贫困的个人,即切实实行前面所说的奖贷勤助减的助学体系。参考文献:[1]曼昆.经济学原理(上册)[M].梁小民,译.:机械工业,2005.[2]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EB/OL].[1993-02-13].http://baike.baidu./view/486179.htm?fr=ala0_1.[3]屈艺.财政教育支出水平的国际比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4):111-112.[4]道彩.教育经费投入看数据不如看保障[EB/OL].[2010-02-21].http://.cvae..//xw/zfxw/10-03-01/5823.html.[5]倩倩.财政教育支出的实证分析与对策[J].硅

  .

  -可修编-

  .

  -

  .

  谷,2008(7):110.[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EB/OL].[2010-0228].http://news.sina../c/2010-02-28/4.shtml.[7]阅春,田晓晨.对财政教育支出问题的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07(2):110-111.[8]丹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支出配置[J].教育发展研究,2000(4):30-33.责任编辑:阮文彪!!!!!!!!!!!!!!!!!!!!!!!!!!!!!!!!!!!!!!!!!!!!!!!!!!!!!!56··

  .

  -可修编-

  .

篇七:财政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有关部门之所以执行不力主要是教育财政投入在某些领导心中是软指标在政绩考核中无关紧要执行不力也没有处罚没有那位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因执行4目标不得力而受到处分从而4目标一再落空也不足为奇

  教育财政投入的不足及策略

  教育财政投入4%目标的推延。自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20XX年要达到教育财政投入的4%目标以来,此后的许多法律和政策也多次强调这一目标。如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1999年发布的《面向振兴行动计划》都不同程度地强调了4%目标。然而,到20XX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仅为%,不仅没有达到4%,反而低于1990年以前多个年份的水平,而且从1991年到20XX年10年中,没有哪一年超过1990年的水平,1995年降到历史最低点。20XX年,政府又将实现4%目标的时间推延到20XX年。遗憾的是,20XX-20XX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分别为%、%、%、%,不但没有逐年提高反而每况愈下。③此后又多次强调,可至今还没有实现4%目标。为了便于比较。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的4%目标实际上成为一纸空文。后来多次强调也没有实现,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实施我国教育财政投入目标的制度缺失我国教育财政投入的4%目标太高吗?国际委员会认为“大体上说,在国民生产总值用于教育的比例尚未达到6%的国家,教育经费无论如何不应低于这个百分比。”④可见,4%目标一再落空,并非目标太高无法实现。分析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教育财政投入的制度缺失。(1)教育财政投入的制度设计缺失。我国教育财政投入的制度设计缺失,不是指我国教育财政投入没有制度,而是指缺乏有效的具体制度安排。一是没有专门的教育投入法。教育投入法的缺失使我国教育财政投入没有系统健全的法律保障,是我国教育财政投入4%目标一再落空的重要原因。二是已有的法律缺乏强制性。我国已有的法律对教育财政投入的表述零散、抽象,缺乏必要的强制性。例如,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55条第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像这种条款虽然对教育财政投入起到纲领性和宣示性作用,但如果没有详细的实施细则和明确的法律问责条款,很难起到实质作用。三是转移支付制度不够健全。我国教育财政投入本来就偏低,加上投入不均等、条件不均衡等因素,使我国不同地区学生在分享公共教育资源上有很大差距。⑤(2)教育财政投入的制度执行缺失。制度再多再好,如果不执行还是等于

  零。可见,制度执行很关键。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再强调4%目标,也出台了一些实施意见,例如:《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国发[1994]号)规定:“《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应达到4%,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步骤,认真加以落实。关于各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财政部要会同国家教委,根据财税体制改革后财政计算口径的变化,尽快提出中央财政和省财政中教育经费应占的比例,切实保证教育拨款实际上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可见,有关部门执行不力是4%目标一再落空的重要原因。新纲要再次确立了20XX年达到4%目标,能否实现还要看有关部门执行措施是否得力。多年来,有关部门之所以执行不力,主要是教育财政投入在某些领导心中是“软指标”,在政绩考核中无关紧要,执行不力也没有处罚,没有那位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因执行4%目标不得力而受到处分,从而4%目标一再落空也不足为奇。

  (3)教育财政投入的执行监督缺失。我国教育财政投入的4%目标一再落空,除了制度设计和制度执行缺失外,制度的执行监督缺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教育财政投入的制度执行监督缺失主要表现为:一是人大制度监督缺失。一年一度的财政预算都是需要经过人大审批的,政府确定了教育财政投入的4%目标,就是政府对人民的承诺,人大对教育财政投入的4%目标进行监督是其基本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16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教育工作和教育经费预算、决算情况,接受监督。”这是人大对教育财政投入的监督依据。况且,教育财政投入的4%目标也是人大参与制定的目标,各级人大应当把实现4%的目标作为政府履行职责的监督标准,加强对各级政府财政性教育投入的绩效评估和监督问责力度。否则,人大应当负有监督不力的责任。二是党群制度监督缺失。除了人大可以依法监督教育财政投入外,执政党及各民主党派、大众媒介及人民群众也可以进行监督,而与此相关的制度监督缺失使得一些监督无关痛痒,软弱无力。三是政府内部监督缺失。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对实施教育财政投入的4%目标负有首要责任,上级财政部门和同级政府及其监察部门、审计部门对财政部门是否履行职责应负有监督责任。

  实现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目标的基本对策实现我国教育财政投入目标的基本对策,短期而言,需要政府行政命令落实,长期而言,建立长效投入机制是必然要求,这就需要进行有效的制度安排:(1)完善教育财政投入的制度设计。只在法律和政策层面设计纲领性和宣示性制度,不设计具体实施制度,很难实现教育财政投入的预期目标。完善教育财政投入的制度设计至少需要:一是提高认识。教育总体上属于公共产品,教育财政

  投入达到一定标准是强制的义务要求,如同世界各国都立法强制实行义务教育一样,通过法律的强制和规范,是落实教育财政投入目标的必由之路。二是研究立法。制定一部教育投入法并非易事,教育部要成立课题组进行专题研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尽快拿出草案,上报国务院审查,提交全国人大审议,促使教育投入法早日出台。教育投入法应主要包括总则、教育财政投入的来源、分配和使用、管理和审计、执法和监督、法律责任等内容,⑥应重点设计教育财政投入的强制制度。以教育投入法为基础,各级政府及其财政、教育等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具体实施政策,特别要加强对教育财政投入的考核制度和问责制度设计。三是完善体系。完善教育财政投入的制度体系,除了专门的教育投入法外,还需要对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强化法律责任条款,确保教育财政投入成为“硬指标”。四是考虑国情。把实施的强制性、规范性和灵活性、可行性结合起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例如对4%目标可以鼓励东部地区提前达标,完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确保西部地区按时达标。

  (2)强制执行教育财政的投入制度。我国教育财政投入4%目标离国际认同的6%标准相差甚远,而且一再落空,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教育的发展,而且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声誉和政府形象。强制执行教育财政的投入制度,既是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维护我国的国际声誉和政府形象的需要。第一,强制执行教育财政投入的4%目标。从短期看,实现4%目标关键在于建立教育投入责任制,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投入责任。为了确保20XX年4%目标在全国实现,在教育投入责任制中,实行首长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如某省20XX年没有达到4%目标,责令其省长、财政厅长及教育厅长皆引咎辞职。强制执行这一制度,20XX年4%目标一定能实现。第二,实行教育财政投入一票否决制度。从长期看,要把教育财政投入纳入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对落实不力的严厉问责,对当年没有达标的,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三年内不得提拔重用。第三,实行教育财政投入缺口补齐制度。凡是当年教育财政投入没有达标的,同级人大机关和上级政府应当责令有关单位和领导事后追加投入,在今后财政预算中补齐缺口,没有及时补齐的,对相关责任人依法给予党纪和政纪处分。

  (3)加强教育财政投入的执行监督。加强对教育财政投入制度的执行监督,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明确教育财政投入监督主体与监督内容。监督主体主要包括各级人大与司法机关、执政党及各民主党派、大众媒介及人民群众、行政机关有关部门。监督内容应当包括对教育财政投入的制度设计监督、教育财政投入的制度执行监督和对教育财政投入监督者的再监督。具体而言,各监督主体的监督内容有所侧重而不同。重点应当强化人大监督,各级人大机关要充分利用

  一年一度的人大代表会议,加强对教育财政投入的监督,各级司法机关的监督主要是通过审理有关教育财政行政诉讼案件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进行监督;执政党应当在教育财政投入监督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要充分发挥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监督作用;各民主党派也应通过各种渠道依法行使教育财政投入监督权;充分发挥大众媒介和人民群众对教育财政投入的监督作用;健全行政机关内部监督机制,明确上级财政机关对下级财政机关的监督责任,发挥审计部门和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能,强化内部监督作用。二是加强对领导干部和重点岗位的监督。各级政府以及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的首长与直接责任人,应当成为教育财政投入的监督重点,同级人大机关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这些领导干部和重点岗位的进行监督,以确保实现教育财政投入目标。三是加强对主要监督者的监督。对监督不力者,也要追究相应的监督责任。

推荐访问:财政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 投入 财政 教育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