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乡村振兴村容村貌整治心得(8篇)

乡村振兴村容村貌整治心得(8篇)

时间:2022-11-20 14:45:04 来源:网友投稿

乡村振兴村容村貌整治心得(8篇)乡村振兴村容村貌整治心得  农村环境整治心得体会范文700字(精选3篇)  【篇一】农村环境整治心得体会700字  四个机制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心得体会  近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村容村貌整治心得(8篇),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村容村貌整治心得(8篇)

篇一:乡村振兴村容村貌整治心得

  农村环境整治心得体会范文700字(精选3篇)

  【篇一】农村环境整治心得体会700字

  四个机制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心得体会

  近年来,在城市环境日趋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凸显,主要表现在: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工业污染与生活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笔者以为,综合整治农村生态环境必须城乡统筹,创新机制。建立目标导向机制。地方政府必须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局中谋划。按照构建“中心城、中心镇、中心村”3个平台的建设思路,科学开展村庄集镇建设近、远期规划,形成有机整体,合理布局环境公益设施,使公共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佳效益。上级党委和政府要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纳入下级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中,将考评结果与各级领导干部的任用挂钩,同时对任期内因失职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责任人追究责任。围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村镇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乡镇工业污染治理、农村居住环境整治等工程,建立重点工程的有序推进机制。建立城乡互动机制。打破城乡分治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格局,按照“规划主导一体化建设、治污采取一体化思路、考核实行一体化机制”的思路,统筹考虑城乡环境整治。一要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污水管建设。可以将临近城市的农村地区一些污染物纳入城市污染处理、处置系统,提高农村环境技术装备水平,建设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环境基础设施,探索城乡统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路。二要加快农村垃圾集中处理进度。按照“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逐步推广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逐步实现城乡环境基础设施一体化。三要有序推进县乡河道疏浚和村庄河塘整治。通过疏浚县乡河道,整治村庄河塘,提高河道水环境自净能力,改善村庄水环境。四要彰

  显农村生态建设特色。按照基地规模化、产地环境无害化、质量管理制度化的要求,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凸显生态建设优势。建立宣传教育机制。一是抓好舆论引导,鼓励新闻媒体开展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宣传和监督,客观报道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增强农民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消除部分农村出现的“重房屋设施投入,轻环保设施配套”、“重村容村貌外观改善,轻人居环境提升”、“重村庄环境突击整治,轻常态管理机制”、“重传统农业发展方式,轻农业污染减排”的现象。二是推广环境技术。要根据农村生态环境的特点,推广生态循环型农业,将秸秆、杂草等作为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要加快农村环保科技创新步伐,建立分区域、分类型的科研示范基地,搭建统筹城乡环保的技术推广平台,尽快形成经济实用的农村污染控制技术推广体系。建立资金投入机制。资金缺乏、监管缺位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约束因素。鉴于农村环境的生态脆弱性、区域差异性、阶段性和隐蔽性等特点,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监管机制。一要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要以创建生态县、生态镇、生态村为契机,多渠道筹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地方政府要建立生态县建设专项基金、生态县建设奖励资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财政在环境综合整治中方面的作用,让城乡共享科学发展的成果。要通过市场机制,吸引和鼓励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建立一体化的监管机制。通过充实农村环保队伍,把环境监管触角从城市伸向农村。要统筹城乡环境监测资源,对农村环境进行常态化监测。要通过完善政策激励机制等,调动全社会参与城乡环保的积极性,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环境保护新格局,实现可持续发展。

  C.清晨,草的叶子上有露水凝结D.用久了的灯泡的钨丝比新时3.如图是对一定质量的水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

  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98__℃;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__吸热__(选填“吸热”或“放热”),其温度__保持不变__。第3题图题图4.如图是草叶上出现的露珠,露珠的形成是__液化__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__放__(选填“吸”或“放”)热。5.张家界景区雨后云雾缭绕,犹如仙境。关于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雾是水蒸气B.雾是山中冒出来的烟C.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6.人游泳上岸以后,风一吹感觉身上很凉。这是因为(C)A.水中的温度比岸上的气温高B.人的皮肤产生的错觉C.人身上的水分蒸发,要从人体吸热D.风把身上的热量带走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春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是汽化现象B.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出现水珠,是液化现象C.深秋,枯草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

  D.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汽化现象8.如图甲、乙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两组同学分别安装的实验装置,图丙是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跟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图线a对应的是乙实验中的数据B.图线b对应的是甲实验中的数据C.水的沸点跟水的多少无关D.到100℃时温度不再上升是因为水不再吸热9.夏天,人们常吃雪糕解暑,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放热B.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汽化时要放热C.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D.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10.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B)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C.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11.取一只大的注射器吸进适当的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向拉

  【篇二】农村环境整治心得体会700字

  扶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培训心得体会

  按照统一安排,我于年月日至月日,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扶贫培训。期间无论是从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各具特色的现场观摩还是无缝对接、周到便捷的接待服务上,都使我感受到相关工作人员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并通过他们感受到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与魅力。下面将几点初浅的体会汇报如下:

  一、课程安排科学全面

  农业部门,发改部门两位领导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广东省在扶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的经验与做法,使我们在基层工作中的诸多疑惑都得到解答。处长做的《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专题报告从为什么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央推进村庄整治的精神及相关部署、广东村庄整治的实践及做法、村庄整治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案例-浙江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经验五方面进行详细讲解。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正是我们乡镇当下的重点工作,使我们受益匪浅。

  主任的“中美贸易战-新兴崛起与守成博弈”授课使我们了解到国际形势风雨变幻,大国博弈的惊心动魄,让我们更加坚定“四个自信”,明白“任他东西南北风,咬定发展不放松”的道理。

  教授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与核心、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解读、农村集体经济成就与问题、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建议五方面解读。让我们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深入透彻的了解,并为我们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讲明了政策、理清了思路,对我们今后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现场观摩点各具特色

  在城市定向活动中,我们在“三大”会址,重新接受了灵魂的洗礼。并通过一些列任务的完成,深刻领悟到广州和合包容的底蕴与气度,古朴与现代,历史与时尚,东方与西方,守成与创新在这里碰撞融合,从而使美丽的广州如同街边古老而苍翠的榕树一般,历尽沧桑又生机勃勃。

  在英德与博罗的现场观摩中,我感受到他们注重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合理谋划产业;注重农旅结合,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群众收入;注重生态保护,在开发过程中杜绝大拆大建,破坏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注重村民自治,通过“三个重心下移”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注重乡风民风建设,突出文化引领,挖掘宗祠文化,姓氏文化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通过一系列评选激励活动,树立典型人物,发挥带动作用,弘扬传统美德。真正探索出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道路。

  特别是广东省清元市探索的“三个重心下移”可以为我们破借基层治理难题提供很好的借鉴。近年来,清远市在构建农村基础组织建设方面,推动基层党组织重心、村民自治和公共服务重心下移,在村民小组(自然村)一级建立党支部,规范自然村村民理事会建设,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探索建立“党支部提事,村民理事会议事、村民会议决事、村委会执事”的民主决策机制,实现了党心与民意的有效连接,农村社会矛盾源头治理成效初显,乡村治理有效机制逐步建立。推进村民自治重心下移,通过在村民小组(自然村)一级全面建立村民理事会,推选热心服务村民的好人能人、退休干部和老师、德高望众的宗族前辈成为理事会成员。理事会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其在亲缘、

  地缘、人缘关系中的积极作用,结合本村实际,牵头制定村规民约,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激活乡村治理“内在因子”,与政府职能部门形成合力,使群众在诉求表达上更加通畅,有效破解“政府管不好、干部管不了、社会无人管”的农村社会管理难题。以解决群众办事难为切入点,推进服务重心下移,在行政村(社区)建立村级社会综合服务站,与县、镇建立的社会综合服务中心实现无缝对接,对各职能部门面向基层群众的各类公共服务事项实行“一站式服务”。服务站由村(社区)“两委”干部和党员担任代办员,为群众提供免费代办和上门服务,实现了“群众动嘴,干部跑腿”。切实解决了群众“办事难”、“购销难”等问题,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有效防止、减少和弱化了农村矛盾的产生。

  三、几点感悟

  通过比较找差距,我们也看到我们自身在思想观念上还存在因循守旧;在产业发展、项目谋划上还存在不科学,不系统;在基层治理上还存在一厢情愿,忽视了“为了谁?依靠谁?”的本质问题,没有充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导致出现了项目建设难,产业发展难,基层治理难,基层干部身心俱疲,群众却不甚满意的尴尬局面,我们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深学多思,融汇贯通,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我县生然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良好,山水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但由于交通区位等方面的制约,旅游产业一直不温不火。我认为我们应该加大招商选商力度,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具备实力的专业团队进行开发;注重规划落地,因地制宜,编制可落地可操作的规划与策划,不必高大上,务必接地气;注重农旅结合,结合我们现有的农业产业植入旅游元素,变传统农业为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体

  验农业,在增加门票收入的同时,增加农业产品附加值;注重因地制宜,在景区开发建设时,避免大兴土木、大拆大建,要结合自然,科学规划,开发体验项目;注重文化挖掘,利用我县中草药及种植基地,植入中医药文化,开发中医养生谷等,发展中医康养旅游基地。

  在基层治理方面,我们也可探索村民自治重心下移,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村庄事务的积极性,自治重心下移至村民小组(自然村)一级,形成了利益关联性紧密的共同体,村民对于本村发展和治理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增强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意识,提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热情。以自治“消化矛盾”内部化解不和谐因素,有效促进农村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

  【篇三】农村环境整治心得体会700字

  蒙和乌苏乡村容村貌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平泉县村容村貌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和农村面貌三年大变样领导小组办公室2022年1号文件要求,结合我乡农村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为重点,以“三化”(村庄绿化、美化、亮化)为目标,以“五乱”(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畜禽乱放)综合治理为突破口,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标本兼治,逐步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努力营造干净、整洁、优美、舒适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全乡农村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乡政府驻地、国省干道两侧、窗口地带的村,实现保洁队伍健全,工作制度完善;主要村街实现美化、绿化、亮化,院落净化,违章建筑、乱堆、乱放、侵街占道、畜禽乱跑等现象明显减少,马路市场从根本上得到治理。

  三、主要内容

  (一)村庄治理集中清理公路沿线村庄的垃圾、土堆、柴草、粪堆,定期进行清理。集中治理街(巷)乱堆乱放、乱泼乱倒问题。及时清理房前屋后杂物,因地制宜,实施环境绿化。做到无柴草乱堆、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现象,实现绿化、净化、美化。

  (二)道路治理及时整修和维护乡村组及通户道路,保持路面平整、干净、整洁,方便群众出行。清理车辆乱停乱放、乱摆摊点、店外店等问题。做好街道两旁绿化,营造良好的道路环境。

  (三)市场治理坚决取缔马路市场。对定点市场加强管理,杜绝场外经营;对市场内垃圾及时清理,确保农村集贸市场清洁卫生,经营规范有序。

  (四)农田治理重点整治“白色”污染,集中整治农田四周堆积的农用废塑料膜及村庄周边堆积的食用菌废弃料等生产生活垃圾,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到地内无残留,地头无堆积,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五)林带治理重点是“四旁”(路旁、村旁、宅旁、水旁)绿化。要合理栽植绿化树木及花草,做好树木管护工作。

  (六)河道治理重点是清理河道内堆积的垃圾和杂物,确保河道通畅。同时要及时对河坝进行管理维护。

  (七)机关企事业单位治理重点是乡内的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办公及生产生活场所,特别是公共食堂和厕所卫生要达标,院内要栽植花草树木,做到室内干净卫生、整洁,室外环境优美、宜人。

  (八)新民居建设重点是新民居示范村北五十家子村,要完善新建小区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四、时间安排

  (一)准备发动阶段(2022年1月)

  按照安排部署,我乡了成立村容村貌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乡村镇规划所合署办公);确定各村保洁人员、薪酬待遇、职责范围等;明确整治内容,突出工作重点,制定具体方案,建立各项责任制度。乡、村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此项活动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集中整治阶段(2022年3月—9月)

  根据实施方案具体要求,集中时间和力量,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着力提升农村建设质量和水平,解决农村环境卫生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彻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和谐发展。

  (三)完善提高阶段(2022年10月)

  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和巩固建设成果,认真开展“回头看”活动,对照实施方案及有关建设标准,及时查漏补缺。全面总结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及有效做法,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四)检查验收阶段(2022年11月)

  乡对各村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工作进行检查验收,考核结果季做为综合考评及兑现奖惩的依据。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活动是繁荣农村经济、文化,改善人居环境,美化家园,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建设冀蒙边境商贸重镇的重要举措。各村党政一把手,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出实招、干实事、负实责,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真正做到统筹有力,推动有方,协调有序,整治有效,确保高位运作,强力推进。

  (二)全面发动,广泛宣传。开展农村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是造福百姓、凝聚民心的过程,要把宣传贯穿于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切实在宣传中开展工作,在工作开展中强化宣传,使宣传成为推动活动开展的主渠道、主抓手。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教育,发动全社会积极参与村容村貌综合治理活动,营造人人关心、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各村、各单位要认真对照任务和目标,抓好工作的落实。要清除乡村主干道路两旁的垃圾,做到不留死角;要建立健全环卫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清扫保洁、清运垃圾、绿化管护队伍;要制定环境卫生制度,做到具体明确、奖罚分明。

  (五)加强监督,强化考核。为扎实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乡政府把此项活动纳入对各村及有关部门年度目标综合考核范围,并与各村签订目标责任状,乡村容村貌整治领导小组将对各村环境整治工作进行月检查、季考核,并及时通报检查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各村要制定和完善有关环境卫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和经常性维护,形成长

  效、规范、科学的管理机制,不断巩固和扩大治理成果,提高管理工作水平。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五日

篇二:乡村振兴村容村貌整治心得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一)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

  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脱贫攻坚从致贫的因素动身,针对不怜悯况实行不同扶贫措施,帮助每个贫困户脱贫,侧重于微观政策。作为各级干部,须要在实际工作中探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连接问题,重点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转型曲”。围绕精准扶贫,各级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阶段,各级干部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乡融合曲”。城大乡小的格局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城乡何以融、如何融的双面性。各级干部在此项工作中要做到空间规划有序,以距离城镇中心和实住人口为参考,将乡村进行特大乡村、大乡村、中等乡村、小乡村分类,实行城乡融合归类,实施壮大、合并、融入的指导

  策略,做到城乡机理有别,对于承载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样式赐予爱护,避开在拆建中导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术互补曲”。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连接须要技术上的相互补充,各级干部应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技术发展纳入农业信息化发展安排,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技术体系。乡村振兴方面,要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激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连接的农业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建档立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进村入户,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供应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连接是一个大课题,各级干部要以产业发展为推动,以教化和医疗为保障,以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为基础,打造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夫富,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夫增收致富,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二)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高校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气。高校生都是接受了高等的人,其素养和实力还是值得信任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高校生越来越重视。许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高校生成为乡村振兴生

  力军》的更是旗帜显明表达了高校生应当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许多贫困地区,贫困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殊是高校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困,导致对于许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志气。对于高校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干脆就造成了许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许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高校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许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学问经济时代。敬重学问、敬重人才早已深化人心。许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长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实力和高素养的高校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高校生的作用,让高校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高校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主动打造可以让高校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许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许多高校生即使去了许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许多高校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状况。这样的状况假如不

  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高校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刚要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高校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高校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宝,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须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须要高校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阔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须要高校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三)

  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呈现代化农业,不仅须要政策支持,更须要人才引领。唯有大量懂农业、爱农村、爱农夫的农业农村人才扎根基层、建设农村、服务农夫,方能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地见效,让群众真正得实惠。各地要利用好人才第一资源,依靠人才引领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中培育造就人才,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激励年轻干部下沉基层,当好乡村振兴“勤务员”。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村容村貌改观明显,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应当看到,部分农村发展观念还较为落后,一些干部工作方法偏向保守,与新时代对干部实力素养的新要求还存在差距,这就迫切须要一批头脑敏捷、思维开阔、学习实力强的年轻干部传好乡村振兴“接力棒”。要树立服务基层显明导向,激励引导年轻干部以广袤农村为考场,以乡村振兴各项目标任务为考卷,深化田间地头倾听群众最关切、最干脆、最现实的问题,扎扎实实为群众解决农产品生产、销售等方面的操劳事、烦心事、揪心事。要出台激励保障措施,从经济待遇、办公条件、健康等方面赐予全面保障,在干部提拔重用等方面对基层倾斜,让年轻干部在农村能扎根、有盼头。

  挖掘乡土人才兴村活村,当好乡村振兴“主力军”。乡土人人才来源于民间,成长于乡土,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熟识农村村情及农业生产规律,且大多身怀一技之长,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金种子”。要充分重视和用好乡土人才,变更过去乡土人才发展“不温不火”“任其自然”的局面,不断健全和完善乡土人才的培育激励机制,在“全国十佳农夫”“农业产业发展带头人”等遴选资助项目上予以倾斜,让“土专家”“田秀才”在资金政策支持下脱颖而出,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赚。要强化乡土人才技能培训,特殊是信

篇三:乡村振兴村容村貌整治心得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

  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破解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破解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要因素,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

  留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好发展。人兴则乡村兴,人旺则乡村旺。选拔培优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着力从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马”,首先,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其次,从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条件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本土乡村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通过健全的保障机制的投入,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相信本土乡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培养新时代人才,共建乡村振兴好发展。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时代的人才来点燃,大学生村官

  计划是想乡村提供人才振兴支撑的重要途径,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工作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们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大学生村官为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队伍。要建立引导并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年轻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要筑巢引凤,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要多方引导返现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等返乡做“创客”,鼓励支持并引导乡村精英群体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不仅仅要靠当地政府部门创造便利条件、政策支持,也要同步改善乡村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更好解决返乡精英群体的后顾之忧。栽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营造“靠环境引人才,用服务留人才”的良好氛围,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升级,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人才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灵魂,乡村振兴必须人才为先。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稳固,才能筑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厦,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脱贫攻坚从致贫的因素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贫措施,帮助每个贫困户脱贫,侧重于微观政策。作为各级干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问题,重点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转型曲”。围绕精准扶贫,各级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阶段,各级干部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乡融合曲”。城大乡小的格局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城乡何以融、如何融的双面性。各级干部在此项工作中要做到空间规划有序,以距离城镇中心和实住人口为参考,将乡村进行特大乡村、大乡村、中等乡村、小乡村分类,采取城乡融合归类,实施壮大、合并、融入的指导策略,做到城乡机理有别,对于承载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其它样式给予保护,避免在拆建中导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术互补曲”。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需要技术上的相互补充,各级干部应

  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技术发展纳入农业信息化发展计划,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技术体系。乡村振兴方面,要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建档立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大课题,各级干部要以产业发展为推动,以教育和医疗为保障,以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为基础,打造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完美答好脱贫攻坚大考后,我们迎来乡村振兴大考。年轻干部作为大考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对青春之“我”而言,积极投身大考既是“蹲苗”接受锻炼的练兵场,也是一展身手的大舞台,我们只有遵循成长成才规律,保持正确的“蹲苗”姿势,克服经验不足、水土不服等“成长的烦恼”,在基层沉淀、成长,才能以更沉稳的心态、更矫健的身姿和更强大的能力迎接未来。

  保持“向上向阳”的姿势,接受“朝露日晞”的滋养。“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对年轻干部而言,向上向阳是心态、是状态、也是姿态。首先,要有向上向阳的心态。乡村振兴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青春因肩扛大责、担当使命而熠熠生辉,生命因“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而更有价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长观,坚定理想信念、胸怀远大志向,把握难得的成长进步机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化解“成长的烦恼”,在逆境中“拔节生长”。其次,要有向上向阳的状态。要发挥年轻人精力旺盛、思路宽、办法多的优势,通过书本、网络、实践等多种途径加强学习,特别要注重多向基层群众、老党员、老干部和乡贤等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持续为自己“加油充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自己的状态始终“在线”。最后,向上向阳也是一种姿态。年轻干部既要有积极进取、勇担使命、永不言败的阳光姿态,也要有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的坦荡姿态,通过基层工作的锻炼,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保持“向下向深”的姿势,汲取“强根壮骨”的力量。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年轻干部要茁壮成长,必须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将自己的情深深地融入人民群众这根永恒的“血脉”中。一要深入实地查实情。对当地前期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巩固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劳动力结构情况、教育、医疗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为制定针对性振兴计划打下基础。二要深入群众听民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通过开坝坝会、走村串户拉家常、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等形式听取他们对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建议,广开言路、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深入田间获真知。实践出真知,深入田间地头去挥洒汗水、汲取智慧,在爬坡上坎中历练本领、在日晒雨淋中积累经验、在化解矛盾中增长才干,用心用情当好群众的“服务员”“贴心人”。

  保持“面向四方”的姿势,积蓄“开枝散叶”的能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年轻干部正处于成长进步的“黄金期”和干事创业的“关键期”,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四方”,广泛学习和吸收来自各方面的知识及意见,汲取更多的“养分”,使自己的“根系”更为发达,为“开枝散叶”打下良好基础。在学习上,既要学好百年党史,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又要学好法律法规和经济、农业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广泛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做法,为干事创业引入“源头活水”;在思路上,既要全面系统思考、长远规划,又要关注当下,细化、量化短期目标并在具体实施中适时调整完善,做到既高瞻远瞩科学谋划,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方法上,既要抓住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痛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又要在时机成熟后进行整体推进、全面推动;在能力上,既要争当自己负责领域的“种子选手”,也要争做多岗位锻炼、多领域发展的“多面手”,确保各项工作得心应手、取得实效。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生活富裕为根本,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在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人才下乡、资金下乡、技术下乡。河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实现中原更加出彩,就要充分发挥我省“三农”优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抓住机遇,着力解决好乡村发展中的诸多短板问题,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是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及农民生活改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各种设施,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从总体上看,我国乡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田水利等生产性基础设施普遍存在严重不足或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损坏严重等问题,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生活性基础设施极度缺乏,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饮水、电力、通讯、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质量差、标准低,重建设轻管护,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需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此为抓手,加快建设和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首先,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给予大力倾斜支持,按照轻重缓急、逐步实施的原则,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予以充分保障;要制订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融资,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其次,要结合乡村振兴规划,统筹建设好乡村道路、水电、网络、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项目。要把农村饮水安全摆在优先位置,统筹规划农村饮水工程和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提高保障能力,保证饮用水质量;要重点解决农村低电压、“卡脖子”、重过载等用电方面的问题,加快电网改造升级和用电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全面提升农村用电服务水平;要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在实现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的同时,继续推动农村公路向家门口延伸,打通“最后一公里”;要尽快实现互联网在农村的全覆盖,提升农村地区网络服务质量,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实施“光纤入户”工程和数字乡村战略,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深度融合,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动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长期以来,我们比较重视城市和工业的环境污染治理,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村和农业的环境问题,在思想重视程度、人财物投入力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等很多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当前,农村“脏乱差”的现象还很普遍,环境污染相对比较严重,垃圾乱倒乱放、污水横流、厕所脏臭等现象没有根本改观,“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成为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农业生产中,农膜、农药、化肥超量使用,面源污染严重,导致农产品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超标。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根本遏制,生态脆弱、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现象突出。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补齐农村生态环境的短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没有生态宜居的农村,就会失去对人才、产业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吸引力。要聚焦农村环境顽症,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全面改善乡村整体面貌和农民生活环境,保护好农村清新的田园风光、独特的乡土风情,打造绿水青山、空气洁净、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的美丽乡村,让美丽成为乡村振兴的靓丽底色。一是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建设和完善农村各类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如生活垃圾收集系统、污水处理设施、环保卫生厕所等,奠定农村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的硬件基础。二是加快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农村清洁工程,普遍建立村级保洁员制度,建立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形成“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城乡统筹垃圾处理模式。三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加速生物农药、绿色饲料推广运用,积极开展畜禽粪便还田、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处理等,全程无死角推进清洁生产和加强污染防治,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四是加快特色乡村建设,注重文化传承,塑造乡村风貌,建设乡村田园综合体、村落风景区,打造美丽小镇、美丽村庄、美丽田园,让乡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宜居家园和市民休闲养生养老的

  生态乐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目前,我国农村的中青年劳动力绝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留守农村的老人和妇

  女,以及来回奔波的农民工,他们多数缺乏文化知识和现代农业技能,靠体力和经验进行农业生产,粗放经营,缺少科技含量。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也比较薄弱,存在人员严重不足、视野不宽、年龄老化、本领恐慌等问题,尤其是农技人员数量少,能力参差不齐,复合型人才更是稀缺。新一代农民更多的是选择到城市打工,不愿回家务农,更加剧了乡村劳动力和人才的匮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实现乡村人才的振兴。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吸引农村人口回流,通过人才流入促进农村发展,并创造条件鼓励越来越多的各类人才参与乡村建设,让农村的产业、环境、机会吸引人、留住人,用源源不断的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用优惠政策引导农民工返乡、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回乡、城市的科技人员下乡等,鼓励他们到农村去创业,发展现代农业、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二要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大力扶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特别是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文化能人等。三要创新乡村人才引进使用机制,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建立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人才到乡村挂职兼职制度,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交流机制,以及城市科技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四要重视提高乡村人口素质,加强乡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就业培训等,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篇四:乡村振兴村容村貌整治心得

  从总体上看我国乡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田水利等生产性基础设施普遍存在严重不足或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损坏严重等问题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生活性基础设施极度缺乏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饮水电力通讯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质量差标准低重建设轻管护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需求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通用17篇)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通用17篇)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1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破解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破解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

  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

  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3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脱贫攻坚从致贫的因素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贫措施,帮助每个贫困户脱贫,侧重于微观政策。作为各级干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问题,重点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转型曲”。围绕精准扶贫,各级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阶段,各级干部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乡融合曲”。城大乡小的格局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城乡何以融、如何融的双面性。各级干部在此项工作中要做到空间规划有序,以距离城镇中心和实住人口为参考,将乡村进行特大乡村、大乡村、中等乡村、小乡村分类,采取城乡融合归类,实施壮大、合并、融入的指导策略,做到城乡机理有别,对于承载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其它样式给予保护,避免在拆建中导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术互补曲”。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需要技术上的相互补充,各级干部应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技术发展纳入农业信息化发展计划,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技术体系。乡村振兴方面,要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建档立

  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大课题,各级干部要以产业发展为推动,以教育和医疗为保障,以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为基础,打造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4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要因素,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

  留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好发展。人兴则乡村兴,人旺则乡村旺。选拔培优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着力从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马”,首先,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其次,从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条件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本土乡村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通过健全的保障机制的投入,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相信本土乡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培养新时代人才,共建乡村振兴好发展。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时代的人才来点燃,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想乡村提供人才振兴支撑的重要途径,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工作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们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大学生村官为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队伍。要建立引导并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年

  轻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要筑巢引凤,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要多方引导返现农民工、

  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等返乡做“创客”,鼓励支持并引导乡村精英群体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不仅仅要靠当地政府部门创造便利条件、政策支持,也要同步改善乡村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更好解决返乡精英群体的后顾之忧。栽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营造“靠环境引人才,用服务留人才”的良好氛围,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升级,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人才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灵魂,乡村振兴必须人才为先。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稳固,才能筑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厦,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5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生活富裕为根本,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在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人才下乡、资金下乡、技术下乡。河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实现中原更加出彩,就要充分发挥我省“三农”优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抓住机遇,着力解决好乡村发展中的诸多短板问题,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是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及农民生活改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各种设施,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从总体上看,我国乡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田水利等生产性基础设施普遍存在严重不足或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损坏严重等问题,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生活性基础设施极度缺乏,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饮水、电力、通讯、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质量差、标准低,重建设轻管护,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需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此为抓手,加快建设和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首先,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给予大力倾斜支持,按照轻重缓急、逐步实施的原则,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予以充分保障;要制订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融资,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其次,要结合乡村振兴规划,统筹建设好乡村道路、水电、网络、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项目。要把农村饮水安全摆在优先位置,统筹规划农村饮水工程和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提高保障能力,保证饮用水质量;要重点解决农村低电压、“卡脖子”、重过载等用电方面的问题,加快电网改造升级和用电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全面提升农村用电服务水平;要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在实现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的同时,继续推动农村公路向家门口延伸,打通“最后一公里”;要尽快实现互联网在农村的全覆盖,提升农村地区网络服务质量,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实施“光纤入户”工程和数字乡村战略,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深度融合,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动力。

  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长期以来,我们比较重视城市和工业的环境污染治理,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村和农业的环境问题,在思想重视程度、人财物投入力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等很多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当前,农村“脏乱差”的现象还很普遍,环境污染相对比较严重,垃圾乱倒乱放、污水横流、厕所脏臭等现象没有根本改观,“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成为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农业生产中,农膜、农药、化肥超量使用,面源污染严重,导致农产品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超标。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根本遏制,生态脆弱、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现象突出。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补齐农村生态环境的短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没有生态宜居的农村,就会失去对人才、产业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吸引力。要聚焦农村环境顽症,集中力量攻坚

  克难,全面改善乡村整体面貌和农民生活环境,保护好农村清新的田园风光、独特的乡土风情,打造绿水青山、空气洁净、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的美丽乡村,让美丽成为乡村振兴的靓丽底色。一是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建设和完善农村各类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如生活垃圾收集系统、污水处理设施、环保卫生厕所等,奠定农村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的硬件基础。二是加快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农村清洁工程,普遍建立村级保洁员制度,建立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形成“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城乡统筹垃圾处理模式。三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加速生物农药、绿色饲料推广运用,积极开展畜禽粪便还田、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处理等,全程无死角推进清洁生产和加强污染防治,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四是加快特色乡村建设,注重文化传承,塑造乡村风貌,建设乡村田园综合体、村落风景区,打造美丽小镇、美丽村庄、美丽田园,让乡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宜居家园和市民休闲养生养老的生态乐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目前,我国农村的中青年劳动力绝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留守农村的老人和妇女,以及来回奔波的农民工,他们多数缺乏文化知识和现代农业技能,靠体力和经验进行农业生产,粗放经营,缺少科技含量。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也比较薄弱,存在人员严重不足、视野不宽、年龄老化、本领恐慌等问题,尤其是农技人员数量少,能力参差不齐,复合型人才更是稀缺。新一代农民更多的是选择到城市打工,不愿回家务农,更加剧了乡村劳动力和人才的匮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实现乡村人才的振兴。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吸引农村人口回流,通过人才流入促进农村发展,并创造条件鼓励越来越多的各类人才参与乡村建设,让农村的产业、环境、机会吸引人、留住人,用源源不断的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用优惠政策引导农民工返乡、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回乡、城市的科技人员下乡等,鼓励他们到农村去创业,发展现代农业、乡

  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二要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大力扶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特别是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文化能人等。三要创新乡村人才引进使用机制,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建立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人才到乡村挂职兼职制度,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交流机制,以及城市科技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四要重视提高乡村人口素质,加强乡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就业培训等,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一)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培训机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

  (二)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推动人才管理职能部门简政放权,保障和落实基层用人主体自主权。推行乡村教师“县管校聘”。实施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继续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计划等,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三)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

  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深入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计划和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健全种业等领域科研人员以知识产权明晰为基础、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

  (四)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新农民。加快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用地等扶持政策,明确政策边界,保护好农民利益。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积极作用,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弱势群体关爱等。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加强对下乡组织和人员的管理服务,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性力量。(五)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全面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研究制定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7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对照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新农村的20字概括,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这次,有四句话不一样。新

  的乡村振兴总要求,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设定的新目标,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是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最终目标。始终关注农村人居环境,关注农民生活环境。以人民为中心,让农民生活在美丽乡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理念。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这一项,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这一重要内容。从关心厕所卫生,通过“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这样的“小事”可以看出,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人居环境的改变还有农民的幸福感越来越被重视。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8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思维,更好地抓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通过参观多个美丽乡村建设点、园林基地、采摘基地以及党群服务中心,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对该村党建引领、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工作的详细介绍。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夯实基层党建,巩固振兴基础整合优势资源,让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和命运共同体。选派街道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常驻基层支部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发挥党小组长基石作用,选优配强中坚力量,构建更为稳固的组织框架和后备梯队,培养一批懂基层、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二、着力把脉定向,带头振兴示范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党员干部“早九晚九”的工作模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行为准则,每个干部在埋首案头、山间挖土、走访宣讲之间自然交替,让党员干部带头成为“乡村振兴”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成为服务群众最有力的回应。三、做好融合文章,激发振兴活力做好“城乡融合、以城带乡”文章,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

  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充分挖掘“山水、村落、生态”等旅游资源,开发自耕园艺、家庭自助厨房、互联网销售平台等农业延伸特色服务,探索城乡共享菜园建设模式,提升本地农副产品附加值。结合实际,建立党员群众讲习所,讲习内容涵盖党课、农业技术等各方面专题,大力培育有担当、勤作为、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成立新乡贤委员会,推选堪担表率、经验丰富的村民担任乡贤,积极参与村民矛盾调解,构建村风淳朴、村民自治的和谐乡村文化。按照就地取材、就地造景、节约资源、不大拆不建的要求,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及房屋资源,引导并规范村民发展农家乐、茶馆、小超市等家庭经营,打造绿水青山的生态样本。

  四、突出党建引领,找准乡村振兴着入点,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加快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始终将加强党建工作摆在首位,以农村党组织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依托,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建强组织作保障,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9

  走生态宜居之道,跑上“绿色发展”高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要把乡村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实施垃圾、污水、河湖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乡村是绿色生态涵养的主体区,生态经济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

  基层干部要抓住绿色生态这个关键,在科学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中,构建绿色发展格局,着力打造符合本地特点的生态旅游产业,从而实现和增加乡村旅游经济收入。同时要继续用好国家在土地和信贷方面给予扶持政策,继续在招商引资中探索和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参股经营方式,激活更多内生动力,以“原山原水原乡人”来盘活“原生态”,高质效推进农村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走产业兴旺之道,跑上“质量兴农”高速。农村产业发展是城乡融合创新发展,要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发

  展“互联网+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两年来,农村农副产品数量已经达到极大规模,市场销售也实现了多线多点。当前,产品质量已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也是赢得消费者的关键因素。农村群众要实现持续致富,做好质量文章是关键。

  基层干部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农副产品质量提升上来,指导群众把好田间地头生产环节的质量管理,高质量方能赢得市场认可,从而使产业长久兴旺。“十四五”规划强调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层干部在推进产业兴旺中,务必将粮食生产融入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建设智慧农业。

  走治理有效之道,跑上“乡村善治”高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节在乡村。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十四五”规划要求深化农村改革,从土地要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土地征收、“三权”分置等方面,以改革治理的实效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基层干部务必将农村社会治理和经济治理有效融合,更好地实现乡村高水平的有效善治。目前,乡村治理水平已经得到较大提升,但还需要完善乡村经济社会治理一系列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工作制度。同时,基层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制度施行治理的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只有把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的效能,才能为全面小康的农村社会提供高水平法治保障,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走乡风文明之道,跑上“文化兴盛”高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十四五”规划中强调了“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基层干部要抓好两者的有效融合,要充分认识中华文化根植于农耕文化的历史渊源,要认识乡村是中华文化最广阔的地域载体。乡村文化振兴,乡风文明是重点。

  基层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要一边挖掘一边普及宣传。同时要结合时代要

  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乡风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的新气象,并由此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振兴是经济上的富裕,也是文化上的充实。只有物质和文化都得到振兴,农村乡风文明、文化兴盛才能更好体现。

  走生活富裕之道,跑上“安居乐业”高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关乎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目标。当前,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广大农村群众来到了“十四五”新征程的起点,将开启乡村富裕的新生活,新的奋斗将是乡村振兴的奋斗。

  基层干部要适时把握宣传和教育时机,教育广大农村群众善享富裕的同时要心存感念,要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看得清光明的发展前景,自觉维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积极主动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宏伟事业中,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奉献应有的力量。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10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始终坚持党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为根本目标,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检查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只有实现乡村振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在今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脱贫攻坚工作增加了一道“附加题”,疫情发生后,上级领导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领导干部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各级领导干部要用心做好考卷,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9个月过去了,时间得到了答案,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精准的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不是终点,而是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当前,许多村干部带动着村民搞产业发展,而产业

  做强做大做成规模,要逐步实现农业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同时,注重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在抓典型示范上下功夫,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地理优势,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带头,稳定集体经济来源。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现如今大量的农民离开农村,涌入城市,造成农村的劳动力缺乏,能够带领农民实施乡村振兴的人才非常缺乏。所有要注重培养、选拔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和后备力量,从大中专毕业生、农村优秀青年、复退军人、致富带头能人中发展党员、培养后备干部和选拔村干部,建立起数量稳定、政治素质好、懂经营、善管理、有一技之长的后备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后备力量。注重把外出务工的青年党员、能人吸引回来,大力发展回归经济带动更多要素向农村聚集。要强化村民的集体意识,打好低收入群体返贫的阻击战,建立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建立巩固脱贫成效长效机制。

  总之,乡村振兴需要我们新时代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挥洒汗水,并在实现乡村振兴之梦的道路上脚踏实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不仅让贫穷的人过上小康生活,更要从思想上、精神上脱贫,让全国贫困人口真正脱贫。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11

  乡村振兴战略是发展范式的转换。即由过去单一重视农业现代化范式向农业农村现代化范式转换,由注重生产效率的一元发展范式向更加注重乡村居民的福利、生活和生态的多元发展范式转换,由过去城市偏向的范式向农村优先、城乡融合发展的范式转换,由农村单一发展向农村综合发展转换。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多层次、多主体、多方面协同发展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要从全球化层次、城市层次、农村和农业部门层次、乡村层次、农户层次等相关层次,从政府、农业企业、农户、非政府组织、城镇居民等多元主体,从政治、经济、文化、自然资源、自然景观等多方面内容协同发展。乡村振兴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性的。乡村振兴必须既有农村内部资源也有外部资源的双重资源集合,关键路径是城乡融合。城乡融合不是原有意义上的城乡统筹的资源分配过程,不是乡对城的被动式的接受,更不是强势

  的城市对弱势的乡村新一轮的剥夺。城乡融合是城乡资源平等的交换,是城乡产业融合性的一体化发展,是城乡空间差异化条件下的互利性共赢。城乡融合要有更多元的目标,不是以城市元素替代乡村风格,也不是以城市文明代替农村文明,是二者的融合、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遵循。乡村振兴战略蕴含着党对当前我国“三农”形势的重大判断和对“三农”工作方略的重大创新,是今后“三农”工作的总揽和“牛鼻子”,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强化乡村社会和环境治理。一是强化乡村社会治理。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一核多元”村级治理架构,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组织健全、自治有效、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村民自治制度,深化乡村法治,创新乡村德治,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二是强化乡村环境治理。通过大力推行农村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体制机制等路径,让乡村成为城乡群众向往的美丽乡村。

  其次要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振兴乡村关键是缺乏懂经营、能干又会干的人才,新型农民才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因此,要着力打造好几支队伍:一是打造好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队伍。坚持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一支新时代的有特色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科研队伍,充分发挥基层科技农业服务队伍作为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传播者和农业生产一线指导者的作用。二是打造好乡村基层管理队伍。创新乡村工作队伍管理机制,让更多年轻干部到农村一线锻炼,担任乡村领导职务,引导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通过多种方式鼓励优秀人才担任村支“两委”干部。三是打造好农业生产经营队伍。培育农业创业创新的优秀骨干人才,坚持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代青年农场主、返乡创业人员作为打造“三农”工作队伍、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进一步完善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育政策和扶持政策,想方设法留住年轻人,吸引年

  轻人务农。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12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前,鄂州正值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努力建设江南美丽田园城市的历史时刻,结合赴浙江的所学、所看、所想,谈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坚定信心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气魄和胸怀,往实处干,往实效处干。要坚决贯彻“两山”理论,焦点不散,靶心不变,久久为功。在确保农业农村绿色基调的基础上,推进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振兴,用一张蓝图统领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一是建议每年全市高规格召开一次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会,科学统筹,细致谋划,分段推进,一环紧扣一环,一个步骤接着一个步骤,在全市上下形成大抓、真抓、用心抓的工作局面。二是各地各单位要紧密结合实际,按照“条块结合,高效对接,科学规划,有序建设”的要求,形成全市乡村振兴“1+N”方案,在思想上同频,行动上共振。三是完善市区乡村四级乡村振兴考核机制,定期组织项目拉练,公布正反典型案例,形成工作“闭环”和责任“倒逼”,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努力把全市乡村振兴的“规划图”变为“实景图”。(二)顺应大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探索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发韧于农村的这场变革提供了很多宝贵经验,四十年来农业农村现代进程的历史轮廓,以及乡村改革发展各项议程,充分说明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条件和拐点条件是城镇化的充足发展,浙江经验印证了这一发展脉络和相应规律,鄂州乡村振兴之路也须遵循相关规律和内在逻辑。在大格局、大趋势、大逻辑下做好城乡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首先,要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打通阻碍城乡要素合理流动的梗阻,使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相得益彰,进而在资本下乡与农民进城之间形成置换机制,再向资本下乡与农民返乡的阶段转化,形成劳动、资本、技术和土地的优化组合。其次,在农村内部要大力

  实施价值提升工程,不断挖掘农业农村新的价值和功能,既注重新型经营主体,也尊重小农自然发展路径。围绕生态农业、农村电商、农村新业态和农旅结合等方面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要在产品供给、要素供给、制度供给上全面协同发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综合提升,以鄂州城市发展基础和临空经济转型发展的独特条件,助力“互联网+农业”异军突起。

  (三)紧盯关键以“独具匠心”的项目和设计,将文创规划设计贯穿乡村振兴始终。无中生有发展都市景观旅居农业,是补齐历史文化欠账,实现农业农村价值提升的重要抓手之一,这方面策划水平有多高实践效果才有多好。我市有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有得天独厚的好山好水好区位的资源禀赋,襟江抱湖枕名山,自然资源条件不比浙江差。但酒香还怕巷子深。在高质量完成《鄂州市乡村振兴战略暨城乡融合发展规划》编制的同时,如何确保各项规划能高标准落地?差的就是“包装”和文创策划,当务之急,要抓紧引进一批懂农村、有活力、有创意的农村文创策划运营团队,加强对我市重点村的项目化设计、包装和运营。目前此类人才相当稀缺,且大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我市应加快出台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的政策,加速引进高水平、专业化的文创团队,担任美丽乡村的设计大师、创作大师和“吹鼓手”,让鄂州美丽乡村提档升级,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四)统筹力量以“凝聚多方合力”的方法和路径,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乡村振兴是一项需要打持久战、统筹战、技术战的系统工程,要善于借势借力科学推进。一要巧借外力。全面收集全国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汇编成册,滚动刊播,并结合鄂州实际归纳分析,借智借力,分类推广,不搞“千村一样”。同时,要在武鄂黄黄协同发展中借力发力,营造自我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和环境条件。二要善聚内力。成立“全市乡村振兴指导委员会”,从统筹、农林、旅游、文化、科技、金融等相关领域,聘请专家组建参谋团、智囊团,为全市

  乡村振兴提供跟踪指导服务。同时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三要形成合力。各相关单位有针对性出台相关支持政策、规划方案,重点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打通资金链、产业链、信息链、政策链和利益链,激活多元主体,激活多种要素,激活多级市场,共筑城乡命运共同体和企村利益共同体,形成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五)创新思路以“超常规”的思路和举措,将鄂州率先打造成“两个示范市”。当前,全国各地正使出“浑身解数”大力开展乡村振兴,鄂州要走在前列,作出标杆,必须用创新的理念,采取超常规的举措,形成竞争优势。一是以超常规标准选配“领头雁”。以今年村“两委”班子换届为契机,扩大范围,不拘一格选准一批有情怀、有思路、有魄力、有带头致富能力的村支部书记,对于优秀的村支部书记,每年拿出一定比例享受乡镇副职经济待遇,完善激励机制。二是以超常规政策引育人才。尽快研究出台“一揽子”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才作用发挥的“鄂州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政策”,建强一支回得来、留得住、用得上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三是以超常规举措强化综合治理。大力实施“百塆示范、千塆整治”工程和“四个三”重点生态工程,注重地域特色,集中优势资源和资本,精心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创建一批示范性特色小镇和美丽宜居村庄,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四是以超常规力度加大扶持。抓紧出台支持农业农民金融扶持政策,设立“农村发展基金”,充分遵循市场规律,让更多实力雄厚的市场主体投入现代农业产业、旅游产业,让更多的优质资源向农村流动。五是以超常规阵容打造“鄂州品牌”。集中宣传、创作优势力量深度挖掘鄂州历史文化,大力挖掘、讲好“鄂州故事”,按照“有故事、有LOGO、有创意、有特色、有品牌”的“五有”标准,将更多鄂州本土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景点、景观带建设及旅游产品开发之中,为美丽乡村注入文化之魂,这样的美丽经济才能更持久,更有魅力。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13完美答好脱贫攻坚大考后,我们迎来乡村振兴大考。年轻干部作

  为大考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对青春之“我”而言,积极投身大考既是“蹲苗”接受锻炼的练兵场,也是一展身手的大舞台,我们只有遵循成长成才规律,保持正确的“蹲苗”姿势,克服经验不足、水土不服等“成长的烦恼”,在基层沉淀、成长,才能以更沉稳的心态、更矫健的身姿和更强大的能力迎接未来。

  保持“向上向阳”的姿势,接受“朝露日晞”的滋养。“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对年轻干部而言,向上向阳是心态、是状态、也是姿态。首先,要有向上向阳的心态。乡村振兴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青春因肩扛大责、担当使命而熠熠生辉,生命因“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而更有价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长观,坚定理想信念、胸怀远大志向,把握难得的成长进步机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化解“成长的烦恼”,在逆境中“拔节生长”。其次,要有向上向阳的状态。要发挥年轻人精力旺盛、思路宽、办法多的优势,通过书本、网络、实践等多种途径加强学习,特别要注重多向基层群众、老党员、老干部和乡贤等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持续为自己“加油充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自己的状态始终“在线”。最后,向上向阳也是一种姿态。年轻干部既要有积极进取、勇担使命、永不言败的阳光姿态,也要有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的坦荡姿态,通过基层工作的锻炼,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保持“向下向深”的姿势,汲取“强根壮骨”的力量。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年轻干部要茁壮成长,必须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将自己的情深深地融入人民群众这根永恒的“血脉”中。一要深入实地查实情。对当地前期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巩固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劳动力结构情况、教育、医疗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为制定针对性振兴计划打下基础。二要深入群众听民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通过开坝坝会、走村串户拉家常、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等形式听取他们对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建议,广开言路、广纳民意、广

  聚民智,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深入田间获真知。实践出真知,深入田间地头去挥洒汗水、汲取智慧,在爬坡上坎中历练本领、在日晒雨淋中积累经验、在化解矛盾中增长才干,用心用情当好群众的“服务员”“贴心人”。

  保持“面向四方”的姿势,积蓄“开枝散叶”的能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年轻干部正处于成长进步的`“黄金期”和干事创业的“关键期”,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四方”,广泛学习和吸收来自各方面的知识及意见,汲取更多的“养分”,使自己的“根系”更为发达,为“开枝散叶”打下良好基础。在学习上,既要学好百年党史,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又要学好法律法规和经济、农业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广泛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做法,为干事创业引入“源头活水”;在思路上,既要全面系统思考、长远规划,又要关注当下,细化、量化短期目标并在具体实施中适时调整完善,做到既高瞻远瞩科学谋划,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方法上,既要抓住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痛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又要在时机成熟后进行整体推进、全面推动;在能力上,既要争当自己负责领域的“种子选手”,也要争做多岗位锻炼、多领域发展的“多面手”,确保各项工作得心应手、取得实效。

  “集结号”响彻着对党忠诚。衡量党员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回望脱贫攻坚这场可歌可泣的伟大征程,有无数值得我们铭记的瞬间,黄文秀、张小娟等1800多名同志用生命践行了对党忠诚,毛相林、白晶莹等扶贫干部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对党忠诚,用汗水铸就了党员干部的信念与忠诚。时间坐标见证者脱贫攻坚的壮绩,更见证着忠诚的力量。乡村振兴的“集结号”已吹响,嘹亮的号声鼓舞着广大党员干部保持对党和国家的绝对忠诚。广大驻村干部要在奋进新征程上书写对党的绝对忠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表里如一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基层一线不断涵养忠诚品格,以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干事创业的热情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集结号”承载着使命担当。需要看到,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还需要驻村干

  部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更要看到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全面完善和创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需要驻村干部去不懈攻坚克难。为此,要鼓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扎根乡村,准确把握职责定位,既做群众的“贴心人”、乡村发展的“领路人”,更要做政策落地的“执行者”、乡村振兴的“操盘手”,切实履行好职责和使命,同时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打“攻坚战”“持久战”。这样,才能以担当作为努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集结号”蕴含着竭诚为民。“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党和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力度、规模和投入推进脱贫攻坚战,体现了造福人民、不负人民的高度责任感。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绩。驻村干部要明白驻村帮扶不能有歇一歇、停一停的思想,唯有扎根乡村,把身子沉下去、心沉下去,矢志不渝地兑现“为人民服务”承诺,方能取得人民满意的政绩。因此,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既要立为民服务之志,把群众放心上,当亲人,用心用情用功去解决民生痛点、助力一域发展、回应人民的期望,让人民群众的“表情包”成为检验驻村帮扶工作的“晴雨表”。又要下大气力增强本领,自觉加强学习,不断积蓄力量,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本领,以实实在在的改变体现驻村帮扶成效。唯有如此,才能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在“集结号”中开启新生活、新奋斗,听懂“号声”背后的内涵,乡村振兴道路的“新征程”将永远充满奋斗的澎湃动力。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14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的决策,更是广大农民的期盼!是亿万农民共同的奋斗。是每个行政村全体农民共同的责任,共同的使命!

  而中国农村的现实是:家庭承包责任制,即单干!实行包产到户以来,农民的生产全靠自己,村委会、乡政府从不过问,收农业税、农林特产税、村提留、乡统筹、计划生育罚款是基层政府的首要任务。层层加码,农民与村干部的关系非常紧张。国家取消农村税费后,干群关系才和谐了。收合疗、收养老保险、果树保险成为新时期农村干部的任务。农民生产过程中的一切问题,必须自己解决。有的问题,

  农民可以解决。有的问题,农民根本不能解决。当农民的农产品、水果滞销,当农民的苹果每斤仅有几分钱时,多年来,无人过问!

  乡村振兴提出已经几年了,在部分农村依然涛声依旧,没有一点动静。

  因此,草民认为,乡村振兴面临的首要任务是真真正正解决好乡村振兴与单干的矛盾!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县乡政府、村委会、村官必须彻底放弃以前的工作理念,把党中央一系列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真真正正落实到实处。

  众所周知,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乡村振兴就是实现全体农民的长期共同富裕。三农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共同富裕这个根本主题。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每个行政村,应真真正正建立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每个乡镇,应建立乡镇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每个县,应建立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把每户农民,真正融入到乡村振兴的洪流中。

  关键是中国农村缺乏这样的带头人。造就千千万万吴仁宝式的带头人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在中国的村官队伍中,有的人个人致富有方,有的人捞才有方。如何把致富有方的村官,造就成能够振兴乡村的领头雁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败。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为农村派遣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等诸多途径,增强村官队伍的全面乡村振兴能力!

  综上所述,真真正正解决好乡村振兴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各级政府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任重道远。必须真真正正化大气力去完成!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15

  实践出真知,为响应国家鼓励青年到实践中去,xx于x年8月5日抵达xx市xxx县xxx镇进行社会实践。在深入了解当地经济政策以及国家对乡村振兴颁发的政策后,实践队开始了对xxx镇的实践活动。

  受疫情影响实践活动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开始,xxx成员来到了xxx镇政府,在党政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了解到了xxx镇近十年所发生的变化,副镇长朱吉文接待了我们实践队成员,通过更深入的了解,实践队成员发现现在的xxx镇村民的经济收

  入不仅仅依靠传统的方式,在农业发展中越来越多的现代科技被运用,食品也会通过电商,网红促销等方式进行更全面的推广。我们更深的感受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以及科技发展的重要性。

  下午我们走进了xxx镇集市,通过对xxx镇当地的地摊,农业以及食品的调研,实践队成员对国家政策在乡村振兴方面有了新的认知,也感受到了在国家的扶持下乡村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实践过程中我们也接触到了一些当地的公司企业,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xxx公司,作为一个天然植物有限公司,质量是排在第一位的。该公司生产的即食燕麦原材料就取自xxx县黄河小麦,不仅保证了食品的质量,更节省了运费等一系列的花销。同时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直播带货的兴起,xxx公司也非常重视电商的发展,经公司经理介绍疫情期间曾与快手网红合作进行直播带货,正因为该公司主动适应网络新环境才使得该公司食品的销售走在当地其它公司之前。只有优质的食品和新科技才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该企业才会办得越来越好。

  我们还进行了线上的调研,就xxx县本地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展开调研,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都是想要返乡就业但当地的就业机会、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制度成了这些青壮年在家乡就业的一大困扰。在这次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当地的青壮年真的不多,大部分都是带着孩子的老年人,因此要想助力当地的发展就要留住人才,留住那些青壮年。“劳动是财富的源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乡村发展的越来越好。

  这次的实践活动短短几天就过去了,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本不熟悉的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变得熟络起来,让我们掌握了多种调查调研的方法,剪辑视频、写新闻的能力,我们也学会了团结一心分工合作将原本繁重的工作在短时间内优质优良的完成。除此之外也让我们在活动过程中真正的看到了社会最真实的一面,也让我们意识到了自己本身应有的责任和使命和进行这次社会实践真正的意义所在。

  实践的过程很累但也很快乐很充实,这应该会成为我们整个大学生活中最值得怀念的经历,实践完成后会让自己收获满满的成就感,社会实践就像是在学校和社会之间搭起的一座桥梁,引导我们认识社

  会接触社会从校园走向社会,当我们真正完成学业走向社会时也不会不知所措。社会实践可以说是一个加油站,能让我们以更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接下来的学习,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身为一名大学生,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就应该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为国家做贡献,为乡村发展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助力乡村发展。乡村富裕,国家强盛!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16

  时间一天天过去,暑期社会实践结束也有十天了,想到当初我们顶着炎炎烈日东奔西走去了解乡村振兴的发展与进程,在我的记忆里有着许多关于“三下乡”活动的片段,在那里有贫困落后的小村庄里热情的爷爷奶奶;有认真为我们讲解乡村振兴知识的村干部;有刀子嘴豆腐心的政府职员……还有很多人情冷暖,以及我们对乡村现状的认识。

  想起我们团队刚刚成立时候的场景,那时我们团队队员之间还不是很熟悉,各自带着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梦想聚在一起。记得当时我们在一起商量了很多个社会实践主题,但最后我们选择了乡村振兴这个主题。我们好奇农村的经济文化和发展现状,因此想要了解农村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探究农村的发展奥秘和建设改革。

  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社会实践,每个人都会因为未知的将来而感到一丝丝紧张,但也被未知的事情所吸引,我们每个人都很努力怕被别人甩远。也许有些最初的队员因为有些原因而退出,但是团队每次在一起开会在一起做事大家都会提出自己的看法不断完善团队的基础。记得当初每次开会时间都很难定,我们来自不同专业,我们各有各的事情,但是大家都会为团队着想挤出自己的时间,因为我们是一个团结的团体。

  为此,以青春的名义,以时代的号召,我们将成立主题为“改革开放之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调研团。创造一个挑战自己的机会,促进十堰地区农村的发展。并希望通过此次调研让广大农民朋友学习更多的先进思想与理念,建设一个农业强、生态美、农民富的全面发展的乡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与改革同行,与振兴为伍,与发展为伴,与复兴为友!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17裴斯泰洛齐曾说:“实践和行动是人生的基本任务;学问和知识不

  过是手段、方法,通过这些才能做好主要工作。所以,人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应该按实践和行动的需要来决定。”这说明智慧与实践永远是分不开的,在实践中可以检验真理,也能培养能力,弥补不足。这次暑期三下乡活动使我有了一个验证自我的机会,使我无论在能力上或是在心灵上有了一次大的飞跃,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

  说起我们这些大学生,仅仅有点书本知识,到基层锻炼的机会是非常少的,但是基层的确可以锻炼人,能将人的优秀品质充分展现。基层是苦,条件是差,可谁都知道"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况且基层是那么需要那些有知识,有能力的大学生去贡献力量。能参加这次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深感荣幸。通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基层需要大学生,大学生也需要到基层去,基层的锻炼,可以不断地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此次我们三下乡队伍由xx老师带队,39名学生。大家既明确分工,又必须紧密协作。没有人在团队里当南郭先生,每一个人都是团队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能够在这样的一支队中,我感到非常的开心,同时又有些许压力。我们希望“成功”完成这次的实践活动。不光是说活动开展的怎么怎么好,而是每位同学都多少知道了些现在的社会没有知识、没有社交主动权,是不能够适应这个社会的。每位同学都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懂得了怎样与人相处,切身体会到了十八大重要性和其现实意义。参加三下乡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所以我们这个团队非常注重个人能力的提高。在这几天能学多少就学多少,自己学到的东西才是真正的东西。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实现自我的成长,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陆游曾说过: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书本与现实相差多少我们无以丈量,但通过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我们确信拉近了二者之间的距离。“三下乡”,即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其内涵丰富。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增长才干。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历来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

  径。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月十一号,为了准备实践活动的素材,也为了增进我们实践团的凝聚力,我们拍了一些创意合照,摆了各种花样姿势。拍完照后大家便进行着出发前的最后准备工作,收拾行装出征兰考,社会实践就此拉开了序幕,在忐忑与激动的心情下我们到达了兰考。

  七月十二日,就开始了活动,我们这次实践活动针对两个主题分设两个团队,我选择了廉政建设团队。上午,廉政团队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实践团在一定范围内,以随机调查方式,通过对不同年龄、职业的群众进行了关于廉政建设的问卷调查,了解不同人群对廉政建设的理解和对廉政的了解程度。下午,我们前往焦裕禄干部学院,焦裕禄干部学院建成于xx年7月,是中组部确定的全国13所地方党性教育特色基地之一。在这里我们实践团全体听了关于焦裕禄同志精神的报告。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担任兰考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盐碱、风沙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严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下决心改变兰考面貌。虽然他身患肝癌,却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因此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的榜样”、“共和国的脊梁”。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焦裕禄同志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他用自身的行动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是我们大学生学习的对象。

  七月十三日,上午,我们廉政建设调查团队针对前一天进行的问卷调查做了详细的分析,可以明显看出,不同年龄以及不同职业的人

  对廉政建设有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人对政治或者廉政建设还是颇有自己的见解,一部分人对此并没有关注在意,然而还有一部分人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因此对廉政建设以及廉政文化并没有什么了解。详细地分析得出结论以后,我们把结论记录在案。下午,廉政建设调查团队还发放了关于廉政建设宣传单,其中是一些关于廉政方面的基本知识,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廉政建设与廉政文化,与我们的问卷调查的问形成良好的问答实践模式,提高实践效率。

  七月十四日上午,我们廉政建设基层普法团在xx广场进行了模拟法庭表演,通过法庭审理案件的形式普及法律知识。这个模拟法庭的表演不仅给群众普及了法律知识,而且也给我自己带来了收获,不仅增长了专业知识,也在排练过程中也对法庭审理程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司法工作人员以及律师这些与法学有关的职业也有所了解。整个表演在炎炎烈日下进行,参演人员被太阳晒得近乎中暑,但是表演结束后群众热烈的掌声还是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而后,我们还设立了法律咨询点专供群众们就廉政问题进行咨询,耐心地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

  第七月十五日上午,我们再次去焦裕禄干部学院进行参观学习,在焦桐广场照了合影,在这个神圣的场合,每个人都怀着对焦裕禄同志的钦佩与敬意。焦桐广场最突出的是焦裕禄当年亲自种的一棵桐树,在这里,寄托了人们对焦裕禄的深深的思念。下午,我们继续在法律咨询点为群众解答法律疑问,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我们所掌握的基本法律知识,通过我们的解释普及给人民群众。

  五天下来,实践活动内容大体已经完成,第六天,我们全体志愿者对这几天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查漏补缺,每个人总结了自己在这几天活动进行中的不足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收获,也对这几天的活动进行了总体评价,总的来说,我们的活动进行的是很顺利的,任务也完成的很好。就这样,在兰考的社会实践就算结束了,我们也回到了开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圆满结束了。

  参加此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让我更进一步了解了民众对法律的理解。基于现实的状况,很多群众对校园法律安全的不

  了解,农民对法律知识的匮乏,以及农村法律意识的不健全,导致人们对法律的概念模糊,对校园安全知识更是了解甚少。通过此次活动,我走出大学这个象牙之塔,走进群众的法律生活,贴近他们的心,从他们那感悟,才会真切感受到不懂法律、用不起法律的悲哀,为在将来真正努力把法治的根深深植入人心获得无穷的动力。此次活动,也有利于增长我们的才干。真正去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锻炼自己的能力。到社会需要的地方,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为成为优秀的法律人增添一份力量。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从无数活生生的案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对法制和法律的认识。

  短短几天,白驹过隙,我们留下了汗水,收获了欢笑与喜悦。今天,我们留下希望,带上祝福,踏上新的征途。这次活动中我们做得可能还是有所欠缺的,但是有经验有教训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整实践,不论如何,这都是一次非常有益的活动,使我们在学校要更加学好理论知识将来应用于实践之中去,使我们将来能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

篇五:乡村振兴村容村貌整治心得

  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精选6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2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破解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破解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

  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3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脱贫攻坚从致贫的因素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贫措施,帮助每个贫困户脱贫,侧重于微观政策。作为各级干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问题,重点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转型曲”。围绕精准扶贫,各级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阶段,各级干部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乡融合曲”。城大乡小的格局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城乡何以融、如何融的双面性。各级干部在此项工作中要做到空间规划有序,以距离城镇中心和实住人口为参考,将乡村进行特大乡村、大乡村、中等乡村、小乡村分类,采取城乡融合归类,实施壮大、合并、融入的指导策略,做到城乡机理有别,对于承载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其它样式给予保护,避免在拆建中导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术互补曲”。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需要技术上的相互补充,各级干部应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技术发展纳入农业信息化发展计划,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技术体系。乡村振兴方面,要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建档立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

  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大课题,各

  级干部要以产业发展为推动,以教育和医疗为保障,以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为基础,打造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4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要因素,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

  留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好发展。人兴则乡村兴,人旺则乡村旺。选拔培优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着力从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马”,首先,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其次,从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条件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本土乡村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通过健全的保障机制的投入,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相信本土乡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培养新时代人才,共建乡村振兴好发展。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时代的人才来点燃,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想乡村提供人才振兴支撑的重要途径,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工作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们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大学生村官为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队伍。要建立引导并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年轻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要筑巢引凤,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要多方引导返现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等返乡做“创客”,鼓励支持并引导乡村精英群体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不仅仅要靠当地政府部门创造便利条件、政策支持,也要同步改善乡村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更好解决返乡精英群体的后顾之忧。栽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营造“靠环境引人才,用服务留人才”的良好氛围,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升级,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人才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灵魂,乡村振兴必须人才为先。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稳固,才能筑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厦,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5

  一、乡村振兴量化指标需加强,对考核驻村干部缺少抓手。脱贫攻坚阶段,很多硬指标是可以量化的。比如两不愁三保障,吃饱穿暖、住得安全、上得了学、看得了病等。这些都是可以用硬性指标来量化考核的。但是乡村振兴阶段,较难用一些量化指标来界定工作的好坏。部分地方延续了脱贫攻坚阶段的一些政策,对知晓度、满意度这些内容继续加以考核。相对于乡村振兴工作来说,其必要性有待探究。建议多方调研,收集基层一线的反馈,形成具有操作性的考核监督方案。而且,对乡村振兴的考核应有别于脱贫攻坚阶段的大范围跨省市的评比,对相关评价指标和要求,应充分参考省内或同水平区域内的总体发展水平分别制定。二、乡村振兴见效较慢,对长期驻村要做具体要求。乡村振兴需要更长期的谋划和更切合当地的因地制宜和因势利导。驻村干部一是需要较长时间的下沉进村,二是需切实做好摸底调查工作。乡村振兴承接脱贫攻坚,但是建议对脱贫攻坚的一些成果的运用,应当通过切实的调研并结合当前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变化,做出合适的调整。这就更需要驻村干部的长期坚持。乡村振兴是一次长考,对基层和驻村干部的能力、韧性、耐心也是一次更长的考验。建议对于本

  批次驻村干部的乱换年限要求,轮换方式方法,做进一步的规定,应该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三、乡村振兴所需专业性较强,短时间内缺乏专业性人才。乡村振兴急需大量专业性较强的人才,但是目前来看,基层确实缺少相关人才。大力建设各类人才队伍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但是就目前的需求情况来看,可尝试由上级部门建立一支或者多支区域内流动的专业技术工作队伍。这批人不驻在某一个村,而是相对集中地在某一个或多个县区内各村流动,成为一支救急队伍。这个队伍中可选派一批技术精熟、素质过硬的同志和一批年轻、学习、动手能力强的同志。一方面用于解决乡村振兴初期出现的各种新的突发的重难点问题,一方面通过在基层一线的传帮带,培养出一批能及时下沉到基层的实用型人才。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6完美答好脱贫攻坚大考后,我们迎来乡村振兴大考。年轻干部作为大考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对青春之“我”而言,积极投身大考既是“蹲苗”接受锻炼的练兵场,也是一展身手的大舞台,我们只有遵循成长成才规律,保持正确的“蹲苗”姿势,克服经验不足、水土不服等“成长的烦恼”,在基层沉淀、成长,才能以更沉稳的心态、更矫健的身姿和更强大的能力迎接未来。保持“向上向阳”的姿势,接受“朝露日晞”的滋养。“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对年轻干部而言,向上向阳是心态、是状态、也是姿态。首先,要有向上向阳的心态。乡村振兴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青春因肩扛大责、担当使命而熠熠生辉,生命因“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而更有价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长观,坚定理想信念、胸怀远大志向,把握难得的成长进步机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化解“成长的烦恼”,在逆境中“拔节生长”。其次,要有向上向阳的状态。要发挥年轻人精力旺盛、思路宽、办法多的优势,通过书本、网络、实践等多种途径加强学习,特别要注重多向基层群众、老党员、老干部和乡贤等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持续为自己“加油充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自己的状态始终“在线”。最后,向上向

  阳也是一种姿态。年轻干部既要有积极进取、勇担使命、永不言败的阳光姿态,也要有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的坦荡姿态,通过基层工作的锻炼,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保持“向下向深”的姿势,汲取“强根壮骨”的力量。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年轻干部要茁壮成长,必须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将自己的情深深地融入人民群众这根永恒的“血脉”中。一要深入实地查实情。对当地前期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巩固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劳动力结构情况、教育、医疗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为制定针对性振兴计划打下基础。二要深入群众听民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通过开坝坝会、走村串户拉家常、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等形式听取他们对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建议,广开言路、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深入田间获真知。实践出真知,深入田间地头去挥洒汗水、汲取智慧,在爬坡上坎中历练本领、在日晒雨淋中积累经验、在化解矛盾中增长才干,用心用情当好群众的“服务员”“贴心人”。

  保持“面向四方”的姿势,积蓄“开枝散叶”的能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年轻干部正处于成长进步的“黄金期”和干事创业的“关键期”,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四方”,广泛学习和吸收来自各方面的知识及意见,汲取更多的“养分”,使自己的“根系”更为发达,为“开枝散叶”打下良好基础。在学习上,既要学好百年党史,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又要学好法律法规和经济、农业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广泛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做法,为干事创业引入“源头活水”;在思路上,既要全面系统思考、长远规划,又要关注当下,细化、量化短期目标并在具体实施中适时调整完善,做到既高瞻远瞩科学谋划,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方法上,既要抓住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痛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又要在时机成熟后进行整体推进、全面推动;

  在能力上,既要争当自己负责领域的“种子选手”,也要争做多岗位锻炼、多领域发展的“多面手”,确保各项工作得心应手、取得实效。

篇六:乡村振兴村容村貌整治心得

  乡村振兴实践心得10篇

  乡村振兴实践心得1

  20-年,-市在省委的统筹领导下,克服疫情、台风等不利因素影响,聚力推进、保质提速,三农发展势头良好。

  一、提振县域产业,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完善。

  一是农业产业集群有序推进。推进-X吨特仑苏核心工厂和X处万头牧场建设,启动-二期建设项目,推动皓月肉牛养殖基地、小拉哈和牛全产业链项目落地。

  二是龙头带动作用逐年提高。一口猪公司成功晋级国家级龙头企业,-米业等X家公司晋级省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数量达到-X家。

  三是赋予产业增收动能。开展农产品+天猫等网络平台活动,累计销售额突破--万元,带动农产品线上销售量同比增长-%。

  四是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县大银鱼养殖面积扩大到-万亩稻蟹综合种养面积X万亩以上,特色养殖产量力争实现-万吨,同比增长X%。

  二、改善农村环境,打好三年行动收官战。

  一是重点任务提速推进。抢抓疫情后施工黄金期,建成生活垃圾处理站X座,乡转运站-座,村分拣中心-X座建设农村室内厕所--户、菜园革命示范村-个、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站X处。

  二是规划编制有序实施。编制-市-民居设计图集,全面完成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推进村庄规划编制试点,完成村庄规划的村-个。

  三是四季会战持续攻坚。压茬推进四季行动,以村屯内环境集中整治、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秋收后环境整治、探索形成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为重点,清理农村生产生活垃圾-X万吨,绿化村屯-X万亩。

  三、促进乡风文明,基层宣传阵地持续发力。

  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宣传。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工程,开展某某精神铁人精神新的.时代内涵网络主题活动。

  (二)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

  20-年11月我县环卫体制调整,将城区背街后巷、城郊结合部、城中村以及经济开发区的道路清扫保洁全部纳入了环卫规范作业,现有环卫人员458人。同时每个镇也建立了专门的环卫保洁队伍,保洁人员配备原则上按照集镇每千人配3名、每个村配4-5名的标准配备到位,并相对保证卫生保洁专业队伍的稳定。截止目前,全县农村环境保洁员已达1158名。

  按照省里提出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城乡垃圾统筹处理体系建设要求,我县结合自身实际,将“四步”变“两步”,采取县包到镇(垃圾转运、处理由县负责)、镇包到村组的两级统筹运行管理模式(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和清扫保洁、垃圾收集由各镇负责)。目前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率达97%,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以上。20-年县财政将农村环卫方面的奖补资金提高至128万元,较20-年相比增长率达12.8%。大量资金的投入,促进了城乡清洁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建立城乡生活垃圾统筹处理提供了经费保障机制。

  二、推进垃圾分类。

  根据工作实际情况,明确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即县城“细化三类、三分法”,农村“定点投放、二分法”,全面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县城垃圾分类试点,金水湾、金采新村等试点小区开展“分类换积分”活动,引导居民自觉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推进机关单位设置垃圾分类设施,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准确投放率。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吕良镇率先启动农村分类试点工作,投放三分类果壳箱、垃圾桶,建成易腐垃圾处理站,所辖村垃圾分类试点实现村域全覆盖,村民参与率达80%。

  强化宣传教育,硬化工作措施。广泛深入宣传,以推动垃圾分类实质运作为基本目标,通过设立宣传栏、投放公益广告、发放宣传单页等方式,增强群众垃圾分类意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进单位、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力争做到将垃圾分类投放与宣传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

  我又路过村里的转盘,花坛中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脱贫攻坚,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一夜春雨梦不休。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邬树村——那里是我当初怀揣着梦开始的地方,梦想之于现实,正如远方之于家乡,追逐的路上满是留恋,安定下来却又异常思念。我曾是一名大学生村官,三年前,因为工作调动离开了我相守五年的村,我疑惑,我的梦是何时变得如此之美、如此现代化,这三年时光犹如粉刷匠光临了我的家乡。

  “你说我是你的超级英雄”——回村返乡,加快脱贫步伐我的梦迁回至当初我大汗淋漓来到邬树村选聘为大学生村官时。当初还是田野遍地、村间小道泥泞不堪、屋檐下堆满了柴火,家中老幼在自家门前忙活。突然,眼前出现一群年轻人,他们扛着被褥,提着行李,脚步轻快,他们是返乡人。

  我想,现身说法,广泛动员,鼓励返乡人为家乡“造血”,实施有组织的劳动就业是加快脱贫步伐的基石。政策引领,广泛宣传,营造乡村创业环境和返乡入乡就业创业政策,全力回引返乡入乡就业创业是加快脱贫步伐的“脚手架”。在建设美丽乡村之路上,政府要引导乡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为抓手,加快脱贫步伐,因地制宜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你笑起来真好看”——发展振兴,乡村美景如画梦中,我听到邻居家的孩子童真的笑,老人笑得眯缝着眼,青年人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听到一个声音,“我一定要让他们在这世外桃源般的乡村过上好日子!”这是来到我们村的第一书记在来村后许下的第一个誓言,用心扶贫,以行践诺。

  我想,带头摒弃“等靠要”思想,自力更生、勤劳致富,这是脱贫出路。带头抵制陈规陋习,讲文明、树新风,这是发展之路。带头转变工作观念,久久为功、持之以恒,这是振兴之路。第一书记、后备干部带来政策,让基层干部上接“天线”、下通“地气”,只有切实解决道路交通、网络互联,以更开放、更立体、更接近城市的形态融入现代生活,才能让乡村振兴的成果惠及到每一位村民,让乡村美景如画。

  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蹲村领导驻村抓,做到工作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确保工作层层抓落实。为确保今年顺利通过国检,市政府出台了《-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实施意见》、《-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考评办法》、《-市卫生检查季度评比方案》等系列文件。同时,定期开展卫生考评工作,4月份协同人大、市委督查室等相关部门开展了全市一季度卫生评比活动;按-市农村人口每人每年55元标准,将1156万元列入了财政预算。全市共选配了保洁人员725名,维修和新建垃圾中转站5个,垃圾转运车-辆,洒水车2辆,垃圾清运电瓶车25辆,垃圾处理运输车5辆,环卫板车1120辆,大小垃圾桶3.6万只等环卫设备;开展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集中整治月”活动,属地管理、部门协同,全面清理垃圾、乱搭乱建现象,确保全域干净整洁。共发动3.8万人次,车辆1600台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300余吨;通过入户走访、召开群众大会、发放宣传单、全面开展保洁费收缴等工作措施,更好地提高群众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做好国检资料收集和准备工作。

  (二)新农村建成效初现

  20-年全市共有新农村建设点344个,其中省级村点94个,市县自建点250个,涉及48个行政村、155个自然村、10370户、46415人。市政府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措,共配套新农村建设资金5096万元(其中省级村点配套846万,市县自建点配套4250万)并于6月中旬下拨。下发了《-市20-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和《市直(驻市)单位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方案》,编印了《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南》、《新农村建设工作“三本台账”》,5月13日召开了新农村建设现场推进会;按照重点围绕省级贫困村退出和“三个沿线、三个连片”原则,优先布点省级贫困村全覆盖和环-公路、绕城高速、都九高速等干道沿线村庄,着重打造环-景区沿线村庄(如绕城高速沿线百家姓景区周边的唐家湾,规划设计10多万元,拟打造成-市亮点村庄);根据群众意愿,结合村庄实际,所有新农建设点完成了规划编制;各新村点在乡村干部指导下,迅速成立村民理事会,召开了村民大会,统一群众思想,积极出谋划策、投资投劳,村点建设正在密罗紧鼓进行。截止目前,已拆除旧房4.2万平方米,猪牛栏1240间,完成率为98%,

  改水8290户,改水率达81%,改厕7880户,改厕率为76%;修通村主干道16.78公里,修建排水沟7.6公里,完成率62%;清理淤泥、路障、垃圾2115处。星子镇井口章新村、温泉镇唐家湾新村、蛟塘镇芙蓉村新村新貌初现。

  (三)农业产业化不断发展

  为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及时出台《-市20-年农业产业化工作方案》,确定全年目标任务、工作重点,以更加有力的工作举措确保全年完成新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8个,新增规模以上农业企业1家,千亩以上特色产业基地2个,“三品一标”2个,省级以上名牌商标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家庭农场20家,“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16个;组建了以市政府分管农业副市长为团长,农业局、水务局为一类单位,农工部、宣传部为二类单位的第十招商组团,今年先后赴北京、南昌就我市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及海会镇特色小镇建设项目与意向企业进行洽谈,同时作为二类招商单位,市委农工部一季度成功引资鄱阳湖文化生态园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壹亿元,预建设成为集有机种养、休闲采摘、农家餐饮、户外野炊为一体的综合休闲旅游农业;顺利开展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监测及认定工作,根据《关于开展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监测和认定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按照监测依据、监测程序,在-市相关部门评审的基础上,上报初审合格企业-稙和有机种养有限公司、-市绿游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新认定市级龙头企业。

  (四)一村一大学工程有序开展

  开展20-级“一村一大”工程招生对象调查摸底。按照每个行政村至少2名村委干部是一村一大学员要求,对全市所有行政村两委班子进行了一次全面摸排,涉及10个乡(镇、处),82个行政村,414名村两委班子成员。经调查,414名村干部其中101人为“一村一大”在读或毕业学员,按每个行政村至少2名村委干部是一村一大学员要求,还需招录81名村干部为“一村一大”学员;对本地“一村一大”学员结构进行一次全面摸底调查。截止目前,-市在读或已毕业学员307人(不含原星子县苏家垱乡、泽泉乡),其中:101人为村两委干部,136人为农业经营主体,70人为或其他人员;开展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创建工

  作。积极开展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创建工作。截止目前,已为协会配置了办公场所、办公用品等硬件设施,制订了协会章程;挖掘优秀学员创新创业典型,助力乡村振兴。-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培养了一大批农村优秀基层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如:蓼南乡南阳畈村党总支部书记左艳红,“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优秀学员刘方西。

  (五)城乡环境明显提升

  一是着力抓好干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全市共拆除主干道沿线搭建铁棚及危旧房597处,拆除各类违章建筑构筑物和附属物、残墙断壁45858.96平方米,拆除红蓝铁皮屋37565.6平方米,清除非公路标志牌-处,设置交通警示牌50个,清理牛皮藓横幅广告300余处,清除路边堆积物56处、石材废渣42处,拆除黏土砖窑厂14家,关闭违法采砂点3个,叫停6瓷土砂堆放点,-5家青石开采点关停,拆除厂房46个,增加绿化种树、种草233000平方米,黄土裸露土地覆盖378700平方米。二是着力抓好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强制拆除违规搭建1000余平方米。清除毁绿种菜地块300余处,卫生死角2000余处;清理僵尸车60余辆,各类广告牌53块,牛皮癣、黑广告3.6万条;整治违规摊点200余个,收缴占道经营物品13车。绿化空地35.2万平方米,及时修复破损水泥路面、人行道和大理石路面30万平方米、路灯280余盏和公厕8个,修改建下水道1520处,新建或扩建停车位308个;三是着力抓好集镇环境综合整治。修复集镇街道破损路面16处,清除交通安全隐患,并设置了交通安全警示牌,集镇道路标划标志线,规范停车位100余个,拆除违规搭建136处、面积约10000平方米,移走“僵尸车”10辆;四是着力抓好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开展辖区内环境整治,发放宣传单2万余份,开展活动50余次;累计清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陈年垃圾、河道垃圾等各类垃圾12726.3吨,拆除违章搭建2.5万平方米,建筑外立面粉刷83899平方米,坡屋顶改造65527.6平方米,沿线牌匾广告和桥梁广告清理规范出新2896平方米。

  (六)农业工作开局良好

  一是强化产业扶贫、助推脱贫攻坚。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市

  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扶贫工作无缝衔接(建立产业扶贫工作群)。农业局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产业扶贫攻坚推进小组,明确了工作机制。制定出台《-市20-年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计划》、《-市农业局20-年产业扶贫“春季攻势”行动方案》等一些列文件,在制度上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及任务;推进“一领办三参与”模式,以合作组织为纽带,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形成贫困户稳定增收长效机制。九大产业每个产业有龙头、有体系、有扶持资金及服务等机制。全市有产业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3485户,覆盖率100%;农业局结合自身优势,开展技术员挂乡镇产业扶贫技术服务,成立10个农业科技扶贫小分队,完成“一对一”技术服务帮扶对接,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到各扶贫村授课,公开24小时农业服电话************,并深入2828户贫困户,仅上半年就赠送农业科技读本5000余本,农业信息报1200余份,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已培训农民520人,其中贫困农民-2人,今年计划培训2000人,已培训800余人;总结形成海会忆恋生态农业园、蓼南天鋆农产品开发基地、温泉桃花源茶产业扶贫等典型案例10个,66个头扶贫任务的行政村均有1-2个产业扶贫示范点,产业扶贫行政村覆盖率100%;新型经营主体直接参与产业扶贫81个,其中龙头企业6个、合作组织50个、致富带头人14个,直接带动贫困户3485户。

  二是实施“九大工程”,确保农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九大产业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综合组和九个产业发展工程小组,各工程小组制定本产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和具体落实办法,加强与林业部门的协调,发展油茶和林下种养业,共同推进九大产业工程建设。统筹项目和资金,加大投入,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形成部门工作合力。并将农业结构调整纳入市科学发展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范围。建立健全定期调度和通报工作机制,注重总结推广九大工程项目实施成效以及典型经验,为农业调整不断开创新局面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三是推行绿色生态农业,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推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全市禁养区内共两家养猪场,已于20-年1月份,全部得到关停、搬迁。联合执法强制拆除温泉镇饶家山水库内一家养猪场(投诉件)。目前,全市现有畜

  禽规模养殖场共14家。其中,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猪场1家,500头以上1000头以下的猪场5家,规模禽类养殖场8家,其他均为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户。

  四是大力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工作。今年,通过项目采购太阳能杀虫灯51台,二化螟诱捕器950个,二化螟诱芯-00枚,黄色粘板15000块,并发放给水稻、茶叶等种植合作社,通过物理技术防控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绿色防控应用面积增加5000亩。

  五是开展农业综合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假劣肥料、农药行为,严禁秸秆露天焚烧。目前未发现一例秸秆露天焚烧现象。5月中旬受省厅执法总队的委托,对部分化肥经营单位进行肥料抽检,同时,积极宣传假劣农药化肥的危害性。5月24-25日,联合水产站对全市水产养殖户进行宣传与排查,发放《水产养殖须知》,鼓励健康水产养殖,今年我市农业执法大队开展执法检查20次,出动人员60

  人次。

  六是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成效明显。-市现代农业示范园有海会和温泉两处。海会现代农业示范园完成了的初步工作方案,项目的招投标工作,规划合同也已经签署完毕。《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和《森林公园建设规划》总体规划初稿已经完成。温泉现代农业示范园是集一处生产、加工、观光、养生、休闲于一体的创新型现代农业示范园,目前温泉现代农业示范园已经申报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

  七是完成20-年高标准农田验收、稳定粮食生产能力。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是5498亩,实际建设面积6613亩,各地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及相关配套设施工程施工全部如期完工。正在按照省市要求稳步推进20-年度高标准农田项目验收。

  八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数据库汇交督导。数据库已向农业部提交了一次,时间为20-年元月25日。我市未通过农业部数据库交汇原因有:1、调查承包户数据库比农地确权上报系统少49户,即“空挂户”户主仍在但承包地已全部登记在儿子名下,应该改进度上报系统数据;2、其它承包方式进度上报系统有1万亩,数据库中没有资料,原因是行政区域变化,已划出-市的苏家垱乡集体流转面积6752.09亩应在-市进度上报数据库中删除,-市其他乡镇、村、

  组集体流转面积3247.91亩,在此次确权中由于未实际到户,且大部分农户也不同意到户,故该集体流转面积在确权中没有勾图,导致数据库无矢量化影像、无数据资料。季报系统数据为各乡(镇、处)按实际上报数据汇总,因此季报中的其它承包方式应该为零亩。以上情况已向农业部出具了说明,连同数据库等可随时一并交于农业部。

  九是初步启动农村集体资产结产核资工作。-市方案已起草文由市政府过会,方案中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及办公室。已落实工作经费30万元。

  十是推进“两区划定”,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政府办副主任和农业局局长为副组长,市相关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市农业局,负责具体工作。印发了《-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方案》,对工作流程和目标任务作了具体要求,明确了各阶段的时间节点。

  (七)脱贫攻坚凸显成效

  一是信息化管理全覆盖。将市脱贫攻坚“百日行动”指挥部按领导架构、工作人员、行动要求不变转换为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指挥部,各乡(镇、处)也相应做出同步转换,并调整配强了乡镇工作站,按各乡镇2名信息员标准,落实了信息员队伍。制定了《-市脱贫攻坚干部培训计划》,组织全市100余干部分两批进行轮训;印发了《-市20-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方案》、《-市20-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和《-市20-年脱贫攻坚工作方案》《-市20-年减贫目标任务分解的通知,明确了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工作任务;完成了精准脱贫大数据平台APP录入工作,全市共完成注册-26人,实现了扶贫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APP使用全覆盖。完成了精准识别查漏补缺和信息比对工作。通过数据比对,截止目前,动态调整建档立卡贫困户86户257人,户内补录28人,自然增长62人、减少52人。

  二是关键领域全涉及。制定了《-市20-年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计划》,进一步优化了主导产业布局,全面推进茶叶、油茶、畜牧、水产等九大产业建设,实现贫困村产业全覆盖。打好春耕生产、产业扶贫攻坚战,完成栽种茶叶1400亩,

  新发展果树基地800余亩,种植马铃薯4000亩、玉米6000亩、蔬菜1.6万亩,覆盖贫困户3000余户8000余人;制定了《-市20-年就业脱贫计划》,全市共开展劳动技能培训2期,电商培训10期,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580人。及时清退到期公益性岗位购岗人员,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上岗就业,开发扶贫就业岗位52个。组织开展“春季攻势”大型就业招聘会,开发扶贫岗位200个,发放岗位宣传单8000份,就业扶贫政策宣传单6000份;为160余个未上户口或身份信息错误等原因医保未代缴对象进行手工参保登记。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报销基本医疗保险4746人次,报偿380万元,大病保险报销549人次、报偿87万元;全面铺开“四类对象”存量危房台帐信息核实工作,全市共有农村危房432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1户;20-年春季开学,为282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免除高中学杂费9.566万元,劝返因“厌学”失学学生8个,全市无一例因贫辍学发生。2月底共为全市建档立卡低保对象4121人,累计发放补助资金281.9万元;启动20-年退出贫困村“回头看”,制定20-年预退出贫困村工作计划,统筹资金安排,全市20-年预退出4个贫困村共安排资金200余万元,重点解决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落后,促进产业发展,增强村集体经济;年初,10个乡(镇、处),110个市直(驻市)单位在市委全体扩大会上签订了20-年脱贫攻坚责任状,110个市直(驻市)单位1265名干部组成66个工作队脱产脱贫攻坚工作,实现了驻村和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重点深化社会扶贫网推广工作,全面调查掌握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实际需求,大力提升社会扶贫网统筹整合社会帮扶资源功能,全面提高帮扶资源与脱贫需求的对接质量和成功率;制订《-市20-年脱贫攻坚宣传工作方案》《-市乡村振兴战略“春风行动”宣传方案》,大力宣传正面典型,在春节期间以身边贫困群众的脱贫故事开展积极宣传引导,用扶贫成效和脱贫典型教育贫困户树立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思想;强化正向激励机制,在光伏收入分配等资金安排上正向引导,激发贫困户脱贫信心和内生动力,促进自立自强和自主脱贫。对“因懒致贫、因赌致贫、因婚致贫、因子女不赡养老人致贫”等精神贫困问题,加强乡规民约等引导,组织村民理事会,加强村民自我教育、管理、监督等自治方式,克服“等靠要”思想。

  三是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制订了《-市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并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广泛听取意见、深入调查研究,根据国家、省、-市考核上年工作暴露问题、纪检部门监督执纪问责通报问题和当前审计核查发现问题、受理群众举报问题等线索,全面排查梳理扶贫领域作风问题,列出了清单,并建立台账管理,进一步查明原因,制订作风问题整改方案。

  二、工作举措

  (一)领导重视、精心部署

  3月10-12日,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先后传达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精神,专题研究乡村振兴战略“春风行动”工作。3月13日下午召开了300余人规模的-市乡村振兴战略“春风行动”动员大会,市四套班子领导及市委常委出席会议,-市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健亲自作动员报告,会间下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市关于开展乡村振兴战略“春风行动”的通知》,安排下派8个驻乡工作组,成立4个督导组。3月16日召开了全市乡村振兴战略“春风行动”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明确细化工作任务、时间节点。市委办、政府办联合下发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成立了环山公路、高速公路、蓼温公路、河湖沿线等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各个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了整治工作调度会议,境整治机制进一步健全。乡镇明确了专人负责,召开了动员部署会,下发了工作方案,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市把宣传乡村振兴战略贯彻始终。一是深入理论宣传。在全市广泛开展万人下基层宣讲活动(市领导组成领导宣讲团、农口单位组成专家宣讲团、各级党代表和优秀党员组成“先锋”宣讲团)。市、乡、村层层组织开展专题宣讲活动,让乡村振兴战略方针家喻户晓。市四套班子领导要带头到挂点乡(镇、处)宣讲一次以上,市直单位主要领导要到挂点村宣讲一次以上,乡镇主要领导、驻村“第一书记”要在挂点村宣讲两次以上。至目前,全市各级干部下基层宣传宣讲365场次,近7万干部群众受益,极大的推进了乡村振兴政策、目标、举措等知识下基层。二是强化新闻宣传。按照本地媒体日日有消息,-市级媒体周周有报道,

  省级有上媒体月月有亮点的工作要求,全市做到工作推进和新闻宣传两不误,一方面加大本市级媒体宣传报道的频率,另一方面加大省市媒体上稿力度。建立了乡村振兴工作群,实行新闻宣传周周排位制,形成了比赶超的工作氛围。至5

  月底,全市组织刊发各类乡村振兴内容稿件1208条,其中中央级媒体上稿3篇,省级媒体上稿-篇,县级媒体105篇。三是大力社会宣传。各乡(镇、处)充分通过宣传栏、公益广告牌、横幅标语大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意义、举措。做到了乡(镇、处)政府、村委会宣传栏要有相关政策宣传,每个重要集镇、道路和行政村要悬挂标语横幅目标。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刷写、悬挂标语横幅1027条。四是用活文艺宣传。为了做好乡村振兴暨春风行动宣传工作,组织文艺骨干专门排练了一场100分钟的舞台文艺节目。经过近1个月的精心筹备,于4月27日开始到各乡(镇、场)巡演。至目前已完成了10场演出,覆盖了所有乡(镇、处),受到各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积极参与和充分肯定。春风行动结束后,我们还将继续巡演活动,计划演出60场次,实现覆盖各地重要集镇,让广大农村群众在娱乐中接受乡村振兴政策宣传,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

  (三)强化督查考核

  一是列入考核。市里制订工作方案,明确将春风行动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体系,明确规定对在春风行动中排后三位的乡(镇、场、处)取消年度三农评先评优资格。二是加强督查。成立了四个由市领导带队的专项督导小组,每个月督查指导一次,并形成督查通报(编发春风行动简报8期)呈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三是动态微播。成立了-市“春风行动”工作群,即时群播各地工作动态,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在群现场调度,各乡(镇、场、处)主官在群整改落实。四是领导调研。市委书记杨健、市长严盛平现场调研城乡环境综合整治4次,并多次在全市干部大会上强调“春风行动”。市委常委每周必到包挂乡镇现场调度。

  (四)工作组促动

  -市春风行动市林业局驻-市工作组自派驻以来,3个月内每月历时8天,跑遍了-市12个乡(镇、场、处)、75个行政村,参与-市春风行动工作。一是工作组足迹,-这里留下。工作组一行3人,不论刮风下雨,还是高温天气,坚持每

篇七:乡村振兴村容村貌整治心得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

  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

  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破解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破解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要因素,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

  留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好发展。人兴则乡村兴,人旺则乡村旺。选拔培优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着力从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马”,首先,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其次,从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条件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本土乡村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通过健全的保障机制的投入,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相信本土乡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培养新时代人才,共建乡村振兴好发展。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时代的人才来点燃,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想乡村提供人才振兴支撑的重要途径,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工作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

  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们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大学生村官为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队伍。要建立引导并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年轻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要筑巢引凤,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要多方引导返现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等返乡做“创客”,鼓励支持并引导乡村精英群体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不仅仅要靠当地政府部门创造便利条件、政策支持,也要同步改善乡村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更好解决返乡精英群体的后顾之忧。栽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营造“靠环境引人才,用服务留人才”的良好氛围,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升级,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人才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灵魂,乡村振兴必须人才为先。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稳固,才能筑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厦,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脱贫攻坚从致贫的因素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贫措施,帮助每个贫困户脱贫,侧重于微观政策。作为各级干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问题,重点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转型曲”。围绕精准扶贫,各级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阶段,各级干部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乡融合曲”。城大乡小的格局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城乡何以融、如何融的双面性。各级干部在此项工作中要做到空间规划有序,以距离城镇中心和实住人口为参考,将乡村进行特大乡村、大乡村、中等乡村、小乡村分类,采取城乡融合归类,实施壮大、合并、融入的指导策略,做到城乡机理有别,对于承载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其它样式给予保护,避免在拆建中导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术互补曲”。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需要技术上的相互补充,各级干部应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技术发展纳入农业信息化发展计划,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技术体系。乡

  村振兴方面,要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建档立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大课题,各级干部要以产业发展为推动,以教育和医疗为保障,以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为基础,打造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一、乡村振兴量化指标需加强,对考核驻村干部缺少抓手。脱贫攻坚阶段,很多硬指标是可以量化的。比如两不愁三保障,吃饱穿暖、住得安全、上得了学、看得了病等。这些都是可以用硬性指标来量化考核的。但是乡村振兴阶段,较难用一些量化指标来界定工作的好坏。部分地方延续了脱贫攻坚阶段的一些政策,对知晓度、满意度这些内容继续加以考核。相对于乡村振兴工作来说,其必要性有待探究。建议多方调研,收集基层一线的反馈,形成具有操作性的考核监督方案。而且,对乡村振兴的考核应有别于脱贫攻坚阶段的大范围跨省市的评比,对相关评价指标和要求,应充分参考省内或同水平区域内的总体发展水平分别制定。二、乡村振兴见效较慢,对长期驻村要做具体要求。乡村振兴需要更长期的谋划和更切合当地的因地制宜和因势利导。驻村干部一是需要较长时间的下沉进村,二是需切实做好摸底调查工作。乡村振兴承接脱贫攻坚,但是建议对脱贫攻坚的一些成果的运用,应当通过切实的调研并结合当前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变化,做出合适的调整。这就更需要驻村干部的长期坚持。乡村振兴是一次长考,对基层和驻村干部的能力、韧性、耐心也是一次更长的考验。建议对于本批次驻村干部的乱换年限要求,轮换方式方法,做进一步的规定,应该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三、乡村振兴所需专业性较强,短时间内缺乏专业性人才。乡村振兴急需大量专业性较强的人才,但是目前来看,基层确实缺少相关人才。大力建设各类人才队伍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但是就目前的需求情况来看,可尝试由上级部门建立一支或者多支区域内流动的专业技术工作队伍。这批人不驻在某一个村,而是相对集中地在某一个或多个县区内各村流动,成为一支救急队伍。这个队伍中可选派一批技术精熟、素质过硬的同志和一批年轻、学习、动手能力强的同志。一方面用于解决乡村振兴初期出现的各种新的突发的重难点问题,一方面通过在基层一线的传帮带,培养出一批能及时下沉到基层的实用型人才。

篇八:乡村振兴村容村貌整治心得

  年轻干部作为大考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对青春之我而言积极投身大考既是蹲苗接受锻炼的练兵场也是一展身手的大舞台我们只有遵循成长成才规律保持正确的蹲苗姿势克服经验不足水土不服等成长的烦恼在基层沉淀成长才能以更沉稳的心态更矫健的身姿和更强大的能力迎接未来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精选14篇)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精选14篇)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021乡村振兴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1完美答好脱贫攻坚大考后,我们迎来乡村振兴大考。年轻干部作为大考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对青春之“我”而言,积极投身大考既是“蹲苗”接受锻炼的练兵场,也是一展身手的大舞台,我们只有遵循成长成才规律,保持正确的“蹲苗”姿势,克服经验不足、水土不服等“成长的烦恼”,在基层沉淀、成长,才能以更沉稳的心态、更矫健的身姿和更强大的能力迎接未来。保持“向上向阳”的姿势,接受“朝露日晞”的滋养。“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对年轻干部而言,向上向阳是心态、是状态、也是姿态。首先,要有向上向阳的心态。乡村振兴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青春因肩扛大责、担当使命而熠熠生辉,生命因“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而更有价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长观,坚定理想信念、胸怀远大志向,把握难得的成长进步机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化解“成长的烦恼”,在逆境中“拔节生长”。其次,要有向上向阳的状态。要发挥年轻人精力旺盛、思路宽、办法多的优势,通过书本、网络、实践等多种途径加强学习,特别要注重多向基层群众、老党员、老干部和乡贤等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持续为自己“加油充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自己的状态始终“在线”。最后,向上向阳也是一种姿态。年轻干部既要有积极进取、勇担使命、永不言败的阳光姿态,也要有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的坦荡姿态,通过基层工作的锻炼,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保持“向下向深”的姿势,汲取“强根壮骨”的力量。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年轻干部要茁壮成长,必须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将自己的情深深地融入人民群众这根永恒的“血脉”中。一要深入实地查实情。对当地前期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巩固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劳动力结构情况、教育、医疗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为制定针对性振兴计划打下基础。二要深入群众听民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通过开坝坝会、走村串户拉家常、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等形式听取他们对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建议,广开言路、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深入田间获真知。实践出真知,深入田间地头去挥洒汗水、汲取智慧,在爬坡上坎中历练本领、在日晒雨淋中积累经验、在化解矛盾中增长才干,用心用情当好群众的“服务员”“贴心人”。

  保持“面向四方”的姿势,积蓄“开枝散叶”的能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年轻干部正处于成长进步的“黄金期”和干事创业的“关键期”,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四方”,广泛学习和吸收来自各方面的知识及意见,汲取更多的“养分”,使自己的“根系”更为发达,为“开枝散叶”打下良好基础。在学习上,既要学好百年党史,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又要学好法律法规和经济、农业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广泛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做法,为干事创业引入“源头活水”;在思路上,既要全面系统思考、长远规划,又要关注当下,细化、量化短期目标并在具体实施中适时调整完善,做到既高瞻远瞩科学谋划,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方法上,既要抓住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痛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又要在时机成熟后进行整体推进、全面推动;在能力上,既要争当自己负责领域的“种子选手”,也要争做多岗位锻炼、多领域发展的“多面手”,确保各项工作得心应手、取得实效。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

  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3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

  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破解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破解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4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脱贫攻坚从致贫的因素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贫措施,帮助每个贫困户脱贫,侧重于微观政策。作为各级干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问题,重点唱好“三部

  曲”。唱好“政策转型曲”。围绕精准扶贫,各级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

  到户的扶持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阶段,各级干部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乡融合曲”。城大乡小的格局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城乡何以融、如何融的双面性。各级干部在此项工作中要做到空间规划有序,以距离城镇中心和实住人口为参考,将乡村进行特大乡村、大乡村、中等乡村、小乡村分类,采取城乡融合归类,实施壮大、合并、融入的指导策略,做到城乡机理有别,对于承载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其它样式给予保护,避免在拆建中导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术互补曲”。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需要技术上的相互补充,各级干部应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技术发展纳入农业信息化发展计划,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技术体系。乡村振兴方面,要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建档立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大课题,各级干部要以产业发展为推动,以教育和医疗为保障,以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为基础,打造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5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致天下之治者

  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要因素,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

  留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好发展。人兴则乡村兴,人旺则乡村旺。选拔培优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着力从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马”,首先,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其次,从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条件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本土乡村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通过健全的保障机制的投入,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相信本土乡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培养新时代人才,共建乡村振兴好发展。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时代的人才来点燃,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想乡村提供人才振兴支撑的重要途径,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工作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们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大学生村官为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队伍。要建立引导并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年轻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要筑巢引凤,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要多方引导返现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等返乡做“创客”,鼓励支持并引导乡村精英群体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不仅仅要靠当地政府部门创造便利条件、政策支持,也要同步改善乡村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更好解决返乡精英群体的后顾之忧。栽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营造“靠环境引人才,用服务留人才”的良好氛围,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升级,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人才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灵魂,乡村振兴必须人才为先。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稳固,才能筑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厦,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6

  一、乡村振兴量化指标需加强,对考核驻村干部缺少抓手。脱贫攻坚阶段,很多硬指标是可以量化的。比如两不愁三保障,吃饱穿暖、住得安全、上得了学、看得了病等。这些都是可以用硬性指标来量化考核的。但是乡村振兴阶段,较难用一些量化指标来界定工作的好坏。部分地方延续了脱贫攻坚阶段的一些政策,对知晓度、满意度这些内容继续加以考核。相对于乡村振兴工作来说,其必要性有待探究。建议多方调研,收集基层一线的反馈,形成具有操作性的考核监督方案。而且,对乡村振兴的考核应有别于脱贫攻坚阶段的大范围跨省市的评比,对相关评价指标和要求,应充分参考省内或同水平区域内的总体发展水平分别制定。二、乡村振兴见效较慢,对长期驻村要做具体要求。乡村振兴需要更长期的谋划和更切合当地的因地制宜和因势利导。驻村干部一是需要较长时间的下沉进村,二是需切实做好摸底调查工作。乡村振兴承接脱贫攻坚,但是建议对脱贫攻坚的一些成果的运用,应当通过切实的调研并结合当前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变化,做出合适的调整。这就更需要驻村干部的长期坚持。乡村振兴是一次长考,对基层和驻村干部的能力、韧性、耐心也是一次更长的考验。建议对于本批次驻村干部的乱换年限要求,轮换方式方法,做进一步的规定,应该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三、乡村振兴所需专业性较强,短时间内缺乏专业性人才。乡村振兴急需大量专业性较强的人才,但是目前来看,基层确实缺少相关人才。大力建设各类人才队伍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但是就目前的需求情况来看,可尝试由上级部门建立一支或者多支区域内流动的专业技术工作队伍。这批人不驻在某一个村,而是相对集中地在某一个或多个县区内各村流动,成为一支救急队伍。这个队伍中可选派一批技术精熟、素质过硬的同志和一批年轻、学习、动手能力强的

  同志。一方面用于解决乡村振兴初期出现的各种新的突发的重难点问题,一方面通过在基层一线的传帮带,培养出一批能及时下沉到基层的实用型人才。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7

  湖州市是“两山”理念的诞生地、美丽乡村建设发源地,是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当全国首个省级地方标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规范》正式实施后,湖州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在从“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转变。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结出丰硕的成果。此外,还有一点让感触很深,就是农村社会管理的精细化、资源开发利用的高效化、比较优势发挥的最大化、服务群众的细微化,体现在方方面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眼界决定高度,创新决定广度,思路决定出路,勇气决定举措,担当决定成效。只有“跳出右玉看右玉,走出朔州看朔州,对照安吉看右玉,对比湖州看朔州”,才能准确客观的发现我们的不足和短板。作为一名基层乡镇党委书记,如何创造性地贯彻好、落实好市委六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在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特色区和践行“两山”理论的示范区”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想在先、走在前呢?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一是思想上要解放。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纪法律范围内主动破除制约乡村发展的条条框框,为创新松绑、为发展撑腰。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方位反思以前在农村农业工作方面的不足和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探讨乡村振兴瓶颈的举措,把讨论活动变成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用讨论的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要在全社会形成人人为乡村振兴想办法,不为不作为找理由的浓厚氛围,树立为干事者担当,为作为者负责的正确导向。

  二是政策上要吃透。结合现场教学所去村庄,感悟最深的就是湖州人把政策用足用活了。这恰恰是我们工作的一大短板,我们的习惯做法是用政策限制,不是用政策发展。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法规的学习培训和宣传力度,提高执行者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另一方面要

  加大对政策研究的力度,提高解读政策的能力,创造性地提出贯彻落实政策的细则或举措,让政策更接地气,更服水土,而不是机械教条式的执行政策,更不能把政策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和依据,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政策变成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

  三是资源上要激活。这里所说资源指政策资源、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首先政策资源。五四村、鲁家村、向阳村等已经全部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民承包地经营权全部流转,股权化既保证了农民的土地收益,又弱化了农民个体实际地块的界限,最大限度地降低用地成本,化解了土地纠纷,很好地处理了农村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极大地释放和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的规模化、集约经营。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政策,我们还未用足用活。其次社会资源。乡村振兴不是一部门的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统筹整合使用政府资源、统筹调动社会民间力量,引导企业资本参与。参观的乡村,村级都设有统一战线工作组,统筹调动乡贤、名人等力量助力乡村治理,这个做法真的不错,值得借鉴。第三文化资源。一是湖州的所有村都有文化礼堂,都有讲习所,都有文化长廊,都有农风家训,都有村史馆,都有农家书屋,都有老年公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处可见深入人心,文化育人、文化兴村、耕读传家的氛围很浓。二是村级党组织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的眼光和远见着实让我们佩服,可以说照此下去,下一轮的发展引领者仍然是湖州。三是对文化资源的挖掘也要做到极致。这次学习还有一个感受就是湖州的博物馆很多,湖笔博物馆、桑基鱼塘博物馆、荻港村名人博物馆等等。国级传统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等都做到了极致。我们的传统古村落、非遗等资源相当一部分在沉睡,未能发挥文化资源在促进经济、教化乡邻、抚育文明风尚中应有的作用。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8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以此为主题对“三农”工作进行了部署。这是我们党在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全新战略部署,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新要求,也是决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意义十分重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再加上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业基础仍不稳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没有破解,不少农村存在“空壳”、“空心”、“空巢”和活力衰退现象,等等。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既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方向,是城乡发展思路的战略性转变,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九大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是站在全局高度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当前,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其突出。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现代化的发展不可能消灭农村,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农民都搬到城里去,农民总体上应当就地城镇化。我们的目标应是,虽有城乡之别,而少城乡之差。必须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把更多的公共资源配置到农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脱贫攻坚战,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也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一起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城市乡村共生共荣,这才是切合实际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三产融合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原则。在战略实施上,要坚持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重点,以产业融合为纽带,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途径,精心谋划,稳步推进。在加大政策倾斜的同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激活乡村的资金资产资源,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要坚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加快建立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把各类人才引向农村,培养懂农村、爱农业、爱农民的工作队伍,培育现代新型农民。要大力加强农村基

  层党建工作,下力气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农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作用。

  作为一个涉农工作者,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就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部署,把各项政策学懂弄透,在做实上下功夫,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往前推进,以钉钉子精神全面抓好落实,为我省乡村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9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对照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新农村的20字概括,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这次,有四句话不一样。新的乡村振兴总要求,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设定的新目标,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是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最终目标。始终关注农村人居环境,关注农民生活环境。以人民为中心,让农民生活在美丽乡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理念。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这一项,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这一重要内容。从关心厕所卫生,通过“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这样的“小事”可以看出,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人居环境的改变还有农民的幸福感越来越被重视。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10

  目前,乡村振兴热遍及所有农村区域,各地政府热情高涨。在基层扶贫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我认为,在普遍的发展热潮中尤其需要冷静的理性思考:乡村振兴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持久的振兴,不能搞不切实际、不顾长远的无序开发;要克服只顾当前、不顾长远的短视,立足本地实际,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在特色上下功

  夫,在差异化上求突破,在发展增收上谋出路。按照当前三洲的实际,必须突出抓好“三头”:

  一.把握一个重头:资源的保护和规划在当前三洲的发展中,三洲的优势在于自然资源,三洲的特色在于生态宜居。要实现乡村振兴和融入三洲建设,就一定要牢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农村的优势资源挖掘并发挥出来,只有把农村的生态资源保护好,才会将其变成金山银山。一要对农村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保护。过去,我们对一些地方的农业资源过度开发消耗,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为此我们应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二要深化农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全力抓好旧危泥砖屋拆除、村道巷道和屋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为广大群众营造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行动,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三要抓好资源的利用规划。针对乡村资源要素的配置、土地开发利用、耕地保护及经济、生态、社会的发展,制定好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规划,既突出功能统筹、产业融合,又强调生态文明和城乡共融发展,做好人与自然、资源与生态、发展与环境的融合,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长远性,让规划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二.强化一个带头:干部的引领和表率“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振兴要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组织,要靠千千万万个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法宝就在于支部是核心,书记是带头人,村干部是服务员。发挥村干部模范表率作用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守好基层组织主阵地。各基层组织要以抓好党建为引领,建强班子、带好队伍,强化宣传、善于引导,依法办事、规范治理,整合资源、借力发展,进一步地摸门道、找窍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要争当基层发展的“领头雁”。作为村干部,要想方设法帮群众增收,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这样才能通过发展来难题,凝聚人心。当前特别是要打好精准扶贫这场硬战,村干部作为“一线战斗员”、“一线指挥员”,必须守住自己的阵地,在

  推进脱贫攻坚中举好旗、领好路,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发挥本村优势,推进产业扶贫。三是要当好基层群众的“贴心人”。作为村干部,不仅要严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点才节,一碗水端平,而且要善于处理村务,集中民智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成为治村有方、持家有道的当家人。同时,要做到胸有情怀愿担当,做到身真入、心真沉、情真融,帮助群众解决好最盼最难最怨的事情,及时疏导和化解矛盾纠纷,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1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一)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培训机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

  (二)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推动人才管理职能部门简政放权,保障和落实基层用人主体自主权。推行乡村教师“县管校聘”。实施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继续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计划等,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

  (三)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深入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计划和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健全种业等领域科研人员以知识产权明晰为基础、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探索公

  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

  (四)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新农民。加快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用地等扶持政策,明确政策边界,保护好农民利益。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积极作用,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弱势群体关爱等。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加强对下乡组织和人员的管理服务,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性力量。

  (五)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全面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研究制定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12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思维,更好地抓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通过参观多个美丽乡村建设点、园林基地、采摘基地以及党群服务中心,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对该村党建引领、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工作的详细介绍。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夯实基层党建,巩固振兴基础整合优势资源,让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和命运共同体。选派街道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常驻基层支部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发挥党小组长基石作用,选优配强中坚力量,构建更

  为稳固的组织框架和后备梯队,培养一批懂基层、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

  二、着力把脉定向,带头振兴示范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党员干部“早九晚九”的工作模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行为准则,每个干部在埋首案头、山间挖土、走访宣讲之间自然交替,让党员干部带头成为“乡村振兴”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成为服务群众最有力的回应。三、做好融合文章,激发振兴活力做好“城乡融合、以城带乡”文章,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充分挖掘“山水、村落、生态”等旅游资源,开发自耕园艺、家庭自助厨房、互联网销售平台等农业延伸特色服务,探索城乡共享菜园建设模式,提升本地农副产品附加值。结合实际,建立党员群众讲习所,讲习内容涵盖党课、农业技术等各方面专题,大力培育有担当、勤作为、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成立新乡贤委员会,推选堪担表率、经验丰富的村民担任乡贤,积极参与村民矛盾调解,构建村风淳朴、村民自治的和谐乡村文化。按照就地取材、就地造景、节约资源、不大拆不建的要求,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及房屋资源,引导并规范村民发展农家乐、茶馆、小超市等家庭经营,打造绿水青山的生态样本。四、突出党建引领,找准乡村振兴着入点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加快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始终将加强党建工作摆在首位,以农村党组织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依托,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建强组织作保障,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13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要切实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长期以来我国都是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政策,新时期我们实现了总体小康,但是要实现全面小康,就一定好抓好乡村发展,要充分认识关键在少数这一重要观点和论述,抓好乡村振兴工作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要借助“五条腿”齐发力才能顺利抵达全面小康的幸福“人民公社”。

  乡村振兴,核心要抓产业振兴。发展现代农业,就要“固本强基”在结合我国农村实际的前提下,既要搞好平原地区的大机器生产作业,也要发挥“丘上林业,丘间塘,花田瓜谷果鱼粮”的丘陵地区农业发展,要深度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让农业产业走上产业发展之路,走“规模化、机械化、融合化、集体化、常规化、网络化、产业化”的发展路子,让群众在大发展中凭土地和劳动力享受农产品的红利,提高群众的积极性;适时建设一批高标准、成规模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引领农村产业发展,在农业生产中,打造汇聚生产、加工、服务和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综合体,逐步建立农产品的“直销”路径,让群众既掌握生产环节也掌控销售环节,同时还明白市场需求环节,从而开展符合社会需求的农业生产活动。

  乡村振兴,关键要抓人才振兴。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基础。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鼓励大批具有农技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深入基层、扎根基层、投入基层、奉献基层,为农村一线发展注入专业技术血液;采取“授人以渔”的模式,利用夜间、午间农民空闲时间组织专家教授到农村开展巡回培训教学,着重以理论培训、现场教学、问题简答等方式丰富教学课程,全力破解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尤其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讲解,通过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农民掌握种植技巧、领会发展思路、开阔行业眼见,大力培育新型化职业农民。

  乡村振兴,重点要抓文化振兴。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要站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发展的角度,进一步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展现农村淳朴的风土人情,要善于挖掘农村最本质的道德情感、社会

  心理、风俗习惯、是非标准、行为方式、理想追求、家风家训等民俗民风,要提高乡村文化个体的综合素质,着力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让乡村意识形态引领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和基层文化发展;乡村文化发展起来了,就能实现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的融合,让第二产业有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让农村更有看头、更有想头、更有奔头。

  乡村振兴,基础要抓生态振兴。随着现代农村发展,城镇化规模不断扩大,农村与城市的差别也在缩小,农村废弃物随处投放、垃圾不能及时清运和进行无害化处理的问题也比较突出。长期以来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这是农村的先天优势。实现乡村振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认识,不断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要在农村采取建立畜粪尿、生活垃圾、危害性垃圾分类处理的垃圾桶,对垃圾进行科学无害化处理,要把农村最美好的生态环境优势保存好、利用好、规划好、发展好,要在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河中,把宜人、宜居、宜旅游的良好生态环境保护好。

  乡村振兴,根本要抓组织振兴。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始终是党最关心、最关切的问题。乡村振兴发展还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基层党员干部工作能力行不行,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工作开展的好与坏。乡村振兴进程中,基层党组织必须突出问题导向,着力破除积弊、夯实基层基础,积极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工作方式,带领群众积极投身到农村产业发展进程中去,让农村发展有带头人、有目标、有方向、有成效。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14

  “四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在春光明媚的四月,我有幸到百年——西安交通大学学习,五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仿佛经历了一次文化之旅,一场视听盛宴。培训结束后,仍然回味悠长,也引发了我对于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

  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周易·贲卦·彖传》中解释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和生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推荐访问:乡村振兴村容村貌整治心得 整治 振兴 乡村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