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现路径(13篇)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现路径 浅谈乡村振兴实施的路径 摘要:分析了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含义,进一步介绍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路径,即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现路径(1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现路径
浅谈乡村振兴实施的路径
摘要:分析了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含义,进一步介绍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路径,即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创新科技,引进人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把握农村产业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有机融合,注重农村经济的绿色发展,将实现农民富裕这一目标放在突出位置,真正实现美丽乡村的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含义;实施路径;农业;农村一、乡村振兴的含义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现代化发展的战略体现,同时也是中国迈进新时代发展城乡经济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的内涵要结合理论和实践去理解,同时也要从实际出发去贯彻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农业、农村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根据我国现有国情,农业与农村的发展是基础,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应当牢牢把握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这个基础,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其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战略实施进程适时做出调整。始终坚持完善农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注重农村经济的绿色发展,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推进乡村优秀文化传承,加快乡风文明建设;健全农村治理体系,实现有效治理;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民富裕。此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包括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应当发挥农村特色产业的优势,将农业现代化发展与农村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大飞跃。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振兴,又包括治理体系创新和生态文明进步,是一个全面振兴的综合概念:1.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领域的问题,是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改革顺利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十九大报告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和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共同作为优先发展的事业,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把“三农”工作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位置,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原则,在新时代必须坚持。2.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十九大报告提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两相对比,虽然同样是五个方面20个字,但除“乡风文明”外有四句话不一样,这四个方面已经根据新情况进行了调整,是根据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设定的一个新目标,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这个战略的实施将会为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3.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比以前单一的农业现代化涵盖的范围更加宽广,这是一个崭新的表述,是站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涉及农村的经济、农村的政治、农村的文化、农村的社会、农村的生态文明各个方面的建设。4.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巩固和完善r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要保持土地承包
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将有利于推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切实保障农民财产权益,不断壮大集体经济。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路径(一)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首先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全面推进农村改革,让农村换上新面貌迎接新变化。在政府引导方面,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政府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贯彻落实政策。但同时,要明确政府的引导是为了与市场配合共同起作用,而不是限制市场的灵活与自由。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其一是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其二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深化,应当明晰集体产权,保障农民权益;其三是要将小农经营与现代化农业大生产发展有机结合,挖掘发展特色农业与规模化经营的潜力与优势。(二)因地制宜,加快农村产业发展由于乡村的气候、地形等条件不一,适合发展的特色产业不一,所以应当结合每个乡村自身的特点和可利用的资源情况,发展可持续的产业。产业的发展对乡村振兴有关键作用,其对人才培养、增加就业等有积极作用。加快农村产业发展首先要结合乡村实际情况选择主导产业,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其次要促进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以农业为基础,推动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再次,要合理利用当下“互联网+”的产业发展模式,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然,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必不可少,从而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三)创新科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时代科技的发展对乡村振兴至关重要。当前,我国乡村普遍存在生活条件较差、教育水平较低、人才匮乏等问题,科技的创新和教育的进步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前提。创新科技,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发挥科技在新型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资源节约、绿色发展。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应当加强教育,培养有利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专业型人才。此外,应提供相关激励政策,吸引人才回乡村建设。(四)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强环境和生态保护,建设美丽绿色的乡村。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在乡村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中,千万不能以牺牲农村环境为代价,发展了经济,丢了环境,这种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取。二是要有意识地保护环境,重视乡村垃圾处理、污水排放以及秸秆焚烧等问题,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生态化发展。(五)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当前,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具备了支撑城乡发展一体化物质技术条件,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顺应我国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通过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
篇二: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现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内涵与实现路径
作者:宋豪来源:《大经贸》2019年第1期
宋豪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部署,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做出全面部署,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把方向、谋布局、定任务、提要求,尤其是描绘出了乡村振兴后的美好蓝图。“乡村振兴战略”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三农”上的展现,是新时代“三农”问题的破解之策,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更加重视,顺应了亿万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背景
过去发展以城市二三产业为主,“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好是必然,农业成为发展短板,出现“贫血”“失血”。然而,总书记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碰,95%的粮食自给率不能破,首要的是要实现“产业兴旺”。
过去发展以城市为中心,资源向城市集中、要素向城市流入,大量劳动力进入城市。越来越多的人适应并习惯于城市生活,即使蜗居、孤独、省吃俭用也不愿回到土生土长的家乡。总书记提的“乡愁”谁来满足,乡村的发展决不能滞后,乡村的人气必须旺起来,乡村必须要“生态宜居”。
过去发展城市市场化观念盛行,农村精神文明欠缺。传统村落、传统文化、乡规民约、道德风尚等保护不力,如孝老爱亲、助人为乐、诚信友善等道德品质越来越被弱化。因此,总书记提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乡村必须要“乡风文明”。
过去发展以城市为导向,人口逐渐从乡村向城市单向集中且这一外流趋势在短时间内并不会改变,城镇化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转移成为城市居民,总书记说过“一个村子建设得好,关键要有一个好党支部。”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多方参与共治乡村,实现乡村的“治理有效”。
过去发展城市居民的收入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城乡收入比严重失衡,总书记多次场合强调,他最关心、最牵挂的还是困难地区、困难群众,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期间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的“生活富裕”。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演进内涵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城乡自然发展的结果,是对过去“三农”政策的继承与发展,是顺应新时代“三农”新问题、新矛盾的解决路径。
从城乡统筹到城乡一体化再到乡村振兴战略。城乡统筹强调的是以城带乡,城市资源下乡,城市先发展再带动农村一起发展;城乡一体化强调的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更大力度的城乡统筹;乡村振兴战略更加重视乡村的自我发展、自我振兴,也并不是希望农村发展起来后能够为城市带来更好的资源,而是更关心农村发展后农民收入有没有增加,腰包鼓没鼓起来,精神层面有没有富足,土地价值是否最大化。
从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后的20字美好蓝图。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更加强调对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视,突出“优一接二连三”的产
业融合发展;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更加强调新时代农民群众生活水平大有提高、生活质量大有改善;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更加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在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要让村庄有机地融入在绿水青山与田园中;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更加乡强调村治理中的共建共治共享,尤其是基层农民群众的自觉主动参与。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其中,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乡村的发展较滞后,所以用了“振兴”二字;不充分体现在农业农村领域发展不足、存在短板,所以农业农村要优先发展。
1.激活各类要素,推动产业兴旺,让农业“大”起来。产业兴旺是根本。整合“人、地、钱、技术”等资源要素向乡村倾斜,引导社会资源“上山下乡”,实现错位发展、三产融合。培育主体,让大户牵头与支持,引进专业性组织和专业合作社,寻找合适的资本技术和带头人。重点发展壮大特色林业经济、休闲农业经济、生态养老经济、教育文化产业、乡村旅游经济、乡村味道经济。
2.加强环境整治,促进生态宜居,让农村“靓”起来。生态宜居是基础。“两山”论下要保护好生态,走文明发展之路、绿色发展之路、质量兴农之路,建设有特色的美丽乡村。打造生态乡村,开展农村“绿化、美化、净化、硬化、亮化”的“五化”活动。整洁房前屋后、解决面源污染、美化人居环境,制定院落自治管理长效机制,实施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真正做到守土有责。打造传统村居,加强危房改造和风貌整治。
3.弘扬传统文化,推动乡风文明,让乡愁“唤”起来。乡风文明是关键。继承发扬家风家训、乡规民约、乡贤文化,营造良好社会风气,促进相邻和谐共进,提高文明互助意识。通过“家风家训”传承活动、“好人好事”评选、文化墙的布置宣传等,加强村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挖掘传统文化,探寻记忆根源,唤醒乡愁记忆。保留农用地,要在大开发大拆迁中保留住田园、乡村、乡愁。
4.调动多方力量,务求治理有效,让乡村“和”起来。治理有效是保障。“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乡村振兴战略尤其要用好“人”这一资源,着力打造“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用好人才政策,既要有吸引人的政策,更要有留住人的政策,这样振兴才有基础。因此,需要打通管理、科技、智能、农业等人才下乡通道。拒绝“等、靠、要”、抛弃“懒、散、推”,农民要自我革命、自我发展,争当振兴乡村的主力军。
5.创新制度设计,实现生活富裕,让农民“强”起来。生活富裕是目标。既富口袋,更要富脑袋,不断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镇化的农村、乡村式的城镇。绿化、生产、道路、餐饮、停车场等要提前布局。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激活农村存量资产。出台惠农兴农保障政策,既加强顶层设计又允许地方试验试错。
乡村振兴,既要有乡村的形态,也要有现代化的模样;既要发展产业,也要留住乡愁;既要富钱袋,也要富脑袋。三农问题的解决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会实现。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篇三: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现路径
关于形势与政策乡村振兴论文题目
形势与政策乡村振兴论文题目3篇形势与政策乡村振兴论文题目篇1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考核题目及要求:一、论文总要求及评分标准:
1、在7个论文题目中任选一题。2、论文总字数要求在1500字以上〔占总分5%〕。3、尽力以自己的语言完成论文的写作〔占总分20%〕。5、论文内容质量得分占总分的70%。二、论文题目:09中医1班级题目为如何解决食品平安问题09中医2班级题目为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辛亥革命精神附格式及打印要求:1、统一使用A4纸,单面打印。2、封面:要求单独打印,样式见下页。3、字体全部用宋体。题目二号加粗〔主标题与次标题字号不作要求〕,正文内容用小四号字,行距1.5倍。
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形势与政策》11年秋期末论文论文题目〔2号宋体加粗,一般不超过20字〕班级:┅学号:┅姓名:┅形势与政策乡村振兴论文题目篇22022年形势与政策论文题目专题一:1.结合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谈谈你对当前和未来中国经济形势的理解2.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形势,谈谈为什么必须牢牢抓住供应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3.结合课程内容,谈谈如何实现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质造〞4.结合课程内容,谈谈你对“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句话的理解专题二:1.论思想对一个人的重要性2.“双一流建设〞与强国之路3.我与中国崛起4.一流人才与家国情怀
专题三:1.结合2022年全国“两会〞课程学习内容,以论文形式谈谈大学生
该怎样践行两会精神
2.请结合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的讲话精神,论述您对“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理解。
3.请结合2022年全国“两会〞课程学习内容,谈谈您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解。
专题四:1、亚太地区战略形势及影响
2、亚太地区平安形势和中美关系
3、亚太地区形势变化及走势
4、浅析亚太地区新形势下中国和平开展战略进程
5、亚太地区形势演变对中国周边海洋形势的影响及对策
丰富的内涵,成为当今中国的时代强音、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也对当代大学生赋予了神圣的历史使命.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效劳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军,理应成为中国梦宣传教育的主力军,成为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力量的主力军,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认同,强化大学生对自身所肩负责任和使命的深刻认识,激发大学生强烈的爱国之心、强国之愿、报国之志.
【关键词】中国梦;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凝聚力量
党的以来,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思想,并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对中国梦进行了论述,高度凝炼了我们党
现阶段的奋斗纲领和目标,凝聚了党心、振奋了民心.他还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开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的重要组成,应以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气魄与能力,勇担时代赋予的重任与使命.高校是当代大学生教育、培养的主阵地,应在向当代大学生阐释中国梦、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增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认同、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感知中国梦赋予的历史使命等方面主动作为.
一、中国梦的历史渊源与时代内涵
2022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阔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一)从历史角度分析,中国梦唤醒了人们深沉的记忆,是中国化时代化群众化的新拓展
历史是照亮现实、照亮未来的镜子.纵观历史,中国经历了历史上的辉煌时期,如汉唐时期;也经历了衰落时期,如明朝中叶以后到清朝康熙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从此也开始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也就是开始了中国梦的历史.此后,经过无数仁人志士170多年的奋斗和努力,现在到了快要梦想成真的时候.可以说,中国梦是在中华民族的深沉记忆中孕育而生的,它生长的土壤是屈辱的、苦难的,因而也是动人心魄、撼人心魂的.
就本质而言,实现中国梦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不是矛盾的,而是统一的,其根本都在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都是坚持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需要.作为当下中国社会的最强
音,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最高追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群众化的新成果,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群众化的新动力,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群众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一样,也同样面临我国如何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的时代课题,需要解决当前改革开展建设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都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予以指导、引领实践.因此,中国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群众化拓展了新思维、开辟了新境界、指明了新方向.
(二)从现实角度分析,中国梦照亮了民族奋斗的进程,是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新导向
改革开放30余年以来,在对新中国成立60余年不断探索的经验进行总结、对鸦片战争后的170余年的开展历程进行梳理、对中华民族5000余年的悠久文明进行传承的根底上,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成功的、正确的,也是来之不易的.如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国梦以国家强劲开展为现实支撑,照亮了中华民族艰苦卓越的奋斗历程,因而是冲动人心、振奋人心的.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中国道路是最正确途径,中国精神是内在灵魂,中国力量是动力源泉,这三者就是“中国梦〞梦想成真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而形成的,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和谐幸福的道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依托、共同传承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念的总和,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
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聚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促进中华民族开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中国力量是56个民族大团结、13亿中国人会聚而成的磅礴力量,是一股奋勇拼搏、开拓创新的力量,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因此,以中国梦这一目标导向为引领,必将谱写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新篇章.
(三)从未来角度分析,中国梦描绘了国家开展的蓝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新要求
中国梦是强国梦、复兴梦、幸福梦.党的明确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分别以建党一百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年作为时间节点,是实现中国梦的两个关键历史节点,说明实现中国梦是一个长期奋斗、持续奋斗的过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底上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梦想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凝结,是中华儿女共同期盼的缩影,描绘出国家开展壮大的宏伟蓝图,因而是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要求科学统筹我国各项改革和建设,有力协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着力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根底的相互促进,坚持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是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的有机统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之间遥相照应,表达
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下系统推进各项建设、改革、开展的内在要求.
二、中国梦赋予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青年兴那么国家兴,青年强那么国家强.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当代大学生作为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的青年群体,应积极、主动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和使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一)中国梦要求当代大学生坚决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中国梦是党的执政理念的升华,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当代大学生必须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应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个人梦与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把理想信念与理性认同科学理论、正确认识历史规律、准确把握根本国情有机结合起来,把个人品德的锤炼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有机结合起来,做一个放眼世界、关心国家,志存高远、追求执着,信念坚决、胸襟宽广的人,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决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梦,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敢于担当的栋梁之材.
(二)中国梦要求当代大学生练就过硬本领,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强勤于学习、善于钻研、勇于实践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中国梦既表达了国家意志,又表达了13亿中国人的愿望,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与本领是影响实现中国梦进程的直接因素之一.这就要求正处于学习黄金期的当代大学生应珍惜美好的大学时光,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每天比别人努力一点点,埋头苦读、刻苦钻研,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将自己培养成为根底扎实、知识广博、业务精通的复合型人才,为自己扬帆远航、搏击青春提供持久动力与能量.坚持三个面向,不断更新知识、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掌握真才实学,增强本领技能,积极、主动在践行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奉献青春、奉献才智,积极、主动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和运用中、在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担当重任,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
(三)中国梦要求当代大学生勇于创新创造,以敢为人先的锐气、艰苦奋斗的精神、持之以恒的韧劲,争做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自强者、践行者
中国梦是崭新的梦、远方的梦,实现中国梦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发扬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顽强拼搏的精神.当代大学生是富有朝气、活力、创造力的群体,理应成为创新创造的先锋,在各个领域形成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应以敢为人先的锐气,超越因循守旧的思维,冲破满足现状的藩篱,致力于解放思想、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根底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以艰苦奋斗的精神,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用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特别是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工程攻关的前沿,干事创业,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让全社会的每个肌体、每个岗位都焕发出最大的创造活力;以持之以恒的韧劲,用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投入到创新创造的具体实践中,坦然面对创新创造道路上的暗礁与险滩、
挫折与失败、苦闷与烦恼,敢于啃硬骨头,甘于坐冷板凳,在立足本职的创新创造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
三、以中国梦凝聚当代青年大学生的青春正能量
高校推进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自身特点与优势出发,在唱响主旋律、筑牢主阵地、畅通主渠道上下功夫,积聚起当代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正能量.
(一)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必须唱响主旋律,着力引导当代大学生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
中国梦表达了中华民族充满自信、大步前行的高昂旋律,是承载几代人夙愿、承继先人荣耀传统、具有时代内涵的精神旗帜.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要贯穿“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实现路径、根本保障〞这一主线,唱响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
1.把握内涵实质.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把握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内涵,把握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遵循,把握好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的本质属性,把握好中国梦是对中国古代五千余年文明史的追忆、近代百余年屈辱史的反思、新中国开展改革史的回忆而得出的理性思考,把握好国家梦、民族梦、集体梦与个人梦之间的辩证关系,突出中国梦的思想内涵、挖掘中国梦的历史底蕴、阐述中国梦的现实意义,坚决理想信念、铸牢精神支柱、夯实思想根底,进一步坚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决心.
2.做好结合文章.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与党的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有机融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有机融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机融合,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机融合,与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领会有机融合,与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有机融合,与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和改良有机融合,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有机融合,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弘扬实干精神.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是靠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必须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将实现中国梦的满腔热情转化为刻苦学习、勤奋工作、报效祖国的激情;深刻认识每个个体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践行者、书写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谋实策、鼓实劲、办实事、出实效,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梦想;深刻认识圆梦的旅程中可能遇到巨大的阻力、承受巨大的压力,必须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开拓创新的精神、持之以恒的韧劲团结在一起,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进一步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二)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必须筑牢主阵地,着力激发当代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课堂教育教学是高校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的主渠道.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共同构成高校育人的有机整体,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要发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主阵地作用,推动中国梦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2.注重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深入解读中国梦的历史底蕴、现实意义、时代内涵,以及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意义、本质要求、根本保障,深入解读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辉煌成就、珍贵经验和前进方向,深入解读党的提出的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中国梦的相关内容,引导师生积极投身
于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并准确解答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同时,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注重教育方式的实践性.以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级各类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比方:“梦想中国〞大学生志愿者行动方案,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雷锋社会实践活动等,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百姓,帮助他们将对中国梦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将对中国梦的认识、认知、认同落实到具体的行动、行为上,以实践活动传递中国梦,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梦,以实干精神托起中国梦.
(三)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必须畅通主渠道,着力增强当代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自信自觉
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面向各层面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重大而长远的政治任务.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要畅通由学校宣传教育、教师研究创新、学生学习展示等三个平台共同构成的主渠道,推进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切实把握唱响中国梦的主动权.
3.构建学生学习展示平台.以网络为载体,在校园网上开设专题网站,设立专门的互动专区,既为学生学习中国梦的有关理论及新观点、新论述搭建平台,也为学生围绕中国梦的主题抒发自己的情怀、寄语国家的开展未来、展示自我才华创造条件,利用网络的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共享度高的特点助推中国梦的品读、传播、传递.以微博为载体,建立由校方微博、名师微博、微博粉丝等共同组成的微博联盟,在微博上发起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互动话题,并通过微博征文、微博签到、微博接力等多种方式,把握微时代的话语主导权,引导师生以独特的视角和全新的创意广泛参与、展现
自我,将个人的成长成才梦想统一到中国梦上来,利用微博传播速度即时性、内容自主性、方式互动性的特点助推中国梦的传播.以活动为载体,坚持寓教于乐的原那么,举办与中国梦相关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摄影比赛、文艺展演、影视展播、毕业涂鸦等主题活动,精心组织学生参与活动筹划、活动实施,充分展示当代大学生激扬青春、追逐梦想的良好精神风貌,利用活动主题鲜明、组织有力、实践性强的特点助推中国梦的品读、传播、传递.
篇四: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现路径
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的目标与实现途径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当前我国乡村出现了新的态势。国家大力推行乡村治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同时也要面对新的问题。如何提高乡村治理的有效性是当前我国乡村治理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的目标,探讨了乡村治理的实现途径,希望对乡村治理工作有所启发。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目标;实现路径
乡村治理既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同时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乡村治理的有效化就是健全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三治”结合的措施来整合资源,促进协调合作,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
1.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的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治理有效,必须“加强农村基
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乡村治理的目标应该是通过探索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加强乡村法制建设、以德治建设助力乡村法治建设的方式实现乡村的和谐稳定、农业的稳固发展以及农民的主体彰显,在此基础上形成现代乡村治理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等,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化发展。1.1确保乡村和谐稳定
稳定的社会秩序是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确保乡村和谐稳定。当前我国乡村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态势,大量乡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乡村剩余劳动力不足,孤寡老人以及留守儿童成为目前乡村治理的一大难题。再加上部分失业人员不参与社会生产,反而游手好闲,更加剧了乡村秩序的不稳定局面。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乡村自治、法治以及德治,促进乡村秩序稳定,实现乡村治理有序就成为目前乡村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1.2确保农业稳固发展
农业是我国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的稳固发展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是乡村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受长期传统农业模式的影响,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仍然是以个体生产为主,农业发展存在很大的限制。一方面,农业经济脆弱,抗风险能力较差。农业生产受天气环境等因素影响比较大,一旦出现气候灾害很容易造成减产甚至绝收的情况,不仅影响农民增收,还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农业经济多元化不足,规模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弱。当前国外农产品生产已经大规模运用了现代化生产方式,生产规模大,成本低,在价格竞争上有很大优势。相对于国外农业生产来说,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低,大部分是个体生产,仅能够支持生活所需,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不利于农业的发展。虽然现在国家在粮食生产上有许多补贴,但是受限于人多地少以及生产技术等因素影响,我国农业生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等成为乡村治理的一项重要目标。
1.3确保农民的主体彰显
乡村治理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农民开展治理,确保农民的主题彰显。乡村治理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农民的发展,促进村民自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民主内涵。农民是乡村的主人,由农民产生的问题是乡村治理的目标所在。当前我国乡村中,农民产生的问题有很多,包括老人的赡养、儿童的教育、劳动力的流失、乡村秩序的稳定、乡村的各项事务管理等,这些问题导致了乡村治理所要面临的复杂形势。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需要做好充分的社会调查,仔细研究和分析乡村治理的切入点,了解乡村的实际情况,以此为出发点构建自治、法治和德治“三资”合一的政治体系、法律法规和制度机制等,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促进乡村治理的有效化实施。
2.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的实现途径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治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最终目标是建立良好稳定的乡村秩序。随着乡村治理的不断深入发展,相关部门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工作,应该以问题为导向,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党的领导和政府组织协调,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科学发展观,加强村民自治,提高治理能力,真正解决乡村社会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乡村治理的有效性实施。
2.1扩大乡村治理的主体范围,建立完善的治理框架
开展乡村治理应该建立完善的治理框架,扩大乡村治理的主体范围,确保主体参与度。乡村治理主要是面向乡村人口,但是由于城镇化建设尚未完成,当前乡村人口流动性很大,应该
将外来人口也纳入乡村治理的范围。除此之外,党和国家应该根据乡村治理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城乡之间或者不同乡村之间的边界,调节相关利益,促进乡村治理的顺利进行。
2.2加强乡村人员管理,完善登记制度
虽然我国为了加强管理大力推行人口普查,但是由于目前乡村管理比较松散,再加上流动人口比较多,乡村治理面临不小的困难。开展乡村治理应该了解清楚乡村人口状况,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相关工作。部分乡村人员组成比较复杂,包括常住人员、不常住人员以及不居住在乡村但与乡村联系紧密的人员等,其中涉及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土地所有权等,应该了解清楚人员状况以及权责关系。开展乡村治理应该建立和完善登记制度,完善联系方式等,加强乡村人口及信息登记。
2.3加强教育宣传,促进乡村文化建设
乡村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促进乡村文化建设,引导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改变陋习。当前我国乡村中受教育水平比较高的人员基本上都进入城市定居,留下的人员受教育水平比较低,再加上年龄比较大的人员有更多的陋习,增加了乡村治理文化建设的困难。当前我国乡村中,宗教民族问题、改革发展问题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等,都与人的问题有关。乡村治理应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引导村民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促进文化建设。开展乡村治理应该完善宗教和民族管理政策,杜绝宗教极端思想和民族分裂思想的渗透等。
2.4加强村民矛盾调解,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开展乡村治理有一个绕不过去的难题就是村民社会矛盾。相对于城镇居民来说,乡村居民受教育水平普遍比较低,素质差,容易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争吵,甚至扩大化矛盾产生剧烈的冲突等,一直以来是乡村治理的一个难题。开展乡村治理应该围绕乡村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开展,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根据乡村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治理体系,有效化解村民矛盾,打击黑恶势力和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稳定。开展乡村治理应该重视自治、法治和德治三方面的结合,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建立矛盾解决的部门或者机构,通过村民民主自治化解矛盾;加强法制建设,树立村民的法制意识,减少不必要的冲突,通过合法合规的途径解决问题;加强德治建设,通过提高村民思想道德水平,减少矛盾冲突,塑造和谐的居民关系。
2.5了解乡村居民需求,提供有效社会服务
开展乡村治理应该以问题为导向,真正解决乡村社会运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而不是根
据经验判断采取措施。开展乡村治理应该了解乡村居民的真正需求,调查和研究出现这种需求的根源,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为村民提供有效的社会服务,促进乡村治理的作用发挥。结束语: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者战略的有效途径,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乡村治理应该首先明确乡村治理的目标,根据构建“三治结合”治理体系稳定社会秩序等目标来采取合理的措施保证乡村治理的有效性。开展乡村治理应该扩大乡村治理的主体范围,建立完善的治理框架;加强乡村人员管理,完善登记制度;加强教育宣传,促进乡村文化建设;加强村民矛盾调解,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了解乡村居民需求,提供有效社会服务等,通过这些有效的措施,确保乡村治理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1]丁亮,蔡婧.乡村治理现代化:目标定位、发展困境与推进策略——第四届中国县域治理高层论坛会议综述[J].社会主义研究,2020(02):166-172.[2]安明友,贺东航,刘伟,蒋英州,崔晶,袁方成,李荣娟,罗静,马奇柯.乡村治理现代化(笔谈二)[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8(02):1-27.[3]秦中春.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的目标与实现途径[J].管理世界,2020,36(02):16+16+213.[4]林杭锋.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定位与行动策略[J].农村实用技术,2019(11):15-17.
-全文完-
篇五: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现路径
建立渔农村垃圾日常清扫保洁制度全面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及策略以六横为例文朱燕霞浙江经略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0清理渔农村房前屋后村道路边山体岸边公共场所等生活垃圾和河沟池塘清淤清理基本全域实现渔农村生活垃圾三化处理全覆盖100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及策略——以六横为例
作者:朱燕霞来源:《中国房地产业》2019年第9期
【摘要】我国在实现现代化发展目标时必须统筹城乡与区域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创新和改革农村体制机制,并且应用现代技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积极建设现代乡村文明,实现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这是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并且实现振兴制度建设。
【关键词】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六横镇
1、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的现实意义
1.1符合现代文明发展需要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农业文明属于鼎盛发展时期,并且在国民经济中占据决定性作用。农耕文明所表现出的民族多元化和地域多样性特点均满足中华文化发展需求,并且由此所衍生的农业与手工业法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生产中心。所以农耕文明所包含的文化品格和精华思想已经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础。
1.2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国在实行城市化发展期间过度牺牲农村剩余资金和人力资源,全面实现国家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需求。并且实行的公费医疗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也不包含农村地区。此种关注城市发展忽视农村发展的现象会在极大影响农村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因此不管是区域不平衡发展还是城乡不平衡发展都不满足城市化发展内在需求。导致此种不平衡发展的内在因素主要表现在农村与农民发展落后。所以实行乡村振兴发展,并且坚持农村优先发展战略,才能够全面保证城乡一体化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2、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分析
2.1注重居住环境专项治理
对于居住环境整治来说,必须全力清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现象,清除渔农村违法建筑;改善乡村厕所卫生条件;建立渔农村垃圾日常清扫保洁制度,清理渔农村房屋周边以及公共场所所堆放的生活垃圾,并且对河沟池塘实行清淤清理。以实现渔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管理,探索区域共建共享合作模式,促进渔农村垃圾就地减量和分类处理。
六横镇在环境整治和水源治理工程中重点关注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处理、公厕革命等工程,共清理垃圾1202处、乱堆物1174处、污水沟157处、小广告580处、乱搭棚78处。建立垃圾中转站和污水处理站,运行垃圾户定点存放、村集中收集、镇统一运输的处理机制,实现日清日结。建立渔农村垃圾日常清扫保洁制度,全面清理渔农村房前屋后、村道路边、山体岸边、公共场所等生活垃圾和河沟池塘清淤清理,基本全域实现渔农村生活垃圾“三化”处理全覆盖100%。
2.2提升村庄建设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六横镇在新农村建设方面不断强化力度,累计投入资金7755万元,实施村庄环境整治、村道硬化亮化等工程,成功创建精品社区4个、特色社区6个,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六横村庄建设工作得到了市省级相关部门的肯定,并荣获浙江省2018年度美丽乡村示范乡镇。同时,结合普陀区“五进苗木”绿化活动完成五星村、苍洞等9个森林村庄以及高峰、王家等23个绿化示范村的建设。先后实施开展“美丽乡村”坦岙、大岙项及“特色村"大脉坑项目建设,同时六横积极创建森林村庄及绿化示范村,实施苍洞中心社区村森林村庄、岑夏社区、悬山社区绿化示范村等9个绿化项目,结合“五进苗木”活动,提升社区村社绿化效果,改善优化了渔农村居民人居环境。
2.3提升绿色产品品质,打造农产品品牌
六横镇按照万村景区化工作部署和要求,充分挖掘六横海岛生态环境、乡土文化、特色产业等自然资源与人文底蕴,培育创建了四个A级景区村庄(青联社区村青港岙、悬山社区村马跳头、和润社区村里岙、杜庄社区村杜庄)。组织开展了“中国旅游日”“旅游恵民季”等活动,制定出台相关的优惠措施,依托六横砚瓦岛、海岛民宿等开展旅游营销活动,先后启动海岛世界一期工程、砚瓦岛旅游度假项目三期工程、六横海钩休闲渔业等项目。同时,台]沿海公园和龙山浦西公园旅游厕所建设任务已完成,并投入使用。
2.4传承传统文化,提升乡风文明
注重村落传统知识、传统技艺、村规民约、民俗节庆、民间艺术以及古建筑、传统工具等非物质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全面复兴传统渔农业文化。协调古村落保护、村民生产生活和开发建设的关系,避免无序建设和过度开发。坚决不能为了实现现代化发展而破坏古村落和历史文化特色建筑。乡村振兴发展期间必须全面发挥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注重宣扬家风文化和文明乡风,发挥道德教化作用,通过“最美邻里”“道德模范”等系列评选活动展示好家庭、传授好家训、宣传好家风。
3、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策略
在我国十九大会议报告中强调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并且要求做好规划设计工作。对于乡村发展来说,需要综合考虑实际情况,脚踏实地地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目标。
3.1创新实施理念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目标在于让群众百姓能够过上现代化生活,实现农村产业化发展,环境优美,家家户户都能够富裕起来。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乡村振兴发展的总体要求在于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生态宜居等理念,并且与党和政府的发展理念相一致,全面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所以在实行期间必须创新发展理念,不能通过传统发展模式实行表面化改革发展。需要从全局发展角度进行分析考虑,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发展。
3.2准确定位,精准试策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在于谋划和精准试策,注重实干性。注重地区精准扶贫,实施旧村改造和环境整治,做好文化传承和传播工作。在振兴发展初始阶段必须做好扶贫脱贫工作,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在处理好地区贫困问题之后才能够谈及振兴发展。在脱贫问题解决之后应当确保农村就业率,优化产业结构,有效如何第一、二、三产业,在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需要积极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乡村振兴的关键点在于文化内涵和品味。所以在带动地区发展的同时还应当注重文化传承和环境整治。比如六横镇开展的台门双屿商渣小镇项目和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建设项目等,通过以上项目不仅能够做好地区环境治理工作,还能够实现精准扶贫,提升六横镇农民就业率,通过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开发全面利用乡村现有资源,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3.3注重乡村振兴制度建设
由于乡村振兴发展直接关联中国梦的实现,因此需要做好制度与法律规范,确保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比如六横镇所推行荷花“党建+产业”,邵家“党建+信息化”,党建引领示范村等项目,有效体现出乡村振兴发展成效,为制度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是基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需求所确定,满足我国现代化发展目标。因此只有全面促进乡村地区的发展,才能够为小康社会的实现提供基础保障。通过重构乡土文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整治生态环境等措施全面促进地区平衡发展,有助于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常瑞,金开会,李勇.深度贫困地区农业产业资本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究——基于凉山州脱贫乡村产业发展视角[J/OL].西南金融,2019(01):1-10.
[2]陈晓宏.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建模式创新——以福建省三明市“跨村联建”为例[J/OL].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12):1-8.
[3]邓明磊,陈桐鑫,杨苗.浅谈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土地价值——以“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9(02):1-2.
篇六: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现路径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及策略研究
作者:马忻来源:《中国市场·营销研究方向》2018年第12期
[摘要]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构想。党的十九大提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理念,第一次将乡村振兴发展之路作为党的重要发展战略。那么在新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从总体出发,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是文章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实施路径;策略探讨
[DOI]10.13939/j.cnki.zgsc.2018.34.052
虽然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但是乡村发展相对滞后是现阶段发展不平衡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短板。[1]因此,将乡村振兴战略提上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我国新时代主要矛盾的重大举措,对实现我国的新时代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1)乡村振兴是厚植中华文明根基、实现中华现代文明的需要。
众所周知,我国拥有着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多年来,正是建立在这种历史悠久的农业文明基础之上,我国的农耕文明开始呈现出民族多元化、多样化、民族性以及历史传承性的特点,赋予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断、长盛不衰的历史厚重感。因此作为农耕文明的重要发展之地的乡村地区,蕴含着中国民族伟大的精华思想,是中华文明的根基,也是实现中华现代文明的需要。
(2)乡村振兴是实现城乡、区域和人的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
中国经历了现代化的工业洗礼、改革开放的发展,并没有让中国的广大农村和乡村农村富足起来,农村占据着绝大多数的人口和区域面积,与发达城市的发展明显的"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巨大难题。其中农村发展落后,农民生活水平不高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首要因素。因此,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村优先发展"的初心,才能确保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中国的全面发展。[2]
2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路径
(1)坚持科学规划战略目标,从整体推进。
根据当前乡村农民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入乡村认识其发展的特征,把握规律,坚持顶层设计,科学制定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因此,首先需要从整体出发,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建立实现城乡发展融合的机制,规划具有科学性、整体性以及前瞻性的战略计划,推进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其次要系统谋划。基于当前国家的整体战略需要,从现实出发,有针对性地发展不同区域的乡村,进而对症下药,做好规划的适应性和系统性,精准实施各个不同的政策措施。最后要从全球视野出发。[3]我国的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球乡村治理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推动乡村的进步与发展需要坚持国际视野,放眼全球,基于全球的发展规划,努力探索独具中国特色的智慧方案。
(2)强化乡村发展的制度供给,坚持"五位一体"的建设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关系着全国的发展,因此制度供给十分重要。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供给,一是需要不断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的建设步伐,不断建设城乡共同发展的政策体系;二是创新农村土地制度,为农村土地的发展做保障;三是加大对农村制度建设的扶持力度,例如国家粮食安全制度的设计;四是要根据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求,大力建设农业发展的保护制度;五是还要坚持不断建设农民权益的保障制度,旨在增加农民收入,惠及农民。
(3)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农民占据着国家的绝大多数人口和生活区域,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亿万农民的共同努力,因此需要积极调动广大农民奋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乡村,一是可以建设一支爱农村、懂农村的强大工作队伍,然后在工作过程中,将乡村工作做细做实,切实贯彻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二是坚持一切为了广大农民,从农民立场出发,让广大农民成为乡村战略发展的直接受益者,让农民能看到希望,让农村成为和谐稳定发展的乐园。
(4)抓住核心因素,让关键要素充分流动。
要想实现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切实抓好核心,让农村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关键性要素充分地涌动起来。首先,加快推动农业人口转移的速度,不断加大城镇化建设的力度,鼓励农民返乡,加入到乡村振兴的战略中来,支持广大大学生回乡创业;其次,根据现阶段农村土地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改革农村的土地制度,加强对农村公益性集体建筑用地的投入与建设,服务农村;最后,要从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鼓励外来资本积极下乡,引导这些资本积极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中来,进而推动乡村的资本增值,推动乡村的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乡村振兴还可以积极依靠广大社会、科技、市场的力量,激发乡村发展的动力。
(5)抓好工作部署,推动乡村战略稳步前进。
一是正确处理行政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例如,从我国的农业发展国情出发,长期以来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就决定了小农业生产方式将一定程度地长期存在,在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有效地避免一系列认为干预小农生产的行为,有必要留给小农业生产发展的空间。二是充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在实施耕地流转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保障农民的权益不受到侵害,才能顺利有序地开展各项举措。三是要重点注意农村发展的短板。针对农村的贫困户、老弱病残人口、留守儿童等,在发展过程中除了给予必要的关怀之外,还需要加大精准扶贫的力度,做到精准脱贫,时刻与构建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结合起来。四是要不断加强对农村基层工作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关注农村社会的管理制度,进而不断健全合理的乡村管理体系。
3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策略
(1)创新实施理念。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实施乡村振兴的真正目的,它是为了让我们的乡村居民过上幸福的日子,在广大农村地区实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因此,在具体的实施中,必须要突破传统的方式,以创新的理念来实施乡村振兴。不能再只是单纯地给钱给物、派几个干部这么简单,而是要从全局考虑,统筹规划,整体协调,来强调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产业升级、社会进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乡村振兴。
篇七: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现路径
具体来说该内容就是要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将农民的精神风貌予以改善并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自身素质开展移风易俗等活动倡导要遵纪守法尊老爱幼邻里之间和谐共处等等确保最终能够建设精神文明村庄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作者:张兰英来源:《管理观察》2019年第18期
摘要: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以及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背景之下,大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由此就给我们国家进行乡村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提出了有关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在新时代之下三农工作的新型要求、新型部署以及新型战略。乡村振兴最关键的就在于振兴,因此怎样有效把握具体战略的本质以及总体要求和目标等,就成为当前所有相关人员的工作重点。要想落实该战略就要对其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进行探索与分析,由此制定出来相应的振兴技术等等。基于此,本文将重点对其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进行解析。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理论内涵;实践路径;重大意义
中图分类号:D422.6;F323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在党的十九大当中乡村振兴战略是其社会发展的新理念,同样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当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党根据当前社会发展对三农工作进行了新的调整,使其能够与社会发展规律相符合。在改革开放之下我们国家农村地区的建设与其它事业相比较有着极大的进步。另外国家还在不断调整农业政策,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获得了极大进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农村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比如大量的精壮劳力进入到城市,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土地无人种植,使得城乡之间发展距离逐渐扩大。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支撑,有助于提升综合国力。
1振兴乡村的重要性
第一,实施该战略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農村地区的建设一直是国家现代化建设之中最大的一项短板,具体表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大、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不够稳固以及各项事务发展滞后等等。这不仅仅影响着农村的发展,还影响着“四化”的发展与进行。在全面建设现代化之中必须要解决这一基本问题。
第二,这也是解决当前社会矛盾最基本的要求。当前的社会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农村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方面,具体来说就是农业发展不够充分,新农村建设不充分以及各项社会基础性措施无法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要想解决好这几个主要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实施该战略,让农村能够强大起来。
第三,这也是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基本体现。立政之本与农相关,中国是农业大国,更加应该要重点建设农业。党的十九大指出要从农村的土地制度、经营制度和产权制度上入手,始终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将人民作为中心,以满足大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让所有农民都能够感受到改革的成果,提升人民幸福感。
2理论内涵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就是要确保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富裕以及生态宜居、治理有效。能够发现自十六届五中全会之后该振兴战略要求明显有了很大的提升,内容变得更加全面,其中所包含含义更为丰富,层次也有了极大的提升,具体的振兴目标也变得更为宏大。所以同样能够发现这不仅仅是一次的调整,更多的是发展理念及发展方向的变革。
其中产业兴旺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有效实施的基础。只有保证产业有了相应的发展农村地区才会变得更加稳定,农民的收入才会提升,最终乡村才能够实现兴盛。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就是要构建起来相应的生产体系以及经营体系,重点发展第一、二、三产业,伎其能够相互融合,有限延长产业链,确保最终农业综合效益能够获得较大的提升。
有关生态宜居问题,这是该战略当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对农村地区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具体来说就是要将乡村环境面貌进行改善,将城镇的基础设施引入到乡村,由此发展起来绿色农业,保证人和自然能够和谐共生,并实现农村现代化,确保最终能够建设起美丽的新乡村。
第一,对于乡风文明来说这是该战略有效实施的灵魂,同样也对精神文明建设当中的乡村提出了的新要求。具体来说该内容就是要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将农民的精神风貌予以改善,并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自身素质,开展移风易俗等活动,倡导要遵纪守法,尊老爱幼,邻里之间和谐共处等等,确保最终能够建设精神文明村庄。
第二,对于治理有效性来说这也是该战略当中的一项重要保障,是对农村建设所提出的新要求。乡村一直都是国家建设发展体系的最末端,所以加强乡村的治理是确保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最关键的一部分内容。该战略要求就是要在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情况下坚持综合性治理和系统性治理,保证乡村居民能够安居乐业,整体的社会秩序更加有序和安定。
第三,生活富裕是该战略的终极目标,也是经济建设过程中给乡村地区提出的具体要求。具体的生活富裕不仅仅是体现在物质生活方面,更多的是要体现在精神以及对物质文化的追求上。具体来说就是要不断提升农民的家庭收入,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不断缩小,最终确保农村地区精神文化以及物质文化能够全面发展,使全国人民可以一起步入小康社会。
总的来说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种综合性和全方位的全面性振兴,它包含了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其总体性布局是优先发展农业,最终目标是保证实现农村富裕、农村美丽、农村富强;具体的发展方向在于确保实现农村现代化;具体的手段是城乡之间融合发展;详细载体就是建设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美丽乡村。该战略部署除了是建设美丽中国和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还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最基本的方向指南。
3实践路径
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依据就是根据当前中国社会的矛盾变化来积极回应在经济发展过程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它将城市和乡村建设放在了同等的地位上,为最终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做出的伟大战略部署。要想确保该战略目标的实现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性推进。
3.1发展农业现代化
我们国家是农业大国,同样这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当前农村地区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中最大的一个短板。进一步发展农业的现代化是确保农村地区经济水平提升的重要战略,同样也是推进工业化、信息化以及城镇化同步建设的重要抓手。农村和城市都是命运共同体,要始终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要始终向三农方面倾斜,积极鼓励各种人才、资金以及技术等向农村地区流动,以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城乡之间的有效融合。除此之外还应该建立起相应的政策体系,积极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向,发展各种形式的规模化经营,提升农产品本身的质量以及市场竞争能力,将科技进一步强化,使其能够给绿色农业的发展助力。
3.2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只要不解放农村地区的生产力该战略就无法实现。对此在改革的过程中就应该要从农民变股东、资金变股金以及资源变资产三个方面入手,将其土地流转及集体资产盘活,进一步壮大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品牌化经营,最终确保农民可以致富增收。除此之外还应该将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一要将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全发挥出来,提升各项资源的配置效率,将环境、资源以及土地之间的价格理顺:二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公共服务功能以及市场监管,有效地维护市场秩序,并积极鼓励农民积极进行农产品的种植,使得国家粮食安全能够落实到位。
3.3健全农村治理体系
基层组织是农村工作及战斗力的重要基础,在农村地区其基层组织治理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该战略目标的贯彻与实施。在党的十九大之中提出要加强农村基础工作,建立起法治、德治以及自治相互融合的治理体系。始终使用法治的手段去维护社会的基本秩序,使用道德的力量去约束和规范农民的行为,并用自治的方式激发起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只有将这三者相互融合在一起才能够构建起新型的治理体系,才能够进一步推进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3.4培养工作队伍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该战略目标的实现最根本和最关键的要素就是科技与人才。当前制约该战略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包含有科技资金投入力度缺乏、农产品当中的科技含量较低以及农民的知识体系难以有效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等。对此要想实现该战略就一定要将人才以及科技的支撑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加大对科技的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体系以及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等;與此同时还可以运用贴息贷款等形式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并建立起双创支撑的服务体系,对农村的干部及农民等进行业务培训,最终培养起一支不仅懂农业发展,还热爱农村以及热爱农民的人才队伍,给该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一定的人才保障。
3.5深化制度改革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该战略的实现可能性,还应该对各项制度进行改革与优化,使所有的农民都能够更加全面地感受到改革的红利以及实惠。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农村地区土地改革,完善与巩固相应的经营制度以及保护制度,发展起适度经营的规模,并健全社会服务体系等等。该政策的提出与完善能够有效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巩固农业在国民经济建设当中的重要地位,并增创增收,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以及基本的长治久安。
4结束语
当前我们国家还在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其中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内涵,根据正确的实践路径保证农村能够实现有效发展。通过对机制的创新和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深化该战略,以此构建出和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发展新格局。
篇八: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现路径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及策略
【摘要】:在新时代的发展中,乡村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同样重要,为了把我国打造成现代化的强国,要严格执行党十六大的发展理念,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把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当成是党发展的重要战略。本篇文章对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进行了研究,深入的探究了如何相关的目标。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实施路径;策略
引言
现在城市化的进程在不断的推进,乡村的发展也应该要跟上,而不是成为国家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发展我国的乡村经济,是发展国家的重要战略手段,可以解决我国的主要矛盾,将国家建设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打造成一个强国、大国。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
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农业行业的发展,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目标,但是对比于城市来说,农村的发展还是非常落后,经济发展缓慢,必须要加大相关方面的投入才能保证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来说,一定要丰富相关的战略内容和制度,保证在进行乡村发展的时候可以有理论依据和参考。在进行发展的时候,要把相关的城市和乡村结合起来,融合相邻的城市和乡村,避免城市和乡村之间出现巨大的差别,无法发展乡村经济。根据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农村的产业结构应该不断的改善和优化,经济应该不断的发展。
二、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路径
为了要发展我国的乡村,要对产业结构进行相应的优化,引入先进的机械设备,尽量避免人工劳作,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对于乡村的环境也要非常注意,注意绿化建设,打造美丽乡村,为居民提供良好优美的生活环境。其实,想要解决“三农”问题,就应该要在乡村进行“五位一体”的战略改造,保证相关政策
在乡村可以得到全面的落实,实现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要求。同时,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要求是,在2020年要打造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框架,在2035年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2050年的时候,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要全部实现,打造出一个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现代化乡村,不只提升了乡村的环境质量和美化水平,实现生态文明和经济文化的发展,积极践行“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要求,实现相关的目标和标准。
在农村进行体制改革和创新的时候可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不管是企业发展还是农村和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改革创新,创新和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深化乡村改革就要明确产权制度和完善市场配置,发挥出基本的活力,提高农村的市场化程度,发挥出农村土地的价值,实现农村土地的市场化,对土地的基本权利进行划分,也就是所有权、经营权、承包权三种权利,可以有效的实现村民收入,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在党中央进行十九大报告的时候,明确了土地承包关系的长久稳定,第二轮的土地承包制承包期再往后顺延三十年,这项规定的提出让土地承包者和经营者更加放心的进行土地开发,不用担心在短期内土地出现问题,保护了相关承包者的经济利益,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承包者和投资者的关注,增加了引入的资金的可能,保证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发展目标的实现,缩短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
在如今的社会中,大数据和互联网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很多的高新技术都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改善了人民生活的水平和标准。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也需要借助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利用生物技术基因技术等对农作物等进行创新,同时也利用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来改善机械设备,用喷灌技术和新型的耕作技术相互结合,更高效的进行植物耕作,打造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体制。利用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制度,可以建立起相关的产业链,完善经营和销售方面的制度,可以实现体制价值,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很多的高科技企业都开始对农业企业进行投资,用农业证券来保证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顺利的在国内外上市融资。
三、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策略
首先,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发挥创新理念的作用,我刚农民群众谋出路、谋好日子、养成好习惯、提高文化水平素养,也就是要让农民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同时把“业兴、家富、人和、村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目标。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会中,党和政府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具体的内容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进行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时候一定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增加对农村地区的资金资源投入,统筹兼顾的发展乡村问题,对农村的项目要非常重视,派出专业的人员进行指导。这不只是要提高农村的经济水平,也要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
其次,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还要提前的进行规划发展,精准的全面的考虑到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解决措施的提出,而且还要保证相关的工作人员都在实打实的做事,否则乡村振兴战略就只是空口无凭说说而已。进行乡村振兴战略有五大行动,其中包括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文化传承,实现了这五大行动才能够保证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和实现。进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时候,最需要解决的就是农村贫困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要发展农村的经济,保证农村全面脱贫。人人都脱离了贫困以后再来谋发展才是有效的,可以在农村设立种植基地或者农家乐等旅游景点,促进农村人口的就业,让他们也能在离家不远的地方进行工作。相反的,有了农民们的就业,也能够推动企业的发展,将传统的农产品行业和当下最火爆得电商行业、高新技术等行业结合起来,促进经济收益。在乡村发展旅游行业,不止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为村民们打造出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宜居环境。不管是丘陵还是平原地区的村落都可以进行类似的发展,建造一个干净优美、有文化有内涵的乡村。
最后,要建设以农民为主,进行农业体验、田园社区等的美丽乡村,积极的发展旅游行业,促进农业企业的落户,将城市与乡村结合起来,缩小相关的差距,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在进行乡村演进发展战略的时候,要明确乡村和其他环境、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将它们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保证城市资源向农村资源发展和延伸,保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保证能够可持续发展。
结语
从上面几个方面来说,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要在农村发挥出自己的重要作用,首先要明确发展的目标和发展的途径,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的发展,引用高新技术来发展农业的同时也要积极的进行文化建设,打造一个有文明有底蕴的乡村。让相关的人员明确这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改革农村体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实现农村的进一步管理,有利于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婷.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的思考——上海市青浦区张马村“蝶变”之路的实践与启示[J].上海农村经济,2020(10):24-28.
【2】张宏敏,李会杰,李艳,刘玉红.以资源资产化为导向的新时代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J].河南农业,2020(23):53-55.
【3】加林,王晓军,贺桂和,朱强.新时代下湖南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探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9,36(01):44-50.
【4】姚亮.科学化+系统化+精准化: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J].行政与法,2019(02):77-83.
篇九: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现路径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作者:张兰英来源:《管理观察》2019年第18期
摘要: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以及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背景之下,大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由此就给我们国家进行乡村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提出了有关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在新时代之下三农工作的新型要求、新型部署以及新型战略。乡村振兴最关键的就在于振兴,因此怎样有效把握具体战略的本质以及总体要求和目标等,就成为当前所有相关人员的工作重点。要想落实该战略就要对其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进行探索与分析,由此制定出来相应的振兴技术等等。基于此,本文将重点对其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进行解析。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理论内涵;实践路径;重大意义
中图分类号:D422.6;F323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在党的十九大当中乡村振兴战略是其社会发展的新理念,同样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当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党根据当前社会发展对三农工作进行了新的调整,使其能够与社会发展规律相符合。在改革开放之下我们国家农村地区的建设与其它事业相比较有着极大的进步。另外国家还在不断调整农业政策,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获得了极大进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农村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比如大量的精壮劳力进入到城市,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土地无人种植,使得城乡之间发展距离逐渐扩大。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支撑,有助于提升综合国力。
1振兴乡村的重要性
第一,实施该战略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農村地区的建设一直是国家现代化建设之中最大的一项短板,具体表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大、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不够稳固以及各项事务发展滞后等等。这不仅仅影响着农村的发展,还影响着“四化”的发展与进行。在全面建设现代化之中必须要解决这一基本问题。
第二,这也是解决当前社会矛盾最基本的要求。当前的社会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农村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方面,具体来说就是农业发展不够充分,新农村建设不充分以及各项社会基础性措施无法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要想解决好这几个主要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实施该战略,让农村能够强大起来。
第三,这也是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基本体现。立政之本与农相关,中国是农业大国,更加应该要重点建设农业。党的十九大指出要从农村的土地制度、经营制度和产权制度上入手,始终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将人民作为中心,以满足大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让所有农民都能够感受到改革的成果,提升人民幸福感。
2理论内涵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就是要确保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富裕以及生态宜居、治理有效。能够发现自十六届五中全会之后该振兴战略要求明显有了很大的提升,内容变得更加全面,其中所包含含义更为丰富,层次也有了极大的提升,具体的振兴目标也变得更为宏大。所以同样能够发现这不仅仅是一次的调整,更多的是发展理念及发展方向的变革。
其中产业兴旺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有效实施的基础。只有保证产业有了相应的发展农村地区才会变得更加稳定,农民的收入才会提升,最终乡村才能够实现兴盛。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就是要构建起来相应的生产体系以及经营体系,重点发展第一、二、三产业,伎其能够相互融合,有限延长产业链,确保最终农业综合效益能够获得较大的提升。
有关生态宜居问题,这是该战略当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对农村地区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具体来说就是要将乡村环境面貌进行改善,将城镇的基础设施引入到乡村,由此发展起来绿色农业,保证人和自然能够和谐共生,并实现农村现代化,确保最终能够建设起美丽的新乡村。
第一,对于乡风文明来说这是该战略有效实施的灵魂,同样也对精神文明建设当中的乡村提出了的新要求。具体来说该内容就是要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将农民的精神风貌予以改善,并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自身素质,开展移风易俗等活动,倡导要遵纪守法,尊老爱幼,邻里之间和谐共处等等,确保最终能够建设精神文明村庄。
第二,对于治理有效性来说这也是该战略当中的一项重要保障,是对农村建设所提出的新要求。乡村一直都是国家建设发展体系的最末端,所以加强乡村的治理是确保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最关键的一部分内容。该战略要求就是要在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情况下坚持综合性治理和系统性治理,保证乡村居民能够安居乐业,整体的社会秩序更加有序和安定。
第三,生活富裕是该战略的终极目标,也是经济建设过程中给乡村地区提出的具体要求。具体的生活富裕不仅仅是体现在物质生活方面,更多的是要体现在精神以及对物质文化的追求上。具体来说就是要不断提升农民的家庭收入,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不断缩小,最终确保农村地区精神文化以及物质文化能够全面发展,使全国人民可以一起步入小康社会。
总的来说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种综合性和全方位的全面性振兴,它包含了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其总体性布局是优先发展农业,最终目标是保证实现农村富裕、农村美丽、农村富强;具体的发展方向在于确保实现农村现代化;具体的手段是城乡之间融合发展;详细载体就是建设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美丽乡村。该战略部署除了是建设美丽中国和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还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最基本的方向指南。
3实践路径
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依据就是根据当前中国社会的矛盾变化来积极回应在经济发展过程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它将城市和乡村建设放在了同等的地位上,为最终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做出的伟大战略部署。要想确保该战略目标的实现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性推进。
3.1发展农业现代化
我们国家是农业大国,同样这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当前农村地区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中最大的一个短板。进一步发展农业的现代化是确保农村地区经济水平提升的重要战略,同样也是推进工业化、信息化以及城镇化同步建设的重要抓手。农村和城市都是命运共同体,要始终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要始终向三农方面倾斜,积极鼓励各种人才、资金以及技术等向农村地区流动,以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城乡之间的有效融合。除此之外还应该建立起相应的政策体系,积极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向,发展各种形式的规模化经营,提升农产品本身的质量以及市场竞争能力,将科技进一步强化,使其能够给绿色农业的发展助力。
篇十: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现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意义及实现途径
郗世伟【摘要】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促进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对提高农民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价值作用.为了更好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使其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概念阐述入手,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层意义上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全方位、深层次地探析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意义,最后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现途径,给出了具有参考性价值的个人建议.【期刊名称】《产业与科技论坛》【年(卷),期】2018(017)022【总页数】2页(P5-6)【关键词】乡村战略;重要性;战略实施;途径【作者】郗世伟【作者单位】河北广播电视台农民频道【正文语种】中文
一、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概念阐述党和政府一直以来对农村发展问题备受重视,从过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现在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国家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农村、农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部署。而现如今,在党的十九大会议报告中,党和政府专门针对农村发
展问题,提出了促进乡村发展的一个新的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可以用二十个字来概括其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一战略成为新时期指导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行动指南。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促进我国农村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作用,它将成为解决好三农问题、激活农村活力、弥合城乡差距的重要秘密武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两次提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这明显地表达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和对该战略实施的坚定决心。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性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就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而要想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这一重要区域就必须进行改变,提高农民生活条件,彻底消除贫困县、贫困村等。与我国城市发展速度相比,乡村经济远远落后,振兴农村经济也是提高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重要手段。正是由于城乡差距大,所以很多农村的青壮年背井离乡来到城市打拼,这种做法不仅给城市的交通、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带来很大的负担,而且还不利于农村的发展。虽然在城市可以挣到一些钱,但是却制造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一系列新的问题,不利于和谐社会氛围的形成。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非常重要。这种做法一方面能够让农村的劳动力留在农村,让年轻人为建设自己的家长而付出努力,避免他们外出打工;另一方面还有利于缓解城市各方面的压力。即使城市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如果乡村经济跟不上节奏,那么就很难对外公布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振兴乡村刻不容缓。农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大部分,他们对生活的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应出我国国民的幸福感,而要提高农民的幸福感,首先应该提高他们的劳动收入,振兴他们家乡的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他们体会到作为农民的幸福感、满足感、优越感。
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意义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非常显著的意义,从小的方面来讲,能够提高农村总体的生活水平,提高农民人均收入,使得他们不用再背景离乡,而且还能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从大的方面来讲,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缩小贫富差距,让农民感受到国家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决心,进一步提高农民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乡村振兴战略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党和国家实实在在为农村发展做出努力的表现,同时也是为农民谋幸福的重要举措。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低,虽然可以解决温饱问题,但是生活过的也很拮据,很多时候仅仅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和教育。尤其是粮食价格的下跌,如果农民还完全依赖于种粮食卖钱来维持生活,那将使得他们的生活质量更得不到保证。当然,这也是很多农民外出打工的原因之一。这就要求国家能够采取相关政策,给农民更多获得收益的途径,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就能很好地解决农村经济问题。在人们身边能够看到很多农民都住上了楼房,其生活水平与一些城镇居民基本相同,而之所以能够达到他们现在的生活水平,一方面是依靠他们自身的努力,但是更重要的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他们有更多获取收益的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两次提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这明显的表达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和对该战略实施的坚定决心。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完成这个重要任务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不断推进,但由于农村发展条件和自身能力的差异,所以在实际中也存在着不协调、不平衡问题。目前,农村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短板带来的不利影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要完成补齐农村这块短板,振兴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广大农民群体能否同步满足小康社会的要求,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格局。借助于
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和繁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要完成的任务之一。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途径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角,要想完成该任务,就必须发动光大农民群体参与进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和目标。农村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较低,这也是乡村振兴战略所要关注的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除了依靠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外,还要能引起农民的共鸣,获得他们的帮助。“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问题,仅仅依靠资金补助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农民能够依靠国家的帮助而自行发展,外力只能发挥辅助的作用,而要真正意义上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从农民自身做起,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根据农村资源的特点设立环境友好型的工厂,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能力,扩大他们的收入途径。(一)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想致富先修路”,只有当交通便利以后才会有更多的厂商愿意来农村投资,从而带动农村的经济。同时,农村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也影响着农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所以,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这些领域的水平。很多农民来到城市打工,有的人并不是为了挣钱而是嫌弃农村的教育水平不高,会对孩子将来的发展带来影响。所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在提高农村经济的同时要关注这些领域的发展。教育水平对农村影响甚大,没有一个高标准的教育水平就很难保证农村的生活水平能持续增长。教育对农村产生的影响很深远,这也是从根本上促进农村发展的突破口和立足点。(二)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有很重要的意义。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主力军,而不是一个观望者,他们的能力决定了战略实施的效果和速度。对农民进行教育应该是乡村振兴战略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很多农
民的知识水平停留在小学或者初中,甚至于还有文盲的存在,这就使得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很难取得理想效果。提高对他们的教育,一方面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非常有利,有利于他们的生活和今后对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也要向他们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会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据统计,那些学习成绩优益的学生大多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的父母有很多是公务员和教师,这就显示出教育的意义,教育不仅影响的是一代人,而是会影响多代人。所以,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从文化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方面出发,全面培养农民,让他们的文化、思想、道德水平与他们的生活水平同步提高,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奠定基础。(三)向农村积极引进投资企业。单纯的发展农业并不能快速地提高农村经济,所以应该按照农村当地的特点积极引进投资企业。虽然农村并没有像城市那么繁华的环境,但是劳动力较为廉价,而且地皮价格也要便宜的多。所以,国家应该以农村的优点吸引投资企业,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那些合适的企业来农村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留住农村的青壮劳动力,避免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的发生。(四)向农村引进各方面的人才。人才是经济发展的保证,要想让农村获得发展,就必须有各方面人才作为保障,所以,必须清楚地知道农村发展所需要引进的人才类型,根据各个地区发展的特点引进不同的人才。比如,对于种植大棚菜的农民来说,要向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鼓励他们参加培训,掌握最新的种植技术和种植技巧。科学化种植是发展农村农作物的一种趋势,尤其是对果园、生态园这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发展方式而言更是如此。所以,应该根据农民的实际需要向农村引进人才。教育人才的引进是发展农村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引进人才中的重中之重。对于那些想学习技能的农民,国家应该给予支持,并统一培训,让农民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对于医疗等方面,也要引进相关人才,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切实为实现农村振兴战略做出努力。
五、结语一言以蔽之,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促进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实施从小的方面来讲,能够提高农村总体的生活水平,提高农民人均收入,使得他们不用再背景离乡,而且还能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从大的方面来讲,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缩小贫富差距,让农民感受到国家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决心,进一步提高农民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与此同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陈美球,王庆日,蒋仁开,朱美英.乡村振兴与农村产业用地保障:实践创新、实现路径与制度安排——“农村产业用地政策创新与乡村振兴”研讨会综述[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8,3[2]郭晓鸣,张克俊,虞洪,高杰,周小娟,苏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统认识与道路选择[J].农村经济,2018,1[3]廖彩荣,陈美球.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6[4]姜德波,彭程.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衰落现象:成因及治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视角的分析[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8,1[5]唐任伍.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及策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3[6]梁海艳.中国流动人口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7,10[7]马华,马池春.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体系及其时代意义[J].国家治理,2018,1[8]涂全中,陈凤,徐棋.新形势下潜山县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路径探析——基于SWOT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
篇十一: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现路径
P>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路径的几点认识作者:覃志立陈江生来源:《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9年第1期
“三农”问题关乎国计民生。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立足现实国情农情,在深入认识我国乡村改革40年的演变轨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性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1]。2018年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为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探索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路径对于顺利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阶段性目标任务、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启“三农”发展新征程等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从历史发展视角看,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明确了乡村未来30多年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新任务。从社会治理视角看,它是一个多主体、多层次、多内容、多方式的系统工程,必须更加注重乡村的协同、联动、融合发展。从政策实践视角看,它是顺应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实质性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要着力点。因此,真正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细落实,必须深刻把握其科学内涵。
(一)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
乡村能否实现全面振兴,农民能否过上更加美好生活,往往取决于乡村自身经济基础牢不牢,生产力水平高不高以及产业发展旺不旺。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我国乡村建设各有侧重。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将“产业兴旺”作为全面振兴乡村的重点,并居于总要求之首。乡村振兴战略用“产业兴旺”代替以往的“生产发展”,表明我国乡村已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乡村振兴要站在已有发展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乡村物质基础再塑造、再升级、再筑牢,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产业兴旺这一着力点,突出产业高质量发展,打好振兴产业的政策“组合拳”,以解决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出现的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布局分散等突出问题。二要创新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更多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现代科技、城市资本等资源要素流向农村产业,促进农业与生态旅游、电子商务、文化娱乐、健康养生等各行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创造一批乡村电商、乡村旅游、乡村养生等新业态新模式,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能。三要打造农业开放合作新格局,加快构建与国际农产品标准相匹配、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标准体系,着力培育一批优秀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品牌,积极出口“特而优”农产品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往来与合作,不断增强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二)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
优美的生态环境与优质的居住条件,既直观反映美丽乡村“有颜值”,也表明美丽乡村“有气质”。乡村振兴战略以“生态宜居”取代原有的“村容整洁”[2],表明美丽乡村的建设不再只是简单地改变农村,而是从内到外使乡村美丽,实现外在美与内涵美的有机统一。正如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里阐述的,生态宜居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故应重视农村居民的内在生活质量,确保农村居民日常生活更加舒适、更加便捷、更加健康、更加安全、更加幸福。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要着力解决农村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活污水治理、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不断提升农村环境监管能力,为农村居民提供干净整洁环境。二要探索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从而调动社会各界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要不断提升绿色农业供给能力,利用先进
技术和管理手段,积极发展生态经济,通过打造生态环保全产业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和服务。
(三)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文化支撑
让乡风文明重归“故土”,既是中华文明护根固本的重要工作,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都突出强调“乡风文明”,说明乡村的发展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支撑。新时代的乡风文明,站位更加高远、内涵更加丰富、立意更加深远,不仅强调要在继承中发扬乡村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而且更突出在发扬中创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要积极推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引导广大农村居民践行文明崇德向善。二要创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方式,通过乡村优秀曲艺表演、文化遗产保护、乡风家风民风传承等形式,着力展现新时代乡村的新面貌及农村居民的精气神。三要推进乡村公共文化阵地建设,不仅要把握文化惠民切入点,大力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乡村集聚,还要充分挖掘当地文化人才,吸引社会各界参与农村文化建设。
(四)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秩序保障
乡村振兴能否如期实现,与乡村治理是否有效密不可分。乡村振兴战略用“治理有效”代替以往的“管理民主”,既表明我们党在乡村振兴中的治理理念与工作思路的明显变化,也表明我们党在乡村民主管理更加规范的实践基础上更加重视乡村治理的实际效果[3]。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要推动农村基层党建整体提升、全面进步,打造一支精通农业、保护乡村、热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以过硬的作风助推乡村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基层党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二要完善和创新农村居民自治机制,进一步推动农村治理重心向下转移,尽可能地向基层提供更多资源、更好服务、更加人性化管理,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活力。三要以德治与法治两手推进平安美丽乡村建设,既要不断增强基层干部的法治观、法治为民的意识,也要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培育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与权利意识,引导广大农民以法治方式行使权利、解决纠纷、履行义务,不断提升乡村法治化管理水平与农民对乡村法治环境的满意度。
(五)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奋斗目标
乡村振兴的目标,是要推动村民收入持续增加,村民生活更加富裕,村民幸福指数不断上升。乡村振兴战略用“生活富裕”代替以往的“生活宽裕”,尽管只有一字之差,但充分说明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已进一步缩小,同时,也表明该战略力图让农民过上更有品质的幸福生活。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要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高质量就业,充分利用各种就业扶持政策,充分调动招聘单位与农村劳动力的积极性,以各种形式和渠道扎实做好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工作。二要不断夯实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同时积极完善农村公共服务配套,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人居、人文环境,打造幸福美丽乡村升级版。三要强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健全民政救济、优抚福利、社会帮扶相结合的救助机制,完善农村贫困家庭就医和子女就学资助制度,从根源上减少生活中的各种不稳定因素。
篇十二: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现路径
P>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与策略的研究林玮
【摘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定位,探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速\"四新\"成果进村入户,为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组织提供技术支撑.提升产业发展,振兴乡村经济;科技助力,实施精准扶贫;为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贡献力量.%Inordertoachievethegoalandexplorethepathoftheruralvitalizationstrategy,trainingthenewprofessionalfarmersandacceleratingthe\"fournews\"achievementsenterthevillageswerecarriedouttoprovidetechnicalsupportforspecializedcooperativesandagriculturalenterprises.Promotingindustrialdevelopmentandrevitalizingtheruraleconomy.Scienceandtechnologyassistingintheimplementationofaccuratepovertyalleviationtomakecontributiontothedevelopmentofagriculturalindustryandruralvitalization.
【期刊名称】《天津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9(025)001
【总页数】3页(P46-47,57)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路径;策略
【作者】林玮
【作者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225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3
“三农”问题事关现代化的全局,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乡村振兴,产业是支撑,农村是关键,农民是主体。乡村发展要靠农业支撑,产业发展要靠科技进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当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巨大的支撑作用。1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定位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农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农业生产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也已经从量的增加转向质的升华,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不断深入。但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东西部地区差距还很大。新时期要着力从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营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3个方面,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农村要素活力,增添农业发展动能,激发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乡村振兴形成强大内生力量。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稳中向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农业与加工流通、休闲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探讨2.1坚持走产业融合之路,增加农业综合效益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支撑。因地制宜,发展农村产业。在稳定现有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同时,大力发展加工业,提高农业生产附加值。有条件的地方,可挖掘地方资源,适当发展休闲旅游业,以农业为基础,以观光休闲为目的,以服务为
手段,以游客为目标,因地制宜,抢抓机遇,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2.2坚持走项目带动之路,提升经济发展质态项目是发展的驱动力。利用发展现代农业的项目,规范土地管理,千方百计增加土地供给、提高土地利用率。做强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延长产业链,使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区的农业现代化步伐显著加快。2.3坚持走精致宜居之路,打造美丽乡村环境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环境质量决定着群众生活质量。着力开展好乡村环境整治、绿化提升、特色创建等行动,推动乡村面貌大改善、生态大提升。扎实推进农村环境“五位一体”长效管护工作,大力整治道路、水体、庄台,全面管护。以产业理念实施乡村绿化行动,推动庄台、道路、河道绿化联网成片。2.4坚持走“一村一品”之路,加快富民强村进程富民强村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行“一村一品”,积极探索符合村情实际的特色精品种植项目,以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加快增收。既要注意整体品牌形象的构建,形成集聚效应,也要注意单个项目和产品的品牌塑造,逐步开拓消费市场,加快富民强村进程。2.5坚持走标本兼治之路,促进乡村文明和谐打造治理有效、和谐文明的新农村是实现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前提。以增加群众“隐性财富”为重点,以自治和法治为保障,以重塑乡风文明为抓手,补足农村工作短板,全力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实现农村文明和谐、长治久安[1]。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策略3.1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针对乡村经济发展需求,各级政府应完善新兴职业农民培育激励政策,认真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重点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等三类职业
农民。积极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现代青年家庭农场主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半农半读”农民中职学历教育、涉农专业大中专学生创新创业培训等分层次、分类别、分专题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形式,建立常态化的多元培育、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2]。3.2以培育科技示范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为引领,加速“四新”成果进村入户坚持产业兴农,着力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好绿色高效特色农业。健全完善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构筑好各类风险防火墙,让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在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充分发挥农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作用;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大力发展高质量的现代农业,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3]。3.3成立专业合作社或涉农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协同发展联合农业、供销、农业科研等系统单位,在县市区组织规模种植大户成立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协会。前者成员出资入股,形成利益共同体;后者乃行业协会组织,制订行业行为规范。农业科研院所提供技术支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合作社将按照规模化种植需求,面向社会采取询价比价方式,组织农资集中采购,降低种植成本;组织农业企业对社员开展统防统治、机耕机收、烘干仓储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根据合作社社员需求,购买或租赁农机设备,为社员提供服务;与金融机构联合合作,为社员扩大生产及加工销售提供金融服务;组织种田大户进行农业技术培训、产品推广。农业科研院所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技术服务,同时为专业合作社提供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等最新农业科技信息,承担
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答疑解难等工作[4-6]。3.4发挥农业科研院所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引领作用科技兴农,科技强农,科技兴业,科技富民,科技扶贫。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业科研院所具有自主研发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模式和新技术,拥有熟悉农业、农村、农民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能够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起到引领作用。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当好科技成果落地生根的“二传手”,当好专家科技服务的“助攻手”,当好农技传播提升农民素质的“主攻手”。3.5提升产业发展,振兴乡村经济产业兴,则农民富,提高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的。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建设已经成为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推进“两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协同发展,大力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采用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多种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要坚持划建并举,进一步加大“两区”范围内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加快优良品种、高产栽培技术普及应用,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质量。要加快“两区”农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加工产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优势,探索性的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农业,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3.6科技助力,实施精准扶贫坚持“产业扶贫、科技扶贫”两条腿走路,全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将扶贫“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变“漫灌”为“滴灌”,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科学技术送到每个贫困户家中,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以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为抓手,通过项目资金投入、人才资源集聚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贫困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7]。乡村振兴,农民富裕,全面实现小康,是我国现阶段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为使命,发挥产业引领、示范作用,提高生产力,扩大影响力,带动产业提升,致富地方农民。因地制宜,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相关文献】
[1]胡胜.乡村振兴离不开法治护航[J].人民论坛,2018,2(下):106-107.[2]林玮,白和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的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8(5):33-35.[3]徐文华,周汝琴.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创新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6):413-415.[4]黄海,刘国宁,金立波,等.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与管理探索[J].农业科技管理,2005,24(2):30-32.[5]温小林,马媛媛.镇江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创新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5,34(2):46-49.[6]于潇,孟志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山西省县域农业生产效率分析——基于2015年长治市13县DEA模型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8,46(8):1415-1420.[7]郑有贵.由脱贫向振兴转变的实现路径及制度选择[J].宁夏社会科学,2018(1):87-91.
篇十三: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现路径
P> 乡村振兴的路径与策略综述摘要:近年来,我国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农业农村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但农业农村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党中央、国务院适时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笔者根据我国“三农”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对农业农村工作从关键点、着力点和保障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由点带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小农户;现代农业
一、乡村振兴的关键点: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对接
(一)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先进理念相对接
所谓现代农业,是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包括两方面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物质条件和技术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技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顺应现代农业的要求,小农户在发展生产的过程中,要学习现代生产经营理念。第一,要重视对科技的学习和引进,在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稳产高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积极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要顺应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向,向观赏、休闲、美化等方向扩延,向假日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靠拢;第三,要由重视数量的发展转变为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发展,以便获得可持续性。因为只有生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才能实现产业的增值和事业的发展;第四,要树立环保的意识,现代农业同时也是生态农业,要重视对土壤和水源的保护,在生产出健康农产品的同时,维持好乡村的青山绿水。
(二)小农户与全社会的资金和科技支持相对接
首先是国家财政会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和投入配套的补贴资金,之后将撬动全社会的资金,如金融资本、农业资本等的相继投入。其次是合理引导小农户。第一步是使其回归本源,即如果其在城镇没有合适和稳定的工作,就建议其选择回乡就业和创业,缓解目前存在的大量空壳村的问题。第二步是使其找准政策的施力点,然后积极跟进。如其居住地是平原地区,拥有大面积的耕地,那么国家必然将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这时应建议小农户以合理的价格或以土地参股的形式把土地流转出去,自身则选择到农业企业中去就业或以自有资金和贷款创业。第三步是使其随时关注国家的补贴政策,及时准确地填报、更新自己的信息,以便能享受到国家政策红利,实现年年增收、生活富裕的目标。
二、乡村振兴的着力点:构建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一)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产业体系主要解决的是农业的供给质量效益和产业发展的问题,要点是按市场规律调节要素和产品市场,实现高端化和融合发展。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与供给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因生活水平提高而产生的对农产品的多重需求,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升。应着力于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优化农业资源配置,调节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转型协调发展。同时,延伸农业产业链,在农产品种植出来以后让它进入加工、流通、仓储、运输等领域,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全产业链的增值。
(二)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生产体系解决的是如何种地和提高生产能力的问题,要点是科技进步、全程机械化作业和生态绿色生产。我国的农业生产过程、手段和技术是不断进步的,已经从完全依靠手工、畜力转向了依靠机械和技术进步。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是56%,农业全程机械化率大概是65%,在小麦这个特定产品中,农业的全程机械化率已经突破了90%,高的地方甚至达到了95%。今后要在这方面继续发力,同时要重视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提升和发展农业,优化农业生
产方式。另外,要加大在生态环保领域的投入,尽力保持住乡村的优美环境和人文景观。
(三)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经营体系是解决谁来种地和经营成效的问题,要点是发展组织化、集约化的生产和经营,就是把资源、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优化组合,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因此,应着力建立和发展生产经营者队伍,培育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升农业经营效益。同时,建立健全农业经营利益分配和联结机制,确保农业经营者和农民增收。特别是要发挥农民合作社的作用,真正按照合作社的模式经营,使其成为联结农户、农业企业和市场的纽带,既使各方受益,又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
三、乡村振兴的保障点:资金投入、要素市场及制度供给
乡村振兴正如一艘巨轮已然起航,要想使它乘风破浪前行,就要给它充足的动力保障,而资金、要素市场和制度正是其中的主要因素。
(一)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全社会的资金投入
乡村振兴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农村现有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严重滞后,远不能适应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国在农业领域的财政支出虽多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但效率却不高,存在着多头管理、投资分散、对象失准、截留、挪用等问题。本来应集中支持大宗农产品生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生态安全的资金,却部分投入支持了大量营利性的龙头企业、服务于高端消费人群的农业企业等,这样的情况亟待改变。令人欣喜的是乡村振兴已定为国家战略,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支持,定会逐步的推出,而财政资金因有引导和示范的作用,必须要和政策配套,实现精准投入,并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最终撬动社会资本的跟进。
(二)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
健全政策体系,改革体制机制,破除一切障碍,推动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促进公共资源按照市场的规则在城乡的均衡配置。改革农村土地制度,
完善承包地的“三权分置”制度和宅基地的相关制度。赋予农村土地等资本的功能,使其可抵押,获得融资能力,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此基础上,推动农业经营制度适应市场竞争的规模和变化,吸引全社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向乡村流动。
参考文献:
[1]陈锡文.实施乡村振兴战备推进农业现代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8.5.
[2]党国英.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依据与实现路径[J].社会发展研究,2018.5.
推荐访问: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现路径 振兴 路径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