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7篇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篇1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我市要大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从以下几方面为抓手。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最新关于推进X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几点思考,希望大家喜欢。
一、引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尤其是进入“十四五”时期,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此,XX市更应立足“十三五”时期,三农建设取得的成果,统筹规划,多方面布局,顺利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启动乡村振兴战略。
二、XX市乡村发展现状
XX是一个位于赣东地区农业发展突出的中等城市,下辖三区九县,土地总面积为XX万平方公里,20XX年末,市户籍人口XX万人,常住人口XX万人,其中城镇人口XX万。XX市全境以山地、丘陵为主,农业兴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我国大型商品粮基地之一。
XX市的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突出。现代农业提质增效。20xx年我市粮食播种面积达XX万亩,产量XX亿斤,实现双增长。生猪出栏、存栏和母猪存栏分别达XX万头、X万头、XX万头,产能基本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两特一游”产业工程深入实施,优质稻、设施蔬菜、中药材、优质特色水果四大产业面积分别达XX万亩、XX万亩、X万亩、XX万亩。“赣抚农品”区域公用品牌上线运行。南丰蜜橘、崇仁麻鸡进入20xx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100强。3个地理标志产品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保护名单。新增地理标志商标5件,居全省第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迅速。行政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全部超5万元,超XX万元的行政村占比达到XX%。新农村建设基本实现X户以上宜居村庄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全覆盖,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元,是20XX年的XX倍。
三、XX市乡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发展不充分
乡村的发展体现在人力、土地、资本等各生产要素的发展上,只有振兴生产要素,才能振兴乡村。XX市则面临着人力、土地、资本各要素均停滞不前的情形。
在人力上,XX市的农业从业人员多为传统型农民,且多为“三留”人口,缺少知识型、技能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导致人力发展不充分,亟需对传统农民制定多层次、多形式的新型农民职业教育体系;在土地上,乡村土地资源严重空废化,宅基地空废率持续增长、农用地闲置撂荒等情形日益凸显,土地发展不充分,迫切需要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改革,盘活闲散土地资源,避免土地撂荒;在资本上,XX市政府财政收入总体偏低,对乡村发展的资本支持力度不充分,而振兴乡村则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二)“乡村病”日趋严重
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导致了空心村、贫困化、老龄化、留守儿童等各类“乡村病”问题层出不穷。截至20xx年,XX市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共计XX万人,其中女性XX万人,XX%。而且我市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人员主要年龄阶层为36~54岁之间,农业从业人员偏老弱化,农村青壮劳动力的快速非农化,促使乡村老龄化和“三留”人员的问题加剧;农业耕地流失问题严峻。20xx年,XX市耕地面积为XX万亩,20XX年耕地面积则减少为XX亩,农业耕地资源紧缺,迫使失地农民离乡进城寻找工作机会,难以安居乐业。
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愈发严峻,工业污染随意排放导致一些乡村地区的水土资源受到侵害,农业面源污染和耕地重金属污染严重、抚河等河流水质下降,乡村环境亟需治理。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软弱涣散
我市有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弱化、虚化甚至边缘化,村党组织对各类组织的领导力、掌控力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一直处于“软弱涣散”的状态。有的农村党组织常年不发展党员,或是在党员发展中存在“优亲厚友”的现象。在我市农村地区,不少青壮年党员常年在外务工,难以参加党组织活动。而在农村“留宁党员中,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数量偏少的现象,这就造成了难以选出优秀的党组织负责人。我市现有的部分党组织负责人在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方面都不占优势,即便工作热情高,但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难以实现优质、高效。在学习公众号和克只教育管理类APP推广中,我发现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畏难情绪。部分地区受制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村干部工作报酬不高,有的还存在拖欠问题。这严重挫伤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导致一部分村干部把村级党组织的工作当成副业,对党务工作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就更少。
四、多措并举补足我市乡村发展短板
(一)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XX市应在取得的现有三农成果上,打牢基础,提质发展。深入推进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大力度推进我市“四好农村路”建设,新建改建公路覆盖全市所有乡村,全力实现我市建制村开通公交,打通交通“最后一公里”障碍。多渠道筹措惠农资金。我市可以联合金融机构,设立专项三农贷款,给予相应的免息政策,补足当前的资金短缺问题;进一步探索社会资本支持,多方面拓宽融资渠道,盘活社会资本,进一步减轻政府压力,更深层次破解资金困境。大力强化人才智力支撑。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因素在人,决定变量也在人,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组建“两支工作队”下乡驻点帮扶。选派热爱“三农”、专业对口、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组建乡村振兴工作队和科技人才服务队,扎实开展驻点帮扶、科技帮扶。二是加强农村本土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加大对农村高端人才培养力度,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加强对农村土专家、农村工匠、非遗传承人等人才的培养。三是加大引才集智力度。完善政策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鼓励引导工商企业主、创投人才、乡贤、高校毕业生、返乡青年等下乡创业创新,使“新农人”和“农创客”成为振兴乡村的生力军。
(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我市要大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从以下几方面为抓手。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坚持基本农田的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完成XX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分别达XX万亩、XX亿斤以上。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促进东乡野生稻、东乡花猪、乐安花猪、宜黄优质稻制种、资溪白羽肉鸡等种质资源保护和产业化。推动生猪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力争生猪生产全面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持续发展“两特一游”产业,优质稻、设施蔬菜、中药材、优质特色水果、高产油茶面积分别新增X万亩、X万亩、X万亩、X万亩、XX万亩,调减南丰蜜桔XX万亩,新增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X个,扩大“赣抚农品”公用品牌影响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
(三)强化党建工作乡村振兴的保障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关键要把“最大政绩”与发展实绩有机统一,做到党建强、发展强。强化党建引领振兴的责任落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市级层面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抓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责任落实机制。发挥县委“指挥部”作用,突出抓人促事,配强乡镇抓党建促振兴的工作力量,强化资金、技术、人才、服务等资源要素配置。发挥乡镇党委“作战部”作用,落实“一岗双责”要求,健全党委每月研究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村书记定期交流等机制。发挥村党组织“战斗队”作用,完善村级组织运行规则,落实基层支部党建责任清单,打造最强支部,积极补短板、挖潜力,促发展。突出村党组织领导地位。旗帜鲜明加强农村党组织对各类组织、各项事务的领导,健全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讨论决定机制。加强“村霸”“蝇贪”整治,全面清查村干部涉黑涉恶违纪行为,为乡村振兴营造清朗环境。
五、结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从高速增长阶段逐步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大力推行的乡村振兴战略应在保量的基础上,提质提效。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则是在提高乡村质量的前提下,同样要以人为本,强调农民的主体作用;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只有把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放在平等的地位上,才能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在农村的落实。
XX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应注重乡村建设、农业现代化、党建工作引领等多方面战略,在保持乡村独特文化和风情的基础上,以差异化发展来突出乡村的优势,实现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解决“三农”问题。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篇2
xx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监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联社)团结带领全省农商银行,大力践行农村金融主力军的责任担当,把支持乡村振兴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以占全省金融机构20%左右的资金来源,发放了全省85%以上的脱贫人口小额信用贷款、50%以上的农户贷款和1/4左右的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为促进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新时代“五美”乡村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至xx年12月末,全省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3407.2亿元,较年初净增64.9亿元,实现了“持续增长”目标;今年累计投放乡村振兴贷款2009.4亿元,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优化乡村振兴服务机制
坚持乡村振兴资源优先安排、贷款优先发放、服务优先满足,在经济资本配置、资金转移定价、薪酬费用安排、尽职免责激励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激发支持乡村振兴强大内生动力。
一是制定信贷支持政策。紧扣省委、省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制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今年3月,省委一号文件出台后,第一时间优化了乡村振兴实施意见,细化了6个方面31条工作措施,制定了“十四五”时期“发放1万亿元以上乡村振兴专项贷款”目标,大力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全局。
二是优化内部考核指标。优化了对辖内农商银行的综合考评制度,单列涉农信贷计划,重点加强对单户1000万元和100万元以下贷款的考核。同时,将巩固脱贫和乡村振兴贷款累放纳入综合考评,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引导新增信贷资源重点向乡村振兴领域倾斜。
三是建立尽职免责机制。按照“违规追责、尽职免责”的原则,研究制定了“三农”贷款工作尽职免责办法,明确了贷前、贷中、贷后各环节尽职要求,只要勤勉尽职履行职责,即可按规定程序予以免责,同时适度放宽“三农”贷款不良容忍度,解除信贷工作人员后顾之忧,真正激发基层“敢贷、愿贷”内生动力,提升乡村振兴贷款投放积极性。
二、扩大乡村振兴服务范围
坚持“立足本土、服务社区、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保持战略定力,下沉服务重心,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一是加大重点领域金融供给。围绕14个省级重点产业链,重点加大了对粮食种植、现代农业生产、乡村旅游、环保养殖等领域支持力度,实现了对乡村振兴产业链条的全覆盖。全年累计发放现代农业发展贷款1618.1亿元,美丽乡村建设贷款220.5亿元,城乡融合发展贷款49.2亿元,文明新风建设贷款11.2亿元。
二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积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金融服务工作,在过渡期内,对利益联结机制完善、稳定脱贫作用明显的产业扶贫贷款,全省农商银行切实做到不随意抽贷、断贷。继续保持金融帮扶政策总体不变,深入扎实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努力满足脱贫人口贷款需求,确保应贷尽贷。至年末,累计发放巩固脱贫攻坚贷款贷款496.32亿元,扶持建档立卡脱贫人口64.99万户;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51.51亿元,惠及34.34万户脱贫人口,余额和户数约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90%以上。
三是加强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省农商银行实现了营业网点乡镇“全覆盖”,金融服务站“村村通”,农村居民可以享受到随时随地的金融服务。今年通过金融便民服务站办理助农交易971万笔,涉及金额46.2亿元。坚持普惠与智慧相结合,全面推进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等线上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应用,智能设备网点覆盖率达93%,并采取更有温度的服务措施,着力缩小老年人等弱势群体面临的“数字鸿沟”,构建完善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全方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让广大农村居民享受到了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三、提升乡村振兴服务水平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以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不断创新乡村振兴产品体系,丰富支持乡村振兴的内涵,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质效。
一是丰富支农信贷产品体系。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大局,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打造形成了小额农贷、创业担保贷款、“两权”抵押贷款等具有良好品牌效应和社会效应的传统优势产品。同时,根据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特点,创新了民宿贷、文旅贷、电商贷、畜禽洁养贷等产品,在全省首发乡村振兴卡,配套提供“乡村振兴贷”专项产品,为持卡客户提供同类同档次八折利率优惠。充分运用金融科技,建立信贷大平台,推出了百福惠农网贷、惠农e贷等数字风控金融产品,健全了服务乡村振兴全覆盖的产品体系。
二是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以党建为引领、以“整村推进、整村授信”为依托、以“信用农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评定为抓手的农村信用工程,充分利用村“两委”、驻村干部、普惠金融服务站等资源,以村为单位、以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为对象开展整村建档评级授信,实现“应授尽授”“能贷尽贷”。
三是全面延伸乡村振兴服务。发扬“背包精神”,连续七年开展了扫村、扫街、扫户、扫园“四扫”服务,常态化举办了金融夜校、金融知识进万村活动,充分挖掘和主动满足各类客户金融需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事关共同富裕大局,事关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局。在下一步工作中,省联社将继续团结带领全省农商银行,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定扛起“金融赣军”龙头银行的使命担当,重点从以下方面入手,全力以赴把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做得更好:
一是围绕“翻一番”目标,以更大决心增量扩面。持续加大乡村振兴金融供给,确保“十四五”时期贷款投放、客户数量翻一番。计划“十四五”时期,发放乡村振兴贷款1万亿元以上;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贷款基础客户增长一倍。
二是立足“百千万”基础,以差异优势形成特色。以全省86家法人农商银行为主体,立足所在地的100个县市区,与地方经济同舟共济、同频共振。以全省2335个农商银行支行网点为载体,发挥覆盖乡村、社区、居民的资源优势,提供“千人千面”的差异化服务。以全省1.4万个金融服务点为依托,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助力乡村振兴实际行动,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三是聚力“大数据”支撑,以科技赋能创新服务。积极融入我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和数字乡村建设大局,搭建农村大数据、银政企对接两大平台,对接农村资源、政府政务、信用村三类数据,拓展以大数据智能风控为支撑的产品体系,为支持乡村振兴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优质金融服务。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篇3
扎实抓好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治理、农村厕所改造、农村污水治理、农房整治等工作,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2022年全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汇报,希望大家喜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汇报下全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列部署要求,突出省级试点村、重点整治村和市级产业薄弱村,以产业培育为核心,串点连线扩面,努力走好具有全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坚持农旅结合,推动产业发展
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按照“五化”要求,制定完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加大“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扎实做好“旅游+”融合文章,加快建设核心重点旅游景区项目,总投资x元,目前完成投资x元;规划建设总投资x元x风景观光道,目前已启动项目建设,将有力推动沿线旅游资源串点成线,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二是加快产业发展。完善摄影创作基地配套设施建设,通过摄影衍生了一批“导摄”“导模”等新职业,每年直接带动群众就业x多人、旅游增收x元以上。加快乡村民宿发展,制定出台《扶持全区乡村民宿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措施,培育打造了x、x等精品民宿,以及x、x等特色民宿村,每年评选表扬一批“全区好民宿”,促进民宿精品化、集群化发展,目前全区共有各类民宿x家,年底前将新增x家以上精品民宿。
三是加大推介力度。持续加强旅游宣传和推介力度,坚持每年举办文旅等系列活动,有力促进“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协调发展,全区全域旅游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尤其是今年面对疫情影响,采取旅行社招徕游客奖励、发放消费通用券等措施刺激消费增长,推动乡村旅游有力回暖升温。1-2月全区共接待游客达x人次、旅游总收入达x元。
二、着力整治环境,优化村容村貌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打造生态宜居农村新环境。
一方面,深入实施“一革命四行动”。扎实抓好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治理、农村厕所改造、农村污水治理、农房整治等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x户、新建改造农村公厕x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x%,x个乡镇(街道)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x个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实现全覆盖。
另一方面,深入实施生态治理。组织x个行政村参与“绿盈乡村”建设,推动村庄在“绿化、绿韵、绿态、绿魂”,各村因地制宜,通过统一规划和综合整治,形成人居环境建设靓丽风景线,实现从初级版、中级版到高级版的梯次提升。制定《全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建立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巡查、执法、监管三支队伍为一体,统筹巡查、执法、监管三方联动,打造一个平台统一指挥的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常态化联动协作,集中力量开展生态综合治理,统筹抓好道路、河道、人居环境等,全力守护好全区绿水青山。
三、坚持党建引领,筑牢战斗堡垒
坚持基层党建工作融入中心、服务大局,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服务群众。
一是强化基础保障。创新推行“三级书记”领办基层党建重点项目制度,区、乡、村三级书记领办x个重点任务,目前x个区级领办项目均已完成阶段性任务。推进“两新”组织培育提升,通过“月报季评年比”的方式,完成全区各行业、各领域x个基层党建示范点和x条党建示范带的创建提升。开展村级党建项目擂台PK赛,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按评比等次给予村集体资金补助,推动基层党建项目化、示范化。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制定《村级班子及村主干积分制考评办法》,推行“基本报酬+绩效补贴+奖励”的结构补贴方式,有效完善村干部工作实绩评价体系。出台培养计划,形成选拔、培养、储备、使用四位一体的培育体系,全区共培养储备致富能人x名、后备干部x名。着眼村级换届后村干部能力培养,先后举办x期村书记(主任)培训班,着力提高履职能力。
三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突出党建引领功能,深入开展消除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x元以下“相对薄弱村”行动,筹集x元为2022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足x元的x个村入x乡村振兴基金项目,预计每个村每年可增收x元。同时,落实乡、村两级村财项目x多个,村党组织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x家,自身“造血”有效增强。
四、紧抓队伍建设,汇聚人才力量
突出人才振兴支撑作用,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全面服务乡村振兴。
一是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健全完善“人才计划”政策体系,从引、育、用、留等方面明确人才队伍建设方向和制度保障。探索建立城乡人才合作交流激励机制,制定科技特派员助推乡村振兴、支持教育卫生等基础人才向一线流动,建立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池、优秀乡土人才评选等政策,鼓励各方面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战略。
二是拓宽渠道引育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回归工程,探索建立在外大学生引才队伍,强化本土人才培育,发掘培养“土专家”“田秀才”助力乡村振兴。开展乡村人才振兴“十百千万”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建立服务专家库,创办乡村振兴讲堂x期,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x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x人,切实提升本土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致富能力。
三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强人才住房保障,新建x套人才公寓。贯彻落实人才优待政策,设立绿色服务通道,通过贴心服务,让人才在全区工作生活更安心、更舒心、更暖心。
五、狠抓移风易俗,推动乡村文明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一是深化乡村思想道德建设。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组建乡村振兴讲师团、文化队,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建党精神、乡村振兴战略等宣传宣讲活动,去年以来共开展线上线下x场次。积极开展“x市好人榜”的推选学习宣传活动和“星级文明户”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引导群众见贤思齐。
二是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文化科技“三下乡”等活动,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鼓励传统文化活动发展,全区x、x文化等x个项目入选第x批非遗名录。加强试点村文化建设,每年举办农民丰收节、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以文惠民”成效明显。
三是大力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大力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主题教育,实行公务接待“套餐制”、单位食堂“分餐制”,党员干部带头遏制餐饮浪费,以实际行动带动社风民风转变。深入推进禁限放烟花爆竹宣传教育,明确城区禁限放烟花爆竹地点和区域,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推行村规民约,农村孝老敬亲、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等优良风尚得到弘扬,文明治丧、厚养薄葬得到推崇,健康向上的乡村文明新风尚逐步形成。
六、强化示范引领,推动共同富裕
坚持以示范引领为抓手,建立乡村振兴省级试点村x个、区级示范村x个、实绩突出村x个,实施发展项目x个,总投资x元,做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目前已完成投资x元。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整村提升,确保乡村振兴“一个村都不能少”。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谋划建立x、x、x等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x、x、x等乡村振兴示范线,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促进文旅融合全面发展。
二是坚持创新机制。创新财政支持方式,从2022年开始区级财政每年安排乡村振兴发展资金x元,出台《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实施办法》,设立乡村振兴产业贷款风险担保金,撬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同时带动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建设。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认真组织开展薄弱村基本情况调查,在全面摸清x个产业薄弱村资源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现状基础上,积极开展薄弱村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共梳理产业发展建设项目x项、总投资x元,目前已组织实施项目x项、总投资x元,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篇4
农村一二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一产“接二连三”,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我国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怎么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要靠我们自己去探索。
第一,要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手抓。
我国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人口城镇化过程。1978年农村人口7.79亿,城镇化率17.9%。1995年农村人口达到高峰8.6亿人,城镇化率提高到29%。2018年农村人口减少到5.6亿人,城镇常住人口增加到8.3亿人,城镇化率提高到近60%。我国城镇化正在持续推进,农民进城还是大趋势。城的比重上升,乡的比重下降,是客观规律。按照2030年人口峰值 14.5亿人、城镇化率70%计算,今后10年左右,农村人口将减少1.25亿人左右。现在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户籍人口城镇化严重滞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由2013年的35.93%提高到2018年43.37%。2018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9.58%,相差16.21个百分点 ,缺口2.26亿人。全国现在离开土地务工经商的农民大约是2.88亿,其中举家进城务工经商的有3000多万户。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推进城镇化要回归到推动更多人口融入城镇这个本源上来,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近年来,党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强农富农惠农力度,农业基础地位得到显著加强,农村社会事业明显改善,统筹城乡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与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仍旧很突出。现代化必然由现代城市和现代乡村共同构成。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大部分国土面积是农村,即使将来城镇化水平到了70%,还会有四亿多人生活在农村。没有乡村的发展,城镇化就会缺乏根基。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进程中,要重新发现并利用好乡村的多元价值,使之与新型城镇化相协调、互惠一体,形成双轮驱动,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广泛地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第二,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从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矛盾出发提出的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三农”对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贡献少,不如工业项目来得快,在一些地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还是向城市倾斜,“三农”往往排不上号。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
一是在干部配备上要优先考虑。优先把优秀干部充实到“三农”战线,优先把精锐力量充实到基层战斗一线。《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应当懂“三农”、会抓“三农”,分管负责人应当成为抓“三农”的行家里手。县委书记是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要选派优秀干部到县乡挂职任职、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干事创业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注重提拔使用实绩优秀的农村工作干部。
二是在要素配置上要优先满足。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改变农村要素单向流出格局,引导和支持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科技等各类发展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释放农村发展潜力。应当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和农村人才定向委托培养制度。大力提高乡村教师、医生队伍素质。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和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造就更多乡土人才。
三是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要建立“三农”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确保“三农”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我们初步测算,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今后五年的重点任务,大约需要投资7万亿元以上。财政支出压力再大,也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把‘三农’作为优先保障领域,增加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同时,要坚持农村金融改革的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满足乡村振兴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四是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现在,农村地区通公路、通电、通有线电视、通互联网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平稳。2015年底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6.7亿,2017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180元,各级财政补助450元。2018年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24亿人,领取待遇人数1.6亿人,月人均养老金150元。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全面提速。但全国还有近1/3的行政村生活垃圾没有得到收集和处理;80%村庄生活污水未得到处理;拥有卫生厕所农户比例仅为48.6%。约有1/3行政村村内道路没有实现硬化。农民养老是大问题,完善制度任重道远,农民人均缴费只有249元/年。农民养老保险政府财政补贴840元/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财政补5160元/年,差5倍。城镇职工养老金2251元/月,是农民的20倍。总之,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超越发展阶段,不提脱离实际的目标,要把那些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一件找出来、解决好,不开空头支票,说到做到,让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第三,以实现农民生活富裕为根本促进乡村振兴。
“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要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通过发展农村经济、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多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加快发展乡村产业。
一是要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
二是农产品既要产得出、产得优也要卖得出、卖得好。现在,许多优质农产品还是在田头卖、在马路边卖,还是“提篮小卖”,还是“披头散发”在卖,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要学会给农产品梳妆打扮和营销宣传,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仓储、物流、营销,特别是要加快补上冷链物流等短板,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上做足文章。农村电商为城乡商品流通创新了渠道,有助于带动仓储物流、标准化生产、包装设计、品牌营销、质量溯源等配套产业和服务的发展。要大力发展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服务体系,培养适应数字农业发展的人才,赋予农民更多数字化工具,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
三是让农民合理分享农业产业链收益。农村一二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一产“接二连三”,关键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要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四是在粮食问题上不能掉以轻心。“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国粮食还没有过关。在粮食问题上不能侥幸、不能折腾,一旦出了大问题,多少年都会被动,到那时谁也救不了我们。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要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要建立健全对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保障产粮大县重农抓粮得实惠、有发展,不能让生产粮食越多越吃亏。各级地方政府要自觉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任何省区市,无论耕地多少,都要承担粮食生产责任,特别是粮食主销区要切实落实责任。如果一个地方真把粮食生产搞没了,就是抛弃了责任。这方面还需要有硬约束。
第四,要在继续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更好地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一是要把文化建设放在乡村振兴更加重要的位置。乡土文化是我国数千年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近些年,随着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乡村传统建筑急剧减少、乡村风貌发生巨大改变、乡土文化特色遭到破坏。一些地方以城市审美为标尺改造农村的做法大行其道,乡村建设退化为简单的环境整治,甚至等同于建筑立面的化妆式改造,乡村建设“千村一面”。乡村美食、文化习俗、手工艺、生活形态日益去乡土化,乡村社会关系和文化特色逐步丧失,乡村文化日渐荒芜。与此同时,乡土文化赖以生存的共同生产、共同生活基础逐渐消失,生存滋养空间显著缩小。现代都市文化和工业文明冲击日益升级,乡土文化和民间艺术生存空间受到显著挤压。一定程度上,乡村社会空心化、相对衰弱,背后交织的是乡村价值失落、差序格局式微、乡土文化流逝。
传统文化的根基在乡村,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促进乡村振兴,不仅要把乡土文化传承保护好,还要不断发扬光大。要提倡见人见物见生活,让老百姓的真实生活、生产耕作、民俗活动等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传承活态的乡土文化,保存文化基因,守护文化根脉。要从乡村风貌、传统技艺和文化资源等方面,复兴乡土文化,从整体上恢复乡村活力,形成独特的乡村魅力,增强乡村发展的软实力。要在保护和弘扬优秀乡土文化上下一番“绣花”工夫,加大对古镇、古村落、古民居等乡村物质文化的整修保护,留住乡土文化记忆。要下大力气保护农业文化和农耕文明遗产,做好传承弘扬工作。挖掘保护民间表演艺术、传统戏曲、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注重把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文明元素相结合,传承独特风格样式,赋予新兴文化内涵,让乡土文化焕发新生机。
二是提升乡村社会文明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的精神风貌怎么样。当前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养父母、不管子女、不守婚则、不睦邻里等有悖家庭伦理和社会公德的现象增多,家庭的稳定性不断被削弱。一些地方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攀比之风和过度消费盛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弘扬乡村文明。
三是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总的看,乡村社会仍然是国家治理中的薄弱环节。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要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重点从治理理念更新、治理体系优化、治理手段创新方面综合用劲、精准发力,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以自治“消化矛盾”,推进乡村治理的现代化。
第五,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做好村庄规划。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乡村社会正经历数千年来从未有过的大变局。要看到,现阶段我国农村转型变化还处于进行时,农村还在演变分化中,有的村庄要逐步向城镇形态靠,有的村庄会长久存在,有的村庄会逐渐衰落,这符合村庄演进发展的规律。哪些村保留、哪些村整治、哪些村缩减、哪些村做大,都科学论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类型的村庄研究不同的办法,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不追求速度,不能不顾农民意愿,把建设城市那一套放到农村照搬照抄,大搞撤村并居、集中上楼。村庄规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要扎实做好市县级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科学编制好“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要注重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保留乡土风情风貌,保存特色乡土文化,重新认识、不断挖掘田园和乡土价值,扬农村之长、补农村之短,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篇5
近日,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强调,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千里沃野披锦绣,“农”墨重彩绘新图。在新的赶考路上,要认真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执好党建引领之“笔”,研好产业发展之“墨”,铺好生态原色之“纸”,磨好人才基石之“砚”,全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多彩画“图”。
执好党建引领之“笔”,绘就乡村组织全面过硬的“红色振兴图”。
基层党组织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组织者、推动者、实施者,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一线堡垒和前沿阵地。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执好党建引领之“笔”,绘就乡村组织全面过硬的“红色振兴图”。要坚持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服务功能,以提升乡村振兴的组织力为着力点,深入实施“头雁工程”,培优建强村“两委”班子,把党的领导力量挺在第一线、扎根最前沿,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大力推行“党建+”发展模式,把党建融入乡村全面振兴的产业链、项目链、治理链和创新链,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对“三农”工作各个领域的全覆盖,推动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互动并进。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带头学好、用好、宣传好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政策,带头在产业发展、粮食安全、乡风培育、社会治理等方面做勤劳致富的开路先锋、当创新创业的先行表率,从思想上引领群众建设现代化乡村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从行动上引领群众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研好产业发展之“墨”,绘就乡村产业全面提质的“金色振兴图”。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富裕、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也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产业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治本之策,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拓展价值链,通过产业化思维、项目化推进、市场化改革发展产业,研好产业发展之“墨”,绘就乡村产业全面提质的“金色振兴图”,实现资源聚在产业链、收入增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要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形式,探索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市场+农产品+农民”模式,打造“农业+”多业态发展格局,以加工业带动“接二连三”,以休闲农业带动“隔二连三”,探索走出一条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经济、社会、生态“三效”合一的现化化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子。要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下足心血、下大力气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铺好生态原色之“纸”,绘就乡村生态全面文明的“绿色振兴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生态是乡村发展的最大优势,也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铺好生态原色之“纸”,绘就乡村全面进步的“绿色振兴图”。要探索乡村生态转化路径模式,依托乡村独特生态资源、农业、人文优势,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着力在“生态+产业”“生态+农业”“生态+文旅”等“生态+”上下功夫,以增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为目标,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方向,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重点,探索和优化农村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努力建设“环境天然型”“绿色生态型”“低碳环保型”“资源节约型”新乡村。要深入实施村庄清洁和绿化美化行动,坚持因地制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符合农民实际推进“厕所革命”,分区分类推进小型化、生态化治理和污水资源化利用,巩固和深化“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成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大力开展农村绿色低碳村庄示范建设,真正让乡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磨好人才基石之“砚”,绘就乡村人才全面发展的“蓝色振兴图”。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人才瓶颈制约,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和现代化新型“农民”队伍,磨好人才基础石之“砚”,绘就乡村全面发展的“蓝色振兴图”。要树立“一线识别”干部和“一线培养”干部的思维,把基层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和“选马”“赛马”的主要阵地,加快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三农”干部队伍。要做好人才“育、引、用、留”文章,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以党组织带头人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等为重点,紧盯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实施“三农”人才和新兴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夯实乡村振兴的人才“塔基”;要聚焦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领域,坚持按需求精准化引进人才,因地制宜“筑巢引凤”,不遗余力广纳贤才,把有志于乡村建设的高层次人才“请回来”,把立足于农村创新创业的干事者“引进来”,吸引高素质专业人才向基层回流,筑起乡村振兴的人才“塔尖”,加快建设一支现代化的新型“农民”队伍。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工作发展环境,建立健全“三农”人才的培养、管理、激励、保障机制,推动形成乡村人才振兴长效制度体系,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快马加鞭。躬逢伟大时代,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踔厉奋发、接续奋斗,奋力书写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努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图。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篇6
一、优化乡村振兴服务机制
坚持乡村振兴资源优先安排、贷款优先发放、服务优先满足,在经济资本配置、资金转移定价、薪酬费用安排、尽职免责激励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激发支持乡村振兴强大内生动力。一是制定信贷支持政策。紧扣省委、省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制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今年3月,省委一号文件出台后,第一时间优化了乡村振兴实施意见,细化了6个方面31条工作措施,制定了“十四五”时期“发放1万亿元以上乡村振兴专项贷款”目标,大力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全局。二是优化内部考核指标。优化了对辖内农商银行的综合考评制度,单列涉农信贷计划,重点加强对单户1000万元和100万元以下贷款的考核。同时,将巩固脱贫和乡村振兴贷款累放纳入综合考评,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引导新增信贷资源重点向乡村振兴领域倾斜。三是建立尽职免责机制。按照“违规追责、尽职免责”的原则,研究制定了“三农”贷款工作尽职免责办法,明确了贷前、贷中、贷后各环节尽职要求,只要勤勉尽职履行职责,即可按规定程序予以免责,同时适度放宽“三农”贷款不良容忍度,解除信贷工作人员后顾之忧,真正激发基层“敢贷、愿贷”内生动力,提升乡村振兴贷款投放积极性。
二、扩大乡村振兴服务范围
坚持“立足本土、服务社区、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保持战略定力,下沉服务重心,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一是加大重点领域金融供给。围绕14个省级重点产业链,重点加大了对粮食种植、现代农业生产、乡村旅游、环保养殖等领域支持力度,实现了对乡村振兴产业链条的全覆盖。全年累计发放现代农业发展贷款1618.1亿元,美丽乡村建设贷款220.5亿元,城乡融合发展贷款49.2亿元,文明新风建设贷款11.2亿元。二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积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金融服务工作,在过渡期内,对利益联结机制完善、稳定脱贫作用明显的产业扶贫贷款,全省农商银行切实做到不随意抽贷、断贷。继续保持金融帮扶政策总体不变,深入扎实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努力满足脱贫人口贷款需求,确保应贷尽贷。至年末,累计发放巩固脱贫攻坚贷款贷款496.32亿元,扶持建档立卡脱贫人口64.99万户;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51.51亿元,惠及34.34万户脱贫人口,余额和户数约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90%以上。三是加强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省农商银行实现了营业网点乡镇“全覆盖”,金融服务站“村村通”,农村居民可以享受到随时随地的金融服务。今年通过金融便民服务站办理助农交易971万笔,涉及金额46.2亿元。坚持普惠与智慧相结合,全面推进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等线上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应用,智能设备网点覆盖率达93%,并采取更有温度的服务措施,着力缩小老年人等弱势群体面临的“数字鸿沟”,构建完善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全方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让广大农村居民享受到了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三、提升乡村振兴服务水平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以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不断创新乡村振兴产品体系,丰富支持乡村振兴的内涵,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质效。一是丰富支农信贷产品体系。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大局,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打造形成了小额农贷、创业担保贷款、“两权”抵押贷款等具有良好品牌效应和社会效应的传统优势产品。同时,根据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特点,创新了民宿贷、文旅贷、电商贷、畜禽洁养贷等产品,在全省首发乡村振兴卡,配套提供“乡村振兴贷”专项产品,为持卡客户提供同类同档次八折利率优惠。充分运用金融科技,建立信贷大平台,推出了百福惠农网贷、惠农e贷等数字风控金融产品,健全了服务乡村振兴全覆盖的产品体系。二是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以党建为引领、以“整村推进、整村授信”为依托、以“信用农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评定为抓手的农村信用工程,充分利用村“两委”、驻村干部、普惠金融服务站等资源,以村为单位、以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为对象开展整村建档评级授信,实现“应授尽授”“能贷尽贷”。三是全面延伸乡村振兴服务。发扬“背包精神”,连续七年开展了扫村、扫街、扫户、扫园“四扫”服务,常态化举办了金融夜校、金融知识进万村活动,充分挖掘和主动满足各类客户金融需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事关共同富裕大局,事关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局。在下一步工作中,省联社将继续团结带领全省农商银行,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定扛起“金融赣军”龙头银行的使命担当,重点从以下方面入手,全力以赴把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做得更好:
一是围绕“翻一番”目标,以更大决心增量扩面。持续加大乡村振兴金融供给,确保“十四五”时期贷款投放、客户数量翻一番。计划“十四五”时期,发放乡村振兴贷款1万亿元以上;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贷款基础客户增长一倍。二是立足“百千万”基础,以差异优势形成特色。以全省86家法人农商银行为主体,立足所在地的100个县市区,与地方经济同舟共济、同频共振。以全省2335个农商银行支行网点为载体,发挥覆盖乡村、社区、居民的资源优势,提供“千人千面”的差异化服务。以全省1.4万个金融服务点为依托,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助力乡村振兴实际行动,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三是聚力“大数据”支撑,以科技赋能创新服务。积极融入我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和数字乡村建设大局,搭建农村大数据、银政企对接两大平台,对接农村资源、政府政务、信用村三类数据,拓展以大数据智能风控为支撑的产品体系,为支持乡村振兴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优质金融服务。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篇7
时下,在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活跃着一批为农民服务的“经济人专业户”,他们同时拥有着另一个身份——共产党员,被当地百姓称为“红领经纪人”。
一手“连”市场,盘活农产品流通棋局,做好乡村“卖货郎”。
5年前,振安区五龙背镇新康村农民党员杨臣国靠贩卖禽蛋起家,如今年营销额突破百万元,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百万蛋王”。发家致富后他回报家乡,在村里办起了养鸡合作社,组织300多名村民规模养鸡,由其承包禽蛋销路,并将300多村民带到沈阳、大连、济南等地做起禽蛋批发和建筑装潢、蔬菜批销等,人均年增收2万多元。除此之外,为新康村草莓打开销路,杨国臣利用自己的抖音、今日头条、西瓜短视频等新媒体,发布村集体产业销售信息,“新康村的草莓产业是百姓增收的关键,多一个渠道宣传,就多一些人知道孙家草莓”。
一手“牵”农民,引导“最优路径”,助力农民增收奔小康。
张云兰是汤山城镇“红领经纪人”。跟着张云兰干活儿的兄弟姐妹们纷纷表示:“跟着张姐,有活儿干,有钱挣,打工一年能挣个将近两万块钱。”村民王文利说:“我经常和蓝莓示范基地负责人保持联系,有农活儿了他们就会主动找我,我就组织村民们一起去干活儿,大家一起干一起挣钱。”时下,正是蓝莓成熟的时节,张云兰和姐妹们正在忙碌地采摘。栾玉珍高兴地说:“以前常常找不到活儿干,认识张姐后,她就给我们安排活儿,一天能挣个一百五十块钱”。张云兰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带头做先锋作用,带动身边的姐妹们,都能过上幸福生活”。
一手“系”农业,开辟“绿色通道”,拓宽农民致富新渠道。
除第三产业领域外,红领经纪人还在引进良种、生产技术、帮助农民改善种养结构,为农业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架起农民与市场之间的“金桥”,为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振安区楼房镇,辽宁省农科院柞蚕养殖所张振军研究员在驻村工作期间,利用自身技术及资源优势,组建“柞蚕养殖专业合作社”,从专业角度培训农户饲养佐餐。截止到2021年底,产值达60余万元。在同兴镇,原来是区农牧部门技术人员的郭伟建,同样利用自身技术及资源优势,在当地试种大樱桃并取得成功。如今,同兴镇变电村大樱桃生态农业观光园已经组建起来,成功带动当地150余名农民就业。
20xx年以来,振安区以党建引领,大力实施红领经纪人“一村一人”计划,形成了“发展一项产业,盘活一镇经济,搞活一方领域,富裕一方农民”的振安经济发展新格局,打造了一批像张云兰、杨国臣、张振军、郭伟建这样的“红领经纪人”,成为振安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也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推荐访问:振兴 乡村 几点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什么建议 关于推进乡村振兴的几点建议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提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你有什么建议吗? 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你有些什么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哪些建议和意见 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你的建议 关于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