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村支书18篇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村支书 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4篇 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4篇一腔热血倾注扶贫“一直以来,我都把扶贫当作一项事业,而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村支书1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村支书
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4篇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4篇一腔热血倾注扶贫“一直以来,我都把扶贫当作一项事业,而不是任务。扶贫是我的责任。〞说这句话的人,是**区枣林乡扶贫工作专职人员**。作为一名扶贫工作者,从**年建档立卡工作开始,他就担负起全乡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工作。枣林乡地处**区西山地区,下辖22个行政村,76个自然村,总户数4720户。建档立卡工作中,根据精准扶贫要求,该乡共识别出18个贫困村4个插花贫困村,贫困户1350户3036人,贫困发生率为%。山一家,水一家,扶贫要去每一家……作为一名乡镇扶贫工作者,不像第一书记那样直接面对贫困户,但是乡镇工作9年,**更了解农村、更了解贫困户。他自始至终一直在扶贫工作上,对扶贫政策的理解和执行更加熟练和精准。争当脱贫攻坚的“排头兵〞自**年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一心做好本职工作,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扑在工作上。于枣林乡贫困人口多,这一重要的工作不仅工作量大、繁琐,而且要求严格。但是**在扶贫工作人手缺乏的时期,依然能独立圆满的完成任务。“有时候去得太远了,黄昏只能到村里借宿,住在农户家或者空置的宿舍里,晚上经常停电,黑黢黢的,当时觉得有些害怕,但是现在回忆起来也没什么了。〞**笑着说。于表现突出,XX年3月,**区政府授予**“扶贫工作先进个人〞。在具体工作中,**悉心指导第一书记,乡村两级干部开展工作,学以致用,积极争当基层一线脱贫攻坚工作的排头兵,努力做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两个百分之百〞。扶贫统计做到精准化、具象化在建档立卡和大数据信息采集录入工作中,为了让识别结果和信息更加准确,**通过认真研究操作数据采集系统来查找工作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一天两会、一培训一指导〞高强度集中指导和一对一辅导相结合,全乡在建档立卡扶贫开发信息录入工作中始终走在全区前列,高质量率先完成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工作,使全乡信息平台建设精准指数到达90%以上,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和脱贫指标实现紧密衔接。
1/6
**年冬,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开展以后,全乡都在忙于贫困户精准识别,**开启了“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模式,指导扶贫三支力量进行精准识别及资料完善。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他的爷爷凌晨过世,只能随家人一同回家安排后事。心系扶贫大计的他有着小家为大家的牺牲精神,仅仅一个上午,中午就又赶回枣林乡投身到忙碌的工作当中。多年坚守人生最美的风景自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常常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扑在工作上,朋友说他疯、嫌他傻,正是他的“傻〞和“疯〞换来了扶贫工作的高效率和高质量,更换来了贫困户对他的高度认可。贫困户的识别、录入以及脱贫退出等工作虽然繁重,但只是规划统计科工作的一局部。**对自己在规划统计科的忙碌工作评价为“甘之如饴〞,他说:“在一次又一次的精准识别工作中,我们看到在政策的帮助下,我乡的贫困人口在不断减少,虽然工作越来越辛苦,但心里很欣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相信,只有脚踏实地去做好脱贫攻坚的每一件事,为贫困乡村和贫困户做好自己应做的工作,才是对自己多年乡镇扶贫工作坚守的最好诠释,才是自己人生旅途中最美的风景。一盘三峡农妇制作的鸡块儿,成为“中国最正确名小吃〞;一盒鬼城的麻辣鸡块儿,入选山城十大非购不可礼品;一枚林下的绿壳鸡蛋,在网络上悄然走红;一手精制鸡块儿的秘技,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只渝东的农家土鸡,变成群众脱贫的商机、百姓致富的金鸡……这些都源自**市**麻辣兄弟食品董事长、**祥瑞土鸡股份合作社理事长**——情暖脱贫路、爱暖众乡亲。精准效劳暖百姓披荆斩棘谋出路。作为渝东农家之女的**,最懂农业的脆弱、农民的辛酸。针对广阔农村青壮年外出的实况,她和丈夫商量,利用打工积攒的第一桶金,依靠自学的养殖技术,组织农民养殖土鸡。那些时日,她不分白天黑夜、顶着酷暑低温、带队翻山越岭,在沟壑纵横的土地上找寻创业基地。最终,她把公司开展原材料基地选城郊种有万亩桉树的虎威镇,流转250亩土地,建起全县首个标准化的土鸡孵化养殖示范园,年可提供优质鸡苗20万只,解决了农户优质鸡苗无保障的难题,大大降低了养殖疫病风险;帮助农户建立养殖基地6个,每年定向回收鸡蛋1000吨左右。勤帮技术对思路。从此过后,主动要求与**合作的农户越
2/6
来越多。作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眼见群众没有技术却又急于养殖的现状,她邀请农户到自己创办的林下养殖基地参观,接着就在自办的基地学校参加技术培训,累计举办20余期惠及**多人次;平时,邀请西南大学等有关专家教授、组织县内畜牧干部、公司技术骨干,深入农家院落一对一培训、手把手指导、面对面交流,同时还为群众提供防疫药物和养殖技术资料,价值超过10万余元;开发了麻辣鸡、绿色生态土鸡蛋、卤鸡蛋等新产品,扩大利润空间,使土鸡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放心工程。保障收益暖人家承诺回购畅销路。当公司步入正轨后,为了带动更多农户参与养鸡,**常常深入农家夜谈算帐。为了减轻养殖户的投资本钱和市场担忧,她采取先供苗有效益再付款的方式来激发农户养殖热情,并与养殖农户签定收购合同,按不低于保护价全额回收土鸡和绿壳鸡蛋,让农户少了后顾之忧,全县15个乡镇3000多家农户签订了养殖协议。**年因为禽流感影响,土鸡价格一度跌到7元/斤,她仍然按照元/斤的承诺保护价回购,虽然牺牲了局部企业利益,但赢得了群众称赞,成为大家心目中有社会责任,有担当的企业家。链接利益留后路。为让更多农户能从养鸡产业中获得更多收益,**通过优先聘用贫困户到自已的企业务工、流转农户土地入股、出租群众闲置农房、集中为缺乏劳动力和技术的贫困户进行托养、品牌包装销售和土鸡深加工等,让农户享受到“入企务工有薪酬、自愿入股有分红、企业增值有分成、闲置资产有收益、产业风险有保障〞等五重红利。她牵头成立的祥瑞土鸡合作股份合作社,惠及5000多农户;建成了2万只的贫困户绿壳蛋鸡托养中心,真正使贫困户从产业中得到持续增收。仅绿壳蛋鸡,在**虎威镇贫困户覆盖率到达100%,户均养殖规模从30只至300只不等,陈万喜、陈光斌等贫困户通过养殖绿壳蛋鸡年收入超2万元,其余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回馈社会暖民心扶贫济困宽心路。**从小就在贫寒的农家长大,对辛劳的农民包含深情。自从养鸡产业步入良性开展后,作为中共党员、县人大代表,她充分彰显了武陵山区妹子的仁爱之心,主动为兴义镇贫困大学生陈玲梅爱心募捐万元,每年也资助其它贫困生数
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3/6
__村位于__县__乡的西部,距离__县城97公里,全村有9个居民小组,有757户,2557人,有劳动力1302人,其中,有137户贫困户,622人。幅员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30亩,其中,田2329亩,土3001亩,林地面积9423亩。
在__村,干部群众对__同志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这位大山养育的汉子,他不负村民们的厚望,不惧艰难困苦,带着全村群众,打起脱贫致富这场攻坚战。
他带着村两委班子,认真履行代表职能,密切联系群众,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开展观,坚持以建设“五个好〞党支部为目标,以提高广阔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根本,以带着全村百姓共同致富为出发点,真抓实干,谋求开展。
作为最基层的干部,__同志拿着1000多元的工资,却操着整村的心。2022年中选村团支部书记,__年团支部书记兼五组组长,__年任选__村支部书记,任职期间荣获三次“优秀党员〞。“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__同志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看到本地的资源优势,尤其是野生油茶,他把野生油茶土地改造放在了工作首位,带动群众加强管理,扩大野生油茶面积,让__村的贫困户有了收入来源,为了便于产业的开展,在他的申请下,村组道路畅通,农村的道路根本上也都硬化,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贫困农户彭昌平似乎看到了希望,在村书记等人的鼓励下,他果敢勇为,他承头组织贫困户以〞资源、劳力、政策、资金〞等方式入股注册了狮岩油茶专业合作社。对重阳水库示范基地中2200亩野生茶林开展了管护改造,范围覆盖__村3、5、6、9四个生产小组,建成全乡最大的示范基地。自成立以来,总共吸收本地农户92户373人(其中贫困户42户176人)入社,目前为止就有35户147人越线脱贫,村民们对脱贫致富充满了信心。
__村这种抱团模式的开展,所取得的可喜成果,离不开__同志的努力。在合作社运作初始,__同志主动与上级领导沟通,争取合作社运营资金,政府通过商议,根据其规模,即借给合作社8万元资金,保证了合作社的正常运转、壮大,促进了贫困农户的增收、脱贫,提高贫困农户的开展积极性。在“改补为借、改补为贷、借贷融合〞这种金融扶贫新模式的出现,让__同志异常兴奋,这么好的扶贫政策,他可得好好把握,于是很快就告知彭昌平等人,让他们不用担忧贷款
4/6
问题,勇敢地去干。此外,他还经常主动找其他贫困户谈心,作宣传,鼓励他们参加专业合作社,很多以前外出务工的村民也甘愿参加这个队伍中,渐渐地参加专业合作社的人日益增多。这种金融扶贫新模式不仅有地效缓解了贫困农户产业开展资金短缺问题,让扶贫资金作用最大化,更是缓解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问题。
贫困户宋先权由于家庭条件很艰苦,一直苦恼于如何改变家庭情况,之前一直有想买牛养牛来支持家里的开销的想法,但一直苦于没有资金,所以也是无奈。在金融扶贫新模式的开启下,__同志主动上门找到了他,跟他讲解了扶贫政策,这下可把老宋快乐坏了。第二天,__同志和帮扶人早早就开车带着老宋到__镇渤海村活牛交易市场,一下子就买了10头牛,花了34700元钱。短短一年时间,他的养牛规模开展到56头,取得可喜可贺的成绩。他的今天也得益于金融扶贫新模式,让村民们现在借款有门,贷款有路。
典范的力量是无穷的,在__同志的带着下,在__这种抱团模式的开展鼓励下,在狮岩油茶专业合作社的影响下,全村以这种模式组建了由贫困群众为合作经营主体的彭荣黑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等7个,共改造野生油茶5000余亩,养殖黄牛、山羊、黑猪10000余头(只),青花椒栽植1210多亩,中药材种植1000余亩,全村有378户从事以上产业,其中贫困农户达110户、470人。为顺利实现__年整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坚实的根底。
经济开展,根底设施必须走在前面。__同志努力向上争资立项,带着、组织全村群众大搞根底设施建设。全村共修建村通畅、通达、产业路25公里,已形成公路网络化,修建人畜饮水水池5口;垃圾池正在规划筹建中;实现搬迁安置63户、268人,危旧房改造80户、337人,为全村经济建设及人居环境改善做出了大量的工作。
__同志在引领群众致富、全力搞好村域经济及根底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带头致富,树立起了致富的典型。一是他精通医术,因外公是远近闻名的中医,从小跟随外公学医,经过多年的勤学钻研,__同志医术精湛,名动湘鄂之地,加之医德高尚,远近求医者不计其数;二是承包土地300亩,种植中药材。现__家庭经济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成为致富路上新典型。
5/6
在__同志及村两委班子的带着下,__村成为了根底组织经济建设的示范村,他们有稳定的干部队伍,他们团结务实,廉政勤政,在村民们看不见的地方使劲为百姓谋福利,如今干净整洁的__村,离不开他们的辛勤付出。
抓扶贫机遇,利用好扶贫资金,搞好根底建设,开展特色产业,发挥能人带头作用,带动群众共同致富。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发挥自身优势,脚踏实地。竭尽所能为百姓效劳,这个最底层的干部,他懂得人情世故,懂忍让包容,虽然有缺点,但得之村幸。农民脸上的笑容就是他所付出的最好的见证。
6/6
篇二: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村支书
他结合x实际抓党建促脱贫特别是把打造农村党建一乡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与彻底解决辖区农户卖菜难效益差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在进一步推广问题墙回音壁经验的基础上打破村组属地界限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通过成立丰富川产业联合党支部把过去分散种植分散经营分散销售的产业村及农户联合起来组建蔬菜专业合作社并在城区设立社区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打造城乡党建结对样板协调x等部门单位帮助推荐放心果蔬既解决了农民进城卖菜难和城市居民想买放心菜的供需矛盾又为有序管理商贩探索了新路径还带动了菜农持续增收脱贫攻坚乡镇书记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脱贫攻坚乡镇书记个人先进事迹材料X年X月,X到X乡任乡党委书记。如何带领X多名老百姓实现脱贫致富,对新任职的党委书记X来说是使命和责任,更是机遇和挑战。通过一个月的大走访、大调研,他跑遍了全乡X个行政村、X个自然村。
一个月下来,X了解到X乡大多数村组存在党建促脱贫落实得不够好、产业就业扶贫抓得不够实、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和农产品生产品种多而不精、单家独户农产品销售效益不佳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和困难,他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敢于探索、勤于实践,立说立行、率先垂范,亲自挂帅抓落实,真正让扶贫各项政策措施在X落地生根。
始终把产业作为百姓脱贫致富的根本点来抓,为产业扶贫开花结果尽心尽力。他常说:脱贫没有捷径可走,产业脱贫才是最基础的、最根本的。尤其是对于产业空白村,他绞尽脑汁、费心费力,积极协调扶贫项目资金,在X村新建日光温室大棚X座,X村新建大弓棚X座,X村新建日光温室大棚X座,实现贫困村产业全覆盖,确保贫困户户均X座日光温室大棚或X座大弓棚,也着重解决了无劳动能力贫困户、低保户、边缘户的增收问题,贫困户以大棚入股村合作社,保证了年年有收入,脱贫不反弹。同时,苹果产业上提出“以精立本、以巧取胜”,打造精品园、示范园,鼓励引导贫困户到川口乡选果线选果卖果;
畜牧产业把扶持大户发展与贫困户家庭养殖相结合,重点扶持贫困
户发展家庭养殖。率先把探索城乡联合新路径作为百姓脱贫致富的着力点来抓,为
“果蔬党建”创出品牌竭尽全力。他结合X实际,抓党建促脱贫,特别是把打造农村党建“一乡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与彻底解决辖区农户卖菜难、效益差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在进一步推广“问题墙+回音壁”经验的基础上,打破村组属地界限,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通过成立“丰富川产业联合党支部”,把过去分散种植、分散经营、分散销售的产业村及农户联合起来,组建蔬菜专业合作社,并在城区设立X果蔬直营店,与X社区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打造城乡党建结对样板,协调x等部门单位帮助推荐放心果蔬,既解决了农民进城卖菜难和城市居民想买放心菜的供需矛盾,又为有序管理商贩探索了新路径,还带动了菜农持续增收。目前,“X果蔬”品牌在市区全面打响叫亮,成功闯出了一条支部领路、党员示范、群众获利的脱贫致富路。
坚持把推行乡村旅游村企联合新模式作为百姓脱贫致富的切入点来抓,为就业扶贫落地生根倾心倾力。他牵头制定了“两点一线”(知青旧居、团旧址和高速公路沿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成立了X村级文化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并引进驻村企业X旅游开发公司,按照“村集体旅游公司为主导、驻乡企业帮扶”的思路,在保留乡村原貌、不搞大拆大建的前提下,将农户分散的土地和房窑统一征迁、统一规划,精心打造成X处特色鲜明的民宿小院,让游客体验农家生活,吃农家饭、观农村景、住农家院、睡热炕头,“知青院”“民俗院”“书画院”等院落为游客提供了文化追忆、农耕体验、自助烧烤、篝火晚
会、写生采风等,从而再现知青记忆、体验陕北民俗、回归初心本真。截至目前,共接待游客X.X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X万元,
特别是吸纳有劳动能力的X户贫困户就业,每人每年增收X.X万元,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而且增加了村民收入。同时,他还主动协调人社部门,解决特设公益性岗位X人,每人每年增收X.X万元;
就地就近安排X人为村级保洁员和河道巡查员,每人每年增收X元。还对易地移民搬迁的X户贫困户,在X农贸市场提供摊位做小生意,有效解决了搬迁后的稳定脱贫问题。
坚决把“三变改革”作为百姓脱贫致富的关键点来抓,为突破改革藩篱壮大村集体经济凝心聚力。基于全乡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多的实际,他提出“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全面铺开”的思路,“三变改革”以片为单位,每片确定一个示范村,以点带面、统筹推进。
对基础设施较完善、生态条件较好、旅游资源较丰富、村集体经济基础较好的川道村组,借鉴X、X改革模式,组织农民将房屋资产、撂荒土地以及在家劳力以股份合作的形式,与市场主体(农业园区、驻乡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等)合作开发,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对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粗放、产业薄弱、村集体无收入的拐沟村组,借鉴X改革模式,通过鼓励和组织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或集体经济合作社,将块块地、条条田统一到合作社,将零散资金集中到村集体,因地制宜,建成大弓棚、日光温室、核桃园、葡萄园等,配套建设猪圈、牛圈、沼气池等,打造高标准、高产
量的绿色种养殖基地,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农户承包种植,企业统一收购,形成有组织、有规划、有品牌的规模化生产经营。目前,全乡X个行政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全面完成,走在了全区前列。
篇三: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村支书
村脱贫攻坚先进村事迹材料不断蓄势,精准推进,唱响脱贫攻坚主旋律
——**县**镇**村“脱贫攻坚先进村”创建申报材料
**县**镇**村位于集镇所在地,距县城55公里,国土面积22平方公里,接者海镇,辖1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724户2724人,设党总支1个,下设党支部6个,有党员53人。全村有耕地1930亩、林地0.8万亩,土地贫瘠、气候冷凉。已脱贫134户413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40户1608人,村计划在2019年脱贫出列。
近年来,**镇**村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按照“两不愁”、“三保障”以及贫困户、贫困村脱贫出列标准,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要措施一是强化组织建设,凝聚合力。成立以包村领导为组长,包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村干部为成员的脱贫攻坚工作队,将四支队伍有效的整合在一起,形成合力,集中攻坚。结合“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要求,广泛吸引致富能手、知识青年、返乡务工人员、成功人士等加入脱贫攻坚工作队伍,积极发挥党员干部在参与脱贫攻坚中的先锋带动作用,打造一支“调不走的扶贫工作队”,聚合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1/4
村脱贫攻坚先进村事迹材料
二是强化资源整合,社会助力。**村充分利用社会帮扶力量,进一步加大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力促贫困人口早日脱贫。帮扶单位、“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履职尽责,真帮实干,3年来向上争取政策外单列项目11个,注入资金230万元,协调落实产业发展项目6个,受益贫困户110户;驻地企业驰宏公司落实帮扶资金30万元,吸纳劳动力97人;争取信用社等金融部门最大限度的给贫困户提供政策内金融贷款;互助资金协会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三是强化宣传引导,不断蓄力。3年来,开展精准扶贫政策、实用技术、就业务工指导等培训14次1300余人次;开展“感党恩”教育、励志扶贫故事宣讲6场次,制作脱贫攻坚作战图、规划图、流程图等10余幅,印发公示牌、责任牌、脱贫手册3300余份,制作宣传标语、横幅20余幅,不断增强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认知程度,营造了浓厚的发展氛围,为脱贫攻坚持续作战不断蓄力。
四是推进“5+X”模式,整体发力。聚集贫困户,实施“5+X”扶贫,“5”即:每户解决一套安全住房,每户解决一万元以上的扶贫资金,每户确定一个增收产业,每户培训一门致富技能,每户确定一名帮扶干部。“X”即针对家庭成员,因人而异,给予免费教育、大学救助、合作医疗、低保五保、残疾补贴等救助政策,以及房屋修缮、环境改造、人畜饮水、通讯网络、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
2/4
村脱贫攻坚先进村事迹材料
二、取得的效果一是安全住房有了保障。因地制宜打造“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的集中安置点1个,安置群众30户107人。严格按照C、D级危房拆除重建和维修加固标准,以“安全稳固、遮风避雨、干净整洁”为目标,在全村全面铺开危房改造建设,完成危房改造210户。抓住机遇实施“进城十万人”项目,87户304人实现搬迁进县城和集镇安置,住上美丽新房。全村贫困户实现了都有安全稳固住房。二是产业增收有了支撑。围绕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目标,强化技能提素质,围绕增收强产业。实施技能扶贫培训8期980人次,每个贫困户家庭实现有1人掌握1项实用技术,有1项主打增收产业。按照“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模式,成立扶贫开发合作社一个,建占地面积10.6亩猪厩1800平方米的生猪养殖基地,年出栏生猪2000头,353户贫困户稳定分红,带动发展养殖户6户。成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重楼、当归、金铁锁种植190亩,发展种植户7户。引导外出务工413人,本地企业稳定务工120人。产业支撑效应明显。三是基础设施有了改善。整合资金,集中补短,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治理**河4.9公里,治理小马坪排水沟3.5公里,启动建设12公里石矿公路路面升级改造,建通组桥梁2座,改造通组路、产业路3.2公里;新建人畜饮水项目9个,安装引水管道2850米,新增自来水用户78户,解决145户贫困户饮水困难,实现户户通自来水;升级改造10千伏动力电,新增变压器
3/4
村脱贫攻坚先进村事迹材料
2台,用电需求得到满足;新建村卫生室,建小组活动场所2个,建占地600平方米的村民议事场所。全村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
四是人居环境有了提质。因地制宜建设施,将人居环境美起来。紧紧围绕“七改三清”,硬化道路3.6公里,水泥路修到了最远的贫困户门前。购置清运垃圾车2辆,修建固定垃圾池6个,安装可移动垃圾池12个,建设公厕3个,在村主干线及搬迁安置点安装太阳能路灯300盏。动员群众建家园,将人居环境巩固好。强化宣传动员,利用火塘会、田埂会动员全体党员、群众积极投身村庄环境管理热情,组织群众,定期对集中安置点、**河及周边垃圾清理,2018年组织25次,出动人员600余人次。全村形成了“个个讲卫生,人人爱家园”的良好氛围。
五是培育民风有了措施。**村把培育“诚、孝、勤、俭、和”新民风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有效牵引,深入开展中国梦、新民风、家规家训宣教活动,设置了文明礼仪、传统文化、美德故事宣传栏,搭建文化传播平台,引领群众树立文明新风;开展人情送礼、打牌赌博、攀比炫富、等靠要闹等歪风邪气整治活动,推动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广泛开展“最美家庭”、“最美母亲”、“十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巧媳妇”、“好公婆”等系列评选活动,营造人人参与文明创建、大家共育文明风尚的浓厚氛围。
**县**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做法奏效,措施有力,效果较好,是**镇脱贫攻坚工作的标杆。
4/4
篇四: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村支书
在走访6社沙玛自曲时看见她们家门口的一片枇杷地由于缺乏技术进行嫁接管理成林后的枇杷园不挂果变成了风景树她及时联系了懂农技的朋友到家中为她们讲解嫁接修枝整形施肥管理等技术并联系好了优质的枇杷嫁接枝条嫁接投产后一年将增加6社的胡二姐户两年前已搬迁到外乡为了能搞清楚她们现在的生活现状她经过多渠道联系在麻栗镇新塘村1找到了她们当了解到她9岁的女儿正值上学年龄却辍学在家时她及时与麻栗镇政府和麻栗中心校取得联系协调沟通该子女的入学问题经协调沟通学校同意让返回校园接受教育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精选10篇篇一“驻足山间秋日晚,美景山间映眼帘;林木苍翠接天际,村居错落腾炊烟。”2016年11月,**省**市审计局经济责任审计科副科长**被派驻**县**镇**村任第一书记,任期两年。驻村的第一天,他上山一揽全村美景,不由寄情即兴创作《驻**村》诗作一首。**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全村8个村民小组,村中树木林立,郁郁葱葱,聚居民众皆为林姓,共1280人。**村几易其名,从村名变迁及人文自然环境,可以看出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驻村以来,带着守护好这片“林”的心愿,从村民最关心、最能受益的事情做起,组织开展产业培育、村财增收、基础设施、文化生活、民生医疗等项目建设,投入筹措资金900多万元,开展项目20余个,**旧貌换新颜,建设成为一个宜居村落。“如何改变乡村的困境?”**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是依靠种植水稻、芦柑、枇杷等农作物,几乎没有其他产业支撑。村财收入只有几千元,基础设施少,通村道路只有3.5米宽,一到节假日全村交通陷入瘫痪,常住人口只有400多人,绝大多数都是老人、小孩,及在家照顾孩子的妇女,村中缺乏文化娱乐生活。2007年被列入县经济薄弱村、财源建设扶持村,2014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村,2016年被列入市级重点扶贫村。面对这样一个自然资源匮乏、基础设施差、产业结构单一、严重缺少发展内生动力的乡村困境,“农村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乡村振兴、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改变当地面貌,在挂职生涯中留下一些亮色?”**陷入了沉思。经过前期的调查摸底,**发现,虽然**村落后,但这里自然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咨询了相关专家学者,进行把脉问诊,带领村主干、村两委成员到**乡镇参观,学习各乡镇开展扶贫工作的先进经验,他认为要根据村情民情,开致富“良方”,充分利用当地人力资源优势,发展产业,增加村民及村集体收入。“培育产业,让村民走上致富路”在**和村两委的努力下,驻村的第4个月,**村就引入一家雨伞加工厂,解决了20多名村民就业问题;驻村第9个月,村里就增设了一家服装加工点,吸引了近20名村民前来打工。“现在两个加工厂每年可为村里每位村民增加2万元左右收入,每年能够为村民新增近100万元的收入。”村支书**说。开展土地整理,盘活利用荒废田地、抛荒林地,推进产业发展,**村将投入资金约500万元盘活土地700亩,可一次性增加村财收入100多万元。利用村的地理条件,**积极引导在家务农的村民发展特色农业,发展种养植业,种植经济价值高、劳动力投入少的芦柑、枇杷、油茶等经济作物。通过省级《市场信息报》、微信等渠道,宣传推广村里特产。经沟通协调,村部与民进**市委签署协议,扶持贫困户种植油茶,协助提供茶油销售渠道,为村民农产品打开销路,增加村民收入。**是一名中国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高级审计师,精准扶贫上也学会“精打细算”,他同时积极对接上级扶贫项目,投入50多万元在村部屋顶安装架设63千瓦的光伏发电站,每年可增加村财收入近7万元。驻村任务下达时,面对老丈人病重,时不时要住院治疗,女儿刚升入高中学习,学校离家远要接送等实际困难,**也曾犹豫过,但最终顾了“大家”舍了“小家”,坚决完成驻村各项扶贫任务。“改善村民生活条件,解决村民实际问题”**铭记局领导的嘱托:“要沉下心来,切实帮助解决村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真心实意地为村民做实事。”因此,他选择百姓最关心、最能受益的项目去做,常常驱车上百公里,往返于省、市、县、镇进行沟通,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项目和技术的支持。一年多来,以“千村整治”项目建设为契机,建设美丽文明、宜居的**村:投入100多万元,对格区头至清林柏公路进行拓宽,修建村西部道路,形成环村道路,解决了村民出入拥堵的问题;投入20
多万元,实施村内及**到西昌沿线的亮化工程,新增设70盏节能路灯,提高村民出行安全;投资80万元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投资40万元建设村民文体广场;投入资金100多万元进行祼房装修及环境整治,对农村公厕建设、农村饮水工程进行设计建设;完成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村级示范卫生所建设,为老年人日常医疗及健康休闲养老提供多维度的服务。经**牵线搭桥,多方协调,邀请**市第一医院20多位医生专家到**村为村民义诊,免费提供医疗服务及药品,100多位村民前来就诊,开出处方89张,**镇卫生院医生先后5次前来开展义诊活动。开展访贫问苦帮扶行动,共慰问帮扶村民100户200多人,发放慰问帮扶资金及物资近20万元,解决了3户贫困户住房问题。村里成立老人会,筹集助学帮扶资金10多万元,鼓励村里的学子学习深造。村民林福添心里暖暖的,说:“真心感谢各级政府的关怀照顾,有收入,有房住,日子慢慢就好起来了。”截止2017年底,**村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丰富文化生活,在人文精神上帮助脱贫”“人穷志不能穷,扶贫先要扶志。”**认为在物质扶贫的同时,更要从思想上、精神上进行帮扶,只有在精神上站得稳,才能实现同步脱贫。村两委通过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大会,个别谈心,引导社会志愿者服务等方式,把弘扬传统文化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村规民约中,切实提高村民文明素质;借助村委会、老人会、重要节日等活动,积极倡导文明乡风,丰富农村基层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社会氛围;村两委与贫困户面对面交流,开展一系列以“感恩、自强”为主题的脱贫攻坚政策宣讲活动等方式,帮助贫困户重建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牵挂与温暖。2018年元月,**村两委组织了一场“迎新春、庆腊八”音乐会,带动村民开展娱乐活动,增进邻里和谐。“这是**村建村以来从来没有过的盛会!”一位92岁的老奶奶感慨地说。受弘一法师文化园的辐射,居士居住区及专家养老区将设在**村,随着各个项目的推进与建设,**村将建设成为集休闲、养老、文化、禅修为一体的美丽新农村。篇二**,林业工程师,现任上新集镇林业站站长。2013年7月,经组织选派到**村任第一书记。履职以来,他坚持用情走访农户,用心服务群众,千方百计谋发展,多措并举做实事。按照选派目标要求,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立足村庄实际,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从建强基层组织,推进精准脱贫,建设美丽乡村入手,积极投身到驻村帮扶工作中。三年来,他扎实工作,克难奋进,**村的经济发展初见成效,民生改善有所提高,逐步形成和谐稳定新局面,树立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组织的肯定和群众的认可,2014年被评为“红安县第五届劳动模范”。一、建强基层组织通过进村入户倾心调查走访,深入群众广泛征求意见,了解到**村面积大、人口多、底子薄,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经济发展门路不多,班子结构老化等情况。特别针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共走访调查了316户,发放调查问卷316份,收回调查问卷316份,认真梳理了村党支部和村干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明晰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和重点举措及日程安排,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工作。2014年,他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出意见建议39条,全部落实到人,整改到位。统一了村干部的思想,树立了干事的信心。2015年,为落实村级“零招待”,他组织召开全村党员干部动员会,一致通过并执行村集体和村干部不接受吃请,也不请吃和不开支烟酒等各项活动,真正做到来人村部办公,来访热情接待,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他注重加强制度建设,指导健全了村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进村务、党务、财务、重大事项公开,加强了村级“三资”监管力度,奠定了党建工作基础,使村各项工作开展更加有序。他帮助推动村级网格化管理,送去了一台电脑和一台打印机,制作了党建宣传栏,完善了党员群众学习的软硬件环境,提升了党建工作水平。**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陈克齐说:“现在干部做事按程序,有规定,公开透明,矛盾少了,办事顺了,当干部的风险小了,心情舒畅多了。”二、推进精准脱贫2015年,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他始终把这项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成立了村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十余次,所有村组干部和包保干部参加,会开到组、开到农户,每塆都有标语,扶贫政策家喻户晓。召开村组干部及代表会,核定贫困人员并公示。2016年元月8日后,包保工作人员到每一个包保对象家中再次分析该户致贫原因,商讨致贫需求,听取贫困户心声,按照县十一项政策,切实做到政策对接落实落地,并制订了针对每一户的精准帮扶方案措施。现在各项对接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中。上新集林业站党支部成员个个积极扶贫帮困,他全力当好一名扶贫工作队长。做好市场主体帮扶工作。2013年冬,通过招商引进河南老板落户上新集**村,成立高禾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000亩,总投资1860万,主要从事核桃种植、种苗培育,林下套种红苕、苕粉加工等。目前高标准建成核桃种植基地300亩,栽植核桃1.5万株。去冬今春从整地、栽植到除草管理,一直由对接的贫困户人员在山上做事,一天60元工钱,另外在基地面积中,由的贫困户流转了土地,每年都有流转费。贫困户今年就直接收益,提高了收入。三、建设美丽乡村结合“绿满红安”行动,推进村庄绿化。以重点自然垸示范逐步全村推开,绿化到每一个自然垸。2014年,重点以**村8组罐子窑为示范点,搞好村庄绿化和村容整洁,投入资金2万余元,植树6000棵,绿化通村公路1公里。开设森林防火隔离带4公里,制作森林防火宣传栏一处和宣传碑3块,订宣传牌60多块,发放宣传单500余份,配备一名专职护林防火巡查员,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以通村公路填宽路肩,做会车道和建立垃圾清运体系为载体,实现了塆塆有水泥路,村村通客车,搞好了村级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理。建公厕20个,建沼气池21处,努力争创绿色示范乡村和文明美丽乡村。四、服务基层群众全村留守儿童调查16人,主要存在的困难没人辅导学习,部分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条件较差,生活困难。连续三年,他自掏腰包,坚持每年走访慰问一户留守儿童,一户贫困户,分别送去慰问金300元。因重大疾病致贫的陈卫国家是**结的穷亲。他经常去看望,每次不仅私人掏钱,还积极向镇民政部门争取救助。2015年元宵节,他请到以前熟悉的《鄂东晚报》记者和陈卫国妹夫一同前往,想用亲情赶走病魔。这多人的善良和温暖,在2015年3月11日《鄂东晚报》作了报道,以求社会关注。他脚踏实地,甘心情愿,以干求成,以干求胜。他行走在田间地头,为改变村子贫困面貌,带动老百姓发家致富,心中始终装着一个明确的脱贫方案,并带领林业站的党员干部帮助实施,真心打造从不走开的“三万”。篇三2015年7月,**同志受组织选派到旬邑县张洪镇张洪村担任第一书记。履职以来,他坚持
以第一书记为纽带,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严守纪律,扎实工作,团结村委会一班人,克难奋进,张洪村的社会经济建设成效显著。一、调查研究,理清思路**同志是2014年6月就到张洪村参加扶贫工作,对村里情况非常熟悉,为确保获得全面真实的村务资料,他通过各种方式详细了解了张洪村的自然环境、组织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理清自己作为第一书记的工作思路,即紧紧围绕发展张洪村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强化班子建设、基础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有效实施结对帮扶计划,帮助贫困户脱贫。二、统一思想,规范工作**同志上任后,他立即投身村务工作。多次组织村干部召开动员会,统一村干部思想,树立村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村干部一起讨论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确定发展目标,以先急后缓的原则干成几件实事,赢得群众的信任,激发村民全面创业的热情。他特别注意工作方法,讲求工作实效。通过走访、谈心等形式,与村支部书记交流自己近期打算、张洪村的长远规划和发展等问题。他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勇于担当,很快进入了角色。作为第一书记,他能正确处理指导与领导的关系,解决了“处得好”的问题,真正做到了尽责不越位,倾力办实事,着力谋长远。他注重加强制度建设,指导健全了村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党员的教育管理,完善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进村务、党务公开,使村各项工作开始步入正轨。三、解决困难,改善民生改变农村环境要靠建设项目支撑,他和扶贫工作队人员积极向市局多次汇报村上的基本情况,争取市局建设项目支持,2015-2016年共投入了31.5万元,其中10万元资助该村新型社区基础建设,使该村沿省道48户商住门面楼门前全部硬化,新修排水渠720米,铺设道沿720米,铺设透水砖7000平方米,新建4×2(米)LED大屏幕电视一台。1.5万元资助了5名贫困大学生。同时,按照省扶贫办、省委组织部等15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落实〈创新扶贫开发社会参与机制方案〉一件》“鼓励有条件的单位设立扶贫基金”的要求,他和驻村工作队队长请示市局主管领导同意,筹集20万元建立了扶贫周转金,专门用于干部包扶的贫困户致富项目。在认真调研并和村镇干部反复商量的基础上制定了《扶贫周转金管理办法》,并将20万元周转金于2015年4月15日全部以合同借用的方式投给了10个有项目的贫困户,其中苹果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各4户,农资门店经营的两户,担保使用期限1年,滚动周转,有偿无息。2016年4月这笔周转金到期收回后我们又把它转做扶贫资金,资助了村上和贫困户及贫困大学生,这对村民增收致富产生了极大的存进和示范作用。2017年他又向市地税局汇报为村上计划投入47万元,用于该村美丽乡村建设。其中10万元资助该村老年活动室建设,工程已经完工,5万元制作了广场100米文化墙和公告公示栏,为全村每户送去了价值180元的果树专用肥一袋,同时,投资26万元为该村安装40盏太阳能路灯,该计划正在进行。外出和就近打工是全村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他和村干部通过宣传动员,提供信息服务等动员有条件的村民积极外出打工挣钱,至今该村外出打工者167人,预计全年可拿回收入近260万元。留在家里的男女劳力利用农闲时间短期务工一年还可增收现金收入25万元。在促产增收的同时,他还协助村上调整补充了13户低保户和7个应享受社会救济的贫困户的帮扶措施,运用社会兜底保障政策支撑起困难群众的生活希望。张洪村虽然在镇中心区域,群众较富裕但村上财力薄弱,需要投入资金的地方很多,他及时向局领导汇报村上的困难,由市地税局筹措资金,为村里排忧解难。一是村委会办公环境极差,周边没厕所,没有水,他为村委会筹资打井一眼并安装了上下水管加装了卫生间设施。二是为了方便对村民宣传国家政策和下达相关通知,**同志联系市地税稽查局,筹集1万九
千元为村里安装了村广播室。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同志就是这样心系张洪村,用真心、真情、实干的工作激情抒写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诗篇。篇四**,州扶贫开发局干部。2016年4月,选派任**县九阡镇**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入村以来,他坚持用情走访农户,用心服务群众,千方百计谋发展,多措并举做实事。一年来,他作为同步小康路上的“红旗手”,团结村“两委”班子,从建强基层组织,推进精准脱贫,发展产业入手,带领群众克难奋进,**村的产业发展初见成效,民生改善有所提高,逐步形成和谐稳定新局面,树立了第一书记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组织的肯定和群众的认可。小康路上党旗飘扬2016年4月21日上午,在九阡镇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村村委会,办公房大门紧闭,布满了厚厚灰尘,到处乱贴着撕得破烂的旧纸张、广告,屋檐四处是蜘蛛网,没有卫生间,办公房里的桌子、设备、书物上面也全都积着厚厚的灰尘,墙壁石粉脱落,水迹斑斑,苔痕点点。看到这样的情形,**不由长吁了一下,但转念一想,自己从州直部门来这里不是要来享受,而是要来吃苦、锻炼、学习,与村民一道建设美丽乡村的。想到这,他增强了工作热情、信心,在这里他努力工作着,攻坚克难,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刚到**村不久,**便了解到,**村是个村情复杂、村貌脏乱的村,村党支部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村务政务财务公开管理混乱,村务公开走形式,村内账目记录不清,财务公开不透明,村民意见比较大,村“两委”威信低,发展停滞不前,矛盾尖锐、问题重重,被县委组织部列为2016年全县集中整治的软弱涣散的9个村级党组织之一。“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作为一名第一书记**深知村级党组织在同步小康路上的关键作用。为建强支部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主动与县委组织部联系,积极配合抓好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整顿工作。他组织村干部一道深入走访收集民情民意,听取支委干部、党员意见,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了解到该村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后,**制定了整改方案,细化整改措施。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完善健全村党组织的组织生活、“三会一课”制度、党员服务承诺制等一系列制度,把组织生活会开到老党员家,送党章上门,开起了流动党组织生活会,推行党群议事会等做法,着力解决了党组织活动不开展、没有凝聚力问题。“以前村里几乎没有开过党员大会,更别提集体学习什么的。我除了一次交清一年的党费外,似乎感觉不出与党组织有什么联系,现在村里活动开展得多了,学习、开会次数也多了,大事小事都把党员叫来商量,又把党员的心拧到一块儿了!”多年未参加党组织生活的老党员潘福全激动的说到。“这一年来村里的变化,我们都看得见,最让我满意的就是,村里的大事我们群众有了发言权,尤其是重大事项,我们说了算!”正在围着村务公开栏上看村里稻花鱼收支明细表的潘永烈说到。从村务公开栏可以看出村干部的收入、村里的各项支出、低保救助对象的补助金额等,一项一项都列出来了,一清二楚,最大限度消除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隔阂和误会。脱贫路上稻花鱼香没有产业支撑的农村怎么脱贫?什么产业能周期短、见效快、风险小,让群众在短时间内就开始有收益?带着这些问题,**对**村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了解到当地群众有在田里养鱼的习惯,这既不影响水稻的生长又可增加额外的收入,只可惜这种好的习惯没有形成规模。规模养殖稻花鱼的想法与村支“两委”沟通后得到了大力的支持。随后,在村支两委的召集下召开群众会议,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而群众对发展养鱼项目也是热情高涨,这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通过协调项目资金45万元,发展1000亩稻田养鱼项目,村两委还跟群众签订了协议书,规定村两委负责田间技术指导,到项目丰收期,如果农户无法销售大鱼,村委会无条件按照市场价格进行收购。另外,非贫困户每亩要回收10斤大鱼充实村集体经济,
用于来年购买鱼苗。“自然生长的稻花鱼喜食以浮游生物、水稻落下的稻花等为食,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许多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这样的绿色食物在市场上绝对是抢手货,不愁销路,稻花鱼亩产约70斤大鱼,按市场平均价20元∕斤算,每亩约有1400元的收入,让全村133贫困户在脱贫就有望了”**说到。秋收时节的**村,一片或金黄、或碧绿的稻田中稻花怒放,稻花鱼在稻杆间游动、轻触稻杆,摇落的稻花成为鱼的口中之食。这几天,田里的稻花鱼刚好长到三四个手指那么大,正是开鱼的好时机,群众忙着下田抓鱼,鱼贩忙着上称,到处都呈现出一片“稻香鱼儿肥”喜人景象。致富路上变“草”为宝**村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群众主要是以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种植业为主,没有什么产业支撑,外出务工成为当地人增加收入的惟一选择。近年来,由于外出务工的群众越来越多,导致村里大量土地闲置浪费严重,刚到**村的**便想着如何把这些闲置土地利用起来。2016年,九阡镇引进艾草项目,由于对于项目前景的不了解,许多人都不看好。**确不那么认为,他与村党支部书记通过多方调查研究,了解到艾草有很多药用价值,有抗菌、平喘、利胆、止血等功效。在医疗上,艾草可用于针灸术,艾灸已成为都市时尚的保健方式,种植管理技术简单,户户可参与,人人都能干,而且**村的土壤很适合艾草种植,而且成本低、长得快,一年可以收割3回,经济效益逐年增加,是致富增收的好途径。通过与艾易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协商,如果规模达800亩以下,公司可以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种苗,负责收购加工销售产品,而加工厂就建在****村。**与村支部书记用笔不断的在纸上盘算着:一亩艾草,收益大约在3000元到5000元,扣除土地流转费、人工成本、机械运作、后期管理等成本,保守估计,纯利润能达到1000元左右,一年收割三季,利润达3000元。经过与村两委多次商讨后,他俩便决定要以种植艾草带动**村群众致富。今年清明节前期,成立了艾草种植合作社,村两委带头入股,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运行模式,在已流转1300多亩的土地上种上了艾草,按照旱地和水田都是300元/亩/年,共为群众增收39万元,群众在自己的土地上干农活,还能一天赚上100元左右,确实把闲置土地变成致富沃土。“现在种下去,到今年秋天就可以收割,一年可以收三次,到时候公司直接上基地来收购”看着绿油油满山遍野全是艾草,**信心满满说到。他与村两委商量好打算等基地有收入了,还要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吸纳村里的精准贫困户将“特惠贷”入股基地,按比例分红,以草带动,实现更多人的致富梦。篇六2015年4月,**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科科长**被组织选派到渑池县仰韶镇**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来,他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使**村由“后进村”转变为“后劲村”。入村后,作为市派第一书记,**从市直机关一名科级干部到完全陌生的村庄开展工作,面对人地生疏和陌生的工作环境难以着手。为了尽快实现角色转变,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他每天从早到晚待在村里,到老党员、退休的老支书、村干部、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家中走访座谈,征询他们对村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经过近一个多月的深入走访调研,**与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制定了**村三年发展规划,并向上级党委作出了市派驻村任职第一书记公开承诺,确定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化班子建设、基础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四项保障”,实现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好的发展思路、一个好的工作制度、一个坚强阵地、一个主导产业的“五个一”目标。过去,**村因为班子软弱涣散、工作机制不规范、村组经济发展滞后等因素,镇党委派得力
干部驻村帮扶。**到任后,为确保发展规划如期实现,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将“两委”干部的职责在以前分工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细化、具体,达到人人头上有目标,人人肩上有责任,充分调动每位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完善和健全了管理制度,制定了**村干部奖惩制度、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制度、制定了值班制度。使干部作风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也让群众对村“两委”班子有了新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上的转变,村班子新形象日渐形成,整体战斗力明显增强。为彻底解决吃水难这一问题,他跑项目、跑资金,投资20多万元建设安全饮水工程,经过3个多月的施工,使该村每一户都能接水入户,实现了24小时供水目标,彻底解决了该村的吃水问题。为改善村环境卫生,投资4万余元,在村内显著位置设置了27块环保宣传版面,建立了6个垃圾池,并向村民发放消毒水灭蝇灭蚊,做到了垃圾入池、卫生保洁。去年8月,他通过向市、县公路局和镇政府多次汇报、协调,县公路局出资4万元对314省道过村道路进行全面维修。投资3万元修建了近300平米的文化广场;协调争取了11套体育健身器材,目前村内的广场舞已成为村民生活的一部分。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活促进了和谐、和睦、和美之风。针对**村办公条件落后的实际,他下大力气对村室重新进行了粉刷整修,并为该村协调解决60把椅子20张桌子和9台电脑,基本达到每名村干部一台电脑,使该村办公条件实现了质的飞跃。他积极向市红十字会争取解困物资3600元,发放到10户有病年老的困难户手中。向市残联争取6台轮椅和2个坐便椅,发放给村内残疾人。为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争取联通公司投资30万元,做到了家家户户光纤入户。今年计划修通小洼自然村至陈沟自然村的水泥路,结束这两个村因被大沟阻隔而互不相通的历史。物质生活上去了,村民对文化教育也提出了新希望。为鼓励村民做好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在**的提议下,村里设立的“困难群众关爱帮扶基金”,除用于贫困户的救济以外,哪家孩子考上大学本科的,奖励500元。针对**村一穷二白的村集体状况,去年5月,**专门邀请市农业、林业部门专家,到**村实地调研、论证,确定了发展小米和花椒两个主导产业。为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他对种植谷子户给予每亩20元的奖励,同时向农民发放了《谷子栽培技术》指导科学种田,使全村种植谷子262亩,仅此一项可为全村增收100万元,为解除农民销售的后顾之忧,联系了**市农业信息中心开通网上销售渠道,他亲自带人赴陕西韩城采购来优质的花椒苗免费发放到村民手中,使该村花椒种植面积达到370亩,花椒树进入挂果期后,每年可为该村村民增收220万元。两年来,**共为**村争取并实施了12项基础设施项目。其中包括投资24万元安全饮水工程,投资3.5万元的标准化卫生室项目,投资30万元的农村光纤改造项目,投资40多万的水泥路,另外还有投资10万元安装的33盏太阳能路灯等。**村的群众说,市质监局的领导可没有少到我们村里来,孟书记在我们村干了两年多,好事实事做了一箩筐。群众所说的这些实事好事涵盖了群众的吃饭、看病、健身娱乐、读书学习、环境卫生、村庄绿化等方方面面。作为市质监局的文明单位帮扶村,**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市质监局和有关方面先后投资9.5万元为该村建起了600平米的文体广场,投资4万元为该村绘制了500平米的文化墙,另外,市质监局还积极组织志愿者到该村开展卫生清扫活动。2015年,**村成功创建了县级精神文明村,2016年创建了市级精神文明村。此外,2015年**村创建了市级生态村,2016年创建了美丽乡村达标村,2017年开展了省级生态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这个昔日的“后进村”,正展现出文明和谐美丽的新景象。篇七**同志,男,彝族,中共党员,现年42岁,**县国税局干部,现任**县**乡响地村第一书
记。作为一名**乡响地村土生土长的人,**同志按照单位的推荐和县委的安排毫不犹豫地回到生长的地方任第一书记,担当起帮助邻里乡亲脱贫攻坚的任务。他和驻村工作组一同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改善响地村基础设施,向县扶贫移民局争取项目资金144万元,硬化了响地村近4.5公里的通村水泥路;积极向县政协汇报工作,争取资金10000元,对响地村3、6、7社近20公里的土路进行了维修;积极争取烟水配套项目资金为响地村1、4社近7000米的沟堰等16处生活用水设施进行维修整治。争取**县国税局支持,投入1.5万元资金为响地村2、3、4、5、6、7社修建了一座“连心桥”,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同志和村社干部因地制宜规划响地村产业发展,借助建设国家级核桃产业园区的良好机遇,发动群众大力种植核桃,仅去年以来全村新植核桃2300余亩,使全村核桃产业初具规模。借力核桃产业园区建设,发动群众就近到园区从事修建、育苗、种植等工作,增强劳务收入。协调涉农部门召开科学种植核桃和核桃嫁接技术培训会2次,培训人数达300人次。争取县科协支持为响地村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农民的种养殖能力,举办猪牛羊养殖技术培训和养蜂技术培训会,响地村参加培训人数300人。**同志的扶贫事迹不仅展现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的风采,同时也体现出**国税人默默奉献、助力脱贫的精神。篇八他是一名年满60的“老黄牛”,是一个百姓交口称赞的“老傈僳”,是一位倍受师生尊敬的“肖老师”。他就是**州**县教科局教仪站职工、宽裕乡**村党支部第一书记——**。2010年下派到**村任党支部副书记、2015年8月下派任第一书记。7年时间里,他一直用勤奋敬业的精神扎根基层、用务实为民的情怀踏实工作、用真诚友善的笑容服务群众,在边远贫困的傈僳村寨不断彰显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2010年以来,他多次被州县评为“挂包帮”先进个人,2015年底,他代表全县在全州第一书记推进会上作先进发言,2016年评为全州优秀第一书记。2016年12月,**同志在第一书记岗位上光荣退休。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要实现全村38户160人全部脱贫,必须要从**实际出发,要从必须将精准脱贫要求和**村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将帮扶规划与全村百姓的意愿高度统一”,**深知这次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人多地少、地理环境恶劣、产业发展单一、村民教育程度低、发展意识弱”这“五大因素”是导致**村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带领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组一道,为全村制定了总体脱贫规划、年度脱贫计划,贫困户脱贫方案,建立了贫困人口信息卡片,明确了烤烟、核桃、养殖、药材四大主导产业,走多元化发展的路子。张长发是一户贫困户住在深山老林中的贫困户,全家有七口人,有一个二级残疾人,居住在不到110平米的土坏房里,不通电,劳动力缺乏,居住环境恶劣,全家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出售晒干的野生菌。2016年春节过后上班第一天,**在崎岖的山路上走了3个小时,来到张长发家。一进家门,还来不及喝口水,便和张长发拉起了家常,经过深入的交谈了解和分析,他根据张长发的居住环境、气候条件和土地,提出了种植青椒和重楼方案。一开始,张长发还有抵触情绪,不愿意改变多年形成的习惯,**一次次地耐心解释,反复对比经济效益,罗例身边群众成功的事实,等到张长发放下包袱同意时,已是晚上9点。通过广泛走访调查,多次核实,为达到“人人参与脱贫”的目标,他四处筹措资金,为每户贫困户送去了50只鸡苗,为每户种植烤烟的贫困户发放100元/亩的补贴,并积极动员有能力的青壮年利用农闲外出务工。改善条件——破解**村发展的瓶颈“我1个月的工资就是有些傈僳族家庭1年的收入,为他们办点实事再苦再累也值得!”**常常这样说,这样时刻提醒自己。7年来,他共为的群众办好事实事100多件、争取项目10余个。就这样,一个地地道道的汉族,被傈僳村寨的百姓亲切的称为“老傈僳”,这是他多
年来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为民办事的最好评价。“马狗洞”地处**村二社,气候恶劣、土地贫瘠、交通不变,8户人中就有5户是贫困户,被当地群众称为“拉屎不生蛆”的地方。2016年春节前夕,**仍然割舍不下对**村的贫困户的那份情,担心他们是否住得暖、年是否过得好,为他们送去御冬棉被和食用油的同时,专程前往“马狗洞”了解5户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状况,虚寒问暖,“今年收入如何?年后有什么打算?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席席贴心的话语,着实打开了他们的话匣子。“我们这里的经济收入主要靠采野生菌和挖中草药到集市上去换钱,要说困难,就是了路太烂、太陡啰!”傈僳小伙贺银的一句话道出了马狗洞的现状。“交通,是制约马狗洞经济发展的瓶颈!”**随身携带的民情日记本上记下了这样一句话,也明确了下一个工作目标,就是解决该社的交通问题。目前,他已联系到5吨水泥,正准备解决马狗洞地段湾急、坡陡、路滑的难题,改变现有的交通状况,解决当地群众雨季出行的实际困难。**小学坐落在地势陡峭的半山腰上,没有围墙、没有大门,场地坑坑洼洼、校舍破破烂烂,安全隐患十分严重,学生的安全成了一件令人头疼的事,也成了**心中的一块心病。2015年,**拟定的**小学建设方案审核通过,教科局通过整合项目,为**小学划拨了16万元的建设资金。修缮校舍,硬化操场,新建大门和围墙,消除了学校多年来的安全隐患。教学环境的改善,让师生们笑逐言开。同时,**还利用废旧器具亲手为**小学制作教具30多件,成功劝导7名小学、初中辍学学生返校就读。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家长都感叹到:“肖老师真不愧是个称职的人民教师”。探索创新——“1+4”产业发展格局初具雏形**村地处边远山区,地理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支柱产业单一,傈僳族群众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更是严重地限制了**的发展,与外界的差距越来越大。**一次次地和支部书记谷金阳说:“小农经济富不了群众,**要发展,就必须再培育两三个产业”。正是这种思路引导着**村走出了一条“优质核桃+”产业发展的路子,让全体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村曾有种植铁核桃的历史,但因品种老化、经济效益差而遭淘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对核桃的销售市场作了深入的调查,发现泡核桃具有较好的市场和较高的价格。于是,他和村“两委”商量,先由党员干部和部分有积极性的农户利用田边地角、沟边路坎试种,试种成功后再全村推广。2013年,试种的核桃开始挂果,并初见成效,**看到时机成熟,立即和村“两委”成员利用现身说法全面推广,村民的种植积极性被有效地调动起来,全村掀起了种植核桃的热潮。目前,全村改良核桃面积已经达到1000多亩,成为全县核桃生产基地之一。有60%的农户套种了重楼和天麻两种药村,其中重楼20多亩,天麻50多亩;有20户农开始在林下养殖了生态鸡;有8户农户种植了香菇。目前,**和村“两委”积极探索的“优质核桃+烤烟”“优质核桃+林下生态鸡”“优质核桃+林下香菇”“优质核桃+药材”的“1+4”发展模式已经初具雏形。篇九**,女,县社科联主席,现任**县**乡**村第一书记,到村任职以来,她着力解决**村“三难两缺”问题,并积极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争做合格党员争当干事先锋。一年多来,**与驻村工作组一起,积极向上级争取专项扶贫资金、财政扶贫资金、行业部门资金,动员农户积极自筹,联系金融行业提供信贷,据统计,2016年国家、省、州、县在**村投入的扶贫资金达了2885.4万元。解决“用水难”**顺着山脊不停奔走,3.5公里长的山路与骡子并肩不知走了多少回,在精准摸底的基础上,她四下打听,踏破了水务局的门槛,磨破了嘴皮向领导争取,积极争取到一个167万的小农水项目,新建11.5公里沟渠和1.5万立方米的两个山坪塘,解决166户,861人的生活用水和1472亩烤烟生产用水。在**村尔壳社投资15万元,苍蒲塘社投资28万元解决安全饮水
问题,**村饮水难问题得到极大改善。解决“行路难”刚到村上任职,群众反映**村卖烟村道年久失修,道路狭窄,四个村80.4万公斤烤烟外运十分困难。**踩着没过小腿的泥浆,冒着道路垮塌的危险,穿着沁湿汗水的背心和村支部书记骑着摩托对通村公路进行来回勘察,实地测量。8年的记者工作经历在这时派上了用场,道路的情况因为她的报道而被广泛知晓,在县烟草公司和县交通局的大力支持下,烟草公司投入经费15万元,调派装载机24小时待岗疏通道路;历时7个多月,投入885万元,新建的19.8公里的水泥通村公路全程贯通。这么多年,村民出行,风里来,雨里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从来没有想到还有这样的一天,宽敞的水泥公路修进村,大班车直接开到家门口。但是对于**村的村民来说,公路通了,更大程度上方便了村里山羊、荞麦、核桃等优质农副产品的外运,加之电子商务进乡村,更是给大家搭建了一个广阔销售平台。消除“用电难”海拔2900米的菜地社,村民大多种植洋芋和少量的荞麦,村民生产生活用电得不到保障。**放弃了照顾在读幼儿园的孩子,一头扎进山里半个多月不出来,山里信号不好,她却说可以专心致志“隐居”。通过10余次入户调查,挨家挨户走访,仔细登记了17户无电户的基本情况,一方面嘱咐大家克服困难按照县上政策大力发展核桃产业,一方面积极联系和协调,把**村菜地社纳入农网改造项目,2015年9月初已经全部完成,电网已经架通,线路入户;10月,电力公司安排技术人员及时“送电”,村民终于点上了电灯,菜地社终于摘下了“无电社”的帽子。破解“缺活动室”难题党员要发挥扶贫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一个“家”是不行的,连续三年下派到**乡开展帮扶工作,**知道最重要的是先把“阵地”建起来。通过和村两委多次商讨,召开4次村三职干部会、党员大会,最终拟定在**村修建一个集“幼教点、党支部活动室、文化室、村级医务室”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用房。了解到钢结构的建筑优势,**先后5次跑遍了小高镇和永郎经镇的示范点,耐心细致向党员讲解钢结构的造价低、抗震好、易施工的优点,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活动室建设已投入使用。自此,党员有了“家”,村民有了“主心骨”。破解“缺致富门路”难题结合村情,**同志与村“两委”一道认真谋划,决定短期大力发展烤烟产业,长期发展“1+X”林果产业。2016年种植烤烟2716亩,烟农收入达650万元,仅烤烟一项人均收入就达4954元。但是缺乏持续可发展产业,成为制约全村发展的突出瓶颈,也是困扰当地党委、政府的重大难题。2016年,争取项目资金为**乡**村规划种植青椒1200余亩,其中,集中连片规范化种植868亩。大力发展劳务产业,2016年培训输出贫困户劳动力24户43人。为切实解决**村62户贫困户生产发展、资金短缺问题。依据贫困户自愿原则,合理安排县上下发的17.5万元产业扶持周转金,购买户均2只母羊提供给愿意饲养的贫困户,按总收入7比3分配,贫困户得7份,村集体得3份。篇十强基层打基础努力破解“空壳”村难题她协助村两委建立健全村各种规章制度,注重对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党员的发展上考虑年轻化、知识化,2016年转正党员1名,吸收预备党员1名,培养积极分子1名,年龄均在35岁以下,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带动能力。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增强全体党员在扶贫攻坚中为群众服务的观念。有两名党员参加了镇党委组织的“两赛一展”活动,书法比赛获得了一、二等奖。为了能破解“空壳村”这一难题,她与村
两委多次召开会议商讨如何发展集体经济,通过权衡分析,决定和**2社社员孙老干合作利用他家的养殖场发展畜牧业,购买了2头西门达尔种牛和8头母牛进行养殖,通过繁殖卖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重民生办实事积极改善基础设施在开展走村入社工作中,她克服种种困难,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到各社的每一条沟、每一条路,查看情况。当了解到2社大石包沟堰因雨季天垮塌,造成沟堰断水已经3个多月了,当时正值秋季作物用水期,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将情况向单位领导进行汇报,取得了3000元资金的支持,购买了通水用钢管及材料,请来了焊接工,组织社员义务投工投劳,对沟堰进行了疏通,及时解决了该社35户农户及黄家坝村7户农户近400亩秋季作物农业生产用水难题。**村10个社涉及到的4条通社道12.3公里无一实现硬化,1条2.5公里的通村路还涉及到前山小学640名学生和26名老师也要由此经过。由于年久失修,路基塌陷,损毁严重,造成了师生及老百姓行路难。为了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她多次奔走于交通局和移民局之间汇报情况,争取项目资金,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2月由交通局出资40多万元,发动社员群众义务投工投劳300个工,彻底修复了黄家坝村至村两委活动室2.5公里的机铺路面建设工程。1、9社向移民局扶贫两资办申请的2.6公里的道路硬化建设资金40万元,由于资金迟迟到不了位,且资金差口大,她通过找相关县领导协调解决,已通过“一事一议”追加资金近百万元,现道路建设已基本完工。**8社的用水难已是多年来老百姓渴望解决的一件难事,她刚到村不久,就听社长反映了这件事,一直将此事记挂在心,和村支部书记到水务局去申请项目资金,最终没有能够得到解决,7月份向镇党委政府申请通过“一事一议”,从20万的村级发展金中,提取资金12.6万元,修建了一个32立方米的集中供水站,彻底解决了**8社30户148人的生活用水,300多亩经济作物的生产用水难问题。调结构促产业带领群众种下致富树通过前期扎实的工作,她调查了解到该村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产业为烤烟、玉米、无核黄果,解决不了群众脱贫奔小康的目标,2月份在县脱贫攻坚会议结束后,及时召开了村两委会议,对全村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决定在**1、9社规划种植200亩半边红李子。通过召开社员会,组织社员到小高镇杉木村的现场参观,农户发展愿望强烈,目标明确后,就差资金问题了。为了能尽快筹集到资金,她及时找到联系县领导、县联系部门、庄稼源农业有限公司、阿月镇党委政府的相关负责人汇报了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得到了多方的大力支持、筹集到资金7.2万元,怀揣着这笔购苗款,完全不顾路途遥远的艰辛和危险,2016年2月25日带领着村两委成员驱车前往绵阳久亿农林开发有限公司种苗繁育中心,考察学习,为农户调运回200亩半边红李子苗,顾不上长途驱车的劳顿奔波,连夜赶晚于2月27日早上组织农户进行现场种植培训,农户积极性空前高涨,利用了三天时间,高标准、高质量的栽植出了200亩的李子种植基地。如今这片李子树长势喜人,见效后将为农户带来人均增收5千至1万元以上的收入。通过该点的示范引领带动,在**3、4、7社新增种植黄果100亩,5社新增种植枇杷15亩,形成了一社一特色产业的发展势头。细微处见真情积极改变贫困户的现状为了能对24户贫困户的情况深入了解,做到因户施策,她认真深入实际,反复多次对贫困户进行深入走访,了解贫困现状,认真分析致贫原因,及时解决贫困户在生活和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在走访6社贫困户罗正学时,她看到该户用空心砖搭建的60平方米的房子至今都还没有用上电时,感觉很心酸,及时将情况进行了汇报,取得了人社局资金的支持,在周末休息时间,及时联系县电力公司电工员为罗正学户安装了智能电表、接通了用电,解决了该户多年以来的用电难题。在走访6社沙玛自曲时,看见她们家门口的一片枇杷地,由于缺乏
技术进行嫁接管理,成林后的枇杷园不挂果,变成了风景树,她及时联系了懂农技的朋友,到家中为她们讲解嫁接、修枝整形、施肥管理等技术,并联系好了优质的枇杷嫁接枝条,嫁接投产后一年将增加6至8千元的经济收入。**4社的胡二姐户两年前已搬迁到外乡,为了能搞清楚她们现在的生活现状,她经过多渠道联系,在麻栗镇新塘村1社找到了她们,当了解到她9岁的女儿**正值上学年龄却辍学在家时,她及时与麻栗镇政府和麻栗中心校取得联系,协调沟通该子女的入学问题,经协调沟通,学校同意让**返回校园接受教育。在走访的过程中,看到8户贫困户的房前及院坝都没有进行水泥地坪,人居环境卫生条件差,及时向联系部门做了汇报,由档案局和人社局提供资金购买了12吨水泥发放给他们,解决了多年来人居环境脏、乱、差的问题。
篇五: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村支书
第一书记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一、心系群众深驻基层XX年3月,对同志而言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根据组织工作安排,他被组织上派驻到县镇村担任该村第一书记,县镇村距离县城68.5公里,有20个村民组共995户3403人,地形地貌属于典型的高山低洼河谷地带,地理环境差,基础设施落后,是全县最边远的省级一类贫困村。面对着恶劣的工作环境,他没有任何怨言,因为,在他的心目中他是一名党员,只要组织上需要,只要群众需要,任何地方,他都会坚决服从,毫无怨言。驻村后,他坚持深入到群众一线,积极开展了进户走访工作,用最短的时间掌握了该村的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分别对20个村民组的164户精准扶贫户、15户五保户、61名党员、36位留守老人、7户致富能手户进行走访,摸清了贫困户和低保户情况,重点了解致贫原因和群众需求。二、强抓党建惠及宣传作为镇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一直将抓党建,强堡垒,作为工作的重心,多措并举,狠抓党建工作,不断强化了村委这一基层堡垒作用。一方面,在他的带领下,结合村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了村党建工作制度建设,完善了相关工作规章;另一方面,根据上级党组织的统一部署的和安排,他积极带领村两委、村党员干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主题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引领着全村党员着重思考如何将党建作与脱贫工作有效结合,如何以党建促脱贫,并展开大思考、大讨论活动,精心收集群众的意见,与群众交心谈心,融入到群众一线,与此同时,他还和村两委、党员一起,在与群众的交流过程中,将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和规定进行普及,让群众逐渐了解和认识到各项惠民政策,为取得脱贫攻坚战役的胜利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三、不忘初心服务群众在的心目中,群众的利益无小事,群众的利益高于天,对于他来说,努力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是他的使命,也是他所带领村委班子的重要职责所在;从驻村第一天起,他就和村两委、党员一起深挖致贫根源,从抓基础入手,积极争取资金,修路接水,努力推动村经济社会发展。在他的带领下,依靠国税“娘家”人,用短短1个月的时间就争取到资金8万元、获得一事一议项目支撑,修建2公里长的水泥路;在他的带领下,争取到专项经费10万元,购买水管1万2千米、协调玉山水泥厂捐助水泥10吨,解决了4个村民组82户362人饮水困难的问题,让清水流进了百姓家中;在他的带领下,XX年初,获得199.1万元土地整治项目资金,为4个村民组维护整理土地80.5公顷,硬化3米宽的田间道路3.8公里,
整治沟渠3.7公里,改善了4个村群众的出行和灌溉水源,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也为村集体经济积累了5万元。
修路接水完成后,他开始着手思考如何帮助贫困群众找到脱贫致富的项目。在他的努力下,村积极根据特色肉兔养殖带动会员多、解决劳动力就业多、种兔存栏有量、有技术支撑的优势,积极申报“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成功探索出公司+支部+农户+量化贫困户的模式,发展肉兔养殖大户6户带动75户小户,量化贫困户80户养殖肉兔共8900只,上市后,每户年均可增收3000余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万元。此外,根据村夏天炎热,冬季平均温度高于全县2-3度,适合特色蔬菜种植的季节特征,他还自掏腰包购买蔬菜种子,引导和发展4户贫困户示范种植特色生态蔬菜,待蔬菜成熟后,利用微信联系客户,免费用自已的小车整车整车地把蔬菜运往县城销售,一季度下来,户均可增收3000元。通过这些引导方式,调动和激发了群众发展产业的活力,促进了贫困群众依靠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这就是同志,一名生活在新时期普通的共产党员,一名脱贫攻坚驻村“第一书记”,在他的身上彰显着新时期党员的风采,在他的身上有着满满的社会主义的正能量,他的事迹值得我们每位党员学习。
第一书记述职报告发言
大家好!我叫XXX,来自于XX市XX局,5月初我和同志们一样响应市委的号召,被派到XX县XX乡XX村任"第一书记"下面就一个月以来的工作实际及切身感受,和针对各级党委的要求做如下述职,请指教。第一、第一书记从机关到农村任职,开始我对这项工作认识不够,只觉得是换了个工作环境,可当我报到后参加县组织部的培训,才感到自己的责任有多大,肩上的担子有多重。通过参加下派干部的培训,首先要面临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挑战,面对更多的压力和不适应。然后就要通过多种渠道釆取多种形式不断的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政策,科技,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水平,向村干部学习,何村民们请教,经常深入家庭院落,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情民意,从而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牢固树立工作信心和工作目标。第二、第一书记下到村里的首要任务:一是掌握村情,XX位于XX乡中心地带,属于山区地貌,由三个自然屯(XX、XX、XX)四个村民组组成。全村总面积XXXXX亩,总户数XXX户,总人口XXX人,共有耕地XXXX亩,森林XXXXX亩。村两委班子健全共6人,全村共有党员64人,贫困人口29户56人,五保户3户3人。二是掌握好民情,对全村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全村共有钢制拱架大棚XX个,
个人承包荒山并发展产业三户。对承包荒山、栽植果树、发展林下参种植中草药的带头人XXX进行走访,并帮助整理事迹材料上报乡政府。同村干部一起深入贫困户,在走访中发现我村XXX家中十分困难,自己主动为其送去行李和慰问金表示慰问。
第三、加强村级党支部建设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开展"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八项制度"教育,重点是组织党员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为进一步引导全村党员,着眼明确基本标准,树立行为规范,要求全村党员牢记入党誓词,牢固树立对崇高道德的追求,守住为人,做事的基本底线,做合格的共产党员。做为村第一书记,下一步工作要抓好对全村党员的教育工作,坚持“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八项制度”学习教育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下去,取得成效。
篇六: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村支书
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精选两篇某某同志是一个从村委会支书参加公考走上公务员岗位的普通党员干部,曾在田蓬镇者斌村委会担任过村主任、支书,现在某某县档案局工作,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2022年,某某同志被选派为驻某某村委会扶贫工作队队员。进驻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面对某某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他始终坚持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县扶贫攻坚会议精神,以“1236”扶贫攻坚行动为目标,不断强化工作作风,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狠抓各项帮联措施落实,在驻村帮扶工作中,扎实的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和好事,受到了所驻村干部和群众的欢迎,也得到了乡党委和派出单位的充分肯定。
某某同志是一个从村委会支书参加公考走上公务员岗位的普通党员干部,曾在田蓬镇者斌村委会担任过村主任、支书,现在某某县档案局工作,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2022年,某某同志被选派为驻某某村委会扶贫工作队队员。进驻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面对某某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他始终坚持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县扶贫攻坚会议精神,以“1236”扶贫攻坚行动为目标,不断强化工作作风,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狠抓各项帮联措施落实,在驻村帮扶工作中,扎实的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和好事,受到了所驻村干部和群众的欢迎,也得到了乡党委和派出单位的充分肯定。
某某同志把基础设施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与群众交心谈心,了解到单奉、新寨、达门、厂上、周六湾这5个村的交通晴通雨阻,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严重制约这5个村组群众经济产业的发展,他了解这一情况后,及时向局主要领导汇报,同时和村支书带领单奉、新寨、达门、厂上、周六湾这5个村组干部到县政府分管领导及交通局反映情况,
得到县政府和交通局的支持,现在这条公路32公里的沥青路面正在施工中,这条路的修通将给这5个村小组181户846人的生活发展带来了希望。
【篇二】某某同志担任学校领导职务期间,经常深入完小、村小、农户调查了
解情况,有着长期的农村工作经验,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农民的疾苦,多年来始终坚持为农村服务。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某某同志担任某某县第一小学扶贫工作业务员,驻村工作队队员,他同县扶贫工作队和乡村干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帮助群众积极争取项目,为贫困群众工作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某某县第一小学党政班子挂钩新华镇那平村委会常乐、玉林两个村小组25户贫困户,贫困人口99人。期间班子成员爬山涉水深入农户101人次,进行实地调查、宣传动员、走访慰问。经过努力,有8户已于2022年脱贫,已把一名致富能手发展成党员,把一名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动员外出务工18人次,学校自己协调帮扶物资折合人民币1万多元,协调解决上学难85人次。某某同志作为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某某县第一小学扶贫工作业务员,期间承担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全力以赴、多方协调,2022年常乐泥泞的泥巴路现在已铺成平整的水泥路;玉林5户贫困户中已有2户完成危房改造、推倒重建,住上了崭新的新房,3户正在筹备当中。
“家里有热水器、电视机、电冰箱吗?”“你家有多少亩水田、旱地?”“家里有人在国家机关工作吗?”……在常乐村农户卢正操家里,某某边唠家常边根据农户的回答,在精准识别入户评估表上打着钩。表内的调查项目包括住房情况、水田面积、收入情况等数十项内容。他身旁还
放着两个袋子,一个装着厚厚的已完成调查的评估表,一个装着空表,还有相机和笔等。他一边忙着了解农户家庭情况,一边观察住房装修和家电、农机、交通工具等生活生产设施,以对照评分是否合理。这一幕,在一个月多的时间里,在那乐、常乐、安恩农户家里随处可见。来到那平村后,他从来不把自己当成客人,而是以村为家,很快就适应了环境,投入到工作中,并且探索出很多的方法都可供其他村借鉴。
注重入户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由于现阶段是收稻谷的农忙时节,为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工作任务又不耽搁群众,他带领那平村第4精准扶贫工作队巧打时间差,入户主要分三个时段,一是早上7点至9点趁农户还没出门干活时,第二是中午吃饭时间,第三是晚上7点至10点。他从不言苦喊累,总是干劲十足的,正是如此,及时抓住群众在家的时间,高效推进精准识别工作。
注重调查方式,摸清贫困实情。为全面了解掌握农户基本情况,他要求实行“四见”工作法,一是争取见到其本人,由本人亲口述说并对工作队的评估打分现场进行签字按手印;二是争取见到邻居,向邻居侧面打听该农户的家电农机、家庭成员读书就业、健康状况等情况;三是争取见到实物,工作队进农户家中要走完各楼层,对家电、车辆等要看到实物,了解新旧程度,对养殖业和种植业要尽量亲眼看到,了解其规模;四是争取见到相关证件,对户口本、土地证、残疾证、学校录取通知书、住院证明及相关票据等,要让农户全部出示。
注重党员力量,筑牢战斗堡垒。为充分发挥党员力量,在入户调查工作初期,各村都召开了村民大会,主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宣传动员和引导,充分发挥农村党员政策“宣传员”、产业发展“联
络员”、公共事务“服务员”、村务公开“监督员”和矛盾纠纷“调解员”的作用,集中力量高效服务群众。
三年多以来,他风雨无阻地用脚步丈量着民情,用真心服务换取着民心。
在他良好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态度的带动和感染下,某某县第一小学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全体同志动真情、动真格,真扶贫、扶真贫,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那平村委会脱贫致富奔小康一定会早日实现。
【篇三】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某某村支部书记某某就带领该村群众积极
投入到扶贫建设当中,组织村民大力发展以猕猴桃为主的主导产业,保证农户持续增收;实施村容村貌整治,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开展政策宣传,确保物质、精神齐脱贫。
一、深入调查研究,谋划村扶贫开发工作思路
二、多渠道精准帮扶,确保脱贫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抓好主导产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助推产业化扶贫。他带头成立了城口县坪坝镇猕猴桃种植股份合作社,借助坪坝镇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优势,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扶持村主导产业猕猴桃500余亩,并成功创建国家级猕猴桃栽培标准化示范区,成立猕猴桃种植微型企业19家,农户以土地入股参加合作社,猕猴桃出售前,通过获取劳动报酬和收取土地租金获得收益,猕猴桃开始产出后,则凭股份年终分红。通过土地出租入社、劳务输出和股份分红的利益链接机制吸纳45户贫困户入社,常年吸纳贫困户务工120人次。促进了贫困户脱贫增
收、共同致富,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产业精准扶贫成效显著。二是抓好山地鸡养殖,帮助贫困户致富增收。根据坪坝镇特色产业奖补方案,结合贫困户发展实际,对贫困户养殖山地鸡进行产业奖补。每修建一个标准鸡舍补助资金1000元,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每户发放鸡苗200羽,每羽鸡苗发放全价饲料1斤,并与鹏城源公司签订认购合同,解决贫困户养殖后顾之忧,截止目前,全村共计修建标准鸡舍16间,发放鸡苗1450羽,补助饲料1450斤。三是抓好村容户貌整治,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通过院坝整治、修建人行便道、维修村级公路、增设垃圾桶(池)等一系列工程项目,完善了某某村的基础设施,提升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四是抓好搬迁安置、民政兜底和培训就业等其他工作,全村深度搬迁贫困户3户,预计10月份全部竣工,民政兜底贫困户9户,开展猕猴桃种植专业技术培训3次,参训人员120人次。
三、全方位开展政策宣传,确保物质、精神齐脱贫。
通过宣传标语、入户宣传、“一对一”帮教和政策培训会等多形式,让贫困户和广大村民了解脱贫攻坚“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纠正少数群众“等靠要”,坚持做到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齐步走”,促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
【篇四】某某,男,48岁,家住彭水自治县某某镇新式村4组,家庭人口5
人
2022年,某某镇因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景观资源及特色农业开始发展旅游产业,某某所居住的村也因具有“某某市现存最大的家族式苗寨—罗家坨苗寨”而闻名于县内外,慕名前来观光的游客、媒体与日俱增,某某便成为了罗家坨苗寨第一批经营农家乐的农户。平日里,某某在周边
地方打零工,接待主要由妻子任大翠负责,生意忙时,某某便会回家帮忙,虽然3个孩子上学,但夫妻两人的收入也勉强能满足家庭开销,一家人过着普通而幸福的生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22年6月,某某的妻子被检查出患有宫颈癌。妻子先后住院6次,化疗4次,医疗费花销近20万元。当时大女儿正好高中毕业,次女和三子分别上初中、小学,高昂的医药费及三个学生的学杂费让整个家庭陷入了困境,加之农家乐无人经营,收入骤减,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雪上加霜,生活极为拮据。但作为一名普通且老实憨厚的中年农民,某某没有被生活的重压击垮,而是变得愈发坚强,默默地和命运抗衡,到医院照顾妻子、还要兼顾家里的生意,里外都靠着某某一人顶着......他嘴边经常念叨着一句话:“人穷志不能穷”。为了让妻子安心化疗,为了给孩子们树立做人的榜样,他没有一分抱怨、没有一丝愁容,整体乐呵呵的,他从不向政府张嘴伸手,他觉得自己有手有脚能干活,还有比他家更贫困的家庭需要帮助。
2022年7月,在精准识别入户走访中,得知了某某的家庭状况后,某某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经新式村两委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将其家庭纳入贫困户建档立卡。在精准帮扶过程中,镇党委政府对该户实施了教育扶贫、医疗救助,次女罗佳渝享受免除学费政策,2022年秋季学期和2022年春季学期享受助学金1300元;三子罗幺毛享受免除学费政策、学校营养改善计划资助金800元/年。其配偶任大翠享受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22000元、大病医疗补充保险报销5500元、医疗二次资助4300元、民政大病医疗临时救助1500元、妇联资助800元。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来说,有限的接济和救助无异于杯水车薪。如何才能提升这个家庭的“造血”功能?镇村两级组织、某某本人为此都费了不少心思。
最后,某某决定再苦再难,都不能放弃发展农家乐这个永久性产业。他充分利用自身经营农家乐早、客源广,邻居有劳动力的优势,与周围邻居抱团发展。平时有客人订餐时,他就会请邻居帮忙做饭炒菜;当他陪妻子上医院时,遇到有客人就餐时,他会毫不吝啬的介绍给其它经营户,即不误生意,也不让游客失望,还带动了周围的群众增收。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慕名前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原有的接待条件已不能满足接待需求,为有效解决硬件较差、游客来留不住的问题,某某通过争取政府支持及自己投入相结合的方式对场所进行提档升级,安装移动wifi、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对客房进行标准化改造。他经营的福禄山庄成为罗家坨苗寨里面第一个拥有wifi、第一个拥有“室外民族化、室内现代化”风格的客房的农家乐。苗寨内全部铺设的石板路,只有三轮车能通行,因此寨内的垃圾清运成了村民们的难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某某自告奋勇,骑着自己的三轮车义务拖运,从未开口向村民收取一分钱的油费、劳务费。
2022年,他经营的农家乐综合收入达7万余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光荣脱贫。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带领周边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罗顺海就是其中一个。由于家庭条件受限,罗顺海一直不敢尝试乡村旅游经营,某某多次做他的工作,并将20多位客人推荐给他,还将棉絮免费借给罗顺海,有了第一次600多元的住宿收入之后,罗顺海一年仅是乡村旅游住宿收入就有近6000元。如今,罗顺海正在对房屋及室内外设施进行装修。“待装修完成,各项设施完善之后,能接待更多的客人,接待能力也更强,相信收入会更高。”罗顺海对发展乡村旅游充满了信心。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像罗顺海一样,享受过某某帮助、带动的,还有很多村民。据了解,罗家坨苗寨共有57户村民,几乎家家都有过转介餐饮、住宿客源,以及代销农产品等方式增收事例。在某某的笔记本上,每一次转介客人的人数及收入等都历历在目。“大家都有收入了,才是我
们发展乡村旅游的最终目标。”这是某某的发展乡村旅游的宗旨。下一步,他正在筹备成立一个乡村旅游协会,将寨子里所有村民的资源优势整合利用起来,通过统一标准、统一菜品、统一价格、统一安排客源,抱团发展,实现标准化运营。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1-8月,共接待游客3000余人,营业额6万余元,通过向周边群众购买鸡蛋、土猪、土鸡、风萝卜、干豇豆、时蔬等农、土特产品,并为周边农户代销腊肉、优质大米、干豇豆、苕粉、黄豆等特色农产品的方式,带动周边30余户农户增收,额度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
在精准脱贫走访时,某某说出了一段很平实的话:“脱贫不能等靠要,致富不可睡大觉,人只要精神不倒,再难的日子都能熬出头”。
这,就是一个普通农民对美好的满满自信。我们坚信,这个暂时贫困的家庭凭借心中有梦想,一定能够梦想成真!
【篇五】某某,男,汉族,1977年出生于某某县铜鼓镇葛家村,小学毕业后
辍学外出务工,在福建漳州创办太尔科技有限公司并成功上市。在商海打拼的某某时刻不忘家乡发展,竭力捐资助学,为某某脱贫攻坚作出积极贡献。
“脱贫攻坚需要多方发力,作为一名从某某走出去的企业家,我应该尽一份力!”
1990年,小学毕业、年仅13岁的某某揣着奶奶借来的50元路费,离开家乡,跟着老乡前往海南打工。干过搬砖、扛钢筋、清理下水道的脏活累活,学过武术,当过武术教练,积累一定的人脉和经验后,与朋友一
起创立太尔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某某率领太尔科技在新三板成功上市,成为骨传导声学领域第一股。
回望外出打拼的轨迹,某某无限感慨地说:“咱们某某人吃得苦!”正式凭着这一股拼劲儿,某某在福建漳州打拼成一片天地。作为从某某走出去的企业家,他时刻关注家乡的发展。从通高速到建机场,从红叶节到全域旅游,从某某脆李到农产品开发,家乡的每一点变化都让某某兴奋不已。2022年,党中央作出扶贫开发部署后,某某更关注家乡脱贫攻坚工作。2022年10月17日,在全国第二个扶贫日活动中,某某委托县人大活动办为困难群体和孤寡老人一次性捐款500万元。
“知识是战胜贫穷的最好利器,作为一名曾经辍学的打工仔,我有责任帮助家乡贫困大学生!”
“因为早年辍学,我深知失学之苦。”某某动情地说,“作为从某某走出来的企业家,我愿意以个人名义资助家庭贫困的高中应届毕业生。”随后,县人大常委会活动办会同县教委和相关学校对符合条件的高中应届毕业生进行筛选,拟定资助名单。为让企业家的资助真正惠及贫困大学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谭观银亲自率队走访拟资助学生家庭,取消不符合条件的资助对象3人,因确实困难新增加2人。当年,35名大学新生获得每年6000元的资助,共资助4年。第一批获资助的学生均出自某某中学、官渡中学等某某本地中学,目前正在西南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就读。
今年高考结束后,官渡镇店子村11组魏洪燕考取成都理工大学,因父母双双残疾,拿到通知书的魏洪燕却高兴不起来。得知魏洪燕的家境后,某某承诺资助其完成大学学业。像魏洪燕一样,全县65名贫困大学生新生获得某某每年6000元的资助,共资助4年。去年以来,某某捐资助学金额达240余万元。
“扶贫先扶志,作为一名在外打拼的创业者,我用自身经历激励家乡学子!”
为让贫困大学生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某某在捐资助学的同时,更关注资助对象成长成才。2022年3月和8月,某某两次专程回到某某,走访资助对象家庭,与贫困大学生座谈。
“贫困是暂时的,我们要有信心和决心摆脱贫困,你们当务之急是要念好书,学好知识,掌握本领,用自己的智慧为家乡和家庭作贡献!”在与某某中学贫困学生座谈时,某某一遍遍鼓励贫困学生发奋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
反哺家乡在路上。某某表示,资助家乡贫困大学生是他的第一个愿望,他还希望在某某建设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和一家三甲医院,切实改善家乡人民的就学和就医条件。
【篇六】巫溪县中梁乡某某村位于大巴山深处,从巫溪县城到某某村村委会,
全程72公里。近两个小时的车程里,穿隧道、过桥梁,大多数时间穿梭于大山的夹缝中。
1969年,年仅16岁的某某便进入某某村生产队,先后担任会计、生产队长。从1986年起,某某就开始担任这个村的村支书。30年里,他先后历经10次村级组织换届,几乎每次都是满票当选,深受村民信任;30年里,获市县级优秀党员、先进个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多达60余次;30年里,他始终坚持公正廉明、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作风,从青壮年到老年,把毕生心血投入到某某村致富奔小康上。
某某有四个儿女,都在外做生意,家境不差。每次村级组织换届时,儿女们都劝他早点退下来“享清福”,但村民们死活不干。上一次村级组织换届时,贫困户王耀福还特意来找他:“老书记,你要是退休,咱贫困户脱贫心里就没了底!”
当时,他就暗暗下定决心:“等全村的老百姓都脱了贫,我就安心‘下岗’。”
“某某精神”代代相传
某某村是典型的山区村,海拔从600米到1600米不等。2000年以前,村里不通公路,老百姓卖点山货只能靠肩挑背扛,要是背头猪下河坝(中梁乡政府所在地)去卖,回家后肩膀要肿上好几天,人也得躺上几天才能恢复元气。
“要致富,先修路!”1999年,在某某的动员下,村民们决定集资修路,全村680名主要劳动力全部出动。
在悬崖峭壁上挖出一条路并非易事。某某带着大伙儿上了山,饿了就烧堆火,埋几个红苕烤熟充饥,渴了就接山上的泉水喝,他们从山上修到上下,他们用手拽着8000斤重的石磙碾压路面,硬是用简陋的工具硬是在悬崖上凿出了路。村民们修路没有工资,当时一名施工员在修路时受伤了,某某二话不说就背着他上了卫生院,吃住的费用都是他自己掏腰包。家里没钱,他“挪用”了女儿的2000块彩礼钱,全都用在了修路上。
2000年年底,承载着村民希望的这条长17公里的公路终于通车了,村里的土产从此得以走出“山门”。
后来,这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被称为“某某精神”,他是全县上下学习的楷模,如今“某某精神”在某某人民心中代代相传。
脱贫的关键,是发展特色产业
有了路,村里就有了发展特色产业的条件。但不少村民仍然贫困,根本没有发展特色产业的条件,产业既要长短结合,又要持续增收,经过走访调研、村支两委讨论,该村确定发展以核桃、山羊、魔芋为主的林经、林草、林畜、林蜂循环产业。其中山羊产业便是短期脱贫增收的好产业。
2022年,某某和几个村干部带头,发展起了山羊养殖场。2022年冬天,母羊一下崽,养殖场一下子有了100多头羊,他立马带着羊去了贫困户陈清吉、陈清元家。
“你们只管养,死了算我的,能变成钱3年后还我羊就行。”他对两人说。
有了“定心丸”,两人各借了十多头母羊回家。如今陈清吉、陈清元家的山羊已各自发展到30头左右,仅靠卖羊一项,一年便能挣两三千元。
从2022年至今,某某的山羊养殖场一直保持着100多头母羊的规模,其中近一半借给了村里的贫困户。今年7月3日,该县下堡镇下堡村贫困户钱从山也专门慕名过来,向他借了十多头母羊。
解决读书问题,脱贫才有后劲
某某村面积42平方公里,2022年,全村224户1024人中,就有建卡贫困户69户247人。其中,因学致贫的家庭达27户。像这样的家庭,如果能解决孩子读书的费用,就有了脱贫的希望,后劲才会足。如何解决呢?某某把脑筋动到了自己的大女儿身上。
之后,无论是到县上开会,还是去乡里办事,某某拉下脸,逢人就“化缘”,在他的奔波与牵线下,王耀福、谢宗国、冉茂林、李仁树等4户家庭的孩子有了热心人资助。
管好农村“小银行”,巩固脱贫成果
近年来,有着“草根金融”之称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在我市广大农村地区相继出现。2022年,某某村也在当地政府引导下组建了资金互助社,某某担任理事长。
“在农村,当年脱贫不算难,关键是要稳得住,可持续。”某某说。而他认为要做到“稳得住”,除了发展特色产业外,资金互助社也必须真正发挥作用。为了保证每笔钱都能用到实处,他对村民们的情况了如指掌:谁是真的急需用钱,借款后能不能及时还上,他都一清二楚。
靠着从资金互助社两次借来启动资金,五社贫困户乔光荣成功发展烤烟和山羊产业,并于2022年底成功摘掉贫困户“帽子”,今年,他准备再从互助社借一笔钱,将烤烟的质量搞上去。贫困户乔玉联靠着从资金互助社借来的2万元建起了农家乐,一年收入可达1.5万元……
在某某村,资金互助社真正起到了助农脱贫的“及时雨”作用:从2022年组建至今,某某村资金互助社借款主要用于发展产业、危房改造、子女上学等。据初步统计,已滚动发放贷款500余笔、500余万元,其中贫困户获得贷款230人(次)250万元,没有一笔呆账坏账。产业方面:核桃面积达4500亩,贫困户参与率达95%,基本满足户均2亩以上核桃;山羊存栏3000只,贫困户喂养率达60%;魔芋300亩,贫困户种植率100%。危房改造方面:某某村2022年,全面启动贫困户危旧房改造62户(D级34户、C级28户),资金互助社拿出启动资金42万元,在4个月内,所有的贫困户均住上了新房,至2022年,某某村成了名副其实的“洋房村”,无一处土坯房、危旧房。子女上学方面:从2022年开始,某某村村民子女只要考上高中、大学,均优先享受不低于5000元助学贷款,3年来累计下放贷款24.5万元。
2022年底,某某村实现整村脱贫。该村村容村貌、基础条件得到巨大改善,就医就学、经济发展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602元,基本达到小康水平。几十年如一日为了村上,如今的某某一天一个样,看到这样的成果,“老匡”很欣慰。或许,没多久,他便能安安心心“下岗”享清福了。
【篇七】2022年某某永辉超市积极参与某某市对口涪陵、酉阳、石柱三个区
县的扶贫工作,其中党委书记某某同志负责石柱扶贫工作相关事宜,共计投入400万元。自工作以来,某某同志认真贯彻某某市市委关于“坚决打好全市扶贫攻坚战”的精神,认真履行扶贫开发方针、政策与措施,通过深入调查对口帮扶村,有针对性地实施了多项扶贫开发工程,依次解决对口帮扶村民众的生产困难,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明显改善,使民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逐步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帮扶效果显著。
以为民谋福为动力坚持积极参与
某某同志在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开发系列精神基础上,深入学习、领会某某市扶贫工作一系列部署,将扶贫理论转化为科学生产力,认真积极参与扶贫相关工作,对永辉超市对口帮扶石柱的扶贫工作做了具体的分工,并与石柱县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深入对接乡镇、村组进行实地调研走访,和乡镇、村组干部座谈,与帮扶对象进行零距离交流,对接具体帮扶事项,共商帮扶措施。持续跟进帮扶项目的后续事宜,确保帮扶工作顺利完成。
以实地调研为基础开展扶贫项目
某某同志一直坚持深入对口帮扶村进行实地调研工作,认为这是打好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基础。他深入石柱县调研,从石柱县三河镇独特的地形地势以及气候条件出发,结合当地贫困村民的实际情况,对帮扶石柱县脱贫致富的计划作出了具体安排:为三河镇白玉村建立长毛兔养殖场;为三河镇万寿寨村建立猕猴桃生产基地、并且为了保障万寿寨村猕猴桃能顺利打出市场,还建立了猕猴桃冻库;亲自慰问贫困党员,给他们带去了党和政府的问候语关怀;针对万寿寨高山贫困村民生产生活困难的情况,帮助他们进行了生态扶贫搬迁。通过深入各对口帮扶村实地调研,某某同志实施了符合对口帮扶村迫切需要的帮扶项目,在改善村基本生产生活环境的前提下,更是发展了适宜的产业经济,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村民的贫困根源,为他们提供了脱贫致富的“长远之计”。
以廉洁自律为保障打好扶贫攻坚战
打好打赢扶贫攻坚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某某永辉超市特设立专项资金400万元用于石柱扶贫工作。某某同志总领负责某某永辉对口石柱的扶贫工作,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在各方面以党章党规严格要求,他严于律己、廉洁自律、处事公正,亲赴对口帮扶村实地调研,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都是用到实处、花到贫困村民身上,始终坚持解决贫困村民的实际问题,诚心诚意为贫困村民谋福、尽心尽力做好扶贫工作。
在未来,某某同志将继续作为某某永辉致力石柱扶贫工作的负责人,充分发挥永辉农业产业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坚持以实地调研为基础,提高贫困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一手牵农民、一手牵市民,在对口扶贫区县有效推进“农超对接”,解决贫困村民卖菜“难”的问题,坚决打好扶贫攻坚战。
篇七: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村支书
五是培育富民产业作为精准扶贫之策采取引进社会力量帮扶建立农民合作组织破解产业发展融资难题等举措帮助农民拓宽致富门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互助基金由15万元增加到500万元受益农户由24户扩大到100余户的惠民资金引导28户自身发展农户通过入股企业分红的方式带动发展养殖业奔腾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有一位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的孺子牛率领群众不断脱贫奔小康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脱贫攻坚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别是其政治功能提出了新要求,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希望大家喜欢!篇一
一、基本情况山寨村位于新天镇最南端。全村现有耕地面积7064亩(其中水浇地3394亩,旱地3670亩),主要依靠小都麻干渠灌溉。全村共有村民小组10个,435户、1580人,党员55人,村“两委”班子成员及组干部共22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50元。全村共有贫困户315户,占总户数的72.4%,贫困人口1220人,占总人口的77.2%,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394人,占总人口的88.2%。猪、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720口、50头、523只。全村共有五保户37户37人,低保户45户116人。二、山寨村整村脱贫项目计划情况为了尽快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落到实处,村“两委”班子认真分析村情,查找存在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采取有力措施制定计划,计划在3年内实现脱贫致富:(一)、开展扶贫开发“造血式”帮扶计划。借助省委省政府“双联”行动,以观念扶贫、信息扶贫、产业扶贫等造血式扶贫方式使群众脱贫致富。通过“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扶贫方式,建立瞄准机制,靶向疗法,定点、定人、定项帮扶,实行“一事一策、一户一法”建档立卡、动态管理。(二)、发展以种植业、养殖业两条腿走路的脱贫主导产业。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宣传,多方引导教育,推广以油菜、洋芋、洋葱、中药材等为主的经济作物品种,确保实现户均“一亩油菜一亩药,一亩饲草一亩粮”的种植结构,并发展户均一座果蔬大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倡导“小规模大群体”的养殖模式,发展户均最少3只小尾寒羊,1口能繁母猪的养殖新路子,形成全村每年羊
出栏量15000只,生猪出栏量达4500头,拓宽支撑农户增收的支柱产业。
(三)、加大水利、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基础建设紧跟发展需要。
从2012年起至2014年止,建设支、斗渠6条9公里;改建村内自来水管道12㏎,总投资20万元,解决1580人饮安全(其中向农水公司申请管道配送,农民筹资筹劳建设);修建村便民路15公里,建设总投资450万。
(四)、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加快推进土地流转,积极引导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
在1到2年内引导群众做到户均输出1个长期劳动力与短期劳动力相结合,确保“种田打工”两不误,两促进。
(五)、加强群众法制教育,弘扬文明新风,教育群众依法办事,发扬勤俭节约自力更生的优良作风。
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投资8.4万元在原剧场新建1400㎡的文化广场一处,投资18万元硬化学校操场3000㎡,不断完善村级阵地建设,力争通过上级部门、领导的帮扶,激活自身发展潜力,不断提高村民整体素质,提升精神文明整体水平。
通过切实引导教育,继续解放思想,不断引进项目,增加发展机会,增强发展能力,从而达到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脱贫致富。实现村民小组通公路10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有劳动能力的劳动力技能培训覆盖率达100%。全村实现户通广播电视90%;户通通讯设备90%;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0%;全村农户有较稳定增收来源的达90%。
三、山寨村整村脱贫项目保证措施1、重点改善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按照省、市、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实施计划和我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安排村内道路、农田水利、人畜饮用水和文化广场等项目建设、着力改变村基础设施落后面貌。2、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依托“30万劳动力培训计划”,拓展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做好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组织指导
工作。3、加强各类扶贫资金管理,保证资金用于整村脱贫开发。
篇二在**县**镇**村,有一位连续两届任**市人大代表和一届省人大代
表的老支书**同志,他一心率领群众脱贫攻坚的孺子牛。出生于1956年的他,自1985年任该村支部书记30余年来。始终坚持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他仍坚持不懈地带领599户2156人昂首阔步地向小康迈进,他又是如何发挥光和热的呢?
强基固本摸底子,找准穷根谋发展。带领8个村民小组,599户2156人,在耕地面积5304.97亩和17.6平方公里的地域中顽强拼搏。近年来,该村曾荣获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市县镇先进村等荣誉称号。到2015年人均收入7640元的好成绩。在精准扶贫再次摸底排查时,仍还有因缺乏劳力、长期患病、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103户334人贫困(其中五保19户,低保66户168人,医疗求助类1户,助学帮扶类3户,危房改造类6户,产业开发类8户)。使他铭记心间,时刻促使他多次向上级不停地跑项目、找项目、求发展。瞄准班子建设不放松,为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作为一班之长的他,根据村情组情。他首先认为要得火车快,全靠车头带的道理。重点从村“三委”班子、驻村帮扶队伍建设抓起,强化村级班子的执政能力入手,不断提升为民办事能力,为推进扶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扎实以“三严三实”学习教育为根本,以“两学一做”为主线,有力促进“三委”班子转变服务能力;三是努力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对无职党员均设岗定责,为6名无职党员各自不同地设定了政策宣传岗、环境治理岗、民事代办岗,极大地提高了党员的服务意识;四是从致富带头人、复转军人中入手发展党员2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2名,引导党员致富带头人通过领办、创办产业基地和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熙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落户我村,解决了120名贫困群众就业,明辉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带动23户贫困户发展种植,每户年增收均在5000元以上。从而严格了各
项规章制度,有效地加强了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帮扶到位。狠抓机遇求发展,努力为民谋福祉。在带领全村“三委”一班人的同时,有效地推进了产业调结构调
整和转变经济的发展。一是培育主导产业促增收,稳步发展畜牧养殖主导产业优势。成立了**村畜牧养殖业协会,吸收会员231户,占全村总户数的41%,户均养殖猪9头,培育养猪5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5户,使全村生猪饲养量达5000余头,全年共出栏商品猪3000头,畜牧养殖业收入500余万元。年均培训外出务工人员400余人次,转移输出劳动力1300余人次,实现年劳务收入650万元。在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同时,引进**熙园农业有限公司已落户**村流转土地2000余亩;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惠民生。自筹资金110.5万元,争取国家投入130余万元,先后完成村内公路主干线水泥路硬化8.5公里,覆盖全村60%以上的农户。全面硬化了村集镇街道1270米、绿化1500米;自筹资金8万余元、争取上级补助资金30余万元新建跨河大桥3座,保障了3个村民小组600余人的出行安全;开通了村所在地南至**县城、北到西乡县城的客运班车;有力争取上级投入资金108万元,建成2000平方米的群众文化休闲广场,提升了群众文化生活水平;三是切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针对本地“砖混豆腐块、火红大铁门”的建房模式,组织村组干部、村民代表、砖瓦技工等共30余人到**市**县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修建了“三间一头转、马头墙边站、3米外阳台、磁瓶白栏杆”的**新式别墅民88户88套,扎实落实惠民政策,让352户70%的村民住上了小洋楼。
上下联动谋发展,整体推进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力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扎实开展,组建了以包村领导、驻村干部、村委会班子成员为主体的工作队,分别按照“单位到村、干部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的要求,确保每户贫困户有1名干部帮扶。一是涌现出了县国税局工作队多次对帮扶户进行走访,并建好走访档案。算好时间帐、经济帐,“一户一策”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径,制定年度目标、阶段计划和帮扶措施。对因病、因学、因灾致贫的重点贫困户,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的结对帮扶。在广泛调研过程中,重点了解
该村基本情况、产业发展现状、基础设施建设、农户致贫原因和期盼解决问题,为精准帮扶想法子、找路子,出点子;二是招来市运管处资助资金5万元修建青树便民桥一座,彻底改善了38户130余人出行难问题,并积极争取资金40余万元建便民客运点;三是争取县经贸局扶持资金30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惠民群众;四是建立了以长兴实业有限公司为后盾,组建了以种养业为主的专业合作社,参合农户达101户;五是培育富民产业作为精准扶贫之策,采取引进社会力量帮扶、建立农民合作组织、破解产业发展融资难题等举措,帮助农民拓宽致富门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互助基金由15万元增加到500万元,受益农户由24户扩大到100余户的惠民资金,引导28户自身发展农户通过入股企业分红的方式,带动发展养殖业奔腾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有一位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的孺子牛率领群众不断脱贫奔小康。篇三
按照省委、省政府“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确定我县2017年全面脱贫的要求,7月15日第16次县委常委会明确决定:把扶贫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县中心工作,作为总抓手来推动其它各项工作。围绕实施“1347”扶贫攻坚战略,从7月15日以后全县扶贫攻坚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期工作开展情况。一是成立了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成立了团风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成立团风县扶贫攻坚指挥部,下设指挥部办公室,由副书记蔡伟兼任办公室主任,副县长段文俊等兼任副主任。下设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社会扶贫四个工作专班和综合协调、宣传报道、业务指导、督查组、考核组五个工作组,同时要求各乡镇相应成立扶贫攻坚指挥部,成立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设立乡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增加到3名,专职专干。二是制订了全县扶贫攻坚计划。围绕2017年全面“脱贫摘帽”的奋斗目标,科学制订全县三年脱贫工作规划,细化路线图,明确时间表,县里脱贫规划为“1347”工程,即横下一条心、利用3年时间、
通过四个一批方法,完成7万人脱贫。计划2015年脱贫10个贫困村、28174名贫困人口,2016年脱贫33个贫困村、21234名贫困人口,2017年脱贫29个贫困村、21243名贫困人口。现已将贫困村脱贫计划落实到村,贫困户脱贫计划已下达到乡镇村,村级正在落实到贫困户。
三是选派了驻村帮扶工作队。7月31日,我们按照“硬抽人、抽硬人”的要求,精心选派了292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和98个重点村、后进村、难点村第一书记,并动员45家重点民营企业开展村企共建,做到了“五个全覆盖”,即全县所有村扶贫工作队全覆盖,贫困村、后进村和难点村派驻第一书记全覆盖,县领导联系乡镇包重点村全覆盖,县直单位参与精准扶贫全覆盖,重点民营企业联系重点村全覆盖。
该项工作得到了省委办公厅的肯定,见《督办通报》第25期。7月31日上午,县委召开了千人动员大会进行动员,并举办了业务培训。当天下午,800余名工作队员全部进村入户开展工作。目前,工作队基本完成贫困户识别、复核、确认工作。
四是进行了扶贫工作现场推进和督办。8月24日,县委书记刘应文在马曹庙镇主持召开了全县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会议参观了马曹庙精准扶贫工作现场,传达了全市精准扶贫现场会精神,各乡镇党委书记分别就各自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表态发言。会后,各乡镇分别召开了县直机关、各村支部书记、县驻村第一书记、县驻村工作队队长、联络组长参加的精准扶贫动员大会,围绕“四个一批”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个时间节点进行了具体安排。9月2日,攻坚办再次组织5个督查组对全县驻村工作队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督办。
五是召开了县委县政府高规格会议。8月21日和8月26日分别召开2次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精准扶贫相关工作。8月28日召开了县委四届九次(扩大)会议,讨论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会上县委县政府与乡镇党委、政府签订了脱贫攻坚任务军令状,县扶贫攻坚办公室与扶贫工作队签订了“驻村帮扶责任书”。
这次会议从思想上进行了誓师动员,从工作上进行了督促落实,引导和推动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和担当,把
思想认识统一到扶贫攻坚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开展精准扶贫上,把干部精力集中到帮助群众脱贫上。
六是拟定了相关政策支撑文件。除了出台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之外,拟定了《关于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团风县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团风县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工作方案》、《团风县精准扶贫时间表和路线图》等相关政策文件,还有几个文件正在积极拟办修订之中,准备近期出台。
七是创办了小额信贷扶贫试点。县扶贫办与县农商行联合创办扶贫小额信贷试点,通过市场手段运作扶贫开发,利用有限的扶贫资金撬动信贷资金,拉动社会资金,解决贫困户借款难的问题,创新了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利益联接机制。7月23日全市扶贫小额信贷创新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肯定了我县扶贫小额信贷“12345”扶贫模式(即搭建“一个信贷平台”,突出贫困人口和市场主体“两个主体”。
严格评级授信、项目推荐、贷款发放“三个步骤”,确保指标落实、项目直扶、帮扶带动、验收考核“四个到户”,打造瞄准特困群体、落实特惠政策、形成扶贫合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壮大特色产业等“五项特色”)。目前这项媒体宣传的“金融扶贫团风样板”工程,已向282户发放贷款3220万元,落实帮扶贫困户315户、1812人。
八是开展了扶贫攻坚的密集调研。县“四大家”领导分别带队到各自的扶贫联系点开展精准扶贫调研,通过走访座谈、解剖典型等方式,认真听取群众脱贫的愿望和想法,总结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理清扶贫思路、完善脱贫举措。
同时,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县卫计局、民政局、扶贫办等部门分别对因病致贫人口、农村低保(五保)人口、扶贫移民搬迁对象等进行专题调研,为制定完善精准扶贫规划和政策体系提供有益参考。同时认真准备接待,圆满完成了省市各级领导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任务,其中省委领导傅德辉常委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九是正在开展各种精准扶贫示范点建设。1、扶贫搬迁示范点城投公司率先已争取到6.3亿元农发贷款,计划县级办6个示范点,每个乡
镇办1-2个示范点,然后全面推开;2、办产业扶贫示范点和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示范点;3、培训转移贫困户劳动力示范点;4、电商扶贫示范点。各示范点创建工作由指挥部下设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以及各乡镇具体负责落实。
二、存在问题。前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各乡镇各部门之间相比,有的乡镇和部门领导认识高、动作快、效果好,有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没有进入工作状态,没有尽到工作职责和牵头之责,导致工作被动滞后。二是工作推进速度不快。相比兄弟县市罗田来说,我们工作总体推进速度稍缓,没有掀起扶贫攻坚的高潮态势,没有真正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三是工作成效不明显。相比上级领导的要求和贫困群众的需求,工作成效不很明显,工作特色不突出。三、下段工作建议。一是落实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全县贫困户重新精准识别完成后,要落实全县各级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并实行包保责任制。在分类锁定贫困对象后,要依据贫困户家庭情况、资源禀赋、身体状况、技能条件,按照“一户一法”的办法因户施策,制定“六个一”精准脱贫计划: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个发展项目,一户一种致富技能,一户一个包扶干部,一户一个脱贫时间,一户一个帮扶措施,建立精准帮扶台账。二是落实市场主体帮扶机制。目前正在调查摸底全县市场主体的情况,落实市场主体帮扶机制,积极推动产业扶贫,方式主要为以下五种:一是龙头企业+贫困户,二是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三是家庭农场+贫困户,四是专业大户+贫困户,五是电商平台+贫困户。三是层层落实减贫计划。各乡镇的减贫计划要到村到户到人到年度。工作要做到落实“三化”:1、落实信息化。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联网贫困信息大数据平台,逐户分析致贫原因,逐条录入指标信息,逐类制定帮扶方案,全方位帮扶,全过程监督。
2、落实清单化。逐村逐户制定脱贫计划,建立脱贫“任务清单”,制定帮扶“责任清单”,形成核查“进展清单”,明确“问题清单”,实行跟踪销号管理。
3、落实图表化。制作精准扶贫工作手册,乡镇、村绘制精准扶贫路线图和产业发展规划图及时间表。
四是建立八个方面的政策支撑体系。由各牵头单位负责制定七个政策支撑文件,一是产业扶贫方案(县农业局),二是搬迁扶贫方案(县住建局),三是医疗救助扶贫方案(县卫计局),四是教育助学扶贫方案(县教育局),五是培训就业扶贫方案(县人社局),六是民政兜底扶贫方案(县民政局),七是整合资金实施精准扶贫的意见(县财政局)。另外承担村级道路、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电力保障等十项重点工作的部门要分别制定各自的行业精准扶贫工作方案。
五是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按照四个一批的措施,加大扶贫工作推进力度。一要尽快制定政策支撑体系,通过政策的引导来推进工作;二要继续办点示范,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典型引路的作用,要培育和建立一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工作。三要全面推开,重点突出推进产业扶贫和搬迁扶贫两项重点工作。
六是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按照省政府《关于创新建立贫困县资金整合机制实施精准扶贫的意见》x政办发(2015)x号要求,以精准扶贫为引领,彻底打破“撒胡椒面”和“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的困局,化零钱为整钱,集中财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用精准扶贫规划为引导,以重点项目为主导,制定明晰统筹资金的来源渠道、使用平台、资金额度、内容进度、责任单位等,做到内容明确具体、资金流向清楚、责任分工明确。建立“以县为主体、省级支持配合,以财政资金为主体、引导金融和社会资金参与”的资金整合机制,合力推动精准脱贫。
七是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对下加强氛围营造,对上加强联络沟通。充分发挥新闻宣传部门,牢牢把握精准扶贫舆论导向,全方位、多层次、广角度地宣传报道我县精准扶贫政策、先进典型等方面情况,激发和调动全社会参与精准扶贫的热情和积极性。积极引导社会扶贫,
探索老板捐资扶贫、能人带动扶贫、大户帮助扶贫、招商引资扶贫、部门结对扶贫、合作组织服务扶贫等“六大”社会扶贫模式,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篇八: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村支书
平凡的坚守——脱贫攻坚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2021年12月,裴岩被选派到突泉县学田乡尖山村任驻村第一书记,2021年11月县委组织部、乡党委统筹安排,调整到常乐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自担任第一书记以来,他致力于驻在村基层组织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心系贫困村民,将改善民生为己任,脚踏实地发挥作用,得到了乡党委、村两委和群众的认可。
问诊把脉,找准脱贫致富路子开展驻村工作一年多,他坚持“用真心聆听百姓心声、用耐心服务百姓难处、用细心为百姓办事”。他走村串户与群众座谈交流,一次次走访,一次次通话,在全面了解全村的产业发展现状、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等情况后,再与群众共同探讨脱贫致富的路子,鼓励他们依靠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就是这份真诚使他赢得了贫困户的信任,为他在村里顺利开展扶贫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凝心聚力,抓党建强基固本添活力裴岩深知“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要想让该村党组织“活”起来,必须狠抓党建工作,只有拥有一个富有活力的支部班子,才能激发党员的责任感,真正让村党组织这个“引擎”焕发活力。为此,裴岩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从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入手,不断加强该村基层组织建设。定期组织全体党员开展“说说心里话”活动,让党员把压在心里的话说出来,并针对党员提出的意见一一回复;组织全体党员开展学习党章党规等重要内容,经常与他们谈心交流,以促进沟通,增强团结,找准问题,形成共识。一年来,裴岩书记共组织党员干部每周集中学习1次,为所驻村各项工作开展夯实了组织基础。承接地气,真情服务赢得民心自从当上第一书记,裴岩按照上级工作要求,在村上自己做饭吃,在百姓的土炕上住,真正扎根到了基层。他每天利用早饭前和晚饭后的时间走访入户,让贫困户真正懂得扶贫工作的目的。每到夜深人静时,结束走访的他便静下心来了解各级政府的扶贫政策,在研究悟透各类政策后,他便帮助贫困户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业。同时,他还联系乡卫生院建立义诊队伍,不定期地免费对全村贫困户进行健康体检、义务诊疗,让贫困户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
1
不忘初心,心中有责干劲十足在常乐村村民们的口中了解到,裴岩平时里话不多,经常揣个小本在上面写写划划的。记录着村民们的一系列问题,都一件件的列在了随身携带的小本上。已办结的,正在办理的,有难处的,都一一作了标记。裴岩说:“这么做主要是为了提醒自己,要在有限的服务时间里,为村民们多做些实事。”现如今,在学田乡只要提到裴岩,没有人不夸赞他,他在用一名普通党员的实际行动,扎扎实实地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在平凡中坚守,始终朝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步奋斗从而迈向现实!
2
篇九: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村支书
2022年村支书村干部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优秀村支书事迹材料2022年村支书村干部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_,男,汉族,出生于_年_月,_年_月参加中国共产党。_年进入村“两委”班子,_年任_村党总支书记,该同志以脱贫攻坚为己任,爱岗敬业、坚持党性、心系群众、公而忘私、攻坚克难,迎刃而上,在他的带着下,_村全镇各项工作都呈现出良好的开展势头。
坚持党性,恪尽职守,全力稳住全村工作。_同志作为村“两委”班子带头人,他紧紧依靠党委的支持和关心,认真开展工作保证班子有强有力的战斗力。_年_镇全镇脱贫出列,而全省又开展精准扶贫动态管理工作,工作量大,工资待遇低,村委会主任、副主任、文书因工作压力和家庭原因,先后辞职。
村干部队伍陷入了只有支书和监视委员会主任_人正常开展工作,_同志同样家里上有_岁年老人,长期卧病在床,下有在读大学的孩子,家里面的所有负担都落在妻子一个人身上,但他深知在这种困难的时刻是最考验一名党员干部的时候,就
是表达永葆初心,为党和人民奋斗的时候,他仍坚守岗位,尽职工作,圆满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
心系群众,公而忘私,带病工作紧跟步伐。自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以来,_同志心系群众,一直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为己任,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_年是全镇脱贫年,他深知假如抓不住这个机遇,群众的“两不愁三保障”便是黄粱一梦。
_年_月以来,是精准扶贫工作最紧张的时期,他从来没有得好好地休息一天,一方面积极开展动态管理群众评议和材料完善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发动群众建房和建活动场所,无奈今年雨季太长,雨水过大,群众思想不解放,他始终冒雨冒着严寒,骑着摩托车奔波于村委会与群众家中,工作担子始终压在他的肩上,在一次群众家访时晕倒在群众家中,被送去治疗后反复交代不能告诉家人和镇里面的指导。
近期,他感觉身体状况越来越糟,晚上想着扶贫工作睡不着,早上起床后要半个多小时头脑才会很清醒,同志们都劝他赶紧到医院检查治疗,他始终推脱说,不怕得,我的身体壮得像头牛,等这段时间忙过以后再说吧!看着他满脸的疲倦,发黑的脸色,全身心地投入到内业工作中,保证了全村_户贫困户住上平安稳固住房和_个村小组活动场所顺利施行,令人钦佩不已。
找准短板,抓实产业,破解群众增收难题。_村是_镇_个贫困行政村之一,贫困程度较深。产业开展单一,人民群众增收乏力,这是_村比拟明显的短板。身为两委班子带头人,_无时无刻都在考虑着如何使贫困群众拥有持续稳定的收入。_年,_村作为即将要脱贫退出的贫困行政村之一,贫困群众的收入达标问题时刻困扰着_。
在充分考虑本村实际情况后,_带着的村两委班子决定与食品合作,带着贫困群众开展辣椒产业。为充分保障群众利益,_村两委与_食品签订了回收协议,由公司育苗,村两委负责购苗发给贫困群众种植,辣椒成熟以后由公司负责统一收买。
同时,_还身先士卒,积极投入到辣椒种植产业中,示范种植_亩,增强群众开展产业的信心。目前,在_的带着下,_村已种植辣椒_亩,带动档卡户_户_人,非档卡户_户_人,预计年底能实现贫困群众户均增收_元以上。
攻坚克难,迎刃而上,保证全村顺利脱贫。_村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村,他深化贯彻落实省、州、县党委政府安排安排部署,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和脱贫出列标准,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在动态管理工作后,共有_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全力以赴地开展工作,共实现_了户_人顺利脱贫,贫困发生率仅为_._%;
实现村委会到镇政府驻地_公里硬化路,危险路段有护栏;村委会驻地通_KV电,其他村小组均通_V动力电;_个村小组播送电视实现全覆盖;卫生室配齐_名乡村医生;建成活动场所_个,实现_人以上党员和_名以上群众村子全覆盖,活动场所覆盖率达_._%;实现适龄儿童入学率达_%,初中毛入学率_%;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_万元。
他常说:我进村委会_年,把我人生黄金的_年留在了村委会,假如我为了这点工资,早就分开了,为什么坚持了_年,那是我想真正为父老乡亲们做点事!
篇十: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村支书
农村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汇集三篇志气这东西是能传染的,你能感染着笼罩在你的环境中的精神。那些在你周围不断向上奋发的人的胜利,会鼓励激发你作更艰苦的奋斗,以求达到如象他们所做的样子。
脱贫攻坚党员干部先进事迹材料一_,男,仡佬族,1986年12月17日出生,群众,_年10月参加工作,现任_县_镇人民政府党政办科员(负责项目办工作)。作为扶贫战线的一名基层工作者,从_年3月担任项目办负责人以来,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和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攻坚行动,深入学习领会省、市、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案政策,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在上级部门领导的悉心指导和镇党委镇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通过自身不断学习,扎实努力工作,_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_人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从质量到数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20xx年,通过开展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作,老百姓得到了很大的实惠。在20xx年全县精准扶贫专项考核中,_镇获得全县扶贫工作专项考核“创新奖”的好成绩。
一、牢记职责充分发挥组拳作用镇项目办作为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工作的专门机构,承担着指导镇村两级开展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的重要职责。自担任扶项目办负责人以来,始终牢记职责,坚持深入村社调查研究,指导帮助各村尤其是深度贫困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工作,先后协助扶贫工作站制定了《_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指导方案》、《_镇精准扶贫项目工作规划》、《_镇产业发展规划》等镇发展规划,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项目和产业发展的选择上,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并经常在县级单位衔接学习业务,并深入村组农户家中,反复调研工作。通过不断衔接、不断走访、不断总结思考,为镇党委、镇政府的决策部署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为_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工作的全面开展和顺利推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深入学习加强落实政策宣传培训项目建设扶贫工作政策性强,有大量的业务工作,只有自身业务素质过硬,能够独挡一面,才能更好地指导和谋划全镇项目扶贫工作。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依托党建阵地强化宣传引导,交界村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期间,1月至今召开大小会议40余场次,现场培训5次,参会群众1100余人次。通过
大力开展“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精准扶贫不是养懒人”等思想培训会,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新建村级道路推动脱贫致富。经过多方沟通规划,并在县相关部门的大力帮扶下,20xx年_镇县级规划道路近65公里,启动25公里;新增乡级道路20公里,为_镇全体村民铺设了一条脱贫之路。重点改善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按照省、市、县、镇实施计划和我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安排村内道路、农田水利、人畜饮用水和文化广场等项目建设、着力改变村基础设施落后面貌。
三、加强沟通交流,确实让贫困户在项目实施通得到实惠20xx年上半年,我镇通过开展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让我镇养牛、大田两个深度贫困村的农户庭院、串户路硬化率达到80%,农户在建设过程中得到很大的实惠。通过开展庭院硬化、串户路、机耕道等项目的开展,带动农户开展产业发展。农户积极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农户发展的内生动力。在硬化养牛村马蹄井组贫困户朱仲明户庭院、串户路时,因朱仲明户母亲、儿子均为残疾人,朱仲明本人患有重病,无法劳动,整户为_镇养牛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确实解决农户困难,让贫困户得到实惠,_同志向村支两委建议召开群众会,群众建
议通过一事一议项目建设为朱仲明户硬化完毕庭院及串户路。经过协调,项目建设及验收组同意通过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解决该户实际困难,不收取朱仲明户的项目建设以资折劳款,并硬化其超出部分,不收取任何费用。为此,朱仲明户非常感动,并说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连称党和政府就是好。
在民宗局扶贫项目、发改局扶贫项目、一事一议扶贫项目、交通局扶贫项目、农业局扶贫项目、“短平快”政策落实、等工作中,积极向书本学、向群众学、向上级学、向身边同事学,对相关业务知识始终做到了思想上、行动上、政治上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拥护党的领导,重大局、识大体,维护集体领导,群众关系好。特别是十分注重把理论学习、工作实践和认真思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用认真学习充实理论知识,用正确理论指导实践,用丰富的实践完善思想,实现了在实践中丰富自我,提高自我和发展自我;不同标准的扶持政策,减少了贫困户实施项目的自筹资金量,贫困户既能够把项目建成,又能够把项目建好,达到了扶持一户、脱贫一户、致富一户的扶贫效果。在他的埋头苦干、“撸起袖子”加油干下及党委、政府的指导下_镇的“两率一度”得到了提高。为_镇脱贫攻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我们_镇人民政府党政办科员_。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二
刘绍洲,现任镇巴县丰林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2022年初,创办了镇巴县丰林牧业有限公司。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发展,现已建成以茶叶、生态养殖、杂果种植、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已建成自有产权省级标准化示范茶园6000亩,占地2000平米的清洁化茶叶加工厂两座,年产高山有机富硒名优绿茶100吨;20xx年实现营业收入2600余万元,创利税400余万元,拥有固定职工50余人,季节性的临时工200余人,其中吸纳在册贫困户31户就地务工。
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吹响后,刘绍洲坚持以镇域内贫困群众为帮扶对象、以产业帮扶为重点、以拓宽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渠道、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增强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按照“市场主导、企业引领、合作社带动”的思路,依靠扶贫对象的人力和土地资,创新“公司+基地+扶贫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在观音镇楮河村和星子河村发展茶叶及蚕桑种植产业项目,与150户贫困户470余人签订发展产业增收带动脱贫致富协议,通过多渠道为贫困户增收。
篇十一: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村支书
村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敬业奉献事迹材料村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敬业奉献的事迹材料村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敬业奉献的事迹材料姓名,性别,哪里人,出生年龄,学历,各项工作经理。经过党组织多年培养教育,党性强觉悟高,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不论在哪个岗位上工作,她都以良好的个人素质、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好口碑。
一、顾全大局,勇挑重担下基层20**年**月,精准扶贫动态管理工作正式启动,**乡**村委会村落零散、山高坡陡,精准扶贫工作战线拉得又长,动态管理工作组考虑她是女性晚上下村不方便,分组的时候尽量分给较近的寨子,但是她任劳任怨,做完自己片区的工作后积极参与其他同志片区的工作。从此,她开始了两点一线的扶贫工作,奔忙在**村委会各个村落,周末加班加点成为常态,象一头勤勤恳恳、默默无闻、鞠躬尽瘁的“老黄牛”精心耕耘着自己的土地。
在**村委会没有比较稳定的一项产业,这些情况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于是她自己发展生猪养殖,20**年至20**年带动农户规模养殖3户,其中精准扶贫户2户。20**年她与村委会干部一起发展试种1.2亩黑木耳种植。试种成功后,20**年带动精准扶贫户***户发展黑木耳规模种植40亩。看到**村八个村小组因无垃圾池,村民到处乱倒垃圾,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她建议争取资金修建垃圾焚烧炉,**乡政府采纳后,修建6个垃圾焚烧炉,方便村民处理垃圾,使村容村貌得较大改善。完成8个村小组太阳能路灯的安装。“农村要致富,抓好教育是关键”,她一直坚持这个观点,村里有孩子考上高中、大学,她比谁都高兴。当她了解到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孩子考上高中、大学后经济压力大时,她向富宁县交警大队申请助学金4万余元,解决精准扶贫户子女读书生活费开销。
三、履职到位,事无巨细亲自抓20**年*月,按省委统一安排和部署,为实现贫困对象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应扶尽扶,实现“零错评”、“零漏评”、“零错退”,不让一户贫困户掉队的要求,各地对贫困户开展动态管理工作,当时正处在农忙季节,这项工作又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只能利用晚上到各村组召开村小组会和党小组会,每次她都及时赶到主持开会,有一次在那洪村小组散会后己经夜深了,突然大雨如注,村
组长李健担心她冒雨摸黑回家不安全,挽留他在村里住下,等第二天再返回村委会,可是第二天己经约好到另一村子开会,她担心影响第二天的工作进度,委婉地谢绝村组长的挽留,村小组长只好开摩托车载着她冒着风雨连夜赶回村委会,在返回的路上,皮鞋变水鞋,裤脚变泥管,个个都淋成落汤鸡,但她仍然兴致勃勃的给大家讲笑话,为大家加油鼓劲,为大家解乏。由于她工作认真负责,对各个环节工作严格把关,对每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到公平公正,保证了**村委会动态管理工作高质量地完成。
在**村公路建设、村间道路硬化、村活动室建设和那桑村小组活动室建设期间,为尽早解决村民出行难、无活动场所的问题,她没少跑工地现场,有时一天跑上两三次,她和其他村委会干部整天风吹日晒。这些工程项目已全部完工,特别是岩外村小组至那桑村小组通砂石路,解决了**村***户***人的安全出行,结束了人背马驮的历史,为整村产业扶贫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脱贫出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带病工作,情牵两地无怨悔虽然参加工作才两年多,但是**村委会8个自然村曲折坎坷的小路上,**同志不知走了多少遍,不知道磨破了多少双鞋,流了多少汗水,村里哪里有个沟,哪里有棵树,哪个精准扶贫户家有多少口人,情况如何,她都记得一清二楚。但却与家人聚少离多,家里的事情,她一样也没能帮上,全部交给了丈夫,家里的生猪养殖场全部是丈夫打理;她因工作关系两个小孩读书开学报名都是由丈夫带领。但每个阶段的走访问卷,她都和帮扶人一起完成,每次都是一个村走访完接着另一个村;一户走访完接着另一户的走访。晚上她都是独自把走访完的问卷审核完整理归档。为完成工作任务,有一次她因晚上下村淋雨发烧严重,同事都劝她去医院检查一下,她却说:发点烧而已不怕,等忙完这几天再去看也行。
**同志敬业奉献的精神和工作业绩得到**乡党委政府领导、村委会领导、村民小组长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一致好评,得到**驻村扶贫工作全体队员的肯定,她20**、20**连续两年被评选为优秀中共党员,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她勤奋工作、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脚踏实地干工作、爱岗敬业作奉献。
篇十二: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村支书
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村党支部书记多篇
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村党支部书记1在村民眼中,他不仅是第一书记,更是村民的贴心人,是村里最受欢迎的人。他就是天等县都康乡把孔村第一书记伍勤忠。2015年秋天,伍勤忠到把孔村担任第一书记。他用一个多月时间,摸清了村里的情况,决定引导村民发展富硒水稻种植。他主动联系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有关专家来实地调研,在村里实施“1000亩富硒水稻技术推广示范”项目,通过推广土壤有机质提升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减量等技术,集成科学施肥绿色防控优良品种的方式生产富硒红米黑米和白米。同时,引进天等鲜谷农贸公司以高于市场价20%的价格对村里的富硒米进行订单收购,每亩比一般水稻增收1000元。3年多来,全村累计推广种植富硒水稻6000亩,产值600多万元,129户贫困户受益,并逐步辐射到周边几个村屯。“种植富硒米,每亩增收近200公斤,加上政府的产业奖补,一亩田总共增收2000多元。”贫困户黄建国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脸。2018年,他通过种植富硒水稻成功脱贫。短平快养蚕项目也是伍勤忠重点打造的一个扶贫产业。村里
共有15户群众种桑养蚕,户月均收入超800元,5户贫困户由此脱贫。除此之外,他还帮助把孔村发展了系列产业——建立100亩柑橘种植示范基地,每亩可增收5000元,35户贫困户受益;在洞古屯建成两个面积达520平方米的肉牛生态养殖小区,通过养殖能人带动10户贫困户养牛增收,每头牛年保底增收4000元;依托孔香富硒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推广村民种植的富硒花生富硒黑豆等附加值高的特色农产品,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达到了9.7万元。
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很要害。伍勤忠组织带领把孔村党总支部开展党员“亮身份·送服务”活动,在各村屯路口设立“党员服务队信息公示牌”,让群众有艰难就能立即找到党组织,让党员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
多牛屯贫困户覃冠球一直想养兔,但因不懂技术缺资金胆怯失败而迟迟没有行动。伍勤忠了解到他的艰难和需求,立即与党员干部一道想办法请来技术员,手把手教他技术。此刻覃冠球的兔子年出栏500多只,成了村里养兔能手,2017年成功脱贫。
驻村以来,他带领村支部组织举办各种种养技能培训班20期,培训1240人次,培育初具规模的种养大户10户,为辐射带动周边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奠定了良好基础。
伍勤忠待村民如亲人,结对帮扶黄光仁等4户贫困户都按期脱贫出列。他每年都给这4户的8位在校贫困生购买书籍和学
习用品,并先后协助20名贫困学子申报雨露计划,协同19户办理小额信贷手续,动员32户进行移民易地搬迁,为8人办理慢性病卡。他还多次开车护送贫困户智障患者黄玉柳到乡派出所,协调解决其户口和身份证办理问题,使其能及时享受低保危旧房改造等扶贫政策。日常的点点滴滴,如春风化雨暖人心。
“我们这样的穷村,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书记当记头功!”对伍勤忠,把孔村支书村主任农桂忠赞誉之情溢于言表。
伍勤忠舍小家顾大家,儿子中考母亲病重住院叔叔去世都没办法抽出时间回去陪伴和料理。他不知疲乏地奔走于县直各部门单位之间,跑项目要政策争资金,引导动员成功人士反哺家乡助力脱贫。
如今,把孔村从昔日一穷二白的小山村,变成了“功能全有保障可持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18年被评为“__市脱贫攻坚红旗村”。
伍勤忠被评为2016-2017年度“全区优秀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获2016-2017年度“全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贡献奖”,2018年被评为“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
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村党支部书记2什么样的村党支部书记才是好干部?对于这个问题,每个村民心中都有一杆秤。替群众着想,为群众谋利,帮群众致富,这
样的村干部,村民就拥护。蒲台乡羊起台村党支部书记余万红就是这样一位村民贴心的当家人,舍小家顾大家,勤恳工作,热心关怀帮助每个家庭,把他所钟情的红、绿、蓝三色变成了坚实的脚步。
红色信念——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余万红是土生土长的羊起台村人,祖祖辈辈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土地上,从小在他的心中便萌生了改变这苦难现状的想法。于是,20岁出头的他,便背起行囊踏上异乡,找寻让父老乡亲们摆脱贫困的出路。2011年,余万红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12年,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员。“共产党员不仅是一种身份,更是神圣的使命,那一刻,我便觉得,我的人生有了明确的方向,跟党走、为民办实事的使命让我走地更加坚定。”余万红说。作为共产党员的余万红,心中装着羊起台村263名父老乡亲,带领村中青壮年在西宁、兰州从事水暖维修、疏通下水的工作,刚开始的10人、20人到后来的50人,队伍逐渐壮大起来,从此揭开了蒲台乡羊起台村管道疏通劳务活动的序幕。2016年,羊起台村遭受山体滑坡,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2017年,在党的易地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在蒲台乡党委政府的多方协调下,羊起台村开始实施易地搬迁工程。余万红临危受命,担任起羊起台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
在关键时刻,就要冲在前,更何况这是改变家乡父老乡亲几代搬迁梦的时刻,我更应该站出来”,余万红说。
易地搬迁程序复杂、工作难度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有群众思想存在顾虑,他就一户一户做思想工作,逐渐消除了老家耕地会荒废、基本生活不能实现自给、生活习惯难以改变等顾虑;搬迁是个好机会,但搬迁到哪里,选址问题又摆在了羊起台村村民的眼前。为了让父老乡亲们住到一个舒适又便利的地方,余万红花半个月时间走遍了乐都区的每一个地方,最后决定搬迁到离县城两公里的碾伯镇高家村。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就应该肩负起‘当家人’的责任和使命,村里的事情就是我自己的事情,跑半个月对我没有任何影响”,余万红回忆起当年为选址奔波时感慨道。
“2018年,连绵雨季,建设工地天气阴冷,满是泥泞,余书记塔个小帐篷,坚守工地,督促进度。六一儿童节,其他孩子父母陪伴去游乐园,去野外尽享节日的快乐,余书记看到自己的两个女儿懂事的爬在沙堆上玩耍,心里真不是滋味。但一想到乡亲们的搬迁大事,他毅然决然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对女儿的愧疚和疼爱深藏在内心。”乡党委书记李福海回忆起羊起台搬迁过程时说。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打破了新年原有的欢乐氛围,原定于在羊起台新村的“青海年醉海东”活动的第二主场也被迫取消。
作为羊起台村党支部书记的余万红,此刻心里也是非常不好受,为了这场活动他们已筹备了太久,如果活动成功举办,对羊起台村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但疫情当前,生命为重,想起这些余万红便立刻组织村“两委”成员、党员、村医、村警等一切力量,筑牢疫情防控牢固屏障。
“当时,疫情期间大家都只能待在家里,余书记便带领村里的干部上门测量体温、登记所需的物资,用自己的私家车出村为我们大家一项一项进行购买。”村民余德奎说,“通常都是余书记自己先掏钱买上,最后我们给他钱,有时候少个几元他也不在乎”。
“疫情期间,作为村上的党支部书记,我有责任守护好一方百姓的安全,作为一名党员,我应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冲在抗疫最前线。”余万红说。
2月7日中午,余万红代表羊起台全体党员和村民到蒲台乡政府捐款__元,用于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他积极发挥支部书记带头作用,以个人名义为疫情防控捐款3000元。
绿色梦想——守护好父老乡亲的一亩三分地2019年9月,羊起台村全体村民搬迁至高家村,青砖灰瓦的二层小楼,整洁干净的村庄道路,树木郁郁葱葱,新村环境宁静优美,羊起台村民踏上了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搬得出”以后是否“稳得住、能致富”?是摆在蒲台乡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件大事,也是余万红的一件心头事。为了合理利用高家
村临近县城、与主要以农家院为发展经济的窑庄村相连的地理位置优势,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羊起台村党支部牵头成立旅游公司,采取“支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将新村打造成集特色小吃、特色物产、特色民俗(宿)、传统作坊等为一体的“美丽乡愁-家乡记忆”乡村旅游基地。通过“美丽乡愁-家乡记忆”的旅游形象品牌,将羊起台新村建设成喧嚣城市的小憩乐园——农家庭院经济,打好绿色牌,走好绿色路,算好绿色账,让群众吃上生态饭,实现绿色发展梦。
“我们的旅游基地今年从五一开始营业,截至目前,游客量达__人次,今年收入达10万元左右,加上去年的10万元,现在已经创收20万余元”,当被记者采访时,余万红在镜头面前说道,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群众担心老家的耕地被荒废"这一顾虑,余万红一直挂在心头。乡党委政府鼓励成立种养殖协会,一方面可以流转老家的土地,另一方面增加群众收入。余万红便积极动员村里群众,进行土地流转,成立了亿丰种养殖协会。种植玉米、饲草等,同时,利用老家闲置地建立养殖场,进行肉羊养殖。
“亿丰就是指亿人到了这里,都能大丰收,也希望我们的种养殖协会能年年大丰收,留住父老乡亲挂念的一亩三分地”,余万红动情地说。
“在余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搬到了新村,住上了好房子,还能
把老家的地种起来,我们两口子还可以去除草、收割,增加我们的收入,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啊”,贫困户余万贵说。
蓝色畅想——最爱水暖工的那一抹蓝“原本苦难,就该富不忘本”,这是余万红的人生信条。从事20余年水暖工工作,那套蓝色的工作服对他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这份曾经让他摆脱贫苦生活的工作,他想继续做大做强,让更多有困难的人通过从事水暖工摆脱贫困。2017年在乐都区成立“海东市乐都区康通水暖工劳务扶贫协会”和“海东市乐都区亮晶晶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在此协会和公司的基础上,2018年成立了蒲台水暖工劳务综合体“乐都区蒲台水暖工服务中心”,2019年成立蒲台水暖工服务中心,同年,被入选为省级劳务品牌。蒲台水暖工从业人员达16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5人,年人均收入达5万余元。“全体父老乡亲从‘山上’搬到‘山下’,从农民变成市民,每户至少有一份工作,才能保障全家人的基本生活,”余万红说,“蒲台水暖工现在是省级劳务品牌,可以为广大群众提供许多岗位,这样既保障群众的基本收入,还可以壮大发展蒲台水暖工服务中心。”“我是跟万红从1997年开始就干起了水暖工工作,那时候万红才刚18岁,但是特别能吃苦。这一路走来,我们经历了太多,当时不被看好,我们一路坚持,现在发展壮大。”54岁的何正德
说,“他会经常回忆起以前从事水暖工时候的事情,帮助更多的人是他的追求,也是他钟爱水暖工这一行业的初心。”
后记说完便转身投入到为准备五一旅游活动中去了,留下一个忙碌的背影。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村党支部书记3__同志生于__年__月9日,__年_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22年1月任X村党支部书记至今。他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廉洁自律、心系群众、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坚持党性,公而忘私,身体力行,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X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大量贡献。2022年6月被中共X县委表彰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一、狠抓村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班子执行政策水平和解决处理问题的潜力。从2022年上任副支书开始,他就着力X村的发展大计,经过一番苦苦思索,最后,他得出结论:造成村里落后的原因,首先是“人”的问题没有解决好。于是,他一上任,就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他始终把建设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作为一项根本的任务来抓,任务再重,工作再忙,从未动摇。他经常教育大家,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工作,务必持续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把学习作为一种职责,作为立身做人的一部分。他能够认真学习党的农村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个性是对中央1号文件,深学常思,并亲自给群众进行讲解
说明。他十分注重对全体党员的学习培养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他领导支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村两委会学习、党员议事、民主生活会、党风廉政建设、党员一对一帮扶等制度,使支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支部班子整体合力不断增强,村班子建设紧紧地抓在手上。二是在提高班子执行政策水平和解决处理问题的潜力上入手,针对个别党员干部认识不清,方向不明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认真分析、个别谈话,帮忙他们在认识上找差距,在行动上找原因,使支部全体党员在耐心细致的工作中受到教育。他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不断为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在上级党委的指导下,把有经济头脑、敢闯敢干、年轻有为的能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来,进入村两委班子。在他任支部书记以来,先后发展党员20名,涌现出了等一批觉悟高、观念新,带富潜力强的党员。
二、切实抓实脱贫攻坚,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长期以来,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群众思想落后等原因,该村发展一向滞后,群众增收困难,村里不仅仅穷,且治安混乱,民事纠纷多,村干部大部分精力都用在调解民事纠纷上,计划生育、产业调整等工作难以推动。村民们长期延续着传统的种植方式,生产效率极低,守着一坝好田土,过着贫困的苦日子。X走立刻任后,明确“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想富就得在经济上做文章的工作思路,为了全村的经济发展,带领群众奔小康,身为党支部书记的他心里装的是群众,他组织党员干部进行技术
培训奔忙于农户家中进行指导,从根本上解决了部分农村党员和群众“想干不敢干,想干不会干”的问题。他紧紧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的工作思路,全面分析本村的发展形势,拓宽思路,针对本村特点,狠抓长产业发展,坚持长短结合,确定了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为长产业,以小麦种植为短产业为重点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油茶、柑桔、板梨和小麦。全村现已发展油茶175亩、板梨180亩、柑桔200亩,目前长势良好,林下种植的小麦丰收在望。紧紧围绕住房保障问题,针对全村的危旧房屋和闲置房屋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对确需改造的房屋进行了全面改造,对闲置的45幢房屋进行了标识,并对有危险的6处危房进行了全面拆除和复垦,彻底消除了建筑安全隐患。
三、抓好精神面貌建设,推动各项事业发展。X同志不仅仅带领乡亲们走勤劳致富之路,更重视精神礼貌建设。针对村公共活动场所小、设备简陋,满足不了村民需要的状况,他和村两委用心向上级争取资金,完成了村两委活动室新增110平方米的建设,增设了科普图书室,现有科普图书1000余册,有了社会治安值班室,完成了村卫生室建设,有效改善了村民公共设施。此刻全体村民的精神礼貌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狠抓环境卫生整治,提升群众的文明卫生意识。针对大河边村人口多、住户比较密、文明卫生比较差的具体情况,在全镇率先争取创建X卫生文明示范村。他和村脱贫攻坚队一道提出“拆除一批废圈、例用一批空地、砍掉一批落叶乔木(竹子),种植一批花草”的工作思路,对全
村进行一次全面整治,并且本人亲自部署、亲自编排竹栏,带动全村共同整治。通过治理,全村文明卫生得到了有力的提升,全村环境卫生得到了有效改善。同时,建立健全了治保会、红白理事会、治安巡逻队,设立村组卫生保洁员,这几个机构和人员分工协作,各负其职,在精神礼貌建设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工作中狠抓打黑除恶、安全生产,提升群众安全守法意识,营造良好的安全、法治环境。此刻村里社会治安安定,邻里和睦,村民遵纪守法,全村无上访,民风得到了极大转变,村里一心一意发展经济的新风尚正在构成。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行百里者半九十,此刻大河边村是X镇文明卫生工作示范村,脱贫攻坚出列的巩固村,X村支部正以百倍的努力,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蓝图和实施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工作继续前进。
篇十三: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村支书
脱贫攻坚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材料近日,一位83岁的老人将一面印着“热心领导人民公仆”的锦旗送到xx华侨管理区,表示要亲手送给陈锦君。老人是该区桥巩镇文武村的贫困户,其两个孙女的特困家庭补助爱心企业赞助,都是陈锦君积极奔走争取来的。“看到您送来锦旗,我比收到玫瑰花还要惊喜。”陈锦君说。陈锦君是来华管理区农业局干部,2015年10月挂任文武村第一书记以来,努力带领该村68户贫困户一步步走上脱贫致富路。“水泥马路宽阔平坦,小康住房拔地而起;娱乐项目丰富多彩,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这就是文武村当前的写照。通过近3年的努力,文武村达到脱贫摘帽“十一有一低”标准,贫困发生率降为2.2%。脱下“高跟鞋”真心驻村“用真心去扶贫”这是陈锦君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文武村共有725户2976人,原先有贫困户68户,贫困人口282人。当地曾流行这么一句话:“有女不嫁文武村。”陈锦君刚驻村时,不少村民质疑:“一个年纪轻轻的姑娘,能帮助村里脱贫吗?”面对质疑,陈锦君暗暗告诉自己:既然来扶贫就要吃得苦,穿得了高跟鞋也要穿得了跑鞋!那时,村里路灯坏了很久,群众都盼着这位新来的驻村书记解决这个难题。陈锦君开始筹款修路灯,经常奔走于各个部门,汇报填表申请……功夫不负有心人,陈锦君申请到了20万元的经费,完成了文武村的亮化工程。此外,她又申请到7万元,建成了屯西屯的篮球场戏台,还修建了两座水利桥。两年多来,她共为文武村争取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物资合计
215万元。撸起袖子发展富民产业文武村主要种植甘蔗,还种植一些水果蔬菜玉米花生等。村里
没有特色产业,没有集体经济。陈锦君与村干部多次调研,选定种植柑橘三红蜜柚,发展养蚕肉
鸡养殖。方向一定,雷厉风行的陈锦君带领村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她通过创新肉牛养殖方法以及小额贴息信贷平台,引导贫困户发
展肉牛养殖。仅此项产业,贫困户每年可增收5000元以上。村民们看到养牛赚钱,也纷纷加入养牛行列。
为发展产业脱贫,陈锦君还组织成立了文武村水果种植合作社蔬菜种植合作社养蚕合作社,吸纳带动约80%的贫困户发展种养,促进增收。
如今,文武村形成种桑养蚕水果“双高”糖料蔗肉牛四大特色产业。全村共申办专业种养合作社5个,贫困户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2.8%。
两年来,陈锦君共帮助36户贫困户申请产业奖补资金35.96万元。成为贫困孩子的知心姐姐在村里,陈锦君还是孩子们的知心人,孩子们叫她“书记姐姐”。萧凯文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初二学生,10年前父亲出去打工至今未归,杳无音信,此后母亲改嫁。多年来,她和妹妹跟着叔叔和年过八
旬的奶奶生活。由于奶奶生病住院,家庭经济担心,萧凯文无法上学,找到了陈锦君。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陈锦君立即帮助萧凯文申请资金,重圆上学梦。她还自掏腰包,为萧凯文添置生活用品。
陈锦君经常走访文武村33名贫困儿童,为孩子们送去书包文具等学习及生活用品,解决他们的艰难。
为了解决贫困户家庭孩子的学业问题,陈锦君四处奔走,帮忙联系爱心企业开展公益助学活动,让17名贫困学生获得资助,资助金额1.2万元。
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驻村第一书记“1只土鸡3公斤土鸭蛋5公斤香水柠檬2公斤百香果。”7月27日,在扶绥县山圩镇玉柏村委办公室,驻村第一书记刘晖一边翻看微信群信息,一边在本子上记录并重复核对。驻村以来的每个周末,是刘晖最忙碌的日子。她确认订单无误后,打电话通知农户备货,并走屯串户收集土货,然后打包,用自己的车拉回xx,再等大家来提货。“其实只是捎带,我想通过这个方式帮助群众把好东西推销出去,增加收入。”刘晖说出她做“微商”的初衷。今年3月,刘晖从xx市驻xx管理处到玉柏村任第一书记。驻村后,她发明当地很多农户发展特色种养,却愁于“卖不出”“不会卖”。如何帮助群众把土特产品卖出去,而且卖出好价钱,成为她一直思量的问题。
有一次,有人在微信群里问她:“经常在农村呆,怎么不带点土货回来?”这一问,给了刘晖很大的启发。于是,她组建“山圩生态农产品第一书记联盟”微信群,把自己朋友圈里的“吃货”们全拉进来,农户一有好东西要卖,她就在群里公布信息,并负责后续的捎带。为了让村里的土货被更多人熟识,刘晖一直没少费心思。她“说服”一个羽毛球俱乐部在举办比赛时,给每位报名者送两枚土鸭蛋,获奖奖品也是土鸭蛋。“六一”儿童节,村里举办“爱的奉献——让爱的阳光普照贫困村的孩子”文艺演出,她邀请“朋友圈”里的40多名城里人到现场参加活动。晚会穿插的土特产品展示品尝环节更是让来者有得看有得尝,使玉柏村的土货名声大噪。每逢双休日或节假日,群里只要有“吃货”想到玉柏村“淘宝”,她都乐当向导。
“单打独斗难成气候。此刻每次带回的东西都是从各家各户拼凑的,品质不一。有的东西有时候还断货,假如人家需要的量多,我们根本拿不出手。再说只在微信代售,渠道非常单一。”刘晖说。尽管她的座驾由轿车换成面包车,能拉回城的土货越来越多,但刘晖并未就此满足,而在不断努力改变现状。
7月17日,电商企业xx小灵象科技有限公司受邀到山圩镇开展电商营销品牌策划帮扶工作商讨会,对全镇生态养鸡等产业的电商模式及前景进行可行性预测,并达成合作意向。目前,村里300多亩香水柠檬通过电商渠道源源不断外销。玉富合作社和渠透村生态鸭养殖基地两个点分批养殖蛋鸭3000羽土鸡3000羽。该合作社和基地可视化养殖和产品二维码识别工作正有计划推进。
“以后基地每销售一份产品,将从中拿出一定份额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帮扶贫困户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同时我们购进1000羽蛋鸭免费发给有意向的贫困户散养。玉柏村农副产品已名声在外,有了质量保障,再搭上电商快车,群众增收指日可待。”刘晖信心满满地说。
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驻村第一书记——一位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的坚守“我们村的第一书记叫陆政,他是一位和气可亲的叔叔”“自从书记来了以后,我们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村里的路也修好了,从以前的泥土路变成此刻的水泥路,家家户户还安装了互联网”……今年4月,xx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纳小学6年级语文教师黄宏宁,给班上学生布置了一份作业:环绕身边熟悉的人物写一篇自由命题作文,学生王西萍写的是弄纳村驻村第一书记。“她的文字虽然稚嫩,但透着真情实感,因此我在课堂上把这篇作文当做优秀优秀范文朗读了一遍。”黄宏宁随后将这篇作文上传到一个扶贫工作群里,“陆书记”的扶贫事迹开始为更多人所知晓。王西萍作文中写到的陆政,2015年到弄纳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两年任期结束后,他又主动申请留任。记者日前在弄纳村见到了陆政。32岁的他个头不高,嗓门很大,皮肤晒得黝黑,走起路来虎虎生风。采访期间,陆政不时要接听电话,有村民询问事宜的,有上级部门安排工作的,其间还临时出去与人洽谈一个项目——他太忙了!正值暑假,6岁的儿子来看望陆政,可他
顾不上,大部分时间里,孩子只能和村里的小朋友们待在一起。“弄纳村离县城130多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也有8公里,是全
县最偏远的行政村之一。”说起村里的情况,陆政如数家珍。弄纳村属于深度贫困村,至今贫困发生率仍高达41.9%。“进村的路坑坑洼洼,车子都开不进来,有的村民住在破旧的木板房和泥瓦房里,家里一件像样的电器都没有。”陆政仍记得初来弄纳村的印象,那时全村贫困发生率超过70%。
基础设施落后缺乏产业带动村民素养低,一个个问题像绳子紧紧束缚住了弄纳村的手脚,要打开局面,就要尽快找到突破点。从哪里着手呢?经过多次调研再三思量,陆政瞄准了水。
弄纳村地处典型的喀斯特地区,老百姓长期面临“水困”。全村17个屯,惟独4个屯有饮用水源,全村2300多名村民大多靠“望天水”生活,有的地方甚至需要天天走几公里山路去挑水。水除了供人饮用,更是发展生产不可或缺的资源,“从种养到建房屋修路,样样离不开水。”在后援单位县水利局支持下,陆政带领村民们修建供水管网和地头水柜,经过3年多努力,目前全村用水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
水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弄纳村发展的“命门”。在上级支持下,弄纳村的村容村貌逐步改善,硬化后的入村道路平坦宽阔,老旧的木板房已难觅踪迹。贫困户刘凡周刚建了一栋新房,家里还养起了牛羊,“以前用水担心,建房子用水都不够,此刻情况不同了,家里不仅通上自来水,还修了一座水柜。”
产业也在稳步发展。陆政指导村民成立了养殖合作社,以“党支
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动群众养鸡养牛养猪养鸽子。贫困户侯绍文和妻子均为残疾人,共养育了3个孩子,在合作社带动下,他们家养了5头猪6只羊,生活慢慢有了起色。
由于工作出色,陆政被评为“优秀第一书记”“先进工作者”。小学生王西萍常在村里碰到陆政,“他总是很忙,有时在开会,有时带着大家干活,四面的人经常说起他做的好事!”在13岁的她看来,陆政的身上充满正能量。
陆政却没有丝毫松懈。记者日前在弄纳村采访时,有外地老板前来洽谈养殖项目,“我期望引入更多企业,有了扎实的产业带动,村民们才干稳定脱贫。”陆政也深知教育对于脱贫的意义,眼下他还在为改善孩子们的教育条件而积极奔走。(完)
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驻村第一书记——记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伍勤忠在村民眼中,他不仅是第一书记,更是村民的贴心人,是村里最受欢迎的人。他就是天等县都康乡把孔村第一书记伍勤忠。2015年秋天,伍勤忠到把孔村担任第一书记。他用一个多月时间,摸清了村里的情况,决定引导村民发展富硒水稻种植。他主动联系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有关专家来实地调研,在村里实施“1000亩富硒水稻技术推广示范”项目,通过推广土壤有机质提升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减量等技术,集成科学施肥绿色防控优良品种的方式生产富硒红米黑米和白米。同时,引进天等鲜谷农贸公司以高于市场价20%的价格对村里的富硒米进行订单收购,每亩比一般水稻增收1000元。3年多
来,全村累计推广种植富硒水稻6000亩,产值600多万元,129户贫困户受益,并逐步辐射到周边几个村屯。
“种植富硒米,每亩增收近200公斤,加上政府的产业奖补,一亩田总共增收2000多元。”贫困户黄建国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脸.。2018年,他通过种植富硒水稻成功脱贫。
短平快养蚕项目也是伍勤忠重点打造的一个扶贫产业。村里共有15户群众种桑养蚕,户月均收入超800元,5户贫困户由此脱贫。除此之外,他还帮助把孔村发展了系列产业——建立100亩柑橘种植示范基地,每亩可增收5000元,35户贫困户受益;在洞古屯建成两个面积达520平方米的肉牛生态养殖小区,通过养殖能人带动10户贫困户养牛增收,每头牛年保底增收4000元;依托孔香富硒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推广村民种植的富硒花生富硒黑豆等附加值高的特色农产品,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达到了9.7万元。
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很要害。伍勤忠组织带领把孔村党总支部开展党员“亮身份·送服务”活动,在各村屯路口设立“党员服务队信息公示牌”,让群众有艰难就能立即找到党组织,让党员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
多牛屯贫困户覃冠球一直想养兔,但因不懂技术缺资金胆怯失败而迟迟没有行动。伍勤忠了解到他的艰难和需求,立即与党员干部一道想办法请来技术员,手把手教他技术。此刻覃冠球的兔子年出栏500多只,成了村里养兔能手,2017年成功脱贫。
驻村以来,他带领村支部组织举办各种种养技能培训班20期,培
训1240人次,培育初具规模的种养大户10户,为辐射带动周边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奠定了良好基础。
伍勤忠待村民如亲人,结对帮扶黄光仁等4户贫困户都按期脱贫出列。他每年都给这4户的8位在校贫困生购买书籍和学习用品,并先后协助20名贫困学子申报雨露计划,协同19户办理小额信贷手续,动员32户进行移民易地搬迁,为8人办理慢性病卡。他还多次开车护送贫困户智障患者黄玉柳到乡派出所,协调解决其户口和身份证办理问题,使其能及时享受低保危旧房改造等扶贫政策。日常的点点滴滴,如春风化雨暖人心。
“我们这样的穷村,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书记当记头功!”对伍勤忠,把孔村支书村主任农桂忠赞誉之情溢于言表。
伍勤忠舍小家顾大家,儿子中考母亲病重住院叔叔去世都没办法抽出时间回去陪伴和料理。他不知疲乏地奔走于县直各部门单位之间,跑项目要政策争资金,引导动员成功人士反哺家乡助力脱贫。
如今,把孔村从昔日一穷二白的小山村,变成了“功能全有保障可持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18年被评为“xx市脱贫攻坚红旗村”。
伍勤忠被评为2016-2017年度“全区优秀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获2016-2017年度“全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贡献奖”,2018年被评为“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
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驻村第一书记xxxx市灌阳县永富村第一书记苑守瑞,带领村民成立产销专业合
作社,让红薯粉焕发新生命——靠传统作物走出致富新路(时代青春派)靠传统作物走出致富新路(时代青春派)7月初,一场夜雨过后,天微微亮,xxxx市灌阳县新街镇永富村
村民周景杰就起床了,他要去自家的红薯种植基地看看,“红薯苗刚种下去,这么大的雨,可别出什么岔子。”
站在地头,看着茁壮成长的红薯苗,周景杰眉飞色舞,“多亏苑书记,给我们找出了这条致富的好路子。”
周景杰所说的苑书记,是村里的党支部第一书记苑守瑞。苑守瑞是xx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学工组组长,2015年10月起担任新街镇扶贫工作队队长永富村驻村第一书记。
先干了件“得罪人的事儿”灌阳县位于xx东北部,属山地丘陵地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素有“八山一耕地,半水半村庄”之说,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也是xx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永富村地理位置僻静,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从xx市区出发,要2个多小时的车程才干来到村里。第一次进村时,苑守瑞有点蒙:住的地方就是村委的一间小办公室,里面除了一张床一张小桌,别无他物。吃也是大问题,按照要求,第一书记每月驻村时间不少于20天,但村委会没有食堂,苑守瑞便开始了长期吃方便面的生活。生活还没理清,工作的重担就已经落到肩上:2015年,xx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贫困户精准识别行动,苑守瑞正好赶上。
“这是个得罪人的事儿,精准识别有进有出,有的人不符合条件就得清理出去,取消贫困户待遇,就有人不愿意了。”苑守瑞说,那时自己刚来,村民跟自己不熟悉,他们既怕被取消待遇,也烦被问那么多问题。村支书王熙槐打趣说:“小苑书记那时在部分村民心里,可以算是最不受欢迎的人了!”
但是,想着自己作为第一书记的任务和使命,想着家人学校领导对自己的期望和殷殷嘱托,苑守瑞咬咬牙坚持了下来,他坚持公平公正,挨家挨户走访核查。最终,按照上级的要求与部署,和工作队员成功完成了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对全村400余户近1500人进行了逐一入户调查评估打分,完成了统分核查评议公示系统录入等工作。
一张响当当的致富新名片苑守瑞刚担任第一书记时,永富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黑李种植,村里每家每户基本都种黑李。“有的年头收入还可以,但也是‘靠天吃饭’,售价方面也存在‘大小年’,比如2017年,由于第一季度天气偏冷且降雨频繁,每户黑李的产量减产了90%左右。”王熙槐说。既然种植养殖项目存在一定的风险,那么发展什么产业才干降低风险又能可持续地增加农民收入?边干边想,苑守瑞想到一条“以专业合作社为切入点,打造特色产业新名片”的路子。在灌阳,村民一直有种红薯加工红薯粉的传统,灌阳红薯粉也有一定名气,但是分散种植家庭手工作坊式加工零散销售的生产经营模式却没有给村民带来多少实质性的收益。
“我的想法就是让传统农产品焕发新生命,变成村民脱贫的致富产业。”苑守瑞说。2017年,在学校提供的12万元启动资金支持下,苑守瑞带领永富村村民成立了永盈红薯粉产销专业合作社,这样既可以将红薯粉生产产业化,也能为村民自己加工的红薯粉集中找销路。
想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刚开始很多村民都不看好合作社的前景,更别说拿出真金白银入股了,本来家里底子就薄,再亏本可怎么办?”苑守瑞说,为了发动村民,他和村里的干部开始一户户走访,讲解合作社的运营模式和规划前景,同时,对贫困户实行“入一分股,收两分红”的政策,只要入股就赠送一股红利钱。就这样,加入的人越来越多,全村近60%的贫困户入股合作社。
新建厂房,添置机器设备,完善管理制度,与xx市知名餐饮企业签订销售合同……合作社在大家的期盼中一步步发展壮大。如今,永盈牌红薯粉已经成了永富村一张响当当的致富新名片。2017年,通过加入合作社发展红薯粉的相关产业,入股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余元。“最开始加入还有点迟疑,但此刻觉得那时的决定太正确了。”合作社成员周景杰说。正是靠着合作社,周景杰去年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销路有了,为了确保红薯粉加工厂能有优质的红薯供应,苑守瑞又提议在永富村建成近200亩的优质红薯种植基地,并争取到了后盾单位7万元扶贫资金支持,不少贫困户都种了红薯,周景杰就是其中之一。
“小苑书记是个能干事的人”除了发展红薯粉产业,苑守瑞还帮助农户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聚
集了1000亩土地,成立了家庭农场,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种植,让农户的土地最大化利用起来。同时,他与村两委共同争取资金500多万元,完善村基础设施建设。看着苑守瑞将这些事一点点地推动起来,村民们纷纷点赞,“小苑书记是个能干事的!”
“这些第一书记都是好样的!从2015年10月派出6位驻村第一书记到此刻,xx理工大学对口联系帮扶灌阳县6个贫困村已经两年有余。两年多来,这些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灌阳县县委书记陆桂弟说。
根据统计,两年多的时间里,xx理工大学先后筹措600余万元资金用于灌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截至2017年底,包括永富村在内,xx理工大学联系的6个贫困村中的5个村顺利实现整村脱贫,670余个家庭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家庭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000余元增加到2017年的4200余元。
“在帮助贫困村脱贫的同时,我们还锻炼了自己的青年干部。”xx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李国忠说,此刻学校里很多老师都是毕业就留校,一直在象牙塔中生活,到基层磨练一番,到复杂环境中锻炼一下,对于青年干部的成长非常有意义。
“我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2010年从xx理工大学毕业后就留校工作,去基层之前都是在学校里面生活,人生经历相对单薄。这两年多的基层工作经验让我收获很多,对我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让我的人生更出色。”苑守瑞说。
2018年4月,苑守瑞的第一书记任期结束,被授予全区“美丽xx”乡村建设(扶贫)优秀个人,载誉而归。前来接替他的李少华也是xx理工大学的老师,比他更年轻。“看着不断有新奇血液补充,我不仅为村民们快乐,也为年轻干部能得到这样的锻炼机会快乐,一切都充满期望。”苑守瑞说。
篇十四: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村支书
脱贫攻坚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材料“白玉柱是我们村党员脱贫致富的一面旗帜。”这是巴马瑶族自治县百林乡阳春村干部群众对致富能手白玉柱的评价。2010年,外出打工的白玉柱返乡创业。2013年,阳春村党支部动员党员群众种植默科特柑橘,很多党员都打“退堂鼓”。要害时刻,白玉柱挺身而出,带头种植了4亩。如今,他的果园面积已发展到14亩,年收入10多万元。致富不忘众乡亲。白玉柱经常免费指导其他群众管护果树,还将贫困户的果场承包下来,确保贫困户有收入。2017年11月,白玉柱与他人合作注册成立了巴马香果满园种养专业合作社,采取“农户+合作社+市场”的方式带动农户发展水果,为农户提供管护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带动他们共同致富。目前,合作社种植有沃柑30亩默科特柑橘20亩,发展社员5人,带动贫困户15户,预计今年收入达到60万元以上。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决战脱贫攻坚的驻村第一书记村民脱了贫还要留下来——记上思县有生村第一书记彭宇上思县在妙镇有生村曾是自治区级贫困村,2017年如期脱贫摘帽。摘掉了贫穷帽子的村民快乐地说,这一切多亏了驻村第一书记彭宇,是他专心焐热了贫瘠的土地。而最近,最让村民“郁闷”的是,彭宇任期将满,按规定就要回原单位工作了。于是,大家轮番去挽留他,甚至有近百名村“两委”干部党员原贫困户等集体联名,向县委县扶贫攻坚办等单位写信要求留人。主动请缨驻穷村两年多前,46岁的彭宇主动请缨,从自治区气象局来到有生村担
任基层党组织第一书记。有生村位于上思县西南部,距离县城30多公里。2015年底,仍
有36户174人处在贫困线下,贫困发生率高达10.97%,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为2700元左右。而且,那时村党员干部在群众中威信与威望不高,带领群众脱贫意愿不高。群众安于现状,存在“等靠要”思想。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脏乱差。村党员群众热切期望能有一位带头人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这个区里下来的胖干部能干啥,会不会是来‘镀金’就走呢?”“一个外来的书记,真的会甘心待在村里帮忙吗?”初到村里,不少村干和群众心里直嘀咕。
村民不熟悉不信任,让彭宇一开始没少碰钉子。村里开会,村干会上光点头,会后不执行;给群众做工作,当天好不简单讲好,隔夜就变了卦……
起初,彭宇也感到有一些委屈,但转念一想:“还是自己为群众想的不够,没有真正得到他们的理解。”于是,他放下委屈把心一沉,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促膝谈心,与村干交朋友,访遍了全村305户人家,具体了解村情民意发展诉求,撰写100多篇驻村日记,提交2篇调研报告,参与处理好群众纠纷51起。
“看得出,他很不一样,是真正来帮助我们的。”渐渐地,村民们
开始对这个外来的胖书记另眼相待。烧起脱贫“一把火”如何烧起脱贫“第一把火”?彭宇和村干部商议后,组织村民到
xx南亚所等科研单位观摩,还请来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到田间地头上课,积极向后盾单位县政府气象水利等部门争取项目资金近1200万元,发动帮扶单位职工给贫困户捐来20多万元慰问金和物品……
小山村开始变样了,村民惊喜地发明,两层高的新综合服务楼美丽宽敞,还新增了一栋人工增雨标准化气象楼,文化休闲长廊卫生室文化书屋一应俱全,网络宽带覆盖全村的每个角落,安装上了太阳能路灯的屯屯通水泥硬化路在夜幕下宛如一条条美丽的彩带。
那时,有生村群众经济收入仅靠种植甘蔗,产业单一,收入水平低,村集体经济为“空壳村”。经过多方调研,彭宇谋划在村里发展特色高端水果产业,并创新性地提出了按“贫困户出土地,公司负责提供资金技术和销售,农户负责管理,收成四六分成”的模式进行产业开发。同时建立“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养殖合作模式,建设养鸡场饲养肉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经过动员,村里尝试种植了55亩台湾莲雾,并套种了1万多株台湾凤梨。种下去头一年,凤梨就实现了产销两旺,参与种植的贫困户增收了五六千元。第二年乘势而上,共建成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6个,百香果牛大力肉牛肉鸡等产业也小有规模,经济多元发展势态良好,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2万元,实现了零的突破。
群众心里有本账
有生村变了,村美人富。如今,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村里变得“热气腾腾”。彭宇却章法不乱,在做活其他产业文章的同时,没有丢掉甘蔗生产这一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他紧紧抓住国家“三区”人才贫困村科技特派员陆辉德派驻有生村的有利时机,建设千亩甘蔗“双高”基地,使有生村甘蔗种植持续三年获增产增收。多头并进,到2017年底,有生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
其实,为群众做的事,群众心里都有一本账。村民施启明以前天天起早贪黑地里刨食,还要照顾去世二哥留下的两个孩子和患病的妻子,生活的苦压得这个40多岁的汉子背地里没少抹眼泪。此刻,他自养了50多头生猪,还和人合种了15亩台湾凤梨,已于2017年顺利脱贫。“这一切都要感谢彭书记,是他帮扶猪苗,为我找专家,找合种人,让我学技术,全家的日子最终有了奔头。”施启明说。
每月驻村工作20天以上,忙于扶贫不顾小家……彭宇两年多的真情付出,群众看在眼里,并报之爱戴与信任。
有生村群众的挽留让彭宇心生感慨,“我总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点点应该做的事情,他们却给我那么多的肯定和激励,既让我感到脸上有光,又让我不安。”单位领导征求他对去留的意见时,他说:“没事,大家需要我,我没有怨言,愿意留下继续好好干。”
如今,彭宇仍然在村里日夜忙碌,依然信心满满。眼下,他又有新的打算:有生村远离闹市,美丽幽静。要结合已有的农业基础,发展旅游,走农旅融合的路子,让更多的老百姓受益。
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决战脱贫攻坚的驻村第一书记
村民不脱贫就不回邕——记天等县都康乡把孔村第一书记伍勤忠
“这就是第一书记?除了肤色黑点,也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嘛。”“来这里还不是为了镀金回去好发展,能帮咱摘掉头上的贫困帽?”
伍勤忠刚到天等县都康乡把孔村驻村的第一天,村民投来的是调侃甚至怀疑的眼神。
两年后,村民的目光变成了信任与肯定:“村里经济发展了,群众收入增加了,水泥路也修到了家门口,村容村貌变了样,咱们伍书记的确不一般。”
两年多来,把孔村贫困人口由186户778人减至108户419人,贫困发生率从22.9%降至12.3%。
因为工作成绩突出,伍勤忠先后被评为“2016-2017年度全区优秀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2017年全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xx市2017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标兵”。
走村串户摸实情村犬摇尾迎亲来把孔村位于都康乡北部,属典型大石山区村,748户3368人,惟独耕地3499亩。由于没有村集体收入,外出打工人员逐年增多。随着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村里的经济发展日益艰难。坑坑洼洼的土路,房前屋后随意搭设的棚子,随处可见的“三堆五垛”……这些让刚上任的伍勤忠意识到,要想带领全村人改变经济落后的局面,首先要从把孔村内部着手,才干让大家看到期望,才干把人心凝结起来。
记者在伍勤忠的驻村日记看到,两年来他先后100余次行走于村屯之间,200余次走访群众家庭,80余次深入田间地头,记录着每名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以及群众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状况和需求。
通过认真调查和实地走访,伍勤忠具体掌握了全村基本情况,撰写了[把孔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和[把孔村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为把孔村脱贫攻坚工作把脉开方,精准滴灌。
“伍书记热情质朴,看到谁都点头微笑。由于经常下村,村里的狗遇到伍书记都直摇晃尾巴,都把他当主人了。”把孔村党支书农桂忠说。
产业发展助脱贫富硒带富一方人长期以来,把孔村民一直秉承“养鸡买油盐,养牛来耕田”的生产生活方式。全村因病缺技术缺资金和缺劳力致贫的群众占80%以上。如何让老百姓富起来?他积极联系自治区农业厅专家实地调研和抽样检测,发明把孔村土壤农产品天然硒含量均达到有关标准,非常适合发展富硒农业。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伍勤忠从农业厅申请到70万元在把孔村实施“1000亩富硒稻技术推广示范”项目,项目区种植优质富硒红米黑米和香米。他与其他驻村工作队员一道深入全村12个屯培训群众800余人次,发放资料1000多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农业厅全程技术指导,奖补化肥,引进xx通达米业公司订单收购。
经测产验收,富硒稻亩产超500公斤,亩年均增收超2000元,全村一年两造可增收200多万元,全村贫困户均受益,并逐步辐射到周边几个村屯,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增加农民收入要多管齐下。伍勤忠依托孔香富硒农产品合作社推广种植富硒花生富硒黑豆等附加值高的特色农产品;发动15户群众种桑养蚕,户月均收入超1000元,5户实现脱贫致富。
“前几年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守着家里的几亩地过日子,家里比较贫困。”龙布屯贫困户农培安在“把孔村脱贫故事会”上给全村群众现身说法:“伍书记来到我家动员种桑养蚕,并落实各种奖补政策和提供技术指导。2017年我养了10批蚕,共收入8000多元,再加上饲养肉猪,年底一举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家里也盖起了三层砖混新房,日子过得舒心多了。”
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摘穷帽誓不还两年半的任期,对于伍勤忠的家人来说是漫长的,但对于把孔村整体脱贫而言,时间却太短了。驻村期间,伍勤忠经历了儿子中考,母亲病重住院,叔叔过世等大事,但都没有时间回去陪伴和料理,在他心中,把孔村脱贫攻坚工作与亲人同等重要。为了不让一个贫困户在小康路上掉队,他舍小家顾大家。两年来,伍勤忠不知疲乏地奔走于县直各部门单位之间,跑项目要政策争资金,引导动员成功人士反哺家乡助力脱贫。共争取资金1200多万元,完成22公里村屯道路5个篮球场3个戏台及3个文化室建设。2018
年初,他又争取到1800万元开工建设人饮和水利渠道工程;50万元实施富硒稻米提档升质工程,建成洞古屯50亩优质红米示范基地;筹措30万元引进xx富凤集团开展肉鸡养殖;落实105万元用于弄龙屯等7个屯屯内道路硬化和戏台建设。
2017年12月,把孔村顺利通过自治区扶贫成效考核“四合一”核验,2018年1月又顺利通过国家扶贫交叉考核检查,当地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今年3月,伍勤忠履职期满,可以回原单位工作了。但为了把孔村能够如期脱贫出列,伍勤忠自愿申请续任并得到组织批准。“带领大伙脱贫致富奔小康,既是我的责任,更是我的心愿。父老乡亲的信任和厚爱,是对我极大的奖赏。我将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贫困户不脱贫就不回xx!”伍勤忠充满深情地说。
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决战脱贫攻坚的驻村第一书记村民不脱贫就不退休——记容县旺维村第一书记罗传桂罗传桂驻村担任第一书记不久就到了退休年龄,本可以回家里孝敬老人照看孙子,过舒适的生活,可他偏偏要“自找苦吃”,接受单位返聘,继续留在旺维村,发誓旺维村一日不脱贫就不走人。这两年,他一直坚守在村里发展特色产业,解决群众饮水难题,帮助村民建新房子……2017年旺维村人均收入达5100元,比2015年增加1973元,全村实现整体脱贫。1甘为家乡出把力2016年3月,中国银行xx分行要委派一名党员干部到容县灵山
镇旺维村挂任党组织第一书记。“脱贫攻坚是硬任务,必须委派一位讲党性,对农民充满感情,
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党员干部去。”分行党委书记兼行长庞新方想到了有30多年党龄和近40年工龄的干部罗传桂。
“我身体好,还是容县人,有农村工作经验,对农民有感情,很多部门都熟悉,帮助贫困村有优势。即使过几个月我到退休年龄了,单位仍然可以返聘,让我坚持到贫困村摘帽为止。”在行领导征求意见时,罗传桂的态度坚定。几天后,他便背着行囊,赶到旺维村。
旺维村共685户2809人,其中贫困人口91户352人。多年以来靠的是传统产业收入。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127元,是“十三五”期间的四类贫困村。
到村后,罗传桂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走村访民,并多次与村党支部村委会钻研,最终确定方向:通过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2不甩穷帽不罢休罗传桂了解到,近年来,旺维村的经济能人封远林租赁山地1000多亩种植清香蜜橘,是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高效绿色项目。而封远林也有扩大果场规模,带动更多村民脱贫致富的想法,只是苦于缺乏资金。罗传桂马不停蹄地到县农业局扶贫办水利局旅游局等部门沟通,上自治区财政厅农业厅林业厅等单位争取扶贫项目资金。他的苦心赢得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赞赏和支持,年底,申报的一批项目陆续
获得批复,350多万元帮扶资金也很快落实了。清香蜜橘产业示范区获认定为xx县级特色农业示范区,升级为国
家“一村一品”示范区后,获中央财政拨款100万元的奖励。旺维村以封远林清香蜜橘果场为核心,发动群众以土地资源入股参股,组建荣源种植合作社,扩大种植产业。
通过产业扶持,如今,封远林清香蜜橘果场从1000多亩扩大至3000亩以上。同时,示范区还为129户贫困户免费提供果苗2万株,安排周边群众300多人进果场务工,其中贫困户43人,每年为贫困户增加劳务收入100多万元。
当年8月,罗传桂到了退休年龄。单位领导再次征求他的意见:“你的工作做得非常好,单位和市委组织部很满足,想返聘你继续干一段时间,让旺维村全面脱贫后再退下来。”
“请党组织放心,我一定让旺维村甩掉贫困帽子。”他毫不迟疑地应承下来。
3把事办到百姓心坎里旺维村村委会主任周剑怀说:“罗书记驻村以来,就住在村委会里,天天不是为村脱贫攻坚跑项目找资金,就是在村里同村干部现场钻研,解决群众发展产业遇到的艰难。”旺维村人饮工程的水管破裂了两年得不到维修,水管跑漏渗,村里2000多群众饮水成问题。罗传桂找自治区水利厅领导反映情况,很快协调县水利局为全村更换了水管。“拧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哗流出来的时候,别提多快乐了,罗书记真是做了件大好事。”
贫困户周建怀家共有5人,过去因无经济收入而致贫,房子破旧不堪。2016年春,罗传桂找来帮扶单位,扶持他种上百香果7亩,养了3头母猪,300羽中鸡,两年的现金收入超过6万元,加上国家危房改造补助和两个子女务工的收入,此刻建起了一栋两层新楼房。
过去,旺维村有相当部分村道没有硬化,一下雨就泥泞难走,严重影响了农副产品的外销。罗传桂与县住建局扶贫办和旅游局领导沟通,为旺维村争取到项目资金共99万元,全部投入村道硬化等项目建设,村基础设施面貌大为改观。
村委会原办公场所紧靠旺维小学,多年来因房屋置换问题没解决,既影响村委会办公,又无法解决教师住房问题。罗传桂邀请镇政府县教育局领导现场办公,当即获得20万元支持。他还争取县扶贫办拨款帮扶单位和一些爱心人士出资16万多元给村委会装修办公楼建造文化长廊和铺面,安置了20多名村民及贫困户就近就业,还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自找苦吃”的罗传桂笑了,当初的承诺如今实现了,旺维村最近通过了自治区的复核验收,全面脱贫摘帽。
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决战脱贫攻坚的驻村第一书记xx第一书记选派管理全面升级派什么人去,才干更大程度激发干事创业激情?第一书记轮换季,决策层需考量,授命的第一书记也关怀。xx市委针对前一轮人员选派保障激励管理考核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党组织第一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村级党组织第一书记选派办法][贫
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保障激励办法][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考核办法]等“一个意见三个办法”,推动第一书记选派管理工作全面升级。
“决战贫困进入决胜阶段,第一书记将承担更大的重任,发挥的作用也将更加突出。”xx市相关领导表示,“一个意见三个办法”的落实,给第一书记一颗“定心丸”,也进一步解决了贫困县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发展不平衡问题。
覆盖更广,做到一村不漏。针对贫困县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发展不平衡问题,该市在向899个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的基础上,首次同步向955个非贫困村选派,实现全市1854个行政村“一村一名第一书记”目标。同时规定,贫困村第一书记由县级以上单位选派,非贫困村第一书记由市县乡三级联动选派,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质量更高,实现选优配强。xx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介绍,本次选派的第一书记,优先从县级以上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后备干部以及中长期培养对象选调生业务骨干中选派,非贫困村的第一书记则优先从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优秀年轻干部负责人中选派或从市县选派到村任职的“美丽xx”乡村建设(扶贫)优秀工作队员转任。据统计,市县两级新一轮选派的690名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中,大专以上学历674人,占总数98.02%,比上轮增加201人;科级以上干部263人,占总数41.67%,比上一轮增加127人;平均年龄37岁,比上一轮减小2岁。
激励更强,确保精锐出战。为确保选派的第一书记“有盼头”“有劲头”,该市树立向基层一线倾斜的导向,从选拔任用经费支持关怀关爱方面出政策给保障。比如:明确在选拔任用干部或推举后备干部
时,优先考虑具有第一书记工作经历的优秀干部;每年按各职务层级以总数20%左右比例,对符合干部任职条件的第一书记择优提拔任用等。同时,引入工作容错纠错机制和定期谈心谈话制度;第一书记的伙食交通补助从天天40元提高到80元,并增加第一书记绩效奖励系数。
据了解,“一个意见三个办法”还明的确行第一书记实绩与派出单位年度绩效挂钩,根据第一书记的考核情况,赋予派出单位相应加减分,进一步压实后援单位责任。同时,明察暗访采取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双随机”的方式进行,确保考核的科学性客观性和真实性。
篇十五: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村支书
驻村第一书记精准扶贫工作先进事迹材料为了滩区群众的安居乐业驻村第一书记精准扶贫工作先进事迹材料目前,在东明县黄河滩区豆丹养殖扶贫基地,呈现一幅热火朝天的丰收喜庆景象,20多名工作人员正在大棚里加班加点采摘成品豆丹,连云港、周口、临沂等地的豆丹收购商们排队等候。村主任刘兴豪高兴的介绍说:今年豆丹反季节养殖,每个大棚可产豆丹200斤左右,现在市场价格每斤100—150元算,收益可观,加之黄河豆丹品种优良,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场景。这场景背后对县民政局驻村第一书记王培源来说,却有着太多的不为人知的故事。东明竹林新村是黄河滩区迁建第一村,也是省定贫困人口较多村。2021年新村建成后,共搬迁安置新刘乡、西竹林、东竹林等5个滩区自然村,1400户,5120人,共有贫困户239户836人。村里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为主,每亩地除了种子、农药、肥料、收割等费用,每亩收益较少。又因没有产业支持,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如何让群众摆脱洪灾困扰、已经安居的滩区群众脱贫致富、过上幸福乐业的生活,成为驻村第一书记王培源精准扶贫工作中最重要的事项。去年5五月中旬的一天,新刘乡自然村村主任刘兴豪对王培源说起这样一件事:连云港盛世豆丹开发公司看中了黄河难区的气候环境,准备在滩区投资,但公司那边对滩区土地流转及农田灌溉方面心存顾虑。“村子要发展,必须有产业。黄河滩区土壤肥沃,光照水资源丰富,最适合豆丹养殖。”王培源说:“豆丹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我们要把握好这个机会,尽快盘活土地资源,引进这个增收致富项目。”在随后外出考察了多个项目后,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最后认定发展豆丹种植比较适合。他们先是组织召开了党支部、村两委会,商讨研究豆丹养殖的可行性分析。得到党支部、村两委同意后,又连夜召开了党员会议,听取党员的意见,统一了思想。为了让广大村民打心眼里认可这个项目,他索性牺牲个人休息时间,走街串巷,苦口婆心地讲政策,算效益,终于赢得了广大村民的支持,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豆丹养植项目全票通过。经过一系列的深入细致的工作,最终让这个
1
占地1500亩,全国最大的豆丹养殖基地终于落户黄河滩区。因为黄河滩区土质半沙半淤,保湿性强,加之雨水充沛,日照时间长,自然
条件优越,大豆长势特别喜人。然而就在基地翘首以盼,等待上卵的时候,却突然传来一个令人揪心的消息:连云港育卵基地那边因飞机打药,导致绝大多数种卵中毒死亡。最后只能临时外购到30亩地的种卵。
虽然30亩的豆丹试养成功,效果也较为理想,但基地第一次豆丹养殖是以失败而告终的。连云港老板一气之下返回老家,不准备再投资该项目。而此时,村里1500土地已经晚种小麦近20天,村里百姓急等土地租金和农田耕种,最后甚至出现了哄抢大豆的现象。王培源一边安抚群众,一边带人连夜抢收豆种,经过一星期的抢收和凉晒,收获豆种XX万斤,挽回经济损失XX万元。然后,马上赶到连云港找基地杨总分析失败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打消顾虑,坚定信心。杨总深受感动,最后表示不仅要继续做好该项目,还要加大投资力度,搭建反季节养殖大棚。
就这样,在王培源精心运作下,基地成立了东明鲁西南豆丹养殖专业合作社,并长年聘请技术人员进行跟踪指导,合作社搭建拱棚140座,并带领村贫困户搭建扶贫大棚60座,带领村民们打响了第二次扶贫攻坚战役。
为了加快大棚施工进度,王培源带领合作社及30名贫困群众冒着大雪加班加点赶工期,用了一个月时间,终于赶在春节前将大棚搭建完毕。按照技术管理要求,为了冻杀害虫,大年初三,要把1500米开外的黄河水抽到棚内进行漫灌,由于抽水管道压力太大,多次出现管道爆裂情况,王培源几次跳到水里快速连线接管,双脚和衣服都湿透了,当时河沿边寒风刺骨,冻得他嘴唇发紫,双脚发抖,几乎站都站不住,但他依然坚持到浇灌完毕后才肯回去休息,现在还落下了迎风咳嗽的病根。为加快施工进度和把关大棚质量,平时他都是吃住在自已搭建的集装箱房里,唯恐项目再出现闪失。
在众人的悉心照料下,4月中旬,大棚内豆苗茁壮成长,种卵如期孵化。正当王培源准备松口气时,一个严峻的问题又摆到他面前,让他焦虑不安起耒。原来,天气进入四月后,棚内温度急速升温高,大棚内豆苗急需多次淋灌浇水,这就要求五一前夕,一定要解决好大棚架线打井等迫在眉睫的问题。于是王培源想方设法立即筹集资金20余万元,在田间地头加班加点,带领施工队伍,鏖战三
2
天三夜,如期建造变压器1座,打造600米深水机井6眼,架高压线路2021米,一举解决了困扰滩区群众多年的灌溉难问题,也才让这个扶贫项目走出了困境和僵局。
五一节过后,豆苗长势良好,前五棚投放的种卵几天便从密密麻麻的小米粒长成了柔弱可爱的小绿虫。王培源和技术员每天吃住在大棚里,仔细观察着他们的一举一动,细心呵呵护着这来之不易的虫宝宝们。即使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病虫害却又差点让他所有的心血化为泡影。原来,因为基地管理粗放,大棚纱网门没有及时封闭,豆丹的天敌蜘蛛突然蜂涌而入,急速产卵繁殖,专吃豆丹幼虫,而放卵后的大棚又不能用药物消毒,造成幼虫大量被蜘蛛毒杀,基地大棚无一幸免。
在通过人工捕捉和蝇拍捕杀无效的情况下,王培源彻夜难眠,到处请教有关专家,研究解决办法,最后决定请来蜘蛛的天敌来帮忙,到村头的养鸡厂,免费借用500只虫子鸡,每棚10只,放进尚未投放豆丹虫卵的大棚里进行虫害捕杀,没想到这些鸡籽们在大棚里异常活跃,战斗力极强,每棚两三天即能将蜘蛛消灭殆尽,虫卵也如期得以安全投放,最后总算是化险为夷,平安度过了这一难关。
五月中旬,基地大棚豆丹养殖终于喜获丰收,同时也带领村民们走出了一条新型产业兴村致富之路。"俺家的地离村较远,来回有30多里路,收种都不方便,地不种吧荒那儿啦,怪可惜的;
种吧又不合算,现在好了,地不用种,每亩还有1000元净收入"村民刘兴阁乐呵呵地说,这样不仅省心省事,闲时还不耽误务工挣钱,两全其美。
“通过这个项目建设不但能帮助俺村贫困户脱贫,还能带动村民共同富裕。”刘兴豪高兴的说;
“村里有劳动能力的5名残疾人和30个贫困户都在基地干活,帮着除草,打药,摘虫,他们每人一季能挣3000多块钱,豆丹植卵及采摘时节,全村人都能跟着创收。”
一花绽放不算春,百花盛开春满园。王培源并没有满足现状,在带领村民走出一条产业兴村之路后,他还致力于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品牌,在竹林老村复耕的370亩旧址上,规划建设集特色水果采摘,黄河鲤鱼垂钓,水上乐园,生态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东明黄河滩区农业生态园,总投资约900多万元,日前,
3
该生态园已在紧锣密鼓的施工建设当中。与此同时,黄河滩区居家养老示范基地项目也开工在即,预计十月初即可建成入住,两个开发项目建成后,将为新村带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4
篇十六: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村支书
以为民谋福为动力坚持积极参与李国同志在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开发系列精神基础上深入学习领会市扶贫工作一系列部署将扶贫理论转化为科学生产力认真积极参与扶贫相关工作对永辉超市对口帮扶的扶贫工作做了具体的分工并与县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深入对接乡镇村组进行实地调研走访和乡镇村组干部座谈与帮扶对象进行零距离交流对接具体帮扶事项共商帮扶措施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6篇(篇六)**,男,汉族,1977年出生于**县**镇**村,小学毕业后辍学外出务工,在**漳州创办太尔科技有限公司并成功上市。在商海打拼的**时刻不忘家乡发展,竭力捐资助学,为**脱贫攻坚作出积极贡献。“脱贫攻坚需要多方发力,作为一名从**走出去的企业家,我应该尽一份力!”1990年,小学毕业、年仅13岁的**揣着奶奶借来的50元路费,离开家乡,跟着老乡前往海南打工。干过搬砖、扛钢筋、清理下水道的脏活累活,学过武术,当过武术教练,积累一定的人脉和经验后,与朋友一起创立太尔科技有限公司。**年,**率领太尔科技在新三板成功上市,成为骨传导声学领域第一股。回望外出打拼的轨迹,**无限感慨地说:“咱们**人吃得苦!”正式凭着这一股拼劲儿,**在**漳州打拼成一片天地。作为从**走出去的企业家,他时刻关注家乡的发展。从通高速到建机场,从红叶节到全域旅游,从**脆李到农产品开发,家乡的每一点变化都让**兴奋不已。**年,党中央作
出扶贫开发部署后,**更关注家乡脱贫攻坚工作。**年10月17日,在全国第二个扶贫日活动中,**委托县人大活动办为困难群体和孤寡老人一次性捐款500万元。“知识是战胜贫穷的最好利器,作为一名曾经辍学的打工仔,我有责任帮助家乡贫困大学生!”**年6月,**县人大常委会在开展“代表主题活动”中,向各级人大代表和**籍企业人士发出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倡议。远在**漳州的**从网上得知消息后立即与**县人大活动办取得联系。“因为早年辍学,我深知失学之苦。”**动情地说,“作为从**走出来的企业家,我愿意以个人名义资助家庭贫困的高中应届毕业生。”随后,县人大常委会活动办会同县教委和相关学校对符合条件的高中应届毕业生进行筛选,拟定资助名单。为让企业家的资助真正惠及贫困大学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谭观银亲自率队走访拟资助学生家庭,取消不符合条件的资助对象3人,因确实困难新增加2人。当年,35名大学新生获得每年6000元的资助,共资助4年。第一批获资助的学生均出自**中学、官渡中学等**本地中学,目前正在西南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就读。今年高考结束后,官渡镇店子村11组魏洪燕考取成都理工大学,因父母双双残疾,拿到通知书的魏洪燕却高兴不
起来。得知魏洪燕的家境后,**承诺资助其完成大学学业。像魏洪燕一样,全县65名贫困大学生新生获得**每年6000元的资助,共资助4年。去年以来,**捐资助学金额达240余万元。“扶贫先扶志,作为一名在外打拼的创业者,我用自身经历激励家乡学子!”为让贫困大学生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在捐资助学的同时,更关注资助对象成长成才。**年3月和8月,**两次专程回到**,走访资助对象家庭,与贫困大学生座谈。“贫困是暂时的,我们要有信心和决心摆脱贫困,你们当务之急是要念好书,学好知识,掌握本领,用自己的智慧为家乡和家庭作贡献!”在与**中学贫困学生座谈时,**一遍遍鼓励贫困学生发奋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为适时了解掌握资助对象的读书情况,**与近百名贫困学生建立了微信群。**每天都要抽时间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虑,鼓励学生立志成才。抱龙镇泉水村5组高达品的父亲瘫痪八年之久,一家三口全靠母亲种地为生。成绩优异的他今年高考被厦门大学临床医学院录取。说起填报医学院的初衷,高达品含着眼泪说:“**叔叔的励志故事让我很感动,我要学好专业为像父亲一样的病人服务,回馈社会。”
反哺家乡在路上。**表示,资助家乡贫困大学生是他的第一个愿望,他还希望在**建设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和一家三甲医院,切实改善家乡人民的就学和就医条件。(篇七)一直在路上的“牛”书记奔走于村寨之间,一心一意为村民谋取福利,不辞劳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就是**镇党委书记——**。今天“基层干部争先锋·脱贫攻坚展风采”专栏播出,**:一直在路上的书记。还没到上班时间,**就在办公室忙碌的整理着资料,准备下乡实地调查**镇危房改造的情况,到办公室仔细的交代了工作以后,**就出发来到了**村官家地组的贫困户何顶才家中,与他亲切的交谈。详细的了解了何顶才的家庭情况以后,**又和他拉上了家常,鼓励他发展产业,早日脱掉贫困户的帽子。从何顶才家出来,**又到了其他几户危房改造的村民家中,给他们提建议、出主意,在查看了危房改造后,**又到了官家地组的**牛养殖场查看**牛的养殖情况,与养殖户交流养牛的经验。**年底,**通过不断的调研与摸索,创造性的提出了“五户联保”的**牛产业发展新模式,有效的解决了群众内生动
力不足的问题,目前,**镇全镇10个村已实现全覆盖,参与农户170户,共养牛852头,“五户联保”经验在全县上下推行,为**的产业脱贫翻开了新的篇章,大家也亲切的称他为“牛”书记。从官家地组出来,一路崎岖,**又来到了纸厂村村委会,指导工作人员收集资料,随后又叫上相关的负责人到纸厂村庭院硬化的施工现场去实地调查。夕阳已经快落下山坡,早已过了下班时间,**的工作却还没有结束,因为放心不下蔬菜、水果种植的情况,**又到了小寨村的水果种植基地,向村委会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种植和收成情况,看到娇艳欲滴的新鲜提子和农民忙碌的身影,**的心总算是放下来了。夜幕降临,**又转到前进村,在村民家中组织召开群众会议,就移民搬迁的工作给村民做思想工作,这就是**自**年以来就任**镇党委书记以来的工作常态,一心一意扑在岗位上,奔走于村寨之间,为**人民谋福利、谋发展,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这是**始终坚信的工作准则,同事都评价他为“一直在路上的书记”,正因为这种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的精神,**才受到了工作人员的爱戴。**镇共有人口2.4万余人,其中贫困人口就占了4611
人,为了让这些贫困人口早日脱贫,**紧密围绕中央、省、市、县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安排部署,在**镇积极发展**牛养殖、蔬菜种植、茶叶种植等多种产业,为人民群众真正的谋福祉,创新路。(篇八)贫困山区的致富带头人贫困家庭的脱贫主心骨**,42岁,中共党员,**市**县**族乡**村人,现任**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坚守大山11年,从一名返乡创业人员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大王”;引领带动当地群众种植反季节蔬菜15000多亩,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让绿色蔬菜成为高山乡镇的支柱产业。“我只是天天跟乡亲打交道的农民头儿”8月27日,记者在**县扶贫办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蜿蜒跋涉,终于驱车来到了深藏在大山里的**公司“菜蓝子”基地。所行之处,记者就被漫山遍野的蔬菜所震撼了。“看,那些地里全是蔬菜,有萝卜、甘蓝(又名包包菜)、白菜等。”同行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蔬菜成熟后,都将送到**的公司里去,集中粗加工后再运向外地销售。
汽车在蔬菜园子里咆哮着奔跑了近二十分钟后,到达了**农业开发公司。刚下车,记者看到该公司门前的坝子里,十多个妇女背着背篓,围着一个穿着西装的男子讨论着什么。“那就是我们此行要见的人**。”工作人员说。“账单子拿过来我看看,你家里今年不错哦,两个月收入4000多。”**数着人民币,微笑着跟对面的妇女交流着。“这还不得感谢你,没得林老板的大力支持,我们这些菜早就进猪圈了。”旁边的妇女跟着附和起来,随即就是一阵爽朗的大笑声。我们并没打扰这和谐的一幕,十多分种后,挨个数完钱,这些妇女们满带着微笑和收获离开,**才注意到我们的到来。“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听扶贫办的人说你们要来采访,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其实没什么好采访的,我只是一个天天跟乡亲打交道的?农民头儿?。”**说,刚刚那些妇女,都是周边零散的村民,自家种植的甜玉米吃不完,都是一背篓一背篓背过来卖的,只要能变现的农副产品,**一律收下。“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并能坚持到底的人”1993年,**高中毕业后,便远赴**砖厂打工。但他对笨
重的体力活儿没有兴趣,辗转来到山东寿光蔬菜基地做经纪人,他敏锐发现其中商机无限,便将经纪人活动流程记录了下来,准备将来回乡创业。**年,**联系到广州江南蔬菜批发市场的一位老板,一边负责生鲜配送,一边学习观察批发市场的运作方式,累积了经验。**年,**回到家乡,依靠打工赚回来的经验和资本,结合本地特色,个人投资150万承包土地300多亩,利用龙桥乡1200至1800米的海拔优势,发展高山无公害反季蔬菜。“根据在寿光和广州学回来的经验,一开始就施行?订单农业?的模式,跟周边农户协作发展。”**回忆说,那时候规模还不算大,所以一切十分顺利,农户赚了,他自己的腰包也鼓起来了,这时候他便想着扩大规模发展,于**成立了**农业开发公司。“成立公司的这一年,由于不懂种植、加工和管理方面的技术,仅收获期的一个月就亏损了80万元,这一棒差点将我打趴下。”**谈起往事仍心有余悸。“还好当年打工时结识的**老板听说后,派出3名技术人员驻地指导了近两个月,救我于危难之时,在下一个收获期的两个月时间里,终于实现了扭亏为盈。”这更坚定了**的信心,他决定进一步扩大规模,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真正实现“百姓发财,
公司发展”的目的。“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并能坚持到底的人!”**这样说到。“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在**的倡导下,公司积极履行企业帮村产业带动责任,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按照“产前投入、产中技术指导、产后合同价回收”的方式,以“订单农业”示范带动**族乡五个村**多户村民,对所有贫困户交售给公司的蔬菜给予40元/吨的额外补助。“好多贫困户逐渐富裕起来了,都走出了贫困。现在公司帮带的村民中还剩下200多户贫困家庭。”**说,这200户当中,有21户是深度贫困户,他把这21户当成重点照顾对象,采取“无形股”的方式进行重点帮扶,同时聘用到公司做帮工,加上土地分红等利好,**有信心在一年时间里让这些农户实现脱贫。为此,我们走访了深度贫困户黄思波一家,因为他也是领到提前分红的贫困户之一。从种植基地出发继续深入大山区近半个小时的路程,到达黄思波家中,他们是地地道道的土家族人。“旁边这两间小平房是去年才修的新房。新添置了电视、
洗衣机、农耕机等。”黄思波带着我们参观他新落成的房子,那年旧的木板老屋依然保存在那里,与新房构成了鲜明对比。“两个女儿一个上大二了,一个上高中,如果不是跟着林总种菜,这一年不知道怎么过日子。”据黄思波讲述,在种菜之前,靠种植土豆、玉米等农作物,一年收入只够家用,更别谈孩子的学费了,那一年两万多的支出,让农家汉子觉得十分无力。在黄思波的蔬菜地里,**带着技术人员将近段时间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特别传授。“一定要注意管护,对病变的菜要及时清理,需要肥料我先垫资你直接拉过来,把你女儿上学的钱先准备好。”**知道黄思波的难处,主动提出欠款提肥,后期出产再支付,这无疑解决了黄思波当前的燃眉之急。“今年在林总的帮助下种了20多亩蔬菜,大部分是萝卜,保守估计收入在6万元左右。”黄思波信心十足地说,今年完全不为孩子们上学的事发愁了,这得感谢**的真心实意的帮助。我们探究**真心真情帮助贫困群众的动力从何而来,**这样回答我们,“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我深知?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的道理。”**将公司发展植根于家乡广袤的田野,将个人追求融入
到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梦想,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新路,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肯定。公司先后获得“**县家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县优秀私营企业”“**市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市种菜能手”等称号;**个人曾当选**市第三届劳动模范、**市第三届第四届人大代表,被评为**年**市优秀共产党员、**年**市科普惠农带头人、**市首届“十佳”返乡创业明星。(篇九)用心用情做脱贫路上的“宣传员”
“脚下有多少泥土,报道就有多少力度”,这是**自治县新闻传媒中心主任**时刻提醒记者的话语。在脱贫攻坚报道中,无论严寒酷暑,高山峻岭她从不缺席,同记者奋战在宣传报道第一线,发现好典型、讲述好故事,传播好声音,让它们成为扶贫攻坚战场上一面面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旗帜。
在**自治县农产品集配中心,**新闻传媒中心主任**正同记者一道对农产品产销对接这一脱贫攻坚新举措进行重点报道,在这之前,他们已经奔赴了**多个贫困村寨,实地拍摄产业发展情况,了解贫困户、合作社对农产品产销对接新举措的看法,只为将脱贫攻坚战役中的成功经验真实的报道出去,为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信心和力量。将脱贫攻坚战役中取得的成就宣传报道好,发现好典型、讲述好故事,传播好声音,既能凝聚广大干部群众扶贫开发工作的思想共识,也能实现信息的互通有无,为各地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借鉴减少摸索环节。正是清醒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对于脱贫攻坚报道从不松懈,在《**新闻》中开设了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脱贫攻坚秋季攻势、脱贫攻坚群英谱、脱贫攻坚基层干部争先锋·脱贫攻坚展风采等专栏,组织记者深入基层蹲点报道,单是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至今,脱贫攻坚报道就已达700余篇。其中300篇在中央、省、市各级媒体宣传播出,为扶贫工作提供了舆论支持和精神力量。为增强舆论引导力度,让广大干部群众及时了解当前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政策举措和工作重心,**组织中层干部到桐梓县等地广播电视台考察学习,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力量,发挥微信公众号《微**》作用,让干部群众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各类脱贫攻坚信息。
除宣传工作以外,让**时刻记挂的还有结对帮扶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一有空余时间,便到帮扶对象家里忙和着,宣传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帮助贫困群众办理申请各类补助,为贫困户发展找办法谋出路。作为媒体人,“加班、熬夜、四处奔波”是生活的真实写照,但**从1988年踏入媒体行业至今,一干就是29年,从未想过离开。参与宣传报道的各类重大事件不计其数,曾荣获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多个称号。(篇十)**,女,群众,汉族,大专文化,现任**区**镇扶贫专干。在**区**镇,人们提起扶贫专干**的名字都会竖起拇指,都亲切地叫她陈专员。八年来,她翻山越岭,走村入户,为山区贫困农民搭建起通往致富路的金色桥梁。一、扶贫专员,责任重入泰山
**年1月,因工作需要,**调到**镇农业服务中心从事扶贫开发工作。“扶贫开发工作意义重大,如果没有国家这么多年在扶贫开发事业上的巨大持续投入,也许很多地方很多农户仍然在贫困线上徘徊,特别是那些基础条件差的贫困地区,仅凭个人力量很难步入小康生活。”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她深知肩上责任重如泰山。为尽快掌握全镇扶贫工作总体情况,她深入村社,用了整整一个月时间,入户调查走访,摸清了18个村(居)852贫困户2909人的村情和户情,对全镇扶贫工作如数家珍。她是一个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的人,由于和她一说话总免不了谈起那个贫困村项目怎么样?某某贫困户的危房改造不知道完成了没有等话题,同事和村社干部就给她取了一个扶贫专员的绰号—陈专员。二、真帮实扶,情系扶贫脱贫**镇外坝村2组村民李建华是榨菜种植和半成品加工大户,拥有一口200立方米的榨菜池,一次能腌制200吨榨菜,一池榨菜加工出售后收入可达80000元,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但在两年前,李建华还是个靠天吃饭的庄稼汉,一年五六千元的收入,让这个家庭过得紧巴巴的。2010年外坝村启动整村脱贫项目。在**的鼓励下,李建华开始种植榨菜,并发展半成品加工,当年就尝到了甜头。**年,他流转土地150亩,大规模种植榨菜和半成品加工,榨菜池扩大到200立方米。在发展中,李建华遇到了资金难题。**获悉后,多次帮他协调贷款事项,最终帮他解决了资金问题。“要不是陈专员帮我解决了资金问题,我们一家哪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李建华朴实的话语充满了对**的感激。三、用心坚守,书写扶贫答卷“在全市率先实现整体脱贫摘帽是**区对市委、市政府做出的庄严承诺,能否如期顺利实现这一目标,是对全区所有扶贫干部能力、素质、决心的一次全面检验。这份答卷能否交得出,能否交得好,时时刻刻牵动着我的心。”她义无反顾,责无旁贷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项工作中去。和**镇广大党员干部一道,扎扎实实的开展了大量工作。在这半年多时间里,她多次深入18个村具体指导,19次深入结对帮扶的6户贫困户家中,帮助他们制定脱贫方案,指导产业发展给他们送去关怀和希望。“全镇先后召开了脱贫摘帽动员会、
推进会、研讨会121次,悬挂固定标语80幅,完成宣传专刊8版,编发脱贫摘帽简报20期、工作通报22期,广播稿8期,上报信息125条,**电视台、巴渝都市报播发新闻稿件42条,拓改村道路8条23.51公里;整治社道路18条50.6公里;硬化平桥村村道1条3公里;硬化3个村人行便道93条29.23公里;新建日处理1500立方的太和集中供水工程,安装供水主管和入户支管120公里,解决5个村2714户9500人的人饮安全;从八方碑水厂扩网安装平桥村管网18公里解决178户856人的人饮安全工程;新整治碑记村渠堰3.7公里,覆盖6个社近1000亩的农灌。贫困村支柱产业发展迅速,新发展金荞麦为主的中药材450亩、蔬菜种植300亩、香菜450亩、花椒600亩、李子200亩、稻田、山坪塘养鱼60亩、蚕农55户养蚕15张,为384贫困户送去鸡苗1.1万余只,为贫困村脱贫奠定了长效基础。**镇3个新时期贫困村销号、全镇852户2909人贫困户脱贫。”**谈起这些简单的数字一脸淡然,只有她自己知道,为了这些数字,她付出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经过市上考核验收,**镇如期实现了脱贫摘帽目标,向区委区政府、**镇广大人民群众交上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为了做好扶贫攻坚工作,该同志基本上不分白天黑夜,
做到了全身心投入到了工作中,5+2,白+黑,都处于工作状态,心里只想到了工作,连父母、子女、家庭都顾不上了。”她心里对家庭充满了愧疚,但总放不下那份扶贫情结。乡镇的扶贫专干都是兼职,不但要做好扶贫份内的事,还要负责部门其他方面的工作。长期都要在村上负责扶贫项目实施,在农户家中进进出出,是个人见人躲的苦差事。**区24个涉农乡镇街道的扶贫专干换了一茬又一茬,很少有能在此岗位坚持3年以上的。**是**区唯一在扶贫专干岗位上干了9年的干部:扶贫是行善积德的大事,她喜欢别人叫她陈专员!(篇十一)放弃年薪10万元工作回乡带领群众奔小康
说起**支书,村里的很多人都说他“傻”,“傻”在哪里?当然是“傻傻地”放弃在**年薪10余万元的高薪工作,毅然决然回到贫困村**村扛起了整个村的脱贫攻坚重任。**,38岁,**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7年6月选任**自治县**镇**村支书。虽然个头不高,但是整个人精神焕发、干劲闯劲十足。初见**支书,朴实灿烂的笑容让人觉得温馨,一下子拉近了距离,陌生感立即消散。辞职回乡创业只因故土情怀“家乡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我的根在这片深厚的土地上,我的故土情在乡亲们身上延续。当我看到家乡还是三类贫困村,乡亲们生活艰难,我寝室难安。回到家乡,能带领家乡人脱贫致富我很开心,我感到很幸福。”**如是说。**自**年出去打工,在外面摸爬滚打16年,当过搬运工、推销员、部门经理、副厂长,吃苦耐劳,头脑灵光,敢闯敢干,收入稳定且充裕,是**村有名的致富能手。之前在外工作,很少回家,但是心里一直牵挂着家乡的乡亲,期盼着家乡的发展。**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想带着家乡群众脱贫致富。当这个念头给亲朋好友提出来时,大家都一致反对,都说我够“傻”的,放着外面的金饭碗不好好端,跑回村里当啥村
干部。当知道到家里的态度反应后,我心里有点犯嘀咕但是很不甘心。同时,镇上领导知道了我的想法后,镇党委政府竭力支持我,帮助我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给我加油鼓劲,我又重燃信心,决定带领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不辜负组织和乡亲们的期盼。”积极履职为群众干实事谋致富**2017年4月担任**村主任助理,6月担任**村村支书。虽然支书才干几个月,但是说起杨支书,村里群众都竖大拇指。“**村共有265户1272人,其中贫困户有68户2**人,5个村民小组,有7户是低保户。”**对村里的情况如数家珍。**自担任支书以来,马不停蹄不分昼夜为村里找产业谋项目,为群众办理实事好事。短短几个月,修通了5公里的机耕道,协调上级解决了3个200立方米的蓄水池,为100亩集体枇杷基地解决了灌溉和运输难题。“我上任后,发现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更没有什么产业基础。即使有种植枇杷、红心柚等精品水果,但是分布比较零散,单打独斗,不成规模,集聚带动效果差。”**如是说。**认为,结合**村实际情况,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途径。因此,**上任后,积极推广
“塘约经验”,推进村社合一发展集体经济,结合“五户联保”**牛养殖模式,计划在**村投资建立养牛场,发展**牛养殖;在坡度向阳地带种植提子、枇杷、脐橙等精品水果,在河谷地带种植早熟蔬菜。目前**村已经种植五星枇杷300余亩,早熟蔬菜20亩,红提60亩,脐橙140亩。为提高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带领村支两委积极推进串户路、庭院硬化和路灯亮化。通过大家的努力,截止目前,**村串户路硬化2206.98平方米,庭院硬化6户184.4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5盏覆盖全村220户。苦干实干誓摘贫困村帽子“自当上村支书后,没有了节假日,每天都在为村的各种事务忙碌,白天在外跑项目,晚上就处理村里的各种大小事务,经常还工作到深夜。”**说,由于村里的事务实在繁忙,自己很少陪家人,这也让家里人颇有怨言,但其称无悔当初选择,并坦言希望更多在外工作多年、有技术有资金有种养殖经验、富有经济头脑的人回乡,带领村民致富。**知道,要发展必须要有领头羊,而人才是关键。自回村工作以来,**利用自己在外工作积累的人脉资源,积极联系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才回乡创业,抱团发展,共同致富。
谈起**村的发展规划,**两眼放光,信心满满说:“今年要把产业发展起来,带领大家多挣点钱,到年底一定要摘到这个戴了多年的贫困帽!”脱贫攻坚路,领头雁带路,相信**村在**这个领头雁的带动下,必定能拔出穷根,脱贫致富。(篇十二)**县**乡**村位于大巴山深处,从**县城到**村村委会,全程72公里。近两个小时的车程里,穿隧道、过桥梁,大多数时间穿梭于大山的夹缝中。1969年,年仅16岁的**便进入**村生产队,先后担任会计、生产队长。从1986年起,**就开始担任这个村的村支书。30年里,他先后历经10次村级组织换届,几乎每次都是满票当选,深受村民信任;30年里,获市县级优秀党员、先进个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多达60余次;30年里,他始终坚持公正廉明、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作风,从青壮年到老年,把毕生心血投入到**村致富奔小康上。**有四个儿女,都在外做生意,家境不差。每次村级组织换届时,儿女们都劝他早点退下来“享清福”,但村民们死活不干。上一次村级组织换届时,贫困户王耀福还特意来找他:“老书记,你要是退休,咱贫困户脱贫心里就没了底!”
当时,他就暗暗下定决心:“等全村的老百姓都脱了贫,我就安心?下岗?。”
“**精神”代代相传**村是典型的山区村,海拔从600米到1600米不等。**年以前,村里不通公路,老百姓卖点山货只能靠肩挑背扛,要是背头猪下河坝(**乡政府所在地)去卖,回家后肩膀要肿上好几天,人也得躺上几天才能恢复元气。“要致富,先修路!”1999年,在**的动员下,村民们决定集资修路,全村680名主要劳动力全部出动。在悬崖峭壁上挖出一条路并非易事。**带着大伙儿上了山,饿了就烧堆火,埋几个红苕烤熟充饥,渴了就接山上的泉水喝,他们从山上修到上下,他们用手拽着8000斤重的石磙碾压路面,硬是用简陋的工具硬是在悬崖上凿出了路。村民们修路没有工资,当时一名施工员在修路时受伤了,**二话不说就背着他上了卫生院,吃住的费用都是他自己掏腰包。家里没钱,他“挪用”了女儿的**块彩礼钱,全都用在了修路上。**年年底,承载着村民希望的这条长17公里的公路终于通车了,村里的土产从此得以走出“山门”。
后来,这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被称为“**精神”,他是全县上下学习的楷模,如今“**精神”在**人民心中代代相传。
脱贫的关键,是发展特色产业有了路,村里就有了发展特色产业的条件。但不少村民仍然贫困,根本没有发展特色产业的条件,产业既要长短结合,又要持续增收,经过走访调研、村支两委讨论,该村确定发展以核桃、山羊、魔芋为主的林经、林草、林畜、林蜂循环产业。其中山羊产业便是短期脱贫增收的好产业。**年,**和几个村干部带头,发展起了山羊养殖场。**年冬天,母羊一下崽,养殖场一下子有了100多头羊,他立马带着羊去了贫困户陈清吉、陈清元家。“你们只管养,死了算我的,能变成钱3年后还我羊就行。”他对两人说。有了“定心丸”,两人各借了十多头母羊回家。如今陈清吉、陈清元家的山羊已各自发展到30头左右,仅靠卖羊一项,一年便能挣两三千元。
从**年至今,**的山羊养殖场一直保持着100多头母羊的规模,其中近一半借给了村里的贫困户。今年7月3日,该县下堡镇下堡村贫困户钱从山也专门慕名过来,向他借了十多头母羊。
解决读书问题,脱贫才有后劲**有两儿两女,都在外做生意。特别是大女儿何晓琳在广州开了个五金厂,经常打电话让他赶紧退休去广州养老,但他根本走不开。**村面积42平方公里,**年,全村224户1024人中,就有建卡贫困户69户247人。其中,因学致贫的家庭达27户。像这样的家庭,如果能解决孩子读书的费用,就有了脱贫的希望,后劲才会足。如何解决呢?**把脑筋动到了自己的大女儿身上。“大女子(当地父母对大女儿的称呼),你天天说要孝敬我,那就先帮我做件事。”**年初,他拨通了大女儿的电话。电话里,他告诉何晓琳,三社贫困户王耀福家有一儿一女,分别读小学和高中,患有严重风湿和胃病的王耀福除要负担儿女学费外,还要供养老丈人,这个家因此致贫。电话里,他要大女儿每年资助王家学费2500元,一直到王家当
时读小学的儿子高中毕业为止。懂事的大女儿啥也没多说就答应了,但老伴想不通,天天在家念叨:“我屋女子挣的钱,自家用不到,咋就给了别人家(用)呢?”之后,无论是到县上开会,还是去乡里办事,**拉下脸,逢人就“化缘”,在他的奔波与牵线下,王耀福、谢宗国、冉茂林、李仁树等4户家庭的孩子有了热心人资助。
管好农村“小银行”,巩固脱贫成果近年来,有着“草根金融”之称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在我市广大农村地区相继出现。**年,**村也在当地政府引导下组建了资金互助社,**担任理事长。“在农村,当年脱贫不算难,关键是要稳得住,可持续。”**说。而他认为要做到“稳得住”,除了发展特色产业外,资金互助社也必须真正发挥作用。为了保证每笔钱都能用到实处,他对村民们的情况了如指掌:谁是真的急需用钱,借款后能不能及时还上,他都一清二楚。靠着从资金互助社两次借来启动资金,五社贫困户乔光荣成功发展烤烟和山羊产业,并于**年底成功摘掉贫困户“帽子”,今年,他准备再从互助社借一笔钱,将烤烟的质量搞上去。贫困户乔玉联靠着从资金互助社借来的2万元建
起了农家乐,一年收入可达1.5万元„„在**村,资金互助社真正起到了助农脱贫的“及时雨”作用:从**年组建至今,**村资金互助社借款主要用于发展产业、危房改造、子女上学等。据初步统计,已滚动发放贷款500余笔、500余万元,其中贫困户获得贷款230人(次)250万元,没有一笔呆账坏账。产业方面:核桃面积达4500亩,贫困户参与率达95?基本满足户均2亩以上核桃;山羊存栏3000只,贫困户喂养率达60?魔芋300亩,贫困户种植率100?危房改造方面:**村**年,全面启动贫困户危旧房改造62户(D级34户、C级28户),资金互助社拿出启动资金42万元,在4个月内,所有的贫困户均住上了新房,至**年,**村成了名副其实的“洋房村”,无一处土坯房、危旧房。子女上学方面:从**年开始,**村村民子女只要考上高中、大学,均优先享受不低于5000元助学贷款,3年来累计下放贷款24.5万元。**年底,**村实现整村脱贫。该村村容村貌、基础条件得到巨大改善,就医就学、经济发展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602元,基本达到小康水平。几十年如一日为了村上,如今的**一天一个样,看到这样的成果,“老匡”很欣慰。或许,没多久,他便能安安心心“下岗”享清福了。
(篇十三)“家乡是个宝,不能让乡亲们守着好资源过穷日子。”**自治县**镇**村返乡创业农民工**将多年打工积蓄悉数投入,回乡流转土地搞起了红肉蜜柚种植,不仅自己拓宽了致富路,还吸引和带动了周边农户也走上致富的新路子,昔日农民工成了致富带头人。在**镇**村**的果园里,一米多高的果树上挂满了硕大的红肉蜜柚,看着着实喜人。但这仅仅是**红肉蜜柚种植的一小部分,据她介绍,不远的几处山头也全是她的红肉蜜柚种植基地,再等上一两月就可成熟销售。多年前,为寻求生计,**夫妻二人去到了省外红肉蜜柚大型果园务工,熟练掌握了柚子种植经营的技术和经验,同时也攒下了不少钱。**年,**从外省带着几十株红心蜜柚回家乡试种成功后,于是与丈夫将外出打工积累的100多万元资金全部投入发展起了红肉蜜柚种植,不仅为自己开启了致富门,也为当地群众务工找到了出路。
果园基地建起来后,解决不少农户务工需求,但**并不满足于此,想着乡亲们不能守着好资源过穷日子,**下决心要带领周边群众大干一番,带动家乡发展。说干就干,**立
即动员周边农户种植,带动了全村6个自然村寨10个村民小组种植红心蜜柚。针对想发展没能力的贫困户,**自己育柚子苗免费赠送,为贫困户发展带去了希望。
现如今,**已带动**镇及其它乡镇的红肉蜜柚规模化种植,带动农户40户,精准扶贫30户,扩大种植面积1200亩,解决劳动就业100余人。(篇十四)
**年**永辉超市积极参与**市对口**、**、**三个区县的扶贫工作,其中党委书记李国同志负责**扶贫工作相关事宜,共计投入400万元。自工作以来,李国同志认真贯彻**市市委关于“坚决打好全市扶贫攻坚战”的精神,认真履行扶贫开发方针、政策与措施,通过深入调查对口帮扶村,有针对性地实施了多项扶贫开发工程,依次解决对口帮扶村民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明显改善,使民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逐步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帮扶效果显著。
以为民谋福为动力坚持积极参与
李国同志在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开发系列
精神基础上,深入学习、领会**市扶贫工作一系列部署,将扶贫理论转化为科学生产力,认真积极参与扶贫相关工作,对永辉超市对口帮扶**的扶贫工作做了具体的分工,并与**县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深入对接乡镇、村组进行实地调研走访,和乡镇、村组干部座谈,与帮扶对象进行零距离交流,对接具体帮扶事项,共商帮扶措施。持续跟进帮扶项目的后续事宜,确保帮扶工作顺利完成。
以实地调研为基础开展扶贫项目李国同志一直坚持深入对口帮扶村进行实地调研工作,认为这是打好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基础。他深入**县调研,从**县三河镇独特的地形地势以及气候条件出发,结合当地贫困村民的实际情况,对帮扶**县脱贫致富的计划作出了具体
安排:为三河镇白玉村建立长毛兔养殖场;为三河镇万寿寨村建立猕猴桃生产基地、并且为了保障万寿寨村猕猴桃能顺利打出市场,还建立了猕猴桃冻库;亲自慰问贫困党员,给他们带去了党和政府的问候语关怀;针对万寿寨高山贫困村民生产生活困难的情况,帮助他们进行了生态扶贫搬迁。通过深入各对口帮扶村实地调研,李国同志实施了符合对口帮扶村迫切需要的帮扶项目,在改善村基本生产生活环境的前提下,更是发展了适宜的产业经济,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村民的贫困根源,为他们提供了脱贫致富的“长远之计”。
以廉洁自律为保障打好扶贫攻坚战
打好打赢扶贫攻坚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永辉超市特设立专项资金400万元用于**扶贫工作。李国同志总领负责**永辉对口**的扶贫工作,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在各方面以党章党规严格要求,他严于律己、廉洁自律、处事公正,亲赴对口帮扶村实地调研,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都是用到实处、花到贫困村民身上,始终坚持解决贫困村民的实际问题,诚心诚意为贫困村民谋福、尽心尽力做好扶贫工作。
在未来,李国同志将继续作为**永辉致力**扶贫工作的负责人,充分发挥永辉农业产业**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坚持以实地调研为基础,提高贫困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一手牵农民、一手牵市民,在对口扶贫区县有效推进“农超对接”,解决贫困村民卖菜“难”的问题,坚决打好扶贫攻坚战。
篇十七: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村支书
《脱贫攻坚优秀党员事迹材料,农村党支部书记》摘要:村里共有15户群众种桑养蚕,户月均收入超800元,5户贫困户由此脱贫,如今,把孔村从昔日一穷二白的小山村,变成了功能全有保障可持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18年被评为xx市脱贫攻坚红旗村,贫困户等人,他通过举办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技术,两年来,在村内开展养殖技能培训班16期,培训学员918人次
到望齐村当第一书记,我心里过了三道坎。驻村快两年时间,谈起当初的感受,石桂明觉得自己的付出很值。
接到任务时,他在xx市保障住房资格审核和管理中心上班。2016年5月13日上任的路上,他被一条大河挡在眼前,要去望齐村必须得渡河。这是他遇到的第一道坎。想想今后往返都要过渡,不免有些畏难情绪。但一个在部队和政府部门受过锻炼的共产党员,再难也要从心里跨过这道坎。
来到望齐村,第二道坎即刻呈现了:村子处在横亘的沟壑里,基础设施相当落后。更让人揪心的是,群众大都住在破烂低矮的房子里。他暗下决心,一定竭尽全力做点实事。
xx市青秀区伶俐镇望齐村总共14个村民小组,649户人家。他用3个多月时间,将望齐村20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摸清,形成了一册册规范完整的扶贫工作台账,实现了一户一册一卡,完成了贫困户双认定工作。接着,他多次向政府递交望齐村的发展规划等资料,申请到990万专项扶贫资金,作为全村9个坡的基础建设经费。当年,他的后盾单位先后筹款共5.4万元用于扶持产业。
就在他动员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时,遇上了第三道坎。当年6月,石桂明在对11户危改住房贫困户进行摸底调查时,发明有一半以上的贫困户不太乐意改造,有4户受封建迷信思想或缺自筹资金影响放弃改造。贫困户蒙子燃认为自己的儿子属虎,而黄历年份属猴,在民间有寅申相冲相克的说法。为了儿子的生命安全,他放弃政府4.5万元补助,执意不在当年建房。石桂明多次登门劝说,从专业的角度告诉蒙子燃,这房屋崩塌的风险较大,万一塌下来怎么办?此刻政府帮出那么多钱盖房,这样的好事别人想要还要不到,咋会犯冲呢?5个多小时的促膝长谈,使蒙子燃下定了决心改造危房。
当年11月,11户贫困户新房全部竣工,成为青秀区第一个全面完成危改任务的贫困村。看到贫困户能住上新房,石桂明比谁都开心。
.
为了帮助贫困户尽早脱贫致富,石桂明想尽了办法。去年春节前,贫困户因为自养的鸡没有销路而发愁。石桂明连夜联系车辆,联系各兄弟单位,联系好卖鸡地点,又亲自拉着贫困户的鸡到城里去卖。一天下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而当看到一车鸡被抢购一空贫困户露出喜悦的笑脸时,他悬着的心最终落下了。
在村民眼中,他不仅是第一书记,更是村民的贴心人,是村里最受欢迎的人。他就是天等县都康乡把孔村第一书记伍勤忠。
2015年秋天,伍勤忠到把孔村担任第一书记。他用一个多月时间,摸清了村里的情况,决定引导村民发展富硒水稻种植。他主动联系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有关专家来实地调研,在村里实施1000亩富硒水稻技术推广示范项目,通过推广土壤有机质提升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减量等技术,集成科学施肥绿色防控优良品种的方式生产富硒红米黑米和白米。同时,引进天等鲜谷农贸公司以高于市场价20%的价格对村里的富硒米进行订单收购,每亩比一般水稻增收1000元。3年多来,全村累计推广种植富硒水稻6000亩,产值600多万元,129户贫困户受益,并逐步辐射到周边几个村屯。
种植富硒米,每亩增收近200公斤,加上政府的产业奖补,一亩田总共增收2000多元。贫困户黄建国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脸.。2018年,他通过种植富硒水稻成功脱贫。
短平快养蚕项目也是伍勤忠重点打造的一个扶贫产业。村里共有15户群众种桑养蚕,户月均收入超800元,5户贫困户由此脱贫。除此之外,他还帮助把孔村发展了系列产业建立100亩柑橘种植示范基地,每亩可增收5000元,35户贫困户受益;在洞古屯建成两个面积达520平方米的肉牛生态养殖小区,通过养殖能人带动10户贫困户养牛增收,每头牛年保底增收4000元;依托孔香富硒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推广村民种植的富硒花生富硒黑豆等附加值高的特色农产品,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达到了9.7万元。
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很要害。伍勤忠组织带领把孔村党总支部开展党员亮身份送服务活动,在各村屯路口设立党员服务队信息公示牌,让群众有艰难就能立即找到党组织,让党员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
多牛屯贫困户覃冠球一直想养兔,但因不懂技术缺资金胆怯失败而迟迟没有行动。伍勤忠了解到他的艰难和需求,立即与党员干部一道想办法请来技术员,手把手教他技术。此刻覃冠球的兔子年出栏500多只,成了村里养兔能手,2017年成功脱贫。
.
驻村以来,他带领村支部组织举办各种种养技能培训班20期,培训1240人次,培育初具规模的种养大户10户,为辐射带动周边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奠定了良好基础。伍勤忠待村民如亲人,结对帮扶黄光仁等4户贫困户都按期脱贫出列。他每年都给这4户的8位在校贫困生购买书籍和学习用品,并先后协助20名贫困学子申报雨露计划,协同19户办理小额信贷手续,动员32户进行移民易地搬迁,为8人办理慢性病卡。他还多次开车护送贫困户智障患者黄玉柳到乡派出所,协调解决其户口和身份证办理问题,使其能及时享受低保危旧房改造等扶贫政策。日常的点点滴滴,如春风化雨暖人心。我们这样的穷村,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书记当记头功!对伍勤忠,把孔村支书村主任农桂忠赞誉之情溢于言表。伍勤忠舍小家顾大家,儿子中考母亲病重住院叔叔去世都没办法抽出时间回去陪伴和料理。他不知疲乏地奔走于县直各部门单位之间,跑项目要政策争资金,引导动员成功人士反哺家乡助力脱贫。如今,把孔村从昔日一穷二白的小山村,变成了功能全有保障可持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18年被评为xx市脱贫攻坚红旗村。伍勤忠被评为2016-2017年度全区优秀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获2016-2017年度全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贡献奖,2018年被评为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
7月初,一场夜雨过后,天微微亮,xxxx市灌阳县新街镇永富村村民周景杰就起床了,他要去自家的红薯种植基地看看,红薯苗刚种下去,这么大的雨,可别出什么岔子。站在地头,看着茁壮成长的红薯苗,周景杰眉飞色舞,多亏苑书记,给我们找出了这条致富的好路子。周景杰所说的苑书记,是村里的党支部第一书记苑守瑞。苑守瑞是xx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学工组组长,2015年10月起担任新街镇扶贫工作队队长永富村驻村第一书记。灌阳县位于xx东北部,属山地丘陵地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素有八山一耕地,半水半村庄之说,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也是xx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
永富村地理位置僻静,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从xx市区出发,要2个多小时的车程才干来到村里。第一次进村时,苑守瑞有点蒙:住的地方就是村委的一间小办公室,里面除了一张床一张小桌,别无他物。吃也是大问题,按照要求,第一书记每月驻村时间不少于20天,但村委会没有食堂,苑守瑞便开始了长期吃方便面的生活。
生活还没理清,工作的重担就已经落到肩上:2015年,xx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贫困户精准识别行动,苑守瑞正好赶上。
这是个得罪人的事儿,精准识别有进有出,有的人不符合条件就得清理出去,取消贫困户待遇,就有人不愿意了。苑守瑞说,那时自己刚来,村民跟自己不熟悉,他们既怕被取消待遇,也烦被问那么多问题。村支书王熙槐打趣说:小苑书记那时在部分村民心里,可以算是最不受欢迎的人了!
有一段时间自己也挺迷茫,放下原本舒适的工作环境来到这里,想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谁知却成了不受欢迎的人,有点难受,心里也打过退堂鼓。苑守瑞坦言。
但是,想着自己作为第一书记的任务和使命,想着家人学校领导对自己的期望和殷殷嘱托,苑守瑞咬咬牙坚持了下来,他坚持公平公正,挨家挨户走访核查。最终,按照上级的要求与部署,和工作队员成功完成了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对全村400余户近1500人进行了逐一入户调查评估打分,完成了统分核查评议公示系统录入等工作。
苑守瑞刚担任第一书记时,永富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黑李种植,村里每家每户基本都种黑李。有的年头收入还可以,但也是靠天吃饭,售价方面也存在大小年,比如2017年,由于第一季度天气偏冷且降雨频繁,每户黑李的产量减产了90%左右。王熙槐说。
既然种植养殖项目存在一定的风险,那么发展什么产业才干降低风险又能可持续地增加农民收入?边干边想,苑守瑞想到一条以专业合作社为切入点,打造特色产业新名片的路子。
在灌阳,村民一直有种红薯加工红薯粉的传统,灌阳红薯粉也有一定名气,但是分散种植家庭手工作坊式加工零散销售的生产经营模式却没有给村民带来多少实质性的收益。
我的想法就是让传统农产品焕发新生命,变成村民脱贫的致富产业。苑守瑞说。2017年,在学校提供的12万元启动资金支持下,苑守瑞带领永富村村民成立了永盈红薯粉产销专业合作社,这样既可以将红薯粉生产产业化,也能为村民自己加工的红薯粉集中找销路。
.
想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刚开始很多村民都不看好合作社的前景,更别说拿出真金白银入股了,本来家里底子就薄,再亏本可怎么办?苑守瑞说,为了发动村民,他和村里的干部开始一户户走访,讲解合作社的运营模式和规划前景,同时,对贫困户实行入一分股,收两分红的政策,只要入股就赠送一股红利钱。就这样,加入的人越来越多,全村近60%的贫困户入股合作社。
新建厂房,添置机器设备,完善管理制度,与xx市知名餐饮企业签订销售合同合作社在大家的期盼中一步步发展壮大。如今,永盈牌红薯粉已经成了永富村一张响当当的致富新名片。2017年,通过加入合作社发展红薯粉的相关产业,入股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余元。最开始加入还有点迟疑,但此刻觉得那时的决定太正确了。合作社成员周景杰说。正是靠着合作社,周景杰去年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销路有了,为了确保红薯粉加工厂能有优质的红薯供应,苑守瑞又提议在永富村建成近200亩的优质红薯种植基地,并争取到了后盾单位7万元扶贫资金支持,不少贫困户都种了红薯,周景杰就是其中之一。
除了发展红薯粉产业,苑守瑞还帮助农户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聚集了1000亩土地,成立了家庭农场,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种植,让农户的土地最大化利用起来。同时,他与村两委共同争取资金500多万元,完善村基础设施建设。看着苑守瑞将这些事一点点地推动起来,村民们纷纷点赞,小苑书记是个能干事的!
这些第一书记都是好样的!从2015年10月派出6位驻村第一书记到此刻,xx理工大学对口联系帮扶灌阳县6个贫困村已经两年有余。两年多来,这些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灌阳县县委书记陆桂弟说。
根据统计,两年多的时间里,xx理工大学先后筹措600余万元资金用于灌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截至2017年底,包括永富村在内,xx理工大学联系的6个贫困村中的5个村顺利实现整村脱贫,670余个家庭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家庭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000余元增加到2017年的4200余元。
在帮助贫困村脱贫的同时,我们还锻炼了自己的青年干部。xx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李国忠说,此刻学校里很多老师都是毕业就留校,一直在象牙塔中生活,到基层磨练一番,到复杂环境中锻炼一下,对于青年干部的成长非常有意义。
.
我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2010年从xx理工大学毕业后就留校工作,去基层之前都是在学校里面生活,人生经历相对单薄。这两年多的基层工作经验让我收获很多,对我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让我的人生更出色。苑守瑞说。
2018年4月,苑守瑞的第一书记任期结束,被授予全区美丽xx乡村建设(扶贫)优秀个人,载誉而归。前来接替他的李少华也是xx理工大学的老师,比他更年轻。看着不断有新奇血液补充,我不仅为村民们快乐,也为年轻干部能得到这样的锻炼机会快乐,一切都充满期望。苑守瑞说。
不忘初心,艰苦奋斗,舍小家为大家。对徐海雄而言,这些并不仅仅是口号,而是切实的行动。驻村期间,他经历了孩子早产重症抢救2个多月老人病重等家庭重大艰难,依然坚持奋战在扶贫一线,先后为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布代村争取到各项帮扶资金990万元,引入项目38个,让群众增收致富,让农村产业发展,被评为xx市最美第一书记2016-2018年区级优秀第一书记。
徐海雄是自治区农业厅畜牧钻研所干部。2015年10月,他被派驻布代村第一书记八江镇党委副书记镇扶贫工作队队长。踏上布代土地的第一天,乡亲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成为他的座右铭。
布代村地处山区,偏远封闭,道路不通通讯不畅,集体经济一穷二白。如何打开工作局面?徐海雄挨家挨户了解情况。从落实精准着手,他严格按照四清五评六看要求与程序,经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338户1513人,切实做到贫困户识别不错一户不少一人,取得了村民的初步信任。
之后,他团结干群,集思广益分析致贫原因,提出了重教育强党建抓产业促脱贫的发展思路。
他发明村里没有幼儿园,就四处奔走,协调县教育局拨款100万元建设幼儿园一所。他担心艰难学生的生活,就协调后盾单位共青团赴村内开展小牧渔暖心系列行动,筹集社会公益捐赠款40万元。他关注布代的就业创业新出路,协调63名三江籍贫困中学生到xx水产畜牧学校就读,并赋予每人每年帮扶4500元。对于返乡农民工致富带头人党员贫困户等人,他通过举办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技术,两年来,在村内开展养殖技能培训班16期,培训学员918人次。
.
徐海雄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指导村民成立以经营本村特色农产品为主的三江贵民养殖专业合作社,率先在全县创建贫困村农产品品牌布代熊。通过电商平台,多渠道解决农产品销路难问题,受益群众覆盖全村740户农户(含贫困户338户)。
要脱贫,产业是重点。通过发展田里养鱼林下养鸡山上养牛的路线,按照规模养殖和小农生产相结合的模式,以建设示范基地和科技创新团队为载体,徐海雄筹集产业发展资金220万元,成立合作社2个,大力发展稻田养鱼种草养畜林下养殖生态养猪等短平快项目,养殖户每户每年可增收1800元。目前,全村养鸡1.5万羽鸭2万羽牛150头,建立稻田生态种养示范基地80亩,优质牧草示范基地12亩,村级鱼苗繁育场1个,肉猪生态养殖示范场1个。全村种植茶叶3400亩,覆盖贫困户100%;稻田养鱼500亩,覆盖贫困户80%。
为改善村里的基础建设,徐海雄先后协调各级资金500万元,修缮和新建村委办公楼2座;硬化村屯道路8公里产业路11公里,结束了布代村屯屯通路难的历史。新建戏台2座,人饮工程修缮2处,巷道污水沟整改及水利维修22处。2016年,布代村荣获市级生态乡村称号,彻底甩掉了多年的脏乱差帽子。他还注重开发民族特色文化,构建布代村草苗文化艺术品牌,每年组织开展1次草苗文化艺术传承节大型活动,并帮助注册市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2名。
黄书记,你前年种的毛葡萄结果了。6月20日,正在xx市人防办值班的黄江山,收到了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集环村村民发来的微信。此时,他已经卸任集环村第一书记两个多月,但对村里的变化村民的快乐事,大家都乐于和他分享。
集环村地处九万大山深处,391户中贫困户多达216户。2014年4月,28岁的黄江山主动申请到集环村当第一书记。他说:把最好的年华献给扶贫事业,我无怨无悔。
集环村的路不好走,有的路段两个人对面走,要错开身子才干过去。村民吴昌明的遭遇,更是深深刺激了黄江山。吴昌明辛辛劳苦养了4头猪,还没赶到镇上就死了3头。
一定要把路修起来,然后发动群众把产业搞起来。黄江山确定了工作思路,下决心无论多艰苦多艰难,也要帮集环村修好路发展好产业。
一些群众并不买账。发动群众集资修路,有人反对:这里的路要是好修,还等到你来?动员流转土地发展产业,有人指责他是要政绩:土地整合出来,你干两年就走了,以后怎么办?
.
面对艰难,黄江山没有退缩,而是想尽办法去解决。他骑上摩托车,一个屯一个屯地走,挨家挨户做工作。一次进村遇到大雨,一不小心连人带车滑下山坡,摩托车彻底报废。第二天,又买了辆二手摩托车继续上路。走村入户让他把村里的底子摸清了,还真正了解了群众的疾苦。村里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多,黄江山经常去探望,嘘寒问暖,送米送油。吴美枝一家9口,有4人视力残疾,黄江山牵线搭桥让两个孩子学习按摩技术,自食其力,又发动朋友资助另外两个读书渐渐地,村民逐渐接受了他,烂摩托车书记的名头,开始在集环村叫响。说一千遍,不如做一遍。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量,黄江山一边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一边发动群众先行修路。他开始跑资金跑工程跑材料,经常是一瓶水一两根黄瓜就撑过了一天,一个月瘦了十几斤。凭着这股韧劲,他争取到资金1000多万元,修建了17.6公里水泥路,实现了屯屯通。2017年5月,石桂明获得xx五一劳动奖章。
.
篇十八: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村支书
脱贫攻坚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材料[模范4]专题节目嘉宾李萌,是个活泼的北京姑娘,今年刚满30岁。她告诉我们,从2011年到此刻,她一直在北京市东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从事粪便清运工作。此刻的李萌,已经是“三八女子抽粪班”的班长了。“工作没有贵贱之分”2009年,李萌从部队退役。那时,她家里开着旅行社,也有其他更轻松的工作机会。但她却选择到环卫中心,当了一名抽粪工人。很多人认为抽粪是个“跌份儿”的活。有一回,李萌在一所小学就近抽粪,一个家长指着她“教育”孩子:“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会这样!”相亲的时候,男方一听这工作,转头就走……但李萌从来没有想过“跳槽”,反而在岗位上把工作越干越好。“也许是当兵的经历塑造了我的观念。在部队什么工作都干,没人觉得有什么贵贱之分,大家认为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她说。“干一行,就得专心干好”刚参加工作的李萌,干活时不得要领。第一次上工,费竭力气掀开马路上的井盖,差点儿被扑鼻而来的恶臭熏吐,还经常弄得袖口身上甚至脸上全是粪便。但李萌是个耐得住性子的人,凭着在部队练就的那股韧劲,她仔细琢磨其中技巧,虚心向师傅讨教,慢慢地就摸出了门道。此刻的李萌,已经成长为岗位能手,带领“三八女子抽粪班”负责东城区南片160余座公厕的粪便抽运。她们天天穿梭在胡同中,抱着抽满粪便将近六七十斤重的粪管来回晃动,把粪井的粪便抽运干净。赶上粪管堵塞,还得用手把杂物抠出来,天天清运任务繁重。不过李萌打心底里认为:“干一行,就得专心干好。”
“我的工作很有价值很有意义”在狭窄的胡同里进行抽粪工作,掌握技术要领虽然重要,如何跟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打交道更重要。多少次,因杂物阻碍粪车通行或压占井盖,不能及时抽运,李萌遭到了居民商贩的不理解与谩骂,甚至有一次还被咬伤了。这些并没有吓退李萌,她努力想办法改进工作,根据居民的时间协调抽粪的时间,还利用闲暇时间帮居民干这干那,增进与大家的感情。她的行动感动了辖区的群众。如今,压车了有人会主动帮忙找车主;大热天有人会主动端水给她喝;下雪了大家会在李萌来之前替她把井盖上的雪扫掉。有次突降大雨,一位老奶奶主动为她打伞,自己都淋湿了。干久了就跟群众有了感情,“他们天天都需要我,我觉得我的工作很有价值很有意义。”李萌对我们说。“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李萌所在的北京市东城区环卫十所,是新中国第一代劳模掏粪工人时传祥当年工作的地方。几十年来,这个单位传承着“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时传祥精神,这也影响着李萌这个年轻的北京姑娘。“此刻大家都谈梦想,我觉得,不起眼的工作也离不开梦想。社会分工不同而已,我选择的抽粪工这个活儿总是需要有人干的。我憧憬那种境界:一人脏换来万家净。”李萌说。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作为如何体现?李萌告诉我们,群众的需要就是她的选择,做就要做好,干就要干得出色。
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驻村第一书记“1只土鸡3公斤土鸭蛋5公斤香水柠檬2公斤百香果。”7月27日,在扶绥县山圩镇玉柏村委办公室,驻村第一书记刘晖一边翻看微信群信息,一边在本子上记录并重复核对。驻村以来的每个周末,是刘晖最忙碌的日子。她确认订单无误后,打电话通知农户备货,并走屯串户收集土货,然后打包,用自己的车拉回xx,再等大家来提货。“其实只是捎带,我想通过这个方式帮助群众把好东西推销出去,增加收入。”刘晖说出她做“微商”的初衷。今年3月,刘晖从xx市驻xx管理处到玉柏村任第一书记。驻村后,她发明当地很多农户发展特色种养,却愁于“卖不出”“不会卖”。如何帮助群众把土特产品卖出去,而且卖出好价钱,成为她一直思量的问题。有一次,有人在微信群里问她:“经常在农村呆,怎么不带点土货回来?”这一问,给了刘晖很大的启发。于是,她组建“山圩生态农产品第一书记联盟”微信群,把自己朋友圈里的“吃货”们全拉进来,农户一有好东西要卖,她就在群里公布信息,并负责后续的捎带。为了让村里的土货被更多人熟识,刘晖一直没少费心思。她“说服”一个羽毛球俱乐部在举办比赛时,给每位报名者送两枚土鸭蛋,获奖奖品也是土鸭蛋。“六一”儿童节,村里举办“爱的奉献——让爱的阳光普照贫困村的孩子”文艺演出,她邀请“朋友圈”里的40多名城里人到现场参加活动。晚会穿插的土特产品展示品尝环节更是让来者有得
看有得尝,使玉柏村的土货名声大噪。每逢双休日或节假日,群里只要有“吃货”想到玉柏村“淘宝”,她都乐当向导。
“单打独斗难成气候。此刻每次带回的东西都是从各家各户拼凑的,品质不一。有的东西有时候还断货,假如人家需要的量多,我们根本拿不出手。再说只在微信代售,渠道非常单一。”刘晖说。尽管她的座驾由轿车换成面包车,能拉回城的土货越来越多,但刘晖并未就此满足,而在不断努力改变现状。
7月17日,电商企业xx小灵象科技有限公司受邀到山圩镇开展电商营销品牌策划帮扶工作商讨会,对全镇生态养鸡等产业的电商模式及前景进行可行性预测,并达成合作意向。目前,村里300多亩香水柠檬通过电商渠道源源不断外销。玉富合作社和渠透村生态鸭养殖基地两个点分批养殖蛋鸭3000羽土鸡3000羽。该合作社和基地可视化养殖和产品二维码识别工作正有计划推进。
“以后基地每销售一份产品,将从中拿出一定份额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帮扶贫困户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同时我们购进1000羽蛋鸭免费发给有意向的贫困户散养。玉柏村农副产品已名声在外,有了质量保障,再搭上电商快车,群众增收指日可待。”刘晖信心满满地说。
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驻村第一书记——一位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的坚守“我们村的第一书记叫陆政,他是一位和气可亲的叔叔”“自从书记来了以后,我们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村里的路也修好了,从
以前的泥土路变成此刻的水泥路,家家户户还安装了互联网”……今年4月,xx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纳小学6年级语文教师黄
宏宁,给班上学生布置了一份作业:环绕身边熟悉的人物写一篇自由命题作文,学生王西萍写的是弄纳村驻村第一书记。“她的文字虽然稚嫩,但透着真情实感,因此我在课堂上把这篇作文当做优秀优秀范文朗读了一遍。”黄宏宁随后将这篇作文上传到一个扶贫工作群里,“陆书记”的扶贫事迹开始为更多人所知晓。
王西萍作文中写到的陆政,2015年到弄纳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两年任期结束后,他又主动申请留任。
记者日前在弄纳村见到了陆政。32岁的他个头不高,嗓门很大,皮肤晒得黝黑,走起路来虎虎生风。采访期间,陆政不时要接听电话,有村民询问事宜的,有上级部门安排工作的,其间还临时出去与人洽谈一个项目——他太忙了!正值暑假,6岁的儿子来看望陆政,可他顾不上,大部分时间里,孩子只能和村里的小朋友们待在一起。
“弄纳村离县城130多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也有8公里,是全县最偏远的行政村之一。”说起村里的情况,陆政如数家珍。弄纳村属于深度贫困村,至今贫困发生率仍高达41.9%。“进村的路坑坑洼洼,车子都开不进来,有的村民住在破旧的木板房和泥瓦房里,家里一件像样的电器都没有。”陆政仍记得初来弄纳村的印象,那时全村贫困发生率超过70%。
基础设施落后缺乏产业带动村民素养低,一个个问题像绳子紧紧束缚住了弄纳村的手脚,要打开局面,就要尽快找到突破点。从哪
里着手呢?经过多次调研再三思量,陆政瞄准了水。弄纳村地处典型的喀斯特地区,老百姓长期面临“水困”。全村
17个屯,惟独4个屯有饮用水源,全村2300多名村民大多靠“望天水”生活,有的地方甚至需要天天走几公里山路去挑水。水除了供人饮用,更是发展生产不可或缺的资源,“从种养到建房屋修路,样样离不开水。”在后援单位县水利局支持下,陆政带领村民们修建供水管网和地头水柜,经过3年多努力,目前全村用水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
水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弄纳村发展的“命门”。在上级支持下,弄纳村的村容村貌逐步改善,硬化后的入村道路平坦宽阔,老旧的木板房已难觅踪迹。贫困户刘凡周刚建了一栋新房,家里还养起了牛羊,“以前用水担心,建房子用水都不够,此刻情况不同了,家里不仅通上自来水,还修了一座水柜。”
产业也在稳步发展。陆政指导村民成立了养殖合作社,以“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动群众养鸡养牛养猪养鸽子。贫困户侯绍文和妻子均为残疾人,共养育了3个孩子,在合作社带动下,他们家养了5头猪6只羊,生活慢慢有了起色。
由于工作出色,陆政被评为“优秀第一书记”“先进工作者”。小学生王西萍常在村里碰到陆政,“他总是很忙,有时在开会,有时带着大家干活,四面的人经常说起他做的好事!”在13岁的她看来,陆政的身上充满正能量。
陆政却没有丝毫松懈。记者日前在弄纳村采访时,有外地老板前来洽谈养殖项目,“我期望引入更多企业,有了扎实的产业带动,村民
们才干稳定脱贫。”陆政也深知教育对于脱贫的意义,眼下他还在为改善孩子们的教育条件而积极奔走。(完)
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驻村第一书记——记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伍勤忠在村民眼中,他不仅是第一书记,更是村民的贴心人,是村里最受欢迎的人。他就是天等县都康乡把孔村第一书记伍勤忠。2015年秋天,伍勤忠到把孔村担任第一书记。他用一个多月时间,摸清了村里的情况,决定引导村民发展富硒水稻种植。他主动联系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有关专家来实地调研,在村里实施“1000亩富硒水稻技术推广示范”项目,通过推广土壤有机质提升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减量等技术,集成科学施肥绿色防控优良品种的方式生产富硒红米黑米和白米。同时,引进天等鲜谷农贸公司以高于市场价20%的价格对村里的富硒米进行订单收购,每亩比一般水稻增收1000元。3年多来,全村累计推广种植富硒水稻6000亩,产值600多万元,129户贫困户受益,并逐步辐射到周边几个村屯。“种植富硒米,每亩增收近200公斤,加上政府的产业奖补,一亩田总共增收2000多元。”贫困户黄建国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脸.。2018年,他通过种植富硒水稻成功脱贫。短平快养蚕项目也是伍勤忠重点打造的一个扶贫产业。村里共有15户群众种桑养蚕,户月均收入超800元,5户贫困户由此脱贫。除此之外,他还帮助把孔村发展了系列产业——建立100亩柑橘种植示范基地,每亩可增收5000元,35户贫困户受益;在洞古屯建成两个面
积达520平方米的肉牛生态养殖小区,通过养殖能人带动10户贫困户养牛增收,每头牛年保底增收4000元;依托孔香富硒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推广村民种植的富硒花生富硒黑豆等附加值高的特色农产品,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达到了9.7万元。
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很要害。伍勤忠组织带领把孔村党总支部开展党员“亮身份·送服务”活动,在各村屯路口设立“党员服务队信息公示牌”,让群众有艰难就能立即找到党组织,让党员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
多牛屯贫困户覃冠球一直想养兔,但因不懂技术缺资金胆怯失败而迟迟没有行动。伍勤忠了解到他的艰难和需求,立即与党员干部一道想办法请来技术员,手把手教他技术。此刻覃冠球的兔子年出栏500多只,成了村里养兔能手,2017年成功脱贫。
驻村以来,他带领村支部组织举办各种种养技能培训班20期,培训1240人次,培育初具规模的种养大户10户,为辐射带动周边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奠定了良好基础。
伍勤忠待村民如亲人,结对帮扶黄光仁等4户贫困户都按期脱贫出列。他每年都给这4户的8位在校贫困生购买书籍和学习用品,并先后协助20名贫困学子申报雨露计划,协同19户办理小额信贷手续,动员32户进行移民易地搬迁,为8人办理慢性病卡。他还多次开车护送贫困户智障患者黄玉柳到乡派出所,协调解决其户口和身份证办理问题,使其能及时享受低保危旧房改造等扶贫政策。日常的点点滴滴,如春风化雨暖人心。
“我们这样的穷村,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书记当记头功!”对伍勤忠,把孔村支书村主任农桂忠赞誉之情溢于言表。
伍勤忠舍小家顾大家,儿子中考母亲病重住院叔叔去世都没办法抽出时间回去陪伴和料理。他不知疲乏地奔走于县直各部门单位之间,跑项目要政策争资金,引导动员成功人士反哺家乡助力脱贫。
如今,把孔村从昔日一穷二白的小山村,变成了“功能全有保障可持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18年被评为“xx市脱贫攻坚红旗村”。
伍勤忠被评为2016-2017年度“全区优秀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获2016-2017年度“全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贡献奖”,2018年被评为“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
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驻村第一书记xxxx市灌阳县永富村第一书记苑守瑞,带领村民成立产销专业合作社,让红薯粉焕发新生命——靠传统作物走出致富新路(时代青春派)靠传统作物走出致富新路(时代青春派)7月初,一场夜雨过后,天微微亮,xxxx市灌阳县新街镇永富村村民周景杰就起床了,他要去自家的红薯种植基地看看,“红薯苗刚种下去,这么大的雨,可别出什么岔子。”站在地头,看着茁壮成长的红薯苗,周景杰眉飞色舞,“多亏苑书记,给我们找出了这条致富的好路子。”周景杰所说的苑书记,是村里的党支部第一书记苑守瑞。苑守瑞
是xx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学工组组长,2015年10月起担任新街镇扶贫工作队队长永富村驻村第一书记。
先干了件“得罪人的事儿”灌阳县位于xx东北部,属山地丘陵地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素有“八山一耕地,半水半村庄”之说,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也是xx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永富村地理位置僻静,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从xx市区出发,要2个多小时的车程才干来到村里。第一次进村时,苑守瑞有点蒙:住的地方就是村委的一间小办公室,里面除了一张床一张小桌,别无他物。吃也是大问题,按照要求,第一书记每月驻村时间不少于20天,但村委会没有食堂,苑守瑞便开始了长期吃方便面的生活。生活还没理清,工作的重担就已经落到肩上:2015年,xx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贫困户精准识别行动,苑守瑞正好赶上。“这是个得罪人的事儿,精准识别有进有出,有的人不符合条件就得清理出去,取消贫困户待遇,就有人不愿意了。”苑守瑞说,那时自己刚来,村民跟自己不熟悉,他们既怕被取消待遇,也烦被问那么多问题。村支书王熙槐打趣说:“小苑书记那时在部分村民心里,可以算是最不受欢迎的人了!”但是,想着自己作为第一书记的任务和使命,想着家人学校领导对自己的期望和殷殷嘱托,苑守瑞咬咬牙坚持了下来,他坚持公平公正,挨家挨户走访核查。最终,按照上级的要求与部署,和工作队员成功完成了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对全村400余户近1500人进行了
逐一入户调查评估打分,完成了统分核查评议公示系统录入等工作。
一张响当当的致富新名片苑守瑞刚担任第一书记时,永富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黑李种植,村里每家每户基本都种黑李。“有的年头收入还可以,但也是‘靠天吃饭’,售价方面也存在‘大小年’,比如2017年,由于第一季度天气偏冷且降雨频繁,每户黑李的产量减产了90%左右。”王熙槐说。既然种植养殖项目存在一定的风险,那么发展什么产业才干降低风险又能可持续地增加农民收入?边干边想,苑守瑞想到一条“以专业合作社为切入点,打造特色产业新名片”的路子。在灌阳,村民一直有种红薯加工红薯粉的传统,灌阳红薯粉也有一定名气,但是分散种植家庭手工作坊式加工零散销售的生产经营模式却没有给村民带来多少实质性的收益。“我的想法就是让传统农产品焕发新生命,变成村民脱贫的致富产业。”苑守瑞说。2017年,在学校提供的12万元启动资金支持下,苑守瑞带领永富村村民成立了永盈红薯粉产销专业合作社,这样既可以将红薯粉生产产业化,也能为村民自己加工的红薯粉集中找销路。想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刚开始很多村民都不看好合作社的前景,更别说拿出真金白银入股了,本来家里底子就薄,再亏本可怎么办?”苑守瑞说,为了发动村民,他和村里的干部开始一户户走访,讲解合作社的运营模式和规划前景,同时,对贫困户实行“入一分股,收两分红”的政策,只要入股就赠送一股红利钱。就这样,加入的人越来
越多,全村近60%的贫困户入股合作社。新建厂房,添置机器设备,完善管理制度,与xx市知名餐饮企业
签订销售合同……合作社在大家的期盼中一步步发展壮大。如今,永盈牌红薯粉已经成了永富村一张响当当的致富新名片。2017年,通过加入合作社发展红薯粉的相关产业,入股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余元。“最开始加入还有点迟疑,但此刻觉得那时的决定太正确了。”合作社成员周景杰说。正是靠着合作社,周景杰去年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销路有了,为了确保红薯粉加工厂能有优质的红薯供应,苑守瑞又提议在永富村建成近200亩的优质红薯种植基地,并争取到了后盾单位7万元扶贫资金支持,不少贫困户都种了红薯,周景杰就是其中之一。
“小苑书记是个能干事的人”除了发展红薯粉产业,苑守瑞还帮助农户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聚集了1000亩土地,成立了家庭农场,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种植,让农户的土地最大化利用起来。同时,他与村两委共同争取资金500多万元,完善村基础设施建设。看着苑守瑞将这些事一点点地推动起来,村民们纷纷点赞,“小苑书记是个能干事的!”“这些第一书记都是好样的!从2015年10月派出6位驻村第一书记到此刻,xx理工大学对口联系帮扶灌阳县6个贫困村已经两年有余。两年多来,这些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灌阳县县委书记陆桂弟说。根据统计,两年多的时间里,xx理工大学先后筹措600余万元资
金用于灌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截至2017年底,包括永富村在内,xx理工大学联系的6个贫困村中的5个村顺利实现整村脱贫,670余个家庭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家庭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000余元增加到2017年的4200余元。
“在帮助贫困村脱贫的同时,我们还锻炼了自己的青年干部。”xx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李国忠说,此刻学校里很多老师都是毕业就留校,一直在象牙塔中生活,到基层磨练一番,到复杂环境中锻炼一下,对于青年干部的成长非常有意义。
“我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2010年从xx理工大学毕业后就留校工作,去基层之前都是在学校里面生活,人生经历相对单薄。这两年多的基层工作经验让我收获很多,对我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让我的人生更出色。”苑守瑞说。
2018年4月,苑守瑞的第一书记任期结束,被授予全区“美丽xx”乡村建设(扶贫)优秀个人,载誉而归。前来接替他的李少华也是xx理工大学的老师,比他更年轻。“看着不断有新奇血液补充,我不仅为村民们快乐,也为年轻干部能得到这样的锻炼机会快乐,一切都充满期望。”苑守瑞说。
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决战脱贫攻坚的驻村第一书记xxxx第一书记驻村管理提档升级合力脱贫攻坚共建美丽乡村“此刻对我们的管理考核服务保障,是越发细致入微了。”近日,xxxx市陆川县委组织部开展第一书记2017年度考核,持续两任第一
书记方燕琼对考核组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xx市强化第一书记驻村管理,通过召回撤换管日常百
分制考核优结果“双书记”帮扶聚合力三管齐下,确保第一书记真正担负起带动贫困村脱贫的职责和使命,切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召回撤换管日常向第一书记队伍管理中呈现的“驻而不为”“派而不管”问题“亮剑”,2016年6月,xx市钻研出台[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召回撤换制度(试行)],倒逼第一书记及派出单位转变作风履职尽责。对于第一书记因病因事无法正常开展工作未按规定时间驻村开展工作履职能力不强群众反映较差违反党纪国法等情形影响驻村扶贫效果的,xx市采取单位召回撤换和组织召回撤换两种方式,构建层层把关监管的工作体系。在单位召回撤换层面,派出单位可根据本单位派出第一书记的具体扶贫情况,对照召回撤换情形进行研判,召回撤换须同级党委组织部审批;在组织召回撤换层面,先由工作队队长及同级党委组织部门进行组织谈话,开展“回炉淬火”,过关的第一书记仍回原岗位,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第一书记将由同级组织部门实行召回撤换。“召回撤换制度实施以来,‘不驻村不胜任不守纪不合格’现象基本杜绝,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坚定打击驻村帮扶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决心。”xx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覃天卫说。百分制考核优结果“以前我们对第一书记的考核的确存在标准不明确流程不规范
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容县驻村办主任黄倩华坦言。为此,xx市在召回撤换制度基础上,于2017年9月出台[xx市贫
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百分制量化考核管理办法],将考核内容细化为基层党建精准扶贫乡村建设服务群众综治维稳制度落实遵纪守法等7大项25小项100分进行考评。采取“三评双审”方式,即通过个人自评民主测评乡镇党委初评的方式进行“分级考核”,市县两级党委组织部层层审定,多方考核第一书记履职情况。
在考核管理办法中明确将考核结果与干部表彰奖励提拔重用挂钩。在市级媒体开设“xx儿女之第一书记先锋行”专栏,精选30名优秀第一书记的扶贫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同时,对任期届满且持续两年百分制考核等次为“优秀”的第一书记,列入“优秀第一书记后备干部库”,符合选拔任用条件的,优先考虑提拔使用。据统计,过去两年间优秀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共有70人提拔重用,274人列为后备干部,242人被选为“两代表一委员”。
“双书记”帮扶聚合力“推行‘双书记’制度凝结着市委市政府对驻村帮扶工作的深入思量。”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甘文波说道,“按照‘相互配合各有侧重责任共担’的原则,推行‘双书记’制度,强化驻村帮扶管理。”共同选派任命。扶村书记与第一书记于今年3月一同选派,任期相同,覆盖全市442个贫困村。帮扶期间,贫困村脱贫摘帽的,扶村书记不收队不撤离。共同承担责任。扶村书记与第一书记承担共同帮扶助推贫困村
贫困户脱贫摘帽的责任,扶村书记负责抓谋划抓整合,推进项目资金责任与第一书记“三捆绑”等7项重点任务;第一书记负责抓落实抓落地,开展培育村级集体经济等8项中心工作。
共同规范管理。由市县党委组织部负责统一管理,催促指导后盾单位及扶村书记到村帮扶。目前,除节假日走访慰问外,该市各级后盾单位扶村书记每月到村指导工作,并听取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工作汇报。
“市县有关后盾单位领导到贫困村指导力度越来越大,一改过去走访慰问为主的工作模式,既带资金,又给项目。”北流市新丰镇党委书记吴益君如是说。据统计,2016年选派“十三五”时期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以来,共开展走访6万余人次,召开调研座谈会3024次,落实帮扶项目1114个,协调解决资金5.2亿元,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368件,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804名,培育致富产业198个。
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决战脱贫攻坚的驻村第一书记“老百姓想的,就是我要做的”——记灵山县武利镇鱼良村第一书记韦振夏二三事“老百姓想的,就是我要做的。”这是灵山县教育局派驻武利镇鱼良村第一书记韦振夏牢记的一句话。2015年10月,韦振夏到鱼良村上任后,他干了一系列群众想干的事:6.1公里村屯道路实现了硬化,54盏路灯让村子亮起来了,8个危房户完成了改造,投资400万元的鱼良小学幼儿园立项建设,20万元贫困户扶贫产业奖补项目落实到位……鱼良村的变化一天比一天
快!曾经的鱼良村委,让人不堪回首:一排残旧不堪的瓦房临时搭建
的简易木屋卫生间古老的手打水井……“先从改善村委会办公场所入手。”在入村摸情况的时候,韦振夏
就下了这样的决心。于是,他奔走在筹资路上。灵山县教育局拨款3万多元,他建好了水塔,维修了厕所,建起村委60多米文化长廊,使得村委大院干净整洁,驻村脱贫攻坚工作办公室焕然一新。
群众的事,就是韦振夏要办的事。已20年没有户籍及二代身份证的户主叶枝密,因户口问题错失了很多优惠政策。韦振夏了解此事后,立即联系武利那隆两镇和灵山县户籍管理部门,帮其解决难题。叶枝密感动得紧紧握住韦振夏的双手说:“韦书记,感谢您啊,让我不再是‘黑户’。”
村里的100多名贫困生,也时常让韦振夏牵挂着。经多方奔走,他帮助贫困学生申请“雨露计划”补助助资金3万多元;学前教育减免保育保教费25人次,减免资金1.5万元;初中高中中专大学助学金或生活补助36人次,金额达3.5万多元。贫困户叶银深的女儿,2017年考上中国地质大学,韦振夏经多方联系,替该孩子申请到1.35万元资助费,还联系灵山县园丰公司每月资助生活费500元,让她安心到北京上学。
为了让贫困户发展种养产业,韦振夏争取得到县教育局拨款2万元,购置黄皮果苗发放给30多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同时,韦振夏经常充当村民矛盾纠纷的调解员,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起。在村民的
心里,他还是一个好“办事员”,共帮助村民办好事实事12件。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决战脱贫攻坚的驻村第一书记“请组织再给我两年时间”——扶绥县驻村第一书记黄家勇小记发动捐款为贫困户建新房3月23日,记者在都充村采访黄家勇。提起自己两年前第一次进
村,他仍记忆犹新。刚一进村,迎面而来的村支书就给他出了道难题。“黄书记,贫困
户陈春达的房屋崩塌,此刻住在猪栏里,全村就数他家最穷,你看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黄家勇二话没说,立即召集村干开会,钻研如何解决陈春达的住房问题。经过集体商议,决定通过发动社会公益帮扶村民义务投工投劳和后盾单位支持等方式,争取在3个月内完成危房改造,一定要让陈春达住进新房。
随后,黄家勇马不停蹄地跑单位跑公益组织,做群众工作。最终,在危房改造启动资金尚未落实的情况下,新房仅用85天就竣工了。
驻村两年来,为了帮扶贫困户建房,帮助留守老人和残疾人等,黄家勇先后组织发动公益团队开展扶贫慰问活动6次。他认为,惟独像帮助自己家人一样对待贫困户,才干做到心到情到,才干提高群众满足度,使他们从内心深处萌发自我发展意识和动力。
生态乡村建设结硕果2016年,都充村被列为扶绥县首批4个预脱贫贫困村,必须落实宽带路灯照明等硬件设施,要在群众的田间地头或者房前屋后架设电
线杆。一些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甚至谩骂,黄家勇就带着工作队,挨家挨户耐心地做群众思想工作。
村民韦某家有一块狭长的耕地,按照整体规划,需要在中间架设一根宽带光纤电线杆。韦某认为会影响整块地机耕作业,坚定不同意。黄家勇与村干及电信部门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商议,韦某有意外出逃避,连人都见不到。黄家勇只好先做韦某爱人的思想工作,让她权衡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轻重,不要因为一根电线杆,让全村人背后戳脊梁骨。就这样,由其爱人出面劝说韦某,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据统计,黄家勇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期间,利用一事一议水库移民项目等资金,先后为都充村新建和改造了村屯办公场所150平方米篮球场3个舞台2个,硬化村屯道路及巷道5.5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251盏,新建农田水利水肥一体化灌溉基础设施1座便民码头1个,种植绿化树苗2000株,并倾力打造1个生态养牛示范基地1个果蔬示范基地,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7.4万元。
主动申请留任“仅有贫困户的脱贫还不是真正的脱贫,必须让更多一般群众从发展中享受到实惠,那才是群众感到最满足和最幸福的事。”都充村那辣屯速生桉种植泛滥,造成土地水肥流失极其严重,甘蔗产量连年下降。为此,黄家勇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带领村屯党员干部对那辣屯1250亩速生桉整村连片整治,同时组织开展了“小块并大块”土地整合。近日,施工单位已经进场,都充屯连片6000多亩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
随后,黄家勇借助毗邻风光秀媚的客兰湖的优势,因地制宜将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作为脱贫产业来抓,并向自治区水库移民局申请风貌改造等资金400万元,目前正在与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同步推进,打算大力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
黄家勇认为,都充村的脱贫产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是一盘大棋,目前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这个节骨眼上,决不能半途而废。“听说我向组织主动申请留任,妻子最初也很不理解,认为我一心只顾工作,对家庭孩子付出太少。但我始终坚信,只要能继续带领都充村600多户村民奔小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跟我个人的得失相比,这点牺牲微不足道。”
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决战脱贫攻坚的驻村第一书记“以短养长”富村民——记金秀三角乡六定村第一书记李乃幸开春,万物复苏,一方占地6亩的鱼塘,蓄好了盈盈春水。在金秀瑶族自治县三角乡六定村,该水产养殖项目是集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驻村第一书记李乃幸找建设方商谈,期望早日把管理人员用房建好。“有人管鱼塘,就可以养鱼了。”他说。六定村是贫困村,产业零散,不成规模。2015年10月驻村之初,怎样开展产业扶贫的问题困扰着李乃幸。他走村串巷调研,召集村干部开会钻研,确定了以发展晚熟砂糖橘产业为主以种养殖项目为辅的“以短养长”发展思路。六定村昼夜温差大,砂糖橘晚熟近一个月,且果皮光滑厚实,售
价略比山外的高。早前村里种有320多亩砂糖橘,但是果农管理粗放,除几个种植大户,其他村民都缺少管理技术。李乃幸请来水果专家,到村里举办2期砂糖橘种植管理培训班,为110多人次贫困户和村民开展培训,群众种植砂糖橘积极性高涨起来。
2017年4月,全村种植砂糖橘近720亩,产量达75万公斤。2018年初,群众又租地扩种砂糖橘140亩,种植面积达860亩。目前,71户贫困户有67户种植砂糖橘,2017年挂果率达90%。
种植砂糖橘,一般要3年才干收果。李乃幸积极向后盾单位xx联通公司争取帮扶经费,向贫困户推广短期收益的种养殖项目,购买淮山种子猕猴桃果苗土鸭苗蜂箱等,分发给有需求的贫困户种养。
为让该村摘掉集体经济空壳的帽子,李乃幸与驻村队员村委干部多次深入山谷考察调研,为建设立体种养示范基地选择场地,选定12亩闲置土地及周边3亩林地,建设立体养殖场。
2017年7月,“小金龙立体种养殖示范基地”动工,总投资60万元。目前,养鱼项目已进入鱼塘蓄水阶段,二期将建设禽舍,三期计划建设四星级农家乐。
在李乃幸的带领下,六定村的产业和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他也先后被评为xx市“2016年五星级第一书记”xx联通“2017年度十大基层劳动模范”。
履职以来,李乃幸像一只飞入瑶寨的扶贫“领头雁”,带领瑶族同胞做强产业,增产增收。
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决战脱贫攻坚的驻村第一书记
王知星,2015年10月担任资源县河口瑶族乡立才坪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几年来,他积极主动,尽职尽责,为全村脱贫摘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担任第一书记之初,他就投身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中。经过3个月的努力,共识别出贫困户40户140人,全村贫困发生率高达30.1%。2018年任期届满,他主动向县委组织部申请继续留任。他与村两委班子决定发展土猪特色产业,创办了村第一家合作社,并申请到资金35万元,带动贫困户发展生态养猪。
2018年前,村集体经济收入是一片空白。他又申请到财政扶持资金50万元,将其中30万元入股资源县丹霞生态能源有限公司,2018年分红1.5万元;将剩下的20万元,与xx市义波惠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建立村手工红薯粉加工厂,带动农户种植红薯100余亩,当年分红1.6万元。截至目前,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账户余额超3.1万元。
在他的带领下,立才坪村贫困发生率降到2.58%,达到“十一有一低于”标准,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
推荐访问: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村支书 脱贫 攻坚 村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