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李凭箜篌引》教案3篇

《李凭箜篌引》教案3篇

时间:2023-02-23 08:50:09 来源:网友投稿

《李凭箜篌引》教案1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作者生*及创作情况。  ②了解李贺及其诗歌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创作风格。  ③吟咏诗韵,把握诗的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凭箜篌引》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

《李凭箜篌引》教案3篇

《李凭箜篌引》教案1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作者生*及创作情况。

  ②了解李贺及其诗歌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创作风格。

  ③吟咏诗韵,把握诗的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④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2、过程与方法

  吟咏诗韵,美读诗文,体会诗中奇特的想象、鲜明的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中浓郁的浪漫主义创作激情。

  〖学习重点〗

  1、吟咏成韵,品味诗情。

  2、赏析该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学习难点〗

  诗中用比喻将抽象的音乐化为生动乃至神奇的手法。

  〖学习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语设计

  播放周杰伦《东风破》,请同学试着把听这首歌曲的感受说出来。

  教师谈感受:

  1、清瘦的旋音任倦鸟欢鸣,任海水起伏快意的心浪,任飞云驻足。

  2、《东风破》是我觉得最好听的一首歌。琵琶声像淙淙的清泉冲洗着我的心灵,叫人想起东风吹过的阵阵清凉。独特的曲调让我们深情怀古,带领我们从篱笆外的古道走过,重现荒烟弥漫的岁月,以及情人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

  多媒体显示: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声震林木,响遏行云。/瓠巴鼓瑟,而鸟舞鱼跃。/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难收。

  教师提示:以上是对优美音乐的描写与赞叹,音乐王国里,乐曲广袤的欣赏空间为听众提供了不尽的想象,也为诗人们奉献出一片辽阔的描绘天地。中唐诗人李贺的名诗《李凭箜篌引》所展现的,就是一个变幻无穷而美妙夺彩的音乐世界。(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诗鬼李贺

  李贺(791-817),字长吉,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他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晋、进同霎时 )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

  宋代以来,不少学者、诗人常用“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来形容唐朝两位著名诗人。长吉是李贺的字,“鬼才”,并非只说他喜欢写神仙鬼魅的题材,而主要是指他的诗风。可见,李贺诗歌在唐朝诗坛上占有独特的位置。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想象丰富奇特,意境新颖诡异,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贺是中唐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传说他每次出门,跟随的书僮身上总背一只锦囊,他边走边吟诗,每得佳句就写下来放进囊中,归来时再补足成篇。他的诗歌继承《楚辞》和乐府民歌的传统而有所创新,在诗歌的形式、意境、比喻、语言等方面不落前人窠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优秀作品有《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老夫采玉歌》等。名句有“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摧”、“桃花乱落如红雨”等,为后世所传颂。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三、初步感知

  1、解题

  历来写乐曲的诗,大都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致力于把比较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比较容易感受的视觉形象。

  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

  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2、听读欣赏

  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要用文字将其妙处表达出来就更困难了。李贺这首诗在众多的描写音乐的唐诗中脱颖而出,获得读者的挚爱,人们将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并列为“摹写声音之至文” (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这是有道理的。

  多媒体播放配乐诵读。

  3、把握内容

  但是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韩愈的诗不同。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主要通过比喻、拟声等手法,力图描绘出音乐的形象。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等就是。李贺在诗中虽然也用了“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来描写李凭弹箜篌的音乐形象(这两句固然写得很妙),但李贺主要不是使用描写的手法去精雕细刻音乐的形象,而是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感受,写音乐强烈的、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在描绘李凭箜篌弹奏的乐声给人们的感受、描绘乐声艺术效果时,诗人李贺没有按一般的思维轨迹去叙述;而驰骋自己大胆的幻想和丰富的联想,形成神奇变幻、令人应接不暇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乐声。这里试以新诗的形式,把它翻译出来。

  多媒体显示译文:

  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睛朗的深秋。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

  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那是李凭在国都把箜篌弹奏。

  像昆仑美玉碰击声声清脆,像凤凰那激昂嘹亮的歌喉;

  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嘘饮泣,像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

  整个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如同沉浸在一片寒光中那样清幽。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天神的心弦也被乐声吸引。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把女娲炼石补天的天幕震颤。

  好似天被惊震石震破,引出漫天秋雨声湫湫。

  夜深沉,乐声把人们带进梦境,梦见李凭把技艺向神女传授;

  湖里老鱼也奋起在波中跳跃,潭中的瘦蛟龙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深深吸引,彻夜不眠在桂花树下徘徊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儿斜飞寒飕飕!

  教师提示: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物、动物,调动了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来写出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这其中有天空中的白云、湫湫的秋雨,潭中的老鱼、瘦蛟,神话传说中的湘娥、素女,紫皇、神妪,吴刚、玉兔等等。李凭弹箜篌的乐声连没有感觉的静物、无知的动物都为之感动,连高踞仙界的神仙们也被乐声紧扣心弦。这样,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乐声以及它奇妙的艺术效果,形象而具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沉浸在奇异的艺术境界之中,引起丰富的幻想。

  3、学生自由诵读,加以品味。

  四、品读赏析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段落。

  1、第一段: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弹箜篌。

  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境),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张”字不仅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而且很容易引起这样的联想:音乐的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天。

  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颓”字恰恰和“张”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前者饱满,后者无力,“颓”字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的情态。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第四句“李凭*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2、第二段: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正面写乐声,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而“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

  “昆山玉碎凤凰叫”,用“昆山玉碎”来相容乐声,表现乐声极其激昂,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和压倒一切的气势。“凤凰”在传说中是一种高贵的神鸟,居住在昆仑山。“昆山玉碎”后,栖居其上的凤凰的叫声自然是凄厉婉转,忧伤的情绪在其中绵延——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

  “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以哭泣的声音摹写乐声的悲惨,又以露水一点一滴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视觉感受比喻乐声的悲切,似乎比“凤凰叫”还要和缓。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笑”具有诉诸听觉的属性,还能给人“笑靥如花”的视觉感受,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思考:“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诗中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明确:“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成功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两句诗都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感。“以声类声”不是通感,但这两句诗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感。

  “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

  “凤凰叫”可以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

  “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

  “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同乐声的欢快愉悦。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写乐声由欢快转为清冷,回到了音乐的主体情绪。

  下句承接“十二门”所营造的时空感来写。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巧妙地写出清冷的乐声从人间传到天界。此时,整个宇宙仿佛也只有箜篌的旋律存在。

  首句的“高秋”和这里的“十二门”“紫皇”等意象营造出无限广袤的宇宙时空,仿佛万物皆空,箜篌的乐声包容了整个世界。

  3、第三段: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这两句诗写乐声传到天上,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连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

  “秋雨”又能够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秋雨”是一个忧愁的意象,“石破天惊”之后气势磅礴的秋雨,象征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秋雨落地的声响,恰如紧凑繁复的乐声。乐曲就在这种惊天动地的凄冷情绪中结束了。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而且,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神山上教神妪弹奏箜篌,仙境中衰老瘦弱的鱼和龙听到乐曲声都随之追风逐浪,在波涛中翩翩起舞。月宫中的吴刚听到乐曲声也忘记了砍树,倚在桂树上凝神倾听,不知困倦;桂树下的玉兔听到乐曲声也浑然入境,全然觉察不到寒露打湿了全身。诗人回味整个演奏过程,美妙的乐曲使人宛在仙境,进而想象出仙界神灵的痴迷状态,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的美妙。

  这首诗用瑰丽的辞采、天上人间的"想象来描摹听乐的感受,把一首悲戚的乐曲描写得惊天动地。诗本身也和乐曲一样具有了一种凄寒冷艳的气质。

  4、多媒体播放诵读视频,学生细细品味。

  五、再现诗境

  选择你喜欢的语句,用散文的语言写出诗歌描写音乐的妙处。

  范例:“芙蓉泣露香兰笑”,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文学语言描绘它——那曲尽妙处的箜篌声,其凄婉动人,犹如一朵朵不胜寒风而呜咽悲诉的荷花,那晶莹的露珠,不正是它的声声泪滴吗?忽而,乐曲又彷佛想起了一阵阵欢愉的笑声,这大概是秋之骄子——那高雅不凡的幽兰吧?你看,它笑得那么欣悦,那么美好,笑得张开了蓓蕾,笑得清香四溢!犹如嫣然含笑的少女。

  六、生花妙笔(艺术手法)

  教师提示:南朝有一则著名的讲经传说:云光法师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的鲜花纷纷坠落。李凭弹奏箜篌就有这样美妙的效果,通过李凭的纤纤巧手,表现出音乐繁花似锦、万物动容的“天花乱坠”之感。诗人主要是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来写琴声——

  ①正面比喻写琴声:

  纤柔甜润如热恋中青年男女的娓娓私语。

  高亢昂扬如英勇的战士奔赴杀敌的战场。

  轻盈飘逸如蓝天上的白云微风中的柳絮。

  热闹喧嚣得像一群鸟儿栖集在一棵树上。

  群音中一声独起像一只凤凰在引颈领唱。

  愈转愈高的孤凤长鸣就像攀岩已到绝顶。

  瞬间的急速下降如同悬崖撒手直落深谷。

  ②侧面渲染写感受:

  自己空长了两只不懂得音乐的耳朵。

  一窍不通竟也被音乐激动得坐立不安。

  最后被琴声感动得泪雨滂沱沾湿衣裳。

  问题思考: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

  要点提示:

  (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

  (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像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

  七、拓展鉴赏

  听《高山流水》,请大家试着用文学语言把听这段音乐的感受描写出来。提示:注意演奏过程的旋律高低变化。(播放《高山流水》)

  参考答案:

  1、开始时声调较舒缓,音色很柔美,像白云飘过天际,留下些飘飘渺渺的痕迹,又似迎风微拂的柳枝。

  2、后曲子渐渐转为优美、明快的格调,就像许多线条一样的流水,和着鸟儿的欢唱虫子的鸣叫而缓缓流下、圆润而细腻、让人陶醉。

  3、然后一个清越似百灵鸟的啼叫声一样冲破了黎明前的黑暗,像刚刚经过千山万水的阻隔终于汇集成一支跳跃的音符,有着冲破阻力的自豪。

  4、尔后,流水渐深,如细丝般润物无声,似乳燕呢喃,如蟋蟀低吟,然后融会成一个旋涡,越游越远……直到偶尔听到一丝美的旋律。

  八、比较鉴赏

  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让我们回顾《琵琶行》中以声喻声的形象化描写——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的声势;小弦切切如私语——轻幽的音韵;

  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而和谐;间关萤语花底滑——悠扬而明快;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而冷涩;银瓶乍破水浆进——突发而激烈;

  铁骑突出刀枪鸣——清脆而尖锐;四弦一声如裂帛——刚劲而激越。

  教师提示:

  (1)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为侧面烘托手法。

  《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为正面描写的手法,“江州司马青衫湿”为侧面烘托。

  (2)风格迥异:《李凭箜篌引》纯为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

  多媒体显示:

  “白香山《江上琵琶》……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清·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

  教师提示:移人、泣鬼,正可看作这两首诗不同表达效果的形象概括。《琵琶行》触景生情,因事起意。它用生动贴切的比喻描绘琵琶声,用简洁清晰的景物烘托气氛,而这一切又都围绕着人,围绕着人的情感来写,使眼前景、耳中声、心头景三者结合,浑然一体,声情并茂,情景交融,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歌女再次弹奏时,作者把更复杂的环境气氛和人物情态压缩在四句诗中:“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描写音乐,而能与人物情感融汇在一起,因此《琵琶行》以抒发委婉真切的情感著称,确实能移人性情。

  《李凭箜篌引》通过描绘李凭箜篌所创造的离奇幽怪的艺术境界,赞美李凭的高超技巧,也曲折地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写湘妃素女闻声泣下,在早已滴满清泪的*上又洒下点点泪斑,连善于鼓瑟的素女也惆怅万端,黯然伤情;乐声不仅感动了山上的神妪,而且使仙人吴刚难以入眠……如果说《琵琶行》中作者的感受,我们也许有过类似的体验,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则需要我们随作者一起去想象。有人说这首诗的描写“幽若神鬼,顽若异类”,一语中的地指出了它的特点,即以描绘幽冷怪诞的意境取胜,可以算得上是惊天地,泣鬼神。

  九、课堂小结

  一唱三叹则回肠荡气,余音袅袅而绕梁三日。这就是音乐的魔力。不过这还未必是听曲的最佳境界!高山流水心有灵犀,知音难觅。真正倾心于这种乐器、这首乐曲、这位乐师的有几人?一旦三者兼得又是何境界!李贺,才华横溢的诗人,巧遇李凭箜篌,令他浮想翩翩,令他梦笔生花。深秋,京都某处,李凭调摆好精美的箜篌,开篇直叙难以抑制的悲痛,琴声划然如长堤决口。

  巨大的声浪汹涌而来,叩击人们的心灵;巨大的声浪澎湃滔天,搏击苍穹,使飘散在寂寞山间的闲云都为之动容,凄然停步。最好的乐器、美妙的乐曲、一流的乐师遇到卓越的诗人,于是名家好手共同造就了《李凭箜篌引》这首千古不朽的诗篇。

  十、布置作业

  1、背诵。

  2、完成《课时作业》本课练习。

《李凭箜篌引》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及创作情况。

  2、赏析该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赏析该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授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生抑郁,27岁病逝,他的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一、阅读全诗详析诗歌内容:

  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要用文字将其妙处表达出来就更困难了。李贺这首诗在众多的描写音乐的唐诗中脱颖而出,获得读者的挚爱,人们将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 》并列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这是有道理的。

  但是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韩愈的诗不同。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主要通过比喻、象声等手法,力图描绘出音乐的形象。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等就是。李贺在诗中虽然也用了“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来描写李凭弹箜篌的音乐形象(这两句固然写得很妙),但李贺主要不是使用描写的手法去精雕细刻音乐的形象,而是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感受,写音乐强烈的、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在描绘李凭箜篌弹奏的乐声给人们的感受、描绘乐声艺术效果时,诗人李贺没有按一般的思维轨迹去叙述;而驰骋自己大胆的幻想和丰富的联想,形成神奇变幻、令人应接不暇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乐声。这里试以新诗的形式,把它翻译出来。

  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睛朗的深秋。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

  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那是李凭在国都把箜篌弹奏。

  像昆仑美玉碰击声声清脆,像凤凰那激昂嘹亮的歌喉;

  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嘘饮泣,象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

  整个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如同沉浸在一片寒光中那样清幽。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天神的心弦也被乐声吸引。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把女娲炼石补天的天幕震颤。

  好似天被惊震石震破,引出漫天秋雨声湫湫。

  夜深沉,乐声把人们带进梦境,梦见李凭把技艺向神女传授;

  湖里老鱼也奋起在波中跳跃,潭中的瘦蛟龙翩翩起舞乐悠悠 。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深深吸引,彻夜不眠在桂花树下徘徊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儿斜飞寒飕飕!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物、动物,调动了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来写出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这其中有天空中的白云、湫湫的秋雨,潭中的老鱼、瘦蛟,神话传说中的湘娥、素女,紫皇、神妪,吴刚、玉兔等等。李凭弹箜篌的乐声连没有感觉的静物、无知的动物都为之感动,连高踞仙界的神仙们也被乐声紧扣心弦。这样,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乐声以及它奇妙的艺术效果,形象而具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沉浸在奇异的艺术境界之中,引起丰富的幻想。

  二、赏析该诗:

  简析:

  “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二、三两句写乐声: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前四句先写琴,写声,后写人,有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困山”以声写声,“芙蓉”则以形写声。

  第七句起到篇终,都是写音响效果。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巧妙过渡,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以下六句,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

《李凭箜篌引》教案3

  课前预习:

  1、读熟诗歌。

  2、收集相关的文学常识。

  相关课程标准: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3、比较《琵琶行》《李凭箜篌引》的不同手法。

  评价任务: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诗歌之美。

  2、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诗歌塑造的意境,读懂诗意。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诗歌的写法。

  4、通过比较阅读,了解《李凭箜篌引》《琵琶行》在写法上的不同。

  5、用学过的手法表现乐曲《赛马》,巩固提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清朝方扶南有过这样一段评价:“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我们已经领略过,今天就让我们来学*贺的《李凭箜篌引》,看看这篇文章是怎样“泣鬼”的。

  二、自主学习。

  1、收集关于作者的资料。

  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家境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

  其作品继承前代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新奇瑰丽的意境。故后人称其为“诗鬼”。

  2、了解作者李凭。

  李凭: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3、认识“行”这种文体。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4、了解箜篌这种乐器。

  “箜篌”,古代的一种拨弦乐器,有竖箜篌、卧箜篌等多种样式。它一般有23根弦。

  三、读一读,赏箜篌曲之美。

  1、提生朗读,了解预习情况。纠错。

  2、聆听录音,感受朗读的魅力,学一学。

  3、自由朗读,体会诗歌朗读的乐趣。

  4、风采展示,比一比,谁的朗读最精彩:各小组推选一名学生参赛。

  四、交流研讨。

  (一)说一说,感意境之美。

  1、要求:选取你喜欢的诗句,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诗歌塑造的意境。

  (本题设计意图:李贺的诗是很难懂的,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明确:

  例如:我喜欢“芙蓉泣露香兰笑”。

  这句诗的意境是:那曲尽妙处的箜篌声,其凄婉动人,犹如一朵朵不胜寒风而呜咽悲诉的荷花,那晶莹的露珠,不正是它的声声泪滴吗?忽而,乐曲又彷佛想起了一阵阵欢愉的笑声,这大概是秋之骄子——那高雅不凡的幽兰吧?你看,它笑得那么欣悦,那么美好,笑得张开了蓓蕾,笑得清香四溢!犹如嫣然含笑的少女。

  2、学生各抒己见后,总结:

  一曲箜篌曲,时而像芙蓉泣露,时而如香兰欢笑;一曲箜篌曲可以使空山凝云,可以使江娥、素女悲愁,可以温暖人间百姓,可以感动天上紫皇;一曲箜篌曲,陶醉了女娲,陶醉了神妪,陶醉了老鱼,陶醉了瘦蛟,陶醉了吴刚,陶醉了玉兔。一曲箜篌曲穿越千载,至今依然弹奏在我们的心上。那么,作者是如何做到“惊天地泣鬼神”的呢?

  (二)议一议,明手法之妙。

  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箜篌曲之美的?

  明确:

  a、侧面烘托,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b、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

  c、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用自由的想象和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世界的美妙。

  (三)比一比,解同中之异。

  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都是“摹写声音之至文”,这两首诗描写音乐的手法有何不同?

  明确:

  白居易的《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是直接描写,只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为侧面烘托。《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音乐本身着墨不多,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正面写音乐,其余全为侧面烘托手法。

  五、学一学,写乐曲之美。

  听笛子独奏《赛马》,请大家试着用学过的手法把这段乐曲表现出来。

  六、各抒己见,盘点收获。

  七、布置作业:

  1、默写诗句。

  2、把课上描摹声音的语段整理成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紧扣目标设计,“读熟诗句—理解诗意—分析写法—比较阅读”各环节循序渐进,完成比较顺利。其中“拓展延伸”环节,学生听到《赛马》全都活跃起来,写作手法的运用恰到好处,这让我很惊喜。

  2、不足:因为时间关系,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些少了。


《李凭箜篌引》教案3篇扩展阅读


《李凭箜篌引》教案3篇(扩展1)

——《李凭箜篌引》 教学设计3篇

《李凭箜篌引》 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优美音乐的描写与赞叹——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瓠巴鼓瑟,而鸟舞鱼跃。

  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难收。

  《明湖居听书》(刘鹗):

  1、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2、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3、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播放韩红《青藏高原》,请同学试着把听这首歌曲的感受说出来。

  二、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

  他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三、解题

  历来写乐曲的诗,大都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致力于把比较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比较容易感受的视觉形象。

  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

  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四、朗读(略)

  五、作品阅读赏析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弹箜篌。

  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境),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张”字不仅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而且很容易引起这样的联想:音乐的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天。

  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颓”字恰恰和“张”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前者饱满,后者无力,“颓”字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的情态。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第四句“李凭*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第二段: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正面写乐声,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而“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

  “昆山玉碎凤凰叫”,用“昆山玉碎”来相容乐声,表现乐声极其激昂,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和压倒一切的气势。“凤凰”在传说中是一种高贵的神鸟,居住在昆仑山。“昆山玉碎”后,栖居其上的凤凰的叫声自然是凄厉婉转,忧伤的情绪在其中绵延——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

  “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以哭泣的声音摹写乐声的悲惨,又以露水一点一滴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视觉感受比喻乐声的悲切,似乎比“凤凰叫”还要和缓。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笑”具有诉诸听觉的属性,还能给人“笑靥如花”的视觉感受,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思考:“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诗中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成功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两句诗都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感。“以声类声”不是通感,但这两句诗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感。

  “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

  “凤凰叫”可以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

  “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

  “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同乐声的欢快愉悦。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写乐声由欢快转为清冷,回到了音乐的主体情绪。

  下句承接“十二门”所营造的时空感来写。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巧妙地写出清冷的乐声从人间传到天界。此时,整个宇宙仿佛也只有箜篌的旋律存在。

  首句的“高秋”和这里的“十二门”“紫皇”等意象营造出无限广袤的宇宙时空,仿佛万物皆空,箜篌的乐声包容了整个世界。

  第三段: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这两句诗写乐声传到天上,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连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

  “秋雨”又能够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秋雨”是一个忧愁的意象,“石破天惊”之后气势磅礴的秋雨,象征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秋雨落地的声响,恰如紧凑繁复的乐声。乐曲就在这种惊天动地的凄冷情绪中结束了。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而且,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神山上教神妪弹奏箜篌,仙境中衰老瘦弱的鱼和龙听到乐曲声都随之追风逐浪,在波涛中翩翩起舞。月宫中的吴刚听到乐曲声也忘记了砍树,倚在桂树上凝神倾听,不知困倦;桂树下的.玉兔听到乐曲声也浑然入境,全然觉察不到寒露打湿了全身。诗人回味整个演奏过程,美妙的乐曲使人宛在仙境,进而想象出仙界神灵的痴迷状态,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的美妙。

  这首诗用瑰丽的辞采、天上人间的想象来描摹听乐的感受,把一首悲戚的乐曲描写得惊天动地。诗本身也和乐曲一样具有了一种凄寒冷艳的气质。


《李凭箜篌引》教案3篇(扩展2)

——李凭箜篌引教案 (菁选2篇)

李凭箜篌引教案1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作者生*及创作情况。

  ②了解李贺及其诗歌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创作风格。

  ③吟咏诗韵,把握诗的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④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2、过程与方法

  吟咏诗韵,美读诗文,体会诗中奇特的想象、鲜明的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中浓郁的浪漫主义创作激情。

  〖学习重点〗

  1、吟咏成韵,品味诗情。

  2、赏析该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学习难点〗

  诗中用比喻将抽象的音乐化为生动乃至神奇的手法。

  〖学习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语设计

  播放周杰伦《东风破》,请同学试着把听这首歌曲的感受说出来。

  教师谈感受:

  1、清瘦的旋音任倦鸟欢鸣,任海水起伏快意的心浪,任飞云驻足。

  2、《东风破》是我觉得最好听的一首歌。琵琶声像淙淙的清泉冲洗着我的心灵,叫人想起东风吹过的阵阵清凉。独特的曲调让我们深情怀古,带领我们从篱笆外的古道走过,重现荒烟弥漫的岁月,以及情人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

  多媒体显示: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声震林木,响遏行云。/瓠巴鼓瑟,而鸟舞鱼跃。/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难收。

  教师提示:以上是对优美音乐的描写与赞叹,音乐王国里,乐曲广袤的欣赏空间为听众提供了不尽的想象,也为诗人们奉献出一片辽阔的描绘天地。中唐诗人李贺的名诗《李凭箜篌引》所展现的,就是一个变幻无穷而美妙夺彩的音乐世界。(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诗鬼李贺

  李贺(791-817),字长吉,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他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晋、进同霎时 )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

  宋代以来,不少学者、诗人常用“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来形容唐朝两位著名诗人。长吉是李贺的字,“鬼才”,并非只说他喜欢写神仙鬼魅的题材,而主要是指他的诗风。可见,李贺诗歌在唐朝诗坛上占有独特的位置。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想象丰富奇特,意境新颖诡异,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贺是中唐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传说他每次出门,跟随的书僮身上总背一只锦囊,他边走边吟诗,每得佳句就写下来放进囊中,归来时再补足成篇。他的诗歌继承《楚辞》和乐府民歌的传统而有所创新,在诗歌的形式、意境、比喻、语言等方面不落前人窠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优秀作品有《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老夫采玉歌》等。名句有“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摧”、“桃花乱落如红雨”等,为后世所传颂。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三、初步感知

  1、解题

  历来写乐曲的诗,大都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致力于把比较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比较容易感受的视觉形象。

  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

  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2、听读欣赏

  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要用文字将其妙处表达出来就更困难了。李贺这首诗在众多的描写音乐的唐诗中脱颖而出,获得读者的挚爱,人们将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并列为“摹写声音之至文” (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这是有道理的。

  多媒体播放配乐诵读。

  3、把握内容

  但是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韩愈的诗不同。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主要通过比喻、拟声等手法,力图描绘出音乐的形象。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等就是。李贺在诗中虽然也用了“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来描写李凭弹箜篌的音乐形象(这两句固然写得很妙),但李贺主要不是使用描写的手法去精雕细刻音乐的形象,而是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感受,写音乐强烈的、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在描绘李凭箜篌弹奏的乐声给人们的感受、描绘乐声艺术效果时,诗人李贺没有按一般的思维轨迹去叙述;而驰骋自己大胆的幻想和丰富的联想,形成神奇变幻、令人应接不暇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乐声。这里试以新诗的形式,把它翻译出来。

  多媒体显示译文:

  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睛朗的深秋。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

  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那是李凭在国都把箜篌弹奏。

  像昆仑美玉碰击声声清脆,像凤凰那激昂嘹亮的歌喉;

  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嘘饮泣,像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

  整个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如同沉浸在一片寒光中那样清幽。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天神的心弦也被乐声吸引。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把女娲炼石补天的天幕震颤。

  好似天被惊震石震破,引出漫天秋雨声湫湫。

  夜深沉,乐声把人们带进梦境,梦见李凭把技艺向神女传授;

  湖里老鱼也奋起在波中跳跃,潭中的瘦蛟龙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深深吸引,彻夜不眠在桂花树下徘徊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儿斜飞寒飕飕!

  教师提示: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物、动物,调动了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来写出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这其中有天空中的白云、湫湫的秋雨,潭中的老鱼、瘦蛟,神话传说中的湘娥、素女,紫皇、神妪,吴刚、玉兔等等。李凭弹箜篌的乐声连没有感觉的静物、无知的动物都为之感动,连高踞仙界的神仙们也被乐声紧扣心弦。这样,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乐声以及它奇妙的艺术效果,形象而具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沉浸在奇异的艺术境界之中,引起丰富的幻想。

  3、学生自由诵读,加以品味。

  四、品读赏析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段落。

  1、第一段: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弹箜篌。

  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境),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张”字不仅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而且很容易引起这样的联想:音乐的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天。

  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颓”字恰恰和“张”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前者饱满,后者无力,“颓”字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的情态。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第四句“李凭*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2、第二段: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正面写乐声,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而“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

  “昆山玉碎凤凰叫”,用“昆山玉碎”来相容乐声,表现乐声极其激昂,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和压倒一切的气势。“凤凰”在传说中是一种高贵的神鸟,居住在昆仑山。“昆山玉碎”后,栖居其上的`凤凰的叫声自然是凄厉婉转,忧伤的情绪在其中绵延——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

  “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以哭泣的声音摹写乐声的悲惨,又以露水一点一滴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视觉感受比喻乐声的悲切,似乎比“凤凰叫”还要和缓。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笑”具有诉诸听觉的属性,还能给人“笑靥如花”的视觉感受,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思考:“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诗中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明确:“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成功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两句诗都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感。“以声类声”不是通感,但这两句诗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感。

  “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

  “凤凰叫”可以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

  “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

  “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同乐声的欢快愉悦。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写乐声由欢快转为清冷,回到了音乐的主体情绪。

  下句承接“十二门”所营造的时空感来写。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巧妙地写出清冷的乐声从人间传到天界。此时,整个宇宙仿佛也只有箜篌的旋律存在。

  首句的“高秋”和这里的“十二门”“紫皇”等意象营造出无限广袤的宇宙时空,仿佛万物皆空,箜篌的乐声包容了整个世界。

  3、第三段: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这两句诗写乐声传到天上,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连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

  “秋雨”又能够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秋雨”是一个忧愁的意象,“石破天惊”之后气势磅礴的秋雨,象征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秋雨落地的声响,恰如紧凑繁复的乐声。乐曲就在这种惊天动地的凄冷情绪中结束了。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而且,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神山上教神妪弹奏箜篌,仙境中衰老瘦弱的鱼和龙听到乐曲声都随之追风逐浪,在波涛中翩翩起舞。月宫中的吴刚听到乐曲声也忘记了砍树,倚在桂树上凝神倾听,不知困倦;桂树下的玉兔听到乐曲声也浑然入境,全然觉察不到寒露打湿了全身。诗人回味整个演奏过程,美妙的乐曲使人宛在仙境,进而想象出仙界神灵的痴迷状态,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的美妙。

  这首诗用瑰丽的辞采、天上人间的想象来描摹听乐的感受,把一首悲戚的乐曲描写得惊天动地。诗本身也和乐曲一样具有了一种凄寒冷艳的气质。

  4、多媒体播放诵读视频,学生细细品味。

  五、再现诗境

  选择你喜欢的语句,用散文的语言写出诗歌描写音乐的妙处。

  范例:“芙蓉泣露香兰笑”,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文学语言描绘它——那曲尽妙处的箜篌声,其凄婉动人,犹如一朵朵不胜寒风而呜咽悲诉的荷花,那晶莹的露珠,不正是它的声声泪滴吗?忽而,乐曲又彷佛想起了一阵阵欢愉的笑声,这大概是秋之骄子——那高雅不凡的幽兰吧?你看,它笑得那么欣悦,那么美好,笑得张开了蓓蕾,笑得清香四溢!犹如嫣然含笑的少女。

  六、生花妙笔(艺术手法)

  教师提示:南朝有一则著名的讲经传说:云光法师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的鲜花纷纷坠落。李凭弹奏箜篌就有这样美妙的效果,通过李凭的纤纤巧手,表现出音乐繁花似锦、万物动容的“天花乱坠”之感。诗人主要是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来写琴声——

  ①正面比喻写琴声:

  纤柔甜润如热恋中青年男女的娓娓私语。

  高亢昂扬如英勇的战士奔赴杀敌的战场。

  轻盈飘逸如蓝天上的白云微风中的柳絮。

  热闹喧嚣得像一群鸟儿栖集在一棵树上。

  群音中一声独起像一只凤凰在引颈领唱。

  愈转愈高的孤凤长鸣就像攀岩已到绝顶。

  瞬间的急速下降如同悬崖撒手直落深谷。

  ②侧面渲染写感受:

  自己空长了两只不懂得音乐的耳朵。

  一窍不通竟也被音乐激动得坐立不安。

  最后被琴声感动得泪雨滂沱沾湿衣裳。

  问题思考: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

  要点提示:

  (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

  (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像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

  七、拓展鉴赏

  听《高山流水》,请大家试着用文学语言把听这段音乐的感受描写出来。提示:注意演奏过程的旋律高低变化。(播放《高山流水》)

  参考答案:

  1、开始时声调较舒缓,音色很柔美,像白云飘过天际,留下些飘飘渺渺的痕迹,又似迎风微拂的柳枝。

  2、后曲子渐渐转为优美、明快的格调,就像许多线条一样的流水,和着鸟儿的欢唱虫子的鸣叫而缓缓流下、圆润而细腻、让人陶醉。

  3、然后一个清越似百灵鸟的啼叫声一样冲破了黎明前的黑暗,像刚刚经过千山万水的阻隔终于汇集成一支跳跃的音符,有着冲破阻力的自豪。

  4、尔后,流水渐深,如细丝般润物无声,似乳燕呢喃,如蟋蟀低吟,然后融会成一个旋涡,越游越远……直到偶尔听到一丝美的旋律。

  八、比较鉴赏

  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让我们回顾《琵琶行》中以声喻声的形象化描写——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的声势;小弦切切如私语——轻幽的音韵;

  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而和谐;间关萤语花底滑——悠扬而明快;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而冷涩;银瓶乍破水浆进——突发而激烈;

  铁骑突出刀枪鸣——清脆而尖锐;四弦一声如裂帛——刚劲而激越。

  教师提示:

  (1)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为侧面烘托手法。

  《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为正面描写的手法,“江州司马青衫湿”为侧面烘托。

  (2)风格迥异:《李凭箜篌引》纯为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

  多媒体显示:

  “白香山《江上琵琶》……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清·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

  教师提示:移人、泣鬼,正可看作这两首诗不同表达效果的形象概括。《琵琶行》触景生情,因事起意。它用生动贴切的比喻描绘琵琶声,用简洁清晰的景物烘托气氛,而这一切又都围绕着人,围绕着人的情感来写,使眼前景、耳中声、心头景三者结合,浑然一体,声情并茂,情景交融,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歌女再次弹奏时,作者把更复杂的环境气氛和人物情态压缩在四句诗中:“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描写音乐,而能与人物情感融汇在一起,因此《琵琶行》以抒发委婉真切的情感著称,确实能移人性情。

  《李凭箜篌引》通过描绘李凭箜篌所创造的离奇幽怪的艺术境界,赞美李凭的高超技巧,也曲折地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写湘妃素女闻声泣下,在早已滴满清泪的*上又洒下点点泪斑,连善于鼓瑟的素女也惆怅万端,黯然伤情;乐声不仅感动了山上的神妪,而且使仙人吴刚难以入眠……如果说《琵琶行》中作者的感受,我们也许有过类似的体验,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则需要我们随作者一起去想象。有人说这首诗的描写“幽若神鬼,顽若异类”,一语中的地指出了它的特点,即以描绘幽冷怪诞的意境取胜,可以算得上是惊天地,泣鬼神。

  九、课堂小结

  一唱三叹则回肠荡气,余音袅袅而绕梁三日。这就是音乐的魔力。不过这还未必是听曲的最佳境界!高山流水心有灵犀,知音难觅。真正倾心于这种乐器、这首乐曲、这位乐师的有几人?一旦三者兼得又是何境界!李贺,才华横溢的诗人,巧遇李凭箜篌,令他浮想翩翩,令他梦笔生花。深秋,京都某处,李凭调摆好精美的箜篌,开篇直叙难以抑制的悲痛,琴声划然如长堤决口。

  巨大的声浪汹涌而来,叩击人们的心灵;巨大的声浪澎湃滔天,搏击苍穹,使飘散在寂寞山间的闲云都为之动容,凄然停步。最好的乐器、美妙的乐曲、一流的乐师遇到卓越的诗人,于是名家好手共同造就了《李凭箜篌引》这首千古不朽的诗篇。

  十、布置作业

  1、背诵。

  2、完成《课时作业》本课练习。

李凭箜篌引教案2

  三维目标:

  1、感受音乐,把音乐和形象结合起来。

  2、鉴赏诗歌是如何表现音乐之美的,了解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3、分析比较本诗和《琵琶行》描摹音乐的区别。

  教学设计:

  一、听音乐,谈感受。

  1、播放《春江花月夜》、《运动员进行曲》、《二泉映月》,问:这几首曲子分别给你怎样的感受?如果让你以这几首音乐为背景音乐,你会想到什么样的场景?

  学生讨论回答。

  示例:

  (1)、播放《运动员进行曲》,教师台词:“下面有请获奖者上台领奖”

  (2)、播放《二泉映月》,教师台词:“小强,你死的好惨啊!”

  2、总结明确:音乐和形象密切联系,而且互通,音乐和形象一致,则会和形象相得益彰。反之,会是什么情况呢?(将刚才的音乐和台词交叉搭配,产生令人捧腹的效果)

  3、提问:如何将听觉的音乐转化为视觉的形象?我们以前在《琵琶行》中已经对此有了了解。

  4、复习《琵琶行》中的相关语句。(学生集体背诵“忽闻水上琵琶声”至“唯见江心秋月白”一段)导入:今天我们要学的《李凭箜篌引》也是这样的一首诗歌。(板书诗题)

  二、朗读,分析研讨。

  1、释题

  李凭:元和年间著名的宫廷乐师,善弹箜篌。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引:诗歌体裁

  2、配乐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个别读)

  3、思考讨论:诗歌是如何描绘声音的?

  明确:

  (1)、从描写角度看: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属正面描写,“吴丝蜀桐张高秋”和“李凭*弹箜篌”两句交代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和乐器特点,其余均属侧面描写音乐。

  (2)、从修辞角度看:通感和夸张

  通感:“芙蓉泣露”(乐声惨淡)

  夸张:“空山凝云颓不流”、“动紫皇”、“石破天惊”等。

  (3)、从内容风格:浪漫主义,通过深神话表现音乐世界,听到音乐就如同恍到仙境,更显音乐之神奇和感染力。

  4、难点讨论:“老鱼跳波瘦蛟舞”一句,为什么选取并不漂亮的物来入诗?

  明确:老鱼、瘦蛟本已年迈体弱,应在水下静养,可听到乐音,竟跳出水面,翩翩起舞,音乐之感召力更加突出。

  三、分析比较。

  比较本诗和《琵琶行》在表现音乐上的区别

  学生讨论后明确:

  从描写角度看,《琵琶行》多为对音乐的正面描写,而《李凭箜篌引》多为侧面描写。

  从内容看,《李凭箜篌引》为纯描摹声音,而《琵琶行》在描摹声音时也在叙事和抒情,风格感伤。

  四、再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意境。


《李凭箜篌引》教案3篇(扩展3)

——《李凭箜篌引》 教学设计

《李凭箜篌引》 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优美音乐的描写与赞叹——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瓠巴鼓瑟,而鸟舞鱼跃。

  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难收。

  《明湖居听书》(刘鹗):

  1、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2、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3、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播放韩红《青藏高原》,请同学试着把听这首歌曲的感受说出来。

  二、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

  他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三、解题

  历来写乐曲的诗,大都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致力于把比较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比较容易感受的视觉形象。

  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

  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四、朗读(略)

  五、作品阅读赏析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弹箜篌。

  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境),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张”字不仅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而且很容易引起这样的联想:音乐的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天。

  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颓”字恰恰和“张”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前者饱满,后者无力,“颓”字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的情态。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第四句“李凭*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第二段: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正面写乐声,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而“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

  “昆山玉碎凤凰叫”,用“昆山玉碎”来相容乐声,表现乐声极其激昂,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和压倒一切的气势。“凤凰”在传说中是一种高贵的神鸟,居住在昆仑山。“昆山玉碎”后,栖居其上的凤凰的叫声自然是凄厉婉转,忧伤的情绪在其中绵延——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

  “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以哭泣的声音摹写乐声的悲惨,又以露水一点一滴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视觉感受比喻乐声的悲切,似乎比“凤凰叫”还要和缓。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笑”具有诉诸听觉的属性,还能给人“笑靥如花”的视觉感受,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思考:“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诗中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成功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两句诗都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感。“以声类声”不是通感,但这两句诗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感。

  “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

  “凤凰叫”可以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

  “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

  “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同乐声的欢快愉悦。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写乐声由欢快转为清冷,回到了音乐的主体情绪。

  下句承接“十二门”所营造的时空感来写。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巧妙地写出清冷的乐声从人间传到天界。此时,整个宇宙仿佛也只有箜篌的旋律存在。

  首句的“高秋”和这里的“十二门”“紫皇”等意象营造出无限广袤的宇宙时空,仿佛万物皆空,箜篌的乐声包容了整个世界。

  第三段: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这两句诗写乐声传到天上,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连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

  “秋雨”又能够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秋雨”是一个忧愁的意象,“石破天惊”之后气势磅礴的秋雨,象征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秋雨落地的声响,恰如紧凑繁复的乐声。乐曲就在这种惊天动地的凄冷情绪中结束了。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而且,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神山上教神妪弹奏箜篌,仙境中衰老瘦弱的鱼和龙听到乐曲声都随之追风逐浪,在波涛中翩翩起舞。月宫中的吴刚听到乐曲声也忘记了砍树,倚在桂树上凝神倾听,不知困倦;桂树下的.玉兔听到乐曲声也浑然入境,全然觉察不到寒露打湿了全身。诗人回味整个演奏过程,美妙的乐曲使人宛在仙境,进而想象出仙界神灵的痴迷状态,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的美妙。

  这首诗用瑰丽的辞采、天上人间的想象来描摹听乐的感受,把一首悲戚的乐曲描写得惊天动地。诗本身也和乐曲一样具有了一种凄寒冷艳的气质。


《李凭箜篌引》教案3篇(扩展4)

——《刷子李》优秀优秀教案3篇

《刷子李》优秀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3、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是哪个行业,只要用心努力,精于钻研,都能成为佼佼者。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技艺高超的粉刷师傅“刷子李”,一起领略他出神入化的功夫吧。

  2、解题:为什么叫“刷子李”呢?(姓李,专干粉刷这一行。)

  3、简单介绍作者及本文出处《俗世奇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碰到生词多读几遍,并想一想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课件出示生字词)

  ①抽生读,然后全班读,要求学生读得字正腔圆、掷地有声。

  ②注意“师傅、包袱”都是读轻声。

  (2)理解词语。

  稀溜溜:粉浆稀的样子。

  半信半疑: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露馅:比喻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暴露出来了。

  难堪:难为情。

  (3)说说“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粉刷技艺高超)

  3、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最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奇人)的句子,做好标记。(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第1、5自然段,并要求学生至少找到三处以上,在书上作简洁的批注。)

  三、指导书写

  1、师出示生字,生自主识字。

  2、重点指导:“袱”的左边是“衤”;“馅”的右下是“臼”,中间不封口。

  3、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呢?(黑和白的反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二、小组讨论,深化感悟

  (一)有关黑衣服的细节描写。

  1、文中多次写到“刷子李”的黑衣服,你们发现了几处?(四处)

  学生交流:听说黑衣服——看到黑衣服——检查黑衣服——发现黑衣服上的“小白点”

  2、“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白刷不要钱。”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刷子李技艺高超)

  3、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他的技艺高超?

  (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4、为什么要着重写“发现‘小白点’”?

  (粉刷的是白浆,而他穿一身黑。颜色反差特别大,着重写小白点更能衬托出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二)有关刷墙的描写。(第5自然段)

  1、“刷子李”的粉刷本领到底有多强?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1)学生自读。

  (2)这一自然段中有哪些令你惊叹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与小组成员交流。

  ①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蘸浆的手法高明,或者调浆配料方法巧妙。)

  ②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声,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动作熟练,优美。)

  ③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做的活,效果非同一般。)

  (3)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三)写法的妙处。

  师:课文是写“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本该花大篇幅描写他是怎样刷墙,刷得怎样好,可为什么却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写他的黑衣服呢?

  刷墙的描写是直接写他的刷墙的技艺高超,而黑衣服的描写虽然不是直接写,这些描写中却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我们可以称这种描写为侧面描写,但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是为了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三、总结延伸

  1、师小结:课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技艺为话题,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作者在塑造主人公“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形象时,非常注重细节的描写,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对能突出主人公特点的细节进行描写。

  2、拓展延伸:同学们,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厉害的手艺人吗?课下可以去搜集看看。

  [教学板书]

  14刷子李

  刷子李(俗世奇人)

  刷浆时:黑衣、黑裤、黑布鞋,绝不沾

  半点白浆

  刷浆后:**整整、一面雪白的屏障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通俗易懂。教学时,首先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在学生充分自读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分小组围绕“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交流讨论。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很快地找出了第5自然段,作者通过动作描写,较好的表现了刷子李高超的技艺。学生通过读和体会,理解了刷子李粉刷墙壁出神入化、娴熟的技艺。冯骥才笔下的此类俗世奇人还有许多,阅读本文后,可以补充冯骥才的同类文章,如,《泥人张》《快手刘》,供学生自由阅读。补充同类文章给学生阅读,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这类人物的感受,又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便于学生较全面地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刷子李》优秀优秀教案2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想象“刷子李”刷墙时的风采。

  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3、认识课文中的6个生字,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写人的写作方法,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A案

  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

  1、出示课题。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见姓李的老师称李老师,看见姓李的会计称李会计,看见姓李的厂长称李厂长,那看见姓李的粉刷师傅,我们称什么呢?

  3、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作者为什么称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为“刷子李”呢?请同学们结合预习,猜猜原因。

  4、“刷子李”他的技艺到底有多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要读得流利。

  1、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正音,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蘸(zhàn)和(hè)着琴音必得(dě)发怔(zhèng)调(tiáo)浆天衣无缝(fèng)

  3、再读课文,画出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语句。

  三、小组讨论,深化感悟

  根据学生所画句子,顺势导入以下两个话题的讨论:

  话题一:黑衣服的描写

  1、文中多次写到“刷子李”的黑衣服,你们发现了几处?

  2、学生交流列举。(四处)

  3、教师小结:听说黑衣服──看到黑衣服──检查黑衣服──发现“小白点”。

  4、出示:“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白刷不要钱。”

  5、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技艺高超)

  6、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

  7、读一读,读出对他高超技艺的赞叹。

  8、刚才我们通过对一些重点词句的品析来体会作者描写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小组讨论其它三处地方描写的好处。

  9、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10、小组派代表朗读,要让同学听出“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在读之前可让其他同学友情提醒,促进交流,深化感悟。

  11、为什么要着重写“发现‘小白点’”?

  12、指导学生读出曹小三心理的变化。

《刷子李》优秀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师傅、刷浆、包袱、透亮、清爽、搜索、威严、露馅、发怔、发傻、半信半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3.继续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了解冯骥才和他的《俗世奇人》,收集相关资料,提供同类文章《泥人张》《快手刘》。

  2.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同时阅读人物描写出色的文章,积累优美词句及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谈话: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将结识一位手艺人,他就是──《刷子李》。[板书课题]

  2.解题:怎么叫刷子李呢?(姓李,专干粉刷这一行)

  3.简单介绍作者冯骥才及本文出处。

  参考资料:冯骥才,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著名作家。他长于天津,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怀着一种近乎狂热的激情。他以学者式的渊博和填密,有条不紊为天津文化倾注着心血:他对天津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过抢救性考察;他写过不少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小说,如《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等,从而挖掘天津人的集体性格,展示这个城市的形态和灵魂。其实,这些已超越了学术范畴,它对延续历史文脉、保持个性魅力、清晰城市形象、促进天津未来发展等,都具有深层的意义……

  本文选自《俗世奇人》,其中所述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初年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天津卫,天津的旧称,是东南水路的门户,有守卫京都的意思。即今天的塘沽码头。冯骥才偏爱写“俗世奇人”,自有他的道理:“码头上的人,一强活不成,不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如:“刷子李”、“泥人张”等。

  [板书:俗世奇人]

  二、合作交流

  1.检查预习,初识“刷子李”。

  提问:通过预习,你认为“刷子李”是个什么样的人?

  (根据学生的自由回答,小结要点──技艺高超──俗世奇人。)

  2.引导学生提问:要读懂本文,你会设计一些怎样的问题来帮助同学?

  (引导学生围绕中心提问,作为自学要求。如:从哪些地方看出“刷子李”技艺高超?)

  三、品读体验

  1、指导阅读“自读提示”,勾画要点,补充“自学要求”。

  ⑴“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些地方?

  ⑵作家冯骥才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

  ⑶找出精彩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2、根据自学要求阅读课文,勾画圈点做批注,老师巡视,发现问题,点拨指导。

  3、交流自学心得。

  ⑴“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也就是他的“奇”表现在哪些地方?

  根据学生回答指导理解重点句,并指导朗读:

  “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干活前,……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可刷子李一举刷子……白得清爽。”

  “啪啪声里……雪白的屏障。”

  “每一面墙刷完……没发现。”

  ⑵作家冯骥才是怎样写出“刷子李”技艺高超的?

  引导归纳要点,学习写作方法:

  一波三折的叙事,引人入胜──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

  注重细节描写,塑造人物个性──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的动作,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细节描写都使“刷子李”这个人物活了,神了。

  采用对比手法,烘托人物形象──曹小三对师傅“半信半疑”的态度和主人公“艺高胆大”的自信进行对比,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4、积累精彩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1).谈话:本文语言朴素,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都情趣盎然,简洁传神。同学在解决前两个问题的同时,已经找出了不少精彩语句。现在不妨再读一读,选一句最精彩的推荐给大家,并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再次阅读,准备推荐。

  (2).交流精彩语句,体会表达效果,进一步学习如何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

  (3).摘抄精彩语句,尝试点评。

  四、巩固延伸

  1.教师推荐:《泥人张》《快手刘》

  2.学生推荐课前找到的同类文章。

  作业设计:小练笔:选择身边一个熟悉的人进行片段描写,写出他的主要特点(一个即可)。

  板书设计:

  23X刷子李

  衣着

  奇规矩技艺高超

  动作

  效果

  教学反思:

  我把这堂课定位为“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即目标求简明,过程求简要,引导求简练。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把本课教学定为两大板块:聚焦文本内容,从细节描写中感知“技艺高超”;聚焦表达形式,在揣摩曹小三内心活动中感知“一波三折”。本设计,始终考虑学生的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取舍,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李凭箜篌引》教案3篇(扩展5)

——《青门引·春思》原文赏析3篇

《青门引·春思》原文赏析1

  原文: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诗词赏析:

  此为春日怀人之作。词中所写时间是寒食节近清明时,地点是词人独处的家中。全词抒写了词人感于自己生活孤独寂寞,因外景而引发的怀旧情怀和忧苦心境。

  上片起首两句,写词人对春日里天气频繁变化的感受。“乍暖”,见出是由春寒忽然变暖。“还”字一转,引出又一次变化:风雨忽来,轻冷袭人。轻寒的风雨,一直到晚才止住了。词人感触之敏锐,不但体现对天气变化的频繁上,更体现天气每次变化的精确上。天暖之感为“乍”;天冷之感为“轻”;风雨之定为“方”。遣词精细确切,暗切微妙人情。

  人们对自然现象变换的感触,最容易暗暗引起对人事沧桑的悲伤。“庭轩”一句,由天气转写现境,并点出清明这一气候变化多端的特定时节。至此,这“寂寞”之感就进而属于内心的感受了。歇拍二句,层层逼出主题:春已迟暮,花已凋零,自然界的变迁,象喻着人事的沧桑,美好事物的"破灭,种下了心灵的病根。此病无药可治,唯有借酒浇愁而已,但醉了酒,失去理性的自制,只会加重心头的愁恨。更使人感触的是这样的经验已不是头一遭。前一年如此,这一年也不例外,“又是去年病”点明词旨。过片承醉酒之后而来。“楼头画角风吹醒”,兼写两种感觉。凄厉的角声,轻冷的晚风,使酣醉的人清醒过来。黄蓼园评云:“角声而曰风吹醒,醒字极尖刻。”(《蓼园词选》)这一个“醒”字,表现出角声晚风并至而醉人不得不苏醒的一刹那间反应,同时也暗示酒醉之深和愁恨之重。伤心人被迫醒来自是痛苦不堪,“入夜”一句,即以现境象征痛苦的心境。夜色降临,心情更加黯然,更加沉重。而重重深闭的院门更象喻着不得开启的心扉。结句指出重门也阻隔不了触景伤怀,溶溶月光居然把隔墙的秋千影子送了过来。黄蓼园对此句也甚为激赏:“末句那堪送影,真是描神之笔,极希微窅渺之致。”(《蓼园词选》)月光下的秋千影子是幽微的,描写这一感触,也深刻地表现词人抑郁的心灵。“那堪”二字,重揭示为秋千影所触动的情怀。

  此词用景表情,寓情于景,“怀则自触,触则愈怀,未有触之至此极者”(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尤其是词之末句,写人却言物,写物却只写物之影,影是人,人又如影之虚之无,确实写出了隽永的词味。总之,张先词艺术上的含蓄和韵味,此词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李凭箜篌引》教案3篇(扩展6)

——元曲:清江引·秋居3篇

元曲:清江引·秋居1

  元代:吴西逸

  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星斗满天人睡也。

元曲:清江引·秋居2

  成群的白色大雁好似秋天里飞起雪片,清冷的露珠使秋夜更凉。

  扫去石边的云雾,踏碎松下的月影,醉意正浓,在满天星斗之下睡入梦乡。

元曲:清江引·秋居3

  ⑴清江引:双调曲牌名。

  ⑵白雁:白色的雁。雁多为黑色,白色的雁较为稀少。元代谢宗可有《咏白雁》诗。

  ⑶却:除、去。

  ⑷松根:松树根。


《李凭箜篌引》教案3篇(扩展7)

——宋词:迷神引3篇

宋词:迷神引1

  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

  孤城暮角,引胡笳怨.

  水茫茫,*沙雁,旋惊散.

  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天际遥山小,黛眉浅.

  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

  觉客程劳,年光晚.

  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

  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

  芳草连空阔,残照满,

  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yíyèpiānzhōuqīnɡfānjuǎn,zànbóchǔjiānɡnánàn.

  一叶扁 舟 轻 帆 卷 ,暂 泊楚 江 南 岸.

  ɡūchénɡmùjiǎo,yǐnhújiāyuàn.

  孤城 暮角 ,引 胡笳 怨 .

  shuǐmánɡmánɡ,pínɡshāyàn,xuánjīnɡsàn.

  水 茫 茫 ,* 沙 雁 ,旋 惊 散 .

  yānliǎnhánlíncù,huàpínɡzhǎn,

  烟 敛 寒 林 簇,画 屏 展 ,

  tiānjìyáoshānxiǎo,dàiméiqiǎn.

  天 际遥 山 小 ,黛 眉 浅 .

  jiùshǎnɡqīnɡpāo,dàocǐchénɡyóuhuàn.

  旧 赏 轻 抛 ,到 此成 游 宦 .

  juékèchénɡláo,niánɡuānɡwǎn.

  觉 客程 劳 ,年 光 晚 .

  yìxiānɡfēnɡwù,rěnxiāosuǒ,dānɡchóuyǎn.

  异乡 风 物,忍 萧 索 ,当 愁 眼 .

  dìchénɡshē,qínlóuzǔ,lǚhúnluàn.

  帝城 赊 ,秦 楼 阻,旅魂 乱 .

  fānɡcǎoliánkōnɡku,cánzhàomǎn,

  芳 草 连 空 阔 ,残 照 满 ,

  jiārénwúxiāoxi,duànyúnyuǎn.

  佳 人 无消 息,断 云 远 .


《李凭箜篌引》教案3篇(扩展8)

——《刷子李》教案14篇

《刷子李》教案14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刷子李》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刷子李》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想象"刷子李"刷墙时的风采。

  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3.认识课文中的10个生字,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教学难点:

  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里。

  教学重点: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1.出示课题"刷子李",说说从课题中你可以看出一些什么?

  可能的答案:(1)课文描写的是一个姓李的人;(2)这是一个用刷子干活的人;(3)这个人刷墙特别好,所以才叫"刷子李"…

  2.刷墙特别好的,姓李人叫"刷子李",这是一种很有趣的称呼。你还知道类似的称呼吗?

  比如:做豆腐特别好的,姓王的人叫"豆腐王",剃头特别好的,姓陈德任叫"剃刀陈"…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要读得流利。

  1.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正音,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蘸(zhàn)和(hè)着琴音必得(děi)发怔(zhèng)调(tiáo)浆天衣无缝(fèng)

  3.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最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做好标记。

  二、读课文,了解"刷子李"

  1.自由朗读课文,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说说"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可以自由说说初读课文后的感受,谈谈初步印象,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课文里的话来说。

  3.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最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做好标记。

  4.课堂交流,用一个词来说说"刷子李"的粉刷技艺高超到了什么程度,并在课文中找出理由。

  学生可以多个词语来形容"刷子李"的粉刷技艺高超,比如:出神入化、天衣无缝、出乎意料、不可思议。

  理由主要有以下这些,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调整教学顺序。教学时要把理解、朗读结合起来。

  (1)"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上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通过动作和声音的描写,写出了"刷子李"刷墙时动作熟练优美。

  (2)"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一个"天衣无缝",一个比喻,写出了"刷子李"粉刷的墙面十分*整,质量很高。做的活,效果非同一般。

  (3)"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这段话可以和文章开头的一段话联系起来,理解"刷子李"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真的没有白点,不可思议。

  1.文中多次写到"刷子李"的黑衣服,你们发现了几处?

  2.学生交流列举。(四处)

  3.教师小结:听说黑衣服──看到黑衣服──检查黑衣服──发现"小白点"。

  4.出示:"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白刷不要钱。"

  5.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技艺高超)

  6.读一读,读出对他高超技艺的赞叹。

  9.小组派代表朗读,要让同学听出"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在读之前可让其他同学友情提醒,促进交流,深化感悟。

  10.课文是写"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本该花大篇幅描写他是怎样刷墙,刷得怎样好,可为什么却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写他的黑衣服呢?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刷墙的描写是直接写他的刷墙的技艺高超,而黑衣服的描写虽然不是直接写,可从这些描写中却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我们可以称这种描写为侧面描写,但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是为了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四、紧扣末句,总结课文

  1.出示最后一小节。

  2.为什么说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分别见到、听到。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

  总结:这篇文章真是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起初,徒弟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一个小粉点也没发现,当徒弟时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师傅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是黑裤烧了个洞,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刷子李"

  确实技艺高超。但他的绝活是经过不断磨练,不断进取的结果。"刷子李"的所言所行深深震撼了曹小三,曹小三感触很深,获益多多。

  五、课后作业

  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夸一夸身边有一技之长的人,用一段话写下来。

  16格列佛游

  一.教学目标:1.学会10个字。

  2.默读课文,用第三人称复述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课文中的描述语言,感受其想象的神奇。

  4.感受格列佛在充满敌意,奇特,语言不通的小人国,用他的善良,宽容获得了理解和尊重,教案《五年级上刷子李教案5》。二.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用第三人称复述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课文中的描述语言,感受其想象的神奇。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新课课前同学们查阅了有关格列佛游记的资料,你们都了解了些什么?

  (格列佛游记是最早被介绍到*的英国文学名著之一,作者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这是一篇寓言小说,作者借托船长格列佛之口逼真地描述了在四次航海中的奇异经历。)

  我们今天学的课文就是四次经历中的一次--小人国奇遇。

  板书课题:格列佛游记--小人国奇遇2.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课后生字词的字音,读通句子。(2)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四字词语,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在小组内说说词语的意思。轻举妄动一饮而尽肃然起敬举止文雅国泰民安

  战无不胜一知半解急不可耐罪魁祸首号啕大哭

  痛苦万状和颜悦色宽宏大量

  齐读并说说各自理解的词语意思。3.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格列佛来到了什么地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知道的,用笔勾画,在旁边批注。(1)合作交流,感受小人国的奇特。学生找到文中的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结合自己的理解交流。

  学情预设:

  A.二十辆车装满了肉…一饮而尽(从文中的数量词中,我看到了格列佛的巨人形象,他在小人国中永远是居高临下的,无论皇帝还是大臣,格列佛享受着俯视的痛快)

  B.皇帝比所有的大臣高出大约我的一个指甲盖…肃然起敬。(原来皇帝与别人不同的就是他比大臣们高一个指甲盖,这在现实生活中极其微不足道的高度,在小人国是成为皇帝的重要条件。非常具有讽刺意味)师:皇帝自然是体态威严,只要一眼就可以看出他是小人国的统治

  者。可是他到底了不起在什么地方呢?引导学生找出C.他容貌雄健威武,张着奥地利人的嘴唇…战无不胜。(作者的外貌描写,让我看到了小人国国王与众不同的地方。我真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2)指导朗读,其他同学体会之后,互评,在评论的基础上再朗读。4.教师过渡:刚才我们通过朗读,知道了小人国的皇帝异与小人国臣民的地方,并且感受到了小人国的"小",格列佛来到了这个地方后,大家接受他吗?他遇到了哪些挫折?最后是怎样和他们成为朋友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节,勾出重点词句并谈谈感受。

  学情预设:(1)这些人急不可耐地…挨近我.(格列佛给小人国的臣民带来了震动)(2)我在房门口地上坐着的时候…射中了我的左眼。(小人国的臣民对他充满了敌意)

  (3)但我很快消除了他们的恐惧…从我的口袋里放出。(引导学生说出"和颜悦色""轻轻""一个一个"等词表现出他的宽容,善良让小人国的人万分感激)指导朗读并演一演。小结:格列佛来到一个神气的国度,这里的一切对他来说是新奇的,他给这个小人国的臣民也带来了震动,最后格列佛用宽宏大量赢得了小人国的任对他的好感。5.用第三人称复述课文片段(1)引导学生回顾复述的方法(2)学生练习第三人称复述课文。学生在复述时要变化人称,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原文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

  6.猜想一下,格列佛在后来的游历中,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大家互相说一说。

  作业:课外读一读《格列佛游记》

  板书设计:16格列佛游记--小人国奇遇

  小人国的"小"

  宽宏大量赢得尊重

  板书设计15刷子李

  技艺高超

  (出神入化、天衣无缝、出乎意料、不可思议)

  《刷子李》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小三跟着师傅学艺的过程,亲历亲闻,真正感受到刷子李技世非凡,一手绝活,全靠自己的精益求精,才得到人们的称颂。

  2、用边读边悟的方法,感受人物刻画时的心理活动、动作、表情。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照片、桔子、

  教学过程:

  一、绕口令导出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述说俗世不俗之人

  师:看谁能一口气读上几句,这个句子就归谁了。我请五位同学上来。

  引出课题:刷子李

  1、出示课题:刷子李

  师:从名字中你明白了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了他又一把刷子。

  生:我明白他刷墙有一手绝活。

  ……

  师:为什么叫他“刷子李”?

  生:他姓李,刷墙的本领高超。

  师:是的。在天津卫这个地方,某一行有绝活的人,人们用他的行当加姓称呼他。比如在天津,有个姓张的,泥人捏得特别好,就叫他——

  生:泥人张。

  师:还是在天津,有个姓刘的风筝做得特别好,就叫他——

  生:风筝刘。

  师:虞老师教书教得好,就叫——

  生:教书虞。(大笑)

  师:(笑),大家叫我虞老师。我们可以用他的行当加上姓来称呼他。

  2、检查自学情况,落实字词:匀匀实实 蘸浆

  师:课文我们都预习过了,都读过五遍以上了?的确,课前把课文读通读顺了,特别重要。课文中有两个词特别难读。

  出示:匀匀实实 蘸浆

  师:第一词谁能读?

  师:什么意思?

  生:既均匀又厚实。

  师:第二个谁来读?

  师:读得非常准。

  师:*时你用什么去蘸过什么?

  生:我用面包蘸过番茄酱。

  ……

  师:蘸,在生活中很重要,我们要把它记住。拿起手书空。

  师:请在作业纸上认认真真写两个。

  二、感悟文本

  1、 刷子李在刷墙的行当上——技艺非凡(板书)

  师:刷子李在粉刷这个行当上非常内行,手上有绝活,那个自然段告诉我们?

  2、 生快速浏览。自学第一自然段

  生:第一自然段。读“……如同升天一般美。”

  大屏幕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自个儿读。

  师:再读,边读边找哪个词体现了刷子李技艺非凡?(板书:技艺非凡)

  师:你能不能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你找到的词?

  自练。

  学生交流汇报。

  生:“……如同升天一般美。”

  师:(板书:如同仙境)

  师:谁来读第二句。

  师:跟“黑”较上了劲。

  齐读。

  师:干粉刷匠的身上没有白点,难不难?

  师:你见过的粉刷匠干完活是怎样的?

  生:浑身上下都有白点。

  (出示照片)

  师:虞老师以前干过粉刷这一行,看,衣服、裤子上都是白点,连脸上都是呢。

  (哈哈……)

  师:用一个词来概括刷子李——

  生:黑衣无瑕。(板书:黑衣无瑕)

  3、师:这只是个传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跟着曹小三去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技艺非凡。

  4、学习小三跟随师傅第一次去干活的部分(4——11自然段)

  师:哪个自然段是写刷子李刷墙的情景?

  生:第5自然段。

  师: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刷子李的技艺非凡?

  生:“……匀匀实实一道白……”

  生:“啪啪声里……”

  生:“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

  师:这三个句子体现了刷子李刷墙的非凡技艺,请你选择你最想读的句子,认真地读,反复地读,等会比一比用朗读体现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生练读。

  师:谁选择第一句,读给大家听。

  师:读得非常的流利,美中不足的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词,你没有把它强调出来。

  师:哪个词?

  生:匀匀实实。

  师:来,在这个词的下面做好记号。

  师:你能再读一遍,把“匀匀实实”读好。

  师:还得强调两个词。哪两个?好,你们非常会读课文。好,准备。

  生齐读。

  师:难怪,坐在这样的屋子里,有升天的感觉。

  师:好,谁来读第二句。

  师:你很有朗读的天赋。有一个词读得太好了。

  生:悠然。

  师:做上记号。要读得柔一点,缓一点,悠一点,谁来读?

  师:他有一个字读得特别好?哪个?

  生:“啪”。

  师:“啪”这个词要读得清脆,要不然自相矛盾了。

  师:好,齐读。

  师:能够把刷墙这样普通的活做得如此悠然,如此潇洒的,恐怕只有刷子李一人,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老者”了,尤其要读好。

  齐读。

  师:谁选择第三句。

  生读。

  师:该强调哪个词?

  生:天衣无缝。

  师:什么是“天衣”?

  师:天衣唯有天上有,人间何处觅天衣。因此,“天衣无缝”要强调。谁来读这一句?

  生读。

  师:你来帮老师推荐一位。

  师:好,大家像她一样齐读。

  师:太了不起了。能把墙刷的天衣无缝!读到这里,你们还觉得刷子李仅仅是一个粉刷匠吗?在我们的眼中刷子李已经是一个风度翩翩的艺术家了,那么在你眼中,刷子李是什么家?

  生:是音乐家。

  师:那你选择一个句子,读出音乐家的神韵。

  生读。

  师:像不像音乐家?

  师:在你的眼中,刷子李成什么家了?

  生:美术家。

  师:那你读出美术家的潇洒自如。

  ……

  师:你们看,此时的刷子李在同学们眼中已经成为一个风度翩翩的艺术家,让我们用“好一个刷子李开头”,读出刷子李的高超技艺。要作修改吗?

  生齐读。

  师:你现在信了吗?

  擦去问号。再齐读第一自然段“他要是给您……”读得肯定一点了。因为这是现实了,不是传说。

  师:但他的徒弟小三最关心的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是否黑衣无瑕?”(快速浏览6——9自然段)

  出示“每一面墙刷完,他都搜索一遍……”哪个词表示他出乎意料?

  生:居然。

  齐读。

  师:此时,他一定对他的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出示“牛”

  师:说起“出乎意料”,还有几个句子,找出来。

  出示“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

  出示“啊?”

  师:还有一个句子呢?

  指名读,“……奇了!”

  完成“一波三折”图。

  师:这就是曹小三心中的一波三折,这就是这个故事的“一波三折”,如果能把曹小三的所想表达出来,那这个“一波三折”会更精彩,会更丰满。

  选择一个“出乎意料”在练习纸上写一写。

  5、完成练习纸中的作业。

  请选择一题,用几句话写出小三的心理活动:

  (1)当小三在师傅的黑衣上找不到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时,心想:

  (2)当小三在师傅裤子发现一个黄豆大小的白点时,心想:

  (3)当小三明白点原来是师傅抽烟时烧的小洞时,心想:

  6、在小三向刷子李学艺的过程,你明白了什么?

  (1)为什么要精益求精?

  (2)资料拓展

  7、出示对联:(上联)如同仙境,刷板显功底(下联)黑衣无瑕,绝活传真谛(横批)俗世奇人

  三、推荐阅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的资料。

  教学设计:

  《刷子李》是五年级的一篇略读课文,虞大明老师是这样预设教学过程的:

  一、 揭示课题,自主质疑

  1、 从冯骥才《俗世奇人》引出“奇人”继而引出“刷子李”。

  2、 解题:你们能从课题中明白这个人的哪些信息?

  3、 师生对话,引导学生质疑。

  二、 自主研读,感受神奇

  1、 认读难点词语。

  2、 浏览课文,划找句子,感受刷子李的神奇之处。(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旁注)

  3、 交流刷子李的“神奇”之处;师呈现“粉刷匠”照片,相机点拨引领。

  4、 呈现重点句子,自读自悟,类比想象,强化感悟:刷子李已经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粉刷匠,而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了。自由读句子,你觉得刷子李仿佛成了什么?为什么?

  三、 回应开头,问题解决

  1、 着眼五个重点句,归纳:小说从哪三个方面刻画了刷子李的神奇?

  2、 课件补充呈现冯骥才对刷子李神奇之处的精辟阐述,对比加深印象。

  3、 回应问题: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称他为刷子李了吗?(师小结)

  4、 顺势拓展:在民间,有这样的绰号的人很多,能举举例子吗?

  四、 揣摩心理,感受“一波三折”

  1、 思考:读了这篇小说,觉得哪几个自然段描写特别具有吸引力,经常会出乎你们的意料?(生浏览相关段落,划找体现曹小三“出乎意料”的句子。)

  2、 生自读自悟,试画曹小三的心理图示。(交流)

  3、 师小结:这就是曹小三内心世界的一波三折!有了这个一波三折,这篇小说会更加好看。

  4、 生根据心理图示,自由选择一个“出乎意料“,写出曹小三的心中所想。

  5、 汇报交流。

  五、 聚焦结构,再次感受“一波三折”

  1、 思考:这篇小说还有一个“一波三折”,能发现吗?

  2、 师呈现小说分段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小说布局谋篇上的一波三折。

  六、 挖掘结尾,升华情感

  1、 生自由表述这篇小说中感悟到了什么。

  2、 课件呈现冯骥才《俗世奇人》中的一段话,加深学生的感悟。

  3、 呈现对联和《俗世奇人》简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板书设计

  规矩奇

  刷子李-——奇人 动作奇

  效果奇

  这堂课,有以下几个出彩的地方:

  1、 课前谈话——绕口令比赛,“《俗世奇人》述说俗世不俗之人”,紧扣课文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

  2、 抓住难点词语认读指导,简约又不失重点。

  3、 重点句子的自读自悟,类比想象,说话练习,使学生真切感悟到“刷子李”已经不是一个粉刷匠了,而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了。“刷子李”的神奇得到内化。

  4、 心理图示的设计,更是巧妙出奇。曹小三的心中所想,心理变化过程不单单让学生用语言来表述,而是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示,教师先出示

  牛!

  啊?!

  真牛!

  然后让学生试画,学生在充分领会曹小三心理的情况下,补好了心理图示。然后通过交流完善,完成图示如下:

  5、 使用作者的一些材料以及最后对联的呈现,更加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动力。对联是虞老师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写的,上联:天衣无缝刷子见功底,下联:黑衣无瑕绝活写传奇,横批:俗世奇人。对虞老师的素质和文字功底表示钦佩。

  整个教学过程大气,机智幽默,课堂掌控见招拆招,应对自如。

  《刷子李》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3、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是哪个行业,只要用心努力,精于钻研,都能成为佼佼者。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技艺高超的粉刷师傅“刷子李”,一起领略他出神入化的功夫吧。

  2、解题:为什么叫“刷子李”呢?(姓李,专干粉刷这一行。)

  3、简单介绍作者及本文出处《俗世奇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碰到生词多读几遍,并想一想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课件出示生字词)

  ①抽生读,然后全班读,要求学生读得字正腔圆、掷地有声。

  ②注意“师傅、包袱”都是读轻声。

  (2)理解词语。

  稀溜溜:粉浆稀的样子。

  半信半疑: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露馅:比喻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暴露出来了。

  难堪:难为情。

  (3)说说“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粉刷技艺高超)

  3、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最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奇人)的句子,做好标记。(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第1、5自然段,并要求学生至少找到三处以上,在书上作简洁的.批注。)

  三、指导书写

  1、师出示生字,生自主识字。

  2、重点指导:“袱”的左边是“衤”;“馅”的右下是“臼”,中间不封口。

  3、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呢?(黑和白的反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二、小组讨论,深化感悟

  (一)有关黑衣服的细节描写。

  1、文中多次写到“刷子李”的黑衣服,你们发现了几处?(四处)

  学生交流:听说黑衣服——看到黑衣服——检查黑衣服——发现黑衣服上的“小白点”

  2、“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白刷不要钱。”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刷子李技艺高超)

  3、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他的技艺高超?

  (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4、为什么要着重写“发现‘小白点’”?

  (粉刷的是白浆,而他穿一身黑。颜色反差特别大,着重写小白点更能衬托出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二)有关刷墙的描写。(第5自然段)

  1、“刷子李”的粉刷本领到底有多强?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1)学生自读。

  (2)这一自然段中有哪些令你惊叹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与小组成员交流。

  ①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蘸浆的手法高明,或者调浆配料方法巧妙。)

  ②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声,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动作熟练,优美。)

  ③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做的活,效果非同一般。)

  (3)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三)写法的妙处。

  师:课文是写“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本该花大篇幅描写他是怎样刷墙,刷得怎样好,可为什么却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写他的黑衣服呢?

  刷墙的描写是直接写他的刷墙的技艺高超,而黑衣服的描写虽然不是直接写,这些描写中却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我们可以称这种描写为侧面描写,但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是为了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三、总结延伸

  1、师小结:课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技艺为话题,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作者在塑造主人公“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形象时,非常注重细节的描写,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对能突出主人公特点的细节进行描写。

  2、拓展延伸:同学们,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厉害的手艺人吗?课下可以去搜集看看。

  [教学板书]

  14刷子李

  刷子李(俗世奇人)

  刷浆时:黑衣、黑裤、黑布鞋,绝不沾

  半点白浆

  刷浆后:**整整、一面雪白的屏障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通俗易懂。教学时,首先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在学生充分自读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分小组围绕“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交流讨论。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很快地找出了第5自然段,作者通过动作描写,较好的表现了刷子李高超的技艺。学生通过读和体会,理解了刷子李粉刷墙壁出神入化、娴熟的技艺。冯骥才笔下的此类俗世奇人还有许多,阅读本文后,可以补充冯骥才的同类文章,如,《泥人张》《快手刘》,供学生自由阅读。补充同类文章给学生阅读,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这类人物的感受,又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便于学生较全面地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刷子李》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师傅、包袱、露馅儿、蘸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3.继续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了解冯骥才和他的《俗世奇人》,收集相关资料,提供同类文章《泥人张》《快手刘》。

  2.学生预习课文,熟读并了解刷子李是个技艺高超的粉刷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将结识一位手艺人,他就是——《刷子李》。[板书课题]

  2.为什么称他刷子李呢?(姓李,专干粉刷这一行,精通)

  3.简单介绍作者冯骥才以及文章背景: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冯骥才。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除了我们课本中学过的两篇,还有同步阅读里的《挑山工》,小说《神鞭》等。冯骥才的家乡是天津,他的许多文学作品都是以天津为背景。《刷子李》写的就是清末天津的一位技艺高超的粉刷匠。

  二、指导阅读

  1.指导阅读“自读提示”,勾画要点,补充“自学要求”。

  ⑴“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些地方?

  ⑵作家冯骥才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额高超的?

  ⑶找出精彩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2.根据自学要求阅读课文,勾画圈点做批注,老师巡视,发现问题,点拨指导。

  3.交流自学心得。

  ⑴“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也就是他的“奇”表现在哪些地方?

  根据学生回答指导理解重点句,并指导朗读:

  “刷子李专干??一般美。”【效果奇。】

  “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规矩奇】

  “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接下句:“这是传说。人信也不会全信。”那么在曹小三亲眼目睹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干活前,……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这真的是跟一桶白浆在较劲吗——在跟自己较劲,挑战自我。)

  “可刷子李一举刷子……白得清爽。”【动作奇】(细节,动作描写,体会朗读)

  “只见师傅的手??极是好听。”【动作奇】(细节,动作描写,就像艺术大师一样动作充满了美)

  “啪啪声里……雪白的屏障。”【效果奇】(细节,比喻修辞手法,仿佛是一件精美的作品。)

  “每一面墙刷完……没发现。他真觉得……威严。”【效果奇】(侧面描写,看到师傅的技艺这样高超曹小三此时什么感受?他被师傅的技艺所折服,一袭普普通通的黑色衣服仿佛也带着师傅身上那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⑵作家冯骥才是怎样写出“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引导归纳要点,学习写作方法:

  注重细节描写,塑造人物个性——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的动作,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细节描写都使“刷子李”这个人物活了,神了。

  采用侧面描写法,烘托人物形象——曹小三认为师傅“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读到这里,我们就基本上了解了刷子李的形象,那么文章的7~11可以去掉吗?

  一波三折的叙事,引人入胜——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

  当谜底揭晓时,曹小三不禁愣住了。——联系上下文找一找曹小三的心理变化的词语。想一想他为什么会愣住?半信半疑——不可侵犯——形象轰然倒去——发怔发傻。他的心里一定更加佩服自己的师傅了。一波三折的写法,让我们更加体会到刷子李高超的技艺。

  一天结束了,曹小三听到看到学到的比别人一辈子还要多,他到底明白什么了?【明白师傅真的是技艺高超、懂得要勤学苦练(好好学本事吧。学到什么程度呢?)】

  三、推荐阅读,课外延伸

  1.教师推荐:我们来回顾一下,刷子李是一个普通的人,可他却有神奇的技艺,让人不由得敬佩。真不愧是俗世奇人(板书)。《俗世奇人》是冯骥才的一部著作里面讲了了很多像刷子李一样的神话绝技的普通人。请大家默读阅读材料的第一篇《泥人张》。

  作业设计:

  1.完资料上的另一篇文章,用课上学过的方法画出表现快手刘技艺高超的句子。

  2.从课文中摘录生动表现人物形象的句子。

  3.看一看《俗世奇人》这本书。

  《刷子李》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读记记“师傅、包袱、蘸浆、露馅儿、匀匀实实、和着琴音、能耐有假,名气有诈”等词语。

  2、能用简洁的语言把这篇小说的情节说清楚。

  3、通过朗读、默读,感受刷子李粉刷技艺高超。了解作者运用正面描写的方法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

  4、通过揣摩、体会曹小三的心理变化的有关句子,明了作者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5、激起阅读《俗世奇人》一书的兴趣,由一篇带出一本。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作者运用正面描写的方法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

  难点:通过揣摩、体会曹小三的心理变化的有关句子,明了作者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孩子介绍开州的奇人。刘饼子

  ①简介《俗世奇人》

  过渡:刘饼子真牛,这是开州奇人。今天我向大家介绍的是天津奇人。他们的故事就记载在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小说《俗世奇人》里边。这本书共有18篇作品,每篇都记叙了一个奇人趣事,内容虽互不相关,但读起来正好是天津本土的集体性格。当时,在天津生活的人都流行这样一句话,出示课件(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空前绝后的人物。)这18位奇人可不是普通人,他们都有着令人震惊的高超手艺。

  ②认识书中人物代表。

  师:想认识书中的奇人吗?这是奇人——泥人张。猜猜这名字怎叫泥人张?其实,这不是奇人的真名,这是为他取的绰号。天津人常有这样的称呼:把人的姓和他们的擅长的工作或手艺连在一起,把行当放在前,姓放在后。比如,泥人张就是一位姓张的捏泥人技术排第一的手艺人,请观赏作品。

  过渡:今天,我们重点来认识认识另一位奇人——刷子李。这是一篇小说。看到课题,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学生围绕人物、绝技、来历,贴“知来历”)

  一、检查预习

  1、都预习课文了吧,生字会读吗?来读读看。出示词语抽生读词,师强调易错字音,齐读词语。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生读文并思考,抽生汇报。

  师小结:孩子们,刚才概括的主要内容在小说中也叫主要情节。出示(主要情节)(在概括主要内容的同时,我们也理清了故事的大致情节。)板书理情节

  二、感悟人物形象,走进刷子李

  (一)学习第1、2自然段,总体了解刷子李的绝活

  师:小说的灵魂是人物,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总的介绍刷子李的本事的。

  生自由读第一段,抽生汇报,师顺势板书(穿一身黑绝没白点美如升天)

  过渡:对于传说中的这三大绝活,你们相信吗?有人相信,有人怀疑很正常,就连他刚收的徒弟,谁?生答:曹小三(板书并指导儿化音)他也跟你们一样半信半疑(板书)。今天,我们就跟着曹小三去印证印证刷子李的三大绝活,感受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这就是小说中常说的“悟形象”。板书

  (二)感悟文本3—11自然段

  1、出示要求:快速浏览课文4—6自然段,想想传说中刷子李的三大绝活在曹小三眼中有没有得到印证?如果得到印证,就找出相关的句子划上横线。

  生边读边划横线,抽生汇报。

  师:传说中他必穿一身黑,有没有得到印证?生答相应句子,师顺势板书(!)。绝没有白点有没有得到印证?抽生答,师顺势板书(!)。第三大绝活美如升天有没有得到印证?第几自然段得到印证?生答(五段)师:第五自然段是作者浓墨重彩写的,写出了刷子李的本领之高超。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五自然段,用横线勾画描写他本领高超的句子,多读几遍并做好批注。然后在组内交流交流。出示课件

  生边读边做批注,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1)出示句子“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这个句子里有很多词语在夸赞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谁找到了?生答:匀匀实实透亮清爽师:这刷子李刷的那是更匀,更亮,更清爽,这是在做美容呢。出示粉刷匠图片对比体会其技艺高超。

  (2)出示句子“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师问:刷子李在干嘛?生答(预设:打鼓,演奏音乐)演奏音乐,你来试试。抽生读句子。这个“啪”字很好听,再读一遍,(生读句子)啪的一响,很清脆,(女生读句子)“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师:刷子李在奏乐,在跳舞,请同学们伸出小手一起做悠然摆来,悠然摆去的动作。齐读句子。

  (3)最喜欢听你们啪啪的声音,出示句子“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什么叫“天衣无缝”?出示刷浆动画师:这是第一道浆,第二道浆最难刷,它讲究的是衔接,衔接的天衣无缝,这是第三道浆,瞧瞧,这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4)出示三句话

  刷子李刷墙的技术太高超了,佩服之情溢于言表。让我们用朗读来把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出来,师生合作读三句话。

  引读: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可刷子李——

  引读:刷子李的刷墙技艺真是高超啊!只见他——

  引读:只听得刷子李清脆的啪啪声里——

  这三个句子都是直接写刷子李刷墙的本领高超,这种描写属于什么描写?板书:正面描写

  2、聚集曹小三,体会一波三折

  师:读到这里,你觉得刷子李仅仅是一个粉刷匠吗?他在你心中是一位~~~(魔法师,神仙,音乐家,舞蹈家,美容师)说不尽道不完的赞美之情。板书(!!!)

  过渡:三大绝活得到了印证,曹小三的相信指数一路攀升,如果半信半疑用相信指数为50%的话,那现在他看到一个白点都没有,他的相信指数达到多少?生答(100%)文中那句话告诉我们的?

  出示句子“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他特别关注了那个词语?板书(神圣威严)

  师:正当他对刷子李佩服的五体投地时,完了完了,出大事了,他发现师傅的裤子上竟出现了一个白点,曹小三的相信指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7—11自然段,找出描写曹小三相信指数的句子。用百分比表示出来。出示课件

  (1)生读文并勾画。

  (2)汇报交流。

  出示:“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板书(轰然倒去0)

  出示: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好好学本事吧!”板书(发怔发傻100%)

  三、小结写法,拓展延伸

  总结:这篇小说真有意思,既写了刷子李的三大绝活,又写了曹小三丰富的心理活动,(生边述说心理活动师边完成一波三折图),师:为了证实师傅刷子李的能耐和名气,曹小三可谓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生接:他早先听说师傅的绝活,可他半信半疑;后来,曹小三搜遍了整面墙,居然一个粉点都没有,他又觉得师傅的黑衣是那么的神圣威严;曹小三给师傅点烟时,竟然,发现了白点,出乎意料又开始害怕、着急,怎么可能会有白点呢?师傅的如山的形象轰然倒去。最后,当他凑脸用神瞧时,原来不是白点,真相大白,真是奇了,曹小三开变得发怔发傻。师:作者把曹小三的心理活动写的一波三折,突出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这种描写属于什么描写?板书(侧面描写)作者通过正、侧面描写,使刷子李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使得整个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这种写法我们要好好向作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孩子们,以后读类似的小说,我们就可以从知来历、理情节和悟形象三方面去读。

  四、推荐《俗世奇人》

  另外,在俗世奇人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像刷子李一样的奇人,还有很多像这样一波三折的故事,你们可以从这个网址上,找来看看。孩子们,老师不光想推荐你们看《俗世奇人》这本小说,还希望你们长大后也有孩子通过勤学苦练变成想刷子李一样的奇人。因为出示“一技走遍天下”

  五、完成小练笔:为刷子李设计一张工作名片。

  师:怀着我们心中的赞叹,让我们来为刷子李设计一张工作名片。出示制作建议:

  《刷子李》教案 篇6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本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

  “刷子李”普普通通,却有“俗世奇人”之美称。首先是“俗世”中的“凡人”,因为他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手艺人;可他又是“俗世”中的“奇人”,因为他刷墙的技艺高超,让“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他有才能、有个性,喜怒哀乐样样俱全,但行事言语又高于常人,所以,用“俗世奇人”之称最为恰当。

  这篇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作者写“刷子李”的奇妙绝活时,首先极力写他手艺之高,“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这是在与自己挑战?还是以特立独行显示自己的超凡出众?但不管怎么写,这样写却吊起了读者的胃口。然后作者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 “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一波三折的叙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紧紧抓住了读者,起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个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作者在塑造主人公形象的时候,就注重了细节描写。这是课文在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的动作,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细节描写都使“刷子李”这个人物活了,神了。为了烘托人物的形象,文中也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刷子李”大胆的“承诺”,充满自信,豪气千丈,同时又心细如发,对于小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而曹小三开始听说师傅有手绝活时,“半信半疑”;师傅刷墙时,“最关心的还是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看见师傅身上出现白点时,以为师傅“名气有诈”。这样把曹小三对师傅“半信半疑”的态度和主人公“艺高胆大”的自信进行对比,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另外,本文的语言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均情趣盎然,简洁传神。

  选编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二是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是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刷子李”穿上这身黑与其说是在和“那桶白浆”较劲,不如说是在与自己挑战和较劲,他在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向世人展示自己的高超技艺,流露出对自己手艺的绝对自信和自豪。他为自己设立的近乎苛刻的“从业标准”,让人感受到他的奇崛之极。

  ②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真好比**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这一段话描写了“刷子李”刷墙的情景,包括他刷墙的动作和刷后的效果。“刷子李”刷墙的动作是那样的娴熟,娴熟得已进入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给人的感觉,他不是在做一项又脏又累的活儿,而是在进行一项艺术创作,艺术表演,悠然摆来摆去,伴着鼓点,和着琴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这不是艺术的境界吗?刷后的效果,作家主要言其*整和雪白,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好比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他刷墙的动作和刷后的效果相互映照,反映了“刷子李”技艺高超。

  ③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这句话写的是曹小三看到师傅穿着一身黑色的衣服,刷完墙壁后,“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时的内心感受。他亲眼见到师傅真有如此高超的技艺,他感到惊愕,内心受到震撼,虽是事实,但他不敢相信这是事实,可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这身黑衣服上无一个粉点,就是师傅高超技艺的见证。因而,他觉得那件“黑衣服”具有一种威慑力量。实际上,是师傅凭着高超的技艺在徒弟心中树立了权威。

  ④“好好学本事吧!”

  “刷子李”心细如发,对于小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刷子李”对徒弟说的这句话是意味深长的。他告诉徒弟曹小三,不要以为别人的名气都是虚的,那可是名副其实的。他教育徒弟要好好学本事。手艺人必须有本事,本事是勤学苦练出来的,有了本事才能有自己的尊严。这恐怕是“刷子李”一生经验的总结。这句话貌似一般,但是在课文里有很深的含义。

  ⑤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

  这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其意思至少有三:一是“刷子李”确有绝活,这一绝活,若没有亲眼目睹,怎么也不会相信是真的,说明“刷子李”技艺高超。二是“刷子李”有此绝活是其自我挑战、不断磨练的结果。三是“刷子李”的所言所行深深震撼了曹小三,曹小三感触很深,获益甚多。

  (2)对词语的理解。

  刷浆:用刷子在墙壁上刷石灰浆。

  规矩: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半信半疑:有点儿相信又有点儿怀疑。

  派头:气派。

  稀溜溜:粉浆稀的样子。

  悠然:悠闲的样子。

  鼓点:打鼓时的音响节奏。

  衔接:事物相连接。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儿破绽。

  侵犯:非法干涉别人,损坏其利益。

  威严:有威力而又严肃的样子。

  露馅:比喻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暴露出来了。

  诈:欺骗。

  难堪:难为情。

  发怔:发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师傅、刷浆、包袱、透亮、清爽、搜索、威严、露馅、发怔、发傻、半信半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3.继续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建议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通俗易懂。教学时,首先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前“连接语”的要求自读课文。在学生充分自读思考的基础上,师生围绕“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作家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有哪些描写最精彩的句子等问题交流讨论。最后整理小结,若有可能,再读读与本文相似的文章,如,《泥人张》《快手刘》。

  2.许多学生对粉刷不太了解。因此,很难真切地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这是教学的难点,这一难点不突破,不仅很难感受“刷子李”这一人物形象,而且也不可能去体会作家的写法。为帮助学生真切地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以下方法可供选择。一是组织学生开展走访活动,听一听家长对粉刷的介绍,或看一看粉刷工人的操作,或做一做粉刷工作。通过走访,学生对粉刷有一些感性认识。二是抓住直接描写“刷子李”刷墙的重点句段,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如,第5自然段,这一段比较集中地描写了“刷子李”刷墙的情景。教学时,应组织学生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想象情景,读后交流感受。三是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集中讨论,如,“他刷浆时,干完活黑衣服上为什么没有一个白点”,通过集中讨论,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从而感受“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3.冯骥才笔下的此类俗世奇人还有许多,阅读本文后,可以补充冯骥才的同类文章,如,《泥人张》《快手刘》,供学生自由阅读。补充同类文章给学生阅读,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这类人物的感受,又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便于学生较全面地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4.本课要求学生认识的生字中,“傅、袱”二字,要注意帮助学生读准声调。“傅”是四声,“袱”是二声,但在“包袱”一词中读轻声。“露馅儿”,有些学生难读出儿化音,教师要重点指导。课文中有些方言,如“愣说不信”,学生只要能结合上下文明白其大致意思即可。

  四、相关链接

  关于《俗世奇人》 冯骥才在《俗世奇人》序中写道: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习强悍,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余闻者甚夥,久记于心;尔后虽多用于《神鞭》《三寸金莲》等书,仍有一些故事人物,闲置一旁未被采纳。这些奇人妙事,闻所未闻,倘若废置,岂不可惜?近日忽生一念,何不笔录下来,供后世赏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众生相耶?故而随想随记,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关。冠之总名《俗世奇人》耳。

  《刷子李》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理解作者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通过他人衬托主人公;

  2、感受到作者描写人物细腻的语言特点;

  3、能用作者的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朗读交流,总结人物特点

  (一)跟题目较较劲

  课文的题目有什么特点?你还可以再编一两个差不多的题目来吗?(豆腐张、钢笔王……)题目不但表明了人物身份,还让技艺与人合二为一。

  (二)朗读交流,总结人物特点

  1、自由读。

  2、评选“朗读*(*代表姓)”。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如果被第一位同学选过了,而且这位同学也被评上了,则不可以再选。

  3、交流:作者想表现刷子李什么特点?刷墙本领高。(追问:高在哪里?不掉一滴白浆。)

  你就是曹小三,你来看,你来赞

  导语:下面,老师跟你们一起变成曹小三,我们一边看,一边赞。

  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

  1、老师先来赞:“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刷子李啊,你就是一架现代化的机器啊,你的刷子难道是计算机?(我为什么这么赞?因为机器可以把白浆吸进肚子看不见,而且吐出来的时候才会那样匀匀实实,透亮清爽)

  2、孩子们仔细品读,并发出由衷的赞叹,说说这样赞叹的理由。

  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

  你就是曹小三,你打算怎么赞?(自由地说)

  你就是曹小三,你来听,你来评

  导语:曹小三感到师傅高大的形象崩塌了,然后刷子李跟他说了两次话。

  出示:1、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仔细瞧瞧吧——”

  2、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好好学本领吧!”

  师:大家好好评评刷子李吧,本领高强的刷子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自信、宽容、大气……)

  评评曹小三,你来看,你来赏

  师:这个时候,老师已经看到你们满眼的敬佩了,你们真的变成了一个个曹小三了。现在,如果你们在现场,也会成为冯骥才的描写对象呢。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你们,或者描写曹小三的呢?

  (一)自由找出相关的语句欣赏。

  1、例: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这一句更加衬托了刷子李的本领高强,因为在曹小三心里,师傅那刷墙时表现出来的本领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种赌博,一种跟名气有关的东西:白点。虽然这一段只有这一句,但这一句很有力量。)

  2、出示第六自然段:找找描写曹小三的句子中精妙的地方。

  (二)重点赏析第七第九自然段

  1、教师提示:最神的地方还是在第七和第九自然段哦!

  2、同桌讨论:此时曹小三想

  再做曹小三,好好读课文

  1、同学们,现在再把自己想象成曹小三,带着我们的赞叹,带着我们的心理,好好读,读出课文语句的细腻。

  2、评选“朗读曹”。

  小组合作话心得

  1、小组总结出一句赞叹刷子李的话来。

  2、小组讨论:“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明白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曹小三到底学到了什么呢?

  总结学习,布置作业

  1、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别人来衬托了一个人的特点,除了我们学习的之外,还有比如通过与客户谈生意表现出来的派头等等。

  2、观察身边有本领、有特点的人,也来仿照课文的写法——通过他人衬托主人公——来表现他。

  3、同学写前简单交流,教师作指点。

  《刷子李》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刷子李之奇,感受刷子李个性魅力。

  2.把握本文的主要情节,感受鲜明的语言特色。

  3.初步培养重视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鲜明的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刷子李的一些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作者,导入课文。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大家一定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口技》吧?想必你们也和我一样,对那位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暗暗称奇吧?想不想再认识一位奇人呢?让我们跟着著名作家冯骥才走进他的《俗世奇人》吧。

  二、听课文朗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请同学们认真听一遍课文录音,认识一下这位奇人。

  1.听课文录音。

  2.读准下列字:

  擅长吃荤绰号难堪褒贬发蔫

  3.回答下面问题,理清故事情节。

  ( )码头有个手艺高超的( )师傅,人称( )。一年的一天,他收了个徒弟( ),徒弟( )次跟师傅去干活,便由对师傅的( )变成佩服得( )。

  三、细读课文,把握刷子李形象特征。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思考问题:

  1.刷子李被称为奇人,他究竟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2.请用第二人称的方式说一句评价刷子李的话。

  四、品味语言。

  请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来读一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仿照句式:我喜欢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

  五、体验与反思。

  读了《刷子李》这篇文章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六、拓展练习。

  请用你那生花妙笔,为你身边有一技之长的人写一段话,并介绍给同学。(要求:①抓住人物动作、神态等方面的特征,写出他们的奇处、绝处。②语言形象、生动。③不超过二百字。)

  七、教师结语。

  刷子李刷墙的高超手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冯骥才先生写人叙事的高超技艺更让我们拍案称奇,那幽默传神的语言、生动细腻的描写让人回味无穷,读这样的作品,就如夏日饮冰荼,爽口又爽心。

  值得深思的是,我们该如何保护这些无形的民间文化遗产呢?从冯骥才先生充满睿智的文章中,想必你已经找到了答案。让我们勇敢地承担起这一责任,为文化大厦添砖加瓦,为文化巨轮保驾护航!

  《刷子李》教案 篇9

  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师傅、刷浆发傻、半信半疑”等词语。

  2、继续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重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将结识一位手艺人,他就是──《刷子李》。[板书课题]

  2、质疑解题:从课题中你可以看出一些什么?

  二、读文,初步了解刷子李

  1、自由朗读课文,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说说你认为“刷子李”是个什么样的人?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技艺高超)试着再用类似的词概括。

  三、再读课文,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1、“刷子李”的粉刷技艺高超到了什么程度,并在课文中找出理由。

  (画出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语句。)

  2、小组讨论,深化感悟

  根据学生所画句子,顺势导入以下两个话题的讨论:

  话题一:黑衣服的描写

  a.文中多次写到“刷子李”的黑衣服,你们发现了几处?

  b.学生交流列举。(四处)

  c.教师小结:听说黑衣服──看到黑衣服──检查黑衣服──发现“小白点”。

  话题二:刷墙的描写(第五小节)

  a.“刷子李”的粉刷本领到底有多强?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b学生自读。

  c.这一小节,有哪些令你惊叹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与小组成员交流交流看法。

  四、体会写法的妙处

  1、课文是写“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本该花大篇幅描写他是怎样刷墙,刷得怎样好,可为什么却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写他的黑衣服呢?

  2、学生交流。

  3、小结:刷墙的描写是直接写他的刷墙的技艺高超,而黑衣服的描写虽然不是直接写,可从这些描写中却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我们可以称这种描写为侧面描写,但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是为了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五、紧扣末句,总结课文

  1、出示最后一小节。

  2、你觉得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分别见到、听到的对曹小三今后有什么影响?

  3、你从中又想到了什么?

  六、拓展阅读与写作

  1、推荐:冯骥在《俗世奇人》中的泥人张》《快手刘》

  2、小练笔

  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夸一夸身边有一技之长的人,用一段话写下来。

  板书:

  23、刷子李

  技艺高超

  做人做事

  黑衣无白点

  诚实认真

  蘸灰不滴

  《刷子李》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读师傅、刷浆、包袱、透亮、清爽、威严、露馅、发

  怔、发傻、半信半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3、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

  2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

  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我们将结识一位手艺人,他就是——刷子李(板书课题)

  2、解题:怎么叫刷子李?

  (这个人刷墙特别好,所以才叫“刷子李”??)

  3、简介作家及本文出处: 著名作家冯骥才虽祖籍浙江,但他生、长于天

  津,对天津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有着狂热的感情,写出了《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等作品,在《俗世奇人》中记载了民间许许多多身怀绝技的奇人。今天我们就去认识其中的一位——刷子李。

  二、初读课文

  1 要求: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师傅、刷浆、包袱、透亮、清爽、威严、露馅、发怔、发

  傻、半信半疑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随机板书:技艺高超

  三、细读课文, 感悟文本

  (一)正面描写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 刚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刷子李是个粉刷技术非常高超的人,课文哪

  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3) 自由读 ,边读边找哪些地方体现了刷子李的技艺很高超?

  (4) 交流:

  a:如同升天一样美

  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如同仙境) 技艺高超

  师: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指名读——齐读

  b:干完活,绝没有白点

  1、你见过粉刷吗?是怎么样的?干粉刷匠身上没有白点,难啊。

  2、但刷子李粉刷时却——引读2、3句

  3、奇不奇?哪里奇?

  板书:规矩奇

  刷子李简直是跟“黑”较上了劲,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概括(黑衣无

  瑕)

  (5) 这只是个传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一起去看看刷子李是不

  是真的有这么高超的技艺?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哪个自然段是写刷子李刷墙时的情景?

  (2)快速浏览第五自然段,找找哪些句子写出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3)生汇报,师出示课件

  “??匀匀实实一道白??”

  “啪啪声里??”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

  (4)请同学们读读这几句话,对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看看感受到了

  什么?

  第一句

  1、指名读

  2、你感受到了什么?(抓匀匀实实 透亮 清爽)

  3、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第二句

  1、指名读 从他的朗读中你关注到了哪个词语?(悠然??悠然??)

  2、从这两个悠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随机板书:动作奇

  3、我们也来做一回刷子李,悠然地刷一次墙壁 生:动作模仿

  4、这时,你觉得刷子李成了一个什么家了?(画家、歌唱家、音乐家……)

  5、把你地感受送到句子中 指名读 (“啪”要读得干脆)——齐读

  第三句

  1、 指名读 你又有什么想说的?(天衣无缝 技术高超 像美术家)

  随机板书:效果奇

  (5)读到这里,我们知道为什么称他为刷子李了吧?

  用“好一个刷子李”开头,齐读上面的四句话 (做修改)

  (6)对刷子李的高超技艺,还仅仅是传闻吗?我们已经(眼见为实)了

  (7)再次齐读第一自然段(肯定的语气)

  (二)侧面描写

  1、我们刚才亲眼见证了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那么他的徒弟曹小三一开

  始就相信了吗?(板书:半信半疑、亲眼见证)他是怎么做的?

  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读

  2、出示:每一面墙刷完,??也没发现。

  (

  1)自由读

  (2)体会到什么? 板书:佩服

  (3)居然? 课文的哪个地方也写到了事情出乎曹小三的意料?

  3、出示:当刷子李刷完??出现一个白点

  (1)齐读

  (2)刚刚还是对师傅佩服的五体投地,转眼间,在曹小三的心目中,师傅

  的形象——(轰然倒地) 板书:失落

  (3)那事实真像曹小三想的那样吗?(不是,是烟洞)

  板书:佩服得五体投地

  (4)板书,曹小三的心理活动,可谓是一波三折,如果把小三当时的心理

  活动写具体,那曹小三的形象就更具体,更丰满了。

  4、出示练习题,用几句话写出曹小三的心里活动(任选一题)

  (1)当小三在师傅的黑衣上找不到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时,心想:

  (2)当小三在师傅裤子上发现一个黄豆大小的白点时,心想:

  (3)当小三明白白点原来是师傅抽烟时烧的小洞时,心想:

  5、交流

  6、课文学到这儿,我们知道这片文章主要是写刷子李粉刷技艺的高超,那

  文章为什么要写曹小三呢?是不是多此一举了?

  7、从曹小三向刷子李学艺的过程中,你明白了什么?

  五、推荐阅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

  刷子李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目标设计明确具体。实施目标的过程中,我比较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对文本的阅读,应细致入微。更应该多从写法上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气氛会更加活跃些。

  《刷子李》教案 篇11

  教材分析

  本文是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安排的第七组第二篇课文,而且是略读课文。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作者在塑造主人公“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形象时,非常注重细节的描写,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对能突出主人公特点的细节进行描写。如第五自然段,直接描写“刷子李”刷墙的动作和效果;还有,文中描写“刷子李”的黑衣黑裤。作者通过抓住这些细节描写,使“刷子李”这个人物活了,神了,深深地刻在读者的脑海中。本文编排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让学生通过本组精读课文的学习后,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接触写人的文章比较多,而且这一类的文章比较贴近生活,学生容易接受,也感兴趣。特别是本文的主人公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手艺人,可是,他又是“俗世”中的“奇人”,作者通过一件极富戏剧性的事情,突出这个“奇人”具有高超的刷墙技艺,渲染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心,激起了学习的热情。还有,本文语言朴素,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所以,学生读起来比较有趣、易懂。对于五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来说,在他们曾经阅读过大量的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也写过类似作文,已经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读写经验的前提下,为教师的教学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师傅、刷浆、包袱、透亮、清爽、搜索、威严、露馅、发怔、发傻、半信半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3、继续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情景,体会人物高超的技术。

  2、自读与集中相结合,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这个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会人物高超的技术。

  2、继续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方面,第三学段的重点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情感,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从习作来看,第三学段提出了明确的习作要求,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而且,叶圣陶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因此,我在这课的教学设计定位在读写结合上,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突破难点——领悟刻画人物的不同手法。最后,开展随阅练笔,以此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课前要求学生观察一个技艺高超(或有某项专长)的人。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

  时间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

  3分钟 1.谈话: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将结识一位手艺人,他就是──《刷子李》。[板书课题]

  2.解题:怎么叫刷子李呢?

  3.简单介绍作者冯骥才及本文出处。

  本文选自《俗世奇人》,其中所述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初年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天津卫,天津的旧称,是东南水路的门户,有守卫京都的意思。即今天的塘沽码头。冯骥才偏爱写“俗世奇人”,自有他的道理:“码头上的人,一强活不成,不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如:“刷子李”、“泥人张”等。

  板书:俗世奇人]

  学生解题

  激发兴趣

  检验学生的前阅读

  二、自读课文,感受形象

  17分钟

  1.检查预习,初识“刷子李”。

  提问:通过预习,你认为“刷子李”是个什么样的人?

  (根据学生的自由回答,小结要点──技艺高超──俗世奇人。)

  2.引导学生提问:要读懂本文,你会设计一些怎样的问题来帮助同学?

  (引导学生围绕中心提问,作为自学要求。如:从哪些地方看出“刷子李”技艺高超?)

  3.指导阅读“自读提示”,勾画要点,补充“自学要求”。

  ⑴“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些地方?

  ⑵作家冯骥才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

  ⑶找出精彩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4.根据自学要求阅读课文,

  勾画圈点做批注,老师巡视,发现问题,点拨指导。

  5.交流自学心得。

  ⑴“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也就是他的“奇”表现在哪些地方?

  根据学生回答指导理解重点句,并指导朗读:

  ⑵作家冯骥才是怎样写出“刷子李”技艺高超的 ?

  学生圈、画句子:

  “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干活前,……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可刷子李一举刷子……白得清爽。”

  “啪啪声里……雪白的屏障。”

  “每一面墙刷完……没发现。

  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生自读自悟,抓住文章中的关键点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性格

  三、引导归纳要点,学习写作方法:

  15分钟

  一波三折的叙事,引人入胜──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

  注重细节描写,塑造人物个性──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的动作,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细节描写都使“刷子李”这个人物活了,神了。

  采用对比手法,烘托人物形象──曹小三对师傅“半信半疑”的态度和主人公“艺高胆大”的自信进行对比,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学生交流写法: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一波三折的叙事学生难以领悟,教师这时应起主导作用,加以引导。

  四、积累精彩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5分钟

  1.谈话:本文语言朴素,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都情趣盎然,简洁传神。同学在解决前两个问题的同时,已经找出了不少精彩语句。现在不妨再读一读,选一句最精彩的推荐给大家,并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再次阅读,准备推荐。

  2.交流精彩语句,体会表达效果,进一步学习如何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

  3.摘抄精彩语句,尝试点评。

  交流精彩语句,朗读。

  摘抄精彩语句。 再次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五、推荐阅读,课外延伸

  1.教师推荐:《泥人张》《快手刘》

  2.学生推荐课前找到的同类文章。

  作业设计:小练笔:选择身边一个熟悉的人进行片段描写,写出他的主要特点(一个即可)。

  拓展阅读

  积累语言

  板书设计

  23、刷子李 效果奇

  技艺高超 规矩奇 一波三折

  动作奇

  《刷子李》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浆、傅”等7个生字,会写“浆、傅”等15个字,会写“粉刷、师傅”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刷子李这个人物的特点。

  3.结合课文描写刷子李和曹小三的语句,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音乐导入:“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很漂亮,刷了房顶又刷墙,刷子飞舞忙,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

  2.在我们的印象中,粉刷匠就是那个花了鼻子的小工人,那么冯骥才先生笔下的粉刷匠又是怎样的形象呢?与我们之前所了解到的又有何不同?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俗世奇人——刷子李。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白浆(jiāng)、师傅(fu)、包袱(fu)、蘸(zhàn)、发怔(zhèng)。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袱、馅、傻”,并在黑板上示范。

  (“袱”是左右结构,是“衤”,不要写成“礻”。“馅”右下是“臼”,中间两横不相连,“傻”右上是“囟”,不要写成“白”。)

  4.作者作品介绍。

  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是当代著名作家和民间文艺家,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曾多次获得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著有《啊!》《俗世奇人》《雕花烟斗》等。他的作品选取素材的角度新颖,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底蕴,咀嚼人生百味。

  《俗世奇人》是冯骥才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全书由18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学旨趣。书中所讲之事,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的生*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于天津的民间传说。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刷子李这个人物的特点。

  (1)刷子李是一个技艺高超的人。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2)刷子李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他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刷浆时,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3)刷子李是一个心思细密的人。在刷浆时,不仅能圆满完成工作,还能细心观察,注意到徒弟的心思变化。

  2.刷子李有什么绝活?用课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刷子李的绝活是刷墙。“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3.课文是怎样表现他这一绝活的?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用“( )”勾画,分组进行讨论。

  (1)请一个小组的成员分别展示出他们的答案。

  (2)请其他小组成员补充或点评。

  (3)师点评。

  (4)将所有相关的句子分类别出示,让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然后让学生总结作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体现刷子李的绝活的。

  点拨要点:刷墙的衣服、刷墙的动作、刷墙的规矩、刷完墙的效果。

  刷墙的衣服:

  ①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②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③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刷墙的动作: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刷墙的规矩:

  ①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②一天只刷一间屋子;

  ③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

  刷完墙的效果:

  ①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②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5)拓展。如果是你,你会选择跟刷子李一样立下规矩,重质,不求速度,慢慢地刷;还是会选择跟其他粉刷匠一样,重量,求速度呢?

  (引导学生积极自由地回答,两者都正确,加以引导应重质量,在当今社会时间也很重要。)

  四、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刷子李技艺的高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刷子李技艺的高超。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描绘出刷子李技艺的高超的呢?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来学习探讨。

  思考问题: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与《描写人物一组》有何异同?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语段赏析:画出第5自然段中描写刷子李的语句,小组交流汇报。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这段话写得非常生动。第一句写师傅刷墙的动作;第二句写师傅刷墙的效果。为了说明效果好,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刷墙是一件辛苦的事,而对于刷子李来说却是一件(快乐、轻松、简单)的事。可见刷子李(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技艺高超)。

  (1)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2)点评学生的答案。

  师:我们通过完成第5自然段的阅读,了解到刷子李确实技艺高超,可是他的徒弟曹小三最关心的是什么呢?

  生: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2.找出描写曹小三的语句,小组交流汇报。

  (1)在文中找出所有描写曹小三的句子(可以加上横线),其中描写曹小三心理活动的句子请重点勾画(可以加上波浪线)。

  (2)学生先独自阅读,再在小组交流,然后小组汇报。

  (3)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①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②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③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来是一个小洞!

  (“居然”“竟然”“奇了”这三个词都表现了曹小三意外的心理活动。)

  (4)你能简单地概括出曹小三的心理变化吗?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师小结曹小三心理变化。(半信半疑→神圣不可侵犯→轰然倒去→发怔发傻)

  3.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

  (1)曹小三这一天跟着师傅所见所闻和传说有出入吗?

  生齐读第1自然段。刷子李敢立这样的规矩,说明什么?

  (自信,艺高人胆大)

  (2)刷子李的自信、高超技艺是怎样来的?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能找到吗?

  出示:好好学本事吧!能将“好好”换个词来表示吗?(认真、刻苦、老实、乖乖等)

  (3)描写曹小三有什么作用?

  对曹小三的描写是侧面描写,能够衬托出刷子李技艺的高超。(烘托或衬托)

  4.课件出示: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明白呢。

  曹小三明白了什么?你又明白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刷子李的特点:技艺高超。

  2.课文是怎样写出刷子李技艺的高超的?(正面描写:动作描写。侧面描写:刷墙的规矩、刷完墙的效果)

  3.曹小三的心理变化(半信半疑→神圣不可侵犯→轰然倒去→发怔发傻),还有四个“然”相对应,是哪四个词?

  (果然→居然→竟然→忽然)用这四个词写一段话。

  4.点明应重视真才实干,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学习与生活,好好学本事的道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由《刷子李》激发学生对原著的兴趣。对刷子李的形象抱着好奇的心,如条件允许,还可以介绍《俗世奇人》中的其他人物,如泥人张等。

  2.本课着重讲通过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表现出刷子李技艺的高超,对修辞手法的分析较少,教师在课堂上可引导学生发言并简要分析。

  《刷子李》教案 篇13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想象刷子李刷墙时的风采。

  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3.认识课文中的6个生字,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写人的写作方法,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

  1.出示课题。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见姓李的老师称李老师,看见姓李的会计称李会计,看见姓李的厂长称李厂长,那看见姓李的粉刷师傅,我们称什么呢?

  3.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作者为什么称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为刷子李呢?请同学们结合预习,猜猜原因。

  4.刷子李他的技艺到底有多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要读得流利。

  1.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正音,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蘸(zhàn)和(hè)着琴音必得(dě)发怔(zhèng)调(tiáo)浆天衣无缝(fèng)

  3.再读课文,画出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语句。

  三、小组讨论,深化感悟

  根据学生所画句子,顺势导入以下两个话题的讨论:

  话题一:黑衣服的描写

  1.文中多次写到刷子李的黑衣服,你们发现了几处?

  2.学生交流列举。(四处)

  3.教师小结:听说黑衣服──看到黑衣服──检查黑衣服──发现小白点。

  4.出示: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白刷不要钱。

  5.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技艺高超)

  6.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

  7.读一读,读出对他高超技艺的赞叹。

  8.刚才我们通过对一些重点词句的品析来体会作者描写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小组讨论其它三处地方描写的好处。

  9.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10.小组派代表朗读,要让同学听出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在读之前可让其他同学友情提醒,促进交流,深化感悟。

  11.为什么要着重写发现小白点?

  12.指导学生读出曹小三心理的变化。

  话题二:刷墙的描写(第五小节)

  1.刷子李的粉刷本领到底有多强?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2.学生自读。

  3.这一小节,有哪些令你惊叹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与小组成员交流交流看法。

  4.小组派代表小组讨论的结果。

  (1)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折得清爽。(蘸浆的手法高明,或者调浆配料方法巧妙。)

  (2)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声,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动作熟练,优美。)

  (3)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做的活,效果非同一般。)

  5.请一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6.自由练读。

  话题三:写法的妙处

  1.课文是写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本该花大篇幅描写他是怎样刷墙,刷得怎样好,可为什么却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写他的黑衣服呢?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刷墙的描写是直接写他的刷墙的技艺高超,而黑衣服的描写虽然不是直接写,可从这些描写中却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我们可以称这种描写为侧面描写,但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是为了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四、紧扣末句,总结课文

  1.出示最后一小节。

  2.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分别见到、听到?

  五、课后作业

  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夸一夸身边有一技之长的人,用一段话写下来。

  《刷子李》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了解细节描写的特点,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2、懂得生存的状态取决于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只有取法乎上,才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3、拓展阅读《邓山东儿》。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体现刷子李“艺高人胆大“的自信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刷子李的生存状态及他对生活的态度。

  教学准备:

  收集作家资料,阅读其作品。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策略说明



一、揭题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1板书课题




2刷子李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1齐读课题,交流收集的作家资料



2交流个人印象。



对人物形象有初步的感知。



二、读议人物性格



1文章虽很短,但人物形象鲜明,细节描写起了重要作用。



2归纳:黑衣黑裤



一个“白点”



干活习惯



3归纳:艺高人胆大




4小结: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很重要。



1细读课文,找出文中一至两处细节描写,体会它的作用。



2汇报交流。





3讨论:刷子李有怎样的个性?



4从本单元其他课文中找出几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体会细节描写对表象人物个性的作用。



三、思维训练



1当曹小三明白“白点”的缘由后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和举动?



2点评。



1当堂写话。






2交流。



思维写话训练,以进一步体会刷子李艺高人胆大的自信精神。



四、拓展阅读



1阅读提示:



(1)“邓山东儿”有哪些鲜明特点?



(2)学生都喜爱这个买糖大汉,作者对这个人物又持有舍命态度?



1阅读《邓山东儿》。







2理解回答阅读提示。



拓展阅读,增加学生阅读量,思维容量。



五、课后作业



推荐冯骥才《市井人物》小说两则。



1寻找*凡岗位上*凡人物创造出的不*凡业绩的故事。



2课后阅读《市井人物》小说两则。



关注生活,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教后感:

  学一点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个性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这些细节描写都使得刷子李这个人物栩栩如生地站在读者面前。在学习此文时,就通过体会这些细节描写来把握刷子李的性格,感受刷子李“艺高人胆大”的自信精神。其实在学生的习作中学生也会不自主地运用一些细节描写,但不可能游刃有余地在恰当的时候运用细节描写更好地反映人物性格。因此,在学习本文时,着重指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对反映人物性格的作用,并让学生尝试写一段话对一熟悉人物作一细节描绘,来体现人物性格。使学生在实践写作中学会把握和运用细节描写。因此我觉得在使用新教材中结合课文适当地进行一些写作指导是很有必要的。


《李凭箜篌引》教案3篇(扩展9)

——江南逢李龟年教案 (荟萃2篇)

江南逢李龟年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探究,细品诗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在反复的吟咏之中感受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2、过程与方法能力目标:反复品读古诗,抓文眼,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诗句大意;体会诗歌的深刻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古诗的主题思想,感悟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

  【教材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意,学会欣赏。

  【教材难点】

  通过诵读,体会诗情,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与感悟能力。

  【教学方法与媒体】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齐诵古诗《江南逢李龟年》。

  动漫版《江南逢李龟年》诵读。

  二、自主学习: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了解诗歌的大体意思。

  2.结合具体语句或词语说所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你喜欢诗歌中的那句诗?哪个词?为什么?并有感情的读出来。

  三、交流探讨:

  1.先小组内交流,推荐出优秀同学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所得,并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进行质疑。

  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以及这两首诗的写作手法。

  四、诗句赏析:

  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以及思想感情

  五、课堂练习:

  1、“寻常”“几度”各是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4、这首诗有什么特色?

  六、练习背诵默写

江南逢李龟年教案2

  学习目标

  1、导读背背,理解、积累诗文。

  2、理解诗文大意。

  3、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读读背背导入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二、注释

  ①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②歧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他被封为歧王。

  ③崔九:就是崔涤,当时担任殿中监。

  ④君:指李龟年,玄宗时宫廷著名乐师。

  三、译文

  过去在岐王府中经常和你见面,多次在崔九堂前听你唱歌。现在正是江南景色美好的时候,落花时节又和你相逢。

  四、赏析

  1、整体把握

  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杜甫初逢李龟年,正是在意气风发的少年时期,正值“开元盛世”。杜甫因才华早著而受到歧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赏识,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在杜甫的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几十年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安史之乱的唐朝业已从繁荣昌盛转入衰落,他们二人的晚景也十分凄凉。这种会见,自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本已郁积的无限沧桑之感。这首诗跨越了几十年的时代苍桑,社会变迁,景物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世道衰落的感慨。全诗情韵深厚,内蕴丰富,举重若轻,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

  2、结合诗句理解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读者却不难感受到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阻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确实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孙洙评)。正象旧戏舞台上不用布景,观众通过演员的歌唱表演,可以想象出极广阔的空间背景和事件过程;又象小说里往往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反映一个时代一样。这首诗的成功创作似乎可以告诉我们: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活体验的大诗人那里,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究竟可以具有多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怎样一种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

  五、练习背诵默写


《李凭箜篌引》教案3篇(扩展10)

——房屋凭租合同

房屋凭租合同1

  在找好了房源,一切条件都满意后,最后一步则是签订租房合同了。在签订合同,不要忘记登记备案。双方签订的书面房屋租赁合同,合同中要对租赁期限、租金数额、支付方式、房屋用途、违约责任等作出约定,以便日后解决纠纷时有据可依。

  1、一切以书面为准,口头承诺视为无效

  在确认房产安全后,后期能否住得舒适安心,关键就在于租赁合同的签订。一些房东在看房期间表现得十分耐心和热情,并满口答应家具家电一应配齐并保证使用。许多租户在签订合同时,被房东的热情所麻痹,没有将房东的口头承诺写进合同。在合同签订后,房东往往一口咬定,以签订的合同为准,不承认不履行之前口头承诺的种种,此时租户也只能吃哑巴亏。

  所以,您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把相关的事项尽可能在合同中以书面的形式体现出来,任何口头承诺均视为无效。

  2、长租短租要写明,转租协议可事先约定

  目前房屋租赁合同一般是一年一签,不过租户的实际租期却有长有短,并不固定。

  如果是长于一年的,可以在合同中约定提前1至2个月与房东预约,签订续签合同。

  如果实际租期不满一年,房东却要求签一年的,租户可以在合同中事先签订一个转租协议,与房东或者经纪公司约定届时转租的相关事项。否则租户临时决定转租,部分房东可能不愿意或者难以及时找到下一个房客,那么租户就要承担其中的损失。

  3、明确房租和水电煤气费的支付额度、方式、时间

  租房的费用一般包括房租、水电煤气等费用。在签订合同时约定这些费用的支付额度、方式、时间,就尤为关键。

  目前房租的支付方式有押二付三、押一付一年、押一付三等方式,使用比较普遍。业主及客户都相对认可的.方式是押一付三。

  另外,租户还应与房东或者经纪公司约定有线电视费、保证金的支付额度以及支付方式,确定后期使用时产生的水电煤气费用的交付方式及时间,取得电卡、水卡等支付凭证,以免后期使用出现麻烦。

  4、电话、宽带易忽视,不使用要及时停机

  对于普通的租户来说,家具家电、水电煤气等都是日常生活必须的,所以在签订合同时会比较关注。但是却往往会忽视电话、宽带这两项。因为在签订合同时不好确定电话、宽带的状况,往往在签订合同后才发现房东或原租户拖欠了大量的电话费,或者是宽带无法顺利安装,对后期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因此,您在签订合同时要特别注意有无电话机,是否能够顺利安装宽带,是否拖欠费用。如果有电话,租户在租期内并不使用,要及时通知房东或经纪公司办理停机。

  5、清点屋内设施,有更改需双方签名确认

  租户与房东签订房屋租赁合同一般是在出租的房屋内,此时租户要详细清点屋内设施,把使用到的家具家电以及可能使用不到的设备都要写进合同。比如地面、墙面、门窗等装修状况,抽油烟机、燃气灶、坐便等固定设施等等。

  除了写清楚是否有该项设施外,还要明确设施的新旧程度、有无损坏。否则租期结束后,房东会根据签订的合同要求租户进行赔偿,如果合同没有事先约定,吃亏的还是租户。

  因此,您一定要仔细清点屋内实施,如果所签订的合同有笔误或者错漏,在修正时,一定要租户及房东双方签名确认,并注上日期。如果后期发生屋内设施维修,就可以凭借合同来确定是人为损坏还是自然老化,最后的物业交割也会更加顺利。

推荐访问:箜篌 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案3篇 《李凭箜篌引》教案1 《李凭箜篌引》教案设计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