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教案1 一、教学内容:第1、2页 二、教学目的:经历分苹果的实际操作,学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与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明白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数学教案-第一课时分苹果(无余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苹果》教案【10篇】【通用文档】,供大家参考。
《苹果》教案1
一、教学内容:第1、2页
二、教学目的:经历分苹果的实际操作,学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与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明白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数学教案-第一课时 分苹果(无余数)。
三、教学重点: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竖式中商的位置。
五、教学关键:理解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六、课 型:新授课。
七、教学方法:讲授、实际操作
八、教具准备:学具材料
九、教学时间:一课时
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这里有20个苹果(板书20个苹果),每盘放5个(板书),可以放几个?
学生在自己本上做练习。集体交流。不论什么算式,只要学生能把计算过程说合理就行。
(二)新授
(1)学习用竖式计算。
针对20÷5=4讲解。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解答。就是竖式。有几个苹果?写20,除号就用一个新的符号来表示,在外面写5,教师板书,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第一课时 分苹果(无余数)》。说说竖式的含义。如何来计算呢?几和5相乘得20。四五二十,4写在什么地方呢?4就是我们要求的得数。到这儿不算完,还得检查一下对不对。如果每盘放5个,放了4盘,共需要几个苹果?怎么算?四五二十,写上20,20-20=0。等于0说明什么?20个苹果,每盘放5个,正好放4盘。看20÷5=4 复习每部分的名称。看竖式知道每部分名称。
(2)试一试
集体做第一个式子。假设有8个苹果,*均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写。8除以4等于2,如果每盘放4个,放了2盘,需要几个苹果?二四得八。最后等于0。
(三)练一练
(1)做试一试的第二个式子。找学生上黑板做。简单说说计算过程。再练习剩下的两个式子。做完了再出几个题练练。
(2)延伸
如果20个苹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有时间的同学可以想一想,算一算。留作思考题,课后做做。
(四)总结
20÷5=4还可以表示成竖式,用竖式来计算。除法都可以表示成竖式,用竖式来计算。
(五)课堂练习:用竖式计算
24÷6 42÷7 64÷8 72÷9
(六)作业:p1试一试
板书: 分苹果
20÷5=4
竖式
数学教案-第一课时 分苹果(无余数)
《苹果》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有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并能用竖式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热身练习
课件展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有关练习题,学生自由完成。并小结计算方法。
〔反思:新课之前的热身练习,鼓励学生主动复习已学的有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并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复习,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激趣导入,学习新课
1、点击课件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师:同学们,今天果园里的苹果大丰收,笑笑和淘气来到果园游玩,看红彤彤的苹果多漂亮啊!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摘苹果吧!(板书课题:摘苹果)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从图中你能发现那些数学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想一想怎样判断这个箱子能否装下这些苹果呢?(学生可能会说估一估或算一算)请小朋友们现在先估计一下,这个箱子里能装下这些苹果吗?为什么?
〔反思:《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件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
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这一个教学环节中,把学生带入摘苹果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主动寻找并提出数学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从发现问题到提出问题,再到解决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引导学生进行估算
把38看成40,40+17=57,箱子能装下;或者38看成40,17看成20,40+20=60,箱子也能装下。
师:同学们进行估算时,我们可以把两个数都看成整十的数去估算,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数看作整十进行估算。这样比较简单方便。
〔反思:作为一年级的小朋友,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估算的内容,有些难度。通过估算箱子能否装得下苹果,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在什么样的情境中需要估算,以及如何估算,初步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建立数感,更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
三、探究新知:
1、验证估算
师:我们大家估计的是否完全正确呢?究竟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呢?请大家用小棒摆一摆,或者用计数器算一算。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2、全班交流算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刚才的算法展示给大家,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让几位学生上台来摆小棒或拨计数器,交流时,要求学生利用学具说明算法,教师板书。)
师:有谁还能用其他方法计算吗?我们前面还学过列竖式的方法计算是吗?请你试试用这个方法计算一下。(请一位学生板演)
师:从这道题中看,在竖式计算时,从哪一位开始加方便呢?为什么?
〔反思:计算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充分经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在探究计算方法时,鼓励学生利用学具自己寻求计算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获得直观体验,鼓励算法多样化。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大大的提高。〕
3、组织交流汇报。
师:同学们真棒啊!都学会自己学习了,能用这么多种办法解决问题。你喜欢谁的方法呢?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请学生把自己的算法进行小结。
4、算一算,说一说(完成书上练习题)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试着自己计算,想一想用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5、小结提升
让学生尝试说说做两位数进位加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四、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件中的练习题,再全班交流反馈。
〔反思:脱离情境,直接从算式出发进行计算,并要求学生解释自己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巩固并梳理竖式的算法,提高运算能力与总结能力。〕
五、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进位加法,你觉得计算进位加法应该注意什么?(利用说儿歌的形式总结本课的知识点。)你们这节课学得快乐吗?你都有些什么收获呢?
〔反思:课件展示有关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儿歌,全班齐读,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次巩固了新知。〕
《摘苹果》反思
本节课通过解决“这个箱子装得下吗?”这一问题,让学生理解、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在讨论、操作、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并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与效果进行回忆对比后,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探索与反思:
一、经历课前练习,培养迁移能力。新课教学之前,我设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口算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竖式计算,意在为新课做准备,为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做铺垫。后面的教学中学生的表现说明了这一环节的必要性。
二、体现生活性,培养估算意识。加强估算是新课程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改革提出的一项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是第一学段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因而在提出问题“淘气摘了17个苹果,笑笑摘了38个苹果,一个能装60个的箱子能装下他们摘的苹果吗?”后,我马上引导孩子们估一估,渗透估算的方法,初步感受估算的.意义。可以说,孩子们在这一环节的回答蛮精彩的,部分同学能进行正确估算,并解释自己的估算过程,而且方法多样。特别是有些孩子还能在课后的练习中主动运用估算来解决数学问题,真是令人欣慰。
三、体现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本节课中我鼓励学生,尊重他们的想法,他们想出了许多方法:如,(1)口算:10+30=40,7+8=15,40+15=55或17+3=20 20+35=55或38+2=40 40+15=55(2)列竖式;(3)利用计数器拨一拨……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学得主动活泼,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迸发出来。无论是哪个学生,只要能以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特点,以自己的步调进行学习,我想这样的学习都是有效的。
四、精心提问,突破难点。虽然学生已经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知道了满十进一的道理,但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仍是这节课的难点。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看到进位的“一”你会想到操作中的哪一步?引导学生回忆操作时把个位上的十个珠子拨去,再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帮助学生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通过回答问题学生很自然地把操作和竖式计算联系在一起,突破了难点。
五、练习设计体现层次性,多一分“趣味”。都说计算课难上,因为它相对于其他课来说会显得比较枯燥、乏味。“怎样让孩子们喜欢上计算课?”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了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我在练习的设计上下了一番工夫,有竖式计算找规律,帮助啄木鸟医生诊断病情,游戏找朋友,做到既有趣味性,又具层次性,环环相扣,让孩子们在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巩固新知。只不过最后的游戏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进行。孩子们在学习中既巩固了新知,又体会了学数学的乐趣。
六、不足之处:1、课堂上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比较少,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教师的板书还要规范,还可以板书出估算的过程,帮助较差的学生理解。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故教师应适时的引导和小结。比如:在学习完竖式计算后应及时引导学生再次小结出竖式计算的注意点,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苹果》教案3
目标:
1、借助分物活动,回顾并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分物活动,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及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2、结合分物活动,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课前准备:
挂图、每人20个圆片或者小棒。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显示18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6个苹果,18个可以放几盘?
二、探索新知
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
a、通过乘法口诀“三六十八”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
b、用除法算式算:18÷6=3,所以可以放3盘。
(3)同桌同学合作用18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2、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18÷6=3也可以用竖式计算。
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三、尝试:
第2页 “填一填,说一说”两道小题。
学生独立练习完毕,指名学生板书,进行集体订正。
四、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除法竖式,除法竖式的写法不同于加法和减法,我们在书写时格式一定要规范,数位对齐,并且要知道每一步的意思。
作业设计:P3页练一练。
《苹果》教案4
活动目标:
1、感受并掌握音乐中的节奏,能够快乐地歌唱。
2、尝试用肢体创造性地表现歌曲,激发想象力。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音乐课件、毛毛虫手偶、盘子地垫。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朋友,它是谁呢?
2、节奏练习
播放啃苹果的节奏。
师:听听是怎么啃苹果的。
二、学唱歌曲
咔吱︱咔吱︱咔吱咔吱咔吱②咔吱咔吱咔吱咔吱︱咔二、学唱歌曲。
1、整体欣赏,熟悉歌词。
(1)第一次欣赏,出示相应的苹果。
(2)第二次欣赏,出示相应的嘴巴。
2、再次欣赏,掌握节奏。
(1)节奏和苹果匹配。
师:这边有三个节奏,啃小苹果是哪个节奏?大苹果又是哪个节奏?红苹果和绿苹果呢?
(2)分析声音的轻重。
师:小苹果是小小咬一口,所以声音也要轻轻的,大苹果的声音要怎么样?
3、整体演唱,巩固歌曲。
三、游戏:盘中苹果师:毛毛虫还想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呢,你们愿意变苹果吗?
教师出示"盘子"毛毛虫,师生一起游戏。
【活动反思】
中班音乐游戏《毛毛虫啃苹果》,我觉得这个音乐可爱,音乐本身就体现着一定情感基调,活动的一开始就借助了情境的创设,在活动中,教师扮演了毛毛虫和苹果的角色,把幼儿带入特定的意境之中,让师幼情感得到互动,使幼儿在整个音乐活动中不但充分感受到了音乐带来的欢乐,而且较好地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不足的地方我觉得导入部分不够直接,太繁琐。音乐游戏比重显得少了,导致活动主干不分明。下次应多注意,把握好重难点,适时调整。
《苹果》教案5
活动目标:
1.感受并掌握歌曲中啃苹果的节奏(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能够快乐的演唱。
2.尝试随着节奏用肢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苹果被啃的动态。
3.在毛毛虫啃苹果的情境中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5.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节奏图谱、贴有苹果的苹果垫4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毛毛虫来了
1.今天来了位朋友和大家做游戏,是谁呢?(毛毛虫)。
2.毛毛虫喜欢吃什么呢?
(播放毛毛虫啃苹果音效,倾听后猜测)
3.毛毛虫到底喜欢吃什么呢?我们来看看!(播放PPT)
4.哇,毛毛虫这么喜欢吃苹果,它经常会一口一口啃苹果哦,我们一起来听听。(播放音效)它是怎么啃苹果的?
二、123变苹果1.毛毛虫这么喜欢咔嗞咔嗞的啃苹果,那我们小朋友就变成苹果送给它。来!不同的小朋友变成不同的苹果!
2.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苹果造型。(1,2,3,变!)
三、毛毛虫啃苹果(一)
感知学唱游戏歌曲
1.毛毛虫啃了什么样的苹果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播放动画)
2.毛毛虫都啃了什么样的苹果?按幼儿说的出示图片,并唱乐曲。
3.再听一次,是啃了这些苹果吗?
4.分句听辨,出示图谱,感知学唱啃不同的苹果时发出的不同声音节奏。
小苹果:
○ ○ ○○○大苹果:
○ ○ ○○○红苹果:
○○○○ ○--绿苹果:
○○○○ ○--
5.区别啃大小苹果的声音,跟着音乐,和毛毛虫一块啃苹果(快乐地歌唱)。
(二)游戏--毛毛虫啃苹果
1.老师做毛毛虫,幼儿尝试按节奏表现苹果被啃,变成苹果核的动态。
2.请幼儿分组自选苹果变,唱到啃什么苹果,变什么苹果的幼儿就表现被啃动态。(视情况再次游戏。)
四、毛毛虫变蝴蝶
1.毛毛虫吃了这么多苹果,开始休息了。
2.毛毛虫睡了美美的一觉醒来,呀!变成什么啦?毛毛虫变蝴蝶喽!(一起学蝴蝶飞,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在用身体动作模仿苹果被啃的状态时,有些节奏韵律没有表现出来。歌曲中说唱部分与节奏部分孩子们掌握不好,常常把说唱省略或是跟不上节奏。我想,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让孩子学习节奏部分,时间不够,孩子们还未完全掌握就开始学唱歌曲,导致这一部分的混乱。
活动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就是一个有趣生动的素材,我们可以按照幼儿的年龄去改编,抓不同的重难点,让不同年段的孩子都能分享和游戏,乐在其中。
《苹果》教案6
活动目标:
1、激发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2、培养正确的绘画姿势、用品摆放常规和大胆动手绘画的能力。
3、认识三原色中的红色,并初步学会按一定方向涂色。
4、乐意参与涂色活动,体验涂色的乐趣。
5、能用油画棒在苹果上涂色,并要顺一个方向涂,要涂得均匀。
活动重点:
乐意参与涂色活动,体验涂色的乐趣。
活动难点:
能用油画棒在苹果上涂色,并要顺一个方向涂,要涂得均匀。
活动准备:
1、要涂色的苹果一个;
2、涂色的苹果图片一张;
3、每个幼儿一盒油画棒,涂色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变魔术,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看,变变变,老师拿出实物苹果,这是什么?(苹果)
告诉幼儿,今天我们来给苹果穿衣服好吗?
二、展开
1、感知苹果的颜色
出示图片——苹果,引导幼儿观察:
这些苹果都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
2、学习涂色苹果
教师讲解示范涂色的方法
出示红色的油画棒问:这只油画棒是什么颜色的?
今天老师教小朋友用红色的油画棒帮苹果穿上漂亮的衣服。
重点讲解起笔和止笔的位置、按一定方向涂色,
3、布置涂色任务,提出要求:
涂色时身体坐正,用品摆放整齐,
右手拇指食指拿画笔,左手按住作业纸,
眼睛离纸面不能太近,按一定方向仔细涂色,比比谁是涂色小能手。
4、幼儿开始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及时纠正幼儿的绘画姿势,鼓励幼儿仔细大胆涂色,不把颜色涂到线外去,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5、展示幼儿作品,进行讲评,对涂色均匀完整的作品画上小五星表示鼓励。
三、结束
展出幼儿全部作品,请幼儿观赏,带领幼儿夸奖自己树立信心,激起下次绘画的欲望。
《苹果》教案7
【活动目标】
1.学习制作纸浆,并用纸球做芯制作纸浆苹果。
2.能尝试新的作画方式,能做大胆、细心的作品。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制作纸浆画的经验。
物质准备:
1.范画苹果一个。
2.乳胶、红、绿颜料、废旧纸头做的球纸、抹布。
3.一棵枯树枝。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苹果树,引起幼儿兴趣。
师:看,这是什么呀?(树)这是一颗苹果树,(教案出自:星星教案网)可是树上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好孤单,好可伶!你们谁有办法帮帮他呢?(做一些苹果,做一些树叶)
二、教师讲解制作方法
1.你们都很聪明,会帮苹果树找朋友了,接下来呢我们就来给苹果树做一些朋友好吗?
2.教师示范
苹果是什么颜色的?(红红的、绿色的)那我们就选这两种颜色来做个苹果树的朋友,有了朋友苹果树肯定会很开心的。(教案出自:星星教案网)看看我拿的是什么?(纸浆)今天我们就要用纸浆来做苹果,我喜欢吃红苹果我选择红色的纸浆来做一个大大的苹果,怎么做呢?看仔细唠,就像我们的唱的歌一样:“选纸浆,选纸浆,选一样。做苹果,做苹果,拖拖拖。红苹果绿苹果,做好啦!真好吃”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一边念着儿歌一边做苹果。教师辅导个别幼儿。
2.把做好的苹果放在太阳底下晾干。等晾干后挂到苹果树上。在做一些树叶做成一颗完整的苹果树。
四、结束活动
幼儿整理桌面,洗小手。
活动反思:
经过有序的准备,课前的铺垫,今天的纸浆特色活动完成的很顺利,虽然还有几个能力相对来说较弱的幼儿没有很好的完成作品,其他幼儿都能独立完成苹果的制作。在制作的过程当中也遇到了一些可以弥补的问题,比如,纸浆的粘性不够,加上纸球上有不干胶,导致了制作过程中纸浆与球体表面不能很好的黏住,课前还是要做好周到细致的准备。
小百科:苹果,是水果中的一种,是蔷薇科苹果亚科苹果属植物,其树为落叶乔木。苹果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是人们经常食用的水果之一。
《苹果》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蒲宁小说散文化的特点。
2、能说出“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象征意义。
3、能分析了解风景描写在课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说出“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象征意义。
2、能分析了解风景描写在课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3、顺畅地阅读全文。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思维练习。
桌上放置一个苹果。它让你想到什么?
用抽象思维来想,可能首先会想到这是一个名词。然后想到“苹果”的酸度、甜度,进而想到它的品牌、产地等等。
用形象思维来想,则可能完全是另一种情形:
一只苹果就放在淡黄的、由树的年轮天然形成的图案装饰的台桌上。阳光斜斜地洒进透亮的窗户,洒在那只苹果上,苹果变得鲜活起来,好像一个调皮的小女孩顽皮地对你做着鬼脸,我的心狐朋有了被刺痛的感觉,它把我的思绪带回到那个灰蒙蒙的早上……
(我的心忽然被刺痛,思绪缓缓飘飞到那个已经逝去的田园梦境中……)
采用形象思维想到的东西,描写下来,往往是故事、图景、情绪,感受等等。俄罗斯作家伊凡·蒲宁的小说《安东诺夫卡苹果》描写的就是一个已经逝去的田园梦境。
2、简介作者
伊凡·蒲宁(1870—1953)俄国作家。出身贵族。由于家道中落,中学未毕业就步入社会。做过校对员、图书馆管理员、助理编辑等。曾受教于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等作家,并为高尔基主办的知识出版社撰过稿。1909年被选为科学院名誉院士。十月革命爆发后,他持敌对立志,于1920年流亡国外,侨居法国直到去世。
蒲宁的创作成就主要是中短篇小说。早期作品主要描写贵族庄园生活,批判贵族阶级精神上的贫困、堕落,又为其没落唱挽歌,如短篇小说《田间》(1892)、《安东诺夫卡苹果》(1900)等。1910年,中篇小说《乡村》问世,标志蒲宁的创作视野有了新的变化,由狭窄的贵族庄园转向广阔的社会,更加关心农民和俄罗斯的命运。这部作品使他成为俄国文坛上的第一流作家。1933年,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蒲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场景分析。
课文分四部分。没有贯穿始终的情节,有的只是一个个画面。靠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画面来组织推进,很有一点像散文。
(俄罗斯文学没有小说和散文的分类,只有散文和诗歌的分类,小说等一切非韵文文体都归入散文。)
板书:
第一部分:苹果成熟
第二部分:田野丰收
第三部分:深秋狩猎
第四部分:贵族破落
1、阅读课文,切分场景。
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可切分出三个场景:果园清晨、果园入暮和果园夜深。
2、阅读鉴赏“果园清晨”。
(1)(朗读第1、2段)哪句话把我们带入清晨的果园?
“我至今还记得那凉丝丝的静谧的清晨……”——作者在加快过去的情景。
(2)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回忆这“凉丝丝的静谧的清晨”的?
调动多种感官,全方位地感知并且描述。
视觉:金黄、稀稀落落
嗅觉:落叶的幽香,苹果、蜂蜜和秋凉的芬芳
听觉:叽叽嘎嘎的车轮声、果园主的语言
(3)“吃吧,吃个饱,——不吃才傻呢!哪个割蜜的不吃几口蜂蜜。”从这句话中,你听出了什么?
丰收的喜悦、人们在丰年的乐善好施、田园生活的人情美。
以上是对“苹果成熟季节果园”场景的概述。这个场景有色泽,有声音,有气味,将我们一下子带入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氛围当中。这样的场景描写,为小说定下了欢快的、明朗的、清新的格调。
(4)(朗读第3、4、5段)蒲宁是懂得绘画技巧的高手,他是怎么具体描绘“果园清晨”的图景的呢?
背景:大窝棚。“树木后面不时地闪过鲜红的衣裙”,这为果园的绿色色调增添了些许鲜活的色彩。
前景:人物。而中心人物是“村长年轻的妻子”(由外而内地描写这个典型的俄罗斯农村妇女形象),其他人物包括“小家碧玉”“公子哥儿”和在一旁做买卖的人。
基调:热烈、欢快,充满丰收的喜悦。
3、阅读鉴赏“果园入暮”。
(1)(朗读第6段)这个场景中的主角是谁?
也许有人会答“篝火”,有人则答“烤火人”,只要言之成理,都可以肯定。关键是要理解篝火、人、影三者之间的关系。
(2)你怎么认识“在黑魆魆的果园深处,出现了一幅童话般的画面,那情景就好似在地狱的一角一般”?
这“地狱的一角”是“童话般的画面”,并不带给人恐怖、诡异的心理感受,相反,蒲宁把人影投映在苹果树上的情形写得十分逼真而富有生活气息,让人觉得很有情趣。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中写道“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由于下文紧接着写“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在这样的语境中,提到“鬼”并不让人想到“地狱”的可怕,而是让人想到月下荷塘的可爱。蒲宁在这里写“地狱的一角”,也不会让人联想鬼魅的恐怖,而是让人想起“童话般的画面”的神奇。
4、阅读鉴赏“果园夜深”。
(1)先朗读下列两段文字,说说这个场景写声音的特点和作用。
①我俩久久地侧耳倾听着,感觉到土地在颤抖。继而,颤抖变成隆隆的响声,由远而近,转眼之间,车轮好像就在果园的墙外敲打起喧闹的节拍了:列车发出铿嚓铿嚓的轰鸣,风驰电掣般奔来……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声音也就越来越响,越来越怒气冲冲……可是突然间,声音轻下去了,静息了,仿佛消失在地底下了。
②我举起沉得像铁棍似的单管猎 枪,冒冒失失地朝天开了一枪,随着砰的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一道红光直冲云霄,一瞬间,耀得眼睛发花,星星失色,而四周响起的嘹亮的"回声,则沿着地*线隆隆地向前滚去,直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才消失在洁净的、对声音十分敏感的空气中。
特点:动静相宜,出神入化。作用:写出了*常生活场景的诗意。
(2)“我”“朝天开了一枪”为什么?果园主说“嘿!真棒!”又为什么?
“我”开枪是“冒冒失失地”,也许是想听听深夜果园的声音,而“果园主”却以为“我”开枪,是为了吓唬糟蹋丰收的果实的人:“少爷再吓唬他们一下,再吓唬一下,要不可够呛!他们又会爬到围墙上来把梨全都摇落下来……”这误会,本来就很富有生活情趣。
5、遥想“果园场景”。
现在请你闭上眼睛想想清晨、入暮、夜深三个阶段的“果园场景”,果园中的色彩、味道、声音,你感受到了吗?作者对过去的田园生活的沉醉和迷恋,你感受到了吗?
(三)领会“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象征意义。
“安东诺夫卡苹果”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
“安东诺夫卡苹果”,象征着丰收、甜美、富足的乡村生活。
(四)作业
细读第二部分中描写安娜·格拉西莫芙娜姑母家老宅的文字,说说老宅的象征意义。(200—300字)
“老宅”听其言而观其行就是作者心目中贵族生活的理想形象:古老、坚固,富有生命力,永远不会有倾圮之日。“门廊的山墙上没有一刻不安详地停着好些吃得肥肥的鸽子”和“数以千计的麻雀却像阵阵急雨,由一个屋顶倾泻到另一个屋顶”,给这个静寂的景象增添了活泼的动感,表现出动静的完美*衡。宅第内部物质空间的揭示了所有人的性格、身份、生活情趣,贵族的华贵、矜持、整洁、气派和排场。在这个背景下,姑母是场景的主角,结实硬朗、傲岸而又和蔼——这正是贵族气度的典型,而丰盛的晚餐则是贵族奢华气派的最好诠释。
(五)板书设计
安东诺夫卡苹果
蒲 宁
苹果成熟——欢快清新
田野丰收——心态*和
深秋狩猎——粗犷温馨
贵族破落——忧郁悲戚
“安东诺夫卡苹果”:丰收、甜美、富足的乡村生活。
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动静结合;表达对往日生活的留恋和对贵族衰落现实的不满。
《苹果》教案9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上《分苹果》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具体操作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
2、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表达、合作的习惯,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分苹果,并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产生计算的必要性。并让学生通过操作的具体分,抽象出算式符号,让学生经历建模的过程。
课前谈话:和学生一起整理桌面。(每一组发了一张白纸,一张表格)请把老师发给你的表格放在左边同学的桌面上,把白纸放到右面同学的桌面上。
师:今天老师要一年二班的小朋友上一节数学课,特别高兴,送给小朋友们一首儿歌:认真听课多动脑,小组合作静悄悄。大胆表达勤思考,刻苦学习本领高。(用大白纸并标上拼音出示)听了这首儿歌后,你们从儿歌里知道了什么?
生:上课认真听讲。
生:上课纪律好。
生:多思考。
生:同学合作时要静悄悄的,没有声音,不要影响别人。
师:刚才的同学说的特别好,上课操作的时候不要有声音,小组合作的时候也要尽量静悄悄。奖励这个同学一个小太阳。
师:刚才上课的一年三班上课的时候表现的特别好,你们一定能比他们表现的还好,有信心吗?
生:齐有。
师:准备好上课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上课。(师生问好)
(因为第一次和孩子们接触,把一首儿歌送给孩子,让学生知道课堂上应该如何表现。)
新课教学:
1、 数
师:手指儿歌动手合作静悄悄现在请同学们打开学具包,看看老师送给你礼物,(学生打开后看到里面的苹果学具)数一数里面有几个苹果,记在心里,千万别说出来!别让其他的小朋友知道呀。(小朋友已经数好了,都举手要告诉老师,但是没有学生说出来)
师:请同学们用手势告诉我,你的学具包里有多少个苹果?(有四个同学包里面的苹果不是10。)
师:请同学们相互数数,你的同桌数的对吗?如果他数的对,请你送给他一个大拇指,表扬一下你的同桌。
《苹果》教案10
教学内容:
分苹果P40
教学要求:
1、学会有关10的加减法,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关10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小圆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分苹果
1、用小圆片代替苹果,动手分一分,并说出相应的算式。
先自己分,再小组交流。
2、分组发言,整理板书
在发言过程中,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说。
3、完成书上10的组成练习。
二、练一练
1、哪两盘合起来是10个?连一连
先指导读懂题意,再连一连,生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2、口算。生独立练习。
3、爬台阶。
(1)出示小狗爬台阶的图,谈话引入。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小老鼠用一根骨头引小狗上楼去,总共有几级台阶,小狗爬到了第2级,还有几级?......
(3)移动小狗的位置,它现在又爬到了第几级,还有几级?......
9、说一说,填一填。
(1)先让学生独立填写表格。
(2)把算式与图结合起来说一说。如10-8=2表示有10条鱼小猫钓上8条,河里剩2条,也可以表示河里还有8条鱼钓上来2条鱼。
三、数学游戏
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完成。
《苹果》教案10篇扩展阅读
《苹果》教案10篇(扩展1)
——《苹果》教案10篇
《苹果》教案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的理解两数之间的多大小。
2、更进一步得理解数数。
注意:在数物时的手不要遮住图案 ,最好是用小木棍,或时有一定长度的东西来带领幼儿按物数数。
活动准备:
1、一张图,上有20个苹果 、15个梨 、10个香蕉,按每排5个用排列法排列
2、卡纸做的奖品彩色小苹果、香蕉、梨图案小勋章数个。
活动过程:
教师:小朋友们好,你们喜欢吃水果吗?
幼儿;喜欢。
教:那有些什么水果呢?
幼:苹果、香蕉、杏、还有....。
教:那么多,,哦那天水果王国给我送来了
几个勋章图案,他们说你们好聪明,是个肯动脑筋的小朋友也很乖,所以想把它送给你们 (拿出水果勋
章)你们看好看吗?
幼:好看。
教:想要吗?
幼:想。
教:那好。(拿出图)你们看这上面有什么呀?
幼;恩有苹果.....
教:对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有多少个,我们一起来数好吗?
幼:好。
(1、2、3、4、5、6、...)
教;哦 苹果有20个,小朋友苹果有多少个呀?谁来回答。举手回答,不举手我不让回答,如果不举手,
你也说我也说,那 水果图案小勋章给谁呢?所以回答问题要把手举好老师叫了才回答。要不然水果家族的
朋友 不喜欢你们了,不给你们图案小勋章了哟(好,XX你来吧)
XX幼:20个。
教:恩对了,来,你回答的很好,给你一个苹果图案小勋章。
(一样的依次的和幼儿再数一数香蕉和梨各多少)
教:数出了香蕉15个梨10个,香蕉和苹果谁多一 点呀?
幼儿:苹果比香蕉多一点。(教师在黑板上写上苹果多一点,再在苹果和香蕉的下面对应的写上个数的数字)
教师:对了,那苹果20个,香蕉15个,那么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也就是20比15多、是20比15大,小
朋友们跟着我说:20比15多,20比15大,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
(再依次说苹果和梨、香蕉和梨的大小关系)
结束语;小朋友你们回家后再数一数别的玩具呀,杯子呀等等再比比谁比谁多,谁的数量大)
大班数学教案:分苹果课后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的开始,我借助小猴为“分苹果”发愁的画面引入教学,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标倡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是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的学习方式。”本课让学生动手分,自主观察,列出合适的算式。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激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
3.注重改变教学方式,利用学生对游戏极大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既强化10以内的加减法,又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同时激发了学生不断创新的能力。例如,通过师生、生生的伸手游戏,学生学习热情异常高涨,每张小脸都洋溢着兴奋的表情,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苹果》教案2
一、主题背景: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秋天的果园是一派美丽的景象,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橘子,甜甜的柿子……成熟的水果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香味,秋天的水果真是丰富多彩,而水果又是孩子们熟悉的、喜欢的、每个人对水果都有自己的喜爱。水果的色彩、外形、味道、营养等都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有的孩子从家里带来了水果,我们和孩子一起装饰了可爱的水果娃娃,孩子们很喜欢,一有空就会跑过去看看、摸摸,还会和同伴互相讨论呢!由于小班的孩子活泼好动,把游戏融入其中,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不断地丰富知识经验,提升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并养成喜欢吃水果的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活动内容
(一)内容安排:
活动一:苹果
活动二:香香的水果
活动三:小乌龟去看爷爷
活动四:橘子船
活动五:猜一猜
活动六:奇怪的汽车
活动七:丰收的水果
活动八:好吃的橘子
活动九:好吃的苹果
活动十:水果全家福
活动十一:一个苹果许多梨
(二)活动方案:
活动一:苹果
活动目标:
1、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2、尝试用常见的几种水果替换原歌词并演唱。
活动准备:
1、立体“苹果树”(制作成粘贴式,可随时取放“苹果”)及苹果、葡萄、香蕉等水果实物或图片。
2、幼儿已对这些水果有初步的认识。
3、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学唱歌曲
——出示苹果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讨论:苹果长在什么地方?
——出示立体苹果树,教师边有节奏地朗诵歌词“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
《苹果》教案3
活动目标:
1.能用常见的水果替换原歌词,并唱出来。
2.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歌唱的乐趣。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准备一棵智慧树(树上有许多水果:苹果,橘子,枣子,葡萄,香蕉等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1.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去智慧乐园玩一玩吧!出发……瞧!这是什么?(智慧树)
师和幼儿一起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智慧树上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智慧树前做游戏,欢乐多又多。
师:小朋友们,这可是一棵神奇的树,它会变魔术呢。看:变!变!变!这是什么呀?(苹果)
2.幼儿唱第一遍歌曲
师: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快乐的苹果歌吧!
3.幼儿唱第二遍,并随着歌曲做相应的动作
师:小朋友们唱得真好听!那你们还想看智慧树变魔术吗?
二、创编歌词并演唱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出见过的其它水果。并帮助幼儿用新的水果名称及特征替换原歌词。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变换水果名称创编歌曲:橘子、香蕉……根据水果颜色创编歌曲:红苹果、黄橘子……根据水果味道创编歌曲:酸橘子、甜苹果……根据水果大小特征创编歌曲:小枣子、大苹果……
三、知识迁移
请小朋友摘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把它唱到歌里去,也可以唱给同伴听。
四、师幼互动
把自己创编的歌唱给客人老师听。
活动反思:
我觉得本次音乐教学活动有以下几个亮点:
1.教材的选择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智慧树变魔术贯穿了整节活动,使幼儿始终保持了浓厚的兴趣。
2.活动过程设计巧妙,环节连接合理。
3.老师的教态活泼,与幼儿建立了*等,融洽的关系,所以幼儿学得轻松,愉快。
总结这次的"音乐教学活动,我觉得还有以下几个缺憾。
1.在拓展幼儿思维方面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本次音乐活动的重点是通过变魔术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创编,在说一说、变一变、唱一唱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从水果的颜色、大小、味道方面进行替换,但由于我没有引导幼儿对歌词的替换模式进行总结,所以幼儿在创编歌曲的环节上有点乱,不能根据规律替换歌词。
2.歌曲的表演空间没有充分利用。
3.只注重了活动总目标的达成,没有提醒幼儿在歌唱活动中表达欢快情绪。
我将以这次研究课为契机,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学习,使自己在音乐教学上有更大的进步。
《苹果》教案4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展开想象,尝试用多种办法来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2. 丰富幼儿相关的动词,理解这些词的正确使用。
活动准备
小熊卖苹果的课件;幼儿尝试用的各种物品(礼盒、竹子、水桶、米袋、等)
活动过程
1. 通过谈话,自然到入课题
(1) 小朋友,秋天到了,听说小动物们的果园丰收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打开课件图片1果园)
(2) 这里都是什么水果啊?谁能用好听的话来说说这些苹果怎么样呢?
(3) 这么多的水果是谁种的呀?(点击鼠标,出示小熊和两筐苹果)哦,原来是小熊种的啊,他听你们说水果这么好,准备摘了两筐去卖掉了。
2. 在启发性的提问中,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展开想象,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问题。
(1) 可是这么两大筐可不好拿啊,我们帮小熊来想想办法吧!
幼:可以先抱走一筐,然后再来抱一筐的。
师:这个办法可以,能不能一次都拿走呢?
幼:我看到有一根木头,可以挑的。
师:我们让小熊试试,(点击鼠标,让木棒放于小熊肩上,然后移动)这样拿东西就是挑,(让幼儿学一下)这个办法真好,我们为小熊拍手加加油!
师:你还看见过哪里有这样挑着拿东西的?
幼:我看见卖豆腐的人是挑的。
幼:……
(2) 小熊挑着苹果到了市场上,出示第二幅图片,放下苹果筐。
师:小熊等了好久也没有人来,因为小动物们不知道啊,我们来帮小熊做个广告吧。(请幼儿先结伴讨论)
幼:又大又红的苹果啊,大家快来买啊
幼:我的苹果又好又便宜啊,一块钱一斤啊,错过了就没有了
幼:……
(3) 我们帮小熊做了这么多好听的广告,看看有没有小动物来买了。
(录音:你买什么呀?点出小兔和口袋)
师:哟,小兔来了,还拿了什么工具啊?
师:小熊真高兴,拿了苹果给小兔。(点动两只苹果装入口袋)这么一大袋苹果小熊该怎么拿呢?
幼:可以放在肩上背
幼:可以抱着
幼:……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我们看看小熊用了我们的哪个办法?(点击鼠标,移动口袋至小兔胸前,然后一起移动)
师:我们小朋友有没有用抱的办法拿过什么东西啊?
幼:我抱过被子。
幼:我抱过娃娃。
幼:……
(4) 点击鼠标,录音:我也要买苹果出示小猫和一只篮子
师:小猫耳朵真灵,它拿了什么工具?(点动两个苹果到篮子里)
师;小猫会怎么拿篮子呢?
幼:可以拿根木头撬的
幼:可以拎的
幼:……
师: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啊,我们看小猫用了我们的什么办法?(点击鼠标,移动篮子到小猫的手里,然后一起移动)哦,它是拎的。
(5) 录音:什么好东西啊,点出大象
师:大象也来了,咦,它怎么什么工具也没带啊,大象,你怎么拿啊。
幼:可以用鼻子吸
幼:可以用鼻子卷的
幼:……
师:我们看大象用了我们的哪个办法,(点击回车键,移动一只苹果到大象的鼻子上,然后一起移动)哦,它是用长鼻子卷的。
(6) 录音:我们快去看看有什么好东西,点出两只小老鼠和一只大箱子。
师:哟,来了两只小老鼠,还带了什么工具啊?(点击三只苹果到盒子里,)
师:一只小老鼠很高兴,急忙过去搬了,(点击一只老鼠去搬,喊:嗨哟!嗨哟1)让幼儿一起喊加油,可是不行。这可怎么办啊?
幼:两只老鼠一起搬
师:让它们一起来试试(点击另一只老鼠去抬)可以了,我们一起欢呼一下,这样两只老鼠一起拿,可以用个什么好听的词呢
幼:扛
幼:抬
幼……
师:对了,这样就叫做“抬”,我们在拿很重的东西时,可以两个人一起合作“抬”东西,你有和别人一起这样抬过什么东西吗?
幼:我和小朋友抬过桌子的
幼:我和妈妈一起抬过柜子的
幼:……
(7) 师:卖了一筐苹果,看看天快黑了,准备回家了,可是还有一大筐怎么拿呢?
幼:可以请小动物一起拿
师:可是小动物也有东西的,不行啊
幼:分过来一点,然后挑回去
师:你们准备怎么分呢
幼:分四个过来
师:为什么呢?
幼:这样就一样重了。
师:那我们让小熊来试试(点击木棒,挑回去)
3. 实践探索,体验在实际生活中动词的使用,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熊想谢谢小朋友,请我们去做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礼物,你们想想刚才的好办法,去试试用什么办法拿,然后和好朋友说说,
幼儿在音乐声中去搬东西,教师边协助幼儿边问问幼儿用的办法。
《语文教案-小熊卖苹果》
《苹果》教案5
设计意图
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身体各部位都得到锻炼,增强体质;体验同伴之间相互帮助的快乐,培养幼儿之间团结协作的,激发幼儿耐劳动的热爱。
活动目标
1.练习两手屈膝着地爬的技能。
2.培养幼儿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品质。
3.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对劳动的热爱。
活动重点
两手屈膝着地,爬的技能。
活动难点
能互相帮助。
活动准备
1.小刺猬胸饰若干。
2.背面贴有双面胶的“苹果”若干,苹果用吹塑纸剪成。
3.地毯3块,垫子3块,录音机一台,录有小燕子歌曲、汽车声、小白兔跳和大风吹的录音带一盘。
4.画有苹果树、草地、小刺猬的家和有许多小刺猬在背苹果的背景画一幅。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解背景画,引起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大风把成熟了的苹果吹落下来,许多小刺猬在忙着把苹果运回家,储存着慢慢吃,但是它们没有地方装,就在地上打个滚,用背上的刺把苹果戳起来运回家,回到家里,苹果放不下来,它们就一个帮助一个把苹果拿下来。
2.在音乐伴奏下,教师和幼儿做热身运动。
(1)当听到小燕子在唱歌,“小燕子穿花衣……”幼儿做小鸟飞的动作(上身运动)。
(2)当听到汽车开来的声音,“汽车开来了,笛、笛、笛……”幼儿做开车的动作(下蹲运动)。
(3)当听到小白兔的脚步声,“小白兔跳、跳、跳……”幼儿做小白兔跳的动作(跳跃运动)。
(4)当听到刮大风的声音时,幼儿跑到一个角落里躲起来。
3.游戏开始——背苹果
(1)把小刺猬的胸饰发给幼儿戴上。教师戴上并对幼儿说,“老师当刺猬妈妈,你们当小刺猬,刚才刮大风,苹果树下落下许多苹果,(把背面贴有双面胶的“苹果”撒在地毯上),我们去把它运回来好不好。于是,刺猬妈妈带领小刺猬两手屈膝着地,一个接一个地爬过垫子,在“草地(地毯)”有“苹果”的地方打个滚“苹果”就粘在身上,然后再爬回来,将粘在身上的“苹果”取下来放在篮子里,如果取不到,可以请小伙伴帮忙(游戏反复进行)。
4.游戏结束
(1)让幼儿分享“丰收”的喜悦。
(2)表扬活动中勇敢、爱帮助人的幼儿。活动结束。
相关故事:
小刺猬摘苹果
从前,森林里住着一只很善良的小刺猬,它帮助过许多小动物。小动物们也非常喜欢它,它们快活地生活在一起。
这天小刺猬正急急的赶路,因为昨天它约了几个小伙伴出去玩耍,突然一阵香甜的味道飘到了小刺猬的鼻子里,小刺猬忍不住流下唾液来,它顺着香味来到一棵树下,抬头一看,呀!原来这是一棵苹果树,树上结满红彤彤的大苹果,非常诱人。
《苹果》教案6
一、教学内容:教材34~35页
二、教材解读:
从“分苹果“的情境引入到第二个“分一分”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均分的含义:一是知道*均分成几份,问每份分到几个;一是知道每份按几个来分,问能分成几份。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均分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看懂图意。
2.明确两次苹果的不同要求。一是把几个苹果*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几个苹果;2是每个盘子里放2个苹果,可以放几盘。
3.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体会等分的不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经历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点:进一步领会*均分的含义。
五、教学难点: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
六、课前准备:教具:课件、24个磁铁。
学具:12根小棒。
七、教学过程:
情景创设
1、师:今天淘气家来客人了,妈妈准备了一些苹果。一起来数一数。
2、师贴苹果。
板书:有12个苹果。
1、倾听
2、观察。
3、数一数。1、2、…12
体验感悟
1、师:妈妈要把这些苹果*均放在一些盘子里。你知道什么叫*均放在盘子里吗?
2、你猜妈妈会向淘气提出什么问题?
a、有选择地板书:
问题一:*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有( )个?
问题二:有12个苹果,每个盘子放2个,需要( )个盘子?
b、师:你认为这种分法是*均分吗?(针对问题二)
c:对,这两种分法都是*均分。(板书:*均分)那有什么不同呢?先读题,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
d:师随着生的回答贴图。( )个 ( )个 ( )个 ( )个 ( )个盘子
e、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f、对,这就是*均分的两种类型。(板书:第一种第二种)
g、那有相同的地方吗?
3、师:如果让你用圆片代替苹果分一分,你想用几个圆片,怎么分?先想一想。师:好,开始。师巡视。师:好,谁上来分一分。(汇报,交流) 师:他是怎么分的?(请2到3个学生上台展示分法。) 师:不管你们怎么分,都是把12个苹果*均分成了4份,每份3个。
4、师: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你准备几个苹果分成一份呢?为什么?
师:请用学具分一分。师巡视。汇报,交流。师:请一个小能手上分一分。和他一样的请举手。那你们是怎样想的?师:这是把12个苹果*均分成了6份。
5、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猜到妈妈的问题,还帮助淘气解决了问题。通过学习,知道了*均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知道了一共有12个和*均分成4盘,求每盘放几个;
第二种,知道了一共有12个苹果和2个放一盘,求需要几个盘子。那关于12个苹果,你还可以怎样*均分?师:说一说同学们提的问题属于哪种类型?
1、出示松果图。师:同学们,小松鼠知道你们很聪明,想要考考你们。课件出示:松果图。
2、师:你看到了什么信息?
3、师:小松鼠想把18个松果*均放在篮子里,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4、判断属于哪种类型。
5、师:下面我们来看小松鼠的问题。翻书35页,同桌两人商量一下,认真读题,一人做一道,圈一圈,再把结果填在书上。师巡视。
6、集体交流,请两生上台展台展示。
《苹果》教案7
【活动目标】
1.学习制作纸浆,并用纸球做芯制作纸浆苹果。
2.能尝试新的作画方式,能做大胆、细心的作品。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制作纸浆画的经验。
物质准备:
1.范画苹果一个。
2.乳胶、红、绿颜料、废旧纸头做的球纸、抹布。
3.一棵枯树枝。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苹果树,引起幼儿兴趣。
师:看,这是什么呀?(树)这是一颗苹果树,(教案出自:星星教案网)可是树上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好孤单,好可伶!你们谁有办法帮帮他呢?(做一些苹果,做一些树叶)
二、教师讲解制作方法
1.你们都很聪明,会帮苹果树找朋友了,接下来呢我们就来给苹果树做一些朋友好吗?
2.教师示范
苹果是什么颜色的?(红红的、绿色的)那我们就选这两种颜色来做个苹果树的朋友,有了朋友苹果树肯定会很开心的。(教案出自:星星教案网)看看我拿的是什么?(纸浆)今天我们就要用纸浆来做苹果,我喜欢吃红苹果我选择红色的纸浆来做一个大大的苹果,怎么做呢?看仔细唠,就像我们的唱的歌一样:“选纸浆,选纸浆,选一样。做苹果,做苹果,拖拖拖。红苹果绿苹果,做好啦!真好吃”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一边念着儿歌一边做苹果。教师辅导个别幼儿。
2.把做好的苹果放在太阳底下晾干。等晾干后挂到苹果树上。在做一些树叶做成一颗完整的苹果树。
四、结束活动
幼儿整理桌面,洗小手。
活动反思:
经过有序的准备,课前的铺垫,今天的纸浆特色活动完成的很顺利,虽然还有几个能力相对来说较弱的幼儿没有很好的完成作品,其他幼儿都能独立完成苹果的制作。在制作的过程当中也遇到了一些可以弥补的问题,比如,纸浆的粘性不够,加上纸球上有不干胶,导致了制作过程中纸浆与球体表面不能很好的黏住,课前还是要做好周到细致的准备。
小百科:苹果,是水果中的一种,是蔷薇科苹果亚科苹果属植物,其树为落叶乔木。苹果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是人们经常食用的水果之一。
《苹果》教案8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理解并学习词语:又×又×、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3、知道当看到朋友遇到困难要主动帮助别人。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教学准备:
ppt制作的故事《大苹果》。
教学过程:
一、引起兴趣。
二、分段播放ppt,理解故事内容。
1、播放ppt1:
(1)小朋友你们看,在绿油油的草地上,谁来了?他看见了什么?
(2)这是一只怎样的苹果?(学习词语:又×又×)(3)看到这只又红又红的大苹果,你是从那里发现的?(幼儿猜测)2、播放ppt2、3:
(1)大家看,这么大的苹果,小老鼠用力的推,推得这么样了?(引导幼儿观察小老鼠的表情、动作)(2)丰富词汇: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用动作学一学)3、播放ppt4:
(1)大苹果被推到了一条宽宽的小河边,小老鼠会想什么?
(2)小朋友想想,有什么办法帮小老鼠过河?
4、小朋友想了这么多办法,我们来看看小老鼠到底是怎样过河的。(放ppt5、6)5、播放ppt7:
乌龟伯伯背着小老鼠和大苹果游过了河。小老鼠会说什么?乌龟伯伯会怎么回答呢?
三、完整的欣赏故事。
(1)你喜欢故事里的哪个动物?为什么?(幼儿自由发表意见)(2)教师总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看到朋友有困难的时候,我们要主动帮助别人。
当我们得到别人的帮助要学会说"爱的甜甜话"。"附故事:大苹果在绿油油草地上,小老鼠看见了一只又红又香的大苹果,想把它推回家。
小老鼠用力的推,"哎哟-哎哟",推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大苹果被推到了一条宽宽的小河边:"我怎么样过河呢?"乌龟伯伯伸出了脑袋,说:"小老鼠,别着急,我来帮助你!"乌龟伯伯背着小老鼠和大苹果游过了河。
小老鼠高兴的说:"谢谢乌龟伯伯!"乌龟伯伯说"不用谢!再见!"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苹果》教案9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大小概念,学会唱歌曲《苹果》。
2、学习撕纸贴画的技能,发展手部肌肉动作。
活动准备:
1、教具:小动物手偶一个,磁带《小手小脚》《苹果》,大小手、大小苹果树各一个,垫子4块,拱形门2个,大小箩筐各一个,
2、学具:大小红苹果若干,苹果操作纸人手一份,红色蜡光纸条若干,胶水,抹布。
活动过程:
一、问候时光:
1、接待。教师与宝宝及爸爸妈妈交流问候,表示欢迎。
2、点名游戏。
(1)教师向宝宝介绍自己,并向他们问好。
(2)教师以“动物手偶找朋友”的方法,让宝宝大声的与动物手偶问好,不愿意的可由父母代替。
(3)游戏《找朋友》,稳定孩子的情绪。鼓励宝宝跟着音乐自己学着拍节奏。
这一环节是增进师生之间相互了解的活动,它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孩子大胆、主动地与人交往的能力。
二、运动时光:
模仿操:《小手小脚》
1、复习模仿操“小手小脚”第一、二段。宝宝和爸爸妈妈一起跟着做。
2、学习模仿操“小手小脚”第三、四段。老师示范,爸爸妈妈和宝宝欣赏并学做。
本环节主要是锻炼孩子的大肌肉群,愿意听着音乐和老师、同伴一起做运动,发展孩子的节奏感和动作协调能力。
三、快乐时光:
1、初步感知大与小。(请一位宝宝与老师一起表演)
师:(出示手)这是什么?你们的手在哪里呢?
(举一位宝宝的手)看看老师的手和这个宝宝的手有什么不一样吗?爸爸妈妈引导宝宝说出大小。
2、大手小手做游戏。
(1)师:(拉着宝宝的手)你们看,老师的大手和宝宝的小手在干吗?(拉手)
(2)师:“大手和小手还可以玩什么游戏呢?”
(3)教师引导宝宝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游戏。如:大手小手拍拍手,大手握住小手,小手捏捏大手等等。
3、学唱歌曲《苹果》
师:秋天到了,苹果树上结满了许多红苹果,有的……(大),有的……(小),
宝宝和老师一起来边唱歌边用能干的小手摘苹果吧!
(1)教师示范唱歌曲《苹果》,宝宝倾听,感受歌曲旋律。
(2)宝宝学唱歌曲2—3遍。
(3)请宝宝边唱歌曲边摘两个苹果(一大一小)。
4、游戏:区分大小。
(1)大(小)苹果举起来。
(2)大(小)苹果藏起来。
(3)大(小)苹果给爸爸(妈妈)。
本环节目标是让孩子对大小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并通过游戏来区分明显大小的物体。
四、温馨时光:撕贴画“大苹果”
1、师:刚才我们宝宝摘的苹果红红的,很漂亮。(出示苹果轮廓图)瞧这个大苹果它漂亮吗?我们用撕纸贴画的方式来装饰一下这个大苹果。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撕纸贴画的步骤:
(1)拇指食指捏住红纸条一端撕一小块纸片,红纸条全都撕完。
(2)用食指沾一点胶水涂在红纸条反面,把它贴在大苹果的空白处,将整个苹果贴满,漂亮的红苹果就完成了。
3、宝宝拿操作纸,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完成撕贴画“大苹果”
本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和爸爸妈妈之间的亲情,学习用拇指食指来撕纸贴画的本领,发展孩子的手部肌肉动作。
五、运动时光:送苹果回家
1、师:(出示箩筐)老师这里有2个箩筐,它们有什么不一样?这就是大小苹果的家。
2、请宝宝爬过草地,钻过山洞,将大苹果送到大箩筐里,把小苹果送到小箩筐里。
3、宝宝游戏,送大小苹果回家。
本环节是让孩子对大小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锻炼孩子的反应能力,快速爬和钻的能力。
六、再见——鼓励宝宝主动与老师说再见。
《苹果》教案10
教学内容:
分苹果P40
教学要求:
1、学会有关10的加减法,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关10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小圆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分苹果
1、用小圆片代替苹果,动手分一分,并说出相应的算式。
先自己分,再小组交流。
2、分组发言,整理板书
在发言过程中,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说。
3、完成书上10的组成练习。
二、练一练
1、哪两盘合起来是10个?连一连
先指导读懂题意,再连一连,生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2、口算。生独立练习。
3、爬台阶。
(1)出示小狗爬台阶的图,谈话引入。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小老鼠用一根骨头引小狗上楼去,总共有几级台阶,小狗爬到了第2级,还有几级?......
(3)移动小狗的位置,它现在又爬到了第几级,还有几级?......
9、说一说,填一填。
(1)先让学生独立填写表格。
(2)把算式与图结合起来说一说。如10-8=2表示有10条鱼小猫钓上8条,河里剩2条,也可以表示河里还有8条鱼钓上来2条鱼。
三、数学游戏
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完成。
《苹果》教案10篇(扩展2)
——《摘苹果》教案10篇
《摘苹果》教案1
目标:
1、初步学会按颜色、大小特征分类。
2、复习3以内手口一致点数。
3、乐意参与集体活动,体验游戏活动的乐趣。
准备:
1、老爷爷手偶一个。盘子人手一个。
2、大的红苹果28个,小的红苹果28个,大的绿苹果28个,小的绿苹果28个。
3、苹果树三颗。
过程:
一、引题:
教师:今天我们来到了老爷爷的果园,看果园里有什么呀?
二、观察比较,感知苹果的颜色大小特征。
1、点数果园里的果树: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里有几棵果树?
2、教师:树上有什么?这些苹果长得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3、请说出苹果特征的幼儿上来摘一个相应特征的苹果。
3、教师小结:树上的苹果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有的大、有的小。
二、听指令摘苹果,教师要求逐步递进。
1、区分颜色特征。
(1)教师:老爷爷很开心我们来到他的果园做客,他要请我们吃苹果哦,不过要我们自己去摘,老爷爷请我们摘一个红苹果和一个绿苹果。
(2)幼儿操作(要求要有秩序,不推不挤,找好了马上回到座位)
(3)师幼共同验证
教师:你摘的苹果是什么颜色的?
(4)按颜色分类:教师出示红绿颜色的篮子,引导幼儿按颜色特征分类。
2、区分大小
(1)教师:你们刚才表现的真棒!现在老爷爷自己要去摘苹果了,我们一起去帮助老爷爷好不好?这一次老爷爷要摘1个大苹果、2个小苹果。
(2)幼儿操作:幼儿人手一个盘子,请幼儿把摘过来的苹果一个一个摆在盘子里。
(3)师幼共同验证
教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我们摘了几个苹果?(请个别幼儿:你摘了几个苹果,有几个大的,几个小的)
(4)按大小特征分类: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篮子,引导幼儿按大小特征分类。
三、结束活动:把苹果送回去。
1、教师:你们今天表现的真好,老爷爷很喜欢你们,现在果园里的苹果都成熟了,老爷爷要把它们都摘下来了,老爷爷只有一个人摘不完,你们愿意帮助老爷爷吗?
2、幼儿再次摘苹果,摘过来的苹果摆放在盘子里。(要求摘3个苹果)
3、教师出示4个篮子(大的红绿篮子和小的红绿篮子。)
教师:老爷爷给你们准备了一些篮子,数数有几个?看看这些篮子有什么不一样?
要求:大的红苹果要放在大的红颜色的篮子里,小的红苹果要放在哪里?
3、分类送苹果。
4、师幼一起检查。
《摘苹果》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发展估算意识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学习目标:
1、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法:
引导探究
学法:
交流探究
教具:
小黑板
学具:
小棒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理解图意,说说图中都有哪些数学信息。
2.估一估,这个箱子装得下吗?
学生试着估一估,并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
学生可能的方法:
(1)把两个数中的一个数看成整十数。
①把17估成20,38不变,20+38=58,58<60。
②把38估成40,17不变,40+17=57,57<60。
(2)把两个数都看成整十数:把17估成20,把38估成40,20+40=60,60=60。
二、探究学习,体会算理。
1.尝试解决“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1)列式计算。
(2)全班交流算法。说算法同时借助小棒说明自己是怎么想的。
(3)问题:这道题,在竖式计算时从哪位开始更方便呢?为什么?
(4)总结提升。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请学生把几种算法进行小结。
2.算一算,说一说。
(1)学生试着计算,并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师生一起进行小结。
(列竖式计算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1)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练习)
教学过程:
一、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第72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估一估,哪两袋珠子合起来够穿一条项链?
2、完成课本第72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用小棒或计数器做一做,算一算。
3.完成课本第72页“练一练”第3题。
用竖式计算
4、完成课本第72页“练一练”第4题。
森林医生
二、拓展练习。
完成课本第72页“练一练”第5题。
(1)学生准备6张写有班级和人数的卡片,先尝试把能坐一辆车的两个班安排在一起。
(2)交流想法:学生可能会说把人数最多的和最少的班级安排在一起。问: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3)把班级人数抽象出来,让学生试着用线连一连。
作业布置:回家考考爸爸、妈妈列竖式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依据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从实施情况来看,本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初步建立了估算意识,并掌握了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及实际应用。大部分学生课堂情绪高涨、兴趣盎然。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由于计算课比较抽象单调,为了让学生紧跟课堂节奏,我将整节课全部设计在“摘水果”的情境之下,这一情境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在教学中又通过奖励贴纸、水果、做游戏等形式,不断吸引学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活动中来。
2.注重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估算,所以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估算为何物。因此我提出问题:“他们大约摘了多少个苹果?图中的箱子能装得下吗?”并强调不要动手,只动脑想一想,并让有想法的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讨论。因为学生之前有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经验,所以我逐步引导学生分析出将两位数看做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数计算更简便,不仅建立了估算意识,而且掌握了初步的估算方法。
3.采用自主开放的探究尝试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在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时,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操作活动中感受“满十进一”的计算原理。在操作活动中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对新知识有了直观而深刻的认识。这一认识的取得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尝试体会到的,这样的学习活动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课后,名师工作室的各位教师针对本节课做出了全面细致的评价,提出了宝贵的改正意见,使我受益匪浅,如:强调遇到哪种问题才用估算解决,真正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在课堂教学中还需加强实践操作与竖式计算的有机融合;在师生交流的基础上,注重生生交流的创设和指导,使全部学生都参与到探究交流的活动中来;不强加给学生知识,而是启发学生在课堂中发现矛盾,探索验证后得到正解;加强对学生参与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习惯等。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一直牢记名师工作室的老师给我提出的宝贵建议,我会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的教学能力逐步提高。
《摘苹果》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有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并能用竖式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热身练习
课件展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有关练习题,学生自由完成。并小结计算方法。
〔反思:新课之前的热身练习,鼓励学生主动复习已学的有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并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复习,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激趣导入,学习新课
1、点击课件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师:同学们,今天果园里的苹果大丰收,笑笑和淘气来到果园游玩,看红彤彤的苹果多漂亮啊!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摘苹果吧!(板书课题:摘苹果)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从图中你能发现那些数学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想一想怎样判断这个箱子能否装下这些苹果呢?(学生可能会说估一估或算一算)请小朋友们现在先估计一下,这个箱子里能装下这些苹果吗?为什么?
〔反思:《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件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
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这一个教学环节中,把学生带入摘苹果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主动寻找并提出数学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从发现问题到提出问题,再到解决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引导学生进行估算
把38看成40,40+17=57,箱子能装下;或者38看成40,17看成20,40+20=60,箱子也能装下。
师:同学们进行估算时,我们可以把两个数都看成整十的数去估算,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数看作整十进行估算。这样比较简单方便。
〔反思:作为一年级的小朋友,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估算的内容,有些难度。通过估算箱子能否装得下苹果,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在什么样的情境中需要估算,以及如何估算,初步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建立数感,更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
三、探究新知:
1、验证估算
师:我们大家估计的是否完全正确呢?究竟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呢?请大家用小棒摆一摆,或者用计数器算一算。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2、全班交流算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刚才的算法展示给大家,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让几位学生上台来摆小棒或拨计数器,交流时,要求学生利用学具说明算法,教师板书。)
师:有谁还能用其他方法计算吗?我们前面还学过列竖式的方法计算是吗?请你试试用这个方法计算一下。(请一位学生板演)
师:从这道题中看,在竖式计算时,从哪一位开始加方便呢?为什么?
〔反思:计算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充分经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在探究计算方法时,鼓励学生利用学具自己寻求计算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获得直观体验,鼓励算法多样化。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大大的提高。〕
3、组织交流汇报。
师:同学们真棒啊!都学会自己学习了,能用这么多种办法解决问题。你喜欢谁的方法呢?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请学生把自己的算法进行小结。
4、算一算,说一说(完成书上练习题)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试着自己计算,想一想用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5、小结提升
让学生尝试说说做两位数进位加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四、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件中的练习题,再全班交流反馈。
〔反思:脱离情境,直接从算式出发进行计算,并要求学生解释自己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巩固并梳理竖式的算法,提高运算能力与总结能力。〕
五、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进位加法,你觉得计算进位加法应该注意什么?(利用说儿歌的形式总结本课的知识点。)你们这节课学得快乐吗?你都有些什么收获呢?
〔反思:课件展示有关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儿歌,全班齐读,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次巩固了新知。〕
《摘苹果》反思
本节课通过解决“这个箱子装得下吗?”这一问题,让学生理解、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在讨论、操作、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并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与效果进行回忆对比后,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探索与反思:
一、经历课前练习,培养迁移能力。新课教学之前,我设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口算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竖式计算,意在为新课做准备,为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做铺垫。后面的教学中学生的表现说明了这一环节的必要性。
二、体现生活性,培养估算意识。加强估算是新课程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改革提出的一项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是第一学段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因而在提出问题“淘气摘了17个苹果,笑笑摘了38个苹果,一个能装60个的箱子能装下他们摘的苹果吗?”后,我马上引导孩子们估一估,渗透估算的方法,初步感受估算的意义。可以说,孩子们在这一环节的回答蛮精彩的,部分同学能进行正确估算,并解释自己的估算过程,而且方法多样。特别是有些孩子还能在课后的练习中主动运用估算来解决数学问题,真是令人欣慰。
三、体现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本节课中我鼓励学生,尊重他们的想法,他们想出了许多方法:如,(1)口算:10+30=40,7+8=15,40+15=55或17+3=20 20+35=55或38+2=40 40+15=55(2)列竖式;(3)利用计数器拨一拨……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学得主动活泼,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迸发出来。无论是哪个学生,只要能以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特点,以自己的步调进行学习,我想这样的学习都是有效的。
四、精心提问,突破难点。虽然学生已经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知道了满十进一的道理,但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仍是这节课的难点。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看到进位的“一”你会想到操作中的哪一步?引导学生回忆操作时把个位上的十个珠子拨去,再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帮助学生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通过回答问题学生很自然地把操作和竖式计算联系在一起,突破了难点。
五、练习设计体现层次性,多一分“趣味”。都说计算课难上,因为它相对于其他课来说会显得比较枯燥、乏味。“怎样让孩子们喜欢上计算课?”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了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我在练习的设计上下了一番工夫,有竖式计算找规律,帮助啄木鸟医生诊断病情,游戏找朋友,做到既有趣味性,又具层次性,环环相扣,让孩子们在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巩固新知。只不过最后的游戏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进行。孩子们在学习中既巩固了新知,又体会了学数学的乐趣。
六、不足之处:1、课堂上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比较少,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教师的板书还要规范,还可以板书出估算的过程,帮助较差的学生理解。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故教师应适时的引导和小结。比如:在学习完竖式计算后应及时引导学生再次小结出竖式计算的注意点,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摘苹果》教案4
活动目标:
1、感知苹果宝宝的颜色、大小;尝试进行分类摆放。
2、初步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大的红苹果若干,小的红苹果若干;大的绿苹果若干,小的绿苹果若干,
2、大的绿箩筐1个;小的绿箩筐1个,大的红箩筐1个,小的红箩筐1个。
3、害虫图片与叶子,果树
活动过程:
一、帮助果树宝宝捉害虫
1、(听电话)喂,果树爷爷啊,你有什么事情啊。哦,好的好的我们马上就来了。(挂电话)刚才果树爷爷打电话来,说他生病了,想请我们去帮帮他。我们一起去看看它吧。
2、果树爷爷为什么觉得很难受啊?
3、果树爷爷到底为什么生病呀?
4、宝宝我们要怎么帮果树爷爷治病啊?
5、幼儿捉害虫。
6、哦,害虫消灭了,苹果爷爷的身体好了,它的身上长了很多苹果宝宝,一天又一天,苹果宝宝们慢慢的长大了,成熟了。果树爷爷想请我们去帮他摘苹果。
二、苹果宝宝分家
1、宝宝,你们看,果园里的苹果都成熟了,果树上的苹果真多啊,你们看看这里的苹果宝宝长的哪里不一样吗?
2、不一样的苹果宝宝都有一个漂亮的家(出示筐子),等一会我们送苹果宝宝回家的时候,要看仔细了,不要把苹果宝宝送错家了。
小结:每个苹果宝宝都有自己的家,大大的苹果要去大大的家,小小的苹果要去小小的家,红红的苹果要去红红的家,绿绿的苹果要去绿绿的家。
四、品尝水果
我们的宝宝本领真大,帮助果树爷爷把苹果宝宝都送回了他们自己的家,果树爷爷为了谢谢宝宝要请我们吃苹果。
《摘苹果》教案5
设计思路:
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秋天也是果实丰收的时节,为此我们班现在也正在开展“秋妈妈和果娃娃”的主题活动,在对孩子的*时生活经验的观察,与在主题活动开展中我发现小班的幼儿对“苹果“这一秋天的水果最为熟悉,也最为喜欢。为此我选择了以“摘苹果“为线索的故事开展活动,从小刺猬摘苹果开始,为小刺猬“想办法摘到苹果”中,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想办法动脑筋,在帮小刺猬想办法摘到果子的同时,体验同伴间互相帮助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感受和理解小刺猬摘果子时遇到的困难,并尝试想出各种摘果子的方法。
2、体验同伴间互帮互助的快乐。
经验准备:
在*时的活动中鼓励幼儿遇事不怕,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对长在树上的水果有所了解。
活动过称:
一、导入活动
环节意图: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
1、引导语:小朋友,秋天到了,苹果园的都熟了!我们一起去摘苹果吧!
(小朋友一起和老师在音乐的伴奏下摘苹果)
2、出示小刺猬图片
引导语:哇,苹果真好吃呀,看把谁引来啦——(小刺猬),跟小刺猬打声招呼!
二、引入主题
环节意图:仔细观察画面,感受和理解小刺猬摘果子时遇到的困难。
1、引导语:咦,小刺猬来到哪里?(仔细观察第一幅ppt)
重点提问:
(1)怎么样的苹果树?(高高大大的苹果树)它来这里干什么呀?(想摘苹果、想吃苹果)
(2)你从哪里看出来它想吃苹果?我们从小刺猬的表情来看看,他的嘴巴边上有什么流下来?(口水)对了,很想吃东西的时候,会流口水(做下流口水的动作)
小结:秋天到了,果子成熟了。小刺猬来到一片大草地上,哇,看到了一棵又高又大的苹果树,树上结了许多的红苹果。小刺猬看的口水都留下来了!
2、引导语:我们来看看,小刺猬有没有吃到苹果(翻到第2张ppt)
重点提问:
(1)小刺猬在干什么?(在跳)从哪里看出来它在跳?(脚踮起来了)
(2)它为什么要跳啊?(因为它摘不到苹果)跳起来,连花短裤都露出来了。它的小脚踮起来了,那他的小手怎么样?(手升上去,想摘果子),头上什么都流下来了?(汗)
(3)那我现在要考考小朋友,你觉得小刺猬能不能摘到苹果吃?(不能)是吗?那我们也来试试看。
(4)小游戏:
老师扮演苹果树,小朋友扮演小刺猬,请小刺猬们都上来摘苹果,看看能不能摘到。(摘不到)为什么摘不到?(树太高,小刺猬太矮)
小结:苹果树又高又大,小刺猬又矮又小,脚踮起来都摘不到,跳啊跳,又累又热,花短裤也露出来了,汗都流下来了,还是摘不到,怎么办呢?
3、引导语:看小刺猬去干什么了(观察第三幅ppt)
重点提问:
(1)现在小刺猬现在在干什么啊?(跑步)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两条线)
小刺猬的表情是怎么样的?(笑眯眯的)
(2)你觉得小刺猬会跑去找谁来帮忙?为什么?(大象,鼻子长;长颈鹿,脖子长;小猴子,会爬树)
(3)小刺猬吃不到苹果太着急了,我们一起帮他想个办法?
4、引导语:那我们再来看看,小刺猬有没有用你们刚才想到的那些办法来摘苹果。(观察第四幅ppt)
重点提问:
(1)小刺猬请谁来帮忙?他是怎么说得?(学说:小猴,你能帮我摘苹果吗?)
5、引导语:小猴怎么帮小刺猬的呢?(观察第五幅ppt)
重点提问:
小猴怎么把苹果给小刺猬?(扔给他)你从哪里看出来了?(两条线)
小猴用手丢,不会掉下来吗?(尾巴勾住)
现在他们开心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笑*的)
6、引导语:有了小猴的帮助,他们两个好朋友摘了满满一篮苹果,开开心心的吃苹果。(最后一幅)
三、结束游戏
环节意图:体验同伴间互帮互助的快乐。
我们和小刺猬、小猴子一起摘苹果,一起吃苹果吧!(听音乐唱唱跳跳)
《摘苹果》教案6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运用"摘、爬、驮"等动词大胆讲述小动物们摘苹果的过程。
2.运用多种方法创造地解决问题,并大胆清楚地表述。
3.感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课件,背景图及操作卡片。
2.积累一定的讲述经验。
活动过程:
(一)课件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果园里,果园里有什么?谁会用好听的词语来说?
(二)仔细观察画面,运用一些基本词汇大胆讲述小动物摘苹果的过程。
1.播放(画面一)。
教师:小乌龟是怎么过来的?(运用词汇"爬")教师:小乌龟能摘到苹果吗?为什么?
2.播放(画面二)。
教师:小兔子是怎么过来的?(运用词汇"跳"。)小兔子怎样帮助小乌龟呢?
3。播放(画面三)教师:小猪来了,它们会想什么办法呢?(运用词汇"驮"。)它们摘到苹果了吗?为什么?小朋友帮它们想想该怎么办?
4。播放(画面四)教师:小熊来了,它们又会想什么办法?
5。讨论:请小朋友想想办法,怎样帮助小动物摘到苹果。
(三)与同伴合作,摆摆讲讲摘苹果的多种方法。
1.幼儿与同伴合作摆摆讲讲。
2.幼儿讲述摘苹果的办法。
3.播放(画面五)(四)完整欣赏故事。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把摘苹果的办法编到故事里去。
小朋友帮它们想想该怎么办?
4,播放(画面四)教师:小熊来了,它们又会想什么办法?
5,讨论:请小朋友想想办法,怎样帮助小动物摘到苹果。
教师小结:你们的办法真不错,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这样会有更多的好办法摘到苹果。请你们去摆一摆,讲一讲。
(三)与同伴合作,摆摆讲讲摘苹果的`多种方法。
1.幼儿与同伴合作摆摆讲讲。
2.幼儿讲述摘苹果的办法。
3.播放(画面五)(四)完整欣赏故事。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把摘苹果的办法编到故事里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题材选择恰当。该乐曲旋律欢快活泼,节奏鲜明,动作感较强,符合了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欣赏需要。活动的整体感觉是自然流畅、轻松活泼的。整个活动我营造了一个有情、有趣的音乐“情境”,让孩子们玩在其中、乐在其中,在感受音乐快乐的同时还发展了音乐的智慧和素养。整个活动环节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总体来说目标清晰,层次分明,孩子们能在游戏中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情绪,并运用肢体动作表现。在活动中,我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情景游戏中进行活动,活动开展的较顺利,大部分幼儿还是能跟着老师的思路来走的。
不足之处:
音乐游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如何让音乐游戏开展的更加有效呢?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尽可能去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走出属于自己特色的教学之路。一个有趣又有吸引力的音乐素材可以成为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提升一个教学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摘苹果》教案7
设计思路:
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秋天也是果实丰收的时节,为此我们班现在也正在开展“秋妈妈和果娃娃”的主题活动,在对孩子的*时生活经验的观察,与在主题活动开展中我发现小班的幼儿对“苹果“这一秋天的水果最为熟悉,也最为喜欢。为此我选择了以“摘苹果“为线索的故事开展活动,从小刺猬摘苹果开始,为小刺猬“想办法摘到苹果”中,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想办法动脑筋,在帮小刺猬想办法摘到果子的同时,体验同伴间互相帮助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感受和理解小刺猬摘果子时遇到的困难,并尝试想出各种摘果子的方法。
2、体验同伴间互帮互助的快乐。
经验准备:
在*时的活动中鼓励幼儿遇事不怕,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对长在树上的`水果有所了解。
活动过称:
一、导入活动
环节意图: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
1、引导语:小朋友,秋天到了,苹果园的都熟了!我们一起去摘苹果吧!
(小朋友一起和老师在音乐的伴奏下摘苹果)
2、出示小刺猬图片
引导语:哇,苹果真好吃呀,看把谁引来啦——(小刺猬),跟小刺猬打声招呼!
二、引入主题
环节意图:仔细观察画面,感受和理解小刺猬摘果子时遇到的困难。
1、引导语:咦,小刺猬来到哪里?(仔细观察第一幅ppt)
重点提问:
(1)怎么样的苹果树?(高高大大的苹果树)它来这里干什么呀?(想摘苹果、想吃苹果)
(2)你从哪里看出来它想吃苹果?我们从小刺猬的表情来看看,他的嘴巴边上有什么流下来?(口水)对了,很想吃东西的时候,会流口水(做下流口水的动作)
小结:秋天到了,果子成熟了。小刺猬来到一片大草地上,哇,看到了一棵又高又大的苹果树,树上结了许多的红苹果。小刺猬看的口水都留下来了!
2、引导语:我们来看看,小刺猬有没有吃到苹果(翻到第2张ppt)
重点提问:
(1)小刺猬在干什么?(在跳)从哪里看出来它在跳?(脚踮起来了)
(2)它为什么要跳啊?(因为它摘不到苹果)跳起来,连花短裤都露出来了。它的小脚踮起来了,那他的小手怎么样?(手升上去,想摘果子),头上什么都流下来了?(汗)
(3)那我现在要考考小朋友,你觉得小刺猬能不能摘到苹果吃?(不能)是吗?那我们也来试试看。
(4)小游戏:
老师扮演苹果树,小朋友扮演小刺猬,请小刺猬们都上来摘苹果,看看能不能摘到。(摘不到)为什么摘不到?(树太高,小刺猬太矮)
小结:苹果树又高又大,小刺猬又矮又小,脚踮起来都摘不到,跳啊跳,又累又热,花短裤也露出来了,汗都流下来了,还是摘不到,怎么办呢?
3、引导语:看小刺猬去干什么了(观察第三幅ppt)
重点提问:
(1)现在小刺猬现在在干什么啊?(跑步)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两条线)
小刺猬的表情是怎么样的?(笑眯眯的)
(2)你觉得小刺猬会跑去找谁来帮忙?为什么?(大象,鼻子长;长颈鹿,脖子长;小猴子,会爬树)
(3)小刺猬吃不到苹果太着急了,我们一起帮他想个办法?
4、引导语:那我们再来看看,小刺猬有没有用你们刚才想到的那些办法来摘苹果。(观察第四幅ppt)
重点提问:
(1)小刺猬请谁来帮忙?他是怎么说得?(学说:小猴,你能帮我摘苹果吗?)
5、引导语:小猴怎么帮小刺猬的呢?(观察第五幅ppt)
重点提问:
小猴怎么把苹果给小刺猬?(扔给他)你从哪里看出来了?(两条线)
小猴用手丢,不会掉下来吗?(尾巴勾住)
现在他们开心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笑*的)
6、引导语:有了小猴的帮助,他们两个好朋友摘了满满一篮苹果,开开心心的吃苹果。(最后一幅)
三、结束游戏
环节意图:体验同伴间互帮互助的快乐。
我们和小刺猬、小猴子一起摘苹果,一起吃苹果吧!(听音乐唱唱跳跳)
《摘苹果》教案8
一,目标
1, 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幼儿较熟练地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2, 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分合式及加减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二,准备
1, 教具 苹果计算题40份 背景树5棵 计算卡片及数卡40份
2, 学具 第一、二组 贴苹果 苹果树底板 写有算式题的卡片
第三、四组 走迷宫、涂色 迷宫图等
第五、六组 连线
第七组 看图列算式、分合式
三,过程
(一)集体游戏 摘苹果
1, 师:今年苹果大丰收,果园里的叔叔阿姨来不及摘,所以请我们大(二)班的小朋友帮忙,帮他们去摘苹果。但他们有个要求,每只苹果上都有一道题目,你们要看清楚答案是什么,然后放进相应的篮子里。
2, 幼儿摘苹果,老师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放苹果。
(通过操作:使幼儿得出无论加减得数都一样的都可以放进同一个篮子里。
(二)小组活动
1, 刚才我们帮果园里的叔叔阿姨摘了许多的苹果,现在我们到果园里的智力宫里去玩,好吗?果园里的叔叔阿姨要看我们小朋友哪个最会动脑筋,里面有走迷宫、涂色等。
2, 老师介绍走迷宫:小兔去拔萝卜,要走一条答案是5的路,才能拔到萝卜。
3, 介绍涂色:把答案是5的格子涂上颜色,看看是什么?
4, 幼儿操作
第一、 二组 贴苹果 根据苹果树上的数字贴上相应的苹果
数学教案-学习活动 摘苹果
标签: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学习活动 摘苹果,
第三、 四组 走迷宫:把得数是5的连起来
涂色:把得数是5的涂上颜色
第五、六组 连线 把花种到相应的花盆里
第七组 看图列算式、填分合式
(三)游戏 找朋友
小朋友在智力宫里扼腕得很高兴,也学到了很多本领。现在我们每个小朋友去找与自己的答案相同的数与算式当好朋友一起玩。(可以找一个也可以找二个、三个做好朋友。)
提示:无论加减得数都一样的都可以做好朋友
(四)延伸
小组中的操作活动可以放到自主活动中继续巩固练习
《摘苹果》教案9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听信号做动作的能力
2、引导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感知上下、前后、里外等空间方位
3、初步培养幼儿的探索尝试意识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需事先教会幼儿小鸡走、找食等动作,丰富衣服部位的名称。
材料准备:围巾每人一块,贴在胸前的小鸡标志每人一个,母鸡标志一个,狐狸头饰一个,配班教师扮狐狸,鼓一面,《小鸡找食》磁带和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教师将围巾围在头上作鸡妈妈,幼儿一手拿住围巾的中间作小鸡
2、今天妈妈带你们云玩吧!(鸡妈妈带领小鸡四周散开跑步入场)
二、游戏:“放气球”
1、刚才有的小鸡听说去玩,高兴得挥动起了围巾,想一想,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表示高兴?鼓励幼儿尝试变化围巾向上抛,体验乐趣。
2、幼儿练习放“气球”,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为什么有的“气球”高,有的气球低(把围巾变小就能抛得高)
3、幼儿之间交流:怎样才能把围巾变小?(把围巾团紧)
4、引导幼儿根据讨论结果再次练习放“气球”
三、游戏:我的围巾不见了
1、小鸡们都很聪明,下面我们边听鼓声边来练习跑步吧,鼓声快,就跑快,鼓声慢,就跑慢,鼓声一停,你就要把围巾藏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最好不能让妈妈找到。
2、幼儿游戏:教师根据游戏情况,请个别的幼儿说说围巾藏在哪里?
(藏在袖子里,口袋里,腰里,衣服里面……等)
3、这两只*围巾藏在袖子里,为什么一个人的围巾被妈妈发现,而他却没有被妈妈发现呢?
4、用什么办法可以把围巾变小?(团和折)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经验。
5、第二次游戏,教师鼓励幼儿积极探索、操作,想出与众不同的想法。
四、游戏:小鸡与狐狸
1、玩到现在,肚子有点饿了,我们去找点食物吧!不过你们小心被狐狸发现,如果听到“狐狸来了”的声音,就马上躲在围巾下面不动,要不就会被狐狸抓住。
2、配班教师扮“狐狸”蹲在一角,幼儿听音乐学小鸡走,找食等动作。当听到狐狸来了的声音时,小鸡马上用围巾把自己盖住,或蹲、或站,这时“狐狸”来了,它可以边检查边说:“真想找只小鸡当点心呀!咦,怎么都是五颜六色的‘花’呢”。如果没有抓到小鸡,狐狸就说:“等会儿再来吧!”然后离开场地。狐狸走了之后,小鸡一起用放气球等方法庆祝胜利。
3、游戏进行两次,最后幼儿边抛围巾边说:“我们胜利喽。”
活动结束。
《摘苹果》教案10
活动目标:
1、幼儿不受颜色、大小的影响进行分类活动。
2、巩固点数的方法,并能说出总数。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区分红绿两色的学习经验。
2、教师准备
①背景苹果树6颗,红、绿两色的大小不一样的苹果若干。
②幼儿操作果盘,苹果的筐子三个。
3、音乐
活动过程:
一、白版课件引入,帮老爷爷摘苹果。出示老爷爷,小朋友们帮助他摘苹果
二、教师出示6颗苹果树背景图,巩固点数方法,并说出总数。
师:小朋友我们来到了老爷爷的苹果园乐,快来数一数,一共有几棵苹果树?幼:6棵。
师:苹果是什么颜色的?幼:红色,绿色。
师:我们用小手指指看红色的苹果在哪,绿色的苹果在哪,请小朋友指指看。幼:幼儿自由点指红色苹果,绿色苹果。
师:这些苹果都一样大吗?幼:不一样大。
师:我们再找找看,大苹果在哪里用小手指指看,小苹果又藏在哪里?
三、请幼儿帮助老爷爷摘苹果
1.老爷爷请我们小朋友帮小妹妹摘苹果,摘什么苹果呢?摘一个红苹果,一个绿苹果,提问幼儿要摘几个苹果?
幼:一个红苹果,一个绿苹果。
师:这是小妹妹的果盘,请小朋友把摘下来的苹果放在果盘里,开始摘。
2.老爷爷让小朋友给小弟弟来摘苹果,这次摘得和刚才的不一样,要摘什么苹果,一个大苹果,两个小苹果,请小朋友们重复老师的话,听好要再去摘苹果,
3.小弟弟,小妹妹收到你们给他摘的苹果非常开心,弟弟妹妹都很喜欢吃苹果,小朋友们喜欢吗?吃苹果有什么好处?
幼:吃苹果有营养,吃苹果洁齿,吃苹果有助于消化,让幼儿共同了解吃苹果的好处。
4.师;请小朋友为自己来摘苹果,摘一个红色的大苹果,一个绿色的大苹果和一个红色的小苹果。教师出示三个篮子,篮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呢?你们发现了没有?
幼:篮子的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老一会请小朋友把大大的红苹果放在大大的红篮子里,大大的绿苹果放在大大的绿篮子里,小小的红苹果放在小小的红篮子里。幼儿进行操作,老师进行随机指导,鼓励。
四、活动自然结束。小朋友们今天真棒,我们帮老爷爷摘了这么多苹果,老爷爷非常感谢你们。快听,老爷爷和我们说什么?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幼儿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的课程观和知识观也告诉我们:"幼儿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建构和发现知识,不是知识的旁观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创造者,而且幼儿的这种角色不是教师仁慈地赐予的,而是他们作为学习者天然具有的。"在幼儿数学教育领域中,让幼儿真正做到"学会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解决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把他们作为一种知识储备或是教条。"需要我们从观念到行为做一次深刻的反思,要使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真正做到有效甚至高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到。
《苹果》教案10篇(扩展3)
——《苹果》教案10篇
《苹果》教案1
【活动设计】
《毛毛虫啃苹果》是中班的一节音乐游戏活动,音乐本身就体现着一定情感基调,一只调皮的毛毛虫在啃苹果时,不一样的苹果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并以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会大大增强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孩子们对音乐节奏感的掌握能力。
本次活动我借助图谱让幼儿能够掌握音乐中的节奏XXXXX和XXXXX,并能够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通过游戏让幼儿在毛毛虫啃苹果的情境中体验到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感受音乐中的节奏XXXXX和XXXXX。
2、能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在活动情境中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节奏图谱、盘子四个、毛毛虫玩偶。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大胆想象猜测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朋友,会是谁呢?出示毛毛虫。这就是我的好朋友毛毛虫,来跟它打声招呼吧!
2、今天毛毛虫想让小朋友来猜一猜,他在干什么?播放毛毛虫啃苹果的音效。
3、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到底在吃什么呢?
二、图谱练习,感知音乐节奏
1、毛毛虫最喜欢吃苹果了,那让我们来听一听,它是怎么吃苹果的?
学习节奏1:XXXXX
学习节奏2:XXXXX
2、那么,毛毛虫吃了什么样的苹果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毛毛虫吃了什么样的苹果呢?依次出示图谱。
4、分段练习。
5、完整练习。
三、创编动作,体验游戏乐趣。
1、毛毛虫特别喜欢吃苹果,那让我们也来做一个苹果送给它。
2、真棒,毛毛虫非常喜欢你们的苹果!于是他也要来啃一啃你们的苹果了,谁来试一试。
3、个别幼儿尝试扮演苹果后,全体幼儿一起来尝试。
4、出示盘子,完整游戏。
5、结束活动。
《苹果》教案2
目标:
1、借助分物活动,回顾并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分物活动,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及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2、结合分物活动,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课前准备:
挂图、每人20个圆片或者小棒。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显示18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6个苹果,18个可以放几盘?
二、探索新知
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
a、通过乘法口诀“三六十八”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
b、用除法算式算:18÷6=3,所以可以放3盘。
(3)同桌同学合作用18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2、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18÷6=3也可以用竖式计算。
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三、尝试:
第2页 “填一填,说一说”两道小题。
学生独立练习完毕,指名学生板书,进行集体订正。
四、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除法竖式,除法竖式的写法不同于加法和减法,我们在书写时格式一定要规范,数位对齐,并且要知道每一步的意思。
作业设计:P3页练一练。
《苹果》教案3
活动目标:
1、现苹果的特征。
2、帮助小动物的乐趣。
3、红、绿颜色的匹配。
4、感受作品的美感。
5、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红、绿橡皮泥若干。
2、小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兔妈妈:"兔宝宝,秋天来了,树上的苹果都已经长大了,我们一起去采苹果,好吗?"兔宝宝:"好呀!"大家一起在音乐的伴奏下,来到苹果树下。兔妈妈:"呀,苹果长得可真多!来,找个地方站好,我们一起来采苹果。(听音乐边唱边采)来,宝宝们,找张小椅子坐下来休息一下。兔妈妈:"宝宝们真能干,都采到了大苹果。看一看,摸一摸,苹果是怎么样的?"兔宝宝:"我的是红颜色的,我的是黄颜色的,我的是绿颜色的,是滑滑的,圆圆的等。"
二、引导幼儿学习幼儿用团球的方法表现苹果的特征。
兔妈妈:"今天,我们班还来了三位小客人,谁呀?(小黄猫、小红猫、小绿猫),跟小客人打招呼。他们都想来吃苹果,可是树上的苹果没有了,怎么办?我们就用橡皮泥做一些圆圆的苹果,送给他们,好吗?"老师边讲边示范,先取一支橡皮泥,放在手心,用力团呀团,揉呀揉,看一下,圆圆的、滑滑的,那就可以了,最后插上一个苹果柄。啊!一个大苹果做好了,真香呀!兔宝宝们,我们一起来做大苹果吧。
三、幼儿操作,教师适当指导。
分享活动快乐,积累经验。兔宝宝呀真聪明,做了这么多的苹果,这些小客人口水都快流出来,赶紧来喂给他们吃吧,注意,小红猫喜欢吃红色的苹果,小黄猫喜欢吃黄色的苹果,小绿猫喜欢吃绿色的苹果,谁来,(启发幼儿用语言大胆表述,练说,我给你吃红苹果。")
四、共同游戏,感受助人的愉悦之情。小客人的肚子都吃的饱饱的,来,让我们一起跟他们唱唱歌,跳跳舞吧!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苹果》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喜欢泥工活动。
2、学习团球,表现苹果的特征。
3、体验帮助小动物的乐趣。
4、巩固红、黄、绿颜色的匹配。
二、准备:
1、红、黄、绿橡皮泥若干。
2、小动物图片。
三、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兔妈妈:“兔宝宝,秋天来了,树上的苹果都已经长大了,我们一起去采苹果,好吗?”
兔宝宝:“好呀!”大家一起在音乐的伴奏下,来到苹果树下。
兔妈妈:“呀,苹果长得可真多!来,找个地方站好,我们一起来采苹果。”(听音乐边唱边采)
来,宝宝们,找张小椅子坐下来休息一下。
兔妈妈:“宝宝们真能干,都采到了大苹果。看一看,摸一摸,苹果是怎么样的?”
兔宝宝:“我的是红颜色的,我的是黄颜色的,我的是绿颜色的,是滑滑的,圆圆的等。”
2、引导幼儿学习幼儿用团球的方法表现苹果的特征。
兔妈妈:“今天,我们班还来了三位小客人,谁呀?(小黄猫、小红猫、小绿猫),跟小客人打招呼。他们都想来吃苹果,可是树上的苹果没有了,怎么办?我们就用橡皮泥做一些圆圆的苹果,送给他们,好吗?”
老师边讲边示范,先取一支橡皮泥,放在手心,用力团呀团,揉呀揉,看一下,圆圆的、滑滑的,那就可以了,最后插上一个苹果柄。啊!一个大苹果做好了,真香呀!
兔宝宝们,我们一起来做大苹果吧。
幼儿操作,教师适当指导。
3、分享活动快乐,积累经验。
兔宝宝呀真聪明,做了这么多的苹果,这些小客人口水都快流出来,赶紧来喂给他们吃吧,注意,小红猫喜欢吃红色的苹果,小黄猫喜欢吃黄色的苹果,小绿猫喜欢吃绿色的苹果,谁来。(启发幼儿用语言大胆表述,练说,“xxx,我给你吃红苹果。”)
4、共同游戏,感受助人的愉悦之情。
小客人的肚子都吃的饱饱的,来,让我们一起跟他们唱唱歌,跳跳舞吧!
《苹果》教案5
活动目标:
1、激发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2、培养正确的绘画姿势、用品摆放常规和大胆动手绘画的能力。
3、认识三原色中的红色,并初步学会按一定方向涂色。
4、乐意参与涂色活动,体验涂色的乐趣。
5、能用油画棒在苹果上涂色,并要顺一个方向涂,要涂得均匀。
活动重点:
乐意参与涂色活动,体验涂色的乐趣。
活动难点:
能用油画棒在苹果上涂色,并要顺一个方向涂,要涂得均匀。
活动准备:
1、要涂色的苹果一个;
2、涂色的苹果图片一张;
3、每个幼儿一盒油画棒,涂色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变魔术,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看,变变变,老师拿出实物苹果,这是什么?(苹果)
告诉幼儿,今天我们来给苹果穿衣服好吗?
二、展开
1、感知苹果的颜色
出示图片——苹果,引导幼儿观察:
这些苹果都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
2、学习涂色苹果
教师讲解示范涂色的方法
出示红色的油画棒问:这只油画棒是什么颜色的?
今天老师教小朋友用红色的油画棒帮苹果穿上漂亮的衣服。
重点讲解起笔和止笔的位置、按一定方向涂色,
3、布置涂色任务,提出要求:
涂色时身体坐正,用品摆放整齐,
右手拇指食指拿画笔,左手按住作业纸,
眼睛离纸面不能太近,按一定方向仔细涂色,比比谁是涂色小能手。
4、幼儿开始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及时纠正幼儿的绘画姿势,鼓励幼儿仔细大胆涂色,不把颜色涂到线外去,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5、展示幼儿作品,进行讲评,对涂色均匀完整的作品画上小五星表示鼓励。
三、结束
展出幼儿全部作品,请幼儿观赏,带领幼儿夸奖自己树立信心,激起下次绘画的欲望。
《苹果》教案6
活动目标:
1.感受并掌握音乐中的节奏,能够快乐的歌唱。
2.用肢体表现歌曲,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在活动情境中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PPT课件、毛毛虫手偶、贴有苹果的地垫
活动过程:
一、导入:毛毛虫来了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位朋友,你们猜猜是谁呢?(播放课件1)对了,是毛毛虫。
2.师:那我们来听一听它在做什么呢?(播放毛毛虫啃苹果的音效,倾听后猜测)恩,毛毛虫在吃东西。
3.师:你们猜一猜毛毛虫有可能在吃什么东西呢?(幼儿回答)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到底在吃什么。(播放课件2)原来它在啃苹果。
二、播放课件,图谱练习,感知音乐节奏
1.学习节奏型一
1)播放音效1,幼儿初步感知
师:我们来听一听毛毛虫是怎么啃苹果的呢?(播放音效)
我们小朋友来学一学毛毛虫是怎么啃苹果的。(请幼儿模仿)
2)播放课件3,出示图谱1,幼儿再次感知节奏
师:哦,原来他是卡哧,卡哧,卡哧卡哧卡哧,是这样啃苹果的。现在,我们看着图谱一起来学一学。
2.学习节奏型二
1)播放音效2
师:可是调皮的毛毛虫呢,觉得还不过瘾,我们听一听它又是怎么啃苹果的呢?(播放音效)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学一学。(幼儿模仿,教师正确示范)
2)播放课件4,展示图谱2
师:调皮的毛毛虫这次是这样啃苹果的,我们一起看着图谱说一说。(幼儿再次模仿节奏)
3.学习歌曲
师:毛毛虫喜欢卡哧卡哧的啃苹果,那它喜欢什么样的苹果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歌曲)
1)播放课件5
师:毛毛虫啃了什么样的苹果呢?(幼儿回答)
原来毛毛虫啃了小小的、大大的、红红的、绿绿的苹果(播放课件5)
2)再次听歌曲
师:毛毛虫啃了这么多苹果,肚子一定觉得饱饱的,我们再来听一听毛毛虫是怎么啃苹果的。(播放音乐)
听完歌曲后,教师一边播放课件6,一边说。
师:毛毛虫啃小苹果的时候是“一小口”,啃大苹果的时候是“一大口”,啃红苹果的时候是“一大口一小口”,啃绿苹果的时候是“一小口一大口”
3)播放歌曲,复习节奏型,播放课件7
师:我们再来认真地听一遍这首歌(播放歌曲)我这边有三个节奏型,我们小朋友想一想啃小苹果是哪个节奏型呢?(请幼儿回答并节奏出示相应的位置上)啃大苹果,红苹果,绿苹果(同上)(播放课件7)
4)分段练习
5)师:小小的苹果小小咬一口,所以我们唱的时候要怎么唱?对了轻轻的唱(一起模唱)
大大的苹果大大咬一口,所以我们唱的时候要怎么唱?对了重重的唱(同上)
唱红红的苹果、绿绿的苹果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唱呢?好,我们一起唱一唱。
6)整体练习
师:我们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什么时候轻轻地唱,什么时候重重的唱。我们一起完整地唱一遍。
三、游戏
1.播放课件8-11
师:我们一起边唱歌边看一看毛毛虫吃完苹果,苹果是什么样的呢?
哦,苹果被毛毛虫一口口地啃完了,最后只剩下核了。
2.变苹果游戏
师:毛毛虫还想和小朋友们做游戏,你们想变苹果吗?先来看看老师是怎么变的。毛毛虫卡哧一口,我会有什么变化呢?哦,我也会一点一点的变小。好,先看看我是怎么做的。(教师示范)
1)请个别幼儿上台尝试扮演苹果
2)全体幼儿一起尝试表演
3)分角色扮演苹果表演
4)请小朋友扮演毛毛虫啃苹果
师:老师这里有4个苹果,分别是小苹果、大苹果、红苹果、绿苹果的牌子,等会请小朋友自己选择一个苹果,摆好造型,毛毛虫要来啃苹果了,啃到什么苹果什么苹果就开始变。(再分一次表演)
师:呀,每个苹果核都很特别,毛毛虫说:“这里的苹果不仅味道很好,连苹果核都非常的漂亮,它跟我们小朋友说谢谢,你们应该怎么说啊,你们说不客气,你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
四、活动结束
师:毛毛虫吃了这么多苹果,开始休息了。它美美的睡了一觉,醒来后,呀!变成了什么?哇,毛毛虫变成蝴蝶了,我们一起去采花咯……(播放歌曲《蝴蝶蝴蝶生的真美丽》)
《苹果》教案7
活动目标:
⒈学习原地双脚并拢,用力向上纵跳触物。
⒉通过自身的练习,知道用力摆臂带动身体向上。
⒊在游戏“大风和树叶”中注意倾听教师的指令。
活动准备:
⒈树上挂有苹果若干,数目与幼儿人数稍多。
⒉另一端长绳上挂高低不一的气球若干。
⒊空果蓝若干、草盖、长凳。小班体育活动:摘苹果(2)
⒈准活动——苹果
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熟了,我们排着队伍到果园了去吧,引导幼儿一个跟着一个在场地周围走,要求保持距离。
⒉游戏活动——摘苹果。
⑴你们想去摘苹果吗?可是苹果长在比我们高的树上,怎么样才能摘到它呢?(跳起来)。
⑵幼儿原地练习向上跳,鼓励幼儿想高处跳。
⑶请一位跳的高的幼儿示范,引导大家观察他的手臂。
⑷幼儿原地练习,双脚并拢,用力摆臂带动身体向上。
⑸将幼儿带到场地摘苹果,教师指导动作若的⑹苹果大丰收了,我们拍拍气球乐一乐,鼓励幼儿向上跳,向更高处挑战。
⒊放活动——大风和树叶。
秋天到了,一片片树叶随风飘落,我们来扮演小树叶随风飘荡好吗?鼓励幼儿大胆创编树叶飞舞的动作。
《苹果》教案8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理解并学习词语:又×又×、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3、知道当看到朋友遇到困难要主动帮助别人。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教学准备:
ppt制作的故事《大苹果》。
教学过程:
一、引起兴趣。
二、分段播放ppt,理解故事内容。
1、播放ppt1:
(1)小朋友你们看,在绿油油的草地上,谁来了?他看见了什么?
(2)这是一只怎样的苹果?(学习词语:又×又×)(3)看到这只又红又红的大苹果,你是从那里发现的?(幼儿猜测)2、播放ppt2、3:
(1)大家看,这么大的苹果,小老鼠用力的推,推得这么样了?(引导幼儿观察小老鼠的表情、动作)(2)丰富词汇: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用动作学一学)3、播放ppt4:
(1)大苹果被推到了一条宽宽的小河边,小老鼠会想什么?
(2)小朋友想想,有什么办法帮小老鼠过河?
4、小朋友想了这么多办法,我们来看看小老鼠到底是怎样过河的。(放ppt5、6)5、播放ppt7:
乌龟伯伯背着小老鼠和大苹果游过了河。小老鼠会说什么?乌龟伯伯会怎么回答呢?
三、完整的欣赏故事。
(1)你喜欢故事里的哪个动物?为什么?(幼儿自由发表意见)(2)教师总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看到朋友有困难的时候,我们要主动帮助别人。
当我们得到别人的帮助要学会说"爱的甜甜话"。"附故事:大苹果在绿油油草地上,小老鼠看见了一只又红又香的大苹果,想把它推回家。
小老鼠用力的推,"哎哟-哎哟",推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大苹果被推到了一条宽宽的小河边:"我怎么样过河呢?"乌龟伯伯伸出了脑袋,说:"小老鼠,别着急,我来帮助你!"乌龟伯伯背着小老鼠和大苹果游过了河。
小老鼠高兴的说:"谢谢乌龟伯伯!"乌龟伯伯说"不用谢!再见!"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苹果》教案9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上《分苹果》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具体操作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
2、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表达、合作的习惯,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分苹果,并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产生计算的必要性。并让学生通过操作的具体分,抽象出算式符号,让学生经历建模的过程。
课前谈话:和学生一起整理桌面。(每一组发了一张白纸,一张表格)请把老师发给你的表格放在左边同学的桌面上,把白纸放到右面同学的桌面上。
师:今天老师要一年二班的小朋友上一节数学课,特别高兴,送给小朋友们一首儿歌:认真听课多动脑,小组合作静悄悄。大胆表达勤思考,刻苦学习本领高。(用大白纸并标上拼音出示)听了这首儿歌后,你们从儿歌里知道了什么?
生:上课认真听讲。
生:上课纪律好。
生:多思考。
生:同学合作时要静悄悄的,没有声音,不要影响别人。
师:刚才的同学说的特别好,上课操作的时候不要有声音,小组合作的时候也要尽量静悄悄。奖励这个同学一个小太阳。
师:刚才上课的一年三班上课的时候表现的特别好,你们一定能比他们表现的还好,有信心吗?
生:齐有。
师:准备好上课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上课。(师生问好)
(因为第一次和孩子们接触,把一首儿歌送给孩子,让学生知道课堂上应该如何表现。)
新课教学:
1、 数
师:手指儿歌动手合作静悄悄现在请同学们打开学具包,看看老师送给你礼物,(学生打开后看到里面的苹果学具)数一数里面有几个苹果,记在心里,千万别说出来!别让其他的小朋友知道呀。(小朋友已经数好了,都举手要告诉老师,但是没有学生说出来)
师:请同学们用手势告诉我,你的学具包里有多少个苹果?(有四个同学包里面的苹果不是10。)
师:请同学们相互数数,你的同桌数的对吗?如果他数的对,请你送给他一个大拇指,表扬一下你的同桌。
《苹果》教案10
教学内容:
分苹果P40
教学要求:
1、学会有关10的加减法,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关10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小圆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分苹果
1、用小圆片代替苹果,动手分一分,并说出相应的算式。
先自己分,再小组交流。
2、分组发言,整理板书
在发言过程中,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说。
3、完成书上10的组成练习。
二、练一练
1、哪两盘合起来是10个?连一连
先指导读懂题意,再连一连,生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2、口算。生独立练习。
3、爬台阶。
(1)出示小狗爬台阶的图,谈话引入。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小老鼠用一根骨头引小狗上楼去,总共有几级台阶,小狗爬到了第2级,还有几级?......
(3)移动小狗的位置,它现在又爬到了第几级,还有几级?......
9、说一说,填一填。
(1)先让学生独立填写表格。
(2)把算式与图结合起来说一说。如10-8=2表示有10条鱼小猫钓上8条,河里剩2条,也可以表示河里还有8条鱼钓上来2条鱼。
三、数学游戏
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完成。
《苹果》教案10篇(扩展4)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小班教案10篇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小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的呈现,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激发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并体验互相帮助给人带来的快乐情感。
活动重点:
感知动物的不同特征(本领)。
活动难点:
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初步了解动物的基本特性。
2、环境准备:动物图片(兔子、大象、猴子、小鸟等)。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一)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我看见了老鼠、看到了树、苹果树)
关键提问:
1、从哪里知道是苹果树?(树上有苹果的)。这是棵什么样的苹果树?(这是一棵高高的苹果树,大大的苹果树,高大的苹果树,又高又大的苹果树……)
2、大树下面是谁啊?猜猜看鼠小弟想干什么?(鼠小弟想吃苹果……)
3、鼠小弟吃的到苹果吗?(吃不到)怎么会的啦?(太矮了,太小了……)
4、那怎么办呢?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能让鼠小弟吃到苹果?(自由表达)
二、请动物帮忙
(一)树林里来了许多小动物,它们很想帮助鼠小弟,我们先到森林了去看一看,看看都来了哪些动物朋友。你看到谁来了?(我看到……来了)
(二)关键提问:请你们去帮鼠小弟找一找,谁能帮它摘到高高树上的`苹果?
1、 指导语:你们不要着急哦,仔细想一想,这个动物到底能不能帮助鼠小弟摘到高高树上的苹果呢?
2、 提问:你请的小动物怎么帮鼠小弟啦?也可以把好消息去告诉你的好朋友,它们怎么帮鼠小弟摘苹果呢?
三、讨论
(一)到草地上来看看,你们请来的动物朋友能不能帮助鼠小弟。
1、教师把动物分散开,方便幼儿观察。
2、现在小动物们都准备好了,它们要听我们来说说话了。
(二)关键提问:你是请谁来帮忙的啊?它能帮助鼠小弟摘到苹果吗?(能)那它怎样帮助鼠小弟呢?(长颈鹿用长长的脖子,大象用长长的鼻子……等)
(三)关键提问:草地上的动物都能帮助鼠小弟吗?
(四)小结:小狗说:我没有……本领的,我不能……,所以我不能帮助鼠小弟。
四、讲述故事
(一)关键提问:那故事里的动物是不是都帮助了鼠小弟呢?它们是怎样帮助它的呢?看看故事里是怎么说的?
(二)小结:这本书的名字叫《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我们把这本书放到阅读角里,你们区域游戏的时候可以去阅读。(也可以请幼儿来看看封面,说说书名)
活动延伸:
延伸:其实最后鼠小弟是自己摘到了苹果,但是它是在一个动物的帮助下摘到的,是哪个动物呢?请你们自己去看一看,去找找答案,好吗?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小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的呈现,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激发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并体验互相帮助给人带来的快乐情感。
活动重点:
感知动物的不同特征(本领)。
活动难点:
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初步了解动物的基本特性。
2、环境准备:动物图片(兔子、大象、猴子、小鸟等)。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一)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我看见了老鼠、看到了树、苹果树)
关键提问:
1、从哪里知道是苹果树?(树上有苹果的)。这是棵什么样的苹果树?(这是一棵高高的苹果树,大大的苹果树,高大的苹果树,又高又大的苹果树……)
2、大树下面是谁啊?猜猜看鼠小弟想干什么?(鼠小弟想吃苹果……)
3、鼠小弟吃的到苹果吗?(吃不到)怎么会的啦?(太矮了,太小了……)
4、那怎么办呢?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能让鼠小弟吃到苹果?(自由表达)
二、请动物帮忙
(一)树林里来了许多小动物,它们很想帮助鼠小弟,我们先到森林了去看一看,看看都来了哪些动物朋友。你看到谁来了?(我看到……来了)
(二)关键提问:请你们去帮鼠小弟找一找,谁能帮它摘到高高树上的.苹果?
1、 指导语:你们不要着急哦,仔细想一想,这个动物到底能不能帮助鼠小弟摘到高高树上的苹果呢?
2、 提问:你请的小动物怎么帮鼠小弟啦?也可以把好消息去告诉你的好朋友,它们怎么帮鼠小弟摘苹果呢?
三、讨论
(一)到草地上来看看,你们请来的动物朋友能不能帮助鼠小弟。
1、教师把动物分散开,方便幼儿观察。
2、现在小动物们都准备好了,它们要听我们来说说话了。
(二)关键提问:你是请谁来帮忙的啊?它能帮助鼠小弟摘到苹果吗?(能)那它怎样帮助鼠小弟呢?(长颈鹿用长长的脖子,大象用长长的鼻子……等)
(三)关键提问:草地上的动物都能帮助鼠小弟吗?
(四)小结:小狗说:我没有……本领的,我不能……,所以我不能帮助鼠小弟。
四、讲述故事
(一)关键提问:那故事里的动物是不是都帮助了鼠小弟呢?它们是怎样帮助它的呢?看看故事里是怎么说的?
(二)小结:这本书的名字叫《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我们把这本书放到阅读角里,你们区域游戏的时候可以去阅读。(也可以请幼儿来看看封面,说说书名)
活动延伸:
延伸:其实最后鼠小弟是自己摘到了苹果,但是它是在一个动物的帮助下摘到的,是哪个动物呢?请你们自己去看一看,去找找答案,好吗?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小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动态画面,感受理解小动物吃苹果的情节。
2、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3、感受鼠小弟内心活动以及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课件,苹果树头饰,红苹果帖纸
活动过程:
看课件
1、师:这是什么?什么树?(苹果树)
2、师:猜猜谁会来吃苹果?(小猴,小兔,小猫……)到底谁来吃了呢?
看
二看课件点课件,5只动物:小鸟(小鸟,小鸟你好),小猴,大象,犀牛,小老鼠。
3、猜猜谁能吃到苹果?为什么?
到底谁吃到了,她是怎末吃到的,看
三放动画课件
小鸟飞飞,吃到一个红苹果 小老鼠学飞,飞不起来
小猴爬爬,吃到一个红苹果 小老鼠学爬,爬不上去
大象鼻子吸吸,吃到一个红苹果 小老鼠拉长鼻子,不行
犀牛用力撞树,吃到一个红苹果 小老鼠用力撞,撞得头昏眼花。
提问:谁吃到了苹果?怎末吃到的?学一下动作
说一说:小鸟飞飞……
“谁没有吃到苹果?”没吃到怎么办?动脑筋想一想
“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老鼠到底吃到没有”
四、故事《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播放课件,讲故事)
中间引导幼儿讲故事内容
后来到底怎么样了呢?出示海狮。海狮:“你在干什么?”小老鼠说“我想吃苹果”“我来帮助你!”
海狮会怎末帮助小老鼠?
看课件:问“他们吃到了吗?”
小结:每个小动物都用自己的办法吃到了苹果,您们想吃吗?
五、游戏“苹果树”老师扮树,幼儿扮小动物,围坐在老师周围,一起讲故事。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小班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说说画面内容,学学做做鼠小弟的动作,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理解故事内容,学会语句:“要是我也有。。。。。。”
3.乐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初步感知鼠小弟与海狮的合作精神,体验朋友间合作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的ppt
三、活动过程
1.出示苹果,红彤彤的苹果多可爱,看了都想吃的,你们想吃吗?不光你们想吃,看,还有谁也想吃的?可是苹果树这么高,在树底下的鼠小弟会怎么想呢?(幼儿)
2.师:那我们来看看,下面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谁来了?发生了什么事情?(幼儿)看到小鸟叼走了一个苹果,想吃的鼠小弟会怎么想呢?(幼儿)那我们来看看,鼠小弟会怎么做呢?(幼儿)你怎么看出来的?他为什么要飞?那你能不能说说他的心里话呢?(要是我也能飞该有多好啊?)我们一起来一边学鼠小弟飞一边想:我要是能飞该有多好啊?
3.师:我们接着往下看,谁也来了,发生了什么事情?看到小猴摘走了一个苹果,鼠小弟又会怎么想呢?(幼儿)那他是怎么做的呢?(幼儿)你觉得鼠小弟是怎么爬树的呢?为什么要贴着树,除了这个,你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鼠小弟在非常努力的爬树?那你能不能来学一学鼠小弟努力的样子呢。(请单个)鼠小弟一边努力的爬树,一边心理会怎么想啊?我们一起来学学看(幼儿一起一边学爬树,一边说:要是我也会爬树,该有多好啊)
4.师:可是他在怎么努力爬也摘不到苹果的,接下来会怎么样呢?(两幅图一起出现)请你仔细看看这两幅图,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启发幼儿讲)(大象用长鼻子卷走了一个苹果,鼠小弟看见了。。。。。。)
我们一起来学学鼠小弟,一边拉一边说:要是我也有个长鼻子该有多好啊?
小结:尽管鼠小弟将自己的鼻子拉得又红又疼手都拉酸了,可是鼻子能够够到苹果吗?
5.师:咦,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小老鼠是怎么做的?(幼儿,想学犀牛去撞苹果树,让苹果掉下来)可是结果,自己撞得头昏眼花的,苹果有没有掉下来啊?(没有)
6.师:到现在为止,鼠小弟已经尝试用了几种方法摘苹果啦?(学小鸟飞,学猴子爬,学大象,学犀牛)而且都非常的努力,为什么鼠小弟这么努力的去做了,却都不能成功呢?
小结:原来,鼠小弟很小,力量也很小,简单的趣模仿别人,肯定是不行的。
7.师:看着树上的苹果越来越少,想吃的鼠小弟心情怎么样啊?(幼儿)那你们快来帮帮鼠小弟啊,究竟用什么办法就可以吃到树上的苹果了呢?(幼儿讨论)
8.师:你们帮鼠小弟想了这么多的办法,那我们来看看鼠小弟究竟有没有吃到苹果呢?这时谁来了?(海狮)你觉得他们两在干什么?(说话)那海狮会对鼠小弟说什么呢?鼠小弟又会对海狮说什么呢?(幼儿自由说)
老师说:鼠小弟对海狮说:你会飞吗?。。。。海狮对鼠小弟说:这些我都不会,不过我有一个本领。。。。)你们来说说看,海狮的本领是什么呢?那海狮这个本领有什么用呢?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跟你们讲的一样呢?
9.师:海狮利用会顶球的本领,把鼠小弟顶到了苹果树上,鼠小弟终于吃到苹果了,心里怎么样啊?(美滋滋的)
10.小结:瞧鼠小弟一个人不能做到的事情,因为有了朋友的帮助,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终于解决了问题,那我们小朋友*时在生活中有没有一个人做不了的,需要别人帮忙,共同克服困难,解决事情的呢?
总结:原来,有朋友帮助,与别人合作,可以解决自己一个人不能完成的事情。那我们现在出去找找,有没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两个人合作共同完成的。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小班教案5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在看看讲讲。猜猜演演中,感受并理解故事的有趣情节。
2.了解动物有不同的本领,学说句子“要是我也xx,那该多好啊!”
3.初步了解相互帮忙的重要性,懂得要与小朋友互帮互助。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各种动物的本领,会用多种词语表述苹果。
2.物质准备:PPT,苹果一只,鼠小弟。海狮图片各一张,音乐,录音。
活动过程:
一、苹果导入,引起兴趣。
1.看,今天我带来了什么?(苹果)
2.苹果是什么样子的?你们吃过吗?味道怎么样?
小结:红红的大大的苹果闻起来香香的,吃起来甜甜的,脆脆的……
二、观看PPT,理解故事。
1.观看PPT,认识苹果树
师:这是一颗什么树呀?(苹果树)高高的苹果树上结满了大大的红苹果,我好想吃一口啊,你们想吃吗?
小结:是呀,苹果甜甜脆脆的,可好吃了呢!我们都想吃!
2.知道动物们摘苹果的方法。
(1)认识“鼠小弟”
师:咦!谁要来吃苹果了呀?(小老鼠)
师: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鼠小弟,我们跟它打个招呼吧!(鼠小弟,你好)鼠小弟长得怎么样呀?鼠小弟也很想吃苹果呢!那你们觉得它能吃到苹果吗?为什么?
小结:鼠小弟太矮了,而苹果树太高了,看来鼠小弟是吃不到苹果了。
(2)小鸟
师:听,谁来了!(哦 是小鸟啊)小鸟扑扑翅膀,飞呀飞,就摘到一颗苹果。
师:小鸟有没有吃到苹果呀?它是怎么吃到的?(是扑扑翅膀,飞过去的,这是小鸟的本领。)
师幼一起学飞的动作。
师:鼠小弟看到了想:要是我也会飞,那该多好啊。(录音)幼学说
(3)小猴子
师:这时,跑来一只猴子,嗖嗖嗖爬上树,摘到一只苹果。小猴是怎么吃到苹果的呀?那小猴子的本领就是(爬树)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师:这时,鼠小弟看到了,想:要是我也能爬树,那该多好啊。(录音)幼学说
你们猜猜看还有什么动物回来吃苹果呀! 都有很能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4)大象
师:这是谁呀?(大象)你们觉得他能吃到苹果吗?那他会用什么本领吃到苹果?
师:哦,我们一起来看看,大象用长长的鼻子一勾,就摘到苹果啦!鼠小弟看到了会想什么呀?(要是我也能有长长的鼻子就好了)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是不是的(录音)师幼学说。
小结:鼠小弟看到小鸟会飞,小猴子会爬树,大象有长长的鼻子,都用了自己的本领,摘到了苹果,他也着急了,于是,他决定学他们的本领。
3.观看PPT,学说句子“要是我也有XX,那该多好啊!”
(1)它在学谁呀? (小鸟)边学,还说要是我会飞,那该多好啊!
(2)鼠小弟是怎么说的?我们也来学一学吧!
(3)这会,鼠小弟又在学谁了(小猴子),从哪里看出来的?它的手在干什么?
(4)你觉得鼠小弟一边学一边它会说什么呢?
(5)这次你觉得他在学谁?(大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这次它会怎么说?
小结:鼠小弟看到小动物们,把他们的本领都学了,但还是没有用,
4.观看PPt,感受朋友间一起合作的快乐。
(1)这时的鼠小弟更着急了,就在这个时候,谁来了?(海狮)海师问:“鼠小弟,你怎么了?”鼠小弟说:“我摘不到苹果。”海师说“没关系,我来帮你。” “你会飞吗?不会。你会爬树吗?不会。你有长长的鼻子吗?没有。但我有一个本领。”
(2)提问:海狮有什么本领?
(3)师继续讲述:说着海狮就把鼠小弟像球一样顶到树上让它去摘苹果,鼠小弟摘了两个苹果,一个给了海狮,另一个给了自己。他们终于吃到了苹果,好开心啊!
三、完整讲述,提升经验。
1.教师完整讲述。
师:鼠小弟有没有吃到苹果呀?他怎么吃到的呀?哦是海狮帮他的,海狮用鼻子像顶球一样,把鼠小弟顶的高高的,鼠小弟就摘到苹果啦!
2.迁移讲述
(1)今天我们这里也有一棵苹果树,如果你来到这棵苹果树下,你会想什么办法来摘苹果呢?
(2)我们也来帮忙摘苹果吧!(播放音乐)
3.体验分享的快乐。
瞧!我们摘了这么多的苹果呢,让我们一起*室品尝一下苹果吧!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故事学习中,孩子们通过猜想、表达、想像和扮演鼠小弟的各种动作,享受了教学带来的快乐。整个教学活动始终深深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表现出色,特别是在情感体验这一方面,孩子们对鼠小弟模仿各种动物本领而吃不到苹果时,说出了鼠小弟伤心、无奈,甚至还体验出了鼠小弟的孤独。当海狮出来帮忙并摘到了苹果时是孩子们又是那么地高兴。接着我们讨论话题:要是你是小鸟、猴子、大象、长颈鹿、袋鼠、犀牛,就会怎样呢?怎么帮呢?把自己的想法用“要是…… 就……”表达出来,孩子们的表现都不错。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小班教案6
【教学目标】
1.看懂图画书,明白不同动物拿苹果的方法。
2.感受鼠小弟不放弃坚持到底的信心。
【教学准备】
课件、彩笔、画纸
【教学过程】
一、封面
1.以一只红红的苹果吸引幼儿注意,导入故事,苹果长在哪里呢?
2.点击PPT:高高的苹果树上结了好多大大的的红苹果,树上有几只苹果呢?引导学生们一起数数‘1、2、……’。
3.谁想吃苹果呀?看看谁想吃苹果?
小老鼠长得矮,树长得很高,小老鼠能摘到苹果吗?
4.还有谁想吃苹果呢?”谁来了呢?
二、小鸟拿苹果(老师出示小鸟的图片)
小鸟来了,小鸟想吃苹果。
1.问“小鸟怎么吃到苹果的呢?”
预设:“小鸟飞上去,就拿到了。”
2.然后播放ppt。是小鸟拿苹果图片。
3.老师边说边唱:“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有营养!”
4,.“飞呀飞呀”孩子们一边看着图画,一边做着动作,跟着叙述。看看,谁还想吃苹果呢?
三、猴子拿苹果(老师出示小猴的图片)
小猴来了,小猴想吃苹果。
1.问“小猴子怎么吃到苹果的呢?”
预设:“小猴子爬上树吃苹果。”
2.然后播放ppt。是猴子拿苹果图片。
3.老师边说边唱:“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有营养!”看看,还有谁来了?
四、大象拿苹果(老师出示大象的图片)
来了一头大象,大象想吃苹果。
1.问“大象怎么拿到苹果的呢?”
预设:“大象伸出长长的鼻子一卷,就拿到了。”
2.然后播放ppt。是大象用长长的鼻子拿苹果图片。
3.老师边说边唱:“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有营养!”看看,还有谁来了?
五、长颈鹿拿苹果(老师出示长颈鹿的图片)
来了一只长颈鹿,长颈鹿想吃苹果。
1.问“长颈鹿怎么拿到苹果的呢?”
预设:“长颈鹿个子很高,摘苹果。”
2.老师说:大象用长长的鼻子摘苹果,长颈鹿用长长的脖子摘苹果。然后播放ppt。是长颈鹿拿苹果图片。
3.“鼠小弟看到长颈鹿拿走了一个苹果,他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4.大家伸伸自己的脖子,看看有多长哦!
5.看看,还有谁来了?
六、袋鼠拿苹果(老师出示袋鼠的图片)
来了一只袋鼠,袋鼠想吃苹果。
1.问“袋鼠怎么拿到苹果的呢?”
预设:“袋鼠会跳,能跳着摘苹果摘苹果。”
2.老师自己来做苹果树,鼓励小朋友们做小袋鼠跳着摘苹果
3.然后播放ppt,是袋鼠跳着摘苹果。
4.老师边说边唱:“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有营养!”
5.看看,还有谁来了?
七、犀牛拿苹果(老师出示犀牛的图片)
来了一头犀牛,犀牛想吃苹果。
1.问“犀牛怎么拿到苹果的呢?”
预设:“犀牛用头撞树,一撞苹果就掉下来了。”
2.然后播放ppt,是犀牛犀牛用头撞树,一撞苹果就掉下来了。
3.老师自己来做苹果树,鼓励小朋友们做犀牛。撞树树上的苹果就掉下来了。
八、模仿练习小老鼠好着急,树上只剩下几个苹果了?小老鼠学习小袋鼠跳着摘苹果。要是我也会跳,那该多好呀!小老鼠在干什么?小老鼠在学习小鸟飞。要是我也会飞,那该多好呀!小老鼠在干什么?小老鼠在伸长学习长颈鹿伸长脖子。要是我的脖子也那么长那该多好呀!小老鼠在干什么?它在伸长鼻子,学习谁呀?要是我的鼻子也有那么长,那该多好呀!小老鼠在干什么?它在学爬树,学习谁呀?要是我也会爬树,那该多好呀!小老鼠在干什么?它在撞树,它在学习谁呀?学习犀牛要是我也有那么大力气该多好呀!老师带领学生们把刚才各种动物摘苹果的样子模仿一遍。最后,小老鼠吃到苹果了吗?小老鼠想了那么多办法,还是没有吃到苹果,小老鼠受伤了。
九、海狮来到了
点击:海狮和鼠小弟的画面。“看看,海狮来了!”
海狮问小老鼠:你在干什么?
小老鼠说:我想吃苹果
海狮说:让我来帮助你吧?
鼠小弟问海狮:你会飞吗?你会爬树吗?你有长长的鼻子吗?你有长长的脖子吗?你跳得高吗?你的力气大吗?”
海狮说:这些本领我都没有,可是我却有一个本领能帮助你。海狮用什么本领把小老鼠送到树上呢?
把问题抛给学生,海狮怎样帮助小老鼠呢?
预设:海狮会顶球,把球顶得高高的,这样,就可以把小老鼠顶到树上了。
十、老师播放故事动画,再讲述回顾一下故事。
活动反思:
一、对文本的解读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是一个绘本故事,故事的情节简单有趣,说的是高高的树上长着红红的苹果,鼠小弟好想吃,他希望自己像鸟儿一样能飞,像猴子一样会爬树,像大象一样有长长的鼻子……这样它就能够吃到苹果。可是鼠小弟没有本领,看着树上的苹果越来越少,鼠小弟有点着急,就在这时候海狮来了,虽然海狮没有其他动物那样的本领,可它会顶球,最后,海狮利用它的这个绝活把鼠小弟顶到了树上,它们合作摘到了苹果。
这个故事中出现了很多小动物以及把它们独特的本领都描绘的很详细,于是我结合小班“可爱的小动物”的主题,选择了这个绘本故事,以故事为原型设计了集体活动“想吃苹果的鼠小弟”。一方面幼儿从中可以认识各种动物和它们独特的本领,另一方面激发幼儿大胆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现动物的本领。
二、教学目标的达成
1、了解故事的内容,体会阅读乐趣。
看看、想想动物们摘苹果的方法,根据动物的不同本领来推断,想象各种动物是怎样摘苹果的。而且在整个过程当中,一直弥漫着宽松愉悦的阅读氛围,学生的阅读兴趣高涨,听故事演故事乐在其中。
2、学会细致的观察图片,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不同动物发挥自己特长摘到苹果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画面进行猜测(预测),培养学生阅读图画书的能力,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测,有助于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孩子的读图能力。在讲述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预测”的阅读教学策略,从封面、重点页面来指导学生阅读图画书,例如,让孩子们根据题目猜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鼠小弟先后见过那些动物摘到了苹果、鼠小弟低着头心里在想什么。学生根据已经阅读的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各种各样的猜测,在下一页面出现猜中的内容时,我们听到的就是孩子们会意的笑声、欢快的大叫。
三、其它思考:
1、要进行推荐阅读,了解这本书的作者和他创作的其他图画书,让学生继续阅读这些世界经典的图画书。教师最好先把书认真阅读,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并且展开合理的想象,重在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欣赏绘本的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画面走进人物内心,可以通过多次的分角色扮演,让孩子分别模仿鼠小弟和这些动物,增加趣味性、学生相当活跃,课堂在此呈现高潮。可以看出,在课堂当中,很多孩子都能走进了鼠小弟的心灵世界,能真切感受到鼠小弟的感受;互动环节也能惟妙惟肖模仿小熊与月亮的对话。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小班教案7
活动目标:
1、感受鼠小弟内心活动以及合作的快乐,从小老鼠想吃苹果到达成愿望的过程中,感受故事的趣味。
2、激发幼儿对彩图绘本的学习兴趣。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尝试续编故事。
5、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重点:
1、引导幼儿感受友谊和合作的力量。
2、激发幼儿的想象思维,启发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难点:
激发幼儿的想象思维,启发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大图书一本。
活动过程:
一、出示苹果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拿出苹果)看,这是什么?苹果香不香,这么香饿苹果是长在哪里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2、出示遮住书名、鼠小弟的封面。
看,苹果长在哪里呢?有几个呀?你看到这苹果,你会怎么样呢?这么香的苹果看引来了谁?(出示老鼠)鼠小弟看到苹果会怎么想呢?引出书名《想吃苹果的鼠小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本大书,这第一张我们叫他封面,那最后一张叫做封底。)
二、阅读大书。
1、这么香的苹果还会引来谁?(幼儿猜测)我们来看看。我们要从封面开始一页一页翻。
2、打开第1页:小鸟拿到苹果了吗?他是怎么拿到的?鼠小弟会怎么想呢?我们来看看第2页,鼠小弟在干什么?我们来学一学。(鼠小弟想:要是我也有翅膀,那该多好啊!)
3、第3、4页。看看,下面谁也来了。小猴有什么本领,他是怎么吃到苹果的?鼠小弟看了怎么想的?(幼儿看图说:要是我也能爬树,那该多好啊!幼儿学动作)第5、6、7、8、大象、长颈鹿、下面会来什么小动物呢,请你猜一猜,教师模仿大象的鼻子动作。同上方法来讲解图片内容并让幼儿学说话和模仿动作。
4、(相同方式)袋鼠、犀牛有什么本领啊?幼儿回答。我们看看,接下来是不是他们来了。翻到第页,袋鼠是怎样吃到苹果的?鼠小弟怎么想的呢?(教师翻到下一页,请个别幼儿说:要是我也的句式。)集体练习模仿动作。树上苹果还有剩几个了,这时,鼠小弟心里好着急啊!
5、(1)最后,谁来了?海狮问:"你怎么啦,鼠小弟?"小老鼠问:"你怎么帮助我呢?
(2)海狮到底用什么方法呢?(用顶球的方法,把鼠小弟顶了上去)翻到后一页:看"他们吃到了吗?"
(3)鼠小弟和海狮合作拿到了苹果,你猜鼠小弟会怎么办呢?(出示最后一页,一起分享)
三、刚才我们看的这个故事就叫《爱吃苹果的鼠小弟》,让我们在完整的看一遍吧!
总结: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通过合作我们就能做到*时一个人无法完成的事情。如果这时又来了一群小动物,他们都很想吃苹果,可是树上的苹果已经没了啊,你想鼠小弟会怎么做呢?以后,我们有好东西也要和同伴一起分享,好吗?
小百科:苹果是一种低热量食物,每100克产生60千卡热量。苹果中营养成分可溶性大,易被人体吸收,故有“活水”之称。其有利于溶解硫元素,使皮肤润滑柔嫩。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小班教案8
一、活动目标:
1、愿意观察画面,学习理解绘画元素,掌握故事情节。
2、能结合情境揣摩鼠小弟的心理活动,学说句式:要我是……
3、感受同伴间互相帮助的乐趣,初步感知用自己特长来解决问题的道理。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课件、苹果树、垫子。
2、经验准备:事先对小动物的特点有所了解。
三、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故事。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苹果吗?苹果园里的苹果熟了(出示图1),想请你们一起帮忙采摘好吗?
2、出示苹果树请幼儿采摘。(放进果篮里)
(幼儿尝试摘苹果,感受大树的高及自己的个子低,为感受故事中鼠小弟努力摘苹果做铺垫。)
3、引出故事《想吃苹果的鼠小弟》,猜一猜“鼠小弟能不能摘到苹果?”
师:你们瞧,苹果树下谁来了?(小老鼠)它长得什么样子?那苹果树呢?
小结:这只老鼠又矮又小,所以它的名字叫做鼠小弟;旁边的这棵苹果树又高又大。
4、师:又矮又小的鼠小弟抬头望着这棵又高又大的苹果树,它在想什么呢?你是从哪个动作或哪个表情看出来它想吃苹果的?小结:原来你们最主要是从这个动作(手指塞在嘴里)看出它很想吃苹果,所以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做《想吃苹果的鼠小弟》。
(二)逐步观察图片,学习理解绘画元素,分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师:瞧,鼠小弟看到谁来了?猴子是用什么方法拿到苹果的?那鼠小弟这时候在树下会怎么想呢?
小结:它在想,要是我也会爬树就好了。它是这样想的,接下来它又会怎么做呢?
师:它在干什么?它这样做能不能够成功?你们是从哪里看出它不能成功的?(鼠小弟咬紧牙关、身体在发抖、树上留下抓痕)所以它这样做能不能拿到苹果呢?
回应:鼠小弟根本就不会爬树。
师:长颈鹿是怎么拿到苹果的?鼠小弟会怎么想?它是怎么做的?有没有成功呢?
小结:长颈鹿是用长脖子够到苹果的。鼠小弟想,要是我也有长长的脖子就好了。于是它就拼命拉长自己的脖子,结果没有成功,因为它根本就没有长脖子。
(三)出示三组图示,引导幼儿完整讲述
1、师:又来了一些小动物来拿苹果,它们是怎么拿到苹果的,树下的鼠小弟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是哪些小动物呢?
2、师:老师在小朋友的椅子下面也放了这三组小动物的卡片,我们两个小朋友一组,一起讨论说一说小动物是怎么摘到苹果的,鼠小弟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讨论好了告诉我哦。
(四)寓人文精神于提问中,潜移默化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品质。
1、师:最后鼠小弟吃到了苹果了吗?(有的说吃了,有的说没有吃到)。明老师这里啊,有这个绘本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拿垫子围坐在老师身边)。
2、师:小海狮来了。小老鼠说:“你会怕树吗?你有常常的脖子、鼻子吗,你会跳,你有很大的力气吗?”小海狮说:“但是我会顶。”
3、师:鼠小弟拿到了苹果了吗,两个苹果都是他自己吃啊?(你们真善良)
4、师:那你们觉得它们最后会成为好朋友吗?
(五)合作一起摘最高的苹果
师:还有一个苹果挂在高高的树上,我们想想办法怎么样可以把它摘下来呢?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小班教案9
活动目标
1.看图理解故事内容,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故事情节,并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
2.引导幼儿体会小老鼠想吃苹果的心理活动。
3.通过故事感受同伴间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苹果实物一个,苹果树一棵、(鼠小弟、小鸟、猴子、长颈鹿、犀牛、海狮)图片各一张、头饰每人一个。
活动重难点
重点:看图理解故事内容,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故事情节,并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
难点:引导幼儿体会小老鼠想吃苹果的心理活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早上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秘的水果宝宝,你们猜猜会是什么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测)铛铛铛铛铛,是什么呀?(苹果),你们喜欢吃苹果吗?为什么喜欢呢?(引导幼儿从不同的方面回答)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苹果的故事《想吃苹果的鼠小弟》。
二、教师出示多媒体幻灯片,幼儿大胆猜测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讲述。
1.图片1: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上都有什么呀?(苹果树和小老鼠)它们长得怎么样?它在想什么呢?
2.图片2-3:这时,谁来了呢?(小鸟)它是用什么方法摘走苹果的?鼠小弟看见了是怎样想的?它又是怎么做的呢?
3.图片4-5:这时,谁来了?(猴子)它是怎样摘走苹果的?鼠小弟看到了是怎样想的?它又是怎么做的?
4.图片6-7:这时,谁来了?(长颈鹿)它是用什么方式摘走苹果的?鼠小弟是怎么想的?它又是怎么做的?
5.图片8-9:这时,谁来了?(犀牛)它是用什么办法摘走苹果的?鼠小弟是怎样想的?它又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呢?
6.图片10:鼠小弟学小鸟飞怎么也飞不高、学猴子爬怎么也爬不上去、学长颈鹿伸长脖子怎么也购不到苹果、学犀牛用力撞可是却受伤了,鼠小弟真伤心呀!看见树上的苹果越来越少了,鼠小弟很着急。
7.图片11-14:就在这时,谁来了?(海狮)鼠小弟对海狮说了什么?海狮听了鼠小弟的话后,会帮助它吗,它会有什么办法呢?海狮是怎样回答的?它们摘到苹果了吗?摘到苹果的鼠小弟这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开心、快乐)它会对海狮说什么呢?
8.图片15:教师小结:原来帮助别人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呀!在我们生活中,你们有没有做过帮助别人的事情?(对幼儿的回答及时作出肯定及表扬)有些事情一个人做很难,但两个人合作、相互帮助就简单多了,并能从中得到很多乐趣和喜悦!
三、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认真倾听,幼儿边听故事边体会故事中鼠小弟的心理活动变化,并进一步观察鼠小弟表情的转换。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请幼儿认真听并思考:
(1)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个小动物,你看见了鼠小弟,你会怎么做?
教师小结:大家的想法都很好,如果我们像这些小动物一样有本领,请不要忘了往下看看,或许就有一只小小的鼠小弟在等着你帮助呢,如果我们像鼠小弟一样又矮又小,还没有学到更多的本领,我们也要像鼠小弟一样要坚持,努力去学本领,就一定会遇到像海狮这样的好朋友,有时一个人做不到的事情,可以请好朋友来帮忙,朋友之间可以相互帮助、相互合作,这样,我们就会取得成功,变得很快乐的。
(2)讨论:鼠小弟和海狮是怎样吃到苹果的?
教师小结:鼠小弟虽然矮小,没有其它动物的本领,但是他不放弃自己的目标,积极想办法,主动和海狮合作,发挥它们自己的特长,终于两人都拿到了苹果,实现了共同的愿望,分享着合作的喜悦,瞧,它们多么开心呀!
2.讨论:如果你是鼠小弟,你会想什么办法摘到诱人的苹果?
教师小结:小朋友的想法真多,原来有那么多方法可以摘到苹果,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
四、分别请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引出故事含义。
这些动物都这么有本领,我们也来模仿一下他们的本领吧,你们最想扮演谁呢?(老师分别请小朋友上来扮演小鸟飞、猴子爬、长颈鹿伸脖子、犀牛撞树、海狮顶球)
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但我们也不能一味的模仿别人,因为有些本领并不适合我们,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这样我们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早日取得成功,我们才会变得开心、快乐。
五、结束活动
请小朋友们回家把这个故事分享给家人听,让他们也一起感受相互帮助的成功和快乐吧。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小班教案10
活动目标:
1、看看、想想、猜猜动物们摘苹果的方法,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感受故事情景的趣味性,体验小伙伴间互相帮助的乐趣。
3、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苹果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介绍鼠小弟。
2、鼠小弟想吃苹果,它能摘到吗?
二、展开
1、小鸟、小猴来摘苹果
它们能够摘到苹果吗?怎么摘的?
看到小鸟和小猴摘到了苹果,鼠小弟是怎么想的?(观察图片并讲述)
2、猜猜是谁又来摘苹果?
鼠小弟在学谁的样子?
(出示图片,幼儿和同伴一起看看猜猜)
学学小动物摘苹果。
3、海狮和鼠小弟摘苹果
海狮来帮忙了,怎么摘苹果呢?
海狮和鼠小弟用什么方法摘到了苹果?
活动延伸:
好吃的苹果大家分享。
谢谢鼠小弟!
活动反思:
1、对目标的反思
整个活动的目标是:看看、想想、猜猜动物们摘苹果的方法,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受故事情景的趣味性,体验小伙伴间互相帮助的乐趣。
这是基于孩子经验基础和年龄特点所制定的目标,围绕着一个有趣的情景大家来看看、想想和猜猜,在这样的情景中孩子们愿意说、乐意说、喜欢说。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也确确实实让孩子们体会到了故事的趣味性,很好地达到了活动的目标。不过在活动后我也在反思,如何在活动的过程中更好的让孩子们体验小伙伴互相帮助的乐趣呢?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对于这个目标的体验有,但似乎分量还有加强的余地,也许围绕这个目标对于活动的一些环节进行调整,能够更好地达成这个目标。
2、对材料的反思
活动利用多媒体来营造一种情境,利用有趣的动物形象吸引孩子参与活动,同时利用动态帮助幼儿理解角色动作的含义,能够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形象所做的事,同时依据自己的观察来进行猜测,在其中体会乐趣,理解含义,多媒体对孩子来说很有吸引力,可爱的动物形象,有趣的情景,这些都能够帮助孩子投入其中进行学习。活动尾声部分结合多媒体出示实物,出乎孩子们意料,把孩子们的情绪调动到了一个高潮,快乐的情绪延续着,活动的趣味性更是达到了一个顶点。适当地利用多媒体很好地推进了活动的进程,同时对于孩子在活动中的理解和表达也提供了相当的辅助。
3、对过程的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我和孩子们的距离相当近,我们一起猜、一起想、一起学、一起笑,大家都在快快乐乐的氛围中活动,互动的过程我也注意到结合个别与集体,考虑孩子已经到了小班的下期,因此更多的注意提供给孩子个体表达的机会,让孩子们有机会说、愿意说、喜欢说,营造愉快的氛围让孩子放松的说,小班的孩子,活动的趣味性很重要,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材料以及活动的过程,都要充分考虑到其中的“趣”在哪里,今天的活动正是考虑到了“趣”。活动过程中和孩子的互动是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的,但是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可能有的时候还需要让孩子更多的想一想,辅助的提问也要更多的考虑如何拓展或是深入,例如孩子说“等苹果落下来”,我的回应是“那可能要运气好一点才行哦!”如果我的回应是“怎样才能让它落下来啊?”这样是不是更加能够拓展孩子们的思维呢?也许这样的回应会让孩子更深入的思考如何让自己的设想成功。
《苹果》教案10篇(扩展5)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10篇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1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男孩能切出“五角星”的原因,并通过这个故事受到启示,取于质疑传统打破常规。
教学过程:
一、创设环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我们每天都要做数学题,有的数学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苹果里的五角星》。
板书课题《苹果里的五角星》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现在大家用自已喜欢的。阅读方式去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2、好!哪位同学愿意来告诉大家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些什么?
三、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1、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大家一起来读第一、二自然段。
(2)从哪儿看出邻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他来干什么?请男同学读第一自然段,女同学认真听。
想想这个小男孩是怎样的孩子呢?(活泼天真和好奇心强)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板书:报告新闻,显示新本领
(3)我是怎样回答小男孩的?
(4)过渡:真的像“我”想得那么简单吗?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他的新本领是什么呢?我们学习三、四自然段,请女同学一起来读,男孩子认真听。
(2)他是怎样显示他这一项新本领呢?(先说—再切—然后举—最后让我看)他是怎样切苹果的?(指名回答)
板书:拦腰切苹果——五角星
交流操作,实践情况(小组交流)
(3)同学们刚才幼儿园的小朋友告诉了我们他的新闻,那么这是不是真的呢?
(4)现在大家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和小刀,动手试一试。各组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切苹果一下,切后认真观察发现什么结果?再次用不同的方式切,结果会怎样?(小组讨论汇报)
(5)大家通过两次切不同方法的结果和小男孩的发现是否一样?
(6)从小男孩展示他的真本领后,我见到五角星时的惊奇请从第四自然段中找出有关的词语。
板书:见过……总是……从未见过
……更没有想到
(7)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小男孩和我的对话。
过渡:从小男孩横切苹果发现五角星时,你们会想到什么?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请喜欢读这个自然段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读,让我们去感受作者的想法吧。
(2)说说自己是如何理解的。
(3)交流
思考:那鲜为人知的图案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魅力”一词怎样理解?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往小处说是什么意思?那么如果从大处说该怎么讲呢?(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板书: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悟
1、为什么人们都不会想着拦腰切苹果呢?
2、说说你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想到什么?
五、拓展练习
从小男孩横切苹果的方法中,体会到学习或生活中这方面的例子说一说。
教学反思
《苹果里的五角星》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课文的最后一句——“什么是创造力,从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法。”。在读了这一句话后,请学生思考:创造力从大处说是什么?学生积极讨论得出了答案:创造力就是打破常规思维方式。
我又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谈“创造力”,学生们谈得很精彩。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总结,最后大家得出了一个结论:真正的创造要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最后,我送给学生一句话:“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这些让学生兴奋起来的地方,都有一个共同之处—————给学生留出了充足的思考空间。我在浏览杂志时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你的学生也就*了你自己。阅读教学是应该以本为本,但要落实在加强文本的研读上,而老师的研读应该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因此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这样说,没有老师的研读,就没有学生的研读,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也就不会学生的深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教学环节在启示着我这样一个道理:教材必定是范例,也不是神物,尽管少有缺陷,但是必定会有不足之处,我们作为老师的应该有这样的意识,要敏于发现,善于引导,积极地将不足之处视若教学资源,来加以挖掘、开发和利用,从而引导学生通过研读学会质疑,学会挑战,学会批判,达到创造性阅读的目的,从阅读之中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表达,最终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2
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情境中学习,要注重学生对知识过程的体验,体现其主动发展,发展其创造力。因此这节课的设计,我大胆尝试,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其动手体验发挥创造力发现新事物的过程,以及体验将创造力所发现的新事物大胆运用到生活中的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巩固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方法,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能力目标:
1.品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学会用抓关键词的方法体会,说己的感悟,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动手实践的方法”学习第四、五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情感目标:理解小男孩能切出“五角星”的原因,并通过这个故事受到启示,要敢于质疑传统打破常规,考虑问题常常要换种方法,换个角度。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从而体会文章的内涵,并以此作为朗读的依据。
2.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小男孩能切出“五角星”的原因,并通过这个故事受到启示,要敢于质疑传统打破常规,考虑问题常常要换种方法,换个角度。
教学策略和学法设计:
1.《苹果里的五角星》讲的是美国小男孩用创造力发现了新事物,我在教学时设计拓展,让学生将小男孩发挥创造力发现的新事物运用到了生活中。
2.指导学生紧紧围绕课后问题展开讨论,学会在合作交流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3.引导学生读书圈画、讨论交流、朗读感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1.准备每人一只苹果,一把小刀。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你们知道的四大发明吗?谁来介绍一下?{火药、造纸、指南针、活字印刷}
2.其实任何发明起初都源于对事物的主动探索和发明者的善于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是一个美国小孩的发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和四大发明一样伟大!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这课文,相信你们一定会大开眼界。
二、复习生字(多媒体动画“送苹果”的形式,激发兴趣)
瞧不起横切拦腰生疏幼儿园图案感触五角星鲜为人知清晰循规蹈矩
三、新授
(一)用“读中感悟的方法”学习第三段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活泼可爱、好奇心强、乐于与人交往的小男孩,他几乎每天都向我报告新闻、显示新本领。
1.默读第三段,思考:
①这一次,他又带来了什么新本领?
②这种新本领新在哪?
2.演示比较理解:“通常人切苹果的方法”和“小男孩拦腰切的方法”(板书:拦腰切)
①与众不同的做法,有什么新发现?(板书:苹果核像五角星。目的:引出“清晰”的句子,让学生理解后用“清晰”造句。)
②从小男孩显示新本领的语言和动作中你读懂了什么?(目的:让学生学会用抓关键词的方法体会,说己的感悟。)
③指:谁能用朗读把自己的感悟表现出来?——屏示/指/
④:你们听出了什么?还有什么不同的感受,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2.教师范读:老师读得怎么样?
你能从文中找出关键词说出你的理由吗?还可以给我提提建议吗?(目的: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从而体会文章的内涵,并以此作为朗读的依据。)
3.齐读第三段。
(二)用“动手实践的方法”学习第四、五段
A、动手体验:学生自由切苹果。(体验创造力能发现新事物的过程)
1.创设采访情景,理解“循规蹈矩”
①谁来说说,通过自由切苹果你有什么新发现?
②为什么大多数同学都会这样“拦腰切”?(照课本——这是你的好奇心)
③如果没看课本,你*时是怎么切苹果的?你怎么知道这样切?(大人说的或*时习惯)
④像这样别人怎么说怎么做,自己就跟着怎么说怎么做,这就叫“循规蹈矩”。
2.启发思考,理解“创造力”
①想一想,如果每个人都循规蹈矩的还能发现苹果里隐藏的五角星吗?为什么?
②同学们,那怎样才能做到不循规蹈矩呢?
教师:用别人没做的方法再换一种切法
③自由读最后一段,“换一种切法”叫什么呢?{板书:创造力}
④人的创造力是什么?请你在课文中勾画出句子。
学生汇报,教师:往大处说,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想法和做法,也就是让我们换种新的方法或变个角度思考问题。
3.学生质疑:还有什么不懂的词句和问题,可以提出来?(“魅力”:查字典理解意思;找出文中句子理解,仿造造句。)
4.拓展:举例说一说创造力在生活中的体现和运用。
教师:其实创造力的运用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让一切变得更美好。
B、动手体验:制作精美果盘(体验运用创造力发现的新事物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的过程)。
1.师:请同学们开动脑筋运用我们刚才在苹果里发现的五角星制作一个精美的果盘,让后排老师的眼睛亮起来、口水流出来——这就是创造力在生活中的运用!
2.轻松的音乐声中,学生动手体验。
3.展示学生作品,让其介绍创作意图。(目的:提高学生听和说的能力,让孩子在交流中学习。学生智慧的光芒在闪烁,正是他们创造力大胆运用的体现。)
四、畅谈收获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你想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收获?
2.教师:生活中如果我们考虑问题也换种方法,换个角度,同样也会有新的发现,得到新的惊喜。
板书设计:5苹果里的五角星
拦腰切苹果核像五角星
创造力
练习设计: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多媒体动画“送苹果”的形式复习生词,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
2.用“清晰”“魅力”进行说话练习,反馈对词语的理解。
3.用抓关键词的读书方法体会文本感情,练习朗读。
4.利用在苹果里发现的五角星,动手制作精美果盘,体验运用创造力发现的新事物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5.介绍自己拼盘的创作意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3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学情分析:
课文故事发生在生活中,但学生*时可能缺少这方面的观察和思维习惯。因此,学习本文,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这种打破习惯思维的举措。从而认识到创造力来源于打破习惯思维方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本文教学重在读中感悟,受到启迪,明白打破习惯思维方式的重要。
教学要求:
情义目标: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树立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潜能。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学习字词。
第二课时:从小男孩的举措中体会什么叫创造,受到感染,启迪。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想给大家们讲一故事,不知你们是否喜欢?什么故事呢?是关于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的故事。在讲故事之前,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是否见过卖报纸,想一想他们是怎样卖报的?谁能来学学卖报的过程?
2、你们想知道李秉哲是怎么卖报纸的吗?
两个小报童在车站卖报。一个报童卖报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卖出一份报纸,收回一份报款,卖出多少,收回多少。另一个报童的卖报的方式却大不一样,他不停地把手中的报纸一一往候车乘客的手中塞,而并不急于收受报款,等手上报纸没了,他再一一回收报款。同样是在车站卖报度日,不同的卖报方式似乎决定了两位报童的不同的命运。这后一个报童不仅在车站赢得了更大一块“蛋糕”--成为国际知名大企业的老总,他就是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哲。
3、从这个故事中你发现什么?(老师为什么先讲这个故事?)
4、揭示课题,解题激趣。
板书课题。
课题中的五角星为什么要加引号?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读完几遍后,感觉自己没有阅读障碍了,再试试提出一些问题。
(生自由阅读课文)
2、请说出你们还不能理解的问题
如: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我想知道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为什么说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创造力?
能提出问题也是一种学习方式。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了问题,才促使我们去解决问题。)
3、问题暂时留到下节讨论。先说说你读后知道了什么?(能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一次来我家玩时,把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他的切法是拦腰切苹果。)
4、这件事为什么给我如此深刻的印象呢?初步说一说原因。
三、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
2、思考提出的问题。回家操作:用不同的方法切苹果,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4
教学目标
1、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掌握文中生字新词。
2、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实践操作理解、运用文中词句。
3、感悟创造的思维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
2、准备每人一只苹果,一把小刀。
3、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前,想请大家认识两样东西。
1、看五角星
你觉得这些五角星怎么样?在哪儿见过?板书:五角星
2、拿苹果交流:吃过吗?感觉如何?知道苹果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吗?预习了课文的同学都知道,在苹果里还有什么?书:苹果里的
3、过渡:看样子,课文大家都已经预习好了,能说说通过预习你学会了什么吗?
二、检查预习,感知课文
1、映示生字:练读
2、映示新词:练读
3、通过预习,你认为这些生字新词中,哪些字的哪些地方在写的时候要注意?
4、大家生字新词的预习能力很强,课文朗读预习的怎么样呢?
指定五位同学,并对其他学生提出听读要求:
如果谁能听出他们朗读中的错误,那就说明你的水*更高。请每位同学手中拿一支笔,准备记下他们读错的地方,等一位同学读完了再指出他读错的地方。
5、通过预习,和刚才听读课文,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
点拨:
(1)常客。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2)苹果有两种切法。
(3)……
6、通过课前的预习和刚才的学习,你现在最想干什么?
引出切苹果,看苹果里的五角星。
三、品读课文,感悟体验
1、引导讨论:小男孩是如何切的?学生比划动作,理解“拦腰”和“切下去”,映示图片。
2、我们*时一般是怎么切的?映示图片。大家都是这样一种切法,那么这种切法就可以说成是什么样的切法?(通常)我们每个人都按照这种通常的方法来切,没有人用其他的方法来切,这种切法还可以说成是什么样的切法?(循规蹈矩的切法),这种切法我们都很熟悉,那么这种切法又可以说成是什么样的切法?(不生疏)
3、小男孩的切法可以说成是一种什么样的切法?
4、我们的切法和小男孩的切法不一样,谁能用连贯的话来描述一下这种情况?如果能用上“却”这个字就更好了。
指导不同的说法,如:通常、循规蹈矩等
5、弄清楚了这两种不同的切法,现在我们请同座位的两位同学合作,一只苹果按通常的方法切,一只苹果按小男孩的方法切,切后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6、交流: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用上“……却……”、“横切面”、“清晰”……,并在观察中理解“横切面”“清晰”等词。指导造句:你*时清晰地看到过哪些东西?
映示文中句子: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
读后比较: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像一颗五角星。
联系上下文理解“果然”。
7、刚才我们发现了两种不同的切法,有两种不同的结果,我们从未见过“拦腰”切的方法,所以也从未见过苹果里的五角星。不同常规的方法带来了不同常规的结果。对于这两种情况,谁也能用连贯的话来说说我们的感受,最好也能用上“却”。
引导不同的说法。
映示文中的一段话,读。
8、小结:刚才,我们用两种不同的切法切开了苹果,看到了两种不同的情况,也描述了我们亲自体验后的感受,并且用上了文中的新词。现在能不能把这个过程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要注意说清楚怎么切的,说清楚看到了什么,说清楚自己的感想,尽量学用上文中的词句。先请大家在小组里说说。
小组内练习,推选代表。
指名代表发言。
9、讨论:你喜欢哪种切法?为什么喜欢这种切法?自读第五自然段,看能不能用上第五自然段的一些词句来回答:我喜欢小男孩的切法,是因为。
(1)自读思考
(2)交流:指导用上“魅力”“创造力”
a随机指导理解“魅力”:
你为什么要用上“魅力”这个词来表达你对小男孩切法的喜欢?板书:魅力
映示句子: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引导:句中的“魅力”说得是什么东西?理解“图案”和“鲜为人知”。
五角星有这么大的魅力,以前有没有想到?没有想到这个意思,这句话中有一个字表明了,是哪个字?(竟)指导朗读这句话。
第五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能说明五角星有很大的魅力,看出来是哪一句话吗?
指导造句:*时见过哪些有魅力的东西?
小结:这样有魅力的五角星,谁不喜欢呢?
b随机指导理解“创造力”:
你为什么要用上“创造力”这个词来表达你的喜欢?板书:创造力
联系课文内容点拨:创造力——创造的能力——不同的切法。板书: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映示句子: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联系*时的生活经验,“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还可以说成换一种干什么事的方法?
映示: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的方法。
讨论:文中哪一种做法是没有创造力的做法?哪些词语不能说明有创造力?
小结:有了这种创造力,就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五角星”,做出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有魅力的东西来源于创造力。完成板书: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5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男孩能切出“五角星”的原因,并通过这个故事受到启示,取于质疑传统打破常规。
教具:
苹果、小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环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我们每天都要做数学题,有的数学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苹果里的五角星》。
板书课题《苹果里的五角星》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现在大家用自已喜欢的。阅读方式去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2、好!哪位同学愿意来告诉大家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些什么?
三、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1、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大家一起来读第一、二自然段。
(2)从哪儿看出邻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他来干什么?请男同学读第一自然段,女同学认真听。
想想这个小男孩是怎样的孩子呢?(活泼天真和好奇心强)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板书:报告新闻,显示新本领
(3)我是怎样回答小男孩的?
(4)过渡:真的像“我”想得那么简单吗?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他的新本领是什么呢?我们学习三、四自然段,请女同学一起来读,男孩子认真听。
(2)他是怎样显示他这一项新本领呢?(先说—再切—然后举—最后让我看)他是怎样切苹果的?(指名回答)
板书:拦腰切苹果——五角星
交流操作,实践情况(小组交流)
(3)同学们刚才幼儿园的小朋友告诉了我们他的新闻,那么这是不是真的呢?
(4)现在大家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和小刀,动手试一试。各组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切苹果一下,切后认真观察发现什么结果?再次用不同的方式切,结果会怎样?(小组讨论汇报)
(5)大家通过两次切不同方法的结果和小男孩的发现是否一样?
(6)从小男孩展示他的真本领后,我见到五角星时的惊奇请从第四自然段中找出有关的词语。
板书:见过……总是……从未见过
……更没有想到
(7)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小男孩和我的对话。
过渡:从小男孩横切苹果发现五角星时,你们会想到什么?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请喜欢读这个自然段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读,让我们去感受作者的想法吧。
(2)说说自己是如何理解的。
(3)交流
思考:那鲜为人知的图案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魅力”一词怎样理解?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往小处说是什么意思?那么如果从大处说该怎么讲呢?(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板书: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悟
1、为什么人们都不会想着拦腰切苹果呢?
2、说说你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想到什么?
五、拓展练习
从小男孩横切苹果的方法中,体会到学习或生活中这方面的例子说一说。
教学反思:
《苹果里的五角星》有两个对应的词,即“魅力(创造力)”与“循规蹈矩”。学习这一课,我个人认为,应该在反复阅读中,让学生充分地认识这两个词的内涵。这两个词如果不能够走进学生的头脑,这是此课的失败。因为这两个词非常关键,引导学生反复想,他们就能够感觉这两个词代表的东西太多了。课文中的“魅力”,其实就是“创造力”的一种解释,课文是怎么讲魅力的?最后自然段的三个“传”字就是的解释,课文中具体讲述那个幼儿园的小男孩也愿意、主动“传”,这其实是对“魅力”一词最“神”诠释。这说明任何一个创造都是具有“魅力”的,人们都愿意传的,也是人们都愿意拥有的。
至于“循规蹈矩”,我个人认为,那是一种理性,那是一种反思。也就是说,这一课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为什么我们不能够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那是因为循规蹈矩,那是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沿着一条路走,肯定发现不到新大陆。
因为不小心,几千年来人们不知道摔碎过多少东西,那些碎片自然就沦为垃圾。后来,有位有心人就把这些碎片拿起来,一片片地称重量,从中却发现了神奇的东西。经过几次的摔碎,再一片的称量,结果发现了轰动世界的重要理论,现在的文物修复都用上了这一理论。我想苹果里的五角星的发现与称量这些碎片都是一样的。“循规蹈矩”的人太多了,减少这种人,从小懂得这个道理,其实就是拥有魅力。
让学生手中拥有一个拦腰切着的苹果,不是一篇文章就能够做到的,这需要学生不断阅读,不断研究,并且用自己的双手去阅读、研究。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6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2. 感受留心观察会带来意外收获的快乐。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学中采用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畅谈。
2. 在阅读中感受通过动作语言等体现的小男孩的意外、惊喜。为学生写作奠基。
三、知识与技能
1. 理解词语的含义,并能使用它们。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感悟能力。
重点难点:
1.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感悟能力。
2.懂得换一种角度思考,就会有新的发现。
教具学具:
学具:每人三个苹果、水果刀一把
教具:自制课件
教学环境:多媒体大屏幕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苹果)苹果里有什么?【生可能回答:果核、五角星、果肉………】
2、你怎么知道苹果里有五角星?【学生会回答:看书知道的……】
你真是一个认真的孩子,能从文中获得知识。【对学生进行评价】
小男孩聪明吗?你愿不愿意和他交朋友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说苹果里有五角星的小男孩。
二、认识小男孩,见识本领
1.读读读第1、2自然段【出示课件,突出词语引导学生读出小男孩的自信】
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你能读懂什么?
交流体会:邻居家的小男孩活泼天真的特点。
你能读出小男孩的天真可爱吗?。
(生试读,师指导)
过渡:事情就是这样*静地开始,可接下来却有了意外。
2.自读第3、4自然段,请你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文中小男孩向“我”显示了什么样的本领。
a(读后交流)
b能说说你们*时是怎么切苹果的吗?为什么这么切呀?(学生回答:好切、*均)
c你们想不想试试?看看怎样切出的“五角星”最清晰?(学生切苹果,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切实理解“拦腰”、“清晰”】相继【出示苹果,学生切】【出示横切竖切图片】【出示课件帮助理解“横切面”、“清晰”’循规蹈矩”等词语指导读好感叹句,体会作者惊奇的心情】
你们*时切苹果有谁和小男孩一样?
E、今天我们知道了小男孩横切苹果并且发现里面有“五角星”,你们心情怎样?(惊喜、意外)(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习热情)【随机板书:竖切苹果 、横切苹果、循规蹈矩】
作者也和大家一样,让我们一起读读第四自然段
F.指导朗读
三、悟道理【出示课件,指导朗读引导理解“魅力”】
1.指名读第5自然段。
2.用上文的词语说说第一句里的“这样切苹果”是指怎样切。
两次用“也许是出于”表示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不确定的猜测语气。
3.指名读最后三句话。
① “鲜为人知的图案”指的是什么?
②从哪里看出它“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一句的含义?
4.小结: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四、总结全文。
因为习惯我们不再思考,缺少了创造,因为爱美我们往往忽略丑陋,恕不知丑的东西也有美的一面。不过值得老师高兴的是你们有创造性地学习了本文。
2.讨论交流:你从小男孩横切苹果后所带来的有趣发现中受到什么启发?
你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7
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情境中学习,要注重学生对知识过程的体验,体现其主动发展,发展其创造力。因此这节课的设计,我大胆尝试,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其动手体验发挥创造力发现新事物的过程,以及体验将创造力所发现的新事物大胆运用到生活中的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巩固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方法,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能力目标:
1.品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学会用抓关键词的方法体会,说己的感悟,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动手实践的方法”学习第四、五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情感目标:理解小男孩能切出“五角星”的原因,并通过这个故事受到启示,要敢于质疑传统打破常规,考虑问题常常要换种方法,换个角度。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从而体会文章的内涵,并以此作为朗读的依据。
2.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小男孩能切出“五角星”的原因,并通过这个故事受到启示,要敢于质疑传统打破常规,考虑问题常常要换种方法,换个角度。
教学策略和学法设计:
1.《苹果里的五角星》讲的是美国小男孩用创造力发现了新事物,我在教学时设计拓展,让学生将小男孩发挥创造力发现的新事物运用到了生活中。
2.指导学生紧紧围绕课后问题展开讨论,学会在合作交流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3.引导学生读书圈画、讨论交流、朗读感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1.准备每人一只苹果,一把小刀。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你们知道的四大发明吗?谁来介绍一下?{火药、造纸、指南针、活字印刷}
2.其实任何发明起初都源于对事物的主动探索和发明者的善于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是一个美国小孩的发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和四大发明一样伟大!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这课文,相信你们一定会大开眼界。
二、复习生字(多媒体动画“送苹果”的形式,激发兴趣)
瞧不起横切拦腰生疏幼儿园图案感触五角星鲜为人知清晰循规蹈矩
三、新授
(一)用“读中感悟的方法”学习第三段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活泼可爱、好奇心强、乐于与人交往的小男孩,他几乎每天都向我报告新闻、显示新本领。
1.默读第三段,思考:
①这一次,他又带来了什么新本领?
②这种新本领新在哪?
2.演示比较理解:“通常人切苹果的方法”和“小男孩拦腰切的方法”(板书:拦腰切)
①与众不同的做法,有什么新发现?(板书:苹果核像五角星。目的:引出“清晰”的句子,让学生理解后用“清晰”造句。)
②从小男孩显示新本领的语言和动作中你读懂了什么?(目的:让学生学会用抓关键词的方法体会,说己的感悟。)
③指:谁能用朗读把自己的感悟表现出来?——屏示/指/
④:你们听出了什么?还有什么不同的感受,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2.教师范读:老师读得怎么样?
你能从文中找出关键词说出你的理由吗?还可以给我提提建议吗?(目的: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从而体会文章的内涵,并以此作为朗读的依据。)
3.齐读第三段。
(二)用“动手实践的方法”学习第四、五段
A、动手体验:学生自由切苹果。(体验创造力能发现新事物的过程)
1.创设采访情景,理解“循规蹈矩”
①谁来说说,通过自由切苹果你有什么新发现?
②为什么大多数同学都会这样“拦腰切”?(照课本——这是你的好奇心)
③如果没看课本,你*时是怎么切苹果的?你怎么知道这样切?(大人说的或*时习惯)
④像这样别人怎么说怎么做,自己就跟着怎么说怎么做,这就叫“循规蹈矩”。
2.启发思考,理解“创造力”
①想一想,如果每个人都循规蹈矩的还能发现苹果里隐藏的五角星吗?为什么?
②同学们,那怎样才能做到不循规蹈矩呢?
教师:用别人没做的方法再换一种切法
③自由读最后一段,“换一种切法”叫什么呢?{板书:创造力}
④人的创造力是什么?请你在课文中勾画出句子。
学生汇报,教师:往大处说,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想法和做法,也就是让我们换种新的方法或变个角度思考问题。
3.学生质疑:还有什么不懂的词句和问题,可以提出来?(“魅力”:查字典理解意思;找出文中句子理解,仿造造句。)
4.拓展:举例说一说创造力在生活中的体现和运用。
教师:其实创造力的运用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让一切变得更美好。
B、动手体验:制作精美果盘(体验运用创造力发现的新事物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的过程)。
1.师:请同学们开动脑筋运用我们刚才在苹果里发现的五角星制作一个精美的果盘,让后排老师的眼睛亮起来、口水流出来——这就是创造力在生活中的运用!
2.轻松的音乐声中,学生动手体验。
3.展示学生作品,让其介绍创作意图。(目的:提高学生听和说的能力,让孩子在交流中学习。学生智慧的光芒在闪烁,正是他们创造力大胆运用的体现。)
四、畅谈收获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你想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收获?
2.教师:生活中如果我们考虑问题也换种方法,换个角度,同样也会有新的发现,得到新的惊喜。
板书设计:5苹果里的五角星
拦腰切苹果核像五角星
创造力
练习设计: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多媒体动画“送苹果”的形式复习生词,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
2.用“清晰”“魅力”进行说话练习,反馈对词语的理解。
3.用抓关键词的读书方法体会文本感情,练习朗读。
4.利用在苹果里发现的五角星,动手制作精美果盘,体验运用创造力发现的新事物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5.介绍自己拼盘的创作意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8
教学目标
1、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掌握文中生字新词。
2、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实践操作理解、运用文中词句。
3、感悟创造的思维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
2、准备每人一只苹果,一把小刀。
3、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前,想请大家认识两样东西。
1、看五角星
你觉得这些五角星怎么样?在哪儿见过?板书:五角星
2、拿苹果交流:吃过吗?感觉如何?知道苹果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吗?预习了课文的同学都知道,在苹果里还有什么?书:苹果里的
3、过渡:看样子,课文大家都已经预习好了,能说说通过预习你学会了什么吗?
二、检查预习,感知课文
1、映示生字:练读
2、映示新词:练读
3、通过预习,你认为这些生字新词中,哪些字的哪些地方在写的时候要注意?
4、大家生字新词的预习能力很强,课文朗读预习的怎么样呢?
指定五位同学,并对其他学生提出听读要求:
如果谁能听出他们朗读中的错误,那就说明你的水*更高。请每位同学手中拿一支笔,准备记下他们读错的地方,等一位同学读完了再指出他读错的地方。
5、通过预习,和刚才听读课文,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
点拨:
(1)常客。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2)苹果有两种切法。
(3)……
6、通过课前的预习和刚才的学习,你现在最想干什么?
引出切苹果,看苹果里的五角星。
三、品读课文,感悟体验
1、引导讨论:小男孩是如何切的?学生比划动作,理解“拦腰”和“切下去”,映示图片。
2、我们*时一般是怎么切的?映示图片。大家都是这样一种切法,那么这种切法就可以说成是什么样的切法?(通常)我们每个人都按照这种通常的方法来切,没有人用其他的方法来切,这种切法还可以说成是什么样的切法?(循规蹈矩的切法),这种切法我们都很熟悉,那么这种切法又可以说成是什么样的切法?(不生疏)
3、小男孩的切法可以说成是一种什么样的切法?
4、我们的切法和小男孩的切法不一样,谁能用连贯的话来描述一下这种情况?如果能用上“却”这个字就更好了。
指导不同的说法,如:通常、循规蹈矩等
5、弄清楚了这两种不同的切法,现在我们请同座位的两位同学合作,一只苹果按通常的方法切,一只苹果按小男孩的方法切,切后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6、交流: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用上“……却……”、“横切面”、“清晰”……,并在观察中理解“横切面”“清晰”等词。指导造句:你*时清晰地看到过哪些东西?
映示文中句子: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
读后比较: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像一颗五角星。
联系上下文理解“果然”。
7、刚才我们发现了两种不同的切法,有两种不同的结果,我们从未见过“拦腰”切的方法,所以也从未见过苹果里的五角星。不同常规的方法带来了不同常规的结果。对于这两种情况,谁也能用连贯的话来说说我们的感受,最好也能用上“却”。
引导不同的说法。
映示文中的一段话,读。
8、小结:刚才,我们用两种不同的切法切开了苹果,看到了两种不同的情况,也描述了我们亲自体验后的感受,并且用上了文中的新词。现在能不能把这个过程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要注意说清楚怎么切的,说清楚看到了什么,说清楚自己的感想,尽量学用上文中的词句。先请大家在小组里说说。
小组内练习,推选代表。
指名代表发言。
9、讨论:你喜欢哪种切法?为什么喜欢这种切法?自读第五自然段,看能不能用上第五自然段的一些词句来回答:我喜欢小男孩的切法,是因为。
(1)自读思考
(2)交流:指导用上“魅力”“创造力”
a随机指导理解“魅力”:
你为什么要用上“魅力”这个词来表达你对小男孩切法的喜欢?板书:魅力
映示句子: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引导:句中的“魅力”说得是什么东西?理解“图案”和“鲜为人知”。
五角星有这么大的魅力,以前有没有想到?没有想到这个意思,这句话中有一个字表明了,是哪个字?(竟)指导朗读这句话。
第五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能说明五角星有很大的魅力,看出来是哪一句话吗?
指导造句:*时见过哪些有魅力的东西?
小结:这样有魅力的五角星,谁不喜欢呢?
b随机指导理解“创造力”:
你为什么要用上“创造力”这个词来表达你的喜欢?板书:创造力
联系课文内容点拨:创造力——创造的能力——不同的切法。板书: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映示句子: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联系*时的生活经验,“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还可以说成换一种干什么事的方法?
映示: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的方法。
讨论:文中哪一种做法是没有创造力的做法?哪些词语不能说明有创造力?
小结:有了这种创造力,就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五角星”,做出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有魅力的东西来源于创造力。完成板书: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9
教学目标
1、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掌握文中生字新词。
2、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实践操作理解、运用文中词句。
3、感悟创造的思维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
2、准备每人一只苹果,一把小刀。
3、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前,想请大家认识两样东西。
1、看五角星你觉得这些五角星怎么样?在哪儿见过?板书:五角星
2、拿苹果交流:吃过吗?感觉如何?知道苹果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吗?预习了课文的同学都知道,在苹果里还有什么?书:苹果里的
3、过渡:看样子,课文大家都已经预习好了,能说说通过预习你学会了什么吗?
二、检查预习,感知课文
1、映示生字:练读
2、映示新词:练读
3、通过预习,你认为这些生字新词中,哪些字的哪些地方在写的时候要注意?
4、大家生字新词的预习能力很强,课文朗读预习的怎么样呢?
指定五位同学,并对其他学生提出听读要求:
如果谁能听出他们朗读中的错误,那就说明你的水*更高。请每位同学手中拿一支笔,准备记下他们读错的地方,等一位同学读完了再指出他读错的地方。
5、通过预习,和刚才听读课文,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
点拨:
(1)常客。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2)苹果有两种切法。
(3)……
6、通过课前的预习和刚才的学习,你现在最想干什么?
引出切苹果,看苹果里的五角星。
三、品读课文,感悟体验
1、引导讨论:小男孩是如何切的?学生比划动作,理解“拦腰”和“切下去”,映示图片。
2、我们*时一般是怎么切的?映示图片。大家都是这样一种切法,那么这种切法就可以说成是什么样的切法?(通常)我们每个人都按照这种通常的方法来切,没有人用其他的方法来切,这种切法还可以说成是什么样的切法?(循规蹈矩的切法),这种切法我们都很熟悉,那么这种切法又可以说成是什么样的切法?(不生疏)
3、小男孩的切法可以说成是一种什么样的切法?
4、我们的切法和小男孩的切法不一样,谁能用连贯的话来描述一下这种情况?如果能用上“却”这个字就更好了。
指导不同的说法,如:通常、循规蹈矩等
5、弄清楚了这两种不同的切法,现在我们请同座位的两位同学合作,一只苹果按通常的方法切,一只苹果按小男孩的方法切,切后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6、交流: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用上“……却……”、“横切面”、“清晰”……,并在观察中理解“横切面”“清晰”等词。指导造句:你*时清晰地看到过哪些东西?
映示文中句子: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
读后比较: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像一颗五角星。
联系上下文理解“果然”。
7、刚才我们发现了两种不同的切法,有两种不同的结果,我们从未见过“拦腰”切的方法,所以也从未见过苹果里的五角星。不同常规的方法带来了不同常规的结果。对于这两种情况,谁也能用连贯的话来说说我们的感受,最好也能用上“却”。
引导不同的说法。
映示文中的一段话,读。
8、小结:刚才,我们用两种不同的切法切开了苹果,看到了两种不同的情况,也描述了我们亲自体验后的感受,并且用上了文中的新词。现在能不能把这个过程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要注意说清楚怎么切的,说清楚看到了什么,说清楚自己的感想,尽量学用上文中的词句。先请大家在小组里说说。
小组内练习,推选代表。
指名代表发言。
9、讨论:你喜欢哪种切法?为什么喜欢这种切法?自读第五自然段,看能不能用上第五自然段的一些词句来回答:我喜欢小男孩的切法,是因为。
(1)自读思考
(2)交流:指导用上“魅力”“创造力”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10
教材依据: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5课。
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即事悟理,明白真谛。
2、设计理念:合作探究,老师点拨。
3、思路提要:悬疑——感受——悟理——迁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词,会用“魅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1、读好人物对话,读好第四节、第五节。
2、启迪、教育学生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准备:
“创新”故事一个,“创新”名言两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故事引入。(此处应选择通过创新取得成功的典型案例作为故事素材)
2、今天我们将要一起来学习一篇与这个故事有些相似之处的课文,那就是《苹果里的五角星》(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课题。(生齐读)
3、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指名回答或质疑)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我们现在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如大声读、小声读、默读等方式自由阅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长句子的停顿,并且要边读边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2、好,现在哪位同学愿意来告诉大家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些什么?(指名回答)
3、集体讨论课文层次。(按叙述与议论把课文分为两部分)
三、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3、理解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述质疑引入。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孙青
通过熟悉课文,我们认识了两位小朋友,一个大点,一个小点。说实话,老师对他们都挺喜欢,不过,如果让作选择,你更喜欢哪一个,说说理由。(此处会出现两种情况,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并为精读课文铺*道路。)
二、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那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同学,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请男同学一起来读一下课文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个小男孩是个怎样的同学呢?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2)指名回答。教师适时引导。
(3)这次他又要显示一个新本领,他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读出神秘的语气)
2、学习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1)他的新本领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请女同学一起来读一下这三个自然段,男同学认真听,想想他这次带来的新本领是什么?
(2)指名回答。那么他是怎样显示他这一项新本领的呢,同学们到第三自然段去找找,有哪些动词?(着重探讨“举”字内涵)
(3)从小男孩的动作可以看得出他确实是一个非常聪明可爱的男孩,而“我”一开始相信小男孩的“新本领”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指导分角色朗读)
(4)在“我”看见小男孩显示的新本领以后,“我”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学生圈画)
(5)“我”是那样惊喜万分,激动不已,那小男孩到底是怎样切苹果的?怎样是拦腰切?怎样是通常的切法?谁来示范一下?(黑板上画苹果,学生来“切”)
3、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真的是太神奇了!苹果里真的有五角星。作者在看到这一切以后,想到了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个自然段,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作者的想法。
(2)“魅力”表现在哪里?(抓住三个“传”理解)
(3)怎么理解“创造力”?(分别从“小处说”和“大处说”来讨论,此处是本课的难点)
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是的,创造力就是打破常规,那为什么别人没有想到拦腰切苹果呢?分小组讨论一下。
(因为好看,人们看不到丑拙之中也有美;因为公*,人们少了发明创造;因为方便,人们少了发现;因为习惯,人们少了思考……)
2、再读课文。
四、作业。
1、我有一双智慧的眼睛。(打破常规去发现身边的秘密)
2、搜集几条与创新有关的名言。(先展示两条这样的名言)
3、查资料:是谁第一个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
附:板书设计:
5、苹果里的五角星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孙青
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我为镇公开课准备的,老师们的评课使我深有感受。首先是应做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与单项彰显。课堂教学的实施是三维目标统一的过程,缺一不可,但前面的目标最终是为情感目标服务的。其次是更深切地体会到“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本文内容简单,蕴涵道理,在学生理解课文后,就该让他到生活中去运用体会了。最后是“放”与“不放”截然不同。很多时候老师不敢放手给学生,怕收不回头,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师生的活动。实际上,当我们都相对自由了,很多火种就会燃烧起来。
《苹果》教案10篇(扩展6)
——《苹果》中班教案3篇
《苹果》中班教案1
水果是孩子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苹果和橘子更是他们常吃的水果。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明显的特征已经被孩子们自觉关注和发现,在品尝水果中经常能听见幼儿之间关于水果特征的交流:我的苹果比你的大,我的苹果是红颜色的,你的有点绿;我的橘子好酸呀……《苹果和橘子》主题在不知不觉中开展了。
小小的水果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利用水果的外形特征引导幼儿探索发现,进行自主学习。让孩子们学习有意观察,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和建构大小,更是歌舞表演和语言表达的情景化资源。
主题的开展,孩子们会对常见水果的特征和异同有更细致地观察和直接地了解,并初步学习观察事物、分辨事物不同特征的一些方法。同时在品尝水果中鼓励幼儿自己剥橘子,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给爸爸妈妈的建议:
1、您不妨与孩子一起去购买几种孩子喜欢的水果,其中包括一些孩子不认识、对此有兴趣的水果,向孩子介绍其名称,并将这种水果带到幼儿园和同伴分享、认识。
2、和孩子一起做水果色拉,在看看、切切、尝尝的过程中一起说说水果,感受水果的整体与部分,了解水果的不同特征和味道。
3、在孩子品尝水果的过程中,您不妨问问孩子:有几只水果?橘子有几瓣?苹果橘子排排队等。
4、帮助孩子收集各种有关水果的玩具,如:苹果小包、橘子果盒,制作水果娃娃等。
5、天气转凉,为了不让宝宝着凉,教宝宝学会自己穿衣裤,并尝试自己将衣服塞进裤子里。
《苹果》中班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在*衡木以及间隔物体上行走,锻炼幼儿的*衡能力。
2、鼓励幼儿勇敢的参与活动,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协调性。
二、活动重点
锻炼幼儿的*衡能力。
叁、活动准备
1、*衡木叁块、叁个箭头标记,叁条颜色路线、哨子、空筐3个、苹果若干(用泡沫纸制作)。
2、每人胸前贴好一个颜色标记。
3、音乐《郊游》、《摘苹果》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以谈话的形式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的天气真好,想不想出去郊游啊。
2、放《郊游》的音乐,师生一起做模仿动作。
(1)上肢运动:秋天到了,秋风轻轻的吹,苹果树,摇摇摇。
(2)下蹲运动:秋风把苹果吹到了地上,我们把他们捡起来。
(3)体转运动:苹果树妈妈真高兴,身体摇摇,说谢谢小朋友,小朋友说不用谢。
(4)今年苹果大丰收,小朋友们真高兴。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练习*衡木
师:小朋友们,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果园里的叔叔阿姨摘了好多的苹果,来不及运出来卖。想请小朋友们帮忙。
师:可是运苹果,先要过一座小桥,那怎么过小桥呢?
师:那我们一起走走看。(第一次)
注意:
①我们分成红队、蓝队、绿队,从桥下箭头开始排队,一个一个慢慢的过小桥,过完小桥后,从自己的颜色路线返回。
②听到哨声,马上停止排队。
师:请一个小朋友来示范走一下,刚才你是怎样过桥的。
师小结:塬来这样走才安全。(抬头挺胸,手伸*,一步一步向前走)
师:刚才这个小朋友的方法很好,我们再来学一学吧。(第二次)
注意:
①走时慢慢走,不要推。
②小朋友和老师边走边念儿歌(走走走,走小桥,一个跟着一个走,抬头挺胸,手伸*,一步一步向前走。)
2、引导幼儿走小木桩
师:刚才小朋友走小桥都走得很棒。请站在箭头上的第一个小朋友把你的队伍带到和你一样颜色的圆点上来。接下来我们再来学走小木桩,小木桩怎样走谁想来试试看。
分别每队请一位小朋友来试一试
师:要求:看一看,那个小朋友走得最稳,为什么?
师:请刚才走时一直掉下来的小朋友再来走一走(想一想为什么她会掉下来。)
师小结:眼睛看着小木桩,一步一步小心走
师:请小朋友们用正确的方法再来练一下走木桩。
注意:眼睛看着小木桩,一步一步小心走
3、游戏运苹果
(1)请小朋友返回箭头排队
师:我们的本领都练好了,现在我们去帮叔叔阿姨运苹果好不好?
师:看,果园的那边有很多的苹果,我们该怎么运呢?
师:谁想来试试看。
边走时边小结:先走过小桥,在走过小木桩,最后拿起苹果,并从颜色路线返回,把苹果放在筐里。
(2)幼儿自由练习。注意:走时要小心,每个宝宝一次只能运一个苹果。
(3)小结练习情况
师:刚才小朋友运了很多的苹果,现在我们来比赛吧,看哪对运的最多。
注意:
①一定要安指定的路线走
②第二个小朋友一定要等第一个小朋友拍到手后才能出发。
(4)大家一起数一数比比谁运的多
4、结束部分
师:叔叔阿姨谢谢小朋友的帮忙,他们说明年请你们来帮忙摘苹果,愿不愿意。
师:那我们先来练习一下吧。
边听音乐边学歌舞《摘果子》。
五、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苹果》中班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内容,学说语句:要是我也……
2.在阅读过程中,感知动物的特长,大胆联想。
3.乐意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初步感知用自己的特长来解决问题的道理。
二、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对袋鼠、犀牛、海狮等动物的特点有一点了解。
物质准备:课件。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介绍图书名称。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吃苹果吗?为什么喜欢?
--出示图书封面《了解名称》
师:鼠小弟站在苹果树下,望着红红的大苹果,想一想鼠小弟用什么办法才能摘到苹果?(幼儿大胆猜测。此处突出鼠小弟的小和矮)师:鼠小弟吃到苹果了吗?我们一起来看这个故事《想吃苹果的鼠小弟》吧!
2.看图阅读,学说语句:要是我也……
(1)集体阅读小鸟,小猴摘苹果,学说句型
①师:(出示图1)谁来了,发生了什么事?(关键词:鸟、飞)看到乌鸦吃了一个苹果,想吃苹果的鼠小弟会有什么想法呢?(幼儿猜测)师:(出示图2),看!鼠小弟在干什么呀?(给与幼儿充分表达的空间,包括学学动作、表情,教师都给与肯定)为什么要这样做呀?
小结:你们说的太好了,鼠小弟就是这么想的:要是我也有翅膀……我们一起来学学鼠小弟,我们一边说一边做。
②师:(出示图3)谁也来摘苹果了?(猴子)猴子是怎么摘苹果的?(爬树)看到猴子摘了苹果,想吃苹果的鼠小弟会有什么想法呢?(幼儿猜测)师:(出示图4)看,想吃苹果的鼠小弟在干什么呀?它为什么要这样做?
师:对,鼠小弟想:要是我也能爬树……我们也来学学这只鼠小弟!
(2)自主阅读画面,观察大象、长颈鹿摘苹果,引导幼儿表达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谁会来摘苹果?等会把你看到的告诉我们!
(播放图5、6、7、8)师:你看到了什么?鼠小弟会怎么想?请你用"要是我也……"的话来说一说!
(幼儿大胆表述,教师引导)师:我们一起来看看!
小结:小鸟会飞,猴子会爬树,大象有长长的鼻子,长颈鹿也有长长的脖子,他们都能轻松地吃到苹果,而鼠小弟没有这些本领,费了很大的劲儿也没能吃到苹果。
(3)发挥联象,大胆创编袋鼠、犀牛如何利用自己的长处摘苹果师:袋鼠,犀牛也来了,他们又会用什么本领来吃苹果呢?想吃苹果的鼠小弟看了又会怎么做,怎么想呢?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教师巡回倾听、引导。
师:谁愿意来说说袋鼠怎么摘苹果?鼠小弟会怎么想?
师:犀牛呢?是这样吗,我们赶紧看一看!
(幼儿说完分别看图阅读)小结:袋鼠能一下跳的很高,犀牛力气非常的大,他们也都能吃到苹果,而鼠小弟还是没有这些本领,不但吃不到苹果,反而搞的自己鼻青脸肿的。
师:看着动物们一个一个摘走了苹果,他会怎么样?(很伤心,不开心)
3.续听故事,感受乐趣
(1)教师继续讲述,幼儿猜测结果师:就在鼠伤心难过的时候,来了一只海狮,鼠小弟问它:你会飞吗?你会爬树吗?……海狮回答说:不过,我有一个本领……)师:咦?!海狮有什么本领呀?他会怎么做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合理想象)
(2)揭晓答案师:看看猜对了吗?(顶、合作)有趣吗?
4.完整感知欣赏故事,经验迁移师:故事名字还记得吗?我们来完整的欣赏吧!
--完整倾听,并提问师: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你喜欢海狮吗?为什么?
小结:原来帮助别人是件很快乐的事。我们小朋友和鼠小弟一样还小,力量有限但只要我们友好合作,就能把*时不能做到的事完成。很鼠小弟一样不要放弃、勇敢地尝试、努力学习,一定能成功。
活动反思: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这本书内容生动而有趣的。在这个愉快的故事中,孩子们翻开一页一页的图画,和许多的动物交朋友,每个动物都有它可爱之处,孩子们随着故事的发展去猜测,下一页上场会是谁呢?鼠小弟吃到苹果了吗?怎样能吃到呢?小小的"悬念牵引着孩子们一页一页翻开过去。故事采用了重复的结构方式,故事的画面也生动便于幼儿能理解画面的内容,这样的绘本是非常适合孩子阅读的。在选材设定后,从活动的设计中,一反面针对绘本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根据中班幼儿发展水*采用一些策略并根据具体的实施进行反思:
1、从本次教学活动中,选材较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目标还是基本的达成,活动的层级性也较为的清晰。
2、故事的结尾事先在幼儿第一次的自由阅读中先是用夹子夹好,没有公布的。在看完前半部分后,让幼儿猜测,再进一步引导让幼儿根据海狮的特点进一步的猜想,当出示结果,看到画面鼠小弟被海狮高高地抛到空中的画面时,孩子们发出了满足的笑声,噢,原来如此。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充分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而且也能有效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效果较好。
3、在故事的讲述过程中也考虑了层次性的,一共有六个动物出场的画面,前两个是我完整讲述,第三个是讲一半,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讲述,后面是尝试让幼儿完整的进行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为了调动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模仿动物的动作,效果较好,但在今天的教学中,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孩子的语言讲述能力了解不多,因而也出现了部分孩子不是能积极的在集体面前讲述。回答问题的孩子比较的局限,孩子的积极性也没能完全的调动上,和我在本园的试教中有些差距。在教学过程中也较急。这也为以后借班上课中积累经验,当在教学的过程中,能根据孩子的现有水*及时地调整,适当的进行引导。
4、多媒体的设计、运用、经济、高效、服从教学的需要从这几个方面看,在今天的教学中还是较体现了媒体教学的优势的。在对媒体的设计中不是仅做为一本大书用,在设计中采用了链接的手段,在幼儿说到哪一个画面在课件中能很快地呈现。在讲述故事中,根据已有自己的水*PPT的制作采用了“动画”的手段,使画面能更直接的向幼儿反映出每一个动物取苹果的过程,也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较强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5、在教学活动中我设计是与阅读活动靠的较为的密切,因而导致出今天活动中的问题,首先是在图本的准备上,由于数量有限,我采用了两人一本的方式,效果不是很理想,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互相的干扰对方。不能给孩子一个阅读的条件。而且自身对领域了解的不透彻,导致了活动语言教学和阅读教学有些混在一起。在张老师的指导中,阅读活动要求图文相结合,而在今天的活动中,没有突出这一点。这也是自身的专业技能上要进一步的提升和学习。
6、在教学中,同行们也提出了在故事讲述后,可以提炼一些情感,让幼儿明白“只要想办法,人小也没关系。”针对以上所提出的问题,也会在本园进行尝试教学。反思实践再反思使自己能够更快的成长。
《苹果》教案10篇(扩展7)
——小班歌曲教案:苹果
小班歌曲教案:苹果1
一、活动目标: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根据歌曲内容,做简单的动作。
2、能用肢体语言表达歌曲的快慢,愿意和老师同伴一起参与歌唱活动。
二、活动准备:
立体苹果树一棵、音乐。
三、活动重难点:
1、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难点:用肢体语言表达歌曲的快慢。
四、活动过程:
1、导入
(1)播放背景音乐《苹果》,邀请孩子们坐上老师的幸福列车去果园玩。
(2)说一说,果园里的苹果长什么样子呀?
2、新课学习
(1)欣赏歌曲
你们听,老师还会边唱歌边摘苹果呢。教师范唱新歌,幼儿理解歌词。
(2)学唱歌曲
教师带领幼儿玩游戏“摘苹果” (游戏中学会歌曲),师幼边摘苹果边唱歌,直到一棵树上果子摘完。
(3)演唱歌曲
听音乐演唱歌曲,配上适当的身体动作表现:树上许多红苹果,孩子指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摘苹果。我们喜欢吃苹果,做吃苹果样子。身体健康多快乐,做健康状竖起大拇指。
3、运苹果 (感知歌曲快慢)
果子摘完,让孩子扮车车船船将果子运到指定地点,能用肢体语言表达歌曲的快慢。
4、结束(吃苹果)
劳动成果分享,吃苹果。
5、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创编歌词除水果外,还可以用常见的蔬菜的名称进行替换。
《苹果》教案10篇(扩展8)
——红红的苹果教案
红红的苹果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团纸球的方法装饰苹果,发展幼儿的手部动作。
2.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3.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活动的乐趣。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画有苹果轮廓图片、大树2棵、固体胶水、皱纹纸条、筐若干。
活动过程:
1.歌曲导入,请幼儿大胆说一说。
T:果园里的苹果都熟了,我们一起去摘吧。(师幼一起唱歌)
哇!摘了这么多的苹果。
你们喜欢吃苹果吗?
2.出示大树,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T:那苹果长什么样子的啊?
(圆圆的,大大的,红红的。)
苹果长在哪里的呀?
对了,长在树上的。看,这里有两棵大苹果树,可是上面有没有苹果啊?
(没有)
没关系,老师来变一个红红的大苹果。
我变,我变,我变变变,瞧!(出示苹果粘贴画)
你们想不想也来变啊?
3.出示空白苹果图片,教师讲解示范操作步骤。
T:这也是一个苹果,哪个苹果好看啊?
那我们把这白白的苹果穿上一件好看的衣服吧!
先请小朋友们拿一张纸片,把它放在手心里,压一下,团起来,就像做汤圆一样。
一起和老师来做做看。(幼儿空手跟老师模仿)
好了,一个纸球做完了。然后把胶水的帽子打开,放在筐筐里,拧出一点胶水,把团好的纸球粘上胶水,放在苹果身上白白的地方。
粘在苹果的哪里?里面还是外面?记得小手要用力按一下哦!
我们再多做一些纸球,把苹果白白的地方全部填满了。
用完胶水,记得要把帽子盖好了哦!
这样,一个红红的大苹果就做好了,我们把它送给果树妈妈吧。
现在请你们轻轻抱起椅子,去变吧!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作品展示。
T:请把变好的苹果都送给果树妈妈,然后快回去坐好。
6.小结。
教师以鼓励幼儿为主,让他们感受活动的乐趣。
推荐访问:教案 苹果 《苹果》教案【10篇】 《苹果》教案1 小班音乐《苹果》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