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规章制度 > 应急预案制度主要内容(16篇)

应急预案制度主要内容(16篇)

时间:2022-11-20 19:25:03 来源:网友投稿

应急预案制度主要内容(16篇)应急预案制度主要内容  应急预案内容包括3篇  应急预案内容包括1应急预案的编制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基本的原则方针:是制定安全  根据施工特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应急预案制度主要内容(16篇),供大家参考。

应急预案制度主要内容(16篇)

篇一:应急预案制度主要内容

  应急预案内容包括3篇

  应急预案内容包括1应急预案的编制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基本的原则方针:是制定安全

  根据施工特点和任务,分析本工程可能发生较大的事故和发生位置、影响范围等。如列出工程中常见的事故:建筑质量安全事故、施工毗邻建筑坍塌事故、土方坍塌事故、气体中毒事故、架体倒塌事故、高空坠落事故、掉物伤心事故、触电事故等;对于土方坍塌、气体中毒事故等应分析和预知其可能对周围的不利影响和严重程度。

  四、应急机构组成后,应明确责任和分工。1.包括指挥机构和救援队伍的组成,具体指挥机构组成可列附表说明。企业或工程项目部应成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企业经理或项目经理、有关副经理及生产、安全、设备、保卫等负责人组成,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或小组(可设在施工质安部),日常工作由质安部兼管负责。发生重大事故时,领导小组成员迅速到达指定岗位,因特殊情况不能到岗的,所在单位按职务排序递补。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成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由单位经理为总指挥,有关副经理为副总指挥,负责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提醒注意的是:救援队伍必须是经培训合格的人员组成。2.职责:如写明指挥领导小组(部)的职责;负责本单位或项目“预案”的指定和修订;组建应急救援队伍,组织实施和演练;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组织和实施求援行动;组织事故调查和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

  3.分工:写明各机构组成的分工情况。如,总指挥:组织指挥整个应争救援工作;安全负责人;负责事故的具体处置情况;后勤负责人;负责应急人员、受伤人员的生活必须品的供应工作。

  五、报警与通讯方式。写出各救援电话及有关部门、人员的联络电话或方式。如写出:消防报警公安:110,医疗:120,交通、省市县建设局、安监局电话、工地应急机构办公室、可提供救援协助临近单位电话等。六、事故应急救援步骤。1.写明应急程序:如重大事故。首先发现紧急大声呼救-条件许可紧急施救-报告联络有关人员(紧急时立刻报警、打救助电话)成立指挥部(组)必要时向社会发出救援请求-实施应急救援、上报有关部门、保护事故现场等-善后处理;一般伤害事故。首先发现者紧急大声呼救-条件许可紧急施救-报告联络有关人员-实施应急救援、保护事故现场等-事故调查处理。2.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可根据工程项目可能发生的事故列表写出事故类别,事故原因,现场救援措施等。七、相关规定与要求。要写明有关的纪律,救援训练、学习等各种制度和要求。建筑施工是属于高危险的工作,事故的发生无法完全避免。因此大家必须重视和认真编制好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突

  发事故处理,提高应急救援快速反应能力,减少施工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应急预案内容包括2应急预案一般建立在综合防灾规划上,其几大重要子系统为: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体现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应急预案类型应急行动指南或检查表。针对已辨识的危险制定应采取的特定的应急行动。指南简要描述应急行动必须遵从的基本程序,如发生情况向谁报告,报告什么信息,采取哪些应急措施。这种应急预案主要起提示作用,对相关人员要进行培训,有时将这种预案作为其他类型应急预案的补充。应急响应预案。针对现场每项设施和场所可能发生的事故情况,编制的应急响应预案。应急响应预案要包括所有可能的危险状况,明确有关人员在紧急状况下的职责。这类预案仅说明处理紧急事务的必需的行动,不包括事前要求(如培训、演练等)和事后措施。互助应急预案。相邻企业为在事故应急处理中共享资源,相互帮助制定的应急预案。这类预案适合于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以及高风险的大企业,需要高效的协调管理。

  应急管理预案。应急管理预案是综合性的事故应急预案,这类预案详细描述事故前、事故过程中和事故后何人做何事、什么时候做,如何做。这类预案要明确制定每一项职责的具体实施程序。应急管理预案包括事故应急的4个逻辑步骤:预防、预备、响应、恢复。

  突发公共事件分类总体预案所称的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成4类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

篇二:应急预案制度主要内容

  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所需的应急准备和应急行动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其核心内容应包括:

  对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及其后果的预测、辩识、评价;应急各方的职责分配;

  应急救援行动的指挥与协调;应急救援中可用的人员、设备、设施、物资、经费保障和其

  他资源,包括社会和外部援助资源等;在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发生时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的

  措施;现场恢复;其他,如应急培训和演练规定,法律法规要求,预案的管理

  等。按照“1+4”的预案基本结构,预案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如下:

  1.基本预案(1)预案发布令城市最高行政官员应为预案签署发布令,援引国家、省和城市相应法律和规章的授权规定,宣布应急预案生效。其目的是要明确实施应急预案的合法授权,保证应急预案的权威性。

  在预案发布令中,城市最高行政官员应表明其对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的支持,并督促各应急机构完善内部应急响应机制,制定标准操作程序,积极参与培训、演习和预案的编制与

  更新等。(2)应急机构署名页在应急预案中,也可以包括各有关应急机构及其负责人的署名页,表明各应急机构对城市应急预案编制的参与和认同,以及对履行所承担职责的承诺。

  (3)术语与定义对应急预案中需要明确的术语和定义进行解释和说明。

  (4)相关法律法规列出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据。

  (5)方针与原则列出应急预案所针对的事故(或紧急情况)类型、适用的范围和救援的任务,以及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的方针和指导原则。方针与原则应体现应急救援的优先原则,如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此外,方针与原则还应体现事故损失控制、预防为主、常备不懈,高效协调

  以及持续改进的思想。(6)危险分析与环境综述列出城市所面临的潜在重大危险及后果预测,给出当地的地理、气象、人文等有关环境信息,具体包括;

  1)主要危险物质的种类、数量及特性,包括数量大或使用范围广的危险物质;

  2)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及分布;3)危险物质运输路线分布;

  4)潜在的重大事故、灾害类型、影响区域及后果;5)城市区域分布、人口、地形地貌、河流、交通干道等;6)常年季节性的风向、风速、气温、雨量及其他可能对事故

  造成影响的气象条件;7)重要保护目标的划分与分布情况;8)可能影响应急救援工作的不利条件。

  (7)应急资源该部分应对应急资源调度和经费保障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规定,并列出城市可用的应急资源情况及其来源的总体情况,包

  括:1)城市的应急力量的组成,各自的应急能力及分布情况;

  2)各种重要应急设施(备)、物资的准备情况;3)上级救援机构或相邻城市可用的应急资源。

  (8)机构与职责应列出在城市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中承担相关职责的所有应急机构和部门、负责人及其后补负责人、联络方式,明确其在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应急恢复各个阶段中的职责,包括:

  1)城市最高行政官员;

  2)应急管理部门;3)应急中心;

  4)应急救援专家组;5)医疗救治(通常由医院、急救中心和军队医院组成);6)消防与抢险(公安消防队、专业抢险队、有关企业的工程抢

  险队、军队防化兵和工程兵等);7)监测组织(环保监测站、卫生防疫站、军队防化侦察分队、

  气象部门等);8)公众疏散组织(公安、交通、民政部门和街道居委会等);

  9)警戒与治安组织(公安部门、武警,军队、联防等);10)洗消去污组织(公安消防队伍、环卫队伍、军队防化部队

  等);11)后勤保障组织(物资供应、交通,通讯、民政、公共基础设

  施等);12)其他,如新闻媒体、广播电视、学校、重大危险源单位等。

  (9)教育、培训与演练为全面提高应急能力,应对公众教育、应急训练和演习作出相应的规定,包括其内容、计划、组织与准备、效果评估等。公众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潜在的重大危险、事故的性质与应急特点,事故警报与通知的规定,基本防护知识,撤离的组织、方法和程序,在污染区行动时必须遵守的规则,自救与互救的基本常识,简易消毒方法等。应急训练包括基础培训和训

  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及其他训练等。应急演习的具体形式既可以是桌面演习,也可以是实战模拟演习。按演习的规模可

  以分为单项演习、组合演习和全面演习。(10)与其他应急预案的关系

  明确本预案与其他应急预案的关系,列出本预案可能用到的其他应急预案(包括企业预案)。(11)互助协议

  列出与相邻城市签署的正式互助协议,明确可提供的互助力量(消防、医疗、检测)、物资、设备、技术等。(12)预案管理应急预案的管理应明确:1)负责组织应急预案的制定、修改及更新的部门:2)预案的审查、批准程序;

  3)建立预案的修改记录,包括修改日期、已修改的页码、签名等;

  4)建立预案的发放登记记录,及时对已发放的预案进行更新;

  5)对应急预案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评审,保证持续改进的规定。

  2.应急功能设置(1)接警与通知

  该部分应明确24小时报警(应急响应)电话,建立接警和事故

  通报程序,列出所有通知对象的电话清单或无线频率,将事故信息及时通报给当地及上级有关应急部门、政府机构、相邻地区等。为能做到迅速准确地问清事故的有关信息,应预先设计

  事故基本信息表,以快速获取所需的事故信息。(2)指挥与控制

  指挥与控制是保证高效和有条不紊地开展事故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一个关键,在该功能中应明确:1)现场指挥部的设立程帛2)现场指挥官的职责和权利;

  3)指挥系统(谁指挥谁、谁与谁配合、谁向谁报告);4)启动应急中心的标准;

  5)现场指挥部与各应急队伍之间通讯网络的建立;6)启用现场外应急队伍的方法;7)事态评估与应急决策的程帛

  8)现场指挥与应急中心指挥的衔接;9)针对事故不同的严重程度而定的响应级别。预案编制人员应考虑针对紧急情况的严重程度,确定不同的应急行动级别。典型的响应级别通常可划分为三级,如:

  ①一级紧急情况能被一个部门正常可利用的资源处理的紧急情况。正常可利用的资源指在该部门权力范围内通常可以利用的应急资源,包括人力和物力等。必要时,该部门可以建立一个现场指挥部,

  所需的后勤支持、人员或其他资源增援由本部门负责解决。②二级紧急情况

  需要两个或更多的政府部门响应的紧急情况。该事故的救援需要有关部门的协作,并且提供人员、设备或其他资源。该级响应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来统一指挥现场的应急救援行动。

  ③三级紧急情况必须利用城市所有有关部门及一切资源的紧急情况,或者需要城市的各个部门同城市以外的机构联合起来处理的各种紧急情况,通常政府要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在该级别中,做出主要决定的通常是紧急事务管理部门。现场指挥部可在现场做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以及控制事态所必需的各种决定。应该

  由紧急事务管理部门负责解决整个紧急事件。对于不同的响应级别,城市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相应地明确事故的通知范围,应急中心的启动程度,应急力量的出动,设备、物资的调集规模,疏散的范围,应急总指挥的职衔等。

  (3)警报和紧急公告该部分包括在发生紧急事故时,如何向公众发出警报,包括什么时候、谁有权决定启动警报系统,各种警报信号的不同含义,警报系统的协调使用,可使用的警报装置的类型和位置,以及警报装置覆盖的地理区域。如果可能,应指定备用措施。在警报器发出警报的同时,应进行应急广播,向公众发出紧急公告,传递紧急事故的有关重要信息(例如,对健康存在的危险、

  自我保护措施、如何实施疏散、使用的疏散路线和蔽护所等)。在建立和实施警报和紧急公告功能时,还应考虑下列情况:1)警报盲区:2)有特殊需要的团体,例如听力障碍、语言不通的外籍人员

  或特殊场所(例如学校、医院、疗养院、精神病院,监狱或拘禁场所等);

  3)可能遭受事故影响的城市相邻地区;4)除了利用警报器和紧急广播系统外,还应考虑组织消防、公安部门和志愿组织使用机动方式(如广播车)来辅助发出警报

  和紧急公告。(4)通讯

  应急通讯是有效开展应急响应的基本保证。指挥现场的应急行动,及时地把现场的应急状况向外部通报,接受外部的应急指示以及向外部应急组织求援等,都离不开通讯保障。该部分应当说明应急中心、事故现场指挥及应急队伍、各应急部门的控制中心、人员安置场所、广播电台或电视台、医院和救护车派遣点、城市相邻的地区和军事设施、省及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和应急机构之间的通讯方法,说明主要通讯系统的来源、使用、维护以及应急通讯需求的详细情况等。充分考虑紧急状态的通讯能力和保障,建立备用的通讯系统,保证全天候持续工作的

  通讯能力。在应急行动中,所有直接参与或者支持应急行动的组织(消防

  部门、公安部门、公共建设工程、应急中心、应急管理机构、公共信息以及医疗卫生部门等)都应当:

  1)维护自己的通讯设备和尽量维持应急通讯系统,按照已建立的程序与在现场行动的组织成员之间通讯,并保持与应急中

  心的通讯联络;2)准备和必要时启动备用的通讯系统,使用移动电话或者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提供与应急中心和人员安置场所之间的备

  用通讯联接;3)恢复正常运转时或者保管前对所有通讯设备进行清洁、维

  修和维护。不同的应急组织有可能使用不同的无线频率,为保证所有组织之间在应急过程中准确和有效的通讯,应当做出特别规定。可以考虑建立统一的“现场”指挥无线频率,至少应该在执行类似功能的组织之间建立一个无线通讯网络。在易燃易爆危险物

  质事故中,所有的通讯设备都必须保证本质安全。(5)事态监测与评估

  事态监测与评估在应急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消防和抢险、应急人员的安全、公众的就地保护措施或疏散、食物和水源的使用、污染物的围堵收容和清消、人群的返回等,都取决于对事故性质、事态发展的准确监测和评估。可能的监测活动包括:事故规模及影响边界,气象条件,对食物、饮用水、卫生以及水体、土壤、农作物等的污染,可能的二次反应有害物,爆炸

  危险性和受损建筑垮塌危险性以及污染物质滞留区等。在该应急功能中应明确:

  1)由谁来负责监测与评估活动;2)监测仪器设备及现场监测方法的准备;

  3)实验室化验及检验支持;4)监测点的设置及现场工作的报告程序。

  (6)警戒与治安为保障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是十分必要的,其目的是要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

  该项功能的具体职责包括:1)实施交通管制,对危害区外围的交通路口实施定向、定时封锁,严格控制进出事故现场的人员,避免出现意外的人员伤

  亡或引起现场的混乱;2)指挥危害区域内人员的撤离,保障车辆的顺利通行;指引不熟悉地形和道路情况的应急车辆进入现场,及时疏通交通堵

  塞;3)维护撤离区和人员安置区场所的社会治安工作,保卫撤离区内和各封锁路口附近的重要目标和财产安全,打击各种犯罪

  分子;4)除上述职责以外,警戒人员还应该协助发出警报、现场紧

  急疏散、人员清点、传达紧急信息以及事故调查等。在该部分应明确承担上述职责的组织及其指挥系统。该职责一般由公安、交通、武警部门负责,必要时,可启用联防、驻军和志愿人员。对已确认的可能重大事故地点,应标明周围应

  驻守的控制点。由于警戒和治安人员往往是第一个到达现场,对危险物质事故必须规定有关培训安排,并列出警戒人员有关个体防护的准

  备。(7)人群疏散当事故现场的周围地区人群的生命可能受到威胁时,将受威胁人群及时疏散到安全区域,是减少事故人员伤亡的一个关键。事故的大小、强度、爆发速度、持续时间及其后果严重程度是实施人群疏散应予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将决定撤退人群的数量、疏散的可用时间以及确保安全的疏散距离。人群疏散可由公安、民政部门和街道居民组织抽调力量负责具体实施,必要时可吸收工厂、学校中的骨干力量或组织志愿者参加。对人群疏散所作的规定和准备应包括:1)针对不同的疏散规模或现场紧急情况的严重程度,明确谁有权发布疏散命令;2)明确进行人群疏散时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和通知疏散的方

  法;3)对预防性疏散的规定;

  4)列举有可能需要疏散的地区(例如位于生产、使用、运输、存储危险物品企业周边地区等);

  5)对疏散人群数量、所需的警报时间、疏散时间以及可用的疏散时间的估测;

  6)对疏散路线、交通工具、搭乘点、目的地(及其备用方案)所作的安排,以及保证人群疏散路线的道路、桥梁等的结构安

  全;7)对疏散人群的交通控制、引导、自身防护措施、治安、避

  免恐慌情绪所作的安排;8)对需要特殊援助的群体(如老人、残疾人、学校、幼儿园、

  医院、疗养院、监管所等)的考虑;9)对人群疏散进行跟踪、记录(疏散通知、疏散数量、在人员

  安置场所的疏散人数等)。(8)人群安置

  为妥善照顾已疏散人群,政府应负责为已疏散人群提供安全的临时安置场所,并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该部分应明确:

  1)什么条件下需要启用临时安置场所,谁有权启用;2)可用的临时安置场所;

  3)为临时安置场所的食品、水、电和通讯保障所做的安排;4)对需要安置的人群进行数量估测;

  5)对临时安置场所的治安、医疗、消毒和卫生服务安排,考虑需要特殊照顾的人群;

  6)保证每个临时安置场所都有清晰、可识别的标志和符号。(9)医疗与卫生

  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和转送医院治疗,是减少事故现场人员伤亡的关键。在该功能中应明确针对城市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为现场急救、伤员运送、治疗及卫生监测等所做的准备和安排,

  包括:1)可用的急救资源列表,如急救中心,救护车和急救人员;

  2)医院、职业中毒治疗医院及烧伤等专科医院的列表;3)抢救药品、医疗器械和消毒、解毒药品等的城市内、外来

  源和供给;4)建立与上级及外部医疗机构的联系与协调,包括危险化学

  品应急抢救中心,毒物控制中心等;5)为急救人员和医疗人员提供以化学危险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安排和要求,保证他们能掌握正确的消毒和治疗方法,以及个

  人安全措施;6)指定医疗指挥官,建立现场急救和医疗服务的统一指挥、

  协调系统;7)建立现场急救站,设置明显的标志,并保证现场急救站的

  位置安全,以及空间、水、电等基本条件保障;8)建立对受伤人员进行分类急救、运送和转送医院的标准操作程序,建立受伤人员治疗跟踪卡,保证受伤人员都能得到正

  确及时的救治,并合理转送到相应的医院;

  9)记录、汇总伤亡情况,通过公共信息机构向新闻媒体发布受伤、死亡人数等信息,并协助公共信息机构满足公众查询的

  需要;10)建立和维护现场通讯,保持与应急中心、现场总指挥的通讯联络,与其他应急队伍(消防、公安、公共工程等)的协调工作;

  11)保障现场急救和医疗人员个人安全的措施;12)卫生(水、食物污染等)和传染病源监测机构(如卫生防疫站、疾控中心、检疫机构、预防医学中心等)及可用的监测设备

  和检测方案。(10)公共关系

  该应急功能负责与公众和新闻媒体的沟通,向公众和社会发布准确的事故信息、公布人员伤亡情况,以及政府已采取的措

  施。在该应急功能中,应明确1)信息发布的审核和批准程序,保证发布信息的统一性,避

  免出现矛盾信息;2)指定新闻发言人,适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准确发布事故信

  息,澄清事故传言;3)为公众了解事故信息、防护措施以及查找亲人下落等有关

  咨询提供服务安排;4)接待、安抚死者及受伤人员的家属。

  (11)应急人员安全应急响应人员自身的安全是城市重大工业事故应急预案应予

  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该应急功能中应明确保护应急人员安全所做的准备和规定,包括:

  1)应急队伍或应急人员进入和离开现场的程序,包括向现场总指挥报告、有关培训确认等;

  2)根据事故的性质,确定个体防护等级,合理配备个人防护设备,并在收集到事故现场更多的信息后,应重新评估所需的个体防护设备,以确保选配和使用的是正确的个体防护设备;

  3)应急人员的消毒设施及程序;4)对应急人员有关保证自身安全的培训安排,包括各种情况

  下的自救和互救措施,正确使用个体防护设备等。(12)消防和抢险

  消防与抢险在城市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中对控制事态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着火灾扑救、救人、破拆、堵漏、重要

  物资转移与疏散等重要职责。该应急功能应明确:1)消防、事故责任单位、市政及建设部门、当地驻军(包括防

  化部队)等的职责与任务;2)消防与抢险的指挥与协调;

  3)消防及抢险的力量情况;4)可能的重大事故地点的供水及灭火系统情况;5)针对可能事故的性质,拟采取的扑救和抢险对策和方案;

  6)消防车、供水方案或灭火剂的准备;7)堵漏设备、器材及堵漏程序和方案;

  8)破拆、起重(吊)、推土等大型设备的准备。(13)泄漏物控制

  在危险物质泄漏事故中,泄漏物的控制对防止环境污染、保障现场安全、防止事故影响扩大都是至关重要的。泄漏物控制包括泄漏物的围堵、收容和洗消去污。该部分应当为城市中数量巨大的每种危险物质准备一个清晰简洁的围堵、收容和洗消措施列表,并应保证应急人员所面临的危险最小。对较可能发生泄漏的特定地区,可充分考虑利用该地区的地形来实施泄漏物的围堵。必要时,采取泡沫覆盖方法以降低泄漏物的蒸发,或采用喷雾方法降低有毒有害空气的浓度,及时开设洗消站,

  对受污染需要处理的人员、装备、物资器材进行消毒。此外,该部分应明确可用的收容装备(泵、容器、吸附材料等)、洗消设备(包括喷雾洒水车辆)及洗消物资,应建立洗消物资供应

  企业的供应情况和通讯名录。(14)现场恢复

  现场恢复是指将事故现场恢复至一相对稳定、安全的基本状态。应避免现场恢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并为长期恢复提

  供指导和建议。该部分应包括:1)撤点、撤离和交接程序;2)宣布应急结束的程序;

  3)重新进入和人群返回的程序;4)现场清理和公共设施的基本恢复;

  5)受影响区域的连续检测;6)事故调查与后果评价。

  3.特殊风险预案针对每一种类型的可能重大事故风险,明确其相应的主要负责部门、有关支持部门及其相应的职责,并对有关的应急功能根据其特殊性提出相应的要求和指导,或增加应急功能。根据

  具体情况,可能要做出规定的特殊风险有:(1)地震;(2)洪水;(3)火灾;(4)暴风雪;(5)台风;

  (6)长时间停电;(7)空难;

  (8)重大建筑工程事故;(9)重大交通事故;

  (10)危险化学品事故;(11)核泄漏事故;(12)中毒事故;

  (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4)社会突发事件;

  (15)极度高温或低温天气;

  (16)大型社会活动;(17)其他,如敏感日期。

  4.标准操作程序标准操作程序是为应急组织或个人履行应急预案中规定的职责和任务时所需的详细指导。标准操作程序的描述应简单明了,一般包括目的与适用范围、职责,具体任务说明或步骤,负责人,有关附件(检查表、附图表)等。标准操作程序本身也应尽量采用检查表的形式,对每一步留有记录区,供逐项检查核对时做标记使用。已做过核对标记的检查表,成为应急过程中所产

  生的记录的一部分。5.支持附件

  应急预案或标准操作程序中可能列举的支持附件和附图表包括:

  (1)通讯系统;(2)信息网络系统;(3)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4)技术参考(手册、后果预测和评估模型及有关支持软件等);

  (5)专家名录;(6)重大危险源登记表、分布图;(7)重大事故灾害影响范围预测图;(8)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分布图;(9)应急机构、人员通讯联络一览表;

  (10)消防队等应急力量一览表、分布图;(11)医院、急救中心一览表;

  (12)应急装备、设备(施)、物资一览表;(13)应急物资供应企业名录;(14)外部机构通讯联络一览表;(15)战术指挥图;(16)疏散路线图;

  (17)蔽护及安置场所一览表、分布图;(18)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联络一览表。

篇三:应急预案制度主要内容

  应急预案包括的内容

  应急预案又称应急救援预案或应急计划,是政府为了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突发事件应对的原则性方案。它提供突发事件应对的标准化反应程序,是突发事件处置的基本规则和应急响应的操作指南。

  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框架内容,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一般应覆盖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和应急恢复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九部分内容。

  (一)总则

  1、编制目的。简要阐述编制应急预案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如加强和规范管理、提高保障和处置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减少危害及保障安全等。

  2、编制依据。主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国家相应应急预案。

  3、适用范围。是指预案针对某一区域内,某种类型突发事件作出反应,预案只在制定单位管辖地域和职责范围适用,要级别明确、针对性强。

  4、工作原则。要求明确具体。如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整合资源、信息共享,预防为主、快速处置等原则。

  (二)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组织指挥是应急预案的重点内容,预案的主要功能就是建立统一、有序、高效的指挥和运行机制。

  1、按照突发事件处置需要设立应急指挥机构,明确主要负责人、组成人员及相应的职权。

  2、应急指挥机构涉及的部门(单位)及其相应的职权和义务。

  3、以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过程为主线,明确突发事件发生、报告、响应、结束、善后处置等各环节的主管与协作联动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参与部门的职责。

  (三)预防预警机制

  应急预案的对象就是假定发生的突发事件,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应急准备,因此,预防预警机制是预案的关键内容。

  1、信息监测。确定预警信息监测、收集、报告和发布的方法、程序,建立信息来源与分析、常规数据监测、风险分析与分级等制度。

  2、预警行动。明确预警方法、渠道以及监督检查措施和信息交流与通报程序,预警期间采取的应急措施及有关应急准备。

  3、预警支持系统。建立预警体系和相关技术支持平台,明确使用、维护、改进系统的要求。

  4、预警级别发布。明确预警级别的确定原则、信息确认与发布程序等。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的4级预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

  (四)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是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即应急指挥机构应用反馈机制,合理应用应急力量和资源,把握时机强化控制力度,防止事态恶化;对已发生的事件,将其破坏力和影响范围控制在最低级别。一般应包括以下7个方面:

  1、应急响应级别。根据突发事件确定科学的分级标准,按照突发事件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的4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行动。突发事件的响应级别与预警级别密切相关,但也有所不同,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应急响应行动。根据突发事件级别明确预案启动级别和条件,明确响应主体、指挥机构工作职责、权限和要求,阐明应急响应及处置过程等。对于跨国(境)、跨区域、跨部门的突发事件,可针对实际情况列举不同措施,同时避免可能造成的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

  3、信息报送和处理。明确信息采集的范围、内容、方法、报送程序和时限,要求符合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如果突发事件涉及港、澳、台和境外人员,或可能影响到境外,需要向有关地区和国家通报的,明确通报程序和部门。

  4、指挥和协调。现场指挥遵循属地为主的原则,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突发事件主管部门为主、各相关部门参与的应急救援协调机制。明确指挥机构的职能和任务,建立决策机制,报告、请示等制度,信息分析、专家咨询、损失评估等程序。

  5、应急处置。制定详细、科学的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方案、处置措施,明确各级指挥机构调派应急队伍的数量及处置措施,队伍集中、部署的方式,设备器材、物资药品的调用程序,各应急队伍之间协作程序等。

  6、信息发布。按照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遵循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则,明确信息发布的内容、方式、机构及程序。

  7、应急结束。明确应急状态解除或紧急响应措施终止的发布机构及程序,并注意与现场抢救活动的结束区别开来。

  (五)善后工作

  1、善后处置。明确人员安置、补偿,物资和劳务的征用补偿,灾后重建的政策措施,以及做好卫生防疫、保险理赔工作等。

  2、社会救助。明确社会、个人或国内外机构的组织协调、捐赠款物的管理与监督等事项。

  3、后果评估。突发事件分析评估、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六)应急保障

  1、人力资源保障。列出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政府、军队、武警、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公益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等。明确社会动员条件、范围、程序和必要的保障制度。

  2、财力保障。明确应急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管理监督措施,提供应急状态时政府经费的保障措施。

  3、物资保障。包括物资调拨和组织生产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明确具体的物资储备、生产及加工能力储备、生产流程技术方案储备。

  4、通信保障。建立通信系统维护及信息采集等制度,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明确参与应急处置各部门单位的通讯方式和确保应急期间党、政、军领导机关及现场指挥的通信方案。

  5、交通运输保障。包括各类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分布、功能、使用状态等信息,驾驶员的应急准备措施,征用单位的启用方案,交通管制方案和线路规划等。

  6、医疗卫生保障。包括医疗救治资源分布、救治能力与专长、卫生疾病控制机构能力与分布、各单位的应急准备保障措施、被调用方案等。

  7、人员防护。制定应急避险、人员疏散及救援人员安全措施等,规划和建立基本满足突发事件的人员避难场所。

  8、技术装备保障。包括技术系统及储备,应急设施设备,突发事件现场可供使用的应急设备类型、数量、性能和位置,备用措施以及相应的制度等。

  9、治安维护。制定应急状态下治安秩序的各项准备方案,包括警力培训、布局、调度和工作方案等。

篇四:应急预案制度主要内容

  应急预案包括的内容

  时间:2021.02.08

  创作人:欧阳生

  应急预案又称应急救援预案或应急计划,是政府为了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走突发事件应对的原则性方案。它提供突发事件应对的标准化反应程序,是突发事件处置的基本规则和应急响应的操作指南。

  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框架内容,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一般应覆盖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和应急恢复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九部分内容。

  ㈠总则

  1、编制目的。简要阐述编制应急预案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如加强和规范管理、提高保障和处置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减少危害及保障安全等。

  2、编制依据。主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走和国家相应应急预案。

  3、适用范围。是指预案针对某一区域内,某种类型突发事件作出反应,预案只在制走单位管辖地域和职责范围适用,要级别明确、针对性强。

  4、工作原则。要求明确具体。如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整合资源、信息共享,预防为主、快速处置等原则。

  (二)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组织指挥是应急预案的重点内容,预案的主要功能就是建立统一、有序、高效的指挥和运行机制。1、按照突发事件处置需要设立应急指挥机构,明确主要负责人、组成人员及相应的职权。2、应急指挥机构涉及的部门(单位)及其相应的职权和义

  3、以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过程为主线,明确突发事件发生、报告、响应、结束、善后处置等各环节的主管与协作联动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参与部门的职责。

  ㈢预防预警机制应急预案的对象就是假定发生的突发事件,并有针对性地

  做好应急准备,因此,预防预警机制是预案的关键内容。

  1、信息监测。确走预警信息监测、收集、报告和发布的方法、程序,建立信息来源与分析、常规数据监测、风险分析与分级等制度。

  2、预警行动。明确预警方法、渠道以及监督检查措施和信息交流与通报程序,预警期间采取的应急措施及有关应急准备。

  3、预警支持系统。建立预警体系和相关技术支持平台,明确使用、维护、改进系统的要求。

  4、预警级别发布。明确预警级别的确走原则、信息确认与发布程序等。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一般(IV级)、较大(皿级)、重大(II级)、特别重大(I级)的4级预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

  (四)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是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即应急指挥机构应用反馈机制,合理应用应急力量和资源,把握时机强化控制力度,防止事态恶化;对已发生的事件,将其破坏力和影响范围控制在最低级别。一般应包括以下7个方

  1、应急响应级别。根据突发事件确定科学的分级标准,按照突发事件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IV级)、较大(皿级)、重大(口级)、特别重大(I级)的4

  级,启动

  欧阳生创编2021.02.08

  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行动。突发事件的响应级别与预警级别密切相关”但也有所不同,可根据实际情况确走。

  2、应急响应行动。根据突发事件级别明确预案启动级别和条件,明确响应主体、指挥机构工作职责、权限和要求,阐明应急响应及处置过程等。对于跨国(境)、跨区域、跨部门的突发事件,可针对实际情况列举不同措施,同时避免可能造成的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

  3、信息报送和处理。明确信息采集的范围、内容、方法、报送程序和时限,要求符合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走。如果突发事件涉及港、澳、台和境外人员,或可能影响到境外,需要向有关地区和国家通报的,明确通报程序和部门。

  4、指挥和协调。现场指挥遵循属地为主的原则,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突发事件主管部门为主、各相关部门参与的应急救援协调机制。明确指挥机构的职能和任务,建立决策机制,报告、请示等制度”信息分析、专家咨询、损失刚古等程序。

  5、应急处置。制走详细、科学的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方案、处置措施”明确各级指挥机构调派应急队伍的数量及处置措施,队伍集中、部署的方式,设备器材、物资药品的调用程序,各应急队伍之间协作程序等。

  6、信息发布。按照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的有关规走,遵循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则,明确信息发布的内容、方式、机构及程序。

  7、应急结束。明确应急状态解除或紧急响应措施终止的发布机构及程序,并注意与现场抢救活动的结束区别开来。

  ㈤善后工作

  1、善后处置。明确人员安置、补偿,物资和劳务的征用补偿,灾后重建的政策措施,以及做好卫生防疫、保险理赔工作等。

  2、社会救助。明确社会、个人或国内外机构的组织协调、捐赠款物的管理与监督等事项。

  3、后果评估。突发事件分析评估、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六)应急保障

  1、人力资源保障。列出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政府、军队、武警、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公益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等。明确社会动员条件、范围、程序和必要的保障制度。

  2、财力保障。明确应急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管理监督措施,提供应急状态时政府经费的保障措施。

  3、物资保障。包括物资调拨和组织生产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明确具体的物资储备、生产及加工能力储备、新流程技术方案储备。

  4、通信保障。建立通信系统维护及信息采集等制度,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明确参与应急处置各部门单位的通讯方式和确保应急期间党、政、军领导机关及现场指挥的通信方案。

  5、交通运输保障。包括各类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分布、功能、使用状态等信息,驾驶员的应急准备措施,征用单位的启用方案,交通管制方案和线路规划等。

  6、医疗卫生保障。包括医疗救治资源分布、救治能力与专长、卫生疾病控制机构能力与分布、各单位的应急准备保障措施、被调用方案等。

篇五:应急预案制度主要内容

  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

  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所需的应急准备和应急行动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其核心内容应包括:

  对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及其后果的预测、辩识、评价;应急各方的职责分配;

  应急救援行动的指挥与协调;应急救援中可用的人员、设备、设施、物资、经费保障和其

  他资源,包括社会和外部援助资源等;在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发生时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的

  措施;现场恢复;其他,如应急培训和演练规定,法律法规要求,预案的管理

  等。按照“1+4”的预案基本结构,预案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如下:

  1.基本预案(1)预案发布令城市最高行政官员应为预案签署发布令,援引国家、省和城市相应法律和规章的授权规定,宣布应急预案生效。其目的是要明确实施应急预案的合法授权,保证应急预案的权威性。

  activelyrouhwndfs,PgBpk50.zmqA

  在预案发布令中,城市最高行政官员应表明其对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的支持,并督促各应急机构完善内部应急响应机制,制定标准操作程序,积极参与培训、演习和预案的编制与

  更新等。(2)应急机构署名页在应急预案中,也可以包括各有关应急机构及其负责人的署名页,表明各应急机构对城市应急预案编制的参与和认同,以及对履行所承担职责的承诺。

  (3)术语与定义对应急预案中需要明确的术语和定义进行解释和说明。

  (4)相关法律法规列出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据。

  (5)方针与原则列出应急预案所针对的事故(或紧急情况)类型、适用的范围和救援的任务,以及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的方针和指导原则。方针与原则应体现应急救援的优先原则,如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此外,方针与原则还应体现事故损失控制、预防为主、常备不懈,高效协调

  以及持续改进的思想。(6)危险分析与环境综述列出城市所面临的潜在重大危险及后果预测,给出当地的地理、气象、人文等有关环境信息,具体包括;

  activelyrouhwndfs,PgBpk50.zmqA

  1)主要危险物质的种类、数量及特性,包括数量大或使用范围广的危险物质;

  2)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及分布;3)危险物质运输路线分布;

  4)潜在的重大事故、灾害类型、影响区域及后果;5)城市区域分布、人口、地形地貌、河流、交通干道等;6)常年季节性的风向、风速、气温、雨量及其他可能对事故

  造成影响的气象条件;7)重要保护目标的划分与分布情况;8)可能影响应急救援工作的不利条件。

  (7)应急资源该部分应对应急资源调度和经费保障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规定,并列出城市可用的应急资源情况及其来源的总体情况,包

  括:1)城市的应急力量的组成,各自的应急能力及分布情况;

  2)各种重要应急设施(备)、物资的准备情况;3)上级救援机构或相邻城市可用的应急资源。

  (8)机构与职责应列出在城市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中承担相关职责的所有应急机构和部门、负责人及其后补负责人、联络方式,明确其在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应急恢复各个阶段中的职责,包括:

  1)城市最高行政官员;

  activelyrouhwndfs,PgBpk50.zmqA

  2)应急管理部门;3)应急中心;

  4)应急救援专家组;5)医疗救治(通常由医院、急救中心和军队医院组成);6)消防与抢险(公安消防队、专业抢险队、有关企业的工程抢

  险队、军队防化兵和工程兵等);7)监测组织(环保监测站、卫生防疫站、军队防化侦察分队、

  气象部门等);8)公众疏散组织(公安、交通、民政部门和街道居委会等);

  9)警戒与治安组织(公安部门、武警,军队、联防等);10)洗消去污组织(公安消防队伍、环卫队伍、军队防化部队

  等);11)后勤保障组织(物资供应、交通,通讯、民政、公共基础设

  施等);12)其他,如新闻媒体、广播电视、学校、重大危险源单位等。

  (9)教育、培训与演练为全面提高应急能力,应对公众教育、应急训练和演习作出相应的规定,包括其内容、计划、组织与准备、效果评估等。公众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潜在的重大危险、事故的性质与应急特点,事故警报与通知的规定,基本防护知识,撤离的组织、方法和程序,在污染区行动时必须遵守的规则,自救与互救的基本常识,简易消毒方法等。应急训练包括基础培训和训

  activelyrouhwndfs,PgBpk50.zmqA

  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及其他训练等。应急演习的具体形式既可以是桌面演习,也可以是实战模拟演习。按演习的规模可

  以分为单项演习、组合演习和全面演习。(10)与其他应急预案的关系

  明确本预案与其他应急预案的关系,列出本预案可能用到的其他应急预案(包括企业预案)。(11)互助协议

  列出与相邻城市签署的正式互助协议,明确可提供的互助力量(消防、医疗、检测)、物资、设备、技术等。(12)预案管理应急预案的管理应明确:1)负责组织应急预案的制定、修改及更新的部门:2)预案的审查、批准程序;

  3)建立预案的修改记录,包括修改日期、已修改的页码、签名等;

  4)建立预案的发放登记记录,及时对已发放的预案进行更新;

  5)对应急预案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评审,保证持续改进的规定。

  2.应急功能设置(1)接警与通知

  该部分应明确24小时报警(应急响应)电话,建立接警和事故

  activelyrouhwndfs,PgBpk50.zmqA

  通报程序,列出所有通知对象的电话清单或无线频率,将事故信息及时通报给当地及上级有关应急部门、政府机构、相邻地区等。为能做到迅速准确地问清事故的有关信息,应预先设计

  事故基本信息表,以快速获取所需的事故信息。(2)指挥与控制

  指挥与控制是保证高效和有条不紊地开展事故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一个关键,在该功能中应明确:1)现场指挥部的设立程帛2)现场指挥官的职责和权利;

  3)指挥系统(谁指挥谁、谁与谁配合、谁向谁报告);4)启动应急中心的标准;

  5)现场指挥部与各应急队伍之间通讯网络的建立;6)启用现场外应急队伍的方法;7)事态评估与应急决策的程帛

篇六:应急预案制度主要内容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仅供参考[整理]

  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可根据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进行编制。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应包括:(1)总则;说明编制顶案的目的、工作原则、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等。(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以突发事故应急响应全过程为主线,明确事故发生、报警,响应、结束、善后处理处置等环节的主管部门与协作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各参与部门的职责。(3)预警和预防机制:包括信息监测与报告,预警预防行动,预警支持系统,预警级别及发布(建议分为四级预警)。(4)应急响应:包括分级响应程序(原则上按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级启动相应预案),信息共享和处理,通讯,指挥和协调,紧急处置,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群众的安全防护,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事故调查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新闻报道,应急结束等11个要素。(5)后期处置:包括善后处置、社会救助、保险、事故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6)保障措施:包括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技术储备与保障,宣传、培训和演习,监督检查等。(7)附则:包括有关术语、定义,预案管理与更新,国际沟通与协作,奖励与责任,制定与解释部门,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等。(8)附录:包括相关的应急预案、预案总体目录、分预案目录、各种规范化格式文本,相关机构和人员通讯录等。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篇七:应急预案制度主要内容

  应急预案包括哪些内容

  应急预案包括的内容

  应急预案又称应急救援预案或应急计划,是政府为了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突发事件应对的原则性方案。它提供突发事件应对的标准化反应程序,是突发事件处置的基本规则和应急响应的操作指南。

  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框架内容,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一般应覆盖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和应急恢复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九部分内容。

  (一)总则1、编制目的。简要阐述编制应急预案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如加强和规范管理、提高保障和处置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减少危害及保障安全等。2、编制依据。主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国家相应应急预案。3、适用范围。是指预案针对某一区域内,某种类型突发事件作出反应,预案只在制定单位管辖地域和职责范围适用,要级别明确、针对性强。4、工作原则。要求明确具体。如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整合资源、信息共享,预防为主、快速处置等原则。(二)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组织指挥是应急预案的重点内容,预案的主要功能就是建立统一、有序、高效的指挥和运行机制。1、按照突发事件处置需要设立应急指挥机构,明确主要负责人、组成人员及相应的职权。2、应急指挥机构涉及的部门(单位)及其相应的职权和义务。3、以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过程为主线,明确突发事件发生、报告、响应、结束、善后处置等各环节的主管与协作联动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参与部门的职责。(三)预防预警机制应急预案的对象就是假定发生的突发事件,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应急准备,因此,预防预警机制是预案的关键内容。1、信息监测。确定预警信息监测、收集、报告和发布的方法、程序,建立信息来源与分析、常规数据监测、风险分析与分级等制度。

  应急预案包括哪些内容

  2、预警行动。明确预警方法、渠道以及监督检查措施和信息交流与通报程序,预警期间采取的应急措施及有关应急准备。

  3、预警支持系统。建立预警体系和相关技术支持平台,明确使用、维护、改进系统的要求。

  4、预警级别发布。明确预警级别的确定原则、信息确认与发布程序等。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的4级预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

  (四)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是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即应急指挥机构应用反馈机制,合理应用应急力量和资源,把握时机强化控制力度,防止事态恶化;对已发生的事件,将其破坏力和影响范围控制在最低级别。一般应包括以下7个方面:

  1、应急响应级别。根据突发事件确定科学的分级标准,按照突发事件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的4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行动。突发事件的响应级别与预警级别密切相关,但也有所不同,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应急响应行动。根据突发事件级别明确预案启动级别和条件,明确响应主体、指挥机构工作职责、权限和要求,阐明应急响应及处置过程等。对于跨国(境)、跨区域、跨部门的突发事件,可针对实际情况列举不同措施,同时避免可能造成的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

  3、信息报送和处理。明确信息采集的范围、内容、方法、报送程序和时限,要求符合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如果突发事件涉及港、澳、台和境外人员,或可能影响到境外,需要向有关地区和国家通报的,明确通报程序和部门。

  4、指挥和协调。现场指挥遵循属地为主的原则,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突发事件主管部门为主、各相关部门参与的应急救援协调机制。明确指挥机构的职能和任务,建立决策机制,报告、请示等制度,信息分析、专家咨询、损失评估等程序。

  5、应急处置。制定详细、科学的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方案、处置措施,明确各级指挥机构调派应急队伍的数量及处置措施,队伍集中、部署的方式,设备器材、物资药品的调用程序,各应急队伍之间协作程序等。

  6、信息发布。按照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遵循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则,明确信息发布的内容、方式、机构及程序。

  7、应急结束。明确应急状态解除或紧急响应措施终止的发布机构及程序,并注意与现场抢救活动的结束区别开来。

  (五)善后工作

  应急预案包括哪些内容

  1、善后处置。明确人员安置、补偿,物资和劳务的征用补偿,灾后重建的政策措施,以及做好卫生防疫、保险理赔工作等。

  2、社会救助。明确社会、个人或国内外机构的组织协调、捐赠款物的管理与监督等事项。

  3、后果评估。突发事件分析评估、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六)应急保障1、人力资源保障。列出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政府、军队、武警、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公益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等。明确社会动员条件、范围、程序和必要的保障制度。2、财力保障。明确应急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管理监督措施,提供应急状态时政府经费的保障措施。3、物资保障。包括物资调拨和组织生产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明确具体的物资储备、生产及加工能力储备、生产流程技术方案储备。4、通信保障。建立通信系统维护及信息采集等制度,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明确参与应急处置各部门单位的通讯方式和确保应急期间党、政、军领导机关及现场指挥的通信方案。5、交通运输保障。包括各类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分布、功能、使用状态等信息,驾驶员的应急准备措施,征用单位的启用方案,交通管制方案和线路规划等。6、医疗卫生保障。包括医疗救治资源分布、救治能力与专长、卫生疾病控制机构能力与分布、各单位的应急准备保障措施、被调用方案等。7、人员防护。制定应急避险、人员疏散及救援人员安全措施等,规划和建立基本满足突发事件的人员避难场所。8、技术装备保障。包括技术系统及储备,应急设施设备,突发事件现场可供使用的应急设备类型、数量、性能和位置,备用措施以及相应的制度等。9、治安维护。制定应急状态下治安秩序的各项准备方案,包括警力培训、布局、调度和工作方案等。(七)监督管理预案的监督管理,即强调应急预案的演练、宣传和培训,明确预案不仅是让人看,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应用,在培训和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可以成为预案修改更新的参考。1、预案演练。明确应急演练的范围、内容、组织及工作要求等。2、宣传和培训。包括应急预案、应急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的应急常识宣传,各级领导、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的常规性和专业性培训以及培训的工作要求等。3、奖惩和责任。明确监督主体和罚则,明确奖励对象、方式及责任追究程序等。

篇八:应急预案制度主要内容

  应急预案的基本知识

  事故应急系统是指通过事前计划和应急措施,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至最低程度。

  应急预案是应急救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各种不同的紧急情况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不仅可以指导应急人员的日常培训和演习,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而且可以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进行,防止因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混乱而延误事故应急响应行动,实现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一、应急预案的概念和分类根据预案责任主体的性质不同,应急预案可以分为企业预案和政府预案,根据事故影响范围不同可以

  将预案分为现场预案和场外预案,现场预案又可以分为不同等级,如车间级、工厂级等;而场外预案按事故影响范围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区县级、地市级、省级、区域级和国家级。

  本节重点介绍企业级应急预案的有关内容和要求.二、应急预案的文件结构通常完整的企业级应急预案由总预案、程序文件、指导说明书和记录四部分构成。三、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根据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进行编制。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应包括:

  (1)总则:说明编制预案的目的、工作原则、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等。(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以突发事故应急响应全过程为主线,明确事故发生、报警、响应、结束、善后处理处置等环节的主管部门与协作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各参与部门的职责。(3)预警和预防机制:包括信息监测与报告,预警预防行动,预警支持系统,预警级别及发布(建议分为四级预警)。(4)应急响应:包括分级响应程序(原则上按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级启动相应预案),信息共享和处理,通讯,指挥和协调,紧急处置,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群众的安全防护,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事故调查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新闻报道,应急结束等11个要素。(5)后期处置:包括善后处置、社会救助、保险、事故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6)保障措施:包括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技术储备与保障,宣传、培训和演习,监督检查等。

  (7)附则:包括有关术语、定义,预案管理与更新,国际沟通与协作,奖励与责任,制定与解释部门,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等。

  (8)附录:包括相关的应急预案、预案总体目录、分预案目录、各种规范化格式文本,相关机构和人员通讯录等。

  四、应急预案的编制方法应急预案的编制一般可以分为5个步骤,即组建应急预案编制队伍、开展危险与应急能力分析、预案编制、预案评审与发布和预案的实施.(一)组建编制队伍预案从编制、维护到实施都应该有各级各部门的广泛参与,在预案实际编制工作中往往会由编制组执笔,但是在编制过程中或编制完成之后,要征求各部门的意见,包括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门,工程与维修部门,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部门,邻近社区,市场销售部门,法律顾问,财务部门等。(二)危险与应急能力分析1.法律法规分析分析国家法律、地方政府法规与规章,如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消防法律、法规与规程,应急管理规定等.调研现有预案内容包括政府与本单位的预案,如疏散预案、消防预案、工厂停产关闭的规定、员工手册、危险品预案、安全评价程序、风险管理预案、资金投入方案、互助协议等。通过分析可以防止预案之间和预案与法律之间产生矛盾,保障预案与法律之间的一致。2.风险分析分析各类紧急情况的可能性和对单位的潜在影响,包括由地方应急管理部门所辨识出来的紧急情况.同时应考虑单位内部和社区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通常应考虑下列因素:(1)历史情况。本单位及其他兄弟单位,所在社区以往发生过的紧急情况,包括火灾、危险物质泄漏、极端天气、交通事故、地震、飓风、龙卷风等.(2)地理因素。单位所处地理位置,如邻近洪水区域,地震断裂带和大坝;邻近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贮存、使用和运输企业;邻近重大交通干线和机场,邻近核电厂等。(3)技术问题.某工艺或系统出现故障可能产生的后果,包括火灾、爆炸和危险品事故,安全系统失灵,通讯系统失灵,计算机系统失灵,电力故障,加热和冷却系统故障等。(4)人的因素。人的失误可能是因为下列原因造成的:培训不足,工作没有连续性,粗心大意,错误操作,疲劳等。

  (5)物理因素。考虑设施建设的物理条件,危险工艺和副产品,易燃品的贮存,设备的布置,照明,紧急通道与出口,避难场所邻近区域等。

  (6)管制因素。彻底分析紧急情况,考虑如下情况的后果:出入禁区,电力故障,通讯电缆中断,燃气管道破裂;水害,烟害,结构受损,空气或水污染,爆炸,建筑物倒塌,化学品泄漏等。

  危险分析应该全面周到,从时间、空间、物质和人员上都要考虑。并且要根据危险对人身、财产、环境和生产经营的潜在影响来确定各类危险的大小,确定哪些风险是重点关注的风险。

  3.应急能力分析针对各类紧急情况,确认现有的综合响应能力。包括各类应急响应资源,人力、物力和能力。为此,应考虑每一潜在紧急情况从发生、发展到结束所需要的资源。对每一紧急情况应考虑如下问题:

  (1)所需要的资源与能力是否配备齐全。‘(2)外部资源能否在需要时及时到位。(3)是否还有其他可以优先利用的资源.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可以继续下一步骤工作。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则应提出整改方案。例如:编制额外的应急程序、开展额外的培训、采购额外的设备、编制互助协议,签订专项合同或协议等。(三)预案编制根据企业风险和应急响应能力现状,按照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相关规定编制应急预案。确定具体的工作目标和阶段性工作时间表;编制工作任务清单,落实到具体的人员和时间;确定预案总体和各章节的结构;将预案按章节分配给每一位编写组成员.在应急行动涉及外部机构时,应与他们事先沟通协调。企业编制预案时应将相关的情况报告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将上级的应急要求和精神纳入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四)预案的评审与发布预案应经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应急管理人员和应急响应人员充分讨论和修订、评审,经批准后发布预案。(五)预案的实施预案经批准后实施生效。但预案实施不仅指在紧急情况时的执行,应将预案融人单位的整体活动、包括预案的培训和演练等。五、应急培训与演习(一)应急预案培训的原则和范围为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技术水平与应急救援队伍的整体能力,以便在事故的应急救援行动中,达到快

  速、有序、有效的效果,经常性地开展应急救援培训训练或演习应成为应急救援队伍的一项重要的日常性工作。

  应急救援培训与演习的指导思想应以加强基础、突出重点、边练边战、逐步提高为原则。应急培训与演习的基本任务是锻炼和提高队伍在突发事故情况下的快速抢险堵源、及时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防护或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应急培训的范围应包括:(1)政府主管部门的培训。’(2)社区居民的培训。(3)企业全员的培训。(4)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二)应急培训的基本内容基本应急培训是指对参与应急行动所有相关人员进行的最低程度的应急培训,要求应急人员了解和掌握如何识别危险、如何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如何启动紧急情况警报系统、如何安全疏散人群等基本操作,尤其要加强火灾应急培训以及危险物质事故应急的培训。因为火灾和危险品事故是常见的事故类型,因此,培训中要加强与灭火操作有关的训练,强调危险物质事故的不同应急水平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报警。(2)疏散。(3)火灾应急培训。(4)不同水平应急者培训.在具体培训中,通常将应急者分为5种水平,即初级意识水平应急者;初级操作水平应急者;危险物质专业水平应急者;危险物质专家水平应急者;事故指挥者水平应急者。每一种水平都有相应的培训要求.(三)训练和演习类型应急演习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根据演习规模可以分为桌面演习、功能演习和全面演习,详细内容参阅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相关内容。根据演习的基本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基础训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和自选科目训练。(1)基础训练.基础训练是应急队伍的基本训练内容之一,是确保完成各种应急救援任务的基础.基础训练主要包括队列训练、体能训练、防护装备和通讯设备的使用训练等内容。训练的目的是使应急人员具备良好的战斗意志和作风,熟练掌握个人防护装备的穿戴,通讯设备的使用等。(2)专业训练。专业技术关系到应急队伍的实战水平,是顺利执行应急救援任务的关键,也是训练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专业常识、堵源技术、抢运和清消,以及现场急救等技术.通过专业训练可使救援队伍

  具备一定的救援专业技术,有效地发挥救援作用。(3)战术训练.战术训练是救援队伍综合训练的重要内容和各项专业技术的综合运用,是提高救援队伍

  实战能力的必要措施。战术训练可分为班(组)战术训练和分队战术训练.通过训练,可使各级指挥员和救援人员具备良好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实际应变能力。

  (4)自选科目训练.自选科目训练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开展如防化、气象、侦检技术、综合演练等项目的训练,进一步提高救援队伍的救援水平。

  在确定训练科目时,专职救援队伍应以社会性救援需要为目标确定训练科目;兼职救援队应以本单位救援需要,兼顾社会救援的需要确定训练科目.

  救援队伍的训练可采取自训与互训相结合:岗位训练与脱产训练相结合,分散训练与集中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在时间安排上应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为保证训练有素,在训练前应制定训练计划,训练中应组织考核,演习完毕后应总结经验,编写演习评估报告,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应予以改进并跟踪。

篇九:应急预案制度主要内容

  应急预案内容包括3篇

  应急预案内容包括1

  应急预案的编制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基本的原则方针:是制定安全

  置、影响范围等。如列出工程中常见的事故:建筑质量安全事故、施工毗邻建筑坍塌事故、土方坍塌事故、气体中毒事故、架体倒塌事故、高空坠落事故、掉物难过事故、触电事故等;对于土方坍塌、气体中毒事故等应分析和预知其可能对四周的不利影响和严重程度。

  四、应急机构组成后,应明确责任和分工。1.包括指挥机构和救援队伍的组成,具体指挥机构组成可列附表说明。企业或工程项目部应成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企业经理或项目经理、有关副经理及生产、安全、设备、保卫等负责人组成,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或小组(可设在施工质安部),日常工作由质安部兼管负责。发生重大事故时,领导小组成员快速到达指定岗位,因特别状况不能到岗的,所在单位按职务排序递补。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成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由单位经理为总指挥,有关副经理为副总指挥,负责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提示留意的是:救援队伍必需是经培训合格的人员组成。2.职责:如写明指挥领导小组(部)的职责;负责本单位或项目"预案'的指定和修订;组建应急救援队伍,组织实施和演练;检查催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预备工作:组织和实施求援行动;组织事故调查和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的阅历教训。3.分工:写明各机构组成的分工状况。如,总指挥:组织指挥整个应争救援工作;安全负责人;负责事故的具体处置状况;后勤负责人;负责应急人员、受伤人员的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工作。五、报警与通讯方式。

  写出各救援电话及有关部门、人员的联络电话或方式。如写出:消防报警公安:110,医疗:120,交通、省市县建设局、安监局电话、工地应急机构办公室、可提供救援协助接近单位电话等。

  六、事故应急救援步骤。1.写明应急程序:如重大事故。首先发觉紧急大声呼救-条件答应紧急施救-报告联络有关人员(紧急时立即报警、打救助电话)成立指挥部(组)必要时向社会发出救援请求-实施应急救援、上报有关部门、爱护事故现场等-善后处理;一般损害事故。首先发觉者紧急大声呼救条件答应紧急施救-报告联络有关人员-实施应急救援、爱护事故现场等-事故调查处理。2.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可依据工程项目可能发生的事故列表写出事故类别,事故缘由,现场救援措施等。七、相关规定与要求。要写明有关的纪律,救援训练、学习等各种制度和要求。建筑施工是属于高危急的工作,事故的发生无法完全避开。因此大家必需重视和仔细编制好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突发事故处理,提高应急救援快速反应能力,削减施工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应急预案内容包括2应急预案一般建立在综合防灾规划上,其几大重要子系统为: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互相支持系统;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表达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

  应急预案类型应急行动指南或检查表。针对已辨识的危急制定应实行的特定的应急行动。指南简要描述应急行动必需遵从的基本程序,如发生状况向谁报告,报告什么信息,实行哪些应急措施。这种应急预案主要起提示作用,对相关人员要进行培训,有时将这种预案作为其他类型应急预案的补充。应急响应预案。针对现场每项设施和场所可能发生的事故状况,编制的应急响应预案。应急响应预案要包括全部可能的危急状况,明确有关人员在紧急状况下的职责。这类预案仅说明处理紧急事务的必需的行动,不包括事前要求(如培训、演练等)和事后措施。互助应急预案。相邻企业为在事故应急处理中共享资源,互相帮助制定的应急预案。这类预案适合于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以及高风险的大企业,需要高效的协调管理。应急管理预案。应急管理预案是综合性的事故应急预案,这类预案细致描述事故前、事故过程中和事故后何人做何事、什么时候做,如何做。这类预案要明确制定每一项职责的具体实施程序。应急管理预案包括事故应急的4个规律步骤:预防、预备、响应、恢复。突发公共事件分类总体预案所称的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成4类

  自然灾难--主要包括水旱灾难、气象灾难、地震灾难、地质灾难、海洋灾难、生物灾难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缘由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攻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

  根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即Ⅰ级(特殊重大)、Ⅰ级(重大)、Ⅰ级(较大)和Ⅰ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篇十:应急预案制度主要内容

  应急预案包括的内容

  应急预案又称应急救援预案或应急计划,是政府为了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

  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

  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突

  发事件应对的原则性方案。

  它提供突发事件应对的标准化反应程序,是突发事件处置

  的基本规则和应急响应的操作指南。

  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框架内容,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一般应覆盖应急准备、应、应急处置和应急恢复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九部分内容。

  应急响

  (一)总则

  1、编制目的。简要阐述编制应急预案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如加强和规范管理、提高保障和处置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减少危害及保障安全等。

  2、编制依据。主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国家相应应急预案。

  3、适用范围。是指预案针对某一区域内,某种类型突发事件作出反应,预案只在制定单位管辖地域和职责范围适用,要级别明确、针对性强。

  4、工作原则。要求明确具体。如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整合资源、信息共享,预防为主、快速处置等原则。

  (二)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组织指挥是应急预案的重点内容,预案的主要功能就是建立统一、有序、高效的指挥和运行机制。

  1、按照突发事件处置需要设立应急指挥机构,明确主要负责人、组成人员及相应的职权。

  2、应急指挥机构涉及的部门(单位)及其相应的职权和义务。

  3、以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过程为主线,明确突发事件发生、报告、响应、结束、善后处置等各环节的主管与协作联动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参与部门的职责。

  (三)预防预警机制

  应急预案的对象就是假定发生的突发事件,警机制是预案的关键内容。

  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应急准备,

  因此,预防预

  1、信息监测。确定预警信息监测、收集、报告和发布的方法、程序,建立信息来源与分析、常规数据监测、风险分析与分级等制度。

  2、预警行动。明确预警方法、渠道以及监督检查措施和信息交流与通报程序,预警期间采取的应急措施及有关应急准备。

  3、预警支持系统。建立预警体系和相关技术支持平台,明确使用、维护、改进系统的要求。

  4、预警级别发布。明确预警级别的确定原则、信息确认与发布程序等。按照突发事件

  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一般(W级)、较大(川级)、重大(n级)、特别重大(I级)的4级预

  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

  (四)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是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即应急指挥机构应用反馈机制,合理应用应急力量和资源,把握时机强化控制力度,防止事态恶化;对已发生的事件,将其破坏力和影响范围控制在最低级别。一般应包括以下7个方面:

  1、应急响应级别。根据突发事件确定科学的分级标准,按照突发事件可控性、严重程

  度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级)、较大(川级)、重大(n级)、特别重大(I级)的4级,启动

  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行动。突发事件的响应级别与预警级别密切相关,

  但也有所不同,可根

  据实际情况确定。

  2、应急响应行动。根据突发事件级别明确预案启动级别和条件,明确响应主体、指挥

  机构工作职责、权限和要求,阐明应急响应及处置过程等。对于跨国

  (境)、跨区域、跨部门

  的突发事件,可针对实际情况列举不同措施,同时避免可能造成的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

  3、信息报送和处理。明确信息采集的范围、内容、方法、报送程序和时限,要求符合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如果突发事件涉及港、澳、台和境外人员,或可能影响到境外,需要向有关地区和国家通报的,明确通报程序和部门。

  4、指挥和协调。现场指挥遵循属地为主的原则,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突发事件主管部门为主、各相关部门参与的应急救援协调机制。明确指挥机构的职能和任务,建立决策机制,报告、请示等制度,信息分析、专家咨询、损失评估等程序。

  5、应急处置。制定详细、科学的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方案、处置措施,明确各级指挥机构调派应急队伍的数量及处置措施,队伍集中、部署的方式,设备器材、物资药品的调用程序,各应急队伍之间协作程序等。

  6、信息发布。按照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遵循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则,明确信息发布的内容、方式、机构及程序。

  7、应急结束。明确应急状态解除或紧急响应措施终止的发布机构及程序,并注意与现场抢救活动的结束区别开来。

  (五)善后工作

  1、善后处置。明确人员安置、补偿,物资和劳务的征用补偿,灾后重建的政策措施,以及做好卫生防疫、保险理赔工作等。

  2、社会救助。明确社会、个人或国内外机构的组织协调、捐赠款物的管理与监督等事项。

  3、后果评估。突发事件分析评估、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六)应急保障1、人力资源保障。列出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政府、军队、武警、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公益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等。明确社会动员条件、范围、程序和必要的保障制度。2、财力保障。明确应急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管理监督措施,提供应急状态时政府经费的保障措施。3、物资保障。包括物资调拨和组织生产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明确具体的物资储备、生产及加工能力储备、生产流程技术方案储备。4、通信保障。建立通信系统维护及信息采集等制度,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明确参与应急处置各部门单位的通讯方式和确保应急期间党、政、军领导机关及现场指挥的通信方案。5、交通运输保障。包括各类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分布、功能、使用状态等信息,驾驶员的应急准备措施,征用单位的启用方案,交通管制方案和线路规划等。6、医疗卫生保障。包括医疗救治资源分布、救治能力与专长、卫生疾病控制机构能力与分布、各单位的应急准备保障措施、被调用方案等。7、人员防护。制定应急避险、人员疏散及救援人员安全措施等,规划和建立基本满足突发事件的人员避难场所。8、技术装备保障。包括技术系统及储备,应急设施设备,突发事件现场可供使用的应急设备类型、数量、性能和位置,备用措施以及相应的制度等。9、治安维护。制定应急状态下治安秩序的各项准备方案,包括警力培训、布局、调度和工作方案等。(七)监督管理预案的监督管理,即强调应急预案的演练、宣传和培训,明确预案不仅是让人看,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应用,在培训和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可以成为预案修改更新的参考。1、预案演练。明确应急演练的范围、内容、组织及工作要求等。2、宣传和培训。包括应急预案、应急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的应急常识宣传,各级领导、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的常规性和专业性培训以及培训的工作要求等。3、奖惩和责任。明确监督主体和罚则,明确奖励对象、方式及责任追究程序等。(八)附则1、名词术语解释。预案中专用名词、术语,缩写语和编码的定义,说明突发事件类别、等级以及对应的指标定义,统一信息技术、行动方案和机关术语等编码情况。

篇十一:应急预案制度主要内容

P>  应急预案内容包括3篇

  应急预案的编制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基本的原则方针:是制定安全

  职务排序递补。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成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由单位经理为总指挥,有关副经理为副总指挥,负责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提醒注意的是:救援队伍必须是经培训合格的人员组成。

  2.职责:如写明指挥领导小组(部)的职责;负责本单位或项目“预案”的指定和修订;组建应急救援队伍,组织实施和演练;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组织和实施求援行动;组织事故调查和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

  3.分工:写明各机构组成的分工情况。如,总指挥:组织指挥整个应争救援工作;安全负责人;负责事故的具体处置情况;后勤负责人;负责应急人员、受伤人员的生活必须品的供应工作。

  五、报警与通讯方式。写出各救援电话及有关部门、人员的联络电话或方式。如写出:消防报警公安:110,医疗:120,交通、省市县建设局、安监局电话、工地应急机构办公室、可提供救援协助临近单位电话等。六、事故应急救援步骤。1.写明应急程序:如重大事故。首先发现紧急大声呼救-条件许可紧急施救-报告联络有关人员(紧急时立刻报警、打救助电话)成立指挥部(组)必要时向社会发出救援请求-实施应急救援、上报有关部门、保护事故现场等-善后处理;一般伤害事故。首先发现者紧急大声呼救-条件许可紧急施救-报告联络有关人员实施应急救援、保护事故现场等-事故调查处理。2.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可根据工程项目可能发生的事故列表写出事故类别,事故原因,现场救援措施等。七、相关规定与要求。要写明有关的纪律,救援训练、学习等各种制度和要求。建筑施工是属于高危险的工作,事故的发生无法完全避免。因此大家必须重视和认真编制好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突发事故处理,提高应急救援快速反应能力,减少施工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应急预案内容包括2

  应急预案一般建立在综合防灾规划上,其几大重要子系统为: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体现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

  应急预案类型应急行动指南或检查表。针对已辨识的危险制定应采取的特定的应急行动。指南简要描述应急行动必须遵从的基本程序,如发生情况向谁报告,报告什么信息,采取哪些应急措施。这种应急预案主要起提示作用,对相关人员要进行培训,有时将这种预案作为其他类型应急预案的补充。应急响应预案。针对现场每项设施和场所可能发生的事故情况,编制的应急响应预案。应急响应预案要包括所有可能的危险状况,明确有关人员在紧急状况下的职责。这类预案仅说明处理紧急事务的必需的行动,不包括事前要求(如培训、演练等)和事后措施。互助应急预案。相邻企业为在事故应急处理中共享资源,相互帮助制定的应急预案。这类预案适合于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以及高风险的大企业,需要高效的协调管理。应急管理预案。应急管理预案是综合性的事故应急预案,这类预案详细描述事故前、事故过程中和事故后何人做何事、什么时候做,如何做。这类预案要明确制定每一项职责的具体实施程序。应急管理预案包括事故应急的4个逻辑步骤:预防、预备、响应、恢复。突发公共事件分类总体预案所称的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成4类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

  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急预案的概念和分类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设备、设施、场所和环境,在安全评价的基础上,为降低事故造成的人身、财产与环境损失,就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机构和人员,应急救援的设备、设施、条件和环境,行动的步骤和纲领,控制事故发展的方法和程序等,预先做出的科学而有效的计划和安排。应急预案可以分为企业预案和政府预案,企业预案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由企业负责,政府预案由政府组织制定,由相应级别的政府负责。根据事故影响范围不同可以将预案分为现场预案和场外预案,现场预案又可以分为不同等级,如车间级、工厂级等;而场外预案按事故影响范围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区县级、地市级、省级、区域级和国家级。应急预案的文件结构应急预案要形成完整的文件体系。通常完整的企业级应急预案由总预案、程序文件、指导说明书和记录四部分构成。应急预案主要内容预案主要内容应包括:(1)总则:说明编制预案的目的、工作原则、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等。(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以突发事故应急响应全过程为主线,明确事故发生、报警、响应、结束、善后处理处置等环节的主管部门与协作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各参与部门的职责。

  (3)预警和预防机制:包括信息监测与报告,预警预防行动,预警支持系统,预警级别及发布(建议分为四级预警)。

  (4)应急响应:包括分级响应程序(原则上按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级启动相应预案),信息共享和处理,通讯,指挥和协调,紧急处置,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群众的安全防护,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事故调查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新闻报道,应急结束等11个要素。

  (5)后期处置:包括善后处置、社会救助、保险、事故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6)保障措施:包括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技术储备与保障,宣传、培训和演习,监督检查等。

  (7)附则:包括有关术语、定义,预案管理与更新,国际沟通与协作,奖励与责任,制定与解释部门,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等。

  (8)附录:包括相关的应急预案、预案总体目录、分预案目录、各种规范化格式文本,相关机构和人员通讯录等。

  应急预案的编制方法应急预案的编制一般可以分为5个步骤,即组建应急预案编制队伍、开展危险与应急能力分析、预案编制、预案评审与发布和预案的实施。1、组建编制队伍预案从编制、维护到实施都应该有各级各部门的广泛参与,在预案实际编制工作中往往会由编制组执笔,但是在编制过程中或编制完成之后,要征求各部门的意见,包括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门,工程与维修部门,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部门,邻近社区,市场销售部门,法律顾问,财务部门等。2、危险与应急能力分析(1)法律法规分析分析国家法律、地方政府法规与规章,如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消防法律、法规与规程,应急管理规定等。调研现有预案内容包括政府与本单位的预案,如疏散预案、消防预案、工

  厂停产关闭的规定、员工手册、危险品预案、安全评价程序、风险管理预案、资金投入方案、互助协议等。

  (2)风险分析通常应考虑下列因素:①历史情况。本单位及其他兄弟单位,所在社区以往发生过的紧急情况,包括火灾、危险物质泄漏、极端天气、交通事故、地震、飓风、龙卷风等。②地理因素。单位所处地理位置,如邻近洪水区域,地震断裂带和大坝;邻近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贮存、使用和运输企业;邻近重大交通干线和机场,邻近核电厂等。③技术问题。某工艺或系统出现故障可能产生的后果,包括火灾、爆炸和危险品事故,安全系统失灵,通讯系统失灵,计算机系统失灵,电力故障,加热和冷却系统故障等。④人的因素。人的失误可能是因为下列原因造成的:培训不足,工作没有连续性,粗心大意,错误操作,疲劳等。⑤物理因素。考虑设施建设的物理条件,危险工艺和副产品,易燃品的贮存,设备的布置,照明,紧急通道与出口,避难场所邻近区域等。⑥管制因素。彻底分析紧急情况,考虑如下情况的后果:出入禁区,电力故障,通讯电缆中断,燃气管道破裂;水害,烟害,结构受损,空气或水污染,爆炸,建筑物倒塌,化学品泄漏等。下面的应急管理名词术语,你都知道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应急管理名词术语解释总体应急预案指国家或者某个地区、部门、单位为应对所有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综合性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指国务院或者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单位根据其职责分工为应对某类具有重大影响的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专项预案通常作为总体预案的组

  成部分,有时也称为分预案。应急处置指对即将发生或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所采取的一系列的应

  急响应措施。专项指挥部指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和应急处置工作需要,经市政府同意设立的,对有

  关专项突发公共事件实行统一指挥协调的各专项应急指挥部、领导小组、委员会等机构。

  应急工作机构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和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的日常办事机构。监测指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观测收集有关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评估预测的过程。突发公共事件重大信息指对本地区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有关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包括单独或其它因素一起可能引起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各种类突发公共事件隐患;本地区可能、正在或者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和泼及范围可能扩大的有关情况;其他地区可能、正在或者已经发生的,并可能会对本地区的生命财产、生态环境、社会秩序等造成重大影响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关情况;其它地区可能、正在或者已经发生的,由于本地区具备与其他地区相似的环境、因素等情况,本地区也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关情况等。预警指根据监测到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中的相关规定,提前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并提出相关应急措施建议。应急状态指为应对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在某个地区或者全市范围内,政府组织社会各方力量在一段时间内依据非常态下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应

  急预案采取的有关措施和所呈现的状态。先期处置指突发公共事件即将发生、正在发生或发生后,事发地人民政府和专项指

  挥部在

  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体现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从文体角度看,应急预案是应用写作学科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

  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突发公共事件分四类四级总体预案所称的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成4类: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1.应急预案的概念和分类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设备、设施、场所和环境,在安全评价的基础上,为降低事故造成的人身、财产与环境损失,就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机构和人员,应急救援的设备、设施、条件和环境,行动的步骤和纲领,控制事故发展的方法和程序等,预先做出的科学而有效的计划和安排。应急预案可以分为企业预案和政府预案,企业预案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由企业负责,政府预案由政府组织制定,由相应级别的政府负责。根据事

  故影响范围不同可以将预案分为现场预案和场外预案,现场预案又可以分为不同等级,如车间级、工厂级等;而场外预案按事故影响范围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区县级、地市级、省级、区域级和国家级。

  2.应急预案的文件结构应急预案要形成完整的文件体系。通常完整的企业级应急预案由总预案、程序文件、指导说明书和记录四部分构成。3.应急预案主要内容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可根据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进行编制。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应包括:(1)总则:说明编制预案的目的、工作原则、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等。(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以突发事故应急响应全过程为主线,明确事故发生、报警、响应、结束、善后处理处置等环节的主管部门与协作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各参与部门的职责。(3)预警和预防机制:包括信息监测与报告,预警预防行动,预警支持系统,预警级别及发布(建议分为四级预警)。(4)应急响应:包括分级响应程序(原则上按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级启动相应预案),信息共享和处理,通讯,指挥和协调,紧急处置,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群众的安全防护,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事故调查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新闻报道,应急结束等11个要素。(5)后期处置:包括善后处置、社会救助、保险、事故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6)保障措施:包括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技术储备与保障,宣传、培训和演习,监督检查等。(7)附则:包括有关术语、定义,预案管理与更新,国际沟通与协作,奖励与责任,制定与解释部门,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等。(8)附录:包括相关的应急预案、预案总体目录、分预案目录、各种规范化

  格式文本,相关机构和人员通讯录等。

篇十二:应急预案制度主要内容

P>  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1、应急预案编制过程:(1)成立由各有关部门组成的预案编制小组,指定负责人;(2)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3)编制应急预案;(4)应急预案的评审和发布;(5)应急预案的实施。

  2、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1)对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及其后果的预测、辨识和评估;(2)规定应急救援各方组织的详细职责;(3)应急救援行动的指挥与协调;(4)应急救援中可用的人员、设备、设施、物资、经费保障和其它资源(包括社会和外

  部援助资源等);(5)在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发生时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的措施;(6)现场恢复;(7)其它,如应急培训和演练,法律法规的要求等.

  3、应急预案的关键要素(1)方针与原则;(2)应急策划(危险分析、资源分析、法律法规要求);(3)应急准备(机构与职责、应急资源、教育训练与演习、互助协议);(4)应急响应(接警与通知、指挥与控制、警报和紧急公告、通讯、事态监测与评估、

  警戒与治安、人群疏散与安置、医疗与卫生、公共关系、应急人员安全、消防与抢险、泄漏物控制);

  (5)现场恢复;(6)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篇十三:应急预案制度主要内容

P>  应急预案包括哪些内容(总4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应急预案包括的内容

  应急预案又称应急救援预案或应急计划,是政府为了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突发事件应对的原则性方案。它提供突发事件应对的标准化反应程序,是突发事件处置的基本规则和应急响应的操作指南。

  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框架内容,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一般应覆盖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和应急恢复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九部分内容。

  (一)总则1、编制目的。简要阐述编制应急预案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如加强和规范管理、提高保障和处置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减少危害及保障安全等。

  2、编制依据。主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国家相应应急预案。3、适用范围。是指预案针对某一区域内,某种类型突发事件作出反应,预案只在制定单位管辖地域和职责范围适用,要级别明确、针对性强。

  4、工作原则。要求明确具体。如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整合资源、信息共享,预防为主、快速处置等原则。

  (二)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组织指挥是应急预案的重点内容,预案的主要功能就是建立统一、有序、高效的指挥和运行机制。1、按照突发事件处置需要设立应急指挥机构,明确主要负责人、组成人员及相应的职权。

  2、应急指挥机构涉及的部门(单位)及其相应的职权和义务。3、以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过程为主线,明确突发事件发生、报告、响应、结束、善后处置等各环节的主管与协作联动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参与部门的职责。(三)预防预警机制应急预案的对象就是假定发生的突发事件,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应急准备,因此,预防预警机制是预案的关键内容。

  1、信息监测。确定预警信息监测、收集、报告和发布的方法、程序,建立信息来源与分析、常规数据监测、风险分析与分级等制度。

  2

  2、预警行动。明确预警方法、渠道以及监督检查措施和信息交流与通报程序,预警期间采取的应急措施及有关应急准备。

  3、预警支持系统。建立预警体系和相关技术支持平台,明确使用、维护、改进系统的要求。

  4、预警级别发布。明确预警级别的确定原则、信息确认与发布程序等。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的4级预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

  (四)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是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即应急指挥机构应用反馈机制,合理应用应急力量和资源,把握时机强化控制力度,防止事态恶化;对已发生的事件,将其破坏力和影响范围控制在最低级别。一般应包括以下7个方面:

  1、应急响应级别。根据突发事件确定科学的分级标准,按照突发事件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的4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行动。突发事件的响应级别与预警级别密切相关,但也有所不同,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应急响应行动。根据突发事件级别明确预案启动级别和条件,明确响应主体、指挥机构工作职责、权限和要求,阐明应急响应及处置过程等。对于跨国(境)、跨区域、跨部门的突发事件,可针对实际情况列举不同措施,同时避免可能造成的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

  3、信息报送和处理。明确信息采集的范围、内容、方法、报送程序和时限,要求符合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如果突发事件涉及港、澳、台和境外人员,或可能影响到境外,需要向有关地区和国家通报的,明确通报程序和部门。

  4、指挥和协调。现场指挥遵循属地为主的原则,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突发事件主管部门为主、各相关部门参与的应急救援协调机制。明确指挥机构的职能和任务,建立决策机制,报告、请示等制度,信息分析、专家咨询、损失评估等程序。

  5、应急处置。制定详细、科学的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方案、处置措施,明确各级指挥机构调派应急队伍的数量及处置措施,队伍集中、部署的方式,设备器材、物资药品的调用程序,各应急队伍之间协作程序等。

  6、信息发布。按照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遵循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则,明确信息发布的内容、方式、机构及程序。

  7、应急结束。明确应急状态解除或紧急响应措施终止的发布机构及程序,并注意与现场抢救活动的结束区别开来。

  (五)善后工作

  3

  1、善后处置。明确人员安置、补偿,物资和劳务的征用补偿,灾后重建的政策措施,以及做好卫生防疫、保险理赔工作等。

  2、社会救助。明确社会、个人或国内外机构的组织协调、捐赠款物的管理与监督等事项。

  3、后果评估。突发事件分析评估、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六)应急保障

  1、人力资源保障。列出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政府、军队、武警、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公益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等。明确社会动员条件、范围、程序和必要的保障制度。

  2、财力保障。明确应急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管理监督措施,提供应急状态时政府经费的保障措施。

  3、物资保障。包括物资调拨和组织生产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明确具体的物资储备、生产及加工能力储备、生产流程技术方案储备。

  4、通信保障。建立通信系统维护及信息采集等制度,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明确参与应急处置各部门单位的通讯方式和确保应急期间党、政、军领导机关及现场指挥的通信方案。

  5、交通运输保障。包括各类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分布、功能、使用状态等信息,驾驶员的应急准备措施,征用单位的启用方案,交通管制方案和线路规划等。

  6、医疗卫生保障。包括医疗救治资源分布、救治能力与专长、卫生疾病控制机构能力与分布、各单位的应急准备保障措施、被调用方案等。

  7、人员防护。制定应急避险、人员疏散及救援人员安全措施等,规划和建立基本满足突发事件的人员避难场所。

  8、技术装备保障。包括技术系统及储备,应急设施设备,突发事件现场可供使用的应急设备类型、数量、性能和位置,备用措施以及相应的制度等。

  9、治安维护。制定应急状态下治安秩序的各项准备方案,包括警力培训、布局、调度和工作方案等。

  (七)监督管理

  预案的监督管理,即强调应急预案的演练、宣传和培训,明确预案不仅是让人看,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应用,在培训和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可以成为预案修改更新的参考。

  1、预案演练。明确应急演练的范围、内容、组织及工作要求等。

  2、宣传和培训。包括应急预案、应急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的应急常识宣传,各级领导、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的常规性和专业性培训以及培训的工作要求等。

  4

  3、奖惩和责任。明确监督主体和罚则,明确奖励对象、方式及责任追究程序等。(八)附则1、名词术语解释。预案中专用名词、术语,缩写语和编码的定义,说明突发事件类别、等级以及对应的指标定义,统一信息技术、行动方案和机关术语等编码情况。2、预案管理与更新。明确预案制定、监督管理及实施部门单位,规定预案评审与更新方式。3、预案解释部门。明确预案批准、印发机关和解释部门。4、预案实施时间。明确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一般从印发之日起施行。(九)附件各种表单和说明文件,包括操作手册、指挥机构组织结构图、应急部门通讯方式、指挥部成员联系方式、人员疏散地图、资源位置图、紧急设备使用说明等。

  5

篇十四:应急预案制度主要内容

P>  第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岗前培训使其了解应急预案的内容熟悉应急职责程序和岗位应急措施掌握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正确处置措施和自救技第二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年度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定期组织应急演练高危行业企业要针对生产易发事故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预案实战演练

  应急预案内容包括

  篇一:应急预案内容包括

  1总则1.1编制目的规范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职工的生命安全,维持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1.2编制依据依据《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消防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江苏安全生产条例》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救援工作。1.4应急预案体系根据本企业管理体系及行业特点,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1)综合应急预案:规定本企业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应急响应原则、应急管理程序等内容。

  (2)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根据本企业生产加工特点,为应对几种安全事故类型。各专项事故预案详见5.4各项应急救援预案

  (3)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部位、设备设施、事件及灾害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1.5应急工作原则遵循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单位自救与专业应急救援相结合的原则。2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2.1生产经营单位概况xxxxx有限公司坐落于如东县岔河镇xxxxxx,厂区周边为xxxx,单位地址为xxxxxxxx号,距镇政府约x公里,占地面积xxxm2,建筑面积xxxm2,职工总数xxx人,是一家民营企业。单位生产车间xxxxm2,有xxxx等设备。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本企业是xxxxx企业,企业存在xxxxx、xxxx等特点,涉及到xxxx,xxxx等危险源.这些危险源蕴含着一定的危险。3组织机构及职责3.1应急组织体系(1)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在厂领导统一领导下,各有关职能科室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迅速、高效、有序开展。(2)成立事故应急总指挥部。总指挥由厂长担任,如有特殊情况厂长不能到位时,由生产副厂长代任。副总指挥由生产副厂长

  和设备副厂长担任。成员由生产科、保卫科、设备科、技术科、材料科以及各车间负责人组成。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结构图:3.2指挥机构及职责(1)应急救援总指挥部职责①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应急抢救预案。②负责统一部署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及紧急处理措施。③负责调用本厂范围内各类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④负责组织人员和物资疏散工作。⑤负责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⑥负责做好稳定生产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⑦负责组织预案的演练,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修订和补充。(2)应急总指挥部办公室职责①应急指挥办公室是本企业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平时的应急准备。负责报告、信息报送、组织联络各职能部门及协调。②负责与外界的渠道沟通、引导公众舆论。③联系地点及电话,厂办公室:xxxxxxx(3)抢险、抢修组(设备科)职责

  ①由设备科牵头,各车间、科室配合组成。该组成员要对事故现场、地形、设备、工艺熟悉,在具有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必要时深入事故发生中心区域,关闭系统,抢修设备,防止事故扩大,降低事故损失,抑制危害范围的扩大。并负责事故调查工作。

  ②联系地点及电话,设备科科长室,﹟﹟﹟﹟﹟﹟﹟﹟、(4)消防治安组(保卫科)职责①由保卫科牵头各相关车间、科室配合组成。②负责维持厂区治安,按事故的发展态势有计划地疏散人员,控制事故区域人员、车辆的进出。③负责对火灾、泄漏事故的灭火、堵漏等任务,并对其它具有泄漏、火灾、爆炸等潜在危险点进行监控和保护,负责应急救援、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造成二次事故。④负责有关事故直接责任人的监护。⑤参加事故调查。⑥联系地点及电话,保卫科科长室,﹟﹟﹟﹟﹟﹟﹟﹟(5)后勤保障组(材料科)职责①负责急救行动提供物质保证。其中包括应急抢险器材、救援防护器材、监测分析器材等。②联系地点及电话,材料科科长室,﹟﹟﹟﹟﹟﹟﹟﹟(6)专家顾问组(自动化室)

  职责①负责提供事故应急救援的技术支持。②在有毒物质泄漏或火灾中产生有毒烟气的事故中,负责侦察、核实、控制事故区域的边界和范围,并掌握其变化情况。③联系地点及电话,自动化主任室,﹟﹟﹟﹟﹟﹟﹟﹟(7)善后处理组(厂部办公室)职责①负责组织落实救援人员后勤保障和善后处理工作。②联系地点及电话,厂部办公室,﹟﹟﹟﹟﹟﹟﹟﹟(8)通讯救护组(生产科)职责①负责及时将所发生的事故情况报告归口主管副厂长。②负责向上级部门报告,并负责联络相关救援人员及时到位。③负责对受伤人员实施医疗救护,提供运送车辆,联系确定治疗医院,办理相关手续。④负责提出危险品贮存区域及重点目标的建议。⑤负责各专业救援组与总调度室和领导小组之间的通讯联络。⑥负责配合重大事故调查工作⑦联系地点及电话,生产调度室,﹟﹟﹟﹟﹟﹟﹟﹟4预防与预警4.1危险源监控

  (1)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事故预防监控措施:①认真贯彻执行有关安全操作规程。②吊装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③高空作业要有效可靠的防护设施。④吊装设备配备齐全有效限位装置。运行前,对超高限位、制动装置、断绳保险等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吊钩要有保险装置。⑤吊运工作要保证物料捆绑牢固,不能超吊。⑥禁止操作故障设备。(2)机械伤害事故预防监控措施:①按技术性能要求正确使用机械设备,随时检查安全装置是否失效。②按操作规程进行机械操作。③处在运行和运转中的机械严禁进行维修、保养或调整等作业。④按时进行保养,发现有漏保、失修或超载带病运转等情况时停止其使用。(3)火灾事故预防监控措施:①对车间、仓库、生活区、食堂等进行经常性的安全防火检查。②配置安装短路器和漏电保护装置。必要的场所安装带报警装置的漏电保护器。③对车间、仓库易燃区域安装火灾报警装置及火灾喷淋装置。

  ④严格控制明火作业和杜绝吸烟现象。⑤定期对高大设备的防雷接地进行检查、检测。⑥存放易燃气体、易燃物仓库内的电气装置采用防爆型装置。(4)触电预防措施①用电设备及用电装置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进行设计、安装及使用。②非电工人员严禁安装、接拆电气用电设备及用电装置。③严格对不同的环境下的安全电压进行检查。④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它设施之间、工作人员与带电体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进行隔离防护。⑤在有触电危险的处所设置醒目的文字或图形标志。⑥设备的金属外壳采用保护接地措施。⑦供电系统正确采用接地系统,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区分开。⑨漏电保护装置必须定期进行检查。(5)中毒预防措施①在进行地下管道作业前进行毒气试验和配备通风设施。②现场严禁焚烧有害有毒物质。③署伏天要合理安作息时间,防止中暑脱水现发生。④工人冬季用煤火取暖时必须安装风斗。(6)易燃、易爆危险品引起火灾、爆炸事故预防监控措施:①使用挥发性、易燃性等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现场不得使用明火或吸烟,同时应加强通风,使作业场所有害气体浓度降低。

  ②焊、割作业点与氧气瓶、乙炔气瓶等危险品物品的距离不得少于10m,与易燃、易爆物品的距离不得少于30m。

  4.2预警行动接警人员接到报警后,应迅速向指挥部负责人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性质、类型、受伤人员情况、事故损失情况、需要的急救措施及到达现场的路线方式,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专业组赶赴现场,实施救援,并视情况向街道(地区)办事处上级管理部门报告。4.3信息报告与处置(1)信息报告与通知①应急指挥办公室设立值班室,保证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值班室明示应急组织通信联系人及电话等。②突发安全事故发生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立即迅速报告应急指挥机构(应急指挥办公室)。③应急指挥办公室值班人员接警后,立即将警情报告应急救援指挥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特别重大事故,可直接向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副总指挥及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报告。同时按规定,向街道(地区)办事处上级主管单位报告。(2)信息上报①事故发生后,指挥部应立即上报主管部门和镇政府。②信息上报内容包括:单位发生事故概况;事故发生时间、部位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的伤亡人数

  (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统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③根据事故性质,应急指挥中心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时限,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3)信息传递事故现场第一发现人员→应急指挥办公室→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组织→有关车间、部门。5应急响应5.1响应程序单位应急响应的过程为接警、应急启动、控制及应急行动、扩大应急、应急终止、和后期处置。响应程序流程图如下:5.2处置措施(1)单位各突发事故发生后,由现场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与协调,通知有关车间、部门及应急抢救队伍赶赴事故现场进行事故抢险救护工作。(2)召集、调动抢救力量,各车间、单位接到现场应急指挥部指令后,立即响应,派遣事故抢险人员、物资设备等迅速到达指定位置聚集,并听从现场总指挥的安排。(3)现场指挥部按本预案确立的基本原则、专家建议,迅速组织应急救援力量进行应急抢救,并且要与参加应急行动的车间、部门保持通信畅通。

  (4)当现场现有应急力量和资源不能满足应急行动要求时,及时向街道(地区)办事处和上级主管单位报告请求支援。

  (5)事故发生时,必须保护现场,对危险地区周边进行警戒封闭,按本预案营救、急救伤员和保护财产。如若发生特殊险情时,应急指挥中心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依法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6)医疗卫生救助事故发生时,拨打120并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应急工作。

  5.3事故现场处置5.3.1触电事故现场处置一旦发生触电伤害事故,首先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方法是切断电源开关,用绝缘物体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拨离或将触电者拨离电源),其次将触电者移至空气流通好的地方,情况严重者,就地采用人工呼吸法和心脏按压法抢救,同时就近送医院。5.3.2高处坠落现场处置急救员边抢救边就近送医院。5.3.3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①对于一些微小伤,急救员可以进行简单的止血、消炎、包扎。②就近送医院。5.3.4食物中毒事故现场处置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刺激病人喉部使其呕吐,立即送医

  院抢救,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保留剩余食品以备检验。5.3.5火灾事故现场处置①迅速切断电源,以免事态扩大,切断电源时应戴绝缘手套,

  使用有绝缘柄的工具。当火场离开关较远时需剪断电线时,火线和零线应分开错位剪断,以免在钳口处造成短路,并防止电源线掉在地上造成短路使人员触电。

  ②当电源线因其他原因不能及时切断时,一方面派人去供电端拉闸,一方面灭火时,人体的各部位与带电体保持一定充分距离。

  ③扑灭电气火灾时要用绝缘性能好的灭火剂如干粉灭火机,二氧化碳灭火器、1211灭火器或干燥砂子,严禁使用导电灭火剂扑救。

  ④气焊中,氧气软管着火时,不得折弯软管断气,应迅速关闭氧气阀门停止供氧。乙炔软管着火时,应先关熄炬火,可用弯折前面一段软管的办法将火熄灭。

  ⑤一般情况发生火灾,工地先用灭火器将火扑灭,情况严重立即打119报警、讲清火险发生的地点、情况、报告人及单位等

  5.3.6燃气系统故障现场处置①当发生燃气泄漏、阀门脱落等事故时,应立即切断周围电源,断绝火种。②设备科接到报警后,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组成抢险小组,携带必备专用工具赶赴现场查看;根据具体位置,关闭区域或总阀

  门;开展抢险工作。③安全保卫部接到报警后要迅速赶到现场,划定警戒区域,

  严格控制出入人员,如有人负伤应迅速进行抢救。④进入事故现场的所有人员,应关闭手机、对讲机;如需用照

  明应先将手电、应急灯打开,再进入现场;穿着化纤、毛制品、带有铁掌的鞋的人员不准进入现场。

  ⑤用防爆风扇或消火栓的开花水枪出水,冲淡燃气泄漏气体避免爆炸。

  ⑥在排险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应迅速向119及燃气公司报警,请求协助排险。

  ⑦厂长或总值班员接到报警后,应迅速到达事故现场,了解情况,并根据事故的程度,决定是否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决定是否采取有关疏散措施。

  ⑧事故处理后要及时写出书面报告,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5.4应急结束经应急处置后,单位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确认满足专项预案终止条件时,可下达应急终止指令。应急结束后,将事故情况上报;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所需有关情况及文件;写出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6信息发布单位应急指挥办公室负责单位应急响应行动的媒体采访接待工作,确定接受的采访单位和新闻发布内容。也可授权单位其他

  部门负责采访接待工作。7后期处置7.1事故处理完成后,主管部门写出报告(总结):事故经过、

  事故发生原因、处理过程、经验教训、人员伤亡、损失大小情况、事故直接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奖罚人员名单等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并在厂办公室存档备案。

  7.2经事故调查报告批复后,应根据事故调查报告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和事故防范措施积极落实,立即进行生产秩序恢复前的污染物处理、必要设备设施的抢修、人员情绪的安抚及抢险过程应急抢救能力评估和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

  8保障措施8.1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人员通信联系电话:单位:岔河镇人民政府联系人:电话:84832386备用联系人:电话:84319978单位:如东县第二人民医院联系人:电话:84315221备用联系人:电话:84315221单位:岔河派出所联系人:电话:84311110备用联系人:电话:843113198.2应急队伍保障抢险、抢修组由设备科全体人员组成。由设备科负责人负责领导。

  义务消防救援队由单位保安人员组成,由安全保卫部负责领导。抢险、抢修组和义务消防队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

  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1)灭火器型号:xxxx数量:xx性能:xxx存放位置:xx、管理责任人:xxx联系方式:电话:﹟﹟﹟﹟﹟﹟﹟(2)消防桶数量:xx存放位置:xx、xx管理责任人:xxx联系方式:电话:﹟﹟﹟﹟﹟﹟﹟﹟(3)消防栓数量:xx位置:xx、xx管理责任人:xxx联系方式:电话:﹟﹟﹟﹟﹟﹟﹟﹟(4)警戒用品:责任人:联系方式:电话:﹟﹟﹟﹟﹟存放位置:办公室处警戒用品名称:警戒带明显标志的警戒绳等(5)交通用具:责任人:xxx联系方式:电话:xxxxxxx救护车或应急交通运输车辆(注:应急交通运输车辆只能在单位周边使用,随时救急调用)司机手机电话:xxxxxxxx8.4经费保障应急专项经费由安全费用款项支出。使用范围:应急救援数额:xxxxx元8.5其他保障应急指挥中心设在总经理办公室应急指挥中心应日常备用一辆应急交通运输车辆,或备用的

  车辆只承担距单位较近的运输任务,并留好司机手机电话,一旦应急事故发生,通知司机速回。

  应急指挥中心应当常备用于应急突发事故的警戒带,一旦发生突发事故,在事故现场治安警戒使用。

  应急指挥中心应当常备医疗急救用品。安全负责人应每周对全厂的消防器材进行检查、保养、维护。定期更换灭火器,日常维护消防设备设施的有效使用,清除消防器材前及安全通道的遮挡物,保持消防器材应急使用及安全通道畅通。9培训与演练9.1培训年初制定生产计划时,同时制定应急突发事故培训计划。培训方式包括:防火、疏散及有关抢救知识辅导、有奖知识问答、灭火器的使用等。要求每名职工有自我保护意识;会正确使用灭火器。9.2演练各部门、车间等每年由厂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组织至少开展一次事故应急演练。必须做到有方案、有记录、有总评、有考核。演练结束后对演练进行评估及总结。单位每年由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组织一次全厂范围的综合模拟突发事故安全应急演练,检验指挥系统、现场抢救、疏散、响应能力。

  各抢救组成员必须熟悉各自的职责,做到动作快、技术精、作风硬。根据实际演练情况,查找不足,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事故应急预案。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进行评估及总结,及时修正及弥补应急突发事件抢救预案制定的缺陷。

  10.应急组织纪律与奖惩10.1应急组织纪律(1)应急组织机构的全体成员,应树立接到报警就是命令的观点。(2)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3)在应急组织机构内,当正职休假,开会等外出时,副职必须承担起正职应当承担的责任。(4)在抢险救灾过程中,应当勇敢,科学、冷静(而不能盲目、蛮干)。遇到有毒有害物质或有其它潜在危险时,必须有防范措施或请专业队伍进行抢险工作。(5)在抢险救灾过程中,必须听从指挥。10.2奖励(1)在抢险救灾过程中,表现勇敢、机智、成绩突出人员应给予表扬或奖励。(2)在抢险救灾中,受到伤害的员工,按照工伤条例处理。10.3处罚(1)对于在抢险救灾过程中,无故不到位或迟到及临阵逃脱者,

  将给予处罚行政处分,(2)在抢险救灾过程中,不服命令的,将给予处罚。11附则11.1应急预案备案本预案报厂长(法人)审阅批准实施,留安全负责人及办公室备

  案。同时送街道(地区)办事处备案。11.2维护和更新每次演练结束或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规的颁布及人员设

  置变动情况及时修改、补充预案。11.3制定与解释本预案由董事会制定,由办公室具体解释。11.4应急预案实施本预案于2016年x月x日实施。

  附:山西省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节选)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编制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所属各级单位都应当制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适应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应当根据本单位危险性分析状况、重大危险源情况以及本行业、本地区易发事故等编制。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制定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及有

  关行业标准进行。生产经营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风险种

  类、生产规模等特点,对应急预案框架结构等要素进行调整。A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包括综合应急

  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三者要相互衔接,形成预案体系。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有效衔接,形成预案体系。

  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名称:单位名称+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单位名称+事故类别+专项应急预案;单位名称+工作场所+应急处置方案。

  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二)与相关应急预案有效衔接;(三)与事故风险和应急能力相适应;(四)组织机构分工明确、责任落实;(五)应急程序和保障措施清晰具体、操作性强;(六)要素完整,文字简洁,信息准确。第三章应急预案的评审、备案与发布第十条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论证或评审,并征求预案涉及部门和单位的意见。

  第十一条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评审分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应急预案内部评审由编制单位组织应急预案编写人员和预案涉及所有职能部门人员进行,以确保应急预案职责清晰、程序明确、内容完整。应急预案外部评审由编制单位组织本行业专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以确保应急预案中规定的各项内容法制化。第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实行分级备案制度。中央驻晋企业、外省驻晋国有控股企业、省属企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在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同时报送企业所在地设区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企业有关管理部门。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分级备案的具体办法由设区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另行制定。第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举办文化、体育、经贸等大型经营性活动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当在活动举办之日前10天报送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第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填写并提交《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二)提交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评审报告;(三)提交报备的应急预案文本及电子文档各1份。第十五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自受理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

  案备案申请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组织审查工作并向生产经营单位反馈审查意见。对审查通过的应急预案办理备案手续,对审查未予通过的应急预案,应向生产经营单位出具书面意见,说明未予通过的原因。

  第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备案有效期为3年,自备案登记之日起计算。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应在有效期满前3个月内向原备案部门提交延期备案申请。

  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后,按照有关规定发布实施,并抄送与应急预案实施有关的部门和单位。

  第四章应急预案的实施第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采取有效形式开展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生产事故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知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第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岗前培训,使其了解应急预案的内容,熟悉应急职责、程序和岗位应急措施,掌握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正确处置措施和自救技能。第二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年度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定期组织应急演练,高危行业企业要针对生产易发事故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预案实战演练。第二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结果进行评估,

  并向应急预案备案部门提交评估报告。第二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组织有关专家对该单位应急预案响应情况进行评估。

  第二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每年应当对本单位应急预案管理情况进行总结。

  第二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进行修订:

  (一)应急预案中明确的组织机构、有关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工作程序等已经调整的;

  (二)应急预案中相关部门、单位或人员以及与其他预案的衔接关系发生较大变化的;

  (三)应急预案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发生较大变化的;(四)应急预案中涉及的重大危险源情况发生变化的;(五)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完工后;(六)应急预案演练或响应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七)应急预案制定部门或单位认为应当修订的。第二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修订情况应当及时告知有关部门和单位,并报送原应急预案备案部门进行备案。第二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负责应急预案相关工作的资金保障,并对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或事故扩大等后果承担责任。

  第二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申请办理、变更、换发和年审安全生产许可证时,应向颁证管理机关提交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的应急预案。颁证管理机关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备案情况进行审查。

  第五章检查与处罚第二十八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管理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应急预案所涉及的有关单位对应急预案中明确的与其相关的职责应当组织落实。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突出的生产经营单位给予适当奖励。第二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一)生产经营单位没有制订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二)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没有按规定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的;(三)生产经营单位未按规定进行应急预案演练的。第三十条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单位以及矿山企业、建筑施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的规定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一)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未按照规定签订救护协议的;

  (二)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未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不能保证正常运转的。

  第三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未针对本单位存在的重大危险源编制应急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篇二: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

  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

  应急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所需的应急准备和应急行

  动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其核心内容应包括:

  对紧急情况或灾害及其后果的预测、辩识、评价;

  应急各方的职责分配;

  行动的指挥与协调;中可用的人员、设备、设施、物资、经费保障和其他资源,包括社会和外部援助资源等;在紧急情况或灾害发生时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的措施;现场恢复;其他,如应急培训和演练规定,法律法规要求,的管理等。按照“1+4”的预案基本结构,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如下:1.基本(1)发布令

  城市最高行政官员应为预案签署发布令,援引国家、省和城市相应法律和规章的授权规定,宣布应急预案生效。其目的是要明确实施应急预案的合法授权,保证应急预案的权威性。

  在预案发布令中,城市最高行政官员应表明其对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的支持,并督促各应急机构完善内部应急响应机制,制定标准操作程序,积极参与培训、演习和预案的编制与

  更新等。

  (2)应急机构署名页

  在应急预案中,也可以包括各有关应急机构及其负责人的署名页,表明各应急机构对城市应急预案编制的参与和认同,以

  及对履行所承担职责的承诺。

  (3)术语与定义

  对应急中需要明确的术语和定义进行解释和说明。

  (4)相关法律法规

  列出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据。

  (5)方针与原则

  列出应急所针对的(或紧急情况)类型、适用的范围和救援的任务,

  以及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的方针和指导原则。

  方针与原则

  应体现的优先原则,如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

  优先,保护环境优先。此外,方针与原则还应体现事故损失控制、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高效协调

  以及持续改进的思想。

  (6)危险分析与环境综述

  列出城市所面临的潜在重大危险及后果预测,给出当地的地

  理、气象、人文等有关环境信息,具体包括;

  1)主要危险物质的种类、数量及特性,包括数量大或使用范

  围广的危险物质;2)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及分布;3)危险物质运输路线分布;4)潜在的重大、灾害类型、影响区域及后果;5)城市区域分布、人口、地形地貌、河流、交通干道等;6)常年季节性的风向、风速、气温、雨量及其他可能对造成影响的气象条件;7)重要保护目标的划分与分布情况;8)可能影响工作的不利条件。(7)应急资源该部分应对应急资源调度和经费保障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规定,并列出城市可用的应急资源情况及其来源的总体情况,包

  括:1)城市的应急力量的组成,各自的应急能力及分布情况;2)各种重要应急设施(备)、物资的准备情况;3)上级救援机构或相邻城市可用的应急资源。(8)机构与职责应列出在城市重大中承担相关职责的所有应急机构和部门、负责人及其后补负责人、联络方式,明确其在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应急恢复各个阶段中的职责,包括:1)城市最高行政官员;2)应急管理部门;3)应急中心;4)专家组;

  5)医疗救治(通常由医院、急救中心和军队医院组成);6)消防与抢险(公安消防队、专业抢险队、有关企业的工程抢险队、军队防化兵和工程兵等);7)监测组织(环保监测站、卫生防疫站、军队防化侦察分队、气象部门等);8)公众疏散组织(公安、交通、民政部门和街道居委会等);9)警戒与治安组织(公安部门、武警,军队、联防等);10)洗消去污组织(公安消防队伍、环卫队伍、军队防化部队等);11)后勤保障组织(物资供应、交通,通讯、民政、公共基础设施等);

  12)其他,如新闻媒体、广播电视、学校、重大危险源单位等。

  (9)教育、培训与演练

  为全面提高应急能力,应对公众教育、应急训练和演习作出相应

  的规定,包括其内容、计划、组织与准备、效果评估等。

  公

  众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潜在的重大危险、事故的性质与应急特

  点,事故警报与通知的规定,基本防护知识,撤离的组织、方法

  和程序,在污染区行动时必须遵守的规则,自救与互救的基本常

  识,简易消毒方法等。应急训练包括基础培训和训

  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及其他训练等。应急演习的具体形式既可以是桌面演习,也可以是实战模拟演习。按演习的规模可

  以分为单项演习、组合演习和全面演习。

  (10)与其他应急的关系

  明确本预案与其他应急预案的关系,列出本预案可能用到的

  其他应急预案(包括企业预案)。

  (11)互助协议列出与相邻城市签署的正式互助协议,明确可提供的互助力量(消防、医疗、检测)、物资、设备、技术等。(12)管理应急的管理应明确:1)负责组织应急的制定、修改及更新的部门:2)的审查、批准程序;3)建立的修改记录,包括修改日期、已修改的页码、签名等;4)建立预案的发放登记记录,及时对已发放的进行更新;

  5)对应急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评审,保证持续改进的规定。2.应急功能设置(1)接警与通知该部分应明确24小时报警(应急响应)电话,建立接警和事故篇三: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包括的内容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包括的内容应急预案的编制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基本的原则方针:是制定安全第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优先保护人和优先保护大多数人,优先保护贵重财产等原则和方针。

  二、企业与项目的基本情况。

  包括:

  1.企业及工程项目基本情况简介:介绍项目的工程概况和施工特点和内容;项目所在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工地外围的环境、居民、交通和安全注意事项等:气象状况等。

  2.施工现场的临时医务室或保健医药设施及场外医疗机构。要说明医务人员名单,联系电话,有哪些常用医药和抢救设施,附近医疗机构的情况介绍,位置,距离,联系电话等。

  3.工地现场内外的消防、救助设施及人员状况。介绍工地消防机构和成员,成立义务消防队,有哪些消防、救助设施及其分布,消防通道等情况。

  4.附施工消防平面布置图(如各楼层不一样,还应分层绘制),画出消防栓、灭火器的设置位置,易燃易爆的位置,消防紧急通道,疏散路线等。

  三、可能发生事故的确定及其影响。

  根据施工特点和任务,分析本工程可能发生较大的事故和发生位置、影响范围等。如列出工程中常见的事故:建筑质量安全事故、施工毗邻建筑坍塌事故、土方坍塌事故、气体中毒事故、架体倒塌事故、高空坠落事故、掉物伤心事故、触电事故等;对于土方坍塌、气体中毒事故等应分析和预知其可能对周围的不利影响和严重程度。

  四、应急机构组成后,应明确责任和分工。

  1.包括指挥机构和救援队伍的组成,具体指挥机构组成可列附表说明。企业或工程项目部应成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企业经理或项目经理、有关副经理及生产、安全、设备、保卫等负责人组成,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或小组(可设在施工质安部),日常工作由质安部兼管负责。发生重大事故时,领导小组成员迅速到达指定岗位,因特殊情况不能到岗的,所在单位按职务排序递补。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成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由单位经理为总指挥,有关副经理为副总指挥,负责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提醒注意的是:救援队伍必须是经培训合格的人员组成。

  2.职责:如写明指挥领导小组(部)的职责;负责本单位或项目

  “预案”的指定和修订;组建应急救援队伍,组织实施和演练;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组织和实施求援行动;组织事故调查和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

  3.分工:写明各机构组成的分工情况。如,总指挥:组织指挥整个应争救援工作;安全负责人;负责事故的具体处置情况;后勤负责人;负责应急人员、受伤人员的生活必须品的供应工作。

  五、报警与通讯方式。

  写出各救援电话及有关部门、人员的联络电话或方式。如写出:消防报警公安:110,医疗:120,交通、省市县建设局、安监局电话、工地应急机构办公室、可提供救援协助临近单位电话等。

  六、事故应急救援步骤。

  1.写明应急程序:如重大事故。首先发现紧急大声呼救-条件许可紧急施救-报告联络有关人员(紧急时立刻报警、打救助电话)成立指挥部(组)必要时向社会发出救援请求-实施应急救援、上报有关部门、保护事故现场等-善后处理;一般伤害事故。首先发现者紧急大声呼救-条件许可紧急施救-报告联络有关人员

  -实施应急救援、保护事故现场等-事故调查处理。

  2.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可根据工程项目可能发生的事故列表写出事故类别,事故原因,现场救援措施等。

  七、相关规定与要求。

  要写明有关的纪律,救援训练、学习等各种制度和要求。

  建筑施工是属于高危险的工作,事故的发生无法完全避免。因此大家必须重视和认真编制好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突发事故处理,提高应急救援快速反应能力,减少施工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篇十五:应急预案制度主要内容

P>  应急预案包括的内容

  应急预案又称应急救援预案或应急方案,是政府为了提高保障公共平安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平安,维护国家平安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突发事件应对的原那么性方案。它提供突发事件应对的标准化反响程序,是突发事件处置的根本规那么和应急响应的操作指南。

  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框架内容,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一般应覆盖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和应急恢复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九局部内容。

  (一)总那么

  1、编制目的。简要阐述编制应急预案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如加强和标准管理、提高保障和处置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减少危害及保障平安等。

  2、编制依据。主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国家相应应急预案。

  3、适用范围。是指预案针对某一区域内,某种类型突发事件作出反响,预案只在制定单位管辖地域和职责范围适用,要级别明确、针对性强。

  4、工作原那么。要求明确具体。如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标准有序,反响灵敏、运转高效,整合资源、信息共享,预防为主、快速处置等原那么。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组织指挥是应急预案的重点内容,预案的主要功能就是建立统一、有序、高效的指挥和运行机制。

  1、按照突发事件处置需要设立应急指挥机构,明确主要负责人、组成人员及相应的职权。

  2、应急指挥机构涉及的部门(单位)及其相应的职权和义务。

  3、以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过程为主线,明确突发事件发生、报告、响应、完毕、善后处置等各环节的主管及协作联动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参及部门的职责。

  (三)预防预警机制

  应急预案的对象就是假定发生的突发事件,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应急准备,因此,预防预警机制是预案的关键内容。

  1、信息监测。确定预警信息监测、收集、报告和发布的方法、程序,建立信息来源及分析、常规数据监测、风险分析及分级等制度。

  2、预警行动。明确预警方法、渠道以及监视检查措施和信息交流及通报程序,预警期间采取的应急措施及有关应急准备。

  3、预警支持系统。建立预警体系和相关技术支持平台,明确使用、维护、改良系统的要求。

  4、预警级别发布。明确预警级别确实定原那么、信息确认及发布程序等。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的4级预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

  (四)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是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即应急指挥机构应用反响机制,合理应用应急力量和资源,把握时机强化控制力度,防止事态恶化;对已发生的事件,将其破坏力和影响范围控制在最低级别。一般应包括以下7个方面:

  1、应急响应级别。根据突发事件确定科学的分级标准,按照突发事件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的4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行动。突发事件的响应级别及预警级别密切相关,但也有所不同,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应急响应行动。根据突发事件级别明确预案启动级别和条件,明确响应主体、指挥机构工作职责、权限和要求,说明应急响应及处置过程等。对于跨国(境)、跨区域、跨部门的突发事件,可针对实际情况列举不同措施,同时防止可能造成的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

  3、信息报送和处理。明确信息采集的范围、内容、方法、报送程序和时限,要求符合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如果突发事件涉及港、澳、台和境外人员,或可能影响到境外,需要向有关地区和国家通报的,明确通报程序和部门。

  4、指挥和协调。现场指挥遵循属地为主的原那么,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突发事件主管部门为主、各相关部门参及的应急救援协调机制。明确指挥机构的职能和任务,建立决策机制,报告、请示等制度,信息分析、专家咨询、损失评估等程序。

  5、应急处置。制定详细、科学的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方案、处置措施,明确各级指挥机构调派应急队伍的数量及处置措施,队伍集中、部署的方式,设备器材、物资药品的调用程序,各应急队伍之间协作程序等。

  6、信息发布。按照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遵循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那么,明确信息发布的内容、方式、机构及程序。

  7、应急完毕。明确应急状态解除或紧急响应措施终止的发布机构及程序,并注意及现场抢救活动的完毕区别开来。

  (五)善后工作

  1、善后处置。明确人员安置、补偿,物资和劳务的征用补偿,灾后重建的政策措施,以及做好卫生防疫、保险理赔工作等。

  2、社会救助。明确社会、个人或国内外机构的组织协调、捐赠款物的管理及监视等事项。

  3、后果评估。突发事件分析评估、调查报告和经历教训总结及改良建议。

  (六)应急保障

  1、人力资源保障。列出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政府、军队、武警、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公益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等。明确社会发动条件、范围、程序和必要的保障制度。

  2、财力保障。明确应急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管理监视措施,提供给急状态时政府经费的保障措施。

  3、物资保障。包括物资调拨和组织生产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明确具体的物资储藏、生产及加工能力储藏、生产流程技术方案储藏。

  4、通信保障。建立通信系统维护及信息采集等制度,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明确参及应急处置各部门单位的通讯方式和确保应急期间党、政、军领导机关及现场指挥的通信方案。

  5、交通运输保障。包括各类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分布、功能、使用状态等信息,驾驶员的应急准备措施,征用单位的启用方案,交通管制方案和线路规划等。

  6、医疗卫生保障。包括医疗救治资源分布、救治能力及专长、卫生疾病控制机构能力及分布、各单位的应急准备保障措施、被调用方案等。

  7、人员防护。制定应急避险、人员疏散及救援人员平安措施等,规划和建立根本满足突发事件的人员避难场所。

  8、技术装备保障。包括技术系统及储藏,应急设施设备,突发事件现场可供使用的应急设备类型、数量、性能和位置,备用措施以及相应的制度等。

  9、治安维护。制定应急状态下治安秩序的各项准备方案,包括警力培训、布局、调度和工作方案等。

  (七)监视管理

  预案的监视管理,即强调应急预案的演练、宣传和培训,明确预案不仅是让人看,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应用,在培训和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可以成为预案修改更新的参考。

  1、预案演练。明确应急演练的范围、内容、组织及工作要求等。

  2、宣传和培训。包括应急预案、应急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的应急常识宣传,各级领导、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的常规性和专业性培训以及培训的工作要求等。

  3、奖惩和责任。明确监视主体和罚那么,明确奖励对象、方式及责任追究程序等。

  (八)附那么1、名词术语解释。预案中专用名词、术语,缩写语和编码的定义,说明突发事件类别、等级以及对应的指标定义,统一信息技术、行动方案和机关术语等编码情况。2、预案管理及更新。明确预案制定、监视管理及实施部门单位,规定预案评审及更新方式。3、预案解释部门。明确预案批准、印发机关和解释部门。4、预案实施时间。明确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一般从印发之日起施行。(九)附件各种表单和说明文件,包括操作手册、指挥机构组织构造图、应急部门通讯方式、指挥部成员联系方式、人员疏散地图、资源位置图、紧急设备使用说明等。

篇十六:应急预案制度主要内容

P>  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1、应急预案编制过程:(1)成立由各有关部门组成的预案编制小组,指定负责人;(2)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3)编制应急预案;(4)应急预案的评审和发布;(5)应急预案的实施.

  2、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1)对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及其后果的预测、辨识和评估;(2)规定应急救援各方组织的详细职责;(3)应急救援行动的指挥与协调;(4)应急救援中可用的人员、设备、设施、物资、经费保障和其它资源(包括社会和

  外部援助资源等);(5)在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发生时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的措施;(6)现场恢复;(7)其它,如应急培训和演练,法律法规的要求等。

  3、应急预案的关键要素(1)方针与原则;(2)应急策划(危险分析、资源分析、法律法规要求);(3)应急准备(机构与职责、应急资源、教育训练与演习、互助协议);(4)应急响应(接警与通知、指挥与控制、警报和紧急公告、通讯、事态监测与评估、

  警戒与治安、人群疏散与安置、医疗与卫生、公共关系、应急人员安全、消防与抢险、泄漏物控制);

  (5)现场恢复;(6)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推荐访问:应急预案制度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应急预案 制度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