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财政制度名词解释(19篇)现代财政制度名词解释 财政名词解释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财政支出是政府将筹集到的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现代财政制度名词解释(19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现代财政制度名词解释
财政名词解释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财政支出是政府将筹集到的财政收入有计划地分配和使用到履行政府职能的各个方面的支出。财政支出规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预算年度)政府通过财政渠道安排和使用财政资金的绝对数量及相对比率,及财政指出的绝对量和相对量。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转移性支出是政府在公民之间再分配购买力的支出,政府的这种支出表现为资金无偿地、单方面的转移,主要有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国防支出是指一国为维护国家主权与保证领土完整所必需的费用支出。教育支出是政府用于教育事务的支出。科学技术支出市政府动用财政资金对科技活动给予的支持和投入。公共卫生支出是指政府介入卫生产品市场,运用财政资金对于卫生产品和服务所给予的支持和投入。投资性公共支出是指公共部门的投资支出,即政府对于以国家为主体的投资项目所安排的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是指财政对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其他遇到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支出。财政补贴支出就是财政部门支付给企业和个人,能够改变生产要素或产品相对价格的无偿支出。财政平衡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收支数量(一般是12个月)基本相等的关系。财政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总供给何总需求的规模和结构保持平衡状态下的财政收支状况。财政赤字预算赤字赤字财政财政发行,是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增加的货币发行。赤字依存度是指财政赤字占财政支出的比率,它反映了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一年)总支出以来财政赤字的程度,或者说,财政支出中有多少是依靠财政赤字融资的;还反映了财政本身状况的好坏。赤字比率是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它表明的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反映了财政配置工具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公债就是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或合同的约定吗,同有关各方发生的特定权利和义务关系。公债负担公债制度是国家对于公债发行的各种条件(期限、利率、种类)以及募集和偿还办法的总称。广义的公债流通市场是指公债在发行结束后就可以金额如证券市场上交易、提前兑付,可以转让的产所。狭义的公债流通市场即公债上市交易市场。公债依存度是当年的公债发行额与财政支出之比公债偿债率是当年的公债还本付息额与该年度财政收入额之比。
19.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
40.41.42.43.44.45.46.47.48.
公债负担吕是公债余额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政府预算,已过具有法律效力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费用论报酬论预算法是政府预算管理的法律规范,是组织和管理预算的法律依据。预算年度又称为财政年度或会计年度,是指编制和执行政府预算所应依据的法定期限。预算季度收支计划是政府预算年度计划在各季度的具体安排,是政府预算的具体执行计划。预算调整是通过改变收支任务或资金用途,组织预算新的平衡的重要方法。预算的追加和追减指在原核定的预算数基础上增加(或减少)预算收支数额,也称为追加预算或追减预算。预算的划转,由于行政区划或企事业单位行政隶属关系改变,必须同时改变其预算的隶属关系,并及时将全年预算划归新的领导地区或单位,以保证财权和事权的统一。政府决算是政府预算执行的总结,它反映着年度政府预算收支的最终结果,也是一国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部门预算室友政府各部门编制、经财政部门审核后由议会(我国为人民代表大会)审查通过的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预算。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部门、其他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指对财政资金实行集中收缴和支付的制度,由于其核心是通过单一账户对现金进行集中管理,所以这种制度一般又称为国库单一账户制度。财政管理体制或财政体制是国家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各级政府之间,政府同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在财政管理方面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分配的根本制度。统收统支型财政体制,即地方主要的财政收入如数上交中央财政,而地方所需的财政支出基本上由中央财政全额拨款,地方财政收支之间不发生直接关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型财政体制,即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以中央集权为主,适度分权的财政体制。分税分级财政体制,是在明确各级政府职责权限范围的前提下,以分税法划分各级财政收入,并实行政府间转移支付以平衡各级财政收支的财政体制。分税制,是指在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基础上,确定中央与地方财政支出范围,并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预算收入的财政管理体制。政府间转移支付是指财政资金在政府间的无偿转移或转让,政府间的转移支付是通过财政补助制度来完成的。财政效益,就是财政活动所费成本与所取得的社会效果之间的比较关系,它包括财政分配活动的合比例性和有效性两个方面。财政支出效益是财政支出的数量与其所取得的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是国民经济效益的一个组成部分。
篇二:现代财政制度名词解释
1、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调节政府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
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经济活动。
2、帕累托最优:又称经济上效率、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是指在既定个人
偏好、生产技术和要素投入量下,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任何改
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受益而其他人不受损。
3、市场失灵:是指在市场已经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下,仍不能带来经济效率
和满意收入分配各种情况。
4、政府失灵:是指由于存在政府内在缺陷而导致政府干预低效或无效,无法实
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资本最优配置。
5、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是指国家依据宏观经济波动特征,有意识采取特定财政
手段消除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缺口。
6、公共品:是具有公共消费性质产品或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7、非排他性:指一旦产品被提供出来,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他同等消费。
8:、非竞争性:是指一旦产品被提供,增加一个人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任何消费者
收益:也不会增加社会成本,其新增消费者使用该产品边际成本为零。
9、俱乐部产品:是指一种混合类公共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可以轻易做
到排他性。
10、外部性:只要某一个人效用函数(或某一厂商生产函数)所包含变量是在另
外一个人(或厂商)控制之下,即存在外部效应,用公式表示
为:
Ua=Ua(X1,X2,X3,...,Xn,Y1)
即活动主体a活动不仅受其自身活动影响,还受来自于类似Y1这类活动影响。
11、矫正性税收:是实现外部性矫正重要手段,核心内容在于用税收弥补私人成
本和社会成本之间差额,又被称为“庇古税”
12、政治均衡:是指人们在一定投票规则下就一种或多种公共品供给及其成本分
摊达成一致协议。
13、投票悖论:是指在多数票规则下多个备选议案是不可能达成均衡,而是出现
投票结果循环。
14、单峰偏好:指一个人在一组按照某种标准排列备选议案中对其中一个议案偏
好程度较高,对其他议案偏好程度,都低于这个议案偏好程度,即离开这个议案后,
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其偏好程度是递减。
15、多峰偏好:指是当个人偏离最偏好议案后开始时其偏好程度会下降,但当沿
着同一方向持续运动下去时其偏好程度会逐渐上升。
16、中间人投票定理:只要投票者偏好是单峰,那么在多数票规则下就必会出现
唯一均衡结果,而且这个结果及投票人第一偏好正好相等。
17、寻租:本可以用于价值生产活动被用于只不过为了决定分配结果竞争.是一
种非生产性活动,所耗资源是一种浪费,目是为了建立垄断地位以获得特殊利益,
是一种收入分配转移活动。
18、购买性支出: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支出。这类支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了
日常行政事务活动商品和劳务支出,如国防,教育,卫生,行政管理等,二是政府用于
各种公共投资支出。
19、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把资金所有权转让个他人使用支出,转移性支出
包括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20、行政管理支出:是政府维持其各级政府职能机构运转所需要经费,包括各级
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检查机关和外事机构运转过程中支出。
1/6
21、BOT方式:政府及私人资本签订项目特许经营协议授予签约人私人企业承担基础设施建设/经营/融资。22、TOT方式:通过出售现有投产项目在一定时期内产权,获得资金来建设新项目一种融资方式。23、财政贴息:是国家对企业某些用于规定用途银行贷款,就其支付贷款利息提供补贴。24、税收:它是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品,凭借行政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居民和经济组织强制、无偿征收取得财政收入。25、税收额外负担:是指因政府征税带来大于税收收入部分费用损失,是由多方面行为是资源配置偏离了最优状态引起。26、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应干扰或扭曲试产机制正常运行,也就是不能影响私人部门原有资源配置状况。27、公债:政府以其信用为基础,根据借贷原则,通过借款或者发行债券方式获得财政资金而形成债务.特点:从债务人角度来看具有:购买自愿性;资金有偿性;发行灵活性;从债权人角度看:有持有安全性;投资收益性;交易流动性。28、凭证式国债:是指国债承销机构给国债购买者填制“国库券收款凭证”方式发行国债。29、记账式国债:是指利用账户通过计算机系统完成国债发行、交易及兑付全过程。30、公债挤出效应:是指政府发行公债所引起民间消费或投资减少作用。31、公债负担率----一定时期公债累积额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即公债余额及GDP比值。公债负担率=(当年公债余额/当年GDP)*100%32、公债依存度----是用来说明财政支出中有多少是依靠公债来实现支出,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当年公债发行收入及财政支出比例关系。33、公债偿债率是指当年到期还本付息公债总额占当年财政收入比例。从国际经济来看,公债偿债率处于7%~15%范围内是安全。34、借债率-----是指一个国家当年公债发行额及当年GDP比值。借债率=(当年公债发行额/当年GDP)*100%35、政府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36、多年预算:是指将多年政府收支预测纳入预算编制和规划程序,以打破预算编制中以一年为期限限制,用来系统反映政府预算收支执行和变化规律。37、国家决算: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年度政府预算执行结果会计报告,其实质属于预算后审计。38、财政竞争:是指一国国内地方政府间为增强本辖区经济实力、提高辖区内社会经济福利,以财政为手段进行各种争夺经济资源活动。39、汲水政策:是对付经济波动财政策,是在经济萧条时付出一定数额公共投资使经济自动恢复其活力政策。市场失灵(1)含义:是指在市场已经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下,仍不能带来经济效率和满意收入分配各种情况。(2)原因:竞争失灵(竞争失效、自然垄断)、公共品、外部效应、不完善市场、不完全信息、宏观经济效率失衡、收入分配不公平、偏好不合理政府失灵(1)含义:是指由于存在政府内在缺陷而导致政府干预低效或无效,无法实现
2/6
社会福利最大化和资本最优配置。(2)原因:不完全信息、公共决策中经济人行为及公共利益差异、政府决策机制缺陷、政府运行效率问题、寻租(3)矫正:立宪改革、恢复竞争、政府改造、社会监督庇古模型:利用功利主义方法,给出一个人对公共品提供水平需求决定条件,即个人对公共品消费边际效用和纳税边际负效用
篇三:现代财政制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税收支出:是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通过制定与执行特殊的税收法律条款,给予特定的纳税人或纳税项目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以减少纳税人税收负担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财政支出。(P127邓)2.财政:财政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收支活动,它是一国政府采取某种形式(实物、力役或价值形式),以一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即一部分国民收入)为分配对象,为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实施的分配行为。财政在本质上体现着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它具有公共性和利益集团性(或阶级性)两个基本属性。(P16邓)3.瓦格纳法则:由于国家职能的不断扩大,从而国家活动的不断扩张是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根本原因所在。由于瓦格纳将财政支出的增长与国家活动的扩张联系在一起,所以有些人将“瓦格纳法则”称为“政府活动扩张法则”。(P72邓)4.税收收入: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需要,凭借政治权利并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向纳税人征收的收入。税收收入是现代国家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也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方式。(P132邓)5.公共选择:指的是与个别私人选择相区别的集团选择。它是指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公共选择实际上是一种政治过程。公共选择所使用的是经济学的方法,它的基本假设就是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即人是自利的、理性的效用最大化者。(P48陈共)6.税率:是指征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或税基之间的比例。在税基一定的前提下,税收负担的大小和政府课税的程度就体现在税率上。税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财政收入的多少和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因此,税率被看做税制的中心环节。税率有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之分,还有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之分。在实际运用中,按照边际税率的变动情况,税率可以分为定额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三类。(邓P137)7.税收原则:是制定、评价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的标准,是支配税收制度废立和影响税收制度运行的深层次观念体系,反映一定时期、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治税思想。现代税收原则主要包括两大类,即公平类税收原则和效率类税收原则。公平类税收原则又包含受益原则和能力原则;而效率类税收原则包括促进经济发展原则和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实简化原则。(邓P146)8.社会保障制度:政府以法律的形式确定满足社会成员各种社会保障需求的社会保障措施。此时的社会保障被称为社会保障制度。它不仅具有规范性,而且保障范围也十分广泛。这种社会保障是与社会化和专业化相适应的。综合比较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它们大体包括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两部分。(P109邓)9.税利分流:是指国家在参与国有企业纯收入分配过程中,开征一道所得税(这一道所得税对所有经济成分企业而言都是一样的),然后再通过适当的形式参与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邓P269)10.政府预算:是在一定时期内,政府为实现特定目标所必须完成的各种项目的计划,即按照一定的发露程序编制和执行的政府财政收支计划。它反映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内容,是政府组织和规范财政分配活动的重要工具,体现了一定时期政府的施政方针和要达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邓P299)11.政府采购:是指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陈共P255)12.财政体制:是指为了处理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规定政府各科层组织应承担的职责以及相应的财权财力的基本制度。具体,它是国家在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权之间,划分
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职责与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邓P331)13.赤字财政:赤字政策是指国家有意识地运用赤字来调节经济的一种政策,即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P279陈共)14.财政收支平衡;通常是指在一个预算年度内财政收入与支出数量相等的状态。与此相对应,如果年度内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则称为“财政节余”或“财政盈余”;反之,则称为“财政赤字”。(P362邓)15.汲水政策:按照汉森的财政理论,汲水政策是对付经济波动的财政政策,是在经济萧条时靠付出一定数额的公共投资使经济自动恢复其活力的政策。(P301陈共)16.财政政策传导机制:就是财政政策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各政策工具通过某种媒介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财政政策工具变量经由某种媒介的传导转变的政策目标变量(期望值)的复杂过程。(P303陈共)17.财政补贴:国家政府部门根据国家政策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特定的产业、部门、地区、企事业单位、居民个人或事项给予的补助或津贴。(P119邓)18.税收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反应,或者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及生产者决策的影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税收的调节作用。税收的经济效应表现为两个方面:1)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2)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的购买量,及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P166陈共)19.财政投融资: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入股)或融资(贷款)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所以它也称为“政策性金融”。(陈P110)20.粘蝇纸效应:A:由于参与公共决策的人的偏好不同,而且在公共决策中的影响力也不同,一些人可以通过对公共决策的影响便得到中央的补助“粘”在政府部门中,而不是理论上分析的那样,像一个人在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寻找一个效用最大化的配置状态。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成为“粘蝇纸效应”,即上级政府的一般定额补助被“粘”在公共产品上。B:是指上级政府通过转移支付拨款可以“粘住”接受拨款的一级政府,不会将拨款用于增加个人收入,而是用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P267陈共)21.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陈共P294)22.国有资产管理:是指国家以产权为基础,以提高国有资产运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以资产所有者为对象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一系列管理活动。(邓P271)23.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是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办法的总称,包括税法,实施细则,税收的计划、会计、统计工作制度,税收管理体制,征收管理办法,专责管理制度等;狭义是指各种税的基本法规,包括已完成立法手续的各种税法和虽未完成立法手续,但起税法作用的各种税收条例。24.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是政府财
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邓P277)25.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对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及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的全过程集中进行全面的监控制度。(陈P257)简答题1,如何理解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影响?(陈共P128)财政收入规模多大,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多快,不是或不仅仅以政府的意愿为转移,而是由经济、政治、社会及历史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从根本上说,首先还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产品丰富,其净值——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就多,一般而言,则该国的财政收入总额较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较高。当然,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规模还受其他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就是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表现为基础性制约,两者之间存在源与流、根与叶的关系,源远则流长,根深则叶茂。生产技术水平也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是技术及进步往往以生产速度加快、生产质量提高为结果,技术进步速度较快,GNP或GDP的增长也较快,财政收入的增长就有了充分的财源;二是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耗比例降低,经济效益提高,产品附加值所占的比例扩大。由于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产品附加值,所以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因此,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首要的有效途径。2,简述公共财政理论关于政府经济作用的主要理由。(P20-27)(1)提供法治制度。确保法制是政府的首要职责。(2)确保市场竞争。保持和保护竞争性的市场是政府的首要职责。(3)克服市场无效。市场无效的原因大致有3个:一是公共产品,二是外部性,三是信息不充分(不对称)(4)促进社会和平。市场本身是无法自动实现经济平等的,在公共政策的实践中匡正了经济中的不平等。(5)保持经济稳定。宏观经济的稳定有多含义:一是就业率的稳定,即实现充分就业。二是物价水平的稳定。3,公共财政和国有资本财政的根本差异主要有哪些?(P32-34)(1)两者的基本构成要素不同1)从财政活动的主体看,公共财政的主体是作为政治权利行驶者的政府;而国有资本财政的主体是作为资本所有者的政府。2)从财政活动的目的看,公共财政是以为市场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为目的的,者决定了它追求的是社会利益目标;而国有资本财政则以国有资本总体的保值增值为目的,者决定了它追求的是市场盈利目标,由此导致了两者在活动内容、方式、手段、范围和领域等方面呈现出显著区别。3)从收入基本来源和支出内容看,公共财政已税收作为基本的收入来源,它所安排的是非营利性支出,服务于全社会的企业和个人;而国有资本财政则以国有资本收益作为基本的收入来源,由于其所具有的市场营利性目标,决定了它以营利性支出为基本内容,并且仅以营利性国有经济作为服务对象。(2)两者活动领域和范围不同公共财政以市场失灵来限定自身的活动范围,国有资本财政则在市场有效范围内开展自身的活动。(3)两者的财力运用不同
国有资本财政的财力运用,必须以企业为单位,具有保值增值能力;而公共财政没有,也不可能满足这一要求。(4)两者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不同在宏观调控上,国有资本财政通过直接的市场活动,调控市场经济的宏观运行状态。而公共财政则不具备这种能力,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是间接的和外在的。4,简述林达尔均衡的含义及其局限性。(P46-47)含义:个人对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以及它们之间的成本分配进行讨价还价,并实现讨价还价的均衡。局限性:林达尔均衡的达成存在两个问题:(1)它假定每个社会成员都披露自己关于公共产品的偏好信息,而不存在隐瞒信息以逃脱相应税收的动机。但这一条件很难具(2)在涉及人数众多的情况下,要找到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纳税份额,可能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尽管一致同意规则保证了大家达成协议的自愿性,但由于决策成本较高的原因,经常会造成无法做出决策的局面。5,简述阿罗不可能定理的主要内容。(P51-52)在相当弱的条件下,达成投票均衡的公共决策机制是不存在的。这些条件包括:(1)个人理性条件:对于可供选择的任何两个备选方案x和y,每个成员或者认为x优于y,或者认为y优于x,或者认为x和y无差异,除此之外,别无选择。此外,在有三个方案x、y、z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如果某个成员认为x优于y,y优于z,他一定认为x优于z。(2)无限制领域条件:个人选择的自由不受限制,允许集体成员持有任何可能的偏好。(3)帕累托条件:如果每个成员都认为x方案优于y方案,那么公共选择的结果也是x优于y。(4)无关备选方案的独立性:如果在两个备选方案之间选择,那么公共选择的结果仅仅依赖于集体成员对这两个方案的偏好顺序,而不受第三种方案的影响。(5)非独裁性:投票结果应该由多人决定而不是一个人。以上五个条件被认为是应当被民主社会所普遍接受的基本条件,因此被称为合理的条件。阿罗不可能定理实际表明,当至少存在三种备选方案时,任何集体决策过程都无法保证能够同时满足民主社会的合理条件。因此,不应高估民主的公共选择过程的效率.民主并不足以保证达到“公共意志”,它最大的积极之处是防止了“最坏”情况的发生。6,简述公共财政理论对于政府失灵的原因的描述。(P58-59)政府失灵的原因:来自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1)财政决策形成过程:不足以反应选民对公共产品的真实偏好1)因投票成本而导致选民的理性放弃投票的行为2)投票悖论3)间接民主的问题(2)财政决策的实施:政治家受现实的控制能力和领导力量的限制(3)利益集团的寻租行为7,简述转移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P64)转移性支出,政府将其所掌握的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转移给居民,企业和其他受益者,政府既不直接购买商品和劳务,也不直接占有并消耗与该支出等价的经济资源。直接购买商品和劳务,直接占有并消耗与该支出所对应的经济资源的主体是该支出的直接接受者,他们消耗经济资源的量将受其边际消费倾向大小的影响,所以转移性支出只能被间接、部分地列入当期总需求中,因此,这类支出对国民收入的分配会产生直接影响,而对生产和就业产生
的影响则是间接的。8,简述瓦格纳法则的主要内容。(P72邓)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国家职能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从而导致政府经济活动不断增加,所需的公共支出将不断增加。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可避免的长期趋势。(1)市场失灵和外部性的存在需要政府的活动增加(2)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以及从事的生产性活动,也会随着经济的工业化而不断扩大(3)城市化以及高居住密度会导致外部性和拥挤现象,这些都需要政府出面进行干预和管制9,简述购买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政府以商品和劳务需求者的身份出现在市场上,运用其所掌握的财政资金与其他经济主体所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相交换,直接占有并消耗一部分经济资源,其本身就是当期社会总需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这类支出对于整个社会的生产和就业会产生直接影响。虽然它对于国民收入的分配也会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间接的。10,从现实角度简述财政支出增长的必要性(P76-77)(1)政府职能的扩张1)经济干预的加强2)社会福利事业的扩大3)工业化和都市化的影响4)政府机构的扩增5)人口的增加(2)物价的上涨(3)科技技术的进步11,简述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P337-339)在公共产品,外部效应,市场垄断等诸多非完全竞争的经济环境中,市场机制是无法有效配置资源的,这就需要依靠政府和财政的力量,通过非市场手段来直接配置资源,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而达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12,简述财政的调节收入分配职能(陈共28-29)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公平分配,因而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标准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原则上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4)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13,简述税收公平原则的含义。(陈共P156-157)公平原则大致分为两种——受益原则和能力原则。(1)受益原则。受益原则,是指各社会成员应按各自从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中享有的利益来纳税,或者说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应按个社会成员享用的份额来承担。(2)能力原则。能力原则,是指征收以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为标准,而不考虑各自对公共物品的享用程度,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按各人的实际支付能力分摊,收入高的多分摊,收入低的
人少分摊。关于度量标准,客观说主张按个人的所得、财产和消费支出为标准,主观说主张在享有公共物品时个人受到的牺牲程度为标准。14,简述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的含义。(P149-150)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可以从两个层次来讲:第一,从宏观层面来说,税收应有利于优化资源的宏观配置,也就是税制设置需保证税收的总体规模应符合整个社会资源在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最优分布的效率要求。第二,从微观层面来说,税收的经济效率应使得税收对微观经济活动所谓效率损失最小。税收取走纳税人拥有的收入和财产,直接减少了企业和个人从事经济活动的资源。15,简述商品税的含义和特点。(P169-170)(1)商品税的含义:商品税是对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课征的税种统称,由于这种税是在流通过程中征收的,所以也称流转税。商品流转额是指在商品生产的经营过程中,由于销售或购进商品而发生的货币金额,即商品销售收入额或购进商品支付的金额。非商品流转额是指因非商品生产经营的各种劳务而发生的货币金额,即提供劳务取得的营业服务收入额或取得劳务支付的货币金额。我国现行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都属于商品税的范畴。(2)商品税的特点1)商品税具有政策调控的直接性2)商品税具有累退型3)商品税的征收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4)税收征管的相对简便性5)商品税税源普遍、收入稳定16,简述企业所得税的经济效应。(P216-218)(1)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企业所得税只对企业课征,这样容易导致资本从企业部门流向非企业部门。作为资源配置的结果,某些非企业部门的增长速度会快于企业部门。(2)对投资的影响企业所得税的另一重要经济效应是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而其累积效应之总和就构成了对社会总投资的影响。(3)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公司所得税对企业的财务决策有以下影响:1)企业股息支付2)课税对股息方针的影响3)债务筹资和增股筹资(4)对经济稳定的影响公司所得税被视为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起到了自动稳定器的功能,可以促进经济稳定增长。17,简述我国政府预算转向“全口径预算”改革的难点和相应对策。(P308-310)(1)目前要推行全口径预算管理还有不少难点,主要包括:1)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对政府收支范围的界定2)分税制体制下政府财力与事权的匹配3)与其他相关领域改革相互协调4)政府部门财政统一和预算监督问题等(2)实现全口径预算管理的对策建议1)明确划分政府间的财力和事权,为地方政府开源节流,适当开征能够给地方政府提供稳定收入的税种。
2)建立多层健全的预算管理系统,借鉴国际经验,合理有效地对有效地对预算收支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监督控制方式。3)继续推进以部门预算改革为中心的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将部门的各种财政性资金、各单位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编制;同时,进一步推进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收支分类等改革,在行政层面进一步强化控制,使预算收支管理权集中统一与财政部门。4)修改相关法律关系,明确人民代表大会的预算主导权。5)同步协调其他社会经济领域的改革。18,简述蒂伯特的分权理论—-“用脚投票理论”的内容。(P336)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有三大财政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而我们关心的核心在于如何在各级政府间形成适当的职责分工,即如何进行财政分权。蒂伯特的分权理论“用脚投票理论”假定人们又自由的迁移权,在竞争性的地方辖区之间,人们出于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考虑,会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地方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与所征税收之间的最佳组合,选择他们最偏好的社区。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用脚投票”。19,简述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含义及其作用。(P345-346)转移支付是指发生在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资金无偿转移,通过财政补助制度完成。财政间转移支付的目标是要保证各级政府正常运转的财力需要,以及推动政府整体目标的视线,它的作用有:1,保证下级政府的支出需要;2,有助于地方财力均等化;3,有助于地区间利益的协调;4,有助于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控制。20,简述财政政策目标的主要内容。(陈共P346-348)财政政策就是政府为达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出的决策,宏观财政政策就是运用政府开支和收入来调节经济。它的目标包括两方面内容:1,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这时政府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2,在经济膨胀时期,存在过度需求,经济过热会引起通货膨胀。这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即减少支出,增加税收以便缩减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21,简述自动稳定财政政策的作用原理的主要内容。(P301陈共)自动稳定财政政策,是指这种政策本身具有内在的调节功能,能根据经济波动情况,无需借助外力而自动发挥稳定作用。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税收的自动稳定效应。税收体系,特别是公司所得税和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对经济活动水平的变化反应相当敏感。如果当初政府预算是是平衡的,税率没有变动,而经济活动出现不景气,国民产出就要减少,这是税收收入也会自动下降;如果政府预算支出保持不变,则由税收收入的减少而使预算赤字发生,这种赤字具有一种内在的扩张力量,会“自动”地抑制国民产出的继续下滑。二是公共支出的自动稳定效应。经济学家一致认为,对个人的转移支付支出是普遍的“自动稳定器”。转移支付支出是指政府为维持居民的最低必要生活水平而提供的失业救济金和低保障金等福利性支出。当国民经济出现衰退时,就会有一大批居民享有失业救济金和低保障收入,从而可以使总需求不致猛烈下降;当经济繁荣来临时,失业者可重新获得工作机会,政府就可以停止失业救济和低保支出,从而可以抑制总需求过旺。22,简述财政政策传导机制的含义及作用机理。财政政策传导机制就是通过运用财政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时,财政政策工具并不是直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而是通过一系列介质间接地发挥作用,这一系列介质就是传导机制。作用机理如下政府支出:1,政府购买:当经济萧条时,政府购买上升,总需求水平随之增加,经济衰退减弱,反之亦然。2,政府转移支付:经济萧条时,失业增加,转移支付增多,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上升。反之亦然。
政府收入:1,经济萧条时,税率降低,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上升,总需求上升,反之亦然。2,政府公债:政府公债的发型,一方面能增加财政收入,影响财政收支,另一方面又能对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的扩张和紧缩起重要作用,影响货币的供求,从而调节社会的总需求水平。23,如何理解财政活动的主体是政府?财政是以国家(或者政府)为主体的收支活动,它是一国政府采取某种形式,以一部分社会产品和服务为分配对象,为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需要而实施的分配行为。财政活动在其本质上体现着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因此,我们说财政活动的主题是政府。23,简述财政交换理论的主要内容。(P187陈共)财政交换论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重新确立一套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宪法规则,对政府权力施加宪法约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税制改革。一是对政府的征税能力必须从宪法上予以限制,因为如果不通过修改宪法来限制政府的权力,政府就不会放弃以前被赋予的权力。二是财政交换论研究的重点是选择税基和税率结构,将政府的总税收收入限制在理想的水平范围内。三是宪法对政府可利用的税基性质进行限制,也有助于确保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的水平和类型符合公民的意愿。财政交换论特别强调两个方面:一是为了实现有效配置资源的目标,要求尽可能广泛地采用受益税;二是为了使政府官员在决策中的“自私自利”动机最小化,强调政治程序在约束预算决策中的重要性。24,简述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特点及其内容。(陈共P261)特点:一、规范化;二、法律化;三、长期相对稳定、地方预算构成名副其实的一级预算主体。内容:1.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2.在明确市场经济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即事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即财权)范围。3.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4.预算调节制度,即所谓转移支付制度。5.各国的分级预算体制是适应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长期形成,就整体而言是相对稳定的,只是集权与分权关系及其相应的调节方法可以经常进行调整。25,如何理解财政收支平衡?(P277陈+P362邓)财政平衡是指预算年度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收支对比不外是三种结果:一是收大于支,有结余;二是支大于收,有逆差,即财政赤字;三是收支相等。财政平衡不是绝对的,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平衡。任何事物在运行中,不平衡是绝对的,而平衡是相对的,财政平衡也是如此,所谓平衡,不过是某个时点上的平衡。不论是从静态还是动态,局部还是全局,中央预算还是地方预算,或者真实还是虚假上看,在实际生活中,略有结余或略有赤字都视为基本平衡,都是财政平衡的表现形式,因而财政平衡追求的目标是基本平衡或大体平衡。
篇四:现代财政制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财政: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现实生活中它表现为政府的收支活动。2、转移性支出:指政府按照一定形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的,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型再分配活动。3、社会保险:是政府按照保险原则举办的一种社会保障计划,它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4、税收的消费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消费者选择商品的影响,它表现为政府对个别商品课税后,引起市场上课税商品相对价格上涨,从而导致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减少课税商品的购买量,相应的增加非税商品的需求量。我们把税收导致消费者增加非税商品需求来代替对课税商品需求的影响,称为税收的消费者替代效应。5、直接税:税款不能或很难转嫁的税收属于直接税,这类税收的纳税人也就是负税人,税款由负税人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6、价外税:指计税价格中不含有税金的一类税收。7、国债负担率:是用国债余额占当年GDP的比重来表示。是衡量一国经济所承受的国债程度的综合指标。二、简答题1、什么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具有什么特点?答:在消费上不存在一些人消费就排斥和减少其他人消费的产品,就是经济学上所称的公共产品或公共物品。特点:消费的非排他性;消费的非竞争性;效益的外溢性。2、什么是税收中性与税收的超额负担,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答:税收中性是指税收不影响或不干扰人们的经济选择。税收的超额负担就是国家征税给纳税人造成的超过税款的那部分负担。如果一种税没有超额负担,那么它就是中性的;如果一种税有超额负担,那么它就是非中性的。三、论述题1、论述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稳定经济职能。2、简述增值税的主要内容、征税范围:包括销售货物、进口货物以及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纳税人:凡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进口货物、提供加工、修理和修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税率:实行两档税率,基本税率为17%,低税率为13%。应纳税额计算: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销售额*适用税率3、简述现行企业所得税主要内容。课税对象:我国内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纳税人:我国境内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和组织。计税依据: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税率:实行比例税率,税率为33%。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篇五:现代财政制度名词解释
精品文档
财政
第一章1.外部性:是指无法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市场交易成本或收益。2.纯公共产品: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任何其他人消费的减少。3.财政: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的分配活动。4.社会公共需要:政府向社会供给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5.公共财政:政府为市场供给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模式。6.财政职能: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内在的、本质的职责与功能。7.资源配置:广义,社会总产品的组合,即社会总产品的配置方式和配置过程;狭义,生产
要素的组合,即生产要素分配于不同的使用方向。包括:市场配置、政府财政配置、第三部门配置8.收入分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国民收入在价格、税收、政府支出等工具的作用下,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分割。形成流量的收入分配格局和存量的财产分配格局。核心问题:实现公平分配9.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财政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调节,以期达到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10.经济稳定: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调整,对生产、消费、储蓄和投资发生影响,以达到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
第二章1.私人需求:由单个人内在产生的、不依赖他人而独立存在并满足的个人需要。2.公共需求:当众多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时所产生的需求。特征:整体性、集中性、强制性3.私人产品:用于满足私人需要的产品。特征:可加和性、排他性、竞争性4.公共产品:那些不能排除非购买者享受其收益并且由大量消费者分享其收益的产品。特征:
消费的非排他性、受益的非竞争性5.准公共产品:利益外溢的准公共产品,教育;拥挤性的公共产品,拥挤的桥梁;公共资源
类公共产品,公共草地、公共湖泊6.庇古模型:个人对公共产品的边际效用等于纳税的边际负效用。环保税7.公共部门:国家机关、政府部门和由选举产生的以及受选举产生的人的委托而运行公共机
构的私人部门和组织。职责和特征:供给公共产品
第四章1.财政支出(政府支出或预算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需要而进行的各项开支,包括
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在内消耗的一切费用的总和
1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2.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等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3.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4.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构成)是指财政支出总额中各类支出的组合以及各类支出在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也就是说,财政支出结构就是各类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
5.财政支出效益是指一国政府在配置资源过程中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以最小的财政支出或取得最大的社会福利
6.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指根据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详细列出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分析比较,从中选择出最优方案的分析方法
7.最低费用选择法(最小成本法),是指通过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标准的评级方法
第五章1.财政投资性支出是指以政府为投资主体,以财政资金为投资来源的一种投资活动2.教育支出是指政府用于维持和发展各类教育事业方面的财政支出3.科学研究支出是指财政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专项支出4.卫生支出是指各级政府财政支出中用于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两方面的全部资金投入5.公共卫生服务是指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卫生服务6.行政管理支出是指财政用于国家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检察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
其职能所需的费用支出7.国防支出是指财政用于军队建设和其他国防建设的支出8.政府投资性支出(财政或公共投资)是以政府为主体,将其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中筹
集起来的财政资金,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一种集中性、政策性投资9.基础产业投资是指其他部门发展提供条件和机会的产业,或者说是那些由于它们的供给能
力不足,导致国民经济增长机会损失的产业10.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把各
种闲散资金,特别是民间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由财政部门掌握管理,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不以营利为直接目的的前提下,采用直接或间接贷款方式,支持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展生产和事业的一种资金活动
第六章1.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的再分配,形成社会保障基金,
并对有多种原因而使生存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2.社会保障支出是指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3.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
2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4.现收现付制是指以横向平衡原则为依据,以当期正在工作的所有人的缴费,来支付现在保险受益人开支的制度
5.完全基金制是指当期缴费收入全部用于当期缴费的受保人建立的基金,建立储备基金的目标应当是满足未来向全部受保人支付养老金的资金需要
6.部分基金制是指当期的缴费一部分用于应付当期受保人开支,一部分用于为受保人建立储备基金,以满足未来保障的需要
7.财政补贴是指政府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政策目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财政分配,向特定的企业或私人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
第七章1.财政收入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的需要,依据政治和经济权力,主要从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个
人那里取得的由政府支配的一切收入2.财政原则是指财政收入应当以满足政府履行其职能的的需要为主要目的,或者说财政收入
应当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3.受益原则是指政府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成本费用的分配,要与社会成员从政府提供的产
品和服务中获得的收益相联系4.支付能力原则是指政府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成本费用的分配,要与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相
联系5.财产收入规模是指财政收入在数量上的总水平。它是衡量国家财力和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
中职能范围大小的重要指标6.财政收入结构是指财政收入的项目组成及各项收入在财政收入总体中的比重,它包括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所有制构成和部门构成等。
第八章1.税收是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
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2.直接税是指税负难转嫁的税种;间接税是指税负易转嫁的税种3.从量税是指按课税对象的数量、重量、容量或体积计税方法课税;从价税是指按课税对象
的价格计税方法课税4.税收原则就是税收制度设计和税收制度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评价一国某一时期
税收制度优劣的基本标准5.税收稳定原则指的是运用税收的杠杆作用来调节和干预宏观经济,以保持经济稳定发展,
税收作为国家稳定经济的重要杠杆6.税收制度是指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税收制度是指国家按一定的税
收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7.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8.法人是指依法成立并能独立行使法定权力和承担法定义务的企业、单位、团体等社会经济
组织
3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9.税率是税法规定的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征税额的标准,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
10.比例税是指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只按一个比例的税率征税11.全额累进税率即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与之相应的税率计算税额。12.超额累进税率即把征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
税率,每个等级分别按该等级的税率计征13.累进税是按瞌睡对象数额的大小,将课税对象划分为若干等级,并分别规定不同的税率,
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反之则然14.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将税收负担转嫁给他人的经济现象15.税负的归宿是指税负的最终落脚点16.税收资本化是指应税物品在交易时,买主将物品可预见的未来应纳税款,按一定的贴现
率折算为现值,从所购物品价格中做一次性扣除17.税收中性是指不对纳税人的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产生任何影响。(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
机制的正常运行)18.税收效应就是指国家征税对纳税人经济活动和经济决策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收入
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19.税目是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代表征税的广度,它将
征税对象具体化20.税基,又称计税依据是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21.税源是指税款的最终来源。22.平均税率是指全部税额与征税对象总量之比。23.边际税率是指在征税对象的一定数量水平上,征税对象的增加导致的所纳税额的增量与
征税对象的增量之间的比例24.税收负担是指因国家征税而相应地减少了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给纳税人造成的经济利
益损失或使其承受的经济负担。25.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
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即降低了个人福利水平26.替代效应指在个人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因政府课税导致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致使纳税人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所产生的对个人福利水平的影响。
第九章1.税收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府的税收组成体系及各种征管法令、制度等的总称2.商品课税是泛指所有以商品和劳务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的总称3.增值税是以商品价值中的增值额为课征对象的一个税种4.消费税是以消费品或消费行为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5.营业税是以纳税人从事经营活动的营业额(销售额)为计税依据征收的一种税,其征税对
象主要是劳务6.关税是指对进出一国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一种税7.进口关税是指针对输入国境或关境的商品征收的关税8.出口关税是指对出口商品征收的关税9.过境关税是一国针对经过本国口岸停留后,再转运到其他国家的商品征收的关税
4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10.财政性关税是指关税的征收仅是或主要满足国家财政的需要11.所得课税是以纳税人的所得为课税对象的税类。所得税产生于1799年的英国12.企业所得税是以企业(公司)为纳税人,将其生产经营的所得额或利润额作为课税对象
的一种税收,在国外一般称为“公司所得税”13.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的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14.资源税是一种以各种自然资源为课税对象的税。一般包括土地、海洋、森林、草原、水、
矿藏以及生物资源等15.财产课税是对所有以财产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统称,主要包括土地税、房产税、不动产
税、一般财产税、遗产税等税种16.行为课税是以某些特定行为及为实现国家特定的政策目的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17.销项税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增值税税率计算并向购
买方收取的增值税额18.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所支付或负担的增值税额19.反补贴关税是进口国家针对出口国为促进商品的竞争能力而设定的种种补贴措施而征收
的附加税
第十章1.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和政府债务收入以外的财政收入,是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
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的财政资金。2.政府收费是指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公共设施或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向受益者或管理对象所收3.规费是公共部门向个人或企业提供某种特定服务或实施行政管理时收取的手续费或工本费4.行政性收费是国家行政部门在履行职能,进行社会与经济管理时依法收取的费用。5.事业性收费是国家规定的实行事业管理的单位或服务对象收取的费用,其实质是对劳务服务的部分补偿6.公共定价是指政府相关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产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7.平均定价法是指政府在保持企业收支平衡的情况下,采取尽可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法8.负荷定价法是指对不同时间段或时期的需要制定不同的价格
第十一章1.政府债券是指政府举债的债务,是政府及政府所属机构以债务人的身份,按照国家的法
律规定或合同的规定,同有关各方发生的特定的债权债务关系2.政府信用是指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取得的信用或以债务人的身份提供信用及其信用活
动3.自愿性是指国债的发行或认购是建立在认购者自愿承受的基础上
5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4.有偿性是指通过发行国债筹集的财政资金,政府必须作为债务而按期偿还,而且还要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认购者支付一定数额的暂时让渡资金使用权的报酬,即利息
5.内债是指政府面向本国的企业、组织(团体)和居民个人发行的债券或借款而形成的债务
6.外债是指政府面向外国企业、团体和居民个人发行的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外国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债务
7.国债规模又叫国债的数量界限,它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能承受国债的数量界限8.国债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性质债务的搭配状况及其相互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9.直接债务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承担的债务,不依附于任何事情,是可以根据某些特定
的因素来预测和控制的负债10.或有债务是指由某一或有事项引发的债务,是否会成为现实,要看或有事项是否发生以
及由此引发的债务是否最终要由政府来承担11.国债市场是指政府债券市场,它是以国债券(并不一定是实物券)为对象而形成的供求
关系的总和,即国债发行和交易的场所
第十二章1.政府预算是经法律程序批准的政府年度公共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筹集、分配和管理财
政资金的重要工具2.单式预算是将政府的全部财政收支汇集编入一个统一的预算表之中,而不区分各项财政
收支的经济性质的预算形式3.复式预算是把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的不同,分别汇集编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从而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4.基数预算是指在安排预算年度收支时,以上年度或基数的收支为基数,综合考虑预算年
度国家政策变化、财力增加及支出实际需要量等因素,确定一个增减调整比例,以测算预算年度有关收支指标,并据以编制预算的方法5.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根据当年政府预算政策要求、财力情况和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需要重新核定,而不考虑该指标以前年度收支状况或基数6.预算年度(财政年度)是指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预算的编制和实现都要有时间上的界定7.部门预算即要求各部门将本部门所属各基层单位所需各类不同性质的资金,综合为统一平衡的部门预算,体现预算的完整性和统一性8.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对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及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帐户的全过程集中进行全面监控的制度9.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10.收支两条线是指执收执罚单位将依法收取或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按财政部门规定全额上缴国库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支出按财政部门批准的计划统筹安排,从国库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中核拨给执收执罚单位使用1.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是以法律法规形式对各级政府的事权、财权加以明确界定和划分,从而使各级财政都在法律规范的体制框架之内行使职责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6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第十四章1.财政政策是指财政间接干预宏观经济运行的政策,是政府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的运作,
以达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一种经济稳定政策2.货币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调整货币供应的基
本方针及其相应的措施3.补偿政策是政府有意识地从当时经济状态的反方向调节景气变动幅度的财政政策,以
达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4.汲水政策是指在经济萧条时靠付出一定数额的公共投资使经济自动恢复其活力的政
策5.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某些能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它无须
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调控效果6.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某些财政政策本身没有自动稳定的作用,需要借助外力才能
对经济产生调节作用7.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从而实现总供给与
总需求均衡的财政政策。(减税、增支)8.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动来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从而实现总
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实现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增税。(增税、减支)9.中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收支的大体平衡,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的政策
7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10.
8欢迎。下载
篇六:现代财政制度名词解释
现代财政制度的几点理解
现代财政制度的理念:
财政,是指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经济行为,即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用
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并体现一定的分配关系或经济利益关系)。
想要理解现代财政制度,首先应关注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建设。党的十八届
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
《决定》)中,明确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
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和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
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核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
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建立完善的现代财政制度,是我国迫切需要
完成的目标。
《决定》中提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
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由此可见,推进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与建设,首先应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转变资源
配置方式作为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
现代财政制度要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相结合,治理理念的确立是国家治理的
重要支柱。“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根本前提是实现国家管理向治理的转变。
”【】i
因此,我认为现代财政制度的理念就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
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由管理者转变为治理者,运用财政手段对经济运
行进行宏观调控,建立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现代财政制度的架构和内容:
现代财政制度具体应由完善的财政法律作为支撑,以现代财政收入制度,现代财政支出制度,现代税收制度,国家预算管理与财政平衡制度,现代财政政策和现代财政管理监督制度构成。
1.财政相关法律法规
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石是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只有建立科学的法律体系,才会使现代财政制度有法可依,具有权威性和正当性。完善的立法不仅能使政府以正当理由执行财政政策,更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政府的行为,保证公权力合理有效地运行。
2.现代财政收入制度
现代财政收入制度是对现代财政筹集经济资源各种渠道和形式的统称。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是按收入形式分类。现行《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收入分类科目”列出的类级科目有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有了财政收入才能更好地分配社会资源,运行政府机构。
3.现代财政支出制度
现代财政支出制度是对现代公共资源配置的各种用途的统称。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公共权力机构运转支出、公益性社会事业发展支出、社会保障和公共福利支出、公共工程支出、经济和社会调节支出等。财政支出应在阳光下运行,保证支出地合理性。
1
4.现代财政税收制度
税收是政府收入的基本形式,是国家存在与公共治理的基础,也是实施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完善的税收制度有利于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5.现代财政预算制度与财政平衡现代财政预算制度是现代国家筹集、配置经济资源的计划手段。它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这两个财政资金运行阶段从数量与结构上连接起来,达到某种平衡,处于整个公共财政运作的中心环节。财政收支平衡才能促进财政持续健康发展。6.现代财政政策制度现代财政政策制度是现代政府根据宏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的基本方针、准则和措施的总和。它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完整的政策体系。7.现代财政管理和监督制度现代财政管理制度是指现代财政管理主体在财政分配过程中运用公共经济理论、现代管理方法组织资源流、管护操作软件的职能活动,是财政及其他公共部门在管理公共资财活动中具体进行诀策、执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现代财政监督制度是指为保障国家财政政策的贯彻落实和财政管理的有序有效,运用现代技术方法监察督促公共财政事务的各种活动。广义的财政监督体系,泛指由国家权力机关、政府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税务部门、资金使用部门等通过财政收支和公共资产管理活动,以及社会中介机构通过经济鉴证活动,对国家财税政策执行和财政资源运行情况所实施的监督。只有建立完善的财政管理和监督制度,才能使财政运行更加合理有效。我认为建立相关的考核机制和第三方监督机构,能更好地达成这一目的。
我认为现代财政制度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地,更不能照搬西方已有的财政制度。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摸着石头过河,既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快财政制度试点的实施,把成功的经验逐步推广,最终完成现代财政制度的改革。
i
马晓,顾克清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逻辑起点与实现路径【
J】财经科学2014,(1)
2
篇七:现代财政制度名词解释
目前我国中央财政的集中程度并不高国际上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中央财政收入比重都在70以上美国常规年份也在65左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主要是在保持中央与地方收入格局大体不变的前提下合理调整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遵循公平便利效率等原则考虑税种属性和功能将收入波动较大具有较强再分配作用税基分布不均衡税基流动性较大的税种划为中央税或中央分成比例多一些
现代财政制度
一、现代财政制度的内涵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就是健全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科学的可持续的财政制度。总体来讲,体系上要统一规范,即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公平统一、调节有力的税收制度,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功能上要适应科学发展需要,更好地发挥财政稳定经济、提供公共服务、调节分配、保护环境、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的职能;机制上要符合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包括权责对等、有效制衡、运行高效、可问责、可持续等一系列制度安排。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着眼全面深化改革全局,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三大任务,有序有力有效推进。从逻辑看,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是基础、要先行;收入划分改革需在相关税种税制改革基本完成后进行;而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需要量化指标并形成有共识的方案。整体改革任务重、难度大、时间紧。2014、2015两年是关键。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要取得决定性进展,税制改革在立法、推进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要基本达成共识,2016年基本完成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和任务,2020年各项改革基本到位,现代财政制度基本建立。三、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原则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的6句话、24个字展开:一是完善立法。树立法治理念,依法理财,将财政运行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
二是明确事权。合理调整并明确中央和地方的事权与支出责任,促进各级政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能。三是改革税制。优化税制结构,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完善地方税体系,坚持清费立税,强化税收筹集财政收入主渠道作用。改进税收征管体制。四是稳定税负。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个人的分配关系,保持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基本稳定,合理控制税收负担。五是透明预算。逐步实施全面规范的预算公开制度,推进民主理财,建设阳光政府、法治政府。六是提高效率。推进科学理财和预算绩效管理,健全运行机制和监督制度,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体实施时应坚持以下原则: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兼顾效率与公平、统筹当前与长远利益、坚持总体设计和分步实施相结合、坚持协同推进财税与其他改革。四、预算改革瞄准“七项任务”现代预算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础,改进预算管理制度主要从七方面推进:以推进预算公开为核心,建立透明预算制度;完善政府预算体系,研究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强预算执行管理;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全面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五、把建立透明预算制度放在预算改革首位预算公开本质上是政府行为的透明,是建设阳光政府、责任政府的需要,也是依法行政、防范财政风险的需要。我们常说,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怎么让群众能看懂、社会能监督?提高透明度是最有效的途径。目前,推进预决算公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围绕建立透明预算制度,要完善全口径预算,增强预算的完整性,并推进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之间的统筹;进一步细化政府预决算公开内容、扩大部
门预决算公开范围和内容,除涉密信息外,中央和地方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均应公开本部门预决算。六、六大税种引领税制改革完善税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改革重点锁定六大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房地产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改革目标是按照税收中性原则,建立规范的消费型增值税制度。下一步营改增范围将逐步扩大到生活服务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各个领域,“十二五”全面完成营改增改革目标,相应废止营业税制度,适时完成增值税立法。完善消费税制度。调整征收范围,优化税率结构,改进征收环节,增强消费税的调节功能。加快煤炭资源税改革。推进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水流、森林、草原、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建立环境保护税制度。按照重在调控、清费立税、循序渐进、合理负担、便利征管的原则,将现行排污收费改为环境保护税,进一步发挥税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由人大常委会牵头,加强调研,立法先行,扎实推进。探索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抓紧修订《税收征管法》等。七、明确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政府间事权划分是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关系的重要制度安排。从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看,保持现有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总体稳定,是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收入的前提。目前我国中央财政的集中程度并不高,国际上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中央财政收入比重都在70%以上,美国常规年份也在65%左右。
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主要是在保持中央与地方收入格局大体不变的前提下,合理调整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遵循公平、便利、效率等原则,考虑税种属性和功能,将收入波动较大、具有较强再分配作用、税基分布不均衡、税基流动性较大的税种划为中央税,或中央分成比例多一些;将地方掌握信息比较充分、对本地资源配置影响较大、税基相对稳定的税种,划为地方税,或地方分成比例多一些。收入划分调整后,地方形成的财力缺口由中央财政通过税收返还方式解决。此外,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要充分考虑公共事项的受益范围、信息的复杂性和不对称性以及地方的自主性、积极性。根据这样的原则,将国防、外交、国家安全、关系全国统一市场规则和管理的事项集中到中央,减少委托事务,通过统一管理,提高全国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将区域性公共服务明确为地方事权;明确中央与地方共同事权。在明晰事权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支出责任。中央可运用转移支付机制将部分事权的支出责任委托地方承担。
篇八:现代财政制度名词解释
财政学名词解释
1、公共财政:公共财政就是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活动,它是社会公众的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与模式。2、转移支付制度: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指不同级次的政府之间以及同一级次的政府之间通过财政资金的无偿拨付来调节各预算主体的收支水平的一项制度。3、税收效应: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作出的反应,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至生产者决策的影响。4、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5、税负转嫁:指纳税人在名义上缴纳税款之后,通过改变价格的方式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一种经济现象。6、经济归宿:是指课税后,经过各种经济调整或经过转嫁税收的最终归宿。7、政府预算:是由财政收支一览表为主要内容所构成的政府财政资金的年度基本收支计划,是反映政府收支数量与结构的法律性文件。8、税收制度:税收制度,简称“税制”。它是规范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税收分配关系的各种法律、法规、条例、实施细则和征收管理制度的总称,是国家税收政策的具体化。9、补偿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状态的变化,有意识地进行逆向调节的财政政策。10、政府采购: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活动或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以公开招投标为主要方式,运用财政资金在国内外市场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行为。11.分税制:是指在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范围的基础上,主要按税收来划分各级政府的预算收入,(2分)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负有明确的平衡责任,(1分)各级次间和地区间的差别通过转移支付制度进行调节。(1分)12.社会保障支出:是指政府通过财政向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暂时或永久性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工作机会或生活面临临时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支出。(4分)13.复式预算:是把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不同,分别编成两个或两上以上的预算,(2分)通常包括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2分)14、政府公共预算:是反映国家以社会管理者身份凭借其国家权力取得的收入和用于维持政府公共活动,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等支出情况的预算。15补偿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状态的变化,有意识地进行逆向调节的财政政策。16养老保险:国家通过立法规定一个年龄界限,当劳动者达到这个年龄时,依法判定其进入老年,解除劳动义务,由国家和社会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和服务,以保障其晚年生活的制度。17国债:国债就是中央政府依据信用原则筹集财政收入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债权债务关系,是一种特殊的财政活
动。18、税收支出: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
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19、财政:从经济学方面来看,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
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20、国债的期限结构:以偿还期为标准,国债可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长期国债、永久国债。短期国债是偿还期在1年或1年以内,中期国债是偿还期在1-5年或1-10年,长期国债是偿还期在5年或10年以上,永久国债是没有偿还期,只是按年付息。21、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政府对不同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22、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指政府间财力的无偿转移,一般是指上级政府(财政)对下级政府(财政)的无偿补
助或拨款,而财力无偿转移的方法、规则和程序则构成府间转移支付制度。23、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指对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及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的全过程集
中进行全面的监控制度。24、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包括行政
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和外交支出。25、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指这种政策本身具有内在的调节功能,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无需借助外力而自动
发挥稳定作用。具体表现为:一是税收的自动稳定效应;二是公共支出的自动稳定效应。26、财政补贴:是一种转移性支出,能够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27、养老社会保险的现收现付式:指当期的缴费收入全部用于当期的养老金开支,不留或只留很少的储备基金。
是一种依靠后代养老的保险模式。28、外部效应:就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有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29、社会保障制度:是为丧失劳动能力者以及需要某些特殊帮助者所提供的维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保障制度。30、黄宗熙定律:即每次经过农村税费改革,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由于种种原因,反而会上升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走向原先改革目的的反面。后人将这种现象称为“黄宗熙定律”。31、国债依存度: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当年公共债务发行额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该比例说明一个国家当年公共支出对公共债务的依存程度。32、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应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33、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对应的,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谓公共物品。它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34、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这也称财政支出的扩
张论。35、税收支出:是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政策目的,通过制定与执行特殊的税收法律条款,给以特定的纳税人或纳税项目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以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财政支出。36、国债负担率: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当年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的比例.。37.税收支出: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1分)而形成的收
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39.国债: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形成的国家债务。
40.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某些能够根据经济运行态势的变化自动对经济发生稳定作用的财政政策,它不需要借助于外在的力量就可对经济产生直接影响。具体表现为:一是税收的自动稳定性;二是财政支出的自动稳定性。。42.经常性支出:是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证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须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社会保障支出。43.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44.李嘉图等价定理:政府支出是通过国债融资还是通过税收融资的后果没有任何区别,长期中债务和税收对经济的影响是等价的。45.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市政府集中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机制,是重要的国家立法文件。46公共财政:指国家或政府以公共权力行使者的身份,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收支活动或分配行为。47外部效应:指一个人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48拉弗曲线:由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拉弗设计并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函数关系的一条曲线。49财政赤字:财政收支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财政支出大于收入并用红字反映的数字。
50.分税制:就是按税种来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预算收入的一项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处理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关系的一种通行做法。51混合产品:指兼有私人产品性质与公共产品性质的产品。
53预算管理体制:是划分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2分)预算管理权限和资金收支范围的一项制度。54、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55、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对应的,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
和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它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56、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法标准的确定
课程名称财政学
广东商学院试题纸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共2页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市场经济中,财政具有分配收入职能的主要原因是()、A、实现收入分配大体均等B、市场机制的缺陷
C、缩小贫富差距公共财政是同()、A走、共计同划富经裕济的相道适路
2应C、自然经济相适应、
B、市场经济相适应
D、以上都不正确
3某年发达国家和发展国家的财政支出中购买性支出占的比重分别为
、(0
A、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出合理
、发达国家财政支出合理
45.2%和61.5%,这说明
C、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高
、说明不了什么向题
4、李嘉图等价定理是()o
A、举债和课税不同
、发行公债有利于经济发展
C、国债仅仅是延迟的税收
、凯恩斯理论的观点
5、国防费用项目的分析应采用的方法是0
A、成本一效益分析法
B
、最低费用选择法
C、公共定价法
D
、平均成本法
6、经济A、发集展中水性平B对、财基政础收性入的影响表现C、为主(要的0的制D约、。次要的
7、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o
A、社会福利
B
、社会保险
C、社会救济
D
、社会抚恤
8某商品所负担的流转税全部由消费者负担,据此可以判断税负发生了
(A、前转B、后转C、混转
D、税收资本化
9、国债发行额/财政支出100%=()
A、国债依存度X
、偿债率
C、国债负担率
B
、借债率
1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D央与地方收支划分的方法通常采用
A、统收统支
(B
、分税制
C、分级包干
D
、包税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公共性
财政的基本特征是()o
B、强制性
C、无偿性
D、赢利性
2、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理论主要有(
0
A瓦格纳法则
B
、皮科克和威斯曼的替代一规模效应理
C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丨论、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理论
、
3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A、平均成本定价法
B、二部定价法
C、负荷定价法
4、财政转移性支出主要包括()A、行政管理支出B、债务利息支。出
D、自由竞争定价法C、税收支出D、社会保障支出
5.税收按课税对象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可分为()。
A、资源税
B、流转税
C、财产税
D、所得税
6、税收的形式特征包括(
)。
A、强制性
B、有效性
C、无偿性
D、固定性
7.根据国债发行价格与票面金额的关系,通常将国债发行价格分为(
)
A、平价发行
B、实价发行
C、溢价发行
D、折价发行
8、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内容有(
)。
A、扩大财政支出规模
B、增加税收
C、扩大国债发行
D
、实行赤字预算
9、影响政府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
A.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B•管理水平
C.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
D
•价格
10、实施财政政策的工具主要有()。
A、税收
B、公债
C、财政支出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公共产品
D、政府预算
2、瓦格纳法则
3、税收支出
4、税负转嫁5、国债负担率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市场失灵的表现。
2、简述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3、简述所得税的特点。
4、简述国债的政策功能。
5、简述“收支两条线”的基本内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一小题12分,第二小题13分,共25分)
1、论述财政加大“三农”投入力度的主要措施。
2、论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
篇九:现代财政制度名词解释
1、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调节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
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经济活动。
2、帕累托最优:又称经济上的效率、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是指在既定的
个人偏好、生产技术和要素投入量下,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任
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受益而其他人不受损。
3、市场失灵:是指在市场已经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下,仍不能带来经济效
率和满意的收入分配的各种情况。
4、政府失灵:是指由于存在政府内在的缺陷而导致政府干预的低效或无效,无
法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资本的最优配置。
5、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是指国家依据宏观经济的波动特征,有意识的采取特定的
财政手段消除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缺口。
6、公共品:是具有公共消费性质的产品或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7、非排他性:指一旦产品被提供出来,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他的同等消费.
8:、非竞争性:是指一旦产品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任何消费
者的收益:也不会增加社会成本,其新增消费者使用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9、俱乐部产品:是指一种混合类公共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可以轻易做
到排他性。
10、外部性:只要某一个人的效用函数(或某一厂商的生产函数)所包含的变量
是在另外一个人(或厂商)的控制之下,即存在外部效应,用公式表示
为:
Ua=Ua(X1,X2,X3,。。。,Xn,Y1)
即活动主体a的活动不仅受其自身活动的影响,还受来自于类似Y1这类活动的
影响。
11、矫正性税收:是实现外部性矫正的重要手段,核心内容在于用税收弥补私人
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额,又被称为“庇古税”
12、政治均衡: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投票规则下就一种或多种公共品的供给及其成
本分摊达成的一致协议。
13、投票悖论:是指在多数票规则下的多个备选议案是不可能达成均衡的,而是
出现投票结果循环。
14、单峰偏好:指一个人在一组按照某种标准排列的备选议案中对其中一个议案
的偏好程度较高,对其他议案的偏好程度,都低于这个议案的偏好程度,即离开这
个议案后,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其偏好程度是递减的。
15、多峰偏好:指的是当个人偏离最偏好的议案后开始时其偏好程度会下降,但
当沿着同一方向持续运动下去时其偏好程度会逐渐上升.
16、中间人投票定理:只要投票者的偏好是单峰的,那么在多数票规则下就必会
出现唯一的均衡结果,而且这个结果与投票人的第一偏好正好相等。
17、寻租:本可以用于价值生产活动的被用于只不过为了决定分配结果的竞争.是
一种非生产性活动,所耗的资源是一种浪费,目的是为了建立垄断地位以获得特殊
利益,是一种收入分配转移活动。
18、购买性支出: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这类支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
了日常的行政事务活动的商品和劳务支出,如国防,教育,卫生,行政管理等,二是
政府用于各种公共投资的支出。
19、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把资金的所有权转让个他人使用的支出,转移
性支出包括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20、行政管理支出:是政府维持其各级政府职能机构运转所需要的经费,包括各
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检查机关和外事机构运转过程中的支出.21、BOT方式:政府与私人资本签订项目特许经营协议授予签约人的私人企业承担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营/融资。22、TOT方式:通过出售现有投产项目在一定时期内的产权,获得资金来建设新项目的一种融资方式.23、财政贴息:是国家对企业的某些用于规定用途的银行贷款,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补贴。24、税收:它是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品,凭借行政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居民和经济组织强制的、无偿的征收取得的财政收入。25、税收的额外负担:是指因政府征税带来的大于税收收入部分的费用损失,是由多方面行为是的资源配置偏离了最优状态引起的。26、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应干扰或扭曲试产机制的正常运行,也就是不能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27、公债:政府以其信用为基础,根据借贷原则,通过借款或者发行债券的方式获得财政资金而形成的债务.特点:从债务人的角度来看具有:购买自愿性;资金有偿性;发行灵活性;从债权人角度看:有持有安全性;投资收益性;交易流动性.28、凭证式国债:是指国债承销机构给国债购买者填制“国库券收款凭证”的方式发行的国债。29、记账式国债:是指利用账户通过计算机系统完成国债发行、交易及兑付的全过程。30、公债的挤出效应:是指政府发行公债所引起的民间消费或投资减少的作用.31、公债负担率————一定时期的公债累积额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即公债余额与GDP的比值。公债负担率=(当年公债余额/当年GDP)*100%32、公债依存度———-是用来说明财政支出中有多少是依靠公债来实现支出的,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当年的公债发行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33、公债偿债率是指当年到期还本付息的公债总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例。从国际经济来看,公债的偿债率处于7%~15%的范围内是安全的.34、借债率--——-是指一个国家当年公债发行额与当年GDP的比值.借债率=(当年公债发行额/当年GDP)*100%35、政府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36、多年预算:是指将多年政府收支预测纳入预算编制和规划程序,以打破预算编制中以一年为期限的限制,用来系统的反映政府预算的收支执行和变化规律。37、国家决算: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年度政府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其实质属于预算后审计。38、财政竞争:是指一国国内地方政府间为增强本辖区的经济实力、提高辖区内社会经济福利,以财政为手段进行的各种争夺经济资源的活动。39、汲水政策:是对付经济波动的财政策,是在经济萧条时付出一定数额的公共投资使经济自动恢复其活力的政策。市场失灵(1)含义:是指在市场已经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下,仍不能带来经济效率和满意的收入分配的各种情况。(2)原因:竞争失灵(竞争失效、自然垄断)、公共品、外部效应、不完善市场、不完全信息、宏观经济效率失衡、收入分配不公平、偏好不合理
政府失灵(1)含义:是指由于存在政府内在的缺陷而导致政府干预的低效或无效,无法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资本的最优配置.(2)原因:不完全信息、公共决策中的经济人行为与公共利益的差异、政府决策机制的缺陷、政府运行效率的问题、寻租(3)矫正:立宪改革、恢复竞争、政府改造、社会监督庇古模型:利用功利主义的方法,给出一个人对公共品提供水平需求的决定条件,即个人对公共品消费的边际效用和纳税的边际负效用
鲍温模型:通过局部均衡分析,比较了私人产品提供和纯公共品提供之间的差异,提出了公共品提供的均衡条件假设:一个社会中有A、B两人和私人产品和公共品两种产品
私人产品和公共品的市场需求曲线的差别:公共品的需求曲线是虚拟的.市场无法直接提供公共品的实际需求信息。个人
的公共品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横向相加,而公共品的市场需求
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纵向相加.这是因为私人产品和公共品的基本特征,即私人消费性与共同消费性决定的。两者的差异表明社会对公共品的需求具有自身的规律:
从个人看,即公共品的边际效益不等于边际成本。从政府看,人数的变化却会改变公共品的成本。林达尔模型自愿交换理论的发展,林达尔均衡实现时达到了帕累托最优当政府提出的税收分配比例正好使得两个消费者偏好的公共品数量相等,即达到市场供求均衡
混合公共品供需均衡外部性矫正(1)市场机制对外部性的矫正1一体化与外部性矫正存在外部性时,初始的交易双方表现为一方受益,而另一方受害,一体化的做法是通过扩大实体规模,组织一个足够大的经济实体将外部成本或收益内部化,从而纠正外部性带来的效率损失。2科斯定理与外部性矫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科斯认为:外部性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产权界定不明或不当引起的。他认为,只要交易费用为零,那么无论哪一方拥有产权,都能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这就是科斯定理。产权是指某种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及自由转让权等权利。3社会道德约束与外部性矫正制定公共道德规范并加以教化局限:约束机制软弱(2)政府对外部性的矫正1政府直接管制是指政府通过适当的管制机构进行直接的管理和控制,违法者要遭受到相关法律的制裁,其基本要义是标准必须由政府立法制定,一旦制定后企业和个人一致遵守。2矫正性税收——---—“庇古税”核心内容在于用税收来弥补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额。3矫正性补贴是政府为使消费者在进行决策时将边际收益或外部边际成本考虑进来而采取的一种支付行为。政府财政补贴降低了厂商或个人的边际生产成本,从而使供给量在一定价格下扩大,达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目的.4法律措施法律措施也是政府纠正外部性的重要手段。正如科斯所言,产权不清不是外部性产生的根源,但是政府明确地界定并保护产权就可以减少外部性的发生。主要在于建立经济秩序和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3)政府与市场对外部性矫正的协同作用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1)经济性因素(2)政治性因素(3)社会性因素(4)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
瓦格纳法则也叫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法则,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财政支出也会增长(1)无论是社会发展所需的“环境条件”,还是经济结构及社会成员关系的复杂化,都有赖于公共部门活动的加强。(2)为了保障社会经济的有效运作和良性发展,政府有必要直接介入大规模的投资生产领域。(3)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并由此将产生拥挤等一系列外部性问题,需要政府进行有效地干预和管理。(4)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财政支出增长取决于需求的收入弹性。社会保障资基金的基本筹资模式(1)现收现付模式
以近期横向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基金筹集模式,要求当年或近期内所有参保单位按照统一的比例提取社会保险基金,在收支过程中实现基本平衡。(2)完全基金式
以长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基金筹集模式,要求劳动者在整个就业或投保期间,采取储蓄积累方式筹集社会保障基金。(3)部分基金式
将近期横向收支平衡与远期纵向收支平衡相结合,在满足一定时期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有一定的储备基金,据此确定收费率。
部分基金式是建立社会保障基金较灵活的模式,可避免收费率的频繁调整,受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小,能较好地保证社会保障基金受益者的生活水平不致下降。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1)经济因素a.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决定性因素b。技术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c。价格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2)制度因素(3)社会文化因素瓦格纳税收原则(“四项九端"原则)(1)财政收入原则(充分原则、弹性原则)(2)国民经济原则(慎选税源原则、慎选税种原则)(3)社会正义原则(普遍原则、平等原则)(4)税务行政原则(确实原则、便利原则、节省原则)公债的功能(1)弥补财政赤字(2)筹集建设资金(3)调节经济发展政府预算的基本特征(1)法律性(2)时效性(3)阶段性(4)公开性(5)完整性政府预算的编制方法1、单式预算2、复式预算
3、零基预算4、绩效预算、设计计划预算和多年预算财政分权的优缺点优点:1、有利于减少信息成本
2、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3、有利于分配的公正性4、有利于财政监督5、有利于引入竞争和创新机制缺点:1、无法解决某些公共项目外部效应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或地区间矛盾,从而影响地方政府的正当选择2、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及效益3、可能带来管理成本的增加4、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原因和目标原因1.政府间存在着纵向的财政不平衡,导致中央政府的财源大于支出需要,而地方政府自由收入则无法满足支付需求2.地区间存在者横向不平衡,从而使地区间剧名服务的不均等和不均质3.提供公共品存在的外部性,会导致公共品的供给不足,市场经济的广泛性和分割性,使地方经济活动无法按照区域进行必然产生利益溢出效应4.地反政府在财政支出和投资中有有线和侧重目标(1)纠正或调整地区间纵向失衡(2)纠正或调整地区间的横向失衡(3)纠正或调整与公共物品提供相关的外部性4)使地方政府的支出与中央政府的目标协调一致(5)刺激地方政府努力增加本级收入(6)为中央政府实现其宏观经济的稳定政策提供足够的弹性
财政政策的目标,类型和工具
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工具:财政支出类政策工具(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政策工具)、财政
收入类政策工具(税收、公债)、政府预算工具
类型:按照财政收支总量对比的态势:扩张性、紧缩性和均衡性的财政政
策;
按照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不同: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
财政政策。
篇十:现代财政制度名词解释
财政名词解释
1公共财政(PublicFinance):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为口径界定财政职能范围,并以此构建政府的财政收支体系。
2财政职能:财政职能由财政本质所决定的财政所固有的功能和职责,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瓦格纳法则: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
4财政投融资: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把各种闲散资金,特别是民间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由财政部门掌握管理,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前提下,采用直接或间接贷款方式,支持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展生产和事业的一种资金活动。
5财政补贴:国家财政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向企业或个人提供的一种补偿。主要是在一定时期内对生产或经营某些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的企业或因提高商品销售价格而给予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补偿。
6税收原则:是政府在设计税制,实施税法过程中所遵循的准则,也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它决定政府对什么征税(课税对象),征收多少(课税规模),怎样征收(课税方法和方式)等税制的基本要素.
7税收能力:是指应当能征收上来的税收数额。它包括两种能力:一是纳税人的纳税能力,简称纳税能力;二是政府的征税能力,简称征税能力。
8绿色税收:绿色税收也称环境税收,是以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推进绿色生产和消费为目的,建立开征以保护环境的生态税收的“绿色”税制,从而保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狭义的绿色税收即实现保护环境目的而专门征收的税收和对环境保护起作用的税收。广义的绿色税则包括收费。
9黄宗羲定律:历史上的税费改革不止一次,但每次税费改革后,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局限性,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又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明清思想家黄宗羲称之为“积累莫返之害”。
10李嘉图等价定理: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表达了这么一种推测: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
11国家预算:是指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国家预算的功能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
12预算外资金制度:
13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就是对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及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的全过程集中进行全面的监控.
14收支两条线制度:将财政性收支(预算外收支属于财政收支)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形成完整统一的各级预算,提高制度管理和监督水平.
15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指这种政策本身具有内在的调节功能,能偶根据经济波动情况,无需借助外力而自动地发挥稳定作用。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税收的自动稳定效应;二是公共支出的自动稳定效应
篇十一:现代财政制度名词解释
P> 现代财政制度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documentisforreferenceonly-rar21year.March
现代财政制度的几点理解
现代财政制度的理念:
财政,是指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经济行为,即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并体现一定的分配关系或经济利益关系)。
想要理解现代财政制度,首先应关注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明确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和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核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建立完善的现代财政制度,是我国迫切需要完成的目标。《决定》中提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由此可见,推进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与建设,首先应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转变资源配置方式作为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现代财政制度要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相结合,治理理念的确立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根本前提是实现国家管理向治理的转变。”【i】因此,我认为现代财政制度的理念就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由管理者转变为治理者,运用财政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建立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现代财政制度的架构和内容:
现代财政制度具体应由完善的财政法律作为支撑,以现代财政收入制度,现代财政支出制度,现代税收制度,国家预算管理与财政平衡制度,现代财政政策和现代财政管理监督制度构成。
1.财政相关法律法规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石是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只有建立科学的法律体系,才会使现代财政制度有法可依,具有权威性和正当性。完善的立法不仅能使政府以正当理由执行财政政策,更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政府的行为,保证公权力合理有效地运行。2.现代财政收入制度现代财政收入制度是对现代财政筹集经济资源各种渠道和形式的统称。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是按收入形式分类。现行《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收入分类科目”列出的类级科目有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有了财政收入才能更好地分配社会资源,运行政府机构。3.现代财政支出制度现代财政支出制度是对现代公共资源配置的各种用途的统称。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公共权力机构运转支出、公益性社会事业发展支出、社会保障
和公共福利支出、公共工程支出、经济和社会调节支出等。财政支出应在阳光下运行,保证支出地合理性。
4.现代财政税收制度税收是政府收入的基本形式,是国家存在与公共治理的基础,也是实施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完善的税收制度有利于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5.现代财政预算制度与财政平衡现代财政预算制度是现代国家筹集、配置经济资源的计划手段。它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这两个财政资金运行阶段从数量与结构上连接起来,达到某种平衡,处于整个公共财政运作的中心环节。财政收支平衡才能促进财政持续健康发展。6.现代财政政策制度现代财政政策制度是现代政府根据宏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的基本方针、准则和措施的总和。它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完整的政策体系。7.现代财政管理和监督制度现代财政管理制度是指现代财政管理主体在财政分配过程中运用公共经济理论、现代管理方法组织资源流、管护操作软件的职能活动,是财政及其他公共部门在管理公共资财活动中具体进行诀策、执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现代财政监督制度是指为保障国家财政政策的贯彻落实和财政管理的有序有效,运用现代技术方法监察督促公共财政事务的各种活动。广义的财政监督体系,泛指由国家权力机关、政府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税务部门、资金使用部门等通过财政收支和公共资产管理活动,以及社会中介机构通过经济鉴证活动,对国家财税政策执行和财政资源运行情况所实施的监督。只有建立完善的财政管理和监督制度,才能使财政运行更加合理有效。我认为建立相关的考核机制和第三方监督机构,能更好地达成这一目的。
我认为现代财政制度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地,更不能照搬西方已有的财政制度。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摸着石头过河,既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快财政制度试点的实施,把成功的经验逐步推广,最终完成现代财政制度的改革。
i
马晓,顾克清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逻辑起点与实现路径【J】财经科学2014,(1)
篇十二:现代财政制度名词解释
P> 财政学名词解释注:以下答案均来自《财政学》学习指导书1.财政:(1)从实际意义来讲,是指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其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与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政府)的职能。
(2)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语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P1)
2.外部效应: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P2)
3.影子价格:即当社会经济处于某种状态下,能够反应社会劳动消耗、资源稀缺程度和最终产品需求情况的价格。(P16)
方式: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运营—移交”模式。是指政府通过特许协议,在规定的时间内将项目授予私营公司,由私营公司成立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和维护。项目公司在项目经营特许期限内利用项目收益偿还投资及运营支出,特许期满后项目公司将特许权项目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部门。(P28/55)
5.瓦格纳法则: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即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增长率高于GDP的增长率。(P34)
6.梯度渐进增长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在正常年份公共支出呈现一种
渐进的上升趋势,但当社会经历“剧变”(如战争、经济大危机或严重灾害)时,公共支出会急剧上升;当“剧变”期结束之后,公共支出水平会下降,但不会低于原来的水平。(导致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是人们“可
容忍税收水平”的提高。在正常年份人们可容忍税收水平比较稳定,公共支出不可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但随着经济的增长,即使税率不变,税收收入也会自动增加,相应的公共支出水平会大大提高,从而使公共支出大幅度地上升。当社会“剧变”时期结束之后,公共支出水平就会下降,但政府会设法维持可
容忍税收水平,结果公共支出水平虽有下降,但不会回复到原来的水平。)(P34)7.现收现付制:指当期的缴费收入全部用于支付当期的养老金,不留
或只留很少的储备基金。(P70)8.完全基金制:指当期缴费收入全部用于为当期缴费的受保人建立养
老储备基金,建立储备基金的目标应当是为满足未来向全部受保人支付养老金的资金需要。(P70)
9.“档次爬升”效应:以累进所得税为主题的税制,纳税人适用的税率,会随着名义收入增长而提高,即出现所谓“档次爬升”效应,会随着名义收入下降而降低档次,从而财政在价格再分配中所的份额将有所减少。(P81)
10.起征点:起征点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收入未达起征点的低收入者不纳税,收入超过起征点的高收入者按全部课税对象纳税。(P92)
11.税负转嫁: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
象。(P91)12.黄宗羲定律:(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在研究历代赋税制度更
迭演变的基础上发现:)每次农村税费改革,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由于种种原因,反而会涨到一个比改革之前更高的水平,走向了原先改革目的的反面。(P121)
13.复式预算: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应,一般分为经常预算和建设预算(或债务预算)(P164)
14.零基预算:是指计划财政年度预算分项支出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和当年各部门新增任务的审核为依据,不考虑以前财政年度各项支出的基数。(P165)
15.粘蝇纸效应:由于参加公共决策的人的偏好不同,而且在公共决策中的影响力也不同,一些人可以通过对公共决策的影响使得中央的补助“粘”在政府部门中,而不是理论上分析的那样,像一个人那样在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寻找一个效用最大化的配置状态。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粘蝇纸效应”即上级政府的一般定额补助被“粘”在公共物品上。(P180)
16.专项拨款:是一种与无条件的均衡拨款相对应的有条件的指定用途的拨款,是转移支付的辅助形式。(P180)
17.铸币税:也称为“货币税”。指发行货币的组织或国家,在发行货币并吸纳等值黄金等财富后,货币贬值,使持币方财富减少、发行方财富增加的经济现象。这个财富增加方,通常是政府。(P192)
18.结构性赤字:是由政府财政政策的变量决定的,是一种外生标量,
体现财政政策变量对经济的影响。(P192)19.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意味着这种决策本身不具有内在的调节功
能,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对经济产生调节作用。(P206)20.汲水政策:是一种诱导景气复苏的政策,是意经济本身所具有的
的自发恢复能力为前提的治理萧条政策。(P206)21.出口退税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已报关离境的出口货物,
由税务机关根据本国税法规定,将其在出口前生产和流通各环节已经缴纳的国内增值税或消费税等间接税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的一项税收制度。(P224)
篇十三:现代财政制度名词解释
P> 1、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调节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经济活动。
2、帕累托最优:又称经济上的效率、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是指在既定的个
人偏好、生产技术和要素投入量下,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任何改
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受益而其他人不受损。
3、市场失灵:是指在市场已经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下,仍不能带来经济效率
和满意的收入分配的各种情况。
4、政府失灵:是指由于存在政府内在的缺陷而导致政府干预的低效或无效,无
法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资本的最优配置。
5、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是指国家依据宏观经济的波动特征,有意识的采取特定
的财政手段消除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缺口。
6、公共品:是具有公共消费性质的产品或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7、非排他性:指一旦产品被提供出来,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他的同等消费.
8:、非竞争性:是指一旦产品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任何消费
者的收益:也不会增加社会成本,其新增消费者使用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9、俱乐部产品:是指一种混合类公共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可以轻易
做到排他性。
10、外部性:只要某一个人的效用函数(或某一厂商的生产函数)所包含的变量
是在另外一个人(或厂商)的控制之下,即存在外部效应,用公式表示
为:
Ua=Ua(X1,X2,X3,..。,Xn,Y1)
即活动主体a的活动不仅受其自身活动的影响,还受来自于类似Y1这类活动的影
响。
11、矫正性税收:是实现外部性矫正的重要手段,核心内容在于用税收弥补私人
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额,又被称为“庇古税”
12、政治均衡: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投票规则下就一种或多种公共品的供给及其成
本分摊达成的一致协议。
13、投票悖论:是指在多数票规则下的多个备选议案是不可能达成均衡的,而是
出现投票结果循环。
14、单峰偏好:指一个人在一组按照某种标准排列的备选议案中对其中一个议案
的偏好程度较高,对其他议案的偏好程度,都低于这个议案的偏好程度,即离开
这个议案后,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其偏好程度是递减的。
15、多峰偏好:指的是当个人偏离最偏好的议案后开始时其偏好程度会下降,但
当沿着同一方向持续运动下去时其偏好程度会逐渐上升。
16、中间人投票定理:只要投票者的偏好是单峰的,那么在多数票规则下就必会
出现唯一的均衡结果,而且这个结果与投票人的第一偏好正好相等.
17、寻租:本可以用于价值生产活动的被用于只不过为了决定分配结果的竞争.
是一种非生产性活动,所耗的资源是一种浪费,目的是为了建立垄断地位以获得
特殊利益,是一种收入分配转移活动。
18、购买性支出: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这类支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
了日常的行政事务活动的商品和劳务支出,如国防,教育,卫生,行政管理等,二是
政府用于各种公共投资的支出.
19、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把资金的所有权转让个他人使用的支出,转移性
支出包括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20、行政管理支出:是政府维持其各级政府职能机构运转所需要的经费,包括各
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检查机关和外事机构运转过程中的支出。21、BOT方式:政府与私人资本签订项目特许经营协议授予签约人的私人企业承担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营/融资。22、TOT方式:通过出售现有投产项目在一定时期内的产权,获得资金来建设新项目的一种融资方式.23、财政贴息:是国家对企业的某些用于规定用途的银行贷款,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补贴。24、税收:它是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品,凭借行政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居民和经济组织强制的、无偿的征收取得的财政收入。25、税收的额外负担:是指因政府征税带来的大于税收收入部分的费用损失,是由多方面行为是的资源配置偏离了最优状态引起的.26、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应干扰或扭曲试产机制的正常运行,也就是不能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27、公债:政府以其信用为基础,根据借贷原则,通过借款或者发行债券的方式获得财政资金而形成的债务.特点:从债务人的角度来看具有:购买自愿性;资金有偿性;发行灵活性;从债权人角度看:有持有安全性;投资收益性;交易流动性。28、凭证式国债:是指国债承销机构给国债购买者填制“国库券收款凭证"的方式发行的国债.29、记账式国债:是指利用账户通过计算机系统完成国债发行、交易及兑付的全过程。30、公债的挤出效应:是指政府发行公债所引起的民间消费或投资减少的作用。31、公债负担率—---一定时期的公债累积额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即公债余额与GDP的比值。公债负担率=(当年公债余额/当年GDP)*100%32、公债依存度—-—-是用来说明财政支出中有多少是依靠公债来实现支出的,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当年的公债发行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33、公债偿债率是指当年到期还本付息的公债总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例。从国际经济来看,公债的偿债率处于7%~15%的范围内是安全的.34、借债率-----是指一个国家当年公债发行额与当年GDP的比值。借债率=(当年公债发行额/当年GDP)*100%35、政府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36、多年预算:是指将多年政府收支预测纳入预算编制和规划程序,以打破预算编制中以一年为期限的限制,用来系统的反映政府预算的收支执行和变化规律。37、国家决算: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年度政府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其实质属于预算后审计。38、财政竞争:是指一国国内地方政府间为增强本辖区的经济实力、提高辖区内社会经济福利,以财政为手段进行的各种争夺经济资源的活动.39、汲水政策:是对付经济波动的财政策,是在经济萧条时付出一定数额的公共投资使经济自动恢复其活力的政策。市场失灵(1)含义:是指在市场已经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下,仍不能带来经济效率和满意的收入分配的各种情况。(2)原因:竞争失灵(竞争失效、自然垄断)、公共品、外部效应、不完善市场、不完全信息、宏观经济效率失衡、收入分配不公平、偏好不合理政府失灵
(1)含义:是指由于存在政府内在的缺陷而导致政府干预的低效或无效,无法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资本的最优配置。(2)原因:不完全信息、公共决策中的经济人行为与公共利益的差异、政府决策机制的缺陷、政府运行效率的问题、寻租(3)矫正:立宪改革、恢复竞争、政府改造、社会监督庇古模型:利用功利主义的方法,给出一个人对公共品提供水平需求的决定条件,即个人对公共品消费的边际效用和纳税的边际负效用
鲍温模型:通过局部均衡分析,比较了私人产品提供和纯公共品提供之间的差异,提出了公共品提供的均衡条件假设:一个社会中有A、B两人和私人产品和公共品两种产品
私人产品和公共品的市场需求曲线的差别:公共品的需求曲线是虚拟的。市场无法直接提供公共品的实际需求信息。个人
的公共品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横向相加,而公共品的市场需求
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纵向相加.这是因为私人产品和公共品的基本特征,即私人消费性与共同消费性决定的.两者的差异表明社会对公共品的需求具有自身的规律:
从个人看,即公共品的边际效益不等于边际成本。从政府看,人数的变化却会改变公共品的成本。林达尔模型自愿交换理论的发展,林达尔均衡实现时达到了帕累托最优当政府提出的税收分配比例正好使得两个消费者偏好的公共品数量相等,即达到市场供求均衡
混合公共品供需均衡外部性矫正(1)市场机制对外部性的矫正1一体化与外部性矫正存在外部性时,初始的交易双方表现为一方受益,而另一方受害,一体化的做法是通过扩大实体规模,组织一个足够大的经济实体将外部成本或收益内部化,从而纠正外部性带来的效率损失.2科斯定理与外部性矫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科斯认为:外部性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产权界定不明或不当引起的。他认为,只要交易费用为零,那么无论哪一方拥有产权,都能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这就是科斯定理。产权是指某种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及自由转让权等权利。3社会道德约束与外部性矫正制定公共道德规范并加以教化局限:约束机制软弱(2)政府对外部性的矫正1政府直接管制是指政府通过适当的管制机构进行直接的管理和控制,违法者要遭受到相关法律的制裁,其基本要义是标准必须由政府立法制定,一旦制定后企业和个人一致遵守。2矫正性税收-—--——“庇古税”核心内容在于用税收来弥补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额。3矫正性补贴是政府为使消费者在进行决策时将边际收益或外部边际成本考虑进来而采取的一种支付行为.政府财政补贴降低了厂商或个人的边际生产成本,从而使供给量在一定价格下扩大,达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目的。4法律措施法律措施也是政府纠正外部性的重要手段。正如科斯所言,产权不清不是外部性产生的根源,但是政府明确地界定并保护产权就可以减少外部性的发生。主要在于建立经济秩序和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3)政府与市场对外部性矫正的协同作用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1)经济性因素(2)政治性因素(3)社会性因素(4)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瓦格纳法则
也叫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法则,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财政支出也会增长(1)无论是社会发展所需的“环境条件”,还是经济结构及社会成员关系的复杂化,都有赖于公共部门活动的加强.(2)为了保障社会经济的有效运作和良性发展,政府有必要直接介入大规模的投资生产领域.(3)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并由此将产生拥挤等一系列外部性问题,需要政府进行有效地干预和管理。(4)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财政支出增长取决于需求的收入弹性。社会保障资基金的基本筹资模式(1)现收现付模式
以近期横向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基金筹集模式,要求当年或近期内所有参保单位按照统一的比例提取社会保险基金,在收支过程中实现基本平衡.(2)完全基金式
以长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基金筹集模式,要求劳动者在整个就业或投保期间,采取储蓄积累方式筹集社会保障基金。(3)部分基金式
将近期横向收支平衡与远期纵向收支平衡相结合,在满足一定时期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有一定的储备基金,据此确定收费率.
部分基金式是建立社会保障基金较灵活的模式,可避免收费率的频繁调整,受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小,能较好地保证社会保障基金受益者的生活水平不致下降。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1)经济因素a.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决定性因素b。技术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c.价格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2)制度因素(3)社会文化因素瓦格纳税收原则(“四项九端”原则)(1)财政收入原则(充分原则、弹性原则)(2)国民经济原则(慎选税源原则、慎选税种原则)(3)社会正义原则(普遍原则、平等原则)(4)税务行政原则(确实原则、便利原则、节省原则)公债的功能(1)弥补财政赤字(2)筹集建设资金(3)调节经济发展政府预算的基本特征
(1)法律性(2)时效性(3)阶段性(4)公开性(5)完整性政府预算的编制方法1、单式预算2、复式预算3、零基预算
4、绩效预算、设计计划预算和多年预算财政分权的优缺点优点:1、有利于减少信息成本
2、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3、有利于分配的公正性4、有利于财政监督5、有利于引入竞争和创新机制缺点:1、无法解决某些公共项目外部效应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或地区间矛盾,从而影响地方政府的正当选择2、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及效益3、可能带来管理成本的增加4、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原因和目标原因1.政府间存在着纵向的财政不平衡,导致中央政府的财源大于支出需要,而地方政府自由收入则无法满足支付需求2.地区间存在者横向不平衡,从而使地区间剧名服务的不均等和不均质3.提供公共品存在的外部性,会导致公共品的供给不足,市场经济的广泛性和分割性,使地方经济活动无法按照区域进行必然产生利益溢出效应4.地反政府在财政支出和投资中有有线和侧重目标(1)纠正或调整地区间纵向失衡(2)纠正或调整地区间的横向失衡(3)纠正或调整与公共物品提供相关的外部性4)使地方政府的支出与中央政府的目标协调一致(5)刺激地方政府努力增加本级收入(6)为中央政府实现其宏观经济的稳定政策提供足够的弹性
财政政策的目标,类型和工具
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工具:财政支出类政策工具(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政策工具)、财政
收入类政策工具(税收、公债)、政府预算工具
类型:按照财政收支总量对比的态势:扩张性、紧缩性和均衡性的财政政
策;
按照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不同: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
财政政策。
篇十四:现代财政制度名词解释
P> 财政的名词解释公共财政PublicFinance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它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的一种比较普遍的财政模式。这种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口径界定财政职能范围,并以此构建政府的财政收支体系的财政模式,在理论上被称为“公共财政”。公共财政就是市场经济下政府的财政,公共财政实质是市场经济财政。公共财政理论和公共财政学,实际上就是市场财政学。“公共财政”的要义:并不在于新古典主流经济学所表明的“市场失效”这一经济逻辑起因,而在于其预算法治和民主财政的“政治实质”内涵。
公共财政PublicFinance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的一种比较普遍的财政模式。[1]公共财政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它主要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失效”缺陷。公共财政的历史使命,在于它支持、促进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有市场经济体制,必有公共财政,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交替推动,共同前进。只有真正推行公共财政,才能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共财政”的真正要义:并不在于新古典主流经济学所表明的“市场失效”这一经济逻辑起因,而在于其预算法治和民主财政的“政治实质”内涵。应该说,法治性、民主性在我国公共财政理论中早已得到重视,但实际在对“公共财政”和“公共利益”的公共性理解上存在不足。
公共财政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依法促进公平分配,调控宏观经济,合理配置市场资源,做好国有资产管理,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正确认识推行公共财政的意义,明确其特征,找出当前推行公共财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1今年投入公路建设的财政预算又削减了。
2量入为出才能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3今年,我国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4这是我们公司财政的详实报告。
5国家财政如果不能量入为出,不注意积累,就如同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一样,有崩溃的危险。
6粮食政策未改革之前,国家对粮食购销采取财政补贴的政策。
7那将可以减少繁文缛节并且削减财政赤字。
8他被任命为财政局长。
9要解决公司财政窘境,只有开源节流一途。10而财政危机或许会迫使两个大党变得一样锱铢必较。11需知,清末的财政早已左支右绌。12如此对于财政的聚焦使事情本末倒置。13各县的财政收入是实足的。142021年9月,美国财政部谴责澳门汇业银行是“高度关注洗黑钱银行”,称该行心甘情愿为朝鲜效力。15由于连年征战,国家的财政已经入不敷出。16那个乡的财政已捉襟见肘了。17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赤字不断增加,债台高筑。18那个县的财政已经亏空。19财政部长挂冠求去,是因与首相在政见上发生了冲突。挂羊头,卖狗肉。20这次发放奖金的决定,因不符合财政制度,只好收回成命了。1.这是我们公司财政的详实报告。2.心想到,话说到,力尽到,财政干部要为人排忧。3.财政干部要做到:“嘴不馋、手不伸、腿不软、口不松”。4.公道正派是财政干部的基本品质,无私奉献是财政干部的基本美德,求真务实是财政干部的基本素质,作风民主是财政干部的基本要求。5.以严谨细致履行财政干部职责,以勤奋敬业履行财政干部使命,以人格力量赢得党员干部信赖,以公道正派树立财政干部形象。6.事业心是做好财政工作的源泉,责任心是做好财政工作的关键,原则性是做好财政工作的根本,亲和力是做好财政工作的动力。7.公正是财政干部之舵,它让你不迷失方向;公平是财政干部之秤,它让你不缺失平衡;公开是财政干部之窗,它让你不丧失活力。8.身正形象树,心公明镜台,时时勤拂试,莫叫惹尘埃。财政干部要时时检查自己,将公道正派的形象,内化为素质,外化为机制,体现出作风。9.财政干部修身自律,内正其心,外公其行。
10.财政干部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支撑公道正派,要以扎实的业务能力保证公道正派,要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坚持公道正派。
11.作为习惯,必须把个人财政行为作为你的第二天性。
12.国家财政如果不能量入为出,不注意积累,就如同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一样,有崩溃的危险。
13."力争上游"教改计划划拨刺激资金亿美元,对采用新方式评价教师的州予以财政奖励。
14.粮食政策未改革之前,国家对粮食购销采取财政补贴的政策。
15.那将可以减少繁文缛节并且削减财政赤字。
16.在业主对大厦保养责无旁贷的大原则下,对于提供其他形式的财政援助,我们必须极度审慎。
17.仙谷由人是一位财政方面的鹰派人物,试图将政府的注意力集中于菅直人之前担任财政大臣时就日渐关注的一个问题上:日本岌岌可危的公共财政体系。
18.他被任命为财政局长。
19.但是由于政府财政危机,戈登。布朗不得不重新拾起从前锱铢必较的节俭传统了。
20.在欧洲,收入和增长都处于很低的水平,许多国家都在难以持续的财政预算中骑虎难下。
21.相比于英国大刀阔斧紧缩财政预算,法国的方案相对温和。
23.要解决公司财政窘境,只有开源节流一途。
24.旧的财政体系在革命中已经崩溃,东南膏腴之区,皆是创痍遍野,各省亦自顾不暇,其地丁杂税无法应时解集,以济中央之需。
25.三八节到来之际,向家里的首席行政长官,财政大臣,家务督导员,致以节日的慰问,我将继续家务全包,工资全交的作风,望你做好督导工作,节日快乐!
26.为了配合我对政治领导工作的专注,提高制度运作的效率,我授权政务司司长和财政司司长在政策统筹和协调上担当重要角色,确保政府各项政策能够密切配合,公共资源能够更有效运用,避免政出多门或政策决而不行行而不果,更好地兑现政府服务市民的承诺,和提升市民对政府的信任。
27.而财政危机或许会迫使两个大党变得一样锱铢必较。
28.受这一观念的影响,我国的税法变成了税收管制法,纳税人本来是国家财政的衣食父母,却在税收征收中忍辱负重。
篇十五:现代财政制度名词解释
P> 财政学名词解释1、公共财政:公共财政就是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活动,它是社会公众的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与模式。2、转移支付制度: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指不同级次的政府之间以及同一级次的政府之间通过财政资金的无偿拨付来调节各预算主体的收支水平的一项制度。3、税收效应: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作出的反应,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至生产者决策的影响。4、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5、税负转嫁:指纳税人在名义上缴纳税款之后,通过改变价格的方式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一种经济现象。6、经济归宿:是指课税后,经过各种经济调整或经过转嫁税收的最终归宿。7、政府预算:是由财政收支一览表为主要内容所构成的政府财政资金的年度基本收支计划,是反映政府收支数量与结构的法律性文件。8、税收制度:税收制度,简称“税制”。它是规范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税收分配关系的各种法律、法规、条例、实施细则和征收管理制度的总称,是国家税收政策的具体化。9、补偿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状态的变化,有意识地进行逆向调节的财政政策。10、政府采购: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活动或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以公开招投标为主要方式,运用财政资金在国内外市场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行为。11.分税制:是指在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范围的基础上,主要按税收来划分各级政府的预算收入,(2分)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负有明确的平衡责任,(1分)各级次间和地区间的差别通过转移支付制度进行调节。(1分)12.社会保障支出:是指政府通过财政向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暂时或永久性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工作机会或生活面临临时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支出。(4分)13.复式预算:是把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不同,分别编成两个或两上以上的预算,(2分)通常包括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2分)14、政府公共预算:是反映国家以社会管理者身份凭借其国家权力取得的收入和用于维持政府公共活动,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等支出情况的预算。15补偿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状态的变化,有意识地进行逆向调节的财政政策。16养老保险:国家通过立法规定一个年龄界限,当劳动者达到这个年龄时,依法判定其进入老年,解除劳动义务,由国家和社会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和服务,以保障其晚年生活的制度。17国债:国债就是中央政府依据信用原则筹集财政收入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债权债务关系,是一种特殊的财政活动。
18、税收支出: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19、财政:从经济学方面来看,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20、国债的期限结构:以偿还期为标准,国债可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长期国债、永久国债。短期国债是偿还期在1年或1年以内,中期国债是偿还期在1-5年或1-10年,长期国债是偿还期在5年或10年以上,永久国债是没有偿还期,只是按年付息。21、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政府对不同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22、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指政府间财力的无偿转移,一般是指上级政府(财政)对下级政府(财政)的无偿补助
或拨款,而财力无偿转移的方法、规则和程序则构成府间转移支付制度。23、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指对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及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的全过程集中
进行全面的监控制度。24、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包括行政
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和外交支出。25、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指这种政策本身具有内在的调节功能,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无需借助外力而自动
发挥稳定作用。具体表现为:一是税收的自动稳定效应;二是公共支出的自动稳定效应。26、财政补贴:是一种转移性支出,能够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27、养老社会保险的现收现付式:指当期的缴费收入全部用于当期的养老金开支,不留或只留很少的储备基金。是
一种依靠后代养老的保险模式。28、外部效应:就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有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29、社会保障制度:是为丧失劳动能力者以及需要某些特殊帮助者所提供的维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保障制度。30、黄宗熙定律:即每次经过农村税费改革,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由于种种原因,反而会上升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走向原先改革目的的反面。后人将这种现象称为“黄宗熙定律”。31、国债依存度: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当年公共债务发行额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该比例说明一个国家当年公共支出对公共债务的依存程度。32、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应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33、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对应的,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谓公共物品。它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34、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这也称财政支出的扩张论。
35、税收支出:是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政策目的,通过制定与执行特殊的税收法律条款,给以特定的纳税人或纳税项目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以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财政支出。36、国债负担率: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当年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的比例.。37.税收支出: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1分)而形成的收
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39.国债: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形成的国家债务。
40.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某些能够根据经济运行态势的变化自动对经济发生稳定作用的财政政策,它不需要借助于外在的力量就可对经济产生直接影响。具体表现为:一是税收的自动稳定性;二是财政支出的自动稳定性。。42.经常性支出:是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证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须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社会保障支出。43.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44.李嘉图等价定理:政府支出是通过国债融资还是通过税收融资的后果没有任何区别,长期中债务和税收对经济的影响是等价的。45.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市政府集中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机制,是重要的国家立法文件。46公共财政:指国家或政府以公共权力行使者的身份,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收支活动或分配行为。47外部效应:指一个人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48拉弗曲线:由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拉弗设计并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函数关系的一条曲线。49财政赤字:财政收支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财政支出大于收入并用红字反映的数字。
50.分税制:就是按税种来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预算收入的一项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处理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关系的一种通行做法。51混合产品:指兼有私人产品性质与公共产品性质的产品。
53预算管理体制:是划分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2分)预算管理权限和资金收支范围的一项制度。54、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55、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对应的,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它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56、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
格和收费法标准的确定
课程名称财政学
广东商学院试题纸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共2页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市场经济中,财政具有分配收入职能的主要原因是()
A、实现收入分配大体均等B、市场机制的缺陷
C、缩小贫富差距公共财政是同()、A走、共计同划富经裕济的相道适路
2、应C、自然经济相适应
B、市场经济相适应D、
以上都不正确
3、某年发达国家和发展国家的财政支出中购买性支出占的比重分别为
45.2%和61.5%,这说明
(0
A、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出合理
、发达国家财政支出合理
C、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高
、说明不了什么向题
4、李嘉图等价定理是()o
A、举债和课税不同
、发行公债有利于经济发展
C、国债仅仅是延迟的税收
、凯恩斯理论的观点
5、国防费用项目的分析应采用的方法是0
A、成本一效益分析法
B
、最低费用选择法
C、公共定价法
D
、平均成本法
6、经济A、发集展中水性平B对、财基政础收性入的影响表现C、为主(要的0的制D约、。次要的
7、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o
A、社会福利
B
、社会保险
C、社会救济
D
、社会抚恤
8某商品所负担的流转税全部由消费者负担,据此可以判断税负发生了(A、
前转
B、后转C、混转
D、税收资本化
9、国债发行额/财政支出X100%=()
A、国债依存度
B
、偿债率
C、国债负担率
D
、借债率
1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与地方收支划分的方法通常采用
A、统收统支
(B
、分税制
C、分级包干
D
、包税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公共性
财政的基本特征是()o
B、强制性
C、无偿性
D、赢利性
2、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理论主要有(
0
A瓦格纳法则
B
、皮科克和威斯曼的替代一规模效应理论、
C、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丨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理论
3、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
A、平均成本定价法
C、负荷定价法4、财政转移性支出主要包括()。
A、行政管理支出B、债务利息支出
B、二部定价法D、自由竞争定价法
C、税收支出D、社会保障支出
5.税收按课税对象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可分为()。
A、资源税
B、流转税
C、财产税
D、所得税
6、税收的形式特征包括(
)。
A、强制性
B、有效性
C、无偿性
D、固定性
7.根据国债发行价格与票面金额的关系,通常将国债发行价格分为(
)
A、平价发行
B、实价发行
C、溢价发行
D、折价发行
8、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内容有(
)。
A、扩大财政支出规模
B、增加税收
C、扩大国债发行
D
、实行赤字预算
9、影响政府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
A.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B•管理水平
C.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
D
•价格
10、实施财政政策的工具主要有()。
A、税收
B、公债
C、财政支出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公共产品
D、政府预算
2、瓦格纳法则
3、税收支出
4、税负转嫁5、国债负担率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市场失灵的表现。
2、简述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3、简述所得税的特点。
4、简述国债的政策功能。
5、简述“收支两条线”的基本内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一小题12分,第二小题13分,共25分)
1、论述财政加大“三农”投入力度的主要措施。
2、论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
篇十六:现代财政制度名词解释
P> 现代财政制度的几点理解现代财政制度的理念:
财政,是指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经济行为,即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并体现一定的分配关系或经济利益关系)。想要理解现代财政制度,首先应关注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明确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和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核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建立完善的现代财政制度,是我国迫切需要完成的目标。《决定》中提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由此可见,推进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与建设,首先应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转变资源配置方式作为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现代财政制度要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相结合,治理理念的确立是国家治理【i】的重要支柱。“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根本前提是实现国家管理向治理的转变。”因此,我认为现代财政制度的理念就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由管理者转变为治理者,运用财政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建立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现代财政制度的架构和内容:
现代财政制度具体应由完善的财政法律作为支撑,以现代财政收入制度,现代财政支出制度,现代税收制度,国家预算管理与财政平衡制度,现代财政政策和现代财政管理监督制度构成。1.财政相关法律法规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石是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只有建立科学的法律体系,才会使现代财政制度有法可依,具有权威性和正当性。完善的立法不仅能使政府以正当理由执行财政政策,更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政府的行为,保证公权力合理有效地运行。2.现代财政收入制度现代财政收入制度是对现代财政筹集经济资源各种渠道和形式的统称。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是按收入形式分类。现行《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收入分类科目”列出的类级科目有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有了财政收入才能更好地分配社会资源,运行政府机构。3.现代财政支出制度现代财政支出制度是对现代公共资源配置的各种用途的统称。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公共权力机构运转支出、公益性社会事业发展支出、社会保障和公共福利支出、公共工程支出、经济和社会调节支出等。财政支出应在阳光下运行,保证支出地合理性。4.现代财政税收制度
税收是政府收入的基本形式,是国家存在与公共治理的基础,也是实施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完善的税收制度有利于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5.现代财政预算制度与财政平衡现代财政预算制度是现代国家筹集、配置经济资源的计划手段。它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这两个财政资金运行阶段从数量与结构上连接起来,达到某种平衡,处于整个公共财政运作的中心环节。财政收支平衡才能促进财政持续健康发展。6.现代财政政策制度现代财政政策制度是现代政府根据宏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的基本方针、准则和措施的总和。它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完整的政策体系。7.现代财政管理和监督制度现代财政管理制度是指现代财政管理主体在财政分配过程中运用公共经济理论、现代管理方法组织资源流、管护操作软件的职能活动,是财政及其他公共部门在管理公共资财活动中具体进行诀策、执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现代财政监督制度是指为保障国家财政政策的贯彻落实和财政管理的有序有效,运用现代技术方法监察督促公共财政事务的各种活动。广义的财政监督体系,泛指由国家权力机关、政府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税务部门、资金使用部门等通过财政收支和公共资产管理活动,以及社会中介机构通过经济鉴证活动,对国家财税政策执行和财政资源运行情况所实施的监督。只有建立完善的财政管理和监督制度,才能使财政运行更加合理有效。我认为建立相关的考核机制和第三方监督机构,能更好地达成这一目的。我认为现代财政制度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地,更不能照搬西方已有的财政制度。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摸着石头过河,既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快财政制度试点的实施,把成功的经验逐步推广,最终完成现代财政制度的改革。
i
马晓,顾克清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逻辑起点与实现路径【J】财经科学2014,(1)
篇十七:现代财政制度名词解释
P> 财政名词解释根据浙江省财政厅网站相关内容整理,供参考。
1、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2014年底,国务院发文部署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
税收等优惠政策是指地方和部门对特定企业及其投资者(管理者)等,在税收、非税等收入和财政支出等方面实施的优惠政策。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就是要通过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市场统一,减少政府对市场行为的过度干预,切实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规范各类税收等优惠政策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1)统一税收政策制定权限。坚持税收法定原则,除依据专门税收法律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的税政管理权限外,各地区一律不得自行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未经国务院批准,各部门起草其他法律、法规、规章、发展规划和区域政策都不得规定具体税收优惠政策。(2)规范非税等收入管理。严格执行现有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社会保险管理制度。严禁对企业违规减免或缓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以优惠价格或零地价出让土地;严禁低价转让国有资产、国有企业股权以及矿产等国有资源;严禁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减免或缓征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保险缴费,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允许企业低于统一规定费率缴费。(3)严格财政支出管理。未经国务院批准,各地区、各部门不得对企业规定财政优惠政策。对违法违规制定与企业及其投资者(或管理者)缴纳税收或非税收入挂钩的财政支出优惠政策,包括先征后返、列收列支、财政奖励或补贴,以代缴或给予补贴等形式减免土地出让收入等,坚决予以取消。其他优惠政策,如代企业承担社会保险缴费等经营成本、给予电价水价优惠、通过财政奖励或补贴等形式吸引其他地区企业落户本地或在本地缴纳税费,对部分区域实施的地方级财政收入全留或增量返还等,要逐步加以规范。
2、PPP模式:全称为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指政府
和社会投资者为建设基础设施及提供公共服务而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和制度安排。通常模式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3、“三公”经费: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及部门预算管理有关规定,“三公”经费
包括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费,指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指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用车指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包括领导干部专车、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公务接待费,指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4、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是指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向社会公众提
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及政府履职中所需的辅助性服务,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承担,并由政府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费用。
5、竞争性分配改革:为进一步强化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深化专项性一般转移支付改
革,考虑到按项目法分配的专项资金有其特殊性,2013年起,实施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改革措施有:一是适合项目管理的产业发展类和公共事业类两类财政专项资金,在分配时引入竞争机制。产业发展类财政专项资金,按照“效率优先”的原则引入竞争机制进行分配,集中财力引导和扶持优势产业、企业的发展。公共事业类财政专项资金,按照“公平优先”的原则引入竞争机制进行分配,对实施条件最优、保障有力、
时间最快、能力最强的项目进行支持,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的机制,加快提升我省公共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二是规范竞争性分配方式和程序。纳入竞争性分配的财政专项资金原则上采用招投标法进行分配,包括标的发布、项目申报、评标、公示和确定分配结果等五个环节。分配时,以市县政府为主体进行招投标,把所需支持的产业、企业或市县项目的综合性绩效作为主要标的,按规定程序评审、公示、公开后择优分配,由市县政府按规定范围和方向统筹安排。三是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公开机制,实行全社会监督,确保项目的有效实施和既定绩效目标的实现。四是强化全过程绩效管理。强化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评价或检查结果作为预算分配和调整的依据。不按规定范围和方向使用的,省财政厅将扣回当年下达的资金,并在下一年度分配时作为扣减因素。这项改革的实施,可有效克服“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跑部钱进”的现象,有助于营造“努力的孩子有奶吃”、“谁有绩效、谁得补助”的氛围,进一步约束和规范政府主管部门的资金分配权,强化资金分配的客观性、公开性和公平性。
6、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是指各级财政通过超收或清理整合结余资金安排的具有储备性
质的基金,用于弥补短收年份预算执行的收支缺口,以及视预算平衡情况,在安排年初预算时调入并安排使用。
7、债券还本支出:地方政府安排的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
8、地方政府债券: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为
发行和偿还主体,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并代办还本付息和支付发行费的地方政府债券。2011年,财政部批准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四省(市)为自行发债试点省市。2013年试点省(市)扩大为6省(市),增加江苏省和山东省。自行发债是指试点省(市)在国务院批准的发债规模限额内,自行组织发行本省(市)政府债券的发债
机制。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江苏省、山东省、北京市、江西省、宁夏自治区和青岛市为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省(自治区、市)。自发自还是指试点地区在国务院批准的发债规模限额内,自行组织本地区政府债券发行、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机制。
9、中央各项补助收入:是指中央对我省的专项转移支付收入和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
专项转移支付收入指中央对承担委托事务、共同事务的地方政府给予的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补助,以及对应由地方政府承担的事务给予的具有指定用途的奖励或补助。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是指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均衡地区之间的财力差距,不指定资金用途,由接受转移支付的地方政府统筹安排使用的转移支付。
10、转移性支出:反映政府间的税收返还、转移支付以及不同性质资金之间的调拨支出。
包括:税收返还支出、一般性转移支付支出、专项转移支付支出、调出资金、债券转贷支出等。
11、转移性收入:反映政府间的税收返还、转移支付以及不同性质资金之间的调拨收入。
包括:税收返还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专项转移支付收入、调入资金、地方政府债券收入等。
12、中央税收返还收入:是指中央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以及
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时,将上划中央收入中原属地方的部分以一定的返还方式归还地方的收入。包括增值税和消费税税收返还收入、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税收返还收入等3项。(1)增值税和消费税税收返还收入:1994年国家进行分税制改革,实行按税种划分收入的办法,原属地方支柱财源的“两税”收入(增值税的
75%和消费税的100%)上划为中央收入,中央财政给予地方税收返还。(2)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2002年1月1日起国家实施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所得税收入中央与地方50:50分享,2003年起调整为中央与地方分享60:40分享。地方上划的所得税收入大于中央下划的所得税收入的差额部分,由中央作为基数返还给地方。(3)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税收返还收入:2009年1月1日起,国家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取消原在成品油价外征收的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等六项收费,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同时,提高价内征收的汽油、燃油等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国家以2007年地方征收的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等六项收费收入为基数返还地方。
13、基本支出: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支
出。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服务支出等。
14、支出经济分类:即财政支出按其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所做的分类。在支出功能分类反
映政府职能活动的基础上,支出经济分类主要反映政府的钱是怎么花出去的。现行政府支出经济分类设置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资本性支出等9类科目,类下再设款级科目。
15、支出功能分类:即财政支出按政府主要职能活动所做的分类。支出功能分类主要反映
政府花的钱做了哪些方面的事。现行政府支出功能分类设置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等26类科目,类下再分款、项两级科目。
16、一般公共预算:是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
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17、公共财政:公共财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政府
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国家以社会和经济管理者身份参与社会分配,并将收入用于政府公共活动支出,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8、分税制:是根据市场经济的原则和公共财政的理论确立的一种分级财政管理制度,是
国际上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一种财政分配体制,是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一种较为规范的方式。我国于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其基本内容有四点:一是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范围;二是按照收入与支出相匹配的原则,确定各级政府收入范围,将各项税收划分为中央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地方税;三是分设中央与地方两套税务机构,中央税与共享税由中央税务机构负责征收,地方税由地方税务机构征收;四是逐步建立起规范的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相对规范的政府间财政关系框架。随后,在保持体制框架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根据形势变化,中央又陆续进行了一些调整,主要是2002年实施了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2004-2005年改革了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推动了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不断完善。
19、稳健的财政政策:即理论上的中性财政政策,指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既不扩张也不收缩
的情形,是介于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是在经济总量基本平衡、物价比较稳定、结构性问题相对突出情况下实行的一种财政政策。
20、积极的财政政策:即理论上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指财政通过减少税费或增加支出,扩
张总需求,避免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实施的一种财政政策。
21、经常性收入:指财政收入中除因政策性、特殊性因素带来的一次性、特殊性收入之外
的部分。
22、行政事业性收费: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根
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有关规定,依照国务院规定程序批准,在向公民、法人提供特定服务的过程中,按照成本补偿和非盈利原则向特定服务对象收取的费用。
23、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
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具体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十类,社会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不纳入非税收入管理。针对不同类别和性质的非税收入,国务院和财政部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政策和制度。
24、政府性基金: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有
关文件规定,为支持某项公共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主要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地方教育附加等。
25、一般预算收入:现行财政预算分为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1997年,财政部将部分原
属预算外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但这部分资金又需保持其专用性,不能与原来的预算收入统一分配,因此将政府预算收支分成两部分,即:将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及原属预算外的地方财政税费附加称为基金预算,原来的预算收支就改称为一般预算收支。
目前,一般预算收入主要包含各项税收收入以及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等非税收入。
26、上划中央收入:是指按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规定,在当地缴纳、作为中央固定收入的
税收收入及与地方分享的税种的中央级收入,包括国内增值税的75%、国内消费税、纳入分享范围的企业所得税的60%和个人所得税的60%四项。
27、税收返还:指1994年分税制改革和2002年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后,为保证地方既得
利益,对原属于地方的收入划为中央收入部分,给予地方的补偿。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两税返还”和所得税基数返还以及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税收返还。
28、地方财政总收入:根据财政部文件规定,地方财政总收入的范围包括地方一般预算收
入、上划中央收入。
29、地方财政收入:也称作一般预算收入,是按照财政部规定的统一科目和口径统计的收
入,包括地方固定收入以及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中地方所得部分。
30、地方可用财力:是指地方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所能机动地支配使用的财政资金。按现行
法规和财政体制,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由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上级税收返还收入、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以及原体制上解中央收入或中央补助地方收入等构成。
31、专项收入:是指根据特定需要由国务院批准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由财政部批准,设置、
征集和纳入预算管理、有专门用途的收入。包括排污费收入、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矿产资源补偿费收入等。
32、转移支付:是指以各级政府之间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基本公共服
务均等化为主旨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或财政平衡制度。
33、财力性转移支付:指上级政府对有财力缺口的下级政府,按照规范的办法给予的补助。
包括体制补助、一般性转移支付、生态环保财力补助、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调整工资转移支付等。下级政府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统筹安排和使用。
34、一般性转移支付:指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均衡地区之间的财力差距,不指
定资金具体用途,由接受转移支付的下级政府统筹安排使用的转移支付。
35、专项转移支付:指上级政府对承担委托事务、共同事务的下级政府给予的具有指定用
途的资金补助,以及对应由下级政府承担的事务给予的具有指定用途的奖励或补助。主要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农业等方面。
36、增收:是指当年财政收入比上年财政收入的增加额。
37、超收:指当年财政收入执行数超过年初预算的数额。
38、当年结余或结转:指当年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差额。
39、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财政年度)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之间
的等量对比关系。平衡标志为总收入等于总支出。若总收入大于总支出为预算结余;总支出大于总收入为预算赤字。按照《预算法》的要求,我国省以下地方各级财政实行当年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方针,不得编制赤字预算,也不准许执行结果中出现预算赤字。预算结余是财政后备的一部分。
40、省直管县:指在现行行政体制与法律框架内,为解决政府间财政管理层次过多等问题,
省级财政直接管理县(市)财政的一种制度安排。
41、乡财乡用县管:指在乡镇政府管理乡镇财政的法律主体地位不变,即:预算管理权不
变,财政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财务审批权不变,乡镇享有的债权及负担的债务不变的前提下,县(市、区)级财政部门在预算编制、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和票据统管等方面,对乡镇财政进行管理和监督的一种方式。
42、外国政府贷款:是指财政部经国务院批准代表国家向外国政府、北欧投资银行及日本
国际协力银行等统一筹借并形成政府外债的贷款,包括国务院批准的参照外国政府贷款管理的其他国外贷款,以及与上述贷款搭配使用的联合融资。地方政府的外国政府贷款业务由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归口管理。
43、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是指财政部经国务院批准代表国家向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欧洲投资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统一筹借并形成政府外债的贷款,以及与上述贷款搭配使用的联合融资。地方政府的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业务由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归口管理。
44、政府外债还贷准备金:是指各级政府为确保按时足额偿还政府外债而筹集、运用、
存储和管理的专项资金。
45、非贸易外汇:是指财政预算内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非贸易项下从事不
以营利为目的的活动所需外汇的总称。用汇项目包括驻外机构用汇、出国用汇、留学生用汇、聘请外国专家用汇、国际组织会费用汇、救助与捐款用汇、对外宣传用汇、股金与基金用汇、援外用汇、个人用汇和经批准的其他用汇。
46、部门预算:是指政府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由基层预算单
位编制,逐级上报、审核、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按规定程序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财政计划。通俗地说就是一个部门编制一本预算,并通过该预算全面反映部门的各项收支。它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47、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指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
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入主要包括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国有股份红利、产权转让收入、企业清算收入和其他收入;支出主要包括资本性支出、弥补国企改制成本等费用性支出和其他支出。
48、政府性基金预算:为了全面反映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收支活动,财政部门专门
设置基金预算,专款专用,自求平衡。基金预算收支项目主要包括水利建设基金、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
49、国库:我国的国库是国家金库的简称。1985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
条例》规定,国库是负责办理国家预算收入和支出的机关。我国实行由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制,国库机构按照国家预算管理体制设立,原则上一级财政设立一级国库,具体办理预算资金的收纳、划分、留解和拨付业务。
50、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一般也称为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包括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国库
集中收缴制度,是指财政部门代表政府设置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的财政性资金均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收缴、支付、管理的制度。财政收入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财政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以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
付的方式,将资金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未支用的资金均保留在国库单一账户,由财政部门代表政府进行管理运作。
51、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指全面反映财政资金收付的各类账户的总和,由国库单一账户、
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财政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特设专户等账户构成,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基础。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财政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
52、公务卡:指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
卡。主要目的是减少传统现金支付结算,提高财政财务透明度。
53、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是指在我国原先实行的《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基础上,合理借
鉴国际通行做法,构建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管理要求的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新体系具体包括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三部分,于2007年起正式实施。
54、收入分类:政府收入是预算年度内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地筹措到的归国家
支配的资金,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主要形式,是国家实现职能的财力保障。政府收入分类是将各类政府收入按其性质进行归类和层次划分,以便全面、准确、明细地反映政府收入的总量、结构及来源情况。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政府收入分类全面反映了政府收入的来源和性质,不仅包括预算内收入,还包括预算外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等应属于政府收入范畴的各项收入。从分类结构上看,新的收入分类科目设类、款、项、目四级,四级科目逐级细化,满足不同层次的管理需求。第一类:税收收入,下设增值
税等21款。第二类: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下设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等6款。第三类:非税收入,下设政府性基金收入等7款。第四类: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下设国内贷款回收本金收入等4款。第五类:债务收入,分设国内债务收入、国外债务收入2款。第六类:转移性收入,分设返还性收入等10款。
55、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指改革传统的分散设置银行账户、多环节收纳非税收入的
制度,建立新型的非税收入收缴机制,非税收入可直接、及时、足额缴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56、支出功能分类:是支出按政府主要职能活动的分类。我国政府支出功能分类设置一般
公共服务、外交、国防等大类,类下再分款、项两级。主要支出功能科目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粮油物资储备及金融监管等事务、国债事务、其他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57、支出经济分类:是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所作的一种分类。在支出功能分类明
确反映政府职能活动的基础上,支出经济分类明确反映政府的钱究竟是怎么花出去的。支出经济分类与支出功能分类从不同侧面、以不同方式反映政府支出活动。我国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等12类,类下设款,具体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转移性支出、赠与、债务利息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和其他支出。
58、收支两条线:是指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依法取得的政府非税收入,全额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预算进行统筹安排,资金通过国库或财政专户收缴和拨付。
59、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
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60、农村综合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为巩固发展农村
税费改革成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改革的目标要求是:在“十一五”或更长的时间内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此带动和促进其它农村改革和农村工作,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以及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公益事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建立繁荣、和谐、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省从2006年起全面推行农村综合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化解乡村债务和建立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等五个方面。
61、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2008年1月1日以前,我国的企业所得税按内资、外
资企业分别立法,外资企业适用1991年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内资企业适用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统一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体现了“四统一”:一是内外资企业统一实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二是统一适用新的企业所得税率;三是进一步统一和规范税前扣除
办法和标准;四是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
62、增值税转型改革:指将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即在征收增
值税时,不允许扣除外购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进项税金。改革后的消费型增值税,企业在计算缴纳增值税时允许将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予以全额抵扣,有效地消除了重复征税因素,减轻了企业设备投资和更新改造的税收负担。
63、成品油税费改革:指用成品油消费税取代养路费等交通收费的改革。按照《国务院关
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通知》,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具体内容是:取消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等六项收费,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由此新增的税收收入,专项用于替代公路养路费等六项收费的支出、补助各地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对种粮农民增加补贴,对部分公益性行业,考虑用油量和价格水平变动情况,通过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中相应的配套补贴办法给予支持。
64、金财工程:是国家2002年确定建设的十二个重点电子政务工程之一,它是以覆盖财
政系统纵横向三级网络为支撑,以安全体系为保障,以细化的部门预算为基础,以所有财政收支进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本模式,以预算指标、用款计划和采购定单为预算执行的主要控制机制,以出纳环节高度集中并实现国库资金的有效调度为特征,以实现财政收支全过程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的政府财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篇十八:现代财政制度名词解释
P> 企业管理,人事管理,岗位职责。现代财政制度的几点理解
现代财政制度的理念:
财政,是指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经济行为,即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并体现一定的分配关系或经济利益关系)。
想要理解现代财政制度,首先应关注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明确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和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核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建立完善的现代财政制度,是我国迫切需要完成的目标。《决定》中提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由此可见,推进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与建设,首先应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转变资源配置方式作为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现代财政制度要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相结合,治理理念的确立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根本前提是实现国家管理向治理的转变。”【i】因此,我认为现代财政制度的理念就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由管理者转变为治理者,运用财政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建立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现代财政制度的架构和内容:
现代财政制度具体应由完善的财政法律作为支撑,以现代财政收入制度,现代财政支出制度,现代税收制度,国家预算管理与财政平衡制度,现代财政政策和现代财政管理监督制度构成。
1.财政相关法律法规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石是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只有建立科学的法律体系,才会使现代财政制度有法可依,具有权威性和正当性。完善的立法不仅能使政府以正当理由执行财政政策,更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政府的行为,保证公权力合理有效地运行。2.现代财政收入制度
a
企业管理,人事管理,岗位职责。
现代财政收入制度是对现代财政筹集经济资源各种渠道和形式的统称。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是按收入形式分类。现行《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收入分类科目”列出的类级科目有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有了财政收入才能更好地分配社会资源,运行政府机构。
3.现代财政支出制度现代财政支出制度是对现代公共资源配置的各种用途的统称。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公共权力机构运转支出、公益性社会事业发展支出、社会保障和公共福利支出、公共工程支出、经济和社会调节支出等。财政支出应在阳光下运行,保证支出地合理性。4.现代财政税收制度税收是政府收入的基本形式,是国家存在与公共治理的基础,也是实施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完善的税收制度有利于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5.现代财政预算制度与财政平衡现代财政预算制度是现代国家筹集、配置经济资源的计划手段。它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这两个财政资金运行阶段从数量与结构上连接起来,达到某种平衡,处于整个公共财政运作的中心环节。财政收支平衡才能促进财政持续健康发展。6.现代财政政策制度现代财政政策制度是现代政府根据宏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的基本方针、准则和措施的总和。它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完整的政策体系。7.现代财政管理和监督制度现代财政管理制度是指现代财政管理主体在财政分配过程中运用公共经济理论、现代管理方法组织资源流、管护操作软件的职能活动,是财政及其他公共部门在管理公共资财活动中具体进行诀策、执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现代财政监督制度是指为保障国家财政政策的贯彻落实和财政管理的有序有效,运用现代技术方法监察督促公共财政事务的各种活动。广义的财政监督体系,泛指由国家权力机关、政府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税务部门、资金使用部门等通过财政收支和公共资产管理活动,以及社会中介机构通过经济鉴证活动,对国家财税政策执行和财政资源运行情况所实施的监督。只有建立完善的财政管理和监督制度,才能使财政运行更加合理有效。我认为建立相关的考核
a
企业管理,人事管理,岗位职责。
机制和第三方监督机构,能更好地达成这一目的。我认为现代财政制度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地,更不能照搬西方已有的财政制度。正确的做法应
该是摸着石头过河,既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快财政制度试点的实施,把成功的经验逐步推广,最终完成现代财政制度的改革。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i
马晓,顾克清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逻辑起点与实现路径【J】财经科学2014,(1)
a
篇十九:现代财政制度名词解释
P> 现代财政制度的几点理解现代财政制度的理念:
财政,是指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经济行为,即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并体现一定的分配关系或经济利益关系).
想要理解现代财政制度,首先应关注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明确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和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核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建立完善的现代财政制度,是我国迫切需要完成的目标。《决定》中提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由此可见,推进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与建设,首先应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转变资源配置方式作为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现代财政制度要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相结合,治理理念的确立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根本前提是实现国家管理向治理的转变。"【i】因此,我认为现代财政制度的理念就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由管理者转变为治理者,运用财政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建立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现代财政制度的架构和内容:
现代财政制度具体应由完善的财政法律作为支撑,以现代财政收入制度,现代财政支出制度,现代税收制度,国家预算管理与财政平衡制度,现代财政政策和现代财政管理监督制度构成。
1。财政相关法律法规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石是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只有建立科学的法律体系,才会使现代财政制度有法可依,具有权威性和正当性.完善的立法不仅能使政府以正当理由执行财政政策,更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政府的行为,保证公权力合理有效地运行.2.现代财政收入制度现代财政收入制度是对现代财政筹集经济资源各种渠道和形式的统称。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是按收入形式分类。现行《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收入分类科目”列出的类级科目有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有了财政收入才能更好地分配社会资源,运行政府机构。3.现代财政支出制度现代财政支出制度是对现代公共资源配置的各种用途的统称.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公共权力机构运转支出、公益性社会事业发展支出、社会保障和公共福利支出、公共工程支出、经济和社会调节支出等。财政支出应在阳光下运行,保证支出地合理性.4.现代财政税收制度
税收是政府收入的基本形式,是国家存在与公共治理的基础,也是实施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完善的税收制度有利于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5.现代财政预算制度与财政平衡现代财政预算制度是现代国家筹集、配置经济资源的计划手段。它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这两个财政资金运行阶段从数量与结构上连接起来,达到某种平衡,处于整个公共财政运作的中心环节。财政收支平衡才能促进财政持续健康发展.6。现代财政政策制度现代财政政策制度是现代政府根据宏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的基本方针、准则和措施的总和。它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完整的政策体系。7.现代财政管理和监督制度现代财政管理制度是指现代财政管理主体在财政分配过程中运用公共经济理论、现代管理方法组织资源流、管护操作软件的职能活动,是财政及其他公共部门在管理公共资财活动中具体进行诀策、执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现代财政监督制度是指为保障国家财政政策的贯彻落实和财政管理的有序有效,运用现代技术方法监察督促公共财政事务的各种活动。广义的财政监督体系,泛指由国家权力机关、政府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税务部门、资金使用部门等通过财政收支和公共资产管理活动,以及社会中介机构通过经济鉴证活动,对国家财税政策执行和财政资源运行情况所实施的监督。只有建立完善的财政管理和监督制度,才能使财政运行更加合理有效.我认为建立相关的考核机制和第三方监督机构,能更好地达成这一目的.
我认为现代财政制度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地,更不能照搬西方已有的财政制度.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摸着石头过河,既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快财政制度试点的实施,把成功的经验逐步推广,最终完成现代财政制度的改革。
i
马晓,顾克清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逻辑起点与实现路径【J】财经科学2014,(1)
推荐访问:现代财政制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财政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