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规章制度 > 中小学学校心理危机干预规章制度4篇

中小学学校心理危机干预规章制度4篇

时间:2022-09-04 15:5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中小学学校心理危机干预规章制度4篇中小学学校心理危机干预规章制度 某某学校中学小学疫情期间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校园心理危机是指在学校校园生活范围内,由于各种突发的、重大的危机事件所引起的校园成员心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学校心理危机干预规章制度4篇,供大家参考。

中小学学校心理危机干预规章制度4篇

篇一:中小学学校心理危机干预规章制度

学校中学小学疫情期间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校园心理危机是指在学校校园生活范围内,由于各种突发的、重大的危机事件所引起的校园成员心理严重失衡状态。为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学生心理危机,减少或避免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伤害事件,及时、有效、稳妥地处置校内可能发生的各种心理危机事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定本预案。

 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应遵循以下原则: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组织健全,职责明确;预防为先,教育普及;预警及时,重点突出;干预到位,专业科学;支持系统,家校结合。

 一、组织机构

  组长:

 XX 校长

 副组长:党支部书记 XXX

 组员:德育主任 XXX、总务主任 XXX、大队辅导员 XXX、心理老师 XXX、心理老师 XX 及各班班主任老师。

 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工作在组长的统一领导下,副组长的协调下,开展有序的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与疏导工作。

 二、基本原则

  1.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纳入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在疫情的不同阶段和学生入学前后,及时调整心理干预工作重点;

 2.针对师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采用综合应用干预技术;

 3.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

 三、工作目的

  1.为有需要的师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2.为受影响的师生提供心理危机干预;

 3.积极预防、减缓疫情带来的心理影响。

 四、具体措施

  (一)开学前

 1.疫情心理防控知识的宣传

 每周一次心理教育学习宣传。每周二早餐的晨会课时间,通过网络向全校师生推送疫情防控心理知识,增强心理保健意识,减少和降低由新型肺炎疫情导致的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困扰和心理压力。

 2.清楚掌握“三类人员”涉及到的师生家庭个案,并建立档案。

 (1)三类人员具体是指:现在湖北省人员、到过湖北省返深不足半个月人员、与来自湖北省人员有接触史不足半个月的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2)具体实施:

 A.目前学校已实施全校师生的日报工作,了解学校老师现阶段的动态,掌握是否涉及到“三类人员”的具体信息;

  B.各班班主任统计各班学生以上“三类人员”的具体信息并做好记录;

 C.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个体及家庭所发生的生活事件对学生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当发现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时及时上报给心理老师;

 D.心理老师对以上重点关注对象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档案,若有特殊情况上报给校领导。

 3.开展网络疫情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服务

 (1)学校向师生公布本校心理老师 QQ 号:XXXXX(X 老师)、XXXX(X 老师)及邮箱、线上咨询渠道,为有需要的师生提供心理咨询,同时心理老师为本校有心理困扰的师生及时进行全天网络咨询。

  (2)心理老师通过各班调查了解学生疫情及其心理状态,对有需要的学生积极进行心理疏导。班主任要及时并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与心理老师交流,以最快、最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帮助。

  4.开展师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

 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排摸,梳理是否存在疫情重点地区的返 X 或者家庭成员中有感染疫情的学生,对疫情学生情绪波动、体育锻炼情况、家庭关注变化等等多方面排摸,密切关注全校每一位学生。

  (二)开学后

 1.对重点师生开展心理健康筛查,继续进行心理辅导。

 (1)对有亲友感染发病的学生进行干预与辅导,对疫情导致出现心理焦虑等问题的师生进行干预与辅导;

 (2)对所有有严重负面情绪困扰的师生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

 (3)密切关注从疫区返回或因疫情出现心理问题的师生,做好跟踪回访,根据不同情况做好心理支持服务,减轻疫情可能造成的心理伤害,促进校园和谐稳定。

  2.针对疫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组织全校班级进行疫情防控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2)面向学生或家庭,开设疫情防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微课;

 五、学生心理调适方法与建议

  (一)学生心理居家情绪调节法

 1、深呼吸放松法

 吸气:深深地,慢慢地,大吸一口气,直到吸不进去,屏住;

 呼气:慢慢地,轻轻地呼出来,呼出来,呼出来;

 然后,重复上面的步骤 3~5 次,吸气,呼气~

 2、躯体肌肉放松法

 选择仰面躺在床上或者舒服地坐在沙发上;

 握紧你的双拳,握紧,再握紧;慢慢放松,再放松,完全放松;

 抱紧你的双臂,抱紧,再抱紧;慢慢放松,再放松,完全放松;

 双腿伸直,绷紧你的脚弓,绷紧,再绷紧;慢慢放松,再放松,完全放松。

 3、积极的“愿望清单”技术

 列出平时一直来不及做的所有爱好,排个队,按照优先级勾选出在家里就可以实现的活动。逐项实现,每项持续到感觉有点儿无聊。如果你的项目少,还可以发展一些新项目。也可以发布在朋友圈里,邀请更多同学一起参与,相互激励。

 4、增加沟通交流

 父母长辈能够给予我们最大的安全感和心理支持,及时向他们倾诉你的感受和想法有利于缓解不良情绪。同时,当我们

 长时间宅在家里,难免会与父母因为写作业、看电视、玩游戏等问题产生矛盾,学着换位思考,体谅父母并与他们进行有效沟通。

 (二)假期在家的日常作息安排

 假期是休养的最佳时期,应劳逸结合,既要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使得身心得到放松,也要有一定的学习时间,做到对上学期的学习进行总结以及下学期的学习进行合理规划。

 那么,假期的作息时间表可以如何合理安排呢?

 8:00 起床,独立进行穿衣、叠被、洗漱等,培养自理能力;

 8:30-9:00 吃早饭,小学阶段正是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应养成每日吃早饭的习惯;

 9:00-10:00“空中课堂”在线学习;

 10:00-11:00“空中课堂”在线学习;

 11:00-12:00 阅读或练字,或在线自选课程学习;

  12:00-12:30 午饭;

 12:30-13:30 午休或者自由活动;

 13:30-15:00 阅读或练字;

 15:00-16:00“空中课堂”在线学习;

 16:00-18:00 自由活动,或在线自选课程学习;

 18:00-18:30 晚餐;

 18:30-20:00 亲子互动时间;

 20:00-21:00 洗漱及睡前准备工作;

 21:00 进入睡眠时间。

 每位孩子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己的假期作息时间表。

 (三)亲子沟通三原则

 1、减少负面评价,增加对孩子的鼓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应对孩子的努力做出恰如其分的肯定。因为,正面的评价会让孩子的大脑分泌快感荷尔蒙--多巴胺,进而产生“下次一定要做得更好的欲望”。

 2、建立平等的话语权。只有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的亲子沟通,才能让孩子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父母应积极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接纳孩子。在生活中为孩子创造选择的机会并尽可能尊重孩子的选择。

 3、做孩子的榜样,而不是操纵者。在教育上,身教比言传更有说服力。比如,爱看书的父母,养育的孩子也更爱看书;喜欢旅行的父母,孩子也会有一颗向往大自然的心。

 (四)解决冲突四步走

 1、同理孩子,拉近孩子跟你的距离:我理解……

 2、描述你看到的、听到的事实或行为:我看到,我听到……

 3、表达你的感受:我感到……

  4、提出你的期望:我希望……

  练习时间:孩子早上睡到十一点,起来就看电视,你会怎么表达呢?

 (五)疫情压力下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大多数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可能会产生心理学所说的“应激反应”,常见的反应有:

 1、情绪:焦虑、恐惧、抑郁、愤怒、失望、抱怨、委屈等,情绪的起伏也会比平时强烈。

 2、认知:自我价值感降低,认知歪曲,思维过程变慢,注意力不集中,想象力下降,犹豫不决等。

 3、行为:逃避与回避,退化与依赖,敌对与攻击,无助与自怜,物质滥用等。

 通常大部分人的应激反应会在一周内逐步缓解。心理应激不

 全是坏事,它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人们的警觉性、敏锐性,激发人们通过主动积极的自我调整适应新变化。

 1、正确认知:从官方和权威媒体了解疫情信息,学习科学的防控知识,不过度的“涮信息”,不信谣,不传谣。

 2、自我接纳:在对疫情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接纳自身正常的应激反应,不生气、不抱怨、不失落,积极寻求干预方式。

 3、合理倾诉:积极向身边的亲朋好友诉说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寻求支持,可主动向班主任老师、心理老师、心理热线倾诉,寻求心理支持。

 4、转移注意:避免信息过度获取,转移注意力,让自己忙起来。可以趁着假期,做些平时没有时间做的事情,与家人共处、聆听平静的音乐、看电影、看喜剧、看自己喜欢的书。

 5、积极行动:尽量减少外出或是不外出,出门正确佩戴口罩;在家勤洗手,多进行消毒,进行正常的生活作息、摄取充分营养、在室内进行适量运动。

 六、教职工心理调适方法与建议

 (一)注意劳逸结合,规律安排作息。

 长期居家中容易失去生活规律,长此以往容易导致生物钟紊乱、胃口不佳、免疫力下降等身心不良的情况;居家久坐办公,也容易腰酸背痛,眼睛疲劳。所以请教师们要有序规律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放松心态,做好防护措施,增强自信。

 除了工作以外,可适当安排一些较轻松的活动,拓展兴趣爱好、进行室内运动,如室内即可完成的亲子游戏等。研究证明,通过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可以使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恢复平静,经常练习,会促使大脑创伤碎片修复,达到改善不佳心情的目的。每周坚持 3-5 天,可以使人精神高度集中,是稳定情绪、控制精神紧张和心理失调的有效途径。

 (二)设定清晰边界,平衡双重身份。

 我们很多教师目前居家办公,需要兼顾工作和家庭,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要和几十个学生及家庭实时沟通、备课上课,以及每日各种数据的通知、统计、汇总、上传;另一方面,又是孩子的父母、家人,需要足够时间的陪伴。作为双重身份的工作者,教师自身对于时间的合理安排就尤为重

 要。

 在家办公就需要营造工作环境,设定清晰的边界,当然也需要和家人沟通达成一致。如果在试图工作时,总有家庭成员或家庭事务前来打断,或者一直工作而忽略家庭生活,恐怕最终都会对工作和家庭生活带来困难。

 合理看待疫情,调整思维模式;合理处理关系,转换好身份,不把工作中的问题转到家庭,也不把家庭的问题转到工作;制定每日计划,让生活和工作更加有序。也要记得留出一定的时间,与家人多沟通,互相鼓励,趁着难得的居家办公机会,增进与家人的关系,共度难关。

 (三)关注、接纳情绪,找到适合自身的调节方式。

 即便是成年人,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我们产生恐惧、担忧、紧张、焦虑等的情绪体验都是正常的,适当的负面情绪是为了提高我们对疫情的警惕,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和应对威胁,保护好自己。

  七、心理援助平台

 (一)12355 青春在线网络及电话服务

 为广大青少年、青少年家长和青年白领提供有关心理、法律、亲子教育、成长发展、紧急求助的咨询服务。专家在线时间9:00-23:00,其余时间可打 12355 进行电话留言。

 工作日:13:00-17:00 19:00-21:00

 双休日:10:00-12:00 13:00-17:00

 (二)妇女儿童心理热线

 电话:XXX-XXXX 时间:周一、三、五:16:30-21:00

 (三)XX 市心理援助公益热线

 电话:12320-服务语言选择-5

 时间:周一、三、五、日:8:00-22:00;周二、四、六:全天 24 小时 因疫情而出现心理困扰或情绪波动,可以拨打以下心理热线

 进行咨询:

 序号 心理中心全称 地址 电话 1

 2

 3

 4

篇二:中小学学校心理危机干预规章制度

学 2020 年疫情防控师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最新精编 )

 为更好地帮助我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心理问题的师生度过心理难关, 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师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 降低我校师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 减少师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各种伤害, 构建平安、友善、和谐、稳定的心理健康氛围,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紧急心理危机于预指导原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于预指导原则》,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 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认真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部部署教育系统开展疫情相关心理危机于预工作的通知精神, 坚定打羸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念和信心。教育为主, 重在预防, 及时于预, 维护广大师生的心理健康。

 二、 组织领导 由学校心理咨询室统一组织、协调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成立 xx 学校新冠肺炎突发事件心理危机救援队伍, 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 负责本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疫情紧急事件心理危机于预任务和心理疏导工作, 必要时可通过学校疫情防控小组向校外心理专家队伍申请支援。

 三、 工作原则 (一)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学校疫情防控整体部署, 以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伤害、促进师生稳定为前提, 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情况, 及时调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点。

 (二)以稳定为前提工作, 不给整体防疫工作增加负担,减少次级伤害; (三)综合应用干预技术。

 (四)保护接受干预者的隐私, 不随便透露个人信息。

 实施帮助者和受助者均应当注意避免再次创伤。

 (五)明确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中的一部分, 并不万能。

 四、工作对象 我校因面对疫情产生不良情绪、急需情绪疏导和心理支持的全体师生。

 五、工 作内容 (一)加大宣传力度。疫情期间, 通过学校网站向广大师生普及“ 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等科普知识, 并就如何进行科学、有效、安全的疫情防护提出针对性建议, 同时要求各班主任利用学生家长微信群向本班全体学生发送

 科普文章和心理建议, 为全体学生注入一剂心理预防针, 也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保护。同时, 鼓励各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微信、线上教学平台等方式向广大家长、学生、教师推广心理健康知识的相关宣传。

 (二)制定工作措施。要把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管理纳入学校疫情防控整体部署, 并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情况,及时调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 以切实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伤害、促进社会稳定为目标, 把握在开学前、开学后等关键时间点提供有关疫情防控心理调适的正确信息, 及时调整师生心理状态, 有特殊情况的,积极进行心理于预。

 (三)及时进行研判。各班主任要及时摸清本班疫情情况, 积极关注学生(特别是留守、单亲等特殊家庭的学生)、教师疫情及其心理状态, 掌握受疫情影响的师生的心理健康动态变化, 及时识别高危人群,避免极端事件、群体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针对不同人群实施分类于预, 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 避免求助者因前来咨询而受到再次伤害。

 (四)开展有序服务。开学前, 学校要通过微信群等形式不定期向广大师生和家长推送防疫心理知识, 普及心理健康教育, 特别是为被疫情困扰、被隔离的教师和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心理疏导。开学后, 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防疫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 对因疫情导致心理困惑的

 学生及时开展个别心理辅导, 做好一定时期内的跟踪; 对出现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积极开展转介工作。在个体心理咨询过程中遵循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和保密例外, 并做好相关记录。

 六、干预措施 (一)平台互助。在开学前,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冠状病毒, 做好疫情防控知识的相关宣传工作, 引导学生家长及时关注孩子情绪, 引导广大师生做好情绪调控, 普及心理健康维护常识, 合理看待疫情。各班主任要及时关注学生疫情及其心理状态, 全面收集相关信息。开学后, 学校心理健康老师、各班主任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开展生命教育等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课, 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心态,珍爱生命, 积极面对学习生活。

 (二)技术支持。开通网络心理支持服务, 开通心理热线、微信群等沟通方式, 积极为广大师生做好服务。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班主任要认真研读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于预指导原则》,积极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变化, 对有需求的师生开展线上个体辅导或者进行电话咨询(咨询热线见附件 1, 咨询时间安排见附件 2) " 引导师生积极面对学习生活。开学后, 要针对本次疫情认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或个体心理辅导, 时刻关注师生心理状态。

 (三)分类干预。

 1. 疑似感染师生干预措施:

 (1) 政策宣教, 密切观察, 及早求治; (2)为人为己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3) 服从大局安排, 按照规定报告个人情况; (4) 使用减压放松行为, 减少应激反应;(5) 寻求应对压力的社会支持:

 利用现代通讯手段联络亲朋好友、同事等, 倾诉感受, 保持与社会的沟通, 获得支持鼓励; ( 6 ) 鼓励使用心理援助热线或在线心理于预等及时寻求社会帮助, 调整心态。

 原则:

 健康宣教, 鼓励配合、顺应变化。

 2. 无感染但情绪波动明显,正常学习、生活遭受明显影响的师生干预措施:

 ( 1 ) 引导适度浏览相关信息,正视疫情; (2)引导接纳自身情绪, 管理自身情绪和压力, 提供心理支持;(3) 对交流、适应性行为进行指导, 引导掌握一定的心理自助技巧(积极的自我对话、正念冥想、行为放松等)

 , 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 适度选择娱乐活动, 提醒注意不健康的应对方式(如沉迷上网等)

 ; (4) 引导来访者正视身体发出的信号, 做好自我症状识别与求助; ( 5 ) 对由此次疫情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 及时做好转介工作。

 原则:

 健康宣教,指导积极应对,消除恐惧, 科学防范。

 xx 学校

 2020 年 xx 月 xx 日 附件一 心理辅导小技巧 主要从认知、情绪、意志、行为四方面进行疏导。

 1. 认知:合理看待疫情,防止灾难化思维 第一步, 识别扭曲思维。我们可以得把担忧的问题转换成肯定陈述。比如把“ 如果疫情失控怎么办?" 换成“ 我担心疫情有失控的可能性。” 第二步, 质疑扭曲观点的正确性。试着问自己这样的问题:

 担忧的事发生的可能性有多高? 以前出现疫情时, 有过失控吗? 值得一提的是, 疫情期间的每日资讯中, 其实正面信息是多于负面的, 我们需要根据事实, 判定自己的担忧是否合理。

 第三步, 用符合现实的想法取代扭曲的观点。这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 客观地评估现实情况, 并且在能力范围内合理应对。

 2. 情绪:正确应对焦虑,选择“主动式休闲” 当你发现自己处在过度焦虑的状态, 就需要做自我调节了, 与家人沟通、做深度放松练习、欣赏动听的音乐、体验令人愉悦的事等, 都可以暂时缓解焦虑情绪。更重要的是,在假期中, 我们可以用“ 主动式休闲“ 充实自己, 什么是主动式休闲呢? 就是那些需要动些脑筋、花些心思

 才能享受到乐趣的活动。比如下棋、看书、烹任、学习新技能等……

 这些是主动式休闲, 需要你一直投入精力, 琢磨每一步棋的走法, 每一页书的意思, 做菜的每个步骤, 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在主动式休闲, 我们会产生专注忘我的“ 心流体验""体验到内心的宁静, 不仅可以对冲疫情带来的焦虑感, 还能够提升假期生活质量, 是替代外出活动的良好选择。

 3. 意志:培养延迟满足能力 疫情蔓廷期间,国家号召大家:无特殊情况不串门、不集会、不聚餐、少握手, 避免去酒店、商场、电影院等人群密集公共场所。然而, 网络上却也时有报出一些偏要“ 出去看看" 的个案, 甚至为了登机, 不惜强行吃退烧药逃过检查。闭门不出, 不见任何人, 是可以让我们获得健康的长久回报的。

 4. 行为:节制上网,警惕疫情信息过载 为了避免信息超载带来的焦虑感,在危机时,尽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关信息的时间不超过一小时, 在睡前不宜过分关注相关信息, 不道听途说, 把握权威渠道, 做信息的主动搜集者而非被动接受者。

 二、 常见心理健康问题解答 1. 疫情引起的害怕、恐慌等反应。如担心自已被传染、

 害怕家人被传染, 担心疫情会持续。

 2. 出现焦虑、抑郁、沮丧、绝望、自责、愤怒等情绪反应。

 3. 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

 4. 出现睡不着、睡眠质量差等睡眠问题。

 5. 怀疑自己得了新型冠状肺炎。

 6. 在外湖北人被拒绝、歧视, 感到伤心无助、愤怒委屈。

 7. 因生活缺乏交际和娱乐觉得孤独无聊。

 8. 疫情期间原有精神障碍(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加重或复发。

 9. 网络上大量关于疫情的消息, 不知真假, 感到困惑。

 对于上述问题的归类解答:

 1. 疫情引起的心理恐慌、各种情绪反应怎么办?(第 1 、2 、9 类)

 面对这样一个大事件, 我们都会自然地出现一些情绪反应, 包括焦虑、抑郁、自责、愤怒等。我们要正视并接纳自己的情绪, 不要因此责备自己是不是大脆弱、是不是意志不坚定, 允许自己有这样的情绪反应。我们可以向亲友倾诉,或是做一些能帮助自己放松的事情, 如看电影、听音乐、做手工, 哪怕哭一哭也是可以的。同样, 如果您身边的亲朋好友出现了这样的情绪反应, 也不要贵怪对方,

 我们应给予理解、接纳及支持。我们应将自己和家人的担心转化为具体行动, 做好个人防护, 帮助老人、儿童做好防护工作。如果您的情绪反应强烈且持久, 自我调节无法缓解, 可以通过心理热线寻求专业帮助。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可以从不同的途径了解信息, 但各种消息层出不穷, 徒增了焦虑恐慌情绪。可以减少刷手机的时间, 每天定时观看官方报道来了解疫情相关信息,不信谣、不传谣。

 2. 睡眠质量差、睡不着怎么办? (第 4 类)

 面对肆虐的疫情,保持正常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非常重要。我们应尽量保证生活的稳定,按时起居, 虽然疫情期间我们不能外出活动, 也可以在家进行适度锻炼, 如瑜伽、健身操等, 保证每日活动量。入睡前半小时避免使用电子产品,也能避免浏览大多信息引起强烈情绪反应, 影响睡眠质量。

 3. 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甚至怀疑自己得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怎么办? (第 3 、5 类)

 有些人出现了一些身体不适症状, 甚至怀疑自己感染了冠状病毒。首先,我们要知道出现这些担心、怀疑也是自然的反应。我们身体出现不适症状时要注意监测。如果您确实有去过疫情高发区或接触过感染或疑似感染者, 应注意及时向社区上报,做好居家隔离, 定期监测体温等变化, 必要时至专业发热门诊就诊。还有一种可能, 因为焦虑、紧

 张等情绪导致我们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 在排除感染情况后, 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放松训练等来缓解身体不适。还是像上面提到的, 我们将这种担心和怀疑转化为具体行动, 做好个人防护, 少外出, 不聚会, 最大限度的减少感染的风险。

 4. 在外地湖北人被拒绝、歧视,感到伤心无助、愤怒委屈。(第 6 类)

 湖北是这次疫情最严重的省份, 为了尽快打赢这场战斗, 大多数在外省的湖北人都及时上报, 自我隔离。很多酒店、民宿也为滞留外省的湖北人提供免费住宿及餐饮服务。

 不应盲目歧视、拒绝湖北人,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我们面对的共同敌人是病毒。“ 隔离病毒, 但不要隔离爱”。钟南山院士说“ 大家全国帮忙, 武汉是能过关的!

 武汉本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待到风雨过后, 春意盎然之时, 我们再一同去武汉赏樱花、品美食。

 5. 疫情期间原有的精神障碍复发怎么办? (第 8 类)

 疫情期间, 一定要坚持规律服药。家属应做好服药督促,并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了解复发征兆。如出现病情波动,对于巳在社区登记接受随访服务的患者, 可以通过电话、微信或短信等形式主动向社区精防医生或村(居)民委员会的工作人员联系, 寻求帮助。如出现症状明显波

 动, 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到就近精神专科医院就诊。

 6. 疫情期间,在家觉得孤独无聊怎么办? (第 7 类)

 疫情期间, 宅在家中, 我们应充实生活, 转移注意力,不要长时间刷手机, 可以做一些需要动些脑筋的活动。比如做一些运动健身、增进厨艺、整理房间、读书、学习一项新技能等, 也可以与家人一起做游戏, 促进家庭关系。

 x xx 小学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生的严重心理问题由此引发的自伤或伤害他人等严重事件,并且维护学校的生活、学习秩序,从而建立和谐校园。现制定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一、具体目的:

 1.通过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承受 挫折的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2.通过心理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把握现状,重新认识 危机事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顺利度过危机,并掌握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

 3.通过提供适时的介入帮助防止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过激行为。

 4.通过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做到心理困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 断、早期应对,减少和尽量避免危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

  5.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成长营造健康氛围,努力提高学生 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品质。

 二、干预原则、对象 (一)心理危机是指学生运用通常方式不能应对目前所遇到的情形时,出现的严重心理失衡状态。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学生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安全度过危机。

 心理危机干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学校领导负总责,政教处主要领导负责统一指挥协调,班主任及学校有关工作人员参与,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联动配合。

 (二)心理危机干预...

篇三:中小学学校心理危机干预规章制度

心理危机干预制度

 根据《xx 省中小学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实施方案》的精神,为推动和完善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建和谐校园,有效地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有效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财产、健康损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人群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的心理指导、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以帮助平衡其已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性的行为,降低、减轻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对人和社会的危害。

 根据本校心理危机干预实施现状,本着“下移重心 落实基层 预警为主 干预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导向和新理念,贯彻“以预防和发展为主,以干预和咨询为辅”总体发展思路,逐渐建立一套农村中学有效的心理预警以及干预机制。增强学校心理危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问题求助意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和心理危机应对能力。

 二、工作原则

 1.生命第一原则。

 心理危机干预首先应本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珍惜学生生命——“生命第一”的理念出发,提高我校全体师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

 2.面向全体师生原则。

 为全体师生提供心理危机辅导、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等,从而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对心理危机的关注,并提高师生的心理危机觉察能力、心理危机处理和应对能力。

 3.预防和预警为主原则。根据“宁波市中小学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运行:干预、预警和应急”,提倡“预防为主,及时预警”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

 4.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本着理解、关怀、尊重和共情的咨询理念,为全体学生提供心理危机知识宣传、预防、预警及干预工作。

 5.个别性对待原则。

 根据不同师生心理特点和个体背景,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措施。

 6.协调合作原则。

 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需要学校全体领导、老师及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三、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一)危机干预对象

 1.在校心理健康普查及“学生心理档案”中筛选出来的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学生。

 2.由于学习基础和能力差,从而导致学习压力过大而出现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

 3.出现严重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新生适应不良者、就业困难的毕业生。

 4.生活中遭遇突然打击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死亡,父母的离异,父母下岗,家庭暴力等)、遭遇性危机(性伤害,性暴力,性侵犯,意外怀孕等)、受到意外刺激(自然灾害,校园暴力,车祸等其他突发事件)的学生。

 5.性格内向孤僻、经济严重贫困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6.人际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当众受辱、受惊吓、与同学发生严重人际冲突而被排斥、受歧视的学生、与老师发生严重人际冲突的学生。

 7.青春期情感问题,如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8.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如自杀或他杀者的同宿舍、同班的学生等。

 9.已诊断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

 10.有自杀倾向或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

 (二)组织机构

 根据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及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实施计划,成立 XX 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干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xxxx 学校核心组成员:

 xxx xx xxx xx 七年级组:xxx xx xxx xx 八年级组:

 xxx xx xxx xx 九年级组:xxx xx xxx xx 心理咨询室:xx 领导小组要负责好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全面实施,成员之间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同时互相沟通和互相学习,合理的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可以促成学校心理危机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具体实施 总体而言,根据本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建立具有特色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其中,以心理健康、心理危机知识的教育为立足点,以心理危机干预中的“预防、预警”为重心,建构全方位、各个部门协调合作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1.教育与预防系统 “立足教育,重在预防”是心理危机干预的基点。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教育与预防工作理念:要在学生中大力开展生命价值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生命;大力开

 展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积极发展自我, 树立自信,消除自卑;大力开展危机应对教育,提高学生对心理危机的辨识和应对能力;组织引导各班委会、团支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成立学生心理危机协会,通过学生心理危机协会,进一步深入开展心理危机知识普及、宣传与调查;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各年级、学校德育处及相关部门应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针对本校中小学生开展以下心理危机教育及预防工作:

 (1)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团队建设。

 该小组成员包括学校德育处负责人、心理咨询师、班主任等,负责校我校学生心理危机知识宣传和教及危机干预工作的总体策划和实施;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辅导提供政策、人员、物质、经费等方面的保障;同时,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研究我校中学生心理特点、心理危机处理情况,制定心理危机干预实施计划,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强化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

 相关教师继续参加各级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鼓励其他教师参加培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管理一线工作者、班级心理委员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普查筛查出来的高

 危人群做到早了解、早预防、早控制、早化解;班主任逐步开展撰写“班级心理日记”,积淀相关案例,逐渐完善学生心理档案卡资料;组织有关成员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评估,包括对危机干预学生的康复状况进行鉴定,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建议;对危机干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记录并跟踪个案,建立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档案。

 (3)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心理工作室。

 任用专职心理辅导老师接待心理困惑及心理危机学生,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校心理工作室的服务和工作;开通心理危机专线电话及心理危机网络平台,方便学生随时获得帮助。

 (4)做好心理危机知识宣传和普及。

 通过心理危机知识大奖赛、心理危机小册子发放、班集体心理危机知识讲座、黑板报评比等活动,促使中学生充分了解心理危机定义、心理危机问题察觉意识、心理危机应对策略及可获得的危机应对资源,使学生充分了解心理危机干预基本常识。如,做好考前心理讲座、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周等一系列活动。(每学期期中后一周为心理健康教育周,8——9 年级安排一次黑板报专栏,学校组织一次七年级心理专题研讨课,能起到宣传的作用。)

 2.预警系统 建立学校三级预警系统:

 一级预警系统以班级为单位,主要由班主任、心理委员和学生家长组成,旨在及时发现和预防心理危机;

 二级预警系统以各年级组、教务处、政教处负责人,把握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三级预警系统主要指专职心理老师,做好心理危机知识普及、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学生心理咨询及危机处理,必要时并做好转介工作(医疗中心等)。

 在学校三级预警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建构预警工作:

 (1)班主任、教研处、心理工作室等负责人需时刻关注学生心理档案跟踪或周边师生反应具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帮助具有心理困扰和问题的学生,缓解心理危机冲突,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心理问题批判及心理危机解决对策。

 (2)充分利用学校已建立的学生心理社团进一步成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调查小组”,结合班主任及班心理委员工作,记录班级中可能存在的心理危机学生,并形成以班为单位的“心理日记本”,允许学生在该日记本上畅所欲言;另外,针对学生心理社团成员,要逐渐开展小组辅导和定期讨论,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向,从而及时预警和干预。

 (3)留意来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或通过电话、校园网站来咨询的学生(以及班主任及同学反应的具有心理困扰的学生),充分了解这些学生心理困扰问题的严重程度,及时联系班主任、同学及家长,为其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弱化心理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4)建立起通畅的学生心理危机信息反馈机制,做到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学生心理危机动态:对有心理障碍的同学,周围同学应予以

 理解、关心和帮助学生,并及时向班主任或心理老师反馈情况;对有行为异常或近期情绪、行为变化较大的学生,班主任、心理老师、班心理委员等应给予及时的关注;对问题严重的学生需转介到校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由校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对学生进行预诊和危机风险评估,提出危机干预措施和初步的治疗建议。

 (5)及时做好预警报告。发现学生危机情况,周围同学和各班心理委员应立即向班主任、心理老师等报告,心理老师等在采取必要措施并迅速赶往现场的同时向领导报告,做到及时预警、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3.应急系统

 (1)及时报告。

 班级以最快的速度通知班主任、心理老师,有班主任、心理老师根据危机严重程度考虑及时通知领导,并及时通知家长来校。在紧急情况下,可采取直接送至专业卫生机构进行治疗等相应处理措施。必要情况下,对学生强制采取治疗措施或派人将学生遣送回家,并视情况为其办理休学或退学手续。

 (2)进行阻控。

 对于可能造成危机扩大或激化的人、物、情境等,进行必要的消除或隔绝。对于学校可调控的可能引发其他学生心理危机的刺激物,各系应协助有关部门及时阻断。

 (3)实施治疗。

 对经专家组确认有严重心理障碍或发现有自杀意念以及出现自伤自残等行为的学生,学校应立即通知学生家长来校,商议处理事宜。在将学生安全移交给家长之前,学院应对学生实行 24 小时特别监护。必要时可实施隔离,或送往安全环境监护,并派人协助保卫人员进行 24 小时监护。若出现心理障碍急性发作,应立即送往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接受治疗。学生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辅导员应与主治医生保持联系。

 (4)应急救助。

 得知学生有自伤或伤害他人倾向时,相关人员应立即赶赴现场采取救助措施,紧急情况下应先拨打 110、120 等紧急电话求助。

 (5)事故处理。

 当学生自伤或伤害他人事故发生后,学工处负责现场的指挥协调;保卫处负责保护现场,配合有关单位对当事人实施生命救护,协助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取证,配合各系及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安全监护;校医务所负责对当事人实施紧急救治,或配合相关人员护送至就近医院救治;校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负责制订心理救助方案,实施心理救助,稳定当事人情绪。

 4.监护和跟踪 (1)因自杀意念强烈或自杀未遂休学而复学的学生,应有家长陪护。

 学校要安排学生干部、学生心理委员、或室友密切监护,制定可能发生危机的防备预案,随时防止该学生心理状况的恶化。并对学校范围内能诱发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人、事、情景等刺激源,领导小

 组应督促有关部门及时阻断,消除对高危个体的持续不良刺激。“心理咨询中心”要组织专家定期对其危机程度进行评估。

 (2)对中小学生危机事件处理完毕后,心理咨询中心应对危机事件卷入人员进行心理康复干预。

 通过个别辅导、团体辅导等方法帮助大学生及其相关人员,如辅导员、学生管理人员、同学、家长等人正确处理经历、目睹或干预危机遗留下来的心理问题,尽快恢复他们的心理平衡,尽量减少由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

 5.备案 事故处理结束后,校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事件的成因分析,对事前征兆、事发状态、事中干预、事后疏导等情况认真梳理,尤其对那些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手段和措施认真总结,以备今后参考。

 另外,心理咨询中心要形成危机信息备案制度,建立《心理危机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及时更新心理危机干预人员信息和资料。其中,心理危机信息管理系统还应包括:

 (1)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中筛查出来的高危学生名单; (2)心理咨询教师的咨询与访谈记录; (3)学生因心理障碍需退学、休学、转学、复学等,或重大违纪处分或违法等处理详细材料复印件; (4)学生自杀事件发生后(含未遂)以及危机处理的详细材料(包括遗书、日记、信件复印件,录音资料)等;

 (5)各部、年级班主任、班干部、咨询师等对高危学生实施监控与干预的详细记录。

 (6)心理危机人员事后疏导、干预及跟踪记录。

 其中,因心理危机而休学的学生申请复学时,应到指定的医院进行复查诊断,获得医院的康复诊断证明后,方可按学院学籍管理办法办理复学手续。心理咨询室在学校的协助下对学生进行后期跟踪,尽可能减少复发。

篇四:中小学学校心理危机干预规章制度

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精品三篇)

 ** 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 (一)

 为推动和完善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建和谐校园,有效地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有效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财产、健康损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人群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的心理指导、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以帮助平衡其已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性的行为,降低、减轻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对人和社会的危害。

 根据本校心理危机干预实施现状,本着“下移重心落实基层预警为主干预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导向和新理念,贯彻“以预防和发展为主,以干预和咨询为辅”总体发展思路,逐渐建立学校有效的心理预警以及干预机制。增强学校心理危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问题求助意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和心理危机应对能力。

 二、工作原则 1.生命第一原则。

 心理危机干预首先应本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珍惜学生生命——“生命第一”的理念出发,提高我校全体师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

 2.面向全体师生原则。

 为全体师生提供心理危机辅导、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等,从而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对心理危机的关注,并提高师生的心理危机觉察能力、心理危机处理和应对能力。

 3.预防和预警为主原则。提倡“预防为主,及时预警”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

 4.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本着理解、关怀、尊重和共情的咨询理念,为全体学生提供心理危机知识宣传、预防、预警及干预工作。

 5.个别性对待原则。

 根据不同师生心理特点和个体背景,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措施。

 6.协调合作原则。

 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需要学校全体领导、老师及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三、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一)危机干预对象 1.在校心理健康普查及“学生心理档案”中筛选出来的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学生。

 2.由于学习基础和能力差,从而导致学习压力过大而出现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

 3.生活中遭遇突然打击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死亡,父母的离异,父母下岗,家庭暴力等)、遭遇性危机(性伤害,性暴力,性侵犯,意外怀孕等)、受到意外刺激(自然灾害,校园暴力,车祸等其他突发事件)的学生。

 4.性格内向孤僻、经济严重贫困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5.人际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当众受辱、受惊吓、与同学发生严重人际冲突而被排斥、受歧视的学生、与老师发生严重人际冲突的学生。

 6.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如自杀或他杀者的同宿舍、同班的学生等。

 7.已诊断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

 8.有自杀倾向或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

 (二)组织机构 根据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及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实施计划,成立“桥头镇中心小学心理危机预警干预领导小组成员”, 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心理咨询室:

 领导小组要负责好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全面实施,成员之间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同时互相沟通和互相学习,合理的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可以促成学校心理危机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具体实施 以心理健康、心理危机知识的教育为立足点,以心理危机干预中的“预防、预警”为重心,建构全方位、各个部门协调合作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1.教育与预防系统

 “立足教育,重在预防”是心理危机干预的基点。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教育与预防工作理念:要在学生中大力开展生命价值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生命;大力开展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积极发展自我,树立自信,消除自卑;大力开展危机应对教育,提高学生对心理危机的辨识和应对能力;成立学生心理社团,通过学生心理社团,进一步深入开展心理危机知识普及、宣传与调查;校心理室、学校德育处及相关部门应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针对本校中小学生开展以下心理危机教育及预防工作:

  (1)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团队建设。

  该小组成员包括学校德育处负责人、心理咨询师、班主任等,负责我校学生心理危机知识宣传和危机干预工作的总体策划和实施;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辅导提供政策、人员、物质、经费等方面的保障;同时,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研究我校学生心理特点、心理危机处理情况,制定心理危机干预实施计划,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强化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

  相关教师继续参加市、镇级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鼓励其他教师参加培训、以及国家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教育 A、B 证的认证

 考试。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管理一线工作者、班级心理联络员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普查筛查出来的高危人群做到早了解、早预防、早控制、早化解;班主任逐步开展撰写“班级心理个案辅导”,积淀相关案例,逐渐完善学生心理档案卡资料;对危机干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记录并跟踪个案,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档案。

  (3)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心理室。

  任用心理辅导老师接待心理困惑及心理危机学生,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学校心理工作室的服务和工作;建立心理危机网络平台(如,“姐姐信箱”、“心愿墙”),方便学生随时获得帮助。

  2.预警系统

  建立学校三级预警系统:

  一级预警系统以班级为单位,主要由心理联络员、班主任、学生家长组成,旨在及时发现和预防心理危机;

  二级预警系统以各年级组、德育处负责人,把握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三级预警系统主要指心理老师,做好心理危机知识普及、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学生心理咨询及危机处理,必要时并做好转介工作(医疗中心等)。

 3.应急系统

  (1)及时报告。

  班级以最快的速度通知班主任、心理老师,由班主任、心理老师根据危机严重程度考虑及时通知领导,并及时通知家长来校。在紧急情况下,可采取直接送至专业卫生机构进行治疗等相应处理措施。必要情况下,对学生强制采取治疗措施或派人将学生遣送回家,并视情况为其办理休学或退学手续。

  (2)进行阻控。

  对于可能造成危机扩大或激化的人、物、情境等,进行必要的消除或隔绝。对于学校可调控的可能引发其他学生心理危机的刺激物,各系应协助有关部门及时阻断。

  (3)实施治疗。

  对经专家组确认有严重心理障碍或发现有自杀意念以及出现自伤自残等行为的学生,学校应立即通知学生家长来校,商议处理事宜。在将学生安全移交给家长之前,学校应对学生实行 24 小时特别监护。必要时可实施隔离,或送往安全环境监护,并派人协助保卫人员进行 24 小时监护。若出现心理障碍急性发作,应立即送往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接受治疗。学生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辅导员应与主治医生保持联系。

  (4)应急救助。

 得知学生有自伤或伤害他人倾向时,相关人员应立即赶赴现场采取救助措施,紧急情况下应先拨打 110、120 等紧急电话求助。

  (5)事故处理。

  当学生自伤或伤害他人事故发生后,教导处负责现场的指挥协调;后勤处负责保护现场,配合有关单位对当事人实施生命救护,协助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取证,配合各系及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安全监护;校卫生室负责对当事人实施紧急救治,或配合相关人员护送至就近医院救治;校心理咨询室负责制订心理救助方案,实施心理救助,稳定当事人情绪。

  4.监护和跟踪

  (1)因自杀意念强烈或自杀未遂休学而复学的学生,应有家长陪护。

  学校要制定可能发生危机的防备预案,随时防止该学生心理状况的恶化。并对学校范围内能诱发学生心理危机的人、事、情景等刺激源,领导小组应督促有关部门及时阻断,消除对高危个体的持续不良刺激。“心理咨询室”要组织专家定期对其危机程度进行评估。

  (2)对学生危机事件处理完毕后,心理咨询中心应对危机事件卷入人员进行心理康复干预。

 通过个别辅导、团体辅导等方法帮助学生及其相关人员,如辅导员、老师、家长等人正确处理经历、目睹或干预危机遗留下来的心理问题,尽快恢复他们的心理平衡,尽量减少由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

  5.备案

  事故处理结束后,校心理咨询室负责事件的成因分析,对事前征兆、事发状态、事中干预、事后疏导等情况认真梳理,尤其对那些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手段和措施认真总结,以备今后参考。

  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二)

 为了更好地帮助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度过心理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各种伤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订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一、学校成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成员由政教处、心理辅导室、卫生室等单位负责人担任,办公室设在政教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全面规划和领导我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履行危机干预工作的职责,为重大危机事件的处理做出决策。

 各年级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由年级组长负责,全体教职员工均有责任和义务。各班班主任应积极协助学校负责人抓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二、干预对象 存在心理危机倾向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是我们关注与干预的对象。确定对象存在心理危机一般指对象存在具有重大影响的生活事件,情绪剧烈波动或认知、躯体或行为方面有较大改变,且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暂时不能应对或无法应对眼前的危机。

 对存在下列因素之一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高危个体予以特别关注:

 1.情绪低落抑郁者(超过半个月); 2.过去有过自杀的企图或行为者; 3.存在诸如学业失败、躯体疾病、家庭变故、人际冲突等明显的动机冲突或突遭重挫者; 4.家庭亲友中有自杀史或自杀倾向者; 5.性格有明显缺陷者; 6.长期有睡眠障碍者; 7.有强烈的罪恶感、缺陷感或不安全感者; 8.感到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缺乏或丧失者; 9.有明显的精神障碍者; 10、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或其它可能对自身、他人、社会造成危害者。

 对近期发出下列警示讯号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的重点干预对象及时进行危机评估与干预:

 1.谈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方法,包括在信件、日记、图画或乱涂乱画的只言片语中流露死亡的念头者;

 2.不明原因突然给同学、朋友或家人送礼物、请客、赔礼道歉、述说告别的话等行为明显改变者; 3.情绪突然明显异常者,如特别烦躁,高度焦虑、恐惧,易感情冲动,或情绪异常低落,或情绪突然从低落变为平静,或饮食睡眠受到严重影响等。

 三、预防教育 立足教育,重在预防,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班主任和辅导员应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应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积极发展自我,树立自信,消除自卑;应对学生进行危机应对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危机,人们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危机,同学们的哪些言行是自杀的前兆,对出现自杀预兆的同学如何进行帮助和干预。

 学校在学生中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现代健康观念,针对学生中广泛存在的环境适应问题、情绪管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学习方法问题等开展教育;组织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通过主办主题鲜明的特色班会,帮助学生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早期预警

 做好学生心理危机早期预警工作,做到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化早发现,早通报,早评估,早治疗,信息畅通,快速反应,力争将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排查制度。

 1.心理辅导室每年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根据测评结果筛选出心理危机高危个体,与班主任一起对这些学生做好危机的预防与转化工作。

 2.学校每年对三类重点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排查:①对起始年级不能适应学习环境学生的排查;②对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的排查;③对心理压力太大学生的重点排查。排查结束后学校要把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名单交到心理辅导室。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汇报制度。为掌握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发展,随时掌握高危个体的心理状况,学校建立学生心理问题报告制度。

 1.班主任要随时掌握全班同学的心理状况,对班上学生的心理状况每周向年级组长汇报一次,发现同学有明显的心理异常情况要及时向学校心理辅导老师汇报。

 2.辅导员要深入学生之中并通过班主任、学生干部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主管学生工作的负责人每周一次向学生辅导员了解全校学生心理健康变化情况

 3.学校发现有学生心理问题迅速恶化或新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将该生的情况迅速以电话的形式上报,并在 24 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向上级办公室报告。

 4.对学生中存在的严重的心理危机、发生的心理危...

推荐访问:中小学学校心理危机干预规章制度 干预 规章制度 危机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