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精神观后感5篇塞罕坝精神观后感 最新塞罕坝精神学习心得体会5篇 弘扬塞罕坝精神吹响奋进号角 从“黄沙遮无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到今天的“华北绿肺”,塞罕坝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塞罕坝精神观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塞罕坝精神观后感
最新塞罕坝精神学习心得体会5篇弘扬塞罕坝精神吹响奋进号角
从“黄沙遮无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到今天的“华北绿肺”,塞罕坝机械林场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一代代林区人用生命、心血、汗水凝聚的智慧结晶。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再次吹响新时代奋斗的号角,必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新征程中当先锋、打头阵、作表率,凝聚起团结奋进、勠力同心的磅礴之力。
吹响“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初心号角,永葆“闯”的精神。自上世纪60年代,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青年积极响应“绿化祖国”号召,从全国18个省集结塞罕坝,斗严寒、战风沙,以土房为家、与树木为伴,挑战生存极限,绽放青春年华,青丝变白发,让塞罕坝由茫茫荒原变为绿色林海。他们是听从祖国召唤、踊跃投身一线的执行者,也是默默扎根荒漠、终生无怨无悔的奉献者,更是赓续伟大精神、激发前进动能的传播者。三代林场人,一腔爱国情,忠贞报国志,不变为国心。他们用激情与热血、担当与付出、不懈与坚持、艰辛与泪水铸就形成的“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新时代塞罕坝精神,为我们在献身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伟大事业中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之魂、动力之源。
吹响“最是奋斗动人心”的拼搏号角,锤炼“干”的作风。回首塞罕坝60年峥嵘岁月,那是王尚海拼命领干13年、完成造林54万亩,成就“尚海纪念林”;那是20多对夫妻靠着一幅望远镜、一个记录本、一部电话机,每15分钟瞭望一次、60年不间断值守防火灾保安全的“望海楼”;那是塞罕坝人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子子孙孙接续干的红色烙印、绿色丰碑……漫漫征程未有穷期,惟有奋斗披荆斩棘。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发扬塞罕坝精神,始终保持革命加拼命的“狠劲”、拼命干革命的“韧劲”,苦干实干豁上干的“拼劲”,攻堡垒,夺关隘。要紧紧围绕事关群众切实利益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办好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民生实事,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百姓的幸福指数。
吹响“绿水千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嘹亮号角,保持“严”的态势。塞罕坝人用60年时间,把荒无人烟地打造成梦幻栖息地,将初期不到8%的造林成活率发展到如今115.1万亩的广袤林海,从“不绿塞罕坝,誓死不后退”的坚定决心到“让山河披上绿装,走上世界舞台”的强大自信……塞罕坝人用一点一滴的行动、实实在在的业绩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征程上,要从优化产业布局、完善环保设施、淘汰落后产能、新上生态项目等方面从严把控、严格审查,坚决守牢“源头”扎紧“入口”。加强常态化监管,通过日常督察、
“回头看”等方式,让齐抓生态的理念根植于心、共同保护的实践外化于行。要高擎生态“利剑”不动摇、挥起环保“铁拳”不手软,坚持查处违背长远发展的环保案件,从严问责破坏生态环境的决策者、实施者,以严厉的执纪执法倒逼转型升级、生态发展。
读懂“塞罕坝精神”背后的成功密码
“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是一代代塞罕坝人用心血、汗水和生命凝结而成,是上千名塞罕坝务林人奉献奋斗的结晶。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塞罕坝精神”背后的成功密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在新征程上勇做时代的弄潮儿,谱写奋斗的美好篇章。
读懂“塞罕坝精神”的艰苦创业,这是115万亩林海从无到有的成功密码。59年前的塞罕坝,是一片“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凉景象。但再难也要上。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从全国18个省份集结上坝,在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塞罕坝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他们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造就了这片绿色奇迹。面对新时代的发展形势,广大年轻干部要以建设者
们为榜样,始终保持奋斗的前进姿态,将艰苦创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啃“硬骨头”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业绩。
读懂“塞罕坝精神”的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这是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建成世界上最大人工林的成功密码。面对荒山秃岭、全年风沙、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等恶劣条件,塞罕坝人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积累高寒地区的造林经验,组织开展技术攻关,走过了从一棵树到一片林的艰辛造林路。但他们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完成从拓荒植绿到护林营林的角色转变,协调推进森林经营利用。在什么都没有的条件下,是他们点亮了前行的路灯,以科学求实、开拓创新为支撑,最终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绿色发展道路。如今,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十四五”规划开端的历史交汇点,我们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涵养创新、求实的精神,不断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工作执行能力,在工作岗位上持续发力,在平凡岗位创造出不凡业绩。
读懂“塞罕坝精神”的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这是塞罕坝林场上一个又一个绿色传奇不断续写的成功密码。“天当床,地当房,草滩窝子做工房”,艰苦的生活条件并没有影响到塞
罕坝人的工作热情。造林事业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四位场领导毅然决然地把家从各地搬到了塞罕坝。一代代塞罕坝人用其无私奉献和兢兢业业,诠释了对绿色理念的拼搏和坚守,践行了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使命和担当。条件越艰难,越需要党员干部接过信念的火炬,越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坚守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立足本职爱岗敬业,胸怀祖国无私奉献,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争做“塞罕坝精神”的忠实传人
今天,我们远眺万顷沃野绿原,在享受“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同时,不但不能忘记他们所付出的艰辛、流淌的汗水,更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其转化为推进工作的“永动机”,争做“塞罕坝精神”的追光者、奋斗者、践行者。
“虽九死其犹未悔,历百折而仍向东”,争做牢记使命的追光者。驻守于望海楼13年的护林员刘军、王娟夫妇,默默坚守、无私奉献,守护了塞罕坝的生态安全。刘军、王娟夫妇是千万勤劳朴实的塞罕坝人的代表,是塞罕坝人牢记初心、担当使命的集中反映,他们怀揣理想、承托使命,用汗水和奉献
换来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创造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典型。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弘扬“塞罕坝精神”,在奋进中坚守初心、在困难中磨砺初心、在探索中砥砺初心,以崭新的姿态、昂扬的精神,肩负时代之责、使命之责,不断展示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新担当。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争做艰苦创业的奋斗者。回望上世纪六十年代,塞罕坝人不惧风沙,在高寒高海拔、交通闭塞、缺粮少食的恶劣环境下,历经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奋斗,终于将曾经的沙地荒原转变为苍翠林海。这种顽强的毅力和接续奋斗的精神,充满了塞罕坝人献身“绿色事业”的豪情壮志,体现了塞罕坝人的理想追求。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弘扬艰苦创业的优秀品质,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劲头和锐意进取的激情,坚持生活勤俭、办事节约,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坚持严格要求、清正廉洁,在歪风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面前敢于反击、在风险面前敢于担责,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精气神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争做绿色发展的践行者。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石光银……无数党员干部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整治恶劣生态环境、护佑祖国美丽山河,为人民美好生活
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路,不断为“塞罕坝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正是有了“塞罕坝精神”的熏陶和滋养,塞罕坝的浩瀚林海得以造福当地、泽被京津、恩及后世,绿色发展的精神之火薪火相传。党员干部要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理念,积极探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新路,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环保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像塞罕坝上的落叶松一样,不畏严寒、不惧风雪,根植厚土、汲取力量,成长为健壮挺拔的参天大树,不断为祖国的绿色事业贡献力量!
独树成“海”背后的“精神密码”
“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我们要读懂独树成“海”背后的“精神密码”,在“塞罕坝精神”的滋养和感召下勇当开路先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辉煌。
独树成“海”背后是“天当床,地当房”的斗争精神。“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这一句铿锵的誓言,是激励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不懈努力的精神信仰。“六女上坝”中的主人公一天劳动十几个小时,只吃两顿饭,啃窝头、喝雪水、睡窝棚,克服重重困难坚守植树造林一线。如果没有一代代塞罕坝人心血和汗水,踏踏实实,追梦不止,就没有莽莽荒原筑起万顷林海。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两万五千里长征已经证明
了共产党人拥有打不垮的坚定信仰,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攀爬许多“雪山”、攻克许多“腊子口、拿下许多“娄山关”,只有起而行之、埋头苦干,发扬斗争精神,才会实现“越是艰险越向前”的伟大跨越。
独树成“海”背后是“一棵幼苗到万顷林海”的奋斗精神。“绿色发展理念”是塞罕坝精神的核心,从“一粒种子”到“万顷林海”,黄沙弥漫、风起沙涌的生活环境没有让塞罕坝林场人低头,在浑善达克沙地上4.8亿棵树木构筑起“绿色长城”的人间奇迹。敢教日月换新天,无论遇到何种艰难困苦、风险挑战,只有挺直共产党人的“脊梁”,厚植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保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勇气,挺直腰板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与国家共命运、共成长。
独树成“海”背后是“不绿塞罕坝,誓死不后退”的实干精神。几十年来,三代塞罕坝人始终“风雨不动安如山”,以一口一口地吞风沙的担当,投身于育林锁沙的生态文明建设中,用青春、汗水乃至生命释放的氧气可供199.2万人呼吸一年之用,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绿色氧吧”。塞罕坝人百折不挠、愈挫愈勇、实实在在的业绩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征程上,共产党人在面对“老大难”时不后退,在迎难而上中磨炼意志、扎牢根基;在面对纷繁复杂中不动摇,造就“平凡伟大”的信念,用实干造福人民;在面对挫
折时始终抱有献身事业的豪情壮志,在敢抓敢管敢碰硬中扛事作为,枝繁叶茂。
以塞罕坝精神建设美丽中国
跨越55年,三代人奋斗不息,把“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成了广袤林海,这是怎样的人间奇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先进事迹,为我们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从“一棵松”到“百万亩”,从茫茫荒原到生态宝地,几代塞罕坝林场人伏冰卧雪、艰苦奋斗,在高寒沙地上书写了改天换地的绿色传奇,铸就了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塞罕坝精神。“草木植成,国之富也。”今天的塞罕坝,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郁郁葱葱的林海,成为职工改善生活、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塞罕坝林场建设实践,深刻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的生动体现。弘扬塞罕坝精神,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责任重于泰山,使命高于一切。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历经风雨不易其志,饱受磨难不改其心,肩负起修复生态、保护生态的历史使命,创造了无愧于党和人
民的非凡业绩。对各地干部来说,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责无旁贷的使命与责任。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牢记使命、敢于担当,切实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好,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向往,用行动诠释绿色发展理念,以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实绩造福于民。
绿色用汗水浇灌,梦想靠坚持实现。从“渴饮河沟水,饥食黑莜面”的“老坝上”,到不忘初心、默默奉献的“林三代”,塞罕坝林场人从不向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环境低头,用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一代接着一代干,筑起一座永恒的绿色丰碑。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始终保持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迎难而上、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奋力啃下“硬骨头”、开辟新天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只要我们像塞罕坝林场人那样扎根奋斗的土壤,挥洒创业的汗水,就一定能打好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从过去“以砍养家”,到现在“以砍养树”,折射出塞罕坝形成的良性循环发展链条。实践充分证明,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一方发展的重要优势所在。思路决定出路,思想引领实践。弘扬塞罕坝精神,最根本的是切实转变发展观念,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
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才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建设美丽中国,呼唤更多的塞罕坝,呼唤千千万万塞罕坝林场建设者那样的践行者、推动者。让我们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以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齐心协力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好家园。
篇二:塞罕坝精神观后感
塞罕坝精神个人学习心得感悟塞罕坝精神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创业者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和历史创造,更珍贵于在一代代塞罕坝人接力传承中发扬光大。塞罕坝林场经过两代人的艰苦奋斗,尽管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始终未曾丢弃和改变,她已深深融入每个塞罕坝人的血液之中,成为塞罕坝人气质的核心和精髓。在这次调研实践中,从接触到的每一位塞罕坝人身上,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精神的存在。
在海拔1936米的望海楼上,瞭望员刘军、齐淑艳夫妇,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冷冬季,在防火期白天必须每隔15分钟通报一次火情,并且经常1个月见不到1个人。就这样,他们一守就是7年。当问他们是否寂寞时,刘军憨厚地说:“寂寞了,我就出去喊两声!”
亮兵台营林区的老尤,一位普通护林员。他负责2021多亩林子的管护,每天早出晚归,十几年如一日,厚重的露水常常浸湿他的裤腿,露水引发的潮毒使他双腿疼痛难忍,经常靠吃药才能入睡。
塞罕坝精神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创业者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和历史创造,更珍贵于在一代代塞罕坝人
-1-
接力传承中发扬光大。塞罕坝林场经过两代人的艰苦奋斗,尽管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始终未曾丢弃和改变,她已深深融入每个塞罕坝人的血液之中,成为塞罕坝人气质的核心和精髓。在这次调研实践中,从接触到的每一位塞罕坝人身上,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精神的存在。
在海拔1936米的望海楼上,瞭望员刘军、齐淑艳夫妇,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冷冬季,在防火期白天必须每隔15分钟通报一次火情,并且经常1个月见不到1个人。就这样,他们一守就是7年。当问他们是否寂寞时,刘军憨厚地说:“寂寞了,我就出去喊两声!”
亮兵台营林区的老尤,一位普通护林员。他负责2021多亩林子的管护,每天早出晚归,十几年如一日,厚重的露水常常浸湿他的裤腿,露水引发的潮毒使他双腿疼痛难忍,经常靠吃药才能入睡。但他依然乐观地说,这样的生活并不苦,理由是“必须对得起拿的这份工资”。
梁侠,阴河分场工会副主席,8岁时随父亲来到林场,如今已59岁。一家三代都在林场,但儿子残疾,父亲长期住在医院,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压在他一人身上。可是,他对工作依然兢兢业业,他坚守的就是“没有大家也就没有小家。只有把工作干好了,林场经济效益上去了,咱们职工的
-2-
生活也才能提高”这么一个浅显而又深奥的道理。普通职工尚且如此,林场的各级领导干部更是身体力
行、率先垂范。党委书记刘海莹在领着我们考察二道河沟营林区时说:“每当看到吐里根河对面的沙漠,我都深刻认识到我们这片林子的珍贵!我没有理由不保护好它!”阴河分场场长姚凯讲起即将开工的亮兵台新望火楼的规划极为详细,他调侃说,他的工作就是给全体职工搞好后勤服务,好让他们安心工作,确保把林子看护好、经营管理好!
正是这已经融入血液的塞罕坝精神,让如今的塞罕坝林场成为我国国有林场的一面旗帜。塞罕坝林场用占河北省2%的林地面积贡献了10%的林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已达79.4%,林子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74.7万吨、释放氧气54.5万吨,被誉为“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保水源,为国家增资源,为地方增财源”的绿色生态屏障。
塞罕坝精神在一代代塞罕坝人身上传承着,但他们传承的不仅仅是精神!
-3-
篇三:塞罕坝精神观后感
学习塞罕坝精神的感想五篇学习塞罕坝精神的感想五篇
篇一
塞罕坝精神是以艰苦创业为核心,以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为支撑,以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为价值取向的一个完整的精神体系,既充满了塞罕坝人献身"绿色事业"的豪情壮志,又体现了塞罕坝人特有的理想追求。
现在,我们学习塞罕坝精神就是要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我们应该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一定要努力适应各种环境,积极学习新的理论,不断用新的理念武装自己,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在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绩。我们学习塞罕坝精神就是要勤奋肯干。只有刻苦勤奋,只有拼搏进取,才会创造出奇迹。我们学习塞罕坝精神就是要开拓创新。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创新是与时俱进的本质要求,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我们要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永葆青春朝气、锐气,就必须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创新是灵魂、是源泉、是动力。一切落后都源于思想守旧,一切进步都始于开拓创新。
我们学习塞罕坝精神就是要无私奉献。我们一定要有忘我的献身精神,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最好。我们学习塞罕坝精神就是要科学求实,尊重科学,追求真理。从根本上说,求实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大胆地坚持,只有坚持做下去,一定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篇二
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塞罕坝人在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默默奉献,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坚持植树造林,建设了百万亩林场,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使塞罕坝成为守卫京津的绿色屏障,用实际行动诠释发挥绿水青山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再造金山银山。塞罕坝精神体
现的是一种战天斗地、持之以恒、前赴后继、功成不必在我的当代愚公精神,体现了甘于奉献、造福子孙后代的毅力、决心和使命感。旅游行业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为指导,弘扬塞罕坝精神,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治理沙漠、提高沙漠植树成活率是全世界同类地区面临的共同挑战和难题。面对沙漠化挑战和恶劣的气候环境,面对连年植树效果不佳,塞罕坝人没有放弃。经过不断探索,造林成活率不断攀升,成就了让1xx万亩沙地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续写了塞罕坝生态建设和保护的传奇故事。
发展旅游业是塞罕坝人延续林场建设和生态资源保护的敢拼精神,发挥生态优势、审时度势、发挥林业经济综合效益的科学选择,同样也是一个不断探索、日积月累的艰苦创业过程。在基本完成治沙造林任务的基础上,塞罕坝人立足保护,着手探索森林旅游等多种经营之路,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和旅游开发公司应时而生。在缺少资金、经验和客源的情况下,塞罕坝人通过长期的自筹资金、招商引资、完善设施、扩大宣传,逐步把一个林场建成了设施和服务比较完善的森林旅游胜地,2002年进入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行列。借助承德市和木兰围场的传统旅游品牌优势,塞罕坝的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不断扩大,旅游综合效益稳步提升,拉动了景区周边乡村游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有效发挥了旅游扶贫的独特作用。
篇三
塞罕坝(蒙语)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坝上地区,意为“美丽的高岭”,本来是清代的皇家狩猎场,是现在的森林公园,旅游胜地!京津冀水源涵养地!现在我们去坝上旅游,看到滚滚松海,依然很感觉震摄,惊憾于这么大规模的林海竟然是人工林!
可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里被荒漠、流沙占据,早已经没有了皇家猎苑的风范,到处是荒山秃岭,为响应国家号召,阻挡大风沙,建设北方屏障,第一代务林人,在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没有粮食,缺少房屋,交通闭塞,没有医院的恶劣环境下,五十多年如一日种树不止,在平均海拔1500米、最低气温超过零下
43摄氏度的高寒地区,创造了林业史上一个又一个累累硕果。他们踏难克险、百折不挠,向着既定目标勇往直前。精诚所至,终将塞罕坝的旧模样变成历史的记忆,一座浩瀚的人工大森林在荒原上拔地而起。成功造林1xx万亩,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海,每年为京津地区输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4.5万吨,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青山不语,绿色为证,塞罕坝人为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是更好地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使塞罕坝机械林场是承德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成功缩影,也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面鲜红旗帜。形成了艰苦奋斗、爱国敬业,科学务实、争创一流,坚韧不拔、善做善成,使命至上、甘于奉献的“塞罕坝精神”。
今天我们开展学习塞罕坝精神的活动是非常必要而且及时的,历经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一切以效益为重,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的快速发展模式,使社会道德水平整体下降。但是没有精神支柱,没有信仰的发展是危险的,不只是国家领导人,就是我们普通人也看到了这样发展的弊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国家号召学习国学,提倡奉献精神,我们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力开展学习塞罕坝精神。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及时,通过多渠道多方面,学习塞罕坝精神,读懂塞罕坝精神的实质,努力探求深层次的理念,把抽象的理论具
体化,把无形的概念有形化。在工作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学习,扬长补短,工作中要起带头作用。
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塞罕坝精神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广袤的林海,更为广大党员干部深深地上了一课;塞罕坝精神绝不只局限于育林治沙上,它也是新时期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必备素质,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助力!
在平时,我们不止一次的抱怨:工作太辛苦、课多、待遇又差,干着没动力”。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塞罕坝人“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意志品质。当下,全校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把塞罕坝精神蕴于我们的
工作中,提升党员干部的敬业思想和服务意识,使广大教职员工在工作中能够更好地以人为本,增加责任心。
艰苦创业,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做到不怕苦累,勇挑重担。即使时代如何发展,艰苦创业作为朴素的时代精神,仍然需要继承和发扬。社会在进步,但并非无苦可吃、无业可创,我们学校现在面临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我深深知道,我们还有很多应该上的课不能开,原因就是没有合适的教师,这其实真的是一件很悲哀的事,做教师的,授课理应是一件十分荣幸和光荣的工作。
科学求实,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塞罕坝将沙地变林海就是几代人一次次试验、一次次播种而成,没有科学求实的态度,相信很难有今天的成就。我们的父辈,都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他们忘我的工作精神,舍小家为大家,舍个人为集体的态度真是让人肃然起敬!毫不夸张得说:那个时代的人,都是这么过来的!他们带着一身的伤病,兢兢业业,眼睛里,心里,只有工作,也许我们现在有人认为他们太傻,但是他们做人很踏实,永远让人尊敬!他们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诚然,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带给人浮躁之气,但时代更需要保持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不浮夸、不焦躁,以科学的务实的态度面对工作。
篇四
爱岗敬业——学习“塞罕坝机械林场先进群体”事迹心得
近日,学校党支部组织认真学习了“塞罕坝机械林场先进群体”的先进事迹,我被他们52年如一日,艰苦奋斗,追梦不止,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深深感动。他们爱国敬业,敢于奉献的的崇高品质值得我们效仿和学习。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我们学习“塞罕坝机械林场先进群体”精神,就要在我们的工作中爱岗敬业,全心全意服务于全体学生,用我们最真诚的爱心、最甜美的微笑树立河北蒙古族高级中学教师的形象。
首先,“态度决定一切”,端正的工作态度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人们所从事的工作可能千差万别,但对待工作的态度是一直的,那就是“敬业”,用心做好本职工作。“敬业”首先要热爱自的本职
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不仅能激发自己的工作热情,而且能产生无穷无尽的动力。做为一名普通的教师,虽然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很平凡,但只要我们的摆正工作态度用心教育学生,我们照样可以为高校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而后,“敬业”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也就是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如何去做。我们的能力有大小,长处也各有千秋,但是既然我们选择了一个岗位,我们就应该埋头苦干,做出成绩,展示自己的才能。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在“专、精”上下功夫,把每项工作做细、做深、做透。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提高我们的业务素质,服务于学生。
最后,敬业是一种人生态度。事业是人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敬业是一种人生态度。如果我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
篇五
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从“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茫茫荒原到“苍翠连绵、繁花无尽”的美丽高岭,55载,塞罕坝化蛹成蝶创造绿色奇迹的同时,更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称塞罕坝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号召全党全社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新世纪新阶段,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对于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要始终牢记使命,筑牢对党绝对忠诚的思想根基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对党绝对忠诚,是共产党员最可贵的政治品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政治基础,是推进党和人民事业顺利发展的坚强政治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
上世纪50年代,沙尘暴频袭北京,林业部决定在塞罕坝建立大型机械林场,369名热血青年响应号召、挺身而出,誓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55年来,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用生命呵护绿色,用心血浇灌大地,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忠诚华章。毅然决然放弃高考、奔赴坝上的“六女”,发出铮铮誓言“林场还没有建成,死也要死在坝上”的老书记王尚海,一对对在“望海楼”上仅与一部电话、一副望远镜、一个记录本相伴生活的夫妻瞭望员……正因为他们视使命如生命,敢于担当、勇挑重担,才成功建造出总面积1xx万亩、资源总价值202亿元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为华北地区筑起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国际竞争异常激烈、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改革发展面临不少阻力的客观现实,决胜“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迫切需要我们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理想之舵,始终做到不忘初心有定力、牢记使命勇担当。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必须坚持使命至上,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坚持正气、维护真理,在不正之风面前勇于坚守原则、开展斗争,任何情况下都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事业。必须强化责任担当,坚定不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打折扣、不做选择、不搞变通,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必须践行“三严三实”,慎始慎终、慎独慎微,涵养操守、端正品行,正确对待名誉地位、利益得失、进退去留,切实做到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坦荡
做人、谨慎用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要矢志艰苦创业,始终保持拼搏进取的精神状态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艰苦奋斗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作风。毛泽东同志强调:“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艰苦奋斗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塞罕坝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艰苦创业的绿色传奇。塞罕坝人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与天斗,战胜风雪干旱自然灾害;与地斗,战胜苗木培护困难;与己斗,战胜孤独寂寞消极情绪,啃窝头、喝冷水、住马架、睡窝棚,在流沙中植树,在荒漠上建房,在失败中思变,在开拓中进取,先后攻克高寒地区引种、育苗、造林、营林、有害生物防治等诸多技术难关,开创了高寒地区栽植落叶松的成功先例,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优美环境。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但也要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始终保持拼搏进取的精神状态,艰苦创业、不懈奋斗。就我省而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河北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四个加快”“六个扎实”“三个扎扎实实”等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加快建设经济强省、
美丽河北,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迫切需要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撸起袖子加油干。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要坚定必胜信心,胜不骄、败不馁,永不懈怠、永不退缩,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代接着一代干,一步一个脚印地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要永葆拼搏状态,事不避难、勇于担当,百折不挠、锐意进取,凝神聚力、干事创业,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应对各种风险考验,努力创造一流工作业绩。要发扬务实作风,因地制宜、尊重规律,创新驱动、善作善成,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决去产能、主动调结构、加快转方式,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大力推动协同发展、建设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治理大气污染等重点工作,推动各项事业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要坚持绿色发展,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等等。这些重要论述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塞罕坝从一棵树到一片林海,从治荒沙到生态育林,从保生态再到林业惠民,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重的绿色发展之路。55年来,塞罕坝人抓造林绿化,优化树种结构,拓展种植范围,最大限度修复生态环境、保持生态稳定;抓转型发展,大力培育生态旅游、绿化苗木、风电等绿色产业,释放生态红利,提升经济社会效益。据统计,塞罕坝百万亩林海,每年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达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4.5万吨。此外,森林旅游引来八方游客,年门票收入达4000多万元,每年可实现社会总收入6亿多元,有力地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建设生态文明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才能开辟美丽中国建设新境界。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决摒弃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自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现代产业体系。必须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全力实施“蓝天行动”“碧水行动”“净土行动”,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整体修复,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们幸福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必须完善绿色发展体制机制,以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自然资源产权、生态补偿等重大制度为突破口,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责任追究体系,用严格的制度保障绿色发展行稳致远,有力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篇四:塞罕坝精神观后感
学习“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2017年3月10日,我与镇干部一起观看了弘扬塞罕坝先进事迹精神报告会。会议由常市长主持,我们首先观看了塞罕坝创业历程专题片,又聆听了林场4名先进典型和1名媒体代表的事迹报告,最后市委周书记从深该理解弘扬塞罕坝精神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的核心内涵;以塞罕坝精神创建魅力承德,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做了重要讲话。
虽然报告会只有半天时间,但那坚守奋斗,在恪尽职守中谋求发展;那无悔选择,用青春成就绿色梦想;那勇于担当,做新时代塞罕坝人;那无私奉献,用真情挚爱呵护绿色园;我眼中的塞罕坝的先进事迹,深深的震撼着我。54年如一日,半个多世纪的坚守,三代人青春、热血乃至生命的奉献,只为履行“为首都阻沙源”的神圣使命;爬冰卧雪,风餐露宿,只为追寻那个“让荒原变林海”的伟大梦想。如今,那一道道矗立于荒原之上的绿色长城,那一片片令人叹为观止的人间奇迹,便是几代建设者用激情、智慧与汗水谱写出的最美的创业华章。在塞罕坝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所蕴藏的巨大力量,也看到了无私奉献与艰苦奋斗精神所焕发出的永不退色的光辉。
学习塞罕坝精神,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要及时,通过多渠道学习,读懂塞罕坝精神的实质,充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充分发挥好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伟大塞罕坝精神。
一、艰苦创业,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塞罕坝建场54年来,之所以在“黄沙遮天日”的荒原上建成了百万亩林海,最根本的原因是始终发扬塞罕坝精神,特别是领导干部,始终秉承勤俭节约,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新时代要求我们仍需拼搏、奉献、流汗,仍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要克服骄傲自满、盲目乐观、小富即安的思想;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二、无私奉献,培育忘我的献身精神。有人把人生的境界分为“小我”、“大我”、“忘我”三个层次,“小我”者,利已,只顾自己不顾集体;“大我”我,热衷于为社会做贡献,但缺乏献身精神;只有“忘我”者,就是能像一滴水溶化在大海里一样,无私奉献,工作中我们要做忘我的无私奉献者。三、科学求实,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科学求实,使发展的理念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我们要结合实际,努力学习,科学发展,引导干部职工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中解放出来,为新的实践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四、开拓进取,发扬勇于创新的精神。面对在新时期遇到的新问题,我们必须开拓进取、不断创新。
要始终保持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魄力,始终保持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勇气,始终保持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韧劲。要坚持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创新的机制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努力做到在观念上有新飞跃,思路上有新突破,工作上有新标准,作风上有新改进,永葆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浩然的正气。
五、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对于社区工作来说,涉及方方面面,责任重大,这就要求我们社区工作者,在工作中要明白事无小事,再小的事也是锻炼自己的契机,从而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做每项工作,都要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
我们一定要将行动自觉统一到市委的号召上来,以塞罕坝精神时刻鞭策自己,努力拼搏、无私奉献、为社区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塞罕坝精神有感从卫星云图上看下来,那一弯深深的碧绿,仿佛一只雄鹰翱翔云际,这里就是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1.4℃、最低气温超过-43℃的高寒区,是内蒙古高原南缘和浑善达克沙地的最前沿,是距首都北京最近也是最关键的一道风沙屏障。52年来,在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极端艰苦的情况下,几代人坚守在那里,同土地沙化做着顽强的斗争。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筑出万顷林海。他们用伟大的智慧使塞罕坝长成了华北地区人工林规模最大、长势最好、生态环境最优、经济效益较高的绿色明珠。他们用自己
的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示了如何完成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要学习他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使命至上的坚定信念。要学习他们直面困难、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攻坚克难、顽强拼搏、创新发展,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事业。要学习他们善做善成、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执着追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不懈努力。
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要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牢固树立乐于奉献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将工作思维由被动应付向主动服务转变,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在奉献中不断进步成长。
篇五:塞罕坝精神观后感
学习塞罕坝精神感悟和体会3篇学习塞罕坝精神感悟和体会篇1
塞罕坝精神是以艰苦创业为核心,以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为支撑,以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为价值取向的一个完整的精神体系,既充满了塞罕坝人献身"绿色事业"的豪情壮志,又体现了塞罕坝人特有的理想追求。
现在,我们学习塞罕坝精神就是要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我们应该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一定要努力适应各种环境,积极学习新的理论,不断用新的理念武装自己,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在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绩。我们学习塞罕坝精神就是要勤奋肯干。只有刻苦勤奋,只有拼搏进取,才会创造出奇迹。我们学习塞罕坝精神就是要开拓创新。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创新是与时俱进的本质要求,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我们要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永葆青春朝气、锐气,就必须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创新是灵魂、是源泉、是动力。一切落后都源于思想守旧,一切进步都始于开拓创新。
我们学习塞罕坝精神就是要无私奉献。我们一定要有忘我的献身精神,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最好。我们学习塞罕坝精神就是要科学求实,尊重科学,追求真理。从根本上说,求实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大胆地坚持,只有坚持做下去,一定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学习塞罕坝精神感悟和体会篇2
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老坝上”是一群为林场奋斗一辈子的老林场人,他们有着执着的信念,不忘自己的初心是把树栽活,还有对林场的坚守。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塞罕坝林场人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精神,坚持植树造林,建设了百万亩人工林海。如今,塞罕坝已经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
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恶劣的环境下,塞罕坝人拥有乐观主义情怀,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三代的奋斗创造了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的奇迹。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每个难题都不是简简单单就可以解决的。但只要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拥有乐观主义精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什么难题都可以解决。
功成名就,不必在我。记者专访塞罕坝林场场长刘海莹时,他提到当初林场人干这件事的时候,就没有奔着出名去,如果奔着出名去,这事儿就干不成。塞罕坝林场获得了地球卫士奖——激励与行动奖,林场人55年的努力有了一点成果,获得了公众认可。塞罕坝精神是以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为价值取向的一个完整的体系,既充满了塞罕坝人献身“绿色事业”的豪情壮志,又体现了塞罕坝人特有的理想追求。
从55年前的黄沙漫天到今天碧波万顷的绿色天堂,塞罕坝林场三代人义无反顾地追逐绿色梦、生态梦的奋斗史、光荣史,正是共和国几代人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国家富起来、好起来的写照史。我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有了绿水青山,就有金山银山。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不论身
处什么岗位,只要我们都能够保有不消极、不懈怠的工作热情,投身到自己的工作中,发扬“塞罕坝精神”,就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成绩、干出精彩,为祖国的发展和繁荣富强注入无穷动力,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而艰苦的努力。
学习塞罕坝精神感悟和体会篇3
沙进人退,人退沙进,肆虐的风沙给我们人类拉响了警报。上世纪50年代,北京附近的滚滚流沙以每年3.5公里的速度向南推进,沙尘暴频袭北京城。专家断言,不出50年,漠北风沙将兵临北京城下。而距北京仅180公里的浑善达克沙地,海拔1400米,如果这个沙源锁不住,较之海拔43米的北京城,就如同站在屋顶向院里扬沙,必须扼住浑善达克风口。为阻断京津沙源,涵养水源。
1962年2月,国家在围场塞罕坝成立大型机械林场。?塞罕坝成为距首都北京最近也是最关键的一道绿色屏障,面对肆虐的风沙,塞罕坝人勇敢地向风沙宣战,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林场职工组成了369人的建设大军,这些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年轻人汇聚荒原塞罕坝,其中大中专毕业生占职工总数的40%,是全国知识分子集中的林场,这支年轻的队伍吹响了大规模治沙造林的集结号,塞罕坝人以高昂的干劲踏上了建设绿色屏障的伟大征程。
塞罕坝自然环境恶劣,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新中国成立之初,这里原始森林荡然无存,已经化为“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高原荒丘,浑善达克沙地不断南侵让其沦为茫茫荒原。塞罕坝人以“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的乐观精神,投身于改天换地的沙漠治理,他们每
天睡地窨子,啃凉饼子,喝雪水,满怀革命豪情战斗在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1.4℃,最低气温超过-43℃的高寒区内。
经过塞罕坝人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三代人的拼搏和奉献,塞罕坝机械林场成功建造出森林总面积112万亩、资源价值超153亿元的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塞罕坝百万顷林海有效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南侵,为环首都城市圈特别是北京、天津地区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这是一场战天斗地的绿色革命,塞罕坝人以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的精神实现了人类战胜大自然的伟大壮举。“人定胜天”,伟大的塞罕坝精神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是塞罕坝的五大精神。我们要以塞罕坝精神为旗帜,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让我们的家园山清水秀天更蓝,让塞罕坝的绿色奇迹成为沙漠高原的新景色。在企业转型的关键期,我们要以塞罕坝人的创业思想和奋斗精神为指南,不断完善自我,提升党员自身修养,“不忘初心,”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扬塞罕坝精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鼓足我们的“骨气、勇气和志气”,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河钢承钢的美好明天拼搏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