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教学反思1 《少年*说》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梁启超的代表作品。作品主要介绍了少年*的美好未来以及*少年应该拥有的责任意识。在教学中,我采用如下方式展开的。 一、抓住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少年中国说教学反思,菁选3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少年中国说教学反思1
《少年*说》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梁启超的代表作品。作品主要介绍了少年*的美好未来以及*少年应该拥有的责任意识。在教学中,我采用如下方式展开的。
一、抓住少年*的美好何在?对课文精读部分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孩子在课文中寻找少年*美好在何处?孩子们经过一番讨论,终于明白,在课文的第二小节。然后我通过扶放结合的方式让孩子明白作者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来介绍少年*的光辉前景。通过红日、河流、潜龙等具体事物来象征少年*的磅礴气势,顶天立地。
二、补充资料,了解现状。学到这里的时候,孩子们气势高昂,兴奋不已。我话锋一转,当时的作者真的生活在这样美好的时代吗?孩子们因为前面学过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心中都明白,当时的政治黑暗,八国联军刚刚侵略我们*,准备共同瓜分*。面对这样的情景,作者梁启超却写了这样一篇文章。他认为*的未来是美好的,可是这份美好学要谁来建立和完成呢?
三、学习*少年,知道责任重大。国之强大全在人之强大,因此要想彻底振兴中华,全靠*少年。作者在课文中是怎么说明的呢?接着让孩子朗读第一自然段,然后让孩子去文中寻找,*少年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才能建设这样没好的少年*呢?在引导学生抓住“智、富、强、独立、自由、胜于欧洲、强地球”等几个方面去来介绍*少年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够取得上面的美好前景。
通过此次教学的预设,孩子们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就轻松地学完了这一课,让我分外高兴。
少年中国说教学反思2
梁启教学超作为*近代维新派的领袖和一个才华横溢的学者,在风雨飘摇的1900年,以他的一支有力之笔饱蘸激情写下了慷慨激昂的热血之歌——《少年*说》,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如何让当代少年感受到那种悸动人心的力量,是学习《少年*说》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让学生重温1940年后*那段屈辱的历史以及康、梁等人探求救国之路的过程是很有必要的。而在品读中慢慢地领悟文字间所流淌的爱国之情比教师死板灌输给学生要好很多。多读多悟,而且很全面地体会到了朗读给理解文章所带来的益处。 朗读后背诵也成易事,理解情感更成易事,所谓“品读易达情”在这一课得到很好的验证。
《少年*说》对*少年的启迪,对美好祖国前程的展望都给当代少年以很大影响。学生跨越了时代的障碍,历史的障碍,语言文字的障碍,直接抓住了文章的精髓,也牢固地完成了学习的目标。但教师在朗读的.辅导时间上有些长,用了一课时,在以后的教学上可适当加以调整,以便课堂时间被利用得更充分。
另外,在文章第二段的结构上,部分学生的理解显得吃力,也与此文属文言议论文有很大关系,还应探索更好的角度去剖析结构。反思过去,才能创造更好的将来。在教学上,这一点尤显重要。在日后的教学中,借鉴以往,改正不足,才能日臻完善,给学生一个绝对有效的课堂。
少年中国说教学反思3
《少年*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1873—1929)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的热爱和期望。
梁启超作为*近代维新派的领袖和一个才华横溢的学者,在风雨飘摇的1900年,以他的一支有力之笔饱蘸激情写下了慷慨激昂的热血之歌——《少年*说》,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本课是一篇半文言文半的过渡性的文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是学习本课的关键。因此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位在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最后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标。本文长短句结合,交替出现,节奏感极强。因此我先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正确,然后用时大约15分钟把课文读流利。课后学生们反应,当把课文读流利之后就发现自己的声调不由自主地变得高亢嘹亮,好像要把胸中那种豪迈之气和屹立于世界东方的霸气发泄出来一样。这就是本文的特点之一。
在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之后,我又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尝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课文毕竟不是现代,但又比文言文好理解。所以我采用的策略是,学生先自己借助注释说一说,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集体订正。这个过程中老师巡视实施点拨,但绝不越俎代庖。
第三,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之后再尝试着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进去熟读课文,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们在有感情朗读的同时达到了熟读成诵的目的,完成了本课设置的第二个重点——背诵课文。
第四、内容拓展延伸。利用多媒体,让学生重温1940年后*那段屈辱的历史以及康、梁等人探求救国之路的过程是很有必要的。
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因为本文的时代背景与现在的孩子们相隔太远,虽然做了相关的介绍,但是对于真正理解本文还是远远不够。这就需要我在以后备课的时候想尽一切办法解决时代的障碍、历史的障碍、语言文字的障碍,让学生通过学习直接抓住文章的精髓,牢固地完成了学习的目标。
推荐访问:中国 反思 少年 少年中国说教学反思 菁选3篇 少年中国说教学反思1 少年中国说教学反思100字 少年中国说教学反思50字 少年中国说教学反思优点及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