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溶解度说课稿,菁选3篇【完整版】

溶解度说课稿,菁选3篇【完整版】

时间:2023-03-15 15:45:05 来源:网友投稿

溶解度说课稿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叫张锋旺,来自尉氏县南曹乡中心学校。我说课的题目是新课程标准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六章第三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溶解度。下面我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溶解度说课稿,菁选3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溶解度说课稿,菁选3篇【完整版】

溶解度说课稿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叫张锋旺,来自尉氏县南曹乡中心学校。我说课的题目是新课程标准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六章第三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溶解度。下面我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的设计。

  一、教材内容:

  溶解度在整个第六章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它是在学习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之后,来探讨固体物质在一定量溶剂里溶解性的"大小,起到呈上,又为下节学习结晶做好铺垫。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上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液,本课题将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限度问题。学生学起来不会感到吃力,还是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同时,在利用数据研究问题的同时,使学生从中能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学习和研究问题。

  结合新课标、本节课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立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

  3、知道温度、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溶解度概念的探究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对溶解度曲线图绘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达到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图的应用;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溶解度的概念。

  二、学情与学法分析:

  经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已掌握饱和溶液、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学习溶解度知识难度不大。但是初中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的管理和引导。据本节课的特点,结合教法与学生的实际,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础上,采用交流讨论、归纳应用的方法进行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维,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因此做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练习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三、教法分析:

  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考虑教师的教,也要考虑学生的学;即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也注重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采用目标导学法、引导启示法、归纳总结法进行教学。

  1、目标导学法: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学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问题的欲望,并使学生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2、引导启发法:层层展开,步步深入,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发现归纳,使学生领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

  3、归纳总结法:对于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曲线图应用,可以通过阅读、学生间交流讨论,总结。此过程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课时我首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谁能说出二者的转换方法?”学生七嘴八舌的抢着回答。问:“实验证明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那些?”学生会说与溶质、溶剂有关,还跟温度有关(打开课件)问:“怎样来描述物质溶解性的强弱呢?大家不妨讨论一下。”引导学生:物质溶解性是难于直接测定的,能否用一个可测的物理量来表示一种很难测定的物质的性质?用溶解“最大量”来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就是一个可供选择的办法。这个溶解“最大量”就是这节我们学习的溶解度。接着展示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探讨何为溶解度。

  (二)、讲授新课

  1、固体物质溶解度:

  播放课件:展示三张图片,图片1质量相同的溶剂,一个温度为10℃,一个温度为40℃,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NaCl和KNO3。问:能不能比较它们的溶解性大小?学生:不能。问: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得出:应该在同一温度下。图片2温度相同,质量不同的溶剂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NaCl和KNO3。问:能不能比较它们的溶解性大小?学生:不能。问: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得出:应该在一定溶剂中。图片3溶剂质量相同,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NaCl和KNO3。问:能不能比较它们的溶解性大小?学生:不能。问: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得出:应该达到饱和状态。得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应定温度、定溶剂的量,定状态。学生阅读教材168页内容,(播放课件打出溶解度的定义)注重指出“三个条件”。问:你能理解这样规定的意义吗?学生思考讨论会得出:只有做出以上规定用溶解度来表示物质的溶解性才有意义。

  学生讨论:20℃时KNO3溶解度为31、6g,这句话的含义?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在20C时,该物质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为31、6克。或说:在20C时,该物质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1、6克。

  (播放课件)让学生简单了解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为了加深学生对溶解度的理解,我设计了下面的练习。

  反馈练习:

  1、某物质在20℃时溶解度为21、5g,其含义是什么?

  2、我来当法官:

  (1)、在20℃时100g水中溶解了23gNaCl则NaCl在20℃时的溶解度为23g;

  (2)、在20℃100溶液中含有溶质23g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3g;

  (3)、在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36、5g则NaCl的溶解度为36、5g;

  (4)、在20℃时在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36、5g则NaCl在20℃时的溶解度为36、5g。

  分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总结(1)(2)(3)句的错误之处。对表现好的小组大家鼓

  掌激励。

  问:“同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怎样表示这种变化关系,最直观、形象,又便于应用呢?”学生思考引出溶解度曲线图。

  2、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图:

  我们用纵坐标表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画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通过绘制观察NaCl溶解度曲线,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播放课件)学生自己领悟绘制的方法。“学生自己阅读教材169页6——10表格KNO3的溶解度并将图6——15完成,看谁做得又对又好,小组内展评。”

  让学生阅读教材169页图16、17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学生相互交流总结出曲线所表示的信息。

  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及意义:

  (播放课件)请同学们看图a 、b点表示的含义,学生讨论得出:曲线上的点即a点表示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为饱和溶液;b点(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为了增强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然后播放课件中的两题学生交流讨论当堂完成。教师巡视点评。

  3、气体物质溶解度:

  介绍气体溶解度的概念,(播放课件)在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着重指出它们是体积关系没有单位。然后说:大家想一想0℃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的含义是什么?学生会立即回答:在0℃,氧气压强为101kPa时,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0、 049体积氧气。追问:生活中有这些现象,打开可乐饮料瓶盖会冒泡;喝过可乐后会打嗝。谁能解释是什么原因?学生思考讨论引导学生得出气体溶解度的特点:当温度一定时气体溶解度一般随压强增大而增大,随压强的减少而减少;当压强一定时,气体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减少,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然后学生小组抢答:1:打开健力宝瓶盖时我们为何会看到有气体冒出?

  2:给水加热时我们为何可以看到水中出现气泡?

  4、留下问题:

  能否将溶解的溶质从溶液中取出来?怎样将溶质从溶液中取出来?这是下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结晶。

  (三)、(由学生自己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还有那些疑惑?

  为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又设计了三个达标测试。目的检测学生对溶解度曲线图的应用。由学生同时动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而后统一答案。

  (四)、达标测试:

  1、(20xx)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

  问题:

  (1)t1℃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g。

  (2)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A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假设升温过程中水的质量没有变化)。

  2、(20xx)右图是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3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g。

  (2)50℃时,将40g该物质加入到l00g水中,搅拌后得到的

  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水,饮料大多数是碳酸饮料,其中溶有二氧化碳气体,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有关。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有关。

  (五)、作业:教材170页观察与思考,173页4题、5题。

  五、板书设计:

  溶解度

  1、固体物质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注意:条件:一定温度。

  标准:100克溶剂

  状态:饱和状态

  2、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1)、绘制方法;(2)、曲线图表示的意义。

  3、气体物质溶解度:

  影响因素:当温度一定时、气体溶解度一般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压强减小而减小。当压强一定时、气体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我设计的板书,这样设计条理清晰,简单明了,能突出要点,便于学生记忆。这是我对这节课的设计,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溶解度说课稿2

  3、2溶液中教参注明是3课时,我们基本上是这样来分配这几块内容的:1、物质的溶解性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2、物质的溶解度;3、物质从溶液中析出及溶液的组成和溶质质量分数。而第二课时物质的溶解度也是这一节的重点和难点,并且课堂教学的容量比较大,无论是老教材还是新教材上的流程都很清晰,我的教学方法也不是最灵活。所以借此机会和各位老师交流一下,来突破自己的瓶颈问题。

  首先我谈谈自己对教材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有三个主要内容:溶解度的含义,溶解度与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的关系,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即溶解度曲线的知识。后面还有一部分关于利用溶解度计算的内容我们是放在下一课时讲的。这三部分的主体都是溶解度,是学生对溶解认识的一个跨越,是从能溶不能溶到能溶多少的一个由性到量的跨越,我们授课时由浅及深,从溶解度的引入到剖析理解溶解度的含义,而溶解度与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的关系,其实是对溶解度引入的意义的一个巩固,让同学们更清楚“度”的重要性。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是我沿用以前的说法,教材中只是提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情况,2句话。气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还通过一个曲线显示气体溶解度受压强影响的情况。以教材的思路看,它提供了简洁的内容和流程,是想我们引导学生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得出一些规律。然而我们知道有些重要的概念性的知识不是我们说一遍或是学生写一遍就能理解的。为了加深学生对溶解度的理解我们还要加入一些内容来辅助教学主体内容。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溶解度含义。

  (2)知道并能使用溶解度曲线。

  (3)掌握固体、气体的溶解度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在区分物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于水的过程中,体验比较的方法。

  (2)在总结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过程中,运用图表的方法。

  (3)培养自学、阅读、查找有关数据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绝对和相对的辨证关系。

  其实,这一课时给我们的感觉就是都是重点,对学生来说都是难点,而对考试来说没有什么太难的,基本上就是关于溶解度曲线的运用的题目。然而就教学的延续性来说,这一课时在培养学生的一些能力上有比较大的帮助。如过程与方法的目标(2)在总结物质溶解度的变化的过程中运用图表的方法,其实岂止是溶解度的变化,以后的质量及质量分数的变化、pH的变化等等都可以用图表的方法,所以我们更重在一些分析过程而非结果的运用。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感悟绝对与相对的辩证关系这一条只能说是拉上来的,我觉得理科的教学也就是国外的科学的教学中有太多的点都能够让学生深刻的感悟到绝对与相对的辩证关系。其实我个人觉得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包括内因和外因,而内因是不能或不易改变的,能够改变是外因这一点也是渗透在这一目标中的,但是我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所以没有写出来。

  三、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

  1、新课导入

  复习提问什么是物质的溶解性,如何比较几种物质的溶解性。同学们利用上节课内容回答,并举例说明。然后请同学找出方法的不足之处,加以完善,由此引出溶解度这样一个概念来表示物质的溶解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举一反三的过程,完成旧知到新知的过渡。

  2、新课讲解

  不同物质在相同条件下溶解性不同,同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溶解能力也不同。介绍溶解度是衡量溶解能力的尺子。即把大家讨论的各个因素溶入溶解度的概念中。然后剖析各个要点,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溶液(是一个点,代表物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溶解度实质是一定条件下溶质的质量(此处与溶解度本身的含义有一定出入,但是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溶解度)、单位、符号。告诉学生溶解度就是某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是水)里最多能溶解的克数。然后用两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如20℃,食盐的溶解度是36g/100g水的含义。提问反之,20℃时,硝酸钾在100g水里溶解了31、6g就达到饱和状态意味着告诉我们20℃硝酸钾的溶解度。巩固练习,将课本77页表格中各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含义说出来,有些同学会漏说温度或是水的质量,或是遗漏单位,同学间加以纠正以巩固溶解度的各个因素。反复练习以加深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增加练习简单的计算物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如20℃时某物质在50g水中溶解了20g就不能再溶解了,它的.溶解度是多少。通过不断的递进的小练习将难点溶解。

  提问:我们之前经常提到的某物质可溶于水等,如果两种物质都是可溶于水的,它们的

  溶解度是否是一样的呢?通过阅读课本77页最后一段,回答老师的问题。然后请同学们把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用数轴表示,以加深理解。并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它们各属于什么情况。向学生介绍溶解的绝对性和不溶解的相对性。通过让学生感悟辩证关系的同时纠正我们日常的一些不够规范的说法。

  一定温度下,一种物质有一个溶解度的值,那么某种物质在各个温度下的溶解度该如何测得呢?学生讨论发言。化学上也常用一些坐标图表的方法把实验测得的数据显示出来,介绍溶解度曲线,由学生完成78页思考与练习。比较氢氧化钙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比较时指出不同物质比较溶解度应在同温下。通过观察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得出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情况。结合79页图观察一些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完成思考与讨论,并得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规律。再请学生通过看79页图完成一些小练习来体会溶解度曲线的用途:如在溶解度曲线上找到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找到硝酸钾溶解度为110g/100g水时的温度、说出两条曲线交点的含义或是从曲线图上能够读到的信息等。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图表坐标的方法来处理数据,并运用运用图表获取有用信息。

  介绍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除了温度还有压强。如何影响用大家熟悉的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雪碧汽水为例讲解。对于气体而言,饱和溶液的判断是有些抽象的,例如河水中氧气的溶解情况,有时我会运用夏天雷雨前鱼儿会跳出水面的例子。这个例子能够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化学知识很好的结合起来,当然应该还是有个别学生不容易理解,那需要我们额外的讲解。

  3、归纳小结

  让学生自己说出本节课学到的溶解度的知识的一些要点。

  4、巩固练习

  通过一些小的题目加强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溶解度说课稿3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叫张锋旺,来自尉氏县南曹乡中心学校。我说课的题目是新课程标准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六章第三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溶解度。下面我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的设计。

  一、教材内容:

  溶解度在整个第六章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它是在学习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之后,来探讨固体物质在一定量溶剂里溶解性的大小,起到呈上,又为下节学习结晶做好铺垫。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上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液,本课题将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限度问题。学生学起来不会感到吃力,还是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同时,在利用数据研究问题的同时,使学生从中能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学习和研究问题。

  结合新课标、本节课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立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

  3、知道温度、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溶解度概念的探究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对溶解度曲线图绘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达到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图的应用;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溶解度的概念。

  二、学情与学法分析:

  经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已掌握饱和溶液、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学习溶解度知识难度不大。但是初中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的管理和引导。据本节课的特点,结合教法与学生的实际,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础上,采用交流讨论、归纳应用的方法进行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维,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因此做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练习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三、教法分析:

  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考虑教师的教,也要考虑学生的学;即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也注重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采用目标导学法、引导启示法、归纳总结法进行教学

  1、目标导学法: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学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问题的欲望,并使学生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2、引导启发法:层层展开,步步深入,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发现归纳,使学生领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

  3、归纳总结法:对于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曲线图应用,可以通过阅读、学生间交流讨论,总结。此过程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课时我首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谁能说出二者的转换方法?”学生七嘴八舌的抢着回答。问:“实验证明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那些?”学生会说与溶质、溶剂有关,还跟温度有关(打开课件)问:“怎样来描述物质溶解性的强弱呢?大家不妨讨论一下。”引导学生:物质溶解性是难于直接测定的,能否用一个可测的物理量来表示一种很难测定的物质的性质?用溶解“最大量”来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就是一个可供选择的办法。这个溶解“最大量”就是这节我们学习的溶解度。接着展示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探讨何为溶解度。

  (二)、讲授新课

  1、固体物质溶解度:

  播放课件:展示三张图片,图片1质量相同的溶剂,一个温度为10℃,一个温度为40℃,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NaCl和KNO3。问:能不能比较它们的溶解性大小?学生:不能。问: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得出:应该在同一温度下。图片2温度相同,质量不同的溶剂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NaCl和KNO3。问:能不能比较它们的溶解性大小?学生:不能。问: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得出:应该在一定溶剂中。图片3溶剂质量相同,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NaCl和KNO3。问:能不能比较它们的溶解性大小?学生:不能。问: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得出:应该达到饱和状态。得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应定温度、定溶剂的量,定状态。学生阅读教材168页内容,(播放课件打出溶解度的定义)注重指出“三个条件”。问:你能理解这样规定的意义吗?学生思考讨论会得出:只有做出以上规定用溶解度来表示物质的溶解性才有意义。

  学生讨论:20℃时KNO3溶解度为31、6g,这句话的含义?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在20C时,该物质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为31、6克。或说:在20C时,该物质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1、6克。

  (播放课件)让学生简单了解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为了加深学生对溶解度的理解,我设计了下面的练习。

  反馈练习:

  1、某物质在20℃时溶解度为21、5g,其含义是什么?

  2、我来当法官:

  (1)、在20℃时100g水中溶解了23gNaCl则NaCl在20℃时的溶解度为23g;

  (2)、在20℃100溶液中含有溶质23g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3g;

  (3)、在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36、5g则NaCl的溶解度为36、5g;

  (4)、在20℃时在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36、5g则NaCl在20℃时的溶解度为36、5g。

  分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总结(1)(2)(3)句的错误之处。对表现好的小组大家鼓

  掌激励。

  问:“同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怎样表示这种变化关系,最直观、形象,又便于应用呢?”学生思考引出溶解度曲线图。

  2、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图:

  我们用纵坐标表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画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通过绘制观察NaCl溶解度曲线,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播放课件)学生自己领悟绘制的方法。“学生自己阅读教材169页6——10表格KNO3的溶解度并将图6——15完成,看谁做得又对又好,小组内展评。”

  让学生阅读教材169页图16、17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学生相互交流总结出曲线所表示的信息。

  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及意义:

  (播放课件)请同学们看图a 、b点表示的含义,学生讨论得出:曲线上的点即a点表示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为饱和溶液;b点(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为了增强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然后播放课件中的两题学生交流讨论当堂完成。教师巡视点评。

  3、气体物质溶解度:

  介绍气体溶解度的概念,(播放课件)在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着重指出它们是体积关系没有单位。然后说:大家想一想0℃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的含义是什么?学生会立即回答:在0℃,氧气压强为101kPa时,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0、 049体积氧气。追问:生活中有这些现象,打开可乐饮料瓶盖会冒泡;喝过可乐后会打嗝。谁能解释是什么原因?学生思考讨论引导学生得出气体溶解度的特点:当温度一定时气体溶解度一般随压强增大而增大,随压强的减少而减少;当压强一定时,气体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减少,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然后学生小组抢答:1:打开健力宝瓶盖时我们为何会看到有气体冒出?

  2:给水加热时我们为何可以看到水中出现气泡?

  4、留下问题:

  能否将溶解的溶质从溶液中取出来?怎样将溶质从溶液中取出来?这是下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结晶。

  (三)、(由学生自己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还有那些疑惑?

  为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又设计了三个达标测试。目的检测学生对溶解度曲线图的应用。由学生同时动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而后统一答案。

  (四)、达标测试:

  1、(20xx)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

  问题:

  (1)t1℃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g。

  (2)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A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假设升温过程中水的质量没有变化)。

  2、(20xx)右图是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3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g。

  (2)50℃时,将40g该物质加入到l00g水中,搅拌后得到的

  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水,饮料大多数是碳酸饮料,其中溶有二氧化碳气体,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有关。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有关。

  (五)、作业:教材170页观察与思考,173页4题、5题。

  五、板书设计:

  溶解度

  1、固体物质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注意:条件:一定温度。

  标准:100克溶剂

  状态:饱和状态

  2、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1)、绘制方法;(2)、曲线图表示的意义。

  3、气体物质溶解度:

  影响因素:当温度一定时、气体溶解度一般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压强减小而减小。当压强一定时、气体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我设计的板书,这样设计条理清晰,简单明了,能突出要点,便于学生记忆。这是我对这节课的设计,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推荐访问:溶解度 说课稿 菁选 溶解度说课稿 菁选3篇 溶解度说课稿1 溶解度说课稿第二课时 溶解度说课稿第一课时 溶解度说课稿第一课时面试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