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一个数除以小数数学教案,菁选五篇

2023一个数除以小数数学教案,菁选五篇

时间:2023-02-14 14:35:08 来源:网友投稿

一个数除以小数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把除数是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一个数除以小数数学教案,菁选五篇,供大家参考。

2023一个数除以小数数学教案,菁选五篇

一个数除以小数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一)指名板演,集体订正:5628÷67

  (二)演示课件:商不变的性质

  (三)教师导入: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我们已经掌握了它的计算方法,那么除数是小数的

  除法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4

  1.演示课件:一个数除以小数

  2.尝试不同思路(把题里的米数都改写成厘米数来计算)

  56.28米=5628厘米

  0.67米=67厘米

  5628÷67=84(条)

  教师说明:这种方法是正确的,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3.思考:为什么要把除数和被除数都扩大100倍呢?扩大1000倍可以吗?

  4.练习:继续演示课件:一个数除以小数

  5.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关键是什么?转化时以谁为标准?

  6.小结计算方法

  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看除数的小数

  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然后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二)教学例5

  例5

  10.5÷0.75

  1.学生试算

  2.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1)位数不够用“0”补足.

  (2)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练习

  51.3÷0.27

  26÷0.13

  (三)总结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

  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有什么联

  系?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练习

  (一)填空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_____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

  几位,_____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_____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_____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二)把下面的题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4.68÷1.2=□÷12

  2.38÷0.34=□÷□

  5.2÷0.32=□÷32

  161÷0.46=□÷□

  (三)计算下面各题

  6.21÷0.03=

  210÷1.4

  1.104÷2.4

  五、布置作业

  (一)计算下面个题.

  19.76÷5.2

  109.2÷0.42

  8.4÷0.56

  10.8÷4.5

  6.825÷0.91

  25.84÷1.7

  (二)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体重达135千克,最小的鸟是蜂鸟,体重只有0.0016千克.鸵鸟的体重是蜂鸟的多少倍?

  六、板书设计

  一个数除以小数

  例4做一条短裤要用布0.67米,56.28米布

  例5计算

  10.5÷0.75

  可以做多少条短裤?

  答:56.28米布可以做84条短裤

  一个数除以小数(二)

一个数除以小数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个数除以小数”p28--29例4、例5及“做一做”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分析等数学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掌握规范的竖式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2.35×10= 1.5×4= 5.6÷8= 3.4÷2=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结”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师:“*结”是一种具有*特色的手工艺品,它代表喜庆和祝福,表示吉祥如意。所以逢年过节老百姓喜欢把它挂在家里当装饰品也代表了美好的祝愿。国庆节快到了,小明和奶奶也想编几个“*结”挂在家里喜庆一下。我们一起来看看。

  (设计意图:以生活化的事例引出数学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鲜活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争先恐后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同时,采用*最传统的工艺“*结”,让学生受到*优良文化的熏陶,进行德育教育,符合本教材的意图。〕

  1、课件出示例4。

  师:同学们请认真观察,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回答)

  这个问题你会解答吗?谁来列式?(指名回答)

  老师板书算式:7.65÷0.85=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要求这些丝绳可编成几个“*结”,就是求7.65里面有几个0.85,所以用除法计算。)

  2、观察并比较式子的特点。

  师:同学们请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上节课学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上节课学习的除数是整数,而这道题的除数是小数。)

  3、揭示课题并板书。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那这节课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三、探究新知。

  (一)小组合作,初步探索计算方法。

  1、估算。

  师:谁能先估一估大约能编几个?你是怎样估的?准确答案是多少呢?你们能算出来吗?请同学们先想一想然后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如果有困难也可以小声地和同桌探讨一下再算,开始吧。

  2、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教师巡视,与个别学生交流了解情况。)

  师:算好的同学请把你的算法和同桌或前后桌同学说一说。

  3、交流反馈,初步体验“转化”思想。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算法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算法:

  ① 7.65米=765厘米0.85米=85厘米765÷85=9。

  ② 7.65×100=765 0.85×100=85 765÷85=9。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师:这两个同学很聪明,能运用“转化”的方法,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板书)这种“转化”思想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③可能还有学生直接用竖式笔算。

  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再让其他同学提意见。

  〔设计意图:把问题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

  师:既然大家都知道要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那么如何把这个“转化“过程在除法竖式中体现出来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写一写。

  4、师示范书写格式。

  师:先把什么转化成整数?怎么做?(划去除数中的零和小数点)学生回答师板书。

  师: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两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要怎么做呢?(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两位,把原来的小数点划掉。(划去被除数中的小数点)

  师:这时,原式就转化成了765÷85,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方法来计算。

  (师生共同完成竖式)

  最后在横式上写上得数、单位再答题。

  5、观察思考、比较评议。

  师:同学们通过动脑筋想到了三种不同的方法,我们来观察,思考一下:这三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观察比较,讨论评议。

  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不管是转换单位还是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目的都是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的。

  师:这三种方法,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能具体说说吗?

  〔设计意图:有比较才能有鉴别,通过几种方法的比较,学生进一步明确解答的方法及道理,懂得选择的目的,并在对比分析中找出最快捷、最方便、使用更具普遍性的方法。〕

  6、反馈练习

  师:既然大家都觉得第三种列竖式的方法更简便,那么以后在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就像这样用竖式算一算。请同学们看这道题,你能很快在练习本上列竖式算一算吗?

  课件出示:0.544÷0.16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二)教学例5

  师:上面这道题同学们做得不错。老师还想考考大家,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

  1、出示例5:计算12.6÷0.28

  2、学生独立计算。

  3、教师把巡视时,找出的错例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让书写端正的一位学生到黑板做12.6÷0.28。)

  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把除数扩大几倍,被除数也要扩大相同的倍数,小数位数不够,要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所得的商的小数点要和移动后的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设计意图:这里让学生尝试自己思考解答例题的方法,既对解决例5有一定的"导向性,又加深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同时有目的地选出错例,让学生分析。既是对算法的重新认识,又是对算理的强化认识。〕

  (三)回顾、梳理、讨论、归纳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大家来讨论一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怎样计算的呢?同学们可以看一看黑板上的板书回顾一下,然后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1)鼓励学生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把“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分三个步骤总结。共3页,当前第2页123

  教师板书:

  一: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

  二: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三: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四)阅读与质疑

  (1)认真阅读书本例4和例5的内容,把课本29页的计算法则填完整。

  全班齐读一遍

  (2)质疑。

  (若学生没疑问,老师根据本节课重点难点提问,检查中下生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更好地巩固例5例6的知识,掌握中下生的学习情况。培养了学生探究质疑的能力。〕

  四、展示练习,深化认识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0.12÷0.3﹦( )÷3 3.72÷2.4﹦( )÷24

  0.672÷0.28﹦( ) ÷28 1.36÷0.16﹦( )÷16

  (学生回答后表扬)

  (2)数学医院:(书本“做一做”的第2题)

  (看看谁是个好医生,要细心点哦!)

  (3)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设计练习由浅入深,对做错的几种情况进行判断,培养学生辨别和选择的能力,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服务于生活,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数学是非常有用的。〕

  五、谈收获: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发奖,表扬表现出色的同学。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与同学交谈,回味一节课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通过同学间的交流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并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一个数除以小数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根据乘、除法互逆关系,求乘、除法的末知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乘、除法互逆关系,求乘、除法的末知项。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口算,课本P22的第11题

  复习小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第一组第二组

  49.3÷1712.6-3.79

  5.6+13.870.138×0.12

  91.2÷0.0246.298÷0.47

  二、新课练习

  1、课本P22第12题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第一栏右面各栏中已填出的被除数、除数和商与第一栏中对应的数有什么变化?再考虑空缺的栏内应填什么数?

  2、求末知数x

  0.4×x=1x÷0.35=4.8

  0.36÷x=0.225x+0.842=1.5

  根据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求末知数x(四人板演)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45分=()小时4小时42分=()小时

  ()小时=18分()分=2.15小时

  (注:提醒学生时和分之间的进率是60)

  三、综合练习:课本第23页第18~20题

  (根据课堂的时间而定)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23页第14题部分,第15题、第16题、第17题(填入书上)

一个数除以小数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空,并说明理由.

  1.48÷16=3 2.480÷160= 3.4800÷1600=

  4.4.8÷1.6= 5.0.48÷0.16= 6.0.048÷0.016=

  (二)用竖式计算

  8.1÷18

  二、指导探究

  (一)启发提问:我们已经学会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除数是小数该怎样计算呢?能不能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呢?

  (板书课题: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二)教学例4

  做一条短裤要用布0.67米,56.28米布可以做多少条短裤?

  1.读题、列式

  2.思考:你打算怎样计算?(两种思路)

  3.独立列竖式解答.

  (三)教学例5

  计算 10.5÷0.75

  1.由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指名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为什么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0倍,同时扩大100倍行吗?

  (四)总结计算法则.

  根据上面两道题的计算,谁能说一说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中除数和被除数需要同时扩大多少倍,应该怎样移动除式中的小数点?

  (二)把下面的题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4.68÷1.2=□÷12 2.38÷0.34=□÷□

  5.2÷0.32=□÷32 161÷0.46=□÷□

  (三)计算下面各题.

  1.44÷1.8= 11.7÷2.6= 4.48÷3.2=

  (四)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体重达135千克,最小的鸟是峰鸟,体重只有0.0016千克.鸵鸟的体重是峰鸟的多少倍?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法则是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五、课后作业

  6.21÷0.03 210÷1.4 1.104÷24

  19.76÷52 109.2÷0.42 8.4÷0.56

  10.8÷4.5 6.825÷0.91 25.84÷1.7

  六、板书设计

  一个数除以小数

  例4、做一条短裤要用布0.67米,56.28米布可以做多少条?

  答:可以做84条短裤.

一个数除以小数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一)指名板演,集体订正:5628÷67

  (二)演示课件:商不变的性质

  (三)教师导入: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我们已经掌握了它的计算方法,那么除数是小数的

  除法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4

  1.演示课件:一个数除以小数

  2.尝试不同思路(把题里的米数都改写成厘米数来计算)

  56.28米=5628厘米

  0.67米=67厘米

  5628÷67=84(条)

  教师说明:这种方法是正确的,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3.思考:为什么要把除数和被除数都扩大100倍呢?扩大1000倍可以吗?

  4.练习:继续演示课件:一个数除以小数

  5.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关键是什么?转化时以谁为标准?

  6.小结计算方法

  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看除数的小数

  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然后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二)教学例5

  例5

  10.5÷0.75

  1.学生试算

  2.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1)位数不够用“0”补足.

  (2)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练习

  51.3÷0.27

  26÷0.13

  (三)总结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

  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有什么联

  系?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练习

  (一)填空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_____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

  几位,_____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_____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_____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二)把下面的题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4.68÷1.2=□÷12

  2.38÷0.34=□÷□

  5.2÷0.32=□÷32

  161÷0.46=□÷□

  (三)计算下面各题

  6.21÷0.03=

  210÷1.4

  1.104÷2.4

  五、布置作业

  (一)计算下面个题.

  19.76÷5.2

  109.2÷0.42

  8.4÷0.56

  10.8÷4.5

  6.825÷0.91

  25.84÷1.7

  (二)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体重达135千克,最小的鸟是蜂鸟,体重只有0.0016千克.鸵鸟的体重是蜂鸟的多少倍?

  六、板书设计

  一个数除以小数

  例4做一条短裤要用布0.67米,56.28米布

  例5计算

  10.5÷0.75

  可以做多少条短裤?

  答:56.28米布可以做84条短裤

  一个数除以小数(二)


一个数除以小数数学教案 (菁选5篇)扩展阅读


一个数除以小数数学教案 (菁选5篇)(扩展1)

——《一个数除以小数》说课稿5篇

《一个数除以小数》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一单元第二小节教学内容之一,本节课教学P20—P21的例4、例5以及第21页的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五第1-4题。

  数除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是在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不变性质”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小数除法教学的重点,也是今后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学好本节课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算理,掌握计算法则,渗透转化的数学方法来培养相互联系的辩证观点,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从而建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法则,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简单问题和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初步基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概括、尝试以及创新能力,提高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及事物之间互相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其中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但是由于五年级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有限,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教学新课之前首先要检查学生对商不变性质的掌握情况,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商不变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从而把新知转化为旧知,使新知旧知融为一体。本节教材适合采用“尝试教学法”。在学生已经掌握除数是整数除法和充分复习商不变性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学习例4,二次尝试例5,最后达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目的。

  学法: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线。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放手让学生利用旧知迁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通过尝试经历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要使下列各小数变成整数,必须分别把它们扩大多少倍?小数点怎样移动?

  0.330.230.120.78

  2、把下面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是多少?

  1.582130.63.95

  3、填写下表。

  被除数252502500

  除数550500

  商

  根据上表,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二)探究算理归纳法则

  1.例5:奶奶编"*结",编一个要用0.85米丝绳,这里有7.65米丝绳,可以编几个

  列式0.58÷7.65

  提问:怎样才能转化为我们前面所学的整数除法

  同桌讨论(引出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

  然后按什么除法去算?

  2.例6:12.6÷0.28

  提问:这道题和上面例题的方法相同吗如不同该怎样扩大被除数和除数呢

  同桌讨论:引出应以除数的小数位数为标准,这里被除数和除数应扩大100倍,才能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同时教师要适时点拨:被除数的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分小组演算,讨论和提炼方法

  A组:*÷0.857.6÷4.246.8÷1.2

  B组:16.1÷0.460.093÷0.3190÷0.06

  课堂学生演算时,教师巡视,进行引导,点拨,使学生逐步领悟本节知识的要点所在.

  思考:你用哪种方法转化?为什么?

  同桌互相说说转化的方法及道理。独立计算后,订正。强调: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多少倍,由哪个数的小数位数决定?

  4、比较例4与例5有什么不同?(被除数在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在末尾用“0”补足。)

  (三)、练习:课本P21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归纳小结。

  对被除数小数点移位后补“0”的方法,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学生试做后先不急于讲评,让他们对照教材中的两个例题启发学生观察、比较两道例题的`不同点与计算时的注意点。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逐步抽象出移位的方法。让学生在充分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会收到水道渠成的效果。)

  (四)回顾总结

  思考: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应怎样计算?讨论得出(填空):除数是小当选的除法的计算法则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的小数点,使它变成();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移动()(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看书P19-20,划出重点词语。

  板书例5:奶奶编"*结",编一个要用0.85米丝绳,这里有7.65米丝绳,可以编几个

  列式7.65÷0.58=9个

  答:可以做9个。

  例6:12.6÷0.28

  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100倍,

《一个数除以小数》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个数除以小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个内容。小数除法是继整数除法、分数除法之后数的除法的又一次扩展,分为一个数除以整数和一个数除以小数两种情况。“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又是难点,它在计算教学中处于关键地位。它是综合性最强的计算,包含了商不变的性质、小数的基本性质、试商的方法,还有商中间有零的除法、商末尾有零的除法,为以后的小数四则运算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出问题,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教材在编排时重点突出运用商不变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将新知转化为旧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

  二、说学情。

  小数除法是小学数与代数当中的一个重难点。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抽象思维,但是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这一内容学习比较困难。但是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数的运算方法,特别是这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运算,对除法的运算法则和小数点的移动规则已基本掌握,对商不变的性质也有所了解。这些都为小数除法奠定了基础。而且在前几个课时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将更有利于一个数除以小数的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2、经历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推导过程,能正确运用竖式进行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转化和归纳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但是由于五年级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有限,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法。利用猴子分桃子的故事,不但激发了学习兴趣法,而且为新知做了很好的铺垫,复习了商不变的性质。

  (2)观察发现法。学生通过观察算式发现其与新知识的不同之处,进而因出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3)合作探究法。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利用迁移,明确转化原理来解决问题,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的算理是“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4)练习巩固法。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六、说学法。

  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可以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

  (1)观察分析:让学生要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探究归纳:让学生通过探究归纳出如何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明确应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以及商不变的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练习巩固:让学生知道数学重在运用,从而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差距。

  七、说教学过程。

  我将这节课的教学分为六个环节

  1、导入。

  这节课我采用猴子分桃子的故事导入,利用猴子分桃子的故事,不但激发了学习兴趣法,而且为新知做了很好的铺垫,复习了商不变的性质。

  2、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我将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图(编*结),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抛出问题“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你可以得到哪些数学信息?”,“你从这些数学信息当中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提出“总共可以做多少个*结?”,要求学生解决这个问题。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或现实出发,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置这个情景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备感熟悉和亲切,并产生要解决问题的热情和冲动,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

  3、合作探讨,发现算理,归纳方法。

  当学生列出“7.65÷0.85”这个算式时,学生发现这个式子是新知识,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是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将设问引导学生把这个新知转换成旧知,并让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利用换单位将除数转化成整数来算。

  (2)根据商不变性质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来进行计算。之前的复习导入为这里的学习埋下伏笔,学生很容易联想到这个方法,所以在学生自主发现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目的是为了把除数0.85转化成整数,另外还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为什么被除数和除数要扩大相同的倍数,目的是为了不改变原题的商。在学生理解算理后,我将向学生讲解竖式的书写格式并且引导学生照样试一试把竖式补充完整,使学生不仅明白转化过程;又掌握了规范的竖式书写格式。最后,让学生总结归纳算理及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避免了灌输式的教学,在探究新知时,先给学生提供思维方向,即能否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然后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联系旧知,适时点拨,不断尝试不同的数学活动,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渗透于教学之中,放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使学生算法多样化中细细体会这一数学思想,从而总结归纳出计算方法:一看、二移、三算。

  4、巩固练习。

  例题讲解之后,我将安排学生做练习题,并及时纠正。以此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让学生巩固强化算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5、达标测评。

  由基础训练和拓展应用两部分组成,全体学生必须完成基础训练部分,优生完成拓展应用。

  当堂测评。

  6、结课。

  在将要结束课时我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由学生进行总结和互相补充,教师只做适当点拨。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接着问学生你还有疑问吗?通过学生的回答全面的了解了学情。

  八、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设计应该是简洁明了、整洁美观,突出重难点,能够对学生理解知识有一点的强化作用。因此,我设计的板书为在黑板中央出示课题,下方出示“7.65÷0.85”这个算式,在这个算式的下面为计算这个算式的竖式。

  九、说教学得失。

  一堂好的课不在于设计的多么新颖另类,而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让学生在快乐中能够掌握知识。我设计的这堂课虽然不够新颖,但是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新观念。

  通过教学我认为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都能正确的掌握除数是小数计算方法。

  2、做到了迁移、类比的数学学习方法,让学生能更好地进行学习新知。

  有以下两方面没有做好:

  1、在教学时对学生现有知识掌握度估计过高,导致课堂松懈。

  2、应该注意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辅助学生学习,使所有学生学有所获。

  3、时间把握不够好,后面有些紧张。

《一个数除以小数》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一个数除以小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个内容。小数除法是继整数除法、分数除法之后数的除法的又一次扩展,分为一个数除以整数和一个数除以小数两种情况。“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又是难点,它在计算教学中处于关键地位。它是综合性最强的计算,包含了商不变的性质、小数的基本性质、试商的方法,还有商中间有零的除法、商末尾有零的除法,为以后的小数四则运算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出问题,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教材在编排时重点突出运用商不变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将新知转化为旧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

  二、说学情。

  小数除法是小学数与代数当中的一个重难点。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抽象思维,但是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这一内容学习比较困难。但是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数的运算方法,特别是这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运算,对除法的运算法则和小数点的移动规则已基本掌握,对商不变的性质也有所了解。这些都为小数除法奠定了基础。而且在前几个课时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将更有利于一个数除以小数的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2、经历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推导过程,能正确运用竖式进行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转化和归纳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但是由于五年级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有限,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法。利用猴子分桃子的故事,不但激发了学习兴趣法,而且为新知做了很好的铺垫,复习了商不变的性质。

  (2)观察发现法。学生通过观察算式发现其与新知识的不同之处,进而因出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3)合作探究法。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利用迁移,明确转化原理来解决问题,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的算理是“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4)练习巩固法。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六、说学法。

  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可以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

  (1)观察分析:让学生要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探究归纳:让学生通过探究归纳出如何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明确应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以及商不变的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练习巩固:让学生知道数学重在运用,从而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差距。

  七、说教学过程。

  我将这节课的教学分为六个环节

  1、导入。

  这节课我采用猴子分桃子的故事导入,利用猴子分桃子的故事,不但激发了学习兴趣法,而且为新知做了很好的铺垫,复习了商不变的性质。

  2、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我将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图(编*结),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抛出问题“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你可以得到哪些数学信息?”,“你从这些数学信息当中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提出“总共可以做多少个*结?”,要求学生解决这个问题。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或现实出发,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置这个情景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备感熟悉和亲切,并产生要解决问题的热情和冲动,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

  3、合作探讨,发现算理,归纳方法。

  当学生列出“7.65÷0.85”这个算式时,学生发现这个式子是新知识,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是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将设问引导学生把这个新知转换成旧知,并让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利用换单位将除数转化成整数来算。

  (2)根据商不变性质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来进行计算。之前的复习导入为这里的学习埋下伏笔,学生很容易联想到这个方法,所以在学生自主发现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目的是为了把除数0.85转化成整数,另外还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为什么被除数和除数要扩大相同的倍数,目的是为了不改变原题的商。在学生理解算理后,我将向学生讲解竖式的书写格式并且引导学生照样试一试把竖式补充完整,使学生不仅明白转化过程;又掌握了规范的竖式书写格式。最后,让学生总结归纳算理及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避免了灌输式的教学,在探究新知时,先给学生提供思维方向,即能否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然后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联系旧知,适时点拨,不断尝试不同的数学活动,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渗透于教学之中,放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使学生算法多样化中细细体会这一数学思想,从而总结归纳出计算方法:一看、二移、三算。

  4、巩固练习。

  例题讲解之后,我将安排学生做练习题,并及时纠正。以此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让学生巩固强化算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5、达标测评。

  由基础训练和拓展应用两部分组成,全体学生必须完成基础训练部分,优生完成拓展应用。

  当堂测评。

  6、结课。

  在将要结束课时我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由学生进行总结和互相补充,教师只做适当点拨。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接着问学生你还有疑问吗?通过学生的回答全面的了解了学情。

  八、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设计应该是简洁明了、整洁美观,突出重难点,能够对学生理解知识有一点的强化作用。因此,我设计的板书为在黑板中央出示课题,下方出示“7.65÷0.85”这个算式,在这个算式的下面为计算这个算式的竖式。

  九、说教学得失。

  一堂好的课不在于设计的多么新颖另类,而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让学生在快乐中能够掌握知识。我设计的这堂课虽然不够新颖,但是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新观念。

  通过教学我认为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都能正确的掌握除数是小数计算方法。

  2、做到了迁移、类比的数学学习方法,让学生能更好地进行学习新知。

  有以下两方面没有做好:

  1、在教学时对学生现有知识掌握度估计过高,导致课堂松懈。

  2、应该注意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辅助学生学习,使所有学生学有所获。

  3、时间把握不够好,后面有些紧张。

《一个数除以小数》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一个数除以小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个内容。小数除法是继整数除法、分数除法之后数的除法的又一次扩展,分为一个数除以整数和一个数除以小数两种情况。“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又是难点,它在计算教学中处于关键地位。它是综合性最强的计算,包含了商不变的性质、小数的基本性质、试商的方法,还有商中间有零的除法、商末尾有零的除法,为以后的小数四则运算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出问题,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教材在编排时重点突出运用商不变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将新知转化为旧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

  二、说学情。

  小数除法是小学数与代数当中的一个重难点。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抽象思维,但是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这一内容学习比较困难。但是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数的运算方法,特别是这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运算,对除法的运算法则和小数点的移动规则已基本掌握,对商不变的性质也有所了解。这些都为小数除法奠定了基础。而且在前几个课时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将更有利于一个数除以小数的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2、经历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推导过程,能正确运用竖式进行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转化和归纳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但是由于五年级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有限,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法。利用猴子分桃子的故事,不但激发了学习兴趣法,而且为新知做了很好的铺垫,复习了商不变的性质。

  (2)观察发现法。学生通过观察算式发现其与新知识的不同之处,进而因出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3)合作探究法。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利用迁移,明确转化原理来解决问题,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的算理是“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4)练习巩固法。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六、说学法。

  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可以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

  (1)观察分析:让学生要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探究归纳:让学生通过探究归纳出如何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明确应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以及商不变的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练习巩固:让学生知道数学重在运用,从而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差距。

  七、说教学过程。

  我将这节课的教学分为六个环节

  1、导入。

  这节课我采用猴子分桃子的故事导入,利用猴子分桃子的故事,不但激发了学习兴趣法,而且为新知做了很好的铺垫,复习了商不变的性质。

  2、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我将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图(编*结),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抛出问题“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你可以得到哪些数学信息?”,“你从这些数学信息当中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提出“总共可以做多少个*结?”,要求学生解决这个问题。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或现实出发,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置这个情景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备感熟悉和亲切,并产生要解决问题的热情和冲动,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

  3、合作探讨,发现算理,归纳方法。

  当学生列出“7.65÷0.85”这个算式时,学生发现这个式子是新知识,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是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将设问引导学生把这个新知转换成旧知,并让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利用换单位将除数转化成整数来算。

  (2)根据商不变性质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来进行计算。之前的复习导入为这里的学习埋下伏笔,学生很容易联想到这个方法,所以在学生自主发现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目的是为了把除数0.85转化成整数,另外还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为什么被除数和除数要扩大相同的倍数,目的是为了不改变原题的商。在学生理解算理后,我将向学生讲解竖式的书写格式并且引导学生照样试一试把竖式补充完整,使学生不仅明白转化过程;又掌握了规范的竖式书写格式。最后,让学生总结归纳算理及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避免了灌输式的教学,在探究新知时,先给学生提供思维方向,即能否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然后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联系旧知,适时点拨,不断尝试不同的数学活动,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渗透于教学之中,放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使学生算法多样化中细细体会这一数学思想,从而总结归纳出计算方法:一看、二移、三算。

  4、巩固练习。

  例题讲解之后,我将安排学生做练习题,并及时纠正。以此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让学生巩固强化算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5、达标测评。

  由基础训练和拓展应用两部分组成,全体学生必须完成基础训练部分,优生完成拓展应用。

  当堂测评。

  6、结课。

  在将要结束课时我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由学生进行总结和互相补充,教师只做适当点拨。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接着问学生你还有疑问吗?通过学生的回答全面的了解了学情。

  八、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设计应该是简洁明了、整洁美观,突出重难点,能够对学生理解知识有一点的强化作用。因此,我设计的板书为在黑板中央出示课题,下方出示“7.65÷0.85”这个算式,在这个算式的下面为计算这个算式的竖式。

  九、说教学得失。

  一堂好的课不在于设计的多么新颖另类,而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让学生在快乐中能够掌握知识。我设计的这堂课虽然不够新颖,但是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新观念。

  通过教学我认为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都能正确的掌握除数是小数计算方法。

  2、做到了迁移、类比的数学学习方法,让学生能更好地进行学习新知。

  有以下两方面没有做好:

  1、在教学时对学生现有知识掌握度估计过高,导致课堂松懈。

  2、应该注意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辅助学生学习,使所有学生学有所获。

  3、时间把握不够好,后面有些紧张。

《一个数除以小数》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的简析:“一个数除以小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本段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小数除以整数、以及商不变的性质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一个数除以小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处于重要地位,是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之一。教材共编排了两个例题。前一个例题例5主要解决计算的策略问题,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才能进行计算。后一个例题例6主要解决转化的具体操作问题,即根据商不变性质,如何把除数由小数转化成整数。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4个例题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这时学生就迫切的想知道如果除数是小数应该怎样计算呢?正是有了这个疑问,学生对这部分新知的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来看,已经具备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这一旧知识迁移转化为新知的能力。但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潜力。结合以上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学习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并不是计算方法,而是小数点的移位方法。

  (三)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研究使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能力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合作交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评价能力。

  情感目标: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计算的实际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由于学习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并不是计算方法,而是小数点的移位方法。所以本节教材的重点是: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而难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二、总体教学设想。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结合这一理念我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学习方式等方面有以下设想:

  首先是利用创设情境教学策略,创设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通过学生的讲与练一组直接口算出结果的除法题,理解转化的原理为新课的教学打下了基础。接着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学习新知,要求学生分组研究怎样将刚才口算时思考的转化过程用除法竖式表示出来,在小组研究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计算方法。最后利用精心设计练习教学策略,结合新课的教学设计3组练习。

  三、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前我没有设计复习铺垫和新旧知识对比,也没有使用教材中的主题图,而是利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教学策略创设一个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师:同学们,你们早饭都吃什么?如果一袋豆浆0.5元,1.5元能买几袋?怎样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板书:一个数除以小数)

  这样设计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同时使学生能够较好的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

  (二)探究新知

  1、理解转化原理

  教师出示:3.5÷0.74.8÷0.60.72÷0.9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明确: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它们看作整数再除。

  特别讲解0.72÷0.9,根据学生发言板书。让学生明确看成7.2÷9要比72÷90简便,这个环节通过学生的讲与练,理解转化的原理:当除数由小数变成整数时,除数扩大10倍、100倍……被除数也应扩大相同的倍数。另外把小数的除数变成整数时,被除数不一定都能变成整数。这就为新课的教学打下了基础,主要为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点移动方法这一难点作铺垫。

  结合这一环节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转化的思想是一种很重要得学习数学的方法。

  2、教学例5、例6。

  出示7.65÷0.85

  组织同学们分组研究把口算时思考的转化过程用除法竖式表示出来。教师收集几种不同的算式在实物投影下展示出来。学生的研究结果我预设有这样几种:

  ①直接列成整数除以整数;②列竖式后,商上点小数点;③正确。

  要求同学之间互相评价、质疑,分析算错的原因。然后让做对的学生讲解。

  最后教师边板书边引导学生归纳出计算方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时第一步应该做什么?(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变成整数。)怎样移动除数

  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呢?(也就是把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划去没有用的“0”和小数点,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两位。)最后怎样计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教师板书完毕,指名一人说一说计算方法,同学之间补充小数点移动时的注意事项。再同位互相说一说

  这样设计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更大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相互评价、纠错、讲解中理解和掌握新知,同时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正确评价他人和自我评价能力。在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计算方法时,突出怎样移动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这一难点,通过互相交流,突破这一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类推和概括能力。

  出示12.6÷0.28

  教师大胆放手,要求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书,并讲解。教师提问:这道题和上一道题有什么不同之处。强调明确: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两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两位,被除数的位数不够了要在末尾用“0”补足。然后同位互相说一说,再一次突出小数点移动方法这一难点。

  (三)巩固拓展

  利用精心设计练习教学策略,结合新课的教学我设计了3组练习。

  第一题,模仿练习,完成例6下面“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重点讲解第二小题0.544÷0.16,提醒学生注意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应该变为54.4。

  第二题,数学医院,“做一做”第2题。在做第1题时如果学生中有典型的错例时,可以直接组织学生纠错。

  第三题,选出与各组商相等的算式。

  A4.27÷0.7①427÷7②0.427÷7③42.7÷7

  B0.225÷0.15①225÷15②2.25÷15③22.5÷15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层层递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巩固新知,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始终利用知识的迁移指导学生学习,抓住新旧知识的生长点,遵循“尝试——探究——应用”的教学主线,使学生在独立思考、讨论交流、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问题中,亲身参与、体验知识的构建过程。使学生在探索中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也在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


一个数除以小数数学教案 (菁选5篇)(扩展2)

——数学《一个数除以小数》教学设计3篇

数学《一个数除以小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根据乘、除法互逆关系,求乘、除法的末知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乘、除法互逆关系,求乘、除法的末知项。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口算,课本P22的第11题

  复习小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第一组第二组

  49.3÷1712.6-3.79

  5.6+13.870.138×0.12

  91.2÷0.0246.298÷0.47

  二、新课练习

  1、课本P22第12题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第一栏右面各栏中已填出的被除数、除数和商与第一栏中对应的数有什么变化?再考虑空缺的栏内应填什么数?

  2、求末知数x

  0.4×x=1x÷0.35=4.8

  0.36÷x=0.225x+0.842=1.5

  根据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求末知数x(四人板演)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45分=()小时4小时42分=()小时

  ()小时=18分()分=2.15小时

  (注:提醒学生时和分之间的进率是60)

  三、综合练习:课本第23页第18~20题

  (根据课堂的时间而定)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23页第14题部分,第15题、第16题、第17题(填入书上)

数学《一个数除以小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注意被除数位数不够时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归纳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被除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再除。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上节课已经对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有了一定的了解,那老师现在就来考考大家。

  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空,并说明理由。

  4.68÷1.2=( )÷12

  2.38÷0.34=( )÷( )

  5.2÷0.32=( )÷32

  161÷0.46=( )÷( )

  指定一个小组学生轮流回答。

  教师:同学们都掌握得很好,那同学们可以总结一下这些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吗?这个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引导学生向商不变性质的知识点靠拢,并回忆商不变的性质的具体)

  教师:既然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那我们现在就更进一步地来学习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知识。[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2)]

  二、新课学习

  1.教学第29页例5。

  (1)教师出示第29页例5:12.6÷0.28-

  (2)组织学生尝试计算,然后指名汇报。

  (3)教师:你们认为哪一个计算是正确的?说说你的理由。

  组织学生观察计算过程,并在小组中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应同时扩大到原来相同的倍数。当被除数位数不够时,要在被除数的末尾用“O”补足,再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将错误的计算擦掉。

  2.归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师:一个数除以小数应怎样计算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归纳后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归纳总结: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一看,二移,三算)学生在教材第29页填空。

  三、结论总结

  师:讨论: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怎样计算的?

  1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

  2组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

数学《一个数除以小数》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教材分析:

  小数除法属于数与代数这部分知识,而数与代数始终贯穿于小学学习的始终,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的第二小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小节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小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对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学生刚刚接触,可能在算法上不尽相同,教材渗透了转化这一思想,目的是让学生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也就是让学生通过把新知转化为旧知,进一步了解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运用。本节课只要学生理解了为什么样要转化?怎样进行转化?就万事大吉了,至于转化后的计算不是本节课的难点,因此,本节课的难点为:

  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笔算。

  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

  1.计算 9.6÷4 0.54÷6 21÷15

  [设计意图][三道算式分别代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三种类型,被除数整数部分够除,被除数整数部分不够除,被除数与除数都是整数。如果学生这三道算式计算很熟练,那么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接下来,学生只要学会怎样转化就行了。]

  2. 填写下表。

  被除数 15 150 ( ) 1.5 ( )

  除数 5 ( ) 500 ( ) 0.05

  商 ( ) 3 3 3 3

  从表中你发现了( )规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个规律。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探究,感知为什么要转化及转化的方法?

  师:那么你能根据这个规律把下列算式进行转化吗?

  6.21÷0.03=( ) ÷3

  0.544÷0.16=( ) ÷16

  15÷0.006=( ) ÷6

  [设计意图][这三道算式,我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只让学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来转化被除数,目的是让学生在转化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商不变的规律]

  师:同学们,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你们是怎样转化的呢?(师生一起回忆: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跟着扩大相同的倍数,然后再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师生边说边板书: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商不变的规律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转 化

  师: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因为在听同头班老师上这一课时,学生提出了很多种转化算式并且都正确,学生不明白,既然算式都正确,那该计算哪一个算式呢?在这儿我想让学生通过思考明白,除数位数越少,计算就越简便,除数位数越多,计算就越麻烦。]

  (2)利用转化的方法进行口算。

  师: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口算几道题?

  师出示口算题:0.12÷0.3 1.5÷0.5

  (3)规范竖式计算的方法

  师:我们刚才转化的过程怎样用竖式来表示呢?

  师示范板书并强调:先划去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被除数的小数点……

  生尝试计算第一个(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

  师点评

  生再尝试第二个(被除数比除数的小数位数多)

  再让生尝试第三个(被除数末尾需要添0再除。这是第二课时的内容,如果多数学生掌握很好,可在这一课时中进行)

  三、反馈练习

  1.把下列算式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算式.

  0.12÷0.3=( )÷3 0.12÷0.03=( )÷3

  6.72÷0.28=( )÷( ) 0.672÷0.28=( )÷( )

  0.672÷( )=( )÷( )

  生独立完成.

  强调: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把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最后再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2.巨嘴鸟身长0.66米、嘴长0.22米,它的身长相当于嘴长的几倍?

  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

  3.火眼金睛辨对错。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想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四、师生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师生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时我们可以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在转化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商不变的规律。


一个数除以小数数学教案 (菁选5篇)(扩展3)

——一个数除以小数五年级数学教案3篇

一个数除以小数五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空,并说明理由.

  1.48÷16=3 2.480÷160= 3.4800÷1600=

  4.4.8÷1.6= 5.0.48÷0.16= 6.0.048÷0.016=

  (二)用竖式计算

  8.1÷18

  二、指导探究

  (一)启发提问:我们已经学会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除数是小数该怎样计算呢?能不能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呢?

  (板书课题: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二)教学例4

  做一条短裤要用布0.67米,56.28米布可以做多少条短裤?

  1.读题、列式

  2.思考:你打算怎样计算?(两种思路)

  3.独立列竖式解答.

  (三)教学例5

  计算 10.5÷0.75

  1.由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指名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为什么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0倍,同时扩大100倍行吗?

  (四)总结计算法则.

  根据上面两道题的计算,谁能说一说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中除数和被除数需要同时扩大多少倍,应该怎样移动除式中的小数点?

  (二)把下面的题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4.68÷1.2=□÷12 2.38÷0.34=□÷□

  5.2÷0.32=□÷32 161÷0.46=□÷□

  (三)计算下面各题.

  1.44÷1.8= 11.7÷2.6= 4.48÷3.2=

  (四)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体重达135千克,最小的鸟是峰鸟,体重只有0.0016千克.鸵鸟的"体重是峰鸟的多少倍?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法则是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五、课后作业

  6.21÷0.03 210÷1.4 1.104÷24

  19.76÷52 109.2÷0.42 8.4÷0.56

  10.8÷4.5 6.825÷0.91 25.84÷1.7

  六、板书设计

  一个数除以小数

  例4、做一条短裤要用布0.67米,56.28米布可以做多少条?

  答:可以做84条短裤.


一个数除以小数数学教案 (菁选5篇)(扩展4)

——函数数学教案10篇

函数数学教案1

  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y=f(x),使f(x)=0 的实数x叫做函数的零点。(实质上是函数y=f(x)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2、函数零点的意义:方程f(x)=0 有实数根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函数y=f(x)有零点

  3、零点定理: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至少有一个零点c,使得f( c)=0,此时c也是方程 f(x)=0 的根。

  4、函数零点的求法:求函数y=f(x)的零点:

  (1) (代数法)求方程f(x)=0 的实数根;

  (2)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y=f(x)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5、二次函数的零点:二次函数f(x)=ax2+bx+c(a≠0).

  1)△0,方程f(x)=0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f(x)=0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f(x)=0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二、二分法

  1、概念:对于在区间[a,b]上连续不断且f(a)f(b)0的函数y=f(x),通过不断地把函数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2、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步骤:

  ⑴确定区间[a,b],验证f(a)f(b)0,给定精确度ε;

  ⑵求区间(a,b)的中点c;

  ⑶计算f(c),

  ①若f(c)=0,则c就是函数的零点;

  ②若f(a)f(c)0,则令b=c(此时零点x0∈(a,c))

  ③若f(c)f(b)0,则令a=c(此时零点x0∈(c,b))

  (4)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ε:即若|a-b|ε,则得到零点近似值为a(或b);否则重复⑵~⑷

  三、函数的应用:

  (1)评价模型: 给定模型利用学过的知识解模型验证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2)几个增长函数模型:一次函数:y=ax+b(a0)

  指数函数:y=ax(a1) 指数型函数: y=kax(k1)

  幂函数: y=xn( nN*) 对数函数:y=logax(a1)

  二次函数:y=ax2+bx+c(a0)

  增长快慢:V(ax)V(xn)V(logax)

  解不等式 (1) log2x x2 (2) log2x 2x

  (3)分段函数的应用:注意端点不能重复取,求函数值先判断自变量所在的区间。

  (4)二次函数模型: y=ax2+bx+c(a≠0) 先求函数的定义域,在求函数的对称轴,看它在不在定义域内,在的话代进求出最值,不在的话,将定义域内离对称轴最近的点代进求最值。

  (5)数学建模:

函数数学教案2

  导学目标

  1. 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几何意义;

  2. 能够熟练应用定义判断数在某区间上的单调性;

  3. 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学习过程(预习教材P27~ P29,找出疑惑之处)

  引言:函数是描述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那么能否发现变化中保持不变的特征呢?

  复习1:观察下列各个函数的图象.

  探讨:随x的增大, y的值有什么变化?

  复习2:画出函数 、 的图象.

  合作探究

  思考:根据 、 的图象进行讨论:随x的增大,函数值怎样变化?当x x 时,f(x )与f(x )的大小关系怎样?

  问题: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在什么区间函数有怎样的增大或减小的性质?

  新知:

  反思:

  ① 图象如何表示单调增、单调减?② 所有函数是不是都具有单调性?

  ③ 函数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单调递减区间是 .

  试试:如图,定义在[-5,5]上的f(x),根据图象说出单调区间及单调性.

  学习过程

  例1 根据下列函数的图象,指出它们的单调区间及单调性,并运用定义进行证明.

  (1) ; (2) .

  ﹡例2求证 的(0,1)上是减函数,在 是增函数.

  例3 判断函数 在区间 上的单调性并证明.

  课堂小结

  1. 增函数、减函数、单调区间的定义;

  2. 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图象法、定义法).

  3. 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取值作差变形 定号下结论.

  知识拓展

  函数 的增区间有 、 ,减区间有 、 .

  学习评价

  1. 函数 的单调增区间是( )

  A. B. C. R D.不存在

  2. 如果函数 在R上单调递减,则( )

  A. B. C. D.

  3. 在区间 上为增函数的是( )

  A. B.

  C. D.

  4. 函数 的单调性是 .

  5. 函数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单调递减区间是 .[]

  课后作业

  1. 讨论 的单调性并证明.

  2. 讨论 的单调性.

  3. 指出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及单调性.

  (1) ; (2) .

  4. 证明函数 在定义域上是减函数。

  5. 证明: 在 上是减函数。

  6. 已知函数 在 上为增函数,且 ,试判断 在 上的单调性并给出证明过程。

  7. 作出函数 的图像,并指出函数 的单调区间。

  8. 已知函数 在 上是增函数,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函数数学教案3

  【学习目标】

  一、过程目标

  1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2通过对对数函数的学习,树立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通过对对数函数有关性质的研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二、识技能目标

  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能正确描绘对数函数的图象,感受研究对数函数的意义。

  2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对数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数函数有关性质的研究,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以及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倾听、接受别人意见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

  2对数函数性质的初步应用。

  教学工具:多媒体

  【学前准备】对照指数函数试研究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

函数数学教案4

  一、知识与技能

  1. 会用三角函数线分别表示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

  2.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3.能利用三角函数线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借助几何画板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观察、发现、类比、猜想和实验探索的能力;

  2.让学生从所学知识基础上发现新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归纳、数学表述等基本数学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共同探究获取知识.

  2.通过三角函数线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拓展思维空间

  教学重点:三角函数线的作法及其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利用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将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分别用它们的几何形式表示出来.

函数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掌握有关证明和判断的基本方法.

  (1)了解并区分增函数,减函数,单调性,单调区间,奇函数,偶函数等概念.

  (2)能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认识单调性和奇偶性.

  (3)能借助图象判断一些函数的单调性,能利用定义证明某些函数的单调性;能用定义判断某些函数的奇偶性,并能利用奇偶性简化一些函数图象的绘制过程.

  2.通过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提高学生在代数方面的推理论证能力;通过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3.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理论研究,增学生对数学美的体验,培养乐于求索的精神,形成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1)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包括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单调区间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的判定方法,函数单调性与函数图像的关系.

  (2)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包括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方法,奇函数、偶函数的图像.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概念的形成与认识.教学的难点是领悟函数单调性, 奇偶性的本质,掌握单调性的证明.

  (2)函数的单调性这一性质学生在初中所学函数中曾经了解过,但只是从图象上直观观察图象的上升与下降,而现在要求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去刻画它.这种由形到数的翻译,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变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在概念的形成上重点下功夫.单调性的证明是学生在函数内容中首次接触到的代数论证内容,学生在代数论证推理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弱的,许多学生甚至还搞不清什么是代数证明,也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所以单调性的证明自然就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法建议

  (1)函数单调性概念引入时,可以先从学生熟悉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象出发,回忆图象的增减性,从这点感性认识出发,通过问题逐步向抽象的定义靠拢.如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图象怎么就升上去了?可以从点的坐标的角度,也可以从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关系的角度来解释,引导学生发现自变量与函数值的的变化规律,再把这种规律用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对一些关键的词语(某个区间,任意,都有)的理解与必要性的认识就可以融入其中,将概念的形成与认识结合起来.

  (2)函数单调性证明的步骤是严格规定的,要让学生按照步骤去做,就必须让他们明确每一步的必要性,每一步的目的,特别是在第三步变形时,让学生明确变换的目标,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断号,在例题的选择上应有不同的变换目标为选题的标准,以便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函数的奇偶性概念引入时,可设计一个课件,以的图象为例,让自变量互为相反数,观察对应的函数值的变化规律,先从具体数值开始,逐渐让在数轴上动起来,观察任意性,再让学生把看到的用数学表达式写出来.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再得到等式时,就比较容易体会它代表的是无数多个等式,是个恒等式.关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问题,也可借助课件将函数图象进行多次改动,帮助学生发现定义域的对称性,同时还可以借助图象说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只是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函数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熟练地掌握二次函数的最值及其求法。

  重 点

  二次函数的的最值及其求法。

  难 点

  二次函数的最值及其求法。

  一、引入

  二次函数的最值:

  二、例题分析:

  例1:求二次函数 的最大值以及取得最大值时 的值。

  变题1:⑴、 ⑵、 ⑶、

  变题2:求函数 ( )的最大值。

  变题3:求函数 ( )的最大值。

  例2:已知 ( )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2,求 的取值范围。

  例3:若 , 是二次方程 的两个实数根,求 的最小值。

  三、随堂练习:

  1、若函数 在 上有最小值 ,最大值2,若 ,

  则 =________, =________。

  2、已知 , 是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实数根,则 的最小值是( )

  A、0 B、1 C、-1 D、2

  3、求函数 在区间 上的最大值。

  四、回顾小结

  本节课了以下内容:

  1、二次函数的的最值及其求法。

  课后作业

  班级:( )班 姓名__________

  一、基础题:

  1、函数 ( )

  A、有最大值6 B、有最小值6 C、有最大值10 D、有最大值2

  2、函数 的最大值是4,且当 =2时, =5,则 =______, =_______。

  二、提高题:

  3、试求关于 的函数 在 上的最大值 ,高三。

  4、已知函数 当 时,取最大值为2,求实数 的值。

  5、已知 是方程 的两实根,求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三、题:

  6、已知函数 , ,其中 ,求该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并求出函数取最大值和最小值时所对应的自变量 的值。

函数数学教案7

  一、学生起点分析

  在七年级上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体会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学会了探索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并用符号进行了表示;在七年级下期又学习了“变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了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的普遍性,感受了学习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一些方法和初步经验,为学习本章的函数知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函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四章《一次函数》第一节的内容。教材中的函数是从具体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中抽象出来的,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索实际问题中存在的大量的变量之间关系,进而抽象出函数的概念。与原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更注重感性材料,让学生分析了大量的问题,感受到在实际问题中存在两个变量,而且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它们的表示方式是多样地,如可以通过列表的方法表示,可以通过画图像的方法表示,还可以通过列解析式的方法表示,但都有着共性:其中一个变量依赖于另一个变量。

  本节内容是在七年级知识的基础上,继续通过对变量间的关系的考察,让学生初步体会函数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函数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感受事物是相互联系和规律的变化。一次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为:

  1、初步掌握函数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可以看成函数;

  2、根据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给定其中一个量,相应的会求出另一个量的值;

  3、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4、通过函数概念的学习,初步形成学生利用函数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5、在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善于观察、乐于探索和勤于思考的精神

  对学生来讲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教具:教材,课件,电脑

  学具:教材,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第二环节:展现背景,提供概念抽象的素材;第三环节:概念的抽象;第四环节:概念辨析与巩固;第五环节:课时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内容:

  展示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的图片,如心电图片,天气随时间的变化图片,抛掷铅球球形成的轨迹,k线图等,提请学生思考问题。

  意图:

  承接上一学期变量关系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变量之间关系的是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感受研究函数的必要性。

  效果:

  生活实例,激发了学生的研究热情,起到很好的导入效果。

  第二环节:展现背景,提供概念抽象的素材

  内容:

  问题1、你去过游乐园吗?你坐过摩天轮吗?你能描述一下坐摩天轮的感觉吗?

  当人坐在摩天轮上时,人的高度随时间在变化,那么变化有规律吗?

  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与旋转时间t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右图就反映了时间t(分)与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米)之间的关系。你能从上图观察出,有几个变化的量吗?当t分别取3,6,10时,相应的h是多少?给定一个t值,你都能找到相应的h值吗?

  问题2、瓶子或罐头盒等圆柱形的物体,常常如下图这样堆放。随着层数的增加,物体的总数是如何变化的?

  问题3、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假若温度降低到—273℃,则气体的压强为零。因此,物理学把—273℃作为热力学温度的零度。热力学温度T(K)与摄氏温度t(℃)之间有如下数量关系:T=t+273,T≥0。

  (1)当t分别等于—43,—27,0,18时,相应的热力学温度T是多少?

  (2)给定一个大于—273 ℃的t值,你能求出相应的T值吗?

  意图:

  通过上面三个问题的展示,使学生们初步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变量间的关系,并且一个变量是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表示方式是多样的(图象、列表和解析式等)。

  效果:

  通过图片展示和三个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确存在大量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且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三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初步了解三种方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各自特点。

  第三环节:概念的抽象

  内容:

  1、引导学生思考以上三个问题的共同点,进而揭示出函数的概念:

  在上面的问题中,都有两个变量,给定其中一个变量(自变量)的值,相应的就确定了另一个变量(因变量)的值。

  4、1函数:同步检测

  1、张爷爷晚饭以后外出散步,碰到老邻居,交谈了一会儿,返回途中在读报栏前看了一会儿报,如图是据此情境画出的图象,请你回答下面的问题:

  (1)张爷爷是在什么地方碰到老邻居的,交谈了多长时间?

  (2)读报栏大约离家多远?

  (3)图中反映了哪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函数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了解两个条件确定一个一次函数;一个条件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

  2.能由两个条件求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一个条件求出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并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二)能力训练要求

  能根据函数的图象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能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字问题,也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让学生认识数字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根据所给信息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教学难点

  用一次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三角板

  ●教学过程

  Ⅰ.导入新课

  [师]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图象的定义,在给定表达式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说出它的有关性质.如果给你有关信息,你能否求出函数的表达式呢?这将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Ⅱ.讲授新课

  一、试一试(阅读课文P167页)想想下面的问题,数学教案-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某物体沿一个斜坡下滑,它的速度v(米/秒)与其下滑时间t(秒 )的关系。

  (1)写出v与t之间的关系式;

  (2)下滑3秒时物体的速度是多少?

  分析:要求v与t之间的关系式,首先应观察图象,确定它是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还是一次函数的图象,然后设函数解析式,再把已知的坐标代入解析

  式求出待定系数即可.

  [师]请大家先思考解题的思路,然后和同伴进行交流.

  [生]因为函数图象过原点,且是一条直线,所以这是一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设表达式为v=kt,由图象可知(2,5)在直线上,所以把t=2,v=5代入上式求出k,就可知v与t的关系式了.

  解:由题意可知v是t的正比例函数.

  设v=kt

  ∵(2,5)在函数图象上

  ∴2k=5

  ∴k=

  ∴v与t的关系式为

  v= t

  (2)求下滑3秒时物体的速度,就是求当t等于3时的v的值.

  解:当t=3时

  v=×3= =7.5(米/秒)

  二、想一想

  [师]请大家从这个题的解题经历中,总结一下如果已知函数的图象,怎样求函数的表达式.大家互相讨论之后再表述出来.

  [生]第一步应根据函数的图象,确定这个函数是正比例函数或是一次函数;

  第二步设函数的表达式;

  第三步根据表达式列等式,若是正比例函数,则找一个点的坐标即可;若是一次函数,则需要找两个点的坐标,把这些点的坐标分别代入所设的解析式中,组成关于k,b的一个或两个方程.

  第四步解出k,b值.

  第五步把k,b的值代回到表达式中即可.

  [师]由此可知,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需要几个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呢?

  [生]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需要一个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需要两个条件.

  三、阅读课文P167页例一,尝试分析解答下面例题

  [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长度y(厘米)是所挂物体的质量x(千克)的

  一次函数、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为1千克时,弹簧长15厘米;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为3千克时,弹簧长16厘米.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并求出所挂物体的质量为4千克时弹簧的长度.

  [师]请大家先分析一下,这个例题和我们上面讨论的问题有何区别.

  [生]没有画图象.

  [师]在没有图象的情况下,怎样确定是正比例函数还是一次函数呢?

  [生]因为题中已告诉是一次函数.

  [师]对.这位同学非常仔细,大家应该向这位同学学习,对所给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然后再有目标地去解决,下面请大家仿照上面的解题步骤来完成本题.

  [生]解:设y=kx+b,根据题意,得

  15=k+b, ①

  16=3k+b. ②

  由①得b=15-k

  由②得b=16-3k

  ∴15-k=16-3k

  即k=0.5

  把k=0.5代入①,得k=14.5

  所以在弹性限度内.

  y=0.5x+14.5

  当x=4时

  y=0.5×4+14.5=16.5(厘米)

  即物体的质量为4千克时,弹簧长度为16.5厘米.

  [师]大家思考一下,在上面的两个题中,有哪些步骤是相同的,你能否总结出求函数表达式的步骤.

  [生]它们的相同步骤是第二步到第四步.

  求函数表达式的步骤有:

  1.设函数表达式.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有关方程.

  3.解方程.

  4.把求出的k,b值代回到表达式中即可.

  四.课堂练习

  (一)随堂练习P168页

  (题目见教材)

  解:若一次函数y=2x+b的图象经过点A(-1,1),则b=3,该图象经过点B(1,-5)和点 C (- ,0)

  (题目见教材)

  解:分析直线l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由图象过(0,2),(3,0)两点可知:当x=0时,y=2;当x=3时,y=0。分别代入y=kx+b中列出两个方程,解法如上面例题。

  五.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根据已知条件,如何求函数的表达式.

  其步骤如下:

  1.设函数表达式;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有关k,b的方程;

  3.解方程,求k,b;

  4.把k,b代回表达式中,写出表达式.

  六、布置作业:P169页1、2

  数学教案-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函数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发展学生的认知体系.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的过程,掌握其应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数学抽象思维,体会本节课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

  2.难点:如何应用一次函数性质解决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问题.

  3.关键:从一次函数的图象出发,直观地呈现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的范围.

  教具准备

  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知识迁移

  问题提出:请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解不等式5x+6>3x+10;

  (2)当自变量x为何值时,函数y=2x-4的值大于0?

  学生活动观察屏幕,通过思考,得到(1)、(2)的答案,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在学生充分探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思路点拨在问题(1)中,不等式5x+6>3x+10可以转化为2x-4>0,解这个不等式得x>2;问题(2)就是解不等式2x-4>0,得出x>2时函数y=2x-4的值大于0,因此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从直线y=2x-4(如图)可以看出.当x>2时,这条直线上的点在x轴的上方,即这时y=2x-4>0.

  问题探索

  教师叙述:由上面两个问题的关系,能进一步得到“解不等式ax+b>0”与“求自变量x在什么范围内,一次函数y=ax+b的值大于0”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观察上述问题的图象,联系不等式、函数知识,解决问题.

  师生共识由于任何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转化为ax+b>0或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出:当一次函数值大(小)于0时,求自变量相应的取值范围.

  教学形式师生互动交流,生生互动.

  二、范例点击,领悟新知

  例2用画函数图象的方法解不等式5x+4<2x+10.

  教师活动激发思考.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讨论,运用两种思维方法解决例2问题.

  解法1:原不等式化为3x-6<0,画出直线y=3x-6(左图),可以看出,当x<2时,这条直线上的点在x轴的下方,即这时y=3x-6<0,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x<2.

  解法2:将原不等式的两边分别看作两个一次函数,画出直线y=5x+4与直线y=2x+10(右图),可以看出,它们交点的横坐标为2,当x<2时,对于同一个x,直线y=5x+4上的点在直线y=2x+10上相应点的下方,这时5x+4<2x+10,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x<2.

  评析两种解法都把解不等式转化为比较直线上点的位置的高低.

  三、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216练习.

  四、课堂,发展潜能

  用一次函数图象来解一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一次不等式未必简单,但是从函数角度看问题,能发现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能直观地看到怎样用图形来表示方程的解与不等式的解,这种用函数观点认识问题的方法,对于继续学习数学是重要的.

  五、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课本P129习题14.3第3,4,7,8,10题.

函数数学教案10

  教材分析

  在函数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在教会函数知识上下功夫,而且还应该追求解决问题的“常规方法”——基本函数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要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进行函数教学。 在函数的教学中,应突出“类比”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1 .注重“类比教学” 在函数教学中我们期望的是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方法的传授,达到对后续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让学生顺利地由 “ 学会 ” 到 “ 会学 ” ,真正实现 “ 教是为了不教 ” 的目的.

  2. 注重“数学结合”的教学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初中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而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它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两个方面,利用它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它兼有数的严谨与形的直观之长。

  ( 1 )让学生经历绘制函数图象的具体过程。

  ( 2 )切莫急于呈现画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

  ( 3 )注意让学生体会研究具体函数图象规律的方法。

  知识技能

  目标

  1、理解直线y=kx+b与y=kx之间的位置关系;

  2、会选择两个合适的点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3、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研究图象,经历知识的归纳、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推理的能力;

  2、通过一次函数的图象总结函数的性质,体验数形结合法的应用,培养推理及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画函数图象并借助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函数图象的简洁美;

  2、在探究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

  由一次函数的图像归纳得出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对性质的理解。


一个数除以小数数学教案 (菁选5篇)(扩展5)

——一个数除以小数说课稿5篇

一个数除以小数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一个数除以小数”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的重点知识之一。本节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二、学情分析

  1、 学生对整数除法的基础掌握的比较好,对于小数除以整数也掌握的比较好。

  2、 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潜力。

  3、 优秀学生与学习困难生对算理的理解在思维水*上有较大差异。但基本能过关。

  4、 还有一点就是这两个班一直是我带上来的,我在*时的教学中一直都很注意学法的指导,特别是转化这种学习方法在教学小数乘法的时候我就已经强调过了。

  三、教学方法

  由于小学生的学*是在原有的知识框架或原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以上各因素,这节课我主要是利用迁移,明确转化原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己找到解决新知识的方法。这里再补充一句,迁移包括知识的迁移和学习方法的迁移两种。

  四、学法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掌握把一种问题转化成另一种问题来思考的解题策略即我们所说的“转化” 的学习方法,通过学法的迁移以及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五、教学思路

  本课的关键是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前面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而要理解这一计算法则的算理是“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为了促进迁移,明确转化移位的原理,我准备设计如下环节:

  1、为了促进学法的迁移,我先让大家回忆一下,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让学生回忆出小数乘法是先把它看成整数乘法来计算的,也即是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的。学生回答后板书8.4÷1.4,(为了让节约计算时间,只掌握方法我将题目的数据改小了)老师可让学生比较这道除法算式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看能不能找到计算它的方法?

  反馈学生的讨论,明确转化原理,要学生说明是怎样想的,根据是什么?让学生在互相辩论中明确转化的原理。也由此达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目的。

  2、试做例题,掌握转化方法

  明确转化原理后,让学生试算例题。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抽象出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最后概括总结出移位的法则。具体做法如下:

  ①.学生试做例题4,并讲出小数点移位的方法和理由。

  ②.学生试做例5。同上说出小数点的处理方法,然后比较例4与例5的不同,注意强调位数不够用0补足。

  ③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三道题,找出计算规律,.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转化时移位的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在得出计算法则后,还要注意强调:

  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取决于除数的小数位数,而不由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确定。

  3、专项训练,强化“转化”技能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针对上述情况可作专项训练:

  ①.竖式移位练习。练习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要求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楚,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这种练习小数点移位形象具体,学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②.横式移位练习。练习在横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由于“划、移、点”只反映在头脑里,这就需要学生把转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

  六、 教学效果预测

  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和本课的设计出发预计应该基本上都可以掌握转化的方法,教学效果应该会比较理想。

一个数除以小数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的简析:“一个数除以小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本段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小数除以整数、以及商不变的性质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一个数除以小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处于重要地位,是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之一。教材共编排了两个例题。前一个例题例5主要解决计算的策略问题,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才能进行计算。后一个例题例6主要解决转化的具体操作问题,即根据商不变性质,如何把除数由小数转化成整数。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4个例题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这时学生就迫切的想知道如果除数是小数应该怎样计算呢?正是有了这个疑问,学生对这部分新知的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来看,已经具备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这一旧知识迁移转化为新知的能力。但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潜力。结合以上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学习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并不是计算方法,而是小数点的移位方法。

  (三)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研究使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能力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合作交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评价能力。

  情感目标: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计算的实际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由于学习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并不是计算方法,而是小数点的移位方法。所以本节教材的重点是: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而难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二、总体教学设想。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结合这一理念我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学习方式等方面有以下设想:

  首先是利用创设情境教学策略,创设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通过学生的讲与练一组直接口算出结果的除法题,理解转化的原理为新课的教学打下了基础。接着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学习新知,要求学生分组研究怎样将刚才口算时思考的转化过程用除法竖式表示出来,在小组研究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计算方法。最后利用精心设计练习教学策略,结合新课的教学设计3组练习。

  三、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前我没有设计复习铺垫和新旧知识对比,也没有使用教材中的主题图,而是利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教学策略创设一个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师:同学们,你们早饭都吃什么?如果一袋豆浆0.5元,1.5元能买几袋?怎样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板书:一个数除以小数)

  这样设计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同时使学生能够较好的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

  (二)探究新知

  1、理解转化原理

  教师出示:3.5÷0.74.8÷0.60.72÷0.9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明确: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它们看作整数再除。

  特别讲解0.72÷0.9,根据学生发言板书。让学生明确看成7.2÷9要比72÷90简便,这个环节通过学生的讲与练,理解转化的原理:当除数由小数变成整数时,除数扩大10倍、100倍……被除数也应扩大相同的倍数。另外把小数的除数变成整数时,被除数不一定都能变成整数。这就为新课的教学打下了基础,主要为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点移动方法这一难点作铺垫。

  结合这一环节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转化的思想是一种很重要得学习数学的方法。

  2、教学例5、例6。

  出示7.65÷0.85

  组织同学们分组研究把口算时思考的转化过程用除法竖式表示出来。教师收集几种不同的算式在实物投影下展示出来。学生的研究结果我预设有这样几种:

  ①直接列成整数除以整数;②列竖式后,商上点小数点;③正确。

  要求同学之间互相评价、质疑,分析算错的原因。然后让做对的学生讲解。

  最后教师边板书边引导学生归纳出计算方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时第一步应该做什么?(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变成整数。)怎样移动除数

  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呢?(也就是把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划去没有用的“0”和小数点,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两位。)最后怎样计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教师板书完毕,指名一人说一说计算方法,同学之间补充小数点移动时的注意事项。再同位互相说一说

  这样设计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更大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相互评价、纠错、讲解中理解和掌握新知,同时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正确评价他人和自我评价能力。在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计算方法时,突出怎样移动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这一难点,通过互相交流,突破这一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类推和概括能力。

  出示12.6÷0.28

  教师大胆放手,要求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书,并讲解。教师提问:这道题和上一道题有什么不同之处。强调明确: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两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两位,被除数的位数不够了要在末尾用“0”补足。然后同位互相说一说,再一次突出小数点移动方法这一难点。

  (三)巩固拓展

  利用精心设计练习教学策略,结合新课的教学我设计了3组练习。

  第一题,模仿练习,完成例6下面“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重点讲解第二小题0.544÷0.16,提醒学生注意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应该变为54.4。

  第二题,数学医院,“做一做”第2题。在做第1题时如果学生中有典型的错例时,可以直接组织学生纠错。

  第三题,选出与各组商相等的算式。

  A4.27÷0.7①427÷7②0.427÷7③42.7÷7

  B0.225÷0.15①225÷15②2.25÷15③22.5÷15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层层递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巩固新知,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始终利用知识的迁移指导学生学习,抓住新旧知识的生长点,遵循“尝试——探究——应用”的教学主线,使学生在独立思考、讨论交流、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问题中,亲身参与、体验知识的构建过程。使学生在探索中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也在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

一个数除以小数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一个数除以小数》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小数除法”中的内容。

  小数除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是在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小数除法教学的重点,也是今后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概括、尝试以及创新能力,提高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及事物之间互相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难点

  其中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但是由于五年级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有限,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下面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可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学法)

  由于本节课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根据商不变性质把它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很明显商不变性质就是新知识除数是小数除法与旧知识除数是整数除法的连结点。因此,教学新课之前首先要检查学生对商不变性质的掌握情况,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商不变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从而把新知转化为旧知,使新知旧知融为一体,便于学生把新知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根据以上分析,看出本节教材属递进教材,适合采用“尝试教学法”。在学生已经掌握除数是整数除法和充分复习商不变性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学习例5,二次尝试例6,最后达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目的。

  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线。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将枯燥的计算教学至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并用计算解决的全过程。注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利用旧知迁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尝试经历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过程,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思维得到碰撞,情感得到交流,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掌握学习”策略的理论,根据本课教材新旧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按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为落实素质教育,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促进知识的迁移

  数学学习的特点就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就象走台阶一样,有了一层的基础就可以不断向更高的一层迈进。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其关键之处就是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因此,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是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基础,所以课前的复习就变得非常必要。

  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的关键是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先利用20页上的填表,复习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的变化规律即商不变的`性质,为“转化”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做了铺垫,然后引疑,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探究饿冲动。

  (二) 感知身边数学

  创设情景:羊子巷小学的“书卷羊小”读书节活动,正如火如荼的开展,五(2)班的同学买来了一些彩色卡纸,准备制作读书卡。(课件出示:学校校园里挂满了学生们自己制作的漂亮的读书卡,接着出现对话:彩色卡纸批发每张只要0.85元,买彩色卡纸共用去7.65元)提出数学问题:一共买来多少张卡纸?

  (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熟悉饿生活背景或现实出发,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中结合学校的读书节活动,合理改编教材中的情景,既向学生进行了读书教育,同时又符合学生的校园活动实际,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备感熟悉和亲切,并产生要解决问题的热情和冲动,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

  (三)享受探究乐趣

  第一步:尝试学习,明确算理

  首先设问引路:这是一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想一想,能不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请大家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待学生完成后,师生共同讨论明确算理。这时学生可能会想出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把“7.65和0.85”都换成“分”作单位来进行计算。第二种方法是根据商不变性质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来进行计算,这里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目的是为了把除数0.85转化成整数,另外还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为什么被除数和除数要扩大相同的倍数,目的是为了不改变原题的商。在学生理解算理后,教师向学生讲解竖式的书写格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照样试一试把竖式补充完整,使学生不仅明白转化过程;又掌握了规范的竖式书写格式。最后完成“做一做”第一题。

  第二步:二次尝试,明理得法

  在学生尝试完成例4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成功的喜悦继续尝试学习例6。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尝试学习例6,在尝试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联系例5的方法,想一想该怎样计算?有什么问题?当学生发现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到相同的倍数时,“被除数的位数不够”这一问题时,让学生围绕着这个问题讨论解决方法。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忆:“过去学习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变化时,如果原来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办?”讨论交流完后,教师结合学生讲述板书竖式,着重说明划掉除数中的小数点,使除数变成整数,要注意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到了几位,被除数中的小数点也要相应地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少几位就补几个零。

  完成“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通过矫正错误,明确计算小数除法要注意的问题。

  第三步,积极引导,总结算法。

  在学生尝试完成例5、例6之后,引导学生对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小结。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探究新知时,先给学生提供思维方向,即能否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然后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联系旧知,适时点拨,不断尝试不同的数学活动,组织、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获取新知,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渗透于教学之中,放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使学生算法多样化中细细体会这一数学思想。

  (四)、体验成功的喜悦

  练习先易后难,注重反馈中的交流,展示与评价。学生在评价中品味成功的快乐,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更好地促进对本节课难点的理解和应用。

  (五)、分享你我收获

  在课堂临近尾声时,向学生提出,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由学生进行总结和互相补充。教师只做适当点拨,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四、教学设计反思

  1、贯彻一个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2、突出一个思想——转化的数学思想

  3、渗透一个意识——应用数学的意识

一个数除以小数说课稿4

  一、教材和教学目标

  《一个数除以小数》是小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除法的推导过程,能熟练地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计算。

  对一个数除以小数,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一是除数的小数位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例5);

  二是除数的小数位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不同(例6)。在这两个例题中,都要先教学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来使除数变为整数,再进行计算。

  当除数的小数位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时,只需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把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转化为整数,然后进行计算;而当除数的小数位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不相同时,则应以除数的小数位数为标准来确定被除数应该扩大多少倍(比如:除数是两位小数,那么被除数和除数只能扩大100倍,不管被除数有几位小数或者是整数)。对于这两种题型有一条规律,其依据都是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推导过程。

  (二)通过运用商不变的规律,引导学生初步知道事物是相互联系、变化的,从而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通过小组交流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法和学法

  教师要依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来安排教材,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来呈现教材内容,以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学的要领是:重视基础,做好过渡,掌握规律。教师要精讲,让学生充分参与数学活动,以促进他们进行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加强基础训练。小数是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在教学本单元时,应认真适时地抓好几个基本训练。如:看竖式口算二、三位减法;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熟记小数点移动的规律等等。要随着教学的进程采用不同形式进行训练,切实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性。

  (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教学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不同的例题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讨论的兴趣,教师应从整体出发,适当地增加题型的容量和密度,分多种情况让学生在实际演算中自主地探讨、归纳出规律性的计算方法。在学生的演算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理解当除数的小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不同时,应以除数的小数位数为标准的道理。

  (三)适时练习提高准确度。不管是在训练的方式上还是在训练的时间上,都要精心设计,以达到提高练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中以课堂练习最为重要。实践证明,抓好课堂练习,既是提高练习质量和效率的可靠保证,也是减少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措施。因此,教师在课堂中,一定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并及时反馈矫正。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1、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

  2、计算:108÷3656*28÷27

  (二)探究新知

  1、例5:奶奶编“*结”,编一个要用0、85米丝绳,这里有7、65米丝绳,可以编几个?

  提问:怎样才能转化为我们前面所学的整数除法?

  同桌讨论(引出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

  2、例6:12、6÷0、28

  提问:这道题和上面例题的方法相同吗?如不同该怎样扩大被除数和除数呢?

  同桌讨论:引出应以除数的小数位数为标准,这里被除数和除数应扩大100倍,才能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同时教师要适时点拨:被除数的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分小组演算、讨论和提炼方法

  A组:6、4÷0、857、6÷4、246、8÷1、2

  B组:16、1÷0、460、093÷0、3190÷0、06

  课堂学生演算时,教师巡视,进行引导、点拨,使学生逐步领悟本节知识的要点所在。

  (三)课堂练习:(略)

  (四)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进行计算?

  (五)作业:(略)

一个数除以小数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一单元第二小节教学内容之一,本节课教学P20—P21的例4、例5以及第21页的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五第1—4题。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一个数除以小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点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的不变性质”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节课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算理,掌握计算法则,渗透转化的数学方法来培养相互联系的辩证观点、教材把列表、转化等方法作为途径,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从而建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法则,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简单问题和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初步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提高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及事物之间互相联系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思路

  1、利用迁移,明确转化原理

  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的算理是“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先利用20页上的填表,复习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这一性质,为“转化”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做发了辅垫,然后引疑,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兴趣,产生探究的冲动。

  2、试做例题,掌握转化方法

  明确转化原理后,让学生试算例题。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抽象出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最后概括总结出移位的法则。具体做法如下:①学生试做例题4,并讲出例题小数点移位的方法。②学生试做例5。③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转化时移位的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在得出计算法则后,还要注意强调:

  ⑴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取决于除数的小数位数,而不由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确定。

  ⑵整数除法中,两个数相除的商不会大于被除数,而在小数除法中,当除数小于1时,商反而比被除数大。

  ⑶要注意小数除法里余数的数值问题。对这一问题可举例说明。如:57.4÷24,要使学生懂得余数是2.2,而不是22。

  3、专项训练,提高“转化”技能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针对上述情况可作专项训练:

  ①竖式移位练习。练习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要求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楚,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这种练习小数点移位形象具体,学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②横式移位学习。练习在横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由于“划、移、点”只反映在头脑里,这就需要学生把转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

  三、教学中体现的新理念

  教学中如何成功的体现: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的实际。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出现错误,特别是一些受思维定势影响的“规律性错误”,比如学生在处理商的小数点时受到小数加减法的影响。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是批评、简单否定还是鼓励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然后让学生发现错误,验证错误?当然应该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想法。学生对自己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否定。这样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分析或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自我否定,有利于学生促进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因此,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要使下列各小数变成整数,必须分别把它们扩大多少倍?小数点怎样移动?0.31.330.8750.009

  2、把下面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是多少?

  1.582130.63.95

  3、填写下表。

  被除数151501500

  除数5505

  商

  根据上表,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4、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空,并说明理由。

  (1)5628÷28=201;(2)56280÷280=();

  (3)562800÷()=201;(4)562.8÷2.8=()。

  (重点强调(4)的理由。(4)式与(1)式比较,被除数、除数都缩小了10倍,所以商不变,还是201,即562。8÷2。8=5628÷28=201)(该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的讲与练,理解其转化原理是:当除数由小数变成整数时,除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被除数也应扩大同样的倍数。)

  (二)探究算理归纳法则

  1、学习例4:做一条短裤要用布0.67米,56.28米布可以做多少条短裤?

  (1)学生审题列式:56.28÷0.67

  (2)揭示课题:

  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数除以小数”。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3)探究算理。

  ①思考: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现在除数是小数该怎样计算呢?(把除数转化成整数。怎样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呢?)

  ②学生试做:

  板演学生做的结果,并由学生讲解:

  解法1:把单位名称“米”转换成厘米来计算。

  56.28米÷0.67米=5628厘米÷67厘米=84(条)

  解法2: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再计算。5628÷67=84(条)

  答:可以截成84(条)。

  讲算理:(为什么把被除数、除数分别扩大100倍?)

  把除数0.67转化成整数67,扩大了100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要使商不变,被除数56.28也应扩大100倍是5628。

  小结:这道题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①改写单位名称;②利用商不变的性质。)

  (4)练习:完成做一做第1题91.2÷3.80.756÷0.18

  思考:你用哪种方法转化?为什么?

  同桌互相说说转化的方法及道理。独立计算后,订正。强调: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多少倍,由哪个数的小数位数决定?

  (由除数的小数位决定。因为我们只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就成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如:0.756÷0.18=75.6÷18。)

  (设计意图: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为自主概括法则作铺垫)

  2、学习例5:买0.75千克油用10.5元。每千克油的价格是多少元?

  学生列式:10.5÷0.75。

  ①要把除数0.75变成整数,怎样转化?(把除数0.75扩大100倍转化成75。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应扩大100倍。)

  ②被除数10.5扩大100倍是多少?(10.5扩大100倍是1050,小数部分位数不够在末尾被“0”。)

  3、比较例4与例5有什么不同?(被除数在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在末尾用“0”补足。)

  4、练习:课本P21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归纳小结。

  (设计意图:对被除数小数点移位后补“0”的方法,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学生试做后先不急于讲评,让他们对照教材中的两个例题启发学生观察、比较两道例题的不同点与计算时的注意点。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逐步抽象出移位的方法。让学生在充分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会收到水道渠成的效果。)

  (三)回顾总结

  思考: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应怎样计算?讨论得出(填空):除数是小当选的除法的计算法则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的小数点,使它变成();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移动()(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看书P19—20,划出重点词语


一个数除以小数数学教案 (菁选5篇)(扩展6)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教学设计3篇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第1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数量关系式。[PPT]

  红花朵数比黄花多1/3。

  ( )× 1/3 = ( ) ( )÷ 1/3 = ( )

  2、口答,只列式不计算。

  5是4的百分之几? 4是5的百分之几?

  甲数是50,乙数是40,甲数比乙数多多少?

  甲数比乙数多的是乙数的百分之几?

  甲数比乙数多的是甲数的百分之几?

  3、实际应用

  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二、教学例1[PPT出示]

  1、出示例1中的两个已知条件,要求学生各自画线段图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提出要求: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分别从差比和倍比的角度提出如“实际造林比计划多多少公顷”“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多少公顷”“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原计划造林面积相当于实际的.百分之几”等问题。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提出例1中的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2、引导思考: 这个问题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

  小结: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启发:根据上面的讨论,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学生列式计算后,进一步追问: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是怎样计算的?要求4公顷相当于16公顷的百分之几,又是怎样算的?综合算式应该怎样列?

  3、进一步引导:此前,曾有人提出“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计划的百分之几”,你会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列式计算后追问:这里得到的125%与刚才得到的25%这两个百分数有什么关系?

  联系学生的讨论明确:从125%中去掉与单位“1”相同的部分,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

  提出要求:根据上面的讨论,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还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后追问:“125%—100%”这个算式中,125%表示什么意思?100%呢?

  三、教学“试一试”[PPT出示]

  1、出示问题: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启发:根据例题中问题的答案猜一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学生作出猜想后,暂不作评价。

  提问:这个问题又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要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还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吗?

  2、学生列式计算后讨论:这个答案与你此前的猜想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比较:“试一试”与“例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共同点:都是相差数÷单位“1”的量,不同点:单位“1”不同,所以得到的百分数也就不同。

  揭示课题:百分数的应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板书]

  归纳方法:相差数÷单位“1”的量 [板书]

  四、指导完成“练一练”[PPT出示]

  a、“只列式不计算”

  学生完成后加以比较

  b、完成“练一练”1

  ①、要求学生自由读题。②、提问:你是怎样理解“20xx年在读研究生的人数比20xx年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的?学生讨论后,要求他们各自列式解答。③、根据学生在解答过程中的表现,相机提问:计算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新的问题?

  c、完成“练一练”2

  [PPT出示]“对比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加以比较。

  五、巩固练习

  a、完成“真真假假”[PPT]

  b、完成“找朋友”[PPT]

  c、完成“看图回答问题”[PPT]

  六、思维训练:

  [PPT]出示

  七、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时,通常可以怎样思考?计算过程中还要注意些什么?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6~2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的策略。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3.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个拍手的游戏。老师先拍,你们数一数老师拍了几下。

  (教师拍手6下,学生跟着老师拍手的节奏齐数)

  师:刚才你们数出老师拍手几下?(生:6下)现在请男同学比老师多拍4下,女同学判断男同学拍的是否正确。记住:拍手的时候要边拍边数。

  (男同学听老师口令一齐拍手,拍了10下)

  师:男同学拍手10下,对吗?(女同学:对!)为什么拍10下就对了?你们是怎样想的?先和身边的同学说一说,再把算式写在作业本上。

  (学生按教师的要求活动,教师到学生中间倾听、询问并指导)

  师:谁愿意向大家汇报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算的?

  (教师先请几名学生口述思考过程和算式,然后集体共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正确的算式)

  师:男同学真能干!能按老师提出的要求正确拍手。我们女同学有没有胆量和男同学比试一下?(女同学:有!)老师一开始拍手几下,还记得吗?(生:6下)请女同学比老师少拍3下。先想一想,女同学要拍几下?等会儿,女同学拍手,男同学做裁判。

  (女同学听老师口令一齐拍手,拍了3下)

  师(故作惊讶):你们怎么才拍了3下?请男同学判断一下,女同学拍的对吗?(男同学:对的!)那么,你们是怎样计算的?能列出算式吗?(生:能!)自己在作业纸上把算式写出来。

  (学生独立写算式,教师请一位学生板演)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位同学是这样列式计算的,你们同意吗?(学生判断)大家都认为是对的,你们又是怎样想的呢?(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教师指名学生汇报思考过程,师生共同评价后,再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有没有错误,如果有错误,教师再个别指导)

  师:我们班男同学和女同学的表现都很棒!在刚才的拍手游戏中,我们又学到了新的知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

  [教师边总结边板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

  【说明:在拍手游戏中学习新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思”。拍手游戏简单易行,既便于操作,又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更重要的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基本练习

  师:同学们,按照刚才的游戏规则,我们再来做个拍手游戏,好吗?(生:好!)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跟老师合作做拍手游戏。这一次,我们要互相提出要求,其他同学评判我俩的表现怎样。

  (教师请一位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一起做拍手游戏,教师先提要求学生拍手,再让学生提要求教师拍手)

  师:还有谁愿意和老师结伴做拍手游戏?(学生小手如林)好!既然同学们都愿意和我做拍手游戏,那我就满足大家的要求。前面都是我先拍手,你们根据我拍手的次数按我的要求再拍手,现在请你们先拍手,再提出要求让我来拍,考考我表现如何,好吗?(好的!)那你们可以先商量拍几下。

  (学生商量后并齐拍手12下,然后又通过商量,决定让老师比他们少拍4下,教师故意拍了16下)

  师:我拍了16下,对吗?(教师话音未落,学生们纷纷说道:“老师,你听错了,你要比我们少拍4下,不是比我们多拍4下。”……)你们教教我,应该拍几下?

  (学生个个积极帮忙,告诉老师应该拍8下)

  师:看来,老师还比不过你们,老师就不和你们比了。你们可以同桌两个同学合作,按前面的游戏规则做拍手游戏。

  (学生互相结伴做游戏,教师参与并巡视,以便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情况)

  【说明:基本练习环节,教师依然借助拍手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复习新知、运用新知。学生完全意识不到自己在上课,自己是在学习。正如一位著名教育家所言:“最好的教育是受教育者意识不到自己在接受教育。”那么,最好的教学就是使学生意识不到自己是在学习。课堂上,教师先和学生共同做游戏,目的是给同桌学生做游戏起到示范作用。另外,在游戏中,教师有意出错,意在培养学生审题和判断的能力。】

  三、拓宽练习

  (一)先补充题目中 缺少的问题和条件,再列式解答

  1.小白兔拔了25个萝卜,小灰兔比小白兔多拔7个,______________?

  2.王帅和阮妹帮助张爷爷浇花,王帅浇了36盆花,____________。阮妹浇了多少盆花?

  (第2题要求学生填出不同的条件)

  (二)结合身边熟悉的事例,自己独立编出两道“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的题目,然后前后两人交换解答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分别装有红、黄、绿三种不同颜色铅笔的三个纸盒。(三个纸盒的侧面分别贴着一个穿着和盒内铅笔颜色相对应衣服的卡通娃娃,装有红色铅笔的盒子上写着:我有20枝红铅笔;装有黄色铅笔的盒子上写着:我比红铅笔多15枝;装有绿色铅笔的盒子上写着:我比红铅笔少9枝)

  师:这3个盒子里分别装着红、黄、绿三种颜色的铅笔,大家先读一读每个铅笔盒上告诉我们的条件,再根据条件想一想、猜一猜,看看自己能解决哪些问题。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第1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数量关系式。[PPT]

  红花朵数比黄花多1/3。

  ( )× 1/3 = ( ) ( )÷ 1/3 = ( )

  2、口答,只列式不计算。

  5是4的百分之几? 4是5的百分之几?

  甲数是50,乙数是40,甲数比乙数多多少?

  甲数比乙数多的是乙数的百分之几?

  甲数比乙数多的是甲数的百分之几?

  3、实际应用

  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二、教学例1[PPT出示]

  1、出示例1中的两个已知条件,要求学生各自画线段图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提出要求: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分别从差比和倍比的角度提出如“实际造林比计划多多少公顷”“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多少公顷”“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原计划造林面积相当于实际的百分之几”等问题。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提出例1中的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2、引导思考: 这个问题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

  小结: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启发:根据上面的讨论,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学生列式计算后,进一步追问: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是怎样计算的?要求4公顷相当于16公顷的百分之几,又是怎样算的?综合算式应该怎样列?

  3、进一步引导:此前,曾有人提出“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计划的百分之几”,你会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列式计算后追问:这里得到的125%与刚才得到的25%这两个百分数有什么关系?

  联系学生的讨论明确:从125%中去掉与单位“1”相同的部分,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

  提出要求:根据上面的讨论,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还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后追问:“125%—100%”这个算式中,125%表示什么意思?100%呢?

  三、教学“试一试”[PPT出示]

  1、出示问题: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启发:根据例题中问题的答案猜一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学生作出猜想后,暂不作评价。

  提问:这个问题又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要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还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吗?

  2、学生列式计算后讨论:这个答案与你此前的猜想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比较:“试一试”与“例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共同点:都是相差数÷单位“1”的量,不同点:单位“1”不同,所以得到的百分数也就不同。

  揭示课题:百分数的应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板书]

  归纳方法:相差数÷单位“1”的量 [板书]

  四、指导完成“练一练”[PPT出示]

  a、“只列式不计算”

  学生完成后加以比较

  b、完成“练一练”1

  ①、要求学生自由读题。②、提问:你是怎样理解“20xx年在读研究生的人数比20xx年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的?学生讨论后,要求他们各自列式解答。③、根据学生在解答过程中的表现,相机提问:计算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新的问题?

  c、完成“练一练”2

  [PPT出示]“对比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加以比较。

  五、巩固练习

  a、完成“真真假假”[PPT]

  b、完成“找朋友”[PPT]

  c、完成“看图回答问题”[PPT]

  六、思维训练:

  [PPT]出示

  七、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时,通常可以怎样思考?计算过程中还要注意些什么?


一个数除以小数数学教案 (菁选5篇)(扩展7)

——《有一个苹果》数学教案3篇

《有一个苹果》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在看看记记、添添去去、贴贴说说中感知10以内的数量。

  学习简单的统计计数方法。

  在数学游戏和竞赛中体验同伴合作、成功的快乐。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首先有一个苹果》

  2.记录卡、圆点、谜宫、图片、添添去去操作卡每队一份。

  3.统计表、笔、奖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这里有红、黄、蓝、绿四个队来举行一次智力大比拼竞赛活动,现在请每队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喊出你们的口号!

  (二)看一看、记一记。

  教师:现在我们开始第一项比赛:看一看、记一记。请听规则:等会我们要看一幅图,你们要很快地记住上面的东西,记得越多越好。(看图)这张是记录卡,在你刚才看到的东西的下面贴上圆点,一组上一张,我们合作完成。贴对一个加一颗星,贴错一个要扣一颗星哦。(幼儿操作)现在我们来看看每组的操作卡,看看你们组上可以得到几分?(集体验证对错,奖励五角星。)

  (三)添一添、去一去。

  教师:刚才这些东西还藏到了卡片里,他们和数字玩起了游戏呢。看一看这张图片,要想让**和数字变成一样多,可以怎么用什么办法呢?这也是我们第二轮的比赛。请听游戏规则,每组上都有10张卡片,把每张卡片上的物品都要和数字一样多,每个队员都要动手操作,做完一张再拿一张,直到把10张卡片都完成。计分是这样的,做对一张加一星。(幼儿操作)现在我们来看看*队的卡片吧,请小队员向大家介绍一下。他们做对了几题,可以得几星呀?(还有三队可以请其她老师帮忙计分。)

  (四)读一读、说一说。

  教师:这十张卡片还做成了一本书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个故事吧。(看PPT:首先有一个苹果。)你们发现这本书里藏着什么数字秘密呢?(数字越来越大。)

  (五)绕一绕,贴一贴。

  教师:老师用这些图做成一个谜宫,现在我们要进行的是最后一项比赛:谜宫大赛。(出示谜宫)你们看,这个谜宫应该怎么走?谜宫上少了几张图片呢,等会就请小朋友一边走谜宫,一边观察一下缺了哪张图片,从篮子里找出来贴上去。贴对一张得一星,想一想怎么样合作才会又快又对呢?(幼儿操作)请一名小队员来介绍一下你们的谜宫,贴上了哪些图片,我们大家来看看他们贴对了吗?应该得几星?

  (六)统计得分,颁奖。

  教师:现在我们来看看每队最后的得分情况吧,一起来数一数。*队获得了冠军,我们为他们颁发“智慧星”奖。

  教师:猜猜猎人扔出蜂窝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最后苹果又是谁吃到了呢?我们*室后再把这本书看完。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阅读图书《首先有一个苹果》结尾。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结构合理,幼儿兴趣,培养了幼儿手、口一致的数数,并复习数字1—10。幼儿非常积极的上前做题。但有一点,就是有个别幼儿还不会点数的,要加强数数的能力了。


一个数除以小数数学教案 (菁选5篇)(扩展8)

——一个数除以小数教学设计3篇

一个数除以小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并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掌握将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推导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和算理。

  教学难点:掌握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时,如果位数不够,要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的方法。

  教学工具: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1. 复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5.04÷6= 50.4÷60=

  (1)竖式计算5.04÷6=

  (2)不计算说出50.4÷60的商。(根据被除数和除数变化相同,商不变)

  2.新课引入

  奶奶编“*结”,编一个要用0.85米丝绳,7.65米丝绳,可以编几个“*结”?

  (1) 列式。

  (2) 与前面两题比较有何不同。(板书:一个数除以小数)

  (3) 能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算吗?为什么?

  (4) 怎样列竖式?

  小结:一个数除以小数,根据“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相同,商不变”,可通过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

  3. 基本练习一

  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62.4÷2.6= 0.544÷0.16= 12.6÷0.28=

  (1)说一说,怎样以上各式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2)竖式计算,学生1号本上演算,三位学生板演。

  (3)集体评讲。注意第三题,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么办?(用“0”补足)

  基本练习二

  1.8÷0.24= 21÷1.4=

  小结:当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不够足时,用“0”补足。

  4. 基本练习三

  独立完成书22页“做一做”的第2题,先判断对错,说明错在哪里并且改正。

  5.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说一说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6.作业布置。

一个数除以小数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

  P28例4,练习六第1~5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2、使学生经历将一个数除以小数转化为一个数除以整数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的工具。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三、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2、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

  四、教学准备:

  数学书的情景图、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小数除以整数及商不变性质

  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被除数小数位数不够除法

  小数除法的验算及巩固练习

  小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课件板演:4.08÷8

  3、计算下面各题。

  4.5÷18=48.126÷13=

  4、口答:按要求扩大下面各数,说一说小数点应该怎样移动?

  扩大10倍: 0.5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扩大100倍: 0.36 (小数点向右移动二位)

  扩大1000倍:2.375 (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5、填写下表。(课件)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举例)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学例4。

  (1)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4的情景图,

  想:图上有哪些信息?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解决问题吗?

  (2)列出算式:7.65÷0.85

  (3)思考:这里的除法和前面学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前面学的是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现在是小数除以小数)

  2、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课题——小数除以小数。

  3、引导学生用二种方法解答。(想:a、除数是小数,应该怎样计算呢?能不能将它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怎样转化?b、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小数点应该怎么办?)

  第一种算法:把题中以米为单位的名数统一改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名数后再进行计算。

  第二种算法:

  (1)除数扩大100倍得85;

  (2)被除数也扩大100倍得765;

  (3)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1.先说出下面各题中除数和被除数需要同时扩大多少倍,应该怎样移动竖式中的小数点,然后再计算。(用展示台演示)

  9.12÷3.8= 0.756÷0.18=

  2、我能填出正确结果

  18.8÷0.8=( )÷83.64÷2.6=()÷26

  0.72÷1.6=()÷16 0.42÷0.35=( )÷35

  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先去掉( 除数 )的小数点,看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的小数点就向( 右 )移动几位,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计算法则计算。

  四、布置课后练习:

  1、练习六 第1~5题。

  2、《家庭作业》 第3课时。

一个数除以小数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并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掌握将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推导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和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时,如果位数不够,要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的方法。

  教学工具: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1、复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5.04÷6= 50.4÷60=

  (1)竖式计算5.04÷6=

  (2)不计算说出50.4÷60的商。(根据被除数和除数变化相同,商不变)

  2、新课引入

  奶奶编“*结”,编一个要用0.85米丝绳,7.65米丝绳,可以编几个“*结”?

  (1) 列式。

  (2) 与前面两题比较有何不同。(板书:一个数除以小数)

  (3) 能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算吗?为什么?

  (4) 怎样列竖式?

  小结:一个数除以小数,根据“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相同,商不变”,可通过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

  3、基本练习一

  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62.4÷2.6= 0.544÷0.16= 12.6÷0.28=

  (1)说一说,怎样以上各式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2)竖式计算,学生1号本上演算,三位学生板演。

  (3)集体评讲。注意第三题,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么办?(用“0”补足)

  基本练习二

  1.8÷0.24= 21÷1.4=

  小结:当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不够足时,用“0”补足。

  4、基本练习三

  独立完成书22页“做一做”的第2题,先判断对错,说明错在哪里并且改正。

  5、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说一说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6、作业布置。


一个数除以小数数学教案 (菁选5篇)(扩展9)

——二年级数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教案3篇

二年级数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教案1

  教学内容:课本第33页例题,第34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33朵红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比......多”、“比......少”或“比......大”、“比......小”说一句话。说说谁多谁少?

  二、新授

  1.情境引入:

  同学们摆花片,做游戏,小英(中间的女孩)摆了11个红花片,小华(左边的男孩)想比红红多摆3个,你觉得小华要摆多少个花片?

  (1)请学生动手摆一摆,排一排。

  (2)提问:你觉得小华应该摆多少个红花片?你是怎样摆的?如果用算式,应怎样表示?(板书:11+3=14(个))

  (3)根据算式,说说为什么要用加法来算呢?

  说说算式中11、3、14所表示的意思。

  :要求出小华应摆几个红花片,只要把与小英摆的同样多的朵数加上比小英多摆的3个,就可以求出小华摆的个数,所以当遇到要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时要用加法计算。

  (4)拍手游戏,巩固:

  ①老师拍2下手,学生拍的次数比老师多3下,学生拍多少下?

  ②老师拍6下手,学生拍的次数比老师多2下,学生拍多少下?

  集体练习,每次过后,请学生口头列出相应的算式。

  同座自由练习。

  2.出示例题:*也和他们一起玩摆花片的游戏,*想摆的花片比小英摆的少3个。

  (1)提问:你觉得*应该摆多少个红花片,为什么?分小组讨论,可以用摆学具的方法,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

  (2)汇报小组活动的情况:

  提问:可以怎样用算式表示?[板书:11-3=8(个)]

  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要求*要摆多少个,只要从小英摆的红花片中去掉比*多的部分,就是*摆的个数,也就是求比11少3的是几,用减法算。

  3.:刚才我们帮助小华和*算出了他们各摆了多少个红花片。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这两道题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

  4.拍手游戏,巩固:

  (1)老师拍5下手,学生拍的次数比老师少2下,学生拍多少下?

  (2)老师拍9下手,学生拍的次数比老师少6下,学生拍多少下?

  集体练习,每次过后,请学生口头列出相应的算式。

  同座自由练习。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看图,完整地口述图意。

  提问:谁走的多?你是怎样知道的?

  (2)学生独立解答,并说说解决的方法以及解题思路。

  (3)提醒,在解决完这个问题之后,一般要在得数的后面写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2.完成想想做做第2、3题。

  学生看题后,口述题意。

  学生列式解答后说说解题思路。

  四、课堂

  今天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关于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弄清谁多谁少,再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解答。

  五、作业

  想想做做第4题。(竖式计算)

  教学后记:

二年级数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教案2

  教学内容:课本第33页例题,第34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33朵红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比......多”、“比......少”或“比......大”、“比......小”说一句话。说说谁多谁少?

  二、新授

  1.情境引入:

  同学们摆花片,做游戏,小英(中间的女孩)摆了11个红花片,小华(左边的男孩)想比红红多摆3个,你觉得小华要摆多少个花片?

  (1)请学生动手摆一摆,排一排。

  (2)提问:你觉得小华应该摆多少个红花片?你是怎样摆的?如果用算式,应怎样表示?(板书:11+3=14(个))

  (3)根据算式,说说为什么要用加法来算呢?

  说说算式中11、3、14所表示的意思。

  :要求出小华应摆几个红花片,只要把与小英摆的同样多的朵数加上比小英多摆的3个,就可以求出小华摆的个数,所以当遇到要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时要用加法计算。

  (4)拍手游戏,巩固:

  ①老师拍2下手,学生拍的次数比老师多3下,学生拍多少下?

  ②老师拍6下手,学生拍的次数比老师多2下,学生拍多少下?

  集体练习,每次过后,请学生口头列出相应的算式。

  同座自由练习。

  2.出示例题:*也和他们一起玩摆花片的游戏,*想摆的花片比小英摆的少3个。

  (1)提问:你觉得*应该摆多少个红花片,为什么?分小组讨论,可以用摆学具的方法,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

  (2)汇报小组活动的情况:

  提问:可以怎样用算式表示?[板书:11-3=8(个)]

  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要求*要摆多少个,只要从小英摆的红花片中去掉比*多的部分,就是*摆的个数,也就是求比11少3的是几,用减法算。

  3.:刚才我们帮助小华和*算出了他们各摆了多少个红花片。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这两道题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

  4.拍手游戏,巩固:

  (1)老师拍5下手,学生拍的次数比老师少2下,学生拍多少下?

  (2)老师拍9下手,学生拍的次数比老师少6下,学生拍多少下?

  集体练习,每次过后,请学生口头列出相应的`算式。

  同座自由练习。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看图,完整地口述图意。

  提问:谁走的多?你是怎样知道的?

  (2)学生独立解答,并说说解决的方法以及解题思路。

  (3)提醒,在解决完这个问题之后,一般要在得数的后面写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2.完成想想做做第2、3题。

  学生看题后,口述题意。

  学生列式解答后说说解题思路。

  四、课堂

  今天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关于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弄清谁多谁少,再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解答。

  五、作业

  想想做做第4题。(竖式计算)

  教学后记:

二年级数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教案3

  课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23例4(1)及练习四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通过经历对统计图的观察、分析、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过程和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讨论结合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唱儿歌《左手与右手》。我们说一说左手与右手的指头个数怎样?

  引出:同样多。

  (2)投影出示题图。

  ①比○多几个?

  ②怎样列式。

  二、新课教学

  (1)出示例4(1)指名读题。

  (2)分析、理解题意,并列式解答。

  ①这道题告诉我们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

  ②第二个条件是什么?

  ③从这个条件你可以看出什么和什么比?

  ④以一班为标准,哪班多哪班少?

  ⑤那么二班的红旗数就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⑥跟一班同样多的有几面?比一班多的有几面?

  ⑦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

  ⑧求二班的红旗有几面,只要把这两部分怎么样?算式怎样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下面两句话,说出什么和什么比,什么多?把多的分成哪两部分?

  ①苹果比梨多3个。

  ②白兔比黑兔多2只。

  (2)完成教材练习四第1题。

  (3)听录音,口答。

  ①小猴子有41只,大猴子比小猴子多3只,大猴子有几只?

  ②梅花鹿身高1米,长颈鹿比梅花鹿身高3米,长颈鹿身高多少米?

  ③小熊猫重10千克,大熊猫比小熊猫重20千克,大熊猫重多少千克?

  四、总结

  这节课人匀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关键要抓住谁和谁比,谁多诳语少,把多的分成两部分,求多的就把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

  一班:12面

  二班:比一班多的3面

  12+3=15(面)

  答:二班得了15面。

  课后反思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是低年级简单应用题教学中的难点,是在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较大数是由和较小数相同的部分,和比较小数多的部分合起来的。要求较大的数就把两个部分加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精心指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说理,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


一个数除以小数数学教案 (菁选5篇)(扩展10)

——五年级上册一个数除以小数说课稿3篇

五年级上册一个数除以小数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一单元第二小节教学内容之一,本节课教学P20—P21的例4、例5以及第21页的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五第1-4题。

  数除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是在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不变性质”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小数除法教学的重点,也是今后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学好本节课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算理,掌握计算法则,渗透转化的数学方法来培养相互联系的辩证观点,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从而建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法则,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简单问题和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初步基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概括、尝试以及创新能力,提高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及事物之间互相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其中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但是由于五年级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有限,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教学新课之前首先要检查学生对商不变性质的掌握情况,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商不变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从而把新知转化为旧知,使新知旧知融为一体。本节教材适合采用“尝试教学法”。在学生已经掌握除数是整数除法和充分复习商不变性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学习例4,二次尝试例5,最后达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目的。

  学法: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线。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放手让学生利用旧知迁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通过尝试经历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要使下列各小数变成整数,必须分别把它们扩大多少倍?小数点怎样移动?

  0.330.230.120.78

  2、把下面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是多少?

  1.582130.63.95

  3、填写下表。

  被除数252502500

  除数550500

  商

  根据上表,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二)探究算理归纳法则

  1、例5:奶奶编"*结",编一个要用0.85米丝绳,这里有7.65米丝绳,可以编几个

  列式0.58÷7.65

  提问:怎样才能转化为我们前面所学的整数除法

  同桌讨论(引出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

  然后按什么除法去算?

  2、例6:12.6÷0.28

  提问:这道题和上面例题的方法相同吗如不同该怎样扩大被除数和除数呢

  同桌讨论:引出应以除数的小数位数为标准,这里被除数和除数应扩大100倍,才能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同时教师要适时点拨:被除数的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分小组演算,讨论和提炼方法

  A组:*÷0.857.6÷4.246.8÷1.2

  B组:16.1÷0.460.093÷0.3190÷0.06

  课堂学生演算时,教师巡视,进行引导,点拨,使学生逐步领悟本节知识的要点所在.

  思考:你用哪种方法转化?为什么?

  同桌互相说说转化的方法及道理。独立计算后,订正。强调: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多少倍,由哪个数的小数位数决定?

  4、比较例4与例5有什么不同?(被除数在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在末尾用“0”补足。)

  (三)、练习:课本P21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归纳小结。

  对被除数小数点移位后补“0”的方法,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学生试做后先不急于讲评,让他们对照教材中的两个例题启发学生观察、比较两道例题的不同点与计算时的注意点。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逐步抽象出移位的方法。让学生在充分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会收到水道渠成的效果。)

  (四)回顾总结

  思考: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应怎样计算?讨论得出(填空):除数是小当选的除法的计算法则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的小数点,使它变成();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移动()(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看书P19-20,划出重点词语。

  板书例5:奶奶编"*结",编一个要用0.85米丝绳,这里有7.65米丝绳,可以编几个

  列式7.65÷0.58=9个

  答:可以做9个。

  例6:12.6÷0.28

  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100倍,

五年级上册一个数除以小数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一单元第二小节教学内容之一,本节课教学P20—P21的例4、例5以及第21页的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五第1-4题。

  数除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是在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不变性质”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小数除法教学的重点,也是今后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学好本节课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算理,掌握计算法则,渗透转化的数学方法来培养相互联系的辩证观点,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从而建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法则,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简单问题和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初步基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概括、尝试以及创新能力,提高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及事物之间互相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其中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但是由于五年级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有限,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教学新课之前首先要检查学生对商不变性质的掌握情况,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商不变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从而把新知转化为旧知,使新知旧知融为一体。本节教材适合采用“尝试教学法”。在学生已经掌握除数是整数除法和充分复习商不变性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学习例4,二次尝试例5,最后达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目的。

  学法: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线。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放手让学生利用旧知迁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通过尝试经历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要使下列各小数变成整数,必须分别把它们扩大多少倍?小数点怎样移动?

  0.330.230.120.78

  2、把下面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是多少?

  1.582130.63.95

  3、填写下表。

  被除数252502500

  除数550500

  商

  根据上表,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二)探究算理归纳法则

  1、例5:奶奶编"*结",编一个要用0.85米丝绳,这里有7.65米丝绳,可以编几个

  列式0.58÷7.65

  提问:怎样才能转化为我们前面所学的整数除法

  同桌讨论(引出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

  然后按什么除法去算?

  2、例6:12.6÷0.28

  提问:这道题和上面例题的方法相同吗如不同该怎样扩大被除数和除数呢

  同桌讨论:引出应以除数的小数位数为标准,这里被除数和除数应扩大100倍,才能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同时教师要适时点拨:被除数的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分小组演算,讨论和提炼方法

  A组:*÷0.857.6÷4.246.8÷1.2

  B组:16.1÷0.460.093÷0.3190÷0.06

  课堂学生演算时,教师巡视,进行引导,点拨,使学生逐步领悟本节知识的要点所在.

  思考:你用哪种方法转化?为什么?

  同桌互相说说转化的方法及道理。独立计算后,订正。强调: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多少倍,由哪个数的小数位数决定?

  4、比较例4与例5有什么不同?(被除数在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在末尾用“0”补足。)

  (三)、练习:课本P21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归纳小结。

  对被除数小数点移位后补“0”的方法,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学生试做后先不急于讲评,让他们对照教材中的两个例题启发学生观察、比较两道例题的不同点与计算时的注意点。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逐步抽象出移位的方法。让学生在充分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会收到水道渠成的效果。)

  (四)回顾总结

  思考: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应怎样计算?讨论得出(填空):除数是小当选的除法的计算法则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的小数点,使它变成();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移动()(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看书P19-20,划出重点词语。

  板书例5:奶奶编"*结",编一个要用0.85米丝绳,这里有7.65米丝绳,可以编几个

  列式7.65÷0.58=9个

  答:可以做9个。

  例6:12.6÷0.28

  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100倍,

五年级上册一个数除以小数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一个数除以小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个内容。小数除法是继整数除法、分数除法之后数的除法的又一次扩展,分为一个数除以整数和一个数除以小数两种情况。“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又是难点,它在计算教学中处于关键地位。它是综合性最强的计算,包含了商不变的性质、小数的基本性质、试商的方法,还有商中间有零的除法、商末尾有零的除法,为以后的小数四则运算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出问题,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教材在编排时重点突出运用商不变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将新知转化为旧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

  二、说学情。

  小数除法是小学数与代数当中的一个重难点。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抽象思维,但是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这一内容学习比较困难。但是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数的运算方法,特别是这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运算,对除法的运算法则和小数点的移动规则已基本掌握,对商不变的性质也有所了解。这些都为小数除法奠定了基础。而且在前几个课时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将更有利于一个数除以小数的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2、经历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推导过程,能正确运用竖式进行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转化和归纳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但是由于五年级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有限,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法。利用猴子分桃子的故事,不但激发了学习兴趣法,而且为新知做了很好的铺垫,复习了商不变的性质。

  (2)观察发现法。学生通过观察算式发现其与新知识的不同之处,进而因出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3)合作探究法。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利用迁移,明确转化原理来解决问题,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的算理是“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4)练习巩固法。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六、说学法。

  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可以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

  (1)观察分析:让学生要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探究归纳:让学生通过探究归纳出如何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明确应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以及商不变的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练习巩固:让学生知道数学重在运用,从而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差距。

  七、说教学过程。

  我将这节课的教学分为六个环节

  1、导入。

  这节课我采用猴子分桃子的故事导入,利用猴子分桃子的故事,不但激发了学习兴趣法,而且为新知做了很好的铺垫,复习了商不变的性质。

  2、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我将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图(编*结),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抛出问题“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你可以得到哪些数学信息?”,“你从这些数学信息当中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提出“总共可以做多少个*结?”,要求学生解决这个问题。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或现实出发,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置这个情景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备感熟悉和亲切,并产生要解决问题的热情和冲动,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

  3、合作探讨,发现算理,归纳方法。

  当学生列出“7.65÷0.85”这个算式时,学生发现这个式子是新知识,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是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将设问引导学生把这个新知转换成旧知,并让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利用换单位将除数转化成整数来算。

  (2)根据商不变性质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来进行计算。之前的复习导入为这里的学习埋下伏笔,学生很容易联想到这个方法,所以在学生自主发现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目的是为了把除数0.85转化成整数,另外还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为什么被除数和除数要扩大相同的倍数,目的是为了不改变原题的商。在学生理解算理后,我将向学生讲解竖式的书写格式并且引导学生照样试一试把竖式补充完整,使学生不仅明白转化过程;又掌握了规范的竖式书写格式。最后,让学生总结归纳算理及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避免了灌输式的教学,在探究新知时,先给学生提供思维方向,即能否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然后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联系旧知,适时点拨,不断尝试不同的数学活动,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渗透于教学之中,放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使学生算法多样化中细细体会这一数学思想,从而总结归纳出计算方法:一看、二移、三算。

  4、巩固练习。

  例题讲解之后,我将安排学生做练习题,并及时纠正。以此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让学生巩固强化算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5、达标测评。

  由基础训练和拓展应用两部分组成,全体学生必须完成基础训练部分,优生完成拓展应用。

  当堂测评。

  6、结课。

  在将要结束课时我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由学生进行总结和互相补充,教师只做适当点拨。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接着问学生你还有疑问吗?通过学生的回答全面的了解了学情。

  八、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设计应该是简洁明了、整洁美观,突出重难点,能够对学生理解知识有一点的强化作用。因此,我设计的板书为在黑板中央出示课题,下方出示“7.65÷0.85”这个算式,在这个算式的下面为计算这个算式的竖式。

  九、说教学得失。

  一堂好的课不在于设计的多么新颖另类,而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让学生在快乐中能够掌握知识。我设计的这堂课虽然不够新颖,但是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新观念。

  通过教学我认为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都能正确的掌握除数是小数计算方法。

  2、做到了迁移、类比的数学学习方法,让学生能更好地进行学习新知。

  有以下两方面没有做好:

  1、在教学时对学生现有知识掌握度估计过高,导致课堂松懈。

  2、应该注意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辅助学生学习,使所有学生学有所获。

  3、时间把握不够好,后面有些紧张。

推荐访问:除以 小数 个数 一个数除以小数数学教案 菁选五篇 一个数除以小数数学教案1 一个数除以一个小数教案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