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一、能源的分类 (1)可再生能源(举例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2)非可再生能源(举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菁选3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一、能源的分类
(1)可再生能源(举例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2)非可再生能源(举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二、资源开发条件
1、资源状况——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1)储量丰富
(2)分布范围广,40%的土地下都有煤田分布
(3)煤种齐全,十大煤种都有分布
(4)煤质优良,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
(5)开采条件好,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
2、市场——广阔
(1)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发展使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2)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3、交通条件——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北中南三条运煤铁路分别是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
三、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煤炭开采量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1、存在的"问题——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2、采取的措施——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建设,构建煤电铝、煤铁钢、煤焦化三条产业链
3、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1)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
(2)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
(3)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2
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1、河流概况: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发源阿巴拉契亚山西坡,在肯塔基市注入俄亥俄河。
2、开发注意:
(1)山地: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
(2)河谷*原: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3)河流: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3、自然背景:
(1)地形:多山,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
(2)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降水相对较少;
(3)水文: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河流落差大,水量不稳定;
(4)矿产:煤铁铜等丰富。
二、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1、18世纪下半叶: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
2、19世纪后期:人口激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3、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三、流域的综合开发
1、开发的核心:河流的梯级开发——修建水坝。
2、水坝的功能:防洪、灌溉、航运、发电 、旅游 、养殖等。
3、开发项目: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
4、成效: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5、田纳西河*形成“工业走廊”的原因:大规模的水电和核电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3
昼夜交替和时差
(一)昼夜交替
1. (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2)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 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 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分。
4.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 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23°26′
6. 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 0°,晨昏线上=0°。
7. 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24小时
(二)地方时的计算
1. 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1°=4分钟)
2. 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计算步骤: 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3. 昼夜长短的计算
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⑶计算: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
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
(三)区时的计算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
说明:
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
推荐访问:必修 知识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 菁选3篇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1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