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1000以内数认识》教学反思1五篇【精选推荐】

《1000以内数认识》教学反思1五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1-12 12:05:06 来源:网友投稿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000以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000以内数认识》教学反思1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1000以内数认识》教学反思1五篇【精选推荐】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同时,它又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要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

  在本课设计中,我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抓住学生喜欢动画片这点,以羊羊村建运动场的方式贯穿教学始终,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充满童趣的世界,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又积极主动。

  2、注重培养学生对数感的建立。新课的教学中,每次课件依次出示凌乱的1000个小正方体后,都要让学生来估一估,然后再数一数,通过数的结果来校正自己估数的能力,逐步建立起更强的数感。

  3、通过形象操作来突破本课的难点。首先让学生通过数数,从一个一个的数小正方体,10个一是十,到十个十个的数,10个十是一百,再一百一百的数,10个百是一千,让学生明白数数的规律,同时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渗透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制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能够掌握数数的方法,当物体数量更多时,学生能够体会到一百一百地数更快、更简单。

  4、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本节课我注意了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在这里我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让学生猜一猜学校会议室能坐多少人和二年级学生有多少人,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5、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练习当中我设计了一道1000以内数的开放题,让学生在800的前面和后面各填出两个数,组成有规律的排列,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讲出了许多有规律的排列。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感觉学习效果还可以,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表现得比较积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还是比较理想。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怎样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数字规律、了解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算理和“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联系在一起,在本节课里我觉得有以下成功之处:

  一、数形结合,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数概念

  这个地方采用了数小棒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数的形成,在开始的过程中,我采用游戏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估一估的方式让学生产生估算的意识。在数小棒的过程中,我分成了三部:(一)游戏估一估,一个一个地数一数,10个一是十,十根小棒捆成一捆,设置问题:为什么要十根小棒捆成一捆?而不是八根?七根?六根?….加深体验,而不是硬性地接受十根小棒捆成一捆,因为方便的需要。继而十根十根地数一数,10个十是一百,顺理成章捆成一捆。(二)估一估本组的小棒个数,然后一起验证。这个地方我给定了确定的目标和要求,让生有目的地去数一数。(三)想不想知道全班同学和老师的合起来共有多少根小棒?让生产生求知欲望。这一步里我和学生共同数数,我采用从百位加起,让生体验满十进一和拐弯数的理解。尤其是989以后加十为拐弯的地方,往下就是999再加一是多少?体验1000以内数的产生算理。

  二、让生感受更大计数单位即千位产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小组内数出来小棒的个数之后,我投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出示三个小筐,让生拿着本组的小棒到前面来摆一摆,看一看能不能让其他组的同学一眼看出他们组有多少根小棒?找生演示。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体验到了1000以内数的认识和其相应数位的对应,并让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千位,了解到了1000的书写,为例二的学习做了铺垫。

  三、回归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样也要回归生活,这个地方我自己决定不错,让生欣赏生活中的1000,体验在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字有数学,同样的数字不同的物体给我们的视觉效果也是不一样的。让生产生兴趣,原来数学如此有趣。

  其中也有不够理想的地方:

  一、 在拐弯数的处理上,有些混乱。当张主任问及为什么不从个位加起,我回来之后又仔细想了这个问题,我觉得从各位加起,学生的确容易理解,比较清晰,但是我觉得那样就没有了拐弯数的处理,更不会出现999再加上一个是1000.所以我还是觉得应该从百位加起,但是还没想出更好的过程中的处理方法,怎么让学生更清晰地体验这个拐弯数的产生和过渡。

  二、 时间处理上有些前松后紧了,所以没有在规定时间完成教学任务。

  三、 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还不够充裕,后来觉得应该给予学生再多一些独立思考的空间,个人发表想法的机会再多一些会更好。

  经过这次讲课,我觉得自己有了很大的提升,其中有很多的困惑和失误,期待给予指导,我会在此基础上,认真学习,不断进一步提升自己。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对教材的把握,新教材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成两部分,其目的何在。课前我甚至想过仍然将这两部分合起来上。但是,我想那些专家这样编排的用意何在。发展学生的数感,是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可能原因就在于此。

  怎样选择合适的生活情境,让数数与现实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虽然说学生对1000以内的大数有所接触,但是很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据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活动教学法。

  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首先是猜一猜体育馆人数的活动;接下来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给学生一大盒小棒,在猜测的基础上,将"到底有多少根小棒"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数小棒的操作活动中自己去体验、感悟,从而发现数数的方法,体会十进关系。然后是议一议的活动,让学生交流: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最后是练一练的活动,包括接一接、数一数、说一说、估一估、填一填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新知的应用与拓展。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小组合作数小棒,共同决策,集体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可以自由学习、充分交往,小组中的每个同学都有操作、发言的机会。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本节课创设了企鹅博士考大家、登城堡拿礼物的故事情境,力图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充满童趣的童话世界,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又积极主动。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

  数学学习是一个学生自己主动建构数学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与教学材料、教师等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新的数学知识、技能与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了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课中我创设了“数方块”这一情景,让学生去数有多少个?然后追问是怎样数的?要求每位学生能通过动口、动手等操作活动来勾起对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的旧知的回忆,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唤起对新知学习的欲望,“数100个方块到底有什么作用?”学习动机的正确把握是理解1000这个数的含义的关键。我乘胜追击,同桌合作,将两人手中所有的方块计数卡合起来,再次数一数有多少块方块。学生的活动是:1个百、2个百、3个百。10个百地活动开了。有的说我手中的是5个百加上你手中的5个百就是10个百,这儿共有1000块通过合作,感受到1000就是通过一百一百地数,数出10个一百而得到的。而后,让学生一百一百地数,学生数,老师将一张张*面的有100个小方块的计数卡贴在黑板上,慢慢地,*面发生了变化,成了一个大的正方体,从而再次感受到1000块方块就有这么多。课件出示:从1个小方格变成10个小方块,再10个10个地变成100个,再100个100个地成为了1000个。此时的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对1千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进行了一次清晰地梳理,重点的落实到位,渗透了十进制数之间的进率。

  “数”方块贯穿于整个概念学习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掌握了学习数的数学思考方法,初步建立数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让学生经历了1000数概念建立的过程,并切实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

  将1000数的概念的建立、数数及数的组成、读写法有机整合又是本课的一大特色。在认识计数单位“千”的同时,借用计数器,随机介绍了数位、数位顺序,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感知计数单位、数位、数位顺序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的认知不再是孤立的无序的,认识数位顺序的提前为下面的认读做好了铺垫,其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本课中,从概念的发生到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构建的过程,也是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体现,但课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在教学中间有零的数时没有更深的挖掘教材,课堂上的练习容量不大。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

  本周,学校举行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我上的是《10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在教学中怎样把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认识规律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是教学的关键。本节课围绕一千的建构,数1000以内的数,体验1000三方面来展开教学

  一、建构一千

  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从而建立一个知识模型。新课程强调要让孩子们经历、感受、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为此,我制作了一个数立方体课件,让学生通过猜测,验证的教学方法,将1个1个地数,10个1是10,10个10个地数,10个10是一个百的旧知识呈现在千这个数之前,来唤起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回忆,再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就是一千,从而引出新的知识,建立千这个计数单位。在这一个过程中,也使学生感悟到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然后让学生一百一百地数,将10板100个的小方块通过一板一板地贴,逐步地形成一个大立方体。用电脑演示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10个1是10,10个10是100,10个100是1000的各数之间的十进关系,这样设计把一个个旧的知识点串成了一个片,再由一个个片连成了一个网。

  二、数数体验

  数数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接近整百,整十的.数数时最难数。在教学中我借助了计数器。利用计数器一方面给了学生数数的拐棍,另一方面给了学生直观地解释。让学生在数数中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也是解决连续进位这个难点的切入点。我通过师拨生数,同桌互数等辅放结合的方式,在数的过程中结合对应操作来解释为什么299后边是300,509后边是510,使中下学生们也能理解掌握接近整百数的数法。

  三、感受一千

  在教学中设计了感受1000粒米,用手势比画1000张纸的后度,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作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学生在活动中对1000有了深刻的体验,有助于他们建立数感。

  这在这堂课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1、在教学中语速过慢,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2、语言不够精练,缺乏专业的数学语言,在体验1000的教学环节中,对于比较1000粒米和1000粒黄豆时,用“谁多谁少”来描述,犯了知识性错误。虽然课上我也意识到了,但还是用了“面积”来描述,当然还是错了,应该用体积的大小来描述1000粒米和1000黄豆。从这一点上也看到了自身专业水*上存在很大的不足,有待继续加强。

  3、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能力欠缺。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的判断及给予及时评价的能力需要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让我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许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精心探索、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努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科学有效地进行评价。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6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并充分感受到一千有多大。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本节课开始,让学生估计一下瓶中的黄豆大约有多少粒,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对数的估计能力,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学生知识的基础,和认知起点。由此引出1000以内数的认识。

  2、注重对1000以内数的理解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所以首先让学生明白数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可以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但是随着数量的增大,扩展到用更大的计数单位来数,一百一百地数。教学时利用小棒,让学生从一个一个数到十个十个数,再到一百一百地数,理解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在整个过程中,及时进行强化,让学生头脑中准确、清晰地建立的1000这个概念。随后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数一数散乱的方块,“你打算怎么数?”学生很自然地便能够自主优化出最佳的数数方法,一百一百地数。通过这一活动,再一次强化了1000在学生脑中的印象以及对于1000的感受与认识。

  3、培养学生的数感,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中让学生数一数课始瓶中准备好的黄豆的多少,摸摸教师准备好的1000张纸的厚度,看看1000个牙签的多少,感受1000。再通过多媒体演示通过生活中的数,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密切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4、借助教具,突破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数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我借用计数器来突破难点,使学生直观的理解了数数的方法。在数的过程中结合对应操作来解释为什么199后边是200,359后边是360,使中下学生也能理解掌握接近整百数的数法。这样,一方面给了学生数数的拐棍,另一方面给了学生直观地解释。

  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

  1、在突破难点时,只是我一个人的操作。如果让学生上台来动手拨一拨或者边拨数、边数数,在数数的过程中将数与计数器一一对应,那么难点的突破会更顺利,学生的理解会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2、在小组合作数黄豆时,组长分工不明确,课堂比较乱。组长及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7

  《1000以内数的认识》属于“数与代数”范畴,是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它又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要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规律,我认为在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借助具体情境理解数的意义,加强数与生活的联系。

  从数量抽象到数,离不开直观的现实情境。课堂伊始,运动会的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还有比100大的数,激发学生认识1000以内数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

  2、注重借助多种直观模型,又直观到抽象理解数的意义。

  学生的认数离不开直观的模型,数形结合帮助学生认数、理解数的意义。让学生充分地数小正方体、数小棒、拨计数器,使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逐渐建立抽象的数与现实数量的联系,理解十进关系。

  3、丰富的数数活动,使学生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

  数来源于数。借助计数单位“一”“十”“百”地数数,突破数拐弯数的难点。既认识计数单位“千”,又体会十进制。

  4、真实场景、真实问题的学习,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数出1000个小正方体,1000根小棒,使学生真实看到1000,再在推理中感知比1000更大的数,比较比1000小的数。

  总之,借助精心设计的每个环节,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到数学的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用好数学的愿望,体现和落实了新课标对于发展小学生数学能力的要求。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8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同学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同学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数的概念有着很丰富的内涵,是学习计算其它知识和发展数感的重要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培养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不可能的。因此,要重视数的概念的培养,在本节课中我花了10几分钟的时间让同学数小棒,从1根数到1000根,其中有的同学是按20根捆成1小捆,1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同学是按50根捆成1小捆,1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同学是按8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同学是按2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同学们数的方式很多,同学经历了数1000以内数的全部过程,初步体会了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认识了计数单位“千”,同学对1000以内数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比较好。

  二、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

  贯彻课程规范,关于转变学习方式的理念,运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数1000根小棒,在合作之前我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在合作时进行巡视指导,数完后进行全班交流,每个小组交流自身小组的方法,同学之间相互评价,然后我和同学一起分析启发引导同学理解有关概念。

  三、发展了同学的数感。

  注意利用各种素材发展同学的数感,在数小棒之前,我先让同学估计有多少根小棒,同学估计了很多不同的数,初步培养了同学的估数能力,然后每个小组用小棒数1000以内的数,这样同学操作起来方便,容易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此外,在练习中还设计了一道1000以内数的练习的开放题,同学在700前面和后面各添上2个数,组成有规律的排列,同学的思维非常活跃,同学填出了许多不同的有规律的排列。

  在这节课中,同学和我交流得比较密切、理想。但在这节课中还存一些缺乏和值得吸取经验教训之处: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充沛“备”同学。教师应充沛考虑到同学面对教学会出现哪些情况,而教师面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应如何去应对,如何去启发引导同学,都是以后应多加学习的。

  譬如:在本节课中,我要求同学依照自身的意愿去数,要求如何数得更快捷、方便,因此同学们数的方式很多,有的是20一捆数的、有的是50一捆数的、有的是80一捆数的,更有200一捆数的……,面对同学这么多五花八门的数法,是我没有想到的,同学们很聪明,数的方式很快捷,没有一组是依照10根一小捆、100根1大捆那样数的,而教师事先以为至少会有一组是按10根一小捆,100根一大捆那样数的,因此,教师在讲解十、百、千三者之间的关系时,显得较笼统、空洞、不直接,面对这种情况,应注意引导启发,或者教师应准备10根一小捆,100根一大捆的1000根小棒,这样会很自然、形象地引导同学自身说出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

  其次课堂组织教学中存在“放”得太开,“收”不紧的现象。我在让同学放手数小棒之后,很多同学的兴趣很高,因为是第一次这样大规模地数那么多的小棒,局部同学完全沉浸在自身数的乐趣之中,对于老师所说的不闻不问,而这节课自身又不完全是活动课,主旨是让同学在数小棒的过程中启发同学理解十进关系,对于那局部一直陶醉于自身数的过程中去了的同学,教师没有和时把这局部同学的兴趣和注意力转移到引导理解十进关系上来。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9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之上,对数的认识的进一步学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怎么样把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认识规律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设计教学。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时半伙就培养得起来的,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收集数据,先估算,再动手数1000个小正方体等一系列数学学习活动,在现实背景下充分感受与体验,把数感的培养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2、提供空间,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本课如果再简单地教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已不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了,教学反思《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因此,这节课上,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建立1000的数感上,让学生自己得出10个一百是一千。整个过程是:估数-验证-交流-再验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老师放手,让学生操作和探索,才能有学生的自主建构的可能,才能有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才能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才会有主动的体验。 不足:数学与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蕴涵着许多数学教学资源。这节课中我应该本着数学学习内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设计一些如"看看身边的数";还可以模仿幸运52猜一猜吸尘器、羽绒服、消毒柜等,这样,既让学生进行了练习,又渗透了交通安全知识,将数学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他们就会自觉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到学习带来的愉悦!这比单纯的课堂练习更有效。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对数的认识的进一步学习,也是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同时,它又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要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因为1000或10000都是比较大的数,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而怎样把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认识规律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又是本次教学的关键。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正确数千以内的数,理解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制的关系,借助计数器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了解数的组成。

  我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力求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能认识1000以内的数,建立计数单位“千”的概念,认识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同时,注重数感的培养,结合现实,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让学生通过游戏、猜想、探索、讨论,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首先,我以北京体育馆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让他们猜猜一共能坐多少个人?大家猜过都发现这些数都比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要大,由此引出一千以内数的认识。接下来的任务是认识计数单位“千”、数位“千位”,数千以内的数。我出示了小正方体,在已经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的基础上,得出还可以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而且用一百一百的方法数比较大的数要简单快捷多了,理解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让学生进行一个一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一百一百的数,来自行挖掘数,寻找数,体验数的规律,这样的设计,比老师直观的教授,学生要乐于接受的多。同时为数的读写做了铺垫。

  数数的体验以后,读数写数就水到渠成,此环节教师通过数的构成,组成一个新数为例,板书,做好示范,通过学生上齤台板演加深印象,课件对比发现数的不同,并采取正确的方法读写,归纳、总结,读数写数的规律,进一步的巩固了本课新知,突出了重难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样也要回归生活,这个地方我自己觉得不错,让生欣赏生活中的1000,体验在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字有数学,同样的数字不同的物体给我们的视觉效果也是不一样的。让生产生兴趣,原来数学如此有趣。

  不足之处:

  一、在拐弯数的处理上,有些混乱。

  二、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还不够充裕,后来觉得应该给予学生再多一些独立思考的空间,个人发表想法的机会再多一些会更好。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1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的起始部分,前承“20以内数的认识”“百以内数的认识”。不仅是大数读写、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例2的教学是在数数的基础上,教学1000以内数的组成,进而教学读数和写数。

  丁老师对本例题的处理,共分4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呈现了问题和点子图,既引出让学生用计数单位数数的过程,又使学生感受到图中的点子密而多,所以这个数应该比较大。第二个层次呈现了学生用计数单位“百”去圈的过程,圈了两个百,剩下三个十,五个一,合在一起得到235.第三层次要求学生用小棒表示出这个数字,清楚的看出数的组成。第四个层次是对照小棒图在计数器上拨珠子表示数,再对照计数器上的数位写出和读出数。从问题出发,从直观到抽象,既体现了读写数的必要性,又理顺了知识间的关系,最后抽象出读写数的方法。

  一、找准知识起点,铺垫思维迁移。

  练习中导入,注重了由旧知到新知的迁移。

  二、充分利用直观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丁老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呈现了密集的点子图,使学生直观而又深入的认识数,教学中除了用计数器这一可以展示数的教具外,还充分利用小棒,使学生从数概念的各个方面认识数,体验到认识数的多种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在数数活动中突出计数的本质——用计数单位数数

  教学中,丁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经历计数单位一、十、百的数数过程,体验引入较大的计数单位的必要性,感受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用加法相结合表示一个三位数的方式。

  四、重视知识点的落实与难点的突破,努力实现课标四基要求

  丁老师的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整节课丁老师都没有忘记知识点的落实都能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难点,她让学生在自己列举数字中,趣味盎然地学习1000以内数的读写与组成,运用计数器让学生明确数的组成,明确同一个数字写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同时也解决了读数中出现的几个特殊情况,当中间和末尾出现0时,不能省略,因为这一个0是表示占位,突出读写数字方法的指导、总结。

  五、落实学生数学经验,关注学生数感培养。

  练习中,教师不是仅提出数学中的数,而是用带有数的语言描述,使学生在读数中感受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使学生在数的运用中获得数感,发展了数感。

  总之,这节课有丁老师努力为大家呈现的优点,也有很多不足,在这里我们以一颗虚心学习的心与大家交流,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2

  1000以内数的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是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同时,它又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要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因为1000或10000都是比较大的数,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

  在本课设计中,我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本课要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设计教学,努力促进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要重视以学生的生活为背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安排学生认、读、写生活中经常看到、听到的1000以内的数新课标指出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小学生能说出各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位数字的意义;结合显示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数的意义,能认、读、写数。

  虽然很多小朋友都会1000以内的数,但是他们还不明白计数单位十、百、千这样抽象的概念。

  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千时,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数数,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更大的数的组成,发现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的关系。教学时可利用“小精灵明明”引出问题“怎样数更大的数”,引导学生动手试一试。

  通过实践让学生体会:一个一个地数,10个小正方体是“十”,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从而认识计数单位“千”,进而发现“十”“百”“千”等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在教学数数方法时,可放手由学生自主地数小正方体。为了让学生感悟到数数的方法很多,可以一个一个数、一十一十数、一百一百数,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情境,感悟到数较大的数也可以一百一百地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的意识,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探究发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数数的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的来说,我觉得培养学生的数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从课内扩展到课外,校内延伸到实际生活。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去教学数学知识,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体验数感。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3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对数的认识的进一步学习。怎样把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认识规律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设计教学,是本课着重研究的内容。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干老师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一、数形结合,让学生获得清晰透彻的数概念。

  在整节课中,干老师充分利用了小方块来帮助学生建立数的表象。通过让学生来估计小方块的数量,到具体地数出,10个一列(10个一是10),100个一片(10个十是100),1000个一个大正方体(10个一百是1000)。充分感知了个、十、百、千之间的关系,并有梯度性,为学生建立了形象的感性认识。之后,当干老师出示1片6列、3片5列2个的小正方体时,学生基本上都能马上看出这些数;接着出示一些具体的数,学生也能想象出这是怎样的一幅方块图。以上种种都归功于干老师之前为学生建立的方块图的表象。计数器的半抽象,直至最后数的概念的抽象概括,让学生经历从“数小方块”到“用计数器数”这个知识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十进制计数的原理,理解十个一百是一千,认识计数单位“千”,在展现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数感。指导学生动手拨计数器上的珠子演示数,读数,进行多样性的练习,突破了拐弯数的难点。

  二、让学生感受更大的计数单位和数位产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当干老师揭示了全校人数有980人后,向学生提问:往后数多少就到1000人了?一个学生上台在计数器上拨,拨到999后,学生碰到了困难,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和理解了更大的计数单位“千”以及“千位”的产生,同时又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了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

  总的来说,在这节课中,干老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千方百计帮助学生强化这节课的重点,突破这节课的难点。整节课贴近生活,比如让学生搜集1000以内的数,使学生感受1000以内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但个人感觉,在本节课中,干老师在教学拐弯数时,让学生说得不多,而且请学生上台拨计数器时,没有彻底放手让学生去拨,而是发现学生稍有不对,就把学生打断了,然后自己亲自去拨。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4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由于1000或10000都是比较大的数,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师在导入时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首先出示两张照片,即:本班学生的“全家福”及某次我校全体师生升旗*时的照片,通过对比两张照片中的人数,不仅适时对学生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的大数的存在,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学习状态,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经历过程,培养数感。

  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本节课通过学生猜数、估数、数数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把数感的培养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让学生先估计自己小组的小棒有多少,再具体数一数有多少根;然后交流讨论怎样放在三个不同颜色的盒子里来感受不同的数位。在数1000根小棒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数数的单调,我把数数、读数及数的组成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通过数小组内的小棒、数全班的小棒,不仅让学生理解了“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十,十个十个的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的数,10个百是一千”;更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了如何根据物体个数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数数方法,即: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甚至是一百一百地数。这一教学过程,也让学生生直观的认识了计数单位“个、十、百、千”及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的关系。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

  一、在活动中建立数感

  数学课程规范指出,要通过各种数的认识协助同学建立数感,课标上每一个学段都有这样的要求。认识比较小的数,容易协助同学建立数感,比如说:100以内的数,终究这些数同学在生活中可以充沛地感知到。而一些比较大的数,如1000以内数的认识,数感的建立就比较困难,基于这一点认识,我将培养同学的数感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围绕一系列的活动,让同学感受到大数的存在,并能相应的感受到一些大数的相对数量。

  二:初数1000以内的数

  教师为每组同学准备了不同数量的种子,都在200粒左右,但每一组的具体数量又不是固定的,使猜一猜活动碰到了不少障碍,引起同学的数数欲望,怎么数呢?有一个一个数地,也有十个十个数地,最多的就是十个十个数地,因为数量比较多,如何处置这些数出来的种子,让他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一大难题,处置好了,也就突破了难点。可真理终究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上,但比较后,同学还是比较愿意接受这一真理,即100粒放一杯。

  再数1000以内的数,这一环节是想突破重、难点,但由于有了基础,同学认识10个一百是一千也就易好反掌,同时,这里还渗透着一种数学思想。

  三数1000以内的数

  数数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让同学知道十个一百是一千,还要让同学数出一些具体的数来,特别是一些转折点,尤其重要,处置不好,数数这一关可能同学就过不了,如何引出这一内容,假如随意让同学从多少数到多少,同学的数数兴趣可能不太高,巧妙的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数数接力,可以让同学体会到数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加深了同学对数的认识,培养了同学的数感。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扩展阅读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扩展1)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议课活动中,李老师说:“课堂教学就像跳高,永远是以失败告终”——我越发深刻的理解这句话。回想自己执教过的课堂,总是不满意的,课前的精心设计和课后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但理性思考才发现或许正是这个“不满意”才使我不断进步。

  一、几点调整与校内这节课相比较,在设计层面我做了几点调整:

  1、增加操作环节,把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落到实处。从十颗、一百颗到一千颗红豆种子的感知,全部通过数数活动来落实。同时加强拨计数器的训练,鼓励学生多拨多说。

  2、有意区分“数位”和“计数单位”概念。数位即计数单位所在的位置。

  3、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多让学生说,多让学生评价,多让学生纠正补充,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提炼,形成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4、注重教学语言评价的有效性,由是非性评价提升到艺术性评价。在有意识的评价学生基础上,把重要环节的评价设计到教案里。

  二、几点感悟

  1、对于借班上课,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学生,一定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课件的拷贝、播放,学生纪律的维持,与学生的破冰交谈都至关重要。

  2、时间的把控一定要严谨。从30分钟课到40分钟课的转变,我心里总认为时间还有很长,再教学难点时,反复强化,导致处理练习题时间紧张。

  3、教师语言要更加慎密。数学教学时非常严谨的,每一句话都要慎之又慎,要说的有理有据。在这节课上,数位与计数单位的区分还应更加明显,适时渗透位置值概念。

  4、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一定要科学。准备的100颗红豆种子提供给同学们数,数出来之后出现了99颗,109颗,这是设计上面的失误,应当考虑的更加全面。

  三、几点改进

  1、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把目标细化在教学环节中,合理地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实时评价能力,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临时应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教学准备一定要充分、精细。对于数的认识这类抽象的新授课,特别要把提供的素材准备充分,一百颗就是一百颗,不能多一颗,也不能少一颗。

  3、从理念层面,一定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关注学生的学,揣摩学生学的需要实施必要的教学活动,有智慧的执行课堂。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同时,它又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要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

  在本课设计中,我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抓住学生喜欢动画片这点,以羊羊村建运动场的方式贯穿教学始终,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充满童趣的世界,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又积极主动。

  2、注重培养学生对数感的建立。新课的教学中,每次课件依次出示凌乱的1000个小正方体后,都要让学生来估一估,然后再数一数,通过数的结果来校正自己估数的能力,逐步建立起更强的数感。

  3、通过形象操作来突破本课的难点。首先让学生通过数数,从一个一个的数小正方体,10个一是十,到十个十个的数,10个十是一百,再一百一百的数,10个百是一千,让学生明白数数的规律,同时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渗透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制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能够掌握数数的方法,当物体数量更多时,学生能够体会到一百一百地数更快、更简单。

  4、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本节课我注意了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在这里我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让学生猜一猜学校会议室能坐多少人和二年级学生有多少人,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5、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练习当中我设计了一道1000以内数的开放题,让学生在800的前面和后面各填出两个数,组成有规律的排列,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讲出了许多有规律的排列。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感觉学习效果还可以,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表现得比较积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还是比较理想。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对数的认识的进一步学习,也是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同时,它又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要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因为1000或10000都是比较大的数,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而怎样把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认识规律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又是本次教学的关键。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正确数千以内的数,理解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制的关系,借助计数器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了解数的组成。

  我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力求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能认识1000以内的数,建立计数单位“千”的概念,认识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同时,注重数感的培养,结合现实,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让学生通过游戏、猜想、探索、讨论,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首先,我以北京体育馆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让他们猜猜一共能坐多少个人?大家猜过都发现这些数都比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要大,由此引出一千以内数的认识。接下来的任务是认识计数单位“千”、数位“千位”,数千以内的数。我出示了小正方体,在已经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的基础上,得出还可以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而且用一百一百的方法数比较大的数要简单快捷多了,理解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让学生进行一个一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一百一百的数,来自行挖掘数,寻找数,体验数的规律,这样的设计,比老师直观的教授,学生要乐于接受的多。同时为数的读写做了铺垫。

  数数的体验以后,读数写数就水到渠成,此环节教师通过数的构成,组成一个新数为例,板书,做好示范,通过学生上齤台板演加深印象,课件对比发现数的不同,并采取正确的方法读写,归纳、总结,读数写数的规律,进一步的巩固了本课新知,突出了重难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样也要回归生活,这个地方我自己觉得不错,让生欣赏生活中的1000,体验在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字有数学,同样的数字不同的物体给我们的视觉效果也是不一样的。让生产生兴趣,原来数学如此有趣。

  不足之处:

  一、在拐弯数的处理上,有些混乱。

  二、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还不够充裕,后来觉得应该给予学生再多一些独立思考的空间,个人发表想法的机会再多一些会更好。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

  对教材的把握,新教材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成两部分,其目的何在。课前我甚至想过仍然将这两部分合起来上。但是,我想那些专家这样编排的用意何在。发展学生的数感,是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可能原因就在于此。

  怎样选择合适的生活情境,让数数与现实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虽然说学生对1000以内的大数有所接触,但是很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据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活动教学法。

  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首先是猜一猜体育馆人数的活动;接下来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给学生一大盒小棒,在猜测的基础上,将"到底有多少根小棒"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数小棒的操作活动中自己去体验、感悟,从而发现数数的方法,体会十进关系。然后是议一议的活动,让学生交流: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最后是练一练的活动,包括接一接、数一数、说一说、估一估、填一填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新知的应用与拓展。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小组合作数小棒,共同决策,集体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可以自由学习、充分交往,小组中的每个同学都有操作、发言的机会。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本节课创设了企鹅博士考大家、登城堡拿礼物的故事情境,力图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充满童趣的童话世界,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又积极主动。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

  一、在活动中建立数感

  数学课程规范指出,要通过各种数的认识协助同学建立数感,课标上每一个学段都有这样的要求。认识比较小的数,容易协助同学建立数感,比如说:100以内的数,终究这些数同学在生活中可以充沛地感知到。而一些比较大的数,如1000以内数的认识,数感的建立就比较困难,基于这一点认识,我将培养同学的数感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围绕一系列的活动,让同学感受到大数的存在,并能相应的感受到一些大数的相对数量。

  二:初数1000以内的数

  教师为每组同学准备了不同数量的种子,都在200粒左右,但每一组的具体数量又不是固定的,使猜一猜活动碰到了不少障碍,引起同学的数数欲望,怎么数呢?有一个一个数地,也有十个十个数地,最多的就是十个十个数地,因为数量比较多,如何处置这些数出来的种子,让他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一大难题,处置好了,也就突破了难点。可真理终究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上,但比较后,同学还是比较愿意接受这一真理,即100粒放一杯。

  再数1000以内的数,这一环节是想突破重、难点,但由于有了基础,同学认识10个一百是一千也就易好反掌,同时,这里还渗透着一种数学思想。

  三数1000以内的数

  数数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让同学知道十个一百是一千,还要让同学数出一些具体的数来,特别是一些转折点,尤其重要,处置不好,数数这一关可能同学就过不了,如何引出这一内容,假如随意让同学从多少数到多少,同学的数数兴趣可能不太高,巧妙的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数数接力,可以让同学体会到数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加深了同学对数的认识,培养了同学的数感。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6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的起始部分,前承“20以内数的认识”“百以内数的认识”。不仅是大数读写、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例2的教学是在数数的基础上,教学1000以内数的组成,进而教学读数和写数。

  丁老师对本例题的处理,共分4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呈现了问题和点子图,既引出让学生用计数单位数数的过程,又使学生感受到图中的点子密而多,所以这个数应该比较大。第二个层次呈现了学生用计数单位“百”去圈的过程,圈了两个百,剩下三个十,五个一,合在一起得到235.第三层次要求学生用小棒表示出这个数字,清楚的看出数的组成。第四个层次是对照小棒图在计数器上拨珠子表示数,再对照计数器上的数位写出和读出数。从问题出发,从直观到抽象,既体现了读写数的必要性,又理顺了知识间的关系,最后抽象出读写数的方法。

  一、找准知识起点,铺垫思维迁移。

  练习中导入,注重了由旧知到新知的迁移。

  二、充分利用直观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丁老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呈现了密集的点子图,使学生直观而又深入的认识数,教学中除了用计数器这一可以展示数的教具外,还充分利用小棒,使学生从数概念的各个方面认识数,体验到认识数的多种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在数数活动中突出计数的本质——用计数单位数数

  教学中,丁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经历计数单位一、十、百的数数过程,体验引入较大的计数单位的必要性,感受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用加法相结合表示一个三位数的方式。

  四、重视知识点的落实与难点的突破,努力实现课标四基要求

  丁老师的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整节课丁老师都没有忘记知识点的落实都能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难点,她让学生在自己列举数字中,趣味盎然地学习1000以内数的读写与组成,运用计数器让学生明确数的组成,明确同一个数字写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同时也解决了读数中出现的几个特殊情况,当中间和末尾出现0时,不能省略,因为这一个0是表示占位,突出读写数字方法的指导、总结。

  五、落实学生数学经验,关注学生数感培养。

  练习中,教师不是仅提出数学中的数,而是用带有数的语言描述,使学生在读数中感受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使学生在数的运用中获得数感,发展了数感。

  总之,这节课有丁老师努力为大家呈现的优点,也有很多不足,在这里我们以一颗虚心学习的心与大家交流,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7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同学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同学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数的概念有着很丰富的内涵,是学习计算其它知识和发展数感的重要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培养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不可能的。因此,要重视数的概念的培养,在本节课中我花了10几分钟的时间让同学数小棒,从1根数到1000根,其中有的同学是按20根捆成1小捆,1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同学是按50根捆成1小捆,1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同学是按8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同学是按2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同学们数的方式很多,同学经历了数1000以内数的全部过程,初步体会了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认识了计数单位“千”,同学对1000以内数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比较好。

  二、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

  贯彻课程规范,关于转变学习方式的理念,运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数1000根小棒,在合作之前我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在合作时进行巡视指导,数完后进行全班交流,每个小组交流自身小组的方法,同学之间相互评价,然后我和同学一起分析启发引导同学理解有关概念。

  三、发展了同学的数感。

  注意利用各种素材发展同学的数感,在数小棒之前,我先让同学估计有多少根小棒,同学估计了很多不同的数,初步培养了同学的估数能力,然后每个小组用小棒数1000以内的数,这样同学操作起来方便,容易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此外,在练习中还设计了一道1000以内数的练习的开放题,同学在700前面和后面各添上2个数,组成有规律的排列,同学的思维非常活跃,同学填出了许多不同的有规律的排列。

  在这节课中,同学和我交流得比较密切、理想。但在这节课中还存一些缺乏和值得吸取经验教训之处: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充沛“备”同学。教师应充沛考虑到同学面对教学会出现哪些情况,而教师面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应如何去应对,如何去启发引导同学,都是以后应多加学习的。

  譬如:在本节课中,我要求同学依照自身的意愿去数,要求如何数得更快捷、方便,因此同学们数的方式很多,有的是20一捆数的、有的是50一捆数的、有的是80一捆数的,更有200一捆数的……,面对同学这么多五花八门的数法,是我没有想到的,同学们很聪明,数的方式很快捷,没有一组是依照10根一小捆、100根1大捆那样数的,而教师事先以为至少会有一组是按10根一小捆,100根一大捆那样数的,因此,教师在讲解十、百、千三者之间的关系时,显得较笼统、空洞、不直接,面对这种情况,应注意引导启发,或者教师应准备10根一小捆,100根一大捆的1000根小棒,这样会很自然、形象地引导同学自身说出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

  其次课堂组织教学中存在“放”得太开,“收”不紧的现象。我在让同学放手数小棒之后,很多同学的兴趣很高,因为是第一次这样大规模地数那么多的小棒,局部同学完全沉浸在自身数的乐趣之中,对于老师所说的不闻不问,而这节课自身又不完全是活动课,主旨是让同学在数小棒的过程中启发同学理解十进关系,对于那局部一直陶醉于自身数的过程中去了的同学,教师没有和时把这局部同学的兴趣和注意力转移到引导理解十进关系上来。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8

  《1000以内数的认识》属于“数与代数”范畴,是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它又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要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规律,我认为在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借助具体情境理解数的意义,加强数与生活的联系。

  从数量抽象到数,离不开直观的现实情境。课堂伊始,运动会的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还有比100大的数,激发学生认识1000以内数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

  2、注重借助多种直观模型,又直观到抽象理解数的意义。

  学生的认数离不开直观的模型,数形结合帮助学生认数、理解数的意义。让学生充分地数小正方体、数小棒、拨计数器,使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逐渐建立抽象的数与现实数量的联系,理解十进关系。

  3、丰富的数数活动,使学生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

  数来源于数。借助计数单位“一”“十”“百”地数数,突破数拐弯数的难点。既认识计数单位“千”,又体会十进制。

  4、真实场景、真实问题的学习,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数出1000个小正方体,1000根小棒,使学生真实看到1000,再在推理中感知比1000更大的数,比较比1000小的数。

  总之,借助精心设计的每个环节,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到数学的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用好数学的愿望,体现和落实了新课标对于发展小学生数学能力的要求。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9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数的概念有着很丰富的内涵,是学习计算其它知识及发展数感的重要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不可能的。因此,要重视数的概念的培养,在本节课中我花了10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数小棒,从1根数到1000根,其中有的学生是按20根捆成1小捆,1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学生是按50根捆成1小捆,1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学生是按8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学生是按2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学生们数的方式很多,学生经历了数1000以内数的全部过程,初步体会了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认识了计数单位“千”,学生对1000以内数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比较好。

  二、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

  贯彻课程标准,关于转变学习方式的理念,运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数1000根小棒,在合作之前我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在合作时进行巡视指导,数完后进行全班交流,每个小组交流自己小组的方法,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然后我和学生一起分析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有关概念。

  三、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注意利用各种素材发展学生的数感,在数小棒之前,我先让学生估计有多少根小棒,学生估计了很多不同的数,初步培养了学生的估数能力,然后每个小组用小棒数1000以内的数,这样学生操作起来方便,容易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此外,在练习中还设计了一道1000以内数的练习的开放题,学生在700前面和后面各添上2个数,组成有规律的排列,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学生填出了许多不同的有规律的排列。

  在这节课中,学生和我交流得比较密切、理想。但在这节课中还存一些不足和值得吸取经验教训之处: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充分“备”学生。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面对教学会出现哪些情况,而教师面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应如何去应对,如何去启发引导学生,都是以后应多加学习的。

  譬如:在本节课中,我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数,要求如何数得更快捷、方便,因此学生们数的方式很多,有的是20一捆数的、有的是50一捆数的、有的是80一捆数的,更有200一捆数的……,面对学生这么多五花八门的数法,是我没有想到的,学生们很聪明,数的方式很快捷,没有一组是按照10根一小捆、100根1大捆那样数的,而教师事先以为至少会有一组是按10根一小捆,100根一大捆那样数的,因此,教师在讲解十、百、千三者之间的关系时,显得较抽象、空洞、不直接,面对这种情况,应注意引导启发,或者教师应准备10根一小捆,100根一大捆的1000根小棒,这样会很自然、形象地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

  其次课堂组织教学中存在“放”得太开,“收”不紧的现象。我在让学生放手数小棒之后,很多学生的兴趣很高,因为是第一次这样大规模地数那么多的小棒,部分学生完全沉迷在自己数的乐趣之中,对于老师所说的充耳不闻,而这节课本身又不完全是活动课,主旨是让学生在数小棒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理解十进关系,对于那部分一直沉醉于自己数的过程中去了的学生,教师没有及时把这部分学生的兴趣及注意力转移到引导理解十进关系上来。

  以上是我对自己所执教的这节课的一些认识。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

  相信孩子,把课堂还给学生,他们就会成为学习的主人。回顾本课的教学,我设计以数数为主线,把数的组成、估计意识的培养及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等方面巧妙的穿插在一起进行教学,重点突出。整节课,每一个学生都学的积极主动,在充分动手操作、反复数数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千以内数的概念,培养了数感,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在学习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学生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中,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在真正意义上尊重了学生的创造性,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促进了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学习过程。这节课,我运用生动的多媒体手段呈现出“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数数方法,以学生感兴趣的数小正方体贯穿课堂,以猜一年天数、估全校学生人数活动等,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价值。通过师生双方相互交流、补充、启发、沟通,达到了互动、共进的教学目标。如在“通过数数,你发现了什么?”这一环节给学生思索的时间后,大家的思维打开了,争相展示自己的想法,课堂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令人欣喜!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欲被调动起来,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发现:“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10个百是一千”这一数数方法,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读、写数过程中“你能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吗?”更是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知识的兴趣,从而轻松突破了准确地数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正确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等知识难点。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学生就会成为学习的主人。自然、适度的评价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正确导向影响是深远的。重视数学思考的同时,扎扎实实进行双基教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数学教学的魅力,更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许多不足。课堂中呈现出了较多的遗憾之处。如;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了课堂延时;另外,由于练习设计不严密,造成学生数数时间较长,而挤占了其它教学内容;还有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虽然快速、正确的再计数器上拨出数,但没有适时追问,强化学生的数位意识。

  在今后我将以本着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来精心探索、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怎样真正的关注学生;怎样科学有效地进行评价……我将不断摸索,努力增加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水*。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1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并充分感受到一千有多大。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本节课开始,让学生估计一下瓶中的黄豆大约有多少粒,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对数的估计能力,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学生知识的基础,和认知起点。由此引出1000以内数的认识。

  2、注重对1000以内数的理解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所以首先让学生明白数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可以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但是随着数量的增大,扩展到用更大的计数单位来数,一百一百地数。教学时利用小棒,让学生从一个一个数到十个十个数,再到一百一百地数,理解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在整个过程中,及时进行强化,让学生头脑中准确、清晰地建立的1000这个概念。随后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数一数散乱的方块,“你打算怎么数?”学生很自然地便能够自主优化出最佳的数数方法,一百一百地数。通过这一活动,再一次强化了1000在学生脑中的印象以及对于1000的感受与认识。

  3、培养学生的数感,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中让学生数一数课始瓶中准备好的黄豆的多少,摸摸教师准备好的1000张纸的厚度,看看1000个牙签的多少,感受1000。再通过多媒体演示通过生活中的数,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密切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4、借助教具,突破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数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我借用计数器来突破难点,使学生直观的理解了数数的方法。在数的过程中结合对应操作来解释为什么199后边是200,359后边是360,使中下学生也能理解掌握接近整百数的数法。这样,一方面给了学生数数的拐棍,另一方面给了学生直观地解释。

  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

  1、在突破难点时,只是我一个人的操作。如果让学生上台来动手拨一拨或者边拨数、边数数,在数数的过程中将数与计数器一一对应,那么难点的突破会更顺利,学生的理解会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2、在小组合作数黄豆时,组长分工不明确,课堂比较乱。组长及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2

  本节课让学生先观察网球馆的图,估计能坐多少人,建立数感。让学生回顾学习100以内数数时是怎样数数的,温故知新。从而引进新的更大的计数单位“千”。巩固一千就是10个百,10个百就是一千。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试着数一数,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100起数到114,,解决数数中的第一个难点接近整十的数的怎么数。接下来以小猴子的形式,让大家帮忙数一数197到201怎么数,克服数数中第二个难点,接近整百的数怎么数。然后是让学生试着从985数到1000,解决数数中的第三个难点。

  接下来就一十一十地数,一百一百地数,解决了1000以内数数的问题。接下来是本节课的第二个内容数的组成。出示散乱的小棒,提问,你能一眼看出这是多少根小棒吗?你能想想办法怎么样能一眼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吗?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教师出示图片10根10根的,学生还是不能。然后出示图片,100根一起的学生就能看出多少根了。说一说有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然后再计数器上拨一拨,引出1000以内数的读写,接下来再出示小棒,写一写读一读。接下来就是练习,中间带零和末尾带零的数的读写。最后是冲关练习,适当的给孩子一些奖励。

  本节课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很好的突破了难点,教师语言需要简化提高。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3

  1000以内数的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是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同时,它又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要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因为1000或10000都是比较大的数,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

  在本课设计中,我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本课要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设计教学,努力促进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要重视以学生的生活为背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安排学生认、读、写生活中经常看到、听到的1000以内的数新课标指出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小学生能说出各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位数字的意义;结合显示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数的意义,能认、读、写数。

  虽然很多小朋友都会1000以内的数,但是他们还不明白计数单位十、百、千这样抽象的概念。

  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千时,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数数,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更大的数的组成,发现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的关系。教学时可利用“小精灵明明”引出问题“怎样数更大的数”,引导学生动手试一试。

  通过实践让学生体会:一个一个地数,10个小正方体是“十”,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从而认识计数单位“千”,进而发现“十”“百”“千”等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在教学数数方法时,可放手由学生自主地数小正方体。为了让学生感悟到数数的方法很多,可以一个一个数、一十一十数、一百一百数,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情境,感悟到数较大的数也可以一百一百地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的意识,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探究发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数数的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的来说,我觉得培养学生的数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从课内扩展到课外,校内延伸到实际生活。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去教学数学知识,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体验数感。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4

  数学学习是一个学生自己主动建构数学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与教学材料、教师等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新的数学知识、技能与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了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课中我创设了“数方块”这一情景,让学生去数有多少个?然后追问是怎样数的?要求每位学生能通过动口、动手等操作活动来勾起对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的旧知的回忆,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唤起对新知学习的欲望,“数100个方块到底有什么作用?”学习动机的正确把握是理解1000这个数的含义的关键。我乘胜追击,同桌合作,将两人手中所有的方块计数卡合起来,再次数一数有多少块方块。学生的活动是:1个百、2个百、3个百。10个百地活动开了。有的说我手中的是5个百加上你手中的5个百就是10个百,这儿共有1000块通过合作,感受到1000就是通过一百一百地数,数出10个一百而得到的。而后,让学生一百一百地数,学生数,老师将一张张*面的有100个小方块的计数卡贴在黑板上,慢慢地,*面发生了变化,成了一个大的正方体,从而再次感受到1000块方块就有这么多。课件出示:从1个小方格变成10个小方块,再10个10个地变成100个,再100个100个地成为了1000个。此时的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对1千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进行了一次清晰地梳理,重点的落实到位,渗透了十进制数之间的进率。

  “数”方块贯穿于整个概念学习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掌握了学习数的数学思考方法,初步建立数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让学生经历了1000数概念建立的过程,并切实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

  将1000数的概念的建立、数数及数的组成、读写法有机整合又是本课的一大特色。在认识计数单位“千”的同时,借用计数器,随机介绍了数位、数位顺序,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感知计数单位、数位、数位顺序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的认知不再是孤立的无序的,认识数位顺序的提前为下面的认读做好了铺垫,其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本课中,从概念的发生到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构建的过程,也是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体现,但课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在教学中间有零的数时没有更深的挖掘教材,课堂上的练习容量不大。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对数的认识的进一步学习。怎样把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认识规律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设计教学,是本课着重研究的内容。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干老师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一、数形结合,让学生获得清晰透彻的数概念。

  在整节课中,干老师充分利用了小方块来帮助学生建立数的表象。通过让学生来估计小方块的数量,到具体地数出,10个一列(10个一是10),100个一片(10个十是100),1000个一个大正方体(10个一百是1000)。充分感知了个、十、百、千之间的关系,并有梯度性,为学生建立了形象的感性认识。之后,当干老师出示1片6列、3片5列2个的小正方体时,学生基本上都能马上看出这些数;接着出示一些具体的数,学生也能想象出这是怎样的一幅方块图。以上种种都归功于干老师之前为学生建立的方块图的表象。计数器的半抽象,直至最后数的概念的抽象概括,让学生经历从“数小方块”到“用计数器数”这个知识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十进制计数的原理,理解十个一百是一千,认识计数单位“千”,在展现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数感。指导学生动手拨计数器上的珠子演示数,读数,进行多样性的练习,突破了拐弯数的难点。

  二、让学生感受更大的计数单位和数位产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当干老师揭示了全校人数有980人后,向学生提问:往后数多少就到1000人了?一个学生上台在计数器上拨,拨到999后,学生碰到了困难,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和理解了更大的计数单位“千”以及“千位”的产生,同时又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了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

  总的来说,在这节课中,干老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千方百计帮助学生强化这节课的重点,突破这节课的难点。整节课贴近生活,比如让学生搜集1000以内的数,使学生感受1000以内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但个人感觉,在本节课中,干老师在教学拐弯数时,让学生说得不多,而且请学生上台拨计数器时,没有彻底放手让学生去拨,而是发现学生稍有不对,就把学生打断了,然后自己亲自去拨。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扩展2)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一、在活动中建立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各种数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数感,课标上每一个学段都有这样的要求。认识比较小的数,容易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比方说:100以内的数,毕竟这些数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充分地感知到。而一些比较大的数,如1000以内数的认识,数感的建立就比较困难,基于这一点认识,我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围绕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存在,并能相应的感受到一些大数的相对数量。

  初数1000以内的数,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了不同数量的种子,都在200粒左右,但每一组的具体数量又不是固定的,使猜一猜活动碰到了不少障碍,引起学生的数数欲望,怎么数呢?有一个一个数地,也有十个十个数地,最多的就是十个十个数地,因为数量比较多,如何处理这些数出来的种子,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一大难题,处理好了,也就突破了难点。可真理毕竟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上,但比较后,学生还是比较愿意接受这一真理,即100粒放一杯。

  再数1000以内的数,这一环节是想突破重、难点,但由于有了基础,学生认识10个一百是一千也就易好反掌,同时,这里还渗透着一种数学思想。

  三数1000以内的数,数数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知道十个一百是一千,还要让学生数出一些具体的数来,特别是一些转折点,尤其重要,处理不好,数数这一关可能学生就过不了,如何引出这一内容,如果随意让学生从多少数到多少,学生的数数兴趣可能不太高,巧妙的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数数接力,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数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整节课,学生的活动时间最起码是在25分钟以上,且参与面非常广,就拿数数活动来说吧,要完成200粒左右种子的数数任务,没有小组成员的鼎力合作,在很短的时间是完不成的,同样,在各种猜一猜活动中,学生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真可谓:小手直举,小口常开,是问:学生不想参与,会这样吗?课堂气氛的热烈,一方面说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另一方面也为这节课增添了活力。

  三、充分挖掘教学资源。

  地处农村的小学,教学条件简陋,学校无法为教师提供教具,更不要说学生了,从哪儿寻找资源呢?我们自己身边,同时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种子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特别是与现在的时令特别吻合:正值清明时节,农村里有句俗语: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于是在课中我将种子搬到了课堂,另外,这里也蕴含着一些哲理:有耕耘才有收获。

  课中,不少教师为我的创意所感动,课后,纷纷寻问:哪来那么多种,农村的家庭怎么会没有种子,一个人几十粒,很容易就凑齐了我所要的数目。教师惊讶于我的创意,更何况孩子们呢?

  四、思考的一些问题

  1、数感的建立需要过程,需要不断培养

  教学中安排了三次猜一猜活动:第一次是在数数之前,第二次是想一个一个地数出1000,第三次是在巩固阶段。但多数学生都没猜中,为什么呢?一方面,可能是大数,学生难以把握,另一方面,可能孩子们脑海中缺少这方面的意识,即数感。如何培养,关靠一节课是不行的,需要立足于*时。

  2、以百作单位的突破

  教学中,这一内容花了不少时间,但始终有学生想不到一百可以作为一个计数单位计数,他们总认为10个一堆已经够简单的,如何突破,课后我一直在思索这一问题,如果把“初数一千以内的数”这一环节拆分成两部分,先放手让学生数出具体的数量,然后讨论怎么摆最容易看出来,最后重新处理数出来的具体数量,效果可能会好一些,不过,这只是我的设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同时,它又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要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因为1000或10000都是比较大的数,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在本课设计中,我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注重培养学生对数感的建立。本节课出示千字文,从猜一猜数量入手,再用圈一圈等方法去验证到底多少个字。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新课的教学中,每次课件依次出示的10个、100个、1000个小正方体后,都要让学生来估一估,然后再数一数,通过数的结果来校正自己估数的能力,逐步建立起更强的数感。

  2.通过形象操作来突破本课的难点。首先让学生通过数数,从一个一个的数小正方体,10个一是十,到十个十个的数,10个十是一百,再一百一百的数,10个百是一千,让学生明白数数的规律,同时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渗透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制的关系。并且让学生体会到“数数时,我们可以根据需要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也可以一百一百地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能够掌握数数的方法,所以,当我接着问道“如果数更大的数呢?”学生就很快想到“一千一千地数”,这为后面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打下基础。

  3.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本节课我注意了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在这里我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先出示100粒黄豆,让孩子估一估1000粒会有多高,提高学生的数感和估算意识。再估学校阶梯教室有多少个位子、估一估全校有多少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培养估算能力和数感。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感觉学习效果还可以,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表现得比较积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还是比较理想。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相信孩子,把课堂还给学生,他们就会成为学习的主人。回顾本课的教学,我设计以数数为主线,把数的组成、估计意识的培养及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等方面巧妙的穿插在一起进行教学,重点突出。整节课,每一个学生都学的积极主动,在充分动手操作、反复数数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千以内数的概念,培养了数感,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在学习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学生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中,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在真正意义上尊重了学生的创造性,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促进了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学习过程。这节课,我运用生动的多媒体手段呈现出“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数数方法,以学生感兴趣的数小正方体贯穿课堂,以猜一年天数、估全校学生人数活动等,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价值。通过师生双方相互交流、补充、启发、沟通,达到了互动、共进的教学目标。如在“通过数数,你发现了什么?”这一环节给学生思索的时间后,大家的思维打开了,争相展示自己的想法,课堂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令人欣喜!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欲被调动起来,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发现:“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10个百是一千”这一数数方法,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读、写数过程中“你能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吗?”更是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知识的兴趣,从而轻松突破了准确地数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正确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等知识难点。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学生就会成为学习的主人。自然、适度的评价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正确导向影响是深远的。重视数学思考的同时,扎扎实实进行双基教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数学教学的魅力,更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许多不足。课堂中呈现出了较多的遗憾之处。如;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了课堂延时;另外,由于练习设计不严密,造成学生数数时间较长,而挤占了其它教学内容;还有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虽然快速、正确的再计数器上拨出数,但没有适时追问,强化学生的数位意识。

  在今后我将以本着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来精心探索、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怎样真正的关注学生;怎样科学有效地进行评价……我将不断摸索,努力增加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水*。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由于1000或10000都是比较大的数,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师在导入时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首先出示两张照片,即:本班学生的“全家福”及某次我校全体师生升旗*时的照片,通过对比两张照片中的人数,不仅适时对学生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的大数的存在,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学习状态,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经历过程,培养数感。

  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本节课通过学生猜数、估数、数数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把数感的培养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让学生先估计自己小组的小棒有多少,再具体数一数有多少根;然后交流讨论怎样放在三个不同颜色的盒子里来感受不同的数位。在数1000根小棒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数数的单调,我把数数、读数及数的组成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通过数小组内的小棒、数全班的小棒,不仅让学生理解了“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十,十个十个的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的数,10个百是一千”;更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了如何根据物体个数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数数方法,即: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甚至是一百一百地数。这一教学过程,也让学生生直观的认识了计数单位“个、十、百、千”及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的关系。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并充分感受到一千有多大。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本节课开始,让学生估计一下瓶中的黄豆大约有多少粒,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对数的估计能力,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学生知识的基础,和认知起点。由此引出1000以内数的认识。

  2、注重对1000以内数的理解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所以首先让学生明白数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可以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但是随着数量的增大,扩展到用更大的计数单位来数,一百一百地数。教学时利用小棒,让学生从一个一个数到十个十个数,再到一百一百地数,理解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在整个过程中,及时进行强化,让学生头脑中准确、清晰地建立的1000这个概念。随后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数一数散乱的方块,“你打算怎么数?”学生很自然地便能够自主优化出最佳的数数方法,一百一百地数。通过这一活动,再一次强化了1000在学生脑中的印象以及对于1000的感受与认识。

  3、培养学生的数感,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中让学生数一数课始瓶中准备好的黄豆的多少,摸摸教师准备好的1000张纸的厚度,看看1000个牙签的多少,感受1000。再通过多媒体演示通过生活中的数,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密切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4、借助教具,突破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数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我借用计数器来突破难点,使学生直观的理解了数数的方法。在数的过程中结合对应操作来解释为什么199后边是200,359后边是360,使中下学生也能理解掌握接近整百数的数法。这样,一方面给了学生数数的拐棍,另一方面给了学生直观地解释。

  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

  1、在突破难点时,只是我一个人的操作。如果让学生上台来动手拨一拨或者边拨数、边数数,在数数的过程中将数与计数器一一对应,那么难点的突破会更顺利,学生的理解会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2、在小组合作数黄豆时,组长分工不明确,课堂比较乱。组长及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6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对数的认识的进一步学习。怎样把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认识规律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设计教学,是本课着重研究的内容。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干老师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一、数形结合,让学生获得清晰透彻的数概念。

  在整节课中,干老师充分利用了小方块来帮助学生建立数的表象。通过让学生来估计小方块的数量,到具体地数出,10个一列(10个一是10),100个一片(10个十是100),1000个一个大正方体(10个一百是1000)。充分感知了个、十、百、千之间的关系,并有梯度性,为学生建立了形象的感性认识。之后,当干老师出示1片6列、3片5列2个的小正方体时,学生基本上都能马上看出这些数;接着出示一些具体的数,学生也能想象出这是怎样的一幅方块图。以上种种都归功于干老师之前为学生建立的方块图的表象。计数器的半抽象,直至最后数的概念的抽象概括,让学生经历从“数小方块”到“用计数器数”这个知识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十进制计数的原理,理解十个一百是一千,认识计数单位“千”,在展现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数感。指导学生动手拨计数器上的珠子演示数,读数,进行多样性的练习,突破了拐弯数的难点。

  二、让学生感受更大的计数单位和数位产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当干老师揭示了全校人数有980人后,向学生提问:往后数多少就到1000人了?一个学生上台在计数器上拨,拨到999后,学生碰到了困难,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和理解了更大的计数单位“千”以及“千位”的产生,同时又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了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

  总的来说,在这节课中,干老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千方百计帮助学生强化这节课的重点,突破这节课的难点。整节课贴近生活,比如让学生搜集1000以内的数,使学生感受1000以内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但个人感觉,在本节课中,干老师在教学拐弯数时,让学生说得不多,而且请学生上台拨计数器时,没有彻底放手让学生去拨,而是发现学生稍有不对,就把学生打断了,然后自己亲自去拨。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7

  1000以内数的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是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同时,它又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要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因为1000或10000都是比较大的数,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

  在本课设计中,我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本课要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设计教学,努力促进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要重视以学生的生活为背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安排学生认、读、写生活中经常看到、听到的1000以内的数新课标指出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小学生能说出各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位数字的意义;结合显示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数的意义,能认、读、写数。

  虽然很多小朋友都会1000以内的数,但是他们还不明白计数单位十、百、千这样抽象的概念。

  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千时,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数数,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更大的数的组成,发现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的关系。教学时可利用“小精灵明明”引出问题“怎样数更大的数”,引导学生动手试一试。

  通过实践让学生体会:一个一个地数,10个小正方体是“十”,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从而认识计数单位“千”,进而发现“十”“百”“千”等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在教学数数方法时,可放手由学生自主地数小正方体。为了让学生感悟到数数的方法很多,可以一个一个数、一十一十数、一百一百数,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情境,感悟到数较大的数也可以一百一百地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的意识,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探究发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数数的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的来说,我觉得培养学生的数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从课内扩展到课外,校内延伸到实际生活。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去教学数学知识,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体验数感。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8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议课活动中,李老师说:“课堂教学就像跳高,永远是以失败告终”——我越发深刻的理解这句话。回想自己执教过的课堂,总是不满意的,课前的精心设计和课后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但理性思考才发现或许正是这个“不满意”才使我不断进步。

  一、几点调整与校内这节课相比较,在设计层面我做了几点调整:

  1、增加操作环节,把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落到实处。从十颗、一百颗到一千颗红豆种子的感知,全部通过数数活动来落实。同时加强拨计数器的训练,鼓励学生多拨多说。

  2、有意区分“数位”和“计数单位”概念。数位即计数单位所在的位置。

  3、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多让学生说,多让学生评价,多让学生纠正补充,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提炼,形成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4、注重教学语言评价的有效性,由是非性评价提升到艺术性评价。在有意识的评价学生基础上,把重要环节的评价设计到教案里。

  二、几点感悟

  1、对于借班上课,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学生,一定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课件的拷贝、播放,学生纪律的维持,与学生的破冰交谈都至关重要。

  2、时间的把控一定要严谨。从30分钟课到40分钟课的转变,我心里总认为时间还有很长,再教学难点时,反复强化,导致处理练习题时间紧张。

  3、教师语言要更加慎密。数学教学时非常严谨的,每一句话都要慎之又慎,要说的有理有据。在这节课上,数位与计数单位的区分还应更加明显,适时渗透位置值概念。

  4、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一定要科学。准备的100颗红豆种子提供给同学们数,数出来之后出现了99颗,109颗,这是设计上面的失误,应当考虑的更加全面。

  三、几点改进

  1、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把目标细化在教学环节中,合理地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实时评价能力,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临时应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教学准备一定要充分、精细。对于数的认识这类抽象的新授课,特别要把提供的素材准备充分,一百颗就是一百颗,不能多一颗,也不能少一颗。

  3、从理念层面,一定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关注学生的学,揣摩学生学的需要实施必要的教学活动,有智慧的执行课堂。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9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同时,它又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要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

  在本课设计中,我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抓住学生喜欢动画片这点,以羊羊村建运动场的方式贯穿教学始终,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充满童趣的世界,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又积极主动。

  2、注重培养学生对数感的建立。新课的教学中,每次课件依次出示凌乱的1000个小正方体后,都要让学生来估一估,然后再数一数,通过数的结果来校正自己估数的能力,逐步建立起更强的数感。

  3、通过形象操作来突破本课的难点。首先让学生通过数数,从一个一个的数小正方体,10个一是十,到十个十个的数,10个十是一百,再一百一百的数,10个百是一千,让学生明白数数的规律,同时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渗透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制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能够掌握数数的方法,当物体数量更多时,学生能够体会到一百一百地数更快、更简单。

  4、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本节课我注意了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在这里我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让学生猜一猜学校会议室能坐多少人和二年级学生有多少人,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5、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练习当中我设计了一道1000以内数的开放题,让学生在800的前面和后面各填出两个数,组成有规律的排列,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讲出了许多有规律的排列。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感觉学习效果还可以,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表现得比较积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还是比较理想。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

  数学学习是一个学生自己主动建构数学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与教学材料、教师等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新的数学知识、技能与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了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课中我创设了“数方块”这一情景,让学生去数有多少个?然后追问是怎样数的?要求每位学生能通过动口、动手等操作活动来勾起对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的旧知的回忆,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唤起对新知学习的欲望,“数100个方块到底有什么作用?”学习动机的正确把握是理解1000这个数的含义的关键。我乘胜追击,同桌合作,将两人手中所有的方块计数卡合起来,再次数一数有多少块方块。学生的活动是:1个百、2个百、3个百。10个百地活动开了。有的说我手中的是5个百加上你手中的5个百就是10个百,这儿共有1000块通过合作,感受到1000就是通过一百一百地数,数出10个一百而得到的。而后,让学生一百一百地数,学生数,老师将一张张*面的有100个小方块的计数卡贴在黑板上,慢慢地,*面发生了变化,成了一个大的正方体,从而再次感受到1000块方块就有这么多。课件出示:从1个小方格变成10个小方块,再10个10个地变成100个,再100个100个地成为了1000个。此时的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对1千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进行了一次清晰地梳理,重点的落实到位,渗透了十进制数之间的进率。

  “数”方块贯穿于整个概念学习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掌握了学习数的数学思考方法,初步建立数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让学生经历了1000数概念建立的过程,并切实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

  将1000数的概念的建立、数数及数的组成、读写法有机整合又是本课的一大特色。在认识计数单位“千”的同时,借用计数器,随机介绍了数位、数位顺序,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感知计数单位、数位、数位顺序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的认知不再是孤立的无序的,认识数位顺序的提前为下面的认读做好了铺垫,其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本课中,从概念的发生到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构建的过程,也是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体现,但课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在教学中间有零的数时没有更深的挖掘教材,课堂上的练习容量不大。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1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的起始部分,前承“20以内数的认识”“百以内数的认识”。不仅是大数读写、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例2的教学是在数数的基础上,教学1000以内数的组成,进而教学读数和写数。

  丁老师对本例题的处理,共分4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呈现了问题和点子图,既引出让学生用计数单位数数的过程,又使学生感受到图中的点子密而多,所以这个数应该比较大。第二个层次呈现了学生用计数单位“百”去圈的过程,圈了两个百,剩下三个十,五个一,合在一起得到235.第三层次要求学生用小棒表示出这个数字,清楚的看出数的组成。第四个层次是对照小棒图在计数器上拨珠子表示数,再对照计数器上的数位写出和读出数。从问题出发,从直观到抽象,既体现了读写数的必要性,又理顺了知识间的关系,最后抽象出读写数的方法。

  一、找准知识起点,铺垫思维迁移。

  练习中导入,注重了由旧知到新知的迁移。

  二、充分利用直观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丁老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呈现了密集的点子图,使学生直观而又深入的认识数,教学中除了用计数器这一可以展示数的教具外,还充分利用小棒,使学生从数概念的各个方面认识数,体验到认识数的多种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在数数活动中突出计数的本质——用计数单位数数

  教学中,丁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经历计数单位一、十、百的数数过程,体验引入较大的计数单位的必要性,感受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用加法相结合表示一个三位数的方式。

  四、重视知识点的落实与难点的突破,努力实现课标四基要求

  丁老师的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整节课丁老师都没有忘记知识点的落实都能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难点,她让学生在自己列举数字中,趣味盎然地学习1000以内数的读写与组成,运用计数器让学生明确数的组成,明确同一个数字写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同时也解决了读数中出现的几个特殊情况,当中间和末尾出现0时,不能省略,因为这一个0是表示占位,突出读写数字方法的指导、总结。

  五、落实学生数学经验,关注学生数感培养。

  练习中,教师不是仅提出数学中的数,而是用带有数的语言描述,使学生在读数中感受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使学生在数的运用中获得数感,发展了数感。

  总之,这节课有丁老师努力为大家呈现的优点,也有很多不足,在这里我们以一颗虚心学习的心与大家交流,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2

  本节课让学生先观察网球馆的图,估计能坐多少人,建立数感。让学生回顾学习100以内数数时是怎样数数的,温故知新。从而引进新的更大的计数单位“千”。巩固一千就是10个百,10个百就是一千。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试着数一数,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100起数到114,,解决数数中的第一个难点接近整十的数的怎么数。接下来以小猴子的形式,让大家帮忙数一数197到201怎么数,克服数数中第二个难点,接近整百的数怎么数。然后是让学生试着从985数到1000,解决数数中的第三个难点。

  接下来就一十一十地数,一百一百地数,解决了1000以内数数的问题。接下来是本节课的第二个内容数的组成。出示散乱的小棒,提问,你能一眼看出这是多少根小棒吗?你能想想办法怎么样能一眼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吗?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教师出示图片10根10根的,学生还是不能。然后出示图片,100根一起的学生就能看出多少根了。说一说有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然后再计数器上拨一拨,引出1000以内数的读写,接下来再出示小棒,写一写读一读。接下来就是练习,中间带零和末尾带零的数的读写。最后是冲关练习,适当的给孩子一些奖励。

  本节课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很好的突破了难点,教师语言需要简化提高。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3

  对教材的把握,新教材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成两部分,其目的何在。课前我甚至想过仍然将这两部分合起来上。但是,我想那些专家这样编排的用意何在。发展学生的数感,是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可能原因就在于此。

  怎样选择合适的生活情境,让数数与现实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虽然说学生对1000以内的大数有所接触,但是很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据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活动教学法。

  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首先是猜一猜体育馆人数的活动;接下来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给学生一大盒小棒,在猜测的基础上,将"到底有多少根小棒"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数小棒的操作活动中自己去体验、感悟,从而发现数数的方法,体会十进关系。然后是议一议的活动,让学生交流: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最后是练一练的活动,包括接一接、数一数、说一说、估一估、填一填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新知的应用与拓展。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小组合作数小棒,共同决策,集体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可以自由学习、充分交往,小组中的每个同学都有操作、发言的机会。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本节课创设了企鹅博士考大家、登城堡拿礼物的故事情境,力图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充满童趣的童话世界,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又积极主动。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4

  本周,学校举行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我上的是《10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在教学中怎样把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认识规律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是教学的关键。本节课围绕一千的建构,数1000以内的数,体验1000三方面来展开教学

  一、建构一千

  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从而建立一个知识模型。新课程强调要让孩子们经历、感受、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为此,我制作了一个数立方体课件,让学生通过猜测,验证的教学方法,将1个1个地数,10个1是10,10个10个地数,10个10是一个百的旧知识呈现在千这个数之前,来唤起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回忆,再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就是一千,从而引出新的知识,建立千这个计数单位。在这一个过程中,也使学生感悟到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然后让学生一百一百地数,将10板100个的小方块通过一板一板地贴,逐步地形成一个大立方体。用电脑演示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10个1是10,10个10是100,10个100是1000的各数之间的十进关系,这样设计把一个个旧的知识点串成了一个片,再由一个个片连成了一个网。

  二、数数体验

  数数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接近整百,整十的数数时最难数。在教学中我借助了计数器。利用计数器一方面给了学生数数的拐棍,另一方面给了学生直观地解释。让学生在数数中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也是解决连续进位这个难点的切入点。我通过师拨生数,同桌互数等辅放结合的方式,在数的过程中结合对应操作来解释为什么299后边是300,509后边是510,使中下学生们也能理解掌握接近整百数的数法。

  三、感受一千

  在教学中设计了感受1000粒米,用手势比画1000张纸的后度,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作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学生在活动中对1000有了深刻的体验,有助于他们建立数感。

  这在这堂课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1、在教学中语速过慢,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2、语言不够精练,缺乏专业的数学语言,在体验1000的教学环节中,对于比较1000粒米和1000粒黄豆时,用“谁多谁少”来描述,犯了知识性错误。虽然课上我也意识到了,但还是用了“面积”来描述,当然还是错了,应该用体积的大小来描述1000粒米和1000黄豆。从这一点上也看到了自身专业水*上存在很大的不足,有待继续加强。

  3、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能力欠缺。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的判断及给予及时评价的能力需要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让我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许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精心探索、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努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科学有效地进行评价。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

  一、在活动中建立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各种数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数感,课标上每一个学段都有这样的要求。认识比较小的数,容易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比方说:100以内的数,毕竟这些数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充分地感知到。而一些比较大的数,如1000以内数的认识,数感的建立就比较困难,基于这一点认识,我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围绕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存在,并能相应的感受到一些大数的相对数量。

  初数1000以内的数,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了不同数量的种子,都在200粒左右,但每一组的具体数量又不是固定的,使猜一猜活动碰到了不少障碍,引起学生的数数*,怎么数呢?有一个一个数地,也有十个十个数地,最多的就是十个十个数地,因为数量比较多,如何处理这些数出来的种子,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一大难题,处理好了,也就突破了难点。可真理毕竟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上,但比较后,学生还是比较愿意接受这一真理,即100粒放一杯。

  再数1000以内的数,这一环节是想突破重、难点,但由于有了基础,学生认识10个一百是一千也就易好反掌,同时,这里还渗透着一种数学思想。

  三数1000以内的数,数数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知道十个一百是一千,还要让学生数出一些具体的数来,特别是一些转折点,尤其重要,处理不好,数数这一关可能学生就过不了,如何引出这一内容,如果随意让学生从多少数到多少,学生的数数兴趣可能不太高,巧妙的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数数接力,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数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整节课,学生的活动时间最起码是在25分钟以上,且参与面非常广,就拿数数活动来说吧,要完成200粒左右种子的数数任务,没有小组成员的鼎力合作,在很短的时间是完不成的,同样,在各种猜一猜活动中,学生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真可谓:小手直举,小口常开,是问:学生不想参与,会这样吗?课堂气氛的热烈,一方面说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另一方面也为这节课增添了活力。

  三、充分挖掘教学资源。

  地处农村的小学,教学条件简陋,学校无法为教师提供教具,更不要说学生了,从哪儿寻找资源呢?我们自己身边,同时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种子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特别是与现在的时令特别吻合:正值清明时节,农村里有句俗语: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于是在课中我将种子搬到了课堂,另外,这里也蕴含着一些哲理:有耕耘才有收获。课中,不少教师为我的创意所感动,课后,纷纷寻问:哪来那么多种,农村的家庭怎么会没有种子,一个人几十粒,很容易就凑齐了我所要的数目。教师惊讶于我的创意,更何况孩子们呢?

  四、思考的一些问题。

  1、数感的建立需要过程,需要不断培养教学中安排了三次猜一猜活动:

  第一次是在数数之前,

  第二次是想一个一个地数出1000,

  第三次是在巩固阶段。

  但多数学生都没猜中,为什么呢?一方面,可能是大数,学生难以把握,另一方面,可能孩子们脑海中缺少这方面的意识,即数感。如何培养,关靠一节课是不行的,需要立足于*时。

  2、以百作单位的突破教学中,这一内容花了不少时间,但始终有学生想不到一百可以作为一个计数单位计数,他们总认为10个一堆已经够简单的,如何突破,课后我一直在思索这一问题,如果把“初数一千以内的数”这一环节拆分成两部分,先放手让学生数出具体的数量,然后讨论怎么摆最容易看出来,最后重新处理数出来的具体数量,效果可能会好一些。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扩展3)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1000以内数的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是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同时,它又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要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因为1000或10000都是比较大的数,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

  在本课设计中,我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本课要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设计教学,努力促进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要重视以学生的生活为背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安排学生认、读、写生活中经常看到、听到的1000以内的数新课标指出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小学生能说出各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位数字的意义;结合显示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数的意义,能认、读、写数。

  虽然很多小朋友都会1000以内的数,但是他们还不明白计数单位十、百、千这样抽象的概念。

  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千时,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数数,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更大的数的组成,发现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的关系。教学时可利用“小精灵明明”引出问题“怎样数更大的数”,引导学生动手试一试。

  通过实践让学生体会:一个一个地数,10个小正方体是“十”,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从而认识计数单位“千”,进而发现“十”“百”“千”等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在教学数数方法时,可放手由学生自主地数小正方体。为了让学生感悟到数数的方法很多,可以一个一个数、一十一十数、一百一百数,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情境,感悟到数较大的数也可以一百一百地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的意识,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探究发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数数的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的来说,我觉得培养学生的数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从课内扩展到课外,校内延伸到实际生活。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去教学数学知识,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体验数感。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由于1000或10000都是比较大的数,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师在导入时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首先出示两张照片,即:本班学生的“全家福”及某次我校全体师生升旗*时的照片,通过对比两张照片中的人数,不仅适时对学生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的大数的存在,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学习状态,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经历过程,培养数感。

  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本节课通过学生猜数、估数、数数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把数感的培养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让学生先估计自己小组的小棒有多少,再具体数一数有多少根;然后交流讨论怎样放在三个不同颜色的盒子里来感受不同的数位。在数1000根小棒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数数的单调,我把数数、读数及数的组成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通过数小组内的小棒、数全班的小棒,不仅让学生理解了“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十,十个十个的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的数,10个百是一千”;更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了如何根据物体个数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数数方法,即: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甚至是一百一百地数。这一教学过程,也让学生生直观的认识了计数单位“个、十、百、千”及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的关系。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数的概念有着很丰富的内涵,是学习计算其它知识及发展数感的重要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不可能的。因此,要重视数的概念的培养,在本节课中我花了10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数小棒,从1根数到1000根,其中有的学生是按20根捆成1小捆,1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学生是按50根捆成1小捆,1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学生是按8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学生是按2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学生们数的方式很多,学生经历了数1000以内数的全部过程,初步体会了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认识了计数单位“千”,学生对1000以内数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比较好。

  二、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

  贯彻课程标准,关于转变学习方式的理念,运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数1000根小棒,在合作之前我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在合作时进行巡视指导,数完后进行全班交流,每个小组交流自己小组的方法,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然后我和学生一起分析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有关概念。

  三、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注意利用各种素材发展学生的数感,在数小棒之前,我先让学生估计有多少根小棒,学生估计了很多不同的数,初步培养了学生的估数能力,然后每个小组用小棒数1000以内的数,这样学生操作起来方便,容易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此外,在练习中还设计了一道1000以内数的练习的开放题,学生在700前面和后面各添上2个数,组成有规律的排列,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学生填出了许多不同的有规律的排列。

  在这节课中,学生和我交流得比较密切、理想。但在这节课中还存一些不足和值得吸取经验教训之处: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充分“备”学生。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面对教学会出现哪些情况,而教师面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应如何去应对,如何去启发引导学生,都是以后应多加学习的。

  譬如:在本节课中,我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数,要求如何数得更快捷、方便,因此学生们数的方式很多,有的是20一捆数的、有的是50一捆数的、有的是80一捆数的,更有200一捆数的……,面对学生这么多五花八门的数法,是我没有想到的,学生们很聪明,数的方式很快捷,没有一组是按照10根一小捆、100根1大捆那样数的,而教师事先以为至少会有一组是按10根一小捆,100根一大捆那样数的,因此,教师在讲解十、百、千三者之间的关系时,显得较抽象、空洞、不直接,面对这种情况,应注意引导启发,或者教师应准备10根一小捆,100根一大捆的1000根小棒,这样会很自然、形象地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

  其次课堂组织教学中存在“放”得太开,“收”不紧的现象。我在让学生放手数小棒之后,很多学生的兴趣很高,因为是第一次这样大规模地数那么多的小棒,部分学生完全沉迷在自己数的乐趣之中,对于老师所说的充耳不闻,而这节课本身又不完全是活动课,主旨是让学生在数小棒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理解十进关系,对于那部分一直沉醉于自己数的过程中去了的学生,教师没有及时把这部分学生的兴趣及注意力转移到引导理解十进关系上来。

  以上是我对自己所执教的这节课的一些认识。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

  数学学习是一个学生自己主动建构数学意义的过程。学生需要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与教学材料、教师等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新的数学知识、技能与能力。所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经历学习过程,是我执教的《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的首要任务。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对数的认识的。活动中我创设了“数方块”这一情景,具体做法是:出示画有100块方块的学习计数卡,让学生去数有多少个?然后追问是怎样数的?要求每位学生能通过动口、动手等操作活动来勾起对10个一是10、10个10是100的旧知的回忆,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唤起对新知学习的欲望。

  学习动机的正确把握是理解1000这个数的含义的关键。我乘胜追击,同桌合作,将两人手中所有的方块计数卡合起来,再次数一数有多少块方块。学生的活动是:1个百、2个百、3个百。。。10个百地活动开了。有的说我手中的是5个百加上你手中的5个百就是10个百,这儿共有1000块。简单的计数卡,通过合作,感受到1000就是通过一百一百地数,数出10个而得到的。与一年级建立的10的概念,100的概念的方法一样,只是今天学的数要比以前的多得多。而后,我邀请学生一百一百地数,学生数,老师将一张张*面的有100个小方块的计数卡贴在黑板上,慢慢地,*面发生了变化,成了一个大的正方体,从而再次感受到1000块方块就有这么多。课件出示:从1个小方格变成10个小方块,再10个10个地变成100个,再100个100个地成为了1000个。此时的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对1千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进行了一次清晰地梳理,重点的落实到位,渗透了十进制数之间的进率。

  对1000这个概念的构建是合理的,有效的。“数”方块贯穿于整个概念学习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掌握了学习数的数学思考方法,初步建立数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让学生经历了1000数概念建立的过程,并切实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

  将1000数的概念的建立、数数及数的组成、读写法有机整合又是本课的一大特色。教材安排千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读法与写法为一节课,而我将两课时进行整合。改造、重组后的学习材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认识计数单位“千”的同时,借用计数器,随机介绍了数位、数位顺序,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感知计数单位、数位、数位顺序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的认知不再是孤立的无序的,认识数位顺序的提前为下面的认读做好了铺垫,其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本课中,从概念的发生到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构建的过程,也是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体现,但课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在教学中间有零的数时没有更深的挖掘教材。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

  本周,学校举行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我上的是《10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在教学中怎样把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认识规律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是教学的关键。本节课围绕一千的建构,数1000以内的数,体验1000三方面来展开教学

  一、建构一千

  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从而建立一个知识模型。新课程强调要让孩子们经历、感受、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为此,我制作了一个数立方体课件,让学生通过猜测,验证的教学方法,将1个1个地数,10个1是10,10个10个地数,10个10是一个百的旧知识呈现在千这个数之前,来唤起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回忆,再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就是一千,从而引出新的知识,建立千这个计数单位。在这一个过程中,也使学生感悟到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然后让学生一百一百地数,将10板100个的小方块通过一板一板地贴,逐步地形成一个大立方体。用电脑演示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10个1是10,10个10是100,10个100是1000的各数之间的十进关系,这样设计把一个个旧的知识点串成了一个片,再由一个个片连成了一个网。

  二、数数体验

  数数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接近整百,整十的数数时最难数。在教学中我借助了计数器。利用计数器一方面给了学生数数的拐棍,另一方面给了学生直观地解释。让学生在数数中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也是解决连续进位这个难点的切入点。我通过师拨生数,同桌互数等辅放结合的方式,在数的过程中结合对应操作来解释为什么299后边是300,509后边是510,使中下学生们也能理解掌握接近整百数的数法。

  三、感受一千

  在教学中设计了感受1000粒米,用手势比画1000张纸的后度,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作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学生在活动中对1000有了深刻的体验,有助于他们建立数感。

  这在这堂课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1、在教学中语速过慢,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2、语言不够精练,缺乏专业的数学语言,在体验1000的教学环节中,对于比较1000粒米和1000粒黄豆时,用“谁多谁少”来描述,犯了知识性错误。虽然课上我也意识到了,但还是用了“面积”来描述,当然还是错了,应该用体积的大小来描述1000粒米和1000黄豆。从这一点上也看到了自身专业水*上存在很大的不足,有待继续加强。

  3、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能力欠缺。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的判断及给予及时评价的能力需要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让我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许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精心探索、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努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科学有效地进行评价。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6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的起始部分,前承“20以内数的认识”“百以内数的认识”。不仅是大数读写、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例2的教学是在数数的基础上,教学1000以内数的组成,进而教学读数和写数。

  丁老师对本例题的处理,共分4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呈现了问题和点子图,既引出让学生用计数单位数数的过程,又使学生感受到图中的点子密而多,所以这个数应该比较大。第二个层次呈现了学生用计数单位“百”去圈的过程,圈了两个百,剩下三个十,五个一,合在一起得到235.第三层次要求学生用小棒表示出这个数字,清楚的看出数的组成。第四个层次是对照小棒图在计数器上拨珠子表示数,再对照计数器上的数位写出和读出数。从问题出发,从直观到抽象,既体现了读写数的必要性,又理顺了知识间的关系,最后抽象出读写数的方法。

  一、找准知识起点,铺垫思维迁移。

  练习中导入,注重了由旧知到新知的迁移。

  二、充分利用直观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丁老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呈现了密集的点子图,使学生直观而又深入的认识数,教学中除了用计数器这一可以展示数的教具外,还充分利用小棒,使学生从数概念的各个方面认识数,体验到认识数的多种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在数数活动中突出计数的本质——用计数单位数数

  教学中,丁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经历计数单位一、十、百的数数过程,体验引入较大的计数单位的必要性,感受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用加法相结合表示一个三位数的方式。

  四、重视知识点的落实与难点的突破,努力实现课标四基要求

  丁老师的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整节课丁老师都没有忘记知识点的落实都能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难点,她让学生在自己列举数字中,趣味盎然地学习1000以内数的读写与组成,运用计数器让学生明确数的组成,明确同一个数字写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同时也解决了读数中出现的几个特殊情况,当中间和末尾出现0时,不能省略,因为这一个0是表示占位,突出读写数字方法的指导、总结。

  五、落实学生数学经验,关注学生数感培养。

  练习中,教师不是仅提出数学中的数,而是用带有数的语言描述,使学生在读数中感受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使学生在数的运用中获得数感,发展了数感。

  总之,这节课有丁老师努力为大家呈现的优点,也有很多不足,在这里我们以一颗虚心学习的心与大家交流,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7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并充分感受到一千有多大。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本节课开始,让学生估计一下瓶中的黄豆大约有多少粒,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对数的估计能力,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学生知识的基础,和认知起点。由此引出1000以内数的认识。

  2、注重对1000以内数的理解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所以首先让学生明白数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可以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但是随着数量的增大,扩展到用更大的计数单位来数,一百一百地数。教学时利用小棒,让学生从一个一个数到十个十个数,再到一百一百地数,理解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在整个过程中,及时进行强化,让学生头脑中准确、清晰地建立的1000这个概念。随后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数一数散乱的方块,“你打算怎么数?”学生很自然地便能够自主优化出最佳的数数方法,一百一百地数。通过这一活动,再一次强化了1000在学生脑中的印象以及对于1000的感受与认识。

  3、培养学生的数感,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中让学生数一数课始瓶中准备好的黄豆的多少,摸摸教师准备好的1000张纸的厚度,看看1000个牙签的多少,感受1000。再通过多媒体演示通过生活中的数,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密切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4、借助教具,突破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数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我借用计数器来突破难点,使学生直观的理解了数数的方法。在数的过程中结合对应操作来解释为什么199后边是200,359后边是360,使中下学生也能理解掌握接近整百数的数法。这样,一方面给了学生数数的拐棍,另一方面给了学生直观地解释。

  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

  1、在突破难点时,只是我一个人的操作。如果让学生上台来动手拨一拨或者边拨数、边数数,在数数的过程中将数与计数器一一对应,那么难点的突破会更顺利,学生的理解会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2、在小组合作数黄豆时,组长分工不明确,课堂比较乱。组长及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8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对数的认识的进一步学习。怎样把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认识规律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设计教学,是本课着重研究的内容。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干老师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一、数形结合,让学生获得清晰透彻的数概念。

  在整节课中,干老师充分利用了小方块来帮助学生建立数的表象。通过让学生来估计小方块的数量,到具体地数出,10个一列(10个一是10),100个一片(10个十是100),1000个一个大正方体(10个一百是1000)。充分感知了个、十、百、千之间的关系,并有梯度性,为学生建立了形象的感性认识。之后,当干老师出示1片6列、3片5列2个的小正方体时,学生基本上都能马上看出这些数;接着出示一些具体的数,学生也能想象出这是怎样的一幅方块图。以上种种都归功于干老师之前为学生建立的方块图的表象。计数器的半抽象,直至最后数的概念的抽象概括,让学生经历从“数小方块”到“用计数器数”这个知识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十进制计数的原理,理解十个一百是一千,认识计数单位“千”,在展现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数感。指导学生动手拨计数器上的珠子演示数,读数,进行多样性的练习,突破了拐弯数的难点。

  二、让学生感受更大的计数单位和数位产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当干老师揭示了全校人数有980人后,向学生提问:往后数多少就到1000人了?一个学生上台在计数器上拨,拨到999后,学生碰到了困难,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和理解了更大的计数单位“千”以及“千位”的产生,同时又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了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

  总的来说,在这节课中,干老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千方百计帮助学生强化这节课的重点,突破这节课的`难点。整节课贴近生活,比如让学生搜集1000以内的数,使学生感受1000以内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但个人感觉,在本节课中,干老师在教学拐弯数时,让学生说得不多,而且请学生上台拨计数器时,没有彻底放手让学生去拨,而是发现学生稍有不对,就把学生打断了,然后自己亲自去拨。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9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议课活动中,李老师说:“课堂教学就像跳高,永远是以失败告终”——我越发深刻的理解这句话。回想自己执教过的课堂,总是不满意的,课前的精心设计和课后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但理性思考才发现或许正是这个“不满意”才使我不断进步。

  一、几点调整与校内这节课相比较,在设计层面我做了几点调整:

  1、增加操作环节,把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落到实处。从十颗、一百颗到一千颗红豆种子的感知,全部通过数数活动来落实。同时加强拨计数器的训练,鼓励学生多拨多说。

  2、有意区分“数位”和“计数单位”概念。数位即计数单位所在的位置。

  3、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多让学生说,多让学生评价,多让学生纠正补充,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提炼,形成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4、注重教学语言评价的有效性,由是非性评价提升到艺术性评价。在有意识的评价学生基础上,把重要环节的评价设计到教案里。

  二、几点感悟

  1、对于借班上课,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学生,一定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课件的拷贝、播放,学生纪律的维持,与学生的破冰交谈都至关重要。

  2、时间的把控一定要严谨。从30分钟课到40分钟课的转变,我心里总认为时间还有很长,再教学难点时,反复强化,导致处理练习题时间紧张。

  3、教师语言要更加慎密。数学教学时非常严谨的,每一句话都要慎之又慎,要说的有理有据。在这节课上,数位与计数单位的区分还应更加明显,适时渗透位置值概念。

  4、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一定要科学。准备的100颗红豆种子提供给同学们数,数出来之后出现了99颗,109颗,这是设计上面的失误,应当考虑的更加全面。

  三、几点改进

  1、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把目标细化在教学环节中,合理地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实时评价能力,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临时应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教学准备一定要充分、精细。对于数的认识这类抽象的新授课,特别要把提供的素材准备充分,一百颗就是一百颗,不能多一颗,也不能少一颗。

  3、从理念层面,一定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关注学生的学,揣摩学生学的需要实施必要的教学活动,有智慧的执行课堂。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对数的认识的进一步学习,也是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同时,它又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要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因为1000或10000都是比较大的数,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而怎样把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认识规律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又是本次教学的关键。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正确数千以内的数,理解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制的关系,借助计数器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了解数的组成。

  我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力求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能认识1000以内的数,建立计数单位“千”的概念,认识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同时,注重数感的培养,结合现实,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让学生通过游戏、猜想、探索、讨论,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首先,我以北京体育馆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让他们猜猜一共能坐多少个人?大家猜过都发现这些数都比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要大,由此引出一千以内数的认识。接下来的任务是认识计数单位“千”、数位“千位”,数千以内的数。我出示了小正方体,在已经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的基础上,得出还可以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而且用一百一百的方法数比较大的数要简单快捷多了,理解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让学生进行一个一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一百一百的数,来自行挖掘数,寻找数,体验数的规律,这样的设计,比老师直观的教授,学生要乐于接受的多。同时为数的读写做了铺垫。

  数数的体验以后,读数写数就水到渠成,此环节教师通过数的构成,组成一个新数为例,板书,做好示范,通过学生上齤台板演加深印象,课件对比发现数的不同,并采取正确的方法读写,归纳、总结,读数写数的规律,进一步的巩固了本课新知,突出了重难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样也要回归生活,这个地方我自己觉得不错,让生欣赏生活中的1000,体验在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字有数学,同样的数字不同的物体给我们的视觉效果也是不一样的。让生产生兴趣,原来数学如此有趣。

  不足之处:

  一、在拐弯数的处理上,有些混乱。

  二、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还不够充裕,后来觉得应该给予学生再多一些独立思考的空间,个人发表想法的机会再多一些会更好。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1

  对教材的把握,新教材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成两部分,其目的何在。课前我甚至想过仍然将这两部分合起来上。但是,我想那些专家这样编排的用意何在。发展学生的数感,是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可能原因就在于此。

  怎样选择合适的生活情境,让数数与现实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虽然说学生对1000以内的大数有所接触,但是很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据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活动教学法。

  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首先是猜一猜体育馆人数的活动;接下来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给学生一大盒小棒,在猜测的基础上,将"到底有多少根小棒"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数小棒的操作活动中自己去体验、感悟,从而发现数数的方法,体会十进关系。然后是议一议的活动,让学生交流: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最后是练一练的活动,包括接一接、数一数、说一说、估一估、填一填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新知的应用与拓展。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小组合作数小棒,共同决策,集体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可以自由学习、充分交往,小组中的每个同学都有操作、发言的机会。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本节课创设了企鹅博士考大家、登城堡拿礼物的故事情境,力图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充满童趣的童话世界,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又积极主动。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2

  《1000以内数的认识》属于“数与代数”范畴,是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它又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要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规律,我认为在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借助具体情境理解数的意义,加强数与生活的联系。

  从数量抽象到数,离不开直观的现实情境。课堂伊始,运动会的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还有比100大的数,激发学生认识1000以内数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

  2、注重借助多种直观模型,又直观到抽象理解数的意义。

  学生的认数离不开直观的模型,数形结合帮助学生认数、理解数的意义。让学生充分地数小正方体、数小棒、拨计数器,使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逐渐建立抽象的数与现实数量的联系,理解十进关系。

  3、丰富的数数活动,使学生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

  数来源于数。借助计数单位“一”“十”“百”地数数,突破数拐弯数的难点。既认识计数单位“千”,又体会十进制。

  4、真实场景、真实问题的学习,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数出1000个小正方体,1000根小棒,使学生真实看到1000,再在推理中感知比1000更大的数,比较比1000小的数。

  总之,借助精心设计的每个环节,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到数学的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用好数学的愿望,体现和落实了新课标对于发展小学生数学能力的要求。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3

  数学学习是一个学生自己主动建构数学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与教学材料、教师等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新的数学知识、技能与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了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课中我创设了“数方块”这一情景,让学生去数有多少个?然后追问是怎样数的?要求每位学生能通过动口、动手等操作活动来勾起对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的旧知的回忆,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唤起对新知学习的欲望,“数100个方块到底有什么作用?”学习动机的正确把握是理解1000这个数的含义的关键。我乘胜追击,同桌合作,将两人手中所有的方块计数卡合起来,再次数一数有多少块方块。学生的活动是:1个百、2个百、3个百。10个百地活动开了。有的说我手中的是5个百加上你手中的5个百就是10个百,这儿共有1000块通过合作,感受到1000就是通过一百一百地数,数出10个一百而得到的。而后,让学生一百一百地数,学生数,老师将一张张*面的有100个小方块的计数卡贴在黑板上,慢慢地,*面发生了变化,成了一个大的正方体,从而再次感受到1000块方块就有这么多。课件出示:从1个小方格变成10个小方块,再10个10个地变成100个,再100个100个地成为了1000个。此时的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对1千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进行了一次清晰地梳理,重点的落实到位,渗透了十进制数之间的进率。

  “数”方块贯穿于整个概念学习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掌握了学习数的数学思考方法,初步建立数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让学生经历了1000数概念建立的过程,并切实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

  将1000数的概念的建立、数数及数的组成、读写法有机整合又是本课的一大特色。在认识计数单位“千”的同时,借用计数器,随机介绍了数位、数位顺序,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感知计数单位、数位、数位顺序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的认知不再是孤立的无序的,认识数位顺序的提前为下面的认读做好了铺垫,其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本课中,从概念的发生到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构建的过程,也是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体现,但课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在教学中间有零的数时没有更深的挖掘教材,课堂上的练习容量不大。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4

  一、在活动中建立数感

  数学课程规范指出,要通过各种数的认识协助同学建立数感,课标上每一个学段都有这样的要求。认识比较小的数,容易协助同学建立数感,比如说:100以内的数,终究这些数同学在生活中可以充沛地感知到。而一些比较大的数,如1000以内数的认识,数感的建立就比较困难,基于这一点认识,我将培养同学的数感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围绕一系列的活动,让同学感受到大数的存在,并能相应的感受到一些大数的相对数量。

  二:初数1000以内的数

  教师为每组同学准备了不同数量的种子,都在200粒左右,但每一组的具体数量又不是固定的,使猜一猜活动碰到了不少障碍,引起同学的数数欲望,怎么数呢?有一个一个数地,也有十个十个数地,最多的就是十个十个数地,因为数量比较多,如何处置这些数出来的种子,让他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一大难题,处置好了,也就突破了难点。可真理终究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上,但比较后,同学还是比较愿意接受这一真理,即100粒放一杯。

  再数1000以内的数,这一环节是想突破重、难点,但由于有了基础,同学认识10个一百是一千也就易好反掌,同时,这里还渗透着一种数学思想。

  三数1000以内的数

  数数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让同学知道十个一百是一千,还要让同学数出一些具体的数来,特别是一些转折点,尤其重要,处置不好,数数这一关可能同学就过不了,如何引出这一内容,假如随意让同学从多少数到多少,同学的数数兴趣可能不太高,巧妙的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数数接力,可以让同学体会到数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加深了同学对数的认识,培养了同学的数感。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同学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同学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数的概念有着很丰富的内涵,是学习计算其它知识和发展数感的重要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培养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不可能的。因此,要重视数的概念的培养,在本节课中我花了10几分钟的时间让同学数小棒,从1根数到1000根,其中有的同学是按20根捆成1小捆,1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同学是按50根捆成1小捆,1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同学是按8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同学是按2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同学们数的方式很多,同学经历了数1000以内数的全部过程,初步体会了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认识了计数单位“千”,同学对1000以内数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比较好。

  二、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

  贯彻课程规范,关于转变学习方式的理念,运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数1000根小棒,在合作之前我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在合作时进行巡视指导,数完后进行全班交流,每个小组交流自身小组的方法,同学之间相互评价,然后我和同学一起分析启发引导同学理解有关概念。

  三、发展了同学的数感。

  注意利用各种素材发展同学的数感,在数小棒之前,我先让同学估计有多少根小棒,同学估计了很多不同的数,初步培养了同学的估数能力,然后每个小组用小棒数1000以内的数,这样同学操作起来方便,容易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此外,在练习中还设计了一道1000以内数的练习的开放题,同学在700前面和后面各添上2个数,组成有规律的排列,同学的思维非常活跃,同学填出了许多不同的有规律的排列。

  在这节课中,同学和我交流得比较密切、理想。但在这节课中还存一些缺乏和值得吸取经验教训之处: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充沛“备”同学。教师应充沛考虑到同学面对教学会出现哪些情况,而教师面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应如何去应对,如何去启发引导同学,都是以后应多加学习的。

  譬如:在本节课中,我要求同学依照自身的意愿去数,要求如何数得更快捷、方便,因此同学们数的方式很多,有的是20一捆数的、有的是50一捆数的、有的是80一捆数的,更有200一捆数的……,面对同学这么多五花八门的数法,是我没有想到的,同学们很聪明,数的方式很快捷,没有一组是依照10根一小捆、100根1大捆那样数的,而教师事先以为至少会有一组是按10根一小捆,100根一大捆那样数的,因此,教师在讲解十、百、千三者之间的关系时,显得较笼统、空洞、不直接,面对这种情况,应注意引导启发,或者教师应准备10根一小捆,100根一大捆的1000根小棒,这样会很自然、形象地引导同学自身说出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

  其次课堂组织教学中存在“放”得太开,“收”不紧的现象。我在让同学放手数小棒之后,很多同学的兴趣很高,因为是第一次这样大规模地数那么多的小棒,局部同学完全沉浸在自身数的乐趣之中,对于老师所说的不闻不问,而这节课自身又不完全是活动课,主旨是让同学在数小棒的过程中启发同学理解十进关系,对于那局部一直陶醉于自身数的过程中去了的同学,教师没有和时把这局部同学的兴趣和注意力转移到引导理解十进关系上来。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扩展4)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篇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二年级《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千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虽然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为了突破这个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一些教学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现反思如下:

  一、亲历探索过程,感受数学乐趣。

  在引出万的概念时,我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些挂图,从一个一个的小方块到一条小方块,从十条小方块到一面小方块,从十面到一个大立体的方块,让学生逐渐理解感知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1000,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

  二、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发展数感。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形象的支撑,在数的概念的掌握中更需要实物做引导,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数小方块,让学生体会到十进制关系的变化,这是体验的最形象阶段,然后利用计数器的半抽象性,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体会数的转换,直至感知一万的大小,这样也就很顺利地建立起了数位概念,让他们自己来排列数位顺序表就水到渠成。抽象的概念建立之后还需有表象的强化和巩固,所以在计数器上得出一万后,我又设计了一个猜一猜、想一想的教学情景,比如,我拿出一页我自己写的论文,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在这页上一共打了多少个字?”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猜500,老师告诉他“你少得太多了”,有的猜1200,就说“你猜得多了一点”,最后告诉他们这里有1000个字,然后再请他们想像一万字有这样的几页,为什么?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认识到这样打印的纸需要10张,接着我又给他们提供一些实物,让他们想像比划一万张纸有多厚,一万粒米有多少,一万米有多长等,不但突破了难点,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建构的学习态度。

  在接下去的.数读写的教学中,不仅出示方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数出一共有几个方块,然后计数器把数拨出来,再尝试读写这个数,充分体现了图、形、数的紧密结合,为学生形成数的概念、了解数的组成打下扎实的基础。数万以内的数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数字大了,特别进1之后满十的情况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所以也有必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撑,在教学中我利用计数器,每当在关键的地方就让学生思考再加一颗珠,会有什么变化,接下去应该是一个什么数,为什么?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三、从生活中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本节课中,我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展示一幅学校课间操活动的画面,让学生了解想像学校学生的人数,课中让学生读一读老师收集的几个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如电影院里的座位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等,激起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热爱,体会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可以用万以内的大数表达事物和交流信息,不但培养了数感,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品尝求知的愉悦。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二年级《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千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虽然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为了突破这个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一些教学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现反思如下:

  一、亲历探索过程,感受数学乐趣。

  在引出万的概念时,我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些挂图,从一个一个的小方块到一条小方块,从十条小方块到一面小方块,从十面到一个大立体的方块,让学生逐渐理解感知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1000,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

  二、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发展数感。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形象的支撑,在数的概念的掌握中更需要实物做引导,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数小方块,让学生体会到十进制关系的变化,这是体验的最形象阶段,然后利用计数器的半抽象性,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体会数的转换,直至感知一万的大小,这样也就很顺利地建立起了数位概念,让他们自己来排列数位顺序表就水到渠成。抽象的概念建立之后还需有表象的强化和巩固,所以在计数器上得出一万后,我又设计了一个猜一猜、想一想的教学情景,比如,我拿出一页我自己写的论文,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在这页上一共打了多少个字?”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猜500,老师告诉他“你少得太多了”,有的猜1200,就说“你猜得多了一点”,最后告诉他们这里有1000个字,然后再请他们想像一万字有这样的几页,为什么?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认识到这样打印的纸需要10张,接着我又给他们提供一些实物,让他们想像比划一万张纸有多厚,一万粒米有多少,一万米有多长等,不但突破了难点,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建构的学习态度。

  在接下去的数读写的教学中,不仅出示方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数出一共有几个方块,然后计数器把数拨出来,再尝试读写这个数,充分体现了图、形、数的紧密结合,为学生形成数的概念、了解数的组成打下扎实的基础。数万以内的数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数字大了,特别进1之后满十的情况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所以也有必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撑,在教学中我利用计数器,每当在关键的地方就让学生思考再加一颗珠,会有什么变化,接下去应该是一个什么数,为什么?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三、从生活中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本节课中,我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展示一幅学校课间操活动的画面,让学生了解想像学校学生的人数,课中让学生读一读老师收集的几个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如电影院里的座位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等,激起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热爱,体会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可以用万以内的大数表达事物和交流信息,不但培养了数感,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品尝求知的愉悦。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这一节课,以复习万以内数的知识,即复习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比较大小、排序等多块内容为主体。因为这块内容较多,因此整节课上下来有点杂!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万以内较大的数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都存在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关键在于让学生多数数,还有认识并且牢记数位顺序表。学生在数数的时候要攻克很多难关,例如相邻数位间的满十进一、中间或末尾有0时的读法和写法、比较大小和排序等。除此之外,学生的数感也能够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数位顺序表的教学、中间或末尾有0时的读法和写法、还有数数这三块内容上。通过不同形式的变式练习、操作计数器和巧设问题等方式突破重点和难点。

  这节课在教学上还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1、对于数位、位数和计数单位三个知识的区别,在课堂上没有讲清楚。数位式没一个数字在数位表中所占的位置。位数是指一个自然数中含有数位的个数。而计数单位是每一个数位所对应的单位。我想在教学中,我可以用4177这个自然数引出三个问题:

  (1)请问这个数的最高位是什么位?

  (2)两个7的意思一样吗?

  (3)请问这是一个几位数?让学生能对这三个知识点有个明确的认识。

  2、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记录其它彩电的价格。这一题我选择让学生听着信息写出四位数,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有一个问题,什么时候引出数位顺序表,让学生先尝试,在用数位顺序表写数,还是直接由我教他们这个方法。虽然我上课的时候学生没法呈现利用数位表来写数这个方法,但我仍然觉得还是让学生先尝试比较好。如果学生错误较多我在出示这种方法,让学生自己选择好的方法。

  3、语言不够精炼、内容多且杂。可能我想来个满堂灌,因此思路不是很清晰,我想,这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该删掉的地方还是要删掉,正如一位老师所说:“或许有失也有得吧!”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千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虽然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我反复钻研解读教材,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会读写万以内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大数,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

  其中确立一万的数的概念,和数数中即将满整百整千整万的情况应该是教学的难点,因为*时学生在生活中对于接触一万这样大的数,机会不是很多,也没有需要去了解认识的必要,所以在本节课中为了突破这个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一些教学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现反思如下:

  一、亲历探索过程,感受数学乐趣。

  在引出万的概念时,我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些挂图,从一个一个的小方块到一条小方块,从十条小方块到一面小方块,从十面到一个大立体的方块,让学生逐渐理解感知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1000,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

  二、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发展数感。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形象的支撑,在数的概念的掌握中更需要实物做引导,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数小方块,让学生体会到十进制关系的变化,这是体验的最形象阶段,然后利用计数器的半抽象性,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体会数的转换,直至感知一万的大小,这样也就很顺利地建立起了数位概念,让他们自己来排列数位顺序表就水到渠成。抽象的概念建立之后还需有表象的强化和巩固,所以在计数器上得出一万后,我又设计了一个猜一猜、想一想的教学情景,比如,我拿出一页我自己写的论文,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在这页上一共打了多少个字?”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猜500,老师告诉他“你少得太多了”,有的猜1200,就说“你猜得多了一点”,最后告诉他们这里有1000个字,然后再请他们想像一万字有这样的几页,为什么?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认识到这样打印的纸需要10张,接着我又给他们提供一些实物,让他们想像比划一万张纸有多厚,一万粒米有多少,一万米有多长等,不但突破了难点,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建构的学习态度。在接下去的数读写的教学中,不仅出示方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数出一共有几个方块,然后计数器把数拨出来,再尝试读写这个数,充分体现了图、形、数的紧密结合,为学生形成数的概念、了解数的组成打下扎实的基础。数万以内的数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数字大了,特别进1之后满十的情况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所以也有必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撑,在教学中我利用计数器,每当在关键的地方就让学生思考再加一颗珠,会有什么变化,接下去应该是一个什么数,为什么?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三、从生活中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本节课中,我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展示一幅学校课间操活动的画面,让学生了解想像学校学生的人数,课中让学生读一读老师收集的几个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如电影院里的座位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等,激起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热爱,体会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可以用万以内的大数表达事物和交流信息,不但培养了数感,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品尝求知的愉悦。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千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虽然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

  从生活中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我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展示一幅南京长江大桥的画面,让学生了解想像大桥的长度,激起对祖国的勤劳人民的热爱,让学生收集自己身边的大数,体会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作用,从而体验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因此,本节课多处创设了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品尝了求知的愉悦,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在引出“万”的概念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用课件动态展示:从一个小正方体到十个小正方体,再到一百个小正方体,最后到一个大立方体,让学生逐渐理解感知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然后有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学具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在一千一千地数数的过程中建立“万”的概念,在个位到千位的顺序表再添加万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认识计数单位“万”,体会十进制计数的原理,在展现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数感。然后利用计数器的半抽象性体会数的转换,直至感知一万的大小,我又设计了一个感受一万有多大,让他们想像比划一万张纸有多厚,一万米有多长等。不但突破了难点,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在接下去的数的读写教学中,不仅出示方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数出一共有几个方块,然后在计数器上试着画出来,再尝试读写这个数,充分体现了图形、数的紧密结合,为学生形成数的概念,了解数的组成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教学中,组织了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加强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如:看一看,数一数,拨一拨,画一画,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等形成数的表象。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6

  万以内数的认识的重点是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我认为难点有三:

  一、在数数的过程中,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拐弯处的数如何数。

  二、学生在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

  三、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针对以上教学难点,我们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深入研究了教材,进行了预设,估计了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但是在数数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仍然还出现了错误,尤其是个位是9的,接近整百、整千的拐弯处,学生还很容易数错。例如,从一百七十八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一百九十六。有的学生数完一百八十九,没数一百九十就直接数二百了。根据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利用计数器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动手在计数器上拨珠,先在计数器上拨上一百七十八,然后一边数,一边拨珠,一百七十九,再拨一个珠,一百八十,一百八十一,就这样一边数,一边拨,一边数数。在练习课上又设计了多个拐弯处的数数题进行练习,如二百九十四数到三百零七、数出一千七百九十五后面的六个数,从九百九十起,第六个数是几等等,不同的练习,帮助学生克服了思维障碍,能够正确的数数。在利用计数器数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拨珠,不仅巩固了数数,还对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在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时候,学生容易出现不用“0”占位的错误。例如三千零三写作:303、三千五百写作:350、三千三百写作:330等问题,学生之所以出现这类问题分析原因还是由于对数位的理解不够透彻,重点指导在读数写数时先分析这是一个几位数,然后在读数写数,读写后数一数数位,这样就不会出现缺少数位了,就知道没有数的数位要用0来占位。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7

  10000这样的较大数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学会认、读、写较大数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但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通过实际教学和反思,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写结合,正向迁移

  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一个一个、一十一十、一百一百地数数,认识了“个、十、百、千”的数位名称、顺序,也知道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在正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下,读写结合,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

  教材中的情境图给出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让学生读一读,说说是怎么读的。这时老师因势利导提出:“请你在计数器上拨出4589,说说是怎么拨的。”

  学生回答后,师生一起总结出:读数的时候要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4就读四千,百位上是5就读五百,十位上是8就读八十,个位上是9就读九。接着,老师提问:“这个数是怎样组成的?”学生对照计数器理解了4589是由4个千、5个百、8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这时,抓住时机让学生试着写一写这个数,指名学生板演,并说明:从高位写起,千位上写4,百位上写5,十位上写8,个位上写9。

  之后,及时安排巩固练习,如老师在计数器上拨一个数,学生把这个数的读法、写法写在纸上,写完后说说它的组成,同桌互相交流、订正。

  二、逐步抽象,突破难点

  让学生经历从“具体事物(小立方体)——半具体半抽象的事物(计数器)——抽象出数”这个逐步提升的过程,有效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

  例4给出一些小立方体,先让学生初步估计一下大概有多少,教师再利用课件带着学生数小立方体验证估计数。先是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一百一百地数,然后问学生,像4589这样大的数,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来数?(学生意识到可以一千一千地数。)

  教师用计数器演示,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先拨出一千,顺序数到九千时,问学生:“九千后再添一个千是多少?怎么拨?”学生有了满十进一的经验,就会类推出数到九千时,再加一千的拨珠方法。计数器的演示,有利于学生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是由10个一千组成”,加深对新计数单位“万”的认识,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起万位概念。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及其顺序,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最大的四位数是几?(9999)数中每个“9”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然后追问:如果这个数再加上1是几?学生回答后,让他们在计数器上拨珠,通过连续进位的操作,充分感受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在复习“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旧知的基础上,巩固“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是由10个一千组成”的新知。

  例5可以根据“提示语”作为读、写、计数器拨珠的综合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订正。

  用问题“说说我们学过的数位有哪些?你能按顺序给它们排一排吗?”指导学生补充完成数位顺序表后,让学生在数位表上用自制数字卡片摆出老师或同学说的数,进行巩固练习。

  三、适当拓展,培养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但由于10000这个数较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补充一些学习素材,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中找“大数”,通过具体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如,用“1万有多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课件演示、观察实物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8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已经建立了正确的表象。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根据小学生好动、精力容易分散的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学生通过在“找锐角和钝角——做角——画角——创造角——设计美丽的图案”等多层次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创新和想象能力。以下是我的两点体会:

  一、让学生在富有童趣的生活情境中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

  低年级的小朋友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成概念这一过程。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在第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就结合生活实际出示情境图,情境图就藏着很多角,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二、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巩固和应用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活动化、个性化是课程发展的重要趋势。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我就让学生在“钟面”上找到角,并进行分类,引导学生去独立探究,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然后学生在分一分、说一说的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锐角和钝角。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亲身体验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让学生通过找角、折角、比角、动手去量角,感受角的大小。整个环节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利用电脑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再一次更加形象直观地对知识进一步强化。

  再通过摸一摸,想一想为什么叫它锐角和钝角。让学生从表象到理解选样的角是锐角和钝角。整节课让学生“找角”,“把角分类” “找物体表面上的锐角和钝角”、“找教室中的锐角和钝角”、“用巧巧手折角和摆角”、“创造角”和“画一个锐角和钝角”等活泼有趣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最后让学生应用锐角、直角和钝角以及所学过的图形设计一副美丽的图案,学生思维活跃,既加深了对这三种角的`认识,又还原于生活,让学生个性化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还渗透了数学美,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9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万以内数的认识”并非一无所知,他们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或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万以内的数的知识,有的甚至能够读出万以内的数,只是尚未形成系统的认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归纳总结,逐渐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整理归纳新知,为了有效地突出重点,我把教程从三个方面进行分解:

  一、联系生活,感知大数。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数学强化生活性,让学生学习有价值数学,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在本节课,我首先将生活数学化,通过让学生课前调查发现生活中的大数,课堂交流生活中的大数,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原来有这么多大数,进而产生研究生活中的大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再让学生探索,将生活化的大数抽象成数学知识。

  二、动脑思考,体会十进制关系。

  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先认识计数单位“千”,通过数大正方体的方法到数出大正方体的个数这样的过程,重新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将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其中在数大正方体时,引导学生数的方法尤其重要,并在其中让学生感知10个一是1个十,10个十是100,10个一百是1000,由此得出大数:一千。并使用课件演示一个个、一条条、一片片数的过程,加深对“千”的认识,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为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

  三、以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数感。

  学生在数一数活动中,经历数数的过程,继而认识计数单位“万”和10000以内的数,能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简单地交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过于生硬和说教,学生很难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关系。为此,在本节课安排以活动,促进学生数感地发展,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首先,课前让学生调查发现生活中的大数,课堂交流中生活中的大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大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感受。接着,安排“猜一猜?”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一个小正方体是大正方体的一份子”,给学生估计地标准,进而估计“大正方体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让学生在估计中思维得以碰撞。学生对“万”的认识是困难的,如何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建立“万”的理解呢?在学生认识“十个一百是一千”“一个大正方体里有1000个小正方体.” 紧接着我通过活动:观察1本100页的书,再把10本100页的书放在一起,让学生体会感知1000页到底有多少。那么10个大正方体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让学生建立“十个一千是一万”的初步认识,而“一万”究竟是多少呢?学生还是模糊的。我再通过体会“猜学校的人数”,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二年级每班大约有50名学生,有10个班,全年级大约一共有500人。全校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500人,全校大约一共有3000名学生,3000还差7000才到一万。学生会觉得全校学生看起来已经很多人了,但是全校人数3000人距10000人还差那么多,说明一万这个数很大。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

  万以内数的认识既是学习多位数读、写法的基础,也是学习万以内数算的基础,如果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概念不清,读写数不熟练,将直接影响对万以内数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为了使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概念,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一、借助直观,加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小学生数学概念、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形成都是借助操作活动,通过对感性材料的观察、比较、分析而获取的。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我借助直观,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例如,教学“万以内的数和万以内的数的顺序”,我结合计数器的演示,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先拨上一千,当数到九千时,要问学生:“九千后再添一个千是多少?该怎么拨?学生已知道百位有10个珠,10个百是一千,去掉百位上的10个珠,要向千位进1,依次类推数到九千时,学生就自然知道怎样拨珠。这样通过计数器的演示,有利于使学生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关系”,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数位的概念。

  又如,教学读写法时,先在计数器上拨上一个三位数,并说出这个数的组成,然后指导学生对着计数器的数位写出这个数。再在千位上拨上3,该怎样读与写?对照计数器上的数和下面的*数字写成的数读出这个数。在教学完读写法后,引导学生小结并比较与三位数的读写的联系与区别。这样在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利用已有经验,进行迁移学习,促进学生认知建构

  小学数学中,有许多知识前后联系紧密,对于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的新知识,可以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推导出来。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数,已经认识了“个、十、百”的"数位名称、顺序、位值,也知道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以类比促迁移”的教学策略,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实现新知识的同化,以促进学生认知建构。结合计数器从一百数到一千告诉学生可用一、十、百、千这些计数单位来数数,并提问:“十个一是多少?”、“十个十是多少?”、“十个百是多少?”让学生弄清“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又如,教学“四位数的读法”例题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三位数的读法,可以让学生结合计数器,拨上一个数后,先说出它的组成,然后试着读数,对于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的数,末尾有一个或几个0的数,应该怎样读,可让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引导,最后启发学生总结读万以内数的法则。这样让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由此及彼地获得新知,既使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例,拓展认数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这是数学教学的新理念之一。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我注意捕捉与本课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搜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拉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认数活动。如在学生初步学会“一千一千地数”之后,让学生从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有利于丰富学生对百、千、万为单位的数的感知和体验,有利于发展学生。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扩展5)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5篇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 说知识地位、学情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出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小学阶段对自然数的认识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一年级上册的《20以内数的认识》,二是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三阶段就是我今天执教的《万以内数的认识》,第四阶段是第二学段四年级学习的《大数的认识》,把自然数的认识扩充到亿几以上;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的学习是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并且理解了个、十、百这三个计数单位的基础上进行了,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在自己的生活中逐步遇见比100大的数,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感知,但对“百”以上的计数单位并不清楚,对较大数缺乏理性认知,此阶段通过系统学习是培养儿童数感的最佳时机。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继续探索计数单位“万”的重要基础,对培养和发展数感至关重要。

  (二) 教材编排

  人教版教材对这节课的安排呈现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呈现单元主题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感知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很多比100大的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二层次是对计数单位“个、十、百”的回顾,同时唤起同学们回忆数数的方法。第三层次是通过数形结合直观演示的方式呈现计数单位“千”,明确10个一百是一千。同时通过比较了解“十进制”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知识地位、学情和教材的理解,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体验)比100大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经历数数的过程,能合理选择数数和计数方法,进一步发展数感。

  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规范操作、积极思考的数学学习习惯,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

  教学难点:通过对不同计数单位比较,初步认识“十进制”的意义。

  二、说教法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为有效引起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我把学生早操场景引入课堂,通过情境创设法让数学知识更加贴合学生生活,通过指导观察法让学生感受比100大的数存在。结合七八岁儿童思维依赖直观的特点,在课堂中把握好了直观和抽象的关系,通过指导观察、促进思考、指导操作等教学方法进行三次数数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千”。在突破难点时,特别注重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之间的关系,通过指导操作法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我指导学生观察板书,通过比较教学法构建“十进制”意义。为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适时讲授法、谈话法将进行衔接和引导。通过合理、有效的教法确保孩子在有限的30分钟内学到无限的数学智慧。

  三、说学法

  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主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上课伊始,通过万人阅兵视频吸引学生关注,这样能促使学生自主的通过观察法、比较法进行初步感知。学生的数学学习一定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因此我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法对已经学过的“个、十、百”三个单位及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行回顾,通过直观学习法构建四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数学学习注重知识的新旧联系,课堂中恰恰利用这一点,因势利导的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法,理解原来10个一百十一千。帮助学生学会知识只是其一,重要的是引领他们提炼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因此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法进行比较,了解“十进制”,之后进行数数活动,在千字文中找数,突出数形结合的对应思想,再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法自主同化新知识。

  四、说过程

  设计好的一节课总归属于计划,这个计划的执行需要科学有效的教学过程。全课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一) 导入

  采用情境导入,两张孩子们自己做早操的图片轻松进入学习状态,感受比100大的数的存在。

  (二) 新授

  新授环节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通过简单的操作回顾已有的三个计数单位,二是提出数一杯红豆的新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谈论出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进行操作。新授环节的这两个阶段循循善诱、水到渠成的帮助学生构建计数单位“千”,以及了解“十进制”。

  (三)练习巩固

  学生掌握的新知识要经过顺应和同化才能形成稳固的认知,因此联系的设计至关重要。我设置了两个练习。一是数数,数是数出来的,在数数的过程中边拨计数器感受十进制的真实意义,并且通过顺着数,倒着数,不同技术单位的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第二练习题是呈现《千字文》,训练学生数形结合、一一对应的识数能力。

  (四)总结拓展

  总结拓展环节是升华数学思想,形成数学智慧的重要教学阶段,我通过“温故知新”四个字进行首尾呼应,引导学生把这节课的知识梳理一遍,提炼自己的收获。通过开放性的:你还想指导什么?引起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不断追寻。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四册"1000以内数的认识",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要求,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习1000以内的数,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

  (2)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体会十进关系。

  (3)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和能力,发展数感;并培养与人交流、勤于思考的习惯。其中正确数1000以内的数,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据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活动教学法。

  1、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首先是猜一猜体育馆人数的活动;接下来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给学生一大盒小棒,在猜测的基础上,将"到底有多少根小棒"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数小棒的操作活动中自己去体验、感悟,从而发现数数的方法,体会十进关系。然后是议一议的活动,让学生交流: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最后是练一练的活动,包括接一接、数一数、说一说、估一估、填一填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新知的应用与拓展。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小组合作数小棒,共同决策,集体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可以自由学习、充分交往,小组中的每个同学都有操作、发言的机会。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本节课创设了企鹅博士考大家、登城堡拿礼物的故事情境,力图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充满童趣的童话世界,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又积极主动。

  三、说学法。

  从学法来说,本节课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我先让小组成员独立思考,然后组内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最后小组成员一齐动手操作。然后是小组议一议的活动,老师先引导学生: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发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各抒己见,共同促进。组与组之间也有交流。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不作过多的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 直接引入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1、探一探(猜方块)

  (1)问1:请小朋友看大屏幕,猜一猜这里有几块小方块?

  小朋友们猜的对吗?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课件演示)

  问2:小朋友刚才我们是怎样数的?10个一是多少?

  (教师板书: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10。)

  (2)问1:这是几个十?(用课件出示例一的图二)。

  问2:这一次是怎么数的?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板书: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100。)

  (3)(用课件出示例一的图三)。

  问:这次又是怎么数的?10个100是多少?(如果学生回答不完整,教师可以提示:说完整。)

  (4)小结:刚才我们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10。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100。一百一百地数,10个100是1000.小朋友们数数的方法可真多呀,那就让我们数一数吧!

  2、数一数

  (1)学生齐读题:一个一个地数,从188数到204

  问1:189,接下去是多少?(表扬数出190的小朋友)

  问2:190是怎么来的?(提醒:刚才是189,加上1,在哪一位上加1)

  问3:个位原来是9,现在加上1是几?(个位滿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2)问1:199下面再数一个是多少?

  问2:200是怎么来的?(表情感染学生)

  问3:小朋友们数得真不错,向十位进1后又发生了什么?

  (3)谁知道999添上1是多少?(师生一起说)

  (4)小练习

  刚才小朋友们把数数当中最难得问题都解决了,那老师要考考你们。

  练习1:一个一个地数,数出下一个数

  99– ( )

  189– ( )

  299--( )

  练习2:一个一个地数,数出前一个数

  ( ) –380

  ( ) –510

  ( ) –1000

  (5)同桌合作

  刚才小朋友们会数出一个数的前一个数或后一个数,你也能像老师一样考考你的同桌吗?

  反馈:问:你刚才出的数是什么?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表扬:这2个小朋友们啊,一个出得好,一个答得好。

  (6)分组数数

  看来啊,刚才同桌合作得不错,那我们男女来比赛吧!

  女生:一个一个地数,从一百九十八起,数到二百零六。

  男生:一个一个地数,从985数到1000。

  (及时表扬)

  3、读一读、写一写

  (1)猜一猜

  你们数得那么棒!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写一写1000以内的数吧!

  刚才你们猜得那么准确,现在有那么多的小方块,谁来猜一猜?

  (肢体语言、表情语言表达多了还是少了)

  (2)问1:这些小方块啊,排列得很乱,小朋友们在老师的提醒下猜出了方块有多少块,如果把小方块这样排列,你能马上知道这里有多少小方块吗?

  问2:你怎么能这么快就说出了这个数?

  (板书:1个百,2个十,6个一)

  对呀!1个百,2个十,6个一组成126.

  (板书:组成126)

  (3)问1:那如果把126放在计数器上,你会放吗?

  问2:你为什么在百位放1个,十位放2个,个位放6个?

  (4)刚才小朋友们真棒,老师没说,你们都会了,那你能把这个数写出来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5)304

  问1:这个数你会写吗?并且把读法也写在本子上?

  问2:你为什么在百位上写3,十位上写0,个位上写4呢?

  (板书:3个百,4个一组成304。)

  (6)580

  (板书:5个百,8个一组成580。)

  (7)问1:304,580这两个数都有0,304和580这两个数的“0”能不能省略?

  对呀,就像这位小朋友坐在这个位置,这个位置就是他的了,那如果他今天请假了,我们应不应该给他留位置?就像0,它起到占位作用。

  (8)强化

  240,403

  (9)问1:这些数你会读吗?同桌之间读一读。

  909 600 398 350

  问2:谁来读一读第一个数?那谁来说说它的组成?

  (10)问1:请小朋友们写在本子上,谁来说?

  (题:5个百和3个十是( )。5个百和3个一是( )。)

  问2:做了这两道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4、练一练

  练习纸:一、比一比,看谁最聪明

  1、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百是( )2、300里面有( )个百,7个百是( )。

  3、536里面有( )个百,( )个十,( )个一。

  4、8个一、2个十、9个百合起来是( )。

  二、填一填

  (1)599的前一个数是( ),后一个数是( )。

  (2)9个十和4个百组成的数是( )。

  (3)一个三位数,百位和个位上的数是 8,2在十位上,这个数是( )。

  5、玩一玩

  (1)小朋友们学得那么棒,老师奖励你玩一玩。

  这是一个打靶游戏,绿色代表1分,黄色代表10分,蓝色代表100分,红色代表1000分。

  (2)问1:1号选手开始打靶了,你们看好,谁能快速说出他打了几分?

  问2: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

  表扬: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真棒!

  (板书:331)

  (3)问:谁能快速说出2号选手得了几分?

  (板书:520)

  (4)问1:假如是你,你最喜欢射中那个部位?

  问2:那现在这个数,你知道是多少吗?

  表扬:你真棒,这是我们以后要学的知识,你都会了。

  (5)刚才3位选手打出了3个分数, 谁赢了?

  这就是我们下节课的内容,小朋友们回去好好预习。

  6、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附板书: 1000以内数的认识

  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10。 1 2 6 是由1个百、2个十和六个一组成。

  一十一十的数,10个十是100。 3 0 4 是由3个百和四个一组成。

  一百一百的数,10个一百是1000。 5 80 是由5个百和8个十组成。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课本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00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课时(见教材P67-68页)。

  2、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新课标也指出要在教学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因此这部分教材是小学生开始学习数学的最基础的课题之一。在这一阶段给学生打好基础,对进一步学习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根据教材编写总结了以下特点:(1)优化教材知识结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内容中一些重要的数的概念。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优化知识结构,编排教学内容。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再教学读写和组成,然后教学数大小的比较。把认数和简单的整百、整千数估算有机结合,认数和用数表达、用数交流信息相结合,不断发展学生的数感。(2)密切数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材创设了一幅体育馆这样一个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更大的数,掌握数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3)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数的认识由100扩展到1000,数目大了,内涵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在现有基础方面: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以及家长的一些教学,部分学生对1000以内的数已十分熟悉。在学习动力方面:二年级学生处于智力开发的初级阶段,自觉性很差,动力明显不足,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时间不长,他们思考、观察、表达、练习、概括的能力尚未形成,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

  2、学法指导

  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掌握以下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学会分析、综合、整理。

  三、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小学生能说出各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位数字的意义;结合显示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数的意义,能认、读、写数;结合二年级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①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百、千并掌握数数方法

  ②经历实验、证明、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③能结合实际估计1000以内的数,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根据本课知识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二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动手操作,引导探索,发现规律。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同时也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因此,教二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时,如果教师能为他们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一摆、弄一弄,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到规律,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学会了怎样学习。

  2、寓学于乐,逐步提高。

  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感到,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学习和工作时,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而情绪低落或郁闷时,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计数单位千和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虽然很多小朋友都会1000以内的数,但是他们还不明白计数单位十、百、千这样抽象的概念。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a在教学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千时,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数数,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更大的数的组成,发现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的关系。教学时可利用“小精灵明明”引出问题“怎样数更大的数”,引导学生动手试一试。通过实践让学生体会:一个一个地数,10个小正方体是“十”,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从而认识计数单位“千”,进而发现“十”“百”“千”等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b在教学数数方法时,可放手由学生自主地数小正方体。为了让学生感悟到数数的方法很多,可以一个一个数、一十一十数、一百一百数,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情境,感悟到数较大的数也可以一百一百地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的意识,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探究发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数数的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能结合实际估计1000以内的数,初步发展数感.

  首先读一些大数,再感受一下大数,在头脑中有一个估计的初步标准。

  四、说教学设计

  本节课为新授课,具体步骤如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导入:师:各位小朋友,你们喜欢孙悟空吗?

  生:喜欢(或不喜欢)

  师:那你们为什么不喜欢呢?

  生:因为他有72变等

  生:大家都知道孙悟空很聪明,今天,他就大家带来一个难题,你们有信心接受他的挑战吗?

  生:敢

  (我以聪明的孙悟空来考考大家为导言,来提高小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作准备)

  2、深入探讨,揭示课题

  师:那在接受孙悟空挑战之前,老师要先考考大家!这里有几个小方块啊?(出示图片)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师:(出示板书1 10个一10)这是不是太简单了啊!这只是一个热身,接下来才是高难度(出示图片)这里有几个方块啊?

  生:

  师:(出示板书1 10个十

  100)好,你们已经通过了老师的考验,可以接受孙悟空的挑战!(出示图片)不过,老师有一个要求:速度要快、数量要准、而且要让人一听就就明白!先在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

  生:分组讨论

  师:时间到有,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自己小组的结果?

  生:①100*10就是1000个方块②一百一百的数

  师:(出示板书1 10个百1000)哦,你们是一百一百的数数。

  师:(1 10个一10 10个十100 10个百1000)看着这些数字你有什么发现?

  生:①十个一百是一千②每个数字后面加个0就是后一个数③其他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有了这么伟大的发现。

  (循序渐进是教学计数单位的主要方法,并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自己思考、自己产生矛盾,最后自己解决,真正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知识巩固与延伸

  师:谁知道老师是是大学年级的学生了啊?

  生:大三

  师:大三了,老师在大学里已经有987天了,如果今天过了,还剩几天啊?

  生:988天

  师:是的,现在老师在日历上面划掉一天你们就帮老师加一天,现在开始

  生:988、989、990……

  师:我们再来一边,速度快一点

  生:大家一起数

  师:开火车,数数

  生:(三组)

  师:如果老师想过的快一点,10天10天的过,谁来数

  生:998、1008

  师:(开火车在玩几组)50、60一隔的数

  生:

  师:(出示图片)这是我国2008奥运会的倒计时,如果还有1000天,过完今天还有几天?

  生:999天

  师:让我们一起数到982天

  生:999、998……

  师:(开火车)

  生:(三组)

  师:我们一起来做做下面两到题目,写在作业本上①写出856后面5个数②写出652前面5个数

  生:

  师:将写好的本子投影

  生:展示

  师:现在老师和大家玩一个游戏,每一位小朋友做一回小司机,给空格编编号!并写在本子上!

  生:展示(多种答案)

  (在数大数时比较抽象,因此我设计了一个事例化抽象为具体,再由具体到抽象,在掌握顺数的同时还要会倒数,我以奥运会道计时为背景来教学,同时自己摸索其他更多的数数方法。还设计了一系列的情感培养和开放式的练习。)

  4、总结课堂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有什么收获?

  生:我会数1000以内的数了,其他……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四册"1000以内数的认识",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要求,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习1000以内的数,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

  (2)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体会十进关系。

  (3)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和能力,发展数感;并培养与人交流、勤于思考的习惯。其中正确数1000以内的数,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据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活动教学法。

  1、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首先是猜一猜体育馆人数的活动;接下来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给学生一大盒小棒,在猜测的基础上,将"到底有多少根小棒"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数小棒的操作活动中自己去体验、感悟,从而发现数数的方法,体会十进关系。然后是议一议的活动,让学生交流: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最后是练一练的活动,包括接一接、数一数、说一说、估一估、填一填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新知的应用与拓展。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小组合作数小棒,共同决策,集体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可以自由学习、充分交往,小组中的每个同学都有操作、发言的机会。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本节课创设了企鹅博士考大家、登城堡拿礼物的故事情境,力图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充满童趣的童话世界,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又积极主动。

  三、说学法。

  从学法来说,本节课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我先让小组成员独立思考,然后组内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最后小组成员一齐动手操作。然后是小组议一议的活动,老师先引导学生: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发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各抒己见,共同促进。组与组之间也有交流。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不作过多的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 直接引入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1、探一探(猜方块)

  (1)问1:请小朋友看大屏幕,猜一猜这里有几块小方块?

  小朋友们猜的对吗?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课件演示)

  问2:小朋友刚才我们是怎样数的?10个一是多少?

  (教师板书: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10。)

  (2)问1:这是几个十?(用课件出示例一的图二)。

  问2:这一次是怎么数的?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板书: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100。)

  (3)(用课件出示例一的图三)。

  问:这次又是怎么数的?10个100是多少?(如果学生回答不完整,教师可以提示:说完整。)

  (4)小结:刚才我们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10。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100。一百一百地数,10个100是1000.小朋友们数数的方法可真多呀,那就让我们数一数吧!

  2、数一数

  (1)学生齐读题:一个一个地数,从188数到204

  问1:189,接下去是多少?(表扬数出190的小朋友)

  问2:190是怎么来的?(提醒:刚才是189,加上1,在哪一位上加1)

  问3:个位原来是9,现在加上1是几?(个位滿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2)问1:199下面再数一个是多少?

  问2:200是怎么来的?(表情感染学生)

  问3:小朋友们数得真不错,向十位进1后又发生了什么?

  (3)谁知道999添上1是多少?(师生一起说)

  (4)小练习

  刚才小朋友们把数数当中最难得问题都解决了,那老师要考考你们。

  练习1:一个一个地数,数出下一个数

  99– ( )

  189– ( )

  299--( )

  练习2:一个一个地数,数出前一个数

  ( ) –380

  ( ) –510

  ( ) –1000

  (5)同桌合作

  刚才小朋友们会数出一个数的前一个数或后一个数,你也能像老师一样考考你的同桌吗?

  反馈:问:你刚才出的数是什么?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表扬:这2个小朋友们啊,一个出得好,一个答得好。

  (6)分组数数

  看来啊,刚才同桌合作得不错,那我们男女来比赛吧!

  女生:一个一个地数,从一百九十八起,数到二百零六。

  男生:一个一个地数,从985数到1000。

  (及时表扬)

  3、读一读、写一写

  (1)猜一猜

  你们数得那么棒!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写一写1000以内的数吧!

  刚才你们猜得那么准确,现在有那么多的小方块,谁来猜一猜?

  (肢体语言、表情语言表达多了还是少了)

  (2)问1:这些小方块啊,排列得很乱,小朋友们在老师的提醒下猜出了方块有多少块,如果把小方块这样排列,你能马上知道这里有多少小方块吗?

  问2:你怎么能这么快就说出了这个数?

  (板书:1个百,2个十,6个一)

  对呀!1个百,2个十,6个一组成126.

  (板书:组成126)

  (3)问1:那如果把126放在计数器上,你会放吗?

  问2:你为什么在百位放1个,十位放2个,个位放6个?

  (4)刚才小朋友们真棒,老师没说,你们都会了,那你能把这个数写出来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5)304

  问1:这个数你会写吗?并且把读法也写在本子上?

  问2:你为什么在百位上写3,十位上写0,个位上写4呢?

  (板书:3个百,4个一组成304。)

  (6)580

  (板书:5个百,8个一组成580。)

  (7)问1:304,580这两个数都有0,304和580这两个数的“0”能不能省略?

  对呀,就像这位小朋友坐在这个位置,这个位置就是他的了,那如果他今天请假了,我们应不应该给他留位置?就像0,它起到占位作用。

  (8)强化

  240,403

  (9)问1:这些数你会读吗?同桌之间读一读。

  909 600 398 350

  问2:谁来读一读第一个数?那谁来说说它的组成?

  (10)问1:请小朋友们写在本子上,谁来说?

  (题:5个百和3个十是( )。5个百和3个一是( )。)

  问2:做了这两道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4、练一练

  练习纸:一、比一比,看谁最聪明

  1、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百是( )2、300里面有( )个百,7个百是( )。

  3、536里面有( )个百,( )个十,( )个一。

  4、8个一、2个十、9个百合起来是( )。

  二、填一填

  (1)599的前一个数是( ),后一个数是( )。

  (2)9个十和4个百组成的数是( )。

  (3)一个三位数,百位和个位上的数是 8,2在十位上,这个数是( )。

  5、玩一玩

  (1)小朋友们学得那么棒,老师奖励你玩一玩。

  这是一个打靶游戏,绿色代表1分,黄色代表10分,蓝色代表100分,红色代表1000分。

  (2)问1:1号选手开始打靶了,你们看好,谁能快速说出他打了几分?

  问2: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

  表扬: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真棒!

  (板书:331)

  (3)问:谁能快速说出2号选手得了几分?

  (板书:520)

  (4)问1:假如是你,你最喜欢射中那个部位?

  问2:那现在这个数,你知道是多少吗?

  表扬:你真棒,这是我们以后要学的"知识,你都会了。

  (5)刚才3位选手打出了3个分数, 谁赢了?

  这就是我们下节课的内容,小朋友们回去好好预习。

  6、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附板书: 1000以内数的认识

  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10。 1 2 6 是由1个百、2个十和六个一组成。

  一十一十的数,10个十是100。 3 0 4 是由3个百和四个一组成。

  一百一百的数,10个一百是1000。 5 80 是由5个百和8个十组成。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69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不仅是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新教材又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为两段,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体验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4、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设想: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需求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整体设计上注意了以数数为主线,把数的组成、估计意识的培养及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等方面穿插在一起进行教学。

  一、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来展开教学,所以我在课前活动中,先让学生估计一二年级的人数、全校的人数,再让学生说说对于刚才说到的这些数,你知道些什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已有的知识基(转自数 学吧 )础。学生已经懂了的,我们就不必再教了。学生自己能探究的,我们就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比如272的组成,学生在动手操作之后,自然就知道了。还有在师生共同数出1000个字、1000根小棒后,我让学生说说你对1000了解了些什么?

  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是数出来的。

  1、给学生提供小棒, 以小组为单位数。经历单根数的、整十、整百和几百几十几的数数过程,使学生感知并体验1000以内数的形成。

  2、师生共同数小棒,在数出272根小棒后,师生一起一百一百地数,数到1000。

  3、在计数器上拨入849,然后师拨学生数。这些数数的方法不是教师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感悟,自己总结出来的。

  4、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先估数,再让学生数一数,学生充分感知1000以内各数的实际含义,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数能力。

  课尾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估计1000粒米有多少,1000张纸有多厚,再出示实物,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三、让学生获得清晰透彻的`数的概念。

  在整个教学中,力求引导学生在动手摆、动口数、说的基础上,自主探究、主动构建起1000以内数的概念。例如:数的组成。让学生在动手摆过程中看着实物、《千字文》说出一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再脱离实物,看数说数的组成。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让学生获得扎实透彻的概念。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扩展6)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3篇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课本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00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课时(见教材P67-68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新课标也指出要在教学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因此这部分教材是小学生开始学习数学的最基础的课题之一。在这一阶段给学生打好基础,对进一步学习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内容中一些重要的数的概念,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优化知识结构,编排教学内容。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再教学读写和组成,然后教学数大小的比较。把认数和简单的整百、整千数估算有机结合,认数和用数表达、用数交流信息相结合,不断发展学生的数感。密切数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本节课教材创设了一幅体育馆这样一个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更大的数,掌握数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数的认识由100扩展到1000,数目大了,内涵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

  学情分析

  在现有基础方面: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以及家长的一些教学,部分学生对1000以内的数已十分熟悉。在学习动力方面:二年级学生处于智力开发的初级阶段,自觉性很差,动力明显不足,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时间不长,他们思考、观察、表达、练习、概括的能力尚未形成,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

  学法指导

  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掌握以下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学会分析、综合、整理。

  教法设计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小学生能说出各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位数字的意义;结合显示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数的意义,能认、读、写数;结合二年级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① 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百、千并掌握数数方法。

  ② 历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③ 结合生活实际感受1000以内的数,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④ 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根据本课知识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二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动手操作,引导探索,发现规律。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同时也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因此,教二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时,如果教师能为他们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一摆、弄一弄,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到规律,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学会了怎样学习。

  2、寓学于乐,逐步提高。

  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感到,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学习和工作时,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而情绪低落或郁闷时,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计数单位千和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难点

  能结合实际估计1000以内的数,初步发展数感。中间有零、末尾有零数的写法和读法。

  虽然很多小朋友都会1000以内的数,但是他们还不明白计数单位十、百、千这样抽象的概念。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a在教学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千时,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数数,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更大的数的组成,发现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的关系。教学时可利用“数学小博士”引出问题“怎样数更大的数”,引导学生动手试一试。通过实践让学生体会:一个一个地数,10个小正方体是“十”,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从而认识计数单位“千”,进而发现“十”“百”“千”等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b在教学数数方法时,可放手由学生自主地数小正方体。为了让学生感悟到数数的方法很多,可以一个一个数、一十一十数、一百一百数,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情境,感悟到数较大的数可以一百一百地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的意识,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探究发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数数的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中间有零的数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刚接触,要让学生明白数位上没有数用0占位。读数时,中间有零要读零。通过学生探究、发现、总结、动手实践真正掌握知识难点。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比赛吗?老师也很喜欢体育比赛。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篮球比赛片断。你们想看吗?

  播放有篮球比赛的片断,停止在观众席上。

  师:这么精彩的比赛吸引了很多人,把体育馆里都坐满了,那么你能不能估计估计体育馆有多少人呢?

  生:3000人/20xx人

  师:大家估计的数都是比我们已经学过的一百多得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一百多得多的数,学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10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引导发现。

  出示10个小方块

  师: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学具,请同学们快速地数出10个小方块。

  生:数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生:一个一个地数。

  师:你能到前面来给同学们数一数吗?

  生:实物展台数。(板书:一个一个数,10个一是十)

  师:我们一起来看屏幕的演示过程。

  出示: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师:现在老师想让同学们数出100个小方块,你们还一个一个数吗?怎么数能更快一些呢?

  生:10个10个数。

  师:为了让同学们数得方便,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学具带,你们可以前后桌为一组,快速的数出100个小方块。开始。

  师:谁来上前面给同学们数一数?

  生:实物展台数。(板书: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师:让我们一起看屏幕的演示过程。

  生:小声跟数。

  师:老师现在想让同学们数出1000个小方块,你们打算怎么数呢?

  出示:一百一百地数。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100个小方块组成的图形,谁愿意上前面来给同学们数出1000个小方块?

  师:一起看一下屏幕的演示。

  生:1000个小方块。(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师:我们拼成了一个什么形状?

  生:正方体。

  师: 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么数的?

  学生根据老师的板书和提示总结数数方法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师:同学们学得这么好,小博士都想考考大家了!

  1、从198数到206 2、从270数到320

  3、从600数到1000

  汇报数数情况。一题同桌汇报数,二题老师同学合作数,三题小组轮流数。

  师:看到同学们数到1000时都很高兴,那么1000究竟是多少呢?

  生:老师我们背的千字文就是1000个字、田字格一页大约100格,10页大约有1000个格……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课件演示:松花江公路大桥、泰山小学学生、大米、鱼的种类、世博会展馆)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会数一千以内的数了,也知道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其实数学就是取之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只要同学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生活中到处都能找到数学。

  师:接下来就要考验同学们有没有善于发现的眼睛了。小博士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起劲也坐不住了,他要在计数器上拨珠子。

  同学们看老师手里这个学具就是计数器。谁来说说计数器上有哪些数位?

  生: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小博士拨珠子。

  师:这个数你会写吗?谁来说说怎么写呢?

  生:在百位上写1,在十位上写2,在个位上写6。

  师:对了,在写数时,数位上是几就写几。

  师:谁能读出这个数呢?

  生:读作:一百二十六

  师:对了,读数时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师: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呢?

  生:126是由一个百,二个十,六个一组成的。

  师:说对了。我们顺利的解决了这个数的读法和写法,老师这里有个更难的数,看看同学们会不会写和读呢?

  生写本上,指名板演。说数的组成。

  生说怎么写和读。

  师:一个数数位上没有数时,用0占位。读数时,一个数中间有0要读0。

  师:老师这里有个更大的数,看你们会不会读写。

  生写本上,指名板演。说数的组成。

  师:一个数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师:最后一个有点难度的挑战。(1000)

  生写。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师: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拨珠子呢?

  生:想。

  师:我拨你读,百位上拨2颗珠子,十位上拨3颗珠子,个位上拨4颗珠子。谁来读这个数。

  生:234二百三十四。

  师:像我和这位同学这样,同桌之间我拨你读,你拨我读,开始。

  生:汇报。

  师:老师又要拨珠子了,看看这次谁会写?百位上拨3颗珠子,十位上拨1颗珠子,谁来写?生写字板写。

  师:像我们这样,同桌之间我拨你写,你拨我写,开始。

  生:汇报。

  师:现在我们都会在计数器上拨珠子了,也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了,那让我们总结一下读写1000以内的数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汇报:读数写数都从高位起,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零要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写数时,数位上是几就写几,数位上没有数要用0来占位。

  师:总结得很好,总结也是学习数学时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老师现在想考察同学们能不能学以致用。看看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怎么样?

  4幅图的练习。读数直接读,写数对照屏幕自批自改。

  (三)课堂练习,拓展延伸。

  师:小博士看到同学们把数学知识应用得这么好,也想和同学们比一比呢!

  小博士数学游戏。

  1、判断对错,用手势。指名改错。

  2、指名填空。

  3、猜价格。

  4、组数练习,读零不读零的,让学生说。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1000以内数的认识,动口我们学会了数数,动手我们学会了写数,动脑筋思考我们知道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老师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能多动脑思考,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下课。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数学学习是一个学生自己主动建构数学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与教学材料、教师等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新的数学知识、技能与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了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经历学习过程,融情感态度的培养于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成为我执教的《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的首要任务。

  课中我创设了“数方块”这一情景,具体做法是:出示画有100块方块的学习计数卡,让学生去数有多少个?然后追问是怎样数的?要求每位学生能通过动口、动手等操作活动来勾起对10个一是10、10个10是100的旧知的回忆,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唤起对新知学习的欲望,“数100个方块到底有什么作用?”学习动机的正确把握是理解1000这个数的含义的关键。我乘胜追击,同桌合作,将两人手中所有的方块计数卡合起来,再次数一数有多少块方块。学生的活动是:1个百、2个百、3个百。。。10个百地活动开了。有的说我手中的是5个百加上你手中的5个百就是10个百,这儿共有1000块。简单的计数卡,通过合作,感受到1000就是通过一百一百地数,数出10个而得到的。与一年级建立的10的概念,100的概念的方法一样,只是今天学的数要比以前的多得多。而后,我邀请学生一百一百地数,学生数,老师将一张张*面的有100个小方块的计数卡贴在黑板上,慢慢地,*面发生了变化,成了一个大的正方体,从而再次感受到1000块方块就有这么多。课件出示:从1个小方格变成10个小方块,再10个10个地变成100个,再100个100个地成为了1000个。此时的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对1千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进行了一次清晰地梳理,重点的落实到位,渗透了十进制数之间的进率。

  对1000这个概念的构建是合理的,有效的。“数”方块贯穿于整个概念学习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掌握了学习数的数学思考方法,初步建立数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让学生经历了1000数概念建立的过程,并切实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

  将1000数的概念的建立、数数及数的组成、读写法有机整合又是本课的一大特色。教材安排千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读法与写法为一节课,而我将两课时进行整合。改造、重组后的学习材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认识计数单位“千”的同时,借用计数器,随机介绍了数位、数位顺序,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感知计数单位、数位、数位顺序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的认知不再是孤立的无序的,认识数位顺序的提前为下面的认读做好了铺垫,其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本课中,从概念的发生到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构建的过程,也是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体现,但课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在教学中间有零的数时没有更深的挖掘教材,课堂上的练习容量不大。如何更好地利用学具让学生体会进率?等等。

  八、评课

  新一轮课程目标中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指导小组学习。本节课华老师采取的教学策略就是通过动手操作,合作学习,把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认识规律,与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又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本节课有以下突出特点:

  1、培养学生的思维,把握教材重点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对数的认识进一步的学习,华老师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出发,立足学生长远的发展,把重点定位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究、数数的规律,从而发现十进关系,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材重点的正确把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首要因素。

  2、策略得当,凸显探究、意味

  解决教材重点的策略是多样的,而选择有效策略是非常重要的,本节课师老师采取了“小组探究,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创设了两个活动环节:一是数小方块,二是让学生拨珠子。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体会、自己发现,数一数,除了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一百地数,还可以一千一千地数,这些数数的方法,数的组成规律,不是由师老师告诉学生的,而是由学生在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探索过程中,自己感悟,自己总结出来的,思维训练落实扎实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发展学生的数感是课标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本节课师老师先用小方块让学生感知10、100有多少,为学业生提供了充分的可感知的现实背景,然后让学生动手数,学生经历数的过程,对小方块具体数量的感知与体验,是学生建立数感的基础,然后引导学生得出要数更大的数时,应以什么为单位来数,从而让学生发现数数的规律。这环环相扣的设计,让学生的数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形成和培养。

  4、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华老师注意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首先,以学生喜欢的体育比赛为背景,提出问题,引入新课,让学生贴近生活学数学,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需求,然后引导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回归到书中的主题,真正做到了“活学活用”,这样的设计使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眼光解决问题。

  纵观本节课,设计新颖,层次清晰,教学重点把握准确,采取的策略有效,为学生创设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提供了有趣的学习内容,是一节成功的优质课。但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精彩的设计也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现就我自己的观点谈些不成熟的看法:现在的数学课堂注重有效性学习,本节课数数环节学生动手操作之后都看了一遍课件演示过程,造成教学环节上的重复,没有有效地利用上课的时间。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粗浅的认识,谢谢!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会数1000以内的数,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初步体会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意识。经历观察、猜想、操作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体验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心,并能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

  教学重难点:正确数1000以内的数,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请来了一位动画片里的好朋友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猜猜会是谁呢?看看老师能不能满足你们的愿望。

  2、课件出示喜羊羊图片。

  3、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喜羊羊吗?喜羊羊长得即可爱又聪明,老师也很喜欢它,今天喜羊羊也来到我们的课堂,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喜羊羊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挑战性的题目,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整个教学过程以大喜羊羊为主线开展教学过程。)

  4、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活动一:猜一猜

  课件出示体育馆图片。

  师引导学生:这是北京体育馆,猜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生猜的各不相同)

  师:对!这个体育馆能坐好多好多的人,要用一个比100大的多的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

  活动二:数一数

  (一)、多媒体演示,进一步理解10个一百是一千。

  师:大的数都是由一些小的数组成的,咱们看看电脑演示。

  1、课件出示教材中零乱散放的10个小正方体。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数一数。

  2、交流数的方法。

  3、课件演示一个一个地数,并得出10个一是一十。(板书)

  4、课件演示十个十个地数,并得出10个十是一百,(板书)

  师:如果要数更大的数,你想怎么数?为什么?

  5、课件出示很多小正方体,(出现1000块的凌乱方块)估一估,现在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学生随意估计,到底有多少个?怎样数得速度快、数得准?

  师:看看现在喜羊羊把它变成了什么形状?(课件变成10×10×10立方体方块图)这个大立方体上一共有多少块小正方体?怎样数?(课件演示从下一层一层地拉出,学生从100数到1000)中间可适当穿插问题,让学生回答,了解掌握情况,如一百为一层,2层是几个百?3个百后面是几个百?5个百再添一个百是多少?……谁能继续一百一百地数?(课件再从上一层一层地拉出数一次)这次重点强调9个百再添一个百是多少?然后思考:10个一百是()。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师:“千”是我们今天学到的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前面我们还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呢?(个、十、百、千)

  师: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发现?观察板书后小组讨论。

  (让学生说出一(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关系,并知道各自所在的数位。)

  师小结:喜羊羊看大家表现的这么好,想给大家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大家自己在组内练一练。

  活动三:练一练

  小组学习任务:

  1、接着数

  (1)从一百九十八起,数到二百零六。

  (2)从九百九十五数到一千。

  2、找出你认为最难数的地方,

  3、说说为什么?如何解决这些困难?

  4、针对难点,进行计数器演示。

  5、多层练习,巩固新知

  a)摘苹果

  喜羊羊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想听吗?

  地球爷爷有一双无形而强大的手,还有一个大大的肚子,可以吃得下很多的东西,同学们你们相信吗?你知道苹果成熟了往哪里掉啊?其实是地球爷爷那双无形的手给摘了,你知道是什么吗?地球爷爷已经吃了986个,往后每多吃一个就在原来的基础上加1,你能帮他数一数吗?

  (课件出示:苹果落地的动画,学生从986数到1000。)

  师:你能不看地球爷爷吃苹果的图,自己从986数到1000吗?学生自由数,再集体数。拍手数数,使数数抽象化

  b)争夺卡片

  师:喜羊羊看大家表现的这样好,想送大家一些漂亮的卡片,谁想得到请举手,这么多人都想得到,那一定要认真听要求,这对你获得卡片很重要哦。

  (1)数出647后面的5个数。

  (2)十个十个地数,从280数到310。

  (3)从695数到705。

  (4)从807数到811。

  (5)一百一百地数从600数到1000。

  b)填数。

  师:哎呦,同学们表选得很不错嘛,看来喜羊羊是难不倒大家了,但是喜羊羊并没有放弃,它还出了一道更难的题目,你们敢接受挑战吗?要不咱们不看了吧。

  师:这道题看似简单,其实很难哦,大家先在小组内讨论讨论吧。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

  师:通过数数这个题我们发现,数的方法不同,数的顺序不同,数数找的规律不同,得到的结果呢?(也不一样),只要我们同学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相信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看二师兄给你们的评价——你真棒,你们都是非常棒的。看来喜羊羊真的难不倒大家,它乖乖地认输了。同学们获得了胜利,你们高兴吗?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1、今天的学习愉快吗?

  2、有什么收获?

  3、想到了什么问题?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体验)比100大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2、经历数数的过程,能合理选择数数和计数方法,进一步发展数感。

  3、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规范操作、积极思考的数学学习习惯,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

  教学难点:通过对不同计数单位比较,初步认识“十进制”的意义。

  教学准备:红豆种子若干;容器若干;四位计数器教具;西沃*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观看万人阅兵视频,估一估人数?

  预设生:100,1000,10000等.

  2、引导同学们回顾之前已经认识的“100”,这个数和100比,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生:比100多得多。

  3、介绍还存在很多比100大的数。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

  设计意图:小学低段儿童对数学的探索依赖直观,特别是“数”“计数单位”这些抽象的概念,教学中必须把握好直观和抽象的关系。万人阅兵视频,拉近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的距离,激发学习热情,唤起同学们感受身边数学的意识。通过1000和100的直观对比,很好帮助学生建立较大数的概念,为继续培养和发展数感埋下伏笔。

  二、新知探究

  (一) 回顾计数单位“个”“十”“百”

  1、出示“温故知新”,培植数学学习方法。展台出示10粒红豆,你能数出来吗?

  预设生: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板书)。【预设评价语言:你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的数数,很快的就数清楚了,真好】

  2、展台出示100粒红豆,你打算怎样数? 你为什么不一个一个地数?

  预设生: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板书)。【预设评价语言:你能合理的选择计数单位,十个十个地数,让数数变得更加简单、快捷,你真能学以致用】

  3、看来,选择几个几个地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设计意图:儿童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应当充分考虑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两次数数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热情参与的学习态度,回顾了已学过的三个计数单位,并通过板书直观的呈现三者的关系。

  (二) 学习新的计数单位“千”

  1、请同学们估一估老师手上这杯红豆大约有多少粒?

  预设生:500,1000,20xx,10000等

  2、你们觉得能争辩出结果吗?数学讲究有理有据,才能有说服力。同学们想想办法,这一次我们该怎么数?(把红豆倒进来比比高矮,就能给我们估计提供线索)

  预设生: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一百一百地数。师:你们可以商量一下,看看哪种数数的方法比较简便(可相机指导学生)?

  3、组织十名学生将手中的红豆倒入杯中,便操作全班一起数。师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十一千。【预设评价语言:遇见了新的问题,我们要寻求新的方案,找到新的方法,让我们的`聪明智慧让数学更有趣,让生活更有趣】

  3、组织学生观察和比较,把板书的计数单位圈一圈,读一读板书内容,介绍“十进制”。

  4、在数位顺序表里面添上“千”,找到计数器上面的“千”。

  设计意图:估数是培养数感必不可少的形式,通过学生估出的不同结果产生“矛盾”为突破口,组织学生有条理思考,择优尝试,通过实验的方法解决“矛盾”,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思想方法,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三、巩固练习

  1、师生数数互动,边拨计数器边数:从98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20;从198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203;从304起,一个一个地倒着数,数到295;从220起,一十一十地数,数到310;请同学们给老师提一个数数的要求,老师来数;请同学们给同桌提一个数数的要求,相互数数。

  2、千字文。把千字文按每一百字为一大块,每十字为一行排列,在其中找字游戏。

  设计意图:数是数出来的。引导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理解计数单位间的关系,更好的突破本节课初步认识“十进制”的概念。第二题不仅体现了数形结合的几何直观策略,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与形的具体对应,同时体验祖国传统文化的文明传承。

  四、课堂总结

  1、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提炼方法,升华思想?

  2、对于数数,你还想知道什么?【预设评价语言:从1个,到一十,到一百,再到一千,我们认数的范围不断扩大,数数的本领不断增强,真为大家的进步感到高兴。今天新的知识到了明天又变成旧的知识,明天又会有新的知识,明天的新知识到了后天又变成了旧知识。但我相信你们已经学会了用学过的旧知识去探索新知识,你们都是勇敢的探路者】

  设计意图:全面回顾课堂,构建知识体系。通过谈感受提炼思想,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继续探索的意识,授之于鱼,更授之以渔。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扩展7)

——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3篇

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页---69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在认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1000以内数的数数过程,能正确数出1000以内的各数,建立1000以内数的概念。

  2、通过探索、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知道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10个一百是1000,并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10、100、1000之间的关系。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3、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测意识、估计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1000以内数的数数过程,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尝试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建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及责任感,并培养与人交流、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正确地数数和理解10、100、1000之间的关系,千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

  教学用具

  每组1000个左右的小棒,橡皮筋若干根,多媒体课件等。

  设计思想

  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探究活动不时引导学生感悟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1000以内数的读写、组成,并通过认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体验价值,从而提高学生数数的和读写的能力,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活动,选择学生喜欢的,让学生有更多感受数学的趣味的作用,对数学产生兴趣。

  教学过程

  一、估算,初步感知1000以内数的大小。

  1、小朋友们真精神,今天老师为大家还带来了礼物,想不想看看呀!

  2、请大家猜一猜这三个瓶子中的糖豆,哪瓶中不多不少正好是一百个?

  3、猜的很准确,这瓶子糖豆确实是100个,以它为标准,再猜一猜你能猜猜这瓶的豆子大约有多少个?在猜猜这瓶?

  4、看来大家对数的感觉都很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1000以内的数,来与他们交朋友。

  (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数数,认识计数单位“千”

  1、接下来这个活动需要我们动手数一数,请听要求:自己数出10根小棒,而且要让大家一眼看出来。要求听清了吗?

  2、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方法不错,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数一数?请看大屏幕。

  3、看看你们小组现在一共有几个十?再数多少是100根呢?继续数一数。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我们再来数一数。(课件)

  4、现在请各组将你们的10小捆小棒用皮筋捆成一大捆,捆好后请组长拿上来,现在这一大捆是多少?黑板上有几个百?一起数一数?10个百是多少?贴出

  认真观察发生的变化。

  认真观察后猜一猜。

  以100个的这杯糖豆为标准,再猜一猜另外两杯豆子的粒数。

  独立数出袋中小方块的个数并讲出你是怎么数的

  四人合作数一数1号盒的实物,并讲出数的方法。

  数出2号盒中的数量,讲出数的方法。

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2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四册"1000以内数的认识",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程规范要求,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习1000以内的数,体验数的发生和作用。

  (2)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体会十进关系。

  (3)培养同学的估数意识和能力,发展数感;并培养与人交流、勤于考虑的习惯。其中正确数1000以内的数,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规范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往互动与一起发展的过程"。据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活动教学法。

  1、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同学在做中学。

  首先是猜一猜体育馆人数的活动;接下来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给同学一大盒小棒,在猜想的基础上,将"到底有多少根小棒"这一问题交给同学,让同学自身在数小棒的操作活动中自身去体验、感悟,从而发现数数的方法,体会十进关系。然后是议一议的活动,让同学交流: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最后是练一练的活动,包括接一接、数一数、说一说、估一估、填一填等一系列活动,让同学在活动中完成了新知的应用与拓展。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同学在交往互动中学。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同学小组合作数小棒,一起决策,集体解决问题,同学在小组中可以自由学习、充沛交往,小组中的每个同学都有操作、发言的机会。

  3、创设情境,让同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本节课创设了企鹅博士考大家、登城堡拿礼物的故事情境,力图引领小朋友们走进一个充溢童趣的童话世界,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又积极主动。

  三、说学法。

  从学法来说,本节课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我先让小组成员独立考虑,然后组内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最后小组成员一齐动手操作。然后是小组议一议的活动,老师先引导同学: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发现?同学在独立考虑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各抒己见,一起促进。组与组之间也有交流。同学合作过程中,教师不作过多的启发、引导,同学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

  四、教学程序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由以下几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猜一猜

  课件出示体育馆图片,引导同学:猜猜看,这儿可坐多少人?意在让同学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同学的数感、估计意识和能力。并由此导入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活动二:数一数

  活动前,为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登城堡拿礼物的故事情境:小朋友,企鹅博士带来了一些题目,小朋友每答对一道题,就可以登上一级台阶,到达城堡时,里面将有一份礼物等着你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接下来同学满怀信心地进入数小棒的活动。

  (1)数老师手中的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明确"10个一是十";

  (2)数杯中的小棒:十根十根地数,明确"10个十是一百";

  (3)小组合作数更多的小棒。

  数之前,我先让同学猜一猜:企鹅博士给我们带来了几大盒小棒,你们猜一猜,每盒大约多少根?

  同学自由猜想后,老师问:怎样能准确地知道小棒的根数?同学将自发地要求数。老师把小棒和橡皮筋分给各组,请小组合作数一数,并提出数的要求:

  (一)数的速度要快;

  (二)数的数量要准;

  (三)数的结果要让他人一眼就能看明白,不用一根一根地数。

  出示要求后,我不是马上让他们数,而让他们先独立考虑:该怎样数?再组内讨论:我们组怎样数?统一意见,达成共识。然后组内一起动手数小棒。

  数完后,分小组汇报:你们组有多少根?怎样数的?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这时,将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数法:可能有5根扎一捆的;可能有10根一小捆,10小捆扎成一大捆的;也可能有20根一小捆的,或50根捆的,等等。

  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导同学比较:这么多的数法中,你最喜欢哪种,说说你的理由。然后请各组把你们组的小棒放在相应的数位筒里,并说一说里面有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这样从感知入手,注意了数和形的结合同学很自然地得出:10个一百是一千。

  同学在紧张有趣的数小棒活动中,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将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整个活动中,教师不作过多的启发、引导,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活动三:议一议。

  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发现?让同学先独立考虑,再组内讨论交流。这样,在操作体验的基础上,让他们自身总结归纳出数数的方法和规律,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

  活动四:练一练。(企鹅博士考大家)

  1、 接一接。

  89-- 189-- 99-- 299--

  379-- 699-- 509-- 999--

  接近整十、整百拐弯处数的数法是同学数数中的难点,这一活动是为突破难点而设计的。

  2、 数一数。

  (1) 从一百九十一数到二百零一

  (2) 从九百八十七数到一千

  这里,我让同学找同伴互数,再个别展示,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

  3、 说一说:

  联系日常生活,用10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让同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并培养同学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4、 估一估:

  书架上大约有多少本书?并请说出你是怎样估计出来的,再次培养同学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5、 填一填:

  ?、?、800、?、?

  这是一个开放性练习,同学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十个十个或百个百个地数……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也可以反过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数,只要同学说得有道理,都给予充沛肯定,以提高同学解决问题战略多样的意识。)

  最后进入总结的环节: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我们顺利登上了城堡,城堡里有什么礼物等着大家呢?(课件出示金灿灿的奖杯)恭喜你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们将获得更多的奖杯!以此激励同学努力学习,不时进步。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扩展8)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万以内数的认识”并非一无所知,他们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或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万以内的数的知识,有的甚至能够读出万以内的数,只是尚未形成系统的认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归纳总结,逐渐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整理归纳新知,为了有效地突出重点,我把教程从三个方面进行分解:

  一、联系生活,感知大数。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数学强化生活性,让学生学习有价值数学,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在本节课,我首先将生活数学化,通过让学生课前调查发现生活中的大数,课堂交流生活中的大数,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原来有这么多大数,进而产生研究生活中的大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再让学生探索,将生活化的大数抽象成数学知识。

  二、动脑思考,体会十进制关系。

  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先认识计数单位“千”,通过数大正方体的方法到数出大正方体的个数这样的过程,重新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将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其中在数大正方体时,引导学生数的方法尤其重要,并在其中让学生感知10个一是1个十,10个十是100,10个一百是1000,由此得出大数:一千。并使用课件演示一个个、一条条、一片片数的过程,加深对“千”的认识,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为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

  三、以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数感。

  学生在数一数活动中,经历数数的过程,继而认识计数单位“万”和10000以内的数,能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简单地交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过于生硬和说教,学生很难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关系。为此,在本节课安排以活动,促进学生数感地发展,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首先,课前让学生调查发现生活中的大数,课堂交流中生活中的大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大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感受。接着,安排“猜一猜?”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一个小正方体是大正方体的一份子”,给学生估计地标准,进而估计“大正方体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让学生在估计中思维得以碰撞。学生对“万”的认识是困难的,如何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建立“万”的理解呢?在学生认识“十个一百是一千”“一个大正方体里有1000个小正方体.” 紧接着我通过活动:观察1本100页的书,再把10本100页的书放在一起,让学生体会感知1000页到底有多少。那么10个大正方体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让学生建立“十个一千是一万”的初步认识,而“一万”究竟是多少呢?学生还是模糊的。我再通过体会“猜学校的人数”,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二年级每班大约有50名学生,有10个班,全年级大约一共有500人。全校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500人,全校大约一共有3000名学生,3000还差7000才到一万。学生会觉得全校学生看起来已经很多人了,但是全校人数3000人距10000人还差那么多,说明一万这个数很大。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千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的方法,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我反复钻研解读教材,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感受10个一千是一万,经历数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使学生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会读写万以内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3、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进一步理解十进制的计数方法。教学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数数过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数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以及体会相邻数位之间数为的十进制关系的教学。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实践操作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现反思如下: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以此作为认数的基础。由于比一千大的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上课之前,我先布置学生去找一些生活中见到的大数,上课时让学生汇报,并由此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这样做,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激活学生生活中认数的感性经验,为学好本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2、新知学习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使体会数位的意义,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形象的支撑,在数的概念的掌握中更需要实物做引导,所以在教学一万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数小方块,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一百一百、地数让学生复习千以内数各计数单位再次体会到十进制关系的变化。课件演示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用图示的方法板书千以内各计数单位的十进制关系,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紧接着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类推猜测,一千一千的数,10个一千是多少?然后用数黄豆,数方块来验证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有10个一千。这是体验的最形象阶段,最后后利用计数器的半抽象性,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千一千地数,体会数的转换,这样也就很顺利地建立起了计数单位和数位概念。在接下去的数读写的教学中,不仅出示方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数出一共有几个方块,然后学生动手在计数器把数拨出来,再尝试读写这个数,充分体现了图、形、数的紧密结合,为学生形成数的概念、了解数的组成打下扎实的基础。数万以内的数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数字大了,特别进1之后满十的情况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所以也有必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撑,在教学中我利用计数器,每当在关键的地方就让学生思考再加一颗珠,会有什么变化,接下去应该是一个什么数,为什么?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最后数为顺序表的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

  3、组织不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掌握知识。如数数大PK、同桌互相拨数读数写数、记录数据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学生理解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后,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认读商场中电器的价钱,记录大自然中有趣的数据。这样学生即再次体会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增强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感悟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总之,本节课注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的构建的过程,通过组织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紧张愉快中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1、亲历探索过程,感受数学乐趣。

  教学片断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简单地交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过于生硬和说教,学生很难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种强烈的需求——总想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的活动过程,注重问题的探索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让学生逐渐理解10个10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

  2、小组合作有效性。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合作需要,通过四人合作得到10个一百是一千,十个小组合作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在课堂上真正发挥了作用。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千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虽然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我反复钻研解读教材,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会读写万以内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2、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大数,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其中确立一万的数的概念,和数数中即将满整百整千整万的情况应该是教学的难点,因为*时学生在生活中对于接触一万这样大的数,机会不是很多,也没有需要去了解认识的必要,所以在本节课中为了突破这个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一些教学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现反思如下:

  一、亲历探索过程,感受数学乐趣。

  在引出万的概念时,我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些挂图,从一个一个的小方块到一条小方块,从十条小方块到一面小方块,从十面到一个大立体的方块,让学生逐渐理解感知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1000,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

  二、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发展数感。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形象的支撑,在数的概念的掌握中更需要实物做引导,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数小方块,让学生体会到十进制关系的变化,这是体验的最形象阶段,然后利用计数器的半抽象性,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体会数的转换,直至感知一万的大小,这样也就很顺利地建立起了数位概念,让他们自己来排列数位顺序表就水到渠成。抽象的概念建立之后还需有表象的强化和巩固,所以在计数器上得出一万后,我又设计了一个猜一猜、想一想的教学情景,比如,我拿出一页我自己写的论文,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在这页上一共打了多少个字?”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猜500,老师告诉他“你少得太多了”,有的猜1200,就说“你猜得多了一点”,最后告诉他们这里有1000个字,然后再请他们想像一万字有这样的几页,为什么?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认识到这样打印的纸需要10张,接着我又给他们提供一些实物,让他们想像比划一万张纸有多厚,一万粒米有多少,一万米有多长等,不但突破了难点,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建构的学习态度。在接下去的数读写的教学中,不仅出示方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数出一共有几个方块,然后计数器把数拨出来,再尝试读写这个数,充分体现了图、形、数的紧密结合,为学生形成数的概念、了解数的组成打下扎实的基础。数万以内的数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数字大了,特别进1之后满十的情况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所以也有必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撑,在教学中我利用计数器,每当在关键的地方就让学生思考再加一颗珠,会有什么变化,接下去应该是一个什么数,为什么?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三、从生活中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本节课中,我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展示一幅学校课间操活动的画面,让学生了解想像学校学生的人数,课中让学生读一读老师收集的几个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如电影院里的座位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等,激起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热爱,体会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可以用万以内的大数表达事物和交流信息,不但培养了数感,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品尝求知的愉悦。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

  这一节课,以复习万以内数的知识,即复习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比较大小、排序等多块内容为主体。因为这块内容较多,因此整节课上下来有点杂!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万以内较大的数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都存在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关键在于让学生多数数,还有认识并且牢记数位顺序表。学生在数数的时候要攻克很多难关,例如相邻数位间的满十进一、中间或末尾有0时的读法和写法、比较大小和排序等。除此之外,学生的数感也能够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数位顺序表的教学、中间或末尾有0时的读法和写法、还有数数这三块内容上。通过不同形式的变式练习、操作计数器和巧设问题等方式突破重点和难点。

  这节课在教学上还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1.对于数位、位数和计数单位三个知识的区别,在课堂上没有讲清楚。数位式没一个数字在数位表中所占的位置。位数是指一个自然数中含有数位的个数。而计数单位是每一个数位所对应的单位。我想在教学中,我可以用4177这个自然数引出三个问题(1)请问这个数的最高位是什么位?(2)两个7的意思一样吗?(3)请问这是一个几位数?让学生能对这三个知识点有个明确的认识。

  2.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记录其它彩电的价格。这一题我选择让学生听着信息写出四位数,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有一个问题,什么时候引出数位顺序表,让学生先尝试,在用数位顺序表写数,还是直接由我教他们这个方法。虽然我上课的时候学生没法呈现利用数位表来写数这个方法,但我仍然觉得还是让学生先尝试比较好。如果学生错误较多我在出示这种方法,让学生自己选择好的方法。

  3、语言不够精炼、内容多且杂。可能我想来个满堂灌,因此思路不是很清晰,我想,这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该删掉的地方还是要删掉,正如一位老师所说:“或许有失也有得吧!”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6

  基于昨天的说课比较认真细致,今天的新课进行得特别顺,铃声几乎与我的课节奏几乎同步,效果很好。如果课前几分钟不进行作业评价,本节课就满意了。

  课堂的第一环节复习。先一个一个地数,从205---221,学生独立数完之后,指名再大声数给大家听。每次到接近整十的时候,说说下一个该怎么拨珠,不仅没有出错,还轻松小结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第2个小题是十个十个地数,从750数到1000。学生数得也比较熟练,还小结出“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第3个小题是成百成百地数,学生理解了“百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的道理。整个环节进行得非常顺利。

  教学的第2环节是新授,难点是接近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我认为我的新授环节进行得很扎实,尤其是在数1000--1100时,学生学得有兴致。这一环节从1000开始先一个个地拨,拨到1009 时,我这样引导:

  “再添一个珠是多少?该怎么拨?

  “再添个位就满十了!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非常好!在数学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这是规则。这个数是多少呢?该怎么读?”

  “千位上有一个珠子,读一千,个位上没有就读零,十位上是一个珠子,读一十,末尾的零不读。”

  学生在我的一小步一小步的引导下,顺利地数到了1019,又到接近整十数的关键了,孩子们数得很兴奋,加上了之前的经验,又轻松地度过了1020。

  “这个数又该怎么读呢?这两个零的读可别读错,自己试试吧!”

  关于数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是数学中的一个难点,如何走好第一步很关键。百位上的零和个位上的零说起来很饶口,为了以后亿以内数的学习,我觉得该让孩子学会如何区分这两个零。于是,我让学生把这两个0都起了名字,“中间的零”和“末尾的零”,这样就和以后的教学一致起来了。

  新课的第2部分是从1030开始向后数到1100。但是,我没有让学生挨着数,而是我说,学生拨。

  “请自由数到1039,再添一个是多少?这个数怎么读?”

  “请拨出1049,再拨一个是多少?怎么读?1059再添一个是多少?.....1099再添一呢?”

  这一环节比我想象地更顺。孩子不假思索地就开始在十位上拨起了珠子,居然很熟练。教学时顺利地小结出了“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新课的第3部分是1100数到20xx。由于是成百成百的数数,对于孩子来说非常轻松,关键理解”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和末尾有0的读法,重在强调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

  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比较扎实,边拨边说,边读,边写。由于是边学边练,整个结构很紧凑,学生也比较活泼。

  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十分明显。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7

  亲历探索过程,感受数学乐趣。教学片断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简单地交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过于生硬和说教,学生很难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种强烈的需求——总想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的活动过程,注重问题的探索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让学生逐渐理解10个10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

  这节课总体上的效果还可以,层次清晰,从复习百数、千数,逐步过渡到学习的新知识——万的认识以及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读数方法。通过学生已有的千以内数的知识迁移到万以内数的认识上,学生学习的较为轻松,学习效果也很好。在这节课上,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个一千是一万使学生对于万有了一个较为形象和深刻的印象,构建万的概念十分的到位。在上课的过程中,两次运用了表象操作,使学生对于万数和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掌握的更为巩固,有效训练学生的表象操作能力。

  整节课的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发言积极热烈,思维活跃。小组合作有序有效,学生很感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不仅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小结读数方法时,教师语言规范,但是学生说数的最后一个0不读,教师应及时更正,小结时也应说清不管末尾有几个0,我们都不读。如果总结语言不规范,会造成学生知识体系上的缺失。

  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注意好各种细节,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机智,善于处理教学时的突法情况,才能使教学效果更为理想,学生学习的更愉快。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8

  反思一:亲历探索过程,感受数学乐趣。

  教学片断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简单地交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过于生硬和说教,学生很难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种强烈的需求——总想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的活动过程,注重问题的探索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教学片断二,学生在数五角星的过程中,逐渐理解10个10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

  反思二:小组合作有效性。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多数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轻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刻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小组合作学习留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而教学片断二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合作需要,通过四人合作得到10个一百是一千,十个小组合作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在课堂上真正发挥了作用。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9

  《万以内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有关知识点进行整理,其中最难的就是对内容繁多的知识的梳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以孩子熟悉的商场情景引发学生对速度的思考与理解,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孩子自己学到万以内数的各种知识。虽然课前也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准备,教案也进行了很多次的修改,可是上完课后,发现其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1.情境利用不充分

  在本节课中,我用逛电器商场这个情景,帮助学生回顾知识点,虽然都是围绕电器来复习,但是却几乎是一个知识点一个情景,显得非常繁琐,现在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第一个情境,提出各种与知识点有关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知道原来一个情景可以提出这么多的问题,对情景有了多一份的认识,也让孩子能充分的学习到相关知识。

  2.评价语要恰当。

  评价语几乎是每节课我们都会遇到的问题,在本节课中我表扬孩子“声音响亮”“人多力量大”等评语,回想起来,这些都与数学没有关系,数学课上要有数学味道,评价语也是这样,所以我们在教学时也要让孩子体会到这种感觉,课堂评价我们可以用“表达得非常清楚”“真理掌握在大多数人手中”等类似数学性的语言。同时,我们也要改变单一的表扬方式,用幽默的数学评价语感染学生,感受数学教师的大智慧。

  3.教学基础不扎实。

  在讲课的过程中,对于近似数这一部分,我在教学时让孩子计算两个数相差多少,从而判断是谁的近似数,可是评课时我才注意到,原来我在不知不觉间提高了难度,二年级对近似数的理解仅仅是体会四舍五入,而不是用计算来判定近似数。由于对三年级等相关知识的不了解造成现在增加难度的情况。所以在以后我会在学习一节课时多找一些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找到落脚点,并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通过于老师的点评,让我不仅仅对这一堂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的不足,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数学教学的方式与方法,不断尝试、不断反思,提高自己数学教学的能力,争取让课堂变得高效有趣,让学生能够学有所获。[小学教育吧 Www.JiaoBa.Net]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

  “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目标是:①让学生在数一数活动中,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体会数的意义,体验计数的作用;②认识1000以内的数,能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感知1000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1000以内各数;③在合作交流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这节课教学中,我为学生准备了许多的小方块。通过让他们来数一数这些方块的数量,使学生感受1000以内数,培养他们的数感。第一次数的活动,学生盲目,只是根据兴趣来选择数的方法,结果有的小组以失败而告终,但这一次失败,却能使他们获得难得的体验,即数1000这样大的数,用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这样,就能很好地突出数较大的数要以群计数的数学思想方法。第二次数的活动,学生目的明确,毫无疑问地都会选择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结果每个小组都能取得成功。这一次成功,使学生的感悟变得更深刻,他们会归纳出:关于数数,我们的新发现是:1000这个数比100这个数要大得多,数1000这样大的数,用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数10以内的数,要一个一个地数;数100以内的数,要一十一十地数;数1000以内的数,要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不失时宜地认识了计数单位“千”,进而发现“十”“百”“千”等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1

  万以内数的认识既是学习多位数读、写法的基础,也是学习万以内数算的基础,如果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概念不清,读写数不熟练,将直接影响对万以内数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为了使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概念,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一、借助直观,加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小学生数学概念、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形成都是借助操作活动,通过对感性材料的观察、比较、分析而获取的。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我借助直观,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例如,教学“万以内的数和万以内的数的顺序”,我结合计数器的演示,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先拨上一千,当数到九千时,要问学生:“九千后再添一个千是多少?该怎么拨?学生已知道百位有10个珠,10个百是一千,去掉百位上的10个珠,要向千位进1,依次类推数到九千时,学生就自然知道怎样拨珠。这样通过计数器的演示,有利于使学生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关系”,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数位的概念。

  又如,教学读写法时,先在计数器上拨上一个三位数,并说出这个数的组成,然后指导学生对着计数器的数位写出这个数。再在千位上拨上3,该怎样读与写?对照计数器上的数和下面的*数字写成的数读出这个数。在教学完读写法后,引导学生小结并比较与三位数的读写的联系与区别。这样在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利用已有经验,进行迁移学习,促进学生认知建构

  小学数学中,有许多知识前后联系紧密,对于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的新知识,可以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推导出来。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数,已经认识了“个、十、百”的数位名称、顺序、位值,也知道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以类比促迁移”的教学策略,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实现新知识的同化,以促进学生认知建构。结合计数器从一百数到一千告诉学生可用一、十、百、千这些计数单位来数数,并提问:“十个一是多少?”、“十个十是多少?”、“十个百是多少?”让学生弄清“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又如,教学“四位数的读法”例题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三位数的读法,可以让学生结合计数器,拨上一个数后,先说出它的组成,然后试着读数,对于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的数,末尾有一个或几个0的数,应该怎样读,可让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引导,最后启发学生总结读万以内数的法则。这样让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由此及彼地获得新知,既使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例,拓展认数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这是数学教学的新理念之一。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我注意捕捉与本课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搜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拉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认数活动。如在学生初步学会“一千一千地数”之后,让学生从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有利于丰富学生对百、千、万为单位的数的感知和体验,有利于发展学生。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2

  “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让学生在数一数活动中,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体会数的意义,体验计数的作用;

  ②认识1000以内的数,能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感知1000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1000以内各数;

  ③在合作交流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这节课教学中,我为学生准备了许多的小棒。通过让他们来数一数这些小棒的数量,使学生感受1000以内数,培养他们的数感。第一次数的活动,学生很盲目,只是根据兴趣来选择数的方法,结果有的小组以失败而告终,但这一次失败,却能使他们获得难得的体验,即数1000这样大的数,用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这样,就能很好地突出数较大的数要以群计数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二次数的活动,学生目的明确,毫无疑问地都会选择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结果每个小组都能取得成功。这一次成功,使学生的感悟变得更深刻,他们会归纳出:关于数数,我们的新发现是:1000这个数比100这个数要大得多,数1000这样大的数,用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数10以内的数,要一个一个地数;数100以内的数,要一十一十地数;数1000以内的数,要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不失时宜地认识了计数单位“千”,进而发现“十”“百”“千”等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多数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轻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刻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而本节课的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合作需要,通过四人合作得到10个一百是一千,十个小组合作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在课堂上真正发挥了作用。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3

  教学完《认识万以内的数》这一单元的内容,至此对这一单元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以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改进教学。

  《认识万以内的数》这一单元包括了如下几节教学内容:《千以内的数的认识》、《千以内的数的读写》、《用算盘表示千以内的数》、《万以内数的认识和读写》、《中间有0的四位数的组成和读写》、《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简单的近似数》。

  这一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较大的数的数感,知道一个数的组成,能正确进行数数。同时引导学生在计数器和算盘上表示数,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动手操作以及勤于动脑思考的能力。

  本单元的学习,我认为同学们学得较好的是数的组成,同学们学得差一些的是数的读作方法以及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两个知识点有困难的同学要多一些。在算盘上表示数同学们都明白一个上珠子表示5,一个下珠子表示1,但在实际表示数的时候,很多同学就容易粗心把一颗上珠也当作“1”。这个易错的知识点要多向同学们强调。

  《简单的近似值》这节内容还不要求同学们掌握“四舍五入”法教学这节内容时可以适当的提及,帮助学生对一些较大的数、自己不太确定的数进行判断,以确保学生所求近似值的准确性。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真仔细观察能力以及教育学生改正动手操作学习时的粗心的毛病。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4

  我在教万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时,一开始通过千以内数认识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虽然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我反复钻研解读教材,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会读写万以内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2、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大数,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其中确立一万的数的概念,和数数中即将满整百整千整万的情况应该是教学的难点。

  一、借助直观,加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我借助直观,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例如,教学“万以内的数和万以内的数的顺序”,我结合计数器的演示,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先拨上一千,当数到九千时,要问学生:“九千后再添一个千是多少?该怎么拨?学生已知道百位有10个珠,10个百是一千,去掉百位上的10个珠,要向千位进1,依次类推数到九千时,学生就自然知道怎样拨珠。这样通过计数器的演示,有利于使学生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关系”,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数位的概念。这样在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利用已有经验,进行迁移学习,促进学生认知建构

  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数,已经认识了“个、十、百”的数位名称、顺序、位值,也知道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以类比促迁移”的教学策略,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实现新知识的同化,以促进学生认知建构。结合计数器从一百数到一千告诉学生可用一、十、百、千这些计数单位来数数,并提问:“十个一是多少?”、“十个十是多少?”、“十个百是多少?”让学生弄清“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又如,教学“四位数的读法”例题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三位数的读法,可以让学生结合计数器,拨上一个数后,先说出它的组成,然后试着读数,对于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的数,末尾有一个或几个0的数,应该怎样读,可让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引导,最后启发学生总结读万以内数的法则。这样让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由此及彼地获得新知,既使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例,拓展认数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我注意捕捉与本课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搜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拉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

  认数活动。如在学生初步学会“一千一千地数”之后,让学生从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有利于丰富学生对百、千、万为单位的数的感知和体验,有利于发展学生。

  不足之处:本节课较大地脱离教材,最好与教材联系紧密一些。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

  教学内容:

  课本第73—74页,“做一做”1、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单位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3、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重、难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计数器,一个数位顺序表格(空的)。

  教学过程:

  一、 准备练习。

  1、 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数出后面的5个数来。

  27、37、47、57、( ) ( ) ( ) ( ) ( )

  110 、210、310、410、( ) ( ) ( ) ( ) ( )

  2、读出下面的数。

  375 309 420 200

  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

  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准备练习复习旧知,为学生迁移性的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二、 讲授新课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调查了芜湖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下面请你们来汇报一下调查的结果。

  学生汇报调查的数据,教师板书,并让全班同学认读。接着老师问同学们,有谁知 道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呢?

  1、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

  (1)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教师补充说明,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铁路两用桥。

  (2)请学生认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

  2、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齐读

  3、教学例4。

  (1)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

  ① 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 教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4、教学列5。

  (1)教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2356。)

  (2)师:这个数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数位的顺序,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课堂练习。

  (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题。

  先写出各数,再读一读,最后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①从994—1000;②从9995—10000。(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

  6、数位顺序表。

  (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

  (2)你通从左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3)教师拿出数位顺序表格问:有谁会填出这张表?

  (教师请一名学生填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自己制作。)

  (4)记这个表格。(同桌互说。)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学习,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并将认读的数写在本子上。

  四、课堂小结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学会归纳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0000这样的较大数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学会认、读、写较大数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但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通过实际教学和反思,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写结合,正向迁移

  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一个一个、一十一十、一百一百地数数,认识了个、十、百、千的数位名称、顺序,也知道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在正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下,读写结合,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

  教材中的情境图给出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让学生读一读,说说是怎么读的。这时老师因势利导提出:请你在计数器上拨出4589,说说是怎么拨的。

  学生回答后,师生一起总结出:读数的时候要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4就读四千,百位上是5就读五百,十位上是8就读八十,个位上是9就读九。接着,老师提问:这个数是怎样组成的?学生对照计数器理解了4589是由4个千、5个百、8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这时,抓住时机让学生试着写一写这个数,指名学生板演,并说明:从高位写起,千位上写4,百位上写5,十位上写8,个位上写9。

  之后,及时安排巩固练习,如老师在计数器上拨一个数,学生把这个数的读法、写法写在纸上,写完后说说它的组成,同桌互相交流、订正。

  二、逐步抽象,突破难点

  让学生经历从具体事物(小立方体)半具体半抽象的事物(计数器)抽象出数这个逐步提升的过程,有效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

  例4给出一些小立方体,先让学生初步估计一下大概有多少,教师再利用课件带着学生数小立方体验证估计数。先是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一百一百地数,然后问学生,像4589这样大的数,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来数?(学生意识到可以一千一千地数。)

  教师用计数器演示,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先拨出一千,顺序数到九千时,问学生:九千后再添一个千是多少?怎么拨?学生有了满十进一的经验,就会类推出数到九千时,再加一千的拨珠方法。计数器的演示,有利于学生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是由10个一千组成,加深对新计数单位万的认识,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起万位概念。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及其顺序,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最大的四位数是几?(9999)数中每个9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然后追问:如果这个数再加上1是几?学生回答后,让他们在计数器上拨珠,通过连续进位的操作,充分感受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在复习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旧知的基础上,巩固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是由10个一千组成的新知。

  例5可以根据提示语作为读、写、计数器拨珠的综合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订正。

  用问题说说我们学过的数位有哪些?你能按顺序给它们排一排吗?指导学生补充完成数位顺序表后,让学生在数位表上用自制数字卡片摆出老师或同学说的数,进行巩固练习。

  三、适当拓展,培养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但由于10000这个数较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补充一些学习素材,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中找大数,通过具体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如,用1万有多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课件演示、观察实物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推荐访问:反思 教学 五篇 《1000以内数认识》教学反思1五篇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