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反思1 岁月如斯,时光流逝,一个学期又准备过去了。在第16周学校举行了第二次综合测试,现改卷、评卷工作已完成,学习成绩总的来说不够理想,为了在期考时能取得较好成绩,对前一学段的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反思五篇,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反思1
岁月如斯,时光流逝,一个学期又准备过去了。在第16周学校举行了第二次综合测试,现改卷、评卷工作已完成,学习成绩总的来说不够理想,为了在期考时能取得较好成绩,对前一学段的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是很有必要的。
一、基本情况
段考时我所教的八年级五个班差距不是很大,其中考得最好的A班和考得较差的D班差15个百分点。第二次综合测试时,我所教的班级人数为241人,总分为16756,*均分为69、53,极格人数为190人,及格率为78、84%,优秀人数为78,优秀率为32、27,三合率为180、74。五个班成绩参差不齐,成绩最好的班级和未位的班级差了35个百分点。B班得第一主要是不及格人数少,刚有6个不及格,加上班级人数最少;而D班是全年级尖子生最多的一个班,但尾巴特长,从我接手以来,任何一次考试都不及格的学生,固定有10个,严重影响他们班的整体排名。
二、得的方面
1、认真备课。虽然从教十几年了,仍觉得备课难度大,毕竟教材经常更换,学生也不一样,因此,在上每一节课前,我都能按照教学目标认真备好课,既备教材,也备学生。在授课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能及时记下来,以累积经验。
2、能经常找学生谈心。在每次考试,测验及授课过程中发现问题能及时找学生谈心,无论是尖子生或学困生。如C班的陆大有同学,本学期以来,上课总是心不在焉,又喜欢与邻桌的同学讲话,屡次被我点名。学习成绩除了历史每科考得均好,我意识到他可能对我有意见,找他谈过两次后,收敛了好多了,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A班的陆朝明同学,人很好动,爱搞小动作,上课不听,又说话,不做练习,学习成绩差,他妈妈天天来我们学校送牛奶,我用她妈妈例子教育他,他改了不少,收效较大。
3、尽量多用多媒体上课。历史述说的是过去的故事,与学生生活的年代久远,理论性较强,在教室上和去多媒体教室上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本学期上的第17课是文化课,课本蜻蜓点水,我精心制作了课件,播放了视频画面:原子弹、*成功爆炸形状,神舟五、六、七号发射过程,阿波罗成功登月等,学生很感兴趣,又得以掌握课本内容。
4、能多听同组老师的课。到目前为止,我听课节数为18节,其中有一大半是听历史课。新课、复习课都听,在听课过程中受益非浅,如要注重学生的课堂笔记,生不做的要督促他们做;上课要有连贯性,整体性;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以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不是老师唱独角戏;要多鼓励学生,课堂秩序活而不乱等。
三、失的方面
1、对教材挖掘不深。备课时对每篇课文的三维理解浮于表面,上时只是知识简单罗列,想讲深一些题目,学生又不喜欢。我也就不讲,事实上该讲的还是要讲的,学生以后会慢慢习惯。
2、对学生辅导工作不到位
(1)对尖子生
每个老师都喜欢尖子生,我也不例外。但我对他们的关注不够,某班的某个尖子生成绩下降,没得及时找他们谈心,分析成绩降的原因,帮助其树立信心,没能找时间对他们做难题的解题思路指导。上课时有个别尖子生不听课也不提醒,任他们放任自流,导致成绩下降。对他们提的意见不能够充分采纳,以致他们个别对科任有看法。
(2)对学困生
每个班都有厌学的学生,特别是男同学,每个班都有七、八个,上课纹丝不动,每篇课文都是白白的。他们就是每次考试不及格的对象。偶尔能鼓励他们,偶尔能找他们谈话,偶尔授课时能督促他们做课堂笔记,但多数时候是对他们忽略,有时心情不好还说了一些伤害他们自尊心的话,使他们对历史更烦感。
3、教法呆板。95%的课是在教室上的,
很少用多媒体上。历史课内容丰富多彩,用多媒体上,效果多好,学生对与课文有关的影片、视频、历史图片很感兴趣,但我在教室上,仅对课文作了一些补充,不能耗够吸引学生,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导致(包括尖子生)能力难提高,考试时难题易丢分。
4、没能更多的向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如莫老师上课时内容的过渡做得佷好,环环相扣,听她的课是一种愉快的享受;覃老师授课时很仔细,把课文内容丰富了较多内涵,利于学生的应试能力的提高;方老师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指导较到位。她们的课我听得较多,但总是不能够很好的内化。
5、布置的练习量少。每两周才改一次作业,不是每个单元都能测验,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每次作业都有不少学生不交作业,我也不理,让他们形成不交作业这个不良习惯,导致一些学生考试老是不及格。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注重重答题技巧的指导。
2、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4、加强尖子生的培养、差生的转化工作力度。
5、多用多媒体上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反思2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这一单元的复习课中,根据教学内容,我找到了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实践一个很好的结合点:红色旅游。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模拟的情景:模拟一次红色旅游。在这个模拟的情景中,我带领学生踏上红色之旅,走访革命圣地,探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之路,在这样的情景中带领学生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过程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总体感觉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参与教学非常积极,每个环节的教学目的基本都实现了,从反馈练习来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非常扎实,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也能从中感受到*革命道路探索的艰难。总体来讲,这节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比较高,教学效果也比较理想。当然,在上完课回头看看,对照预想的设想仔细想想,我发现这节课还是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反思和改进。
情景有喧宾夺主之嫌。
我将本单元的内容放在了一个模拟的情景——红色旅游之中,在情境中设置问题,很好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但在介绍红色旅游和城市的时候,很多学生确实有过红色旅游的经历,也去过其中的一些城市,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与同学们分享,特别是能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更是给课堂添色不少。但由于学生讲的内容太多,学生的注意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偏移,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这一点是我没有预料到的。
设置情境的目的除了激发学生兴趣之外,更重要的是把历史知识放置在情境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情境应该是为教学服务的,起到辅助作用,而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是围绕重点知识展开教学。我在这节课的复习中没有处理好这一点,给学生讲述自己的红色旅游经历和对城市的了解花的时间多了一些,造成了后面教学时间的紧张。调动学生的兴趣固然重要,但同时也要对学生的热情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控制。
另外,在设置情境的时候,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力求设置与教学内容最为贴切的教学情境,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防止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从而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反思3
学法指导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授之于鱼,不如教之于渔”的教学古训,激励了许多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为此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供我们借鉴。
但教学的时代性特征,决定了不能照搬古人,我们只能在继承和发展上下功夫。
笔者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把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一些探索性的做法作一介绍。
一、课前备课兼顾学法
备课就是对教学各环节的策划,也是教学中的起始环节,它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为使学法指导既具针对性,又具实效性,必须在备课中兼顾学法指导,并对此作精心设计,这是搞好学法指导的先决条件。
(一)揭示知识体系
布鲁纳说:务必教给学生以基本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中,必须对教材的知识点加以组织或重组,使历史知识结构化,并最大限度地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就可以把庞杂、散乱的历史现象变得简化、序化、网络化,使之构成一个基本的历史知识体系。这是学生宏观上把握历史规律及时代特征的前提条件。
(二)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教会学生掌握探求历史真理的方法,使之能多角度、深层次地认识历史现象,解决历史问题,从而为提高历史认识创造前提条件。
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中,根据典型材料改进教学设计,加强学习和研究方法的指导,这是学好历史的基础之一。例如,《*战争》的备课中,传统的教学设计是:
1.战争前中西方社会的对比。
2.*的输入及危害。
3.*的禁烟运动。
4.第一次*战争。
5.*战败的原因分析。这样的组织虽然面面俱到,但既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能使学生掌握历史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也就是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
如果改为这样的设计:
*落后于西方的根源是什么?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原理?(传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林则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为何称之为民族英雄?(传授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理论。)
3.当时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人民群众为何会支持林则徐的禁烟斗争和以后的抗英斗争?
(传授阶级矛盾服从于民族矛盾的原理。)
4.是否可以认为没有禁烟运动就不会发生*战争?*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传授偶然性与必然性辩证关系的观点。)
5.是否认同“*战争中*战败是必然的”观点?(传授现象与本质辩证关系的观点。)
6.“落后应该挨打”、“落后必然挨打”的观点中,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定论。)通过这样的“政史结合”,既加强了方法的指导和理论的传授,又为学生的学习与思考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对教中的非重点内容当然也不能忽视,因为随着问题分析角度的转换,重点与非重点也将随之发生变换,备课中要加强知识点的概括、归纳、综合等,以理顺知识线索,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
(三)注重学法指导的整体性和形式的多样化历史教学的内容包罗万象,因而学法指导的方法不可能公式化,不同的章节、不同的内容就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去指导。学法指导必须渗透于每一节课堂教学之中,从而使已掌握的方法得以强化,使未知的方法得以学习,这就是所谓的整体性。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也不是只有一种途径,这就需要在学法指导中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如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选辑典型史料以供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提供历史定论要求学生整理历史知识等。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定能使学生的历史观得以加强,使历史学习的方法得以掌握和应用。
(四)以典型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动力是能否学好历史的根本问题,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有关材料,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学科在这方面的优势是得天独厚的,备课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具体可以从四方面着手:
1.利用直观手段(如实地参观、图像资料等),以生动传神的课堂描述、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合适的乡土材料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情感教育。
2.利用著名历史人物的优秀业绩、高贵品质、治学态度等——进行意志品格教育。
3.史论结合,传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进行方法论教育。
4.利用典型材料,培养学生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学生一旦形成了崇高的思想境界,就必然表现出崇高的责任感,学习知识、钻研学法也就有了更高的自觉性。
二、课堂教学渗透学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诸多环节的中心环节,它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与反愧情感交流和行为相互作用的主阵地,备课中的教学设计需要通
三、课外辅导点拨、强化学法
一方面课外辅导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另一方面学生对课堂教学中教授的学法,去实践或自我探求学法一般也要在课外进行,因此,课外辅导中点拨和强化学法是学法指导中的又一重要步骤和手段。
(一)提供实践材料
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中传授的有关学法,向学生提供有关预习复习的内容或提纲,提供精选的历史材料或有关学法指导的参考书籍等。
(二)教师设疑与学生质疑相统一
教师的设疑主要指把教材中的重要和关键部分提炼成有一定深度,但又适合学生实际水准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鼓励学生去争论,同时向学生示范切入问题的角度。学生的质疑是指鼓励并指导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要求做到质疑要注重前提,解决要注重方法,以此来促进学生做到“学思结合”。
(三)细致地做好解题指导
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不仅需要知识、理论,同样需要方法和技巧。而方法和技巧的形成和掌握,需要训练和指导。
首先是审题能力的指导。通过指导来提高学生对与习惯表达不一致的已知条件的等效转换能力,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的挖掘加工能力;排除无效信息,提炼有效信息的扬弃能力等。
其次是深刻理解题意的指导。通过指导使学生对问题外露的能分清题型、要求、限制等,对问题内藏的能找准切入角度、分析层次及所用的知识点、理论或历史规律等。
再次是指导学生养成反思答题过程的习惯。主要是反思答题是否正确、全面,以此来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缜密性、辩证性和创造性。
当然,学法指导是一项长期而又细致的工作,有些步骤或做法在具体的操作中并无课前课后之分,只不过是各有侧重而已,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能力,使之能更好地自主学习,使之对知识的掌握更具广度,对知识的理解更具深度,对知识的应用更具创造性。笔者坚信,学法指导贵在坚持,重在方法,如果大家共同来重视这方面的探索,定能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反思4
前不久,我在本校初二年级上了一节公开课“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政治近代化的一次尝试,对于中学历史教师来说,它是一堂内容多、杂、难,比较棘手的课。《有效课堂教学》指出:实现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转变的创新理论,就是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积极启发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发挥学生潜能和聪明才智为了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设计问题。
在本课中我力图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现活的历史,旨在诱导学生了解历史、探究历史、反思历史,特别重视情感和价值观教育。课前,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反思和整合,构建更加科学严谨的知识体系;在教法设计上,采取学生自主探索、师生互动探讨等开放式教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并尝试研究性学习。课后的实际效果基本上达到了三维目标的要求。
授课中存在的不足:
第一,学生的思维拓展不够,如: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讨论还不够充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比较抽象,学生反映不容易理解。现在想来,在课堂上应该不断开展对话,开发课程资源,实实在在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找准切入点,激发学生兴趣,激励学生反思,而不是教师越俎代庖,替学生思考。
第二,设计问题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思维。一个问题的设计,是解决教学问题的前提,也是进行教学研究的核心。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要展示问题背景,产生认知冲突。其次,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因为学生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必然受到其原有经验的制约和影响,学生只有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背景才能积极主动地理解教育内容。在教学中我要努力研究学生边缘思维区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反思5
*邑之行后上的展示课,真真体会到古人的话是句真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上不知道,一上,破绽百出!
下面先就这一节课谈谈我的设计思路。本节课正好是期末复习的第一节课,所以上课之前,我先给同学们树立了考试复习的自信与信心。然后,让同学们自己背诵(我认为这是最基本的一个环节)、完后相互检查,这一过程大约持续了20分钟。接下来请了3位同学分别讲述这3课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并带有对学生的复习检查),她们的自信与课外拓展是我所不能及的。接着就是对同步上面的练习加以巩固,最后是反思收获(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总结了复习的一些技巧,如前后联系,和做题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节课下来,看似很滑溜,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学生在提问与展示时,没有体现弱者优先、机会均等的原则;在练习巩固时,直击中考会更有高度,等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以后的课堂中会逐渐地改正与完善,我的目标是争取让每组的8号达到这3位同学的水*,那样就实现了*了。所以,革命尚未成功,我仍须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