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区域活动总结1 幼儿园区域活动以其独特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所喜欢的一种活动。一学期来,我园通过对区域活动中区域的设置、区域材料的投放、教师如何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小班区域活动总结【10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1
幼儿园区域活动以其独特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所喜欢的一种活动。一学期来,我园通过对区域活动中区域的设置、区域材料的投放、教师如何进行区域活动的导入和结束评价,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指导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其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重视区域的创设,让区域成为幼儿自主活动的天地。
我园场地小,条件有限,但自从开展区域活动的研究以来,幼儿园通过组织教师们进行有关知识理论的学习,认识到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各班教师能想方设法利用幼儿园的现有条件为幼儿创设活动的空间,把室内一切可利用的空间划分、布置成多个区域。
《纲要》中提出: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因此,幼儿园要求教师们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设区域,重视各区域的功能,挖掘区域活动的价值,同时还要求教师将现阶段各班的主题教育活动内容融入到区域活动中与区域活动结合,让区域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补充、延伸,让幼儿在区域中通过与同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得到发展和提高。 另外,幼儿园还要求教师们充分利用户外场地为幼儿开设活动区域。户外的活动场地比室内的活动场地要大,可以减少幼儿间的相互干扰,有利于幼儿处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活动,能充分发
展幼儿的个性,激发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户外活动环境还能更好地促进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让各区域都“活”起来,使之真正成为幼儿自主活动的天地。
二、重视区域材料的投放,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经验的。适宜的区域活动材料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能力和自主性,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因此,材料对区域活动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材料的投放方面,教师们一直认为材料丰富就是东西要多,所以,大家总喜欢把材料同时一古脑儿全投放到区域中。结果造成因材料过多,幼儿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操作的现象。根据出现的问题,幼儿园组织教师们开展了“区域活动中材料应该如何投放的探讨与交流”活动,总结出:材料的投放要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有层次地投放。通过实践:现在,教师们在投放材料时不仅能考虑到所投放的材料能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欲望,而且能考虑到所投放的材料的多用性、安全性和开发性。
三、教师适当的指导,促进幼儿的发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不当,或急于指导,将不利于幼儿的自主探索,使区域活动失去其价值。那么,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教师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我园利用例会时间组织教师们学习了《学前儿童游戏》——“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通过学习,教师
们知道: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既不能急于指导,也不能放任不管,要通过对幼儿的仔细观察,再采取适当的方式介入幼儿的游戏,给予幼儿适合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我园要求主班教师在每次的活动中要有重点指导的区域,配班教师、保育老师要协助主班教师组织其他区域的活动以及各活动区域的安全,教师要做到:随时观察、了解幼儿活动的情况。
幼儿区域活动后,幼儿园要求教师要及时做好区域活动的反思,每周写一篇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让教师们通过及时的分析和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不断地发现区域活动的价值,促进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良好的常规是顺利开展区域活动的保证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幼儿活动的重要形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操作、探索,通过与同伴的学习与交流,提高了语言表达、交往、表现等各种能力,满足了个性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良好的游戏常规能保证游戏的正常、顺利地开展。所以,区域游戏中,幼儿也应具有良好的游戏常规。活动中需要幼儿遵守哪些规则,应该怎么做。在活动前,老师会和幼儿共同商讨,总结出活动规则,如:在活动中要学会和小朋友协商,谦让,轮流玩,不和小朋友争抢玩具;活动时要爱护操作材料,不随意摆放,不损坏材料;活动中要注意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取放东西轻;活动结束收拾时动作要轻要快等等。通过这些具体、明确的活动规则,幼儿在活动中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五、不足之处和努力方向
虽然教师充分利用班级现有条件,为幼儿提供最大限度的自主活动的空间,但园舍还存在着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在开展区域活动中,由于教师队伍普遍年轻化,教师指导游戏有时比较粗浅,专业水*还有待提高。希望以后通过进一步改善办园条件和加强师资建设,从而促进我园区域活动水*不断提高,让幼儿更好地得到发展。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2
每个孩子都爱玩区角活动,但是由于他们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如果没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区域活动就会成为没有组织没有纪律没有目标的玩!孩子什么都学不到,而且会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因此区域活动时更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开学初我们就商量制定好了本学期活动区的内容,*时工作活动时大家各自做什么,相互怎么合作,什么活动需要怎么样的配合我们都一一做了安排。所以各项活动在开展时都比较顺利、有头有绪。
在活动中我们几位老师还是比较会观察孩子的,活动时我们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在哪里,随时纠正,或下次改进。活动评价完了我们还会就本次区域活动做一个交流,相互了解孩子在其他区角的表现。一个月来,区域活动开展比较好的地方是:
1.活动有目标性
我们把开学初定的特色计划中关于游戏、区域活动的目标细化。3月份,我们的活动目的就是让幼儿熟悉区域,了解区域活动。4月份1.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区域活动;2.活动中不随便更换自己选择的区角,逐步培养对活动的坚持性。通过两个月活动,目标基本达到。 其他象美工区,3—4月份我们的重点是撕纸,4月份是学习使用剪刀,比如学习剪纸、学习纸帖画等等。音乐区3—4月份愿意参与音乐表演,5月份学习使用打击乐器等参与表演。有目标活动才能顺利开展。
2.建立合理必要的活动区规则
一个良好、有序的环境是幼儿能够在区域中自由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通过观察制定出幼儿可以理解能够遵守的区域活动规,多引导、多督促、多赞赏来让幼儿遵守规则和各种行为,逐步建立起班级区域活动的有序环境。不足的地方:
(1.对孩子的观察还是不够深入和细致,特别是针对个别孩子或针对某件事物的观察。
(2.开学初的区域活动还是比较处于老师主导的阶段,接下来要考虑怎样更好地引导幼儿自主地探索学习方法。通过区域活动培养他们的思维活跃。
(3.要在幼儿兴趣点上不断生成和改进材料,要考虑幼儿的发展水*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成功,都能在原有水*上得到提高。使幼儿乐于活动。
3.注重讲评工作
小班幼儿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能力,也不能很好地表诉自己和其他人在区域中的表现。所以我们很注重区域活动后的评价。我们的评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也能让幼儿养成正确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习惯。一个月下来,已经会有孩子评价同伴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了。
比较困惑的地方:
材料的投放——区域活动我们都知道投放材料要多,要有层次性,幼儿有充分选择的余地。但是小班孩子缺乏自主性,动手能力和生活经验也比较缺乏,我们在材料的准备上也很有局限性。在操作时,材料投放过多,孩子就容易分心,而且会影响操作能力,所以在材料的选取、投入方面不能很好地把握。
区域活动是体现幼儿自主性、表现幼儿个性的地方。但小班孩子动手能力薄弱,比如剪刀、油画、固体胶的使用等都需要老师一个一个教会。所以在操作活动时我们选择的内容比较单一,比如剪纸小组内大家一起剪纸,撕纸大家一起撕纸,这样虽然活动比较单一,但是这样我们觉得更有利于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培养幼儿的常规。我们考虑在幼儿基本掌握操作工具使用方法后再开展分层活动、幼儿自主选择活动。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3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概念与活动方式
幼儿园区域游戏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也是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教育活动新形式。区域游戏立足于幼儿,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最佳手段。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幼儿创设一个与他们发展相适应的区域游戏环境,能给幼儿营造一个更为自由发展的空间。
所谓区域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设置各种活动区,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所谓活动区(或活动区域)就是利用活动室、睡眠室、走廊、门厅及室外场地,提供并投放相应的设施和材料,为幼儿创设的分区活动的场所。如把活动室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把幼儿活动材料按类别分别放人这些区域,并设有屏障构成若干个相对固定的半封闭区域。
目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方式大体可分为三种。
1、把区域活动视为分组教学的一种形式。教师重点在一个区域指导一组幼儿学习新内容,其余的幼儿或者在其它区域作自己喜欢的事,或者按教师预先提出的要求复习(包括应用)以前学习过的内容,然后交换。
2、把区域活动视为集体教学(上课)的延伸。其因指导思想的不同分为三类:(1)考虑到集体教学不容易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故在集体教学之外,利用幼儿的其它自由活动时间,在相关的区域对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作些必要的辅导;(2)有些内容的教学(如有些主题活动)需要多种活动形式配合或补充才能完成,才能加深印象,促进幼儿理解和应用;(3)有时由于教学设备的不足,做不到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教师只能在课上演示,课后把操作材料投放到有关的区域,让幼儿自由操作。
3、把区域活动视为在集体活动之外为幼儿创设的一种自由活动的形式。幼儿可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的内容、材料和玩伴,通过游戏和自由交往获得课堂上得不到的有关经验。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
1、围绕目标创设活动区域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知识构建,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因此,活动区域的创设不仅仅是多增设一个区,而更重要的是创设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便于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活动区域的设置要体现这一目标,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力求使区域活动的内容、材料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决定活动区域的种类。这要求教师既要对各类活动区域的功能有清楚的认识,也要准确了解幼儿的兴趣、水*和需要。活动区的预设和生成是相辅相成的,计划应有弹性,根据孩子的需要与兴趣的转移应该随时调整。记得玩娃娃家时,许多幼儿喜欢做饭,我们灵机一动,何不开家"小饭店"?于是在我们的提议下,幼儿从家里带来许多"锅碗瓢盆"和饮料瓶、奶瓶、蛋糕盒等物品,我们的"小饭店"和"海陵早茶店"开业了!许多幼儿争着当小厨师、服务员或小客人,这里每天人头攒动,"生意兴隆"......活动区域的大目标明确后,可根据幼儿的基本发展水*、阶段性的教育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拟定各区的具体目标。其原则如下:
(1)活动区域的活动材料要紧扣目标。根据目标提供操作材料,以便吸引幼儿,使幼儿能自觉、主动地去获得感性的知识,促进幼儿的发展,达到教育目的。
(2)同一内容,各年龄班级制定的活动目标各不相同。幼儿园各年龄班级幼儿现有的活
动能力和水*是不同的,因此,同一种活动区域的同一种活动内容在各午龄班的活动目标是不同的。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幼儿的探索愿望,同时也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教育功能。
(3)活动区域的目标尽可能与正规性活动目标相联系。在制定各活动区域的具体目标时,最好能联系教学活动,使非正规性活动与正规性活动结合起来。当然这种结合必须是自然而不是勉强的,本质而非形式的。
2、根据幼儿发展规律和发展水*提供材料
有关研究发现幼儿的竞争性、侵犯性和破坏性行为在空间小、活动材料贫乏的情况下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空间大、活动材料丰富的情况。因此,在活动区域的材料提供上应根据幼儿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做到多层次多侧面,尽量要丰富多彩。
(1)围绕同一教育目标提供多种材料。幼儿对新鲜、变化的事物较易产生兴趣。因此,应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完成某一教育目标时所设计、提供的材料力求做到角度不同、充分多样,以满足幼儿反复操作的需要。
(2)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知识层次及时变换与之相应的材料。在活动中要让幼儿保持新鲜感,乐于动手动脑,提高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要适应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开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3)根据不同发展水*的需要提供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材料。让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的水*上有所提高,应及时观察、分析幼儿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根据幼儿个体发展差异,为幼儿设计、提供多层次、不同要求的材料,让幼儿量力而行,使不同发展水*的幼儿都有表现能力和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3、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
教师在活动区域除了提供多种多样符合幼儿需要、兴趣的材料外,要给予幼儿较大的自由度,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自由活动,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教师则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根据需要提供适度的帮助。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要指导幼儿,首先就要了解幼儿。要了解幼儿,就要通过观察。观察要有目的性和连贯性,经过多次观察,才能正确估计幼儿的活动水*。由此教师应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什么因素影响幼儿的发展?二是教师如何帮助每个幼儿发展?
了解幼儿以后的指导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即个别指导和共同参与。教师对幼儿活动的具体参与指导和帮助,可促使幼儿活动水*不断提高,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并收到更大的教育效果。所谓"参与"即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以*等的身份和幼儿一起活动。这里,参与的时机是很重要的因素,能在正确时机进入并参与幼儿的活动可以扩大及丰富幼儿活动内容。但如果时机不对,可能会使幼儿中止她们的活动。因此,教师应事先观察,再决定是否加入或何时加入。
区域游戏的开展,对每个幼儿个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我们创设最优化的环境,使之更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幼儿营造一个更为自由发展的空间。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4
区域活动是幼儿阶段的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他们能够在活动中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取活动,能够自由的发挥与探索。此刻我将小班区域活动的开展做如下总结:
一、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既要思考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
我们的区域活动采用固定与灵活设置相结合方式,创设丰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选取自由度的区角,让每个幼儿有机会自由选取,用自身的方式进行学习。例如小班具体设置了以下区域:“生活区”:、喂宝宝、扣纽扣、、编辫子等;“数学区”:数字象棋、图形投放盒等;“表演区”:头饰、手偶、手摇铃、双响筒、扇子、各式各样的服装、快板,腰鼓等进行打击乐;“操作区”:白板画画、穿编花篮、包糖果、棉花、穿糖葫芦、干树叶、毛线、穿珠子、涂颜色、喂小鸟等半成品;“科学区”里带给望远镜、小汽车、九连环、动物模型、磁性玩具等等。阅读区:各种类型的图书和大小不一的字卡;搭建区:废旧纸箱、废旧易拉罐、幼儿园带给的大、小积木玩具,因为我班可利用空间比较有限,经过商量我班将较为安静的区域操作区、科学区、阅读区、数学区建立在活动室内;将表演区、搭建区建立在活动室内的床上,区域活动时将床铺叠好,以供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生活区安排在室外栏杆上,将操作物品安装在栏杆上,即方便又有立体感,大大带给了利用空间。操作区的白板安装在墙上,以供幼儿方便操作并根据活动状况灵活调整
同时,我们也根据我们的主题活动将区域环境作为主题环境的一部分,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也能进行学习活动,提高活动的利用率。比如操作区,会投放一些*时做宝宝秀时剩余的一些材料放在区域中,让孩子有时间时或是进行区域活动时去操作。秋天落叶,我们会带孩子到院子里捡一些形象的叶子,摆放在区域中,孩子在区域中会粘贴、会用手去撕、会插在头上当头饰等。我们班玉函小朋友在操作叶子方面比较有天赋。在数学区中我们会放入俄罗斯套娃、大小不一的物品,让幼儿自己去看、去比较,培养幼儿用心动脑的好习惯。在美工区中会投入剪刀、油画棒、橡皮泥、空白纸、水彩笔等,在*时的艺术操作中剩余的一些成品、半成品,供幼儿去参考、去仿照。有些幼儿购买的橡皮泥中会有一些模具和步骤图,我们也会将这些现成的材料投入到区域中,方便幼儿自由选取。在表演区,会投入一些自己用毛线编的假头套、表演用的衣服、扇子、腰鼓、响板、玩具剑等,带给丰富的材料。通常建构区是根据主题而定。区域活动应根据活动区的层次性特点带给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有时即便是同一班级中同一类型的活动也透过带给不同层次的材料来体现层次性。适合幼儿不同发展水*、不同学习节奏的多层次的活动材料,能够满足不同幼儿进行自
主选取的需要。
二、区域材料投放要有层次性
每个幼儿有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这也就决定了每个幼儿的潜力水*不同,所以材料的投放要兼顾到每个幼儿因,不能都简单,也不能都复杂,要为不同水*的幼儿带给活动的机会和成功的条件。比如小班美工区“穿珠子”游戏、教师带给三种层次的材料,由最简单的按同种颜色穿到两种颜色间隔穿再到三种颜色规律性穿。益智区投放的拼图,按块数的不同拼(4、6、8、10)都就应体现层次性。
三、教师的指导
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教师的现场指导显得十分重要,不做指导幼儿根本不明白该怎样做,所以说教师在这个区域活动中显得十分重要。作为教师,要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不就应是知识的输出教育者,而是应带给舞台给幼儿自由发挥,能够做示范,但不能过多的干涉幼儿的操作,扮演好观察者与指导者的主角。
观察、再指导。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
观察能够帮忙教师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比如:我们班的熙森小朋友在操作区中包糖果,糖果有大有小,糖纸也有大有小。熙森刚开始操作,他根本不明白大的糖纸包大的糖果、小的糖纸包小的糖果,经过很长时间后,熙森还是没有掌握其规律,乱包一气,当然,包出来的形状肯定不好看,有的还都没有包好,糖果都露在外面。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伸出援助之手,充分发挥自己引导者的主角,给熙森指条明路。这个时候,熙森豁然开朗,一下子就掌握了包糖果的技巧,相信熙森对于包糖果印象很深。作为教师,我们就要了解幼儿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提高教育指导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游戏。可避免教师因不了解游戏情景而产生的不适宜的干扰幼儿游戏的指导行为。
由此可见,教师的适时介入也十分的重要。再举两个例子:默默很想进表演区穿区内的漂亮衣服。但是表演区内的小朋友已经很多了,小朋友们在玩过家家的游戏,也没有区牌能够用了。但是默默还不想去别的区域里玩。教师就可引导他教师可引导他:“你想一想怎样才能进去?”当他想出“当一名客人”的时候,孩子最后以一名“舅舅”的身份进入到表演区去玩了。如在一次搭建游戏中,强强在不留意碰坏了小朋友搭的动物园的时候,孩子们一时,很激动,有的埋怨强强,有的以暴力攻击强强,有的不知所措,教师立刻说:动物园是不是“地震”了,我们赶快抢救动物,把动物园修好吧!于是孩子们又重新投入到了新游戏当中,巧妙地化解了一次即将发生的纠纷。如果教师发现了幼儿游戏的.问题,需要介入游戏,须找好最佳的时机。
当幼儿发生创造性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发现与鼓励,教师有时做调解员,有时做旁观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放下自己的身份,以伙伴的身份进入到游戏中。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孩子在进行区域活动时发生的较多是矛盾,所以教师应以调解员的介入游戏中,用适宜的方法帮忙孩子解决。
为了调动幼儿用心性,教师的指导尽量用鼓励和肯定的方法,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只要幼儿是主动参与,用心思考的,那不管结果如何,都要给予表扬与鼓励。否则潜力弱的孩子总是失败,会使其产生畏惧情绪和自卑感,最后导致对整个游戏失去兴趣。
四、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区域活动能够更好的锻炼幼儿的用心性,对幼儿的动作、言语、思维、想象、情感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幼儿在区域中活动完全是自由的,他们自主的选取游戏材料,选取活动资料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游戏。教师在整个区域活动中也不会干涉幼儿的自由。例如: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入不同的活动区域,在同一活动区中还能够选取不同的活动形式和活动资料。教师不占主导地位,幼儿是自由的,发散思维很强的。在我们小班,在区域里玩得最开心的当属强强、高高、玉函、笛妃、桑晨、小彤、心月、镇昊。幼儿自己构成规则。
五、特色
对于我们幼儿园来说,特色就是棋类游戏,我们小班的棋类游戏有身体动动棋、动物的食物棋、数学棋、相反朋友棋及各类原始棋、整合棋。孩子在游戏中能孩子自由探索、大胆操作、勇于创新。可能小班的幼儿没有接触过棋类游戏,学习起来比较的吃力,相信在过年后会有所减弱。
六、下一步打算
1、对各游戏的特点和组织策略还不是很了解,本学期,我将针对不同的主题游戏做深入了解。
2、在*时的游戏组织中,仔细观察、探索各游戏的特点及组织策略。
3、利用进区卡,指导幼儿有序进行游戏。区域里进入幼儿数量有限,以保证幼儿在区域内的安全与质量。
4、投放丰富的区域材料,保证材料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5、但是多的干涉幼儿的区域活动,尊重幼儿想象力。
6、区域活动一切以安全为主,投放安全、利于幼儿操作的材料。
我参加幼教工作快一年了,对于区域活动不算是很了解,也不太懂,我刚刚接触区域活动,在这方面还很不成熟,有说的不准确的地方请见谅。但是我相信,只要去做,付出努力了,就算成果不好,我也会很欣慰。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5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发达,我们幼儿园迎合了社会的需求与家长的愿望,根据3—4岁的幼儿已有了初步的交往能力,“家”已不是他们唯一的生活场所,于是小班教学也慢慢地盛行起来,因为这里有更加宽敞的空间供他们翻滚、这里有更多的小朋友和他们交流。因此根据刚入学的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来说,教师预设的活动和集体活动宜少、宜短,教师应以个别教育为主。而区域活动正是一种幼儿自由选择、自由探索、操作摆弄的自主活动,它不仅能够让教师去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兴趣、发展水*、能力以及学习方式,照顾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更强调了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价值,使幼儿的天性得到满足,潜能得以发挥。因此在孩子们入小一个月后,我们开始尝试在小班展开区域活动,主要通过创设丰富的区域环境,给幼儿充分的自*,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学习、发展。
一、“家”氛围的区角创设。
对于小班孩子,他们的依赖父母的心理还是比较大的,如何让他们喜欢幼儿园、喜欢这个新鲜的环境?这就需要把环境设计成具有浓厚的“家”氛围来吸引幼儿。具有“家”氛围的设置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还会帮助幼儿更加适应与喜欢幼儿园,甚至会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效果。由于小班孩子进入幼儿园生活的时间还不长,生活经验的缺乏和行动能力的不足,引导他们参与活动区的创设还需要一个时间段的等候,我们两位老师是这样做的:
1、区角的格局如家一般。
首先我们把区角布置得比较有家的感觉,有高高低低的色彩鲜艳的柜子、有漂亮的小床与沙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设计了具有个性化弧线状的桌椅等。我们根据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划分了几个活动区。例如“温馨小屋”、“小小运动房”、“小手坊”、“玩一玩”“陶艺区”等多个活动区域,而投放于各个区角的材料以“安全”(小班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极差);“量多”(为减少孩子之间的冲突);“多用”(一物多用,可利用价值高)为原则。
2、灵活地根据幼儿能力发展水*和兴趣增添区角。
随着孩子生活经验的丰富和行动能力的加强,我们根据孩子的能力发展和学习兴趣,逐步逐个地增设了新的区角。小班幼儿由父母的喂养一下子要自己学会用调羹吃饭,这需要一段时间的反复练习。于是我们开辟了生活训练区,制作了非常漂亮、形象地小动物的头像和小宝宝的头像,用物体代替食物,再摆上许多调羹。孩子们在喂养“小动物”、“小宝宝”的
游戏过程中既发展了小肌肉动作,又练习了正确拿调羹的生活技能,同时也体验到了家一般的乐趣。
又如印章画、手指点画、手掌印画等美术活动的实践经验活动后,我们看到孩子们对色彩的喜欢非常地迫切,于是活动延伸就自然地摆放到了我们立即为幼儿开辟的玩色区中,提供红、黄、蓝、绿等颜料及印章、画纸等材料,让孩子自由选择方式作画,这样既达到了活动的目的,又让幼儿在活动中增加了同伴之间的友谊。如“照照我的脸”、“颜色宝宝的家”角都是根据集体教学的需要创设的。幼儿通过去“照照我的脸”这个活动区的照镜子游戏进一步巩固认识自己脸上的五官、各种各样的表情。进行颜色分类活动时,我们设计了一个较大型的教具“颜色宝宝的家”,任由幼儿去尝试探索正确的分类方法,集体活动结束后,我们把它放入活动区内,让那些有兴趣的幼儿再次操作,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掌握知识。作为一名小班的幼儿教师应更多地通过日常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的能力发展水*和兴趣点,随时更换增设新的区角,这样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因为区域活动关注的不是知识的本身价值,而是幼儿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个性品质的发展。
3、交往能力的提高在区域活动中的体现。
幼儿离开父母,来到一个新鲜的环境,迫不及待地融入这个新的集体,如何让幼儿与同伴们更和谐地交往呢?根据小班年龄段的幼儿喜欢独自游戏,为提高幼儿间的交往能力,我们尝试开设了“我们共同的玩具”这一区角,幼儿可以玩从家里带来玩具,资源共享。每天允许带一件,并可以与同伴交换着玩,同时介绍自己的玩具的玩法。不仅提高了语言能力的发展而且增进了幼儿间的交往。同时在这个区域中我们还提供给幼儿许多没有固定玩法、可以组合的材料,如七巧板、各种形状的七彩泡膜等。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相互合作、自由组合,做做玩玩。在孩子们的自主性活动中我们寻找到孩子身上的无数“闪光点”、孩子们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二、动态性活动材料的投放。
材料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桥梁。我们努力将发展目标、活动内容、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经验体现在所提供的材料之中,使幼儿通过操作主动获取多方面的经验。
1、材料的投放要考虑个别差异。
投放材料既要从本班整体水*和实际情况出发,又要考虑每个幼儿的不同的发展水*,使每个幼儿都有适合的、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如在“温馨小屋”这一区域中我们准备了许多幼儿*时穿的已小的衣服锻炼幼儿穿衣服、扣纽扣的能力,我们放置的木板宝宝和衣服大小不一,且衣服的纽扣数量、形状各不相同,满足了不同发展水*幼儿的操作需要。
2、材料的投放应注意递进性和层次性。
递进性体现在不断地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层次性要体现出幼儿须达到的这一阶段水*。以拼板游戏为例,一开始我们准备了孩子们较为熟悉的水果类简单拼板(3—4块),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班内幼儿基本都能快速地组拼正确,立即投放了一些较为常见的动物造型拼板,拼板的数量也增加到6—7块;同时又照顾水*较高的幼儿,放置了颜色较多,数量为8一10块拼板。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去选择活动材料,使每一个孩子在不断地成功后向更高层次发展与提高。
3、利用家长资源参与材料收集。
有趣的材料能够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而请家长和幼儿参与收集所需的材料更能激起幼儿游戏的兴趣、更有效地达到活动目的。如,我们在创设生活训练区的喂养角时,喂养角的材料都是通过发动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请孩子回家收集废旧的饮料瓶和包装袋,喂小动物、小宝宝的食物(蚕豆、小石子、树叶等)也是家长带领孩子共同搜集的,这不仅激发了孩子的活动兴趣,也让家长更多的理解我们的教师。
4、投放的材料要力求多样化、有利于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材料的多样化主要是指完成目标的形式要多样,材料的功能要多样,材料的品种要多种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同时投放的材料应注意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①、提供的材料要给幼儿留有想象的空间,提供一些成品与半成品结合的物品和材料。 ②、提供的材料要设置一定的障碍,让孩子想办法解决。如前面提到的拼板游戏。 ③、充分利用原始材料和废旧物品等。如泡沫做的桌椅、盒子或瓶子做的娃娃等。
三、区域活动中的组织与指导。
小班幼儿刚刚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区域活动对他们来说是陌生而又新鲜刺激,于是我们常常会看到孩子们在区角里忙忙碌碌的但没有目的性的玩。我们教师初步的找了一些针对性的方法:
1、无声示范的行为艺术。
小班幼儿拿到任何一件物品,总是急于摆弄。所以一开始我们并不强求突出区角的功效。而是先将区角开放给幼儿,等他们自主摆弄得差不多了,我们再选择那些最基本、最必须、最主要方式介绍给孩子。由于孩子在前一阶段操作摆弄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因此通过教师的讲解后,孩子就能摆弄得更自如,并且能创造性地运用。例如在“建构区”中,我们投放了大量的积塑后,并不急于将拼、插的基本方法传授给孩子,只是让他们先自己探索、操作。刚开始,没有一个孩子知道将积木插起来变成某个造型,他们只是单纯的把这些积塑当做成
品玩具进行游戏,把积塑充打仗的游戏或把积塑当成勺子用来喂娃娃吃饭等等,这似乎有别于该区角的设置意图,但也是幼儿创造性的表现,我们给予充分的尊重。几天后,教师参与到了孩子们的打仗游戏之中,故意默默地在孩子面前用几块插塑插漂亮的花,孩子们的兴趣一下被激发,纷纷效仿,渐渐地这些插塑在孩子们的手中变成了好看的“花朵”、“煤气灶”、“公共汽车”、“新型手机”等。
2、循序渐进地开放区域。
小班孩子在得到一种活动材料或玩具后,喜欢通过他们的各种感知觉和身体动作,不断尝试、模仿、操作。加上小班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极短,兴趣非常容易转移,刚开始时我们只开放一个区域就已足够,如果一下子全部开放,对于还没有规则意识、自制力又差的小班孩子情况就会时有发生,不仅会影响活动的组织开展,常规的建立,而且对于孩子相互间的良好交往也有弊端。在建立了基本的活动规则后,就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水*和需要决定开放区域的数量了。
3、特殊标记引领幼儿的规则意识。
每次的区角开放,都会出现某个区角“撞车”事件,而某个区角又会特别的冷清。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老师在区角的进口都会设计小脚丫的形状,有几个小脚丫进几个小朋友。并且初步采取轮流玩的制度,合理的管理区域活动,使每个区角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让每个孩子都留恋“家”一般的区域活动!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6
本学期的区域活动的设置,改变了原有的游戏模式,游戏改为人为创设自然情景,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同时使游戏成为幼儿学习和探索的主题,幼儿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充分自主小班区域活动设计方案活动。同时,教师通过确定游戏的"教育目标制订计划,通过创设适宜的游戏条件,并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积极实践操作探索,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知识层次及时变换与之相应的材料。在活动中要让幼儿保持新鲜感,乐于动手动脑,提高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要适应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开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达到了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使个别化学习活动成为了适合幼儿教育和发展的途径之一。
本学期将合并科学区和操作区,投放高结构和中低结构材料各占50%,老师提供了各种成品、半成品让幼儿操作或制作,发展幼儿的小肌肉运动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除了小鱼绕线,蝴蝶穿线,老虎刷牙等,其余均为低结构材料或中结构材料。 在建构区中,本学期为幼儿投放了颜色多样、形状简单的大型积木,废旧塑料瓶、露露罐、酸奶盒、卫生纸筒、光盘等,使幼儿充分发挥想象,便于搭建出各种不同的造型,尤其是孩子们根据主题进行的图形搭建,大树搭建,燕子搭建等,几乎突破老师的想象。
本学期中,在小二班家长们的支持下,投放了大量基础材料
在美工区,如报纸、彩纸、收集生活中各种废旧物品,供幼儿发挥、创造,进行主题环境的创设。幼儿根据春天主题创作的《花儿开了》,《小树吐叶了》不仅丰富了主题墙,还将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兴趣激发了出来。
开学两个月之后,幼儿基本掌握区域活动规则,在此基础上开设了开放的综合空间,幼儿可根据主题、幼儿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创设、组合,共同参与、多区域整合生成新的内容,促进了幼儿自主探索和对主题的深入了解,如幼儿已知跳舞毯活动的内容可以随主题变化而变化时,便在美工区进行了动物形象的绘画,在老师的帮助下塑封,然后贴到跳舞毯上……
总而言之,在本学期的区域活动开展之下,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创造了较为宽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能使幼儿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仔细观察幼儿的反应和行为,兴趣和难度,作好《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还要在活动时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引导孩子学会最基本的交往能力,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但是,在本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也有不足之处,在应该根据幼儿需要提供适当的帮助时,没有当好幼儿的助手,有时过于急功近利,有时对寻求帮助的幼儿关注不够……所以,以后我们在指导区域活动时,更应该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要始终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不要给予孩子太多的要求,过于限制他们的行动和思想。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7
幼儿园区域活动以其独特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所喜欢的一种活动。一学期来,我园通过对区域活动中区域的设置、区域材料的投放、教师如何进行区域活动的导入和结束评价,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指导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其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重视区域的创设,让区域成为幼儿自主活动的天地。
我园场地小,条件有限,但自从开展区域活动的研究以来,幼儿园通过组织教师们进行有关知识理论的学习,认识到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各班教师能想方设法利用幼儿园的现有条件为幼儿创设活动的空间,把室内一切可利用的空间划分、布置成多个区域。
《纲要》中提出: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因此,幼儿园要求教师们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设区域,重视各区域的功能,挖掘区域活动的价值,同时还要求教师将现阶段各班的主题教育活动内容融入到区域活动中与区域活动结合,让区域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补充、延伸,让幼儿在区域中通过与同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得到发展和提高。
另外,幼儿园还要求教师们充分利用户外场地为幼儿开设活动区域。户外的活动场地比室内的活动场地要大,可以减少幼儿间的相互干扰,有利于幼儿处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活动,能充分发展幼儿的个性,激发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户外活动环境还能更好地促进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让各区域都“活”起来,使之真正成为幼儿自主活动的天地。
二、重视区域材料的投放,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经验的。适宜的区域活动材料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能力和自主性,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因此,材料对区域活动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材料的投放方面,教师们一直认为材料丰富就是东西要多,所以,大家总喜欢把材料同时一古脑儿全投放到区域中。结果造成因材料过多,幼儿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操作的现象。根据出现的问题,幼儿园组织教师们开展了“区域活动中材料应该如何投放的探讨与交流”活动,总结出:材料的投放要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有层次地投放。通过实践:现在,教师们在投放材料时不仅能考虑到所投放的材料能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欲望,而且能考虑到所投放的材料的多用性、安全性和开发性。
三、教师适当的指导,促进幼儿的发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不当,或急于指导,将不利于幼儿的"自主探索,使区域活动失去其价值。那么,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教师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我园利用例会时间组织教师们学习了《学前儿童
游戏》——“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通过学习,教师
们知道: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既不能急于指导,也不能放任不管,要通过对幼儿的仔细观察,再采取适当的方式介入幼儿的游戏,给予幼儿适合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我园要求主班教师在每次的活动中要有重点指导的区域,配班教师、保育老师要协助主班教师组织其他区域的活动以及各活动区域的安全,教师要做到:随时观察、了解幼儿活动的情况。
幼儿区域活动后,幼儿园要求教师要及时做好区域活动的反思,每周写一篇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让教师们通过及时的分析和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不断地发现区域活动的价值,促进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良好的常规是顺利开展区域活动的保证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幼儿活动的重要形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操作、探索,通过与同伴的学习与交流,提高了语言表达、交往、表现等各种能力,满足了个性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良好的游戏常规能保证游戏的正常、顺利地开展。所以,区域游戏中,幼儿也应具有良好的游戏常规。活动中需要幼儿遵守哪些规则,应该怎么做。在活动前,老师会和幼儿共同商讨,总结出活动规则,如:在活动中要学会和小朋友协商,谦让,轮流玩,不和小朋友争抢玩具;活动时要爱护操作材料,不随意摆放,不损坏材料;活动中要注意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取
放东西轻;活动结束收拾时动作要轻要快等等。通过这些具体、明确的活动规则,幼儿在活动中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五、不足之处和努力方向
虽然教师充分利用班级现有条件,为幼儿提供最大限度的自主活动的空间,但园舍还存在着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在开展区域活动中,由于教师队伍普遍年轻化,教师指导游戏有时比较粗浅,专业水*还有待提高。希望以后通过进一步改善办园条件和加强师资建设,从而促进我园区域活动水*不断提高,让幼儿更好地得到发展。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8
区域活动是幼儿按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性质的游戏。它不是由教师事先设定教学程序,而是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在开展托班区域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将托班区域活动定位在:宽松、自主、愉悦、积极探索、创设安全有序的游戏环境,提供多层次、多用性的活动材料,并以同伴的身份对幼儿加以适时点拨。通过一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在托班区域活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活动区的设置
1.根据班级情况合理设置区域环境。
由于托班幼儿是处在独自游戏的年龄阶段,他们还不太会合作和分享做游戏的规则。于是我设计了若干个适合独自游戏的小活动区,我们根据托班幼儿的人数及活动场地分别设置了娃娃家、阅读区、美工区,建构区四大区域,每个活动区3---6人,这样便于老师的观察与指导,一旦发生问题,能及时解决;又可满足幼儿交往与相互学习的需要。为了避免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相互干扰、注意力分散,我在区域环境设计时特别注意了动、静区域的分离,。
2.根据幼儿的兴趣所在生成的活动。
比如娃娃家的创设,托班宝宝好模仿,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模仿大人说话做事,在*时我也发现几个小朋友会聚集在一起,扮演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于是我便利用幼儿园资源:软质塑料大积木给孩子们搭建了三个相邻而格局却不同的“家”,这样一个漂亮立体的“家”真正出现在宝宝面前,宝宝们欣喜雀跃。我又在里面投放了木制的小椅子、小床、娃娃、餐具、生活用品等等,宝宝很喜欢到里面活动。
二、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活动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材料投放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区域活动的材料如果缺少经常的变化,材料单一不丰富,就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引发不起孩子想去操作,从而阻碍了区域活动的
深入开展。因此,教师应善于根据教育意图提供符合本班幼儿需求的材料,同时还要注意让材料更具多用性、安全性和开放性。
1.材料的制作与选择。
孩子们对区域游戏的兴趣,主要来自于材料。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材料最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们托班幼儿年龄小,思维以直觉行动为主,他们喜欢那些颜色鲜艳、形状漂亮的物体,所以颜色鲜艳的成品玩具的提供是很必要的,能使幼儿有进行活动的兴趣和欲望。有趣多用途的材料使小朋友百玩不厌,沉浸在游戏的天地中令他们感受愉悦。
2.逐步增添新材料,丰富游戏内容,促进游戏发展。
托班孩子对新材料的兴趣往往只能维持几点,在同一区域活动中,需要不断增添新的活动材料,才有利幼儿的探索、发现与提高,使幼儿的游戏内容更趋丰富,促进幼儿游戏主题纵向,横向发展。
三、托班区域活动的开展
1.帮助托班幼儿建立区域活动的常规。
当创设好活动区后,我们首先向幼儿介绍各个区域及相应的一些规则。如阅读区,需要安静的环境,不能在阅读区大声交谈,看书时要慢慢翻,仔细瞧,懂得要爱惜“书宝宝”;在手工区撕纸时把多出的纸放到在纸篓里。
托班幼儿很多时候没有收拾玩具的习惯,区域活动一结束就留下了一堆玩过的玩具、材料,开始时由老师整理,然后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整理,慢慢过渡到小朋友自己整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和自理能力明显增强,良好的常规使孩子们在一定范围内玩得更加愉快、更加自由。
2.将教学活动与区域活动有机结合。
区域活动是集体教学的延伸,将教育要求巧妙地融于区域活动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孩子,能让孩子更放松地投入活动,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科学活动“颜色分类”,我们将活动的延伸放在区域中,把小动物喂食的材料换成颜色粒子,引导幼儿分类。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需要提供适当的帮助,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区域活动给幼儿提供了较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创造了较为宽松,没有压力
的学习环境,而且又能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能使幼儿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激发他们探索的动机,产生自豪感,自信心,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幼儿与环境的交往,通过自主的探索来获取知识,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9
每个孩子都爱玩区角活动,但是由于他们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如果没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区域活动就会成为没有组织没有纪律没有目标的玩!孩子什么都学不到,而且会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因此区域活动时更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开学初我们就商量制定好了本学期活动区的内容,*时工作活动时大家各自做什么,相互怎么合作,什么活动需要怎么样的配合我们都一一做了安排。所以各项活动在开展时都比较顺利、有头有绪。
在活动中我们几位老师还是比较会观察孩子的,活动时我们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在哪里,随时纠正,或下次改进。活动评价完了我们还会就本次区域活动做一个交流,相互了解孩子在其他区角的表现。一个月来,区域活动开展比较好的地方是:
1、活动有目标性
我们把开学初定的特色计划中关于游戏、区域活动的目标细化。3月份,我们的活动目的就是让幼儿熟悉区域,了解区域活动。4月份1、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区域活动;2、活动中不随便更换自己选择的区角,逐步培养对活动的坚持性。通过两个月活动,目标基本达到。 其他象美工区,3—4月份我们的重点是撕纸,4月份是学习使用剪刀,比如学习剪纸、学习纸帖画等等。音乐区3—4月份愿意参与音乐表演,5月份学习使用打击乐器等参与表演。有目标活动才能顺利开展。
2、建立合理必要的活动区规则
一个良好、有序的环境是幼儿能够在区域中自由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通过观察制定出幼儿可以理解能够遵守的区域活动规,多引导、多督促、多赞赏来让幼儿遵守规则和各种行为,逐步建立起班级区域活动的有序环境。不足的地方:
(1、对孩子的观察还是不够深入和细致,特别是针对个别孩子或针对某件事物的观察。
(2、开学初的区域活动还是比较处于老师主导的阶段,接下来要考虑怎样更好地引导幼儿自主地探索学习方法。通过区域活动培养他们的思维活跃。
(3、要在幼儿兴趣点上不断生成和改进材料,要考虑幼儿的发展水*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成功,都能在原有水*上得到提高。使幼儿乐于活动。
3、注重讲评工作
小班幼儿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能力,也不能很好地表诉自己和其他人在区域中的表现。所以我们很注重区域活动后的评价。我们的评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也能让幼儿养成正确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习惯。一个月下来,已经会有孩子评价同伴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了。
比较困惑的地方:
材料的投放——区域活动我们都知道投放材料要多,要有层次性,幼儿有充分选择的余地。但是小班孩子缺乏自主性,动手能力和生活经验也比较缺乏,我们在材料的准备上也很有局限性。在操作时,材料投放过多,孩子就容易分心,而且会影响操作能力,所以在材料的选取、投入方面不能很好地把握。
区域活动是体现幼儿自主性、表现幼儿个性的.地方。但小班孩子动手能力薄弱,比如剪刀、油画、固体胶的使用等都需要老师一个一个教会。所以在操作活动时我们选择的内容比较单一,比如剪纸小组内大家一起剪纸,撕纸大家一起撕纸,这样虽然活动比较单一,但是这样我们觉得更有利于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培养幼儿的常规。我们考虑在幼儿基本掌握操作工具使用方法后再开展分层活动、幼儿自主选择活动。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10
每个孩子都爱玩区角活动,但是由于他们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如果没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区域活动就会成为没有组织没有纪律没有目标的玩!孩子什么都学不到,而且会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因此区域活动时更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开学初我们就商量制定好了本学期活动区的内容,*时工作活动时大家各自做什么,相互怎么合作,什么活动需要怎么样的配合我们都一一做了安排。所以各项活动在开展时都比较顺利、有头有绪。
在活动中我们几位老师还是比较会观察孩子的,活动时我们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在哪里,随时纠正,或下次改进。活动评价完了我们还会就本次区域活动做一个交流,相互了解孩子在其他区角的表现。一个月来,区域活动开展比较好的地方是:
一.活动有目标性
我们把开学初定的特色计划中关于游戏、区域活动的目标细化。3月份,我们的活动目的就是让幼儿熟悉区域,了解区域活动。
4月份
1.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区域活动;
2.活动中不随便更换自己选择的区角,逐步培养对活动的坚持性。
通过两个月活动,目标基本达到。 其他象美工区,3—4月份我们的重点是撕纸,4月份是学习使用剪刀,比如学习剪纸、学习纸帖画等等。音乐区3—4月份愿意参与音乐表演,5月份学习使用打击乐器等参与表演。有目标活动才能顺利开展。
二.建立合理必要的活动区规则
一个良好、有序的环境是幼儿能够在区域中自由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通过观察制定出幼儿可以理解能够遵守的区域活动规,多引导、多督促、多赞赏来让幼儿遵守规则和各种行为,逐步建立起班级区域活动的有序环境。不足的地方:
(1.对孩子的观察还是不够深入和细致,特别是针对个别孩子或针对某件事物的观察。
(2.开学初的区域活动还是比较处于老师主导的阶段,接下来要考虑怎样更好地引导幼儿自主地探索学习方法。通过区域活动培养他们的思维活跃。
(3.要在幼儿兴趣点上不断生成和改进材料,要考虑幼儿的发展水*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成功,都能在原有水*上得到提高。使幼儿乐于活动。
三.注重讲评工作
小班幼儿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能力,也不能很好地表诉自己和其他人在区域中的表现。所以我们很注重区域活动后的评价。我们的评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也能让幼儿养成正确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习惯。一个月下来,已经会有孩子评价同伴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了。
比较困惑的地方:
材料的投放——区域活动我们都知道投放材料要多,要有层次性,幼儿有充分选择的余地。但是小班孩子缺乏自主性,动手能力和生活经验也比较缺乏,我们在材料的准备上也很有局限性。在操作时,材料投放过多,孩子就容易分心,而且会影响操作能力,所以在材料的选取、投入方面不能很好地把握。
区域活动是体现幼儿自主性、表现幼儿个性的地方。但小班孩子动手能力薄弱,比如剪刀、油画、固体胶的使用等都需要老师一个一个教会。所以在操作活动时我们选择的内容比较单一,比如剪纸小组内大家一起剪纸,撕纸大家一起撕纸,这样虽然活动比较单一,但是这样我们觉得更有利于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培养幼儿的常规。我们考虑在幼儿基本掌握操作工具使用方法后再开展分层活动、幼儿自主选择活动。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10篇扩展阅读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10篇(扩展1)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10篇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1
幼儿园区域活动以其独特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所喜欢的一种活动。一学期来,我园通过对区域活动中区域的设置、区域材料的投放、教师如何进行区域活动的导入和结束评价,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指导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其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重视区域的创设,让区域成为幼儿自主活动的天地。
我园场地小,条件有限,但自从开展区域活动的研究以来,幼儿园通过组织教师们进行有关知识理论的学习,认识到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各班教师能想方设法利用幼儿园的现有条件为幼儿创设活动的空间,把室内一切可利用的空间划分、布置成多个区域。
《纲要》中提出: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因此,幼儿园要求教师们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设区域,重视各区域的功能,挖掘区域活动的价值,同时还要求教师将现阶段各班的主题教育活动内容融入到区域活动中与区域活动结合,让区域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补充、延伸,让幼儿在区域中通过与同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得到发展和提高。 另外,幼儿园还要求教师们充分利用户外场地为幼儿开设活动区域。户外的活动场地比室内的活动场地要大,可以减少幼儿间的相互干扰,有利于幼儿处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活动,能充分发
展幼儿的个性,激发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户外活动环境还能更好地促进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让各区域都“活”起来,使之真正成为幼儿自主活动的天地。
二、重视区域材料的投放,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经验的。适宜的区域活动材料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能力和自主性,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因此,材料对区域活动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材料的投放方面,教师们一直认为材料丰富就是东西要多,所以,大家总喜欢把材料同时一古脑儿全投放到区域中。结果造成因材料过多,幼儿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操作的现象。根据出现的问题,幼儿园组织教师们开展了“区域活动中材料应该如何投放的探讨与交流”活动,总结出:材料的投放要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有层次地投放。通过实践:现在,教师们在投放材料时不仅能考虑到所投放的材料能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欲望,而且能考虑到所投放的材料的多用性、安全性和开发性。
三、教师适当的指导,促进幼儿的发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不当,或急于指导,将不利于幼儿的自主探索,使区域活动失去其价值。那么,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教师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我园利用例会时间组织教师们学习了《学前儿童游戏》——“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通过学习,教师
们知道: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既不能急于指导,也不能放任不管,要通过对幼儿的仔细观察,再采取适当的方式介入幼儿的游戏,给予幼儿适合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我园要求主班教师在每次的活动中要有重点指导的区域,配班教师、保育老师要协助主班教师组织其他区域的活动以及各活动区域的安全,教师要做到:随时观察、了解幼儿活动的情况。
幼儿区域活动后,幼儿园要求教师要及时做好区域活动的反思,每周写一篇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让教师们通过及时的分析和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不断地发现区域活动的价值,促进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良好的常规是顺利开展区域活动的保证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幼儿活动的重要形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操作、探索,通过与同伴的学习与交流,提高了语言表达、交往、表现等各种能力,满足了个性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良好的游戏常规能保证游戏的正常、顺利地开展。所以,区域游戏中,幼儿也应具有良好的游戏常规。活动中需要幼儿遵守哪些规则,应该怎么做。在活动前,老师会和幼儿共同商讨,总结出活动规则,如:在活动中要学会和小朋友协商,谦让,轮流玩,不和小朋友争抢玩具;活动时要爱护操作材料,不随意摆放,不损坏材料;活动中要注意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取放东西轻;活动结束收拾时动作要轻要快等等。通过这些具体、明确的活动规则,幼儿在活动中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五、不足之处和努力方向
虽然教师充分利用班级现有条件,为幼儿提供最大限度的自主活动的空间,但园舍还存在着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在开展区域活动中,由于教师队伍普遍年轻化,教师指导游戏有时比较粗浅,专业水*还有待提高。希望以后通过进一步改善办园条件和加强师资建设,从而促进我园区域活动水*不断提高,让幼儿更好地得到发展。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发达,我们幼儿园迎合了社会的需求与家长的愿望,根据3—4岁的幼儿已有了初步的交往能力,“家”已不是他们唯一的生活场所,于是小班教学也慢慢地盛行起来,因为这里有更加宽敞的空间供他们翻滚、这里有更多的小朋友和他们交流。因此根据刚入学的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来说,教师预设的活动和集体活动宜少、宜短,教师应以个别教育为主。而区域活动正是一种幼儿自由选择、自由探索、操作摆弄的自主活动,它不仅能够让教师去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兴趣、发展水*、能力以及学习方式,照顾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更强调了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价值,使幼儿的天性得到满足,潜能得以发挥。因此在孩子们入小一个月后,我们开始尝试在小班展开区域活动,主要通过创设丰富的区域环境,给幼儿充分的自*,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学习、发展。
一、“家”氛围的区角创设。
对于小班孩子,他们的依赖父母的心理还是比较大的,如何让他们喜欢幼儿园、喜欢这个新鲜的环境?这就需要把环境设计成具有浓厚的“家”氛围来吸引幼儿。具有“家”氛围的设置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还会帮助幼儿更加适应与喜欢幼儿园,甚至会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效果。由于小班孩子进入幼儿园生活的时间还不长,生活经验的缺乏和行动能力的不足,引导他们参与活动区的创设还需要一个时间段的等候,我们两位老师是这样做的:
1、区角的格局如家一般。
首先我们把区角布置得比较有家的感觉,有高高低低的色彩鲜艳的柜子、有漂亮的小床与沙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设计了具有个性化弧线状的桌椅等。我们根据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划分了几个活动区。例如“温馨小屋”、“小小运动房”、“小手坊”、“玩一玩”“陶艺区”等多个活动区域,而投放于各个区角的材料以“安全”(小班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极差);“量多”(为减少孩子之间的冲突);“多用”(一物多用,可利用价值高)为原则。
2、灵活地根据幼儿能力发展水*和兴趣增添区角。
随着孩子生活经验的丰富和行动能力的加强,我们根据孩子的能力发展和学习兴趣,逐步逐个地增设了新的区角。小班幼儿由父母的喂养一下子要自己学会用调羹吃饭,这需要一段时间的反复练习。于是我们开辟了生活训练区,制作了非常漂亮、形象地小动物的头像和小宝宝的头像,用物体代替食物,再摆上许多调羹。孩子们在喂养“小动物”、“小宝宝”的
游戏过程中既发展了小肌肉动作,又练习了正确拿调羹的生活技能,同时也体验到了家一般的乐趣。
又如印章画、手指点画、手掌印画等美术活动的实践经验活动后,我们看到孩子们对色彩的喜欢非常地迫切,于是活动延伸就自然地摆放到了我们立即为幼儿开辟的玩色区中,提供红、黄、蓝、绿等颜料及印章、画纸等材料,让孩子自由选择方式作画,这样既达到了活动的目的,又让幼儿在活动中增加了同伴之间的友谊。如“照照我的脸”、“颜色宝宝的家”角都是根据集体教学的需要创设的。幼儿通过去“照照我的脸”这个活动区的照镜子游戏进一步巩固认识自己脸上的五官、各种各样的表情。进行颜色分类活动时,我们设计了一个较大型的教具“颜色宝宝的家”,任由幼儿去尝试探索正确的分类方法,集体活动结束后,我们把它放入活动区内,让那些有兴趣的幼儿再次操作,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掌握知识。作为一名小班的幼儿教师应更多地通过日常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的能力发展水*和兴趣点,随时更换增设新的区角,这样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因为区域活动关注的不是知识的本身价值,而是幼儿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个性品质的发展。
3、交往能力的.提高在区域活动中的体现。
幼儿离开父母,来到一个新鲜的环境,迫不及待地融入这个新的集体,如何让幼儿与同伴们更和谐地交往呢?根据小班年龄段的幼儿喜欢独自游戏,为提高幼儿间的交往能力,我们尝试开设了“我们共同的玩具”这一区角,幼儿可以玩从家里带来玩具,资源共享。每天允许带一件,并可以与同伴交换着玩,同时介绍自己的玩具的玩法。不仅提高了语言能力的发展而且增进了幼儿间的交往。同时在这个区域中我们还提供给幼儿许多没有固定玩法、可以组合的材料,如七巧板、各种形状的七彩泡膜等。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相互合作、自由组合,做做玩玩。在孩子们的自主性活动中我们寻找到孩子身上的无数“闪光点”、孩子们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二、动态性活动材料的投放。
材料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桥梁。我们努力将发展目标、活动内容、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经验体现在所提供的材料之中,使幼儿通过操作主动获取多方面的经验。
1、材料的投放要考虑个别差异。
投放材料既要从本班整体水*和实际情况出发,又要考虑每个幼儿的不同的发展水*,使每个幼儿都有适合的、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如在“温馨小屋”这一区域中我们准备了许多幼儿*时穿的已小的衣服锻炼幼儿穿衣服、扣纽扣的能力,我们放置的木板宝宝和衣服大小不一,且衣服的纽扣数量、形状各不相同,满足了不同发展水*幼儿的操作需要。
2、材料的投放应注意递进性和层次性。
递进性体现在不断地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层次性要体现出幼儿须达到的这一阶段水*。以拼板游戏为例,一开始我们准备了孩子们较为熟悉的水果类简单拼板(3—4块),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班内幼儿基本都能快速地组拼正确,立即投放了一些较为常见的动物造型拼板,拼板的数量也增加到6—7块;同时又照顾水*较高的幼儿,放置了颜色较多,数量为8一10块拼板。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去选择活动材料,使每一个孩子在不断地成功后向更高层次发展与提高。
3、利用家长资源参与材料收集。
有趣的材料能够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而请家长和幼儿参与收集所需的材料更能激起幼儿游戏的兴趣、更有效地达到活动目的。如,我们在创设生活训练区的喂养角时,喂养角的材料都是通过发动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请孩子回家收集废旧的饮料瓶和包装袋,喂小动物、小宝宝的食物(蚕豆、小石子、树叶等)也是家长带领孩子共同搜集的,这不仅激发了孩子的活动兴趣,也让家长更多的理解我们的教师。
4、投放的材料要力求多样化、有利于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材料的多样化主要是指完成目标的形式要多样,材料的功能要多样,材料的品种要多种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同时投放的材料应注意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①、提供的材料要给幼儿留有想象的空间,提供一些成品与半成品结合的物品和材料。 ②、提供的材料要设置一定的障碍,让孩子想办法解决。如前面提到的拼板游戏。 ③、充分利用原始材料和废旧物品等。如泡沫做的桌椅、盒子或瓶子做的娃娃等。
三、区域活动中的组织与指导。
小班幼儿刚刚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区域活动对他们来说是陌生而又新鲜刺激,于是我们常常会看到孩子们在区角里忙忙碌碌的但没有目的性的玩。我们教师初步的找了一些针对性的方法:
1、无声示范的行为艺术。
小班幼儿拿到任何一件物品,总是急于摆弄。所以一开始我们并不强求突出区角的功效。而是先将区角开放给幼儿,等他们自主摆弄得差不多了,我们再选择那些最基本、最必须、最主要方式介绍给孩子。由于孩子在前一阶段操作摆弄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因此通过教师的讲解后,孩子就能摆弄得更自如,并且能创造性地运用。例如在“建构区”中,我们投放了大量的积塑后,并不急于将拼、插的基本方法传授给孩子,只是让他们先自己探索、操作。刚开始,没有一个孩子知道将积木插起来变成某个造型,他们只是单纯的把这些积塑当做成
品玩具进行游戏,把积塑充打仗的游戏或把积塑当成勺子用来喂娃娃吃饭等等,这似乎有别于该区角的设置意图,但也是幼儿创造性的表现,我们给予充分的尊重。几天后,教师参与到了孩子们的打仗游戏之中,故意默默地在孩子面前用几块插塑插漂亮的花,孩子们的兴趣一下被激发,纷纷效仿,渐渐地这些插塑在孩子们的手中变成了好看的“花朵”、“煤气灶”、“公共汽车”、“新型手机”等。
2、循序渐进地开放区域。
小班孩子在得到一种活动材料或玩具后,喜欢通过他们的各种感知觉和身体动作,不断尝试、模仿、操作。加上小班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极短,兴趣非常容易转移,刚开始时我们只开放一个区域就已足够,如果一下子全部开放,对于还没有规则意识、自制力又差的小班孩子情况就会时有发生,不仅会影响活动的组织开展,常规的建立,而且对于孩子相互间的良好交往也有弊端。在建立了基本的活动规则后,就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水*和需要决定开放区域的数量了。
3、特殊标记引领幼儿的规则意识。
每次的区角开放,都会出现某个区角“撞车”事件,而某个区角又会特别的冷清。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老师在区角的进口都会设计小脚丫的形状,有几个小脚丫进几个小朋友。并且初步采取轮流玩的制度,合理的管理区域活动,使每个区角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让每个孩子都留恋“家”一般的区域活动!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3
区域活动是幼儿阶段的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他们能够在活动中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取活动,能够自由的发挥与探索。此刻我将小班区域活动的开展做如下总结:
一、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既要思考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
我们的区域活动采用固定与灵活设置相结合方式,创设丰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选取自由度的区角,让每个幼儿有机会自由选取,用自身的方式进行学习。例如小班具体设置了以下区域:“生活区”:、喂宝宝、扣纽扣、、编辫子等;“数学区”:数字象棋、图形投放盒等;“表演区”:头饰、手偶、手摇铃、双响筒、扇子、各式各样的服装、快板,腰鼓等进行打击乐;“操作区”:白板画画、穿编花篮、包糖果、棉花、穿糖葫芦、干树叶、毛线、穿珠子、涂颜色、喂小鸟等半成品;“科学区”里带给望远镜、小汽车、九连环、动物模型、磁性玩具等等。阅读区:各种类型的图书和大小不一的字卡;搭建区:废旧纸箱、废旧易拉罐、幼儿园带给的大、小积木玩具,因为我班可利用空间比较有限,经过商量我班将较为安静的区域操作区、科学区、阅读区、数学区建立在活动室内;将表演区、搭建区建立在活动室内的床上,区域活动时将床铺叠好,以供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生活区安排在室外栏杆上,将操作物品安装在栏杆上,即方便又有立体感,大大带给了利用空间。操作区的白板安装在墙上,以供幼儿方便操作并根据活动状况灵活调整
同时,我们也根据我们的主题活动将区域环境作为主题环境的一部分,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也能进行学习活动,提高活动的利用率。比如操作区,会投放一些*时做宝宝秀时剩余的一些材料放在区域中,让孩子有时间时或是进行区域活动时去操作。秋天落叶,我们会带孩子到院子里捡一些形象的叶子,摆放在区域中,孩子在区域中会粘贴、会用手去撕、会插在头上当头饰等。我们班玉函小朋友在操作叶子方面比较有天赋。在数学区中我们会放入俄罗斯套娃、大小不一的物品,让幼儿自己去看、去比较,培养幼儿用心动脑的好习惯。在美工区中会投入剪刀、油画棒、橡皮泥、空白纸、水彩笔等,在*时的艺术操作中剩余的一些成品、半成品,供幼儿去参考、去仿照。有些幼儿购买的橡皮泥中会有一些模具和步骤图,我们也会将这些现成的材料投入到区域中,方便幼儿自由选取。在表演区,会投入一些自己用毛线编的假头套、表演用的衣服、扇子、腰鼓、响板、玩具剑等,带给丰富的.材料。通常建构区是根据主题而定。区域活动应根据活动区的层次性特点带给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有时即便是同一班级中同一类型的活动也透过带给不同层次的材料来体现层次性。适合幼儿不同发展水*、不同学习节奏的多层次的活动材料,能够满足不同幼儿进行自
主选取的需要。
二、区域材料投放要有层次性
每个幼儿有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这也就决定了每个幼儿的潜力水*不同,所以材料的投放要兼顾到每个幼儿因,不能都简单,也不能都复杂,要为不同水*的幼儿带给活动的机会和成功的条件。比如小班美工区“穿珠子”游戏、教师带给三种层次的材料,由最简单的按同种颜色穿到两种颜色间隔穿再到三种颜色规律性穿。益智区投放的拼图,按块数的不同拼(4、6、8、10)都就应体现层次性。
三、教师的指导
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教师的现场指导显得十分重要,不做指导幼儿根本不明白该怎样做,所以说教师在这个区域活动中显得十分重要。作为教师,要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不就应是知识的输出教育者,而是应带给舞台给幼儿自由发挥,能够做示范,但不能过多的干涉幼儿的操作,扮演好观察者与指导者的主角。
观察、再指导。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
观察能够帮忙教师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比如:我们班的熙森小朋友在操作区中包糖果,糖果有大有小,糖纸也有大有小。熙森刚开始操作,他根本不明白大的糖纸包大的糖果、小的糖纸包小的糖果,经过很长时间后,熙森还是没有掌握其规律,乱包一气,当然,包出来的形状肯定不好看,有的还都没有包好,糖果都露在外面。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伸出援助之手,充分发挥自己引导者的主角,给熙森指条明路。这个时候,熙森豁然开朗,一下子就掌握了包糖果的技巧,相信熙森对于包糖果印象很深。作为教师,我们就要了解幼儿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提高教育指导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游戏。可避免教师因不了解游戏情景而产生的不适宜的干扰幼儿游戏的指导行为。
由此可见,教师的适时介入也十分的重要。再举两个例子:默默很想进表演区穿区内的漂亮衣服。但是表演区内的小朋友已经很多了,小朋友们在玩过家家的游戏,也没有区牌能够用了。但是默默还不想去别的区域里玩。教师就可引导他教师可引导他:“你想一想怎样才能进去?”当他想出“当一名客人”的时候,孩子最后以一名“舅舅”的身份进入到表演区去玩了。如在一次搭建游戏中,强强在不留意碰坏了小朋友搭的动物园的时候,孩子们一时,很激动,有的埋怨强强,有的以暴力攻击强强,有的不知所措,教师立刻说:动物园是不是“地震”了,我们赶快抢救动物,把动物园修好吧!于是孩子们又重新投入到了新游戏当中,巧妙地化解了一次即将发生的纠纷。如果教师发现了幼儿游戏的问题,需要介入游戏,须找好最佳的时机。
当幼儿发生创造性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发现与鼓励,教师有时做调解员,有时做旁观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放下自己的身份,以伙伴的身份进入到游戏中。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孩子在进行区域活动时发生的较多是矛盾,所以教师应以调解员的介入游戏中,用适宜的方法帮忙孩子解决。
为了调动幼儿用心性,教师的指导尽量用鼓励和肯定的方法,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只要幼儿是主动参与,用心思考的,那不管结果如何,都要给予表扬与鼓励。否则潜力弱的孩子总是失败,会使其产生畏惧情绪和自卑感,最后导致对整个游戏失去兴趣。
四、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区域活动能够更好的锻炼幼儿的用心性,对幼儿的动作、言语、思维、想象、情感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幼儿在区域中活动完全是自由的,他们自主的选取游戏材料,选取活动资料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游戏。教师在整个区域活动中也不会干涉幼儿的自由。例如: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入不同的活动区域,在同一活动区中还能够选取不同的活动形式和活动资料。教师不占主导地位,幼儿是自由的,发散思维很强的。在我们小班,在区域里玩得最开心的当属强强、高高、玉函、笛妃、桑晨、小彤、心月、镇昊。幼儿自己构成规则。
五、特色
对于我们幼儿园来说,特色就是棋类游戏,我们小班的棋类游戏有身体动动棋、动物的食物棋、数学棋、相反朋友棋及各类原始棋、整合棋。孩子在游戏中能孩子自由探索、大胆操作、勇于创新。可能小班的幼儿没有接触过棋类游戏,学习起来比较的吃力,相信在过年后会有所减弱。
六、下一步打算
1、对各游戏的特点和组织策略还不是很了解,本学期,我将针对不同的主题游戏做深入了解。
2、在*时的游戏组织中,仔细观察、探索各游戏的特点及组织策略。
3、利用进区卡,指导幼儿有序进行游戏。区域里进入幼儿数量有限,以保证幼儿在区域内的安全与质量。
4、投放丰富的区域材料,保证材料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5、但是多的干涉幼儿的区域活动,尊重幼儿想象力。
6、区域活动一切以安全为主,投放安全、利于幼儿操作的材料。
我参加幼教工作快一年了,对于区域活动不算是很了解,也不太懂,我刚刚接触区域活动,在这方面还很不成熟,有说的不准确的地方请见谅。但是我相信,只要去做,付出努力了,就算成果不好,我也会很欣慰。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4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概念与活动方式
幼儿园区域游戏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也是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教育活动新形式。区域游戏立足于幼儿,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最佳手段。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幼儿创设一个与他们发展相适应的区域游戏环境,能给幼儿营造一个更为自由发展的空间。
所谓区域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设置各种活动区,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所谓活动区(或活动区域)就是利用活动室、睡眠室、走廊、门厅及室外场地,提供并投放相应的设施和材料,为幼儿创设的分区活动的场所。如把活动室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把幼儿活动材料按类别分别放人这些区域,并设有屏障构成若干个相对固定的半封闭区域。
目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方式大体可分为三种。
1、把区域活动视为分组教学的一种形式。教师重点在一个区域指导一组幼儿学习新内容,其余的幼儿或者在其它区域作自己喜欢的事,或者按教师预先提出的要求复习(包括应用)以前学习过的内容,然后交换。
2、把区域活动视为集体教学(上课)的延伸。其因指导思想的不同分为三类:(1)考虑到集体教学不容易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故在集体教学之外,利用幼儿的其它自由活动时间,在相关的区域对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作些必要的辅导;(2)有些内容的教学(如有些主题活动)需要多种活动形式配合或补充才能完成,才能加深印象,促进幼儿理解和应用;(3)有时由于教学设备的不足,做不到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教师只能在课上演示,课后把操作材料投放到有关的区域,让幼儿自由操作。
3、把区域活动视为在集体活动之外为幼儿创设的一种自由活动的形式。幼儿可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的内容、材料和玩伴,通过游戏和自由交往获得课堂上得不到的有关经验。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
1、围绕目标创设活动区域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知识构建,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因此,活动区域的创设不仅仅是多增设一个区,而更重要的是创设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便于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活动区域的设置要体现这一目标,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力求使区域活动的内容、材料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决定活动区域的`种类。这要求教师既要对各类活动区域的功能有清楚的认识,也要准确了解幼儿的兴趣、水*和需要。活动区的预设和生成是相辅相成的,计划应有弹性,根据孩子的需要与兴趣的转移应该随时调整。记得玩娃娃家时,许多幼儿喜欢做饭,我们灵机一动,何不开家"小饭店"?于是在我们的提议下,幼儿从家里带来许多"锅碗瓢盆"和饮料瓶、奶瓶、蛋糕盒等物品,我们的"小饭店"和"海陵早茶店"开业了!许多幼儿争着当小厨师、服务员或小客人,这里每天人头攒动,"生意兴隆"......活动区域的大目标明确后,可根据幼儿的基本发展水*、阶段性的教育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拟定各区的具体目标。其原则如下:
(1)活动区域的活动材料要紧扣目标。根据目标提供操作材料,以便吸引幼儿,使幼儿能自觉、主动地去获得感性的知识,促进幼儿的发展,达到教育目的。
(2)同一内容,各年龄班级制定的活动目标各不相同。幼儿园各年龄班级幼儿现有的活
动能力和水*是不同的,因此,同一种活动区域的同一种活动内容在各午龄班的活动目标是不同的。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幼儿的探索愿望,同时也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教育功能。
(3)活动区域的目标尽可能与正规性活动目标相联系。在制定各活动区域的具体目标时,最好能联系教学活动,使非正规性活动与正规性活动结合起来。当然这种结合必须是自然而不是勉强的,本质而非形式的。
2、根据幼儿发展规律和发展水*提供材料
有关研究发现幼儿的竞争性、侵犯性和破坏性行为在空间小、活动材料贫乏的情况下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空间大、活动材料丰富的情况。因此,在活动区域的材料提供上应根据幼儿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做到多层次多侧面,尽量要丰富多彩。
(1)围绕同一教育目标提供多种材料。幼儿对新鲜、变化的事物较易产生兴趣。因此,应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完成某一教育目标时所设计、提供的材料力求做到角度不同、充分多样,以满足幼儿反复操作的需要。
(2)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知识层次及时变换与之相应的材料。在活动中要让幼儿保持新鲜感,乐于动手动脑,提高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要适应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开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3)根据不同发展水*的需要提供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材料。让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的水*上有所提高,应及时观察、分析幼儿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根据幼儿个体发展差异,为幼儿设计、提供多层次、不同要求的材料,让幼儿量力而行,使不同发展水*的幼儿都有表现能力和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3、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
教师在活动区域除了提供多种多样符合幼儿需要、兴趣的材料外,要给予幼儿较大的自由度,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自由活动,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教师则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根据需要提供适度的帮助。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要指导幼儿,首先就要了解幼儿。要了解幼儿,就要通过观察。观察要有目的性和连贯性,经过多次观察,才能正确估计幼儿的活动水*。由此教师应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什么因素影响幼儿的发展?二是教师如何帮助每个幼儿发展?
了解幼儿以后的指导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即个别指导和共同参与。教师对幼儿活动的具体参与指导和帮助,可促使幼儿活动水*不断提高,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并收到更大的教育效果。所谓"参与"即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以*等的身份和幼儿一起活动。这里,参与的时机是很重要的因素,能在正确时机进入并参与幼儿的活动可以扩大及丰富幼儿活动内容。但如果时机不对,可能会使幼儿中止她们的活动。因此,教师应事先观察,再决定是否加入或何时加入。
区域游戏的开展,对每个幼儿个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我们创设最优化的环境,使之更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幼儿营造一个更为自由发展的空间。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5
幼儿园区域活动以其独特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所喜欢的一种活动。一学期来,我园通过对区域活动中区域的设置、区域材料的投放、教师如何进行区域活动的导入和结束评价,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指导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其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重视区域的创设,让区域成为幼儿自主活动的天地。
我园场地小,条件有限,但自从开展区域活动的研究以来,幼儿园通过组织教师们进行有关知识理论的学习,认识到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各班教师能想方设法利用幼儿园的现有条件为幼儿创设活动的空间,把室内一切可利用的空间划分、布置成多个区域。
《纲要》中提出: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因此,幼儿园要求教师们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设区域,重视各区域的功能,挖掘区域活动的价值,同时还要求教师将现阶段各班的主题教育活动内容融入到区域活动中与区域活动结合,让区域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补充、延伸,让幼儿在区域中通过与同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得到发展和提高。
另外,幼儿园还要求教师们充分利用户外场地为幼儿开设活动区域。户外的活动场地比室内的活动场地要大,可以减少幼儿间的相互干扰,有利于幼儿处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活动,能充分发展幼儿的个性,激发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户外活动环境还能更好地促进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让各区域都“活”起来,使之真正成为幼儿自主活动的`天地。
二、重视区域材料的投放,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经验的。适宜的区域活动材料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能力和自主性,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因此,材料对区域活动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材料的投放方面,教师们一直认为材料丰富就是东西要多,所以,大家总喜欢把材料同时一古脑儿全投放到区域中。结果造成因材料过多,幼儿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操作的现象。根据出现的问题,幼儿园组织教师们开展了“区域活动中材料应该如何投放的探讨与交流”活动,总结出:材料的投放要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有层次地投放。通过实践:现在,教师们在投放材料时不仅能考虑到所投放的材料能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欲望,而且能考虑到所投放的材料的多用性、安全性和开发性。
三、教师适当的指导,促进幼儿的发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不当,或急于指导,将不利于幼儿的自主探索,使区域活动失去其价值。那么,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教师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我园利用例会时间组织教师们学习了《学前儿童
游戏》——“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通过学习,教师
们知道: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既不能急于指导,也不能放任不管,要通过对幼儿的仔细观察,再采取适当的方式介入幼儿的游戏,给予幼儿适合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我园要求主班教师在每次的活动中要有重点指导的区域,配班教师、保育老师要协助主班教师组织其他区域的活动以及各活动区域的安全,教师要做到:随时观察、了解幼儿活动的情况。
幼儿区域活动后,幼儿园要求教师要及时做好区域活动的反思,每周写一篇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让教师们通过及时的分析和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不断地发现区域活动的价值,促进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良好的常规是顺利开展区域活动的保证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幼儿活动的重要形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操作、探索,通过与同伴的学习与交流,提高了语言表达、交往、表现等各种能力,满足了个性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良好的游戏常规能保证游戏的正常、顺利地开展。所以,区域游戏中,幼儿也应具有良好的游戏常规。活动中需要幼儿遵守哪些规则,应该怎么做。在活动前,老师会和幼儿共同商讨,总结出活动规则,如:在活动中要学会和小朋友协商,谦让,轮流玩,不和小朋友争抢玩具;活动时要爱护操作材料,不随意摆放,不损坏材料;活动中要注意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取
放东西轻;活动结束收拾时动作要轻要快等等。通过这些具体、明确的活动规则,幼儿在活动中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五、不足之处和努力方向
虽然教师充分利用班级现有条件,为幼儿提供最大限度的自主活动的空间,但园舍还存在着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在开展区域活动中,由于教师队伍普遍年轻化,教师指导游戏有时比较粗浅,专业水*还有待提高。希望以后通过进一步改善办园条件和加强师资建设,从而促进我园区域活动水*不断提高,让幼儿更好地得到发展。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6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概念与活动方式
幼儿园区域游戏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也是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教育活动新形式。区域游戏立足于幼儿,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最佳手段。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幼儿创设一个与他们发展相适应的区域游戏环境,能给幼儿营造一个更为自由发展的空间。
所谓区域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设置各种活动区,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所谓活动区(或活动区域)就是利用活动室、睡眠室、走廊、门厅及室外场地,提供并投放相应的设施和材料,为幼儿创设的分区活动的场所。如把活动室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把幼儿活动材料按类别分别放人这些区域,并设有屏障构成若干个相对固定的半封闭区域。
目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方式大体可分为三种。
1、把区域活动视为分组教学的一种形式。教师重点在一个区域指导一组幼儿学习新内容,其余的幼儿或者在其它区域作自己喜欢的事,或者按教师预先提出的要求复习(包括应用)以前学习过的内容,然后交换。
2、把区域活动视为集体教学(上课)的延伸。其因指导思想的不同分为三类:(1)考虑到集体教学不容易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故在集体教学之外,利用幼儿的其它自由活动时间,在相关的区域对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作些必要的辅导;(2)有些内容的教学(如有些主题活动)需要多种活动形式配合或补充才能完成,才能加深印象,促进幼儿理解和应用;(3)有时由于教学设备的不足,做不到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教师只能在课上演示,课后把操作材料投放到有关的区域,让幼儿自由操作。
3、把区域活动视为在集体活动之外为幼儿创设的一种自由活动的形式。幼儿可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的内容、材料和玩伴,通过游戏和自由交往获得课堂上得不到的有关经验。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
1、围绕目标创设活动区域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知识构建,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因此,活动区域的创设不仅仅是多增设一个区,而更重要的是创设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便于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活动区域的设置要体现这一目标,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力求使区域活动的内容、材料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决定活动区域的种类。这要求教师既要对各类活动区域的功能有清楚的认识,也要准确了解幼儿的兴趣、水*和需要。活动区的预设和生成是相辅相成的,计划应有弹性,根据孩子的需要与兴趣的转移应该随时调整。记得玩娃娃家时,许多幼儿喜欢做饭,我们灵机一动,何不开家"小饭店"?于是在我们的提议下,幼儿从家里带来许多"锅碗瓢盆"和饮料瓶、奶瓶、蛋糕盒等物品,我们的"小饭店"和"海陵早茶店"开业了!许多幼儿争着当小厨师、服务员或小客人,这里每天人头攒动,"生意兴隆"......活动区域的大目标明确后,可根据幼儿的基本发展水*、阶段性的教育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拟定各区的具体目标。其原则如下:
(1)活动区域的活动材料要紧扣目标。根据目标提供操作材料,以便吸引幼儿,使幼儿能自觉、主动地去获得感性的知识,促进幼儿的发展,达到教育目的。
(2)同一内容,各年龄班级制定的活动目标各不相同。幼儿园各年龄班级幼儿现有的活
动能力和水*是不同的,因此,同一种活动区域的同一种活动内容在各午龄班的活动目标是不同的。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幼儿的探索愿望,同时也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教育功能。
(3)活动区域的目标尽可能与正规性活动目标相联系。在制定各活动区域的具体目标时,最好能联系教学活动,使非正规性活动与正规性活动结合起来。当然这种结合必须是自然而不是勉强的,本质而非形式的。
2、根据幼儿发展规律和发展水*提供材料
有关研究发现幼儿的竞争性、侵犯性和破坏性行为在空间小、活动材料贫乏的情况下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空间大、活动材料丰富的情况。因此,在活动区域的材料提供上应根据幼儿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做到多层次多侧面,尽量要丰富多彩。
(1)围绕同一教育目标提供多种材料。幼儿对新鲜、变化的事物较易产生兴趣。因此,应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完成某一教育目标时所设计、提供的材料力求做到角度不同、充分多样,以满足幼儿反复操作的需要。
(2)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知识层次及时变换与之相应的材料。在活动中要让幼儿保持新鲜感,乐于动手动脑,提高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要适应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开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3)根据不同发展水*的需要提供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材料。让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的水*上有所提高,应及时观察、分析幼儿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根据幼儿个体发展差异,为幼儿设计、提供多层次、不同要求的材料,让幼儿量力而行,使不同发展水*的幼儿都有表现能力和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3、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
教师在活动区域除了提供多种多样符合幼儿需要、兴趣的材料外,要给予幼儿较大的自由度,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自由活动,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教师则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根据需要提供适度的帮助。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要指导幼儿,首先就要了解幼儿。要了解幼儿,就要通过观察。观察要有目的性和连贯性,经过多次观察,才能正确估计幼儿的活动水*。由此教师应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什么因素影响幼儿的发展?二是教师如何帮助每个幼儿发展?
了解幼儿以后的指导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即个别指导和共同参与。教师对幼儿活动的具体参与指导和帮助,可促使幼儿活动水*不断提高,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并收到更大的教育效果。所谓"参与"即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以*等的身份和幼儿一起活动。这里,参与的时机是很重要的因素,能在正确时机进入并参与幼儿的活动可以扩大及丰富幼儿活动内容。但如果时机不对,可能会使幼儿中止她们的活动。因此,教师应事先观察,再决定是否加入或何时加入。
区域游戏的开展,对每个幼儿个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我们创设最优化的环境,使之更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幼儿营造一个更为自由发展的空间。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7
幼儿园区域活动以其独特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所喜欢的一种活动。一学期来,我园通过对区域活动中区域的设置、区域材料的投放、教师如何进行区域活动的导入和结束评价,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指导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其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重视区域的创设,让区域成为幼儿自主活动的天地。
我园场地小,条件有限,但自从开展区域活动的研究以来,幼儿园通过组织教师们进行有关知识理论的学习,认识到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各班教师能想方设法利用幼儿园的现有条件为幼儿创设活动的空间,把室内一切可利用的空间划分、布置成多个区域。
《纲要》中提出: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因此,幼儿园要求教师们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设区域,重视各区域的功能,挖掘区域活动的价值,同时还要求教师将现阶段各班的主题教育活动内容融入到区域活动中与区域活动结合,让区域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补充、延伸,让幼儿在区域中通过与同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得到发展和提高。
另外,幼儿园还要求教师们充分利用户外场地为幼儿开设活动区域。户外的活动场地比室内的活动场地要大,可以减少幼儿间的相互干扰,有利于幼儿处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活动,能充分发展幼儿的个性,激发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户外活动环境还能更好地促进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让各区域都“活”起来,使之真正成为幼儿自主活动的天地。
二、重视区域材料的投放,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经验的。适宜的区域活动材料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能力和自主性,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因此,材料对区域活动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材料的投放方面,教师们一直认为材料丰富就是东西要多,所以,大家总喜欢把材料同时一古脑儿全投放到区域中。结果造成因材料过多,幼儿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操作的现象。根据出现的问题,幼儿园组织教师们开展了“区域活动中材料应该如何投放的探讨与交流”活动,总结出:材料的投放要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有层次地投放。通过实践:现在,教师们在投放材料时不仅能考虑到所投放的材料能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欲望,而且能考虑到所投放的材料的多用性、安全性和开发性。
三、教师适当的指导,促进幼儿的发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不当,或急于指导,将不利于幼儿的"自主探索,使区域活动失去其价值。那么,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教师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我园利用例会时间组织教师们学习了《学前儿童
游戏》——“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通过学习,教师
们知道: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既不能急于指导,也不能放任不管,要通过对幼儿的仔细观察,再采取适当的方式介入幼儿的游戏,给予幼儿适合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我园要求主班教师在每次的活动中要有重点指导的区域,配班教师、保育老师要协助主班教师组织其他区域的活动以及各活动区域的安全,教师要做到:随时观察、了解幼儿活动的情况。
幼儿区域活动后,幼儿园要求教师要及时做好区域活动的反思,每周写一篇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让教师们通过及时的分析和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不断地发现区域活动的价值,促进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良好的常规是顺利开展区域活动的保证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幼儿活动的重要形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操作、探索,通过与同伴的学习与交流,提高了语言表达、交往、表现等各种能力,满足了个性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良好的游戏常规能保证游戏的正常、顺利地开展。所以,区域游戏中,幼儿也应具有良好的游戏常规。活动中需要幼儿遵守哪些规则,应该怎么做。在活动前,老师会和幼儿共同商讨,总结出活动规则,如:在活动中要学会和小朋友协商,谦让,轮流玩,不和小朋友争抢玩具;活动时要爱护操作材料,不随意摆放,不损坏材料;活动中要注意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取
放东西轻;活动结束收拾时动作要轻要快等等。通过这些具体、明确的活动规则,幼儿在活动中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五、不足之处和努力方向
虽然教师充分利用班级现有条件,为幼儿提供最大限度的自主活动的空间,但园舍还存在着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在开展区域活动中,由于教师队伍普遍年轻化,教师指导游戏有时比较粗浅,专业水*还有待提高。希望以后通过进一步改善办园条件和加强师资建设,从而促进我园区域活动水*不断提高,让幼儿更好地得到发展。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8
区域活动是幼儿按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性质的游戏。它不是由教师事先设定教学程序,而是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在开展托班区域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将托班区域活动定位在:宽松、自主、愉悦、积极探索、创设安全有序的游戏环境,提供多层次、多用性的活动材料,并以同伴的身份对幼儿加以适时点拨。通过一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在托班区域活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活动区的设置
1.根据班级情况合理设置区域环境。
由于托班幼儿是处在独自游戏的年龄阶段,他们还不太会合作和分享做游戏的规则。于是我设计了若干个适合独自游戏的小活动区,我们根据托班幼儿的人数及活动场地分别设置了娃娃家、阅读区、美工区,建构区四大区域,每个活动区3---6人,这样便于老师的观察与指导,一旦发生问题,能及时解决;又可满足幼儿交往与相互学习的需要。为了避免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相互干扰、注意力分散,我在区域环境设计时特别注意了动、静区域的分离,。
2.根据幼儿的兴趣所在生成的活动。
比如娃娃家的创设,托班宝宝好模仿,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模仿大人说话做事,在*时我也发现几个小朋友会聚集在一起,扮演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于是我便利用幼儿园资源:软质塑料大积木给孩子们搭建了三个相邻而格局却不同的“家”,这样一个漂亮立体的“家”真正出现在宝宝面前,宝宝们欣喜雀跃。我又在里面投放了木制的小椅子、小床、娃娃、餐具、生活用品等等,宝宝很喜欢到里面活动。
二、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活动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材料投放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区域活动的材料如果缺少经常的变化,材料单一不丰富,就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引发不起孩子想去操作,从而阻碍了区域活动的
深入开展。因此,教师应善于根据教育意图提供符合本班幼儿需求的材料,同时还要注意让材料更具多用性、安全性和开放性。
1.材料的制作与选择。
孩子们对区域游戏的兴趣,主要来自于材料。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材料最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们托班幼儿年龄小,思维以直觉行动为主,他们喜欢那些颜色鲜艳、形状漂亮的物体,所以颜色鲜艳的成品玩具的提供是很必要的,能使幼儿有进行活动的兴趣和欲望。有趣多用途的材料使小朋友百玩不厌,沉浸在游戏的天地中令他们感受愉悦。
2.逐步增添新材料,丰富游戏内容,促进游戏发展。
托班孩子对新材料的兴趣往往只能维持几点,在同一区域活动中,需要不断增添新的活动材料,才有利幼儿的探索、发现与提高,使幼儿的游戏内容更趋丰富,促进幼儿游戏主题纵向,横向发展。
三、托班区域活动的开展
1.帮助托班幼儿建立区域活动的常规。
当创设好活动区后,我们首先向幼儿介绍各个区域及相应的一些规则。如阅读区,需要安静的环境,不能在阅读区大声交谈,看书时要慢慢翻,仔细瞧,懂得要爱惜“书宝宝”;在手工区撕纸时把多出的纸放到在纸篓里。
托班幼儿很多时候没有收拾玩具的习惯,区域活动一结束就留下了一堆玩过的玩具、材料,开始时由老师整理,然后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整理,慢慢过渡到小朋友自己整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和自理能力明显增强,良好的常规使孩子们在一定范围内玩得更加愉快、更加自由。
2.将教学活动与区域活动有机结合。
区域活动是集体教学的延伸,将教育要求巧妙地融于区域活动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孩子,能让孩子更放松地投入活动,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科学活动“颜色分类”,我们将活动的延伸放在区域中,把小动物喂食的材料换成颜色粒子,引导幼儿分类。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需要提供适当的帮助,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区域活动给幼儿提供了较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创造了较为宽松,没有压力
的学习环境,而且又能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能使幼儿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激发他们探索的动机,产生自豪感,自信心,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幼儿与环境的交往,通过自主的探索来获取知识,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9
本学期的区域活动的设置,改变了原有的游戏模式,游戏改为人为创设自然情景,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同时使游戏成为幼儿学习和探索的主题,幼儿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充分自主小班区域活动设计方案活动。同时,教师通过确定游戏的教育目标制订计划,通过创设适宜的游戏条件,并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积极实践操作探索,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知识层次及时变换与之相应的材料。在活动中要让幼儿保持新鲜感,乐于动手动脑,提高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要适应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开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达到了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使个别化学习活动成为了适合幼儿教育和发展的途径之一。
本学期将合并科学区和操作区,投放高结构和中低结构材料各占50%,老师提供了各种成品、半成品让幼儿操作或制作,发展幼儿的小肌肉运动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除了小鱼绕线,蝴蝶穿线,老虎刷牙等,其余均为低结构材料或中结构材料。 在建构区中,本学期为幼儿投放了颜色多样、形状简单的大型积木,废旧塑料瓶、露露罐、酸奶盒、卫生纸筒、光盘等,使幼儿充分发挥想象,便于搭建出各种不同的造型,尤其是孩子们根据主题进行的图形搭建,大树搭建,燕子搭建等,几乎突破老师的想象。
本学期中,在小二班家长们的支持下,投放了大量基础材料
在美工区,如报纸、彩纸、收集生活中各种废旧物品,供幼儿发挥、创造,进行主题环境的创设。幼儿根据春天主题创作的《花儿开了》,《小树吐叶了》不仅丰富了主题墙,还将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兴趣激发了出来。
开学两个月之后,幼儿基本掌握区域活动规则,在此基础上开设了开放的综合空间,幼儿可根据主题、幼儿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创设、组合,共同参与、多区域整合生成新的内容,促进了幼儿自主探索和对主题的深入了解,如幼儿已知跳舞毯活动的内容可以随主题变化而变化时,便在美工区进行了动物形象的绘画,在老师的帮助下塑封,然后贴到跳舞毯上……
总而言之,在本学期的区域活动开展之下,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创造了较为宽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能使幼儿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仔细观察幼儿的反应和行为,兴趣和难度,作好《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还要在活动时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引导孩子学会最基本的交往能力,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但是,在本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也有不足之处,在应该根据幼儿需要提供适当的帮助时,没有当好幼儿的助手,有时过于急功近利,有时对寻求帮助的幼儿关注不够……所以,以后我们在指导区域活动时,更应该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要始终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不要给予孩子太多的要求,过于限制他们的行动和思想。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1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发达,我们幼儿园迎合了社会的需求与家长的愿望,根据3-4岁的幼儿已有了初步的交往能力,“家”已不是他们唯一的生活场所,于是小班教学也慢慢地盛行起来,因为这里有更加宽敞的空间供他们翻滚、这里有更多的小朋友和他们交流。因此根据刚入学的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来说,教师预设的活动和集体活动宜少、宜短,教师应以个别教育为主。而区域活动正是一种幼儿自由选择、自由探索、操作摆弄的自主活动,它不仅能够让教师去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兴趣、发展水*、能力以及学习方式,照顾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更强调了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价值,使幼儿的天性得到满足,潜能得以发挥。因此在孩子们入小一个月后,我们开始尝试在小班展开区域活动,主要通过创设丰富的区域环境,给幼儿充分的自*,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学习、发展。
一、“家”氛围的区角创设。
对于小班孩子,他们的依赖父母的心理还是比较大的,如何让他们喜欢幼儿园、喜欢这个新鲜的环境?这就需要把环境设计成具有浓厚的“家”氛围来吸引幼儿。具有“家”氛围的设置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还会帮助幼儿更加适应与喜欢幼儿园,甚至会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效果。由于小班孩子进入幼儿园生活的时间还不长,生活经验的缺乏和行动能力的不足,引导他们参与活动区的创设还需要一个时间段的等候,我们两位老师是这样做的:
1、区角的格局如家一般。
首先我们把区角布置得比较有家的感觉,有高高低低的色彩鲜艳的柜子、有漂亮的小床与沙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设计了具有个性化弧线状的桌椅等。我们根据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划分了几个活动区。例如“温馨小屋”、“小小运动房”、“小手坊”、“玩一玩”“陶艺区”等多个活动区域,而投放于各个区角的材料以“安全”(小班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极差);“量多”(为减少孩子之间的冲突);“多用”(一物多用,可利用价值高)为原则。
2、灵活地根据幼儿能力发展水*和兴趣增添区角。
随着孩子生活经验的丰富和行动能力的加强,我们根据孩子的能力发展和学习兴趣,逐步逐个地增设了新的区角。小班幼儿由父母的喂养一下子要自己学会用调羹吃饭,这需要一段时间的反复练习。于是我们开辟了生活训练区,制作了非常漂亮、形象地小动物的头像和小宝宝的头像,用物体代替食物,再摆上许多调羹。孩子们在喂养“小动物”、“小宝宝”的游戏过程中既发展了小肌肉动作,又练习了正确拿调羹的生活技能,同时也体验到了家一般的乐趣。
又如印章画、手指点画、手掌印画等美术活动的实践经验活动后,我们看到孩子们对色彩的喜欢非常地迫切,于是活动延伸就自然地摆放到了我们立即为幼儿开辟的玩色区中,提供红、黄、蓝、绿等颜料及印章、画纸等材料,让孩子自由选择方式作画,这样既达到了活动的目的,又让幼儿在活动中增加了同伴之间的友谊。如“照照我的脸”、“颜色宝宝的家”角都是根据集体教学的需要创设的。幼儿通过去“照照我的脸”这个活动区的照镜子游戏进一步巩固认识自己脸上的五官、各种各样的表情。进行颜色分类活动时,我们设计了一个较大型的教具“颜色宝宝的家”,任由幼儿去尝试探索正确的分类方法,集体活动结束后,我们把它放入活动区内,让那些有兴趣的幼儿再次操作,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掌握知识。作为一名小班的幼儿教师应更多地通过日常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的能力发展水*和兴趣点,随时更换增设新的区角,这样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因为区域活动关注的不是知识的本身价值,而是幼儿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个性品质的发展。
3、交往能力的提高在区域活动中的体现。
幼儿离开父母,来到一个新鲜的环境,迫不及待地融入这个新的集体,如何让幼儿与同伴们更和谐地交往呢?根据小班年龄段的幼儿喜欢独自游戏,为提高幼儿间的交往能力,我们尝试开设了“我们共同的玩具”这一区角,幼儿可以玩从家里带来玩具,资源共享。每天允许带一件,并可以与同伴交换着玩,同时介绍自己的玩具的玩法。不仅提高了语言能力的发展而且增进了幼儿间的交往。同时在这个区域中我们还提供给幼儿许多没有固定玩法、可以组合的材料,如七巧板、各种形状的七彩泡膜等。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相互合作、自由组合,做做玩玩。在孩子们的自主性活动中我们寻找到孩子身上的无数“闪光点”、孩子们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二、动态性活动材料的投放。
材料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桥梁。我们努力将发展目标、活动内容、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经验体现在所提供的材料之中,使幼儿通过操作主动获取多方面的经验。
1、材料的投放要考虑个别差异。
投放材料既要从本班整体水*和实际情况出发,又要考虑每个幼儿的不同的发展水*,使每个幼儿都有适合的、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如在“温馨小屋”这一区域中我们准备了许多幼儿*时穿的已小的衣服锻炼幼儿穿衣服、扣纽扣的能力,我们放置的木板宝宝和衣服大小不一,且衣服的纽扣数量、形状各不相同,满足了不同发展水*幼儿的操作需要。
2、材料的投放应注意递进性和层次性。
递进性体现在不断地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层次性要体现出幼儿须达到的这一阶段水*。以拼板游戏为例,一开始我们准备了孩子们较为熟悉的水果类简单拼板(3-4块),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班内幼儿基本都能快速地组拼正确,立即投放了一些较为常见的动物造型拼板,拼板的数量也增加到6-7块;同时又照顾水*较高的幼儿,放置了颜色较多,数量为8一10块拼板。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去选择活动材料,使每一个孩子在不断地成功后向更高层次发展与提高。
3、利用家长资源参与材料收集。
有趣的材料能够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而请家长和幼儿参与收集所需的材料更能激起幼儿游戏的兴趣、更有效地达到活动目的。如,我们在创设生活训练区的喂养角时,喂养角的材料都是通过发动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请孩子回家收集废旧的饮料瓶和包装袋,喂小动物、小宝宝的食物(蚕豆、小石子、树叶等)也是家长带领孩子共同搜集的,这不仅激发了孩子的活动兴趣,也让家长更多的理解我们的教师。
4、投放的材料要力求多样化、有利于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材料的多样化主要是指完成目标的形式要多样,材料的功能要多样,材料的品种要多种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同时投放的材料应注意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①提供的材料要给幼儿留有想象的空间,提供一些成品与半成品结合的物品和材料。
②提供的材料要设置一定的障碍,让孩子想办法解决。如前面提到的拼板游戏。
③充分利用原始材料和废旧物品等。如泡沫做的桌椅、盒子或瓶子做的娃娃等。
三、区域活动中的组织与指导。
小班幼儿刚刚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区域活动对他们来说是陌生而又新鲜刺激,于是我们常常会看到孩子们在区角里忙忙碌碌的但没有目的性的玩。我们教师初步的找了一些针对性的方法:
1、无声示范的行为艺术。
小班幼儿拿到任何一件物品,总是急于摆弄。所以一开始我们并不强求突出区角的功效。而是先将区角开放给幼儿,等他们自主摆弄得差不多了,我们再选择那些最基本、最必须、最主要方式介绍给孩子。由于孩子在前一阶段操作摆弄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因此通过教师的讲解后,孩子就能摆弄得更自如,并且能创造性地运用。例如在“建构区”中,我们投放了大量的积塑后,并不急于将拼、插的基本方法传授给孩子,只是让他们先自己探索、操作。刚开始,没有一个孩子知道将积木插起来变成某个造型,他们只是单纯的把这些积塑当做成
品玩具进行游戏,把积塑充打仗的游戏或把积塑当成勺子用来喂娃娃吃饭等等,这似乎有别于该区角的设置意图,但也是幼儿创造性的表现,我们给予充分的尊重。几天后,教师参与到了孩子们的打仗游戏之中,故意默默地在孩子面前用几块插塑插漂亮的花,孩子们的兴趣一下被激发,纷纷效仿,渐渐地这些插塑在孩子们的手中变成了好看的“花朵”、“煤气灶”、“公共汽车”、“新型手机”等。
2、循序渐进地开放区域。
小班孩子在得到一种活动材料或玩具后,喜欢通过他们的各种感知觉和身体动作,不断尝试、模仿、操作。加上小班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极短,兴趣非常容易转移,刚开始时我们只开放一个区域就已足够,如果一下子全部开放,对于还没有规则意识、自制力又差的小班孩子情况就会时有发生,不仅会影响活动的组织开展,常规的建立,而且对于孩子相互间的良好交往也有弊端。在建立了基本的活动规则后,就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水*和需要决定开放区域的数量了。
3、特殊标记引领幼儿的规则意识。
每次的区角开放,都会出现某个区角“撞车”事件,而某个区角又会特别的冷清。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老师在区角的进口都会设计小脚丫的形状,有几个小脚丫进几个小朋友。并且初步采取轮流玩的制度,合理的管理区域活动,使每个区角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让每个孩子都留恋“家”一般的区域活动!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10篇(扩展2)
——小班区域活动教案10篇
小班区域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正确使用勺子。
2、注意安全操作。
3、让幼儿爱护小动物。
活动准备:
1、黄豆若干。
2、小勺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小动物,他们都很饿很饿啦,可是它们太小了,我们需要给小动物喂食物。
二、活动过程
1、和幼儿一同讨论勺子的作用。
2、和幼儿讨论怎样使用勺子。
3、介绍用勺子怎样来盛豆子,并且向幼儿介绍豆豆的安全使用。
(1)勺子使用的安全,不能抢勺子,也不能用勺子打人戳人。
(2)安全使用豆豆,不能把豆豆放到嘴里耳朵和鼻孔里。
(3)延伸到其他小豆豆之类的东西,也不能随便放在嘴里耳朵里和鼻孔里
(4)教师示范怎样喂豆豆给小动物。
(5)让幼儿自己尝试给动物喂豆子,锻炼幼儿的手部肌肉。
三、总结
总结如何给小动物喂豆豆,并且培养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同时要注意强用勺子和豆豆的安全。
小班区域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折纸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2、引导幼儿看图示用长方形的纸折方盒,养成幼儿收拾、整理自己物品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折好的方盒大小一套,折纸步骤图一张,长方形挂历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有用的方盒。
1、出示一套方盒,让幼儿观察方盒内的物品,说一说方盒的作用和使用的制作材料。
你们看今天钟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这是一个怎么样的盒子呢?
谁来说说这样盒子你想怎么样设计它,可以把它们进行怎么样的设计。
2、教师小结:这些方方的盒子是杂物盒,是用来分类整理物品的,一个盒子里放了笔,一个盒子里放着纸,还有一个盒子里放着画纸。这样东西就不会乱,找起来更方便。
二、出示折纸步骤图,老师示范折叠一次。
1、长方形挂历纸(长短边比例约2:1),两边中线折拢。
2、上半部分向背后折下。
3、将面层拉开,沿虚线向上折*。
4、翻一面,折法同3。
5、面层两侧向中间折,背面折法相同。
6、前后两层同时按虚线向下卷折。
7、将口拉开即成一个方盒。
三、自选区角。
1、在手工区中,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纸箱和一些海绵纸、蜡光纸等材料,小朋友们可以这些材料进行设计各种不同款式的杂物盒,小朋友们除了可以用这些纸箱以外,你们还可以用橡皮泥来进行捏、用画纸来进行绘画来设计杂物盒。
2、在阅读区中,老师在这个区角中投放了一些有关制作杂物盒的书籍,你们可以再这个区角中进行阅读观看。
3、在益智区中,小朋友们可把你制作好的杂物盒用来装我们区角的一些杂乱的东西。
四、幼儿操作。
1、请幼儿看图示折纸,老师巡回指导。
2、提醒幼儿耐心地、一步一步地折,注意折痕要*整。
3、对其它区角进行观察与指导。
五、评价作品。
展示幼儿所折的作品,引导幼儿互相评价。
小结:小朋友们都制作好了这么多漂亮的杂物盒,我们小朋友不仅可以用来进行整理我们教室里的各种物品,我们还可以带会家里去,整理自己房间的一些物品。
小班区域活动教案3
活动背景:
本周的主题是奇妙的声音,那为了找声音,了解声音,孩子们和家长一起收集了许多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如:钥匙、纽扣、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各种各样的瓶子便是其中之一,我们把这些瓶子放入了区角内供幼儿发现和探索,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各种各样的瓶子能发出不一样的声音来,那除了在瓶子上找到声音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呢?一次,我发现东东和冰冰两位小朋友那着瓶子在比谁的瓶子漂亮,兴趣十足。这不是瓶子可以再利用的价值吗?抓住幼儿的这个兴趣点,把这些废旧的瓶子投放到美工区,让幼儿学习用多种方法来装饰瓶子,来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等,而这些经过幼儿装饰的瓶子还可以放到娃娃家装饰,也起到了美化的作用。这次活动的重点区是彩瓶子世界,3个层次:一是幼儿愿意在废旧的瓶子上随意的进行涂鸦;二是幼儿能利用教师提供的辅助材料去装饰瓶子;三是自己设计制作来装饰瓶子。
活动目标:
1、孩子们能够积极快乐的在区角里玩。
2、学习利用一些辅助材料装饰废旧的花瓶。
3、孩子的语言能力、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材料准备:
娃娃家:娃娃家的餐具、娃娃、凳子、桌子、食物等
美工区:印染屋:各色颜料、宣纸、抹布
娃娃食品店:烂泥、饼印、抹布、颜料等。
糖果加工厂:泥、糖纸、糖果盒等。
打扮瓶娃娃:瓶子,利用橡皮泥、颜料、纸、线等将你的瓶子打扮的很漂亮。
生活区:喂一喂:根据小动物的嘴形喂它们吃相应形状的饼干。
串一串:利用各种各样的管子串链子。(要求能看图片有序的串)
扣一扣:扣鱼鳞、扣桃花等、卷袜子(卷成一个小蜗牛)
建构区:各种积木、管子、各种罐子
表演区:各种服饰、装饰品、各种头饰、提供敲击手套
语言区:放置教师录制的“幼儿园的一天”(如:吃饭、洗
手、玩玩具等环节)磁带,听辨不同的声音。与主题相关的挂图、故事带等,供幼儿复述和表演。
益智区:钓鱼(点数配对)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这是什么?(瓶子)那么,你觉得这些瓶子漂亮吗?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让瓶子变的漂亮点呢?(幼儿发表)
教师小结:原来让瓶子变漂亮有这么多办法啊,那么今天就让瓶娃娃到美工区和我们做游戏吧!
(二)交代要求,幼儿进入活动区游戏
1、上次益智区的小朋友把钓起来的小鱼放错了家,所以今天请玩钓鱼的小朋友,看清楚它身上有几个点,应该住在哪个家。
2、生活区的喂一喂小动物,上次小动物吃的肚子疼了,原来小朋友喂错了,要记得给小动物吃的饼干要和小动物的嘴巴形状一样。
3、幼儿自选区角进区活动。
4、教师指导重点:
(1)观察美工区打扮瓶娃娃的幼儿是否会利用各种材料进行装饰。
(2)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教师给予适时的帮助或者引导。
(3)观察其他区,注意幼儿在活动区的兴趣、情绪和活动的表现,对活动中有困难的幼儿进行适当的指导。
(三)结束游戏,评价游戏
1整理玩具,结束游戏
2今天美工区的小朋友为瓶娃娃作什么了?那么你的瓶娃娃变的怎么样了?我们可以把这个漂亮的瓶娃娃送到哪里去?
3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区域活动反思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在园自由活动的一项内容,有其集体活动无法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它给孩子们提供了更为自由的发展空间,它更关注幼儿自我活动的过程,为幼儿的个体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我认为在我们小班区域活动材料的提供应考虑到以下几方面:
1、材料的投放既要保证有品种,又要保证有数量。小班幼儿的活动比较简单,容易受他人影响,而且小班幼儿的模仿性很强。一旦发现他人的游戏很好玩,自己马上会跟着模仿,而且兴趣很浓。因此我们必须为幼儿准备足够量的材料,保证他们想模仿别人时能拿到与他人一样的材料进行游戏。如我们可以多设几个娃娃家,在里面多放几个娃娃,供他们游戏。
2、材料的投放既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幼儿在区域中是自由的、开心的。但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意识到要让他们在自由、开心中得到提高,因此材料的投放也要有目的。如:我们的生活区的喂一喂我们提供幼儿熟悉的动物(用纸盒贴上动物的头饰,嘴部挖一个大洞)
和相应的食物(各种各样的豆子,这些豆子有大有小、有扁有圆),让幼儿用不同大小的勺子喂食物。当幼儿都能达到时可以改用筷子夹,现在还增设了一些图形饼干,可以根据动物的嘴形喂小动物吃相应的饼干,这样不仅增加了难度,而且还整合了科学领域。还有我今天的重点区,彩瓶世界活动区,提供幼儿喜欢的颜色和一些老师为
幼儿准备的辅助材料,还有一些彩色纸,能力弱的幼儿可以利用颜料随意的涂鸦,而能力强一些的孩子可以先涂鸦再利用辅助材料进行装饰,而当孩子都能达到这个水*时,幼儿可以改用自己设计,以增加难度。基于这两点是我达到了我这次活动的第二个目标:能用多种方法装饰瓶子。这样富有挑战性的材料必定能让幼儿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同时也让幼儿的内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3、材料的投放既要有真实的或仿真的,又要有替代品。小班幼儿的游戏处于独自游戏和*行游戏阶段,想象和现实经常会混淆。真实或仿真的游戏不仅能让幼儿在游戏中更加的投入、逼真,而且能让幼儿的心理得到满足。但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经验的增多,替代品的投放能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和自由的操作的空间。如在娃娃家投放一些雪花片,幼儿可能会当作钱来使用;或当作小菜炒一炒等。总之在各个区域中投放适量的替代品对促进幼儿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小班区域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幼儿能有秩序的进区域活动。
2.初步培养幼儿养成自觉放与收材料的习惯。
3.通过活动发展幼儿手部的小肌肉运动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区角1.小猫钓鱼(塑料垫剪成的鱼、一次性筷子、吸铁石、回形针)
区角2.穿穿绕绕(塑料瓶剪成的花状、光碟、毛线)
区角3.排排队(塑料垫剪成的图形、硬纸板)
区角4.画画剪剪(勾线笔、色纸、剪刀、白纸、有图形的模子)
区角5.拼拼乐(剪开的图形)
区角6.穿鞋带(分享阅读盒子、鞋带)
区角7.送图形宝宝回家(分享阅读的盒子、动物形象、各种图形的卡纸)
区角8.拆拆装装(各种没用的笔)
其中区角3和区角7是主题活动的延伸。
重点区域活动:排排队;刘老师重点区域活动:穿鞋带
活动过程:
1.交代活动要求:
(1)听音乐拿卡进区域
(2)将卡插入区域袋中,再轻轻搬起椅子坐下,如果不需要椅子则将椅子架起来。
(3)在操作时可以轻声说话,但不要大声喧哗。
(4)听到收的音乐立即停下手中的活动,收拾干净区角,拿卡
出来,轻轻搬椅子坐下。
2.播放活动操作的音乐,幼儿拿卡进区域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并指导。(重点在区角3和6里)
4.播放活动结束的音乐,幼儿整理区角。
5.用电视机展示幼儿的作品。
活动反思:
紧张的这一天终于过完了,但我并没有因此而对自己有所放松,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让我学到很多东西。为这次活动,我和刘老师也算绞尽了脑汁想了很多办法来使我们区域的活动开展的更顺利。活动材料的选择、区域卡的形式、区域卡的摆放、活动音乐的选择等等,每个环节的投放都会影响整个活动的开展,因此我们每做一样东西,都会认真考虑或预测其效果。但真理往往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得知,同样活动开展了,孩子实践了,老师才能更清楚的了解到活动的优点和不足。
1.令我欣慰的是大多数孩子都能较好的“进”与“出”区域,能较安静地在各自的区域内活动。
2.通过活动孩子真正得到了提高,孩子对区域活动的兴趣很浓,同时也体验到了区域活动带来的快乐。
不足:
1.区角摆放。区角摆放太拥挤,没有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间。我觉得原因在于椅子的摆放,关于椅子的摆放,我和刘尝试过很多方法,最终选择今天的这样摆放,结果还是影响了活动的开展。还有就是我忽视了孩子没搬椅子进区域这现象,觉得他们愿意站的操作的话也可行。在想如果当初要求孩子搬椅子进区角活动的话,我就会看到孩子拥挤这一现象,那么今天这问题就避免了。
2.教师言行不一致。活动前要求孩子可以轻声交流,可我又在活动规则内注明了嘴巴不可以说话,不过通过老师提出来的建议,我马上就改了。
3.音乐没有真正起到指挥活动的作用。对于音乐的选择,让我的眼睛和耳朵痛过几次,尤其是结束音乐的选择,我考虑过欢快的但怕孩子控制不住的自己的情绪,急躁的收拾区角甚至不收拾,也考虑过童谣、孩子熟悉的歌曲等,又担心孩子会跟着音乐一起唱而忘了要做的事情——收拾区角。最终我和刘老师商量采用舒缓的但有明显转换的音乐。先这样尝试着用,有更好的再更新。
4.活动材料的选择。个别区角里的操作材料难度偏高了点,如穿穿绕绕,孩子不易操作,所以导致孩子乱玩甚至很少有人玩。原因有两个:一是老师高估了孩子的能力。二是孩子接触的少。
5.有待进一步提升的是:椅子的最佳摆放、音乐的选择。
小班区域活动教案5
活动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但比较喜欢参与区域活动,能遵守相应的区域规则,在开展“丁娜请客”主题中,我发现以区域活动的形式开展这个主题,幼儿的学习欲望更强烈,同时区域活动的开展能给幼儿提供多种*行学习的机会,因此,我们便把主题活动的内容及本阶段相应的学习活动融合在区域活动中,(认识小动物及相对应的词语;学习做客与请客的礼仪;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声音;设计小动物的食物、请柬、动物头饰)把各种知识、技能分解到自理间、数数间、涂鸦间、娃娃间、音乐间、图书间等区域去实施。
二、十二月份区域目标:
1、遵守区域规则,活动中能认真参与区域活动。
2、继续学习对应、分类及强化幼儿对大小的基本概念。
3、了解请柬的用途和制作过程,感受参与制作的乐趣。
4、学习参与简单的制作活动,加深对动物的了解。
5、明确自己的角色,积极参与角色活动。
6、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进行手部训练。
7、积极参与表演,学说短句:“我请你吃X X?”
三、本周区域重点及提供的材料:
1、涂鸦间:增设吸管、海绵、包装纸、饼干盒等,引导幼儿尝试学习制作立体的动物食物,供幼儿粘贴用的各种辅助材料(花、草、树、动物图样等)
2、娃娃间:将娃娃家创设成“丁娜家”,增设小动物食物(萝卜、小鱼、骨头)、小动物头饰,引导幼儿学说短句:我请你吃X X,复习“请进”、“谢谢”等词语。
3、音乐间:录制小动物音乐、动物头饰,引导幼儿学习用简单的动作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及动作。
4、自理间:同上
5、数数间:同上
四:活动过程:
1、以“丁娜请客”的故事谈话引入。
2、引导幼儿自选区域。
3、重点指导:
(1)涂鸦间的幼儿尝试制作简单的动物食物。
(2)指导幼儿进入“丁娜家”后,会运用简单的短句:“我请你吃X X”及“请进”、“谢谢”等礼貌用语。
4、小结
小班区域活动教案6
设计说明
对小班幼儿而言,有效的阅读活动不可能是对阅读材料的单纯解读。完整阅读活动前的体验和情感铺更为重要,且必不可少。本活动设计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设计本次阅读活动时,我将重点放在调动小班幼儿参与丰富他们的体验上,力图使阅读成为师生互动呼应的活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阅读内容情境化
阅读情境化,即将阅读内容渗透到情境中,通过幼儿与情境的相互作用达到理解阅读材料的目的。如在完整欣赏前,我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方式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生动形象的阅读情境,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激发幼儿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小兔乐乐”进行互动。这为幼儿构建了能发挥自身优势的*台,能激发幼儿用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与“小兔乐乐”进行对话并大胆地表现,从而激发幼儿对后续阅读的强烈的兴趣和欲望。
2、阅读过程互动化
这个活动设计中,我设计了多种途径和多种方法的互动机会。如在活动开始时的“拔萝卜”的游戏,能让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中的扮演游戏,能让幼儿积极体验游戏的乐趣同时,对阅读图书产生的浓厚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在活动中积极的思考、敏锐的去观察和发现。再如,“说说讲讲”环节的交流对话中很多问题都是开放性,为我在活动中关注和回应每个幼儿提供了机会。
3、渗透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小班幼儿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逐渐走出自我中心,愿意去关心他人,愿意去帮助他人对他们很重要,但这些又需要借助具体的情境和活动来体验,因此,在各个具体的活动细节和情境中渗透情感教育对小班来说尤为重要。上述阅读活动中,我在关注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技能的获得的同时,也设计了帮助小兔等多个具体情节,渗透关爱他人的情感教育。
活动目标
1. 在观察理解中了解有关小兔乐乐的整个故事情节;
2. 愿意关心帮助他人,体验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
3. 愿意大胆地表达和表现,学说完整的句子。
活动准备
多媒体、录音、大图书
活动过程
一、 引趣
师(出示一个大萝卜):这是什么?大萝卜,你们知道什么小动物最爱吃大萝卜吗?
师:你们都猜是小白兔,那小白兔是怎么吃大萝卜的?
师:嘿,小白兔,小白兔,咱们一起到大森林里去找大萝卜吧。(在音乐的伴随下,教师和幼儿一起找萝卜、吃萝卜。)
二、 说说讲讲
(多媒体画面:小白兔拔萝卜,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画外音:哎哟,哎哟,好累啊,好累啊,哎哟,哎哟。)
师:是谁呀?
师:小白兔在干吗?它怎么了?
师:那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好吗?我们一起对小兔说“小白兔小白兔,我们来帮助你”。(教师和幼儿一起和着“嘿呦,嘿呦”的节奏帮小白兔拔萝卜。)
(多媒体画面:小兔拔起了萝卜;画外音:好的,好的,谢谢你们,让我们一起来用力,加油吧!一二三,加油,一二三,加油。噢……*咯!*咯!谢谢小朋友,谢谢你们的帮忙。)
师:(引导)不用谢,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画外音:我叫乐乐,欢迎你们到我家来做客,再见了!
师(引导):小兔乐乐再见!
三、 阅读理解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可真了不起,大家一起做了一件大好事,帮助小兔拔出了大萝卜,小兔乐乐可开心了。可他扛着萝卜走在回家的路上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出示大图书,幼儿阅读。)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刚才小朋友说小兔乐乐遇见了一只小兔,是真的吗,让我来找找看。(教师翻图书,出示小兔乐乐遇见小兔菲菲图页。)小兔乐乐会对菲菲说些什么呢?
师:小兔乐乐在干吗?(引导幼儿理解云记号的意思,出示第二幅图。)
师:哇,他们吃得可真香,我们也来学学他们好吗?(师幼模仿游戏。)
(话外音:轰隆隆,轰隆隆。)
师:发生什么事了?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认识雨和闪电的标记。)
师:这可怎么办呀?(引导幼儿想办法,并完整表述。)
师:刚才你们想了那么多好主意真了不起,不知道小兔他们想了什么办法呢,我们来看看吧。
师:他们这个办法也不错,我们也来试试看好吗?(分配角色,师幼共同表演。)
四、 完整欣赏(详略)
设计评析
阅读是幼儿解读----体验-----表达的过程。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因此在解读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更要以“体验”为中心,阅读过程应是“体验中的对话,对话中的体验”。上述阅读活动的设计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紧扣小班幼儿阅读这一特点,多方位地创设让幼儿参与与体验的环节。
1、实物体验
活动一开始,教师出示实物大萝卜,通过让幼儿看、摸等实物体验法,既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又将萝卜与小兔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巧妙地将阅读活动进入主题。
2、行为体验
当画面出现小兔拔萝卜拔不动的情节时,教师设计了让幼儿参与进来帮助小兔拔萝卜的环节,特别是幼儿“嘿呦,嘿呦”合着语言节奏用力“拔”萝卜,最后将萝卜*的过程,更能让幼儿共同享受、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3、语言体验
活动中教师设计了多次让幼儿讲述的环节,特别是画面呈现小兔乐乐在向朋友小兔菲菲叙说拔萝卜的事情时,教师让幼儿想想小兔乐乐会说什么,让幼儿在说的过程中,体验被他人帮助和与与朋友分享萝卜的快乐。
小班区域活动教案7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小班区域活动优秀教案,一起来看一下吧。
小班区域活动教案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为花涂色,复习涂色技能;
2、提高幼儿撕、贴技能。
3、复习3以内的数量。活动重点:让幼儿为花涂色,复习涂色技能; 活动难点: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美工区:各色皱纹纸,画好花的形状;数学区:提供3以内的点卡、蜡笔、画纸。阅读区:投放认识各种花卉的书籍。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春天的花儿也开好了!春天的花儿都是怎
么样的呢?
2、请幼儿说一说春天的景象。
教师小结: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万物复舒的季节,农民伯伯的农作物、小草、树都长出了嫩嫩的芽,像桃花、梨花、迎春花、茶花、杜鹃花……都开的特别好了!这些花儿都是各种颜色,看起来特别的漂亮!你们喜欢春天这些花吗?今天我们也来一起制作春天漂亮的花。
二、介绍各个区域。
1、手工区。
(1)这些花儿漂亮吗?这些花儿都还有装扮漂亮,我们一起来把这些花儿添上漂亮的颜色。
(2)这里还有彩色的纸,小朋友可以用这些彩色的纸来装扮这些花儿,各种花儿下面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颜色,待会小朋友要看清楚你拿到的花儿是什么颜色,再选择什么颜色的纸来进行撕贴。
(3)这里还有一些瓶身与瓶盖,它们身上现在多了几个标记,小朋友仔细看看,瓶身上有什么?(圆点)待会请小朋友看清楚瓶身与瓶盖上的圆点,按照点数来进行匹配。
2、娃娃家。
今天请一位小朋友来娃娃家里扮演小主人来招待客人,当有客人来到你家里做客的时候,小主人要热情的招待客人,请客人进门、坐下来、并拿出你喜欢的玩具与客人分享;客人来到别人家里,也要有礼貌的与主人问好,不能随便乱玩别人家里的玩具,要先问问主人能不能玩!
3、图书角。
教师:在阅读区中,老师准备了现在正学着的主题书《春天悄悄话》,小朋友可以去看看图书中讲了哪些关于春天的事情,春天到了我们的身边都有什么变化,可以和你的朋友说一说!
三、组织幼儿进区区域。
1、提出区域规则。
教师:在进区的时候,娃娃家和阅读区入口处都有小脚丫,进去的时候把你的鞋子摆在小脚丫上面,小脚丫都藏好了那就说明这个区已经满了,不能再进了。当老师放音乐时候,小朋友就赶紧把区域中的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在区域中不能大声喧哗,静静的玩。
2、教师巡回指导幼儿进行区域活动。
四、收拾材料,结束游戏。
小结小朋友进区观看的情况,表扬有序进区的幼儿,对存在不足自己玩自己的幼儿提出要求,指出做的不够的地方。
小班区域活动教案9
总目标:
1、能自选个人喜欢的区域活动,积极参与。
2、玩什么取什么,不玩把材料放回原处。
3、学习使用玩具的基本技能,认真操作。
4、爱护玩具,不丢扔毁坏,不敲打玩具,不拿玩具到处走动,玩具掉落随时拾起。
5、能与同伴有好的玩,学习表达个人愿望,能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
6、不干扰别人,不大声喊叫,不再室内跑动、打闹。
7、注意卫生安全,如知道用眼卫生,坐姿正确和使用工具的安全等。
8、游戏结束,能将玩具收放整齐。
区域名称:数一数 分一分
类别:益智
创设目的:
1、让幼儿初步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2、学会简单的分类。
3、会拼简单的图片。
4、练习点数。
投放材料:扑克牌、拼图、教师自制练习点数的教具。
玩法:幼儿自主游戏。
区域名称:美丽的花朵 漂亮的花瓶 五官贴
类别:美工
创设目的:
1、引导幼儿用粘贴的方式设计漂亮的花瓶,制作美丽的花朵。
2、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3、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
5、认识人的五官、了解基本位置。
投放材料:饮料瓶、双面胶、开心果壳、鸡蛋壳、毛线、皱纹纸碎片和皱纹纸条、海棉纸碎片、泡沫网、雪糕棍、方便筷子、剪好的画和叶子等。
玩法:幼儿通过粘贴不同材料,设计不同的花瓶和花朵,粘贴眼睛、耳朵、鼻子、嘴,。
小班区域活动教案10
一、目标:
1、在游戏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的礼貌用语,如:你好;欢迎光临;谢谢;对不起等。
2、乐于参与到游戏中,并能体验与同伴友好合作、游戏的快乐。
二、准备:
1、开放区角:娃娃家、理发店、汽车城、巧手区。
2、投放材料:
娃娃家:宝宝家(5人):小床、电话、娃娃、人物胸卡、厨房用具等。
贝贝家(3人):娃娃、自制煤气灶、锅、汉堡、ji腿、一次性碗、勺子等。
苗苗家(3人):娃娃、自制煤气灶、锅、汉堡、ji腿、一次性碗、勺子、彩色皱纹纸若干等。
理发店(4人):镜子、吹风机、梳子、热水器、洗头膏、理发师胸卡两个、自制剪刀、钱币等理发用品。
汽车城(4人):各种形状的积木、大小不同的汽车、汽车胸卡四张。
巧手区(人数自由流动):自制小动物大瓶子、一次性碗、勺子、自制食物、各种水果、手形轮廓图、穿线板等。
三、过程:
1、情景表演引入游戏:教师手抱娃娃家里的娃娃。
小朋友,老师手里的这个娃娃迷路了,你们说说看,她是谁家的娃娃?
那今天就请小朋友来扮演娃娃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把娃娃送回家,并和娃娃一起做游戏,好不好?
2、教师讲述游戏规则:
娃娃家:能根据所戴胸卡的角色进行游戏,同伴间友好合作,并能用提供的皱纹纸做小圆子。
理发店:“理发师”在小客人进门时要说:“欢迎光临。”小客人走时要说:“再见”等礼貌用语,熟悉洗头剪发、吹干等一些简单的理发动作。
汽车城:在活动中能用积木拼、搭出一些形状,如拱形桥,大马路等;同时能和同伴友好合作,不争抢汽车、积木;如不小心碰到同伴的积木或汽车,要说:“对不起”。
巧手区:给小动物喂食:幼儿能左右手协调,用勺子给小动物喂食。
涂: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耐心地给不同的轮廓图涂色。
3、幼儿游戏,教师参与并指导:
教师参与到游戏中,指导一些没有耐心的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游戏,并能在游戏中获得快乐。
四、教师点评,结束活动:
1、请个别幼儿上来讲述自己的游戏过程,以及今天的游戏伙伴。
2、展示涂的作品,表扬涂的好的幼儿并给予奖励。
3、教师与幼儿共同收拾、整理游戏材料。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10篇(扩展3)
——小班区域游戏活动总结
小班区域游戏活动总结1
一、问题的提出区域活动,就是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
考虑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划分一些不同的活动区域,如积木区、表演区、科学区等。在其中投放一些适合的活动材料,制定活动规定,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活动材料、同伴等积极互动,获得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它以其自主性、创造性和趣味性深得幼儿的喜爱,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建构了知识,开发了智力。而游戏是一种自由自发的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序的活动,游戏的有序性一旦被破坏,游戏将无法很好地进行下去。区域游戏活动因其自由、自主、教师间接指导等特点,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规则比较难建立。再加上新入园的小班幼儿在入园前由于自己的长辈包办代替,导致自身的自理能力差,随拿随放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充分暴露了这一点,活动结束后一片狼藉,杂乱堆放,整理材料成为了老师的一种负担。此现象造成了两种结果:一是无奈无休止的整理,二是活动时间的短缺。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幼儿园的班级是一个大家庭,同样,班级内也要有规则的约束,这是幼儿一日生活有序开展的保障。幼儿期是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期,良好规则意识的建立有助幼儿养成受益一生的素质和习惯。
二、存在问题分析。
小班幼儿犹如刚出壳的小鸡,来到幼儿园这个浓缩的"小社会"一切都是那么地新奇,摩拳擦掌跃跃一试,看似破坏性的探索让她们试图了解新环境,获取新知识,这是必不可少的途径。对幼儿来说,区域就是一个有玩具的地方,像自己家的小房间,可以尽情地玩,玩好后可以随手摆放,反正爷爷奶奶会帮他整理,没有顾忌、没有任务,没有任何规则。而且绝大多数幼儿自理能力相对较差,没有收拾整理的经验。
场景一:刚到游戏的时间,教室、走廊就变成了热闹的菜市场。赵宇航和李子涵这俩位好兄弟正忙着把建构区的积木从里面搬到了超市,然后又从超市把自己买的东西放到了教室的角落里。
场景二:徐何、母智文、时晨棪这几个男孩子总是在建筑区玩枪战游戏,搞的建筑区乱七八糟,一片狼藉,不时的还发出"砰砰"的声音,等到结束音乐响起来后,几个小家伙把积木往垫子上一扔穿好鞋子赶紧跑进了教室。
场景三:教室里还不间断的冒出争执:"这个不能放这里的,我不准你放这里。""这是我的!这是我的!""老师!他打我!他碰我!"相对于集体活动,区域游戏活动更需要幼儿形成强烈的规则感,如何选择区域,如何取放材料,如何做好自己的事情、如何和同伴合作游戏、如何尽可能控制自己的音量来保持教室的安静、如何向老师求助等等。小班幼儿第一次进入区域,由于缺乏对规则的了解,如"超市"的场面自然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给幼儿规则,只能很多规则来约束和控制幼儿,但它只能对某些幼儿起作用或者只是在短暂的时间内有效果。如何给小班幼儿创设一个安静、有序、富有吸引力的环节让幼儿自觉的遵守游戏规则呢?我们必须重视细节处理,内化规则意识,巧妙制定区域活动规则在区域游戏活动中玩出规矩来。
三、区域活动规则建立的方法。
如何在区域活动开展初期做好应对工作,让幼儿顺利地接触并玩好区域活动,让区域活动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同时让教师敢于放开手脚让幼儿尽情地玩区域活动,使幼儿玩得开心、教师带得省心,优化区域规则,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重视开始环节,先行活动"前"规则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指出:二到四岁幼儿要重点发展个性的自主性。小班幼儿符合这个年龄阶段,因此对其进行自主性教育势在必行,而自主并不等同于放任,还需教师适时适地指导,让游戏活动的价值体现出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的功能。所以对小班幼儿的区域活动规则的有效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应该让幼儿意识到区域活动有自主性外、更要有的是秩序性和规则性。在正式的区域活动开始前,规则意识应在幼儿的心中逐步建立,规则建立了,有规则地开展区域活动才能算是正式的区域活动,规则先行,为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那么如何建立规则呢?
在区域活动开展前,教师把幼儿带到各区前,一一讲解这是什么区,玩具的名字叫什么?猜猜可以怎么玩?让幼儿对材料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也激发了孩子尝试的欲望。接着介绍玩具应该怎么摆放,逐渐增加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在幼儿的概念中形成在幼儿园有"可以"也有一些"不可以"。作为老师不要认为对孩子说"不可以"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这些可以和不可以就是规则。对孩子讲规则时,并不是粗暴地制止而是委婉地拒绝和适时地引导。当然规则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除了活动前亮出规则外,活动中、活动后重新提规则至关重要,需要教师不断地刺激,不断地帮助幼儿巩固,规则才能牢固建立。
这里所讲的规则更侧重的是摆放规则,如:不随意移动固定放置的物品,一个区的物品不能移到别的区,(有交往需要的例外)每个玩具都有自己的"家"玩好后要送它"回家"等等,有了摆放规则,给幼儿自己和老师的整理工作提供了方便。当然还有在自选的区域坚持玩到最后等规则也是需要强调和巩固的。
区域游戏活动的制定,只是为区域活动的高质量提供一种"可依的法",而要让这个"法"发挥其作用,关键还在于"有法可依",否则,活动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在实践中,我们根据不同规则的性质,主要运用四种方法来帮助幼儿更好的掌握和遵守活动的规则。
(1)暗示法所谓暗示法,是指将区域活动规则蕴含在环境之中,让"环境说话",让区域中的环境来告诉幼儿该区域的活动规则。
如关于进区人数的限定问题,我们采用进门挂牌、贴名字控制椅子数、投放适量同类材料等方法,来提醒幼儿遵守该活动的规则。如小舞台,我们通过投放适量的椅子,让幼儿形成一种规则;当椅子坐满的时候,先到其他区域去玩,等椅子空了再来,避免一个区域因为认识过多而引发纠纷。再比如建构区,我们投入一定数量的操纵材料,暗示没有足够的材料的幼儿就要去别的区域玩,等等。
(2)图示法规则的掌握与遵守不能只是依靠环境暗示,有些规则还可以通过图画加文字的方式形象地表示,并贴在相对显眼的位置,提醒幼儿遵守。比如,我们在娃娃家入口处的地板上贴上几双小脚印,鞋跟朝着娃娃家的地方(因幼儿进区时比较从容,离开区域是比较匆忙,这样放鞋子方便幼儿穿),我们将一双整齐的鞋(左右脚正确)画成两张相向而笑的人脸,提醒幼儿,当你的鞋子放成一对好朋友姿势时,左右脚便不会穿错。这样,鞋印不仅仅是娃娃家满额人数的标志,同时又成为了训练小班幼儿生活技能的无言之师。
除此之外,我们还经常将图示法应用于有关操作材料的使用和收拾的规则。在收拾玩具材料中,我们用不同的区域的材料归类摆放,每一类都有相应的标志,如一把剪刀的图形告诉幼儿这是放剪刀之处,贴着积木的筐子表示这是积木的家,贴着几何图形的表示几何图形应放的位置。这样幼儿在收拾玩具的材料是还可以渗透对应、分类学习。
(3)提醒法小班幼儿由于受年龄特点的制约,在活动中常常会因忘记规则而影响了自己或别人的操作活动。像这样情况,我们可以采用提醒法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提醒。可以是教师对幼儿的提醒,也可以是幼儿对幼儿的提醒。
教师可将幼儿部分规则隐含在环境中,帮助幼儿建立秩序感。如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当幼儿声音过响时,教师轻轻地提醒:"我听不到好听的音乐了,你们能安静一些吗?"当幼儿由于不懂规则而无法活动时,如在娃娃家中,教师看到娃娃被妈妈放在一旁,就走过去抱起娃娃,摸着娃娃的额头:"哎呀,娃娃怎么发烧了?一定是着凉了,爸爸妈妈们,快送娃娃去医院吧。"这种"介入式"的提醒,既纠正了妈妈忽略娃娃的现象,又丰富了游戏情节。
(4)趣味法要使幼儿在区域活动时专注, 就必须让他们喜欢区域,愿意长时间操作。针对幼儿喜欢模拟、情绪容易受感染等特点,教师在设计区域材料要非常注意情趣性。如在娃娃家,让幼儿学习用勺子舀各种东西来喂娃娃。在超市里,摆设各种丰富的小吃,生活用品,让幼儿身临其境的融入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
2.逐区开展,材料递增,细化、完善规则(1)逐区开展,细化规则小班幼儿的认识水*低,接受能力弱,如果一下子让各区全面铺开地玩,不光幼儿会显得手忙脚乱,带给老师的也同样是焦头烂额。所以在组织活动时,可先带领幼儿参观活动区,帮助幼儿认识区域的名称、内容和材料。之后采用逐区开放的方式进行。逐区开放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帮助加强幼儿的行为目标,为全面开展作储备。
幼儿来到幼儿园这个新环境,所看到的接触的一切都是新鲜的,他们想去玩、想去探索,这是孩子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此时教师必须尊重幼儿的天性,不能有太多的限制。而且为了稳定孩子们的情绪,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让他们适时适度地 "为所欲为"非常有必要。
(2)材料递增,完善规则逐区开放,让幼儿全面深入了解了各区的规则,材料有序的递增是完善规则得要点。如:娃娃家,在材料的提供上既要满足人数需求,又要顾到幼儿的收拾技能,所以材料遵循品种少,数量多的原则,等幼儿的兴趣逐渐减退,幼儿知晓简单的规则后,教师方可逐一丰富,丰富材料的目的是为了激起幼儿的再度兴趣,以开展正式的、完整的"区域活动。
3.关注结束环节,建立活动"后"规则区域活动结束后,幼儿不会整理,教师替幼儿整理材料变得理所当然。如果教师抓一抓结束环节,建立良好的活动"后"规则,这样的状况就会逐渐改变。小班幼儿认知水*还很低,个体之间的差异也很大,让幼儿按类摆放似乎有点困难,但事实证明只要老师把好前面两道关,孩子们能做到,当然这其中需要老师的不断地鼓励、引导和督促。前面说到规则先行时提到摆放规则,有了摆放规则的建立,幼儿在整理时能按老师的要求摆放,别看孩子年龄小,但他们的记忆力强,能理会老师的意图,大部分幼儿知道怎么放才是正确的,谁放错了还会帮忙纠正,初步懂得了分类摆放。随着材料的逐步增加,遇到种类多又相似的区域材料,教师张贴形象的图标帮助孩子们理解材料和位置的对应。(也有小部分幼儿还不会按要求摆放,但我相信在这么一个洁净整洁的大环境下,在大部分幼儿的影响下这部分幼儿迟早会被同化)。
习惯的建立是一个长久的、逐步稳定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内化,是一种行为倾向。所以日常活动中的物归原处的规则要求不能松懈,如:晨间桌面活动的玩具、晨间锻炼器械材料等收放规则很重要,它和区域活动的取放规则应要求一致,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同时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家园一致要求对习惯的养成也至关重要。活动结束环节的自我整理规则是必定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强调参加该区域的幼儿一起动手全部整理干净,方可离开区域。这不仅能帮助幼儿建立主动整理的良好习惯,还培养了幼儿的责任心。这时候的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观察者与引导者,而不是无助的整理者,整理工作大部分交给了孩子,不仅*了教师,还使幼儿养成了良好的游戏习惯,对幼儿一生的习惯养成有利。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10篇(扩展4)
——小班区域活动方案10篇
小班区域活动方案1
一、区域设置适合幼儿
根据幼儿健康、社会性、认知、语言、艺术等方面发展的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孩子的心理出发,为孩子创设了科学探索区、美工区、娃娃家、点心店、阅读区、音乐表演区等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场所和施展才能的机会。本着合理布局便于流动的原则,根据活动室的特点,将阅读区、点心店、娃娃家等区域设为固定区,其余设为活动区。
二 、有计划地投放材料
创设活动区要有一定的计划性,要根据近期的教育目标和孩子发展水*有意识地选择和投放一些材料。
有计划、有目的投放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材料投放的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最近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投放材料。不要把材料一下子投入进去,应分期分批的不断更新,由易到难,不断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有新鲜感。
三、区域活动的总目标
创设一个幼儿喜欢的、自由的、开放的环境,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活动,培养幼儿积极主动、活泼开朗的个性,促使幼儿乐意和他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
四、各活动区域分目标
1、美工区:喜欢参加美工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演。
2、科学探索区:乐意用多种感知周围的物品、现象,了解物品的颜色、大小、形状、数量、方位等明显特征,尝试简单的比较、分类,喜欢操作、摆弄,尝试提问和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
3、表演区:喜欢用身体动作来表达自己想法和各种思想,做有规律的动作,能用声音、动作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娃娃家:喜欢和同伴一起做游戏,学会分享、等待与轮流,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处的快乐,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动规则。
5、阅读区:喜欢看图书,并愿意把看到的内容讲给小朋友听,在讲讲看看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丰富词汇。
6、点心店:通过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结累,特别是吃点心的事例,模仿点心店师傅的工作。大胆地制作,热情的招呼,锻炼幼儿开朗的性格和体验游戏的快乐。
五、区域之间的联系
加强区域间的配合,渗透,相互促进。不同区域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但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联系起来,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使幼儿保持活动的兴趣。比如引导幼儿在美工区印小鱼等送到娃娃家,制作花环送到表演角。幼儿对这些活动会很感兴趣,在做做玩玩中能轻松地得到了相应的知识。
六、活动开展内容暂定
第一到三周为准备阶段,第四周起为幼儿自主开展游戏活动
1) 美工区:苹果、香蕉、印章画(萝卜)、手指画、毛笔画、小汽车、小房子、轮船。
2) 科学探索区:盐不见了、*衡(天*)、往瓶中灌水、泡黃豆声音振动、沉浮。
3) 表演区:节奏练习、小鱼游、小花舞、小鸟飞、小鸭舞、小孔雀、创编。
4) 娃娃家:我和爸爸妈妈是一家、招待客人、爸爸妈妈去上班。
5) 阅读区:我喜欢看图书、看地图找家、我叫XXX、我给你讲故事。
6) 点心店:饼干、汤圆、馒头、水饺、包子、蛋糕。
七、加强指导,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
在区域活动中要重视讲评,以讲评推动活动的深化。小班幼儿评价能力差,开始可先组织幼儿说说:你今天玩了什么?和谁一块玩?以后逐步引导幼儿说说:你是怎样玩的?谁玩得好?为什么?让幼儿在讲评中把自己的经验感受与同伴分享,体验成功的快乐,发展口语表达能力。而教师的讲评则以表扬、鼓励为主,推广幼儿的成功经验,把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告诉大家,提出新的游戏要求和规则,使幼儿在愉快、自信的感觉中结束,并激发 幼儿下一次继续活动的愿望。
八、活动时间:
周一、周三、周五 上午10:00――10:40
周二、周四 下午15:45――16:25
小班区域活动方案2
一、区域创设的依据
(一)这学期我们班从10月份开始开展“香香的水果”主题探究活动,并根据主题活动的不断推进,在区域活动中不断的改变相关的活动内容,让幼儿通过各个感官去感知水果从外到里的特点,并将水果作为学习和游戏的载体,运用到区域中去。
(二)以整合观引领整个区域活动的开展,区域的划分并没有特别明显的界限,既符合小班幼儿的特点,又打破了原有区域以知识划分的刻意与呆板。
(三)区域创设过程以幼儿的发展为主要目标,根据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有意识地投放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
(四)针对本阶段幼儿在动手方面能力较弱的情况,结合阶段目标,制定了本周区域活动的重点,即通过扣、串、捏等动作的练习,促进幼儿小手肌肉的发展。
(五)创设整洁、有趣、合理的活动环境:让墙面动起来,成为操作的*台、学习的园地、拓展视野的角落;注意动静场地的合理划分,不互相干扰。
二、区域活动的总目标:
(一)培养幼儿认真活动的习惯。
(二)能够在*的提醒下有序地收放材料。
三、各区域活动内容及目标:
(一)操作区:
1、做糖果
目的:
1)学习搓、折、拧的技能。
2)初步感知3以内的数量关系。
2、涂色水果
目的:学*着一个方向均匀涂色。
(二)生活劳作区
1、剥橘子
目的:学习剥橘子的方法,锻炼左右手的协调合作能力。
2、晾衣服
目的:初步学习将衣裤挂上衣架,练习扣扣子的技能,锻炼小手肌肉的发展。
(三)益智区:
1、给宝宝喂饼干
目的:感知形状(三角形、圆形、方形),能按形状分类投放。
2、看图书听故事
目的: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以及一页一页翻阅图书的技能。
(四)娱乐区
敲敲乐:体验敲打的乐趣。
小班区域活动方案3
一、 区域活动内容:
班级区域活动名称:生活区、美工区、益智区、阅读区。
公共区域活动名称:娃娃家、建构区、小餐馆、小医院、美发屋、小超市。
二、 区域活动创设背景:
小班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是结合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同伴之间的交流较少,语言交往能力,普通话以及自制能力较差,动手能力薄弱,思维比较有局限的年龄特点,与主题活动相融合,兼顾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而创设的。本次区域活动我们小班组以“能干的小手”为主题,计划每班开放四个区域――生活区、美工区、益智区、阅读区。
三、 区域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体验活动的快乐。
2.引导幼儿自主地在区域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自由地玩耍;乐意与他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
3.鼓励幼儿能够使用各种材料、工具和方法,探索游戏中的乐趣。
4.活动结束能将材料放回原处,在老师的提示下整理场地。
四、区域活动设置以及材料准备:
班级区域:阅读区、美工区、益智区、生活区
(一)阅读区: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看书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养成坚持讲普通话的习惯。
3.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
材料投放:各种幼儿图书、各种蔬菜水果卡片图、小白兔、小红帽等一系列的故事书,点读笔。
指导重点:指导幼儿能够掌握正确的拿书的方法,能一页一页地翻,告诉幼儿看书的时候不能大声讲话影响别的小朋友看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美工区
活动目标:
1. 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手指的灵活性。
2. 对美术活动感兴趣,会自由地涂鸦和进行简单的粘贴。
3. 尝试用小手大胆地撕纸和团纸。
4. 学会用橡皮泥搓圆的技能。
5. 知道做完手工之后要把东西收拾整齐。
材料投放:橡皮泥、旧报纸、印泥(手指点画)、涂鸦地KT板、发型设计。
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如何把橡皮泥搓圆;怎样将纸撕成细条。
(三)益智区
活动目标:
1. 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会区分常见的颜色。(红色、黄色、绿色等)
2.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练习排序,学会简单的排序。
材料投放:不同颜色的毛根、简单的图形、玩具配对、穿珠(不同颜色、形状)、毛毛虫排序(每个班图案不一样)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进行穿珠游戏,能随意穿成项链、手链,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四)生活区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会扣纽扣、拉拉链。
2. 学会穿脱衣裤,学习叠衣裤的正确方法。
3. 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材料投放:纽扣拉链(每个班5套)、若干套衣裤、剪毛根、切水果
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叠衣裤的正确方法,学会扣纽扣、拉拉链。
班级特色区域:
小(1)班:手工制作(DIY手工)
小(2)班:阅读区(绘本)
小(3)班:表演区
小(4)班:美术
公共区域:娃娃家、建构区、小餐馆、小医院、美发屋、小超市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对各个区域活动的兴趣。
2. 增加幼儿之间的交往,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 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4. 引导幼儿自主地在区域活动中自由地玩耍;乐意与他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
材料投放:
1.娃娃家:各种毛绒玩具、餐具以及打扮娃娃的衣服、桌子、电话机。
2.建构区:薯片桶、奶粉桶等辅助材料以及现有的积木。
3.小餐馆:各种各样的食物、餐具、自制的食物等。
4.小医院:各种药盒、小药箱、听诊器、小床、桌子等。
5.美发屋:洗发水、洗发器、夹子若干、卷发棒、剃发器、吹风机、围布、小剪刀、发型书。
6.小超市:货架、柜台、购物小篮子、袋子、一些水果玩具、生活用品等、标价牌、计算机、电话。
小班区域活动方案4
设计意图:
幼儿经常在家或幼儿园里 经常玩积木,但是为了培养幼儿学会和小朋友分享玩具,合作游戏, 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 激发想象力、创造力,便围绕积木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 感知积木带来的乐趣;培养爱动脑、爱实践的好习惯。
2、能发现积木的多种玩法并大胆尝试;激发幼儿想象力,创造力。
3、培养交往能力;能与伙伴合作游戏,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
能发现积木的多种玩法并大胆实践。
活动难点:
能与伙伴合作探索积木的玩法。
活动准备:
许多积木分放在六个小筐中
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与内容(包括师幼互动)
一、出示
积木,引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许多积木,想请你们玩一玩,你想怎样玩呢?
二、自由探索玩法
1、个别尝试
师:谁能来试试你的玩法?谁有不一样的玩法?(教师适时引导启发,激发幼儿动脑思考)
师:你的玩法真好玩!积木的玩法多不多?
2、幼儿自由探索实践
师:还可以怎样玩呢?大家都来玩一玩,看看谁的玩法多!(教师观察,幼儿遇阻或出现问题是参与或提示,鼓励幼儿探索多种玩法,利用幼儿的玩法进行互相启发,激发幼儿多思考多创造,并留意合作的幼儿。)
3、交流演示
师:你玩了几种玩法?谁来演示你的玩法?(教师请想法多样,玩法奇特的幼儿做教多的讲解和演示,激发幼儿大胆创造玩法。)
三、合作探索玩法
1、合作演示,激发兴趣
师:刚才有谁和伙伴一起玩了?你们是怎样玩的?谁来演示一下?(如之前没有合作玩的幼儿,则教师找一幼儿合作演示,激发幼儿合作游戏的欲望。)他和伙伴合作玩的好吗?你想和伙伴怎样玩呢?
2、幼儿合作探索玩法
师:请你和伙伴一起去玩一玩,看看还有哪些新玩法好吗?快去和伙伴商量新玩法吧,然后一起玩一玩。(教师观察幼儿,适当帮助没有伙伴的幼儿,给游戏受阻的幼儿以帮助和启发;激发幼儿创造玩法,利用“典型”玩法帮助幼儿相互启发。)
3、交流演示
师:谁来讲一讲,你和伙伴是怎样玩的?(教师对幼儿的交往和玩法给予鼓励和肯定。激发幼儿大胆交往,大胆创造玩法。)
四、延伸
师:小朋友能用积木玩出这么多好玩的游戏,真实太棒了!那么,积木还能有什么玩法呢,请你去研究一下好吗?(激发幼儿继续探索和研究的欲望)
1、教师在选材上非常接近幼儿生活实际。积木是幼儿很熟悉的东西,很容易接触到,教师一敏锐的洞察力抓住了这个教育契机品,让它在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真正的做到让幼儿主动学习。教师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引领着幼儿在自然的状态下,一步步的进行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学习过程。每一次问题的提出,就是幼儿将要实践的主题,积木的玩法从最初的单一的一个人玩到最后多样的大家合作玩,整个过程都在教师的引领下,使幼儿逐步获得了更多的经验,真正体现了孩子主动学习的意义。
3、教师在活动中,能够根据孩子的需求,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启发、引领幼儿在困惑时如何走出来,随时抓住幼儿迸发的创造性火花,加以引导、启发,懂得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启示,最后让幼儿自己得出结果。让幼儿获得一种成功感。
4、在师幼的互动活动中,教师能通过自己对孩子的观察,做到对幼儿实施有意义的关注。每一次关注都是有目的的,而不是随意的、盲目的、形式上的。幼儿做什么?怎么做?做的怎么样?教师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关注孩子的学习效果,不断激发幼儿的思维和想象,进行再创造。教师的适当启示使师幼互动变成有来有往的有效性互动,使互动中幼儿的反应成为有价值的反应。
5、另外,教师在活动时,不是死背教案,教学具有一定的伸缩变化,能根据孩子活动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
小班区域活动方案5
科学区:动一动、摇一摇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不同声音,区分出是哪种物体发出的声音
2、进一步体验不同的声音带来的乐趣。
材料提供:
铁罐子、塑料瓶、沙子、黄豆、米粒、纸张
活动过程:
一、将各种物品层次分开,分别装在一个盆子里。
二、提供瓶口较大铁罐子和塑料瓶。
三、将各种物品混合不分类。
四、提供瓶口较小的铁罐子和塑料瓶。
观察指导:
1、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试听。
2、鼓励幼儿听了之后,大胆的说出是哪种物品发出的声音。
3、不随意改变孩子的探索方向,根据孩子的兴趣进行静观和引导。
美工区:
目标:
1、能够利用*时常见的事物制作会发出声音的东西。
2、感受和比较不同材料制作的不同的声音效果。
材料提供:
1、提供不同质地的纸,如白纸、牛皮纸等,幼儿制作大炮,。
2、收集木珠、铃铛、管子、纽扣、瓶盖等物品,幼儿制作风铃。
3、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认识不同质地的纸、收集来的物品等。
二、幼儿自主挑选材料,教师指导幼儿制作大炮、风铃等。
三、能将自己制作的东西进行比较:不同的声音
四、尝试用橡皮泥捏出会发出声音的物品的基本模样。
阅读区:
目标:
1、能较清楚的和好朋友一起交流自己知道的声音有哪些。
2、能根据图片内容和好朋友友好交流,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
材料提供:有关声音的图片:喇叭、铃铛、与主题相关的挂图等 各种图书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选择图书、图片,与好朋友一起交流。
二、和好朋友一起交流所看到的事物所发出声音是什么样的。
表演区:
目标:
1、能够模仿图片中的声音。
2、体验与大家一起模仿各种声音的乐趣。
材料提供:豆盒(装有小豆子)、纸杯电话、塑料纸、图片(下雨天、打电话、飞机、小动物)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选择老师提供的物品,自己练习。
二、请小演员上台来表演,观众鼓励。
三、大家一起轮流模仿物品所发出的声音。
建构区:
目标:
1、尝试用雪花片简单搭建会发出声音的东西。
2、体验和好朋友一起合作搭建物品的快乐。
材料提供:一些能够发出声音的物品的图片、雪花片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组队,可一人也可2、3人进行游戏。
二、想好自己要搭建的东西
三、搭建完成后与幼儿一起交流玩法。
小班区域活动方案6
活动目标:
1、在情境中尝试按照动物身上的点子数、数字、图形、楼层提示一一对应。
2、在动物新村的玩玩、做做、说说游戏中,初步感知横坐标和纵坐标。
活动准备:
1、创设一个情景性大环境--动物森林
2、动物新村――按照小动物身上的点子数、数字、图形数、楼层、房间提示
将它们一一对应送回各自的家。
活动过程:
1、用废旧盒子做成的三层楼立体“动物新村”房子样状 和贴有各种标志的
小动物图片。
2、用废旧盒子做成的四层楼立体“动物新村” 房子状(盒子的一侧有数字提示,左下角有个苹果贴纸作提示,表示从这边数起)。
3、反面贴有楼层和图形相结合的动物图片(例如“2■”标志该动物在二楼的■型房间在)
1)数一数每幢动物新村有几层楼?几个房间?分别有哪些动物在里面?
2)自己送的小动物在第几层?第几个房间?按照点子数、数、图形、楼层提
示的提示送小动物回家。
3)在情境中用好听、完整的语言与同伴交流:我送的小动物是谁?它住在哪里?它的最近的邻居是谁?
4)结合四层楼的动物新村,初步感知横坐标和纵坐标。
活动结束:
小朋友互相探讨。
小班区域活动方案7
一、设计意图:
早上发现很多小朋友聚集在一起,窃窃私语。我走近一看,他们正在摘花的叶子,而且还在比赛看谁摘的多,摘的快!我问:"你们为什么要摘花的叶子啊?你们不是很喜欢花的吗?"一个小朋友告诉我:"我们不摘花,只摘叶子。"看来孩子们虽然喜欢花,但是对于如何保护花还是不太明白。于是我就和孩子们一起设计了本次区域活动的主题内容――《美丽的花》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明白如何保护自己喜欢的花、植物,如何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
幼儿期是世界观、自然观正在萌发的时期,他们天生具有和自然亲近的本能,幼儿对世界的认识虽然受到他的经验的局限,然而他的情感却是最容易受到感染的。我们应利用幼儿这一发展特点,激发其探索周围世界,了解周围世界的愿望,使其在很小的时候就真正地发自内心地去喜欢这个世界,欣赏这个世界。
二、环境创设:
1、墙面布置:
花园的景色:草地、蜜蜂、蝴蝶、小池塘、树、小朋友做游戏等。
2、心理环境创设:
带幼儿去户外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自然带给孩子的惊喜,通过春游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活动区域创设:美工区 语言区 音乐区
三、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各种材料进行拓印,对拓印画产生浓厚的兴趣。
2、根据提供的材料,能进行故事表演。
3、根据基本的材料,能简单的自制道具进行歌表演。
4、感受大自然的美,具有初浅的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活动准备:
美工区:
1、创设一个花园的情景和展示作品的背景图。
2、每组准备一份拓印材料(黄瓜、萝卜、菜根、毛线团、纸团、纸花、积木等)和颜料,人手一张不同形状的纸。
语言区:各种看图讲述的材料,准备一个故事让幼儿进行表演,自制材料 。
音乐区:歌表演三只蝴蝶、蝴蝶找花的道具,音乐磁带。
五、重点区域及指导:(美工区)拓印画:美丽的花园活动过程:
1、种花(学习拓印)。
(出示背景图)师:咦,这个花园怎么只有小草没有花?怎么办呀?
师:妈妈今天就带宝宝在这个花园来种花。先要找一块地(出示圆形的纸贴在背景图中),还请来了其它的材料朋友(积木、萝卜、颜料等等)。
师:如果要种三角形的花,那要请哪个材料朋友?如果我想种蓝花,要请哪个材料朋友?(教师示范)师:我想种圆圆的红花,谁来帮妈妈种?(请一位幼儿来印)师:你们也想来种花,那就每人去选一块地种花吧!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使用不同的材料,大胆选用各种颜色,边印边说说印的是什么样的花。
3、展示幼儿的作品,大家一起欣赏。
师:谁来说说你种的是什么样的花?
4、教师小结:引导幼儿懂得花儿好看不能摘的道理。
区域活动方案根据幼儿健康、社会性、认知、语言、艺术等方面发展的需要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我们设立了娃娃家、语言区、计算区、美工区等区域。本着合理布局便于流动的原则,根据活动室的特点,我们将娃娃家、操作区这两个区域设为固定区,其余设为活动区。在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方面,我们认识到区域活动必须创设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1、各区域活动的目标。
(1)、娃娃家。喜欢和同伴一起做游戏,学会分享,等待与轮流,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处的快乐,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动规则。
(2)、语言区。喜欢看图书,并愿意把看到的内容讲给小朋友听,在讲讲看看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丰富词汇,尝试提问和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对话、动作、表情进行故事表演,体验作品的内容。
(3)、计算区。了解物品的颜色、大小、形状、数量、方位等明显特征,尝试简单的比较、分类,喜欢操作、摆弄。锻炼幼儿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观察的品质;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有不断探索的欲望。
‖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
(4)、美工区。喜欢参加美工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演。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
2、区域活动的使用常规。
常规是幼儿园进行活动的根本保证,小班幼儿控制力差,行动更易受个人意志兴趣支配,没有集体生活观念,所以建立合理的活动常规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小班应制定哪些使用常规呢?
(1)集合上位的常规。由于区域活动是以幼儿自主活动为主,而小班幼儿年龄小,好动,各方面的约束能力较差,在集合进区时往往会出现一窝蜂,你推我挤的现象,很危险。制定集合上位的常规,并在*时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以游戏的方式加以练习,幼儿便井然有序很快上位,避免了你推我挤的拥挤现象。
(2)人数的限制。一个活动区域不能挤进大多数的幼儿,如果没有限制人数,就会出现部分区域人数拥挤不堪,另一部分区域却只有少数人,甚至没有人。
(3)进区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生动的进区卡,让幼儿凭卡进区,不仅避免了乱、挤的现象,也增加了区域活动的趣味性。
(4)操作材料的使用和收拾的规则。孩子进区后,对陌生的操作材料可能会束手无策,虽然个别幼儿会充分发挥探索的能力,但是,没有相应的规则引领、指导,很可能会越搞越乱。另外,因为幼儿进区是从容,出区时匆忙,常常会出现操作材料乱扔乱放的情况,这样就会影响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而制定规则后,不仅约束了孩子的这些行为,还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各种活动的常规不是一成不变的,幼儿的区域活动是在动态下进行的,因而幼儿在活动中还长会有不同的情况出现,而不同的情况可能需要不同的准则加以规范。所以,区域活动规则往往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逐步完善,逐步到位。
各区域活动所需要的材料针对不同的幼儿、不同的学习内容有序地选择与投放趣味性、操作性强,适合不同能力层次幼儿的操作材料。
小班区域活动方案8
一、 区域活动内容:
班级区域活动名称:生活区、美工区、益智区、阅读区。
公共区域活动名称:娃娃家、建构区、小餐馆、小医院、美发屋、小超市。
二、 区域活动创设背景:
小班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是结合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同伴之间的交流较少,语言交往能力,普通话以及自制能力较差,动手能力薄弱,思维比较有局限的年龄特点,与主题活动相融合,兼顾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而创设的。本次区域活动我们小班组以“能干的小手”为主题,计划每班开放四个区域――生活区、美工区、益智区、阅读区。
三、 区域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体验活动的快乐。
2.引导幼儿自主地在区域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自由地玩耍;乐意与他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
3.鼓励幼儿能够使用各种材料、工具和方法,探索游戏中的乐趣。
4.活动结束能将材料放回原处,在老师的提示下整理场地。
四、区域活动设置以及材料准备:
班级区域:阅读区、美工区、益智区、生活区
(一)阅读区: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看书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养成坚持讲普通话的习惯。
3.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
材料投放:各种幼儿图书、各种蔬菜水果卡片图、小白兔、小红帽等一系列的故事书,点读笔。
指导重点:指导幼儿能够掌握正确的拿书的方法,能一页一页地翻,告诉幼儿看书的时候不能大声讲话影响别的小朋友看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美工区
活动目标:
1. 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手指的灵活性。
2. 对美术活动感兴趣,会自由地涂鸦和进行简单的粘贴。
3. 尝试用小手大胆地撕纸和团纸。
4. 学会用橡皮泥搓圆的技能。
5. 知道做完手工之后要把东西收拾整齐。
材料投放:橡皮泥、旧报纸、印泥(手指点画)、涂鸦地KT板、发型设计。
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如何把橡皮泥搓圆;怎样将纸撕成细条。
(三)益智区
活动目标:
1. 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会区分常见的颜色。(红色、黄色、绿色等)
2.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练习排序,学会简单的排序。
材料投放:不同颜色的`毛根、简单的图形、玩具配对、穿珠(不同颜色、形状)、毛毛虫排序(每个班图案不一样)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进行穿珠游戏,能随意穿成项链、手链,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四)生活区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会扣纽扣、拉拉链。
2. 学会穿脱衣裤,学习叠衣裤的正确方法。
3. 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材料投放:纽扣拉链(每个班5套)、若干套衣裤、剪毛根、切水果
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叠衣裤的正确方法,学会扣纽扣、拉拉链。
班级特色区域:
小(1)班:手工制作(DIY手工)
小(2)班:阅读区(绘本)
小(3)班:表演区
小(4)班:美术
公共区域:娃娃家、建构区、小餐馆、小医院、美发屋、小超市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对各个区域活动的兴趣。
2. 增加幼儿之间的交往,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 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4. 引导幼儿自主地在区域活动中自由地玩耍;乐意与他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
材料投放:
1.娃娃家:各种毛绒玩具、餐具以及打扮娃娃的衣服、桌子、电话机。
2.建构区:薯片桶、奶粉桶等辅助材料以及现有的积木。
3.小餐馆:各种各样的食物、餐具、自制的食物等。
4.小医院:各种药盒、小药箱、听诊器、小床、桌子等。
5.美发屋:洗发水、洗发器、夹子若干、卷发棒、剃发器、吹风机、围布、小剪刀、发型书。
6.小超市:货架、柜台、购物小篮子、袋子、一些水果玩具、生活用品等、标价牌、计算机、电话。
小班区域活动方案9
设计意图:
游戏是童年期一种有的快乐活动,而且它也是对幼儿成长发展和学习有价值的一种活动,但传统的游戏存在不小弊端:
1、提供游戏类型或活动形式单调,大部分以积塑拼插游戏为主。
2、统一安排,硬性规定活动内容形式即玩什么。怎样玩不是由幼儿自己做主的,而是由教师统一安排规定的。指导也较程式化,特别是游戏条件与环境创设不利。
区域活动的设置,改变了原有的游戏模式,游戏改为人为创设自然情景,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同时使游戏成为幼儿学习和探索的主题,幼儿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充分自主
活动。而教师通过确定游戏的教育目标制订计划,通过创设适宜的游戏条件,并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积极实践操作探索,从而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活动家区可设娃娃家及亲亲宝贝(幼儿从家中带入园的一些自己喜欢的玩具),这样可以使幼儿感到亲切适宜,从而较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积木区材料大,同类材料数量较多(图书等一样),这样不容易争抢等根据这一系列特点本班设了5—6个区,其中有些区功能一样,但分散设置便于指导。
操作区
在使用图钉、撕纸、粘贴活动中,在摆弄皱纸、树叶、图纸等多种物品、材料过程中,小肌肉运动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得到促进、发展,感觉运动技能。
皱纸、图钉、各种彩色瓶,及各种模具、(在皱纸粘贴和图钉按画模型)、浆糊帮助孩子认识要用图钉塑造的是什么图形,了解图形的特征,再运用材料来塑造。
重点在粘贴时注意卫生。在运用图钉时要注意安全。
语言区
1、色彩缤纷的画面,主动有趣的情节,使幼儿对图书产生兴趣,并喜欢阅读。
2、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一页一页地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块色彩缤纷的地毯、一张小小的桌子(不同于教室的一个个小靠垫、小桌),设置充分展现图书封面的书架。保持图书区安静有氛围。
1、指导孩子如何取放图书。
2、如何一页页地翻。
3、在图书区要保持安静。
建构区
1、在搬运、取放、堆叠*衡积木的过程中,可帮助幼儿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2、在把积木时而堆高,时而围合的过程中,获得理解空间的关键经验。
1、木制积木、各种易拉罐、纸盒等替代积木。
2、动物模型等。
1、在幼儿进入积木区不知搭建什么的时候,可运用动物模型引发搭建内容。
2、教师要理解幼儿,无论幼儿如何堆砌,那没有对或错,教师材料使用上放开视角。
美工区
通过尝试将压扁、搓长、团圆,进行*面或立体造型与变化,醉心于对材料的探究,体会创作乐趣。
1、彩泥、垫板。
2、一些塑好的水果,可供幼儿参考。
3、辅助的模型、小刀等。
在塑造过程中能介绍工具材料,在操作中可充分运用材料来帮助自己造型。
益智区
运用饼干的不同图形,通过给小动物喂食,进而认识事物的特征,发现事物之间的不同,进而逐渐意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进行分类,形成概念。
1、不同形状的饼干。
2、不同小动物及不同形状的盘子。
1、区分不同形状。
2、不同形状间的相互联系,再学习归类。
娃娃家
扩展游戏内容,丰富主题情节,在召开乐中激发幼儿良好情绪,训练幼儿动作技能,培养其爱心和协调合作能力。
娃娃、家具、电话、厨房用具。
1、逐步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
2、学习模仿*对自己
小班区域活动方案10
活动目标:
1、在情境中尝试按照动物身上的点子数、数字、图形、楼层提示一一对应。
2、在动物新村的玩玩、做做、说说游戏中,初步感知横坐标和纵坐标。
活动准备:
1、创设一个情景性大环境--动物森林
2、动物新村――按照小动物身上的点子数、数字、图形数、楼层、房间提示
将它们一一对应送回各自的家。
活动过程:
1、用废旧盒子做成的三层楼立体“动物新村”房子样状 和贴有各种标志的
小动物图片。
2、用废旧盒子做成的四层楼立体“动物新村” 房子状(盒子的一侧有数字提示,左下角有个苹果贴纸作提示,表示从这边数起)。
3、反面贴有楼层和图形相结合的动物图片(例如“2■”标志该动物在二楼的■型房间在)
1)数一数每幢动物新村有几层楼?几个房间?分别有哪些动物在里面?
2)自己送的小动物在第几层?第几个房间?按照点子数、数、图形、楼层提
示的提示送小动物回家。
3)在情境中用好听、完整的语言与同伴交流:我送的小动物是谁?它住在哪里?它的最近的邻居是谁?
4)结合四层楼的动物新村,初步感知横坐标和纵坐标。
活动结束:
小朋友互相探讨。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10篇(扩展5)
——小班区域活动设计教案3篇
小班区域活动设计教案1
一、操作目标:
1、喜欢参加游戏活动,愿意动手进行操作。
2、能根据不同的数字进行摆放钮扣。
3、学习一一对应。
二、操作材料:
自制衣服,钮扣,1~4的数字卡片。
三、操作层次:
第一层次:幼儿自由探索玩扣子,培养对数字的感兴趣并认识不同的数字。
第二层次:学习一一对应。利用教师提出的材料进行摆放,初步学习一一对应。
第三层次:根据自己的意愿在衣服上摆放钮扣,并根据钮扣的数量寻找相应的数字。
四、指导建议:
1、活动初期到在数字的后面画上圆点,帮助幼儿理解认识数字。
2、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进行合作游戏。
小班区域活动设计教案2
活动目标:
1、 加深对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印象。
2、 能根据材料的指示进行相应的分类活动。
3、 养成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材料提供:
1、 自制4个颜色不一的天线宝宝,并在每一个天线宝宝的肚子上剪出各种图形。
2、 图形饼干若干。
操作层次:
第一层次:根据天线宝宝肚子上口袋的形状,进行饼干分类。
第二层次:根据天线宝宝肚子上口袋的形状和颜色,进行饼干分类。
指导建议:幼儿在喂娃娃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说出手中图形的形状和颜色。
小班区域活动设计教案3
总目标:
1、能自选个人喜欢的区域活动,积极参与。
2、玩什么取什么,不玩把材料放回原处。
3、学习使用玩具的基本技能,认真操作。
4、爱护玩具,不丢扔毁坏,不敲打玩具,不拿玩具到处走动,玩具掉落随时拾起。
5、能与同伴有好的玩,学习表达个人愿望,能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
6、不干扰别人,不大声喊叫,不再室内跑动、打闹。
7、注意卫生安全,如知道用眼卫生,坐姿正确和使用工具的安全等。
8、游戏结束,能将玩具收放整齐。
区域名称:数一数 分一分
类别:益智
创设目的:
1、让幼儿初步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2、学会简单的分类。
3、会拼简单的图片。
4、练习点数。
投放材料:扑克牌、拼图、教师自制练习点数的教具。
玩法:幼儿自主游戏。
区域名称:美丽的花朵 漂亮的花瓶 五官贴
类别:美工
创设目的:
1、引导幼儿用粘贴的方式设计漂亮的花瓶,制作美丽的花朵。
2、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3、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
5、认识人的五官、了解基本位置。
投放材料:饮料瓶、双面胶、开心果壳、鸡蛋壳、毛线、皱纹纸碎片和皱纹纸条、海棉纸碎片、泡沫网、雪糕棍、方便筷子、剪好的画和叶子等。
玩法:幼儿通过粘贴不同材料,设计不同的花瓶和花朵,粘贴眼睛、耳朵、鼻子、嘴,。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10篇(扩展6)
——小班第一学期区域活动总结3篇
小班第一学期区域活动总结1
区域游戏是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指导下,使儿童的认识水*、个性品质、社会化能力得到积极主动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结合主题活动和我园的教学特色开展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主动探索、学习,区域活动是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育于游戏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
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大班年级组一共开设了民间游戏区、编织区、美食区、印染区、服饰区、剪纸区、益智区、科发区、建构区、阅读区、表演区等,坚持每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
一、材料的投放
1、结合幼儿园教学特色——民间游戏,挖掘农村资源,共同制作游戏器材。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有很大一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瓶子、竹竿、绒线、纸板、草席等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并进行制作。幼儿对各自带来的游戏材料都很感兴趣,我们投放以后,都纷纷去尝试着玩。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也进一步开发了农村资源。
2、巧用区域活动器材,让幼儿人人参与各种活动。
民游器材种类繁多,如:民间游戏区器材有很多的品种,如:沙包、抽陀螺、滚铁圈、抬轿子、竹竿舞、跳布袋、旱龙船、踩高跷、抛绣球、推小车、风车、竹蜻蜓等近30个品种,但每班每种的数量较少,我们便把所有大班的民游器材集中起来进行整理分配,责任到班,每班负责管理5、6种,然后设计游戏方案和安排表,这样就可以让大班的所有孩子都能玩到所有的民游器材。
3、区域材料能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
区域活动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环节,及时地把主题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美工区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题活动开展后投放的,这样幼儿基本都了解了怎样操作,也更感兴趣了。
二、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
1、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
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
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发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们在民间游戏区设计了“旱龙船”的活动,能力较好的幼儿既能按照规则玩,还能自己组织进行比赛;但是有几个幼儿不会玩,还有对活动不感兴趣。于是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差异性作出调整。我们把“同色的一双旱龙船”该成了“不同色的旱龙船”的游戏,如一只是绿色,一只是黄色,那么就可以按照颜色进行直观的喊口号进行游戏。游戏器材适当调节后,能力差的幼儿也有了很高的游戏兴趣。
三、良好的师幼互动
1、随时观察幼儿活动的情况,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满足幼儿的需要。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能够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况和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
2、用儿化的评价语言促进区域活动更好地开展。
如果有必要,我们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玩法、规则意识等,我们还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儿化的语言对幼儿进行评价,并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努力,虽然孩子的游戏水*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手工区活动时,有的孩子会相互模仿,动脑不够;在民间游戏区,孩子们的积极性不够,往往会产生游戏的倦怠感;在表演区中,孩子交往性的语言还欠缺,因此,在以后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们要组织形式各样的幼儿活动来激发幼儿游戏兴趣。我们准备把游戏展示、活动比赛等形式加入到幼儿活动中去,班与班之间能跟深入的交流活动,取长补短,让每个活动区能精致的呈现,也让孩子们都能尽情的游戏。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小班第一学期区域活动总结2
本学期的区域活动的设置,改变了原有的游戏模式,游戏改为人为创设自然情景,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同时使游戏成为幼儿学习和探索的主题,幼儿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充分自主小班区域活动设计方案活动。同时,教师通过确定游戏的教育目标制订计划,通过创设适宜的游戏条件,并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积极实践操作探索,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知识层次及时变换与之相应的材料。在活动中要让幼儿保持新鲜感,乐于动手动脑,提高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要适应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开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达到了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使个别化学习活动成为了适合幼儿教育和发展的途径之一。
本学期将合并科学区和操作区,投放高结构和中低结构材料各占50%,老师提供了各种成品、半成品让幼儿操作或制作,发展幼儿的小肌肉运动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除了小鱼绕线,蝴蝶穿线,老虎刷牙等,其余均为低结构材料或中结构材料。在建构区中,本学期为幼儿投放了颜色多样、形状简单的大型积木,废旧塑料瓶、露露罐、酸奶盒、卫生纸筒、光盘等,使幼儿充分发挥想象,便于搭建出各种不同的造型,尤其是孩子们根据主题进行的图形搭建,大树搭建,燕子搭建等,几乎突破老师的想象。
本学期中,在小二班家长们的支持下,投放了大量基础材料。
在美工区,如报纸、彩纸、收集生活中各种废旧物品,供幼儿发挥、创造,进行主题环境的创设。幼儿根据春天主题创作的《花儿开了》,《小树吐叶了》不仅丰富了主题墙,还将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兴趣激发了出来。
开学两个月之后,幼儿基本掌握区域活动规则,在此基础上开设了开放的综合空间,幼儿可根据主题、幼儿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创设、组合,共同参与、多区域整合生成新的内容,促进了幼儿自主探索和对主题的深入了解,如幼儿已知跳舞毯活动的内容可以随主题变化而变化时,便在美工区进行了动物形象的绘画,在老师的帮助下塑封,然后贴到跳舞毯上。
总而言之,在本学期的区域活动开展之下,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创造了较为宽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能使幼儿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仔细观察幼儿的反应和行为,兴趣和难度,作好《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还要在活动时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引导孩子学会最基本的交往能力,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但是,在本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也有不足之处,在应该根据幼儿需要提供适当的帮助时,没有当好幼儿的助手,有时过于急功近利,有时对寻求帮助的幼儿关注不够。所以,以后我们在指导区域活动时,更应该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要始终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不要给予孩子太多的要求,过于限制他们的行动和思想。
小班第一学期区域活动总结3
幼儿园区域活动以其独特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所喜欢的一种活动。一学期来,我园通过对区域活动中区域的设置、区域材料的投放、教师如何进行区域活动的导入和结束评价,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指导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其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重视区域的创设,让区域成为幼儿自主活动的天地。
我园场地小,条件有限,但自从开展区域活动的研究以来,幼儿园通过组织教师们进行有关知识理论的学习,认识到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各班教师能想方设法利用幼儿园的现有条件为幼儿创设活动的空间,把室内一切可利用的空间划分、布置成多个区域。
《纲要》中提出: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因此,幼儿园要求教师们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设区域,重视各区域的功能,挖掘区域活动的价值,同时还要求教师将现阶段各班的主题教育活动内容融入到区域活动中与区域活动结合,让区域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补充、延伸,让幼儿在区域中通过与同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得到发展和提高。
另外,幼儿园还要求教师们充分利用户外场地为幼儿开设活动区域。户外的活动场地比室内的活动场地要大,可以减少幼儿间的相互干扰,有利于幼儿处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活动,能充分发展幼儿的个性,激发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户外活动环境还能更好地促进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让各区域都“活”起来,使之真正成为幼儿自主活动的天地。
二、重视区域材料的投放,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经验的。适宜的区域活动材料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能力和自主性,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因此,材料对区域活动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材料的投放方面,教师们一直认为材料丰富就是东西要多,所以,大家总喜欢把材料同时一古脑儿全投放到区域中。结果造成因材料过多,幼儿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操作的现象。根据出现的问题,幼儿园组织教师们开展了“区域活动中材料应该如何投放的探讨与交流”活动,总结出:材料的投放要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有层次地投放。通过实践:现在,教师们在投放材料时不仅能考虑到所投放的材料能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欲望,而且能考虑到所投放的材料的多用性、安全性和开发性。
三、教师适当的指导,促进幼儿的发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不当,或急于指导,将不利于幼儿的自主探索,使区域活动失去其价值。那么,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教师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我园利用例会时间组织教师们学习了《学前儿童游戏》——“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通过学习,教师们知道: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既不能急于指导,也不能放任不管,要通过对幼儿的仔细观察,再采取适当的方式介入幼儿的游戏,给予幼儿适合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我园要求主班教师在每次的活动中要有重点指导的区域,配班教师、保育老师要协助主班教师组织其他区域的活动以及各活动区域的安全,教师要做到:随时观察、了解幼儿活动的情况。
幼儿区域活动后,幼儿园要求教师要及时做好区域活动的反思,每周写一篇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让教师们通过及时的分析和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不断地发现区域活动的价值,促进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良好的常规是顺利开展区域活动的保证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幼儿活动的重要形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操作、探索,通过与同伴的学习与交流,提高了语言表达、交往、表现等各种能力,满足了个性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良好的游戏常规能保证游戏的正常、顺利地开展。所以,区域游戏中,幼儿也应具有良好的游戏常规。活动中需要幼儿遵守哪些规则,应该怎么做。在活动前,老师会和幼儿共同商讨,总结出活动规则,如:在活动中要学会和小朋友协商,谦让,轮流玩,不和小朋友争抢玩具;活动时要爱护操作材料,不随意摆放,不损坏材料;活动中要注意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取放东西轻;活动结束收拾时动作要轻要快等等。通过这些具体、明确的活动规则,幼儿在活动中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五、不足之处和努力方向
虽然教师充分利用班级现有条件,为幼儿提供最大限度的自主活动的空间,但园舍还存在着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在开展区域活动中,由于教师队伍普遍年轻化,教师指导游戏有时比较粗浅,专业水*还有待提高。希望以后通过进一步改善办园条件和加强师资建设,从而促进我园区域活动水*不断提高,让幼儿更好地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