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梳理五篇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梳理五篇

时间:2022-12-28 12:40:03 来源:网友投稿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梳理1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隋唐科举制度: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2.“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梳理五篇,供大家参考。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梳理五篇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梳理1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隋唐科举制度: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2.“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3.唐与吐蕃的交往:吐蕃是今藏族祖先。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4.遣唐使是日本*派遣到唐朝进行文化交流的使团;唐朝时鉴真东渡日本,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玄奘西行天竺研习佛法。说明中外文化交流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识图鉴真东渡示意图、玄

  奘西行示意图)

  5.唐太宗在位期间,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唯才是举;调整赋役制度,减少百姓的劳役负担;完善隋代的科举制及“三省六部制”;唐朝的法律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西北各

  部尊称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天可汗”;加强汉藏关系,文成公主入藏密切汉藏关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梳理2

  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也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和同为一家”

  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一、西南──吐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2、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4、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二、北方──回纥的勃兴

  1、回纥是今天*尔族的祖先。

  2、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三、东北──靺鞨(“车书本一家”)

  1、7世纪末,粟末靺鞨部首领大祚荣统一了周围各部,建立*。

  2、8世纪前期,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从此,粟末靺鞨*以“渤海”为号。粟末靺鞨有“海东盛国”之称。

  3、唐朝管理东北边疆的机构是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

  四、西南──苍山洱海间的南诏

  1、六诏居民是今天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2、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

  民族活动地区与唐朝的关系今何族的祖先

  吐番西南和同为一家: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通婚。藏族

  回纥西北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尔族

  靺鞨东北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满族

  南诏西南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彝族白族

  民族吐蕃回纥靺鞨南诏

  地理位置青藏高原一带色楞河流域东北松花江、黑龙江云南苍山洱海

  生活习俗游牧、农耕、纺织和冶铁水*高崇尚勇敢、作风淳朴骁勇强悍、能歌善舞建筑艺术高超

  杰出首领松赞干布怀仁可汗渤海郡王云南王

  与唐关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和亲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对外友好往来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人称*人为“唐人”。

  一、唐与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隋唐时,中日两国交往密切。贞观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

  2、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3、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1、方式:

  ①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

  ②新罗商人来*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2、表现有: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官吏、引入了*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三、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

  唐朝时*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思考: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教材内容,说说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吗?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什么呢?今天的*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特点:

  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②唐*鼓励各国商人到*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

  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人为“唐人”。

  因素:

  ①国家安定统一;

  ②经济文化繁荣;

  ③对外开放政策;

  ④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科学技术

  1、建筑:

  特点:规模宏大,气魄雄伟,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

  代表:

  ①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七百多年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

  ②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大明宫含元殿)。

  2、印刷术:

  ①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②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歌等。

  ③唐朝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医学:“药王”孙思邈《千金方》。

  二、文学:诗歌

  1、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流传至今的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

  2、代表诗人:

  ①李白(盛唐)──“诗仙”(《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②杜甫(盛-衰)──“诗圣”“诗史”(“三吏”“三别”)

  ③白居易(中唐)──《秦中吟》《新乐府》,诗歌反映现实。

  三、书法:“颜筋柳骨”

  1、颜真卿:创立雄浑敦厚的新书体,称“颜体”,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代表作为《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颜真卿。

  2、柳公权:博采众长,别出新意,成“柳体”,其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代表作为《玄秘塔碑》。

  四、绘画

  1、(唐朝)阎立本:擅长人物画,代表作为《历代帝王图》《步辇图》。

  2、(唐朝)吴道子:“画圣”,开后世写意画先河,代表作《天王送子图》。

  五、艺术宝库

  代表:甘肃敦煌莫高窟(大部分隋唐开凿,壁画和彩色塑像,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六、盛大欢腾的乐舞

  1、唐初:《秦王破阵乐》

  2、盛唐:《霓裳羽衣曲》

  以上内容用表格可简化归纳为:

  一、科技方面

  类别朝代设计者成就

  建筑隋朝李春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雕版印刷术唐朝《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二、文学方面(诗歌)

  代表人物生活时期代表著作诗歌特点人称

  李白盛唐时期《早发白帝城》《蜀道难》即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诗仙”

  杜甫由盛转衰“三吏”、“三别”或气魄雄浑,或沉郁悲怆,语言精练凝重“诗圣”

  白居易唐朝中期《秦中吟》《新乐府》现实主义,讽喻社会,同情人民。诗歌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三、书法、绘画和石窟艺术

  类别代表人物著作成就

  书法颜真卿《颜氏家庙碑》创立了新书体“颜体”,是继王羲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柳公权《玄秘塔碑》自成“柳体”

  绘画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像》擅长人物故事画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被称为“画圣”

  石窟艺术甘肃西部的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梳理3

  1、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华大地星力棋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

  2、距今约5、6千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省,现存遗址面积约5万*方米。半坡聚落居民已种植粟、蔬菜、,饲养猪狗,还经常去打渔。他们开垦耕地用磨光的石器的木制的耒耜,收割庄稼用石刀,加工谷物用、等。

  3、磨制石器是半坡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4、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之一。其中,最早种植粟的是半坡居民;最早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5、距今约7千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河姆渡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饲养狗、猪、等家畜。

  6、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

  7、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几千年来,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8、大汶口居民时期,出现了私有财产,聚落的成员之间产生了贫富分化。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梳理4

  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最早的人类名称元谋人

  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情况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社会组织原始人群

  北京人时间距今约70万年到20万年

  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洞

  外貌特征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生产工具打制石器、木棒

  用火情况会使用天然火及保存火种

  生产活动采集野果、偶尔猎获动物

  社会组织原始人群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山顶洞人(母系氏族公社早期代表)时间距今约三万年

  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

  外貌特征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生产工具打制石器、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

  用火情况会人工取火

  生产活动采集、狩猎、捕鱼

  观念懂得爱美和死后埋葬

  社会组织氏族由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无贫富贵贱差别

  其他其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2.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始的农耕生活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代表河姆渡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时间距今约七千年

  地点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

  代表类型代表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使用工具磨制石器、骨器、耒耜

  居住情况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生产活动种植水稻(世界上最早);饲养家畜;制陶器和玉器、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地点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

  代表类型代表北方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使用工具磨制石器、木制耒耜、骨制箭头、渔叉、渔钩

  居住情况住半地穴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生产活动种粟(世界上最早);饲养猪狗等、打猎、捕鱼;制彩陶、纺织、制衣

  父系氏族公社中晚期的代表大汶口原始居民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

  地点山东泰安市大汶口

  使用工具磨制石镰、石锄等,还出现铜器

  生产活动农业、手工业(制黑陶、白陶、玉器等)

  生产关系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梳理5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

  2、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

  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P23

  4、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P23—24

  5、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6、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P26

  7、“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P27

  8、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P27

  9、公元前770年,周*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P30

  10、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P30—32

  11、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P31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梳理5篇扩展阅读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梳理5篇(扩展1)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3篇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1

  诸子百家p111-114

  1、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①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统治者体贴人民,人民敬重和服从统治者。他创立了儒家学派。儒家思想后来成为*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

  ②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扩大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编订了《诗》、《书》、《春秋》作教材,保存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化。教学中,善于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③孔子的`言行记录在《论语》里。 2、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①原因:战国时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众多的学派,历史上称为“诸子百家”。

  ②最重要的学派有: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还有纵横家(苏秦、张仪)、兵家和农家。

  ③代表人物:儒家:孟轲(邹国,《孟子》)、荀况(赵国,《荀子》)。道家:庄周(宋国,《庄子》)。墨家:墨翟(鲁国,《墨子》)。法家:韩非(韩国,《韩非子》)。兵家:孙膑(齐国,《孙膑兵法》)。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2

  第1课时繁盛一时的隋朝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他就是隋文帝;年,隋灭掉陈,统一南北。

  2、隋朝大运河:(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在在位时开凿。从605年起。

  观察课本第4页的隋朝运河图,填写下面(3)至(6)项:

  (3)三点:中心在,北达,南至。

  (4)四段: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为、、邗沟、。

  (5)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上的运河。

  (6)作用:。

  第2课时贞观之治

  1、隋朝的统治跟(朝代)很相似,只经历两代皇帝。隋朝第二位皇帝实行*,最终导致隋末农民起义。(隋朝:581-618年)

  2、唐朝的建立:时间年,建立者是李渊(唐高祖),都城在。高祖退位以后,传位于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

  3、唐太宗在位期间,采取了许多巩固措施,使唐朝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①吸取隋亡的教训;②重视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③注意节俭;④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4、“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为宰相:、。而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唐太宗把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5、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称她的统治“”。

  6、元谋人约170万年打制石器会使用火采集、狩猎

  北京人约70-20万年保留猿特征打制石器会使用火保存火原始群居采集、狩猎

  山顶洞人一万八千年和现代人基本一样打制石器磨光、钻孔人工取火审美氏族采集、狩猎、捕鱼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制造工具

  3、我国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万年前

  第3课时开元盛世

  1、前期年号是开元,在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2、唐玄宗在位前期的统治跟唐太宗的相似点有: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注意节俭等。

  3、唐朝经济繁荣表现在:

  农业方面:①水利事业发达;②耕作技术和栽培方法的进步;③新植物品种的出现(有新蔬菜品种和茶叶。唐朝时,饮茶之风全国范围盛行,)④生产工具的改进——和。

  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发达;②陶瓷业发达,和(最为有名)

  商业方面:商业繁荣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广州、扬州。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句诗赞颂的哪位皇帝在位时出现的什么盛世局面?你能归纳一下该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吗?

  第4课时科举制的创立

  1、科举制的诞生:

  ⑴隋文帝时期,为改变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⑵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中以、两科最为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⑴唐太宗:①扩充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②严格录取应试者(进士的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

  ⑵武则天:武则天时创设了殿试和。

  ⑶唐玄宗:①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②玄宗曾八次亲自面试应试者。

  3、科举制的影响:⑴科举制改善了;

  ⑵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

  ⑶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

  了解: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

  第5课“和同为一家”

  1、被称为天可汗的是。之所以这样称呼他是因为他奉行的民族政策。

  2、在西域设立军事和行政机构的皇帝是和。

  3、人是藏族的祖先。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4、唐太宗时把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中宗时又将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5、是*尔族的祖先。其首领被唐玄宗封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6、居民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后来南诏统一六诏,唐玄宗封其首首领为云南王。

  7、连线搭配:

  千寻塔吐蕃*尔族

  大昭寺南诏藏族

  布达拉宫回纥彝族、白族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1、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都称*人为。

  2、“”指今印度半岛;“大食”指今*半岛;“波斯”指今伊朗。

  3、隋唐,中日两国交往非常频繁。日本为了学习我们唐朝先进的文化,派遣了许多使者来到*,这些使者被称为“”。

  4、唐玄宗时,高僧六次东渡日本,为中日两国的友好和文化传播作出重大的贡献。与他相关的建筑是。

  5、唐太宗时,高僧西游印度取经,并写成《》,是研究中亚、印度和新疆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

  1、隋朝李春设计主持建造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欧洲年后才建有类似的桥。

  2、唐朝最繁华的城市是,唐朝的是建筑艺术的代表。富丽堂皇。

  3、唐朝印制的《》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

  4、“人命至重,有贵千金”这是唐朝医学家的名言。他的医药学著作是《》。

  5、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今天,我们依然能读到唐朝多位诗人的近万首诗歌。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和。

  诗人称谓生活的时代代表作作品主要特点

  诗仙初唐

  盛唐转衰“三吏”“三别”

  白居易中唐

  6、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7、提倡诗歌要更多的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的诗人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维

  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

  1、唐朝著名书法家有:和。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他自创“颜体”。柳公权自创“柳体”,后人把他们并称为“”。

  2、唐朝著名的画家有:和。被后世称为“画圣”。

  3、、连线题:

  颜真卿《步辇图》

  柳公权《多宝塔碑》

  阎立本《玄秘塔碑》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4、石窟艺术在时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大部分洞窟是时期开凿的。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因为里面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其内容主要是宣扬佛教。(飞天)

  第9课民族*并立的时代

  1、10世纪初,族杰出首领,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都城在。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2、960年,后周大将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史称北宋定都(开封),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3、北宋宋真宗时期,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在寇准的建议下宋真宗来到澶州城亲自作战,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局面。

  4、11世纪前期,族首领建立西夏,都城在。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北宋交战,双方损失很大。后来,双方议和,元昊向北宋称臣,北宋给西夏岁币。

  5、12世纪初,女真族的首领,在会宁称帝,国号,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6、金建立后,先灭辽,后又于1127年灭掉北宋。1127年,建立南宋,都城在(杭州)。

  7、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带领的岳家军英勇杀敌,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后来奸臣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岳飞。(炸秦桧——油条)

  如何评价岳飞?——女真贵族在对南宋的战争中掳掠残杀,对北方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是正义的"。

  8、岳飞被害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1、五代十国、宋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江南农业发展的原因)

  2、五代十国、宋朝时期,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

  3、五代十国、宋朝时期,南方手工业的发展表现

  4、五代十国、宋朝时期,商业发展表现

  北宋时,著名的商业城市市是和,南宋时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宋朝的海外贸易很发达,和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加以管理。

  5、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3

  汉字的演变

  1、 文字的起源:

  2、 甲骨文:备的文字。汉字 是由它发展而来。

  意义:甲骨文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情况,为研究当时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文字材料。

  从商朝开始我国的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

  3、 金文:商朝时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叫铭文和钟鼎文。为后人研究商周历史留下了宝贵资料。

  4、 小篆和隶书: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流行于秦。后推广为隶书,汉时广泛使用。

  5、 草书、楷书和行书:出现于汉朝后期,三国两晋时趋向成熟。 6、 汉字的演变顺序: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8、汉字发展的意义:p104

  青铜铸鼎p106-109

  一、青铜:是以铜为主要成分(铜、锡、铅)的合金,因呈青灰色而被称为青铜。

  青铜时代商朝时,青铜器灿烂发展 二、主要青铜器:

  ①司母戊大方鼎:古代最大的青铜器,商朝后期铸造,特点是雄伟端庄,气势凛然,代表商朝残品的典型风格。

  ②四羊方尊:结构巧妙,制作精细,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

  ③四川广汉三星堆的青铜立人、青铜人头像和青铜树:造型奇异,风格独特,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三、青铜铸造过程:

  塑模------制范-------铸造成型 四、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增多,商朝是灿烂时代,西周时用于祭祀。

  2)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有: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西 南——成都*原——“三星堆” 3)青铜文化代表:青铜面具像、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梳理5篇(扩展2)

——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3篇

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1

  一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元谋人

  时间: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地点: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

  2、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黄河流域)

  二 、原始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人

  时间 :距今约六千多年。

  地点: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

  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水稻和蔬菜。(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早的国家。)

  2、半坡人

  时间: 距今约五六千年。

  地点:陕西西安市半坡村

  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三、神奇的远古传说

  1、华夏族的形成 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后来发展成华夏族,成为汉族的前身。

  2、炎帝:号神农氏,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尝百草”,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

  3、黄帝——人文初祖 (后人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有许多发明创造:做兵器,造车、船、宫室,教人挖井,染五色衣裳。

  4、尧舜禹:相传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当时采用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禅让的依据:有德有才)

  尧:节俭、朴素、爱民。

  舜:吃苦耐劳,孝顺父母。

  禹:治水有功。

  考点 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知识清单—— 明确考什么

  一、夏朝

  1、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2、政治制度:启开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二、商朝

  1、建立:约 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2、政治: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三、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大败商军。灭商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2、政治经济制度:分封制,土地国有制。

  3、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四、东周

  (1)春秋争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为春秋五霸。

  齐桓公:最先称霸:管仲改革,“尊王攘夷”,葵丘会盟。

  晋文公:“退避三舍”。

  楚庄王:问鼎中原。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2)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形势图) (东齐、西秦、南楚、北燕、赵魏韩在中间。)

  (3)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1、目的:富国强兵

  2、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

  3、影响: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打下坚实的基础。

  4、启示: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付出血的.代价;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胜利。同时我们要学习商鞅勇于改革、勇于创新,和他的献身精神。

  考点 3:统一国家的建立

  知识清单—— 明确考什么

  一、秦朝的统治与秦末农民战争

  (1)秦朝的统治

  1、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秦始皇图)

  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建立中央集权;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控制思想。

  3、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考图)

  4、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开创了*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局面。秦朝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2)陈胜吴广起义

  1、地点:大泽乡(安徽)

  2、意义: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这次起义的推动下,刘邦项羽推翻秦朝的残暴统治。起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二、汉朝的统治

  1、西汉

  时间:前202年,刘邦建立,都城长安。

  汉初:郡县制,分封制,休养生息政策。<

  西汉的强盛:汉武帝统治时出现大一统局面。

  2、东汉:时间:25-----220年。建立者:刘秀。都城:洛阳。

  三、秦始皇,汉武帝

  (一)秦始皇——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第一个皇帝。

  功劳:1、实现统一,灭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巩固统一,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4、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开发南疆。

  过 :统治残暴: 赋税繁重,刑法苛严,兵役徭役繁多,加速了秦朝灭亡。

  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背景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措施:1、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将地方上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3、思想: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任用儒生做官。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

  4、军事:派卫青、霍去病等多次大规模攻打匈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结果:出现大一统局面。

  四、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

  西域:汉朝时,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区。

  目的: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受汉武帝派遣,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影响:第一次了解西域的情况和西域人像和汉朝交往的愿望。

  第二次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2、丝绸之路

  开辟时间:西汉汉武帝时。

  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西亚,再转运到大秦。

  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2

  一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元谋人

  时间: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地点: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

  2、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黄河流域)

  二 、原始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人

  时间 :距今约六千多年。

  地点: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

  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水稻和蔬菜。(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早的国家。)

  2、半坡人

  时间: 距今约五六千年。

  地点:陕西西安市半坡村

  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三、神奇的远古传说

  1、华夏族的形成 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后来发展成华夏族,成为汉族的前身。

  2、炎帝:号神农氏,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尝百草”,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

  3、黄帝——人文初祖 (后人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有许多发明创造:做兵器,造车、船、宫室,教人挖井,染五色衣裳。

  4、尧舜禹:相传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当时采用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禅让的依据:有德有才)

  尧:节俭、朴素、爱民。

  舜:吃苦耐劳,孝顺父母。

  禹:治水有功。

  考点 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知识清单—— 明确考什么

  一、夏朝

  1、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2、政治制度:启开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二、商朝

  1、建立:约 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2、政治: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三、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大败商军。灭商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2、政治经济制度:分封制,土地国有制。

  3、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四、东周

  (1)春秋争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为春秋五霸。

  齐桓公:最先称霸:管仲改革,“尊王攘夷”,葵丘会盟。

  晋文公:“退避三舍”。

  楚庄王:问鼎中原。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2)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形势图) (东齐、西秦、南楚、北燕、赵魏韩在中间。)

  (3)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1、目的:富国强兵

  2、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

  3、影响: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打下坚实的基础。

  4、启示: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付出血的.代价;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胜利。同时我们要学习商鞅勇于改革、勇于创新,和他的献身精神。

  考点 3:统一国家的建立

  知识清单—— 明确考什么

  一、秦朝的统治与秦末农民战争

  (1)秦朝的统治

  1、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秦始皇图)

  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建立中央集权;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控制思想。

  3、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考图)

  4、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开创了*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局面。秦朝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2)陈胜吴广起义

  1、地点:大泽乡(安徽)

  2、意义: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这次起义的推动下,刘邦项羽推翻秦朝的残暴统治。起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二、汉朝的统治

  1、西汉

  时间:前202年,刘邦建立,都城长安。

  汉初:郡县制,分封制,休养生息政策。<

  西汉的强盛:汉武帝统治时出现大一统局面。

  2、东汉:时间:25-----220年。建立者:刘秀。都城:洛阳。

  三、秦始皇,汉武帝

  (一)秦始皇——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第一个皇帝。

  功劳:1、实现统一,灭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巩固统一,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4、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开发南疆。

  过 :统治残暴: 赋税繁重,刑法苛严,兵役徭役繁多,加速了秦朝灭亡。

  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背景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措施:1、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将地方上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3、思想: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任用儒生做官。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

  4、军事:派卫青、霍去病等多次大规模攻打匈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结果:出现大一统局面。

  四、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

  西域:汉朝时,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区。

  目的: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受汉武帝派遣,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影响:第一次了解西域的情况和西域人像和汉朝交往的愿望。

  第二次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2、丝绸之路

  开辟时间:西汉汉武帝时。

  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西亚,再转运到大秦。

  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3

  一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元谋人

  时间: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地点: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

  2、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黄河流域)

  二 、原始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人

  时间 :距今约六千多年。

  地点: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

  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水稻和蔬菜。(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早的国家。)

  2、半坡人

  时间: 距今约五六千年。

  地点:陕西西安市半坡村

  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三、神奇的远古传说

  1、华夏族的形成 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后来发展成华夏族,成为汉族的前身。

  2、炎帝:号神农氏,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尝百草”,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

  3、黄帝——人文初祖 (后人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有许多发明创造:做兵器,造车、船、宫室,教人挖井,染五色衣裳。

  4、尧舜禹:相传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当时采用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禅让的依据:有德有才)

  尧:节俭、朴素、爱民。

  舜:吃苦耐劳,孝顺父母。

  禹:治水有功。

  考点 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知识清单—— 明确考什么

  一、夏朝

  1、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2、政治制度:启开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二、商朝

  1、建立:约 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2、政治: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三、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大败商军。灭商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2、政治经济制度:分封制,土地国有制。

  3、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四、东周

  (1)春秋争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为春秋五霸。

  齐桓公:最先称霸:管仲改革,“尊王攘夷”,葵丘会盟。

  晋文公:“退避三舍”。

  楚庄王:问鼎中原。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2)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形势图) (东齐、西秦、南楚、北燕、赵魏韩在中间。)

  (3)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1、目的:富国强兵

  2、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

  3、影响: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打下坚实的基础。

  4、启示: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付出血的代价;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胜利。同时我们要学习商鞅勇于改革、勇于创新,和他的献身精神。

  考点 3:统一国家的建立

  知识清单—— 明确考什么

  一、秦朝的统治与秦末农民战争

  (1)秦朝的统治

  1、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秦始皇图)

  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建立中央集权;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控制思想。

  3、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考图)

  4、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开创了*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局面。秦朝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2)陈胜吴广起义

  1、地点:大泽乡(安徽)

  2、意义: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这次起义的推动下,刘邦项羽推翻秦朝的残暴统治。起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二、汉朝的统治

  1、西汉

  时间:前202年,刘邦建立,都城长安。

  汉初:郡县制,分封制,休养生息政策。<

  西汉的强盛:汉武帝统治时出现大一统局面。

  2、东汉:时间:25-----220年。建立者:刘秀。都城:洛阳。

  三、秦始皇,汉武帝

  (一)秦始皇——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第一个皇帝。

  功劳:1、实现统一,灭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巩固统一,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4、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开发南疆。

  过 :统治残暴: 赋税繁重,刑法苛严,兵役徭役繁多,加速了秦朝灭亡。

  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背景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措施:1、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将地方上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3、思想: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任用儒生做官。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

  4、军事:派卫青、霍去病等多次大规模攻打匈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结果:出现大一统局面。

  四、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

  西域:汉朝时,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区。

  目的: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受汉武帝派遣,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影响:第一次了解西域的情况和西域人像和汉朝交往的愿望。

  第二次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2、丝绸之路

  开辟时间:西汉汉武帝时。

  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西亚,再转运到大秦。

  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梳理5篇(扩展3)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3篇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1

  一、经济重心的南移

  1、南方农业的发展 原因:①南方战乱少;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自然条件优越。表现: 引进新品种──①从越南引进占城稻②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③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④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⑤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

  2、纺织业和棉织业: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丝绸产量高;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3、制瓷业: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窑烧纸的冰裂纹瓷器,给人别致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4、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5、商业都市: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其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6.海外贸易: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7.最早的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形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8、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二、 宋代社会风貌

  1、东京城内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瓦子”。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它们的出现是宋朝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的结果。

  2、宋代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2

  辉煌的隋唐文化

  1、隋唐时期的建筑特点有:规模宏大,气魄雄浑,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

  2、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700多年以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

  3、唐朝都城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4、印刷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等,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5、“药王”是孙思邈,著有《千金方》

  6、①李白(盛唐)──“诗仙”(《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②杜甫(盛-衰)──“诗圣”“诗史”(“三吏”“三别”) ③白居易(中唐)──《秦中吟》《新乐府》,诗歌反映现实生活

  7、隋唐最著名的书法名家有颜真卿和柳公权,后人把颜书和柳书并称为“颜筋柳骨”。颜真卿:创立雄浑敦厚的新书体,称“颜体”; 柳公权:博采众长,别出新意,成“柳体”,其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

  8、(唐朝)阎立本:擅长人物画,代表作为《历代帝王图》《步辇图》。 (唐朝)吴道子:“画圣”,开后世写意画先河,代表作《送子天王图》。

  9、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10、隋唐时期的乐舞,吸收了西域各族的传统乐舞,著名的有歌颂唐太宗武功的《秦王破阵乐》,唐玄宗参与编纂的《霓裳羽衣舞》,舞蹈家有公孙大娘。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3

  一、经济重心的南移

  1、南方农业的发展 原因:①南方战乱少;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自然条件优越。表现: 引进新品种──①从越南引进占城稻②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③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④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⑤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

  2、纺织业和棉织业: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丝绸产量高;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3、制瓷业: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窑烧纸的冰裂纹瓷器,给人别致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4、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5、商业都市: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其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6.海外贸易: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7.最早的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形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8、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二、 宋代社会风貌

  1、东京城内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瓦子”。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它们的出现是宋朝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的结果。

  2、宋代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梳理5篇(扩展4)

——7年级下学期历史知识点归纳3篇

7年级下学期历史知识点归纳1

  1、贞观之治(措施):——唐太宗

  (1)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形成开明的政治思想。

  (2)任用贤良,虚怀纳谏。

  (3)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

  (4)大兴学校,发展科学。

  (5)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2、女皇武则天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3、开元之治(措施)——唐玄宗前期

  (1)任用贤相:姚崇,宋璟。

  (2)整顿吏治。

  (3)重视农业生产。

  (4)改进农具:曲辕犁,灌溉工具:筒车。

  4、清朝前期为实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采取了哪些措施?

  (1)雍正时,设军机处——标志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2)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及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抗击沙俄的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和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4)对*(顺治)*(康熙)的册封,及驻藏大臣的设置。(在*)

  (5)*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和设置伊犁将军(在新疆)

  (6)土尔扈特部在渥巴锡的领导下,重返祖国。

  5、“闭关锁国”的政策:

  原因: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还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往来会危机自己的统治,因此,清*严厉限制对外贸易,采取了闭关政策。

  影响:积极影响:对西方侵略,起过一定自卫作用。 消极影响:*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启示(教训):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的落后,要实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创新和与时俱进,毫不畏惧地加入到世界范围的竞争中去。

7年级下学期历史知识点归纳2

  1、贞观之治(措施):——唐太宗

  (1)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形成开明的政治思想。

  (2)任用贤良,虚怀纳谏。

  (3)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

  (4)大兴学校,发展科学。

  (5)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2、女皇武则天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3、开元之治(措施)——唐玄宗前期

  (1)任用贤相:姚崇,宋璟。

  (2)整顿吏治。

  (3)重视农业生产。

  (4)改进农具:曲辕犁,灌溉工具:筒车。

  4、清朝前期为实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采取了哪些措施?

  (1)雍正时,设军机处——标志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2)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及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抗击沙俄的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和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4)对*(顺治)*(康熙)的册封,及驻藏大臣的设置。(在*)

  (5)*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和设置伊犁将军(在新疆)

  (6)土尔扈特部在渥巴锡的领导下,重返祖国。

  5、“闭关锁国”的政策:

  原因: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还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往来会危机自己的统治,因此,清*严厉限制对外贸易,采取了闭关政策。

  影响:积极影响:对西方侵略,起过一定自卫作用。 消极影响:*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启示(教训):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的落后,要实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创新和与时俱进,毫不畏惧地加入到世界范围的竞争中去。

7年级下学期历史知识点归纳3

  [知识要点]

  1、农业的进步

  (1)水利

  汉武帝治理黄河

  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

  (2)农业耕犁:安装了犁壁。

  耧车:播种工具。

  (3)耕作技术,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4)农作物,南方种水稻北方种小麦,桑麻广泛种植。

  2、手工业进步

  (1)丝织:使用提花机,丝织品精美。

  (2)冶铁: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3、商业繁荣,长安,洛阳出现专业商业区——市

  4、汉武帝将盐铁经营权和地方铸币权收归中央,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古代第一个皇帝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秦庄襄王之子,*历史上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政治人物,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公元前247年,嬴政即王位。公元前238年,在故都雍城举行国君*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本土的疆域。

  历史学习方法

  快速阅读法

  初中生要想学好历史一定要学会快速阅读法,要学会快速阅读教材,这样才能学得轻松自如,并逐渐掌握阅读技巧。上课的时候,老师会为大家讲解历史知识,经验丰富的老师,讲课会有层次性,针对性的来启发同学们。所以同学们要在上课时做好养成标记,做笔记的好习惯。

  错误排除法

  所谓的错误排除法即按照题目要求排除错误的选项,这里的“错”是指表述错误的选项,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指与题干意思不符合的选项,但选项本身表达的观点没有错误,而是指在题干设定的情景下不符合题干意思而言的错误。这类选择题的设问往往是针对某一历史事件,要求选出关于这一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选项,只要排除说法错误的选项,剩下的也就是正确答案。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梳理5篇(扩展5)

——高中全册历史知识点归纳3篇

高中全册历史知识点归纳1

  (第1课)开辟新航路

  1、新航路的开辟意义:

  (1)新航路的开辟,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了一片整体。

  (2)贸易范围空前扩大,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3)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4)葡萄牙、西班牙首先开始了殖民扩张。

  (5)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航路的开辟(结合课本82页新航路开辟图记忆)

  时间 航海家 支持的王室 开辟的航路 意义

  1487年 迪亚士 葡萄牙王室

  欧洲到非洲 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开辟了沿非洲海岸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的航路。 1492年 哥伦布 西班牙王室 欧洲到美洲 发现美洲新大陆

  (第2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1、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掠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1)上马车夫——荷兰:

  背景: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经商传统、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地区之一、政治上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获得独立。

  地区 基本情况

  亚洲 在印度建立殖民据点、夺得马六甲和锡兰,侵入印尼一带,一度占据*台湾 非洲 从葡萄牙手中夺得好望角殖民地

  北美 建立新尼德兰殖民地

  (2)“日不落帝国”——英国

  战争 结果 备注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西班牙失败,西丧失海上实力的丧失和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三次英荷战争 英国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殖民地,荷兰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权 由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引起

  英法七年战争 英国夺取了大片法国的殖民地,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2、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建立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与掠夺

  欧洲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是世界市场建立的主要途径,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给亚、非、拉美等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打断了它们正常的历史进程,使它们发展缓慢、贫穷落后,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

高中全册历史知识点归纳2

  一、书法艺术

  1、汉字起源和演变:

  商甲骨文(最早成熟文字)—商周金文—西周籀文(大篆)—秦统一小篆—汉隶书—三国楷书(钟繇)

  2、书法艺术发展

  1、秦汉小篆、隶书

  2、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书法艺术:王羲之 《兰亭序》

  3、隋唐达到新高峰:张旭、怀素狂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书法理论

  4、两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各具情态

  5、明代:*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祝枝山、文徵明

  二、绘画艺术

  1、起源:新石器时代 壁画,地面画,陶器装饰

  2、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

  3、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提出以形写神

  4、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创造法度,雍容华贵

  5、宋代:山水画兴起:注重意境

  民间风情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6、明清:八大山人:风格奇特; 木刻版画、年画等

  7、民间绘画兴起原因: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

  8、*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三、文学

  (一)诗歌

  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风雅颂;四言为主(现实主义)。

  楚辞:战国屈原新体诗歌《离骚》(浪漫主义)

  3、汉赋:司马相如(铺成排比,文采华丽)

  4、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二)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三)元曲:元朝民族歧视,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关汉卿《窦娥冤》

  (四)小说

  1、唐代:传奇《柳毅传》、《南柯太守传》

  2、宋代:话本

  3、明清时期兴盛原因: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

  代表作品:

  明: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

  清:《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五)戏曲

  1、原始—汉唐:傩舞

  2、唐:梨园

  3、两宋:南戏,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4、元代(黄金时代,标志戏曲的成熟):杂剧(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曲四大家)

  5、明:昆曲(百戏之主):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

  4、清代:京剧,新的高峰

高中全册历史知识点归纳3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归纳

  (一)政治—由奴隶社会到统一的封建社会:

  1、夏商周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时期,井田制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基本制度。

  2、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各民族的融合,封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统一趋势的出现。

  3、生产力的发展,土地关系的变革,春秋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百家争鸣理论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二)经济—奴隶经济到封建经济

  1、夏商周奴隶社会的农工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井田和贡赋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

  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使用和推广,井田向私田过渡,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推动土地私有化;战国时期的变法,尤其是商鞅变法彻底废除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建立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三)民族—华夏族为核心的民族融和

  中原华夏族,周边的匈奴,东胡,戎,羌等,通过战争和交流,加速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四)文化—封建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孔子和老子分别创立了儒家和道家学派,反映了春秋时期奴隶制度瓦解的状况。

  2、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分别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发表对社会变革的看法,提供不同的哲学,伦理和治国思想,对后代影响十分深远。

  3、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历法,物理和中医有了相当发展,许多成就位居世界前列。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总结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目的,性质,内容和评价。

  背景:

  (1)经济—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已大多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

  (2)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主贵族矛盾深刻,纷纷要求改革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3)政治—诸国争霸,兼并富国强兵的需要;

  (4)理论—法家理论初步形成,要求改革变法加强集权;

  (5)直接—秦孝公的支持和商鞅的策略。目的—富国强兵,争霸天下。

  性质—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

  内容:经济上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政治上废特权,行军功受爵,废分封,行县制;思想上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控制;社会上令民为拾伍,实行连坐。—全方位地废除了奴隶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确立了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

  评价:

  积极—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加强新兴地主阶级中央集权;使秦国强盛起来,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消极—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世有不良影响。

  二、封建社会初期治国思想的演变和终结。

  演变:

  法家独尊—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形成了多种学派,其中法家主张改革,法治和中央集权,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被秦国利用来作为治国的主要依据,建立了统一的集权国家秦朝,但法家失于*,秦朝二世而亡。汉初用道—秦朝亡于*,汉初天下凋敝,西汉采用了黄老无为思想,恢复经济,出现了文景之治。但道家思想不利于中央集权,出现了王国问题,威胁西汉统治。

  汉武尊儒—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改造了儒家思想,吸收法家和道家,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汉武帝采纳改造后的儒学为治国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此,儒家为主(表),法家为辅(里),佐之以道的治国思想形成。

  认识:*治国思想由儒法道佛组成。儒家有利缓和矛盾维护统治,法家有利加强专制集权,道家恢复经济,佛道麻醉人民。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

  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现代价值。

  (1)春秋创立—孔子提出仁,礼,主张以德治国,主张逐步改良。

  (2)战国发展—孟子仁政,重民,反对苛政,保证农时,宽刑薄税。

  (3)秦朝摧残—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由民间转入地下。

  (4)西汉独尊—董仲舒改造,吸收法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正统思想。

  (5)宋朝系统—朱熹吸收佛道思想,将儒学发展为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实际是为封建纲常辩护。儒学系统化,但也逐渐失去活力。

  (6)明清受批—四书五经僵化了思想,李贽指责批判孔子,揭露道学虚伪;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提倡法制;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王夫之提出朴素辨证,发展的思想,主张革新。

  (7)近代崩溃—在戊戌变法后开始受到批判,新学的传播,科举的结束都是对儒家的打击;新文化运动中彻底被批判,儒家失去了其主流地位;1949年后儒家受极左思潮影响,被当作封建糟粕完全否定。

  (8)新的曙光—新时期以来,儒学对东南亚,东亚等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现代价值—和谐论;统一观;重视德化;重视家庭人伦;民本思想。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梳理5篇(扩展6)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3篇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1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⒈时间:1917年3月(俄历二月)

  2.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二月革命后,工兵苏维埃与资产阶级临时*并存。

  二、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⒈时间: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领导人:列宁

  ⒉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概况:

  1917年11月(俄历10月)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发动起义,起义者攻克临时*据点冬宫,起义胜利后建立了苏维埃*——人民委员会,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3.十月革命意义:

  1)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

  2)它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3)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4)为世界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4.性质: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5.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1)“战时*政策”(1918----1921年) 目的:为了*定国内外*势力 内容:①实行余粮收集制,②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③取消自由贸易。作用:帮助苏维埃*度过难关,但挫伤了人们生产积极性,引起人民不满。

  2)新经济政策(1921----1925年) 原因:缓和国内矛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内容:①实行粮食税,农民纳税后的余量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②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经营③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6.退一步,进两步的政策是(新经济政策)

  第2课 苏联的崛起

  1. 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的领导下,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化强国

  2. 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2年),第二个五年计划(1933----1937年)

  3.世界第二。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

  4. “斯达汉诺夫运动”掀起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高潮。

  5. 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确立,也标志着*模式的形成。

  6. 政治体制:党政不分;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 经济体制: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

  利:*通过这种建设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弊端: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根据不断发展的生产力水*适时调整生产关系,这种高度集权的模式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发展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表明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存在着巨大误区。也是造成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

  1.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由英、法、美三国操纵。 性质:巴黎和会是一次分赃会议。

  2.1919年6月,战胜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合约》,主要内容包括:

  (1)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2)德国队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 (3)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4)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

  3.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

  二、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

  ⒈召开原因: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未获实利,随即将目光转向了同日本争夺远东和太*洋的步伐。(美、日矛盾激化) ⒉召开时间:1921—1922年 操纵国:主要是美国 (受惠最大)

  ⒊《九国公约》:⑴内容:尊重**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⑵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 影响: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国的计划,从而为列强共同掠夺*提供了条件。

  “大危机”与“新政”

  大危机:

  1.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美国的悲剧》,作者德莱塞,批判现实主义。

  2.特点:①时间长;②范围广;③破坏性大

  3.概述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上: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工业生产下降,茂业总额减少2∕3,失业人口达到3000多万。政治上: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的打击,激化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经济危机也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引出一连串的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

  罗斯福新政:

  1.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施“新政”救治经济危机。

  2.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核心措施:《全国工业复兴法》(该法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市场分配、工资水*和工作日时数,规定工人具有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的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资额。) 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作用):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新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美国度过了危机。

  3.新政特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梳理5篇(扩展7)

——初一至初三历史知识点3篇

初一至初三历史知识点1

  戊戌变法(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表现为:《马关条约》签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时间:十九世纪末的1898年(旧历戊戌年)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4.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

  5.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变法失败)。

  6.失败原因:一是脱离群众,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二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7.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国和进步作用。

  8.启示:说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行不通。

  辛亥革命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2.时间:1911年(旧历辛亥年)

  3.代表人物:孙中山等

  4.主张:以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主)为纲领,试图用革命的手段在*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5.革命活动: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建立*同盟会(*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标志);1912年建立*;颁布《临时约法》。

  6.失败标志:*就任*临时大总统

  7.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取了,它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8.启示: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是行不通的。

初一至初三历史知识点2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年

  2.目的:为镇压*的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权益

  3.经过: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在西摩尔率领下发动侵华战争。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列强第二次洗劫、焚烧北京)

  4.结果:1901年,清*被与列强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①《辛丑条约》主要内容:A清*赔偿白银4.5亿两(赔款最多的一次),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B清*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说明清*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C清*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人居住。

  ②影响:给*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的*,从此,清*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是怎样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开始沦为:*战争———《南京条约》签订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

  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订

  列强通过发动战争,强迫清*签订不*等条约,不断扩大侵略特权,使*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成为他们统治*的工具。、

  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

  4.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主张(口号):师夷长技(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6.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①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后期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③筹建三支海军(南洋、北洋、福建);

  ④兴办新式学堂(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

  7.性质: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8.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9.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10.评价:它没有使*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出现了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初一至初三历史知识点3

  戊戌变法(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表现为:《马关条约》签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时间:十九世纪末的1898年(旧历戊戌年)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4.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

  5.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变法失败)。

  6.失败原因:一是脱离群众,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二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7.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国和进步作用。

  8.启示:说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行不通。

  辛亥革命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2.时间:1911年(旧历辛亥年)

  3.代表人物:孙中山等

  4.主张:以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主)为纲领,试图用革命的手段在*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5.革命活动: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建立*同盟会(*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标志);1912年建立*;颁布《临时约法》。

  6.失败标志:*就任*临时大总统

  7.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取了,它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8.启示: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是行不通的。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梳理5篇(扩展8)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菁选3篇)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1

  中华文明的起源

  1、云南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170万年。

  2、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吃上熟食。这种制作粗糙的打制石器称为旧石器。北京人过群居生活(3、4)。

  3.山顶洞人距今1.8万年,居住在洞穴中,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最早能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用兽皮缝制衣服。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

  3、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7、河姆渡人(约7000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浙江)居住干栏式的房子。

  8、半坡人(约6000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子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华夏族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战争走向融合。(两个战争先是炎帝和黄帝大战蚩尤,后来是炎帝和黄帝之间的战争叫阪泉之野)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炎帝又被称为神农氏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13、大禹治水的方式:筑堤堵水、疏通河道。大禹因为治水有功成为禅让制推选出来的第三位部落联盟首领。

  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定都阳城。禹传位于启,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15、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商朝出现了青铜器和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甲骨文。

  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西周时建筑物上开始出现瓦。

  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分封制的意义:巩固对国家的.统治。

  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四羊方尊P26

  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21、我国夏、商、西周出现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22、公元前770年,周*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3、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春秋形势图)p36

  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晋楚之战)

  2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合纵”。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连横”。(战国形势图)p38

  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28、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29、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30、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原成为“天府之国”。

  31、都江堰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3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1、编制户口,加强刑法。2、奖励生产。3、奖励军功。4、承认土地私有。5、推行县制。6、统一度量衡。

  33、商鞅变法的意义: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曾,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4、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3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36、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

  37、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

  38、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代表作《离骚》

  39、战国时期的“整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战国青铜曾侯乙编钟。

  40、孔子,名丘,子仲尼,春秋末年的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教育上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41、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42、秦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陆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定都咸阳。秦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43、秦统一的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征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44、在渔阳戍边,陈胜、吴广起义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建立了张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

  45、秦自统一以来在全国建立了一套行政体系,在中央设三个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太尉(管理军务)、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叫郡守或太守,县的长官叫县令。)

  46、灵渠的修建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46、秦统一以后对全国的文字进行了统一,统一的文字叫小篆。

  47、秦统一以后对全国的钱币进行了统一,统一的钱币叫圆形方孔钱。

  48、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作用:军事防御。(当时主要是抵御匈奴)

  49、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

  50、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51、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52、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削弱诸侯国势力,采取的措施是推行“推恩令”。

  53、西汉时,监察京师官员和皇族不法行为的官吏是司隶校尉。在地方设刺史监察地方官员。(汉武帝的一系列措施使使西汉王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

  54、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

  55、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

  56、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管辖。(由此可以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7、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58、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意义: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59、我国使用纸作为书写材料开始于西汉,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

  60、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一书,书中主要内容是中医理论和致病原则(人工呼吸的急救方法最早见于这部书)。“神医”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

  61、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我国最早的数学专著。它建立了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

  62、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中原地区,东汉时期,道教在中国本土兴起。

  63、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编写了《史记》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

  64、秦陵兵马俑的意义:气势恢宏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反映出秦朝雕塑艺术的超高水品,生动展现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65、战国时期: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孙武,他著有《孙子兵法》,“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2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 P1.3.4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P4—5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 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P7—P8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 P13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P14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3

  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

  15、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

  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 。P23

  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 P23—24

  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P26

  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P27

  21、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P27

  22、公元前770年,周*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P30

  2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P30—32

  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P31

  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P32

  2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国形势图》 P33

  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P34

  28、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P36—37

  29、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P37

  30、春秋后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商朝就有制造。P27、P36

  3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原成为“天府之国”。P37

  3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P38—39

  33、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P41

  3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P41

  35、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P41

  36、对日食,月食的记载及二十四节气 P43

  37、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中医望、闻、问、切 “四诊法”。 P43

  38、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代表作《离骚》 P43

  39、战国时期的“整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P44

  40、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 P46—P47

  41、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非攻”;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他提出“无为而治”;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孙武,他著有《孙子兵法》,“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P47—P49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梳理5篇(扩展9)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归纳 (菁选3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归纳1

  古代*的农业经济

  一、古代*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二、了解古代*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三、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

  3、秦:灵渠

  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归纳2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贯穿*古代的"第一条主线索:中央和地方的斗争)

  一、西汉

  (一)七国之乱

  1、原因:①历史原因:汉高祖刘邦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

  (郡国并行,上次青岛市摸底考试有一个郡国并行的看图题)

  ②直接原因:面对诸侯国尾大不掉之势,贾谊、晁错等人上书,主张消减封国

  2、过程:公元前154年,汉景帝接受建议,开始着手削夺诸侯国的封地,七个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二)汉武帝改革

  1、根本目的:为了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

  2、措施:

  ①建中朝(“中朝”(内朝)是决策机构,由皇帝左右亲信充任中朝的主要官吏尚书令、侍中、常侍等职。原先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逐渐成为执行机构“外朝”。)

  【要点解析】

  ②设刺史(刺史是一种监察官员,负责监察地方)

  ③推恩令(解析: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儿子也可以获得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皇帝直接控制的郡守管辖。通过推恩令,消弱了地方实力,使中央

  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3、作用:

  ①积极:巩固、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消极:皇帝权力过于集中,造成后来外戚和宦官专权。

  (注意与经济和文化相联系,文化上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上是由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所决定的;而经济上“重农抑商”也是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产生的。)

  二、唐代

  经过东汉末年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动荡之后,隋唐实现了统一。

  唐中叶发生了安史之乱,参与*叛安史之乱的唐朝大将和安史降将被封为节度使,他们拥兵自重,使唐中叶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三、五代十国

  1、实质: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2、特点:*更迭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3、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

  四、宋太祖改革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收精兵

  统兵权归“三衙”掌管(三衙由殿前司、侍卫步军司和侍卫马军司三部分组成)

  调兵权归枢密院掌管

  使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兵权最终由皇帝掌握。

  (2)削实权

  兵权——枢密院

  中央:削弱了宰相权力财权——三司使

  行*——中枢门下(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

  地方: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州郡长官下设通判,负责监察。

  (3)制钱谷

  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部分外,其余运往指定地点,由中央掌握。从而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2、影响

  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到北宋为止,中央和地方的斗争基本告一段落,以中央的胜利而结束。)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贯穿*古代史的第二条线索: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隋唐时期)

  ①三省为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

  ②尚书省下设六部。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之间既互相配合,又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

  完整的相权又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

  2、发展(宋朝)

  三*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外设置

  ①中枢门下——负责行政

  ②枢密院——负责军事

  ③三司(盐铁、度支、户部)——负责财政

  3、三省六部制的废除(元朝)

  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二、明朝皇权的加强

  1、明朝初年,沿袭元制,设中书省。

  2、明太祖朱元璋时期

  ①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专制皇权达到新的高度)

  ②由于事务繁忙,皇帝不可能一一亲自裁决,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但不参与决策。

  3、明成祖时期

  正式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大事的商讨,此后内阁地位逐渐上升。

  注意:“票拟”和“批红”

  三、清朝专制皇权的加强

  1、清朝初年:承袭明制,设立内阁。重要的*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2、军机处的设立

  (1)时间:清雍正年间

  (2)职责:可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政务,但由于军机处官员品级不高,只能跪奏笔录

  (3)影响:①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②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归纳3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

  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②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归纳5篇精选

推荐访问:知识点 梳理 归纳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梳理五篇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梳理1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梳理100字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