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考试评价制度改革(18篇)

考试评价制度改革(18篇)

时间:2022-11-19 17:40:05 来源:网友投稿

考试评价制度改革(18篇)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上西梁学校考试评价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襄汾县大邓联校小学期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18篇),供大家参考。

考试评价制度改革(18篇)

篇一: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上西梁学校考试评价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襄汾县大邓联校小学期末考试和学生评价意见》,全面渗透《新课程标准》的评价思想与要求。充分发挥考试评价的导向功能,使检测和评价成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为深化课程改革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二、重趣味、分层次、多元化,“整合性”的考试内容。

  在编制考试内容的时候,遵循两大原则:一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二是贴近学生学习实际,增强考试内容的趣味性、综合性、实践性,让学生更多地感悟、体会和实践。

  1、多元考核——一试、二试和平时三结合考核。为了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将考试内容通过一试、二试和平时竞赛

  式的考核三方面结合起来,一试主要有:语文的古诗文诵读、口语交际、实践活动;数学的口算、操作、实践活动;英语的听说读唱和其他学科的操作考查、作品评比展览、表演等。二试即笔试,语数英制订ABC卷。平时经常组织各类学科竞赛,将阶段考核和终结考查有效整合,综合评估。

  一试试题的背景材料开放、新颖,突出对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试题的题材做到教材内外的材料结合,特别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现实社会问题。二试试卷命题把握以下几条原则:

  (1)科学性原则。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组织出卷考试、考查。试题必须保证内容

  的正确性,不出现知识性的错误,不能与所学的概念、原理、法则相矛盾。(2)明确性原则。要在不泄露解题依据和思路的前提下,尽量使题目语意清楚,文句简明扼

  要,不跟学生玩文字游戏,所出试题不能像猎人为动物准备的一个个陷阱,让

  1

  学生考得苦不堪言,而应该让学生考出真实水平、考出自信。答案和评分标准明确合理,不致引起争议。

  (3)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既注重基础,注意试题的覆盖面,又突

  出重点,保证试题在所测内容上有代表性,并力求做到各个部分的比例适当;二是试卷力求面向全体学生,考试不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不出超标题、偏题、怪题,不出死记硬背才能完成的题目,使学生从死记硬背的“苦海”中解脱出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4)独立性原则。试卷中的各个试题要彼此独立,不相互牵连暗示。2、自定目标——可选择的ABC卷。

  学校提供的ABC卷让学生针对自己学习情况自主选择试卷。(A卷——提高卷,针对优秀学生,更具有挑战性;B卷——普通卷,针对大多数的学生;C卷——基础卷,针对学困生,主要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一方面让学生找到自己合适的定位,从而真实有效地检测自己的学习。另一方面树立学生的自信,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长处”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尤其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我可以学好”“我能学得更好”的自信心。

  3、试卷变脸——考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关注学生情感和个体差异,通过改变试卷的标题和题型的名称、使用鼓

  励性的语言和激励性的情境,让传统的试卷“变脸”,充满趣味性,体现人文关怀。从而能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愉悦地考试。这样的考试,更好地关注师生的共同发展,学生能更主动地投入到以后的学习,并更喜欢学习,使老师在反思、总结等基本教学素养方面得到提升,创造性地投入到以后的教学工作,并更喜爱自己的职业。

  4、开放命题——大家参与出试卷。为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使考试评价的内容更广泛、更全面,通过让学

  生独自出题、小组出题、家长参加出题,老师统一整合的方式,使试卷的质量更优化。

  2

  5、拓展内容——发挥学生的潜能。试题内容设计以课内为主,适当向课外拓展,题型设计以教材为主,适

  当增加能力题、综合题、开放题、附加题。各学科都要关注学生考试写字的质量。使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潜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和才华。

  三、注重分层差异的“个性化”考试方法。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原有的水平,对不同的学生应用不

  同的评价标准,使之得到不同的发展,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选择权利,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1、多次机会,允许重考。每位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的选择A、B、C卷,对于一时粗

  心失误或对考试结果感到不满意的可以申请重考。多次的机会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后进生也有得“优秀”的机会。分层的考试,可以让尖子生有得不到“优秀”的可能,鼓励学生向更高目标挑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考核学习态度,学生参与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跟学习成绩同样重要,通过考核学习态度来培养学生的

  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可以有学生参与考核,如自我的总结,小组的评议等,可以结合自主答卷和小组合作答卷的形式组织考核。

  四、以“发展性”评价为重点的综合评价方式。1、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成长记录”。

  在原有成长记录评价基础上,建立学生人手一份的语文、数学和英语学习成长记录,反映学生学习的过程和进步的历程,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情况,增强学习的信心。

  语文、数学、英语学生学习成长记录见“附录1、2、3”。2、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情感化”的特色评语。

  在描述考试评价结果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的方式。给不同的学生批注不同的老师寄语。对学生的综合评语要一分为二,多看长处和优点,特别要消除对后进生的偏见,尽量发现闪光点,多提鼓励性建议。

  3

  评语要体现个性。评语采用对话口气,要有亲切感,有说服力,能起到激励作用。

  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写“反思和自评”日记。要求学生在完成期末考试后以日记的形式反思和自评一学期来学习的

  最大收获、印象最深的课、与同伴的交流讨论、学习中的困难以及需要教师帮助的地方。如以我的悄悄话、“我最喜欢的课”等为题,让学生把一学期来的成长过程简要叙说出来,让学生在自我分析,判断、调节,完善的过程中,提高自我反思的能力。

  4、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与家长沟通与交流,共同帮助学生认识自

  我,改进学习。让家长对学校考试形式、对学生测评结果和今后对学习的改进,与学校和教师进行直接交流。对没有参与的家长,老师通过家访,要求就评价结果与每一个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4

篇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关于基础教育考试评价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

  摘要:国外学校考试评价改革表现出几个方面的经验和趋势,若用最简练的24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统整性,多元化;发展性,人性化;真实性,动态化;表现性,活动化。我国基础教育考试评价改革要有国际视野、要以国情本位,要把国外的考试评价改革经验同国内传统考试评价文化特点加以整合,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考试评价制度和文化。

  关键词:考试评价改革;经验与趋势;文化特点;构建与整合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加入WTO的国际社会背景,一方面要求我们更好地展示和发扬本民族的教育与文化特色,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有国际的视野,发展本民族的经济、教育与文化,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因此,研究和总结国外学校考试评价改革经验和趋势,分析和归纳我国传统考试评价的文化特色,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基础教育考试评价改革的方向,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把握国外考试评价改革趋势与经验近十几年来,国外关于学校考试评价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新概念层出不穷。这些新思想、新方法、新模式,有的是比较成熟,具有可行性和推广使用价值;有的方法则很繁琐,缺少可行性,不具普遍性;还有一些方法,花样虽新,但缺少内涵,被人喻为“杂耍式”评价方法,没有多少应用价值。对此,我们一方面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另一方面也需要理智的分析和冷静的思考,以科学、求实和创新的态度,对国外考试评价改革的发展趋势加以研究和总结。根据我们对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情况的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其中有一些明显的改革趋势,也有一些较成熟的经验可资我们借鉴。(一)限制统考次数,减少考试难度,强化课程作业,把经常性的形成评价同若干关键年龄段所举行的校外统一考试相结合,以便在较宽松、自主的教育环境下全面落实教育目标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当局为减轻中小学生学习负担、抑制许多学校“为考试而教学”的严重倾向,严格控制由地方政府所举行的统一考试,降低小学校内考试的难度和重要性,废除了小学升初中的统一考试。而中学入学资格主要取决于小学学校内考试的成绩、课程作业成绩、日常学习行为记录以及教师的评价。所谓课程作业指的是基于课程的长周期作业,它要求学生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探索性或研究性学习,深入思考学术问题或者把所学的知识理论应用于社会实际,模仿成人的科学研究和创作活动,提交研究报告、论文或作品等形式的作业。在澳大利亚,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各地政府一直给学校以充分的课业考评自主权,仅在高中阶段有校外统考,以便保证中学毕业生的质量。[1]其他许多国家,如德国、瑞典、俄联邦、意大利、印度、法国、日本、美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中小学,普遍重视对学生的日常观察记录,淡化考试分数之间的微小差异,在课业考评中大多使用等级制和评语制,给学校创造较宽松和快乐的学习环境。[2]为了监控学校教学质量的变化以及为了给关键学习阶段结束后的教育分流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许多国家因地制宜地在若干个关键年龄段里举行较严格的校外统考,使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活动和课业考评工作达到宽松而不放任,自主而有目标。(二)许多国家的学校考试制度,对考试这种手段的把握,基本上呈现出小学阶段较宽松、初中阶段略有扳紧、高中阶段都相对绷紧的趋势例如,瑞典在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过程中,在九年的学习中一般是学生进入七年级以后(相当于初中阶段)才偶有使用正规的考试方法来评估学生进步情况。但在高中阶段,重视采用正规的考试方法,特别是高中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采用严格的考试,以便给高中生发放可作为进入高

  等院校学习的主要依据的高中毕业证书。澳大利亚各地的小学多年来基本上不采用统一考试方法来评估学生,但对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近几年来地方政府又拧紧了考试这根“弦”,要求各中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适当运用考评手段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澳大利亚许多高校界人士和企业界人士认为,在一个充满发展机会的普通教育制度中,对中小学教育创造一个足够自主和宽松的环境是必要的,但对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教育,保留一定严格的考试制度,则对保证毕业生的质量是有好处的。在俄联邦各个独联体国家里,学校向来注重全面考核学生。但小学阶段的学习环境显得格外宽松自主,一般很少使用正规的考试。只有学生上了中学,尤其是临近中学毕业时,才需参加由地方教育部门举行的较严格的统一考试。其他一些国家,如法国在中学阶段有比较严格的考试制度,但在小学阶段一般不考试也不留级,甚至(从1994年以来)还取消小学生的家庭作业(但应复习功课)。印度近几年来也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做了许多改革工作,进一步强调义务教育阶段要弱化考试手段,提出用学校内部小结性评价来替代一些正规考试,小学升初中可以免试,但在初中毕业前夕则要参加由地方教育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而美国政府高官直至总统本人,从老布什到克林顿再到小布什,都十分关心考试评价制度的建立,其共同的特点是欲在中学阶段建立更为严格的考试评价制度,以提高美国的基础教育质量。

  (三)课业考评方法多元化,教学与评价整合化,尤其是表现性测验和实验技能教学考试受到高度重视与广泛采用

  在考试评价改革的这一浪潮中,人们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和方法,如真实性评估(authenticassessment)、另类评估(alternativeassessment)、表现性评估(performanceassessmet也译为实作评估)、档案评估(portfolioassessment)、动态评估(dynamicassessment)以及实践教学考试(practicalexaminations)等,形成多元化的考试评价运作模式。[3](131—216)其中,强调针对学生实际表现以便真实地评估学生高级心智技能的表现性测验(performancetest)和着重联系课程中实验教学的实验技能教学考试(experimentexaminations)受到特别的重视。通过考试评价方法改革与强调的侧重点,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各种重要的高级心智技能。为此,人们通常采用口试与答辩、短文与论文、过程叙述反应题、综合分析解释题、作品与方案设计、档案历程分析、实验操作等加以直接的评估。特别是为了发展学生更高层次的认知技能、动作技能和研究技能,各国基础教育都十分重视实验技能教学考试,采用笔试、操作、口试与撰写报告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和动作技能进行评估,促进学生在高级认知技能和研究技能与态度方面的发展。尽管多年来人们对使用表现性测验以及实验技能教学考试的测量公平性、经济性、可靠性等问题有过一些批评和担忧,但对于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为主要目的的日常校内考试评价来讲,由于这类测验或考试能够发展学生的高级心智技能,因而,多数人对这类考试评价方式的欣赏远超过对这类方法在公平性、可靠性等方面的忧虑。

  (四)学习成绩和学生素质发展评价大量使用观察表现的等级评定量表,学生参与评价、记录成就与成长的多功能的学习成绩报告单得到普遍重视

  基础教育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而学生的发展包括文化知识、技能、思维、身体、心理、思想道德、观念态度、社会适应和公民素质等多方面。因此,考试评价的发展趋势是,不仅采用适当的掌握知识测验、形成性测验和终结性测验来检查评估学生在认知领域方面的进步,而且顾及教育目标的广泛性、整体性和丰富性,全面评估学生在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进步。为此,许多教育评价方法(包括测量方法和非测量方法),如观察评定、轶事记录、个性测验、评定量表、兴趣与态度测验、检核表测验以及各种合宜的教学与考评表等,在日常教学和活动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以便更全面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成果与行为变化历程方面的资料。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普遍采用多种等级量表(一般分成三个等级到五个等级)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及其他方面的发展进步。此外,人们还普遍重视用概括性的、实质的词语去描述学生的发展情况,对学生的达成情况作出负责性的评价,并把这些评价体现在学生成绩报告单上。这样的成绩报告单不再是抽象的考试分数,而是提供了许多有助于了解个人进步、态度和行为表现的信息,能够提供

  有助于改进与指导学生学习或家庭合作努力方面的建议,并成为沟通学校和家庭的重要措施。(五)评价学生强调个别化和适应性,参与评价的人员多元化和互动化,结果解释体现人性化

  和质性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思潮和人本思想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人类的主体性和个体性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张扬过。[4]学校教育凸现主体性,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和文化差异;教学过程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需要,强调对学生的尊重与关怀。考试评价强调与学生个体的性向相适应,因人而异的、裁缝式的考试设计受到鼓励。师生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鼓励教师和学生发展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和评价中需要具备更宽广的心胸、更良好的沟通能力、更高超的教学与评价技能,需要对学生多支持、多鼓励且接纳失败;另一方面,参与评价的人员多元化,可以有教师、有同学、有家长代表、也可以有学生本人。经过评价,能够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有益的帮助,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肯定和成就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同时,考试评价的结果解释也更具人性化和质性化,教师在实施测验或考试前要引导学生做充分准备,以减少考试焦虑;成绩评定后不在班级上随意公布和排队,尤其面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多鼓励和多关怀;测验方法可以多样化,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适应学生的学习个性和特长;作答题目的评分不能只看答案结果而不看过程,对有创造性思维的答题过程应当给予鼓励和加分;考试评价结果的标记和解释不能只用抽象的分数比高低,应当分析学生答卷的思考过程和特点,作出具有教育学意义或心理学意义的说明和注解。

  (六)考试评价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内容特点,用游戏活动化和动态化的评价方法,比较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

  传统的书面测验以文字作答为主,测验情境庄严肃穆,容易引起测验焦虑;而且测验内容也多有脱离社会实际,学生要死记硬背很多知识和概念才能应试。特别是对语文程度或语言表达能力较低的儿童来讲,往往难以从纸笔测验中获得客观全面的评价。因此,采用多样化评价方法,尤其是采用活动化、游戏化、情境化的评价方法,比较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所谓游戏化评价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游戏化活动,探测儿童心理发展潜能,考核达成预期教育目标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游戏化评价方法具有如下一些优点:1.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兴趣、情绪和潜能。2.可以实现课程与评价的有机整合,使“教、学、评”三者互相促进。3.提供合作学习和间接学习的活动情境。4.情境真实,兼顾认知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过程与结果的教学目标。如学生购物、观察风向、预报天气等活动,都是真实或仿真的情境。[3](216—218)所谓动态化评价是与传统静态化评价相对应的一种方法。动态化评价是通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产生大量的互动,跨越多个时间点观察评估学生的进步与改变情形,了解学生动态认知历程与认知能力变化的特点和潜能。动态化评价方法通过评价与教学的整合,不仅可用在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而且还用于发现与发展儿童的潜能。在应用动态化评价时,教育人员既可以设计一些结构性强、程序规范的评价方案,也可以根据教学与评价的需要,灵活运用或自己创造一些简易性的互动评价技术,常见的包括临床晤谈、放声思考、错误类型分析等方法。

  总之,国外的考试评价改革表现出上述几个方面的经验和趋势,若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可归结为:统整性,多元化;发展性,人性化;真实性,动态化;表现性,活动化。我国基础教育考试评价改革要有国际视野,但要基于我国的国情,特别是要充分认识和尊重我国学校教育和考试评价的传统文化特点。

  二、认识我国学校传统考试评价的文化特点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和灿烂辉煌的思想文化。其中,举世公认,中国又是考试的发源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崇尚读书、信任考试的优良传统习惯;历来中国人就把读书、教育、考试和人才选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延续1300年左右的科举考试以及由科举考试制度所演绎的传统文化基因,根深蒂固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教育和思想观念,当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考试评价制度和方法也深深地刻上传统文化的烙印,表现出一些鲜明的中国特色。

  其一,自古以来学校教育非常强调学生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作品;希望学生强记博闻,达到“学富五车”;并且通过严格的书面考试制度加以强化。这种文化特点极大地影响了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其二,学校教育高度重视“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教师教学已经形成过分依赖教科书的局面;考试设计忠实于课本,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以考促学”和教科书主义的倾向。

  其三,学校教育历来弘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教学与人才评价制度一贯促成“学完则考”“考好则优”“优者则仕”的局面。无论是名校还是名师,抑或是名牌大学的学生,他们成名的媒介基本上都是强烈地依赖于传统的考试制度。在我国,考试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教育的范畴。

  其四,我国学校教育一贯重视并集中学习那些具体的便于考试测量的教学内容,故中国的学生在国际性学科竞赛中常常有绝佳和惊人的表现,也令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包括英美等一些教育发达国家的羡慕和称赞。这一教育特点和优势,应当说跟重视“三基”教学和考试制度强化是分不开的。然而,我们应当看到,我国传统学校教育和考试评价制度不够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尽管多数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也意识到这一点,有趣的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思想深处已经形成对传统教育模式、教科书以及书面考试制度的“眷恋”情结,似乎感到只有这样才是踏实的、可信的和公平的。

  其五,由于选拔人才的竞争,从古代的科举考试到今天的普通高考都显得十分激烈,因此,追求考试制度的公平性、客观性以及社会的稳定性,往往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只要回顾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有过几度废兴的历史,再看看当今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权威性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信誉,就会理解严格的考试制度之所以应当存在的理由。考试制度不仅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已经成为维护安定团结、政治文明和信誉社会的重要的措施。

  其六,中国的父母亲格外在乎子女在学校的学业表现,同时大多中国的父母亲采取传统的管教模式,对学校考试和社会考试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虽然也有不少的家长责备现在的学校教育给中小学生带来过重学习负担,然而,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一旦出台有关减少考试和家庭作业量的改革措施后,这些家长却表现出不安。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父母已经习惯并且形成对考试的依赖,中国人的血液中流淌着由千百年考试历史所孕育和传承的文化基因。

  由上可见,我国学校教育中的考试评价制度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典型的中国考试文化特色。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既要发扬优良的教育文化传统,也要认识自己的短处。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优势,突显民族特色。然而,在考试评价改革进程中,我们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来认识和解决。

  三、正视考试评价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学校内考试评价制度与方法有许多重要的改进,如有些学校以活动化和游戏化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快乐考试”;有些学校创设“超市”考场,由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用规定的钱买东西;有些教师让学生用漫画写作文或者“打个电话给老师说一件事”也是考题。还有一些学校坚持用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来指导考试评价改革,或者借鉴教育与心理测量的方法,大胆进行考试评价改革创新。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给学校和学生带来教育的新气象。然而,考试评价改革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从全国学校教育总体来看,对学生的考试评价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考试评价的指导思想与学校教育理念、目标不相适应,把考试的教育功能简单化,考试的评定功能绝对化长期以来,许多学校把书面考试作为学生课业和心智发展的唯一测评手段,而且考试设计和考试方法多局限于那些能够用纸笔材料加以测评的知识技能,对于那些没被测到的或者难以用纸笔测到的高级心智技能,则在日常教学中不够重视。这无形中使学校的课程内容变得更加狭窄,

  考试和教学关系异化;考试的其他种种积极的教育功能受到弱化,背离了基础教育所应秉持的教育理念。许多学校的教育人员不能科学地设计考试和正确地使用考试信息,常常利用细小的考分差异去夸大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以此制造所谓学业差生或落后生,使这些学生蒙受许多羞辱。考试失败不仅给这些学生带来“少年新烦恼”及意志消沉,而且他们还常因影响所在学校的升学率而遭一些人的嫌弃。所有这些极端的现象,与学校教育的理念、目标尤其是与基础教育的性质及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二)考试评价抽象化和表征化长期以来,学校考试评价只重视考试结果量化的分数表达,不重视分析研究每个学生的试卷,不重视学习过程和发展进步在质性方面的描述评价;只重视对认知领域可测性内容的考试测量,忽视了学校教育目标的广泛性和学习内容的丰富;只重视用抽象概括化的考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不重视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发展进步作实质性的描述评价;只注意学习的共性目标,不重视对学生学习特点、发展进步以及潜能结构作个别化的评价。在这种单调和抽象的课业考评方法下,必然丢失学习过程及考试过程业已显示出来的大量有用信息,并且把相同考分的学生看成相同的发展,忽视了学生在心理发展和智能结构差异的多面性和客观性。(三)考试与命题常带有随意性,缺乏基本的命题技巧和起码的教育测量与评价学方面的质量要求在我国的教师教育过程中,由于其课程设置缺乏对师范生进行教育测量与评价方面的专业训练,造成我国绝大多数教师不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科学理念、基本理论和方法,甚至连考试和命题的基本科学常识都不具备,更不用讲教师如何诊断学生的学习困难、如何客观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如何了解学生的发展潜能,因而从根本上也就无法把因材施教有效地贯彻到教育教学行动中去。在评价学生方面,大多数教师除了用考试来评价学生外,不知道还能用什么方法才能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就连在编制学科测验、编写学生练习册甚至在编写中小学教科书过程中,也随处可见所编的试题或练习题违背了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学中的一些基本规则。例如,在非语言学科的题目中,用不恰当的语言描述或用难懂的词语故意来提高题目的难度;有的教科书编写人员喜欢挖空心思杜撰出一些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难题、偏题和怪题来,似乎要显示其思想的“深刻性”,却害苦了学生,同时也无端地造成许多学习差生。再如,有些填空题目在一句话中会安排4至5个空格,或者在一个短句中安排3个甚至4个需要改错的地方,这在逻辑上和思维上给学生造成困难,导致学生不知如何来作答,从而降低了考试的有效性,通常也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造成误判。此类事情,不一而足,比较多见。应当看到,我国教师在考试评价方面的专业化水平很低,影响了教育效果和考试评价功能的发挥。对此,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教师不仅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而且也需要提高教育教学及其考试评价方面的专业化水平。总之,要搞好基础教育考试评价改革,就要正视上述一些问题和困难,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考试评价改革理论和实验研究,在考试评价改革专题内容上加大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力度,把转变教育观念和提高考试评价技能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在我国基础教育考试评价改革宏观问题上,笔者认为,我们坚持“国际视野、国情本位”的改革指导思想,主张把国外的考试评价改革经验同国内传统考试评价文化特点加以整合,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考试评价制度和文化。从运作思路来看,笔者认为考试评价改革的关键是处理好课程教学与考试评价的关系、书面测验评价和表现性测验评价的关系、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的关系、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关系、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关系、主观题测验评价与客观题测验评价的关系。对于这六个重要关系,笔者已有专文论述,[5]故这里不再赘述。

篇三: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小学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方案

  篇一:东关小学各学科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方案

  东关小学各学科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建立与课程改革相符合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是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前进的制度保障。为了促进我校学生素质的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实现我校办学的科学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考试与评价制度,积极改革考试和评价的方法,做到评价的内容、方法,主体要多元化,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可操作性,方法科学,符合学校实际的评价体系。

  二、评价中应妥善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关系。定量评价往往忽略那些难以量化的品质与行为,忽视个性发展与多元标准。定性评价更具有现代人本思想和发展性评价理念。应在传统定量评价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定性评价,从表征性的分数机制向实质性内容机制转变。

  2、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的关系。动态评价有两层含义,一是跨越每个时间观察、评价学生,从而了解学生的动态认知历程与认知能力变化的特点和潜能;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

  19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者的互动,强调评价与教学结合,实施个体化的诊断、评价与教学补救。

  3、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的关系。过程评价是针对课程实施过程或学生学习过程所进行的评价,经常采用形成性测验评价和诊断性测验评价方法。

  4、客观测验评价与主观测验评价的关系。客观测验往往局限于对学

  科简单知识和原理的考查,而对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等高级心智技能及心理过程难以考查。这些缺点正是主观测验的优点。

  5、纸笔测验评价与表现性测验评价的关系。纸笔测验多局限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不能关注情感、态度、动作技能、心理素质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表现性测验评价侧重于把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际,强调实做与表现。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评价操作要点。

  (一)让评价充满人文关怀。

  1、注重评价的过程化。由注重“总结性评价”转向注重“过程性评价”,评价的最重要的意义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19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2、注重评价的民主化。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被评价者不仅是评价的客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评价的结论是主客双方共同的“心理建筑物”。评价的民主化其实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权利的保护。

  3、注重评价的人性化。评价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全面体现“一切为了孩子”和“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教育理念。要体现评价对孩子的理性呵护。

  4、注重评价的定性化。教育首先是一种生活,并且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极其复杂的人,我们在评价时不能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单化,还要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信心、意志等等,把学生由“分数的奴隶”变为一个“完整的人”。

  5、注重评价的层次化。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和不同的评价目的,采

  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体现出评价的因人而异性。促使优秀生克服骄傲自满情绪,不断完善自我,追求卓越。同时促使后进生克服自卑情绪,树立学习信心,是他们逐步走向成功。使“关爱每一个学生”真正落到实处。

  (二)改变评价方式。

  1、拓宽评价的范围。

  知识评价过程与结论并重。在试卷的编制中,一些客

  19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观题要注意把学生的获得答案的推理过程、思考力度等对学生发展重要的东西纳入评价的视野之内。

  评价的信息来源由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学生课外的生活习惯、学习效率、作业态度、人际交往、文体活动的参与程度也应纳入评价的总体系。

  评价的领域由单一走向多元。评价不仅仅指知识领域,还包括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和心智动作技能领域。

  2、评价的权限逐渐下放。让家长参与评价。一方面让老师尽快而全面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另一方面可以让家长有一个重心认识自己孩子的机会,增强家长与孩子间的教育亲和力。让同伴参与评价。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互相评价,然后将评价结果作为成绩记录下来,评价者感受老师的信任和尊重,被评价者心里也能接受,同时引导学生说真话,也可消除学生交往间“双重人格”的现象,从而促进孩子的发展。让自己参与评价。使评价客体逐渐变为评价主体,能真正让学生做到“自知”,“自知”才能自强、自律。四、各科实施要求。语文

  19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一、考核内容:学期总评由期末考试和平时检查两个成绩构成。期末考试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笔试和口试(说话);平时成绩包括朗读、背诵、作业、写字、课外阅读情况等方面。笔试70%;口试10%;写字、作业5%;朗读、背诵10%;课外阅读5%。二、评价要求:口试:能按照要求,围绕话题,用普通话,说得清楚明白,态度大方,语言连贯,记满分,为“优”;能按照要求围绕话题,用普通话,介绍比较具体,说得比较清楚明白,有1—2处结巴或遗漏,酌情扣分,为“良”;基本围绕话题,勉强用普通话,大致说清楚意思,酌情扣分,为“合格”。笔试:书面试卷共占总分70%,按字(含写字)、词、句(积累)、阅读、习作三部分占分参考比例约为:数学一、考核内容:一试(口算、操作)20%;二试80%。二、考核要求:数学科要通过观察、思维、实践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根据数学之一学科性质特点,建立能体现自

  19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主学习、积极参与、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素质。

  一试:1、要重视口算测试,口算方法可根据各班实际自行选用。可

  以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书面测试。但必需注意口算的题量不要太多,以免加重学生负担。

  2、要重视估算测试,可以根据教材要求安排估算单项测试,方法可参考口算测试方法。

  3、要重视实验操作测试,可以根据各年级教学内容,安排实验操作测试,方法可以是分小小组进行同时操作测试或者逐个操作测试,得分可按操作步骤分步得。

  二试:1、命题还是按七、二、一的比例进行,70%基本题,20%综

  篇二:考试评价制度振兴联合校规范命题考试评价制度一、指导思想以国家教育部关于“减负”精神为指针,以《山东省

  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正确导向,以学为本,改革评价内容、

  19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形式、方法,构建起有利于素质教育实施,有利于学生主动健康成长的科学评价体系,积极探索“等级加特长加评语”的评价模式,为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全体学生整体综合水平的提高服务

  二、工作原则小学考试制度改革工作总的原则是: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形式,淡化分数评价,强化等级评定;淡化评价功能,强化反馈功能;淡化终结性评价,强化形成性评价,有利于推动教学领域的改革,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与(来自:小龙文档网:小学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方案)发展,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助推力。三、主要内容1、按照省市县规定的考试学科和考查学科对学生进行评价。2、考试内容语文:基础知识(含汉语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积累与背诵)、阅读、写作。数学:基础知识(含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基本能力(口算、笔算);基本技能(含操作、解决问题)。

  19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3、考查内容:基础知识、动手能力(含实验、操作、制作)、实际应用(含考察、社会实践活动、口语等)。

  四、评价方法

  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采取“等级+特长+评语”的评价方法。

  1、等级评价

  等级评价的级别:考试结果呈现学科单元测验实行无分数评价。义务教育阶段的考试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学业考试提倡实行等级评价(一般为优秀、良好、及格、待及格或A、B、C、D四个等级);

  对学科成绩的评价:学科总成绩的评价采用平时考查(40%)+期末考试(60%)的办法,其中,平时考查包括随堂提问(20%),课内外作业(20%)。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考核评价采用过程量化、等级定性的办法;考查科目均采用等级制评价,用等级累计定性。

  2、特长评价

  所谓小学生的特长,就是指比较特殊的兴趣、爱好。特长学生的确定可以是比赛获奖者,也可以是参加兴趣小组活动者、爱好者,在认定时,可以题写获奖或爱好。特长并没有定型,只是一种发展趋势与发展方向。因此要重视培养

  19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学生的特长,充分利用兴趣小组活动与课外活动,举行各种有益比赛,给学生创造展示特长的机会。要重视对学生的特长评价,每学期对每个学生均进行特长评价,按学生实际参加各级各类活动和比赛所取得的成绩和达标情况记录,把评价的结果记入学生成长档案及素质发展报告单。学校对学生的特长发展必须负责任,这是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展示。

  3、评语评价

  评语评价要坚持客观性、激励性、针对性原则。写评语时,要以孩子的语言、朋友的口吻、长辈的爱抚肯定成绩,提出希望,鼓励进步。

  4、学生综合水平的评价

  采用分项考核+等级评定+特长评价+鼓励性评语的办法。

  五、实施方法

  1、考试科目的成绩评定及方法

  考试科目的评价可以分解为平时考查,包括课堂提问和课内外作业,单元测试,每学期6-8次,平均分数以40%的比例折合计入总成绩。这样,阶段、期末计入总成绩的分数之比为4:6。平时考查,随教学进度进行,包括课堂提问、课内外作业和阶段测试等。学生自查,随复习进行,对于能力测试内容,如口语交际、朗读、背诵等,学生自选文

  19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章,在学习小组中或读或背,其他同学共同参与评价。综合考试,每学期一次,学期末进行。学科单元测验由任课教师或教研组进行命题,也可采用学生自主命题,并组织实施,每个学科每个单元可进行一次测验。期末考试安排在学期末放假前一周,由联合校统一命题。

  2、考查学科成绩的评定及方法

  平时随堂提问,指新旧衔接的基础知识、如概念、法则、原理等。单项考查,如自然学科的观察、实验,思想品德学科的“导行”中的小组评议,体育学科的队列训练,音乐学科的视谱、节奏等。不搞停课复习,随教学进度进行。期末综合考查,每学期一次,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形成和知识的迁移应用等综合素质。

  考查科目要控制学生动笔,不留课外书面作业;重点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观察事物、口头表达、动手操作、明辨是非、人际交往、实际应用等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为小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生活,改变周围环境,进行创新实践奠定基础。考查学科直接以“等级”进行评价。

  3、质量分析

  考试学科的阶段(单元)测试、期末考试,考查学科的期末考查之后,任课教师、教务主任都要及时写出详尽的书

  19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面质量分析,并与师生见面,做到及时反馈,指导教学。

  六、工作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要处理好考试考查命题与教学的关系问题。考试命题要严格依据国家学科课程标准,在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意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程度。要加强考试命题的研究,学校负责对命题的指导、审查、监督和管理,并在考试后及时进行命题质量分析。教研机构要加强自身命题的管理与质量分析,并根据考试情况及时写命题质量分析报告。学校要建立命题、审题制度。对于日常考试,学校可采取教研组或备课组集体命题、专家审题等方式,也可由学生自主命题,充分发挥学生在考试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试题命制要结构合理、题型灵活、难易适中、分量适宜,杜绝偏题、怪题。命题是对教学效果检验、延伸与补充,教学是命题的条件与参考。命题要着眼于考查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力的形成情况、素质的提高情况以及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操作情况。科学地命题,能够全面、准确地检验教学效果,对平时教学工作起到导向作用。通过命题要走出应试教育死读书,追高分的怪圈。要科学地测试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素质水平。从而达到以考试指导和改进教学的预期目的。

  19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2、要处理好学生的素质评定与学生学习的关系问题,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的形成是学习实践的结果。学生的素质评定,一般地是指对学生学科基础知识、非智力因素、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实

  践能力、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定。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能起到预测的作用。以往只凭一张考卷去检测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难以置信的。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不能是单一的书本知识。考评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不要局限于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情况。通过素质评定,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促使自己素质的提高。素质评定可以矫正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发展方向。

  3、要处理好学科和学生质量与教师教学业绩的关系问题。教师的业务水平决定了班级、学科的教学质量,但又不是绝对的,与学生原来的基础、教师的劳动态度、教学思想、情感作用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关系。但教学质量确实是对教师劳动成果的一种认定,实行考试制度改革后,如何用学生的综合质量水平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这的确是一个实际问题,这要作为考试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应该看全方位、全过程的工作效果,不能只凭学生的一次考试成绩高低来评价教师的工作。教师要把教学

  19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业绩评价作为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认真研究探索,总结出相关的配套做法。对教师的评价应该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教学常规管理。即注重教学工作各环节的考核,从备课、讲课、作业批改、辅导、平时测验等方面跟踪考核;二是要搞好学生、家长、全体教师的民意测评,这方面的信息十分重要,一个教师的教学工作不仅仅让学校领导认可,经得起社会的检验,从本质上说,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让学生来评价,这是最有信服力的;三是班级学生的整体成果。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情况,优秀学生的培养情况,后进学生的转化情况以及班级的学风、集体风貌表现情况。把这三个部分的情况综合起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业绩比较客观,更利于考试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

  篇三:小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实施方案

  小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实施方案

  (讨论稿)

  教育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重要枢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

  19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进教学实践的功能”。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受到广泛的重视,教育部公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当前,小学生学业水平评价与课程改革的整体进展还不相适应,制约了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成为新课程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开展后,进行小学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改革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现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XX?26号)精神以及我区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以全面衡量学生素质发展和反映学生个体差异为出发点,从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各门课程的有效实施,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二、学业水平评价原则

  1.学业水平评价全面性原则。学业评价涵盖所有学科。

  19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2.评价过程动态化原则。不仅关注评价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价机会,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

  三、学业水平评价的内容及办法

  学业水平评价应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评定、单项能力测试、阶段知识技能综合运用测试、期末知识技能综合运用测试(本项只局

  限于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特长技能、成长记录袋评价等七个方面。

  1.课堂表现评价:根据不同年级的年龄特点制定各年级的评价要素,形成有特色的评价单,评价侧重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评价内容:包括课前学具准备、听讲情况、发言情况、参与讨论与人合作情况等。

  评价方法:可采取学科教师随机进行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每月给出评价等级。

  2.作业评价:作业评价仅限于有作业要求的学科。评价侧重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19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评价内容:根据学生每天按时、主动完成作业情况、书写的整洁度、正确率、作业完成的速度以及及时进行矫正等情况进行评价。课外学习情况可以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等成果来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可以组织作业展示活动,进行优秀作业及成果评比,作为作业评价的依据。

  评价方法:以教师评价为主要的评价形式,综合每日的作业完成情况月末给出评价等级。

  3.单项能力测试评价:对学科中的基本技能进行分项考核、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各种能力,最后综合单项测试成绩给出综合能力评定等级(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单项测试不再给出综合评价等级)。

  评价内容:语文学科可分别对朗读能力、识记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书法、写作、课外阅读等进行评价。数学学科可分别对口算能力、计算能力、操作能力、编解应用题能力等进行评价。英语学科可针对听说能力、单词识记能力、背诵课文能力、阅读写作能力等进行评价。音乐学科可针对乐理、演唱、演奏等能力进行评价。美术可对想象、绘画、动手制作能力进行评价。体育可对广播操、单项田径项目、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科学学科侧重学生搜集资料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单项能力测试的项目学校可结合实际自行

  19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选择,评价标准自行制定,测试后以等级的形式呈现。

  4.知识技能综合运用阶段测试评价:阶段测试是在一个阶段教学结束后,根据教科书中对于本阶段教学目标的要求做出的学业水平评价。阶段测试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方面。

  评价内容:阶段测验要依据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确定测试内容的范围,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认识,基本知识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运用等。

  评价方法:以阶段验收的形式进行,试卷题目的选定可以采取分层设置的方式,学生可以自愿选择题目进行作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按照等级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价,给出评价等级。

  5.期末知识技能综合运用测试评价:考试学科参加统一测试,非考试学科根据学科特点进行不同形式的期末测试。(四至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每学期1次抽查学科或年级进行区级调研考试;一至六年级非考试学科按照学科特点测查所掌握的基础知识点及基本技能,保证上好每一节综合学科;小学生毕业综合文化素质测查测试语文、数学、英语)

  6.特长技能评价:对学生在某一学科学有所长的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学科获奖、亲手制作的作品(如航模、

  19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车模、陶艺、电脑制作等)或小发明成果、艺术表现性活动奖励情况。但不能将教育行政部门明令禁止的各种竞赛的获奖记录作为评价依据。

  评价方法:在学期末对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科性质的活动情况和获得相应荣誉的情况进行统计,并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进行评价。

  7.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成长记录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方式,每名学生都要有自己的成长记录袋,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痕迹进行积累,同时也为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提供过程性材料和评价依据。

  评价内容:成长记录要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信息等。包括:(1)学生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通讯地址、出生日期、健康状况、家庭背景;教育基本情况,如特殊能力倾向、荣誉、个人社交和发展情况。(2)学生的各科学习档

  案:①本学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一般按一个单元或一个学习主题收集资料。如单元测试成绩单、综合素质报告单。②目前最佳作品展现,包括生成过程,如最好的作业、最好的作文、优秀的美术作业、摄影照片、录音磁带等。③实践

  19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创新活动的参与程度,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研究报告乃至各项竞赛获奖证书等。④同伴之间的观察评价、教师观察、评价及剖析,来自家长、社会的反馈信息,如教师的表扬或建议、学生的感想等。

  成长记录要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有选择的使用。可与学科教学结合;与学生的品行、兴趣发展,习惯的养成结合;可与特殊学生的教育和培养结合;还可与班级的管理工作结合。成长记录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体现学生的优势领域。

  学生是成长记录的主要记录者,成长记录要始终体现诚信的原则,要有教师、同学、家长开放性的参与,使记录更典型、客观、真实,尽可能地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与进步历程。

  评价方法:可采取定期组织成长记录的交流展示的方式进行评价。并将成长记录纳入期末终结性评价内容。对成长记录的评定应注重学生的进步和所付出的努力,明确改进的方向。要通过对成长记录的回顾、比较,使学生学会反思,了解自己的进步,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进一步发展的目标,逐步发展自省的意识和能力。

  四、学业水平评价结果的呈现——学业水平报告单

  19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学业水平报告单由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单项能力测试评价、阶段知识技能综合运用测试评价、期末知识技能综合运用测试评价、特长评价六方面内容组成。

  课堂表现评价和作业评价要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随时进行,月底给出评价等级,期末将四个月的评价结果汇总折合成综合评价等级。综合等级确定的标准根据校情自行制定。

  单项能力测试评价方法可根据学科特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价的项目也可以自行选择。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学科最后将每一学科的几个单项成绩进行综合,给出综合评价等级。综合等级确定的标准根据校情自行制定。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单项测试不再给出综合评价等级。

  知识技能综合运用阶段测试主要在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进行,每月给出阶段测试评价等级。学期末将学生阶段测试成绩和

  期末成绩汇总成综合评价等级。综合等级确定的标准根据校情自行制定。

  特长技能评价学期末将学生本学期参加特长活动情况和获得荣誉的情况汇总到《学业水平报告单》中,不再确定评价等级。

  五、学校参加学业水平评价工作相关要求

  19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⒈各小学要在本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学校学业水平评价实施细则。

  ⒉各校要加强培训,使广大教育工作者理解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克服陈旧的评价和考试观念,消除对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疑虑;以多种形式宣传现代教育评价思想,转变传统的评价考试观念,争取广泛支持。

  ⒊各小学校要由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改革工作,在培训与指导、管理与交流、具体的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改革措施与方法等方面建立相应的制度。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档案的收集和管理。

  19

篇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关于改革小学考试与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

  赣榆县实验小学关于改革小学考试与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

  实施意见

  考试与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原有的考试与评价方式过多的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了评价的促进与激励功能;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重结果轻过程,评价方法单一;对学生、教师、学校评价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弊端。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依据《吉林省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推进我校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学生考试制度改革与评价模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基本原则(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健壮的体魄、终身学习的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五)过程与结果并重。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六)参与主体多元化。重视学生、教师和学校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二、考试措施(一)实施等级制度评价改革《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小学成绩评选应实行等级制”。实行等级评价制度,决不仅仅是评价方式的转换,实质上是小学考试制度的全面改革,从而建立素质教育的评估机制。实行等级评估制度,将相差无几的成绩划在同一个等级,虽然仍未彻底摆脱等级的影响,但弱化了差别,淡化了分数,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为学生创建了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二)考试形式呈现多样化等级评定制度与百分制相比,不同之处在

  于:百分制考试,一门课程一张卷,许多应测的能力无法测评,如语文中朗读、口语交际……,数学中的实际测量、口算……,音乐中的唱歌、舞蹈……英语中口语对话……品德与生活(社会)中的实际操行等等。而等级评价制度可以进行分项考核,以上所述都随堂进行,师生互评,将成绩认真记录,及时归档。让学生随时随地发现自身不足或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上进心。

  (三)适当调整笔试的次数与难度从2011年始,)取消每学期的期中笔试,只进行期末笔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要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立足三维目标、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命题。降低难度且比例适当,要考虑中下游学生,不要让他们对某一学科产生畏惧或厌恶心理。音乐、美术等学科不再统一命题进行笔试,要组织任课教师自主检测,检测方式要体现学科特点,要喜闻乐见,旨在让学生乐享其中,感受美好。对于这些学科未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未及时组织检测的学校,绩效考核一律降为末等。(四)丰富考试内容,建立题库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宗旨。全校

  各语、数、外任课教师以每个年级为一组,结合自身的教学认知与实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集众家之所长,精诚合作每组每学期精心设计期末两套试卷。所设计的试卷皆由教导主任负责督导验收。而各教导主任每学年的下学期则要精心设计语、数学科的小学六年级学业水平检测试卷。

  三、评价体系㈠学生评价:1.评价的内容⑴基础性发展目标道德品质:政治观点、勤奋进取、遵纪守法、文明守信、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公民素养: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自尊自律、环保意识。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计划与反思、独立探究、创新精神。交流与合作能力:团队精神、沟通与分享。运动与健康:体质与健康、健康心理状态、健康生活方式。审美与表现:审美情趣、艺术活动与表现。⑵学科学习目标各学科课程标准已经列出本学科学习的目

  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并对评价方式提出了建议。

  2.评价措施与方法等级评价制度的模式就是“等级+特长+评语”,在这一评价模式中,“等级评价”是核心,一般把成绩分为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各小学要认真组织好每学期的调研测试,充分发挥调研测试的诊断、反馈、评价、导向、改进及巩固等功能,教师应科学、客观的对每位学生的测试结果做出分析说明,不能把测试成绩作为标示学生类别的标签。教师一律不准利用家长会或其它方式宣布学生的单科笔试成绩及其排序,而是公布学生的综合成绩,一经发现严厉惩处。对评语的要求,必须做到三个方面:一是全面性。要根据教育方针的要求全面进行评价。不仅要评价思想品德和文化课学习情况,而且还要评价审美能力与劳动技能情况,又要评价学生的兴趣、爱好、意志、性格、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发展情况;二是针对性。强调全面评价不等于面面俱到,蜻蜓点水,而是要突出个性,显示特点,给每个学生指出应当努力的方向;三是人文性。

  在评语中,教师要情真意切,使学生感受到殷切的期望。

  从上述要求来看,写好评语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们可以把评语工作分四步进行:一是学生自我评价。要求学生既写优点也写缺点,并写出今后努力方向;二是小组评议。要求大家只找同学的优点,不找缺点,使团队更具凝聚力;三是相关任课教师向班主任提供每个学生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四是班主任与有关教师研究每个学生的评语。在评语中,应当多给学生新的感受与启迪,点燃他们的希望,或许这就是他们走向成功的起点。

  建立学生的成长档案袋是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必要手段。成长记录应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

  这就要求因地制宜,恢复或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定期定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汇演、美术作品展、演讲比赛、诗歌朗诵、班队会……要竭尽全能为学生搭建平台,使他们

篇五: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能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教学目标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选择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设计教学方案使之适合二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其他能力善二不学生共同创造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创新不实践

  可编辑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各地积极探索,取得了有益的经验。但是,现行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突出反映在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尚未形成健全的教师、学校评价制度等。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精神,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经国务院同意,现就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如下:

  一、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原则1.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精选

  可编辑

  2.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3.对学生、教师与学校评价的内容要多元,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既要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既要重视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也要重视在学校的课程管理,教学实施等管理环节中落实素质教育思想,形成生动、活泼、开放的教育氛围。评价标准既应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4.评价方法要多样,除了考试和测验外,还要研究指定便于评价者普遍使用的科学、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探索有利于引导学生、教师和学校进行积极的自评与他评的评价方法。

  5.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的变化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6.重视学生、教师和学校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二、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

  精选

  可编辑

  7.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应包括评价的内容、标准、评价方法和改进计划。评价标准应该用清楚、简明的目标术语表述,主要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

  (1)基础性发展目标: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公民素养。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审美与表现。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2)学科学习目标:

  精选

  可编辑

  各学科课程标准已经列出本学科学习的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并对评价方式提出了建议。

  精选

  可编辑

  8.学生评价的措施与方法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生成长记录等)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建立每个学生成长记录。成长记录应该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成绩记录和各种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学生是成长记录的主要记录者,成长记录要始终体现诚信的原则,要有教师、同学、家长开放性的参与,使记录的情况典型、客观、真实。考试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考试应与其他评价方式相结合;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方法;要充分利用考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9、每学期、学年结束时学校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各学科的学业状况和教师的评语。评语应在教师对收集到的学生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学、家长交流、沟通的基础上产生。评语应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同时要指定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

  精选

  可编辑

  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应采用等级制。不得将学生的成绩排队,公布。

  三、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10.中小学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要有利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建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发挥教师创造性的多元的、新型的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上进,乐于奉献;公正、诚恳,具有健康心态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了解和尊重学生。能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学习;形成互相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教学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能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教学目标,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选择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设计教学方案,使之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其他能力,善于与学生共同创造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交流与反思。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同事、学校领导进行交流和沟通,能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制定改进计划。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热爱学习。11.教师评价的措施与方法

  精选

  可编辑精选

  可编辑

  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

  建立以校为本、以教研为基础的教师教学个案分析、研讨制度,引导教师对自己或同事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反思与评价,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

  不得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任何社会团体、民间学术机构组织的教学评比结果不得作为教师晋升、提级、评优等的依据。四、建立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12.中小学校评价制度的改革应有利于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要改变长期以来以升学率作为唯一标准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做法,建立符合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校评价体系。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校领导班子。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实干精神;具有与时俱进规划学校进一步发展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和总结、积累教育经验、推进教育创新的能力;能遵照民主参与、科学决策、依法办事的原则管理学校,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具有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精选

  可编辑

  校长要做到遵纪守法、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基础,有相关学科系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的趋势,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民主、平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较强的研究能力,能按照课程的要求对学校各环节工作进行有效管理。

  制度与管理。学校应有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体现学校特色的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有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的课程设置、实施措施与管理方案;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加强学校教职工队伍建设的措施;评价制度应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校园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和规章制度)应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教学研究制度。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从改革实践中提出教研课题;学校应有归纳课程、组织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与措施。

  体育与文化活动。学校要有活跃的学生体育与文艺社团,开展经常性的体育与文艺活动,广大学生都自觉积极参与。学校体育、文艺活动应注重特色。

  13.学校评价的措施与方法。建立以学校自评为主,教育行政部门、学生、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学校应对评价所涉及的各方面进行自我评估,准

  精选

  可编辑

  确了解学校的发展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改进措施。

  评价学校应注重实证性的考察(如现场观察、访谈、问卷、听课、座谈、分析学校的原始记录和档案等)。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的标准。

  精选

  可编辑

  五、中小学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的改革14.在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公办学校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免试入学,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也不得以考试的方式选拔新生。15.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命题必须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要采用形式多样的考试方式,使学生在考试中有展示特长和潜能的机会。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与招生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体差导,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惟一录取标准的做法。高中录取标准除考试成绩以外,可试行参考学生成长记录、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综合实践活动记录等其他资料,综合评价进行录取。积极探索建立招生名额分配、优秀学生公开推荐等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按中考成绩给地区、学校和学生排队并公布名次。制定严格有效的监督制约制度和公示制度,坚决杜绝考试招生中的舞弊等腐败现象。16.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初中升高中的考试命题和考试管理进行评价和指导。对不符合国家考试命题和考试管理要求的命题单位要提出改进要求,不能按要求改进的取消其命题权,另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命题,或者委托该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他具备命题能力的单位组织命题。

  精选

  可编辑

  六、普通高中会考制度的改革17.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普通高中会考具有统筹决策权。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是否组织普通高中毕业会考方案,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不再进行普通高中会考的地方要建立和完善普通高中毕业考试制度。继续实施普通高中会考的地方要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坚持按照会考作为水平考试的原则进行命题。适当减少会考科目,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和其他实践能力的考查。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部分质量好、信誉好的学校可免予会考,允许其自行组织毕业考试,对成绩合格者颁发会考合格证书。18.逐步形成允许高中阶段其他学校的学生和社会人员参加会考的机制。要为学生提供多次考试机会和补考机会。七、继续深化高考改革,积极探索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高等学校招生办法

  精选

  可编辑

  19.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继续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自主权的原则,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和公平竞争、公正选拔。高考内容改革将更加注重对考生素质和能力的考查,积极引导中学加强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高考科目设置改革要将统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在满足高等学校选拔人才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高等学校选拔方式的改革要进一步探索建立在文化考试基础上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办法。

  高中应探索建立综合性的评价体系,增加反映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研究性学习、社会公益活动及日常表现等真实、典型的内容,为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提供更多的学生成长信息,逐步使中学对学生的评价记录成为高等学校招生择优录取的重要参考之一。

  八、组织实施20.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加强领导,组织研究队伍,根据本通知精神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报教育部备案。在制定实施办法时,应充分吸纳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全面部署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工作,并把这项改革同课程改革结合起来。实施办法要求真务实,防止搞形式主义。课程改革实验区要在推进新课程的同时,积极推进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并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与研究和探索。21.教育督导部门要将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作为对地方

  精选

  可编辑

  教育行政部和学校督导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根据本通知精神对现行督导评估标准进行必要的调整。

  22.教研部门应贯彻课程改革的精神,认真研究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提高为学校和教师服务的能力,促进教师的发展和学校课程实施水平的提高。

  精选

  可编辑

  23.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中小学校长、教师的培训,使中小学广大教育工作者了解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方向和要求,掌握评价的基本方法,克服在部分地区、学校和教师中存在的陈!日评价和考试观念以及对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疑虑;要以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宣传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宣传现代教育评价思想,转变传统的考试评价观念,使中小学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得到全社会的广泛支持。

  二○○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

  精选

篇六: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关于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

  考试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科学合理的考试能对教学起到反馈、调节、评价、促进的作用。为充分发挥考试的功能,使考试这种手段真正为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服务,我们认为必须对现行考试与评价制度进行改革,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转变考试的观念考试改革的关键在于转变教育与评价的观念。我们探索新型的考试模式的指导思想是:坚持考试目标与教学大纲的和谐统一;坚持考试形式的多样性,实现口试、笔试、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并存;坚持考试评价指标与素质教育的统一,以考试改革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以素质教育促进教育评价的改革。

  二、改革考试的内容过去的考试,常以期末一张试卷给学生下结论,语文科基本分为基础知识、阅读和作文三大块进行。数学科基本分为计算、概念、应用题三大块进行。这种僵化的考试模式难以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反而助长了教师教死书、学生死读书的陋习。为了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务必改革传统考试的内容结构,摒弃以单一的一张试卷给学生作终结性评价的做法,做到:①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使学生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特长;②调整考试结构,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两个维度进行测试,着重于基本能力的评价;③采取分项考试,把过去的一张试卷改

  为多项考查。语文科可分为听、说、读、写四大部分八个小项。数学科可分为计算、概念、应用题、几何形体四大部分八个小项。分项考试能够全面测试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与基本运用能力。

  三、改革考试的形式改革传统的考试形式,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采用笔试、口试和实际操作等不同形式相互结合的考试办法,科学地检测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及个性特长的发展情况。(一)笔试与口试相结合1.改进笔试。试题形式分“单项测试”和“综合考试”两种,综合考试每学期举行两次(期中与期末)。综合考试既要注意双基训练,又要突出能力考查。笔试可采取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形式。2•增加口试。结合平时教学过程,语文科适当采用听、说、读等口试形式;数学科可采用口算、说意义、答过程、讲算理、提条件、补问题等方式进行口试。(二)单项考试与综合考试相结合

  每学期除了期中期末两次综合考试外,平时可根据教材的要求与教学的实际需要,针对学生的各种能力与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单项考试,单项考试应由执教老师合理调配、科学设置,使学生乐于参加,避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三)个别测试与集体测试相结合对于那些成绩偏差的学生,教师可以有目的、有选择地先进行个别测试,个别测试的目的是对学困生进行测试前的辅导,再参加集

  体测试。同一班级的学生参加测试的次数和要求可以不一样。总之,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大纲》所规定的要求。(四)书面考试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素质教育强调知识应用,强调动手操作。这一要求不仅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也要体现在考试形式上,应根据学科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操作测试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特别是自然、数学等学科更应做好动手操作测试。四、改革考试方法(一)分项考试目前,我们把一次性的卷面考试,改变为平时随堂进行的离散性的分项考查,从而逐步摒弃传统考试方法,注重考试方法的科学性。分项考试做法如下:语文科:1.听的考试。①听写:每个年级都写20至30个词语(低年级可听写拼音),中高年级还要听写2至3个句子。这一内容的考查在期末由学年组统一命题,统一确定时间、地点进行,采用百分制记分。②听讲:根据《大纲》要求,各年级录制程度适当的短文放给学生听2至3遍,然后学生完成相应的测试题。这一内容在期末前一两周分班进行,采用等级制评定。2.说的考试。①普通话:主要考查学生说话时普通话的正确性,以及流利的程度和语感的强弱。②表达:主要采取回答问题或即兴口述等考查学生说话的内容是否清楚明白,是否有一定的感情。这两项内容可随平时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学生回答进行考查,采用等级制评

  定。3.读的考试。①朗诵:由教师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平时课堂教学,

  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或课外内容,主要考查朗读时的正确、流利程度与是否有感情。这一内容可结合平时教学进行考查,采用等级制评定。②阅读:根据各年级阅读要求,学校统一命题,期末统一进行考试。考核内容以综合题为主,选择一两篇短文或段落,从中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采用等级评定。

  4.写的考试。①写字:低年级考铅笔字的书写;中年级钢笔字占

  60%,毛笔字占40%;高年级钢笔字占40%,毛笔字占60%。这一内容可以提

  前一两周考查,用等级制评定。②作文:由学校期末统一命题,包括应用文和记叙文,其中,应用文占20%、记叙文占80%。采用等级制评定。

  数学科:1.计算的考试。①口算:每个年级都要进行20至30道口算,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一内容的考查在期末由学校统一命题,统一确定时间、地点进行,采用百分制记分。②笔算:根据大纲要求和各年段教材内容,由学校统一命题,期末统一进行考试,以综合试卷为主,采用百分制记分。2.概念的考试。①说意义:主要通过学生说概念、讲算理等,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掌握情况。这一内容可以结合平时教学进行考查,采用等级制评定。②概念的应用:主要通过判断、选择、填空等形式考查学生对概念掌握的情况。这一内容可以结合课堂练习进行考查,采用等级制评定。3.应用题考试。①分析数量关系:结合平时应用题教学,让学生进行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而进行考查。采取等级制评定。②解答应用题:根

  据大纲要求与各年级教材内容,学校统一命题,期末统一进行考试,设有只

  列式不计算与列式并计算两类、一般有10至12道题。从中考查学生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百分制记分。

  4.

  几何形体考试。①操作:让学生通过画图、测量与制作等活动,

  考查学生操作能力,采取等级制评定。②应用: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的概念或

  公式去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采取等级制评定。

  (二)允许免考

  为激发学生兴趣,更好地发挥其特长,对某学科学习特别优秀的学

  生,在期中、期末考试时,允许免考这门学科。实践证明,这是激励优秀学

  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办法。

  有人以为免考某门学科的学生会放松对免考学科的学习。其实,对

  免考的学生来说,是老师对其学习的一种最充分的肯定和信任,因而免考的

  学生会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与积极性,来学好这门学科,能赢得更多时间学

  习其他各科知识。

  (三)鼓励重考

  鼓励重考与搞频繁考试是完全不同的O重考是建立在学生自愿的基

  础之上的,其目的是通过鼓励学生重考这个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每次考试后,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考试成绩(包括考试成绩很好的学

  生)不满意,可以申请重考;重考成绩还不满意,允许再次申请重考,直到

  学生对考试成绩满意为止。这样做虽然会加重教师负担,但由于能够使学生

  不断获得成功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因此教师付出这

  份劳动也是值得的。

  五、改革评价方法评价具有导向与激励的功能,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全面主动地自主学习,改革评价方法也就成了必然。我校积极探索评价方法改革,努力构建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采取符号评价、认知评价、情感评价相结合的等级制评定学生成绩的方式,成为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手段。1.符号评价采取“符号+评语”的方法,在日常教学中以形成性评价代替分数,实行没有分数的反馈。检测时,教师只给做对的打“V”符号,不给错题打“”符号。而且老师可根据错误情况,适当加一些评语,指出寻找的方向,让学生自己找出错因,修改后做对了再打“V”符号。

  2.认知评价采取“等级+特长”的方法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①等级评价。采用“优、良、达标、待达标”四个级别,对学生进行模糊性评价,这样,百分制的精确性被淡化,也淡化了分数的作用。从而消除因一两分之差而引起过度竞争给学生身心造成的伤害。②特长评价。主要是参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参与兴趣小组活动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以及参加各类竞赛的获奖情况,划分成八个等级。总之,在学生素质教育报告上不以分数论长短,而是分为优、良、达标几个等级(待达标学生通过重考变成达标),最后将学生的特长等级、获得的奖项——列举表示祝贺。

  3.情感评价采用“期待+鼓励”的方法,以谈心形式或鼓励性的

  评语,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使学生乐于接受,期待学生进步。

  4.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是指学生的学科期末成绩由四部分的成绩组成,即①学习态度(主要看课堂参与活动情况,作业完成情况);②平时分项考试总的成绩;③特长考查等级;④期中期末两次综合考试卷面成绩。这四部分成绩在综合评价时各占多大比例为宜,可以进一步研究与实验。

  加区第三小学校王卫玲

篇七: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小学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方案

  篇一:东关小学各学科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方案东关小学各学科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方案一、指导思想建立与课程改革相符合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是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前进的制度保障。为了促进我校学生素质的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实现我校办学的科学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考试与评价制度,积极改革考试和评价的方法,做到评价的内容、方法,主体要多元化,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可操作性,方法科学,符合学校实际的评价体系。二、评价中应妥善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关系。定量评价往往忽略那些难以量化的品质与行为,忽视个性发展与多元标准。定性评价更具有现代人本思想和发展性评价理念。应在传统定量评价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定性评价,从表征性的分数机制向实质性内容机制转变。2、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的关系。动态评价有两层含义,一是跨越每个时间观察、评价学生,从而了解学生的动态认知历程与认知能力变化的特点和潜能;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互动,强调评价与教学结合,实施个体化的诊断、评价

  与教学补救。3、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的关系。过程评价是针对课程

  实施过程或学生学习过程所进行的评价,经常采用形成性测验评价和诊断性测验评价方法。

  4、客观测验评价与主观测验评价的关系。客观测验往往局限于对学

  科简单知识和原理的考查,而对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等高级心智技能及心理过程难以考查。这些缺点正是主观测验的优点。

  5、纸笔测验评价与表现性测验评价的关系。纸笔测验多局限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不能关注情感、态度、动作技能、心理素质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表现性测验评价侧重于把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际,强调实做与表现。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评价操作要点。(一)让评价充满人文关怀。1、注重评价的过程化。由注重“总结性评价”转向注重“过程性评价”,评价的最重要的意义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2、注重评价的民主化。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被评价者不仅是评价的客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评价的结论是主客双方共同的“心理建筑

  物”。评价的民主化其实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权利的保护。3、注重评价的人性化。评价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全面体现“一切为了孩子”和“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教育理念。要体现评价对孩子的理性呵护。

  4、注重评价的定性化。教育首先是一种生活,并且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极其复杂的人,我们在评价时不能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单化,还要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信心、意志等等,把学生由“分数的奴隶”变为一个“完整的人”。

  5、注重评价的层次化。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和不同的评价目的,采

  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体现出评价的因人而异性。促使优秀生克服骄傲自满情绪,不断完善自我,追求卓越。同时促使后进生克服自卑情绪,树立学习信心,是他们逐步走向成功。使“关爱每一个学生”真正落到实处。

  (二)改变评价方式。1、拓宽评价的范围。知识评价过程与结论并重。在试卷的编制中,一些客观题要注意把学生的获得答案的推理过程、思考力度等对学生发展重要的东西纳入评价的视野之内。评价的信息由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学生课外的生活习惯、学习效率、作业态度、人际交往、文体活动的参与程度也应纳入评价的总体系。

  评价的领域由单一走向多元。评价不仅仅指知识领域,还包括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和心智动作技能领域。

  2、评价的权限逐渐下放。让家长参与评价。一方面让老师尽快而全面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另一方面可以让家长有一个重心认识自己孩子的机会,增强家长与孩子间的教育亲和力。让同伴参与评价。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互相评价,然后将评价结果作为成绩记录下来,评价者感受老师的信任和尊重,被评价者心里也能接受,同时引导学生说真话,也可消除学生交往间“双重人格”的现象,从而促进孩子的发展。让自己参与评价。使评价客体逐渐变为评价主体,能真正让学生做到“自知”,“自知”才能自强、自律。四、各科实施要求。语文一、考核内容:学期总评由期末考试和平时检查两个成绩构成。期末考试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笔试和口试(说话);平时成绩包括朗读、背诵、作业、写字、课外阅读情况等方面。笔试70%;口试10%;写字、作业5%;朗读、背诵10%;课外阅读5%。二、评价要求:口试:能按照要求,围绕话题,用普通话,说得清楚明白,态度大方,语言连贯,记满分,为“优”;能按照要求

  围绕话题,用普通话,介绍比较具体,说得比较清楚明白,有1—2处结巴或遗漏,酌情扣分,为“良”;基本围绕话题,勉强用普通话,大致说清楚意思,酌情扣分,为“合格”。

  笔试:书面试卷共占总分70%,按字(含写字)、词、句(积累)、阅读、习作三部分占分参考比例约为:

  数学一、考核内容:一试(口算、操作)20%;二试80%。二、考核要求:数学科要通过观察、思维、实践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根据数学之一学科性质特点,建立能体现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素质。一试:1、要重视口算测试,口算方法可根据各班实际自行选用。可以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书面测试。但必需注意口算的题量不要太多,以免加重学生负担。2、要重视估算测试,可以根据教材要求安排估算单项测试,方法可参考口算测试方法。3、要重视实验操作测试,可以根据各年级教学内容,安排实验操作测试,方法可以是分小小组进行同时操作测试或者逐个操作测试,得分可按操作步骤分步得。

  二试:1、命题还是按七、二、一的比例进行,70%基本题,20%综

  篇二:考试评价制度振兴联合校规范命题考试评价制度一、指导思想以国家教育部关于“减负”精神为指针,以《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正确导向,以学为本,改革评价内容、形式、方法,构建起有利于素质教育实施,有利于学生主动健康成长的科学评价体系,积极探索“等级加特长加评语”的评价模式,为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全体学生整体综合水平的提高服务二、工作原则小学考试制度改革工作总的原则是: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形式,淡化分数评价,强化等级评定;淡化评价功能,强化反馈功能;淡化终结性评价,强化形成性评价,有利于推动教学领域的改革,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与发展,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助推力。三、主要内容1、按照省市县规定的考试学科和考查学科对学生进行评价。2、考试内容

篇八: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基于教育公平的高校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路径探析

  基于教育公平的高校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路径探析

  【摘要】高考具有选拔和评价两种相互依存的功能。文章分析了我国高校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论述了高校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改革的意义。认为改革的关键在于着力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评价标准体系:完善现有考试评价制度;探索多元考试选拔机制;建立分层分类考试制度。

  【关键词】高校招生考试;评价标准;综合素质;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和谐的基础,优先发展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战略选择。高考作为我国选拔人才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制度和教育制度,其实质是通过对考生的学业能力评价,选拔出进入高等教育阶段接受培养的人才。它不仅影响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关乎国家的人才战略,对人才资源的配置、素质教育的导向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强,过去单一的人才评价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如今多样化的人才需求,高等教育实施新世纪教改工程,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促使高考评价制度必须改革。改革成为高考所面临的时代挑战,也是新一轮教育规划纲要的重点之一。一、高校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文革”前,全国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至1978年后的一段时期内,除个别高考改革试验区的省市外,一直实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20XX年起至20XX年,全国共有16个省市逐步实行自主招生考试,涉及的考生610万人左右,占全国考生约65%。[1]为了适应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要求,我国于1985年就启动了高考改革的步伐,各项改革措施连续出台;如对高考的考试时间、科目设置、考试内容以及录取手段、录取制度、选拔标准都在不断改进与完善。[2]由此,我国高考改革进入了全面推进的历史阶段。在高等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无论是改革前的全国统一考试还是改革后部分省市的自主招生,都最大程度地摆脱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避免高考与金钱、人情和权力等因素对公平竞争的干扰,实现人才科学、公平的选拔,使千千万万学子不论

  1

  家庭出身与背景,在同一个平台公开、公平、公正的进行竞争,凭真才实学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从制度上保证了科学选拔人才、维护社会公平。总之,高考在提高基础教学质量、为高校选拔合格学生以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

  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教育理念的进步,高考历经30多年的波折,其制度的内在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批判。如在高校招生考试方面,高校招生考试评价改革往往形式大于内容,存在的问题表现在:

  一是衡量标准过于单一,结果的可比性不强。作为高考改革的一项重大尝试,综合素质评价采用非数值化的衡量标准,而同一地区不同学校的考生之间,或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的考生之间,各方面素质及其发展情况是不一样的。尽管“考分面前人人平等”一直被认为是体现我国统一性高考公平性的“至理名言”,而其实质是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生源不加区分而使用同一标准对所有考生进行衡量与选拔,能否避免学校对学生的鉴定流于形式,以及高校是否对评价的认定做表面文章,能否得到考生、家长和高校各方面认同等,评定的结果与实际情况都会产生较大的差异,也很难满足不同类别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是评价的区分度较低,评价结果趋同现象明显。目前各地实行的新课改中的一大亮点,便是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选拔人才的标准和依据之一,这有利于克服高考制度“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但综合素质评价是建立在考生成长记录袋基础之上,此种评价模式在实际操作中造成操作难度大的现象。如改革初始,很多省市虽然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考核体系,但更注重让考生与自己的过去对比,是把过程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评价,对“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评价方式、操作规则缺乏详细规定,造成大部分中等及偏上的考生的评价等级出现趋同的情况,可能使高校招生录取时无所适从。

  三是过程性评价不易把握。新课程改革中的评价,是为了解决大学招生与中学教育教学、高校人才选拔共性与个性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等诸多矛盾,改变过去那种过分强调甄别、区分与选拔的现象,使评价不仅关注结果,更注重考生的成长过程。但在实践操作中,各高校录取新生除个别类型的招生外,绝大多数考生思想政治品格考核、体检都是合格的,而最终仍然还是以分数的高低决定是否录取,“择优录取”的原则被简单、机械地变成了“惟分是取”的选拔结果和

  2

  录取标准,使过程性评价演变为终端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变成以高考为目标指向的评价竞争。

  因此,加强高校招生考试评价标准与模式改革研究,对于促使高校教育工作者反思长期以来束缚创新精神培育的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改进评价方式,使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选拔培养机制更灵活、更具有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育公平下高校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改革的意义纵观现行的高考制度,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和高校选拔人才曾经产生过非常积极的作用。但目前还存在一些弊端,如何进一步对高考制度进行改革,建立适合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办学形式以及不同培养规格的高考评价体系,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其意义在于:第一,维护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就是权利平等,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教育公平的基本内容就是实现教育利益分配的公平,而权利平等又需要制度保证。高考关系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的培养问题,涉及社会公平和全民族的素质教育问题。因而高考公平又是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的重要基础。要维护教育公平,就必须加快创建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这种制度应力争做到区域公平、学校公平、考生公平;不但要体现程序公平和结果公平,体现考生的起点公平、选择专业的机会和学校公平,同时还应建立和健全监督保障机制,进一步细化和深化相关的制度和措施,不断创建诚信环境,为重建社会公平与公正发挥重要的作用。第二,利于人才选拔。高考改革要有助于人才脱颖而出,重点是人才选拔标准和人才选拔方式的改革。因此必须彻底改变“一考定乾坤”的单一选拔方式,建立多元化的高校招生考试评价录取新体系。目前高考具有较多的评价内涵,比如加强和深化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观察能力和潜质的测评等。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需求,发掘具有“学科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及系统综合思维素质”的人才是选拔的重点。即在改进完善现有的统一的标准化考试的基础上,辅以“差异化标准、综合性评审、多因素评价、多方式录取”的新模式。通过科学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并结合评价功能选拔合适的学生,使进入各类型高等学校的学生得到适宜的培养,同时促进高考质量的提高,有利于高校招生改革。

  3

  第三、推进自主招生。当前我国正处在不断的改革发展阶段,自主招生是高考改革中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而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自主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在于尊重高校人才选拔的自主意识和权力,赋予了高等学校更充分的办学自主权,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标准进行选才,自主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招生章程、招生工作方案和入学评价标准体系。这不仅有利于中等教育实施新课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有利于高校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多元化选拔人才的需要,也有利于建立教育的公平公正的需要。[3]当然,在实施自主招生的过程中,高校内部要进行有效监控,加强自查自律,严防腐败。

  三、基于教育公平的高校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改革路径高考对学生改善学习方法和教师提升教学效果都具有反馈作用,这些评价功能也得到教育界的认可。在新形势下高考的评价功能还需要完善,其评价的核心是要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积极探索教育公平下的高校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着力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评价标准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1、完善现有考试评价制度尽管一直以来人们对高校招生中的统一考试提出各种批评和质疑,但相对来说,目前还难以找到一个明显优于高考或可以取代高考的人才选拔制度。因此,坚持统一高考方针不动摇,保证改革方案的公平性、渐进性、可控性和可操作性,注意处理好改革力度与社会承受力的关系,不宜朝令夕改,频繁调整。[4]要明确考试与评价是统一的整体,不可分割,考试评价对命题质量的审查与判别,关系到考试的成败。通过制定多样性的评价指标,降低高考成绩的比重,可以将学生在学校的具体表现、在班级的排名、会考的成绩、选修的课程、以及参加的社区服务活动、获得的科技成果等都纳入评价体系中,不仅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更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同时增加个性成分,使个性不一的学生能“各得其所”。让考生综合素质评价资料(表)进入电子档案参加录取,可以供高校在选择时参考。2、探索多元考试选拔机制长期以来,我国人才选拔都是通过招生考试实现的,这种考试制度忽视了对考生平时能力、综合素质、德育评价及其文化潜质全面发展的预期,但由于它是

  4

  履行教育使命严格甄选受教育者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所以成为人才选拔制度和利益分配机制。随着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精英型的考试选拔制度已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建立多元化的考试选拔制度成为新形势下高考改革的有益尝试。如高校可以参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学业和非学业多元评价结果择优录取。高职院校在学科、专业结构设置上应尽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拓宽考试内容的综合性,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普通本科高校则应积极设置、发展交叉综合性的学科、专业,突出能力与创新,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使高校依托其强大的人才优势和丰富的学科背景,推动知识的繁衍生长,以利于不同类型学生的选择与发展。这就要求高校实现二个转变:一是由以往过于强调人的“职业岗位适应性”和“就业教育”,向强调人的“社会适应性”和“创业教育”转变;二是学科、专业建设目标,由以往过于注重适应已有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需要,向高度重视未来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变革趋势,注重适应未来产业结构要求转变。要积极设置、发展交叉综合性的学科、专业。

  3、建立分层分类考试制度现行高考统一考试的优越性是主要的,但统考的缺陷是“共性多,个性少。”目前我国高校招生普遍实行的考试科目为“3+x”模式,注意了学科内和学科间的综合能力考查,相对于原来的“3+2”方案来说是一个进步。不过许多高校对考生的已有知识基础特别是相关科目成绩、爱好、兴趣、特长等要求不尽相同,学校各具特色的专业设置在单一的考试科目面前很难做到有针对性地选择。为此,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应该用不同的科目和难度不同的试卷来选拔学生。如在考试层次上,可以考虑将重点本科、一般本科和高职院校的招生考试分开进行,每个层次的考试采用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科目,既有利于高校与考生双向选择,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在考试方式上,可以考虑将一年一次考改为一年多次考,从而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局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考试机会和选择机会,有助于减轻学生和家长的压力,提高考试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在考试形式上,高校可以依据学校的培养需求,采用灵活和不同的考试形式,通过毕业会考、统一高考、自主招考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等方式中的其中一种或多种方式的组合,对学生进行全面考察,择优录用选拔,或以文化考试

  5

  为主,结合中学阶段表现的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体系,让每个考生充分展示自身潜力、兴趣特长和综合能力,从而有效地选拔所需要的人才,为国家早日培养输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建立人力资源强国做出高校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1]张敏强,高艳红.高考的评价功能不可缺失[J].评价与测量,20XX(2)11.[2]陈海利,付孝泉.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XX(10)22.[3]余永玲.高校招生分类考试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XX(7)45.[4]陈海利.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XX.25-30.【作者简介】陈海利(1961-),男,湖南东安人,研究员,南华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曹红峰(1979-)山东郓城人,讲师,任职于湖南教育考试院.

  6

篇九: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可编辑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各地积极探索,取得了有益的经验。但是,现行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突出反映在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尚未形成健全的教师、学校评价制度等。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精神,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经国务院同意,现就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如下:

  一、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原则1.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精选

  可编辑

  2.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3.对学生、教师与学校评价的内容要多元,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既要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既要重视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也要重视在学校的课程管理,教学实施等管理环节中落实素质教育思想,形成生动、活泼、开放的教育氛围。评价标准既应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4.评价方法要多样,除了考试和测验外,还要研究指定便于评价者普遍使用的科学、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探索有利于引导学生、教师和学校进行积极的自评与他评的评价方法。

  5.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的变化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6.重视学生、教师和学校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二、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

  精选

  可编辑

  7.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应包括评价的内容、标准、评价方法和改进计划。评价标准应该用清楚、简明的目标术语表述,主要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

  (1)基础性发展目标: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公民素养。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审美与表现。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2)学科学习目标:

  精选

  可编辑

  各学科课程标准已经列出本学科学习的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并对评价方式提出了建议。

  精选

  可编辑

  8.学生评价的措施与方法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生成长记录等)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建立每个学生成长记录。成长记录应该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成绩记录和各种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学生是成长记录的主要记录者,成长记录要始终体现诚信的原则,要有教师、同学、家长开放性的参与,使记录的情况典型、客观、真实。考试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考试应与其他评价方式相结合;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方法;要充分利用考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9、每学期、学年结束时学校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各学科的学业状况和教师的评语。评语应在教师对收集到的学生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学、家长交流、沟通的基础上产生。评语应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同时要指定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

  精选

  可编辑

  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应采用等级制。不得将学生的成绩排队,公布。

  三、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10.中小学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要有利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建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发挥教师创造性的多元的、新型的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上进,乐于奉献;公正、诚恳,具有健康心态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了解和尊重学生。能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学习;形成互相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教学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能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教学目标,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选择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设计教学方案,使之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其他能力,善于与学生共同创造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交流与反思。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同事、学校领导进行交流和沟通,能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制定改进计划。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热爱学习。11.教师评价的措施与方法

篇十: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方案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各地积极探索,取得了有益的经验。但是,现行中学评价与考试制度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突出反映在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尚未形成健全的教师、学校评价制度等。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现就中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如下:一、中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原则1.中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2.中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3.对学生、教师与学校评价的内容要多元,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既要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教师

  的职业道德修养;既要重视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也要重视在学校的课程管理、教学实施等管理环节中落实素质教育思想,形成生动、活泼、开放的教育氛围。评价标准既应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4.评价方法要多样,除考试或测验外,还要研究制定便于评价者普遍使用的科学、简便易行的评价办法,探索有利于引导学生、教师和学校进行积极的自评与他评的评价方法。5.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6.重视学生、教师和学校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二、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7.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应包括评价的内容、标准、评价方法和改进计划。评价标准应该用清楚、简明的目标术语表述,主要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1)基础性发展目标: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公民素养。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审美与表现。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2)学科学习目标:各学科课程标准已经列出本学科学习的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并对评价方式提出了建议。8.学生评价的措施与方法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生成长记录等)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成长记录应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成绩记录及各种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

  学生是成长记录的主要记录者,成长记录要始终体现诚信的原则,要有教师、同学、家长开放性的参与,使记录的情况典型、客观、真实。考试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考试应与其他评价方式相结合;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方法;要充分利用考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9.每学期、学年结束时学校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各学科的学业状况和教师的评语。评语应在教师对搜集到的学生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学、家长交流、沟通的基础上产生。评语应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同时要制定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应采用等级制。不得将学生成绩排队、公布。三、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10.中学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要有利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建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发挥教师创造性的多元的、新型的中中学教师评价体系。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上进,乐于奉献;公正、诚恳,具有健康心态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了解和尊重学生。能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学习;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能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教学目标,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选择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设计教学方案,使之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其他能力;善于与学生共同创造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交流与反思。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同事、学校领导进行交流和沟通,能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制定改进计划。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热爱学习。11.教师评价的措施与方法。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建立以校为本、以教研为基础的教师教学个案分析、研讨制度,引导教师对自己或同事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反思与评价,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不得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教学评比结果不得作为教师晋升、提级、评优等的依据。四、建立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12.中学校评价制度的改革应有利于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要改变长期以来以升学率作为唯一标准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做

  法,建立符合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中中学校评价体系。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校领导班子。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实干精神;具有与时俱进规划学校进一步发展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和总结、积累教育经验、推进教育创新的能力;能遵照民主参与、科学决策、依法办事的原则管理学校,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具有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校长要做到遵纪守法,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基础,有相关学科系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的趋势,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民主、平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较强的研究能力,能按照课程的要求对学校各环节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制度与管理。学校应有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体现学校特色的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有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的课程设置、实施措施与管理方案;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加强学校教职工队伍建设的措施;评价制度应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校园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和规章制度)应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教学研究制度。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从改革实践中提出教研课题;学校应有归纳课程、组织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与措施。

  体育与文艺活动。学校要有活跃的学生体育与文艺社团,开展经常性的体育与文艺活动,广大学生都自觉积极参与。学校体育、文艺活动应注重特色。13.学校评价的措施与方法。建立以学校自评为主,教育行政部门、学生、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学校应对评价所涉及的各方面进行自我评估,准确了解学校的发展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改进措施。评价学校应注重实证性的考察(如现场观察、访谈、问卷、听课、座谈、分析学校的原始记录和档案等)。不得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的标准。五、中学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的改革14.在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公办学校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免试入学,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中学不得以考试的方式选拔新生。15.毕业升学考试命题必须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要采用形式多样的考试方式,使学生在考试中有展示特长和潜能的机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按中考成绩给地学校和学生排队并公布名次。16.要高度重视中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加强领导,组织研究队伍,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在制定实施办法时,应充分吸纳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全面部署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

  工作,并把这项改革同课程改革结合起来。实施办法要求真务实,防止搞形式主义。课程改革实验区要在推进新课程的同时,积极推进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并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与研究和探索。17.要将中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作为对学校督导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18.贯彻课程改革的精神,认真研究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提高为学校和教师服务的能力,促进教师的发展和学校课程实施水平的提高。19.要加强对本市中学校长、教师的培训,使中学广大教育工作者了解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方向和要求,掌握评价的基本方法,克服在部分学校和教师中存在的陈旧评价和考试观念以及对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疑虑;要以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宣传中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宣传现代教育评价思想,转变传统的考试评价观念,使中学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得到全社会的广泛支持。

篇十一: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P>  改革考试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改革考试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务处考试的功能主要是甄别和选拔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过分依赖纸笔测验形式和量化评价方式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学生的个性发展被异化为考试分数。在学生中流传这样一句话:“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每学期的期中期末往往是学生最紧张的时期。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考试评价也在逐步的“变脸”。传统的考试评价制度必须改革但改革并不是取消考试而是淡化考试的甄别与选拔功能使考试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重要手段。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要求我校在县教育局教研室的关怀和指导下进行了”改革考试评价制度”的实验实行“等级+评语+特长”的评价制度给学生创造了宽松和快乐的学习环境使教学活动和学生素质考评工作达到宽松而不放任自主而有目标使考试、评价达到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的目的。具体作法如下:一、考试方法多元化

  1、分项考试法所谓分项考试就是把各学科教学内容分成若干项化整为零。取消期中考试淡化期末考试加强平时测验打破以一张试卷“定乾坤”的传统。如将原来的语文综合考试卷分成三项:①语文积累测试卷测试学生对于字、词的掌握和名篇、名段的记诵。②阅读理解测试卷测试学生对于课内外文段的阅读理解能力。③作文测试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速度。有许多学生综合考试成绩并不理想但分项考试后他们总能在某项测试中取得优秀成绩增强了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2、分层考试法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的智力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个性的发展具有差异性。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存在因而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这就需要我们树立新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多元智力理论帮助我们认识到考试评价应当尊重个体智能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超越考试评价标准的划一性。根据这一理论我们试行分层考试:分层考试法就是根据学科的课程标准出三套难易程度不同的试卷A、B、C卷提高题为“A卷”普通题为“B卷”基础题为“C卷”,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试卷进行考试。

  三卷分层考试的主要模式为:A卷:基础卷60%+普通卷20%+提高卷20%;B卷:容易卷60%+普通卷30%+困难卷10%;C卷:容易卷60%+普通卷40%。

  3、口试法口试就是要求学生当场对问题作出口头回答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便于及时了解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而且简便易行使用范围较广。主要有朗读(课文或课外的书报)、背诵、回答问题、看图说话、看拼音读词、读句子、片段等。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低年级不对学生进行书面考试口试显得尤为重要。4、面试、操作考试法面试、操作即教师与学生直接接触通过口头交谈实际操作等方式观察和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性格特征心理素质交际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能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性格特征心理素质交际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够直接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可以直接反映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弱点和问题为改进教学实践提供丰富的决策依据。二、评价方式人性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作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根据《纲要》精神我们对学生的考试结果的处理作了如下改革:

  1、实行“等级+评语+特长”的评价方式取代传统的“百分制”的评价方式。新的评价方式包括各科学业情况、学生在校思想表现、身体素质、特长发展和劳动创造等方面。

  我们把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须努力”四个等级采取平时测评与期末测评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达到90%、85%、80%

  以上即为优秀把相同或相近的学生划分为同一个等级。于是大部分学生都体验到了当优秀生的快乐过去因1分、2分之差而引起的过度竞争局面扭转了。对一二年级的小同学我们采取了更形象、更富有激励作用的星级评价方式达到优秀的我们综合评定的《学生成长记录袋》上印上五颗红星良好印四颗红星合格印三颗红星须努力的没有红星。综合评价等级作为评“三好学生”和“优秀干部”的重要依据。

  2、采用《学生成长纪录袋》告别传统的《学业成绩报告单》。没有评价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教育评价的CIPP模式的创始人斯塔弗尔比姆曾经说过:“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证明而是改进”。

  《学生成长纪录袋》是连接学校与家庭的桥梁和纽带是展示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对学生一学期来的综合表现给予的一个恰当评价。

  对于评价内容学生非常在意家长极为关心。《成长记录袋》对小学生的素质的评价向学生和家长报告的目的不仅是判断学生

  素质发展的水平状态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所在同时发现与素质目标之间的差距帮助学生变习惯于接受为习惯于思考习惯于发现习惯于在新的目标指引下去获取发展与进步。新颁发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课程标准(实验稿)

  都在“评价建议”部分对它的创建与使用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成长记录袋的实践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试卷评价广大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注重学生三维目标的综合达成。

  具体应用如下:1、价廉物美的工艺制作力求简单朴实、灵活方便切实降低成本。也可由学校统一购买纸质的档案袋。2、新颖别致的封面设计“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封面可让学生进行个性化设计。让学生自行设计封面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一年级学生可让家长帮忙设计。在袋上写上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住址、联系电话、“我的特长”、“我最喜欢的格言”后让学生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设计封面。可以把自己最漂亮的照片贴在封面上爱绘画的同学可以精心地在封面上角画上自画像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写上姓名如“爱唱爱

篇十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P>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讨论稿)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建立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与考试制度。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与考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但现行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与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问题是: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全面发展和学生个体差异,评价方法单一;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同时尚未形成健全的教师、学校评价制度,严重地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着亿万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改革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原则1.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多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2.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成长,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发展。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3.评价的内容除关注学业成就外,还要重视学生多方面的潜能的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评价标准既要体现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评价方.法要多样化,评价方式应灵活、多样,除考试或测验外,还要研究制定具有科学性、简便易行、有实效性的评价工具,探索便于教师普遍使用和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评与他评的评价方法,提高教育•评价的有效性。5.中小学教育评价不能仅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要有机地把终结性班次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学生成长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6.要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评价要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的学生的状况,使教育评价成为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二、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7.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括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评价方法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为了便于使用,评价标准应该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述,应包括一般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一般性发展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道德品质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

  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能尊重并理解他人。能对个人行为负责,表现出公民所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0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承担起学习的责任,能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水平,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能把不同的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运用己有的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探索与创新精神。交流与合作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处境与观点,能评价和约束6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科学习目标各学科课程标准已列出学科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并提出了评价方式的建议。8.应强调评价方法的多元化,要重视采用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成长纪录等)对学生的发展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要改变将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过分注重分数的做法,要交考试与其他评价方式有机结合,改变过分注重等级、注重量化的做法。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方式、方法,并对考试结果进行不同的处理,减轻学生的压力。9.收集和分析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是全面评价学生的关键。这些资料应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同伴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最佳作品(成绩记录及各种作品),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学校和教师需要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形成对学生的成就、优势及不足的客观描述,对学生的考试结果做出分析、说明和建议,不能简单以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类。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应采用等级分制的方式,对行为表现应采用激励性评语的方式。根据对学生发展状况的客观分析,形成清楚、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方案,应了解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白信。三、积极推翅冲小学教师与学校评价的改革10.中小学教师评价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与教有水平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要改变长期以来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定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准的做法,建立起多元的、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新型教师评价标准。要建立以教师白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强调帮助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教师应认真思考学生的反映和有关人员的评仪,对a己进行客观的评价,并通过与学生和有关人员的交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对教师评价结果的反馈应具有建设性和激励性。

  11.中小学校评价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促进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要改变长期以来以升学率作为评定学校办学水平与质量的唯一标准的做法,建立多元化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有利于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新型学校评价标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要建立以学校自评为主,教育行政部门、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学校应制定阶段性的学校改革与发展计划,应根据本校的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对办学方向、教育观、教学效果、学校管理、科研等各个环节进行自我评估,准确了解学校的发展善,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四、中小学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的改革12.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学的方法。13.在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与招生中,应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应考虑学生的整体发展,录取标准除考试成绩外,可实地参考其他结果,如成长记录、特长等。逐步扩大高中学校的招生自主权,鼓励学校办出特色。14.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考试。毕业考试是标准参照考试,具有水平考试的性质;升学考试是常模参照考试,具有选择考试的性质。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将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分开。国家课程标准是中考命题的根本依据,杜绝设置偏题、怪题,尽量采用形式多样的考试方式,使学生在升学考试中有展示特长和兴趣爱好的机会。15.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初中升高中的考试命题和管理进行评价和指导。对不符合国家对考试命题和管理要求的命题单位,进行公告和批评,直至收回命题权,或者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命题,或者委托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他具备命题能力的单位组织命题。

篇十三: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P>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重视,各地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有益的经验。但是,现行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突出反映在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尚未形成健全的教师、学校评价制度等,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精神,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经国务院同意,现就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原则1.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2.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育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

  1

  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3.对学生、教师与学校的评价的内容要多元,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既要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既要重视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也要重视在学校的课程管理、教学实施等管理环节中落实素质教育思想,形成生动、活泼、开放的教育氛围。评价标准既应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4.评价方法要多样,除考试或测验外,还要研究制定便于评价者普通使用的科学、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探索有利于引导学生、教师和学校进行积极的自评与他评的评价方法。

  5.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6.重视学生、教师和学校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二、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

  2

  7.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应包括评价的内容、标准、评价方法和改进计划。评价标准应该用清楚、简明的目标术语表述,主要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

  (1)基础性发展目标: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环境保护。公共素养。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审美与表现。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3

  (2)学科学习目标:各学科课程标准已经列出本学科学习的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并对评价方式提出建议。8.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的评价方式(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生成长记录等)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纪录。成长纪录应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成长记录及各种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纪录,体育与文艺活动纪录,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学生是成长纪录的主要记录者,成长记录要始终体现诚信的原则,要有教师、同学、家长开放性的参与,使纪录的情况典型、客观、真实。考试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考试应与其他评价方式相结合,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方法。要充分利用考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9.每学期、学年结束时学校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各学科的学业状况和教师的评语。评语应在教师对搜集到的学生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学、家长交流、沟通的基础上产生。评语应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的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以及不足。同时要制定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

  4

  的改进计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应采用等级制,不得将学生的成

  绩排队、公布。三、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

  系10.中小学生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要有利于加强教师职

  业道德建设,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建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发挥教师创造性的多元的、新型的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志存高远,爱国敬业;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上进,乐于奉献;公正,诚恳,具有健康心态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了解和尊重学生,能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学习;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能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教学目标,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选择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设计教学方案,使之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其他能力;善于与学生共同创造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交流与反思。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同事、学校领导进行交流和沟通,能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

  5

  制定改进计划。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热爱学习。11.教师评价的措施与方法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共

  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建立以校为本、以教研为基础的教师教学个案分析、研讨制度,引导教师对自己或同事的教学进行分析、反思与评价,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

  不得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任何社会团体、民间学术机构组织的教学评比结果不得作为教师晋升、提级、评优等的依据。四、建立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12.中小学校评价制度的改革应有利于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要改变长期以来升学率作为唯一标准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做法,建立符合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校评价体系。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校领导班子,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实干精神;具有与时俱进规划学校进一步发展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和总结、积累教育经验,推进教育创新能力;能遵照民主参与、科学决策、依法办事的原则管理学校,提高学校管理功效;具有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校长要做到遵纪守法,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有一定的

  6

  教育科学理论基础,有相关学科系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的趋势,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民主、平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较强的研究能力,能按照课程的要求对学校的各环节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

  制度与管理。学校应有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体现学校特色的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有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的课程设置、实施措施和管理方案,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加强学校教职工队伍建设的措施;评价制度应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校园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和规章制度)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学研究制度。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从改革实践中提出教研课题;学校应有归纳课题、组织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与措施。

  体育与文艺活动。学校要有活跃的学生体育与文艺社团,开展经常性的体育与文艺活动,广大学生都能自觉积极参与,学校体育、文艺活动应注重特色。

  13.学校评价的措施与方法建立以学校自评为主,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生和社区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学校应对评价所涉及的各方面进行自我评估,准确了解学校的发展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及时有效

  7

  的改进措施。评价学校应注重实证性的考察(如现场观察、访谈、问

  卷、听课、座谈、分析学校的原始记录和档案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的标准。五、中小学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改革14.在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公办学校实行义务

  教育阶段就近免试入学,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也不得以考试的方式选拔新生。

  15.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命题必须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要采用形式多样的考试方式,使学生在考试中有展示特长和潜能的机会。

  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与招生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体差异,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高中录取标准除考试成绩之外,可试行参考学生成长纪录、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纪录、体育与文艺活动纪录、综合实践活动记录等其他资料,综合评定进行录取。积极探索建立招生名额分配、优秀学生公开推荐等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按中考成绩给地区、学校和学生公布名次。

  制定严格有效的监督制约制度和公示制度,坚决杜绝考试招生中舞弊和腐败现象。

  16.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初中升高中的考试命

  8

  题和考试管理进行评价和指导,对不符合国家命题和考试管理要求命题单位要提出改进要求,不能按要求改进的取消其命题权,另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命题,或者委托该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他具备命题能力的单位组织命题。

  六、普通高中会考制度的改革17.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普通高中会考具有统筹决策权。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是否组织普通高中毕业会考方案,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不再进行普通高中会考的地方要建立和完善普通高中毕业考试制度。继续实施普通高中会考的地方要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坚持按照会考作为水平考试的原则进行命题。适当减少会考科目,加强对学生试验能力和其他实践能力的考察。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部分质量好、信誉好的学校可免会考,允许其自行组织毕业考试,对成绩合格者颁发会考合格证书。18.逐步形成允许高中阶段其他学校的学生和社会人员参加会考的机制。要为学生提供多次考试机会和补考机会。七、继续深化高考改革,积极探索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高等学校招生办法19.高校招生制度改革要继续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自主

  9

  权的原则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和公平竞争、公正选拔。高考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高考科目设置改革要将统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在满足高等学校选拔人才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高等学校选拔方式的改革要进一步探索建立在文化考试基础上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办法。

  高中应探索建立综合型的评价体系,增加反映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研究性的学习、社会公益活动及日常表现等真实、典型的内容,为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提供更多的学生成长信息,逐步使中学对学生的评价纪录成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择优录取的重要参考之一。

  八、组织实施20.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加强领导,组织研究队伍,根据本通知精神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报教育部备案。在制定实施办法时,应充分吸纳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全面部署评价和考试制度的改革工作,并把这项改革同课程改革结合起来。实施办法要求真务实,防止搞形式主义。课程改革试验区要在推进新课程的同时,积极推进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并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与研究和探索。21.教育督导部门要将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作为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督导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根据本通知精神对现行督导评估标准进行必要的调整。

  10

  22.教研部门应贯彻课程改革的精神,认真研究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提高为学校和教师服务的能力,促进教师和学校课程实施水平的提高。

  23.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中小学校长、教师的培训,使中小学广大教育工作者了解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方向和要求,掌握评价的基本方法,克服在部分地区、学校和教师中存在的陈旧的评价和考试观念以及对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疑虑;要以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宣传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宣传现代化教育评价思想,转变传统的考试评价观念,使中小学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得到全社会的广泛支持。

  11

篇十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P>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教育部:下一步将深化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等

  作者:来源:《广西教育·B版》2009年第12期

  教育部:下一步将深化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本刊讯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上指出,教育部将成立由部长负责的课程改革领导机构,研究制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规划和重大政策,加强对课程改革工作的领导。同时,将成立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专家审议委员会,吸收各方面的专家担任委员,加强对课程教材的审核把关,体现国家意志,保证课程教材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性。全面修订课程标准和教材,进一步健全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深化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推动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方法和基本程序,使综合素质评价成为学校常规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教师的岗位职责。加强对中考改革方案的评估和指导,进一步完善以能力为核心的命题改革,强化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高中招生录取中的作用。积极稳妥地推进高考改革,坚持分类考试、自主招生、多元录取,把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积极引导中学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教育部启动2009-2011年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

  本刊讯10月19日,2009—2011年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启动仪式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行。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中国移动李正茂副总裁出席会议并讲话,为200所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践基地学校授牌并颁发培训指导教师聘书。据悉,该项目将在2009年至2011年三年间,以农村骨干校长为主,选派西部3000名校长到200所实践基地学校担任“影子校长”,即体验式校长、跟岗校长,学习借鉴先进学校的管理经验。其中,1800名在省内参加影子培训,1200名到东部八省参加影子培训。此外,该项目还将以新时期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为主要培训内容,将国家级优质培训资源通过远程网络直接输送到中西部农村学校,为中西部地区培训3万名农村中小学校长。

  我区选手获首届全国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特等奖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本刊讯“首届全国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特等奖比赛10月25日在北京结束。广西选手谢丽莎摘取高中硬笔组最高奖项——特等奖,张蓓蓓获得高校软笔组一等奖。

  “首届全国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国家教育和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首次组织的全国范围学生书写比赛,今年初启动以来,经过初赛、复赛、决赛,103名获得者应邀参加本次特等奖比赛暨颁奖晚会。广西语委选送的河池学院学生张蓓蓓和博白县王力中学学生谢丽莎获得参赛资格。

  特等奖比赛共分两轮进行。首轮比赛,我区两名选手经过拼搏全部晋级。次轮,经过对选手进行语言文字规范知识及书法知识和文化常识竞赛,评委现场对两部分比赛项目进行点评、打分,最后共有12名选手获得特等奖。我区选手谢丽莎同学的作品潇洒活泼,装裱颇有新意,荣获高中硬笔组唯一一名特等奖;张蓓蓓同学的行书隽秀工整,获高校软笔组一等奖。

  南宁市青秀区:千名教师访万家万名家长进课堂

  本刊讯10月22日,南宁市青秀区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扎实推进“千名教师进万家,万名家长进课堂”活动,通过一“访”一“进”,为学校、家庭、学生架起沟通桥梁。

  一“访”即教师开展家访活动,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家访做到“五必访”、“三结合”:下岗家庭必访,贫困家庭必访,单亲家庭必访,留守学生必访,伤残学生必访。同时坚持“普访、专访、随访”三结合。通过家访宣传国家教育方针、城区教育改革与发展成果和重要举措、介绍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同时征询家长和社会对教师、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学校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

  一“进”即邀请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学校开展“校园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学校,深入课堂,与自己的孩子同上一堂课,同吃一顿饭,了解孩子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

  一“访”一“进”,着力解决4个问题:一是解决个别家长不了解学校、不了解教师、不了解教学、不了解教育,无法形成教育合力的问题;二是解决个别家庭、家长和子女之间产生代沟,学生缺乏感恩思想、心理出现障碍、留守儿童缺乏立体关爱等问题;三是解决个别学校管理粗放、不科学、不系统等问题;四是解决个别教师创新意识不强,对学生关心不够等问题。

篇十五: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P>  改革考试评价推进新课程实施

  刘志

  【期刊名称】《中小学教学研究》

  【年(卷),期】2003(000)005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注入了活力.作为学生评价中的重中之重的考试评价,由于它是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非常有效的手段,所以历来被广大师生所关注.

  【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刘志

  【作者单位】辽宁省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1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建立健全考试和成绩评价体系,推进高校考试管理改革[J],冯祖琴;徐娟2.加快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札记[J],孟冬玲3.以评价标准建设促考试改革纵深推进——\"2018学业水平考试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杨东莉4.以评价标准建设促考试改革纵深推进——“2018学业水平考试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杨东莉;5.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J],秦春华;姜佳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十六: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P>  改革考试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务处

  考试的功能主要是甄别和选拔,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过分依赖纸笔测验形式和量化评价方式,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学生的个性发展被异化为考试分数。在学生中流传这样一句话:“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每学期的期中期末往往是学生最紧张的时期。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考试评价也在逐步的“变脸”。传统的考试评价制度必须改革,但改革并不是取消考试,而是淡化考试的甄别与选拔功能,使考试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重要手段。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要求,我校在县教育局教研室的关怀和指导下,进行了”改革考试评价制度”的实验,实行“等级+评语+特长”的评价制度,给学生创造了宽松和快乐的学习环境,使教学活动和学生素质考评工作达到宽松而不放任,自主而有目标,使考试、评价达到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的目的。具体作法如下:一、考试方法多元化1、分项考试法

  所谓分项考试就是把各学科教学内容分成若干项,化整为零。取消期中考试,淡化期末考试,加强平时测验,打破以一张试卷“定乾

  坤”的传统。如将原来的语文综合考试卷分成三项:①语文积累测试卷,测试学生对于字、词的掌握和名篇、名段的记诵。②阅读理解测试卷,测试学生对于课内外文段的阅读理解能力。③作文测试,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速度。有许多学生综合考试成绩并不理想,但分项考试后,他们总能在某项测试中取得优秀成绩,增强了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2、分层考试法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的智力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个性的发展具有差异性。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存在,因而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这就需要我们树立新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多元智力理论帮助我们认识到考试评价应当尊重个体智能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超越考试评价标准的划一性。根据这一理论,我们试行分层考试:分层考试法就是根据学科的课程标准,出三套难易程度不同的试卷,A、B、C卷,提高题为“A卷”,普通题为“B卷”,基础题为“C卷”,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试卷进行考试。三卷分层考试的主要模式为:A卷:基础卷60%+普通卷20%+提高卷20%;B卷:容易卷60%+普通卷30%+困难卷10%;C卷:容易卷60%+普通卷40%。3、口试法

  口试就是要求学生当场对问题作出口头回答,能锻炼学生的口头

  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便于及时了解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而且简便易行,使用范围较广。主要有朗读(课文或课外的书报)、背诵、回答问题、看图说话、看拼音读词、读句子、片段等。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低年级不对学生进行书面考试,口试显得尤为重要。4、面试、操作考试法

  面试、操作即教师与学生直接接触,通过口头交谈,实际操作等方式观察和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性格特征,心理素质,交际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能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性格特征,心理素质,交际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够直接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可以直接反映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弱点和问题,为改进教学实践提供丰富的决策依据。二、评价方式人性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作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根据《纲要》精神,我们对学生的考试结果的处理作了如下改革:1、实行“等级+评语+特长”的评价方式,取代传统的“百分制”的评价方式。新的评价方式包括各科学业情况、学生在校思想表现、身体素质、特长发展和劳动创造等方面。我们把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须努力”四个等级,采取平时测评与期末测评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达到90%、85%、80%以上即为优秀,把相同或相近的学生划分为同一个等级。于是,大部

  分学生都体验到了当优秀生的快乐,过去因1分、2分之差而引起的过度竞争局面扭转了。对一二年级的小同学,我们采取了更形象、更富有激励作用的星级评价方式,达到优秀的我们综合评定的《学生成长记录袋》上印上五颗红星,良好印四颗红星,合格印三颗红星,须努力的没有红星。综合评价等级作为评“三好学生”和“优秀干部”的重要依据。2、采用《学生成长纪录袋》,告别传统的《学业成绩报告单》。没有评价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教育评价的CIPP模式的创始人斯塔弗尔比姆曾经说过:“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证明,而是改进”。《学生成长纪录袋》是连接学校与家庭的桥梁和纽带,是展示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对学生一学期来的综合表现给予的一个恰当评价。对于评价内容,学生非常在意,家长极为关心。《成长记录袋》对小学生的素质的评价,向学生和家长报告的目的,不仅是判断学生素质发展的水平状态,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所在,同时发现与素质目标之间的差距,帮助学生变习惯于接受为习惯于思考,习惯于发现,习惯于在新的目标指引下去获取发展与进步。新颁发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课程标准(实验稿),都在“评价建议”部分对它的创建与使用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成长记录袋的实践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试卷评价,广大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注重学生三维目标的综合达成。具体应用如下:1、价廉物美的工艺制作

  力求简单朴实、灵活方便,切实降低成本。也可由学校统一购买纸质的档案袋。2、新颖别致的封面设计

  “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封面可让学生进行个性化设计。让学生自行设计封面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一年级学生可让家长帮忙设计。在袋上写上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住址、联系电话、“我的特长”、“我最喜欢的格言”后,让学生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设计封面。可以把自己最漂亮的照片贴在封面上,爱绘画的同学可以精心地在封面上角画上自画像,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写上姓名,如“爱唱爱跳的XXX”“勤奋上进的XXX”。不仅如此还可以给自己的成长记录袋取上富有诗意的名字,如“成长的足迹”、“小树苗长高了”、“雏鹰起飞”、“小手在变大”等等。这些封面的设计既新颖美观又极有创意。3、内容丰富的成长记录(1)家校联系册

  家校联系册里面学生综合素质的等级评价,有家长的评价,有教师的评价、学生自己的反思等内容,是及时、全面记录学生成长与进步过程的有效凭据。(2)有意义的作品

  让学生自主收集具有一定意义的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是最满意的作业、作文、日记、手抄报、朗读(朗诵)讲故事的录音带、自编的儿歌、图画、手工制作、书法作品、科技创新作品等能让学生产生成

  就感的作品,也可以是失败的、能给学生以启示的、有待提高的作品。总之,只要学生乐意,能对他们的成长、进步产生教育意义的作品都可以装入成长记录袋中。(3)荣誉与奖励学生可以把平时学校、班里开展活动时争夺的小红花、小星星、喜报等放入袋中,也可以把所受到的各级各类奖励进行登记,把各种奖励证书放入袋中。4、严格科学的操作管理(1)教师要引导家长配合学校对孩子在家庭的学习、生活成长资料进行搜集,并及时编排、保存,介入整个过程,实现家校互动。(2)成长记录袋由学生自己保管,每学期进行两次成果展示交流。每学期初,学生将上学期的档案袋交学校统一保管。3、摒弃教训式的评语,采用鼓励性的评语

  传统的评语是严厉教训的语言,居高临下的冷冰冰的语气,根本不适应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要求。操行评语的改革日益迫切,那么如何写好操行评语,发挥其激励作用呢?我们做了如下尝试:①体现人文关怀教师在评价中应该是学生的密友,挚友,是平等友好的关系。这具体体现在要把第三人称转变成第二人称,站到学生一边,蹲下来和学生谈心、商量,这样能融洽气氛,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其次态度要诚恳,语言要委婉,充分体现人文关怀。②体现真情感人要想使评语发挥激励作用,要先架起感情的桥梁,打开心连心的感情之“门”通过语言渗透情感,打动学生的心,从而轻而易举的使学生

  有了改正不良行为的决心和愿望。③体现辨证性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也有他不足的一面。相反,即使“学困生”也有他闪光的地方。因此,在表扬好生的优点的同时,也应提出存在的缺点,让他戒骄戒躁,看到自己的不足,以利今后取得更大进步。对于‘学困生”,缺乏自信心,怯于面对困难的挑战,喜欢逃避,甚至有封闭的心理。因此,在给这样的同学写评语时,尽量挖掘其闪光的一面,夸大他闪光的一面,帮助他树立信心,扬起希望的风帆,重新投入学习。

  综上所述,是我们在新课程视野下对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尝试,实验结果在全县范围得到推广,教师发表实验论文八十多篇,学生在市、县两级举办的书画竞赛和体育运动会上获各种奖项一百多人次,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是新课改的生力军,推进新课改的稳步发展是我们每个中小学教师的职责,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续加大教科研的力度,创造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课改之路!

篇十七: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P>  高等数学课程考试评价机制的改革与思考——以中国政法大学为例

  作者:闫红霞来源:《科技视界》2013年第19期

  闫红霞

  (中国政法大学科学技术教学部,中国北京102249)

  【摘要】本文针对高等数学课程考试评价机制的背景及现状分析,以中国政法大学为例,提出改革目标、内容、要解决的问题及改革的主要特色,从而最终实现“考试不只为考试,考试不只是评价的唯一途径”。

  【关键词】科学评价;多选择;多方位;多层次

  考试是教学工作中一项很重要的环节,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组织考试能有效地了解和考查教学效果,有助于改进教学。考试更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学习机会、做出反馈(对学生和老师)、评定分数及作为一种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手段。它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内在的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在课程结束时获得分数的手段。

  1考试评价机制的现状与背景分析

  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大学里有一棵树,名叫高数,很多人都挂在了上面”。可见高等数学的大面积“挂科”已经成了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我们学校也不例外。究其原因当然包含多方面,而大学数学课程单一标准化的考试模式也是其中一个主要方面。

  高等数学是我校经济学、工商管理、公共事务管理、社会学、心理学等专业的专业课和必修课程。它是整个大学数学课程中最主要的部分。目前,我校对学生考核的范围缺乏全面性,仅限于期末考试。高等数学课程的考核包含两项内容:一项是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另一项是期末试卷成绩(占80%)。平时成绩一般都是由老师是根据平时布置的作业来打分的,此项成绩学生之间不会有很大的差距,最多也就3、5分之差。所以就目前我校的考试评价机制来说,不能说期末考试“一考定终生”吧,也基本算是“一考定一科”了。

  数学课程与一般的文科科目有很大的不同,它强调的是基础。所以大多数学生想靠临时抱佛脚、考前突击夜战是学不好的。根据我们的调查问卷:对于高等数学“每学完一章内容,你通常的习惯是(

  )A、自己整理知识点,做好复习;B、等老师小结复习;C、有考试才复习;D、没做小结与复习。其中有约48.5%的学生都是选择C,即有考试才复习。另外,结合目前我校的内部环境(许多文科学生本身数学基础差,对数学没兴趣。许多专业的学生是不需要学数学、做大量的作业的)和外部环境(电脑、游戏、网络),所以老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平时的监督。通过科学的评价机制合理地评价学生。

  我国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首次出现在党的纲领性文件是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教学内容考试招生制度等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规定:“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完善国家考试科目试题库,保证国家考试的科学生、导向性和规范性。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

  它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考试评价制度的关注和希望,也为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2013年3月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完善高校招生考试综合评价改革试点。研究提出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实施办法。”目前已有浙江、山东、天津等多省市率先实行高考英语一年多考。针对我校实际情况,我对高等数学课程考试评价机制的改革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2考试评价机制的改革目标

  坚持以学生为本,从“高等数学”课程入手,注重平时监督、淡化考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转变学生的观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教学活动真正成为一种动态过程。扩充评价机制的范围,建立健全“高等数学”考试评价机制,实现考试功能的充分发挥:“考试不只为考试,考试不只是评价的唯一途径”,更好地促进我校高等数学课程考试评价机制的完善。

  3考试评价机制改革要解决的问题

  3.1考试过程的阶段性。摒弃现有单一的指标评定,建立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机制。

  3.1.1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扩大平时成绩的检测面

  1)课堂检测。①提前布置预习作业,通过课堂上提问的方式督促学习,根据课堂的表现来打分(此项因为不好量化,所以占平时成绩的较少比重);②课堂测验。课程结束前留几分钟时间出一道与本次课重点知识的相关题目来检测。2)课后布置习题。达到检验学习效果、同时复习巩固内容的目的(此项因为可能存在抄袭作业的现象,所以占较少比重)。3)章节知识点总结。可以采用“说”的形式或者写的形式。即向老师说一说自己本章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如何解决的;写则是指以作业的形式,通过列表或者画结构图等形式总结本章所学的知识点。动员学生课下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说”给老师听。鼓励学生讨论,适当地增大“说”所占的成绩比重。4)章节测验。分化平时成绩,更客观地评价学生。5)写一篇小论文、给一些开放性的、应用型的题目分小组来完成,培养其合作精神,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学生之间也可以互评。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综合评价学生。

  3.1.2增加期中考试

  目前有许多高校,例如,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高校都有期中考试。毕竟前面的课堂测验也好、章节测验也罢,它的公平性与客观性有待考证。课堂上学生的人数较多,大家坐在一起测验,只有一个任课老师在场监督。难免有失公平、公正。另外,高校学生每学期的课程多、任务量大,据我们调查有的修双学位的学生每学期的课程多达十几门。如果将所有正式的考试都集中在期末,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承受极大的考试压力。所以有必要进行一次公平的期中考试,以此来分解一下这种压力,更好地督促学习。

  3.2考试内容的科学性

  考试命题是实施考试的关键,是衡量预期目标的重要指标。命题时必须充分认识各种试题的特点,要想在短时间内出一份高质量的试卷并不是一件易事。目前我校的情况是:1)考试出题都是在教学周临结束前两周由教务处给各教学单位下发出题通知,然后由单位再下发给各教研室主任,再由教研室主任给各代课老师布置出题任务。老师们一边上着课,还要一边出题,时间紧,任务重,所以试卷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2)多位老师代同一门课,如果只由其中的一

篇十八: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P>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20112012年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工作方案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各地积极探索取得了有益的经验

  2011--2012年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工作方案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各地积极探索,取得了有益的经验。但是,现行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突出反映在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尚未形成健全的教师、学校评价制度等。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现就中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如下:一、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原则1.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2.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3.对学生、教师与学校评价的内容要多元,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既要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教师

  的职业道德修养;既要重视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也要重视在学校的课程管理、教学实施等管理环节中落实素质教育思想,形成生动、活泼、开放的教育氛围。评价标准既应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4.评价方法要多样,除考试或测验外,还要研究制定便于评价者普遍使用的科学、简便易行的评价办法,探索有利于引导学生、教师和学校进行积极的自评与他评的评价方法。5.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6.重视学生、教师和学校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二、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1.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应包括评价的内容、标准、评价方法和改进计划。评价标准应该用清楚、简明的目标术语表述,主要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1)基础性发展目标: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公民素养: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审美与表现: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2)学科学习目标:各学科课程标准已经列出本学科学习的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并对评价方式提出了建议。2.学生评价的措施与方法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生成长记录等)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成长记录应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成绩记录及各种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

  学生是成长记录的主要记录者,成长记录要始终体现诚信的原则,要有教师、同学、家长开放性的参与,使记录的情况典型、客观、真实。考试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考试应与其他评价方式相结合;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方法;要充分利用考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3.每学期、学年结束时学校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各学科的学业状况和教师的评语。评语应在教师对搜集到的学生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学、家长交流、沟通的基础上产生。评语应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同时要制定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应采用等级制。不得将学生成绩排队、公布。要以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宣传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宣传现代教育评价思想,转变传统的考试评价观念,使小学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得到全社会的广泛支持。

推荐访问: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制度改革 评价 考试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