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10篇)

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10篇)

时间:2022-11-19 11:20:03 来源:网友投稿

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10篇)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总结  大兴学校小教部《纲要》工作总结  《纲要》实施后,我校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学校在全面贯彻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10篇),供大家参考。

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10篇)

篇一: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总结

  大兴学校小教部《纲要》工作总结

  《纲要》实施后,我校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学校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确立了以“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先成人、后成才,促进他们健康全面的发展。围绕我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狠抓课堂教学、构建全新理念、力求办出特色。广大教师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全校学生主动合作、勇于创新;课题实验硕果累累、成绩斐然。。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首先是对整体培养目标来讲的;其次是要求每一个教师成为德育工作者;最后是要还应每一个学科都应当从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各学科教育活动中都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态度技能、价值观念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加强道德教育在新课程各学科中的渗透,有利于"整体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

  ofacuntbily,redsph.Sg-wk

  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培养中潜移默化、点滴浸润实现的。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子,积极实施德育渗透。

  一、我校德育渗透的途径的情况(一)学科中有些内容在德育意义上很有代表性,有些内容本身就是

  介很好的德育教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向学生传输道德文化知识。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是教学工作客观规律的反映,是由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特点决定的。

  1、教学过程具有教育性。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认识能力,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培养认识能力的同时,必将影响学生思想、品质、意志、性格的发展。在学校教育中,学科教学所占时间最多、最长,对学生影响也就最大,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培养着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态度,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和世界观的形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智育人,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以德育人,才能适应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人才提出的要求。

  2、教师形象具有教育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学什么,怎样学都有赖于教师的指导。而这种指导成功与否又与教师自身形象即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形象和智能结构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教师自身形象的直接体现就是教学中的“讲台形象”。教师教学

  ofacuntbily,redsph.Sg-wk

  中的“讲台形象”本身就具有教育性,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是教师学识、才干、教学技巧和品德修养等多方面素质的集中表现。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在学识、思想、仪表、操行等方面都能显示出较为完美的讲台形象,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非语言行为的作用,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能在本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外,以教师的整体形象对学生产生整体的实际影响。

  3、教材内容具有教育性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中、小学教育的目的、任务所编写的学科教材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和方法选择、组织的,注意了教材的思想、政治倾向,使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里的有关知识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和长远目标联系起来。因此,学科教材本身就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一句话,具有教育性。

  4、明确掌握知识与加强德育的关系,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目的,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决定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他们把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爱祖国的品德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就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亦是说学科知识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基础,而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反过来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积极的影响。

  5、注意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指导,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过程。其中“知”是指对思

  ofacuntbily,redsph.Sg-wk

  想、道德的认识,是一个学习掌握基本道德概念、原理的认识过程。因为课堂教学是完成智能的主要途径,当然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学科教学加强德育工作,最主要的还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环去完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欲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直接原因。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教师教育的结果。教学中思想教育因素的发掘,学生正确思想观点的形成,思想觉悟的提高无一不是教师教育指导的结果。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引导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德育指导,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6、深入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学科教学内容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要把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就要根据学科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注重学科的平衡发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注重学科之间的平衡发展,将学校的骨干教师分布在各学科中,以点带面,起到辐射作用,积极带领其他教师作好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特别注重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的配备,如:刘银珠老师任品德组教研组长,以带动提高该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身边的德育资源,改进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使其更能适应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紧密联

  ofacuntbily,redsph.Sg-wk

  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践,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政治常识的教育,重视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加强诚信教育等,从而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学科教学中,我们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为重点,加强学生的德育情感与德育体验。在心灵对话中享受品德教育的真与诚。3、加大校本培训力度。校本培训是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根本。我们主要采用集体培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学校还利用一切机会,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有派德育骨干参加市、县、学区班主任工作培训,如总辅导员骆良水老师参加市辅导员培训和县班主任培训、孙少如老师(现调螺阳中心小学)参加县班主任培训。4、建立“学习型组织”,创“书香校园”。学校坚持每学期向全体教师推荐书籍,如《反思性教学策略》、《中小学生创造力开发实验与研究》、《你的形象价值百万》、《爱的教育》、《把信送给加西亚》等,让教师养成读书、思考、研究的习惯。

篇二: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在学科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研究

  如何在小学各学科渗透德育,是个老问题,也是当前教改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必须有一套“配套”措施,需要学校各个方面的通力合作,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

  对人才,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人才是多规格、多层次、多方位的。当科学家、学者、教授,当工程师、厂长、经理,固然是人才;在唱歌、跳舞、书法、绘画、体育、棋类等方面能作出成绩的,也是人才;当个好工人、好服务员同样也是人才。社会需要是多方面的,人才也应是多方面的。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学科教师要树立“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的思想。

  教师只有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和人才观念,才能自觉地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政治思想工作放在第一位,教书和育人一齐抓,改变教书不育人,看人只看分数的旧观点,才能自觉地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2.加强教学研究,把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当作一件大事来抓。

  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应该说研究得还很不够。据有关备课情况的调查表明,有些教师在“教学目的、要求”一项中,只有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而没有德育渗透方面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只是在某些教学内容中有零星的渗透或灌输,而大多数课程的德育渗透还是个空白。

  今后,德育渗透应该作为教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教师本人要抓,学校要抓,要像抓通教材、抓教师备课、抓作业批改、抓能力培养一

  样抓德育渗透的研究,应尽快改变备课不备德育渗透,上课不搞德育渗透,考核、评估教学工作没有德育渗透方面内容的不正常状况。要把德育渗透切实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还要把德育渗透工作的好坏作为教学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

  3.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

  各学科的教材,都是依据本学科的教育教学任务、学科特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该学科特有的知识体系编排的,而德育内容只能蕴含于知识内容之中。

  可见,德育渗透的内容、方法和分寸,要靠反复对比、研究、试验、总结。显然,比起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有更大的难度。

  渗透要科学化,是说德育渗透要结合教材的内容,渗透的方法要符合本学科的特点,还要适合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渗透要系列化,是说要把学科所承担的德育任务,分门别类地分解到各个年级、各个学期、各个单元、各个章节。不同年级的德育渗透要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内容和恰当的要求。例如,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各学科、各个单元,应结合哪些知识点进行渗透,渗透什么具体内容,渗透到什么程度,都应该有一个具体的计划。显然,同是一个德育内容,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来说,渗透的方法和要求,是不能一样的。

  4.建立、健全在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目标体系和评估体系。

  对学科教学中的知识及能力方面的要求,我们已建立了一整套目标体系和考核、评估体系,同样,对德育方面的要求,也应该有一套目标体系

  及评估体系。这样,本学科在日常教学中怎样渗透德育便可有所遵循,学校工作、教师的教学工作的考核和评价也就有了依据。

篇三: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大兴学校小教部《纲要》工作总结《纲要》实施后,我校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学校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确立了以“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先成人、后成才,促进他们健康全面的发展.围绕我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狠抓课堂教学、构建全新理念、力求办出特色。广大教师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全校学生主动合作、勇于创新;课题实验硕果累累、成绩斐然。.—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首先是对整体培养目标来讲的;其次是要求每一个教师成为德育工作者;最后是要还应每一个学科都应当从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各学科教育活动中都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态度技能、价值观念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加强道德教育在新课程各学科中的渗透,有利于整体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培养中潜移默化、点滴浸润实现的。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子,积极实施德育渗透。一、我校德育渗透的途径的情况(一)学科中有些内容在德育意义上很有代表性,有些内容本身就是介很好的德育教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向学生传输道德文化知识。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是教学工作客观规律的反映,是由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特点决定的。1、教学过程具有教育性。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认识能力,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培养认识能力的同时,必将影响学生思想、品质、意志、性格的发展.在学校教育中,学科教学所占时间最多、最长,对学生影响也就最大,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培养着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态度,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和世界观的形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智育人,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以德育人,才能适应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人才提出的要求。2、教师形象具有教育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学什么,怎样学都有赖于教师的指导.而这种指导成功与否又与教师自身形象即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形象和智能结构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教师自身形象的直接体现就是教学中的“讲台形象"。教师教学中的“讲台形象”本身就具有教育性,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是教师学识、才干、教学技巧和品德修养等多方面素质的集中表现。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在学识、思想、仪表、操行等方面都能显示出较为完美的讲台形象,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非语言行为的作用,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能在本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外,以教师的整体形象对学生产生整体的实际影响。

  3、教材内容具有教育性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中、小学教育的目的、任务所编写的学科教材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和方法选择、组织的,注意了教材的思想、政治倾向,使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里的有关知识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和长远目标联系起来。因此,学科教材本身就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一句话,具有教育性.

  4、明确掌握知识与加强德育的关系,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目的,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决定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他们把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爱祖国的品德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就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亦是说学科知识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基础,而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反过来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积极的影响。

  5、注意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指导,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过程。其中“知"是指对思想、道德的认识,是一个学习掌握基本道德概念、原理的认识过程。因为课堂教学是完成智能的主要途径,当然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学科教学加强德育工作,最主要的还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环去完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欲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直接原因。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教师教育的结果。教学中思想教育因素的发掘,学生正确思想观点的形成,思想觉悟的提高无一不是教师教育指导的结果。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引导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德育指导,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6、深入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学科教学内容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要把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就要根据学科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注重学科的平衡发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1、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注重学科之间的平衡发展,将学校的骨干教师分布在各学科中,以点带面,起到辐射作用,积极带领其他教师作好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特别注重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的配备,如:刘银珠老师任品德组教研组长,以带动提高该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身边的德育资源,改进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使其更能适应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践,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政治常识的教育,重视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加强诚信教育等,从而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学科教学中,我们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为重点,加强学生的德育情感与德育体验。在心灵对话中享受品德教育的真与诚。3、加大校本培训力度。校本培训是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根本。我们主要采用集体培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学校还利用一切机会,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有派德育骨干参加

  市、县、学区班主任工作培训,如总辅导员骆良水老师参加市辅导员培训和县班主任培训、孙少如老师(现调螺阳中心小学)参加县班主任培训。

  4、建立“学习型组织”,创“书香校园”。学校坚持每学期向全体教师推荐书籍,如《反思性教学策略》、《中小学生创造力开发实验与研究》、《你的形象价值百万》、《爱的教育》、《把信送给加西亚》等,让教师养成读书、思考、研究的习惯。

  四、挖掘学科德育因素,寓德育于教学全过程1、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以身教立德(1)我校积极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广大教师以身作则,自觉将育人职责贯穿于教育教学各环节、全过程。(2)全校教师将饱满的热情投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努力做到以蓬勃旺盛的工作热情感染学生,以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影响学生。(3)教师们从认真备课开始,规范教学的每个环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规范板书、严格作业批改要求。(4)坚持以关爱和鼓励影响、教育孩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受到熏陶,学会关爱。2、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以教学养德教育为本,德育为先.重视各门学科中德育目标的达成,使德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的教育过程。学校大力建设“书香校园”,从“诵读古诗文、学做儒雅人”入手,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3、敏而好学,乐以忘忧—-以参与修德。目前,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包括:作文、奥数、美术、舞蹈、信息技术、书法等。全校学生参与率达100%。校园文化艺术节已成为少先队的特色活动,结合学校校本课程,学校的艺术内容和形式上推陈出新,让有才艺的学生都能找到展现自我和体验成功的舞台。学校的艺术节有合唱、舞蹈、体操、乐器、书法、绘画等不同门类的表演,许多节目都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观赏价值,极大程度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特长。而且在六·一儿童节我校积极承办、参加学区汇演,学校荣获一等奖的好成绩。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被赏识,被信任的快乐,让学生在广阔的大舞台上更加自强、自信.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创造性地发展,兴趣、爱好、特长普遍得到培养,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教育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五、广泛参与实践体验活动,增强德育载体效能。社会生活是个大舞台,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它为学生提供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学校少先队在认真贯彻《关于加强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深入开展体验教育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为切入点,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突破口,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关注社会,引导学生从社会中选定感兴趣的主题,

  体验社会角色,如模拟法庭、小交警上岗等在亲历体验中享受教育的情与理.同时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强化实践活动中的体验环节,从而把德育内化为学生自身品质的活动过程。培养出健康活泼,博趣自信,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小学生。

  1、感恩行动在队员身边教师节之际,学校少先队倡导队员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老师递上一杯茶、送上一本干净整齐的作业、亲手制作一张贺卡、献上一首小诗等等,使孩子们从点滴小事中懂得知恩,学会感恩。在母亲节、父亲节,“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学校开展以“妈妈,辛苦了”,“感谢您——爸爸、妈妈"等为主题的活动,让队员们当一日“小管家”,当一天“爸爸、妈妈”,做打扫房间、洗衣、做饭、买菜等家务活,为自己的亲人洗脚,体验父母的辛苦,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养成爱劳动的品质,学会为父母分忧,学习生活自理的本领.六年级的同学在临近毕业之时,都会在各班的组织下,召开以感谢母校、感念师恩为主题的中队会,借此机会,让孩子回顾这六年的学习生涯,回忆这校园里曾发生过的一幕幕,从而激发他们对母校的热爱与感激之情。2、安全教育活动“3。29”全国教育安全日,学校组织队员们学习到消防知识,大家都在中队内展开学习交流,写出心得体会,并积极参加“消防安全”征文活动。学校在“11。9”消防安全日组织队员们开展消防演习活动,使队员亲自体验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尝试合理使用灭火器,知道煤气罐着火扑灭方式,从而掌握更多的消防知识和提高了自防自救的能力。3、环保教育体验活动环境意识是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对每个人基本素质的普遍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学校是传播人类精神财富、培养青少年环境意识和参与能力的重要场所。通过体验环保活动,呼吁大家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水源地迫在眉睫,带动及影响身边每个人,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爱护和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让人类更加亲近大自然,更好地促进人文环境发展。我校的原六(3)环保特色中队,在中队辅导员骆红老师的指导下,队员们定期开展绿色环保行动,通过多种活动对学生进行了爱绿护绿的环保教育.环保中队聘请农大的学生为校外辅导员,他们曾参观农大生态校园,和校外辅导员进行交流学习,在中队干部的积极带动下,队员们走上街头主动擦栏杆;走进社区打扫卫生;在环保日和环保月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倡导绿色环保从我做起,队员们树立起环保责任意识,并时刻警示自己要规范环保行为。六、坚持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学校认真贯彻“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进“五五”普法进程,加强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加大依法治校力度,在优化育人环境中取得明显成效。校领导对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工作、校园创安工作及普法教育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了“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等组织,把普法教育与贯彻执行《公民道

  德建设实施纲要》、《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人人争当文明学生.学校还坚持定期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教育政策、法规;采取集中学习、专家讲座、观看录像片、座谈讨论、开展主题班队会、听报告、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提高了学习成效,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为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学校的财产安全,保证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学校强化安全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坚持以提高广大师生法律素质为目标,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为出发点,全方位加强依法治校工作,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推动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从活动中完善自我。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努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执法守法的好公民,并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寓法制教育于教育活动之中,积极开展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育活动。

  1、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法律作用,树立法律观念。2、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也是法制教育的重要途径,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心理特点和对法律知识需求的差异,学校“因材施教”,着眼于提高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3、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影视作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4、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青少年廉洁教育”活动。主要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精神,将诚信守法、廉洁奉公的有关内容纳入学校德育体系,认真宣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内容,通过“崇廉憎腐"教育,净化学生心灵,使其从小树立“崇尚廉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五)、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夯实依法治校工作的基础1、坚持法制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注重学科渗透,抓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融汇。把法制教育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2、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实现“双赢”效果。我校坚持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深入贯彻落实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大力开展诚信教育,例如通过对《考试法》的了解,指导学生讲诚信,考试不作弊.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实现个人自律与法律他律的有机统一。我们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板报等宣传媒介,结合年度普法重点和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经常性宣传,不断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覆盖面。认真开展好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大力支持学生自主开展健康向上、参与性强、贴近生活的文化活动,使法制教育宣传深入到广大学生全体中。

  3、法制教育与师德建设并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法律素质,是做好学生普法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我校根据教职工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他们学习《教师法》、《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与学习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之掌握基本的法律原则和法律规范,做到依法办事、依法执教,为学生学法、知法、守法起到表率作用,并且能动地指导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及运用法律法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长期的教育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要搞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德育工作是核心,依法治校是保障,组织管理是关键,制度完备是保证。一直以来,我校各项工作始终坚持以“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为平台,不断强化科学法制管理,规范人文管理,深化各项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雄关漫道,而今迈步,新的征程将充满压力,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充满希望,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振奋精神,积极进取,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综上所述,学科德育目标是教学大纲和中小学德育纲要的综合要求。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良好学风及政治思想品德、意志教育,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加强德育具体落实到教学工作的实处。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复杂工程。教师必须先要自己有德,成为以德育人、以美传美的楷模。教师更要善用慧眼,巧耍花招,充分开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细水长流地实施德育渗透,成为共建德育网络的专家。

篇四: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难点和对策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知识教育和启迪学生智慧三者统一起来,看作是教师的天职。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学校德育目标主要靠课堂教学来实现。因此,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就必须做好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本文就当前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的一些难点及其应对的策略谈谈自己的认识。

  难点一:德育观念的狭隘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常见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具有其他德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在新课程理念下,学校德育不应作为单一的德育形式而存在,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是德育的重要途径。但在教育实践中,一些狭隘的德育观念却制约着学科教学渗透的德育目标的实现。其表现有:1.德育“窄化”观。德育“窄化”观即“德育政治化”观念,这种观念把德育内容理解为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把德育课程理解为就是思想政治课。它局限了德育视野,忽视甚至漠视德育内容丰富的内涵,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结果把德育推向由思想政治课“单打独斗”的局面,化“育人”为“育政治化人”。2.德育“点缀”观。各学科课程标准虽然对学科德育目标即学科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都有明确的要求,但我们在教

  学实践过程中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科教师在教学方案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往往缺乏对这一目标的思考和落实。尤其是自然科学类学科,大多数老师认为本学科教学渗透德育难度大,或认为德育就是学科教学的“装饰”,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就是教育的“唯意识形态化”。有的老师甚至在学科教学中肆意贬低德育在学生成才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究其本质,是“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传统思想在现时的翻版。

  3.德智“分离”观。在“应试教育”阴影的笼罩下,不少学科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技能轻道德实践的现象,导致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意识不强、方法简单。甚至有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固守“课堂内教书,课堂外育人”、“科任教师教书,政治教师和班主任育人”等模糊认识,这种德智“分离”观阻碍和影响了学科教学中德育目标的落实,自然影响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针对狭隘的德育观念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不利影响,我们应当做到以下两点。

  1.树立全面德育观。思想政治教育在德育中起着核心作用,但它不是德育的全部内容和唯一途径。我们不仅要教育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健康的生活情趣、完善的审美能力、端庄的仪表态度、文明的言谈举止、和善的处事待人、规范的日常行为、正确的学习动机、顽强的意志品质、严谨的法制观念、高尚的道德观念等都是德育应有的题中之意。把德育视为单纯的“政

  治化教育”的观念必须摒弃。2.树立全体德育观。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

  德育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是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首要任务。所有的学校工作者都应认识到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德育工作者、政治教师和班主任的任务。虽然政治课是德育内容中最系统、最具条理化的部分,它本身就是德育学科,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应是各科教师的重要任务。育人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教书不育人,就没有完全履行教师的基本职责。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所说:“我没有看到一门不能教育青年热爱祖国,并培养他们具有最好的公民情感的科目。”

  难点二:德育体系的缺损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大德育”思想上看,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家庭和学校,德育社会化和社会德育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封闭型的学校道德教育本已不符合现代德育发展的趋势。但仅就以学校德育为中心的“小德育”模式而言,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元素所必需的德育体系本身也是缺损的,它制约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其具体表现为:1.组织领导体系涣散。在日常学校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科任老师往往把问题直接推给班主任;学生校园生活中的失范行为,不少老师视而不见,等等。这些现象反映的问题就是学校的德育体系涣散,从而缺乏对德育工作的协调管理、引导监督。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缺乏组织统筹

  管理而各行其是的现状成为制约德育工作效能的“瓶颈”。2.德育内容体系残损。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

  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途径中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它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武装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而其他各门课程的德育因素却缺乏这样的系统性,德育元素散见于课程内容中,这样给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带来的不利影响就是学科到底渗透什么样的德育内容不明确。目标不清、内容不明甚至不同学科用同一德育内容来教育学生,也给学生带来抵触情绪。

  应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切实加强组织管理,努力把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为确保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规范化、常态化,要建立健全学校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组织领导体系,学校领导、政教处、政治教师、班主任要形成合力,通过组织统筹来规划、规范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工作。2.健全德育渗透评价机制,保证德育渗透工作正常进行。针对学科教师中对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一些模糊认识,为保证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面、正常、有序、有效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的德育渗透评价机制,把“德育渗透”学科教学当作教学常规检查、教学业务检查、教学能力和绩效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的评价中,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内容、渗透的方法

  和实效要设置为一个重要的子项目,从而实现从“强行入轨”到“自觉行为”的变化。

  3.建立完整的德育目标任务体系。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特点,提出具体的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内容体系。各年级、各学科、各教研组、备课组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集体认真的学习、讨论和研究,充分发掘学科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的元素,确立德育渗透的主体目标,在以学科学习内容为主要载体进行德育渗透的同时,融入新的时代元素来拟定学科的个性方案。学校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组织领导系统根据各个体的方案拟定学校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总体方案来组织实施。这样,才能保证整体工作有计划、有目的、有方向地健康进行。

  难点三:德育方法的单一从一定意义上说,道德教育是一种“艺术”,它应注重方法和手段的细致、生动。著名教育家窦桂梅说过:“德育渗透,是让德育浸泡在学科中,即德育教育必须通过学科教学的方式实现。”但目前学科教学中“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依然在某些学校、某些教师、某些学科中“顽强”地生存,这必然导致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方式、手段也是简单的。其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1.德育灌输法。这是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相对应而滋生的德育方法。德育过程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接受进而内化的过程。这要求在德育过程中任何人、任何理论、任何行为规则都不

  应自封“真理”,而应平等地与学生的心灵“对话”,从而通过合适的引导使之认同、内化。而“灌输法”则把一些具体的相对固定的道德原则和美德灌输给学生,这固然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有一定的作用,但方法简单、生硬,缺乏与学生心灵的联系,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影响德育效果。

  2.“穿靴戴帽”法。由于有些学科教师“坚定认为”德育就是学校领导、政治老师、班主任的事情,因而把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当作是一件“差事”来完成,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教学内容与德育渗透点的探究,认为“生拉硬扯”、“牵强附会”地在教学中说几句“高大全”的假德育口号就完成了德育渗透的任务,这样,不仅使德育渗透失去了“面子”,也损害了学校德育的“肌理”和“质本”。

  针对这些现象,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应对。1.打破单纯的课堂灌输模式。在坚持课堂教学是德育渗透的主要途径的前提下,有计划地采用各种现代教学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科德育活动。如思想政治课的社会实践活动、人文学科的情感体验活动以及自然学科的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按“有意原则”来渗透德育内容,使学生接受潜移默化的德育熏陶。2.营造德育氛围。虽然政治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要勇于担当,但更应把德育渗透到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各种服务性工作等各个领域,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全方位、多渠道开展道德教育,构建起“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管理

  模式,并通过规章来对每个教师和其他学校工作人员进行德育工作考核,使之真正树立并实践“德育就是我的事情”的理念。

篇五: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课题研究总结

  临城四小邓国权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使其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知识与道德有着特殊关系。先有正确的世界观,然后才有正确的人生观,有了正确的人生观,才有真正的道德,而知识又是建立正确世界观的重要材料。没有德育因素的知识,就不是真知识,道德以一定的认识为基础,没有知识,就不可能有深刻的认识,道德水平也受到限制。所以,道德绝对不能建立在愚昧无知的基础上。虽然知识不等于道德,但有道德一定要有知识,知识中又蕴含着深厚丰富的德育因素,在传授知识、全面提高的教学过程中有可能做到智力和道德的同步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道德渗透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

  任何把德育和教学质量对立起来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二者统一于新的质量观。一方面,教育质量问题首先是

  德育,离开德育的教学质量不是真正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学进行到知识和德育水乳交融的境界,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因为德育渗透并非从外面把德育因素强加到知识中去,而是知识本身就蕴含着德育的养料,而且它是知识的精髓,有待技艺高超的技师把它炮制出来,让受教育者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德育的营养。因此,我校开展了《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的课题研究,我有幸参加了这个课题研究,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不少知识,较好地懂得了在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现将研究的成果总结如下:

  一、语言熏陶法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有声及无声语言的作用,透过教材内容的外壳,进行情的迁移,情的默化,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现行教材中具有丰富的德育因素,广阔的德育天地,如语文、科学教材中展示的西湖的明艳、泰岱的雄浑、天山的绮丽,三峡的雄壮,以及简练、齐整、和谐、对称的科学与形式美,所有这些,如

  果我们运用绘声绘色、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建设祖国的豪情壮志。

  二、讲授分析法

  讲授,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手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德育目标的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人情人理的分析,来渗透思想品行教育。如对《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教师可通过对邱少云烈火烧身时的行为和内心活动的分析,对学生进行严守纪律,勇于献身方面的教育。

  三、解疑答难法

  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他们愿意思考,脑子里有不少问号。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摸准他们的“疑点、难点、热点”,用数字,用事实,给他们答疑解难,就能帮他们解开思想疙瘩,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的思想认识

  得到升华。

  四、兴趣教学法

  根据学生爱好,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如《草原》一课,运用扫热情,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大草原雄浑,绮丽的自然景色。教学时,如果运用语言自先介绍一下大草原的旖旎景色,或运用幻灯、录像、图画,直观地展示大草原的绮丽风光,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渗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五、榜样启迪法

  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选择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的事迹以及现实生活中好人好事为榜样,分析他们高尚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向英雄模范学习。如数理化教学中,每讲到一个公式定理的概念时,可以简单介绍这些公式,定理的发明人的事迹,启迪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而献身。

  六、推荐读物法

  根据教育目标的需要,依据教材内容推荐一定的优秀政治思想读物,让学生阅读,从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学习历史课,可以推荐《上下五千年》《昨天、今天、明天》等国情教育读本,让学生在阅读中接受教育。

  七、开展活动法

  配合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一些必要的活动,如大、中、小队活动和各种周会、班会等,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在热烈的活动气氛中受到教育。

  八、审美教育法

  现行中小学教材很注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论是自然、地理展示的自然美,音乐、美术、语文展示的自然美,还有数学展示的理性美,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九、参观教育法

  根据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工矿企业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参观,通过回忆革命历程、缅怀革命烈士的事迹,到田野饱览大自然的美景,参观工矿企业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学生从思想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培养他们珍惜,热爱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总之,教学中传授知识、发展智能,是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而学科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又为完成学科知识、智能教育提供了内在的动力和思想合格证。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同他们学识、智能、意志、情感、品质的培养,必须得到同步发展,我们应再下一番苦功夫,探索出学科渗透德育的新路,开创出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经过几个月来的研究,以及围绕课题研究开展的一系

  列活动,我们沿着“整体、科学、现代、主体、优化、深层、实效”的目标,推进学科的德育渗透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还有许多同题需要探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要争取有一个新的进步。

篇六: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学科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作者:詹丽清来源:《校园英语》2019年第11期

  【摘要】学科德育教育是一种综合实践教学方法,它具有关联性、多样性、适应性等特征。基于此,本文着重从学科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两部分进行探究,以达到弥补学科德育渗透实践中的缺失,促进学生成长的目的。

  【关键词】学科德育渗透;教学实践;对策要点

  【作者简介】詹丽清(1970.03-),女,广东肇庆广宁人,汉族,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教育局教研室,本科,英语一级;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育教学。

  引言

  学科德育渗透,是指在学科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德、智、美等内容融合其中,从而实现增强学生学科素养,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目标。随着学科德育渗透实践范围逐步拓展,传统的实践方法中逐步暴露出方法、理念等方面的不足,由此,关于学科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的分析,就成为深入推进该种教学实践的前提条件。

  一、学科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当前学科德育渗透实践期间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可归纳为:

  1.学科德育渗透浅层化。部分教师认为,学科德育渗透过程,仅仅是德育教育内容融合于学科教学中的表现,因而,实际开展教学时并不会重视学科德育渗透的内容、方法,致使学科德育渗透效果不佳。同时,也有一部分教师不能从学生发展的整体角度上看待问题,导致学科德育渗透内容局部化转变,学科德育渗透实践效果甚微。

  2.学科德育渗透形式单一。学科德育渗透也是学生学科文化素养积累的过程。但从学科德育素养渗透实践的具体情况来说,教师往往采取问题引导分析法、直接说教法两种策略进行引导。但过于单一的学科德育渗透实践形式,会造成学科教学课堂模式化,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能力成长。

  3.学科德育渗透主动性较差。国内学科德育渗透的实践过程,多是依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顺向引导。虽然该种学科德育渗透方式也能够起到诱导的效果,但由于学生始终缺乏主动探索能力,学科渗透启发的效果自然较差。

  二、解决学科德育渗透问题的对策

  1.加强学科德育渗透深化引导。

  (1)深化方法。解决当前学科德育渗透浅层化的方法是实行强化引导,辅助教师形成正确的教学实践认知观。其一,结合新课标教学改革相关理论,深化教师对学科德育渗透价值的分析。其二,辅助教师突破学科研究限制,结合《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明确学科德育渗透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2)实践探究。如,某教师开展学科德育渗透实践期间,教师一方面结合学科知识框架图,将德育渗透内容巧妙的融合到学科知识延伸层次中。另一方面,教师也结合《新课标教学改革纲

  要》、《教育心理学》等相关资料,对学科德育渗透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制定以学生成长为基础的教学方案。此外,该教师还在每一次学科德育渗透实践后进行自我反思,对自身教学实践效果进行探索。

  以上教师开展学科德育渗透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不断增强自身职业素养,深入解读新课改教学目标等方法,弥补自身实践认知短浅、学科德育渗透探究不够的问题。同时,以教学后反思、教学视角拓展延伸的方法,纠正实践教学视角错误,实践教学思路偏差的问题。教师该种认知视角的变革将为新一轮学科德育渗透深入开展提供良好的引导。

  2.拓展学科德育渗透实践形式。

  (1)学科拓展。学科德育渗透过程的良性开展,与教师实践教学方法多元化变革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实践教学期间,应尽量多元的变革学科德育渗透的开展形式,避免学生审美疲劳。同时,多样的学科德育渗透形式,也可以启发学生以多样视角分析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路。

  (2)实践探究。如,某教师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期间,首先让学生观看与本节课相关的德育小视频,并以新知识的导入问题讨论方式对视频进行初步探究。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多次运用“……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品德?”的疑问语句与学生共同思考问题。最后,教师对本节课的新知识进行总结,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关于本节课知识的引申内容,又再次对其中包含的德育内容进行总结。

  以上教师的授课过程中,分别在课程导入部分、新课讲授部分、课堂拓展延伸三部分进行了德育融合,且这三次分别运用了视频展示法、启发诱导法、德育知识思考引导法开展教学。教师在学科授课期间,巧妙的的运用三种方法串联学科知识与德育内容,使课堂教学过程一气呵成,教学实践思路清晰、明了,本节课的授课效果自然也就一目了然了。

  3.创建学生主动参与的学科德育渗透环境。创建学生主动参与的学科德育渗透环境,是学生德育认知从基础感知向着辩证分析趋向转变的体现,教师实践教学期间,应做到诱导过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开展。

  如,某教师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期间,首先结合学科内容为学生渗透诚实、善良、创新、保护等品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取向;其次,教师以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结合刚刚学习到的内容讨论问题,并说一说自己在未来要如何去做?学生回答问题时分别提到了从思想、行为两大方面进行德育提升。

  该教师的学科德育渗透过程,首先实行正确德育趋向的方向引导,其次指导学生自主感悟和理解德育内容。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期间,逐步从被动性德育思想引导,到拥有自己的价值观过渡。

  三、结论

  综上所述,学科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是新课标教学改革方法创新的理论归纳。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加强学科德育渗透深化引导、拓展学科德育渗透实践形式、创建学生主动参与的学科德育渗透环境,解决学科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因此,文章的探究结果将为国内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钟春华.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篇七: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学校学科德育渗透总结5篇

  学校学科德育渗透总结1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中。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障作用。近年来,我校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和教育部《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文件精神,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为确保顺利实施,一年来,我校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发展为本的原则,将基本道德素养培养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抓手,研究规律,讲究操作,注重实效,使德育教育向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具体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领导,完善管理制度,构建管理体系。1、学校进行德育管理,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我们建立了校、处、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职责,由校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长到基层的班,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这就要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到操作做到全方位联通,以达到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2、学校经常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习有关教育法律法规、课改理论,召开教师民主生活会,派人外出取经等,尤其是通过每周的例会,间周一次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活动,更

  进一步提高了德育教育队伍的综合素质。二、以人为本,狠抓队伍建设,强化育人意识。以严校长为首的校领导一班人,高瞻远瞩,把德育工作

  置于重中之重。他们认为教师是德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是进行德育的群体力量,而班主任又是学校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主力军,因此,优化教师队伍,强化班主任培训又成为诸工作中的重头戏。

  1、树立一种观念:树立了德育是为全体学生提供服务的观念,为学生的生活、学习、生理、心理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帮助学生自主认识、实现自我成长。

  2、强化一种责任:我校每位教职员工做到“积极主动、耐心细致地关心每一个学生”,充分体现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抓好一条主线(班主任队伍):学校通过对班主任的培训、考核、评优等途径,提高全校班主任的整体素质,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涌现出了舒官芝、李红英等模范班主任。在她们的带动下,我校掀起“学先进,争创优秀班级”的活动高潮,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4、形成一种合力:树立了德育教育无小事,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使学校的每一个教育活动都能体现德育教育的育人功能。

  三、美化环境,陶冶师生情操,营造德育氛围。校园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因此我校努力净化、美化校园环境,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1、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各班教室后面的黑板和墙面都充分利用起来,如设立学习园地、图书角、光荣栏等,让它们也成为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的文化阵地。2、布置校园环境的美化。努力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拓展知识,开阔眼界,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如为迎接阳光锻炼计划,我校在运动场专门新刷的标语“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就能让学生在锻炼的同时,浸润文化的熏陶。3、重视校园环境的净化。时时保持整洁并有良好的秩序环境:地面无纸屑杂物和烟蒂痰迹,无球印脚印,无乱涂乱刻乱贴;近期恰逢我校修建综合楼工程,建筑材料等对校园环境的保洁有点冲突,但在领导的精心安排下,各种建材堆放、车辆停放规范整齐,井然有序,真看不出有多大影响。优美的校园环境正潜移默化地熏陶每一个师生的心灵。4、加强校园人文资源的挖掘。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我们力求让每位学生在高格调的浸润下,激发他们爱校、爱国

  情感,增强学生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为此,学校专门把历届从子小毕业的优秀学生的资料整理归档,经常拿出来当典型宣讲,有时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就近找曾经毕业于子小,目前在事业上小有收获的成功人士来我校现身说法,用鲜活的事例感染学生。

  5、开展多种形式文化宣传。“每期一小报”即在上面写些名言警句、生活常识等,“每月一大报”每个教研组和年级组织的活动,如板报、作业展、书画展、多种主题的画报等。此外,学校还要求老师们写些教学体会、随笔、论文等,挑选好的拿出来展览,择机向上推荐,并制定相应的考评方案,对写的好的发表的给予一定的奖励。

  四、注重创新,丰富活动形式,培养文明学生。1、抓好常规管理。本学期制定了《子陵中心小学基础道德教育培养方案》。学期初,利用一周时间开展“文明礼仪”常规训练活动,深入落实《子陵中心小学学生行为规范实施要点》,结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要求学生实现“三管住”。即:管住自己的口,不随地吐痰;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管住自己的脚,不践踏花草,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2、注重主题活动。在道德教育培养过程中以“读有益书,做文明人”为主线,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①开展升旗仪式教育活动,讲话内容突出对学生进行做人习

  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的养成教育。②开展一日行规评比活动。③捕捉时机,开展纪念日活动。如三月学雷锋活动,五月举行以“感恩”为话题的讲孝道活动,六月庆祝“儿童节”文艺汇演,九月尊师重教活动,十月革命传统教育等。④观看“与平安同行,与自护相伴”消防演练。⑤开展“抗震救灾,献出一分爱”捐款、捐物活动。⑥参加子陵关工委组织的“童心迎奥运”演讲比赛。⑦开展“三热爱”普通话竞赛。⑧开展《我爱祖国语言美,走近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的情感、意志、品德、性格在实践与体验中得到了升华,使学生们的知行得到了统一,好习惯在他们心中生根开花。

  3、整合各项活动。学校德育工作与创建行为规范示范校、素质教育、经典诵读、先进班级建设、文明教室评比、雏鹰争章活动、快乐中队创建等有机整合。如我校把素质教育活动中各中队队员遵守道德好习惯的表现、队员一日行规评比等纳入先进班集体考核项目之一,还与争章活动结合起来,如:自理章——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好朋友章——及时感谢别人帮助;家务章——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礼仪章——主动打招呼;规则章——按规则办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篇八: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精品文档

  【初中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新墩镇中心学校【初中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社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突出了“以人的开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根底知识与根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方面有所开展。因此,我们的中学学科教学在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理解的同时,更要注重德育的渗透,使学生的学科学习成为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有效载体,同时也使之成为加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支撑平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长期以来,我国的根底教育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中学学科中往往只注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无视了利用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品德教育。在今天实施新学科课程标准,从事学科教学时,不可防止地受到应试教育某种程度的影响,制约着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渗透。2.在中学教学中,或因不明确中学学科教材中包含的德育因素、内容,使一局部学科教师有心去渗透德育,却感到力不从心或无所事事。3.随着新学科课程标准的实施,在中学学科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的渗透,已成为中学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能否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已是考核一个学科教师是否具有以人的开展为本教育理念的内容之一。4.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在近几年来呈现上升的开展态势。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反映了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环节的薄弱。不失时机地利用中学学科教材内容,在中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使学生从中受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改良和加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一环,有利于构筑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平台。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德育成了学校教育的重

  1欢送。下载

  精品文档

  中之重。学校德育教学是一个广泛的课题。它渗透到各个方面、各个层面、各个环节之中,具体来说可以渗透到每一个学科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再者德育教学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过程,只有把德育渗透到每个学科的每一堂课之中,才能从不同层面、不同方面进行德育教学。因此,我们特提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研究〞这一课题,力求通过研究,完善和开展德育工程,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效劳。

  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学科教学,主要从中学学科教学的角度,探讨和研究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研究摸索渗透的切入点,方法、原那么、明确渗透的德育内容。力争使中学学科教师在从事中学教学时,恰到好处地、适时适度地渗透德育,不仅能使中学生受到学科知识、思想、技能的启迪和训练,而且受到深刻的德育熏陶,真正使中学学科的教学符合学科课程标准,表达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中学学科教学的改革和开展,探索出集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和谐渗透的新机制。

  三、本课题研究现状目前,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提法大家已经相当熟悉,针对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研究也很多,但目前关于在学科中渗透德育的研究都停留在宏观方面,如其意义、其必要性、其主要方面等,而没说究竟“怎么〞在学科中进行德育,在教学的哪些内容“落实〞哪些德育目标,这种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根本就没有落实新一轮课改所倡导的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标。尽管教师的备课笔记上都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或类似的德育目标一栏,但往往教师也不是很清楚他的那节课蕴含着哪些德育契机,这使得在学科中进行德育只是流于形式;由于学科的德育价值属于学科的隐性价值,所以现在往往出现教师在课堂上指明本节课的德育目标很生硬,甚至空洞,但如果不指明又感觉德育目标不明显或感觉不到的为难局面。因此,我们的课题研究要解决的就是在“如何在学科中落实德育,在什么教学内容怎样进行德育〞的问题。希望今后的教学中,在此方面能给一线教师提供一些细致的、可操作的、有指导意义的建议和教学资料。四、研究目标1.确定中学学科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明确在中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

  2欢送。下载

  精品文档

  内容;摸索出一条在中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2.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公民道德意识,激发学生的爱

  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自觉的劳动态度和纪律性,以及良好的意志和性格,以促进全面开展的教育任务的实现。

  3.使学生具有学习学科的兴趣,树立学好学科的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建立起自信心。

  4.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领悟生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五、研究内容1.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使教师对在教学的哪些内容“落实〞哪些德育目标做到“心中有数〞。2.研究如何在学科中落实德育,依据教学内容怎样进行德育。3.探索德育渗透的契机、切入点和范围;渗透的方法。4.探究学科中的德育渗透问题的设计。包括学科中德育渗透问题的设计原那么、设计规律;各学科中德育渗透问题的设计类型、设计模式。即学科的德育渗透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从而提供学科中的德育渗透问题的实践参考。六、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教育学中的知、情、意、行协调开展性原理和著名的学科特级教师马明的“学科教学是一个学科的父化过程,是一个育人的过程〞的观点,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2.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的有关说明进一步明确了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3.我校是一所拥有800余名学生的的镇级九年一贯制中心学校,学校领导历来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潜移默化教育活动,尤其重视学生行为标准的养成教育,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还有大批热衷于德育研究的教师,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能力、有信心做好此项工作。七、课题研究的方法1.理论学习法。

  3欢送。下载

  精品文档

  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和道德素养。②组织教师全员参加学习培训,从队伍建设、师德修养、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法研讨等多方面入手,提高教师的研修能力。2.分析研究法。全面分析各学科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寻求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正确“融合点〞——“渗透点〞,最大限度地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修养。3.实验法。全面实验,在实验中充分了解不同学科中的“育人因素〞,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充分开放教学过程,实施开放民主教学、愉快教学、成功教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教育学生从小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集体,热爱祖国和人民,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集中设计本课题的模式与类型。4.总结归纳法。认真总结,提倡写反思、教学叙事,及时归纳总结各阶段的实验结果,并在教学中进行修正、补充。八、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2021年7月---2021年8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实验设想,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制订研究方案,开题实施阶段。2.调查研究与实验阶段〔2021年9月---20213年4月〕,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分析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根据制订的方案组织实验.。3.总结鉴定阶段〔2021.1——2021.3〕总结实验全过程,完成实验结题报告和研究论文,请专家评审。九、预期研究成果与表现形式预计通过两年的实践与研究,探索学科中的德育渗透问题的切入点和方法;构建学科中的德育渗透问题研究的实践模式,从理论上提供依据,从操作上提供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领悟生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表现形式:1.结题报告;2.论文;3.教学案例;4.优质课。十、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及人员

  4欢送。下载

  精品文档

  本课题建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组长:闫治春组员:司玉龙王嘉璐许加平

  宗晓蓉孙翰林

  伊文杰

  吴玉琴李兴存

  甘州区新墩镇中心学校2021年7月5日

  5欢送。下载

篇九: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和目的

  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因为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各学科教材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如果不充分发挥各学科的德育教育功能,学校的德育教育就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德育教育的效益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善于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既是学科教学的必要,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根本要求。将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体现了时代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学科的特点,寓德育于智育之中,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锤炼意志和品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品德。

  中学阶段正是学生品德、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应该重视德育教育工作,但现实中,德育教育不容乐观,在目前初中教育教学管理中普遍存在着: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掌握,只注重中考的要求,只注重成绩的提高,把学科德育离弃于课堂教学之外,极不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由此可见,研究学科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鉴于此,提出本课题的研究,着力转变德育教育方式,整合、提高实践活动资源的利用效率,把它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来,形成德育教育的课内课外教学长效机制,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2、课题研究的意义

  对于此课题的研究可以加强时代教育在新课程各学科中的渗透,有利于“整体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在语言机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中培养的潜移默化、点滴浸润实现的。是教师有意识的加强对教学过程的优化,使知识、技能、思想教育三者有机的融为一体,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德育的实效性。

  二、课题研究目标、内容与创新构想:

  1、研究的目标

  通过对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问题的研究,积极探索德育渗透

  之道,从而达到以下目标:

  ①循序渐进,形成学科德育渗透序列,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物理、化学、地理、生物、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德育序列。

  ②理论研究,寻找德育与育人的切合点,探究其重要性、必然性、可行性。

  ③切实研究各学科德育渗透的方法与形式,真正使德育落到实处。

  ④达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为培育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研究的内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学科的特点,寓德育于智育之中,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锤炼意志和品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品德。①开展德育理论创新研究,探究其必要性和重要性。①研究各学科德育因素并形成序列。①研究学科之间的德育渗透的新途径与新方法,以符合现

  代教育。④摸索、实验与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渗透的教育法。

  3、课题的创新构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互动式教学在德育渗透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发展,让德育教学更贴近生活与实践,回归教育本质。同时为环节升学压力和德育工作的矛盾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三、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一一一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充分查阅古今中外的教育教学方面的资料,尤其

  是新课程改革的资料,借助各种相关的理论和经验,指导课题研究。

  问卷调查法:对被调查对象(学生)采取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对一些具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写出调查报告。

  案例分析法:通过组织讲课、听课的方式,进行案例分析,总结出可行的方案。

  行动研究法:在保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状态下,采取以点促面的方式边研究,边反馈,边纠正,不断发展,逐步完善。

  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的积累,对资料进行比较和分类,进行归纳和总结,依据归纳和总结按照研究内容写出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

  (二)研究的思路:研究的时间为三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7月—2012年2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2年12月)课题研究,完善方案,做好记录,认真进行阶段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1月—20013年7月)整理材料,成果总结。撰写各学科的课题报告和总的课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基础:

  本课题的成员都是教学的精英,都有一定从教经验,我们采用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的方式,利用课余时间研究与学习、总结反思,利用课上时间实践探索。

  研究需要的经费、设备、资料等自筹或由学校提供。五、预期成果课题实施方案、阶段性计划与总结、教师论文,课题结题报告等。

  总之,我们的将围绕课题,立足课堂教学,各学科教学寓教育活动之中,培养良好道德思想素质。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使课题研究不断地深入。

  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第一阶段总结

  《各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与研究》是我主持的一个省级立项课题,是一跨学科的德育课题。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因为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各学科教材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如果不充分发挥各学科的德育教育功能,学校的德育教育就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德育教育的效益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善于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既是学科教学的必要,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根本要求。将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体现了时代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学科的特点,寓德育于智育之中,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锤炼意志和品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品德。本课题自开题到研究已有半年多的时间了,在这期间,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们课题

  组成员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课题研究为中心,积极参与专题课改活动,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推进。

篇十: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学科德育渗透的意义《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实践》课题研究总结

  《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课题研究总结临城四小邓国权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使其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知识与道德有着特殊关系。先有正确的世界观,然后才有正确的人生观,有了正确的人生观,才有真正的道德,而知识又是建立正确世界观的重要材料。没有德育因素的知识,就不是真知识,道德以一定的认识为基础,没有知识,就不可能有深刻的认识,道德水平也受到限制。所以,道德绝对不能建立在愚昧无知的基础上。虽然知识不等于道德,但有道德一定要有知识,知识中又蕴含着深厚丰富的德育因素,在传授知识、全面提高的教学过程中有可能做到智力和道德的同步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道德渗透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任何把德育和教学质量对立起来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二者统一于新的质量观。一方面,教育质量问题首先是德育,离开德育的教学质量不是真正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学进行到知识和德育水乳交融的境界,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因为德育渗透并非从外面把德育因素强加到知识中去,而是知识本身就蕴含着德育的养料,而且它是知识的精髓,有待技艺高超的技师把它炮制出来,让受教育者在接受知识的过

  程中得到德育的营养。因此,我校开展了《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的课题研究,我有幸参加了这个课题研究,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不少知识,较好地懂得了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现将研究的成果总结如下:

  一、语言熏陶法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有声及无声语言的作用,透过教材内容的外壳,进行情的迁移,情的默化,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现行教材中具有丰富的德育因素,广阔的德育天地,如语文、科学教材中展示的西湖的明艳、泰岱的雄浑、天山的绮丽,三峡的雄壮,以及简练、齐整、和谐、对称的科学与形式美,所有这些,如果我们运用绘声绘色、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建设祖国的豪情壮志。二、讲授分析法讲授,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手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德育目标的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人情人理的分析,来渗透思想品行教育。如对《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教师可通过对邱少云烈火烧身时的行为和内心活动的分析,对学生进行严守纪律,勇于献身方面的教育。三、解疑答难法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他们愿意思考,脑子里有不少问号。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摸准他们的“疑点、难点、热点”,用数字,用事实,给他们答疑解难,就能帮他们解开思想疙瘩,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的

  思想认识得到升华。四、兴趣教学法根据学生爱好,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如《草原》一课,运用扫热情,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大草原雄浑,绮丽的自然景色。教学时,如果运用语言自先介绍一下大草原的旖旎景色,或运用幻灯、录像、图画,直观地展示大草原的绮丽风光,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渗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五、榜样启迪法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选择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的事迹以及现实生活中好人好事为榜样,分析他们高尚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向英雄模范学习。如数理化教学中,每讲到一个公式定理的概念时,可以简单介绍这些公式,定理的发明人的事迹,启迪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而献身。六、推荐读物法根据教育目标的需要,依据教材内容推荐一定的优秀政治思想读物,让学生阅读,从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学习历史课,可以推荐《上下五千年》《昨天、今天、明天》等国情教育读本,让学生在阅读中接受教育。七、开展活动法配合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一些必要的活动,如大、中、小队活动和各种周会、班会等,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在热烈的活动气氛中受到教育。八、审美教育法现行中小学教材很注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论是自然、地理展示的自然美,音乐、美术、语文展示的自然美,还有数学展示的理性美,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九、参观教育法根据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工矿企业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参观,通过

  回忆革命历程、缅怀革命烈士的事迹,到田野饱览大自然的美景,参观工矿企业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学生从思想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培养他们珍惜,热爱新生活的思想感情。总之,教学中传授知识、发展智能,是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而学科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又为完成学科知识、智能教育提供了内在的动力和思想合格证。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同他们学识、智能、意志、情感、品质的培养,必须得到同步发展,我们应再下一番苦功夫,探索出学科渗透德育的新路,开创出德育工作的新局面。经过几个月来的研究,以及围绕课题研究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我们沿着“整体、科学、现代、主体、优化、深层、实效”的目标,推进学科的德育渗透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还有许多同题需要探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要争取有一个新的进步。

推荐访问: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德育 渗透 各学科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