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发展理念交流研讨11篇

新发展理念交流研讨11篇

时间:2022-06-10 08:20:05 来源:网友投稿

新发展理念交流研讨11篇

新发展理念交流研讨篇1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占据核心位置,创新发展贯穿整个新发展理念。如何科学认识和把握创新发展理念?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提供了有力武器。

  创新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创造性运用。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和重要概念,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创新发展理念揭示了发展的辩证运动过程,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的科学理念。创新发展理念运用时代语言,生动、客观、深刻地揭示了事物运动的本质、规律和特征。事物总是处于矛盾运动中,其基本方向是从量变转化为质变。创新发展遵循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强调从量变到质变、从渐进到突变,又从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新的渐进到新的突变,以至无穷。这种创新发展、辩证否定,正是一切事物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创新发展理念坚持唯物辩证的发展观,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肯定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新实践中的创造性运用。

  创新发展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发展是有规律的。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思想和行动,不会得到应有的、合乎规律的效果。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创新发展的思想基础,是对事物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把握。人们只能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和正确运用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更不能否定规律。自然界的发展有自然规律,人类只有科学认识并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的发展有经济规律,只有遵循经济规律,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否则就会阻碍和破坏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发展也是如此。创新发展的根本目的是适应自然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破除不符合规律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符合客观规律。

  创新发展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保障。创新发展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但它并不否认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二者是对立统一的。不管是认识规律还是正确运用规律,都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认识规律、尊重规律,目的是为了适应规律、正确运用规律,更好地改造世界。也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人们才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创造性地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强调人的认识是自觉能动的过程。人的这种特有的能动的因素和能力,起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创新发展理念凸显了人的认识和实践对推动事物发展、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实现创新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充分调动和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在创新实践中实现创新发展。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离不开实践,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更离不开实践。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仅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认识到革命实践的这一个飞跃。实践尤其是人们的创造性实践,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唯一途径。创新发展的成果,需要在创造性实践中取得,甚至需要多次反复的实践。创新发展的成果和成效如何,还要在实践中检验,并在实践中再发展、再突破。实践和创新发展是一体的运动:实践是发展的动力,创造性实践是突破式发展的推动力量。我们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最根本的力量源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根本的是要依靠人民群众在创造性实践中所激发、调动起来的无穷智慧和力量。

新发展理念交流研讨篇2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并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明确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更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市场监管工作的行动指南,指导反不正当竞争等执法工作更好地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改革提供根本遵循。

  一、《建议》主题主线对科学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具有重要意义

  《建议》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该主题、主线,紧紧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长远指导性,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体现鲜明时代特色的突出亮点。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到第十四个五年计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走过七十余载春秋。从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到推动经济增长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再到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市场监管部门维护市场秩序的工作重心也随之调整,历次五年规划的总体思路都对市场监管工作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认识和把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深刻内涵,是把握“十四五”时期发展思路的关键,也是做好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工作的关键。

  二、以强化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新时代发展与变革

  《建议》强调,“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就是高质量发展。我国当前正处在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高质量发展面临转变粗放式发展模式、畅通经济循环等一系列难题,而发展变革给经济领域带来的不确定,容易滋生市场行为的投机主义,甚至是对市场规律和规则的蓄意破坏,这对强化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在保障实现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发挥规范与监管作用,提出了要求和挑战。

  一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要求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要用更有力的手段、更精准的规则和更长远的规划,保护创新,激发活力,以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助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二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发展质量不高导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求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服务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发挥在经济健康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切实让人民群众成为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市场秩序健康有序的最大受益者。

  三是遵循经济规律,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客观、系统把握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阶段、新格局和新情况,把对规律和本质的认识贯穿于执法的全过程,科学应对新型违法行为,适时推动经济发展转向质的提升。

  四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供给侧改革的任务仍然繁重,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秩序混乱,要求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立足维护公平竞争秩序的本职工作,为实现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的供需动态平衡提供保障和支持。

  三、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体制,着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建议》提出:“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衔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在我国已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上,“十四五”期间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其中,关于规范竞争行为的制度和机制建设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是健全和制定内外贸、内外资统一的维护公平竞争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促进内外贸双循环,强化竞争政策作用,提供执法制度保障。

  二是理顺反不正当竞争相关部门监管职责,着力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依法行政,保障各类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三是以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为目标,创新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工作机制,推动畅通国内市场从生产到消费的各环节,形成全国统一高效的市场体系。(作者单位:价监竞争局)

新发展理念交流研讨篇3

  为期3天的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圆满结束。(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出席总结会议。省长鹿心社作总结讲话。

  运用好这次研讨班成果,关键要紧密联系实际,切实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统一思想行动,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实践。“十三五”时期是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发展任务繁重艰巨。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xx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将弘扬井冈山精神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紧紧围绕“提前翻番、全面小康”的总体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向创新创业要活力,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全力以赴抓好“十三五”时期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奋力开创“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新境界,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研讨班期间,大家围绕强卫书记的辅导报告,结合编印的学习材料,进行了认真学习、深入讨论、广泛交流。大家普遍认为,这次研讨班办得好、很成功,既增强了理论武装,又深化了对实践的认识,达到了预期目的。总结会上,7位学员代表分别发言,汇报交流了学习收获。

  鹿心社指出,通过这次集中学习研讨,从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中深化了对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新常态的经济战略思想的认识;从肯定和期望的统一上深化了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的认识;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深化了对新的时代条件下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井冈山精神的认识。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武装了头脑、开阔了视野,明确了方向、强化了责任,增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了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富民兴赣的伟大事业赋予我们责任使命,实现“十三五”美好蓝图需要我们百倍努力。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xx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上来,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全力以赴抓好“十三五”规划任务的落实,为实现“提前翻番、全面小康”而努力奋斗。

  ——要紧紧抓住“牛鼻子”,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抓好“重创”,进一步整合资源、集中支持,切实抓好重点产业领域创新,提升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支撑能力,努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推进“众创”,切实抓好“创业创新28条”的贯彻落实、督促检查、评估考核,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聚集“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全面推动各类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为推动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搞活“机制”,着力改革创新治理体系,完善政府科技投入和绩效评价机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

  ——要打好改革“攻坚战”,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优化升级。从生产端入手,加法、减法一起做,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加法,就是做优增量,加快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补齐民生和公共服务短板,着力增加有效供给;做减法,就是要调整存量,下大力气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从需求端入手,加强和改进需求管理,努力扩大有效需求,两端共同发力;围绕扩大有效投资深化改革,围绕拓展消费深化改革,围绕稳定出口深化改革,引导更多民间资金参与投资,形成消费与供给良性互动的格局,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围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做大做强国有经济、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以及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住房等民生热点难点问题,以结构性改革带动各项改革深入推进。

  ——要构建开放“新格局”,着力优化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优化开放战略布局,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加快优化对外开放的区域布局、贸易布局、投资布局,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空间。树立全要素招商理念,大力推进“引资、引技、引智”三位一体招商,围绕重点产业招大引强,创新招商方式,加强招商引资人员的培训,建立重大招商项目成果共享机制和第三方项目评估机制,提高招商质量和水平。强化开放平台支撑,打造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构建全国重要的承接产业转移基地。创新开放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全面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深化通关一体化改革。

  ——要统筹兼顾“弹钢琴”,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切实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统筹东西、协调南北,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围绕“龙头昂起、苏区振兴、两翼齐飞”的格局,完善区域协同机制,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互补共赢、公共服务互享、生态环境共护,提升区域合作发展水平。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在发展理念、规划布局、要素配置、公共服务等方面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要打响打好“生态牌”,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围绕在保护绿色生态上打造样板,切实抓好生态工程实施,着力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使江西的生态优势更加凸显,生态环境质量领先全国。围绕在发展绿色经济上打造样板,切实抓好生态产业发展,将“生态+”的理念融入产业发展中,向绿色生态特色优势要竞争力。围绕在完善绿色制度上打造样板,切实抓好生态制度建设,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围绕在弘扬绿色文化上打造样板,切实抓好生态文化建设,大力倡导绿色价值观,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切实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要齐心协力“惠民生”,着力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推进“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深入实施产业扶贫、安居扶贫、保障扶贫,持续加大扶贫投入,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

  鹿心社最后指出,我们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大力传承红色基因,把弘扬井冈山精神转化为“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的强大动力,以井冈山精神统领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不断开创富民兴赣新局面。要坚定信念,咬定目标抓落实。始终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紧紧围绕“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咬定目标不动摇,持之以恒抓发展,心无旁骛抓落实,真抓实干,久久为功,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要实事求是,改革创新抓落实。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切实把五大发展理念具体体现到政策制定、工作安排、任务落实上,尤其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闯敢干、大胆创新,冲破一切阻碍发展的思想束缚,革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机制弊端。要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抓落实。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担当,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着力解决工作落实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尽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要依靠群众,凝心聚力抓落实。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积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凝聚民心、民智、民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推进“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

新发展理念交流研讨篇4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最完整、最全面、最精辟的概括,为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新的更高目标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深入领会、全面理解和贯彻践行。

  把握“三大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贯通过去、现在和将来,贯通理论、实践和发展,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三者的关系作出清晰的定位,也系统分析了决定这三者的“三大逻辑”。

  从理论逻辑来看,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党始终坚持和运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

  进入新发展阶段,就是我们党统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两个大局”,对当前我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大判断。新发展理念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和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当前我国发展环境和条件变化主动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一系列重大战略贯彻实施。这是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逻辑必然。

  从历史逻辑来看,经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党带领人民经过不懈奋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这个过程都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致力于国家现代化目标的历史过程。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到去年年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

  面对新阶段新特征新要求,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思想引领。历史经验证明,办好自己的事,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国内,是一个大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坚实发展,我们已经形成广阔的国内市场,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雄厚的物质基础、人才储备和治理优势,我们需要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现实逻辑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阶段。任由国际风云变幻,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虽然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准确研判形势,认清历史方位,抓住重要时间窗口期,着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破解制约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弊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激发全社会活力和创造力。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的宏伟蓝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自身发展,不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全力办好自己的事,锲而不舍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全面理解丰富内涵

  过去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观大势、谋全局,在不同场合提出和阐释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全党的认识不断丰富、不断深化,也成为贯穿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规划建议的逻辑主线和核心要义。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思想内涵、相互关系和时代价值作出了最全面、最系统、最体系化的理论阐释,是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重要时点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宝库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要从更宽广的时空视野上认识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眼光作出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明确指出,“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新发展阶段也是未来30年我们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历史宏愿的新阶段。这就预示着,在这样一个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仍然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更加着力于发展,更加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更加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全社会的蓬勃生机活力,通过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让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最后全面实现国家现代化。“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全党全国人民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要从更深厚的思想根基上理解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被证明是科学的思想引导。在新发展阶段,我们更要从政治视野、用政治眼光来理解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将其作为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来全面深刻把握。总书记指出的要从根本宗旨、从问题导向、从忧患意识三个方面把握新发展理念,清晰指明了要从思想根基上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正确的现代化观,根本解决好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我们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守住了这个“根”与“魂”,我们的人民立场才能始终坚定、价值导向始终不会偏离;我们的发展模式才会更加集约、更加高效、更求质量;发展道路上我们才能不惧任何风险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随时能够应对更加复杂困难,全面做强自己。

  要从更高远的发展目标上推进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主动选择、是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的内在要求,是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途径。构建新发展格局也是要贯穿于新发展阶段全过程,要按照“十四五”时期的主攻方向,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效能,以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稳固国内基本盘,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新发展理念交流研讨篇5

  计量关系国计民生,与人类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在科技迅速发展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计量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和使命,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给计量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新挑战,我们必须改革创新,协同发展,努力构建“大计量”工作格局,持续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十三五”时期的计量工作,将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聚焦“四个全面”、“四大板块”、“三个支撑带”发展战略、制造强国战略、质量强国战略等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创造性地推动《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全面落实,积极构建以计量为核心的国家先进测量体系,充分发挥计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支撑和引领作用。

  一、以服务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提高计量服务水平

  围绕国家战略前沿领域创新需求,积极开展计量基础研究、前沿性研究和技术研发持续推进,研究建立新一代高准确度、高稳定性量子计量基准,积极开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急需的国家计量基标准及相关测量技术研究,特别是以量子物理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精密计量技术、嵌入式测量和在线测量技术研究及应用,努力在新型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等智能核心技术方面有所突破,不断提升工业产业基础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提供技术基础;坚持问题导向,紧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发展等重点领域需求,突破一批关键测量技术,研制一批新型标准物质。推动重大测量基础设施、国家计量科技创新体系和基地建设,推进先进计量技术和方法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以标杆示范提高工业产业整体测量能力和创新能力,按照“三全一前”(全产业链、全量传链、全寿命周期和产业前瞻性计量技术研究)建设思路和中心、平台、联盟整体发展路径,加强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积极构建全国统一、高效的测量架构和测量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建立满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国家先进测量体系,为我们国家实现科技非对称性赶超发达国家积极储备计量技术基础和优势。

  二、以推动协调发展为目标,构建计量工作的大格局

  进一步研究计量的科学内涵,不断完善计量事业发展体制机制,在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部门行业积极性和作用,推动计量全国“一盘棋”发展。在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将深入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与实施质量强国、制造强国、创新驱动发展及“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有机结合,建立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加强督查和考核,保障各项任务按时完成。加快推进《计量法》修订工作,搞好中国计量体系的顶层设计,创新计量监管模式,完善计量法律法规体系、计量监管体系和诚信计量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计量技术机构改革,积极探索推进计量校准市场和校准机构建设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规范计量校准市场,满足社会对量值溯源和校准服务需求。紧密结合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部署,探索建立跨区计量合作新模式,以计量资源共享利用为平台,以计量行政管理和技术服务为着力点,以服务区域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为目标,构建区域发展计量支撑体系。深化计量军民融合发展,努力构建统一领导、军民协调、协同高效、系统完备的计量军民融合发展体系,探索形成全要素、高效率的计量军民融合深度合作发展格局。

新发展理念交流研讨篇6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最完整、最全面、最精辟的概括,为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新的更高目标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深入领会、全面理解和贯彻践行。

  把握“三大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贯通过去、现在和将来,贯通理论、实践和发展,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三者的关系作出清晰的定位,也系统分析了决定这三者的“三大逻辑”。

  从理论逻辑来看,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党始终坚持和运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

  进入新发展阶段,就是我们党统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两个大局”,对当前我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大判断。新发展理念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和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当前我国发展环境和条件变化主动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一系列重大战略贯彻实施。这是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逻辑必然。

  从历史逻辑来看,经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党带领人民经过不懈奋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这个过程都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致力于国家现代化目标的历史过程。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到去年年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

  面对新阶段新特征新要求,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思想引领。历史经验证明,办好自己的事,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国内,是一个大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坚实发展,我们已经形成广阔的国内市场,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雄厚的物质基础、人才储备和治理优势,我们需要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现实逻辑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阶段。任由国际风云变幻,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虽然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准确研判形势,认清历史方位,抓住重要时间窗口期,着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破解制约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弊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激发全社会活力和创造力。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的宏伟蓝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自身发展,不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全力办好自己的事,锲而不舍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全面理解丰富内涵

  过去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观大势、谋全局,在不同场合提出和阐释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全党的认识不断丰富、不断深化,也成为贯穿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规划建议的逻辑主线和核心要义。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思想内涵、相互关系和时代价值作出了最全面、最系统、最体系化的理论阐释,是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重要时点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宝库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要从更宽广的时空视野上认识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眼光作出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明确指出,“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新发展阶段也是未来30年我们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历史宏愿的新阶段。这就预示着,在这样一个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仍然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更加着力于发展,更加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更加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全社会的蓬勃生机活力,通过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让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最后全面实现国家现代化。“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全党全国人民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要从更深厚的思想根基上理解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被证明是科学的思想引导。在新发展阶段,我们更要从政治视野、用政治眼光来理解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将其作为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来全面深刻把握。总书记指出的要从根本宗旨、从问题导向、从忧患意识三个方面把握新发展理念,清晰指明了要从思想根基上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正确的现代化观,根本解决好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我们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守住了这个“根”与“魂”,我们的人民立场才能始终坚定、价值导向始终不会偏离;我们的发展模式才会更加集约、更加高效、更求质量;发展道路上我们才能不惧任何风险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随时能够应对更加复杂困难,全面做强自己。

  要从更高远的发展目标上推进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主动选择、是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的内在要求,是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途径。构建新发展格局也是要贯穿于新发展阶段全过程,要按照“十四五”时期的主攻方向,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效能,以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稳固国内基本盘,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新发展理念交流研讨篇7

  全面准确把握“三新”逻辑主线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作为指导今后5年及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贯穿规划纲要的逻辑主线是“三个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新发展阶段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发展理念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阶段回答的是“我们在哪里,朝哪里奋斗”的问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六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我们都是围绕着实现小康这一目标而奋斗的。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战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四五”规划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这是“十四五”规划的历史使命和基本定位。新发展阶段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大跨越。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从外部环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从内部环境看,中国经济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也需要继续应对不少的风险和挑战。

  新发展理念回答的是“按照什么样的理论来引领新阶段发展”的问题。我们要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推动经济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

  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原则、远景目标和“十四五”目标都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精神。规划纲要指导思想中提出,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规划纲要提出五大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坚持新发展理念,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规划纲要提出的其他四大原则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也都体现了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格局回答的是“我们怎么样实现新阶段新目标”的路径问题。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又一次升华,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的变革,对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具有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规划纲要专设战略导向一节阐述了构建新发展格局,并在全篇贯穿了这一战略导向。

  理解新发展格局,需要把握三个要点:第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不是一个被迫之举和权宜之计。第二,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国内大循环,不是搞地区小循环、内循环。第三,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创新驱动、科技自立自强等战略部署统一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框架中。理解新发展格局,还需要把握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格局”,这是宏观的结构概念,是坚持系统观念的体现,所以新发展格局的内涵不仅仅是“双循环”;另一个是“循环”,要进一步畅通国内的生产、分配、需求之间的循环,并使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地相互促进。

  实现增长目标质量重于速度

  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到2035年,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就是要用15年的时间,以2019年人均收入达到1万美元为起点,稳步迈向高收入社会,并力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并没有设定五年GDP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按现价美元计算,目前发达经济体的入门水平是1.8万美元,中等发达国家是3万至4万美元。我国目前人均收入是1万美元,如果按翻一番达到2万美元的目标,从静态来看,GDP增速每年至少应该在4.7%以上。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按现价美元计算的人均收入水平差距缩小,一部分取决于实际增长速度和国内通胀水平,一部分取决于汇率水平的变动。汇率的变化涉及很多因素,从长期来讲,最重要的还是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就是所谓的经济增长质量。如果注重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在这个基础上,汇率实现合理升值,那么人均收入水平有可能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

  “十四五”期间,我国要着力发掘与中速增长期相配套的结构性潜能。具体而言,可以构建“1+3+2”结构性潜能框架。“1”是指以都市圈、城市群发展为龙头,为下一步我国的中速高质量发展打开空间。“3”是指在实体经济方面,补上我国经济循环过程中的三大短板:一是基础产业效率不高;二是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大;三是基础研发能力不强。“2”是指以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为两翼,这是我国具备一定优势的新增长潜能。简单地说,“1+3+2”结构性潜能就是一个龙头引领、补足三大短板、两翼赋能。

  下一步应该围绕这些结构性潜能,更大力度、更有成效地推动相关领域的改革开放。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交易收益优先用于农民社保,以现代化社保体系取代土地的保障功能,把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到更有效的用途上。二是深化空间和城市规划制度改革。市场应在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依照人口布局变化定期调整城市规划。三是基础产业领域进一步放宽准入,促进竞争。四是加快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逐步打通农村社保和城镇居民社保。五是深化高水平大学教育和基础研究领域改革,解决科技“卡脖子”问题。通过这些改革开放举措,推动结构性潜能成为现实的增长动能。

  以制度型开放统筹发展和安全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作为指导今后5年及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通篇贯穿着一条清晰主线,就是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规划纲要在指明战略导向和主要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具体任务,突出重点工作,同时注重各领域在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上的协调衔接,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关键是要落实好规划的部署。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规划纲要首次设立安全发展专篇。如何理解和把握“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并不代表封闭与保守,而是表明中国将会更加开放。一个国家越是关心开放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说就越表明开放的门会越开越大。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与国际社会的利益攸关度越来越高,安全在发展过程中自然成为必须考量的问题。中国的开放水平不仅关乎自身发展,而且影响着众多国家甚至世界经济的复苏。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增加,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与中国“脱钩”的声音。在此背景下,党中央提出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彰显了中国的气度和担当。

  《政府工作报告》将“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列为我国2021年八大重点工作之一。放眼“十四五”时期,规划纲要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制度型开放是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规划纲要提出的3个建设方向体现了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内在逻辑,其中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基础,也是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与完善的内在要求。

  只有把引进来和走出去建立在公正合理的制度安排基础上,不断加强各国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的协调与整合,才能减少交往中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各国来自国际分工与贸易中的收益最大化,更好实现互利共赢目标。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突出显示了党带领人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全局部署,大气磅礴地展现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愿景。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充分体现。

  如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总的来看,要搞好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明确未来蓝图、政策改进、制度方向和实现路径。具体来说,一是要把新发展理念落实到位。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链供应链竞争能力和超大规模消费市场潜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

  二是要继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牢牢把握“两个毫不动摇”,一方面推动国有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另一方面引领民营经济发展,发挥两个比较优势,相互合作、共同担负起中国经济成长的重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要选择一些地区、企业、部门开展试点,鼓励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是要下决心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拓展居民收入增长渠道,完善创新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多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收入再分配机制和第三次分配,鼓励公益事业发展。

  四是要大力推动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把财税资源和金融资源更好地统筹起来,为推动共同富裕贡献力量。特别是不能放任金融资本野蛮式生长,而是要增强其服务共享的能力,让其更好地为中低收入者和中小微企业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五是要实施配套的经济社会政策。全社会要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国家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六是要突出重点并加强薄弱环节。把工作重点放在统筹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关系民生、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上。发挥好政府再分配调节作用,加大税收、社保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转移支付要向困难群众倾斜。

  以系统思维全面构建双循环新格局

  站在两个百年交汇期制定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充分体现了应对新阶段新挑战下的系统思维和整体谋划。围绕着全面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四五”规划从系统思维出发,提出重点构建国内外系统的双循环。

  在内部循环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系统地从供给端、需求端、空间布局及产业链发展等多维度着手来构建国内大循环。从供给端来看,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推进形成金融、科技与产业的三角良性互动机制。在科技创新上,提出要持续加大基础研究,解决目前我国在部分关键技术领域面临的“卡脖子”难题;在企业创新上,提出要全面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健全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等。

  从需求端来看,规划纲要强调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以创新驱动,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鼓励消费新业态发展,形成供给、分配、支出、消费和投资的大循环;另一方面“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借助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实现消费增长。

  规划纲要还强调供给端和需求端循环在空间上实现高质量对接。我国区域辽阔,空间循环的核心在于城市群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纲要强调以城市群为抓手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要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

  供需关系在经济价值实现形式上主要表现为产业链的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以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来推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链在国内的有序转移,优化产业链的区域布局等。

  在外部循环上,规划纲要强调双循环的新格局是开放的格局。“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制,推进经济、贸易、投资、服务等于一体的制度型开放。同时,“十四五”时期我国还将持续加大双边及多边经贸合作,对内加快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与自贸试验区的融合发展,对外积极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

新发展理念交流研讨篇8

  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尤为重要的是,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如果说三中全会聚焦深化改革,四中全会关注依法治国,那么五中全会则是着力全面规划,强调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会期间,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的说明中指出,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五大理念统一于发展之中,又各有侧重,形成了指导新一轮发展的相对完整的战略思想体系。

  创新是驱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坚持创新发展,就是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就是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着力于解决发展的不平衡性,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强调,“注重发展的统筹和协调。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它要求我们必须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去处理问题。城乡联系、区域联系、经济与社会的联系、人与自然的联系、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联系,都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我们违背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不注意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会顾此失彼,导致发展失衡。”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综合处理各方面关系,做好补齐短板的大文章,规避“木桶效应”,增强“协同效应”。实现协调发展,要从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四个方面推动。

  绿色是进一步实现跨越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发展、清洁发展,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就是要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有依托,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才有保障。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迈向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指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坚持开放发展,就是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深化人文交流,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对外贸易布局、投资布局,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将进一步提升开放发展水平,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

  共享是发展的目的和归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建议》将共享列入五大发展理念当中,深刻表明中国的改革发展,始终没有忘记最广大群众的利益,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共享发展,就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正如所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可以说,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五大发展理念必将在战略层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产生新的驱动力,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也将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引擎。

新发展理念交流研讨篇9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大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振兴发展,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中医院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有着独特情结,经常在一些重要讲话中巧妙运用体现中医思维和理念的专业术语,多次强调要“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为我们激荡了风雨无阻、高歌猛进推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如何准确完整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中医事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两天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一、中医药要在传承中华特色文化上创新发展。中医药不仅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结晶,更是中华文明瑰宝,其中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与道德伦理观念有机结合。我们的国医大师和全国名老中医,除了在医术造诣上当之无愧,在为人处世、为人师表、医德医风等方面也一定是楷模,自然而然就有一种浸润人心的感染力。中医的底蕴是文化,中医的思维是哲学,中医的临床是技术,中医的生命是疗效。中医不仅是防病治病的手段,还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这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样,发祥与中华大地,中华文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发展中医药事业,就是一种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中医药要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上提质增效。中医药事业要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解决好发展理念问题,即发展什么、为什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是这个问题唯一正确的答案。从中医药发展历史来看,很多名医大家之所以能流芳千古,不仅是拥有精湛的医术,更重要的是他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以大医精诚,仁爱之心得到人民群众的赞赏与认可。特别在抗击新冠肺炎的疫情中,中医药全面参与疫情防抗救治,发挥独特的优势,获得全世界的点赞。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转化,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的健康维护与医疗保健需求日益增长,中医药治法灵活、简便验廉,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发展时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中医的精华沉淀在汗牛充栋的中医古籍中,流传在历代名医大家的临床实践中,散落在疗效显著的民间奇方中,这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命脉。我们要始终不忘维护人民身体健康的初心,勇担时代赋予使命,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创新。一手抓预防保健和治未病,一手抓重大疾病的治疗突破,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为民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保健服务。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与预期寿命,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三、中医药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发力添彩。中医药工作是党的全局工作的一部分,发展中医药事业既要为一域争光,又要为全局添彩。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中医药不断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有效地与人的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规律相结合,形成了人文与生命科学相融合,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医学体系。该体系主要表现在:一是基于人的诊疗模式,在人身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以人的生命健康疾病为核心的诊疗模式及防病治病规律。二是“天人合一”“形神统一”“脏腑和调”的整体思维。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形体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脏腑与经络及四肢官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整体观念对于养生保健防病治病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生、长、壮、老、已的动态生命观。不同年龄周期的生理表现特点不同,采取相应的养生防病治病的方法。实现维护健康防病治病的目标。四是“阴平阳秘”的动态平衡观。既突出整体调节,扶正祛邪等治疗法则为一体,也与辨证论治的个性化诊疗模式以及丰富多彩的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等相互配合,体现了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与优势作用。生命的一生就是生老病死的过程,医疗卫生工作重点已从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我们的健康服务包括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在生命的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中,中医药有着特殊的作用。特别在基层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不仅能有效实现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的目的,而且能够改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这种特殊作用对维护健康促进健康中国建设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勇乘新时代春风,坚持中西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调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历久弥新的中医药一定能书写建设健康中国的精彩篇章。

新发展理念交流研讨篇10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虽已圆满落下帷幕,多个瞬间仍历历在目。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十三五”令人回味,“十四五”战局新开,我们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全力以赴,共同划动民族复兴的巨轮,开启新的“征程”,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起航。要练就“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三板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共同奋斗。

  坚守责任底线,捍卫生态红线,练就生态保护“第一斧”

  环境是民生,青山是美丽,蓝天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在多场合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传递出的绿色发展理念直抵人心。纵观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如今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工业化发展方式已成为过去,而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模式昭示着未来。我们不仅要让子孙后代享受到高速高质量的发展成果,还要让他们仰望得到星空,看得到青山,闻得到花香。生态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当将守护中华大地的担子挑在肩上,将筑牢生态屏障的责任装在心里,坚定不移地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万里绿色长城,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让宜居生态泽被子孙。

  瞄准科技前沿,提升创新能力,练就科技创新“第二斧”

  从东方红一号升空到嫦娥五号采样返回,从原子弹试爆成功到东风洲际导弹亮相,我国的科技实力稳步提升,实现了很多从无到有、从0到1的突破。科学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然而,我国当前在科技研究的短板依然突出,顶尖人才和团队相对缺乏,芯片被卡脖子,5G被打压,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隐患逐渐显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要下好“先手棋”,在“十四五”期间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紧贴新时代社会民生现实需求,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打好“主动仗”,牢固确定人才引领发展的意识,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增进人民福祉,改善生活品质,练就民生保障“第三斧”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既是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与“魂”。从改革开放到全面现代化建设,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党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人民是我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十三五”期间贫困发生率在不断下降,社会保障体系在逐步完善,民生福祉已稳步提升。“十四五”期间当补齐当前民生短板,破解当前民生难题,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

  生活品质作为奋斗目标。要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民生之路。要聚焦民生热点、直击民生难点、化解民生堵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到实处。

新发展理念交流研讨篇11

  根据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统一安排,我有幸参加了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创新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培训班。经过近一周的培训学习,我的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丰富,眼界视野得到进一步拓展,思想素质得到进一步地提升,干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也进一步坚定。结合学习培训,通过认真思考,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培训内容丰富,感受深刻

  培训班设在中国计量大学——杭州校区内,学校环境别致优雅,到处充满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学员们学习气氛十分浓厚。在为期7天的培训时间里,中国计量大学为我们设定了针对性极强的培训菜单,开设课程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领导能力提升、宏观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授课老师均为中国计量大学的知名教授、学术带头人等同志,授课阵容强大。在理论培训中,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红船”精神》受到了一次很好的党性教育,进一步聆听了《新发展格局下的质量强国建设》、《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G20杭州国际峰会的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经验》、《“放管服”改革在浙江的经验分享》、《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等讲座,同时赴浙江优秀企业交流学习、现场教学。各位专家对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进行了精彩地论述,使我受益匪浅。

  二、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

  他们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管理经验、妙语连珠的讲授使我思域大开、心悦诚服;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讲解让我对某些问题的模糊认识茅塞顿开。在实地观看中,我们观摩学习了浙江省优秀企业的规划设计和产业模式布局。这次培训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场提素质、强能力、扩眼界的知识盛宴,使我们启发很深,收获良多。

  使我进一步了解市场监督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以及当前市场监督管理队伍建设的新要求。认识到市场监督管理队伍既是党的队伍的组成部分,又承担着公平市场、维护市场稳定健康的重要使命。这要求这支队伍必须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要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三、更新了观念,开阔了思路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公认的制造业大国,虽然“中国制造”销往全球、享誉世界,但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拥有自主品牌较少、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也让中国未能成为质量强国,也未能成为制造强国。在我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质量强国建设更具重要意义。

  山西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表明了要坚定不移将转型综改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充分反映了省委对山西转型发展历史方位的清醒把握,是省委对近些年来形成的转型发展基本思路、体制政策和良好优势的深刻总结。在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崛起、高标准保护、高品质生活上用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质量强国,标准先行,因此实现由粗放新经济向节约型经济转变。其中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不竭的动力,变革是时代的强音。

  (一)建设质量强国要注重发挥质量技术基础作用。无论是服务业还是制造业,都需要先进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全球通认的质量认证。

  (二)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全县上下充分认识“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深刻内涵,以“四为四高两同步”为载体,狠抓落实,推进重点工程早见效,以更高水平推动发展,实现争先进位走在前,确保在全面工作上引领全县发展。时刻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进一步牢固树立责任意识。

  (三)积极推动企业自主品牌创建,重点支持技术先进型企业,大力开展“标准提升服务质量行动”,积极推进省市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

  这次的学习虽然结束了,但专家们的讲授对我有很深的启发。我们回去县里后,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提高理论学习与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相结合,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方法,转化为切合实际工作的思路,确保学习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要鼓励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创新,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增强独特文化特质,以品牌带动生产制造,推动形成具有山西特色的品牌。还要提升法治治理能力,严把质量安全底线等方面,通过发挥国家的体制优势、智力优势、制度优势,推广“全民质量”观念。

推荐访问:新发展 研讨 理念 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研讨材料 新发展理念大家谈 结合实际 谈谈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 围绕新发展理念交流研讨发言 贯彻新发展理念交流研讨材料 新发展理念研讨材料 新发展理念研讨记录 贯彻新发展理念研讨发言 新发展理念交流发言 新发展理念交流材料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