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日本英语教育改革8篇

日本英语教育改革8篇

时间:2022-11-17 13:10:04 来源:网友投稿

日本英语教育改革8篇日本英语教育改革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日英三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与比较  凌品芳;江平  【摘要】Since1980s,thedevelopme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日本英语教育改革8篇,供大家参考。

日本英语教育改革8篇

篇一:日本英语教育改革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日英三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与比较

  凌品芳;江平

  【摘要】Since1980s,thedevelopmentofpolitics,economyandcultureinvokeseducationalreform.Therefore,anewroundelementarycurriculumreformstartedinAmerica,JapanandBritain.ThispaperattemptstohaveacomparativestudyonthedevelopmentofelementarycurriculumreforminthesethreecountriesandprovidesanenlightenmentontheelementarycurriculumreforminChina.%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对各国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日英三国都进行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课程改革的主要方面两个维度考查关、日、英三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向,可以窥探美日英三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特点和异同,为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名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11)004

  【总页数】4页(P27-30)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别比较

  【作者】凌品芳;江平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0036;杭州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0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3.07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惊人的变化,如国际社会呈现多极化政治体系,新科技日新月异,各国面临共同的“全球性问题”等。与此同时,世界各国都开始意识到教育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战略地位。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成败。因此本文试图从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课程改革的主要方面两个维度考查美、日、英三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向,以窥探世界发达国家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特点和异同。(一)80年代以来的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1983年4月,美国国家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了《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报告把教育改革的目标确定在“公平和高质量”上,其中指出“在平等的基础上提高教育质量,也就是使全体美国学生都得到进步和提高”。著名的《美国2061计划》则把普及科学知识作为教育改革的目标提了出来。1989年9月,老布什召集各州州长召开了第一次全美教育高峰会议,在会后发表了题为《全国教育目标》的报告,此次报告的观点后来成为《2000年美国:教育战略》的最主要内容。克林顿政府时期,在1994年由国会通过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采纳了老布什政府的六大目标,并且又新增加了两大目标。乔治·沃克·布什于2002年正式签署了《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这一法律的意义正如布什总统在签署议式上的讲话所言:“我们国家的公立教育开始了一个新时代,一个新纪元……美国人的学校将走上一条新的结果之路……从而确保美国的每一位儿童受到一流的教育。”而2002年《美国教育部2002~2007年战略规划》更是把教育的使命

  确定为“在全国确保教育机会均等并推进教育卓越”。由此可见,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的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在平等的基础上提高教育质量,使全体美国学生都得到进步和提高。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方面(1)统一核心课程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直在致力于统一课程,并且有着一致性和前后连续性。80年代课改之前,美国中小学课程均匀、浅显、分散,课程是自助餐式的,许多学生并未学到起码的、具有基础训练的数学、外语、自然科学等课程。1983年,《国家在危机中》报告提出了五门“新基础课”,即英语、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计算机科学,这五项“新基础课”也成为现代课程的核心。1991年,布什政府发布的《2000年美国:教育战略》,提出了五项“核心课程”的要求。克林顿政府时期出台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又增加了外国语和艺术两门学科作为核心学科,从而把核心课程扩大为七门:即英语、数学、科学、外语、艺术、历史和地理。(2)制定课程标准80年代初,美国的课程改革虽然提出了课程设置的框架结构,规定了学生应该学习的课程范围等,但课程设置缺乏对学生在每门学科中具体应该学习哪些内容,应该达到什么程度的能力等的具体规定,随着改革的深入,这些问题日趋严重。于是,为各门课程制订统一标准就显得非常必要了。1991年《2000年美国:教育战略》的政府文件中提出了要求制订全国性的课程标准和测评标准。由政府和国家教育目标专门小组一起,为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地理5门核心学科制订课程标准,并建立相应的统考制度。克林顿政府更是支持制订全国性课程标准,并批准成立“国家教育标准和改进委员会”制定、实施美国中小学课程标准和审核州一级的课程标准。到2000年初等学校开设的英语、数学、自然科学等主要学科都有了

  非法定的全国性课程标准。(3)建立统考制度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就提议,通过各种严格的考试与成绩测定来评估学生的表现。《2000年美国:教育战略》中要求为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和地理5门核心课程制定全国性课程标准,并实行自愿参加的全国统一考试。统考对象是4年级、8年级和12年级的学生。克林顿总统上台后,明确提出联邦教育部应建立一种新的考试机制,对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育质量标准的达标情况进行测试和比较,以便确切了解学生是否学到了基础和核心课程中最重要的内容。1997年国家开始推动“自愿参加的”、全国4年级阅读考试和8年级数学考试。1997年,已有7个州的15个城市学区同意参与此项全国统考计划。2002年,小布什政府颁布了《不让一个儿童落后》的教育法案。法案要求“各州要对3至8年级学生阅读数学进行年度考试”。允许各州用3年时间开发与试用考试制度。联邦政府将承担开发考试需要的经费。(二)80年代以来日本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课程改革的目标在形势发展迫切要求改革教育的背景之下,日本着手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分别于1985年6月26日、1986年4月23日、1987年4月1日和1987年8月7日发表了“四次咨询报告”,1985年稳步达成提出“关于改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课程标准”的咨询,根据这次咨询报告,学校课程审议会发表了改善学校课程标准的审议总结报告,强调这个课程改革要面向21世纪,向终身学习体系过渡,并提出了四项目标:(1)旨在培养情操高尚、体魄健全的人;(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态度和能够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3)注重作为一个社会公民所必需的基础的、基本的知识技能,充实发展个性的教育;(4)加深国际理解,重视培养尊重日本文化与传统的态度。1998年的答申报告

  中确定了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1)培养具有丰富的人性和社会性能够自立于国际社会的日本人的意识;(2)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3)通过开展宽松的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基础充实发展个性的教育;(4)使各个学校能够发挥主动性创造出有特色的教育兴办特色学校。针对初等教育阶段的学生,课程改革具体目标中提出为培养现代国家社会的公民。在小学,应让学生具备在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基础,培养其丰富的人性,让学生努力发现和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自立意识,建设宽松的学习气氛、进行体验型学习和问题解决型学习,改善教学环境,改善教学和评价方法,重视过程性评价等等。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方面(1)精选课程内容中小学削减三成课程内容,通过精简删除部分内容,按年级做重点安排,降低难度、上调部分内容使课程富有弹性,在适应周五日制学习和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突出教育课程审议会强调的为人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和满足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要求。1994年实施的《小学指导要领》规定,小学课程领域仍由学科、道德、特别活动组成。小学课程所修改的地方时小学低年级增设生活课,删除了小学低年级的社会和理科。(2)设置综合学习时间与各科教学、道德和特别活动相并列设定综合学习时间,综合学习时间是一强调实践性的学习活动。日本新的课程计划规定从小学三年级起增加综合学习时间,小学三年级的课时数是105,占总学科时数的11.5%,小学五、六年级的课时数是110,占总学科时数的11.6%。其目标是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自己判断和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3)削减课时。调整课时比例、缩减必修课,增加学科外课时数,同时增加了小学低年级国语课的授课时数。

  (三)80年代以来英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1988年教育改革法》的目标中明确指出全国统一课程应注重平衡性和宽广性,要实现促进学生在精神、道德、文化、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发展;要为学生将来成年生活中的机会、责任和经验提供准备。由于国家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课程内容过多过难、为考试而教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在1994年,英国政府实施了新的中小学课程改革,此次课改的重点是裁剪国家课程内容,增加多样性和灵活性的课程,简化评价的范围和方法,并提出要强调基础知识教育。2000年9月,英国中小学开始实施新的国家课程,新一轮的课程标准强调四项目标:(1)精神方面的发展:自我成长,发展自己的潜能,认识优缺点,具有实现目标的意志。(2)道德方面的发展:明辨善恶,理解道德冲突,关心他人,采取正确行动的意志。(3)社会方面的发展:理解作为集体和社会成员自身的权利和责任,具有人际关系的能力。(4)文化方面的发展:理解文化传统,具有理解和欣赏美的能力。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方面1988年7月英国通过《教育改革法案》规定了从1989年起全国所有公立中小学实行统一的国家课程。中小学开设两类课程: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英国小学阶段的国家课程包括法案规定的英语、数学、科学三门核心课程和出现代外语以外的技术、历史、地理、美术、音乐盒体育六门基础课程。这样第一次使得英国小学课程内容趋于统一化,为英国小学生获得广泛而又坚实的基础教育奠定了基础。然而,90年代初期,国家课程在实施中外在和课程本身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因而英国政府开始对国家课程进行了逐步的修正。如小学阶段国家课程主要保留原有的结构,减少难度太大和过于复杂的内容,降低学科要求,增加课程多样化和灵活性,使得国家课程能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有效实施。2000年英国政府进行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定小学阶段包括英语、数学、科学三门核心学科和设计与技术、信

  息和交流技术、历史、地理、艺术和技术、音乐及体育七门非核心课程。减少了科目的规定性,增加了学校和教师的课程自主权,使得教学更为人性化,符合小学教学的实际要求。(一)美日英三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同点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意的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协调平衡三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是由国家或者政府发起和实施,属于自上而下的改革。美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由联邦政府提出,由各州执行完成,各州在实施过程中要遵照联邦政府所确立的总体目标,按照联邦政府的要求进行符合实际的课程改革;日本80年代以来的课程改革则主要是由临教省和文部大臣提出,由相应的教育部门执行,改革更为集中化;英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直是由英国政府主导,控制改革方案的制定、实施和修正。当然,三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既体现了国家意志,注意保持基本一致的教育水平,又注意从国家、地方、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如美国虽然强调要设置全国核心课程,却也给各州留有很大的空间,不干涉各州课程内容的设置和实施;日本强调要发展立足于世界的日本人,注重基础课程和基本技能,但同时也提倡发展有特色的教育,兴办特色学校;英国一直致力于统一国家课程,然而在统一国家课程的过程更注意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开展多样化、灵活性的课程活动。2.课程改革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三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可以看出无论是美英两国从过度分散到逐步集中的课程改革,还是日本由高度集中到逐步分散的课程改革,都非常强调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突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美国“公平和高质量”的课程改革就是为了让美国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平等全面的教育,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寻求高质量;日本1998年颁布的学习指导要领明确提出:“各学校参照法令和本章的诸要求,以儿童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并结合各地区、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儿童身心

  发展诸阶段的特性,制定合理妥当的教育课程。”英国在《1988年教育法》中就指出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实现促进学生在精神、道德、文化、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发展;要为学生将来成年生活中的机会、责任和经验提供准备”。总之,三国的基础教育改革目标因各国的国情不同虽有一定的差异,但其出发点都是关注儿童的全面的身心发展。(二)美日英三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同点1.课程改革的具体目的不尽相同由于各国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三国所面临的具体教育问题不同,美日英三国在基础教育改革中也各有特色。如美英两国的课程改革虽然都是为了改变以往课程过于分散、浅显的教育内容,改变由于没有统一课程标准和内容而导致的课程标准混乱、课程内容零散的实际,从而制定国家核心课程、国家课程标准和全国统一的统考制度,但是美国联邦政府所规定的是国家的基本改革方向和内容,具体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实施的主动权仍是掌握在各州政府手中,而英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制定、实施都是由英国政府一手控制,即使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也是由国家来逐步修正和改善。与此不同,日本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之前过于集中的课程状况,充实发展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基础教育。2.课程改革的内容不同美国课程改革的内容主要统一核心课程和课程标准。从老布什政府确立的“五门核心课程”到克林顿政府的七门核心课程,美国政府一直在为统一核心课程而努力,要实现课程内容的统一,必须确立共同的课程标准,从1991年《2000年美国:教育战略》的政府文件提出的“制订全国性的课程标准和测评标准”到2000年初等学校开设的英语、数学、自然科学等主要学科都有了非法定的全国性课程标准。美国逐步实现了课程标准的统一。日本的基础教育改革的课程领域仍由学科、道德、特别活动组成,并逐步设立与各科教学、道德和特别活动相并列的综合学习时间。

  日本课程领域与其他国家的最大区别是对道德课程的高度重视,道德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并列存在于学校课程之中的,由此可见,日本对于道德教育的注重。英国从1988年起就开始致力于统一国家课程,经过十几年的改革,2000年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终于实现了较为合理的小学三门核心课程和七门非核心课程。

  【相关文献】

  [1]赵中建.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向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1,(4).[2]冯育民.美国和英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和趋势[J].教育育人,2005,(10).[3]赵烁.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借鉴[D].保定:河北大学,2000.[4]范牡丹.美国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7).[5]孔锴.浅谈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外国教育研究,2006,(2).[6]郭雯.当前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1.(8).[7]彭寿清.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特点[J].当代教育科学,2004,(18).[8]季银泉.当前美国、日本、俄罗斯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4,(4).[9]田静.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5.

篇二:日本英语教育改革

  国外外语教育发展综述与启示

  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培养外语人才成为国际交流的核心问题之一,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焦点。各国教育都有本国发展特色和创新理念,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我国近年来在外语教育上进行了改革和探索,与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外语教育相比,我国外语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本文拟对国外外语教育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综述并结合我国外语教育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试图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与借鉴。二、国外外语教育发展综述美国国家教育部门在1994年以前对公民的外语教育没有任何规定。1994年美国政府才在由克林顿签发的《2000年美国教育规划》中规定外语课程为核心课程,成为美国公民的必修课(梁中贤,2007)。1996年美国教育部出台了一部国家级课程标准《外语学习标准:为21世纪做准备》(ForeignLanguageLearningStandards:Preparingforthe21stCentury),1999年又发表了《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StandardsforELLinthe21stCentury)。从此,美国外语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历史时期。拉斐特(R.Lafayette)称《外语学习标准》为“改革的催化剂”(acatalystforreform)。其宗旨是:美国必须从语言和文化上教育学生,以便能在21世纪多元化的国际社会上进行成功的交流。美国教育国务卿里查德·瑞力(RichardRiley,20XX)也认为,加强外语教育有助于提高劳动力素质、维护国家安全以及促进其他领域的教育。可见,美国政府首先是把外语教学改革放在国家安全高度来认识的(梁中贤,20XX)。20XX年美国教育部正式发表了《外语教学标准》(WorldLanguageOtherthanEnglishStandards)。新标准包含了三个重要的内容:教学行为是自然预设的,所以能为学生学习创造条件;教学行为直接促进学生学习;教学行为通过职业发展、超越行业的首创精神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标志着美国外语教育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赵中建,贾爱武,20XX)1990年瑞士开始实施名为“明日瑞士教育”的改革方案,提出了加强外国语课程的学习,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学习一门外语,进入中学后必须开始第二外语的学习;1992—1993年意大利决定从小学低年级开设外语课程实验,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学习一门第二外语,语种可自

  由选择,如英语、法语、德语等;继续发扬90年代初小学开设外语课后,一些发达国家进一步把学习年龄下调,如瑞典,原来规定第一外语开设的时间是四年级,第二外语为七年级,现已分别降至一年级和六年级。1995年,欧洲委员会发表的教育白皮书“教育和训练:以学习化社会为目标”明确指出,要使欧洲的公民熟练掌握三种外语,以此作为“素质标签”。为达到此目的,必须从幼儿园开始讲授第一外语。在丹麦,英语是国民教育极为重要的必修课,德语、法语、拉丁语则为选修课;澳大利亚十分重视语言教育政策,先后颁布了《国家语言政策》(NationalPolicyonLanguages,简称NPL)和《澳大利亚学校策略亚洲语言研究》(TheNationalAsianLanguagesandStudiesinAustralianSchoolsStrategies,简称NALSAS)两个迄今为止最有影响力的语言教育政策。澳大利亚除了重视语言教育政策外,也致力于建立完整的课程指导框架。澳大利亚1988年颁发了《澳大利亚语言水平计划》(TheAustralianLanguagesLevelsProject)。此外,《完全指南》(AllGuidelines)对重要语言课程,尤其是亚洲语言(中文、日语、印尼语和韩国语)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日本近年来非常重视外语教育的改革,并采取了一系列行动。2000年开始重视英语教育的改革,其“推进英语指导方法改善恳谈会”“英语教育改革恳谈会”等在广泛听取有识之士的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基于日本英语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全面具体的行动方案,2002年形成了《培养能使用英语的日本人的战略构想》报告。最近制定的《培养“能使用英语的日本人”行动计划》,是以《培养能使用英语的日本人的战略构想》为基础,并根据随后的实施状况和2003年的预算措施,确立了今后5年培养“能使用英语的日本人”的制度,明确了至2008年英语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以及为实现其目标国家所采取配合措施的总体行动计划。日本英语教育改革的热潮及《行动计划》的出台,是基于日本意识到外语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李天鹰,2003)

  综上所述,各国的外语教育政策和改革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在教育政策、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都体现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识等现实需要为目的的原则,突出外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及外语教育的多学科渗透性。

  三、国内外语教育现状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在苏联的影响下,我国政府重视俄语学习。改革开放以后,外语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学课程中普遍设立外语课程。80年代中期,我国逐步开始了大学英

  语四、六级和英语专业四、八级统一考试,并且有了全国统一的外语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2001,我国教育部组织专家小组制订了《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用以规范和指导中小学外语教育。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用以规范和指导大学外语教育。我国外语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国的外语教育在教育思想、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手段、教材建设、考试方法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四、对我国外语教育的启示(一)更新外语教育观念。科学认识外语学习的目的,强调外语的实用性。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信息的载体、社会交际的工具。从功能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讲,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涵盖了语言众多功能中的绝大多数。交际功能决定了任何语言学习应当体现其社会交际性,以社会交际的实用性为首要和最终目标,而不应仅仅局限于语言系统成分的正确用法,更不应为学语言而学语言。外语教学和学习的目的不同,必然影响对语言能力的界定和培养,以及培养这种能力反映在教学和测试中优先考虑的因素,进而产生不同的效果。(王奇民,20XX)研究表明,“当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掌握外语语言本身时,学生对这样的学习常常缺乏学习动机”,而“当人们意识到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能在有意义的、重要的社会情景中进行交际时,这时的语言学习是最有成效的。”(吕良环,20XX)因此,重视培养外语的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二)加强外语教师教育。高水平教学群体是保持优质外语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现代教育理念的确立、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和创新、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赖于现代化、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国外外语教育十分重视外语教师的教育和发展,有严格的教师教育和教师准入标准,不断对教师教育进行改革创新,使其与外语课程改革协调发展,有力的促进了外语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我国的很多地方的外语教师都是“一次教育定终身”,结果造成很多地方外语师资仍比较薄弱、学历偏低,整体素质差等。(夏纪梅,20XX)因此,树立外语教师终身教育观念,不仅要进行职前教育,在职教育、而且要职后教育。可以通过网络、教师职业发展学校、外语教师协会及其他相关机构等来学习,并且教师教育内容也从教学理论的构建和教学技巧的训练转向对教师已有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以及教学能力的习得。(彭伟强,20XX)使外语教师在外语课程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更新外语教育观。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生交际能力既是教学目的,又是重要的教学策略。国外对于交际和跨文化学习的关注,不仅激起了对教学目的的方法及反

篇三:日本英语教育改革

  日本的英语教育改革方向很多学者认为日本文化是唐化和欧化的结果吸收了盛唐的文化自尊和欧洲的扩张性因此总有自己是世界的老大的想法对于外国的东西总有日体西用的观念即外国的科学技术日本吸收来经过改造成为日本的产品要强于它原产地的产品对于英语也不例外他们认为英语是技术性的东西不应该全盘占据日本的文化而应该经过日本的改造

  比较教育学课程论文

  教育学院本科06级教育学班

  张波

  指导教师:周谊

  日本英语教育改革对我国英语教育的启示

  张波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外语越来越重要。与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的差异使我国英摘要语教育存在巨大问题。日本语言和文化与我国类似,且经济发达、重视教育。近年来日本在英语教育方面进行了从制度、师资到具体教学活动的一系列改革,更加彰显了全球化背景下英语的重要性。其诸多做法对我国英语教育,尤其是师资水平和教学形式改革有一定的启发。我国应该实行英语教师上岗资格考试,注重对教师口语水平的测试,同时注重利用网络使教师、学生进行国际交流。关键词:日本英语教育中国交流关键词作者:张波,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本科06级教育学专业(重庆400715)学号:22200630521103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如何提高外语水平、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推进国际交流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在各自的教育改革中,都把外语教育改革放到了重要位置,世界各国都在加强外语教育改革,以增进与他国的了解,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最终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我国从改革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语的需求也日益增强。英语是适用范围相对较广的一门外语,如何让国民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一工具的重担便落到了中小学的英语教学上。然而尽管我国进行多次教育改革尝试,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英语教学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这需要我们向别国学习。日本与我国同属于东亚文化圈范围,文化传统、语言风俗甚至近代历史都有诸多类似之处,且经济实力高于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很高,这些方面使两国之间有了可比性,并且日本的一些教学方法会对我国相对其他国家来说具有更大的适用性,这在20世纪初期中日的交流以及我国中体西用背景下,大量从日本引进技术乃至制度方面的文献、知识就可以看出。但日本的托福成绩明显低于我国,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需要继续强调英语教学的统治地位吗?我们英语教育改革的方向如何?本文将参照有关日本中小学英语教育的相关文献对此进行简要论述。

  1

  比较教育学课程论文

  教育学院本科06级教育学班

  张波

  指导教师:周谊

  一、传统模式的日本英语教育

  前些年日本在小学并不开设英语课程,而是到中学才开始开设英语课程,并且英语不作为升学必考科目,只有公立大学和某些私立重点大学才把英语高考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必要条件,而且日本更多的私立大学(约占全国大学总数的1/31)为了招揽生源,则通过降低标准,自行命题考试录取新生;而到了高等教育阶段,采用学分制,只要修够了一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没有全国性的英语等级考试;就业时,除了专门以英语为生的行业需要资格证书以外,其他行业对英语的要求并不高……由于以上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英语并不十分受日本教育界重视,因此导致的随意性使教师和学生对英语的态度受到很大影响。而且日本的考试侧重于语法和阅读,很多在日本用英语交流过的人都对日本人的英语听说水平持批评态度,即多数受过英语教育的日本人不能听懂相对基础的英语对话,不能说出让其他国家人听得懂的英语。由此可见日本对英语的态度和教育方式对日本人英语的整体水平有着根本性的影响。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学习能力非常强的国家,日本都可以很快学会诸多科学技术。然而,这样一个国家的外语水平竟然如此之低,日本人对自己英语水平到底是怎样认识的呢?这要从它改革的动向来看。

  二、日本的英语教育改革方向

  很多学者认为日本文化是“唐化”和“欧化”的结果——吸收了盛唐的文化自尊和欧洲的扩张性2,因此总有自己是世界的“老大”的想法,对于外国的东西总有“日体西用”的观念,即外国的科学技术日本吸收来经过改造,成为日本的产品,要强于它原产地的产品——对于英语也不例外,他们认为英语是技术性的东西,不应该全盘占据日本的文化,而应该经过日本的改造。然而,随着全球化不断发展,国际间交流越来越频繁,“日式英语”的适用性逐渐受到制约,不利于在这个信息时代生存,于是日本有了英语教育改革的《行

  12

  朱银辉:《一个中国教师眼中的日本英语教育》《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年第05期,李冬君:《日本文化里有两个“日本”,》《南方周末》2005年9月6日

  2

  比较教育学课程论文

  教育学院本科06级教育学班

  张波

  指导教师:周谊

  动计划》3。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制度方面第一,英语教育提前到小学。从3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给小学3年级以上的学生在“综合学习课时”里开设英语会话课。主要目的在于让小学生于轻松愉快的环境气氛当中接触英语,熟悉英语,从小开始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好英语的信心。并且文件明确规定小学英语教学必须注重趣味性,防止将中学的教学内容搬到小学提前来教。第二,大学入学考试,注重听说能力的测定。一是改进入学考试本身,即改变过去偏重笔试和知识性测试的做法,增加听说能力的测试。二是进一步利用各种校外英语考试的成绩,如“实用英语技能测试”4、托福、剑桥英语等来选拔新生。5第三,推行日本高中生出国留学制度日本教育的国际化还包括学生的国际交流。从2002年起,日本政府决定对高中生和大学生的留学实行促进政策。每年安排1万名高中生(包括自费留学生)到海外留学。文部科学省规定高中生赴国外留学不作休学处理,同时每年承认30个学分,并在留学终结时,认定其升级或毕业;同时对大学生还增设海外派遣奖学金。6(二)师资方面为了推进战略构想的实施,日本对英语教师应该具备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新的设定:要求英语教师达到全国统一的“实用英语技能测试”准一级,或托福550分或托业730分的水平。要达到这一标准,必须对现有的英语师资队伍进行培训。这是新的英语教师录用标准之一,“不合格英语教师,将进行相应的安排.”7第一,英语教师集中培训。从2005年开始,文部科学省计划在5年左右对初中和高中的所有6万名英语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希望以此全面提升日本英语教师的教学素养。8第二,英语教师海外研修。派遣英语教师到国外进行访问、学习和研修对提

  即文部科学省2002年出台的《培养“能使用英语的日本人”行动计划》实用英语技能测试是由财团法人“日本英语检定协会”主办的一种注重口头表达和实用英语能力的水平考试。1998年日本全国参加这项考试的人数高达约334万人。5参见张文友:《日本英语教育的改革动向》《外语界》2001年第5期,6朱银辉:《一个中国教师眼中的日本英语教育》《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年第05期,7张航:《二十一世纪日本英语考试新举措及对中国的启示》,2008年6月29日,http://www.lunwenbbs.com/redirect.php?fid=778&tid=9100&goto=nextnewset8朱银辉:《一个中国教师眼中的日本英语教育》《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年第05期,

  43

  3

  比较教育学课程论文

  教育学院本科06级教育学班

  张波

  指导教师:周谊

  高教师的英语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文部科学省制定了新的实施计划,将在大学中有效利用修学休业制度,对希望到海外进行l年以上进修的英语教师进行重点扶持,而且将扩大英语教师海外研修的规模,每年的计划人数将增加到100名。9第三,聘请外语指导助教。在2002年,约有8400名左右的外国人以外语指导助教的身份到日本从事英语教育事业。新的战略构想是要达到在初中和高中每周都有一次以上有外国人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大力推进外语指导助教在日本的配置,外语指导助教在日本的总数计划达到每年11500人。日本政府还计划推进聘任外国人为正规教师的计划,预计在以后的3年中将在初中增设300个外籍教师,在高中增设1000个外籍教师。10为了弥补英语教师的不足,还将聘请本社区具英语专长的本国籍人士参与学校的英语教学。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利于日本英语教学师资整体力量的提高与充实,从而促进学校英语教学的蓬勃开展。(三)教学方面除了在制度、课程和师资方面对英语教育进行改革外,在教学方面也同样如此。第一,设备。近年来,日本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学器材也有很大的提高,如录像机、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在日本中小学都有普遍增加。并且用它们来指导学生进行外语发音、对话学习的水平也有所提高。第二,教学内容。由于改变了考试评价制度和聘请外教,在教学内容方面日本的口语听力教学加大了比例,从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能力。第三,教学形式。既然内容已经不再以语法和阅读占绝对主导,那么听说的教学则更主要是在做中学,因此教学的形式显得多样而丰富,并且尽量创设英语的听说情境以促进学生学习。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兴趣的培养。11综上所述,可见由于日本改变了对英语的看法,全国由文部科学省政策到考评标准到中小学的具体教学中都有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改变了百年以来“日式

  9

  参见钟晨音:《日本21世纪英语教育的战略构想》《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年第6期,参见王玉蕊、张玉秀:《日本培养“能用英语的日本人”的战略构想》《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第10期,11参见张素芹:《谈基于国际理解教育的日本中学英语教学改革》《日本问题研究》,,2001年01期

  10

  4

  比较教育学课程论文

  教育学院本科06级教育学班

  张波

  指导教师:周谊

  英语”的教学方式,以具有综合英语应用能力的日本人为培养目标,增强了英语的实用性。这些对于同样具有英语教学困境的中国来说,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三、日本英语教育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一)中国坚持大力发展英语是正确的以往总有人说中国大力发展英语、全民说英语的举措有失偏颇;把中国传统文化流失的责任推到英语教学上——认为是过度推行英语教学,导致学生价值观发生变化;还有人主张取消英语的基础学科地位……其中大部分人的依据就是,日本是一个重视教育、经济发达的国家,但日本的英语教育并不出色,从而得出结论:英语教育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高的地位。如今,大量文献表明日本正为其英语教育的失败而劳神苦思,并且为此大兴改革——从文部科学省政策到具体教学活动全盘革新,以此来适应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这说明,我们坚持大力发展英语是正确的,只有更多的人学好英语,才能更快地了解最新的时事动态、科技动态、专业动态,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在全球化的时代,掌握了信息就等于掌握了成败,而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因此,学好外语是十分重要的。学好外语与学好本国语言文化并不冲突,尽管在纯粹教育心理学上,第二语言和母语存在负迁移的影响,但事实情境中要比抽象状态复杂得多,语言是事物的符号化成果,对于同一种事物,有不同的名称自然会在初始阶段对学习者有所影响,但若在生活中,则一切都会迅速转换并且达成一致的。更何况,在日益频繁的中外交流中,我们需要把自己的国家讲述给外国人,这样我们能“传不习乎”?这也是我们促进自己的一个平台。(二)中国在口语和英语思维方面还需要加强由于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作用,我们有条件的小学生正在把中学的英语知识移到小学来学,只不过这种学不是以学校教育的形式,而是家长们你争我比的校外辅导,恐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小学生对于英语的兴趣自然大打折扣。而农村的小学则因为英语尚不是必考科目而对其放之任之,甚至被某些主科老师占用上数学语文,这同样是让学生对英语的感性认识时间减少了。直到初中,开始

  5

  比较教育学课程论文

  教育学院本科06级教育学班

  张波

  指导教师:周谊

  从语法学起,一些小学生已经学过了,另一些小学生觉得枯燥难懂——于是失去了最本初的英语学习动机。日本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先集中人力物力,对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培训,并且对英语教师的资格进行严格地等级考试,以便在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让小学生的学习英语的东西和英语发音受到不良的影响。因为中国地域广阔,各地区之间生产力水平、文化存在巨大差异,全部要求聘请外教是非常不现实的,所以,教师的质量更要严格把关。吴耀武老师在谈到我国的英语教育时说到,大学的法语、日语、德语等专业的多数学生都能在不到四年的时间内,从零起点达到专业八级或一级的水平,而我们学过这么多年英语,却只有部分学生能够达到专业八级水平,这原因在于我们学习英语的起点存在问题。12日本以前学习英语是用日本假名来注音,而中国很多小学生也喜欢用汉语拼音来注音,这对于学习标准的发音很大的阻碍作用,从一开始学生就没有真正了解英语的发音,同时英语教材的内容并没有太多涉及英美文化,考试的试题也多是由中国人自己编写,这导致中国的学生一直都用中国人的思维、中国人的语音来表达英语。日本由于经济发达,地域狭小,可以全民控制提高教师素质,而中国并不单纯是放大的日本,所以,各地方贯彻实施英语教师培训以及英语教师资格的政策迫在眉睫——只有提高了英语教师的素质,学生才不会在起点上就走错了方向。由于文化和经济的影响,考试尤其是选拔性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仍然不可小视,因此应该好好利用,在提高教师英语口语和英语思维素质的基础上,加大听力和口语的比例,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将活的英语带入到学生的学生生活中。教学形式应该应该多样化(三)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国家应该投入相应的资金供少部分农村的优秀学生与国外学校进行学习交流。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化教学应该不仅仅是停留在幻灯片放映上,如果有条件,或者学校尽量争取条件与国外学校进行联谊,使学生能够在课上或者课外与外国小朋友们进行视频聊天,这也对激发中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提高其英语综

  吴耀武:《在海文考研英语辅导班的讲座》,2009年7月,转引自张波:《日记》,2009年7月30日,http://hi.baidu.com/yuhubingfei/blog/item/2053d8ea453fb0dad439c985.html

  12

  6

  比较教育学课程论文

  教育学院本科06级教育学班

  张波

  指导教师:周谊

  合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这相对实际见面交流来说更节约成本,而且效果相仿。综上所述,鉴于我国和日本语言、文化方面的相似性和日本近年来的英语教育改革,我国应该继续大力发展英语教育,同时着力提高各地区教师的英语专业素质,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全方面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这样,我们才能在全球化的时代掌握更多的信息,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吕万和、熊达云、王智新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刘润清、吴一安:《中国英语教育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吴文侃、杨汉清:《比较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7

篇四:日本英语教育改革

  日韩小学英语教育比照启发论文

  1.日本小学英语教育现状。这些足见日本对小学英语教育的重视。而且自xx年开始,又在以前规定的根底上添加了新的规定,即从xx年开始,把英语活动课程作为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根据日本现行的课程大纲,小学综合学习课的授课内容由各小学自行决定。很多学校把英语当成让学生提高国际理解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引入到课堂。但是详细的教学内容以及课时的长短都是由每个学校自主决定。全球化开展需要人们掌握最低程度的英语,让孩子从小学就开始承受英语教育的意义不在于要学会简单的单词或者是几句口语,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及信心。通过互动式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减少学习的枯燥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及动力。2.韩国小学英语教育现状。韩国的小学英语教育可以从20世纪初开始谈起,截止到目前,韩国进展了几次英语教育的改革历程。韩国的小学英语教育是从1997年开始,自三年级开始设立英语课程,小学三、四年级每周必须有不少于一个小时的英语学习时间。2000年,三到六年级全体实施英语教育,xx年实施一、二年级英语师范教育,英语教育也在xx年正式进入韩国小学教育体系。韩国的小学英语教育采取沟通式的教学方法,采用以对话、游戏、戏剧为主的课本或教材。针对一、二年级的学生设置了一些简单的非正式的英语活动。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英语就是所有小学的国民公共根底课程中的重要科目。韩国也投入大量的资金,倾力推行英语教育,韩国想要落实国际化政策与国家开展,只能从教育改革中提升全民英文能力,才能使自己国家跻身国际化之列。看到日、韩小学英语教育的现状,我国作为向

  国际接轨的开展中国家,从20世纪初开始推行小学英语教育,xx年中国教育部下达了从xx年秋季开始全国各地小学开始开设英语课程的规定,次年全国的小学根本都开设了英语课程。当然,这只是大局部地区,一些偏远的山区根本没有能力开设英语课程。大局部地区都是从三年级开始设立英语课程,当然,一些比拟兴旺的地区是从一年级开始。甚至在一些兴旺城市,双语幼儿园也比比皆是。英语教学的水平是通过课堂质量表达的,但是,教育部下达的文件中,给英语的课时只有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八,与日韩相比,中国小学英语教育的课时较少。另外,小学的英语教师,尤其是县城小学英语教师,大多数都不是英语专业毕业,且绝大多数的小学没有配备外教,学生没有一个英文环境,所以学习到的英语并不纯粹。而且,小学的英语教育大多以拼写单词为主,并不注重口语的练习,这使得大多数学生学习的都是“哑巴”英语,只会拼写,发音不标准,不会运用这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1.课程设立的目标层次化、立体化。日本英语的学习方式都采用了目标———内容———建议的方式。下一个阶段的课程设置往往是上一个阶段的深化和继续,小学生在最初接触外语时需要具有上下衔接的连贯性,这样既可以学到新的知识同时以前学过的也不会遗忘。课程设立的目标都是加深对文化还有语言的理解,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的积极态度,重视学生用英语进展交流和沟通。2.语言要素和语言功能的配合。语言要素和语言功能要进展有效的配合。语言要素指的是句式、词汇、语音、语法条目,在教学的时候要把这些语言要素融会贯穿,不能只会听和说,而且这两者本身是不能死记硬背的。学习

  知识的本身在于结合实际情况然后再去灵活运用。小学生学习英语一般都没有主动力,这就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启发小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面向新世纪的英语教育更重视学习者内在的自我开展,要培养起学习的自主性,从老师占主导地位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倡导着重过程的教学,逐渐从“结果”转向“过程”,强调从“过程”中获得“结果”。

  3.韩国小学英语教育的特点。当韩国逐渐把触角伸向国际,就把英语教学及英文能力的提升列入国家教育改革的主轴之一。首先,韩国政府对英语教育的资金投入非常大。韩国政府不遗余力地推行英语教育,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不惜砸下重金,倾力建立重体、开展软体,把英语教育和国际竞争力划上等号。采用沟通式教学法,规定各级老师上课全部采用英语教学。韩国政府与民间财团耗资宏大,陆续建构大型英语村。韩国政府还聘请大量的外籍老师到小学任教。曾有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韩国每年在个人英语学习投入153亿的资金,语言学习花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这些资金上的巨额投入足以见证韩国政府对小学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其次,韩国政府实施有效的教师培训方案。为了弥补小学英语老师缺乏的缺点,韩国政府实施120小时的培训方案。课程中包含了46个小时的语言技巧练习,39个小时的教学法课程,20个小时背景知识课程和15个小时教育理论课程。英语语言技巧训练包括语言技巧与写作;教学法课程包括小学英语教学理论、小学英语教学法、听与说之教学方法、教科书分析、教具制作与使用;背景知识课程包括背景文化、英语语言等。除了在韩国国内设立培训老师的机构,还斥资补助一万名老师出guo,与国外大学英语院校教育科系合作,进展暑期的英语语言能力

  与教学能力的进修训练。同时增加外籍教师名额,进入国小协助英语教学。

  中国教育部在xx公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外语是根底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的。在这之前,我国很多城市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的,而农村的英语课程是从初中一年级才开始设立的。所以,我国的英语教育在系统性和科学性的整体规划上欠佳。很多地方存在着重复,各阶段的英语教学内容既不能衔接而且又存在分工的不合理。中国的英语教育多数只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积累,通过教师来向学生灌输英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详细知识。

  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去死记硬背,接收老师所教给的这些知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大。中国作为一个开展中国家,没有像韩国政府提供大量的资金去支持英语教育的大力开展,也没有采取沟通式的教学方法,更没法提供大量的外籍教师去深入到每个学校,尤其是偏远城市或者山区。虽然21世纪以来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已经在逐步完善和落实,但在取得一些不错的成果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弊端。老师有时候会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动中学,但是有些时候学生无视了知识学习,考虑的只是玩游戏时的短暂快乐。新课标中还要求让老师尽量使用英语来贯穿课堂,这无疑对学生的听力及反响力是有帮助的,但是更多的学生并不明白老师想要表达的意思。老师要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的配合来让学生明白所说英语的含义。

  多媒体的信息化也逐步进入了课堂,在外籍老师不完善的情况下,更多是借助多媒体的教学。尽管这些课件里面有绚烂的色彩、

  动人的音乐和好看的动画,但很多学生欣赏到的只是外在的美,他们喜欢各种色彩带来的视觉冲击,思想却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无法专心致志地关注教学的内容。只有正确地看待信息化所带来的优势再加上老师的灵活运用,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到达教育目的的所在。英语教育事业的开展是各个国家的一场走向国际化的战役,也是很多非英语国家致力进展的重要教育。通过比照日本和韩国的小学英语教育,我国也可以从中吸取教训和借鉴他们的长处,并且要结合自己国家的国情来推动本国小学英语教育的开展,找到适合自己国家的英语教育方式,为国家走向国际化培养高端人才做好准备。

篇五:日本英语教育改革

  日本小学英语教育概况及对我们的启示

  日本小学英语教育概况及对我们的启示

  周琳(1963-)女,浙江绍兴人,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小学英语教育、语用学研究(北京100048)。

  日本为小学开设英语做了20年的准备工作后,2011年,英语才作为外语活动正式在小学实施。作为世界上经济和教育发达、文化与我国接近的邻国,小学英语教育发展迟缓的缘由对我们有何启示?本文将分析日本小学英语教育的背景和现状,从国际视野探讨我国小学英语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和改善的策略。

  一、日本公立小学英语教育的兴起与发展1972年千叶县15个公立小学成立了英语俱乐部式的英语教室,标志着公立小学英语教育的开始。1986年,横滨市立小学开设“国际理解教室”,开展英语学习。[1]1992年,文部省在大阪指定了2所学校开设小学英语会话课。[2]1996年,都、道、府、县个别学校开始英语教育。2000年,“推进英语教学改革恳谈会”对英语教育进行了讨论。2002年发布《培养“能用英语的日本人”的战略构想》报告,小学增加了“英语会

  话”的教学内容。2003年5月制定了《培养“能使用英语的日本人”行动计划》。2008年,小学英语课定名为外语活动,小学5、6年级每周1小时必修,同德育和综合实践活动一样不作为科目教授,没有考试等评价方式。英语不作为正式科目的原因主要有两个:让儿童通过活动、体验的方式学习;教师的英语语言能力尚需培训和提高。2009年文部科学省小学5、6年级外语活动实施现状调查结果显示:21442所公立校中,有20978所实施了外语活动;97%以上的小学在综合学习课进行英语学习,但各校活动内容和时间有较大差别。2011年日本全面实施小学阶段的英语教育,考虑到上中学时应有共同的英语基础和教育机会的均衡性,规定小学5年级开始,每周1学时。

  日本小学英语教育实施前,各小学针对学校的体制、教师英语水平和能力、家长的态度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调整校内政策,注重外语活动和学科融合;聘用英语人才,保证英语教育的质量;开家长会,给家长说明小学为什么开英语、学习的目标及内容、家长的责任等事项,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二、日本小学英语教育的特点(一)小学英语教育的理念:培养儿童生存能力对应急速的全球化,培养儿童的生存能力是日本的国家战略,也是各科的教育理念。生存能力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掌握基础知识、技能,在变化的社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自律、合作、感激等个性品质。日本英语教育遵循了2003年文部科学省提出的学校教育应和国家战略结合的方针,英语教育改变了以国际理解为中心的目标,与国家教育方针相吻合——提高儿童交际能力和生存能力是日本英语教育的最终目标和教育理念。小中高三个阶段的英语教育重点分别是:小学英语教育的价值取向主要让儿童体验外语和外国文化,养成用外语积极交流的态度,为中学培养交流能力打基础;初中注重体验式和听、说、读、写技能培养;高中注重各种技能的进一步发展。(二)小学英语教育目标:强调跨文化体验和理解,培养积极交际态度,感知语言日本英语教育始终强调跨文化体验和理解。小学外语活动的目的之一是让儿童注意到日本

  和外国生活、习惯、节日的差异,培养儿童多样的思维,提高国际敏感性。

  培养积极的交际态度主要指给儿童提供体验用外语交流的活动,并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避免因枯燥的语法学习和机械的单词记忆而造成过重的学习负担。吉田研作(2008:69)[3]指出到目前为止的调查显示:从小学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比从中学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在中学或大学阶段在英语学习、想和外国人交流、想了解外国文化等方面态度要积极。

  交际包括语言交际以及手势、表情等非语言交际。日本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主要借助非语言交际,像孩子学母语那样,学生先熟悉、体验语言,熟悉和习惯英语的发音、节奏和简单的用法。通过外语活动使儿童了解日语和英语等语言之间的差异,并注意到语言的趣味性,丰富和加深对语言的理解。换言之,小学外语活动不直接教英语知识和训练技能。在动脑理解语言知识之前,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让儿童感知语言,激发儿童对英语的求知欲和用英语交际的动机,养成用英语交际的素质,为中学正规学习英语做好准备。

  (三)注重学科融合和英语教材使用的灵活性

  日本小学目前普遍使用的英语教材是文部科学省编制的小学英语教材《英语手册》(英语ノ一卜)、音声CD和电子版材料。《英语手册》不是教科书,而是通过和国际理解有关的活动,把新学习指导要领具体化的英语材料。它只是为英语教学经验不足的学校,以及那些不知道如何教英语的教师提供一些内容和教法。教师在使用时可任意挑选内容,也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完成,学校有权自选或自编英语教材。

  《英语手册》以话题为单元,有两方面特色。一方面是内容包含了英语以外的语言,使学生通过体验,加深对日本和外国的文化及语言的理解,如第5学年的第1课“世界のこんにちは”里介绍了一些国家的问候语(不仅仅局限于英语);“数で遊ぼう”中介绍了一些国家数字的说法和手语。另一方面是内容注意了学科融合,如第5学年第6课“外来语を知ろう”和5年级日语科目的内容“银河”的内容一致,也有和音乐课、绘图手工课等融合的内容。

  (四)以班主任教师为中心的团队

  日本小学教师是全科教,每个班由一名教师担任所有的科目的教学。外语活动主要以全科教的班主任老师(HomeRoomTeacher,HRT)、日籍英语教师(JapaneseTeacherofEnglish,JTE)或外籍教师(AssistantLanguageTeacher,ALT)合作教学方式进行。2005年,日本5362名外籍英语教师中有121人在小学教英语。2006年增加到1000人。2009年各校开始聘请和使用英语人才。教师们要明确为什么让儿童学英语,协调各自不同的职责。各校对班主任教师英语水平提高的研修及进修等采取相应的准备措施。

篇六:日本英语教育改革

  新世纪日本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点

  内容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一体化的国际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在通过教育改革提高国民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同时,加强公民教育、国际化教育,积极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以培养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相适应的人才,而如何引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机制和市场原理并科学、合理结合,这是对立统一体。日本作为亚洲发达国家在教育改革中的探索、实践和经验教训,都值得我国政府和教育工作者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日本教育改革

  一、新世纪日本教育改革背景

  日本自二战以来,通过实现教育民主化和公平教育,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均衡,团队精神强,收到良好基础教育和专门技术教育的国民,对日本经济的腾飞发挥了关键作用。进入新世纪,面临变化多端的世界经济发展形势,日本国内社会和经济所存在的结构与制度性障碍凸显在教育层面上,如学生学习欲望低下,逃学,校内暴力和欺负学生现象,考试竞争带来的负面效应,家庭和社区教育能力下降、大学财政困难等。为解决日本教育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日本政府和教育界没有停止过教育改革。如1984年设立临时教育审议会;1987年制定了教育改革大纲;同年设立了文部省教育改革实施本部和大学审议会;1990年设立终审教育审议会;自1997年每年修订教育改革计划;2000年设立教育改革国民会议。从近几年的改革看,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是新世纪日本教育改革的重点,而信息教育还是实现教育发展目标的手段和途径。其中研究性学习、大学法人化和教育评价体制改革具有特色的改革,当然争议也最多,尤其是教师评价制度遭到教育界和教师们的强烈抵制,今后也会成为争论焦点。当然一个国家的教育改革离不开基本国情,日本已经实现了高度的现代化,不存在城乡差距和农村教育问题,农村教育和均衡教育并不是主要问题。在比较研究中要全面、系统和动态发展的方法分析,根据该国家发展阶段以及基本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讨论。

  二、教育改革目标日本的教育改革目标始终围绕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背景和战略制定和实施。日本面临着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和国际化,科技迅猛发展国际背景,同时也面临着国内社会高龄化,子女急剧减少,学生学习欲望低落,学习成绩下滑等诸多新形势和新问题。应对国内外社会和经济发展形势,确立科技立国战略方针,引入多样化,个性化,国际化教育和终身教育理念和机制,发展信息化教育,加强青少年道德心理教育显得比任何时候更为迫切。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制,实现学校教育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在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习能力,培育生存能力。实现高等教育的个性化和特色化,振兴科学研究,提高教育水平和办学效益,成为实现日本教育改革目标的原则和手段1)。三、近期教育改革特征(一)注重学生个性和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通过提高学习能力,实现每个国民的自身价值,提高国际竞争力,必

  须改变单一僵直的教育方法。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开展有效的初等教育,而大学则根据学生的实际要求,提高教育水平,开展多样化的教育和服务2)。具体实现形式有:(1)根据中小学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小班授课,加强基础知识教育,更新、补充以提高为宗旨的教学内容。福冈县通过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小班授课,学生平均成绩提高10个百分点,学习欲望也提高,喜欢数学课的学生大学生总数的67%,认为这种教育好的学生占97%。(2)开设“综合学习时间”,体验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能力。(3)改善教材审定制度,充实发展的学习内容。(4)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学生学习能力的调查,正确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现状。(5)改善师生比例,到2005年小学达到1:18.7,初中达到1:15.7,争取争取欧洲水准。(6)通过有10年教龄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确保优秀教师。(7)改革占全国90%大学的教学计划,实施财政支持特色学校计划。(8)开设专职研究生院制度,创办具有国际水准的法律、经营专业研究生院。

  (二)重视“社会化”和“国际化”的内容培养宽广心胸和健壮体魄是教育的神圣使命。通过开展培养“社会化”的教育活动,培养

  青少年勤劳精神和职业精神。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培养有教养的世界公民。具体实施途径有:(1)培养油宽广的心胸,树立公共伦理,加强公共道德教育。向全国所有初中、小学发放“心灵笔记”,加强社区服务、体验和读书活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教育心理咨询体制。(2)实施提高学生体力,增强体质计划,培育健壮体魄。(3)培养勤劳精神和职业精神,在4成稿中开展就业体验活动。石川县立初中2年级和聋哑学校合作开展工作岗位体验活动,树立起勤劳精神和职业精神颇见实效。(4)加强英语教育,实施能使用英语的日本国民计划。(5)在3-4成的大学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并用外语授课。(6)实施5年内接受社会成人学习倍增计划。(7)接收10万名外国留学生。(8)促成产官学合作教育,实现知识创新。

  (三)重视“选择”和多样性通过地方教育行政权限“分权”改革,鼓励各地创办特色学校,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

  选择和服务。高等教育则通过简短、独创性研究,营造优秀人才辈出的环,是大学成为知识创造和继承的源泉。具体措施有:(1)扩大中小学的自由选择范围,扩大高中办学自主权,办出特色、个性化学校,为学校和家长提供更多的选择。(2)实施初高中一贯制、学分制和学科综合化改革,实现高中教育灵活、多样化。广岛市安佐北初高中通过6年一贯制办学体制,使学生灵活掌握国际交流和信息搜集能力,在地区国际交流活动中成效显著。(3)实施学年和班级组成的灵活多样化,开展对学生的精细辅导。(4)采用民间人士,以5万人为目标,征求社会各界人士的协助和支持,指导学科教学、研究和升学就业。(5)大幅度灵活调整大学设置标准。(6)引入第三者评价机制和竞争原理,创办领先世界的高水准研究生院。(7)自2004年实现大学法人化改革,扩大大学办学自主权,引进民间经营机制,实行灵活的人事、财政预算体制。(8)改革税制,增加收入,振兴私立大学。(9)在196所大学实施任期制和招聘制,加强教师交流和流动,灵活、提高教育研究水平。

  (四)推进教务公开和评价改革所有的学校向社会公布办学职能和责任,公开教务和正午,建立与教育改革相适应的评

  价体系,确保教育质量,并不断校正。具体措施有:(1)建立学校评价、信息提供与公开制度。(2)争取在全国50%的学校建立评议员制度,反映和解决家长和社区居民的呼声和要求。(3)开展振兴社区教育的教育行政。(4)引入教师评价机制,提高教师素质,能力和态度与收入挂钩。(5)建立大学自我评价制度。(6)在全国所有大学建立第三者评价机制,灵活、提高大学教育和研究水平。

  四、重大教育改革与社会评价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日本政府和国家财政都给予了大力支持,1988年日本文部省新设终身教育局,1989年国立教育研究所经过改组加强了教育政策与终身教育研究职能。目前正在研究地方教育职能的强化和改善。学校自主办学、教育行政和财政管理职能的转变与转移、学校自律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尝试与实践正在取得实质性进展。

  改革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学力”,而对“学力”的解释也随着改革的进程有了新的认识和进步。过去的“学力”是指学校的教育能力,而新的“学力”是指学校的教育能力加上学生的学习欲望、关注、态度,心灵教育、爱国教育、教育评价制度,是以能力教育为中心的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东京大学市川伸一教授对“学力”的解释是分为已学到的能力和要学习的能力两种:这两种能力又分为可以测知的能力和难以测知的能力。已经学到并可测知的能力是知识和狭义的技能;已经学到但难以测知的能力有解读、论述、讨论、批判的思考、解决问题、探究等能力。而要学习的能力中难以测知的能力有学习欲望、对知识的好奇心、学习计划、学习方法、集中、持续能力和在相互学习和交流以及被传授、教诲中的交流能力等。

  (一)基础教育1、改革重点: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中最为显著,并引人注目的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

  自1989年开始,每隔几年都有新的修订和改进。如1989年根据《学习指导要领》的修订宗旨,培养具有丰富人性和健全人格的学生,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育,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重视个性化教育和发展。同年又全面修改教科书审定标准,简化审定手续、标准,突出审定重点,自1990年开始实施。1991年以观点进行评价为基础,修订指导要录。1998、1999年在1989年制定的要领基础上又进行了修订,严格筛选教育内容。2002年开始实施全日制学校周5天学习制度。充实和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外语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环境教育和健康教育,以及应对高龄化社会教育。根据青少年犯罪率的不断提高,加强青少年的心灵和环境教育成为最新的教育内容。

  20世纪80年代以来,初中毕业认定资格考试和中考制度的灵活、多样化,学分制、加强公益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并折算成学分,成为日本教育改革的重点。97年以后对居住区学校的灵活选择,99年以后实行初高中一贯制的尝试,小学、初中自1991年,高中1998年开始实行的小班化学习,加强学生升学、就业的指导,根据学习进度和熟练程度授课等改革尝试都收到积极的社会效应和评价。

  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名下设置的《教育改革国民会议》曾在2000年12月22日提交了《最终报告》,根据这一报告中提出的建议和当时的森喜郎总理大臣的指示,日本文部省于2001年3月很快完成了《21世纪日本教育新生计划》,并在具体组织实施。作为应急措施,有些议案已交给一般国会讨论,有些议案在当年财政预算中得到落实。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新世纪的教育改革方针,将新世纪的教育理念写进教育基本法,通过中央教育审议会制定教育振兴计划,并将2001年定为“日本教育新生元年”。为顺利推进改革,文部省认真征求学校、产业界、社会团体和全国国民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国民的理解和支持。教育新生计划,将学校、家庭、社区新生,即学校和教育新生作为重点,制定了4项实施目标和具体措施:

  (1)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日本国民。首先重视家庭教育,将家庭教育自觉定为教育的起点。第二,学校不能忽视道德教育。第三,全体学生参加社会服务活动。第四,不能忽视容易出现问题的青少年教育。第五,保护孩子们,以确保接受各种正确而健康的社会信息。(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使他们每个人都能发挥才能。首先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普查全国学生学习能力,引入发挥个性、提高自学与独立思考能力的教育体制,按一个班20名学生规模,根据学习成绩教学。2002年,仅教师指导用书和自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指导教材编制,已投入5亿日元。据日本文部科学省在全国的统计情况,2002年根据学生学习成绩

  和特点,组织课外小规模辅导的小学已占全国的63%,比前一年增长11%,初中己占65%,比前一年增长15%。从小学3年级开始施行的综合学习时间(综合实践课)中安排英语对话的学校已占全国的51%,比前一年提高9个百分点。为适应20名学生规模的小班级教学,自2001—2005年将增加教师22500名。东京都品川区在中小学改变过去的6、3制为4、5制,即小学1年级到4年级为基础、基本学习阶段,主要使学生学习和掌握计算、读写等基础知识,而从小学5年级到初中3年级为根据生理、思维能力的变化进行以个性、能力为中心的教学阶段,再根据思维和生理特征的初显和明显变化情况,细化成小学5年级到初1为第一阶段,初2和初3为第二阶段。这一改革尝试被称之为“6.3.3.4”学制的灵活改革。第二,改变只注重记忆能力的选拔考试,实现大学入学考试的多样化。第三,加强培育社会领导型人才的大学和研究生院。第四,更新改善大学学习体系。第五,注重勤劳、职业观教育。(3)创办与时俱进的学校。第一,引入教师评价、培训和奖励晋升制度,改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第二,创办与社区发展相适应的学校,引入学校自我评价和评议员制度,公开校务信息。第三,在学校教育委员会中引入经营管理的思路。第四,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简明易懂的课堂教育。第五,创办便于交流的新型的特色学校,加强学校与学生家庭、社区的联系。(4)确立教育振兴计划和教育基本法。第一,确立整合各项具体教育改革措施的综合教育振兴计划。第二,确立与时俱进的教育基本法。

  2、改革效应与评价:日本教育界和教师对日本政府正在推进的基础教育改革褒贬不一4)。认为目前日本中小学生显在和潜在的学习能力和成绩下滑的人分别占56%、49%。根据2003年11月对800名小学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对研究性学习持赞成态度的人占61%-94%,其中小班化辅导94%,可以补充学习92%,赞成按学习熟练程度分班学习85%,可以促进学习73%,赞成按学科配置辅导教师61%。认为教师自我评价有效占65%,而认为目前的教师评价员制度无效或不清楚(下同)占33%,民间企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任校长或副校长)占59%,对实行2学期制、有10年教龄者参加研修、教师到企业研修分别占70%、57%、60%。作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手段,回答应确保教师研究教材时间47%,改善学习环境37%,确保对学生辅导时间28%。虽然教师们普遍认为授课时间不足,但认为只通过授课难以提高学习能力和成绩的人占49%。对基础教育改革也有不同的评价,不少一线教师认为基础教育改革貌似有效,但花架子很多,是政府行政主导型改革,并没有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反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降,教师疲惫不堪,实际效果与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专家的评价是有距离的。很多知名学者批评日本政府的教育改革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实效,比如教育财政的“分权化”改革可能失去公共教育职能,加剧地区教育发展差距和教育经费流失。值得关注的是,2004年11月日本国会通过“三位一体”改革议案,取消了2005年度中央政府4500亿日圆义务教育经费,转移到各地方政府承担,引起社会各界争议。“6.3.3.4”学制弹性改革,貌似适应学生性早熟和心理变化,实际上适得其反等。客观而论,日本基础教育阶段的研究型教育的改革和尝试是值得肯定,学生变得活跃,对学习兴趣增加,爱提问,教师和学生融洽,但是经过筛选鉴别考试升到大学,日本固有的文化和价值观多少扼杀了创意和个性化发展。虽然在制度文明中获得补充和更新,但还是存在着有些断层,需要在文化改造和与世界的交流中逐步解决。频繁的教育改革是不是长效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反思。这对日本基础教育来说,是严肃而重要的课题。

  (二)高等教育1、重大改革进程:大学入学、学习年限的灵活化,大学设立从审批制转向大纲化(标

  准)管理。研究生院得到扩充和充实,学习和管理制度也变得更为灵活、多样化。自1991年废除科目间学分限制,学习内容更为宽广,迎合学生个性化要求和选择。改善学位管理制度,1991年设立学位授予机构,增设准学士学位,1995年设立专门士。同年开始

  实施大学入试中心考试制度。1989年实行考录分离分割制度,提供更为详实的考试信息,进行人性化服务。90年代开始引入推荐入学和一般选拔入学(AO)制度。1998年开始在数学、物理学科实施跳班入学制(从高二升入大学)。2004年4月开始实施国立、公立大学法人化改革。

  经过改革学校校长的权利得到加强,教授会组织活动和运行机制变得更加开放和有效,扩招外国留学生,加强终身教育,加强产学合作,加强理工科人才的培养。

  2、高考制度改革:日本从1979年开始实行第一次共同学力考试,考5学科7科目(国语、数学、英语、理科1-2、社会1-2),1987年减少为5学科5科目。1990年开始实行大学入试中心考试制度。2004年4月在全国实施大学法人化改革以来,高考制度也发生了大的变化。日本适合升入大学的青年从1992年得205万减少到2002年的150万人,减少55万人(27%),2010年将减少为121万人,2003年升入大学的学生也减少8万人,2003年日本全国521所私立大学中147所(28.2%)不能招满学生。大学升学率从1992年的66%提高到2002年的83%,2007年日本的大学能基本满足有升学欲望的学生要求。鉴于这种情况,相当多的私立大学把高考科目减少为3科目。显然大学入试中心考试制度已经不适应于时代的发展要求。2003年不采用大学入试中心考试制度的国、公立大学已经达到343所,学院(学部)达到141个。但是竞争激烈的国、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仍采用入试中心考试制度。目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推荐入学(分为一般推荐和指定学校推荐2种)和一般选拔AO制度深受瞩目。2003年在私立大学经过推荐入学和一般选拔入学的学生已经占全部招生人数的45.7%,其中一般选拔占5.1%。推荐入学合格率达到80%-90%。2004年,全国所有大学通过推荐入学制度入学的学生占34.9%,通过AO入试制度入学的学生占4.9%5)。AO入试制度是指学生和大学进行诸如就业考试一样的双向选择,具体做法由大学自定,校方不只是看学生的成绩,而是注重详实资料审查和需要一定时间认真面试相结合的综合考察,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欲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独创性。日本的高考制度正从以选拔为目的的考试制度向欧美的双向选择制度过渡。推荐入学和AO入试制度是日本高考制度的发展方向,是时代发展要求所决定,但是近期还不能完全取缔目前实行的大学入试中心考试制度。

  3、大学法人化改革:日本大学改革的国内外背景是经济全球化、大学财政困难、知识社会化需求、政府管制的弱化和教育民营化、市场机制、18岁人口的急剧减少、经济萧条,以及社会对大学的高标准要求等。大学法人化改革的目的和手段也体现了世界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总趋势与时代要求,运用市场原理,弱化政府管制,引进大学评价机制,大学自主办学,提高投资效益,提高大学教育、研究水准和国际竞争力,满足公民社会要求。有些专家称国立大学改革为市场化模拟改革。法人化的最大特征为:政府对大学进行目标管理;大学经营自主权扩大;实行校长权限相对集中的校内管理体制。与私立大学的最大区别在于政府进行目标管理,实施目标-评价-预算连带体制。文部大臣仍决定法人代表的任命,干预目标管理,核准实施计划和具体措施,最终评价大学。根据招生规模和国立大学评价委员会的评审结果,决定年度学校预算。国家投入仍占50%,而私立大学只有1-3%,大部分经费来自学费、社会捐助。法人化改革以后,国立大学的研究经费可以进行公开招标,研究水平和能力强的大学可以获得更大的份额。国立和公立大学的设置主体仍为国家、地方共团体,文部科学省管理人财物,而私立大学是学校法人,除了大学、学院(部)和研究生院的设置由学校法人管理审议会决定外,其他可以自主决定和自律运行。但是经过法人化改革以后,在更多的运行机制方面与私立大学接近。首先,法人化改革以后,国、公立大学教职工不再是国家公务员,但又要接受教育基本法、公职选举法、公务员法、共济组员法等制约。法人化改革以后,国立大学对教职工的编制、人事、工资、财务等业务权限相对独立,但要负责教职工的福利、保险、安全卫生和相关损失赔偿,财务管理接近于企业会计。对学生收费标准由文部省决定,

  但可以灵活掌握10%的范围。2004年10月11日,东京农工大学作为国立大学在全国第一次提高了学费,2005年日本国立大学学费将提高1、5万日元。

  对大学法人化改革专家、学者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会有一些积极的变化,也有些人认为不会有太大变化,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也有可能倒退6)。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立大学评价委至今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各大学自定的中期目标和文部省并不一致,也不明确。最大的问题是中期目标能否真正体现改革宗旨,即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缓解财政状况。法人化改革是效仿英国的教育制度,有可能更加重国家僵直的管制,不仅受文部省的管制,还要受总务省和财务省的管制。有不少学者担心这次改革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反而削弱基础研究,各种名目繁多的行政改革优先,干扰教师教学和科研,政府投入减少,政府干预增多,大学盲目合并,地方大学衰退。私立大学也有问题,虽然设置标准变得灵活,但第三者评价制度使私立大学也接受与国立大学同样的制约,变得僵直僵化,失去原有的灵活、自主发展机制和优势。日本的大学法人化改革还要继续探索是全部实行民营化改革,还是保留一部分国立大学,大部分实行民营化改革。这是日本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

  (三)教师评价1997年开始采用部分教师的任期制改革,民间人士参与学校管理,选任企业精英担

  任学校校长,修订教师资格制度,但效果一般,难以从内心深处得到教师们的呼应和合作,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尽管政治家和教育专家对教育改革抱有功利和期待,但教育专家所强调的企业原理、市场机制和产品生产不能适用于人才教育,主张教育民主化和合理化。公平和效率、市场和教育、效能和人性的争议成为世界焦点,难以简单判别。然而,初任教师的培训、教师继续教育、大学院教师教育的尝试、充实和加强教育实践等改革尝试都受到积极的评价。

  大阪府自2004年开始对中小学教师进行S、A、B、C、D5级评价制,根据教师的申请和面试结果,校长做出最后决定,并向教师本人公布,被评教师对评价结果可以提出异议,并以书面建议和意见反馈。以提高教师素质和办学效益为宗旨的教师评价改革,在日本东京和神奈川县已经付诸实施,并与工资待遇挂钩,但是在教师中的反应平平,认为不起作用的人占47%,认为起作用只占13%,67%的校长也认为简单评价制不够完善。多数教师认为此项改革是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型改革,干得好和不好应有所区别,但要想真正发挥作用,还是要通过科学的运行机制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否则成为昙花一现的花架子7)。简单的市场原理违背教育规律,不顾教学、社会背景,通过断层、瞬时、统一尺码的评价制对教师产生隔阂和距离,实际上并不太适用,这是亚洲人的狭隘或偏爱心理和理念,不仅不够公正和公平,而且破坏教师的真诚合作精神,要求废止教师评价制度改革。这里对教师群体的“硬件”管理和“软件”管理又成为社会焦点。

  五、日本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日本的教育同样也受到民间社会有识之士的各种评价和批评。在优越的生活方式中,孩子们被父母所宠爱,学习欲望逐步变弱,就业以后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较低,而政府提倡的高中和大学升学入学考试、教科书的审定、以及“学生指导要领”等对教育改革并没有显著效益,而且还有不少负效应。经对496名大学校长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88%的校长都认为学生学习成绩和能力下降。经对116名公司经理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6%的人认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低,18.1%的人认为缺乏常识和礼仪,14.7的人认为基础知识薄弱、不善于交流8)。日本关西大学资深教育专家冈村达雄教授指出日本教育改革的弊端,是以提高办学效率和教育水准为口实,不恰当地引入市场和企业竞争原理,回归注重筛选、鉴别、统一的精英教育和国家主义教育,践踏教育民主化和多样化,重新构建金字塔形教育,破坏

  日本宪法和教育基本法的基本原则,远离民主国家和公民社会的理念。市场竞争原理和以人为本之争,在日本教育界也是焦点问题和新老话题。

  日本的教育改革,充分吸纳民间有识之土的意见,经过反复论证,甚至通过每年年初召开的一般国会听政,再经过教育研究试点,在一定范围内逐步实施并反复矫正,正逐步走向成熟。日本教育将围绕以下几方面内容发生变化:

  1、逐步取消政府统一管制,试行教育行政权力的地方“分权”,自主、有特色、多元化、有创意的教育将得到尝试和发展,教育民主化和学校自主办学仍是日本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

  2、明确学校职能和承诺,公开教务和政务及信息,消除学校参与社会活动的各种障碍,为学生、家长和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人性化服务。家长和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建立学校评议员制度,明确家庭教育,加强家长和学校的合作关系,扩大社会教育的职能,学校教育与国际接轨,正视国际竞争。加强公民教育和社区服务教育、外语和国家化教育,培养学生勤劳精神和职业精神,倡导学生社区服务活动。研究发行教育振兴债券。

  3、实施小学初中或初高中一贯制、学分制和学科综合化改革,实现高中教育灵活、多样化。扩大中小学的自由选择范围,扩大高中办学自主权,办出特色、个性化学校,为学校和家长提供更多的选择。实施学年和班级组成的灵活多样化,开展对学生小班、按学习能力、兴趣、特点的分班、精细辅导。

  4、科学评价教师素质,鼓励教师接触社会,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奖励优秀教师,在一定范围内试行教师任期制,探索教师资格更新制改革,改善师生比例。

  5、废除学生学习内容“上限”,教学内容与方法更加适应于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自2002、2003年开始在中小学实施“新的学习要点”,课程与内容将减少20%-30%,每个班级学生减少到25-35名,研究性学习得到加强。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心灵教育,生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合作与共存意识,自主、自律和国际化意识,创造与实践能力,领导才能、环保意识等。注重学生个性化教育,尊重多样化选择和不同的能力。修改教育基本法后,宗教内容进入学校。

  6、实施和完善大学法人化改革,实行法人化管理,自主办学,扩大大学职能和自主办学权利,激活和提高高等教育和大学研发能力。引入第三者评价大学机制。修改大学创办标准,推进大学入学制度改革,拆除大学围墙,加强社会、终身教育,加强产学合作,扶持重点科研,调整优化大学资源和结构。加强研究生院教育,提高大学研究能力和社会服务职能。

  教育改革不可能一次完成,经过多次、长期试验、推广逐步完善,有些经过实践证明是错误或可行性、实效差的改革还要延缓或废止。教育改革体现了一届政府的施政方针和主观设计,难免与历届改革的重叠与反复,如何引入公正评价历届改革的机制,反映社情民意,也是日本教育界深思熟虑和需要解决的课题。因为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国民素质,实现人的健康、和谐、自由、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1).本间政雄、高桥诚编著,《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M].东京.P:1-10.行政株式会社出版,2000,7

  (2).《目前进行的日本教育结构调查》.[J].东京:,文部科学省资料,2003,5(3).文部科学省.21世纪教育新生计划[J10L].东京:文部科学省信息网.2003.1(4).(7).《内外教育》(教育资料)[J].东京:第5510号,2004,10,1(5).推荐入学方式的现状和课题,木野内俊典,《现代高等教育》[J]东京.P:457-458.2004,2(6).国立大学法人化和私立大学,丸山文裕,《高等教育的展望和课题》[J].东京:——高等教育研究纪要,财团法人.高等教育研究所,2004,3(8).日本经济新闻社.探问教育正[M].东京.P:279-329.日本经济新闻社,2001.8.6.

篇七:日本英语教育改革

  19世纪的日本英语教育及启示

  【摘要】本文以明治维新为时间中心点通过回顾日本在这一时期的英语教育的发展及变化,总结归纳其发展的特点:日本英语教育始于“法顿号”事件;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英语教育,日本人从最初的被动应付到从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去积极主动地开展英语教育,为日本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富国强兵,提供了语言上的保证。

  【关键词】英语教育;明治维新要了解日本的英语教育首先要了解日英交流史、日美交流史。一般认为日英交流史始于1600年荷兰的利夫得号船漂流到大分县,德川家康把利夫得号的英国人领航员威廉聘为外交贸易顾问,长达20年之久,其间翻译过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和家康的往来国书。这可以称得上是迈出了日英交涉史第一步。1639年幕府正式颁布了“锁国令”,除了荷兰和中国,断绝了同其他国家的外交往来。禁止对外贸易,赶走了外国商人和传教士,只留下长崎作为对外往来的窗口。在这种情况下,荷兰成了日本获取西方物品、知识和信息的唯一途径,于是日本人开始通过荷兰语来学习欧洲的先进科学技术,形成了新派的“兰学”。一、日本英语教育始于“法顿号”事件让日本人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的是“法顿号”事件。日本的英语教育也正是始于“法顿号”事件。1808年英国军舰伪装成荷兰船进入长崎港,并逮捕荷兰商馆馆员为人质强索薪水、粮食然后离去。此次事件让幕府了解到当时的荷兰在欧洲诸国中国力已经中落,英国已经崛起,并深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在此之前,荷兰是日本唯一的西方情报源,以荷兰提供的信息来决定外交政策。1809年命令兰学翻译开始学习英语。荷兰商馆馆长推荐荷兰商馆副馆长布罗姆霍夫教授荷兰语。他曾经任职于阿依鲁兰德的英国军队,之后1804年,涩川敬直把荷兰语版的林德雷・马利的《英语语法》翻译成英语《英文鉴》并出版。1811年长崎翻译本木正荣等人共同编写的《谙厄利亚语学小全》得到正式出版,其中收录了2000多个英语单词和会话文。之后长崎翻译们又花了三年的时间,于1814年完成了日本的第一本英日词典《谙厄利亚语林大全》,其中收录了6000多个词汇。1853年6月3日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率领四艘黑色大军舰驶入浦贺近

  1

  海。这是日本闭关锁国以来,外国军人第一次踏上日本的国土,佩里递交了美国总统要求日本开国的亲笔信。1854年1月16日,佩里率领七艘军舰再次来袭,这次是驶入江户湾,迫使日本签订条约。经过一个多月的谈判,幕府被迫屈服,和美国签订了用英、日、汉、荷兰语4种语言写成的《日美亲善条约》。在谈判期间,来自长崎的翻译堀达之助自如的使用英语和荷兰语进行谈判,让美国人倍感佩服。“黑船来袭”不仅叩开了日本紧闭的国门,也让日本人益发感到学习英语的必要性。1856幕府把洋学所改为“藩书调所”,以教授荷兰语为主,英语为辅,具有教育机构的功能,当时的外交文书由长崎的阿兰托和附属语江户天文台的藩书和解御用员负责翻译。1858年幕府在长崎开设了“英语传习所”,1859年中滨万次郎出版了《英美对话捷径》。1860年英语成为藩书所的正科,1862年藩书所改称为“洋学调所”。1863年改称为“开成所”,直至幕府崩溃之前是洋学研究、教育中心。之后堀达之助的《英和对译袖珍辞典》、由开成所翻译的《英吉利文典》、岸田吟香的《日英语林集成》分别于1862年、1863年、1866年相继出版。

  1808年的“法顿号”事件到“黑船来袭”事件,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作为日本社会的一部分,同外国人进行交流的必要语言已经从之前的荷兰语逐渐变成了英语。一时之间,英语一下子成为了日本人最有必要学习的外语。总而言之,明治维新以前的英语教育强调学习论的内容,并且重视英语学习的必要性。

  二、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英语教育1868年,日本迎来了明治维新。社会发生巨变的同时,教育制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受之影响,外语教育特别是英语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新政府从欧米招聘专家,涉及军事、铁路、电力、通信、经济、法律、文学等领域。整个明治时代所招聘的专家3000人以上。其间相当多的日本人开始学习英语,他们想从这些专家身上直接通过英语获得知识。明治政府于1871年7月新设了文部省(教育部)之后,翌年1872年,又公布了仿效法国学区制的统一学制,这标志着日本现代教育开端的学制让日本的教育正式隶属于国家教育行政管辖。1877年明治政府倾力创办了东京大学,并把它当作学习欧美先进科学技术的门户,用于培养高级人才。东京大学创建之初,尤其突出外语(尤其是英语)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在学习英语这股热潮中,首任文部省大臣森有礼、福泽谕吉倍受瞩目。森有礼提出废止日语、英语国语化论的主张。1873年,时任文部省学监的大卫提出了尊重

  2

  日本传统,保存国语就是保存国民性的见解。这和森有礼的主张背道而驰。同年森有礼和福泽谕吉共同创办了明六社,之后森有礼初任首任文部省大臣,1886年公布学校令。1887年以后,“富国强兵”的国策使英语教育受到极度的重视,英语教育也因此成为了日本社会文明开化的象征。

  当时的英语学习分为规范英语和不规范英语两个种类,这样的说法开始于开成所时代。最初规范英语指的是语言学,而讲解被认为是不规范英语。之后,由于教授方法不同,跟从英美老师从发音、会话开始学习的英语被称为规范英语。跟从日本老师从训读、讲解开始学习的英语被称为不规范英语。庆应义塾采取两种方法并用的方式。明治期,在第一所由政府成立的东京开成学校里,雇用英国人、美国人还有法国人担任教师,并且只用外语来授课。优秀的学生作为政府派遣留学生被派往发达国家进修学习。当时,每年派出50人,学习法律、经济、政治、军事等。数年之后,这些留学生学成归来后,取代之前由政府招聘的那些外国专家来教授外语。他们使用的教材大多数是外国教材,但是他们在教授课程或学习时使用的口头语言都是日语。日本在日清、日俄战争中取得胜利,大大提高了日本的国威,并跻身世界强国的行列使日本人重拾信心。英语教师逐渐被日本人所取代。从明治中期到后期,解雇了很多外国人教师,在此背景下,英语教育的形态也发生了改变。从跟从外国人直接接触、直接学习变为读英文原著跟从日本人前辈用日语来学习英语。与此同时,反对英语的倾向也逐渐抬头。这都是因为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的颁布、1890年第一次帝国议会的召开、1904年日俄战争的胜利。与其说是反对英语不如说是国家主义的抬头。

  三、日本英语教育对我国的启示从“法顿号”事件到“佩里扣关”再到“明治维新”,日本人从最初的被动应付到从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去积极主动地开展英语教育,为日本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提供了语言上的保证,并使日本摆脱危机,由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这都得益于一系列的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一批具有战略家眼光的维新变法领袖们以及来自民间的强有力地响应和推动。这些经验为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调整与施行有参考价值。【参考文献】[1]小池生夫.日本的英语教育[M].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2013(一).

  3

  [2]陈林俊,日本近代外语教育政策的演变[J].教育评论,2013(5).[3]夏天,沈骑.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外语教育[J].教育评论,2009(6).

  <!--

  4

篇八:日本英语教育改革

  着眼加强理论武装统一思想行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全市xx系统先比较教育学课程论文教育学院本科06级教育学班传统模式的日本英语教育前些年日本在小学并不开设英语课程而是到中学才开始开设英语课程并且英语不作为升学必考科目只有公立大学和某些私立重点大学才把英语高考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必要条件而且日本更多的私立大学约占全国大学总数的13为了招揽生源则通过降低标准自行命题考试录取新生

  比较教育学课程论文

  教育学院本科06级教育学班

  张波

  指导教师:周谊

  日本英语教育改革对我国英语教育的启示

  张波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外语越来越重要。与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的差异使我国英摘要语教育存在巨大问题。日本语言和文化与我国类似,且经济发达、重视教育。近年来日本在英语教育方面进行了从制度、师资到具体教学活动的一系列改革,更加彰显了全球化背景下英语的重要性。其诸多做法对我国英语教育,尤其是师资水平和教学形式改革有一定的启发。我国应该实行英语教师上岗资格考试,注重对教师口语水平的测试,同时注重利用网络使教师、学生进行国际交流。关键词:日本英语教育中国交流关键词作者:张波,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本科06级教育学专业(重庆400715)学号:22200630521103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如何提高外语水平、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推进国际交流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在各自的教育改革中,都把外语教育改革放到了重要位置,世界各国都在加强外语教育改革,以增进与他国的了解,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最终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我国从改革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语的需求也日益增强。英语是适用范围相对较广的一门外语,如何让国民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一工具的重担便落到了中小学的英语教学上。然而尽管我国进行多次教育改革尝试,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英语教学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这需要我们向别国学习。日本与我国同属于东亚文化圈范围,文化传统、语言风俗甚至近代历史都有诸多类似之处,且经济实力高于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很高,这些方面使两国之间有了可比性,并且日本的一些教学方法会对我国相对其他国家来说具有更大的适用性,这在20世纪初期中日的交流以及我国中体西用背景下,大量从日本引进技术乃至制度方面的文献、知识就可以看出。但日本的托福成绩明显低于我国,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需要继续强调英语教学的统治地位吗?我们英语教育改革的方向如何?本文将参照有关日本中小学英语教育的相关文献对此进行简要论述。

  1

  比较教育学课程论文

  教育学院本科06级教育学班

  张波

  指导教师:周谊

  一、传统模式的日本英语教育

  前些年日本在小学并不开设英语课程,而是到中学才开始开设英语课程,并且英语不作为升学必考科目,只有公立大学和某些私立重点大学才把英语高考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必要条件,而且日本更多的私立大学(约占全国大学总数的1/31)为了招揽生源,则通过降低标准,自行命题考试录取新生;而到了高等教育阶段,采用学分制,只要修够了一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没有全国性的英语等级考试;就业时,除了专门以英语为生的行业需要资格证书以外,其他行业对英语的要求并不高……由于以上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英语并不十分受日本教育界重视,因此导致的随意性使教师和学生对英语的态度受到很大影响。而且日本的考试侧重于语法和阅读,很多在日本用英语交流过的人都对日本人的英语听说水平持批评态度,即多数受过英语教育的日本人不能听懂相对基础的英语对话,不能说出让其他国家人听得懂的英语。由此可见日本对英语的态度和教育方式对日本人英语的整体水平有着根本性的影响。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学习能力非常强的国家,日本都可以很快学会诸多科学技术。然而,这样一个国家的外语水平竟然如此之低,日本人对自己英语水平到底是怎样认识的呢?这要从它改革的动向来看。

  二、日本的英语教育改革方向

  很多学者认为日本文化是“唐化”和“欧化”的结果——吸收了盛唐的文化自尊和欧洲的扩张性2,因此总有自己是世界的“老大”的想法,对于外国的东西总有“日体西用”的观念,即外国的科学技术日本吸收来经过改造,成为日本的产品,要强于它原产地的产品——对于英语也不例外,他们认为英语是技术性的东西,不应该全盘占据日本的文化,而应该经过日本的改造。然而,随着全球化不断发展,国际间交流越来越频繁,“日式英语”的适用性逐渐受到制约,不利于在这个信息时代生存,于是日本有了英语教育改革的《行

  12

  朱银辉:《一个中国教师眼中的日本英语教育》《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年第05期,李冬君:《日本文化里有两个“日本”,》《南方周末》2005年9月6日

  2

  比较教育学课程论文

  教育学院本科06级教育学班

  张波

  指导教师:周谊

  动计划》3。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制度方面第一,英语教育提前到小学。从3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给小学3年级以上的学生在“综合学习课时”里开设英语会话课。主要目的在于让小学生于轻松愉快的环境气氛当中接触英语,熟悉英语,从小开始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好英语的信心。并且文件明确规定小学英语教学必须注重趣味性,防止将中学的教学内容搬到小学提前来教。第二,大学入学考试,注重听说能力的测定。一是改进入学考试本身,即改变过去偏重笔试和知识性测试的做法,增加听说能力的测试。二是进一步利用各种校外英语考试的成绩,如“实用英语技能测试”4、托福、剑桥英语等来选拔新生。5第三,推行日本高中生出国留学制度日本教育的国际化还包括学生的国际交流。从2002年起,日本政府决定对高中生和大学生的留学实行促进政策。每年安排1万名高中生(包括自费留学生)到海外留学。文部科学省规定高中生赴国外留学不作休学处理,同时每年承认30个学分,并在留学终结时,认定其升级或毕业;同时对大学生还增设海外派遣奖学金。6(二)师资方面为了推进战略构想的实施,日本对英语教师应该具备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新的设定:要求英语教师达到全国统一的“实用英语技能测试”准一级,或托福550分或托业730分的水平。要达到这一标准,必须对现有的英语师资队伍进行培训。这是新的英语教师录用标准之一,“不合格英语教师,将进行相应的安排.”7第一,英语教师集中培训。从2005年开始,文部科学省计划在5年左右对初中和高中的所有6万名英语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希望以此全面提升日本英语教师的教学素养。8第二,英语教师海外研修。派遣英语教师到国外进行访问、学习和研修对提

  即文部科学省2002年出台的《培养“能使用英语的日本人”行动计划》实用英语技能测试是由财团法人“日本英语检定协会”主办的一种注重口头表达和实用英语能力的水平考试。1998年日本全国参加这项考试的人数高达约334万人。5参见张文友:《日本英语教育的改革动向》《外语界》2001年第5期,6朱银辉:《一个中国教师眼中的日本英语教育》《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年第05期,7张航:《二十一世纪日本英语考试新举措及对中国的启示》,2008年6月29日,http://www.lunwenbbs.com/redirect.php?fid=778&tid=9100&goto=nextnewset8朱银辉:《一个中国教师眼中的日本英语教育》《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年第05期,

  43

  3

  比较教育学课程论文

  教育学院本科06级教育学班

  张波

  指导教师:周谊

  高教师的英语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文部科学省制定了新的实施计划,将在大学中有效利用修学休业制度,对希望到海外进行l年以上进修的英语教师进行重点扶持,而且将扩大英语教师海外研修的规模,每年的计划人数将增加到100名。9第三,聘请外语指导助教。在2002年,约有8400名左右的外国人以外语指导助教的身份到日本从事英语教育事业。新的战略构想是要达到在初中和高中每周都有一次以上有外国人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大力推进外语指导助教在日本的配置,外语指导助教在日本的总数计划达到每年11500人。日本政府还计划推进聘任外国人为正规教师的计划,预计在以后的3年中将在初中增设300个外籍教师,在高中增设1000个外籍教师。10为了弥补英语教师的不足,还将聘请本社区具英语专长的本国籍人士参与学校的英语教学。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利于日本英语教学师资整体力量的提高与充实,从而促进学校英语教学的蓬勃开展。(三)教学方面除了在制度、课程和师资方面对英语教育进行改革外,在教学方面也同样如此。第一,设备。近年来,日本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学器材也有很大的提高,如录像机、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在日本中小学都有普遍增加。并且用它们来指导学生进行外语发音、对话学习的水平也有所提高。第二,教学内容。由于改变了考试评价制度和聘请外教,在教学内容方面日本的口语听力教学加大了比例,从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能力。第三,教学形式。既然内容已经不再以语法和阅读占绝对主导,那么听说的教学则更主要是在做中学,因此教学的形式显得多样而丰富,并且尽量创设英语的听说情境以促进学生学习。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兴趣的培养。11综上所述,可见由于日本改变了对英语的看法,全国由文部科学省政策到考评标准到中小学的具体教学中都有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改变了百年以来“日式

  9

  参见钟晨音:《日本21世纪英语教育的战略构想》《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年第6期,参见王玉蕊、张玉秀:《日本培养“能用英语的日本人”的战略构想》《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第10期,11参见张素芹:《谈基于国际理解教育的日本中学英语教学改革》《日本问题研究》,,2001年01期

  10

  4

  比较教育学课程论文

  教育学院本科06级教育学班

  张波

  指导教师:周谊

  英语”的教学方式,以具有综合英语应用能力的日本人为培养目标,增强了英语的实用性。这些对于同样具有英语教学困境的中国来说,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三、日本英语教育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一)中国坚持大力发展英语是正确的以往总有人说中国大力发展英语、全民说英语的举措有失偏颇;把中国传统文化流失的责任推到英语教学上——认为是过度推行英语教学,导致学生价值观发生变化;还有人主张取消英语的基础学科地位……其中大部分人的依据就是,日本是一个重视教育、经济发达的国家,但日本的英语教育并不出色,从而得出结论:英语教育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高的地位。如今,大量文献表明日本正为其英语教育的失败而劳神苦思,并且为此大兴改革——从文部科学省政策到具体教学活动全盘革新,以此来适应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这说明,我们坚持大力发展英语是正确的,只有更多的人学好英语,才能更快地了解最新的时事动态、科技动态、专业动态,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在全球化的时代,掌握了信息就等于掌握了成败,而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因此,学好外语是十分重要的。学好外语与学好本国语言文化并不冲突,尽管在纯粹教育心理学上,第二语言和母语存在负迁移的影响,但事实情境中要比抽象状态复杂得多,语言是事物的符号化成果,对于同一种事物,有不同的名称自然会在初始阶段对学习者有所影响,但若在生活中,则一切都会迅速转换并且达成一致的。更何况,在日益频繁的中外交流中,我们需要把自己的国家讲述给外国人,这样我们能“传不习乎”?这也是我们促进自己的一个平台。(二)中国在口语和英语思维方面还需要加强由于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作用,我们有条件的小学生正在把中学的英语知识移到小学来学,只不过这种学不是以学校教育的形式,而是家长们你争我比的校外辅导,恐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小学生对于英语的兴趣自然大打折扣。而农村的小学则因为英语尚不是必考科目而对其放之任之,甚至被某些主科老师占用上数学语文,这同样是让学生对英语的感性认识时间减少了。直到初中,开始

  5

  比较教育学课程论文

  教育学院本科06级教育学班

  张波

  指导教师:周谊

  从语法学起,一些小学生已经学过了,另一些小学生觉得枯燥难懂——于是失去了最本初的英语学习动机。日本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先集中人力物力,对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培训,并且对英语教师的资格进行严格地等级考试,以便在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让小学生的学习英语的东西和英语发音受到不良的影响。因为中国地域广阔,各地区之间生产力水平、文化存在巨大差异,全部要求聘请外教是非常不现实的,所以,教师的质量更要严格把关。吴耀武老师在谈到我国的英语教育时说到,大学的法语、日语、德语等专业的多数学生都能在不到四年的时间内,从零起点达到专业八级或一级的水平,而我们学过这么多年英语,却只有部分学生能够达到专业八级水平,这原因在于我们学习英语的起点存在问题。12日本以前学习英语是用日本假名来注音,而中国很多小学生也喜欢用汉语拼音来注音,这对于学习标准的发音很大的阻碍作用,从一开始学生就没有真正了解英语的发音,同时英语教材的内容并没有太多涉及英美文化,考试的试题也多是由中国人自己编写,这导致中国的学生一直都用中国人的思维、中国人的语音来表达英语。日本由于经济发达,地域狭小,可以全民控制提高教师素质,而中国并不单纯是放大的日本,所以,各地方贯彻实施英语教师培训以及英语教师资格的政策迫在眉睫——只有提高了英语教师的素质,学生才不会在起点上就走错了方向。由于文化和经济的影响,考试尤其是选拔性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仍然不可小视,因此应该好好利用,在提高教师英语口语和英语思维素质的基础上,加大听力和口语的比例,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将活的英语带入到学生的学生生活中。教学形式应该应该多样化(三)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国家应该投入相应的资金供少部分农村的优秀学生与国外学校进行学习交流。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化教学应该不仅仅是停留在幻灯片放映上,如果有条件,或者学校尽量争取条件与国外学校进行联谊,使学生能够在课上或者课外与外国小朋友们进行视频聊天,这也对激发中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提高其英语综

  吴耀武:《在海文考研英语辅导班的讲座》,2009年7月,转引自张波:《日记》,2009年7月30日,http://hi.baidu.com/yuhubingfei/blog/item/2053d8ea453fb0dad439c985.html

  12

  6

  比较教育学课程论文

  教育学院本科06级教育学班

  张波

  指导教师:周谊

  合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这相对实际见面交流来说更节约成本,而且效果相仿。综上所述,鉴于我国和日本语言、文化方面的相似性和日本近年来的英语教育改革,我国应该继续大力发展英语教育,同时着力提高各地区教师的英语专业素质,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全方面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这样,我们才能在全球化的时代掌握更多的信息,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吕万和、熊达云、王智新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刘润清、吴一安:《中国英语教育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吴文侃、杨汉清:《比较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7

推荐访问:日本英语教育改革 日本 教育改革 英语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