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14篇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父母挑剔孩子的过失经常把孩子的缺点挂在嘴边说话刻薄用骂人的字眼嘲笑孩子笨手笨脚没用等甚至在别人面前斥责数落孩子均会使孩子感到丢脸严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14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父母挑剔孩子的过失经常把孩子的缺点挂在嘴边说话刻薄用骂人的字眼嘲笑孩子笨手笨脚没用等甚至在别人面前斥责数落孩子均会使孩子感到丢脸严重损害其自尊变得退缩胆小缺乏自信
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是教育之基,一方面是指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另一方面是指家庭教育是生命成长的基础,对人一生的发展都起到深刻而持久的影响。然而,当前的家庭教育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供大家分享。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脸孔严厉
孩子无法在严肃当中感受到父母的爱,摆出严厉的脸孔,只会令孩子对父母却步。父母应避免用苛刻字眼责备孩子,即使孩子做得不够好,也应温和地给他意见,使他容易接受。
许多父母对孩子期望很高,却又很吝啬赞美自己的孩子。他们常常摆出一副长者的面孔责备孩子,以为这样才是教育,其实却忽视了赞美所带来的奇妙的教育效果。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忽略优点
觉得孩子没什么长处,就算有,父母也视之为理所当然。中国人比较谦逊,所以有些父母不习惯在人前称赞孩子,有时还会不经意地批评孩子。其实,父母对孩子的评价是孩子建立自我形象的依据,如果经常提及他的缺点,孩子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不仅影响其自信心,甚至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则会不思进取。
父母要及时、对应表扬孩子的良好行为。否则,孩子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到了表扬,因而对这个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更起不到强化好的行为了的目的。表扬要具体,表扬得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限制说话
孩子喜欢问问题,有的父母会觉得很烦,而打断孩子的话,或要孩子安静。当别人问孩子问题时,有的父母却经常替孩子说话。这样做,会剥夺孩子练习说话的机会,导致孩子自我表达能力差,并会渐渐不再跟父母说话,严重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不利于日后的社会交际。
有的父母误以为多对孩子说几次,孩子就应该懂得如何做,即使在
安慰孩子时,也是喋喋不休地指出孩子的过失,叮咛告诫他应该如何做,而忽略孩子的难处。父母这一做法会让孩子感到麻木,变得了无生气,没有自信。另外,唠叨还会使父母自己的脾气变得暴躁,情绪变得无法控制。
假如你一定要重复地说,那么就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和语气,将唠叨的语气改为提醒。唠叨让人厌烦,易招致怒气,提醒的语气听起来则有帮助的意味,孩子会感到父母和自己是在一起的。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嘲笑挑剔
父母挑剔孩子的过失,经常把孩子的缺点挂在嘴边,说话刻薄,用骂人的字眼嘲笑孩子“笨手笨脚”“没用”等,甚至在别人面前斥责数落孩子,均会使孩子感到丢脸,严重损害其自尊,变得退缩、胆小、缺乏自信。须知道,孩子的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是需要一段长时间来恢复,甚至永远无法重新建立起来的。另一种可能是,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怨恨,不但不会尊重父母,长大后还会找机会报复。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乱发脾气
父母情绪不稳定、乱发脾气,会令孩子的性格变得扭曲、行为变得极端。孩子有可能变得反叛、是非不分、缺乏责任感;或是变得自闭、缺乏安全感;也可能同样爱乱发脾气。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低估孩子
父母质疑孩子潜能,处处要求孩子跟随自己意愿行事。使得孩子不能从失败中学习,变得习惯于依赖、习惯于被命令,变得缺乏思考力。
有的人智力过人,但意志薄弱、志趣低下;有的人是智力平平,但意志顽强、目标远大、百折不挠。任何一个正常的孩子,总有这样那样的优势或潜在的优势。因此,作为父母,应客观而清醒地分析自己孩子的特点,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让自己的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偏赅全
父母用主观的情绪和期待去看待孩子,自以为是地认定孩子的发展,并以孩子的一个特点概括其全部性格,限制了孩子的发展方向。例如,有的父母经常指责孩子“你又给我惹麻烦”、“总是这样”、
“没出息”等,暗示了不能改变,会让孩子也认定自己比别人差,因而放弃改正。慢慢地,孩子便会向被认定的方向发展,做个没出息的人。认定,也容易变成偏见,导致父母经常错怪孩子,使亲子关系变得疏离,甚至使孩子变得反叛。
篇二: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一、家长普遍对孩子的期待过高我们都知道,人的智商有差异,按照正态分布规律,人群中只有大约1-3%的高智者,1-2%的弱智者,90%以上是正常智商的人。高校也有差异,最好的那几所我们称之为名校。问题来了,虽然名校每年招生就那么多,但几乎所有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进名校,或者考得尽量好一些。通常,家长会给孩子一个较高的目标,用邻家孩子的考试“成就”或媒体宣传的榜样去激励孩子,要求孩子倾其所有时间去拼。结果呢?失望者居多。问题的症结,就是家长们普遍缺失人类学的知识,缺乏对自己遗传基因的审视,盲目地对孩子高期待。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孩子天生是有智能差异的。加德纳认为人基本具有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认知智能,每个孩子可能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智能上很强,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智能上较弱。表现在学习上,有的孩子学有余力,科科优异,有的孩子十分努力,仍旧偏科;表现在成绩上,在一个群体中,一定会有从高到低的排列。有人将原因归结于非智力因素差异,这也只是外部因素,关键还是智能这个内因。拼命努力,也只会提高一定的成绩,所谓勤能补拙,但不能补智。由此,每个孩子都有各自不同的内在发展条件、学习能力和某一突出智能的成长需求。家长的高期许往往超越了孩子自身发展的可能,牺牲大量时间进行知识复习,不但没有实现预期,甚至还耽搁了孩子身上最突出的那个智能的挖掘,结果家长和孩子双败双输。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就会让孩子总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孩子痛苦,家长也痛苦。其实,父母过高的期许还是缘于没有把选择权交给自己的孩子,把孩子看做自己的私有财产,可以安排孩子的生活和梦想。二、家长没有理解教育的本真目的我一直跟家长讲,教育的目的是让人过上美好的生活。既然是要过美好的生
1
活,就不能剥夺孩子们童真时期的天然快乐,年少时期的素质成长,成人以后终身热爱学习的习惯。
如果我们把更多的学业负担压在孩子身上,使他们求学的这段时期成为最不快乐的时光,当这段经历过去以后,我们会获得怎样的'结果?很可能是过度的学业压力导致孩子们终身厌学,那些毕业后撕书、烧书的现象并不少见,毕业以后不愿意学习、不愿意阅读的问题也很普遍。
一个人终身学习的愿望被断送了,发展从何谈起?学校的学习毕竟有限,未来的发展终究要靠自己终身不断地学习。
我看到有关统计,中国人的年阅读量在世界上排序非常靠后,接近最低,这是十分悲哀的事。
从这个意义上看,家长一定要想明白,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好分数,一个好大学——好分数未必有促进未来发展的好素质,上了好大学未必就能找到好工作,找到了好工作也未必能幸福,在一个优秀的团队中,好的素质对个人发展很重要,素质好的人幸福感才会高。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以后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考得好,分数高,要过幸福的生活;考得不好,分数不高,也要过幸福的生活,这是天赋的权利。幸福和分数无关,和高校无关,和别人无关,但是和今后自己以良好的素质努力成长有关。
幸福是什么?所谓幸福,就是家长给孩子一种温和的、宽容的教育,让孩子能够做一个常态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会享受很常态的生活,不会因为所谓的不成功而痛苦,也不会因为很平凡而难过,因为生活就是这么自然而美好,让人回到恬淡平和的状态。
三、家长自觉不自居地与孩子对抗家长千万不要和孩子对抗,对抗的结果必然是双输。家长跟孩子对抗的结果之一是导致孩子很叛逆,结果之二是导致孩子很懦弱。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来,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2
这个理论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也是适用的。比如孩子犯了一个小错误,知道回家要批评、挨骂甚至挨一顿打,就选择了不回家,家长找了一天一夜终于找回来了,觉得孩子能找回来就谢天谢地了,从此不敢再批评他的一些小错误,担心一批评,孩子又会离家出走。
有的孩子就会利用这种心理,为了不让你批评我的小错误,我要犯一个大错误,我用离家出走这种更危险的事情来吓唬你。
这种对抗的结果,如果家长赢了孩子,孩子可能变得越来越懦弱,可能变得越来越自闭,也可能变得越来越叛逆,甚至有少数孩子做出很极端的事,这些都有案例,是惨痛的教训;如果孩子赢了家长,可能就会更加滋生这种“拆屋”心理,直到被宠坏。所以无论是谁“赢”,结果都是输。
很多最后出问题的孩子都是这样,一点点地对抗,家长一点点地屈服,不断对抗,不断屈服……所以家长一定不要给孩子产生对抗的机会。
家长跟孩子对抗的本质是: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总是想要征服孩子。要想杜绝对抗,家长就要从内心尊重孩子,认真听取孩子的解释,严格教育,宽容对待。家长也有少不更事,渴望父母理解和宽容的幼年时代,一长大就全忘了,这叫缺乏“同理心”。
四、慈父严母教育容易出问题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常常是“严父慈母”格局,现在的家庭大多是“虎妈猫爸”。事实上,这种教育方式是不适合儿童成长的,慈父严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在视野、胸怀、理性和交往上多多少少会有问题。为什么“严父慈母”比“慈父严母”更好?因为父亲的严格是有理性的,注重抓重点问题,点到为止,给孩子留下思考和改过的空间。母亲的严格中感性的成分更多,大多数母亲严格起来,语言往往会超越理性的范畴,给孩子带来伤害,分不清孩子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人,又把孩子放回自己“肚子”里去了。这不适合人的成长。所以,父母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观点要保持高度一致,不能有分歧,有了分歧时,不妨先冷静下来寻求统一再面对孩子。在承担的教育任务上,要有明确的分工。帮助孩子确定人生的规则,界定价值观,指出问题所在和改进策略等大方向的事情,应该是父亲的责任;母亲的责任则是尽量温婉平和,给孩子生活上
3
的滋养,精神上的鼓励,信心上的培育,用自己的知性美去影响孩子。这样的孩子,将来不但会成大事,而且还会经营小家,培育出更优秀的下一代。
总之,母亲要做一个知性而平和的母亲,父亲做一个理性而严格的父亲。五、唠叨的父母教育效能低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很好,热血沸腾,打算捐款5美金;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美元。这种由于刺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心理的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超限效应”,过犹不及,效果是一样的。家长们总以为重要的话要多说几遍,孩子就会按照自己所期待的要求去做。其实,在唠叨过程中,很多孩子已经产生了逆反心理,如果是经常唠叨,你讲什么话孩子都不想听了!甚至当父母讲的是对的,他们也不愿意接受。家长不妨试试看,同一句话要求三遍,看看有哪个家长不嫌烦?通常,家长和孩子的矛盾是在玩耍和学习时间的安排上,孩子心仪玩耍,家长揪心成绩,这时对孩子提要求,说一遍就可以。孩子不自觉,没按要求来,不要急,反正你已经知道了,多说几遍情况更糟。好的做法是:1.给孩子的要求要十分清楚;2.要有一个玩耍和学习的时间约定;3.多听听孩子在校的故事,多鼓励孩子;4.陪伴学习,帮助孩子克服学习障碍。只做题目的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玩耍有学问,也是一种成长,沟通是技能,也是一种成长,陪伴更有助于孩子成长,可惜家长们常常忽略这些可资发展的行为。我和孩子说话只说一遍。比如我告诉孩子:“我们七点出发。”到了七点钟,我说:“七点了!”孩子就会说:“爸,走吧。”六、不要哄孩子,要讲道理中国人往往都是哄孩子、骂孩子、管孩子、训孩子,但就是缺少一点:跟孩子讲道理。
4
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千万不要只是批评他,只要告诉他什么是对的,就可以了。
孩子天生不懂事,所以才有学校。既然孩子不懂事,他犯的错误都可以原谅,我们没有必要生气,去批评他。因为孩子天生就是来犯错误的,而每一次错误都是成长的机会。
他不犯错误,我们怎么知道他这个地方不懂呢?他犯了错误,我们就应该告诉他什么是正确的。
七、家长的示范超过一切教育这一点最重要,家长的示范作用超过一切教育的价值。这句话应该怎么来理解呢?老师们常常说,同学要互相关心啊,要宽容相对啊,我听完很不满意。孩子应该要在被宽容中学会宽容,在被同情中学会同情,在被关心中学会关心。教育中有两个词语叫做“经历”和“体验”。大人都知道,有被关心的经历和体验,才知道被关心是多么的快乐,所以也才会用同样的方法去关心别人。孩子也是如此,只有有了这样的经历和体验,才能学会真正对待别人的方法。我们教育的问题就是说教太盛,而经历和体验不足。要让孩子有经历和体验,不光是需要孩子去做,还需要我们成人的努力。家长希望培养孩子什么样的品格,就要用自己的行动让孩子体会和感受到这种品格。知行合一很重要,在孩子面前,家长千万不要做“两面人”,他们往往会在我们身上学会“两面性”,说一套做一套。【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5
篇三: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这些观念规和准则决不是在自然状态下萌发出来的家庭是个人最初的活动围家庭群体中受教育者与其双亲祖辈及同辈伙伴发生着最初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家庭生活的行为规也是他最初接触到的社会规受教育者开始总是以其双亲的言行为榜样以双亲的需求情感情操为认同的对象通过同化作用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行为方式习惯和道德信念的体系借以调节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xx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我国目前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浅析
入学年月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学习中心
指导教师
1
完成时间__年___月___日
目录
摘要..........................................................4引言..........................................................5一、当前中国社会家庭生活的变化趋向及其对孩子的影响.............5
(一)家庭中的人际关系趋于单纯.............................5..(二)儿童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5..(三)家庭中“代沟”现象趋于多维...........................6..(四)家庭劳动日益机械化和社会化...........................6..(五)大众传媒迅猛普及....................................6..二、当前家庭教育功能的特点....................................7..(一)家庭在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方面所起的作用被淡化............7(二)家庭在教导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方面所起的作用被异化..8(三)家庭在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志趣方面所起的作用被强化8(四)家庭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的作用被弱化..................9.三、当前我国家庭教育的误区....................................9..(一)娇惯宠爱,包办代替,教育缺乏发展性....................1.0
1、重物质满足,轻精神给予.........................................................1..02、多身体关心,少心理指导.........................................................1..03、重视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1.04、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1..1(二)宽严失度,言行不一,教育缺乏一致性....................1.
2
1
(三)期望过高,拔苗助长,教育缺乏客观性....................1.2
(四)个人至上,察子失真,教育缺乏社会性....................1.2
三、当前家庭教育的对策................................................................1..3.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树立全新的育人观..................1.3
1
、
提
高
认
识
.........................................................1.
.3.
2
、
更
新
观
念
.........................................................1.
.3.
(二)家庭教育全面关心独生子女,使孩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14
1、偏重智育转向教育孩子成人.........................................................1..4
2、既关心物质生活也关心精神生活.........................1.4
(三)提高家长素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1.5
1、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1..5
2、培养文化科学素养和艺术修养...........................1..5
总结...............................................................1..
5..
参考文献...............................................................1..
6..
3
摘要
家庭教育是目前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中国下一代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前途和命运。本文首先指出了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即偏重智育,忽视对孩子的道德培养;娇宠溺爱,提供过多关心和帮助。然后从分析了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即家庭原因、社会原因。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我国目前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提高家长素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关键词:家庭教育;原因;对策
4
引言
人的个性及其发展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家庭作为一个微观社会环境在人的教育和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其它任何教育机构所永远不能替代的。目前,社会变革大潮的冲击,家庭人口结构的改变,使家庭教育的功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也使我国的家庭教育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因此,通过对新时期家庭生活变化和趋向的分析,探寻新时期家庭教育功能的特点,并用于指导当前的家庭教育实践,引导人们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后,目前我国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如今处于现代社会的独生子女的生活环境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物质丰富,大众流行文化、信息技术和电子媒体发达的时代。社会变迁和转型期的矛盾困惑,无不反映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之中,并对成长中的一代独生子女们产生了复杂的影响,给新时期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带来全新的挑战。而作为家庭来说,对孩子的教育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当前中国社会家庭生活的变化趋向及其对孩子的影响
(一)家庭中的人际关系趋于单纯
现代家庭中,由于祖辈到孙辈呈减数排列,传统大家庭中那种复杂多角的人际关系逐渐消失。家庭成员的相对减少,使家庭人际关系由复杂走向单纯。这也使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领会不到全部复杂的人际和交往关系,也就体验不到较为全面的家庭生活的社会经验,这对家庭教育将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现在的家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没有了兄弟姐妹,这也让如今的孩子越来越自私,凡事都以“我”为中心。
(二)儿童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
目前,城市中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整个家庭中易于成
5
为家庭生活的中心。对于家庭教育而言,其有利条件是双亲和其他家庭成员对儿童倾注的感情和教育精力可达到最大的可能值;就不利方面来说,这又容易造成双亲对于子女的过度关心、过高期望及以溺爱子女为特征的不良教育态度。现代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家长们对孩子包办过多,家长们不仅不让孩子做家务,连自理劳动也由家长包办。久而久之,孩子把家长当成了拐棍,一步也离不开。结果养成了孩子的依赖性,降低了这一代人的素质,孩子不仅不能成为强者,倒可能会成为一个窝囊废和寄生虫。孩子的意志力、坚韧性得不到锻炼,自立自理能力较弱。从吃到穿,从里到外,事事替孩子办好,这实际是剥夺了孩子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在逆境中锻炼意志的机会。使孩子越养越娇,弱不禁风,不利于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性格和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
(三)家庭中“代沟”现象趋于多维
在社会变动不甚明显的社会里,家庭成员几代人在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并不显著。而在社会生活节律日益加速的当代,社会转型期,生活方式的多元和易变,不仅使得家庭在两代人之间出现了“代沟”现象,而且也导致了同代家庭成员之间的诸种价值观差异。在现代独生子女家庭中,儿童没有同代人,这就进一步加剧了“代沟”的多维化现象。家庭成员之间同时并存着多元的价值观、得失观和趣味标准,必然会影响到家庭教育功能的各个侧面。比如,祖辈与父辈、丈夫与妻子,对儿童的教育要求、教育态度、教育方式、教育评价标准等方面,就可能有着较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直接影响着孩子对事物好坏的判断能力,久而久之,孩子的叛逆心理也会日渐凸显出来.
(四)家庭劳动日益机械化和社会化
家庭劳动的机械化和社会化,使得家庭中的闲暇时间明显增多,导致家庭成员劳动观念、生活娱乐方式的改变。这也将导致家庭生活在教育内容和教育要求上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导致儿童劳动观念的淡薄和劳动技能的缺乏。
6
(五)大众传媒迅猛普及
随着电视、电话的普及,加之电脑大量涌入家庭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社会影响进入家庭领域的途径越来越多,周期越来越短。我们常常会被孩子一句不经意的话吓倒,在感叹如今的孩子成熟的太早的同时,我们也忧心于科技进步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大众传媒的发展对孩子们有很大的影响,容易让孩子有攀比的心理,并对孩子产生着诸多误导。
上述家庭生活的种种变化和趋向,都对家庭教育的功能及其效果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尤其对孩子产生着多方面的影响。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感叹现在的孩子条件越来越好了,可是也不难看到如今的孩子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自私、优越感强、自理能力差、心理素质差等等⋯⋯这些联系和影响一方面孕育着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又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种种困难,使家庭教育走入误区。通过对新时期家庭生活变化和趋向的分析,探寻新时期家庭教育功能的特点,可以指导当前的家庭教育实践,引导人们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二、当前家庭教育功能的特点
家庭的教育职能是同一夫一妻的个体家庭一起诞生的。在东亚文化较为典型的我国,历来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可以说,我国是一个家庭教育特别发达的国家,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已成为一种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运行机制的转轨,社会家庭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民族优秀的家庭教育传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战与冲击,家庭的教育功能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分析。
(一)家庭在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方面所起的作用被淡化
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十分贫乏,无获取衣食的本领,需要家庭给他多方面的照料,但随着儿童的逐渐长大,家庭就要教给他衣食住行的基本技能。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内容大为丰富,基本生活技能也随之复杂多样,家庭在这些基本生活技能的教导上处于特别重要、不可
7
替代的地位。遗憾的是,家庭教育的这一功能在当代现实生活中被普遍淡化了。在“就只一个孩子”、“现在条件好了”、“我们当年受的苦太多,现在不能让孩子再受罪”等心态的驱使下,过分娇宠、溺爱,凡事包办代替,使孩子缺乏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孩子独
立生活的能力非常差。
(二)家庭在教导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方面所起的作用被异化
我们知道受教育者作为一个社会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这些观念、规范和准则决不是在自然状态下萌发出来的,家庭是个人最初的活动范围,家庭群体中受教育者与其双亲、祖辈及同辈伙伴发生着最初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家庭生活的行为规范也是他最初接触到的社会规范,受教育者开始总是以其双亲的言行为榜样,以双亲的需求、情感情操为认同的对象,通过同化作用,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行为方式习惯和道德信念的体系,借以调节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目前,家庭教育在这方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家长言行不一,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非标准、做事原则讲得头头是道,可遇到实际问题往往另有一套,或对孩子严格要求对自己一再宽容,或有布置无检查,或雷声大雨点小;二是误导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向子女灌输一些错误的道德观念,导致家庭在教导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方面所起的正面作用被异化。正如电视上的一则公益广告上说的:其实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的言行举止最能反映出家长的一言一行。曾经有位家长苦恼的跟我说:其他家长教育孩子要自私,要霸道,自己的东西只属于自己而不能给其他小朋友,凡事都要学会争学着抢,而她的女儿从来不争不抢,总把自己的东西让给别人,别的小朋友欺负了她,她也从来不计较,真不知道这样是好还是坏。孩子是一张纯洁的白纸,就看家长如何在这张纸上描绘了。
8
(三)家庭在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志趣方面所起的作用被强化
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表现在它能引导受教育者逐渐地懂得现实生活的意义,注意发展他们的各种正当兴趣和爱好。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又能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家长用自己的全部生活经验去影响教育子女,培养他们的进取心,同时又对其倾注着莫大的期望,这样,就使得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能作出有价值的选择。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多,中国家长传统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获得了进一步强化,普遍重视对子女生活目标的指导和人生理想的巩固。问题是这种教育功能的强化,如果过于极端,其实际效果就会走向反面。对于现代独生子女家长来说,孩子能否成才必要的财力投入是必不可少的。现代独生子女的家长们认为自己只要舍得投资,就会有收获。于是家长们不惜耗费重金和精力,为孩子请家教,买参考书、辅导书,几千上万的诸如钢琴类乐器眼睛都不眨一下买回家。在孩子很小时,家长们就迫不及待地花钱投资帮孩子选择了书法、绘画、音乐、作文、英语等兴趣班,家长们也不辞劳苦地迎往接送。然而结果却适得其反,他们从小就受到心灵和身体的摧残,不少孩子厌学,逆反心理重,小小的年纪就被磨损了灵性,失去了童趣。现在能感觉到很多孩子没有朝气,缺乏活力,整天都处于疲劳状态,这正是家长们“揠苗助长”的教育方式给孩子带来的压力所造成的。
(四)家庭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的作用被弱化
家庭在培养子女的社会角色过程中起着非常独特的作用。一方面家庭通过影响受教育者的志趣和职业选择,使他们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选择和充任一定的社会角色;另一方面,家庭本身就是一个多重角色组合而成的初级群体,受教育者依自己与家庭不同成员之间的不同关系首次成为一个承担多重角色的主体,也就形成了在日后社会上充当复杂多样的角色的启蒙经验。由于家庭人口的减少,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日趋单纯,使得受教育者在家庭中获得的角色体验大为减少,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因兄弟、姐妹关系的
9
消失,甚至男女性别角色行为的培养都会受到影响。家庭在培养受教育者社会角色过程中的作用被显著弱化。
如果把教育看做是广义的对人的影响,那么家庭教育则以“缩影”的形式包含着几乎所有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功能。由于家庭的教育影响广泛而深刻,当前我国家庭教育功能的上述变化,必然对家庭教育的效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当前我国家庭教育的误区
家庭生活方式的迅速改变和家庭教育功能的显著变化,使当前我国的家庭教育出现很多新的问题,不少家长由于没有进行及时深入的思考并采取相应有效的对策,导致在很多方面走入了家庭教育的误区。这些误区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娇惯宠爱,包办代替,教育缺乏发展性
社会家庭成员结构的变化,使独生子女的同辈竞争和约束少了,而长辈的关怀和溺爱多了。长辈对孩子百依百顺,凡事包办代替,缺乏必要的约束,导致家庭教育走入误区。
1、重物质满足,轻精神给予
父母过多注意孩子物质方面的需求,衣、食、住、行各方面都给予充分的满足,却不注意充实儿童的精神世界,致使一些孩子精神生活极其贫乏,非常不利于其个性的健康发展。现在很多学生都爱穿名牌,用名牌,这些物质上的东西很容易助长孩子的攀比之风,形成校园的不和谐风景,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2、多身体关心,少心理指导
家长应是儿童的第一任心理辅导教师,可在现实中,有些家长过分关注孩子身体方面的发育,却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导致了大量儿童心理异常
10
的出现。
3、重视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
家长关心的焦点是智力因素的发展,而对情感、意志、兴趣、爱好、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却缺乏应有重视,致使在孩子智力发展的背后却隐藏着情感淡漠、意志薄弱、品德不良、性格孤僻等危机。教育界有句名言:“德育不合格是危险品,智育不合格是次品,体育不合格是废品,心理不健全是易碎品”。可见,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着眼全面,和谐发展。很多家长则往往厚此薄彼,认为只要成绩好就行了,忽视对孩子道德品质、身体素质和心理发展的教育。殊不知,即便是“次品”也比“危险品”、“废品”和“易碎品”要强。况且,非智力因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不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智育也不可能顺利地进行下去。所以,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大力倡导“五育”并重,使孩子得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成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正品”。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的孩子智商很高,但是情商太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4、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
对孩子娇惯宠爱的另一个结果,就是不让孩子参加必要的体力劳动。有些家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把读书当成孩子成材的唯一途径,把脑力劳动绝对凌驾于体力劳动之上,这样做只能培养出一些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的孩子,这些孩子甚至缺乏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将来更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
(二)宽严失度,言行不一,教育缺乏一致性
父母及家庭成员之间,对孩子缺乏统一要求,其结果只能是相互抵消教育的作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围着一个孩子转,他们除因血缘关系获得一定的角色定位外,还都要充当孩子教育者的角色。遗憾的是他们很多时候对自己的多重角色定位失当或转换不及,严重影响了家庭教育的效果。如一方对孩子实施教育时,另一方不能及时转换角色,
11
一味地以长辈角色袒护和宠爱孩子,甚至当着孩子的面教训对方,从而形成“你管我宠”的家教误区;另外,有些家长教育孩子宽严失度,高兴时孩子犯再大的错误也能原谅,不高兴时孩子的一点小错也能无限上纲揪住不放;或者一段时间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一段时间又事无巨细、棍棒相加,搞得孩子无所适从。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的,家庭教育要有连贯性,家长的教育态度不一致,不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非标准、做事原则讲得头头是道,可遇到实际问题往往另有一套,或对孩子严格要求对自己一再宽容,或有布置无检查,或雷声大雨点小,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家庭教育的有效性,也容易使孩子形成“言行不一”甚至“口是心非”的不良习性。
三)期望过高,拔苗助长,教育缺乏客观性
有不少家长对孩子期望过多过高,而符合其智力水平、个性特点的具体措施却很少,造成教育缺乏针对性或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相背离,其结果往往导致拔苗助长,事与愿违。
本来,家长对孩子的较高期望是孩子成长的一种动力,但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无视儿童的生理条件和智力水平,不能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则期望值越高往往效果越差。有的家庭在孩子正常的学校教育之外,又给孩子安排了五花八门的学习内容,压得孩子如牛负重。孩子超负荷地学习,兴趣大减,久之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率也不高。这时,期望值越高的家长往往越容易急躁,批评、挖苦甚至体罚也就接踵而至了,孩子也很容易陷入“越差越批评”、“越批评越差”的恶性循环。导致这种现象的另一个原因,是很多家长把知识的积累和智力的发展等同起来,表现为在教育方式上硬性灌输多,启发诱导少。实际上,知识和智力不是同一概念且二者的发展也是不同步的,儿童依靠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获取知识,不仅不会促进智力发展,反而会起抑制作用。
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重视孩子兴趣的培养和引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是克服“拔苗助长”现象的根本出路。
12
(四)个人至上,察子失真,教育缺乏社会性
很多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摆布,从小便把孩子束缚在家庭、自我的小圈子里,向孩子灌输的多是些利己主义的思想,而很少能放眼社会,把孩子当成社会财富的一部分,把他们放到社会的大熔炉里去锻炼,教他们公而忘私,舍己为人,贡献社会,实现自我。如果这种现状继续存在并发展,势必会给国家、社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个人至上的思想还易导致察子失真:孩子稍有聪明之举,父母便立即褒奖有加,一好百好,对孩子的不良倾向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长此以往,一方面诱发了孩子的自满心理,容易变得自高自大、目中无人,另一方面孩子的错误与不足得不到及时纠正和弥补会越来越严重。很多家长到孩子“出了事”才恍然大悟、叫苦不迭,这样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个人至上的思想也易强化“望子成龙”心理,使得家长常常将自己的孩子和邻居、同事甚至电视报纸上最好的孩子进行比较,总易抱怨自己的孩子太笨,没有出息,产生心理定势,丧失信心,甚至对孩子的良好表现持怀疑态度,严重挫伤孩子的上进心。那些自暴自弃的孩子大多有过这样的经历。
三、当前家庭教育的对策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世界已进入开放时代、信息时代。中国也进入了经济建设为中心新的历史时期。因此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的文化修养,道德个性、行为习惯,家庭生活环境等,无不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应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心理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及时调整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念,重新认识自己的教育对象,及时调整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适应孩子的成长需求。
13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树立全新的育人观
1、提高认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和终身教师,其作用至关重要。其一,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家长素质较高,往往可以采用较为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思想,有较为主动教育子女的自觉性,选择较为恰当的教育方法,运用较高的教育艺术,妥善解决和处理教育孩子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其二,高素质家长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对孩子具有示范作用。
2、更新观念
每个人一生的成长应该独立经历和面对很多风雨和挫折。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生活的强者,成为有所作为且能独立面对纷杂社会的人。如果家长们永远让孩子躲藏在家长的羽翼下,孩子就不可能象雄鹰一样搏击蓝天。所以家长们应该懂得孩子是什么样的种子,就应该让它长成什么样子。家长们不能强迫孩子个个长成参天大树,也不能将其打造成千篇一律的盆景,就如森林里应该有千姿百态的各种树木才符合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一样。
新时期家长的角色要由对孩子遮风避雨的保护角色改变为培育孩子的辅助角色和助力的提供者,使家长们自己现有的知识、能力、家庭环境成为培育孩子的肥沃土壤,可以让孩子们在这片土壤中自由呼吸、良性发展、快乐地健康成长。家长要放手让孩子独立面对社会,融入社会;要努力让他们参与家庭活动,使他们感觉是家中平等的一份子。家长还可积极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演讲合唱等文体活动等,使他们在活动中锻炼成长。
(二)家庭教育全面关心独生子女,使孩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
1、偏重智育转向教育孩子成人
综合性素质高、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在二十一世纪将倍受欢迎。任何
14
一种只注重侧面的教育都是片面的,是和社会、时代发展相违背的。家庭作为孩子进入社会前的“演习场”,其首要任务就是对孩子进行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教育,即“学会做人”的教育,使孩子将来能够更好地去适应社会。一个没有道德感的人,即使有再多的学问,也难以成才。因此家长们应该在重视开发智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如:爱心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劳动教育、孝敬父母、明辨是非教育等等;要教会独生子女们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竞争,要将关注孩子的分数转到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上来,让孩子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心。变革中的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家庭教育内容的更新。这要求家长们在弘扬传统道德精华的基础上,更要关注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品质的培育。如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等;同时家长要指导孩子通过接触社会、通过各类传媒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领悟传统道德的精华,学习新的、具有生命力的社会道德规范,以提高其道德评价和道德选择的能力。再者在家庭思想教育中,加强养成教育,把一向做人的品德和思想逐步内化为孩子的信念。
2、既关心物质生活也关心精神生活
人活着除了物质生活还应该有精神上的富有才是完整的生活。因为纯粹的物质生活的优越是不能替代精神生活的。物质生活固然必要,但一味地追求物质生活,会使孩子以为美好生活得来轻而易举,易丧失对未来的追求和人生奋斗目标的斗志;同时过于富足的生活,令人终饱思淫,可能养成浪费的习惯,丢掉勤俭节约的美德,造成空虚状态。青少年儿童时期是独生子女的一生中处在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父母要关心孩子的精神需求,要按孩子的求知兴趣因势利导。家长要经常关心孩子的思想动态,爱孩子并尊重孩子,帮助孩子扬长避短,认真思考、分析、处理现代社会给孩子带来的困惑及错误理想观,帮助孩子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中如何与人竞争与交往。在不伤害孩子心灵的前提下,鼓励孩子们多锻炼自己的意志,教导孩子学会关心、爱护他人。精神富足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会更强,他们大多心胸开阔,性格开朗,不易被生活工作的挫折和困难吓倒,不至于因为一些打击做出过极的事情,甚至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
15
(三)提高家长素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1、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而家长要
教育孩子从完善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多看修身养性的书籍,端其行正其身。
2、培养文化科学素养和艺术修养
家长应多读些书,多掌握一些尤其是科技方面的知识,以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精神,知识内涵来影响孩子的。同时,家长要求独生子女全面发展,自己也就在努力培养自己全面发展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学习了解艺术方面的书籍,收听和观看艺术方面的节目、收集文艺方面的资料,在与孩子的共同学习艺术的过程中不断交流、沟通。孩子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而且能培养艺术素质,家长就能更容易地诱导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总结
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当前我国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更要进行及时深入地的思考并采取相应有
效的对策,让家庭教育尽快走出误区,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迎接21世纪中国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刘颖.《对独生子女为主要群体的体育教育探讨》,载《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2]候书新.《如何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社,2011
16
年。[3]宇飞.《千万别“管”孩子》,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2010年。[4]刘庸.《不要为孩子烦恼》,四川人民出版,2010年。[5]周艳.《独生子女教育》,载《小学时代》,2009年第3期。[6]李丰收.《天才少年成功之路》,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2010年。[7]刘云凤.《谈小学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载《教育探索》,2009年第7期。[8]沈文.《独生子女现象和家庭教育》,载《独生子女》,2009年第8期。
17
xx大学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
姓名专业
学号
学习中心入学年份
题目
指导教师评语及成
绩
答辩小组意见
______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
成绩:___
年月日
__________组长签名:________
成绩:
年月日
18
论
文
最
终
成
绩
最终成绩评定为:_____
年月日注:1、此表附在论文后面;2、指导成绩和答辩成绩按百分制记;3、毕业论文最终成绩分优(90以上)、良(80-90)、中(70-80)、及格(60以上)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19
篇四: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中存在哪些常见的问题
一位家庭专家说过:“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温床与摇篮;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窗口;家庭是孩子获取人生幸福的源头……”当今社会,家长对孩子的越来越重视,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家长的观念和方法存在着问题;今天就现代家庭中存在的几个常见的问题和大家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启示与帮助;问题一: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尤其是父亲;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大家工作都很忙,下班本来就很疲劳,还要烧饭,洗衣,做家务,带孩子,哪还顾得上和孩子交流呢但是孩子需要交往,需要你们成为他们的朋友;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加上现在社会家庭结构特点都是三口之家,邻里又大多数互不交往;因此许多孩子在家庭中缺少玩伴,他们非常孤单;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小鸡找伴;就是将一只小鸡放在远离鸡群的地方,结果小鸡不吃不玩,只是拼命的叫;后来把它放进鸡群,它才开始吃、玩,并和其它小鸡一起活动;这说明动物需要交往,更何况人呢几个朋友带着孩子在一起玩,当一个朋友有事要先走,她带着孩子即将离去,而另一个朋友的孩子就拼命的哭泣,不要他的伙伴走;由此可见:从婴儿期开始孩子就知道要与人交往,孩子是需要交往的;而现代人工作节奏加快,使家长们与孩子交往时间少了;曾记得一则广告:星期天了,一位父亲却因为工作太忙,即将出门,这时,他的孩子手捧着自己平日里最珍爱的储蓄罐站在他的面前,这里面是孩子平时一元一角省吃,省用存下的零花钱,孩子问爸爸:“爸爸你一天能赚多少钱,我用这些钱,买你一天的时间请你陪陪我”听到这个故事,我不免心酸,是啊,现在的孩子在家庭中的活动主要以玩玩具、看电视为主,他们面对的是冷冰冰毫无生命的物体;这也是大多孩子性格内向,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原因所在;现在的孩子更需要朋友,他们没有兄弟姐妹,他
们更想与家长交往,想要家长成为他们的朋友;而我们家长应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避免因工作,家务繁忙而冷落孩子;
尤其是父亲,更因该担当起这一重任;国外有研究证明,父爱更有益于孩子成长;较之妈妈的感情细腻,性情温和,爸爸则显示出的勇敢,坚毅,强悍,意志坚定等男性特征,给孩子以更大的生命激情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象一些城市的园近年来引进男教师一样,男性与女性的互补更增加了的圆满效益;家庭也是一样,父母都参与的家庭才是完美的;
我们对一个孩子的成功就是100%的成功,对一个孩子的失败就是100%的失败,我们输不起,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交往、游戏,和孩子进行交流,茶余饭后,看电视时,走路之间,睡觉之前,请大家听听孩子的心声,满足孩子的交往需求,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
问题二:片面强调智力开发,忽视孩子全面素质的有的人误认为早期就是智力开发,因而忽略了孩子全面素质的;“早教的含义包括感知,语言,动作,认知的训练,也包括生活习惯,自理能力,性格、品德的培养,不能顾此失彼;”在家庭中往往仅重视智力发展而忽略其他方面;1.忽视孩子的劳动能力培养,使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独立能力差;现在的孩子大多数养尊处优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至于在园表现为拖拉、动作慢,等待、退缩等;例如:午睡起床,大家都穿好衣服,走出午睡室,老师帮女孩子梳头,阿姨分点心,有一两个孩子还在午睡室磨蹭;等大家点心快吃好了他才走出来;人家小便准备上课了,他开始吃点心;人家上课了,他去做课前准备;做作业了人家做好了,他还在找笔;探索活动,大家都动手,他立在一旁,“老师我不会弄的,老师这个我不行”的等等;要知道,园是集体生活,有一定的作息制度,在保证多数都能完成的情况下,老师就会进行下一个活动,不可能因为你而耽误大家的时间,比较好的正规的园配备了两教一保然而,要面对几十个孩子,这两双手怎么帮得过来,所以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是进行集体活动的基础;家长应该重视所以,希望家长在家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2.忽视孩子的性格情感培养,溺爱娇纵,使孩子变得无情无义;
让孩子没有爱的感觉这种爱就叫溺爱,很多父母都认为我的付出不要回报,是一种境界;但是这种意识是一种错误,只有付出爱的人才能感受爱,只有孩子能感受爱,爱才能变成一种心灵的成长;
有一位下岗女工,她知道孩子喜欢吃虾,一次咬咬牙从菜市场买来,做好后端上桌;看着孩子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舍不得动一筷子;眼看孩子已吃完饭,妈妈忍不住想去尝一下剩下的虾———“别动”她的孩子说:“那是我的;”这位母亲眼含泪水,她是哑巴吃黄连,这就是她深深爱着的孩子的回报
是孩子生下来就不会爱别人吗不,那么“爱丢失症”的根源在哪里这就是父母的极度关爱;“过分溺爱”、“无限纵容”滋长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过分的关心溺爱,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遭受适当挫折、困难和学习爱护别人的权利;这样的孩子从小只会享受,不知奉献,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情感世界中只关注自己,不知体会别人;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学会分享,学会关爱,从小学会孝顺,学会自立学会自理等等,不要仅仅只重视学了什么知识;要重视孩子的情感,能力,品德等的全面发展;
问题三:对孩子限制保护太多,忽视对孩子主动探求新事物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家长大多不习惯把孩子当成一个能动的、有独立意识的个体来看待;
样样事情包办代替,或这个不要,哪个别碰;使孩子逐渐变得没有学习能力,样样事情都不会;而现在很多家长并没有认识到对孩子过度保护最终会带来孩子的无能这一严重的恶果;
所谓过度的保护,就是说该孩子做的事情父母全替他做了;今天的父母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什么都替孩子干,你的任务就是念书,一切事都我干;有一个夏令营活动,一个很小的孩子看着一个煮鸡蛋发呆,人家问他你不爱吃煮鸡蛋吗爱吃那你怎么不吃呢这鸡蛋跟我们家鸡蛋长得不一样你们家鸡蛋长得什么样啊我们家鸡蛋是白的、是软的好咬,这鸡蛋太硬咬不动原来这孩子,从小从来都没有看到过家人煮鸡蛋、剥鸡蛋的过程,都是摆好了切成四块放在面前吃;这种常识的缺乏就是因为保护所带来的;因为爸爸妈妈认为我都给你准备好是我对你最大的爱,其实他错了,最大的爱孩子就是让孩子学会去做这些事情;
很多父母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你能替孩子做事,你代替不了孩子的成长,你能保护孩子的今天,但你保护不了他的一辈子;过度的保护造成现在的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弱,或者孩子根本不会自我保护;
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随时发生事告诉孩子怎么办,比如说孩子玩剪刀,有的家长就心慌,别玩了,其实你可以告诉他,怎样拿剪刀,用剪刀,还有别拿着剪子尖对别人,这不对,这很不礼貌也很不安全,你要拿着剪子尖把剪子把递给别人;走马路,你要教会孩子靠右行走会看红绿灯;一个人走丢了怎样面对;等这就叫,是一种榜样和行为,它不仅仅是说教,要教导孩子怎么去应对危险,而不是告诉孩子说我们不会有危险;
所以我觉得要该放手就放手,给孩子更多的机会,过度保护下的孩子,更易受到伤害,真正关心孩子的父母,要放手让孩子出去经风雨、见世面、受挫折;真正爱孩子就不要把孩子“锁”在身边;
问题四:运用方法生硬,不听或不接受;家长往往在老师面前诉苦:就是老师的话要听,我们在家教,舌头说干了,也没用;举个例子:幼儿在家见到椅子倒了叫他搬起来好,叫好几遍都没用椅子倒了孩子视而不见,大人叫她搬,她当耳旁风;怎么办呢可以这样以游戏的方法做:小蚂蚁搬豆豆,豆豆在地上,哎哟,哎哟这种游戏的形式孩子一定兴趣,不信你可以试一试;要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是要讲方法的,不能生硬的说教;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方法就是“亲子游戏”;孩子有孩子的天性:好玩,好动,好模仿等;对孩子来说游戏不仅仅是娱乐,而且也是学习,是工作;我国著名的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生来就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道路,是孩子通过实际行动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活动;游戏可以增长孩子的智慧,丰富孩子的知识,促进孩子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例如:早上穿裤子可以跟进行车钻山洞的游戏,一列火车开来了,左脚进来了;两列火车开来了,右脚进来了,火车上山了人站起来裤子拉上了;只要父母有意识的将自己的知识、行为、情感、传递给孩子,在玩中孩子使孩子在游戏中愉快的学到知识,获得经验,促进其各方面的发展;
家长们要记住学前阶段的孩子是很喜欢游戏的,你稍微动动脑筋,用一些游戏的方式,来孩子,孩子是很乐意接受的;
问题五:评价激励不够,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咱们中国的父母有个特点对自己孩子的满意度是最差的,比国外的家长满意度差多了;例如:当孩子兴匆匆的拿着图画到妈妈面前:怎么这么脏,看别人画得多干净孩子有兴趣唱歌了:你声音怎么这么小,不会大一点,就是没胆量遇到熟人:快叫,快叫你这孩子就是不叫人等等,这种例子屡见不鲜;其实,孩子很需要表扬;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妈妈讲了一件令她沮丧的事:“上二年级的儿子很调皮,经常挨老师的批评,从未受过表扬;一天,儿子兴冲冲地跑回家,高兴地对说:‘妈今天老师表扬我啦’家长喜出望外,忙问:‘老师表扬你什么啦’儿子得意地说:‘老师说我的检讨写得不错’家长一听,差点把鼻子给气歪了;孩子的心,多像干渴的小苗,渴望被肯定渴望得到积极的评价然而,像这样的孩子何止他一个一个孩子长大要经受人们无数次地评价,不管别人说什么,父母的评价永远是基石;外交部长李肇星作客一家网站时,一网民调侃说:“李部长,您的才华我们很佩服,但您的长相我们不敢恭维;”李肇星部长幽默地说:“可我妈妈不这样认为”这个回答足以反映出李部长有一位多么仁爱智慧的母亲;那么如何激励评价孩子呢第一,要对孩子鼓励,这会让孩子产生无穷的前进力量;第二,要信任孩子的潜在力量;做父母的要相信孩子行,你的孩子才会更行;对父母来说,重要的是信任孩子所拥有的潜在力量;只要能充分发挥孩子的这一力量,孩子就会成为了不起的孩子;第三,对孩子要求不要太高;如果我们让孩子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难度超出孩子现有的理解能力,但我们又不向他做任何讲解,结果孩子总是不知道该怎么玩,每次尝试都失败,那么孩子的感觉会越来越糟糕,不用别人说,他也会觉得自己很笨;美国家凯茨在孩子身上发现称之为“习得性愚蠢”;他说,很多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某些原因,逐渐产生对学习的无能感,并因此而丧失了自信心;在
他人的眼里,就会觉得他们“越学越笨”了;因此,在家庭中,我们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度,“为孩子找一棵矮点的苹果树,让孩子踮起脚,伸手就可以摘到苹果”;成功的体验会让孩子信心百倍,动力十足地向下一个更高的目标迈进;
第四,积极的暗示,能帮调整自己的行为,找到自我;事实上,很多父母都往往用消极的暗示,以至于孩子真的认为我不行,从而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怀疑;正确的做法是父母要要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应该祝贺他,肯定他,鼓励他或是用积极的暗示引导孩子朝着正确的理想的方面去做;就如前面举到的例子:1.当孩子兴匆匆的拿着图画到妈妈面前时,你不是说:“怎么这么脏,看别人画得多干净“而是说:“宝宝今天真能干,会画花和树了,明天给小花、小树穿上漂亮的衣服,他们就更要谢谢你了;”这样孩子一天比一天画得好;2.孩子有兴趣唱歌了,你不要说:你声音怎么这么小,不会大一点,就是没胆量换一种说法:“我们宝宝是小歌星了,快点拍拍手,等一会他的声音也会变大的,你听你听,宝宝把录音机开大了;”哎孩子声音大了;3.遇到熟人别说:“快叫,快叫你这孩子就是不叫人”而是引导暗示孩子:“这是某某叔叔,我们宝宝会大声叫叔叔,你听——”;看孩子很乐意的叫了;这就是积极的暗示,他能调整的行为,使其向理想的方向发展;第五,允许孩子失败当孩子为“失败”而难过时,父母不应以怜悯的态度对待孩子,或者在孩子面前唉声叹气,更甚至劈头盖脸地责骂孩子,正确的方法是让孩子明白,失败、错误没什么大不了的,人人都可能碰到,勇敢、聪明的人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努力;允许孩子失败,也是对孩子能够成功的一种信任;记住,父母的评价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将会影响他的一生让孩子从小在赞誉中长大,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兴趣;让我们松松手,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让我们静静心,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看到他更多的优点;让我们消消火,当孩子失败的时候,给予他更多的表扬;不经意间,你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了,已经懂事了,已经非常优秀了……
篇五: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有些家长把自己的失败人生经历寄希望于孩子要孩子来补偿或把自己成功的人生经历要孩子来履行再加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许多家庭忽视了孩子自身素质和能力不考虑他们的兴趣像橡皮泥似的将孩子捏来捏去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煞费苦心设计好的蓝图硬要孩子去做一时还难以做到的事情使孩子倍受压抑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甚至一事无成也容易形成自卑胆怯畏缩逃避等不良性格引起孩子爱说谎反抗等不良现象
浅谈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文明、民主观念的进步与弘扬,现代育儿观念在不断更新和变化,父母必须更新错误的教子观念,提高自身素质,运用科学理论,采取正确的对策,克服家庭教育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如溺爱、动辄打骂、重智轻德、忽视冷漠等。父母应该尊重、信任孩子,对孩子爱而不娇、严而有度,充满耐心和关爱,多一些宽容,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有教有爱,多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因势利导,鼓励和帮助孩子独立自主、自立自强,促进孩子德、智、体等全方面健康发展。关键词:家庭教育问题对策
当今时代,需要具有较高能力、水平,较强适应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家庭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起着奠基作用。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爱是孩子茁壮成长的沃土,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影响着民族素质和综合实力。作为孩子的启蒙教师,家长应该了解家庭教育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许多问题,现分析、归纳如下:一、溺爱无度、只养不教。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和中国经济的腾飞,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了,独生子女家庭也越来越多,于是孩子从小就成了家中的宝,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过分照料、过分放任,并且甘心为孩子做一切事情,再加上祖辈的隔代爱,以至从小培养出家庭的“小皇帝”、“小公主”,使孩子变得无法无天。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缺乏基本的独立性、耐挫能力、应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认识能力和创造力,常常表现出社交困难、任性自傲、自私自利、缺少自信、优柔寡断、懒惰等不良品行,甚至缺少道德情感和责任心,容易引发无助、无能、自卑等心理障碍。清朝末代皇帝傅仪的前半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奴仆成群、众星捧月的奢华生活。以至于后来在沈阳劳改所中被关押时,连牙膏都不会挤。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有很多家庭的孩子像傅仪似的,整天过着“笼养”的生活,事事有人操心,有人管,以至如托时连基本的自立能力都没有:不会用手纸,不会穿衣服,不会用勺和筷子。这种家庭教育直接影响了下一代的成长,并且给国家造成一定的损失。二、期望值过高。有些家长把自己的失败人生经历寄希望于孩子,要孩子来补偿或把自己成功的人生经历要孩子来履行,再加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许多家庭忽视了孩子自身素质和能力,不考虑他们的兴趣,像橡皮泥似的将孩子
捏来捏去,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煞费苦心设计好的蓝图,硬要孩子去做一时还难以做到的事情,使孩子倍受压抑,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甚至一事无成,也容易形成自卑、胆怯、畏缩、逃避等不良性格,引起孩子爱说谎、反抗等不良现象。青海夏斐的妈妈对自己孩子要求极高,上不了90分就不能容忍,以至把9岁的天真烂漫的孩子活活打死。这给我们的教训是沉痛的、永久的。三、重智轻德,忽视非智力因素。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只重智的培养,认为孩子知识越丰富将来越有出息,不惜花大量钱财购买许多书籍,让孩子识字、背诗、学算术、参加各种学习班等,全然不顾孩子的个性发展及心理因素特点,使之喘不过气来,扼杀了他们爱玩的天性,抑制了他们的童心,阻碍了他们创新能力、自制能力和潜能的发挥。在孩子成绩好时,对其有求必应,百般顺从迁就,偶尔犯错还极力袒护;对成绩差的孩子冷嘲热讽,完全忽视了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这种重智轻德的错误教育,阻碍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甚至对社会造成危害。四、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影响亲子关系,影响着孩子的成长:1、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有求必应。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偏爱,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自己却节衣缩食;有些家长由于整天忙碌,把物质满足作为补偿孩子的好办法;有些家长为抑制孩子发脾气,把物质刺激视为上方宝剑。这些逐渐滋生孩子贪婪、攀比、倔强、奢华等不良的性格,对他们贻害一生。2、对孩子的精神需求不闻不问,根本不尊重孩子。家长由于在外奔忙,或经常吵架、或闹离婚,根本顾不上理孩子,忽视与孩子的心灵沟通,使孩子形成郁闷、少言寡语、缺乏能力等不良的品质。3、反复唠叨,引起厌烦。某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缺少对孩子的尊重和平等,不把孩子当成独立、自主的个体来看待,重“说”轻“做”,缺少沟通与互动,惟恐他们不听,就反复唠叨,过分关注孩子的缺点和不良的方面,缺少积极的关注。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障碍,自我封闭,出现逆反心理,甚至对着干,缺少自信。就拿我的育儿经历来讲,这一点对我感触最深。儿子三、四岁时,我总认为孩子小不懂事,过于干涉和关注孩子,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也说,使他优柔寡断,不善表达自己的情感,出现逆反心理。随着学前教育本科的学习,我深切认识到长此下去对孩子是不利的,于是我及时、适当的改变了教育方法,少说多做、多观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现在孩子性格变得比较活泼、开朗、善于交往,并且能主动找我谈心,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五、严厉粗暴、动辄打骂,讽刺、挖苦,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在当前家庭教育中,有些家长由于素质低,不懂教育艺术,脑中存在着陈旧的“不打不成材”的教育观念,对孩子实行“棍棒教育”,认为体罚就是“严”,就是为孩子好,管教方法简单生硬,只注重结果,不看孩子发展变化过程,动不动就实行体罚,很少考虑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家长心情不好时拿孩子出气:挖苦、讽
刺、心灵施暴,挫伤自尊,压抑孩子的好奇心。这种错误观念教育下的孩子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从小产生“我不行”的错误观念;感受不到亲情与关爱,更不懂得爱别人,常常表现为易冲动、控制力差、不能自奋、不能自我约束,毫无积极主动可言,他们只屈从暴力而不听从道理,甚至心灵扭曲,酿成成长道路上的悲剧,发生在淮北市的孙士楼中学的马宁等同学的命案中,小凶手的父亲对他的打骂就是他犯罪的祸根。总之,由于很多方面的原因引起了当前家庭教育中的诸多问题,并直接影响了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必须从孩子身心发展及个性特点出发,正确分析、对待这些问题,及时矫正,积极采取以下对策:一、爱而不娇、养教并重,培育健全人格。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的方式不一样,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为了培育出人格健全的孩子,家长既要为其健康成长提供一定的条件,又要懂得怎样去“爱”,从小注意对孩子素质的培养,具体措施如下:1、现代父母教育孩子,既要“爱”孩子,又不能“娇”孩子。虽然现在我们生活条件比较富裕了,也不能无止境的去满足孩子的物欲要求,物质刺激要适当;虽然大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也不能任其耍性子,搞个人主义,否则结果势必适得其反。2、我们做父母的应树立“养教并重”的观念。不仅要“养”孩子,还要给孩子正确的引导,提供足够的成长空间;既要满足孩子的生活和安全需要,还要“教育”孩子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能动性,从小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观念,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品质。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父母应该摒弃包办代替,从孩子生活小事抓起,从小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自立及社会生活能力,千万不要搞“一条龙”、“全方位”、“系列化”服务,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往前走。二、尊重孩子的自我选择,给孩子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儿童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的独立的人,作为家长要信任孩子,要以他们的能力、兴趣出发,不要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让他们独立自主、自立自强;把“望子成龙”的心态改为“让子成龙”,对孩子的期望要具体、明确,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及个性发展,有实现它的价值,比孩子实际能力略高一点,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树上的果子”;给孩子提供一定的自由空间,让其能尽情发挥自己的能力,并不断给予引导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让他们充满信心地向自己预定的目标前进。三、开发智力、塑造品德、因势利导,使孩子全面发展。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必须树立全面发展的观点,重视孩子的智能和非智能的培养。孩子在生活中接受智育活动的刺激,才会快乐、好奇、自信、积极、有创造精神;孩子品德得到了塑造,才会开朗、勤劳善良、正直、情趣高尚,才能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使智力得到更好开发。即使要突出孩子的特长,也要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建立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因势利导,使孩子成为一个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四、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有利条件。良好的家庭环境能陶冶孩子的身心,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父母不仅应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还要为他们创建精神环境。古时“孟母三迁”就是我们学习的好典范。1、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良好的物质环境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父母尤其要注意为孩子提供一个舒适、安静、整洁、适合他们个性特点的空间,安置一个小书柜,让孩子从小受到文化的熏陶和启迪;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创设宽敞的游戏空间,提供充足的、新鲜的、有启发性的游戏材料,引发孩子的玩耍,在游戏中去探索、去创造、去成长。2、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精神环境。(1)走进孩子的心灵,平等与之交流和沟通。教育孩子,家长花钱不如花时间。从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看,孩子的成长对家庭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家庭教育投资除了需要家长在金钱物质上投资外,还包括父母的时间投入、文化投入、情感投入等。因为亲子间的交流与互动对孩子性格形成起着关键作用。作为家长,应从传统文化家长“神位”走下,尽量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谈心、沟通,同时还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育儿观念,耐心听孩子的心声,正确理解、尊重孩子,促进孩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2)优化家庭生活气氛。孩子活泼好动,长期生活在愉快、和谐的家庭环境中会朝气蓬勃、乐观自信,容易产生良好的情绪,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开朗的性格,健康地成长。(3)信任孩子,使其充满自信。父母的信任能给孩子无穷的力量,使孩子变得自信自强,所以父母对孩子不要事事叮咛,说话要把握好时机,以身示范,以引导、启发为主,授孩子以“渔”,对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激发其潜能的发挥。五、严而有度,尊重孩子的人格,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心。1、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孩子年龄虽小,也有自己的权利和人格,也渴求被人关注和尊重,所以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且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把整个爱心献给孩子。关心其冷暖并深入其内心世界,去了解孩子,千万不要在别人
面前揭孩子的短或训斥孩子,为孩子保存一份自尊。2、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不要太过于民主。因为孩子年龄小,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判断能力,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需要父母的指导,如果过于民主,很容易把孩子宠坏,使其变得任性、固执、为所欲为。这就要求做父母的对孩子要爱而有度,不能任意放纵,对孩子实施带有强制性的教育管理是必不可少的。3、实施家庭教育时对孩子不要过于严厉。因为孩子涉世尚浅、阅历少,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认知能力、思维发展、自我控制力较差,好奇心强,感情脆弱,如果对他们要求比较苛刻,会使之挫伤自尊、丧失好奇心,抑制思维和创造能力,所以我们对孩子要多些宽容,不能一味批评和嘲讽,更不能用“棍棒”来惩罚,允许他们犯错误,并耐心引导、循序善诱,促其改正,使孩子受益终生。总之,对于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我们采取相应对策都是可以克服的。作为家长,在培育孩子过程中责任重大,我们应该正确分析和认识当前家庭教育中面临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提高自身素质,以免走入家庭教育的极端。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家庭教育中,不断探索、创新,以尊重孩子个性和身心发展特征为出发点,根据科学理论,遵循教育规律,端正家庭教育观念,树立正确育儿观,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爱而不娇、养教并重;尊重孩子的人格和选择;德、智、体等方面一起抓,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为孩子提供适合其个性的物质条件,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家庭环境;对孩子严慈结合、严而有度、有教有爱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克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才能科学地教育孩子,培育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
篇六: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家庭教育观念方面的问题。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念是指家长与教育观点和教育行为相互关联着的一系列主观评价的态度倾向[2]。家长是孩子的终生教师,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当今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却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观念,这些观念严重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2.智育第一。很多家长只是催促子女好好学习,同时也把这些认为是家庭教育之第一位的责任。作为家长,孩子的学习状况常常是他们关注的焦点,也是最为敏感最能引起情绪波动的事情。不少家长无视孩子个性、精神和良好品德的形成,把教育理解为纯智育,把家庭教育残缩为纯智育,又把智育残缩为提高学习成绩(分数)。
3、重视身体健康,无视心理健康。“现在意义上的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许多家长认识不到这一点,不仅不重视心理健康,而且无视心理疾病的存在,甚至把心理疾病当成精神病来看待。对心理健康认识的不足,使家长重视身体强壮,而无视心理建康。
4、过分依赖学校教育。很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教师的事情,只关心孩子的分数,仅以孩子的分数评价学校和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老师,这根本就是放弃家庭教育的表现。关于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如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方面的情商教育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学校教育却显得苍白无力,而家庭是培养孩子的第一土壤。如果家庭教育不能较好地发挥其功能的话,孩子的情商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将成为空白,人格方面将出现重大缺陷。
5、家庭教育方式方面的问题。调查资料说明,目前青少年的家庭教育中,家长不善于掌握特别是不能采用正确合理、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的情况也是经常的和多见的,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6、无视个性,强行塑造。许多家长无视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和个性,不管孩子的天赋和兴趣爱好,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既定要求和模式,专制地为孩子设计好人生轨迹,或者把自己的遗憾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是正确的路上走,去强行培养和塑造孩子。
7、过早过多的智力开发。当前早期教育中,表现为过早和过多的智力开发。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应该是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通过父母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孩子。但是目前不少家庭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强化智力教育,把家庭变成了学校。认为“教育越超前越好”。
8、用打骂来惩罚孩子。一些家长根本不考虑孩子的自尊心,动不动就对其加以训斥,更甚者采取棍棒教育。打骂会使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孩子的心灵及身体受到摧残,抹杀了孩子的个性和创造精神。在专制体罚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形成胆小、忧虑、孤僻的性格,有的则产生逆反心理,偏激、固执,甚至进行对抗。如此一来你还觉得拿出棍棒打孩子是很管用的管教方式吗?
9、“关心过度”现象普遍存在。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在亲子关系上普遍存在着“子女偏重”“子女优先”等特点。它表现为家长在感情上过度依恋子女,在生活上、教育上对子女“关心过度”。即对子女操心过多,忧虑过多,指导过多、监督过多,给予物质和心理的照顾过多,尤其是对子女教育上的要求过多,超出了子女所能耐受和容忍的程度,抑制了他们独立性和完整个性的健康发展。
10、不注意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是进行正确家庭教育的必备条件,遗憾的是当前许多家长无视了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家长总是希望孩子改掉坏毛病,一旦发现孩子的问题都免不了一通数落甚至责打,然而,家长却没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在孩子身上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了。
11、隔代抚养问题。在很多家庭中,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或在外工作无法全身心的照顾孩子,就把孩子教给祖辈照管。认为这样就没了后顾之忧。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种隔代抚养带来了很多不利于儿童健康与成才的“隐患”。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12、〔1〕延长儿童“童稚”心理。一生的坎坷经历,注定了祖辈对孙子们的偏爱,这种偏爱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溺爱。爱得过分,就会阻碍孩子正常心理发育。(2)导致教育的“脱代”。(3)疏远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导致亲子的“隔阂”。祖辈爱孙与父母爱子,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点。相似是彼此都爱孩子,不同点是祖爱孙偏于“慈”“宽”“容”,而父爱子则偏于“严”。这种教育支点的分歧,很容易导致亲子隔阂。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篇七: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造成孩子性格孤僻冷漠脾气暴躁情绪自卑行为自私流落到社会上去找小兄弟取得同情温暖性格逐渐显示出粗暴和攻击性有的在教唆犯的引诱威胁下堕落成罪3自由放任在农村或者城市中部分经商或父母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庭中父母法制观念淡薄受拜金主义影响只注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而忽视思想道德教育或只注意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对思想道德教育不管不问或干脆让孩子弃学经商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对子女听之任之放任自由
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致使人才竞争激烈。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非常重视对孩子进行教育。而当前中国独生子女已经进入生育高峰,现在有很多幼儿园孩子的父母就是独生子女,一个家庭守着一个孩子,可想而知对孩子的教育在家庭中越来越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另外家庭人口的数目减少,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妇女就业率的提高,结婚人口的下降,离婚率攀升,非婚生子女数增加,人口老化,独居老人增加等都在影响家庭功能的运作,这些却对家庭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产生了家庭教育问题。一、当前我国幼儿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一)“放任型”的家庭教育让幼儿失去家庭温暖传统的家庭观念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正悄然变化着。一部分人的婚姻家庭关系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固若金汤”,一个人们不愿接受的现实正摆在我们的面前棗中国人的离婚率正逐年升高。在离婚率较高的北京、上海以及沿海等地,离婚比例甚至已超过20‰,于是接踵而来的是一个人们不得不正视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单亲家庭子女人数已达数百万之多。因为离婚律的增长,家庭教育出现了“放任型”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无力管教或放任不管,使他们失去家庭温暖,造成孩子的性格孤僻冷漠,对同伴产生攻击性行为,出现未成年人伤害事故的隐患。(二)第一代独生子女把孩子的教育重任交给了父母我国第一代的独生子女正在成为孩子的父母,可是这些第一代的独生子女都还依然成天生活在父母的“怀抱“里,他们又怎么去教育和抚养他们自己的孩子?所以家把孩子交给自己的孩子交给了自己的父母,让父母们继续承担教育孩子的重任,这样就出现6个家长一个孩子的家庭教育教育形式。独生女刘小姐的母亲抱着刚出生五个月的小外孙这样对记者说。“从小到大什么都是家里给做的,她哪里会照顾孩子?”和刘小姐的母亲一样,不少独生子女的父母也对此表示了不同程度的忧虑。很多家长认为,子女从小到大娇生惯养,根本没有能力抚养幼儿,另外,由于家里只有一个子女,也使他们有相当充裕的时间来帮忙照看和教育孙辈。(三)工作的繁忙让家长采用简单粗暴教育方法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家长们往往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奔忙,疏于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家庭教育技巧的掌握,更多的家长则是抱着“黄荆棍下出好人”的旧教育思想不放,对孩子理解少,唠叨多;沟通少,打骂多;引导少,限制多。二、家庭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一)幼儿成了离婚的牺牲品一位著名的婚姻家庭问题专家说,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婚姻家庭基本是比较稳定的。随着婚姻法的深入实施,随着人们婚姻观念的不断更新,同时就业、收入、生活上的保障使人们由关心自我价值的实现。新一轮汹涌而来的离婚浪潮已是不争的事实。它告诉我们:传统社会家庭关系稳定和现代社会的家庭关系动荡不安是一个跨文化普遍的规律。它与居住环境、家庭亲属关系、人们交往方式和观念变化等因素有关。由于人口素质所限,中国大多数人婚姻质量不高,同时大多数人的离婚观念还有着较大的盲目性和非理性色彩,但从其主流而言,是健康、进步、合理的,是转型期人们日益追求高质量生活的现实反映。越来越多的人以离婚来解除过去难以解除的失败婚姻;越来越多的当事人或旁观者把离婚当作好事看待。虽然离婚过程中有许多痛苦和伤害,尤其是无辜的孩子。我们能够做的只是设法减轻这些伤害,却不能扭转这一总趋势。离婚家庭对孩子教育产生了各种影响,主要表现在:父母双方相互推卸,结果谁也不管子女;一些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连孩子上不上学都不加理睬,结果造成了孩子成绩直线下降,甚至误入歧途;有一方想承担家长的责任,但力不从心,无能为力;一些离异方为下岗职工者,多属这一类;还有一部分家长忙于生计,无法管教子女。一些家长忙于工作,早出晚归,对孩子的学习动态、思想变化一无所知,待问题严重时才恍然大悟;有的家长管教不得法,对孩子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离异家长中有一部分,特别是男方性情粗暴,对孩子要么不管,要么毒打。结果,孩子不服教育,形成逆反心理。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失去的父爱或母爱,在经济上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结果造成孩子好逸恶劳、挥金如土的习气。(二)“隔代教养”让祖辈对孙辈过度的溺爱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与祖辈对孙辈的代教育是我国儿童家庭教育的两种主要的形态。在社会快速发展的现代,一方面,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工作压力加大,生活节奏加快,事业、进修跟照顾子女在争夺时间;另一方面,学校素质教育进入怪圈,在一片“减负”的口号声下学生负担却日趋加重,学校对家长布置的要求也愈来愈多。亲子教育面临挑战,祖辈的介入成为必然。
祖辈家长在自己长期的生活、学习与工作历程中形成的价值观、教育观,相对说比较保守和传统,思维的模式容易固执而缺少变通;与年轻的父母相比,祖辈家长的活动、交往的范围比较有限,信息的来源受到一定的限制,他们的视野、理念容易与时代脱节;祖辈对孙辈重情感轻理智的心理特点,加上慈幼之性和“再苦不能苦了孩子”的补偿心理,容易造成对孩子过分的溺爱、迁就,过度的保护和不应有的替代。(三)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1、溺爱放纵这种教育方式表现为在一些物质生活比较优越的家庭中,有的父母将自己的孩子视如掌上明珠,一味满足子女在物质、精神、生活上的任何需求,造成“亲情过剩”,却忽视给他们以良好的精神食粮。久而久之,养成子女骄横、任性、贪图享乐、唯我至上等不良习性,这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尤为突出。溺爱放纵所形成的不良习性,一旦恶性膨胀,遇到外界不良的诱因,便会导致违法犯罪。2、粗暴生硬这种教育方式表现为家庭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但又缺乏科学的、正确的教育方法。当子女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或者发现孩子犯了错误或有劣迹时,不是说服教育,而是墨守“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信条,不分青红皂白对孩子打骂、不让吃饭、罚跪、捆吊、拷打、关禁闭,甚至赶出家门,使孩子和父母感情破裂,形成情绪对立、互不信任的局面,增大了与父母的隔阂。造成孩子性格孤僻、冷漠、脾气暴躁、情绪自卑、行为自私,流落到社会上去找小兄弟取得“同情”、“温暖”,性格逐渐显示出粗暴和攻击性,有的在教唆犯的引诱、威胁下,堕落成罪犯。3、自由放任在农村或者城市中部分经商或父母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庭中,父母法制观念淡薄,受“拜金主义”影响,只注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而忽视思想道德教育,或只注意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对思想道德教育不管不问,或干脆让孩子弃学经商,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对子女听之任之,放任自由。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容易使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冷漠、疏远、互不关心,使孩子形成扭曲的心态,性格内向、怪癖、冷酷、自私。一旦受到外界刺激,易产生偏激行为而导致违法犯罪。三、解决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单亲家庭的家长,既要当妈妈,又要当爸爸,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尤其要讲究方式和方法,要将爱和管教适当结合,使孩子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1.不要无原则地迁就、溺爱孩子在丧偶或离异之后,为人父母者往往更加怜悯孩子,啥事都依孩子,一切都任由孩子摆布,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其结果常常导致孩子处处以我为中心,变成自私、专横和任性的“小霸王”,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往往瞧不起含辛如苦养育他们的父母。失去配偶之后,许多家长便把孩子作为自己唯一的精神支柱,往往把自己全部的希望]、梦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处处出人头地,特别是在学业上。但如果期望值过高,势必导致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2.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有许多单亲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把孩子当作生活中唯一希望,唯恐孩子不安全、出事故。对孩子的生活包办代替,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还采取种种办法来限制孩子的活动,这也不行,那也不准,生怕孩子出问题,孩子事事不能独立,没有机会亲自去体验一些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风险”,这样的孩子缺乏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不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了。3.简单粗暴不可取与特殊照顾和过度保护相反,有的家长对孩子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不动就又打又骂,使孩子整日生活在惊恐不安之中,个性发展受到严重的压抑,形成胆小、孤僻、倔强、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品质。因害怕惩罚而回避家长,不愿回家,便到外面寻找“温暖”,容易被坏人拉下水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家长教育孩子切忌简单粗暴,要注意正确引导。4.让孩子参与社会活动单亲子女往往需要受到自社会的歧视、偏见,因而在性格上容易变得仙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家长要注意多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重视孩子情感方面的需要,多给孩子提供精神上的支持,教育孩子自尊、自强、自爱、自励,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尽可能地参与社会活动,不要逃避社会,要主动与人交往,培养健康、开朗乐观的性格。5.做好家园联系工作班主任定期对单亲家庭进行家访,与单亲子女家长会面。和家长们促膝谈心,讲清情理,往往是因为家庭的具体原因忽视了如何教育子女的问题,对子女放任自流,认为有学校教育,家里就可以不管了,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向家长讲清,教师与家长共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成长的密切关系。教师在新形势下必须肩负起保护、教育单亲孩子的重任,而能否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又在于教师对这些孩子要更有爱心、耐心和诚心,要动之以情,晓
之以理,这样才能够帮助并逐步引导他们克服不正常的心态,与其他孩子一样地健康成长。一句话,单亲子女的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唯有不懈的努力,方能取得最后的成功。(二)“隔代教育”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统一两代人往往对教育孩子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如年轻一代比较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和个性发展,而祖辈家长们则看重做人的道德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虽然祖辈家长对孙辈有溺爱娇惯的毛病),这就需要两代人相互沟通,统一认识,择善施教。还应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暴露教育方面的分歧,维护孩子父母的威信。祖辈家长要注意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尽量用现代科学知识抚养教育孩子。两代人协商建立必要可行的家规,同时也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和独立性。祖辈家长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适度,正确的爱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触,疏通感情,两代人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年轻的父母首先要端正态度,不管多么忙,都要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不要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家长——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作为孩子的父母,同时作为祖辈家长的子女,我们要经常与祖辈家长沟通,只有两代人统一认识、明确目标、步调一致,孩子的教育才会通向成功,孩子也会从幸福的家庭中走向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三)提高家长自身的教育素养1.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育儿水平不少家长认为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低,有的甚至大字不识几个,就放弃了家庭教育的责任,把自己家长的职责等同于保姆,只是负责幼儿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就足够了。其实,家长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学习幼儿教育的专门知识,加强与幼儿园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家庭与幼儿园强大的教育结合,使幼儿受到全方位、多渠道的熏陶与培养。相关研究证明,幼儿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与父母素质及文化水平的高低相关。家长就必须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譬如:当幼儿提出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家长不能不懂装懂,乱说一气,更不可用"去去去、就你事多、烦死了"之类的话压制幼儿提问的积极性。对那些爱发问、好活动、喜探索的幼儿,若能进行正确的引导,恰恰是创造性人才的雏苗。家长应实事求是地告诉幼儿,等看了书或请教了别人后再告诉他,也可与幼儿一起寻找答案或是鼓励幼儿自己去寻找答案。当幼儿确实犯了错误时,父母的态度、做法应一致,要给幼儿讲清道理,分析错误所在,并以正确的行为和思想加以引导。
2.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加强与孩子的交流沟通理解和尊重,是沟通家长与子女情感的桥梁,也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许多家长常常以为孩子是自己的,当然十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不然,比如:鲁迅先生在教子时,曾经说到:“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截然不同,倘不能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展。”因此,家长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理解孩子,把孩子看成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的和自己平等的人。在家庭生活中,遇事要多商量,要和孩子一起讨论,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尽可能吸收他们的意见。这样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值得注意的是,尊重孩子不是放任孩子,孩子毕竟是孩子,需要引导,需要教育。玩是儿童的天性。而有的家长却不懂或不尊重儿童的天性,他们既不让孩子玩,也不教孩子玩,把孩子玩的权利毫无道理地予以剥夺。而成功的家长,能够正确地对待孩子的玩,并善于把孩子对玩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比如:秋天来了为了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树叶,我们就让家长组织孩子一起去公园里观察树叶的变化,然后让他们每人捡几片形状不同的树叶带回家,引导孩子在玩树叶的时候,先按树叶的大小、形状颜色不同进行分类,再让孩子玩树叶印画,树叶贴画,他们用树叶贴出了内容丰富的图画,有房子、动物、植物等。家长们高兴极了,都说孩子们在活动中兴趣很高,几片树叶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如果每一个孩子对学习都感到有趣的话,那样他就不会感到有负担,就会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了。3.重视身教,以身作则幼儿喜欢模仿别人的动作行为,幼儿很多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发展其实几乎都来源于模仿学习。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不仅是孩子的偶像,也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从一定意义上讲,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所以希望孩子好,首先自己要起到模范作用。父母的日常言行,对孩子的人格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果家长思想修养高,作风民主,孩子就容易养成独立、直爽、开朗、协作、善于交际等良好的性格特征。如果家长专制严厉,思想陈旧,趣味低级,孩子就容易养成顺从、消极、依赖、固执、冷酷、残忍等不良性格特征。总之幼儿的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系统、全面的教育过程。结合幼儿家庭教育的特点,从以上几方面做起,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培养其全面素质。并且,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对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形成更加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推动全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
篇八: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小议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叶英孩子的教育主要源于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而家庭教育则是三种教育的启蒙教育更是教育的必经之路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小议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叶英
孩子的教育主要源于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而家庭教育则是三种教育的启蒙教育,更是教育的“必经之路”,因此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家庭教育过程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呢,笔者结合对女儿的教育谈谈对这方面的认识和看法。
一、存在问题和困难一是父母担任子女“第一任教师”能力偏弱,家庭学习氛围不浓。当前很多父母缺乏对自身的“约束”,有的言行大胆,有的放之任之,使一些自身的“不良习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孩子;有的家长认为学习就该是老师的事,忽略的了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的主导地位,不善于积累和学习,对孩子的问题“一知半解”或“避重就轻”,使孩子感受不到家庭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亲子教育的理念没有根本形成,父母与子女“互动”不够。现阶段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孩子智力开发,轻个性、情感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孩子过多限制、过度保护导致许多孩子自理能力差,自主性差;因为都是独生子女,导致孩子缺乏一起交流玩耍的伙伴;有些家庭隔代抚养或请保姆照管孩子,导致家庭亲子关系生疏。三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没有根本达成一致,相互脱节。当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象两条“平行线”,没有交集,各做各的,使孩子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道理无法一以贯之地在家庭中得到正确的应用,这种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忽视。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一是父母加强自身学习和养成,成为孩子信赖和引以为傲的“第一任教师”。因为父母在孩子幼年时代始终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孩子安全生存的保护者,又
.
是人生启蒙的向导。父母双方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首先协调一致,并相互配合,宽严相济,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个慈祥而威严的形象,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此外,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要善于抓住具体的日常琐事,帮助孩子认识辨别社会中发生的是是非非,让他们具体地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
二是不断强化“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做到持之以恒。目前,亲子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通过父母的共同努力,使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家长必须要充分认识到亲子教育是任何一种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比如:营造环境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探讨,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利用假期带孩子到全国各地的名胜古迹游玩,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增强孩子对地理、文史等方面知识的涉入;在孩子认为相对枯燥的各类艺术学科中,家长的亲力亲为,与孩子同学习同练习,创造机会给孩子以展示自我的“舞台”,增强孩子在艺术领域无限遨游的兴致。
三是在学校教育中相应地融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使“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日趋完善。学校要构建一套家校交流的教育平台,通过家长座谈会、交流会、恳谈会不断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发挥孩子的潜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通“三位一体”教育互动网站,既可以了解校方教育的重点、难点、家长配合教育的要点,又可以形成一个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平台,探讨教育方法,畅谈教育感想,分享教育成果。目前,因独生子女过多导致孩子们普遍感到没有“玩伴”,学校要经常性地利用“夏令营”、“校园开放日”等活动,为孩子们创造与同龄人沟通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会沟通的技巧等等。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了健康的细胞,才能有健全的肌体,重视家庭教育是每一位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一位家长要善于摒弃错误的教育观念,依托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社会栋梁。
教育精品资料
2
篇九: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如一些父母有浓厚得学习兴趣常常手不释卷学而不厌刻苦钻研家里充满了学习与工作得气氛孩子在父母得言传身教下就会由单纯模仿父母学习过渡到自觉学习并把它同化为自己得学习兴趣与行为模式由此产生了强烈得求知欲与进取心
WORD完美格式
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一、独生子女家庭
1、以分数衡量孩子的成功
不少家长以为孩子只要能得高分就一定能成材。分数几乎成了孩子立足家庭的支柱,家长的喜怒哀乐都几乎系于孩子的考试分数和升学情况。因而一些家长为了促使孩子提高成绩,对孩子的成绩实行奖惩措施,就连过年的压岁线也根据孩子的成绩发放。他们用金钱和物质刺激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这种不注重孩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只关心孩子学习的家教方式,既不符合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也不符合社会对现代人才的需求。
2、重“金”投资
孩子能否成才必要的财力投入是必不可少的。现代独生子女的家长们认为自己只要舍得投资,就会有收获。于是家长们不惜耗费重金和精力,为孩子请家教,买参考书、辅导书,几千上万的诸如钢琴类乐器眼睛都不眨一下买回家。在孩子很小时,家长们就迫不及待地花钱投资帮孩子选择了书法、绘画、音乐、作文、英语等兴趣班,家长们也不辞劳苦地迎往接送。然而结果却适得其反,他们从小就受到心灵和身体的摧残,不少孩子厌学,逆反心理重,小小的年纪就被磨损了灵性,失去了童趣。
3、忽视对独生子女的道德培养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日异,对人才的要求不再是学历加名牌,而是人的知识水平、适应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要求。但不少家长们仍然按照个人经验和普通惯例,认为智育是孩子成功的唯一途径,而对孩子的品德个性、行为习惯、情绪情感、思想志向、兴趣爱好不闻不问,完全忽视对孩子思想品德培养。家长们不让孩子担任班干部,不准参加双休日的公益劳动和学校的演讲合唱等文体活动,一味地安排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生怕一些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孩子的学业。甚至有些家长认为知识学多了,道德品质自然就好了。
4、娇宠溺爱,提供过多关心和帮助
现代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家长们对孩子包办过多,家长们不仅不让孩子做家务,连自理劳动也由家长包办。盛饭、穿衣、削铅笔、戴红领巾、洗手绢袜子等等,都由家长代劳。久而久之,孩子把家长当成了拐棍,一步也离不开。结果养成了孩子的依赖性,降低了这一代人的素质,孩子不仅不能成为强者,倒可能会成为一个窝囊废和寄生虫。孩子的意志力、坚韧性得不到锻炼,自立自理能力较弱。从吃到穿,从里到外,事事替孩子办好。这实际是剥夺了孩子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在逆境中锻炼意志的机会。使孩子越养越娇,弱不禁风,不利于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性格和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从独生子女政策实施的那一刻起,家长们就己经把孩子作为家庭的成员中应尽的一份义务给埋葬掉了
原因:一、家庭结构不完整
中国单亲家庭逐渐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一方面本身得不到完整的父爱和母爱,另一方面单亲父亲或母亲因忙于生计,常常忽视了对孩子
技术资料专业整理
WORD完美格式
心理、生理的引导和学习、生活方面的关心、帮助。孩子在缺乏亲情和温暖的环境中往往容易形成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性格,进而与社会产生对立情绪或出现心理障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而大部分青少年犯罪的人主要来自于家庭成员残缺的家庭。
二、社会原因
生活方式的改变:家庭成员往往是各忙各的;家长们为了生计,忙于充电、赚钱和工作;孩子们忙于学习和各种考试,使一些人的家庭观念淡漠了许多。家庭成员相互之间感情交流却越来越少,相互理解也更差。
迅猛发达的网络的冲击:通过网络,孩子们可以迅速了解社会的各类信息,扩大了其知识面,他们开始对家长们“老生常谈”的东西不感兴趣,以致产生抵触情绪;同时网络能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社会环境,并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对他们进行适应社会的指导。而这些是家长难以做到的。在新兴的网络面前,青少年的自我约束能力不足,道德自律行为和意识淡薄,容易产生网络特别自由为所欲为的感觉和冲动,进而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多数家长们自身教育水平和能力的偏低,对网络冲击感到手足无措,岂料网上一些不健康暴力的文字及图象毒害了青少年,侵蚀着他们的孩子们的心灵。
三、家长素质低下
(1)思想意识上的愚昧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由于中国的经济还不够发达,教育重视程度和普及不够,未达到预期效果。在我国文盲、半文盲仍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5%左右。俗话说:“愁生不愁养”、天下无不是父母。那些担任着家长的文盲和半文盲们,根本意识不到科学育子的意义。很多家长们认为家长的话是绝对真理和圣旨,孩子必须无条件服从,作为家长不用加强自身修养。
(2)自身经验的局限性家长自身通过父母的教育,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学会了怎样教育子女,掌握
了一些培养孩子的能力。祖辈们怎么教育我们,我们就怎么教育下一代。这是教育最大的局限性。
(3)知识、观念的更新跟不上时代在新的世纪,知识更新和信息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孩子掌握的知识和信息
量往往比家长掌握的更多,涉及面更宽。而许多家长还未认识到这一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去提高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不注重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和技能,沿用旧知识、旧方法来教育孩子,仍然一如既往地维护自己的家长威严和尊严,却早己被孩子所不耻和看不起。
对策
1、提高认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和终身教师,其作用至关重要。其一,家长在
家庭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家长素质较高,往往可以采用较为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思想,有较为主动教育子女的自觉性,选择较为恰当的教育方法,妥善解决和处理
技术资料专业整理
WORD完美格式
教育孩子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其二,高素质家长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对孩子具有示范作用。
2、更新观念
家长们应该懂得孩子是什么样的种子,就应该让它长成什么样子。
家长们不能强迫孩子个个长成参天大树,也不能将其打造成千篇一律的盆
景,就如森林里应该有千姿百态的各种树木才符合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一
样。
新时期家长的角色要由对孩子遮风避雨的保护角色改变为培育孩子
的辅助角色和助力的提供者,使家长们自己现有的知识、能力、家庭环境成为培
育孩子的肥沃土壤,可以让孩子们在这片土壤中自由呼吸、良性发展、快乐地健
康成长。家长要放手让孩子独立面对社会,融入社会;要努力让他们参与家庭活
动,使他们感觉是家中平等的一份子。家长还要积极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公益劳动、
演讲合唱等文体活动等,使他们在活动中锻炼成长。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树
立全新的育人观
3、偏重智育转向教育孩子成人综合性素质高、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在二十一世纪将倍受欢迎。任何一种
只注重侧面的教育都是片面的,是和社会、时代发展相违背的。家庭作为孩子进入社会前的“演习场”,其首要任务就是对孩子进行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教育,即“学会做人”的教育,使孩子将来能够更好地去适应社会。因此家长们应该在重视开发智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如:爱心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劳动教育、孝敬父母、明辨是非教育等等;
要教会独生子女们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竞争,要将关注孩子的分数转到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上来,让孩子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心。同时家长要指导独生子女通过接触社会、通过各类传媒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领悟传统道德的精华,学习新的、具有生命力的社会道德规范,以提高其道德评价和道德选择的能力。
4、既关心物质生活也关心精神生活人活着除了物质生活还应该有精神上的富有才是完整的生活。因为纯粹的物
质生活的优越是不能替代精神生活的。物质生活固然必要,但一味地追求物质生活,会使孩子以为美好生活得来轻而易举,易丧失对未来的追求和人生奋斗目标的斗志;同时过于富足的生活,令人终饱思淫,可能养成浪费的习惯,丢掉勤俭节约的美德,造成空虚状态。青少年儿童时期是独生子女的一生中处在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父母要关心孩子的精神需求,要按孩子的求知兴趣因势利导。家长要经常关心孩子的思想动态,爱孩子并尊重孩子,帮助孩子扬长避短,认真思考、分析、处理现代社会给孩子带来的困惑及错误理想观,帮助孩子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中如何与人竞争与交往。
在不伤害孩子心灵的前提下,鼓励孩子们多锻炼自己的意志,教导孩子学会关心、爱护他人。精神富足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会更强,他们大多心胸开阔,性格开朗,不易被生活工作的挫折和困难吓倒,不至于因为一些打击做出过极的事情,甚至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
5、家长要努力做到:
技术资料专业整理
WORD完美格式
(1)创设良好的家教环境:家庭要有一种宽松、和谐友爱的气氛,夫妻之间、公婆之间要互敬互爱,尤其要关心体贴,给孩子创造一个家庭成员之间感情融洽,宽松舒畅的生活环境。(2)要放手让孩子去独立生活和实践,适当参加一些体力劳动,不要什么事都包办代替,要给孩子学习锻炼的机会。如孩子对某件事情完不成时,家长要给以帮助;当孩子什么都要摸什么都要动时,不要只是训斥,要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3)发现和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是萌发创造性的起点和火花,对事物好奇,才会产生思考和探索。心理学家提出,孩子的好奇心如果得到肯定和鼓励,幼儿便会继续探索,思考和学习;若受到压抑就会丧失自信心和探索的兴趣(4)要及时经常引导和教育孩子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要利用各种机会,各种玩具,各种场合教育扩大孩子的知识。(5)要允许孩子犯错误,但要帮助他们认识和改正错误。在孩子犯错误以后,不要只是责备、打骂、处罚,而要及时帮助,引导孩子认识错误发生的原因,危害和改正错误的具体办法;对孩子要多鼓励,要及时表扬,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6)不要因为是独生子女而寄予过高的期望,提出过高的要求,给以过分的爱和照顾。在智力开发上不搞过度教育;在生活中,要使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能事事由家长代劳;在物质供应上,不给以过度满足等。全面原则,是指要注意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7)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的态度与爷爷奶奶对其的教育态度要取得一致,要注意教育的整体效应。要配合默契,协调行动,在孩子面前不出现意见分歧和冲突。(8)在家庭中要形成民主气氛,不搞“家长制”。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不搞“一言堂”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9)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不能放纵,要使孩子逐步树立是非观念,养成知错必改的好习惯。当然,严格要求也要掌握好度,以开导,疏导为主。(10)给他们提供独立活动的机会、环境和场所。家长可交给他们一些与孩子年龄相适应的事情做,同时鼓励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家长还应适时地给以指导和鼓励,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增强独立性,让他们主动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必须让他们去实践。如让孩子独立浇花,扫地,擦桌子,自己收拾书本,铅笔盒,整理床铺和玩具;有客人来访,可以让孩子随大人去迎客人,可以让孩子去拿点心,糖果,香烟招待客人,鼓励孩子主动与客人交谈。(11)扩大孩子的生活范围,经常让孩子参加一些活动。经常到社会上到大自然中活动,有助于使孩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有助于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12)培养孩子承受失败的心理能力。如果孩子做得不好,要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再次尝试,千万不要骂孩子,要安慰他,要有耐心。不要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家长应避免不停地教孩子,指挥孩子和过分唠叨,否则,会削弱他们的独立性。
现状——对策
现状之一:家庭教育方法有失偏颇。我们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或过于单一。望子成龙,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
技术资料专业整理
WORD完美格式
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
其一、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里便会是“阴雨连绵的日子”。
其二、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据我统计,我们班的学生总共有49个人,有48个学生的家长为其子女买了各种各样的参考资料;有15个学生的家长利用双休日让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剑桥英语、数学奥林匹克等,其目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子女考上象青云中学这样的好学校。
(二)家长对孩子“溺爱过度”。调查显示,有大多数的家长在培育孩子上不惜代价,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每月给孩子的零花钱数目也有所增加,有的家长到饭店为孩子举行“生日宴会”。为了让孩子吃好穿好,不让他们参加任何家庭的劳动,多数学生不会洗衣,不会做饭,更有甚者,为了孩子能“讲卫生”代孩子洗这洗那,这种爱是对孩子的成长的一种不负责任做法。中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教育阶段正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至关重要的时期,家长无微不至的关爱和越俎代庖,不仅造就了任性,懒惰,自我中心的性格,而且会耽误孩子动手能力的发展,形成奢侈浪费的作风。
(三)家长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赖放弃。具体表现为:
其一、“代理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
其二、“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
技术资料专业整理
WORD完美格式
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对待孩子“严”而出“格”。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
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同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
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所谓的“不一致性”,是指家长教育孩子“严”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忽视教育的点点滴滴。如“顶嘴”、“自私”、“不招呼客人”、“不孝敬老人”等等行为,有的家长往往放松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长此以往,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家长一旦醒悟,招数使尽亦束手无策。于是出现了学校里的“乖乖娃”成了家里的“小霸王”的异常现象。
现状之二:孩子的表现差强人意。现实生活中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种种令人担忧的怪现状。
(一)崇拜金钱;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对金钱已越来越渴望。在学生的口袋里,或多或少装有零花钱。据调查,半数以上的学生拥有个人存款,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学生手中有了钱,请吃零食、赠送礼物、请打台球、玩游戏机的现象随之出现;用钱请人做作业、做清洁的现象也不是什么新闻;特别是“下暴”现象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与“崇拜金钱”的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浪费钱物;我们通过调查后发现,学生经济收益的主要来源渠道有:1.测验考试成绩“达标”后的“奖金”;2.替家长买东西时剩余的“零钞碎票”;3.家长每天给孩子的早餐费和车费;4.个体经营者的孩子还有“帮工钱”;5.亲戚朋友赠送的钱物……在学生眼里,这一切全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因而浪费钱物的现象十分严重。他们可以随意浪费食物,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换文具,衣服鞋帽不时髦新潮就打入“冷宫”。学校门口的地摊,其热闹程度并不亚于集贸市场。学校拾到的各种衣物,极少有学生前去认领。
(三)流行享乐;有的学生对生活十分挑剔:吃的要精细营养,穿的要新潮高档,用的要新奇漂亮。男孩玩的是四驱车、电子游戏机、变形金刚……女孩拎的是精致的小包,戴的是精巧的发卡,看的是精美的卡通书……有的学生上学、放学还要请人接送;有的学生干脆用钱雇佣“棒棒”背书包;有的学生懒得走路,打的回家让父母下楼给钱。在家里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四)唯我独尊;有的学生在家里对父母的称谓已用“喂”来代替,不能不说他不爱自己的父母,不能不说他不尊敬自己的长辈,也许,在他(她)的心目中,或许他(她)更爱的是自己,更看重的是自己。现在的独生子女,只知受人爱,不知爱别人。缺少互爱精神,对别人、集体的事漠不关心;缺乏平等、公正的意识,对损害别人的利益的事无动于衷,他们心中只有“我”的利益。
技术资料专业整理
WORD完美格式
对策:
1、家长“信任孩子”: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2、家长“尊重孩子”:家长不能把孩子作为私有财产,因为孩子是独立的。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应象朋友一样,鼓励孩子去克服困难;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能一味指责,应该像朋友一样教育孩子面对错误,帮助孩子改正错误。3、家长“赏识孩子”: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他就越想干,会了就不干了。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4、家长要理智地对孩子施爱:故人说“爱之深,责之切”,对于孩子不合理或一时不能办到的,家长要耐心说服,不要被孩子的眼泪、撒娇和任性所动摇,孩子有缺点错误要及时教育,不迁就、纵容更不护短。家长不仅在生活上、学习上要关心孩子,更重要的是要爱护孩子幼小的心灵,给他们更多的尊重和信任,让他从小懂得平等友爱。这种爱是充满亲情的、理智的,而不是偏爱、溺爱、盲目地爱。父母“寓爱于严”“严中注爱”,表面看似乎无情,但从孩子个体发展的意义来看,却是一种真正的爱。5、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孟母为了教子成人,曾三迁其居,从墓地之侧到市场之旁,最后定居于学校之邻,使孟子从小耳濡目染,受到传统的礼仪熏陶,懂得了许多规矩,并开始勤奋好学,立志成才。
技术资料专业整理
WORD完美格式
如一些父母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常常手不释卷,学而不厌,刻苦钻研,家里充满了学习与工作的气氛,孩子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就会由单纯模仿父母学习过渡到自觉学习,并把它同化为自己的学习兴趣与行为模式,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另外,父母的社会交往也为孩子开辟了另一个成长天地,节假日,家中高朋满座,“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家长们交流思想信息,畅叙对人生的理解,无形之中给孩子添加了不少知识养料,对孩子的思想方法、学习习惯也是一种良好的熏陶。反之,一些家长自身厌恶学习,不爱看书读报,不思进取,经常打麻将、看电视,追求享乐,家庭精神生活贫乏,充满了庸俗的谈话,孩子的心灵就会受到污染。6、重视家庭活动的开展:借助“节日”,通过活动的开展,家长以“情感”的桥梁,以“亲情”为纽带,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一:被强迫的交往
案例
女儿桐桐2岁时,我通过看书认识到她应该多交朋友,所以总是特别热情地拉着她跟小朋友打招呼。可桐桐偏偏不爱说话,急性子的我就替她说,不想玩游戏我就替她参加,桐桐总是默默地跟在后面。后来,我发现桐桐一个人的时候,竟然不知道自己玩什么,而且特别在乎别人是否把她当朋友。上幼儿园之后,她经常说不想去幼儿园,因为没有好朋友。我开始意识到我强迫孩子交往已经给她带来了深深的焦虑和不安。
我再也不强迫桐桐了,开始带她出去慢慢引导她自己玩。我的转变也带来了孩子的转变,她变得越来越自信,跟小朋友打招呼也很自然,朋友逐渐多起来。这件事让我深深感到:每个孩子有他独特的个性,他需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父母只要适宜呵护就好,而不是去干涉甚至包办他的人生。
技术资料专业整理
WORD完美格式
专家点评:孩子各有不同,教育没有统一标准,更不可能从书本中找到适合每个孩子的方法。家长与其抱着书本焦虑,不如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只有尊重了孩子,孩子才会获得安全自信,自然而然地学会交往。
案例二:为什么不给爷爷奶奶吃?
侄子有什么好东西总愿意和我分享,老爸对此“颇有微词”:“什么东西都要给姑姑吃,爷爷奶奶要尝尝都不给,这孩子白疼了。”其实,侄子原来是很大方的,有好吃的都愿意和爷爷奶奶分享。但爷爷奶奶却经常逗他:“好吃的也给爷爷奶奶分点啊!”孩子的手马上递了过去,他们赶紧又说:“爷爷、奶奶不吃,你自己吃吧!”几次之后,孩子就不再当回事儿了。而当侄子与我分享时,我会道谢并真的与他分吃,还夸他的东西好吃,侄子也乐意与我分享。老爸甚至还责怪我说:“大人怎么还吃孩子的东西!”
专家点评:孩子的心是单纯而美好的,他会把成人世界的每个要求都当真。作为成人,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这份单纯和美好,而不是为了好玩或者表示亲昵逗弄孩子。生活中很多对待孩子看似搞笑的无意之举,背后却是对孩子深深的不尊重。爱孩子,就请将他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
案例三:“揠苗助长”的孩子能幸福吗?
对于即将升入小学的幼儿,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很多家长却过于重视知识和技能。“老师,今天你们学习了7的分解吧?怎么孩子回来就只会两种呢?我朋友的孩子都学到13的分解了。我孩子是不是太笨了?上小学跟不上怎么办?今天教她认识钟表,教了很多次,她都不认识,我还拍了一个视频,您看看她的表现怎么是这个样子?!”视频中,孩子趴在桌子上使劲地哭泣。联想到平时,这个小女孩在班里一遇到小小的困难就退缩:“老师,这个太难了,我不想参加。”我终于明白,生活在这样急迫、焦虑和否定的环境中,孩子能自信起来吗?
专家点评:赶在前面的未必就是最好的,早或晚不应成为孩子成长的标尺。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再迫切,也不要让互相攀比和盲目跟风蒙蔽了自己的心,否则最终伤害的是孩子的心。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用微笑静待他的绽放,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案例四:“蜗牛”带我去散步
早晨,我像往常一样催促儿子快点起床去幼儿园,然后好去练车,第二天要考试了。我心急火燎,却发现儿子把牙刷咬在嘴里,站在玩具架前玩玩具。我气坏了,大声喊他的名字,并狠狠打了他屁股一巴掌。儿子被我突如其来的举动吓
技术资料专业整理
WORD完美格式
坏了,傻傻地站在那儿,眼里充满了恐惧,手里还拿着没拼好的磁力棒。等我批评完,儿子怯怯地说:“妈妈,我想拼一个太阳花,你对着太阳花许愿,明天考试就一定会通过。”我愣住了,一把把他拥在怀中,说不出话来。
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常常让我身心俱疲、浮躁焦虑,难免迁怒于儿子。可我的“小蜗牛”却用他的爱和善良把我浮躁的心熨平了。
专家点评:当孩子表现出不符合成人期望的行为时,成人常常会简单、粗暴地加以批评,甚至打骂,这是对孩子极大的不尊重。其实,如果耐心倾听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你会发现,回报你的,一定是像“太阳花”一般温暖幸福的爱和惊喜。
案例五: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女儿朵朵还没出生,我就开始规划她的未来。7个月起开始识字,把所有的家具都贴上汉字标签。从《三字经》、《千字文》到唐诗,一字一句地教她背诵。朵朵的记忆力非常好,背得又快又准。这令我骄傲不已。可等她3岁,问题却来了:她太安静了,同龄孩子都在外面玩,她却一个人在角落里看书。这让我开始反思:我的操之过急会不会毁掉她本该快乐的童年?我小时候和小伙伴快乐无忧地玩耍,和神奇的大自然亲密接触,哪有什么早教?哪认得什么字?现在我不是也很好吗?
我决定改变,不再强迫朵朵额外学太多知识,而朵朵的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每天看着朵朵自由、开心的笑脸,我感到无比知足。
专家点评:童年生活具有独特、不可替代的价值。可孩子的童年却常常背负成人太多的期望,未出生时就提前“规划”,7个月就提前教识字、背唐诗……“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代价就是牺牲孩子的快乐和自由。可喜的是,妈妈及时反思了自己的问题,果断“放弃”,让女儿回归了快乐童年,获得了健康成长。
案例六:别让强制的学习夺走童年的快乐
在“望子成龙”的心态驱使下,我曾给过孩子很多强制的“爱”。比如周末,我给他安排了一整天的课程,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稍有退步我便会大发雷霆,甚至动用家庭暴力,我常常能看到孩子眼中的怨恨与不满。每当孩子厌烦的时候,我又是好言相劝,又是物质奖励,把我以为的“特殊的爱”强加在他身上。直到有一天,我发现,物质已不再有吸引力,而且他开始极力地避开我。学习,无情地拉开了我和孩子的距离。
我也想当“慈母”,可事实上,我却是个“暴母”,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我是不是太自私、太功利了?
去年我参加了教育心理学的培训,我懂得了很多,重新找到了爱的方向。作
技术资料专业整理
WORD完美格式
为母亲要让孩子在兴趣的促使下主动学习,而不应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让孩子在焦虑与紧张的氛围下生活。我要改变,先从放下自己的期望开始,尊重孩子的兴趣。
专家点评:我们常常借“爱”的名义绑架孩子,让孩子背负我们的焦虑,完成我们未完成的期待。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按他的节奏成长,胜过所有“爱”的语言和物质。
案例七:别让过度赞美麻木了孩子
明明很喜欢画画。可是有一次展览作品的时候,他噘着嘴说:“不论我画成什么样子,老师都会说画得真不错。小海(班上的小朋友)胡乱涂上颜色老师也会夸她,还给她和我一样的奖品,真没意思!”
薇薇也是从小被爸爸妈妈夸大的,偶露微笑,大家就赞赏:“宝宝笑得真好看!”刚咿呀学语,大家就夸奖她:“宝宝真聪明!”甚至连发脾气耍性子的时候也不忘赏识:“薇薇真有个性!”可随着她慢慢长大,家长和老师渐渐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薇薇只愿听好话,不能听任何批评,而且经受不起一点点挫折。
在我带过的班中,有不少孩子在盲目的表扬和肯定中极易自以为是,甚至出现沮丧、愤激、退避或敌对的行为,家长却浑然不觉。
专家点评:过度赏识和不必要的赞美,并不能有效表达你对孩子的喜爱,在一定程度上还会让孩子过于依赖外在的评价,而没有真正投入到事物本身,久而久之,还会弱化孩子的责任感和上进心,缺乏做事的动力。
案例八:打碎的是碗还是心?
有一次,女儿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碗,碗里的小料溅了我一身,我不禁大喊一声,女儿看看被惊吓的我,看看被打碎的碗,惊慌失措起来,怯怯地对我说:“妈妈,你打我一下吧!”她的表情与话语告诉我她已经知道错了,我为什么还要再责备她?于是我微笑着对她说:“妈妈原谅你了,下次可要小心哟!”女儿嘴角又露出了笑容,感激地对我说“嗯,妈妈,我记住了!”于是又开心地玩了起来。
事后回想她的那句话,我还是颇为吃惊。为什么她让我打她?是不是我平时对她伤害太多了?多少次,我在干家务,女儿无意“添乱”,我会不耐烦地呵斥她;多少次,下班回家一身疲惫,女儿找我读书,我头也不抬地拒绝她;又有多少次,女儿磨磨蹭蹭,我会一边责备一边“拎”着她下楼……女儿怕自己做不好惹妈妈生气,更害怕妈妈的责备和惩罚。
打碎了碗可以再买一个,但打碎了孩子的心却无法再挽回。作为父母,多一些宽容与耐心,就能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内心。
技术资料专业整理
WORD完美格式
专家点评:打碎碗的刹那,家长控制了自己的情绪,接纳了孩子“冒失”的行为,还给孩子一份安全感;平静的背后,家长的心却波澜起伏,我们看到了她在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觉察,与孩子的对话。当个好妈妈不容易,就是要经历这样的成长!
案例九:“填鸭”弥补不了爱的空白
我曾经在上班路上遇到过这样一位妈妈,妈妈看上去很博学,一直在不失时机地给孩子讲各种知识,而这些知识一听显然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范围,结果孩子很少回应,连一点表情都没有,谁知道孩子听进去多少呢?
还有一次在图书馆,我看到有一位妈妈一直在给四五岁的孩子读书讲故事,一本接一本,一个接一个都不停息,嗓子都快说不出话来了。从孩子呆滞的目光能看出,他早就听烦了。
我不禁感慨,这些妈妈忘我地付出,似乎想倾自己所有灌注到孩子的世界里,恨不能孩子能马上全部吸收,快快长大成才。然而事实呢,孩子被“填鸭”,没有透气的机会,最后变得麻木厌倦,成了妈妈手中的傀儡。
专家点评:能说这样的家长不爱孩子吗?他们的爱里附加了太多的期望,大量知识信息填鸭式的教育并不能弥补孩子情感的空白,不能代替亲子之间的自然沟通,更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这样的爱,终究是伤害。
案例十:我要画不一样的牛
今天,孩子们要画牛。我让孩子们观察了关于牛的图片和范画,然后便开始画了。
“快来看呀,笑笑的牛身上长刺了。”孩子们都凑过去。“她画的牛棚好乱!”“你画的小孩手里怎么就拿一根草来喂牛呀?”“你画的和老师的不一样!”孩子们七嘴八舌,我也走过去。笑笑显得有点尴尬。我鼓励笑笑讲讲她的画。“这是牛毛,我姥姥家的牛身上就长了好多牛毛。”“这是草栏子,是装草的地方,姥姥家的牛草就装在那里。”“我姥爷每天中午都会赶牛去小河喝水,我画的小孩是我。”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一无二、富有创造力的、有思想的个体。笑笑的画让我反思美术活动不应用范画束缚孩子的思维。
经验来源于生活,真实体验远比图片和范画更能激发孩子创作的热情。我要多为孩子们创造条件,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让他们有更精彩的表现!
专家点评:
技术资料专业整理
WORD完美格式
教师聆听并鼓励孩子的创造表现值得点赞!爱孩子就让他充分地感受生活,并以他自己的方式去绽放吧!
案例十一:你也有一双自由的翅膀
伟伟身患残疾,单眼失明,且右腿先天性骨关节脱落,入园前几个月刚刚动过一次大手术,现在走路还不是很稳,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弱。身为小班班主任的我,出于同情与爱心,对他格外关注和照顾,不管走到哪里,我都随时牵着他的小手,生怕他出什么意外。可这一次,我却发现他的小手在悄悄挣脱,并用不清晰的声音对我说:“老师,我也要去玩。”
我心里咯噔一下,是不是我对他的特别呵护已经形成了对他的束缚,甚至正在伤害他的自尊?“受伤的小鸟”也有自己小小的愿望,他也想跟同龄小伙伴一样去玩耍、想象和飞翔。我应该在照顾他的同时,慢慢去锻炼他,让他适应幼儿园的环境,让他在这个环境中和小朋友一起健康成长;我还应该启发别的孩子学会帮助有需要的小伙伴,营造人人平等、和谐相处的愉快氛围。
专家点评:爱他,不是让他觉得他很软弱;爱他,是让他充满生命的力量!
案例十二:别急!听听孩子怎么说
一天晚上,我从厨房里走出来,看见3岁多的女儿把一条大浴巾铺在地板上,自己踩在上面跳来跳去。这条浴巾可是我今天刚洗好收回来的,她竟然……我又急又气,就要呵斥女儿。她却一脸兴奋地对我说:“妈妈,你看,我正在云朵上面跳舞呢!”看着她兴奋得发红的小脸,我一愣,再也呵斥不出来。我按捺住内心的震动,坐下来欣赏女儿跳舞。她一会儿跳跃,一会儿转圈,一会儿躺到大浴巾上打滚。那一脸陶醉的样子,仿佛自己真的置身云朵之上,在美丽的天空中自由挥洒。跳了好一会儿,她才停下来,爬到我怀里。我不禁感叹,感谢女儿及时表达了自己,让我今晚能够欣赏到美丽的云端之舞。
专家点评:弄脏刚洗的浴巾,在成年人眼里,可能是孩子的调皮和破坏;然而,在孩子纯净而美好的心灵里,却可能是动听的音乐和美丽的云朵。他们并无破坏的意图。如果我们从成年人的视角出发,急着批评教育孩子,孩子那独特的视角和惊人的想象力,就会被粗暴地扼杀。所以,当遇到“破坏”性事件时,别急,听听孩子怎么说。
案例十三:孩子,你可以说“不”
身为父母,在生活中经常忽视或不能容忍孩子对我们说“不”。其实每个孩子在说“不”时都有自己的理由。
在我和女儿之间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一天晚上,女儿突然要去拿装着奶粉
技术资料专业整理
WORD完美格式
的盒子,我怕奶粉洒出来不让她拿,但她很坚定地说:“不行。”几分钟后,果然她把奶粉撒在了桌子和地板上。她怯怯地看着我,当时我很想发火,但还是拼命抑制了这种冲动,并对她说:“现在你和妈妈一起把这里收拾干净。”后来我问她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她小声地说:“我想帮妈妈做家务,我想自己冲奶粉。”
听后我庆幸自己没有责备她。虽然奶粉撒了,但这和她那美好单纯的心愿相比是多么微不足道!
专家点评:孩子作为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人,面对周围的事物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与做法,成人应该给孩子说“不”的权利,管住自己的嘴,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他们“不”字背后的隐情,做个会听孩子“话”的家长,这才是对孩子的爱。
案例十四:当孩子不和人打招呼时
女儿刚学会说话的时候,嘴很甜,喜欢叫人,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金口难开了,见人不是低头不语就是装作没看见。我忍不住催她:“乖,快问叔叔阿姨好!”她没反应。我有些难为情,再催,还是不叫,我就急了,说:“宝贝,不叫人可不礼貌啊”、“没有礼貌的孩子是没有人喜欢的”等等。几次三番之后,收效还是不大,孩子似乎一直无动于衷。
有一天我实在生气,终于采用了冷暴力的方式对待她。在一次孩子不与人打招呼的时候,我快步往前走把她晾在了身后。孩子马上紧张地追上来,我生气地说:“我不喜欢没礼貌的孩子。”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好像很委屈的样子。
专家点评:紧张害羞也好,谨慎小心也好,不打招呼的背后,一定有孩子没有表达出来的感受。家长不要急于批评,也不要当众指责,更不要强迫他,要尊重孩子有不打招呼的权利。可以给孩子一个台阶,比如说:“我知道你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有时你是在心里叫人了(打招呼了),如果下次你能说出来就更好。”也可以引导孩子用表情、动作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打招呼。
案例十五:事情没做好不等于自己不好
我以前总爱表扬壮壮:“你真聪明!”但后来我发现,如果壮壮做不好一件事,他就会特别烦躁,哭闹。前段时间,我给他买了一辆新款滑行车,他刚开始并不会滑,就很生气,索性不滑了。后来我看到一篇文章《“表扬孩子”与“鼓励孩子”的差别震惊你!》,我知道了表扬和鼓励对孩子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常被表扬聪明的壮壮,在遇到挫折时接受不了自己的失败,怕别人说自己不够聪明。明白了这些,后来我就再也不表扬他聪明了,而是多描述和鼓励他的努力,比如:“爸爸看到你这学期的努力,为你骄傲!加油!”
专家点评:
技术资料专业整理
WORD完美格式
孩子对自我的认可过度依赖外在的评价,孩子会认为事情没做好是自己不够好。这位家长积极地学习,发现了鼓励和表扬的不同。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应集中于他所做的事情而不是个性品质(如聪明)上,在孩子做得不够好时,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说:“这件事虽然你没做好,但你是好的!”
案例十六:“你能行!”和“你不会!”
你能行!
妈妈:“轩轩,今天帮妈妈做事,好吗?”轩仔:“好啊,我最喜欢做事了。”妈妈:“那我们今天一起洗碗。”轩仔:“好的,我最喜欢洗碗了。”轩仔:“妈妈,我要洗泡泡(洗洁精)。”妈妈:“今天妈妈先洗泡泡,你来过水,下次就轮到你洗泡泡,妈妈来过水,好吗?”轩仔:“好!我会洗得很干净的!”妈妈:“对!你能行!”
你不会!
几天前我给孩子买了一双鞋,周六早上刚一起床,我就看见孩子在自己刷鞋,我还是头一次看见孩子刷鞋呢!
妈妈:“怎么自己刷上鞋子啦?我来刷吧!你怎么能刷得干净呢?”
孩子:“不用,我喜欢这双鞋子,我要自己来把它刷干净!”
妈妈:“你不会,你从来没有刷过鞋是刷不干净的,到时候我还得再费一遍事。”
专家点评:孩子需要通过体验“我能做多少”来获得成长的心理营养,需要多多体验自己能去做、有一些能做到或做好!做得越多,孩子获得的自信也越多!孩子越小越容易受到家长的语言暗示,当家长对孩子说“你不会”时,孩子会认为自己真的不会,然后放弃尝试!
案例十七:童言童语
诺诺:一个妈妈不够,要去超市再买一个回来。买一个会讲故事的妈妈,一个会做游戏的妈妈,一个会唱歌跳舞的妈妈。
虓虓:奶奶,你再生个爸爸嘛!一个上班,一个陪我玩,要不就再生个妈妈!
技术资料专业整理
WORD完美格式
点点:妈妈,我什么都不想吃,就想和你在一起!”
专家点评:无论是“买一个妈妈”还是“再生一个爸爸”,都是孩子因父母陪伴不足而造成情感缺失的内心呐喊。父母的陪伴和呵护,是孩子心理安全感的重要来源。凡是童年获得充足、高质量陪伴的孩子日后都会情绪积极稳定、乐于交往、敢于探究。爱他,就多陪陪他吧!
案例十八:锁住的爱
去年开学,我们班转来了一位女孩儿,我观察发现她平时总是两眼无神,很害羞,很少主动跟小朋友一起玩,也很少说话,偶尔说一句还咬字不清。其实,我能看出来,女孩儿还是很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的,她笑起来连眼睛都是亮的。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我了解到,家长竟然因为做生意太忙,常常把女孩儿一个人锁在屋子里!
家长也给孩子买许多玩具和图画书,但是,爱仅仅是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吗?
专家点评:陪伴,是孩子对爱最大的渴求。当今社会,家长很多时间都被工作和事业侵占,留给家人和孩子的少之又少,所以又常常通过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以补偿对孩子的亏欠。正是“陪伴”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日后在她内心挥之不去的恐惧和不安。锁上一扇门,也隔离了亲子之爱,爱就变得苍白而无力。
案例十九:探索的路上不设障碍
周末的一天,我在阳台上发现了一个旧的小蛋糕盒,盒中装满了液体,层次分明。最上面一层呈金黄色,中间一层是透明的,下面一层则呈浑浊状。不用说,就知道一定是孩子在做实验。
我第一反应是感觉这个三层盒子看上去挺漂亮的,第二反应就是觉得有点浪费。我问孩子这是在做什么?好端端地油和淀粉怎么能放进水里呢?孩子说是想冻有颜色的冰块,于是就在水中放了白色的淀粉和金黄色的油。原来如此!
孩子是一个好奇心强,又喜欢动手操作的探索者,他一定是受了什么启发,才有了这样的奇思妙想。他反复试验,对勾兑液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除了惊讶于他一个接一个积极的探索尝试之外,更令我愧疚与反思的是,我在指责孩子“浪费”的同时,并没有真正尊重和鼓励他的探索。
专家点评:在孩子的世界里,所有的生活材料都服务于他的游戏和探索;是否漂亮、是否浪费,是家长在意的,但对孩子来说都不重要。呵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探索
技术资料专业整理
WORD完美格式
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
案例二十:在尊重和爱的世界里尽情涂鸦
所有的孩子都爱涂鸦,朵朵也不例外!最开始,她只在画板上随便画。后来,她发现墙上也能画,以至于家具、渔缸、衣服、电器、包装盒都没能幸免!我总是不经意地发现,这儿多了几笔,那儿又画了一团,到处是像龙卷风、毛线团那样的痕迹。虽然一眼看上去乱乱的,但仔细欣赏,你会发现这里面的乐趣和美!
后来,我和朵朵约定好,划分了可以涂鸦的区域。餐厅区和电视背景墙归姐姐,沙发背景墙和书房是她的地盘,大家只能在自己的区域画。朵朵牢牢记住了这个约定。从此以后,朵朵就在自己的区域画画,一有时间就去画几笔,不知不觉,整面墙都快画满了!
后来,我又在卧室开辟了一面墙给她,她常常一边画一边还喃喃自语地讲她画出来的故事。每次讲,可能都有新的发现。女儿自己创作了迷宫,每天从幼儿园回来她都会上去添几条路。如此超强的表现力令我惊讶!
朵朵在不知不觉中,用画笔表现自己的感情和思想,不仅充实了她的心灵,也美化了我们的家,愉悦了我们的心情。每天看她在墙面上安静专注地涂鸦,总有一种感动充盈于我的心间……
专家点评:没有一个“爱”字,却看到浓浓的爱与发自内心的欣赏。从图文中源源不断地涌出来。充分的自由与适度的规则,孩子只有在充满尊重与安全感的世界里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潜能,创造精彩。如果你还在阻止孩子涂鸦,那么你很有可能扼杀了一个天才!
案例二十一:在爱的目光中远航
当当快2岁了,喜欢扭动自己的身体,像跳舞一样。于是我们给他安装了一面镜子墙,想让他的“舞蹈更有乐趣”。没想到不粘胶纸引发了他的兴趣,他想把不粘胶纸贴到镜面上。他一只手拿起纸片,另一只手按住纸片,被按住的纸片越来越多,但是稍不留神,纸片就从手上滑落。这是他的第一次探究尝试。纸片偶然落在贴脚线上恰好“贴”在了镜子上,于是当当开始了他的第二次探究尝试。接着,他又发现纸片还可以卡在镜子之间的缝隙里,他开始第三种探究。
不到2岁的他,竟然有如此强的专注力和探索欲望!
第四次探究尝试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纸片经过反复摩擦而产生了静电,有些纸片真如他所愿乖乖贴在了镜子上。当当兴奋了起来。我打来半碗水,带着当当开始第五次探究。我拿起纸片蘸了蘸水然后贴在了镜子上。当当像发现了新大陆,模仿着、摆弄着,实现着自己的愿望。爸爸用小纸片折了一艘小船,在船底沾沾水贴在镜子上,船慢慢地向下游去,儿子激动地拍起了小手。
技术资料专业整理
WORD完美格式
和孩子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如此快乐,我们需要容忍孩子因探究而弄脏、弄乱、甚至破坏物品的行为,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孩子的探索行为。
专家点评:一幅幅温馨和谐、富有童趣的画面,展示的不仅仅是孩子专注持续的探索之旅,更让我们看到了父母的理解、关注和支持。真正创造的原动力在于童年的安全感,父母是港湾,是基地,在爱的目光里,孩子才能远航!
案例二十二:在不如意中选择快乐
在拥挤的公交车上,小女孩说:“妈妈,这车怎么这么挤?”妈妈说:“这是公交车,肯定人多呀。”小女孩还是不解地问:“那上次我们坐公交车,不是坐着的吗?”妈妈接着说:“宝贝,我们现在能站在车上不是也挺好的吗?一会就可以回家和爸爸一起吃饭啦,如果我们没上车,还站在车站吹冷风呢!”女孩笑着说:“对呀,到家就可以和爸爸一起吃蛋糕了!”伴着母女的欢笑声,汽车继续行驶着。不一会到站了,她们开心地下车了。
专家点评:童年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儿时的心境会像底片一样成为人生永久的心理版本。生活中孩子们会无时无刻地用纯净的目光注视着我们,用稚嫩的生命记录和储存我们的行为,并在日后的生活中自然折射出来。面对生活中诸多的不如意,这位妈妈注重用积极的心态去影响和改变孩子的心境,让孩子学会正向思考,在不如意中选择快乐。孩子拥有积极、平和的心态,就拥有了幸福的一生。
案例二十三:糖果的冷静太空
糖果是一位3岁4个月的小朋友,她有着这个年龄段所有小朋友拥有的情绪状态,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语言,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常常不知道如何控制的突如其来的怪情绪。于是,最爱宝贝的妈妈左思右想,有了一个好主意。
砰!门被猛地打开,糖果怒气冲冲地闯了进来……
妈妈说:“宝贝,妈妈看得出你现在很生气,你想说说怎么了吗?”
“不,就不,我不要。”
妈妈伸开双臂:“过来,妈妈抱抱!”糖果躲进妈妈的怀里。妈妈什么也没说,只是抱着糖果轻轻拍着这位发脾气的小姑娘。
妈妈左思右想,有了一个好主意。妈妈带着糖果来到书房,准备好纸和绘画笔,开始创作一个属于糖果自己的“情绪脸谱图”。
技术资料专业整理
WORD完美格式
糖果很认真地在纸上涂色,妈妈在糖果身边创作图谱。妈妈说:“你可以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把这张脸谱贴起来,当你有情绪的时候可以来到这里冷静一下,也可以告诉妈妈你选择哪一张脸谱。如果你愿意,可以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发脾气、伤害自己、损坏东西都是不好的。”
“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吧?这个地方只属于糖果自己。”糖果说:“就叫冷静太空吧!”有了自己的“冷静太空”,糖果似乎不再那么生气,她告诉了妈妈她是怎样摔倒并弄脏了自己最喜欢的玩具熊“布布”。
专家点评:我们感受到了糖果妈妈那浓浓的爱意、深深的理解和满满的智慧。面对孩子突如其来的负面情绪,妈妈没有指责和制止,而是用亲切的询问和拥抱,让孩子感到自己的情绪是被重视、被接纳、被理解的,进而使情绪得以宣泄、安抚和转化。更可贵的是,妈妈通过脸谱图的建立,帮助孩子在表达情绪的过程中,学习识别、接纳自己的不同情绪。研究发现,当孩子的情绪被正确识别和表达后,孩子的情绪强度就会下降20%—40%!
案例二十四:妈妈也会疼
2岁的豆豆无意间打到我的眼睛,他愣了一下没事似地就跑到一边玩了。我却难以平静了。平时如果我不小心磕碰了孩子,我会向他道歉,但是我磕碰了却总对孩子说没事,妈妈不疼,孩子会不会觉得妈妈是不会疼的,是不需要关心的呢?
于是,我拉着他的手认真地说:妈妈眼睛很疼,你如果帮我揉揉,我会很舒服。”豆豆认真听完,帮我揉揉,问:“还疼吗?”我笑着说:好多了,谢谢你!”孩子的眼睛瞬间亮了,露出兴奋的笑容,原来当关心别人的时候,孩子也是快乐的。
这件事深深触动了我。我一直认为母爱是无私、不求回报的,但却忽略了让孩子学会爱。应该让孩子知道“爱”是相互的,妈妈也需要孩子的关心。
专家点评:父母对孩子的爱,一直被认为是应该的,习以为常的,却很少能够理性地想到孩子在接受爱的同时也需要付出爱。这里没有强迫,只有一句简单的描述:“你如果帮我揉揉,我会很舒服。”将孩子关注自我的目光引向关注他人的感受,同理共情是心中有爱的开始。辛苦付出的同时,请别忘了跟孩子说:“妈妈也会疼!”
案例二十五:明镜
一天,我跟孩子奶奶因一件小事儿吵了起来,奶奶哭了。女儿看到后赶紧给奶奶擦眼泪,还安慰地说:“奶奶,我以后养你,爸爸不是好孩子!”她还冲着我喊:“你不是好孩子,我不理你了!”说完便哇哇大哭。我这才意识到:我伤害了一心为家操劳的妈妈,也伤害了可爱的女儿。我立即向妈妈道了歉,也向女
技术资料专业整理
WORD完美格式
儿道了歉。
过了一会儿,我跟女儿一起搭积木,眼看就要成功却被我不小心弄倒了。她盛气凌人地冲我喊道:“你走开!”顺手还给了我一巴掌。我愣了,但还是耐住性子问她:“你怎么打爸爸呀?”“你刚才还说奶奶,把奶奶气哭了!”我心里难受极了。女儿看见我很难过,又跑过来摸着我:“爸爸,对不起!”
我的言行不仅直接影响我和家人的情感关系,也影响到了女儿的言行。她就如同一面明镜,折射出了我的问题!
专家点评:身教重于言传,孩子的言行举止深受父母和家庭的影响。案例中女儿对奶奶的呵护、对爸爸的不满和责备让爸爸意识到了自己的粗暴言行不仅伤害了奶奶,也伤害了女儿。当发现孩子有不好的言行习惯时,不要急于批评孩子,而要更多从自身查找原因,纠正和改善自身的毛病,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案例二十六:当孩子输不起时
每天晚上,我和孩子他爸都会陪孩子一起玩游戏、搭积木、拼图,有时还会用竞赛的方式,因为这样孩子更有积极性,同时也能培养他的竞争意识。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故意示弱,让孩子赢,藉此让他更自信,也更有胆量。每次赢了,他都特别有成就感。
可是有一次,孩子和爸爸玩滚球游戏,孩子赢了两次,后来再玩的时候,爸爸没让着他,结果他输了。输一次情绪不对了,输两次就没耐心了,输到第三次的时候就开始发脾气大哭起来。这时我才意识到孩子早已习惯了胜利,对失败竟然无法承受。可是现实生活中怎么可能一直保持不败呢?
是不是我的爱有了偏差,带给孩子的并不完全是积极乐观的性格?
专家点评:虚假的胜利,并不能真正带来自信的成果。专注于兴趣探索,在游戏过程中忍受挫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分享成功的喜悦,才是真正的成就感。
案例二十七:对抗“粗口”记
儿子一向懂礼貌,可有一次他要买玩具我没同意,他甩出一句脏话“X!”我生气地质问他跟谁学的,他就是不说,我只好努力控制情绪,转移了话题。
回家后,和儿子一起吃红薯,他有礼貌地说:“谢谢妈妈给我吃红薯。”我抓住这个时机,首先肯定他是个讲礼貌的孩子,然后跟他交流了不能说脏话的原因。谁知儿子却理直气壮地说:“可是爸爸和爷爷都讲,妈妈也没有生气啊。”我这才意识到儿子讲粗口的根源,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
技术资料专业整理
WORD完美格式
我请他当家里的“文明用语监督员”,发现谁讲粗口就制止。此后,儿子果然不再讲粗口了,在他的监督下爷爷和爸爸也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我庆幸自己没有粗暴地呵斥、生硬地处罚,而是用疏而不堵、柔而不躁的方式,建筑了一条陪伴孩子健康成长的彩虹桥。
专家点评:小孩子说脏话,常常是出于好玩、无意识的模仿行为,家长及时控制情绪,巧妙地运用转移话题、及时肯定、阐明原因、沟通感受、赋予责任感等正面疏导的方法,将“对抗”变为了一种“引导”。更可贵的是,倾听了孩子的心声,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家长与孩子在平等相处中共同进步。
案例二十八:爱的惊醒
小豹子是个刚满2岁半的男孩,家里的独苗苗,这是一个很平常的晚饭时间,晚餐中有一盘非常美味的卤肉。
妈妈:“小豹子,这么好吃的东西,给大家尝尝啊。”
小豹子看了看地下和桌子上说:“不行,现在不能给爸爸妈妈吃。”
妈妈:“为什么呢?”
小豹子:“地上和桌子上都没有掉啊,掉在地上的才给爸爸妈妈吃,盘子里的给宝宝吃。”
听完这场对话,全家人的内心都震颤了一下,空气顿时也凝固了。只有小豹子像往常一样欢喜地吃着。
专家点评:很感动和欣赏这位家长的反思,他实际上也是在邀请所有的家长反思。孩子“独占”盘子里的美食,家长吃掉在桌子下的,显然,在孩子眼里,家长这样爱我是应该的。很多家长有时爱孩子爱到失去了自己。心理上人格的成熟,需要家长去示范“我爱你,同时我也爱自己!”“孩子你很重要,而我自己也很重要!”这样孩子才会学到完整和成熟的爱!
案例二十九:爱说“我不会”的孩子
在我们班级里有一个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会不假思索地说“我不会”,而后就等待老师解决。穿袜子,“我不会”;扣衣扣,“我不会”;吃饭,他把头扭向一边,还是“我不会”;小朋友活动时他坐在那里不参加,问他,还是“我不会”;今年开学,我让每个小朋友说说过年都做什么了,有的说和爸爸放鞭炮了,有的说吃饺子了,还有的说看烟花、看灯展了,最后一个让他说,还是那句“我不会”。
技术资料专业整理
WORD完美格式
通过了解发现,孩子这种过度依赖、不自信的表现,主要就是因为他所有的事情都被家长代劳了,只要说“我想要”“我不会”就能得到满足。
专家点评:这是一个被家长剥夺了成长能力的孩子!家长的代劳导致孩子只要说“我不会”就能满足需求。这其实反映了孩子“症状获益”的心理,即一个行为症状的出现如果总能获得好处,那么这个行为症状就会一直出现!要让孩子改变“我不会”的状态,家长必须要改变,要放手让孩子多做,有时也可以用一些引导词:“孩子如果你会了,你会……(描述一个孩子学会了以后会怎么样的一个画面)”“孩子你是以前不会,现在学了(做了)就会!”
案例三十:对孩子不当的购物要求说“不”
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时,《爆丸小子》热播,儿子收集了几乎所有种类的爆丸,可他依然看到必买。有一天,放学回家路上,儿子看到路边小摊摆着各种爆丸,他又不走了,最终,我还是坚持不买,儿子气得直哭。
晚饭后,我对儿子说:“你看,这世界上有很多好东西,包括好玩的玩具、漂亮的衣服,很多很多,但我们不可能全部拥有。有时候喜欢了,看看欣赏一下就可以了,就像妈妈看上了一件昂贵的衣服,我当然不会拿一个月工资去买,但是可以欣赏欣赏。”这时儿子已经想通了。后来再买东西时,儿子比较理性了,没有发生类似情况。
专家点评:对孩子提出的不合理的物质要求,家长要合理分析,如果是孩子的兴趣爱好,要像这位家长那样去合理引导;如果孩子是通过买东西向家长索要“爱”,家长要告诉孩子:“我没给你买,但我也是爱你的,我给你讲故事、陪着你玩、为你做好吃的,都是在爱你!我爱你的方式有很多种,不只是通过给你买礼物!”
案例三十一:孩子摔倒之后
生活中常常看到:孩子在玩耍或者走路时,不小心磕碰到什么东西,孩子哇哇大哭,家长为了安慰孩子就会一边哄孩子,一边故意举起手打那个“肇事者”,责怪它为什么碰疼了孩子,做出给孩子“报仇”的样子。
在我看来,家长对孩子的这种“爱”,是一种“复仇行为”,它教给孩子在不痛快或受到伤害时,去责怪或报复别人。试想:如果不是桌椅,而是其他人碰到了孩子,难道也要“报复”?家长或许认为“我没教他打人呀?”但在孩子看来,对一根板凳的态度与对一个人的态度一样,这种“爱”的错误教育,其实在不经意间让他学会怎样对待让自己不高兴的人与事。
专家点评:当孩子摔倒后,家长要先接纳和安抚孩子的情绪,可以先抱抱孩子,用柔和的声音安慰孩子,不要为了讨好孩子或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而迁怒于物品,重要的
技术资料专业整理
WORD完美格式
是要引导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这才是真正的爱的教育!案例三十二:妈妈,你是不是不喜欢我?有一次,我带5岁的女儿去买水果,她兴高采烈地跟着我挑水果,老板称赞
说:“你家宝贝真是又漂亮又能干,这么小就会帮妈妈的忙了。”听到老板的话,我心里美滋滋,但嘴上却说:“哪有啊,在家调皮着呢。”这样的对话对于大人来说再普通不过了,但没想到回到车上,涵涵嘟着小嘴巴说:“妈妈,你为什么总是在别人表扬我时都要否认呢?你是不是不喜欢我?”听女儿这么说,我的脑袋瞬间“嗡”了一下!
假如我的回答是:“是的,我家宝贝在家也是经常帮我一起做家务。”听到这样的答案,既能让女儿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肯定,又能从话语中受到鼓励,这样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专家点评:当你客气地回应别人对孩子的赞扬时,你会想到孩子已经受到伤害了吗?四五岁的孩子正处于“自我认同”关键期,孩子会特别在意“我行吗?”“你喜欢我吗?”孩子的自我价值感需要父母给予维护和提升!这位家长能够及时反思并找到方法,对孩子是一件多么庆幸的事情!
技术资料专业整理
篇十: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论当前中国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经济文化多元化的影响,现代的家庭教育已经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家庭是人生旅途上的第一个站点,也是永恒的站点。在这里,人们第一次开始接受教育。有句话再熟悉不过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就说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可见,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都有着重大影响。之所以说家庭是永恒的站点是因为,家庭教育不仅是摇篮教育更是终身教育。俗话有言:三岁定终身。由此看来家庭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其性格爱好、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等的发展都和家庭教育息息相关,良好的家庭教育则是孩子人生旅途上的一盏明灯。然而当今有许多父母不注重家庭教育,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促使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更加捉襟见肘。一、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过于强烈而忽视了对孩子的综合素质教育古代有皇位世袭制,上一代的人总是要自己的下一代来继承自己的事业,并且要把自己打下的江山发展的更加牢固更加辉煌。他们都习惯把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虽然现在已经不存在所谓的皇位世袭制之说,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思想一直保留到了现在。不管父母一代是否取得一定的成就,不论贫富贵贱,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从小就学到更多的知识,在学校取得优异的成绩,将来走上社会可以找到一份收入很理想的工作,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这一系列的想法都是大多数父母的想法。因此,他们从小就开始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很多父母在孩子还是小学的时候就让他们参加各种奥赛班,学习各种乐器,就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早一步学到更多东西,比其他孩子更加突出更优异。虽然说比起那些山区连能否上学都成问题的孩子,在城里上学的孩子们已经很幸福了,但是看到他们身子还那么的单薄的时候,背上的书包已经沉重不已,我还是感到心痛。那沉重的书包里,装满的不仅仅是各种课程的书本,更多的是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和寄托,那无形的重量才是真正让孩子们疲惫不堪的力量。然而这样的道路真的适合每个孩子去走吗?不可否认,确实有很多孩子在这样的路上越走越远,取得了理想的成绩,不仅圆了父母的梦,更是让自己的人生更加辉煌。比如说出了名的“狼爸”萧百佑,以“打”的教育方式把自己的四个孩子送进了北大。他一直坚信,不打不成材。他认为孩子儿时的幼儿园老师只能教会他们游戏玩乐和一些基本指导,因此需要通过家教对孩子们进行严格的引导。而且他曾经也是在他母亲的棍棒下成为出色的人。但是,我们并不了解,在这样残酷的教育下,孩子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思想道德方面是否也同样的优秀。在我看来,父母的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很正常,但不能太过强烈。一味的给孩子灌输各种文化知识,有得必有失,很容易就会忽视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太过强烈也会容易使家长的教育方式过于严苛,是孩子难以承受。虽然这种思想可以给予孩子适当的压力,促使他们更加努力的学习,但是过度了,则很可能产生负面反应。蓬莱一名女孩展展因摸底考试发挥失常,担心父亲的责怪,竟趁父母不在家时,喝下了50毫升百草枯自杀。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为父母给予的压力过大,造成惨剧。这时候那些要求过于严格的父母是否该反省,是孩子的成绩重要还是孩子的生命、孩子的健康成长重要?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有更多时间学习,不让孩子担任班级集体工作,使孩子变得自私冷漠、没有集体荣誉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思想是不可行的,这样并没有真正教会孩子做人,以致思想品德素质较差。一些偏激的孩子甚至会因为这些思想的影响,抵触心理过于强烈而走上违法
犯罪歧途,甚至威胁到社会安全稳定。2、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导致孩子心灵脆弱自古以来,中国大多数父母都特别疼爱自己的孩子。他们对孩子的限制和保护太多,以致忽视了对孩子主动探求新事物能力的培养。从小到大,家长就担心孩子这个那个,恨不得每时每刻都陪着孩子,帮孩子做一切事情。有的家长还会包庇孩子的一些错误,明明孩子做错了,总是为他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以为这样可以减轻对孩子的伤害。其实孩子犯错都是正常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有错却不让孩子明白道理,会让孩子的品德方面有很大的缺失。如果一个孩子学了很多知识却不懂得如何去与人很好的交流相处,不能独立自主,顽强自理,甚至有可能做出不利于社会的事情,这才是真的害了孩子。“小时偷针大时偷金”的道理也是众所周知的。相反,一个没有掌握那么多知识但综合素质较好的孩子则会更加突出,将来会更加受社会的欢迎。这个社会是综合性社会,需要的不是仅仅只会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更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温室里的花朵是不够坚韧的。要想孩子茁壮成长,必须懂得适当的放手。有首歌唱得好,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这并不仅适用于某种爱情,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有一名18岁高中男孩因失恋2次割腕自杀,未遂。其母坦言,从小到大都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对他一直百依百顺,在家他简直是小皇帝,连双袜子都没有自己洗过。失恋对于他而言应该是长这么大以来最大的打击。正是因为他长期处于被爱的位置,从来都是他拒绝他人,当他遭到拒绝的时候,他便难以承受以致有轻生的想法。溺爱,会使孩子心灵过于脆弱,失去爱与被爱的能力,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3、亲情的缺失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人生拥有的第一份感情便是亲情。家是我们的避风港,如果家中没有了亲情,我们也就失去了避风港。这意味着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失去了可以依靠的支柱。又如开头说到的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旅途上的一盏明灯,亲情就是家庭教育中最亮的那部分,如果亲情长期缺席,灯则会暗淡,孩子很有可能就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在相对贫困地区,孩子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们便成了留守儿童。他们缺少了许多亲情的关怀,成长的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造成了不少孩子孤独、自闭、过于敏感、过分自尊、盲目交友等,甚至让个别孩子产生仇视心理。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给予孩子相对更多的是金钱而不是关爱。我曾经看过一个访谈节目,主持人采访留守儿童,问他知道什么是幸福吗,他的回答是,见到爸爸妈妈就是幸福。而对于富家子弟,同样存在相似的问题。父母是名人,是公众人物,和普通人生活有很大的不同。这样的家庭,经济条件宽裕,孩子总是用不完的钱。他们在钱的使用方面十分慷慨,甚至可以说没有计划没有节制,缺乏理财能力和自控能力。而且他们会过分的依赖父母的社会地位,以为无论做错什么都有自己的名人父母善后,可以不需要对自己的错负责任。前几年的“我爸是李刚”事件和今年的李天一事件都反应出了这个问题。还有一种是离异家庭,孩子在家庭中不能获得完整的来自父母的爱。社会当前的离婚率偏高,这对孩子的人格塑造、良好品德的树立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等都有着极大的影响。4、家庭的不良环境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文化素质不高,这使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出现误区,导致孩子出现许多问题,如厌学、逃课、外出打电子游戏、经常在网吧过夜等,有的孩子甚至于社会上的不良人士聚在一起,逐渐沾染上赌博、看色情录像、小偷小摸和打架斗殴等严重的社会恶习。曾经有新闻报道,两名初二的学生为打游戏机入室盗窃杀人。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成长问题,很大部分的原因都是因为父母没有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家庭环境。5、教育方式不正确,正面积极鼓励不够,限制性太多影响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没有积极的鼓励孩子,使孩子缺乏自信心,有的父母因为孩子没有拿到小红花、没有取得好成绩要么抱怨孩子,要么就一直觉得无所谓。前者会使孩子产生挫败感或者会潜意识里注
入威迫感,孩子可能会为了拿到小红花或取得好成绩而不择手段;后者虽然让孩子很释然,没有什么心里负担,但这样会造成孩子没有目标没有追求,长大后可能会无所作为。有的孩子在课外娱乐活动上经常没能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和同学出去玩是浪费了学习时间,或者是担心孩子出去玩会染上不良习惯,于是便总是限制孩子的游戏时间,却让孩子缺少了体验生活的机会、缺少了对新事物主动探求的能力。就比如说有些十五六岁就考上大学的孩子,他们或许智商很高,但是情商却远远赶不上智商,而且其生活的自理能力也有所欠缺。实际上社会更加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二、探究当前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1、调整父母传统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所成就,但父母不应该因为自己没有得到而把过多的期望都放在孩子的身上,不然会适得其反。当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的时候不应该过多的责备,我觉得在教育方面应该更多采用鼓励式的教育。比如说,如果孩子的成绩达到一个名次,父母就会奖励给孩子一样东西。但是最好不要是直接金钱奖励,我觉得可能会过早的让孩子产生对金钱的欲望。奖励可以使一些物质的奖励也可以使精神方面的奖励。我的父母就是这样一直这样教育我的,有时会奖励我最喜欢吃的东西,有时会奖励我和同学出看一次电影。但这些只是辅助性的激励,更重要的是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鼓舞孩子自主的理想追求,这样才能真正让孩子在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2、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就如空气对于植物的成长,如果空气不好,植物自然不能茁壮成长。同样的,只有在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中,孩子才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父母之间的争吵应尽量减少,给孩子树立好榜样。父母感情不和对孩子的心里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孩子还会因为父母问题而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规律、学习积极性等。尤其是要尽力避免离婚现象,因为父母离婚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很大,很多孩子因为父母离异,长得后心理是有缺陷的,因为他没有得到平衡的爱。父母既然相爱并有了爱情的结晶,就应该对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家庭负责。平时父母可以多和孩子交流,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多换位思考,感其所感。父母的角色很重要,除了要做好父母,还要做到亦师亦友。放假的时候可以和孩子多出去走走,看看这个世界美丽的景色,体验生活,这样不仅可以增进父母和孩子的感情,还能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3、学校应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使家长更好的了解孩子家庭教育不仅仅停留在家中,学校教育对于家庭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学校应该充分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内容,可以有针对性的举办一些家庭教育类活动,如定期家长会、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家长经验交流会、家长开放日、父母话信箱、各种相关竞赛等。这样可以使家长通过学校更加了解孩子的具体状况,更有方向的引导孩子的发展,更好的改善家庭教育。4、社会积极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营造家庭教育的社会氛围社会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小家庭的发展都会受到社会的影响。社会应该加大对家庭教育的资金投入,建立一些有影响力的活动场所,对家庭教育事业大力支持。家庭教育不一定是规规矩矩的学术性讲座、交流会之类的形式,在社区内可以多举办形式各异的家庭互动实践活动,如亲子活动、家庭运动会、家庭艺术节等,提供更多的平台给各个家庭加强家庭教育;还可以开展一些家长学校,让有需要的家长接受培训,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更好的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当今科技发展迅速,可以利用网络推广相应的服务网站或网络交流平台。最重要的是,每个公民都应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提高道德修养,给孩子一个和谐的社会成长环境。https://www.worldcup16.com/总而言之,当前的家庭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社
会各方面都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就是我们祖国的花朵成长的肥料,肥料的量要适当,施肥的方式要正确,施肥的时间要合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长大成人。
篇十一: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P> 家长的高期许往往超越了孩子自身发展的可能牺牲大量时间进行知识复习不但没有实现预期甚至还耽搁了对孩子身上最突出的那个智能的挖掘结果家长和孩子双败双输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做父母是一种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工作”。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在竭尽全力地为孩子好,结果却常常大相径庭。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希望有所帮助!一、家长普遍对孩子期待过高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孩子天生是有智能差异的。每个孩子可能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智能上很强,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智能上较弱。表现在学习上,有的孩子学有余力,科科优异,有的孩子十分努力,仍旧偏科;表现在成绩上,在一个群体中,一定会有从高到低的排列。有人将原因归结于非智力因素差异,这也只是外部因素,关键还是智能这个内因。每个孩子都有各自不同的内在发展条件、学习能力和某一突出智能的成长需求。家长的高期许往往超越了孩子自身发展的可能,牺牲大量时间进行知识复习,不但没有实现预期,甚至还耽搁了对孩子身上最突出的那个智能的挖掘,结果家长和孩子双败双输。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就会让孩子总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孩子痛苦,家长也痛苦。其实,父母过高的期许还是源于没有把选择权交给自己的孩子,把孩子看做自己的私有财产,可以安排孩子的生活和梦想。二、家长没有理解教育的本真目的教育的目的是让人过上美好的生活。既然是要过美好的生活,就不能剥夺孩子们童真时期的天然快乐、年少时期的素质成长、成人以后终身热爱学习的习惯。有关统计,中国人的年阅读量在世界上排序非常靠后,接近最低,这是十分悲哀的事。家长一定要想明白,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以后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考得好,分数高,要过幸福的生活;考得不好分数不高,也要过幸福的生活,这是天赋的权利。
所谓幸福,就是家长给孩子一种温和的、宽容的教育,让孩子能够做一个常态的人。在这个过程中,还自己会享受很常态的生活,不会因为所谓的不成功而痛苦,也不会因为很平凡而难过,因为生活就是这么自然而美好,让人回到恬淡平和的状态。
三、家长自觉不自觉地与孩子对抗家长千万不要和孩子对抗,对抗的结果必然是双输。家长跟孩子对抗的结果之一是导致孩子很叛逆,结果之二是导致孩子很懦弱。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的、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来,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有的孩子就会利用这种心里,为了不让你批评我的小错误,我要犯一个大错误,我用离家出走这种更危险的事来吓唬你。这种对抗的结果,如果家长赢了孩子,孩子可能变得越来越懦弱,越来越自闭,也可能变得越来越叛逆;如果孩子赢了家长,可能就会更加滋生这种“拆屋”心理,直到被宠坏。所以无论是谁“赢”,结果都是输。家长跟孩子对抗的本质是: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总是想要征服孩子。要杜绝对抗,家长就要从内心尊重孩子,认真听取孩子的解释,严格教育,宽容对待。四、慈父严母教育容易出问题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常常是“严父慈母”格局,现在的家庭大多是“虎妈”“猫爸”。事实上,这种教育方式是不适合儿童成长的,慈父严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在视野、胸怀、理性和交往上多多少少会有问题。为什么“严父慈母”比“慈父严母更好?因为父亲的严格是有理性的,注重抓重点问题,点到为止,给孩子留下思考和改过的`空间。母亲的严格中感性的成分更多,大多数母亲严格起来,语言往往会超越理性的范畴,给孩子带来伤害,分不清孩子已经是一个“独立”
的人,又把孩子放回自己“肚子”里去了。所以,父母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观点要保持高度一致,不能有
分歧,有了分歧时,不妨先冷静下来寻求统一,然后再面对孩子。在承担的教育任务上,要有明确的分工。帮助孩子确定人生的规划,界定价值观,指出问题所在和改进策
略等大方向的事情,应该是父亲的责任。母亲的责任则是尽量温婉平和,给孩子生活上的滋养,精神上的
鼓励,信心上的培育,用自己的知性美去影响孩子。这样的孩子,将来不但会成大势,而且还会经营小家,培育出更
优秀的下一代。总之,母亲要做一个知性而平和的母亲,父亲做一个理性而严格
的父亲。五、唠叨的父母教育效能低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很好,热血沸腾,打
算捐款5美元;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美元。
这种由于刺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心理的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超限效应”,过犹不及,效果是一样的。家长总以为重要的话要多说几遍,孩子就会按照自己所期待的要求去做。
其实,在唠叨过程中,很多孩子已经产生了逆反心理,如果是经常唠叨,你讲什么话孩子都不想听了!甚至父母讲的是对的,他们也不愿意接受。家长不妨试试看,同一句话要求三遍,看看有哪个孩子不嫌烦?
六、不要哄孩子,要讲道理中国人往往都是哄孩子、骂孩子、管孩子、训孩子,但就是缺少一点:跟孩子讲道理。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千万不要批评他,只要告诉他什么是对的,
就可以了。孩子天生不懂事,所以才有学校。既然孩子不懂事,他犯的错误都可以原谅,我们没有必要生气,
去批评他。因为孩子天生就是来犯错误的,每一次错误都是成长的机会。
他不犯错误,我们怎么知道他这个地方不懂呢?他犯了错误,我们就应该告诉他什么是正确的。
七、家长的示范超过一切教育教育中有两个词语叫做“经历”和“体验”。大人都知道,有被关心的经历和体验,才知道被关心是多么快乐,所以也才会用同样的方法去关心别人。孩子也是如此,只有有了这样的经历和体验,才能学会真正对待别人的方法。我们教育的问题是说教太盛,而经历和体验不足。要让孩子有精力和体验,不光是需要孩子去做,还需要成人的努力。家长希望培养孩子什么样的品格,就要用自己的行动让孩子体会和感受到这种品格。知行合一很重要,在孩子面前,家长千万不要做“两面人”,他们往往在我们身上学会“两面性”,说一套做一套。
篇十二: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P> 家庭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家庭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希望有所帮助!1、中国父母亲最关心孩子什么?中国的父母亲大部分关注的是成才而不是成人,他们关注的是当下比较多。但是真正决定孩子未来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关注不够,比如兴趣爱好。其实人的兴趣爱好,是他认识这个社会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仅仅关注学习成绩,是不利于孩子好奇心、兴趣的养成的。孩子的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性格、人格特征,事实上比家长最关注的这些问题要重要得多。2、学前班对孩子来说是不是很重要?这次调查结果发现,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孩子里面,上过学前班比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多10.89%,这个结果颠覆了很多人过去的观念。我们很多父母希望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赢在起跑线上,所以要比别人早一点学,比别人多学一点。事实上,儿童是需要童年的,儿童是需要游戏、快乐的,需要自主去发现的,你逼着他学习的东西他不会感兴趣。过早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对立的情绪,让他还没有进学校就恐惧学习了。3、择校的意义和效果如何?大家都需要择校,很多父母都希望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去。大数据分析发现最优秀的学生里面择校生和非择校生没有什么区别,比例分别是29.95%和28.48%。当然并不是说选择好学校对学生发展没有意义,坦率地说因为学校是有文化的,学校之间孩子是相互影响的。孩子之间彼此的影响,比学校对孩子的影响还要大。关键是为什么有的择校效果不好,对于那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孩子,在别的学校他可能有安全感和自信心,到最好的学校反而让他觉得在那么多学霸面前自己没有希望了,学习成绩会下降。4、学生上课外班和不上课外班能不能有效提高成绩?
中国孩子大概90%都是上课外班的,上课外班以后,孩子的时间、空间就被填满了,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就不够了。这样学习能力就会萎缩,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另外课外班相对来说依然是学校生活的延续,依然是课本的延续,课堂的延续,学生没有一个开拓视野的机会。一个孩子没有大量课外阅读的时间,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5、物质刺激是不是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很多家庭用奖金,用各种各样的诱惑鼓励孩子学习。这个调查发现其结果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作用更大的是什么?是父母教育的一致性、协调性,更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比如,在父母亲之间教育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他们能够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而是私下里交流、分享、协商。物质刺激远远不如父母对孩子正面的影响。6、调查父母闲暇时间在干什么?发现最多的是父母在读书看报,父母自己在学习的、读书看报的,他们的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是最高的,占了31.31%,其次是父母也会看电视、玩电脑以及看手机,他们的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就少得多,为27.43%,还有特别喜欢朋友聚会的家长的孩子成绩优秀的只有24.90%。我相信这些数据在现实生活中差距还大一点,个人感觉差距不像想象那么大。7、孩子做家务,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对孩子学习的影响有多大?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所有的事情都给他准备好了,所有活都不让他去干。结果,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可以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的只有3.17%。而认为应该做家务的.,应该自己管理自己事情的优秀的孩子占了86.92%。让孩子管理自己事情的能力,最后会帮助他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学习是一个自我管理的过程,这个结论对很多父母是有很重要的启示的。8、父亲对孩子成长有什么作用?在中国很多家庭,父亲是看不见的,所谓“影子父亲”。父亲在家庭教育当中真正的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这次的调查发现,在中国90%的家庭,父亲没有承担起教育的职责。大部分家庭教育孩子的事情是妈妈在承担,而我们知道缺失父亲的教育,对孩子尤其对孩子
的性格养成是有一个明显的局限。性别认同会弱化,容易被母亲过分地呵护,过度地保护,缺少独立锻炼的机会,缺少男子汉的气概。所以家庭教育中缺少父亲的角色会导致各种各样不良的行为。
9、中国的父母了解孩子吗?通过对父母做的调查发现,父母首先知道孩子有几个好朋友,其次是孩子喜欢哪位老师,孩子喜欢什么课。父母亲没有走进孩子内心去,不了解孩子到底有什么愿望,不了解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说的事,孩子到底崇拜谁?说明我们父母亲没有去了解孩子的需求,没有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状况。10、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父母的养育方式是不是有关?凡是父母采取积极的养育方式,孩子的学习成绩都是比较高的。父母养育方式是比较消极的,孩子学习成绩相对来说是比较差的。说明孩子的学习成绩跟父母的养育方式还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的。
篇十三: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P> 总之孩子在学习和生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种种烦恼和困惑作为家长平时应该经常与孩子一起去游玩与孩子一起学习经常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转换角色俯下身子从孩子的角度以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思考就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我们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从而增进我国家庭教育向科学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使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影响下健康快乐地生长新形势下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精心整理
郭玉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不同的家庭形态、不同的教养态度、不同的对子女的期望值,特别是不同的家长素质,对于形成孩子最初的人格、体格和智慧以至孩子一生的成长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好下一代,关系到家庭的美满幸福,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前途。每位家长都期望孩子能成“龙”、成“凤”,将来成为各行各业的有用之才。现在的年轻父母,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大都能跟上步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贡献,但是不知道如何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一、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过份溺爱,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爱子乃人之天性。”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孩子感受到爱的情感时,就会得到精神上满足,从而产生向上的动力。爱又是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但是爱不得法,对孩子过份溺爱,孩子的一切需求,家长都竭力予以满足,一切以孩子为中心,长此以往,使孩子变得孤傲、冷漠、自私或者怯懦。孩子成人之后不能吃苦,意志薄弱,经不起任何挫折,独立生活困难,人际关系紧张,遇到问题束手无策。
(二)期望值过高。很多家长自己小时候成长环境不好,有遗憾、期望力图通过孩子予以"补偿”,通过孩子来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不管孩子有没有天赋、有没有兴趣,逼迫孩子在课余学英语、钢琴、绘画、舞蹈等各种技能,相当一部分家长通过强权向孩子施压要求孩子“博学”、“争优”,一方面是为孩子的将来着想,另一方面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自尊--孩子越优秀,越能证明自己教子有方,比别的家长强。为了满足心理期待,甚至是虚荣心,混淆孩子心理上的“可学”潜能与教育学上的“应学”能力之间的本质差异,盲目的选择一些打着科学旗号的各类“速成培训”、“培养计划”,结果往往弄巧成拙。
(三)重智轻德。不少家长错误地认为,智育是孩子成才的唯一通道。为了孩子能考高分,不惜花重金请老师补课,购买大量的参考书、习题集。考了高分父母眉开眼笑,给予各种奖励;成绩考不好便会受到各种责罚。同时事事都替孩子包办。有许多孩子上了高中,自己的衣物都不会洗,家长也不让他们做。许多家长把本该孩子承担的责任一概揽到自己身上。他们亲手把一条重要的原则“孩子是家庭的成员,应该尽一份义务”埋葬掉了。其实孩子学习,除了智力因素以外,还有许多非智力因素,如意志、品质、性格、毅力等。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四)由失望而暴力。家长对孩子的暴力大多是在溺爱之后、失望之余的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过激行为。家长认为“棍棒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才”。这种情况在文化层次不高和失和的家庭中比较多见。有些父母性情粗暴,当孩子成绩不好,行为不对时,不是帮助孩子查找原因,而是以自己的心情、好恶作为是非标准,采取打骂的“暴力教育”方式,从拳打脚踢开始,发展到棒棍相加。有些家长把夫妻矛盾酿制的不良情绪反复发泄到孩子身上,使孩子身心受到摧残。
(五)过份托教。现代生活高效率,快节奏,使得很多事业型的家长特别是一些经商的家长,苦于事业与家庭不能两全,而采取委托的方法,把孩子托付给亲戚、保姆、朋友、老师或爷爷奶奶,把本该属于自己的教育责任也同时托付给了别人。这种行为给孩子造成了心理缺憾和早期教育的缺失。
(六)宽严不一。家长教育孩子的态度不一致,宽严尺度不一,导致父母一方管一方宠。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非标准、做事原则讲得头头是道,可遇到实际问题往往另有一套,说归说,做归做,言行不一;一边要求孩子学会尊重,学会关心,自己却夫妻反目,婆媳相嫌;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七)以自己的不良言行影响孩子。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为人处事、待人接物和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灌输一些诸如“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以恶扬恶”甚至“缺德、损德”的“自我保护”之道。这类家长为了狭隘自私的自我利益保护,对待他人疾苦、弱势群体所持的“漠然不关心态”和“虚伪冷漠状”,往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有些家长在碰到孩子与他人发生纠纷时,指责他人过多,检讨自己不够。甚至为了一点小纠纷带着自己的孩子对其他孩子大打出手。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对孩子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唯我独尊、明哲保身和野蛮堕落欲望的培植、发展和放纵,是对孩子错误的推波助澜,也是造成孩子人格矮化和理想缺失、道德沦丧的根源。二、解决对策的初探(一)、加强系统工程建设是搞好家庭教育的基础
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处女地,学校是孩子受教育的小天地,社会是孩子受教育的大学校。家庭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协调配合。因此,对孩子的教育,要求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通力合作,教育要做到相辅相成。不要个打个的鼓,个吹个的号,做到步调一致,才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为家庭毕竟是社会的细胞,它无力阻挡社会所形成的大潮流。市场经济的负效应作用,使一些出生在高干家庭的孩子,比过去纨绔子弟还有过之而无不及。究其原因,首先是家庭教育有失误的地方,同时更不能否认社会阴暗面的东西对他们的侵蚀,也不能否认学校的教育有失策的地方。因为孩子一上学,老师就取代家长在孩子心中的权威地位。在群体效应的作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用下,老师的影响力很快就超过家长。老师的言行是学生最好的道德标尺。共同做好强制教育向养成教育转变,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二)、当好第一任教师的角色,是家庭教育的首要问题马克思说:“家长的行业就是教育子女。”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父母的言行,偶
有不慎,即生弊端。”家长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人格的力量当好第一任教师的角色。这是搞好家庭教育的首要问题。父母的行为和自身的榜样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形成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处处给孩子以示范作用的影响。用自身的良好形象去教育孩子怎样生活、怎样学习、怎样做人。有的父母没有文化或文化很低,可以说在文化学习上一点忙也帮不上。但是他们重点是在家庭气氛上,家庭风尚上,如何做人等方面去教育孩子。因为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家长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视野里。父母的思想品质都会在孩子的举止言谈中清清楚楚地反映出来。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导向作用。随着孩子的成长,眼界的扩大和本人生活经验的丰富,他们对父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他们爱父母,是因为父母具有值得效仿的道德面貌。这也是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的先决条件。
(三)、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是教育的关键家庭教育也是一门学问,所以有一个教育方法问题。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目前普
遍缺乏的是赏识教育方法。有的家长过度指责,批评孩子。特别学习暂时差一些的孩子,经常受到家长的指责,“笨蛋”、“最差”、“不可救药”等等;有的家长对孩子诱导不耐心,往往不分青红皂白,大加训斥,甚至拳脚相加,粗暴的打骂,使许多孩子的自尊心严重受挫;有的产生了自卑情绪。自暴自弃,感到活着没劲;有的产生轻生的念头,走极端采取自杀,酿成人间悲剧;有个孩子数学考试得了99分,高高兴兴地告诉父母,想让家人共同分享喜悦;哪知道父母冷冰冰地说一句:“没有打满分有什么可骄傲的。”在父母的重压下,有的学生患了“强迫症”凡是要求完美,心理承受能力极差。不少学生小小的年纪就患上各种心理疾病。追究原因之一,家长对赏识教育不掌握。赏识教育是帮助孩子在困境之中树立信心,让他们记住“我能行”、“我会成功”,帮助他们树立成功意识,激励孩子进步,使孩子在认识自己,解放自己,走向成功的潜意识中觉醒。家长要做一个合格的园丁,对孩子的教育要不失时机地把握好各个环节。因此,要求我们作家长的对孩子要学会理解、学会暗示、学会引导、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提醒、学会激励、学会督促,使青少年在一个比较好的空间里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四)、合理的智商开发,是培养孩子成材的重要举措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开发智力是无价之宝,教给知识是有价之物。中国的近代历史证明没有科技,一打就跨。一个人没有知识就没有力量。只有华丽的外表,没有内存是裸机,势必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家长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找好切入点对孩子进行智商开发至关重要。
一是要及时开发。切勿错过最佳契机。一旦错过教育的良好时机,效益递减。二是合理开发。不要违背教育规律。要做到循序渐进,从低级东西开始学起。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教会学习方法,让孩子自己去探索知识的奥秘。三是选择开发。要根据孩子的自身素质,不要脱离孩子的自身素质的客观基础,不要教儿童智力难以接受的知识。要选择对孩子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学习内容。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不能要求刚解决温饱家庭,购买昂贵的钢琴对子女进行智力开发。因为,社会是一部大机器,人才需要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对孩子的培养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不能有从众心理。(五)、德育是家庭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当前,过度地重视智育,“惟文凭是举”的人才观等错误认识,统治着一些家长的思想。忽视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现象较为普遍。有一位教育专家曾讲过:“教育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把原来天真活泼的,对世上万物充满热情的生命,在‘教育’的塑造中变成只对‘知识’怀有‘单纯’的好奇心的‘机器人’。”家庭教育不能顾此失彼,注意全面教育的协调性。那么,从何时开始培养孩子的德育品质?可以说越早越好。因为幼儿的中枢—大脑—具有高度的可塑性。由于这种可塑性,使儿童特别容易形成各种习惯。也较容易接受周围人们好的和不好的影响。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是我们作家长的重要任务。只有帮助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是最佳的选择。
总之,孩子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种种烦恼和困惑,作为家长,平时应
该经常与孩子一起去游玩,与孩子一起学习,经常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要走进
孩子的心灵世界,转换角色,俯下身子,从孩子的角度,以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思考,就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我们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教
育方式,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从而促进我国家庭教育向科学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使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影响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之,孩子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种种烦恼和困惑,作为家长,平时应该经常与孩子一起去游玩,与孩子一起学习,经常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转换角色,俯下身子,从孩子的角度,以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思考,就可以进一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步完善和改进我们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从而促进我国家庭教育向科学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使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影响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精心整理
篇十四: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P> 社会当前的离婚率偏高这对孩子的人格塑造良好品德的树立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等都有着极大的影家庭的不良环境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文化素质不高这使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出现误区导致孩子出现许多问题如厌学逃课外出打电子游戏经常在网吧过夜等有的孩子甚至于社会上的不良人士聚在一起逐渐沾染上赌博看色情录像小偷小摸和打架斗殴等严重的社会恶习论当前中国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经济文化多元化的影响,现代的家庭教育已经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家庭是人生旅途上的第一个站点,也是永恒的站点。在这里,人们第一次开始接受教育。有句话再熟悉不过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就说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可见,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都有着重大影响。之所以说家庭是永恒的站点是因为,家庭教育不仅是摇篮教育更是终身教育。俗话有言:三岁定终身。由此看来家庭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其性格爱好、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等的发展都和家庭教育息息相关,良好的家庭教育则是孩子人生旅途上的一盏明灯。然而当今有许多父母不注重家庭教育,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促使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更加捉襟见肘。一、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过于强烈而忽视了对孩子的综合素质教育古代有皇位世袭制,上一代的人总是要自己的下一代来继承自己的事业,并且要把自己打下的江山发展的更加牢固更加辉煌。他们都习惯把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虽然现在已经不存在所谓的皇位世袭制之说,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思想一直保留到了现在。不管父母一代是否取得一定的成就,不论贫富贵贱,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从小就学到更多的知识,在学校取得优异的成绩,将来走上社会可以找到一份收入很理想的工作,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这一系列的想法都是大多数父母的想法。因此,他们从小就开始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很多父母在孩子还是小学的时候就让他们参加各种奥赛班,学习各种乐器,就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早一步学到更多东西,比其他孩子更加突出更优异。虽然说比起那些山区连能否上学都成问题的孩子,在城里上学的孩子们已经很幸福了,但是看到他们身子还那么的单薄的时候,背上的书包已经沉重不已,我还是感到心痛。那沉重的书包里,装满的不仅仅是各种课程的书本,更多的是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和寄托,那无形的重量才是真正让孩子们疲惫不堪的力量。然而这样的道路真的适合每个孩子去走吗?不可否认,确实有很多孩子在这样的路上越走越远,取得了理想的成绩,不仅圆了父母的梦,更是让自己的人生更加辉煌。比如说出了名的“狼爸”萧百佑,以“打”的教育方式把自己的四个孩子送进了北大。他一直坚信,不打不成材。他认为孩子儿时的幼儿园老师只能教会他们游戏玩乐和一些基本指导,因此需要通过家教对孩子们进行严格的引导。而且他曾经也是在他母亲的棍棒下成为出色的人。但是,我们并不了解,在这样残酷的教育下,孩子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思想道德方面是否也同样的优秀。在我看来,父母的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很正常,但不能太过强烈。一味的给孩子灌输各种文化知识,有得必有失,很容易就会忽视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太过强烈也会容易使家长的教育方式过于严苛,是孩子难以承受。虽然这种思想可以给予孩子适当的压力,促使他们更加努力的学习,但是过度了,则很可能产生负面反应。蓬莱一名女孩展展因摸底考试发挥失常,担心父亲的责怪,竟趁父母不在家时,喝下了50毫升百草枯自杀。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为父母给予的压力过大,造成惨剧。这时候那些要求过于严格的父母是否该反省,是孩子的成绩重要还是孩子的生命、孩子的健康成长重要?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有更多时间学习,不让孩子担任班级集体工作,使孩子变得自私冷漠、没有集体荣誉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思想是不可行的,这样并没有真正教会孩子做人,以致思想品德素质较差。一些偏激的孩子甚至会因为这些思想的影响,抵触心理过于强烈而走上违法
犯罪歧途,甚至威胁到社会安全稳定。2、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导致孩子心灵脆弱自古以来,中国大多数父母都特别疼爱自己的孩子。他们对孩子的限制和保护太多,以致忽视了对孩子主动探求新事物能力的培养。从小到大,家长就担心孩子这个那个,恨不得每时每刻都陪着孩子,帮孩子做一切事情。有的家长还会包庇孩子的一些错误,明明孩子做错了,总是为他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以为这样可以减轻对孩子的伤害。其实孩子犯错都是正常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有错却不让孩子明白道理,会让孩子的品德方面有很大的缺失。如果一个孩子学了很多知识却不懂得如何去与人很好的交流相处,不能独立自主,顽强自理,甚至有可能做出不利于社会的事情,这才是真的害了孩子。“小时偷针大时偷金”的道理也是众所周知的。相反,一个没有掌握那么多知识但综合素质较好的孩子则会更加突出,将来会更加受社会的欢迎。这个社会是综合性社会,需要的不是仅仅只会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更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温室里的花朵是不够坚韧的。要想孩子茁壮成长,必须懂得适当的放手。有首歌唱得好,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这并不仅适用于某种爱情,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有一名18岁高中男孩因失恋2次割腕自杀,未遂。其母坦言,从小到大都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对他一直百依百顺,在家他简直是小皇帝,连双袜子都没有自己洗过。失恋对于他而言应该是长这么大以来最大的打击。正是因为他长期处于被爱的位置,从来都是他拒绝他人,当他遭到拒绝的时候,他便难以承受以致有轻生的想法。溺爱,会使孩子心灵过于脆弱,失去爱与被爱的能力,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3、亲情的缺失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人生拥有的第一份感情便是亲情。家是我们的避风港,如果家中没有了亲情,我们也就失去了避风港。这意味着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失去了可以依靠的支柱。又如开头说到的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旅途上的一盏明灯,亲情就是家庭教育中最亮的那部分,如果亲情长期缺席,灯则会暗淡,孩子很有可能就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在相对贫困地区,孩子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们便成了留守儿童。他们缺少了许多亲情的关怀,成长的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造成了不少孩子孤独、自闭、过于敏感、过分自尊、盲目交友等,甚至让个别孩子产生仇视心理。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给予孩子相对更多的是金钱而不是关爱。我曾经看过一个访谈节目,主持人采访留守儿童,问他知道什么是幸福吗,他的回答是,见到爸爸妈妈就是幸福。而对于富家子弟,同样存在相似的问题。父母是名人,是公众人物,和普通人生活有很大的不同。这样的家庭,经济条件宽裕,孩子总是用不完的钱。他们在钱的使用方面十分慷慨,甚至可以说没有计划没有节制,缺乏理财能力和自控能力。而且他们会过分的依赖父母的社会地位,以为无论做错什么都有自己的名人父母善后,可以不需要对自己的错负责任。前几年的“我爸是李刚”事件和今年的李天一事件都反应出了这个问题。还有一种是离异家庭,孩子在家庭中不能获得完整的来自父母的爱。社会当前的离婚率偏高,这对孩子的人格塑造、良好品德的树立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等都有着极大的影响。4、家庭的不良环境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文化素质不高,这使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出现误区,导致孩子出现许多问题,如厌学、逃课、外出打电子游戏、经常在网吧过夜等,有的孩子甚至于社会上的不良人士聚在一起,逐渐沾染上赌博、看色情录像、小偷小摸和打架斗殴等严重的社会恶习。曾经有新闻报道,两名初二的学生为打游戏机入室盗窃杀人。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成长问题,很大部分的原因都是因为父母没有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家庭环境。5、教育方式不正确,正面积极鼓励不够,限制性太多影响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没有积极的鼓励孩子,使孩子缺乏自信心,有的父母因为孩子没有拿到小红花、没有取得好成绩要么抱怨孩子,要么就一直觉得无所谓。前者会使孩子产生挫败感或者会潜意识里注
入威迫感,孩子可能会为了拿到小红花或取得好成绩而不择手段;后者虽然让孩子很释然,没有什么心里负担,但这样会造成孩子没有目标没有追求,长大后可能会无所作为。有的孩子在课外娱乐活动上经常没能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和同学出去玩是浪费了学习时间,或者是担心孩子出去玩会染上不良习惯,于是便总是限制孩子的游戏时间,却让孩子缺少了体验生活的机会、缺少了对新事物主动探求的能力。就比如说有些十五六岁就考上大学的孩子,他们或许智商很高,但是情商却远远赶不上智商,而且其生活的自理能力也有所欠缺。实际上社会更加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二、探究当前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1、调整父母传统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所成就,但父母不应该因为自己没有得到而把过多的期望都放在孩子的身上,不然会适得其反。当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的时候不应该过多的责备,我觉得在教育方面应该更多采用鼓励式的教育。比如说,如果孩子的成绩达到一个名次,父母就会奖励给孩子一样东西。但是最好不要是直接金钱奖励,我觉得可能会过早的让孩子产生对金钱的欲望。奖励可以使一些物质的奖励也可以使精神方面的奖励。我的父母就是这样一直这样教育我的,有时会奖励我最喜欢吃的东西,有时会奖励我和同学出看一次电影。但这些只是辅助性的激励,更重要的是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鼓舞孩子自主的理想追求,这样才能真正让孩子在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2、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就如空气对于植物的成长,如果空气不好,植物自然不能茁壮成长。同样的,只有在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中,孩子才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父母之间的争吵应尽量减少,给孩子树立好榜样。父母感情不和对孩子的心里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孩子还会因为父母问题而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规律、学习积极性等。尤其是要尽力避免离婚现象,因为父母离婚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很大,很多孩子因为父母离异,长得后心理是有缺陷的,因为他没有得到平衡的爱。父母既然相爱并有了爱情的结晶,就应该对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家庭负责。平时父母可以多和孩子交流,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多换位思考,感其所感。父母的角色很重要,除了要做好父母,还要做到亦师亦友。放假的时候可以和孩子多出去走走,看看这个世界美丽的景色,体验生活,这样不仅可以增进父母和孩子的感情,还能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3、学校应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使家长更好的了解孩子家庭教育不仅仅停留在家中,学校教育对于家庭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学校应该充分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内容,可以有针对性的举办一些家庭教育类活动,如定期家长会、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家长经验交流会、家长开放日、父母话信箱、各种相关竞赛等。这样可以使家长通过学校更加了解孩子的具体状况,更有方向的引导孩子的发展,更好的改善家庭教育。4、社会积极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营造家庭教育的社会氛围社会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小家庭的发展都会受到社会的影响。社会应该加大对家庭教育的资金投入,建立一些有影响力的活动场所,对家庭教育事业大力支持。家庭教育不一定是规规矩矩的学术性讲座、交流会之类的形式,在社区内可以多举办形式各异的家庭互动实践活动,如亲子活动、家庭运动会、家庭艺术节等,提供更多的平台给各个家庭加强家庭教育;还可以开展一些家长学校,让有需要的家长接受培训,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更好的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当今科技发展迅速,可以利用网络推广相应的服务网站或网络交流平台。最重要的是,每个公民都应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提高道德修养,给孩子一个和谐的社会成长环境。https://www.worldcup16.com/总而言之,当前的家庭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社
会各方面都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就是我们祖国的花朵成长的肥料,肥料的量要适当,施肥的方式要正确,施肥的时间要合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长大成人。
推荐访问: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