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实际情况下第一福利经济更接近成立13篇在什么实际情况下第一福利经济更接近成立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如果不存在不对称信息和外部性,换句话说不存在我偷吃了你的奶酪你不知道,和我抽烟不会让你抽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什么实际情况下第一福利经济更接近成立1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在什么实际情况下第一福利经济更接近成立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如果不存在不对称信息和外部性,换句话说不存在我偷吃了你的奶酪你不知道,和我抽烟不会让你抽二手烟这两种情况,市场竞争实现的分配是帕雷托最优的,也就是这个社会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变得更满意而不伤害别人的利益。在我讨论那些前提是否成立之前,我之想指出,除了这些提到的前提,这个定理几乎不再需要任何别的条件,有一个技术性的条件是一个人不可能感到自己的状况好到了极点,即使上帝来也不能让一切变得更好了。如果说,经济学家对市场迷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定理的存在。因为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可以实现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帕雷托最优。当然这个定理成立需要三个非常重要的前提:1.充分竞争;2.没有信息不对称;3.没有外部性。第一条经济学家的方案比较简单,那就引入竞争啊,所以管制啊,壁垒啊,垄断啊等等等等,在多数情况下都是遭到经济学家反对的。在这点上,经济学家和人民大众是站在一起的。竞争对老百姓是有利的,对厂商是不利的。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都是市场失灵的经典原因。这大概也是我们需要政府的原因,政府是用来提供那些市场无法提供的东西的,而不是应该用来替代市场的,原因是因为刚才说的第一定理。因此,很多经济学家会主张一个小政府,因为政府需要把自己的功能限制在需要它的领域。但是,究竟在哪些领域市场失灵,失灵的程度有多大,是一个可以辩论的话题。但是总的说来,很多经济学家心目中的理想世界是第一定理假设的世界,因此他们的政策建议就会是努力像那个方向努力,反垄断,明晰产权等等等等。第一定理的一个重大漏洞是,帕雷托最优的分配方式,可以是极度不均的。我拿10000万,你挣1000块可以是帕雷托最优的。第二定理的目的就是要修复这个漏洞。第二定理说的是通过合理的总量税调解,任何帕雷托最优的分配都可以通过上述的竞争性市场来实现。第二定理的成立条件,在数学上比第一定理要强,它要求人们不是那种追求极端的人,不是赌徒或者偏执狂。我想这个假设,大概对于大多数人都是成立的。第二定理主要的信息是,如果你希望整个社会达到某种理想的分配状况,你不需要让政府事无巨细的进行分配,每人一套房子,每个月30斤肉之类的,那样是很麻烦的,而且很可能是没有效率的。如果需要更平均的最终分配,政府所要做的,就是给穷人发钱,找富人收税,然后让市场去分配那成千上万的商品和服务。同时,这个税必须是总量税,换言之,也就是人头税。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定理让经济学家或多或少都成了一个市场至上者。因为它们的结论是强大的。经济学家不是不关心公平,市场也不是自然就会让贫富分化。分左派和右派,以后请不要再以是否支持自由市场作为区分。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批判
在第三和第四章中,我们将回到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的讨论上。在本章中,我将指出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有缺陷的。该定理认为竞争性经济是有效率的。与该定理描述的恰恰相反,竞争性经济几乎都是无效率的(下文将作详细论述)。下一章对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做了类似的批判性分析。在这两章中,我将着重讨论由完全信息和完备市场体系的假设而引发的问题。其他问题将在以后的章节中进行讨论,例如由缺乏内生性技术变动的假设而引发的问题。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指出,每一个竞争性经济都具有帕累托效率。这是对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假说提出的一种现代说法:
人们总是需要同胞的帮助,然而一个人只想从别人那里得到恩惠却是徒劳的。如果一个
人可以将自己的利益与其他人的私利联系起来,并告诉他人出于他们自身利益的考虑,他们应为此人做些什么那他要达到目的将会容易得多。……我们并不是靠屠夫,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吃饭,而是他们考虑到自身的利益,这些人才会给我们食物。我们告诫自己,他们只有私利而没有仁慈,不要和他们谈论我们所需要的,而只谈他们的私利。
斯密继续描述私利是如何导致社会商品的:
一个人所盘算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在这种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会受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导,进而导致了一种非他本意的结局。对于社会来说,这种情况并不总是有害。他追逐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其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的实现。…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给人们对市场经济的信心提供了理论基础。像其他定理一样,它的结论则取决于假设条件的有效性。然而,进一步研究它则会发现,该定理与现代工业化经济的实际情况并不吻合。
竞争性市场效率的格林沃德一斯蒂格利茨定理⑵留意作者所强调的假设条件,并标注“条件A.1……A.10”,同时注意作者有意或无
意隐藏的假设条件都是非常有趣的事。例如,每个模型中都有不言而喻的条件,有的条件则被一笔带过,似乎它的作用仅限于提醒一些传统的用法;有的条件则暗含在基本定义之中。例如,人们认为供求相等是市场均衡的特点,这种观点作为均衡定义中的一部分在标准竞争性模型中被提出了。如果供求不等,那么就会出现交换的力量,因此这种状况就不能算做均衡⑶。这一点似乎是不言而喻的。关于不完全信息的最新经济学研究成果表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竞争性⑷市场均衡状态下可以存在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如斯蒂格利茨和韦斯在1981年提出的信用配给模型),也可以存在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如夏皮罗和斯蒂格利茨在1984年提出的效率工资的失业模型⑸。相似的是,标准竞争模型也开始于对线性价格体系(购买单位商品的价格是固定的)的暗含假设,然而我们现在知道不完全信息的竞争性市场是非线性价格体系,例如数量折扣⑹,即买的越多,单位商品价格越低。由此可见,零利润竞争性均衡的标准假设条件对于不完全信息模型来说是无效的。
信息假设的重要性
当完全信息的严格假设条件不适用于一般情况时,许多标准;结果就不能有效地使用了。直至今日,人们还没有足够重视竞争性均衡中信息假设的重要性。对隐含条件的重视与评价组织经济的不同方式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假设完全信息的存在,确切地说,就是信息是既定不变的,特别是不受任何个体行为的影响,不受任何价格的影响,也不受市场上不同个体的共同行为变化的影响即是说存在一套完整的风险市场体系。当不能满足上述条件时,市场不会实现限制性的怕累托效率,亦即政府干预可以带来明显的福利改善。政府干预同样要考虑到对影响私有经济的市场、信息费用(以及市场费用)进行限制。尽管政府使用的干预措施是有限的,例如仅限于使用简单的(线性)价格手段和统一的总量手段⑻,但实际上,政府干预的作用是有益的。除此之外,这种有益干预的性质(甚至范围)都与明显
的市场参数有关,例如不同群体对工资和价格的变化将作何反应。⑼在某种程度上讲,阿罗和德布鲁最大的成就在于他们发现在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假说中,几乎只有唯一一套假设条件是正确的⑽。当然也存在市场可能限制帕累托效率的其他情况。例如,如果每个人都是相同的并且都面临着同样的冲击,那么有无风险市场都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存在风险市场,也没有人会在其中交易⑾;或者说,如果所有个人消费商品的数量都是众所周知的,那么存在道德风险的经济体系将限制帕累托效率⑿。(普里斯科特与唐森在1980年详细研究了存在道德风险的福利经济学。格林沃德和斯蒂格利茨的研究结果与普里斯科特和唐森的研究结果有差异,这是因为后者着重研究了一个特殊情况,斯蒂格利茨,阿诺特以及格林沃德均说明了这种特殊情况是有效的。)
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备市场的外部效应
格林沃德和斯蒂格利茨的重要发现在于当市场不完备、信息不完全时,个人行为对于其他人来说有外部效应,该效应是其他人所无法预料的。(外部效应一般类似于“大气的”外部效应,它的大小取决于所有个体行为的总和。)下面的一些例子有助于说明该问题:
1.不完备的风险市场
假设在诸多自然状态下,苹果树是唯一的风险性财产。苹果树的种植数量(随机地)决定次年苹果的产量,它的收益决定价格和在任意自然状态下拥有苹果树的收益率。当个人种植更多的苹果树时,种苹果树的收益的概率分布就会发生变化,由于苹果树被定义为唯一的风险投资,因此这种情况可以被视为是一种财产(原始的概率分布)被一种新的财产所替代。尽管在种植更多苹果时,概率分布发生变化,但是投资者只获得收益概率分布中他应得的那一份。个人的行为对概率分布的影响可以被视为外部性。[13]
2.不同的劳动者素质(逆向选择)
让我们来考虑一下有关劳动者素质的不完全信息问题。厂商可以知道招聘会所提供的劳动者的平均素质。他们甚至可以知道工资是如何影响劳动者平均素质的。⒁厂商在每一工资水平上对劳动力的需求取决于劳动力的素质变量。另一方面,无论素质高低,每个工人都没考虑到他们对劳动力的供给数量会对劳动力的平均素质有何影响(相应地也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实际上,如果低素质劳动者决定提供较多的劳动,则在任何给定的工资水平上都将会降低厂商的利润。他们的行为对厂商将起到外部性影响。同样的道理,政府可以轻易地影响劳动力综合素质,例如对低素质和高素质个体的劳动力供给产生不同影响的商品进行征税或给予补贴。[15]
3.激励(道德风险)问题
人们购买保险是因为他们想抗拒风险。但保险并不意味着投保人可以承担他们行为的全部后果。因此他们避免被保险事件发生的动机减弱了,因为个人可以从中获得保险赔偿。当然,如果所有的人都掉以轻心,那么被保险事件将会更频繁发生.保险金的数额也将增加。
这个例子同时也表明政府是如何影响帕累托改善的。通过对多种商品征税或补贴,政府可以鼓励人们对某些事件更加重视。假设投保事物毁于火灾,而造成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在床上吸烟。在床上吸烟是非常危险的,尤其是当一个人喝了很多酒之后。原则上讲,一个人可
以想到保险契约上要求不要酒后在床上吸烟,但这并不能被强制执行。(保险公司可以在每间卧室都装上电视监控器,但某些人认为这是侵犯个人隐私。)但是通过对香烟和酒精饮料征税,政府可以劝阻人们吸烟、饮酒,同时作为一个副效应,酒后在床上吸烟的情况同样会减少。至少可以通过征税使由减少“道德风险”而获得的福利收益足以抵销由征税带来的消费形式变化(额外净损失)所引起的福利损失。很明显,征税和补贴应引导人们去调节自己的行为,例如对提请人们注意的补充商品进行补贴。而对其替代商品进行征税〔l6〕。最优税率应设置在这样一个边际上,即人们行为结果所带来的收益和边际额外净损失的均衡。这两点均可以与经验的、明显的尺度相关联(例如需求补偿的[占有和交叉]价格0></a>弹性,以及与各种价格相关的“人们更加重视”的弹性)。政府和私人的保险公司缺乏必要的信息来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它们不能直接控制行为。只是政府可以通过一定手段来减轻道德风险以及使用该手段所需信息带来的影响。[17]
政府职能
上面的例子还可用于说明政府具备而私人不具备的职能。“无名氏定理”[18](如果它是真实的,确实可称为无名氏定理)指出,政府可以做到的任何事,私人都可以做到,甚至做得更好。政府的所谓优势只是产生于“不公正”的比较,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无费用信息改善市场配置,而市场只有通过付出信息费用才可以办到。我所强调的限制性的帕累托效率将帮助政府摆脱这种批评。
需提出的两个问题是:政府与其他经济组织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政府可以做的事情其他人则不能做呢?我所著的<国家的经济作用>一书中提出了这些问题,同时指出政府的强制性职能(与其全社会财产有关)使其具有明显的优势(滥
用这些职权可以导致明显劣势的限制性职能)。因此政府能够禁止香烟的生产,而私人或私人群体则不能做到这一点。(当然,为了加强这种禁止职能,政府必须有能力发现香烟的生产。如果香烟的生产是非规模经济,那么对于政府来说加强这种禁止职能则是困难的。如果政府在香烟生产是明显的规模经济的情况下不能实施其禁止职能,那么这至少会导致香烟消费的显著增长。)同理,政府可以对所有的香烟生产进行征税。征税之后,政府可能会发现香烟生产,即使政府不能发现私人的香烟消费水平(政府不可能监督二级交易)。任何私人保险公司或保险公司的集合体都不能“强制地”向香烟生产企业征税。我们可以假设保险公司贿赂烟草公司,通过给予一定的报酬使烟草价格上升。那么就可能会出现一个新的公司,只要略微降低其产品价格,就可以抢走所有的客户并获取利润。这仅仅是一个例子用来说明政府有权做的而私人部门无权做的事情,职权就是如此,(如果正确行使),它可以导致帕累托改善。(其他例证可参见Stiglitzl989,1991.)
格林沃德一斯蒂格利茨定理的注解
对格林沃德一斯蒂格利茨定理及其相关定理有三种解释:第一,在我们看来,在特定情况下,这些定理给出了明确的强化福利的政府干预形式;第二,这些定理表明,以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所提出的方式,不可能有效地实行分权化,我将在后面的章节中再讨论这个问题;第三,也许是最重要的一点,即这些定理背离了市场对最有效地配置资源是必要的这个广泛
的前提假设,即是说,没有任何一般性定理可以作为该结论的基础。(这并不否认存在其他基础可以得出该结论,这一点我将在下文中阐述。)
从这一观点来看,格林沃德一斯蒂格利茨定理不能作为界定政府干预行为的基础。原因之一在于,一旦该定理可以作为其基础,那么该定理就需要一个更详细,更正规的政府模型。经济学的主要定理认为,无论一个政府如何仁慈、如何理性,都不可能比市场做得更好,因此我们并不需要政府理论,这样只能使事情变得更糟。但是格林沃德一斯蒂格利茨定理指出,政府是有潜在作用的。我将在下文中讨论政府是否应该干预以及如何干预的问题。(假定,既然政府是政治机构,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将部分取决于这些机构的行为方式。定理指出,如果政府想通过例如征税和补贴等方式进行干预,那么税率及补贴金额应依照关键变量而制定。)
不完全信息市场经济不能实现帕累托效率的其他原因
当格林沃德一斯蒂格利茨定理提出了对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最有力的驳斥的时候,信息模型的其他论断对第一定理提出了同样本质性的批判。我想请大家注意其中的三个论断,其中有两个论断与信息理论分析如何导致标准竞争模型无法被满足有关。(这里的标准竞争模型是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的基础。)下面所作的系列分析并不完全。我曾试图强调我所认为是关键的经济学假设。[19],市场的不完备性
在第二章中曾强调标准竞争模型的重要性以及对包括风险市场、期货市场的完备市场体系假设的不现实性。
交易费用
市场的不完备性可以通过交易费用得到解释,其中信息费用是交易费用的重要部分。构建一个市场是需要费用的。如果无数的商品、偶然事件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均存在市场的话,那么社会的大部分资源将被组织交易过程所吸收,留在市场之外的买卖部分是极少的。
一旦意识到有无数事件影响我们,我们就会发现建立完备的风险市场体系将是不可能的。(完备的风险市场体系指可以对所有偶然事件进行投保的市场环境。)每个厂商不仅受影响行业的事件的冲击,同时受到特殊事件的影响,例如:身患疾病的董事长,出故障的机器,关键销售人员的离开等等都会对厂商产生影响。厂商可以对其所面临的一些风险投保,例如车祸、火灾等等,但是大部分凰险是无法投保的。试图建立完备的风险市场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
“完备的市场”与“竞争性市场”假设间的矛盾
正如“自然状态”的多样性一样,现实中不可能存在完全的保险体系,因此生产空间的多样性使得完全的商品市场体系也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我们对产品的所有特征都做了全面规定:不同质量的商品被视为是差别商品,不同时间送来的商品被视为是差别商品,被送到不同地点的商品也被视为是差别商品。阿罗和德布鲁将不同时间和不同自然状态的商品视为
差别商品,这观点看上去像一个不错的数学技巧,可以把标准模型扩展到一个新的、涉及问题更广的范围。但进一步的研究会发现,模型中一些基本的东西受到了损害:或者是这种完备的市场体系不可能存在(因为该市场体系要求是完全竞争性的,如给一个工厂在特定日期,特定时间送去一台特定质量要求的机器);或者是,若存在这种完备的市场体系,也很难想象这些市场如何具备“完全”竞争性(也就是说,市场双方存在许多交易者,人数多的使得每个交易者都认为自己的行为对价格毫无影响。)所以市场的竞争性必须是不完全的[20]。例如在劳动力市场上,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完备市场体系则要求对于不同的劳动要有不同的市场,如对斯蒂格利茨劳动的市场要有别于对萨缪尔森劳动的市场,同样有别于管道工市场和非熟练工人市场等等。如果我们严格地定义同类商品市场(如斯蒂格利茨在特定时间、特定条件、特定地点所提供的劳动),那么在市场的一方只有一个商人(斯蒂格利茨)。如果我们把该市场扩展到包括所有的理论经济学家,那么该市场会更具竞争性。但是我们不得不放弃对同类商品和不完备市场的假设,因为不存在分离的市场以便每种同类商品进行交易。
不对称信息与完备市场
鉴于个人只能以通常可观察到的方式进行交易,所以不完全信息使得证券体系不完善〔21〕。如果我许诺以特定方式将商品送交给你,那么这种方式对我们两个人来说都必须是明显可见的,即可以用法律手段强化该契约,但该契约必须被外部第三方所证实。由于这种做法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它明显地限制了证券体系。
除此之外,信息的不对称性也严重地限制了交易的机会。有这样一句话大家很熟悉:我不愿从极力向我推销的人手中买东西。刺激交易的是偏好和比较优势,当然有关这二者区别的原始定理仍然是有效的,但是有一种被大胆地称做“欺诈”的动机同样刺激着交易的发生。然而在传统交易中,交易双方都是胜者,但是如果我能使你更注意某些不是物有所值的商品,如买一辆破旧的二手车,那么是我赢了而你却输了。农民有强烈的愿望希望在期货市场上去售他们的农作物,但是大多数农民不能给自己提供这样的机会和更好的解释。期货市场由五家大贸易公司所控制,这些大公司比小的农业生产者有更多的信息渠道。这种对信息拥有的差异使得农民处于不利地位,而贸易公司可以从相对无知的农民身上获取利润。当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人们则宁愿承担风险而不愿在该价格水平上进行交易。信息的不对称性使许多市场不完备,而不仅限于保险市场、期货市场和二手车市场。下面以寻求改变工作的“二手劳动力”为例阐述上面的结论。对于“二手劳动力”来说,他们目前的雇主比其将来的雇主对其能力有更多的信息。新雇主知道,如果他想从其他雇主处吸引一个雇员,那么如果这个雇员有价值,则原雇主就会满足其需要,反之则不会。因此未来的雇主则永远处于一种不利地位:只有未来雇主比目前(信息充分)的雇主认为该雇员更有价值,并提供给他更高的工资,他才能成功地吸引雇员。当然,也有可能雇员在新公司的生产效率比原来工作更高,即雇员更适合于新的工作,或者因为其他(非金钱的)原因,雇员想改变工作(搬到与亲戚近的地方或远离他们)。因此,在这样的劳动力市场上是有交易的,但这仅是对那些寻求更合适工作的较年轻的工人来说的,这样的市场在逐渐萎缩。
与上述例子相似,在企业与资本供给者之间,股票比信贷(银行贷款或债券)可以更有效地平摊风险;股票的提供者分担风险,而对于信贷来说,剩余的风险是由企业或厂商的原始股东承担的[22]。然而股票市场是极不完善的;只有少量的新投资得到股票[23]。造成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之一就是,股票的售买者比可能的买家具有更完全的信息。当市场价格比其股份实际价值更高时,他们急于出售这些股份。买者也知道这些情况。因此厂商发行股票的意
愿是在向市场传递了一个信息,即出售者认为股票价格过高。同样市场做出反映,使其股票价格降低。
除了公司股票价格过高而出售外,公开发行股票的另一个原因是公司的所有者要规避风险,同时像我们曾经指出的,股票法比其他集资方法更能有效地分散风险。(在有些部门中规定,公司必须通过股票法集资。)外部人(“市场”)无法辨别公司出售股份的原因,是股票价格过高,是银行拒绝贷款,还是公司所有者意识到股票法是分散风险的有效途径。实际上,当公司发行股票时,一般情况都会导致价格下跌(平均来讲,现存股份下跌价值相当于集资总额的30%[24];有时下跌价值则大大超过了集资总额)。市场将一部分可能性归因于价格过高而使公司出售股份的机会。从公司的前景考虑这使得出售股份的成本非常大。正是这一点可以部分解释作为集资手段的股票法何以不值得信赖。
道德风险
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两个问题的出现:(逆向)选择问题[25]和激励或道德风险问题[26]。在保险市场中可以清楚地发现这两个问题的存在,但在其他市场条件下,这两个问题也是存在的。第一个问题导致厂商不能为其利润投保。很明显,厂商对其前景所掌握的信息比任何保险公司都多,而保险公司担心的是厂商是否愿意付保险金,这将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易。也就是说,保险公司很有可能会为其政策而付出代价。
道德风险仍然会导致有限的保险。保险的覆盖面越全面,个人和厂商采取行动以确保投保事件不发生的积极性越小。因为这种减少投保事件发生可能性所需采取的行为通常情况下是不明显的(或者这种行为无法被证实),因此保险金的支付不能以个人或厂商是否采取类似行动而定。健康保险公司喜欢为不吸烟或不“被动吸烟”的人投保。但是保险公司难以发现这种行为,并且不能要求投保者不吸烟。[27]
完全的保险体系将减少人们的积极性,在很多情况下保险公司不顾其政策是否受欢迎,而索取很高的保险费。因此。一般来说,一旦存在道德风险,就会存在不完全的保险体系[28]。相似的激励问题在许多其他的市场中也会出现。在大多数公司中并不是根据人们的行为而支付报酬。投人(努力)并不容易被发现,但是监督产出却是可能的。如果报酬完全依赖产出而定,那么报酬的种类就太多了,因为除了努力之外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决定产出。实际上,尽管保险体系不完善,但是部分地根据员工行为而支付工资,厂商会给他的员工提供一定的保险。如果工资完全不依赖其行为而定,那么员工就没有动力努力工作了[29]。因此,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这两个问题解释了市场萎缩的原因;在某些情况下,市场可能会被关闭。结合其他的交易费用,这两个问题强化了我们对市场不完备的问题的结论
完全信息与完备市场假设间的矛盾
更准确地说,市场的数量影响了交易者的信息结构,也就是说,不同市场中的价格可以相互传递信息。如果小麦未来的价格很高,那么我们可以推测,市场中具备信息的人要么认为未来的需求增加,要么认为未来的供给减少。因此,不具备信息的交易者可以通过关注价格的变化从信息灵通的交易者那里获得信息。获得信息的多少取决于存在什么市场。在有些情况下,不具备信息的交易者可以从信息灵通的交易者处获得全部信息(理沦经济学家的讨论有时使人们回忆起中世纪的宗教争论,即有多少个天使可以同时在一个针尖上跳舞:人们
长期争论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市场价格推测经济的运行情况[30]。比如说,如果只有单一的随机变量影响特定证券的回报率,同时有一些消息灵通人士知道该随机变量的值,那么价格就会完全揭示这一随机变量。如果这个例子对于所有风险性证券来说都是真实的,那么价格就可以完全揭示经济的运行情况。但是“事件”空间比价格空间大得多,也就是说成百上千的变量却会影响到厂商的利润率,因此人们希望通过价格推测经济运行情况的想法是荒谬的。)
如果交易者有动机去获取信息,那么就要求信息在市场上的传播是不完善的。如果仅仅通过观察价格,有人可以不花钱而得到其他人花钱而得到的全部信息,那么这些消息灵通人士在信息方面就没有丝毫的优势了,这些人也无法从获取信息的支出上得到回报。因此,如果存在完备的市场体系使得信息可以良好地传递,那么投资者就没有动力去获取信息了。(由于交易的所有参与者都掌握着同样的[零]信息,那么交易的动机也大大减少了。)换一种说法就是“具有信息”的市场”[31]和“完备的市场体系”这两个假设是相互排斥的。[32]
完备市场概念的不成立性
完备市场体系的假设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在后面我将强调指出创新的重要性,但是当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偶然事件时,很难想象这种偶然事件(状态)市场的存在。如像原子能原理的发现和这之后的原子能源的商业性发展之类的事件,是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的,尤其是对那些其他能源资源的所有者来说。然而,像这样具有风险的市场(如与激光和晶体管有关的风险)是如何在其基本概念成熟之前就存在的呢?这是完备市场体系思想与创新思维之间的一个基本矛盾。[33]
我曾详细阐释过市场为什么不完备的几个基本原因。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市场为什么不完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市场不完备的事实。
缺乏竞争
对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的又一个批判是:它错误地假定存在完全竞争,即每个厂商都是价格的接受者。实际上,大部分市场都不是完全竞争的。其原因之一是,当信息不完全并有信息成本时,市场一般不是完全竞争的。不完全信息赋予了厂商一部分市场权力。尽管存在竞争,但实际上并不像经济学教科书中所描述的那种完全竞争,即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事实上。市场竞争更类似于垄断竞争,它是由张伯仑在半个世纪之前提出的[34]。(我会在后面进一步讨论这个观点,在此我只想指出福利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为价格接受者的厂商,即取决于完全竞争。)由于信息不完全,所以当一个厂商提高价格时,该厂商的所有顾客并不马上寻找另一家生产同样产品且价格更低的厂商,因为顾客确实可以顺理推测其他厂商也提高了价格。同理,一个厂商降低价格,它并不能立即将其他价格较高的厂商的所有顾客都吸引过来。由于搜寻过程是需要成本的.因此顾客不可能对所有生产他们感兴趣商品的厂商所制定的价格有全盘的了解。
然而,不完全竞争不仅仅是由于不完全信息造成的,固定成本也造成不完全竞争,这其中一大部分是与信息相关的成本。生产直接导致了固定成本的产生,例如经营一个公司的常
用开支,以及为决定如何生产而获取信息所支出的固定成本。这就意味着大部分厂商不可能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任意状态下生产任意质量的任意商品。正如我们在前面所指出的,尽管只存在小量的固定成本,许多这样的“市场”都会有相对较少的供给者。
由于上述原因,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厂商面临的是下降的需求曲线。市场是高度竞争性的,但并不是完全竞争的。尽管偏离完全竞争的程度都很小,当这些小的偏离叠加以后,就出现了明显区别于标准模型的经济图景。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只有在相当严格的条件下,经济才具备(限定性的)帕累托效率。[35]
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好解释。像面临下降的需求曲线,用来衡量消费者边际效用或其支付的边际倾向的价格超过了边际成本。勒纳(1944)指出,如果面临相同的需求弹性的厂商只靠劳动力来进行生产,同时劳动力的供给弹性为零,那么即使存在垄断,经济也可实现帕累托效率。然而这只是一个特例。在一般情况下,劳动力供给并不是没有弹性的,因此商品市场的垄断就会影响实际工资;反过来影响劳动力的供给;同样,垄断的程度(需求弹性)对于不同的商品来说是不同的。
勒纳(和早期的研究者)把注意力集中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的不同商品的相对数量上。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出现生产的商品并不是最需要的商品的情况。如果一个厂商认为在某种商品上他的收益大于其成本,那么他就会生产某种商品。在决策过程中,厂商并不关心其利润率与其他厂商相比是怎样的。如果一个厂商生产一种新的商品,那么他就会将其他厂商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如图3.1所示)。该厂商也可能尽量将某厂商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以致于使后者生产某种商品不再有利可图。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消费者剩余(如图3.1阴影部分ABC)。此时消费者剩余的损失超过了生产新商品所获得的消费者剩余。
市场产生噪音我认为市场经济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它有能力有效地“解决”信息问题。当信息获得
需要成本时,厂商就利用这一点。广商的这种行为,可能会产生噪音[36]——他们有时有意识地给消费者提出信息问题。
尽管通常情况下,我们不从这个角度研究暂时性价格下降(“减价促销,,),但它确实可以产生价格分散。有代价的搜寻过程给厂商索取差异价格或暂时性降价提供了依据。低价位厂商可以为自己争取大部分顾客,但是高价位厂商仍然可以生存,因为搜寻过程成本太高或者不能找到低价位厂商的顾客仍然会惠顾高价位厂商。高价位厂商通过单位商品的高利润(价格)来弥补销量较少的不足。图3.2表示的是一个需要价格分散的均衡情况。假设所有的厂商都索取同样的价格,每个厂商都会考虑如果他降低(或提高)自身商品的价格,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如果他提高价格,他就会失去一些客户;如果他降低价格,则可以从其他厂商处“抢走”客户。他所抢走的客户是那些消息渠道灵活的客户(低成本搜寻者)。虽然对任意厂商来说,这种类型的客户都是相对较少的,但是有许多厂商通过这种降价的方法争夺客户。厂商通过降低1%的价格所增加销售量的比率与通过提高1%的价格所减少销售量的比率相比较可能大也可能小,这取决于该厂商可以从多少家其他厂商处争取客户以及争取客户的数量(相反,这取决于低成本搜寻者的数量)。图3.2描述的是降低价格增加的销售量比率远远大于提高价格减少的销售量比率的情况:需求曲线上存在一个折点。但如果事实真是如此,
那么单一价格且利润为零的均衡情况就不会存在。通过单一价格画出一条通过需求曲线的折点处的平均成本曲线,在该点处,厂商既可以提高价格,也可以降低价格。两种情况下,厂商都可以获取利润。
因此,当价格分散产生了搜寻行为以及为降低市场“噪音”而采取行动时;当搜寻过程限制了市场价格的差异程度时。不完全信息的事实(有成本的搜寻过程)是产生价格分散的首要因素。价格分散本身并不对经济环境中的外生性变化产生反应,但是可以内生地作为市场均衡的一部分。在这种市场均衡的条件下,每个厂商都意识到了搜寻过程是需要成本的结果。(GrossmanandStiglitz,1976,以及Lucas,1972,强调了有偿信息在限制套利的范围以及减少外部刺激效应时所起的重要作用,实际上就是市场产生噪音的情况。)
新的市场失效与原始的市场失效
上述结论以及格林沃德一斯蒂格利茨定理降低了我们对市场有效性假设的信心。新的市场失效是以不完全信息、信息的订偿性以及不完备的市场为基础的;而原始的市场失效是与诸如公共物品,污染的外部性等因素相联系的。这两种市场失效
之间主要存在两点差别:原始的市场失效在很大程度上是容易确定的,其范围也容易控制,它需要明确的政府干预。由于现实中所有的市场都是不完备的,信息总是不完全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对于所有市场来说是各有特点的,因此经济中的市场失效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格林沃德、斯蒂格利茨在分析市场失效问题时,不仅说明了市场失效的存在,同时也提出了导致帕累托改进的政府干预方式。他们的分析还确定了决定最优纠正性税率的行为变量(如供给和需求的弹性)。然而实际上一个全面的纠正性政策需要对所有的商品征税或补贴,这一点应以估算的所有商品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包括所有的交叉弹性)为基础。实施纠正性征税所需的实际信息在目前是无法获得的,当市场缺陷比较小的时候,实施纠正性征税的成本(这一点在格林沃德一斯蒂格利茨分析中被忽略了)要比收益大得多。因此,政府把注意力集中在较大,较严重的市场失效情况上是比较合理的。关于主要的保险市场(健康保险或汽车保险),与工作保证相关的风险,资本市场的不完备性,我将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再讨论这些实际问题。我想强调指出的是。新的市场失效和原始的市场失效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备市场问题的普遍性。
信息、价格与市场经济的有效性
对一些读者来说,在存在不完全信息的情况下,市场经济的无效性是难以理解的,特别是对于奥地利传统学派来说。构成价格体系的观点之一即阐释价格体系的信息有效性。正如我们在初级教程中告诉学生的那样,任何厂商甚至无需了解如何生产一支铅笔,也无需了解生产铅笔的原料的稀缺性,或者消费者的偏好,所应知道的只是产品的价格和原料价格。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即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其深刻见解在于,即使获得这样极其有限的信息,市场也能产生帕累托效率。
当然,还存在很高的信息效率。在阿罗一德布鲁模型的理想化的条件下,价格确实将信息从生产者处传递到消费者处。反之亦然。然而这是一个极其有限的信息问题。当市场承受较重的信息负担时,即当市场必须对不同能力的工人进行选择或者对不同质量的证券进行选
择时,当存在不完善的监督时,市场必须给工人提供激励。当市场必须获得有关变化环境的新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时,市场的运作似乎不尽如人意,即使我们只用有关限制性帕累托效率的有限福利条件来衡量市场,它也是这样的。
市场社会主义与市场失效
为什么市场经济不能实现(限制性)帕累托效率呢?它又为什么不能达到新古典模型预言的经济效率的标准呢?在回答上述问题时,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备市场具有重要作用,本章已对此重要性作了解释。社会主义以及市场社会主义试图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率,同时排除资本主义的社会成本。但是在要求政府负责运作“市场”(或权且称其为市场)的过程中,当市场在私人部门无法正常运行时,市场社会主义没有解决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讲,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不是以对这些市场失效进行分析为基础的,而是以市场经济实际运行与具备理想政府的、假设的市场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之间的简单比较为基础的。这种理想化不仅没有考虑到政治的实际情况,而且从本章的角度看更重要的在于它没有考虑到基本经济的实际情况。
新的信息模型揭示了“市场失效”在经济中的普遍性。实际上,市场失效出现在私人部门的每一次交易中,尽管每一次失效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其积累性结果确是明显的。此外,市场失效并不像空气污染那样可以被简单界定,而且有效的政策可以轻易地治理它。当市场失效减弱了我们对市场有效性的信心的同时,其普遍性也减弱了我们对政府可以纠正失效的信心。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在于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均没有对这些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批判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重要性在于,它阐释了通过运用市场,我们可以保证经济高效率
地运行的观点。而对上述观点正确性的假设在格林沃德一斯蒂格利茨定建(以及其他前文所涉及的理论阐述)面前都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同样,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指出,每一种具有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都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人们所应做的一切只是使政府进行某些初始的总量再分配。
该定理被广泛解释为,人们可以使效率问题与分配问题相分离。有时收入分配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但这并不能否认市场的作用。如果社会不愿进行收入分配,那么政府分配部门(马斯格瑞夫的术语)可以通过总量再分配来改变资源的初始禀赋。
新的新福利经济学:缺乏总额税的结果
由于某些原因,政府并没有进行总量再分配。他们不知如何以公平的方式征税。政府认为不同的个人应缴纳不同的税款。作为征税的基础.他们不可避免地依靠像收入和财富这样明显的变量来制定规则,然而变量是可变的。因此税款并不一定反映实际情况。
一旦我们意识到再分配不可避免地有些不切合实际,也就会认识到资源配置的变化会对经济的整体效率产生影响。图4.1说明了这一点,它描述了只有两个个体的简单经济条件下的效用可能性曲线。在给定一方的效用水平后,该图给出了另一方可能达到的最大的效用水平。假定政府知道谁属于哪一组以便影响总额变动,那么图中实线给出的是效用的可能情况,虚线描述的是信息如何限制效用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现在假设正如图所示的那样,
我们可以通过社会的无差异曲线表达社会对公平的态度。我们可以通过给定的无差异曲线看到,征收偏离实际情况的税款是一项最优的选择。效率和公平是不能被分割考虑的。如果经济具有不同的初始禀赋,那么所需的再分配性征税的额度就应小一些,同时社会福利(双方)也会提高。
一般情况下,再分配性征税会在某种程度上脱离实际情况.这一事实就产生了“新的新福利经济学”[2]。“原来的新福利经济学”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效用的比较是不可能的,经济学家所能做的只是去描述具有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但是“原来的新福利经济学”假定总额再分配是可能的。“新福利经济学”意识到了政府在信息方面的限制。因此它把注意力集中在“具有帕累托效率的征税”的概念上[3]——在给定一方效用水平和在给定政府进行再分配的信息限制时,上述概念可以使我们定义另一方所能达到的最大的效用水平。因此“新的新福利经济学”发现,政府所面临的机会不是图4.1中实线所描绘的,而是实线下面的虚线所描绘的情况;至于在特定位置上虚线比实线低多少,则取决于财富的初次分配。
经济效率与分配前面解释了分配与效率问题不可分割的原因。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程度决定了政府依赖征
税的程度,政府正是通过这种偏离实际情况的再分配性的征税以实现任意要求的最终的福利分配。但是,不公平程度以及信息问题的性质影响了不公平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在一些不公平程度很高的情况下,它降低了经济效率(读者可以从下面的讨论中清楚地看到这一问题),然而在其他情况下,不公平却可以加强经济效率。现在让我们进一步研究效率与分配之间的关系。
激励问题
激励问题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一些经济学家做了深入的研究,从而提出激励问题就是经济学问题。激励问题与分配问题是紧密相关的。分成制就是说明了这种关系的一个例证。在许多农业国家中,贫富不均的情况十分严重,这导致了土地所有者和劳动力之间的矛盾。在欠发达国家中,一种普遍的契约安排要求地主和佃农同时分享收益。这种分成制方式至少从马歇尔开始就受到了广泛的批判,经济学家认为,这种做法减弱了农民劳动的积极性。如果地主得到50%的产量,那么这种方式同样对必须缴纳50%税的农民的积极性是一种打击。然而近期的研究文献表明分成制契约是比较积极的,该契约反映了激励与风险承担之间的市场平衡,如图4.2所示[4]一个单纯的租金总额契约(佃农以缴纳固定费用的方式租用土地)可以更好地激励农民劳动[5],因为农民可以通过更多的劳动获得更多的产品,同时农民也必须承担全部风险。一个单纯的工资契约会把风险转移给地主——例如,农民的收入与天气情况无关——一般情况下,地主可以更容易地承担风险(因为地主有更多的财富),但是此时农民除非在直接的(有成本的)监督之下劳动,否则没有任何积极性。分成制契约提供了一个折衷方案。许多读者被我早先有关分成制经济的均衡观点所误导,(分成制经济是在给定佃农所期望的效用,以及给定信息限制的情况下解决地主福利最大化问题的方法。)他们认为这种经济情况是具备帕累托效率的,同时与马歇尔的观点相反,并未出现产量的减少。这是一种错误的解释。我只是认为该均衡是具有契约效率的,它只是一种限制性效率的形式。一般均衡效率问题需要从格林沃德一斯蒂格利茨定理中得到更多的,直接的解释,如前所述,存在多处优点的分成制经济一般情况下是不会限制帕累托效率的。但在此与我们研究目的更相关的是,尽管分成制契约限制帕累托效率,但产量比不存在分成制的情况下要低很多,也就是说土地再分配对国民产值有重大影响。这种影响就像把工资税从50%减到0一样:大
多数观察者会说这种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6]过度不公平引发的问题
为什么分配问题和效率问题不可分割呢?从直觉上回答这个问题是比较容易的。当存在有成本监督以及‘‘资本”和“劳动力”相分离的经济时,资本的所有者就必须激励工人工作。这种激励必然是不完全的,也必然是有成本支出的[7]。如果每个农民都拥有土地,每个工人都拥有资本品,那也就不存在激励问题。
在通常情况下,初始的财富分配对社会面临的激励问题的程度和性质会产生影响[8]。例如,改善激励问题的一条途径就是抵押保证金。担保不仅可以使雇主对工人的工作要求得到保证。还可以使雇主对工作量的要求得到保证。得到充分保证的雇主就会积极地对员工进行培训,进而提高经济效率。工人出色工作的潜在能力受到他们的最初财富的影响。借与贷是无法取代的。正如我们在前面讨论分成制时所提出的,借贷以预付租金和到期末支付租金并没有什么不同,在两种情况下,拖欠租金都会导致激励(道德风险)问题:借贷方没有积极性以避
免破产的发生,或者当破产发生时使回报率(贷出方应得的)最大化。
财富不充分集中所产生的问题
当然,更高程度的公平并不一定能减少激励问题。有效率的生产需要规模大的企业,同时需要大量的资金。正如我在前文中提到并将在后面章节中继续讨论的情况一样,由于不存在不公平性,因此就产生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问题。有迹象表明,实际上所有权集中的企业(尽管大股东不直接管理企业)其经营行为是更加“理性化”的。在下面部分中,我将以接管和征税中的两个例子说明这一点。但是正如我将指出的那样.东欧国家正在寻求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不需要增大不公平性和集中所有权,而是需要进一步发展可供选择的控制程序。
因为近来东欧国家有关改革的讨论在强调效率问题时并没有充分地联系分配问题,所以在此我要强调效率问题和分配问题之间的联系。我将在后面指出,从现在开始,如果这些国家再不重视分配问题,那么这些问题不仅会以社会动荡的形式来困扰这些国家的经济,同时将影响到这些国家长期的经济效率。无论如何,至少我们没有发现割裂效率和分配问题的理论依据。
基本的非分权化定理
对于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的一种解释认为是该定理使分权化成为可能,即在极其有限的政府干预下,通过分权化的价格机制,任何具有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都是可以实现的。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政府并不一定要对资源配置的基本过程进行干预。在讨论经济体制选择问题之前,必须提出分权问题,分权的概念有多种解释。在本书中,我对该术语的使用反映了目前经济学中对其用法的演变过程,同时也反映了不同用法所导致的含混意义。
实际上,几乎分权化的所有定义都涉及了经济中存在大量不同单位的决策问题。高层权
威人士“干预”经济的大量的不同方式导致了如何定义分权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考虑非线性征税的可能性来澄清对分权化概念的含混理解。非线性征税可能使得厂商和个人没有选择的余地,他们只能按中央计划制定者的要求来采取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讲,厂商和个人确实作了选择,但是政府通过对非政府期望的选择的充分限制使厂商和个人的选择余地缩小,以致于使他们失去了选择的余地。大多数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选择。但是人们并未发现可以通过留给不同单位的“真正”辨别能力的大小来“衡量”政府干预的简单方式。[9]
信息经济学近期的研究对分权化结论有效性问题提出怀疑。通过价格机制能在多大程度上使经济分权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强的约束?下面分五点讨论这一问题。
格林沃德一斯蒂格利茨定理与分权化
格林沃德一斯蒂格利茨定理指出,虽然政府干预有时仅限于征收一系列线性特许权税(对生产、购买,消费的单位商品征收相同税率的税制),但是在缺乏一定形式的政府干预情况下,限制性的具有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分权化并不是获得帕累托效率产量的有效途径。所以有时我把格林沃德一斯蒂格利茨定理称为“基本的非分权化定理”。
如果唯一可能的政府干预是线性征税,并且(或者)如果政府可以通过线性征税而实现限制性的具有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那么原来分权化结论的“主旨”就可以得到满足了。尽管我在本章的第一部分曾经提出,再分配通常与实际情况有偏差,但是政府干预就是要对财富进行再分配。当然政府干预还有其他目的,但干预仍然是有限的。政府所应做的“只是”对不同的商品进行征税或补贴。分权化具有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问题实际上比格林沃德一斯蒂格利茨定理所提出的要糟糕得多,这主要是由下面四个原因造成的,即交叉补贴,非凸性的普遍性,外部性以及非线性特征。
交叉补贴
阿罗一德布鲁模型的主要结论之一(虽然很少被加以评论)是说,帕累托效率可以通过该模型实现而不存在任何的交叉补贴的出现。用一种美国化的方式来表达就是,每个厂商都可以自主自立。当存在不完全信息时,上述观点是错误的,甚至在明显缺乏回报率的增长时,它也是不成立的[10]。我和阿诺特在1989年详细分析了道德风险经济学所提出的问题,例如保险市场的存在影响了人们尽量避免偶然事故发生的积极性。我们指出保险公司独立承担所有风险时,竞争性均衡是不具备(限制性)帕累托效率的。如果把对某些行业(有可能是保险业)征税用来补贴(其他)保险业,那么社会福利将得到改善。(我们把不出现交叉补贴时该结论的无效性称之为交叉补贴市场失效。)该结论告诉我们对道德风险问题不严重的行业征少量税,其产生的效果也是次要的(额外净损失与税率的平方成正比)。另一方面,道德风险(激励问题)所产生的福利损失是主要的,也就是说重要的是通过补贴来补充努力成果,这将促使人们更努力地工作,这样做对福利的影响也是最主要的。
非凸性的普遍性
当经济中存在非凸性时则在分权化中产生另一个问题。我在前面讨论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时已经提出了这个问题,当时它被认为是在自然垄断经济中确实需要某种形式的政府干
预。在此我不想阐述分权化问题,因为人们对它已经比较熟悉了,我只想讨论与不完全信息相关的非凸性的普遍性问题。
显然,与信息相关的非凸性的存在是一个明显的事实。信息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固定成本(参见第二章)。无论对它做什么,该成本总会发生的,而且固定成本产生了非凸性。同样,如果一个厂商发明了一种制造工具,那么它所带来的价值取决于该工具的产量。从新产品的研制开发的支出上所得到的总收益和边际收益都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提高。
兰德尔和斯蒂格利茨在1984年指出,在统计决策理论中,信息的价值是不会产生球面凹陷的(如图4.3)。对极少量信的回报往往等于零,如果信息成本是正值,那么净收益则是负值。“如果不忽略这一点。那么至少这是一种限制性的最优选择。但是非凸性甚至比讨论的结果更具普遍性,这一点说明:当存在道德风险、激励或者选择问题时(涉及激励适应性限制或者自我选择限制),在适当空间里会出现非凸性,并且不论问题多明显,都会出现非凸性[12]引。(对这种现象的一种简明扼要的解释就是激励限制可以被看作涉及私人或厂商最大化问题的初级条件。因此全部最大限度的凹性,包括内部激励限制,都涉及到了第三个衍生物:效用或利润功能,对于这些衍生物来说,不存在自然的经济限制。)阿诺特和斯蒂格利茨指出,在最简单的道德风险模型中,收益与成本之间的无差异曲线在本质上是从来不会出现准凹性的,同时被收益和酬劳所限制的和产小非负利润的政策也从来不会是凸性的。图4.4用个人在吸烟与不吸烟两种行为前作选择的例子说明了上述性质。如果人们吸烟时间的比例上升,那么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也会增加。在没有保险的情况下,人们会选择不吸烟;当存在完全免费保险时,人们不承担任何吸烟的后果,因此他们会选择吸烟。对于任意给定的保险金,就会出现一个特殊的利益水平。在此水平上,人们吸烟与不吸烟是相同的利益。当高于此利益水平时,人们就吸烟,当低于此利益水平时,人们就不吸烟。当保险金增加时。人们吸烟与不吸烟无差异的这个利益水平就会下降。在吸烟与不吸烟不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利益,保险金)组合的轨迹是向下倾斜的,并且该轨迹被认为是一条“转化线”。“转化线”把空间分成两个部分,在转化线以下,人们不吸烟,在转化线以上,人们则吸烟。在每个区域中,人们都有两条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一条表示当人们吸烟时利益与保险金的变化情况,另一条表示人们不吸烟时的情况。显然,在每个区域中无差异曲线都必定是向上倾斜的,即当利益增加时,人们愿意支付的保险金也会增加。随着利益的增加,无差异曲线会变得平坦,这是因为对于给定的利益增加值,人们愿意支付的额外的保险金数额会减少。然而在转化线上,无差异曲线会突然变得陡峭,如图示,在人们选择吸烟的区域(转化线以上)中,由于火灾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大,因此利益增加的数值会很大。因此,当利益增加时,表示行为变化及边际价值的一条真正的无差异曲线是扇形的,如图示,这是因为在无差异曲线中存在着非凸性。
在可能的组合中存在着相应的基本非凸性,(利益,保险金)组合策略至少可以被平均分开。在转化轨迹以下,即人们不吸烟的时候,火灾的可能性较小。为了刚好与利益相匹配,保险金必须随利益线性增长,如图4.5所示。同样,如果人们选择吸烟,保险金也必须随利益的增加而增长,但是基本的必需保险金一定要非常高以致于可以用来补偿火灾发生可能性高所带来的损失。可能的组合必须考虑到在转化线之下人们选择不吸烟,而在转化线之上人们选择吸烟,如图4.5所示的阴影部分。很明显,它是非凸性的。这个例子解释了当存在道德风险和激励问题时,利用最简单的假设条件以及明显发挥作用的效用功能,非凸性是如何自然产生的。在更现实的组合中,人们有更大的行为选择空间,可能的组合以及无差异曲线都会显得更不规则。
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了非凸性的某些可能的结果(例如,随机策略的可能性需要)[31]。出于我们的研究目的,重要的是具有限制性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的非分权性。不仅政府干预是有必要的,而且“性线”干预是不能满足需要的[14]。图4.6使大家从直觉上理解为什么非凸性会产生这些问题,在图中我们给非凸性的生产可能情况画了一个草图;最优配置是图中的E点,它是“典型个人的”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切点。如果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在给定E的相对价格(边际替代率)的情况下,厂商将选择如A点的角点。同理,当存在道德风险以及非凸性无差异曲线时,在我们的保险模型中,最优选择应是图4.7中的E点。当固定相对价格以后,人们会选择戈比买E点更多的保险(即到达了E’点)。然而当厂商这样做的时候,人们的警惕程度就会降低,同时造成E点不能存
在。
我强调上述结论是出于几个原因。经济学基本的数学结构萨缪尔森的《经济分析基础》发展到德布鲁的《价值理论》,都强调了凸性对基本存在结论、竞争市场的福利结果(特别是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以及比较静态的缘由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充分的非凸性市场不具备竞争性这一观点也被深刻地理解了。经济学家合理地提出,在“正常情况下”,消费者和生产者可以满足这些凸性的假设条件,同时限制了例外情况的发生,并指出政府干预是必要的。正常情况下,我们希望减少回报和缩小边限替代率的定律是具有说服力的。当考虑到信息的不完全性及其成本时,凸性的假设就不再合理了,非凸性情况则具有了普遍性。当存在普遍的非凸性的情况时,实现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的政府干预不像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提出的那样受到限制。由于干预不够,不仅总量干预无法实现,甚至连线性干预也无法满足。
外部性
恪林沃德一斯蒂格利茨的分析推论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当市场不完备,信息不完全的时候,个人或厂商所采取的行动具有“外部性”效果。非生产性工人如果要超时工作,那么这将使在劳动力市场提供劳动的工人的平均素质下降,因此这些非生产性工人就对其他人产生了负的外部性。如果吸烟者决定多吸烟,则提高了火灾发生的平均可能性,保险金中必要的补偿部分也提高了,因此这种行为对所有买火灾保险的人都产生了负的外部效应。在特定情况下,这些外部性可以通过适当的征税得到抵销,从而保证分权化的“主旨”。
但是有许多外部性是无法轻易抵销的。在佃农一地主关系中,激励问题和风险承担问题导致了最优的分成制契约的产生。因此佃农所采取的任何影响产量的行为都会对地主产生外部性影响。如果农民使用化肥,那么地主不仅可以通过产量的增加而直接受益,而且化肥的使用增加了佃农的边际产品,佃农更努力地劳动,这也使地主间接受益。因此地主愿意资助农民使用化肥。从而要素市场(化肥)、土地市场、以及劳动力市场就会在内部产生联系。政府干预(例如,资助化肥的生产和使用)是无法满足要求的,这是因为供给反应(例如,农民对增加使用化肥的反应,反过来要取决于化肥供给的增加所导致的劳动者边际生产率提高的程度)的程度对于不同的农场来说是不一致的。因此地主就处于较优越的位置上(因为他们掌握有关土地和佃农的详细信息),他们可以提供“适当”水平的资助,而这种水平对于不同的农场来说是相差甚远的。赞成分权的人们提出,相关信息只对一地有效,这一观点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完全的分权化(土地、劳动力以及化肥市场可以自由运作,巾央政府的干预极其有限)是行不通的。同时,存在内部相关市场的局部分权化也不能充分地保证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实现经济效率,特别是在二级市场无法避免的情况下,例如化肥市场。
上面的例子说明,在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很复杂的情况下,内部相关市场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这一点适用于更普遍的情况。产品市场的参与者(如生产者和商品销售者)会发现这种关系网在其他例子中也是随处可见的,在信贷市场中(厂商经常给供给者和消费者提供信贷)也是如此。
非线性支付计划
市场社会主义所面对的最简单的分权化的问题是与非线性特征相关的,这在标准竞争性模型中也得到了证实。如前所述,格林沃德一斯蒂格利茨定理指出,在一般情况下,分权化的市场经济不能产生限制性的具有帕累托效率的结果。它还指出,简单的征税和补贴可以使每个人的情况更好,但是这只是简单的干预。如果政府只通过这种简单的方式干预,那么正如我所强调的那样,分权化的意图得到了维护。市场社会主义经济正如兰格和勒纳预期的那样自我运行,然而主要的区别在于“计划制定者”必须给生产者和消费者提出不同的价格。(这就是斯蒂格利茨和达斯古塔所预期的框架。)但是最近有关最佳激励机制和最佳税收政策的研究成果表明,只有在严格的数学条件下,如此简单的干预方能满足经济重现帕累托效率的要求。例如,有关具有帕累托效率的税收体制的文献指出,在一般情况下,政府征税要取决于每种商品的消费水平,这种依赖方式是非常复杂的,例如对消费商品A所征收的税款总额取决于商品B的消费水平。
在市场上,厂商,工人以及贷方之间会产生非常精密的平行联系。大学允许其教职员工到外面担任顾问,例如每周一天。这可以被看做是一种简单的非线性征税体制(支付计划)。前8个小时不征税,8小时以外的部分征收高额调节税。一个啤酒公司对其零售商说,它可以出售其他公司的啤酒,但如果零售商真的这样做了,那它将失去特惠政策。
因此政府在市场中的最佳干预方式以及市场中最佳的契约安排往往是极其复杂的,它反应了导致信息的外部性、非线性特征和数量限制,并使用了交叉市场限制和信息。这些结论对于经济理论和标准新古典(阿罗一德布鲁)模型的现实性具有深远的意义。
效率所要求的不是新古典模型提出的完全分权化,而是部分分权化。正如我们所见所闻的那样,在我们的经济中有许多大公司,它们只是有限地分权。信息诱导的商业关系(或集聚)和相互关系会影响竞争的有效性,至少标准模型所预期的过于简单的竞争形式是这样。在其他情况下,所有受影响的只是发生竞争的“单位”;例如,如果向土地施肥,那么相关的竞争单位就是地主连同化肥的售卖者。在某些情况下,相互关联(外部性)的网络是极其复杂的,以致于通过这样的方式不能有效地提出外部性问题。同样,在其他情况下,即存在重要的跨时期的内部关联以及事前竞争(个人或厂商签定合同时的竞争)的情况下,一旦签定了合同,那么竞争就非常有限了。当存在不完全预期和不完备保险市场时,事前竞争远远无法取代事后竞争[15]。同时在其他一些境况中,许多厂商和个人被进行中的关系联在一起,这个事实使竞争的实施以及市场的完全竞争性遇到了严重的阻碍。政府干预实际所需要的信息比它们只进行线性征税或补贴的情况要多得多,因此兰格和勒纳以及其他市场社会主义者所期望的分权化的模式实际上是行不通的。他们把简单的(线性)价格体系作为其理论的基础,而以信息为基础的现代理论对此提出了质疑。
但是我们的观察似乎是自相矛盾的:当这些现代理论对市场社会主义的可行性提出疑问
时,它们同时又削弱了我们对竞争性经济以及我们用来描述它所构建的模型的信心。(至少从我们过于简单的观点看,情况是这样的)。一方面,这些理论正确描述了我们所发现的经济关系中许多复杂的形式。另一方面.这些理论又建议我们要更重视观察复杂的关系。例如,只有在非常严格的条件下,计件工资契约或分成制契约才是线性的。这种实际中的契约安排的简单形式和大多数信息理论模型所预期的情况是不同的,除非假定这些形式在其他条件下不能成立。
当我们闸述“简单”(从理论的角度看)契约具有普遍性这一现象时,大家会觉得这很容易理解。雇工认为雇主不会去“算计”他们,即雇主不会通过使用他们非常了解而雇工不了解的契约来坑害雇工m’——然而标准模型没有解释经济关系的重要方面,这一事实仍然存在。同时它对模型一般情况下的可行性及其主要结论也提出了疑问,而且通过价格体制的分权化作用也是存在的。由此看来,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市场社会主义它们所模仿的不是市场经济而是市场经济的模型,即使用价格体制交流全部相关信息的分权化模型,这种观点至少是值得怀疑的。
小结
本章和上一章回顾了福利经济学新近的发展。上一章主要介绍了认为竞争性市场经济具有效率的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近期的研究成果削弱了我们对市场效率推论的信心同时,研究进展还强化了政府干预的潜在作用,从而间接地支持了有关市场社会主义的论据。
本章主要介绍了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并给出了三种解释。然而每种解释都陷入了困境之中。第一种解释强调了政府的有限作用:为实现具有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政府应做的只是对总量进行再分配,其他工作是由市场完成的。与此相反。我提出当信息不完全时,传统模型所预期的总量分配是行不通的。同时政府为纠正财富市场分配的不充分性进行干预,其成本比传统理论所预期的要大。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提示我们,经济效率问题和分配问题是可以被明确分开的。这种分离对于研究“经济效率”概念的经济学家来说非常有帮助,他们可以暂不考虑分配问题。然而我在本章指出,如果信息不完全,效率问题和分配问题不能被如此轻易地分开。例如,不论经济是否具有帕累托效率,经济本身就取决于收入分配。
最后,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经常被认为是证实了经济的可分权性。通过比较,我提出了信息经济学的五点基本结论,这些结论告诉我们经济通过价格机制分权化的程度是受严格限制的:
1.格林沃德一斯蒂格利茨定理被认为是证实了经济的非分权性,因为它指出当市场不完备,信息不完全时,市场从来不会自己达到限制性的帕累托最优。
2.在市场不完备,信息不完全的经济中,会产生外部效应,并且具有普遍性。
3.阿诺特一斯蒂格利茨定理表明,通常所讲的交叉补贴是值得的(尽管缺乏直接的外部效应)。
4.利用价格体系进行分散化要求不存在非凸性,然而非凸性是普遍的。
5.当信息不完全时,最佳的激励几乎总是要求非线性的支付计划。
我曾指出以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为基础的分权化是有缺陷的。但这并不味着我反对经济能够也应该按一种分权化形式运行这一结论,在第九章,我将从其他角度讨论分权化问题。
市场社会主义非常“含蓄地”把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作为其经济的组织基础。由中央计划制定者获得社会主义所需的信息是一项非常沉重的负担,它可能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存在的可能性产生怀疑,然而这种“含蓄的”做法使它避免了这种批判。市场社会主义认为市场经济使用的信息的分权化,对于社会手义来说同样可以利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可以有效地传递信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同样可以,例如技术信息仍然可以继续在私人企业中存在。
我所提出的观点表明了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的限制性,同时也指出其缺陷。然而一个试图有效运作的分权化经济所需的全部信息并不仅仅由价格来传递。正如我将在后面的篇章中提出的,经济所面临的信息问题比市场经济模型和市场社会主义模型所预期的问题要复杂得多。如果市场经济不能完善地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在市场社会主义条件下甚至都不会提出这些问题。
市场和市场社会主义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资本的所有权和资本的配置格局。为保证资金可以有效地在市场经济中得到配置,所需的政府干预的范围比传统理论所预期的要大得多。社会所能接受的(或期望的)财富分配几乎不可避免地要求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这就给市场经济提出了与非市场经济相同的激励问题。我们将在后边的章节中详细讨论这些问题。
篇二:在什么实际情况下第一福利经济更接近成立
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特点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也就是根据已确定的社会目标,建立理论体系;以边际效用基数论或边际效用序数论为基础,建立福利概念;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制定方案。
第一章
1、了解边沁、霍布斯、帕累托、罗尔斯.森等人的基本思想边沁:功利主义是福利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提倡自由放任的经济原则,认为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整个社会要实现绝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边沁认为人生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幸福,增加幸福总量。幸福总量可以计算,伦理就是对幸福总量的计算。边沁把资产阶级利益说成是社会的普遍利益,把资产阶级趋利避害的伦理原则说成是所有人的功利原则,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标榜为功利主义的最高目标。帕累托:V.帕累托的“最优状态”概念和A.马歇尔的“剩余”概念是福利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这样一种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按照这一规定,一项改变如果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增进了,或者一些人福利增进而其他的人福利不减少,这种改变就有利;如果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减少了,或者一些人福利增加而另一些人福利减少,这种改变就不利。罗尔斯:原始状态下的平等优先原理。各方将选择的原则是处在一种"词典式序列"(lexicalorder)中的两个正义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平等自由的原则,第二个原则是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的结合。其中,第一个原则优先于第二个原则,而第二个原则中的机会公正平等原则又优先于差别原则。这两个
原则的要义是平等地分配各种基本权利和义务,同时尽量平等地分配社会合作所产生的利益和负担,坚持各种职务和地位平等地向所有人开放,只允许那种能给最少受惠者带来补偿利益的不平等分配,任何人或团体除非以一种有利于最少受惠者的方式谋利,否则就不能获得一种比他人更好的生活。所谓"公平的正义"即意味着正义原则是在一种公平的原初状态中被一致同意的,或者说,意味着社会合作条件是在公平的条件下一致同意的,所达到的是一公平的契约,所产生的也将是一公平的结果。阿玛蒂亚-森:能力主义公平观,以满足认得需要最为公平的基础。需要如何测定,只重视需要
没考虑生产能力
2、请举出两个序数度量的例子3、如何界定理性的偏好:理性偏好(RationalPreference)可以定义为一个
偏好关系满足二元关系中的完备性和传递性,即:完备性:对于所有的,有x?y或者y?x,或者同时成立,传递性:对于所有的,如果x?y且y?z,则x?z。
4、经济学家一般假设人们是自身快乐水平的最好裁判,这一假设合理吗5、什么情况下个人的偏好选择与其福祉(快乐)相偏离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偏好实际是潜藏在人们内心的一种情感和倾向,它是非直观的,引起偏好的感性因素多于理性因素。偏好有明显的,也呈现出群体特征。偏好与福祉相偏离:信息不完全、了解错误信息、错误的认知、非理性偏好6、人类发展关注哪几个指标人类发展指数关注的指标:健康长寿,用出生时预
期寿命来衡量;教育获得,用成人识字率(2/3权重)及小学、中学、大学综合入学率(1/3权重)共同衡量;生活水平,用人均实际GDP(PPP美元)来衡量。
7、什么是经济净福利指标(neteconomicwelfare)经济净福利:经济上得到的要扣除经济社会发展的,包括“通胀因素”、“物价因素”等。发展所带来的全部经济福利,减去补偿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负面效应的消耗后所剩余的。比如我们增加了100块,但是因素是120块,表面上获得100块,实际上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这不叫“净福利”这叫“净负福利”,比如说增加100块,通胀因素是50块,那么说你净获得是50块。7、如果用GDP大致衡量社会福祉,这一指标有什么调整
GDP衡量社会福祉:一个数字不能概括一切。导致政策的扭曲和不可持续的增
长,在这方面金融危机已提供了生动的例证。它还会造成不正当的动机和错误
的取舍:抑制气候变化的行动可能有益于社会福祉,但可能被认为有损于GDP。
调整GDP的计算方法;采用新的福祉和幸福指数;采用新的环境及财政可持续
性衡量标准。福祉指数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包括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社会
环境、公共服务,二级指标有收入与就业、消费、收入分配、环境治理、环境
满意度、安全感、政府治理、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用设施,整
个指标体系反映了老百姓生活的总体状况。
8、
举例说明什么是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
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指研究者亲自收集观察资料,为提出理论假设或检验理论假设而展开的
研究。实证研究具有鲜明的直接经验特征。通过反复实验、论证,得到结论。它的特点是逻辑
严谨。但很可能脱离实际,可操作性比着案例分析来的小。实证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谈话法、测
验法、个案法、实验法。
规范研究:规范研究是关于经济目标、经济结果、经济决策、经济制度的合
意性的研究,它解决经济过程中“应该是怎样”的问题,旨在对各种经济
问题的“好”、“坏”做出判断。
演绎推理即根据假设按事物内在联系运用逻辑推理得到结论称为规范研究
方法.
第二章
9、理解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效率、帕累托准则帕累托改进:一项政策能够至少有利于一个人,而不会对任何其他人造成损害帕累托最优:一切帕累托改进的机会都用尽了,再要对任何一个人有所改善,不得不损害另外一些人,达到这样的状态就是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效率:同帕累托最优帕累托准则:帕累托最优的标准。要达到帕累托标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⑴交换效率条件。任何两种商品之间的商品边际替代率对任何两个消费者都相等。⑵生产效率条件。包括:①技术替代率条件,任意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技术替代率对任何使用这两种要素的两个生产品都相等;②产品转换率条件;③边际产品条件,如果任意两个生产者生产同一种商品时,每一种要素的边际产品均相等。⑶交换和生产的总体效率条件。任何两种商品的产品转换率等于它们的商品替代率。
10、帕累托最优的一阶必要条件:(16-20)交换条件:两种商品间的边际替代率对于所有消费者相等。即使再交易,个人也不能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此时对任意两个消费者,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效用同时得到最大化。
生产条件:两种生产要素间的边际替代率对于生产单位相等。这个经济体必须在自己的上。此时对任意两个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者,需要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产量同时得到最大化。
综合条件: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边际转换率。经济体产出产品的组合必须反映消费者的偏好。此时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必须与任何生产者在这两种商品之间的相同。
11、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指在经济主体的偏好被良好定义的条件下,带有再分配的价格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而作为其中的特例,任意的市场竞争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也可这样理解:如果每个人都在竞争性的市场上进行贸易,则所有互利的贸易都将得以完成,并且其产生的均衡资源配置在经济上是有效的。说明了完全竞争的均衡与帕累托最优状态之间的关系,完全竞争的均衡能够实现帕累托最优。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告诉我们:不管初始资源配置怎样,分散化的竞争市场可以通过个人自利的交易行为达到瓦尔拉斯均衡,而这个均衡一定是帕雷托有效的配置。但是,这并没有表明这种均衡配置是“社会福利最大”的。其存在条件:一、市场充分竞争;二、无外部因素;三、无信息不对称。
科斯定理:只要交易费用为0,无论出事产权如何界定,都不影响最终的资源配置。或者:认为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或曰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科斯第二定理:当交易费用不为0时,财产权的初始界定影响最终资源配置。科斯定理和科斯第二定理组成科斯产权定理。)
第三章
12、结合图形或例子理解卡尔多补偿标准、希克斯补偿标准、西脱夫斯基补
偿标准(39-43)13、卡尔多补偿标准:如果受益者能完全补偿受损者之后还有剩余,则整体
社会福利有所改善。卡尔多补偿是虚拟补偿,我们把卡尔多补偿标准又称为潜在帕累托改进标准。14、希克斯补偿标准:如果受损者不能通过收入重组来补偿受益者以阻止改革发生,那么该项改革就是可取的。15、西斯夫托斯基补偿标准:对某项社会政策改革既进行卡尔多补偿标准检验(正向检验标准),又进行希克斯补偿标准检验(反向检验标准),又称双重检验标准,16、李特尔补偿标准:(1)是否满足卡尔多标准;(2)是否满足希克斯标准;(3)收入非配是否更合理。如果(1)和(2)中满足一个标准,同时(3)也能满足,则该项社会改革是可取的;如果均不能满足,则该改革不可取。17、了解西托夫斯基的基本思想,《无快乐的经济学》在《无快乐的经济》中,西托夫斯基的思想之旅开始于心理学的一个基础概念——唤起。所谓唤起,就是一个人的心理兴奋程度。人类心理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我们的唤起水平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唤起程度过高的时候,我们会感到不适,并通过各种方式降低唤起水平。就如我们被饥饿、病痛、处于不舒适的环境之中等等提高了唤起水平,我们通过进食、治疗和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来降低我们的唤起水平。但是,过低的唤起水平也是我们所不能够忍受的。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无聊”。在日常生活中,最典型的低度唤起是我们在各种等候室中无所事事。于是我们阅读等候室中配备的书报来缓解“无聊”。
依据对唤起水平的不同作用,西托夫斯基把商品和服务分类两类,一类是
提供舒适的商品和服务;另一类是提供刺激的商品和服务。提供舒适的商品和服务帮助我们降低唤起水平,而提供刺激的商品和服务帮助我们提高唤起水平。西托夫斯基把前者称为“防御性产品”,把后者称为“创造性产品”。人类迄今为止所取得的最伟大成就,就是我们的“防御性产品”获得了较大的丰富。我们衣食无忧,我们生活在卫生条件良好的环境中,我们甚至从一楼到二楼都要乘坐电梯。
但是,过度的舒适水平是有问题的,因为它导致了普遍的唤起水平低下,也就是导致了普遍的无聊。人们突然有了太多的时间不知道该怎么打发。这其实是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例如,西方世界严重的吸毒和犯罪问题的根源,其实就是那些无所事事的青少年为了填补无聊而进行的活动。有证据证明这样的说法是正确的:在英国青年为披头士乐队而疯狂的日子里,青少年犯罪率明显下降了。
关键的问题不在于人们必须通过寻求刺激来摆脱无聊,而是在于寻求什么样的刺激来摆脱无聊。某些人可以通过吸毒和犯罪来排遣心灵的空虚,但是,更好的办法就是文化。在西托夫斯基看来,消遣的办法本无高下之分,但不同的办法带给人们的愉悦的持久性以及对他人的危害程度是不同的。而且,比较高雅的消遣方式,往往需要艰苦的训练才能够掌握消遣的技巧,而这正是现代社会所迫切需要的。
“无快乐的经济”是西托夫斯基对美国经济所作出的判断。西托夫斯基认为,美国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受到了清教文化过深的影响。对清教文化来说,生产和挣钱具有最高的道德评价,而对任何享乐都持否定和批评的态度。美国人尤其不能容忍那些为了享乐而享乐的活动。西托夫斯基认为,这正是美国人享受着世界上最高的生活水平却不感到快乐的主要原因。美国人的价值观
一切以效率为中心,根本不考虑感受、格调和品味等等。在西托夫斯基看来,欧洲人虽然普遍人均收入大多低于美国人,但他们却更加有趣、更有品味,也更加快乐。
在新版的《无快乐的经济》中,西托夫斯基特意收录了他的一篇演讲稿,这篇演讲的题目就叫做《文化是个好东西》。一个没有文化的经济,必然是一个缺乏快乐的经济。没有文化的产品和服务仅仅能够使我们更加舒适,但却可能使我们感觉极其乏味和无聊。而说到底,快乐和幸福才应该是经济的根本目的。只有每个消费者都掌握了一定消费技巧,换句话说,变得“更有文化”,他们才能够从经济服务中获得更多的快乐。
如果认真倾听西托夫斯基的忠告,我们也许能够找到目前很多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更何况,如果说西托夫斯基批评现代经济“没有快乐”的话,读《无快乐的经济》却绝不是没有快乐的——你会从中找到许多快乐。
第四章
17、消费者剩余:为了不失去该商品消费者宁愿支付的金额和他实际支付的金额之差。(图见书本53页)
18、生产者剩余:生产者的实际所得和其期望所得之间的差额。(图见书本53页)
19、能根据定义画图,标明CV、CS、EV、ES。(图见书本54、55页)20、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中,价格支持方案,提供农产品补贴、限耕方案的
社会福利后果有何差别。农业对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所做出的这种牺牲首先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要求。这是因为人们在满足了农、Ip提供的基
本食品需求以后,产生了更多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要满足人们这些更高级的需求,非农产业必须得到更快的发展。价格支持政策:价格支持政策直接影响农产业收入问题.首先解决的是农民的收入问题.中国是农业大国,13亿人口里有9亿多农民.只要农户的收入稳定了、提高了,农业的发展就会持续、稳定,农村才会稳定、和谐地发展。但是实施支持价格政策的同时必须控制生产,以防止生产过剩加剧、支持价格政策弱化以及政府开支增加。补贴政策:利:农业是一个脆弱产业,风险大,周期长;农业补贴有利于粮食安全;解决部分农产品的供需均衡的问题;缓解贫困;对农业的环境和经济外部性补偿。弊:补贴会扭曲市场供给和需求,造成产品过剩或资源利用低效率;补贴一旦建立,就很难取消,政府的开支增加,财政赤字;补贴使农民更加依赖政府,从而减少了自身发展的可能性;补贴过程可能是不公平的,容易造成寻租或腐败。限耕政策:政府根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市场供求状况,每年由农业部制订出年度粮食耕种面积计划和休耕面积计划,并由州、县分配给农民。对同政府签订限耕合同并遵守种植面积配额的农民,给予价格支持。
第五章
1市场失灵的含义及原因:含义(65)原因(85)2完全自由竞争市场的重要假设有哪些
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一种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指那些不存在足以影响价格的企业或消费者的市场。是经济学中理想的市场竞争状态,也是几个典型的市场形式之一。
完全竞争市场的重要假设前提:(1)市场上有无数多个买者和卖者;(2)每个迈着卖者所买、卖的数量只占整个市场交易量的一小部分;(3)无论买者还是卖者信息都是充分的;(4)资源是自由流动的;(5)交易成本极低,甚至为零。3(买方)垄断带来的社会福利损失在理论上那个如何衡量如何替它辩护有那些可能的理由答:垄断尽管往往会带来规模经济,降低产品损失,促进科学研究和采用新技术从而有助于生产力发展。但同时垄断必然存在低效率,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垄断的存在必然造成价格高、效率低下、社会缺乏公平、产商的产量低于社会最优产量、市场价格又高于成本等;同时,垄断行业中的技术停滞、寻租等现象,又会造成更大的社会成本;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社会福利要受损失。(见书本70页)辩护:1由于某个企业具有技术优势或具有成本优势等,使这个企业在竞争中具有无比的竞争力,其他所有企业都不得不败下阵来。从而使某种产品只由该企业一家生产,于是就产生了垄断。格兰仕生产的微波炉由于规模经济效应等,使海尔这样的企业也无法与其竞争。从而其垄断了国内市场。这种垄断使中国人可以使用世界上最便宜的微波炉。这种垄断一无是处吗,这种垄断需要反对吗
如果有一天,格兰仕提高了微波炉的价格,从而使其竞争对手有了赢利空间。那其对手一定会重新组织生产微波炉。从而使格兰仕重新面对强大对手的挑战!格兰仕会自掘坟墓,培养竞争对手吗显然不会!因此,垄断并不一定就是高价格!
更多时候,垄断是竞争的最高形式,是最节约社会资源的形式!美国的微软公司是技术垄断的典型。如果没有微软公司的垄断电脑能普及
的这么快吗网络能发展的这么快吗微软在垄断市场的同时,也统一了技术,统一了标准,对人类发展进程的正面影响不可估量!微软的技术垄断显然绝非一无是处!整个人类社会受微软垄断的益处很可能大于其垄断之害!有一天,如果微软过分提高了其软件价格,难道不会重新培养它的竞争对手吗
市场解决不了垄断的问题,同样,市场也解决不了自然垄断的问题。自然垄断是垄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除了具有垄断的一般属性之外,还具有一般垄断所不具备的两大特征:一是自然垄断往往具有地域性,即如果某企业在某一地域内居于自然垄断地位,别的地域的企业将无法与其竞争。二是自然垄断行业往往固定成本投入量极大,因而产品生产的平均成本呈无限下降趋势,即产量越大,平均成本越低,而一般垄断则不具备这一特征。对自然垄断行业来讲,有一个企业来从事一种产品的生产会降低平均成本,因而是有效率,而由多个企业来生产反会提高平均成本,因而是没有效率的。21、垄断力量的来源:对重要投入品的独家控制,专利权,政府支持(行政垄
断),规模经济,网络经济。22、垄断力量的来源有哪些垄断力量指一个厂商或厂商团体影响其所销售的商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的能力。即销售产品的价格要大与边际成本。垄断利润归根到底来自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第一,垄断企业内部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第二,垄断企业外部通过价格等机制转移到垄断企业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垄断利润的实现途径一般是两个:第一,生产流通费用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消耗量;第二,垄断价格高于生产价格。23、用什么指标衡量企业的市场支配力量市场支配地位,是指经营者在内
具有能够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或者能够阻碍、影响
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能力的市场地位。
24、DeBeers为什么向美支付巨额赔偿已垄断,为什么打广告
25、垄断竞争行业的企业如何增加竞争优势
垄断竞争是指这样一
种,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
26、逆向选择:市场交易中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的重要外生特征时所
发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的情形。(73)
27、道德风险:市场交易的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所控制和采取行动时
所发生的知情方故意不采取谨慎行为的情形。(73)
28、信息不对称的应对之道:所谓“信息不对称”,指的是这么一种情景:卖方可以控
制产品的质量,要么提供高质产品以求高价,要么低质产品以求低价;买方无法确知卖方究竟提交哪种产品,所以只愿出一个中间价;卖方见只能赚取中间价,便拒绝提交高质产品,而只提交低质产品;买方于是进一步将出价压低……买卖双方经过多次博弈,以无法成交、双输离场告终。通过一次交易来建立互信,并不容易。但是,在具有人文背景的社会中,在交易重复进行的市场上,人们逐步建立了种种精妙的机制,克服了阿克罗夫困境,使大量交易成为可能。
第一类是办法是他人担保。美国最大的二手车商叫“CarMax”,中文音译跟那位共产主义运动大师相同。它创建于1993年,现在已是全美最大的二手车商。去年迁居北京前,我就是在那里买车的。业务经理请你坐下喝杯咖啡,工作人员在车间验车和定价,再让我到柜台签字结账,整个过程不过45分钟;而经过它转售出去的旧车,一概有质量保障,承接的买家根本不用担心。
第二类办法,是签订“同舟共济”合约。例子很多:两个人组成合伙制公司、
两家公司缔结战略合作关系、作者与出版社签订按销量来核算的版税合同、推
销员与厂商之间按销量来核算的佣金合同等等。所有这些办法,都是鼓励人们
披露信息、鼓励利人利己行为、惩罚损人利己行为的。
第三类办法是企业的垂直整合。当上游厂商与下游厂商进行生产交接时,会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各种敲竹杠行为。解决之道,可以是它们合二为一,共同进退。例如,如果牛奶加工厂不相
信奶农交送的牛奶质量,前者就可以通过自己养牛来保证牛奶质量;如果牧场不相信奶牛吃的饲料的质量,那么牧场可以自己种草来保障饲料质量。
第四类办法,是卖主替自己担保。卖主把大笔抵押先放在台面。这些预支的
抵押,只有在卖主始终保持诚信时,才可能通过长期经营来收回成本。这种抵
押的潜台词是:“如果你们发现我骗人,那我就血本无归”。从这个角度看,
办公楼的专用装修、广告、品牌,乃至商人之间在饭桌上喝酒买醉,或朋友之
间互通隐私,都能在不同程度上起作用。
第五类办法,是请保险公司替商人担保。一方面,社会不能容忍商人生产过
份便宜而质量过低的产品,因为那样对消费者而言是得不偿失;但另一方面,
消费者也不能承受商人生产过份昂贵而质量太好的产品。例如,一个能在飞机
爆炸时还完好无损的咖啡壶,是没有任何实用意义的,尽管美国军方由于对公
款毫不在乎,就曾经购置过这种厨具。
第六章
32、有人不同意买卖污染许可,你对此持什么态度将污染权市场化是否意
味着我们允许太多破坏的事发生
随着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环境资源的使用呈现不断扩张与无限需求的趋势。从总体上说环境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又具有共享性,对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来说,众多企业都希望拥有较多的排污权。在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后,排污权是有限的,因此成为一种稀缺的环境资源。实行排污权市场化就是为了有效地控制企业对环境资源的需求扩张,调节和解决环境资源的供求矛盾。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快速增长的阶段,企业对环境资源需求呈现出不断扩张的趋势,因此,环境资源的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就是将企业使用环境资源的权利,即排污权引入市场机制。对环境资源的使用必需坚持有偿原则与总量限制原则,这里强调不仅是有偿使用而且也是有限制的使用环境资源权。对排污总量进行控制,对环境资源使用权即排污权实行市场化运作和管理必将成为我国环境保护与环境资源产权改革的发展方向。
排污权市场化的实质是使企业拥有环境物品的产权,在利益最大化的导向作用下,使企业在购买排污权和自行治理之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例如当治理成本低于排污价格时,企业就会选择自行治理,当治理成本高于排污权价格时,企业就选择少治理一些,而选择通过购买排污权加以补偿。社会企业这一行为将导致治理成本与排污权市场价格的平衡,随着技术条件的改变,治理成本不断
降低,那些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便因通过自行治理把排污权转让出去而获利,达到节约与降低使用环境资源的成本的目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对污染物进行监测和控制,实施排污总量控制。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行业企业的排污指标和生产增长速度综合确定与分配排污权,根据治理这些污染所需要的成本来确定排污权的收费价格。做到科学合理定价,既要使企业能接受,又要使企业有压力,同时也可以转化和推进企业内部的自行治理,以减少排污成本,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环境。
第二、全面实施排污权许可证制度。将排污权分解到企业后,还要制定和遵循相应的法规规则,超过许可证排污排放量增加收费,实行谁排污谁出钱,谁多排污谁多付费。有排污权的企业,可以通过企业内部配置环保设施和提高环保技术,实现自我治理而实现少排污或完全消除排污,企业就可以相应地把排污权转让出去,达到节省排污成本的目的。这样做也可以使产量大而排污权不足的企业通过购买其他企业转让的排污权来扩大生产经营。这样,尽管个别企业可以通过市场化拥有不同数量的排污权,而整个城市排放总量只会减少不会增加。随着环保技术和环保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会自行装置环境设施,因为自行治理比占有排污权更为合算。这样可以有效地扼制对环境资源的无限度使用,从经济手段和利益机制上解决环境资源的外韧性行为,使环境资源使用的外部性内在化。实施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权市场化并非权宜之计,而是实现城市生态与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
第三、设立环保产业的风险基金。这样做的目的是对投资于环保设施造成的风险进行释放,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以鼓励和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购买技术和环保产品,用于改善生产经营环境。
第四、对实行环保技术改造与装备的企业实行税收与利率的优惠。对使用进口环保技术和设备的企业实行免税,对投资环保设备的企业给予一至两年的半免税。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购买环保设施的贷款要优先支持,并实行降低贷款利息的优惠办法与措施,鼓励企业在本企业内进行环保装备投资、环保技术改造与更新等。
第五、加强对排污权使用的监管。排污权分散到企业后,为了防止出现企业多排污少付费或不付费的情况,加强对企业排污权的监督管理显得十分重要。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巡回抽查企业的环保设施与排污情况,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和纠正。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防止企业管理人员与排污权监管人员的共同违法乱纪,堵塞各种已存在的及可能产生的漏洞,以保证排污权的市场化运作与管理沿着科学、规范和有效率的方向健康发展。
33、
牛羊鸡猫等动物有没有灭绝的危机如果没有,原因是什么(产权易
鉴定清楚,易转移)(财产权、外部性与环境、科斯定理)
34、一个小区要对收集垃圾收费,有三种收费方式:
(1)按面积每桶收取同样价格
(2)按每公斤收费
(3)无论垃圾量多少,按每家每个月收取固定的价格。
哪个方式产生最多的垃圾为什么
35、在降低CO2等温室气体的过程中,个人的自愿行动一般没有显着功效,
为什么36、如果一个国家排放的CO2对其他国家造成了负面影响,CO2的排放能否将到最佳水平I如果把所有的成本与收益集中到一个国家内,问题是否更容易解决如果把问题集中到一个办公室或一间宿舍呢(外部性问题设计的范围越广,事情就越难解决)第七章1公共物品的特性
2搭便车:打便车行为指免费享受某种商品或服务,共用物品使用中必然出现的问题。由于公共去品的消费没有排他性,人们总是希望免费使用。打便车行为的存在使私人市场无法提供公共物品。解决打便车行为:政府可以根据公共物品的成本收益考虑是否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
3囚徒的困境
篇三:在什么实际情况下第一福利经济更接近成立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之福利经济学定理及福利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地位
西方福利经济学主要论证了福利经济学定理,福利经济学定理包括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指,任何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的一般均衡均衡状态都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其成立的条件假设是:1)完全竞争;2)没有外部性;3)没有交易成本;4)完全信息;5)不存在规模经济。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政策启示是: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说明了完全竞争市场的优越性,政府为了实现公平而干预市场定价,有可能会导致市场的低效率。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是指,从任何一个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出发,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形成的均衡状态必然是帕累托最优状态,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帕累托最优状态都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实现。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的政策启示是: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说明了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政府可以通过改变个人之间的禀赋的初始状态来实现公平,其余的一切都可以交给市场来解决,这样形成的均衡配置仍然是帕累托有效率配置。
福利经济学是西方微观经济学论证“看不见的手”这个原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在于说明:完全竞争的市场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而这一状态对整个社会来说就是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
西方微观经济学大致可以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两个部分。实证经济学就是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如何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的假设,并根据假设来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可以说,实证经济学是在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是指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从而说明该经济体系应该如何运行,并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可以说,规范经济学是在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福利经济学是一种规范经济学。它是在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的条件下,研究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和个人福利的关系,特别是市场经济体系的资源配置和个人福利的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政策问题。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即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适用于所有人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也就是说,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函数并不存在。这表明,西方经济学并没有彻底地解决资源配置问题。
篇四:在什么实际情况下第一福利经济更接近成立
《福利经济学》总结复习
第一章概述
1.福利经济学的概念: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稀缺资源使用效果的评价与判断的学科,是从福利的角度对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社会评估的经济学分支。
2.关于效用: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心理满足,是商品或劳务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可分为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3.基数效用是认为效用可以用确切的数量衡量.4.旧福利经济学的基础,也是讨论收入再分配的合理性的基础;序数效用论认
为效用可以分出强弱程度,列出顺序,进行比较。序数效用是新福利经济学的基础性概念。5.福利可分为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一般福利与经济福利。6.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是指经济体系如何运行、客观上“是什么样的”运行机制等的
分析。实证经济分析,描述经济中的事实、情况和关系。规范分析:是指提出政策建议、涉及“应该如何"等命题的分析,包含价
值判断。规范经济分析,涉及伦理和价值判断.当经济学的研究把因果分析与价值判断结合在一起时,这种经济学就叫
作规范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属于规范经济学。7.福利经济学的场所与发展
1920年,《福利经济学》问世;旧福利经济学(基数测量、效用可比)的代表人物庇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帕累托、卡尔多、阿罗等人(序数效用、补偿原则、不可能定理))是新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罗尔斯、森、黄有光等进一步发展福利经济学。8.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资源如何合理配置、收入状况如何及其对社会
福利的影响;从总体效率或总体福利出发,其目标是提出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政策方案或改革措施。具体包括资源配置效率研究、收入分配理论研究、社会福利度量和影响研究、社会/公共选择理论研究及政策与方案研究。
第二章帕累托原理和资源配置效率
1.帕累托原理:帕累托改进和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是指指资源分配达到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反过来说,……)。帕累托改进的目标是帕累托最优.
2.帕累托最优实现的条件:交换的最优条件:任何两种产品X、Y的边际替代率对所有的消费者都相等,即:MRSXYA=MRSXYB生产的最优条件:任何两种要素L、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所有的生产者都相等,即:RTSLKC=RTSLKD生产和交换(综合)的最优条件: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这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即:MRTXY=MRSXY
3.要理解的几个概念: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生产可能性曲线、边际转换率、埃奇沃斯框(盒形)图。
4.复习教材相关例题与习题。5.完全竞争市场、局部均衡、一般均衡。6.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
第一定理: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状况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第二定理:从任一个初始资源配置状态出发,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形成的
均衡必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7.产权:个人或组织对财产等资源的排他性占有和使用及其他相关权利,包括
财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8.科斯定理(科斯第一定理):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产权初始如何安排,当
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那些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的安排,即市场机制会自动达到帕雷托最优。9.科斯第二定理的基本含义是: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市场里,产权的初始界定影响最终资源配置。即:不同的产权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10.次优原理:当现实经济状况不能完全满足帕累托最优条件是,需根据来现实条件确定资源最佳(次优)配置,不需要求去满足其他其他最优条件。11.三种经济型态的区别:最优(第一优)型经济:满足帕累托最优条件;次优型经济:部分满足帕累托最优条件,同时信息和行政成本可忽略;第三优型经济:部分满足帕累托最优条件,同时信息和行政成本不可忽略.
(最接近现实)12.在第三优经济型态中:
信息贫乏,采用最优行动准则;信息不足,采用第三优行动准则(根据信息对最优准则进行适当修正);信息丰富,采用次优行动准则.13.请阅读教材第33页关于对商品X征税的分析;
第三章补偿原理及其应用
1.补偿原理:如果进行某项政策变革,使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受损,假设受益者可以补偿受损者的损失并且有剩余,那么这项政策变革就是可取的。这种判断社会改革政策是否有效的方法就称补偿原理。
2.补偿原理中的补偿一般是虚拟补偿,补偿原理包括卡尔多补偿、希克斯补偿和西托夫斯基补偿等.
3.卡尔多补偿标准:一项社会政策变革后,如果受益者能完全补偿受损者之后还有剩余,在社会整体福利有所改善。
4.希克斯认为,如果受损者不能够有利可图地贿赂受益者来反对变革,那么该变革将会带来社会改进,是可取的.人们称希克斯的补偿原则为“长期自然的补偿原则”.
5.卡尔多标准指由旧状态向新状态的变化,能增加社会福利,是正向检验。希克斯标准指由新状态向旧状态的变化不能增加社会福利,是逆向检验。二者实际没什么不同,所以后人称为“卡尔多—希克斯标准”。
6.西托夫斯基补偿标准的内容:只有当由旧状态向新状态的变化能够增加社会福利,而由新状态向旧状态的变化不能增加社会福利时,这种由旧状态向新状态的变化,才真正地增加了社会福利。
7.试述卡-希—西标准的含义,并进行评价。
8.李特尔标准的含义:一项社会改革要看:(1)是否满足卡尔多补偿标准;(2))是否满足希克斯补偿标准;(3)是否收入分配是否更合理。如果(1)和(2)中满足一条,同时(3)也能满足,则该项社会改革是可取的;如果均不能满足,则该改革不可取。
9.国民收入检验标准是指:若当前存在一个均衡市场(X,P),若通过一项社会政策改革后会变动到X’,X’潜在帕累托优于X,那么以现行价格度量的国民收入在状态X’比在状态X时更多,则此项改革则是可取得的。
10.试分析补偿原理在商品税和所得税取舍之间的应用.
第四章经济剩余分析
1.消费者剩余的概念?2.生产者剩余的概念?3.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与经济剩余的关系4.影响消费者剩余的主要因素5.垄断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用图分析)
第五章市场失灵的福利效应
1.市场失灵的含义: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即只靠市场达不到资源最优配置.
2.市场失灵的表现:……3.市场失灵的福利效果:4.几个概念:X—非效率;寻租;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外部效应5.如何理解垄断带来的资源配置非效率和寻租(用图示说明,哈伯格三角、塔
洛克四边形)
第六章公共物品与社会福利
1.公共物品的概念:应由公共部门负责提供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或服务。
2.公共物品的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以及不可分割性.3.公共物品的分类:
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纯粹的)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公共资源(公共池塘资源);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准公共物品(俱乐部产品)4.运用成本-收益法进行公共物品生产决策分析时须注意:(1)社会资源在私人经济与公共经济的相互竞争中保持有效配置;(2)保证社会资源在公共物品的生产决策项目之间和内部能够有效均衡的使用;(3)收益须考虑直接的经济效益和外部效益;成本须考虑直接消耗和不利影响;(4)资金的时间价值;(5)影子价格;等5.庇古均衡:对于每个人而言,当公共物品消费的边际效益等于税收(庇古税)的边际负效益时,就达到了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6.林达尔均衡:如果每个人都按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相应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的供给就可以达到最佳或高效率的配置。7.影子价格:为了消除价格扭曲对投资项目决策的影响,合理度量资源、货物
与服务的经济价值而测定的价格。
第七章收入分配的平等与效率
1.收入平等包括收入机会平等(最基本)、收入结果上的平等、收入实现(过程)上的平等.
2.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的含义与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判断。3.奥肯的“漏桶理论”:平等和经济效率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多一分平
等就少一分效率,多一分效率就少一分平等;强调收入分配平等的政策会形成一个漏桶,漏出代表效率的损失。4.从静态的角度看,西方经济学界对此大体有三种观点:效率优先;公平优先;公平与效率兼顾;5.理解初次分配和收入再分配的含义6.十八大: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第八章社会选择理论
1.阿罗不可能定理:试图找出一套规则(或程序),来从一定的社会状态的个人选择顺序中,推导出符合某些理性条件的社会选择顺序,一般是办不到的。(或者说:不可能存在一种能够把个人对各种备选方案的偏好次序转化为社会偏好次序,并且准确表达社会全体成员的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的社会选择机制。)
2.避免阿罗投票悖论的途径措施:偏好结构的调整-—从双峰偏好到单峰偏好;掌控投票程序或确定议程;策略行为与选票交易;利用偏好程度不同的选择;中位投票人理论(含义);用脚投票(含义)。
3.公共选择理论的内涵:……4.利益集团的概念:从经济学的角度理解,利益集团被定义为具有同样嗜好的
个人群体。
第九章人口发展与应用福利经济学
1.经济福利一般指人们收入状况决定消费得到的利益。经济福利水平涵盖范围广泛,包括收入水平、社会环境及条件、文化教育及医疗卫生水平、各种社会保障等等人们带来的利益的状况,主要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有关.
2.消费水平是从狭义的个人消费状况及有此带来的经济福利水平。消费水平是反映经济福利状况的首选指标,其分析与评价指标包括:(1)消费支出状况;(2)饮食结构;(3)住房状况;(4)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数量及种类。
3.生活福利指标主要有:(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实际人均收入分配水平;(3)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和医护人员数量;(4)交通运输业及社会公用设施发展状况;(5)环境状况;(6)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状况;(7)婴儿死亡率与人均寿命;(8)人口的受教育程度;(9)文化用品的供需状况
4.从人口出生率、投资率和教育水平等因素角度分析其对经济福利水平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复习方式:按章节顺序、知识点布局、知识应用逻辑,也可模拟按名词、填空、选择、简答、分析、论述等复习)
大型思考题:1.公共物品供给市场失灵的表现、危害、成因及对策2.结合收入分配领域的公平与效率
篇五:在什么实际情况下第一福利经济更接近成立
福利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稀缺性资源使用效果的评价及判断的学问,是从角度对I
A.福利经济体系
的运行进行社会评估的经济学。
C.福利收入分配体
B.经济学系
()福利体系收入分配体系
2.庇古被西方学者推崇为
D.经济学
。
)
B.社会保障之父
A.福利经济学之父
D.自由放任之父
C.干预主义之父
3•帕累托提出了社会资源配置的价值判断标准,被称之为“帕累托最优”标,这个
准是建立在________论基础之上。(
)
A.
基数效用B.序数效用
C.社会福利函数
D.人际效用
4.罗尔斯改进指的是____()
A.水平较高者但不利于福利水平较低者的社会变革政策;利水平较低者但不利于福利水平较高者的社会变革政策;
有利于福利B.有利于福
C.对福利水平较高者和福利水平较低者均有利的社会变革政策;D.有利于福利水平较低者且不影响福利水平较高者的社会变革政策。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产和交换的联合帕累托最优组合点轨迹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生产可能性曲线B.效用可能性曲线
C.联合无差异曲线
D.总效用可能性曲线
6•当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消费者分不清楚正牌和假冒产品的区别时,就会停购此
类产品,其原因是由于买卖双方信息_________()
A.
不对称B.对称
1
C.充分
D.完全充分
7.补偿标准是指,如果受益者能够完全补偿受损者之后还有剩余,
卡尔多则整体
社会福利有所改善。这个补偿是—(
)
A.
实际补偿B.虚拟补偿
C.潜在补偿
D.混合补偿
8.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最早是由___提出和定义的?(
)
A.
庇古B.李特尔
C.杜皮特
D.马歇尔
9.埃奇沃思框图中帕累托最优点可能是____()
A.效用曲线相切的点
B.MRS相等的点
C.一个人在不使别人变差自己不能变好的点
D.上述说法都对
10拥挤型的公共物品____(
)
A.
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B.消费上具有竞争性
C.不能由市场定价
D.不能由私人部门提供
11.伯格森和萨缪尔逊认为,只有当_________值最大时才算臻于福利极大化。
()
A.
社会福利函数B.个人福利函数
C.社会客观效用函数
D.个人主观效用函数
12•帕累托改进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
A.—项社会变革使得一部分人的社会福利增加的同时,其他社会成员的福利并不
减少;
B.一项社会变革使得所有社会成员的福利均增加;
C.一项社会变革使得一部分人的社会福利增加的同时,其他社会成员的福利可
能减少;
D.一项社会变革使得一部分人的社会福利增加的同时,其他社会成员的福利变化不
确定。
13.福利经济学成为一门系统的独立的学科,开始于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庇古
年写成的《____〉〉一书。()
A.福利经济学C.国富论
B.理想国D.人性论
1920
14.养蜂者对苹果园传播花粉属于
(
)
A.生产上的外部有利影响
B.生产上的外部不利影响
2
C.消费上的外部有利影响
D.消费上的外部不利影响
15.提出双向检验标准的是
()
A.卡尔多
B.希克斯
C.帕累托
D.西托夫斯基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补偿原理对商品税与
所得税进行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商品税的福利效果劣于所得税
B.商品税的福利效果优于所得税
C.商品税与所得税的福利效果相当
D.无法确定
17.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要求____(
)
A.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
B.每种商品都要有市场
C.经济在效用可能性曲线上的某点运行
D.上述说法都对
18.埃奇沃思框图中无效率点向效率点的移动会____(
)
A.增加每一个人的效用
B.至少增加一个人的效用,但可能减少另外一个人的效用
C.至少增加一个人的效用,并不会减少另外一个人的效用
D.减少每一个人的效用
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共物品具有何种性质?()
A.
非竞争性B.非排他性
C.MRS等于MRTD.A,B都对
20.______________市场失灵是由引起的?(
A.内在功能性缺陷B.外部条件缺陷
C.竞争机制
DA,B都对
21.为“旧福利经济学”的是由下列哪位学者开创的?
被西方学者称
()
A.
马歇尔B.凯恩斯
C.庇古
D.帕累托
22.___________________效率式改进指的是()
A.有利于福利水平较高者但不利于福利水平较低者的社会变革政策;B.有利于福利
水平较低者但不利于福利水平较高者的社会变革政策;C.对福利水平较高者和福利
水平较低者均有利的社会变革政策;
D.有利于福利水平较低者且不影响福利水平较高者的社会变革政策。
23.较新福利经济学派提出的各种补偿标准来说,国民收入检验标准是一种更具
3
操作性的替代评价方法,但它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或者前提条件,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不考虑收入分配状况B.以效用评价为基础C.社会政策变动足够小D.简化计算24.______________纯公共物品是()
A.消费不具有竞争性,但有排他性
B.消费不具有竞争性,也不具有排他性
C.消费具有竞争性,但不具有排他性
D.消费具有竞争性,也具有排他性
25.下列都是发达国家采用的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其中社会福利净损失最小的
是____(
)
A.人为制定高于均衡价格的农产品保护价格体系
B.政府收购剩余产品
C.提供农产品价格补贴,使农民单位产品收入高于市场均衡价格
D.直接限制产量,使产品卖价高于市场原均衡价格
26.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时会发生市场失灵?()
A.市场中有垄断的时候
B.没有市场的时候
C.消费者可以影响价格的时候
D.上述都对
27.效用可能性曲线上的点是____(
)
A.非效率点
B.不可能达到
C.不可能被生产
D.帕累托最优
28.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部性的公共政策包括()
A.庇古税
B.补贴
C.规制和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D.上述都对
2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斯定理存在问题,因为()
A.—般而言,讨价还价的成本并不为零
B.个人对其他人并不关心
C.市场总是存在
D.上述都对
30.同样一件物品对人们的效用可能是不相等的,这是由于_______()
A.效用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
B.效用分为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C.效用的大小难以衡量
D.人们对同样一件物品的主观感受不同
31.任何社会变革只要使部分人受益而没有人受损就是社会总福利增大,这是由下列
4
哪位学者提出的福利标准?()
A.马歇尔
B.凯恩斯
C.帕累托
D.庇古
32.李特尔标准是____和____结合起来运用的一个综合标准。(
)
A.帕累托改进标准卡尔多补偿标准
B.帕累托改进标准希克斯补偿标准
5
C.帕累托改进标准分配标准
D.西托夫斯基补偿标准卡尔多补偿标准
33社会福利函数____(
)
A.是福利部门制定的函数
B.是用社会效用表明社会福利的函数
C.不能用数学公式计算或描述
D.上述说法都对
34._____________市场失灵即()
A.市场机制运作不灵
B.达不到资源最优配置
C.自由的市场均衡背离帕累托最优
D.以上都对
3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共物品具有与私人物品
完全不同的特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B.消费的非竞争性
C.受益的非他性
D.上述都对
36•垄断引起市场失灵的表现有_____(
)
A.价格扭曲
B.产量扭曲
C.收入扭曲
D.上述都对
37征收庇古税时,如果边际损害线不是从原点出发,那么______()
A.这意味着边际损害不存在
B.边际社会成本也不会从边际私人成本的纵截距处出发
C.没有办法找出边际社会成本
D.上述都对
3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只能由政府提供的是()
A.公共物品
B.纯公共物品
C.准公共物品
D.优效品
3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阿罗不可能性定理标志着现代社会选择理论的真正形成,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提出的
()A.伯格森
B.萨缪尔森
C.肯尼思•约瑟夫•阿罗40.旧福利经济学的基础是
CA..基数效用假设
D.边沁()
B.序数效用假设帕累托最优标准D.帕累托次优标准
6
41.
针对帕累托改进标准不适用的情况提出一种
“客观检验方法”准的是—()
,即补偿检验标
A.
霍特林B.萨缪尔森
C.
希克斯D.卡尔多
42•补偿剩余主要适用于_____(
)
A.度量限额生产、价格控制和定量供给等所导致的福利损失
B.度量由税收、补贴和关税等造成的福利损失
C.对不同经济方案进行评估并选择最佳方案
D.以上三种
43.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属于公共物品的是()
A.公共设施
B.文化科学教育
C.医药卫生
D.上述都对
44.想享受公共物品的利益,而不愿意为自己的边际受益贡献边际成本的人是
—()
A.搭便车者
B.政治家
C.价格的制定者
D.价格的优化者
4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共物品的帕累托有效供应条件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的?(
)
A.萨缪尔森
B.卡尔多
C.马歇尔
D.希克斯
4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政府对垄断采取的态度
和措施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对正当经营手段形成的产品差别、品牌差别、店堂差别给与支持和保护;
B.对于不正当经营手段形成的如串谋、非法兼并、价格歧视等通过立法的形式予以
严格禁止;
C.对于经济技术原因形成的垄断采取或政府经营,或企业自营、政府监管;
D.上述都对。
47.认为效用是可以具体量化的观点来自于()
。
A.序数效用论
B.效用快乐论
C.基数效用论
D.新效用理论
48.任何变革只要使部分人受益而没有人受损就是福利增大,这是_____出的福
利标准。()
A.马歇尔B.庇古C.凯恩斯D.帕累托
49.认为物品的效用不能用具体数字来表示,但是可以用第一、第二、第三……
来进行比较的观点来自于(
)
A.新效用理论B.效用快乐论
7
C.基数效用论D.序数效用论
50.新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
A.帕累托B.C.凯恩斯D.
庇古马歇尔
8
51.旧福利经济学认为收入分配均等化会使经济福利增大,其理论依据是
()
A.
帕累托效率B.社会福利函数
C.边际效用递减说D.卡尔多补偿原则
52.庇古认为,增大经济福利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使国民收入增加,另一条是
()。
A.
拉大收入差距B.收入均等化
C.实现帕累托最优D.使社会福利函数的值达到最大
53.基尼系数是指一个社会实际收入分配比例偏离总体平均分配状况的百分比。其
数值在0-1之间。一般说来,基尼系数越接近0,表示()o
A.
收入分配状况越平均B.收入分配状况越悬殊
C.分配制度越优越
D.分配制度越不优越
54.洛伦茨曲线可以直观地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收入分配总体状况。一般
说来,越是远离对角线的洛伦茨曲线,表示()
。
A.
收入分配状况越平均B.收入分配状况越悬殊
C.分配制度越优越
D.分配制度越不优越
55.只有可能得到保险金的人才去购买保险,而那些知道自己得不到保险金的人
却不购买保险,这被称为保险市场的()
。
A.
逆选择B.道德风险
C.虚伪行为D.腐败现象
56.目前被人们所普遍接受的一种判断社会福利好坏的标准是()。
A.帕累托标准
B.卡尔多标准
C.庇古标准
D.李特尔标准
57.一个社会穷人和富人都在不损坏对方的福利条件下达到各自福利最大化,这
是()。
A.社会福利最大化
B.帕累托最优
C.长期自然补偿原则
D.补偿检验标准
58.只有资源配置效率最优,且收入分配合意的点,才是社会福利的最大,这是
()标准的主要内容。
A.卡尔多
B.希克斯
C.庇古
D.李特尔
59.一种竞争成分比较大,垄断成分比较小的市场结构叫做()
A.垄断竞争市场
B.完全竞争市场
C.寡头垄断市场
D.独家垄断市场
60.在广场上放烟花让围观者观赏属于()。
A.生产上的外部有利影响
B.生产上的外部不利影响
9
C.消费上的外部有利影响
D.消费上的外部不利影响
61.抽烟者过度抽烟的原因在于()。
A.个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B.个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C.社会成本低于私人成本D.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
62.基础教育属于()公共物品。
A.纯粹B.准C.间接D.俱乐部63.外部负效应对帕累托效率的影响体现出的产量特征
是本行业资源配置
()。
A.
数量过多B.数量过少
C.合理
D.适当
64.为了解决外部效应,可以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努力,在道德教化方面,使
人内心都遵循一条()。
A.
黄金规律B.科斯定理
C.马歇尔定理
D.帕累托定律
65.导致公共产品供应不会由市场自发调节到帕累托有效状态的原因是()。
A.“寻租”心理
B.“个人偏好”心理
C.“搭便车”心理
D.“侥幸”心理
66.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00年中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417,
按照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标准衡量,收入分配的状况属于()。
A.轻微差距
B.中等差距
C.较大差距
D.较为均等
67.恩格尔系数表明的是()支出占其全部消费支出的百分比。
A.个人贷款
B.个人食品
C.个人旅游
D.个人住行
68.个人收入初次分配的原则是()。
A.按贡献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需分配
D.平均分配
69.当医疗市场上病人和医生医疗服务信息不对称时,容易导致医生欺骗病人钱
财的情况发生,这种现象被称为医疗市场上的()。
A.逆选择
B.道德风险
10
C.虚伪行为
D.腐败现象
70.社会保险与收入维持计划相比,在资金来源上的区别是社会保险的资金主要
来自()
A.工薪税
B.个人所得税
C.遗产税
71.储蓄积累模式最典型的代表是(
A.中国的个人攒钱养老计划
D.赠与税)°
B.瑞典的全民福利计划
C.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
D.美国的收入维持制度
72.我国社会保险改革的模式为()°
A.储蓄积累
B.现收现支
C.收入转移计划
73.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重点是(
D.部分储蓄积累)°
A.养老、医疗、工伤
B.养老、医疗、住房
C.养老、失业、住房
D.养老、医疗、失业
74.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A.自我保险
B.政府保险
C.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D.储蓄养老
75.自然经济体制下,主要的经济运行调节机制是()
A.经济手段调节
B.
法律手段调节
C.道德和习惯调节
D.
价值规律调节
76.消费者总体购买的商品总量以低于他们主观评估的价格购得从而产生的主观
额外满足叫做()°
A.C.生产者剩余
经济剩余B.消费者剩余
D.
社会总剩余
77.外部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资源产权不明确
B.
)°个人偏好
C.个人收入差异
78.图书馆属于()
A.纯粹B.准
D.
公共物品C。.间接
消费品来源不同D.隐形
79.也叫动力因素。一般来说个人动力的主要因素是
个人激励因素
()
11
A.
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
C.
道德因素D.信仰因素
80.市场经济中每个经济当事人都有权在法定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就是
()
A.“社会人”假定
B.
C.“生物人”假定
D.
“政治人”假定
81.承认个人福利的主观性是(
“经济人”假
A.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目标
定B.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目
。°
标
C.不同社会制度的共同发展目标之一
82.判断任何社会形态下经济社会发展合理性D.的社理会论发是展(的终极目标
A.制度经济学
B.社会经济学
C.福利经济学
D.生态经济学
83.社会救助的经济实质是(
)。
A.平均分配B.
将一部分国民收入直接分配给贫困者
C.按贡献分配D.
按劳分配
84.据世界银行数据,1978年,中国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
学术界共认的标准衡量,收入分配的状况属于(
为。
A.轻微差距C.较大差距
B.中等差距
。
D.较为均等
0.16,按照国际
85.社会保险制度对老年公民来说起到了(
A.鼓励退休
B.延缓退休
C.被动退休
D.不愿退休
86.工资分配的具体对象主要是
)
A.有现实劳动能力的人
B.非现实劳动者
C.退役劳动者
D.
非劳动者
87.我国现行退休制度规定的男职工正常退休年龄是
的作用。
A.
50岁B.55岁
C.
60岁D.65岁
88.下列哪种理论是我国建立个人缴费的社会保险制度的理论依据
A.社会保险权利平等论B.社会保险的公平为主兼顾效率的理论
C.基本保险社会化理论D.劳动力个人所有论
89.
在养老保险金给付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享受
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的高低与保险金开支规模的大小之间的关系是(。
A.同向运动B.反向运动
12
C.没有关系
D.
既可能是同向运动也可能是反向运动
90.社会保险分配原则应以(
)
A.效率为主,兼顾公平
B.公平为主,兼顾效率
C.兼顾效率与公平
D.无法兼顾效率与公平
91社会福利的具体研究方法不包括(
)
A.阶段法B.国别法C.学派法
D.调查法
92.福利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特点不包括
)
A.抽象分析法
B.历史分析法
C.实证分析法
D.博弈分析法
93.中世纪的新《济贫发》诞生在(
)
A.法国B.英国C.美国
D.德国
94.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
A.庇古
B.萨缪尔森
C.李特尔95.(
D.帕累托)将社会个体潜能的实现作为福利评判的主要内容
A.阿玛蒂亚?森B.庇古
C.帕累托D.
伊斯特林
96.企业年金又称(
)
A.福利年金
C.保险年金
B.工作年金D.职业年金
97.企业年金可分为(
)
A.待遇确定型和缴费确定型
C.待遇确定型和缴费不确定型
98.社会总供求波动的原因不包括(A.价格刚性的制约;
C.投资乘数和加速系数的去交互作
用;99用脚投票的假定不包括(
B.待遇不确定型和缴费确定型D.待遇不确定型和缴费不确定型
)B.主观心理规律的作用;D.货币需求量的影响
;B.完全了解所有社区的特点;
)
D.在个人收入方面,没有地理上的限
A.所有的公民具有完全“的公流共动选性择理论之父
C.各社区之间存在利益上的溢出效
制()
B.查尔斯?罗利
应;
D.詹姆斯?布坎南
100.______被尊为
)
A.邓肯?布莱克
C.戈登?塔洛克
B.阿玛蒂亚?森
101.最早提出补偿问题的是(
13
A.霍特林
C.卡尔多
D.庇古
102.补偿检验标准不包括(
)
A.卡尔多补偿标准
B.霍特林补偿标准
C.希克斯补偿标准
D.西托夫斯基补偿标准
103.李特尔提出的补偿标准不包括
)
A.是否满足卡尔多补偿标准C.是否满足西托夫斯基补偿标准104.消费者剩余概念最早是由(A.马歇尔B.庇古
B.是否满足希克斯补偿标准
D.收入分配是否更合理
)定义的。
C.阿玛蒂亚?森
D.帕累托
105.完全竞争的市场应该具备的条件不包括(
A.市场有无数多个买者和卖者C.交易成本极低,甚至为零
B.资源是自由流动的
D.
交易成本极高
106.属于纯公共物品的是(
)
B.拥挤的公路
A.国防
D.健康服务
C.消防)
107.不是阿波罗不可能定理特征的是B.非独裁选择
A.非传递性
D.独立于无关备选方案
108按C.项不目受及限功范能围来分类,社会保险基金不包括(
)
A.养老保险基金
B.教育保险基金
C.
医疗保险基金D.失业保险基金
109.不包括(
决定最低生活标准的具体方法)
A.市场菜篮子法
B.估计预测法
C.
恩格尔系数法D.国际贫困标准法
110.资源的提供方式来划分,不可划分为(
按照社会福利)
A.现金给付
B.社会服务
C.实物给付
D.医疗服务
111.全体一致规则(
)
A.对所有参加者都不符合帕累托改善B.容易导致弃权和随意投票
C.
决策成本太高D.不容易出现“免费搭车|的心理和现象
14
112.多数投票规则的特点(
)
15
A.多数投票规则选择的结果是帕累托最优的
B.多数投票规则不会产生外部成本
C.结果是唯一的
D.容易导致弃权或被收买
113.利益集团形成的原因不能从哪些方面解释(
)
A.信息成本
B.稳定性
C.公平性
D.交易效率
114.对消费水平的量化不能从(
)方面进行分析
A.消费支出状况
B.住房状况
C.饮食结构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115.分析生活福利水平不能选择(
)指标
A.
医疗事业发展水平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C.交通运输业发展状况
D.消费支出状况
116.在()情况下,福利与个人效用不是偏离的
A.
受到其他人福利状况的影响B.利己主义风
范
C.个人可能有不理智的选择
D.无知或不完善的估计
117.市场失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盲目性
B
自发性
C竞争性
D
无序性
118.恩格尔系数在(
)之间为温饱
A50%——55%
B30%
——39%
C50%——59%
D40%
——49%
119.被誉为“公共选择理论之的经济学教授是(
)
父”
A詹姆斯?布坎南C查尔斯?罗利
B
邓肯?布莱克
D
戈登?塔洛
120.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克
A共同福利
B
一般福利
C社会福利
D
经济福利
121、作是(
社会福利学的创始人庇古的代表)
A《贫穷问题》
B
《现代资本主义的演进》
C《分配经济学》
D
《福利经济学》
122、《道德经》是追记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谁的学说()
A老子B庄子C孔子D孟子
123、
列宁提出的工人阶级国家
16
保险原则不包括(
)
A必须为工人在所有丧失能力的情况下提供保险
17
B供给养老退休金
C所有受保人应收到与其工资收入相当的补偿
D保险范围应包括所有工资收入者及其家属
124、判别公共物品的步骤排序正确的是(
)
①分析该物品在消费中是否具有非竞争性
②如果该物品的受益既具有非竞争性,也具有非排他性,那么该物品是公共物
品
③识别该物品的消费是否具有非排他性
A①②③B
②③①C③②①D①③②
125、恩格尔系数在()之间为小康(
A50%——55%C50%——59%
126、恩格尔系数在(
B30%——39%D40%——49%
)之间为富裕
A50%55%C50%59%
B30%D40%——49%
39%
127、基尼系数越接近
),表示收入分配越不平均;越接近(),表示收入
分配越平均。
A0,1
,0
C0,0.5
,0.5
128、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
A公共物品失灵B外部性失灵
C垄断性失灵
D
政府失灵
二•多项选择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效用与福利是完全等价的概念,没有任何区别
B.在任何情况下,效用和福利都可以互相替代
C.有时福利与效用是偏离的
D.利他主义风范可能会使效用和福利偏离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A.
抽象演绎法B.比较分析法
C.图表数据法
D.博弈分析法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例子中属于帕累托改进的有()
A.为加速某县城发展,占有附近农业土地修建公路
B.2005年我国修改个人所得税法,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C.取消农业税
18
D.实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19
4.关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标准有_____()
A.
帕累托效率B.卡尔多效率
C.西托夫斯基效率D.希克斯效率
5.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资源配置效率与产权制度有关
B.不同的产权制度对经济效率或资源配置效率没有影响
C.产权制度可以使经济中的外部性内部化
D.产权制度对交易费用不产生影响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垄断不仅会造成社会净
福利的损失,而且还会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
资源的垄断B.社会经济效率的损失
C.寻租成本
D.市场机制的扭曲
8.经济剩余的概念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包括
A.公共物品定价
B.公共项目评价
C.社会福利计量9.市场失灵的表现包括A.公共物品失灵
D.经济政策分析__()
B.垄断性失灵
C.社会公平分配的失灵
D.外部性失灵
10.收入再分配理论包括
A.叠加性社会福利函数下的收入分配政策主张B.最大最小社会福利函数理论C.最大最大社会福利函数理论
D.非功利主义哲学的收入再分配理论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福利经济学产生的理论渊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功利主义思想B.改良社会主义思潮
C.古典经济学D.瑞士格桑学派福利经济理论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关于帕累托最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帕累托最优指的是任何社会经济政策的变动使一部分人福利水平上升的同时必然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下降的状态
B.帕累托最优是一个判断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状态的标准C.帕累托最优是现实中必定存在的一种资源配置状态D.帕累托最优是资源配置的理想状态
20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特尔补偿标准的内容包括()
A.是否满足卡尔多补偿标准B.是否满足希克斯补偿标准C.是否满足西托夫
斯基补偿标准D.收入分配是否更合理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例子中可以用补偿原
理进行比较分析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
A.完全竞争制的产业组织和非完全竞争制的产业组织之间
B.自由贸易和非自由贸易之间
C.生产技术变动前和变动后之间
D.商品税与所得税之间
15._______________市场机制包括()
A.
价格机制B.供求机制
C.竞争机制
D.干预机制
16.外部性的公共对策包括___(
)
A.庇古税
B.补贴
C.规制
D.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宏观经济周期性失灵的原因包括()
A.价格刚性的制约
B.主观心理规律的作用
C.投资乘数和加速系数的交互作用
D.货币供给量的影响
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关于社会选择理论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社会选择理论是福利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B.社会选择理论研究的是如何将个人偏好集合为集体偏好的规则并最终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C.社会选择理论是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政治活动和政府决策;
D.社会选择理论的目标是解决各种资源配置的公告决策问题。
19•福利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
)
A.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B.收入分配理论研究
C.社会福利度量和影响研究
D.公共选择理论研究
20.帕累托最优与莱本斯坦的X效率理论的区别是,帕累托最优讨论的是
()
A.资源配置之后,如何合理使用以实现资源的最大效益
B.如何合理配置资源以实现资源的最大效益
C.资源配置效率
D.资源管理和使用效率
21.下列检验标准中是用社会成员的效用大小来进行比较分析的有_______(
)
A.国民收入检验标准B.卡尔多补偿标准
C.希克斯补偿标准
D.李特尔补偿标准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全竞争市场应具备的条件有()
22
A.市场上有无数个买者和卖者B.每个买者和卖者所买、卖的数量只占整个市场交易量的一小部分C.无论买者还是卖者信息都是充分的D.资源自由流动且交易成本极低24.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不可能完全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这是因为—()A.市场经济运行的目标是追求效率最大化,因此会造成社会贫富差距加大;B.在存在垄断的情况下,部分人会获得不合理收入;C.市场竞争的初始条件不均等导致收入的差距;D.经济运行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衡导致非个人原因的收入差距。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垄断造成社会福利减损主要体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资源配置的非效率B.资源运用的非效率
C.“寻租”成本
D.规模经济
2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社会选择理论的形成作出贡
献的学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博达B.罗尔斯
C.拉普拉斯
D.边沁
27.对经济福利的分析可以从消费水平和生活福利水平两方面入手,那么衡量生
活福利水平常用的指标包括_____(
)
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B.实际人均收入分配水平
C.医疗事业发展水平和医护人员数量
D.交通运输业发展状况
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属于新福利经济学
时期的福利经济学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
帕累托B.伯格森
C.萨缪尔森D.庇古
2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属于市场失灵导致的结果是()
A.公共物品难以有效供应B.收入分配不公C.经济周期性波动
23
D.垄断造成社会福利减损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府行政干预解决外部效应
问题的措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
行政管制或行政指导B.征税或补贴
C.拍卖污染许可证
D.规定产权
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关于公共选择理论的说法
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公共选择理论又称为公共部门经济学;
B.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是如何将个人偏好集合为集体偏好的规则并最终提高社会福
利水平;
C.公共选择理论是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政治活动和政府决策;
D.公共选择理论有两个基本假设:政治过程交易化和经济人模型假设。
32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包括______(
)
A.
消费水平B.人口出生率
C.投资率
D.教育水平
3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方福利经济学中
关于平等与效率问题的理论观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机会均等论
B.效率优先论
C.平等优先论
D.两者兼顾论
3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府干预市场失灵的手段有()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道义手段
35.福利经济学中的补偿有实际补偿和虚拟补偿之分,下列属于虚拟补偿的有—
()
A.帕累托原理
B.卡尔多补偿标准
C.希克斯补偿标准D.李特尔补偿标准
36•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________(
)
A.资源配置效率问题
B.收入分配合理化问题
C.社会福利度量方法
D.社会福利最大化问题
3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属于希
克斯提出的用于价格变化时的福利度量工具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4
A.补偿变差
B.补偿剩余
C.等同变差
D.等同剩余
38.信息的不完全性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
)
A.生产者信息不充分
B.消费者信息不充分
C.初始信息差异
D.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3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市场失灵的应对措施包括()
A.政府组织和监管公共物品供给
B.政府针对不同类型的垄断采取相应合理的干预措施
C.消除或控制外部效应
D.进行收入再分配
4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能说明近十
年来,我国经济福利水平明显提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城市居民收入中用于食物支出的比率(即恩格尔系数)迅速降低
25
B.人均住房面积逐渐提高
C.人口文盲率明显降低
D.居民收入中用于医疗保健支出的比率明显上升
4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在经济收益意义上的平等含义至少有三种理解,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收益的机会平等
B.收益的过程平等
C.收益的结果平等
D.收益的实现平等
4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税收与公共物
品的最优供给问题进行过研究的学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庇古
B.林达尔
C.马歇尔
D.马斯格雷夫
43.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是()。
A.将个人的尊严放在首位
B.个人需求的满足以物质文化产品的生产为目的
C.承认个人福利的主观性
D.承认个人主观评价的差异性
E.将社会生产的发展放在首位
44.福利经济学研究(
)
A.社会福利最大化问题B.国民收入适度分配问题
C.收入均等化问题D.生产资源适度配置问题
E.国家安全问题
45.
下列答案中,属于
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成立前提条件的是
()
A.经济信息完全充分和对称
B.规模报酬不变
C.规模报酬递增
D.
存在外部效应
E.交易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46.垄断竞争市场的具体条件是A.同类企业的产品具有同质性C.同类企业的产品具有差异性
()。B.厂商数目比较多D.厂商在市场上进出比较困难
4E7..厂商在市场上进出比较容易肯认为,平均分配的代价是“社会大漏桶”
美国经济学家奥,其漏洞表现在
()。
A.管理费用B.履行费用
C.
对工作积极性的影响D.造成储蓄减少
E.造成投资减少
48.社会保险的主要组成部分有()。
A.养老保险B.失业保险
C.
财产保险D.医疗保险E.生育保险
49.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的内容包括()。
A.基本养老保险
B.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26
C.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D.职工互助补充养老保险
E.家庭养老保险
50.社会救助的对象有()
。
A.社会孤老B.孤儿C.灾民D.
“五保户”E.贫困者
51.社会救助的内容主要包括()。
27
A.救济B.救灾C.扶贫D.抚恤E.失业保险
52.
失业保险的功能主要有()。
A.保健功能B.保障功能
C.稳定功能D.促进功能
E.预防功能
53.下列答案中,属于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前提条件的是()
A.信息完全充分和对称
B.充分竞争市场
C.存在外部效应
D.交易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E.不存在公共物品
54.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条件是()。
A.市场上商品是同质的
B.所有生产要素都可以自由流动
C.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买者和卖者,每个人都是被动地接受市场价格
D.市场上每个人都有可能影响价格
E.买卖双方具有完全对称的市场信息
55.垄断的成因有()。
A.经营者的经营手段
B.经济技术
C.技术创新
D.政策保护
E.市场价格
56.决定最低生活标准的具体方法包括()
A.市场菜篮子法C.恩格尔系数法
B.估计预测法D.国际贫困标准法
57.阿罗不可能定理的特征有(
)
A.非传递性C.不受限范围
B.非独裁选择D.独立于无关备选方案
58.会保险基金包括(
按项目及功能来分类,社)
A.养老保险基金
B.教育保险基金
C.医疗保险基金
D.失业保险基金
59.新福利经济学的主要要点是(
)。
A.以基数效用论为基础B.外部性理论C.以序数效用论为基础
D.创建社会福利函数E.社会补偿原则
60.用脚投票的假定包括(
)
A.所有的公民具有完全的流动性
B.不需要完全了解所有社区的特点
28
C.各社区之间存在利益上的溢出效应D.在个人收入方面,没有地理上的限制
29
61.以从哪些方面解释(A.信息成本C.公平性62.衡量收入分配中是否平等可以用(A.洛伦兹曲线C.工资的差异率63.福利经济学的主要应用范围有(A.评价政府干预的理由和效果B.分析经济的外部性与社会福利C.评价不同经济体制的合意性D.评价完全自由竞争市场的合意性
利益集团形成的原因可)
30
E.评价不同经济政策的合意性A.补偿变差B.补偿剩余
C.等同剩余D.等同变差
B.稳定性D.交易效率
)B.基尼系数D.阿特金森测度
)°
64.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是社会保险具有(A.强制性C.没有经营风险E.保险对象范围较灵活
)°B.互助性
D.不以盈利为目的
65.对消费水平的量化可以从(A.消费支出状况C.实际人均收入分配水平66.分析生活福利水可以能选择(A.医疗事业发展水平C.交通运输业发展状况67.市场失灵的表现有(
)
)方面进行分析。B.住房状况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指标。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D.消费支出状况
A.公共物品失灵
B.垄断性失灵
C.外部性失灵
D.信息的不完全性失灵
68.福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
A.抽象分析法
B.历史分析法
C.实证分析法
D.博弈分析法
69.补偿检验标准不包括(
)B.霍特林补偿标准
A70.卡.希尔克多斯补提偿出标的准价格变化时的福利度量工具有(D.西托夫斯基补偿标准
C.希克斯补偿标准)
31
71.A.加权投票规则
C.E.永久型贫困
72.有(
多数投票规则的变异形式有()B.肯定投票规则否决投票规则D.博达计数规则
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A.强调自我负责,缺乏互济性
B.缺乏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
C.建立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
D.政府承担责任的方式特殊
E.激励功能
73.社会福利的基本内容包括
)
(B.教育福利
A.医疗服务
D.住房福利
C74..社当会不服存务在帕累托改进时,作出社会选择的方法有(
)
C.权衡取舍法
D.加权收益法
A.消费者剩余
B.补偿原则
75.公共提供的产品的配给方法包括(
)A.强制供给
C.排队
D.
B.使用费统一提供
76.全体一致规则(
)
A.对所有参加者都不符合帕累托改善
B.不容易导致弃权和随意投票
C.决策成本太高
D.不容易出现“免费搭车|的心理和现象
77.多数投票规则的特点(
)
A.多数投票规则选择的结果是帕累托最优的B.多数投票规则不会产生外部成本
C.结果不是唯一的
D.容易导致弃权或被收买
78.分析生活福利水不能选择(
)指标
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B.住房状况
C.人口的受教育程度
D.婴儿死亡率
79.出生率和(
)有关
A.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B.医疗事业发展水平
C.文化教育的普及程度
D.生育观念的转变
80.在()情况下,福利与个人效用是偏离的
32
A.受到其他人福利状况的影响
C.善的估计
81.源的提供方式来划分,不可划分为(
B.利他主义风范个人可能有不理智的选择D.无知或不完
按照社会福利资)
33
A.现金给付C.实物给付
B.社会服务D.医疗服务
82.企业年金不可分为(
)
A.待遇确定型和缴费确定型
C.待遇确定型和缴费不确定型
83.社会总供求波动的原因不包括(
A.价格刚性的制约
C.投资乘数和减速系数的交互作用
B.待遇不确定型和缴费确定型D.待遇不确定型和缴费不确定型
)B.主观心理规律的作用D.货币需求量的影响
三、名词解释
1.福利经济学
2.帕累托改进
3.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4.消费者剩余
5.社会福利
6.罗尔斯改进
7.李特尔补偿标准
8.产权
9.福利
10.帕累托最优
11.补偿原理
12.生产者剩余
13.历史分析法
14.科斯定理
15.外部性
16.寻租
17.市场失灵
18.交换最优条件
19.补偿剩余
20.恩格尔系数
21.卡尔多补偿标准23.福2利2.经公济共学物第品二定理24.补偿变差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福利和社会福利?如何理解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
34
2.为什么完全竞争市场一般均衡实现了帕累托最优?3.什么是补偿原理?补偿原理的意义是什么?4.什么是旧福利经济学?其理论要点有哪些?5.资源配置效率和收入分配形式是否相关?为什么?6.阐述市场失灵的含义和类别。7.什么是福利经济学?如何理解其与实证经济学的关系?8.产权的含义是什么?产权制度有几种形式?9.为什么马歇尔剩余仅适合于一些特殊情况?10.福利经济学的研究意义是什么?11.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的主要结论是什么?12.什么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并举例说明。13.为什么私有产权制度最有效?14.什么是寻租行为?为什么会产生寻租行为?
15.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则?
16.什么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进有何区别?17.阐述市场失灵的含义和类别。18.卡尔多补偿标准与帕累托补偿改进标准的区别是什么?19.经济福利水平状况应从哪些方面来分析?20.西方“福利国家论”主要内容包括哪些?21.什么是外部性?举例说明外部性的影响。五、论述题
1.试论述述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历史。2.论述市场失灵的应对措施。3.试论述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4.试论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5.试论述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6.论述经济福利水平与人口发展之间的关系。7.论述西方国家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8.试论述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9.论述公共物品生产决策中的成本一一收益分析法。10.试述外部效应的行政解决方法。11.试析负所得税制可减轻传统“补差式”社会救济方案对穷人工作积极性影响的原因。12.结合我国实际论述公共选择理论的实践意义。13.试论述述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历史。
35
14.论述贫困对人的福利状况的影响。15.如何理解李特尔补偿标准?李特尔补偿标准完善吗?为什么?16.列举出“效率优先论”“平等优先论”“两者兼顾论”的主要观点、主要代表人物。17.论述外部性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或控制外部效应的措施。
36
篇六:在什么实际情况下第一福利经济更接近成立
定理指出如果政府想通过例如征税和补贴等方式进行干预那么税率及补贴金额应依照关键变量而制不完全信息市场经济不能实现帕累托效率的其他原因当格林沃德一斯蒂格利茨定理提出了对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最有力的驳斥的时候信息模型的其他论断对第一定理提出了同样本质性的批判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如果不存在不对称信息和外部性,换句话说不存在我偷吃了你的奶酪你不知道,和我抽烟不会让你抽二手烟这两种情况,市场竞争实现的分配是帕雷托最优的,也就是这个社会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变得更满意而不伤害别人的利益。在我讨论那些前提是否成立之前,我之想指出,除了这些提到的前提,这个定理几乎不再需要任何别的条件,有一个技术性的条件是一个人不可能感到自己的状况好到了极点,即使上帝来也不能让一切变得更好了。如果说,经济学家对市场迷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定理的存在。因为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可以实现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帕雷托最优。当然这个定理成立需要三个非常重要的前提:1.充分竞争;2.没有信息不对称;3.没有外部性。第一条经济学家的方案比较简单,那就引入竞争啊,所以管制啊,壁垒啊,垄断啊等等等等,在多数情况下都是遭到经济学家反对的。在这点上,经济学家和人民大众是站在一起的。竞争对老百姓是有利的,对厂商是不利的。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都是市场失灵的经典原因。这大概也是我们需要政府的原因,政府是用来提供那些市场无法提供的东西的,而不是应该用来替代市场的,原因是因为刚才说的第一定理。因此,很多经济学家会主张一个小政府,因为政府需要把自己的功能限制在需要它的领域。但是,究竟在哪些领域市场失灵,失灵的程度有多大,是一个可以辩论的话题。但是总的说来,很多经济学家心目中的理想世界是第一定理假设的世界,因此他们的政策建议就会是努力像那个方向努力,反垄断,明晰产权等等等等。第一定理的一个重大漏洞是,帕雷托最优的分配方式,可以是极度不均的。我拿10000万,你挣1000块可以是帕雷托最优的。第二定理的目的就是要修复这个漏洞。第二定理说的是通过合理的总量税调解,任何帕雷托最优的分配都可以通过上述的竞争性市场来实现。第二定理的成立条件,在数学上比第一定理要强,它要求人们不是那种追求极端的人,不是赌徒或者偏执狂。我想这个假设,大概对于大多数人都是成立的。第二定理主要的信息是,如果你希望整个社会达到某种理想的分配状况,你不需要让政府事无巨细的进行分配,每人一套房子,每个月30斤肉之类的,那样是很麻烦的,而且很可能是没有效率的。如果需要更平均的最终分配,政府所要做的,就是给穷人发钱,找富人收税,然后让市场去分配那成千上万的商品和服务。同时,这个税必须是总量税,换言之,也就是人头税。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定理让经济学家或多或少都成了一个市场至上者。因为它们的结论是强大的。经济学家不是不关心公平,市场也不是自然就会让贫富分化。分左派和右派,以后请不要再以是否支持自由市场作为区分。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批判
在第三和第四章中,我们将回到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的讨论上。在本章中,我将指出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有缺陷的。该定理认为竞争性经济是有效率的。与该定理描述的恰恰相反,竞争性经济几乎都是无效率的(下文将作详细论述)。下一章对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做了类似的批判性分析。在这两章中,我将着重讨论由完全信息和完备市场体系的假设而引发的问题。其他问题将在以后的章节中进行讨论,例如由缺乏内生性技术变动的假设而引发的问题。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指出,每一个竞争性经济都具有帕累托效率。这是对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假说提出的一种现代说法:
人们总是需要同胞的帮助,然而一个人只想从别人那里得到恩惠却是徒劳的。如果一个
人可以将自己的利益与其他人的私利联系起来,并告诉他人出于他们自身利益的考虑,他们应为此人做些什么那他要达到目的将会容易得多。……我们并不是靠屠夫,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吃饭,而是他们考虑到自身的利益,这些人才会给我们食物。我们告诫自己,他们只有私利而没有仁慈,不要和他们谈论我们所需要的,而只谈他们的私利。
斯密继续描述私利是如何导致社会商品的:
一个人所盘算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在这种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会受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导,进而导致了一种非他本意的结局。对于社会来说,这种情况并不总是有害。他追逐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其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的实现。…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给人们对市场经济的信心提供了理论基础。像其他定理一样,它的结论则取决于假设条件的有效性。然而,进一步研究它则会发现,该定理与现代工业化经济的实际情况并不吻合。
竞争性市场效率的格林沃德一斯蒂格利茨定理⑵留意作者所强调的假设条件,并标注“条件A.1……A.10”,同时注意作者有意或无
意隐藏的假设条件都是非常有趣的事。例如,每个模型中都有不言而喻的条件,有的条件则被一笔带过,似乎它的作用仅限于提醒一些传统的用法;有的条件则暗含在基本定义之中。例如,人们认为供求相等是市场均衡的特点,这种观点作为均衡定义中的一部分在标准竞争性模型中被提出了。如果供求不等,那么就会出现交换的力量,因此这种状况就不能算做均衡⑶。这一点似乎是不言而喻的。关于不完全信息的最新经济学研究成果表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竞争性⑷市场均衡状态下可以存在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如斯蒂格利茨和韦斯在1981年提出的信用配给模型),也可以存在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如夏皮罗和斯蒂格利茨在1984年提出的效率工资的失业模型⑸。相似的是,标准竞争模型也开始于对线性价格体系(购买单位商品的价格是固定的)的暗含假设,然而我们现在知道不完全信息的竞争性市场是非线性价格体系,例如数量折扣⑹,即买的越多,单位商品价格越低。由此可见,零利润竞争性均衡的标准假设条件对于不完全信息模型来说是无效的。
信息假设的重要性
当完全信息的严格假设条件不适用于一般情况时,许多标准;结果就不能有效地使用了。直至今日,人们还没有足够重视竞争性均衡中信息假设的重要性。对隐含条件的重视与评价组织经济的不同方式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假设完全信息的存在,确切地说,就是信息是既定不变的,特别是不受任何个体行为的影响,不受任何价格的影响,也不受市场上不同个体的共同行为变化的影响即是说存在一套完整的风险市场体系。当不能满足上述条件时,市场不会实现限制性的怕累托效率,亦即政府干预可以带来明显的福利改善。政府干预同样要考虑到对影响私有经济的市场、信息费用(以及市场费用)进行限制。尽管政府使用的干预措施是有限的,例如仅限于使用简单的(线性)价格手段和统一的总量手段⑻,但实际上,政府干预的作用是有益的。除此之外,这种有益干预的性质(甚至范围)都与明显
的市场参数有关,例如不同群体对工资和价格的变化将作何反应。⑼在某种程度上讲,阿罗和德布鲁最大的成就在于他们发现在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假说中,几乎只有唯一一套假设条件是正确的⑽。当然也存在市场可能限制帕累托效率的其他情况。例如,如果每个人都是相同的并且都面临着同样的冲击,那么有无风险市场都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存在风险市场,也没有人会在其中交易⑾;或者说,如果所有个人消费商品的数量都是众所周知的,那么存在道德风险的经济体系将限制帕累托效率⑿。(普里斯科特与唐森在1980年详细研究了存在道德风险的福利经济学。格林沃德和斯蒂格利茨的研究结果与普里斯科特和唐森的研究结果有差异,这是因为后者着重研究了一个特殊情况,斯蒂格利茨,阿诺特以及格林沃德均说明了这种特殊情况是有效的。)
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备市场的外部效应
格林沃德和斯蒂格利茨的重要发现在于当市场不完备、信息不完全时,个人行为对于其他人来说有外部效应,该效应是其他人所无法预料的。(外部效应一般类似于“大气的”外部效应,它的大小取决于所有个体行为的总和。)下面的一些例子有助于说明该问题:
1.不完备的风险市场
假设在诸多自然状态下,苹果树是唯一的风险性财产。苹果树的种植数量(随机地)决定次年苹果的产量,它的收益决定价格和在任意自然状态下拥有苹果树的收益率。当个人种植更多的苹果树时,种苹果树的收益的概率分布就会发生变化,由于苹果树被定义为唯一的风险投资,因此这种情况可以被视为是一种财产(原始的概率分布)被一种新的财产所替代。尽管在种植更多苹果时,概率分布发生变化,但是投资者只获得收益概率分布中他应得的那一份。个人的行为对概率分布的影响可以被视为外部性。[13]
2.不同的劳动者素质(逆向选择)
让我们来考虑一下有关劳动者素质的不完全信息问题。厂商可以知道招聘会所提供的劳动者的平均素质。他们甚至可以知道工资是如何影响劳动者平均素质的。⒁厂商在每一工资水平上对劳动力的需求取决于劳动力的素质变量。另一方面,无论素质高低,每个工人都没考虑到他们对劳动力的供给数量会对劳动力的平均素质有何影响(相应地也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实际上,如果低素质劳动者决定提供较多的劳动,则在任何给定的工资水平上都将会降低厂商的利润。他们的行为对厂商将起到外部性影响。同样的道理,政府可以轻易地影响劳动力综合素质,例如对低素质和高素质个体的劳动力供给产生不同影响的商品进行征税或给予补贴。[15]
3.激励(道德风险)问题
人们购买保险是因为他们想抗拒风险。但保险并不意味着投保人可以承担他们行为的全部后果。因此他们避免被保险事件发生的动机减弱了,因为个人可以从中获得保险赔偿。当然,如果所有的人都掉以轻心,那么被保险事件将会更频繁发生.保险金的数额也将增加。
这个例子同时也表明政府是如何影响帕累托改善的。通过对多种商品征税或补贴,政府可以鼓励人们对某些事件更加重视。假设投保事物毁于火灾,而造成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在床上吸烟。在床上吸烟是非常危险的,尤其是当一个人喝了很多酒之后。原则上讲,一个人可
以想到保险契约上要求不要酒后在床上吸烟,但这并不能被强制执行。(保险公司可以在每间卧室都装上电视监控器,但某些人认为这是侵犯个人隐私。)但是通过对香烟和酒精饮料征税,政府可以劝阻人们吸烟、饮酒,同时作为一个副效应,酒后在床上吸烟的情况同样会减少。至少可以通过征税使由减少“道德风险”而获得的福利收益足以抵销由征税带来的消费形式变化(额外净损失)所引起的福利损失。很明显,征税和补贴应引导人们去调节自己的行为,例如对提请人们注意的补充商品进行补贴。而对其替代商品进行征税〔l6〕。最优税率应设置在这样一个边际上,即人们行为结果所带来的收益和边际额外净损失的均衡。这两点均可以与经验的、明显的尺度相关联(例如需求补偿的[占有和交叉]价格0></a>弹性,以及与各种价格相关的“人们更加重视”的弹性)。政府和私人的保险公司缺乏必要的信息来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它们不能直接控制行为。只是政府可以通过一定手段来减轻道德风险以及使用该手段所需信息带来的影响。[17]
政府职能
上面的例子还可用于说明政府具备而私人不具备的职能。“无名氏定理”[18](如果它是真实的,确实可称为无名氏定理)指出,政府可以做到的任何事,私人都可以做到,甚至做得更好。政府的所谓优势只是产生于“不公正”的比较,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无费用信息改善市场配置,而市场只有通过付出信息费用才可以办到。我所强调的限制性的帕累托效率将帮助政府摆脱这种批评。
需提出的两个问题是:政府与其他经济组织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政府可以做的事情其他人则不能做呢?我所著的<国家的经济作用>一书中提出了这些问题,同时指出政府的强制性职能(与其全社会财产有关)使其具有明显的优势(滥
用这些职权可以导致明显劣势的限制性职能)。因此政府能够禁止香烟的生产,而私人或私人群体则不能做到这一点。(当然,为了加强这种禁止职能,政府必须有能力发现香烟的生产。如果香烟的生产是非规模经济,那么对于政府来说加强这种禁止职能则是困难的。如果政府在香烟生产是明显的规模经济的情况下不能实施其禁止职能,那么这至少会导致香烟消费的显著增长。)同理,政府可以对所有的香烟生产进行征税。征税之后,政府可能会发现香烟生产,即使政府不能发现私人的香烟消费水平(政府不可能监督二级交易)。任何私人保险公司或保险公司的集合体都不能“强制地”向香烟生产企业征税。我们可以假设保险公司贿赂烟草公司,通过给予一定的报酬使烟草价格上升。那么就可能会出现一个新的公司,只要略微降低其产品价格,就可以抢走所有的客户并获取利润。这仅仅是一个例子用来说明政府有权做的而私人部门无权做的事情,职权就是如此,(如果正确行使),它可以导致帕累托改善。(其他例证可参见Stiglitzl989,1991.)
格林沃德一斯蒂格利茨定理的注解
对格林沃德一斯蒂格利茨定理及其相关定理有三种解释:第一,在我们看来,在特定情况下,这些定理给出了明确的强化福利的政府干预形式;第二,这些定理表明,以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所提出的方式,不可能有效地实行分权化,我将在后面的章节中再讨论这个问题;第三,也许是最重要的一点,即这些定理背离了市场对最有效地配置资源是必要的这个广泛
的前提假设,即是说,没有任何一般性定理可以作为该结论的基础。(这并不否认存在其他基础可以得出该结论,这一点我将在下文中阐述。)
从这一观点来看,格林沃德一斯蒂格利茨定理不能作为界定政府干预行为的基础。原因之一在于,一旦该定理可以作为其基础,那么该定理就需要一个更详细,更正规的政府模型。经济学的主要定理认为,无论一个政府如何仁慈、如何理性,都不可能比市场做得更好,因此我们并不需要政府理论,这样只能使事情变得更糟。但是格林沃德一斯蒂格利茨定理指出,政府是有潜在作用的。我将在下文中讨论政府是否应该干预以及如何干预的问题。(假定,既然政府是政治机构,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将部分取决于这些机构的行为方式。定理指出,如果政府想通过例如征税和补贴等方式进行干预,那么税率及补贴金额应依照关键变量而制定。)
不完全信息市场经济不能实现帕累托效率的其他原因
当格林沃德一斯蒂格利茨定理提出了对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最有力的驳斥的时候,信息模型的其他论断对第一定理提出了同样本质性的批判。我想请大家注意其中的三个论断,其中有两个论断与信息理论分析如何导致标准竞争模型无法被满足有关。(这里的标准竞争模型是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的基础。)下面所作的系列分析并不完全。我曾试图强调我所认为是关键的经济学假设。[19],市场的不完备性
在第二章中曾强调标准竞争模型的重要性以及对包括风险市场、期货市场的完备市场体系假设的不现实性。
交易费用
市场的不完备性可以通过交易费用得到解释,其中信息费用是交易费用的重要部分。构建一个市场是需要费用的。如果无数的商品、偶然事件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均存在市场的话,那么社会的大部分资源将被组织交易过程所吸收,留在市场之外的买卖部分是极少的。
一旦意识到有无数事件影响我们,我们就会发现建立完备的风险市场体系将是不可能的。(完备的风险市场体系指可以对所有偶然事件进行投保的市场环境。)每个厂商不仅受影响行业的事件的冲击,同时受到特殊事件的影响,例如:身患疾病的董事长,出故障的机器,关键销售人员的离开等等都会对厂商产生影响。厂商可以对其所面临的一些风险投保,例如车祸、火灾等等,但是大部分凰险是无法投保的。试图建立完备的风险市场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
“完备的市场”与“竞争性市场”假设间的矛盾
正如“自然状态”的多样性一样,现实中不可能存在完全的保险体系,因此生产空间的多样性使得完全的商品市场体系也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我们对产品的所有特征都做了全面规定:不同质量的商品被视为是差别商品,不同时间送来的商品被视为是差别商品,被送到不同地点的商品也被视为是差别商品。阿罗和德布鲁将不同时间和不同自然状态的商品视为
差别商品,这观点看上去像一个不错的数学技巧,可以把标准模型扩展到一个新的、涉及问题更广的范围。但进一步的研究会发现,模型中一些基本的东西受到了损害:或者是这种完备的市场体系不可能存在(因为该市场体系要求是完全竞争性的,如给一个工厂在特定日期,特定时间送去一台特定质量要求的机器);或者是,若存在这种完备的市场体系,也很难想象这些市场如何具备“完全”竞争性(也就是说,市场双方存在许多交易者,人数多的使得每个交易者都认为自己的行为对价格毫无影响。)所以市场的竞争性必须是不完全的[20]。例如在劳动力市场上,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完备市场体系则要求对于不同的劳动要有不同的市场,如对斯蒂格利茨劳动的市场要有别于对萨缪尔森劳动的市场,同样有别于管道工市场和非熟练工人市场等等。如果我们严格地定义同类商品市场(如斯蒂格利茨在特定时间、特定条件、特定地点所提供的劳动),那么在市场的一方只有一个商人(斯蒂格利茨)。如果我们把该市场扩展到包括所有的理论经济学家,那么该市场会更具竞争性。但是我们不得不放弃对同类商品和不完备市场的假设,因为不存在分离的市场以便每种同类商品进行交易。
不对称信息与完备市场
鉴于个人只能以通常可观察到的方式进行交易,所以不完全信息使得证券体系不完善〔21〕。如果我许诺以特定方式将商品送交给你,那么这种方式对我们两个人来说都必须是明显可见的,即可以用法律手段强化该契约,但该契约必须被外部第三方所证实。由于这种做法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它明显地限制了证券体系。
除此之外,信息的不对称性也严重地限制了交易的机会。有这样一句话大家很熟悉:我不愿从极力向我推销的人手中买东西。刺激交易的是偏好和比较优势,当然有关这二者区别的原始定理仍然是有效的,但是有一种被大胆地称做“欺诈”的动机同样刺激着交易的发生。然而在传统交易中,交易双方都是胜者,但是如果我能使你更注意某些不是物有所值的商品,如买一辆破旧的二手车,那么是我赢了而你却输了。农民有强烈的愿望希望在期货市场上去售他们的农作物,但是大多数农民不能给自己提供这样的机会和更好的解释。期货市场由五家大贸易公司所控制,这些大公司比小的农业生产者有更多的信息渠道。这种对信息拥有的差异使得农民处于不利地位,而贸易公司可以从相对无知的农民身上获取利润。当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人们则宁愿承担风险而不愿在该价格水平上进行交易。信息的不对称性使许多市场不完备,而不仅限于保险市场、期货市场和二手车市场。下面以寻求改变工作的“二手劳动力”为例阐述上面的结论。对于“二手劳动力”来说,他们目前的雇主比其将来的雇主对其能力有更多的信息。新雇主知道,如果他想从其他雇主处吸引一个雇员,那么如果这个雇员有价值,则原雇主就会满足其需要,反之则不会。因此未来的雇主则永远处于一种不利地位:只有未来雇主比目前(信息充分)的雇主认为该雇员更有价值,并提供给他更高的工资,他才能成功地吸引雇员。当然,也有可能雇员在新公司的生产效率比原来工作更高,即雇员更适合于新的工作,或者因为其他(非金钱的)原因,雇员想改变工作(搬到与亲戚近的地方或远离他们)。因此,在这样的劳动力市场上是有交易的,但这仅是对那些寻求更合适工作的较年轻的工人来说的,这样的市场在逐渐萎缩。
与上述例子相似,在企业与资本供给者之间,股票比信贷(银行贷款或债券)可以更有效地平摊风险;股票的提供者分担风险,而对于信贷来说,剩余的风险是由企业或厂商的原始股东承担的[22]。然而股票市场是极不完善的;只有少量的新投资得到股票[23]。造成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之一就是,股票的售买者比可能的买家具有更完全的信息。当市场价格比其股份实际价值更高时,他们急于出售这些股份。买者也知道这些情况。因此厂商发行股票的意
愿是在向市场传递了一个信息,即出售者认为股票价格过高。同样市场做出反映,使其股票价格降低。
除了公司股票价格过高而出售外,公开发行股票的另一个原因是公司的所有者要规避风险,同时像我们曾经指出的,股票法比其他集资方法更能有效地分散风险。(在有些部门中规定,公司必须通过股票法集资。)外部人(“市场”)无法辨别公司出售股份的原因,是股票价格过高,是银行拒绝贷款,还是公司所有者意识到股票法是分散风险的有效途径。实际上,当公司发行股票时,一般情况都会导致价格下跌(平均来讲,现存股份下跌价值相当于集资总额的30%[24];有时下跌价值则大大超过了集资总额)。市场将一部分可能性归因于价格过高而使公司出售股份的机会。从公司的前景考虑这使得出售股份的成本非常大。正是这一点可以部分解释作为集资手段的股票法何以不值得信赖。
道德风险
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两个问题的出现:(逆向)选择问题[25]和激励或道德风险问题[26]。在保险市场中可以清楚地发现这两个问题的存在,但在其他市场条件下,这两个问题也是存在的。第一个问题导致厂商不能为其利润投保。很明显,厂商对其前景所掌握的信息比任何保险公司都多,而保险公司担心的是厂商是否愿意付保险金,这将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易。也就是说,保险公司很有可能会为其政策而付出代价。
道德风险仍然会导致有限的保险。保险的覆盖面越全面,个人和厂商采取行动以确保投保事件不发生的积极性越小。因为这种减少投保事件发生可能性所需采取的行为通常情况下是不明显的(或者这种行为无法被证实),因此保险金的支付不能以个人或厂商是否采取类似行动而定。健康保险公司喜欢为不吸烟或不“被动吸烟”的人投保。但是保险公司难以发现这种行为,并且不能要求投保者不吸烟。[27]
完全的保险体系将减少人们的积极性,在很多情况下保险公司不顾其政策是否受欢迎,而索取很高的保险费。因此。一般来说,一旦存在道德风险,就会存在不完全的保险体系[28]。相似的激励问题在许多其他的市场中也会出现。在大多数公司中并不是根据人们的行为而支付报酬。投人(努力)并不容易被发现,但是监督产出却是可能的。如果报酬完全依赖产出而定,那么报酬的种类就太多了,因为除了努力之外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决定产出。实际上,尽管保险体系不完善,但是部分地根据员工行为而支付工资,厂商会给他的员工提供一定的保险。如果工资完全不依赖其行为而定,那么员工就没有动力努力工作了[29]。因此,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这两个问题解释了市场萎缩的原因;在某些情况下,市场可能会被关闭。结合其他的交易费用,这两个问题强化了我们对市场不完备的问题的结论
完全信息与完备市场假设间的矛盾
更准确地说,市场的数量影响了交易者的信息结构,也就是说,不同市场中的价格可以相互传递信息。如果小麦未来的价格很高,那么我们可以推测,市场中具备信息的人要么认为未来的需求增加,要么认为未来的供给减少。因此,不具备信息的交易者可以通过关注价格的变化从信息灵通的交易者那里获得信息。获得信息的多少取决于存在什么市场。在有些情况下,不具备信息的交易者可以从信息灵通的交易者处获得全部信息(理沦经济学家的讨论有时使人们回忆起中世纪的宗教争论,即有多少个天使可以同时在一个针尖上跳舞:人们
长期争论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市场价格推测经济的运行情况[30]。比如说,如果只有单一的随机变量影响特定证券的回报率,同时有一些消息灵通人士知道该随机变量的值,那么价格就会完全揭示这一随机变量。如果这个例子对于所有风险性证券来说都是真实的,那么价格就可以完全揭示经济的运行情况。但是“事件”空间比价格空间大得多,也就是说成百上千的变量却会影响到厂商的利润率,因此人们希望通过价格推测经济运行情况的想法是荒谬的。)
如果交易者有动机去获取信息,那么就要求信息在市场上的传播是不完善的。如果仅仅通过观察价格,有人可以不花钱而得到其他人花钱而得到的全部信息,那么这些消息灵通人士在信息方面就没有丝毫的优势了,这些人也无法从获取信息的支出上得到回报。因此,如果存在完备的市场体系使得信息可以良好地传递,那么投资者就没有动力去获取信息了。(由于交易的所有参与者都掌握着同样的[零]信息,那么交易的动机也大大减少了。)换一种说法就是“具有信息”的市场”[31]和“完备的市场体系”这两个假设是相互排斥的。[32]
完备市场概念的不成立性
完备市场体系的假设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在后面我将强调指出创新的重要性,但是当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偶然事件时,很难想象这种偶然事件(状态)市场的存在。如像原子能原理的发现和这之后的原子能源的商业性发展之类的事件,是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的,尤其是对那些其他能源资源的所有者来说。然而,像这样具有风险的市场(如与激光和晶体管有关的风险)是如何在其基本概念成熟之前就存在的呢?这是完备市场体系思想与创新思维之间的一个基本矛盾。[33]
我曾详细阐释过市场为什么不完备的几个基本原因。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市场为什么不完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市场不完备的事实。
缺乏竞争
对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的又一个批判是:它错误地假定存在完全竞争,即每个厂商都是价格的接受者。实际上,大部分市场都不是完全竞争的。其原因之一是,当信息不完全并有信息成本时,市场一般不是完全竞争的。不完全信息赋予了厂商一部分市场权力。尽管存在竞争,但实际上并不像经济学教科书中所描述的那种完全竞争,即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事实上。市场竞争更类似于垄断竞争,它是由张伯仑在半个世纪之前提出的[34]。(我会在后面进一步讨论这个观点,在此我只想指出福利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为价格接受者的厂商,即取决于完全竞争。)由于信息不完全,所以当一个厂商提高价格时,该厂商的所有顾客并不马上寻找另一家生产同样产品且价格更低的厂商,因为顾客确实可以顺理推测其他厂商也提高了价格。同理,一个厂商降低价格,它并不能立即将其他价格较高的厂商的所有顾客都吸引过来。由于搜寻过程是需要成本的.因此顾客不可能对所有生产他们感兴趣商品的厂商所制定的价格有全盘的了解。
然而,不完全竞争不仅仅是由于不完全信息造成的,固定成本也造成不完全竞争,这其中一大部分是与信息相关的成本。生产直接导致了固定成本的产生,例如经营一个公司的常
用开支,以及为决定如何生产而获取信息所支出的固定成本。这就意味着大部分厂商不可能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任意状态下生产任意质量的任意商品。正如我们在前面所指出的,尽管只存在小量的固定成本,许多这样的“市场”都会有相对较少的供给者。
由于上述原因,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厂商面临的是下降的需求曲线。市场是高度竞争性的,但并不是完全竞争的。尽管偏离完全竞争的程度都很小,当这些小的偏离叠加以后,就出现了明显区别于标准模型的经济图景。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只有在相当严格的条件下,经济才具备(限定性的)帕累托效率。[35]
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好解释。像面临下降的需求曲线,用来衡量消费者边际效用或其支付的边际倾向的价格超过了边际成本。勒纳(1944)指出,如果面临相同的需求弹性的厂商只靠劳动力来进行生产,同时劳动力的供给弹性为零,那么即使存在垄断,经济也可实现帕累托效率。然而这只是一个特例。在一般情况下,劳动力供给并不是没有弹性的,因此商品市场的垄断就会影响实际工资;反过来影响劳动力的供给;同样,垄断的程度(需求弹性)对于不同的商品来说是不同的。
勒纳(和早期的研究者)把注意力集中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的不同商品的相对数量上。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出现生产的商品并不是最需要的商品的情况。如果一个厂商认为在某种商品上他的收益大于其成本,那么他就会生产某种商品。在决策过程中,厂商并不关心其利润率与其他厂商相比是怎样的。如果一个厂商生产一种新的商品,那么他就会将其他厂商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如图3.1所示)。该厂商也可能尽量将某厂商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以致于使后者生产某种商品不再有利可图。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消费者剩余(如图3.1阴影部分ABC)。此时消费者剩余的损失超过了生产新商品所获得的消费者剩余。
市场产生噪音我认为市场经济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它有能力有效地“解决”信息问题。当信息获得
需要成本时,厂商就利用这一点。广商的这种行为,可能会产生噪音[36]——他们有时有意识地给消费者提出信息问题。
尽管通常情况下,我们不从这个角度研究暂时性价格下降(“减价促销,,),但它确实可以产生价格分散。有代价的搜寻过程给厂商索取差异价格或暂时性降价提供了依据。低价位厂商可以为自己争取大部分顾客,但是高价位厂商仍然可以生存,因为搜寻过程成本太高或者不能找到低价位厂商的顾客仍然会惠顾高价位厂商。高价位厂商通过单位商品的高利润(价格)来弥补销量较少的不足。图3.2表示的是一个需要价格分散的均衡情况。假设所有的厂商都索取同样的价格,每个厂商都会考虑如果他降低(或提高)自身商品的价格,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如果他提高价格,他就会失去一些客户;如果他降低价格,则可以从其他厂商处“抢走”客户。他所抢走的客户是那些消息渠道灵活的客户(低成本搜寻者)。虽然对任意厂商来说,这种类型的客户都是相对较少的,但是有许多厂商通过这种降价的方法争夺客户。厂商通过降低1%的价格所增加销售量的比率与通过提高1%的价格所减少销售量的比率相比较可能大也可能小,这取决于该厂商可以从多少家其他厂商处争取客户以及争取客户的数量(相反,这取决于低成本搜寻者的数量)。图3.2描述的是降低价格增加的销售量比率远远大于提高价格减少的销售量比率的情况:需求曲线上存在一个折点。但如果事实真是如此,
那么单一价格且利润为零的均衡情况就不会存在。通过单一价格画出一条通过需求曲线的折点处的平均成本曲线,在该点处,厂商既可以提高价格,也可以降低价格。两种情况下,厂商都可以获取利润。
因此,当价格分散产生了搜寻行为以及为降低市场“噪音”而采取行动时;当搜寻过程限制了市场价格的差异程度时。不完全信息的事实(有成本的搜寻过程)是产生价格分散的首要因素。价格分散本身并不对经济环境中的外生性变化产生反应,但是可以内生地作为市场均衡的一部分。在这种市场均衡的条件下,每个厂商都意识到了搜寻过程是需要成本的结果。(GrossmanandStiglitz,1976,以及Lucas,1972,强调了有偿信息在限制套利的范围以及减少外部刺激效应时所起的重要作用,实际上就是市场产生噪音的情况。)
新的市场失效与原始的市场失效
上述结论以及格林沃德一斯蒂格利茨定理降低了我们对市场有效性假设的信心。新的市场失效是以不完全信息、信息的订偿性以及不完备的市场为基础的;而原始的市场失效是与诸如公共物品,污染的外部性等因素相联系的。这两种市场失效
之间主要存在两点差别:原始的市场失效在很大程度上是容易确定的,其范围也容易控制,它需要明确的政府干预。由于现实中所有的市场都是不完备的,信息总是不完全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对于所有市场来说是各有特点的,因此经济中的市场失效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格林沃德、斯蒂格利茨在分析市场失效问题时,不仅说明了市场失效的存在,同时也提出了导致帕累托改进的政府干预方式。他们的分析还确定了决定最优纠正性税率的行为变量(如供给和需求的弹性)。然而实际上一个全面的纠正性政策需要对所有的商品征税或补贴,这一点应以估算的所有商品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包括所有的交叉弹性)为基础。实施纠正性征税所需的实际信息在目前是无法获得的,当市场缺陷比较小的时候,实施纠正性征税的成本(这一点在格林沃德一斯蒂格利茨分析中被忽略了)要比收益大得多。因此,政府把注意力集中在较大,较严重的市场失效情况上是比较合理的。关于主要的保险市场(健康保险或汽车保险),与工作保证相关的风险,资本市场的不完备性,我将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再讨论这些实际问题。我想强调指出的是。新的市场失效和原始的市场失效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备市场问题的普遍性。
信息、价格与市场经济的有效性
对一些读者来说,在存在不完全信息的情况下,市场经济的无效性是难以理解的,特别是对于奥地利传统学派来说。构成价格体系的观点之一即阐释价格体系的信息有效性。正如我们在初级教程中告诉学生的那样,任何厂商甚至无需了解如何生产一支铅笔,也无需了解生产铅笔的原料的稀缺性,或者消费者的偏好,所应知道的只是产品的价格和原料价格。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即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其深刻见解在于,即使获得这样极其有限的信息,市场也能产生帕累托效率。
当然,还存在很高的信息效率。在阿罗一德布鲁模型的理想化的条件下,价格确实将信息从生产者处传递到消费者处。反之亦然。然而这是一个极其有限的信息问题。当市场承受较重的信息负担时,即当市场必须对不同能力的工人进行选择或者对不同质量的证券进行选
择时,当存在不完善的监督时,市场必须给工人提供激励。当市场必须获得有关变化环境的新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时,市场的运作似乎不尽如人意,即使我们只用有关限制性帕累托效率的有限福利条件来衡量市场,它也是这样的。
市场社会主义与市场失效
为什么市场经济不能实现(限制性)帕累托效率呢?它又为什么不能达到新古典模型预言的经济效率的标准呢?在回答上述问题时,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备市场具有重要作用,本章已对此重要性作了解释。社会主义以及市场社会主义试图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率,同时排除资本主义的社会成本。但是在要求政府负责运作“市场”(或权且称其为市场)的过程中,当市场在私人部门无法正常运行时,市场社会主义没有解决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讲,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不是以对这些市场失效进行分析为基础的,而是以市场经济实际运行与具备理想政府的、假设的市场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之间的简单比较为基础的。这种理想化不仅没有考虑到政治的实际情况,而且从本章的角度看更重要的在于它没有考虑到基本经济的实际情况。
新的信息模型揭示了“市场失效”在经济中的普遍性。实际上,市场失效出现在私人部门的每一次交易中,尽管每一次失效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其积累性结果确是明显的。此外,市场失效并不像空气污染那样可以被简单界定,而且有效的政策可以轻易地治理它。当市场失效减弱了我们对市场有效性的信心的同时,其普遍性也减弱了我们对政府可以纠正失效的信心。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在于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均没有对这些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批判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重要性在于,它阐释了通过运用市场,我们可以保证经济高效率
地运行的观点。而对上述观点正确性的假设在格林沃德一斯蒂格利茨定建(以及其他前文所涉及的理论阐述)面前都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同样,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指出,每一种具有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都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人们所应做的一切只是使政府进行某些初始的总量再分配。
该定理被广泛解释为,人们可以使效率问题与分配问题相分离。有时收入分配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但这并不能否认市场的作用。如果社会不愿进行收入分配,那么政府分配部门(马斯格瑞夫的术语)可以通过总量再分配来改变资源的初始禀赋。
新的新福利经济学:缺乏总额税的结果
由于某些原因,政府并没有进行总量再分配。他们不知如何以公平的方式征税。政府认为不同的个人应缴纳不同的税款。作为征税的基础.他们不可避免地依靠像收入和财富这样明显的变量来制定规则,然而变量是可变的。因此税款并不一定反映实际情况。
一旦我们意识到再分配不可避免地有些不切合实际,也就会认识到资源配置的变化会对经济的整体效率产生影响。图4.1说明了这一点,它描述了只有两个个体的简单经济条件下的效用可能性曲线。在给定一方的效用水平后,该图给出了另一方可能达到的最大的效用水平。假定政府知道谁属于哪一组以便影响总额变动,那么图中实线给出的是效用的可能情况,虚线描述的是信息如何限制效用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现在假设正如图所示的那样,
我们可以通过社会的无差异曲线表达社会对公平的态度。我们可以通过给定的无差异曲线看到,征收偏离实际情况的税款是一项最优的选择。效率和公平是不能被分割考虑的。如果经济具有不同的初始禀赋,那么所需的再分配性征税的额度就应小一些,同时社会福利(双方)也会提高。
一般情况下,再分配性征税会在某种程度上脱离实际情况.这一事实就产生了“新的新福利经济学”[2]。“原来的新福利经济学”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效用的比较是不可能的,经济学家所能做的只是去描述具有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但是“原来的新福利经济学”假定总额再分配是可能的。“新福利经济学”意识到了政府在信息方面的限制。因此它把注意力集中在“具有帕累托效率的征税”的概念上[3]——在给定一方效用水平和在给定政府进行再分配的信息限制时,上述概念可以使我们定义另一方所能达到的最大的效用水平。因此“新的新福利经济学”发现,政府所面临的机会不是图4.1中实线所描绘的,而是实线下面的虚线所描绘的情况;至于在特定位置上虚线比实线低多少,则取决于财富的初次分配。
经济效率与分配前面解释了分配与效率问题不可分割的原因。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程度决定了政府依赖征
税的程度,政府正是通过这种偏离实际情况的再分配性的征税以实现任意要求的最终的福利分配。但是,不公平程度以及信息问题的性质影响了不公平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在一些不公平程度很高的情况下,它降低了经济效率(读者可以从下面的讨论中清楚地看到这一问题),然而在其他情况下,不公平却可以加强经济效率。现在让我们进一步研究效率与分配之间的关系。
激励问题
激励问题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一些经济学家做了深入的研究,从而提出激励问题就是经济学问题。激励问题与分配问题是紧密相关的。分成制就是说明了这种关系的一个例证。在许多农业国家中,贫富不均的情况十分严重,这导致了土地所有者和劳动力之间的矛盾。在欠发达国家中,一种普遍的契约安排要求地主和佃农同时分享收益。这种分成制方式至少从马歇尔开始就受到了广泛的批判,经济学家认为,这种做法减弱了农民劳动的积极性。如果地主得到50%的产量,那么这种方式同样对必须缴纳50%税的农民的积极性是一种打击。然而近期的研究文献表明分成制契约是比较积极的,该契约反映了激励与风险承担之间的市场平衡,如图4.2所示[4]一个单纯的租金总额契约(佃农以缴纳固定费用的方式租用土地)可以更好地激励农民劳动[5],因为农民可以通过更多的劳动获得更多的产品,同时农民也必须承担全部风险。一个单纯的工资契约会把风险转移给地主——例如,农民的收入与天气情况无关——一般情况下,地主可以更容易地承担风险(因为地主有更多的财富),但是此时农民除非在直接的(有成本的)监督之下劳动,否则没有任何积极性。分成制契约提供了一个折衷方案。许多读者被我早先有关分成制经济的均衡观点所误导,(分成制经济是在给定佃农所期望的效用,以及给定信息限制的情况下解决地主福利最大化问题的方法。)他们认为这种经济情况是具备帕累托效率的,同时与马歇尔的观点相反,并未出现产量的减少。这是一种错误的解释。我只是认为该均衡是具有契约效率的,它只是一种限制性效率的形式。一般均衡效率问题需要从格林沃德一斯蒂格利茨定理中得到更多的,直接的解释,如前所述,存在多处优点的分成制经济一般情况下是不会限制帕累托效率的。但在此与我们研究目的更相关的是,尽管分成制契约限制帕累托效率,但产量比不存在分成制的情况下要低很多,也就是说土地再分配对国民产值有重大影响。这种影响就像把工资税从50%减到0一样:大
多数观察者会说这种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6]过度不公平引发的问题
为什么分配问题和效率问题不可分割呢?从直觉上回答这个问题是比较容易的。当存在有成本监督以及‘‘资本”和“劳动力”相分离的经济时,资本的所有者就必须激励工人工作。这种激励必然是不完全的,也必然是有成本支出的[7]。如果每个农民都拥有土地,每个工人都拥有资本品,那也就不存在激励问题。
在通常情况下,初始的财富分配对社会面临的激励问题的程度和性质会产生影响[8]。例如,改善激励问题的一条途径就是抵押保证金。担保不仅可以使雇主对工人的工作要求得到保证。还可以使雇主对工作量的要求得到保证。得到充分保证的雇主就会积极地对员工进行培训,进而提高经济效率。工人出色工作的潜在能力受到他们的最初财富的影响。借与贷是无法取代的。正如我们在前面讨论分成制时所提出的,借贷以预付租金和到期末支付租金并没有什么不同,在两种情况下,拖欠租金都会导致激励(道德风险)问题:借贷方没有积极性以避
免破产的发生,或者当破产发生时使回报率(贷出方应得的)最大化。
财富不充分集中所产生的问题
当然,更高程度的公平并不一定能减少激励问题。有效率的生产需要规模大的企业,同时需要大量的资金。正如我在前文中提到并将在后面章节中继续讨论的情况一样,由于不存在不公平性,因此就产生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问题。有迹象表明,实际上所有权集中的企业(尽管大股东不直接管理企业)其经营行为是更加“理性化”的。在下面部分中,我将以接管和征税中的两个例子说明这一点。但是正如我将指出的那样.东欧国家正在寻求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不需要增大不公平性和集中所有权,而是需要进一步发展可供选择的控制程序。
因为近来东欧国家有关改革的讨论在强调效率问题时并没有充分地联系分配问题,所以在此我要强调效率问题和分配问题之间的联系。我将在后面指出,从现在开始,如果这些国家再不重视分配问题,那么这些问题不仅会以社会动荡的形式来困扰这些国家的经济,同时将影响到这些国家长期的经济效率。无论如何,至少我们没有发现割裂效率和分配问题的理论依据。
基本的非分权化定理
对于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的一种解释认为是该定理使分权化成为可能,即在极其有限的政府干预下,通过分权化的价格机制,任何具有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都是可以实现的。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政府并不一定要对资源配置的基本过程进行干预。在讨论经济体制选择问题之前,必须提出分权问题,分权的概念有多种解释。在本书中,我对该术语的使用反映了目前经济学中对其用法的演变过程,同时也反映了不同用法所导致的含混意义。
实际上,几乎分权化的所有定义都涉及了经济中存在大量不同单位的决策问题。高层权
威人士“干预”经济的大量的不同方式导致了如何定义分权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考虑非线性征税的可能性来澄清对分权化概念的含混理解。非线性征税可能使得厂商和个人没有选择的余地,他们只能按中央计划制定者的要求来采取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讲,厂商和个人确实作了选择,但是政府通过对非政府期望的选择的充分限制使厂商和个人的选择余地缩小,以致于使他们失去了选择的余地。大多数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选择。但是人们并未发现可以通过留给不同单位的“真正”辨别能力的大小来“衡量”政府干预的简单方式。[9]
信息经济学近期的研究对分权化结论有效性问题提出怀疑。通过价格机制能在多大程度上使经济分权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强的约束?下面分五点讨论这一问题。
格林沃德一斯蒂格利茨定理与分权化
格林沃德一斯蒂格利茨定理指出,虽然政府干预有时仅限于征收一系列线性特许权税(对生产、购买,消费的单位商品征收相同税率的税制),但是在缺乏一定形式的政府干预情况下,限制性的具有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分权化并不是获得帕累托效率产量的有效途径。所以有时我把格林沃德一斯蒂格利茨定理称为“基本的非分权化定理”。
如果唯一可能的政府干预是线性征税,并且(或者)如果政府可以通过线性征税而实现限制性的具有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那么原来分权化结论的“主旨”就可以得到满足了。尽管我在本章的第一部分曾经提出,再分配通常与实际情况有偏差,但是政府干预就是要对财富进行再分配。当然政府干预还有其他目的,但干预仍然是有限的。政府所应做的“只是”对不同的商品进行征税或补贴。分权化具有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问题实际上比格林沃德一斯蒂格利茨定理所提出的要糟糕得多,这主要是由下面四个原因造成的,即交叉补贴,非凸性的普遍性,外部性以及非线性特征。
交叉补贴
阿罗一德布鲁模型的主要结论之一(虽然很少被加以评论)是说,帕累托效率可以通过该模型实现而不存在任何的交叉补贴的出现。用一种美国化的方式来表达就是,每个厂商都可以自主自立。当存在不完全信息时,上述观点是错误的,甚至在明显缺乏回报率的增长时,它也是不成立的[10]。我和阿诺特在1989年详细分析了道德风险经济学所提出的问题,例如保险市场的存在影响了人们尽量避免偶然事故发生的积极性。我们指出保险公司独立承担所有风险时,竞争性均衡是不具备(限制性)帕累托效率的。如果把对某些行业(有可能是保险业)征税用来补贴(其他)保险业,那么社会福利将得到改善。(我们把不出现交叉补贴时该结论的无效性称之为交叉补贴市场失效。)该结论告诉我们对道德风险问题不严重的行业征少量税,其产生的效果也是次要的(额外净损失与税率的平方成正比)。另一方面,道德风险(激励问题)所产生的福利损失是主要的,也就是说重要的是通过补贴来补充努力成果,这将促使人们更努力地工作,这样做对福利的影响也是最主要的。
非凸性的普遍性
当经济中存在非凸性时则在分权化中产生另一个问题。我在前面讨论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时已经提出了这个问题,当时它被认为是在自然垄断经济中确实需要某种形式的政府干
预。在此我不想阐述分权化问题,因为人们对它已经比较熟悉了,我只想讨论与不完全信息相关的非凸性的普遍性问题。
显然,与信息相关的非凸性的存在是一个明显的事实。信息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固定成本(参见第二章)。无论对它做什么,该成本总会发生的,而且固定成本产生了非凸性。同样,如果一个厂商发明了一种制造工具,那么它所带来的价值取决于该工具的产量。从新产品的研制开发的支出上所得到的总收益和边际收益都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提高。
兰德尔和斯蒂格利茨在1984年指出,在统计决策理论中,信息的价值是不会产生球面凹陷的(如图4.3)。对极少量信的回报往往等于零,如果信息成本是正值,那么净收益则是负值。“如果不忽略这一点。那么至少这是一种限制性的最优选择。但是非凸性甚至比讨论的结果更具普遍性,这一点说明:当存在道德风险、激励或者选择问题时(涉及激励适应性限制或者自我选择限制),在适当空间里会出现非凸性,并且不论问题多明显,都会出现非凸性[12]引。(对这种现象的一种简明扼要的解释就是激励限制可以被看作涉及私人或厂商最大化问题的初级条件。因此全部最大限度的凹性,包括内部激励限制,都涉及到了第三个衍生物:效用或利润功能,对于这些衍生物来说,不存在自然的经济限制。)阿诺特和斯蒂格利茨指出,在最简单的道德风险模型中,收益与成本之间的无差异曲线在本质上是从来不会出现准凹性的,同时被收益和酬劳所限制的和产小非负利润的政策也从来不会是凸性的。图4.4用个人在吸烟与不吸烟两种行为前作选择的例子说明了上述性质。如果人们吸烟时间的比例上升,那么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也会增加。在没有保险的情况下,人们会选择不吸烟;当存在完全免费保险时,人们不承担任何吸烟的后果,因此他们会选择吸烟。对于任意给定的保险金,就会出现一个特殊的利益水平。在此水平上,人们吸烟与不吸烟是相同的利益。当高于此利益水平时,人们就吸烟,当低于此利益水平时,人们就不吸烟。当保险金增加时。人们吸烟与不吸烟无差异的这个利益水平就会下降。在吸烟与不吸烟不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利益,保险金)组合的轨迹是向下倾斜的,并且该轨迹被认为是一条“转化线”。“转化线”把空间分成两个部分,在转化线以下,人们不吸烟,在转化线以上,人们则吸烟。在每个区域中,人们都有两条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一条表示当人们吸烟时利益与保险金的变化情况,另一条表示人们不吸烟时的情况。显然,在每个区域中无差异曲线都必定是向上倾斜的,即当利益增加时,人们愿意支付的保险金也会增加。随着利益的增加,无差异曲线会变得平坦,这是因为对于给定的利益增加值,人们愿意支付的额外的保险金数额会减少。然而在转化线上,无差异曲线会突然变得陡峭,如图示,在人们选择吸烟的区域(转化线以上)中,由于火灾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大,因此利益增加的数值会很大。因此,当利益增加时,表示行为变化及边际价值的一条真正的无差异曲线是扇形的,如图示,这是因为在无差异曲线中存在着非凸性。
在可能的组合中存在着相应的基本非凸性,(利益,保险金)组合策略至少可以被平均分开。在转化轨迹以下,即人们不吸烟的时候,火灾的可能性较小。为了刚好与利益相匹配,保险金必须随利益线性增长,如图4.5所示。同样,如果人们选择吸烟,保险金也必须随利益的增加而增长,但是基本的必需保险金一定要非常高以致于可以用来补偿火灾发生可能性高所带来的损失。可能的组合必须考虑到在转化线之下人们选择不吸烟,而在转化线之上人们选择吸烟,如图4.5所示的阴影部分。很明显,它是非凸性的。这个例子解释了当存在道德风险和激励问题时,利用最简单的假设条件以及明显发挥作用的效用功能,非凸性是如何自然产生的。在更现实的组合中,人们有更大的行为选择空间,可能的组合以及无差异曲线都会显得更不规则。
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了非凸性的某些可能的结果(例如,随机策略的可能性需要)[31]。出于我们的研究目的,重要的是具有限制性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的非分权性。不仅政府干预是有必要的,而且“性线”干预是不能满足需要的[14]。图4.6使大家从直觉上理解为什么非凸性会产生这些问题,在图中我们给非凸性的生产可能情况画了一个草图;最优配置是图中的E点,它是“典型个人的”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切点。如果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在给定E的相对价格(边际替代率)的情况下,厂商将选择如A点的角点。同理,当存在道德风险以及非凸性无差异曲线时,在我们的保险模型中,最优选择应是图4.7中的E点。当固定相对价格以后,人们会选择戈比买E点更多的保险(即到达了E’点)。然而当厂商这样做的时候,人们的警惕程度就会降低,同时造成E点不能存
在。
我强调上述结论是出于几个原因。经济学基本的数学结构萨缪尔森的《经济分析基础》发展到德布鲁的《价值理论》,都强调了凸性对基本存在结论、竞争市场的福利结果(特别是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以及比较静态的缘由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充分的非凸性市场不具备竞争性这一观点也被深刻地理解了。经济学家合理地提出,在“正常情况下”,消费者和生产者可以满足这些凸性的假设条件,同时限制了例外情况的发生,并指出政府干预是必要的。正常情况下,我们希望减少回报和缩小边限替代率的定律是具有说服力的。当考虑到信息的不完全性及其成本时,凸性的假设就不再合理了,非凸性情况则具有了普遍性。当存在普遍的非凸性的情况时,实现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的政府干预不像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提出的那样受到限制。由于干预不够,不仅总量干预无法实现,甚至连线性干预也无法满足。
外部性
恪林沃德一斯蒂格利茨的分析推论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当市场不完备,信息不完全的时候,个人或厂商所采取的行动具有“外部性”效果。非生产性工人如果要超时工作,那么这将使在劳动力市场提供劳动的工人的平均素质下降,因此这些非生产性工人就对其他人产生了负的外部性。如果吸烟者决定多吸烟,则提高了火灾发生的平均可能性,保险金中必要的补偿部分也提高了,因此这种行为对所有买火灾保险的人都产生了负的外部效应。在特定情况下,这些外部性可以通过适当的征税得到抵销,从而保证分权化的“主旨”。
但是有许多外部性是无法轻易抵销的。在佃农一地主关系中,激励问题和风险承担问题导致了最优的分成制契约的产生。因此佃农所采取的任何影响产量的行为都会对地主产生外部性影响。如果农民使用化肥,那么地主不仅可以通过产量的增加而直接受益,而且化肥的使用增加了佃农的边际产品,佃农更努力地劳动,这也使地主间接受益。因此地主愿意资助农民使用化肥。从而要素市场(化肥)、土地市场、以及劳动力市场就会在内部产生联系。政府干预(例如,资助化肥的生产和使用)是无法满足要求的,这是因为供给反应(例如,农民对增加使用化肥的反应,反过来要取决于化肥供给的增加所导致的劳动者边际生产率提高的程度)的程度对于不同的农场来说是不一致的。因此地主就处于较优越的位置上(因为他们掌握有关土地和佃农的详细信息),他们可以提供“适当”水平的资助,而这种水平对于不同的农场来说是相差甚远的。赞成分权的人们提出,相关信息只对一地有效,这一观点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完全的分权化(土地、劳动力以及化肥市场可以自由运作,巾央政府的干预极其有限)是行不通的。同时,存在内部相关市场的局部分权化也不能充分地保证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实现经济效率,特别是在二级市场无法避免的情况下,例如化肥市场。
上面的例子说明,在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很复杂的情况下,内部相关市场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这一点适用于更普遍的情况。产品市场的参与者(如生产者和商品销售者)会发现这种关系网在其他例子中也是随处可见的,在信贷市场中(厂商经常给供给者和消费者提供信贷)也是如此。
非线性支付计划
市场社会主义所面对的最简单的分权化的问题是与非线性特征相关的,这在标准竞争性模型中也得到了证实。如前所述,格林沃德一斯蒂格利茨定理指出,在一般情况下,分权化的市场经济不能产生限制性的具有帕累托效率的结果。它还指出,简单的征税和补贴可以使每个人的情况更好,但是这只是简单的干预。如果政府只通过这种简单的方式干预,那么正如我所强调的那样,分权化的意图得到了维护。市场社会主义经济正如兰格和勒纳预期的那样自我运行,然而主要的区别在于“计划制定者”必须给生产者和消费者提出不同的价格。(这就是斯蒂格利茨和达斯古塔所预期的框架。)但是最近有关最佳激励机制和最佳税收政策的研究成果表明,只有在严格的数学条件下,如此简单的干预方能满足经济重现帕累托效率的要求。例如,有关具有帕累托效率的税收体制的文献指出,在一般情况下,政府征税要取决于每种商品的消费水平,这种依赖方式是非常复杂的,例如对消费商品A所征收的税款总额取决于商品B的消费水平。
在市场上,厂商,工人以及贷方之间会产生非常精密的平行联系。大学允许其教职员工到外面担任顾问,例如每周一天。这可以被看做是一种简单的非线性征税体制(支付计划)。前8个小时不征税,8小时以外的部分征收高额调节税。一个啤酒公司对其零售商说,它可以出售其他公司的啤酒,但如果零售商真的这样做了,那它将失去特惠政策。
因此政府在市场中的最佳干预方式以及市场中最佳的契约安排往往是极其复杂的,它反应了导致信息的外部性、非线性特征和数量限制,并使用了交叉市场限制和信息。这些结论对于经济理论和标准新古典(阿罗一德布鲁)模型的现实性具有深远的意义。
效率所要求的不是新古典模型提出的完全分权化,而是部分分权化。正如我们所见所闻的那样,在我们的经济中有许多大公司,它们只是有限地分权。信息诱导的商业关系(或集聚)和相互关系会影响竞争的有效性,至少标准模型所预期的过于简单的竞争形式是这样。在其他情况下,所有受影响的只是发生竞争的“单位”;例如,如果向土地施肥,那么相关的竞争单位就是地主连同化肥的售卖者。在某些情况下,相互关联(外部性)的网络是极其复杂的,以致于通过这样的方式不能有效地提出外部性问题。同样,在其他情况下,即存在重要的跨时期的内部关联以及事前竞争(个人或厂商签定合同时的竞争)的情况下,一旦签定了合同,那么竞争就非常有限了。当存在不完全预期和不完备保险市场时,事前竞争远远无法取代事后竞争[15]。同时在其他一些境况中,许多厂商和个人被进行中的关系联在一起,这个事实使竞争的实施以及市场的完全竞争性遇到了严重的阻碍。政府干预实际所需要的信息比它们只进行线性征税或补贴的情况要多得多,因此兰格和勒纳以及其他市场社会主义者所期望的分权化的模式实际上是行不通的。他们把简单的(线性)价格体系作为其理论的基础,而以信息为基础的现代理论对此提出了质疑。
但是我们的观察似乎是自相矛盾的:当这些现代理论对市场社会主义的可行性提出疑问
时,它们同时又削弱了我们对竞争性经济以及我们用来描述它所构建的模型的信心。(至少从我们过于简单的观点看,情况是这样的)。一方面,这些理论正确描述了我们所发现的经济关系中许多复杂的形式。另一方面.这些理论又建议我们要更重视观察复杂的关系。例如,只有在非常严格的条件下,计件工资契约或分成制契约才是线性的。这种实际中的契约安排的简单形式和大多数信息理论模型所预期的情况是不同的,除非假定这些形式在其他条件下不能成立。
当我们闸述“简单”(从理论的角度看)契约具有普遍性这一现象时,大家会觉得这很容易理解。雇工认为雇主不会去“算计”他们,即雇主不会通过使用他们非常了解而雇工不了解的契约来坑害雇工m’——然而标准模型没有解释经济关系的重要方面,这一事实仍然存在。同时它对模型一般情况下的可行性及其主要结论也提出了疑问,而且通过价格体制的分权化作用也是存在的。由此看来,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市场社会主义它们所模仿的不是市场经济而是市场经济的模型,即使用价格体制交流全部相关信息的分权化模型,这种观点至少是值得怀疑的。
小结
本章和上一章回顾了福利经济学新近的发展。上一章主要介绍了认为竞争性市场经济具有效率的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近期的研究成果削弱了我们对市场效率推论的信心同时,研究进展还强化了政府干预的潜在作用,从而间接地支持了有关市场社会主义的论据。
本章主要介绍了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并给出了三种解释。然而每种解释都陷入了困境之中。第一种解释强调了政府的有限作用:为实现具有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政府应做的只是对总量进行再分配,其他工作是由市场完成的。与此相反。我提出当信息不完全时,传统模型所预期的总量分配是行不通的。同时政府为纠正财富市场分配的不充分性进行干预,其成本比传统理论所预期的要大。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提示我们,经济效率问题和分配问题是可以被明确分开的。这种分离对于研究“经济效率”概念的经济学家来说非常有帮助,他们可以暂不考虑分配问题。然而我在本章指出,如果信息不完全,效率问题和分配问题不能被如此轻易地分开。例如,不论经济是否具有帕累托效率,经济本身就取决于收入分配。
最后,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经常被认为是证实了经济的可分权性。通过比较,我提出了信息经济学的五点基本结论,这些结论告诉我们经济通过价格机制分权化的程度是受严格限制的:
1.格林沃德一斯蒂格利茨定理被认为是证实了经济的非分权性,因为它指出当市场不完备,信息不完全时,市场从来不会自己达到限制性的帕累托最优。
2.在市场不完备,信息不完全的经济中,会产生外部效应,并且具有普遍性。
3.阿诺特一斯蒂格利茨定理表明,通常所讲的交叉补贴是值得的(尽管缺乏直接的外部效应)。
4.利用价格体系进行分散化要求不存在非凸性,然而非凸性是普遍的。
5.当信息不完全时,最佳的激励几乎总是要求非线性的支付计划。
我曾指出以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为基础的分权化是有缺陷的。但这并不味着我反对经济能够也应该按一种分权化形式运行这一结论,在第九章,我将从其他角度讨论分权化问题。
市场社会主义非常“含蓄地”把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作为其经济的组织基础。由中央计划制定者获得社会主义所需的信息是一项非常沉重的负担,它可能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存在的可能性产生怀疑,然而这种“含蓄的”做法使它避免了这种批判。市场社会主义认为市场经济使用的信息的分权化,对于社会手义来说同样可以利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可以有效地传递信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同样可以,例如技术信息仍然可以继续在私人企业中存在。
我所提出的观点表明了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的限制性,同时也指出其缺陷。然而一个试图有效运作的分权化经济所需的全部信息并不仅仅由价格来传递。正如我将在后面的篇章中提出的,经济所面临的信息问题比市场经济模型和市场社会主义模型所预期的问题要复杂得多。如果市场经济不能完善地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在市场社会主义条件下甚至都不会提出这些问题。
市场和市场社会主义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资本的所有权和资本的配置格局。为保证资金可以有效地在市场经济中得到配置,所需的政府干预的范围比传统理论所预期的要大得多。社会所能接受的(或期望的)财富分配几乎不可避免地要求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这就给市场经济提出了与非市场经济相同的激励问题。我们将在后边的章节中详细讨论这些问题。
篇七:在什么实际情况下第一福利经济更接近成立
第十章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一、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局部均衡、一般均衡、帕累托最优状态
2.简单的一般均衡模型
3.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4.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5.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二)难点
1.社会福利函数与三种代表性的社会福利函数:平均主义者的社会福利函数、功利主义
者的社会福利函数、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二、关键概念
局部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状态交换的一般均衡
产品转换率罗尔斯社会福利标准不可能性定理契约曲线福利经济学社会
无差异曲线三、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当最初的变化影响广泛分散到很多市场,每个市场只受到轻微的影响时,()。
A.要求用一般均衡分析
B.一般均衡分析很可能推出错误的结论
C.局部均衡分析很可能推出错误的结论
D.局部均衡分析将提供合理可靠的预测
2.被西方经济学界推崇为“福利经济学之父”的是()。
A.霍布森
B.庇古
C.帕雷托
D.埃奇沃斯
3.假定只存在两个人(A和B)、两种商品(X和Y)的经济中,要想达到交换全面均衡
的条件是()。
A.对于A和B,MRSXYPXPY
B.对于A和B,MRSXYMRTSXY
C.对于
A
和
B,
MRS
AXY
MRS
BXY
D.上面三个条件都是4.假定一个经济,在其中只有两种商品(X和Y),两种生产要素(L和K),那么要想达到生产的全面均衡的条件是()。
A.MRTSLKPLPK
B.MRTSLKMRSXY
C.
MRTS
XLK
MRTSLYK
1
D.MRTXYMRSLK
5.假定存在一个经济,其中有两个个人(A和B)、两种商品(X和Y),生产和交换的全面均衡条件是()。
A.MRTXY
MRS
AXY
MRS
BXY
B.MRTXYPXPYC.MRSXYPXPY
D.
MRS
AXY
MRS
BXY
6.小李有5个鸡蛋和5只苹果,小陈又5个鸡蛋和5只苹果,小李更喜欢鸡蛋,小陈
更喜欢苹果。在帕雷托状态下,可能()。
A.小李消费更多的鸡蛋
B.小陈消费更多的苹果
C.两人的苹果和鸡蛋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D.上面说得都对
7.两种产品在两个人之间进行分配,被称为帕累托最适度的条件为()。
A.不使其他人受损失就不能使另一个人受益
B.每个人都处在其消费契约曲线上
C.每个人都处在他们的效用可能性曲线上
D.包括以上所有条件
8.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从下列哪条曲线推导而来的。()
A.无差异曲线B.生产契约曲线C.消费约束曲线D.社会福利曲线
9.下面哪些计划不属于贫困救济范畴。()
A.向低收入者提供廉价住房计划
B.食品补助票计划
C.医疗救济计划
D.社区公共设施建设计划
10.下面哪些家庭最容易沦入贫困阶层。()
A.单身汉家庭
B.三代同堂的家庭
C.由夫妻组成的小家庭
D.单身母亲和孩子的家庭
11.周期性失业的发生一般是由于()。
A.低生产率B.意愿需求的变化C.劳动力市场的歧视D.缺少人力资本
12.假定对于红茶和咖啡,A更喜欢红茶,B更喜欢咖啡,两种饮料的价格对于两人是
相同的,在效用最大化时()。
A.A的红茶对咖啡的边际替代率比B大
B.B将消费比它拥有更多的咖啡
C.两人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2
13.如果有关的商品是互补品,局部均衡分析会()税收的作用。A.低估B.高估C.正确估计D.以上三种均有可能14.一般均衡论的证明要依赖以下哪一项假设条件?()A.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B.回避规模收益递增的假设C.拍卖人假设D.以上都是15.当政府决定对救济接受者的收入免税时,实际上是在()。A.有意提高接受者对工作的兴趣B.帮助受救济者偷税C.减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D.在制定福利计划时的一种随意决定16.外溢效应可以产生于()。A.人的消费行为而不是生产行为B.人的生产行为而不是消费行为C.人的消费行为和生产行为D.以上都不正确17.生产契约曲线上的点表示生产者()。A.获得了最大利润B.支出了最小成本C.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提高了总产量D.以上都正确18.转换曲线是从下列()导出的。A.消费契约曲线B.效用可能性曲线C.生产可能性曲线D.生产契约曲线19.下列哪些符合帕累托改进原则。()A.通过增发货币增加部分人员工资B.在增加国民收入的基础上增加部分人员工资C.用增加的税收增发部分人员工资D.A和B
20.如果尚未达到社会生产可能性边界,(MRSXY)A(MRSXY)BMRTXY,则应该
()。A.增加XB.增加YC.增加X,减少YD.增加Y,减少X
3
(二)判断说明题
1.局部均衡分析是对经济中所有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分析。
2.瓦尔拉斯均衡定律要求超额需求函数本身为零。
3.研究市场之间相互作用的分析被称为局部均衡分析。
4.在经济处于全面均衡状态时,某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增加将导致其替代品市场价格上
升。
5.若社会上存在n种物品,如果n1种物品的市场已经处于均衡,则第n种物品的市
场必然处于均衡。
6.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模型成功证明了一般均衡的存在性。
7.契约曲线得名于它是所有可能契约的轨迹。。
8.为了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使任何使用某两种投入要素的两个厂商的该要素间
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即使这两个厂商生产的产品很不相同。
9.契约曲线显示了所有可以进行贸易的点。
10.对福利极大化来说,完全竞争长期一般均衡既是必要的,又是充分的。(三)计算题
1.已知商品X的生产函数为X5L0.4K0.6,而商品Y的生产函数为Y4L0.5K0.5,
若社会上有L100,K200,且指生产X与Y商品,试问:该社会的生产契约曲线是
什么?
2.现在假设一个经济中只有一个生产者不是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其余均处于帕累托
状态。并且我们假定该生产者在其产品市场上是一个完全垄断者,在其生产产品的要素市场
上也是一个垄断卖方。假设他的生产函数为Q2L(L为唯一的生产投入要素)。该厂商的
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1005Q,投入要素L的供给函数W32L,计算:
(1)当该生产者达到最大化时,产品的价格、生产的产量、投入要素的需求量和投入
要素的价格是多少?
(2)假如该生产者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则产品的价格、生产的产量、投入要素的需
求量和投入要素的价格又是多少?
3.如果决定两个人的效用可能性曲线的公式是:UA2UB100,画出这条曲线,并
求:
(1)若要使社会福利最大化,当社会福利函数为W(UA,UB)max(UA,UB),社会福
利最大时的UA和UB分别是多少?
(2)若把社会福利函数定义为W(UA,UB)min(UA,UB),当社会福利函数最大时,
UA,UB分别是多少?
(3)若社会福利函数是
W
(U
A
,U
B
)
(U
A
U
B
)
12
,社会福利最大时的
U
A
,
U
B
是多少?
4.在某个由X,Y两种产品,A,B两个消费者及一个企业构成的生产经济中,A,B的
效用函数及产品初期保有量分别是:
UA4XA2YA,EA(12,0)UB8XBYB2,EB(18,0)
企业用
X
生产Y
,生产函数为Y
12
X
,企业利润均等地分配给
A和
B。求:
4
(1)表示该经济效用边界的关系式;(2)均衡状态下两种产品的价格比,并求其资源配置。
5.由A,B两人及X,Y两产品构成的经济中,A,B的效用函数分别为UAXY,UB40(XY),X,Y的存量为(120,120),该经济的社会福利函数为W(UA,UB)UAUB。求:
(1)该经济的效用边界。(2)社会福利最大化时的资源配置。(四)问答题1.一般均衡论的缺点是什么?2.为什么说边际转换率和边际替代率不相等时,资源没有达到有效配置?3.假如一个经济原来处于全面均衡状态,如果某种原因使得商品A的市场供给量减少,那么:(1)A商品的替代品市场和互补品市场会有什么变化?(2)在生产要素市场上有什么变化?4.为什么说即使两个厂商生产的产品不同,要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使任何使用这两种生产要素的两厂商的该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5.为什么说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6.论述一般均衡论的发展。7.说明福利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地位。8.论述生产和交换的一般均衡的条件。(五)案例分析题1.阅读以下材料,联系实际情况,运用所学理论进行评析。
汽油价格与小型汽车的需求如果市场对某几种产品的需求相互影响,可能出现什么情况呢其中一种情形就是,导致一种产品价格发生变化的因素,将同时影响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举例而言,在70年代,美国的汽油价格上升,这一变化马上对小型汽车的需求产生了影响.回顾20世纪70年代,美国市场的汽油价格两次上升,第一次发生在1973年,当时石油输出国组织切断了对美国的石油输出;第二次是在1979年,由于伊朗国王被推翻而导致该国石油供应瘫痪.经过这两件事件,美国的汽油价格从1973年的每加仑1.27美元猛增至1981年的每加仑1.40美元.作为“轮子上的国家”,石油价格急剧上升当然不是一件小事,美国人面临一个严峻的节省汽油的问题。既然公司和住宅的距离不可能缩短,人们只好继续奔波于两地之间。美国司机找到的解决办法之一就是他们需要放弃自己的旧车,购置新车的时候,选择较小型的汽车,这样每加仑汽油就可以多跑一段距离。分析家们根据汽车的大小来分类确定其销售额。就在第一次汽油价格上升之后,每年大约出售250万辆大型汽车,280万辆中型汽车以及230万辆小型汽车。到了1985年,这三种汽车的销售比例出现明显变化,当年售出150万辆大型汽车,220万辆中型汽车以及370万辆小型汽车。由此可见,大型汽车的销售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迅速下降;反过来,小型汽车的销售却持续攀升,只有中型汽车勉强维持了原有水平。对于任何产品的需求曲线均假设其互补产品的价格保持不变。以汽车为例,它的互补产品之一就是汽油。汽油价格上升导致小型汽车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与此同时大型汽车的需
5
求曲线向左移动。造成这种变化理由是显而易见的。假设你每年需要驾驶15000英里,每加仑汽油可供一
辆大型汽车行驶15英里,如果是一辆小型汽车就可以行驶30英里。这就是说如果你坚持选择大型汽车,每年你必须购买1000加仑汽油,如果你满足于小型汽车,你只需购买一半的汽油,也就是500加仑就够了,当汽油价格处于1981年的最高点,即每加仑1.40美元的时候,选择小型汽车意味着每年可以节省700美元。即便你曾经是大型汽车的拥护者,在这种情况下,在每年700美元的数字面前,难道你就不觉得有必要重新考虑一下小型汽车的好处吗?
2.阅读以下材料,联系实际情况,运用所学理论进行评析。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想引导下,我国沿海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开始摆脱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对中国经济的腾飞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由计划经济由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据测算,我国居民个人收入的基尼系数1996年为0.424,1998年为0.465,2000年变为0.458。根据国际标准,基尼系数在0.4以上表示绝对不平等,这实际上表明我国已经进入绝对不平等区间,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因此,已经有不少人担心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B)3.(C)4.(C)5.(A)6.(D)7.(D)
8.(B)9.(D)10.(D)11.(B)12.(C)13.(B)14.(D)
15.(A)16.(C)(二)判断说明题
17.(C)18.(D)19.(B)
20.(B)
1.错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局部均衡分析是指在单一的、孤立市场中分析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而一般
均衡分析要将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一个整体来研究。
2.错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对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的理解。
【解析】:要注意明确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的内涵、瓦尔拉斯模型的证明、瓦尔拉斯均衡
的实现机制以及模型的评价。
3.对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之间的关系。
【解析】:应正确区分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这两个概念。
4.错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对一般均衡机制的理解
【解析】:应该正确掌握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
5.对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对于瓦尔拉斯定律的理解。
【解析】:应同时掌握对一般均衡状态的理解。
6.错
6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对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模型的理解。
【解析】:应同时了解一般均衡理论的发展和现状。
7.错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契约曲线的概念及其经济含义。
【解析】:契约曲线是无差异曲线之间切点的轨迹,其上任何一点都是交换的均衡点,
它代表了帕累托最优状态。在契约曲线上任一点不可能再发生资源交换行为。但如果交换过
程不是完全竞争的,那么很可能契约曲线并不在契约上达到。因此,契约曲线上的点并不代
表所有可能出现的交换契约。
8.错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解析】: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就是要求任何两种生产要素对于任何两种同时使用这
两种生产要素生产的使用者来说其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如果两个厂商在两种生产要素之间
具有不同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那么它们之间通过要素交换,可以使每个厂商生产出更多的产
品,而无需改变要素投入总量,从而实现帕累托改进。而两个厂商不同的产品与是没有关系
的。
9.错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契约曲线的经济含义。
【解析】:契约曲线是无差异曲线之间切点的轨迹,其上任何一点都是交换的均衡点,
是帕累托最适度契约。因此,契约曲线显示了所有不可能进行互利贸易的配置点。
10.错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一般均衡与福利极大化之间的关系。
【解析】:在长期均衡中完全竞争的确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因为完全竞争的市场结
构在长期能满足帕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但是,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对帕累托最优来说并非
是必要的,因为在计划经济中,满足所有帕累托最优条件是可能的。并且,虽然完全竞争对
于帕累托最优是充分的,但它对福利极大化并不充分,因为均衡状态有可能在收入分配方面
很不公平,而福利最大化必须兼顾生产效率和收入分配两个方面。
(三)计算题
1.【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社会契约曲线。
【解析】:因为生产的契约曲线上的点必须满足
MRTS
XLK
MRTS
YLK
,又已知
MRTS
XLK
dK(dL)X
2K3(L)X
23
KXLX
MRTSYLYK
(
dKdL
)Y
(
KL
)Y
KYLY
所以2KXKY3LXLY
(10.1)
在该社会的资源充分利用的情况下
LX100LYKX200KY
7
LXLY100KXKY200
将(10.2)代入(10.1),得
(10.2)
2(2003(100
KY)LY)
KYLY
,这就是生产契约曲线,由此可知,当KY
100,LY
50时
并不满足上式,即要素分配的公平之点不在契约曲线上,故可知此契约曲线必在埃奇沃斯盒中的对角线的同侧,因为X和Y两商品的生产皆为规模报酬不变。2.【解题思路】:本题考察厂商产量和要素需求决定。
【解析】:(1)该厂商的利润函数:PQWL,将Q2L,P1005Q,W32L代入利润方程得:
(10052L)2L(32L)L21L2168L
利润对L对一阶导数,得:d42L168dL
根据利润最大化条件,一阶导数为0,所以:
d42L1680,解得L4dL
利润对L的二阶导数为:
d2dL2
420,所以L4为利润最大化解。
将L4代入生产函数可得:Q2L248,将L4代入生产要素供给函数可得:W32L36
将Q8代入产品的需求函数,可得:P1005Q1005860
所以当该生产者达到利润最大化时,产品的价格、生产的产量、投入要素的需求量和投入要素的价格分别为:60、8、4和36。
(2)加入该生产者也满足帕累托最优条件,那么该厂商的总成本为:
TC
WL
W
12
Q
12
WQ
所以边际成本MC为:
MC
dTCdQ
12
W
12
(32
12
Q)
160.25Q
由于在帕累托状态下,MCP(注意:满足帕累托状态的市场一般有两个:完全竞
争和绝对计划。后者在本题中不成立,所以只剩下完全竞争。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均衡时,
PMCMRP(1/Ed),完全竞争时,需求曲线水平,Ed为无穷大,所以PMC),
所以:
160.25Q1005Q
8
解得Q13.44将Q13.44代入Q2L,可得:
L6.72将L6.72代入W32L,可得:
W38.72将Q13.44代入P1005Q,可得:
P32.8
所以,加入该生产者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则产品的价格、生产的产量、投入要素的需求量和投入要素的价格分别是32.8、13.44、6.72和38.72。
3.【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社会福利函数。
【解析】:图略。(1)当UA100,UB0时,W100;(2)当UAUB33.33时,W33.33,有最大值;(3)当UB25,UA50时,有最大解为35。
4.【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社会经济效用与资源配置。
【解析】:(1)由生产函数G(X,Y)0(即X/2Y0)可求得两种产品的边际技
术替代率:
GMRTXG1/2
Y
因此,在帕累托最优配置状态,A,B的边际替代率也等于1/2,即
UA
MRS
AXY
XA
UA
2YAXA
12
YA
UB
MRS
BXY
XB
UB
YB2XB
12
YB
(10.3)
而X,Y的分配可能性条件为
XAXBX121830YAYBYYX/2
(10.4)
由(10.3)和(10.4)两式消去X,Y,YA,YB,可整理得:
XA2XB20另一方面,把(10.3)代入效用函数UA,UB中可消去YA,YB,可得:
UA
X
3A
UB(2XB)3
(10.5)(10.6)
9
由(10.5),(10.6)可得:
1
1
U3A
U
3
B
20
(10.7)
此即为效用边界的表达式。如图(10.1)所示。
(2)在均衡状态下,由于企业利润最大化及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要求,所以有边际
技术替代率及边际替代率均等于价格比PX/PY的关系。由(10.3)可知:PX/PY1/2
由此企业的利润为:
PYYPXXPYX/2PXXX(PY/2PX)0因此分配给A,B的利润均为0,此时A,B的预算约束式为:
PXXAPYYA12PX
PXXBPYYB18PX
上式加上PX/PY1/2,即可求出均衡状态下的资源分配:XA8,YA2,XB6,YB6,X16,Y8
Y
UR
f
15
g8
OB
203
B
123
W
W
f
2
OA
814
X
(a)生产可能性边界
O83A
203
uA
(b)效用边界
10.1效用边界
5.【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社会效用和社会福利最大时的资源配置。
【解析】:(1)设配置给消费者A的产品为(x,y),则配置给B的产品即为
(120x,120y)。此时,二者的效用分别为
UAxy,UB40(240xy)将上面两个式子消去y,可得
40UAx(960040xUB)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当一个人效用水平不变条件下使另一个人的效用极大化。A的效
用UA极大化(UB不变)的条件为:dUA0dx
10
即9600UB80x0
将上式代入UA,得
1
UB
9600
80U
2
A
这就是该经济系统的效用边界。
(2)帕累托最优状态的社会福利函数为:
W(UA,UB)
UA
UB
1
u
A
(9600
80U
2
A
)
,
社会福利极大化的条件为
dWdx
1
9600
120U
2
A
0
解得当UA6400时,W(UA,UB)达到最大。
此时,UB3200,x80,y80即配置给消费者A的产品为(80,80),消费者B的产品为(40,40)。
(四)问答题
1.【解题思路】:本题考察一般均衡理论。
【解析】:一般均衡论的证明要依赖于一些极为严峻的假设条件才能成立,比如完全竞
争市场假设、回避规模收益递增假设和拍卖人的假设,一般均衡论必须建立在这些条件的基
础上,才能保证均衡价格的存在,然而,这些假设条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根本就不存在。由
此一般均衡论严重地脱离了现实,关于这一点,西方学者也承认,一般均衡论好像是一座富
丽堂皇的宫殿,它能满足人们的幻想,却不能有助于居住问题的解决。
2.【解题思路】:本题考察均衡的条件。
【解析】:之所以将MRTXYMRSXY作为交换与生产一般均衡的条件,是由于只有符
合这一条件,才能既使生产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又使资源大到有效配置。如果MRTXY不等
于
MRS
AXY
、
MRS
BXY
MRSBXY,比如
MRT
1,MRS
2,表明消费者愿意放弃
2
单位的
Y
商
品的生产,说明重新配置资源以增加X商品的生产是必要的。只要MRT不等于MRS,重
新配置资源都会使消费者收益。也就是说,只有当边际转换率和边际替代率相等时资源才达
到有效配置。
3.【解题思路】:本题考察一般均衡的变动。
【解析】:(1)如果商品A的市场供给减少,根据局部均衡的分析,其价格P上升和供
应量Q减少。根据一般均衡的分析,由于A商品的价格上升,人们会增加对其替代品的需求,
从而替代品的价格上升、需求量上升;同时人们会减少A上品互补品的需求,从而互补品的
价格和需求量都下降。
(2)商品市场的上述变化当然也会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显然,由于A商品价格上升,
人们减少了对A商品的需求,同时也减少了其互补产品的需求。因此生产A商品及其互补品
的生产要素的需求降低,导致生产A商品及其互补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下降。同时
又导致A商品的替代品的需求上升,从而引起生产A商品的替代品的生产要素的需求上升,
生产A商品的替代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数量增加。
4.【解题思路】:本题考察帕累托最优的条件。
【解析】:假设一开始两种要素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不相等,根据有关分析,对于这
两个厂商来说,他们可以在不改变要素投入总量的情况下,通过他们之间的要素交换就可以
使每个厂商生产出更多的产品,而这种情况正是帕累托改进的一种情况。因此如果一开始两
11
厂商的两种投入要素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不相等,他们是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而且上面的分析与这两个厂商所生产的产品相同与否无关。因此即使两个厂商生产的产品不同,要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使任何使用这两种生产要素的两厂商的该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
5.【解题思路】:本题考察完全竞争与帕累托最优关系。【解析】:一般来说,总是假定消费者追求效用的极大化,而厂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样,通过一系列的数学证明可以说明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能够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三个条件。(1)在完全竞争状态下,每种商品的价格对于所有消费者来说都是相同的。那么,消费者为了追求效用最大化,就一定会使其消费的任何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相等,同时每一消费者所购买的任何两种商品的数量必使其边际替代率等于消费品市场上这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因此,就所以的消费者来说,任何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相等。(2)在完全竞争状态下,每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对于所有生产者来说都是相同的。那么生产者要达到利润最大化,就一定会使使用的任何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同时每一个厂商所使用的任何两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必使其边际替代率等于生产要素市场上这两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之比。因此,就所有生产要素来说,任何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3)在完全竞争状态下,任何两种产品生产的边际转换率为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成本之比。同时,每一个消费者对于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价格执笔,又由于任何商品的价格等于其边际成本,因此,对于任何两种产品来说,其生产的边际转换率一定等于任何消费者对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由此可见,完全竞争完全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所要求的三个条件,因此完全竞争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6.【解题思路】:本题考察一般均衡理论。【解析】:一般均衡论是瓦尔拉斯于1874年出版的《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一文中首次提出。瓦尔拉斯证明出如果给定消费者效用函数、要素供给函数以及生产函数,就可以确定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达到一般均衡。即所有商品和要素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都可以确定下来。到一般均衡的条件就是达到生产者利润最大化和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同时所有商品和要素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相等。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模型一共考虑了4个方程组:商品需求方程、要素需求方程、厂商供给方程和要素供给方程。尽管瓦尔拉斯计算方程数目和变量数目的方法是相当不能令人满意的,但它在很长时间里被人们所接受,无人提出疑问。这种情况直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之后才有所改变。后来的西方经济学家用集合论、拓扑学等数学方法证明,一般均衡体系只有在极其严峻的假设条件下才可能存在均衡解。这些假定条件有:任何厂商都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每一种产品的生产必须使用一种原始生产要素;任何消费者所提供的原始生产要素都不得大于它的初始存量;每个消费者都可以提供所有的原始生产要素;每个消费者的序数效用函数都是连续的;消费者的欲望是无限的;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等等。总之,在一定的假定条件全部得到满足时,一般均衡体系就有均衡解存在。而且均衡可以处于稳定的状态,以及均衡同时是满足帕累托最优条件的。7.【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福利经济学。【解析】:福利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论证的“看不见的手”远离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在于说明:完全竞争模型可以导致帕累托状态,而这一状态对整个社会来说又是资源配置
12
的最优状态。福利经济学属于规范经济学的范畴,它从微观经济学主体的行为及其相互联系
的角度出发,从生产资源有效率的配置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这两个方面来研究
一个国家实现最大社会经济福利所需具备的条件和国家为了增进社会福利应有的政策措施。
8.【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生产和和交换的一般均衡。
【解析】:交换的一般均衡条件是,消费者的各自商品组合选择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如
果再做任何一种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或者不使另一个人的境况变坏。用数
学语言说就是,在埃奇沃斯盒装图中消费者A的无差异曲线于消费者B的无差异曲线正好相
切,因此这两条无差异曲线的边际替代率正好相等即
MRS
AXY
MRS
BXY
。生产的一般均衡条
件是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于使用这两种要素而生产的商品来说都是相等
的。如果离开两曲线的切点,在任何一条等产量线上移动,都会使某一产品的数量减少。因
此就一种产品来说,保持相同的产出水平也许可以有许多种资源投入组合,但同时会使另一
种产品的产出水平达到最高水平的只有一种。两条等产量线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即
MRTXAYMRTXBY。
(五)案例分析
1.【解题思路】:本案例主要考察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解析】:局部均衡分析通常假定某一产品的需求和供给只取决于自身的价格,不考虑
其他市场的影响,因而这种方法隔绝了各类市场之间的联系。一般均衡分析方法通常认为各
种市场之间存在着不可轻视的联系,一种产品的价格变动会影响到其他产品的价格变动;反
过来,它们又影响该产品的价格。案例中实际上是一般均衡分析的应用。
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价格随供求关系变动而灵活、及时的变动。价格反映了资源稀缺
的程度。当某一种资源短缺,供给小于需求时,价格必定上升。价格上升,增加了供给,减
少了需求,最终使供求平衡。反之,当某种资源过剩,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必定下降。价
格下降,减少了供给,增加了需求,最终使供求平衡。所以,只要让价格自由浮动,价格可
以准确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有效地调节供求。
2.【解题思路】:本案例主要考察公平与效率问题。
【解析】:收入差距的拉大是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它改
变了过去“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与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模式,有利于市场竞争,有
利于社会资源的配置,对经济的增长起到了比较好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但在这个收入差距拉大的过程中,实际上
大多数的中国人都得到了好处,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收入差距
的拉大不仅是出现在中国,而且在世界各国中也是出现和存在的。从世界历史发展的经验来
看,经济发展的过程上,收入差距有一个先拉大后不断缩小的过程。
由于收入差距拉大会带来种种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各种措施来缩小收入差距。
通过适当调节居民收入差距,协调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公平与效率关系,为中国经济的顺利转
型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确保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
四、考研题精选
(一)判断说明题
1.根据瓦尔拉斯定理,在一个只有两种商品的经济中,如果一个商品商场供需相等了,
另外一个市场也一定达到了均衡。
(北大1997研)
2.当存在外部效应时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不一定成立。
(北大1998研)
13
3.如果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所有假设都满足,那么政府就没有干预经济的必要。(北
大2004研)(二)问答题
1.什么是边际产品转换率,当它与消费者对这两种产品和边际替代率不等时,市场将怎
样调整?
(南开大学2004研)
2.纯交换经济下帕累托最优配置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对外经贸大学2003研)
参考答案
(一)判断说明题1.对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瓦尔拉斯定理。
【解析】:根据瓦尔拉斯定理,在市场中,若n1个商品达到均衡,则剩下的一个商品
供需也必定达到均衡。对两个商品市场当然成立。2.对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解析】:外部效应的存在阻碍了个体提供社会最优的产出。
3.错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解析】:在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所有假设都满足的情况下,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成
立,即任何竞争性均衡都是帕累托有效的。但是,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只是涉及到效率问题,没有涉及到分配问题。事实上,为了在保证效率的基础上解决分配问题,政府一般都可以对
禀赋征税,按禀赋征税会普遍改变人们的行为,但根据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始于任何禀赋的交易会导致一种帕累托有效分配,为此,不管一个人如何重新分配禀赋量。由市场决定的
均衡依然是帕累托有效分配。
所以,即使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成立,也只是解决了效率问题,而根据福利经济学第
二定理,政府对资源的分配依然是帕累托有效分配,所以政府有干预经济的必要性。(二)问题题
1.【解题思路】:本题考察边际产品转换率。【解析】:边际产品转换率表示从一种产品生产转换为另一种产品生产的难易程度,即为了抽出足够多的劳动L与资本K而多生产一单位X,社会不得不减少的Y产品生产的数量,
它反映了产品转换的机会成本。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边际产品转换率表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根据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任何一种对商品间的生产的边际产品转换率等于消费这两种商品的每个个人的边际替代率。当两者不等时,市场将要进行调整,最终达
到两者相等。
在边际产品转换率大于边际替代率的情况下,市场将进行如下调整:假定边际产品转换率为2,边际替代率为1,边际转换率先于意味着生产者通过减少1单位生产可以增加2单
位的Y,边际替代率意味着消费者愿意通过减少1单位X的消费增加1单位的Y的消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生产者少生产1单位X,从而少给消费者1单位X,但却多生产出2单位
的Y,从多增加的两个单位Y中拿出1个单位给消费者可以维持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不变,从而多余的1单位Y就代表了社会福利的净增加。于是,生产者少生产X,多生产Y,最终使
边际产品转换率等于边际替代率。同理,在边际产品转换率小于边际替代率的情况下,市场进行如下调整:假定边际产品
转换率为1,边际替代率为2,此时如果生产者减少1单位的Y的生产,从而少给消费者1
单位Y,但却多生产出1单位X,从多增加的1单位X中拿出半个单位X给消费者即可维持
14
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不变,从而多余的半个单位X就代表了社会福利的净增加。于是,生产者多生产X,少生产Y,最终使边际产品转换率先于边际替代率。
2.【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纯交换经济下帕累托最优配置的主要条件。【解析】:(1)帕累托最优配置是现代西方福利经济学中讨论实现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的条件的理论。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帕累托提出,因此得名。帕累托指出,在社会既定的收入分配条件下,如果对收入分配状况的某种改变使每个人的福利同时增加,则这种改变使社会福利状况改善;如果这种改变让每个人的福利都减少了,或者一部分人的福利增加了而另一部分人的福利减少了,则这种改变没有使社会福利状况改善。帕累托认为,最优状态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对该状态的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的福利增,而又不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减少,这种状态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率的状态。(2)在纯交换下的帕累托最优配置的主要条件,即是在交换方面,任何一对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对任何使用这两种商品的个人来说都相等,此时,该社会达到了产品分配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从而实现了交换的效率。当然也实现了交换的一般均衡。把满足
MRTXAYMRTXBY的条件的点连接起来所形成的曲线,称为分配的契约曲线。在该曲线上任
一点A、B两人的边际替代率都是相等的。只要参与分配的双方通过产品分配达到分配的契约曲线上,便达到了帕累托最优境界,从而实现了分配的一般均衡。
15
篇八:在什么实际情况下第一福利经济更接近成立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社会学家们似乎觉得经济学家对自由市场的迷信根本就是意识形态。鉴于此,在这里写下两个经济学的基本定理,用不技术的语言。这两个定理均可以用数学严格证明。注意,能用数学证明的定理,说明逻辑是没有漏洞的。如果要攻击这个定理,只能从假设入手。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如果不存在不对称信息和外部性,换句话说不存在我偷吃了你的奶酪你不知道,和我抽烟不会让你抽二手烟这两种情况,市场竞争实现的分配是帕雷托最优的,也就是这个社会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变得更满意而不伤害别人的利益。在我讨论那些前提是否成立之前,我之想指出,除了这些提到的前提,这个定理几乎不再需要任何别的条件,有一个技术性的条件是一个人不可能感到自己的状况好到了极点,即使上帝来也不能让一切变得更好了。如果说,经济学家对市场迷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定理的存在。因为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可以实现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帕雷托最优。(要攻击经济学家不讲公平的人请稍微等我说完第二定理)。当然这个定理成立需要三个非常重要的前提:1.充分竞争2.没有信息不对称3.没有外部性。第一条经济学家的方案比较简单,那就引入竞争啊,所以管制啊,壁垒啊,垄断啊等等等等,在多数情况下都是遭到经济学家反对的。在这点上,经济学家和人民大众是站在一起的。竞争对老百姓是有利的,对厂商是不利的。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都是市场失灵的经典原因。这大概也是我们需要政府的原因,政府是用来提供那些市场无法提供的东西的,而不是应该用来替代市场的,原因是因为刚才说的第一定理。因此,很多经济学家会主张一个小政府,因为政府需要把自己的功能限制在需要它的领域。但是,究竟在哪些领域市场失灵,失灵的程度有多大,是一个可以辩论的话题。但是总的说来,很多经济学家心目中的理想世界是第一定理假设的世界,因此他们的政策建议就会是努力像那个方向努力,反垄断,明晰产权等等等等。第一定理的一个重大漏洞是,帕雷托最优的分配方式,可以是极度不均的。我拿10000万,你挣1000块可以是帕雷托最优的。第二定理的目的就是要修复这个漏洞。第二定理说的是通过合理的总量税调解,任何帕雷托最优的分配都可以通过上述的竞争性市场来实现。第二定理的成立条件,在数学上比第一定理要强,它要求人们不是那种追求极端的人,不是赌徒或者偏执狂。我想这个假设,大概对于大多数人都是成立的。第二定理主要的信息是,如果你希望整个社会达到某种理想的分配状况,你不需要让政府事无巨细的进行分配,没人一套房子,每个月30斤肉之类的,那样是很麻烦的,而且很可能是没有效率的。如果需要更平均的最终分配,政府所要做的,就是给穷人发钱,找富人收税,然后让市场去分配那成千上万的商品和服务。同时,这个税必须是总量税,换言之,也就是人头税。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定理让经济学家或多或少都成了一个市场至上者。因为它们的结论是强大的。经济学家不是不关心公平,市场也不是自然就会让贫富分化。分左派和右派,以后请不要再以是否支持自由市场作为区分。
篇九:在什么实际情况下第一福利经济更接近成立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社会学家们似乎觉得经济学家对自由市场的迷信根本就是意识形态.鉴于此,在这里写下两个经济学的基本定理,用不技术的语言。这两个定理均可以用数学严格证明。注意,能用数学证明的定理,说明逻辑是没有漏洞的。如果要攻击这个定理,只能从假设入手.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如果不存在不对称信息和外部性,换句话说不存在我偷吃了你的奶酪你不知道,和我抽烟不会让你抽二手烟这两种情况,市场竞争实现的分配是帕雷托最优的,也就是这个社会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变得更满意而不伤害别人的利益.在我讨论那些前提是否成立之前,我之想指出,除了这些提到的前提,这个定理几乎不再需要任何别的条件,有一个技术性的条件是一个人不可能感到自己的状况好到了极点,即使上帝来也不能让一切变得更好了。如果说,经济学家对市场迷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定理的存在。因为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可以实现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帕雷托最优.(要攻击经济学家不讲公平的人请稍微等我说完第二定理)。
当然这个定理成立需要三个非常重要的前提:1。充分竞争2.没有信息不对称3。没有外部性。第一条经济学家的方案比较简单,那就引入竞争啊,所以管制啊,壁垒啊,垄断啊等等等等,在多数情况下都是遭到经济学家反对的。在这点上,经济学家和人民大众是站在一起的。竞争对老百姓是有利的,对厂商是不利的.
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都是市场失灵的经典原因。这大概也是我们需要政府的原因,政府是用来提供那些市场无法提供的东西的,而不是应该用来替代市场的,原因是因为刚才说的第一定理.因此,很多经济学家会主张一个小政府,因为政府需要把自己的功能限制在需要它的领域。但是,究竟在哪些领域市场失灵,失灵的程度有多大,是一个可以辩论的话题。但是总的说来,很多经济学家心目中的理想世界是第一定理假设的世界,因此他们的政策建议就会是努力像那个方向努力,反垄断,明晰产权等等等等。
第一定理的一个重大漏洞是,帕雷托最优的分配方式,可以是极度不均的.我拿10000万,你挣1000块可以是帕雷托最优的。第二定理的目的就是要修复这个漏洞。第二定理说的是通过合理的总量税调解,任何帕雷托最优的分配都可以通过上述的竞争性市场来实现。第二定理的成立条件,在数学上比第一定理要强,它要求人们不是那种追求极端的人,不是赌徒或者偏执狂。我想这个假设,大概对于大多数人都是成立的。第二定理主要的信息是,如果你希望整个社会达到某种理想的分配状况,你不需要让政府事无巨细的进行分配,没人一套房子,每个月30斤肉之类的,那样是很麻烦的,而且很可能是没有效率的。如果需要更平均的最终分配,政府所要做的,就是给穷人发钱,找富人收税,然后让市场去分配那成千上万的商品和服务。同时,这个税必须是总量税,换言之,也就是人头税。
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定理让经济学家或多或少都成了一个市场至上者。因为它们的结论是强大的.经济学家不是不关心公平,市场也不是自然就会让贫富分化。分左派和右派,以后请不要再以是否支持自由市场作为区分。
篇十:在什么实际情况下第一福利经济更接近成立
《福利经济学》总结复习
第一章概述
1.福利经济学的概念: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稀缺资源使用效果的评价与判断的学科,是从福利的角度对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社会评估的经济学分支。
2.关于效用: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心理满足,是商品或劳务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可分为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3.基数效用是认为效用可以用确切的数量衡量。4.旧福利经济学的基础,也是讨论收入再分配的合理性的基础;序数效用论认为
效用可以分出强弱程度,列出顺序,进行比较.序数效用是新福利经济学的基础性概念。5.福利可分为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一般福利与经济福利。6.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是指经济体系如何运行、客观上“是什么样的”运行机制等
的分析。实证经济分析,描述经济中的事实、情况和关系。规范分析:是指提出政策建议、涉及“应该如何”等命题的分析,包含价
值判断。规范经济分析,涉及伦理和价值判断。当经济学的研究把因果分析与价值判断结合在一起时,这种经济学就叫
作规范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属于规范经济学。7.福利经济学的场所与发展
1920年,《福利经济学》问世;旧福利经济学(基数测量、效用可比)的代表人物庇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帕累托、卡尔多、阿罗等人(序数效用、补偿原则、不可能定理))是新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罗尔斯、森、黄有光等进一步发展福利经济学。8.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资源如何合理配置、收入状况如何及其对社会福
利的影响;从总体效率或总体福利出发,其目标是提出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政策方案或改革措施。具体包括资源配置效率研究、收入分配理论研究、社会福利度量和影响研究、社会/公共选择理论研究及政策与方案研究。
第二章帕累托原理和资源配置效率
1.帕累托原理:帕累托改进和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是指指资源分配达到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反过来说,……)。帕累托改进的目标是帕累托最优。
2.帕累托最优实现的条件:交换的最优条件:任何两种产品X、Y的边际替代率对所有的消费者都相等,即:MRSXYA=MRSXYB生产的最优条件:任何两种要素L、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所有的生产者都相等,即:RTSLKC=RTSLKD生产和交换(综合)的最优条件: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这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即:MRTXY=MRSXY
3.要理解的几个概念: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生产可能性曲线、边际转换率、埃奇沃斯框(盒形)图。
4.复习教材相关例题与习题。5.完全竞争市场、局部均衡、一般均衡。6.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
第一定理: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状况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第二定理:从任一个初始资源配置状态出发,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形成的均
衡必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7.产权:个人或组织对财产等资源的排他性占有和使用及其他相关权利,包括
财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8.科斯定理(科斯第一定理):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产权初始如何安排,当
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那些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的安排,即市场机制会自动达到帕雷托最优。9.科斯第二定理的基本含义是: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市场里,产权的初始界定影响最终资源配置。即:不同的产权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10.次优原理:当现实经济状况不能完全满足帕累托最优条件是,需根据来现实条件确定资源最佳(次优)配置,不需要求去满足其他其他最优条件.11.三种经济型态的区别:最优(第一优)型经济:满足帕累托最优条件;次优型经济:部分满足帕累托最优条件,同时信息和行政成本可忽略;第三优型经济:部分满足帕累托最优条件,同时信息和行政成本不可忽
略.(最接近现实)12.在第三优经济型态中:
信息贫乏,采用最优行动准则;信息不足,采用第三优行动准则(根据信息对最优准则进行适当修正);信息丰富,采用次优行动准则。13.请阅读教材第33页关于对商品X征税的分析;
第三章补偿原理及其应用
1.补偿原理:如果进行某项政策变革,使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受损,假设受益者可以补偿受损者的损失并且有剩余,那么这项政策变革就是可取的。这种判断社会改革政策是否有效的方法就称补偿原理。
2.补偿原理中的补偿一般是虚拟补偿,补偿原理包括卡尔多补偿、希克斯补偿和西托夫斯基补偿等。
3.卡尔多补偿标准:一项社会政策变革后,如果受益者能完全补偿受损者之后还有剩余,在社会整体福利有所改善。
4.希克斯认为,如果受损者不能够有利可图地贿赂受益者来反对变革,那么该变革将会带来社会改进,是可取的。人们称希克斯的补偿原则为“长期自然的补偿原则”。
5.卡尔多标准指由旧状态向新状态的变化,能增加社会福利,是正向检验。希克斯标准指由新状态向旧状态的变化不能增加社会福利,是逆向检验。二者实际没什么不同,所以后人称为“卡尔多-希克斯标准”。
6.西托夫斯基补偿标准的内容:只有当由旧状态向新状态的变化能够增加社会福利,而由新状态向旧状态的变化不能增加社会福利时,这种由旧状态向新状态的变化,才真正地增加了社会福利。
7.试述卡-希—西标准的含义,并进行评价。8.李特尔标准的含义:
一项社会改革要看:(1)是否满足卡尔多补偿标准;(2))是否满足希克斯补偿标准;(3)是否收入分配是否更合理。
如果(1)和(2)中满足一条,同时(3)也能满足,则该项社会改革是可取的;如果均不能满足,则该改革不可取。
9.国民收入检验标准是指:若当前存在一个均衡市场(X,P),若通过一项社会政策改革后会变动到X’,X'潜在帕累托优于X,那么以现行价格度量的国民收入在状态X’比在状态X时更多,则此项改革则是可取得的。
10.试分析补偿原理在商品税和所得税取舍之间的应用。
第四章经济剩余分析
1.消费者剩余的概念?2.生产者剩余的概念?3.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与经济剩余的关系4.影响消费者剩余的主要因素5.垄断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用图分析)
篇十一:在什么实际情况下第一福利经济更接近成立
P> 第八章福利经济理论一、选择题
1.西方国家的收入分配A.最近30年实际上越来越平等;B.最富的20%家庭占有约80%的财富;C.比发展中国家收入分配更不合理;D.洛伦兹曲线位于45°直线以下。
2.下面哪些计划不属于贫困救济范畴?A.向低收入者提供廉价住房计划;B.食品补助票计划;C.医疗救助计划;D.社区公共设施建设计划。
3.下面哪些家庭最容易沦入贫困阶层?A.单身汉家庭;B.三代同堂的家庭;C.有夫妻组成的小家庭;D.独身母亲和孩子的家庭。
4.政府编制贫困指数时,主要依据A.现金收入;B.家庭规模;C.居住地;D.上面都是参考因素。
5.高的边际税率往往会损害A.合理收入目标;B.成本最小化目标;C.工作激励目标;D.所有上面三个目标;
6.“人力资本”是指A.一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展示的各种技能;B.一个人对自己的自我投资;C.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用资本代替劳动力的能力;D.一个人管理资本设备的能力。
7.一个人虽然有工作,收入却很低,因为A.他的边际劳动生产率很低;B.他生产的产品价格很低;C.他生产的边际收入很低;D.上面都对。
8.如果一个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那么A.这人可能在寻找工作;B.这人可能已在工作;C.尽管他有工作,但仍可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D.上面都有可能。9.在计算纳税收入时,要扣除因接受福利救济而产生的转移收入,其主要原因是
A.穷人越多,从事救济的政府工作职位就越多;B.救济所提供的大多数服务不可能确定价值;C.人们可能因为消费了一些救济物品或服务,例如医疗服务,而被认为是处于贫困线以上;D.上面都不是主要原因10.捐益平衡收入(Thebreak-evenlevelofIncome)是指A.一个人达到贫困线时的收入水平;B.一个人恰好得不到任何救济时的收入水平C.一个人拥有的可支配收入;D.一个人达到不需要救济时的收入。11.收入最低的20%的人,他们的贫困可能A.属于相对贫困;B.属于绝对贫困;C.只要经济持续增长,就可以脱贫致富;D.表示洛伦兹曲线是一条直线。12.周期性失业的发生一般是由于A.低生产率;B.意愿需求的变化;C.劳动力市场的歧视;D.缺少人力资本。13.被西方经济学界推崇为“福利经济学之父”的是A.霍不森B.庇古C.帕累托
D.埃奇沃斯14.以下哪些主张不属于旧福利经济学政策范畴:
A.实行最低工资制度;B.对造成环境污染的工厂征附加税;
C.提高市场信息透明度;D.失业救济。15.小李有5个鸡蛋和5只苹果,小陈有5个鸡蛋和5只苹果,小李更喜欢鸡蛋,小陈更喜欢苹果。在帕累托最优状态下,可能A.小李消费更多的鸡蛋;B.小陈消费更多的苹果;C.两人苹果与鸡蛋的边际替代率相等;D.上面说的都对。16.当政府决定对救济接受者的收入免税时,实际上是在A.有意提高接受者对工作的兴趣;B.帮助受救济者偷税;C.减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D.在制定福利计划时的一种随意决定。17.对于福利最大化来说,完全竞争的长期一般均衡是
A.充分的,但不是必要的;B.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C.必要的,也是充分的;D.既非必要的,又非充分的。18.在一个两人埃奇沃思箱形图中,有两种总量固定的商品,则供给曲线A.一定与契约曲线相交;B.一定不与契约曲线相交;C.不一定与契约曲线相交;D.无法判断。19.下面哪一项不是帕累托最优的必要条件?A.生产一定在生产可能性边界进行;B.商品的供给是无限的;C.所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于所有消费它们的消费者来说都是相同的;D.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于生产中运用这两种要素的所有商品来说都是相等的。
二、是非题
1、为了达到帕累托最优,必须使任何只消费两种食品的消费者所消费的这两种产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相等。2、处于非帕累托最优位置的经济,要成为一个处于帕累托最优位置的经济从而达到更高的福利水平是不可能的。3、帕累托最优的理论基础是序数效用理论,但对于基数效用理论也同样成立。4、现代经济学所认为的最有经济效率的状态,一般就是指帕累托最优状态。5、契约曲线得名于它是所有可能契约的轨迹。6、消费者均衡条件满足后,帕累托状态也达到最优。7、社会福利函数应该能够代表全社会所有人对福利的判断。8、对一个社会来说,只应有一个社会福利最大值。9、退休职工收到的养老金属于转移支付。10、政府的社会保障计划与私人退休计划很类似,就是每个纳税人在其工作期间交纳的税收由政府积累起来,到他们退休后再返还给他们他们‘11、一个人受教育与其遭受贫困的可能性成正相关关系‘12、富裕地区处于贫困线以下职工的收入可能比贫困地区处于较富裕水平的农民还要高。13、一个家庭是否处于贫困线以下。仅仅与其人均火并、货币收入有关‘14、建立最低收入保障计划会引起人们放弃低收入工作。15、一项救济计划中,给予失业者的救济金越高,失业者寻找工作的热情越少。16、对收入所征收的所得税税率越高,人们就会越努力的多工作。17、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最低维持生存的收入水平是不同的,因为在社会发展和工业化得不同阶段,维持生存的含义是不同的。18、持续的经济增长可以消除绝对贫困,但不能消除相对贫困。19、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能减少雇主歧视。20、在不存在垄断的情况下,没有管制的市场将使收入分配均等。21、一般地说,越穷的国家,其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越严重。
22、收入分配平等了,财富的分布自然也就平等了。23、在资本主义国家,一小部分家庭获得了国民收入中的较大份额。24、完全平等的收入分配使洛伦兹曲线正好处于45度线上。25、一些收入差别反映的是意愿的选择,例如决定工作更多时间和提早退休等。26、在一个社会中,控制供应和操控市场的权利会对收入分配产生巨大的影响。27、税收被西方国家的实践证明是促进收入分配平均化的最有效工具。28、收入分配的不平均加速了私人资本的积累,从这一点上说,它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增长。
三、论述题
1、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时,被最广泛使用的是哪一种方法,简述之。2、简述庇古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以及他后来受到批判的原因主要是什么?3、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检验社会福利是否极大的标准是什么?试简述之。4.什么是社会福利函数?是否存在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社会福利函数能被用来客观地比较国家、或一个国家发展不同阶段的发福利水平?
四、计算题
1.如果决定两个人的效用可能性曲线的公式是:UA+2UB=100,画出这条曲线,并求(1)若要使社会福利最大化,当社会福利函数是W(UA,UB)=max(UA,UB),社会福利最大时的UA和UB分别是多少?(2)若把社会福利函数定义为W(UA,UB)=min(UA,UB),当社会福利函数最大时,UA和UB分别是多少?(3)若社会福利函数是W(UA,UB)=UA0.5UB0.5,社会福利最大时的UA和UB是多少?(4)在图形中标出a,b,c三种情况中UA和UB的位置.2.一个母亲有两个小孩东东和西西,她同样喜欢他们,她想给他们1000元钱。母亲的效用函数是U(a,b)=√a¯+√b¯,a是她给东东的钱,b是她给西西得钱,问:(1)她将如何分配这笔钱?(2)当该母亲的效用函数分别变为以下各式时,她将如何分配这笔钱
①U(a,b)=-1/a-1/b②U(a,b)=loga+logb③U(a,b)=min(a,b)④U(a,b)=max(a,b)(3)假如函数是U(a,b)=a2+b2,她又将如何分配这笔钱?为什么这时他的边际替代率不为1。3.有一项福利计划向四口之家提供救济,具体内容包括:(甲)一般补助:对于年收入低于600美金的家庭,每年补助3600美元,超过600美元的收入每一元减少0.5美元的一般补助,知道该项补助扣减为0。(乙)食品补助票:提供每个家庭每年价值2500美元的食品票,但有收入家庭所得食品票将扣减相当于其总收入的25%的部分,直到该项补助扣减为0。(丙)医疗补助:每年1500美元,只要该家庭仍有资格接受甲中的一般补助,就能领到该款项。(丁)住房补助:给每个家庭一栋每年租金4800美元的房屋免费居住,但这个家庭必须支付相当于其净收入25%的租金,其中的净收入是指收入加上一般补助减去2000元。要求(1)填写表8-1,计算实际收入;(2)用表8-1中的数字来完成表8-2,计算隐含的边际所得
税率。收入
06006500779978001000010250132001935021200
收入补助或收入税039422324324159140-376-2376-2792
一般补助
360036006501000000
食品票医疗补助家庭补助净收入
2500235087555055000000
1500150015001500000000
440042503513335033502800273820004630
(1)(2)(3)(4)(5)(6)(7)(8)(9)(10)
收入
06006500779978001000010250132001935021200
收入变化
(1)(2)(3)(4)(5)(6)(7)(8)(9)(10)
实际收入
(11)(12)(13)(14)(15)(16)(17)(18)(19)(20)
表8-2实际收入变化(21)(22)(23)(24)(25)(26)(27)(28)(29)(30)
隐含税收
(31)(32)(33)(34)(35)(36)(37)(38)(39)(40)
隐含边际税率(41)(42)(43)(44)(45)(46)(47)(48)(49)(50)
篇十二:在什么实际情况下第一福利经济更接近成立
P> 附录2A.1:偏好,效用函数和需求函数如果消费者的偏好是理性的(完备的和传递的),连续的,那么就存在着一个能代表该.............L偏好的连续效用函数......u:RR。其中L表示消费集的维度,也就是商品的种类,除非做特别说明,我们总是假定L2,即消费者消费x1和x2两种商品。我们还假定偏好是单调..的和凸的,则效用函数u是递增的和拟凹的。给定上述假定,我们能够得到一组形状良好的...........无差异曲线,如图2A-1,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是一组凸向原点的曲线,离原点越远,其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1。
x2
|斜率|=MRS
O图2A-1无差异曲线
x1
一个常用的符合上述假定的效用函数是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其形式是:其中A0,01,01。显然,u是连续的,递增的,凹的。一个理性的消费者面临的问题是在约束条件下追求效用最大化。其约束条件为:.............
u(x1,x2)Ax1x2
p1x1p2x2w
其中,p1,p2为两种商品的市场价格,w则表示消费者的财富(或收入)。给定偏好的单调性,这一约束一定是紧的,也就是p1x1p2x2w。则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问题可以描述为:
maxxu(x1,x2)s.t.p1x1p2x2w
上述问题的拉格朗日函数可以写为:
Lu(x1,x2)(wp1x1p2x2)
这一问题的一阶条件为:
uup1,p2x1x2
假定效用函数是凹的,上述条件是充分必要的。两式相除,得到:
1
关于偏好,以及偏好与效用效用函数关系的进一步讨论,参见马斯-克莱尔等人,《微观经济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瓦里安,《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ux1
up1p2x2
上式意味着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消费两种商品最后一单位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我们还定义消费者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为边际替代率(MRS),表示给定效用水平保持不变(比如u),少消费一单位商品1,必须增加消费多少单位的商品2,即MRS
dx2。dx1
无差异曲线的数学形式为:表示使消费者的效用水平达到u的所有商品组合,u(x1,x2)u,两位全微分,得到
dxuuudx1dx2du0,这样我们就得到,2x1x2dx1x1
u。这x2
一结果表明,边际替代率(MRS)等于边际效用之比。解上述问题,得到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解:
*x1x1(p1,p2,w)*x2x2(p1,p2,w)
上面两个式子就是消费者的(马歇尔)需求函数,表示当市场价格和财富分别为
p1,p2,w时,消费者愿意消费的(效用最大化的)商品x1和x2的数量。**显然,u(x1,x2)u[x1(p1,p2,w),x2(p1,p2,w)]为给定价格和财富水平为p1,p2,w时
消费者所能达到的最大效用,我们令:
v(p1,p2,w)u[x1(p1,p2,w),x2(p1,p2,w)]v(p1,p2,w)是一个复合函数,我们将其称为间接效用函数,它表示随着价格和财富水平的
变化,消费者所能够实现的最大效用的变化。下面我们给出两个特例:特例1:柯布-道格拉斯偏好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问题为:
maxxAx1x2s.t.p1x1p2x2w11一阶条件为:Ax1x2p1和Ax1x2p2,两式相除得到:
x2p1x1p2
将约束条件代入,可以得到:x1
*
ww*,x2。p1p2
特例2:拟线性偏好如果消费者的偏好是拟线性的,那么她的效用函数的形式为:u(x1,x2)x1(x2),
*这时,给定相对价格不变,消费者愿意消费的商品x2的数量x2是唯一的,无论消费者的财..
*富水平怎样变化(只要保证wp2x2)。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来求消费者的最大化问题:
maxxx1(x2)s.t.p1x1p2x2w*一阶条件是:1p1,'(x2)p2,得到:'(x2)p2p1,则x2'1(p2p1),
*这意味x2仅仅是相对价格的函数,与财富水平无关。给定相对价格不变,财富的变化只会
改变消费者对x1的消费数量,而不会改变她对x2的消费数量。
**假定(x2)lnx2,则有:x2p1p2,x1wp11。拟线性偏好非常重要,在公共经济学,特别是公共产品和外部性理论中有广泛的应用。
附录2A.2:生产集,生产函数,成本函数和生产可能性边界现在我们考察企业的行为。企业总是在特定的技术约束下将投入品转化为产品,从而可行的生产计划总是受到特定技术的约束。我们把在技术上可行的所有的投入和产出组合(生产计划)的集合称作生产集,通常用Y表示。如图2A-2,假定只有一种投入品z,一种产...品y,图中的阴影部分就是生产集。通常,我们假定生产集是一个非空的闭集,也就是说生产集包括它的边界,这条边界线所确定的函数就是生产函数,用yf(z)表示。这样,我....们就可以把生产集Y写成:Y(z,y):yf(z)0,z0。我们还假定生产集是凸的,也就是任意两个可行的生产计划的线性组合一定是可行的。可以证明,对于单一产出的技术,生产集是凸的等价于生产函数yf(z)是凹的2。yy=f(z)
YO
z
图2A-2生产集为了考察企业在成本约束下的最优投入品组合,我们现在假定存在两种投入要素,z1和
z2,生产函数为yf(z1,z2)。企业面临的问题是给定成本约束,选择最优的投入品组合,
使其产出最大化,即:
maxzf(z1,z2)s.t.1z12z2c其中,c为企业的最高成本约束,1,2分别为两种投入品的市场价格。一阶条件是假定生产函数是凹的,上述条件是充分必要的。两式相除,fz11和fz22。
得到:
fz11fz22
2
关于生产集及其与生产函数的关系的进一步讨论参见马斯-克莱尔等人,《微观经济理论》;瓦里安,《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
上式表明两种要素的边际产出之比(即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等于要素价格之比。上述生产最大化问题的一个对偶问题是成本最小化问题,给定产出约束,即:
f(z1,z2)y其中,y为企业的最低产出约束。一阶条件同样是fz11和fz22,将其代
入约束条件,可以解得:
*z1z1(1,2,y)*z2z2(1,2,y)
minzs.t.
1z12z2
上面两个式子就是所谓的条件要素需求函数。令:........
*=1z1(1,2,y)2z2(1,2,y)c(1,2,y)=1z12z*2
则c(1,2,y)为企业的成本函数,表示给定要素价格和产出要求下的最小成本。如果生产....函数是凹的,可以证明成本函数对于产量y是凸的。现在我们转向企业的利润最大化问题,即在给定产品和投入品市场价格的前提下,选择产量使利润最大化。上述问题可以表示为:
maxypyc(1,2,y)这一问题的一阶条件是pcy,由于目标函数对y是凹的,这一条件是充分必要的。
意味着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选择产量使边际成本等于价格。
122产函数分别为:x1f1(z1可以分别解得两种产品的要素需求函数:,z2)和x2f2(z12,z2),
现在我们考虑两种产品的情况,为了和上节一致,分别用x1和x2表示这两种产品。生
zlj*zlj(1,2,xj),l1,2;j1,2假定投入品总量分别为z1和z2,且被完全充分利用,则有:zlzl1(1,2,x1)zl2(1,2,x2),l1,2
图2A-3画出了所有可能的两种产品生产组合(我们不考虑负产出),称为生产可能性.....集,其中FF曲线被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示当资源(所有投入品)被充分利用时,两........种产品所有的可能性组合,也就是,随着其中一种产品的产量变化,另一种产品所能获得的最大产量的变化轨迹。x2F
生产可能性集
|斜率|=MRT
F图2A-3生产可能性集
x1
我们将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的绝对值定义为边际转换率(MRT),表示当资源充分利.....用时,多生产一单位x1,需要放弃多少单位的x2。一般用生产转换函数F(x1,x2)0来表示生产可能性边界,则生产可能性集就可以写作:(x1,x2):F(x1,x2)0,且x1,20。我
们通常假定生产可能性集是一个凸集,假定F(x1,x2)是一个凸函数。对生产转换函数两边全微分,得到:
FFdx1dx20x1x2
这意味着:
Fx1
dxF2MRT。另外,经济学中还有一个常用的结论,就是边x2dx1
际转换率等于边际成本之比。现在我们来证明这个结论:两种产品的成本函数可以表示为:
cj(1,2,xj)1z1j(1,2,xj)2z2j(1,2,xj),j1,2
则有:
12c(1,2,x1)c2(1,2,x2)1[z1(1,2,x1)z12(1,2,x2)]2[z12(1,2,x1)z2(1,2,x2)]1
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投入品被充分利用,这意味着:
c1(1,2,x1)c2(1,2,x2)1z12z2令上式两边对(x1,x2)全微分,得到:
c1c2dx1dx20x1x2
这意味着:MRT
dx2c1dx1x1
c2。x2
2.1.2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数学证明本节我们对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给出一个简化的数学证明。读者应该将本节和附录2A.1和2A.2结合起来学习。首先我们给出帕累托最优的数学条件。假定存在两个消费者A和B,两个企业1和2,分别生产商品x1和x2。假定有两种投入品z1和z2,但投入品不能直接用于消费。能性边界。
AB我们用x1A和x2表示A消费两种产品的数量,用x1B和x2表示B消费的数量,则:112生产函数分别为:x1f1(z1,z2)和x2f2(z12,z2)。我们用F(x1,x2)0表示生产可
BxAjxjxj,
j1,2
所谓帕累托最优配置是指在不损害其他人的效用的前提下使任何个人的效用达到最大。因此,一个帕累托最优问题可以写成:
AmaxxuA(x1A,x2)BBBs.t.u(x1,x2)uF(x1,x2)0
在单调性假设下,上述约束实际上都是紧的。这一问题的拉格朗日函数是:
ABLuA(x1A,x2)[uuB(x1B,x2)]F(x1,x2)
一阶条件是:
uAFAx1x1
(2.1)
uAFAx2x2
(2.2)
uBFBx1x1
(2.3)
uBFBx2x2
和(2.6)两式相除,得到:
(2.4)
我们假定效用函数是凹的,生产转换函数是凸的,则上述一阶条件是充分必要的。将(2.5)
uAx1A
将(2.7)和(2.8)两式相除,得到:
uAFx2Ax1uBFBx2x1
B
Fx2Fx2
(2.5)
uBx1B
A
(2.6)
(2.9)和(2.10)式意味着:MRSMRSMRT(参见附录),这就是我们在上一节给出的帕累托最优的条件。下面我们证明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配置(以下简称竞争性均衡)是满足上述帕累托.....条件的。一般而言,竞争性市场的本质特征是价格接受,这就要求存在非常多的消费者和生产者,而我们的模型只有两个消费者,两个生产者,为此,我们可以把两个消费者理解为两群消费者,同理,把两个生产者理解为两群生产者。我们假定投入品禀赋属于消费者,分别用zlA和zlB(l1,2)表示,满足:zlAzlBzl(l1,2)。假定消费者拥有企业利润,其利润份额用ij(iA,B,j1,2)表示,满足:。jAjB1(j1,2)
****和一组价格{p1,p2;1,2},使得:
A*B***1*1*2*所谓竞争性均衡,是指一组资源配置{(x1A*,x2),(x1B*,x2);x1,x2;(z1,z2),(z12*,z2)}
(1)生产者利润最大化条件:对每一个企业j,x*j满足:
*j****j**p*jxjc(1,2,xj)maxxpjxjc(1,2,xj),
j1,2
我们假定成本函数是凸的,则上述条件等价于:
p
*j
cj(1,2,x*j)xj
,
j1,2
将上面两式相除,得到:
*p1*p2*c1(1,2,x1)x1*c2(1,2,x2)MRTx2
(2.7)
i*i*(2)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对每一个消费者i,(x1,x2)满足:i*i*ii,Bui(x1,x2)maxxui(x1,x2),iA
*i*i*ij**s.t.p1x1p2x21*z1i2z2ij[p*jxjc(1,2,xj)]j1
2
我们假定效用函数是凹的,成本函数是凸的,则上述条件等价于:
i*i*ui(x1,x2),j1,2iA,B(1ij)p*j,ixj
将上面四式分别相除,得到:
**p1p2i*ui(x1i*,x2)ix1i*ui(x1i*,x2)MRSi,ix2
iA,B
(2.8)
A*B***1*2(3)市场出清条件:xjxjxj(j1,2),z。lzlzl(l1,2)
(2.11)和(2.12)式意味着MRSMRSMRT,这和帕累托最优的充要条件是一致的,
AB
这表明竞争性市场的均衡配置是帕累托最优的。这就证明了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篇十三:在什么实际情况下第一福利经济更接近成立
P> 《福利经济学》总结复习第一章概述
1.福利经济学的概念: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稀缺资源使用效果的评价与判断的学科,是从福利的角度对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社会评估的经济学分支。
2.关于效用: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心理满足,是商品或劳务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可分为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3.基数效用是认为效用可以用确切的数量衡量。4.旧福利经济学的基础,也是讨论收入再分配的合理性的基础;序数效用论认为
效用可以分出强弱程度,列出顺序,进行比较。序数效用是新福利经济学的基础性概念。5.福利可分为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一般福利与经济福利。6.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是指经济体系如何运行、客观上“是什么样的”运行机制等的
分析。实证经济分析,描述经济中的事实、情况和关系。规范分析:是指提出政策建议、涉及“应该如何”等命题的分析,包含
价值判断。规范经济分析,涉及伦理和价值判断。当经济学的研究把因果分析与价值判断结合在一起时,这种经济学就叫
作规范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属于规范经济学。7.福利经济学的场所与发展
1920年,《福利经济学》问世;旧福利经济学(基数测量、效用可比)的代表人物庇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帕累托、卡尔多、阿罗等人(序数效用、补偿原则、不可能定理))是新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罗尔斯、森、黄有光等进一步发展福利经济学.8.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资源如何合理配置、收入状况如何及其对社会
福利的影响;从总体效率或总体福利出发,其目标是提出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政策方案或改革措施。具体包括资源配置效率研究、收入分配理论研究、社会福利度量和影响研究、社会/公共选择理论研究及政策与方案研究。
第二章帕累托原理和资源配置效率
1.帕累托原理:帕累托改进和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是指指资源分配达到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反过来说,……).帕累托改进的目标是帕累托最优。
2.帕累托最优实现的条件:交换的最优条件:任何两种产品X、Y的边际替代率对所有的消费者都相等,即:MRSXYA=MRSXYB生产的最优条件:任何两种要素L、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所有的生产者都相等,即:RTSLKC=RTSLKD生产和交换(综合)的最优条件: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这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即:MRTXY=MRSXY
3.要理解的几个概念: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生产可能性曲线、边际转换率、埃奇沃斯框(盒形)图。
4.复习教材相关例题与习题.5.完全竞争市场、局部均衡、一般均衡。6.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
第一定理: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状况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第二定理:从任一个初始资源配置状态出发,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形成的均
衡必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7.产权:个人或组织对财产等资源的排他性占有和使用及其他相关权利,包括财
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8.科斯定理(科斯第一定理):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产权初始如何安排,当事
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那些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的安排,即市场机制会自动达到帕雷托最优。9.科斯第二定理的基本含义是: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市场里,产权的初始界定影响最终资源配置。即:不同的产权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10.次优原理:当现实经济状况不能完全满足帕累托最优条件是,需根据来现实条件确定资源最佳(次优)配置,不需要求去满足其他其他最优条件。11.三种经济型态的区别:最优(第一优)型经济:满足帕累托最优条件;次优型经济:部分满足帕累托最优条件,同时信息和行政成本可忽略;第三优型经济:部分满足帕累托最优条件,同时信息和行政成本不可忽
略。(最接近现实)12.在第三优经济型态中:
信息贫乏,采用最优行动准则;信息不足,采用第三优行动准则(根据信息对最优准则进行适当修正);信息丰富,采用次优行动准则。13.请阅读教材第33页关于对商品X征税的分析;
第三章补偿原理及其应用
1.补偿原理:如果进行某项政策变革,使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受损,假设受益者可以补偿受损者的损失并且有剩余,那么这项政策变革就是可取的.这种判断社会改革政策是否有效的方法就称补偿原理。
2.补偿原理中的补偿一般是虚拟补偿,补偿原理包括卡尔多补偿、希克斯补偿和西托夫斯基补偿等。
3.卡尔多补偿标准:一项社会政策变革后,如果受益者能完全补偿受损者之后还有剩余,在社会整体福利有所改善.
4.希克斯认为,如果受损者不能够有利可图地贿赂受益者来反对变革,那么该变革将会带来社会改进,是可取的。人们称希克斯的补偿原则为“长期自然的补偿原则”。
5.卡尔多标准指由旧状态向新状态的变化,能增加社会福利,是正向检验.希克斯标准指由新状态向旧状态的变化不能增加社会福利,是逆向检验。二者实际没什么不同,所以后人称为“卡尔多-希克斯标准”。
6.西托夫斯基补偿标准的内容:只有当由旧状态向新状态的变化能够增加社会福利,而由新状态向旧状态的变化不能增加社会福利时,这种由旧状态向新状态的变化,才真正地增加了社会福利。
7.试述卡—希-西标准的含义,并进行评价。
8.李特尔标准的含义:一项社会改革要看:(1)是否满足卡尔多补偿标准;(2))是否满足希克斯补偿标准;(3)是否收入分配是否更合理.如果(1)和(2)中满足一条,同时(3)也能满足,则该项社会改革是可取的;如果均不能满足,则该改革不可取.
9.国民收入检验标准是指:若当前存在一个均衡市场(X,P),若通过一项社会政策改革后会变动到X’,X’潜在帕累托优于X,那么以现行价格度量的国民收入在状态X'比在状态X时更多,则此项改革则是可取得的。
10.试分析补偿原理在商品税和所得税取舍之间的应用。
第四章经济剩余分析
1.消费者剩余的概念?2.生产者剩余的概念?3.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与经济剩余的关系4.影响消费者剩余的主要因素5.垄断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用图分析)
第五章市场失灵的福利效应
1.市场失灵的含义: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即只靠市场达不到资源最优配置。
2.市场失灵的表现:……3.市场失灵的福利效果:4.几个概念:X—非效率;寻租;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外部效应5.如何理解垄断带来的资源配置非效率和寻租(用图示说明,哈伯格三角、塔
洛克四边形)
第六章公共物品与社会福利
1.公共物品的概念:应由公共部门负责提供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或服务.
2.公共物品的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以及不可分割性。3.公共物品的分类:
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纯粹的)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公共资源(公共池塘资源);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准公共物品(俱乐部产品)4.运用成本—收益法进行公共物品生产决策分析时须注意:(1)社会资源在私人经济与公共经济的相互竞争中保持有效配置;(2)保证社会资源在公共物品的生产决策项目之间和内部能够有效均衡的使用;(3)收益须考虑直接的经济效益和外部效益;成本须考虑直接消耗和不利影响;(4)资金的时间价值;(5)影子价格;等5.庇古均衡:对于每个人而言,当公共物品消费的边际效益等于税收(庇古税)的边际负效益时,就达到了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6.林达尔均衡:如果每个人都按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相应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的供给就可以达到最佳或高效率的配置。7.影子价格:为了消除价格扭曲对投资项目决策的影响,合理度量资源、货物
与服务的经济价值而测定的价格。
第七章收入分配的平等与效率
1.收入平等包括收入机会平等(最基本)、收入结果上的平等、收入实现(过程)上的平等。
2.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的含义与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判断.3.奥肯的“漏桶理论”:平等和经济效率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多一分平等
就少一分效率,多一分效率就少一分平等;强调收入分配平等的政策会形成一个漏桶,漏出代表效率的损失。4.从静态的角度看,西方经济学界对此大体有三种观点:效率优先;公平优先;公平与效率兼顾;5.理解初次分配和收入再分配的含义6.十八大: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第八章社会选择理论
1.阿罗不可能定理:试图找出一套规则(或程序),来从一定的社会状态的个人选择顺序中,推导出符合某些理性条件的社会选择顺序,一般是办不到的。(或者说:不可能存在一种能够把个人对各种备选方案的偏好次序转化为社会偏好次序,并且准确表达社会全体成员的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的社会选择机制。)
2.避免阿罗投票悖论的途径措施:偏好结构的调整—-从双峰偏好到单峰偏好;掌控投票程序或确定议程;策略行为与选票交易;利用偏好程度不同的选择;中位投票人理论(含义);用脚投票(含义)。
3.公共选择理论的内涵:……4.利益集团的概念:从经济学的角度理解,利益集团被定义为具有同样嗜好的个
人群体.
第九章人口发展与应用福利经济学
1.经济福利一般指人们收入状况决定消费得到的利益.经济福利水平涵盖范围广泛,包括收入水平、社会环境及条件、文化教育及医疗卫生水平、各种社会保障等等人们带来的利益的状况,主要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有关。
2.消费水平是从狭义的个人消费状况及有此带来的经济福利水平。消费水平是反映经济福利状况的首选指标,其分析与评价指标包括:(1)消费支出状况;(2)饮食结构;(3)住房状况;(4)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数量及种类。
3.生活福利指标主要有:(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实际人均收入分配水平;(3)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和医护人员数量;(4)交通运输业及社会公用设施发展状况;(5)环境状况;(6)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状况;(7)婴儿死亡率与人均寿命;(8)人口的受教育程度;(9)文化用品的供需状况
4.从人口出生率、投资率和教育水平等因素角度分析其对经济福利水平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复习方式:按章节顺序、知识点布局、知识应用逻辑,也可模拟按名词、填空、选择、简答、分析、论述等复习)
大型思考题:1.公共物品供给市场失灵的表现、危害、成因及对策2.结合收入分配领域的公平与效率
推荐访问:在什么实际情况下第一福利经济更接近成立 更接近 福利 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