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力“二胎”政策下大孩心理健康教育6篇—家校协力“二胎”政策下大孩心理健康教育 二孩家庭首子女心理健康问题探析及应对策略 作者:李菊荣来源:《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20年第06期 【摘要】2016年1月,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校协力“二胎”政策下大孩心理健康教育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家校协力“二胎”政策下大孩心理健康教育
二孩家庭首子女心理健康问题探析及应对策略
作者:李菊荣来源:《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20年第06期
【摘要】2016年1月,我国在“单独二孩”的基础上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许多家庭积极响应。一时间,生育二孩成了七零后、八零后家庭的重要任务。随着二孩时代的到来,原本三口之家稳定的生活结构被打乱,家中第一个孩子面对父母生育二宝出现心理问题屡见不鲜。不少二孩家庭反映,有了二宝之后,大宝不如之前乖巧,与父母关系紧张,脾气暴躁,行为叛逆,有的甚至发展成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据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主任医师王民洁反映,二孩政策放开后,父母带老大来看心理门诊的数量明显增多。因此,关注二孩家庭首子女的心理健康,寻找科学有效的对策,对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预防和疏导,具有重要意义。
一、心理状况分析
生育二宝之后,家庭结构改变,大宝得到的关注度变少,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各种心理问题也应运而生。
1.焦虑不安
父母生育二宝,大宝会担心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受到动摇,父母的爱被剥夺,因此会产生焦虑情绪。年龄小一点的孩子可能会出现言语变少、咬手指、扯头发等行为,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出现焦躁不安、乱发脾气、注意力涣散等现象。也有少部分比较严重的会出现身体不适,如不明原因的呕吐、腹泻等。
2.能力退化
不少二孩父母反映,大宝原本生活自理能力很强,自从有了二宝之后,很多事不能独立完成了。这种退化,小学生通常会表现为要求跟父母同床睡,起床要父母帮忙穿衣服等;幼儿园孩子则表现为尿床,吃饭需要喂等。我身边一个同事生育二宝后,上三年级的大宝每天晚上要父母陪着才肯入睡,喝牛奶要求跟二宝一样用奶瓶喝,这让同事很苦恼。
3.成绩下降
家中有了二宝,大宝出现厌学、成绩下降的情况较为普遍。我们通过对小学不同年级生育二孩家庭首子女的调查研究,发现从母亲怀孕开始,大宝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拖拉、成绩下降的现象占相当高的比例,有的在二宝出生一段时间后有所缓解,有的则会一直持续下去。
4.行为逆反
随着二宝的到来,大宝出现行为逆反的情况也比较多,比如乱发脾气,处处与二宝攀比,抢夺资源,欺负、虐待二宝等。小学高年级的女生还会出现早恋、化妆、撒谎的行为,男生则可能出现沉溺游戏、乱交朋友、打架等情况。
5.形成讨好型人格
也有少部分的大宝会突然变得十分乖巧懂事,不哭不闹,处处为人着想,家长觉得孩子长大了,其实不然。我见过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有了弟弟之后,非常懂事,处处替弟弟着想。一次,母亲要给弟弟喂药,他立刻丢下手中的玩具去拿勺子;弟弟衣服弄脏了,他马上去拿毛巾;弟弟过来抢他的玩具,他把玩具让给弟弟,自己坐在一边。这些行为看起来是懂事的表现,实则与孩子的年龄很不相符,可能是孩子因为内心恐惧,为了获得父母的爱,而压抑自己的需求,这要引起家长重视。
二、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安全感的缺失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有爱的需要,当爱被剥夺时,就会缺少安全感。安全感缺失会带来一系列的心理不适。比如恐惧、焦虑等。孩子突然会很黏人,要求跟父母同床睡,是因为缺乏安全感造成的。
2.关注度下降
没有生育二宝的时候,全家人的注意力都在大宝身上,因为有了二宝,大宝受到的关注度显著下降。巨大的心理落差会让孩子备感失落,患得患失。害怕失去爱,害怕被抛弃,这些潜意识会浮出水面,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能力退化、身体不适、行为逆反等都是为了获得关注。
3.不公正的对待
生育二宝之后,一家人的精力更多放在二宝身上,无形中疏忽了对大宝的照顾。当大宝有情绪时,就会责备大宝无理取闹。大宝跟二宝发生矛盾时,通常指责大宝不懂事,不知道谦让。如果大宝学习成绩下降,更会恶语相向,甚至体罚。父母不公正的对待会造成亲子关系紧张,行为叛逆。
4.不恰当的比较
父母对弱小的子女有所偏爱,这是有心理学依据的。父母生育二宝时已到中年,相比生育大宝时,经济稳定,心态成熟,养育孩子也比较有经验,所以看待二宝,总觉得处处讨人喜爱。当大宝表现得不尽人意时,父母不自觉地会把两个孩子进行比较。经常听到二孩父母数落大宝:“二宝比你省心多了,也比你会心疼人。”这样不恰当的比较,对大宝的心理伤害是非常大的。
三、应对策略
(一)家庭方面
1.做好生育二宝的准备工作
在生育二宝之前,家庭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身为父母要对即将到来的四口之家生活有明确的计划,包括经济上的预算、家务的分配、孩子的照料等,都要进行周密的安排。要保证在生育二宝之后,大宝的生活质量不会明显下降,对大宝的照顾不会明显疏忽,更不会放任对大宝的学习管理。
2.为两个孩子建立感情创造机会
父母准备生育二宝的时候,要与大宝进行沟通,做好大宝的思想工作。怀孕期间,可以让大宝帮忙照顾妈妈,见证小生命长大的过程,还可以带着大宝一起去购买婴儿用品,让大宝帮忙挑选。二宝出生后,让大宝摸摸、抱抱,让大宝帮忙照顾二宝,比如喂奶、洗澡等。二宝大一点,让两个孩子多在一起玩耍、做游戏,鼓励大宝教二宝说话、数数,做二宝生活中的小老师。见证了二宝的成长过程,大宝身为老大的责任心增强了,两个孩子之间的感情也加深了。
3.客观公正地对待孩子
对于两个孩子要一碗水端平,平等对待,客观公正地评价。当两个孩子发生冲突时,弄清情况,不能无端指责。孩子犯错误时,就事论事,正确引导,不说伤害孩子的话。曾经听到一位家长对犯错误的大宝说:“我对你沒有指望了,我的希望都在二宝身上。”殊不知这样的话不但不会让孩子改正错误,反而对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很容易激化大宝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4.合理分配精力
有了二宝之后,照顾二宝花去大量时间,父母会觉得时间不够用,从而疏于对大宝的照顾和管理。有的父母,平时不管不问,当孩子犯错误或成绩下降时,再秋后算账,这是不可取的。尽管精力有限,还是应该腾出时间来陪伴大宝,关注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尽到监管责任。
多与孩子说说话,了解孩子的需求,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对于学习,要帮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多与老师交流沟通。
5.关注心理成长
有了二宝之后,大宝抵触、嫉妒、发脾气等一系列表现都是正常现象,孩子需要时间去适应生活的变化。父母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尊重孩子的心理需求,倾听孩子的心声,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与孩子共情,正面引导,少一些指责,多一些鼓励。对于孩子的负面情绪,要引导合理地宣泄。寻找机会,多与大宝互动,做一些亲子游戏,增进情感交流。当大宝出现心理问题时,主动了解原因,积极寻求心理援助。
(二)学校方面
1.加强宣传教育
学校可以利用广播会、宣传栏、黑板报进行宣传,通过文字、图片、故事等,让学生了解计划生育政策,接受家里有两个孩子的生活状态,学会和弟弟妹妹分享父母的爱。还可以开展针对大宝的主题教育活动,如通过主题班会讲述家庭趣事,分享做哥哥姐姐的心得体会等。
2.促进家校共育
作为学校,可以利用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大宝的教育,关注大宝的心理健康。作为老师,也要关注大宝这个群体,主动交流,学会倾听,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因家庭结构的变化带来的生活的变化。当孩子学习和心理出现问题时,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情况,取得家长支持,相互合作,正确引导。
3.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学校要有效利用心理资源,开展对大宝这个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举办专题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团体辅导活动,进行心理剧表演等。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干预,开展个体咨询,进行心理疏导。
总之,响应国家政策生育二孩,是利国利民的好事。面对“大宝”这个群体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家庭和学校应共同关注,以预防为主,加强教育,合理引导。这样,家庭才会更幸福,社会才会更和谐。
篇二:—家校协力“二胎”政策下大孩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在“全面二胎政策下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
摘要:随着“全面二胎”政策的开放,很多家庭开始迎接自己的第二个孩子。生育二胎也成为当今社会乐于讨论的热点问题。而二胎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现在很多家庭在教育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错误认识,这样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发展。本文就针对这样的情况,对二胎家庭的教育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二胎家庭;教育;影响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实施和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开始迎来“二胎时代”。在这样的情况下,二胎家庭的教育问题也变得尤为突出。现在很多中国家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偏颇的教育理念,还有很多教育上的误区没有得到正视。所以,如何能够正确地进行二胎家庭的教育工作,也是当前的二胎家庭需要面对的问题。
一、“全面二胎”对家庭的影响
(一)家庭结构发生了改变
二胎的出生,对于一个家庭来讲,有非常大的影响。它改变了从前一个孩子的家庭模式,而转变成两个孩子,所有家庭成员的责任和分工,也都相应地出现了变化。在二胎出生之后,家庭的开销和财务分配也会出现变化,从前集中于一个孩子的资源被分配给了两个孩子,孩子占用的总体的消费比例也随之提升了,家庭其他方面的开支也就随之减少,也就造成了其他家庭成员的生活水平的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平衡每个家庭成员的工作量和开销就成了非常重要的问题。同时,二胎的出生也意味着,从前的家庭教育模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由一孩变为二孩,由一胎变为哥哥或姐姐,心理上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同时家庭成员也要一起照顾两个
孩子,如何平衡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为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父亲要承担更多的抚养责任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中,父亲承担着负担家庭开支的主要责任。二胎的出生首先意味着家庭开支的增加。需要父亲付出更多的辛劳,更加努力的工作来满足家庭开销的增长。二胎也意味着,父亲不能像从前一样,将精力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而要分配给两个孩子。因此,父亲要适当调整自己的家庭角色,主动承担起照顾孩子、教育孩子以及家庭经济上的压力,分担更多的家务工作,努力协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二胎出生之后,第一个孩子要慢慢接受家庭结构改变的事实,并且要适应做哥哥或姐姐的角色。第二个孩子也要学习如何与哥哥或姐姐相处。两个孩子在相处过程中,心理上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出现不可避免的矛盾,这个时候就需要父亲来进行教育和疏导,教会孩子的与人相处之道。
(三)母亲要承担更多的家务劳动
在孩子的照顾方面,付出最多的一定是母亲。在二胎出生后,母亲的工作量也就会成倍增加。不但要应对因为生育而产生的身体上的不适,也要应对二胎所带来的大量的家务劳动,所以需要母亲能够加强对自己身体的保养,也要攒足精神应对繁重的家务劳动。在家庭教育中,母亲也是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两个年龄相仿的孩子在相处当中,难免会出现打闹现象,就需要母亲从中协调和教育。每一次调节打闹的机会,都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机会,此时的母亲不要一味地忙于阻止打闹,而要首先摆正立场处理好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并且利用这个机会,教育孩子有正确的是非观念。
(四)家中老人要分担孩子的抚养
二胎的出生,势必造成家庭工作量的增加,而对于父亲和母亲来说,要独自照顾两个孩子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在家庭中就需要家中老人来帮助分担家务劳动。比如,会让爷爷奶奶或者姥爷姥姥照顾大一点的孩子,而由父亲和母亲一起照顾小一点的孩子。在这样的照顾孩子的工作中,也要求老人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和抚养,这就需要父亲和母亲能够及时与家中老人进行沟通,共同探讨养育和教育问题。在双方出现矛盾的时候,父亲和母亲首先要摆正心态,理解老年人爱护孙辈的心理,在这个基础上再对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老人也要学会与时俱进,改变从前的不正确的照顾方法,转而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让对孙辈的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改变教育观念,促进孩子的成长
(一)教育观念对孩子的影响
在孩子一生要接受的教育中,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在这三种教育中,对孩子起到决定性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会对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也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一生,所以,正确的教育观念对孩子来说就非常的重要。在二胎家庭中,因为第二个孩子的出现,从前围绕大孩子的家庭氛围就会出现改变,家庭的关注焦点也会从大孩子转变到小孩子身上,这就会造成大孩子心理上的改变。此时,家长就要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和疏导,帮助孩子接受自己有弟弟或妹妹的事实。
(二)家长要正视孩子之间的竞争
小孩子之间难免会出现竞争,比如争食物、争宠等等。家长要正视这一现象,因为竞争是生物的本能,也是孩子应对未来社会竞争的必然的心理要素,家长要做的并不是平息争端,而要利用这样的机会教育孩子,帮
助孩子学会分辨什么是良性竞争,什么是恶性竞争。并激励孩子在良性竞争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享受良性竞争带来的成就感。同时,良性竞争也能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性格。所以,家长们要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帮助孩子在良性竞争中成长。
(三)注重孩子个性发展,主张因材施教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家中有两个孩子,也会有性格上的差异。家长要注意的是,这种差异是天生的,并没有好坏之分,而是各有优点。所以,家长要注重孩子个性的发展,做到因材施教。针对孩子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例如,内向的孩子可以培养画画、书法等爱好。而活泼好动的孩子就可以培养体育、舞蹈等爱好。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孩子的优越性,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三、总结
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成长发育的必需环节,也是一个家庭的重中之重。在二胎环境下,家庭教育的适当改变和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希望每個二胎家庭能够进行积极教育,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为每个孩子成长创造适宜的条件,尽享天伦之乐。
篇三:—家校协力“二胎”政策下大孩心理健康教育
简析二孩家庭中大孩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摘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也是家庭教育至关重要的目标之一,“二胎”政策背景下探讨家庭大孩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为计划生育二孩的父母未来如何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提供参考和指导,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对二孩家庭中大孩心理健康的教育路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二孩家庭;大孩心理;心理健康;教育路径二孩政策是政府为了应对老龄化社会而采取的措施,二孩政策也确实缓解了我国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一些人口问题,但与此同时,这项政策所引起的一些新的社会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大孩儿的心理问题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会带来影响,新生儿固然脆弱需要人照顾,但是家庭不能因此忽视大孩儿的反应,社会和国家都需要重视。
一、二孩家庭中大孩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1、情绪起伏较大青春期是一个生理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青少年开始独立地探索世界,形成自己的看法,随之而来的也会产生许多困惑,主要包括学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和情感类问题。这些问题接踵而来,短时间内青少年难以适应,不能很好地接纳自我,此时父母应该扮演倾听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然而父母的关注都在二孩儿身上,大孩儿不能很好地宣泄情绪,就会变得压抑,自闭,不爱跟父母说话,没有安全感,甚至会怀疑自己。研究发现由于家中有了弟弟妹妹,大孩儿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烦躁、焦虑、易激惹等情绪障碍,他们很容易情绪崩溃大哭,经常撕毁物品。2、自我同一性混乱根据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青少年在青春期的主要危机就是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埃里克森指出,社会对发展到青春期的个体会提出新的要求,分配给他们新的社会角色,他们也需要承担新的责任。种种变化使得青少年处于冲突之中,他们将经历各种困扰和混乱。因此,探寻同一性的阶段也正是这样一个冲突激增的阶段。甚至有研究指出,在探索同一性时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的青少年,有可能经历自我怀疑、混乱、冲动等状态,以及与家长和那些权威人物的冲突。大孩儿在二孩儿出生后,在家庭中的角色由独生子女变为哥哥姐姐,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与地位都会发生变化。在这一时期如果没有成功解决冲突,就会产生同一性混乱和消极的自我同一性。同一性混乱是指个体无法发现自己,不能明确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以及想要成为怎样的人,由此没有获得清晰牢固的自我同一感。消极的自我同一感是指个体为自己的家庭和社区所提供的适当和称心的角色,表现出轻蔑、怠慢和敌视,乃至对社会角色的任何方面都进行尖刻的嘲弄。3、嫉妒心理作怪嫉妒是指当被用来比较而比不上别人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二孩儿与大孩儿在同一个家庭中,不论是在内部还是在外部,不可避免地会被做比较。在内部,大孩儿会把二孩儿的待遇与自己做比较,比如大孩儿小时候没有参加跳舞、画画等兴趣班,而二孩儿参加了,并且还得到了家长的夸奖,大孩儿就会产生嫉妒情绪;在外部,作为同一个家庭出身的孩子,也经常会被别人拿来比较,邻里亲戚所说的“爸爸妈妈更爱你弟弟(妹妹)”这样的话也会无形中引起大孩儿的嫉妒。当二孩儿出生后,家庭成员的关注更多地放在新生儿上,大孩儿就会把自己被忽视的原因归咎在二孩儿身上,从而引发自己的嫉妒心。
二、二孩家庭中大孩儿心理健康教育路径1、做家长工作,端正思想态度通过家长会、个别面谈等方式,一定要让家长明白四种类型的家庭教养氛围和
方式,只有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才能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民主型的家庭成员之间会表现得很和谐,父母也互相尊重。在这样的家庭中相处每个人自然会互相去体谅对方,相处也就轻松。所以当父母决定要二胎时,就要做大孩儿的思想工作,多和他们沟通交流,让他们明白,不管在什么时候,爸爸妈妈对他的爱是不会迁移改变的。爸爸妈妈还会更加地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要弟弟或妹妹后他们就是好哥哥、好姐姐。任何时候爸爸妈妈都不会因为偏袒而冷落他们,相反地会更尊重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自己都应该是被每个爸爸妈妈平等地爱护着。
只有这样,孩子步入社会才能更具有良好的家庭心理品质,在孩子面临其他家庭成员的增加和变化以及家庭组织结构的哭然变化时,大孩儿才能更好地适应家庭角色的转变,积极地与其父母沟通,参与二胎儿童家庭的生活,欣然地接纳自己的弟弟和妹妹。
2、做学生工作,克服心理障碍我们要走进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感情。所谓的社会家庭感情,简言之是指家庭这一个体为他人、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社会意识和倾向。教师要想很好地培养一个学生的对社会责任情感。首先要为自己的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友好的教学班级环境和氛围。那么作为教师首先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则,始终坚信所有的学生,经过他的鼓励和帮助,都一定能克服心理障碍,获得很多学业上的成功。由于学生在校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很多时候心理的变化都会比较直接地反映在家庭和学校的生活中。因此,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与学生家庭的沟通建立合作关系,无疑是目前解决家庭和学生的心理焦虑等问题最快捷有效率的途径和方法。教师首先可以有效地采用学生心理观察法定期对于学生在校的心理行为发展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建立档案,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这增加了学生与家庭交流的空间和家庭伙伴的关系缺乏互动,学生往往就不会以自我为中心,社会的责任和感情就能及时得到充分地培养和发展。在学生面临困难或者家庭多一个成员时,就往往不会那么容易抗拒,帮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尽快走出其心理焦虑等问题。因此,我们首先要深入地了解这类孩子以及学生的价值观和内心体验,多方合力,去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其心理的困境,沐浴阳光,让他们在“二胎”的家庭拥有加倍的幸福感,健康成长!三、结语
全面二孩儿背景下,为了促进小学儿童心理行为更好地适应和发展,父亲需要更多的有效陪伴时间,从而提供给孩子更高质量的陪伴,进而影响儿童的心理行为适应。
参考文献:[1]丁常聪,李红霞,陈晓萍,等.二孩的出生对幼龄大孩的心理影响[J].重庆医学,2018,47(31):4064-4066.[2]鲍淑清."全面二孩"时代,"大孩"心理问题及对策的个案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8,(10):236-237.
篇四:—家校协力“二胎”政策下大孩心理健康教育
二胎新政下的大孩儿心理透析
二胎政策的开放,让很多年轻夫妇都萌发了生二胎的心,那么生二胎对大孩儿的心理有什么影响呢。下面为大家搜集了一篇“二胎新政下的大孩儿心理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考虑生二孩儿,但是也会有诸多顾虑,其中之一就是对大孩儿的心理会有什么影响。近日,一段男孩要求妈妈不生二胎的在网络上热传,男孩边哭边控诉,“妈,我今儿就把话撂这儿了,你要是敢生二胎,我就敢死!”“我不想要弟弟妹妹,你们把爱分给弟弟妹妹更多,就不爱我了…”
事实上,无论大孩儿年龄多大,在二孩儿出生前后都会经历一段心理落差,被迫适应从“所有都是我的”到“所有都要跟别人分享”的心理过程。大孩儿会感到自己的重要性被取代,自己独享的父母被抢走,甚至被父母“遗弃”了,从而产生委屈、不安、焦虑的情绪,还会出现一些反常的行为。年龄小的大孩儿可能一遇到事情就哭闹,烦躁,来表现自己的不安全感;可能会变得对自己拥有的东西偏执,不喜欢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玩;有的孩子可能会去掐弟弟妹妹,或者蹂躏弟弟妹妹的脸蛋,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还可能会变得叛逆,做各种错事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力,让大家花费心思来管教他,这些都会让父母精疲力尽,头疼不已。
而另外一些孩子表现格外乖巧,处处忍让,牺牲自己,迎合父母的要求,父母通常认为孩子懂事了,“弟弟/妹妹比你小,你要让着他们”。但忽略了这会导致孩子认为只有服从父母的决定,才会保住自己的位置,因此父母的爱也是有条件的,只能表现好,不能犯错。以至于长大后会习惯用撒谎、不负责任等方法来逃避自己犯下的错误。也比其他孩子更害怕犯错,性格消极,整日焦虑。
在二孩儿出生以后这个时期,大孩儿会变化很大,需要父母细心观察,小心应对,耐心关怀,帮助大孩儿适应哥哥姐姐的角色。具体的一些方法如下:
第一步
每天花一些时间单独陪大孩儿。有了二孩儿以后,爸爸妈妈可以分工合作,尽量保证每天有时间单独陪大孩儿,比如每晚讲一个睡前等,延续以前的生活习惯,循序渐进地适应新环境。
第二步
温柔对待大孩儿反常行为。当大孩儿哭闹、做错事甚至欺负二孩儿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要打骂,那只会让大孩儿“被遗弃”的感受强化,应该耐心温柔地对待,紧紧抱住他,轻
轻地在他耳边告诉他爸爸妈妈爱他。等他情绪平静的时候,可以采用演读绘本或讲故事的方式,让他明白什么做法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第三步
让大孩儿参与照顾二孩儿。参与感能更快让他适应哥哥/姐姐的角色,让大孩儿也承担一部分责任,比如逗宝宝开心,帮宝宝洗澡等,并及时给与表扬和鼓励,让他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
第四步
家庭教育尽可能对事不对人。如果孩子做错事,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让他感觉到,妈妈对他的爱并没有减少太多,妈妈批评他,只是因为他真正做错了。当两个孩子发生矛盾时,父母一定要公正,不能一味的偏袒二孩儿。
篇五:—家校协力“二胎”政策下大孩心理健康教育
二胎政策下的幼儿教育探究
摘要:如今,我国开始全面实行二胎政策,很多家庭都开始生育二胎,这不仅给我国的人口带来一定的影响,还会影响到教育行业,特别是幼儿教育。如何处理二胎政策下的幼儿教育是幼儿园、家长都需要重视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先分析了二胎政策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并提出了几点教育策略。
关键词:二胎政策;幼儿教育;策略
如今,很多家长在未与头胎幼儿商量的基础上,就生育二胎,给幼儿带来较大的影响,甚至很多幼儿出现了心理问题,这非常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因此,面对二胎政策,家长和教师都需要更加关心幼儿的心理和感受,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
一、二胎政策对幼儿教育产生的影响
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实行二胎政策,这就会造成很多家庭都不再是只有一个孩子,同样也会给教育行业带来一定的挑战。由于人口的增多,很多地区都面临“入园难”的问题,虽然国家已经紧急制定的政策,缓解了此类问题,但仍旧打乱了原本制定好的教育计划。二胎政策使得婴儿的出生率稳步提高,如果只是一味地扩大幼儿园的规模,就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我国还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够均匀的情况,很多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不够,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教育的顺利开展。因此,幼儿园需要针对二胎政策及时制定和修改幼儿教育的策略,保证幼儿教育能够始终发挥其作用。
二、二胎政策下幼儿教育的策略
(一)加强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
很多幼儿园现在都存在扩大教学规模的情况,这也就意味着幼儿园需要更多的幼儿教师。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很多幼儿园都缺少优秀的幼儿教师。幼儿教师对于幼兒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在招聘幼儿教师时不能仅看重数量,而是应该更加重视教师的质量。面对二胎政策,幼儿园应该更加重视幼儿教师的招聘和培训,保证教师的高水平和高质量,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
首先,幼儿园要重视教师的招聘,招聘一些正规学校毕业的幼儿教师,上岗的幼儿教师必须要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证,真正做到持证上岗;其次,幼儿园要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定期开展培训课程,带领教师学习更多新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幼儿园还可以组织教师参与交流会,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与学习,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再次,幼儿园要制定好奖惩措施和评价标准,将教师的日常教学纳入到评价标准中,督促教师注重日常的幼儿教育;最后,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从书上、网上学习更多关于幼儿教育的知识,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幼儿的情况,发现并纠正幼儿的错误,规范幼儿的行为习惯。
(二)正确引导幼儿的行为
二胎政策施行后,很多家长都决定生育二胎,也有很多家长未能考虑到第一胎孩子的感受,只是遵循自己的想法,这就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影响。目前,幼儿园里很多幼儿都是家里的第一胎,而家里还有第二胎,这种情况给幼儿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师和家长都不应该忽视第一胎幼儿的感受和想法。
有些幼儿在得知自己有了弟弟或妹妹的时候会很开心,当弟弟或妹妹出生后也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关心和爱护他们。但是也同样会有幼儿无
法接受这一现实,认为弟弟或妹妹抢走了原本只属于自己的爱,强烈的占有欲会导致幼儿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认为自己的父母不爱自己了,要抛弃自己了等等,甚至还会出现心理障碍。这种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极易出现情绪崩溃的情况,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甚至还会出现心理疾病,严重影响到幼儿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关系和爱护这些幼儿,多与幼儿进行交流与沟通,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让幼儿明白弟弟、妹妹并不会抢走他们父母的爱,甚至还多了一个人来爱自己,这不仅不是一种损失,还是一件非常让人开心的事情。如果教师发现幼儿已经出现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就需要与家长及时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这一问题,给幼儿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以此来消除幼儿的心理顾虑。这种情况是比较多见的,需要家长和教师细心观察幼儿的行为,纠正幼儿错误的心理,家长想要二胎要尊重头胎幼儿的想法,提高幼儿的家庭责任感,促使幼儿教育能够发挥出作用。
(三)定期开展教育活动
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一些亲子活动,让家长与幼儿一起参与游戏,在游戏中来完成幼儿的教育工作。例如,在周末时,幼儿园就可以邀请家长来幼儿园与幼儿一起参与你画我猜的游戏中,也可以将幼儿和家长分为几个小组,来进行趣味竞赛,让幼儿明白家长是疼爱自己的,并不是偏心。亲子活动可以让家长更了解幼儿的学习环境,通过与教师的沟通,可以了解到近期幼儿的表现,还能够拉近幼儿和家长之间的距离,让幼儿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
(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够促使幼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幼儿身心能够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幼儿园要足够重视教育环境的建设,尤其是在二胎政策的影响下,更应该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
第一,幼儿园办学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证环境安全。只有幼儿能够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才能够实现其更好地成长。幼儿园存在很多影响安全的环境因素,例如幼儿可能会因在走廊上乱跑而导致摔倒。因此,幼儿园需要足够重视安全防护工作,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的教育环境。幼儿园需要高度重视教育设施、游乐设施的安全,在日常工作中要仔细检查这些设施,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保证幼儿的安全;第二,幼儿园要足够重视食品安全,禁止幼儿将垃圾食品带入幼儿园中,食堂中的饭菜需要达到卫生标准,食堂内的工作人员需要持证上岗;第三,幼儿园要加强教师和幼儿的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幼儿园、幼儿、教师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安全的教育环境。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二胎政策影响了很多的方面,尤其是对幼儿教育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幼儿园、教师、家长都需要共同努力,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要细心观察幼儿的心理变化,及时开导幼儿,逐渐培养幼儿的责任感,促使幼儿更快、更好地成长。
篇六:—家校协力“二胎”政策下大孩心理健康教育
“二胎政策下家庭教育可能出现的问题
摘要:2022年,国家颁布了允许“二胎”生育的一系列政策。生育二孩虽然有许多有利条件,但也会带来不少值得我们探讨的家庭教育问题。因此很有必要结合现实原因,分析二胎家庭中对于子女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深入探讨引起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
关键词:“二胎”政策;家庭教育;问题;原因
(一)大孩排斥二胎
“二胎”政策逐渐放开,生育二胎的家庭也越来越多,很多父母本意是想让自己的孩子不再孤单,相互扶持相互照顾。而许多研究和调查表明,很多家庭中,升级为哥哥或姐姐的大孩子,对于家里突然降临的新生命,非但没有亲密友好的态度,反而表现出强烈过激的反感和排斥。网络上曾经就“二胎”问题对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4.3%的受访者反对妈妈生二胎。
(二)孩子出现心理障碍
小宝出生后,家长为了照顾小宝相对忽视了对大宝的关心,这会让大宝缺乏安全感,感到自己被冷落、忽视、边缘化,这会在孩子心中渐渐滋生怨恨的种子。有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可能会出现焦虑、不安、自卑、敏感的心理反应,而外向的孩子有可能会产生过激的行为,任性威胁、以死相逼,或者对已经出生的小宝进行生理或心理上的攻击,等孩子再大一些时,还可能会出现争风吃醋,打架闹情绪等现象。
(三)孩子交往相处有困难
原本是独生子女的孩子在二孩出现后还需要解决相处问题。独生子女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多少会出现自私的行为,食物、玩具都想自己独占,自然而然会引发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另外,两个孩子还会因为“争宠”存在竞争心理,急于在父母面前表现自己,而隐藏自己的错误。两个孩子的打闹、嫉妒和敌对都是不良的竞争心理、不好的相处方式。
(四)家长忽视心理教育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中,大多数家长都只会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很少有家长注意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面对孩子的各种不适和过激行为,许多家长却不知道怎么去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往往用物质来补偿孩子,不管孩子提出什么过分要求都尽量满足,希望以此来平衡孩子的心理,也获得自己心里的安慰。特别是有些家庭有了小宝之后,把大宝交给祖辈抚养,被剥夺的安全感、隔代的溺爱更会助长孩子的不良生活习惯和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人人都有生存焦虑
为什么第一个孩子都普遍反对父母生育二胎,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这是人本能的生存焦虑在作祟。心理学认为幼儿对其他孩子有本能的敌意。精神分析学派代表弗洛伊德曾表示:婴儿的出生、和母体分离,是人类所体验到的最大程度的焦虑,这是一种生存焦虑。人们在出生时没有任何防御能力,他的安全感完全依赖于母亲,如果失去了安全感,感受到威胁,就会产生焦虑。
(二)家长的养育观念有偏差
许多家长为了省时省力、专心照顾婴儿,往往在小宝出生后把大宝交给家中的老人养育。让老人代替行使抚养权必然就剥夺了孩子的安全感,因为父母的爱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这也是孩子产生焦虑无助的根本所在。
其次,因为婴儿的天真可爱,许多家长会不自觉地偏爱宠溺小宝。但是在孩子的眼中,爱不分大小和多少,他们的内心世界敏感又脆弱。一丁点的忽视和冷落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创伤,更不要说明显的厚此薄彼。孩子都需要被关注,希望自己能成为爸爸妈妈心中的焦点,因此千万不要亲“小”疏“大”,每个孩子都值得关爱、认同和肯定。
除此之外,面对玩具、食物等孩子们都喜欢的事物,“大让小”好像是自古以来不可推翻的真理,但是对于家中的心智还未成熟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道屏障,把自己隔离到团结的家庭之外。任何事都不该是让着“小”的,而应该是尊重“对”的。
(三)孩子相处需引导
手足亲情并非天生,孩子之间打打闹闹、争风吃醋是常有的事,因为一件小事往往都可能会引发大战,但是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引导,反而导致这种现象愈演愈烈。
父母應尽量避免比较评价孩子表现的优劣。刻意的比较、批评和盲目的表扬都会对孩子身心造成不良影响。应该实施榜样式引导教育,把表现较好的孩子作为榜样,既表扬了正确的行为,又鼓励了表现相对较差的孩子,也不会破坏孩子的感情。这种教育模式,使家庭教育轻松地实现了双赢。
面对孩子的纷争,家长不能“对人不对事”,很多家长对于两个孩子同时犯下的错误,往往会更多地批评指责大孩子,时间长了大宝自然不会心甘情愿。同样地,小宝也学会这种“报仇”的方法。如此一来,循环往复,家中的纷争不断,手足感情也会变淡。其实,孩子争的就是一个“公平”,孔子也说过:“不患寡而患不均”。父母对待孩子是否公平,是决定手足情深的关键所在。
(四)父母的教育素质有待提高
父母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孩子从出生到长大离不开父母的陪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最为亲近和信任的人,父母的言行举止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身心,是孩子模仿和依恋的对象。而现实中往往有很多家长在孩子面前不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孩子的心理及行为造成不良影响,这不仅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也会在使孩子人际交往中失利。
比如,父母在生育二胎前,没有做好家里大孩子的思想工作,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孩子没有提前的心理准备,弟弟或妹妹的出现让他们措手不及、惶恐不安,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还有些父母对于孩子之间的争执不予理睬,没有及时教育引导,孩子的错误没有及时制止,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有的家长有严重的重男轻女等偏爱思想,独宠或者溺爱孩子,这对两个孩子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因此,父母的素质高低与否、言行是否得当都会决定教育是否能够科学实施,孩子能否友好相处、健康成长。
推荐访问:—家校协力“二胎”政策下大孩心理健康教育 协力 心理健康教育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