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恩主义思论文1000字3篇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恩主义思论文1000字 浅谈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的必要性 摘要:信仰是人类精神现象的核心,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主 导社会信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恩主义思论文1000字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恩主义思论文1000字
浅谈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的必要性
摘要:信仰是人类精神现象的核心,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主
导社会信仰,也是当前唯一正确科学的信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可以让大学生树立符合马
克思主义、符合中国现实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让大学生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综合
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本文将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本质特点角度,
来分析当前大学生面临的一系列信仰问题、阐明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必要性以及相
应的对策,从而达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目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特点马克思主义信仰人不能没有信仰,正如克莱尔所说,“人是为了某种信仰而活着”,这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人存在的前提是精神上的自由,没有这种精神上的自由就不能成为人."人们追求信仰的过程,也就是人们追求生存意义的过程,然而,人类在追求生存意义的同时,却不自觉得
使自己陷入“二律背反"(二律悖反(antinomies)是18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的哲
学基本概念。指双方各自依据普遍承认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公认为正确的两个命题之间的矛
盾冲突。康德认为,由于人类理性认识的辩证性力图超越自己的经验界限去认识物自体,误
把宇宙理念当作认识对象,用说明现象的东西去说明它,这就必然产生二律背反)的困境,而只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把人类个体生命存在的有限性与人类整体追求的无限性的矛盾冲突展现为人类自身的存在方式——实践之中,并提出人的终极目标和意义是建立人类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说,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科学的信仰,作为年轻一代的大学生,更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但是,现实并非如此,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很多同学质疑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崇尚所谓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势在必行。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决定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理智性培根曾说:“真理的探求,真理的认识,真理的信仰乃是人性中的最优之点”,可见对于真理的追求乃是世人不断追求的目标.作为时代骄子的大学生,更应该自觉地将追求真理视为己任,而这一追求的过程需要信仰的支撑,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推崇真理的能力是点燃信仰的火花”,一种信仰,一种世界观,如果不以科学为基础,它就是不可信的,而马克思主义与其他信仰的最大区别就在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对象是科学真理,信仰马克思主义就是信仰科学,信仰真理。因此说,坚信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大学生理智的选择.在如今物欲横流,浮华喧嚣的社会,许多的大学生在人潮中迷失了方向,表现出迷茫、困惑、忧虑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出现信仰的非理性化和非科学化。卡耐基说:“你有信仰就年轻,疑惑就年老,岁月使你皮肤起皱,但是失去了热忱,就损伤了灵魂”。大学生追求真理,追求科学的激情与理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追求真理性是一致的,这就决定了大学生坚持马
克思信仰的理智性。对普遍真理的知识的崇拜并不能给人们带来“意义”的依赖和心灵的安慰,人们仍生活在
诸如“意义的丧失”、“生存的危机"当中.即使是大物理学家、大数学家,他们能够掌握现象世界的所有规律,也时常不能完全理解人的存在到底是怎么回事。反思我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要注重加强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理论素养的培养,帮助我们周围的那些不相信马克思主义、质疑马克思主义的同学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不仅仅是人们信奉的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主义”,坚信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理智的选择。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决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性“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名言深刻地折射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的本质区别,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找到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桥梁——实践,从而使马克思信仰具有了现实性,更好地激励人们的实践活动。
2。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决定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就是将实践渗透到主体的自我意识中去,既从主体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又从客体的本质和规律角度去改变世界,这样就使人从“行动着的活体”变为“行动着的思想者”,从而使人能够有自由的空间审视自我存在的价值,思考人生的意义,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交集。当前大学生在信仰问题上的危机,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学生“自我”主体地位的缺失,现实与信仰之间的出现断层,而真正的信仰就应该是主体理性选择的结果.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在引导同学确立人生信仰时,应该重视我们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意识,重视其理性思维的养成,让信仰成为深深扎根于实践的主体内在精神生活选择和理性思考的结果。
2。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要求与理论的互动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来源于实践,也指导实践,它要求人们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实践活动。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信仰不是一种学问,信仰是一种行为,它只有在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人生信仰的形成来自个体的生命体验和社会阅历的沉积,尽管存在着一定的情感或非理性成分,但其基础是客观的人生实践。恩格斯也曾提到过确立信仰的三种基本途径:实践的途径、政治的途径和哲学的途径。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希望的大学生,要想成为“四有"新人,就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工具,牢固树立实践的观点,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积极改造主观世界,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在不断的积极的政治追求中获得对自我存在价值的感悟.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和创新性决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崇高性
3.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特征是由它的无产阶级阶级性质决定的。我国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也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是我们国家的主导政治信仰。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涌现,政治信仰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出现动摇的趋势,西方的实用主义、存在主义、自由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等在大学校园内乘虚而入,大学生出现信仰模糊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主导性信仰地位的下滑,因此要巩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性地位。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特征要求我们要加强大学生个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生成引领全社会发展的主导价值性政治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而也只有马克思主义这种为全人类的事业而奋斗的信仰才能够造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一代新人,正所谓——“强烈的信仰会赢取坚强的人,然后又使他们更坚强”马克思主义信仰也将引导我们当代青年走出精神的荒漠,找到心灵的绿洲。
3.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性特征
马克思主义正是在同一切落后的、陈腐的、保守的观念做斗争的情况下,除旧布新,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境界。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品质。对于中国来说,就是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对于大学生来讲,就是要求我们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行动。
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就必须适应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培养大批的高素质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是有创新意识,这就需要加大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使创新成为大学生的潜在意识,并转化为自觉的追求。
4.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征的统一性决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实践性、革命性和创新性特征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的、实践的和革命的精神,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为人的全面发展创设了一个高远的人生理想境界。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它提出的社会理想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从人的角度来说,它为人确立了一种乐观、积极向上、“不竭创造”的人生态度和人生理念,是对有意义人生的一种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决定了大学生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而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入理解,又能为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总而言之,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而且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卡耐基说:“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就如同一艘没有航标的生命之舟,他不知道自己将驶向何方”。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使我们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才能帮助我们自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力量、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荆学民.当代中国社会信仰论。人民出版社,2008.
[2]王敬华.道德选择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0.
[3]梅萍等。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4]邹千江。冲突与转化:中国社会价值的现代性演变。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5。
[5]刘建军.马克思主义信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6]石云霞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篇二: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恩主义思论文1000字
信仰马克思主义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信仰马克思主义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政党。在党的
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正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立党立国始终重视思想政治建设,重
视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和人民。我们提倡解放思想,不搞教条主义,
但是不能丢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能在学习借鉴的名义下否定马
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多元化并不是我们
的发明,一向标榜信仰自由的美国,在思想文化上就是反对多元化
的,他们的主流文化、他们崇尚的美国精神是不容置疑的。美国国
会曾多次讨论双语教学的问题,但时至今日始终没有通过把西班牙
语作为第二种全国通用语言的议案。最近,德国、法国、英国、荷兰等国的领导人宣布,在他们的国家多元化已经结束,甚至
说多元化已经死亡。德国政府要求加入本国的移民要讲德语,融入
德国的主流文化,接受他们的价值观。英国、法国、荷兰等国,也
提出了差不多同样的要求。这个现象反映出西方发达国家反对多元
化的立场及其政策。我国在思想文化领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
特别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同时主张尊重差异、
包容多样。这种尊重和包容的内涵和外延有没有边际?哪些是必须坚持的,哪些是可以包容的,哪些是必须反对的,应当有明确的界限,有所界定。包容多样是为了促进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
发展、大繁荣。包容的含义一个是包涵,一个是容纳。包容的精义
是发扬民主,博采众长,但不能允许挑战党和国家的基本理论和根
本制度。包容不能变成被掉包,如果马克思主义被掉了包,偷换成
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等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我们党和国家的
性质就会改变。因此,包容无论如何不能变成掉包,不能在不知不
觉中丢掉自己的灵魂。我们常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这个语言,这主要是指国际政治和社会制度而言。其实美国与西方的其他国家
特别是与法、德等欧洲大陆国家并非是浑然一体的,美国文化也并
不等同于西方文化。我们提防西化的侵蚀,着眼点并不是西方自古
希腊以来的文化传承,而是图谋重建世界秩序的当代美国的政治文
化。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阵地,是抵御西化图谋的根本保障,是
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所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思
想理论战线的首要问题。
信仰马克思主义
从发表
《共产党宣言》到现在,马克思主义光照人间一百六十多年。当今
世界与马克思在世时已有很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过时
了还是没有过时?我们党是否依然信仰、坚持和奉行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及其理论体系?我认为这是毫无疑义的!我们信仰马克思
主义,是因为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是探索资本主义制度发生、发展、灭亡基本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如何实现自身解放,进而解放全人类规律的科学。只要还存在资本主义制度,只要还存在资本和劳动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就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是认识当代资本主义世界内在矛盾的思想武器和工具,也是认识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矛盾的理论指南和方法。剩余价值理论、唯物史观以及马克思主义其他基本原理,并没有过时,它仍然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先进分子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又叫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只要社会主义还没有完成历史使命,还没有实现真正公平合理的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就没有完结。目前,在世界上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俱在,马克思主义是认识这两种社会制度本质的理论指南。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国家基本矛盾,如何解决基本矛盾中的对立方面既互相适应又互相矛盾的问题,如何不断发展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需要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如果放弃唯物史观的指导,就不能清楚地认识我国当前的社会矛盾,也解决不好反映基本矛盾的各种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于基本矛盾的认识和把握,应当注意矛盾的运动和变化,防止认识的停顿和偏于一隅。例如:关于发展生产力是第一要务、是硬道理,这个观点在新的历史时期贡献极大,但不能认为发展生产力是唯一需要关心和致力的事业。发展生产力与建立、完善生产关系是不能分割的。发展生产力与关怀生产者、劳动者的利益都是须臾不可松懈、不可脱节的要务。又如,关于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有一种意见认为,中国只要管好上层建筑,只要保持党的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方面无论发生何种变化,出现什么偏差,只要下个决心就可以纠正。实践证明这是办不到的。靠行政命令只能解决有限的问题,不可能改变市场经济某些固有的规则、关系及其后果,经济基础归根结底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我国的经济基础三十多年来发生了巨变,从所有制、劳动和资本的关系到分配关系,都发生了甚大的变化。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界限就会发生质的变化。看不清这种变化,就难以了解和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二种说法:上层建筑要顺其自然、被动地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唯物史观认为,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是矛盾的统一体,既相互适应又有不适应。一般地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同时上层建筑具有相对独立的
反作用,它不但在与经济基础相一致的时候具有巩固和保护经济基础的属性,还有对经济基础中不相适应的部分、不相适应的状况进行修正和改善的功能。这就是国家政权、政府通过制定和实行适当的经济制度和政策,保护和扩展自己的经济基础的职能。在发生社会革命的时期,上层建筑还有扫除旧的经济基础、确立新经济基础主导地位的使命和作用。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待中国的经济基础发生了什么变化,面对经济基础发生的变化,上层建筑应当如何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如何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命运攸关的重大问题。如果只讲随着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漠视上层建筑的能动作用,甚至于转弯抹角地削弱它,社会主义的事业只能落败而不可能成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站在忧党忧国的立场上,认真研究上述问题。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及其社会制度压不倒马克思主义,也压不倒社会主义。为什么有人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发生了动摇?一个重要的历史原因是,冷战结束后,一些人觉得世界趋同的时代已经到来,资本主义特别是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已经成了历史的终点,即人类最后一个社会形态,这种思想回到了黑格尔、杜林、欧洲启蒙思想家曾经宣扬的历史终点、终极社会、理性王国的窠臼,说来说去都是历史唯心主义的产物。历史车轮没有在20世纪停止转动,美苏冷战结束不过10年的时间,美国便从单边霸权的高峰跌落。曾经发表历史终结论的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幡然省悟,声明历史并没有走到终点,美国制度并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前不久,福山发表文章指出,美国没有什么可以教中国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社会主义是前程无量的事业,没有哪一种资产阶级理论和资产阶级学派能像马克思主义这样历经一百五六十年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和历史理论等各个领域都站在时代的高峰,就在于它的科学性。当初,马克思主义的两位创始人没有任何权力强制别人信仰自己的思想,就是靠真理的力量,他们的声音才传播到全世界,极大地影响了人类世界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我们信奉马克思主义,首先是相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站在了社会科学的制高点上,虽然这个制高点并非不可逾越,但是迄今为止它依然是社会科学的高峰。同时,马克思主义也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资产阶级的学者在科学上扳不倒马克思主义,就在道义上做文章,诋毁马克思主义只讲斗争不讲人道主义,而他们自诩是不加区别地爱天下所有的人。马克思主义是为劳动人民谋解放的道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是光明正大的理论,是启迪工人阶级认识自己历史地位,寻求社会公平的思想武器,它反对用空洞的博爱、人道掩饰一个阶级
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与压迫,追求最终实现全人类的共同解放。这
种理论与那些粉饰剥削制度、麻痹劳动人民自觉意识的理论究竟孰
善孰恶是一目了然的。马克思主义不讲抽象的人权,主张建立
实现人人权利平等的现实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所谓人权就不可能
是公正、平等的权利。我们党进行革命斗争就是为在三座大山压迫
之下的中国劳动人民争人权,在全世界为中国人民争人权。正因为
我们党的理想和信仰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才
能心甘情愿地为革命事业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和家庭。许
多人知道自己没有机会看到共产主义实现的那一天。但是,他们相
信人类最终会实现共产主义,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之奋斗。共产
党的执政地位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取的,今天的共产党员要继承
他们未竞的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就必须坚定地信仰马克
思主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系统的科
学理论,是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下功夫学习才能理解它的
真谛,才能应用它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19世纪欧洲工人阶级
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也是马
克思主义理论诞生的实践基础。但是,工人阶级不能自发地产生马
克思主义,也不能自发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克敌制胜,只有在工
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
论才能成为实践。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国家,但这
并不意味着我国的广大党员、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不用学习就能够
自发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只有真正学好马克思主义著作,掌握马克
思主义基本理论,才能成为一个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
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领导全党开展学习运动,提出如果我们党有一
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
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现在我
们党执政了几十年,光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专业人员就有成千上万
人。按常理来说,马克思主义在思想、理论领域应当具有崇高的地
位和强大的影响力,但在事实上,并不能这样乐观,在世纪之交,
当社会主义在全世界陷入低潮之时,马克思主义在我国被淡化、边
缘化的情景是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现在突出的问题是许多党员、
干部和理论工作者不下工夫读马克思主义的书。我们的党是执
政六十多年的党,大量的党员既没有经过革命斗争的考验,又不读
马列著作,说对马克思主义有坚定的信仰,就没有根据。自己不知
道马克思主义讲些什么道理,听到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声音,心里没
有底,就可能随声附和;当别人说马克思主义过时的时候,你不知
道它有没有过时;当有人搬用西方当代的某些理论观点,说是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你也分不清楚它是篡改马克思主义,还是发展
了马克思主义。这些问题怎样解决?只有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才能分清真假马克思主义。我们有时听到一些干部、学者作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发言或报告,感觉似是而非,追根溯源就在于讲话者自身底气不足。要做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必须下工夫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打下扎实的理论根基。只有这样,才能同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划清界限,才能打退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进攻,展示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魅力,让真理的力量战胜谬误。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比欧洲晚了半个多世纪,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间隔73年时间。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时候,全国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并立志为之奋斗的人,不过几十人,正是在那几十个先知先觉的革命家带领下,中国共产党掌握了先进的思想武器,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革命队伍,在短短几十年中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且在取得全国政权以后立即转入社会主义革命,接着又转入社会主义建设。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发展的历史说明:不学习、不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就没有新中国,也没有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吴邦国同志前不久在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重要的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涉及国家根本制度等重大原则问题上不动摇。动摇了,不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从谈起,已经取得的发展成果也会失去,甚至国家可能陷入内乱的深渊。他还郑重表明,中国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不搞联邦制,不搞私有化。他还讲了六个确保。吴邦国同志的讲话,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鲜明立场,大家应当认真学习研究。社会主义中国经常面临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威胁,必须常怀忧患意识。2008年7月31日,美国国防部发表的《国防战略》中讲到,美国将继续对中国施压,制定一项全面的战略来影响中国的选择。美国针对中国的全面战略从来没有间断。我国改革、发展、安全各个领域遇到的坎坷和麻烦,背后常常都有美国的影子。中国要走几代人选择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坚持国家的根本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社会主义国家的稳定与繁荣,才能确保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工人阶级维护自身权利的思想武器,同时又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保护自己、抵制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理论武器。在冷战后期和冷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马克思主义差一点被挤出了世界舞台。在我国的思想理论界,马克思主义也受到前所未有的
贬低与排斥。在各种讲坛、媒介和出版、刊物中,颂扬西方理论体
系、排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暗流非常强劲。中央适时地决定实
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对于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
论阵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一项英明的决策,扭转了马
克思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的趋势。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在20世
纪末21世纪初遭受严重的挫折与厄运,关键在于原来集合在马克思
主义旗帜下的队伍发生了极大的分化。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大
国,苏共中央总书记带头宣扬非马克思主义的新思维,丧失了共产
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导致苏共在组织上瓦解,在思想上放下武器,
丧失了凝聚党心、人心的精神力量,最终失去执政的基础和能力,
走到任人宰割的地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但我
们党的队伍已经不是经过革命战争洗礼的原班人马。我们党有近
8000万党员,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各行各业的优秀分子,但是真正
受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牢固地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价值观的党员,并不占很大的比例。很长时期内,各级基层党组织
对党员或者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没有下工夫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
论教育。许多共产党员,包括思想理论战线的工作者,没有认真研
究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什么地方不好?什么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特点是什么?中央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有些同志将
着眼点放在与业务相关的知识上。我认为,对于共产党的领导干
部,着重点应当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要在宣传、普及、
推广马克思主义理论上下工夫。在新的历史环境中,我们这样庞大
的执政党,如果不用先进的理论统一思想,确立共同的信仰,很难
经得起西方文化、宗教和价值观的冲击。现在西方文化、宗教
在我国城乡广泛地传播,对我们的冲击极大。前不久在全国政协分
组讨论会上,一些文艺界委员的发言观点鲜明,体现出很强的政治
敏锐性和社会责任感,他们对中国文化被西方庸俗文化冲击,传统
文化遭到败坏,非常担忧。利用西方主流文化冲击我国的意识形态
和传统文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威胁,我们要用马克思
主义观点来抵制它、批判它。中央领导同志要求全党学习、学习、
再学习,我认为,这抓住了党自身建设的关键。我们信仰马克
思主义,首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好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局新
近翻译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列宁专题文集》,两套文
集是精心选编、精心翻译的最优版本,翻译的水平很高,书也很好
看,希望大家认真地读。
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
义
党章和宪法都明确规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党和国
家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我们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结合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是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之上的,而不是改弦更张,另起炉灶,这一点一定要搞清楚。新中国建立以来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成就,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的。我们的不足或者失误,都是因为没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所造成的。我国在发展中出现了较多的社会矛盾,这并不奇怪,也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思路和有力的措施去及时解决。当前一个涉及全局的矛盾是分配不公,居民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偏低、劳动收入在各种要素中的回报率过低,穷人和富人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差距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个问题归根到底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社会公平的理论,对在社会主义时期实行按劳分配制度没有足够的重视。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较长时期强调效率优先,将公平放在次要的位置上,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没有同步,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这是当前产生诸多矛盾的主要根源。有一部分劳动人民在改革发展中获益较少,被称之为弱势群体,在思想上有失落感,再加上时而发生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人民群众中易于滋生不满情绪。在国内外有人质疑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国家的性质是否发生了改变,决不能认为这样的问题是无须关注的议论。我们常说要有忧患意识,忧患在哪里?除了来自外国政治、文化、经济、军事上的威胁,社会主义中国自身的危险在哪里?用什么思想、理论、政策去应对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道德等各个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党中央适时地强调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普通人民群众的生活和保障水平,把努力解决社会公平问题放在首要的位置,这个着重点至关重要,如果忽视这个问题,就会发生吴邦国同志报告中指出的情况:已有的成果会丧失,而且国家也可能陷入混乱的泥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能脱离党和国家正在进行的伟大事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大政方针,坚决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思想领域,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的理论工作者没有掌握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听到社会上对马克思主义有一些非议,想用一点附加的东西、时髦的语言给马克思主义挣面子,这是不可取的。应该首先还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并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这才是真正捍卫马克思主义。只有学好马克思主义,才能坚持
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发展马
克思主义,才是对马克思主义最有力的坚持。当前,世界正在
发生深刻的变化,资本主义世界深陷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的帝国
霸权衰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去年12月18日,亨利基辛格发表
一篇文章,题目是《美国的衰落》,他在文中写道,最后一个剩余
的超级大国不久前欧洲政治家还这样形容美国,今天已经不能这样
说了。美国已经不再占据统治地位,它不能再单独进行政治领导,
它只是一个复杂世界的一部分。世界引力的中心已经转移到太平洋
和印度洋地区。美国现在还是世界第一强国,并且会继续在全世界
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但是它已经从冷战时期的高峰跌落,不
可逆转地失去了独领世界潮流的能力。世界多极化不会一帆风顺,
但是由多极化取代单极世界的潮流不可阻挡。当前的经济危机
和美国霸权的衰落,世界格局的变动和调整非常明显、非常深刻。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要抓住机会,展示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
现在是对马克思主义加深认识、加强传播的一个非常有利的时机,
也是被世界人民瞩目的时期。希望中国的广大马克思主义学者,敢
为人先,敢为天下先,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更大的贡献。
LWlm.
(摘自6月13日《光明日报》本文为作者3月16日
在中国社科院的演讲)
篇三: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恩主义思论文1000字
信仰马克思主义,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2011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陈奎元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政党,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正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立党立国始终重视思想政治建设,重视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和人民。我们提倡解放思想,不搞教条主义,但是不能丢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能在学习借鉴的名义下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多元化并不是我们的发明,一向标榜信仰自由的美国,在思想文化上就是反对多元化的,他们的主流文化、他们崇尚的美国精神是不容置疑的。美国国会曾多次讨论双语教学的问题,但时至今日始终没有通过把西班牙语作为第二种全国通用语言的议案。最近,德国、法国、英国、荷兰等国的领导人宣布,在他们的国家“多元化已经结束”,甚至说“多元化已经死亡”。德国政府要求加入本国的移民要讲德语,融入德国的主流文化,接受他们的价值观。英国、法国、荷兰等国,也提出了差不多同样的要求。这个现象反映出西方发达国家反对多元化的立场及其政策。
我国在思想文化领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同时主张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这种尊重和包容的内涵和外延有没有边际?哪些是必须坚持的,哪些是可以包容的,哪些是必须反对的,应当有明确的界限,有所界定。包容多样是为了促进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
繁荣。“包容”的含义一个是“包涵”,一个是“容纳”。包容的精义是发扬民主,博采众长,但不能允许挑战党和国家的基本理论和根本制度。“包容”不能变成被“掉包”,如果马克思主义被掉了包,偷换成“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等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就会改变。因此,“包容”无论如何不能变成掉包,不能在不知不觉中丢掉自己的灵魂。我们常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这个语言,这主要是指国际政治和社会制度而言。其实美国与西方的其他国家特别是与法、德等欧洲大陆国家并非是浑然一体,美国文化也并不等同于西方文化。我们提防西化的侵蚀,着眼点并不是西方自古希腊以来的文化传承,而是图谋重建世界秩序的当代美国的政治文化。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阵地,是抵御西化图谋的根本保障,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所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思想理论战线的首要问题。
一、信仰马克思主义
从发表《共产党宣言》到现在,马克思主义光照人间一百六十多年。当今世界与马克思在世时已有很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过时了还是没有过时?我们党是否依然信仰、坚持和奉行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及其理论体系?我认为这是毫无疑义的!我们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因为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是探索资本主义制度发生、发展、灭亡基本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如何实现自身解放,进而解放全人类规律的科学。只要还存在资本主义制度,只要还存在资本和劳动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就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是认识当代资本主义世界内在矛盾的思想武器和工具,也是认识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矛盾的理论指南和方法。剩余价
值理论、唯物史观以及马克思主义其他基本原理,并没有过时,它仍然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先进分子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
马克思主义又叫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只要社会主义还没有完成历史使命,还没有实现真正公平合理的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就没有完结。目前,在世界上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俱在,马克思主义是认识这两种社会制度本质的理论指南。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国家基本矛盾,如何解决基本矛盾中的对立方面既互相适应又互相矛盾的问题,如何不断发展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需要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如果放弃唯物史观的指导,就不能清楚地认识我国当前的社会矛盾,也解决不好反映基本矛盾的各种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于基本矛盾的认识和把握,应当注意矛盾的运动和变化,防止认识的停顿和偏于一隅。例如:关于发展生产力是第一要务、是硬道理,这个观点在新的历史时期贡献极大。但不能认为发展生产力是唯一需要关心和致力的事业。发展生产力与建立、完善生产关系是不能分割的。发展生产力与关怀生产者、劳动者的利益都是须臾不可松懈、不可脱节的要务。又如:关于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有一种意见认为:中国只要管好上层建筑,只要保持党的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方面无论发生何种变化,出现什么偏差,只要下个决心就可以纠正。实践证明这是办不到的。靠行政命令只能解决有限的问题,不可能改变市场经济某些固有的规则、关系及其后果,经济基础归根结底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我国的经济基础三十多年来发生了巨变,从所有制、劳动和资本的关系到分配关系,都发生了甚大的变化。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
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界限就会发生质的变化。看不清这种变化,就难以了解和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二种说法:上层建筑要顺其自然、被动地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唯物史观认为,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是矛盾的统一体,既相互适应又有不适应。一般地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同时上层建筑具有相对独立的反作用,它不但在与经济基础相一致的时候具有巩固和保护经济基础的属性,还有对经济基础中不相适应的部分、不相适应的状况进行修正和改善的功能。这就是国家政权、政府通过制定和实行适当的经济制度和政策,保护和扩展自己的经济基础的职能。在发生社会革命的时期,上层建筑还有扫除旧的经济基础、确立新经济基础主导地位的使命和作用。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待中国的经济基础发生了什么变化,面对经济基础发生的变化,上层建筑应当如何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如何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命运攸关的重大问题。如果只讲随着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漠视上层建筑的能动作用,甚至于转弯抹角地削弱它,社会主义的事业只能落败而不可能成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站在忧党忧国的立场上,认真研究上述问题。
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及其社会制度压不倒马克思主义,也压不倒社会主义。为什么有人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发生了动摇?一个重要的历史原因是,冷战结束后,一些人觉得世界趋同的时代已经到来,资本主义特别是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已经成了“历史的终点”,即人类最后一个社会形态,这种思想回到了黑格尔、杜林、欧洲启蒙思想家曾经宣扬的“历史终点”、“终极社会”、“理性王国”的窠臼,说来说去都是历史唯心主义的产物。历史车轮没有在20世纪停止转动,美苏冷战结束不过10年的时间,美国便从单边霸权的高峰跌落。曾经发表“历史终结论”的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幡然省悟,声明历史并没有走
到终点,美国制度并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前不久,福山发表文章指出,美国没有什么可以教中国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社会主义是前程无量的事业,没有哪一种资产阶级理论和资产阶级学派能像马克思主义这样历经一百五六十年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和历史理论等各个领域都站在时代的高峰,就在于它的科学性。当初,马克思主义的两位创始人没有任何权力强制别人信仰自己的思想,就是靠真理的力量,他们的声音才传播到全世界,极大地影响了人类世界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
我们信奉马克思主义,首先是相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站在了社会科学的制高点上,虽然这个制高点并非不可逾越,但是迄今为止它依然是社会科学的高峰。同时,马克思主义也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资产阶级的学者在科学上扳不倒马克思主义,就在道义上做文章,诋毁马克思主义只讲斗争不讲人道主义,而他们自诩是不加区别地爱天下所有的人。马克思主义是为劳动人民谋解放的道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是光明正大的理论,是启迪工人阶级认识自己历史地位,寻求社会公平的思想武器,它反对用空洞的“博爱”、“人道”掩饰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与压迫,追求最终实现全人类的共同解放。这种理论与那些粉饰剥削制度、麻痹劳动人民自觉意识的理论究竟孰善孰恶是一目了然的。马克思主义不讲抽象的人权,主张建立实现人人权利平等的现实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所谓“人权”就不可能是公正、平等的权利。我们党进行革命斗争就是为在三座大山压迫之下的中国劳动人民争人权,在全世界为中国人民争人权。正因为我们党的理想和信仰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才能心甘情愿地为革命事业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和家庭。许多人
知道自己没有机会看到共产主义实现的那一天。但是,他们相信人类最终会实现共产主义,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之奋斗。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取的,今天的共产党员要继承他们未竟的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就必须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系统的科学理论,是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下功夫学习才能理解它的真谛,才能应用它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19世纪欧洲工人阶级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的实践基础。但是,工人阶级不能自发地产生马克思主义,也不能自发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克敌制胜,只有在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才能成为实践。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国家,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广大党员、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不用学习就能够自发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只有真正学好马克思主义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才能成为一个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领导全党开展学习运动,提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现在我们党执政了几十年,光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专业人员就有成千上万人。按常理来说,马克思主义在思想、理论领域应当具有崇高的地位和强大的影响力,但在事实上,并不能这样乐观,在世纪之交,当社会主义在全世界陷入低潮之时,马克思主义在我国被淡化、边缘化的情景是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现在突出的问题是许多党员、干部和理论工作者不下功夫读马克思主义的书。我们的党是执政六十多年的
党,大量的党员既没有经过革命斗争的考验,又不读马列著作,说对马克思主义有坚定的信仰,就没有根据。自己不知道马克思主义讲些什么道理,听到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声音,心里没有底,就可能随声附和;当别人说马克思主义过时的时候,你不知道它有没有过时;当有人搬用西方当代的某些理论观点,说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你也分不清楚它是篡改马克思主义,还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些问题怎样解决?只有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才能分清真假马克思主义。我们有时听到一些干部、学者作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发言或报告,感觉似是而非,追根溯源就在于讲话者自身底气不足。要做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必须下功夫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打下扎实的理论根基。只有这样,才能同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划清界限,才能打退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进攻,展示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魅力,让真理的力量战胜谬误。
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比欧洲晚了半个多世纪,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间隔73年时间。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时候,全国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并立志为之奋斗的人,不过几十人,正是在那几十个先知先觉的革命家带领下,中国共产党掌握了先进的思想武器,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革命队伍,在短短几十年中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且在取得全国政权以后立即转入社会主义革命,接着又转入社会主义建设。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发展的历史说明:不学习、不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就没有新中国,也没有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吴邦国同志前不久在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重要的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涉及国家根本制度等重大原则问题上不动摇。动摇了,不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从谈起,已经取得的发展成果也会失去,甚至国家可能陷入内乱的深渊。”他还郑重表明,“中国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不搞联邦制,不搞私有化。”他还讲了“六个确保”。吴邦国同志的讲话,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鲜明立场,大家应当认真学习研究。
社会主义中国经常面临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威胁,必须常怀忧患意识。2008年7月31日,美国国防部发表的《国防战略》中讲到,“美国将继续对中国施压”,“制定一项全面的战略来影响中国的选择”。美国针对中国的全面战略从来没有间断。我国改革、发展、安全各个领域遇到的坎坷和麻烦,背后常常都有美国的影子。中国要走几代人选择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坚持国家的根本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社会主义国家的稳定与繁荣,才能确保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工人阶级维护自身权利的思想武器,同时又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保护自己、抵制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理论武器。在冷战后期和冷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马克思主义差一点被挤出了世界舞台。在我国的思想理论界,马克思主义也受到前所未有的贬低与排斥。在各种讲坛、媒介和出版、刊物中,颂扬西方理论体系、排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暗流非常强劲。中央适时地决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对于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一项英明的决策,扭转了马克思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的趋势。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遭受严重的挫折与厄运,关键在于原来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队伍发生了极大的分化。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苏共中央总书记带头宣扬非马克思主义的“新思维”,丧失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导致苏共在组织上瓦解,在思想上放下武器,丧失了凝聚党心、人心的精神力量,最终失去执政的基础和能力,走到任人宰割的地步。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但我们党的队伍已经不是经过革命战争洗礼的原班人马。我们党有近8000万党员,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各行各业的优秀分子,但是真正受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牢固地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的党员,并不占很大的比例。很长时期内,各级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或者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没有下功夫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许多共产党员,包括思想理论战线的工作者,没有认真研究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什么地方不好?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特点是什么?中央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有些同志将着眼点放在与业务相关的知识上,我认为,对于共产党的领导干部,着重点应当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要在宣传、普及、推广马克思主义理论上下功夫。在新的历史环境中,我们这样庞大的执政党,如果不用先进的理论统一思想,确立共同的信仰,很难经得起西方文化、宗教和价值观的冲击。
现在西方文化、宗教在我国城乡广泛地传播,对我们的冲击极大。前不久在全国政协分组讨论会上,一些文艺界委员的发言观点鲜明,体现出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和社会责任感,他们对中国文化被西方庸俗文化冲击,传统文化遭到败坏,非常担忧。利用西方主流文化冲击我国的意识形态和传统文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威胁,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抵制它、批判它。中央领导同志要求全党学习、学习、再学习,我认为,这抓住了党自身建设的关键。
我们信仰马克思主义,首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好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局新近翻译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列宁专题文集》,两套文集是精心选编、精心翻译的最优版本,翻译的水平很高,书也很好看,希望大家认真地读。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党章和宪法都明确规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我们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结合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是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之上的,而不是改弦更张,另起炉灶,这一点一定要搞清楚。新中国建立以来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成就,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的。我们的不足或者失误,都是因为没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所造成的。
我国在发展中出现了较多的社会矛盾,这并不奇怪,也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思路和有力的措施去及时解决。当前一个涉及全局的矛盾是分配不
公,居民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偏低、劳动收入在各种要素中的回报率过低,穷人和富人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差距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个问题归根到底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社会公平的理论,对在社会主义时期实行按劳分配制度没有足够的重视。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较长时期强调效率优先,将公平放在次要的位置上,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没有同步,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这是当前产生诸多矛盾的主要根源。有一部分劳动人民在改革发展中获益较少,被称之为弱势群体,在思想上有失落感,再加上时而发生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人民群众中易于滋生不满情绪。在国内外有人质疑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国家的性质是否发生了改变,决不能认为这样的问题是无须关注的议论。
我们常说要有忧患意识,忧患在哪里?除了来自外国政治、文化、经济、军事上的威胁,社会主义中国自身的危险在哪里?用什么思想、理论、政策去应对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道德等各个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党中央适时地强调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普通人民群众的生活和保障水平,把努力解决社会公平问题要放在首要的位置,这个着重点至关重要,如果忽视这个问题,就会发生吴邦国同志报告中指出的情况:已有的成果会丧失,而且国家也可能陷入混乱的泥潭。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能脱离党和国家正在进行的伟大事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大政方针,坚决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思想领域,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的理论工作者没有掌握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听到社会
上对马克思主义有一些非议,想用一点附加的东西、时髦的语言给马克思主义挣面子,这是不可取的。应该首先还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并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这才是真正捍卫马克思主义。只有学好马克思主义,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才是对马克思主义最有力的坚持。
当前,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资本主义世界深陷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的帝国霸权衰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去年12月18日,亨利·基辛格发表一篇文章,题目是《美国的衰落》,他在文中写到,“最后一个剩余的超级大国——不久前欧洲政治家还这样形容美国,今天已经不能这样说了。①美国已经不再占据统治地位,它不能再单独进行政治领导,它只是一个复杂世界的一部分。世界引力的中心已经转移到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美国现在还是世界第一强国,并且会继续在全世界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但是它已经从冷战时期的高峰跌落,不可逆转地失去了独领世界潮流的能力。世界多极化不会一帆风顺,但是由多极化取代单极世界的潮流不可阻挡。
当前的经济危机和美国霸权的衰落,世界格局的变动和调整非常明显、非常深刻。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要抓住机会,展示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现在是对马克思主义加深认识、加强传播的一个非常有利的时机,也是被世界人民瞩目的时期。希望中国的广大马克思主义学者,敢为人先,敢为天下先,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更大的贡献。
①《参考消息》2011年1月6日。(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推荐访问: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恩主义思论文1000字 马克 信仰 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