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老年人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意义13篇关于做老年人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意义 居住区园林景观对不同年龄段需求的考虑不充分并没有为老人和幼儿设计足够的活动和玩耍场所居住区园林的构建管理过于僵化使人们不能自由享受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做老年人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意义1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关于做老年人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意义
居住区园林景观对不同年龄段需求的考虑不充分并没有为老人和幼儿设计足够的活动和玩耍场所居住区园林的构建管理过于僵化使人们不能自由享受园林景观带来的乐趣比如在绿地的管理方面禁止居民在绿地逗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们的活动乐趣降低了园林设计的效果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居住区景观设计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考虑
作者:刘培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07期
摘要: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应更多的关注居民本身,为居民提供更舒适方便的居住环境,应把人本化思想深入人心。本文根据景观设计理论并结合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实践,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对居住区园林景观建设的需求以及如何推进居住区园林景观建设做出思考。关键词:居住区景观;人本观念;不同年龄段人群;建设要点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引言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选择住宅时越来越多的人们更加重视环境是否舒适、安全、卫生、方便。只有人性化的居住区才能给人们带来舒适的环境。现在有很多人提出了“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健康住宅”等理念,就是要求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不仅应突出地方特色,还要具有鲜明的个性,并满足日常生活所要求的舒适、自然、健康的要求。如此高的对我们设计者提出居住区的设计的要求现象,已经成为一个社会人居生活共同认可的发展趋势。1.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居住质量有了新的追求,我国的住房制度也由福利型体制向商品型体制转变,居住水平也正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为“人”服务这一基本宗旨也在不断地发展与深化。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其所拥有的建筑及其周围环境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越来越多小区规划设计从单调的平面布局向立体化发展。在景观设计中,应把人放在中心地位,充分满足人的需要,给居民创造宁静、优美、宜人的生活环境和居住空间。2.设计概念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人性化设计,设计首先要符合国家的规范及法律法规,规范是人性化设计的最低标准。然后就是园林景观设计必须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做到绿化景观与环境功能相结合,把更多人性化的设计也体现了出来,如照明灯具、阅报栏、留言板、交通信号、停车场、公共厕所、垃圾箱、公共座椅、健身设施、娱乐设施、售货亭、安全系统、无障碍设计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等,强调居民住环境的使用性、活动性、安全性、文化性、发展性,从而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现状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应更多的关注居民本身,为居民提供更舒适方便的居住环境,应把人本化思想深入人心。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的构建中,对居民的需求考虑得相对较少。居住区楼盘虽关注绿化率,但是很多并未考虑到无障碍通道的设计,忽视了特殊人群的需要。居住区园林景观对不同年龄段的需求考虑不充分,并没有为老人和儿童设计足够的活动和玩耍场所,居住区园林的构建管理过于僵化,使人们不能自由享受园林景观带来的自然乐趣,如在绿地的管理方面,禁止居民在绿地逗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和空间,使园林景观设计最初的设计参与性思想大打折扣。4.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人本思想的要求居住区园林景观不仅要体现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点,同时要把人本理念深入设计的过程中。要区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真正把居住区构建成适合人们居住的场所。不能年龄段人群对居住的有着不同的需求,不仅仅限于有一个安身之所,而更应注重居住地环境的优美、居住的便利性以及和自然互动的层次上,那么在居住区园林景观的构建中,就要从不同年龄段人群出发,设计出适合不同年龄段人群需求的景观空间环境,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以此发挥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核心人本思想的作用。5.居住区园林景观观基于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建设要点居住区涵盖了不同年龄段人群,从年龄上可以大致划分为三类人群:儿童、中青年和老年。这是一种模糊的划分概念,但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起到一定的区分作用。根据不同年龄段人群来说,他们对景观的要求不尽相同,在居住区环境建设的过程中,要从不同的侧重点进行设计,以满足他们的需求。5.1对儿童的考虑居住区儿童景观空间设计方面的考虑构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要点,儿童更多的注重园林的趣味性,所以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设计就不能过于死板。比如可以从园林道路的设计上考虑,可以铺设一些有彩色卡通人物的石子路,这样可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因为儿童大多钟情于彩色动画和卡通。其次,要给儿童游玩专门设置一个场所,要安置必要的活动器械,以此可以吸引儿童玩耍的兴趣。针对园林树木,可以种植一些花色或叶色鲜艳并有季相变化的树种,增强树木的观赏效果,增添园林的趣味性,禁止种植带刺有毒的树种,避免儿童受到意外的伤害。这些改善措施可以充分发挥居住区园林对儿童的吸引力,使其在居住环境中充分享受童年的快乐,而且可以有更好机会和同龄儿童沟通,增进彼此的感情,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宜、安全、健康的户外活动空间环境。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5.2对中青年的考虑在居住区园林景观的构建中,中青年更注重环境的品质和生态绿色效应,因为舒适、绿色环境更能使人身体和精神放松。针对中青年的要求,首先要加大园林绿色的覆盖率,多设置一些休闲场所,可以使青年人更好的进行户外交流。其次,在道路的铺设上要方便中青年进行户外锻炼,比如散步和跑步之类,还要设置一些运动器械,比如乒乓球台的设置和篮球场的预留等等,让中青年人享受居住区的便利性,促进身心健康。其次,要注意居住区充分与运动场所的隔离,要使休憩场所的空间距离有着一个合理的尺度,这是对不同性格中青年人的考虑。有的中青年人比较外向,喜欢广泛性的交流,设计上可以考虑一些能形成群体效应的交流空间。而对一些性格相对内向的中青年人来说,可能更需要相对私密的沟通空间,所以休憩场所的空间尺度尤为重要。个人的亲密程度决定了交流的舒适度,这是这类人群的性格特征。所以要充分考虑中青年的接触尺度和心理感受,注重尺度空间的衡量,使不同的户外交流空间能满足中青年性格需求不同的要求。5.3对老人的考虑老人更注重身体的舒适和休闲,更加要求生活的趣味性,以此打发时间。老人更关注沟通的无障碍性,同时对安全性的方便性要求更高。所以在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想要的构建中,要给老人开辟一个专用活动场所,不仅方便老人运动和健身,更是老年人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从而可以保证老年人的沟通乐趣,满足心理方面的感情缺失。其次,园林的道路建设要保证无障碍通道的设置,增强场地的可达性并保证老年人户外的安全。最后,老年人大多注重群体效应,老年人喜欢和其他同龄阶段的人进行沟通,以此来消磨时光,所以要设置群体休息区域,尤其是类似木质的休息区域。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老人健身区应该设置在更安静的区域,从而方便老年人休息,顺应其对安静环境的需求。5.4不同年龄段人群需求的协调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考虑,在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就要做到科学合理。因为老年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看管儿童,并乐意享受天伦之乐,儿童活泼好动,但是自我保护能力差,所以把老人和儿童的活动场所合并在一起;而青年人通常工作比较忙,时间并不充裕,且青年人活动幅度比较大,容易造成碰撞,所以要把青年的娱乐场所分离出去。在室外景观空间设计中,可以设置多种不同功能和氛围的室外空间,居民可以根据自身爱好有多种选择。在休息区的设置上,可以设置部分群体休息区和相对私密性休息区域,以此来发挥园林景观不同空间的作用。除此之外,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需要吸收足够的阳光以保证身体的健康城长,而老年人由于自身年龄因素,也需要保证足够的日照,所以老年人和儿童的活动场地应多设置在户外空间的向阳面,少设置在建筑日照的阴影线范围内,从而使满足他们对日照的需求。其次,在器械的设置上,要完善安全防范措施,保证老人和孩子的安全。而青年人处在身体素质的良好阶段,活动场所的适应性更大些,根据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进行整合,设计出符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园林景观室外空间。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6.结语在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一定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根据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要求尽心设计,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设计的核心思想中,从不同年龄段人的需求着手,使园林景观的设计真正兼顾不同年龄段人群生活、心里需求,做到不同年龄段人群需求的合理分配和体现,重视不同年龄段人群生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感受,以此构建出真正适合人们生活、居住的室外空间场所,使居住成为一种美的享受。只有这样,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才能更好地发挥人文主义功效,从而进一步挖掘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核心价值。参考文献[1]李晓阳.浅谈住宅小区空间的人性化[J];建筑设计管理;2011年07期[2]刘忠山.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11(13)
篇二:关于做老年人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意义
浅析老年公寓景观设计与发展【摘要】随着我国城市逐渐步入老龄社会,城市老年公寓景观环境设计的需求问题日显突出。本文通过对老龄人的生理机能、心理感受、行为特征分析、从人性化设计出发,总结了国内老年公寓景观设计的现状,试图从环境行为心理学角度系统地研究、建立一条满足人们行为需求、心理需求和审美需求的老年公寓景观环境设计途径。【关键词】老年公寓行为心理环境设计1环境行为心理学基本理论1.1老年公寓景观环境设计中的必要性近年来,老年公寓的景观设计越来越重视对老年人行为习惯与心理感受,“以人为本”成为首要设计思想。因此在设计适合老年人居住环境时尽可能多地考虑到老年人的休闲需求。景观设计师要运用环境行为心理学研究成果,满足老年人对生态环境和心理环境的要求。1.2环境行为心理学在老年公寓景观环境设计中的研究1.2.1环境知觉人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感觉来接收周围的环境信息。研究老年人的知觉与老年公寓景观环境相互的作用与影响。老年人五官感觉逐渐退化,景观环境应该创造弥补性环境来增强老年人的环境认知。1.2.2空间认知
空间认知是由一系列心理变化组成的过程,个人通过此过程获取日常空间环境中有关位置和现象属性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方向、尺度、距离、位置和组织等。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的变化对空间的认知能力逐渐下降,为了使老年人对环境的空间认知,在道路的设计上力求形成统一的空间;运用植物、小品等元素建立和强调清晰的景观边界;在节点创造引人入胜的景观给老年人兴奋、明朗的感觉。
2我国老龄人对老年公寓环境设计的需求2.1老年公寓的景观环境需求及活动特征:2.1.1健康环境及心理、生理需求:老年公寓里的老龄人均患有不同程度的各类慢性疾患,对自身安全的维护能力也相对较差,平衡感降低。因此老年人们经常采取散步、锻炼等形式来缓解和预防疾患,良好老年公寓环境对老人能够起到较好的康复作用。2.1.2亲情环境及空间需求:老龄人从自己熟悉的环境搬到老年公寓,远离了亲人和朋友,失落感是强烈的。要求居住环境能提供必要的活动空间以满足老年人余暇实践,合理的户外交流空间能提高老龄人和家人团聚的质量。但老龄人对外界压力适应力比较差,休闲环境的选址应尽量避免噪音源,最好是在比较安静的区域。2.1.3交流空间的需求:老年公寓是一个长期与外界联系不紧密的场所,缺乏与社会其他年龄层人群的接触,容易闭塞,因此与外界有着强烈的交流愿望。老年公寓户外交流空间不仅包括公寓内老年人和工作人员的交流空间,还包括与外来人员交流空间的需求。
2.1.4环境设施及其他因素需求:室外环境设施种类齐全和优质是老年公寓户外环境设施的基本要求;同时老年人身体和心理的特殊性对户外环境设施的设计和布置有着特殊要求,如无障碍设计、符合老年人的人体工程学要求的设施、标识等。户外休闲环境的好坏不仅决定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同时也是老年公寓市场开发的重要砝码。
3环境行为心理学相关理论应用于老年公寓景观环境设计3.1老年公寓景观环境设计依据老年公寓环境设计主要依据《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城市居住法规划设计规范》、《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原则》的相关要求与规定、老年公寓本身的概况和现状特点。3.2老年公寓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原则老年公寓整体环境设计以老龄人对周边环境的感受、体验和评价作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把老年人心理、对等各层次的需求综合体现在环境设计中,设计出满足现代城市老年人需要的人性化环境。3.2.1无障碍原则中国传统民居中,安全性是首要条件。由于老龄人生理机能衰退,活动能力下降,在环境的布置上应尽量消除户外活动时的不安全因素,包括场地和设施等方面。在坡道、地面防滑、扶手、设施尺度使用材料等方面都要保障老年人安全。另外老年公寓环境必须做到无障碍设计,为老年人或残疾人设计增进性环境,在设计中必须始
终贯彻安全易达的原则,尽可能避免使用台阶。3.2.2功能性原则老年公寓环境设计要考虑老龄人“坐、停、卧、留”的各种需求,
应当根据不同功能的需求安排老龄人集体活动,安静休息、闲聊等不同的场所,做到大小分区、动静分区和公共私密分区。
3.2.3便捷性原则老龄人活动空间范围一般较小,室外活动时间也不长。因此老龄人休闲环境的设置应尽量以便捷第一,过远的距离只能使老年人失去兴趣。在设计中还应考虑提高环境的可识别性。3.3环境行为心理学相关理论应用于老年公寓环境的设计要点3.3.1坐息空间设计。老龄人休闲活动大多数时候是休息、晒太阳、观赏。因此,休闲环境中应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坐息空间。这些坐息空间可以设在大树下,老年公寓的廊檐下等,同时要有良好的通风和充足的采光。3.3.2健身空间设计。健身锻炼也是老龄人休闲活动的主要内容,健身活动场地和设备种类的考虑不仅要为体弱的老人们提供方便和安全,还应使活动项目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3.3.3交往空间设计。老龄人的生活中常伴有孤独感,因而渴望与人交流,通过见面或交谈的方式获得一种参与感,并且得到理解,能使自己感到并没有被社会遗弃。3.3.4绿化设计。在老年公寓环境绿化设计时,应尽可能平坦,避免种植带刺及根茎易露出地面的植物,以免造成老年人行走的障
碍。在植物季节景观的配置上,选用花色鲜艳,季节明显的花、灌木和色叶树木,让老龄人在视觉上、心理上感受到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
4结语随着设计的逐渐完善,设计越来越人性化,对于人的行为和心理的关注的加深,使得设计所考虑的因素更加全面和系统。而环境心理学中对环境如何影响人、人如何影响环境的研究,为景观设计提供了多方面的参考依据。本文从环境知觉、个人空间等几个方面对环境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挖掘其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从而使室外环境的设计更符合人们居住的需要。参考文献[1]王芳.老年公寓庭院绿化与设施设计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9.[2]王朝侠,徐从意.从功能和人性出发——老年人居住空间的无障碍设计[ol].[1994].[3]孙桂琴,孙桂荣.田影.从行为心理之观点探讨老年住宅的无障碍设计[j].山西建筑,2009年,35卷3期:76页--77页;[4]章菁罗志远.“人性化”交往空间——居住区中心绿地景观设计[j].中华建筑,2008年,29卷:106页--109页;[5]许云飞,刘一杰,王蕊.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解析居住区公园空间设计——以成都九里南园为例[j].四川建筑,2009年,29卷:16页--18页;
篇三:关于做老年人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意义
32满足多样的需求在设计居住区时应考虑老年人室外活动的多样性设置符合老年人的多种活动需求的场所不仅要有老人开展集体活动的场所又要有满足个别老人喜欢独处的外部环境既要有阳光充裕的地方也有遮阳的区域以此来达到满足老年人的多种需求的目的
老年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关注老年人的需求已成为居住区设计时的重要任务。在居住区规划与设计中,不仅要在建筑内部考虑适老性设计,因室外空间作为老人重要的活动场所,其适老性设计显得更为重要。室外环境设计的好坏可直接影响老年人居住时的生理和心理感受,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室外环境设计可以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本文首先分析了老年人的特征,然后提出基于老年人需求的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要求,最后针对老年人需求提出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倡议,可对今后新建居住区适老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居住区;老年人需求;适老化;室外环境设计
1前言
随着我国老年人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的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针对这种现象,社会的各个方面也都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其中也包括建筑设计。居住区作为人们栖息、生活的汇集地,其设计是否满足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居住区无论是外部空间还是住宅内部设计都应该体现适老性。特别是室外空间可以给老年人提供一个交流、锻炼和休息等的场所,其设计是否合理、舒适直接影响老年人的使用感受。因此,室外环境设计的适老化设计是居住区规划与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2老年人特征调查
研究老年人的特征是设计前的首要任务。通过调查发现:老年人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感觉机能存在衰退的问题,对于事物反馈迟钝;另外,老人的肢体灵活度降低,运动能力下降,遇到有高差的地方容易跌倒;同时,老年人在心理方面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他们的平安感下降,适应能力减弱,特别是对于一些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差;从行为习惯上看,日常购物、锻炼、交往、接送孩子等是他们的主要行为;从家庭人口构成上来讲,居住区内大局部年轻人长年忙于工作,老年人单独在家的时间较长。
3基于老年人需求的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要求
3.1平安舒适性要求
根据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平安性是人们最根本的需求之一,也是适老性居住区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在室外环境设计中应处处考虑是否平安,示例人车分行的规划可给老人发明一个较平安的家园。为到达平安性这一目的,居住区室外花园设计以及入口空间等位置首先应该考虑无障碍设计,防止台阶。有高差的地方尽量做成坡道的形式,斜坡的坡度不易大于5%,如必须设置台阶,台阶数量最少3级以上,防止太少无法辨认。不同地面之间的衔接应保证平滑,地面故选择平整、柔软、防滑且无强烈反光的材料,保证室外环境的平安性。舒适性也是人们居住的普遍要求,老年人因对空气、温度、湿度等更为敏感,因此他们对于舒适度要求更高。为到达居住舒适性的要求,居住区的室外环境应保证良好的物理条件〔光照、通风等〕,示例室外活动场地应设置在阳光充足、通风佳的位置,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休息区的位置及形式、材质等都应注重细节设计,以期打造一个平安、舒适的居住环境。
3.2满足多样的需求
在设计居住区时,应考虑老年人室外活动的多样性,设置合乎老年人的多种活动需求的场所,不仅要有老人发展集体活动的场所,又要有满足个别老人喜欢独处的外部环境,既要有阳光富余的地方也有遮阳的区域,以此来到达满足老年人的多种需求的目的。
3.3历史文化性要求
通过对老人的走访发现,老年人对于旧事物比拟思念,他们普遍对于以前的事物具有深厚的感情。因此,居住区室外环境在设计的时候可以突出地域特色,结合当地特有的文化或者历史事件塑造浓厚的文化气氛。示例采用带有历史印记的铺地或特殊主题的雕塑等形式进行设计,可满足老年人怀旧的心理。
3.4易于辨认的要求
随着老年人记忆力的衰退,加强居住区的可辨认性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居住区的室外环境中可运用多种具有辨认性的设计。可在不同楼栋入口处采用不同颜色的铺装来加以辨别,方便老人的辨识。还可以通过不同的造景方式增强可辨认性,如增加不同主题的入户花园,打造独特的入户体验。
4基于老年人需求的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倡议
4.1改造入口空间
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在建筑的主要出入口位置应考虑急救时候的停车问题,留有救护车的回车场地,满足紧急情况的使用。在入口布置休息座椅,座椅除了常规的固定式以外,还要预留轮椅停靠区域,满足老年人特殊的需求。
4.2优化步行与慢跑道设计
根据调查发现,散步与慢跑是老年人锻炼的主要方式。因此,步行与慢跑道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步行道的尺度要求至少1.5m以上,可以保证轮椅和步行者并排通过,同时路面材料也有使用防滑防水材料,保证路面的平安性;在道路的转角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或标志物价,便于老人寻找方向。另外,在步道上每隔一段可以标出步道距离,利于老人给自己制定锻炼目标。在步行和慢跑道周围应多设置一些休息空间,以满足老人因身体不适能快速离开进行短暂休息。
4.3合理设置多种活动场地
老年人生活丰盛多彩,他们喜爱在广场上跳广场舞和交谊舞,或打太极拳、练习武术等活动。因此,在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时要留有满足他们集体活动的场地。这一场地空间面积较大,场地平整,视野好,阳光富余,同时与车行道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因爱好不同,有些老人喜欢小群体性的活动,经常与三五好友打牌、聊天等。为满足这类需求,这一类型空间尺度可小一些,以容纳4~6人为佳。这类型空间需要与外界有一定的距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能够保证夏季有阴凉,冬季有阳光。因性格的差别,有些老人喜欢安静的环境,喜爱独处。
针对这种情况,这一空间类型在设计时周围要有灌木的遮挡,与人流多的集体活动空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通过走访调查,居住区内很多家庭是三代共同居住,年轻人大多忙于工作,老人负责照看孩子。因此,居住区室外活动的主要人群是老人和儿童。针对这种情况,在设计时应考虑亲子活动空间,在儿童活动地旁应设一局部供老年人使用的健身器材,同时在周边应设有休息座椅,方便老人照看孩子时使用。
4.4增加园艺劳作空间
国内外的不少住区内都会设置一个专门供老人动手的园艺活动空间。老年人进行园艺活动具有很多好处,不仅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好处,同时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会获得幸福感,还能增加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时机。这类空间可设置成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设置一局部菜园让老人多亲近自然,同时也要设置抬高种植池满足乘坐轮椅时的使用。
4.5改善绿化及植物配置
大局部居住区虽然有大面积的绿化,但是不足必要的功能,另外植物的配置也没有考虑适老化。根据老人的需求,绿化应增加一些必要的功能,如绿化与卵石步道的结合,将卵石采用立砌的方式,老人可赤足行走在上面,起到按摩的作用,利于老人强身健体。适老性居住区更应注重植物的配置,植物能释放人体所需要的负氧离子、抗生素等,可为老人发明具有保健成效的住区环境。植物故选择欣赏性强的植物,树种以冠大浓荫为佳,这种植物可有一定的遮阴防风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空气湿度,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另外也可种植具有治愈性植物,特别是花卉的种植,它们的香味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可到达安神、降压等成效。植物的选择上还应考虑植物的季相问题,尽量使住区不同季节都可以观赏到不同的风景。
4.6加强灯光照明
老人的视觉能力衰退后,对于外界反映越来越差,特别是晚间出行会带来一系列麻烦。因而夜晚的灯光照明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道路的边界、水岸的周围都需要增加照明,同时灯光故选择柔和类型,保证光线的均匀度,使老人夜间出行到达平安的目的。
4.7注重景观小品设置
景观小品作为居住区景观构成的重要元素,在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居住区的品质。景观小品的颜色故选择暖色调,好的景观小品设计可以给老人带来视觉的冲击力,提高老人对于居住区的记忆,增强了辨认性。景观小品的设置需结合周围环境,最好和休息空间相结合,方便老人停留观看。在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除了要保证视觉佳,另外也可以增加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因素的影响,让住户有不同的居住体验。
5小结
室外环境是居住区内重要的一局部,除去居住区的室内空间,室外空间是人们使用较频繁的场所。过去,我国的居住区对于适老化不重视,导致建成的大局部小区都忽略了老年人的需求,不利于老人的居住。随着老年人群体数目的持续增长,我国已经逐渐步入了人口老龄化
的社会。面对这一问题,设计师也应考虑对应的设计谋略。文章针对居住区室外环境的入口空间、步行与慢跑道、各种活动场地等方面提出了设计倡议,以期能对今后的居住区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居住区是设计时接触到较多的工程,无论是一般类型的居住区工程还是养老型的居住区工程都应该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应将适老化理念始终贯通在居住区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给人们发明一个舒适、平安、宜居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任鹏飞.复合型养老院环境空间设计研究.河南:河南大学,2008.
篇四:关于做老年人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意义
老年、幼儿群体的需求与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关系浅析
作者:艾丽来源:《科技视界》2014年第31期
艾丽
(河北工业大学,中国天津300401)
【摘要】老人与儿童特殊的行为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所需的空间场所特征。老年人由于体力下降和社会角色的转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对归属感、安全感、私密感和舒适感等都有着较为强烈的要求;儿童天性活泼,独立性较差,智力体力都处于发展之中,倾向于在丰富多样、有利于进行游戏同时具有一定安全性、领域感的空间中活动、停留。因此,如何兼顾老人与儿童二者的行为心理特点,创造符合二者共同需求的复合型共享空间,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人居环境;人性化;适老化
1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与文化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人居环境。随着人们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其子女多由祖父母照看。老人与儿童休闲时间充裕,更使其成为居住区景观空间的主要使用者,老人的携子行为在居住区景观空间中极为普遍。他们是居住区景观空间的主要使用者,却并没有成为居住区开发商和设计师服务的主要目标。
2课题研究内容
2.1现存问题
(1)景观空间的规划对固有模式的重复较多,地域性和文化特色不够显著,形式单调,使得居民缺失对场所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无法营造出贴合居住者心里的人居环境氛围。
(2)由于认识的偏差和利益的驱动,居住区的人居环境建设中开发商和设计者更多的只是注重形式和构图的美感。他们所追求的往往是城市和居住区的视觉效果,而不是对主要使用者行为特点的准确地把握,建设具有人性关怀的人居环境。
2.2研究方法与内容
通过相关文献资料收集与整理,从居住区景观设计与空间理论及行为学关系、居住区景观设计与老人的关系、居住区景观设计与儿童的关系以及老人与儿童对景观空间的共同行为心理需求及相应的空间设计研究这四个方面归纳总结,阐述老人和儿童特殊的行为心理特点,以及对停留空间场所的需求与喜好,为进一步研究老人和儿童行为与景观空间的关联性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
3居住区景观设计与人的关系
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人性关怀”概念,通过创造多元化、多层次、多功能、可参与的居住区氛围,努力满足人们对于出行便利、社会交往、生活多样的需求,来实现居民生活与环境景观和谐共生,进而产生对居所、城市空间环境、社会环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特别指出居住区儿童和老人对环境的行为心理需求更为特殊,需要更多的关怀。
3.1居住区景观设计与老年人需求的关系
3.1.1老年人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逐渐减弱,行动不便且自理能力较差,智力、记忆力及免疫功能均有所下降,容易出现意外事故。而在心理方面,由于社会角色的急剧变化,老年人时常感到孤独寂寞、焦躁抑郁,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消极情绪,因此极其渴望受到社会尊重和被他人所关怀,对安全感、邻里感和家庭感等有着更强烈的需求。
3.1.2景观环境中面向老人的空间设计研究
老年人由于渴望交流与惧被忽视的心理,常同固定人群进行较小规模的交流。他们更加需求空间较为充裕、休憩较为方便的场地。绿化、卫生、日照、交通等方面也受到老年人的关注。晨练场所宜选择离主干道稍远、设有较好景观和可休憩座椅的安静之处;器械健身多在早上和傍晚天气较凉爽的时段进行,活动场所宜设置在人行道路附近、人流易聚集之处;棋牌等活动受空间及日照的影响较大;而休憩等活动则与场所内部空间要素的设置与摆放有关;健身等动态的活动与空间的开敞程度与活动设施的设置相关;而携子的活动场所宜较多考虑安全性,便捷的交通或及人流的集散,可与休息交流的景观区相结合。
3.1.3无障碍设计
在改善健全老年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如医疗保健、文化体育、照料服务设施等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完善绿地系统,构建安全、便捷、舒适的步行系统。针对老人对安全感的需求,提出户外环境的无障碍设施不完备,如坡道扶手的缺失、地面硬质铺地的欠考虑;针对老人生理机能衰退、体质较差的生理特点,提出休憩设施的匮乏;并指出细部设计对增强空间可识别性的重要作用,以消除老人在行为上的障碍和不安全。
3.2居住区景观设计与儿童需求的关系
3.2.1儿童的特点
儿童也是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所需要的人居环境不同于成人和老人。儿童时期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发育之中,是人类整个生长过程中模仿能力、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最强的阶段。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探索和创造,带有趣味性的东西对儿童具有及其大的吸引力。他们自理能力较弱,对成年人有很强的依赖性,并对陌生事物和环境容易产生恐惧感。
少年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愈加狭小的室内空间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为儿童提供户外活动场地显得尤其重要。当代的城市生活中,居住区的外部公共空间已成为儿童最为重要的成长空间,也是儿童缓解学习压力、激发创造力和提高交往能力的场所。有调查表明,约86%的被调查家长希望孩子的活动地点选择在所住的居住区里。更有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儿童成长过程中受到同龄朋友之间的影响甚至大于家庭和学校的影响,与同龄人之间的交流也成为儿童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3.2.2活动空间中面向儿童的空间设计研究
场所会被感知,不是因为它们本身是什么而是因为它们为儿童创造了什么。儿童是空间的探索者,其对空间的感知与成人及老人有着极大的差别。当儿童游戏时,他们时常会以成人想象不到的方式利用空间。
儿童活动空间要从功能布局、空间划分、环境营造、色彩、材质、游戏和景观设施等多方面设计。例如,儿童活动场所应选择场地平整、通风良好、日照充足但不过度照射的空间,结合小区规模合理安排设置数量;空间尺度适宜,出入口有明显易识别的导向信息;场地中的树木以落叶乔木较为合适,冬天不会遮蔽阳光而夏天可乘凉;要有能吸引儿童的鲜艳活泼的颜色及多样化的造型;儿童活动场地的材质选用耐磨、防滑、易清洁的塑胶地垫;景观设施的设计应考虑自然环境的建立以及完备的安全设施的设置。
篇五:关于做老年人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意义
浅析适宜老年人的住宅区景观空间构成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09)摘要:本论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现今社会老龄化的趋势,并阐述了适宜的居住区景观环境对于老年生活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合肥本地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现状,并且从软硬质景观的构成比例的角度对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如何适应社会老龄化的趋势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关键词:老龄化;景观空间;合肥;住宅区中图分类号:tu984.12文献标识码:a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内就开始有一部分学者对于社会老龄化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与分析,既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老龄化会对社会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也有学者认为老龄化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其发展利弊与否,国内的景观界已经对老龄化现象加以了关注。设计师最初研究切入点的便是住宅区景观构成优化适应日趋老龄化现象的环境需要。本文将主要借由合肥地区的环境特征和实际的项目,结合老年人行为特性加以分析并提出适合老年人活动的住宅景观环境的应用。1概述1.1合肥地理位置分析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江淮分水岭南侧面,处于中纬度地带。属于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16℃之间。年平均
降水量在900~1000mm之间。全年气温变化的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梅雨显著、夏雨集中。在合肥没有河流,没有大山,合肥的城市景观规划中,人口主要居住在包河区、瑶海区、蜀山区、庐阳区以及新开发的政务区、经开区、滨河新区等,主要的景观规划及小区建设也以这几个区域为主。
1.2老年性格特征分析在城市用地紧张的背景环境下,景观空间的共通性是指需要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年龄层的受众。如果将老年人的性格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1)成熟型:这种老人就是“心理健康”型,对于自己的生活以及社会环境所发生的改变能够适应。能够较长时间的参加户外活动。(2)休闲型:这种老人乐于满足现状,缺乏自力更生的精神,悠闲坦然地过自己的日子。户外活动也可以积极参加。(3)防御型:由于周遭环境的变化,老年人通过不停的活动来回避老年期带来的沮丧与空虚。会主动参与到户外活动中。(4)忧郁型:将所有的变化、挫败都归咎于自己身上,对于外界的人与事毫无兴趣。前三种个性特征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是户外活动场所的积极参与者,也是主要的设计对象,最后一种倾向的老年人往往不愿意过多的参加集体活动,与人沟通。住宅区域的活动人群,多半会以家庭化行为模式出现,但在实际设计中,景观空间的设施以及场地的设置,还要求充分而全面地满足老年人与老年人、老年人与儿童、老年人与青年人、老年人与
中年人等活动模式。设计中综合考虑多种行为模式加以设计,而这种场所不仅仅要保护家庭内部的交流私密性,也要确保居住区成员的社会性沟通行为,同时在软硬质景观的比例配置上满足类似需求。
2老年人的活动场所及特征住宅区景观所服务的老年人群,年龄段基本以50岁至80岁为主。结合合肥本地的气候环境,老年人参加户外活动的高峰阶段为7:00~9:00、10:00~12:00、14:30~17:30、19:00~21:00四个时间段,室外场所分类为以下三种。2.1动态活动场所老年人喜欢在晨练时间或者傍晚时分,参加太极、长短跑、健身操、花鼓、球类运动等,需要由一部分开阔的场地提供活动空间,此时应由硬质景观为主,软质景观为辅设计。2.2静态活动场所在冬日的下午以及夏日傍晚,老年人多喜欢在开阔的广场或者树下的花池旁下棋、聊天、打牌、喝茶等,此时需要有一定遮蔽功能的场所,以适应不同天气下所进行的静态作息活动。活动的参与时长都以小时为单位,为这种情况进行场所的设计要注意老年人不宜久站;其次老年人喜爱三五成群进行沟通,在进行公共设施适应老龄化的模式时,注意密度的把控,做到密度松紧结合,节奏有张有弛,并结合硬质景观创造条件,多与座椅或其他功能相结合。
2.3步行活动场所步行道路空间无意识地穿插在老年活动范围的各个环节,比如购物或者出行,针对老年人对各种事物感应能力的减弱,设计者需要从各方面注意,例如出入口的人车分流以保障老年行走安全;休息座椅的距离设计,以针对老年朋友的身体消耗力减弱;各种岔路口、道路结尾处的标识系统以及简单树种的种植,来针对老年人的记忆力易衰退。当然,上述三种老年的主要活动空间在设计中细节各有不同,软、硬质景观的比例及设计手法上,既有融合交叉又有区别。在原则上却大体相似,都是从老年人自身的身体或者活动特性需求中出发,以人为本。3居住区适宜老年人的软硬质景观的原则性针对上述分析老年人的性格特征、活动场所的特征,结合设计时软硬质景观的分类,笔者通过对合肥的几个小区的走访调研,将软硬质景观分别加以单独说明。3.1硬质铺地住宅景观中硬质铺地的设计是体现整个居住区地面景观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住户接触最多的构筑之一。通常情况下硬质铺地必须要充分考虑到防滑的功能特性,即无论在干燥或者潮湿的条件下,都需要防滑;同时要便于行动,针对老年群体还要注意砖面不易缝隙较宽较大,以防磕绊后摔跤;从美观度考虑,颜色不宜暗淡
到令人烦闷,也不宜鲜艳到俗不可耐,铺贴方式的微妙改变就会产生不同的表面外观效果。
合肥90年代住宅景观小区如南园新村采取的是以大块植草砖为主的硬质铺地,镂空的图案接近于人的脚印,很容易给老年人出行带来潜在的危险,虽然植草砖的初始成本不高,但长远的维护费以及安全问题是设计之初就应该考虑到的。而在合肥梦园小区的主入口处,广场附近的一小片卵石与彩色地砖混搭铺设的方法,不仅有利于老年的健康之需,起到脚底按摩的作用,同时也丰富了广场中视觉效果的变化。
综上所述,在铺装中应该综合尺度、质感和色彩等多个角度,以老年人活动的强度及方式为依据加以运用进行铺地的设计。
3.2入口造型小区公寓的入口造型,不仅是硬质的装饰而已,还包括了造型带来的交通流线,是整个小区环境空间的起点,也是老年人活动的常去之所,在设计中除了要解决基本的人车分流、平整开敞的空间等交通道路的安全问题之外,还应该注意指示标牌的醒目、易识别,同时发挥附属设施及附属功能的综合作用,台阶坡道及边缘地带间需要缓和处理;材质易防滑、耐磨。合肥市一些早年的小区虽然地处繁华地段,入口处的道路交通问题却引人堪忧,经常有位于十字路口的问题出现。南园新村的主入口区地处宿松路与青弋江路的交叉口处,小区物业管理体制落
篇六:关于做老年人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意义
老年人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
摘要:随着中国城市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关注城市老年人的切身需求逐渐成为现代城市居住区室内建筑设计的一项重要技术任务。户外养老环境作为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其设计尤为重要。外部环境的设计效果将直接影响老年人的身心体验。为了满足中国老年人的需求,户外环境的建筑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中国老年人的幸福和福祉,并有助于他们的健康和长寿。通过分析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特点及其心理特点等因素,本文对老年人居住区的外部环境设计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为今后居住区的老龄化提供了一些参考。
关键词:老年人;需要环境设计;适合老化
1老年人的身心特点
1.1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由于生理和心理功能的下降以及社会关系的疏离,老年人往往难以保持心理稳定。由于人们的视力减弱,很难准确、快速地获取外部信息,因此很容易犯各种错误。有些老年人往往对外界的信息漠不关心,有些人往往闭门独居,从长远来看,这实际上会使他们的世界变得狭小。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疏远了老朋友,在建立新的亲密关系之前,关系就破裂了,他们被困在极窄的范围内,甚至与世界隔绝。由于身体和精神的衰退、健康的丧失、身心功能的衰退等复杂原因,大多数老年人都会深深感到自己已经失去了生命的价值。
1.2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据调查研究,大多数老年人都有听觉、视觉、嗅觉和触觉等感觉功能退化的现象,因为他们对事物的反应通常很慢,灵活性很低。此外,由于年龄的原因,老年人四肢的敏感性较低,他们的运动强度逐渐降低,容易落入运动受阻的地方。基于上述生理特征,老年人居住区外部环境的设计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行为特征。
2老年人住房需求
2.1注意安全
家里总有人认为在平时需要我们特别注意一些危险的心理因素。特别是对于坡度较大的施工路面的施工用地、楼梯和上坡道,应尽量减少使用优质防滑高建筑材料;自动楼梯进出口的上部坡道应设置自动倾斜专用坡道,可替代传统楼梯;坡度不得大于1:12,坡度尽可能不大于45度;自动导轨升降机上部入口和出口的最小净宽通常应大于800mm,电梯出入口地面水平线与其他高层建筑上入口地面水平线的宽度必须同时沿同一垂直水平线;楼上没有自动厕所、公共浴室或其他可以帮助中老年人锻炼的公共设施,楼梯应及时安装电动栏杆,最好不要将门改为推拉式。照明应采用明亮的色调,及时提醒老年人,并特别注意中年人和老年人。
2.2保持清洁和生活条件的便利性
应特别注意保持公共房间、起居室、卫生间、浴室和厨房及时清洁和生活条件的便利性,这不支持中年人。老年人在日常室内生活中有很长的休息时间,所以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如何从室内到室外照顾阳光、通风、采光和通风,使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室外空间能够同时从室内到室外与阳光相连,这样我们就可以帮助成年家庭进行正常的户外休闲活动。每个中年人都应该在家里配备浴室加热器和公共厕所。在冬天,每个老年人都应该特别注意是否在家里使用预热进行卫生浴。
2.3发挥作用
同时,还应充分关注如何为所有老年人提供户外休息空间,可同时行走和自由乘坐所有用户的老年人电动轮椅,消除老年住宅的宽度和高度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差,使老年人的所有电动轮椅在住宅内自由移动老年人尽可能多。家具、器具等医疗设备应妥善配置在合适的地方,以帮助生病的老年人随时正常工作。通过使用一些简单的徒手操作,可以找到正常的操作方法。
2.4活动的多样性
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提高老年人的身体活力。在设计户外环境时,必须充分考虑老年人户外活动的多样性,创造多种活动场所,满足老年人不同的活动和锻炼需求。
3老年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方案
3.1入口空间改造设计
在充分考虑老年人实际生活需要的情况下,可在外部环境的主要出入口预留足够的停车位,使救护车有一个停车位,以便于各种紧急情况的使用。在出入口,除了固定的休息场所外,还应修建轮椅停车场,以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3.2优化行人和慢跑跑道的空间
步行和慢跑是老年人的主要运动形式,因此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步行和慢跑的设计。人行道上的道路距离应控制在1.5米以上,以便容纳轮椅和行人并排通行;地板应采用防滑防水的土料,以确保地板的安全;在道路的拐角和斜坡上,放置明显且易于识别的标志,以方便老年人找到道路的方向;在跑步机上放置明显的标志有助于老年人在运动中设定自己的运动目标;应在跑道和人行道周围保留更多有助于老年人休息的休息空间和设备,以便于老年人在锻炼时休息。
3.3创建各种活动和空间位置
老年人喜欢各种各样的活动,如广场舞、练太极拳和拳击。因此,在设计室外环境时,应充分关注老年人的集体活动,营造一个面积宽敞的活动空间,视力好,离巷子有一定距离,老年人可以集中锻炼。一些老年人愿意参加小组活动,如纸牌游戏和聊天。为了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可以放置一个小空间,可以容纳36人。应将一个小空间放置在离外部一定距离的地方,并应自给自足,尽可能放置在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
3.4绿地和植物的合理布局
一些居住区虽然实现了绿色建设,但没有发挥各自的功能,绿色设计也没有遵循适合老化的原则。根据老年人晚年的身体需求,景观社区应增加一些必要的
景观功能,作为健身景观和绿色卵石的完美结合,人行道以两层立体的方式建造。老年人晚年可以选择赤脚和上身行走,在全身按摩中起辅助作用,这有助于老年人在晚年锻炼身体和肌肉。
结束语:
时间在变,实践在演变,人口的快速老龄化无疑对我们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老龄化社会,考虑到发展城市老年人主要居住空间内部环境的需要,设计应充分发挥主要居住空间室内环境的共同基本功能需求,并根据城市老年人的身体、生理、心理等功能特点,它能够满足中国大多数城市老年人的基本住房需求。通过研究更多老年人的身体文化特征、社会心理特征和日常习惯,我们对家庭居住空间的生态设计和规划以及更多老年人的环境规划进行了合理研究,以确保舒适,一个健康安全的家庭生活空间环境,尽可能充分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
参考文献:
[1]陈丹.居住区室外环境艺术设计初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2):491-492.
[2]武瑞娟.以需求为导向的居住区室外环境适老化研究[J].山西建筑,2018,44(13):14-15.
篇七:关于做老年人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意义
养老社区中的景观设计研究-园林设计论文设计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突出,如何进行养老社区的建设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从老龄化背景下养老社区中的景观设计来探讨如何针对老年人这一客群来进行社区建设。
[关键词]老龄化背景;养老社区;景观设计
1老龄化背景下养老社区中景观设计的客群体概况
客群体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可以主要分为四种群体,第一种是活跃,年龄在55岁至75岁之间,是有自理能力的健康人。第二种是,
指的是年龄在70到80岁之间,生活能够自理的。第三种是介助,指的是年龄在80岁以上,生活需要照顾,没有重大疾病的。第四种是介护。指的是患有慢性疾病,术后康复,老年痴呆,中风后遗症护理等。的理想生活主要有四个方面,有保障,有医疗,有亲情和有尊严。目前的养老社区类型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在社区中嵌入的养老公寓,以社区为依托,充分嵌入社区,盘活社区资源,不熟悉的社会关系和生活背景,实现在地安养的模式。第二种是城市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机构提供专业医疗服务的同时,与当地医院建立了医疗合作关系,有效护理。第三种是CCRC持续照料退休社区。为提供卓越的一站式退休生活服务与定制化协助式生活服务。包括医院、购物中心、绿色食品基地、酒店、学校、公园等形态,满足养老全生命周期的综合体。
2老龄化背景下养老社区中景观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如何从景观层面完善养老社区的养老功能,康体功能和社区功能,从空间,尺度,形式和心理方面的为养老环境设计引入新的思考切入点加以设计与建构,搭建“人性化”智慧型的养老环境对于老年人的养
老生活具有意义。目前人口老龄化是我国面对的主要问题。老龄化的问题对社会具有重大影响,并且涉及的方面较广。景观设计是改善老年人生活环境的重要方法。优秀的景观设计能够给老年人营造舒适,温馨的居住环境,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因此如何通过景观设计来建造一个全面开放,全面体验,全面关注和全面服务的养老社区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3设计理念
在对养老社区进行景观设计研究的时候,可以根据当地特色围绕着一种设计理念来进行设计。例如厦门的某养老项目,在设计的时候以白鹭为主题进行。传说当年,白鹭南归,栖居厦门,因此白鹭具有富贵的象征意义。围绕着白鹭有很多美好的意向,例如白鹭从大陆衔花播种,从此,百花齐放,绿草葱葱,顿时小岛变得热闹非凡,五福之花四季常开。五福之花指的是长寿之花,富贵之花,康宁之花,好德之花和人和之花。通过白鹭这一美好的意向来对养老社区进行设计,能够让客户群体在居住时想到这一美好的意向。同时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将一些文化元素提炼到养老社区的设计中去。例如玉如意的圆形
顶端象征着如意圆满,飞鹭翅膀的弧线象征着和谐,而该市的市花三角梅中的三角象征着稳定。
4目前养老社区的中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虽然人口的老龄化使得人们对于养老社区的建设问题日益关注,但是目前社区中的景观设计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养老社区在设计上虽然也具有独特的主题风格和形象特点,但是对于老年人的实质性养老需求考虑的不够全面。而一些养老社区虽然考虑了较多的养老需求,但是在景观环境设计上不够美观。除此之外,安全性不足也是目前养老社区中景观设计较常出现的问题。养老社区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就是保障安全性。安全性的概念不仅仅指的是环境硬件条件方面的安全性,同时还有老年人心理上的安全性。通过一些色彩对比强烈的表示,辅助设施等来给予老年人的心理安全感。景观设计植物配置的多样性缺乏同样是景观设计的常见问题。很多养老社区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多种植物种类的搭配问题,例如乔灌木,花灌木和地被植物之间的搭配。景观中的植物的多样性不够丰富,导致观赏性降低。除了植物种类的搭配外,植物的季节性搭配对于养老社区中
的环境改善也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秋冬的时候,季节性搭配的作用尤其突出。
5养老社区景观设计原则
在进行养老社区的园林景观设计时,以健康乐居五位一体,全面护理五大体系,以及细致入微五大关怀进行设计。健康乐居五位一体指的是建设温馨的家,优雅俱乐部,高端医疗保健中心,开放的大学,五福之花。健康乐居旨在为老年人提供具有活力的社区,建设棋牌麻将室,台球俱乐部,老年大学等文娱设施。通过这些设施的建设来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全面护理五大体系指的是交通体系,安全管控,智能化,指示系统和生态系统。交通体系在于能够满足上下联动的立体参观流线,让园区能够无障碍连接社区内的每一栋功能建筑,同时要考虑急救车的就近停靠点。除此之外。合理设置管控门禁,为活动能力减退的老年人提供活动的安全感,在每个空间设置应急按钮,紧急呼叫器等辅助装置。社区的智能化是人文关怀与高科技的结合,每个区域设置摄像头,24小时关注需求。指示系统中设置完善的识别系统:楼栋号牌,区域指引牌警示类标识:小心滑倒警示牌、水边安
全警示牌,或针对机动车辆的禁鸣牌、限速牌等。生态系统指的是景观设计需满足可持续景观,为提供生态绿化充足的室外空间,满足海绵城市,雨水花园的设计规范。细致入微的五大关怀指的是视觉关怀,听觉系统,社交空间,肢体关怀和精神关怀。在视觉关怀方面,要注意亮度及配色,避免使用反射度强的内装材料,容易引起视觉疲劳等症状。在同一面时注意不要采用同一色系。在听觉系统方面,由于的听力减退,要设置适度的声光环境。考虑视觉提示,扩音互动装置。在社交空间方面,要提供舒适的聊天交往空间,茶室,棋牌室和网络视频室等。在肢体关怀方面,腿脚不便,考虑无障碍道路设计。坐凳边上应设置竖向安全扶手,帮助站立起身。道路地面应作贴防滑、耐污、易清洁的材质。在精神关怀方面,由于孤独感强,景观设计考虑互动性,体现人文关怀,考虑文化性景观及记忆花园等。
5.1安全感
安全是养老设计设计时的一项重要原则。老年人在养老社区的生活活动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生活必须的一些活动,例如购物等。第二种是自发性的活动,例如散步,锻炼等。第三种是社会性活动。例
篇八:关于做老年人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意义
浅谈养老地产景观设计
作者:钟陈生宝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上旬》2020年第06期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我国正面临着大规模的人口老龄化、空巢化、少子化等现象并存,仅依靠传统的家庭式照料越来越难以满足我国的养老需求,养老地产愈来愈受到市场的关注,养老地产在市场中的比重也在加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景观在养老地产中成为重要的一部分,养老地产的景观设计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是笔者在景观设计、景观施工管理工作过程中对养老地产景观的心得总结,从场地规划布局、空间设计、景观元素等方面总结养老地产景观的适老化设计原则。
【关键词】养老地产;景观设计;空间设计;景观元素
1、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分析
做好的养老地产景观设计,首先必须了解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变化,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设计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景观。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身体机能的变化,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弱,行动慢、反应迟缓,运动能力下降,容易疲劳,不能承受剧烈运动。
(2)思维系统的变化,老年人脑组织慢慢在萎缩,致其注意力和记忆力的明显衰退。
(3)心理特征的变化:老年人的安全感降低和适应能力弱,易怀旧和出现孤独感,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低。
(4)观感功能的变化,老年人视觉、听觉和对温度的感觉渐渐衰退,影响其对周围环境的信息接收和反应。
(5)生活结构的变化:老年人以家为主,活动范围从工作单位转变为家庭、社区,社会交往从以同事为主变为以家人、邻里为主。
针对老年人以上变化分析,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养老地产景观设计和施工管理经验,总结养老地产景观设计原则。
2、场地规划设计与布局
2.1项目选址和社区出入口设置
养老地产项目的用地多选址在城郊交通便利、环境优雅安静的地方。充分利用周边良好的自然环境改善老年的身心健康。
根据选址处的城市交通情况、周边其他环境及社区的规模,确定社区出入口位置及数量;宜设置2个或以上出入口,养老设施各主要功能应有独立的出入口,如急救车出入流线,后勤车等出入口不宜与主入口混合交叉。
2.2交通通行设计
老年人行动缓慢,反应迟缓,为确保安全,规划上须人车分流!设置地下车库的社区,尽可能地将车辆引导入地库;未设置地下车库的社区,车位集中布置;减少车辆对社区的影响。
景观手法上,在满足基本的竖向排水的情况下,做到人行、车行平缓相接,减少或消除挡墙、陡坎、台阶等地形;以景观材质的不同或景观材料的颜色来区分道路的人行功能与车行功能。
(1)车行道路系统和标识简洁、明显;避免出现急转弯路口;交叉口、转弯口的视线应开阔,以保证车辆的通行安全。除普通车辆通行外,还需要保证特殊情形下消防车、救护车、后勤车和出游大巴车辆通行要求。
(2)人行道设计应尽量减少穿越车行道,如需穿越,应在穿越处两边的地面、路旁等设置醒目的标识;也可同时在穿越处两边的车行路面上设置特殊的减速设施。人行道宽度要求在1.5米或以上,确保步行者与轮椅能并排通过。路面平整、防滑,尽量减少或消除局部小高差;场地受限时,根据要求,设置无障碍坡道、并做好防护设施。
(3)老年社区停车位设计,应按比例设计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停车位应与人行安全通道无障碍衔接,地面无障碍停车位,应靠近社区出入口处;地库无障碍停车位,应尽量靠近电梯厅。停车位应满足消防车、救护车、后勤车和出游大巴车辆的停靠需求。
2.3景观空间设计
与一般社区不同的是,养老社区中,社区居民几乎是全时段在社区活动,为满足这种全时段的活动需求,需打造既有室内又有室外,既集中又有区分的交流空间。利用住宅建筑、围栏、绿篱等进行有形的分隔、围合,自然形成一个个独立的空间来设置组团。如上海天地健康城,将整个项目分为6个独立组团,以国内大学命名,分别是燕园坊、清华坊、东南坊、博学坊、南洋坊和文远坊,每个组团设置不同的主题,并配备相应的服务团队进行管理。
(1)室内外衔接空间,为方便邻里间走访、交流。楼栋间设置风雨连廊,将各楼栋串联起来,将有限的室内空间延伸出来,也将室内与室外的活动空间有效地连接起来,方便了老年
居民全天候的“出行”与交流。组团内设计阳光房或将建筑架空层设计成半室外休闲空间,供老年人进行棋牌、晒太阳、体育锻炼、休闲聊天、文化交流等活动。
(2)集体活动空间,主要是以娱乐健身为主的动态大空间,如广场舞、晨练和开展的文化活动等。集体活动空间要求场地较大、开阔,地面平坦;预留户外电源插座,供活动所需;周边应设置廊亭、座椅等休息设施,搭配一些落叶大乔木夏遮荫冬采光。布置位置应尽量远离居住性建筑,可设置在物业、会所周边,或社区中央公共景观区,集体活动空间还应满足无障碍通达。
(3)休闲社交空间,老年人的性格、兴趣爱好不同,休闲社交空间为志趣相投的老年人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场所。比如设置休闲聊天、棋牌、音乐、艺术创作、文学、文化学习、宠物、遛鸟等不同主题空间。相对独立围合空间,能够不被外界干扰。
(4)亲子游乐空间,社区内设置儿童活动场,为居家照顾的孙子或探望老人的儿孙提供娱乐空间。场地应布置在大多数老人能看到的场所,使其成为视觉中心,儿童们快乐的嬉戏给老人们带来欢乐和积极的情绪。
(5)健身锻炼空间,健身活动分为户外器械健身、场地运动(如球类)和步行慢跑等活动。器械健身场地可和儿童游戏场地邻近,便于老人与儿童互动交流,互相观望照看;集体运动场地以较适合老年人兴趣的门球场、草地滚球场为主,场地也可以兼做操、练剑场所,最大程度的满足长者的运动需求。步行慢跑道沿河边设置,周边植被丰富。
(6)园艺蔬果空間,可单独设置大众参与性的园艺蔬果区域,也可将大众参与性的园艺蔬果活动与整个社区园林环境打造相结合。为能独立活动、且爱好园艺的老年人提供一个身体力行的机会;参与其中的劳动、劳动中的交流及收获喜悦,带来的是身、心的舒缓、愉悦。需要注意的是,种植池设计需满足乘坐轮椅老人需求,宜将部分种植池高度设计为60cm-80cm;单侧进入的种植池,其宽度不超过75cm。
篇九:关于做老年人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意义
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初探——以延边州汪清林业局绿美家园小区为例
郑月;汤巧香【摘要】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居民对居住区环境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行为需求展开分析,试图将以人为本和生态理念应用到居住区环境设计中,以应对人口老龄化产生的特殊需求,建设宜居新型居住区.结合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林业局绿美家园景观设计的创作实践进行了分析论证,为区域内其他基于老龄化背景的居住区景观设计提供借鉴.【期刊名称】《天津城建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21)005【总页数】5页(P319-322,328)【关键词】居住区;老年型社会;人口老龄化;景观设计【作者】郑月;汤巧香【作者单位】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3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2
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初探——以延边州汪清林业局绿美家园小区为例
郑月,汤巧香(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384)
摘要: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居民对居住区环境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行为需求展开分析,试图将以人为本和生态理念应用到居住区环境设计中,以应对人口老龄化产生的特殊需求,建设宜居新型居住区.结合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林业局绿美家园景观设计的创作实践进行了分析论证,为区域内其他基于老龄化背景的居住区景观设计提供借鉴.关键词:居住区;老年型社会;人口老龄化;景观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4.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719X(2015)05-0319-04收稿日期:2014-12-15;修订日期:2014-12-29作者简介:郑月(198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天津城建大学硕士生.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根据国际惯例,把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1].2010年,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60岁以上人口为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19亿,占总人口的8.87%,,,可见我国进入了“老年型社会”
[2].
目前,国内学术范围内对人口老龄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学、人文地理学等领域,致力于通过健全养老制度,提高抵抗老龄化负面影响的能力.然而人口老龄化是极其复杂的,不仅需要前瞻性的养老模式、健全的养老服务体系,还需要从城市规划、景观设计角度进行研究和探讨.我国大多数老人的养老方式依然为居家养老,因此,居住区如何能满足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的需求引人思考.如何因地制宜地把握控制活动空间布局和景观细节设计,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富有归属感的居住环境为景观设计师提出了新要求.1人口老龄化对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需求1.1生理需求(1)光需求:老年人对光的需求既包括自然采光(太阳),也包括人工光源(照明).充足的阳光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同时应注意防晒设施的布置.灯光既要满足夜晚照明需求,也应注意与地面材质的配合,以避免眩光带来不便而发生危险.(2)可识别需求: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衰弱,记忆力和视力均有所下降,因此对环境和有安全隐患的地段需要有导向性和高辨识度的指示提醒.(3)无障碍需求:行走是人的根本需求,无障碍设计是保障儿童、老年人和其他有需求社会人员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1.2行为需求老年人的个人爱好和性格不同,形成了老年人不同范围的活动空间体系.当然,随着时间、个性差异的不同,活动空间也具有暂时性和相对性.(1)个体活动空间:个体活动空间具有私密性、防卫性和排他性,它是一个感知自我,放松心情,自主学习的空间,可进行书法、读报、个人独唱等私密性的活动.(2)成组活动空间:社会活动离不开居民生活,成组活动空间具有开放性,在成组活动空间领域内可以进行集体健身、棋艺竞技、表演等活动,加深邻里间感情并促进社区文化的形成.
1.3心理需求(1)安全感:老年人体力与思维能力的退化,使其保护自身安全能力下降.因此,基础服务设施的安全性和出入居住区人员的安全性至关重要.(2)归属感:老年人有着几十年的生活和工作经验,对地域文化和生活场所有着深厚的感情.居住区中的每个景观小品都是一个符号,记载着这里的变迁,传递着地域文化,使老年人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3)邻里感:部分老人与邻里间交流多于亲人,邻里之间交流可以增进彼此感情、排解生活烦恼.(4)私密感:尽管老年人的生活需要他人的帮助,但老年人也有私密性的要求,相对独立安全的私密性小空间有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2应对人口老龄化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理论对策2.1针对生理需求要注意不同场所过渡时的安全性居住区内的道路设计,应避免漫长而垂直的线路,力求蜿蜒富于变化,以提供给老年人安全良好的步行系统
[3](见图1).同时应人车分流,以营造安全的环境,并注意路面宽度和材质的处理.路面不宜过窄,以影响行动不便的老人在他人搀扶下活动.路面材质宜相对粗糙,不宜采用光滑的大理石路面,不宜采用细沙和石砾路面,且应具有良好的排水或透水能力,以保证雨雪天气的步行环境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图1老年人与其他人群的步行特征比较坡道设计不论设置台阶与否,在有高差的地方要采用平坦的坡道.坡道长度不宜超
过10,m,否则应加入休息平台,且纵坡不宜超过1/12,宽度不宜小于1.2,m,以保证一辆轮椅和一个人侧身通过,并在坡道一侧或两侧设计护栏或扶手
[4].为避免乘坐轮椅的老年人重心不稳,坡道应避免设计成弧形或圆形.坡道的材料要坚实、平整、防滑,不宜在坡道上铺设地毯等纺织物,以防遇到雨雪天气或粘有污垢后会滑倒.北方应注意物业管理,及时清扫堆积的冰雪.汪清林业局绿美家园小区活动空间无障碍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见图2).
标识设计要注意对场所的识别和对危险地段的警示.老年人视力、记忆力等生理机能的衰减,直接影响老年人对环境的准确理解.通过加大字体,使用对比强烈的颜色可以有效地强化空间环境.在相对危险地段,如道路的转折与终点、水池、陡坡、停车场等应设置明显的警告标识,以便于老年人察觉.
图2绿美家园小区无障碍设计2.2针对行为需求要加强环境的弥补性加强环境弥补性是指居住空间环境设施既要便于老年活动也应补偿老年人各种能力的下降,保留适度的激励,以维护和锻炼老年人尚存的独立生活能力
[5].由于生理原因,老年人逐渐从社会活动的主流中退出,而越是缺乏参与,生理机能也丧失越快,因此为弥补体力缺失,应在小区内部分级设置活动圈.
(1)基本交往活动圈:在住宅入口及邻近区域增加铺装面积或设计开敞空间,也可在通向各单元的入口之间的地势平坦的地方设计康体休闲场所,使老年人到达各个空间的距离在步行时间5,min以内.老年人在这个活动圈内可以方便地与邻里聊
天、休息观赏、晒太阳,方便的联系与通透的视线使老年人具有安全感[6].
(2)扩大交往活动圈:均匀地在小区内布局服务半径为400,m左右的活动中心,以满足各点到其最近的中心活动区的步行时间小于10,min.这个活动中心是热闹的、开放的,可供小区内人们聚会、表演和进行体育运动等集体活动.老人出于对“志同道合”的老朋友交往的需求,有到达的愿望,因此它可以适度地激励老年人的独立生活能力并增加活动频率
[7].
2.3针对心理需求要尊重场所的文化心理感受伴随在生理需求和行为需求之中,不可分割.只有满足其生理需求,才会使人有安全感.只有满足其行为需求,才能在邻里交往中产生邻里感.然而对归属感和私密感的营造,还需充分了解使用者的心理状态.如在林业职工为主的居住区内,应用以木文化为主题元素的景观小品,会拉近使用者与小区之间的距离.长久生活在地域内的老人,视多年来相伴的柳树为好友,重建过程中应予以保留.因此,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对老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至关重要.3应对老龄化人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项目实践3.1基本概况项目地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县城西南方的南山坡下,总用地面积约34,hm
2,场地南高北低成缓坡地形,项目地内居民楼已经形成.居民总户数约3,940户,总居住人口约12,400人,为汪清林业局职工、棚户区回迁居民、汪清县乡镇居民等,居民年龄构成中中老年占主体,其性格开朗外向,对林业生产有
十分强烈的亲切感.地块内除少数几栋建筑未建成,其他大部分建筑已经建成,但居住区仍处于一个开放的状态,小区的四周未做围合,存在安全隐患.社区景观仅保留着简单的基础种植,活动空间分布不合理,重要景观节点不完善,小区内缺乏基本的配套服务设施,现呈现出小区环境较差、管理无序的不良状态.汪清林业局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方便居民生活,提高居民幸福感,决定通过景观的打造将绿美家园建设成为区域内居住示范区.
3.2设计理念设计考虑到中老年人的主体比例,将重心向为中老年人服务倾斜,打造安全、健康、平衡的10,min居住生活圈,构建生态型居住景观环境.绿美家园的景观设计中,设计理念如下.(1)绿色生态:尊重自然,让自然做功,打造高绿化率的居住环境.(2)人性设计:设计以人为本,切实满足居住人群的基本需求.(3)地方特色:充分发挥林业文化、民族风俗、冰雪资源等特色优势.3.3特色景观构成3.3.1以满足生理需求为主的服务设施设计健康的生活离不开阳光.适量的光照有助于身体健康,对衣物也有杀菌作用.在调查中发现,居住区内老人有晾晒衣物被褥的需要,常在两棵绿化苗木之间私自搭设线路自行晾晒或直接搭在灌木丛上,这不仅不利于居住区整体的美观性又影响植物的生长,同时也成为小区维护管理者面临的新难题.故在本次设计中,设计宅前晾晒区和宅间公共晾晒区,使人与物均能充分享受阳光.晾晒设施在宅前采用流线型的构造方式,使其能较少地占据空间又不影响景观(见图3).
图3绿美家园小区宅前与宅间晾晒设施居住区内座椅均采用木质座椅,从实用角度来讲,木质材料隔凉生热、冬暖夏凉.座椅设计以人体工程学为指导,高度设计在30~45,cm,宽度保证在40~60,cm,并在特定座椅处安装扶手,方便老年人起坐
[8].除基本座椅外,池边的矮墙、台阶也作为辅助性座椅,受到老年人的喜爱,成为很好的观景点.
3.3.2以满足行为需求为主的活动空间布局在活动空间的整体布局上,项目范围内设计6个以老年人活动为主的活动中心,共计2,265,m
2,活动中心有门球场、康体休闲广场等多种类型的开敞空间,活动中心服务半径为200,m,服务范围全面覆盖居住区,居民可方便地到达临近的活动中心,参加集体活动(见图4).活动中心以开放和半开放空间布局为主,开放式的活动空间有助于较大型集体项目的进行,半开放的活动空间既可以满足分组的需要,也可以在必要的时间减缓开放空间不足引起的压力.开放与半开放空间均可以方便居民在不同时段,根据其不同需要开展各项活动.
3.3.3以满足心理需求为主的绿化与小品设计小区居民有着耕种习惯,老年人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多为“小区绿化变菜园”的主体人员,杂乱无章的小区菜园屡禁不止,成为小区管理者面临的一大难题
[9].通过调查发现,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汪清县,在全国各地的居住区也有类似现象,具有普遍性.在绿美家园绿化设计中,依据以人为本和生态设计原则,设计宅前自留地,供有需要的居民参与到种植中,以解决居民与管理者之间的
矛盾(见图5).自留地要求如下.
(1)自留地植物高度不宜高于80,cm,以避免遮挡阳光.(2)种植空间用统一栅栏围合,以区分种植空间并保持整体统一性.(3)不可种植有毒、带刺或根茎易攀爬植物,以免造成行走不便.(4)自留地居民要长期维护种植区,不可荒废.
图4老年人活动场所空间布局
图5小区宅前自留地当地老年人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老年人在参与种植过程中,可以与邻里间探讨植物种类、养殖方法,甚至在秋季乐于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丰产的景观也成为小区的一大特色.从文化角度来讲,木文化是林业老职工多年来工作的一种符号,以“木”为主题元素,贯穿在指示牌、宣传栏、垃圾箱等服务设施中,给林区老职工以强烈的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景观小品在造型方面也融入了木文化,如以年轮为主题的小广场,以不同树叶形状为特色的铺装拼花设计,混凝土材质树桩造型的仿生小品,增加了空间环境的趣味性.4结语由于我国老龄化人口本身数量巨大,如果没有相应的对策,问题逐渐显现后会令社会各方面措手不及,造成严重的影响.只有充分了解老龄人口的生理、行为和心理
上的需求,以关怀老年人为核心和出发点,真正去了解老年人的需求,以满足其需求为目的,加强交往活动空间的弥补性,科学设计基础服务设施,注意细节设计对人产生的心理感受,才能有效地为应对城市人口老龄化对居住区景观设计提出的要求.[1]TREASJ.OlderAmericansinthe1990,sandbeyond[J].PopulationBulletin,1995(50):1-46.[2]于涛方,王瑾.面向人口老龄化的城市规划应对[J].规划师,2012(29):75-88.[3]井出建.国外建筑设计详图图集3[M].卢春生,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4]黄文婷,魏皓严.基于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居住区规划设计研究[C]//2009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341-347.[5]张军民,赵学义,徐建农.适合人口老龄化的居住区规划的几个问题研究[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9(14):40-44.[6]段伟.应对人口老化的居住区规划研究[D].合肥: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0.[7]马晓强.城市人口老龄化对居住区建设的影响分析[D].上海:同济大学,2008.[8]贺佳.建成社区居家养老生活环境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9]郑月,汤巧香.延吉市棚户区改造景观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14,40(28):7-8.
ResearchofLandscapeDesignofResidentialAreaagainsttheBackgroundofthePopulationAgingTrend:TheCaseofGreen&BeautifulHomeResdentialAreaofWangqingForestryBureauinYanbianPrefecture
ZHENGYue,TANGQiao-xiang(SchoolofArchitecture,TianjinChengjianUniversity,Tianjin300384,China)
Abstract:BasedontheagingpopulationdevelopmenttrendinChina,thispaperanalyzesthephysiologicalneeds,psychologicalneeds,behavioralneedsofresidentsintheresidentialareasagainstthebackgroundofpopulationaging,anddiscusseshowtoapplythepeopleorientedandecologicalideastothedesignoftheresidentialenvironmentinordertodealwiththeagingpopulation’sspecialrequirementsandconstructalivablenewresidentialarea.WiththecreativepracticeofGreen&beautifulHomeofForestryBureauofYanbianKoreanAutonomousPrefectureinJilinprovinceasacase,thispaperconductsananalyticdemonstrationonlandscapedesign,providingreferenceforthelandscapedesignoftheresidentialareasagainstthebackgroundofpopulationaginginthisregion.Keywords:residentialarea;agingsociety;populationaging;landscapedesign
土木工程
【相关文献】
[1]TREASJ.OlderAmericansinthe1990,sandbeyond[J].PopulationBulletin,1995(50):1-46.[2]于涛方,王瑾.面向人口老龄化的城市规划应对[J].规划师,2012(29):75-88.[3]井出建.国外建筑设计详图图集3[M].卢春生,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4]黄文婷,魏皓严.基于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居住区规划设计研究[C]//2009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341-347.[5]张军民,赵学义,徐建农.适合人口老龄化的居住区规划的几个问题研究[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9(14):40-44.[6]段伟.应对人口老化的居住区规划研究[D].合肥: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0.[7]马晓强.城市人口老龄化对居住区建设的影响分析[D].上海:同济大学,2008.[8]贺佳.建成社区居家养老生活环境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9]郑月,汤巧香.延吉市棚户区改造景观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14,40(28):7-8.
ResearchofLandscapeDesignofResidentialAreaagainsttheBackgroundofthePopulationAgingTrend:TheCaseofGreen&BeautifulHomeResdentialAreaofWangqingForestryBureauinYanbianPrefectureZHENGYue,TANGQiao-xiang(SchoolofArchitecture,TianjinChengjianUniversity,Tianjin300384,China)
Abstract:BasedontheagingpopulationdevelopmenttrendinChina,thispaperanalyzesthephysiologicalneeds,psychologicalneeds,behavioralneedsofresidentsintheresidentialareasagainstthebackgroundofpopulationaging,anddiscusseshowtoapplythepeople-orientedandecologicalideastothedesignoftheresidentialenvironmentinordertodealwiththeagingpopulation’sspecialrequirementsandconstructalivablenewresidentialarea.WiththecreativepracticeofGreen&beautifulHomeofForestryBureauofYanbianKoreanAutonomousPrefectureinJilinprovinceasacase,thispaperconductsananalyticdemonstrationonlandscapedesign,providingreferenceforthelandscapedesignoftheresidentialareasagainstthebackgroundofpopulationaginginthisregion.Keywords:residentialarea;agingsociety;populationaging;landscapedesign
土木工程
篇十:关于做老年人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意义
基于老年人心理需求的养老社区环境设计
关键词:环境设计;养老社区环境;老年人;心理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趋于老龄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是世界许多国家现在或者未来都需要面对的问题。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也是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而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因此老人们对养老社区的硬件设施以及软件设施各方面需求也日益提高,传统的养老观念已不适应现如今的人口老龄化环境,景观设计需要有针对性的对老年人的行为特点和心理需求做出相适应的设计策略。
1.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及对户外景观的需求
1.1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及行动特征
人类在步入老年化的同时,心理变化是伴随着生理变化而变化的。相关研究表明,可将老人的心理依次分为三种类型:自理老年人、介护老年人、介助老年人。①自理老人:日常生活完全可以自理,无需旁人帮助的老人;②介助老人:日常生活需要借助扶手、拐杖、轮椅等辅助设施的老人;③介护老人:日常生活必须需要他人照看的老人。
伴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各项生理器官伴随年龄都出现衰竭现象,主要表现在:视觉、听觉、嗅觉、皮肤与内部感觉。老年人对温度的调节能力和感受能力降低,容易造成烫伤或冻伤。因为视觉下降,身体迟缓,行走也会出现麻烦,可能需要借助轮椅等辅助设备的帮助。
1.2老年人对户外景观的需求
现如今,我国的养老体系已经发生了转变,开始由家庭住所往养老院之类的地方转变。对于这样子女常常不在身边的老人们而言,他们更看重户外环境带给他们的体验。
户外环境设计应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在满足老年人室外活动需求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亲近自然。分析老年人的行为特征以及心理特征,设计时应注意两种情况:
(1)安全性、可识别性、可达性。老年人身体既能下降,反应迟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安全措施。在设计时,应严格注意那些影响老人的不安全因素,创造安全无障碍的环境,并尽可能的缩短一些目的地距离,让老人能够便捷通行。
(2)休闲性、社交性、康复性。近年来,老人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他们更
加注重自己的精神需求。居住在养老院的老人们,环境的改变让他们的社交圈变窄,对于交流更拥有强烈的渴望。因此在设计时可以尝试将老年人的兴趣爱好与交往空间结合去看待,培养他们的交流氛围。
老年人因年龄的原因,他们的经济地位以及社会角色降低,由主导变为辅助,因此在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很大变化。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看,老人的心理会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包含一系列的负面情绪,这些老年人特有的心理特征以及行为特征决定了户外养老环境的设计需求。
2.养老社区户外环境的设计
老年居住区环境一定要创造满足老年人活动要求的空间环境,在规划设计中结合当地的人文特色、气候、环境等因素,从人性化的理念出发,满足使用功能齐全;因地制宜;强化中心;注重生态设计四项设计原则,从而创造有益于老年人生理需求的良好环境。
2.1总体设计规划
养老社区环境的总体设计布局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等因素,比如建筑朝向、间距,绿地面积,建筑层数与密度,平面布局与空间环境等因素,注重各户外活动区域之间的过渡空间的设计景观设计的考虑应兼顾“动”、“静”两大功能。“动”包括老人的运动、健身,所以室外会出现供老人跳舞、健身的集散广场等区域。“静”包括休憩、赏景、下棋等活动。因此,在设计构思时,“动”态场所应考虑安排在离建筑物较远的位置,以免与室内人员相互干扰。
2.2细部设计
(1)景观构筑物。在景观的道路节点上设置凉亭等构筑物,以此来满足老人们使用的同時,也起到美化空间的作用。
(2)种植设计。落叶乔木类的种植可以在夏天提供足够的阴凉又能在冬天让阳光透过树枝的缝隙照过来,同时也可以修建花架、绿廊达到同样的目的。利用灌木与乔木的搭配还可以创建一个围合的外部空间,营造一种自然、舒适的氛围。
(3)微气候。老年人的身体抵抗能力较弱,对于环境冷暖、干湿的变化更加较敏感。不同时段的阳光具有不一样的温度,设计时可根据其照射角度来安排平面布局。在需要的地方设计屏风、绿植、景观小品、景观墙进行阻隔以缓解穿堂风之类的问题影响老人身体健康。
(4)户外照明。从美学角度讲,户外照明可用来装扮夜间的环境空间,起到极佳的观赏作用。从功能角度讲,夜间的户外照明对老人来说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美化环境的同时更能为他们的通行提供安全保障。
(5)道路系统与步行空间。老年人喜爱散步、遛弯,因此老年社区内的道路系统的安排是否合理、科学对他们的日常生活来说非常重要。在设计老年社区户外环境的道路系统时,应该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及体能特点、建筑物交通状况及附近的景观等因素,确保道路系统达到舒适、安全的要求。
在设计时应该遵循以下四点:步行距离适当;步行路线合理;注意步行空间高差变化;注意步行系统无障碍设计。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老人的活动范围以及身体状况,注意道路座椅等景观小品的设置间距以及路面铺装的材质、造型。
3.结语
人口老龄化是国家在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设计师能做的便是运用专业技术以及心理学知识去创造新型的老年社区环境,为老年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心的养老环境。老年社区的景观建设研究体现了科技与人文的进步,景观设计将基于“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更大程度上站在老年人的心理角度去考虑他们的需求。研究人对环境的心理感受,更大范围的遵循使用者的心理感受与情感体现,实现人与环境之间的共生。研究设计心理学,建设更体现老年人心理需求的生活环境已经成为未来老年社区建设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赵一凡.老龄化社会下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研究[J].现代艺,2017(6):137-138.
[2]赵慧宁.建筑环境设计心理分析[J].装饰,2004(7):86-87.
[3]陈东燕,邹志荣,常亚兰.老年公寓户外空间环境设计与行为研究[J].北方园艺,2011.
[4]回炜炜.老龄化背景下老年公寓设计模式探析[J].山西建筑,2007,33(32):28-29.
篇十一:关于做老年人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意义
P> 城市更新改造中老居住区景观适老化设计目录一老年人户外活动特征1聚集性2时段性3地域性4年龄趋向性二户外活动空间存在的问题1私搭乱建现象严重安全感堪忧2景观绿化配置单一缺乏趣味性3人行道存在缺陷路面铺装毁坏严重4缺乏无障碍设施5座椅设置不合理使用率低三老居住区改造原则1安全性原则2领域性原则3舒适性原则4多样性原则四老居住区改造内容与方法1健身空间2休憩空间3绿化空间4步行空间五结语参考文献正文摘要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城市更新改造中老居住区景观适老化设计
作者:宋晓林谭大珂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10期
【摘要】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极为严峻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1]。调查发现,目前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龄人口的五分之一[2]。老居住区一般也是老年人口聚集地,所以对于老居住区的养老问题又成了我们关注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居住区;景观适老化
一、老年人户外活动特征
(1)聚集性。老年人在参与公共活动时更原意亲近与自己兴趣爱好、生活习惯、价值观、家庭背景及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趋同的老年人交流沟通,在交往中容易互为吸引和产生共鸣,并乐于一起活动。
(2)时段性。老年人的日常活动的时段性因季节、天气等因素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活动内容和地点等[3]。在炎热的夏天,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在较为阴凉的区域作为自身纳凉的去处;在寒冷的冬天,老年人则更倾向于聚集在较为温暖的区域进行交流活动。即使忽略了季节和天气的不同,同一个季节里不同的日子里,如上午或下午等,老年人的外出行为活动也有所不同。
(3)地域性。老年人通常具有在特定的地区和专门空间中进行习惯性活动的行为特征[4]。老年人活动的地域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会随着季节、时辰及活动内容的的变化而变化[5]。
(4)年龄趋向性。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功能的逐渐衰退,活动能力和反应能力都会有所下降,社会交往的范围有所收缩,再加上兴趣爱好的一致性、态度的相似性等人际交往的内在动因,老年人更原意与有共同话题的同龄人一起活动[6]。
二、户外活动空间存在的问题
(1)私搭乱建现象严重,安全感堪忧。居民私自在住宅楼底层搭建违章房屋出租给从事经营的小商户,这些小商户又在便道上随意搭建、摆卖,违章占道,严重影响周边居民外出进行休闲活动。居住区绿地被圈占变成自家后花园,搭建凉亭、建宠物舍,安装其他生活设施。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2)景观绿化配置单一,缺乏趣味性。大多数老居住区植物种植以绿化为目的,注重植物作为地被植物对地面的覆盖,导致植物配置种类单一,并且每一处的配置都比较相似,绿化花灌木形式过于简单缺少层次感以及季相和色彩变化不突出,植物配置的人性化还不够,不能很好的起到生态保护和观赏的作用。
(3)人行道存在缺陷,路面铺装毁坏严重。在调研中发现,部分人行道路两侧堆满锥筒、矮柜、铁架、椅子、木床、小推车、铁质护栏等等各种占道杂物,不仅老年人的外出通行能力受到影响,还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并且堵塞消防通道。一旦居住区内发生紧急情况,就会阻碍急救车和消防车到达内部救援,后果不堪设想。
(4)缺乏无障碍设施。老居住区地势存在较大高差,给老年人的出行带来不便,居住区内应考虑加强无障碍设施,但在调研的大部分居住区中,无障碍设施被挤占、损坏的情况比较普遍,有的通道成为停车场地,甚至被破坏[7];盲道上随意搭建物体或者停放机动车、自行车;在通往建筑物主要入口的轮椅坡道上堆放大量杂物等。
(5)座椅设置不合理,使用率低。在大部分老居住区户外空间中,可驻留、休息的座椅寥寥无几,大部分户外空间座椅缺失或者老年人将自家废弃沙发摆放在外面成了许多老年人疲劳之后的代替座椅,对于老年人的使用十分不便。有的老居住区现有的一些座椅使用效率很低,不少座椅被杂物占据或者毁坏严重,摇摇欲坠十分危险。
三、老居住區改造原则
(1)安全性原则。由于老年人身体协调度变弱,对自身安全的维护能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力相应降低。为了减少老年人因犯罪行为受到伤害,要加强空间组织和细节处理,户外活动场所要选在能够被视觉监视到的地方。安全性不仅体现在户外空间安全感营造方面,而且体现在景观元素的设计上,例如步行道路安全、无障碍设施安全和活动设施安全。
(2)领域性原则。领域性作为景观设计的重要要素,有明确的空间界定,可通过空间分割、围合来创造人们所需要的空间尺度。空间围合是运用植物、小品等各种景观要素来划分空间领域,满足老年人的视觉景观需求,形成多层次的空间深度,获得具有领域性的景观效果,为老年人提供一处交流、休闲的场所;从而创造出一种安静温馨、优美、祥和、安全的居家环境[8]。
(3)舒适性原则。老年人对自己熟悉的环境有一定的依赖感,优秀的居住区户外景观环境不仅是停留在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的物质功能,而是肩负着引起老年人对基本生存空间共同情感的精神功能。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舒适性着重体现在人的视觉和心理的感受上,绿化面积充足的户外环境,使老年人体验到轻松、安逸的居住生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4)多样性原则。由于老年人文化、年龄、爱好等因素的差异,对活动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必须综合考虑,设置丰富多样、适合不同层次老年人的活动空间,例如集体活动空间、小群体娱乐活动空间,满足其心理上对空间环境的特殊需求。
四、老居住区改造内容与方法
(1)健身空间。愉悦身心和锻炼身体是老年人参与户外活动的主要首要原因,老居住区由于房屋间距小,原有的健身空间少,户外活动受限,不能满足老年人对健身锻炼的不同需求。改造时适当的利用闲置用地为老年人创造适宜的健身空间,并且要与儿童活动场地相结合,老年人在进行锻炼的同时可以享受承欢膝下的乐趣。另外,要对现有的健身设施进行补充和改善,提高老年人户外活动的质量[9]。
(2)休憩空间。居住区内休憩空间的设置是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的前提,适宜的空间形态和尺度,不仅能满足老年人交往的小尺度私密性空间,又能保证有足够的公共社交聊天的场所。休憩空间不同与别的活动空间,既可以单独设置又可以与别的活动空间结合,分散布置在整个居住区内。老居住区改造后的休憩空间应充分满足舒适性,老年人在其中可停、可坐、可休息。
(3)绿化空间。绿化景观改造是老居住区户外景观环境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老年人日常外出活动的积极性甚至是身心健康都受到植物配置效果的影响。植物种植不仅有美化环境的作用,还有围合户外活动空间场地的功能,从而满足老年人的户外交往、享受自然、锻炼身体等活动需求,同时优良的绿化景观可增加居住区生态氛围,创造出不同特色的住区景观,给老年人提供舒适感。
(4)步行空间。散步是深受老年人喜爱的外出活动的主要方式,对老人而言也是一种保持健康、抵抗疾病的活动方式,适用于各年龄段的老年人。为了给老年人提供舒适和安全的步行环境,在步行道路改造中应基于老居住区原有的交通状况、步行景观环境,同时结合老年人自身生理特征,为老年人户外活动提供无障碍的步行空间,激发老年人出行的积极性。
五、结语
伴随着我国跨入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养老环境成为人们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通过对老居住区户外景观环境适老化改造设计,妥善解决好城市老龄化带来的居住问题,不仅可以改善老居住区户外景观环境的功能性和舒适性,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对改善城市整体形象,促进城市的更新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老居住区适老化改造工作,势必会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1]马光,胡禄仁.老年居住环境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2]卢济威,颜如玲.探索适宜老人的空间环境〔J〕.建筑学报,1991(8)[3][日]长谷川和夫.老年心理学[M].车文博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4]许淑.老年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5]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6]张茂标.居住区绿化组织空间的常用方法[J].中国花卉报,2003[7]刘峰.城市特色绿化空间的构建[D].大连:同济大学,2002[8]荣誉.照明心理学与建筑照明[J].照明工程学报,1992,3(3):32-38[9]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篇十二:关于做老年人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意义
P> 如图33另外老年人仍有自我实现的需求但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自身能力社会环境条件与个人愿望经常发生矛盾在退休的闲暇生活中老年人需要清静安宁但又害怕孤独既希望独居又需要亲友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慰藉所以根据老年人在心理上的这些特点要求其赖以生存的居住形态和环境的多样化提供尽可能丰富且具有适应性的室内外活动及场所一般说来他们需要生活在他们所熟悉的适应他们心理生理变化需要的环境中密级
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本科生毕业论文
无障碍设计——为老年人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
院系名称: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专业名称:环境艺术设计学生姓名:纪喜云指导教师:郭媛媛讲师
二○一二年五月
BACHELOR'SDEGREETHESISOF
WUHANUNIVERSITYBarrierfreedesign--createsuitablelivingenvironmentforoldpeople
ByJixiyunMay,2012
郑重声明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日期:年月日
摘
要
21世纪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质量刻不容缓。以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等特点为依据,提出了老人居住环境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居住区;无障碍设计
Abstract
Ourcountryhasenteredtheagingsocietyinthe21stcentury,soitisurgenttoimproveinhabitationenvironmentalqualityoftheoldpeople.Basedonthephysi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oldpeople,itisproposedseveralquestionsthatmeritattentioninthedesignoflivingenvironmentforoldpeople.
Keywords:Theagingofpopulation;inhabitedregions;
barrierfreedesign
目
录
摘要…………………………………………………………………………IAbstract……………………………………………………………………………II目录……………………………………………………………………………III1.绪论...............................................1
1.1老年人居住区无障碍设计研究的背景..............................11.2老年人居住区无障碍设计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1.2.1老年人居住区无障碍设计研究的目的..........................11.2.2老年人居住区无障碍设计研究的现实意义......................11.3论文研究方法及其思路..........................................21.3.1论文的研究方法............................................21.3.2论文的结构................................................3
2.人口结构老龄化引发的社会矛盾..........................4
2.1不可忽视的人口老龄化..........................................42.2建设无障碍社区环境的必要性....................................4
3.老年人的基本特征和需求................................6
3.1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和需求........................................63.2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和需求........................................73.3老年人的行为特征和需求........................................73.4老年人的社会特征和需求........................................8
4.老年人居住区环境分析.................................10
4.1老年住房的无障碍设计.........................................104.2户外环境的无障碍考虑.........................................114.2.1活动空间.................................................114.2.2作息空间.................................................124.2.3绿化空间.................................................13
5.结语.................................................14参考文献...............................................15致谢..................................................17
1绪
论
1.1老年人居住区无障碍设计研究的背景
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提出“年长者的住处切不可被视为仅仅是一个容身之处,除物质部分外,它还有心理及社会的意义应该予以考虑”。按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来规划和建设属于他们的居住环境,充分弥补老年人减退或丧失的各种机能,改善当前居住环境存在的种种缺陷和不足,创造适合老年人生活的居住区环境,将是今后居住区规划的重点内容。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从西欧发达国家开始的,并在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尤其在老年福利设施和老年社区开发方面。日本、新加坡、美国、德国、瑞典等国家针对老年人的住宅安全和设施的无障碍设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也已经相继颁布和实施了若干相关政策、法规,并开始了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地成效。但前人的研究,大多是从老年人的心理、生理、老年人的行为活动特征、老年住宅设计、养老模式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或从城市规划角度剖析居住区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而在无障碍设计领域内就老年人居住区空间设计这一点来说,到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备理论。
1.2老年人居住区无障碍设计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老年人居住区无障碍设计研究的目的改善国内老年人居住区环境无障碍设施缺失的现状,提高无障碍意识,关爱弱势人群,构筑无障碍城市,己成为城市现代化及构建平等、友爱、相互尊重的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也成为国家、城市的社会文明程度水平的象征。1.2.2老年人居住区无障碍设计研究的现实意义人口老龄化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跟我们自身密切相关的非常现实的问题,本论文试图通过对居住小区的调查分析,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结合我国现有的现状创建适合老年人生活和养老的居住环境,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1.3论文研究方法及其思路
1.3.1论文的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先后查阅了有关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心理和生理、行为建筑学以及城市规划等相关领域的文献、期刊和专著;通过互联网检索了相关材料,并经过筛选后下载,以对其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有所了解。2问卷调查法首先确定本课题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根据地理位置和建成时间等特点,选择武昌的南湖中央花园、松涛苑、南湖山庄和汉口的百步亭花园社区作为本文的研究区域,然后从以上居住区中随机抽取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让其如实填写调查问卷,并详细记录访谈结果。调查问卷是在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和咨询了专家的基础上制定的。在对居住区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对老年人进行了访谈,并根据访谈和统计分析结果对部分题目进行了修改,最后形成了本次的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180份,回收问卷167份,回收率为92.8%,其中有效问卷16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1%。3访谈法对居住区中参与调查的老年人进行访谈,了解她们在调查问题以外对居住外环境的意见和建议。4观察拍照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观察和拍照,记录得到的材料,对调查材料进行鉴别、分类和加工,通过这一活动,可以掌握第一手材料和数据,了解被调查内容的全面或某些侧面的情况。5统计分析法采用百分数统计方法,并结合大量的实录照片、访谈记录等进行研究内容的解释与分析。6理论研究法理论研究是认识研究对象的关键和基础。只有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才能抓住研究对象的本质性问题,为研究工作提供方法和指导。本文对老年人在居住区户外环境中的行为活动特征进行了探索和总结。通过大量的阅读相关的著作和文章,结合实地调研,对老年人在居住区户外坏境中的适应性研究可以更深入,总结出一套可行的设计方法。1.3.2论文的结构
本文主要由三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说明本文写作的目的、意义、背景、方法和框架结构,介绍无障碍的研究现状,回答了本文写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科学性问题:第二部分是讲老年人的基本特征和需求,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行为和社会特征方面来分析老年人对居住区环境的要求;第三部分分析了老年人居住区室内外的环境,根据不同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人口结构老龄化引发的社会矛盾
2.1不可忽视的人口老龄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60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以上,或者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65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7%或以上,这个国家或地区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字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10.41%,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8811万,占总人口的6.96%。依次显示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行列,今后一段时间里,我国老年人会依旧以一个较快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2亿,大约会占总人口的14﹪,于此同时,老龄化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已经开始影响我国的社会生活。《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老年人口规模巨大;(2)老龄化发展迅速;(3)地区发展不平衡;(4)城乡倒置显著;(5)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6)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7)老年设施差、起步晚、尚需完善;(8)高龄化突出。
2.2建设无障碍社区环境的必要性
老年人是占总人口比重很大的弱势群体,他们同样享有参与社会生活等各种权利,但长期以来,生活环境的方方面面仅适合健全人,如居住社区的出入口,过厅及坡道等设施,从规划到设计,基本上是按照健全成年人的尺度和人体活动空间参数考虑的。因此社区环境的许多方面不适合老年人使用,有的甚至造成无法通行的障碍。这些障碍使老年人丧失或减少了与他人发生密切联系的机会,给他们的生活和交流造成了诸多不便。这些障碍实质上是剥夺了老年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这种现状的产生是由于社区建筑设计师及有关管理部门对现今的
人口结构、社区的功能、环境的作用缺乏了解和认识,未能把城市建设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人口结构而服务的整体来看待。我们都应该意识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我们所要建立的城市,就是让正常人、病人、儿童、青年人、老年人等没有任何不方便和障碍,能够共同自由生活与活动的城市。”当前,无障碍建设已成为国际社会建设的“主流”,并以此来衡量一幢建筑、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程度,因此,无障碍建设是社会文明建设的标志。
3老年人的基本特征和需求
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特征、心理特征、行为特征和社会特征,创造适合于他们的居住空间,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老年人的特征和需求将为人们进行居住空间的无障碍设计提供最直接的帮助。
3.1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和需求
人的一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产生许多的变化。对于老年人来说,最明显和最突出的是人在老年期的生理的变化,比如人到了老年阶段,身体的健康状态会逐渐走下坡路,50岁~60岁这个阶段,就会明显地出现一些衰老迹象,如弯腰驼背、行动较过去缓慢、反应变得迟钝、体重也相应增加等,同时出现其他变化如心血管变化等,而这些变化易引起老年人健忘、爱发脾气、缺乏适应能力、视力模糊、色彩辨别能力降低、对空间感知能力下降等多方面的不适感。老年人由于年龄偏高,其行动迟缓,因而在居住空间的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老年人步行和使用轮椅的空间,消除地面所有的高差,(如图3.1)使老人能自由地在住宅内移动;入口台阶和楼梯要适应老年人体能,坡度放缓,宽度加宽,双侧设置扶手;(如图3.2)居室房门须适当放宽尺度,便于轮椅进出,满足护理需求,保证急救需要,担架
能够方便进出。设计中卫生间面积应大些,以保证老人活动需要和协助老人时所需,卫生间应安装扶手、有暖气,最好采用淋浴或平底浴盆,卫生间的洁具色彩以淡色为佳,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干净的感觉,而且有利于及时观察和发现老人排泄物中的病兆。室内灯光应进行特殊设计,有弱有强,在居室到卫生间的通道等主要的起居活动地点,夜间最好有低度照明,便于老人起夜入厕,室内电灯开关安装部位开关高度离地宜为1000mm~1200mm,如考虑轮椅使用者,最好设置在900mm~1050mm之间,电源开关应选用宽版防漏电式按键开关,并应方便夜间使用。
3.2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和需求
人老了退休以后,子女也都独立成家立业了,由于空闲时间多,又不能选择必要的后继社会地位角色来替代和补充,也就不能给他们带来充当社会角色而获得的心理和精神满足,造成了他们退休前后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转换过程中带来的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所以老年人经常出现孤独寂寞、怀旧、自卑失落等不良心理。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数代同堂、天伦之乐的观念将逐渐淡化,人们都开始重视隐私空间的保护。因此老年人对居住空间环境在心里方面有更为特殊的需求,如:方便性、安全性、私密性、独立性、环境刺激性和舒适性。老年人由于自身安全维护能力降下而需要更大程度的方便性和安全感,由于不希望受到外界干扰而保持私密性,由于不需要向子女的生活而保持独立性,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武汉南湖花园杜鹃广场的半私密性的小空间布置使老年人在此三五成群的谈天说地而不受影响,同时还可以看到中心场地中的各种活动。(如图3.3)另外老年人仍有自我实现的需求,但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自身能力、社会环境条件与个人愿望经常发生矛盾,在退休的闲暇生
活中,老年人需要清静、安宁,但又害怕孤独,既希望独居又需要亲友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慰藉,所以根据老年人在心理上的这些特点,要求其赖以生存的居住形态和环境的多样化,提供尽可能丰富且具有适应性的室内外活动及场所,一般说来,他们需要生活在他们所熟悉的、适应他们心理、生理变化需要的环境中。
3.3老年人的行为特征和需求
居住环境是“家”的外延,作为人们的栖身之所和归宿,人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尤其是到了老年,身体机能的衰退导致其远距离的活动相对减少,滞留居住区中的时间比较多。由于老年人适应性的衰减,对熟悉环境的依赖性增强,居住空间成为老年人最主要的生活与活动场所。健身、晒太阳、散步、交往成为老年人主要的活动方式。所以行为特征的研究对进行室内外空间的合理设计起到很大的作用。居住空间的安全性因素对于老年人来说格外重要,他们特殊的生理特点需要从设计方面给与弥补,以便老年人方便、安全地使用。如门窗、家具、扶手、洗浴和厨房设施等要针对老年人特点着重考虑,(如图3.4)
另外还有地面材质和高度变化、灯光、插座以及报警都应考虑其安全舒适性。例
如:老年人肌体伸展或弯曲时通常比较费劲,手的握力也剧减,扭转、握持操作有困难,视听感觉不灵敏,应特别针对老年人体尺寸和关节活动范围对居住空间各种设施及家具进行设计。
3.4老年人的社会特征和需求
老年人的社交场所设计应考虑的重要因素是它的安全保护和方便舒适。高龄老人最多的活动和交往空间以住宅周围尤其以建筑前庭院为主;这些场所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其无障碍设计以及交往空间的层次化。对他们来说,散步于公园中的绿地空间是最佳的休息方式。而且出于和同阶层老年朋友迫切交往的意向和需求,乐意与“志趣相投”的老年人交往。所以公园的设计应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设计中还应以为老年人提供经过策划的活动和游戏,来促进彼此间的交流,从中获得一种归属感,例如供他们跳舞练拳的广场,供下棋打牌的绿荫广场等。对于宅前绿地的休憩空间,要合理安排使用功能,以座椅、凉亭、桌凳等小品为老年人提供户外的休息空间。(如图3.5——3.7)如果安排得当,老年人的休闲活动能在居住区形成一种宜人、恬静、和谐的生活气息。在居住区户外环境设计前要充分分析老年人的活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其规律布置相应的物质环境,才能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户外环境,促进他们的各种活动。
4老年人居住区环境分析
环境是指人自身以外的所有事物,环境与人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而无障碍的设计是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特殊需求而提出来的人性化设计,它能使老年人有效而安全地在这一环境中发挥身体各部分的功能作用,又能愉悦和激励其感官场所。无障碍设计是一种方便老年人活动的设计,同时这种设计又不是过分保护性的,它能使老年人发挥其最大的主动性,又不会因过分的弥补环境而使老年人丧失较好的机能,它不会给老年人制造困难和麻烦,使他们在发挥作用时不感到紧张和焦虑,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信心和质量。
4.1老年住房的无障碍设计
进入老年后,身体的各项机能开始退化,四肢僵硬,行为不方便等因素阻碍着老年人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所以老年人的居住环境从经济角度出发,占地宜
小,室内空间应该紧凑,使老年人在使用这些设施时安全省力。通过居住楼的外观来提高它的可识别性,在色彩和光照方面加以改善,方便老年人进行辨认;在建筑物的入口和楼梯设计应适应老年人身体的变化,坡度应减小,(如图4.1)双侧设置扶手;房间门的宽度宜加宽,方便轮椅的进出,(如图4.2)方便老人的护理和急救。老年人居室室内的装饰要符合老年人的心理,应避免强烈色彩对比,应体现幽静典雅的特色。老年人居室的家具应坚固且少棱角,避免老年人因行动不方便产生碰撞。
厨房的设计以身高偏低的老年妇女为设计依据,物品的放置,空间的布置以老年人安全方便为前提,考虑到坐轮椅者活动方式对空间的要求,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无障碍设计,地面材料进行防滑处理,卫生间应减少墙面突出物,卫生设施尺寸及位置考虑老年人安全方便,预留无障碍设施的空间及预埋件,并有紧急呼吸系统,卫生间和厕所安装扶手等。
4.2户外环境的无障碍考虑
老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变化,自身的需求与现实的环境之间有了较大的距离,致使老人与环境的联系发生了障碍,无障碍环境设计是专为老年人及残疾人创造的增进性环境,所以应尽量在整个环境的设计中考虑无障碍设计原则来促进老年人生活的独立和安全。针对老年群体活动和小集体活动的多重要求,老年人户外活动场地应该考虑分等级设置,积极为他们创造公共性、私密性兼备的层次丰富的活动空间,如图4.3所示。规划中可将小区服务设施附近的开敞空间、建筑出入口、宅旁绿地等日常
使用频繁的生活场所加以充分利用,有利于形成亲密的邻里关系和互助活动,增进老年人对生活的乐趣。重视每个小单元的环境设计,创造具有吸引力的半公共半私密的空间环境,同时与公共活动场地联系起来,让老年人在休息下棋同时看到公共场地上的人们的活动。4.2.1活动空间缺乏活动场地或者场地的面积过小是调查中老年人反应的最普遍的问题,譬
如说武汉东湖花园城的中心花园,相对于其他小区来说,中央花园拥有较大的活动空间,武汉市第一个社区主题广场——杜鹃广场,是老年人休闲娱乐的集中场所。经常有老年人在由绿篱和喷泉围和分割而成的小广场和一个圆形小舞台上面扭秧歌、跳舞、打太极等,(如图4.4——4.5)小区内具有南国风情的木质构筑物、
木桥、蜿蜒的小溪和葱郁的植物吸引了很多老年人在小桥流水边散步、遛鸟、聊天。杜鹃广场是一个使用率很高的广场,绿地中设置的若干木质凉亭和适合各个方向观景的座椅,方便了老年人的沟通交流。(如图4.6——4.7)
4.2.2作息空间作息空间是老人们休息、聊天、晒太阳的主要场所,这一类活动场所要求范围较广,从基本生活活动到扩大邻里活动圈,即包括自家院落、宅间绿地、组团绿地到社区广场、中心绿地。因此,确定适宜的空间尺寸既能提供有利于交往的小尺寸私密性空间,又能保证足够的聊天场所。花园的作息设施的形式是比较丰富的,在各个院落空间、宅间绿地或广场中都设置了适量的作息设施,给容易感到身体疲劳的老年人提供了便利的休息交流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的空间,促进了老人之间的交流。甚至在迂回曲折的步行道上,座椅也随处可见,使得在此处散步游玩的人们可以随时做下来休息。并且作息设施的样式多样,满足个人或不同群体老年人的各种作息要求。除了辅助座位采用了石材和水泥做材料外,其他的正式座椅的材料都是木制或塑料的,不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得冰凉或滚烫,对身体虚弱、敏感的老年人来说都是比较合适的。(如图4.8)
4.2.3.绿化空间老年人大多身体比较虚弱,他们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比其他年龄阶层的人更为敏感,因此他们对绿地和花草树木的要求比普通人要高,老人们往往喜欢在生机盎然的绿地环境中休憩、散步,因此创造一个能使老年人修身养性,健身交往的绿化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老年人活动场地的绿化设计,除应遵循一般的绿化布置原则外,针对老年人
特有的生理及心理特征,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老年人活动场地的绿地面积尽量大且平坦,防止崎岖的地面为老人的行走增加障碍。第二,老年人活动场中的花坛或种植地应高出地面至少250mm,以防老人被绊倒。色彩是让老年人获得乐趣的一个重要因素,花园植物应丰富多样,落叶植物、常绿植物和秋色叶植物互为补充,而且应考虑乔木、灌木、藤本、草木花卉的适当搭配,运用平面绿化和垂直绿化多种手段,使植物在立面上达到多层效果。(如图4.9)
5结语
社区的老年人群体是一个全面而复杂的群体,作为居住区无障碍设施的使用者,如何使他们的各项需求得到满足,最终建成一个系统而全面的无障碍居住社区,是建筑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责任。本文通过分类归纳的方法,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老年人的特征和需求,希望能为今后进一步的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亓育岱.老年人建筑设计图说[J].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图说大全.2004[2][英]詹姆斯·霍姆斯-西德尔.无障碍设计[J].建筑设计师和建筑经理手册.2002[3]王江萍.老年人居住外环境规划与设计[J].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4]孙文博.林学伟.浅谈老年人居住的外环境设计[J].改革与探索.2009[5]陈红.张东辉.居住区无障碍设计与残障人群特征[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6]郭一娜.吴平等.居家养老新趋势[N].参考消息.2008[7]何芸.李建全.家庭结构变迁对养老模式的影响[J].社会工作.2007[8]丁玉兰.人机工程学[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9]沈洁.日本老人福利制度[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10]陈洋.室内环境与结构设计[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11]黄玉梅.老年人居住空间的建设与改建[D].四川大学.2006[12]毕恒达.环境心理学介绍[J].台湾《建筑师》.85年12期[13]常怀生.建筑环境公理学述略[J].台湾《建筑师》.20002年22期
[14]肯特(英).建筑心理学入门[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15]成斌.无障碍住宅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06[16]李冰冰.设计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17]谭静.老年人住宅的无障碍设计[J].山西建筑.2006[18]孙颖心.老年心理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19]张燕芳.老年人室内卫生间无障碍设施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5[20]王全珍.徐晓璐.现代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21]陈银辉.老年人生活行为与家具设计[D].南京林业大学.2008[22]龚锦.人体尺寸与室内空间[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23]高宝真.黄南翼.老龄社会住宅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4]杜钧.浅析居住区老龄人活动区的设计[M].山西建筑.2003.9.11[25]杜书廷.马金柱.浅议人口老龄化对住宅设计的影响.许昌学院学报.2003.9.5[26]胡仁禄.马光.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27]黄萍.居住小区规划中的老年人因素分析.城市规划.21-23[28]蒋改苏.怀旧——老年人的心理特点.老人康乐宫.2005[29]李德.老年群体生活居住环境新议.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3[30]李鸿烈.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致
谢
本文是在郭媛媛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课题的选取、资料的查找、课题的研究和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导师给与了我耐心的指导和热心的帮助。时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导师在我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给予可极大的关怀,她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求实创新的科研精神也给我极大的启迪,这些都使我受益终生,对此,谨向导师致以深深的敬意。特别感谢张晶、张莹、张柳、涂芳老师,在这四年的学习生活里,她们给予了我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无私帮助,使我受益非浅。感谢每一位关心和帮助过我的同学和朋友们,大家在近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互相关心、帮助共同提高。最后,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的鼓励和支持帮我顺利走过了这段将让我终生难忘的求学生涯。
篇十三:关于做老年人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意义
P> 中国老龄化人口对景观环境设计的需求与发展论文据相关调查显示,中国老龄化不短加速。以天水市为例来分析,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老年公寓进行养老。但中国的养老模式从各个方面都欠缺存在很大的欠缺,因此迫切需求对老年公寓的环境景观设计理论进行研究,从老年人的心理,生理和行为活动的需求出发,总结出各老年公寓对景观环境科学中的需求与发展,并且与国内外成熟优秀的案例进行比较,找出差异,以环境心理学和景观设计的理论为依据,提出具体的改善推论意见。
一、人口老龄化的生理与行为特征(一)老年人能力下降和精神衰弱到达老年时期,老年人的能力会下降甚至丧失,感觉和记忆能力会下降衰退,对于外部条件的刺激会反应迟钝,记忆力相对比于年轻人而言也有一定的衰退。观察和行动能力也会下降,如实力丧失或者下降,走路时相对缓慢,步幅偏小,经常停靠休息。在精神方面很容易衰弱或者紧张,据调查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会因为长期缺乏合理沟通使得部分老人产生了孤独寂寞感,注入此类的一系列生活方式的改变引起的心理落差时刻冲击着老年人敏感的神经,长此以往会导致老年人出现一些心理疾病,最终导致精神衰退、失眠、焦虑和紧张等。(二)老年人心理需求特征和行为特征与喜好老年人的心理变化主要是受到生理机能、经济收入、社会关系的影响。老年人这个群体相对比于其他的年龄段而言,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普遍偏弱,习惯于熟悉事物。因此他们对于私密感,邻里感,归属感,舒适感等都有比普通人更加
强烈的要求。在到了老年阶段之后这份情感的越发强烈。而且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增加的
趋势,老年人逐渐衰弱的身体机能导致老年人的远距离活动大幅度减少,这样老年人的在居住区生活的时间必然会增加,所以老年公寓式的养老模式也备受关注,老年人对景观环境的需求与发展成为了当代最迫切解决的问题。
二、从老年人的视角看城市景观设计的突出问题与解决措施(一)规划———远距离和场地高差问题近年来,城市景观设计发展越发迅猛,但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矛盾,就是“大城市”的发展为背景的城市景观发展状态与“舒适宜人,以人为本”的响亮发展口号背道而驰。具体的表现为城市景观之间的相对具体较远,城市景观内部的轴线过长,路线与通道的设置不合理,从而造成了各个景观之间节点距离远的现象。再加上过分追求竖向高差产生出的层次感,导致场地各个部分高差悬殊太大,台阶坡道等设施过多。这种距离与不适当的场地高差为老年人在景观环境中活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不能满足他们对于方便,健康快捷的基本需求。而在天水市调研的三个养老院来看,这样的问题普遍存在。(二)布局及其配套设施问题交往空间不“宜人”问题严重,老年人对于自己的居住地区的环境有着多余年轻人的很多具体需求,他们期望着更多的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切身的体验社会和城市的发展,与邻里之间建立起更为和谐的人际关系。然而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景观中的交往空间往往存在着一些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的问题,主要是台阶和坡道设置很不合理。
例如,台阶过高,整个阶梯之间没有休息的平台,坡道的缺失或者不防滑,弯道过多等等。此外,场地的位置与不适当,例如交往空间设立在楼与楼之间,这往往是周边楼上住户的视线焦点,没有什么私密性。还有一些配套设施不到位,比如交通导向标识不明确,或者直接是错误,服务类型景观设施的缺失等等,这些情况导致了景观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参与或者需求。
(三)系统化设施的世界方式(1)交通设施。因为大多数老年人视力衰退,反应时间长,记忆力低的特征,我们需要把交通导向标识设置的更加清晰醒目,更简易辨识;(2)服务与娱乐方式。一般情况下,老年人的空闲时间都很多且集中,着决定他们一般在景观中停留的时间会比较长,所以服务与娱乐设施就相对的比较重要,其主要设施包括电话亭、卫生间、健身器材、开放式小广场、饮水区等。(四)景观的材料选择再优秀的景观设计,也要依附于合理的材料才能得以实现。针对与老年人的特殊生理和行为特征,材料的选择是个重大问题,需要满足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兼顾到健康,方便,快捷等需求,还要具有美观的视觉效果。对于地面材料的选择,无高差、无凹凸类型的防滑砖是最好的选择。一些过道地面则选择用木质地板等脚感比较好的材料铺垫。运动区域则应该用塑胶等软性材料铺垫,运动器材下方则应该选用沙地。对于器材的选择,则尽量避免反光材质,避免炫光刺激老年人本已经够很脆弱的视觉神经。也不要选用透明材料,这样会使得老年人产生误差辨识。入口或者标识物的材质则需要识别性强的机理材料或者色彩,从而增强材质的识别性,这样有利于老年人的识别和记忆。
总而言之,我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这就意味着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从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的基本需求出发,从而方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这样也才能体现出我国“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取向,并且能够更好的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
推荐访问:关于做老年人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意义 居住区 老年人 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