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代表性文化有哪些9篇甘肃代表性文化有哪些 河陇位处世界上几大文化体系的汇流之区汉唐中国盛世以其恢宏的气魄灿烂的文化向世界展开胸怀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位处文化体系汇流之区的甘肃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甘肃代表性文化有哪些9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甘肃代表性文化有哪些
河陇位处世界上几大文化体系的汇流之区汉唐中国盛世以其恢宏的气魄灿烂的文化向世界展开胸怀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位处文化体系汇流之区的甘肃开风气之先畅开大门广接八方来客海纳外来营养表现出对外来文化强大的融合力
渊源流长的甘肃历史文化
甘肃历史文化,或称之为河陇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原文明、长江流域文明等一起构成了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流,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国内其他省区相比,甘肃所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数量巨大。在甘肃众多的文化资源中,历史文化资源是最具特色、最有竞争力的,也是甘肃历史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最为突出的特征。综观数千年的河陇文明,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开放性。河陇位处世界上几大文化体系的汇流之区,汉唐中国盛世以其恢宏的气魄、灿烂的文化向世界展开胸怀,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位处文化体系汇流之区的甘肃,开风气之先,畅开大门,广接八方来客,海纳外来营养,表现出对外来文化强大的融合力。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格林·丹尼尔所著《最初的文明:关于文明起源的考古研究》一书写道,世界上最古老的六大文明是两河流域、埃及、印度、中国、墨西哥和秘鲁;这六大古老文化中唯独中华文明从未间断,绵延至今。而在旧大陆三大洲上主要有世界四大文化体系。辽阔的中国大西北处在世界四大文化区的中间,一直是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过渡地带,成为唯一从陆上将四大文化体系联结起来的地区,在世界文化地图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文化学的角度看,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播与扩张,都是从一个文化场进入另一个新文化场的过程,必然要经过新文化场的中介物的过滤和折射,中国西部的甘肃和新疆正是这个“文化场的中介物”。中国文化西传波斯、阿拉伯、希腊、罗马及欧洲,西亚、中亚文化的东渐,甘肃是必经之地;中国文化传向印度和南亚,印度文化传入中国,甘肃亦是主要通道。总之,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四大文化区域交流的枢纽。
二是多元性。主要表现在多民族的聚居和杂居,多种文化体系的交错融合,多种宗教的并存和互相渗透,多种风俗习尚的交互熏染等方面。由于开放性,河陇历史文化必然表现为多元融合的格局而不会
只有单一成分。从总体上看,它既有中国文化,又有域外文化。进一步说,在中国文化中既有中原传统文化,又有西域文化、吐蕃文化等;在域外文化中则有印度文化、波斯文化、叙利亚文化、朝鲜文化等等。就拿来自中亚、西亚的胡文化来说,早自西汉张骞“凿空”不久,粟特等中亚、西亚民族就大量涌入河陇,及至唐五代时期达到高潮,粟特等民族胡文化亦随之传入,遂为河陇当地的社会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和营养,使这里的文化面貌呈现出新气象。敦煌当地的民风习俗诸如赛袄、婚丧、服饰、饮食、乐舞、体育等等,无不受其浸染。河陇文化的多元性为古代丝绸路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生动缩影和典型范例。
三是浑融性。它有极强的包容性,它并不排斥外来的同质或异质文化,这方面的有关例证不胜枚举。浑融不是混合,也不是取消差异,取消民族特色,文化的认同并不等于文化的同化,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在更高层次上和更广范围内的优势互补和发展进步。著名学者姜亮夫先生在论及敦煌艺术时说,敦煌艺术“包罗了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也包罗了中西艺术接触后所发的光辉,表现了高度的技术,及吸收类化的精沉的方式方法,成为人类思想领域中的一种最高表现。它总结了中国自先史以来的艺术创造意识,也吸收了印度艺术的精金美玉,类化之,发挥之,成为中国伟大传统的最高标准,它是人类精神的最高发扬”。不独敦煌艺术如此,整个河陇文化亦鲜明地表现出这种特征。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自由交流,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交融汇合,使得甘肃历史文化不但是本乡本土的产物,而且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范例。
历史上,多种文化在甘肃碰撞、交融,而甘肃纷繁复杂的历史文化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文物遗迹。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甘肃境内遗留下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遗迹,使甘肃成为全国文物大省之一。甘肃是中国早期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这已是学术界的共识。甘肃是中国最早开展田野考古工作的地区之一,也是探索和解决许多史前考古和历史时期考古重大学术课题的关键地区。自现代考古工作在中国开展伊
始,甘肃就成为国内外学者密切关注的地区。通过近一个世纪的努力工作,甘肃省的考古工作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在近代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现在,以在甘肃境内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地命名的古文化类型多达十几个。其中属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有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属青铜器时代的主要有辛店文化、寺洼文化、四坝文化、沙井文化马文化等。其年代由距今7000多年一直延续到距今2000多年前。这充分说明甘肃古文化遗址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类型丰富,特征典型,序列完整,保存完好。通过对这些古文化遗址的发掘和综合研究,既可以看到相同于晋、陕、豫等中原地区华夏古文明的共同特征,又能够找到甘肃史前文化所独具的个性。它们以比较完整的形象,展示了由新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过渡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揭示了黄河上游地区原始氏族社会发展、解体和阶级社会产生的过程,填补了文字产生之前史料记载的空白,是一部形象的历史教科书。
二是丝绸之路。它是一条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欧亚大陆通道,象征着古老文明的辉煌和梦想。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于1877年为这条东起中国古都长安,西达地中海东海岸安都奥克,全长7100余公里的线路,取了一个极富诗意的名字——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开辟于公元前2世纪末,是沟通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它沿途所经之地产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花剌子模文明、印度文明与中国文明,也是当今世界主要文明的母胎。
甘肃是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一千多年中,丝路中国段两头都曾多次改道,东部陕西境内有南道北道之分,西段新疆境内有南道、北道和新北道之分,唯独在甘肃境内,一千多年一直走一条线路。所以,丝绸之路文化在甘肃的遗存最多、最丰富也最珍贵,因而甘肃则被誉为“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甘肃境内长达1600余公里的景观长廊串起了河西四郡、嘉峪雄关、金城古渡、麦积烟云……位于丝绸之路黄金路段的甘肃,是历史上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世界古代四大文明在这里交融汇萃,留下了丰厚的历史宝藏。汉唐两代,
从当时中国首都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新疆、西通中亚、南亚、欧洲和非洲的国际通道十分繁忙,使臣和商旅往来不绝于途。这条道路所经过的今甘肃省境的河西陇右地区相当富庶和繁华。故史书云:“唐自武德以来,地连西域,皆置都督、府、州、县。开元中置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北庭诸节度使以统之。岁发山东丁壮为戍卒,增帛为军资,开屯田,供模粮,设监牧,畜马牛,军城戍逻,万里相望。”丝绸之路所经过的今甘肃省境,当时是相当富庶和繁华的地方。
三是红色文化。甘肃省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省份,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从整体来看,甘肃省红色文化可以分为红军长征、西路军抗战和红色政权三大类别。对于甘肃来说,在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力度的同时,还应该加大对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铸就的伟大民族精神,转化为加快甘肃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为加快甘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
(作者单位:马嘉悦,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
篇二:甘肃代表性文化有哪些
甘肃民俗风情文化
一.历史发展
甘肃建省约有700多年的历史;县的建制早于省的建制,从春秋时开始萌芽算起,迄今己达2200余年。北宋初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但作为地方行政区划名称,元代才正式设置甘肃省。省名的命名,系西魏、唐代曾置甘州(今张掖市)、肃州(今酒泉市)的第一个字合成。
二.地理气候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甘肃省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
三.甘肃特色文化
1、河西走廊这里是甘肃著名的粮仓,也是昔日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和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闻名于世的敦煌莫高窟民俗、肃南裕固族风情、肃北蒙古族风情、阿克塞风俗、天祝藏区风情交相辉映,民间筵悦、骆驼队等奇风异俗在这里熠熠生辉。2、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市和陇南地区这里是山川锦绣、民俗奇特的天然膏沃之地,有小江南之称。唐玄奘在天水的传说,使佛公娇、万紫山、渗金寺等地,成为民俗旅游的主要景点。3、甘南、临夏甘南、临夏两个自治州是藏、回、东乡、保安、撒拉等少数民族的集聚地,有独具一格的民情和风俗。这里的宗教民俗活动,独特隆重,令人叹为观止。4、甘肃东部的庆阳、平凉地区这里是具有悠久革命历史的老区。境内除有众多的革命遗迹外,还有道家圣地崆峒山、王母宫山以及公刘庙、菩萨山等庙会,都成为民向文化的传播阵地,特别是唢呐、剪纸、社火、戏曲等民俗文化尤具魅力。5.敦煌文化——世界的敦煌,人类的敦煌敦煌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汇处,公元前111年设郡,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和枢纽城市,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享誉全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被誉为“世界的敦煌”、“人类的敦煌”。敦煌市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等世界四大文化体系的交汇地,是佛教东渐进入中原的第一站,是世界三大宗教的融汇之地。敦煌是世界级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城市,不仅拥有丰厚独特的世界文化遗产,还拥有以“大漠奇观”著称于世的鸣沙山月牙泉等世界级自然奇观。敦煌莫高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寺遗址,是世界上历史延续最悠久、保存较为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代表了公元4—14世纪中国佛教艺术的高度成就,是两项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全部六项标准的文化遗存之一。20世纪初以来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以及悬泉置汉代简牍的考古发掘,由此发展出国际东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敦煌学,是世界公认的国际显学。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著名旅游胜地,是中国旅游的一张标志性名片。6.长城文化——边关防卫的古战场万里长城的西起点命先驱孙中山评论长城时说:“中国最有名之工程者,万里长城也。……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参观了长城后说:“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在几百年前,万里长城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约公元前7世纪楚国最早修筑长城,长城修筑距
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自信、团结统一精神的象征。“不到长城非好汉”,万里长城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旅游观光的胜地。7.佛教文化——摄人心魄的佛国世界,绚丽多彩的石窟长廊宗派也开始出现,而且,佛教石窟和寺庙也在甘肃大量建造,佛教艺术初显其独特的光辉。唐朝时期,甘肃佛教文化进入鼎盛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佛教艺术从内容到艺术都有新的创造,达到了高峰。五代、宋、元、明、清时期,藏传佛教在甘肃大发展,不少佛寺改宗为藏8.黄河文化——九曲黄河绕陇原,甘肃黄河风情之旅黄河自青海东流,进入甘肃,在长达913公里的黄河干流甘肃段上,形成了黄河玛曲第一弯壮美奇观和刘家峡、八盘峡等高峡平湖。在甘肃境内的黄河流域,诞生了灿烂辉煌的大地湾、马家窑等彩陶文化和黄河农耕文明。游客沿着黄河甘肃段一路北上,可以欣赏河水清澈、溪流纵横、草场丰茂的黄河首曲美景;感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情景再现;饱览高峡平湖、绝壁万仞的壮观景色,并体验独特的乡风民俗,探究中华民族文明之源。9.始祖文化——华夏文明之源,炎黄子孙之根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曾孕育了中国最古老的创世神话。三皇之首、人文始祖伏羲氏诞生在天水,在此演绎八卦、教化众生,开创中华文明的肇启时代;黄帝诞生在天水轩辕谷;西王母降凡于泾川回中山;周、秦、唐王朝的先祖由此创业兴邦;天下李氏的根在陇西。木有本而根深叶茂,水有源而源远流长。追本溯源,华夏民族血脉相连。如今,甘肃东部的天水、平凉、庆阳和陇西已成为海内外华夏子孙探寻血脉渊源,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和考察观光游览的寻根朝觐圣地。10.民俗文化——走进陇原大地,体验特色风情甘肃民俗文化多姿多彩,特色鲜明。目前,甘肃省已有甘肃花儿、甘南藏戏等2项民俗文化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54项民俗文化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最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有:兰州市的太平鼓、兰州鼓子、苦水高高跷、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的松鸣岩花儿会、临夏砖雕、保安腰刀锻制、东乡擀毡技艺,庆阳市的道情皮影戏、香包刺绣,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拉卜楞寺佛殿音乐“道德尔”、藏族民歌、史诗《格萨尔王传》演唱、舟曲多地舞、卓尼巴郎鼓舞,定西市岷县二郎山的花儿会、洮砚制作技艺,天水市的伏羲祭典、清水道教音乐、武山旋鼓舞、秦安小曲,河西走廊各市、县的河西宝卷、夜光杯雕、凉州贤孝、裕固族民歌、裕固族服饰、敦煌曲子戏、永昌万字灯会,陇南市西和县与礼县的七夕节(当地人叫“巧娘娘节”)、武都高山戏、文县傩舞“池哥昼”,平凉市泾川县的西王母信仰习俗、庄浪县抬阁等。这些民俗文化或以民族、地方特色浓郁见长,或以古老风俗本真性的存留而凸显其价值。
四.甘肃特色节日
1.夏河拉卜楞寺大法会介绍:夏河拉卜楞寺是我国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世界最大的喇嘛教学府,每年有七次规模较大的法会。法会活动有:晒大佛、法舞、诵经、祈祷等佛事活动,考僧考试、宗教辩经、为期一月的藏民浪山节活动等。地点:甘肃省夏河拉卜楞寺时间:农历正月初四至十七、六月二十九至七月十五日2.浪山节介绍:浪山节,藏语称"香琅节",据考,是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拉卜楞寺数百名僧侣在每年特定的时间内,赴野外采薪习俗的延续和发展。浪山节于每年农历六月举办。在藏语中,"浪山"是"采薪"之意。从前寺院僧人在山区伐木之余,百无聊赖之际,便安排节日去游山玩水,渐渐传入民间,演变成今天的藏族浪山节。甘肃甘南藏区,每到农历六月间,
气候温和,阳光明媚,农事间歇,家家户户收拾锅灶炊具、饮食物品,全家老少出动,到野外山坡、草地、河边选好地点,搭起帐篷,穿起盛装,会餐、饮酒、歌舞。过浪山节的藏民在草原上扎下了一座座漂亮的帐篷,蓝天白云下成群的牛羊,仿佛天上人间。地点:朗木寺时间:藏历六月初九举行,一连三天。3.兰州中国丝绸之路节介绍:兰州中国丝绸之路节,创办于1992年9月10~17日,此后每年举办一次。丝绸之路节以"开放、友谊、发展"为宗旨,集文化、旅游、商贸、科技交流为一体,把科技、经贸交流作为重头戏。节日期间安排的各类商品展销会、洽谈会和商品街,名优土特产品荟萃,高新科技成果纷呈,给节日的兰州增添了新的色彩和魅力。地点:兰州时间:9月10~17日4.香浪节介绍:香浪节是流行于甘肃省甘南地区一带藏族群众的传统节日。节日源于拉卜楞寺僧人每年的外出采集木柴活动,逐渐演变成僧俗一同郊游的节日。"香浪"是藏语采薪之意。因藏语称木柴为"香"樵采称"浪",故名"香浪"。香浪节一般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五前后举行,在农历六月六开始。节日期间原有煨桑和插箭等仪式,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纯娱乐的内容。地点:甘南一带的藏族时间:每年农历六月十五日前后5.伏羲文化节介绍:伏羲文化节是甘肃省天水市一年一度的大型祭祀伏羲典礼的汉族传统民俗节庆活动,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由市人民政府主办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地点:甘肃省天水市时间: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6.张掖马蹄寺观光旅游节介绍:每年的八月中旬,在马蹄寺都会举办大型的观光旅游活动。活动期间,有精彩的马术、歌舞表演,还可以欣赏到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体育竞技比赛。地点:张掖肃南县马蹄寺旅游观光区时间:每年8月中旬7.“敦煌之夏”文艺表演介绍:“敦煌之夏”文艺表演是敦煌市为游客提供的一项大型歌舞表演活动。活动由敦煌宾馆举办,具有浓郁的丝路文化特色,反映了西北地区回、藏、维吾尔、蒙古等多民族的歌舞艺术。歌舞主要以莫高窟壁画中的素材为原型,以敦煌舞为主题,再现了丝绸之路各民族的舞姿、服饰与音乐。地点:敦煌市敦煌宾馆伎乐天时间:每年6--10月晚上8.临夏松鸣岩花儿会介绍:松鸣岩花儿会又称“四月八花儿会,龙华歌会,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活动。起源于佛教龙华大会。是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至二十九在和政县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松鸣岩举行的花儿会。为甘肃省著名的三大花儿会场之一。也是河州花儿的发祥地。松鸣岩花儿会与其它花儿会相比,突出特点是多用乐曲伴奏,系典型的河州花儿形式。2003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和政县为“中国花儿传承基地”。2006年5月20日,松鸣岩花儿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花儿会期间,
方圆百里,数十万群众朝山赴会,届时歌手云集,商贾纷至,人流如潮,歌场似海。地点:临夏时间:每年农历4月26至28(俗称四月八)9.桃花会介绍:安宁种桃历史悠久,是全国著名的桃乡之一。每年暮春时节,十里桃乡"处处桃树红霞飞,片片桃花吐芳菲"。晚清以来,安宁桃林渐为人知。清人陶保廉的《辛卯侍行记》中有安宁堡"春多桃花"的记载。此后,安宁桃园为兰州市民春游赏花佳地。每年春末以安宁堡为中心,车水马龙,游人很多。众多文人墨客流连树下,饮酒赋诗,留下无数佳话。抗日战争时期,西北师范大学迁十里店,一些大、中、小学生集体春游,形成松散的桃花会。1984年开始,由市、区人民政府举办一年一度的桃花会和物资交流会,宣传兰州,宣传安宁。至2004年,共举办桃花会二十届,每年游客达五六十万人。游客除踏青赏花外,还可以参观丰富多采的文艺活动、书法绘画展览、经贸洽谈等。地点:兰州市安宁区桃园时间:每年4月份桃花盛开之际10.环县道情皮影艺术节介绍:中国环县道情皮影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代表中国甘肃风情的剧种--陇剧艺术正是以独具特色的环县道情为正宗。环县民间道情皮影戏班成立已有300多年历史。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三次进京演出,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热情接见和好评。1959年,甘肃文化部门依据环县道情的形式编排了大型古典历史剧《枫洛池》,进京参加了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受到周恩来的热情称道。1960年1月,甘肃省委、省政府将环县道情正式定名为"陇剧",成为甘肃风情的独特剧种。节会期间,举行民间道情皮影戏汇演评比、皮影工艺品展销、皮影艺术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同时还有书画展销,青年歌手大奖赛,大型陇剧演出等相关文化活动和商贸旅游活动。地点:环县时间:每年农历七月11.郎木寺正月展佛节介绍:法会从正月初三晚开始,一直到正月十六结束,期间举行诵经、放生、展佛、跳法舞、酥油花灯会、转香巴等一系列佛事活动,而正月十三所举行的展佛是由僧俗共同参与的规模最大最为隆重的活动,所以传召大法会被我们这样的外来俗家人更多地称为“展佛节”。在整个大法会期间,全体僧人每天都要集体在大经堂诵经6次,依次是晓会、晨会辩论、午时会、祈愿会、晚茶会、晚会辩论,其内容都是念经讲道、祛灾祈福,祝愿佛法常在、佛事兴旺。时间: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七日地点: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郎木寺镇12.庄浪正月十二文化艺术节介绍:古历正月十二,是北宋名将刘沪将军的诞辰日。庄浪(水洛镇)人感念当年刘沪筑水洛城抗击外来侵扰、保护庄浪民众的重大功绩,于每年正月十二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至今已历千年之久。其表现形式为民间社火进城表演、拜神庙等活动,近年来已演变成一种传统节会。庄浪社火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尤以“高台”艺术蜚声陇上,2004年被正式确定为全市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项目。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近年来庄浪县每年都在农历正月十二举办全县文化艺术节,以“高台”为主的形式多样的社火活跃在大街小巷之中,引得十里八乡的老百姓蜂拥而至,整个县城汇聚成欢乐的海洋。时间:古历正月十二地点:甘肃平凉市庄浪县
13.松鸣岩、莲花山花儿会介绍:松鸣岩花儿会又称"四月八花儿会,龙华歌会,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活动。起源于佛教龙华大会。是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至二十九在甘肃省和政县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松鸣岩举行的花儿会。为甘肃省著名的三大花儿会场之一。也是河州花儿的发祥地。松鸣岩花儿会与其它花儿会相比,突出特点是多用乐曲伴奏,系典型的河州花儿形式。2006年5月20日,松鸣岩花儿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间:松鸣岩,农历四月二十八日;莲花山,农历六月初一至初六日地点:松鸣岩、莲花山14.浴佛节介绍:敦煌“四月八庙会”是当地民间一个重大的传统节日,从古到今,莫高窟年年都要举行盛大的浴佛节庙会。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当地居民,特别是佛教信徒会来此烧香拜佛,朝圣祭祖,此外还会有小吃摊点、工艺品商店、眉户演出点等。时间:农历四月初八地点:甘肃省敦煌市15.滑沙节介绍:"沙鸣晴岭",是古代敦煌八大景之一。每年6月1日,敦煌会举办一次大型滑沙节,当上百名滑沙爱好者一齐从山顶顺坡滑下,整个山体发出雷鸣般的轰鸣声,五公里外的城内都能清晰的听到这一声音。时间:每年6月1日地点:甘肃省敦煌市16.香巴拉旅游艺术节介绍:香巴拉旅游艺术节是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合作市每年举办的大型综合性旅游节会,艺术节期间有声势浩大的千人马队和气势恢弘的2000人锅庄舞表演;既有雍容华贵的民族服饰展示,也有绚丽多姿的民族舞蹈表演;既有烈焰冲天的篝火晚会,也有鼓号深沉的喇嘛乐队表演;还有浓郁厚重的藏戏、民族体育比赛、火枪射击、帐篷展示、名家演唱和民间弹唱等艺术和体育活动。时间:每年7月17日至19日地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17.中国敦煌葡萄节介绍:自古阳关盛产葡萄,作为世界公认的最适宜栽植鲜食葡萄的四个地区之一,敦煌市近年来以葡萄“为媒”,通过举办集葡萄展销推介、招商引资、文化展示、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敦煌葡萄节,把葡萄产业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加强对外交流,促进旅游发展。据了解,节会活动包括骑骆驼大赛、百人木板雕刻比赛、全国葡萄合作组织经验交流会、特色瓜果展销、十大名优鲜食葡萄展示评比、“葡萄飞天仙子”花车大巡游等活动。时间:每年9月初地点:甘肃省敦煌市
篇三:甘肃代表性文化有哪些
甘肃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2011.12底前项目中期检查,需要完成:1.图书目录,1500条2.研究文献题录,1500条3.图片资料,500幅4.现场采集、搜集收藏资料,500部(幅)甘肃特色非物质国家级有50项,平均到每一项需完成的任务为:1.图书目录,30条2.研究文献题录,30条3.图片资料,10幅4.现场采集、搜集收藏资料,10部(幅)计划使用5个助馆,每人分10项,每人需完成:1.图书目录,300条2.研究文献题录,300条3.图片资料,100幅4.现场采集、搜集收藏资料,100部(幅)在一个月内完成。
表1甘肃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第一批
项目编号序号名称
12345678910111213Ⅰ-13Ⅰ—27Ⅱ—19Ⅱ-20Ⅱ-37Ⅲ—9Ⅲ-15Ⅳ-69Ⅳ-71Ⅳ-91Ⅴ-19Ⅴ-24Ⅶ-261327505168宝卷(河西宝卷)格萨(斯)尔裕固族民歌会、二郎山花儿会)唢呐艺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戏剧曲艺曲艺民间美术112高跷(苦水高高跷)118兰州太平鼓215道情戏(陇剧)235皮影戏(环县道情皮影戏)255贤孝(凉州贤孝、河州贤孝)260兰州鼓子325庆阳香包绣制
类别
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民间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酒泉市肃州区甘肃省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甘肃省康乐县、甘肃省和政县、甘肃省岷县甘肃省庆阳市甘肃省永登县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敦煌市、甘肃省华亭县甘肃省甘肃省环县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临夏市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庆阳市
花儿(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儿民间音乐
213曲子戏(敦煌曲子戏、华亭曲子戏)传统戏剧
1415161718
Ⅶ-31Ⅶ-38Ⅷ-42Ⅷ-48Ⅹ—37
330夜光杯雕337临夏砖雕392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398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485太昊伏羲祭典
民间美术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手工技艺民俗
甘肃省酒泉市甘肃省临夏县甘肃省积石山县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天水市
第一批扩展
123456789Ⅰ-13Ⅲ-7Ⅳ-16Ⅴ-45Ⅶ-14Ⅶ-16Ⅷ-50Ⅸ-9Ⅹ-413宝卷(河西宝卷)民间文学传统戏剧曲艺民间美术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甘肃省张掖市甘肃省文县、永靖县甘肃省秦剧团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313藏族唐卡(甘南藏族唐卡)315剪纸(庆阳剪纸)400雕漆技艺448藏医药(甘南藏医药)452七夕节(乞巧节)甘肃省夏河县甘肃省镇原县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甘肃省碌曲县甘肃省西和县110傩舞(文县池哥昼、永靖七月跳会)民间舞蹈160秦腔281哈萨克族阿依特斯
第二批
12Ⅰ-68Ⅱ-115555614米拉尕黑民间文学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甘南藏族自治州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玛达咪山传统音乐(民间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歌、华锐藏族民歌、甘南藏族民歌、音乐)玉树民歌)3456789Ⅱ-138Ⅱ-139Ⅲ-42Ⅲ-90Ⅲ-91Ⅳ-134Ⅴ-726376386396876887357658849169639789929941015佛教音乐(拉卜楞寺佛殿音乐道得尔)传统音乐(民间甘肃省夏河县音乐)道教音乐(清水道教音乐)鼓舞(凉州攻鼓子、武山旋鼓舞)多地舞巴郎鼓舞武都高山戏秦安小曲传统音乐(民间甘肃省清水县音乐)传统舞蹈(民间甘肃省武威市、武山县舞蹈)传统舞蹈(民间甘肃省舟曲县舞蹈)传统舞蹈(民间甘肃省卓尼县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手工技艺)11Ⅷ-13312Ⅷ-18013Ⅹ-7114Ⅹ-8515Ⅹ-8716Ⅹ-108砚台制作技艺(洮砚制作技艺)窑洞营造技艺元宵节(永昌县卍字灯俗)民间信俗(西王母信俗)高抬)蒙古族服饰民俗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传统技艺(传统甘肃省卓尼县、岷县手工技艺)传统技艺(传统甘肃省庆阳市手工技艺)民俗民俗甘肃省永昌县甘肃省泾川县甘肃省庄浪县甘肃省陇南市甘肃省秦安县
10Ⅷ-101
毛纺织及擀制技艺(东乡族擀毡技艺)传统技艺(传统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庄浪县民俗
17Ⅹ-114
1021
裕固族服饰
民俗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第三批
1234Ⅲ-108IV-152Ⅴ-113Ⅹ-1391097111411371214巴当舞通渭小曲戏河州平弦婚俗(裕固族传统婚俗)传统舞蹈(民间甘肃省岷县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俗甘肃省通渭县甘肃省临夏市甘肃省张掖市
第二批扩展
1234IV-69IV-80Ⅶ-16Ⅹ-38213曲子戏224藏戏(南木特藏戏)315剪纸(会宁剪纸)486女娲祭典(秦安女娲祭典)传统戏剧传统戏剧传统美术民俗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会宁县甘肃省秦安县
篇四:甘肃代表性文化有哪些
甘肃饮食文化有哪些特点
我们都知道各个地区由于自然以及人文环境的差异,不同地方的文化有着各自的特色。每个地区都具有该地区的代表性的饮食特点,接下来给大家讲讲甘肃饮食文化有哪些特点?请各位仔细阅读下文。
甘肃饮食文化有哪些特点?蔬菜有萝卜、白菜、油菜、茄子、辣椒、韭苹、芹菜、包心菜、菜花、洋葱、芫荽、小茴香等。河西发菜,陇东黄花菜、蕨菜,甘
谷辣椒,民乐大蒜,兰州白兰瓜、百合、玫瑰油,天水的花牛苹果,敦煌和临夏的杏子,宁县和临泽的红枣,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
甘肃的食物原料不仅包括油料作物,淀粉类作物,酿造类作物等,还包括许多名贵的野生作物,如木耳,发菜等。除植物资源外,甘肃的动物资源也较丰富。比较有特色的有藏羊,蕨麻猪,静宁鸡等。甘肃的饮食特色从地域上来讲可以分成三大块:以敦煌为代表的西部饮食文化;以兰州为代表的中部饮食文化;以陇南为代表的南部饮食文化。
甘肃人以面粉食品为主,面食品丰富多彩。其中汤面品种最多,
极有地方特色。还有以蒸馍、烙饼为代表的干粮。
甘肃人嗜好酸辣。甘肃菜一般多采用辣椒、花椒、芥末、八角、草果、葱、姜、蒜等为调味品。咸菜、油泼辣子和醋是吃汤面必备的调昧品。
甘肃饮食特点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除上述地理、气候、物产等条件外,还有古代饮食文化习俗的影响和各民族、各地区饮食风俗的相互交融以及外
来饮食习俗的渗透等。
总结:甘肃人口味较重,喜辣酸。一般以面食为主,米饭为附。甘肃人豪放,老实,憨厚,对人热情大方。
以上是甘肃饮食文化的特点,希望大家收藏好。如果各位还想知道我国的饮食习惯风俗有哪些,就请继续关注我们下期的旅游饮食安全小知识讲座吧,
篇五:甘肃代表性文化有哪些
[中国饮食文化]甘肃省的饮食文化
甘肃省的饮食文化知识甘肃的食物原料不仅包括油料作物,淀粉类作物,酿造类作物等,还包括许多名贵的野生作物,如木耳,发菜等。除植物资源外,甘肃的动物资源也较丰富。比较有特色的有藏羊,蕨麻猪,静宁鸡等。甘肃的饮食特色从地域上来讲可以分成三大块:以敦煌为代表的西部饮食文化;以兰州为代表的中部饮食文化;以陇南为代表的南部饮食文化。甘肃的西部是古丝绸之路,是两汉时期重要的对外交通要道,所以西部的饮食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很大,有着很浓的“胡风”。西部的很多食物原料都是从外传入的,如葡萄、苜蓿、胡萝卜、胡蒜、胡椒以及许多带“胡”字的食物及食物原料,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西部饮食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很深。次外,西部文化的另一个特色是食物种类多。敦煌作为丝路重镇,其饮食文化是西部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汉代以后,敦煌极度繁荣,饮食文化也有重大发展,各种外来饮食的流入,使敦煌饮食文化有了很浓的“胡风”。另一方面,敦煌饮食也很繁杂,记载敦煌食物的文献多达700多种,许多敦煌壁画中也记载了许多饮食。
敦煌当地人喜食羊、鸡、牛肉,对面食制作尤其讲究。有名的有敦煌黄面,细如龙须,长如金线,香味溢口。敦煌的臊子面,切面讲面讲究,拌汤鲜美,百吃不厌。敦煌的另一可口小吃是酿皮子,其味辣凉,柔韧爽口。除此之外,敦煌饮食的另一特点是川味,随处可以见到麻辣小摊。
以兰州为代表的甘肃中部是甘肃饮食文化的极大成地,中部的饮食融合了东部与西部的特色。兰州人以面食为主食,喜食咸味与辛辣。兰州的特产很多,而且在全国都很着名,如百合,兰州百合洁白如玉,个体肥硕,叶片紧密。虽其他地方也产百合,但其他地方产的百合远没有兰州百合好吃。
提到兰州,不得不提的便是兰州牛肉拉面,兰州拉面在全国都有极高的知名度。初来兰州的人,尤其是省内的对兰州人把拉面当早餐很不理解,他们把拉面当成了主食,一天到晚不分时候的吃拉面。而兰州人则不同,他们在早上吃牛肉面。如果有人把牛肉面当晚饭,他们就感到不解。
兰州牛肉拉面据记载是回族人马保子于1915年始创的,当时马保子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他在家里制成了热锅牛肉面,肩挑着在城里沿街叫卖。后来,他又把煮过牛、羊肝的汤兑入牛肉面,其香扑鼻,大家都喜欢他的牛肉面,他突出一个清字。接着他开了自己的店,不用沿街叫卖了,就想着推出免费的“进店一碗汤”,客人进得门来,伙计就马上端上一碗香热的牛肉汤请客人喝,爽,醒胃。
吃牛肉面往往要超出平常的食量,一碗面直吃得发梢冒汗,还要将酸辣的清汤喝个精光。兰州拉面有着久远的历史,据说,在唐朝时就有了拉面。兰州拉面是由河南省博爱县的清化老汤面演化来的。做的时候,非常有讲究。兰州拉面的关键在汤,兰州拉面的汤是将煮完牛肉的汤放凉后形成的一种半胶状老汤,此汤鲜美无比,由于经过较长时间的煮,牛肉已经完全入味。原先做牛肉面的方法较多,没有统一标准。
后人马宝仔、陈和声等同一拉面做法为“一清二白三绿四红五黄”这其中,清的是汤,白的是萝卜,绿的是香菜蒜苗,红的是辣子,黄的是面条。今天,清汤牛肉面因为味美可口,经济实惠,不仅在兰州比比皆是,而且在全国各省乃至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了兰州牛肉面馆,兰州不愧为是世界牛肉面之乡。
除拉面之外,兰州较着名的还有三泡台。三泡台又称“盖碗茶”,回族传统饮茶风俗。是成都最先发明并独具特色。所谓“盖碗茶”,包括茶盖、茶碗、茶船子三部分,故称盖碗或三泡台,其寓意为“天盖之,茶盖;地载之,茶船;人育之,茶碗。”回族讲究沏茶,认为用雪水、泉水沏茶最佳。饮用:喝三泡台碗子茶时,一手提碗,一手握盖,并用碗盖随手顺碗口由里向外刮几下,使之浓酽,然后把盖子盖得有点倾斜度,用嘴吸着喝。
这样一则可以刮去茶汤面上的飘浮物;二则可以使茶叶和添加物的汁水相融。不能拿掉上面的盖子去吹飘在上面的茶叶,不能接连吞饮,要一口一口地慢饮。如此,一边啜饮,一边不断添
加开水,直到糖尽茶淡为止。当喝完一盅还想喝时,碗底要留一点水,不能喝干。
中部的另一着名食物便是定西的马铃薯。定西土壤气候极适合马铃薯生长,这里种出的马铃薯形整、质优、储存期长、淀粉含量高。是众多甘肃人离不开的食物。
以陇南为代表的甘肃南部,由于地处偏南且临近四川,再加上陇南地区气候较为湿润,从而使得南部的饮食兼有川味和陇南当地特色。陇南人的主食仍以面食为主,但由于气候多样,故而饮食也较繁杂。着名的小吃有洋芋搅团、肉夹馍、米皮、面皮、豆花、荞麦面、锅盔等
洋芋搅团:将煮熟去皮的洋芋放在特制的杏树、桦树、梨树、核桃树做的木槽里砸成泥状,在拌以醋、“大红袍”花椒粉做成的汤汁。肉夹馍:顾名思义就是把肉夹在馍馍里,但肉与馍都是有讲究的,肉必须得是特制的沙锅里煮的,还必须在特制的木版上剁细,馍是火烤馍。米皮:将大米浸泡、打浆,在特制的木板笼床上蒸熟。汤汁是由醋和花椒调制而成。面皮:把小麦面洗成面汁,在铁盘上蒸制而成。
豆花:是将刚做成的嫩豆腐用特制的汤煮成的。荞麦有很多种吃法,荞麦面做的面条颜色翠绿,味道独特。另外,荞麦面还可以做馒头,荞麦面做的馒头不同与一般馒头,荞麦馒头吃起来翠翠的,并且带着一点稍苦的味道,感觉别有一番风味。锅盔:是一种特制的圆形大饼。以前,陇南的农家把锅盔当作走亲访友
的礼物,现在,更多被当作点心。甘肃省的饮食文化习俗甘肃大部地区人民以面粉制品为主食,面食品丰富多彩,其
中汤面品种最多,还有以蒸馍、烙饼为代表的干粮。水稻产量很少,仅限于陇南河谷和河西走廊的张掖附近出产。甘南牧区等高寒地带多以青稞为主,以杂粮为辅,这些杂粮多是玉米、洋芋(甘薯)、荞麦、豆类等。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摸索和创造了许多粗粮细做的方法,其中尤以定西和陇南地区为突出。甘肃人主食加工的方法颇多,除采用较普遍的烙、烤、蒸、炸、煮外,还有沙埋法。如成具的埋沙馍和临洮的石子锅盔便是用炒烫后的沙石烘烤的。甘肃是多民族生活的地区,他们在饮食习俗上虽也有相同相似之处,但大部具有其独特习俗。
甘肃人喜好酸辣,一般多采用辣椒、花椒、芥末、八角、草果、葱、姜、蒜等为调味品。咸菜、油泼辣子和醋是吃汤面必备的调昧品。这种嗜酸的习俗,除了与干燥的气候有关,与水土多呈碱性也有关系。食辣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副食的不足,这与四川人吃辣椒除瘴气很不相同。
夏季的小食摊上凉食品种最多,有酿皮子、凉面、凉粉、豆粉、养粉、醪糟、甜醅子、凉灰豆、煮枣汤等。这些凉食中,除甜食外,多用盐、醋、辣油、芥末、麻酱、蒜水等调味,吃起来爽口、香辣。此外,以菠菜、黄瓜、莴苣、豆芽、萝卜等为主料的凉拌菜,也是倍受欢迎的家常菜。
冬季讲究热食进补,大多数人家喜好食牛羊肉和乳制品。肉食吃法常见的有牛羊肉泡馍、手抓羊肉、羊肉涮火锅、烤羊肉串和牛羊杂碎等。此外,热冬果也是富有特色的冬令补品,具有驱寒、暖胃、止咳、清肺之功效。
甘肃凉粉有青粉、黄粉、沙米粉三种。青粉是用扁豆粉,或绿豆、山药粉制成的。将粉面加冷水拌成稠面糊,锅开后把调好的糊均匀下锅,不停搅动煮透,倒大盆或平盘晾凉切条,搁上各种调料即可食用。做得好的凉粉白中透青,不软不硬,吃起来滑爽森凉。黄粉是用豌豆粉做的,比青粉软绵。切时不在刀板上,是用一方带刃的薄铁片,在粉陀上削下一块。搁在手心里,“截”成滚刀棱子条,吃时撤一捏儿青盐,淋一匙红辣油,满口都是豆面的清香。
沙米粉是用一种叫“沙蓬”的植物的籽实制成的,金秋十月沙米成熟,住在沙漠边上的庄户人,将布单子铺在沙滩上,把沙蓬棵子摁在布单上,用棍子敲打,沙米便落在布单上。采回晒干碾去皮,用清水泡一两个时辰,变软后揉搓成细浆,用细箩滤过.粉浆入锅烧开煮透,倒入盆中晾凉切细条拌调料,风味首屈一指。
面茶是盛行于西秦岭南麓甘肃康县一带的传统早点。每天清晨,主妇们首先要在火膛生火备炒调合,即用炒勺或铁锅以清油、精盐、葱花依次炒鸡蛋、豆腐、核桃仁,然后是熬小麦面粉。一般要求,鸡蛋要炒嫩、豆腐丁要炒至金黄色、核桃仁要炒脆、麦面要熬熟。炒好的调合及熬熟的麦面需置入四个容器中分别存放
备用。将一大一小两只专用土陶煨罐刷洗干净,在小煨罐中以清油、盐将茶叶炒熟后加水煮茶;在大煨罐中以红葱皮、花椒叶、茴香杆、生姜片为底料加水煮沸,将炒熟的麦面粉加入一勺,再将小罐内的茶水注入,用竹筷边搅边煮约五分钟后将面茶流汁滤出,盛入三寸口径的细瓷小花盅内,然后依次将备好的油锅渣、豆腐丁、核桃仁、鸡蛋等调料,置入盅内面茶中即可。这样做的面茶在当地被称之为三层楼,即一盅面茶上层漂浮着鸡蛋、葱花、油锅渣,中层悬浮着核桃仁,下层沉浮着豆腐丁。面茶因其制作工艺精湛、味浓酥香,且解渴充饮,是人们日常必备的美味食品。
甘肃人的特色美食清汤牛肉面兰州清汤牛肉面俗称“牛肉面”(注意不是牛肉拉面!),是兰州最为著名的风味小吃和最具特色的大众化经济小吃,被当地人誉为兰州的麦当劳。兰州牛肉面创始于光绪年间,系回族老人马保子首创。牛肉面以肉烂汤鲜、面质精细而蜚声中外。兰州牛肉面有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子油红)、四绿(香菜绿)、五黄(面条黄亮)五大特点。面条根据粗细可分为大宽、宽、细、二细、三细、毛细、韭叶子等种类。面条用手工现场拉成,一碗面不到两分钟即可做好,再浇上调好的牛肉面汤、白萝卜片,调上红红的辣椒油、碧绿的蒜苗、香菜,食之令人叫绝。百花全鸡这也是用发菜作配料的名菜。用一只肥母鸡,取下鸡脯,鸡
里脊,加脂肉剁成细泥,加水、蛋清、精盐,搅成鸡茸。剩下部分加葱、姜、精盐上笼蒸烂取出,留头、爪、翅膀,将其余的肉切成五分大的片铺在鱼盘中。另将菠菜、发菜、蒸熟的蛋黄分别制成细末。这时,将鸡茸抹在盘内铺的鸡片上做成菱形块(也可做成其它图案)将菠菜、发菜、蛋黄这四种碎末整齐地撒在鸡茸上。将鸡头用刀劈开摆在鱼盘前端,鸡爪去尖按鸡形摆在鱼盘的另一端,翅膀摆在两边。上笼蒸十分钟,勾流水芡即成。这道菜操作精细,图案新颖,香嫩可口,清淡不腻。
浆水面浆水,既可做清凉饮料,又能在吃面条时做汤。再加上葱花、香菜调味.更是脍炙人口。所以,兰州、定西、天水、临夏等地的群众,都喜欢吃浆水面。浆水有清热解暑之功效。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碗浆水,或者吃上一碗浆水面,立即会感到清凉爽快,还能解除疲劳,恢复体力。浆水对某些疾病也有疗效。有的高血压病患者经常吃一点芹菜浆水,能起到降低和稳定血压的作用。据说对肠胃和泌尿系统的某些疾病,浆水也有一定的疗效。有的医院,曾用浆水配合药物,治疗烧伤病人。浆水的制作也很简单。一般用芹菜、莲花菜、“小白菜及其他菜叶为料,煮熟以后加上发酵“引子”,盛在盆内盖好,用衣物闷上一天后即可食用。面皮子武威酿皮子是面粉制的食品,色泽晶莹黄亮,半透明如玉,切成筷子粗细的长条状食品,再加上精心酿制香醋、蒜汁、辣椒
油、精盐等调料即可食用。其作法是将优质面粉加水和成硬团,然后在清水中揉搓,使面粉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分离。面粉中的蛋白质俗称面筋,被分离出来以后另行放置。游离水中的淀粉,待其沉淀于容器底部后,将上面的清水倒去,再加入适量的食用蓬灰,调成稀糊状,随即舀人大平底盘中,上笼蒸熟,切成薄片,随碗搭配极受人们喜爱,食用者非常普遍。在凉州城里,几乎每街都有卖的,为数亦不少。酿皮子价廉物美,其味酸辣凉爽,柔韧可口,是一种大众化的地方风味食品。
凉州还有一种“高担酿皮”,据说制作者过去在街头挑担出售,因其担子特别高而得名。高担酿皮的制作和普通酿皮稍有差异,主要是蒸制过程中不加入食碱,不提取面筋,所以,柔劲较强。另外,其成品色泽不是黄亮,而呈灰白。所用调料亦更精致而周全,有的在食用时还加入少许黄瓜丝或豆芽,因而在酿皮中独树一帜,被人们视为名品。
糊锅糊锅是酒泉的特色小吃。酒泉最具代表性的小吃应该就算“糊锅”了,尤其是老酒泉人最爱吃,卖糊锅的店主在店门口架上一口大锅,汤料用鸡汤,投入蚕豆粉汁,成糊状,再加蚕豆粉制成的粉块、粉条、以及鸡丝、肉片,再把炸好的大麻花掰成麻花瓣,放入配好的汤中即成,其味鲜香,突出姜与胡椒的辣味。
篇六:甘肃代表性文化有哪些
民俗风情文化
一.历史开展
建省约有700多年的历史;县的建制早于省的建制,从春秋时开场萌芽算起,迄今己达2200余年。北宋初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军司〔驻甘州,今市甘州区〕。这是最早出现的之名。但作为地方行政区划名称,元代才正式设置省。省名的命名,系西、唐代曾置甘州〔今市〕、肃州〔今市〕的第一个字合成。
二.地理气候
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境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织,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省气候枯燥,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
三.特色文化
1、河西走廊
这里是著名的粮仓,也是昔日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和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闻名于世的敦煌莫高窟民俗、肃南裕固族风情、肃北蒙古族风情、阿克塞风俗、天祝藏区风情交相辉映,民间筵悦、骆驼队等奇风异俗在这里熠熠生辉。
2、东南部的市和陇南地区
这里是山川锦绣、民俗奇特的天然膏沃之地,有小江南之称。
唐玄奘在的传说,使佛公娇、万紫山、渗金寺等地,成为民俗旅游的主要景点。
3、甘南、
甘南、两个自治州是藏、回、东乡、保安、撒拉等少数民族的集聚地,有独具一格的民情和风俗。这里的民俗活动,独特隆重,令人叹为观止。
4、东部的庆阳、地区
这里是具有悠久革命历史的老区。境除有众多的革命遗迹外,还有道家圣地崆峒山、王母宫山以与公庙、菩萨山等庙会,都成为民向文化的传播阵地,特别是唢呐、剪纸、社火、戏曲等民俗文化尤具魅力。
5.敦煌文化——世界的敦煌,人类的敦煌
敦煌地处、、三省〔区〕交汇处,公元前111年设郡,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和枢纽城市,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享誉全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被誉为“世
1/7
界的敦煌〞、“人类的敦煌〞。敦煌市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等世界四大文化体系的交汇地,是佛教东渐进入中原的第一站,是世界三大的融汇之地。敦煌是世界级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城市,不仅拥有丰厚独特的世界文化遗产,还拥有以“大漠奇观〞著称于世的鸣沙山月牙泉等世界级自然奇观。敦煌莫高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寺遗址,是世界上历史延续最悠久、保存较为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代表了公元4—14世纪中国佛教艺术的高度成就,是两项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全部六项标准的文化遗存之一。20世纪初以来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以与悬泉置汉代简牍的考古开掘,由此开展出国际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敦煌学,是世界公认的国际显学。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著名旅游胜地,是中国旅游的一标志性名片。
6.长城文化——边关防卫的古战场
万里长城的西起点命先驱评论长城时说:“中国最有名之工程者,万里长城也。……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参观了长城后说:“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在几百年前,万里长城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约公元前7世纪楚国最早修筑长城,长城修筑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自信、团结统一精神的象征。“不到长城非好汉〞,万里长城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旅游观光的胜地。
7.佛教文化——摄人心魄的佛国世界,绚丽多彩的石窟长廊
宗派也开场出现,而且,佛教石窟和寺庙也在大量建造,佛教艺术初显其独特的光芒。唐朝时期,佛教文化进入鼎盛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佛教艺术沉着到艺术都有新的创造,到达了顶峰。五代、宋、元、明、清时期,藏传佛教在大开展,不少佛寺改宗为藏
8.黄河文化——九曲黄河绕陇原,黄河风情之旅
黄河自东流,进入,在长达913公里的黄河干流段上,形成了黄河玛曲第一弯壮美奇观和家峡、八盘峡等高峡平湖。在境的黄河流域,诞生了灿烂辉煌的湾、马家窑等彩文化和黄河农耕文明。游客沿着黄河段一路北上,可以欣赏河水清澈、溪流纵横、草场丰茂的黄河首曲美景;感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情景再现;饱览高峡平湖、绝壁万仞的壮观风光,并体验独特的乡风民俗,探究中华民族文明之源。
9.始祖文化——华夏文明之源,炎黄子之根
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曾孕育了中国最古老的创世神话。三皇之首、人文始祖伏羲氏诞生在,在此演绎八卦、教化众生,开创中华文明的肇启时代;黄帝诞生在轩辕谷;西王母降凡于泾川回;周、、唐王朝的先祖由此创业兴邦;天下氏的根在陇西。木有本而根深叶茂,水有源而源远流长。追本溯源,华夏民族血脉相连。如今,东部的、、庆阳和陇西已成为海外华夏子探寻血脉渊源,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和考察观光游览的寻根朝觐圣地。
2/7
10.民俗文化——走进陇原,体验特色风情
民俗文化多姿多彩,特色鲜明。目前,省已有花儿、甘南藏戏等2项民俗文化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54项民俗文化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最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有:市的太平鼓、鼓子、苦水高高跷、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回族自治州和政县的松鸣岩花儿会、砖雕、保安腰刀锻制、东乡擀毡技艺,庆阳市的道情皮影戏、香包刺绣,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拉卜楞寺佛殿音乐“道德尔〞、藏族民歌、史诗《格萨尔王传》演唱、舟曲多地舞、卓尼巴郎鼓舞,市岷县二郎山的花儿会、洮砚制作技艺,市的伏羲祭典、清水道教音乐、武山旋鼓舞、安小曲,河西走廊各市、县的河西宝卷、夜光杯雕、贤孝、裕固族民歌、裕固族服饰、敦煌曲子戏、永昌万字灯会,陇南市西和县与礼县的七夕节〔当地人叫“巧娘娘节〞〕、武都高山戏、文县傩舞“池哥昼〞,市泾川县的西王母信仰习俗、庄浪县抬阁等。这些民俗文化或以民族、地方特色浓郁见长,或以古老风俗本真性的存留而凸显其价值。
四.特色节日
1.夏河拉卜楞寺大法会
介绍:夏河拉卜楞寺是我国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世界最大的喇嘛教学府,每年有七次规模较大的法会。法会活动有:晒大佛、法舞、诵经、祈祷等佛事活动,考僧考试、辩经、为期一月的藏民浪山节活动等。
地点:省夏河拉卜楞寺
时间:农历正月初四至十七、六月二十九至七月十五日
2.浪山节
介绍:浪山节,藏语称"香琅节",据考,是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拉卜楞寺数百名僧侣在每年特定的时间,赴野外采薪习俗的延续和开展。浪山节于每年农历六月举办。在藏语中,"浪山"是"采薪"之意。从前寺院僧人在山区伐木之余,百无聊赖之际,便安排节日去游山玩水,渐渐传入民间,演变成今天的藏族浪山节。甘南藏区,每到农历六月间,气候温和,明媚,农事间歇,家家户户收拾锅灶炊具、饮食物品,全家老少出动,到野外山坡、草地、河边选好地点,搭起帐篷,穿起盛装,会餐、饮酒、歌舞。过浪山节的藏民在草原上扎下了一座座漂亮的帐篷,白云下成群的牛羊,仿佛天上人间。
地点:朗木寺
时间:藏历六月初九举行,一连三天。
3.中国丝绸之路节
介绍:中国丝绸之路节,创办于1992年9月10~17日,此后每年举办一次。丝绸之路节以"开放、友谊、开展"为宗旨,集文化、旅游、商贸、科技交流为一体,把科技、经贸交流作为重头戏。节日期间安排的各类商品展销会、洽谈会和商品街,名优土特产品荟萃,高新科
3/7
技成果纷呈,给节日的增添了新的色彩和魅力。
地点:
时间:9月10~17日
4.香浪节
介绍:香浪节是流行于省甘南地区一带藏族群众的传统节日。节日源于拉卜楞寺僧人每年的外出采集木柴活动,逐渐演变成僧俗一同郊游的节日。"香浪"是藏语采薪之意。因藏语称木柴为"香"樵采称"浪",故名"香浪"。香浪节一般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五前后举行,在农历六月六开场。节日期间原有煨桑和插箭等仪式,后来逐渐开展成为纯娱乐的容。
地点:甘南一带的藏族
时间:每年农历六月十五日前后
5.伏羲文化节
介绍:伏羲文化节是省市一年一度的大型祭祀伏羲典礼的汉族传统民俗节庆活动,伏羲文化旅游节由市人民政府主办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中国伏羲文化旅游节。
地点:省市
时间: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
6.马蹄寺观光旅游节
介绍:每年的八月中旬,在马蹄寺都会举办大型的观光旅游活动。活动期间,有精彩的马术、歌舞表演,还可以欣赏到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体育竞技比赛。
地点:肃南县马蹄寺旅游观光区
时间:每年8月中旬
7.“敦煌之夏〞文艺表演
介绍:“敦煌之夏〞文艺表演是敦煌市为游客提供的一项大型歌舞表演活动。活动由敦煌宾馆举办,具有浓郁的丝路文化特色,反映了西北地区回、藏、维吾尔、蒙古等多民族的歌舞艺术。歌舞主要以莫高窟壁画中的素材为原型,以敦煌舞为主题,再现了丝绸之路各民族的舞姿、服饰与音乐。
地点:敦煌市敦煌宾馆伎乐天
时间:每年6--10月晚上
8.松鸣岩花儿会
4/7
介绍:松鸣岩花儿会又称“四月八花儿会,歌会,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活动。起源于佛教大会。是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至二十九在和政县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松鸣岩举行的花儿会。为省著名的三大花儿会场之一。也是河州花儿的发祥地。松鸣岩花儿会与其它花儿会相比,突出特点是多用乐曲伴奏,系典型的河州花儿形式。2003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和政县为“中国花儿传承基地〞。2006年5月20日,松鸣岩花儿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花儿会期间,方圆百里,数十万群众朝山赴会,届时歌手云集,商贾纷至,人流如潮,歌场似海。
地点:
时间:每年农历4月26至28〔俗称四月八〕
9.桃花会
介绍:安宁种桃历史悠久,是全国著名的桃乡之一。每年暮春时节,十里桃乡"处处桃树红霞飞,片片桃花吐芳菲"。晚清以来,安宁桃林渐为人知。清人保廉的《辛卯侍行记》中有安宁堡"春多桃花"的记载。此后,安宁桃园为市民春游赏花佳地。每年春末以安宁堡为中心,车水马龙,游人很多。众多文人墨客流连树下,饮酒赋诗,留下无数佳话。抗日战争时期,西北师大学迁十里店,一些大、中、小学生集体春游,形成松散的桃花会。1984年开场,由市、区人民政府举办一年一度的桃花会和物资交流会,宣传,宣传安宁。至2004年,共举办桃花会二十届,每年游客达五六十万人。游客除踏青赏花外,还可以参观丰富多采的文艺活动、书法绘画展览、经贸洽谈等。
地点:市安宁区桃园
时间:每年4月份桃花盛开之际
10.环县道情皮影艺术节
介绍:中国环县道情皮影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代表中国风情的剧种--陇剧艺术正是以独具特色的环县道情为正宗。环县民间道情皮影戏班成立已有300多年历史。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三次进京演出,受到了、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热情接见和好评。1959年,文化部门依据环县道情的形式编排了大型古典历史剧《枫洛池》,进京参加了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受到周恩来的热情称道。1960年1月,省委、省政府将环县道情正式定名为"陇剧",成为风情的独特剧种。节会期间,举行民间道情皮影戏汇演评比、皮影工艺品展销、皮影艺术改革与开展研讨会,同时还有书画展销,青年歌手大奖赛,大型陇剧演出等相关文化活动和商贸旅游活动。
地点:环县
时间:每年农历七月
11.郎木寺正月展佛节
5/7
介绍:法会从正月初三晚开场,一直到正月十六完毕,期间举行诵经、放生、展佛、跳法舞、酥油花灯会、转香巴等一系列佛事活动,而正月十三所举行的展佛是由僧俗共同参与的规模最大最为隆重的活动,所以传召大法会被我们这样的外来俗家人更多地称为“展佛节〞。在整个大法会期间,全体僧人每天都要集体在大经堂诵经6次,依次是晓会、晨会辩论、午时会、祈愿会、晚茶会、晚会辩论,其容都是念经讲道、祛灾祈福,祝愿佛法常在、佛事兴旺。
时间: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七日
地点: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郎木寺镇
12.庄浪正月十二文化艺术节
介绍:古历正月十二,是北宋名将沪将军的诞辰日。庄浪(水洛镇)人感念当年沪筑水洛城抗击外来侵扰、保护庄浪民众的重大功绩,于每年正月十二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至今已历千年之久。其表现形式为民间社火进城表演、拜神庙等活动,近年来已演变成一种传统节会。庄浪社火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尤以“高台〞艺术蜚声陇上,2004年被正式确定为全市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项目。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近年来庄浪县每年都在农历正月十二举办全县文化艺术节,以“高台〞为主的形式多样的社火活泼在大街小巷之中,引得十里八乡的老百姓蜂拥而至,整个县城会聚成欢乐的海洋。
时间:古历正月十二
地点:市庄浪县
13.松鸣岩、莲花山花儿会
介绍:松鸣岩花儿会又称"四月八花儿会,歌会,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活动。起源于佛教大会。是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至二十九在省和政县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松鸣岩举行的花儿会。为省著名的三大花儿会场之一。也是河州花儿的发祥地。松鸣岩花儿会与其它花儿会相比,突出特点是多用乐曲伴奏,系典型的河州花儿形式。2006年5月20日,松鸣岩花儿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时间:松鸣岩,农历四月二十八日;莲花山,农历六月初一至初六日
地点:松鸣岩、莲花山
14.浴佛节
介绍:敦煌“四月八庙会〞是当地民间一个重大的传统节日,从古到今,莫高窟年年都要举行盛大的浴佛节庙会。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当地居民,特别是佛教信徒会来此烧香拜佛,朝圣祭祖,此外还会有小吃摊点、工艺品商店、眉户演出点等。
时间:农历四月初八
地点:省敦煌市
6/7
15.滑沙节介绍:"沙鸣晴岭",是古代敦煌八大景之一。每年6月1日,敦煌会举办一次大型滑沙节,当上百名滑沙爱好者一齐从山顶顺坡滑下,整个山体发出雷鸣般的轰鸣声,五公里外的城都能清晰的听到这一声音。时间:每年6月1日地点:省敦煌市16.香巴拉旅游艺术节介绍:香巴拉旅游艺术节是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合作市每年举办的大型综合性旅游节会,艺术节期间有声势浩大的千人马队和气势恢弘的2000人锅庄舞表演;既有雍容华贵的民族服饰展示,也有绚丽多姿的民族舞蹈表演;既有烈焰冲天的篝火晚会,也有鼓号深沉的喇嘛乐队表演;还有浓郁厚重的藏戏、民族体育比赛、火枪射击、帐篷展示、名家演唱和民间弹唱等艺术和体育活动。时间:每年7月17日至19日地点:省甘南藏族自治州17.中国敦煌葡萄节介绍:自古阳关盛产葡萄,作为世界公认的最适宜栽植鲜食葡萄的四个地区之一,敦煌市近年来以葡萄“为媒〞,通过举办集葡萄展销推介、招商引资、文化展示、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敦煌葡萄节,把葡萄产业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加强对外交流,促进旅游开展。据了解,节会活动包括骑骆驼大赛、百人木板雕刻比赛、全国葡萄合作组织经历交流会、特色瓜果展销、十大名优鲜食葡萄展示评比、“葡萄飞天仙子〞花车大巡游等活动。时间:每年9月初地点:省敦煌市
7/7
篇七:甘肃代表性文化有哪些
精选
甘肃历史文化2007-09-1614:17甘肃文化的特征及比较优势文章提交者:云水间
有八千多年历史的甘肃,融丝路文化、敦煌文化、黄河文化、伏羲文化、藏传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以及陇东黄土地文化为一体,是多民族、多文化共生的地带,是我国早期文明最辉煌的地方之一,甘肃在中国西部形成一道神秘而独特的文化风景。
甘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一样构成陇右文化。有人将黄河流域文化分别以宗教、地域分成6大板块。以宗教信仰为主线分为:新疆伊斯兰、藏传佛教等。按地域分为雪域、巴蜀、滇黔贵、秦陇文化。其中秦陇文化包括:宁夏、甘肃、青海、陕西。而甘肃文化不仅有兼容的地理优势,而且独具特色。
甘肃位于东亚和中亚结合部,是我国中东部腹地通往西域的过度地带。甘肃是古老的华夏文明、古印度文明的混流地区,也是中国率先对外开放的地区。河西走廊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条通道。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经过的黄金地带和枢纽地段。河陇文化得到了丝绸之路的滋养。作家季羡林曾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的四大文化体系有四个,但中国的新疆、甘肃的敦煌,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
甘肃为黄河流域文化的原俗地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起源地之一。天水的大地湾文化距今有7800多年,它将中国的彩陶历史推前了一千多年。甘肃为羲皇故里,为轩辕帝的发祥地。天水有黄帝的衣冠冢,据专家考证说,黄帝的发祥地在今天正宁县东子午岭南端。
周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是秦人的崛起之地,在礼县考古发现有秦先祖陵墓群,渭河流域一带的秦人是以甘肃为根据地挺进中原的。
甘肃也是文明遐迩的文物大省,也是文物保存最为集中、品级最高的地区,有丰富的文物古迹、遗址名胜。有世界文化遗产两处——敦煌的莫高窟、天水的麦积山。现在还应该加上以及武威的铜奔马,榆中的四库全书。(当时有7部,后来保存下来3、5部,其中一部就在榆中县。)从7800年前的大地湾文化到祁山文化,河西走廊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艺术长廊。每一个县都有一个石窟群,兰州的炳灵寺石窟、天水的麦积山石窟,这些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迹。
甘肃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路段,也是现有长城长度最长、形态结构最复杂,而且是汉、秦、明长城最多的地区。
甘肃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古城遗址最多、类型最复杂、时代序列最齐全、出土文物最多的省份,仅河西地区就有汉唐古城就有120处之多。
甘肃还有一批造型精美、艺术价值极高的寺庙。例如:张掖的大佛寺、西夏的皇家寺院、崆峒山、泾川的西王母宫等。
我国近代考古发现的四大奇观中甘肃就占了两个:敦煌文书、汉代简牍(占全国简牍的82%)。国际显学敦煌学、西夏学、简牍书都在甘肃有过发现。
甘肃境内现存古建筑群多。有很多桥、塔存留下来。比如:永登的鲁司衙门、黄河第一桥等等。
甘肃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她是屏蔽中原的门户,也是向西开拓的门户。甘肃境内保存一批罕见的古国遗址。临潭县百里乡,商代密原国古址。甘肃境内的古墓葬、墓群很多,为全国罕见,比如礼县大堡子山。甘肃境内的岩画、碑石、摩崖石刻不少,成县、西峡的墨鸦石刻。甘肃大地拥有的姓氏文化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如陇西的李氏文化。甘肃的历史文化曾几何时独领风骚,16国时,中原战乱,但是河西却少受攻击。甘肃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丰厚的地区。按联合国要求,每个国家每两年只允许报一项。截止目前,我国已经报了四项:昆曲、古琴、蒙古长调民歌、花儿。从生态学研究来看,河西走廊是我国历史上生态古绿洲变迁、沙漠化最明显的地区,
欢迎下载
精选
比如:民勤西沙窝等。甘肃悠久辉煌的历史造就名人辈出。伏羲、公刘、齐伯、李广、霍去病、皇甫谧。从现代史来看,甘肃是红军长征的加油站和转折点,宕昌的哈达铺、会宁、华池、
高台的烈士陵园。这里也是红色旅游的重要地区。甘肃位于三大高原的结合部,费效通称之为“民族走廊”。她成为历史上许多民族大
迁徙、大融合的舞台。甘肃是中华大文化交融的枢纽,多民族的聚居,多种文化的交融,既有中国文化,又有域外文化,(印度、波斯)。每一种文化都是令人心向往之的神圣领域。多种宗教的渗透,多种风俗的渗染,历史和地域优势赋予了甘肃文化多民族汇合的斑斓色彩。河陇文化敞开大门,表现为对外来文化的强大的融合力。文化上的混融性、多元性,是甘肃历史文化最闪光的特征。多元的文化形态,众多的文化遗迹、厚重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国人引为自豪的精神支柱,而且也是近年来世界关注的焦点。
最后,说点题外的话:甘肃历史文化遗址和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会成为旅游开发的一个超级富矿。但甘肃与中部发展地区相比,经济相对落后。不能再当自大的夜郎,躺在历史中睡觉,或者和历史一起老去。更不能当井底之蛙,故步自封。我们需要一种直面现实、放眼世界、放眼未来的气度,对甘肃的现状有清醒的认识;我们需要一种知耻而后勇和破釜沉舟、壮士断腕,处绝境而后生的勇气;我们需要一种克服浮躁、克服敷衍,严谨而扎实的工作态度;我们需要一种拒绝肤浅、拒绝平庸,勤奋而执著的创新精神;我们需要一种能够长久而有效的激励的保障机制和文化氛围,才能把甘肃的历史继续写下去,才能不辱没我们的老祖宗。每一个生活在甘肃的人,不管他的祖籍是否甘肃,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就要为这片土地做点什么。这不仅是决心,更是一份责任。
对甘肃历史文化宣传的六条建议从历史文化的角度重新塑造创建富有先驱文化和辉煌人文历史的甘肃形象。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郭选昌在重庆十大历史名人发布会上说,欧美各国都着重挖掘推广自己的历史文化名人,并依靠这些推动科技经济发展,提升国家在国际的知名度。甘肃应通过宣传自己的历史文化,从而提高知名度进而拓展旅游,发展经济,甘肃有几件事是足以震惊世界的,其宣传点在当今中国是举足轻重的。第一、天下第一大姓李氏家族。盛唐帝国的创造者李世民世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李聃的中国哲学思想和对社会的巨大作用,在整个世界人文历史当中都是及其璀璨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人民日报》对李氏家族已作报道,清楚的说明完整的李氏族谱保存在四川省双流县李德贵家。????世界上东南亚、欧美等很多国家都有中国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回国归宗认祖和拜祠的国际人士越来越多。据说陇西县也有一个李氏文化研究会,陇西县应当发挥他们的作用,对李氏家族作系统的发掘研究整理。一个有着九千五百万人的同姓家族,且家史辉煌,人才辈出,分布五大洲四大洋,这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人文奇观,从任何角度看,它的意义远超过了秦兵马俑。四川能把一个小小的熊猫经常在国内外制造新闻,成为持续的宣传热点,使四川饮誉国内外。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有时一个月看不到甘肃的一篇新闻报道,“审时度势”甘肃的宣传人员“要深思”。从旅游的角度看,设想国外有五分之一,国内有一半的李姓人一生中来陇西拜一次祖,再加其他游客,这个旅游的收入就十分可观。这不是空想,这是中国几千年形成的心理定式,旅游就是吸引人们存在的一种猎奇心理定势,旅游也要开发发展,现在的东西看过了,下一步又看什么。在其整个中国和世界范围内,李氏家族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和整体人才群链不亚于孔氏家族,孔氏家族主要创立的是文化思想学说——中国儒学,而李氏家族创立的是中国道教、哲学体系,创立有一套完整的国家学说和民族学说。对优秀文化的吸收有利于现代社会的建设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未来的强盛,这是
篇八:甘肃代表性文化有哪些
甘肃历史文化
有八千多年历史的甘肃,融丝路文化、敦煌文化、黄河文化、伏羲文化、藏传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以及陇东黄土地文化为一体,是多民族、多文化共生的地带,是我国早期文明最辉煌的地方之一,甘肃在中国西部形成一道神秘而独特的文化风景。
甘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一样构成陇右文化。有人将黄河流域文化分别以宗教、地域分成6大板块。以宗教信仰为主线分为:新疆伊斯兰、藏传佛教等。按地域分为雪域、巴蜀、滇黔贵、秦陇文化。其中秦陇文化包括:宁夏、甘肃、青海、陕西。而甘肃文化不仅有兼容的地理优势,而且独具特色。
甘肃位于东亚和中亚结合部,是我国中东部腹地通往西域的过度地带。甘肃是古老的华夏文明、古印度文明的混流地区,也是中国率先对外开放的地区。河西走廊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条通道。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经过的黄金地带和枢纽地段。河陇文化得到了丝绸之路的滋养。作家季羡林曾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的四大文化体系有四个,但中国的新疆、甘肃的敦煌,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
甘肃为黄河流域文化的原俗地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起源地之一。天水的大地湾文化距今有7800多年,它将中国的彩陶历史推前了一千多年。甘肃为羲皇故里,为轩辕帝的发祥地。天水有黄帝的衣冠冢,据专家考证说,黄帝的发祥地在今天正宁县东子午岭南端。
周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是秦人的崛起之地,在礼县考古发现有秦先祖陵墓群,渭河流域一带的秦人是以甘肃为根据地挺进中原的。
甘肃也是文明遐迩的文物大省,也是文物保存最为集中、品级最高的地区,有丰富的文物古迹、遗址名胜。有世界文化遗产两处——敦煌的莫高窟、天水的麦积山。现在还应该加上以及武威的铜奔马,榆中的四库全书。(当时有7部,后来保存下来3、5部,其中一部就在榆中县。)从7800年前的大地湾文化到祁山文化,河西走廊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艺术长廊。每一个县都有一个石窟群,兰州的炳灵寺石窟、天水的麦积山石窟,这些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迹。
甘肃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路段,也是现有长城长度最长、形态结构最复杂,而且是汉、秦、明长城最多的地区。
甘肃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古城遗址最多、类型最复杂、时代序列最齐全、出土文物最多的省份,仅河西地区就有汉唐古城就有120处之多。
甘肃还有一批造型精美、艺术价值极高的寺庙。例如:张掖的大佛寺、西夏的皇家寺院、崆峒山、泾川的西王母宫等。
我国近代考古发现的四大奇观中甘肃就占了两个:敦煌文书、汉代简牍(占全国简牍的82%)。国际显学敦煌学、西夏学、简牍书都在甘肃有过发现。
甘肃境内现存古建筑群多。有很多桥、塔存留下来。比如:永登的鲁司衙门、黄河第一桥等等。
甘肃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她是屏蔽中原的门户,也是向西开拓的门户。甘肃境内保存一批罕见的古国遗址。临潭县百里乡,商代密原国古址。甘肃境内的古墓葬、墓群很多,为全国罕见,比如礼县大堡子山。甘肃境内的岩画、碑石、摩崖石刻不少,成县、西峡的墨鸦石刻。甘肃大地拥有的姓氏文化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如陇西的李氏文化。甘肃的历史文化曾几何时独领风骚,16国时,中原战乱,但是河西却少受攻击。甘肃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丰厚的地区。按联合国要求,每个国家每两年只允许报一项。截止目前,我国已经报了四项:昆曲、古琴、蒙古长调民歌、花儿。从生态学研究来看,河西走廊是我国历史上生态古绿洲变迁、沙漠化最明显的地区,
比如:民勤西沙窝等。甘肃悠久辉煌的历史造就名人辈出。伏羲、公刘、齐伯、李广、霍去病、皇甫谧。从现代史来看,甘肃是红军长征的加油站和转折点,宕昌的哈达铺、会宁、华池、高
台的烈士陵园。这里也是红色旅游的重要地区。甘肃位于三大高原的结合部,费效通称之为“民族走廊”。她成为历史上许多民族大迁
徙、大融合的舞台。甘肃是中华大文化交融的枢纽,多民族的聚居,多种文化的交融,既有中国文化,又有域外文化,(印度、波斯)。每一种文化都是令人心向往之的神圣领域。多种宗教的渗透,多种风俗的渗染,历史和地域优势赋予了甘肃文化多民族汇合的斑斓色彩。河陇文化敞开大门,表现为对外来文化的强大的融合力。文化上的混融性、多元性,是甘肃历史文化最闪光的特征。多元的文化形态,众多的文化遗迹、厚重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国人引为自豪的精神支柱,而且也是近年来世界关注的焦点。
最后,说点题外的话:甘肃历史文化遗址和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会成为旅游开发的一个超级富矿。但甘肃与中部发展地区相比,经济相对落后。不能再当自大的夜郎,躺在历史中睡觉,或者和历史一起老去。更不能当井底之蛙,故步自封。我们需要一种直面现实、放眼世界、放眼未来的气度,对甘肃的现状有清醒的认识;我们需要一种知耻而后勇和破釜沉舟、壮士断腕,处绝境而后生的勇气;我们需要一种克服浮躁、克服敷衍,严谨而扎实的工作态度;我们需要一种拒绝肤浅、拒绝平庸,勤奋而执著的创新精神;我们需要一种能够长久而有效的激励的保障机制和文化氛围,才能把甘肃的历史继续写下去,才能不辱没我们的老祖宗。每一个生活在甘肃的人,不管他的祖籍是否甘肃,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就要为这片土地做点什么。这不仅是决心,更是一份责任。
对甘肃历史文化宣传的六条建议从历史文化的角度重新塑造创建富有先驱文化和辉煌人文历史的甘肃形象。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郭选昌在重庆十大历史名人发布会上说,欧美各国都着重挖掘推广自己的历史文化名人,并依靠这些推动科技经济发展,提升国家在国际的知名度。甘肃应通过宣传自己的历史文化,从而提高知名度进而拓展旅游,发展经济,甘肃有几件事是足以震惊世界的,其宣传点在当今中国是举足轻重的。第一、天下第一大姓李氏家族。盛唐帝国的创造者李世民世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李聃的中国哲学思想和对社会的巨大作用,在整个世界人文历史当中都是及其璀璨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人民日报》对李氏家族已作报道,清楚的说明完整的李氏族谱保存在四川省双流县李德贵家。????世界上东南亚、欧美等很多国家都有中国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回国归宗认祖和拜祠的国际人士越来越多。据说陇西县也有一个李氏文化研究会,陇西县应当发挥他们的作用,对李氏家族作系统的发掘研究整理。一个有着九千五百万人的同姓家族,且家史辉煌,人才辈出,分布五大洲四大洋,这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人文奇观,从任何角度看,它的意义远超过了秦兵马俑。四川能把一个小小的熊猫经常在国内外制造新闻,成为持续的宣传热点,使四川饮誉国内外。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有时一个月看不到甘肃的一篇新闻报道,“审时度势”甘肃的宣传人员“要深思”。从旅游的角度看,设想国外有五分之一,国内有一半的李姓人一生中来陇西拜一次祖,再加其他游客,这个旅游的收入就十分可观。这不是空想,这是中国几千年形成的心理定式,旅游就是吸引人们存在的一种猎奇心理定势,旅游也要开发发展,现在的东西看过了,下一步又看什么。在其整个中国和世界范围内,李氏家族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和整体人才群链不亚于孔氏家族,孔氏家族主要创立的是文化思想学说——中国儒学,而李氏家族创立的是中国道教、哲学体系,创立有一套完整的国家学说和民族学说。对优秀文化的吸收有利于现代社会的建设发
展,有利于中华民族未来的强盛,这是我们发掘民族文化的目的所在。目前国内最大的道教场所四川成都的“青羊宫”是老子南下涵谷关的最后的落脚点。中国乃至世界,只有一个李白,全国纪念李白的建筑不计其数,在‘陇西布衣’的真正故乡陇西也只能找到一方碑,甘肃能不能建一个“李白原故里”,这些都是甘肃人的精神资产,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资源,这些需要甘肃人乃至于外省来甘肃工作的同仁们通过努力去发掘和建树,为甘肃老百姓留下自己的政绩。屈原、司马迁、王昭君等,他们的故乡都建祠宣传,以增强地方影响力。都江堰造就了天府之国的富饶是我们甘肃人李冰父子建造的,李冰父子的祖籍至今无确凿的史料作定论,这个工作甘肃也应当做。(李冰父子的有关史料传说可派人到山西解州李国荣处了解,陇西、会宁等地家存李氏族谱的人也不少,实际全国各处都还有李氏族谱)。甘肃人创造了陕西前期历史的辉煌,陕西的重要名胜,主要出自秦时期和唐时期,而这些文物上并没有标注“甘肃人”。有利当地经济建设,两地争历史名人争历史名胜,这是正常现象,问题是甘肃人为什么不想法自己宣传。当然陕甘在几千年历史中就本为一省。在甘肃台未通前,我把陕西台当甘肃台看,但是,我不能忘掉家乡,我们甘肃人为陕西创造了那么多辉煌,但至今连个名份都没有,我不能不为甘肃说句公道话。(《新唐书》和各部史典均有李氏籍贯记载)1983年起,甘肃省出版社从南到北分天水、兰州、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三关(阳关、玉门关、嘉峪关)各地分册编写了《丝绸之路》丛书地方史话,以我看这套丛书《凉州史话》编得最好,《天水史话》编得最差,《凉州史话》地方政府重视,编委人手充足,除记备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外,还详细记述了明清以来文化艺术名人,并将清朝凉州五十七名进士,十二名翰林院(庶吉)士全名列入书中,从史话使人备感武威历史文化的厚重。《天水史话》由于个人编著人手有限,除记述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外,对古代历史人物记述较详备,但对文化艺术没有列项,全书看不到明清以来天水的名人学者,连被《甘肃历代名人传》都记载的“陇上铁汉”安维峻、“陇南文宗”任其昌都没有进入地方志,安维峻是清廷一个关系中华民族国家前途命运对日寇主战的代表人物,编有《甘肃新通志》,也是现陇西一中的创始人。使天水近代文化艺术出现了记载上的空缺,没有显出天水文化重区。可见,历史是一个地方的身躯,人文是一个地方的灵魂。地方史话是地方志的变种,是能被广大观众观看的地方志,对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宣传非同小可。一个地方的文化,最终决定着一个地方的社会文明,文化的发展取决于经济,经济最终决定着文化,文化又促进经济,经济和文化共同构成社会的文明,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搬出古代的文明,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这套丛书是文革后甘肃规模较大的丝路沿线地方史话,可惜这套史话恰恰在天水至兰州的甘肃历史文明中心地段断缺,丝路丛书的断缺地段长达400里,甘肃应当补写一部《陇西郡史话》。
第二、甘肃秦人(秦始皇)的起源、发展(司马迁《史记》本纪卷五秦昭襄王、庄襄王和本纪卷六秦始皇帝)有详细记载,以及统一六国的意义和对汉民族发展的铺垫决定性民族意义。由秦所奠定的具有强大控制力的中央政府几乎与古代历史相始终,以后虽有朝代更替或短暂的分裂,但中央政府始终是中华民族政治上的凝聚核心。可说是奠定了汉民族发展历史文化的开端。(补:今年初在考古发掘中秦始皇家族已定位于礼县大顶子山,据有可信的考古资料)要让历史自己说话,要让历史事实为甘肃说话,秦统一六国的智慧和能力、万里长城、陕西的秦兵马俑,难道就不能改换甘肃的形象,秦统一六国的智慧和能力,同样可以借鉴于甘肃现在的建设和开发,秦朝苏秦张仪合纵连横的谋略,同样可以用在甘肃打入重庆市场的电视商品战中。重庆是西南的中心,在西南开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请看一看我国这些年的国际外交,也是在目前国家财力下,办出了那么多事,一个唐家璇就凭一张嘴说遍了天下。甘肃难道不能借用古人的智慧,建设甘肃,让甘肃先富起来。
第三、人文始祖伏羲创立了八卦,后来周文王在羑里演八卦成《周易》,据历史传说,“少典生炎黄指炎黄为少典的后代”,“炎黄部落集团后来由关中向中源迁徒”(见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陈琳国著1996年版《中华民族的形成》考《国语·晋语》)。少典族大约主要生活在渭水中上游。经济的发展最终决定了文化的发展,现代社会经济优于古代,才有了学院林立的分门别类的学科研究,就历史领域,博士博导对历史的研究应是在其规模上早就超越了古人,资料提取和认识的客观性都渐于趋同,从趋同的知识到结论,不光是一个知识量问题,而是一个认识方法的世界观。相传伏羲观天地万物创文字,是在炎黄等人文始祖中对华夏文化卓有贡献的人物,在东方神秘文化上的贡献,乃至对整个中华民族玄学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是有目可睹的。建议天水建一座“中国八卦城”另行请专家论证。(见司马贞《三皇本记》,天水至今还有‘伏羲庙’‘画卦台’名胜古迹)。第四、敦煌莫高窟文化艺术价值,甘肃对敦煌宣传已经达到了目标。甘肃只有对敦煌文化艺术这一项是宣传到位的,而且爱国教育的主体思想立义,进一步提高了文化艺术的社会价值。但对甘肃的宣传不能光立足在这一点上。下一步还应弥补宣传带来的负面作用,嘉峪关是荒凉戈壁滩中的一座孤城,莫高窟是一片黄沙中唯一的宝库,鸣沙山是一座风行游动的细沙山,镜头中没有树,找不到草,如此荒凉,就像昔日大夏的统万城,人们总会想甘肃几千万人生活在哪里,长期这样下去,人们就会对甘肃敬而远之。在省内,造成北部人才外流。甘肃应当是有山有水,有草有树适宜人文的自然环境。站在鸣沙山顶,一面是月牙泉,一面就是敦煌绿洲,河西走廊有“甘州不干水潭潭”,“凉州不凉米粮川”的走廊绿洲,被称为“甘肃的粮仓”。中部地区气候温润,四季分明,陇南地区青山绿水和川北没有两样。甘肃把对外宣传的重点放在最北部,南部没有重戏,从全国范围内看,如果从陆路旅游,西出长安就直达嘉峪关敦煌,中途无需下车,长此以往,甘肃难以引到资金,应当用科学和理性去思考,甘肃要解决过客的滞留点和滞留时间,国内旅游也是收入的大蛋糕,从国内旅游看,地理位置敦煌太远,陇西地处关中平原的边缘,容易和西安旅游衔接,西南也容易到达,而敦煌一部份人则鞭长莫及。从发展的战略性上讲,必须要使两千多里的地域南北各有重点,以陇西历史文化为依托,设想构建以陇西旅游为中心的南部开发区,兰州在中间像巨人一样,一条扁担担起华夏人文仙都和世界艺术宝库。广西从省内发展的战略角度,解决了南宁与桂林的关系,河南也能够解决郑州与洛阳的关系,甘肃应重新解决兰州与陇西关系的认识问题。深圳的崛起不影响西安的价值,西安的价值没有影响深圳的地位。第五、甘肃河州一带的民歌花儿,其曲牌种类之丰富,音乐之优美,至少可与西南五省民歌之相媲美,你不唱、不宣传、别人怎么能知道。甘肃在整个宣传周,只呈现了一首《兰州快板》和一首民歌《下四川》,次后再没看到其它文化艺术,这使外界感到陇上地方文化艺术有点贫乏,其实陇上盛行民歌,陇中秧歌就富有地方特色,其曲牌就有六十多种,只不过是没有宣传。民歌‘花儿与少年’,原来中央台已做过播放,据说甘肃河州花儿盛会每年四至六月都在举行,逢会期间人山人海,外国人有不少前来观赏,不但花儿歌调十分优美且甘肃西部的河州草原是我国三大名马——河曲马的出产地,美丽的西部草原加上奔驰的河曲骏马,再配上浪漫的西部民歌,这何尝不是富有诗情画意的西部甘肃的风情画卷。河州草原风光十分美丽,比起美国西部牛仔的草原风光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吸引人们的角度看,文化艺术是现代社会宣传地方的聚焦点,老百姓不可能天天翻历史,市民和乡民也不乐意接受单调的历史资料,文化艺术是宣传历史文化和地方的承载体,人们喜欢接受的宣传,唱比说好听,看比听动人,这是科学的发展造就的时代人文方式的现实,动之一情,昭之以理。名歌主要流行在西部回民区,甘肃有十几个少数民族,同样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历史上回汉民族隔阂是存在的。这里是内陆和边疆的过渡带,历史上各朝廷都尤为
重视,随着国家开发战略和“东突”问题出现,民族团结同样重要。李世民在解决唐朝民族问题时说:“每一个民族都是国家的子民”,历史至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西南地区每一个民族的民歌都能由地方推荐到中央电视台的荧屏上播放,而西北少数民族所处地域位置的重要性也不差。这样做更有利于甘肃回汉民族的团结。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有四项全国都不太了解,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甘肃人的可悲。宣传力度还不够,应采取更高更新的方式,可以分类搞几部电视宣传片,宣传的格调应尽可能有确凿详细的史料,注重表现手法的吸引力,将风景、文化、地方民俗融入一体,具有史料性、文化性、艺术性,既要有深度,又要有普及性,简单讲,能达到雅俗共赏。甘肃缺乏的不是历史,也不是文化,而是张艺谋。
第六、甘肃是名副其实的书法之乡。甘肃甘谷县一带的农村,坐在火车上就可以看见家家户户的门楣刻字,这种壮观的文化景观,过路旅客赞叹不已。这样浓厚的文化氛围,在全国都难得到,但在整个宣传周里找不到一个镜头,这些都是很有说服力的宣传题材。当地老百姓“不挂对联不过年”这在全国没有哪个地方与之可比,这样的民间文化气氛是有着几千年文化沉淀的纪发性,陇上文化影响和孕育了中华文化,这是可以追根求源的。就其书法,以汉代张芝为代表的书法文人群体,对中国书法艺术书体的产生和发展是有着重要作用,甘肃有在华夏书坛主持首席长达十一世纪的书法辉煌,秋子在《书法导报》连续载文《十一个世纪的辉煌和六面旗帜的光彩——甘肃书法要略》已有史料翔实的论说。这样的文章应当在《甘肃日报》全文转载,甘肃自己要宣传自己。“家无隔夜粮,不拿字画换干粮”,甘肃遍地是书法家,就像陕西遍地是文物一样,甘肃名符其实地是一个“书法之乡”。“民间书法”是典型的甘肃一大特色,自然天成的民间书法字艺水平不错,写得好的比起国内现代书派的流行书法,以至于有的国展获奖作品毫无逊色,甘肃可以大胆拿出来宣传。江浙的书法虽很盛名,但执笔尽腕,侧锋取媚,力势易弱。秦人书法早有真传,用笔主肘,中锋行笔,写骨写气,气足势活,更具华夏个性。南方人委婉秀丽,北方人豪放质补,南北各有千秋,中原书法不亚于海派书法。翻开一部《中国书法全集》的清朝集卷,就会看到人们在认知和宣传上的偏执。看一看清代草书大家王铎的字,其结体线条力度不比陇西草书大家王了望更好,其篆书大家吴大徵的字也不比陇西篆书大家郭丹阳的篆书再遒劲,武威的张美如行书功力深厚,其俊媚美秀不亚于江浙大家,如果从书法的艺术水平衡量,王了望、郭丹阳、张美如都是清代中国书坛当之无悔的书法大家。诸如兰州儒学大师书法大家刘尔火斤等还有被埋没的。对书法人物的选择,要立足于艺术水准,能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要能够服众,更要体现民族文化的厚重和民族精神的高境界。甘肃人对书法的追慕,实际已上升到了文化精神高度。精神支配其行为,那是因为甘肃老百姓对书法的认识已经通过几千年的历练,有意无意地上升到了书法精神境界,文化意识的经久识合,便成为一种文化精神,这是符合人类认识升华规律的,据《书法导报》报道,全国的书法市场属甘肃最好,甘肃百姓爱字如命,甘肃文化底蕴深厚,书法在国人心中首先是文化的一种象征,陇上民间文化意识是根深蒂固千古难移的人文心因。通过以上说明,甘肃有极其辉煌的人文历史,这才是我甘肃的特点。对一个地方的宣传定位,应立足于人无我有。宣传自已,招商引资,吸引资金,发展甘肃,目的是明确的,但怎样宣传自己值得考虑。在中国西部来说比楼房不是甘肃的长处,比草原不如内蒙大,比文物没有陕西多,比名山风景不如四川好,比经济发展不如重庆快,比能歌善舞不如新疆行,自然风光云南优美,少数民族贵州广西富有特色。历史文化的先驱性,就是甘肃的长项,是甘肃的专利,应围绕这个中心特点大力宣扬,历史和文化同样有具大的吸引力、震憾力。说实话,历史那个省都有,文化名人也那个省都很丰富,但是,甘肃的历史就是比别人的早,其历史名人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要大得多,三皇五帝夏商周,典籍记载有的不太统一,秦以后的历史,文史记载十分详细,典籍记载史料较确凿,是无可辨驳的历史事
实。甘肃应抓住早期历史宣传好民族英雄秦始皇,中期历史的辉煌性宣传好李世民,书法文化宣传好张芝和五万枚汉简,文化艺术宣传好敦煌莫高窟,这是重点,秦始皇祖宗墓葬在这个时期被挖出来,甘肃应当好好作一作文章。秦始皇、秦王李世民的事迹内容,影响力在全国家喻户晓,只不过人们大都不知道他们是甘肃人,简单讲就是一张纸没有被人戳破或提开,把呈现出来的甘肃丰富历史和全国观众的视线隔在两边。要甘肃编导人才抓住:[秦始皇就是甘肃人];[李世民就是甘肃人],重新立义、重新宣传。其他历史事件人物,同样也只是个[这些‘就是甘肃人’]的立义转换问题,陇中民间俗话“千年的字纸会说话”,“事实胜于雄辩”,通过重点就能够彰明甘肃。历史地理要借助于典籍对陇西的载扬,甘肃的每一个县都是甘肃省的属县,对陇西的载扬就是对甘肃的载扬。明确的讲,对陇西历史文化的宣传,就是为甘肃壮文气,聚人气,引财气。同时这种震憾力不光要震憾别人,还要震憾自已,震醒、振奋自己。在省内要宣传自己的长处,鼓舞人心,建立信心。孙子兵法云:将则战前,必当鼓之士气,使其上下同心,方能战而胜之。甘肃不光是缺乏资金,更重要的是缺乏振奋创造的精神心态和信心。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总认为不如别人甘于落后,祖先创造了多少辉煌,甘肃不首先解决这个问题,要搞好西部开发中的建设和发展,是不太容易的。在省外要解决长期缺少宣传而在全国形成的:甘肃经济落后、文化浅薄、历史简单的“边穷省”形象;[振兴甘肃,发展经济],甘肃的宣传应先行。对外部有选择的制作成有价值、有艺术性、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向中央电视台推荐,有意义的可进入国际频段。还可以组织记者发布会,发动记者宣传甘肃。通过这些宣传在全国形成甘肃新的形象,甘肃是富有先驱文化和辉煌人文历史即人文历史丰富的“文富省”。
篇九:甘肃代表性文化有哪些
文化甘肃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厚,在全国屈指可数,在全球影响巨大。按照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和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甘肃的历史遗产、经典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观光文化等四类资源丰度列全国第五。2013年2月1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甘肃省为全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敦煌学是国际上的显学,有成千上万人在研究。目前,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嘉峪关(部分)、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锁阳城遗址、悬泉置遗址、玉门关遗址等7处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甘肃花儿、甘南藏戏(部分)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是漫长的丝绸之路历史序列最为完整、遗存比较丰富的路段,也是中国华夏文明、游牧文化外来文化交流融合特征最为明显、风格最为独特的核心区段,有“世界历史的主轴,世界文化的大运河”之美誉。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天下雄关嘉峪关、道教名山崆峒山、夏河拉卜楞寺等,堪称民族和世界文化的瑰宝。“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是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生动写照,也是对甘肃历史文化地位和特色的最好诠释。甘肃文化总体以丝路文化为主,从旅游角度看,具体可概括为敦煌文化、长城文化、佛教文化、黄河文化、始祖文化、中医药养生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9类。
敦煌文化——世界的敦煌,人类的敦煌
图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壁画
图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敦煌阳关玉门关景区
图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悬泉置遗址敦煌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汇处,公元前111年设郡,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和枢纽城市,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享誉全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被誉为“世界的敦煌”、“人类的敦煌”。敦煌市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等世界四大文
化体系的交汇地,是佛教东渐进入中原的第一站,是世界三大宗教的融汇之地。敦煌是世界级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城市,不仅拥有丰厚独特的世界文化遗产,还拥有以“大漠奇观”著称于世的鸣沙山月牙泉等世界级自然奇观。敦煌莫高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寺遗址,是世界上历史延续最悠久、保存较为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代表了公元4—14世纪中国佛教艺术的高度成就,是两项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全部六项标准的文化遗存之一。20世纪初以来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以及悬泉置汉代简牍的考古发掘,由此发展出国际东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敦煌学,是世界公认的国际显学。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著名旅游胜地,是中国旅游的一张标志性名片。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位于敦煌市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下,保存着四世纪到十四世纪的700多个洞窟,有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唐宋窟檐木构建筑5座,珍贵文物5.6万件。在我国四大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每个洞窟里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花砖,构成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整个洞窟一般前为圆塑,而后逐渐淡化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则以壁画为背景,把泥塑和壁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1987年,敦煌莫高窟作为中国首批候选者获得“世界文化遗产”认定。在收入《世界遗产名录》的981项遗产中,完全符合“世界文化遗产”6条标准的遗存仅有2个,敦煌莫高窟是其中之一。世界文化遗产玉门关遗址现为敦煌阳关玉门关景区,位于敦煌西南70公里处,始建于汉武帝时期,是丝绸之路上通往西域南道的必经关卡。唐代诗人李白的名句“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王维的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之涣的名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的阳关玉门关正是今天的敦煌阳关玉门关景区,也正是因为《阳关三叠》和《凉州词》的绝世咏唱使阳关玉门关名垂千古。阳关玉门关占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开”的险要地势,现存的城垣完整。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四周沼泽遍布,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泉水碧绿。红柳花红,芦苇摇曳,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使您心驰神往,百感交集,怀古之情,悠然而生。
长城文化——边关防卫的古战场,万里长城的西起点
图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下第一雄关、明代万里长城西起点——嘉峪关关城景区
图为世界文化遗产——瓜州锁阳城遗址
图为张掖市山丹县汉长城遗址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途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古、山西、山西、宁夏、甘肃、青海10个省、市、自治区,大都建在山岭最高处,全长8851.8公里(17703.6华里)以上,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
命先驱孙中山评论长城时说:“中国最有名之工程者,万里长城也。……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参观了长城后说:“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在几百年前,万里长城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约公元前7世纪楚国最早修筑长城,长城修筑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自信、团结统一精神的象征。“不到长城非好汉”,万里长城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旅游观光的胜地。秦、汉、明三代修筑的长城都以甘肃为起点,象一条巨龙,穿越戈壁,翻山越岭,蜿蜒东行。甘肃境内保存的长城总计超过3600公里,占全国现存总量的60%以上,除阳关玉门关外,主要有“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关城、距嘉峪关关城2.5公里的官园、距嘉峪关关城20公里的横沟屯庄、金塔县汉长城、山丹县汉明长城、民勤县汉长城、永昌县汉明长城、景泰县明长城、临洮县秦长城、渭源县秦长城、通渭县秦长城、陇西县秦长城、岷县秦长城等遗址。举凡封建社会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历史事件,北方汉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金戈铁马、逐鹿战场方面的军事斗争,都会反映在这些作为边关防卫要地的甘肃长城遗址上。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帝王将相、戍边士卒、骚人墨客、诗词名家,为甘肃省长城内外留下了不朽的边塞诗篇。唐代诗人李白的“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李硕的“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柳中庸的“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等名句,千载传诵不绝。今天,虽然烽火狼烟不再,但历史边关和烽燧墩台仍令人追思,正如王维《陇西行》诗中描绘:“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嘉峪关(部分),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峪关关城景区,包括嘉峪关关城、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黑山峡等。嘉峪关关城两翼地势险要,南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是连绵起伏的黑山,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整个关城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五里一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现在的“第一雄关”城楼,建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14座,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东门外建有关帝庙、牌楼、戏楼等。整个建筑布局精良,气势雄浑,建筑精良,显示了古代边关将士的杰出军事才能和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
术。嘉峪关关城是明代长城沿线九镇所辖千余个关隘中最雄险的一座,是长城沿线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2座关隘之一,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而得名“天下雄关”。“天下第一雄关”、“天下雄关”分别系陕甘总督左宗棠和肃州总兵李廷臣所书。如今登关楼远眺,长城似游龙浮动于浩瀚沙海,若断若续,忽隐忽现。天晴之日,或海市辰楼,或塞上风光,奇特景色,尽收眼底。沿戈壁滩南行,至讨赖河北岸陡壁边,与祁连雪峰隔河相望,就是明代长城西端第一个台墩起点——万里长城第一墩,由明代甘肃镇肃州兵备道李涵筑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在古代军事报警中起过重要作用。今天,游客参观茫茫戈壁上的万里长城第一墩,仍可凭吊苍凉冷穆的边关历史,遥想当年狼烟四起,鸣炮报警的肃杀之气,还可以欣赏讨赖河绝壁天险,寻捡大漠风雨奇石,领略戈壁的浩瀚风姿。悬壁长城是嘉峪关关城的左翼长城,位于嘉峪关关城北8公里处石关峡北侧的黑山坡上,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顺城墙顶拾级而上,平坦处如履平地,陡峻处如攀绝壁,有诗赞云:“万里长城万里长,叠嶂黑山暗壁悬”。黑山峡位于悬壁长城南侧150米,是长城文化和丝路文化的真正交汇处。置身黑山峡中,可以领略原始荒蛮的自然风貌,感受黑山岩画的古老、多样和神秘。
佛教文化——摄人心魄的佛国世界,绚丽多彩的石窟长廊
图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水麦积山石窟壁画
图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炳灵寺石窟壁画
图为出土几十粒佛舍利及佛牙佛骨的佛教圣殿、国家4A级旅游景区——泾川大云寺王母宫景区甘肃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史料记载公元前4世纪甘肃的武威、天水就有佛教传入,比一般认为佛教传入内地的时间早了300多年。两汉时,有明确记载大月氏国王的使者口授佛经给秦景宪。此时,甘肃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东来西往的高僧在甘肃传播佛教,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交融,然后又向内地传播。魏晋南北朝时,五凉政权特别是前凉以佛教为国教,敦煌和凉州成为佛经翻译中心和到洛阳、江南一带传佛高僧的输出地。这一时期,佛教在甘肃的发展和传播已经由小乘向大乘过渡,佛教
宗派也开始出现,而且,佛教石窟和寺庙也在甘肃大量建造,佛教艺术初显其独特的光辉。唐朝时期,甘肃佛教文化进入鼎盛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佛教艺术从内容到艺术都有新的创造,达到了高峰。五代、宋、元、明、清时期,藏传佛教在甘肃大发展,不少佛寺改宗为藏传佛教,重塑佛像或壁画重绘,加入密宗元素。在甘肃境内的大量佛教窟龛,自河西向陇东,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丝绸之路”甘肃黄金段的每一个重要节点上,把当时甘肃境内佛教文化的辉煌,表现得淋漓尽致。据统计,甘肃境内丝绸之路沿线佛教石窟有70多处,除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外,著名石窟主要有:1、麦积山石窟。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公元384—417年),以精美泥塑艺术著称于世,被誉为“东方艺术雕塑陈列馆”,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水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2、永靖炳林寺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创建于西秦建宏元年(公元420年),现存窟龛196个,造佛像近800身,壁画约900平方米,是保存有国内最早墨书纪年题记的石窟寺。3、瓜州榆林窟。被誉为“莫高窟姊妹窟”,开创于隋唐之前,现存完整壁画的洞窟42个,壁画5650平方米,塑像272身,壁画佛神像10826幅。4、肃南马蹄寺石窟。建于北凉,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现存窟龛70余个,各类塑(雕)像300余尊,壁画约450平方米,寺中有国内仅有的、古朴稚雅的大型浮雕飞天。5、祁丰文殊寺石窟。建于北凉时期(公元401—433年),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现存窟龛100多个,有些壁画内容可弥补敦煌莫高窟之不足。6、武威天梯山石窟。被誉为“中国石窟鼻祖”,创建于十六国北凉王沮渠蒙逊时(公元401—432年),现存3层,大小洞窟17处,雕像100多尊,壁画数百平方米,以及北魏、隋、唐、时期的汉、藏写经、初唐画像等珍贵文物。7、武山水帘洞石窟。建于十六国时的后秦,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拉稍寺那陡峭的崖上有一尊释迦牟尼像结痂趺坐于莲花台上,高达40余米,是中国最大的摩崖浮雕。8、甘谷大像山石窟。凿于北魏,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甘谷大佛释迦牟尼佛造于盛唐,为石胎泥塑,身高23.3米,腰宽10.4米。9、庄浪云崖寺石窟。始建于北魏,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因山崖悬空而得名。其他著名石窟还有:瓜州县东千佛洞、武山县木梯寺石窟、泾川回山王母宫石窟、泾川南石窟寺、庆阳北石窟寺等。著名佛教寺院主要有:1、夏河拉卜楞寺。世界最大的藏学学府、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由第一世嘉木样活佛始建于1709
年,藏有各类经卷6万余册,是藏书最多的寺院,是甘、青川地区最大的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节庆及法会有:正月祈祷法会、二月法会、四月“娘乃节、七月法会、九月“禳灾法会”、十月宗喀巴逝世纪念等。2、泾川大云寺。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云寺·王母宫的一部分,历史上是武则天敕令珍藏《大云经》的皇家寺院。1964年,随石函、铜匣、银椁、金棺、琉璃瓶“五重套函”发掘出盛装14枚佛祖真身舍利的金棺、银椁等,被称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1969年,大云寺遗址范围内发现北周宝宁寺地宫,再次出土石函、二重鎏金铜函、琉璃瓶供养佛舍利32粒。2012年12月,大云寺遗址内先后两次发现大量窖藏佛像。2013年1月,又在佛像窖藏旁发现宋代龙兴寺地宫1处,第三次出土琉璃瓶盛装佛舍利2000余粒,被认为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大考古发现”。3、张掖大佛寺。现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因寺内有中国最大的室内卧佛涅槃像而得名,素称“塞上名刹,佛国胜境”。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公元1098年),寺内安放有国内最大的室内卧佛,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槃像。寺内有世所罕见的明代手书金经,数以千计的馆藏精品文物。4、山丹大佛寺。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北魏(公元425年)。内设释迦牟尼讲经说法泥塑坐像一尊,高35米,被海内外佛教界高层人士誉为”天下第一佛“。据考证,为世界室内坐佛之最。5、武威白塔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元代忽必烈时期(公元1260—1295年)西藏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萨班)与蒙元代表、西路军统帅阔端举行“凉州会谈”的地方,这一历史性的会谈决定了西藏正式成为中国元朝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域,标志着西藏从此纳入了中国版图。6、碌曲县郎木寺。素有东方“小瑞士”和香巴拉“小江南”美誉,是安多地区闻名遐迩的大寺院之一。郎木寺镇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最具人气和影响力的“中国魅力名镇”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走进了前20名。其他著名佛教寺院还有:永昌圣容寺、武威海藏寺、敦煌雷音寺、张掖木塔寺、天水南郭寺、卓尼禅定寺等。
黄河文化——九曲黄河绕陇原,甘肃黄河风情之旅
图为在兰州百里黄河风情线上陈列的有400多年历史的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黄河水车
图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临夏永靖黄河三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的高峡平湖景观
图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白银景泰黄河石林的”中华自然奇观“
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全长5494公里,为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也是世界第五长流河。黄河之源为卡日曲,出自青海巴颜喀拉山脉各姿各雅山麓,冰封雪覆的高山中涌出的河水,清澈见底,潺潺有声;东流经四川入甘肃,上游穿行在高山峡谷之间,跌荡起伏,湍急回旋,水流依旧清冽;及至河口过宁夏入内蒙古,穿行陕西、山西、河南,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大增,水色乃呈深黄,由山东北部而入渤海,登高一望无垠的高原千万条沟壑如同黄土的巨龙,一齐拥入大河的怀抱。黄河以她柔韧博大的胸怀哺育了黄河文明的先民,吸纳、融合了各地区的文明精华,形成了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中原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等代表性文化,成为早期中华文明的主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脍炙人口的优美诗句,将黄河文明的大气磅礴,质朴与绝代风华,展现无遗。黄河自青海东流,进入甘肃,在长达913公里的黄河干流甘肃段上,形成了黄河玛曲第一弯壮美奇观和刘家峡、八盘峡等高峡平湖。在甘肃境内的黄河流域,诞生了灿烂辉煌的大地湾、马家窑等彩陶文化和黄河农耕文明。游客沿着黄河甘肃段一路北上,可以欣赏河水清澈、溪流纵横、草场丰茂的黄河首曲美景;感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情景再现;饱览高峡平湖、绝壁万仞的壮观景色,并体验独特的乡风民俗,探究中华民族文明之源。
始祖文化——华夏文明之源,炎黄子孙之根
图为华夏人文始祖伏羲大典
图为定西陇西天下李氏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现场
图为平凉泾川西王母信俗及祭祀活动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曾孕育了中国最古老的创世神话。三皇之首、人文始祖伏羲氏诞生在天水,在此演绎八卦、教化众生,开创中华文明的肇启时代;黄帝诞生在天水轩辕谷;西王母降凡于泾川回中山;周、秦、唐王朝的先祖由此创业兴邦;天下李氏的根在陇西。木有本而根深叶茂,水有源而源远流长。追本溯源,华夏民族血脉相连。如今,甘肃东部的天水、平凉、庆阳和陇西已成为海内外华夏子孙探寻血脉渊源,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和考察观光游览的寻根朝觐圣地。
民俗文化——走进陇原大地,体验特色风情
图为临夏州人民传唱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花儿
图为甘南州夏河县展演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甘南藏戏
图为民俗一绝、馨香溢世的庆阳香包甘肃民俗文化多姿多彩,特色鲜明。目前,甘肃省已有甘肃花儿、甘南藏戏等2项民俗文化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54项民俗文化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最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有:兰州市的太平鼓、兰州鼓子、苦水高高跷、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的松鸣岩花儿会、临夏砖雕、保安腰刀锻制、东乡擀毡技艺,庆阳市的道情皮影戏、香包刺绣,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拉卜楞寺佛殿音乐“道德尔”、藏族民歌、史诗《格萨尔王传》演唱、舟曲多地舞、卓尼巴郎鼓舞,定西市岷县二郎山的花儿会、洮砚制作技艺,天水市的伏羲祭典、清水道教音乐、武山旋鼓舞、秦安小曲,河西走廊各市、县的河西宝卷、夜光杯雕、凉州贤孝、裕固族民歌、裕固族服饰、敦煌曲子戏、永昌万字灯会,陇南市西和县与礼县的七夕节(当地人叫“巧娘娘节”)、武都高山戏、文县傩舞“池哥昼”,
平凉市泾川县的西王母信仰习俗、庄浪县抬阁等。这些民俗文化或以民族、地方特色浓郁见长,或以古老风俗本真性的存留而凸显其价值。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花儿,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甘肃临夏、定西、甘南等地区劳动人民表达对理想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热爱的一种民族音乐传唱形式,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生动形象,曲调高昂优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演唱形式多样,有独唱、对唱,也有合唱,特别是集体对唱颇具情趣,各由四五位歌手组成的对歌双方,相互间展开风趣、生动的“花儿”对唱,十分吸引人。集体对唱逐渐演变成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和地点的、各民族自发举行的对歌、赛歌集会的“花儿会”,如临夏州和政县“松鸣岩花儿会”、永靖县“炳灵寺花儿会”、康乐县“莲花山花儿会”、定西市岷县“二郎山花儿会”等。在这些“花儿会”中,影响最大、规模最大的是“莲花山花儿会”,每年农历六月初一到初六,穿着艳丽服装的各族人民从四面八方接踵而来,登山会歌,常聚有数万人,整个花儿会包括拦路、对歌、敬酒、告别等程序,都是在优美的歌声中进行的,从山脚到山顶,从河边到树林,整座莲花山都回荡着悠扬高亢的花儿,被国内外专家誉为“民歌的海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甘肃临夏“中国花儿之乡”的称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甘南藏戏,藏语称“南木特”,即“传记”之意。因在拉卜楞寺首次演出,又称“拉卜楞藏戏”。甘南藏戏的演唱,系说唱形式,具有表演细腻,韵白清晰,绘形绘色,唱腔时而高亢爽朗,时而低缓悲凉等特点,兼具京戏和藏戏之优。将歌舞表演和剧情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具特色的是“顺步”,即同一侧的臂和足同时朝着一个方向的动作身段,大量运用到各剧中大臣、仪仗队等人物步法表演中,其速度缓慢,动作优雅。剧目主要以民间、佛经、历史故事、古典小说为原本改编而成,具有故事完整、情节曲折、脉络清晰、联想丰富、比喻生动、语言朴实等特点,以及较强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很深的感染力,目前已发展到《达巴旦保》、《智美更登》、《召哇桑姆》、《诺桑王子》、《罗摩衍娜》、《阿德拉茂》、《赤松德赞》、《降魔》、《松赞干布》等9个剧目,形成了丰富完整的艺术表演手法
推荐访问:甘肃代表性文化有哪些 甘肃 性文化 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