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团支部形式分析18篇

团支部形式分析18篇

时间:2022-11-09 18:00:03 来源:网友投稿

团支部形式分析18篇团支部形式分析  团支部工作计划分析最新  团支部工作计划分析最新  计划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任何组织的各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计划。为解决组织目标的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团支部形式分析18篇,供大家参考。

团支部形式分析18篇

篇一:团支部形式分析

  团支部工作计划分析最新

  团支部工作计划分析最新

  计划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任何组织的各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计划。为解决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下面是由工作计划网为大家整理的团总支工作计划,欢迎参考。

  一、强化青年思想教育,提高青年责任意识。开展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活动,提高青年的政治素质。以集学习、个人自学、讨论交流、读书征文等方式分主题、有侧重地组织、引导青年深刻领会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内容,统一青年思想、凝聚青年力量。利用节假日和重大纪念日,组织青年参观了解改革发展成果,增强爱国热情和民族责任感。二、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服务青年成长成才1、强化团员青年业务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争取处党政支持,通过“结对、带教”等形式,深入开展新进大学生业务培训工作,帮助新进人员尽快适应海运工作,掌握业务技能,为处持续发展储备人才。2、继续深入“号、手”创建工作。以处政务心为重点,巩固“共青团号”与“文明执法示范窗口”的创建成果,设立“青年文明示范岗”,培养青年的团队精神和建功热情,树立“工作高效、服务优质”的海运窗口良好形象。

  1/3

  团支部工作计划分析最新

  4、通过定期座谈、问卷调查、一对一谈心等方式,关心青年所需所想,倾听青年心声,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年工作,

  维护青年利益。三、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改进团员青年作风1、切实推进团干部队伍建设。开展团干部教育培训,培养团干部关注时事、开拓思想、提高敬业精神和履职能力,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2、着力改进团干部作风。使基层团干部增强与青年的感情、加强与青年的联系,脚踏实地,务实求效,做好基层青年维稳、凝聚和服务工作。进行廉洁自律教育,做到政治上过硬、作风上扎实、自律上严格。四、开展团日活动、陶冶青年情操1、开展“难忘历史、奉献青春”主题团日活动。开展志愿公益行动、红色之旅等形式的主题团日活动,使团员青年受教育、获启示、得成长。2、结合当前形势,引导团员青年结合海运工作,围绕经济转型年如何做好海运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等主题展开活动。引导青年从与自身相关的环境出发,关注社会时局和发展,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意识,为构建和谐海运贡献一份力量。总的来说,我们的工作还有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所以,在下一个阶段的工作,我们将不断的努力,把我们的工作做到最好!

  2/3

  团支部工作计划分析最新3/3

篇二:团支部形式分析

  浅谈基层部队团组织工作的现状及对策(文/孙晓开)

  团组织工作是消防部队基层组织工作之一,是部队基层政治工作的重要方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也是消防部队基层两大群众组织之一,是基层部队完成工作任务的突击力量。做好团的基层工作是共青团组织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消防部队和谐警营建设中履行职能、发挥后备军和助手作用的有力保证和必然要求。因此,做好基层团组织工作对基层部队高度集中统一,提高部队战斗力,圆满完成各项任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实的基层部队中,团支部的工作显得滞后,并且流于形式。这里,笔者就基层团组织工作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基层团组织工作的现状基层团支部在基层党支部建设中虽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相对于基层党支部建设而言,仍然是一个十分薄弱环节。根据在基层部队中的调查和访问,基层团组织工作的的现状主要存在于:一是,团组织功能弱化,作用不大。组织“阵地”建设欠缺规范,活动少且利用率偏低。实际所起的效果和作用不大。二是,有名无实,流于形式;基层团员人数成递减趋势,基层团组织机构“空巢化”。不能有效的开展团的活动,并且团组织开展活动的积极性日趋下降。三是,不重视,发展滞后。团支部书记往往兼职过多,由于其他工作太忙,团支部工作有些力不从心,而其他团的委员往往只是基层部队的战士担任,工作能力差,往往只是挂名而已,起不到真正的作用。从而不重

  视团支部的工作,导致发展滞后。四是,经费欠缺,保障不“给力”。保障的问题是在基层部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一些领导认为基层团组织的活动的开展不能带来实际的看得见的效益,故而,基层团组织在开展活动时因缺乏经费的保障而难以进行。

  二,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发展模式创新(一)“以党建带团建”--党支部高度重视,为团支部建设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以党建带团建,切实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要建设好团组织,必须要选好团支部,尤其是要选好团支部书记,配强团支部班子。要求基层党支部对团支部的选任加以指导和监督。在选拔团支部书记一定要德才兼备的要求,“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选拔方式上,充分发挥民主,创新选人的渠道,有能力的干部和战士均可以参加选拔,选出有利于团组织发展的团支书。党组织要抓好“松、软、瘫”团支部班子的整顿工作,切实把优秀的团员,优秀的士兵、士官选拔到团支部班子里来,提高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做好党组织的好帮手。(二),“靠活动促团建”--团支部要加强对团组织生活制度和团活动的组织首先,针对基层团组织团意识的弱化问题,切实强化团的组织生活制度:支部团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小组生活会、团日、团课等等。在团组织生活中强化团员意识,同时,可以定期组织新团员入团仪式,增强团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从温入团誓词等等。其次,锤炼出一支

  过硬的团员队伍。要经常对全体团员进行排队分析,让全体团员围绕团员标准开展自评和互评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刻保持团组织的纯洁性。最后,丰富团的活动。根据消防部队建设和团员战士的需要,开展团的活动。比如,争做忠诚卫士活动、岗位学习成才活动、突击竞赛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互帮、互学、互教”活动等等,还可以针对创“青年文明号”开展更为丰富的活动。使基层部队的青年战士动起来、工作活起来,充分显示和发挥团组织作用的载体和基本途径。

  (三),“依团员荣团建”—充分发挥团员个体的能动作用,繁荣团组织生活

  充分发挥青年团员的自身作用是繁荣团组织生活的关键因素。由于消防部队的特殊实际,普通基层中队编制大致都在二十到五十人之间,人数较少,其中还有不少的非团员,加上士兵团员的身份特征,其在组织活动和参与的能力参差不齐,受到能力和素质方面的限制。因此,要依靠“依团员荣团建”就必须:一,发挥现有特长士兵团员的带动作用。通过“互帮、互学、互教”活动,带动团员之间“传、帮、带”,从而增长团的“实力”。二,培养一批特长士兵团员,团的人才培养可以针对一些具体的活动来开展。例如,可以现阶段在消防部队开展的“一队一特色”活动,发现一批,培养一批。

  (四),“用物资保团建”—将团的活动落到实处,经费的制约是团组织建设的有一大障碍,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的基层消防部队的团组织苦于没有经费的保障而难以展开团活动。经费的

  保障问题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确实存在经费不足的客观现实,二是领导的不重视的主观方面因素。因此对于经费保障的问题,必须建立正式的“团组织经费保障制度”,使团的活动经费来源有理有据,保障团组织的组织生活和团活动的顺利展开。

  二,结语将部队团支部建设作为部队工作的一个重点,将部队团支部工作做活做新,需要我们更加努力,从组织活动、对团员的关心、党支部的正确领导,每一点一滴都要扎扎实实地开展,利用部队有利的条件,将团支部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在新形势下,基层团支部建设要紧紧围绕消防部队中心工作来抓,将“创新活动思路,完善活动制度、提高活动质量、激发活动热情”作为突破口,坚持不断创新工作内容,不断探索工作思路,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团组织“助手”作用,保持基层消防部队生机与活力。全面推进基层团支部建设,引领广大团员青年走向新的方向,带领团支部建设踏上新的征程。

篇三:团支部形式分析

  团支部工作计划班级情况分析报告

  团支部工作计划班级情况分析报告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我们已经是大二的学哥学姐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班的同学们一起努力,一起成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班级同学彼此间的感情也不断加深。作为法学09-2班的团支书,本学期的计划尤为重要。如果一个班级的全班同学都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那么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办到的。就像我们可以一起爬上山巅,一起呼喊一样。同时,在这样的氛围中,也将更容易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以及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对此,我认为,团支部工作应从集体凝聚力中入手。所以,我这学期的工作目标主要是以下三点:一、加强同学间的交流,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集体凝聚力。二、以学为本,力求班级整体成绩更上一层楼,力争无挂科,提高英语四级通过率;同时丰富课余文化生活,组织同学们多参加课外活动。三、在上一届班委工作基础之上,树立班级形象、争创院级、校级先进班级。针对本学期的工作目标,现做出以下具体工作计划:1、积极开展班级互动活动。在本学期开展多次团支部互动活动,比如说‘我爱集体’活动,心理历程讲述,同学间的快乐一刻等,还

  有,在十一、中秋节或元旦放假期间策划组织一次集体出游,以此达到增强同学间交流及感情的目的。

  2、发挥班级集体的温暖。向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团支部成员伸出最无私的援助之手。计划与团委阳光志愿者服务队联系,参与一次大型的公益活动,如慰问老人院等。

  3、建立学习互助竞争小组,要面对全体学生,顾全大局,做到抓两头促中间。首先要善于发现优等生,在班中树立榜样。对表现好的学生要经常鼓励,既要肯定成绩,也要不断督促,使他们不断取得进步。在生活上、学习上从“爱出发”。主动接近,真诚、平等对待,深入了解他们落后的原因,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还要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努力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并让他们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同时也能培养同学们的互助精神,增强同学间的友谊。我班于大一下学期四级通过率达50%以上,计划在大二上学期,采取一对一的方式由这些同学带动未过四级的同学,增强同学间的竞争意识,增强同学们的时间观念!另外,还要抓好班级上课的纪律,因为纪律是成绩的保证。要让每位团支部干部管好自己也要带动好同学,这样即加强了班干部的能力,又使班级纪律得到提高。

  4、实行班务公开。设立班务公开日(一月一次),使班级事务更加公开化、透明化,使班级里的同学人人都可以参与到集体事务中来。同时,广泛采纳同学们对班级事务的意见,集思广益,争取使班级工作更上一层楼。

  5、在工作方面,班长、团支书及其他班干部,既要分工明确又要相互配合,坚持每周开班委会,针对班内出现的新问题制定新的对策。班委会由班长或团支书主持召开,应积极准备,保证开会效率。另外,对于班会负责人要做好纪录,以便开展工作。

  6、在已经建立好的班级博客里继续展现团支部每位成员的风采。班级博客,即是我班同学交流的平台,又是我班同学展现才艺的舞台,要有周期性的更新班级博客,剔除带有消极意义的东西,展现年轻人的风采

  以上就是本学期团支部的工作计划。总而言之,在大二这个关键的时期,团支部会好好工作,努力为每位同学服务,使同学们更加友爱、团结,使我们法学09-2团支部更加优秀。

  团支部工作计划班级情况分析报告一、完善自身建设,常规工作有序进行1、团支部定期召开班子例会,会议有记录,认真、规范地填写好团支部班级小档案。2、团支部档案的管理力求清楚、明了,团总支下发的各种文件,支部计划、总结,各项活动的计划、方案等都做到一一归档。3、认真做好每年度的团费、团报、团刊的收缴、征订工作。二、积极开展班级活动,丰富课余时间:1、积极筹备每月校团委所制定的主题团组织生活,不断创新通过不同方式使同学们不仅能提升思想认识又能加强团队协作精神。

  2、多举行文艺、体育方面的班级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不仅能使同学们较充分地利用课余时间,减少虚度光阴的情况,还能促进同学之间的友情,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3、收集意见,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对具体活动地点、方案以及备用方案进行详细的制定。

  4、积极组织同学参加学校及各院系举行的各类文体活动,并对参加者给与一定奖励。

  三、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努力让团支部的工作更加顺利,能够在今年的工作中更上一层。

  四、具体方案1、加强班委团支部的建设,增强其工作能力与效力2、班委团支部成员同时也是班级成员,对班级事务的处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故需要不断的学习,来增强其业务水平,更好的、高效的为同学服务3、要有一个完善的班级制度,也让班级成员知道,班委团支部处理事情对事不对人。4、每月组织一次班级集体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5、在组织活动时应充分考虑班级成员的经济接受能力,力争每位班级成员都能参与,并注意出行的安全。6、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增强班级内部的协助精神五、总结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此方案的带领下,这学期更加完美的去做好团支部工作:让我们通风1102班团支部工作更上一层楼,创造出一个完美的班级!

篇四:团支部形式分析

  团支部基本介绍情况1.我班是由各地区的41名学生组成的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也是一个优秀的团支部,在各位

  老师的指导下,我班不论是在思想上、学习上,还是工作、社区活动中,都能发挥出各自的才能与优势、努力奋斗,为个人、也为班级、更为院校,取得优异的成绩,在每次的业余活动比赛中,我班都能在比赛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赢得又一次的光荣。同时我们的努力也得到了各位老师的充分肯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会继续认真积极的态度参加校内组织的活动与学习互动,争取把目标定得更高,把工作做得更好。

  2.团支部总人数:41人团员人数:38人团员占总人数比列:93%团员交团费情况:全部交齐

  3.团支部成员简介:团支部书记:魏新团组织委员:张迪团宣传委员:孙雯雯

  对团支部职能的分析目前我校的基层团组织是以班级为单位组成的团支部,支部干部包括团支部书记和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而接下来就要说一下支部干部的职能分析:

  首先:

  团支书是在院团委的指导下,受所在系团支部直接领导,从事团工作并协助班长搞好班级日常工作的学生干部。其主要职责是:1、负责每年新学期的发展新团员,团结同学,使同学们端正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协助班长更好的开展班内、系内工作,使用权同学们在思想上认识活动的必要性。3、了解同学思想动态,增加同学意识,定其与同学谈心,注意掌握同学的最新情况,

  发现问题应立即想办法解决或及时上报。4、积极在班内把青年同学发展团员,使同学们在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5、开展丰富、有益的课外活动,增强同学们的团结意识和互帮互助意识,营建一个积极

  向上,和睦,有朝气的学习、生活环境。其次:

  组织委员受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接受院组织部的指导和监督,组织委员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对青年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提出发展新团员的意见,集体办理接受新团员的手续。

  2、了解团员的思想、工作情况,对团员进行思想教育和纪律教育,搜集和整理团员的模范事迹,建议支委会对团员进行表扬和奖励,对团员的纪律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并提出处理建议。

  精选

  3、了解团员中入党积极分子的情况,做好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发展对象的有关具体工作。4、协助团支部书记组织开展团员民主评议活动和团日活动,并为符合条件的团员办理

  年度团籍注册手续。5、了解掌握支部的组织情况,根据需要提出团小组的划分和调整意见,检查和督促团

  小组过好组织生活。6、搞好团员统计,接转团员组织关系,按时收缴团费,办理团员招领离团手续。7、按《理学院团委组织部例会制度》要求参加组委例会,完成院团委组织部布置的各

  项工作。8、做好本班各种会议记录,按要求认真、完整填写《团支部手册》,并随时接受组织

  部的检查。最后:

  1、及时了解团内外教职工的思想动态,结合上级要求,提出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拟定学习计划,准备学习资料,结合实际,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学习活动,重点抓好政治学习、中心组学习、及上级布置的学习任务。

  2、组织宣传队伍,占领宣传阵地。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等舆论宣传工具,开展宣传鼓动工作,大力表彰与宣传党员、干部及教职工中的先进思想、先进人物、典型事迹;要保证每学年在校内挖掘树立2~3位(个人或校组)的先进典型。

  3、指导、协调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积极指导教职工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和教职工业务、科技、文化等学习活动,提高教职工师德及科学文化业务水平。

  4、培养团的干部,关心团员青年政治思想教育,指导团总支的日常活动。5、参与指导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及行为规范训练。

  精选

篇五:团支部形式分析

  县乡镇党委应树立大党建观念把基层团组织建设作为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基层团组织建设视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活力和后劲所在从而把基层团组织建设纳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总体规划中进行同规划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和同考核使基层团组织建设与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同步进行互为补充得益彰真正实现党带团团促党的良好局面

  关于基层团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鲁甸县是云南省的特困县之一,属国家级扶贫攻坚县。区域内最高海拔3356米,最低海拔556米,海拔高差大,自然气候条件比较恶劣,立体气候特性十分明显,在江边河谷地带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由于受地理区位、经济基础和传统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近年来鲁甸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发展的有利机遇,在认真挖掘和剖析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障碍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发展路子,千方百计加快经济社会的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为团组织建设和青年工作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但在加快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伴随着社会的逐步转型,团组织建设和青年工作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与问题。为客观分析当前基层团建和青年工作的实际,准确把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科学探寻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在驻点鲁甸工作期间,在团县委和各基层团组织的大力支持下,对鲁甸县基层团组织建设和青年工作开展了一次调研。调研活动通过座谈调查、访谈对话、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本文根据调查数据,结合访谈材料和有关档案文献材料,进行初步的整理分析,形成了基本调研报告。

  一、当前鲁甸县基层团建和青年工作基本情况(一)团员青年。全县有14至35周岁青年106309人(14

  至28周岁青年78170人),团员23748,团青比例%;少数民族团员7659人,占团员总数32%;XX年全县共推荐68名,经批准入党数45名,占推荐总数66%。

  (二)基层组织。全县应建团单位数744个,已建团单位数640,建团率86%,其中基层团委25个(企业2个),152个团总支,463个团支部。

  (三)团干部。全县现有乡镇以上团干部32人,除了团县委5人外,乡镇、中学均为兼职团干部,村、社区、企业、机关团总支书记、团支部书记多数以村社干部、乡村教师兼任为主。在乡镇以上团干部32人中,25周岁以下11人,26至30周岁19人,31至35周岁5人;大学学历23人,中专学历9人;女干部10名,少数民族3名,党员30名。

  (四)经费情况。由于鲁甸县财政紧张,除了团县委有点人头经费外,其没有什么经费来源,致使共青团工作经费紧缺。

  (五)流动团员量大。由于打工潮兴起和县委政府劳务输出力加度,每年团员流动量急增,近三年统计表明,团员每年流动人数达4500人左右,但实际流动量远远超过统计数据。这给团员的管理教育及团组织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鲁甸基层团建和青年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调研的整体情况来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基层团建和青年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矛盾、新问题、新变化。

  目前,全县基层团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一)党政重视方面。大部分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会对

  团组织的作用和价值认识不清,对“党建带团建”的精神缺乏落实,思想上就忽视了团的工作。有的思想上重视,但经济支持跟不上,也制约了共青团的发展。

  (二)乡(镇)村和县直机关团员数量逐年减少。一方面由于近年来新招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较少,团员缺少来源,但超龄退团人数却逐年增加,县直机关团组织(除县直中学团委)在册团员数逐年减少,团员不够3人以上的单位占50%,已不符合建团要求。另一方面各乡镇外出务工青年逐年增加,回乡青年学生又很少,据调查统计,全县农村外出青年约占在册青年总人数60%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和作用的发挥。

  (三)团的组织建设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团组织的有效覆盖率低。据调查,目前全县基层团组织中,有组织无青年,有青年无组织的情况十分普遍。一方面,共青团原有的阵地没有得到巩固和加强,部分地方、领域正在逐步丢失,功能逐步丧失。在农村表现尤为突出,全县行政村(社区居委会)都未落实专职团干。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经济、社会组织(如专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不断涌现,团组织还没有来得及往这些新的领域发展,阵地拓展不够,对这部分组织的青年缺乏引导,

  而往往这些地方是青年构成最复杂、思想最敏锐、最需要共青团来组织和引导的地方。

  (四)团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不强。存在着有领导班子却无团员青年、无活动场所和经费、无工作制度、无团日活动的现象,越到基层,情况越是严重。团干部兼职现象也很普遍,开展团工作的精力难以保证。从此次调研的情况来看,除了极少数团委有专职团干部外,其他的团干都不同程度的兼有其他职务,兼职分散了团干部的精力,使团的工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目前全县大部分基层团组织均没有安排活动经费,要确保正常运转都很困难,再加上县内大型企业极少,可整合资源缺乏,影响了有些基层团组织开展活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到目前为止,全县仅有小寨青年活动中心一处专为团员青年活动的场地。

  (五)团干部年龄普遍偏大,业务素质良莠不齐。从调研情况看,目前,全县各级共青团干部年龄在25周岁以下的不到20%,26-30周岁的占60%,31周岁以上的占20%。团干年龄偏大,对共青团工作往往缺乏激情,更缺乏创造性和开拓精神。与此同时,团干受训机会少,加上团干自身学习不够,导致了团干部业务知识和工作水平参差不齐。调查表明,大多数基层团干部要么有热情缺少经验,要么有经验却又缺乏热情,二者不能有机统一,严重影响到基层团工作的开展。

  (六)部分青年团员的团员意识和组织观念谈薄。调研表

  明,近年来,全县各级特别是非学生团员的团员意识不强比较普遍,主要表现在交纳团费不积极,参加团的活动不踊跃,配带团徽不自觉,团的知识不熟悉等方面。甚至有部分团员青年对于作为一名共青团员的光荣感也在逐渐丧失,青少年对团的认识不够,入团意识和意愿不强,团青比还不高。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金钱至上、利益至上的拜金主义思想正在冲击着青少年的信仰,腐朽的“赌、毒、黄”文化也逐步渗透着青少年的思想,这些因素导致青年们的价值观正在发生改变,广大青年不再因是否是团员而感到光荣和自豪。

  (七)团员流动性大。随着社会择业的多元化,农村青年再也不安于田间地头,纷纷外出打工、做生意谋生路。许多农村青年中学一毕业,就“孔雀东南飞”,造成团员大量流失。团员人数日益减少,团的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团组织的作用就难以发挥,对团员难以实行有效的教育管理。流动团员是新形势下团员队伍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对他们的教育管理,是新时期团建工作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我县集中表现为团组织教育管理上的“五难”和流动团员自身面临的“五个矛盾”。“五难”是: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教育难适应、活动难开展、设置难建全。“五个矛盾”是:找组织与找工作的矛盾、团员找组织与组织找团员的矛盾、团员的权利与义务的矛盾、管理与服务的矛盾、先进性与新环境的矛盾。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的原因分析通过调查分析,目前全县共青团工作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有团组织内在的多方面的原因,更与整个社会大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调查表明,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一)经济基础薄弱。鲁甸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国家扶贫工作开发重点县。总面积1478平方公里,耕地33万亩,97%是山区,而且大部分是高寒山区,土地贫瘠,各种自然频繁。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828万元,支出242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86元,农民人均有粮292公斤,全县贫困人口接近12万(特困6万余人)。经济基础相当薄弱,而基层团组织建设取决于党政的投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为经济实力不强,各级党政拿不出足够的钱来进行基层政权建设。团县委只有固定的人头经费,团的活动经费缺乏保证。经济不发达,社会资源奇缺,缺乏社会化运作活动的条件,活动开展困难。既使开展,也局限城区,无法延伸到农村。农村偏僻、闭塞,缺乏集体积累,大多数属于“空壳村”,更是没有团组织活动的经费来源。大多数村一年开展不了一次活动。对于共青团来说,活动决定活力,没有活动,活力也就无从谈起了。(二)就整个社会大环境而言,普遍存在对共青团工作认识淡化的趋势。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各界存在对共青团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越来越淡化的现象。乡镇党委政府对共

  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和社会政权的重要支柱作用”认识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对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强调得多一些,而忽视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和社会政权的重要支柱作用。所以,对共青团就如何联系青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如何凝聚青年,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等问题思考得少。因思想上没有引起重视,所以就不可能有工作措施。于是,对共青团工作不闻不问、不管不说,顺其自然发展,久而久之形成了现在的局面。村两委会更是认识不到团的作用和价值,认为这个组织可有可无,特别是已经解决报酬的村,因兼职兼薪,一些两委会成员便把村团支部书记职务兼上,但对团的工作从不过问,既不团结带领团员青年,也不教育培养青年。从而出现了广大青少年不愿入团,不求上进的现象,继而形成了农村基层党员老化、基层组织后继乏人的严峻形势。

  (三)青少年团员意识不强。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团员青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但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追求、思维方式也呈现多元性、多样性、多变性的特点。人们固有的利益观念、思维方式、价值追求发生了深刻变化。青少年具有领社会风气之先的特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

  件下,特别是在农村,广大青少年在计划经济时代普遍具有的入团倍感光荣,入团体现先进的意识已经不复存在。对他们来说,入不入团无所谓,入不入团一个样,入了团也没有什么好处,不入团也不存在什么坏处。加之全县的特殊县情,共青团这个组织对广大农村青少年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凝聚力。于是农村共青团组织也就缺乏号召力、战斗力。

  (四)从共青团自身建设的情况来看,团组织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不强。一方面,在应对内外环境变化上,当前,我们自身还没有很有效的办法,工作方法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另一方面,部分团干部对从事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短期行为和形式主义严重,主动性不强,对于开展团的活动,应对团工作中的新问题,被动应付了事的多。这些,都制约了我县基层团建和青年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鲁甸基层团建和青年工作发展的对策与建议针对当前鲁甸共青团工作的现状,我认为,既要看到当前问题的严重性和新时期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团建和青年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又要增强做好全县基层团建和青年工作的信心,冷静思考,沉着应对。在此就鲁甸基层团建和青年工作提出如下建议:(一)加强党对团的领导。党对共青团的重视支持是做好团的工作的政治基础和根本保证。共青团作为党的忠实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纽带和桥梁。党组织应该重视团

  的工作,象抓经济工作一样,布置经济工作时,同样布置团的工作,检查经济工作时,同样检查团的工作,把团的工作纳入党组织的岗位目标责任制,加强党对团组织的领导和指导,把素质较好、能力较强、热情较高、潜力较大的年轻干部选拔到乡镇团干部岗位上,使干部得到锻炼,使事业得到发展。规范和完善团干部的管理工作,不随意轮岗交流团干部,确因工作需要调整,需按《团章》规定,征得上级团组织同意,并保证有人接替工作的前提下再调整,从而保证工作的连续性。进一步多听取汇报,多作指示,多压担子,多解决实际困难,充分调动团干部的积极性。努力为共青团工作创造宽余的经济环境。把团的活动经费纳入年初财政预算,保证团的活动经费。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作用,带领青年团员全身心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潮中,为经济建设服务,在经济建设的涌流中,大显身手,冲锋陷阵。

  (二)进一步落实“党建带团建”,把基层团建纳入基层党建工程常抓不懈。县、乡(镇)党委应树立“大党建”观念,把基层团组织建设作为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基层团组织建设视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活力和后劲所在,从而把基层团组织建设纳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总体规划中进行同规划、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和同考核,使基层团组织建设与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同步进行,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真正实现“党带团,团促党”的良好局面。建立相

  应的责任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团组织建设的良好局面。基层团组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唯有县委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部门明确责任,形成合力,乡镇党委具体负责,狠抓落实,才能出成效。

  (三)提高基层团干部能力、增加基层团干部积极性。把基层团干部纳入各县科级、村级干部培训范畴。充分发挥县委党校的作用,每年培训一定数量的基层团干部,逐步培养他们的能力。落实村团支部书记报酬。把村团支部书记纳入农村三职干部范畴,解决其工作报酬,调动其积极性,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实施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工程,加大“推优”工作力度,使基层干部有干头、有奔头。

  (四)加强对农村青年进行正面引导。农村青年最盼的是致富,最迫切的是科技。如何正确引导农村青年人,是基层团组织在新时期的一项新任务,各级基层团组织,要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方式,变管理为服务,变政治说教为典型示范。当前基层团的工作重点是大力实施服务农村青年致富工程。基层团组织可以组织青年团员进行科技培训,使他们拥有一技之长成为青年星火致富带头人,充分发挥青年人接受新事物快的特点,让他们在技术应用、推广、转化中发挥作用,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村青年成才致富,使他们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发展先进文化的代表。进而,大造“一人致富,全家光荣;一人致富,致富一方”的舆论氛围,使青年人的青

  春活力,在广大农村大有作为,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把广大青年的敢闯、敢为的精神,融入到经济建设之中,融入到民族振兴之中,融入到建设一个“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之中。充分展示共青团组织和共青团员在整个社会的积极影响作用。

  (五)加强团员意识教育。结合县情,深入开展学习《江泽民文选》活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人格品德、敬业的工作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无私的奉献精神。

篇六:团支部形式分析

  中央企业基层团支部组织制度现状分析

  朱海波;杨名【摘要】组织制度建设是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当前中央企业基层团支部工作与青年工作的主要特点,通过调研显示中央企业基层团支部的组织制度建设整体上看比较完善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足.在组织生活制度、推优评优制度、沟通交流制度等方面都存在着开展工作质量不高、频率不高的问题,需要在把握本单位的中心工作、青年的特点和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项组织制度.【期刊名称】《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00)003【总页数】4页(P55-58)【关键词】中央企业;团支部;组织制度【作者】朱海波;杨名【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100089;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10008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75

  本文以国资委所属的135家中央企业基层团支部为研究对象,根据国资委现行的行业划分方法,即军工制造、能源化工、建筑工程材料、电子通信、冶金等8大行业,结合多级抽样法和整群抽样法,共抽取了16家中央企业的31个基层团支部样本。从党支部书记访谈、团支部书记访谈、团员青年问卷调研等不同角度,系统分析了

  中央企业基层团支部建设的现状。其中,现场发放收回问卷471份,网络发放收回问卷761份,共计1232份。组织制度(OrganizationalSystem),是指组织管理中借以约束全体组织成员行为,确定办事方法,规定工作程序的各种章程、条例、守则、规程、程序、标准、办法等的总称。组织制度是调整组织内各种关系、维系组织运转的有效方式。组织制度建设是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央企业基层团支部的组织制度建设整体上来说比较健全,各项制度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和执行,但也存在着组织制度不完善、结合青年特点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够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和改善。一、中央企业基层团支部组织制度现状分析(一)基层团支部的制度落实和推行从整体上看,大部分单位都具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团员青年对基层团支部的制度运行情况整体评价较高,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调查显示,团员青年认为基层团支部制度落实和推行“很好”和“较好”的达28.7%和48.9%,对管理和监督表示“非常民主”和“比较民主”的分别为29.5%和48.1%,对团内奖惩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达24.2%和48.9%,对纪律执行情况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为30.2%和46.3%。认为基层团支部的制度“运行好”的都在50%以上(见下表,按照评价为“运行好”的高低排序)。团员青年对基层团支部制度的评价情况相关制度有制度运行好有制度运行一般有制度没运行没制度支部团员大会60.90%32.70%4.60%1.80%主题团日活动60.90%33.40%4.50%1.20%民主选举制度59.80%34.10%4.50%1.60%团支部工作条例59.50%34.40%5.90%2.00%支部委员会59.40%34.30%5.20%1.10%团员发展与超龄团员离团59.20%30.70%1.70%8.40%入团青年培训制度58.20%32.80%6.30%2.70%支部组织生活制度57.60%36.10%4.50%1.80%团员年度团籍注册制度57.00%33.40%7.70%1.90%支部工作目标管理制度

  56.70%35.70%5.90%1.70%民主评议制度56.40%34.90%5.40%3.30%团员参加活动考勤制度56.30%36.60%5.10%2.00%流动团员管理制度55.90%35.00%5.90%3.20%团小组会(民主生活会)54.70%33.90%7.30%4.10%团员证制度52.70%36.80%6.30%4.20%支部工作定期检查、考核制度52.40%36.00%9.80%1.80%团员教育评议制度51.10%37.10%8.30%3.50%团课制度50.30%39.30%6.30%4.10%其中,根据访谈结果,绝大多数员工在入企之前就已是团员或党员,入团青年培训和团员发展工作目前基本没有;超龄团员一般为自动离团,但团支部会举行各种纪念方式,如“五四”联欢会,发放寄语卡片或小纪念品,唱歌等;93.7%的支部委员会都以碰头会的形式不定期召开;33.9%的支部开展过团课;大部分团支部都开展过素质拓展、纪念“五四”、技术交流、爱国主义教育等主题团日活动;大部分团支部书记表示团支部参与本单位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机会较少,有的偶尔能参加职代会、工作会、测评会、干部考察会以及党支部扩大会,或通过公共信箱、QQ等方式提合理化建议。(二)基层团支部的组织生活制度大部分支部组织生活比较健全,团员青年整体评价较好,但开展的质量、效果、频率等仍要进一步加强。调查显示,团员青年对支部组织生活的质量和效果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分别为24.2%和49.6%;认为每周开展的占3.2%,两周的7.1%,每月的8.9%,两月的11.6%,半年的39.5%,一年以上的29.3%,没有的0.4%;表示定期进行团员年度团籍注册的为43.2%,不定期的为45.3%,没有的为11.5%;表示三个月收缴一次团费的为23.6%,半年的30.8%,一年的为36.7%,一年以上的4.3%,没有交过的为4.6%。从访谈结果看,76.3%的团支部书记表示没有定期开展组织生活,但大部分都能每季度召开一次。(三)基层团支部的评优推优制度

  大部分团支部都开展了推优和评优工作,团员青年整体上比较满意,但仍需进一步加大力度。调查显示,在推优入党方面,团员青年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为16.8%和35.1%;在党支部从团员中发展党员经团支部推荐方面,团员青年表示“经过”的为32.8%,“偶尔”的为23.3%;从访谈结果看,党支部书记表示团支部开展过推优的占25.6%,团支部书记表示开展过的占71.9%,说明团支部推优工作仍存在较大不足。在评优方面,团员青年表示“定期”和“不定期”开展优秀团员评比的分别为48.5%和39.7%;在团支部发现、培养和推荐优秀青年人才方面,团员青年表示“很好”和“较好”的分别为33.2%和42.8%;对团支部推优制度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为27.8%和61.4%;从访谈结果看,87.3%的党支部书记表示团支部很少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和岗位培训,72.1%的团支部书记表示没有开展过业务学习和岗位培训,但借助日常观察、同事评价等渠道,也能够较好地发现、推荐一些优秀的团员青年。(四)基层团支部的沟通交流制度沟通的流向可以是垂直的,也可以是水平的。垂直维度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调查显示,团支部的沟通整体上还不规范,大多数支部都没有建立相应的沟通机制制度。首先在自下而上的沟通流向上,团支部在与上级团组织沟通交流方面实际效果不是很理想,79.3%的党支部书记表示不能定期汇报工作,只是有重要活动时沟通较多,有时一年难得一次;82.7%的团支部书记表示没有定期汇报工作,主要为每年一次总结汇报;在与党支部沟通交流方面,87.3%的党支部书记表示不能够定期听到汇报工作,只是有事时才能见到团支部书记;78.3%的团支部书记表示没有定期向党支部汇报工作,有事时才会去向党支部书记汇报。其次自上而下的沟通机制也不是很健全,自上而下的沟通流向上主要表现为团支部与团员青年的沟通和交流,在与团员青年谈心方面,团员青年表示定期开展的为28%,不定期的为56.7%,很少的为14.3%,没有的为1%;86.3%的团支部书记表示能够经常性的与青

  年谈心,但主要为日常交流。最后在水平的维度上沟通的效果较为不错,在团员与青年之间沟通方面,团员青年表示很多的为22.7%,较多的为43.8%,一般的为27.1%;78.5%的团支部书记表示没有具体的措施。二、中央企业基层团支部组织制度建设与发展对策(一)在制度落实推进方面中央企业基层团支部具有较为完善的组织制度并得到了较好的实施,但依然存在着制度落实力度不够、制度流于形式等问题。针对这些不足,基层团支部应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组织制度,同时加大力推动组织制度的落实和推进,强化制度的引导作用。团支部的制度建设一方面要紧紧围绕本单位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不要搞千篇一律、形象工程,要灵活设置、创新设置,让制度成为促进团员青年为单位献力献策的推动剂;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了解本单位团员青年的实际情况,不要让制度成为约束人性的枷锁,要让制度成为团员青年成长进步的指南针和发动机。此外,团支部要进一步探索和争取参与本单位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突显团支部的存在和价值,助力单位的建设和发展。(二)在组织生活制度方面针对组织生活开展的质量、效果、频率都不是特别理想的问题,团支部应进一步的完善组织生活制度,以制度作为开展组织生活的指引。要进一步推进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以三会一课制度为核心开展团支部的组织生活。首先,要通过三会来了解团员青年的思想和需求,为团员青年表达诉求、建言献策搭建一个常规的畅通的平台,“共青团组织要成为团员青年有序参与社会民主建设的重要渠道”。其次,团支部的三会要突破传统的固化模式,将三会开进生产一线、开进宿舍、开进食堂,不要拘泥于固有的形式,要深度挖掘三会的实质效果。最后,要创新团课的内容和形式,团课也要突破传统的思想教育的固化模式,展开丰富多彩的培训课程,既要开展引文学艺术入课堂、引时尚游戏入课堂、引品质生活等等新内容、新形势的课堂教学,又

  要开拓走进大自然、走进大学、走进社会等等走出去的团课新形势,还可以建设网络团校、虚拟团校等新载体。总的来说团的组织生活要开阔思路、创新形式,从企业和青年的特点出发,多组织一些诸如“十分钟工作会”、“五分钟分享会”、“十分钟团课”等等灵活化较强的活动模式,充分挖掘组织生活的实质效用。(三)在推优评优制度方面推优评优工作是团支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某种程度上说这一制度可以算是团支部吸引凝聚青年的一大法宝。“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是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实党的新生力量的需要;也是激发广大团员青年的政治热情,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需要。”推优入党既是为党培养接班人,也是对青年的认可,对青年来说是一种很高的自我价值实现或是需求的满足,通过这一点可以极大的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团支部的推优评优工作要牢牢抓住推优入党这一核心,为党组织做好服务、推荐、培训入党申请人的工作,积极争取,突显团支部在推优入党中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要争取把团支部的推优程序打造成入党的必经程序。同时,团支部的推优评优工作也要积极的跳动起团员青年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对推优评优工作的支持和引导,推进推优评优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推优评优工作的激励作用。(四)在沟通交流制度方面中央企业基层团支部的沟通交流制度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尤其是在垂直流向的沟通上存在较大的不足。团支部应该创新沟通的方式和渠道,首先要完善书面沟通,团支部要积极总结自己的工作,可以以工作简报的形式,以月或季度为周期,将自己一段时间的工作总结呈报给上级团委和同级党支部,并向团员青年公开,有条件的单位应积极争取确立定期汇报制度;其次要加强口头沟通,团支部书记要平时多准备多积累,要提高在任何场合下见到上级领导都能够很好的汇报出团支部的工作的水平,做两手准备,既要有三分钟简洁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也要有半个小时阐述同一观点

  的能力,能要善于抓住机遇、制造机会,完美表达,言辞准确,争取上级支持;第三要重视电脑网络等的信息化方式的沟通辅助作用,充分利用电子邮件、内部信息平台的便捷优势辅助团支部的沟通;第四,要充分利用团的组织生活、组织活动的优势,创造更多的交谊会、联欢会、分享会等等团员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促进团支部内部更顺畅、更充分的沟通交流。以上途径只能说是信息(意义)被从一个主体传达给另一个主体,然而“沟通方面更重要的不仅仅是意义的传递,还包括意义的被理解”。因此,团支部的沟通一定要注重效果,不能“沟而不通”。三、结语综合统计结果表明,中央企业基层团支部的制度建设总体上比较健全,团费收缴、年度团籍注册等基础工作都能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大部分团员青年都比较认同,但有的还存在不足,有的与基层实际脱节,有的适用性和操作性不强,有的创新不够等,影响了基层团支部工作的规范化。因此,必须积极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变化,大胆探索,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实现基层团支部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

篇七:团支部形式分析

  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和心理健康安全自护禁毒防艾等教育活劢帮劣青少年增强法制意识和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三有特色开创共青团工作的新尿面特色工作是一个部门工作的亮点共青团工作在目前的形式下在把日常工作抓实抓好的基础上应擦亮特色工作让青年团员看到让上级主管部门看到让同级党委政府看到

  “三有”开创乡镇共青团工作新局面

  ——XX镇共青团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根据镇党委安排,我于从2011年9月担任XX镇共青团负责人,至今已有半年的时间。我深深的感觉到:共青团的工作离镇党委、团市委的要求相差甚远;离广大青年团员的殷切希望相差甚远;离其他兄弟部门的工作势态相差甚远。为了有效地、更好地开展好我镇共青团工作,现对我镇共青团目前工作现状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一、工作现状(一)人员现状1、青年团员流动频繁,与所在团组织联系减少。长期以来,农村团组织设置是以行政村为单位,改革开放前,青年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大田作业,流动极少,他们思想单纯,农村社会政治空气较浓,团的组织相对较健全。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出现了亘古未有的巨变。农村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从小农意识中解放出来,离开土地经商办厂,走南闯北,四处揽活。农村青年的多向流动,使得团员青年游离于组织之外,许多村级团组织变为空壳团支部,同时许多流动的团员青年也找不到自己的组织。新形势下的这种格局导致团员难以划分所属团支部,团组织与一部分团员失去联系。2、农村团干部兼职、大龄化情况严重通过对全镇所有基层团组织调查,农村团干由于受种种

  因素的制约,有95%以上均为兼职,多数团干部身兼团委、妇联、会计等工作。考虑到基层的实际,兼职现象是不得已的办法。但是妇联、会计等工作本身任务重、责任大,不可能有更多的精力来认认真真做共青团的事。再者,基层团干70%以上的团干部超过三十岁。由于年龄的关系,年龄稍大的团组织负责人,没有精力多与青年人做接触,难以把握当前青年人的思想脉搏。

  (二)思想现状对于青年团员,在趋利务实的大环境下,一些青年的政治意识淡化,价值取向世俗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有些青年为获取物质利益,求得经济实惠而疲于奔命,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他们当中受到冷遇,团员意识淡薄,反之追名逐利,拜金主义思想盛行。丰富多彩的社会,深刻影响着作为团工作主体对象的团员青年,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化,人生定位和物质文明需求也具有多层次性,这显然与团工作的旧思路老方法不相适应,以致出现“团员不爱团、青年不想团、团干不管团”的现象,使得团支部成为“空壳”。其次,基层党组织对团组织工作不甚重视。更看重集体经济发展、社会制安、社会保障等问题,但对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低。(三)活动现状目前,村级团组织的活动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社区团组织开展活动的积极性略高于

  村,但是活动频率仍不够;企业团组织和学校团组织能经常性地开展活动,但是全年的活动没有主题,连贯性不强。

  (四)组织阵地现状一是基层团组织有硬件无软件。村(社区)、学校和企业团支部经过同级党组织的“五个基本”建设,相应的活动室、会议室、制度均有,但是相关资料比如团员信息、团干信息、活动资料、档案大部分团组织均未收集。二是基层团干沟通少,协调能力欠缺。有的团干一年到尾都没有到基层党组织主要领导办公室去汇报工作,偶尔去了,汇报的也不是团的工作,主要领导要么认为团方面没有什么可干,要么认为我们的团委书记们都可以轻松处理,关注度自然少。有的基层团干与镇其他部门的联系少,“两耳不闻窗外事”,对“外面的世界”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对各部门的职能和办事程序“一知半解”,遇到需要协调时,不知从何处下手。与上级团委的联系少,被动地等上级团委“下基层”,平时缺少对工作的探讨和意见的交换。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基层组织阵地建设亟需加强近年来乡镇基层共青团的工作弱化等大环境的影响,直接影响了基层团组织在基层工作中的地位和形象,而且基层团干部年龄偏大,兼职又多,其作用也就不能充份发挥,基层团组织日渐萎,多数处于松散瘫痪状态,有事临时组织,无事各自散去现象普遍存在。团支部是共青团组织的基层单位,是团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

  带,要想搞活团的工作,必需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2、团员管理亟需规范随着新形势的发展,流动团员人数地增加,团员管理难

  度增大,再加上对团员的进出管理不严,操作规程不够规范致使农村团员数量锐减。青年团员是共青团工作的基础,没有团员基础,一切都是空谈。因此,团员管理急需加强。

  3、干部队伍亟需加强团干部是共青团工作的贯彻和执行者,其素质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团的工作水平。团员干部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必要的团务知识,与时代发展脱节,缺乏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没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必然导致在青年人中没有号召力和影响力,没办法更好的团结和帮助广大青年。因此必须尽快的完善团的培训机制,加大团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广大基层团干部的修养与工作能力。上述三个问题均为表面现象,要想深层次的挖掘问题所在,必须刨根问底,为什么各基层团组织阵地建设缺乏?为什么团员管理不规范?为什么团干队伍亟需加强?为什么作为共青团的领导者——共产党的工作有声有色而共青团工作滞后?撇开外部原因,说到底是各级共青团工作没有在广大青年团员中树立威信!共青团工作没有在各级党政引起重视!三、对策俗话说“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必须强大自己”。共青团工作亦是如此,要想共青团工作受人重视,我们必须苦练

  内功。提出“三有”,即“有阵地、有声音、有特色”,来团结带领广大共青团员,让他们真真确确感受到团组织的温暖,从而化解组织阵地建设问题、团员管理问题;让各级党政看到共青团工作的亮点,让他们支持、重视共青团工作。

  (一)有阵地,夯实共青团工作的基础一是完善基层团组织阵地建设。所有基层团组织做到有会议(活动)室、有青年团员学习园地,有一套资料,包括青年、团员台账、团干名册、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开展活动资料汇编、相关制度等。二是配齐配强基层团干。村(社区)团组织负责人由村后备干部担任,并对其加强业务、信仰方面的培训。学校、企业团组织由28岁以下的年轻人担任,并将团干纳入中层干部管理,以增强团组织活动能力。(二)有声音,靠活动凝聚团员青年团组织活动是团员青年相互交流的平台,多开展团活动有利于凝聚团员青年,同时团组织活动是鼓励青年团员在工作岗位上出成绩、显能力的载体。1、帮助青年致富,活跃村级团组织农村团组织有他的特殊性,农村团员、青年在家的少,开展活动的条件相对不足。农村团组织应以推进青年致富为抓手,提升共青团在基层青年团员的威信,让农村青年觉得共青团还是能干事、干实事的。目前,团市委有一些扶持青年创业的政策,村级团组织应积极联系,整合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和资源,为创业青年提供培训指导、项目推介、融资支持、

  产品展销等服务。推进农村“青年诚信创业计划”,积极向上争取“田园小康”、“艳阳天”项目,着力扶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和务工返乡青年自主创业。

  2、推动青年成才,活跃企业团组织企业团组织以青年工人居多。如何帮助青年工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是企业团组织应该思考的问题。企业团组织应以“四创建功”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青工技能振兴计划”、“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等建功实践活动,推动企业青年员工在生产经营中创业、创新、创效、创优。3、开展“志愿者”服务,活跃社区团组织社区流动人口较多,且以青年为主。社区团组织应积极引导青年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健全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完善志愿服务网络,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强化志愿结对共建,征集志愿服务基地,促使志愿服务长效化。深入推进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开展各类宣传、帮困、便民等服务活动。4、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活跃学校团组织学校团组织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是学校团组织应该也必须做的。要在青少年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守信、敬业、融合、厉行”的XX精神。开展“先锋中队”创建、“城乡青年手拉手”、“好习惯伴我成长”等主题活动,鼓励基层少先队组织积极探索各

  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方式,发挥少先队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推进“秋季助学”、“结对帮扶”等活动,不断扩大救助范围。向社会发出倡议,号召各行业、各单位积极参与,动员全社会踊跃救助,共同关爱贫困学生和失学儿童,切实帮助贫困家庭青少年解决上学就学困难,为他们接受教育提供服务。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和心理健康、安全自护、禁毒、防艾等教育活动,帮助青少年增强法制意识和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三)有特色,开创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特色工作是一个部门工作的亮点,共青团工作在目前的形式下,在把日常工作抓实抓好的基础上,应擦亮特色工作,让青年团员看到、让上级主管部门看到、让同级党委政府看到。让他们支持共青团工作、重视共青团工作!共青团特色工作应与活动相结合,活动出特色,特色促活动。各级团组织全年的活动围绕一个符合本单位的主题开展,加以总结、宣传,使特色更特,特色更亮!比如镇团委今年的活动主题是“青年干部素质提升”,围绕这个主题,下来要开展演讲比赛、集中授课、外出学习三个方面的小活动,在系列活动的中间穿插一些重大节日的活动,来丰富和完善整个共青团的工作。

  以上是对共青团工作肤浅的认识。

篇八:团支部形式分析

  xxxx2020xxxx团支部调研报告2篇本文目录团支部调研报告社区团支部工作调研报告内容摘要调研报告以如何进一步扩大基层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联系构建起多层次的联系体系从而实现对团员青年的全覆盖不断增强新时期团员意识和团的基层组织活力为调研重点调查了上海各领域的团组织联系覆盖团员青年的情况揭示了当前团支部在联系覆盖团员青年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分析了影响团支部活力建设的要素最后从加强思想凝聚组织凝聚和服务凝聚三方面入手提出了加强团支部活力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团支部调研报告2篇

  内容摘要调研报告以如何进一步扩大基层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联系,构建起多层次的联系体系,从而实现对团员青年的全覆盖,不断增强新时期团员意识和团的基层组织活力为调研重点,调查了上海各领域的团组织联系覆盖团员青年的情况,揭示了当前团支部在联系覆盖团员青年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分析了影响团支部活力建设的要素,最后从加强思想凝聚、组织凝聚和服务凝聚三方面入手提出了加强团支部活力建设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团支部活力加强联系扩大覆盖增进意识保持和增强共青团组织对广大青年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凝聚力,为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服务,这是团的工作的核心任务。当前,上海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经济结构提升、社会结构转型、城市功能转换的关键时期。这既是一个“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矛盾凸现期”。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共青团组织要圆满地实现自身使命,就需要增强忧患意识,突出重点,破解难题,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不断增强团工作的生机,不断增强团组织的活力。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就是如何进一步扩大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联系,构建起多层次的联系体系,从而实现对团员青年的全覆盖,不断增强新时期团员意识和团的基层组织活力。课题研究的切入口是团支部的活力建设,团支部具有“单位最小、数量最多、对象最直接、工作最落实”等特点,只有团支部有了活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增强团员意识才能真正取得实效。本课题由团市委组织部牵头,上海交通大学团委、复旦大学团委、宝钢集团公司团委、建工(集团)总公司团委、普陀团区委、长宁团区委等6家单位共同参加。课题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下基层访谈、研讨等方式开展研究。一、当前基层团组织联系覆盖团员青年的基本情况课题组对地区、青工、高校等各领域的团支部建设情况作了一次调查梳理,并到6家成员单位进行了座谈交流。调研中了解到,全市各领域团员青年的流向、分布都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对各级团组织联系、覆盖团员青年方式的有效性和全面性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基层团支部的活力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各级团组织相应采取了一些巩固、调整和发展团的组织覆

  1/12

  盖形态的新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地区领域情况1、体制外青年跟随“两新”组织向园区、楼宇集中,团组织通过区域性建团实现覆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成熟,全市各种类型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并入驻各类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经济开发区,以及各类商务区中的商业大楼,其中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组织搀杂,涉及的领域包括高新科技产业、现代物流业、现代服务业等诸多方面,这些“两新”组织中汇聚了大批白领青年、蓝领青年和外来务工青年,而建团工作却一直比较困难,团组织对这些青年的联系和覆盖需要进一步加强。如:××区的“两新”组织8000多家,其中资产超百万元的1000多家,绝大部分分布在全区各类园区中,这些“两新”组织中35周岁以下的青年有38000余人,已确认的团员2840余人。而作为中心××区,××区内商业商务楼宇较多,楼宇内也集聚了较多的高学历、高层次青年,仅南京西路街道辖区内就有梅龙镇广场、中信泰富、恒隆广场等各类商务、写楼53幢,其中入驻了许多知名企业,汇聚白领青年达24000余人。针对这些情况,地方团组织纷纷探索建立起区域性的团组织,如:建立楼宇团支部、园区团支部等,这些区域性团组织打破企业、机构、组织的间隔,针对各类园区、开发区、商务区中的不同青年群体的需求,组织开展各类社会化的、青年喜闻乐见的活动,力求覆盖到整个区域,实现对全体团员青年的有效联系。在此基础上,这些区域团组织逐步建立起以各种类型团支部为核心,以青年中心、各类社团、俱乐部、兴趣小组等为载体的多层次组织网络,实现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2、互联网络成为青年大量集聚、密切交流的场所,团组织引导、参与网络建团实现覆盖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和各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量的团员青年实现了从“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传统的组织联系方式已很难联系、影响、覆盖到他们,而互联网络却逐渐成为了一个能够大量集聚和迅速集聚青年的场所。“4·16”涉日游行队伍的集聚方式、“快闪族”的人群召集方式、各类青年“自组织”的动员和组织方式,都充分展示了互联网的这个特性。因此,各级团组织都在思考如何借助网络实现对团员青年的联系与覆盖,并把这项研究作为使团员青年从“社会人”向“组织人”回归的重要课题。如:地区团组织积极探索以网络为平台来创新团组织的工作手段、活动方法和运行机制,扩大对团员青年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许多区的团组织建立了团的专属网站,有的建立虚拟团支部,在网上开展团的活动,吸收游离在体制外的团员回归团组织,也吸引有上进心和政治需求的青年参与团的活动。一些社区团组织则与那些青年实名参加的会员制网站

  2/12

  建立联系,探索以会员制网站为载体的有效联系团员青年方式。如长宁区虹桥路街道团工委与“虹桥青年白领俱乐部”合作开展“相聚虹桥白领party”、“青年成才论坛”、“上海白领回归童年夏令营”等青年喜闻乐见的活动,吸引更多团员青年参加团的活动。此外,一些网络公司也参与了试点工作,如盛大网络、第九城市等都成立了团组织实体,并在网上建立了虚拟团组织,由于这些公司的人气旺盛,在凝聚网上团员青年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第九城市团总支还利用本单位团员青年自主开发的团员oa系统进行了“第九城市第一次网上团员大会”,通过选举系统公布团委候选人情况,并组织公司团员通过网上投票,选举产生了第九城市第一届团委。3、青少年社区意识增强,团组织通过组建、活跃居民区团支部实现覆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政权建设的需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强化社区工作,社区的环境建设、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力量配备等都得到较大改善,社区对市民衣、食、住、行、娱乐、安全等各方面的影响正显得日益重要。同时,在社区团组织的努力下,青少年的社区意识也在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愿意参加社区团的活动。在此基础上,许多街道、社区团组织在居民区中建立起活动型的居民区团支部,部分社区的居民区团支部组建率已达到或接近100%,普陀、黄浦等团区委还制定了《星级居民区团支部晋级标准》。居民区团支部发动团员通过直选选出自己满意的团支部书记和委员,并自行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受青少年喜爱的活动。如黄浦团区委在南京东路街道厦门、贵州两个居民区率先开展了团总支民主直选的试点,通过广泛动员,采用“共青团选举证”的办法把选举权交给珍惜自己民主权利的小区团员,在选举过程中设立了自荐、考察和审定的程序,提高了选举的透明度。通过直选推出团员青年信任、社区居民认可、党组织放心的优秀团员担任居民区团组织负责人,不仅增强了团员青年的社区意识、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同时促进了居民区团组织与团员青年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居民区团组织的生命力。(二)高校领域的情况1、完全学分制和后勤社会化的实行使学生群体流向发生变化,团组织通过灵活设置组织进行多重交叉覆盖第一,完全学分制打破了过去集中统一的教育模式,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这项制度实行后,同一班学生在选课方面出现了很大差异,很难在一起集中活动,班的概念被大大淡化了,长期依托班的建团模式也就发生了动摇。一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主性大大增强,学生参加团组织活动的主动性大打折扣,给团的活动开展带来了难度;另一方面,同学不同班(年级)现象出现,传统班团组织设置相对稳定性与

  3/12

  学生活动时空分布的多样性产生了矛盾,导致传统班团组织功能退化,团活动存在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质量不高,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第二,高校后勤社会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共同办教育,将社区的力量结合到高校建设中来,但这项改革将使学生公寓逐渐远离校园,特别如占地4600亩的松江大学城,那里汇集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华东政法学院、上海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等多所高校,学生规模达4万人,这些高校共同构建没有“围墙”的大学园区。在各类学生社区里,学生居住更为集中,硬件设施更好,不同班级、专业的学生可能住在一起,由于服务和管理有社会力量参与,公寓、社区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交流、娱乐的重要场所,以班级团组织为载体开展的活动将进一步减少,团组织如何覆盖到这里成为一个新问题。此外,校园内开始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延期毕业学生和越来越多的已毕业而未就业的“校漂族”青年,对这一青年群体的管理和引导也成为了高校团建的一个难题。面对这些情况,许多高校团组织突破过去依托班级建团的单一模式,转变为依托班级建团与依托生活园区、学生社团等建团相结合;突破过去只建班级注册团支部的静态模式,转变为静态班级注册团支部与动态区域性活动团支部建设相结合,做到“多种模式结合,多重交叉覆盖”,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全覆盖无盲区。同时,加强对“一体两翼”工作格局的探索和实践,加大高校团委和以学生会、学生社团等为主的“两翼”的领导和指导力度,促进高校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在工作和活动上与高校团组织进行密切配合和有效补充。如上海交通大学团委通过成立社区团工委、楼栋团总支、楼层团支部,建立起社区团工委——楼栋团总支——楼层团支部的一整套组织体系;在社团,通过设立社团中心团总支、以社团为单位建立团支部的组织架构,建立起一套以社团支部为主体,中心团总支为上层管理机构的组织结构模式。目前,全校108个学生社团已有92个学生社团申请并成立了团支部,支部覆盖率达85%。通过楼栋、社团使活动功能覆盖到每一位同学,同时,还针对各类型的学生群体巩固、调整和建立相应的团支部,如建立研究生实验室团支部、未就业学生团支部、延期毕业学生团支部,真正形成“多重覆盖、不留空白”的团组织建设机制。2、班级形式仍将长期存在,团组织通过强化自身建设深化与团员青年的联系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依然有70-80%的大学生是通过班级组织起来的,大学生的行政、教学管理等日常事务也是通过班级这一形式组织实施的,因此,目前通过班级建团仍然是高校的主要建团形式,并将长期存在。然而,班级团组织功能的弱化是个不争的事实,同时,加上团组织和

  4/12

  学生组织的工作活动时有重合,造成部分班团活动的消极竞争,进一步弱化了班级团支部的作用。为改变这种状况,强化班级团支部建设,进一步发挥好班级联系、覆盖团员青年的作用,各高校团委进一步明确班级团支部的主要职能,积极整合团委和班委的班子力量,整合班团的工作资源,理顺班团组织的工作职能,有的高校团委还为班级团支部的活动提供专项“团建改革基金”进行支持。复旦大学团委则将班级团支部作为工作的突破点,在全校300多个班级团支部中开展创建“示范团支部”的活动,通过深入挖掘基层的创造力,给团支部搭建一个舞台,给团支部一个驱动力,让班级团支部从碌碌无为或者自娱自乐的状态中走出来、活起来。一个个“示范团支部”不断拓展广度和深度,发挥出良好示范效应和规模效,使班级团支部加强了与团员青年的有效联系。(三)企业领域的情况1、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团的组织设置带来影响,团组织通过建立青年工作协调机制来加强工作力量在传统企业形态中,企业团组织都处于同级党组织直接领导下的党政工团这一行政架构里。同时,企业的团组织还要受上级团组织的工作领导。但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后,其管理日趋法制化,且利益最大化这一企业内生目标逐步外现,成为企业行为决策的最终标准。因此,企业团组织的存在依据受到挑战,团的职能需要重新定位。现代企业制度推行以来,许多企业团组织被撤并,团干部力量被削减,团组织在很多企业事务上不便于介入,尤其是在基层企业的最基层,改制后的车间,甚至班组分工更细、任务更重,有的还兼有“三班倒”,这对于团的基层组织的设置,如团总支、团支部的设置及团总支和团支部书记人选的选定都需要作重新的权衡和调整等。团的工作能否纳入企业管理考核范围,直接决定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力、参与面和直接效果。针对这些情况,企业团组织紧紧依靠党建带团建,从培养青年人才和培育企业文化等方面入手,着力提高共青团对企业综合利益的贡献率,不断巩固、调整和发展现有阵地。在组织架构方面,则依托党政力量建立企业青年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联席会议等青年事务协调机制,使团组织的工作环境得到优化,工作力量得到加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团组织设置困难所带来的不利影响。2、企业团员青年流动性增强,团组织通过创新组织设置形态实现有效覆盖一方面,随着企业人事制度的改革,企业职工呈现高流动性,企业青工队伍逐步萎缩,许多青工流出企业,同时,也有许多外来务工青年流入企业。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如建筑公司、航空公司等,由于工作需要,造成团员青年的流动性大,分散度高。再一方面,合资企业、外资企业中散见一大批团员青年,但其人事材料都由人才中心管理。从企业团

  5/12

  组织联系覆盖团员的情况看,有的企业团组织规模不断缩小,建制从团委萎缩到团总支再到团支部,最后甚至一个团员都不剩;有的企业流动团员不断增加,甚至超过了企业原有团组织的规模;有的企业有团组织到团员青年无法集中,无法开展活动;有的企业则有团员,但团员找不到团组织。为此,企业团组织尝试研究如何通过行业联系、资产联系等方式实现建团,以有效覆盖团员青年,如通过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人才中心、国资大股东等实现建团工作;加强对流动团员的梳理和制度规范,进一步明确对各类流动团员的管理办法,根据团员流动的特点,以“哪里有团员,哪里就有团支部”为原则,建立相应的临时团支部。如建工集团团委依托工程建立项目团支部,完成工程施工任务后解散,再根据新的工程建立新的项目团支部;电气股份公司团委设立流动团员联络站,把流动团员管理统一纳入公司全体团员的管理体制。二、团支部在联系覆盖团员青年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各领域团组织联系覆盖团员青年的现状中反映出一些问题,经过各级团组织的共同努力,正在逐步得到改善和解决。虽然许多问题带有全局性,在处理和解决过程中需要通盘考虑,但从团支部是团组织的基层战斗堡垒和全部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来看,当前基层团支部的活力明显不够,在联系覆盖青年中发挥的作用有限。(一)团支部的覆盖方式与团员流动情况不相适应1、体制外领域流动团员集聚,但建团困难,团支部无法覆盖体制外领域主要指各类“两新”组织,其中的团员数量众多,除了在流动中流失的一大批团员,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流动团员,这些团员分布散、成分复杂、流动性很大。在“两新”组织中建团的工作已开展多年,但成效还是不显著,建团率还很低。据统计,XX年团内口径能够统计到的14—35周岁青年数约为304万,而市统计局统计的18—34周岁青年就达317万。目前,仍有大量的团员青年找不到团组织,而已建立的各类区域性团支部对团员青年的联系覆盖面还不是很广。2、体制内部分领域团员的活动时间、空间变化大,团支部覆盖有困难体制内的各类企事业单位中,团员的流动性也在加大,无论是地区、高校,还是企业,无论是哪种机制的转变,都造成团员活动时间、空间的不一致,使团支部很难去统一开展活动,由此应运而生各类以“化整为零”或“动态组合”方式组成的团支部,力争消除时间、空间带来的限制。这些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尚未得到很好的总结推广。(二)团支部的职能定位与客观能力不相适应1、团支部工作要求面面俱到,但实际难以保证实现对团支部工作的要求太全面是导致团支部战斗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团支部是直接联系团员青年的一线单位,上级团组织的所有工作要求都汇集

  6/12

  到团支部,使团支部应接不暇,疲于应付而无法细致入微地开展服务团员青年的工作。而实际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团支部的职能并不相同,如机关团支部、企业团支部和学生团支部,其工作侧重点有着显著的差异,可在组织职能上却没有做过区分。2、团支部工作重点不突出,导致团支部竞争力较弱基于团支部工作要求的面面俱到,许多团支部在工作中往往没有重点,没有针对性,眉毛胡子一把抓,整体工作缺乏特色,因此与其他青年组织、青年团队相比竞争力较弱。如高校中的班委、企业中的青年突击队、共青团号、社会上的各类青年社团、青年“自组织”,经常显现出强于团支部的活动能力和影响能力。3、团支部干部精力分散、动力不足,工作热情较低团支部的团干部基本上都是兼职的,精力较为分散,加之工作要求的分散、活动竞争力的低下,许多团支部干部工作动力不足,信心受到打击,认为在团支部岗位得不到锻炼,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直选工作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团支部干部的工作动力,但还需对团支部的要求、职能、重点进行梳理,对团支部干部进行工作培训,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团支部干部的工作热情。(三)团支部的运作机制与工作目标要求不相适应1、团支部的社会化运作程度较低,活动范围较局限由于团支部能够调配的工作、活动资源十分有限,且大多是非独立的建制,对单位团委的依赖性较大,自我进行社会化运作的意识、能力都较低,因此,其活动范围一般较为局限。在“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中,团支部的“单位性”使其对社会的影响力、对团员青年的凝聚力程度都较低。2、团支部的民主参与程度较低,团员意识较为淡薄团支部中的团员除了支部委员会成员,大多没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在一般情况下,通常是一个被动的参与者,或可称为一个“观众”,因此,长此以往造成缺乏主人翁意识,对团支部工作较为淡漠,甚至对团员身份产生麻痹感。一些活跃的团支部往往是团员发动得好的团支部,团员都把团支部当成自己的家,但团员的这种主动参与团支部工作的热情缺乏机制性的动力保障。三、团支部活力建设的若干影响要素分析以上这些分析可能并没有穷尽当前团支部存在的所有普遍问题,但还是揭示了团支部活力建设中的一些关键因素,也促使课题组对构成团支部活力的要素进行深入的剖析,以期找出对策,活跃团支部建设,使团支部更好地发挥联系覆盖团员青年的作用。1、使团支部具有活力的结构要素分析团支部作为团的一个战斗单位,从结构设置上看,应具备灵活性、多样性和独立性,否则将陷入僵化而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共青团组织行政权威的弱化来看,团支部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联系覆盖程序应该首先是活动覆盖,然

  7/12

  后是工作覆盖,最后是实现组织覆盖,即一般应以活动为先导,以服务为核心,以最终实现“组织化”为目标。从实现团的基层组织对团员青年的全覆盖要求看,团支部对团员青年的覆盖应当允许交叉性,对团的职能的体现应当突出针对性和互补性,所以,应大力推进团支部的活动与组织管理有机结合、适当分离的模式。从管理结构上看,团支部应该是扁平化的管理结构,这种结构将使团支部的工作更具效率和参与率,能更好地帮助团员坚定“组织人”的观念。2、使团支部具有活力的资源要素分析团支部资源的缺乏是制约团支部活力的重要因素。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团的各类资源原本就较为短缺,在基层一线团支部,这种情况更为明显且又很难靠团支部自身去圆满解决,因此而成为一个制肘的要素。解决资源渠道问题,首先必须由面上的团组织承担起责任,多方争取并形成资源调配机制。其次,必须构建一个能够方便地实现资源调配,快捷有效地进行资源共享的工作平台,这个平台将成为增强团支部活力的资源保障平台。最后,还必须争取更多的保证团支部活动的物质、资金和政策。3、使团支部具有活力的成员要素分析团支部的成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团干部特别是团支部书记,二是团员。对团支部成员的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团支部书记的素质和能力。首先,团支部书记的来源要实现多渠道,要尽量把最合适的人选推举到团支部书记的岗位;其次,对团支部书记要加强发展导航,要把团支部书记队伍作为团干部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加以培养;第三,通过能力提高和作风锤炼使团支部书记具备强烈的“以团员青年为本”意识。二是团员对团支部工作的参与。团员是团的队伍中的最小细胞,团支部具备活力的基础必定是团员具备了活力,或是带动了团员的活力,要让每个团员成为“一面鲜艳的旗帜”,而不是“一位事不关己的观众”。从团队管理的原则来看,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只有承担了团队中的一份职责后,才能对这个团队负起责任,增强团队意识。因此,要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和激发团员的民主参与意识,并建立起团员民主参与团支部工作和管理的制度规范。三是团支部书记和团员的关系。团支书和团员的关系应该是适应扁平化管理的关系,这种关系的优点包括四点:其一,这种方式对团支部书记的要求高,锻炼大,有助于团支部书记在管理能力上进阶;其二,为每个团员提出了为团组织尽义务的要求,有利于增强团员的组织观念和模范意识;其三,为每个团员提供了锻炼和展示的舞台,有利于扩大团支部书记后备人选的选择面;其四,淡化了干部群众观念,更符合群众工作内涵,使每个团员都以团支部为自己的组织,有利于增强团支部的凝聚力。四、进一步加强团支部活力建设的对策与建

  8/12

  议(一)加强团的思想凝聚,实现对团员青年的有效影响团支部的核心职能是思想教育工作。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也是行动的灵魂;思想上的凝聚是牢固的凝聚,也是长远的凝聚。团支部要从青年的思想实际出发,以青年耳濡目染的基本事实为依据,以真理的力量、真实的逻辑、真诚的态度感染青少年,做到春风化雨,内化于心。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在典型示范、体验教育、实践参与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创新工作载体,帮助青少年在典型激励下收获感悟、在真实体验中自我教育、在相互启发中共同提高。1、进一步增强团员意识教育工作一要注重为团员的成长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二要注重扩大团员对团工作的民主参与,提高团员对团组织的“主人翁”意识;三要注重倡导适合团员特点的仪式教育、团日活动和志愿活动,要求团员做到“唱团歌、举团旗、戴团徽”,增强团员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和模范意识。2、进一步创新联系团员青年的形式要多角度思考联系团员青年的多形式,既要实现把党政工作中心和青年需求有效结合起来,又要实现使青年喜闻乐见,更要通过现代化、社会化手段,如:网络、手机短信等,最大程度地吸引团员青年参与。3、进一步加强团支部书记、委员直选工作对团支部书记的产生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团内民主,让最广大的团员共同参与,让最有热情、最有公认度的团员成为团支部书记和委员,使团支部书记和委员成为团员向往的锻炼岗位。(二)加强团的组织凝聚,扩大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组织建设是增强团支部凝聚力的基础和依托。要分类、有序、积极地推进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通过工作和活动使“社会人”成为组织影响的人,通过社团、自组织的骨干等使“社会人”成为组织联系的人,最终通过建立团组织使“社会人”真正成为“组织人”。要坚持一手抓新兴领域,一手抓传统领域;一手抓覆盖面的扩大,一手抓内在活力的增强,积极主动地以多样化的联系方式和多层次的组织形式应对青年群体结构和时空分布的变化。1、进一步建立健全团的组织体系当前急需构建起一个多层次的团的组织体系,因地制宜地从实际出发,既巩固、调整传统领域团员青年联系覆盖方式,又积极探索开创新兴领域特别是体制外团员青年的联系覆盖新方式。构建起一个“同心圆”组织体系,即:以团的组织为核心,以各类青年社团、青年中心为内环,以各类其他青年组织、青年“自组织”、网络虚拟组织等为外环的多层次组织体系。2、扎实推进团支部自身建设一要研究、跟踪一些团支部建设的个案,在不同领域、类型中抓出示范的典型,让典型团支部说话、引路。既要抓典型出生率,也要抓存活率、成长率,应有持久性,不是昙花一现。二要通过建立一套活力标准,为团支部创

  9/12

  建起一个导向作用。要注重以长效机制和敏感指标来体现标准,既要有定性标准也要有定量标准。团支部活力建设重在推广,要通过总结基层、提炼方法,分类指导、分层管理,整合资源、寻求后台,激励争优、发展导航,形成一套可推行的项目和方法,进而推广。(三)加强团的服务凝聚,为团员青年提供有效帮助有效、深入的服务是团组织凝聚团员青年的根本途径和手段。一方面,团组织要贴近青年、贴近实际地开展服务;另一方面,要强化资源配置,争取党政资源、协同社会资源、整合团内资源。此外,还要理顺青年事务管理体制,把青年事务管理纳入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范畴,用公共财政、社会政策等执政资源满足青年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努力改变团内资源“横向分隔、纵向衰减”的现状,建设面向青少年、开放互动的服务体系,以个性化的服务满足青少年多样化的需求。1、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要建设好一个资源共享、交流通畅的信息化服务平台,特别要根据团支部的工作特点和资源需求情况,设立相关的资源支持项目和系统,使信息平台成为全市团支部的工作大后台,而地区、大企业集团和高校等团组织应建设好相应的对接中平台,这样,每个团支部才能成为团的工作前台。2、进一步加强社会化青年服务网络构建,加快青年卡(电子团员证)发行在构建好团的组织体系和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同时,还应抓紧构建社会化的青年服务网络,使团员能在社会生活中感受到组织的存在和服务;同时,通过青年卡(电子团员证)的发行,使团员能在用卡(证)的时候感受到团组织和团员的社会地位和价值,为团支部活力建设提供良好的内部动力和外部环境。(赵国强、张雳、王宏舟、刘玉祥、翁志华、宋宗德、卞炯、俞双)领导点评团支部活力建设是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团支部要具备活力,有赖于完善的组织体系、工作体系和支持体系;团支部具备了活力,才能通过其有效作为来实现对团员青年的更广泛、深入的联系覆盖,实现对团员青年的“组织化”凝聚。课题组集中了团市委组织部和地区、企业、高校团委的力量,通过对团支部这个团组织“细胞”的详实调研和全面分析,把团支部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思考、研究和推进,提出了通过加强对团员青年的思想凝聚、组织凝聚和服务凝聚来增强团支部活力的对策和建议,为进一步扩大基层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联系和有效覆盖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参考。希望课题组进一步加强对课题成果的转化,推出一批切实可行的工作项目,扎扎实实地为团的各个“细胞”提供支持、激发活力,使其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为最终实现共青团组织的全面活跃作出更大的贡献。——团市委副书记王宏伟

  10/12

  社区团支部工作调研报告

  为了更好的了解社区青年的现状,在奉献社会,服务群众的同时,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开展好团支部的工作,结合我社区的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走访了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区青年和老人。

  一:基本情况:社区共有3086人,其中青年1136人,团员人数452人,14--35岁的青年736人。

  二:建立和完善“一助一”青年志愿者帮扶服务队伍。在社区党支部的带领下,扎实开展领导干部带头,施行“一助一”的志愿者帮扶活动,经常组织学习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深入院户对特困孤寡家庭问寒问暖。针对不同需求进行帮助,有肢残需提供就业帮助的,就近让他们看守垃圾点,适当给予生活上的补贴,为他们办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有因重病致贫的,就常上门问候,并对他们实行医疗救助,对他们在生活上给予帮助;每逢节假日,我们就挨门挨户为他们送上慰问的礼品和亲切的问候,切实让他们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看到他们由衷的高兴,我们也是欣慰的。

  三:广泛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多次组织社区志愿者清理河道,大家不怕脏,不怕累,穿着雨靴在河道里捡垃圾袋、杂物,一车车的垃圾推向垃圾点,脏了自己,美了环境,受到居民群众的一致赞扬;利用寒暑假期,开展青少年成长教育健康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宣传交通法规,宣传文明市民教育活动;以“远离毒品,珍惜生命”为主题,发放宣传资料,观看教育片等形式,使他们学习、参与、受教育。带领他们清理街头牛皮癣、小广告,卫生死角、清洗护栏、关注孤寡老人,等社会活动,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使他们健康成长;积极协调社区内的离退休人员,让他们发挥余热,开展老幼协调结合,实施网络监督制度,为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付出他们的汗水与热情。团组织因地制宜,统筹安排认真履行好“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等各项职能。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丰富居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我们多次举办大众广播体操比赛、健步登山、舞蹈比赛。以庆“三八”、庆“六一”、庆“党的生日,促文明新风”“喜迎奥运”等为主题的多姿多彩的文体活动,大家踊跃参与,情绪高昂,气氛热烈。领导的

  11/12

  重视和赞赏,更加使活动锦上添花,人们生活越来越和谐,心态越来越宽容,为创建繁荣、文明、和睦的魅力社区增添活力。

  通过各种形式的组织活动,我们团组织要充分发挥好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更好地服务社会,联系实际,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促进我社区的稳定、发展、安乐、祥和发挥出作用,做出贡献。

  12/12

篇九:团支部形式分析

  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现状及活力不足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团员意识淡薄,缺乏归属感

  图66显示,只有19%的团员青年认为自己每时每刻的团员意识都很强烈。很多高校的团员青年,在高中阶段及之前并没有体验过团员生活,也没有接受过团组织的教育,入团程序也相对形式化,对团员身份没有特殊的情感。而且高校的大学生基本都是团员身份,很难给人以优越感,团员的自豪感也会随之冷淡。使得很多高校大学生在参与基层团组织的活动时,组织归属感不强,难以发挥青年先锋的模范作用,从而造成了基层共青团组织活力懈怠。

  〔二〕基层团组织活动缺乏吸引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高校共青团主要实行校、院系、团支部三级管理模式,其活力也逐层递减。校团委工作力度规模大,资源平台丰富,在学生中影响力较为广泛。院系团组织和学生社团组织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基层团支部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础,但基层团支部组织活动目的往往不明确,活动在学生中缺乏号召力,从而导致团支部组织建设活力明显不足。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阐述:

  1.团支部活动内容单一枯燥。很多团支部容易将团员民主活动办成政治学习、理论研讨、形式汇报等,能够真正发挥教育功能,专业指引的活动少。以至于许多团员青年对共青团组织的活动不感兴趣,从内心认为是形式大于实际效用,从而削减了学生参与团支部活动的积极性。表三显示,只有7.1%的学生愿意参加学术类和学风建设类活动,5.5%的选择了思想政治类。因此,学生更愿意参加以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的实践活动,对相对枯燥的学术性,思想性教育缺乏兴趣。

  2.团支部活动方式陈旧落后。青年人追求新颖,独特的活动形式,而团支部组织活动创新不足,基本上延续老一套的做法,活动方式也显得陈旧落后。偶尔开展的团日活动或团员大会等其他活动,很多时候只是思想教育的形式化,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从而导致青年团员参与活动活力缺失。很多团员参加完活动,

  只是觉得完成了一项任务,参加了一次评比,难以到达深入人心的效果。图33显示,学生们大多支持丰富文体活动类型、多些户外拓展并多与时政相结合,在实践中加强思想教育。

  〔三〕基层团组织职能定位不准确,团干部业务能力不够

  高校一般以班级为单位建制基层团组织,其工作重点不明确,与班委会工作有较多重复之处。且与班委会、学生社团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有形的工作相比,团支部的职能显得模糊甚至被边缘化。

  同时,许多高校基层团支部的团干部很少接受到团组织的系统教育,对团干部业务知识不熟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调查发现,虽然有近半数的指导老师对于班委与团支部的指导一样多。但不容无视的是,仍有35.9%的指导老师选择了“对班委的指导更多”,远远超过了选择“指导团支部更多”的9.4%。

  而且,从工作量上看,绝大多数的团支部工作都是由团支书来承担的,组织委员、宣传委员一般只起辅助作用或根本不发挥作用,从而导致团支书工作压力大,热情衰退。在接受访谈时,有团支书表示:“开展团支部活动的时候,其实很多时候自己都不知道到底要做什么,定什么样的主题,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同学们愿不愿参加……”。

  〔四〕基层团组织凝聚力不断弱化

  目前,高校的很多共青团工作都由院系分团委来主持完成,大型的共青团活动也一般以院系为单位组织实施,而真正落实到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往往都是类似于团费收缴、团情统计等琐碎的缺乏活力的事务性工作,很难提升团员青年的参与热情,战斗力也被大大减弱。

  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往往不能紧扣学生们的关注点,如学习、生活、就业等贴身利益。而基层团干部则有他们的难处:其实每一位团干部都曾想创新活动形式,通过活动为青年服务,但是由于基层的团干部人微言轻,触及到实际问题时往往说了不算,协调不成。这样一来,共青团的凝聚力肯定有所散失。

  另外,随着年级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学习、社团活动、工作的压力,时间的冲突,使学生们都聚集在一起参与活动的时机越来越少,支部成员间的熟悉度降低也会削减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进而降低了基层团组织的活力。

  〔五〕基层共青团组织开展活动延续性不强,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以南通大学为例,各基层团支部团干部年龄较轻,每年换届一次,转岗较快,工作容易造成短期效应。往往上一届领导班子启动了一个活动,而下一届没有跟进,到了实质性的阶段又缺少各方的支持关注,活动总结时就开始虚报材料。共青团开展各项活动的质量直接影响基层共青团组织的组织活力,这样一来,造成了不少团员青年对共青团活动的不信任,也让不少参与者失去了继续参与的热情和信心。这就反映出了基层共青团组织在创新活动形式的同时,往往无视了活动的持续性和品牌效应,一年一个新活动、新提法,无视了活动在青年人中的影响力,造成了青年人被动参与的现实。

  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明确团组织的基本职能

  共青团组织承担着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合法利益四项基本职能。同时,注重同一组织不同层级间的具体职能和任务也有所区别的客观事实,通过对政策的争取、活动阵地的共享、职能的合理分配,实现团组织工作的基础建设。通过选拔、培训、任用、考核等一系列程序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对团干部的系统教育,提高团干部的业务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的积极性,主动性,灵活性,有效增加青年参与团活动的时机,扩大团工作的覆盖面和受益面。使团组织立足于青年感兴趣的团活动载体,有针对性的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和文化活动,在具体行动中加强团组织建设。

  〔二〕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团组织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加强和改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青年团员的归属感,必须以学风建设与思想引领为核心,借助共青团和学生组织,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骨干带头和先锋模范作用,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注重早期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提高党性修养,竭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同时,积极指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完善素质拓展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建设,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定期组织大学生参加义务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广泛开发并控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全面加强校园网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线上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三〕善于利用新媒体,提高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动的质量

  随着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与信息社会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规模和作用越来越大。近年来涌现的微信、PU平台、QQ、微博、志愿者打卡器等多种新媒体平台,为基层团组织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组织和宣传载体,可以更快更广地提高关注度,扩大影响力。

  当代青年思想开放,富有创新意识,这就要求高校基层团组织在开展活动时,应当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满足青年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继承“仪式教育为主线,团日活动为载体,新型团校为阵地”的优良传统,同时善于利用各大新媒体平台,对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进行优化和创新,以具体工作的活力带动团组织活力建设。

  〔四〕建立健全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制度,标准基层团组的管理

  基层团组织的良好运转,离不开标准化的制度标准和管理。具体可以通过制定每年度开展工作的内容和时间安排、评优细则、主题团日活动制度等来加以标

  准。同时,构建科学的团组织活力考评体系。基层团组织的奖励机制不仅可以促进整个团队的发展,进而提高对基层团组织的认同度,而且能更有效地调动团员青年的积极性,激发集体荣誉感,增强凝聚力。通过对各基层团支部和分团委的考核,定期评出示范团队,调动和鼓励团队积极性;针对团员个人的考核,对团员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加强培养先进团员,在推优入党及各类评优活动中予以优先考虑。

  〔五〕全方位整合资源,重视资源的再利用

  高校团组织要发挥能动性和主动性,全方位地整合管理、人力、信息、技术和场所物质资源,同时开拓对资源广度和深度的利用,变有限为无限。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与社会、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切磋,创建高校间的资源共享平台,加强与校团委、院系分团委、基层团支部等各级基层团组织与团员青年个体间的交流,化被动为主动。

  同时,注重资源的再利用,特别是对共青团工作档案的再利用。领导班子转岗之际不仅要强调对有形资源,如书面材料、信息资料的传承,同时还要加强对无形资源,如经验教训、信息技术、活动特色等的分析。重视活动对团员青年的影响力,发展活动的延续性,打造精品活动,塑造品牌效应。

篇十:团支部形式分析

  公司团支部工作亮点总结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分析以及下一步工作思路及措施今年以来运行第二团支部在公司以及团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团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紧密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努力拼搏奋发进取牢牢把握党建带团建的契机充分发挥支部的自身优势切实抓好自身建设和基层团组织建设团结和引领支部团员青年围绕部门?严格勤奋?的部门文化认真落实各项工作要点积极开展和参与党团的各项活动在2018年也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公司安全生产经营发展节能降耗等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公司团支部工作亮点总结、存在的问题及工作

  分析以及下一步工作思路及措施

  今年以来,运行第二团支部在公司以及团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____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团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紧密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努力拼搏、奋发进取,牢牢把握党建带团建的契机,充分发挥支部的自身优势,切实抓好自身建设和基层团组织建设,团结和引领支部团员青年,围绕部门“严格、勤奋”的部门文化,认真落实各项工作要点,积极开展和参与党团的各项活动,在2018年也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公司安全生产、经营发展、节能降耗等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接下来我将从团支部工作亮点、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分析以及下一步工作思路及措施展开:

  一、2018年工作亮点今年以来,我们在公司团委以及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支部团员青年共同努力,团支部自身的建设得到进一步优化,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在安全生产、党团活动以及青年志愿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在运行团支部开展的第一次评比中,总积分位列第一,勇夺2018年第三季度运行优秀团支部。同时在公司团委年度考评积分排名中紧随检修团支部,在运行的五个团支部中位列第一位。其中我们支部的亮点主要集中在主办活动、协办活动、青年志愿以及安全生产四个方面:

  1、主办活动。在年中的《青春祝福粤电》视频拍摄活动中,我们支部联合机关团支部主办,其中我们主要负责活动策划,视频剪辑处理等,视频成品也在集团公众号中的投票中排名靠前,获得了大家一致的好评。在5月份的“安健环活动日”活动中,运行第二团支部主办,宣传安健环管理知识、发现与记录现场不符合安健环的行为等,及时做好记录,整理汇总,供全厂职工参考,以实际的行动支持配合我厂安健环管理工作。以及10月份本支部组织开展的“厉行节约聚沙成塔”活动,主要负责策划、签名活动展板的设计材料采购以及活动总结等,活动提高了职工的“节水节电”意识,切实为公司节能降耗贡献应有的力量。

  2、协办活动。第二期读书活动由我们支部协办,主要负责会场布置、ppt制作、以及现场统筹,整个活动组织安排合理有序,也大大增加了我们日后举办活动的经验。

  3、青年志愿。积极争做广东经济形势报告会云浮市专场志愿者、“粤电青年达人秀“志愿者以及参加运行党支部开展的“创文明城市建设美丽中国”活动。

  4、安全生产。在2018年度的安全生产积分考核中取得的积分,是五个团支部中积分最高的,为我厂安全生产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基层团组织和青年工作呈现出一

  些新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共青团组织作用的发挥,影响着广大团员青年对共青团组织的信心,影响着共青团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就我们支部在当下的环境中都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1、团员组织观念意识淡薄,工作积极性差。由于基层团组织地位和力量的弱化,在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有限,团组织的活动影响力也有限,团员青年参与积极性不高,导致部分团员意识淡化,不参加团的活动,对团组织漠不关心,对团组织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性。团组织没有也不能真正发挥凝聚青年的作用,凝聚力和影响力大为削弱。2、由于当前本支部团员人数较少、地位也偏低、缺乏号召力,另外35岁以下青年由于家庭、工作等原因比较繁忙,导致团组织开展工作积极性日趋下降,工作开展不系统,活动脱离实际,缺乏吸引力,不能满足当代青年的需求。从而导致青年团员更加没有参与的积极性,缺乏认同感,团员体会不到做团员的意义,青年感受不到团支部的力量,对支部的工作不拥护、不支持,对支部的活动不响应、不参加。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及措施针对以上出现的主要问题,我们支部制定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措施:1、始终坚持以党建带团建,切实加强支部自身建设。利用党的地位和影响力,充分调动团员青年们的工作积极

  性。同时针对支部自身的问题,为了更科学合理的加强支部内部管理,在团支部的激励考核制度下,把奖励考核落实到个人,每季度选出积极分子,并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此提高对团员青年的管理效能,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序性。

  2、强化意识,提高素质。日常要加强对团员青年的教育培训,深化政治理论学习,从培训和学习入手弥补思想差距。深入贯彻上级党团组织的指示精神,认真开展“三会一课”等教育培训,适当增加对于写作投稿的奖励,鼓励支部团员青年们在生活和工作上多写多悟,激发写作投稿自主意识,从而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提升支部建设工作的影响力。

  党建带团建,目的在于以党的建设带领和带动团的建设,实现党团共建,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团结、有活力的生力军作用,不断优化党建带团建的环境和氛围,使党建带团建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团十八大鲜明地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务必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是共青团的根本职责所在。”____总书记在团十八大代表座谈时指出:“各级团组织必须要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把广大青年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党的任务努力奋斗,保证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

  织,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团的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与党的建设息息相关,紧密相联。在今后我们支部也一样继续坚持配合党的工作,同时加强支部自身的建设,使党建带团建工作真正充满生机和活力。

篇十一:团支部形式分析

P>  企业团支部建设现状分析与思考

  郑洋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向纵深推进,企业团支部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其中团支部工作滑坡、组织松散、缺乏活力已成为影响企业全团工作正常开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一、问题及原因团的工作外部环境欠佳。1、团的工作外部环境欠佳。有的企业党政组织对团组织的关心、重视、支持不够。企业体制改革后,企业党政工作重点转变,同时团的工作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体制和机制落后于改革的步伐,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地位受到了影响。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部分企业党支部本身瘫散,党支部缺乏号召力,党不管团,党团断线,使企业团工作失去坚强的后盾做依托,团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加上企业团委引导不力,有关政策在基层得不到充分落实,使团工作“热”在表面,“松”在质上,“瘫”在骨里。部分企业党政领导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上没位置,没有把共青团组织当成党组织的助手和后备军来重视和培养,对团工作研究不够,指导不力,工作应有的人、财、物到不了位,致使团的自身工作“抛荒”。团干部协管力度普遍不强。企业党支部在调动、使用团干部时,不能主动征求上级团组织的意见,有时由于先出后进,造成工作断档。

  1

  团干部队伍不稳定,综合素质与岗位要求有差距位要求有差距。2、团干部队伍不稳定,综合素质与岗位要求有差距。随着企业人员分流,精简机构,同时受企业干部设置名额的限制,每个人都身兼数职,由此导致团委书记年龄老化,兼职过多,从而,导致投入到共青团事业的精力有限,不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但基层团支部书记却更新较快,往往团支部书记在岗时思想不稳定,工作无长期打算,被动应付,工作积极性不高。最终,影响到团的整体工作。3、团员流动频繁,团员意识薄弱,团组织缺乏凝聚力。团员流动频繁,团员意识薄弱,团组织缺乏凝聚力。随着企业改革不断深入,企业人员流动性日益增强。有一定文化和专长的团员青年,走出企业,独立务工经商。团员青年流失严重。同时,随着大批青年农民工走进企业,但团组织由于组织建设存在上的缺陷和本身管理上的漏洞,造成团员青年无“家”可找,无“家”可归。特别是部分企业青年一味追求金钱,自私自利思想严重,有的甚至认为团员要受各种纪律、制度的约束,不自由,视入团为一种负担,只有在参军、升学时才想起入团。而部分团干部工作缺乏责任心,没有把好团员关,使一些人生观、价值观不坚定的青年进入团的队伍,降低了队伍素质。团的活动缺场地、缺经费,作用难以发挥。4、团的活动缺场地、缺经费,作用难以发挥。团组织要通过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来增强对青年的教育,引导和服务,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而开展活动需要一定的经费和场地。长期以来,企业团支部一直处于活动经费相当缺

  2

  乏的窘境。活动场地大都是借用党支部活动室或工会活动娱乐室,没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场所。要搞活动就得向党组织伸手,搞起活动来畏畏缩缩,或小打小闹,或流于形式,难成气候,难有作为,难以达到活动所预期的效果。二、对策与思考1、坚持“党建带团建”,根本在“建”,关键在“带”。党组织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企业共青团工作的重要保证。各级党组织要增强责任感,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坚持把共青团工作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上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帮助团干部充分认识新形势下企业共青团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找准工作重点。要落实团干部的各项待遇,调动和激发企业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要给团组织和团干部多压担子,多提要求,使团组织得以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作为企业团支部要在改革过程中有所作为,以扎实的工作业绩进一步提高在党政组织心目中的地位,以求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2、进一步加强企业团支部规范化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走出去青年和走进来青年,要做好转出、转入关工作,消除团组织的地位、作用逐渐弱化的趋势,杜绝青年“组织找不到人”,“人找不到组织”的现象。企业团支部要果断摒弃基层团组织职能“小而全”的传统思路,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将团支部的职能定位在团员青年的日常管

  3

  理,特别是团籍管理上,并以此为中心搞好团支部的规范化建设。重点是要抓好“四个规范化”:一是组织设置规范化。凡是在册团员人数达到规定数额的任何非煤场网点,必须建立团组织,努力消除企业团组织的“空白点”。二是干部配备规范化。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强化企业团干部配备,把一些德才兼备,文化层次较高的优秀青年党团员,选拔到团的领导岗位上来。三是制度建设规范化。着重建立健全团的各项规章制度,突出抓好团的组织生活正常化和团籍管理“封闭运行”两项工作。四是工作考核规范化。要建立企业团的建设“双重四关”考核机制。“双重”就是按照党建带团建的思路,实行上级团组织和同级党组织双重考核。“四关”即把好目标关,制定好党团考核和团内考核的目标,形成考核意见;把好签状关,对工作目标进一步量化细化,制定出工作目标责任状和合同书,层层签订;把好考核关,按照考核意见和责任状,对团的工作进行考核,考评结果作为评价干部的主要依据;把好兑现关,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将考核结果与政策兑现相衔接,搞好奖优罚劣。3、立足实际,切实发挥企业团委的作用,深入基层抓落实。企业之间情况迥异,企业团委只有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既做到整体推进,又善于重点突破,才能使基层团支部建设基础工程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发挥企业团委的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增强责任,增大压力,有效落实

  4

  基层团建的各项任务。要协力实施“大团建”,集中力量打硬仗。作为企业团的组织要从上到下明确责任,积极参与,集中时间和人力,通过“团建月”“活动周”等形式,集中、整顿,形成合力,整体联动,一个支部一个支部的建设,建一个,规范一个,才能取得团建工作的实效。突破就团建抓团建的做法做法,4、突破就团建抓团建的做法,把企业团的组织覆盖与活动覆盖、思想覆盖有机结合起来。活动覆盖、思想覆盖有机结合起来。抓好团的建设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抓好团的活动,是活跃团的工作,巩固团建成果的重要条件。使团员青年受到教育,成长成才,是目的,也是对团的建设和活动是否取得实效的最好检验。抓好企业团支部的建设,必须把团建与活动、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良性互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5、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强团建创新的研讨和实践。实践。新的形势、新的时代、新的体制,给企业团支部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基层团组织必须要与时俱进,在适应中调整,在改革中创新,才能使团的建设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要牢牢抓住团建这个基础环节,实事求是,大胆创新,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创新团建的组织机制和运行模式,切实发挥企业团支部在企业改革发展和青年成长成才中的积极作用。

  5

篇十二:团支部形式分析

P>  团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团支部是团的最基层组织,与广大团员青年保持着最直接、最广泛的联系,是团的全部工作的基础。离开了团支部,团的思想教育、组织建设和独立活动,特别是很多团的经常性工作就失去了落脚点,再好的工作设想也只能是一纸空文。而团支部作为共青团工作的基础,它的地位和作用是团的任何一级组织不可替代的。因此,在新时期下如何根据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团支部的职能,使其在加强高校教育管理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呢?

  一、当前高校团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团支部“思想阵地”作用的发挥不充分。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我

  国在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社会存在的多样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社会经济成分和利益关系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就业方式与分配方式的多样化等都影响着甚至改变着大学生成长的氛围,使学生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价值取向、文化生活方式趋于多样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团员青年理想淡化、价值取向功利化、注重现实利益、忽视思想教育的问题日臻突出。另外,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管理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网络使信息传递更加快捷,方式更加多样,拓展了知识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判断和整合,形成自己的思想、价值判断。而这些未经过滤的思想、观点难免良莠不齐,在不断耳濡目染中,很容易使学生由欣赏走向趋同,从而弱化了团支部对团员青年的思想教育,影响了团支部“思想阵地”作用的发挥。

  2、团的组织生活不健全。团的组织生活是团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共青团组织对团员进行思想教育和团员自我教育的具体形式,是加强团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重要途径。丰富的文体娱乐活动,不但能很好的调节团员青年紧张的学习工作气氛,展示团员青年的爱好和专长,而且也能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是展示团组织活力的有效手段。应该说组织生活和文体活动都是团支部需要抓好的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多数团支部每年能组织数次文体娱乐活动,而上团课、过组织生活却很难按照上级团组织的要求去开展。时间长了使一部分团干部、团员淡化了组织生活意识,认为团组织就是搞文体活动,从而淡化了团组织

  的政治色彩。同时,高校中的学生班级和团支部的建设虽然联系紧密,但过于突出班级建设的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团支部的基础工作,甚至把团的工作看作是班级工作的补充,从而使团支部的自身缺乏中心,缺乏凝聚力。

  3、团员意识淡薄。团的战斗力的增强,团的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归根到底取决于团员素质的提高。高校学生中团员所占比例相对较高,班级团员所占比例几乎为100%。因此团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团支部工作的成效。但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团员组织观念不强,在团内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参不参加无所谓,不当一回事,有的团员已经忘了应尽的权利和义务,有的团员在日常生活中降低标准来要求自己,团员只是在交团费的时候才想到自己是团员,甚至有的同学把交团费当作一种负担,过去的“团员找组织”现在变成了“组织找团员”。另外,不文明行为和违纪现象在团员队伍中也屡见不鲜。这种现状使不少团员有一种消极的平衡感,缺乏应有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政治上进心不强,组织观念薄弱,不能充分体现团组织的先进性。

  4、部分基层团干部素质不高。团支部工作质量高低,号召力是否强大,与团干部素质的高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目前,团支部干部素质难以满足当前形势的需要,影响了团支部的号召力。首先,团支部干部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主动性不够,更不能结合各支部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团支部活动吸引力不大。其次,团干部的选举缺乏权威性,影响了团干部在团员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比如,有些支部把团干和班干一起选举,缺乏应有的严肃性;有些则由老师任命干部,缺乏群众基础。再次,选拔出的团干部,没有经过及时有效的培训,不能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

  二、加强高校团支部建设的几点建议1、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发挥团支部的先导作用。加强团支部建

  设,思想政治工作是首要任务。要帮助每个团支部的团员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具体政策,了解改革与建设的目标和进程,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并且充实心理、法律、道德等多方面、多层次的教育内容。还要在思想教育工作的措施、方式、方法上有所改进。要积极通过“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工作,引导团员们不断向党组织靠拢,从而更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另外,应引导他们树立高度的集体荣誉感,时刻将团支部的荣誉铭记在心,让争先创优、起好模范先导作用成为每一个团员的自觉追求。

  2、完善组织制度建设,夯实团支部基础工作。完善制度建设是加强团支部建设的有力保障,应结合学校发展和共青团工作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夯实团支部的基础工作。首先,完善院团委对团支部的管理制度,如团费收缴制度、团干部培养制度、团员注册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团支部书记例会制度等,使对团支部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其次,进一步健全团支部的工作制度,定期召开团支委会,研究支部各项工作;利用马列班的学习,进行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学习,开展理想、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建议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团内形成良好的民主风气,使团支部的成员在思想和行动上不断实现统一,成为坚强的整体;抓好主题团日制度,定期开展既注重思想性、教育性,又生动活泼、讲究实效,同时还具有鲜明共青团特色的主题团日活动,并创新活动的形式,使团的组织生活既严肃又活泼,成为团员交流思想、提高政治素质、学习新知识、展示自我的新途径,做到在增进团员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其文化素养,促进青年全面发展。

  3、增强团员意识,提高团员整体素质。增强团员意识,提高团员素质是加强团支部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要加强对团员的管理和教育,通过主题团日活动等,结合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等契机,不断进行团员意识教育和团章、团史学习,提高团员素质,保证团组织的先进性。其次,团支部应通过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团员注册、增强团员的组织观念,密切团员与团组织的关系,同时,团组织应更多地关心和关注团员青年的成长状况,为其成长成才提供有利的引导和帮助。再次,团支部应经常督促团员履行团员义务,充分调动团员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团员执行团的决议的自觉性。同时,团支部还应经常给团员分配一定的工作,并提出思想上、行动上的要求,教育和督促团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团员队伍的质量。

  4、加强团支部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团支部号召力。加强团支部干部队伍建设是加强团支部建设的必要条件,是增强团支部号召力的有效手段,对于高校基层团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要立足基层,合理选拔优秀基层团干部,破除院团委、学生会人才“垄断”观念,使一定数量的优秀干部留在团支部工作;破除团支部干部任命制,而采取民主选举与组织考察相结合的形式,一方面广泛发扬民主,由团员选举产生团支部干部,同时要发挥团组织优势,加强对干部的考核选拔工作,从而建设出一支思想素质高、群众基础好、工作绩效优的高校基层团干部队伍。其次,努力完善团干部的培养机制。高校团组织应把团支部

  干部的培养作为团干部培养工作的重点来抓,为团支部干部提供参加团校、专题学习班等机会,增强学习交流,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提高团支部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再次,积极探索团干部的考核激励机制。落实年终、期终考核制度;定期评选优秀团支部、优秀团干部等,并给予表彰;给予团支部干部在培训、提拔等方面公正的待遇,优秀的团支部干部可以推荐到团委、学生会等组织,给予其更大的发展空间。

  5、以人为本,服务学生,发挥团支部团员的主体作用。团支部的中心工作要紧紧围绕支部团员的成长成才,使全体成员在思想、学习、实践等各方面都争当表率。随着团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意识增强,在团支部建设的过程中更要发挥主体作用。当团支部的建设与新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紧密结合时,将会充分调动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不仅会积极参与团支部的建设和管理,还会监督团支部工作的开展。同时团干部在团支部中的骨干核心作用也会进一步增强,一支政治素质好、能力强、热爱共青团工作的团干部队科伍将在推进团支部整体化建设的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希望各位团总支书记、团支书认真学习这篇文章,结合自己支部的实际,就以上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多加思考,同时也希望能够以各团总支为单位,组织团支书开展以此为主题的讨论会1-2次,互相交流看法和意见。有什么问题请及时反映或及时通过各年级团总支反映。

篇十三:团支部形式分析

P>  增强团支部活力调研报告

  内容摘要

  调研报告以如何进一步扩大基层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联系,构建起多层次的联系体系,从而实现对团员青年的全覆盖,不断增强新时期团员意识和团的基层组织活力为调研重点,调查了上海各领域的团组织联系覆盖团员青年的情况,揭示了当前团支部在联系覆盖团员青年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分析了影响团支部活力建设的要素,最后从加强思想凝聚、组织凝聚和服务凝聚三方面入手提出了加强团支部活力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团支部活力加强联系扩大覆盖增进意识

  保持和增强共青团组织对广大青年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凝聚力,为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服务,这是团的工作的核心任务。当前,上海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经济结构提升、社会结构转型、城市功能转换的关键时期。这既是一个“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矛盾凸现期”。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共青团组织要圆满地实现自身使命,就需要增强忧患意识,突出重点,破解难题,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不断增强团工作的生机,不断增强团组织的活力。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就是如何进一步扩大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联系,构建起多层次的联系体系,从而实现对团员青年的全覆盖,不断增强新时期团员意识和团的基层组织活力。课题研究的切入口是团支部的活力建设,团支部具有“单位最小、数量最多、对象最直接、工作最落实”等特点,只有团支部有了活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增强团员意识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本课题由团市委组织部牵头,上海交通大学团委、复旦大学团委、宝钢集团公司团委、建工(集团)总公司团委、普陀团区委、长宁团区委等6家单位共同参加。课题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下基层访谈、研讨等方式开展研究。

  一、当前基层团组织联系覆盖团员青年的基本情况

  课题组对地区、青工、高校等各领域的团支部建设情况作了一次调查梳理,并到6家成员单位进行了座谈交流。调研中了解到,全市各领域团员青年的流向、分布都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对各级团组织联系、覆盖团员青年方式的有效性和全面性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基层团支部的活力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各级团组织相应采取了一些巩固、调整和发展团的组织覆盖形态的新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地区领域情况

  1、体制外青年跟随“两新”组织向园区、楼宇集中,团组织通过区域性建团实现覆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成熟,全市各种类型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并入驻各类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经济开发区,以及各类商务区中的商业大楼,其中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组织搀杂,涉及的领域包括高新科技产业、现代物流业、现代服务业等诸多方面,这些“两新”组织中汇聚了大批白领青年、蓝领青年和外来务工青年,而建团工作却一直比较困难,团组织对这些青年的联系和覆盖需要进一步加强。如:普陀区的“两新”组织8000多家,其中资产超百万元的1000多家,绝大部分分布在全区各类园区中,这些“两新”组织中35周岁以下的青年有38000余人,已确认的团员2840余人。而作为中心城区,静安区内商业商务楼宇较多,楼宇内也集聚了较多的高学历、高层次青年,仅南京西路街道辖区内就有梅龙镇广场、中信泰富、恒隆广场等各类商务、写字楼53幢,其中入驻了许多知名企业,汇聚白领青年达24000余人。针对这些情况,地方团组织纷纷探索建立起区域性的团组织,如:建立楼宇团支部、园区团支部等,这些区域性团组织打破企业、机构、组织的间隔,针对各类园区、开发区、商务区中的不同青年群体的需求,组织开展各类社会化的、青年喜闻乐见的活动,力求覆盖到整个区域,实现对全体团员青年的有效联系。在此基础上,这些区域团组织逐步建立起以各种类型团支部为核心,以青年中心、各类社团、俱乐部、兴趣小组等为载体的多层次组织网络,实现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

  2、互联网络成为青年大量集聚、密切交流的场所,团组织引导、参与网络建团实现覆盖

  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和各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量的团员青年实现了从“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传统的组织联系方式已很难联系、影响、覆盖到他们,而互联网络却逐渐成为了一个能够大量集聚和迅速集聚青年的场所。“4·16”涉日游行队伍的集聚方式、“快闪族”的人群召集方式、各类青年“自组织”的动员和组织方式,都充分展示了互联网的这个特性。因此,各级团组织都在思考如何借助网络实现对团员青年的联系与覆盖,并把这项研究作为使团员青年从“社会人”向“组织人”回归的重要课题。如:地区团组织积极探索以网络为平台来创新团组织的工作手段、活动方法和运行机制,扩大对团员青年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许多区的团组织建立了团的专属网站,有的建立虚拟团支部,在网上开展团的活动,吸收游离在体制外的团员回归团组织,也吸引有上进心和政治需求的青年参与团的活动。一些社区团组织则与那些青年实名参加的会员制网站建立联系,探索以会员制网站为载体的有效联系团员青年方式。如长宁区虹桥路街道团工委与“虹桥青年白领俱乐部”合作开展“相聚虹桥白领party”、“青年成才论坛”、“上海白领回归童年夏令营”等青年喜闻乐见的活动,吸引更多团员青年参加团的活动。此外,一些网络公司也参与了试点工作,如盛大网络、第九城市等都成立了团组织实体,并在网上建立了虚拟团组织,由于这些公司的人气旺盛,在凝聚网上团员青年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第九城市团总支还利用本单位团员青年自主开发的团员OA系统进行了“第九城市第一次网上团员大会”,通过选举系统公布团委候选人情况,并组织公司团员通过网上投票,选举产生了第九城市第一届团委。

  3、青少年社区意识增强,团组织通过组建、活跃居民区团支部实现覆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政权建设的需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强化社区工作,社区的环境建设、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力量配备等都得到较大改善,社区对市民衣、食、住、行、娱乐、安全等各方面的影响正显得日益重要。同时,在社区团组织的努力下,青少年的社区意识也在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愿意参加社区团的活动。在此基础上,许多街道、社区团组织在居民区中建立起活动型的居民区团支部,部分社区的居民区团支部组建率已达到或接近100%,普陀、黄浦等团区委还制定了《星级居民区团支部晋级

  标准》。居民区团支部发动团员通过直选选出自己满意的团支部书记和委员,并自行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受青少年喜爱的活动。如黄浦团区委在南京东路街道厦门、贵州两个居民区率先开展了团总支民主直选的试点,通过广泛动员,采用“共青团选举证”的办法把选举权交给珍惜自己民主权利的小区团员,在选举过程中设立了自荐、考察和审定的程序,提高了选举的透明度。通过直选推出团员青年信任、社区居民认可、党组织放心的优秀团员担任居民区团组织负责人,不仅增强了团员青年的社区意识、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同时促进了居民区团组织与团员青年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居民区团组织的生命力。

  (二)高校领域的情况

  1、完全学分制和后勤社会化的实行使学生群体流向发生变化,团组织通过灵活设置组织进行多重交叉覆盖

  第一,完全学分制打破了过去集中统一的教育模式,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这项制度实行后,同一班学生在选课方面出现了很大差异,很难在一起集中活动,班的概念被大大淡化了,长期依托班的建团模式也就发生了动摇。一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主性大大增强,学生参加团组织活动的主动性大打折扣,给团的活动开展带来了难度;另一方面,同学不同班(年级)现象出现,传统班团组织设置相对稳定性与学生活动时空分布的多样性产生了矛盾,导致传统班团组织功能退化,团活动存在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质量不高,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第二,高校后勤社会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共同办教育,将社区的力量结合到高校建设中来,但这项改革将使学生公寓逐渐远离校园,特别如占地4600亩的松江大学城,那里汇集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华东政法学院、上海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等多所高校,学生规模达4万人,这些高校共同构建没有“围墙”的大学园区。在各类学生社区里,学生居住更为集中,硬件设施更好,不同班级、专业的学生可能住在一起,由于服务和管理有社会力量参与,公寓、社区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交流、娱乐的重要场所,以班级团组织为载体开展的活动将进一步减少,团组织如何覆盖到这里成为一个新问题。此外,校园内开始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延期毕业学生和越来越多的已毕业而未就业的“校漂族”青年,对这一青年群体的管理和引导也成为了高校团建的一个难题。

  面对这些情况,许多高校团组织突破过去依托班级建团的单一模式,转变为依托班级建团与依托生活园区、学生社团等建团相结合;突破过去只建班级注册团支部的静态模式,转变为静态班级注册团支部与动态区域性活动团支部建设相结合,做到“多种模式结合,多重交叉覆盖”,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全覆盖无盲区。同时,加强对“一体两翼”工作格局的探索和实践,加大高校团委和以学生会、学生社团等为主的“两翼”的领导和指导力度,促进高校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在工作和活动上与高校团组织进行密切配合和有效补充。如上海交通大学团委通过成立社区团工委、楼栋团总支、楼层团支部,建立起社区团工委——楼栋团总支——楼层团支部的一整套组织体系;在社团,通过设立社团中心团总支、以社团为单位建立团支部的组织架构,建立起一套以社团支部为主体,中心团总支为上层管理机构的组织结构模式。目前,全校108个学生社团已有92个学生社团申请并成立了团支部,支部覆盖率达85%。通过楼栋、社团使活动功能覆盖到每一位同学,同时,还针对各类型的学生群体巩固、调整和建立相应的团支部,如建立研究生实验室团支部、未就业学生团支部、延期毕业学生团支部,真正形成“多重覆盖、不留空白”的团组织建设机制。

  2、班级形式仍将长期存在,团组织通过强化自身建设深化与团员青年的联系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依然有70-80%的大学生是通过班级组织起来的,大学生的行政、教学管理等日常事务也是通过班级这一形式组织实施的,因此,目前通过班级建团仍然是高校的主要建团形式,并将长期存在。然而,班级团组织功能的弱化是个不争的事实,同时,加上团组织和学生组织的工作活动时有重合,造成部分班团活动的消极竞争,进一步弱化了班级团支部的作用。为改变这种状况,强化班级团支部建设,进一步发挥好班级联系、覆盖团员青年的作用,各高校团委进一步明确班级团支部的主要职能,积极整合团委和班委的班子力量,整合班团的工作资源,理顺班团组织的工作职能,有的高校团委还为班级团支部的活动提供专项“团建改革基金”进行支持。复旦大学团委则将班级团支部作为工作的突破点,在全校300多个班级团支部中开展创建“示范团支部”的活动,通过深入挖掘基层的创造力,给团支部搭建一个舞台,给团支部一个驱动力,让班级团支部从碌碌无为或者自娱自乐的状态中走出来、活起来。一个个“示范团支部”不断拓展广度和深度,发挥出良好示范效应和规模效,使班级团支部加强了与团员青年的有效联系。

  (三)企业领域的情况

  1、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团的组织设置带来影响,团组织通过建立青年工作协调机制来加强工作力量

  在传统企业形态中,企业团组织都处于同级党组织直接领导下的党政工团这一行政架构里。同时,企业的团组织还要受上级团组织的工作领导。但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后,其管理日趋法制化,且利益最大化这一企业内生目标逐步外现,成为企业行为决策的最终标准。因此,企业团组织的存在依据受到挑战,团的职能需要重新定位。现代企业制度推行以来,许多企业团组织被撤并,团干部力量被削减,团组织在很多企业事务上不便于介入,尤其是在基层企业的最基层,改制后的车间,甚至班组分工更细、任务更重,有的还兼有“三班倒”,这对于团的基层组织的设置,如团总支、团支部的设置及团总支和团支部书记人选的选定都需要作重新的权衡和调整等。团的工作能否纳入企业管理考核范围,直接决定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力、参与面和直接效果。针对这些情况,企业团组织紧紧依靠党建带团建,从培养青年人才和培育企业文化等方面入手,着力提高共青团对企业综合利益的贡献率,不断巩固、调整和发展现有阵地。在组织架构方面,则依托党政力量建立企业青年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联席会议等青年事务协调机制,使团组织的工作环境得到优化,工作力量得到加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团组织设置困难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2、企业团员青年流动性增强,团组织通过创新组织设置形态实现有效覆盖

  一方面,随着企业人事制度的改革,企业职工呈现高流动性,企业青工队伍逐步萎缩,许多青工流出企业,同时,也有许多外来务工青年流入企业。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如建筑公司、航空公司等,由于工作需要,造成团员青年的流动性大,分散度高。再一方面,合资企业、外资企业中散见一大批团员青年,但其人事材料都由人才中心管理。从企业团组织联系覆盖团员的情况看,有的企业团组织规模不断缩小,建制从团委萎缩到团总支再到团支部,最后甚至一个团员都不剩;有的企业流动团员不断增加,甚至超过了企业原有团组织的规模;有的企业有团组织到团员青年无法集中,无法开展活动;有的企业则有团员,但团员找不到团组织。为此,企业团组织尝试研究如何通过行业联系、资产联系等方式实现建团,以有效覆

  盖团员青年,如通过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人才中心、国资大股东等实现建团工作;加强对流动团员的梳理和制度规范,进一步明确对各类流动团员的管理办法,根据团员流动的特点,以“哪里有团员,哪里就有团支部”为原则,建立相应的临时团支部。如建工集团团委依托工程建立项目团支部,完成工程施工任务后解散,再根据新的工程建立新的项目团支部;电气股份公司团委设立流动团员联络站,把流动团员管理统一纳入公司全体团员的管理体制。

  二、团支部在联系覆盖团员青年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各领域团组织联系覆盖团员青年的现状中反映出一些问题,经过各级团组织的共同努力,正在逐步得到改善和解决。虽然许多问题带有全局性,在处理和解决过程中需要通盘考虑,但从团支部是团组织的基层战斗堡垒和全部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来看,当前基层团支部的活力明显不够,在联系覆盖青年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一)团支部的覆盖方式与团员流动情况不相适应

  1、体制外领域流动团员集聚,但建团困难,团支部无法覆盖

  体制外领域主要指各类“两新”组织,其中的团员数量众多,除了在流动中流失的一大批团员,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流动团员,这些团员分布散、成分复杂、流动性很大。在“两新”组织中建团的工作已开展多年,但成效还是不显著,建团率还很低。据统计,2004年团内口径能够统计到的14—35周岁青年数约为304万,而市统计局统计的18—34周岁青年就达317万。目前,仍有大量的团员青年找不到团组织,而已建立的各类区域性团支部对团员青年的联系覆盖面还不是很广。

  2、体制内部分领域团员的活动时间、空间变化大,团支部覆盖有困难

  体制内的各类企事业单位中,团员的流动性也在加大,无论是地区、高校,还是企业,无论是哪种机制的转变,都造成团员活动时间、空间的不一致,使团支部很难去统一开展活动,由此应运而生各类以“化整为零”或“动态组合”方式组成的团支部,力争消除时间、空间带来的限制。这些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尚未得到很好的总结推广。

  (二)团支部的职能定位与客观能力不相适应

  1、团支部工作要求面面俱到,但实际难以保证实现

  对团支部工作的要求太全面是导致团支部战斗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团支部是直接联系团员青年的一线单位,上级团组织的所有工作要求都汇集到团支部,使团支部应接不暇,疲于应付而无法细致入微地开展服务团员青年的工作。而实际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团支部的职能并不相同,如机关团支部、企业团支部和学生团支部,其工作侧重点有着显著的差异,可在组织职能上却没有做过区分。

  2、团支部工作重点不突出,导致团支部竞争力较弱

  基于团支部工作要求的面面俱到,许多团支部在工作中往往没有重点,没有针对性,眉毛胡

  子一把抓,整体工作缺乏特色,因此与其他青年组织、青年团队相比竞争力较弱。如高校中的班委、企业中的青年突击队、共青团号、社会上的各类青年社团、青年“自组织”,经常显现出强于团支部的活动能力和影响能力。

  3、团支部干部精力分散、动力不足,工作热情较低

  团支部的团干部基本上都是兼职的,精力较为分散,加之工作要求的分散、活动竞争力的低下,许多团支部干部工作动力不足,信心受到打击,认为在团支部岗位得不到锻炼,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直选工作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团支部干部的工作动力,但还需对团支部的要求、职能、重点进行梳理,对团支部干部进行工作培训,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团支部干部的工作热情。

  (三)团支部的运作机制与工作目标要求不相适应

  1、团支部的社会化运作程度较低,活动范围较局限

  由于团支部能够调配的工作、活动资源十分有限,且大多是非独立的建制,对单位团委的依赖性较大,自我进行社会化运作的意识、能力都较低,因此,其活动范围一般较为局限。在“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中,团支部的“单位性”使其对社会的影响力、对团员青年的凝聚力程度都较低。

  2、团支部的民主参与程度较低,团员意识较为淡薄

  团支部中的团员除了支部委员会成员,大多没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在一般情况下,通常是一个被动的参与者,或可称为一个“观众”,因此,长此以往造成缺乏主人翁意识,对团支部工作较为淡漠,甚至对团员身份产生麻痹感。一些活跃的团支部往往是团员发动得好的团支部,团员都把团支部当成自己的家,但团员的这种主动参与团支部工作的热情缺乏机制性的动力保障。

  三、团支部活力建设的若干影响要素分析

  以上这些分析可能并没有穷尽当前团支部存在的所有普遍问题,但还是揭示了团支部活力建设中的一些关键因素,也促使课题组对构成团支部活力的要素进行深入的剖析,以期找出对策,活跃团支部建设,使团支部更好地发挥联系覆盖团员青年的作用。

  1、使团支部具有活力的结构要素分析

  团支部作为团的一个战斗单位,从结构设置上看,应具备灵活性、多样性和独立性,否则将陷入僵化而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共青团组织行政权威的弱化来看,团支部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联系覆盖程序应该首先是活动覆盖,然后是工作覆盖,最后是实现组织覆盖,即一般应以活动为先导,以服务为核心,以最终实现“组织化”为目标。从实现团的基层组织对团员青年的全覆盖要求看,团支部对团员青年的覆盖应当允许交叉性,对团的职能的体现应当突出针对性和互补性,所以,应大力推进团支部的活动与组织管理有机结合、适当分离的模式。从管理结构上看,团支部应该是扁平化的管理结构,这种结

  构将使团支部的工作更具效率和参与率,能更好地帮助团员坚定“组织人”的观念。

  2、使团支部具有活力的资源要素分析

  团支部资源的缺乏是制约团支部活力的重要因素。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团的各类资源原本就较为短缺,在基层一线团支部,这种情况更为明显且又很难靠团支部自身去圆满解决,因此而成为一个制肘的要素。解决资源渠道问题,首先必须由面上的团组织承担起责任,多方争取并形成资源调配机制。其次,必须构建一个能够方便地实现资源调配,快捷有效地进行资源共享的工作平台,这个平台将成为增强团支部活力的资源保障平台。最后,还必须争取更多的保证团支部活动的物质、资金和政策。

  3、使团支部具有活力的成员要素分析

  团支部的成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团干部特别是团支部书记,二是团员。对团支部成员的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团支部书记的素质和能力。首先,团支部书记的来源要实现多渠道,要尽量把最合适的人选推举到团支部书记的岗位;其次,对团支部书记要加强发展导航,要把团支部书记队伍作为团干部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加以培养;第三,通过能力提高和作风锤炼使团支部书记具备强烈的“以团员青年为本”意识。

  二是团员对团支部工作的参与。团员是团的队伍中的最小细胞,团支部具备活力的基础必定是团员具备了活力,或是带动了团员的活力,要让每个团员成为“一面鲜艳的旗帜”,而不是“一位事不关己的观众”。从团队管理的原则来看,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只有承担了团队中的一份职责后,才能对这个团队负起责任,增强团队意识。因此,要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和激发团员的民主参与意识,并建立起团员民主参与团支部工作和管理的制度规范。

  三是团支部书记和团员的关系。团支书和团员的关系应该是适应扁平化管理的关系,这种关系的优点包括四点:其一,这种方式对团支部书记的要求高,锻炼大,有助于团支部书记在管理能力上进阶;其二,为每个团员提出了为团组织尽义务的要求,有利于增强团员的组织观念和模范意识;其三,为每个团员提供了锻炼和展示的舞台,有利于扩大团支部书记后备人选的选择面;其四,淡化了干部群众观念,更符合群众工作内涵,使每个团员都以团支部为自己的组织,有利于增强团支部的凝聚力。

  四、进一步加强团支部活力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团的思想凝聚,实现对团员青年的有效影响

  团支部的核心职能是思想教育工作。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也是行动的灵魂;思想上的凝聚是牢固的凝聚,也是长远的凝聚。团支部要从青年的思想实际出发,以青年耳濡目染的基本事实为依据,以真理的力量、真实的逻辑、真诚的态度感染青少年,做到春风化雨,内化于心。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在典型示范、体验教育、实践参与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创新工作载体,帮助青少年在典型激励下收获感悟、在真实体验中自我教育、在相互启发中共同提高。

  1、进一步增强团员意识教育工作

  一要注重为团员的成长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二要注重扩大团员对团工作的民主参与,提高团员对团组织的“主人翁”意识;三要注重倡导适合团员特点的仪式教育、团日活动和志愿活动,要求团员做到“唱团歌、举团旗、戴团徽”,增强团员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和模范意识。

  2、进一步创新联系团员青年的形式

  要多角度思考联系团员青年的多形式,既要实现把党政工作中心和青年需求有效结合起来,又要实现使青年喜闻乐见,更要通过现代化、社会化手段,如:网络、手机短信等,最大程度地吸引团员青年参与。

  3、进一步加强团支部书记、委员直选工作

  对团支部书记的产生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团内民主,让最广大的团员共同参与,让最有热情、最有公认度的团员成为团支部书记和委员,使团支部书记和委员成为团员向往的锻炼岗位。

  (二)加强团的组织凝聚,扩大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

  组织建设是增强团支部凝聚力的基础和依托。要分类、有序、积极地推进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通过工作和活动使“社会人”成为组织影响的人,通过社团、自组织的骨干等使“社会人”成为组织联系的人,最终通过建立团组织使“社会人”真正成为“组织人”。要坚持一手抓新兴领域,一手抓传统领域;一手抓覆盖面的扩大,一手抓内在活力的增强,积极主动地以多样化的联系方式和多层次的组织形式应对青年群体结构和时空分布的变化。

  1、进一步建立健全团的组织体系

  当前急需构建起一个多层次的团的组织体系,因地制宜地从实际出发,既巩固、调整传统领域团员青年联系覆盖方式,又积极探索开创新兴领域特别是体制外团员青年的联系覆盖新方式。构建起一个“同心圆”组织体系,即:以团的组织为核心,以各类青年社团、青年中心为内环,以各类其他青年组织、青年“自组织”、网络虚拟组织等为外环的多层次组织体系。

  2、扎实推进团支部自身建设

  一要研究、跟踪一些团支部建设的个案,在不同领域、类型中抓出示范的典型,让典型团支部说话、引路。既要抓典型出生率,也要抓存活率、成长率,应有持久性,不是昙花一现。二要通过建立一套活力标准,为团支部创建起一个导向作用。要注重以长效机制和敏感指标来体现标准,既要有定性标准也要有定量标准。团支部活力建设重在推广,要通过总结基层、提炼方法,分类指导、分层管理,整合资源、寻求后台,激励争优、发展导航,形成一套可推行的项目和方法,进而推广。

  (三)加强团的服务凝聚,为团员青年提供有效帮助

  有效、深入的服务是团组织凝聚团员青年的根本途径和手段。一方面,团组织要贴近青年、贴近实际地开展服务;另一方面,要强化资源配置,争取党政资源、协同社会资源、整合团内资源。此外,还要理顺青年事务管理体制,把青年事务管理纳入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范畴,用公共财政、社会政策等执政资源满足青年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努力改变团内资源“横向分隔、纵向衰减”的现状,建设面向青少年、开放互动的服务体系,以个性化的服务满足青少年多样化的需求。

  1、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要建设好一个资源共享、交流通畅的信息化服务平台,特别要根据团支部的工作特点和资源需求情况,设立相关的资源支持项目和系统,使信息平台成为全市团支部的工作大后台,而地区、大企业集团和高校等团组织应建设好相应的对接中平台,这样,每个团支部才能成为团的工作前台。

  2、进一步加强社会化青年服务网络构建,加快青年卡(电子团员证)发行

  在构建好团的组织体系和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同时,还应抓紧构建社会化的青年服务网络,使团员能在社会生活中感受到组织的存在和服务;同时,通过青年卡(电子团员证)的发行,使团员能在用卡(证)的时候感受到团组织和团员的社会地位和价值,为团支部活力建设提供良好的内部动力和外部环境。

  (赵国强、张雳、王宏舟、刘玉祥、翁志华、宋宗德、卞炯、俞双)

  领导点评

  团支部活力建设是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团支部要具备活力,有赖于完善的组织体系、工作体系和支持体系;团支部具备了活力,才能通过其有效作为来实现对团员青年的更广泛、深入的联系覆盖,实现对团员青年的“组织化”凝聚。

  课题组集中了团市委组织部和地区、企业、高校团委的力量,通过对团支部这个团组织“细胞”的详实调研和全面分析,把团支部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思考、研究和推进,提出了通过加强对团员青年的思想凝聚、组织凝聚和服务凝聚来增强团支部活力的对策和建议,为进一步扩大基层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联系和有效覆盖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参考。希望课题组进一步加强对课题成果的转化,推出一批切实可行的工作项目,扎扎实实地为团的各个“细胞”提供支持、激发活力,使其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为最终实现共青团组织的全面活跃作出更大的贡献。

篇十四:团支部形式分析

P>  团支部工作总结分析

  团支部工作总结分析

  2013—20XX年上学期工作总结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与装饰系装饰13-2团支部2013-12-26一年的时光转瞬即逝,眨眼间我团支部已忙忙碌碌地工作了一学期,是要进入总结阶段了。回首这一学期,我团支部所经历的林林总总,不仅使团支部与团委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积累了经验,同时,我团支部在校团委和系团总支的领导下,在结合本部特点和特色的基础下,带领全部团员勤奋学习,勇于实践,不断进取,各方面工作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下面是对我团支部本学期工作的具体总结,以及对各项工作的反思、对未来的展望。一、具体工作总结(一)思想建设方面

  1/5

  团支部工作总结分析

  1.加强团员的政治思想教育。本学期,我团支部积极提倡本班团员学习国共产党的先进思想,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通过微博鼓

  励同学们主动了解国家大事。做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心系民生的大学生。

  2.提倡向党组织靠拢。我班有2同学在本学期参加了第39期党课培训;1名同学经过层层筛选、层层考察,通过了学院里面的结业考试。同时班级团支部同学们对于加入党组织的热情得到了很大的鼓励。

  3.注重同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本学期,我支部应总支部号召多次举办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例如:女大学生身心健康讲座。认真做了心理健康学习记录;详细地建立了本班的心理档案。同时,也鼓励大家积极参加院里、校里举行的学习。生活方面的讲座。(二)学习方面大学里,学习仍然是重之重。加之本学期情况特殊,我们刚刚开始接触大学的生活,各方面都还不是特别的顺手。同时,多门课程都需要同学们掌握。为了让大家重视学习、认真学习,我支部与班委共同努力,做了一系列的学风建设工作。1.潜移默化。

  2/5

  团支部工作总结分析

  由班级干部每天定时通过微博为这样不仅扩展了同学们的知识面,而且提高了同学们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引导同学们主动学习。由班级干部带头,在班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营造寝室的学习氛围;寝

  室之间互相监督,男女生之间互相比拼。有合作、有竞争,学习氛围十分浓厚。

  2.交流沟通。我支部与班委积极组织,举办了与学长学姐的新老生交流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主动向学长学姐取经,学习经验教训的机会。

  3.营造氛围。班主任通过班会传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增进了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在学习专业知识,把握职业规划有重要影响。

  (三)活动方面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我支部还在班里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1.素质拓展训练。为了提高班级凝聚力,让同学们体会团结的重要意义,我团支部在10月下旬举办了一次班级联谊活动,活动大家积极踊跃,活动效果非常显著。2.团课活动。10月份,我支部应团总支号召,举办了以“如何过好大学生活”为主题的团日活动。在活动,有精彩纷呈的节目,有意义的时间囊互动,大家积极的参与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有老师的互动。和精彩的视频。

  3/5

  团支部工作总结分析

  3.我支部,在11月份,我支部应团总支号召,举办了以“扫一方校园,创文明先锋”为主题的团日活动。在活动,大家争先恐后地表

  达自己对洁净环境、新生活的看法和感受,气氛活跃热烈。通过此活动,大家表示收获很多、感触很多。

  4.圣诞联欢。12月下旬,我支部与班委共同举办了班级圣诞联欢会。晚会,有精彩纷呈的节目,紧张有趣的真心话大冒险,各式各样的零食……整个晚会上,大家都是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尽情地笑、尽情地唱、尽情地享受班级的温暖。同学们都对这次晚会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二、工作反思总体来说,本学期我团支部工作完成得十分顺利。虽然在工作也遇到了不少难题,我们也都一一克服了。但是,同时,在工作,我们也暴露了一些不足,需要我们在下学期的工作进一步改进。首先,团委分工不够明确。本学期团总支各部门都将任务分派给团支书,而团支部没有各部门对应的委员,导致团支书的工作量加大。当然,这也与团委内部的分工没有做好。下学期,我支部会进一步明确分工,分摊工作量,共同完成团总支分派的任务。其次,备份工作不够到位。备份,即保留历史资料。本学期院里开展的活动较多,许多没能得及备份,给以后的工作带来极大的不变。以后,应加以改进。

  4/5

  团支部工作总结分析

  三、展望未来下学期,我团支部将吸取本学期的经验教训,优势继续发扬,短处不断改进,尽早做好新学期的工作计划,我团委们会共同努力,争取我团支部在下学期有更出色的表现。

  5/5

篇十五:团支部形式分析

P>  .

  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现状与活力不足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团员意识淡薄,缺乏归属感

  图66显示,只有19%的团员青年认为自己每时每刻的团员意识都很强烈。很多高校的团员青年,在高中阶段与之前并没有体验过团员生活,也没有接受过团组织的教育,入团程序也相对形式化,对团员身份没有特殊的情感。而且高校的大学生基本都是团员身份,很难给人以优越感,团员的自豪感也会随之淡漠。使得很多高校大学生在参与基层团组织的活动时,组织归属感不强,难以发挥青年先锋的模X作用,从而造成了基层共青团组织活力懈怠。

  〔二〕基层团组织活动缺乏吸引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高校共青团主要实行校、院系、团支部三级管理模式,其活力也逐层递减。校团委工作力度规模大,资源平台丰富,在学生中影响力较为广泛。院系团组织和学生社团组织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基层团支部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础,但基层团支部组织活动目的往往不明确,活动在学生中缺乏号召力,从而导致团支部组织建设活力明显不足。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阐述:

  1.团支部活动内容单一枯燥。很多团支部容易将团员XX活动办成政治学习、理论研讨、形式汇报等,能够真正发挥教育功能,专业指引的活动少。以至于许多团员青年对共青团组织的活动不感兴趣,从内心认为是形式大于实际效用,从而削减了学生参与团支部活动的积极性。表三显示,只有7.1%的学生愿意参加学术类和学风建设类活动,5.5%的选择了思想政治类。因此,学生更愿意参加以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的实践活动,对相对枯燥的学术性,思想性教育缺乏兴趣。

  2.团支部活动方式陈旧落后。青年人追求新颖,独特的活动形式,而团支部组织活动创新不足,基本上延续老一套的做法,活动方式也显得陈旧落后。偶尔开展的团日活动或团员大会等其他活动,很多时候只是思想教育的形式化,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从而导致青年团员参与活动活力缺失。很多团员参加完活动,

  .

  .

  只是觉得完成了一项任务,参加了一次评比,难以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图33显示,学生们大多支持丰富文体活动类型、多些户外拓展并多与时政相结合,在实践中加强思想教育。

  〔三〕基层团组织职能定位不准确,团干部业务能力不够

  高校一般以班级为单位建制基层团组织,其工作重点不明确,与班委会工作有较多重复之处。且与班委会、学生社团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有形的工作相比,团支部的职能显得模糊甚至被边缘化。

  同时,许多高校基层团支部的团干部很少接受到团组织的系统教育,对团干部业务知识不熟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调查发现,虽然有近半数的指导老师对于班委与团支部的指导一样多。但不容忽视的是,仍有35.9%的指导老师选择了“对班委的指导更多〞,远远超过了选择“指导团支部更多〞的9.4%。

  而且,从工作量上看,绝大多数的团支部工作都是由团支书来承担的,组织委员、宣传委员一般只起辅助作用或根本不发挥作用,从而导致团支书工作压力大,热情衰退。在接受访谈时,有团支书表示:“开展团支部活动的时候,其实很多时候自己都不知道到底要做什么,定什么样的主题,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同学们愿不愿参加……〞。

  〔四〕基层团组织凝聚力不断弱化

  目前,高校的很多共青团工作都由院系分团委来主持完成,大型的共青团活动也一般以院系为单位组织实施,而真正落实到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往往都是类似于团费收缴、团情统计等琐碎的缺乏活力的事务性工作,很难提升团员青年的参与热情,战斗力也被大大减弱。

  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往往不能紧扣学生们的关注点,如学习、生活、就业等贴身利益。而基层团干部则有他们的难处:其实每一位团干部都曾想创新活动形式,通过活动为青年服务,但是由于基层的团干部人微言轻,触与到实际问题时往往说了不算,协调不成。这样一来,共青团的凝聚力肯定有所散失。

  .

  .

  另外,随着年级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学习、社团活动、工作的压力,时间的冲突,使学生们都聚集在一起参与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支部成员间的熟悉度降低也会削减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进而降低了基层团组织的活力。

  〔五〕基层共青团组织开展活动延续性不强,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以XX大学为例,各基层团支部团干部年龄较轻,每年换届一次,转岗较快,工作容易造成短期效应。往往上一届领导班子启动了一个活动,而下一届没有跟进,到了实质性的阶段又缺少各方的支持关注,活动总结时就开始虚报材料。共青团开展各项活动的质量直接影响基层共青团组织的组织活力,这样一来,造成了不少团员青年对共青团活动的不信任,也让不少参与者失去了继续参与的热情和信心。这就反映出了基层共青团组织在创新活动形式的同时,往往忽视了活动的持续性和品牌效应,一年一个新活动、新提法,忽视了活动在青年人中的影响力,造成了青年人被动参与的现实。

  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明确团组织的基本职能

  共青团组织承担着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合法利益四项基本职能。同时,注重同一组织不同层级间的具体职能和任务也有所区别的客观事实,通过对政策的争取、活动阵地的共享、职能的合理分配,实现团组织工作的基础建设。通过选拔、培训、任用、考核等一系列程序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对团干部的系统教育,提高团干部的业务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的积极性,主动性,灵活性,有效增加青年参与团活动的机会,扩大团工作的覆盖面和受益面。使团组织立足于青年感兴趣的团活动载体,有针对性的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和文化活动,在具体行动中加强团组织建设。

  .

  .

  〔二〕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团组织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青年团员的归属感,必须以学风建设与思想引领为核心,借助共青团和学生组织,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骨干带头和先锋模X作用,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注重早期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提高党性修养,竭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同时,积极指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完善素质拓展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建设,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定期组织大学生参加义务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广泛开发并控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全面加强校园网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线上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篇十六:团支部形式分析

P>  新形势下基层团支部工作现状和对策研究

  长宁团区委

  内容摘要:基层组织建设决定着共青团最本质的影响力、战斗力和生命力。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长宁共青团基层基础工作,实现对团员青年的广泛联系和有效覆盖,长宁团区委机关用半年时间对区属基层团支部进行了全面走访,调研了解情况。本文旨在通过对走访中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梳理,研究分析当前基层团支部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推进新时期基层团建工作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团支部基层团建

  1

  一、长宁基层团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截至2008年8月底,长宁区共有下属在职青年团支部421家,其中青工系统246家(教育75家,卫生33家,建设20家,机关33家,公安29家,工商4家,企业集团51家,体育1家),地区系统31家,“两新”组织144家。这些团的基层组织直接面对广大团员青年。通过调研,我们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青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渐趋多元,成才愿望和服务需求显著增长,群体分布和流动状况加速变化,这一系列新的情况给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层团员青年队伍呈现“三大特点”,团的工作创新跟不上团员青年队伍发展变化的步伐

  1、团员流动分布呈现新趋势,团的组织设置方式相对滞后

  一是传统青工系统团员数明显减少,越来越多团员向“两新”组织集聚。除了前几年国有企业转制因素外,体制内单位新招录青年数较少,且大部分为接近退团年

  龄的本科生、研究生,是近几年传统青工系统团员数减少的主要因素。部分团支部存在“有组织、无团员”或者“团员少、活动开展难”等现象。与此同时,“两新”组织团员数量急剧增加,虽然截至08年8月底已建立“两新”团(青)组织144家,但相比之下覆盖比例仍然不高。

  二是团的组织化优势随着团员青年流动性加快而日益减弱。团员的流动性导致团员管理难度加大,团籍注册、团费交纳制度执行困难。尤其在“两新”团建工作中,团员流动性大是导致团组织存活率低的主要原因。

  三是团员青年分布更加广泛多样,新兴青年群体不断涌现。如随着“单位人”变成“社区人”,社区青年队伍迅速壮大,出现了大量组织关系无处挂靠的流动团员;企事业单位出现大量劳务派遣制青年员工;青年民间社团、青年自发组织大量涌现并快速发展,吸引凝聚了一批团员青年。同时,青年群体的集聚方式也由原来以独立单位为主,演变为社区、楼宇、园区、行业、社团、网络等多种集聚方式并存的局面。

  2、青年需求分层化明显,基层团组织服务方式相对单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和信息网络快速发展,团员青年的思想更为开放活跃,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发展需求愈加多样化,青年的个性化差异日益突出。在长宁区域范围内,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团员青年需求差异较大。如卫生系统青年普遍感到医患矛盾带来身心压力较大,建设系统青年对建筑行业职业资质考试关注较多等。同一单位青年由于学历、户籍、编制、岗位等因素,实际需求也存在很大差异。如外来务工青年希望获得更多的组织归属感,一线岗位的团员青年希望获得更多交友机会等。与之相比,团组织对青年的服务方式却比较单一。对部分团组织主要活动形式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唱歌健身等文体活动占34%、参观考察写体会占25%、读书学习谈体会占23.4%。往往形成“青年需要的团组织做不了,团组织要求的团员不愿做”的状况。

  3、团员意识和组织归属感不强,基层团组织凝聚力逐步弱化

  调查显示,团员青年参加团组织活动态度十分积极的占37.6%,比较积极的53.5%,积极性一般的8%。团组织活动如果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参加团员数小于1/4的有2%,达到1/3左右的占10%,达到1/2左右的占48%,只有40%的活动参与团员数可能超过2/3。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团干部费尽心思、热火朝天地组织开展活动,团员青年却反应冷淡,参与热情不高,缺乏应有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究其原因,一是团员青年对团组织的认知度逐渐弱化,很多团组织活动依附于党组织或工会组织,团的组织氛围不浓,团的作用发挥不明显。二是青年对团组织的需求程度逐渐减弱,市场经济体制下青年的大部分需求可以通过社会化方式得到满足,而团组织的服务能力相对有限。三是团的活动方式与青年爱好兴趣脱节。

  (二)基层团干部普遍面临“四类矛盾”,工作难度不断增大,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1、本职工作和兼职团工作的矛盾。长宁区基层团干部均为兼职,且由于工作能力较强,往往在本职业务岗位上承担重要工作。抽样调查显示,有53%的团干部认为开展团工作最大的困难在于“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精力”。兼职团干部开展团工作往往只能利用业余时间,而当本职工作任务重、时间紧的时候,兼职的团工

  作只能让步。同时,在抽样的团支部中,只有32%的体制内团干部的团工作情况被纳入个人年度工作考核,且团工作占年度考核目标比例超过10%的只有3人;只有15%的体制内团干部享受团工作岗位津贴。缺乏考核激励制度,单纯依靠觉悟和热情,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难以持久。

  2、工作热情和工作经验的矛盾。近几年,长宁区基层团干部队伍更新速度较快,基本维持在每年1/3左右。在抽样调查的团干部中,团的工作年限在1年以内的占28%,1-3年的占47%,3-5年的占18%,5年以上的占7%。大量新上岗团干部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较高,但普遍缺乏工作经验。有7%的团干部认为团工作开展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团的业务不熟悉,难以开展工作”,且集中在团工作3年以内的团

  干。随着团干部队伍更新速度加快,很多上岗1-2年的团干部工作刚步上正轨,就面临转岗,接替的团干部又需要1-2年的学习摸索过程。这种情况不利于团工作的延续发展。同时,团工作年限较长的团干部,虽然具有一定工作经验,但通常在单位担任中层领导职务,团工作难以兼顾,开展团工作的积极性往往随着工作年限增长而减弱。

  3、党政要求和青年需求的矛盾。团组织的政治性要求团干部在设计活动时要围绕单位党政中心工作,而团组织的的群众性又要求团干部在设计活动时要以青年为本,开展青年乐于参与的活动。在实际工作中,两者往往出现矛盾,基层团干部往往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活动设计必须符合党政要求,另一方面又必须迎合青年需求。如何把两者很好的统一起来,策划设计既符合党政要求又满足青年需求的工作项目,许多基层团干部感到为难。

  4、青年数量和资源数量的矛盾。基层团支部覆盖和服务着长宁区绝大部分团员青年,。但越到基层,团的工作力量和工作资源却越薄弱。抽样调查显示,有38.4%的团干部认为团工作开展最大的困难是“场地、资金等资源缺乏”。在抽样团支部中,团组织活动年经费在2000元以上的占28%、1000-2000元的占23%、1000元以下的占29%、没有工作经费的占20%。很多团支部没有固定工作经费,主要依靠临时申请。

  (三)“四种类型”团支部差距明显,支部建设不平衡制约了基层团建整体水平的提高

  团区委通过基层团支部走访,对团组织建设情况按照典型示范、巩固培育、双基达标、整顿提高四类进行综合评价。一是典型示范类:团支部作用发挥好,基础工作扎实,在市、区面上形成了具有示范性的特色项目或工作机制。二是巩固培育类:团支部作用发挥较好,基础工作扎实,初步形成一定的工作特色,具有进一步培育提升的工作基础和空间。三是双基达标类:团支部作用发挥一般,基础工作较扎实,制度执行较规范,工作正常开展,但缺乏工作特色和亮点。四是整顿提高类:团支部作用发挥差,工作停滞,团员意识淡漠,制度执行力差。通过对全区青年在职团支部进

  行客观评价,综合反映了长宁区基层团支部建设整体水平,其中典型示范类团支部占9.5%,巩固培育类占36.4%,双基达标类占36.1%,整顿提高类占18.0%。四类团支部工作水平差距较大,团支部建设存在不平衡现象,主要反映在以下三方面。

  1、党建带团建工作存在不平衡现象。党建带团建对于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团工作至关重要。一般党建较强的单位其团组织建设基础也相应比较扎实。长宁区绝大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党建带团建工作比较重视,但也有部分党组织较少听取团组织工作汇报或参加团员青年活动,团干部、青年与党支部负责人之间缺乏交流。此外,由于青年群体的分布特点,部分单位党组织与团组织设臵不对应,导致党团之间联系沟通不畅,党组织对团组织指导关心职责不明等情况。

  2、资源网络分布存在不平衡现象。从团组织性质看,传统体制青工系统团组织在工作信息、工作经费等方面享有的资源远远大于“两新”团组织。从行业特性看,长宁区的教育系统、卫生系统相对建设系统、国有企业集团等团组织拥有更多的场地、培训、服务和人力资源。从区域特点看,长宁区积极推进青工系统团组织进社区开展联建共建,但存在东片社区资源丰富而西片社区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此外,拥有相对较多资源的团组织较易与其他团组织实施资源共享,互惠互利,能够获得更多资源,从而进一步拉大了基层团组织资源差距。

  3、基层工作指导力度存在不平衡现象。在以往工作中,团区委重点关注系统、大口团组织,抓系统、大口团组织工作较多,直接到基层团支部进行走访调研和指导工作较少,导致很多团内工作指导、工作要求往往停留在系统、大口团组织,未能及时畅通地传递到基层团支部。通过坚持开展“五好团支部”争创、“一团一

  品”建设等工作虽然培育挖掘了一批优秀基层团支部,但对团建基础比较薄弱的团支部仍显指导力度不够,推进提升的措施较少。

  二、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探索符合当前青年流动分布特点的团组织设置方式

  重点把握好“大”、“新”、“活”三个字。

  “大”,就是在当前建团空白领域较多而工作精力相对有限的情况下,重点抓住规模以上企业以及青年相对集中的开发区、园区开展建团,注重建团规模,提高覆盖效率。

  “新”,就是要关注劳务派遣制青年、外来务工青年、社区流动团员等新兴青年群体中建立和发挥团组织作用问题,努力把他们纳入团组织队伍。

  “活”,就是积极探索园区团建、楼宇联合团支部、楼宇青年联谊会、青年员工俱乐部、流动团支部、突击队临时团支部、居民区团支部等多样化的组织覆盖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臵组织方式。

  (二)建立更加系统化的基层团干部队伍培养机制

  针对当前基层团干部队伍的状况,既要加强工作指导,更要建立科学系统的团干部队伍选拔培养机制。

  一是选拔机制要更加合理。针对兼职团干部特点,既要积极推进团内民主化进程,将有热情、有能力、愿意为青年服务的优秀党团员选拔到团干部岗位;又要从有利于开展工作出发,根据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单位实际情况,在工作岗位、工作时间、工作经验等方面合理配备团干部班子,上级团组织相应做好指导工作。

  二是培训机制要更加有效。突出培训重点,加强团工作实务操作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作风建设;坚持分层分类,针对新上岗团干部、核心团干部、基层团干部、“两新”团干部等不同群体开展培训;丰富培训形式,做到理论报告与实务操作相结合,多采用探索案例式、体验式教学方法。

  三是保障机制要更加完善。把团工作成绩纳入团干部个人年度考核中,建议

  占到考核总分的5%-10%,团工作成绩优异的能够为个人年度考核成绩锦上添花,做得不好则要影响个人的考核评级。在考虑党员发展对象的时候,对尚未入党的优秀团干部予以优先考虑。在考核和评价同一系统各单位党组织工作时,将“党建带团建”情况计入分值,进一步提高党组织对团工作的关注度和支持力。

  (三)建立更加完善的基层团组织资源支撑体系

  针对团组织越到基层,工作基础越薄弱、团建资源越匮乏、工作指导越困难的情况,要努力突破原有层级制的资源传递方式,建立扁平化、覆盖面广的资源支撑体系。

  一是积极争取党政支持。党的资源是基层团组织的重要资源,要指导基层团组织围绕党政中心找到工作特色,形成工作品牌。

  二是加强上级团组织工作指导。建立上级团组织定期走访、定点联系基层团支部的长效机制,编写基层团支部工作实务操作、工作案例集等。

  三是建立直接到基层的信息共享平台。团讯、青年中心服务项目以及各类团内活动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络、短信平台、E-mail群发系统直接传递到基层。

  四是搭建基层团组织资源共享渠道。推进“两新”与青工团支部、青工与社区团组织以及教工团与学生团结对共建,实施团代表年会制度、“三联系”制度等,主动为基层团组织牵线搭桥,实现资源共享、活动联办、项目共建。

  (四)建立更加科学的基层团组织考评激励机制

  要通过合理科学的考评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基层团组织工作积极性,提升基层团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一是要坚持表彰先进和鼓励进步相结合。既要通过原有“五好团支部”、“一团一品”等团内荣誉争创活动扩大典型示范类支部数量,更要帮助工作基础相

  对薄弱的支部建立阶段性建设目标,开展相应达标考核。要发挥典型示范类支部作用,通过与薄弱团支部开展结对共建,带动基层团支部建设整体活跃。

  二是要坚持中期推进和年终评审相结合。开展评比考核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过程指导。可以采用年中组织中期互评互访,年底开展年终考核汇报;年中按地域划分交流小组,年底按条线进行分类考核的模式。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强化基层工作展示,加强基层交流,进一步提高创建效果。

  三是要坚持抓基础和抓特色相结合。要以“双基达标”工作为抓手,强化基层支部基础工作;以“一团一品”建设为抓手,推动基层支部开展品牌建设。要通过细化考核标准,合理设臵分值比例,促进团支部基础工作和特色工作同步发展。

  (倪尧、邓希泉、王岚、郁夫)

篇十七:团支部形式分析

P>  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现状及活力不足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团员意识淡薄,缺乏归属感

  图66显示,只有19%的团员青年认为自己每时每刻的团员意识都很强烈。很多高校的团员青年,在高中阶段及之前并没有体验过团员生活,也没有接受过团组织的教育,入团程序也相对形式化,对团员身份没有特殊的情感。而且高校的大学生基本都是团员身份,很难给人以优越感,团员的自豪感也会随之淡漠。使得很多高校大学生在参与基层团组织的活动时,组织归属感不强,难以发挥青年先锋的模范作用,从而造成了基层共青团组织活力懈怠。

  (二)基层团组织活动缺乏吸引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高校共青团主要实行校、院系、团支部三级管理模式,其活力也逐层递减。校团委工作力度规模大,资源平台丰富,在学生中影响力较为广泛。院系团组织和学生社团组织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基层团支部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础,但基层团支部组织活动目的往往不明确,活动在学生中缺乏号召力,从而导致团支部组织建设活力明显不足。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阐述:

  1.团支部活动内容单一枯燥。很多团支部容易将团员民主活动办成政治学习、理论研讨、形式汇报等,能够真正发挥教育功能,专业指引的活动少。以至于许多团员青年对共青团组织的活动不感兴趣,从内心认为是形式大于实际效用,从而削减了学生参与团支部活动的积极性。表三显示,只有7.1%的学生愿意参加学术类和学风建设类活动,5.5%的选择了思想政治类。因此,学生更愿意参加以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的实践活动,对相对枯燥的学术性,思想性教育缺乏兴趣。

  2.团支部活动方式陈旧落后。青年人追求新颖,独特的活动形式,而团支部组织活动创新不足,基本上延续老一套的做法,活动方式也显得陈旧落后。偶尔开展的团日活动或团员大会等其他活动,很多时候只是思想教育的形式化,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从而导致青年团员参与活动活力缺失。很多团员参加完活动,只是觉得完成了一项任务,参加了一次评比,难以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图33

  显示,学生们大多支持丰富文体活动类型、多些户外拓展并多与时政相结合,在实践中加强思想教育。

  (三)基层团组织职能定位不准确,团干部业务能力不够

  高校一般以班级为单位建制基层团组织,其工作重点不明确,与班委会工作有较多重复之处。且与班委会、学生社团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有形的工作相比,团支部的职能显得模糊甚至被边缘化。

  同时,许多高校基层团支部的团干部很少接受到团组织的系统教育,对团干部业务知识不熟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调查发现,虽然有近半数的指导老师对于班委与团支部的指导一样多。但不容忽视的是,仍有35.9%的指导老师选择了“对班委的指导更多”,远远超过了选择“指导团支部更多”的9.4%。

  而且,从工作量上看,绝大多数的团支部工作都是由团支书来承担的,组织委员、宣传委员一般只起辅助作用或根本不发挥作用,从而导致团支书工作压力大,热情衰退。在接受访谈时,有团支书表示:“开展团支部活动的时候,其实很多时候自己都不知道到底要做什么,定什么样的主题,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同学们愿不愿参加……”。

  (四)基层团组织凝聚力不断弱化

  目前,高校的很多共青团工作都由院系分团委来主持完成,大型的共青团活动也一般以院系为单位组织实施,而真正落实到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往往都是类似于团费收缴、团情统计等琐碎的缺乏活力的事务性工作,很难提升团员青年的参与热情,战斗力也被大大减弱。

  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往往不能紧扣学生们的关注点,如学习、生活、就业等贴身利益。而基层团干部则有他们的难处:其实每一位团干部都曾想创新活动形式,通过活动为青年服务,但是由于基层的团干部人微言轻,触及到实际问题时往往说了不算,协调不成。这样一来,共青团的凝聚力肯定有所散失。

  另外,随着年级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学习、社团活动、工作的压力,时间的冲突,使学生们都聚集在一起参与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支部成员间的熟悉度降低也会削减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进而降低了基层团组织的活力。

  (五)基层共青团组织开展活动延续性不强,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以南通大学为例,各基层团支部团干部年龄较轻,每年换届一次,转岗较快,工作容易造成短期效应。往往上一届领导班子启动了一个活动,而下一届没有跟进,到了实质性的阶段又缺少各方的支持关注,活动总结时就开始虚报材料。共青团开展各项活动的质量直接影响基层共青团组织的组织活力,这样一来,造成了不少团员青年对共青团活动的不信任,也让不少参与者失去了继续参与的热情和信心。这就反映出了基层共青团组织在创新活动形式的同时,往往忽视了活动的持续性和品牌效应,一年一个新活动、新提法,忽视了活动在青年人中的影响力,造成了青年人被动参与的现实。

  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明确团组织的基本职能

  共青团组织承担着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合法利益四项基本职能。同时,注重同一组织不同层级间的具体职能和任务也有所区别的客观事实,通过对政策的争取、活动阵地的共享、职能的合理分配,实现团组织工作的基础建设。通过选拔、培训、任用、考核等一系列程序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对团干部的系统教育,提高团干部的业务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的积极性,主动性,灵活性,有效增加青年参与团活动的机会,扩大团工作的覆盖面和受益面。使团组织立足于青年感兴趣的团活动载体,有针对性的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和文化活动,在具体行动中加强团组织建设。

  (二)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团组织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青年团员的归属感,必须以学风建设与思想引领为核心,借助共青团和学生组织,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骨干带头和先锋模范作用,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注重早期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提高党性修养,竭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同时,积极指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完善素质拓展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建设,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定期组织大学生参加义务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广泛开发并控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全面加强校园网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线上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三)善于利用新媒体,提高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动的质量

  随着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与信息社会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规模和作用越来越大。近年来涌现的微信、PU平台、QQ、微博、志愿者打卡器等多种新媒体平台,为基层团组织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组织和宣传载体,可以更快更广地提高关注度,扩大影响力。

  当代青年思想开放,富有创新意识,这就要求高校基层团组织在开展活动时,应当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满足青年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继承“仪式教育为主线,团日活动为载体,新型团校为阵地”的优良传统,同时善于利用各大新媒体平台,对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进行优化和创新,以具体工作的活力带动团组织活力建设。

  (四)建立健全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制度,规范基层团组的管理

  基层团组织的良好运转,离不开标准化的制度规范和管理。具体可以通过制定每年度开展工作的内容和时间安排、评优细则、主题团日活动制度等来加以规范。同时,构建科学的团组织活力考评体系。基层团组织的奖励机制不仅可以促进整个团队的发展,进而提高对基层团组织的认同度,而且能更有效地调动团员青年的积极性,激发集体荣誉感,增强凝聚力。通过对各基层团支部和分团委的考核,定期评出示范团队,调动和鼓励团队积极性;针对团员个人的考核,对团员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加强培养先进团员,在推优入党及各类评优活动中予以优先考虑。

  (五)全方位整合资源,重视资源的再利用

  高校团组织要发挥能动性和主动性,全方位地整合管理、人力、信息、技术和场所物质资源,同时开拓对资源广度和深度的利用,变有限为无限。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与社会、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切磋,创建高校间的资源共享平台,加强与校团委、院系分团委、基层团支部等各级基层团组织与团员青年个体间的交流,化被动为主动。

  同时,注重资源的再利用,特别是对共青团工作档案的再利用。领导班子转岗之际不仅要强调对有形资源,如书面材料、信息资料的传承,同时还要加强对无形资源,如经验教训、信息技术、活动特色等的分析。重视活动对团员青年的影响力,发展活动的延续性,打造精品活动,塑造品牌效应。

篇十八:团支部形式分析

P>  高校班级及党团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苏光鸿【摘要】班级、党团组织是高校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在高校班级及党团组织建设中存在党组织功能弱化、团组织活力不够、班级与党团组织之间缺乏协调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相应对策.【期刊名称】《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31)004【总页数】1页(P60-60)【关键词】高校;班级及党团组织;问题与对策【作者】苏光鸿【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河南,周口,46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1(一)学生党组织功能弱化甚至缺失状况较为严重学生党支部是学生群体中党的最基层组织,是学校和院系党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班级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然而,大多数高校学生党支部仅局限于完成党员情况统计、收缴党费、党课通知以及每年固定的党员发展与转正等一些日常性的管理工作,对党内的组织活动没有很好的安排,使支部的组织生活流于形式,发挥不了基层党组织的宣传教育职能,导致支部的功能缺失。“三会一课”是党支部活动的制度保证,虽然大多数高校学生数党支部都有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但“三会一课”

  内容陈旧、形式单一,时效性、针对性不够,墨守成规,缺乏吸引力。支部缺乏向心力、凝聚力缺失,出现一片散沙的现象;支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不起来,缺乏感召力、说服力,出现“弱化”现象;支部组织生活缺失规范化、科学化,出现“沙龙化”现象。个别党员把支部生活看成可有可无,经常以私人问题为借口不参加支部生活,一些党员长期没有参加组织生活,有些支部也长期没有开展组织活动,形成了“有党员无组织,或有组织无组织生活”的奇怪现象。[1](二)基层团组织活力不够,组织生活不健全目前,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存在的一个较普遍现象是:团组织的活力呈“逐级递减”的趋势。校团委热情高、点子多,校级精品活动在学生中的影响大;院系团总支不能很好领会贯彻校团委的精神,既不能落实上级团组织的活动安排,又不能创造性开展工作;而班级团支部的基础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被忽视的情况,团组织活动目的不明确,文娱、体育等以娱乐为主的活动较多,活动层次不高,而真正的思想教育、政治理论教育和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等方面的活动不多,弱化了团组织活动对青年的教育功能和吸引力。其次,团支部的组织生活不健全:一是民主生活会制度没有坚持。团员无定期的民主生活会,甚至不进行民主生活会,有的团支部把民主生活会简单理解为政治学习,而忽视了团员间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教育;二是团组织主题生活会水平不高。以班级为单位的基层团组织很少开展主题生活会,即使开展,团组织生活会与主题班会没有太大差别,且流于形式的较多,很难创造性的深入开展,不能很好地体现主题,达到团组织生活会的目的。这种质量不高意义不大的组织生活会,逐渐失去了对团员青年的教育作用和吸引力。[2](三)班级与党团组织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班级及党团组织是高校基层学生工作的“三驾马车”,三者之间的协调程度是学生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学生党支部多是以年级或专业为单位组建,支部成员也多是高年级学生,因此对班级工作的指导和影响功能

  不能有效发挥。大多数高校的团组织活动都是通过学生会开展,而学生会干部和班委会成员多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团组织开展的活动常常不能带动班级的足够重视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党团组织因缺乏对班级的了解,组织的活动往往脱离班级的实际,无法顺利进行。(一)队伍建设是关键队伍建设是党团班建设的关键,同时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开展的系统工作。如果班级党员数量达到一定比例,尽量置独立的学生党支部,辅导员可担任党支部或指导党支部开展工作,如果条件不成熟也尽可能的设置班级党小组,以便加强党支部与班委之间的联系。针对现代大学的时代特征,班级除了常规的班委成员外,还可根据需要设置信息委员、实践委员、安全委员、心理委员、班刊主编等,班级管理也可以分为日常管理和活动项目管理两大类,其中针对个性化强的短期活动项目可采取项目团队运作的方式进行。(二)制度建设是保障班级和党团组织的建设离不开行为规范和约束机制的制度保障。班级及党团组织需要的制度包括两类:一类是由学校及相关部门制定的制度,一类是组织自己制定的制度。在制定班级及党团组织制度是一定要把握好几项重点工作:一是要明确制度的制定者,以为制度的约束对象是心智已经比较成熟的大学生,因此,制度的制定可在辅导员的指导下,由班级骨干起草草案,全体成员讨论修改并表决通过;二是确保制度的合法合理性,制度作为一种行动指南,其合法合理性尤为重要;三是摆脱制度的单一面孔,制度约束的是大学生的行为,应采用亲切活泼的标题名称、叙述语言,摆脱单一的严肃面孔,尤其是生活类的制度,更应该增强其亲和力。(三)文化建设是主线一是氛围营造。氛围的营造不仅可以通过寝室教室的布置设计、张贴标语、建设班

  级网络平台等外在的方面,也可以通过制定组织口号、设计组织标识来实现。二是活动创新。文化不只是口号,还需要通过活动来表达具体的内涵,通过独特的形式体现特点,对于现代的大学生而言,活动创新是一种必然的要求,班级及团组织活动创新要发动大家才能拓展思路,不仅要在形式上创新,也要在内容上创新。比如党支部在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时可以举行”励志电影周”活动;团支部开展主题班会可以主题摄影展的形式举行。三是人心凝聚。凝聚人心是班级及党团组织建设一个重点,在这个方面班级及党团组织必须注重协调,合力而为,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交流已成为党建大学生主要的沟通方式。因此班级及党团支部应该与时俱进的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组织的空间,可以设计自己的logo和口号、在空间里上传活动的照片和视频、就某一社会现象展开探讨等等,但必须加以正确的引导。

  【相关文献】

  [1]霍刚,王永会,杜文杰.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9,3.[2]曾咏辉,易炳翀.当前重庆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5.

推荐访问:团支部形式分析 团支部 形式 分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