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教育路径的探索11篇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教育路径的探索11篇

时间:2022-11-09 16:50:08 来源:网友投稿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教育路径的探索11篇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教育路径的探索  大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与认识  和平之鸽,在新时代飞翔——大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与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在202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教育路径的探索11篇,供大家参考。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教育路径的探索11篇

篇一: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教育路径的探索

  大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与认识

  和平之鸽,在新时代飞翔——大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与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在2022年10月18日在十九大报告中被提出,一下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并于18年3月11日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那么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底是什么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书中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世界各国形成的具有依存性、平等性、共赢性、包容性等特点的集合体。”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时局下的合理选择。从2022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可以看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全世界人民所盼望的,一起共筑地球村,携手并进,合作共赢。为何“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会被提出?首先是基于当前国际形势。当前形势的特点是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信息多样化。恐怖主义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司空见惯,对国际秩序和人类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不论你的国籍是什么,地域是什么,语言迥异都无妨,因为实际上我们都处于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像明清那样闭关锁国在现在看来是最不明智的决定,最终只会重蹈覆辙,各个国家相互依存,谋求互利共赢已经达成了共识。2022年的经济危机的爆发、2022埃博拉病毒的蔓延更让人们意识到相互依存的重要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的危机通过全球化的链子可以很快波及其他的国家,从而使整个世界遭到重创。面对着一个一个层出不穷的危机,同住在地球村的我们只有同舟并济,互相帮助才能渡过这些劫难。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大力帮助亚洲国家,以及东盟国家。设想一下,如果发生了这些危机我们都以邻为壑,各自为政,甚至大打出手,那么这些危机将会演变成上世纪的世界大战,损失多少无辜民众,带来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人民的共同目标,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作为地球村的一份子应该担负起我们的责任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次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以和为贵是我们从小到大都在听的俚语,除此之外类似于“协和万邦,万

  国咸宁”的谚语数不胜数。像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可见“和”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以来我们中国寻求的都是和平发展,契合好时代主题,做好大国榜样是我们的目标。即使拥有像核武器等杀伤力极大的武器也承诺不轻易使用为的就是将和平发扬出去。除此之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发点便是在各国和平发展的基础上一起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共同发展。可以看出这种以“和”为中心的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心理念不谋而合,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和”文化的重要成果。

  那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中国有什么好处呢?

  相融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促进各国资源的合理利用,让中国、周边国家、甚至世界合作共赢。

  第三,有利于发扬中华文化,提升中国软实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底是从中国传布出去的,骨子里还有着中国源远流长又博大精深的智慧。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人心,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将会大大提升,我国在世界林中的根将会扎的更深,面对各种困难才有屹立不倒的资本。

  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现在还具有现实意义吗?从当前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就可以看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没有过时反而锦上添花。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中国遭受疫情的摧残时各国都纷纷伸出援手,因为帮助我们即帮助自己。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当疫情蔓延至全世界,中国疫情缓和时,中国也没有忘记,口罩等医疗物资不断输出,钟南山院士分享抗击经验,展现出中国力量,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只有不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可以渡过此次困境。

  说了这么多,什么国家,世界似乎离我们都很远,那我们作为新青年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些什么呢?

  我们所能做的真的很少很少,那我只能从身边所见去阐释这一理念。最近的还是新冠疫情。现在疫情发展到全世界,不仅影响到各国人民的健康,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也受到了重创,就从我的身边来看,进出口贸易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许多进出口贸易的公司开始给员工放长假,因为没有订单,此时如果大家罢工,像历史那样去他国掠夺资源,那么这无异于是历史的倒退。此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势呈现出来,一环扣一环的相互依存关系让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帮助,虽然会有一定影响,但是我们依然为国外的疫情所祈祷,希望可以早日结束,让生活恢复正常。还有越来越多的留学生,不论是我们去到别国还是别国来的留学生都证明地球村正在逐步融合,互相认同对方的文化,并且相互学习都证明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被构建,我们去到另外一个国家除了学习还宣传了自己国家的文化,我们彼此了解彼此进步,共同发展。

篇二: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教育路径的探索

  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强在互联网上的舆论引导传播正能量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免疫力和鉴别力让学生在活泼生动奋发向上的积极氛围中及时了解国家的巨大成就潜移默化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学生们对民族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坚定他们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度和信任目前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多为高校两课教师和思想政精品文档可编辑值得下载治工作者这在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略显单薄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研究与途径探索

  作者:代莉莎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5年第32期

  代莉莎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102249)

  摘要: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它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针对性、实践性和持久性。本文对当前大学生爱国心理及行为进行研究,深入了解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途径,将心理、精神和实践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对如何深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途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001-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大学生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近年来,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探索中,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专项研究课题,受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重视。大学生是国家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的精英群体,他们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他们的爱国程度直接决定着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大学生面临着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因此,深入分析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探索研究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与途径,对我国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所必须的价值追求和文化认同,是凝聚人民、感召人民、动员人民的“根基”力量,这种力量具体而言,既是一种在漫长的繁衍生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渗透在政治思想、文化道德、风俗习惯、语言文字之中的意识观念,也是人们在自我价值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之间深厚联系的情感认识,还是人们在履行自身对祖国发展、民族富强的高度责任过程中体现的行动与实践,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培养和提高其爱国主义觉悟,既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根本要求,对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树立其振兴祖国的忧患意识与责任意识,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当前大学生爱国心理及行为特点现状

  对大学生爱国心理及行为特点的调研主要是从学生个人爱国情怀和高校爱国教育成效两个方面进行的。从调查问卷的结果可将现状总结为以下三点。首先,大学生爱国心理成熟,意识较强。多数大学生都比较关心国家政治形势和民族兴衰荣辱,具有较为清晰的鉴别能力,能够

  用理性观点看待国家安全、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等舆论热点问题,在表达爱国主义情感和采取爱国行为时不盲目,对国家发展具有高度的认同感。

  其次,少数学生因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偏差,出现了爱国情感的两极化,即部分大学生的国家观念有所淡化,不关心国家大事,另一部分学生则爱国热情过于偏激,反应强烈,不能理性地冷静面对时事热点。

  最后,爱国主义教育的现有途径较为丰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普遍采用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两课理论教育,系统地完善了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体系,塑造了良好的爱国意识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另外,高校在日常学生思想教育和素质培养方面也采取了许多措施,如新生入学初期的军事训练,大型集会活动前举行升旗仪式、奏唱国歌,利用重要纪念日举办演讲、征文等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等爱国教育基地和观看爱国影片,通过校园广播、期刊、展板和宣传栏进行爱国主义引导等,让学生在校园中能随时受到爱国主义的感染熏陶,坚定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三、当前大学生爱国教育存在的不足在国家的大力倡导和高校的高度重视下,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透过问卷答案,我们也能发现高校在大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表现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较为传统和深奥,时代感和现实感不强,脱离了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这些积极传统的教育形式对于思想活跃、个性独立、价值观念不断更新的当代大学生而言,显得肤浅而形式。很多教育活动开展的很红、很专,但收到的成效仅停留在抽象、空泛的表面,不能做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家庭的有机结合,例如考试内容基本死记硬背,考完就抛之脑后;学习活动繁冗死板,学生越参与越抵触。其次,表现在大学生对待爱国主义教育的心理和态度较为被动,主观性不强。一直以来,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对受教育群体的需求不够重视的现象,很少切实关注学生的内在价值追求和求学渴望,多数教育者采用“说教”的正面灌输方式,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更不会去主动探索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效果,阻碍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入。

  四、深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探索

  (一)爱国教育内容全面化

  爱国教育必须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采取形式多样、内容全面的教育方式。当前,两课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教学中要强化对基本国情、价值观念、优良传统和历史荣辱的教育,注重与现实结合,让学生客观认识实际国情和自己所承担的历史使命。

  两课教学是基础,但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局限于马克思主义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近代史等常规内容,应该与时俱进,密切联系国家发展的实际,宣传富有爱国情怀的先进事迹,展现国家飞速发展的卓越成就,弘扬充满积极正面的社会能量,这些都是十分受学生欢迎的教育内容。就调研结果来看,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关注度比较高,生动的事实和典型的数字使爱国教育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更能有效的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激发学生自身的爱国情怀。

  此外,爱国是一个宏大而又具体的概念,不仅要渗透到思想教育和学科教学中,更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爱国首要知国,知国必先知史,近年来越来越火的中华文化和国学知识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博大精深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灿烂瑰宝,通过增强他们对民族历史和祖国文化的认识,可有效增强大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还要进行必要的国外文化教育,构建一个可以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外国思想与文化观念的平台,学生通过对比

  能更好的了解外国与本国在发展理念、价值观念和道德传统等方面的不同,即强化了国富民强的自豪意识,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强化了内忧外敌的忧患意识,增强了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从而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到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团结和振兴祖国发展上来。

  (二)爱国教育方式的现代化

  在新媒体和自媒体发展迅猛的网络时代,互联网的强大力量给思想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网络具有自由性、开放性和互动性,大量西方发达国家思想文化、市场经济、价值观念的涌入不断的冲击着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民族认知和道德准则。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它所带来的各种机遇,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受众多、影响大的特点,已然成为大学生接受信息最主要的途径。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强在互联网上的舆论引导,传播正能量,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免疫力和鉴别力,让学生在活泼生动、奋发向上的积极氛围中及时了解国家的巨大成就,潜移默化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学生们对民族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坚定他们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度和信任度。

  (三)爱国教育主体多样化

  目前,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多为高校两课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者,这在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略显单薄。高校可以邀请一些先进模范和有关学者来校开设报告会和讲座,内容可涉及政治热点、国防知识、传统文化等多个方面,使学生受到更多、更新、更好的熏陶和感染。而作为爱国教育的受众群体,大学生本身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过程中动员他们结合自身认识,以“教育者”的角色相互教育,宣传爱国观念,弘扬爱国热情,传播爱国思想,使他们更深入的认识到个人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中所要担负的责任与使命。

  (四)爱国教育途径实践化

  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在实践中认识国情、树立爱国信念,在行动中磨炼意识、养成爱国品质。高校应充分利用军事训练、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和实践调研等教育形式,组织大学生感受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好形势,把爱国主义教育从遥远的、空洞的理论认识拉回到鲜活的、具体的现实生活中来,借助大学生身体力行的报效祖国行动,坚定他们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共同发展目标的信心,实现学生们积极参与、自我教育、全面提高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王雯姝,邓晖.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主要视阀[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199):69-73.

  [2]方凤玲.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彭鎏佳,唐戈.浅析网络时代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J].延边党校学报,2009,24(6).

  [4]张琛华,冯爱红“.钓鱼岛问题”引发的爱国主义新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10).

  [5]王顺洪,王文菊.增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篇三: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教育路径的探索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的伟大民族历来都将爱国主义作为动员和鼓舞人民奋斗的旗帜作为一名中国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爱国主义的体现爱国是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大学生就应该心系祖国关注祖国的未来前途在问到你认为当今中国有哪个方面比较存在却显不足

  调研内容:大学生爱国意识调查报告题目:大学生爱国观念与爱国行为调查报告——

  以曲阜师范大学大学为例学号:2013416648姓名:金超院系全称:物理工程学院专业名称:电子信息类407班上课时间:周四一、二节上课地点:综合楼106教室交稿日期:一、相关社会背景和主要目的为了调查大学生爱国意识情况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曲阜师范大学组织调查了学生的爱国行为和爱国意识。爱国主义是指在知祖国、爱祖国的基础上,立报国之志、学报国之才、践报国之行。其有机统一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在引导大学生知国、爱国、报国上下功夫,做到以了解祖国、学习爱国主义知识和有关理论为基础,以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为重点,着力培养大学生投身祖国四化建设的雄心壮志和努力学习的积极行动。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三个基本环节。爱国热情是一种值得赞赏的情感。这是千百年固定下来的对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内容和思想基础,是民族前进的动力。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我们克服了数不尽的困难,传承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

  爱国主义应该与时俱进。原始的爱国主义,是感性和自发的,表现为个人对国家文化生活方式的认同与情感的归依。发展的爱国主义,具有自觉的倾向,表现为个人与国家共同体之间彼此依赖、相依共存的认识。当今的爱国主义,更加突出了理性的特点,强调情感到理性的升华,主要表现为面向世界和未来的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当前,面对一些西方媒体的不公正报道,我们应该理性地爱国,也

  只有理性地爱国,才会爱得深厚持久,爱得有效。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民族文化传统、民族意识与民族情感的集中体现,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内容和思想基础,是民族前进的动力。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价值,是贯穿于几千年中华民族文明史中的优良传统之一。在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下,我们克服了数不尽的困难,传承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现在,我们又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进行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爱国主义,也是发展的,也应该“与时俱进”。原始的爱国主义,是感性和自发的,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文化生活方式的认同与情感的归依;发展的爱国主义,具有自为的特点和自觉的倾向,主要表现为个人与国家共同体之间彼此依赖、相依共存的认识;当今的爱国主义,更加突出了理性的特点,强调情感到理性的升华,主要表现为面向世界和未来的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当前,面对西方某些人的卑劣行径,面对达赖的分裂行为,我们应该理性地爱国,也只有理性地爱国,才会爱的深厚持久,爱的有效。二、调查对象此次调查选择的是曲阜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三、调查方法与过程此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法,在曲阜师范大学展开不记名调查。四、调查结果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有积极的爱国热情,对国家的命运十分的关注。“国兴则民兴,国亡则亡的爱国主义思想已经深深扎进了他们的心中,有90%的大学生都认为我们该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培养良好的素质来报效祖国,为祖国奉献自己的汗水。对日本的首相小泉屡次参拜靖国神社有55%的市民表示愤恨至极,45%的市民认为国家应该加强国防干预,这表明中华名族有积极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优秀精神。当问到“假如你有机会、有条件移居发达国家,你会如何选择?”时,80%的大学生选择留在国内投身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他们已经明确认识到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而且所有的大学生都希望在学有所成之后尽己之力践爱国之行。爱国不分先后,不分大小,学生们有的留学海外后,学有所成再报效祖国,有的学生留在国内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

  对于“爱国”实际上有深层和浅层的理解。当问到“就目前大学生中盛行的在宿舍悬挂国旗以及不少人喜欢把国歌设为铃声的行为,你有什么看法”时70%的大学生认为实际意义不大,从这里可以看得出大部分的学生会理性看待爱国主义而不是盲目的追求爱国主义的表层含义当问到“怎样的爱国方式属于理性,”时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选择了“努

  力学习和工作,报效祖国”而没有人选择“仇视反对中国的国家和组织”这可以说明大学生的内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怀,但是当问到“作为一个大学生,你对于爱国主义的态度,”时有所有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爱国的,同时,大部分调查对象同意爱国主义思想很重要,我们得出结论,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的内心深处是存在“祖国”这一概念的。但对于概念来讲,很多人都懂,可是30%大学生未必能够理解其真正的内涵,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人在说到自己爱国的表现时,往往都会说支持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不受别国欺压、无理干涉等表面问题。很显然,少数

  的大学生对于“爱国”仍然没有一个深层的理解,只是一种作为国人的意识同时掺杂着个人情感的表述而已。

  大学生看待中国共产党执政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当代的大学生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历史也证明了共产主义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学生对党的信任度增强大学生对党的信任度增强。

  的学生认为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100%化建设事业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5%的学生是入党积极分子,还有5%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预备队。因此爱国主义在大学生上的体现更加是重中之重。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的伟大民族,历来都将爱国主义作为动员和鼓舞人民奋斗的旗帜,作为一名中国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爱国主义的体现,爱国是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大学生就应该心系祖国关注祖国的未来前途,在问到“你认为当今中国有哪个方面比较存在却显不足,”时人人都发表了不同见解,他们都有认识到中国的当今形势不足国内还有很多问题还有解决50%的大学生认为教育制度方面存在缺陷50%的学生认为医疗方面存在问题。中国的确有不足之处,如今的教育与以往相比有严重的缺陷,在医疗方面存在很多多余的花费。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大学生也学会安于享乐丢掉忧患意识他们虽然还有一颗爱过的心但对国家的动态少有了解。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有近70%的人不懂国家当前有何动作,只有靠旁听得以了解。只有约25%的人去了解国家的动态,这表明大学生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爱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灿烂的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与每个人的发展密切相关,作为一个中国人应主动了解国家政策和国际形势,更好为国家建设做贡献。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我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拥护党的领导和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时代的变迁、观念的嬗变使当代大学生表

  现出前所未有的独特性,我们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该适应教育对象的变化探索新的应对方案。而对策的探讨则应围绕对大学生的爱国理念的培养进行。

  五、看法与建议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从我国历史发展的状况来看,积聚以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基本特征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前提和基础。自秦汉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以来,中华民族开始形成多元一体的民族发展形式。在随后的发展进程中,虽也曾多次发生过民族间的冲突和战乱,出现过短暂的分裂和割据局面,但总体来说,各民族间的相互关系是在统一的国家内发展,从而促进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和积淀。从爱国主义的特有功能来看,它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韧,靠的就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诗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倾诉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热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心声,正是这种真切的爱国情怀,激励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去进行忘我的奋斗,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从中华民族承担的现实使命来看,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既宏伟而又艰巨的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用爱国主义来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一)抓住契机,深入开展理性爱国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国民心态(二)把爱国情感与公民意识结合起来,有效引导公民的爱国行为(三)激发公民理性爱国的内在动能,把公民的爱国情感提升为公民的素

  质.。同时,应把公民的爱国情感提升为公民的素质。爱国是一个人内心深处朴素的自发情感,理性爱国却是一个人理性的表现和整体素质的反映。爱国情感来源于内心,理性却来自于生活阅历、知识积累和思维活动。只有把理性的分析判断与朴素的爱国情感相结合,才会在表达爱国情感的同时提升整体素质。爱国,就要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这是中华民族子孙的义务,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篇四: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教育路径的探索

  和平之鸽,在新时代飞翔——大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与认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在217年1月18日在十九大报告中被提出,一下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并于18年3月11日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那么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底是什么呢?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书中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世界各国形成的具有依存性、平等性、共赢性、包容性等特点的集合体。”①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时局下的合理选择。从2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可以看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全世界人民所盼望的,一起共筑地球村,携手并进,合作共赢。

  为何“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会被提出?首先是基于当前国际形势。当前形势的特点是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信息多样化。恐怖主义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司空见惯,对国际秩序和人类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不论你的国籍是什么,地域是什么,语言迥异都无妨,因为实际上我们都处于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像明清那样闭关锁国在现在看来是最不明智的决定,最终只会重蹈覆辙,各个国家相互依存,谋求互利共赢已经达成了共识。28年的经济危机的爆发、214埃博拉病毒的蔓延更让人们意识到相互依存的重要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的危机通过全球化的链子可以很快波及其他的国家,从而使整个世界遭到重创。面对着一个一个层出不穷的危机,同住在地球村的我们只有同舟并济,互相帮助才能渡过这些劫难。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大力帮助亚洲国家,以及东盟国家。设想一下,如果发生了这些危机我们都以邻为壑,各自为政,甚至大打出手,那么这些危机将会演变成上世纪的世界大战,损失多少无辜民众,带来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人民的共同目标,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作为地球村的一份子应该担负起我们的责任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其次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以和为贵是我们从小到大都在听的俚语,除此之外类似于“协和万邦,万国咸宁”的谚语数不胜数。像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可见“和”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以来我们中国寻求的都是和平发展,契合好时代主题,做好大国榜样是我们的目标。即使拥有像核武器等杀伤力极大的武器也承诺不轻易使用为的就是将和平发扬出去。除此之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发点便是在各国和平发展的基础上一起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共同发展。可以看出这种以“和”为中心的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心理念不谋而合,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和”文化的重要成果。

  那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中国有什么好处呢?第一,有利于构建稳定、和谐的国际社会环境。改革开放除了给我国带来了极大的发展和机遇的同时也为我国带来了别国的虎视眈眈,钓鱼岛事件,华为事件都是新时代我国面临的挑战,而我国为了自身的发展离不开一个稳定、和谐的国际环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

  就有利于这个和谐环境的创建,并且还能树立合作共赢的价值观,从而巩固我国的世界地位,使我国更多的与世界接触,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发展。而在此之前我们需要认识几个共同价值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以及相互依存观。我们既然选择共同发展就需要形成一个共同利益观。我们都是全球化的一份子,世界的利益就是我们的利益,我们不仅要维护好自己的利益也要有为这份利益的发展出力的奉献精神。可持续发展观是一个长远的观点。我们在为现在谋求发展的同时也要想到为未来的人们留下什么,如果他们只能利用我们所留下的“垃圾”那我们现在努力发展的意义何在呢?相互依存观指的是我们作为一个大家庭,每个人的权利都可以不用像近代那样通过战争的方式获得,通过建立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可以一起守护我们的共同利益。有了这些相同的价值观为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将事半功倍。

  第二,有利于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俗话说一个主意和一个主意凑在一起将会产生很多很多其他的主意。同理可得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的指引下,大家畅所欲言,为亚洲为地球村的发展进言献策,最终达成共识,携手并进,绘画出更好的蓝图。

  新时代,中国要赋予改革开放不一样的含义,让其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融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促进各国资源的合理利用,让中国、周边国家、甚至世界合作共赢。

  第三,有利于发扬中华文化,提升中国软实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底是从中国传布出去的,骨子里还有着中国源远流长又博大精深的智慧。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人心,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将会大大提升,我国在世界林中的根将会扎的更深,面对各种困难才有屹立不倒的资本。

  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现在还具有现实意义吗?从当前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就可以看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没有过时反而锦上添花。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中国遭受疫情的摧残时各国都纷纷伸出援手,因为帮助我们即帮助自己。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当疫情蔓延至全世界,中国疫情缓和时,中国也没有忘记,口罩等医疗物资不断输出,钟南山院士抗击经验,展现出中国力量,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只有不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可以渡过此次困境。

  说了这么多,什么国家,世界似乎离我们都很远,那我们作为新青年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些什么呢?

  我们所能做的真的很少很少,那我只能从身边所见去阐释这一理念。最近的还是新冠疫情。现在疫情发展到全世界,不仅影响到各国人民的健康,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也受到了重创,就从我的身边来看,进出口贸易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许多进出口贸易的公司开始给员工放长假,因为没有订单,此时如果大家罢工,像历史那样去他国掠夺资源,那么这无异于是历史的倒退。此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势呈现出来,一环扣一环的相互依存关系让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帮助,虽然会有一定影响,但是我们依然为国外的疫情所祈祷,希望可以早日结束,让生活恢复正常。还有越来越多的留学生,不论是我们去到别国还是别

  2

  国来的留学生都证明地球村正在逐步融合,互相认同对方的文化,并且相互学习都证明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被构建,我们去到另外一个国家除了学习还宣传了自己国家的文化,我们彼此了解彼此进步,共同发展。

篇五: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教育路径的探索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并从四个方面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综述,希望本文能够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迪.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综述近几年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文章不是很多,一些研究大都是散落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之中,很少有人把爱国主义教育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尤其是出版的专著微乎其微。通过查阅和学习相关资料,对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从国内的研究成果来看,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一、关于爱国主义科学内涵的研究关于爱国主义科学内涵的研究,国内外学者的论述很多。如列宁指出的:“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情感上、意识上、行为上的热爱及其实践。”[1]他还指出:“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2]根据列宁对爱国主义的定义,国内的学者对爱国主义的含义进行了探讨。清华大学吴潜涛教授在《全面

  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中提出,“爱国主义是反映个人对祖国依赖关系的感情系统;爱国主义是调整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体系;爱国主义是支撑民族繁荣发展的民族精神的核心.”[3]并且吴潜涛教授对其中的各个部分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阐述.朱桂莲在其所著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一书中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学者关于爱国主义内涵的相关论述,朱桂莲认为,对爱国主义内涵的界定,至少应涵盖以下两个大的层面:“一是爱国主义与祖国关系的层面,二是爱国主义与世界关系的层面。”[4]并且提出了对爱国主义内涵的进一步界定,“爱国主义不仅是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对自己的祖国和民族的深切热爱之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人们深层的政治和道德品质,而且是一种能胸怀世界、兼顾国际利益并能超越狭隘民族主义的爱国情感、行为、思想观念和精神.”[5]

  二、关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研究卢书欣在《论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中提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的高涨与爱国情怀的淡化共存;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选择出现矛盾;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存在着盲目性与不成熟。”[6]孙祥军在《新形势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中提出,“大学生对待爱国主义教育在态度和心理上存在偏差;爱国主义教育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上

  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缺乏连续性、长期性和针对性."[7]上述学者从大学生自身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角度,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主要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三、关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研究冯?丛凇度?球化视阈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中提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却从未放弃过,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更给了他们可乘之机。“在全球化的浪潮里,它的开放性使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说和思潮不断地传播,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战中,各种思想的混战产生激烈的火花.”[8]从全球化角度来分析了全球化进程中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出的各种挑战。郑胜水在《新媒体环境下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的路径研究》中提出,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特征决定了新媒体既没有对“时间的倚重”,也没有对“空间的倚重",表现出“超时空性”。这种“超时空性”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得掌握高端信息传媒技术的西方国家在现存的国际信息传播秩序中,更容易地将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传递给处于信息技术低端的发展中国家的人们。”[9]而且从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的影响的角度,分析了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爱国情感产生的影响,对大学生爱国思想意识形成的影响以及对大学生理性爱国行为的影响。上述学者主要是从社会环境因素作为出发点,探讨大学

  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四、关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途径的研究王恩春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途径的探

  索》中提出,“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好互联网,建设好网上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爱国主义氛围。”[10]张莉在《论社会视阈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提出,“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发挥社会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积极作用;从小处着手,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宏观情境。”[11]周传和在《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特色》中提出应该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体系,“特别是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体系要始终注意突出国家和民族利益于一切这个灵魂,进行国家观念和民族精神的教育,使大学生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12]上述学者从不同方面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五、结语从上面论述的内容可以看出,学者们关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有一些尚需探索的问题,如

  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还不够系统,不够深入,关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途径等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缺乏实际的操作性,缺乏时代特点。因此,现阶段要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任重而道远,这就需要从事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学者们和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们不断地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切实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的与时俱进和实践的稳步落实。

  【参考文献】[1]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08。[2]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79~580.[3]吴潜涛,杨峻岭。全面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J]。高校理论战线,2011(10):9~11。[4]朱桂莲著.爱国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4.[5]朱桂莲著。爱国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7。[6]卢书欣.论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J].安顺学院学报,2011(3):39~40。[7]孙祥军。新形势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5):71~

  73.[8]冯??.全球化视阈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辽

  宁师范大学,2012:12~13.[9]郑胜水。新媒体环境下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的路

  径研究[D]。南昌大学,2013:22。[10]王恩春.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途径的探

  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5):117~118。[11]张莉.论社会视阈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8(5):100~103。[12]周传和.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特色[D].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2006:24.

篇六: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教育路径的探索

  大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与认识

  和平之鸽,在新时代飞翔——大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与认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在2017年10月18日在十九大报告中被提出,一下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并于18年3月11日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那么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底是什么呢?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书中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世界各国形成的具有依存性、平等性、共赢性、包容性等特点的集合体。”①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时局下的合理选择。从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可以看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全世界人民所盼望的,一起共筑地球村,携手并进,合作共赢。

  为何“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会被提出?首先是基于当前国际形势。当前形势的特点是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信息多样化。恐怖主义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司空见惯,对国际秩序和人类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不论你的国籍是什么,地域是什么,语言迥异都无妨,

  因为实际上我们都处于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像明清那样闭关锁国在现在看来是最不明智的决定,最终只会重蹈覆辙,各个国家相互依存,谋求互利共赢已经达成了共识。2008年的经济危机的爆发、2014埃博拉病毒的蔓延更让人们意识到相互依存的重要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的危机通过全球化的链子可以很快波及其他的国家,从而使整个世界遭到重创。面对着一个一个层出不穷的危机,同住在地球村的我们只有同舟并济,互相帮助才能渡过这些劫难。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大力帮助亚洲国家,以及东盟国家。设想一下,如果发生了这些危机我们都以邻为壑,各自为政,甚至大打出手,那么这些危机将会演变成上世纪的世界大战,损失多少无辜民众,带来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人民的共同目标,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作为地球村的一份子应该担负起我们的责任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其次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以和为贵是我们从小到大都在听的俚语,除此之外类似于“协和万邦,万国咸宁”的谚语数不胜数。像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可见“和”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以来我们中国寻求的都是和平发展,契合好时代主题,做好大国榜样是我们的目标。即使拥有像核武器等杀伤力极大的武器也承

  诺不轻易使用为的就是将和平发扬出去。除此之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发点便是在各国和平发展的基础上一起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共同发展。可以看出这种以“和”为中心的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心理念不谋而合,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和”文化的重要成果。

  那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中国有什么好处呢?第一,有利于构建稳定、和谐的国际社会环境。改革开放除了给我国带来了极大的发展和机遇的同时也为我国带来了别国的虎视眈眈,钓鱼岛事件,华为事件都是新时代我国面临的挑战,而我国为了自身的发展离不开一个稳定、和谐的国际环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有利于这个和谐环境的创建,并且还能树立合作共赢的价值观,从而巩固我国的世界地位,使我国更多的与世界接触,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发展。而在此之前我们需要认识几个共同价值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以及相互依存观。我们既然选择共同发展就需要形成一个共同利益观。我们都是全球化的一份子,世界的利益就是我们的利益,我们不仅要维护好自己的利益也要有为这份利益的发展出力的奉献精神。可持续发展观是一个长远的观点。我们在为现在谋求发展的同时也要想到为未来的人们留下什么,如果他们只能利用我们所留下的“垃圾”那我们现在努力发展的意义何在呢?相互依存观指的是我们作为一个大家

  庭,每个人的权利都可以不用像近代那样通过战争的方式获得,通过建立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可以一起守护我们的共同利益。有了这些相同的价值观为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将事半功倍。

  第二,有利于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俗话说一个主意和一个主意凑在一起将会产生很多很多其他的主意。同理可得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的指引下,大家畅所欲言,为亚洲为地球村的发展进言献策,最终达成共识,携手并进,绘画出更好的蓝图。

  新时代,中国要赋予改革开放不一样的含义,让其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融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促进各国资源的合理利用,让中国、周边国家、甚至世界合作共赢。

  第三,有利于发扬中华文化,提升中国软实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底是从中国传布出去的,骨子里还有着中国源远流长又博大精深的智慧。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人心,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将会大大提升,我国在世界林中的根将会扎的更深,面对各种困难才有屹立不倒的资本。

  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现在还具有现实意义吗?从当前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就可以看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没有过时反而锦上添花。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中国遭受疫情的摧残时各国都纷纷伸出援手,因为帮助我们即帮助自己。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

  的,当疫情蔓延至全世界,中国疫情缓和时,中国也没有忘记,口罩等医疗物资不断输出,钟南山院士分享抗击经验,展现出中国力量,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只有不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可以渡过此次困境。

  说了这么多,什么国家,世界似乎离我们都很远,那我们作为新青年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些什么呢?

  我们所能做的真的很少很少,那我只能从身边所见去阐释这一理念。最近的还是新冠疫情。现在疫情发展到全世界,不仅影响到各国人民的健康,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也受到了重创,就从我的身边来看,进出口贸易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许多进出口贸易的公司开始给员工放长假,因为没有订单,此时如果大家罢工,像历史那样去他国掠夺资源,那么这无异于是历史的倒退。此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势呈现出来,一环扣一环的相互依存关系让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帮助,虽然会有一定影响,但是我们依然为国外的疫情所祈祷,希望可以早日结束,让生活恢复正常。还有越来越多的留学生,不论是我们去到别国还是别国来的留学生都证明地球村正在逐步融合,互相认同对方的文化,并且相互学习都证明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被构建,我们去到另外一个国家除了学习还宣传了自己国家的文化,我们彼此了解彼此进步,共同发展。

篇七: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教育路径的探索

  关于爱国主义科学含义的界定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症结大学生在思想上存在着模糊认识和困惑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本身存在不足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教育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教育爱人民的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关于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的对策研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综述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时期赋予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以新的内容与时代特征,对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回应这种新挑战、新要求,我国学者对新时期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现将近十年学者们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成果综述如下:一、关于爱国主义科学含义的界定近年来,我国有关爱国主义的解释似乎有越来越宽泛模糊的趋势。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思想政治、业务工作、行为规范都成了爱国主义的内容和判断是否爱国的标准。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使崇高神圣的爱国主义庸俗化、简单化、实用主义化。理论界对此也早已表达了不同看法。有的学者从认识论、价值学、伦理学、政治学的角度认为爱国主义的内涵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爱国主义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现象,旨在表现为一种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它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是对个人与祖国关系认识的感性阶段,从价值论的角度看,反映的则是主体(人)对国家价值的情绪体验;2.爱国主义还表现为理性的爱国主义观念,它是建立在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深沉思考和对人们与国家民族内在价值关系的理性把握之上,具体以爱国主义道德规范和政治规范的形式表现出来,在阶级社会还表现为一定的阶级性。有的学者认为,爱国主义是爱国情感、思想和行为的理性升华,是“基于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无比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情感,体现了深厚的爱国之情、坚定的报国之志和高尚的效国之行的有机统一。”有的学者从“爱国主义”的逻辑学分析,认为爱国主义的内涵应为:一定国家、阶级所倡导的对自己祖国、民族、人民、亲人、故乡、山河、文化及各种优良传统和习俗习惯的认同与热爱,具有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并乐于为祖国的利益、尊严和荣誉献出自己一切甚至生命的系统理论或思想作风。爱国主义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一方面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继承性,另一方面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还有的学者认为,爱国主义是一个道德范畴,体现的是个人对民族、国家的基本价值认同,是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民族利益、国家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能够从内心规范人们的爱国行为,使其自觉自愿的履行好各自对祖国的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爱国主义也是一项政治原则,作为政治情感,爱国主义具体表现为人们对国家政治制度价值取向的一种政治认同感。我认为虽然很多人给爱国主义下了许多各式的定义,虽有不同,但大都认为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主义”,应该包含有思想和实践两个方面。只讲思想感情是不

  够的,还必须有一定的感情升华,即从思想升华到行动。勿庸置疑,爱国主义必须包含有“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一内涵。其核心问题是个人对祖国的态度,这是爱国主义最起码的标准。爱国情感的深层底蕴是根植于人们对自己所在的民族共同体利益的关切,一种民族认同。爱国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即便在同一时期,不同阶级的爱国者也有不同的爱国主义行为,同一阶级的爱国者也会有不同的爱国举动,但是他们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却始终相同、永久不变。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症结学者们普遍认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中央和国家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从本地本校的实际出发,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总的来说,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是成功的。但也不容否认,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其症结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大学生在思想上存在着模糊认识和困惑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青年中知识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绝大多数有着正确、积极的爱国主义思想观念。他们热爱祖国,有较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具有较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报效祖国的思想准备。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下,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一些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某些困惑,其主要表现为:①虽然有强烈的爱国热情,但这种热情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②价值观念趋向多元化,价值标准趋向对自己的实用;③面对我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现实,有的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前途信心不足;④一些大学生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及其在现阶段所表现出的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2.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本身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②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和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健全;③有些高校的条件、保障机制不能很好地适应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④当前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形式主义等弊端,对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探索不够。三、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正如《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非常广泛。从历史到现实,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从自然风光到物产资源,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瑰宝,要善于运用国情材料,并注意挖掘各种宝贵的教育资源,不断丰富爱国主义

  教育内容。”具体地说,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成就的教育、中国国情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教育等。学者们提出,根据新的形势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对象的特点,高校应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1.社会主义教育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爱国主义为社会主义提供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社会主义又为爱国主义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爱国就要热爱社会主义的中国。所以,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同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起来,要从历史的发展、现实的国情以及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不同角度使学生明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从而引导他们确立起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2.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深层次的东西,是千百年来历史的积淀,是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纽带。大学生只有了解中国的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良好的传统文化的底蕴,才能抵御外来文化中消极因素的侵蚀,树立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面对西方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渗透,在学习和吸收包括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在内的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3.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教育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国家的内外事务,管理自己国家的权力。爱国就要保护国家主权。同时,面对经济全球化给国家安全带来的潜在威胁,必须加大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的力度,使他们明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安全已不仅仅局限于军事安全,而且已经扩展到经济、政治、科技、信息等领域,从而提高他们对国家安全的警觉性和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在思想上筑起一道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实屏障。4.爱人民的教育人民大众是国家和民族的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对人民的热爱与忠诚是爱国之情的最重要的体现和必然归宿,是爱国主义的应有之义。大学生只有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自觉地贴近群众,与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其爱国之情才有坚实的根基。因此,在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必须教育学生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主动贴近群众,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努力培养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5.艰苦奋斗教育

  爱国主义的情感和思想,最终要体现在报效祖国的行动中。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最集中、最深刻地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而要完成这一宏伟、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奋发图强,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可以说,艰苦奋斗与实干兴邦是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大学生是建设祖国的新生力量,更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历史责任,走艰苦奋斗、实干兴邦的创业之路。四、关于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的对策研究有的学者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应采取以下对策:第一,对大学生的爱周主义教育应与时代同步,理性、开放而宽容。第二,加强大学生爱家、爱亲人、爱乡土教育,为爱国主义教育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一个个体对国家民族的爱不是虚空的、抽象的,其形成同样不是一蹴而就的,总是随着个体社会实践范围的扩大,点滴积累而成。所以对大学生爱同主义的培养,应该从爱家、爱亲人、爱乡土着手。第三,加强大学生历史教育,因为这是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文化给养。让历史教育贯穿在教育的不同阶段。第四,加大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实践比例,反对空淡和形式主义。仅仅通过灌输来确立一种价值观念,不仅不能产生道德本能,相反会导致道德逆反。道德教育成为道德的异己力量。有的学者认为:第一,正面灌输与寓教于乐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形成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正确态度和良好心理。第二,强化各种内容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第三,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增强其连续性、长期性和针对性。还有的学者认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应该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把爱国主义教育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第二,把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第三,把爱国主义教育和校园文化相结合。第四,爱国主义要与国内外重大事件相结合。第五,爱国主义教育要与推进改革开放相结合。第六,爱国主义教育要与师德建设相结合。我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由近至远”,从“小”入手。指从小事做起,从小事抓起,从个人这一个小单位入手,做到爱自己、爱别人、爱大家,爱家庭、爱学校、爱社会、爱国家。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也要有这样的理念,教育人们从“小爱”转化为“大爱”,从“近爱”提升为“远爱”,真正做到“祖国在我心中”。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以上研究分别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进行了积极的、有益的、开拓性的探索,但这些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表现在:研究的视野不够开阔;研究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失效原因的宏观分析比较多,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分析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原因的较少;许多学者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爱围主义教育实效性的措施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一定的结论,但也只是从表层理论到表层理论的堆砌,没有深层的理论底蕴和原理支撑;

  研究不够系统、不够全面,或只研究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失效原因,或只研究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或只研究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对策,缺乏从一个整体的高度进行的深入、全面、系统的研究。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第一,开阔研究的视野,从整体上研究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重点研究如何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第二,既要从宏观上分析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失效原因,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分析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微观原因。第三,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措施进行研究,从中发现规律,在深层的理论和原理支撑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加强实证研究,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第四,注意从一个整体的高度,开展深入、全面、系统的研究。第五,加强教育途径、方法的探究,注意抓住教育的良好时机。参考文献:[1]傅晓宇,王海稳.多维视角中的爱国主义内涵[J].理论月刊,2004(12).[2]王置娟.爱国主义精神的当代要求及其价值[J].高校理论战线,2004(5).[3]李明顾.略论爱国主义[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1).[4]崔志胜.爱国主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价值意蕴[J].学术论坛,2007(9).[5]许萌.浅谈对新时期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认识[J].科教文汇,2008(21).

篇八: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教育路径的探索

  全文共计3175字

  大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与认识和平之鸽,在新时代飞翔——大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与认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在20xx年10月18日在十九大报告中被提出,一下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并于18年3月11日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那么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底是什么呢?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书中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世界各国形成的具有依存性、平等性、共赢性、包容性等特点的集合体。”①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时局下的合理选择。从20xx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可以看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全世界人民所盼望的,一起共筑地球村,携手并进,合作共赢。

  为何“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会被提出?首先是基于当前国际形势。当前形势的特点是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信息多样化。恐怖主义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司空见惯,对国际秩序和人类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不论你的国籍是什么,地域是什么,语言迥异都无妨,因为实际上我们都处于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像明清那样闭关锁国在现在看来是最不明智的决定,最终只会重蹈覆辙,各个国家相互依存,谋求互

  1

  全文共计3175字

  利共赢已经达成了共识。20xx年的经济危机的爆发、20xx埃博拉病毒的蔓延更让人们意识到相互依存的重要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的危机通过全球化的链子可以很快波及其他的国家,从而使整个世界遭到重创。面对着一个一个层出不穷的危机,同住在地球村的我们只有同舟并济,互相帮助才能渡过这些劫难。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大力帮助亚洲国家,以及东盟国家。设想一下,如果发生了这些危机我们都以邻为壑,各自为政,甚至大打出手,那么这些危机将会演变成上世纪的世界大战,损失多少无辜民众,带来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人民的共同目标,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作为地球村的一份子应该担负起我们的责任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其次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以和为贵是我们从小到大都在听的俚语,除此之外类似于“协和万邦,万国咸宁”的谚语数不胜数。像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可见“和”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以来我们中国寻求的都是和平发展,契合好时代主题,做好大国榜样是我们的目标。即使拥有像核武器等杀伤力极大的武器也承诺不轻易使用为的就是将和平发扬出去。除此之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发点便是在各国和平发展的基础上一起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共同发展。可以看出这种以“和”为中心的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与

  2

  全文共计3175字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心理念不谋而合,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和”文化的重要成果。

  那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中国有什么好处呢?第一,有利于构建稳定、和谐的国际社会环境。改革开放除了给我国带来了极大的发展和机遇的同时也为我国带来了别国的虎视眈眈,钓鱼岛事件,华为事件都是新时代我国面临的挑战,而我国为了自身的发展离不开一个稳定、和谐的国际环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有利于这个和谐环境的创建,并且还能树立合作共赢的价值观,从而巩固我国的世界地位,使我国更多的与世界接触,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发展。而在此之前我们需要认识几个共同价值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以及相互依存观。我们既然选择共同发展就需要形成一个共同利益观。我们都是全球化的一份子,世界的利益就是我们的利益,我们不仅要维护好自己的利益也要有为这份利益的发展出力的奉献精神。可持续发展观是一个长远的观点。我们在为现在谋求发展的同时也要想到为未来的人们留下什么,如果他们只能利用我们所留下的“垃圾”那我们现在努力发展的意义何在呢?相互依存观指的是我们作为一个大家庭,每个人的权利都可以不用像近代那样通过战争的方式获得,通过建立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可以一起守护我们的共同利益。有了这些相同的价值观为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将事半功倍。

  第二,有利于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俗话说一个主意和一个主

  3

  全文共计3175字

  意凑在一起将会产生很多很多其他的主意。同理可得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的指引下,大家畅所欲言,为亚洲为地球村的发展进言献策,最终达成共识,携手并进,绘画出更好的蓝图。

  新时代,中国要赋予改革开放不一样的含义,让其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融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促进各国资源的合理利用,让中国、周边国家、甚至世界合作共赢。

  第三,有利于发扬中华文化,提升中国软实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底是从中国传布出去的,骨子里还有着中国源远流长又博大精深的智慧。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人心,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将会大大提升,我国在世界林中的根将会扎的更深,面对各种困难才有屹立不倒的资本。

  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现在还具有现实意义吗?从当前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就可以看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没有过时反而锦上添花。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中国遭受疫情的摧残时各国都纷纷伸出援手,因为帮助我们即帮助自己。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当疫情蔓延至全世界,中国疫情缓和时,中国也没有忘记,口罩等医疗物资不断输出,钟南山院士分享抗击经验,展现出中国力量,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只有不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可以渡过此次困境。

  4

  全文共计3175字

  说了这么多,什么国家,世界似乎离我们都很远,那我们作为新青年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些什么呢?

  我们所能做的真的很少很少,那我只能从身边所见去阐释这一理念。最近的还是新冠疫情。现在疫情发展到全世界,不仅影响到各国人民的健康,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也受到了重创,就从我的身边来看,进出口贸易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许多进出口贸易的公司开始给员工放长假,因为没有订单,此时如果大家罢工,像历史那样去他国掠夺资源,那么这无异于是历史的倒退。此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势呈现出来,一环扣一环的相互依存关系让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帮助,虽然会有一定影响,但是我们依然为国外的疫情所祈祷,希望可以早日结束,让生活恢复正常。还有越来越多的留学生,不论是我们去到别国还是别国来的留学生都证明地球村正在逐步融合,互相认同对方的文化,并且相互学习都证明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被构建,我们去到另外一个国家除了学习还宣传了自己国家的文化,我们彼此了解彼此进步,共同发展。

篇九: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教育路径的探索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作者:程丹来源:《速读·上旬》2020年第08期

  ◆摘要: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每个人心中都必须遵守的思想行为准则,是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有着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在不断加快,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急需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新时代下弘扬在大学校园弘扬爱国主义教育非常有必要。本文主要从高校的大学主义教育情况入手,对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阻碍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够为今后的教育活动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新时代下爱国主义精神时刻影响着我们,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高校必须从以前的教育工作中摆脱出来,通过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当中,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当今时代对爱国主义的要求极为明确,高校必须充分理解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内容,才能够为今后的教育活动提出更加详细的规划。这些情况都在说明爱国主义教育急需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当今时代下才能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1大学生爱国主义现状分析

  中国得到爱国主义情怀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下空前高涨,因此高校必须针对当前的爱国主义教学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为时代的发展培养更多杰出的人才,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以下主要结合调查研究对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情况进行探析,利用一些简单的实际调查对分析主要的教育情况。

  1.1调查设计及调查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本次研究,以不同的年级、专业以及政治面貌为划分对大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情况进行统计。绝大部分问卷都被成功回收,问卷数据内容明确,具有强烈的类别指向。主要依靠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采用电子文档的形式做好记录,在内容形式上更为直观。

  1.2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经分析表明,大部分的在校大学生都曾经参加过学校安排的爱国主义教学活动,例如爱国主义报告活动、青春告白祖国活动、礼敬英雄活动以及组织电影的观看等。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都简单理解了爱国情怀,也通过自身的方式参加了爱国主义实践活动,由此可以分析出高校对爱国主义的教育认识明显是较为到位的,符合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需要。

  1.3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必要性的认识

  经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认识到大部分的大学生都能够理解爱国主义的核心,高校在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方面也比较到位。而进行爱国主义宣讲活动对大学生本身来讲非常有必要,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助于相关活动的顺利实施。爱国主义精神并不是简单就能培养的,而是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的,因此高校必须真正认识到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主要思想,考虑怎样调整目前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使其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他们未来的发展,在教育过程中让他们深切体会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

  2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爱国理念教育未贴近学生及实际情况

  该调查研究在提及学校不同时代下爱国主义的特色研究方面显示,大部分学生都不认可学校在这方面具有较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所以从目前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情况来看,显然没有考虑到爱国主义理念和当今时代发展的主要特点相融合,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推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这对于目前的发展来讲是严重不足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不仅仅要局限在某一层面的发展下,要与实际生活相协调,将目前的时代背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爱国主义教育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起到更加重要的教育意义,全面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效率,为教育活动的全面开展奠定基石。

  2.2教育目标缺乏系统性

  对大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重点在于让学生树立起爱国主义的思想观念,不要拘束于形式上的爱国主义,主动参加到实践活动当中。在长时间的学习中将爱国主义教育真正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当中。经过分析研究发现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只是停留在基础理论和情感分析方面,这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活动来讲是严重不足的。大学生虽然应该学习并掌握党的基本章程,深刻体会爱国主义理论教育,但是在这个教育过程中实践教育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大学生的爱国教育需要从两个角度来入手,深刻融入内在与外在的思想教育,通过实践活动来加强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怀,强化爱国情怀在学生心中的地位,让基础理论教学形成的爱国主义认识和爱国主义实践形成统一的整体。

  2.3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性

  想要让高校建立起完备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必须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培养出发。

  目前社会主义的发展正在掀开崭新的一页,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正在悄然发生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体现出全新的内容。而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考虑到教学的形式,还要将教学内容和时代的发展紧密贴合在一起。但是就目前的相关教育工作来看,某些教师对教学活动

  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不能把爱国主义教育和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这就导致了爱国主义教育情感的缺失,部分高校相关工作存在明显的漏洞。传统的教育方式在当今时代的发展下显得力不从心,不能让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价值在高校生活中体现出来,整体教学质量存在不达标的现象。

  2.4教学方式欠缺多样性

  在目前的高校大学生爱国教育活动当中,大部分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都过于单一,缺乏有效的教育宣傳规划,很多教师在教学活动的选择当中缺少多元化的基本方式。而学生显然对单一的教育方式认知不足,对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感到无聊,这对于新时代的发展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推行无疑有着重大的缺陷。灌输式教学虽然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爱国主义理论,但是就大学生长期的发展来讲,无疑是非常不利的,很难形成完整的爱国主义理论观念,在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3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式研究

  在新时代的发展下,必须要让思想和理论两个方面的爱国主义教育深入贯彻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当中,结合大学生本身的特点,将学生教育的思想内涵真正表达出来,传递爱国主义核心教育。

  3.1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的爱国主义建设迈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学方式必须得到实时的调整。首先要基于学生的基本特点,与他们的生活实际和学习情况相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要充分掌握学生对我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以及对社会生活的了解,调整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方案,根据大学生的基本认知进行规划,做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只有认真分析爱国教育的主要目标,才能发挥出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这也是爱国主义教育最基本的展现。要让爱国主义教育和学生的专业学习相结合,根据不同专业的特色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防止出现不同专业的学生理解不到位的情况。

  3.2创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式

  根据分析研究,我们发现目前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内容和形式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正在面临全新的挑战,迫切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因此学校需要把灌输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重点关注启发式教育,让学生主动思考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之后学生就可以得出比较全面的结论。所以在进行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时,教师需要考虑到让学生充当教育活动的主体,推动启发式教学的发展。

  3.3加强隐形教育在大学生爱国教育中的作用

  在以往的爱国教育活动中,主要通过显形教育的手段来开展爱国主义的教育,但是教师恰恰忽略了隐形教育的作用,没有意识到隐形教育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地位。显性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心理和知识方面进行深入探索,而隐形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无意识思考,而不是智力方面的作用。首先要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校园文化的资源实现有效的教学方案调整,用具有代表性的爱国人士来命名学校的特殊设施,借助周围的环境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爱国主义的主要情怀。同时也要让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爱国教育中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借助学生的党员教育活动大范围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使爱国主义教育印刻在大学生的心中。

  3.4丰富教学内容,全面提升爱国教育的认知水平

  学校在推广爱国主义教育时,必须考虑到采用全方位的教育知识来辅助爱国主义教育。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学生都会对爱国主义的内容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步入大学之后,爱国主义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基础教育相比有了不少的删减。高校对于爱国主义教育课程有着较为详细的规划,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祖国统一等。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升课本内容和课外相关内容的关联性,將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协调,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渐树立起强烈的爱国意识,培养爱国情感。

  3.5改善教学环境,全面拓展爱国教育实施途径

  当今社会的科学技术手段正在迅猛发展,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多种多样,高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时,必须要基于这点内容出发,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形式,用大学生熟悉的方式进行合理的爱国主义教育。学校不光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人价值,还应该综合学校教育所处的位置,利用网络来强化教育内容。对于当前阶段的任务,主要本着创新思想政治教学理念,融入网络爱国教育的基本规划为主,进一步拓展爱国教育的内容。重视爱国教育的主题活动,推动教师团队建设,让爱国教育在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当中发扬光大,通过校内校外并行的爱国教育体系,培育具有高度爱国主义精神的大学生。

  3.6增强教育实效,全面推进爱国教育落地

  大学生不光需要了解爱国教育的基础知识,更应该拥有浓厚的爱国情感,强国意识,能够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将爱国主义的内涵准确把握,深刻巩固爱国思想和情怀,勇于维护国家的利益,有非常丰富的国家集体荣誉观念,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开来。同时大学生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将自己的小我融入到国家的大我当中,与时俱进融入基本的社会理想信念,将时代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共同融合,推动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同时大学生必须将自身所学的知识逐步系统化,进而将知识转变为可以实践的实践活动,争先实干,在未来的发展中勇创新高。

  4结束语

  爱国主义精神在五千年的民族精神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是发扬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能够发挥出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当今时代处在时刻发展变化的阶段,社会环境日趋复杂,爱国主义教育在全新的历史环境下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本着内外两个方面的要点内容,立足于校园环境与学生的基本特点,推广全方位、深层次的爱国主义教育转换,让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灵魂成长。

  参考文献

  [1]易帅东.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对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启示[J].北京青年研究,2020,29(03):21-25.

  [2]张栋洋.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五堂必修课[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1):164.

  [3]孙少帅,张洁.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遵循与实践探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06):53-56.

  [4]郭华,张发勤.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路径——以滁州学院易班平台为例[J].吕梁学院学报,2020,10(03):94-96.

篇十: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教育路径的探索

  大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与认识

  大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与认识和平之鸽,在新时代飞翔大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与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在xx年10月18日在九大报告中被提出,一下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并于18年3月11日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那么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底是什么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书中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世界各国形成的具有依存性.平等性.共赢性.包容性等特点的集合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时局下的合理选择。从xx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可以看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全世界人民所盼望的,一起共筑地球村,携手并进,合作共赢。为何“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会被提出首先是基于当前国际形势。当前形势的特点是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信息多样化。恐怖主义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司空见惯,对国际秩序和人类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不论你的国籍是什么,地域是什么,语言迥异都无妨,因为实际上我们都处于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像明清那样闭关锁国在现在看来是最不明智的决定,最终只会重蹈覆辙,各个国家相互依存,谋求互利共赢已经达成了共识。xx年的经济危机的爆发.xx埃博拉病毒的蔓延更让人们意识到相互依存的重要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的危机通过全球化的链子可以很快波及其他的国家,从而使整个世界遭到重创。面对着一个一个层出不穷的危

  机,同住在地球村的我们只有同舟并济,互相帮助才能渡过这些劫难。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大力帮助亚洲国家,以及东盟国家。设想一下,如果发生了这些危机我们都以邻为壑,各自为政,甚至大打出手,那么这些危机将会演变成上世纪的世界大战,损失多少无辜民众,带来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人民的共同目标,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作为地球村的一份子应该担负起我们的责任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次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以和为贵是我们从小到大都在听的俚语,除此之外类似于“协和万邦,万国咸宁”的谚语数不胜数。像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可见“和”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我们中国寻求的都是和平发展,契合好时代主题,做好大国榜样是我们的目标。即使拥有像核武器等杀伤力极大的武器也承诺不轻易使用为的就是将和平发扬出去。除此之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发点便是在各国和平发展的基础上一起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共同发展。可以看出这种以“和”为中心的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心理念不谋而合,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和”文化的重要成果。那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中国有什么好处呢

  发展离不开一个稳定.和谐的国际环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有利于这个和谐环境的创建,并且还能树立合作共赢的价值观,从而巩固我国的世界地位,使我国更多的与世界接触,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发展。而在此之前我们需要认识几个共同价值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以及相互依存观。我们既然选择共同发展就需要形成一个共同利益观。我们都是全球化的一份子,世界的利益就是我们的利益,我们不仅要维护好自己的利益也要有为这份利益的发展出力的奉献精神。可持续发展观是一个长远的观点。我们在为现在谋求发展的同时也要想到为未来的人们留下什么,如果他们只能利用我们所留下的“垃圾”那我们现在努力发展的意义何在呢相互依存观指的是我们作为一个大家庭,每个人的权利都可以不用像近代那样通过战争的方式获得,通过建立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可以一起守护我们的共同利益。有了这些相同的价值观为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将事半功倍。

  子里还有着中国源远流长又博大精深的智慧。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人心,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将会大大提升,我国在世界林中的根将会扎的更深,面对各种困难才有屹立不倒的资本。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现在还具有现实意义吗从当前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就可以看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没有过时反而锦上添花。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中国遭受疫情的摧残时各国都纷纷伸出援手,因为帮助我们即帮助自己。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当疫情蔓延至全世界,中国疫情缓和时,中国也没有忘记,口罩等医疗物资不断输出,钟南山院士分享抗击经验,展现出中国力量,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只有不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可以渡过此次困境。说了这么多,什么国家,世界似乎离我们都很远,那我们作为新青年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些什么呢我们所能做的真的很少很少,那我只能从身边所见去阐释这一理念。最近的还是新冠疫情。现在疫情发展到全世界,不仅影响到各国人民的健康,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也受到了重创,就从我的身边来看,进出口贸易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许多进出口贸易的公司开始给员工放长假,因为没有订单,此时如果大家罢工,像历史那样去他国掠夺资源,那么这无异于是历史的倒退。此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势呈现出来,一环扣一环的相互依存关系让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帮助,虽然会有一定影响,但是我们依然为国外的疫情所祈祷,希望可以早日结束,让生活恢复正常。还有越来越多的留学生,不论是我们去到别国还是别

篇十一: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教育路径的探索

P>  大学生讲思政课展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青春担当稿子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人类共同价值和共同责任。在新时代历史背景下,作为当代青年更是应当关注民族命运、国家命运和地球命运,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贡献青春!

  第一,树立远大理想,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年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赏都会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

  第二,热爱伟大祖国,让爱国主义的情怀在心中飘扬!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新时代中国青年尤其是干部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

  第三,担当时代责任,让青春在奋斗中焕发绚丽光彩!青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承载着时代的使命。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青年干部要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抓手,在学习新时代新思想的态度上显担当;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在打造风清气正

  的政治立场上显担当;以正确的三观树立自信心,在做青年一代榜样的目标上显担当。

  第四,锤炼过硬本领,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我们的广大青年尤其是青年干部就必须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铸就践行担当的宽肩膀,提升践行担当的新本领,增强践行担当的高超能力。如此,方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使命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呼唤新担当,立足当下,扎实本领,勇担重任,争做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添砖加瓦。

推荐访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教育路径的探索 视域 爱国 共同体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