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招商银行目前的问题和对策4篇

招商银行目前的问题和对策4篇

时间:2022-11-09 13:30:07 来源:网友投稿

招商银行目前的问题和对策4篇招商银行目前的问题和对策  吉林省高等教育自学  二学历毕业论文  二学历专业:  姓  名:  准考证号:  答辩序号:  答辩时间:9月8日上午8:30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招商银行目前的问题和对策4篇,供大家参考。

招商银行目前的问题和对策4篇

篇一:招商银行目前的问题和对策

  吉林省高等教育自学

  二学历毕业论文

  二学历专业:

  姓

  名:

  准考证号:

  答辩序号:

  答辩时间:9月8日上午8:30

  我国电子银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网络的迅速普及,电子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交易平台,其业务的快速扩张与发展令人目不暇接,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电子银行全新的发展阶段:网络银行也被社会大众广泛应用,网络银行的益处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共识。然而,我国电子银行的发展中仍然面临着不可避免的问题。下文将在分析电子银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电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我国电子银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我国在发展电子银行方面应采取的积极对策:

  一、电子银行简介

  电子银行业务是指我行通过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通道或开放

  型公众网络,以及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等方式,

  向客户提供的离柜金融服务。电子银行又称网上银行,即是在Internet

  上的虚拟银行柜台。网上支付要求金融业电子化,E-Bank(Electronic

  Bank)的建立成为大势所趋。

  (一)电子银行的产生

  银行电子化建设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后逐步形成了

  电子银行。1976年在伦敦,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柜员机投入使用。

  电子银行最早起源于美国,然后迅速蔓延到Internet所覆盖的各个

  国家。在国外,主要是在发达国家,电子银行发展相当迅猛。据统计,

  发达国家的绝大多数银行已经或正准备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目前,全

  球数千家银行几乎全部连上了Internet,在Ineternet上建立了自己的

  网站,在网站上进行静态和动态信息的发布。国际上提供网上银行服

  务的机构分两种:一种是原有的负担银行(InternetBank),机构密集,

  人员众多,在提供传统银行服务的同时推出网上银行服务系统,形成

  营业网点、ATM、POS机、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的综合服务体系;

  另外一种是信息时代崛起的直接银行,机构少,人员精,采用电话、Internet等高科技服务手段与客户建立密切的联系,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二)电子银行的发展在银行电子化初期,EFT系统是由大银行自行开发和使用的专有系统,中小银行联合开发共享EFT系统。EFT系统发展前期,是面向单个银行产品进行开发和推广应用,各EFT系统间相互独立。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各种EFT系统进行集成,能进行联动处理,银行能为客户提供综合业务服务。推广综合业务服务后的银行,通过采用IT从各种金融交易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提供金融信息服务。银行从传统银行逐步发展成高度自动化和现代化的电子银行。在美国电子银行投入使用大概八个月后,中国银行也开始再网上建立电子银行网站,并通过国际互联网向社会提供银行服务。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银行设立网站或开展交易性网上银行业务的银行数量增加,外资银行开始进入网上银行领域,并呈现出网上银行业务量在迅速增加,网上银行业务种类、服务品种迅速增多的优点,中资银行网上银行服务开始赢得国际声誉。(三)电子银行业务的特点首先,最鲜明的特点是电子银行的“3A”式服务。(即所谓的高效率的3A=Anytime+Anywhere+Anyway)。电子银行24小时连续运行,对其使用可以不分昼夜,摆脱了传统银行上下班时间的限制。其次,综合性的服务。客户通过电子银行提供的服务,不仅可以全面了解自

  己的账户信息,还可以了解银行提供的相关信息,如证券信息、保险信息等等。再次,高度程序化的服务。与传统银行提供的面对面客户服务相比,电子银行能应对的业务复杂程度显然有限。一般而言,电子银行常常充分发挥信息技术高效处理的优势,低成本提供程序化的、可以自动完成的常规业务,如信息查询、转账服务、修改密码等。

  二、我国电子银行的业务现状现阶段,我国电子银行业务持续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数量持续增长。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加快,网络技术也逐渐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就为网上银行不断发展准备了良好的条件。1998年招商银行一家独自试水网上银行业务,而现如今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等银行均开展网上银行业务,数量持续增长。2、业务量不断增加。随着各银行对网上银行业务的大范围推广以及人们对于网上银行认知程度的加深,我国网上银行年交易额从2003年仅仅二十几亿到2009年已超过了四百亿,7年间增长了超过15倍的交易量,而2006-2007一年的时间增幅就超过了100%,这一组组数据都充分证明了网上银行业务在我国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同时用户数量也从当初少有人问津到如今已过亿。3、业务种类逐渐丰富,形成自有品牌。十年间,我国商业银行紧跟时代潮流,不断研究市场的需求,过去网上银行业务种类单一、有限,而如今业务种类丰富、服务品种繁多,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

  有的品牌。比如中国工商银行的金融@家,招商银行的“一网通”,中国建设银行的“e路通”,都在客户中间有良好的口碑。

  二、我国电子银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今年来尽管我国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较快,但是由于我国电子银行业务起步较晚,总体还处于萌芽阶段,同国外电子银行业务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我国电子银行发展中仍旧面临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一)电子银行业务本身问题1、电子银行业务品种少,缺乏个性化服务我国电子银行产品多是传统业务在互联网的实现网络银行主要起到—个增加传统银行业务服务渠道的作用,在产品上没有摆脱传统业务功能的局限。科技含量高、适应客户个性化需求的网络银行新产品和新服务不多难以满足客户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日益增长的需要。我国金融产品尤其是理财型的产品相对较少而很多银行是将其网络银行作为低值业务的分流渠道因此查询、转账、代缴费老三样成为各网络银行的主流业务。网上银行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向客户提供“点对点”的服务,而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网上银行业务时,多数业务仅仅是柜台业务的复制,并没有深入挖掘客户的信息,针对不同的目标客户群制定差别服务。同时,不同的商业银行之间的业务种类有明显的趋同现象,服务差异化程度低,缺乏独特的市场定位以及对市场和目标客户群的选择、

  定位,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及时地收集客户的信息,从而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

  2、网络银行系统设计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网上银行服务的开展依赖于银行后台的资金清算系统的网络化。但是,中国金融业的网络建设缺乏整体规划,缺乏具有承载性、扩展性、安全性、不间断性、低管理性的平台,导致一方面国内各商业银行之间的互联性差。同时,网络银行的发展需要依靠银行业、软件开发商、硬件供应商、系统集成企业的相互配合,因此需有统一的标准以保证各方兼容。我国网络银行刚建立时虽有查询、转账等基木功能,但未考虑未来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整合后可能出现的业务量增加、品种增多的新形势。另一方面,各商业银行本身的统一性也不如人意。除了几家新兴的商业银行外,国有商业银行在各地的分行都有自己的电脑系统,软硬件不一。要在这样的多平台系统上针对各个平台开发出网上支付系统,难度可想而知。(二)内部结症1、缺乏适应网络银行发展的人才,业务培训滞后网络银行决定了计算机网络和金融的高度渗透性。拥有既通晓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又懂金融实务能力的双栖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准确把握市场脉搏并做出积极回应。网络银行尤其是其管理层迫切需要这样的人才。电子银行属于新兴业务,由于培训工作未能及时跟上,很多客户经理和业务主管人员对该项业务功能、特点和强大优势都不甚熟悉和

  了解,更不用说其中的操作环节了。从而给我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市场营销、业务发展带来直接影响。

  2、风险意识淡薄电子银行业务的操作风险主要来自于内部员工和客户两方面。内部员工方面:一是岗位操作上,由于相关柜员对电子银行业务操作环节不熟或是未规定流程操作,从而引发了结算纠纷或案件事故。二是安全意识上。操作人员密码不严格管理、密码口令使用周期过长、密码泄密、操作人员离岗不签退等。三是制度管理上。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重视不够、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或违反规定设置和配备操作岗位和操作人员,以致产生违规操作和安全隐患。客户方面:主要表现在计算机和网络安全意识淡薄,未认真按步骤操作,导致付款信息、指令发错以及未按规定保管客户证书和密码并进行授权等等。(三)外部问题1、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支持目前中国涉及网络银行的立法还不健全由于网络银行业务是一个全新的银行业务领域其业务的开展牵涉到电子商务的方方面面和参与方的各种利益然而现有法律尚滞后于网络银行的发展譬如说客户的义务、银行的责任及相互间的权利都还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使得网络银行的参与各方都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我国目前尚未能够专门就电子银行业务制订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条文,如数字签名法等。法律法规上的真空,很容易产生“擦边球”现象,并且一旦出现纠纷很难解决。除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空缺外,

  各商业银行和银行监管机构由于对网上银行的认识时间也不长,相关管理办法、制度规定及监管措施也存在存在严重滞后情况,其完整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均有待加强。

  2安全防范问题电子银行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是安全,樊爽文提出,电子银行的支付安全漏洞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来源于电子银行内部,二是来源于电子银行消费者本身,三是来源于网络第三方。目前最突出的主要是来源于网络第三方的,包括网络钓鱼、黑客攻击、植入木马程序等,这些风险事件严重影响了客户使用电子银行的信心,威胁着客户资金安全和银行资金安全,成为制约电子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在《中国计算机用户》所做的调查中47%的受调查者没有用过网上银行其中68%是因为感觉网上银行不安全。3、社会认知度和目标客户群不广近年来电子银行业务虽然有所发展,但在十二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其认识深度和广度还明显不足。货币,交易场所,交易手段和交易对象的虚拟化是网络经济的有点,同时也是薄弱之处。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消费者观念为转化,导致客户对网上交易是否货真价实新村疑虑,数字化虚拟化交易要让大众从心理上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客户群体较为狭窄。如个人客户主要集中在20-35岁、收入较高、受过良好教育、愿意接受新事物的群体中;企业客户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的机构客户和公司客户,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县级城市由于优质客户少、行业结算量小,普遍

  发展绶慢。目前大量占用银行网络资源与人力资源的低端客户仍不能或不愿接受电子银行业务,导致此项业务的强大效用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

  4、信用体系尚不完善近几年,虽然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社会信用体系发育相对滞后,经济活动中失信现象比较严重。在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方面我国目前还基本属于空白,这也是绝大多数客户对网络银行采取观望态度的原因之所在。信用体系建设刚刚开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程度较低,贷款的呆坏账比例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以目前网络上盛行的B2C业务来说,无法象现实社会中采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进行交易,主要采用先预付款后收货或货到付款两种方式,而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信用缺陷,难以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①对于先预付款后收货方式,买方有理由担心付款以后无法收到产品或者收到不符合合同规定的产品从而造成经济损失或引起法律纠纷;②对于货到付款方式,卖方有理由担心发货以后有可能对方以某种不合理的理由拒收,或者接受货物以后拒绝付款或只部分付款从而造成财产损失或引起法律纠纷;③货物及款项两清以后后续服务和维护也容易产生双方的纠纷。三、我国电子银行发展对策(一)制定并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加大监管力度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是大势所趋,竞争也愈加激烈,但是必须在有序中发展才能够得到最大的收益。为适应电子商务和金融电子化的

  高速发展,政府必须适时调整,补充,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防止法律漏洞的出现。使其有关交易行为、交易合同、以及交易双方当事人权责及消费者权益等方面,都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寻。

  除国家应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外,金融监管机构和各商业银行也必须落实监管措施、完善相关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和制度规定,同时要进一步健全组织管理,对现有各类产品从客户信息资源、内部管理系统、技术处理平台和服务功能配置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整合,加强电子银行系统的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使之具有高度的完整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以促进和推动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加大营销和创新力度,实现个性化服务由于网络银行客户对银行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和期望比较强烈,这就迫使商业银行必须打破传统的批量化和标准化经营理念,从客户需求出发,确立以质胜出和客户驱动的经营理念,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以争取达到同客户保持长期稳定合作的目的。在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应该着重于渠道的特色在寻求自我发展的同时促进后台产品和服务的发展,注重创新的能力和协作的精神,实现很多银行柜面无法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通过电子银行为客户提供通知业务,一旦客户帐户余额变动即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形式等提示客户。(三)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培养专业型人才

  加强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树立高科技发展意识,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把网络营销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思想深处,提升全员的宏观发展意识。网络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营销的思维方式要适时进行调整,营销视野要开阔,价值标准要重新定位。在短时间内,迅速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金融从业者,一批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银行家和一批拥有高新科技的金融工程师,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有助于电子银行的发展。

  (四)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网络银行是基于Internet的、虚拟的银行服务手段银行与客户可能会产生不信任感总结美国网络银行发展的主要优势可以看到美国的社会信用机制非常完善社会信用程度比较高所以网络银行在美国能很快发展而这一点正是我们所欠缺的在我国个人和企业赊欠银行帐款的事情屡有发生若开展网络银行业务可能会引发很多经济问题给社会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加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已刻不容缓银行要协调工商、税务、公安、保险等部门关系实现信用资源共享培育专业的信用服务机构采用同一种规划平台、同一种标准手段、同一种技术流程建立统一、高效、客观、公正的社会信用体系降低金融信用危机以提高人们对网络银行支付方式的信任程度为网络银行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信用基础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必定成为银行业的发展趋势,任何银行的发展都不可能脱离网上银行业务而存在,而在有的国家已经出现了网上银行

  业务独立化的趋势,即摆脱了传统的柜台业务,只有网上营业厅。而我国也一样,不论是金融业的发展还是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不能避免发展商业银行网上银行业务,在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国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不仅要发展网上银行业务,更要走在该项业务潮流的前端,引领该项业务的发展方向。但这条路是艰难而曲折的,首先我们要认清自己的现状,并努力追赶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在这个过程中要清晰而尖锐的发现自身的问题,逐个击破阻碍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的障碍,同时认真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探索出具有我国特色的发展网上银行业务的道路,最终达到不断发展网上银行业务的目标。

  

  

篇二:招商银行目前的问题和对策

  各家银行推出的创新产品大多是在传统业务基础上的创新缺乏复杂的衍生金融产品创新以及各类金融产品组合创新这就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还很市场认可度有限除产品体系不完善结构不合理外研发能力不足研发速度缓慢也是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一个突出问题国内银行的产品研发人员大多由行内其它部门抽调一方面这些人员的产品创新专业知识和协作程度还有待加强另一方面内还普遍缺乏一个有利于金融创新的激励措施此外市场对于国内银行的创新产品认可度也较为有限一些银行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研发出来的产品却只能适合某类企业甚至某一企业缺乏一定范围的适用性最终导致成本收益不匹配强行推广又面临适用性不强等问题使得国内银行较为被动

  精心整理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招商银行为

  例

  摘要

  在经济的全球化和网络化与金融市场的自由化背景下,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后,外国的银行进入使银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对产业自主创新的重视和各种因素引发的金融危机,使我国商业银行只有创新,不断提高商业金融产品创新能力,降低风险,才能在越来越开放的金融市场上立足和不断发展,才能位于不败之地,才能长远的发展。

  本文先梳理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相关理论知识,然后介绍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原因,并总结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内容、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基础下,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银行金融产品缺乏针对性,层次较低等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现状,以招商银行为案例,具体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在分析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的前提下,本文从政府及企业内部的角度提出了提升我国银行业金融产品创新的具体对策。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对策

  ABSTRACT

  Ineconomicglobalizationandnetworkandfinancialmarketliberalizationbackground,especiallyafterChina'saccessiontotheWTO,foreignbankstoentertheChina'scommercialbankingindustrycompetitionisbecomingmoreandmoreintense.Thefinancialcrisisinourcountryforindependentinnovationinindustryattentionandtriggeredbyvariousfactors,China'scommercialbanksonlyinnovation,continuousimprovementofbusinessfinancialproductinnovationability,reducetherisk,caninanincreasinglyopenfinancialmarketfootholdanddevelopment,canbeinaninvincibleposition,tothelong-termdevelopment.ThispaperfirstsortandJaneShaocommercialbankfinancialproductsinnovationrelatedtheoreticalknowledgeandfinancialproductinnovationofcommercialbanksinJaneShaoreason.Andsummarizesthecontentofthefinancialproductinnovationofcommercialbanks,thecharacteristicsandtheexistingproblems.Underthefoundationofinterestrateandexchangeratemarketprocesscontinuestoaccelerate,theincomeofresidentshasimprovedcontinuously,bankfinancialproductslackofpertinence,lowlevelofcommercialbank'sfinancialproductinnovationnowlike,ChinaMerchantsbankasanexample,makeaconcreteanalysisoffinancialproductinnovationofcommercialbanksinourcountry.Underthepremiseoftheanalysisofthedomesticandinternationaleconomicandfinancialenvironment,thispaperfromthepointofviewofthegovernmentandtheenterpriseinternalisproposedtoenhancetheconcretemeasuresofourcountrybankingfinancialproductinnovation,including:setupthe"takethecustomerasthecenter"concept,createafavorableexternalenvironment,paygreatattentiontothetalentsCulture,optimizeindustrialinnovationmechanism,improvethelegalsystemoffinancialsupervisioninnovationofmixedmanagement,promotefinancialinnovation.ThispaperfocusesontheexplorethereformofproductinnovationofcommercialbanksinChina,innovationandimprovethefocalpointandthebreakthroughpointofproposedcommercialbankproduc

  精心整理

  tinnovationstrategychoice,inorderfortheinnovationanddevelopmentofChina'scommercialbanksprovideareferencetoenhancecapacityandcompetitivenessofthefinancialproductinnovationofcommercialbanksinourcountry.[Keywords]CommercialBankfinancialproductsinnovationcountermeasures目录1绪论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1.2.2国内研究现状1.3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1.4结论与不足2相关理论综述2.1金融创新2.2金融产品创新2.3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2.4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原因2.4.1利润最大化2.4.2规避管制2.4.3行业竞争2.4.4市场需求2.4.5市场机制不断完善3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3.1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现状3.1.1体系的不断完善3.1.2服务理念的日益更新3.1.3技术水平逐渐提高3.2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特点3.2.1产品服务的同质化3.2.2利率市场化3.2.3需求的多样化3.2.4资金流动全球化3.3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中存在的问题3.3.1金融产品创新缺乏针对性3.3.2金融产品创新层次较低3.3.3金融体系不完善3.3.4机构设置调整缓慢3.3.5缺乏金融创新人才

  精心整理

  4招商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案例分析4.1招商银行竞争能力概况4.1.1招商银行现实竞争力4.1.2招商银行潜在竞争力4.2招商银行零售业务产品创新4.2.1零售业务金融创新情况4.2.2零售业务金融产品创新的一般过程4.2.3零售业务金融创新策略4.2.4招商银行零售业务金融产品创新的约束因素4.2.5中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面临的制约条件

  4.3招商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原则4.3.1以市场为导向4.3.2以科技发展为导向4.3.3以安全性为导向

  5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对策5.1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5.2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5.3重视人才的培养,优化产业创新的机制5.4完善金融创新监管法律体系。5.5实施混业经营,促进金融创新

  6结论

  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商业银行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世界的经济金融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日益成为推动世界各国经济金融发展的核心力量,而商业银行发展的动力在于创新,商业银行发展史就是商业银行创新史。西方商业银行发展的历史证明,商业银行发展的进程中每一次高潮都是创新发动的,每一次飞跃也都是在创新的推动下实现的。创新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动力源泉,经济不断地发展,商业银行也不断创新,从而商业银行也就从低级走向高级,不断走向发达,支持社会经济实现了多次的腾飞。商业银行创新是包括金融产品、交易方式、组织形式、经营管理和金融监管等全方位的改革。在这一系列的创新的过程中不仅改变着世界金融市场的局势,并且对政治、经济、思想等观念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商业银行创新的过程对金融发展起着非常举足轻重的作用,商业银行的创新与发展日益成为各国政府首要考虑的政策,也可以说现在整个社会都已离不开商业银行。同时国内消费者的金融需求呈现出多样、复杂化的趋势,金融的消费方式变化不断加速,市场越来越细分化,银行产品竞争也日益较激烈,并且集中在某些目标市场直接竞争。因此金融市场竞争需要商业银行不断加速产品创新,并健全其创新管理。另外,科技进步也为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提供物质和技术的保障。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将科技手段运用于银行的经营管理、产品创新和营销的全过程,将成为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精心整理

  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金融产品创新理论是从20世纪50年代产生,到了70年代才真正逐渐发展起来的。其主要理论

  包括西尔柏的约束诱导理论、凯恩的规避管制理论、希克斯和尼汉斯的交易成本创新理论和以戴维斯、塞拉和诺斯等为代表制度改革理论等理论。

  约束诱导理论代表人物是美国着名的经济和金融学家威廉、西尔柏(WilliamLSilber)。研究金融创新是从寻求利润最大化的金融机构创新最积极这个表象始的,由此归纳出金融创新是微观金融组织为了寻求最大的利润,减轻外部对其产生的金融压制而采取的“自卫”行为。他认为,金融压制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外部约束,主要是政府的控制管理。政府的控制管理对金融企业的经营行为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将导致金融机构为金融创新付出很大的代价。其二是内部约束,主要是来自内部强加的压制。金融机构在円常的运营过程中,为了保障资产具有流动性,同时为了避免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保证资产营运的安全性,金融机构需要制定一定的利润目标、资产比率指标等指标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当上述因素)玉制使得金融机构获取利润的最大化时,金融机构就会发明新的金融工具、增加新的服务品种,增强其竞争力和获利能力。美国经济学家凯恩的“规避”就是指对各种规章制度的限制性措施实行回避。“规避创新”则是回避各种金融控制和管理的行为。它意味着当外在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与机构内在要求相结合,回避各种金融控制和规章制度时就产生了金融创新行为。金融控制阻碍金融企业获取利润,因而金融企业通过创新来逃避政府的管制。金融企业之所以能够逃避管制,是由于其对各种规章制度的适应能力很强。金融企业通过采取许多“替代品”(创新工具)的形式来规避金融控制的限制,从而引起创新。同时,金融企业规避新的管制而推出的不同于传统工具的“替代品”又产生了。这样,创新引起管制,而管制又引起新一轮的创新。凯恩的规避理论比西尔柏的约5诱导理论涵盖更广泛,更重视外部环境对金融创新的影响。从规避本身来说,也许能够说明它是一些金融创新行为的源泉,但是“规避”理论似乎太绝对和抽象化地把规避和创新逻辑地联系在一起,而排除了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作用。希克斯(J.R.Hicks)和尼汉斯(J.Niehans)提出的金融创新理论的基本命题是“金融创新的支配因素是降低交易成本”。这个命题包括两层含义:降低交易成本是金融创新的首要动机,交易成本的高低决定金融业务和金融工具是否具有实际意义;金融创新实质上是对科技进步导致交易成本降低的反应。交易成本理论把金融创新的源泉完全归因于金融微观经济结构变化引起的交易成本下降,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因为它忽视了交易成本降低并非完全由科技进步引起,竞争也会使得交易成本不断下降,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对降低交成本也有一定的作用。单纯地以交易成本下降来解释金融创新原因,把问题的内部属性看得过于简单。但是,它仍不失为研究金融创新的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以戴维斯(S.Davies)、塞拉(R.Sylla)和诺斯(North)等为代表的制度改革理论认为,作为经济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金融创新应该是一种与经济制度互为影响、互为因果关系的制度改革。该理论认为:在两种极端的经济体制下很难存在金融创新的空间。一种是管制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会极大地压制金融创新;另一种是纯粹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也没有必要不断进行创新。金融创新只能在受管制的市场经济中存在和发展,因为政府的管制和干预行为本身就暗含着金融制度领域的创新。因此,全方位的金融创新只能在受管制的市场经济中出现,如在英、美等国的混合经济制度下就可能有必要进行金融创新。当政府的干预和管

  精心整理

  理阻碍了金融活动时,就会出现各种相应的回避或摆脱管制的金融创新;当这些金融创新对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目标构成威胁时,货币当局又会采取新的干预和管制措施即制度创新,于是又会引发新的有针对性的金融创新。除了以上的几种比较系统的金融创新理论之外,还有其他一些金融创新的理论从不同角度来分析金融创新。如金融深化理论、理性预期学派、财富增长理论、需求推动理论等理论。1.2.2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上金融创新活动也逐渐活跃起来。我国的学术界也开始对金融创新进行大量的研究:喻平人为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是一个金融创新与金融深化的过程。广义的金融创新是对金融制度、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具的创新。其核心内容是金融工具创新。而金融创新对金融深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包括对货币化的影响和信用化的影响两个方面。叶萍^就金融创新模式与金融创新能力相关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比得出金融创新能力不仅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其他组成要素的提升都能够产生重要推动作用的结论。令伟峰,李君从制约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障碍分析,给出了推动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对策。周家权从股份制商业银行出发,分析了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指出应该从经营理念创新和金融工具创新入手来进行改革。

  朱新荣_认为,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策略是细分市场,提供差别化特色产品服务,加强产品推介和营销,同时注重产品整合的组织和机制建设,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姚瑜琳认为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能力不强的原因在于诸多制度因素的制约,商业银行应该顺应创新需要,努力通过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来满足创新要求,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入世五年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商业银行将迎接外资银行混业方式的蚕食化竞争,我国学者对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何泽荣,傅瑜认为我国商业银行要想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自主的飞持久的金融创新。而在自主创新中,最重要的是金融产品的自主创新。肖北溟人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与西方国家存在着历史、动机、主体、受体、环境、效果、技术等多方面的差异,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策略应是在加强基础产品创新的同时将重点转移到金融衍生品和组合产品创新上来,对后两者的创新实行模仿战略。

  总之,我国学者关于金融创新及产品创新的研究,密切地关注了我国改革和发展中的金融问题,对人们认识各项金融工具的创新、提升金融创新能力提供了理论指导。产品创新是商业银行提升竞争力的基础,是银行未来发展的灵魂。目前随着银行产品创新热潮的兴起,关于银行产品创新课题的研究内容较多,但真正触及银行产品创新实质问题的研究不多,只是停留在产品创新的动因及现状分析,产品创新的必要性以及优化产品创新的内外部环境方面,有待深入研究。1.3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本文在研究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时,综合运用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1.定性分析。本文对商业银行创新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现状、问题等做出了定性分析。2.定量分析。本文在讨论商业银行的现状时将用到定量分析法。

  精心整理

  3.实证分析。本文在谈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时将会具体的以中国银行用到实证分析具体的分析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

  金融业在现代经济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商业银行在金融业亦是如此。而金融业的不稳定必然会影响整个经济,而商业银行的不稳定也会导致金融业的不稳定,因此对商业银行的研究有利于自身和金融业的稳定,立足于商业银行的现状,其发展趋势,才能为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埋下理论的基础。先对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概念进行了介绍和国内的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的现状,商业银行创新存在的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的提出一些对策来提高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为市场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以供消费者选择。并且以招商银行为例更加具体的分析商业银行金融产品。1.4结论与不足

  本文结合近年网络银行、移动银行快速发展的背景,以及我国完善现代金融体系的战略部署,以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实体经济的发展为目标,通过研究商业银行的创新产品发展现状,总结出当前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产品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在对基础理论有一定研究的基础上,重点选取中国银行为案例分析对象,先分析中国银行的发展背景及战略目标,然后通过研究中信银行突出的几款创新产品,来总结中信银行的创新策略以及其成功经验,为其他商业银行提供一些启示。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一些数据属于各银行非公开的信息,不能从公共渠道获得,因此一些更具体、细化的数据分析和统计研究不能进行。2相关理论综述

  2.1金融创新“创新”这词最先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提出的。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1]中提

  出。他所定义的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把一种原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重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条件的重新组合。根据熊彼特的观点,创新的形式有五种形式:新产品的引入;采用新技术或新生产方法;开发新的资源;开辟新的市场;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的推行。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在西方经济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金融创新这一概念的确定,国内外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解释。目前影响较大、引用较多、相对比较权威的金融创新定义主要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进行解释。广义金融创新[2]是指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通过改变金融体系基本要素的组合而赋予其新的功能的过程,主要包括金融工具创新、金融制度创新、金融市场创新、金融组织创新,其实质是认为金融创新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创新伴随着金融业发展的始终,整个金融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建立新的组织机构、采用新的方法、推出新的产品、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创造新的利润来源的过程。狭义的金融创新[2]仅指金融产品创新,或者说是金融手段的创新。2.2金融产品创新

  金融资产的本质特点是其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的组合,组合不同,代表了不同的资产。金融产品创新的最终结果,从其本质来看,新产品能以比较低的成本达到其他资产能够达到的目标,或是新产品能够达到已有产品无法达到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产品都能创造真正价值。前者使市场更加有效率,后者使市场更加完全。例如远期合约的出现,就能够实现锁定资产价格、规避市场的风险效果,以前,没有任何金融产品能够实现这些目标。远期合约的出现之后,使市场上金融产品更加多样。还有指数基金、交易所交易基金等的出现,满足了投资者以比较低的成本购买股票指数的需求。假如没有指数基金、交易所交易基金,投资者要在市场中购买到指数需要进行多

  精心整理

  次交易,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都较高,而指数基金、交易所交易基金的出现,方便了投资者购头股票指数的需求,减少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市场效率。

  从理论上讲,金融产品创新,就是创造不同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的金融产品的组合,来满足企业和投资者需求,例如降低代理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和增加金融产品流动性增加金融产品流动性、便捷性、重新配置风险等。投资者的偏好不同,例如有规避金融管制、合理避税等。金融创新的目标,就是满足企业和投资者的各种需求。

  (1)规避风险:机构规避风险的需求。机构规避风险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损失,使将来可能的损失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但这不等同完全的避免损失。规避风险就是管理风险。虽然我们不能够控制风险,因为风险的发生是人的意志控制不了的。但是,我们希望能够减少风险,使风险发生的概率可以降低。为了减少风险,我们就需要更多的金融工具。

  (2)利用市场缺陷:金融理论告诉我们,当市场有效时,市场上就不存在套利机会。现实的市场套利机时间确实不长,但是,资产的市场价格并不总是能够保证市场不存在套利机会。利用市场缺陷获利的金融创新,需要研究更多交易手段和产品。

  (3)克服市场上的摩擦:市场存在摩擦,是因为存在金融管制,或者是因为交易成本的过高。金融产品创新,就是希望能够提供克服市场摩擦的产品。产品创新,就是满足需求。设计新的金融产品,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产品创新是从无到有的创新,也可以是对已经存在的金融产品进行适当的分解或组合,创造出新的金融产品。2.3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

  商业银行与央行和投资银行不一样,它是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通过多种金融负债业务筹集到资金,将金融资产为对象来创造盈利。传统商业银行非常重视经营存款和贷款业务,将存贷款之间的利差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换句话说就是用较低利率借入资金,以高利率将借到资金以贷款的形式放出。因此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范围集中在吸收存款、放出贷款、票据贴现等。金融产品创新,从概念上讲,就是创造不同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金融产品的组合,以满足企业和投资者需求。通过对金融资源的分配形式与金融交易工具的改进,使金融资源供需双方的多样化要求得到满足,也促使金融交易制度与金融技术创新的改革。综合来看,金融产品创新的工具主要分为存款类、贷款类、债券类、资产管理类及表外创新类五种。具体到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出于规避金融管制和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不断提高交易效率、增强产品服务的便捷性、增加金融产品流动性,重新配置风险控制体系,推出既能满足投资者不同偏好,也能使银行获取更多利润的金融创新产品【3】。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主要有以下两大类:1.有形产品:以实物存在的产品,如投资金条、有价证券等。2.无形产品:以金融工具或有形产品为媒介,为客户提供的各类金融服务,可以大致分为五种。零售银行业务,主要包括向个人客户提供的存款及贷款服务、信用卡业务及投资服务;批发银行业务,主要是银行针对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提供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务,主要指商业银行面向小微企业提供的灵活度高、手续便捷的贷款及相关服务;银行参与的金融市场业务,主要涵盖商业银行自营的业务、同业涉及的业务及资本市场活动;其他业务,主要指保险代理服务、证券及期货经纪服务的委托代理业务及信息咨询类中间业务等。2.4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原因2.4.1利润最大化

  精心整理

  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进行金融产品创新的根本动力。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投资意识不断增强,还有资本市场上直接投资的项目越来越多,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来源减少,使资金成本的不断上升,而另一方面由于利率市场化加剧了同业间的竞争,银行的利息收入不断下降,造成成本的增加。商业银行仅依靠存贷款利差获得收益是不行的,因此为了获得预期的收益目标,要有较高的收益,商业银行必须不断加大自己的创新力度,不断地在中间业务等领域寻找新的创新点,也可以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4.2规避管制【4】

  为了维持金融体系运行的稳定、提高整体的效率,政府会对金融市场的交易及活动主体进行管制。设置市场准入要求、规定业务具体的范围和设定不良资产率等管制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融机构的活动范围,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利益。商业银行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会通过开发金融创新产品来规避政府的管制,因此规避管制也成为商业银行进行产品创新的原因之一。政府管制和各种规章制度的存在,也要求商业银行的创新产品必须符合法律,产品创新是绕过规章制度而产生,而创新产品紧接着又会产生更先进的政府管制,新的规章制度继而引发新的产品创新,从而达到一个循环往复的效果。2.4.3行业竞争商业银行业着同有业竞争和混业竞争的双重压力。首先,同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商业银行开始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开始发展银行服务的新领域,有些产品非常容易引起其他银行的模仿,非常容易复制,也导致行业竞争的速度非常的快。其次,金融机构间的混业经营也促进了商业银行创新,伴随着投资工具的多样化,客户可以选择的品种越来越多,商业银行必须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因此如何吸引客户并获得他的投资资金,就需要商业银行不断改进产品,创造新的金融产品,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要。2.4.4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是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动力之一。金融市场上供求双方的需求在不同的阶段都是不同的,且金融产品本身就是基于客户的需求而创造出的,变化的市场需求是银行进行产品创新的动力源泉。一国居民日益增长的财富决定了金融市场上流动的资金量,因此银行业的产品创新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只有居民的财富达到一定量时,他们才会更加关注如何更有效的进行资产投资,他们的投资需求也会根据资产的变化分为几个阶段。投资主体的需求变化促使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去满足需求,这些变化也加快了金融机构创新产品的发展。2.4.5市场机制不断完善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政府为了增强国内金融市场各主体的竞争力,使市场环境安全和稳定,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和法律法规。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为金融机构添加了新的活力,也是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要求和保障。政府监管和金融制度的不断规范和完整,是商业银行进行产品创新的首要前提条件。放松金融管制,不断完善市场结构和集中度,完善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提高市场的管理效率,都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效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和支持了商业银行进行金融产品创新。3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3.1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现状

  精心整理

  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金融市场逐渐开放,各商业银行跟着银行业的制度进行不断地改革。加入WTO后,金融市场开放的进程加快,外国的金融机构也开始进入我国金融市场,我国商业银行借此机会不断学习借鉴和自我研发,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服务和客户群等方面与国外商业银行的差异在逐渐缩小。最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整体运行稳定,资产质量总体比较平稳,流动性较好,截止2012年,流动性比率为45.8%,比2011年末提高了2.7个百分点,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3.3%。[5]伴随着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度和包容度不断增强。首先是由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变化,2012年我国人民币存款利率差异化定价特征刚开始形成,各商业银行并未“一浮到顶”,选择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存款规模等因素,制定有差别的、精细化的定价策略。由于商业银行的保本型理财产品与存款相似,商业银行通过对理财等金融创新产品的自主定价来提升自己的存款定价能力,也能更好得适应利率浮动对自己的影响。其次,移动支付作为金融与通信两大行业合作产生的创新业务,从2010年发展至今,实践经验不断丰富,除此之外,其相关的业务标准也逐渐完善,从规范上对移动支付领域加以限制。由于安全是金融支付的前提,因此各商业银行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与中国银联等专业的平台进行合作,从整体上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的移动支付水平。最后,在广义消费金融的四大领域:房贷、汽车金融、信用卡和消费贷款中,信用卡的参与率最高,截止2014年1月已经达到33.1%,在我国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6]3.1.1体系的不断完善

  我国商业银行的产品体系在不断完善,产品及业务实行全面发展战略。目前各行推出的金融产品和业务涉及零售、小微企业、批发、金融市场等各方面,形成了一个涵盖存贷款、信用卡、资金、国际业务等全方位的产品服务体系。开发的创新产品不仅在绝对数量上有所增加,产品内涵也在日渐丰富,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会将一些成熟领域的产品核心要素运用到其他领域,例如将主要用于国际市场的保理业务移植到国内融资中去。3.1.2服务理念的日益更新

  我国商业银行不仅围绕产品进行创新,产品后续的服务也在不断进步。各商业银行推出的创新产品由于存在相似的情况,为了吸引客户选择自己银行的产品,近年来在产品配套的服务上投入加大。通过优化自己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以及水准,为客户营造贴心的购买体验,商业银行将自己的产品与服务相结合,在产品的营销过程中利用配套的服务争取更多客户。3.1.3技术水平逐渐提高

  技术创新是商业银行进行金融产品创新的重要保障,技术进步也是引发商业银行开发技术性金融创新产品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金融领域中科学技术的应用还较为落后;随着我国信息网络的发展及电子技术的进步,国内商业银行逐渐重视服务的电子化、管理的网络化以及营销的智能化。近年来大数据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占比也在加大,数据集中度不断提升,多项原本分散的业务逐步集中。4.2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特点3.2.1产品服务的同质化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产品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同质化较严重。出现同质化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某家银行推出一款金融创新产品后,其他银行通常会在短时间内进行效仿和复制,不仅较难形成规模效益,也使自己的产品缺乏竞争力;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产品多

  精心整理

  是模仿国外商业银行的产品,而国内各行的创新产品通常是由总行统一设计推广,因此容易造成各行的创新产品差异较小。3.2.2利率市场化

  以金融创新转变盈利模式,央行两次扩大存贷利率浮动空间,利率市场化向前突破迈进。对于高度利差的商业银行而言,利率市场化意味着更为严峻的经营风险和盈利的挑战。从世界各国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之后的各国存贷利差收窄,迫使商业银行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如美国在1980年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平均利差从改革期间(1980-1985年)的2.2%下降到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之后(1986-1990)的1.6%。为应对管制放松、利率波动,各种商业银行产品创新“重塑了金融产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持续提高,从1979年的17.3%上升到1999年的42.2%,非利息收入对银行总收入的贡献以年均1.2%的增长。4.2.3需求的多样化金融产品创新将呈现加速趋势。

  需求多样化引发的金融产品创新是观察银行创新行为的另一个角度。以美国为例,从市场需求看,1970年前后,美国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居民具有了多样化需求的经济基础;从供给能力看,20世纪70年代美国金融业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原先规制下的金融压制被急速释放。在两者共同作用下居民金融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7]。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已具备与美国上世纪70年代类似的金融创新快速增长的经济基础,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正在逐步推进。面对市场需求多样化的环境和机遇,商业银行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是应对经济、政策环境变化的重要举措。3.2.4资金流动全球化

  国际业务产品需求持续增加。近年来欧美各国宽松货币政策催生全球全球流动性空前充裕,国际资金全球流动趋势加速,进一步刺激我国国内跨进投资需求,客户对国际业务需求呈现多样化。还有国内富裕人口的增加,出境旅游、留学人数快速增长,客户对资产全球配置需求日益迫切,涉外银行产品和服务个性化、全天候、网络化、多货币化的趋势越发明显,国内金融机构发展已经进入业务国际化、经营全球化的新阶段。相应地,对供应链融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贸易融资、担保承诺和委托等国际业务产品创新要求也更为迫切3.3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中存在的问题3.3.1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机制

  进行金融创新的目的之一在于转嫁风险,而在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风险,因此建立一系列的风险防范机制是必要的。制度变迁分为“强制型制度变迁”和“诱导型制度变迁”,与金融产品创新相关的规范的建立更贴近于“诱导型制度变迁”的结果。金融产品创新与风险防范之间存在着时间上的间隔和空间上的差异。在时间上,创新在前,规范在后,二者之间存在较长的监管滞后期;在空间上,各地区和各分行之间的推广进度不一,营销和管理办法各异,这种不规范性使得产品创新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隐藏着巨大的风险。4.3.2金融产品创新层次较低近年来,商业银行创新的产品多达百余种,范围涉及银行经营的各个层次,但大多是通过“拿来”方式从国外或同业模仿、引进的,吸纳性的创新多,真正由自己首创、具有特色的原始性创新少,独特性不强,商业银行之间的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不但无法成为自己的核心产品,反而形成了过度竞争,往往进行的是低水平的价格竞争,而不是高层次的服务竞争和差异化竞争。另外,产品创新的范围虽广,但大多数属于科技含量少的低层次金融产品。各家银行推出的创新产品大多是

  精心整理

  在传统业务基础上的创新,缺乏复杂的衍生金融产品创新,以及各类金融产品组合创新,这就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还很不够。[8]3.3.3金融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商业银行创新的产品多达百余种,范围涉及银行经营的各个层次,但大多是通过“拿来”方式从国外或同业模仿、引进的,吸纳性的创新多,真正由自己首创、具有特色的原始性创新少,独特性不强,商业银行之间的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不但无法成为自己的核心产品,反而形成了过度竞争,往往进行的是低水平的价格竞争,而不是高层次的服务竞争和差异化竞争。另外,产品创新的范围虽广,但大多数属于科技含量少的低层次金融产品。各家银行推出的创新产品大多是在传统业务基础上的创新,缺乏复杂的衍生金融产品创新,以及各类金融产品组合创新,这就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还很不够。[9]3.3.4产品研发效率不高,市场认可度有限

  除产品体系不完善,结构不合理外,研发能力不足$研发速度缓慢也是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一个突出问题国内银行的产品研发人员大多由行内其他部门抽调,一方面,这些人员的产品创新专业知识和协作程度还有待加强,另一方面,内还普遍缺乏一个有利于金融创新的激励措施&此外,市场对于国内银行的创新产品认可度也较为有限&一些银行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研发出来的产品却只能适合某类企业,甚至某一企业,缺乏一定范围的适用性,最终导致成本收益不匹配,强行推广又面临适用性不强等问题,使得国内银行较为被动。3.3.5缺乏金融创新人才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产品创新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才缺乏。在整个产品创新过程中,对人员素质要求很高,但我国商业银行投资理财及信息科技等方面的产品创新开发人才以及符合创新需要的理论与实践、业务与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自主研发创新的能力不强。3.3.6银行内部产品创新的配套机制不完备

  首先,在产品开发时期,缺乏成本-收益的评估机制。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产品创新的主要目的在于扩大市场份额,对创新产品的效益并没有太多在意,使得我国的金融创新产品生命力不强。这是因为在我国多数银行缺乏全面评估项目可行性的相关机制,尚未建立健全的成本-效益分析机制,对潜在的风险,收益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定价,使得银行时常出现亏损情况。其次,缺少信息反馈机制。总体上,我国商业银行在创新金融产品时缺少事前信息收集和事后反馈机制。对银行自身和同行业其他银行已有的产品的市场认可度没有进行实时跟踪,未及时反馈营销人员和客户的意见和建议,造成产品同质化,产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等问题。[10]4招商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解构个案分析

  经过24年的发展,招商银行已经成长为中国第六大商业银行,多项指标位于中国股份制银行乃至中国银行业的前列,社会美誉度高。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招商银行一直保持了效益、质量、规模的协调均衡发展。2015年,招商银行资产规模和税后利润分别为2668亿元和13.7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0.22%;到2011年,招商银行资产规模和税后利润分别增长为27368亿元和289.32亿元,10年增长了10.27倍和20.31倍,不良率大幅下降为0.68%,在国际银行业亦属先进

  精心整理

  水平[11]。招商银行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不断开拓,锐意创新,在革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方面创造了数十个第一,较好地适应了市场和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被广大客户和社会公众称誉为国内创新能力强、服务好、技术领先的银行。2006年开始,为适应新形势,招商银行颠覆传统的经营管理观念,通过彻底的银行再造,建立真正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新的经营管理体系。这一转型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截至2015年末,招商银行连续七次连续“最佳股份制零售银行”大奖,成为该奖项设立历史上获奖最多的金融机构之一。招商银行的零售业务金融产品创新是中国金融产品创新极具代表兴的个案。零售业务创新的成功为整个行业提供了借鉴的经验,但其中的制约因素也彰显了中国金融产品创新的困境。因此,本研究从招商银行的零售业务产品创新着手,透析招商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以此分析招商银行零售业务产品创新策略,并归纳制约招商银行零售业务创新得更大成功的因素。5.1招商银行竞争能力概况

  招商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离不开招商银行自身的竞争能力。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定义为:商业银行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遵循“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原则,在向市场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相对于其竞争对手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根据上文对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的定义,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分析不仅要考察当前的竞争力状况,即现实竞争力,作为一个要持续发展的金融企业,还要研究其竞争力的可持续性,即潜在竞争力。5.1.1招商银行现实竞争力

  首先,招商银行的价值创造能力特别是价值创造效率方面在主要竞争对手中处于上游水平,2007-2015年的ROA平均值位列主要竞争对手的第2位,2007-2015年的ROE平均值位列主要竞争对手的第3位。但招行仍需进一步提升价值创造能力,近8年ROA和ROE远低于国际参照银行恒生银行,其中ROE也低于直接竞争对手兴业和浦发。[12]

  第二,招商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较强,总体上处于竞争对手的前列。从清偿能力来看,招行的资本充足水平虽然低于国有银行,但在股份制银行中处于上游,只是核心资本充足率波动相对较大,资本规划水平需要继续提高。从信用风险管控来看,虽然2007-2015年的不良率水平在股份制银行中排名第4,但与排名靠前的银行差别并不明显,而且招行的拨备覆盖率高居主要竞争对手的第2名,体现了招行一贯以来稳健的风险文化。

  第三,招商银行在市场拓展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从市场占有率来看,无论是资产份额和自营存款份额,还是网点数量,招行目前都居于股份制银行第1位。第四,招商银行在业务转型方面的竞争能力极强。特别是零售业务转型,招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中国银行业中可谓一支独秀。无论是目前的存量占比,还是复合增长速度均高居中国银行业第1位。2015年招行零售业务占比达到36.86%,远高于其它银行,并且近4年的复合增速高达18.77%,排在所有银行的第1位。招行中间业务占比低于国有银行,但在股份制银行中仍然位居首位。5.1.2招商银行潜在竞争力

  公司的潜在竞争力是金融创新能力的软件,为招行零售业务金融创新的成功提供了动力及活力。(1)公司治理机制完善,在同业中具备极强的竞争力。招行较早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三会一层”的治理机制,三会一层职能分工明确;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独董比例符

  精心整理

  合监管规定;各位董事履职尽责,但亲自出席率低于国内银行业平均水平(中国银行业国内董事亲自出席率98.82%,招行为93.14%),投弃权和反对票率也低于其它同业;招行股权结构合理,第一大股东招商局集团实力雄厚,股权占比介于理论上的合理区间。(2)行之有效又符合自身实际的管理架构,使得招商银行在同业中表现出了一定的竞争力。通过近几年的分行管理体制改革和总行零售体制改革,招行进一步科学界定了总分支行之间的关系,有效实现了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转换,强化了总行条线的垂直管理能力和集约化管理能力,从过去的以块为主的经营管理模式转变为条块结合的经营管理模式,更强调专业化和贴近市场客户。通过流程再造,招行实现了银行经营管理体系由职能主导向流程主导的转变,最终实现了以客户为中心各业务的流程优化。在风险管理架构方面,招行构建了董事会、高管层和执行层各司其职的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其中董事会设有风险管理委员会;高管层设有风险管理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内控状况评带委员会、合规管理委员会等;执行层各部门分别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等实施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招商银行高度重视IT建设和投入,近年来加快了IT治理改革,制订了信息系统中期发展战略规划,加强了系统规划开发与统筹协调。总体来看,招行信息系统运行平稳,银联系统指标排名电子银行齐代率领先同业,支持了银行的高效运营。

  (3)经营转型成功使得招商银行在金融行业中具有活力。招商银行是中国最早实施经营转型的银行,也是迄今业务转型最成功的银行。截至2010年末,招行零售业务占比在所有银行中位居第一位,中间业务占比在股份制银行中位居第一位,中小企业业务占比也位居甜列。同时,招行又在2009年在业界率先提出二次转型,着力提高资本使用效率、贷款定价水平、费用效率、人工效能以及高价值客户占比,并确保风险控制在容忍度内,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近几年,招行稳步推进了国际化经营战略,先后设立了香港分行、纽约分行、美国代表处、伦敦代表处、台湾代表处,全资收购了香港永隆银行并实现了有效整合,己经成为中国境外资产占比最高的股份制银行。综合化方面,招行通过全资子公司永隆银行、招银国际、招银租赁可以为客户提供涵盖银行业务、投行业务、租赁业务等“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对客户的综合化服务水平显着提高。此外,招商信诺、西藏信托的股权收购及期货结算业务筹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招行的发展战略不仅与自身拥有的资源和文化高度匹配,也与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客户需求变化趋势、以及监管取向的变化高度契合。

  (4)招商银行人力资源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由于零售业务占的比重较高,招行员工数量在股份制银行中位居第一,大专以上学历员工占比高达98%以上,员工人均薪酬福利位居同业中上游水平,对同业人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一直以来,招商银行都高度重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重要作用,坚持以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持续发展的战略保障,重视员工培训,2015年全年共举办一级培训班748期,培训员工15.9力.人次。招行近年来还不断完善培训管理模式,并加大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力度,精心组织金狮计划、金鹰计划、管理启航、管理培训生等重点培训项目,其中金鹰计划获《哈佛商业评论》“管理行动奖”金奖。招商银行员工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招商银行产品创新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大。招行在同业中率先打造了“一卡通”、“一网通”、“点金公司金融”、“金葵花”、贵宾理财等产品,个贷、理财、信用卡、私人银行等业务在社会上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品牌。4.2招商银行零售业务产品创新

  精心整理

  零售银行业务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信贷风险权重相对较低,比如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权重是50%,而批发性企业贷款的风险权重一般为100%。因此,国内众多银行纷纷将零售银行发展作为战略调整的突破口。2004年8月,在招行零售银行半年工作会议上开始明确提出零售银行业务是招行未来发展战略中的重中之重,将零售银行业务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招行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一个高度。努力从规模转型向效益导向型经营模式转变,从以高资本消耗业务为主导向以低资本消耗业务为主导的业务结构转变,是招商银行颠覆式改革的方向。[13]4.2.1零售业务金融创新情况

  招商银行为零售客户提供多种零售银行产品和服务,包括零售贷款、存款、银行卡、投资理财、代理销售保险产品及外汇买卖与外汇兑换等,其中“一卡通”、“信用卡”、“金葵花理财”、“个人银行”、"i理财”等产品和服务得到社会广泛认同。招行通过多种渠道向客户提供这些服务和产品,包括分支行网点、自助服务渠道、网上银行、远程银行和手机银行。2015年上半年,面对严峻的资本市场形势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营环境,银行零售银行业务积极开展“二次转型”战略思想,首先大力提升管理,持续优化流程,深化客户经营,努力扩大收入,着力提升定价水平,零售银行各项业务都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其次,积极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客户需求,不断丰富卡片品种,以经营客户为导向,逐步调整发卡结构,进一步促进了发卡规模持续稳定增长。截至2015年6月,一卡通累计发卡6589万张,报告期新增发卡295万张,一卡通存款总额5876.12亿元,占零售存款总额的84.9%,卡均存款为9820元,比年初增加390元'“。第三,招商银行继续推动信用卡业务管理变革,通过资源整合、创新经营、提升管理,努力打造招商银行信用卡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持续构建以价值和效率为核心的业务经营模式。第四,招商银行不断优化产品结构,获取价值客户。针对年轻男性客群推出完美世界联名卡,针对网络活跃人群推出迅雷VIP联名卡,针对网络购物人群推出凡客诚品联名卡;持续打造“非常旅游”营销品牌,除“非常三亚”外,在境外市场继“非常香港”之后又推出“非常美国”,为客户提供独特的用卡体验;继续强化服务品质,提升客户满意度。截止2015年10月,招商银行连续第九年荣膺CCCS联络中心标准委员会、ICMI国际客户管理学院授予的“中国最佳呼叫中心”殊荣,并再度获得“2010-2015年度中国呼叫中心最佳客户服务感受”大奖。同时,在美国举行的“2015年全球呼叫中心大会”上,招商银行再次摘得“全球最佳呼叫中心”大奖。截至2015年12月30日,信用卡累计发卡3688万张,报告期新增发卡212万张,累计流通卡数量1799万张,上半年累计实现信用卡交易额2286亿元,流通卡每卡月平均交易额2176元,信用卡循环余额占比由上年末的35.6%上升至37.4%。信用卡利息收入1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8%;信用卡非利息收入2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8%。[14]

  4.2.2零售业务金融产品创新的一般过程招商银行零售业务金融产品创新的完整研发过程包括:前期准备工作、产品实体研发、产品维

  护三个部分。金融产品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是分析当前银行的市场营销状况,以及确定产品研发的市场营销战略。市场状况分析、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这几个步骤是前期准备的重要工作。实体金融产品的研发包括新产品构思、筛选构思、概念产品的形成及测试并未新产品制定营销战略计划。商业分析之后便进入产品实体开发的阶段,这是构思转化为技术和商业可行产品的重要步骤。

  精心整理

  通过市场测试后便正式推出。当前在我国商业银行中普遍存在重视产品开发,轻视产品维护的做法。但招行在产品维护上做得比较除出色。金融产品维护主要包括产品质量维护和产品品牌维护。4.2.3零售业务金融创新策略

  招商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各项业务的迅速发展,而且初步构建起现代商业银行的业务体系和产品结构,基本上实现了传统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转变。

  首先,打造出业内领先、客户认可的产品创新形象和品牌。“一卡通”、“一网通”信用卡等知名的产品创新,树立了招商银行技术领先型银行的社会形象。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招商银行产品创新的另一目标就是要进一步巩固并打造出业内领先、客户认可的产品创新形象和品牌。人员配备引进一些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产品创新人才;产品种类上确定重点范围,加强研究,确保业内的领先地位;创新数量力争每人都有点子,每季都有创意,每年都有突破,推出更多业内领先、客户认可的创新产品,有效提高核心竞争力。创新人才;产品种类上确定重点范围,加强研究,确保业内的领先地位;创新数量力争每人都有点子,每季都有创意,每年都有突破,推出更多业内领先、客户认可的创新产品,有效提高核心竞争力。其次,分析零售客户需求变化。我国资本市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也带来了个人客户金融需求的巨大转变。居民收入快速增长、财富不断集中,个人客户的金融意识日趋增强,投资型和理财型需求快速凸显并将逐步增强。投资环境不断向好、投资工具日益增多,个人客户的需求日益复杂,对产品组合(方案)的需求逐渐超过对单一产品的关注。消费文化逐渐改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个人客户由实物消费向金融消费转变的趋势比较明显,对特定产品的需求在逐步增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子支付日益盛行,个人客户对便捷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超市化、科技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强。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住房、医疗、教育等改革不断深化,保障类产品会在一定时间内继续走俏,按揭贷款的旺盛需求仍将持续。地区差异显着,思想文化多元,财富差异明显,分众化群体不断涌现,各层次客户需求各异,银行推出个性化、定制化产品的诱惑力大大增强。再次,在个人需求变化下制定产品创新重点策略。分析了个人客户总体的需求变化趋势,并将高收入客户群的需求特别屯列出来以示强调,根据这些需求特征以及市场发展的趋势,结合客户资产、区域、年龄等维度,零售产品创新的策略表现为:消费文化的改变,直接导致客户对信用卡等消费信贷类产品的需求逐步旺盛,愿意通过主动的透支和借贷改善生活质量,住房按揭贷款的旺盛需求也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因此,个人资产类产品的创新也作为招行零售产品创新的一个重点加以研究。一是信用卡产品。信用卡产品可以说是招行的一个特色和代表,在同业一直保持着相对的领先优势。在由“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的转型期内,信用卡的发展方向是要有针对性地进攻各类目标客户市场,尤其要注重发展高端信用卡客户。具体的产品创新方向是以完善现有产品系列为基础,以创新的颠覆性产品为手段积极占领目标市场。二是房贷、车贷等产品。房贷、车贷的产品相对固定,创新可以从利率和还款方式上来考虑,针对利率市场化时代的到来,展固定利率、结构性利率信贷产品的创新。对于还款方式,则从按月、双周、前松后紧、适当宽限期方面作为产品创新的方向。经营性贷款,可以从涵盖的范围,抵押物的选择,额度的设定,借贷的方式和期限上考虑创新。4.2.4招商银行零售业务金融产品创新的约束因素

  招商银行零售业务金融产品创新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各项业务的迅速发展,而且初步构建起现代商业银行的业务体系和产品结构,基本上实现了传统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转变。但是,从招商银行

  精心整理

  的零智业务创新过程看,金融创新仍存在不少问题,而这也折射出中国金融产品创新存在一些问题:第一,金融产品创新结构失衡,各类创新产品的联动性不强。已有的金融产品创新中,负债类产品创新明显多于资产类产品创新。金融产品创新结构的不均衡破坏了银行金融产品创新本应有的整体协调性,降低了金融产品创新的功能和作用。第二,金融产品创新模仿的多,有特色和独创性的还是偏少。商业银行引进金融发达国家已有的先进金融产品是必然的,但是目前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范围单一,大部分是通过“拿来主义”的方式进行的,大多数属于易于掌握、便于操作、科技含量小的低层次金融产品。真正体现现代金融业务的衍生产品创新,由于市场的规范化建设不足、监管法律法规短缺和交易者自我约5意识淡漠等因素影响,进展不大。第三,创新产品的市场化过程缓慢,产品创新与产品销售脱节。有些金融创新产品在开发出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银行员工都说不清楚,客户也不了解,更谈不上购买和消费,影响了金融产品的推广,影响了银行的效益。第四,缺乏必要的风险约束。目前,招商银行的金融创新产品创新和监管机构的规范在时间和空间上有着一定的距离,金融产品创新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带有一定的风险隐患。虽然金融创新有转移或避免金融风险的能力,但并不能完全消除金融风险。制约招商银行的零售业务金融创新取得更大成就的约束因素,具体表现在:(1)观念约束。观念方面的约束主要体现为对金融产品创新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从而抑制了创新动力。目前,无论是金融监管部门还是银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金融创新的误解。主要表现在:对金融发展的方向无法把握和认识不够,不知未来金融的状况和面貌;与国际金融接轨的迫切性认识不够,对外资银行的冲击在思想上麻木不仁;对于金融相对其他行业的良好状况过于乐观,缺少居安思危;对创新的内涵认识不够,没有深刻认识到它这种与时俱进的科学内涵,更没有认识到创新就是重要的实践活动,把创新看成“标新立异”看成形式主义。观念上的偏差将严重影响创新工作的展和进行,例如,国际上运作多年且实践证明是比较成熟的金融产品,经常被人为地视为不符合中国国情而束之高阁。另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基于对风险过分畏惧,对金融创新犹豫迟疑,动力不足。另外,在一级法人制度下,许多人将金融产品创新视为总行的事,这样,分支行根据本地经济状况和经营特点、技术实力行JT?发设计的金融新产品适用范围十分有限,其创新的范围、动力、能力很少,基本上只能被动接受上级行的创新活动。(2)制度约束。制度约束包括体制、政策和法律等方面的约束。金融创新的成功与否以及创新的层次高低和广度深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主体所处的体制、政策和法律环境。现代产权理论表明,良好的产权制度安排是激励企业获得好的经济绩效及创新“内在因素”,它可以最有效的激发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动机。因此,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基本条件就是商业银行的产权主体自身必须具有强有力的利润最大化冲动及与之相关联的创造性动力。只有这样的产权主体的“内在因素”才是金融创新的动力源,创新主体才会具有自由探索与“创造性”的精神,创造出新的金融工具与产品,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金融市场的竞争。从体制方面看,招商银行目前创新的范围是有限的,只能在传统的银行业务界区内进行修补式、改良式的低层次创新,不能在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内进行现代意义的金融产品创新。从政策和法律方面看,政府和有关监管部门对银行的功能定位和作用认识不恰当,导致了在某些业务领域,国有银行可以进行的产品创新,股

  精心整理

  份制商业银行不能进行,一些创新金融产品,在国有银行是创新,而在股份制商业银行这里却是违规,从而使得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与国有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处于不平等的地位。(3)技术约束。金融信息化是现代金融的基石,是金融创新的技术保障。现代金融创新很多是运用数学建模、网络图解、仿真模拟等设计和开发出来的高科技产品。当前在国际上发展很快的金融数学和金融工程在这方面发挥着突出的作用。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金融技术还很落后,我国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发展还显得落后和缓慢,与发达国家现代商业银行的业务电子化、自动化、网络化相比还存在相当距离。招商银行的一些金融产品能够运用数学建模、网络图解、仿真模拟开发出来的还比较少。另一方面,各商业银行之间由于标准性和规范性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各行的创新产的分散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业银行产品创新整体效应的实现。(4)人才约束。银行从业人员根据对金融创新的不同作用,可分为决策人员、一般业务人员和发人员。决策人员的作用是对提出的一项创新建议进行立项与否的决定,这就要求决策人员具有战略眼光和科学分析能力,以判断该项创新建议有无市场前景和盈利可能。一般业务人员的作用是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现有的产品和服务的缺陷,针对问题提出建议。这就要求一般业务人员要有较高的素质,了解各项金融政策,知识全面,思维活跃,熟悉国内外金融产品,有对R常工作中迸发的灵感加工为项目可行性分析的能力。也就是说,金融创新的任务不是集中在少量研发人员身上,而是大多数业务人员都要承担的责任。开发人员的作用是对创新建议进行技术开发,形成方便可用的市场产品。这就要求开发人员既要有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金融知识,才能较好的将这二者结合,J?发出方便可用的创新产品。只要这其中一类人员力量薄弱,都会影响到金融创新的进行。而从目前招商银行业从业人员状况看,开发人员多为计算机专业人员,不具有开发创新产品的复合型知识。高素质人员的缺乏,阻碍了招商银行业金融创新的步伐。4.2.5中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面临的制约条件

  以上的四个因素也正是中国银行金融产品创新普遍存在的制约因素,从整个金融行业看,法制不健全、监管僵硬、银行内部条件制约、市场不健全是阻碍我国金融产品创新发展的四个主要原因。(1)法制环境建设滞缓。一是法制建设相对滞后。近年来,我国经济和金融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法制的建设却相对滞后,部分法律法规的个别条款已经不适应银行业发展的需要。二是中间业务产品创新需求与法律、法规相对滞后的矛盾较为突出,导致其隐藏一定的法律风险。例如,综合理财和电子银行服务是国内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的两个主要方面,然而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却十分缺乏。此外,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在一些新兴的业务领域的实践中在技术方面比在法规方面走得更快,由于缺乏相适应的法制支持,其创新活动只能回到法制的框架内,在分享技术的进步成果上滞后。[15]

  (2)监管体制僵硬。一是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保护和激励机制尚未形成。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尚未制定相应的保护和鼓励措施来推动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业务的TT?展;未制定金融安全条例,引导商业银行正确处理好金融创新过程中安全与效率的关系。二是金融监管的创新意识滞后。里然目前金融监管部门鼓励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创新,但其金融监管的理念较保守,监管意识上没有形成只要不违反法规都可以做的观念,而是遵循“规定可以做的才允许做”的观念。三是现行的合规性监管伍制了金融机构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合规性监管是强调金融机构只能在经批

  精心整理

  准的范围内展经营活动,违规要受到处罚并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但是,当各金融机构在理解法规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差异时,合规性监管在某些方面就会对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新产生抑制作用。

  (3)银行自身发展的制约。一是商业银行现有一级法人及授权管理制度对产品创新构成了制约。二是创新人才的相对缺乏,商业银行在经营模式转型过程中,投资理财及信息科技等方面的产品创新开发人才不足,自主研发产品创新能力不强。

  (4)融市场不成熟。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还很不成熟,表现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不均衡,外汇市场存在结构性缺陷,金融衍生品市场不成熟,卖空和保证金交易不完备等。其后果便是商业银行投资渠道有限并导致产品服务的差异化不足,银行同业间趋向于采用价格竞争手段,从而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创新产品定价能力和收益。如利率创新产品方面,受今年央行下调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利率的影响,债券市场利率与同期限存款利率间的利差大幅度减小,由于目前商业银行的利率创新理财产品主要集中投资于央行票据和国债,另外同业价格竞争导致该类产品趋于短期化,因此收益率水平逐步走低,这在影响对追求稳定高收益投资者的吸引力的同时,亦大幅度压减了银行的盈利空间。4.3招商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原则4.3.1以市场为导向

  金融创新必须以市场需求为中心,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和发展趋势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消除金融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金融泡沫”,以便金融创新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是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主要灵感来源和不竭动力,招商银行要提高调查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寻求业务机会,把握发展机遇。注重对市场的研究,跟踪、分析、预测经济金融形势,研究产业结构布局,关注区域经济、行业经济、要素市场的发展动态,认真分析研究市场环境中的新情况、新政策、新机遇;注重对客户的研究,重点研究那些成长性好、盈利性强的优质重点客户,关注重点行业中的重点企业、上市公司、跨国公司、高科技公司、公用事业类客户、金融同业客户以及优质个人客户群体,挖掘和创造金融需求,开展差别化服务,把客户和市场需求作为业务创新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体系,强调品牌化发展,突出个性化的品种;注重对同业竞争者的研究,密切关注国内其他银行以及外资银行的业务和技术创新动向,开阔思路、取长补短;还要注重对自身的研究,对照市场、客户需求和同业发展情况,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科学合理地进行创新定位,提高新产品的市场适用性和竞争力。此外,招商银行的金融创新还需要通过全面采集和分析市场客户信息,建立一个高效、科学的客户及服务资料数据库,进行互动的客户关系管理,实时查询和更新市场客户信息,随时根据市场客户的需求进行金融产品创新设计。5.3.2以科技发展为导向

  招商银行在短短十几年中迅速发展起来,它的成功经验之一就在于科技领先。技术创新是银行实力的表现,是银行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发动机,招商银行应合理调整中心布局,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电子化体系,形成业务办理快捷、数据处理集中、信息传输通畅的计算机高效运营系统,从而实现银行组织和服务手段的创新。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信息网络技术与金融的融合关系日益加深,依托于现代信总网络技术进行产品创新,创新科技量高的金融产品,已成为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主旋律。通过技术创新,商业银行一方面可以为客户创造一个互动的信息沟通渠道;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商业银行建立

  精心整理

  完善的客户资料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目标市场细分,有的放矢地为客户提供高度细分化、个性化、定制化的创新金融产品。此外,通过技术创新和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可以实现银行内部信息共享,避免不同产品开发中的重复投入,同时也有利于迅速组织力量和资源,以互动方式在系统内进行交流,加快产品创新的进程。信息网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促进了网上银行的快速发展,而以网上银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虚拟银行服务手段,作为目前金融最高科技的创新,其带给银行和客户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对银行来说,网上银行金融产品具有不受时空限制及交互式的服务方式等诸多优势,对于吸引和稳定更多的企业客户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网上银行,也具有广泛的包容性,是银行的作业平台,因此今后招商银行业务系统的更新改造应以网上银行为主线,各个系统作为它的一部分,并以此来设计产品思路,抢占这一市场竞争的制高点。4.3.3以安全性为导向

  金融创新的本质是进行金融风险的重新配置,因而金融创新也会产生一系列新的金融风险,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对经营风险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釆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招商银行业将适应金融市场变化的要求,在推进金融创新过程中,建立稳健的风险控制机制,如在利率、汇率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新的避险工具,保证银行资产的保值与增值。现在金融问题已经成为全局问题,金融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一部分。进行全方位金融创新,就是要降低金融风险,使金融成为稳定和发展经济的关键力量。在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的将会是外国跨国银行和金融机构强而有力的冲击,招商银行必须在银行监督要求的框架内,通过各种要素的分解与重组,创造出更有效率的金融工具、经营机制、管理方式和组织制度。特别要注意的是金融创新所带来的风险,尽快建立各种严密的风险评估机制,力求把创新风险控制在最少限度内。

  为了提高金融创新的安全性,招商银行应重新定位总、分、支行的风险管理职能。总行风险管理部门要强化高层次风险管理职能,将工作的重心从屯贷工作转移到行业研究、信贷政策指导、风险评估体系建立、新产品风险控制、风险管理技术应用组合层面的管理等方面上来;分行和支行风险管理部门要重点加强项目存款和贷款、投资的安全性管理。同时完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建立科学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建立专业化审贷体系,提高审贷的效率和质量,制定科学的业绩考核指标,加强对风险管理人员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的评估和考核。在具体的金融创新过程中,招商银行应该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技术原创型为主和注重经营方式的创新的原则,来规避风险。金融创新主体一方面要积极推广和运用各种金融新工具、新方法、新服务,同时也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现有的产权制度、内部管理体制进行创新,使金融机构在经营对象、范围、方式和管理手段等方面与国际惯例接轨,增强竞争实力。目前,招商银行的金融创新多为引进吸纳型创新,技术原创型创新不够,在防范金融创新风险时,应选择技术原创型创新为突破口,其次,在比较严格的金融管制的情况下,技术原创型创新受金融管制的程度相对较小,因此比较可行,创新风险较小。最后要注重经营方式的创新,实现三个转变,即由粗放型经营方式向集约型方式转变,以物理网点为基础的经营方式向物理网点与虚拟网点并重的经营方式转变,由产品推销的经营方式向市场营销方式转变。只有注重经营方式的创新,才能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防范金融创新风险。

  5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对策

  金融产品创新本质上是商业银行用于防范和规避风险、增加流动性等内部驱动力的,通过对金融市场需求的总结,采取一种以市场为导向、自下而上的表达方式。商行的金融产品创新能力毫无

  精心整理

  疑问是它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让商业银行的竞争脱离价格战的低层次,获得更高收益。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业很多成功案例都有共同点:有个性化、标志性的产品创新,有的强调客户需求,有的强调系统管理,有的重专业性。我国正在逐渐放开利率管制,将定价权交到金融市场手中,未来货币资金的供给需求是重点,谁能掌控金融市场上更多的资金,谁就能有支配权和发言权,这也对我国金融市场的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环境变化,商业银行应将充分调动自身积极性,完善创新机制、增强管理理念;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也应健全我国金融市场的监管机制,为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5.1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金融创新产品对于我国是一个新兴领域,由于特殊的国情我国金融市场起步较晚。西方国家1912年就有金融创新的相关理论,1960年就出现了规避型金融创新产品,而我国金融创新只有20年的发展历史。起步较晚造成我国金融创新的特殊性,创新层次较低追求数量、区域特征明显创新集中、资金多滞留在一级市场进入实体经济较少、负债类产品较多资产类较少。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虽然步伐加快,但多是模仿国外创新产品,结合我国国情的原创产品较少。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注重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研发更适合我国的原创程度较高的金融创新产品。[16]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也应在存款领域不断创新的同时,加大对资产类产品与中间业务类产品的创新,使存贷比逐步上升,在波动中收缩利差。另一方面,由于移动银行的兴起,客户对虚拟银行的需求不断提高,商业银行应该健全完善服务终端的建设,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快捷性的需要。5.2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首先,将监管理念,由“无明文规定即禁止”向“法无禁止皆可为”转变,为商业银行留下了许多自主创新的空间;

  其二,监管模式只规定相应的监管标准,商业银行根据监管模式自主创新,其三,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构造银行业良好的竞争环境,保护创新成果。同时,推进经济立法进程,改善社会恶劣的信用环境,加快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的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经济秩序混乱、违约失信的问题,为金融产品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另外完善金融产品创新的组织体系,对创新工作实行统一规划,完成对创新业务的战略方向选择和具体业务的筛选、理顺银行内各部门在业务创新的关系、强化创新的整体规划。5.3重视人才的培养,优化产业创新的机制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存在产品结构不均的问题,偏重负债类产品,资产类产品和中间业务类产品开发相对较少。金融创新产品不同于传统的银行业务,需要先进的金融队伍和专业人才,且资产类产品和中间业务类产品的开发更是与专业技术人才关系密切,因此,我国金融机构应该重视技术和人才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及信息化的普及,我国商业银行在电子银行方面有较大进展。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我国商业银行需要依托信息技术,加快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创新,提供更多高效低成本的金融产品。现代金融业逐步向知识密集型转变,对金融产品创新的人才要求也逐渐提高。在产品研发阶段,开发人员需要面对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唯有熟悉各类金融产品、掌握扎实的理论、数学功底深厚且对市场信息敏感的专业人员,才有可能根据市场情况开发出有可

  精心整理

  行性的创新产品。在产品推广阶段,则需要人员具备良好的管理和营销能力,能够洞察市场走势做出准确判断。[17]5.4完善金融创新监管法律体系。

  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商业银行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容易产生金融风险。因此努力建设和完善以银监会监督为主体,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基础上,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制约和补充的银行监管体系,形成一个严格、高效的全方位监督模式。辅助和管理使用的高科技技术创新,促进商业银行的日常监管、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督的结合,实现监管对象及时有效全面的监管,提高监管的准确性。5.5实施混业经营,促进金融创新

  我国金融业的分业经营体制对我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在分业经营体制下,三大市场即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三者的融通性很弱,而金融创新需要建立三方市场连接的平台,其核心是资本市场,它可以实现直接融资对间接融资一定程度的替代!如前所述,目前中国

  融资结构仍然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比例较低!市场分割最致命的弱点是限制了银

  行通过资本市场平台推进金融创新的深入发展,一些具有转移风险及套期保值功能

  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无法在市场立足,银行业缺乏创新机制和创新能力,降低了

  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18]

  6结论

  本文针对经济全球化和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金融市场出现的新情况,选取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作为研究主题。这一选题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根据金融创新理论和产品创新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基于利率、汇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等动因视角详细分析了我国银行业金融产品创新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以招商银行作为个案研究,解构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相关关键问题。最后,在分析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的基础上,本文从政府及企业的角度提出了提升我国银行业金融产品创新的策略,其中包括:金融创新必须注重风险防范、实施混业经营,促进金融创新、实施金融创新由外力推动向内部驱动转变等。由于本文所涉及是一个服务行业产品创新问题的研究,相关内容复杂,涉及众多学科领域,无论从本人个人能力,还是从论文篇幅考虑,都难以通过本文完全阐述清楚。为此,本文存在一些相关问题尚需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解决。这些问题包括:银行产品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可行性检验、银行产品创新的激励机制建立及银行产品的定价问题。除上述提到的几个未能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外,还可能存在一些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加以拓展的地方,本文中部分观点可能存在偏颇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约瑟夫·熊波特.经济发展理论[M].商务印书馆.2011.[2]饶余庆.金融创新与金融业革命的涵义和影响[].中山大学学报,2012(4).[3]余力.从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看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J].当代经济科学,2014(6):66—68.

  精心整理

  [4]庄永南,马晓琳.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现实思考[J].商业研究,2013(22).版),2014(4):72-77.[5]厉以宁.谈金融创新[N].金融信息参考,2010—5—25.[6]Smith·A.AnInquiryintotheNatureandCausesoftheWealthofNations.Reprint,E.Cannan.ChinaSocialSciencesPublishingHouse,Beijing,2012.[7]胡炳志.中国金融制度重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8]胡剑平.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层次分析和中国银行业的创新方向[J],上海金融,2014(7):19—22.[9]蒋满霖.金融产品创新的制度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1):61—63.[10]金雪军.中国金融市场分析与预测[M],浙江大学出版,2011.[11]劳埃德.B.托马斯,马晓萍等译.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2]戈德史密斯着.周朔等译.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M],上海三联书店,2011.

  [13]赵敢.中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出版,2012.

  [14]默顿·米勒着.王中华等译,金融创新与市场的波动性[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15]白钦先、郭翠荣.各国金融体制比较[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16]盛昭瀚,蒋德鹏.演化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2012.[17]叶萍.金融创新模式与金融创新能力相关研究[M]浙江大学.2012.[18]李君.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思考.[J]北方经济.2015,(12):45—46.

  |】

  

  

篇三:招商银行目前的问题和对策

  从上述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的布局来看境外机构绝大多数设立在市场经济发达或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而总部确是在市场经济尚在培育发展期的中国国内银行管理体制与海外分支机构经营管理扩张之间的不协调主要体现在境外机构现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与国内管理体制尚无法接受和满足这种要求之间的矛盾有时这种矛盾会体现在对某一具体问题迥然不同的看法与冲突上

  中国商业银行海外机构经营管理中的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全球资本的自由化运营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已经使经济与金融高度发展的产物--商业银行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无国界竞争的时期。银行业的全球化,已经并将继续把中国商业银行推上国际化经营的道路。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对于中国商业银行提出的必然要求。作为有效地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的战略发展措施,各大中国商业银行近年来不断纷纷建立和扩充其海外分支机构,而这些商业银行总部与其海外分支机构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的诸多问题和矛盾也就日见凸显出来。鉴此,本文仅就中国商业银行海外机构经营管理中的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略作探讨,希望对商业银行海外机构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一、中国主要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现状

  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是指银行按照国际规则,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直接或间接加入全球性金融服务。主要表现为银行通过大规模在海外开设分支机构或建立代理关系,形成全球性的服务网络,在国际范围内从事金融服务,实现以资本国际化为特征的跨国经营。具体来说,国际化银行的业务活动主要在国际市场,服务网络覆盖全球或世界主要地区,主要服务对象是进出口公司及跨国公司,金融产品实现了高度的标准化和市场化,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进行金融合作与竞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商业银行纷纷制定并实施“走出去”的海外发展战略,将立足境内,面向海外,在主要国际金融中心设立分支机构作为发展的既定方针,同时开始尝试以资本合作方式引入境外战略合作伙伴和直接投资参股适合的国外银行。截至目前,中国商业银行中总资产超过一万亿元人民币的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这5家银行全部跻身全球银行总资产排名前100名之列。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这几家以

  中国银行为代表的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均已在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愈千家境外代理行,同时加紧开设境外分支机构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不断进行,经营网络逐渐覆盖全球各大主要经济区域。因此,可以说这几家银行称得上是国际化的大银行。作为目前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商业银行,中国银行1929年即在伦敦设立中国金融业第一家海外分行。此后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相继开设分支机构,目前拥有遍布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的机构网络,包括境外分支行、附属企业和代表处等境外机构共计600余个。中国工商银行虽然开始在境外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近年来采取设立分行、参股及并购等多种发展方式,已先后拥有包括境外分行、全资子银行、控股公司、代表处等在内的境外分支机构总数达106家。“五大”商业银行中的“老五”交通银行虽然资产量排在第五位,但在海外机构建设发展方面却并不落后,除了在香港、纽约、东京、新加坡、首尔设有分行,在伦敦和法兰克福设有代表处,还有交通保险及交通证

  券2家子公司,其中仅香港分行就拥有分支机构40个。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等中国各大商业银行也都纷纷积极推进国际化经营战略,不断地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或借助国际资本市场上参股及并购等新的资本扩张形式拓展和延伸网络,力争提升综合实力,直面中国加入WTO后的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而在这个过程当中,这些商业银行总部与其海外分支机构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的诸多问题和矛盾随即日见显现出来。二、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近年来,随着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的迅速发展,其经营管理中的存在问题也日益显露。结合我们的自身工作实践,笔者认为,目前中国商业银行境外机构经营管理方面的存在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国内总行的管理体制与海外分支机构实际经营机制之间不协调中国商业银行走出国门到海外经营的

  历史并不长,同时中国商业银行自身的国内体制也正处于发展变革时期。因此,现行转轨时期国内银行并未成熟稳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与海外分支机构在实际业务经营方面的不协调十分明显。从上述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的布局来看,境外机构绝大多数设立在市场经济发达或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而总部确是在市场经济尚在培育发展期的中国,国内银行管理体制与海外分支机构经营管理扩张之间的不协调,主要体现在境外机构现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与国内管理体制尚无法接受和满足这种要求之间的矛盾,有时这种矛盾会体现在对某一具体问题迥然不同的看法与冲突上。甚至。有时这种矛盾和冲突会表现得相当激烈。授权范围不恰当,请示渠道繁杂目前各家商业银行总部对海外机构管理总的原则是授权管理,即总部给予海外分行在经营、人事、费用支出等方面一定的权限,权限之内可以自主决策,超过权限则要上报总部批准。一般讲来,这种授权式的管理是现代国际商业银行管理的通行做法,比

  较适合海外分支机构经营扩张的需要,既可以保证海外分行一定的自主决策权,给予一定的决策空间;同时,又保持总部对海外分支机构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在控制分行的发展速度和风险调控方面能有所保障,从而确保总部全球发展战略的推行与实施。然而,由于授权内容界定较为模糊,赋予了驻外机构非常大的权力空间,导致前几年以中国银行为代表的各家中资银行海外机构案件频发,受罚不断:2002年初,中行纽约分行因违规经营被美国货币监理署和中国人民银行分别罚款一千万美元;2003年7月,中行副董事长、中银香港总裁刘金宝涉嫌经济犯罪而被免职;2004年8月3日,中银香港副总裁朱赤和丁燕生因涉嫌私分“小金库”被中行通知停职,随后被正式逮捕。2005年10月,银监会向中国建设银行总行通报了对建行法兰克福分行的现场检查情况,该分行包括超出授权额度拆放资金在内的十大问题因此浮出水面。银监会发现,

  该分行在执行当地监管要求,授权制度执行等10个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同时银监会要求建行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并上报银监会。由此,各家中资银行纷纷整改,大幅缩小海外分行权限。只允许海外机构在规定的各项授权范围内行事,其他事项必须先行请示。然而,这种对策并不能够很好地解决海外分行的经营决策问题。在实际的运行中,仍然有大量的事项在授权规定之外,必须向总部请示报告,而由于总部的管理部门较多,海外分行上面实际有着太多对其施行直接管理的“婆婆”,预算财务、授信审批、人力资源、资金管理、国际业务、机构业务、公司业务、会计结算、稽核审计、信息技术等部门,均有其各自对海外分行进行管理的职能范围。请示的事项如果涉及到多个管理部门,海外分行往往要为一个项目耗费相当大的内部交易成本来进行请示、汇报和跟踪办理情况,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要在总行各相关部门之间进行协调和沟通。这样一个项目想要办下来,在总部没有相当熟的人脉关系几乎是不可能办成的。因此,经常发生海

  外分行由于上报项目时效性较强而请示到批准的过程繁杂从而丢失市场机会的情况。总部向客户提供全球性金融服务的能力不足与海外分行寻求依托总部全行资源进行发展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作为服务性行业的金融业,之所以能够实现国际化的发展,正是由于近年来跨国公司的兴起。客户经营行为国际化趋势日渐加强,从而要求银行提供更多国际结算、进出口贸易融资、衍生金融产品及其他投资理财服务。因此,全球化、多元化、标准化的国际化商业银行服务就成为对各家商业银行现代金融服务的必然要求。而我国各家商业银行目前的国际化进程表面发展迅速,实际则服务能力不足,效率低下,工具单一,难以适应国际市场中客户大量的新需求。这其中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目前各家商业银行尚未真正建立的全球授信业务体系。授信业务是银行对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顾名思义,全球授信额度就是指一家商业银行给予某家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一定时间内一定的授信额

  度后,这家跨国公司在全球各地的分公司或子公司,就可以在这家商业银行的任何一家分支机构,自主地在额度范围内使用资金。这种授信可以节约跨国公司与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合作的成本和时间,并方便双方在全球的经营合作,自然就成为各家海外分行瞩目的一项金融服务产品。但是,目前我国各家商业银行尚无一家能够真正实现对企业进行全球授信。而海外分行在没有总行统一的全球授信金融产品的情况下,以跨国公司客户为主要对象的业务就很难得到应有的扩展,市场竞争能力也相应受到影响。管理文化方面的差异性中国商业银行由于自身的历史发展路径而形成了其固有的管理文化和这种文化下的管理惯性,这种管理文化自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而包含一定的传统因素,甚至有时候还带有一些计划经济背景的色彩。显而易见,这给在海外各大国际金融中心经营的分行适应当地的管理文化造成了困难,由此也引起了总分行之间在很多具体经营管理策略方面的矛盾与冲突。

  作为海外分行的管理者,往往被夹在这样的文化冲突之中,左右为难。而银行的管理文化,又往往会密切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和服务活动,影响到银行各团队的协作合作能力和凝聚力,从而大大地影响到其市场生存能力和竞争力。由此可见,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设置了不少的分支机构,但另一方面,先进的、能够与市场相适应的“容纳百川”的国际大银行的管理文化与管理风范的培育和形成仍需待以时日。总部和派驻分行真正符合国际化商业银行管理要求人才的匮乏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开设分支机构多在世界各大国际金融中心,这就对于各家中资银行总部的管理人员和总部对于海外机构的派驻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身处金融业尚在发展中的中国,各家总行要对在国外发达金融市场中经营的分行进行正确的监管和业务指导,不能不说是一项难度很高的工作,对从事相关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自然也就更高。

  然而在实际工作当中,这方面的矛盾却往往最为突出。以语言一项为例,至今可以说没有一家中资银行解决了总分行之间的语言沟通问题。我们这些已经号称国际化的大银行,总部对海外分行工作语言仍然全部都是汉语,总部自上而下需要实施的各类书面的文件、报告、通知等均需各家分行翻译成英文给当地员工,而当地员工准备的各类英文报告又常需外派人员给总部翻译成中文。往往由于外派人员不在就造成沟通渠道不畅,甚至总分行之间连个简单的电话都没法交流。显然,要求来中资银行工作的外籍员工都懂汉语是不实际的,因此,加强和提高各家商业银行总部和派驻分行人员的管理素质和能力才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根本途径。另一个较为明显的例子就是风险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尚待提高,外向型、复合型人才更显不足,缺少有丰富金融从业经验、对多种金融交叉产品的风险识别、度量与控制有一定研究且能致力于高效、高端、高等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的人才,风险管理制

  度形式多于内容,缺乏详尽列示潜在风险点的各种业务操作手册,风险意识淡化问题普遍。中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风险问题突出、违法违纪案件时有发生就是这方面的实际体现。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都有其一定的必然性。究其原因,问题的根源在于境内外金融市场环境之间的差异性,在于国内金融体制与国外银行制度的不同,在于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和现代经营模式的区别。三、对策建议笔者认为,目前中国商业银行境外机构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上述问题,已经对中国各家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发展造成了较大障碍。应当尽快引起各家商业银行充分的重视,以使这些问题能够早日得到解决。为此,笔者相应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适应国际市场潮流,转变境外机构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方法作为一种新的管理趋势,国际化发展对商业银行管理提出了大量新的要求,管理的

  国际化标志着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出现,也必然会对每一个管理要素提出新的要求,必然在整个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相应的创新。随着金融国际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中国商业银行已经加入了世界金融的竞技场,中国银行必须进一步密切与外资银行在产品、业务、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合作,不断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坚持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全面提升管理国际化的水平,方能真正在国际化发展方面上取得实际成效。上文已经提及,我国商业银行开设分支机构多在世界各大国际金融中心,这就给商业银行总部对海外机构的管理提出了挑战性的要求。身处金融业尚在发展中的中国,各家总行要对在国外发达金融市场中拼杀的分支机构做出严密的风险监管和正确的业务指导,不能不说是一项难度很高的要求,而纽约中行、香港中银集团近年来个案频频正是暴露出了这个问题。国际金融市场风云变化,风险随处存在,而发生问题的地方往往就是银行的海外机构。因此,我国商业银

  行应针对目前海外机构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从最基本的东西抓起,自上而下建立起一整套先进科学的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管理体系,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体制和问责制,制订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操作程序、操作规程,规范管理,为商业银行在国际化道路上的加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主动掌握国际规则,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真正面对国际市场应尽快转变商业银行总部对海外机构的管理方式和管理重点,主动学习国际规则和惯例以及分支机构所在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借鉴国际先进同业的管理经验,学会运用国际规则,提高对于在国际化环境中运营的分支机构的管理能力和监管水平,才能真正做到与国际同业开展竞争与合作,也才能从根本上保护自身的利益。而目前,我国监管部门和各家商业银行总行各职能管理部门这方面的能力亟待提高。商业银行管理的国际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不仅要求我们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等方面逐步达到国际

  规范。还需要我们在管理范围、管理技术工具以及管理团队的结构等方面达到国际水平。面对挑战,我们必须要尽快提高金融监管水平和管理效率,确保境外行的高效安全运行,彻底改变过去“一放就出事,一管就统死”的状况。实现业务与产品的国际化业务与产品的国际化指银行的业务由单纯的国内业务转向国际业务,由提供传统金融产品服务转向能够提供适应国际市场经营需要的各类新型的国际业务产品,并使其占到总业务比重的一定规模,银行的海外资产和营业收入应成为该银行体系总资产和总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据IMF统计,美国跨国银行在国际上的存款和贷款量占其总存贷量的一半以上,国际利润也超过了总利润的一半。对于中国商业银行来说,业务的国际化不仅包括提高国际业务量,包括国际利润的占比,还应包括业务与产品结构顺应全球客户市场变化趋势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包括根据跨国企业客户需要而能够为其提供各类全球性的金融服务产品。

  人才的国际化在多个国家经营,面对多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差异,商业银行在人才方面也需要国际化。看看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各大知名跨国银行,其人才队伍的组成,往往是最关键的。现阶段,中国商业银行人才的国际化应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要不断引进一批海外金融人才,迅速提高国内商业银行金融经营管理水平。在人才引进过程中需要大胆解放思想,对于一些尖端人才,可以直接引入到银行高层管理团队之中,例如从上文提及的中资银行驻外机构的几个案件可知,我们需要针对海外机构建立与国际金融市场相匹配的风险管理体系,引进和培养国际型的高级风险管理人才,以加强海外机构的风险管理;二是要自己培养一大批懂外语、懂国际金融运行规则、熟悉现代金融运行规律的业务人才。在培训等工作安排方面,需要在国际化人才培育方面进行更大的、带有战略性、前瞻性的投入。公司治理结构的国际化对于各家中资银行来说,公司治理结构

  的国际化往往伴随着股东结构的国际化。股东的国际化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其意义不仅在于拓宽了资本补充的渠道,建立起了多元化,高灵活性和持续性较强的资本补充机制。更重要的是,通过股东的国际化,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能够更好、更迅速地与国际惯例接轨。同时,按照“股权换技术”的思路,借此引入国外商业银行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以及全球化市场和客户营销的突破口。由于投资主体结构单一,中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长期以来处于“制度需求不足”的状态中,缺乏利益集团对制度变迁的强大需求。近年来通过深化股份制改革、引进外资和上市,部分商业银行如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银行的治理结构已经有所改进。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之间相互制衡的机制基本形成,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和对股东负责的目标基本确立。以交通银行为例,引进汇丰入股后,董事会的成员发生了变化,董事会里有了不同的声音,非国有股东对国有

  大股东的制衡作用逐步显现。同时汇丰向高级管理层派驻了人员以向交行注入其先进的国际化经营管理经验,并成立了风险管理、薪酬管理等专门的委员会,使交行的治理结构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当然,在公司治理结构实现国际化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伴随着相应的整套管理机制的转变。

  

  

篇四:招商银行目前的问题和对策

  三招商银行信用卡业务存在的问题一数据资源丰富利用效率偏低招商银行通过几十年的积累及搭建的云缴费平台拥有千万级别的零售数据和缴费数据分行拥有丰富的当地资源海量的公积金社保企业会员数据通过分行营销系统大堂经理可以看到本行的理财客户代发工资客户个人贷款客户他们均为符合申请信用卡条件的优质客户然而丰富的数据资源未能有效开发利用经营机构的客户经理由于考核业务指标众多信用卡仅仅是一个很细小的分支考核权重较低在没有足够的奖励激励刺激下营销信用卡的热情不高

  目录

  一、小额贷款基本范畴...................................................................................................................2(一)小额贷款定义...............................................................................................................2(二)小额信贷机构的含义...................................................................................................3(三)小额贷款的特点...........................................................................................................3

  二、招商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现状...........................................................................................5(一)招商银行小额贷款行业分布.......................................................................................5(二)招商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现状...................................................................................6

  三、招商银行信用卡业务存在的问题...........................................................................................6(一)数据资源丰富,利用效率偏低...................................................................................7(二)客户群体定位存在偏颇...............................................................................................7(三)互联网技术对业务流程升级改造还有较大空间.......................................................8

  四、招商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建议...........................................................................................8(一)整合更多外部资源.......................................................................................................8(二)准确定位发展阶段,把握发展方向...........................................................................9(三)结合“互联网+”,创新优化信用卡全流程.............................................................10

  参考文献........................................................................................................................................12

  1

  银行小额贷业务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以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为例

  摘要:近年来众多银行纷纷将视线转移到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上,不断加大对于信用卡业务的投入,加剧了信用卡市场的竞争。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为代表的众多企业纷纷将目光瞄准这一市场,推出了众多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这些产品在性质上与银行信用卡业务极为相似,成为信用卡业务在行业外部的竞争者。

  关键词:信用卡;小额贷款;招商银行;消费

  一、小额贷款基本范畴(一)小额贷款定义

  小额信贷指专门面向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这一贷款又称微型金融(Microfinance)。从事小额信贷的工作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招商AP),把“专门向贫困者提供诸如信贷资金、储蓄服务等能提高他们收入水平,改善生活等方面,作为小额信贷的定义。小额信贷作为在传统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一种补充金融方式,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展起来的金融创新产品。

  从主流观点可以看见,小额信贷以贫困和中低收入群体为目标客户的选取,提供不同客户适合的金融产品,这是与传统金融服务和传统扶贫项目最大的区别,也是本质上的区别。同样,中国知名学者如吴国宝、姚先斌等都对小额信贷的定义进行过阐述,其中认为小额信贷是特定的环境内,在既定方针制度下,按设定好的目标,向中低收入者直接发放信贷资金以及综合技术服务的一种特殊的信贷方式,是较为全面的一种定义。在所有对小额贷款定义的界定中,虽然表述各具特色,但殊途同归,简单的归纳,小额信贷其实就是向中低收入者

  2

  发放的一种贷款。其价值核心关键词是收入者、小额贷款(有时也包含储蓄等金融服务)、信贷方式。低收入者,是指贷款的对象,小额贷款,是提供的信贷产品种类,小额信贷方式,表示在健全的制度下操作。从本质分析,小额信贷是把扶贫工作和信贷工作结合在一起,投入特定的金融市场中,打开了贫困者的金融市场服务大门。(二)小额信贷机构的含义

  小额信贷机构(MicrofinanCeInstituti.n)是指提供小额贷款资金渠道的机构,其业务产品涵盖小额贷款,银行和非金融机构都能够开展小额贷款业务。小额信贷机构具有以小额贷款业务作为盈利来源,以中下低收入者为贷款主主体,建立信贷市场,用信用做担保,设定贷款利率的特点。一家正规的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通过设立小额贷款办理部门,或者小微贷款中心等手段,都可以称为小额贷款机构。”从利润角度来看,小额信贷的利率高于央行公布的基础利率,其利差收入可观;另一方面以信用做担保,降低了贷款机构的交易成本,无形中把贷款机构的交易成本转移给贷款者以降低整个信贷业务开展成本。(三)小额贷款的特点

  小额信贷面向中低收入者,这决定了其贷款额度不会太高,交易金额也相对较小,对此,通常贷款金额不高于贷款地国内生产总值。虽说市场上小额贷款品种己有上百种,但其都有一定的特点:

  1.贷款对象都为中下低收入者。一方面,该类群体普遍收入不高,迫切希望改善生活水平,有着强烈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传统商业

  3

  贷款门槛较高,该类人员不符合要求。2.贷款用于创业或者是生产经营而不是消费。小额信贷是帮助中

  下低收入者提高收入,解决资金压力,而不是用作消费。3.贷款金额小、贷款周期短。小额信贷一般是为根据中下低收入

  者的生产经营内容不同而发放具有行业性或季节性的贷款,贷款期限通常在12个月以内,主要用于购买一些生产经营所缺物资,金额一般不大。

  4.不需要抵押,以信用做担保、还款周期短。贫困户没有资产作为抵押是商业银行拒绝贷款的最重要原因。小额贷款却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一点在农村金融环境中显得特别突出。但相应的违约后风险处置工作难以继续,为了控制风险,还款方式大多采用分期还款或等额还款,周期较短,有利于贷款机构收回贷款,降低了贷款结构的风险,减轻了机构的资金压力,同时收益见效快。

  5.利率高于传统贷款利率,高于市场水平。风险和收益往往成正比,由于农村金融市场和城市金融市场的差异性,大量中低收入者处于这样的生存环境中,而能给予融资需求的金融机构较少,出现“僧多粥少”现象,加上小额贷款本身的运营成本较高,使得该品种的利率水平高于传统贷款利率。

  6.从金融系统的组建,发展过程中显示,小额信贷是处于过渡期,是探索出来的一种符合扶贫的特定融资渠道。一旦中低下收入者的水平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贫困现象出面明显改变,小额贷款机构必将转型,向着传统商业银行靠拢,其本质会发生改变。目前小

  4

  额信贷机构商业化运作越来越明显,这足以说明这一点。二、招商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现状(一)招商银行小额贷款行业分布

  根据招商银行2015年小额贷款企业行业分布情况显示,招商银行小额贷款企业行业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其中制造业拥有的企业客户数占全部客户数的51.3%,贷款余额占比达50.1%。批发和零售业拥有的企业客户数占到全部客户数的36.0%,贷款余额占到36.1%,其中批发业占比重较大,达到贷款余额及客户数的83.3%。以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为主的小额贷款业务行业结构,易导致该行小额贷款的发展受到局限,小额贷款企业行业结构单一,致使同一行业的小微企业客户过于集中,无形中加剧了小额贷款业务的风险。(有没有2016或2017年的数据?)

  此外,在制造业的细分行业中,纺织、服装、金属制造、电器机械和材料制造业等细分行业在全体制造业贷款余额及客户数的占比超过40%。批发和零售业的细分行业主要集中在大宗物资的批发上,相比之下食品饮料制造业、医药卫生服务业等行业占比较低。

  以制造业为例,在利润率最高的10个制造业细分行业中,招商银行对其中的食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制品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仪表仪器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6个细分行业的介入水平普遍较低,甚至低于招商银行贷款小微企业数量占全国四部委口径小企业数量的比重。与此同时,在利润率最低的10个制造业细分行业中,招商银行对服装纺织业、服饰制造业、轻工纺织业、

  5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5个细分行业的介入水平偏高。不难看出,招商银行小额贷款企业在行业细分中的比例也存在失衡。这种不合理的小额贷款行业配置结构在某种程度上不仅会导致银行放贷风险的加剧,也不能够更好地顺应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限制了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规模。(二)招商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现状

  (说明一下信用卡和小额贷款的关系)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于2002年7月创立,于2002年底止式挂牌成立,直属于招商银行总行,是在国有控股、国际金融组织参股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框架内,服务于广大消费者的信用卡中心。是招商银行第一个事业部建制部门,在全国各大中心城市,下设直属营销中心,与招商银行已有的30多家分支行、304个对外营业机构共同组成招商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体系。2006年6月,其客户服务中心获得了五星级客户服务认证证书,9月,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正式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国际认证,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英国BSI质量认证的信用卡中心。截止2017年6月,招商银行信用卡发卡总量已突破8800万张,发行百余款个性鲜明的信用卡产品,涉及文化、公益、运动、时尚、家庭等不同领域,为全国千余万持卡人提供了贴心周到的信用卡服务,2016年度交易额突破2万亿,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信用卡交易额破万亿的发卡行之一,获得社会各界各类奖项共计两百余次,稳居国内同行业第一梯队前列。三、招商银行信用卡业务存在的问题

  6

  (一)数据资源丰富,利用效率偏低招商银行通过几十年的积累及搭建的云缴费平台,拥有千万级别

  的零售数据和缴费数据,分行拥有丰富的当地资源,海量的公积金、社保、企业会员数据,通过分行营销系统,大堂经理可以看到本行的理财客户,代发工资客户,个人贷款客户,他们均为符合申请信用卡条件的优质客户,然而丰富的数据资源未能有效开发利用,经营机构的客户经理,由于考核业务指标众多,信用卡仅仅是一个很细小的分支,考核权重较低,在没有足够的奖励激励刺激下,营销信用卡的热情不高。再者部分客户经理交叉销售能力不足,往往局限于原有熟悉的业务领域,客户需求挖掘能力和营销能力有待加强。甚至由于传统银行模式是长期在支行大厅从事营销工作,工作环境舒适,导致大部分客户经理不愿迈出“行门”,故而致使营销途径变得很狭窄,也很被动,所以难以拓展挖掘客户。而直销团队客户经理往往只考核信用卡指标,虽然有较强的营销能力,但对其他理财个贷等金融产品了解较少,无法通过产品搭配为客户量身定制更加全而的金融服务,同时也很难获得分支行的客户资源,只能通过陌生拜访或者己营销客户的转介绍来开拓市场。两者在信用卡方而营销意愿,营销能力的差异性及客户资源信息的不对称性造成里大量数据无法进行有效利用,导致资源浪费。(二)客户群体定位存在偏颇

  为抢占信用卡市场份额,同业机构在争夺拥有稳定工作和收入的客户群体后,加大了对高校学生等低收入人群的营销力度。片面追求

  7

  发卡数量,忽视对信用卡申请人还款能力的实质性审核,为发卡银行面临信用风险埋下了巨大隐患。发行了大量零额度校园信用卡,浪费资源。(三)互联网技术对业务流程升级改造还有较大空间

  招商银行在传统信用卡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管理运营经验和较为广泛的客户基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持续进步,从发卡到审批,从支付到客户服务,各个环节互联网技术都广泛介入,但是毕竟运用时间较短,各个环节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通过后台数据分析,虽然近几年招商银行开始发展互联网发卡,积极拓宽客户引入渠道,但是客户转换率不高,大量网上申请客户经过几个环节被筛选淘汰,导致发卡成本过高,客户口碑不佳,缺乏市场竞争力。四、招商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建议(结合前面行业比例分布失衡,分析如何协调行业比例)(一)整合更多外部资源

  招商银行虽然顺应趋势,发力移动互联网,手机APP“阳光惠生活”进化到3.0版本,在场景化的体验中迈出了关键一步。但是该APP推出时间较晚,很多模块还在探索实践中,在用户界而,基础功能,客户体验方而还有待优化加强。这方而交通银行的“买单吧”和招商银行的“掌上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交通银行的“买单吧”APP打造了统一的开放的用户服务体系,服务涵盖了交通银行持卡人和非持卡人,紧密依托信用卡的主要功能和核心资源,搭建起包括金融服务、消费信贷、餐饮020、便民缴费等生活场景,并且支

  8

  持“立码付”、“云闪付”等便捷移动支付方式。交通银行还通过为特惠商户搭建WIFI平台,为客户提供优质上网体验的同时,也实现了为银行和商家引流的效果,不断优化平台建设,提升平台钻性,突破传统经营模式,实现了银行生态圈的布局和商业闭环。

  招商银行的掌上生活,在业界也采用开放平台用户体系,实现了从支付工具到开放平台的成功转型。该APP通过“手机号+支付账户”的方式打造开发的用户体验,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特点:手机号就是账号,注册简便,不单单限于本行银行卡,支持多家银行卡的绑定,通过搭建综合支付平台,满足客户多方位的消费需求。

  招商银行的APP应当以更开放的姿态,运用互联网思维,接纳更多的场景和应用,在用餐,购物打折,电影购票等方而,完全可以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接入更多的服务窗口,银行自己开发的特惠商户,也可以移植到共享平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整合渠道资源,丰富产品线,全方位的满足客户的用卡需求。另外可以通过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打造卡友俱乐部,以招商银行信用卡为纽带,以手机APP为桥梁,让都市白领通过参与市场活动,分享用卡体验,增进持卡人对招商银行品牌的认可。(二)准确定位发展阶段,把握发展方向

  紧跟形势,提高发卡认识,实现信用卡数量上和质量上的共进步,超越具有可比性的同行业,看清客户,提升省内业绩,不断挖掘新客户,维护原有客户的忠诚度,认清自己,找准国内市场,改善用卡环境,以点带面提高市场占有率,了解同业,加强内外合作,借鉴国内

  9

  领先行和国外信用卡产品的成功经验,将信用卡的品牌推出国门。把可持续的转型增长作为信用卡业务发展的根本目标,在转型中升级、用执行突破。

  信用卡业务发展不能一蹴而就,不能好大贪功,应准确定位业务发展阶段,明确近一段时期都是信用卡业务的产品上线磨合期和产品运行整合期。在此期间的发展方向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坚持运用产品策略、运营策略、服务策略、风险策略、盈利策略利为支撑点,用消费者寻求便利的认知,寻找市场竞争中的缝隙打造生存蓝海,树立独特的品牌形象,使得客户美誉度与银行收益共存,赢得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三)结合“互联网+”,创新优化信用卡全流程

  基于“互联网+”的发展业态,客户引入渠道进一步拓宽,招商银行信用卡应继续探索和开发新型客户引入路径。招商银行应当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持续推进核心系统技术改造和优化,优化评分模型,通过接入更多的三方数据,增加申请信息的可核实性,提高审批通过率,充分引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技术,提高系统扩展能力与系统稳定性,提升审批处理能力和审批效率,建立实时进件、实时审批、实时制卡、实时交易的“立等可用”信用卡全过程流水线,缩短从申卡到用卡时间,提升整体盈利水平。

  招商银行可以积极推进移动支付业务与应用场景的结合,主动向除金融领域外的其他领域进行渗透,通过与相关行业的特约商户合作,完善信用卡在网购类、社交类、通信类、娱乐类、地图导航类、公用

  10

  事业缴费类等场景的支付体验,借助互联网企业广泛的支付场景,扩大持卡人的用卡范围,并通过优惠活动和价格补贴等方式进行快捷支付的推广,持续提升客户对招商银行的依赖度,发挥信用卡对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基于互联网交互思维,信用卡服务正从被动、单一走向主动、互动,“想你所想,给你所需”是各家银行不断追求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金融服务。打造专属的信用卡APP,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信用卡服务,是顺应时代潮流,全方位提升服务质量关键。招商银行可以在原有传统业务积累起的风险防控经验基础上,积极探索互联网情境下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风险管理的价值创造功能。建设包括风险识别与监控、模型构建与部署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管理平台,在原有通过央行征信数据作为评判申请人资质的单一维度扩展为多维度信息的综合评估和全流程风险管控策略的自适应调整。

  11

  参考文献[1]李蒙.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7(02):165-167.[2]邱思.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趋势分析[J].商业经济,2017(01):167-169.[3]张小飞.广发银行信用卡发展策略研究[J].企业导报,2016(14):70.[4]李雪婷,杨亚威.交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情况调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3):79-80.[5]王在群.湖南信用卡发展策略初探[J].金融经济,2015(04):78-81.[6]段超良.以创新转型推动信用卡跨越式发展[J].中国信用卡,2015(01):27-31.[7]齐红梅.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05):298+309.[8]吴邦,罗通.移动支付在信用卡产业内的发展——基于SWOT分析模型[J].现代经济信息,2013(23):236-237.[9]邹小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战略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13(01):30-33.[10]门吉丽.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策略[J].北方经贸,2011(03):101-102.

  12

  

  

推荐访问:招商银行目前的问题和对策 招商银行 对策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