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的例子怎么列举18篇意识形态的例子怎么列举 西汉时期的意识形态•历史论文 西汉时期的意识形态 从秦代到西汉的发展,经过二百年的演变,春秋战国的列国制度,终于 转化为坚实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意识形态的例子怎么列举1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意识形态的例子怎么列举
西汉时期的意识形态•历史论文西汉时期的意识形态
从秦代到西汉的发展,经过二百年的演变,春秋战国的列国制度,终于
转化为坚实的皇朝.以文官制度和市场经济两个大网,融合广大的中国为一体。
I文许倬云
祖籍江苏无锡.学贯中西的国际著名历史学家,先后执教于台湾、美国和香港的多所高等院校,其代表著作包括《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汉代农业》、《西周史庆《万古江河》等。
综合性思想与天下帝国彼此呼应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是思想极为活泼的时代。到战国晩期,各家思想彼此影响,来自各个地区的地方色彩■也因为彼此影响而逐渐融合。例如■本来在中原发展的儒家和南方楚地发展的道家,在彼此对话过程中.都有所修整。
法家本来就不是学派,而是若干讨论管理学的人物,将他们的意见,整理成为理论。战国时代,各国经过一些不同的改革,在彼此学习的过程中,这些经验成为帝国管理制度的理论基础。儒家和道家,对这些法家的理论,也有相当的影响。秦始皇在各处立碑,其中表彰的礼法和伦理以及推崇的国家秩序,其实和荀子的理论相当地接近。秦始皇的主要助手李斯,和李斯的同学韩非,都是荀子学派的人物。汉代实行的治术,继承秦伽神,乃是儒表法里。至于道家的哲学,虽然表面上和统治无关,但道家的道术,也是一种手段。《史记》将韩非
i与老子同传,也不是没有道理。从战国晩期开始,各种思想,因为彼此错宗复杂的关
系,有人开始作综合的工作。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文字,从此中国的文化,有了一个全国共同使用的载具.战国时代已经呈现的思想交流,遂有更多大发展。吕不韦的
门客合编了《吕氏春秋》,就是一个大百科全书体。汉代的《淮南子》,则是以道家思想作为基础的综合著作。这些著作,都涵盖全部知识,从宇宙论、知识论,到政治哲学,无所不包。这个气魄,确实和天下帝国的格局相称。汉代靈仲舒的著作,以天人感应为主题,将人类的知识和宇宙的结构,结合成为一个巨大的知识系统。许多儒家著作的文童,结集为《礼记》,其中内容也无所不包。西汉初年,大乱以后,朝代初建,与民休恵,道家哲学成为无为而治的基础。汉武帝以后,政治趋向于上下贯注、无所不包的大格局。儒家的今文学派,上承孔子济世的使命感,发展的方向是发挥内圣外王的"外王"部分。靈仲舒建议政府独尊儒家,也是为了要经过儒家的理论,为天下建立一个理想世界。《礼记》的"王制"和"礼运大同"一童,所标榜的都是一个理想的天下帝国。
畫仲舒的学生们,甚至于建议汉代的皇帝让出帝位,由贤者接替。西汉末年王莽夺取政权,其所捋理由,也是为了实现儒家理想。凡此综合性的思想,大开大合,与天下帝国的结构,彼此呼应。
组织人才流转的庞大网络
董仲舒曾经应汉武帝之召,回答武帝的问题,提出所谓"天人三对"。除了关于天人关系的宇ffi论观念以外,他最有影响的建议,却是有关人才的选拔。汉代本来就有邀集天下人才的机制。在汉初,朝廷不定期地要求高级官员推荐人才;
有才之人,也可以自动向政府报名。朝廷也不时让这些人才提出他们的建议,或者朝廷命题,要求他们答复。董仲舒的对策,就是回答朝廷提出的三个大问题。
"察举"制度,在武帝以后,成为罗致人才的制度。
内外高级官员都可以推荐天下人才,在不同的名义下,例如孝廉、方正、孝悌、力田或者列举其特长,例如”能使异域“等。察举终于制度化,由各地方走
期推荐人才进京,在上述各种名义之下,经过考试,担任仕郎、郎中等类,留在郎署候命。那些地方推荐的人才,通常是地方官署的职员,经过上司考核,以为值得推荐;就由这些职员,以递送地方工作报告的名义进京,同时,他们就留京作为地方推荐的人才。
在郎署待命的郎吏,等于是在京学习。他们以种种名义,在朝廷担任助理工作,甚至于执戟廊下■侍卫朝廷。他们也会被派遣,在官署中服务,或者担任高级官员的助手.随时听待差遣。过了一段时候,有一批郎署的待用人员,可能被任命在首都服务或者奉派到外地。汉乐府有一段形容汉代公务员的宦途过程: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有人以为■〃二十朝大夫“未免年纪太轻。其实,此处的"朝"不是中央的"朝",汉代的地方政府,当地人都可以称为"本朝","朝大夫"只是在本地担任公务员而已。宦历中最堇要的一段,却是‘‘三十侍中郎",从这个阶段以后,被察举的候选官员■才真正进入了中央文官组织。西汉的高级官员之中,四十岁做到二千石者,不为罕见。
很多人在五十岁以前,就做到丞相或者相对于今天的部委首长。
察举制度网罗天下人才,纳入统治机制,他们带来了各地的讯息.使朝廷决策时.经过这些人了解全国各地的情形和需求。如果他们奉命担任外职,以汉代回避本籍的制度.他们必定在本籍以外工作。可是在地方首长的四周®,从地方人才中征选的辅助人员却都是本地人。一个地方政府,既有外来人作为首长,又有当地人作为辅助.彼此平衡。中央和地方之间,可有适当的沟通,又不至于发生当地人在本籍服务的偏袒。定期察举,等于将全国人才不断地周转,不使任何地方独占权力,也使全国的信恵如此随人才流转,全国的政策,不至于有地方性的偏差。以农村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将全国组织为庞大的经济网络,地区之间自
然有物资的流转。察举制度,则是将人才的流转也组织为庞大的网络,将人力资源和讯患经过流转汇聚中央。这两个网络.彼此相辅相成,幅员广大的帝国,因此可以凝聚为整体。
从秦代到西汉的发展.经过二百年的演变,春秋战国的列国制度,终于转化为坚实的皇朝,以文官制度和市场经济两个大网,融合广大的中国为一体。再加上独尊儒术以后,儒家的意识形态成为士大夫捋有的价值观念。儒家,尤其今文学派,主张选贤与能,为社会服务。他们也主张,天子承受天命,是为天下百姓,不是一姓一家,永远统治。
这一套意识形态,使文官系统与皇权保持一个既合作又彼此制衡的关系。当然,文官之中,大多数会为皇权服务,可是也有不少人,不论在朝还是在野,都可能以他们的意识形态约束皇权。中国的这种制衡个例,在世界各地的古代帝国之中是相当删的。西汉的文化精英和统治阶层之间■具有如此微妙的关系,既可能有一时的冲突,也可以造成长程的稳定。社会精英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西汉以后,常常是庞大帝国能够维持不散的重要因素。
篇二:意识形态的例子怎么列举
文档之家?第四讲意识形态第一节意识形态的基本类型各种主义
篇三:意识形态的例子怎么列举
一意识形态批评的理论基础作为一种文艺批评理论意识形态批评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及在此之上的思考和批评其二是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在此笔者加以简要介绍在电影批评理论中,意识形态批评是产生于20实际60年代的最重要、也最富于活力的电影理论和批评路径之一。它有效的将欧洲的马克思主义社会批评传统、后结构主义、电影的文本细读方式结合在一起,成为某种使电影批评介入社会现实或社会斗争的方式之一。在当今社会斗争已趋于神话,娱乐致死的年代,意识形态批评对于剖析影视作品中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过程,依然保持着现实的生命力。本文试图以意识形态批评的方法,探讨奥斯卡获奖影片《撞车》中所隐藏的主流意识形态。一、意识形态批评的理论基础作为一种文艺批评理论,意识形态批评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及在此之上的思考和批评,其二是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在此笔者加以简要介绍。首先是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以及在此之上发展出来的电影的意识形态批评的思路与方法。阿尔都塞在《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中指出,国家机器:权力机构、法庭、监狱、军队等等,具有鲜明的统治与暴力特征。葛兰西则指出,统治阶级无时无刻不在试图确立自己的文化霸权地位。统治阶级将与己有利的价值观和信仰普遍推行给社会各阶级的过程,不是通过强制性的暴力措施,而是依赖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自愿认同来实现。霸权的实现是一个赢得价值共识的过程,市民社会可以利用霸权实施的特点,与统治阶级进行文化意识形态上的较量。二、影片分析分析电影的意识形态性,美国影片可以说是一个突出的例证。美国式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美国至上”的意识,正在通过电影等传媒形式得以在更大范围里播撒,形形色色意识形态的渗透比以往更为隐蔽、多样化和更有力量,冲击和改变着传统民族的价值理想和身份认同。《撞车》将镜头对准了美国社会种族歧视的问题,通过貌似公允的故事架构,探讨矛盾的根源和解决方法。尽管影片运用了很多娴熟的电影技巧和打破常规的人物设置,但是其隐藏表层之下的叙述却有着两个目的,让人们将日常生活中的恐惧在银幕中得到宣泄并找到解决方法。这种宣泄和解决都是在想象中完成的,这也就是阿尔都塞所指出的:个人与其真实的生存状态是一种想象的关系。1.《现实时空》。尽管本片的中心议题是不同种族的歧视问题,然而影片开头格莱姆警官的一番话却将观众的视线引向了另一个维度。“洛杉矶,没有人会接触到你,总是隔着这层金属和玻璃。我想我们很久没有体会那种接触的感觉。我们互相撞击,从而找到某些感觉。”在影片开始就抛出这段煽情的台词,是为了给后面发生诸多矛盾给出一个大的原因: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冷漠,才是不同民族发生摩擦的原因。然而将这个原因与种族问题夹杂在一起,就有些故布疑阵。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和隔膜是任何一个现代大都市都会出现的问题,给出如此宽泛的理由,是否是为了抹灭美国社会及政治环境长期对非美裔居民的歧视与不公待遇?2.《波斯店主和修锁匠》。波斯店主是一个整天怒气冲冲的老头,因为被误认为是阿拉伯裔,波斯老头的小店被砸,砸店者并未出现,甚至留下的文字都未出现,这无疑是一种淡化处理。于是,在现代社会的隔膜之外,恐怖主义又成为歧视有色人种的充分理由。破产的波斯店主拿着枪去找拉美裔修锁匠报仇,阴差阳错之下,并未造成伤亡,反而受到内心的震动,平息了自己的愤怒。这条线索的矛盾解决,有两个因素。首先是亲情。波斯店主的女儿知道父亲的脾气,所以给他买了空壳子弹。而修锁匠的女儿为了保护父亲,给他挡了子弹。其次是隐而未现的宗教信仰。波斯老头受到震动,觉得小女孩是他的天使,是来保护他的。3.《黑人小伙安东尼》。在整部影片中,主要的违法者分别是两个黑人小混混,作为死
者出场的黑人警察刘易斯,还有组织偷渡的中国夫妇。这无疑丑化了非美裔族群的形象。安东尼在调侃黑人音乐时曾说道:“在60年代,我们黑人有聪明的关键性人物,比如休伊?牛顿,鲍比?西尔,艾尔德里奇?克里弗,弗莱德?汉普顿。他们说出的话,人们都听从了„„”这四个人都是黑豹党的创始人或者领导者,黑豹党是60年代美国最大的黑人人权组织,他们使用暴力和非暴力手段来争取黑人的权利,曾经造成了美国社会的极度混乱,后来黑豹党被美国中情局镇压,领导者大多被暗杀或监禁。在《阿甘正传》中,黑豹党也曾黑帮分子的形象出现过。然而实际上黑人中有很多是主张社会改良的温和方式来谋求黑人权利,黑人中有许多的有识之士,最著名的就是马丁?路德金。通过一个愤愤不平的黑人小混混以崇拜的口吻来讲出黑豹党领导人的名字,这或许是无意识中透露出美国主流社会认为黑人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的想法。只不过这种表达很巧妙和隐蔽。三、结语奥斯卡历来重视影片的意识形态,就像在《阿甘正传》中一样,以一个傻子的成功去化解越战之后美国社会的焦虑。在《撞车》里,不同肤色的人种全部汇聚在一起,看似无关但最终却又相互牵连,他们之间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冲突和联系。如何解决美国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特别是不同人种和文明背景人们之间的严重的不信任?影片并未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是警官莱恩和波斯老头的转变中,似乎在宣扬沟通和交流是一种方法,这样其实就将美国人讳莫如深的种族问题从政治角度挪移到了文化和人性角度。参考文献:[1]吴卫华.意识形态与电影的意识形态批评[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2]廖静.2012中隐藏的意识形态[j].探索与争鸣,2010(8).(作者简介:王海,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影视文学专业。
篇四:意识形态的例子怎么列举
TheGroupCharacteristicsofNetworkSocietyIdeologicalTrendLeaders--Taking20HotIssuesintheFieldofIdeologyinRecentYearsasExamples
作者:王戈[1]王国华[1]方付建[2]作者机构:[1]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74[2]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74出版物刊名:情报杂志页码:136-140页年卷期:2017年第4期主题词:意识形态网络社会思潮领袖群体特征社会网络分析
摘要:[目的/意义]网络社会思潮传播的源头在于网络社会思潮领袖,研究网络社会思潮领袖的群体特征有助于从源头上治理网络舆论场中的社会思潮乱象。[方法/过程]以网络社会思潮领袖为研究对象,将意识形态领域热点事件作为网络社会思潮争论的切入点,通过构建“参与者-事件”的社会网络二模矩阵,对其进行社会网络分析。[结果/结论]网络社会思潮领袖内部以圈群为主的小世界特征明显,他们基于相似的意识形态倾向集结成若干圈群,网络社会思潮领袖内部表现出了以多元化和去中心化为主的离散化特征,其社会关系网是由开放与封闭对立的核心圈层和边缘圈层构成,分层化特征明显。此外,在网络社会思潮领袖的监测、预警与应对上也提出了相关对策。
篇五:意识形态的例子怎么列举
意识形态的特征1.现实性
意识形态是一种抽象的理论,但并不是纯粹空洞的东西。它有指向性,总是指向现实。无论是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还是居非统治地位的思想、学说,要么是为了维护现存的政治制度,要么是为了批判现存的政治制度。
2.总体性
意识形态是由各种具体的意识形成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经济思想、社会思想、教育、艺术、伦理、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有机的思想体系。
3.阶级性
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功能。不同的社会集团和阶级由于其利益的差异而有不同的意识形态,而不同的意识形态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它是由其所代表的阶级的地位决定的。
4.相对独立性
意识形态虽为社会存在所决定,但它有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它是相对独立的。
5.依赖性
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的,归根结底来源于社会存在。
篇六:意识形态的例子怎么列举
给人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喜庆的价值观广告以其优美的画面充满创意的意境引起人民的注意广告对消费者的主要影响是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信息帮助选择消费和刺激引导消费影响消费观念的变化举例谈谈广告对人们意识形态和消费观念的影响?举例谈谈广告对人们意识形态和消费观念的影响?
08广告1班
0801303111蒋莹
毋庸置疑,在广告泛滥的今天,广告对人们的意识形态和消费观念的影响是巨大的。实际上人们的意识形态既包括价值观也包括人们得到消费观。说到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其实很好理解。在广告的传播活动中,几乎每一个广告在传播它的信息的同时都伴随着一定的价值观念、生活理念等文化内涵。但人们接受广告的同时也接受这广告所传达和提倡的观念和理念。久而久之,人们就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
旺旺集团的广告可以说层出不穷,种类繁多。但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是旺旺的广告,它的主题一直都是喜庆的、欢乐的、好运的。营造的是一种积极向上,欢乐愉快氛围。“人旺,财旺,身体旺,今年我要旺”“人旺,财旺,运道旺你旺我旺大家旺”传递的是给人们带来一年的好运的喜庆理念。为此,他迎合了中国人过年过节时追求喜庆,希望来年运道好的心理。同时又因为这个广告的进一步渲染和影响,旺旺礼品几乎是中国人民的过年必备品了。给人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喜庆的价值观
广告以其优美的画面、充满创意的意境引起人民的注意,广告对消费者的主要影响是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信息,帮助选择消费和刺激引导消费,影响消费观念的变化。广告能刺激消费欲望。广告通过持续的诉求诱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受众的许多消费行为正是在广告的诱导、示范作用而形成的。
以王老吉凉茶为例:以前在人民的概念里都是将凉茶作为一种药。没事谁也不会喝凉茶。但就在王老吉在进行大规模的广告宣传之后,促使消费者改变了这一观念,使其成为日常饮品。于是,王老吉的销量大增,凉茶成了我们日常的饮料。
此外,广告还能催生消费观念。广告的长期刺激一引起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和心态失衡,最终催生出新的消费观念。一方面,消费者逐渐改变传统的节俭型消费观念,强调对物的欲望。另一方面,形成了注重商品符号价值的消费观念,摒弃物的使用价值,而只把物作为突出自己的标志。广告还能引导消费方式。最后,尽管人们一再强调广告不能单独制造消费主义及其文化,但是作为消费主义及其文化综合体组成部分的广告和营销一再被指控,却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事实上,这也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因为无论是消费主义及其文化初见端倪之际,还是当今消费主义及其文化成为全球流行的、被视为有价值的文化得到许多人的赞同,这些都与广告传播分不开。
比如,在一则广告中并置两种形象,一瓶法国夏奈尔5号香水和一幅法国著名女影星凯瑟琳·德纳芙的肖像。德纳芙是高贵、优雅的象征,并置的结果给消费者强烈的暗示:拥有夏奈尔5号就拥有了高贵和优雅。广告的这种链接极其简单,但却完成了一个超越,即商品的象征意义和符号价值超越了物质本身,消费与人的真实需求似乎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了。商品的符号性质以及所引申的身份地位等象征成为一种巨大的“指能”后,商品的实在性意义趋于消逝。这正是消费文化所期待的。
广告对社会规范意识有很大影响,好的广告不仅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还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果。如电视广告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镜头:儿女孝顺父母等。通过对广告模特的模仿,人们从社会中学习和获得了为社会所认可的行为规范。广告是大众媒介的驾驭者、使用者应清醒地认识到媒介的文化传承和传播功能,肩负起教育的责任。广告电视传播的思想文化导向的正效性,应是让受众接受商品信息、消费指南的同时,“求知、益智、励志、染情、赏心悦目”开阔胸襟,提高道德情操,提高文化品位。
篇七:意识形态的例子怎么列举
意识形态:一种特殊的有组织的理论信念体系,这种理论信念体系一逻辑的方式,通过一系列理论概念符号的特定结合,来论证某种政治体制与政治秩序的合法性,以及实现某种特定
的理想政治目标的途径的合理性,意识形态规定了一个国家、民族及其社会成员所应承担的
义务与政治行为规则,以此作为广大民众的政治共识的基础。
一、中国古代社会——世俗的儒家意识形态
在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一次一次的冲击下,儒家意识形态的统治地
位受到冲击,各种政治思潮涌入中国。
二、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
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
导思想。
1.表现:1)思想意识:
以平均主义和共同富裕为特征的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理想在建国后成为了社会政治生活的共同精神纽带和中
国社会建构新体制的指导原则。(表现)
2)政治指导思想: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这是改革开放前意识形态的核
心内容。改革开放前,我国意识形态基本上属于一种革
命型意识形态,其主要表现为:明显的批判性和斗争性。我国意识形态是从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发展起来
的,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是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
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三座大山,争取民族独立和解
放,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在革命背
景之下,共产党倡导批判和斗争精神,充分调动一切可
调动的革命力量参加斗争,就成为时代和革命斗争实践
的必然要求。即使在建国后,意识形态的这种批判性和
斗争性特点也在一定时期内得到相当程度的延续,它依
然强调对社会的批判,强调重建一个更加合理的社会制
度。(表现)
3)经济分配:
大公无私的价值理想和相应的制度安排。以土地问题为例:改革开放前,我国意识形态基本上属于一种革命型意识
形态,其主要表现为:明显的批判性和斗争性。我国意识形态是从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民主革命
的基本任务是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和官僚主义三座大山,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人民
民主专政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在革命背景之下,共产
党倡导批判和斗争精神,充分调动一切可调动的革命力
量参加斗争,就成为时代和革命斗争实践的必然要求。
即使在建国后,意识形态的这种批判性和斗争性特点也
在一定时期内得到相当程度的延续,它依然强调对社会
的批判,强调重建一个更加合理的社会制度。(表现)
2.功能:1)为中国共产党执政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决定了某些人的政治沉浮。
2)承担着巨大的社会整合功能,是当时中国人民的主要精神寄托和凝聚力的基础
3)承担着指导功能,是改革前中国宏观经济社会决策、基本体制建构的指导思想
3.分层:1)以功能分:①纯粹理论性的意识形态——从西方引进的马克思主义(作用:维
持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础)
②实践的意识形态——毛泽东思想(作用:指导中国共产党组织和
行动)
2)以意识形态的最终目的分:①具有乌托邦色彩的意识形态,强调极端集体主义和极端平均主义,目标是通过持续的革命,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人人平等的共产主义。(表现:人民公社化、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极端集体/平均主义)
②致力于经济发展的具有务实色彩的意识形态,希望通过艰苦的脚踏实地的工作,来是西安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表现: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3)以两种标准分层的作用:①使得意识形态既有远大目标的导向作用,同时也有现实的公共政策的指导作用
②但是在一定时期这两层意识形态有一定的矛盾。
4.特色:1)政治意识形态的范围扩充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表现:一切社会意识构成了意识形态的内涵)
2)意识形态也扩张到了极致(表现:意识形态决定了一切)三、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事求是的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含义:科学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
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
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
的科学理论。其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
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1.内容: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它的指导下,中国进行了关于真理问题的大讨论,突破了“两个凡是”,摆脱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拨乱反正、全面改革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基础。
2)重新界定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肯定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使得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后的工作重点稳步向经济建设转移。
3)重新界定了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理念,简明扼要、完整系统阐明了科学发展观。
4)主张对外开放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5)重视民主和法制建设,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要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社会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命题。提出充分实现政治民主,社会民主和党内民主。
6)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7)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布局。
2.特征:1)有着鲜明的时代性,从以政治和道德为主,走向以经济为中心,否定了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确立了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确立了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和发展生产力的经济发展标准。
2)确定了社会初级阶段的理论,从而承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非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存在的合理性。
3)主张在建设经济的同时,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法制建设
4)承认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有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性5)否定了片面的自力更生,主张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改革开放,艰苦奋斗,
在开放的环境里进行现代化建设。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贯彻“三不主义”,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自由发
展;同时,合理吸收外国文化一切好的东西,是这一文化民主性的重要表现。7)要勇于改革,改革要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3.与改革以前相比:1)意识形态政治色彩日益淡薄,经济功利色彩日益占据主导地位,利益结构日益明晰化
2)注意意识形态化的状况有所改变,社会科学研究在改革后日益得到恢复和发展,非意识形态的学术争鸣也开始得以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作用:1)为改革开放政策提供了一整套的合理性论证;2)为改革开放消除了意识形态障碍)
4.现代意识形态的转变:1)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转换,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转换,即从社会至上转变为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的中心和大局;
3)意识形态工作的思路转换,即从不破不立、“破”字当头,转向重在建设、以立为本;
4)意识形态工作的检验标准,即从惟书惟上转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5)意识形态工作从有“一”无“多”、以“一”盖“多”转向弘扬主旋律、发展多样性;
6)意识形态工作的着眼点,从崇尚经典转向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等等。
篇八:意识形态的例子怎么列举
青海和浙江、浙江和海南、海南和广东,整个贸易如果是各省政府坐下来谈判搞一个协议,一定做不成,全世界各国的意识形态、政治观点不一样,所以靠政府协议是达不成的,但全世界的商人观点是一样的,所以一定是商人之间才能达成一个协议。那就是诚信、Money,只有这个东西才能打通,什么是钱,钱背后是信用,信用背后是交易,交易背后是大家诚信的往来的行为的规范,这个将会在二三十年以后,互联网将会改变整个全球贸易的走势和格局,随着电子商务越来越多,这才是巨大的机会所在,胡雪岩我比较欣赏他的一句话,就是生意越来越难做,越难做越是机会,关键是你的眼光,你的眼光看到一个省,你做一个省的生意,你的眼光看到全中国,你做的是全中国的生意,你的眼光看到全世界,你就有机会做全世界的生意,你的眼光看到今天,你做今天的生意,你的眼光看到十年以后,你做十年以后的生意。
而我自己觉得我创业十多年来,最大的心得体会,永远思考别人是怎么失败的,哪些错误是这些人一定要犯的,因为成功有很多的要素,有很多的东西你是没办法学的,你刚好碰上一个很好的人,运气很好,你刚好碰上一个很好的事,你刚好在合适的时间做了合适的事情,而失败呢,我发现很多企业基本上失败的道理都差不多,只要把这些失败的东西学习好了,自然就好了。
一个CEO要去思考他自己的强项,思考未来,我认为今天商人要寻找一个机会,如果你只做今天的生意,你只想今天做明天就成功,这基本不可能,因为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了,不要说我们公司以外,我有时候坐在公司里面,看看我们公司那帮年轻人,我也目瞪口呆,这帮人怎么这么聪明,比聪明你已经没有机会了,比勤奋估计更没机会,你只能比未来,思考未来,我认为十年以后中国社会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我必须去做。不要怕犯错误,找一批优秀的团队,因为你不懂技术,你要找到最懂技术的人,并且学会怎么跟他合作,而不是他跟你合作,你不懂商务、不懂财务,你必须找到最懂财务的人,你怎么去配合他工作,这么倒过来看,这件事情就有点机会。
你必须判断,政府在十年以后一定会做这件事情,所以你先把它做起来,等政府一号召了,你也没机会了,成千上万涌上来,你基本上就死掉了。政府一号召,赶紧换地方,这叫远见,市场也是一样的,你必须判断在市场之前。追着钱没有意义,钱是追人的,人要是追钱,一点出息都没有,其实我们谈风险投资,昨天孙正义说看见这个人眼睛真亮,其实那时候我去见他,我根本没想过要人家钱,我只是觉得大家探讨互联网,我兴趣大增,你感觉问人家要钱,眼睛里面不对了,眼神也不对了。你跟人家做投资的时候,你要风险投资,你的自信来自于你自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我要钱的,要钱的话,基本就矮了一截了。
我觉得《阿甘正传》电影告诉我,没有人通过鲨鱼鲸鱼赚出钱来,结果从虾米肉里面挖出钱来,每个人身上拿出一点点,如果这个聚集起来一定可以的,但是你想从每个人身上拿一点点的话,你就必须为每个单个创造独特的价值,是别的技术公司做不到的,
所以我们今天的生意模式,这个确实是被逼出来的,我们发现帮助一个很小的企业,你从他身上只能挣到三四十块钱,你怎么可能派出人去跟他交流,怎么可能跟他沟通,怎么给他做解决方案。小企业的需求是很多的,需要物流、需要诚信、需要信息、需要数据、需要支付,这整个的体系,我们是没有办法全做完,所以我们必须引进各种各样的合作伙伴,大家一起来干,每个人在这里面拿到一点点,你才有机会可能成功。
做任何生意,必须想到3W,Win,三个Win,第一个Win,是客户Win,你做任何事情,客户首先要赢,第二个Win,合作伙伴一定要赢,第三你要赢。三个赢,你少中间任何一个赢,这个生意没法做下去。
我们做任何产品和服务,都要问一个问题,你的客户有没有用,不要说工程师觉得很高兴,这个东西太好了,结果用户不用,这个是涂热闹,你一定要思考客户认为好不好。第二,这么多人参与,参与者有没有机会,第三个,干了那么多事情,你到底能不能活着,你如果不能活着,你怎么能坚持下去。这一些我认为是企业独特的商业模式,
利他主义,相信别人要比你重要,相信别人比你聪明,相信别人比你能干,相信只有别人成功,你才能成功。体验是这个世纪很了不起的技能,这个技能不是工程师拥有,不是老板拥有,体验是这个世纪人的情商造成的,上世纪拼智商,这世纪拼情商,情商是让人家舒服,让客户舒服,让合作伙伴舒服,没有比这个更重要了。体验时代会出现女人越来越厉害,因为很重要一点,女人思考别人比思考男人多,女人要照顾老公、孩子,然后才考虑到照顾自己,男人基本上来讲,对不起,我是男人中一个,男人基本上以自己为中心。
赚不赚钱,你今天干,你就想赚钱,几乎是不可能
篇九:意识形态的例子怎么列举
基本概念意识形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像、一种观看事物的方法(比如世界观),存在于共识(参见本词条“日常社会中的意识形态”一节)与一些哲学趋势中(参见本词条“政治意识形态”一节),或者是指由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对所有社会成员提出的一组观念(这是马克思主义定义下的意识形态,参见本词条“作为一种社会再造工具的意识形态”一节)。
日常社会中的意识形态
每个社会都有意识形态,作为形成“大众想法”或共识的基础,而社会中大多数的人通常都看不见它。占有优势地位的意识形态以一种“中立”的姿态呈现,而所有其他与这个标准不同的意识形态则常常被视为极端,不论到底真实的情况为何。哲学家福柯就曾经写过关于意识形态中立性的这种观念。
努力追求权力的组织会去影响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将它变成他们想要的样子。政治组织(包括政府)与其他团体(比如说在议会外游说通过议案的团体)试图透过传播他们的意见来影响民众,这也是为何社会中的许多人通常看起来都有“类似的想法”(thinkalike)。
当社会中绝大部分的人对于某些事情的想法都很类似,甚至忘记了目前的事务可以有其他的选择,这就变成了哲学家葛兰西(AntonioGramsci)所说的霸权(Hegemony)。关于团体迷思(groupthink)这种规模小很多的概念,也有部分要归功于他的著作。
现代语言学家在研究概念隐喻(conceptualmetaphor)的机制时,这种“类似的想法”被认为就是透过这种机制传达出去的。
政治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有很多不同的种类,有政治的、社会的、知识论的、伦理的等等。在社会研究中,政治意识形态是一组用来解释社会应当如何运作的观念与原则,并且提供了某些社会秩序的蓝图。政治意识形态大量关注如何划分权力,以及这些权力应该被运用在哪些目的上。比如说,20世纪中最具有影响力与最被清楚界定的政治意识形态之一就是共产主义,它是以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学说为其基础。其他的例子有:无政府主义、资本主义、社群主义(communitarianism)、企业自由主义(corporateliberalism)、基督教民主主义(christian-democracy)、法西斯主义、帝国主义、民族主义、纳粹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social-democracy)。“系统意识形态”(systematicideology)是指将意识型态当作意识形态来进行研究(而非研究个别的意识形态)。(参见条目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型态。)意识形态受欢迎的程度有部分原因是受到道德事业家(moralentrepreneur)的影响,他们常常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行动。政治意识形态是指提出某种政治与文化计划作为参考的社会运动、机构、阶级或大团体,他们的整体观念、原则、教条、迷思或符号。它也可以是通常用来界定某个政党及其政策的一整个政治思想结构。通常是某些道德观形塑了意识形态的基础。
作为社会再造工具的意识形态
马克思提出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base/superstructure)社会模型。基础指社会的生产方式,上层建筑在
经济基础之上形成,并组成那社会的意识形态,或如它的法律体系、政治体系和宗教。对马克思来说,经济基础决定着
超结构,因为统治阶级控制着社会的生产关系,社会的超结构便取决于什么对统治阶级最为有利。因此一个社会的意识
形态便有巨大的重要性,因为它混淆着从本质疏离的(alienated)群体和可产生错误意识(falseconsciousness),
例如商品崇拜(commodityfetishism)。马克思主义的批评者认为其予经济因素对于社会的影响以太大的重要性。
社会中主要阶级的意识形态被提出予社会的所有成员,使统治阶级的利益显得就像是所有人的利益。卢卡奇(Gyorgy
Lukacs)形容此为统治阶级的阶级意识的投影(projectionoftheclassconsciousness),而葛兰西则推进文化霸权
(culturalhegemony)理论来解释何以工人阶级中的人们对自己的利益可有错误概念。
资本主义中意识形态的主要形式(依时间前后排列)有:
古典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新自由主义而它们相应于资本主义的不同发展阶段:
广泛阶段(extensivestage)密集阶段(intensivestage)当代资本主义(contemporarycapitalism)马克
思主义者对意识形态作为社会再造工具的看法,是很多理论和理论家的重要的试金石,如知识社会学理论家曼海姆(Karl
Mannheim),贝尔(DanielBell),哈伯玛斯(JurgenHabermas)等。然而,曼海姆尝试把“完整”但“独特”的马
1
克思主义者的意识形态的概念进至一“普遍”而“完整”的概念,承认所有从社会生活而来的意识形态(包括马克思主义)。布迪厄(PierreBourdieu)广泛地发展了这个观念。意识形态的三个特征
第一是群体性,即不是个别人的思想观念,而是已经被某个群体(阶级或社会集团)所接受的思想观念,代表这个群体的利益并指导其行动;
第二是系统性,即不是支离破碎的想法和观念,而是形成了体系;第三是历史性,即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意识形态的内容,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和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起源于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各以特殊的方式,从不同侧面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意识形态按其阶级内容和它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形态即生产关系可分为:奴隶主意识形态、封建主意识形态、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每个社会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是占社会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它集中反映该社会的经济基础,表现出该社会的思想特征。每个社会的意识形态都是复杂的,往往存在3种不同的体系:①反映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并为其服务的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②反映已被消灭的旧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意识形态残余。
③反映现存社会里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为建立新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务的新的意识形态。
2
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_马克思主义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保证全党和全国人民加强团结、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基础。”在这里,江泽民同志既否定了意识形态可以淡化的论调,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又否定了对各种意识形态可以同等对待的看法,指出了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对我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决定性意义。
一意识形态是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但就严格意义上说,它专指国家承认和倡导的思想体系。它的作用是帮助分散的社会成员组成共同体,以共同的方式看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指引他们进行有效的政治活动。意识形态的领域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它与非意识形态的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如自然科学、语言学、形式逻辑等,既相联系又有区别。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意识形态给社会意识整体以重大影响。意识形态的重要意义可以从一般和特殊两个方面来认识:(一)一般意义马克思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把经济状况看成是社会发展最终的决定因素,但是他和恩格斯决没有因此而忽略意识形态的作用,相反,一贯与曲解他们的学说、过分看重经济的庸俗化倾向作斗争。恩格斯在1890年致约·布洛赫的信中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77页。)。恩格斯在1894年致符·博尔吉乌斯的信中又指出:“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并不是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而其余一切不过是消极的结果。”(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07页。)事实上,不仅是社会主义国家,而且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其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政治统治,都是竭力维护和发展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所不同的是,有的公开强调意识形态,有的表面上不主张意识形态,而实际上却非常意识形态化罢了。例如,美国就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向其国民灌输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和人权的思想,并把这种意识形态作为普遍适用的标准去干预其他国家的内部事务。社会主义国家决不可以淡化意识形态,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否则,将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进攻面前自动解除武装,导致人心散乱,给国家带来严重的灾难。(二)特殊意义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我国近代一百多年来历史选择的结果。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为了救亡图存,各种思潮,如改良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唯意志论、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等,都在我国流行过,但是,它们都先后失败了,被历史淘汰了。我国广大人民终于接受了教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在其指导下,取得了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历史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才能救中国。建国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出现过曲折乃至严重失误。建国以来所取得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取得的,与之相应的使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而建国后某些时期出现的严重失误,也使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有所削弱。应该看到,历史的选择往往以其惯性使人们在现实中作出同样的选择。但是,历史的选择终究不能完全左右现实的选择。在历史上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还需要在变化发展了的现实环境下,采取恰当的有效的措施加以坚持和巩固。面对新的世纪,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意识形态工作,对于胜利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其特殊的重大意义。具体说来,我国所面临的现实环境的变化有如下几个方面:(一)在经济转型中一些人主导信仰发生变化建国以来,由于新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党的有成效的思想教育,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成为大多数人的主导信仰。“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有所削弱。改革开放后,中国建设突飞猛进,在此过程中,又逐步形成了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得到增强,并且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这是主流的方面。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乃至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它对人们的政治信仰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小的影响。改革是“第二次革命”,我国的经济体制已进入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转变的关键阶段。为了实现这一根本转变,在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方面也必须实行相应的变革。在这一过程中,新的体制还需继续建立和完善,旧的体制则仍在许多方面发挥其一定的影响和作用。这种新旧交替的局面,导致一定程度的双轨运行和法规、制度的不完备,有空缺,从而使社会出现某些失范现象。这些现象虽经党和政府大力纠正和制止,但一时还难以取得显著的成效。加之,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及其诸多意识形式,还需要在既定原则下在实践中进行具体探索。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有所反映,甚至使一些人丧失或减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3
(二)利益多元化导致思想观念的多样化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人们的思想观念是以他们的经济利益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改变了传统的计划体制下利益格局单一的状况,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在分配结构上,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使社会成员的利益发生分化。这种分化,若不限制在一定范围,必将影响人们团结一致地向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奋进。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对社会上多样化的思想观念进行必要的和适当的整合,就显得十分重要。(三)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激化意识形态的竞争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趋势。参与经济全球化,不仅使我国面临全球范围内经济领域的激烈竞争,而且不可避免地迎来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严酷较量。因为当今的国际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一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与其经济发展战略和管理同本国文化,包括意识形态特点的有机结合密切相关。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同样是综合国力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意识形态领域内的竞争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信息化是继工业化之后社会现代化的一个新标志。社会信息化为意识形态领域内的竞争提供了锐利的武器,使它广泛渗入我们的生活,形成短兵相接的态势。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面对全球范围内意识形态的激烈竞争来求得自身阵地的巩固和发展。(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实力带来意识形态强势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其科学性及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在本质上具有较其他意识形态的优势。但是,当前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正陷入低潮,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在经济社会某些方面还呈现一定的弱势。因此,在意识形态的国际竞争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某些方面相对于我国仍有其凭借经济政治实力所形成的强势。由上可知,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仅有其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一般意义,而且有其面临当前世情国情的特殊意义。它既是重要的、紧迫的,又是长期的、艰巨的。二一种意识形态在社会中处于何等地位,固然有许多外在的原因,但归根到底取决于这种意识形态本身的科学性,以及它满足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程度。马克思主义反映了科学真理,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指明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向,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它为指导思想的意识形态具有其他意识形态无可比拟的科学性和说服力。然而,由于近一百多年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实践和科学的飞速发展,由于曾经盛行的教条化、经验化倾向的影响,有许多问题还有待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作出有创造性的符合实际的回答。这就提出了增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和战斗力的问题。(一)进一步明确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继承性由于实践的迅速发展,经典作家的某些具体观点已经不适用了,有些人却据此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因此,要增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和战斗力,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在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方面一以贯之的继承性,下面举其要者进行扼要说明:1.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在批判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直观的唯物主义时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页。)列宁提出:“生活、实践的观点,应当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注:《列宁选集》第2卷,第149页。)毛泽东进一步阐发:“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注:《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61页。)邓小平在十年动乱结束后,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可见,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从马克思到邓小平是一脉相承的。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马克思在考察社会形态内部诸要素的关系时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82页。)这是对社会矛盾作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分析的经典论述。以后的马克思主义者,不论是列宁还是毛泽东、邓小平,在分析社会矛盾时,无不遵循马克思以上的论述所提供的基本框架。毛泽东还进行了精辟的概括,把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作为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把它运用于社会主义社会。可见,作为科学的社会发展观——社会基本矛盾的合乎规律的运动,从马克思到邓小平也是一脉相承的。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马克思反对英雄史观,十分重视群众的历史主动性,主张“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3、104页。)列宁无论在革命还是建设时期,都相信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他认为:“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注:《列宁全集》第33卷,第53页。),“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人
4
民生气勃勃的创造力泉源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注:《列宁全集》第33卷,第57页。)毛泽东不仅充分肯定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而且在实践中发展出一套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邓小平进一步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党制定各项方针的出发点和归宿。可见,作为科学的历史动力观——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从马克思到邓小平也是一脉相承的。4.最终目标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恩格斯认为最好的表述是下列一段话:“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3页。)共产主义是一个联合体,它不是压抑个人自由发展的“虚假的集体”,而是使其中每个人都能自由发展的“真实的集体”。要建立这样的自由人的联合体,需要创设必要的条件,即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使一切社会财富资源都充分地涌现出来,随之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空前提高,足以彻底打破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观点等。这些条件的创设,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包含一系列过渡阶段的历史过程。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在根据自己国家不同时期的国情,在为实现现阶段的革命和建设任务而奋斗时,都一刻也没有忘记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而是把实现现阶段的革命和建设任务看成是为将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一个必要的实际步骤。尽管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可能要经历几十代人的努力,但它不是宗教所提供的存在于虚无缥缈的彼岸的终极追求,而是有科学依据的存在于现实此岸的值得为之终身奋斗的人类美好的理想境界。可见,从马克思到邓小平,他们面对的革命和建设的具体任务是不同的,而在追求最终目标上,却是相同的,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当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之间的继承性,决不止上述几方面。但仅就上述几个方面来看,那种割断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脉络,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观点,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有说服力地阐明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继承性,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科学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二)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地变动之中,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才能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相继创立,正是马克思主义随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所经历的几个阶段性的表现形态。列宁关于一国可以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新结论,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都保持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正是马克思主义长盛不衰的奥秘所在。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个人当然作出了主要贡献,但它们同样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他马克思主义者只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重视总结实践经验,善于对实际问题进行理论思考,从而作出科学的创造性的回答,也可以对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自己一定的贡献。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是与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的特征和各国的实际结合不够,没有充分体现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有关。紧密结合现实斗争的需要,努力回答实践所提出的新的重大理论问题,使马克思主义在不断发展中保持其勃勃的生机、强大的感召力和说服力,这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的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三)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批判吸收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的开放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理论来源于批判地继承了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还吸收了人类有史以来的自然科学成果。马克思主义要继续丰富、发展,同样离不开不断吸收世界文明的新成果。列宁精辟地指出:“如果你们从这里得出结论说,不掌握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就能成为共产主义者,那你们就犯了极大的错误。……马克思主义就是共产主义从全部人类知识中产生出来的典范。”(注:《列宁选集》第4卷,第366页。)“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的无产阶级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注:《列宁选集》第4卷,第381页。)特别是在思想观念多样化和意识形态的国际竞争激化的今天,马克思主义要在意识领域内巩固其指导地位,必须具有和发扬这种精神,把世界上以快节奏产生的一切新的文明成果都及时地批判吸收过来,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对生活爱好多样和思想认识有差异的广大群众保持其强大的吸引力,对他们的思想意识起引导和整合的作用。如果割断马克思主义与历史、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的联系,就将使马克思主义蜕变为狭隘的、僵化的、与世隔绝的东西,完全丧失其科学性。三“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2页。)国家的支持和倡导,对于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维护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指导地位,必须有效地加强国家支持和倡导的力度。其要者有如下几个方面:(一)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是从工人队伍中自发产生的,必须把它从外部灌输到工人队伍中去。列宁就明确地指出:“对工人运动自发性的任何崇拜和对‘自觉成分’的作用即社会民主党作用的任何轻视,都是——完全不管轻视者愿意与否——加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对于工人的影响。(注:《列宁选集》第1卷,第341页。)因此,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就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指导地位的一项最基础的工作。要向人民群众灌输马克思主义,决不意味着可以不顾群众的意愿和接受能力,生硬地去进行。相反,要使这项工作做得富有成效,
5
必须深入地了解群众的思想状况,仔细地体察他们的要求,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呼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有说服力地去分析和回答现实生活中和他们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实践发展的迅速,有不少问题还来不及从理论上予以系统的总结,有待于进一步去探索。因此,我们切不可好为人师,强不知以为知,而是应该采取知之为知之的老实态度,对一些自己并不很清楚的问题,平等地开展讨论。我们既要及时总结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和获得的新认识,不断增添自身理论的营养,又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有说服力地同各种错误观点进行积极的斗争,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和坚定正确的思想理论认识。(二)唱响主旋律,发挥媒体的宣传优势一首交响乐曲需要有主旋律,它贯穿于各个乐章。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指导地位,就要使以它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为包含思想文化各个领域的大型交响乐曲中的强有力的主旋律。一首交响乐曲不能只有主旋律,而没有其他旋律和和声与之相配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只以与其他思想文化形式交织在一起,在多样化中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在这中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单靠行政手段,是无法唱响主旋律的,归根到底,还是要以质取胜,用优美的旋律赢得群众的倾心认同。当前意识形态的传播,可以通过各种现代大众媒体,采取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由于信息渠道的众多和畅通,增加了受众的自主选择性。只有提供群众喜闻乐见的思想文化作品,满足他们多样化的需要,才能为他们所接受,在他们中间产生广泛的影响。何况,我国正面临意识形态的国际的激烈竞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传播媒体的规模和物质技术手段方面又占有强势。如何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上的优势,寓教于乐,把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各种大众媒体,采取多种表现形式,满足各层次群众多样化的需要,使主旋律自然地融入其中,这是需要我们长期致力解决的课题。(三)倡导者身体力行共产党员和国家干部,特别是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无疑应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倡导者。身教重于言教,倡导者是否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对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倡导者自己言行不一,不按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办事,又怎么能使被教化的群众信服马克思主义呢?江泽民同志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党的建设,坚定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言行一致,带领群众坚决同腐败现象作斗争,这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指导地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四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指导地位,除了坚持理论建设、理论创新,加强国家支持和倡导的力度外,还必须充分调动基层单位、组织和社会团体的积极性,在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现实利益需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满足他们的精神生活需求,逐步提升民众的素质,增进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从而使自上而下的倡导与自下而上的认同统一起来、结合起来。(一)加强社区亚文化建设,协调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关系所谓社区亚文化是由该地区的居民创造的、反映该社区居民对一些初级社会联系自然认同的文化现象,它以地域性、直接性和一定的情感色彩体现该社区居民的价值观和行为特征。改革开放20年来,随着土地使用权向流通领域的开放、城市住房商品化的进展、农村城镇化建设,城乡各社区居民的层次结构和空间分布都发生了新的重大的变化,社区亚文化的特征不再表现为以往同质、同职化程度较高条件下的相对一致性,而是差异性、个性增强了。相对于国家倡导的马克思主义主流文化而言,这种社区亚文化是群众性的,它受社区特有的经济政治因素制约,并不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但是如果对社区亚文化的变化认识不足,引导不力,就会产生人际关系的疏离,容易造成社区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冲突,并有可能引发社会问题,影响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巩固,影响社会主义信念的巩固。因此社区管理者必须着力培育和引导社区亚文化,使之既为社区广大居民所自觉认同,又与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相协调,增强居民参与整个社会生活的能力。要落实这一点,就既不能单纯运用市场机制,又不能完全由政府包办代替,而是要充分依靠社会力量,切实走群众路线,利用好社区内外的各种资源,借助各方支持,满足社区居民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要求,使他们得到高质量的生活,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作用。在城市,要努力培育社区意识,关键在于培养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责任感和亲和力。在新形势下,要研究并寻找国家利益、社区利益和个体利益的结合点并从政策和机制上解决问题;要注意发挥群众文化社团的作用,带动社区的自我教育和服务。与此相应,还应建立一定的社区文化团体参与社区亚文化建设的激励监督机制;还要针对目前存在的资源开发利用不到位的情况,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充分利用各种调控手段,既重硬件设施又重人力资源,保证社区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社区居民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在农村,则要在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发展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以满足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疏导因城乡差别而出现的负面心理。这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指导地位会起积极的作用。(二)与利益分配制度相结合,切实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另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是结合利益分配机制切实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经济体制的转轨、产业结构的调整、大批工人下岗分流,对整个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都是巨大的冲击,特别是对有关企业的职工来说,更是面临政治信念的严峻考验。在暂时利益受损面有所扩大的情况下,在国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背景下,在即将加入WTO,不少企业必将遭遇困难的关键时刻,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究竟如何做好?这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
6
企业内存在的许多思想矛盾,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利益分配状况有关。因此,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孤立地进行,而应紧密结合经济工作。要从不同主体的利益差异出发,抓住利益调整和有关制度建设,以解决他们的生存发展和切身利益为着力点,结合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逐步提升他们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要在关心职工个人利益、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引导他们把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关心大局,参与政治。只有与调整利益分配、解决职工实际生活问题结合起来,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富有成效;也只有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克服各种思想障碍,分配制度的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等工作才能顺利进行。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中去。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自身的经营方略、发展战略不应是两张皮,而应水乳交融。职工思想上的问题有许多直接与企业管理方式、人际关系相关。管理的艺术可以与思想政治工作密切配合。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不仅要熟悉经济事务,善于经营管理,而且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责任意识,具有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善于体察民情,有虚事实干的本领和开拓创新的精神。针对企业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和利益分配方式,思想政治工作的侧重点和具体内容应有所不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固然需要坚持一元导向,但其落脚点却是企业的实际。只有与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与职工的实际利益联系起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越做越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指导地位才能得到进一步巩固。(三)拓展学校思想理论教育的领域,合理处理能力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指导地位,学校(尤其是以青年学生为对象的高中和大学)的价值观和人文素养教育不容忽视。改革开放以来,青年学生围绕着对自我意识和前途的关注,对社会改革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观察和参与,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主流无疑是积极向上的。爱国热情、国家安全意识都有增强,支持改革开放、支持科教兴国战略,努力追求有发展前途、能发挥自己专长的工作。与此同时,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也存在,如实利性的价值取向,主导思想中的个人主义倾向,观察处理问题上的偏于个人的具体利益等等。在能力与德性之间何去何从成为他们选择中的困惑。这些都反映出学校人文素养和价值观教育方面深层次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拓展思想理论教育的领域,打破仅限于政治观的范围,体现价值观和人文素养培育的丰富内涵。生命的尊严和可贵、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化育、辨别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爱护中华民族的情怀等等都可以成为有意义的思想理论教育的内涵。而要实现这个目标,离不开众多人文学科的共同参与。知道透过事物的表象发现贴近生存本质的现实,明白自己在社会纵横坐标轴中的位置,了解历史辗转曲折的过程,这对于青年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和科学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任何一个社会要想利用思想理论教育向年青的一代传递灌输主流的意识形态并维持其有效性,必须保证这种教育有相应的物质承当。否则,就容易丧失自身的价值取向,异化成狭隘的工具。要教育青年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配合一定的利益导向。市场经济的知识观、信息观、效益观、竞争观之所以被社会广泛接受,原因就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导向与这些价值导向是一致的。物质承当问题不解决,健康的社会心态也难以真正形成。学校思想理论教育的内容,必须与社会生活接轨并辅之以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果一味只强调精神的价值、理想的价值,而忽视现实的教育和物质的价值,忽视主体的差异性和层次感,那就无法收到应有的效果。面向新世纪的青年人,他们的起点、视野和能量都不同以往,我们不能仅仅把他们看作被教育的对象。在指出他们的不足、引导他们前进的同时,应着力营造一个繁荣、稳定、民主的社会氛围并创造条件让他们感同身受。我们相信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感召力量,一定能引导越来越多的人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自己思想的理论基础。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必将广泛地掌握群众,继续有效地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
7
“意识形态冷战”的揭幕——一种建立在法政治学维度上的描述性分析
摘要:从法政治学描述性研究的维度上看,2010年度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发,将意味着针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冷战”的正式揭幕。在以不战而胜为目标的、启动于“意识形态冷战”领域的思想战中,仅仅用区区的一百多万美元奖金的代价,西方国家就以诺贝尔和平奖的名义,发动了一场针对中国的、启动于政治意识形态方面的“思想战”,而其换来的遏制中国崛起、应对中国挑战的国家利益和好处却是要以万倍、十万倍乃至百万倍来计算的。
1988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发表了其著名的政治学著作《1999:不战而胜》,作为他多年从政经验的总结。作为一位有眼光的政治家,尼克松从维护美国国家利益和国际地位的立场出发,回顾了二战以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与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冷战史,全面分析了美国与苏联对抗、对话过程中的利害得失,为美国如何率领西方国家赢得冷战的胜利而出谋献策,并针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预测了中国的苏醒和崛起,同时,为防止和应对中国对美国的挑战,尼克松在其一系列的著作中,提出了如何遏制中国的苏醒与崛起的基本战略——开展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冷战”。
他在《真正的战争》(1980)一书中指出,“我们要不战而胜,就必须决心以不进行战争的方式使用我们的力量。”这就是鼓励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和平演变”,只要不操之过急,逐步进行,不直接威胁社会主义国家的当权者,就能慢慢看到结果。要“使西方的信息穿过每一道极权主义的屏障”,通过“人员互访”、“交换书籍”、“互相广播”,“将会给这些屏障后面的千百万人带来希望”,“侵蚀极权制度的基础”。在《真正的和平》(1984)一书中,尼克松又说,我们“要通过和平取胜。我们的目标应当是使他们参加我们两种制度之间的一场和平竞赛,这种竞赛将促进他们的制度发生和平演变”。“我们要寻找一种方法越过、潜入和绕过铁幕,使竞赛在东欧和苏联本土上进行”。在《1999:不战而胜》一书中,尼克松进一步指出,应该制订一个在铁幕里面同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竞赛的战略”,即在军事遏制的基础上,发挥美国的经济优势,以经济援助和技术转让等条件,诱使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开展“意识形态竞争”,打“攻心战”,扩散“自由和民主价值观”,打开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变革之门”。
随着苏联与东欧的瓦解,尼克松所预言的中国的崛起与苏醒开始成为现实,并逐渐构成对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的挑战。为实现其一统全球的梦想,美国逐渐将其“意识形态竞争”的战略目标转向中国,并且借助新兴的、超越书籍和广播的信息传播“重型武器”——互联网——展开了针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战争。
在核心战略上,这场针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冷战主要是以“洗脑”的方式进行的。首先对中国最重要的知识权力拥有者阶级,也就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阶级进行洗脑。美国和西方的意识形态战略家们清楚地看到了社会主义国家在国家意识形态上的巨大矛盾和裂隙,以争取消极自由为旗帜,以推行、扩散西方化的“普世价值”为主攻力量,引导并诱发中国的知识分子阶级对政治专权体制的不满,造成中国社会政治阶层之间的政治意识形态联系上的断裂——尤其是官僚阶级与知识分子阶级之间的意识形态断裂,最终启动“意识形态冷战”,完成其和平演变的“攻心战”之战略目标,瓦解因为中国的崛起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所造成的威胁与挑战。
在基本战略上,美国等西方国家首先在经济领域大力支持和培育中国社会的资本主义化发展进程,支持中国走向商品化、市场化,直至资本主义化。在政治领域,美国等西方国家以首先向中国扩散和传播其民主与法治理念为核心战略,在“意识形态冷战”初期直接向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灌输其西方化民主——精英式民主——的观念和意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转而采用支持中国的法治建设、鼓励中国采用西方化的宪法政治与法律制度的方法对中国进行更深层次的渗透与穿插。
尤其是在司法改革领域,以美国福特基金会为代表的美国“意识形态冷战”先锋势力成功地借助中国司法官僚阶层对独霸、擅断司法权力的渴望和对财色的贪欲,以强调片面的“司法独立”为手段,助长了司法集权主义和法官擅断主义,使得中国法院系统成为最大的、最不受制约和监督的和“最不讲理”的国家权力机器,通过鼓励司法职业化将中国的法庭审判与中国人的善良品性和道德良知割裂开来,成功地瓦解了中国司法改革的最初目标——实现司法公正,维护社会正义。并进一步使得中国的司法机关,尤其是中国的法院系统,成为制造中国社会政治混乱和群体性政治冲突事件的最大发源地。并在中国的司法系统中为使中国陷入政治混乱和社会倒退建立了一个“意识形态冷战”的桥头堡和滩头阵地。——这种“最不讲理”的国家机器的现实存在,成功地激发了中国数亿人民对司法机关的强烈的不信任乃至敌意,从而为“意识形态冷战”向中国政治的纵深地带的发展奠定了战略前提与战术基础。
8
发动中国的知识分子挑战官僚阶级的政治权威,并进而挑起官僚阶级与知识分子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反华政治势力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冷战”的主阵地。而这种“主阵地”的选择是基于以下的认识:首先,占中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农民和市民都是典型的功利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要让他们接受美国的“意识形态洗脑”,必须花费大量的金钱和财富,给数以近十亿计的贫困人口提供经济和技术援助,这完全不是一个划算的买卖,也是美国的财力所承担不起的。最容易被洗脑的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他们在经济上大体位于中产阶层的地位,衣食无忧、福利由保障,只是由于他们在政治上不具有统治地位而感到不自由、不民主,他们急切地想获得政治分权带来的巨大政治利益,这种正当的要求必然遭到权贵阶层和官僚阶级的抵制与反对,于是,他们便和中国的普通市民不同——他们几乎是心甘情愿地、甚至是迫不及待地情愿倒交学费来获得美国人心中的“普世价值”——这种“普世价值”被尼克松形容为“我们手中的一手好牌。”尼克松进一步指出“我们的自由和民主价值观在世界各地极有魅力。它们的力量在于并不规定人们应该如何生活,而只是认为个人与民族应能自由地选择他们的生活方式。虽然不是所有人都有民主管理自己的能力,但是几乎所有人都希望民主。”“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中国,传统的官僚文化逐渐代替共产主义信仰,原来的人人公平的共产主义信仰已经失去了对中国人的吸引力,而专制制度下的腐败和贫富两极分化又加剧了社会阶级之间的断裂。这种断裂集中体现为中国知识分子阶级与官僚阶级之间的政治利益冲突和矛盾,而知识分子通过报纸、电视和互联网对政府、执政党的牢骚与指责加强了原本就存在的对政府的不信任。在这种情形下,主张政治自由主义的中国知识分子便与主张独占政治权力的执政党发生了意识形态上的分裂和抵牾。当这种抵牾和冲突发生到严重对抗阶段的时候,官僚政治的权力惯性就导致它们非理性地诉诸法治和国家强制力,动用国家机器压制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权力诉求,于是,冲突便展开了。在这种情形下,利用自由主义立场的知识分子推行美国式的“普世价值”,将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改造成为美国意识形态的“雇佣军”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基本上可以以九牛一毛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代价就获得意想不到的极大效果和利益。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到在2010年10月的时候,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意识形态将中国的一位已经投入监狱的自由主义立场的知识分子代表推上了诺贝尔和平奖的领奖台。于是,我不无惊奇地看到:在以“不战而胜”为目标的、启动于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战”中,仅仅用区区的一百多万美元奖金的代价,西方国家就以诺贝尔和平奖的名义,发动了一场针对中国的、启动于政治意识形态方面的“思想战”,而其换来的遏制中国崛起、应对中国挑战的国家利益和好处却是要以万倍、十万倍乃至百万倍来计算的。这真是“一本万利”的超级买卖啊!!!正如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中所说的那样:美国常常是手无寸铁地步入思想战的战场的。难道不是吗?(2010-10-9)
9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为了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工人运动登上历史舞台的,这是工人阶级认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而成为一个有觉悟的阶级的标志。马克思主义是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指引人民争取解放、建设幸福生活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不是个别人也不是一个党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鸦片战争以后,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数志士仁人前仆后继,上下求索,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各种思潮,如改良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唯意志论、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都先后在我国流行过、尝试过,但它们都失败了,成了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只有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深深扎根,引领中华民族走上了光明之路。包括毛泽东、邓小平在内的我们党的许多早期革命家,最初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而是真诚的爱国主义者。目睹国难当头、民不聊生的惨状,在他们头脑中首先产生的是救国救民的意识。他们接触、研究过各种各样的主义,最后认定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够救中国。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的许多进步人士,他们之所以能同我们党肝胆相照、精诚合作,就是因为他们有与我们党相近甚至相同的救国救民的思想起点,他们也是经过复杂的探索过程以后才信服马克思主义的。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实现了拨乱反正和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伟大成就。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新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则,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正如马克思指出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98页)不仅社会主义国家,而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政治统治,都要竭力维护和发展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有人认为,当代西方国家不强调统一的指导思想,没有起主导作用的意识形态。这是不对的。资本主义的历史表明,极端个人主义始终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核心的生产关系。作为这种社会关系的反映,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必然要以极端个人主义为核心内容。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极端个人主义渗透和体现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领域,形成了一个无孔不入、无所不在、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不仅有力维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统治,而且成为资本主义在世界上推行霸权的重要工具。作为科学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反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超党性”的虚伪态度,它公开申明自己是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服务的,明确宣布要把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最终解放全人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纵观人类历史,尽管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的理论、学说,但没有一种理论能与马克思主义相媲美,没有一种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对改变世界面貌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尽管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不断遭受各种诽谤、攻击、谩骂,但马克思主义真理如燧石一样,越敲击越放出耀眼的光芒。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人民民主的政权性质,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只能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引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仍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我国的发展壮大,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我们与其进行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如果我们放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就是自陷困境、自毁长城。指导思想多元化的实质是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有人认为,多元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应该放弃所谓的“正统”及一元化观念;有人提出,应该消解、废除“国家意识形态”或“国家哲学”,宣布“马克思主义只是诸多学说中的一种”,马克思主义不应占主导地位;还有人把马克思主义分割为所谓科学的马
10
克思主义和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想方法和社会科学有它的地位”,但马克思主义不是意识形态。近来,有人把西方一些国家的民主、宪政观念鼓吹为所谓“普世价值”,主张中国应把这些“普世价值”确立为指导思想,与国际接轨,其实是与西方制度模式接轨。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挑战。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有多少种所有制、有多少个阶级,就有多少种反映这些所有制和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意识形态不可能只有一种,而是多种,不是单数,而是复数。但是,这是就人类历史长河和世界范围而言的,具体到一个国家的一定时期来说,尽管也可能存在多种意识形态,但各意识形态的地位并不是平等的。在任何社会,有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就有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关系。在阶级社会,一定的物质关系表现为一定的阶级关系,而阶级之间的关系又决定着阶级之间的思想关系。因此,总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用意识形态的“复数性存在”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没有什么理论根据。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并不是只有一种文明、一种社会制度、一种发展模式、一种价值观念;每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也是多样的。孟子说过:“夫物之不齐,物之性也。”不齐、多样是事物充满活力的表现和动力。从根本意义上说,文化的多样性是由人的文化需要的多样性决定的,不仅人与人的需要不同,而且每一个人的需求也是多样的。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文化需求当然就需要多种多样的文化形态。党中央提出的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任务,也正是为建设一种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文化需求的多样文化。但是,各种各样的文化并不是平分秋色的,必然有主有次,必然是主旋律与多样化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有了这个主旋律,就能保证我国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我国文化始终沿着进步的方向前进;有了这个主旋律,才能保证文化的多样化,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有了这个主旋律,即使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一些杂音和噪音,我们也可以掌握主动权,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看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与发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与社会思潮的多样化并不矛盾,不仅不矛盾,而且根本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妥善处理好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社会思想意识多样化的关系。列宁说:“哲学史和社会科学史都十分清楚地表明:马克思主义同‘宗派主义’毫无相似之处,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列宁选集》第3版第2卷第309页)由此可见,处理好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社会思想意识多样化的关系,不仅可以防止思想僵化,而且可以防止各种腐朽和错误思潮的泛滥,从而在思想文化领域真正形成一种既有统一意志又生动活泼的和谐局面。
指导思想多元化论者的一个主要观点,就是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妨碍发展民主。这是极其荒谬的。事实上,马克思主义者从来都是民主的积极倡导者和真诚的实践者。我们党始终把追求人民民主作为革命和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政治目标。民主从来都是具体的、相对的,而不是抽象的、绝对的,总是与一定阶级的思想、一定国家的制度相联系。抽掉民主的社会内容特别是阶级内容而当作抽象的信条,是剥夺大多数人的民主、实行少数人特权的政治势力惯常玩弄的思想游戏。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是多数人的民主,而不是少数人的民主。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的理论,揭示了民主建设的规律,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民主愿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指明了方向。那种不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民主,不要党的领导的民主,决不是广大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民主,因为那样的民主,最终必然要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解体。而社会主义制度一旦解体,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及其他一切权利都将付诸东流。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这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实践表明,形势越是复杂,社会越是多样化,就越需要在根本问题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必须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动力。我们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只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本质和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只有在与实践的结合中、在指导实践发展的同时而又不断发展自身中,才能真正实现。对我们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马克思主义一定不能丢,永远不能丢,丢了就失去党魂、丧失根本,但这绝不是要我们死抱着马克思主义的片言只语或个别结论不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坚持马克思主义,到头来必然要葬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必须始终坚持重在建设,妥善处理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不能缺位、不能含糊,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同时要坚持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努力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最大限度扩大共识上取得最佳社会效果。正确区分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和政治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在什么范围发生就在什么范围解决,无论处理什么问题,都要有利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加
11
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自觉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密切关注社会思想动态和文化发展趋势,着力提高驾驭意识形态复杂局面、引导社会思潮的能力,提高建设大众媒体、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
胡锦涛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更好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当代中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完全可以肯定,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只要我们在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马克思主义就能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会坚如磐石,任何力量都不能把它动摇!
12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若干问题一些思考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要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认真研究和解决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若干重要问题,努力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和整个意识形态工作。一、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攻与防”,坚持在主动进攻中坚守阵地
面对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的浪潮,面对国内一系列复杂深刻的变化,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将更加复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挑战:一是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主要目的就是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二是计算机互联网络等电子媒体的广泛运用,使知识信息无国界急速流动,思想文化交流呈现鲜明的跨国界的特点,使国际间的意识形态斗争更趋直接便捷,更显“短兵相接”,目前,我国80%的网上信息是美国提供的,90%以上是英语,我国的信息输出量仅占全球互联网信息量的0.05%。这说明,我国在网上对世界的影响还十分微弱。三是中国“入世”冲击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西方文化意识形态在国际文化交流传播中,已经大方大举不知不觉地进入中国文化市场并取得很大成功。四是国内“四个多样化”影响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使人们的心态普遍显得烦躁不安,价值观念发生很大变化;社会组织的多样化,大范围、远距离、长时间的人员流动,使思想政治工作“断层”、“盲区”增多;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使人们的择业标准发生裂变,一些人的敬业精神开始淡化,甚至因下岗失业而产生怨气,形成怒气,导致泄气。五是“多元化”、“私有化”、“多党制”等与马克思主义相违背的杂音、噪音时有出现,程度不同地干扰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在主动出击中坚守阵地,在增强马克思主义“攻击”能力的同时增强“防御”能力。“防”是为了“攻”,“攻”是更好地“防”,在意识形态问题上是绝不能搞“国际接轨”的。我们一定要用“时代的要求”来审视意识形态工作,用“发展的眼光”来研究意识形态工作,用“改革的精神”来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始终坚持和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1、通过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控制力和导向力。党管意识形态,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的一个重要方面,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动摇。要明确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并不是要搞“思想专制”,而是要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要明确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并不是否定思想的多样性存在,而是要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要明确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并不是要搞意识形态至上,而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
2、通过推进理论创新,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和战斗力。要切实组织实施好“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建设工程”,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到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的方方面面,从各个方面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体系。要加强对重大实际问题的理论研究,推出一批有分量能经世致用的研究成果,科学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干部群众关心的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使我们的理论真正为人民群众所接受、所喜爱,并内化为处世、行世、立世的实际行动。
3、通过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穿透力和影响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宣传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必然会去占领。在宣传文化阵地建设问题上,一是要“守住”,二是要“占领”。要切实加强各级各类宣传阵地建设,形成以党报党刊为重点,包括新闻出版、社科理论、社会文化等在内的、覆盖城乡各个层面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网络。要通过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对各类宣传文化阵地的管理,决不给错误言论提供传播渠道。二、科学引导思想观念的“统与放”,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
引导人们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是新形势对宣传思想战线提出的紧迫任务。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是一个内在协调、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体。解放思想是重要前提和坚实基础,统一思想是必然结果和主要归宿。解放思想是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思想是为了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宣传思想工作担负着解放思想、统一思想、武装思想的任务,一定要准确把握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的辩证关系,坚持科学的“统”与“放”,正确引导人们思想观念向前发展,做到统而不死,放而不乱,为全面小康建设提供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
要破除“紧箍咒”。“紧箍咒”怎么破,我看要“三破”。一是要破除思想观念上的“紧箍咒”,克服过时的理论观点、传统的思想观念这个解放思想的最大阻力。二是要破除规定做法上的“紧箍咒”,进一步改变政策不公与政策歧视等问题。三是要破除体制机制上的“紧箍咒”,进一步解决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国有经济比重过高、战线过长、分布过广、垄断经营,政府职能“越位”、“错位”和“缺位”等问题。把思想解放贯穿于改革的各个环节和发展的全过程。
要把好“方向盘”。转换脑筋但不随心所欲,打破常规但不逾越规矩。思想无禁区但宣传有纪律。解放思想不能搞脱离实际的胡思乱想,不能搞不着边际的异想天开,也不能搞一厢情愿的主观臆断,一句话,就是不能偏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轨道,不能损害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不能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还要统一思想。思想大统一,就会实现大团结;有了大团结,就能成就大事业。怎样统一思想?我认为既不能在保守中统一,也不能在迷茫中统一,更不能在错误中统一,而必须在开放中统一,在清醒中统一,在真理中统一。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回答解决好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一方面,要着眼于用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回答有碍于思想统一的重大理论问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引导干部群众正确看待社会主义、
13
正确看待资本主义、正确看待改革开放、正确看待党的建设问题。另一方面,要着眼于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回答有碍于解放思想、统一思想的重大实际问题,正确回答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正确回答执政党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
要找准“坐标系”。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关键是要明确把思想从哪里解放出来,解放到哪里去;用什么来统一思想,把思想统一到什么地方去。这里,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都有一个以什么作“坐标系”的问题。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坐标系”来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既要把好“向”防止误入歧途,又要把好“度”避免过犹不及。真正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的前提下统一行动。要防止“两边倒”,坚持有“左”反“左”,有右反右,真正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反“左”、反右,防止以“左”反右、以右反“左”。要防止“一阵风”,不能把解放思想庸俗化,不能把统一思想简单化。要防止“走极端”,不能认为创新就是全盘否定,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在意识形态“统”与“放”上走两个极端,必然导致不是统死了,就是放乱了。苏共党亡政息在这方面的教训就很深刻,值得我们深思。三、准确把握先进文化建设的“破与立”,坚持在批判继承中创新发展
先进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前进的号角。当今世界,文化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传播条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一定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制订相应的文化发展战略。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坚持立字当头、破在其中的方针,在批判继承中创新发展,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繁荣。
要弘扬主流文化。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弘扬主流文化就是弘扬社会主义的文化,大力倡导和弘扬熔铸着中华民族精神、情感、意志和优秀品格的主旋律文化,自觉地摒弃那些腐朽落后、低级庸俗的文化,牢牢掌握文化发展的主导权。
弘扬主流文化,必须以社会实践为源头。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改革开放服务,把反映、解决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作为建设先进文化的着眼点、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能以赚钱为唯一目的,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见利忘义,精神生产及产品不能完全商业化,文化工作者不能完全商人化;必须实施好精品工程,增强精品意识,努力生产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具有强烈吸引力、感染力、渗透力的作品;在一手抓繁荣的同时,还要一手抓管理,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清除文化垃圾,用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占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阵地。
要创新本土文化。我们建设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本土的区域的中华的文化,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本质。无论世界文化交流如何扩大,我们的文化都只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创新本土文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传承和延续,而是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化和重塑,是从内涵到外延的不断开拓、创造和更新。对于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当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进行认真审慎的分析、过滤、选择。
要借鉴外来文化。先进文化的建设和繁荣离不开对世界文明优秀成果的吸收和借鉴。中国的先进文化要得到发展,决不能离开世界?吸收和引进外来文化,必须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既要反对夜郎自大的排外主义,又要抵制生吞活剥的全盘西化。“以我为主”,就是在外来文化的引进中,以我们的民族文化为接受主体,以民族文化能否认同为前提,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意识形态不能与国际接轨,接轨就必然“出鬼”。“为我所用”就是引进外来文化要辩证取舍、择善而从,取精用宏、融会贯通,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并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改造、整合和创新。我们的宣传文化工作者,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目光,去了解和吸收各国的先进文化,尽快实现我们的“文化自觉”。
吸收和引进外来文化,必须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既要反对夜郎自大的排外主义,又要抵制生吞活剥的全盘西化。“以我为主”,就是在外来文化的引进中,以我们的民族文化为接受主体,以民族文化能否认同为前提,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意识形态不能与国际接轨,接轨就必然“出鬼”。“为我所用”就是引进外来文化要辩证取舍、择善而从,取精用宏、融会贯通,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并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改造、整合和创新。我们的宣传文化工作者,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目光,去了解和吸收各国的先进文化,尽快实现我们的“文化自觉”。
在借鉴外来文化的过程中,还要高度警惕文化殖民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某些西方国家为了达到其经济和政治目的,利用一切手段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全方位的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输入他们的意识形态、文化价值和生活方式。因此,在向西方文化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对西方文化渗透对我国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道德规范造成的冲击,要保持清醒,未雨绸缪,确保本土文化安全。要建立积极的文化安全预警系统,对外来文化给予我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构成的威胁作出预告性、警示性反应,运用法律的、市场的、行政的手段,对那些可能危及国家文化安全的因素予以防范。四、正确对待群众需求的“雅与俗”,坚持在不断满足中提升品位
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同志应当对马克思的一段话非常熟悉:理论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群众对理论的需求程度,理论只要彻底就能掌握群众,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我理解,这段话有三层意思,其一,理论能不能为群众所接受,要看群众需不需要这种理论;其二,群众需不需要理论,要看这种理论科学不科学;其三,只要群众需要并自觉接受理论,理论武装工作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即精神变物质。理论工作是如此,意识形态的其他工作也是如此。我们每做一件事,每开展一项活动,都要注
14
重科学性,都要符合群众的需要,这样才能被群众所理解和接受。重温马克思的教诲,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从事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每一位同志必须高度重视、密切关注、认真研究干部群众的精神需求,把满足和提升群众的精神需求摆到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
第一,以群众精神需求为第一信号。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对象是群众。我们的工作要得到干部群众的认可,我看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对群众的精神需求了然于胸,尽量使宣传工作与群众的需求“正相关”,做到“正中下怀”。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释群众之所疑、办群众之所需,这样我们的工作就能在“大众化”的前提下“化大众”,做到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唯有以群众需求为第一信号,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才能赢得群众信赖、拥有群众基础,才能枝繁叶茂、根深果丰。
第二,以挖掘群众精神需求为第一选择。我们经常讲宣传思想工作要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怎样才能主动?我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不能研究和开发群众的精神需求。如果我们把这作为第一选择,事先掌握了群众的需求,并根据这种需要来做工作,那么,我们就真正掌握了主动权。正如促进物质生产要启动消费者的物质需要一样,促进精神生产也必须启动消费者的精神需要。当前,人们的精神需求还大有潜力可挖。有关经济学专家预言,中国13亿人口潜在的精神消费能力约在5500亿元以上,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既对宣传工作的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又为宣传工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宣传思想工作者要首先选择抓住挖掘群众精神需求而作为,抓紧研究群众精神需求的走向,把握其内在规律,在承担好历史使命的同时,不断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力争事业产业双丰收。
第三,以满足群众精神需求为第一目标。群众的呼声是群众需求的集中体现,也代表着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否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宣传工作的生命。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精神需求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对于群众的需求,只要是正常的、合理的,都应该尽量地去满足,一时满足不了的,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地加以满足。在满足群众精神需求方面,要努力做到三点:一要坚持“三贴近”。群众是精神产品的消费者,也是文化市场的最终评判者。文化工作者、文化单位创造生产的产品要转变成群众的消费品,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但这个转变是不容易的,用马克思的话说,堪称“惊险的一跃”,因此,精神产品的生产要面向群众,符合群众的需求,否则,就不能进入和占领市场。二要讲究辩证法。既要满足多数人的精神需求,又要关注少数人的精神需求;既要重视高层需求,又要维护普通需求;既要满足正面的、积极的需求,又要引导负面的、消极的需求。在满足群众精神需求时,要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杜绝片面性。三要注重个性化。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群众的精神需求往往呈现出个性化、差异性、参与性、多样化等特征。宣传思想工作要尊重和关注个体的差异性,尽可能多层次、多视角地满足不同个体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四,以引导群众精神需求为第一责任。宣传思想工作做的是人的工作,其重要职责就是要以科学的世界观、以革命的人生观、以奉献的价值观引导人。现代社会的开放性和信息传播的网络化,使得各种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简单,人们进行价值抉择的自主性越来越大,价值抉择的结果也越来越复杂。对干部群众正面的、积极的、合理的精神需求,我们固然要努力满足,但对那些负面的、消极的、不合理的精神需求,也要理直气壮地引导,以正确的价值观去加以矫正,自觉坚持满足需求与引导需求“两手抓”。五、严格区分文化产业的“管与办”,坚持在科学管理中加快发展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势不可挡的世界潮流。我们没有必要再去纠缠于宣传文化究竟姓“事”还是姓“产”的争论,也无须去论证文化产业要不要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加速发展、如何协调发展、如何可持续发展等深层次的问题,特别是要认真研究和解决文化产业如何发展,发展文化产业事由谁来管、业由谁来办、钱从哪里来等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
1、实现文化产业的调控方式由管办一体向管办分离转变。要按照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打破政府既管文化又办文化的格局,把文化事业和产业区分开来,政府自觉地转换角色,转变职能,重新定位,从竞争性的领域退出来,主要管事业;同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重塑市场主体,培植一批能在市场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把那些可以进入市场的产业放手交给企业去办,实现管办分离。这对政府是一种解脱,对企业是一种机遇,对文化产业是一种支持。西方在总结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时,认为政府“最大的供给就是不供给”,也就是说政府要放手让权,不要过多地干预企业。我看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当然,政府由直接办文化产业转向间接管文化产业,并不意味着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就无所作为,更不说明政府可以推卸发展文化产业的责任。今后,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的主要职责,一是制定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强化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手段,促使各类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二是制定法规政策,规范文化企业行为,维护文化市场秩序,保证文化产业的社会主义方向;三是为文化企业提供必要和及时的服务,不断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特别要保护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四是通过经济杠杆导向文化产业的布局和结构,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五是通过建立文化产业行业协会,增强行业的自律。只要发挥好了政府和企业“两个积极性”,文化产业必将发展得更健康、更顺利。
2、实现文化产业的经营规模由散兵游勇向做大做强转变。现在我们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着一个全球化的国际环境,全球化的核心是经济全球化,紧随其后的是文化的全球化。不管你自觉不自觉,只要你把自己排斥在全球化和世界之外,那么,世界也会无情地、残酷地把你排斥在外。因此,我们发展文化产业,视野要更加开阔,尽可能地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实现经营规模的做大做强。在当前世界,文化产业领域的控制权、话语权被众多实力雄厚的文化跨国公司所垄断。集团化是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走向,人们把文化产业的世界性竞争性形象地称为“巨人之战”。所谓巨人,实质上就是垄断性集团。为什么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必然导致集团化的趋势?根本原因在于集团经过多次的兼并和重组,综合了资金、技术、人力、经营和品牌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完全可能
15
获取超额垄断利润。适应“入世”和全球化的新形势,我们的文化企业要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要配置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如果还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还是单枪匹马、孤军作战,还是互相拆台、恶性竞争,还是彼此分割、不成气候,恐怕就很难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了。发展文化产业,市县一级考虑到还刚刚起步,可以从实际出发宜大则大,宜小则小;而省级文化产业就应有远大的胸怀,应具世界的眼光,埋头苦干,背水一战,来一个“第二次创业”,抢占制高点,尽快做大做强。
3、实现文化产业的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文化产业相对于物质生产而言,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生产,对所需资源也有较高的要求。从长远来看,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对文化产业的需求却是无限的,这就决定了文化产业的扩大再生产不能走盲目扩大规模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之路,而要在生产规模不变,?ü谠甲试础⒔谠祭投Α⒔谠汲杀镜那疤嵯吕┐笤偕
庋幕档脑龀し绞骄褪迪至舜哟址判拖蚣夹妥斓哪勘辍?要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的内涵扩大再生产,实现集约型经营,关键要抓住两条:首先,要依靠科技,加快科技文化创新,以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来推动全省文化产业水平和质量的提升。要大胆地引进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文化产业技术设备和制作方式,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技术装备和科技含量。要善于运用高科技手段,有效地打击各种形式的盗版和侵权行为,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其次要调整结构。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往往能引起文化产业质的变化。要按照合理原则、优先原则、竞争原则适时调整文化产业结构,以结构的调整促进文化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4、实现文化产业的经营主体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国内外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表明,文化产业的经营主体只能是企业而不能是政府。美国的硅谷就是政府只给政策,依赖社会资本兴办起来的,其结果是硅谷越办越红火,享誉全球。文化产业的发展一定要社会化、市场化,要多渠道、多体制、多层次地办文化,形成国有、集体、个体、中外合资等多种所有制兴办文化产业的格局。各级政府在鼓励各类经营主体投资文化产业时,要始终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构建引导有效的投资机制,让投资者消除心理压力,感到投资安全可靠,有利可图。要保护各类投资者的利益,建立起民营、外资企业与国有、集体企业公平竞争的平台,形成规范的市场秩序,这样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吸引社会闲置资金来发展我省文化产业,使我们的文化产业领域呈现万紫千红春满园的生动局面。
16
提高党委领导意识形态领域斗争能力
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思想政治建设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这要求各级党委领导从维护国家安全发展、确保部队高度集中统一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着眼打造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坚强“一线指挥部”,下大力提高领导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能力。用战略思维和政治眼光深刻认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新特点新变化。当前,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在信息化飞速发展和全球化迅速蔓延的环境下进行的,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进行的,是在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的青年一代逐渐成为社会主体的情况下进行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策略和斗争方式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新变化。比如,由遏制打压转向“颜色革命”,由外部围攻转向内部演变,由单渠道信息输出转向全方位思想文化渗透,等等。各级党委、领导必须从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用政治眼光审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形势,充分认清社会制度的不同、根本利益的冲突、价值观念的差别,决定了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根本目的不会变,以强烈的政治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抓好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高度关注和准确把握部队意识形态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意识形态领域斗争,说到底是一场争夺群众的“攻防战”。当今时代,市场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人生态度、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部队思想政治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青年官兵的政治防范意识在弱化。现在一些青年官兵头脑中缺乏“讲政治”概念,只看到握手与拥抱,看不到背后的较量与博弈;只看到合作与发展,看不到背后的争斗与利用,缺乏应有的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二是随着互联网和现代通信工具的普及,领导干部的信息优势明显减弱,主导舆情的难度增大。三是现代传媒的渗透作用明显增强,使形形色色、良莠不齐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思想观点、生活方式呈现在广大青年官兵面前。对此,各级党委和领导既要看到信息化给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也要看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面临的新挑战;既要看到青年官兵充满时代活力的特点,也要看到他们容易受到影响的脆弱性,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积极主动加强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新的形势任务,要求各级党委深入调查研究,把握社情兵心,打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仗。一是从传统思维中跳出来。善于透过现象看清本质,从过去那种“非白即黑”的教条思维中跳出来,从“只重利益、忽视政治”的功利思维中跳出来,理性思考和分析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始终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观念的前瞻性。二是善于用先进思想文化占领精神高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要始终着眼“三个确保”时代课题,以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突出“忠诚于党”这个首要要求,教育官兵铸牢“军魂”,永远听党指挥。三是围绕热点问题积极主动应对。当前,应针对西方“普世价值”理论的虚伪宣传,深入开展为什么军队不能“非党化、非政治化”、不能“国家化”和“六个为什么”学习教育活动;针对网络成为斗争主渠道的实际,充分利用“互联网进军营、政工网进班排”的优势,鼓励官兵参与网络交流互动,培养我们自己的“红色版主”、“舆论领袖”,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占领网络阵地,使部队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与时俱进、扎实有效。
17
篇十:意识形态的例子怎么列举
意识形态的主要内涵和特征主要内涵
意识形态一词出现之初,是一个纯粹的学科名词,无涉于价值判断。1796年,法国哲学家特拉西把意识形态定义为“观念的科学”,是一种哲学研究。在文义上,ideology一词是由“观念”(idea和“学科”(ology两字结合而成。特拉西尝试探索内在思维和观念的起源,希望意识形态此学科最后能和动物学、生理学一样,享有同样的学科地位。
一开始,意识形态一词并不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在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用“意识形态”来概括“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精神现象”后,该词才在东方流行起来。与此同时它的内涵和指涉陷入了混乱的状态:大多数学者都从功能主义角度出发对它进行定义,使得它越来越偏离特拉西的原意。许多学者将它同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文化认同联系起来,指涉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各种价值凭依,而为了实现统治,这种凭依可以是扭曲事实的。
马克思、恩格斯将意识形态看成“虚假的意识”与“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意指系统地、自觉地、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观念上层建筑的部分。马克思所理解的意识形态是具体社会中人对物质实践的一种理解和把握,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种理解和把握总是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即“虚假性”。从意识形态的功能上看,它们都在真实地维护自己的生产关系、既有的社会秩序和剥削利益。意识形态主要是受阶级性制约的观念形态,也可以说是反映阶级的社会利害关系的思想体系,是一种自我欺骗或欺骗他人的思想观念或理论体系,是一种虚假的、颠倒的意识,是对颠倒的现实的反映。它的主要任务就是维持统治阶级的统治——它的目的不是揭示现实生活的真相,而是竭力把这种真相掩藏起来,以维护它所支持的统治阶级的统治。
曼海姆试图将社会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的原貌区分开来,于是就有了“知识社会学”。曼海姆对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意识形态”内涵和指涉进行整理和分析后指出,存在着两种意识形态类型:与阶级利益相关的特定意识形态和与价值无涉的总体性意
识形态。特定意识形态就是社会意识形态或国家意识形态,而总体性意识形态则并不包含对弄虚作假的怀疑,它是在不考虑其动机形成的情况下,对某个时代或者某个社会群体在特定社会情境中形成的特殊思想进行形式色彩的功能分析,以及对精神之诸结构性差异进行客观描述。尽管曼海姆企图将总体性意识形态与特定意识形态相分割,去掉其政治性和工具性,但总体性意识形态的分析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利益格局的分析,因此这种分割是不成功的。
约〃埃尔斯特对意识形态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他认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组信念或价值观,它们可以通过某一社会集团的地位或者利益得到解释。而这种信念或价值观隶属于某种更为一般化的、有偏见的信念群。他认为马克思从功
能的角度来解释意识形态的出现和传播。这种功能解释的主要观点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契合于现存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统治阶级的利益并具有为之服务的功能,有此而得以出现和传播,最终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从这里可以看出,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观点是一种歪曲的意识、虚假的意识,为了阶级统治而不惜扭曲现实的意识。约〃埃尔斯特认为对意识形态的定义应该是非功能主义的。他把意识形态看成是精神实体,并且否定了它的制度性定义,这种定义把意识形态看成是体现出某些信念或价值观的制度性的实体。
我认为不应该从功能主义角度出发对“意识形态”进行定义,而应从意识形态的内涵和本质来定义它。特拉西把它定义为“思想的科学”、“观念的科学”,其目的是要研究认识的起源、界限和认识的可靠性程度。因此,我认为“意识形态”属于哲学研究的范畴,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某一社会群体大部分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它表现的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涉及任何价值观正误的判断,更不会因阶级利益的冲突而扭曲现实。
基本特征
一、真实性
对于马克思、恩格斯二人来说,意识形态的明显特征就是它的虚假性。在他们心目中,并非所有政治观点皆有意识形态的特性,意识形态并不属于科学,是和科学相对立的错误意见:故有必要区分意识形态与科学、真理和虚伪的差异。然而我认为这是错误的。意识形态是一种价值观,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而这种反映是描述性的,并不应该包含任何价值判断和利益判断。因此,它应具备的首要条件是真实性,要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反映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认为它具有虚伪性是因为将它看作阶级统治和教化的工具,相反地,我是要将意识形态去阶级性、去工具性。
二、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具有阶级倾向性,它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阶级要以意识形态为工具维护其相应的统治,所以会将自己的意识形态泛化为所有阶级甚至全体社会成员的意识形态,用思想上的统治来配合政治上的统治。对于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意识形态是由社会中大部分成员认同的观念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因此它是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而不一定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因此就并不存在“统治阶级泛化其思想”的说法。另外,这种观点还是无法将意识形态与阶级利益相分离,还是将它看作阶级统治的工具。
篇十一:意识形态的例子怎么列举
意识形态的特征意识形态的特征
1.现实性
意识形态是一种抽象的理论,但并不是纯粹空洞的东西。它有指向性,总是指向现实。无论是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还是居非统治地位的思想、学说,要么是为了维护现存的政治制度,要么是为了批判现存的政治制度。
2.总体性
意识形态是由各种具体的意识形成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经济思想、社会思想、教育、艺术、伦理、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有机的思想体系。
3.阶级性
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功能。不同的社会集团和阶级由于其利益的差异而有不同的意识形态,而不同的意识形态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它是由其所代表的阶级的地位决定的。
4.相对独立性
意识形态虽为社会存在所决定,但它有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它是相对独立的。
5.依赖性
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的,归根结底来源于社会存在。
篇十二:意识形态的例子怎么列举
意识形态工作总结范文年终个人总结例子1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以强化管理、紧紧围绕业务为
重点,本着“诚信勤奋、开拓创新”的服务宗旨以及“效率更高、质量更好和服务更优”的要求努力提高物资供应保障能力,各项工作稳步提升。
一、做好物资入库验收,抓好数量质量关。
第四季度收发料:中板2261吨,型材243吨,h型钢96吨,普通螺栓4万套,普通螺母2万套,高强螺栓1214套;油漆19.8吨,稀料4吨;焊剂11.6吨,焊丝31.9吨公斤,电焊条4.5吨。
二、严格原材、设备出库手续,完善发放制度。
物资出库、发放是确保生产及工程的需要,也是企业控制成本,获得利润的源泉。它的基本要求是:按质按量迅速及时,严格检查领货手续,防止不合理的领用,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物资出库要按物资进库时间的先后,认真执行“先进先出”的原则。发货时坚持“三检查”、“三核对”、“五不发”的原则。
三、建帐立卡,做到帐、卡、物三相符。
建立健全仓库保管卡和料卡,及时正确地反映仓库物资收、发、存数量动态,这是加强仓储管理的基础。
1、帐薄和料卡的设置:按照管理部门的要求,对仓库物资按类设帐管理。料卡的使用,本着经济美观的要求,可根据本仓库的具体情况自行安排。
2、帐卡的运行:物资验收完毕,应根据验收单,将物资名称、规格型号、验收数量金额、存放地点、四号定位号码逐项计入物资明细帐上。验收的同时,填写料卡挂在货位上,正确使用帐卡,做到帐卡相符,是仓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全面清查、统计了20__年的进料、发料、库存数量。
年终个人总结例子220__年,综合管理部在公司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和各部室的大力支持
下,紧紧围绕公司的中心工作,内练本领,外树形象,不断提升工作理念,突出工作重点,努力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了综合部“参谋、组织、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精心协调各部门关系,克服各种困难,认真落实上级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努力推动各项工作朝着既定目标迈进。现将主要工作情景汇报如下:
一、强化自身建设,规范内部管理,促进综合部工作规范有序运转
公司综合部首先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认真抓好内部管理,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一是规范各项管理制度。修订完善了公司内部车辆管理暂行办法,做好公务车辆的调配与管理,按月逐季对加油卡的费用情景进行统计上报;完善了公司办公行为规范,抓好了员工的考勤管理,按月汇总员工的请、休假、考勤情景,报财务部门核发薪酬;规范执行综合部各项管理流程,提交公司与综合部事务有关的各类请示7项,已执行3项(加装监控设备、办公茶叶购置、协议酒店的签约);二是不断加强自身队伍建设。
做好综合管理部工作,必须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本事。全体综合部人员经过各种途径认真学习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刻苦学习业务知识,政治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工作本事不断得到提高;三是树立高度的服务意识。综合部人员无论是干部还是普通员工,
都能顾全大局、服从大局、服务大局,工作上经常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为做好全公司服务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调查研究,当好领导参谋,及时为领导决策供给信息服务
围绕公司中心工作,加强了对内对外的调查研究,高度关注政策走势,敏感捕捉信息,力求做到办事规范周密,办文高效严谨,力求准确、适度,避免疏漏和差错。努力做好文书处理、档案管理、文件传达等日常管理工作,完成了各类材料编制上报的工作。
一是按照上级主管单位要求,完成各类汇报材料的编制上报,包括公司季度工作安排与总结、季度经营业绩自评报告、季度经营活动分析报告、20__年度工作总结与20__年度工作计划等各项汇报材料的编制与上报工作。
三、围绕中心工作,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了服务水平
综合管理部是总公司领导下的综合管理机构,日常工作纷繁琐碎,在处理领导下达的各种日常工作中,全体员工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强化工作意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做好了党群与纪检监察相关活动的通知、学习及会议材料准备工作。根据年度目标任务,做好集团和公司下达的日常纪检监察工作;在书记的指导下,做好了公司党风廉政建设有关材料的收集整理和活动的组织工作;协助公司党总支书记做好了参加集团召开的各类纪检监察会议的准备工作,并起草会议发言汇报总结材料。
在集团纪委统一部署领导下、在书记的指导下先后参与组织开展了“廉洁从业教育月活动”、廉洁文化“进机关、进工地、进站队、过岗位”活动、“做公司的护航人、当职工的贴心人”等活动,经过这些活动,解
放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增长了知识,看到了自已的不足;自九月份以来,先后参与监督了公司有关设备材料采购的市场考察和招标工作;组织综合部代表队参加集团首届职工运动会并取得男、女团体三等奖的成绩;做好了“小金库”治理专项检查的配合工作。
四、加强沟通协调,注重团结协作,营造了良好内外部工作环境
总之,我们在过去的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公司领导的要求相比,与兄弟部门相比,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表此刻服务意识不足。综合部的基本职能为“参与政务,做好服务”,全面履行公司的后勤保障职责是综合部的重要职责之一。
综合部在“想多于做”方面做得还不够,全局观念、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增强。其次,统筹本事不强。综合部事务琐碎繁杂,在人员的统筹调配本事方面还不强,一些工作的协调不是十分周全,直接影响了整个综合部的工作效率的提高,导致人浮于事的现象好时有出现,有的忙的废寝忘食,有的闲的慵懒无聊,不但影响了士气,并且降低了工作效率。
第三,工作程序还不够规范。各项管理流程还不完善,内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第四,创新本事不强。从意识上对总办的参谋助手作用认识不够,缺乏工作主动性和进取精神,主要是做日常性、事务性工作和领导交办的任务,对于领导未安排部署的工作缺乏主动性,预见性和前瞻性有待提高。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戒骄戒躁,发扬团结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扎实工作,搞好服务,努力把综合部工作不断推向新水平。
年终个人总结例子3
当我拿到第一个单时,是进公司的两个星期后,那时的心情真的很开心,顿时间也十分自信,认为业务很简单,没什么大不了的。此时我就犯下了一个大错误:人本应自信,但过分的自信就等于自大,自信心是必须要有的,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业务员,除了自信还得谦虚!
由于刚到公司不久,有些不明白的地方,总是自己摸索,在公司经理看到这个现象后,找我谈了谈,经理说:“你现在走的路是我们老员工走过来的了,不懂就要问,这样的话不就事半功倍了吗”是的,时间就是金钱,这样的确很浪费时间,有这么多位同事这么多的经验,这么大的学习平台,这么好的经验资源,为什么我不好好利用呢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不亦乐乎,何乐不为!.,人,不懂就要问,要不耻下问!何谓学无止境就是在不同的环境中,不同社交人际中,都要做到眼到,思维到,活到老,学到老,不懂就得多问,在工作生活中不断学习,不断历练自己,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提高自身价值!
在这几个月中,我迟到了几次,开会的时候被经理说了,我真的`感到很不好意思,有句话说得好“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同样的道理“不为迟到找借口,要为早到找方法”为什么我就不能早休息半个钟,少看半个钟的电视呢互调一下不就有一个钟的时间,那我怎么还会迟到呢迟到在普遍人看来很正常,没有什么,认为大不了就罚点款,应付一下制度,存在这样想法的人,除了所谓的“运气好”不然的话,是不会有大作为的!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时间观念,守时就是一个诚信问题,打个比方,约了客户,你认为是让客户等你,还是你应该先去等客户呢所以,时间观念是很重要的,不仅仅是提醒你安排工作的需要,更是一个人树立自身诚信形象的重要前缔!
新年已经来临,(目前来说)明年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就是明年开始一个月至少增加五个单量!
计划是成功的钥匙,认真做事是合格,用心去做才是优秀!善于反思,吸取教训,耐心是本等心态,敬业是责任态度,态度亦是积极的行为!成功就是被多次的拒绝加一再努力中得到的!别人给你打一百分的时候,自己应认为只有八十分,而自己心中的分指数应该是一百二十分,这样的话,自己才会做得更好!
与强争锋,强者永存,诚信待人,以智制强是宗旨!
宗旨是自己树立的,计划不仅仅是想出来的,还是做出来的
年终个人总结例子4一年的保安工作,也要结束了,这一年来,在小区的工作,较好的完
成了,同时也是得到了业主们的肯定,现在就我这一年来的保安工作做下总结。
一、日常工作
小区的保安虽然管理的范围并不是特别的大,我们的小区业主也不是太多,但是做好保安工作,保障小区的财产和人身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这一年来,小区没有出现偷盗现象,同时也没有发生恶劣的事件,可以说是非常平静的一年。但这都离不开我们谨慎的工作,保安的工作可能普通人看来就是在那走走,在保安亭坐着,甚至觉得我们空闲的时间很多,是很轻松的工作,但是真的做过保安的都知道,这份工作看起来轻松,但是其实想要做好并不是很容易的,也是需要我们付出很多的精力,在日常里做好巡查,出入的登记,同时也是要不时的进行消费设施的检查和老旧设备的淘汰更新。
二、培训学习
日常工作之余,我也是积极的锻炼身体,同时努力的学习保安相关方面的知识,消防方面的知识,小区这一年也是组织了消防的演习和教育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消防的知识,知道遇到问题该如何的解决,而组织的这些知识教育和演习也是得到了业主们的肯定和赞扬,同时我们保安也是在重温中再次学习了。除了这些,我也是参加了公司组织的消防和保安知识的一些培训课程和学习,让我自己得到了成长。更加有利于我在工作的岗位上去工作,去为小区的安保工作做出贡献。
三、不足之处
当然在一年的工作当中我也是发现自己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像对消防的知识虽然经过了培训,但是还是觉得自己还有很多是不懂的,这些也是需要继续的学习,同时由于自己工作的年限是比较短的,所以很多的工作经验是没有的,也是要在以后慢慢的积累,更加懂得当遇到事情的时候,该如何的去处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很多方面还没有做的那么成熟和专业。保安的工作,我也在做的当中明白,这是一个需要有经验,也需要我不断去努力的职位,并不是说每天巡查下,检查下,登记下就可以的,如果自己不学,其实很容易被淘汰,也是会以后的职场路途越走越窄的。
一年的工作结束,我有了一些收获,同时也要在下一年里面继续的做好,也要不断的去学习,让自己进步。
年终个人总结例子5本年度,在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同事们的帮助、支持下,我严格要求
自己,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较好的完
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现将一年来的学习、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1、思想上严于律己,自觉加强党性锻炼
一直以来,我始终坚持学习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关心我国的民主政治进程,在工作生活中注意摄取相关的政治经济政策,注重学习与工作有关的`各经济法律法规,注重经济大环境走向。“新闻调查”、“经济半小时”等栏目都是摄取该类知识不错的途径。通过上述学习,使我坚定了中国民主政治的信念,使自身的政治经济理论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工作积极主动,勤奋努力,不畏艰难,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通过认真系统地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各种理论著作,进一步夯实了理论基础,提高了党性认识和思想道德素质。
2、业务上认真学习业务知识,通过理论学习和日常工作积累使我对工作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一年来,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多看、多问、多想,主动向领导、向群众请教问题,机关学习会、各种工作会议都是我学习的好机会。此外,认真参加各类培训,一年来参加初任培训、禁毒尿检培训、电子政务培训,均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核,熟练掌握了业务技能。业务知识的学习使我在工作上迅速成长起来。
3、工作上勤奋努力,认真完成工作任务
一年来,我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努力,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作好本职工作。我的工作主要有两大块,一是党政办工作,一是综治办工作。
工作年终个人总结例子
篇十三:意识形态的例子怎么列举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关于意识形态的思考
杨坚
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争论,一方面是马克思剩余价值原理中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结合现实中农民工人这两大弱势群体受到的不公待遇,让我对资本主义以及现在的市场经济存在精神上的抵触;另一方面是计划经济的失败以及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功这两个历史事实,现代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中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霸权地位,让我不得不承认发展市场经济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在当今世界的游戏规则中确实没有什么用。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经常会想到这个问题,但是都没能得出一个能完全说服自己的结论。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在封建时期,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农民的经济生活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士农工商中商人社会地位最低,说明古代的工商业在社会中并不被重视。封建社会对应的集权政治,在维护社会秩序、集中社会资源等方面更有优势。因此,在当时的生产力下,高度集权的帝制更容易形成一个稳定繁荣的社会,比如东方的汉唐两朝盛世和西方的罗马帝国。
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许多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工厂,成为社会大生产的一个环节,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形成一次飞跃,伴随的则是一次巨大的社会变革。随着资产阶级的壮大,封建社会被由资产阶级主导的资本主义社会取代。但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本主义有着不可调和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逐利的资本一方面进行着无限制的生产,被剥削的广大无产阶级却没有能力消费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出现生产过剩。马克思预言资本主义社会最终会灭亡,进入由无产阶级主导的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将在充足的物质条件基础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按需分配,解放生产力,消除剥削,实现共同富裕。
可是到目前为止,马克思的预言没有实现,资本主义社会经过自我改良,对无产阶级实施一系列温和政策,基本实现了社会的稳定,并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
4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发达国家。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1991年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集体变色,现存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也都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社会主义
道路也是历经坎坷,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动荡十年和改革开放后的经济高速发展,
两种意识形态有过激烈的碰撞,也有流淌着鲜血的历史教训。在经济全球化的大
背景下,我们又该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的意识形态问题?
韩老师在评价文化大革命时,有一句话对我的启发很大:“理想主义者的结局总是悲剧性的,毛泽东、马克思就是理想主义的代表。”将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现代社会中的矛盾理解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矛盾,对解决我的意识形态
困惑有很大启发。首先我们对这两种意识形态进行一个简单的比较,见表1。表1
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
共产主义
生产资料
私有
公有
经济制度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文化基础
自然权利:生命、财产、自由
消灭剥削,实现平等
基本假设
资源有限、资本逐利
物质充沛、没有资本
西方经济学中有两个基本假设:资源有限、追求利益最大化。对比一下实现
共产主义的基本条件,一个是充裕的物质条件,也可以说是资源无限,物质已经
不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考虑之中。另一个是消灭资本,解放生产力,
可以理解为人们的生产活动不再以逐利为目的,而是实现自我价值。可以明显地
发现两种社会形态的基本假设就是两个对立面。从原始社会之后,人类社会发展
到现在,显然资本主义社会的假设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特别是在现代社会,资源
稀缺问题越来越突出,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体现在不同阶级间的竞争,阶
级内部的竞争也很明显,这也跟生物发展史上物竞天择的规律是一致的。在这样
的现实中,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就已经不具备了。
那么,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建立完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否
可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探索已经给了我们一部分答案,对此,我认为
资源有限与公有制经济的矛盾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算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中,人们对基本消费品的使用和占有也
是以个人为基础的。只要资源有限,就必然存在竞争,既然消费品中存在竞争,
4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生产资料却是公有的,如何区分两者就成了一个问题,而且我认为这种划分是不合逻辑的。所以,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只有社会中的所有人或者大部分人都是道德高尚的,有将自己从产权中解放的觉悟,公有制经济才是合理的。然而现实情况与此出入却很大,就算消灭了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内部还是存在广泛的斗争,比如农民虽然身处社会最底层,对土地权利依然有着强烈的依赖性。我认为这是中国五六十年代人民公社和文化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因为这是一次脱离了现实条件的理想主义社会变革。
第二,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大锅饭问题是普遍被用来批评公有制经济的例子,我曾经在求实学会学习过一些当时人民公社运动的材料,大锅饭并不是一个普遍现象,有的公社组织的很好,人民生产积极性都很高。但是抛开生产积极性的问题,我认为计划经济也是没有效率的。禁止自由贸易,经济完全由国家一手调控,每一个生产计划由集体制定,这样对人民的创造性有太大制约,而且资源的配置效率也不如市场经济。但是公有制经济可以确保不产生大资本家和过大的贫富差距,新中国在改革开放时就是面临着这样一个大家都穷或者贫富不等的选择。
第三,集权国家中官员的腐败问题。政府并不是一台没有感情不会出错的机器,它也是由人民组成的。如果官员素质出现问题,就会对这种国家集权的社会制度从内部造成最致命的打击。官僚主义是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一个问题,就算在今天中国的腐败问题也很严重。西方社会存在着拜金主义的问题,社会主义的中国同样存在着权利崇拜的问题,并没有哪种社会制度是完美无瑕的。
对于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认为应该从理想和现实区分理解。共产党的最终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认为中国共产党也是以共产主义为最终信仰的,我们的行动目标始终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是,活在现实当中,我们要面对的始终还是现实问题: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等等。所以在行动上我们还是应该是现实主义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市场经济,让人民富裕起来,让国家强大起来,这些实际的目标比空谈绝对公平要更加迫切。不过,公平公正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所以国家在鼓励个人发展的同时要兼顾弱势群体,发展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生命、财产、自由是一个人享受的最基本的自然权利,是一种超越政府和社会,必须受到保护的权利。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经济制度
4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和法律体系的基础。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这些国家最终建立其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以及和其对应的政治体系和法律体系。所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出现和发展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同样,中国经历两千年封建集权统治,有着儒家大一统的思想观念,又在近代接受了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冲击,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了艰难曲折的探索,到现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历史的合理选择。历史也证明,在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中国取得了巨大的飞跃。所以,中国不能走倒退的道路,重蹈文革的覆辙;中国也不能像某些人鼓吹的那样完全私有化,因为这会造成国家财产的流失,让少数人得利,甚至会引发社会动乱。
作为个人,面对各种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的冲击。我们应该要有坚定的信仰,也要有深入的思考。在思想上我们是坚信共产主义的理想主义者,在行动上,我们要做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主义者。我们无法凭一己之力解放全人类,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这个充满机遇的时代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不能改变所有人的思想,但是我们至少能督促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尽可能多地影响身边的人。
4
篇十四:意识形态的例子怎么列举
鲜为人知却影响当今世界的十大意识形态鲜为人知却影响当今世界的十大意识形态现在法西斯主义已经被颠覆,只有少数偏执分子令人忧心;苏联已经解体,至少斯大林式的共产主义已经完全丧失人心;宗教极端主义虽仍肆虐,但并不具备赢取军备竞赛的实力,也无法靠“优越的通俗文化”取得人心。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Fukuyama)认为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的胜利会是历史的终结。但他是否正确?在本文中,我们会讲述鲜为人知却影响世界的10种意识形态。(译注:弗朗西斯·福山(1952——),日裔美籍学者,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福山是《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一书的作者)10.判官统治(Kritarchy)
一般而言,判官统治用于描述古代以色列法官统治国家的时期,人们通常也认为判官统治就是这个意思。现代意义上的判官统治是指依靠习惯法和平等公正进行统治的无政府制度。这一制度不设中央立法机关,仅仅依靠“自然权利”约定俗成的习
惯法运行。法官和警察不受任何中央机关制约,而是竞争体制的组成部分。你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法官,就像在其他体制内选择自己的律师一样。这套制度在索马里依靠传统的中心法律体系(Xeer)得以实行。自从推翻独裁统治者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SiadBarre)、瓦解了索马里民主共和国后,索马里就恢复了习惯法体系,且至今没有设立中央立法体系。中心法律系统没有现代社会普遍设立的行政部门或立法分支机构,它在一些自然法基础上形成并与之保持一致。首先,当氏族成员犯谋杀、侵犯人身安全、强奸、盗窃和诽谤罪时,氏族必须用牲畜“血价”(diya)赔偿。此外,氏族家庭还有很多义务,比如提供嫁妆、尊重长者从而维护氏族和谐、管理水和牧场等自然资源。
判官政治体系是依靠氏族信约制度作为保障(译注:即确保赔偿得到执行)建立起来的。如果氏族内一名成员伤害另一名成员,那么氏族必须进行赔偿。无论谁公然藐视律法都会失去氏族的保护,成为法外之人,不再享有法律补偿。索马里中心法律系统的判官统治体制启迪了西方无政府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关于现代社会的新思维:即不需要依靠政府也能有效运作。一般认为不设立强制的政府机关有利于私人投资和经济发展。习惯法会保护自由贸易和个人自由,人们不用交税也不受政府法规的限制,自由企业一定能够蓬勃发展。当然,在现实社会中,索马里中心法律系统也存在严重问题。在这个男权体系中,只有男人可以向年长者提起申诉,因此强奸单身女性通常不会受到惩罚。而用“血价”集体支付的赔偿方式意
味着个人通常不会因犯罪受到惩罚。尽管他们宣称这套体系分散式的性质与互联网颇为相似,但其实与传统社会有更多共同点——与公正相比,它更看重荣誉。9.人口控制(Antinatalism)
人们普遍认为能活着就很好,但哲学家大卫·班娜塔(DavidBenatar)不同意这个观点。他的逻辑是这样的:痛苦不好快乐好,没有痛苦就是好事,而如果人们活着是为了感受快乐,那么缺少快乐则没有任何好处,所以生育孩子从道德层面讲是不合理的。虽然没有痛苦和拥有快乐都同样美好,但痛苦却比没有快乐更难忍受。在生命中,遭受痛苦和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而快乐却视随机因素偶然发生,且往往转瞬即逝。在这种逻辑下,生养孩子会被认为自私自利。也许生养孩子对你有益,但从孩子的利益角度出发,生存的危害超过任何可能存在的益处。不用来到世间意味着没有痛苦,这是很棒的。
虽然同时也意味着感受不了快乐,但是既然你都不存在那你也不会知道自己有什么损失,所以也不会太糟。而且,从道义上讲,避免伤害一个人远比对他好重要的多。支持生育者通常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来给自己作辩护,但生育绝对是虐待儿童,因为不可避免的痛苦和死亡超过生活中可能存在的美好。人口控制拥护者认为人类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并将这种强烈的道德感与人口控制理论相结合。这两种观点的融合促进了人类自愿灭绝运动(VoluntaryHumanExtinctionMovementorVHEMT)的发展。这个运动组织由一位越战老兵乐斯·奈特(LesKnight)创办,他曾加入人口零增长组织——该组织支持每对夫妇不生育超过两个孩子。(译注:人类自愿灭绝运动,乐斯·U·奈特创立,是一场号召所有人放弃繁殖,最终逐
步实现自愿性人类灭绝的生态运动。)人类自愿灭绝运动认为人类对生物圈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而最符合道义的解决办法就是人类通过停止繁殖追求自愿灭绝。随着全世界人口持续增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自然资源枯竭,该项运动也得到发展。法国一位拥护人口控制的活动家做了简洁明了的比喻:“我们在泰坦尼克号轮船上,船将沉没,此时再接更多人上船实在不够明智!”该组织并不支持用强制手段绝育,也不鼓励自杀,他们的口号是“希望我们长生并灭绝”。上述观点也并不代表所有人口控制拥护者的想法。这些理念通过托马斯·里戈蒂(ThomasLigotti)的长短篇小说、左拉·杰西(ZolaJesus)的音乐和电视剧《真探》的角色拉斯特(RustCohle)影响着通俗文化。(译注:托马
斯·里戈蒂,恐怖科幻小说家;左拉·杰西,美籍女歌手兼作词人)8.欧亚主义
十九世纪末期,俄罗斯的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政治革命运动思潮。一些俄罗斯侨民提出,俄罗斯应该承认自己是东方国家的一部分,无须一味地盲从西方国家,并于1921年出版了文集《回归东方·预言与实现·欧亚主义者的主张》。欧亚主义者认为,“俄罗斯—欧亚思想”区别于欧洲文化和亚洲文化,是一种受到蒙古人和其他游牧民族影响的独特文化,俄罗斯则是介于亚欧之间的“第三大陆”。与欧洲文化的定位不同,俄罗斯思想是一种跨越国界的文明,它更具多样性,而非单一种族内容,并且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控能力。欧亚主义党于1932年在柏林成立,旨在通过欧亚联盟推翻腐败
篇十五:意识形态的例子怎么列举
【关键字】意识什么叫意识形态:日本军国主义意识形态举例(图文)
在日本人心中,侵华战争的宗教色彩很浓,他们被官方鼓惑,进行思想洗脑,这也是为什么多数战场上的日本人都没有丝毫罪恶感的原因。
摇篮里就灌输武士道思想的日本(来源:凤凰博报)
日本开展大规模战争前对小学生进行军国主义教育(来源:凤凰博报)
日本僧人接受军事训练(来源:凤凰博报)
武运长久-日本在送孩子前往中国前线时,乡里们的签名(来源:凤凰博报)
昭和十三年十月二十七日:日军攻占武汉,日本国内民众庆祝胜利。(来源:凤凰博报)
收听投降诏书后在代代木练兵场切腹自杀的日本青年学生(来源:凤凰博报)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篇十六:意识形态的例子怎么列举
主要的意识形态解释一、自由主义(自由主义的发展路径:古典自由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的自由主义、主张回复古典自由主义的新自由主义。)1、古典自由主义(Classicalliberalism)是一种支持个人先于国家存在的政治哲学,强调个人的权利、私有财产,并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认为政府存在的目的仅在于保护每个个体的自由。古典自由主义发源于17世纪和18世纪,也因此,它通常被视为由于工业革命和随后的资本主义体制而产生的一种意识形态。言论自由、信仰自由、思想自由、自我负责,和自由市场等概念最先也是由古典自由主义所提出,后来才陆续被其他政治意识形态所采纳的。古典自由主义反对当时绝大多数较早期的政治学说,例如君权神授说、世袭制度和国教制度,强调个人的自由、理性、正义和宽容。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都受到了古典自由主义的影响。古典自由主义政府的干预经常是阻碍了经济的增长,因此主张将政府排除出经济领域,让经济生活自行其是,让追求自身利益的无数的个体理性的计算来引导经济生活的调整,即"谁会应当尽量从政府干预中摆脱出来,尽量的自由","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古典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2、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是英国现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主要派别。在1911年由霍布豪斯(LeonardTrelawnyHobhouse)所着的自由主义一书里,他总结了新自由主义(Newliberalism)的概念,也就是主张政府介入经济,并应确保每个人在贸易时的平等权利。主张在新的历史时期维护资产阶级个人自由,调解社会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因而成为一种经济自由主义的复苏形式,自从1970年代以来在国际的经济政策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自由主义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自由经营、自由贸易等思想,并走向极端,大力宣扬"三化"。一是"自由化"。二是私有化。三是市场化。新自由主义特别强调和坚持三个"否定"。一是否定公有制。二是否定社会主义。三是否定国家干预。新自由主义极力鼓吹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一体化。新自由主义并不是一般地鼓吹经济全球化,而是着力强调要推行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即全球资本主义化。新自由主义代表人物是哈耶克、M·弗里德曼。
二、保守主义
在不同的语境下,或者不同的历史阶段,拥有不同的含义,但它们都有类似的本质:是一种强调既有价值或现状的政治哲学。保守主义一般是相对激进而言的,而不是相对进步而言的。保守主义并不反对进步,只是反对激进的进步,宁愿采取比较稳妥的方式。保守主义并不反对变革。如同伯克所写道的:“无法接受改变的国家是无法生存的。”但他们坚持变革必须是透过有系统、有条理的改变,而非突然爆发的革命。革命为了某种理论或学说,会试图改变人类社会中复杂的人类互动关系,这将会造成无法预料的后果。伯克大力呼吁应该避免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对于保守主义者而言,人类社会有时是根深蒂固而体制健全的;为了达成某种意识形态的计划而随意修改之和形塑之将会造成无法预料的灾难。保守主义也强烈支持财产的权利。
1.经典保守主义或称传统保守主义、古典保守主义:反对在政府和社会制度上的激进变革,这种形式的保守主义其实是反意识形态的,因为其强调程序(稳定而不急躁的改革)高过特定结果(任何形式的理想政府)。对于经典保守主义而言,只要改变是经由正当的法治程序、而非经由革命或突然的变动,那么不管最后的政府是属于右派或左派都是正当的。2.意识形态保守主义又称右派保守主义:与反意识形态的经典保守主义相较,右派保守主义如同其名称所代表的,支持特定的意识形态。其意识型态通常又可以分为上述的社会保守主义、财政保守主义、和经济保守主义。这些子意识形态包含了许多英语国家的保守派支持者,这些子意识形态也常会被个别地吸纳入其他政治立场上。3.新保守主义(Neoconservatism),是美国近年来出现的一种保守主义,由于有别于美国共和党传统保守主义,因此称为“新保守主义”。新保守主义主要是从自由主义转变而来。一些左派自由主义分子,反对20世纪60年代的自由主义的激进变革,思想趋于保守,从而形成新保守主义。
三、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socialism)是一种社会学思想,主张整个社会应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发展出了他们的理论体系,亦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形态。1、空想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最初形态是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适应早期无产阶级渴望改变现状的需要产生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利益根本对立的两大阶级,它们从一开始就存在着矛盾与斗争。在不成熟的资本主义发展状况下,不成熟的无产阶级渴望改变自身生存条件的需要,导致产生了空想社会主义。恩格斯指出:"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其主要特点是: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理论上提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并用这种观点去分析历史和现状,从而预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在设计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使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2、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总结欧洲工人运动的经验,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特别是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并使之与国际工人运动紧密结合起来,得以在工人阶级中迅速传播,形成了十分完备的理论体系。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整个社会主义大厦,奠定了坚如磐石的科学基础。唯物史观的伟大发现,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唯物史观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个最基本的观点,并在这一基本观点的基础上,阐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作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秘密。它科学地论证了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形式上是偿付工人劳动所创造的全部价值,实际上只是工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一小部分,其余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却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了,这使资本家利用占有生产资料剥削工人的秘密暴露无遗。第一,社会主义必须拥有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第二,社会主义必须建立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形式。第三,社会主义必须实行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第四,社会主义必须消灭了阶级、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第五,社会主义必须使国家的政治职能消亡。第六,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教育事业。第七,社会主义必须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四、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即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美国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民族主义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思想状态。"英国学者爱德华·卡尔认为:"民族主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和一个民族内部成员的一种意识,或者是增进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富的一种愿望。可以从心理和政治两个层面来界定民族主义。在心理上,民族主义是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或者是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或者是对于民族利益、民族独立于民族统一的信仰或主张;或者是一种爱国心和民族自豪感。在政治上,民族主义是一个民族追求建立自己的国家的政治运动。政治上的民族主义是最具有爆炸性的一种政治哲学,也是当代世界上一个强有力的政治力量。它和爱国心结合,便成了宗教性的主义。政治上的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它曾唤醒了被压迫民族要求解放和独立的意识,也引起过军国主义、帝国主义、种族优越主义及战争等罪恶。
五、法西斯主义
法西斯主义(英语:Fascism;意大利语:Fascismo;德语:Faschismus)是一种结合了社团主义、工团主义、独裁主义、极端民族主义、中央集权形式的军国主义、反无政府主义、反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反共产主义政治哲学;《大英百科全书》对法西斯主义的定义:"个人的地位被压制于集体-例如某个国家、民族、种族、或社会阶级之下的社会组织。"法西斯主义强调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国家荣誉不可侵犯。是由民族主义(nationalism),种族歧视(racism),极权主义(totalitarianism)国家价值主义(disagremnationlism)的中心意义合体而成。他们歌颂军事美德而诋毁自由及民主,歧视不同于自己的人。法西斯主义否定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思想,鼓吹对领袖的绝对服从和国家主义,宣称“高贵”民族有统治“劣等”民族乃至全世界的权利,融种族主义历史观和专制暴力哲学于一体,既反对共产主义也反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主张建立少数独裁者的恐怖统治,镇压劳动人民和进步势力,实行扩张政策和战争政策。法西斯主义视国家为一种拥有积极权利的组织实体,而非一种设计用以保护群体和个人权利的制度,法西斯主义也不认为国家权力应该受到监督。法西斯主义的特色是以极权主义的方式由国家控制所有层面的生活: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和经济的。法西斯国家管理并控制生产工具。法西斯主义将民族、国家、或种族的地位置于个人、制度或组织之上,法西斯主义使用明确的人道主义用词;呼唤英雄式的群众力量恢复过往的光辉;并要求对单一的领袖效忠—通常到达个人崇拜的程度。法西斯主义的领导人最为人所知的是他们以诉诸利他主义的宣传方式来正当化对于个体的压迫。
六、无政府主义
它的基本立场是反对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切统治和权威,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其政治诉求是消除政府以及社会上或经济上的任何独裁统治关系。对大多数无政府主义者而言,"无政府"一词并不代表混乱、虚无、或道德沦丧的状态,而是一种由自由的个体自愿结合,以建立互助、自治、反独裁主义的和谐社会。一如其他政治哲学思想,无政府主义包含不同的分支和流派。虽然他们都有着反对国家的共同特色,但却在其他议题上有着不同的立场,包括是否进行武装斗争、或以和平非暴力建立社会的问题上产生分歧,而在经济的观点上也有显著的差异,从主张财产彻底公有化的集体主义流派,至主张私人财产和自由市场的个人主义流派,政治光谱分布相当广泛。
七、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是平权主义,指女性争取与男性平等,体现女性自我精神与能量的一种女性思想、社会言论及政治协助行为。男女平等是女权主义最基本的目标,在争取与男性平等的同时,女性还要注重自我的价值表现,展示女性的独特魅力,挖掘并发挥女性的社会力量,为社会各阶层女性的思想与行为解放而努力,要将全世界妇女的利益放在同一个起点,协助官方处理女性主义面临的问题。女权主义哲学概括起来,对各类共同关注的理论问题和对各种成功理论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如下十大方面:1.女性境遇的考察,女权主义发现,女性在社会低下的地位和悲惨境遇,不是男性统治者所说的那样,不是天经地义的。无论是女性的性别,或是女性的社会地位\身份和角色等,都是社会不平的的现实给与的.女性是被构造的,没有选择的权力和能力;2.女性存在的缺失,在研究中,人们发现,女性遍布存在于这个社会里,他们只是非存在的,是男性的附属者和屈从者;女性非存在的状态是社会男性强权统治和不合理的历史造成的,表现力人类整体的存在的缺失。3.女性权力的实践:经济权利,政治权利和法律权力等等.男女平等首先是权力的平等,男女平权意识和真正的权力平等都是很重要的.可是,到了今天,女性的权利被排斥和被践踏,仍是不期而至和十分严重的;4.女性安全的毫无保障,需要警示和社会做出保护措施;在家庭或社会公共场所里,女性经常受到男性的攻击和骚扰;男性中心单一性别统治,用强制性的和暴虐的方式对待女性和弱者,导致了女性的性恐怖主义灾难。5.女性创造力遭受压制和被无视,女性是人类文化创造的伟大力量,可是他们的创造性被忽视了;更有甚者,女性的创造力和创造物被男性所抢占豪夺成为他们自己所有的;女性创造力受到压制和掠夺,是社会不合理的状态所致。这是社会的损失,是全人类的不幸;6.女性自觉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确立女性的解放与自由发展,不仅是社会的问题,更是女性自身的问题,需要自我觉醒和自觉发展。女性作为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主体,往往是不被承认的,只有依靠女性自己自强不息地自我奋斗和社会运动相结合,才可能有成功的可能。7.女性的人道主义公正对女性遭受歧视的事实揭露,同时女性承担起实现人类的真正的公正、公平、自由和博爱的职责。包括对女性和对自然,对人类文化和民族文化,对个体和对整体,都要以人道主义的公正来对待。8.女性的组织建设重整是亟待实现的以保护女性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可是,在女性的权益受到伤害的时候,没有一个可以讨的公道的渠道,没有一个社会力量的支持;这可以说,是社会组织与男性伤害者成了共谋者,甚至是姑息养奸,是对男性伤害女性的罪责变
样的支持;女性组织不仅是妇联一家,法院公安和一切社会组织都应该是女性保护的组织形式。9.女性话语权力,话语主体和话语实践;由于男性话语和男性统治里面,不包括女性的权利,女性并不存在于其中,而且,男性话语和话语方式,充满着战争和暴力的破坏性和强制性,女性必须为了自己的崛起和人类的发展前景,创建女性的话语权力,成为女性话语实践活动的话语主体,以包容与和谐的方式建造崭新的人道主义的世界。10.女性发展的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确立女权主义者发现,女性并不住在这一个世界里,占领这世界王国的人是男性,如此大量的一个男性群体,不管其是否白色人种和拥有财富。这个世界的潜在的可信度,权威,安全和公正的报酬,对一个人的人之身份和能力的承认,是这样一个世界,某些人的行为习惯正如其与生俱来的条件,由在他们之中的不同而定。而不是由这一个社会的人性基本情况来确定,但是身份地位的特权,意向特权,存在于其他事物之中,也存在于性属之中。所以女性的发展,是在自我认同和社会身份认同,从而在社会上获得应有的地位和在社会中立足。女性的解放、自由和发展,是女权主义发展的三部曲,归结在女性的发展,创造女性的文化,从而对整个人类走出危机境遇获得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做出贡献。
八、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是一种政治信仰或社会状态。现今的共产主义奉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为基本思想。共产主义主张消灭私有产权,并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制度、没有国家和政府,并且进行集体生产的社会。共产主义设想未来的所有阶级社会将最终过渡成为共产主义的无阶级社会。共产主义思想的实行上,需要每人有高度发达的集体主义思想。根据《共产党宣言》,要达到共产主义必须经历长期的发展,而实现共产主义的第一步是通过革命,暴力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用马克思主义的话说,就是占人口少数的处于统治和剥削地位的资产阶级将会被占人口多数且长期处于被剥削、被统治地位的广大无产阶级取代。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中,这个政权称为是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主义者相信,资本主义必会灭亡,社会必将发展到社会主义并最终到达共产主义。宗旨:1、实现同资产者利益相反的无产者的利益;2、用消灭私有制而代之以财产公有的手段来实现这一点;3、除了进行暴力的民主的革命以外,不承认有实现这些目的的其他手段。共产主义社会最根本的特征表现为三点。一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二是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三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篇十七:意识形态的例子怎么列举
东西方童话中的意识形态最近意识形态之争说得很火,我也来说说
最近抵制西方意识形态西方价值观什么的说得很火,赞同的反对的都很多。我觉得意识形态价值观什么的,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太深奥了。我平时也就看看喜洋洋熊出没猫和老鼠狮子王之类低龄向的童话动画。既然大家都说意识形态价值观,那我也来凑凑热闹,就说说我看过的一些东西方的童话和动画吧。
一、童话中的草原:《狮子王》——《喜羊羊》
《狮子王》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说老狮王死了,乱臣贼子造反叛乱抢夺了狮王的宝座,小狮子王子辛巴成年后在广大臣民的拥护下,夺回王位,over。
《喜羊羊》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说为了保护羊村,喜羊羊带领着小伙伴们,凭借着团结、智慧和勇气,一次次打败灰太狼,守护了羊村和青青草原的宁静,Over。
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狮子王》:王的儿子是当然的王,因为他是王子,所以无论遭遇了怎样的磨难,他注定会王者归来,夺回属于他的宝座。臣民天然的会拥护他,因为他身上流淌的是王的血(《狮子王》原台词),而那些企图造反作逆的乱臣贼子,注定没有好下场!
现在,对比下两者的价值观吧:
《狮子王》:王的儿子注定是王,因为他身体里流着王的血!臣民们会支持他的,王者归来!(世袭继承、个人英雄)
《喜羊羊》:领导者在实践中产生,更加优秀的,具有过人智慧、勇气和善于团结的人将会登上领导岗位。当然,小伙伴们的团结一致是一切成功的前提。
(竞争选拔、集体主义)
至于为什么标榜民主的西方如此鲜明的强调贵族血统,这么高深的问题请不要问我,我平时也就看看喜洋洋熊出没猫和老鼠狮子王之类低龄向的童话动画,怎么回答得出这么定体问我陷思的问题……
二、童话中的爱情:《白雪公主》、《罗密欧与朱丽叶》、《灰姑娘》——《梁祝》、《董永与七仙女》
《白雪公主》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说白雪公主受继母迫害,在七个小矮人的帮助下,打败了恶毒的继母皇后,然后和王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over。什
么?还有然后?然后,当然是王子成了国王,白雪公主成了王后,小矮人还是小矮人……啊喂!醒醒吧!人王子才能和公主谈恋爱,你小矮人也想癞蛤蟆吃天鹅肉,有你什么事啊~一边去~
《罗密欧与朱丽叶》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出身两个相互敌视的政敌贵族世家的年轻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了,但是他们最终不能在一起,最后他们都殉情了,over。
好吧,只有王子和公主才能在一起,就算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也都是贵族青年,他们之间才可能有爱情,因为……他们是一类人~
那么西方童话中,难道就没有冲破阶层的隔阂最终在一起的吗?
有,比如《灰姑娘》。
《灰姑娘》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说灰姑娘的继母虐待她,让她整日劳作不给她漂亮衣服去参加舞会,而把自己的两个女儿打扮得花枝招展去舞会上吊金龟婿。但灰姑娘得到了水晶鞋,在这双神奇的鞋子的帮助下,灰姑娘变出了精致的马车、光彩夺目的衣裳和首饰,加上自己出众的容貌,在舞会上博得了王子的青睐。但灰姑娘每天参加舞会不能超过十二点,不然马车会变回麦秆,车夫会变回老鼠、衣裳和首饰会变回破衣烂衫。在一次舞会的十二点前,灰姑娘匆匆离去,遗落了一只水晶鞋。王子拿着这只水晶鞋让全国的女人试穿,以此找出他钟爱的那个女孩。在灰姑娘穿上这只水晶鞋时,王子不敢相信这个蓬头垢面的女子是他心中的那个女孩。但当灰姑娘换上华丽的衣裳和首饰,重新光彩照人的出现在王子面前时,终于收获了大团圆的结局,最后灰姑娘和王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over~
明白了么?想要飞上枝头变凤凰,你首先得有美丽的容貌,然后有漂亮的马车、衣裳和首饰,其次你得有参加上流社会舞会的机会,最后你得会一点欲擒故纵的小伎俩——一定要在十二点前匆匆离开并留下一点线索(水晶鞋),这样才能让王子对你产生好奇心满世界找你……
现在,我们来看看东方的童话爱情。
《梁祝》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出身士族的女孩祝英台女扮男装进入书院读书,对刻苦而有才华的庶族小伙梁山伯产生了爱慕之情。但因为门第差距,祝家最终决定将祝英台嫁给门当户对的富宦之家的马文才。梁山伯因此忧愤而死,而祝英台也在出嫁路上于梁山伯墓前殉情,最终梁山伯和祝英台双双化作蝴蝶飞去……
《董永与七仙女》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七仙女(织女)是王母娘娘的第七个女儿,她从天上看到长工小伙董永勤劳朴实,遂心生爱慕,下凡与其结为夫妻。并与姐妹们一起一夜之间织好了布,以此换取了董永的自由身。但王母娘娘不允许这段仙凡有别的爱情,将七仙女捉回天庭,并划下银河隔绝这对夫妻。但
每到农历七月七日,通晓人间爱情的喜鹊,会搭起一座长桥,横跨银河,让这对可怜的夫妻相聚。
祝英台出身士族高门,梁山伯出身庶族寒门,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相爱。七仙女是王母之女仙家仙子,董永只是一个长工,即便取得自由身后也只是农民,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结合。祝英
台看中梁山伯的不是财富权势,而是他的刻苦和才华;七仙女愿意和董永一起过苦日子,只不过爱他勤劳朴实。梁山伯和董永没有水晶鞋的帮助获得外在衣装的加分(对了,董永有一只老黄牛),传说中也没有说他们帅得像欧巴,他们只有美好的品质。但就是这样,祝英台和七仙女仍然愿意和她们的爱人一起,与门第阶层仙凡之隔做决死的斗争。虽然最终失败,但天地有灵,人心向善,传承美好传说的中国人,仍然让梁祝化蝶,让喜鹊搭桥,让跨越了阶层的爱情有机会在一起。
这就是我喜欢中国童话(神话)故事的原因: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高度统一。虽悲有喜,似喜实悲。现实中虽然无法实现,但不会让中国人放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千载传诵之下,人们给悲剧画上一个美好的结局。
现在,对比下两者的价值观吧:
《白雪公主》、《罗密欧与朱丽叶》、《灰姑娘》:王子和公主在一起,贵族和贵族才有爱
情。灰姑娘想要飞上枝头变凤凰,就得有美丽的容貌、外在华丽马车衣裳首饰的修饰、参加舞会的机会以及一点点小心机(或者是大运气)~
(界限分明的阶层划分,重视外在物质的修饰)
《梁祝》、《董永与七仙女》:跨越士庶仙凡的爱情,不计较门第阶层的差距,但只在乎:你人好,我爱你~
(打破阶层划分的壁垒,重视内在品质的美好)
至于为什么标榜平等的西方如此格外强调门第阶层,这么高深的问题请不要问我,我平时也就看看喜洋洋熊出没猫和老鼠狮子王之类低龄向的童话动画,怎么回答得出这么定体问我陷思的问题……
三、动画中的猫和老鼠:《猫和老鼠》——《黑猫警长》
《猫和老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聪明的老鼠杰瑞每次都能戏耍蠢猫汤姆,偷得食物满载而归。采取的手段有栽赃陷害、鼠假狗威、猫追鼠藏,卖萌装纯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而忠心守护主人食物和房子的汤姆猫,则惨遭老鼠的调戏,最后还要被主人责骂打罚,甚至逐出家门被其他猫抢了饭碗。其中某集作为
城堡卫士的汤姆猫,甚至在被老鼠偷走准备晚宴的食物后,被押上断头台。而老鼠则扛着偷来的食物大摇大摆的班师回朝……可怜的汤姆~《黑猫警长》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黑猫警长是森林的守护者,专门抓捕坏人,破解案件。在与老鼠一只耳为代表的犯罪集团的斗争中,白猫警士英勇殉职。最终黑猫警长在动物们的帮助下,排除万难终将一只耳犯罪集团绳之以法!
现在,对比下两者的价值观吧:
《猫和老鼠》:偷窃掠夺只要巧妙就可以得逞,忠于职守最后却被打被杀。
(成功的是偷东西的老鼠,失败的是忠于职守的猫,whocare?只要成功就好~)
《黑猫警长》: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偷东西的老鼠一定会被绳之以法!这就是公道天理!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非分明,邪不压正,法律最终会实现它的正义!)
至于为什么标榜人权和法治的西方如此虐待好猫汤姆放纵小偷杰瑞,这么高深的问题请不要问我,我平时也就看看喜洋洋熊出没猫和老鼠狮子王之类低龄向的童话动画,怎么回答得出这么定体问我陷思的问题……
四、最后,我们来说说《熊出没》~
要我说啊,《熊出没》是最近的一部好动画,不是小好,是大好!比迪士尼的动画要好。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熊出没》说了些什么。
《熊出没》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在森林里,熊大熊二和很多动物们幸福的生活着,忽然有一天盗伐木材的伐木工光头强来到了森林里,他盗伐木材的行为打破了森林的宁静。熊大熊二和动物们联合起来,屡屡挫败了光头强盗伐木材的违法行径,保护了森林。
是啊,正义战胜了邪恶,仅仅是好在这里么?
我们仔细看看剧情,光头强虽然作为反面出场,但他并不是一个坏人。在剧集中,他经常表现出一个好人的情感和行动,还经常帮助动物们。实际上,光头强也是被压榨被剥削的受害者。他只是一个迫于生计才违心从事盗伐的伐木工。剧情中很多次出现光头强被熊熊们挫败了伐木的图谋,因为伐不到木头而忍饥挨饿受苦受冻的场景。然后光头强的老板李老板还通过各种手段榨取光头强的剩余价值,比如以加工资为诱惑要求光头强通过考核,但考核所用的各种器材费用却要从关头强工资里扣除(变相减少工资);又如给光头强提供饮料机,但在自动饮料售货机买饮料是要付费的(以消费的形式回收工资);给光头强送红薯说抵冲你的工资(岂有此理);到了最后,李老板有了新式的伐木机器人,就把光头强开除了(技术
革新然后裁员)……背后的真坏人大boss大反派是李老板!
各种意义上,《熊出没》都折射出了现实社会的矛盾。但最终,《熊出没》仍然表现出了中国动画(童话)所特别具有的人性关怀和善良美好的结局。光头强因为被辞退丢了伐木工的工作,不得不四处寻找新工作,他又遇到了求职难……最终天无绝人之路,光头强当上了护林员,并与熊熊们一道联手打败了李老板的伐木机器人,保护了森林。在战斗中,光头强损失了准备带回家过年的年货,森林里的动物们则拿出了自己的蜂蜜和水果赠送给他……
这是什么样的结局?这是对抗万恶资本的工农人民大联合的胜利!(虽然解读成这样小伙伴们都是醉了,但无疑这是最好最准确的解读,没有之一!)
当然,有些小伙伴要说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很多世袭继承、阶层固化、为了成功不择手段、拖欠工资更是现实中存在的……那么,这些是对的还是错的呢?如果我们明知道是错的,还向孩子们传达这样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那我们是对还是错呢?
如果我们传达给儿童的价值观都是“王的儿子才能成为王”“王子才能和公主在一起”“没有水晶鞋的灰姑娘永远是灰姑娘”“偷东西的老鼠在愉快地调戏了猫后美美地享用偷来的食物”……那么我们民族的未来会怎样呢?我们民族的下一代不会再做“具有团结、智慧和勇气的人才能成为孩子王”“就算贫富有差也能在一起”“正义一定能战胜邪恶”“团结一致再强大的坏人也能够打倒”的中国梦,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王侯将相有种”“阶层固化应当”“外在比内涵更有用”“只要能成功不择手段”的价值观,然后做着自己是“王子公主”的虚幻梦…..
也许正确的价值观往往会输给残酷的现实,但这不妨碍我们将美好的愿景传达给孩子们,让真善美一代代传承下去,保留我们民族心中那一份美好期盼。就如同我们祖先让梁祝化蝶,让喜鹊搭桥一样,给这个不完美的世界画上一个美好的故事结局。
篇十八:意识形态的例子怎么列举
各种意识形态的比较意识形态定义或内涵
反展演变
种类
自由主义以对个人的信奉和对建19世纪早期作
立一个可以满足个人利为成熟的政治
益或实现个人成就的社信条出现,但
会信奉为主题的一种政在此前的300
治意识形态。(元意识形年间,各种不
态)
同的自由主义
古典自由主义:主张自理论和原则就
由是个人不受外在限制一直处在逐渐
的状态,信仰最小国家,发展的过程
避免国家干预。(功利主中。封建主义
义)
瓦解,市场社
现在自由主义:主张个会即资本主义
人发展和自我实现联系社会取而代
在一起,强调大政府,之,自由主义
支持国家干预(社会/福正是这一发展
利主义)
的产物,早期
的自由主义反
应了正在崛起
的工业中产阶
级的期求。
保守主义一种对保持的渴望,并最早出现于18
反映在对变革的抵制或世纪晚期和19
至少怀疑的态度上。世纪早期,是
欧洲大陆的保守主义对当时日益加
(如迈斯特尔):专制与快的经济和政
反动,拒绝任何变革的治变革步伐的
思想。
反动(在许多
英国和美国的保守主义面以法国大革
(更谨慎灵活,如伯命为标志)
克):信奉“为了保存而
变革”。
延伸:家长式保守主义,
新右派,新自由主义,
新保守主义
核心要素
代表人物
1.个人主义(核心原霍布斯,洛则):人类个体具有克,亚当斯
至高无上价值的信密,卢梭,
念
伏尔泰,哈
2.自由(核心价值):耶克法律之下的自由
3.理性和进步:个人
有能力对自身利益
做出最好的判断
4.平等:法律平等和政治平等,机会平
等
5.宽容:多远主义是积极有益的
6.同意:权威和社会关系应基于同意或
自愿一致,拥护代
议制民主
7.宪政:信奉有限政府
1.传统(核心观念)伯克,里根2.实用主义:行动决
定于实际的环境和
目标,也就是由“发
挥着来决定”
3.人类的不完美性(悲观主义):个人
道德败坏,需要强
势国家维护秩序
4.有机社会:社会是有机的整体或活生
生的实体。
5.等级:社会身份和
地位分层
6.权威:权威自上而下行使,提供领导
和支持
7.财产:财产权使得
人们获得不依赖政
府的自立手段
社会主义
一种与资本主义对立并追溯到17世纪
试图提供一种比资本主的平等派和掘
义更人道、更和睦的替地派,或者托
代方案的意识形态。其马斯·莫尔德
核心是将人类视为由其《乌托邦》,乃
共同的仁爱性联结到一至柏拉图的
起的社会动物。
《理想国》,但
延伸:马克思主义(正作为政治信条
统共产主义,现代马克是直到19世纪
思主义),社会民主主早期才逐渐形
义,第三条道路
成。它的发展
分类:(1)伦理/空想社是对工业资本
会主义对资本主义提出主义出现的反
了道德性的批判,社会应。19世纪晚
主义在道德上优于资本期,出现了改
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对良社会主义
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进行
了科学的分析,得出资
本主义必将灭亡的结论
(2)实现社会主义的手
段:革命社会主义认为
只有通过对现存的政治
和社会体系的革命性颠
覆,社会主义才能建立;
改良社会主义相信通过
投票箱实现社会主义
(吸取自由主义的同
意,宪政和政党竞争)
(3)社会主义的本质:
原教旨主义(如马克思
主义和共产主义者)旨
在消灭和取代资本主
义;修正主义的社会主
义(如社会民主主义)
目标是对资本主义进行
改良,实现市场效率与
持久的社会主义道德愿
景之间的调和。
1.共同体:人类是一种与共同人性的存在相联系的社会动物
2.博爱:倾向合作和集体主义
3.社会平等(核心价值):重视与机会平等相对的结果的平等
4.需求:物质利益应该以需求为基础进行分配,而简单的以非功绩和劳动成果。“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5.社会阶级:按收入或财富分配来分阶级,目标是消除资产阶级
6.公有制:利用物质资源服务于公共利益,私有制会助长自私、贪婪和社会分裂
罗伯特·欧文,查尔斯·傅里叶,威廉·莫里斯,马克思,爱德华·伯恩施坦
推荐访问:意识形态的例子怎么列举 意识形态 列举 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