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培训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8篇
在全省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培训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篇1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要内容,乡村振兴战略是将贯穿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长期任务。下面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在全省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稿。
同志们:
每年召开全省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座谈会,既是全省人大农委系统一直坚持的一个传统,也是出于提高认识、相互学习、加强联动的工作需要。昨天,大家学习考察了xx市xx区的美丽乡村、农业产业示范园、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项目。刚才,xx主任通报了过去一年省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情况和新一年的重点工作安排,各市交流了各自工作中的创新亮点和务实举措,讲得很精要、很精彩,听了之后很受启发。其他市的书面交流材料,也都体现了特色、彰显了成绩,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此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关于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部署要求,深刻把握党中央和省委对于“三农”工作的最新决策部署,总结交流过去一年各地工作亮点和特色经验,研究谋划今年全省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大部分市县人大常委会本届履职的最后一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里,我们不仅要总结好去年的工作,谋划好今年的安排,更重要的是要衔接好换届期间的农业农村工作。特别是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系统谋划立法、监督等工作重点。下面,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对今年工作的总体安排,就做好全省人大农委系统工作,和大家交流三点意见。
一、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最重要的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始终保持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作为人大农业农村工作者,要始终把“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政治要求体现在具体行动中,深刻把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的时代判断,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对新思想、新理念要学深悟透;对新要求、新部署要狠抓落实,在人大工作中更多体现出责任、担当和使命。
(一)要学深悟透坚持党的领导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做好“三农”工作对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全面深刻地认识到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也是应对风险挑战的回旋余地和特殊优势,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因素;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深刻理解党中央和省委对于“三农”工作的最新部署精神,经常对标对表,重点工作和重大事项及时向党委党组请示报告,确保方向不偏、靶向精准;不断提高政治执行力,坚持把问题导向贯穿工作始终,敢于直面问题、推动解决问题,坚持依法履责、依法尽责,确保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不折不扣地抓好党委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抓好法律法规的全面有效实施。
(二)要学深悟透贯彻新发展理念新要求。
今年1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要求,也是十分重要的政治要求。要立足人大法定职责,在贯彻落实中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抓住“三农”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新发展理念融入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切实推动解决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突出问题,切实推动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关键还是要找准问题,因地制宜,推进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同时,要对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三)要学深悟透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新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向着更远的目标谋划共同富裕,提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实现共同富裕最明显的短板仍然在“三农”,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农村。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推动乡村振兴中,把“农民富裕富足”作为议题选择的一项重要标准,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关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村劳动力就业、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保障等重点内容。
(四)要学深悟透坚持系统观念新要求。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中央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全面、辩证、系统看待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而作出的重要决策。“三农”工作也要深度融入到新发展格局中,坚持系统思维,既要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也要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满足国内大循环的市场需求;既要立足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也要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既要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关注农村思想文化建设,也要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有效治理。
(五)要学深悟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要求。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点之年。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要内容,乡村振兴战略是将贯穿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长期任务。为此,要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作为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保持战略定力,瞄准阶段目标,综合发挥高质量立法的保障作用、持续监督的促进作用、广大代表的参与作用,用实际行动将乡村振兴规划变成现实图景。
(六)要学深悟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要求。
在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xx书记强调: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对标习近平总书记赋予xx的新定位提升人大工作质效,把“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作为谋划人大工作的方向指引,始终坚持“为全国发展探路”的不懈追求,着力打造新时代人大工作创新发展的xx样板。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要紧扣“走在前列”来谋划、来推动,按照“走在前列”来衡量、来检验,深入思考和谋划应该有什么样的标准、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以及应该重点要做些什么,在各地人大工作中要有所创新,在同级人大中要有所作为,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深入践行。
二、在发挥作用上下功夫,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去年底,党中央召开了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担负着宪法法律赋予的立法、监督等职责,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发挥着重要职能作用。全省人大农委系统要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立足法定职责,增强依法履职的行动自觉。
(一)发挥立法保障作用。
地方立法主要有三项功能,一是实施性功能:促进国家法律在本地区的贯彻实施;二是补充性功能:对解决好地区性问题作出补充规定;三是探索性功能:一些创制性立法可以为国家立法探路。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农委牵头三项立法任务:洪泽湖保护条例作为正式立法项目,长江岸线保护条例和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作为预备立法项目。其中,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的立法工作对于我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言,具有重要的引领性意义。希望各地能够从地方立法的功能出发,积极参与、配合做好省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在“不抵触”的前提下,提出基层希望通过立法解决的制度性问题和具有实践性的意见建议,同时,主动对接国家乡村振兴促进法和省级条例,加强政策研究,立足本地实际,在创制性立法上有新的进展。立法保障作用的大小,关键在于立法质量的高低,要以高质量立法为目标,强化人大对立法工作的主导,做到全程参与、全面调研,在法规条例中充分反映各方利益诉求,确保地方立法“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二)发挥监督促进作用。
监督权是五级人大的共有职权,在各级人大履职实践中运用最广泛、最经常。要统筹考虑,安排好监督项目,一是要围绕法律法规贯彻实施开展监督,二是要围绕党委政府部署的工作开展监督,三是要围绕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开展监督。要通过正确有效的监督,推动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涉农法律法规以及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落地落实。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将上下联动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工作评议,对渔业法和省渔业管理条例进行执法检查。在2018年专题询问的基础上开展工作评议体现了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对于“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希望各地能够准确把握联动的内涵,把此次评议作为全面检视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情况的契机,不仅要客观地展现成绩和问题,便于从省级层面进行统筹,不断完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还要创新办法,进一步拓展评议的广度和深度,让更多代表和群众参与进来,把问题说深说透、把建议落细落实;准确把握监督的实质,提高站位、准确定位、工作到位,把推动高质量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基层反映的突出问题,作为重要目标,对于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不力的情况和一些“老大难”、“硬骨头”的问题,要发扬钉钉子精神,通过部门走访、重点建议督办等形式,持续跟踪监督,切实推动相关部门拿出务实举措,将监督延伸到工作落实环节。
(三)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人大工作的基础和主体,涉农人大代表更是扎根基层的“三农”工作先进典型,发挥好代表的作用,对于做好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而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加强与代表的联系,始终牢记“代表机关”的定位,不断推进与代表的常态化联系,既要密切与专业代表小组代表的联系,经常通报情况、主动向他们请教,又要拓展联系面,不断扩充代表“联系群”,充分发挥代表在法规审议、监督检查中的专业所长和基层经验。要优化对代表的服务,结合各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可以选择一些重点问题组织代表开展专项调研、学习优秀议案建议,并为代表提好议案建议提供必要的选题、调研、查阅资料等服务保障,引导代表提出更具针对性的议案建议,提高代表履职能力和水平。要扩大代表的参与,不仅要更多地邀请涉农代表列席会议、交流座谈,对于常委会确定的一些重点议题,还要有针对性地邀请相关代表参与其中,同时要搭建平台、建立交流机制、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涉农代表更多地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
(四)发挥基层示范作用。
创新的活力来自基层,刚才大家介绍的各地人大工作中的经验做法,体现了基层首创精神。要在坚持制度自信的基础上,继续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机制,作出示范。一方面要坚持创新实践,全省人大农委系统要围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勇于多走几步、走深一层,不断探索人大履职新机制新方式。在内容上,要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把中央和省委、市委的要求与基层的现实需要有效衔接起来;在方法上,要做到“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发挥整体联动的优势,相互学习、彼此借鉴,增强立法和监督的实效性;在思路上,要做到“前后衔接”、“系统集成”,在总体谋划的基础上,坚持不懈抓好重点工作,持续推进解决一些重点问题。另一方面要总结基层经验,既要把基层人大在立法、监督、代表工作等方面的创新经验,基层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先进做法,基层代表深入实践、依法履职的务实精神总结好、推广好,还可以尝试做好“命题作文”,鼓励支持基层人大在一些课题上先行先试,做出样板。比如,省人大常委会开展的民生实事工作评议和基层人大探索的民生实事票决制,其中很多好的做法可以吸收借鉴到推动农村民生实事工作落实中去。
三、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也是人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全省人大农委系统要不断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既要防止调研内容过于宽泛,从而导致顾此失彼,事事都做不好、件件都管不了;也要大兴务实之风,避免“蜻蜓点水”式的调研,要在站位全局抓大事、立足职责抓实事的基础上,采取“解剖麻雀”的方式,调查出基层实情,研究出务实建议。
(一)紧扣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开展调查研究。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总体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要把好方向关,围绕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的落实情况开展调研,比如:如何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如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如何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如何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等;要把好内容关,围绕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在本地落实的具体问题开展调研,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长江禁渔行动等重点工作,找准短板弱项,深入检视问题,提出建设性解决方案;要把好认识关,围绕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在基层的普遍关注开展调研,“三农”工作根在基层,要科学行使好重大事项决定权,及时把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同时,利用执法检查、普法教育等机会,加强方针政策、法律规范等的宣传,夯实乡村振兴的群众基础。
(二)紧扣改善农民生活品质开展调查研究。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感受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全省人大农委系统依法履职的重要原则。要持续关注民生改善,积极推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把产业发展与农民就业结合起来,把住房条件改善与公共服务优化结合起来,把城乡融合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着力推进解决好乡村教育、养老、医疗、住房等问题,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要持续关注农民增收,围绕我省部署的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立足本地产业发展现状,推动探索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电子商务等新业态融合的有效路径,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切实让农民更多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切实让农民在产业提升中获得收益。要持续关注社会治理,在推进农村改革上要保持“稳慎”的态度,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始终不受侵害,同时要重视乡村基层组织建设、集体经济发展、人才引进培养、村居合并重组等现实问题,发挥人大调研的参谋助手作用,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
(三)紧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展调查研究。
过去的几年,各地围绕乡村振兴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我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了一定的基础。各地人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组织了专题询问,开展了代表视察,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有力推动了相关政策落地和问题解决。立足新发展阶段,要围绕“全面”开展调查研究。系统全面分析本地区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现状,厘清各自的发展优势和存在的短板弱项,广泛了解人民群众、人大代表对于乡村振兴的新期待,着眼“四化同步”推进,瞄准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开展相关立法、监督和调研工作。要围绕“落实”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梳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有政策措施,按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聚焦农村土地、金融、集体产权、经营体系等重点领域,分析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用地难、贷款难等问题,在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农业农村等政策落地上提出可行性意见建议,推动各地不断完善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激活乡村发展的要素、主体和市场。
(四)紧扣基层代表议案建议开展调查研究。
今年省人代会上,涉农的代表建议有100多条,数量多、内容实,反映出代表对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普遍关注。全省人大农委系统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代表所提的意见建议,不仅要督办好重点建议,还要做好一般建议、日常意见的交办和反馈工作,认真回应代表诉求。要注重办理的过程,面对面了解代表提出意见建议的缘由,突出代表所提内容的关键问题,督促相关部门及时予以针对性的回复,共同探讨改进提高相关工作的具体措施,让代表参与到办理过程中来。要注重办理的效果,对于重点建议要加大跟踪督办的力度,力求意见建议办出实际成效,防止用一般性工作回复代替建议答复、用协商满意代替建议落实,让代表履职成果能够得到重视、问题得到解决。要注重成果的转化,发挥好《代表之声》的直通车作用,对重要的代表意见建议加强调研论证,争取将其转化为政策文件的具体举措、法律法规的制度设计、工作推进的重点环节,让代表履职更有责任感、成就感。
同志们,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大变局下开启的新征程,必将是又一个伟大的奋斗过程,全省人大农委系统要紧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题,紧密联系本地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高质量做好立法、监督、代表等各项工作,切实担负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的使命和任务,不断开创全省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
在全省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培训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篇2
以开展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为抓手,严格按照“专业排查、专业设计、专业施工”的标准,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省长在2022年全省“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会上的发言材料,希望大家喜欢。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这丰收的季节,我们非常荣幸地迎来了全省“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会的隆重召开。省市领导亲临现场,悉心指导我区“四好农村路”和旅游公路,充分体现了省市党委政府对我区的信任与支持,也凝聚着各级交通部门对我区交通运输工作的关怀与厚爱。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以及全区人民,向参加会议的各位领导和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我区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打通断头路、发展旅游路、支持产业路、建设扶贫路、提升乡村路、形成网络路”为总体规划,把农村公路建成了景观,用畅通大道引来了产业,实现了“车在路中行、人在景中游”,使基层群众走上了“金光道”,过上了“好日子”,全区上下处处彰显着发展活力、蕴藏着不竭动力、释放着无穷魅力。
一、四好为旗、振兴为号,铺开“*美景”新画卷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我区紧抓五个“全覆盖”工程和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区重大机遇,在省市党委政府和交通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举全区之力,加快构建“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形成了“六纵五横四环多辐射”的农村公路路网,打通了乡村道路的“末梢神经”,彻底解决了边远山区“出行难”和“致富慢”的问题,实现了“农村公路通到哪里、风景就延伸到哪里、产业就发展到哪里”的目标,为广大农村带去了人气、财气,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全区行政村通村公路硬化率*%,行政村通客车率*%,优良中等路率*%以上,是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里程最长的区,我区被授予全省“四好农村路”建设示范区,*年上半年,在全市“四好农村路”建设目标考核中名列榜首。
二、突出重点、全面发力,迈出“建管养运”新步伐
(一)高位推动,全力打造“长远发展路”
成立以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常务副组长的“四好农村路”建设暨旅游公路建设工作领导组,建立区、乡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行业主抓、社会参与”的强大合力。结合全区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旅游、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等重点工作,对全区农村公路进行了全面普查,聘请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论证,编制了《*区“四好农村路”(*-*)专项规划》,制定了《我区创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实施方案》和质量监管、安全生产、管理养护等细则,在“四好农村路”规划建设和“路田分家”“路宅分家”等工作中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努力树立起步扎实、建设迅速、效果明显的标杆。
(二)创新模式,全力打造“精品特色路”
采用PPP模式完成改造公路总里程*余公里。总投资约*亿元的交通运输领域PPP项目,作为我区推广PPP模式的重要举措,于*年*月受到了国家通报表彰。同时,我区采用目前国内最新材料、最新工艺,高标准实施了*片区共*条总长*公里的示范亮点工程,完成了路通道绿化*余公里,建设了融物流快递、服务管理等为一体的*片区交通运输综合服务中心,为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和旅游公路建设积蓄了新动能。
(三)严把质量,全力打造“平安放心路”
以开展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为抓手,严格按照“专业排查、专业设计、专业施工”的标准,组建了公路实验检测中心,全面严把原材料进场点、施工质量检测点和工程竣工验收关。持续加强道路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维护,实现了交通安全警示标志、道路指示牌等重点路段区域的全覆盖;完成危桥改造*座*延米,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隐患路段处置*公里,是全市唯一率先完成区县道危桥改造和生命防护工程的区。持续开展道路安防工程建设“回头看”,建立整改台账,逐一整改销号,做到农村公路安全隐患动态排查机制日常化、长效化,有效保障了群众出行安全。
(四)精细养护,全力打造“经久耐用路”
以“有路必养、养必到位”为目标,建立了以“区为主体、行业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管理工作机制,出台《*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修订完善《*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建立“区有所、乡镇有站、村有员”的养护机制,加大对各类破坏、损坏农村公路设施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发动群众监测路况情况,做到损路坏路等现象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逐步形成了区、乡镇、村三级路网全覆盖、无缝隙、网格化管理的农村公路养护模式。*年以来,我区累计完成公路中小修等养护工程投资*余万元,等级公路养护覆盖率、列养率、管理机构设置、养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达到*%。
(五)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产业支撑路”
充分发挥旅游公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发展全域旅游中的巨大作用,以现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及公路网为基础,重点打造了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完成旅游公路建设里程约*公里,新增交通标志牌、景点介绍牌、导示牌等*个。积极探索将农村公路与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电商物流融合发展,购置更换纯电动公交车*余辆,每年给予不低于*万元的公交运营补贴,区、乡镇、村一体化发展的农村客运运输体系逐步形成,为全区产业发展、结构优化提供了有力的交通支撑。
三、以路为基、以人为本,激发“兴业富民”新动力
要想富,先修路;道路通,百业兴。我区将农村公路建设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真正让“四好农村路”拉近了人民群众与美好愿景的距离。
(一)使致富产业成为增收主力。依托完备的农村公路体系,我区积极发展都市城郊农业,全力培育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集群。*个万亩有机旱作谷子示范区、*个现代化小米杂粮加工区快速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达到*多个。*、*连续两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以上,位列全市前茅;连续两年在全市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指标任务综合考核中名列第一。
(二)让资源美景奏响致富强音。在文旅旗舰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区持续开展“回村过年、回村踏青、回村避暑、回村采摘”等系列活动,“名镇古村游、美丽乡村游、经典红色游、回村系列游”多条精品线路基本形成,*家乡村旅游公司+*家扶贫客栈的特色民宿产业初具规模,每年吸引游客*余万人,累计增收达上亿元。我区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强区的“华丽转身”。
(三)将美好愿景照进现实生活。全区开通公交线路*条,运营里程达*公里,年运送旅客约*万人次。公交票价由原来距离最远票价最高的*元降到*元,区城周边*公里范围内票价为*元,全区乡村教师、医务人员、老年人、残疾人免费乘车,学生半价乘车。基层群众的出行条件不断改善,大道*的美好愿景正在实现。
今后,我区将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精神为遵循,以此次“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会为契机,求真务实、积极进取,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铺就“康庄大道”!
在全省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培训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篇3
党的百年历史,气壮山河、波澜壮阔;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博大精深。作为“三农”干部,学习百年党史和重要讲话,关键在于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历史智慧,奋力追赶超越。下面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在全省农业农村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时期,在省委九次全会刚刚胜利闭幕之际,我们以“学党史、办实事、兴产业、促增收”为主题,在XX召开全省农业农村局长座谈会,目的就是进一步学习感悟党的百年历史,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九次全会部署,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就是用全产业链理念谋划产业发展,以系统化思维推动工作落实,巩固脱贫成果,做好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
这次会议在XX召开,主要有三方面考虑。一是XX是一片红色的热土,上世纪3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这里,我们能更加直观地体悟党的百年历史,更加自觉地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更加深刻地感受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推动全省“三农”工作奋勇向前。二是XX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推动农业产业向小而特、小而优、小而美发展,打造出苹果、大樱桃、草莓、中药材等一批农业特色产业,培育了产业发展新模式。三是XX在全省率先实施农业产业链“链长制”,加快探索全产业链发展的新路子。上午我们观摩了5个现场,陕果智能冷链项目,全产业链布局,设施源头抓创新;耀州青砧苹果示范园,打通技术难点,成果转化有效益;王益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立足绿色发展,变废为宝提价值;海升现代农业扶贫产业园,搭建平台聚要素,集群发展延链条;耀州区王家砭村,集体经济大发展,乡土文化树样板。5个点有特色、有亮点,有成效、有启发,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充分借鉴。
刚才,4家企业代表就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培育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见建议;各位局长介绍了有关工作情况、提出了下半年的工作思路,讲得都很好、很全面,特别是听到各地粮食生产等重点任务落实有力、产业集群等重点项目加快实施、乡村建设等牵头职能统筹推进,让人倍感振奋;6位副厅长围绕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任务安排,形成了会议材料,大家要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这半年以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有进,乡村振兴迈出稳健步伐,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各地工作亮点纷呈,夏粮生产再获丰收,产量达470.6万吨、为历史第二高,亩产达284公斤、创历史新高;产业融合加快推进,新创建2个国家产业集群、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10个国家产业强镇;乡村建设统筹实施,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1.3%;农村改革持续深化,73.2%的村集体经济有了收益;上半年农民收入7448元,增速快于城镇5.3个百分点,刘国中书记在省委全会上讲到,这是上半年工作最大的亮点。这些,都为“十四五”农业农村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我代表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向大家表示诚挚的感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学习百年党史,坚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
党的百年历史,气壮山河、波澜壮阔;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博大精深。作为“三农”干部,学习百年党史和重要讲话,关键在于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历史智慧,奋力追赶超越。
(一)学习百年党史和重要讲话,我们更要认知肩负的重任。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把为广大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领导农民率先拉开农村改革大幕,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全面进步;2006年起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民群众告别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党中央站在顶层设计的高度,考虑农民权益、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百年党史启示我们,什么时候“三农”问题得到重视、解决得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就好;反之,经济社会大局就会受影响。进入新发展阶段,“三农”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基础支撑作用更加凸显、“压舱石”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知史明理、知史担责,我们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强化使命和担当,深刻认识“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深刻认知身为“三农”干部肩上的责任和压力,理解透“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落实好保障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二)学习百年党史和重要讲话,我们更要坚守为民的初心。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大革命失败后,30多万牺牲的革命者中大部分是跟随我们党闹革命的人民群众;红军时期,人民群众就是党和人民军队的铜墙铁壁;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广泛发动群众,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人民群众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是亿万人民群众主演的。百年党史,深刻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也充分证明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三农”工作联系农民最紧密,“三农”干部服务群众最直接,我们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站稳人民立场,常思百姓冷暖,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甘当“三农”改革发展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奋力答好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
(三)学习百年党史和重要讲话,我们更要校准前进的方向。百年党史,不仅镌刻着奋斗的辉煌,更加昭示着未来的方向。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三农”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央提出,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最大的短板是“三农”,最大的潜力也在“三农”。当前,农业基础弱、农村条件差、农民收入低,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一道坎。这道坎,咬牙吃劲跨过去,就一片通途、行稳致远;摇摆松劲掉了队,则会深陷泥潭、难以赶超。我们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对标宏伟蓝图,适应形势变化,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保持赶考的历史担当,坚定前进的信心决心,坚定不移走乡村全面振兴之路,坚持“十四五”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一二三四”总体思路不动摇,因时因势调整工作重心,进一步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和突破点。要聚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县域经济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县域经济要发展,农业农村必追赶。要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走产业支撑、园区承载、改革驱动、城乡融合之路,以乡村振兴助推县域经济全面发展。要聚焦乡村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培育,以“链长制”为抓手,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推进延链、补链、壮链、优链,从抓生产到抓链条、从抓产品到抓产业、从抓环节到抓体系转变,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产业支撑。要聚焦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民增收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落实《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十条措施》,发展特色高效产业增加经营性收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财产性收益,促进充分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完善城乡一体化政策体系增加转移性收入,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紧盯年度目标,切实抓好下半年各项重点工作
这次会上,我们围绕年度目标责任,结合年初向各市印送的重点任务清单,梳理形成了重点工作进展通报。现在已到7月下旬,年初确定的10项重点任务,一些还没有打开局面,一些问题还没有破题,一些项目推进还不理想,大家一定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坚定信心,卯足干劲,再加压力、再添措施,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年度重点任务如期高质量完成。在各位厅领导就分管领域书面安排部署的基础上,我再强调七个方面重点工作。
第一,在巩固衔接上下功夫,确保平稳过渡。各地要提高站位、主动入位、步调一致、积极担责,既在“巩固”上出实招,又在“振兴”上见真章,全面做好有效衔接。一要加快职能调整,做好工作衔接。对标国家意见,落实省委要求,按照“农办牵头、农业农村部门统筹、乡村振兴部门具体实施”的定位,省上正在加紧对接落实,把农村社会事业、乡村治理与产业帮扶任务进行部门间的对调调整。各地要对标要求、参照分工,有序做好任务调整和工作衔接,确保责任不落空、工作不断档、事情不耽误。在工作还未交接时段,有些任务必须共同上手去抓,比如农村厕所革命。二要履行主责主业,深化产业帮扶。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牵头实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升行动,分类推进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对11个国家重点帮扶县,在项目安排、资源投放上优先保障,政策支持上不断倾斜;对15个省级重点帮扶县,统筹行业资源,加强跟踪指导;对其他脱贫县要持续关注、一并支持、一体帮扶;对非脱贫县要积极探索拓展措施,同步推进乡村振兴。三要强化统筹协调,推进乡村建设。遵循城乡建设发展规律,按照乡村规划建设年的要求,列出县城、重点镇、中心村建设优先序,先规划后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完善县乡村三级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和服务体系,推进农村污水治理,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按照省委全会上一德省长的讲话要求,今年要全力打造100个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200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改造2000户宜居型示范农房。同时,要协调推动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向村覆盖、向户延伸,解决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
第二,在组织方式上抓创新,稳定粮食生产。在实施“两藏”战略、推行“一稳三提”的同时,下半年要重点抓严格整治撂荒地、推进技术集成化、提高生产组织化。一是全力整治撂荒耕地,上半年,我们集中开展撂荒地整治,挖掘种植潜力,推动全省撂荒地减少了近三分之二,目前剩下的大多集中在地处偏远、质量较差的一般农田。下半年特别是秋播期间,各地要紧紧围绕防止耕地“非粮化”,发挥农业综合执法作用,持续开展撂荒地专项整治,推行政策性约束、引导性补助相结合,加快研究非优生区经济作物退出机制,定期排查摸底、建立工作台账,落实惠农政策、强化激励效应,坚持因田定业、提高复种指数,下功夫消灭撂荒地。二是全面推开集成技术,去年全省推广小麦宽幅沟播129万亩,亩均增产50公斤,带动全省小麦单产提高了近5公斤。下半年,要立足“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融合”,把小麦宽幅沟播作为核心主推技术,紧抓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机遇,全面完成300万亩的推广任务,强化“吨半田”集成技术攻关,不断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三是加快创新组织方式,在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同时,坚持向组织方式要活力、向规模经营要效益,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联合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将撂荒地、绺绺地和低效经济作物用地先流转或托管,再有序改造提升,发展规模化种植,提高种粮效益。我们算过一笔账,以行政村为单元,一个村搞一个粮食种植合作社或农机合作社,把农民不愿意种的耕地集中起来、全程托管,如果能达到1000亩以上的规模,每亩能挣150块钱,一料就是15万,既解决了没人种粮、种粮不见效的问题,又解决了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可以说是事半功倍。省上正在研究具体方案,各地要积极探索、大胆示范,统筹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深耕补贴等项目,努力打造粮食生产现代组织化方式、高效种植模式的XX样板。当前,农业农村部正在组织开展“奋战100天抗灾夺秋粮丰收”行动,各地要按照有关要求,全力抓好措施落实,千方百计夺取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
第三,在“两个要害”上再发力,筑牢农业基础。种子和耕地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务必在保护、开发、利用上出实招、做实功。一方面,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数量“双提升”。当前,去年的项目完成率仍有14个县区低于25%,今年的项目还有2个市没有下达计划,再加上已建项目中,一部分县区与2018年之前的区域重合,全面、如期完成建设任务的压力不小。下半年,我们要立足质量、数量“双提升”,对过去两年的已建项目,集中核查、上图入库,实现“一张图”“一张表”“一张网”信息化管理。对历年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卫星遥感手段,开展一轮质量评价,11月底前全面摸清现状,进而推动综合施策、逐年提升。对今年的290万亩新建任务,总结推广7种分区域、标准化建设模式,发挥大企业优势开展先建后补,打造集中连片示范样板,确保建一块、成一块、用一块,确保新建面积全部用于种粮、做到“良田粮用”。一方面,推动构建现代种业体系。重点是抓好种质资源普查、知识产权保护和种业研发创新。要按照“三年全面完成”的要求和步骤,加强农作物、畜禽、水产3类种质资源普查、鉴定和收集。组织开展“种业执法监管年”活动和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整治行动,从严查处侵犯品种权、制售假劣种子、套牌侵权行为,依法打击盗取亲本、抢购套购等侵权案件,调动研发创新的积极性。依托XX示范区建设区域种业创新中心,发挥西农大和先正达等平台优势,组建院士工作站,设立专家工作室,建设重点实验室,开展种源关键、核心、前沿技术攻关。打造榆林玉米、宝鸡和渭南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创建汉中国家级油菜制种育种基地,建设临潼番茄制种产业园,建好XX南繁基地,增强良种供应能力。特别要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推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重点优势企业聚集,杨凌和XX粮农集团要共同做好秦宝肉牛繁育基地建设,尽快实现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零的突破。
第四,在全产业链上促融合,推进产业振兴。近期,部里出台了全产业链发展的意见,我们以“3+X”特色产业为重点,以农业全产业链开发为抓手,以“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为方向,研究形成了我省《实施方案》,在“十四五”期间发展一批全产业链超千亿元的重点链,打造一批全产业链超百亿元的典型县,培养一批年产值超百亿元的农业“链主”企业,加快推进乡村产业全面振兴。一是培育“链主”企业。紧盯龙头企业抓培育,实施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做强一批“领军”型龙头企业,壮大一批“成长”型龙头企业,培植一批创新型“小巨人”和“单打冠军”。对群众参与度高、联结紧密、收益稳定的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优先纳入重点产业链,参与全产业开发,让农民能够更多地分享产业链收益。二是打造融合载体。把园区、集群作为全产业开发的重要载体,持续开展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四级联创”,集中抓好4个国家产业集群、6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X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X个产业强镇建设,构建以强镇为基础、园区为引擎、集群为骨干,点线面协同推进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整体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三是培育“链长”团队。聚力推进“六个一”创建机制,突出粮食、苹果等10个农业主导产业,按照一个产业链“一位厅级领导、一个牵头处室、一个工作方案、一个技术团队、一套支持政策、一个工作专班”模式,选优配强“链长”团队,建立现代农业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后,各地要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全产业链聚集,齐心协力打造全产业链典型县。
第五,在市场营销上早谋划,促进农民增收。农业产业是家庭经营的大头所在,家庭经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产业发展好不好、收益稳不稳,直接决定着农民收入高不高。下半年是农业的丰收季,也是农产品的集中销售期。当前,猪肉、果品等重要农产品市场价格持续回落,生猪价格跌至盈亏平衡点以下,目前,每出栏一头育肥猪大体亏损X元;苹果价格高开低走,近日省果业中心在部分果业大县及龙头企业作了调研,一些收储企业亏损面高达80%以上,影响今秋企业收储和群众投产积极性,加之今年气候条件总体有利,果品增产势头明显,一大批规模化养殖项目陆续投产,畜牧产品增量较大,疫情导致国际贸易受阻,促进农产品销售、稳定收入预期的难度不小。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一手抓生产端,一手抓市场端,未雨绸缪,研判市场,科学应对,重点在金融支持、物流、销售三个环节早谋划、早对接。一是争取金融支持,要主动对接财政和金融机构,创造条件恢复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政策,联合农担公司提高重点企业信贷担保额度,推动金融监管部门出台按期付息、展期还本政策,引导银行开发仓单质押、库存贷等金融产品,提高抵押物贷款比率,推广“保险+期货”模式,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化解市场经营风险。二是做强加工物流,加快提升苹果、猕猴桃后整理水平,推动生猪、肉牛肉羊精细化屠宰加工,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建设,在地头布点、在集散地建库、在中心区布仓、在大市场建场,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减损增效。三是加大市场营销,要持续做强优势品牌,抢占北京、上海、广州等高端消费市场;用好苏陕协作、陕粤合作等重大平台,扩大陕粤农产品结对县之间的精准营销,在目前10对结对县的基础上再扩大结对数量、再深化合作领域;依托农高会、农民丰收节等展会节会,开展专场推介,做大采购订单,拓展销售渠道,推进产销衔接。要加强市场动态研判和信息收集,特别是猪肉收储情况要及时报告当地党委和政府。同时,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切实发挥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优势,研究制定农业“走出去”战略框架,推动“陕牌”农产品稳步扩大出口,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拉动农产品销售。
第六,在深化改革上求突破,激发农村活力。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稳慎推进,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促发展,扎实做好深化农村改革这篇大文章。一要抓试点、探路子,规范宅基地管理。宅基地改革涉及农民切身利益,情况十分复杂,群众非常敏感,部里初步梳理出9大类40多种问题,需要逐个研判、分类指导。要主动履职,配合自然资源部门做好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尽快推动数据交接,创造条件开展底数摸排,扎实做好基础工作。要指导4个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12个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县,按照批复方案,分类规范推进,为下一步全面铺开探索路子、摸索经验。二要抓示范、推模式,深化“三变”改革。近年来,各地在推进“三变”改革、壮大集体经济上,打造了一批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特色鲜明的“三变”路径,总结出赵家峁“三变”破“三空”、袁家村“一体三化”、和平村党建引领新业态等成功范例,推动农村改革系统集成,加快农村资源资产盘活,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下半年全省要继续组织召开“三变”改革现场观摩会,重点就是学范例、推模式,全面推开“三变”改革,引导各地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三要防风险、守底线,坚持稳慎推进。“稳”,就是改革范围不能随意扩大、内容不能随意扩项。目前正在推进的各类改革试点,要严格按照批复方案进行,不能随意扩大试点范围和改革事项。“慎”,就是要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确保改革行稳致远。
第七,在旱作节水上重集成,推动绿色发展。近期,省委提出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要求,这是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XX方案,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从水资源保护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长远谋划,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科学路径。据测算,我省可用水资源92亿方,农业用水量X亿方,占用水总量的近六成,农业用水中耕地灌溉用水占绝大部分,灌溉方式以大水漫灌为主,高效节水灌溉占比严重不足。全省耕地有2/3是旱地,主要分布在渭北、陕北地区,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区域。在当前水资源十分紧缺、地下水实行严格管控的新形势下,大力推广发展旱作节水技术,成为推动农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陕北一些地方,通过膜下滴灌、集雨补灌等技术种植玉米和马铃薯,高效收集利用“救命水”发展雨养农业,最大程度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60%以上,推动了粮食稳产高产。各地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以水定产、节水优先原则,围绕口粮安全及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突出雨养农业和高效节水农业,加大示范推广,陕北和渭北地区以“软体水窖+节水补灌”为主,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关中地区以“渠井双保险”为主,改大水漫灌为末端渠系精准灌溉;陕南地区也要探索节水路径,重点推广“小高抽+移动式节水灌溉”模式,下功夫推进旱作节水技术应用普及,为农业绿色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三、立足为民办事,持续推进行业作风转变
学习百年党史,最终落脚点就是“我为群众办实事”,落脚到农业农村领域,衡量标准就是“三农”工作抓得好不好、为民办事办得实不实。立足新阶段,面对新任务,要把“三农”工作做好、把农民的事情办实,就要努力在“四个转变”上下功夫,以真抓实干、实绩实效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要转变观念,更加重视基层、打牢基础。到厅里工作这8个多月时间,工作越往深走,越感觉基础不扎实、底子不清楚。比如高标准农田,农业农村部门刚接手时说有1900多万亩,我们抓了两年,现在上图入库后,总量反倒少了;比如撂荒地,去年年底调度有近300万亩,这次调度只剩下60多万亩,减少的撂荒地都种了啥,说不清、对不上;比如经济运行分析,与统计局、农调队数据共享打不通,自己的统计体系又不完善,分析靠预估,往往结果有很大差距,等等。这些问题值得我们集体反思、系统谋划、统筹解决,更需要我们站在为民办事、科学决策的角度高度重视,防止决策拍脑袋、工作靠臆断。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务必要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鲜明导向,系统构建基础数据调度体系,建立与统计部门数据共建共享机制,力争把更多的核心数据纳入统计体系,推进行业数据与统计数据并轨,全面摸清行业家底,精准掌握发展态势,为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打牢基础。
二要转变思路,坚持系统思维、整体谋划。工作方法上要履行统筹推进的职责,《乡村振兴促进法》明确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乡村振兴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职责。”依法履责,就要跳出传统思维抓工作,立足县域经济促振兴,着眼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三农”工作。要用好党委农办的领导职责、协调优势和考核机制,在构建乡村振兴强大合力的同时,树立农业农村部门新形象。产业发展上要树立系统谋划的理念,我省农业产业链基础还不牢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强,二三产业拓展还不够,农民增收渠道还比较少,特别是受土地、环保等因素约束,单纯依靠一产实现增值增效已经面临瓶颈制约,必须用系统思维谋划全产业链发展,让产加销、农文旅无缝对接,增强产业之间的体系性、层次性和完整性,促进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动态循环,做长产业链条、做强主导产业,让农民从原料供应者向收益共享者转变,让产业效益从一产独支向三产共进拓展。
三要转变抓法,坚持大抓项目、大抓招商。省委省政府去年组织三大片区重点项目观摩,今年春节收假第一天举办“凝心聚力开局起步暨重点项目开工会议”,这次省委全会的主题就是“看项目、找差距、比质量、促发展”,树立了大抓项目、大抓招商的鲜明导向。以项目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全省追赶超越最突出、最紧迫的任务,我们要将抓项目、抓招商作为抓农业农村工作的关键一招,在谋项目、扩投资、提质效上狠下功夫。要突出高质量,建好项目库。聚焦乡村振兴总目标,对标“十四五”总任务,系统谋划一批高质量的项目,建立高质量的项目库,分批实施、分层推介,将规划任务转化成一批在建项目、一批招商项目、一批在库项目,提高项目资金投放的精准度和有效性。要突出抓招商,实现扩投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调动各方投入积极性,聚焦重点产业和领域,学习借鉴先进省份经验,制定招商引资目录,出台投资明白书,完善政策支持清单,强化宣传对接,优化营商环境,下功夫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落户XX。加强政、银、企合作,探索订单贷款、产业链贷款等针对性强的金融产品,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突出问实效,不断强监管。对拨付滞后、资金趴窝的问题,要定期调度、适时通报、严肃约谈;对进展缓慢、久拖不动的项目,要查找原因、倒排工期、加快推进。要将绩效目标贯穿预算编制、项目申报、立项评审、实施管理和绩效评价全过程,逐步推动资金安排和政策调整相挂钩,全力促进重点项目加快落地见效、早日开花结果。
四要转变作风,敢于直面矛盾、正视问题。当前,我省“三农”发展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也面临很多矛盾困难。比如刚才我们讲的农民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项目建设缓慢的问题、农村土地改革的问题、高标准农田建设不规范的问题、猪肉价格跌破盈亏平衡点的问题、苹果售价高开低走的问题,等等,暴露出我们工作的基础还比较差,反映出我们破题的办法还不够多,折射出我们的能力还有差距。古人讲:“任其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政”。面对“三农”改革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棘手问题,我们一定要有担当精神、要有破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绝不能一“躲”二“推”三“拖”。要敢抓敢管、动真碰硬,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一线;要主动靠前、深入一线,多向基层学习、向群众问计,在解决问题中提升为群众办实事的真本领。
同志们,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局之年。三秦大地正沐浴着党的百年荣光,焕发出勃勃生机;XX农业农村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展现出光明前景。百年征程波澜壮阔,为民初心历久弥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群众急难愁盼,我们要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时时刻刻同广大农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认认真真学党史,全心全意办实事,真抓实干兴产业,持之以恒促增收,奋力谱写新时代XX农业农村追赶超越新篇章!
在全省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培训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篇4
半年以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有进,乡村振兴迈出稳健步伐,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在全省农业农村局长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希望大家喜欢。
同志们:
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时期,在省委九次全会刚刚胜利闭幕之际,我们以“学党史、办实事、兴产业、促增收”为主题,在XX召开全省农业农村局长座谈会,目的就是进一步学习感悟党的百年历史,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九次全会部署,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就是用全产业链理念谋划产业发展,以系统化思维推动工作落实,巩固脱贫成果,做好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
这次会议在XX召开,主要有三方面考虑。
一是XX是一片红色的热土,上世纪3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这里,我们能更加直观地体悟党的百年历史,更加自觉地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更加深刻地感受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推动全省“三农”工作奋勇向前。
二是XX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推动农业产业向小而特、小而优、小而美发展,打造出苹果、大樱桃、草莓、中药材等一批农业特色产业,培育了产业发展新模式。三是XX在全省率先实施农业产业链“链长制”,加快探索全产业链发展的新路子。上午我们观摩了5个现场,陕果智能冷链项目,全产业链布局,设施源头抓创新;耀州青砧苹果示范园,打通技术难点,成果转化有效益;王益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立足绿色发展,变废为宝提价值;海升现代农业扶贫产业园,搭建平台聚要素,集群发展延链条;耀州区王家砭村,集体经济大发展,乡土文化树样板。5个点有特色、有亮点,有成效、有启发,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充分借鉴。
刚才,4家企业代表就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培育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见建议;各位局长介绍了有关工作情况、提出了下半年的工作思路,讲得都很好、很全面,特别是听到各地粮食生产等重点任务落实有力、产业集群等重点项目加快实施、乡村建设等牵头职能统筹推进,让人倍感振奋;6位副厅长围绕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任务安排,形成了会议材料,大家要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这半年以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有进,乡村振兴迈出稳健步伐,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各地工作亮点纷呈,夏粮生产再获丰收,产量达470.6万吨、为历史第二高,亩产达284公斤、创历史新高;产业融合加快推进,新创建2个国家产业集群、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10个国家产业强镇;乡村建设统筹实施,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1.3%;农村改革持续深化,73.2%的村集体经济有了收益;上半年农民收入7448元,增速快于城镇5.3个百分点,刘国中书记在省委全会上讲到,这是上半年工作最大的亮点。这些,都为“十四五”农业农村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我代表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向大家表示诚挚的感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学习百年党史,坚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
党的百年历史,气壮山河、波澜壮阔;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博大精深。作为“三农”干部,学习百年党史和重要讲话,关键在于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历史智慧,奋力追赶超越。
(一)学习百年党史和重要讲话,我们更要认知肩负的重任。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把为广大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领导农民率先拉开农村改革大幕,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全面进步;2006年起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民群众告别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党中央站在顶层设计的高度,考虑农民权益、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百年党史启示我们,什么时候“三农”问题得到重视、解决得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就好;
反之,经济社会大局就会受影响。进入新发展阶段,“三农”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基础支撑作用更加凸显、“压舱石”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知史明理、知史担责,我们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强化使命和担当,深刻认识“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深刻认知身为“三农”干部肩上的责任和压力,理解透“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落实好保障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二)学习百年党史和重要讲话,我们更要坚守为民的初心。
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大革命失败后,30多万牺牲的革命者中大部分是跟随我们党闹革命的人民群众;红军时期,人民群众就是党和人民军队的铜墙铁壁;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广泛发动群众,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人民群众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是亿万人民群众主演的。百年党史,深刻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也充分证明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三农”工作联系农民最紧密,“三农”干部服务群众最直接,我们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站稳人民立场,常思百姓冷暖,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甘当“三农”改革发展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奋力答好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
(三)学习百年党史和重要讲话,我们更要校准前进的方向。
百年党史,不仅镌刻着奋斗的辉煌,更加昭示着未来的方向。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三农”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央提出,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最大的短板是“三农”,最大的潜力也在“三农”。当前,农业基础弱、农村条件差、农民收入低,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一道坎。这道坎,咬牙吃劲跨过去,就一片通途、行稳致远;摇摆松劲掉了队,则会深陷泥潭、难以赶超。我们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对标宏伟蓝图,适应形势变化,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保持赶考的历史担当,坚定前进的信心决心,坚定不移走乡村全面振兴之路,坚持“十四五”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一二三四”总体思路不动摇,因时因势调整工作重心,进一步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和突破点。
要聚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县域经济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县域经济要发展,农业农村必追赶。要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走产业支撑、园区承载、改革驱动、城乡融合之路,以乡村振兴助推县域经济全面发展。
要聚焦乡村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培育,以“链长制”为抓手,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推进延链、补链、壮链、优链,从抓生产到抓链条、从抓产品到抓产业、从抓环节到抓体系转变,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产业支撑。
要聚焦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民增收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落实《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十条措施》,发展特色高效产业增加经营性收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财产性收益,促进充分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完善城乡一体化政策体系增加转移性收入,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紧盯年度目标,切实抓好下半年各项重点工作
这次会上,我们围绕年度目标责任,结合年初向各市印送的重点任务清单,梳理形成了重点工作进展通报。现在已到7月下旬,年初确定的10项重点任务,一些还没有打开局面,一些问题还没有破题,一些项目推进还不理想,大家一定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坚定信心,卯足干劲,再加压力、再添措施,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年度重点任务如期高质量完成。在各位厅领导就分管领域书面安排部署的基础上,我再强调七个方面重点工作。
第一,在巩固衔接上下功夫,确保平稳过渡。
各地要提高站位、主动入位、步调一致、积极担责,既在“巩固”上出实招,又在“振兴”上见真章,全面做好有效衔接。
一要加快职能调整,做好工作衔接。对标国家意见,落实省委要求,按照“农办牵头、农业农村部门统筹、乡村振兴部门具体实施”的定位,省上正在加紧对接落实,把农村社会事业、乡村治理与产业帮扶任务进行部门间的对调调整。各地要对标要求、参照分工,有序做好任务调整和工作衔接,确保责任不落空、工作不断档、事情不耽误。在工作还未交接时段,有些任务必须共同上手去抓,比如农村厕所革命。
二要履行主责主业,深化产业帮扶。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牵头实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升行动,分类推进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对11个国家重点帮扶县,在项目安排、资源投放上优先保障,政策支持上不断倾斜;对15个省级重点帮扶县,统筹行业资源,加强跟踪指导;对其他脱贫县要持续关注、一并支持、一体帮扶;对非脱贫县要积极探索拓展措施,同步推进乡村振兴。
三要强化统筹协调,推进乡村建设。遵循城乡建设发展规律,按照乡村规划建设年的要求,列出县城、重点镇、中心村建设优先序,先规划后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完善县乡村三级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和服务体系,推进农村污水治理,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按照省委全会上一德省长的讲话要求,今年要全力打造100个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200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改造2000户宜居型示范农房。同时,要协调推动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向村覆盖、向户延伸,解决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
第二,在组织方式上抓创新,稳定粮食生产。
在实施“两藏”战略、推行“一稳三提”的同时,下半年要重点抓严格整治撂荒地、推进技术集成化、提高生产组织化。
一是全力整治撂荒耕地,上半年,我们集中开展撂荒地整治,挖掘种植潜力,推动全省撂荒地减少了近三分之二,目前剩下的大多集中在地处偏远、质量较差的一般农田。下半年特别是秋播期间,各地要紧紧围绕防止耕地“非粮化”,发挥农业综合执法作用,持续开展撂荒地专项整治,推行政策性约束、引导性补助相结合,加快研究非优生区经济作物退出机制,定期排查摸底、建立工作台账,落实惠农政策、强化激励效应,坚持因田定业、提高复种指数,下功夫消灭撂荒地。
二是全面推开集成技术,去年全省推广小麦宽幅沟播129万亩,亩均增产50公斤,带动全省小麦单产提高了近5公斤。下半年,要立足“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融合”,把小麦宽幅沟播作为核心主推技术,紧抓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机遇,全面完成300万亩的推广任务,强化“吨半田”集成技术攻关,不断提高粮食单产水平。
三是加快创新组织方式,在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同时,坚持向组织方式要活力、向规模经营要效益,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联合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将撂荒地、绺绺地和低效经济作物用地先流转或托管,再有序改造提升,发展规模化种植,提高种粮效益。我们算过一笔账,以行政村为单元,一个村搞一个粮食种植合作社或农机合作社,把农民不愿意种的耕地集中起来、全程托管,如果能达到1000亩以上的规模,每亩能挣150块钱,一料就是15万,既解决了没人种粮、种粮不见效的问题,又解决了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可以说是事半功倍。省上正在研究具体方案,各地要积极探索、大胆示范,统筹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深耕补贴等项目,努力打造粮食生产现代组织化方式、高效种植模式的XX样板。当前,农业农村部正在组织开展“奋战100天抗灾夺秋粮丰收”行动,各地要按照有关要求,全力抓好措施落实,千方百计夺取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
第三,在“两个要害”上再发力,筑牢农业基础。
种子和耕地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务必在保护、开发、利用上出实招、做实功。
一方面,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数量“双提升”。当前,去年的项目完成率仍有14个县区低于25%,今年的项目还有2个市没有下达计划,再加上已建项目中,一部分县区与2018年之前的区域重合,全面、如期完成建设任务的压力不小。下半年,我们要立足质量、数量“双提升”,对过去两年的已建项目,集中核查、上图入库,实现“一张图”“一张表”“一张网”信息化管理。对历年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卫星遥感手段,开展一轮质量评价,11月底前全面摸清现状,进而推动综合施策、逐年提升。对今年的290万亩新建任务,总结推广7种分区域、标准化建设模式,发挥大企业优势开展先建后补,打造集中连片示范样板,确保建一块、成一块、用一块,确保新建面积全部用于种粮、做到“良田粮用”。
一方面,推动构建现代种业体系。重点是抓好种质资源普查、知识产权保护和种业研发创新。要按照“三年全面完成”的要求和步骤,加强农作物、畜禽、水产3类种质资源普查、鉴定和收集。组织开展“种业执法监管年”活动和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整治行动,从严查处侵犯品种权、制售假劣种子、套牌侵权行为,依法打击盗取亲本、抢购套购等侵权案件,调动研发创新的积极性。依托XX示范区建设区域种业创新中心,发挥西农大和先正达等平台优势,组建院士工作站,设立专家工作室,建设重点实验室,开展种源关键、核心、前沿技术攻关。打造榆林玉米、宝鸡和渭南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创建汉中国家级油菜制种育种基地,建设临潼番茄制种产业园,建好XX南繁基地,增强良种供应能力。特别要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推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重点优势企业聚集,杨凌和XX粮农集团要共同做好秦宝肉牛繁育基地建设,尽快实现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零的突破。
第四,在全产业链上促融合,推进产业振兴。
近期,部里出台了全产业链发展的意见,我们以“3+X”特色产业为重点,以农业全产业链开发为抓手,以“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为方向,研究形成了我省《实施方案》,在“十四五”期间发展一批全产业链超千亿元的重点链,打造一批全产业链超百亿元的典型县,培养一批年产值超百亿元的农业“链主”企业,加快推进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一是培育“链主”企业。紧盯龙头企业抓培育,实施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做强一批“领军”型龙头企业,壮大一批“成长”型龙头企业,培植一批创新型“小巨人”和“单打冠军”。对群众参与度高、联结紧密、收益稳定的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优先纳入重点产业链,参与全产业开发,让农民能够更多地分享产业链收益。
二是打造融合载体。把园区、集群作为全产业开发的重要载体,持续开展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四级联创”,集中抓好4个国家产业集群、6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X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X个产业强镇建设,构建以强镇为基础、园区为引擎、集群为骨干,点线面协同推进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整体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三是培育“链长”团队。聚力推进“六个一”创建机制,突出粮食、苹果等10个农业主导产业,按照一个产业链“一位厅级领导、一个牵头处室、一个工作方案、一个技术团队、一套支持政策、一个工作专班”模式,选优配强“链长”团队,建立现代农业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后,各地要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全产业链聚集,齐心协力打造全产业链典型县。
第五,在市场营销上早谋划,促进农民增收。
农业产业是家庭经营的大头所在,家庭经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产业发展好不好、收益稳不稳,直接决定着农民收入高不高。下半年是农业的丰收季,也是农产品的集中销售期。当前,猪肉、果品等重要农产品市场价格持续回落,生猪价格跌至盈亏平衡点以下,目前,每出栏一头育肥猪大体亏损X元;苹果价格高开低走,近日省果业中心在部分果业大县及龙头企业作了调研,一些收储企业亏损面高达80%以上,影响今秋企业收储和群众投产积极性,加之今年气候条件总体有利,果品增产势头明显,一大批规模化养殖项目陆续投产,畜牧产品增量较大,疫情导致国际贸易受阻,促进农产品销售、稳定收入预期的难度不小。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一手抓生产端,一手抓市场端,未雨绸缪,研判市场,科学应对,重点在金融支持、物流、销售三个环节早谋划、早对接。
一是争取金融支持,要主动对接财政和金融机构,创造条件恢复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政策,联合农担公司提高重点企业信贷担保额度,推动金融监管部门出台按期付息、展期还本政策,引导银行开发仓单质押、库存贷等金融产品,提高抵押物贷款比率,推广“保险+期货”模式,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化解市场经营风险。
二是做强加工物流,加快提升苹果、猕猴桃后整理水平,推动生猪、肉牛肉羊精细化屠宰加工,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建设,在地头布点、在集散地建库、在中心区布仓、在大市场建场,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减损增效。
三是加大市场营销,要持续做强优势品牌,抢占北京、上海、广州等高端消费市场;用好苏陕协作、陕粤合作等重大平台,扩大陕粤农产品结对县之间的精准营销,在目前10对结对县的基础上再扩大结对数量、再深化合作领域;依托农高会、农民丰收节等展会节会,开展专场推介,做大采购订单,拓展销售渠道,推进产销衔接。要加强市场动态研判和信息收集,特别是猪肉收储情况要及时报告当地党委和政府。同时,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切实发挥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优势,研究制定农业“走出去”战略框架,推动“陕牌”农产品稳步扩大出口,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拉动农产品销售。
第六,在深化改革上求突破,激发农村活力。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稳慎推进,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促发展,扎实做好深化农村改革这篇大文章。
一要抓试点、探路子,规范宅基地管理。宅基地改革涉及农民切身利益,情况十分复杂,群众非常敏感,部里初步梳理出9大类40多种问题,需要逐个研判、分类指导。要主动履职,配合自然资源部门做好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尽快推动数据交接,创造条件开展底数摸排,扎实做好基础工作。要指导4个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12个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县,按照批复方案,分类规范推进,为下一步全面铺开探索路子、摸索经验。
二要抓示范、推模式,深化“三变”改革。近年来,各地在推进“三变”改革、壮大集体经济上,打造了一批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特色鲜明的“三变”路径,总结出赵家峁“三变”破“三空”、袁家村“一体三化”、和平村党建引领新业态等成功范例,推动农村改革系统集成,加快农村资源资产盘活,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下半年全省要继续组织召开“三变”改革现场观摩会,重点就是学范例、推模式,全面推开“三变”改革,引导各地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三要防风险、守底线,坚持稳慎推进。“稳”,就是改革范围不能随意扩大、内容不能随意扩项。目前正在推进的各类改革试点,要严格按照批复方案进行,不能随意扩大试点范围和改革事项。“慎”,就是要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确保改革行稳致远。
第七,在旱作节水上重集成,推动绿色发展。
近期,省委提出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要求,这是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XX方案,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从水资源保护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长远谋划,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科学路径。据测算,我省可用水资源92亿方,农业用水量X亿方,占用水总量的近六成,农业用水中耕地灌溉用水占绝大部分,灌溉方式以大水漫灌为主,高效节水灌溉占比严重不足。全省耕地有2/3是旱地,主要分布在渭北、陕北地区,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区域。在当前水资源十分紧缺、地下水实行严格管控的新形势下,大力推广发展旱作节水技术,成为推动农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陕北一些地方,通过膜下滴灌、集雨补灌等技术种植玉米和马铃薯,高效收集利用“救命水”发展雨养农业,最大程度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60%以上,推动了粮食稳产高产。各地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以水定产、节水优先原则,围绕口粮安全及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突出雨养农业和高效节水农业,加大示范推广,陕北和渭北地区以“软体水窖+节水补灌”为主,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关中地区以“渠井双保险”为主,改大水漫灌为末端渠系精准灌溉;陕南地区也要探索节水路径,重点推广“小高抽+移动式节水灌溉”模式,下功夫推进旱作节水技术应用普及,为农业绿色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三、立足为民办事,持续推进行业作风转变
学习百年党史,最终落脚点就是“我为群众办实事”,落脚到农业农村领域,衡量标准就是“三农”工作抓得好不好、为民办事办得实不实。立足新阶段,面对新任务,要把“三农”工作做好、把农民的事情办实,就要努力在“四个转变”上下功夫,以真抓实干、实绩实效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要转变观念,更加重视基层、打牢基础。到厅里工作这8个多月时间,工作越往深走,越感觉基础不扎实、底子不清楚。比如高标准农田,农业农村部门刚接手时说有1900多万亩,我们抓了两年,现在上图入库后,总量反倒少了;比如撂荒地,去年年底调度有近300万亩,这次调度只剩下60多万亩,减少的撂荒地都种了啥,说不清、对不上;比如经济运行分析,与统计局、农调队数据共享打不通,自己的统计体系又不完善,分析靠预估,往往结果有很大差距,等等。这些问题值得我们集体反思、系统谋划、统筹解决,更需要我们站在为民办事、科学决策的角度高度重视,防止决策拍脑袋、工作靠臆断。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务必要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鲜明导向,系统构建基础数据调度体系,建立与统计部门数据共建共享机制,力争把更多的核心数据纳入统计体系,推进行业数据与统计数据并轨,全面摸清行业家底,精准掌握发展态势,为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打牢基础。
二要转变思路,坚持系统思维、整体谋划。工作方法上要履行统筹推进的职责,《乡村振兴促进法》明确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乡村振兴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职责。”依法履责,就要跳出传统思维抓工作,立足县域经济促振兴,着眼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三农”工作。要用好党委农办的领导职责、协调优势和考核机制,在构建乡村振兴强大合力的同时,树立农业农村部门新形象。
产业发展上要树立系统谋划的理念,我省农业产业链基础还不牢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强,二三产业拓展还不够,农民增收渠道还比较少,特别是受土地、环保等因素约束,单纯依靠一产实现增值增效已经面临瓶颈制约,必须用系统思维谋划全产业链发展,让产加销、农文旅无缝对接,增强产业之间的体系性、层次性和完整性,促进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动态循环,做长产业链条、做强主导产业,让农民从原料供应者向收益共享者转变,让产业效益从一产独支向三产共进拓展。
三要转变抓法,坚持大抓项目、大抓招商。省委省政府去年组织三大片区重点项目观摩,今年春节收假第一天举办“凝心聚力开局起步暨重点项目开工会议”,这次省委全会的主题就是“看项目、找差距、比质量、促发展”,树立了大抓项目、大抓招商的鲜明导向。以项目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全省追赶超越最突出、最紧迫的任务,我们要将抓项目、抓招商作为抓农业农村工作的关键一招,在谋项目、扩投资、提质效上狠下功夫。
要突出高质量,建好项目库。聚焦乡村振兴总目标,对标“十四五”总任务,系统谋划一批高质量的项目,建立高质量的项目库,分批实施、分层推介,将规划任务转化成一批在建项目、一批招商项目、一批在库项目,提高项目资金投放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要突出抓招商,实现扩投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调动各方投入积极性,聚焦重点产业和领域,学习借鉴先进省份经验,制定招商引资目录,出台投资明白书,完善政策支持清单,强化宣传对接,优化营商环境,下功夫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落户XX。加强政、银、企合作,探索订单贷款、产业链贷款等针对性强的金融产品,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要突出问实效,不断强监管。对拨付滞后、资金趴窝的问题,要定期调度、适时通报、严肃约谈;对进展缓慢、久拖不动的项目,要查找原因、倒排工期、加快推进。要将绩效目标贯穿预算编制、项目申报、立项评审、实施管理和绩效评价全过程,逐步推动资金安排和政策调整相挂钩,全力促进重点项目加快落地见效、早日开花结果。
四要转变作风,敢于直面矛盾、正视问题。当前,我省“三农”发展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也面临很多矛盾困难。比如刚才我们讲的农民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项目建设缓慢的问题、农村土地改革的问题、高标准农田建设不规范的问题、猪肉价格跌破盈亏平衡点的问题、苹果售价高开低走的问题,等等,暴露出我们工作的基础还比较差,反映出我们破题的办法还不够多,折射出我们的能力还有差距。古人讲:“任其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政”。面对“三农”改革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棘手问题,我们一定要有担当精神、要有破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绝不能一“躲”二“推”三“拖”。要敢抓敢管、动真碰硬,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一线;要主动靠前、深入一线,多向基层学习、向群众问计,在解决问题中提升为群众办实事的真本领。
同志们,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局之年。三秦大地正沐浴着党的百年荣光,焕发出勃勃生机;XX农业农村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展现出光明前景。百年征程波澜壮阔,为民初心历久弥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群众急难愁盼,我们要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时时刻刻同广大农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认认真真学党史,全心全意办实事,真抓实干兴产业,持之以恒促增收,奋力谱写新时代XX农业农村追赶超越新篇章!
在全省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培训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篇5
今天会议主要讲两个问题,“两强一增”行动、“两地”纠纷排查化解。这两个问题,一个关乎农业高质量发展,一个关乎农村社会稳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高度关切,群众高度期盼,特别是XX书记多次作出指示批示,亲自安排部署。下面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在全省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暨农村宅基地承包地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视频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一、关于“两强一增”行动
XX书记履新XX的第一周,在小岗村调研时就提出“两强一增”行动。之后每次到市、县考察,都必看必讲“两强一增”工作,并主持召开了3次省委专题会议,部署推动“两强一增”行动。XX省长对“两强一增”行动提出要求、作出安排,并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专题审议。XX副书记提出具体要求。XX副省长带队赴福建、浙江等地学习考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报告都将“两强一增”写入其中,正在起草的省委一号文件也将“两强一增”单独列出。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正成为推动我省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重要牵引和抓手。目前,《两强一增行动方案》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待省委审定后印发。
(一)为什么要开展“两强一增”行动?
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是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抓住了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找准了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突破口。
一是中央有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农业的出路在科技。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2016年视察XX时指出,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年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年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要强化农业支撑措施。可以说,“两强一增”行动高度契合中央精神,真正做到了“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XX见行动”。
二是现实有需求。我省仍是一个发展中省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最大省情。在农业科技方面,存在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业亩均产出率低、农业科技贡献率低等问题。在农业机械方面,存在研发制造能力不强、机械化发展不平衡、宜机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在农民增收方面,我省农民收入与全国、浙江、江苏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比全国低511元、比江苏低7579元、比浙江低15311元,其中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是最大短板。
三是外省有经验。XX书记、XX省长来自发达地区,多次要求我们要对标长三角、对标国内先进省份,学习他们的经验做法。浙江制定了“两强”行动计划,江苏、山东等地在农业科技、农业机械、农民增收等方面也有很多好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们要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理念,瞄准先进,迎头追赶,努力从跟跑向并跑、甚至领跑跨越。
(二)“两强一增”行动干什么?
“两强一增”行动包括三个方面十六个行动。
一是科技强农。提出了六个行动:一是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行动。主要是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推广和科技特派员等工作。二是种业强省建设行动。主要是农业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品种培育、基地建设、做大企业、加强市场监管等。三是种养业提质增效行动。主要是优化农业结构,发展优质专用粮食、设施蔬菜、食用菌、畜禽绿色健康养殖、稻渔综合种养,培育品牌等。四是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行动。主要是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农产品初(粗)加工、精深加工、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加工等。五是农业绿色循环发展行动。主要是化肥农药“两减量”、秸秆粪污“两利用”、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废弃农膜“两回收”工作。六是数字赋农行动。主要是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
二是机械强农。提出了六个行动:一是优势产业集群壮大行动。主要是打造四大农机制造产业集群,壮大三大优势农机产品。二是农机研制补短板行动。主要是编制农机装备需求和研制清单,补丘陵山区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养殖业发展的农机装备短板。三是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主要是加快农机更新换代,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深化农机农艺融合。四是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主要是建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五是农业“标准地”改革行动。主要是推行“一户一块田”改革,提升农田宜机化水平,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六是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建设行动。主要是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
三是促进农民增收。提出了四个行动:工资性收入倍增行动、财产性收入扩量行动、经营性收入壮大行动、转移性收入提升行动。
(三)“两强一增”行动怎么抓?
当前,重点要抓好三件事。
一是抓实施方案起草。各地要提前谋划,抓紧组织起草实施方案,待省里文件正式出台后,再进行对照修改完善。要把握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要找准。各市、各县要找到自己的参照系、坐标系,分析差距所在,在目标设置上拉高标杆,奋力跳一跳。行动有抓手。省里“两强一增”提出了16个行动。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细化、实化实施方案,按照颗粒化要求,同步分解落实相关任务。要做到远谋近施,既要有到2025年的目标任务,也要有分年度的目标任务。各地在制定行动措施时,只能做加法不能做减法,不能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措施抓关键。不面面俱到,针对共性的、系统性的问题短板,围绕本级要抓的、该抓的、能抓好的重大项目、重要举措、重点区域、重要政策、重要改革展开部署。
二是抓各项任务落地。省里2022年任务分解表昨天已经印发,各地要对照目标任务,早谋划、早动员、早部署。各项工作要有总量目标、年度目标、分解目标,要将任务分解到乡、到村、到企业、到大户。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把握重点任务、工作要求、时间节点,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责任落实、推进任务落地,确保层层有责任、件件有人抓、事事能落实,迅速在全省掀起“两强一增”热潮。
三是抓统筹协调调度。省里将对“两强一增”行动进行月调度、季通报。厅里成立了“两强一增”行动工作专班,统筹抓总。厅属有关单位要按照工作职责,找准定位,强化指导服务。各地要充分发挥好农办牵头抓总作用,一方面,要落实好自己承担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主动协调相关部门,抓好其牵头任务的跟踪落实。要建立台账,建立清单制、闭环式工作机制,确保各项任务真正落地见效。
二、关于农村宅基地承包地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
(一)为什么要开展这次专项行动?
一是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不言而喻,农民群众对承包地特别是宅基地看得比较重,如果相关纠纷化解不及时,长时间积累容易导致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稳定,由此引发的刑事案件也时有报道。虽然我省目前没有发生这样的案件,但是并不代表没有这样的隐患。今年上半年我国要举办北京冬奥会、召开全国“两会”,下半年我们党要召开举世瞩目的二十大,大事、要事多,社会稳定尤其重要。开展这次专项行动,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是落实省委领导指示要求的具体动作。省委督查室提供的资料显示,去年人民群众给省委书记反映农业农村方面问题的20件信件中,主要就是反映承包地、宅基地纠纷。XX书记为此作出批示,强调农村土地纠纷、房产权属纠纷等比较突出,容易造成极端事件。要求我厅和省住建厅成立工作专班,就该问题深入研究,提出措施加以解决。2021年11月22日,我厅收到省委督查室《领导交办事项单》后,认真学习XX书记指示精神,研究起草《全面开展农村宅基地承包地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并征求16个市及20个县(市、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和17个省直单位意见,提请省政府审定后,省政府办公厅于2021年12月24日正式印发,在全省部署开展专项行动。
三是加强农村承包地宅基地管理的实际需要。近年来,我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农村宅基地承包地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通过改进优化宅基地审批、保障宅基地用地、开展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颁证,以及狠抓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三权分置”等举措,有力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承包地特别是宅基地管理仍然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历史欠账比较多,导致引发许多矛盾纠纷。据统计,近三年全省各地农村宅基地承包地纠纷分别为:2019年3554件(宅基地484件、承包地3070件);2020年2517件(宅基地611件、承包地1906件),比上年下降29.2%;2021年2087件(宅基地892件、承包地1195件),比上年下降17%。虽然纠纷呈现逐年下降的良好趋势,但是数量仍然不少。去年,我厅承办的省“互联网+督查”平台交办事项中,关于宅基地承包地纠纷的就有34件,主要集中在宅基地承包地未确权,承包地被强制流转或承包经营权被剥夺,宅基地被改变地类性质、被收回及审批久拖不决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侵害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损害社会公平正义,而且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开展这次专项行动,有利于加强农村宅基地承包地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从源头化解各种矛盾纠纷。
(二)如何开展这次专项行动?
开展好这次专项行动,要做到四个“准确把握”,确保纠纷排查化解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一要准确把握排查化解范围。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深度谋划,省委、省政府分别确定了农村宅基地承包地纠纷排查化解范围,其中农村宅基地纠纷包括八个方面,农村承包地纠纷包括六个方面。各地在排查化解时,一定要准确把握住纠纷产生的根本原因,然后综合施策、分类处置,努力做到事半功倍。
八个方面的农村宅基地纠纷分别是:
1.因宅基地确权引起的纠纷。表现为农民群众与政府、政府部门或村级组织之间的纠纷。主要是农民群众对不予确权的决定或确权的结果提出异议。
2.因宅基地权属引起的纠纷。表现为农民群众之间的纠纷,主要是两户(含)以上的农民群众对同一宗宅基地的使用权提出要求。
3.因宅基地审批引起的纠纷。表现为两大类情况:
第一类是农民群众与政府、政府部门或村级组织之间的纠纷。一是不予受理、不予批准产生的纠纷;二是审批时间过长甚至久拖未决产生的纠纷;三是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产生的纠纷;四是违法审批产生的纠纷。
第二类是农民群众之间的纠纷。一是因为通风、采光、通行等相邻权受侵害而阻拦审批产生的纠纷;二是因为私人恩怨阻拦审批产生的纠纷。
4.因宅基地占用引起的纠纷。表现为两大类情况:
第一类:农民群众与政府、政府部门或村级组织之间的纠纷。一是未批先建产生的纠纷;二是批少占多、批东占西产生的纠纷;三是建新不拆旧产生的纠纷。
第二类:农民群众之间的纠纷。主要是占用他人宅基地产生的纠纷。
5.因宅基地处置引起的纠纷。表现为两大类情况:
第一大类:群众之间的纠纷。一是农村村民之间因转让、互换住宅产生的纠纷;二是农村村民与城镇居民之间因租赁、非法买卖住宅产生的纠纷。
第二大类:农民群众与政府、政府部门或村级组织之间的纠纷。主要包括调整、征收、收回和退出宅基地产生的纠纷。
6.因住宅继承引起的纠纷。表现为两大类情况:
第一大类:农民群众之间的纠纷。一是因住宅的继承权引起的纠纷;二是因住宅的分配引起的纠纷;三是因住宅的处置引起的纠纷。
第二大类:农民群众与村级组织之间的纠纷。主要是因五保户住宅的继承产生的纠纷。
7.因宅基地拆迁安置引起的纠纷。表现为农民群众与政府、政府部门或村级组织之间的纠纷。一是因强拆产生的纠纷;二是因拆迁后补偿产生的纠纷(不补偿、补偿慢、补偿少等);三是因拆迁后安置产生的纠纷(不安置、安置慢、安置条件差等)。
8.其他因宅基地引起的纠纷。这个是兜底条款。
六个方面的农村承包地纠纷分别是:
1.因承包地确权引起的纠纷。由于基层干部在确权工作中农户承包地块漏登,或指界错误,导致地块面积不准确,张三家的承包地登记到李四户上等等引发纠纷。
2.因承包地权属引起的纠纷。因土地流转不规范,没有签订书面流转合同,过去要交税费,农户对承包地不重视,2005年以后税费改革后,不但取消农业税费,还发放农业补贴,随着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强,补贴逐步增加,农民开始要地,由此双方引发矛盾。
3.因承包地处置引起的纠纷。承包地被依法征占用后,因补偿款分配引发矛盾和纠纷;夫妻离婚或兄弟分家,因承包地分配引发矛盾;农户承包地被强行流转,引发纠纷。
4.因农村机动地发包引起的纠纷。机动地发包由少数基层干部个人说了算,不采取公开发包,少交承包费或不交承包费,引起群众不满。
5.因四荒地发包引起的纠纷。四荒地发包不采取公开招标形式对外发包,承包期限不明确,承包费个人说了算,村干部让自己的亲朋好友承包;承包人对政策不理解,要求政府登记并颁发承包经营权证书。
6.其他因承包地引起的纠纷。这个也是兜底条款。
二要准确把握排查化解主要任务。此次排查化解的主要任务共有三项:(1)排查纠纷底数。就是要自下而上对纠纷进行全面排查,分级逐一建档立册,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2)积极稳妥化解。这是专项行动的重点,就是要“四进”,即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家庭,坚持边宣传、边排查、边化解,主要依靠乡镇、村级组织特别是村民理事会、议事会等基层力量化解。要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处理、纠纷仲裁、司法诉讼等手段,坚持一事一策、一人一策,努力将纠纷化解在当地、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小纠纷不出村、一般纠纷不出乡、重大纠纷不出县。总之,就是一定要努力把纠纷在基层化解掉,确保相关纠纷的信访数量逐步减少。(3)建立长效机制,就是要积极探索建立信息预警、教育疏导、研究分析、集中调处、联合督查、回复反馈等制度机制,做到标本兼治、常抓不懈。这三项工作,一环紧扣一环,底数排查全不全、清不清,直接影响到后期化解工作,后期化解工作不到位,长效机制就无从谈起。各地在落实任务时,一定要做实做细各项工作,防止发生二次纠纷或增添新的纠纷。
三要准确把握责任分工。省级层面建立了省农村宅基地承包地纠纷排查化解联席会议制度,总抓全省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并且实行每月一调度。市、县(市、区)要坚持党委、政府统筹,相关部门配合,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及时调度汇总并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负责牵头抓总,主动报告工作,积极搞好协调,努力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情况通报、线索移交、联合化解等机制,切实形成工作合力。
四要准确把握时间节点。这次专项行动共分为宣传发动、全面排查、调处化解、巩固提升4个阶段,要在2022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宣传发动主要是自上而下动员部署,建立网格化工作体系,各地在这次会议后要抓紧完善实施方案,尽快组织动员部署。全面排查要在3月31日前完成,主要是按照“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要求,开展拉网式大排查,建立台账,摸清底数。调处化解要集中4、5两个月时间,重点是依法依规、因人因事、分类处置,化解纠纷。特别要强调的是,纠纷涉及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存量问题的,要结合专项整治工作,先试点探索解决办法再扩大范围逐步化解。巩固提升要在6月30日前完成,重点是“回头看”,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改进工作,建立长效机制。
在全省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培训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篇6
对自我,“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采取这种态度。下面是课件网小编为您推荐在全省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每年召开全省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座谈会,既是全省人大农委系统一直坚持的一个传统,也是出于提高认识、相互学习、加强联动的工作需要。昨天,大家学习考察了常州市金坛区的美丽乡村、农业产业示范园、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项目。刚才,刘大旺主任通报了过去一年省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情况和新一年的重点工作安排,常州市、南京市、徐州市、苏州市、扬州市、宿迁市交流了各自工作中的创新亮点和务实举措,讲得很精要、很精彩,听了之后很受启发。其他市的书面交流材料,也都体现了特色、彰显了成绩,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此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关于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部署要求,深刻把握党中央和省委对于“三农”工作的最新决策部署,总结交流过去一年各地工作亮点和特色经验,研究谋划今年全省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大部分市县人大常委会本届履职的最后一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里,我们不仅要总结好去年的工作,谋划好今年的安排,更重要的是要衔接好换届期间的农业农村工作。特别是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系统谋划立法、监督等工作重点。下面,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对今年工作的总体安排,就做好全省人大农委系统工作,和大家交流三点意见。
一、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最重要的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始终保持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作为人大农业农村工作者,要始终把“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政治要求体现在具体行动中,深刻把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的时代判断,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对新思想、新理念要学深悟透;对新要求、新部署要狠抓落实,在人大工作中更多体现出责任、担当和使命。
(一)要学深悟透坚持党的领导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做好“三农”工作对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全面深刻地认识到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也是应对风险挑战的回旋余地和特殊优势,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因素;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深刻理解党中央和省委对于“三农”工作的最新部署精神,经常对标对表,重点工作和重大事项及时向党委党组请示报告,确保方向不偏、靶向精准;不断提高政治执行力,坚持把问题导向贯穿工作始终,敢于直面问题、推动解决问题,坚持依法履责、依法尽责,确保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不折不扣地抓好党委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抓好法律法规的全面有效实施。
(二)要学深悟透贯彻新发展理念新要求。今年1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要求,也是十分重要的政治要求。要立足人大法定职责,在贯彻落实中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抓住“三农”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新发展理念融入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切实推动解决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突出问题,切实推动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关键还是要找准问题,因地制宜,推进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同时,要对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三)要学深悟透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新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向着更远的目标谋划共同富裕,提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实现共同富裕最明显的短板仍然在“三农”,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农村。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推动乡村振兴中,把“农民富裕富足”作为议题选择的一项重要标准,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关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村劳动力就业、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保障等重点内容。
(四)要学深悟透坚持系统观念新要求。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中央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全面、辩证、系统看待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而作出的重要决策。“三农”工作也要深度融入到新发展格局中,坚持系统思维,既要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也要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满足国内大循环的市场需求;既要立足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也要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既要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关注农村思想文化建设,也要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有效治理。
(五)要学深悟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要求。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点之年。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要内容,乡村振兴战略是将贯穿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长期任务。为此,要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作为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保持战略定力,瞄准阶段目标,综合发挥高质量立法的保障作用、持续监督的促进作用、广大代表的参与作用,用实际行动将乡村振兴规划变成现实图景。
(六)要学深悟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要求。在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XXX书记强调: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对标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的新定位提升人大工作质效,把“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作为谋划人大工作的方向指引,始终坚持“为全国发展探路”的不懈追求,着力打造新时代人大工作创新发展的江苏样板。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要紧扣“走在前列”来谋划、来推动,按照“走在前列”来衡量、来检验,深入思考和谋划应该有什么样的标准、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以及应该重点要做些什么,在各地人大工作中要有所创新,在同级人大中要有所作为,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深入践行。
二、在发挥作用上下功夫,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去年底,党中央召开了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担负着宪法法律赋予的立法、监督等职责,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发挥着重要职能作用。全省人大农委系统要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立足法定职责,增强依法履职的行动自觉。
(一)发挥立法保障作用。地方立法主要有三项功能,一是实施性功能:促进国家法律在本地区的贯彻实施;二是补充性功能:对解决好地区性问题作出补充规定;三是探索性功能:一些创制性立法可以为国家立法探路。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农委牵头三项立法任务:洪泽湖保护条例作为正式立法项目,长江岸线保护条例和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作为预备立法项目。其中,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的立法工作对于我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言,具有重要的引领性意义。希望各地能够从地方立法的功能出发,积极参与、配合做好省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在“不抵触”的前提下,提出基层希望通过立法解决的制度性问题和具有实践性的意见建议,同时,主动对接国家乡村振兴促进法和省级条例,加强政策研究,立足本地实际,在创制性立法上有新的进展。立法保障作用的大小,关键在于立法质量的高低,要以高质量立法为目标,强化人大对立法工作的主导,做到全程参与、全面调研,在法规条例中充分反映各方利益诉求,确保地方立法“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二)发挥监督促进作用。监督权是五级人大的共有职权,在各级人大履职实践中运用最广泛、最经常。要统筹考虑,安排好监督项目,一是要围绕法律法规贯彻实施开展监督,二是要围绕党委政府部署的工作开展监督,三是要围绕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开展监督。要通过正确有效的监督,推动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涉农法律法规以及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落地落实。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将上下联动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工作评议,对渔业法和省渔业管理条例进行执法检查。在2018年专题询问的基础上开展工作评议体现了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对于“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希望各地能够准确把握联动的内涵,把此次评议作为全面检视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情况的契机,不仅要客观地展现成绩和问题,便于从省级层面进行统筹,不断完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还要创新办法,进一步拓展评议的广度和深度,让更多代表和群众参与进来,把问题说深说透、把建议落细落实;准确把握监督的实质,提高站位、准确定位、工作到位,把推动高质量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基层反映的突出问题,作为重要目标,对于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不力的情况和一些“老大难”、“硬骨头”的问题,要发扬钉钉子精神,通过部门走访、重点建议督办等形式,持续跟踪监督,切实推动相关部门拿出务实举措,将监督延伸到工作落实环节。
(三)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人大工作的基础和主体,涉农人大代表更是扎根基层的“三农”工作先进典型,发挥好代表的作用,对于做好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而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加强与代表的联系,始终牢记“代表机关”的定位,不断推进与代表的常态化联系,既要密切与专业代表小组代表的联系,经常通报情况、主动向他们请教,又要拓展联系面,不断扩充代表“联系群”,充分发挥代表在法规审议、监督检查中的专业所长和基层经验。要优化对代表的服务,结合各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可以选择一些重点问题组织代表开展专项调研、学习优秀议案建议,并为代表提好议案建议提供必要的选题、调研、查阅资料等服务保障,引导代表提出更具针对性的议案建议,提高代表履职能力和水平。要扩大代表的参与,不仅要更多地邀请涉农代表列席会议、交流座谈,对于常委会确定的一些重点议题,还要有针对性地邀请相关代表参与其中,同时要搭建平台、建立交流机制、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涉农代表更多地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
(四)发挥基层示范作用。创新的活力来自基层,刚才大家介绍的各地人大工作中的经验做法,体现了基层首创精神。要在坚持制度自信的基础上,继续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机制,作出示范。一方面要坚持创新实践,全省人大农委系统要围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勇于多走几步、走深一层,不断探索人大履职新机制新方式。在内容上,要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把中央和省委、市委的要求与基层的现实需要有效衔接起来;在方法上,要做到“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发挥整体联动的优势,相互学习、彼此借鉴,增强立法和监督的实效性;在思路上,要做到“前后衔接”、“系统集成”,在总体谋划的基础上,坚持不懈抓好重点工作,持续推进解决一些重点问题。另一方面要总结基层经验,既要把基层人大在立法、监督、代表工作等方面的创新经验,基层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先进做法,基层代表深入实践、依法履职的务实精神总结好、推广好,还可以尝试做好“命题作文”,鼓励支持基层人大在一些课题上先行先试,做出样板。比如,省人大常委会开展的民生实事工作评议和基层人大探索的民生实事票决制,其中很多好的做法可以吸收借鉴到推动农村民生实事工作落实中去。
三、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也是人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全省人大农委系统要不断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既要防止调研内容过于宽泛,从而导致顾此失彼,事事都做不好、件件都管不了;也要大兴务实之风,避免“蜻蜓点水”式的调研,要在站位全局抓大事、立足职责抓实事的基础上,采取“解剖麻雀”的方式,调查出基层实情,研究出务实建议。
(一)紧扣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开展调查研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总体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要把好方向关,围绕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的落实情况开展调研,比如:如何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如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如何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如何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等;要把好内容关,围绕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在本地落实的具体问题开展调研,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长江禁渔行动等重点工作,找准短板弱项,深入检视问题,提出建设性解决方案;要把好认识关,围绕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在基层的普遍关注开展调研,“三农”工作根在基层,要科学行使好重大事项决定权,及时把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同时,利用执法检查、普法教育等机会,加强方针政策、法律规范等的宣传,夯实乡村振兴的群众基础。
(二)紧扣改善农民生活品质开展调查研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感受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全省人大农委系统依法履职的重要原则。要持续关注民生改善,积极推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把产业发展与农民就业结合起来,把住房条件改善与公共服务优化结合起来,把城乡融合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着力推进解决好乡村教育、养老、医疗、住房等问题,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要持续关注农民增收,围绕我省部署的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立足本地产业发展现状,推动探索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电子商务等新业态融合的有效路径,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切实让农民更多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切实让农民在产业提升中获得收益。要持续关注社会治理,在推进农村改革上要保持“稳慎”的态度,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始终不受侵害,同时要重视乡村基层组织建设、集体经济发展、人才引进培养、村居合并重组等现实问题,发挥人大调研的参谋助手作用,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
(三)紧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展调查研究。过去的几年,各地围绕乡村振兴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我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了一定的基础。各地人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组织了专题询问,开展了代表视察,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有力推动了相关政策落地和问题解决。立足新发展阶段,要围绕“全面”开展调查研究。系统全面分析本地区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现状,厘清各自的发展优势和存在的短板弱项,广泛了解人民群众、人大代表对于乡村振兴的新期待,着眼“四化同步”推进,瞄准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开展相关立法、监督和调研工作。要围绕“落实”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梳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有政策措施,按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聚焦农村土地、金融、集体产权、经营体系等重点领域,分析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用地难、贷款难等问题,在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农业农村等政策落地上提出可行性意见建议,推动各地不断完善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激活乡村发展的要素、主体和市场。
(四)紧扣基层代表议案建议开展调查研究。今年省人代会上,涉农的代表建议有100多条,数量多、内容实,反映出代表对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普遍关注。全省人大农委系统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代表所提的意见建议,不仅要督办好重点建议,还要做好一般建议、日常意见的交办和反馈工作,认真回应代表诉求。要注重办理的过程,面对面了解代表提出意见建议的缘由,突出代表所提内容的关键问题,督促相关部门及时予以针对性的回复,共同探讨改进提高相关工作的具体措施,让代表参与到办理过程中来。要注重办理的效果,对于重点建议要加大跟踪督办的力度,力求意见建议办出实际成效,防止用一般性工作回复代替建议答复、用协商满意代替建议落实,让代表履职成果能够得到重视、问题得到解决。要注重成果的转化,发挥好《代表之声》的直通车作用,对重要的代表意见建议加强调研论证,争取将其转化为政策文件的具体举措、法律法规的制度设计、工作推进的重点环节,让代表履职更有责任感、成就感。
同志们,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大变局下开启的新征程,必将是又一个伟大的奋斗过程,全省人大农委系统要紧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题,紧密联系本地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高质量做好立法、监督、代表等各项工作,切实担负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的使命和任务,不断开创全省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
在全省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培训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篇7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这丰收的季节,我们非常荣幸地迎来了全省“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会的隆重召开。省市领导亲临现场,悉心指导我区“四好农村路”和旅游公路,充分体现了省市党委政府对我区的信任与支持,也凝聚着各级交通部门对我区交通运输工作的关怀与厚爱。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以及全区人民,向参加会议的各位领导和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我区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打通断头路、发展旅游路、支持产业路、建设扶贫路、提升乡村路、形成网络路”为总体规划,把农村公路建成了景观,用畅通大道引来了产业,实现了“车在路中行、人在景中游”,使基层群众走上了“金光道”,过上了“好日子”,全区上下处处彰显着发展活力、蕴藏着不竭动力、释放着无穷魅力。
一、四好为旗、振兴为号,铺开“*美景”新画卷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我区紧抓五个“全覆盖”工程和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区重大机遇,在省市党委政府和交通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举全区之力,加快构建“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形成了“六纵五横四环多辐射”的农村公路路网,打通了乡村道路的“末梢神经”,彻底解决了边远山区“出行难”和“致富慢”的问题,实现了“农村公路通到哪里、风景就延伸到哪里、产业就发展到哪里”的目标,为广大农村带去了人气、财气,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全区行政村通村公路硬化率*%,行政村通客车率*%,优良中等路率*%以上,是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里程最长的区,我区被授予全省“四好农村路”建设示范区,*年上半年,在全市“四好农村路”建设目标考核中名列榜首。
二、突出重点、全面发力,迈出“建管养运”新步伐
(一)高位推动,全力打造“长远发展路”
成立以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常务副组长的“四好农村路”建设暨旅游公路建设工作领导组,建立区、乡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行业主抓、社会参与”的强大合力。结合全区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旅游、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等重点工作,对全区农村公路进行了全面普查,聘请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论证,编制了《*区“四好农村路”(*-*)专项规划》,制定了《我区创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实施方案》和质量监管、安全生产、管理养护等细则,在“四好农村路”规划建设和“路田分家”“路宅分家”等工作中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努力树立起步扎实、建设迅速、效果明显的标杆。
(二)创新模式,全力打造“精品特色路”
采用PPP模式完成改造公路总里程*余公里。总投资约*亿元的交通运输领域PPP项目,作为我区推广PPP模式的重要举措,于*年*月受到了国家通报表彰。同时,我区采用目前国内最新材料、最新工艺,高标准实施了*片区共*条总长*公里的示范亮点工程,完成了路通道绿化*余公里,建设了融物流快递、服务管理等为一体的*片区交通运输综合服务中心,为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和旅游公路建设积蓄了新动能。
(三)严把质量,全力打造“平安放心路”
以开展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为抓手,严格按照“专业排查、专业设计、专业施工”的标准,组建了公路实验检测中心,全面严把原材料进场点、施工质量检测点和工程竣工验收关。持续加强道路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维护,实现了交通安全警示标志、道路指示牌等重点路段区域的全覆盖;完成危桥改造*座*延米,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隐患路段处置*公里,是全市唯一率先完成区县道危桥改造和生命防护工程的区。持续开展道路安防工程建设“回头看”,建立整改台账,逐一整改销号,做到农村公路安全隐患动态排查机制日常化、长效化,有效保障了群众出行安全。
(四)精细养护,全力打造“经久耐用路”
以“有路必养、养必到位”为目标,建立了以“区为主体、行业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管理工作机制,出台《*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修订完善《*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建立“区有所、乡镇有站、村有员”的养护机制,加大对各类破坏、损坏农村公路设施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发动群众监测路况情况,做到损路坏路等现象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逐步形成了区、乡镇、村三级路网全覆盖、无缝隙、网格化管理的农村公路养护模式。*年以来,我区累计完成公路中小修等养护工程投资*余万元,等级公路养护覆盖率、列养率、管理机构设置、养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达到*%。
(五)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产业支撑路”
充分发挥旅游公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发展全域旅游中的巨大作用,以现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及公路网为基础,重点打造了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完成旅游公路建设里程约*公里,新增交通标志牌、景点介绍牌、导示牌等*个。积极探索将农村公路与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电商物流融合发展,购置更换纯电动公交车*余辆,每年给予不低于*万元的公交运营补贴,区、乡镇、村一体化发展的农村客运运输体系逐步形成,为全区产业发展、结构优化提供了有力的交通支撑。
三、以路为基、以人为本,激发“兴业富民”新动力
要想富,先修路;道路通,百业兴。我区将农村公路建设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真正让“四好农村路”拉近了人民群众与美好愿景的距离。
(一)使致富产业成为增收主力。依托完备的农村公路体系,我区积极发展都市城郊农业,全力培育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集群。*个万亩有机旱作谷子示范区、*个现代化小米杂粮加工区快速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达到*多个。*、*连续两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以上,位列全市前茅;连续两年在全市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指标任务综合考核中名列第一。
(二)让资源美景奏响致富强音。在文旅旗舰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区持续开展“回村过年、回村踏青、回村避暑、回村采摘”等系列活动,“名镇古村游、美丽乡村游、经典红色游、回村系列游”多条精品线路基本形成,*家乡村旅游公司+*家扶贫客栈的特色民宿产业初具规模,每年吸引游客*余万人,累计增收达上亿元。我区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强区的“华丽转身”。
(三)将美好愿景照进现实生活。全区开通公交线路*条,运营里程达*公里,年运送旅客约*万人次。公交票价由原来距离最远票价最高的*元降到*元,区城周边*公里范围内票价为*元,全区乡村教师、医务人员、老年人、残疾人免费乘车,学生半价乘车。基层群众的出行条件不断改善,大道*的美好愿景正在实现。
今后,我区将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精神为遵循,以此次“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会为契机,求真务实、积极进取,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铺就“康庄大道”!
在全省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培训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篇8
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在全省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座谈会上的致辞发言,希望大家喜欢。
同志们:
每年召开全省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座谈会,既是全省人大农委系统一直坚持的一个传统,也是出于提高认识、相互学习、加强联动的工作需要。昨天,大家学习考察了xx市xx区的美丽乡村、农业产业示范园、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项目。刚才,xx主任通报了过去一年省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情况和新一年的重点工作安排,各市交流了各自工作中的创新亮点和务实举措,讲得很精要、很精彩,听了之后很受启发。其他市的书面交流材料,也都体现了特色、彰显了成绩,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此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关于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部署要求,深刻把握党中央和省委对于“三农”工作的最新决策部署,总结交流过去一年各地工作亮点和特色经验,研究谋划今年全省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大部分市县人大常委会本届履职的最后一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里,我们不仅要总结好去年的工作,谋划好今年的安排,更重要的是要衔接好换届期间的农业农村工作。特别是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系统谋划立法、监督等工作重点。下面,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对今年工作的总体安排,就做好全省人大农委系统工作,和大家交流三点意见。
一、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最重要的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始终保持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作为人大农业农村工作者,要始终把“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政治要求体现在具体行动中,深刻把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的时代判断,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对新思想、新理念要学深悟透;对新要求、新部署要狠抓落实,在人大工作中更多体现出责任、担当和使命。
(一)要学深悟透坚持党的领导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做好“三农”工作对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全面深刻地认识到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也是应对风险挑战的回旋余地和特殊优势,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因素;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深刻理解党中央和省委对于“三农”工作的最新部署精神,经常对标对表,重点工作和重大事项及时向党委党组请示报告,确保方向不偏、靶向精准;不断提高政治执行力,坚持把问题导向贯穿工作始终,敢于直面问题、推动解决问题,坚持依法履责、依法尽责,确保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不折不扣地抓好党委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抓好法律法规的全面有效实施。
(二)要学深悟透贯彻新发展理念新要求。
今年1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要求,也是十分重要的政治要求。要立足人大法定职责,在贯彻落实中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抓住“三农”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新发展理念融入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切实推动解决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突出问题,切实推动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关键还是要找准问题,因地制宜,推进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同时,要对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三)要学深悟透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新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向着更远的目标谋划共同富裕,提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实现共同富裕最明显的短板仍然在“三农”,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农村。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推动乡村振兴中,把“农民富裕富足”作为议题选择的一项重要标准,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关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村劳动力就业、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保障等重点内容。
(四)要学深悟透坚持系统观念新要求。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中央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全面、辩证、系统看待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而作出的重要决策。“三农”工作也要深度融入到新发展格局中,坚持系统思维,既要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也要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满足国内大循环的市场需求;既要立足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也要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既要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关注农村思想文化建设,也要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有效治理。
(五)要学深悟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要求。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点之年。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要内容,乡村振兴战略是将贯穿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长期任务。为此,要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作为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保持战略定力,瞄准阶段目标,综合发挥高质量立法的保障作用、持续监督的促进作用、广大代表的参与作用,用实际行动将乡村振兴规划变成现实图景。
(六)要学深悟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要求。
在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xx书记强调: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对标习近平总书记赋予xx的新定位提升人大工作质效,把“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作为谋划人大工作的方向指引,始终坚持“为全国发展探路”的不懈追求,着力打造新时代人大工作创新发展的xx样板。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要紧扣“走在前列”来谋划、来推动,按照“走在前列”来衡量、来检验,深入思考和谋划应该有什么样的标准、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以及应该重点要做些什么,在各地人大工作中要有所创新,在同级人大中要有所作为,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深入践行。
二、在发挥作用上下功夫,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去年底,党中央召开了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担负着宪法法律赋予的立法、监督等职责,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发挥着重要职能作用。全省人大农委系统要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立足法定职责,增强依法履职的行动自觉。
(一)发挥立法保障作用。
地方立法主要有三项功能,一是实施性功能:促进国家法律在本地区的贯彻实施;二是补充性功能:对解决好地区性问题作出补充规定;三是探索性功能:一些创制性立法可以为国家立法探路。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农委牵头三项立法任务:洪泽湖保护条例作为正式立法项目,长江岸线保护条例和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作为预备立法项目。其中,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的立法工作对于我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言,具有重要的引领性意义。希望各地能够从地方立法的功能出发,积极参与、配合做好省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在“不抵触”的前提下,提出基层希望通过立法解决的制度性问题和具有实践性的意见建议,同时,主动对接国家乡村振兴促进法和省级条例,加强政策研究,立足本地实际,在创制性立法上有新的进展。立法保障作用的大小,关键在于立法质量的高低,要以高质量立法为目标,强化人大对立法工作的主导,做到全程参与、全面调研,在法规条例中充分反映各方利益诉求,确保地方立法“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二)发挥监督促进作用。
监督权是五级人大的共有职权,在各级人大履职实践中运用最广泛、最经常。要统筹考虑,安排好监督项目,一是要围绕法律法规贯彻实施开展监督,二是要围绕党委政府部署的工作开展监督,三是要围绕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开展监督。要通过正确有效的监督,推动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涉农法律法规以及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落地落实。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将上下联动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工作评议,对渔业法和省渔业管理条例进行执法检查。在2018年专题询问的基础上开展工作评议体现了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对于“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希望各地能够准确把握联动的内涵,把此次评议作为全面检视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情况的契机,不仅要客观地展现成绩和问题,便于从省级层面进行统筹,不断完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还要创新办法,进一步拓展评议的广度和深度,让更多代表和群众参与进来,把问题说深说透、把建议落细落实;准确把握监督的实质,提高站位、准确定位、工作到位,把推动高质量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基层反映的突出问题,作为重要目标,对于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不力的情况和一些“老大难”、“硬骨头”的问题,要发扬钉钉子精神,通过部门走访、重点建议督办等形式,持续跟踪监督,切实推动相关部门拿出务实举措,将监督延伸到工作落实环节。
(三)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人大工作的基础和主体,涉农人大代表更是扎根基层的“三农”工作先进典型,发挥好代表的作用,对于做好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而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加强与代表的联系,始终牢记“代表机关”的定位,不断推进与代表的常态化联系,既要密切与专业代表小组代表的联系,经常通报情况、主动向他们请教,又要拓展联系面,不断扩充代表“联系群”,充分发挥代表在法规审议、监督检查中的专业所长和基层经验。要优化对代表的服务,结合各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可以选择一些重点问题组织代表开展专项调研、学习优秀议案建议,并为代表提好议案建议提供必要的选题、调研、查阅资料等服务保障,引导代表提出更具针对性的议案建议,提高代表履职能力和水平。要扩大代表的参与,不仅要更多地邀请涉农代表列席会议、交流座谈,对于常委会确定的一些重点议题,还要有针对性地邀请相关代表参与其中,同时要搭建平台、建立交流机制、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涉农代表更多地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
(四)发挥基层示范作用。
创新的活力来自基层,刚才大家介绍的各地人大工作中的经验做法,体现了基层首创精神。要在坚持制度自信的基础上,继续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机制,作出示范。一方面要坚持创新实践,全省人大农委系统要围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勇于多走几步、走深一层,不断探索人大履职新机制新方式。在内容上,要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把中央和省委、市委的要求与基层的现实需要有效衔接起来;在方法上,要做到“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发挥整体联动的优势,相互学习、彼此借鉴,增强立法和监督的实效性;在思路上,要做到“前后衔接”、“系统集成”,在总体谋划的基础上,坚持不懈抓好重点工作,持续推进解决一些重点问题。另一方面要总结基层经验,既要把基层人大在立法、监督、代表工作等方面的创新经验,基层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先进做法,基层代表深入实践、依法履职的务实精神总结好、推广好,还可以尝试做好“命题作文”,鼓励支持基层人大在一些课题上先行先试,做出样板。比如,省人大常委会开展的民生实事工作评议和基层人大探索的民生实事票决制,其中很多好的做法可以吸收借鉴到推动农村民生实事工作落实中去。
三、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也是人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全省人大农委系统要不断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既要防止调研内容过于宽泛,从而导致顾此失彼,事事都做不好、件件都管不了;也要大兴务实之风,避免“蜻蜓点水”式的调研,要在站位全局抓大事、立足职责抓实事的基础上,采取“解剖麻雀”的方式,调查出基层实情,研究出务实建议。
(一)紧扣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开展调查研究。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总体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要把好方向关,围绕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的落实情况开展调研,比如:如何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如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如何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如何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等;要把好内容关,围绕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在本地落实的具体问题开展调研,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长江禁渔行动等重点工作,找准短板弱项,深入检视问题,提出建设性解决方案;要把好认识关,围绕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在基层的普遍关注开展调研,“三农”工作根在基层,要科学行使好重大事项决定权,及时把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同时,利用执法检查、普法教育等机会,加强方针政策、法律规范等的宣传,夯实乡村振兴的群众基础。
(二)紧扣改善农民生活品质开展调查研究。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感受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全省人大农委系统依法履职的重要原则。要持续关注民生改善,积极推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把产业发展与农民就业结合起来,把住房条件改善与公共服务优化结合起来,把城乡融合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着力推进解决好乡村教育、养老、医疗、住房等问题,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要持续关注农民增收,围绕我省部署的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立足本地产业发展现状,推动探索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电子商务等新业态融合的有效路径,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切实让农民更多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切实让农民在产业提升中获得收益。要持续关注社会治理,在推进农村改革上要保持“稳慎”的态度,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始终不受侵害,同时要重视乡村基层组织建设、集体经济发展、人才引进培养、村居合并重组等现实问题,发挥人大调研的参谋助手作用,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
(三)紧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展调查研究。
过去的几年,各地围绕乡村振兴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我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了一定的基础。各地人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组织了专题询问,开展了代表视察,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有力推动了相关政策落地和问题解决。立足新发展阶段,要围绕“全面”开展调查研究。系统全面分析本地区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现状,厘清各自的发展优势和存在的短板弱项,广泛了解人民群众、人大代表对于乡村振兴的新期待,着眼“四化同步”推进,瞄准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开展相关立法、监督和调研工作。要围绕“落实”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梳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有政策措施,按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聚焦农村土地、金融、集体产权、经营体系等重点领域,分析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用地难、贷款难等问题,在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农业农村等政策落地上提出可行性意见建议,推动各地不断完善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激活乡村发展的要素、主体和市场。
(四)紧扣基层代表议案建议开展调查研究。
今年省人代会上,涉农的代表建议有100多条,数量多、内容实,反映出代表对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普遍关注。全省人大农委系统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代表所提的意见建议,不仅要督办好重点建议,还要做好一般建议、日常意见的交办和反馈工作,认真回应代表诉求。要注重办理的过程,面对面了解代表提出意见建议的缘由,突出代表所提内容的关键问题,督促相关部门及时予以针对性的回复,共同探讨改进提高相关工作的具体措施,让代表参与到办理过程中来。要注重办理的效果,对于重点建议要加大跟踪督办的力度,力求意见建议办出实际成效,防止用一般性工作回复代替建议答复、用协商满意代替建议落实,让代表履职成果能够得到重视、问题得到解决。要注重成果的转化,发挥好《代表之声》的直通车作用,对重要的代表意见建议加强调研论证,争取将其转化为政策文件的具体举措、法律法规的制度设计、工作推进的重点环节,让代表履职更有责任感、成就感。
同志们,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大变局下开启的新征程,必将是又一个伟大的奋斗过程,全省人大农委系统要紧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题,紧密联系本地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高质量做好立法、监督、代表等各项工作,切实担负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的使命和任务,不断开创全省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