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2022年11篇

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2022年11篇

时间:2022-11-05 10:55:05 来源:网友投稿

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2022年11篇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2022年  2022形势与政策论文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年来,中国由贫困走向初步昌盛,由封闭走向全面开放,由求温饱初步走向小康,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2022年11篇,供大家参考。

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2022年11篇

篇一: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2022年

  2022形势与政策论文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年来,中国由贫困走向初步昌盛,由封闭走向全面开放,由求温饱初步走向小康,发展迅速,大大超出国际上多数人的预想。30年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中国正运用他独特的魅力与激情实现着世界的和谐进步之路,实现着中国的自强发展之路。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刻历史感的民族,对于“历史性的变化”有着同样深沉的感悟。整整220某某年前,拿破仑率领下的法军大举用兵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狼烟四起。贝多芬于1820某某年完成了《命运》交响曲的创作,然而叩响中国命运之门的却是又一个多舛的百年。整整一百年,韧性的抗争书写着峥嵘岁月,当光阴又过百年之后,20某某年发生的一切告诉世界,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已经、正在并将继续主动积极地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这一作用已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一.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某某年的5%以上,中国进出口总额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足1%上升到20某某年的约8%。中国的发展为国际资本提供了广阔市场,中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7800亿美元,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在大幅增长。

  二.中国发展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

  1978年以来,中国年均进口增速达到16.7%,已成为世界第三大、亚洲第一大进口市场。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对国际

  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2%。20某某年以来,中国年均进口额近5600亿美元,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约1000万个就业机会。

  三.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

  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认真履行相应的国际责任。迄今,中国共参与22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上万人次,现正在执行维和任务的有1900多人,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四.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作出的战略抉择。这个战略抉择,立足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体现了中国对内政策与对外政策的统一、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在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开始学会用世界的眼光思考自己的发展,并以一系列合作共赢的实际举动逐渐打消了各方的猜疑与忧虑,创造了对自身发展更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用自己的真诚,塑造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和平形象。30年来,中国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了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了世界和平,促进了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五.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坚持按照通行的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市场准入,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支持国际社会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民生,支持完善国际贸易和金融体制、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支持各国共同防范金融风险、维护能源安全,坚持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推动各国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六.中国将始终不渝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作为一个大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在政治、经济、安全等诸多领域,中国真正融入国际社会,却始于改革开放。走过30年的历程,中国已经在当今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建设性作用。中国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继续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气候变化、环境保护、流行性疾病防治等领域国际合作,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成功举办奥运会,从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到推进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从加强东盟与中日韩(10+3)的合作到构建上海合作组织,从减免发展中国家债务到设立中非发展基金,从中俄、中越边界的进展到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合作政策,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到与全球携手应对眼前的金融危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得越来越积极,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跃然而起。

  自强方能自立,自立凝结自信,自信转而推动自强。“自助者天助”,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积极变化得益于30年来锲而不舍的改革开放进程,其要义在于排除一切干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自觉。历

  经难以数计、形形色色的遏制、指责、臆断及误读,中国没有停下自强不息的前进步伐,也因而变得更为自信。

  30年来,中国在适应世界对自己的心态变化的同时,也在学会如何与世界打交道。在涉及国家主权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我们敢于斗争、善于应对,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种种制裁,遏制了反华浪潮,赢得了尊重。摩擦与碰撞历练了中国人,中国不断加深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在一个接一个的“威胁论”、“崩溃论”相继破产后,世界也越来越多地体会到了中国发展的不同。从四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世界看到了13亿中国人民的凝聚力;从北京奥运会,世界体会到了13亿中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不懈追求;从中国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应对,世界感受到了13亿中国人民的责任感和这种责任感给全球经济走出危机带来的信心。不止一个西方学者说过,我们无法再用现有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发展,必须重新认识中国的发展道路对世界的意义。

  各国关注中国的变化,也是在关注世界的未来。历史表明,一个大国的崛起必然会对现有格局带来重大影响,极少有西方大国不靠殖民掠夺,不靠战争而崛起。西方对中国的担忧,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此而产生的对中国发展道路的不确定感。

  

篇二: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2022年

  2022形势与政策心得感想精选范文5篇

  2022形势与政策心得感想篇1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的发展时期,世界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识,相互激荡。这是在2018年6月22日至23日,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的,放眼全球,我们正面临有未有之大变局。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信心和决心不会变,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诚意和善意不会变。谈到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首先,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中最为明显的国际力量对比之变是“东升西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从经济总量来说,国际量对比越来越朝着更加均读的方向发展。在世纪格局之变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两级”对峙格局;20世纪末,美国成为世界的超级大国,世界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21世纪以来,资中主义矛盾加剧。在科技之变中,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在改写人类发展历史,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发展也带来新的未知和挑战,影响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以及国际秩序和格局的演变进程。同时,我们现代化发展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中国建立发展了完整的工业体和国民经济体乐;建立起了最广泛最真实的人民民主,推进经济

  的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其次,我深刻的会到大变局中的机遇与挑战同生并存。

  大变局催生了新的机遇。其孕育着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变暖体系加速变革之机。它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新型经济全球化,由世界上各个国家共同参与、共同主导,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富裕。大变局也充满风险挑战,有大国之间博弈加剧;有国际秩序变革阵痛;有热点问题高烧不退;更有全球经济风险积聚。

  最后,我们必须谈到大变局中的中国角色。中国发展振兴是百年大变局的重大变化之一,新中国成立71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岁年来,中国人民勤力同心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勇气甚至牺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伴随着实力的增长,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人民开创的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和认同,学习借鉴中国经验成为世界潮流,70年来,中国共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近4000亿元人民币援助,派遣60多万名援助人员,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供帮助。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中国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安全稳定,改革卓成效,与西方之乱珍成鲜明对此。国际社会对

  中国之治给予极大关注,他们婚:中国之治为什么成?中国治理有何良方?中国之治带给其他国家什么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历经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创造了后发追赶的中国奇迹,我们深知,唯有发展,才能消除社会矛盾的根源;唯有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制度,是近代以中中国人民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对中国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弊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制度探索的历程,为了确立一个正确的制度,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了制度探索的道路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中国共产党就明确了中国是一个直正的民主共和国:1931年,我们明确了中国的国体是以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1937年,按照“三二制"原则建立各级立法,司法,行政机关:采取民主集中制,各级领导人都由人民选举产生:1940年,在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

  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通过不懈努力,逐步确立并巩固各方面的重要制度。最后摸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并且健全党的领导体系机制,加强人民当

  家作主制度建设。制度稳则国稳,利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优势。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剥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这是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鲜明结论。

  当世界正径历百未自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完善度是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保障,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对风险挑战中推动制度日益完善。

  20xx年以来,实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成为20xx年开年最火的关键间。随着疫情的发展扩散,“中国怎么”“世界怎么办”成岗全球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苍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历史的经验无数次证明,越是到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人就越能克服各种横亘于前的困难。用3个月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这个成绩来之不易。这不仅仅是我们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结果,更是因为我们“中国之治”优秀的地方。也是我们中国能够控制好自己疫情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其他国家共度难关的关键。

  2022形势与政策心得感想篇2作为一名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是必须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发展,形势与政策的变化也决定着我们的

  未来发展。大发展决定小发展,形势与政策的变化应该是必须去关注的。我们未来的发展离不开这个社会的大环境,周围的各种变化都会影响着我们的发展之路,特别是形势与政策的变化,这是一个社会的制度和约束的体现,这是对我们所选择的道路与发展方向的一个约束和限制,所以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深入了解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运用政策帮助我们发展,懂得变通,更应该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创新。同时,我们应顺应形势和政策的发展和变化去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

  

篇三: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2022年

  2022年《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雾霾下的“同呼吸共奋斗”姓名:学号:系别:班级:指导老师:完成时间:雾霾下的“同呼吸共奋斗”概括: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22年中国的环境日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旨在释放和传递建设美丽中国人人共享、人人有责的信息,倡导在一片蓝天下生活、呼吸的每一个公民都应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中央电视台《新闻1+1》1月15日报道,我国中东部的大部分地区被雾霾笼罩。为此,我们不得不携手共进,共同维护好我们的大家庭。一、空气污染的严重性以及造成的原因根据财新《新世纪》周刊报道,早在2007年,世界银行和当时的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共同进行了一项研究,形成的结论之一是:以PM10为指标衡量的空气污染,每年在中国导致35万至40万人“早死”。在当今经

  济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为什么还会存在人类难以解决的难题呢?因为:1.自身排放的有害物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根本原因。2.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加剧了雾霾天气。而这两个原因就直接导致了空气被污染。

  二、治理空气污染的对策

  1.治理污染当从根源下手,所以加强对污染源的处理和规范就觉得更有必要了。

  2.当前情形,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没有足够重视空气污染,所以,我们应该从上级做起,并做好宣传工作,积极带动百姓基层从实际出发,共同为保护环境而努力。

  3.纠正空气问题是“公地悲剧”的看法。

  4.解决空气问题必须告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从整体出发,综合治理。

  三、反思以往走的道路,开辟新生路

  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不得不把环境治理问题当成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对英德两国治理空气污染的经验,给今后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感想:

  一、当今中国,在取得经济科技高度发展的同时,也留下了不少的“后遗症”。最近30多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在“效率优先”的发展战略指引下,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推进,经济活动增强之后,财富高度集聚,生活方式的变迁带来资源和能源的巨量消耗,各类废弃物包括废气的排放跟着水涨船高。所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就是我们国家现价段应对大气污染问题的工作准则了,抛弃环境不友好的旧思想,旧政策,旧产业,

  解放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升级,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是我们的必由之路。

  二、空气污染波及全国的极端天气问题已构成名符其实的灾害,但现实中存在因为法律的空缺,导致一些企业明目张胆的排放污染物而不会受到法律的约束;也存在法律的不健全,不完善,一些企业大打法律的擦边球而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更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因一时利益驱使而对企业的排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使处罚也不痛不痒。所以国家权力,行政机关应该把保护环境的立法、守法、执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三、治理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不是一个政府或者几个企业就能解决的,也不是一天两天搞个突击活动就能解决的,同时还需要靠我们每个人的不懈坚持和努力,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作为当代大学生,在自己保护好环境的同时,还应该对外宣传好环保意识,实现全民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理想状态。

  让我们手牵手肩并肩,同呼吸共奋斗,一起建设“美丽中国”!

  

  

篇四: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2022年

  2022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3篇

  基本理论1.经济原因社会经济发展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__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尽管由于资本市场防火墙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减缓。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2.社会原因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

  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

  3.自身原因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应对问题1.政府方面政府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就要通过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首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

  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市场竞争意识;第三,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同时减轻能扩大就业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税负,大力支持和发展我国的服务业、中小企业、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第四,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五,健全市场法制建设维护企业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努力规范就业市场;最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2.社会方面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在这一点上,企业领导人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大学生们着想。也许他们也是从大学里走出来的,也面临过就业的问题,也许这些大学生就是他们的师弟师妹,他们难道就不念同门之情,就不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来报答自己的母校。作为工作第一线的各高校,更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各高校均成立以党政一把手牵头的就业工作领导组织,内设专门的办事处室。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广泛搜集信息,形成信息传递网络,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常设市场。3.大学生方面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说,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

  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结语: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要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强化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挑选最能胜任本工作岗位的人选。具体的讲: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岗敬业,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价值观的塑造。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__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__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当代自己。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和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当代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包括____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__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学习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趋势,科学定位人生。

  二、用__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__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我们只有树立__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大厦基石的作用。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变我们现在经济还不发达,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现状。要把握好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为社会大理想做贡献,用个人理想来促进社会大理想。同时,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好自身,也要带动周围的同学朋友一起坚定这一伟大的理想。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大学生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赢得尊严的精神支柱;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__走向富强、文明、和谐的力量源泉。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是要知道如何去爱国,爱国不是要我们在发生中日矛盾时举着旗帜到处游行,到处砸人家的丰田汽车;爱国也不是一大帮大学生在新浪网上叫嚣着要爱国,却发现自己的英语四级还没有过;爱国更不是学校早上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操场上一片叽叽喳喳的声音。我们可以从尊重国旗,尊重国歌做起,来体现我们的爱国之情;我们可以像周恩来总理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表达我们的爱我之情。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这些时代的接班人来发扬光大。同时,

  大学生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去了解社会动态,国际新闻,了解社会的发展方向,积极思考创新,对社会现象提己的观点,提己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篇五: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2022年

  2022时事与政策论文(3篇)

  2022时事与政策论文1大学毕业生是社会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其就业问题已引起了

  社会的极大关注,激烈的职场竞争所形成的就业难已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共识。如何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成为胜手呢首先要破除旧的就业观念,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就业观念。只有这样,才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在求职竞争中成为强者。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一下大怎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一、从“精英”向“大众”的转变

  随着90年代中后期全国高校扩招规模的逐年加大,全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居于高位,2022年高等教育入学总人数超过23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1%以上,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推进,大就业模式必然由精英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毕业生就业模式向大众化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毕业生就业模式转变。

  在精英教育阶段,由于高等教育是稀缺资源,受教育者的地位必然增高,被称为“天之骄子”,就业实行“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上大学不再需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学生也不再被称为“天之骄子”,大学生就是普通老百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同老百姓找工作一样,“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是当前就业的主要形式。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大学生,既有大学生毕业去当工人,也有大学生毕业去做个体经营,只要是大学生通过诚实劳动来为社会创造价值,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现在社会所倡导的。劳动者的素质普遍提高了,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

  二、从“城市”向“基层”的转变

  当前,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一些县市是能提供比城市好的多的工作和待遇,但很多大学生还是不愿意去,认为委屈了自己。实际上,基层的天地广阔,蕴藏着无数的机会,大学生完全可以把到基层就业视为创业的起步、成材的开始,通过了界国情民意,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大学生应该将就业的姿态放低,将人生的目标抬高,在城市就业已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选择到基层就业是理性的、现实的。从2022年开始,我们学校相继开展了服务西部、农村资教、选拔选调生等工作,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既拓宽了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对毕业生就业观也是一种引导和教育。在服务西部计划和农村资教行动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毕业生,得到了社会、单位的一致好评,我校也涌现了像梁华山、吴天亮等一批优秀的到基层服务的毕业生,他们在基层中展现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为自己、为母校争的了荣誉!

  三、从“公有”单位向“非公有”单位转变

  在传统的职业观念影响下,人们都希望能够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大企业谋职、发展,而不愿意到集体企业或民营企业求职发展。但是,政府机关、科教文卫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型三资企业由于多种原因(如体制原因、产业结构原因、亏损等),吸纳大学毕业生的能力是有限的,很难大量接受大学毕业生就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营、个体企业单位大量增加,随之带来的是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前大学生担心民营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个人没有发展前途;怀疑民营企业管理不规范,福利待遇没保障;还害怕民

  营企业工作不稳定,办公环境差。而现在的民营企业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民营企业发展非常迅速,人才市场薪资调查表明,民营企业的收入水平甚至已和三资企业不相上下,民企灵活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手段为人才创造了比在其他单位更好的个人发展空间。随着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民企工作也不用担心四金交纳等个人保障问题。

  四、从“专业对口”向“通用人才”的转变

  很多大学生就业时特别强调要专业对口,认为大学花费了几年时间所学的杂混业是自己生存之本,如果离开了自己所学的专业而选择其他行业,那就白白浪费了大学的时间,专业情节依然影响着求职的心理,实际上大多数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标准是:注重应聘者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至于专业是否完全对口,并不过分计较,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知识与现实需要难以吻合,求职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则难以找到合适的职业,一个具有开拓精神的毕业生,应看重行业的发展前景,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择业方向,勇于进入与自己相近或相关的职业。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体制转轨时期,随着结构的调整,必然也会使某些行业迅速发展,如第三产业的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社会服务等,就业人数将会明显增加。由于我们的教育结构不能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必然会使某些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大学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大学生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会比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快更好地融入与适应。

  五、从“打工”向“创业”的转变

  打工是一种被动的就业行为,而自主创业是给自己“打工”,是一种主动的就业行为。新一代大学生精力旺盛,有着强烈的挑战自我,实现自我的激情,并且无负担,没有太多牵挂,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善于接受新知识。

  从现阶段的就业形势看,国家宏观政策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广大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创业——这包含机遇与挑战的字眼,已经成为无数大学生心中的梦想。中国也已经诞生了一大批大学生创业者,而且其中不乏许多非常成功的典范。

  2022时事与政策论文2中美关系走向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

  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70年代以来,美国和中国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关联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中国国内的某些年轻学者也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对美政策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系统地研究中国对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成果目前仍不多见。本文试图运用史学和国际关系学学科渗透的方法,对中国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本文的重点是分析中国对美政策的缘起、变化和发展,及其对各个时期中美关系的影响。

  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和谐。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依托平台。在这样一个为诸多国家眼红的平台上,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高速的增长将是不争的事实。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视以久的土地。对于中美关系,应坚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框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

  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双方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中美关系非常复杂,必须处理好。中国外交的很多工作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

  中国对美政策应循之道

  “变”与“不变”是50多年来中国外交发展过程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外交经历了几次大的战略调整;另一方面,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贯穿其中。中国外交的基本内容正是在这种变与不变中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的,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中国外交独特而又丰富的内涵和风格。

  “变”是与时俱进的要求和表现,更是在不同国内外环境下更好地谋求国家利益的需要。而“不变”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意识继承的部分,表现为连续性;另一部分则是不愿继承、希望改变的内容,但由于不同的原因,历史上的政策对决策者或大众心理有巨大影响,使现有政策有意无意地保持了原来政策的某些内容、某些宣示、某些态势或倾向,表现为外交政策的“惯性”。“变”突出了中国外交的特点,而“不变”在很多方面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中国外交的消极因素。

  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政策已经不是原来的政策,援助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但我国的对外政策宣示仍然把八项原则作为中国对外援助的指导思想,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惯性的表现。

  2022时事与政策论文32022年,在世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的背景下,

  西亚北非动荡和日本核事故两大热点问题对世界能源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西亚北非局势影响地区能源生产和运输安全,导致国际油价波动,对能源

  消费国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日本核事故沉重打击了全球核能产业,对世界各国的核电政策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从长期看,化石能源的主体地位不可撼动,石油价格仍面临上涨压力,并因此为天然气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核能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重拾发展信心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相关国家针对南海、北极等潜在能源重要产地的争夺将进一步加剧。

  中国能源安全和产业发展也受到上述热点问题困扰。中国严重依赖西亚北非地区的能源供应,动荡引发的油价高涨也使中国面临更严重的输入性通货膨胀。中国尽管未放弃核能发展,但明显放缓了步伐。

  一、当前世界能源的总体状况

  能源一直是关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民众的重要议题。当前,能源消费继续强劲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化石能源在世界能源总体消费中占据主体地位。目前,世界大部分能源仍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其他能源尤其是新能源发展迅速,但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尚需时日。国际油价难以回到低位,价格波动对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都造成严峻挑战。

  1、能源供需关系总体紧张

  进入21世纪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能源供应趋紧。在这期间,尽管在世界范围内石油供需总体上保持平衡,供略大于求,但这一平衡十分脆弱。往往由于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局部战争、社会动乱、恐怖活动等原因,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某些季节或某一时间段、某些石油品种出现断档,致使某些国家和地区不时发生油荒、电荒等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总体看,能源生产能力增长缓慢,能源消费需求却快速上升。近2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新发现的油田越来越少,特别是特大油田。世界现有的四个超级油田中,墨西哥的坎塔雷尔、科威特的布尔干、中国的大庆油

  田产量早已开始下降,只有沙特阿拉伯的加瓦尔油田还保持高产。未来,俄罗斯位于西西伯利亚的重要油气田的产量也会下滑,除了要在传统的产能地区西西伯利亚发掘新产量,还需要开发基础设施落后的东西伯利亚地区甚至北极地区。俄罗斯能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开发投入,仍面临不确定因素。俄罗斯石油生产高峰时期,每天可达到1050万桶,但到2035年,日产量会下滑到970万桶。其他一些国家尽管拥有丰富的资源,但出于各种考虑限制开采。例如,美国在阿拉斯加北部拥有丰富的石油储量,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就地储备石油,长期限制开采。

  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经济迅速增长,石油需求和消费量不断上升,上升幅度超过了产量的增长。尽管2022年经济危机爆发使石油需求自1983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但2022年,石油消费再次转降为升。可见,石油供应的宽松是暂时的,供应紧张才是常态。

  全面提速——

  能源结构走向多元化

  在当前国际金融风暴肆虐下,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外部需求大幅下降。这直接催生出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与管理体制上的新变化。

  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核电首当其冲。2022年11月21日,中国第9座核电站——福建福清核电站一期工程开工;12月16日,总投资近700亿元的广东阳江核电站正式动工建设;12月26日,总投资260亿元的秦山核电站扩建项目方家山核电项目开工。

  至此,世界上最大的核电规划正在中国渐次展开。据了解,我国2022年前将在核电方面投下4000亿元左右的资金。

  其次,2022年12月15日,总投资近400亿元的“宁东大型煤电化基地”正式启动,意味着煤炭资源整合的“前奏”响起。

  第三,甘肃河西走廊、苏北沿海和内蒙古等地正在规划建设几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目前,甘肃酒泉地区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已全面启动。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中国围绕油气领域的对外合作进展不断加快:中国到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管道开通;中俄之间也确定将修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往中国的油气管道。

  据透露,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已得到国家核准,不日将全面实施。这一总投资达930亿元的庞大工程,将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是中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的大型管道工程,仅钢材就要400万吨,如考虑到沿线城市内管线改造与建设,共能拉动投资3000亿元。同时,库容达2680万立方米的石油储备二期工程也已规划完毕,成都千万吨级炼油厂不日也将开工建设。

  张国宝表示,这些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实际举措,也说明中国的能源战略正在一步步实现。我们要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大能源企业的整合重组,建设现代、高效、稳定的能源工业体系。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表示,当前形势为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创造了一个好时机,将来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应该走多元化的道路。

  节能降耗——

  开源节流是治本之举

  1月13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37、59美元。有人担心,低油价可能致使对新能源的投资放缓。

  能源专家指出,不可再生能源的属性决定廉价时代将一去不返,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专家表示,对于中国这个耗能大国和人均资源小国来说,开源不节流,多元化的能源战略从长远来看也只是治标之举。能源危机、气候危机,21世纪越来越明显地影响世界社会和经济的两大事件,让世界各国幡然醒悟,解决能源问题和气候问题,治本之策还在于节能降耗。

  据估计,中国节能的潜力有60%在工业部门。中国石油利用的经济效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用油设备的效率也低于国外,节油潜力很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力在能源总体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据了解,2022年,国家将继续对传统煤电项目实施“上大压小”,计划关停小火电机组1300万千瓦。相关数据显示,到2022年10月,小火电机组累计关停3210万千瓦,已实现“十一五”规划近2/3的目标。

  深刻把握国际能源格局变化新形势

  能源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目前国际能源格局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化。

  一方面,现有的能源生产消费格局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区域变化。从消费上看,能源消费重心正在从西方发达国家向亚太地区转移,尤其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费增长迅速。从生产上看,能源生产日益多元化,虽然欧佩克仍掌握着全球石油供给的主动权,但北海、非洲和墨西哥湾的石油勘探和开发也在加速进行中。即便如此,事实和研究结果仍表明国际石油生产的峰值时刻即将来临。

  这种相对落后的能源消费结构、高度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和能源消费的高污染,不但导致我国资产价值体系溃损,生产和成本不断上涨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而且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中遇到更大的压力,长期来看,对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也会产生制约作用。因此,千方百计解决国家能源安全这一具有长期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显得尤为紧迫。

  在国际能源市场和国家能源供应保障体系中,能源企业的作用是第一位的。能源企业能不能把握住这一格局变化的历史性机遇,不但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而且对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起着重要的影响。以Bp、埃克森、壳牌等为代表的国际大石油公司凭借着资源、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不但在过去的近百年中主导着国际能源市场的发展,而且近年来加快了进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步伐。

  中国能源企业是国际市场的后来者,在资源获取、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与上述大公司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如果再将企业资源投入新能源的开发有可能会更加力不从心。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格局的变化对于中国能源企业而言不仅仅是风险,更潜伏着巨大机遇。庞大的国内需求为企业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提高管理能力和加快技术进步提供了空间,新能源的开发缩小了国内能源企业与国际大公司的差距,因为这一领域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水平差距相对较小,为我国企业在未来竞争中转被动为主动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时刻,被动应对只能意味着放弃发展的主动权,成为跨国能源公司的附庸甚至被淘汰出局,国家的能源安全无从谈起,经济命脉也将落入他人之手。反过来,主动应对则意味着在竞争中牢牢把握发展的机遇,将企业的竞争力建立在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上,这样的竞争力才是有生命力的、可持续的。历史经验已经证明,能否主动、

  敏锐而准确地判断形势,进而作出正确的战略抉择,是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国家石油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提出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正是对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要求的积极回应。这一战略决策提高了企业关注世界能源发展趋势,顺应全球石油石化行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能力,有助于企业实现从传统石油公司向面向未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能源公司转变,有助于为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一战略的巨大意义更具体地体现为:

  首先,有利于提高中国石油集团的国际竞争力。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包含传统能源的支撑,能源供给结构变化,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供应能力的价值链开发,能源开发利用全球化和经营管理国际化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见,这一战略以技术进步、管理能力的提高和价值链的构造为手段,既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有助于中国石油集团克服劣势,全方位地参与国际竞争。

  其次,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地位的提升。能源是企业最基本的投入品,一个清洁、高效、低成本的能源供应体系,有助于中国企业降低提供物品和劳务的成本,这在竞争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对于企业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中国石油集团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思路,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最后,有助于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体现在有足够的能源可以利用,另一方面体现在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思路,有利于中国石油集团更好地参与传统能源资源和市场的竞争,也有利于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的开发,提高能源长期

  供给结构的弹性。同时,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和新能源的开发,有助于降低由于能源利用带来的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篇六: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2022年

  2022年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范文1民生财政,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财政体系,伴随着我国对民生财政投入力度的加大,民生财政建设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大关注,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生活保障领域、就业领域等重点领域,民生项目的投资更是呈直线增加态势。无容置疑,民生财政建设已成为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重点项目,在当今社会经济体系不断深入改革的今天,我们如何从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角度出发,对关于民生财政建设做出详细思考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民生财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分析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伴随着经济的良好发展,社会事务需求也不断增多,与此同时也引发出来越来越多的人民利益诉述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改善民生建设的难度,民生建设改善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要知道,民生财政是庶政之母,加强民生财政建设能有效缓解社会经济压力,消除社会经济矛盾,确保社会经济得以长久稳定发展。以下就民生财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展开分析。1.1、是实现__梦,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改善民生财政建设,宏观角度上是要求财政建设从社会经济体系架构改革出发,立足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跟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而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特别是在社会保障领域、教育领域、住房保障领域、公共卫生领域等民生方面的财政消耗,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种不同的社会需求,

  进而达到__梦与人民梦的相互统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民生基础。

  1.2、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多方面要素支持,宏观角度上要求通过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充分发挥财政分配功能作用与地位,着重改善民生和保障民生,把财政支出向人民群众保障领域转移,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包括公共卫生医疗设备、教育、社会住房等社会服务问题,进一步缓解社会民生矛盾。1.3、是推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具体体现数据表明,____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普遍增长,且多数地方占到了当地公共财政支出的50%以上。以安徽省为例,据财政厅厅长罗建国说:____年,安徽省民生支出3161.2亿元,增加553.8亿元,增长21.2%,占全省财政支出近80%。一系列数据说明了民生支出比重正在不断优化。可见,加强民生财政建设,必须把财政支出重点向人民群众公共需要或公共服务转移,解决公共服务不到位的局面,进一步推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建设。2、民生财政建设面临的问题2.1、管理体制问题随着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拨款的形式也向复杂化、多样化趋势发展,政府投资形式也更加多元化。然而,财政管理体制中的事权和财权不匹配,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决策权都在上级领导手上,下级领导空有管理头衔,却无法实施正确的管理权限。这种不平衡的决策方式,使得地

  方政府压力加大,导致很多民生政策无法落到实处。除外,由于财政局财政管理的组织建设不完善、财政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职能分配不明确。财政局在进行财政管理工作时,缺乏健全的财政管理监督与控制体系,甚至出现私自挪用单位内部资金、私设账外账,避开财政监督把单位预算外的收入据为私有,进行公款玩乐等情况,严重影响了财政局的经济利益,民生财政建设受到影响。

  2.2、财政约束问题从现阶段我国政府的财政决算预算看来,财政管理模式单一,无法精确、完整地反映出政府的债务、资金等情况。从财政局发布的财政预算信息来看,财政报告不够全面,对资金使用细化不到位,存在多方面不足,极容易滋生腐败行为。由于财政资金管理缺乏足够的公开透明度,这种模式下的财政报告也缺乏足够的约束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民生建设工作开展的难度。2.3、资金管理问题首先是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相关的一些民生领域尚未完全向社会资金开放,再加上社会公益、慈善等民生领域制度建设不健全,使得社会资金流入民生建设领域的渠道单一,民生建设支出仍然需要附属财政投入。其次是民生资金使用存在越位与缺位现象。民生建设项目虽然遍布社会各大民生领域,然而发达地区却相比于经济欠发达或者偏远地区更为深入。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经济水平较高,在这种经济条件较好的大环境背景下,出现越位的情况就比较多;而在经济落后地区,由于受到经济限制,

  一些应用政府承担的民生领域得不到相应的建设,多会出现缺位或不到位的状况。显而易见,民生建设现阶段还存在明显的资金管理难题,出现地区建设不平衡现象。

  3、完善民生建设的几点可行性策略民生建设工程意义重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针对当前民生建设工程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加以改变,才能提高民生建设水平,以更好地发挥民生财政对扩内需、调结构,促和谐的多重效应。3.1、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的过快增长。通过把财政支出向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设施等方面转型,凸显社会公共保障在国民经济总值当中的比重,加大公共设备与产品的供给,努力做到经济性公共服务与社会性公共服务相互统一,让民生建设项目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得以服务大众,服务社会。3.2、要以财政改革为先导,强化政府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实践证明,行政改革与财政建设制度的变革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财政建设制度的变革会引发行政建设改革同步改革。因此,财政制度改革可以作为先导,现行一步进行改革,引导政府行政改革。例如通过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整合到统一的平台,加强对单位基层和管理层的内部控制,确保财政管理记录、财政报告信息和其他财务管理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在企业岗位设置上,建立合理高效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决策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制定比较合理的,操作性强,有激励性的考核方案,形成相互激

  励、相互制约为主体的运作模式,以把更多的力量放在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人民生活问题上。

  3.3、继续改革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照顾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政府。民生建设工作不仅联系着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与处室,与千家万户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当前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一些欠发达地区及基层政府事权、财权不匹配,财政财力不足。民生建设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建设。对于一些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应重点建设,而一些地处偏远,远离中心城区的地区应充分放权,给予优惠政策,大力鼓励其快速发展。

  4、结语民生财政建设工作的进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目的不单是为了优化民生管理,同时也是为了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使民生财政建设发挥的功能效应,从而改变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的发展。对关于民生财政建设做出思考,以找出提高建设水平的可行性策略,对于实现民生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我国对内的经济制度的改革和经济对外开放都面临着新的挑战。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转变后,我国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变,传统的沿线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沿线经济的经济产业,也相应的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沿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下,使我国的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____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理念,一带一路不仅为我国对外的发展中

  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我国的沿线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挑战机遇,更起到了带头的组作用。就对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对其发展的优势即兴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同时也给我国沿线城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为我国沿海城市的经济转移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也有效地促进了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发展。

  一、对我国贸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战略,均为一些正在发展中的国家,这些国家具有较多的人口数量,需要较大的经济市场。但是,在这些国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经济水平较低,人均消费也是有限的。我国作为发展国家的一大强国,要积极的做好带头作用。在建设的过程中,__与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将贸易经济发展中存在弊端在程度上见到最低,有效的促进了我国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中,不仅仅可以大量的生产出物美价廉的生活用品,并且品种也是多样化,同时也向我国城市供应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等。同时在一带一路的沿线发展中,大部分都是新型的经济体制和发展中的国家,这些国家都处于上升期,它们对公路、铁路、建材、通讯等产业,都有着不同的需求,这些产业正好是我国产业结构发展中含有的,并且在技术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近几年,我国作为亚洲沿海发展较为快速的国家,也是全球的制造业国家。二、一带一路的沿线经济促进了我国合作的道路____出席在讲话中说过,明确的提出了一带一路沿线经济战略理念。一带一路沿线经济是国际间产业经济合作之路,它不仅仅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也给我国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新的就业率,

  有效的增强了我国城市的生产力,促进了我国城市经济风险抵抗的能力。尽管每一个国家都在一带一路的沿线经济发展的推动下,都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目标。但是,在一带一路的沿线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却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国家都在制定适合自己国家的沿线经济发展战略。一般情况下,都是按照本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发展经济战略,这样可以促进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将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战略,与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样的可以有效的调整我国沿海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同时也是我国在世界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__在发展__家的优势,实现我国与其他国家互补的优势。目前,我国与许多国家都建立了相互合作的机制。

  例如: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我国的农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李克强总理讲话的过程中,明确的提出了__高铁建设与泰国大米进行互换的建议,这样可以有效的促进了我国的粮食在生产过程中的保障,也推动我国与一些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换句话说,我国与一些沿线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样可以使我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满足了我国对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促进了我国城市对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满足了工业制成品、制造业材料、轻工业产品等产业结构的需要。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大发展的过程中,这也包括能源、交通、农业、金融、旅游等基础建设,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发展__家的关系,最终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促进了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三、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带动了我国金融贸易的发展

  进入21世纪,我国的经济正在高速的发展,使我国的金融行业发展呈现上涨的状态。在现阶段,在我国的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以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的理念。在我国金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和一些沿线国家进行贸易交易,这样可以让我国的货币,成为世界贸易交易过程中,主要的交易货币。这样也可以促进我国货币在贸易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接受性,不仅仅能促进了我国货币走向了世界,也促进了我国金融贸易的发展。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在实行的过程中,我国的金融贸易发展的重要经济理念,并且发展的领域不断的扩大,有效的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在我国货币的贸易交易圈,使我国的金融贸易走向了世界。

  四、促进了我国沿海城市的对外经济发展根据我国相关的部门的调查和统计,我国的外汇储备量达到3.84万美元。但是,在信用货币的时代,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这无疑是对__的发展带来的巨大的负担。目前,我国的储备外汇的边缘成本已经超出了实际的收益。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大量的外汇储备,我国应当的根据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的理念,要引导我国沿海城市的对外发展,这也是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新的一轮经济发展机遇。同时,在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对我国沿海城市对外发挥在那的过程中,有效的帮助了我国解决这一难题,将外汇储备打造了一条全新的经济路径。若是我国沿海城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将大量的外汇储备,用于对外投资项目的发展,这无疑是将__对外的金融产业从外汇的储备、投资等金融产业结构进行了有效的转变,实现__对位输出资本和投资实体经济的模式。在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加强了对沿海城市经济的对外发展,也为我国的经济国际经

  济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国际贸易得到相应的发展。同时各国之间

  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应该结合新形势的特点,寻求自身发展的优势,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从而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因此,关于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有助于把握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提高我国的竞争地位。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重要性(一)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意识随着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相应的也会带动不同国家经济的增长以及不同企业的发展。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不同企业之间竞争更加激烈。推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竞争意识,积极谋求发展的优势,及时抓住机遇来迎接不同的挑战。提高企业竞争意识,能够帮助企业及时认清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自身的企业状况,并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提高创新意识,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彰显出独特的创新之处。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其突出的特点在于不仅在于经济的推动力,而且也存在着国际市场的竞争。提升企业的竞争意识,是与经济发展特点有效结合,并从中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以及生产力,从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扩大经济影响力。(二)有助于推动国际经济的发展现今,经济体制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经济基础决定于上层建筑,这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同时需要在这一基础上,来不断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其中的重要性在

  于能够在国际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有利于推动国际经济的增长,进而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使得国际经济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各国家要想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需要迎合国际经济发展的特点,并做好经济发展的调整,从而不断提高经济的国际化以及全球化发展。

  (三)有助于实现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科技发展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彰显出国家的科技力量以及经济实力。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中,科技是其前提与基础,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也为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以及技术的支持,并相应地带动着国际经济的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科技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当然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也会带动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创新,能够使得科学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并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本身具有一定的经济力量,能够为科技的研发提供经济支撑,能够不断完善科技研发的设备,切实提高技术的水平,从而促进科技产品的出现与不断的更新。对于各国家而言,需要抓住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时机,大力引进先进的技术,来进一步加强自身科技研发,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力量以及文化软实力。二、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一)国际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趋势现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模式发生很大的转变,突破了传统模式的限制,逐渐实现了网络以及互联网等新发展渠道,使得国际经济发展的途径变得更加多元化。这体现出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使得国

  际经济贸易的发展逐渐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巧妙结合。同时也使得国际经济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涉及到教育、商业等多个领域。同时不同的企业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格局中逐渐建立新的发展方式,其贸易的形式也随着发生相应的转变。基于这一发展趋势,不仅提高企业的生产力,而且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有所降低,并带给企业更高的经济效益,从而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科技化的发展趋势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中离不开科技的运用与支持,有助于推动科技经济的不断进步。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科技化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时代的发展的必然趋势,体现出现代经济形态的转变以及现代化的特点。在其发展影响下,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与发展,同时也实现了不断的创新与突破。科学技术也成为各国家经济发展以及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以及途径。科学技术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核心力量,各国家都在加强科技的研发与创新,在不断提高技术的水平,来保障生产的质量。科技的发展同样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社会等多个领域,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推动经济的增长。为了实现自身国际经济的更好发展,需要结合科技元素,来进一步规范国际经济贸易。因此,科技化也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今后发展的必然方向与途径。(三)国际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国际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不同国家之间实现了经济的往来与交易,进而也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在国际背景下,不同国家的企业之间实

  现了合作与共赢,并使得贸易的影响力更加深远。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过程中,无疑会加剧国际的竞争,但同时也带来相应的发展机遇,各企业需要结合抓住机遇,开拓自身的发展途径,从而实现企业的稳定与长久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也体现出国际经济全球化的必然发展趋势。还有,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建立恰当的交易行为,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为了保证国际经济贸易的长远发展,需要使得交易行为实现规范化。

  

  

篇七: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2022年

  2022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推荐_2022年大学生就业形势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

  1.价值取向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不对称现象。有不少大学生在找时,往往把“外资公司”、“全球500强企业”当作首选,根本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就业,这导致他们就业的道路越来越窄。事实上,随着国内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迅速开展,近年来,中小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时机已经远远超过了大中型企业。而许多大学生出于“求稳”的心态,看不上小型的私营企业,他们只愿意选择大中型企业,因此失去了许多原本非常好的工作时机。可以说,当前大学生群体就业难度的加剧,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种脱离社会实际需求的求职心态所造成的。

  3.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开展现状存在一定距离。职业道德教育起步不可谓不早,也不可谓不严,但事实上一些大学生上岗后出现工作不负责、怠慢客户、顶撞上司、违反职业道德要求而被“炒鱿鱼”的情况,显示了他们职业道德水平低下。大学生在学校受到的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的这种状态,难免使他们感到困惑,这些现象潜在地影响了社会的持续开展。因此,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其实现就业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22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22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那么,2022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袁贵仁说,2022年高校

  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根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今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各地教育部门要进一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方案”的规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实施好各类基层就业工程,并做好2022年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的征集工作。各省级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健全鼓励毕业生下基层的政策体系,主动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开辟新的基层就业领域;要进一步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

  疾人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努力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袁贵仁指出,各地教育部门要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和专业结构,对就业状况不佳的专业,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调整。同时,要进一步落实就业状况与办学评估、经费投入、领导班子考核等适度挂钩制度。高校要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并把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内容。省级就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新政策,协调当地有关部门,切实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创业。他还强调,高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各类院校都要合理定位,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毕业生不但要正确认识自己,主动适应社会,还应给自己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结合其他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1.每个大学毕业生都应该全面认识自己在德、智、体各个方面的表现,并与本班同学作一个比较,了解自己在本班同学中所占的位置,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2.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信心不仅给大学生带来勇气和力量,也会使用人单位从气质上产生认同感。大学生要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保持坚决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其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这样,才有可能在择业竞争中占据主动。最后,在就业过程中对工作要保持积极主动、乐观奋进的精神。

  3.消除依赖心理。有些人在生活中依赖性很强,无论做什么事情总要请一个参谋,一旦没了参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于是,这些人在择业中往往表现出没有主见,人云亦云。这种心理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能深刻地认识自己和社会。一个能够清晰认识自己的人,一般都能够把握好自己的择业方向,在择业中,往往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方向性;一个深入了解社会的人,信息畅通,思维开阔,能很快适应单位的需要和社会的开展。

  4.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些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到单位参加面试时,原本准备充分,思路清晰,可是一见单位领导,就惊慌失措,手忙脚乱,脑海里顿时一片空白,好端端的一个就业时机就这样错失了。

  四、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的策略分析。首先,大学生应积极、主动求职,不能一味地“等、靠、要”。“一心想走捷径”这种观念必须要剔除,就业求职是自己的事,作为一个要踏入社会的成年人,应该主动寻求时机、把握时机。相信自己是有实力的、是优秀的,要勇于面对投简历、面试、工作等问题。在求职

  的过程中失败了,才能知道并克服自己的缺乏之处,调整好心态来迎接下一次的挑战。

  其次,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大学生们都有着根深蒂固的观念——作为一名学生就是要读好书。然而,在当今的社会中,只会读书的学生已不再是社会所需的,社会更需要的是有学识、有能力、有经验,能够吃苦耐劳,能顶住压力并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所以,在校的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一方面,可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完成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在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看到自身的缺点和缺乏,然后,不断地完善自己,使自己尽快能够更符合社会的需要。

  再次,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应确定奋斗目标,为就业做好前期准备。现在的社会想要靠一张毕业证书走遍天下,根本就是天方夜谭。某些证书已经成为招聘中的硬指标,比方说英语四、六级、计算机证书等等。所以,大学生们应该在入校就要尽快找准自己的就业取向,朝着那方面拿出各种相应的考证和掌握各种专业,才能在就业时更具有就业竞争力。

  2.改进教育体制,促进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首先要开展就业教育,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业教育的意义:是对在校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进行校正,另一方面也是向那些处于“安逸”状态的大学生敲响警钟。学校不要仅仅把就业教育的对象锁定为大三、大四的学生,更要注重对大一、大二学生的就业价值观的培养,就业观越早形成越好。

  其次,改变单方面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一起参与教学。现在的大学课堂与初、高中并无本质区别,都是以老师授课,学生听讲这一传统教育模式运行,既死板又缺乏效益。所以,应该使学生参与教学,带动学生主动

  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安排学生代表上台授课,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和归纳能力。在案例分析时,可采用角色扮演,使他们进入特定的角色中,并即时进行应对;对于有歧义的知识点,开展辩论赛。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还能使课堂的内容更便于记忆。

  最后,课程安排贴近市场需求,注重学生个人能力培养。理论知识一直是学校考察学生的重点,但是市场需要的是会把理论运用于实际的人才,所以学校的专业设置可以更贴近社会的需求,创立一些实践课,比方模拟公司流程,使同学们处于不同的岗位,应对不同的挑战,熟悉公司的根本流程。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根底。

  3.社会参与就业教育,支持大学生就业。社会应该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给予支持。企业最好能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时机,使大学生们能够在校期间就能够培养工作能力、抗压能力和吃苦耐劳的能力;投资机构能够提供更多的资金给有潜力的大学生,让他们进行创业、投资,这样不但能培养大学生的个人能力,为投资机构自身谋利,从长远来看,社会需要更多的工作岗位,鼓励创业也有利于国内经济的持续稳步地开展。

  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研究,发现了一些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并在此根底上提出了一些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建

  议和措施。但在实行上可能会遇到种种的阻碍。大学生的就业是个大问题,对于社会、国家的影响举足轻重。想要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支持,都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总之,大学生择业成功的关键还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灵活选择。另外,就业时绝不能一味高挑、慢等。因为无论是对自己、对家庭还是对社会,大学毕业生早日就业都是硬道理。

  大学生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职业活动是人们谋生的方式和手段,是人们奉献社会、完善自身的必要条件。因此不应单纯地仅把就业看成是谋生的手段,而应把就业视作为社会效劳、表达人生价值的渠道。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开展与社会开展和经济开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顶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250万人预计到1996—2022年平均新增1450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1]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开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群众化时代。高等教育群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群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到达280万,2005年将超过300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群众化。”[2]

  第三,社会开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兴旺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开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剧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择上: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3]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缺乏,在应聘场合紧张、害怕,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时机。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4.高校在自身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

  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此外,局部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调查显示,非常需要职业指导的大学毕业生对本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其中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只有1/3的人,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学校有这样的机构。”[4]这大学职业指导工作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5.社会壁垒,就业分割的现实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然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痛苦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时机失之交臂。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必须调动多种力量,做出多方努力。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群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

  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2.高校的改革。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其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开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从标准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标准化的轨道。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标准就业市场。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

  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匮乏,存有大量

  的用人需求,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另外,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毕业生是中国珍贵的,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标准,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这样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又表达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总结

  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泼的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定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奉献!

  

  

篇八: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2022年

  2022年形势与政策新冠疫情论文三篇

  疫情就是集结号,防控就是使命担当。当前,湖北省武汉市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广大党员干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的一次大考和初心使命的一次检验。近日,江汉区城管局涌现出一批勇于冲锋在前的优秀党员干部,他们深入疫情一线,在做好医院卫生防疫、服务外省援汉医疗队、做好社区群众服务工作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共同战疫的征途中奋力前行。

  人民的呼声就是行动的命令,在疫情防控一线践行党员的使命担当。近日,江汉区辖区内的武汉红十字会医院因接诊病患量较大,每日产生的医用垃圾量激增,医院现有的保洁力量难以满足每日的垃圾清运需求。得知此消息后,江汉区城管局环卫质量管理中心迅速召开了动员会,江汉路班班长、党员张秀芹带头签下《请战书》,组成了个15人的突击队,全力为医院做好保洁工作。在进行了相关防护知识培训后,在单位的统一安排部署下,他们集中住宿、轮流隔离休息,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奋斗在抗击疫情工作的一线,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做出一个城管人应有的坚守和奉献。

  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疫情防控阵地高高飘扬。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江汉区城管局迅速组织起优秀的年轻党员干部,成立到汉医疗团队抵离接待志愿者服务队。近几日来,深夜的天河机场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逆行而来的白衣战士,多名年轻的城管队员分批次带队往返于城区和机场之间,圆满完成了多家援汉医疗队的接机对接、医疗物资运输及

  住宿安排等工作。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初心使命不是泛泛而谈就能体现的,它浸润在明责、履责、尽责中,体现在敢不敢深入防控疫情最前线中,彰显在能不能取得防疫成效上。江汉城管的青年党员坚守岗位、迎难而上,以防控疫情、党员先行的担当精神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切实扛起疫情防控的应尽之责。

  坚守一线落实防控巡查,做好社区内服务群众的民生工作。自武汉市进一步实化、细化、强化疫情防控措施,坚决落实内防扩散、外防输出两大任务,采取了分级就医筛查机制后,城管队员和广大社区工作者一道走上了抗击疫情的一线,他们走到群众身边发放防疫宣传册,根据社区微邻里群众上报信息,上门为群众测量体温,守护群众健康,也让群众恐慌的心理慢慢得到平复;利用城管小电瓶车的便利,做些为群众及时送药送菜等便民服务,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温暖,在服务居民生活、抗击疫情蔓延的路上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生命重于泰山,防控就是责任。在这个不平凡的鼠年春节,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中,共产党员始终冲锋在防控一线,充分发挥着先锋堡垒作用,让党旗在防控战场高高飘扬,汇聚起抗击病魔的强大力量。

  ____年12月前我国新冠开始爆发,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我们大吃一惊,让我们一下从即将到来的新年的喜悦中陷入对病毒的恐慌中。万幸的是在国家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历经几个月便便打赢了这场疫情攻坚战。反观美国,在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时新冠病毒席卷美国全境。尽管美国的医疗技术与医疗设备非常先进,却没能让疫情得到哪怕一点有效控制。短短几十天感染人数便突破百万是__感染人数的数倍。这里就不

  得不谈谈__疫情防控优于美国的原因。之所以我国的疫情能得到快速有效的控制,而美国却对新冠病毒无能为

  力无非就是以下几点:首先是经济方面:美国的社会负债率太高,且不说在疫情大爆发的情况

  下就算在正常情况下,一旦美国全境摆停一个月,银行的贷款会爆、全美股市会爆,甚至连普通老百姓的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这种经济全面崩溃的责任谁也付不起,全美也承受不起。美国号称全球第一经济强国,但是你可能想不到的是,在经济发达的美国,那些衣着光鲜的人,其实是连下半个月的生活费都没有的,属于吃了上顿没了下顿的苦生活。这些人有着白领的工作,但几乎没有积蓄,花钱走信用卡,然后半个月发一次工资,钱到账了会自动还款,可笑的是他们连摸都摸不到。美国高负债社会的经济经不起任何的风吹草动,一有天灾人祸很多人就失去了下个月的口粮,所以美国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经济摆停后的后果,从上到下都无法接受,那么牺牲掉年老体弱的人,然后等待疫苗或者制造群体免疫就只能是最后出路。反观__,勤俭节约一直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在__几乎每家都会有自己的积蓄,不会出现大面积负债的情况。我们的国家政府就能全身心投入到疫情的防控工作中去。再者__是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在面包和生命方面,__果断选择生命。

  再看社会制度方面:__疫情防控的显著成效。__共产党领导制度的优势与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缺陷在疫情防控面前形成鲜明对比。疫情在世界蔓延开来后,美国等国家应对迟缓、不加重视、措手不及,而__疫情防控工作则决策果断、高效有序。巨大差别的根源就在于我国的疫情防控工作从

  一开始就有了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确保党始终总览全局、协调各方,实现了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集中力量办大事,展现了__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突出综合优势。反观美国,美国疫情的防控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联邦制的迷局中,按照美国联邦宪法的安排,不明确由联邦执行的权力全部由各州实施,这在事实上构成了极大地模糊地带,时常造成联邦与各州之间因权责不明而产生纷争。如此,在疫情防控面前,美国政府却以联邦制为借口,将原本负责自身医疗服务的各州政府推到了应对疫情的第一线。这样,两者相互推诿而又不愿意承担责任,这种模式就造就了美国当前上百万感染者的风景线。另一方面,在美国疫情严重的阴霾之下,美国两党的斗争却一直在持续,举一个例子:民主党人、洛杉矶市长下令关闭这座400万人口的城市,并威胁企业如果不合作将采取停电和逮捕等措施。共和党人、密西西比州州长瑞乌斯,对这座拥有近300万人口的州,允许多数企业继续营业,即使是餐厅,只要同时服务人数不超过10人也可以营业。相近的人口规模,同样的严峻形势,两党就暴露出尖锐的政治矛盾。一位西方的学者。西尔维在一篇文章中揭示:贫富不均、医疗体制落后、各州各自为政疫情充分暴露了美国体制的深刻缺陷。由此看来,在疫情防控工作中,__的社会制度显然要优于美国的社会制度。

  再来看态度方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发生不久之后,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其已经构成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可能在这之前我们大家对这次疫情还知之甚少,但是经过最近十几天的新闻报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目前已经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我国自从在____年非典过后,就已经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相对应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进行了完善,这次我国在应

  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上,众多措施已经远远超出国际要求,给全世界树立了榜样。武汉于1月23日10时封城,这还是新__在成立以来第一次进行封城,随后武汉周边的13个城市相继进入封闭状态。自除夕开始,全国范围内的医护人员相继赶往湖北进行支援,医疗物资从全国地区发往武汉,基建狂魔在不到20天时间内成功建立起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座新医院用于收治患者,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什么是真正的__速度。再看眼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美国到底在忙着做什么?美国提出要求撤回在华民众,将领事馆关闭,向我国发出旅行警告,美国商务部长甚至还大放厥词表示,这次疫情有利于增加美国工作机会,同时用出各种手段将疫情恐慌夸大,实在是无耻至极。

  面对疫情,__是举全国之力抗疫,各行各业的人们自发的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当中,态度十分积极,而美国上到政府下到民众对于新冠疫情都是没有重视。从这不难看出为什么我国疫情防控工作为什么做的比美国好得多。

  从民生财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出发,通过分析当前民生财政建设的不足,从如何构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民生财政管理模式的角度出发,进行关于民生财政建设的若干思考,并提出了能够提升民生财政建设水平的若干建议,以便为相关财政工作者提供参考,力争全面促进财政事业向前发展。

  民生财政,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财政体系,伴随着我国对民生财政投入力度的加大,民生财政建设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大关注,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生活保障领域、就业领域等重点领域,民生项目的投资

  更是呈直线增加态势。无容置疑,民生财政建设已成为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重点项目,

  在当今社会经济体系不断深入改革的今天,我们如何从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角度出发,对关于民生财政建设做出详细思考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民生财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分析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伴随着经济的良好发展,社会事务需求也不断增多,与此同时也引发出来越来越多的人民利益诉述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改善民生建设的难度,民生建设改善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要知道,民生财政是庶政之母,加强民生财政建设能有效缓解社会经济压力,消除社会经济矛盾,确保社会经济得以长久稳定发展。以下就民生财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展开分析。1、是实现__梦,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改善民生财政建设,宏观角度上是要求财政建设从社会经济体系架构改革出发,立足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跟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而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特别是在社会保障领域、教育领域、住房保障领域、公共卫生领域等民生方面的财政消耗,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种不同的社会需求,进而达到__梦与人民梦的相互统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民生基础。2、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多方面要素支持,宏观角度上要求通过科学规划

  合理配置充分发挥财政分配功能作用与地位,着重改善民生和保障民生,把财政支出向人民群众保障领域转移,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包括公共卫生医疗设备、教育、社会住房等社会服务问题,进一步缓解社会民生矛盾。

  3、是推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具体体现数据表明,____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普遍增长,且多数地方占到了当地公共财政支出的50%以上。以安徽省为例,据财政厅厅长罗建国说____年,安徽省民生支出3162亿元,增加558亿元,增长22%,占全省财政支出近80%。一系列数据说明了民生支出比重正在不断优化。可见,加强民生财政建设,必须把财政支出重点向人民群众公共需要或公共服务转移,解决公共服务不到位的局面,进一步推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建设。2、民生财政建设面临的问题1、管理体制问题随着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拨款的形式也向复杂化、多样化趋势发展,政府投资形式也更加多元化。然而,财政管理体制中的事权和财权不匹配,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决策权都在上级领导手上,下级领导空有管理头衔,却无法实施正确的管理权限。这种不平衡的决策方式,使得地方政府压力加大,导致很多民生政策无法落到实处。除外,由于财政局财政管理的组织建设不完善、财政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职能分配不明确。财政局在进行财政管理工作时,缺乏健全的财政管理监督与控制体系,甚至出现私自挪用单位内部资金、私设账外账,避开

  财政监督把单位预算外的收入据为私有,进行公款玩乐等情况,严重影响了财政局的经济利益,民生财政建设受到影响。

  2、财政约束问题从现阶段我国政府的财政决算预算看来,财政管理模式单一,无法精确、完整地反映出政府的债务、资金等情况。从财政局发布的财政预算信息来看,财政报告不够全面,对资金使用细化不到位,存在多方面不足,极容易滋生腐败行为。由于财政资金管理缺乏足够的公开透明度,这种模式下的财政报告也缺乏足够的约束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民生建设工作开展的难度。3、资金管理问题首先是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相关的一些民生领域尚未完全向社会资金开放,再加上社会公益、慈善等民生领域制度建设不健全,使得社会资金流入民生建设领域的渠道单一,民生建设支出仍然需要附属财政投入。其次是民生资金使用存在越位与缺位现象。民生建设项目虽然遍布社会各大民生领域,然而发达地区却相比于经济欠发达或者偏远地区更为深入。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经济水平较高,在这种经济条件较好的大环境背景下,出现越位的情况就比较多;而在经济落后地区,由于受到经济限制,一些应用政府承担的民生领域得不到相应的建设,多会出现缺位或不到位的状况。显而易见,民生建设现阶段还存在明显的资金管理难题,出现地区建设不平衡现象。3、完善民生建设的几点可行性策略

  民生建设工程意义重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针对当前民生建设工程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加以改变,才能提高民生建设水平,以更好地发挥民生财政对扩内需、调结构,促和谐的多重效应。

  1、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的过快增长。

  通过把财政支出向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设施等方面转型,凸显社会公共保障在国民经济总值当中的比重,加大公共设备与产品的供给,努力做到经济性公共服务与社会性公共服务相互统一,让民生建设项目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得以服务大众,服务社会。

  2、要以财政改革为先导,强化政府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

  实践证明,行政改革与财政建设制度的变革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财政建设制度的变革会引发行政建设改革同步改革。因此,财政制度改革可以作为先导,现行一步进行改革,引导政府行政改革。例如通过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整合到统一的平台,加强对单位基层和管理层的内部控制,确保财政管理记录、财政报告信息和其他财务管理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

  在企业岗位设置上,建立合理高效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决策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制定比较合理的,操作性强,有激励性的考核方案,形成相互激励、相互制约为主体的运作模式,以把更多的力量放在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人民生活问题上。

  3、继续改革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照顾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政

  府。民生建设工作不仅联系着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与处室,与千家万户也有

  着紧密的联系。在当前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一些欠发达地区及基层政府事权、财权不匹配,财政财力不足。民生建设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建设。对于一些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应重点建设,而一些地处偏远,远离中心城区的地区应充分放权,给予优惠政策,大力鼓励其快速发展。

  4、结语民生财政建设工作的进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目的不单是为了优化民生管理,同时也是为了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使民生财政建设发挥最大的功能效应,从而改变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的发展。对关于民生财政建设做出思考,以找出提高建设水平的可行性策略,对于实现民生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篇九: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2022年

  2022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000字最新范文三篇

  2022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000字最新范文三篇1.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

  当代各个专业的大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当代大学生正确地关注国家和人民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为授课老师,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必须赖于对当今世界和国家形势的了解和掌握,因为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环境、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让学生必须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能力。

  2.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我本学期的授课对象是足球学院20xx级的大二学生。学生的专业特点非常鲜明:运动成绩突出,对于政治理论关注度不高,但是作为大二学生,对于大学生活和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定位相对比较明晰。比起大一才入校的新生,对学校的校纪校规和社会生活中不同层面存在的问题认识深刻,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较为客观而且全面的认识,针对第一专题中的党纪问题,因为大二已经有同学被确立为积极

  分子,对党的知识有部分了解,其他的同学也有这方面的诉求,以此来切入主题,是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的。

  与此同时,在课堂上还应该将形势政策课专题讲课贴近学生的学业和校园生活以及学生的人生规划中,鼓励学生客观而全面的认识当前的国际和国内发展形势,并立足于此来教育学生在社会发展的大潮流中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

  3.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当今世界飞速发展,通讯传媒极为发达,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也变得多样化,信息来源和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极为复杂。我们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讲老师,在课堂上必须认真严肃地澄清一些错误的认识和在学生中间传播广泛、观点偏激而且断章取义的评判。我们要让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层面形成系统而正确的认知,让学生学会将自己的政治理论思想不断完善,逐渐成熟,在思想意识层面形成和专业认知一样的系统树,从而达到形势与政策课授人以渔的目的。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让学生深刻地认识了中国,了解了世界,使我在思想上逐渐进步,让学生明确认识社会的形势和国家政策现状,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

  观,让学生树立起主人翁意识。我想这也正是形势与政策课开设的初衷的。

  

  

篇十: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2022年

  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000字4篇

  随着世界各国形势与政策的不断变化,开放和事业的快速开展,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开展新时期。下面由为大家精心收集的学习形势与政策,欢送查看~

  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寻找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形势与政策对我们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大开展已决定了个人开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

  当今世界飞速开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新世纪的人就该有自己的思想,不能人云亦云。面对变化莫测国际形势,我们应有自己的主张。因为只有抛弃过去才能前进。由于知识面的限制,有些观点可能不成熟,还请老师谅解。

  先说说中美关系,我眼中的中美关系没那么复杂。国家间利益就是

  一切,是敌是友只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手段。作为国家阶层,

  其施政思想是国家利益最大化。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国家,

  不能为国民谋利益就会被。因此,国家间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

  永恒的利益。英国和美国的关系很明显反映出这一点,以前英国是老

  大哥,美国跟在后面跑,后来位置逐渐改变,英国要听美国派遣。现

  在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变化,英国开始有自己的声音。同样,二战结

  束后,也要处处看美国脸色,但现在

  开始逐渐摆脱美国

  的控制。当然,能否真正摆脱是另一回事,这个问题之后再说。

  现在的世界一哥是老美,无须质疑。中国以后能否取而代之,不好讲。我认为希望不大,因为国情不同,美国从建国到现在与中国比,太年轻了。也正因为此,负担轻,有能力,有魄力。如今各国都有很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点不容质疑。贫富悬殊、、等等一系列问题摆在眼前。中国负担太重,而且几千年的封建思想不容易改变,我们总在宣扬传统文化,以悠久的历史为荣,张口四大创造,闭口黄河、长城。靠吃祖宗饭有意义吗?我看不见得。历史应该铭记,但落日的辉煌说多了就要被人笑话。

  历史在不停的开展当中,未来如何谁也不敢说。我们活在当代还是说说现在有点实际意义。曾看过一篇报道讲美国的贫富悬殊异常严重,其实中国也差不多,有人穷奢极欲就有人在死亡线上挣扎。没有

  真正的公平,一切只是相对。社会的黑暗面不如说是人类的在作怪。我们活在现实的世界就不祈求柏拉图式的天堂,但我们可以努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那就是合作。国与国之间需要合作,人与人之间同样需要合作。

  有问题就解决问题,毫无意义。“重脸面轻实利〞要不得,哪国都有自己的问题,总唱赞歌不解决问题。中国的中庸之道由来已久。它有一定价值,但害处也不少,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人愿当出头鸟,总希望别人来说。今年的有何成果在此不做探讨,只是一些代表不涉及敏感问题,竟扯什么“男人节〞“女人节〞让人捧腹。有问题就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以后或许会有方法,但回避绝对不行。有人讲今天的中国还是小家子气,不肯在世界面前成认缺乏,是因为自卑,对自己的严重不自信。要面子是传统,别人不会理解“面子〞人的意义,但有人会利用这一点占我们的廉价,吃亏了还得表现的很快乐。想必也只有我们愿意干了。

  中国有实力、有能力左右世界,这是事实。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一件件解决问题,未来一切都有可能。所谓外交无非是各国在世界范围内追求国家权利的最大化,即国家利益。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化是各国外交不断“博弈〞的过程。这一切都是以国家实力为根底的。中国不能乐观,但也无须悲观。我认为,会统一,只是时间问题。但很可能是有代价的从美国取得。当放手对美国有利时,就是中

  国的了。那时,会是另一大制约中国的因素。同时朝鲜很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威胁。

  我个人一直认为中国真正的劲敌是。大和民族有其自身优势,我们一贯不把放在眼里,曾看过一本书讲述大和民族精神。不管是樱花还是武士道都不可小觑。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强大,民族精神很重要。几次能从瓦砾中迅速崛起,难到不可怕吗?只是我们一直不愿成认这个事实。的学者大量来研究中国文化,中国历史,难道人家真就对你有兴趣吗?不是!是在准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的教诲,人家应用在国际关系中,我们用在内杠上。中国人在外有“一人龙,三人虫〞之说。不管对错,我们都该警醒了!现在不早做防范,当事实发生了再做事后诸葛毫无意义。

  国际关系就是人的关系。只要国民整体素质上去了,国家在世界舞台上才有发言权。回归到底还是要抓教育,从儿童抓起。我们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有理想、有抱负,更要珍惜大好时光学习,奋斗。国家的路需要我们走出来,自己的人生之路更需要一步步踩出来

  适应高职特色,精选教学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课堂,教师要加强对教学要点和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及国际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对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自觉的认同感。应该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精选教学

  内容。在我院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除了根据省教育厅每年下达的教学要点,结合社会与时俱进的形势确定教学内容外,还积极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特色的教学内容。如,国际爆发后,我们除了讲?国际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专题外,还根据我院的特点,开设了?船舶业的开展态势及其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主要给学生介绍发生后船舶业的开展态势,以及这样的态势对他们就业的影响,学生听了以后普遍反映很好。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学质量。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师资比拟缺乏,缺少专门的培训,授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所以,要从根本上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这一个环节是必须抓住的。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专职师资队伍。建立一支以专职为骨干,以为辅助,专兼结合,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教师团体。为了加强形势政策课的师资力量,我院专门成立了形势政策教研室,有专职教师两人。

  

篇十一: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2022年

 2022形势政策论文1500

  2022大一形势与政策论文篇1时光匆匆,转眼已然大四。大学的生活就要结束了,感慨良多,有开

  心,有失落,各种回忆充斥其中。毕业季的基调总是伤感的,但回首过去的三年,其中包含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只有经历过才能感受至深。大学时代是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对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义。我们在这里学习着,成长着,不断变得成熟起来,学会了很多东西。我总是在问自己,大学让我学到了什么

  刚入学的我陌生、兴奋、迷茫,转眼几个月就过去了。依稀记得曾经在烈日下暴晒的我们,忍着腿脚的酸痛,任由那汗水的滴落,坚强的向前行进,俨然一个正义的军人;依稀记得刚刚开始上课时,慌乱中走错教室的我们,面红耳赤的落荒而逃······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我们好奇、羞涩,渐渐的成熟稳重,大学见证了我们的蜕变,也让我学到了好多珍贵的东西。

  首先,大学让我学会了自律自爱。在大学的校园里,上课的教室是不固定的,所以,每天我都必须为了上不同的课程而多次转移阵地,如此“曲折”的上课经历除了让我感到惊奇之外,更多的是难以置信。而除了上课时间,其他的空余时间都是自己安排,没有了固定的教室,没有老师盯着自习,于是我开始彷徨,因为似乎除了寝室,白天的空余时间没有地方可以去。这些对于习惯了高中生活的我来说,都感觉难以适应。也许所谓的无拘无束的大学生活仅仅只是指没有了繁重的作业,没有了从早到晚的满满的课,没有了老师逼迫的自习……可是,于此同时,我们的课程也变得更难了,不是么没有了老师的监督,我们又是否自觉了呢如果没有将

  专业学好,我们的理想又要怎么办呢其实,因为这样的自由,大学对我们的自身要求变得更高了,需要我们更努力地去学习、去奋进。

  大学是一个充满才华、学问,同时又是一个充满竞争、挑战的小舞台、小社会。我们每一个人就在这个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那我们何不努力将自己的角色扮演得最好!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都渴望乐观积极而不是盲目冲动,大胆而不大肆妄为,敢说敢想而不空想,深思探究而不乱想钻牛角尖……古语云: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这里我得到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人生最宝贵财富。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大学他教会了我如何学习,生活和做人,让我从青涩少年成长为心智健全的青年,因为在这里,我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尝到了失败的苦楚,我开始变的懂事,变的成熟。

  在大学,一直流行一句话“大学谈恋爱会后悔四年,而大学不谈恋爱会后悔一辈子”。这个观点至少现在不认同。谈恋爱在大学可能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这应该也在规划之内。谈不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去处理好这件事,处理不好,不仅影响自己,更重要的是可能影响学业,使自己沉迷于不现实的想象中去,那样恐怕不只是后悔四年了!

  有人说:大学一年级往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学二年级就进了一步"知道自己不知道",大学三年级时"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学四年级"知道自己知道"。

  实,至今我也没能吃透其中蕴含的意味,但是模模糊糊能体会到一点,就是从天上落到地上,从憧憬理想回到现实。

  在生活中我们总希望快乐伴随着成功,我也不例外。微笑在每一个青春的季节里,我深知:有大海的呼唤我们就不能让搏击的勇气在海浪中却步,有蓝天的呼唤就不能过让纷飞的翅膀在暗云中退化。大学交给我要有

  梦想有追求,不要因为路途艰辛就放弃了前进的脚步。追寻梦想的过程是苦涩的,但只有经过磨砺的人生才会拥有更多内涵。不要让不安的心被浮躁占据,而是驾起灵魂的翅膀在校园里汲取知识,在不同层次的人群里学着更好地做人,四年的时间里坚持很难,放弃却很容易。始终坚信冬天来了,春天就不会再远,没有度过寒冬不知春的温暖,也没有走过沙漠不知水的甘甜,没有经过失败不懂成功的喜悦。因为年少轻狂,很可能会失败,可也正是年轻给了我们勇往直前永不言弃资本。只要我们满怀激情踏踏实实地走好脚下的路,我们终究会取得胜利。

  明天永远是变幻莫测的,“顺其自然,争其必然”是最好的选择。我欣慰的是我有真性情,我担忧的是走出校园我能否实现自己的梦想与价值。大学四年注定要在欣慰与担忧中度过,总会有快乐席卷而来,也总会有伤痛挥之不去。最重要的是:当我以后回首这段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2022大一形势与政策论文篇2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我们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大学生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

  深远的意义。因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浅谈我对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引言

  大学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但随着社会的转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目标追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意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又在利益问题上趋于急功近利;他们往往只注重专业学习,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基本常识,也就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而远大的理想。面对这些挑战,大学生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文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价值观的塑造。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当代自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和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当代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深

  刻领会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学习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趋势,科学定位人生。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我们只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大厦基石的作用。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变我们现在经济还不发达,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现状。要把握好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为社会大理想做贡献,用个人理想来促进社会大理想。同时,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好自身,也要带动周围的同学朋友一起坚定这一伟大的理想。

  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大学生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赢得尊严的精神支柱;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富强、文明、和谐的力量源泉。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是要知道如何去爱国,爱国不是要我们在发生中日矛盾时举着旗帜到处游行,到处砸人家的丰田汽车;爱国也不是一大帮大学生在新浪网上叫嚣着要爱国,却发现自己的英语四级还没有过;爱国更不是学校早上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操场上一片叽叽喳喳的声音。我们可以从尊重国旗,尊重国歌做起,来体现我们的爱国之情;我们可以像周恩来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表达我们的爱我之情。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这些时代的接班人来发扬光大。同时,大学生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去了解社会动态,国际新闻,了解社会的发展方向,积极思考创新,对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我们大学生要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陶冶良情操。并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勇于指证他人的错误、不规范行为,为创建良好的社会风气而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总结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牢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融入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了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2022年 形势 政策 论文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