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浅谈陆上风电场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12篇

浅谈陆上风电场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12篇

时间:2022-11-04 19:10:03 来源:网友投稿

浅谈陆上风电场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12篇浅谈陆上风电场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  风电场项目水土保持及环境保护方案  本项目是清洁能源开发利用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新疆发展规划及当地环境保护要求,具有明显的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陆上风电场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12篇,供大家参考。

浅谈陆上风电场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12篇

篇一:浅谈陆上风电场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

  风电场项目水土保持及环境保护方案

  本项目是清洁能源开发利用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新疆发展规划及当地环境保护要求,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项目设计、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严格执行报告中提出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措施,工程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符合国家相应坏保法规要求。因此,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本风电场项目选址合理,项目可行。

  1.1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工程建设期间,即风力发电机组基础开挖、临时施工场地、场区平整、场区道路等环节。为减少因施工造成的局部区域水土流失,在施工工程中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1.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风电场设计当中,合理规划,使本期风电场对土地的占用达到最少程度。

  2)尽量减少大型机械施工,基础开挖采用人工挖土,并用人工松石、人工挑运,以保护原有地貌。

  3)风力发电机组组装场地,必须严格按设计规划指定位置

  来放置各施工机械和设备,不得随意堆放,以便能有效地控制占地面积。

  4)车辆运输等必须沿规定的道路行驶,严禁随意行驶。5)除了风电场永久建筑外,其它地方应恢复原有植被。6)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尽量缩短施工工期,使施工阶段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碾压过的土地进行人工洒水。施工临时占地和电缆占地必须釆取播撒原地带性植被的方式进行恢复,以减少风沙化面积。7)场内道路两侧应进行绿化,宜栽种矮灌木,不宜栽种高大乔木。8)升压站内可绿化部位均应进行绿化,可采取花灌木与草坪相结合的绿化方式,不宜栽种高大乔木。

  1.3大气污染物的防治措施

  1)施工期应对开挖的土方回填后将剩余的土石方及时清运,尽快恢复植被,减少风蚀强度。

  2)施工期洒水作业,运输中砂、水泥等粉状材料的车辆应覆盖蓬布,以减少撒落和飞灰;并限制运输车辆的行驶速度,场地内的行车速度不超过15km/ho

  3)尽量避免在大风天施工作业,尤其是引起地面扰动的作业。

  1.4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加强施工噪声的管理,做到预防为主,文明施工;施工中采

  用低噪声设备,减少噪声污染。同时,风力发电机组500m周边范围内不得再新建村庄及迁入居民。

  1•5水污染物的防治措施

  施工废水利用设置临时沉淀池对其进行处理后用于混凝土搅拌、周围场地绿化和道路浇洒;少量的生活污水利用室外防渗旱厕进行处理。

  1-6固体废弃物的防治措施

  施工废弃土石及建筑垃圾在土地整理时基本就地填埋,实现场地内平衡或外运;生活垃圾装袋丢弃在垃圾箱里,及时清运处理。

  

  

篇二:浅谈陆上风电场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

  风力发电项目建设应注重环境影响控制措施李腾

  摘要:风能是一种新兴可再生能源,相比其他能源具有更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已在全球范围能规模化应用,截止2017年底,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经接近达5亿千瓦,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入风力发电的发展行列。2008年,国家财政部提出将对风力发电开发商给予直接的现金补贴,同时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税务总局等部门也先后出台了各项风力发电的优惠政策,大力推动了我国风力发电事业的发展,风电成为我国第三大电源之一。但是在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所以有必要提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削弱项目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风力发电项目;环境影响;控制措施1风力发电现状风能是可再生能源,且我国的风能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我国离地10m高的风能储量约有32.26亿kW,其中可开发利用的风能约2.53亿,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满足我国对能源动力的需求;此外,我国高于10m的风能存储量约比10m存储量多一倍,因此,风力发电是我国需要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目前,我国已经在多地建设了风力发电场,其工程总面积已达18km2之多,这些发电场占用了我国大量的土地资源,包括林地面积、耕地面积以及荒地面积,对这些土地资源的永久占用,造成土地功能发生转变,水土流失等各种自然破坏现象也时有发生,威胁了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因此,当前我国风力发电工程建设中暴露出来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改善,进一步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2风力发电项目的环境影响现状2.1项目施工的环境影响风电项目施工过程中会带来多方面的污染,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这些都会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不良影响。(1)空气污染。施工材料运输会产生灰尘、暴土,作业车辆启动与运行中会出现大量的油气。(2)噪音污染。风电项目施工过程中难免产生来自于施工设备、作业车辆等的噪音,特别是施工机械将持续产生高分贝的噪音。(3)废水污染。施工过程中的废水一般为机械清洗污水与生活污水,以及泥浆调配废水、混凝土养护等带来的废水,其中隔油池中的油渍需要特殊处理,其他的废水经过沉淀可以再利用。(4)固体废弃物污染。风电工程项目施工中必然将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和垃圾,需要特殊处理,一旦遭受雨水冲刷将对附近环境带来不良影响。(5)生态威胁。陆上风电施工中必然要占用耕地或其他公共用地来安装一些设备和装置,同时,架设线路施工也有大量人类活动,对此可能影响到附近的农田、耕地安全,会破坏地表绿色植被,威胁生态系统。此外,施工中所产生的废物以及垃圾等会影响自然景观的破坏,当绿色植被被破坏时意味着鸟类的栖息地也会受到影响,施工的噪音与强光等会对鸟类的生存与栖息带来威胁,进一步破坏了生态平衡。2.2项目运行的环境影响(1)废气:运营期废气主要为餐厅油烟,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可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中2.0mg/m3排放浓度限值要求。(2)废水:升压站值守员工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由附近村民拉走用于农田施肥,不外排。(3)噪声:主要为风电机组运行时产生的噪声。治理措施:选用低噪声风电机组设备,采用隔音防振型电机、减速叶片和阻尼材料减

  振隔声等控制风电机噪声,并做好维护,保持设备良好运转。(4)固废:升压站员工产生的生活垃圾,定期清运至垃圾中转站处理。升压站内变压器突发事故与检修时产生的维修垃圾,属于危险固废,暂存于项目危废暂存间,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理。(5)光影:光影投射在居民区内,会对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干扰和影响,可能使人感觉不适。项目区域要与环境敏感区保持适当的防护距离。(6)生态:运营期对植物的影响;运营期对鸟类和其他动物的影响;对其他野生动物的影响;对区域景观的影响;项目建设对区域生物量方面的影响;项目施工活动对评价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预防和治理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要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使工程建设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和运行安全,使扰动的地表得到及时恢复。

  3风力发电项目建设应注重环境影响控制措施3.1生态环境影响措施(1)植被保护措施。规划风电场的前期,应对项目所处的地理环境进行现场踏勘调查,总结项目生态环境特点,从规划阶段做到合理布局并优化工程选址。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让植被区,对于临时占地,施工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植被恢复,植被恢复过程中应尽量选择当地树种,确保树种的成活率。(2)鸟类保护措施。项目建设应从规划选址开始尽量避开鸟类集中迁徙通道,对已建成处于鸟类通道的风电场,需根据鸟类迁徙的特点,适时关闭通道周边风机以减少对鸟类的影响。此外,还需对风电场区的鸟类进行长期的观测,最大程度地将风电建设对鸟类的影响降到最低。(3)水土流失保护措施。风电建设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扰动土壤,因此,应将施工开挖的表层土壤充分用于施工区的迹地恢复。施工期,风机建设平台、线路工程区、升压站、道路工程区、施工生产生活区等都会对建设区地表造成破坏,永久占地将使该类型土地功能改变,临时占地施工结束后通过植被恢复措施可有效降低其造成的影响。风电建设应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应避免在雨季施工,这样可明显降低风电建设对项目区水土流失的影响。3.2施工期进行严格的污染控制科学施工,统筹安排,合理安排施工期和施工时间,优化施工方案,缩短临时占地时间,将有助于降低工程对动植物的影响。风电场的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措施主要以施工期为主,风电场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根据不同的分区、不同的水土流失特点分别加以实施。风电场场址以绿化为主,同时考虑与工程措施的协调,水土保持措施要围绕风电场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态保护措施,主要从工程措施、施工临时防护措施和植物措施3个方面予以考虑。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控制扰动土地面积,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土资源,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尽可能恢复因工程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破坏的林草植被,恢复土地生长力。对开挖、排弃、堆垫等场地进行防护、整治,并采取必要的护坡、截排水措施,防止在强降雨或大风天气下发生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以免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施工结束后辅以人工措施,立即进行生态恢复治理,使植被短期内得到恢复和增加。3.3强化风力发电建设项目的日常监管工作规划编制单位应编制全省风电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环评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作用。风力发电项目要严格按照规划环评的要求进行选址和建设,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等工作,严格落实各项生态保护措施。生态环境部门应加强对风力发电项目的日常监管,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对未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因环评文件编制不实、环评结论不

  

篇三:浅谈陆上风电场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

  浅谈风电场的建设与工程管理

  摘要:随着风电场建设项目的发展与推广,不仅缓解了能源匮乏的危机,而且因为风能是绿色能源,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本文从风电场的建设与工程管理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风力发电行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风电场;绿色能源;建设;工程管理1引言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对于如今能源的生产来说,形势日益严峻,与环境和人们的消费等方面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如今世界上的石油资源日益短缺,因此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风能的开发和使用是如今清洁能源研究的重点,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新能源因为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同时也促进了新的绿色能源的发展。如今世界上的能源环境越来越紧张,风能作为一种绿色能源,不仅不会对矿物质产生消耗,而且在建设规模上也比较灵活,在经济效益方面也有很大优势,可以在我国得到较好的应用推广。然而在风电场的建设上面,会在土地资源的占用方面比以往的土地使用产生很大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风电场建设地的生态环境产生局部影响。尽管目前在风电项目的关键技术和主要设备很多都被国外制造商掌控着,但是风机技术在国内的发展也越来越完善,风机制造厂家在设备的研发加大投入,使得我国在风机的制造水平越来越高[1]。2项目的开发与建设难点(1)自然因素:风电是“靠天吃饭”的项目,风能资源的禀赋优劣决定了项目自身的先天基因是否优良,直接决定着项目开发经济性;其次,项目建设对气候条件变化异常敏感,工期风险贯穿整个施工期;最后,风机要能够在台风、强雷暴等极端气候条件下达到抗风、防雷接地的安全,这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安全生产。(2)人为因素:风电项目建设涉及的老百姓问题主要是征租地问题。风电分布地域广阔的特点决定了项目在征地过程中因地界不同而涉及多个村落,由于土地权属关系错综复杂等因素,征租地工作成为项目建设的主要瓶颈[2]。(3)政府政策:主要泛指当地政府及环保、水保、消防等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问题。随着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的日趋严格,违规开工建设的项目将面临被追究刑事责任和巨额罚款的风险。风电场的建设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在众多的协调问题上,它们相互制约和影响,这是所有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主要原因,这对工程建设和成本控制的进展构成了挑战。3风电场项目建设阶段及关键问题风力发电项目的建设必须经历三个阶段:合同规划,土木建设和设施的管理以及调试运行。根据风电场项目建设实施的进度,建设部门将对不同的阶段进行关注[3]。(1)适当的承包规划是风电项目有效实施的基础。在项目实施的初始阶段,施工部门必须按照项目的真实情况确定承包规划的类型。无论是一般承包模式还是平行承包模式,合同范围都应强调建设用地占用的责任分担。因为该地区冬季比较寒冷,在冬天不能开展施工建设,短期内施工期的延误会导致施工部门实际工程进度大幅延迟。所以,为了增加施工部门缩短施工期的积极性,需要将有关的内容在合同中进行阐述。(2)风电项目的建设受当地自然气候、材料供应和人力资源等条件的影响,

  在此阶段,施工部门需要密切关注细节,通过施工部门的管理保证项目的安全和施工进展,为风电场的调试以及运行建立牢实的基础。

  (3)风电场的建设与工程管理作为一个复杂的项目,在整个过程中包含了设备供应商、建筑方以及监管、验收单位,施工部门必须发挥规划协调的作用,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4浅谈风电场建设中的环保措施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当地环境的保护以及水土方面的保持等,必须要遵守相关的设计文件进行严密监管,以尽可能的减少风电场施工对沿线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保护[4]:(1)施工道路的选线上要注意保护环境在确定施工道路的选线时,要考虑到施工道路的沿线上的环境保护,尽可能的符合施工地的原始地形。还要注意空间因素在线路设计中的影响,做好绿化工作。在对风电场的输电线路的建设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沿线农田的占用,施工机械设备不要进入农田,减少对农田的破坏。(2)施工中要注意保持原有的自然水系统通过做好工程的排水方面的系统,安装必需的设备,降低施工的路基面的排水对农地的影响。在设计桥梁和排水渠时,必须防止大型河流和山谷被改变或堵塞,对小桥梁和排水沟的位置进行合理的规划,特殊情况时可以优化或更换原有的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在施工期间,尽可能恢复受损的小型灌溉和排水系统。(3)施工中要注意减少污染首先,要降低噪音产生的污染,防止超过噪音标准的机器进行施工作业,并根据需要安装隔音屏幕。第二,为了防止空气的污染,必要时应进行防风处理,在施工期间运输土木材料的过程中,建议使用具有良好密封和覆盖措施的自卸卡车,以减少散落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另外,要减少施工对水质造成污染,防止施工产生的废水和生活产生的污水流入河流和农田等[5]。(4)运输设备期间,要做好环保措施加强对斜坡、暗渠以及绕道水坝等边界墙的维护,并定期清理路面和侧沟。另外,要严格监控交通管理,对于不满足环保以及技术法规的车辆,不得上路行驶。限制住宅区接近或交叉时的哨声,设置提醒标志,减少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影响。5风电场建设的工程管理(1)承包模式通过风电场工程的承包模式,可以明确地对工程所涉及到的责任和义务进行划分。工程施工的承包模式中总承包和平行承包应用的比较多。施工方将实施总承包对成本的预算进行控制,并减少调整工作,但是经常会无法真正的控制施工部门的实际管理。然而采用平行发包能够更好的对现场管理进行控制,但建设项目团队需要充足的人力方面的资源和管理上的经验[6]。(2)施工管理对风电场的工程项目进行控制论的分析,可以作为目标体系来定义,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项目成本、工程质量以及施工进度三部分。在土木建设和安装阶段,这三者是有密切关联的,它们是整个项目的总体管理目标的组成部分。在风电场的工程施工管理中要对组织等手段充分利用,全面控制目标体系,尽最大程度提高风电场工程项目的利益[7]。(3)调试管理

  

篇四:浅谈陆上风电场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

  浅谈大型陆上风力发电技术

  摘要:风能作为可再生能源,成了继水能之后最具开发潜力的能源之一,在政府的经济补贴和国家的政策鼓励下,风力发电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很多的发电企业在该领域投资发展风能发电技术,风能发电行业成了快速发展的新秀。该文首先对大型陆上风力发电技术进行论述,其次介绍了大型陆上风机关键技术,最后简述了我国大型陆上风机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及发展方向,希望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促进我国大型陆上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再生能源;陆上风力发电;发电技术引言风能是一种绿色能源,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风力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设备成本的不断降低,风能已成为除水能外最具经济利用和产业化开发价值的可再生能源,其发电成本已接近常规能源。目前,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和政府的支持,国内的一大批企业纷纷介入风电行业,特别是兆瓦级大型风力发电技术引进和研制快速发展,风电产业已成为国内迅速发展的新兴产业。最后,就大型陆上风力发电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进行综述。1风力发电原理风力发电的原理是把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进行输出。具体过程是通过风带动风机叶片转动,从而使发电机内部线圈旋转切割磁场,最终产生感应电流,并被储能装置以电能的形式储存起来。通常风力发电机由风轮叶片、低速轴、高速轴、风速仪、塔架、发电机、液压系统、电子控制系统等部件组成。其中,风轮是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根据风向的变化调节风轮方向,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塔架是连接支撑风轮和发电机的支架,其高度是由周围地势和风轮大小决定的,以确保风轮的正常运行。发电机是将风轮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在风机构造中,定义风轮叶片尖端线速度与风速之比为叶尖速比,是风机的重要参量,其大小是影响风机功率系数的重要参数。通过设计风轮的不同翼型和叶片数,可以改变叶尖速比。风机组的功率调节是风力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手段,其主要方式包括定桨距失速调节、变桨距失速调节和主动失速调节三种。定桨距失速调节将风机叶片和轮毂固定,叶片顶角不能随风速进行调整,其结构相对简单,可靠性强,风机输出功率随风速而变化,因此在低风速下其利用率较低。变桨距调节是通过改变桨距角调整风能的转化效率,尽可能的提高风能转化效率,使风机输出功率保持平稳。主动失速调节是通过叶片主动失速来调节输出功率。当风速低于额定风速时,通过控制系统进行调控;当风速超过额定风速时,变桨系统通过增加叶片攻角使叶片失速,从而限制风轮的吸收功率。2大型陆上风力发电机的关键技术2.1大型陆上风力发电机机械部件技术情况大型陆上风力发电机是由齿轮箱、发电机、叶片、轮毅、主轴、机舱座和塔架等组成的。在施工时,对于叶片和齿轮箱等部件的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如果叶片设计不合理很可能在使用过程中突然发生断裂,最终影响风力发电机组的正常使用,且叶片的形状与风力发电机组和风能的利用效率有较大联系,因此研究设计人员在设计叶片时,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较多,象叶片的大小、形状、耐久性、叶片与齿轮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在遇到强风的情况下是否会因为转速过快而发生破坏等因素。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在进行较多的实验之后,才能确定

  合适的使用叶片及相关配套机械设施。2.2大型陆上风机控制策略对于一台完美的风机,不仅需要好的气动设计,还需要好的控制策略,只有充分

  发挥二者的性能并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整个风机性能尽可能高地发挥出来。对于大型陆上风机,其控制变量主要是功率和安全控制,针对如何提高风能利用效率,保障风机安全运行等目的,提出了一系列控制策略。这些控制策略主要包括变桨控制、变速恒频控制、整机控制和整机安全、状态、运行及监测控制等。这些控制策略就像人的大脑一样,指挥着风机高效安全运行。

  2.3大型陆上风机控制管理技术采用大型陆上风机主要通过其大功率与安全控制管理策略控制生产变量与生产效率,这其中就包括了变桨控制、整机控制、变速恒频控制以及整机安全、状态、运行与监测控制等等。这些管控措施追求精细化管理内涵,可指挥风机实现高效安全生产运行过程。例如直驱式风机就采用了直接驱动技术,它不需进齿轮箱传动,主要通过风轮驱动发电机发电,在风电转换效率与降噪效率方面表现良好,可最大限度降低风机齿轮箱运行故障,提高风机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运用大型陆上风机管理风电生产在我国已经获得认可,但其生产管理技术依然还处于攻关试验发展阶段,就目前的国内风电市场运作状况来看,像上海电气已经联合国外企业(Aero-dyn)开发设计了全新2.0MW大型陆上风机,它是目前全球容量最大的陆上风机,这一风机的联合开发与生产管理应用也强化了我国自主研发风机、自主开展风电生产的决心。3国内大型陆上风力发电机技术发展措施3.1改进机械结构对机械结构进行改进,能够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其一,能够利用先进的驱动设备,把齿轮箱与主转动轴等相结合,降低机组零部件的使用,进而极大地增强系统的工作效率、安全性、稳定性,并减少部件安装与维修的经济支出;其二,能够对机械的结构动力学设计展开优化,防止由于风力的变化影响到机械结构的负荷,并减少零部件所受到的应力,降低整个机组与部件的重量,极大地降低成本。3.2推进电网智能化进程风电并网后,会对电力系统形成冲击,或者说电网发生故障后,风力发电机组会向系统故障点提供短路电流。若在电网设计中不考虑风力发电机组影响,容易导致其作用于系统继电保护装置使其发生误动,从而影响电网稳定运行。另外,风力发电机组融入电网后,产生的谐波和闪变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很显著。因此,在电网中融入智能化设备,可以使风电系统更稳健,是确保风电并网更加顺畅的关键。智能化电网建设已成为我国电力发展的必然之路,而且智能化电网建设对“窝电”具有很好的转移作用,从而可以使新疆和内蒙古等地区的风能电力转移到湖南等电力需求较大地区,如此间接促进不同地区经济的协同发展。4我国风力发电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目前国内针对新能源的发展支持力度空前巨大,特别是在风电产业发展进程中更给予了相当大的政策倾斜与财政补贴,这也为国内风电产业活跃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发展范围与发展能力扩大提升有目共睹。预测我国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将超过1.8亿kW,届时我国也会开启对风电生产系统的有效重组过程,更多建立中小型风场,配合低风速风资源开发管理技术内容将陆上风电产业发展重心逐渐移步海上,构建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新格局。总体来讲,就是基于我国未来

  

篇五:浅谈陆上风电场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

  浅谈建设绿色风力发电场技术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新能源建设水平和绿色生态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已经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风电发展已在能源结构中占有主导地位,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对此,本文主要对建设绿色风电场进行了技术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风电场;绿色风电;技术措施

  1风电开发的形势与政策

  近年来,我国风电开发持续快速发展,为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陆上风电场项目建设过程中,多沿地势较高的山脊、山岗布设风机,并配套建设道路和集电线路,点多线长,这些地方既是山地生态系统重要的分水岭,也是生态最脆弱的地带。风机基础挖掘、场地平整、道路和集电线路施工等破坏地表植被,极易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加剧区域生态退化,对生态资源安全和生态整体功能发挥影响较大。同时施工期环境管理粗放、植被恢复不到位等问题时有发生,对生态功能、植被景观等造成较大损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解决风电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有必要优化风电开发空间布局,减少对森林植被和生态环境的损害,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实现在做好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前提下发展绿色、可持续风电的要求。为规范风电场合理建设,目前国家及地方相继部门出台了多项针对环境保护的政策文件。

  2018年4月,国家能源局公布的《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暂行管理办法》,规定分散式风电项目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2019年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下发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规范风电场项目建设使用林地的通知》,提出要依法规范风电场建设使用林地,严格保护自然遗产地、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鸟类主要迁徙通道和迁徙地等区域

  以及沿海基干林带和消浪林带等生态功能重要、生态脆弱敏感区域的林地,为风电场项目禁止建设区;同时,强化风电场道路建设和临时用地管理,风电场施工和检修道路,应尽可能利用现有森林防火道路、林区道路、乡村道路等道路,在其基础上扩建的风电场道路原则上不得改变现有道路性质,临时占用林地的,应在临时占用林地期满后一年内恢复林业生产条件,并及时恢复植被。

  2绿色风电的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绿色理念的意义: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宗旨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它强调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善待环境。

  国内有学者将“绿色风电场”定义为:在风电场的全生命周期内,实现节约资源(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降低碳排放、有益健康、项目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风电场。

  大力发展风能是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重要手段。高效高质量发展风电产业,必须准确认识风电绿色发展的内涵,从注重顶层设计、提高技术研发、加强环境监管方面三管齐下,方能实现风电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不断推动我国从风电大国向风电强国转变。

  3绿色风电的技术措施

  3.1规划设计阶段绿色风电措施

  对于风电建设项目,在前期规划和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应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优化风机选址、调整布局,有效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各类自然保护地、基本农田、天然乔木林、国家一级公益林和国家二级公益林中有林地、鸟类主要迁徙通道和栖息地等环境敏感区域,严格环境准入。采取各类对策措施减缓风电场对环境敏感区域以及村庄基础设施等环境保护目标的不良环境影响,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项目建设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评价。

  在规划阶段加强规划环评的战略指导作用,宏观布局,统筹考虑,确保在规划编制阶段较早地、及时系统地考虑不确定的规划要素及环境因素,实现环评早

  期介入风电规划,使规划统筹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从环境角度统筹考虑风电开发的范围、强度、时序,平衡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在民族文化丰富区,降低风电开发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冲击,保证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和完整性。通过规划环评充分论证风电场规划布局、范围、时序的环境合理性。

  在设计阶段强化生态友好型的环保设计理念,合理选址和优化建设方案,并提出科学适当的生态补偿机制。风电场各类设施规划选址和布局应符合环境和生态功能区划,满足相应环境功能区划标准。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声环境、景观、水土保持等各方面因素,从生态优先的角度比选风机布局和规模,优先选择小平台、窄道路,少占地、少弃渣的生态友好型的开发方式。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影响、鸟类栖息及活动环境的影响、噪声影响、景观影响等敏感环境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环保设计开展生态修复、鸟类保护、环境质量保护、自然人文景观设计,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保护理念进行实践。

  3.2建设期绿色风电措施落实

  风电场建设阶段切实做好施工区的环境保护工作。绿色施工理念应贯穿于整个施工组织设计过程,综合考虑生态修复、石漠化综合治理、陆生动物保护、施工期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施工环境管理与监测等,提出具体的环境保护设计,形成具有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的施工总体布置和施工方案。

  把乡村生态系统保护纳入项目开发建设全过程管理。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小平台施工、预制式变电站、道路小型化等一系列新技术、新举措进一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高度重视风电场绿色能源的利用和自然生态的保护,优先选择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土地布置风机,尽量少征地和不占用耕地,在先进科学安全的基础上,在不破坏生态、景观环境和不影响地质安全的前提下布装风机。在施工过程中减少开挖破坏,尽量缩短、缩窄施工道路、进场道路,把风场用地面积降到最低,合理、科学利用好土地。

  3.3运行期绿色风电措施

  风电场建成投产后,还需做好运行期的环境保护工作。综合考虑鸟类保护、噪声防护、景观保护、污染防治、环境管理与监测等绿色风电理念应贯穿于运行过程中,结合景观旅游发展乡村振兴,打造绿色生态风电示范基地,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1)与周围环境协调的景观设计

  针对受项目建设影响的自然或人文景观,制定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景观设计与保护措施。在升压站以及必要性建筑的建筑高度、外观风格上采用基于当地地域文化特色的外观设计,最大限度的还原当地的建筑风格,实现与人文与自然景观的深度融合。从而保证项目开发过程中生态、人文环境的一致性。

  (2)打造绿色生态风电示范项目

  风电场可在规划之初就按照风电公园的理念去打造,在环保和水保方面加大投资,植被的恢复率达到95%以上,建成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环境友好型项目,最终打造成绿色生态风电示范基地,并营造新的旅游和文化体验的网红打卡基地。

  (3)风电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

  风电场运行后以“造血”的方式,为当地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也会因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村民开拓了更多谋生之道和提升农民收入,也为当地政府创造了财政收入,进一步带动当地乡村实现振兴,为建设美丽乡村贡献力量。

  4结语

  在风电场开发建设过程中切实融入绿色生态理念,将绿色风电的措施贯穿于风电场规划设计、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将风电场建设成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融的环境友好型项目。

  参考文献:

  [1]史炜,张文慧.浅谈风力发电场绿色施工技术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1):1015.

  [2]黄海燕.绿色施工技术在绿色电力建设中的应用初探[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9):153-153.

  

  

篇六:浅谈陆上风电场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

  山地风电场开发面临的环保问题及保护

  措施

  【摘要】“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定调了国家级绿色发展战略,开启第三次能源革命,标志着绿色产业周期拐点出现。在此战略背景条件下,风电作为环保可再生能源,可以缓解“碳达峰与碳中和”所引起的能源缺口。风电场按建设场地分类,一般可分为滩涂风电场、海上风电场、风沙草原风电场、山地风电场,其中山地风电场分布广,主要分布在内陆及沿海省份山地区域,建设地点多位于未曾开发的山脊和山梁上。所以风电场开发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一方面风电作为可再生新能源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风电在建设过程中又对环境产生破坏,我想通过本文分析下风电场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探讨可消除或者减少影响的有效措施以供建设山地风电场作为参考。

  关键词:山地风电场;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一、山地风电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建设山地风电场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风场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场内道路就行开挖、填方、对场地进行平整、对风机基础进行开挖,会造成大量土石流失、原地地貌及植被被破坏、损坏土地资源,降低土壤肥力。在雨天施工,山地土石易被流水冲刷,更易发生水土流失。

  1.2、建设山地风电场对森林生态功能的影响

  风场施工工程中风场的施工道路和吊装平台占用林地面积大,对森林生态功能可能造成较大的损害。比如道路铺设过程中,山体坡度较大时,挖平整段道路,会严重破坏上、下坡土壤剖面,对森林的植被破坏很大。

  山地风电场建设过程中因为运输施工材料和安装设备的原因,车辆和人员会频繁进出山林地区,也会造成人为的森林火灾,而导致森林的植被和动物遭受破坏。

  1.3、建设山地风电场对饮用水的影响

  风电场开挖过程中因雨天排水和弃土弃渣的影响,都会对周边水体和水源保护区水质产生影响。风电场在正常运维过程中,风机可能产生的漏油也会对当地的饮用水产生污染。

  1.4、建设山地风电场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道路变化或生存环境丧失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工程建好后进入运营期时,连接风机塔间的新道路会对动物的正常活动增加阻隔作用,使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片段化。工程永久占地会导致野生动物原有栖息地面积的缩小,这对活动能力相对差一些的两栖、爬行动物影响较大。

  2、噪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工程运行时,主要噪声源来自风机转动时产生的噪声。研究表明,鸟类中的许多鸣禽种群显出易受极低水平噪声抑制的特点。所有林地鸟类总的种群密度开始下降的噪声水平平均为42dB(A),草地鸟类开始下降的水平是在48dB(A)。两栖类动物交流、繁殖时常通过叫声传递信息,外界环境噪声升高常会抑制其叫声信息的传递范围,对种群的繁殖和信息的交流造成一定的阻隔;山区爬行动物听觉不突出,受到噪声影响不大;兽类听觉系统发达,对噪声的反应较为敏感,区域内噪声级过高还会对兽类的繁殖有抑制作用。

  风机噪声使影响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原生环境质量有所下降,动物多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受噪声影响下,野生动物,尤其是鸟类,短期无法适应区域声级较高的现状,大多趋向于在远离噪声源的地方活动,小部分动物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或许可以忍耐和适应。3、污染物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运行期产生的生活污水、风机变压器事故而产生的废油废水都会对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产生影响。

  1.5、建设山地风电场对鸟类安全和迁徙的影响

  风场风机在持续运转的时候,风机叶片会对鸟类造成撞击、伤害,在天气不晴朗视线不清时,对鸟类更是致命的威胁,也会对候鸟的迁徙路径造成很大影响。

  随着施工道路修建,施工机械、施工人员陆续进场,工程开工后施工占地和施工噪声等将破坏和改变新修道路两侧和施工区原有鸟类的栖息环境,使部分侯鸟被迫后退或迁移到其它适宜的生境中去。

  工程施工期对工程区内的鸟类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工程施工占地,以及施工人员活动增加等干扰因素会将缩小鸟类的栖息空间,灌丛和树木的砍伐使鸟类活动场所和食物资源的减少,从而影响部分鸟类的活动栖息区域、觅食地等,从而对鸟类的生存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2、施工噪声(包括施工机械、车辆及施工人员的噪声)干扰,会导致鸟类的避退和迁移,使得工程范围内鸟类种类和数量减少、分布发生变化。3、人类活动强度和频度提高,原来一些不易到达的地方(如山岭上部、山脊山顶)可到达性增加,以及施工区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造成局部周边环境污染等,都降低了原来的鸟类栖息地质量,使鸟类活动受到影响,可能造成该施工区部分鸟类种群数量下降。4、可能导致的偷猎。由于可到达性增加,以及施工人员的进入和分散活动,有可能发生对鸟类进行捕猎。对这种影响,虽说是可控的,但一定要落实严格的管控措施。5、对鸟类迁徙的影响。在阴天和雾天夜间,鸟类在迁徙过程中常表现出较强的趋光性,如果在鸟类迁徙季节里夜间施工的话,夜间施工的照明光源可能对候鸟造成一定的伤害。

  1.6、建设山地风电场对生态景观的影响

  风电场施工建设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对项目区周边的自然景观造成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道路修建,对连续的自然景观进行切割,使其空间连续性被破坏,在自然的背景上划出明显的人工印迹。风机基础、箱变基础开挖,风机吊装平台修建等,局部破坏长期形成的地表植被,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地貌,与周边天然地形之间形成鲜明反差。开挖弃土处置不当,形成水土流失。因施工活动均在风力大的山脊地带,在风力大的山脊地带施工容易产生扬尘,在施工期间形成视觉污染等。

  工程施工期间将不可避免地影响风电场周边区域景观的整体性。因此,其建设过程中,应对风机点位选取、施工道路的选线、施工场地选择做出统筹考虑,以“大限度保存原有景观”为基础进行开挖和弃渣,贯彻绿色风电的理念,加强施工管理,严格环境监理,加强植被恢复和景观设计,增强人工设施与自然景观的相融性。在采取这些措施的前提下,随着施工结束,施工道路、风机平台周边等区域的植被逐步恢复,这种影响将会慢慢减弱,部分区域甚至消失。

  二、山地风电场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1、合理选址,风电场在初期选址阶段,项目业主应该与环评单位沟通协调,优化项目选址,避开涉及自然保护区、生态红线图、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引用水资源保护区、天然林区、一、二级公益林区、候鸟迁徙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并与周围村庄保持距离,一般风机运营时400m处的噪声是43分贝。按照环保要求,在居民区的噪声要求为白天不能超过55分贝,晚上不能超过45分贝,故应该根据单台风机容量的大小来决定风机与村庄的距离。

  2、做好表土剥离,为了尽可能的保护原有生态环境,更好地恢复施工区植被,在风电场施工前,对其占地范围内的地表进行表层土剥离,即在人工清理完地面草木及石砾等杂物后,采用以装载机为主,人工为辅的施工形式,对地表以下5cm~30cm深度范围内进行剥离,并除去较大的残根和石块。然后将开挖的表土放置于风机施工区的吊装平台一侧,方便于后期植物措施覆土。

  3、合理规范施工,在建设单位施工过程中为降低开挖土石方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施工设计阶段就要合理布置弃渣场,尽量做到挖填平衡,在施工时对开挖土石方量进行严格管控,所有弃土弃渣都必须运至弃渣场。在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必须以排水沟、挡墙为主,以植物复绿措施为辅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并在临时占用林地期满后一年内恢复林业生产条件,并及时恢复植被。

  4、严格划定施工范围,控制临时占地和施工便道数量,不得擅自扩大范围,施工范围不得越过水源保护区集雨范围分水岭,禁止在水源保护区集雨范围内堆放土方及材料、冲洗车辆及机械等,防止饮用水被污染。

  5、做好植被保护措施,(1)、优化施工道路的布设,减小施工道路长度或施工范围,不从成片的植被较好的区域穿过;(2)、采取不同的边坡防护措施,主要有植被护坡和工程防护技术措施;对人工边坡、挡墙等水土保持措施进行日常监测及维护;(3)、尽可能减少土石方的开挖以及树木的砍伐,积极进行造林补偿,保证现有林地面积不减少;剥离的表土用于恢复绿化或复垦;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恢复施工迹地、平整土地,并结合区域原土地利用情况恢复植被;(4)、对被工程占用的林地,建议林业部门根据当地林业发展规划,积极协助业主单位进行造林补偿,保证现有林地面积不减少。

  6、加强鸟类和动物的保护措施,树立宣传牌、警示牌,明令禁止施工人员和外来人员捕猎野生动物;施工期、运营期尽量控制光源使用量,照明的设备加装必要的遮光设施;在风机的叶片、塔架的护套上涂上能吸引鸟类注意力的反射紫外线涂层和颜色醒目的警戒色(橙红与白色相间),避免鸟类撞击风机;对工人进行保护鸟类的教育,禁止捕捉鸟类,发现异常鸟撞事件后要及时报告给鸟类监测部门;在鸟类迁徙季节高峰期(4月至5月上旬,9月下旬至10月),如若发生大雾、阴雨的夜晚风机对迁徙鸟类造成撞击伤害,停止启用风机。

  结束语

  山地风电场的建设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可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地区电网能源消耗的有益补充,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运行期主要环境影响来源于升压站及风机的电磁场和噪声,以及风机运行对鸟类迁徙的影响。工程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切实做好“三同时”工作,认真落实评价中提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措施、污染防治措施、事故预防措施,可将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低程度,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碳中和”定调国家级绿色发展战略[Z].国际能源研究中心.2021,2.

  【2】章璐.5G环境下的大数据网络架构与监控技术分析[J].通讯世界,2017(23):87.

  【3】陈越,我国环境治理决策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燕山大学2014.作者简介:史彦涛(1981)男,江苏无锡人,工程师,本科,从事风电项目前期开发和前期手续办理的工作;杨娟(1982)女,重庆人,工程师,本科,从事电厂电气运行管理方面工作。

  

  

篇七:浅谈陆上风电场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

  浅析福建省陆上风电发展态势

  谢如谦;郑宗明;郭其朝【摘要】阐述福建省风力资源状况;分析典型陆上风电场基本情况;重点分析已建陆上风电场发电机装机状况、风机采用技术路线、风机类型和性能;总结陆上风电开发建设的基本经验.【期刊名称】《能源与环境》【年(卷),期】2012(000)005【总页数】4页(P2-4,11)【关键词】陆上风电;开发建设;态势经验【作者】谢如谦;郑宗明;郭其朝【作者单位】福建省华厦能源设计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05;福建省能源研究会福建福州350001;福建省能源研究会福建福州3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26.61

  我省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是:水电资源基本枯竭,目前资源潜力大、可以规模化发展的就是风力发电。福建省政府印发的《福建省“十二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中对风电的规划是:积极发展风电,继续推进陆上风电的规模化开发和管理,到2015年全省陆上风电装机400万kW。我省风力发电开发起步早,稳步推进,但急需进一步找准方向,加快“十二五”风

  电发展规划的实现。据此有必要在总结“十一五”风电发展经验的同时,对“十二五”风电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面临形势和规划内容进行进一步研究,提出实现“十二五”期间风电发展规划的行动方案和政策措施。因此,在此基础上,分析和研究福建省陆上风电的发展态势是必要的,且有现实意义。1福建省陆上风力发电发展态势福建省全省陆地总面积12.14万km2,拥有3325km海岸线和1400多个岛屿,风能资源丰富。依据2005年福建省气象局编制的风能资源评价报告,全省陆上风能总储量达4131万kW,其中技术可开发面积3060km2,技术可开发面积内风能资源储量773万kW,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达607万kW。1.1福建省风资源特点1.1.1年平均风速福建省风资源的主导方向,沿海海岛和半岛地区,年主导风向一般为NE或NNE,且风向频率非常集中,N、NNE、NE、ENE几个风向频率之和一般都在60%以上;沿海平原和内陆山区一般年最多风向仍为偏东北风,风向分布十分分散。山区各地的主导风向比较复杂,但一般也是以偏北风为主(NW~NE)。对于年平均风速,可分为低风速带:占福建省总面积80%以上的山区年平均风速在2m/s以下;中风速带:沿海平原地区风速介于山区与海岛之间,年平均风速一般在2~4m/s之间;较高风速带:年平均风速一般为5~7m/s,位于海岸带内半岛地区和大部分海岛。1.1.2风能资源评估我省的风能资源大体可分为:丰富区:包括东山岛、六鳌半岛、崇武半岛、湄洲岛东部、南日岛、莆田市平海半岛、平潭岛、霞浦县等沿海岛屿和突出部,面积约1909km2,年有效风功率密度在200W/m2以上,年平均风速在5.5m/s以上,风能储量约571万kW,技术

  可开发量约448万kW。这一地区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较丰富区:大体上位于沿海海岸线的内侧,面积约1151km2。年有效风功率密度为150~200W/m2,整体年平均风速在5m/s左右,风能储量约202万kW,技术可开发量约159万kW。风能资源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可利用区:为沿海平原东部地区,面积约5597km2。年有效风功率密度为50~150W/m2,年平均风速在4m/s左右。这一地区属于季节性可利用区,总的来讲开发利用价值不大。风能贫乏区:大体上以沿海平原的县城所在地为界,为广大山区和沿海平原的大部地区,面积约11.32万km2。该区域年有效风功率密度小于50W/m2,年平均风速3m/s以下。这一地区除开阔的高海拔地区外,风能资源无利用价值。诚然,陆上风电可开发量绝大部分集中于占全省总面积2.51%的沿海突出部和半岛上。从北到南遍布我省整个海岸带的各个风电规划场址的实地测风数据,以及建成风电场的运行数据都证明了福建省沿海风能资源的分布存在着很大差异,中部岸线的平潭、福清、长乐、莆田、泉州风能资源优越,而南部岸线的漳浦、东山、诏安,北部的霞浦、福鼎相比之下有着明显的差距。1.2己运行和在建的陆上风力发电场目前我省投资风电产业的有:龙源电力、福建省能源集团、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大唐国际和华电新能源。至2011年,福建省已投产风电装机总容量达817.7MW,主要分布在福州(324MW)、莆田(264.6MW)、漳州(187.1MW)和宁德(42MW);在建的风电装机规模546MW,建成和在建风电场建设规模达到1363.7MW。1.3典型陆上风电场基本情况(1)漳浦六鳌风电场:大唐漳州风电场位于六鳌半岛东侧海岸线地带,排列总长近20km,由大唐漳州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总装机101.6MW,分3

  期开发。第Ⅰ期于2004年12月开工建设。Ⅰ期工程采用西班牙Gamsa公司的G52-850型850kW变桨距/变速双反馈型风机,单机容量850kW;2期工程装机容量45MW,采用36台印度Suzlon公司的1250kW定桨距双速型风机;3期工程2007年12月开始始建设,规划装机容量26MW,总投资2.7亿元,安装13台湘电风能的XE72-2000直驱风机单机容量2MW级、变桨距、变速恒频风电机组。年发电量可达2亿kWh。(2)南日岛风电场:南日岛是我省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据统计,全年4级风以上时间达300d以上,可开发价值高。莆田南日岛后山仔风电场是福建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第1个项目,装机16.15MW。工程分2期建设,Ⅰ期工程于2004年12月开工建设,装机容量9.35MW,由11台单机容量850kW的风几发电机組成,年发电量2500万kWh,总投資8472万元;Ⅱ期装机容量6.8MW,采用8台西班牙GAMESA公司所产的G52—850kW风机,总投資6060万元;Ⅰ、Ⅱ期于2005年12月竣工。Ⅲ期风电场由龙源电力集团公司于2009年6月20日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5.8647亿元,建设规模为4.845万kW,建设57台850kW级风电机组及配套的110kW升压变电站、南日岛内11km的110kV输电线路和11km的110kV海底电缆,项目2010年3月投产发电,年利用小时数3537~3742h。(3)平潭风电场:平潭是我国第5大岛,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岛上具有得天独厚的风力资源。长江澳风电场位于平潭县海坛岛东北部的海湾内陆,年平均风速8.4m/s,可利用的风能开发面积达230多km2。是我国不可多得的风能地区。平潭长江澳风电开发有限公司由龙源电力集团公司投资建设,Ⅰ期风电项目,装机容量为6MW,共安装10台西班牙BAZAN公司产BAZAN-BONUSMKIV型600kW定浆距风力发电机组。工程于1999年10月动工建设,2000年10月投产发电,年发电量1444万kWh,设备年利用小时数为2406h;Ⅱ期风力发电项

  目投资8.6亿元,共安装2000kW风机50台,总规模为10万kW,创造了叶片亚洲最长、单机容量最大、项目规模最大的纪录。50台机组分6组集电线路送往开关站,年发电量约为3.37亿kWh,2007年全部机组投产发电。(4)东山澳仔山风电:东山每年风力4级以上的时间长达近300d,风力资源十分丰富。东山澳仔山风力发电场位于东山岛西埔镇冬古村澳仔山上,主要利用西班牙政府混合贷款和国内配套资金贷款建设,共引进BAZAN-BONUS公司MK600kWⅣ型风力发电机组10台,装机容量为6MW,年发电量在1166万kWh以上。Ⅱ期乌礁湾风电场安装15台丹麦Vestas公司2.0MW的V80-2.0MW风机,是国内第1个引进、建成投产的单机容量最大、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风力发电机组,项目投资3.1亿元。2009年,乌礁湾风电Ⅱ期扩建工程并网发电成功,年设计发电量0.7587亿kWh。东山澳仔山风电场Ⅱ期扩建工程选用33台江苏远景能源公司生产的EN15B1.5MW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49.5MW,于2000年10月投产发电,年发电量为1.6亿kWh。2福建省风电场风力发电机装机情况分析我省风电设备所选择的主要原则是:在充分有效利用资源、规模开发、降低单位工程造价的条件下,根据IEC61400-1《风力发电机组符合性检测及认证》的标准来确定风电场的类型等级;根据交通运输条件和安装条件,确定单机容量的大小;根据风速条件,结合现有风机机型的特征参数、结构特点、控制方式、成熟性、先进性、售后服务等进行综合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机型。我省陆上风电场风机采用情况见表1。2.1风机采用的技术路线我省风电场风机采用的技术路线是变速恒频双馈异步发电机组和永磁直趋式发电机组。变速恒频双馈异步发电机组是大功率风力发动机的主流机型,制造技术相对成熟,我省陆上风电场大多采用该种风力发电机组。

  永磁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组是最近几年的风力发电新技术成果,理论上应该更可靠,目前我国的湘电是该种机型的代表厂商,采用该种技术路线。2.2我省采用风机的主要类型目前我省风电场采用风机的类型主要有3种:①定桨距失速调节风电机组:由风轮(叶片和轮毂)、增速齿轮箱、发电机、变流器、偏航系统、机舱、塔架、变压器和整机控制系统构成。我省首批引进西班牙600kW定桨距失速调节型风力发电机组,已在长江澳、东山澳仔山风电场投入运行;由于失速型功率调节技术相对简单、成本低,失速和主动失速功率控制技术仍在继续完善和发展。②双馈式变桨变速异步风电机组:由风轮(叶片和轮毂)、变桨系统、三级传动增速齿轮箱、(绕线转子)发电机、(励磁)变流器、偏航系统、机舱、塔架、变压器和整机控制系统构成。该机型为目前的主力产品,已在我省大批量投入运行;由于变桨矩功率调节方式具有载荷控制平稳、安全和高效等优点,近年来在大型风电机组上得到广泛采用。③永磁直驱式变桨变速风电机组:由风轮(叶片和轮毂)、变桨系统、低速永磁同步发电机、全功率变流器、偏航系统、机舱、塔架、变压器和整机控制系统构成。该机型作为湘电产品,已在六鳌、石井等风电场投入运行。2.3风机的性能分析(1)在技术成熟度方面:由于双馈机组发展较早,在成熟度上优于直驱机组,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尤其适合变速恒频的风力发电系统。如V52-850kW十分可靠,可安装在地势险峻、地形复杂的地区。V52-850kW风机轻巧的尺寸使其便于运输和安装,另可提供了5种塔架高度可供选择,从44m到74m不等,它采用了OptiSpeed技术,使转子在变化的风况下能够实现空气动力效率的最大化。非常适合在中国风力资源中占据75%的中低风速风场应用。(2)在技术性能方面:直驱风电机组取消了齿轮箱传动轴,减少因传动磨损和漏油所造成的机械故障,减少在机组故障频率,同时也带来直驱机组的输出功率质量

  较差的不利因素,输出功率必须经过功率变换器并网发电。因此,直驱机组的并网装置和电控系统的出现故障的频率比双馈机组频繁。对于DFIG即双馈的齿轮箱故障多,维修保养成本高;对直驱则存在发电机成本高的问题。现在应用的变桨技术,调节方便,但成本和控制复杂以及维护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3)在可靠性方面:随着直驱技术的不断发展,MW级以上机组中,直驱机组的故障率仍然偏高。如湘电设备,风机变桨问题突出。变浆电机轴承故障率高,与厂家多次交涉后加大变浆电机制动力矩,但是否能满足抗台风的要求有待验证;变浆驱动系统容量不够,导致变浆电机、驱动模块、紧急变浆蓄电池及其充电器经常损坏。双馈风电机组运行中发生故障较小,如维斯塔斯风电机组发生故障频率较低,故障经及时处理后较快恢复运行,未发生较大事故。明阳风电MY1.5MW型风力发电机已经获得了“低电压穿越”资质,并符合中国电网相关法规的要求。(4)在风电机组单机容量方面:风电市场中的单机容量正持续增大,随着单机容量的不断增大和利用效率提高,我省主流机型已经从2000年的600kW增加到2007年的1.5~2MW。为降低单机成本,风电机组单机容量不断扩大,当前国外市场上变速恒频型机组主力机型容量为1~2MW。?3陆上风电开发的基本经验(1)做好前期工作,是风电场顺利建设的保证。风电项目前期工作主要内容包括风电场工程选址、风电场工程规划、测风及风能资源评价、工程初步可行性研究与可行性研究及项目开发权招投标等。凡开展前期工作项目的是已列入全省风电场工程规划的项目,并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2)提高风能资源测质量,是保证风电场效益的基础。风电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进行实地定点、定期风能资源测量,以保证资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在风电场前期工作中,应加大测风工作投入,从测风设计开始,加强对各个环节的

  质量控制,以准确评价风电场风能资源为风电机组微观选址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数据,降低风电项目的财务风险。(3)实施公平公正的项目招投标机制,是降低工程造价的有效措施。风电特许权是一种政府支持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重要方式,是推进风电规模化开发的有益尝试。对于实行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政府部门承诺在一定时期内实行招标确定的固定电价政策,落实电网公司全额收购可发电量,并负责投资建设电力送出工程。同时要求中标企业必须在一定时期内完成建设任务。(4)协调场网衔接,是确保风电上网和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风电场在接入省电网系统时,按国家有关规定,明确地向省电网分析说明风电场有功功率调节、无功功率调节、风电场电压调节、运行频率、电压质量指标、风电场机组模型和参数、风电场通信和信号、并网测试条件等情况,为省电网调度运行创造有利条件。风力发电的并网发电项目的接入系统,在电厂升压站后第1杆(架)以外的由电网企业建设和管理,减少了风电企业的负担。电网企业按有关部门核定的电价,负责对其所收购的风力发电的电量进行计量、统计,并推广运用风电并网新技术。(5)因地制宜、积极推广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系统。福建省风力资源集中在沿海福州、莆田、漳州等市县,当地电力市场需求旺盛,风电场至接入变电站距离大多在20~30km,最长线路不超过50km,风电场变电站均接入当地电力110kV变压器及以下电压等级的配电变压器;除示范项目外,单个项目总装机容量不超过5万kW。符合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的相关规定。4结语福建省”十一五”期间风电产业的稳步发展,为实施”十二五”陆上风电的发展规划提供较好的发展基础和运行经验。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福建省“十一五”陆上风电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建成投入运行的陆上风电场的建设条件、投资效益、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后评估,努力破除省内陆上风电开发中存在的占地多,初期税收不

  高,地方无积极性、风电场的送出走缆建设困难,电网积极性不高、土地征用困难,经常制约项目建设等障碍,以促进风电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参考文献1福建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福建省陆上风电场建设规划(2012年修编).2012.4

  

  

篇八:浅谈陆上风电场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

  风电场项目水土保持及环境保护方案

  本项目是清洁能源开发利用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新疆发展规划及当地环境保护要求,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项目设计、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严格执行报告中提出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措施,工程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符合国家相应坏保法规要求。因此,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本风电场项目选址合理,项目可行。

  1.1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工程建设期间,即风力发电机组基础开挖、临时施工场地、场区平整、场区道路等环节。为减少因施工造成的局部区域水土流失,在施工工程中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1.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风电场设计当中,合理规划,使本期风电场对土地的占用达到最少程度。

  2)尽量减少大型机械施工,基础开挖采用人工挖土,并用人工松石、人工挑运,以保护原有地貌。

  3)风力发电机组组装场地,必须严格按设计规划指定位置来放置各施工机械和设备,不得随意堆放,以便能有效地控

  制占地面积。4)车辆运输等必须沿规定的道路行驶,严禁随意行驶。5)除了风电场永久建筑外,其它地方应恢复原有植被。6)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尽量缩短施工工期,使施工阶段对

  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碾压过的土地进行人工洒水。施工临时占地和电缆占地必须采取播撒原地带性植被的方式进行恢复,以减少风沙化面积。

  7)场内道路两侧应进行绿化,宜栽种矮灌木,不宜栽种高大乔木。

  8)升压站内可绿化部位均应进行绿化,可采取花灌木与草坪相结合的绿化方式,不宜栽种高大乔木。

  1.3大气污染物的防治措施

  1)施工期应对开挖的土方回填后将剩余的土石方及时清运,尽快恢复植被,减少风蚀强度。

  2)施工期洒水作业,运输中砂、水泥等粉状材料的车辆应覆盖蓬布,以减少撒落和飞灰;并限制运输车辆的行驶速度,场地内的行车速度不超过15km/h。

  3)尽量避免在大风天施工作业,尤其是引起地面扰动的作业。

  1.4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

  加强施工噪声的管理,做到预防为主,文明施工;施工中采用低噪声设备,减少噪声污染。同时,风力发电机组500m周边范围内不得再新建村庄及迁入居民。

  1・5水污染物的防治措施

  施工废水利用设置临时沉淀池对其进行处理后用于混凝土搅拌、周围场地绿化和道路浇洒;少量的生活污水利用室外防渗旱厕进行处理。

  1-6固体废弃物的防治措施

  施工废弃土石及建筑垃圾在土地整理时基本就地填埋,实现场地内平衡或外运;生活垃圾装袋丢弃在垃圾箱里,及时清运处理。

  

  

篇九:浅谈陆上风电场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

  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由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的活动。居住物业是指具备居住功能、供人们生活居住的建筑,包括住宅小区、单体住宅楼、公寓、别墅、度假村等;当然也包括与之相配套的共用设施、设备和公共场地。物权法规定,业主可以自行管理物业,也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它管理者进行管理。下面一起看下为大家整理的物业管理制度文章。

  风电场项目环境保护的管理措施1、本工程按照公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在工程开工前组织相关人员分析本工程环境因素和重大环境因素,并针对重大环境因素制定环境管理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及应急预案,以便指导施工。2、工程开工前,主动和当地环保部门联系,征求环保监测部门对工程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3、采用按施工阶段对环境保护工作做出总结报给业主,并积极配合业主环保监测部门对工程环保的检查评估工作。4、我方施工中损坏的道路桥梁涵洞等,由我方负责修复或赔偿。5、我方施工中所需的一切临时建筑统一规划搭建拆除及清理。经业主同意在所区空地内搭设的临时建筑要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并安设专门的分类垃圾转运站,将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分类后再处置。

  1

  

  

篇十:浅谈陆上风电场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

  风电场建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0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能源消耗的加大,同时世界石油能源危机的出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与此同时环境污染事件频发,清洁、无污染的能源成为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着重关注的对象。风电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的能源,它与火电相比较,由于其以风能为动力,因此它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物,而且也不需要消耗任何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不可再生能源[1]。发展风电对于调节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我国十分重视风电技术的开发和建设,2005年2月28日全国人大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明确鼓励新能源发电和节能项目的发展。此外,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提出了到2020年全国建设3000x104kW风电装机的目标。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世界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能源",风力发电将在我国未来能源的结构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必将成为中国重要的后续能源[3]。上海崇明前卫风电场位于崇明岛竖新镇中北部的前卫村,三通港的西岸和北湖的北岸,紧邻江苏省启东市的永隆乡,整个风电场规划装机规模为48MW,分2期开发;一期工程位于工程区域东侧,安装10台2000kW的风力发电机组,二期工程位于工程区域西侧,安装12台2000kW的风力发电机组。本文以上海崇明前卫风电场为例,简

  

  述陆上风电场施工期和运行期对生态环境影响及缓解措施。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1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风电场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场区植物量的损失,包括施工道路、地基开挖时将少量树木砍伐、草皮铲除;挖土石施工和弃土石临时堆放场地对植被造成挖占和压埋;车辆、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在施工期间碾压、践踏植被;风机基础等永久性占地铲除植被等。此外,植被的破坏也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但影响范围仅限于项目区,且主要在施工期。工程中应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施工完毕及时进行植树造林,当施工结束,植被恢复到一定程度时,风电场建设对区域水土流失的影响也随之减缓乃至消失。由于施工期较短,且各施工点之间较分散、距离较大。因此,施工期间对野生陆生动物的栖息、活动影响不大[4-5]。施工期间,由于人类活动、交通运输工具与施工机械的机械运动,相应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灯光等会对在施工区及邻近地区栖息和觅食的鸟类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区域中分布的鸟类数量减少、多样性降低。但是这种影响是短期的,可逆的,当工程建设完成后,其影响基本可以消除。工程施工期的临时用地,风电场升压变电所的建设以及风电场风机的建设,可能侵占鸟类部分栖息地,但面积一般不大,影响有限。1.2运行期生态环境影响风电是一种清洁的能源,没有大气和水污染问题,不存在废渣的堆放问题,也不会有其他能源开采、钻探、加工和运输等过程的经济成本和运行成本,有利于保护周围环境[6]。运行期风电场生态影响主要表现对鸟类活动的影响。1.2.1风机对邻近区域栖息、觅食鸟类的影响风机对邻近区域栖息、

  

  觅食鸟类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7-8]。一方面是风机运行,包括叶片运动、噪音等对鸟类的干扰影响;另一方面是风机可能与鸟类发生碰撞。由于许多鸟类,包括大部分的鸻形目鸟类、鹳形目鸟类,其觅食区主要分布在草滩前缘及光滩区域,而风电场建设区邻近的北湖外围光滩可以为鸟类提供觅食场所,躲避潮水的场所。根据相关工程经验可知,风机运行对鸟类的干扰影响范围一般是800m(繁殖鸟是300m),而工程风电场距离北湖光滩生境地都在1km以上,因此风机运行的直接干扰影响较小,而从国外研究结果来看,在部分风机塔架上甚至有鸟类筑巢。在邻近区域栖息、觅食的鸟类,其活动时间基本都在白天。而一般鸟类都具有良好的视力,它们很容易发现并躲避障碍物,在天气晴好的情况下,即使在鸟类数量非常多的海岸带区域,鸟类与风机撞击的机率基本为零,特别是在离岸区域建设风电场,它的撞击概率就更小。如在Utgrunden的海上风电场,观察到有500000只海鸭穿过风电场,但没有发生一起撞击事件,而在工程建设区邻近区域停栖的鸟类,其觅食地和栖息地基本都在风电场外围,即使作短途、低空迁飞,也不会与风机发生碰撞。因此,对于邻近区域栖息、觅食的鸟类,风电场的影响相对较小。从季节分布特征来看,夏季和冬季主要鸟类基本都在区域停栖,主要活动高峰基本集中在白天,因此,相应季节鸟类撞击可能性较小。1.2.2风机与直接迁徙过境鸟类的影响风电场建设区位于崇明北支附近,靠近许多候鸟迁徙过境时迁飞路线。风电场对过境鸟类的可能影响主要是风机与鸟类发生撞击。候鸟与风机叶片发生碰撞可能性取决于鸟类的迁徙飞行高度,各

  

  类鸟由于个体差异,其飞行高度各不相同,风机叶片和主要迁徙鸟类飞行高度见表1。从表1中可知,迁徙飞行的鸟类,迁徙时除小型、中型鸻鹬可能会与风机叶片发生碰撞外,其他种类基本不会发生碰撞。由于大部分鸟类的迁徙是在天气晴好的夜晚,而且大部分鸟类飞行高度较高,即使飞行高度较低的鸟类,也能够较好的识别障碍物,而避免与风机发生撞击。而在飞行条件较差的时候,如下雨或者起雾的时候,则有可能发生鸟类与风机的撞击。鸟类与风机发生撞击而造成死亡通常与风机的转速呈一定的相关关系,一般变速的风机对鸟类的影响较大。但即使如此,在许多情况下仍然有80%以上的鸟类可以穿过变速的风机而不受丝毫损伤。在一般情况下,相应飞行高度下穿越风电场的鸟类撞击风机的概率只有0.1%~0.01%。根据鸟类飞行高度以及昼夜活动特征,风电场潜在的撞击鸟群主要为中小型鸻鹬类,且风电场位置偏离迁徙通道、规模小,在实际迁徙过程中,迁徙范围较宽,加上鸟类具有趋避行为,故对鸟类的影响较小,造成的鸟类数量损失也较小。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p#分页标题#e#2.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为避免和进一步减小工程施工的生态影响,拟采取以下措施:a)将生态保护贯穿于设计、施工全过程,确定"以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工程方案设计过程中,在施工中实行全线环保监理制度;b)施工工期的选择应尽可能地避开鸟类的迁徙期,在鸟类迁徙的高峰期(4~5月)以及越冬期前期(9~12月)暂缓施工进程或停止施工;c)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生态环境保

  

篇十一:浅谈陆上风电场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

 根据国家简化前置审批的经济体制改革要求风电项目核准建议取消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同时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参考海上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fd0072011编制陆上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细化陆上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篇章编制要求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

  风电项目建设环境保护论文

  1风电项目建设流程目前,我国风电项目实行核准制。2013年5月以前,风电项目由国家发展和改革部门或省发展和改革部门核准。2013年5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3〕19号)的文件,企业投资风电项目的核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下放到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经核准的风电项目风电开发企业在项目施工时,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我国风电项目建设从规划、项目前期设计和核准,到施工图设计和项目实施的运行流程见下图。2陆上风电项目建设主要的环境影响陆上风电项目建设,特别是山区风电场项目建设主要的(也是直接的)环境影响是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如果在动植物物种丰富地区,可能引起生物多样性下降,甚至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问题,主要源于进场及场内道路、风机基础和平台、升压站、送出线路占地的影响。山区风电场一般植被覆盖较好,交通条件较差,建筑材料及设备的运送往往需要修建较长的运输公路。由于风机叶片较长(约50m),进场及场内主要运输道路宽度一般不低于5m,道路转弯半径一般不低于35m(采用特种车辆运输时道路转弯半径可降低至25m左右)。以山区风电项目常见的50MW风电装机(25台单机容量为2000kW)为例,项目总占地约50hm2,新建道路占地约30hm2占项目总占地的60%。风机平台建设需满足风机叶片、轮毂吊装要求,风机平台及送出线路施工占地约10hm2,占项目总占地的20%。我国南方山区风电场植被条件好,动植物和自然景观丰富,在风电场场区或周边区域很有可能分布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

  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部分分布有高山湿地、鸟类迁徙通道等特殊生境,或者施工影响区域分布有珍稀(濒危)保护动植物、古(大)树等。对于这些风电项目建设,除关注常规的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影响外,还要特别关注对这些特殊敏感区、敏感对象的影响。某些风电场风机点位或升压站距离居民较近,对于这些风电项目,运行期的噪声和电磁影响评价也是一个重点。

  3风电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1规划阶段风电项目建设规划阶段主要的环境管理是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目前,国家层面的风电规划属于指导性规划,一般只提出全国或某个区域在规划水平年的风电装机规模,不涉及具体的建设项目,也不要求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各省(市、区)编制的风电规划属于能源专项规划,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令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

  必要性和可行性,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一些大型风电场项目,有些地区要求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风电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主要依据《风电场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该办法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

  同时,同步落实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设计。目前,该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滞后,甚至没有开展同等深度的设计。

  3.5施工和运行阶段风电建设项目施工和运行阶段的环境管理主要监督相关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并进行专项验收。目前,大多数地区要求风电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同步开展环境监理和水土保持监理。但一些建设单位对风电场建设过程中的环境监理、水土保持监理不够重视,迫于环保、水保专项验收压力被动开展监理,常常出现监理工作滞后或流于形式等问题。4加强风电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的建议加强风电项目建设环境管理关键是如何落实环境保护措施“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4.1加强“同时设计”管理各省(市、区)编制风电规划,应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要求,在规划报告报送审批前编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并征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同时,建议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参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致总纲》(HJ130-2014),修编《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编制办法》,明确风电规划报告中环境影响评价篇章的编写重点和要求。根据国家简化前置审批的经济体制改革要求,风电项目核准建议取消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同时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参考《海上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FD007-2011),编制《陆上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细化陆上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篇章编制要求。目前,能源行业主管部门正在编制风电项目环境影响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

  评价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规范。笔者认为,可行性研究报告应依据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开展同等深度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措施上有优化(或变更)的需要补充说明。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投资必须纳入工程投资概算,并保证专款专用。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核准的必要文件,项目核准单位应明确项目开发企业申报核准项目时,必须附环境保护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意见。在开展风电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时,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与主体工程同步开展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设计,设计依据是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及其审批意见的要求进行复核。

  4.2加强“同时施工”管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开展环境监理和水保监理工作。建议环境监理在微观选址阶段就开始介入,并贯穿微观选址、施工图设计及工程施工全过程。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及批复中的监测计划,开展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在风电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将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环境监理监测落实情况定期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在风电场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如出现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计重大变更,应当编制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变更文件。4.3加强“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管理在工程试运行前,建设单位应开展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自查工作,全面检查工程各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在项目整体竣工验收前,建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

  设单位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要求,及时开展工程竣工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验收工作。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工程竣工环境保护调查报告和水土保持技术评估报告。严格环保执法监督。风电项目运行期,建设单位应采取措施确保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施安全、正常、稳定运行。风电项目施工过程中未严格落实“三同时”管理制度,由此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由环境保护和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项目核准机关可对项目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进行专项巡查,发现相关问题及时移交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处理。其他单位和个人可将发现的问题向相关部门举报。

  5小结风电目前是我国继火电、水电之后的

  

  

篇十二:浅谈陆上风电场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

 风力发电与环境保护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风力发电的优势不言而喻,然而风电发展也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文章介绍我国北方山区风电建期间对风电场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标签:风力发电;环境保护;水土流失;生态控制

  利用风能造福人类,是人类长期奋斗的目标,最近几年风力发电发展迅速,风力发电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风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储量丰富,风力发电对环境友好,不会排放有害物质,对空气和水源没有污染,环保效益明显。大力发展风力发电,还可以避免对矿物燃料的过度依赖,也是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保护。但风力发电的大规模建设和效益的追求,往往对环境保护关注力度不够,特变是建设阶段盲目的施工,造成环境破坏,水土流失。推进风力发电如何保护生态。以作者参建的两个山区风场为例,一是在河北张家口山区风电,当时由于开工在即,为抢赶工期,前期环境保护策划不到位,风场道路都是半坡环山修筑,当时植被和地表土随意推挖,后挖的风化石把表土和植被深埋在下面,致使风化石覆盖的道路边坡寸草不生,因没有植被附着每到雨季都会冲出条条沟沟壑壑,水土流失严重,风场建成后,远远望去给翠绿的大山留下一道道难于愈合的伤痕;另一个在宁夏固原的山区风场,为加大风场环保力度,建设时实行表土剥离的原则,將适合植物生长的表层土剥离出来,用于建设后的植被恢复,减少水土流失和外调土的额外资金投入,效果显著。工程建设前超前考虑环保和水保问题。由于环境保护前期策划到位、施工过程中监督到位、风场投运后验收到位,在风场道路施工、集电线路施工、风机平台施工中实行表土剥离,集中存放,建设后用存放的表土分层覆盖,雨水过后,地表熟土中的植物种子生长出一片绿色,实现了山区风电和环境和谐共存。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力度逐步增大,建设项目必须实行“环保三同时”制度。这给山区风电建设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是山区风电建设环保的几点做法,是山区风电建设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

  1风场道路施工

  风电场的道路承载着风机大型设备运输之用,宽一般在6-8米,长度几十公里,无疑是对山区环境破坏最严重的一个项目,特别是植被的破坏和水土流失。一般形成1厘米表土腐殖质层需要200-400年时间,因此地表土是难以再生的宝贵资源。在道路修筑前召开专题会,制定具体施工措施,确定剥离厚度,保存和防护方案,回填方案。风场道路表土剥离量大且距离远,易采用“大分散”存放方式。再就是加大对施工队伍环保制度的宣传,增强参建队伍环境保护意识,加大刚性要求。开工时首先把地表土剥离,用推土机推至合适的存放地点,为减少表土运输费用,道路修筑过程中每隔一段选一个表土存放点,道路修筑过后,用机械把道路边坡夯实,再用存放的地表土覆盖,覆土时应适当压实,增加与边坡粘合力,避免顺坡向下滑移。一场雨水过后,地表土中遗留的种子就会发芽,春笋般的长满道路边坡,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减少了水土流失,避免了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关键是施工过程加强监督,加大对施工队伍的约束机制。

  2集电线路施工

  35kV集电线路是风场风机至升压站的电力传输线路,铁塔数量在几十到上百之间,分布在整个风电场,表土剥离易采用“小集中”存放方式。一基铁塔基础开挖面一般在十几个平方,且大多在山坡上,如措施不当施工时基坑开挖的地表土会随坡流放,对环境的破坏比较严重。所以施工前一定做好充足准备工作,购置塑料彩条布或薄膜,施工时把剥离的地表土存放在基础旁边的塑料薄膜上,做好防止流失的保护措施。等基础回填合格后,把地表土覆盖在上面压实,除露出的基础柱头外,铁塔下面生长出绿色的植物,这样保护了环境减少水土流失,铁塔和小草相映生辉,关键是加强验收,确保地表土的剥离、存放、覆盖落实到位。

  3风机平台施工

  风机平台是风机设备的吊装场地,一般在40?鄢50米左右。以50MW风电场为例,单机容量1500kW的风电机组要33台,单机容量2000kW的风电机组要25台,由于风电机组数量多,占地面积大,分布广,对植被的破坏较严重。山区的地表土一般不足20厘米,很是珍贵,所以风机平台平整时首先确定平台几何尺寸,用推土机把地表土小心剥离,存放在机位旁边的合适位置,以免影响风机吊装,风机基础回填合格,风机吊装完成后,把存放的地表土覆盖在风机平台,恢复植被,保护环境避免水土流失,让绿色的小草托起银色的风机,关键是加强对施工队伍的过程监管,避免地表熟土和生土混放。

  4结束语

  在我国大力开发风电,使之成为我国电力工业的一个方面军,不仅是能源开发的需要也是环境保护的需要。风力发电对环境的正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可以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可以保护我们土地免受过渡开发的灾难。最可贵的是风电环境的负面影响非常有限。这可以使我们人类与自然界友好相处,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但也不要顾此失彼,在发展风电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这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特别是我们的风电建设者们,不要因眼前的利益而忽视环境的保护,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履行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借用一句旅游用语送给山区风电建设者们,“风电投运后什么也别留下,只留下绿色”。

  参考文献

  [1]风电的环保和安全问题统计与分析(图表)[J].风能.

  [2]赵大庆.风力发电场的主要环境问题[J]环境保护科学,2005,3.

  作者简介:姚振华(1964,4-),男,籍贯:山东省菏泽市,现职称:助工,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电力基建工程管理。

  

  

推荐访问:浅谈陆上风电场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 陆上 浅谈 环境保护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