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做法和经验3篇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做法和经验3篇

时间:2022-11-04 13:40:05 来源:网友投稿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做法和经验3篇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做法和经验  我们要借助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利契机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与时俱进研究新情况把握新规律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切实解决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做法和经验3篇,供大家参考。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做法和经验3篇

篇一: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做法和经验

  我们要借助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利契机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与时俱进研究新情况把握新规律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切实解决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化解基层社会矛盾

  作者:任登华来源:《速读·上旬》2015年第03期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有效化解基层社会矛盾,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改革发展中的冲突日益凸显。基层社会矛盾呈现出面广量大、突发性强的趋势。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妥善化解基层社会各类矛盾,既是一个有着重要政策意蕴的实践难题,也是一个事关社会治理创新的理论课题,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对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严竣考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这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多维拓展,建立畅通的民意表达机制

  拓展群众诉求渠道,畅通民意表达机制,随时了解基层社情民意,这是预防和化解基层矛盾的前提与基础。只有顺应好民心,疏通好民意,保护好民益,矛盾才不会激化。“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不要一味地“蓄洪”,而应提供“泄洪”渠道,让民众情绪公开有秩序地宣泄,有效减少或者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

  如何畅通和完善民意表达机制呢?可以采取政务公开、民生热线、电视问政、网上信访、领导下访、主动走访、定期接访等方式,构建快捷高效的群众诉求表达通道,让广大群众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把怨气、矛盾在基层化解。浙江枫桥创造的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值得借鉴。我们要借助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利契机,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与时俱进,研究新情况、把握新规律,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切实解决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二、公平公正,让发展红利更多惠及百姓

  基层社会矛盾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基层政府在处理群众利益问题上,不能把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引发群众的不满与反感,激化了基层社会矛盾。只有让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有更多的获得感,才能赢得民众发自内心的认同和拥护,才能为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把改革发展红利更多惠及百姓,应注意利益分配的合理性、有序性。让不同的利益主体处于同一起跑线,不受户籍、性别、身份、资本占有状况等的影响。确保全体社会成员在经济社会活动中遵守同样的规则和政策,不存在特权与例外。公平公正历来是群众关注的敏感话题,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竞争只有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条件下进行,其结果的差异性才会被百姓接受,才信服政府治理。我们要完善竞争规则,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对不平等的利益加以有效遏制,使社会利益得到合理的分配。

  三、舆论引导,妥善应对信息危机

  资讯时代信息瞬息万变,社会舆论对公众情绪的影响越来越大。基层政府要认识到信息危机的危害性,认真研究处置信息危机的内在规律,积极构建信息危机预警机制。信息危机发生时,应尽快找出信息危机的源头,在短时间主动公开,及时将处理信息对外通报,寻求民众的理解和支持,避免在新媒体面前束手无策,被动应对。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通讯社。要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就必须提升与新媒体沟通的能力。准确把握新媒体受众特点,加强舆论引导,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努力把基层民众的情绪引入理智、理性、平和、建设性的轨道,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的斗志。基层政府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传播功能,及时回应群众呼声,增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与主动性,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传播力、影响力。

  四、群策群力,发挥诸方面的优势

  社会治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参与调和。当前基层社会矛盾纠纷涉及面广,仅靠一个部门往往难以独立解决。基层政府要树立“互动协调”的理念,改变单向度的治理体制,坚持社会联动。通过与民众、社会团体、自治组织之间的互动协商,达成社会治理的共识。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借助教育、协商、疏导等途径,实现社会矛盾解决机制多元化、合理化和制度化。

  基层政府要根据不同矛盾类型的特征,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的调处,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通过有效运用社会资源联动协调化解矛盾,提高解决问题的实效性,增强处理结果的公正性,预防群众利益诉求非理性表达事件的发生,维护地方的和谐与稳定。

  五、创新管理,依法治理以备不虞

  和谐社会不是一个无矛盾、无纠纷的社会,而是存在矛盾纠纷能妥善解决的社会。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可靠保障。《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也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地方政府解决基层社会问题时,应创新管理机制,运用法治思维,把解决基层社会矛盾的手段和方式纳入法治化轨道,以备不虞。

  基层政府要注重以下几个机制的建立健全:社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机制。社会矛盾发生、发展的初期是隐蔽的,随着矛盾的激化,往往会突然爆发。基层政府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定期开展舆情收集和分析,及时发现矛盾。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发现矛盾,要果断处置,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把矛盾控制在源头、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弱化社会矛盾的破坏程度。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机制。要增强应对危机的能力,做好预警预案,只有未雨绸缪,见微知著,才能应对有策。评估和问责制机制。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为以后更好地化解基层矛盾提供借鉴。官员问责制是现代政治文明的体现,更是提高政府执政能力,打造阳光政府的有效策略。对相关责任官员要严格责任追究,依法处置,提高公权力的威信。我们要把法治精神贯穿于化解社会矛盾的全过程,以法律作为指导和规范政府行为的基本准则,切实维护地方社会安定。

  基层政府只有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有效控制社会运行风险,妥善化解社会矛盾,才能构建民主法治、安定有序、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

  

  

篇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做法和经验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地方经验研究

  作为当代公民生活和社会交往的主要空间,社区是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和基本单元。以宜兴市宜城街道为个案,分析了新形势下宜城街道在创新社区治理领域所做的努力与探索,并提出以社区治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突破口。

  标签:基层社会治理;社区治理;管控;服务

  1理论溯源:从“管控”到“治理”重塑政府理念

  随着城市社区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不断深入,社会治理作为一个全新、专业化的概念被提出和发展;而社区治理则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再一次被强调,并成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突破口。那么如何实现社区治理的创新呢?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社区治理要求我们在改变传统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一种自治型的社区治理模式,这是实现社会治理创新的一个关键。而这种新型的社区治理模式,要求我们首先在理念上从传统的“管控”与“统治”转向以“服务”为核心的“治理”,强调多元参与、合作、协商,立足“服务”本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最终实现“善治”目标。

  2地方经验:以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来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宜兴市是隶属无锡市的农业大市,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也在快速提升,当前宜兴市城市化率水平已经超过60%,位列江苏省前茅。宜城街道作为宜兴的城市中心,2006年经过行政区划调整撤镇设立街道办事处,通过撤村建居、村居合并等形式,开始了城市社区建设的探索。目前宜城街道辖区面积为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万,下辖30个社区居委和4个行政村。经过短短6年时间,宜城街道社区建设有了长足发展,成为了全国县级城市社区建设的典范。在新一轮的社会治理创新行动中,宜城街道立足县级城市社区实际,牢牢把握“服务”这一社区治理的本源,在街道与社区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围绕提高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加强社区党建,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发展社区自治服务,全力推进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社区和谐稳定,良性发展。

  (1)更新理念:以“服务”为核心推动社区治理转型。

  宜城街道作为县级中心城区,在城市社区治理中面临着从传统农业社区向现代城市社区、从街居制社区向自治社区的转变。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摸索中,街道办事处顺利地实现了从经济建设者、农村管理者向城市治理者的转变,围绕社区治理的核心内容,以“服务”为核心创新社区治理。治理理念的更新和服务意识自上而下的全面推行为宜城街道创新社区治理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

  (2)培育主体:构建“街道——社区党组织——社区自组织——市场主体——社区居民”五位一体的社区治理队伍。

  从城市社区治理的发展历史看,我国大中城市社区已经进入了由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社区化向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协同化的转变过程。这就意味着社区治理与服务的主体在不断扩大,从过去的大政府——政府包揽一切向多主体发展。

  一是发挥街道的公共作用。作为政府一级派出机构的宜城街道以社区事务工作站为平台,直接面向社区居民提供行政性服务,以满足居民办理各类各项个人行政事务的需求。

  二是发挥政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以“社区成立党总支,小区成立党支部,楼道成立党小组”的党建模式完善社区党组织机构的建设,积极发挥党总支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和社区党员在提供服务层面的主体作用;通过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等活动,将生活在社区中的在职党员组织起来,面向社区群众提供免费的教育、咨询、医疗等公益性服务。

  三是发挥社区组织的自治作用。通过社区居委“由民作主”,逐步实现社区自治;通过社区志愿者组织提供助残、敬老等服务,完善社区公益性事务的管理;通过社区文艺团队组织和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弥补政府在社区文化服务和管理投入中的不足。

  四是发挥市场力量的补充作用。宜城街道在实践不断探索政府与市场力量在社区中的分界,谨慎地引入市场力量为社区居民购买服务或提供服务,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在宜城街道乐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创造性地提出由企业出资购买说书等服务项目向街道老人免费提供服务,在缓解政府社区服务资金投入压力的同时也更好地满足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服务如家政服务、物业服务等项目中,社区通过引入市场力量成立服务公司为居民提供低收费服务,在满足居民需求的同时还带来了小额的经济收益。

  五是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街道在社区居委的统一组织下,在社区中大力培育社区睦邻点,壮大睦邻力量,由社区居民通过睦邻点自我协调居民关系、调解矛盾纠纷、提供邻里互助,社区居民成为实现社区和谐的主体力量。

  (3)专业提升:强化社区工作者的专业技能。

  搭建一个好的工作团队是取得良好工作业绩的基本保障。为更好适应社区发展的需要,做好纷繁复杂的社区治理工作,宜城街道特别注重对社区工作人员素质的提升。通过配强社区工作人员,优化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队伍结构,为落实社区治理和服务工作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一是注入新鲜血液。公开招考专业人员充实社区工作队伍。对新进社区工作人员街道实行统一招聘、公开招考,在考核中注重对社区工作实务等相关业务知识的考核,优先录用具有社会学、社会工作等专业背景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和具有社区工作经验的人员,整体上提升了社区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二是加强专业培训。街道十分注重对社区工作人员服务能力的提升,每年定

  期组织开展社区业务知识的专门培训,邀请专业社工、知名专家学者为工作在社区一线的工作人员讲学,外出考察学习,为社区工作人员持续“充电”。与此同时,鼓励并支持社区工作人员参加社区工作者资格证的考试,在对社区工作人员的考核中对获证人员予以一定奖励,在社区工作者中形成了一定的推动力,为提升社区工作者业务知识水平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宜城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中拥有社区工作者资格证的占到工作人员总数的70%以上。(4)拓展事务:完善社区治理内涵。

  面对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宜城街道在“把居民的需求满足好就是把社区治理好的基础”的理念指导下,不断拓展社区服务外延、提升社区服务层次,为创新社区治理的内涵外延做出了实践探索。

  

篇三: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做法和经验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经验做法

  协同式联动,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效。对照区、市党委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文件,制定《关于健全完善市域社会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市委组织部牵头任务清单》,列出*个方面、*项任务、*条措施。组织召开市域社会治理市委组织部牵头任务部署推进会,对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任务进行再明确,确保每个责任单位把责任扛起来。

  针对各领域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突出问题,分别*农村党建“六查六整”行动、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四规范四提升”计划等多项规范性文件和配套制度,并把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纳入全市党建效能目标考核,有效推动任务落实。

  开放式选才,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速。针对基层干部队伍力量薄弱、治理能力不强等问题,统筹全市干部力量,着力培养基层治理的“能手”。集中力量抓村级班子建设,选配村干部*名,所有村“两委”班子全部配齐。

  公开招聘社区专职网格员*名,从机关党员干部、社区党员志愿者中选聘楼栋(单元)长*余名,构建“三员两长”基层治理队伍,实现有事找组织,服务有专人。向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择优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名,创建了天元锰业“红色港湾”、江南好“党建联盟”等党建引领企业治理品牌。

  项目化推进,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六项行动”,按照“抓基本、强功能、创特色、立标杆”的思路,启动实施基层党建“示范+

  提升+治弱”项目,每个乡镇创建*个县级党建示范点、每个县(区)创建*个市级党建示范点,预计*年底全市四星级以上基层党组织占比达到*%以上,零星级基层党组织占比下降到*%以下。

  推进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项目建设,全市*个村、*个社区阵地面积全部达标;县级以上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群活动服务中心达到*家,全覆盖*家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家非公企业、*个社会组织,实现了服务阵地功能配套齐备、服务事项到位、管理制度健全。

  

  

推荐访问: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做法和经验 基层 治理 做法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