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贵州省关于减轻中小学9篇

贵州省关于减轻中小学9篇

时间:2022-11-04 13:30:06 来源:网友投稿

贵州省关于减轻中小学9篇贵州省关于减轻中小学  中小学落实义务教育双减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根据《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要求,结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贵州省关于减轻中小学9篇,供大家参考。

贵州省关于减轻中小学9篇

篇一:贵州省关于减轻中小学

  中小学落实义务教育双减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根据《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有关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XX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发展素质教育,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坚持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明确并强化政府、学校、家庭和校外培训机构等各方责任,切实减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有损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学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二、规范学校办学行为1.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严格依照课标教学。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齐规定课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

  -1-

  发展。不得随意提高教学难度和加快教学进度,杜绝“非零起点”教学。

  3.均衡编班配置师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严禁以任何名义设立重点班、快慢班、实验班,规范实施学生随机均衡编班,合理均衡配备师资。

  4.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5.科学合理布置作业。作业难度水平不得超过课标要求,教师不得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

  6.坚决控制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每学期学校可组织1次统一考试,其他年级每学期不超过2次统一考试。不得在小学组织选拔性或与升学挂钩的统一考试。

  7.采取等级评价方式。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确定考试内容,命题要符合素质教育导向,不出偏怪考题。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严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及排名。

  8.限制竞赛评优活动。不得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评优、推优及竞赛活动。

  9.合理使用电子产品。规范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全面提升信息素

  -2-

  养。严禁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10.建立弹性离校制度。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内容,

  合理确定学生离校时间。安排学生参与各种兴趣小组或音体美劳活动。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强帮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指导。严禁将课后服务变为集体教学或集体补课。

  11.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课前主动预习,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不懂就问,课后主动复习巩固,学习时精力集中、提高效率,不做“刷题机器”。鼓励同学间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12.指导学生实践锻炼。组织学生参加文体活动,培养运动兴趣,确保每天锻炼1小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安排在户外。教育学生坐立行读写姿势正确,认真做好广播操和眼保健操。加强劳动生活技能教育,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乐于科学探索,热心志愿公益服务。

  三、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管理13.依规登记诚信经营。培训机构取得办学许可证及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后方可开展培训。培训机构必须诚实守信经营,严禁虚假宣传,误导、欺骗学生和家长,严禁夸大培训效果。14.严禁超标培训。开展语文、数学、英语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培训的内容、班次名称、招生对象、培训进度、上课时间等要经所在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审核并向

  -3-

  社会公布;培训内容不得超出国家课程标准,培训班次必须与招生对象所处年级相匹配,培训进度不得超过所在县(市、区)中小学同期进度。杜绝机械训练、强化应试等不良培训行为。不得留作业。

  15.严格教师聘用。培训机构必须有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从事学科知识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教师资格,并接受社会监督。严禁聘用在职中小学教师到培训机构任教,一旦发现,坚决吊销办学许可证,并对教师本人予以严肃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取消教师资格。

  16.严禁与升学挂钩。严禁将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严禁作出与升学、考试相关的保证性承诺,严禁组织举办中小学生学科类等级考试、竞赛及排名。

  17.控制培训时间。培训时间不得与当地中小学教学时间相冲突,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

  四、家庭履行教育监护责任18.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成长规律,尊重孩子个体差异和天性,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把培养孩子的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作为家庭教育的首要目标。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严格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支持学校和教师正确行使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权利。要理性设置对孩子的期望值,鼓励孩子尽展其才。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培训,避免盲目攀比、跟风报班或请家教给孩子增

  -4-

  加过重课外负担,有损孩子身心健康。19.加强家庭交流互动。家长要注重言传身教,培育好家

  风,传承好家训。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引导其勤奋学习,开朗自信,乐观向上;教育孩子遇到挫折不灰心、不气馁,遇到困难勇于面对、努力克服;帮助孩子树立学习信心,增强学习动力;提醒孩子有事要及时告诉家长,主动寻求帮助。

  20.增强孩子身心健康。安排孩子每天进行户外锻炼,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形式体育活动,培育1—2项体育运动爱好,引导孩子从小养成良好锻炼习惯。经常关注孩子情绪变化和心理健康,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疏导。有意识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

  21.引导孩子健康生活。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上健康网站,不沉迷网络游戏,不用手机刷屏。不让孩子长时间看电视,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个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个小时,高中阶段学生不少于8个小时。按时作息、不熬夜,少吃零食、不挑食,不攀比吃喝穿戴。

  五、强化政府管理监督22.克服片面评价倾向。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严禁给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评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将升学情况与考核、绩效和奖励挂钩。23.加强舆论宣传引导。严禁各类新闻媒体炒作考试成绩

  

篇二:贵州省关于减轻中小学

  毕节地区教育

  毕地教(2022)121号

  毕节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毕节地区教育局关于印发《毕节地区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教师职称评

  审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地直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

  为进一步规范全区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更好地发挥职称评审工作的正确导向和激励作用,根据贵州省人事厅、教育厅黔人通

  [2022]86、87、8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毕节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毕节地区教育局制定了《毕节地区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现印发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从2022年起,毕节地区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审按本细则规定执行。

  二、各县(市、区)及学校要及时传达、贯彻到位,并将本细则及[2022]86、87、88号、毕地教人字(2022)

  16号、毕地教[2022]188号等相关文件挂网,便于广大教师查阅。地区教育局查询网址:三、其他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毕节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毕节地区教育局

  二0一一年五月五日

  主题词:教师职务评审实施细则通知毕节地区教育局办公室2022年5月5日印发

  毕节地区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实施细则(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全区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更好地发挥职称评审工作的正确导向和激励作用,根据贵州省人事厅、教育厅黔人通

  [2022]86、87、8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

  (一)各系列、各职级任职基本条件、评审条件和破格条件等按黔人通[2022]86、87、88号等文件执行。如省下发新文件则按新文件规定执行。

  (二)有关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条款细化和补充规定

  1、基本条件

  (1)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增加“无违反毕节地区中小学教师(校长)‘十个不’承诺”的规定。

  (2)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按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规定执行。

  (3)普通话水平要求:按毕地教人字(2022)16号文件执行。

  (4)取消资格和延期申报规定:除黔人通[2022]86、87、88号文件已作规定外,申报教师如有违反毕节地区中小学教师(校长)‘十个不’承诺规定的,或在申报评职中弄虚作假,提供虚假材料或剽窃他人成果,经查实并受到处理的,取消当年申

  报和评审资格,同时根据受处分程度延期申报。延期申报时间参照受行政、党纪处分的规定执行。

  2、申报条件

  (1)任职资历计算:以聘任证书明确规定的聘任起始时间开始计算,到申报评审当年12月31日为止。

  (2)任职年限扣减:原学历未达《教师法》要求后经提升学历合格者,取得毕业证书前的任职时间按1/2折算;原学历已达《教师法》要求,后来又提升学历的,任职时间的计算可按前一学历计算,也可按后一学历取得毕业证书前的任职时间1/2折算再加后一学历取得毕业证书后的任职时间计算。任现职期间如脱产进修学习的,其任职年限需要扣除实际脱产进修时间。

  (3)城镇中小学教师支教规定:任现职期间,县城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乡(镇)中心校教师到村校(校点)支教满一年并经支教学校考核合格、所在县(市、区)教育局审核认定的,可提前一年申报,具体按毕地教[2022]188号文件执行。原在农村任教3年以上,现调到城里任教的教师不需要支教。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或城镇薄弱学校支教。

  3、评审条件

  (1)部分兼有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工作的教师申报职称应完成听(评)课任务: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务处长(教导主任)、中心校教学管理人员申报职称,除按要求完成有关文件规定的课堂教学时数或工作定额外,还必须完成听(评)课节数,其中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长(教导主任)、中心校教学管理人员不少于40节,并提供听(评)课原始记录材料。

  (2)满意度测评:在教学评价的基础上增加“满意度测评”,分别由所任课班级学生、全校教职工、校中层干部、校级领导班子和家长(社区)代表对申报教师进行综合测评(包括师德师风、教学水平、教学业绩、团结协作、廉洁从教等方面),按非常满意(100分)、满意(90分)、较满意(80分)、基本满意(60分)、不满意(0分)五个级差测评,总分100分(五个层次各占20%)。分数计算公

  式:测评得分=(非常满意得票数×1+满意得票数×0.9+较满意得票数量×0.8+基本满意得票数×0.6)÷(参加测评人数-弃权票数)×100。得分低于80分者不予申报。

  (3)优质课规定:①由省、地、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研室(教科所)有计划地组织评选出的各学科获奖优质课;②由地、县(市、区)教育局、地直学校推荐,地区教研室(教科所)组织评选的优质教学资源(录像课、软件开发)并被地区教育信息平台采用的,可视为地区优质课一等奖;③由乡(镇)中心校、县(市)直中学推荐,县(市、区)教研室组织评选的优质教学资源(录像课、软件开发)并被县(市、区)教育信息平台采用的,可视为县优质课一等奖;④由地、县(市、区)教育局各科(股)室按上级对口部门安排(正式行文)组织评选的优质课,须经地、县(市、区)教研室牵头逐级评选,方能认可。

  (4)课题实验或教改实验成果认定:①教师个人参与课题实验或教改实验获奖成果,指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正式行文实施的课题实验或教改实验,需提交获奖证书(原件)或表彰文件、项目立项批文、项目成果及结题证书,否则不予认可;②属于集体参与的课题实验或教改实验成果,必须是课题主要负责人或获奖成果直接署名者,否则不予认可;③属于课题实验或教改

  实验中某一方面的论文,不能作为该课题实验或教改实验成果,如获教育行政部门评选获奖,或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可作为论文申报;④未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立项的科研项目,必须是列入教育部正式公布的全国教育科学“五年规划”课题目录,教师需提交课题列入教育部正式公布的全国教育科学“五年规划”课题目录或总课题组课题立项批复文件、总课题组给所承担子课题立项批文、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结题证书等,否则不予认可。

  (5)优秀教学成果认定:①高考和中考学科成绩本县(市、区)前三名;②中职单报高职学科成绩居全区前三名;③高中会考学科成绩全区前六名;④小学素质教育测试学科本县(市、区)同级同类学校前三名。以上须提供地、县招生办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⑤音、体、美、理、化、生、信息技术等学科专业教师参加县以上党委政府或地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科协组织的各类专业技能(创新)大赛获县级一等奖、地级二等奖以上、省级三等奖以上成果(文本类、课件、课堂片断实录、录像课和电影课等除外)。

  (6)论文认定:①“发表本专业论文”必须是公开发表在经国家或省新闻出版部门正式批准、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国内统一刊号CN及邮发代号(不含CN后面缀有NR或HK标识)的刊物(含地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教科所)主办的内部刊物)上并与所任学科和申报专业相符的论文(含优秀教学设计、调研报告等),其中,申报小学(幼儿园)高级不少于1000字,申报中学(中职)中、高级理科不少于1500字,文科不少于2000字,破格申报小学(幼儿园)高级、中学(中职)中、高级分别不少于2500字、3000字。②“获奖论文”包括县级以上教育部门(教

  (7)受表彰的荣誉称号认定:除黔人通[2022]86、87、88号文件中明确规定的各种荣誉称号外,由县级以上党委、人民政府或教育、人事部门表彰的“名师”、“名校长”、“优秀校长”、“优秀园丁”、“优秀共产党员”、“地区突出贡献人才奖”、“地管专家”、“毕深教育奖”、“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属于同级同类荣誉称号。文件规定外非党委、政府或非教育、人事部门评选表彰的各种荣誉称号不予认可;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参加过骨干教师培训者,属于个人专业成长经历,不予认可。

  (8)指导学生获奖认定:与所任学科和申报专业相符,直接指导学生在县(市、区)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经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其他部门组织的规范的学科统一竞赛、县级以上党委、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与宣传、文化、体育等部门联合举办的大型文艺、体育竞技竞赛活动及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与科协联合举办的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者,获奖人次、等级按文件要求认定。须提供组织文件、学生获奖证书、辅导教师获奖证书(或文件)、学校证明(获奖学生确系该教师指导)。指导学生参加非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委托组织,或通过购书、订报等形式开展的知识性、兴趣性、普及性竞赛获奖,不予认可。

  (9)从2022年开始,申报中学高级职称专业学科考试由各县(市、区)在上报地区前自行确定考试形式并组织考试,同时出具考试成绩及合格证明材料。地直学校申报教师参加毕节市组织的考试。未参加专业学科考试或考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申报。

  二、任职资格申报评审程序

  (一)个人申报:根据学校当年度职称申报评议方案提出申请,提供个人申报职称基本条件、申报条件、评审条件或破格条件等相关印证材料(包括原件和复印件)。

  (三)县(市、区)初审上报: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对各校推荐申报教师进行初审把关(其中对申报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还要组织专业学科考试,考试成绩合格者

  三、申报评审工作要求

  (一)申报材料要求

  1、个人申报材料内容

  (1)贵州省《教师职务评审申报表》(一式三份);

  (2)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提供第一学历至最高学历所有毕业证书,且由高学历到低学历排序);

  (3)现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证书、聘任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4)教师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5)普通话等级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6)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成绩通知单或免试证复印件,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合格证原件及复印件;

  (7)本人教学通知书,课程表(学校教务处审核盖章、校长签字);

  (8)本人教学评价积分表;

  (9)本人满意度测评结果;

  (10)论文代表作原件及复印件。发表论文复印件要复印出期刊名称、刊号、主管和主办单位、网址、本人文章所在目录、本人文章等内容;获奖论文还需提供证书原件和复印件,论文获奖证书复印件附在论文原件前;按照文件要求一篇论文者至多提供两篇,要求两篇者至多提供三篇,即比要求篇数可多提供一篇,其他论文可在《评审表》中填写;

  (11)课题立项、结题通知原件及复印件,课题成果及获奖原件及复印件;

  (12)辅导学生参加各类教学竞赛活动获奖原件及复印件。艺体教师辅导学生获奖要凭学生参赛组委会的相关证书、活动安排及参赛通知等证明;

  (13)任现职务期间的年度考核表;

  (14)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证明材料;

  (15)在村级小学或教学点连续工作超过20年证明;

  (16)按申报评审条款所需要的其它证明材料;

  (17)评审对象公示材料一份;

  (18)个人申报材料目录一份并置于首页。

  2、所有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按照“谁审核、谁把关、谁负责”的原则,由各单位职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及县(市、区)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严格审核、签名,并加盖公章。

  育局要规范上报材料,并由专人负责材料的审查把关。凡未按规定办理的,作为材料不全不予受理。

  4、地区教育局人事科对各县(市、区)及地直学校报送材料当面进行清点、接收,并办理相关接收手续;职称评审工作结束到正式行文后,由各县(市、区)和地直学校领回并办理相关移交手续。

  (二)评审推荐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及地直学校要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教师职务推荐评聘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本县(市、区)和本校教师职称评审推荐工作。

  2、坚持公正、公平和公开。严密组织,精心安排,努力增加工作透明度,自觉接受纪委监察、工会等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严格把握标准,完善推荐程序,实事求是,坚持职称申报公示制度,公示时间不得少于1周,确保推荐评审质量和公信度。

  3、实行评审推荐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教师职称推荐、评聘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关系到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地直学校必须高度重视,严格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在评审推荐过程中弄虚作假、违规操作造成不良影响的,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评审工作要求

  1、统一评审标准,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确保评审结果公平、公正,经得住教师个人的质询及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2、认真审查材料,坚持对每个申报教师负责,切实做到评判准确、定性准确、发现问题准确。

  3、严格评审程序,坚持由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凡未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的,一律不予认可。

  4、严肃工作纪律,坚持按政策规定办事,严肃追究评审过程中的营私舞弊等违纪违法行为。

  四、本实施细则从2022年起执行。

  二0一一年五月一日

  

  

篇三:贵州省关于减轻中小学

  有的直白地引出计量法有的从短命秤公平秤等现实话题引出计量法有位老师却是安排同学们把所带的直尺拿出来刻度对刻度地一一比较因这些直尺品牌生产厂家不一学生很快发现几把尺子的刻度不完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精品文档全吻合到底其中有无准确的尺子哪把更准确

  贵州省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师培训手册

  一、《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是在什么背景下编写的?(一)政策背景1.中小学法制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的法定责任。2.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明确要求。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基础工作。3.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要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创新德育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4.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印发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5.从“一五”普法到今年启动的“六五”普法,都把中小学生作为普法工作的重点之一。(二)现实背景1.2008年,我省发生瓮安“6.28”事件,部分在校学生参与,涉嫌违法犯罪,引起省委、省政府及教育部对中小学法制教育问题的高度重视。2.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呈上升趋势及低龄化、团伙化、危害程度严重化趋势,形势比较严峻。贵阳某中学“9.27”案件、贵定某中学“9.16”案件、榕江某中学“4.01”案件便是其中的典型案件。青少年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内因或主观原因,就是由于法治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3.由于受不良思想的侵袭,一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没有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缺乏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4.加强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具有现实的必要性、紧迫性,是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引导其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三)教育教学实际1.素质教育在落实环节尚有差距,口头上说得多,行动上做得少;知道重要性的多,知道怎样做的少;提出要求的多,解决资源、内容、方法等瓶颈问题的少。2.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以及渗透什么内容、渗透到什么程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会不会影响学科教学本身、会不会增加学生学业负担?对此,学校和教师普遍反映难以把握、无从着手。二、《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是怎样形成的?瓮安“6•28”事件发生后,根据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贵州省教育厅对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和全省中小学法制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结果显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普遍落实不好;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有效形式、有效途径、有效载体尚未形成;《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的要求尚未落实;而且,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以及渗透什么内容、渗透到什么程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会不会影响学科教学本身、会不会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等等,亟待研究解决。为此,贵州

  1/10

  教育厅决定组织开展“贵州省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研究”,并委托贵州尚善教育科学研究所实施研究工作。三、为什么说《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编写是一次创新?

  (一)率先在全国对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进行系统研究,全面系统提出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把《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的要求变成了可实施、可操作的具体方案,使学科进行渗透法制教育变得“可实施,易实施”(《教育部简报》语)。

  (二)巧妙解决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学生负担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使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不但不影响学科教学、不增加学生负担,反而能增强学科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三)实现了针对性(学生成长需要)、科学性(有机结合、循序渐进)、艺术性(自然巧妙)、操作性(便于实施)、有效性(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时代性(素材来自于社会、内容与时代同步)、全面性(涵盖228件法律法规)、系统性(渗透内容统筹兼顾、错落有致、相对全面、各有侧重)的统一。

  (四)创新了法制教育的理念、途径、形式、方法,形成了有效载体,使法制教育变得更加自然鲜活,更加富有情趣,更加贴近学生,增强了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了学生的心理认同感。

  (五)创造性解决了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问题,解决了法制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四落实”的难题,并一举两得地解决了教师普法问题。

  (六)对创新德育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对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具有积极的启示、借鉴和促进作用。以上,也是有关部门高度评价和新闻媒体跟踪报道的主要原因。四、如何用好《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一书?

  充分发挥《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的作用,提出下列建议:(一)认真研读霍健康厅长所作《序言》,掌握有关政策,明白编写意图,领会精神实质,掌握工作要求。有人读书不喜欢读序言,这是不对的。(二)以《教师法制常识分册》为基础,结合其他资料,学习法制知识,作好自身的法制知识储备。(三)教学中遵循书中提出的基本原则。“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的渗透原则,是经过反复研究、实验提出来的,应当遵循。(四)落实好书中提出的渗透内容和渗透目标。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跨度大(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时间长(12年)、学科多(35个),编写时,坚持了“统筹兼顾、错落有致,相对全面、各有侧重,循序渐进、综合提升”的原则,有一定的系统性、层级性,应当遵循。如果各科各行其是,工作就会变得混乱。(五)处理好“有依据”和“用活”的关系。《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和课标、教材一样,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大部分内容可以“拿来就用”,但我们更提倡教师在吃透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用意、原则、要求的基础上,因时、因地、因人不同再加工、再创造,用活该书。(六)要努力追求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高境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追求的理想境界应该是:因势利导、生动活泼,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学科教学和法制教育相得益彰。这既是该书的编写理念,也应该是学科教师渗透法制教育应该追求的境界。教学中,必须坚持法制内容与学生实际、教学实际、社会实际的有机结合,注意渗透的趣味性和感染力,重视学生的参与,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过程体验和法制实践。

  2/10

  五、中小学法制教育有哪些实施途径?主要有: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包括班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节日纪念日宣传教育活动、仪式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个别辅导等途径。其中学科教学是主要的实施途径。六、为什么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一)是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必然要求。(二)是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要求。(三)是教学体现教育性的客观要求。(四)学科中客观存在法制教育内容、法制教育契机和法制教育便利。(五)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具有人力、时间、载体上的优势。学科教师是学校最大的群体,学科教学占据着最多的时间,学科有教学内容作为依托。这是其他途径难以比拟的。(六)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方法上具有优势。由于需要渗透的内容和学科知识紧密关联,借助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内容上比较贴切,形式上比较自然,学生更加认同,更乐于接受。(七)有利于丰富法制教育的内容。学科知识的丰富性为拓展法制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受时空限制,学校不可能开展太多的法制教育专题活动和课外活动,只能择“重要的”进行,范围受到制约。而学科凭借自身优势,完全可以把一些平时不好讲或讲不到、学生又应该知道的法制内容,顺势介绍给学生。

  七、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内涵是什么?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黔教法发〔2011〕152号文件)指出: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学科中固有的法制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有机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制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

  恰当地渗透法制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制素养,还可以增强学科知识与社会、法制三者的联系,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这也是新课程的要求。

  八、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是: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简述如下:

  (一)尊重教学:即尊重《课标》,尊重教材,尊重教学活动,不破坏教材原意、教材内容,不破坏教学结构和教学程序,不打乱学科教学秩序,不占用过多教学时间。

  (二)科学导入:即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科学、巧妙地导入法制内容,使法制内容在教学中顺势而出、合情合理、贴切自然。

  (三)分量适中:即法制教育内容的分量恰到好处,既满足法制教育的需要,又不形成教和学两方面的负担,冲淡教学主题。

  (四)目标恰当: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尊重学生的生活、社会经验,既满足学生成长和走入社会的基本需要,又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

  (五)有机统一: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验、练习、活动、作业、辅导等教学环节中,法制内容和学科内容都要相互融合,有机地统一起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不是“掺沙子”、不是人为的简单拼盘。同时,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提倡通过润物无声的手法,实现潜移默化的效果。

  (六)一箭双雕:既完成法制教育任务、实现法制教育目标,又完成学科教学本身的任务,实现学科教学目标,最终实现学生法制素养和学科素养的双提升。

  3/10

  九、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会不会增加学生负担?按照《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提出的内容、数量、目标要求渗透,就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分述如下:

  (一)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分量、难度上有严格界定。

  《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安排渗透的法制内容,都是普通的法制常识和比较容易理解的法律法规,不会超过学生的认知能力,既有对象上的针对性,又属于普法范畴。

  (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方法上有明确的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明确要求。十、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会不会伤害学科本身?不会。这得从渗透原则说起。

  第一,“尊重教学”是渗透法制教育的前提。第二,“分量适中、目标恰当”的意思是既有渗透,又在量、度、时间上有严格的界定,不能把教学课上成法制课。

  十一、理科渗透法制教育,优势在哪里?要注意些什么?(一)法律法规中,涉及自然科学知识、体现自然之道的越来越多。(二)要发挥理科以理明法的优势。一个掌握惯性、加速度等物理知识的人,开车时较少出现超速、追尾、强行超车、弯道不减速的情况;一个深知甲醇毒性的人,一般不会去用工业酒精勾兑假酒。有时,“法盲”只因是“科盲”。(三)要发挥理科过程体验、情感体验机会较多的优势。一个亲自做过爆鸣气爆炸实验的学生,由于有亲身体验,对加油站、矿井“严禁烟火”,认同感会更强,行为也会更加自觉。十二、相对于政治思想品德学科,其他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是否在越俎代庖?政治思想品德课包含法制内容,但既不完全是法制课,也不可能包含所有的法制内容。十三、政治思想品德学科如何协调与渗透法制教育的关系?(一)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类课程本身已经包含有法制、法律知识,首先必须保证教好、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实现课程固有目标。(二)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类课程的其他内容,富含大量的法制教育因素,有契机、有条件就应该积极渗透法制教育。渗透时仍然要遵循“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的原则。十四、语文、历史、英语等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时,如何正确把握涉及的法律问题?语文、历史、英语等学科教学内容中,存在许多与法制问题有关的事件、人物,也不乏凶杀、抢劫、复仇等情节。教学中如果把握不好,轻则引起混乱,重则可能在观念上误导学生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一种普法教育,除非必要,一般不要引入比较复杂的问题。有些问题,学生会提出来,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思考和提问,也不能避而不答;但有些不好把握的问题,不要轻易结论,应该实事求是地说明,留给大家去讨论、思考。十五、练习类、活动类、实际操作类课程,如何渗透法制教育?体育课、上机课、实验课、音乐课、美术课,其实也存在很多契机。有时,学生的一个不恰当行为(如不守体育规则、偷拿实验药品、网上乱发帖子等),即成为法制教育的契机。十六、在教学的哪些环节可以渗透法制教育?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练习、课外辅导、考试考查、实践活动等环节,都蕴藏着法制教育契机,都可以渗透法制教育,就看善不善用,会不会用,利用得是否富有智慧。十七、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发现和创设法制教育渗透点?

  4/10

  第一,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法制知识,了解法律法规,否则就可能对存在的契机“视而不见”。

  第二,要善于研究教学活动,在相应的教学内容、环节、形式中去发现契机。第三,要关注社会与生活。新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学生也比较关心社会热点问题。第四,要善于创设话题。一些法律法规,因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而催生和不断健全。

  十八、如何选择渗透内容?如何控制渗透的深度和广度?渗透内容的选择,受教材、教学形式、教学环节、学生认知能力、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制约,还应综合考虑社会关联度、教学便捷性及法制内容的可选择余地等因素。

  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如有教师试图在小学、初中有关“尊重科学,反对迷信”的教学中去讨论宗教和迷信的区别与联系问题,扯远了不说,这明显超出了学生的认识水平。要考虑社会关联度。有的法律法规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有的法学知识过于专业、生僻,其社会关联度不是很高。应优先选择那些学生成长和走入社会所必需、社会关联度相对较高的法律法规和法学知识。同时,注意地域性:地处海滨,可以多渗透一些与海洋有关的法律;身在矿区,可以多渗透一些与矿产资源、矿山安全有关的法律。在教学内容允许的情况下,还应适当渗透一些地方性法规,实现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服从于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间。法制教育不能影响学科教学任务的完成,不能突破教学时间限制。渗透的法制内容难度、数量必须适度。如果难度过大,或占用时间较多,宁可放弃。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会发现,有的法制内容渗透,或从案例入手会很生动,或以讨论形式引入课堂气氛会更活跃,但时间却不允许,此时在方法技巧上就要多斟酌,不能两全时,应压缩或放弃法制内容。要考虑法制内容自身的可选择性。有的渗透点,既可渗透甲法,也可渗透乙法。为了方便备教,《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均一一列出,但并不是要求面面俱到。渗透法律法规时,有的宜具体到某一法条或某一句话,有的宜宏观把握。还有,必须法制知识传授、法制思想建立、法制情感培养、法制行为养成兼顾。有时,因受教学时间、条件的限制,传授法制知识变得困难,但一句话可能就会让学生产生相应的法制情感。此时,教师要做的,不是放弃渗透,而是选择内容。需要说明的是,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有既定的目标任务,“选择”、“控制”并不意味可以随意放弃和降格,使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变得可有可无、随心所欲。至少,《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要求的任务,应当完成。

  十九、如何控制渗透时间?此问题的提出,既很实际,又不太好讨论。因为,客观上要利用一定的时间来渗透法制内容,所以说提得很实际。但是,如果从“渗透”二字来理解,学科内容和法制内容是交织在一起的有机统一体(所以也有人称为“融入”),不是“插播广告”,所以,又很难讨论哪些时间

  5/10

  属于学科教学,哪些时间属于法制教育。作几点说明:(一)要正确理解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方法、策略上的要求,强调学科教学和法制

  教育的统一。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借船过河”,靠“搭顺风车”而实现目标,应当努力追求顺势而出、不露痕迹、见好就收的教学境界,不要为了渗透而渗透。否则,既有违“渗透”二字的本义,又可能真正在时间上发生矛盾。

  (二)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科教学为主,法制渗透为辅的原则,首先在法制教育的分量、难度、要求上恰当定位,避免花费过多的时间于法制渗透。

  (三)不能人为造成法制教育和学科教学“抢”时间的局面。渗透法制教育的时间靠“挤”而不是靠“抢”。所谓“挤”,即通过精心备课、改进教学方法和技巧、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措施,减少时间浪费,提高课堂教学时间利用率。

  (四)客观地说,平均每19节课才渗透一次法制内容,每次用三、五几分钟来渗透法制教育,是完全不成问题的。担心法制教育“抢”学科教学的时间,没有必要。至于教学中不科学安排时间,信马由缰,随心所欲,甚至喧宾夺主,本末倒置,那是另一回事。

  二十、如何增强渗透的艺术性?举两例说明:例一,小学科学学科《种子的发芽实验》,是渗透《种子法》很好的契机。三位教师的做法各不相同:第一位教师在实验总结时,告诉学生种子对于农、林业很重要,所以国家制定有《种子法》。第二位教师在实验总结时,从假种子导致农民颗粒无收的具体案例入手,引出《种子法》,说明立法的必要性。第三位教师是在发给学生供实验之用的种子中,有意掺入了两粒不可能发芽的劣质种子,并声称要把种子是否发芽作为考查的标准之一。学生实验时,在温度、水分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两粒种子老是不发芽,非常着急。待最后分析原因时,老师才说明真相,结合假劣种子坑农害农的事例引出《种子法》,有学生立即顺着老师的话风趣地说,自己被老师“坑”了,老师“违反”了《种子法》。相比较,第一位直白;第二位结合社会现实,有情感激发;第三位事先打下伏笔,既结合社会现实,学生又有较强的情感体验和过程体验,显然更胜一筹。例二,在讲测量器具时,涉及器具准确性问题。有的直白地引出《计量法》,有的从“短命秤”、公平秤等现实话题引出《计量法》,有位老师却是安排同学们把所带的直尺拿出来刻度对刻度地一一比较,因这些直尺品牌、生产厂家不一,学生很快发现几把尺子的刻度不完全吻合,到底其中有无准确的尺子、哪把更准确?问题一下子摆在了学生面前,老师顺势引出计量器具生产标准和《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方面的话题,引导学生结合社会问题讨论。由于学生体验在先,对法律问题印象就更为深刻。可见,同样的渗透点,同样的渗透内容,教学艺术、技巧上却有高下之分,效果也有差别。

  二十一、教材版本不同怎么办?12个年级35个学科,我省使用的教材多达几十个版别,而且有些版本的教材内容经常发生变动,一些地区选用教材时也常在各版本之间跳来跳去,不很稳定,该书只能以课程标准和人教版教材为主要线索编写。教师要掌握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主动权,既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又不要被教材版本束缚。由于各个版别教材的内容大同小异,只是结构、顺序、素材等方面有一定差异,请相关教师对应进行调整、增删。语文、英语两科出入可能相对较

  6/10

  大些,没有的,也请教师按照该书提出的原则和要求自主进行补充设计。不管什么版本的教材,教学主动权始终掌握在教师手里。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二十二、如何利用好其他教育教学资源?这里所说的资源,是指可资利用的信息、资料、人员、组织和物质条件等。除用好《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外,提出一些建议:

  (一)多上网查找资料。为了方便教师,《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附了部分法制教育常用网站、网址。

  (二)通过互联网,积极参与到全省教师的交流、互动中来,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详见“教师如何参与全省的交流互动?”)。

  (三)加强和专业人士(包括家长中的专业人士)、机关、组织、企业、科研机构等的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

  (四)用好校内既有的报刊、图书、音视频等资源。其实,许多资源是现成的,就看我们会不会用、勤不勤用。

  二十三、法制教育中如何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一)尊重学生的情感、人格。不能把法制教育等同于讲法律、敲警钟、训斥人,不能随意借题发挥,讽刺挖苦。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始终是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对于一些让教师“伤头”的学生,更不能随意借题发挥,讽刺挖苦。有时,让“伤头”的学生“知道利害”,不见得要声色俱厉,讽刺挖苦也会适得其反。(二)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难度过大、过小,分量过轻、过重都不好。低年级不能任意拔高,让学生“坐飞机”;高年级也应有一定的深度,不能搞成“小儿科”。这和其他教育教学工作的道理相同,不再赘述。(三)尊重学生的天性。要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以深入浅出的方法,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事例,形式丰富的手段实施渗透教学,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法制教育的有效性。

  二十四、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实施主体是谁?实施主体是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科任教师。其中,教育行政部门是实施管理主体,学校是实施责任主体,学科教师是实施操作主体。

  二十五、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有何要求?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黔教法发〔2011〕152号文件)的要求是:

  (一)将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纳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扎实推进,借此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新德育方式,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形成我省实施素质教育的特色。

  (二)将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纳入“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在各级继续教育中安排相应的内容、课时和考核。凡考核不合格的,不得颁发继续教育证书。

  (三)将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纳入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年度考核、学校对教师的年度绩效考核,按有关规定兑现奖惩。

  (四)各地要注意抓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加强指导,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规范、有效、全面开展。

  (五)在认真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制度,

  7/10

  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进一步采取专题法制教育、课外活动、个别辅导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努力形成学校多角度、宽领域、复合式的法制教育格局。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格局。

  (六)建立督促检查和激励机制。各地各学校要按本通知要求,建立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下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督促检查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督促检查机制、学校对教师的督促检查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对实施工作开展得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我们也正在积极研究学生学业考试、考查中,体现法制内容的可能性,并将配套开展优质课(教案)竞赛、论文评比、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学生征文活动等配套活动,促进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深入、有效、持续开展。希望广大教师,事做有心人,行做先锋者,积极创先争优。

  二十六、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对教师有什么要求?第一,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法制教育是教师的法定责任,是素质教育、德育为先的具体要求,是教学教育性原则的具体贯彻,它使“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有了更具体的依托。第二,教师要增强紧迫感。学生违法犯罪及受害案件不断发生,一些家长、教育工作者用“提心吊胆”、“心惊肉跳”来形容自己的担心和恐慌;一些学生人生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荣辱观扭曲,大家忧心忡忡。必须增强紧迫感,各方面、各途径配合,主动出击,加强学生法制教育。贵州3400余万人口,学校师生差不多占四分之一,涉及千家万户,这部分人的法制素养提不高,给百姓生活、社会稳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将带来什么后果,是不言而喻的。第三,教师要形成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习惯。要增强责任心,增强主动性,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变成自觉的教学行动和自然的教学习惯。第四,要提高自身的法制素养。要多学习法制知识,解决好“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要为人师表,做遵纪守法的楷模,不但用知识,更要用行动感化学生。第五,要精心备教。要舍得花时间、精力,精心准备拟渗透的法制内容,认真研究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时间利用率,增强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有效教学真正实现学生学科素养和法制素养的双提升。第六,要主动探索创新。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一项新要求、新任务,还有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教师要在遵循教育教学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新。我们将以《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出版、使用为契机,在教师中建立相应的作者群、科研群、教学示范群,欢迎大家积极参与,共同探索。《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也计划在2012年进行修订,欢迎大家积极进行“渗透点”设计和教案设计,(联系电话),我们将择优采用。

  二十七、教师如何参与全省的交流互动?有下列几种渠道:1.在专门贴吧上阅帖、发帖、回帖和获取资料。为了满足培训工作和教师交流互动的需要,我们在百度网上建立了一系列贴吧。总贴吧号(ID)为10662606,另外还有35个学科贴吧(详情请上总贴吧10662606或登录吧主个人空间查询)。为防止闲杂人员进入,以上贴吧(俱乐部)均为私密贴吧,需申请才能加入。具体方法是:①在百度上注册(务必记好你的帐号、密码,已在百度上注册的用户,免此步骤)。②登录百度网(见右图):③输入贴吧号,进入贴吧(见下图):④点击“申请加入”,填真实的“单位+姓名+学科+QQ号+邮箱号”(否则吧主会拒绝您

  8/10

  哦!)

  ⑤待吧主批准后,您就可以进入贴吧了。一些重要资料,会放在“”贴吧里,请务必注意。一些带有普遍性的提问,吧主也会在贴吧上回答。也希望大家在贴吧里发多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2.全省指定的132名省、地、县级“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辅导员”都有个人空间(详情请上总贴吧10662606或登录吧主个人空间查询),请主动登录辅导员的个人空间,和他们交流,有些重要资料,吧主会放在那里。

  3.通过QQ、电子邮件、电话等和辅导员联系,申请加入相应的QQ、电子邮箱或飞信群组(号码详情请上总贴吧10662606或登录吧主个人空间查询)。

  4.建议教师自己也建一个个人空间(在百度注册即可免费获得),把链接地址用贴子发在10662606吧或学科贴吧,让大家去“踩一踩”,对您和其他教师都有好处。

  5.不能上网的教师,要主动通过电话、书信等形式和辅导员特别是县级辅导员联系,接受指导,相互交流切磋。

  二十八、我国目前有多少法律法规?这里所说的法律法规,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到2011年3月底,包括宪法在内,我国共有现行有效法律239部、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现行有效法律涵盖七个法律部门:宪法及宪法相关法类39部、民商法类34部、行政法类81部、经济法类57部、社会法类18部、刑法类1部、诉讼及非诉讼程序法类9部。通过多年努力,到2010年底,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均已实现有法可依。

  二十九、《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涉及了多少法律法规?全书渗透点共涉及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国际性条约228件,其中小学91件290件次,初中154件478件次,高中162件597件次;按照法律部门分类,涉及宪法类19件、民法商法类18件、行政法类51件、经济法类39件、社会法类12件、刑法类1件、诉讼及非诉讼程序法类5件、法规47件、国际公约、条约14件,另有少量司法解释和地方性法规。涉及的法律法规都与学生生活、成长及教材内容关联,内容比较丰富,符合《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的总体要求。说明两点:一是法律法规出现这么多件次,是为了方便教师选择和再创造,不等于全部要讲到讲透,请教师务必注意各个渗透点的具体说明。二是《教师法制常识分册》收录的法律,截止至2011年3月30日止;其他分册引用的法律,截止至2010年12月20日止。请教师在教学中务必随时注意法律法规的立废、修订情况,渗透时相应调整,并且适当渗透一些地方性法规,体现教学的地域特色,增强学生的亲切感。

  三十、教育部对我省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探索工作有何评价?今年一月份,教育部以《贵州省积极探索将中小学法制教育融入学科教育》为题,发了《教育部简报》(〔2011〕第16期),向全国介绍了我省研究实验工作情况,并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领导同志。简报认为,贵州省积极探索中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

  9/10

  育的特点与规律,成功探索出通过学校课堂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有效载体、有效途径和有效形式,探索出一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效解决了中小学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相结合的内容与载体问题,使得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做法,在学校中能实施、易实施。对我省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由于本手册篇幅所限,详细情况请登录教育部网站()查阅,或在百度10662606号贴吧查阅。

  (本手册是《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的配套培训资料,不另发行。可登录百度10662606贴吧或下载电子文本)

  10/10

  

  

篇四:贵州省关于减轻中小学

  2022年省中小学课后服务实施方案

  根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工作方案》和工程有关要求,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合理安排有需求的学生放学课后活动,加强规范管理,确保安全有序,努力实现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

  二、主要内容

  (一)强化基本服务。

  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工作,通过动态监测、监督监管等措施确保全省应开展课后服务的义务教育学校100%提供课后服务。

  (二)加强规范管理。

  按照《教育厅发展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继续指导督促各地严格规范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规范服务时间、内容、流程,强化安全管理。

  (三)支持开展多样化服务。

  支持鼓励各地各校在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提供托管性课后服务的基础上,“一校一案”多样化提供拓展服务,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等项目的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供学生自主选择参加,引导学校和家庭更加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遴选发布典型案例。

  指导各地总结课后服务典型经验及创新举措,遴选课后服务典型案例,面向教育部门、中小学校、家长宣传推广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

  

篇五:贵州省关于减轻中小学

  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以贵州省民族地区区县级教师为例

  金耀辉【摘要】教育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的中小学继续教育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仍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存在培训模式、评价方式单一,对教师的帮助小,教师不够重视等问题和不足.文章从提升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这些区域中小学教育质量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较为合理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期刊名称】《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7【总页数】2页(P58-59)【关键词】民族地区;继续教育;模式建构;中小学教师【作者】金耀辉【作者单位】贵州省教育厅贵州教师教育学校,贵阳55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51

  教育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我国适时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了继续教育。这是一项重大的政策举措,是当前提升中小学教师素质的有效手段之一,更是适应课程改革,提

  升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举。《国家十二五教育规划发展纲要》要求,将继续教育纳入区域总体发展规划之内,建立健全或完善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按照这一要求,我国投入巨资,经过十多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努力和实践,对于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素质教育发挥了一定程度的重要作用。然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所取得的成效与国家要达到的期望值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一点在我国民族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为此,本文以贵州省民族地区的区县级教师为例,从现有资源利用、继续教育体制和平台以及多元模式的建构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一、样本的选择和研究方法为了深入了解我国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情况,本文从贵州省各民族区县中抽取了50名中小学教师作为调查样本,并对这些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调查。在定量研究方面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该区域内中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知及态度等,在定性研究方面主要通过访谈法了解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养及其继续教育需求、继续教育现状。在此基础上,深入洞察和分析这些区域内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当中的困惑和问题,为后文的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改革和调整提供一定的论证支撑。二、调研结果分析(一)关于样本区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所调查的50名中小学教师绝大多数认为继续教育是重要的。其中20%的教师认为继续教育“十分重要”,75%的认为继续教育“重要”。这一数据充分说明,当前我国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无论是从大局出发,还是从自身的教育来说,绝大多数都已经明确地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这也是十多年来继续教育所取得的成效之一。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调查对象中仍有5%的教师“不清楚”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或者认为继续教育“不重要”。通过对这些教师的访谈发现,主要原因与继续教育的内容有关。样本区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内容不够丰

  富,多年来内容也很少更新,而且教师通过继续教师所获得的学历或文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等等。所有这些不足都严重挫伤了部分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二)继续教育对教师有无益处对于这一问题回答的调查数据显示,63%的教师认为继续教育对自身有帮助,但仍有10%左右的教师认为继续教育对自身基本没什么益处。原因是,继续教育所授的课程内容年年相同,调动不起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县中小学教师看来,这样的课程认真听与不认真听都给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不能带来实质性的帮助。(三)样本区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培训模式对于教师继续教育的成败得失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对中小学教师希望的教学培训模式进行了访谈,他们都有各自中意的培训模式,有的喜欢参观考察模式,有的热衷于与专家面对面研讨的模式,有的喜欢案例教学,还有的喜欢专家讲座和小组讨论模式,也有极个别的喜欢教研员讲解模式……凡此种种,教师们所喜欢的模式均与“教研员讲解”这种实际操作模式有一定出入,导致他们非常厌烦继续教育。但他们共同喜欢参观考察模式,主要是因为这种模式在实际操作中是一种走马观花式的“参观”,相当于旅游。但是,这种模式虽然用时较短,教师却无法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实质性的东西,而且耗资也较大。(四)样本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评价方式我们所调查的样本区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的评价方式和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一样,“一考定成败”。多以考试为主,而且考试的纪律也一般。这种评价方式基本流于形式,考场纪律也不是十分严肃,走过场的情形居多,体现不出教师继续教育成绩的差异性,也区分不出他们的优劣,因而也无法真正达到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五)对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的调查结果

  在调查中,我们还对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进行了访谈。在贵州省区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中,教师最渴望学习的是教育教学技能,较少关注专业知识更新等继续教育内容。其它诸如教学及科研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理论、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等内容则被教师认为是常规和必备的学习内容。其中大部分教师对于现代化教育教学工具十分感兴趣。这是值得肯定的一面。不足之处是,调查区域至今没有建立起教育教学平台,教师迫切渴望一个能够发表他们教育科研成果的良好平台。三、优化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对策(一)教育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对教师的继续教育重要性,强化中小学教师的思想教育我国从1993开始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这两部法律在提升教师地位、保障教师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教师法》规定教师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应履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义务;《教育法》提出:“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但是,这些法律只给教师参与继续教育以法律保障,对诸如继续教育的经费来源、培训机构审核以及参与继续教育教师的培训证认定办法等等没有明确的规定,实际操作性并不强。为了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提升广大教师参与培训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继续教育形成长效机制,成为培养教师、提升教育的真正手段之一。本文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民族地区实际,制定和完善民族地区的继续教育法制体系,让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真正步入法制化的轨道。(二)教育主管部门应逐步改变现行的教育体制,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意识,调整培训方式,并努力改变民族地区农村教育方式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合理分配优质师资,有计划地将真正优秀的师范类大学毕业

  生安排到民族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扩充这些学校的师资力量;其次,教育主管部门应倡导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尊师重教”意识,树立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的意识,千方百计赋予继续教育真正的生命力,使其成为满足教师所需、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再次,教育主管部门应调整培训方式,针对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多、潜能生多、问题多等现状,经常性地开展送课下乡活动。本文建议的做法为:组织专家、学者、名师等开展送课下乡活动,使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现场与他们交流和探讨。据了解,这种方式才是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所喜闻乐见的。最后,在改善民族地区农村教育方式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应健全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教师提供最优秀、充足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并努力使之成为教师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良好平台,让他们通过学习而潜移默化地在教育教学中模仿、研究所学到的方法,并从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来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三)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评价机制,实行刚性管理在评价机制方面,民族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应坚决打破单一考核与评价方法,建立多元的教师继续教育评价模式,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完整的评价体系。这个体系主要包括比较完备的教师继续教育的师资资格认定制度、教师的培训档案以及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奖励和处罚机制等。要执行好这一评价体系,需要培训机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行政人员三方联合,形成三位一体的继续教育合力,共同管理和实施继续教育,才能确保继续教育不走过场、不落虚套。具体而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严把参与继续教育教师的资格、教师的继续教育水平及其资格证书等方面的认定关。对培训机构而言,与参培教师所在的学校密切联系也是提升教师素质的关键一环。培训机构应充分利用学校行政管理机制,有效杜绝开后门、蒙混过关的现象;重视在职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过程性评价;培训机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还应奖惩分明,进一步巩固教师的继续教育成果。建议将他们的继续教育效果与教师的评优、评先、晋级及绩效考核挂钩,

  以充分调动继续教育优秀者的进一步发展积极性,鞭策落后者继续努力、迎头赶上。(四)建立多元化的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上文研究显示,贵州省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方法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广大中小学教师在能力培养方面的多样性需求。应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发挥各教育网的特点,强化网络在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优势,以网络化教育激励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与高校合作,给广大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教师搭建起新的教研平台,使其通过学习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而增强自主研究和自主创新能力,很好地促进继续教育成效的发挥和教师的各方面能力提升。四、结语总之,贵州省民族地区区县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方法目前仍然比较单一,直接影响到广大教师综合素质等的提升。针对我国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这些问题和不足,在目前教育转轨、社会转型时期,为保证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民族地区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建立多元的继续教育体系,逐步改变教育体制,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机制;中小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积极参与到各种教育和培训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参考文献][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2]许焕利.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再思考[J].素质教育大参考,2014(11).[3]李学军.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反思[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2).[4]苏晓军.区县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5).

  [5]沈月明,李跃庭.浅析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合理建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3).

  

  

篇六:贵州省关于减轻中小学

  坚决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前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件大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校要以对学生对社会对民族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狠抓落实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实践低负担高质量的发展模式推进我省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省教育厅关于坚决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

  省教育厅关于坚决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

  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

  (黔教基发[2011]85号)

  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教育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基础教育的顽症,严重扭曲了基础

  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阻碍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严重违背了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直接损害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危害民族的未来。为贯彻落实《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1年)》中“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精神,坚决纠正一些地方和学校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违规办学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八个严控”,规范中小学校办学行为

  (一)严控在校时间。小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不得超过6小时,初中生不超过7小时,普通高中学生不超过8小时。中小学一律取消统一的早自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上课时间不得早于8:00,普通高中上课时间不得早于7:30。寄宿制学校早上统一起床时间小学和初中不得早于7:00,普通高中不得早于6:30;晚自习时间不超过2课时,就寝熄灯时间小学和初中不得晚于22:00,普通高中不得晚于22:30。保证小学和初中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9小时,普通高中学生不少于8小时。

  (二)严控课程课时。全面实施国家课程计划,按照《贵州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和《贵州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得设置应付检查的双课表,不得挤占音、体、美课时,不得随意提高教学难度,不得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和搞突击教学。要以制度和措施切实保障学生在校集体体育锻炼时间每天不少于1小时(含体育课、早操、课间操和学生集体体育活动时间),保障开展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活动的时间。

  (三)严控家庭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得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每天控制在1小时以内。初中学生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得超过1.5小时,普通高中不超过2小时。学校要加强对各科作业布置的协调管理,严格控制每天各学科家庭作业总量,教师可根据学生水平差异布置不同的作业。坚决杜绝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高难度的作业,双休日及节假日不得加大作业量,不准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

  (四)严控集体补课。严格按照省教育厅下发的校历开展教学工作,不得利用寒暑假、周末、节日及课余时间组织中小学生进行补课。严禁拖延上课时间和利用午休时间组织学生学习。课程安排的学生自习时间不得分配到学科,任何老师不得利用自习时间上课或补课。学校不得利用晚自习时间上课、补课,义

  公室)。

  三、破解“八个难题",努力实现教育质量“八个突破"

  (一)着力破解德育工作实效性不强的难题。改进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教学方式,按照“近、小、活、实”的原则,积极采用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把传授知识同培育民族精神、规范日常行为、养成文明礼仪习惯等有机结合起来,广泛开展“红色经典诵读”、“五好小公民”、“五心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施优美教室工程,不断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努力在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实现新突破。

  (二)着力破解实施素质教育不全面的难题。坚决纠正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重考试科目学习轻非考试科目学习,重文化知识传授和应试技巧培养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错误做法。要将体育、音乐、美术、科技、情感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学校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内外教育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文体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扎实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使每一位学生至少掌握2项体育技能、1项艺术特长,努力在推进全面育人上实现新突破。

  (三)着力破解推进课程改革不深入的难题。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广泛开展优秀成果评选、交流、推广活动,深入探索适合我省学生实际的课程改革模式,促进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有机衔接、层次递进。建立完善地方和学校课程体系,开发完善本土化、原生态的农村课程和地方专题教育,打造精品特色。大力构建高效课堂,实现教材校本化、师本化、生本化,积极倡导启发式、问题式、参与式等低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模式,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改变以挤占学生休息和睡眠时间,牺牲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的低质量高负担的教学方式,努力在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四)着力破解教育质量评价不科学的难题。健全完善对学校办学水平、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义务教育以县为单位,普通高中以市(州、地)为单位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估。突出过程性评价,强化对学校进出口成绩的管理,以入口定出口,从起点看变化,实行教育教学质量发展性增量评价,用增量考核教师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完善学生成长记录登记制度,注重对学生的道德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的综合评价,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努力在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上实现新突破。

  (五)着力破解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的难题。建立开放型教师培训体系,及时启动并实施省级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教育教学名师培训培养工程、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中小学教师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激励计划等,通过科学有效的培训和帮教带活动,转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深化教师集体备课研讨制度,深入开展优质课、示范课评比活动,加快构建合作型学

  习型教师团队,努力在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上实现新突破。(六)着力破解对特殊学生帮教不重视的难题。强化学校和教师都有责任教育

  好每一位学生的意识,关爱学困生、行为偏差生、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特殊学生群体,全面分析诊断“问题”因素,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探索分类作业、分类评价、分类指导,关注每一位学生,教好每一位学生。坚决纠正学校和教师把重点放在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而忽视其他大多数学生发展的错误做法,努力在人人能成才上实现新突破。

  (七)着力破解学校办学特色不明显的难题。引导学校将工作重心由改善办学条件转移到提高办学水平上来,充分挖掘学校办学历史,立足学校已有的发展基础和传统特色项目,融入地方民族特色,推进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在办学特色上大胆探索和实验,打破千校一面的现状,使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一所学校就是教育改革的一扇窗口,努力在推进特色学校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八)着力破解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难题。以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为契机,改善城镇、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实施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分步实施学区化、城乡学校联盟、薄弱学校托管等一系列区域教育教学制度改革,创新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在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坚决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前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件大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校要以对学生、对社会、对民族、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狠抓落实,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实践“低负担高质量”的发展模式,推进我省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原已发文件相关规定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

  附件:贵州省规范中小学办学奖惩办法

  附件:贵州省规范中小学办学奖惩办法为保障《省教育厅关于坚决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

  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黔教基发(2O11]85号)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特制定本办法。

  一、奖励(一)省每两年开展一次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以下简称“规范办学,减负提质”)先进县评选表彰活动,获得表彰的县由省教育厅颁发奖牌,奖励20O00元,并在省级主要媒体上公布。

  (二)省每两年开展一次“规范办学,减负提质”先进中小学校评选表彰活动,获得表彰的学校由省教育厅颁发奖牌,奖励1O000元,并在省级主要媒体上公布。

  (三)省每两年开展一次“规范办学,减负提质”先进中小学校校长评选表彰活动,获得表彰的中小学校长由省教育厅颁发奖证,奖励5OO0元,并在评优、评先和评职上优先。

  二、处罚(一)地、县级人民政府或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政策违背“八个严控”,或对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违规办学行为不制止、不纠正、甚至纵容庇护的,由省或市(州、地)人民政府(行政公署)教育督导室通报批评,并将相关情况报送其上级人民政府;县(市、区、特区)连续两年受到通报批评的,追究县级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市(州、地)范围内如有两个及以上的县连续两年受到通报批评的,市(州、地)教育局要承担连带责任。(二)凡督查或举报查证中发现学校违反“八个严控",学生课业负担确实过重的,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书面警告一次,取消学校当年接受教育部门表彰奖励资格,取消校长当年各种评优、评职资格,系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由省教育厅给予黄牌警告;学校一年内累计受到两次书面警告的,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系统内通报批评,校长年度考核认定为不合格,系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由省教育厅给予降类处理;学校两年内累计受到三次书面警告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建议主管部门撤销校长职务,系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取消该校“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称号,并向媒体通报。(三)凡由于学校违反“八个严控”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致使发生危及学生生命等重大事故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建议主管部门撤销校长职务;系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由省教育厅取消该校“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称号。违规行为情节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的,追究县级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四)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学科研人员或教职员工出现违反“八个严控"行为的,由其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给予书面警告,令其改正。经批评教育后仍不改正者,系统内通报批评,两年内不评先不评优,不升职不晋级;情节严重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建议主管部门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篇七:贵州省关于减轻中小学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2022贵州中小学秋季开学时间出炉

  眼看就要开学了,各个学校都在紧急做好开学的工作,那么贵州秋季开学时间如何支配呢,下面给大家共享关于2022贵州中小学秋季开学时间出炉最新,欢迎阅读!

  2022年贵州中小学秋季开学时间依据2022年7月2日贵州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公布2022—2022学年度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校历的通知》,贵州一般高中高三年级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3.上学期间

  保持教室清洁和通风,每天至少3次,每次30分钟以上。留意卫

  生,经常洗手,进入教室和课堂时戴口罩。休息期间,仍戴口罩。学生

  之间行走时应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避开集体玩耍。在食堂用餐时,尽

  量在非高峰时段用餐,一人一桌,用餐时避开相互交谈。

  4.随身携带消毒剂

  开学后,学生不行避开地会触摸楼梯扶手、门把手、桌椅、公共厕

  所水龙头和其他物体。病毒的传播不仅通过口鼻,而且通过手。喷洒碘

  多元醇醚溶液可快速杀灭细菌和病毒。使用药物级成分,对皮肤和粘膜

  无刺激性。它对〔儿童〕使用特殊

  安全。

  可用于手部消毒、物品消毒和全部环境消毒。它也可以稀释1:10。

  用于清洗蔬菜和水果。瓶体小巧轻便,可随时随地抑菌消毒。

  5.持续通风

  保持封闭环境清洁。建议每天三次换气约30分钟,以防止一氧化

  碳中毒,同时保持暖和。6.学生有10分钟的休息时间课间休息时,确保教室通风良好。学生应规范佩戴口罩,并根据

  指定的活动区域按时、分区开展课外活动。学生不应在教室或户外疯狂追赶,也不应聚在一起聊天或玩耍。

  小学一年级开学家长需要做好哪些预备呢?1、教孩子进行〔时间管理〕孩子虽然读一年级,但是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还是需要让孩子在时间管理上培育一些好的习惯的,由于这才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效率的,对于他们自身来说也是一种比较好的习惯。例如让孩子养成上课准时到的习惯,并且让孩子自主支配自己的课余时间和课后的生活,制定一些作息的打算,一方面可以调整孩子的生活节奏,另一方面也可以挂念孩子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做时间的仆人。2、培育孩子预习的习惯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孩子上了一年级,在学习内容上还是有确定的转变的,难度也会增大,所以为了让孩子跟上学习的节奏,不让孩子掉队,让孩子在完成自己的功课之后,每天晚上再预习一下明天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可以让孩子对学问进行一下大致的了解,这个习惯对于今后的学习提高也是有格外大的挂念的。

  3、让孩子学会做家务孩子大了,也是需要做一些小的家务的,比方可以让他们自己整理一下自己的东西,在每天晚上睡觉前整理并检查一下自己的书包,假如可以的话,也可以挂念父母进行一下餐桌整理以及清洗自己的小衣服,整理自己的书桌等等,这些事情都是可以让孩子渐渐学会去做的。

  ★2022中小学秋季开学时间★2022安徽中小学秋季开学时间★江苏中小学2022秋季开学时间★最新2022秋季开学时间通知★2022浙江中小学秋季开学时间出炉★2022年贵州中小学暑假放假时间★最新2022新疆中小学秋季开学时间★2022年贵州小学春季开学时间

  2022贵州中小学秋季开学时间出炉相关〔文章〕:★贵州中小学秋季开学时间通知2022★2022年学校秋季开学时间支配

  

  

  

篇八:贵州省关于减轻中小学

  政府交流合作政策和管理机构设置不完善根据贵州省教育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和来黔留学网公示内容显示很多政策法规文件是针对高等院校涉及中小学教育的非常有限且展示数据不够规范具体资料范围不够广内容深度有待加强导致交流合作制度不健全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关于提升贵州中小学教育对外开放合作水平的若干思考

  作者:丁秀莲范爽来源:《时代金融》2017年第12期

  【摘要】目前,贵州省中小学教育对外开放合作的领域不断扩大、深度不断增强,合作效率加大,来黔留学和出国留学事业不断发展,但仍存在对外合作与交流的政策不健全,整体水平不高等问题。本文对我省中小学的对外开放合作现状进行分析,也对构建对外开放的相关制度政策、课程设置和社会支撑等方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指导中小学对外开放合作的实践。【关键词】贵州中小学教育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合作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在招收海外学生,引进境外教育资源,开展境内外教育交流与合作办学所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活动。?教育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和当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是衡量区域对外开放程度的一把重要标尺。“十二五”以来,随着贵州经济、科技、文化对外开放合作的步伐越来越快,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高,教育对外开放也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已经成为重要趋势。但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对外开放合作的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对于我国西部的贵州来说,中小学教育对外开放合作还处于起步的阶段。而对外开放合作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探索出一条符合我省中小学对外开放合作发展的道路。一、贵州中小学教育对外开放合作水平的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贵州对外开放合作的领域开始拓展到了教育领域。1999年,经教育厅批准成立贵州省教育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它在贵州中小学对外合作和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扩大了贵州中小学教育的对外开放,推动了教育交流合作向的发展,组织了一系列的对外交流合作活动,从合作交流的深度、广度和参与度都有了空间发展。不仅有教育资源的“走出去”战略,“请进来”的优秀资源也有了不断的加深和拓展。“走出去”方面,省教育部门组织了教师学生多次的海外学习交流活动,以强化学校对外开放的发展意识和促进学生的参与意识。根据贵州省教育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数据显示,2010年,组织了赴西班牙、瑞士的基础教育考察团,赴美国、加拿大的督导考察团。2011年,成功举办贵州中小学生赴美国、英国、新加坡的游学夏令营。2012年,组织部分中学生参加新加坡游学活动,参加新加坡立化中学承办的亚洲学生领袖交流与座谈会。2013年组织中、小学生参加韩国、英国、美国游学交流活动,澳洲游学冬令营活动。④2014年,根据“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2010~2020年)》)的要求,组织中学生参加美国插班生活动;2015年,组织小学生参加新加坡、欧洲、美国、澳洲游学冬令营活动。“引进来”方面,吸收各国的优秀资源,组织文化交流和合作办学,为资源的引入提供便利条件。2008年以来,教育部、外交部、贵州省政府在贵阳联合举办了九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通过合作交流拉近各国的文化距离,进一步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2009年,贵阳一中成为通过加方认证的“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教育部海外中学”,开设中加双高中班,采用两国高中核心教学大纲,参加中加两国高考,获两国高中文凭。2012年,贵州省教育厅于4月16日正式开通运行“来黔留学网”(http://lqlx.gzsedu.cn/),开展留学资讯宣传的新渠道、新平台,支持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奖学金等一系列政策推动引进来政策的发展。我省对外开放合作的进程的不断加深,显现出了以下特点:(一)双边与多边交流合作不断扩大“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启了贵州教育对外开放新思路,来自中国及东盟的众多官员、学校校长、教育专家、学者一起分享经验、交流成果,开辟贵州教育对外开放新渠道,深化了教育合作,加强了双方互信,加快贵州教育“走出去”的步伐。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贵州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组织中小学的冬令营夏令营游学活动,包括了欧洲、美国、澳等国家。通过“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和加强国际学校的合作等方式,促进优秀教育资源和人才的吸收,取长补短,对于我们教育文化的创新也是大有裨益。(二)中外交流合作深度不断加强2012年,贵州中澳合作学校省教育厅批准,由贵阳一中学与澳大利亚国际应用教育学会共同创办,注重学生个性及特长的发展,也可选择到美国的公立高中作交换生。2015年10月,贵州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计划将于2016年1月下旬组织部分小学生参加澳洲游学插班生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师生体验不同教学模式、不同教学方法和不同的师生交流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教师的教学技能,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交流的方式,增强沟通技能,使中小学教师学生具有更强的文化融合能力。二、贵州中小学教育对外开放合作的不足经过上述的特点的总结,可以看出贵州对外开放合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贵州中小学教育对外开放合作仍然有很多的不足。(一)政府交流合作政策和管理机构设置不完善根据贵州省教育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和“来黔留学网”公示内容显示,很多政策法规文件是针对高等院校,涉及中小学教育的非常有限,且展示数据不够规范具体,资料范围不够广,内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容深度有待加强,导致交流合作制度不健全。留学资格和外籍教师考核审查和管理的监管缺乏专门的负责部门,对外输出教师的培训缺乏统一标准等一系列规定尚属空缺,使监管失职,造成职能部门权利责任混乱。(二)学校水平不齐导致合作交流的水平不同,“引入”数量不足据贵州省教育国际交流中心数据资料显示,我省对外交流合作学校的质量和数量和交流对象的知名度有待商榷,交流的深度和宽度无一不受此影响。学校的交流安排限于国际班、东盟交流周和夏令营和冬令营活动,大多是海外游学活动,交流时间短,对于交流的内容把握有限,会导致教师的积极性不高。中小学生的外国语掌握水平有限,缺失对于交流的自主性。外籍教师水平考试制度缺乏,外来课程在贵州省本土的适应性缺少评估部门和评估标准,班级设置和课程设置没有严格规定等都需要学校各部门进一步完善。(三)社会关注度不足在贵州省教育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和“来黔留学网”官网,未见与官方交流沟通的渠道,说明网页推广度不高,间接反映社会的监管和关注度不足。社会力量在对外合作交流中的地位可与学校比肩。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重视程度和力度对出国留学和出国游学的数量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三、提升贵州中小学教育对外开放合作的策略研究综上所述,贵州地区的中小学教育对外开放合作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资料很不完善,学习和上升的空间很足。我们需要中小学的开放交流,我们需要培养中小学生的对外交往能力和开放包容的思想意识,我们需要能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少年儿童,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的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对外合作的目的,无非是要提高下一代人的素质和培养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利用各种资源和机遇,推动学生的发展。而教育理念和思维的差距,更要求我们从以下方面考虑中小学教育的走向。(一)国家提升对外开放合作的意识水平,提高教育投入首先,重视教育对外开放合作项目的信息宣传,宣传国外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有选择性的引进教育形式,使教育交流的观念深入人心,积极主动的开拓视野,更新教育观念,运用新的方式推动教育的现代化。出台教育开放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环境。如简化审批流程,制定人性化规章。其次,加强教育管理,完善法律法规等一系列制度,提高管理和监督人员素质,引进国外管理手段,提高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比如充分发挥“中国———东盟教育周”的重要平台作用。教育的发展速度、规模、质量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经济的发展速度、规模和质量。财政收入增加后才有提高教育投入的能力。提升学校形象,引进外部企业投资,采用新型投资形式,如众酬等。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增加教育经费总量。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教育。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二)学校优化开放合作的交流平台学校这一教育交流开放合作的平台是师资力量、课程教学、学生发展、教师成长的暖床,是对外合作交流的主要场所。应借鉴国外灵活性和多样化的教育课程设置,积极创设开放合作性的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如个性特长、优势领域的发展等注重语言在对外开放合作中的重要作用,使课程设置更加完善。应注重师资建设,开阔国际视野。在面对不同文化时,教师应有对于不同文化的包容性和学习力,了解国家间差异,尊重差异,并能在不同文化中引领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独立包容的人格。在面对学习内容时,有针对性的培养教师在对外交流合作中的学习和交流能力,利用科技技术,推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四、结语目前,近几年内,贵州省中小学教育对外开放合作在深度和广度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应坚定国家领导,学校教育机构为基础,社会大众为支撑力量,以促进学生对外交流能力的提高为目标,完善和提升贵州中小学教育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注释①闵菲.成都市基础教育国际化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1.②http://gzgjc.gzsedu.cn/.③张成霞,胡彦如,罗希.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促进贵州教育“走出去”的效应分析[J].铜仁学院学报,2015,(第5期).④http://gzgjc.gzsedu.cn/.参考文献[1]闵菲.成都市基础教育国际化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1.[2]崔春.高等农林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问题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4.[3]胡颖,张爱华.贵州省将实现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全面对外开放[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3,(第9期).[4]张成霞,胡彦如,罗希.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促进贵州教育“走出去”的效应分析[J].铜仁学院学报,2015,(第5期).[5]李涛.六论贵州教育精神之一论开放自信[J].贵州教育,2012,(第21期).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6]刘剑青,王小飞.WTO框架下我国教育对外开放战略对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5,(第5期).[7]http://gzgjc.gzsedu.cn/贵州省教育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作者简介:丁秀莲(1990-),女,汉族,河北唐山人,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篇九:贵州省关于减轻中小学

  这些优秀的民族体育项目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乡土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乡土社会的文化记忆和思维方式如果能够因地制宜地把各地区的流行体育项目以一定的方式引入到当地中小学经常性地开展这些民族体育项目的活动引导学生练习这些来自本民族本地区的传统体育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中小学生的乡土文化意识积累中小学生对本民族的文化自尊以及他民族的文化认同再配合其他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的教学对建构中小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会有切实的作用

  利用民族体育促进贵州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

  【摘要】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对于贵州全省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把贵州省丰富的民族体育资源引入中小学教学体系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民族体育具有的乡土性、活态性和传承方式的双重性都能够对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起到推动作用。应采取措施力促民族体育进入中小学校园,其中包括优秀体育文化教材化、在校园中多频次开展民族体育活动、开展民族体育师资培训与交流等。【关键词】民族体育贵州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

  贵州省有49个民族,其中17个为世居少数民族,民族团结问题非常重要。为了促进民族团结并考虑其长远效果性,贵州省民委、教育厅发文要求省内中小学校必须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并且专门组织人员编写相关教材,希望以课程的方式落实民族团结教育。依笔者看,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除了必须规范、刚性的教材教学外,其他具有潜移默化功能的民族团结教育方式也不应该被忽视。其中,民族体育文化就能够对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一、民族体育具有促进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特质1.民族体育文化的乡土性贵州各民族在悠久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多样的民族体育资源,直到现在,仍然有相当数量的民族体育项目在村落中流行。这些优秀的民族体育项目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乡土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乡土社会的文化记忆和思维方式,如果能够因地制宜地把各地区的流行体育项目以一定的方式引入到当地中小学,经常性地开展这些民族体育项目的活动,引导学生练习这些来自本民族、本地区的传统体育,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中小学生的乡土文化意识,积累中小学生对本民族的文化自尊以及他民族的文化认同,再配合其他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的教学,对建构中小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会有切实的作用。2.民族体育项目的活态性民族体育项目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的各种技术动作的组合,不同于中小学校其他大多数课程教学内容。它的这种“活态性”特征和正处在身体发育和好动期的中小学生具有天然的相融性。在相对枯燥、刻板的课堂教学之余,通过组织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可以让学生的身体和大脑得到积极的休息,同时在热烈的活动气氛中学生的团结意识很容易被激发并表现出来,潜在地强化了同学之间的情感联结,这对于通常有着多民族学生共存的贵州省中小学的民族团结教育是有益的。需要说明的是,民族体育项目有别于现代体育项目,现代体育项目的核心价值思想是竞争,民族体育项目则更倾向于娱乐和交流。因此,相对于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如果以促进各民族中小学生间的团结为目标,显然民族体育项目要更

  为现实和有效。3.民族体育传承方式的特殊性民族体育既是文化又是有形的身体活动,其传承方式具有双重性。把民族体育纳入民族团结教育体系的过程既需要让学生了解某种项目的起源、发展与变迁过程,又要求学生以自身的智力和体力投入到项目的练习中来。这样,在一静一动的传承形式中,既可以生成并更新中小学生关于民族体育文化的知识系统,提高他们对民族多样性和平等性的认识,又可以在实际的练习过程中充分享受民族体育带给他们的乐趣。更有意义的是,民族体育项目大多属于互动性的活动,可以增加各民族的中小学生情感交流的机会,这有利于消除中小学生间的民族隔阂以及建立民族互相尊重的意识。二、利用民族体育促进贵州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应采取的措施1.拓宽思路,把优秀民族体育文化编入中小学民族团结教材体系2010年6月,贵州省政府要求把《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民族政策常识》《民族理论常识》系列中小学民族团结教材及教辅资料列入省教育厅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并于当年9月纳入全省中小学课堂教学。从教材的内容看,里面蕴含的民族体育内容较少。其实,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核心是培育中小学生民族自尊、互相尊重以及互相团结的意识,教材只是实现意图的手段。因此,只要是有利于中小学民族团结的资源,都应该尽可能利用。鉴于前文所述优秀民族体育资源和民族团结教育良好的相融性,而贵州省恰好又孕育了丰厚的民族体育文化遗产,应该考虑在以后的民族团结教材编写过程中更多地编入民族体育文化。毕竟,借助教材刚性、规范的力量,民族体育对于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用。2.更多频次地开展民族体育活动,促进中小学生对优秀民族体育的认识和实践近几年,贵州省广泛开展了民族体育进校园活动,对于挖掘、传承优秀民族体育文化,促进学生民族凝聚力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带有仪式性的活动很大程度上具备的是形式上的示范意义。所谓“一开始轰轰烈烈,接下来马马虎虎,最后可能偃旗息鼓”。这种现象传递的一个重要信息是:优秀民族体育进校园活动频次还是太低,难以保证民族体育在校园开展的持续性,进而影响其预期作用。因此,要让民族体育活动始终在学校教育中占据一席之地,才能使其效益最大化。当然,这里并不是强调要经常开展大规模的民族体育仪式活动,而是可以采用多种多样方式,如把民族体育项目融入中小学表演活动,在体育课堂中融入适宜当地教学的民族体育项目等。3.开展民族体育师资的培训和交流民族体育要在贵州中小学团结教育中开出美丽之花,离不开民族体育师资。

  中小学生的世界观处于未定型阶段,教师对于其价值观的型塑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中小学有更多的掌握一定民族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教师,将对贵州民族体育文化传承发挥重要纽带作用。根据当前贵州中小学师资的实际情况,开展民族体育师资的培训和交流是必要的。一方面,组织掌握较多民族体育知识技能的专家开展定期师资培训;另一方面,拥有不同民族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师间定期进行交流。通过培训和交流可以让贵州民族体育师资队伍的规模扩大,同时丰富他们的民族体育知识和技能结构,随之带入全省各中小学,在广大学生中开花结果。

  

  

推荐访问:贵州省关于减轻中小学 贵州省 中小学 减轻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