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对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校长负责制几点认识9篇

对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校长负责制几点认识9篇

时间:2022-11-04 11:05:05 来源:网友投稿

对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校长负责制几点认识9篇对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校长负责制几点认识  正确理解和把握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内涵及重要意义  摘要:本文对高等学校坚持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重要意义及其内涵进行了探索,阐明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校长负责制几点认识9篇,供大家参考。

对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校长负责制几点认识9篇

篇一:对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校长负责制几点认识

  正确理解和把握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内涵及重要意义

  摘要:本文对高等学校坚持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重要意义及其内涵进行了探索,阐明了正确理解和把握其内涵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内涵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党对高校实行有效领导的制度保证,也是实现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的根本制度。正确理解和把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对于加强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对于高校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完成“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现行高校领导体制及其重要意义。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高校领导体制也几经变化,先后实行了“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校长负责制”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第一种突出党委领导的体制,易流于党委包揽行政事务,行政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有悖于管理的规律;第二种强调校长负责,这种体制虽然责任比较明确,但可能产生校长独断等问题;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力求将党委集体领导与校长个人负责结合起来,发挥二者的长处,更加适合我国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

  1.1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我国是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建立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要求,有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坚持推进高等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根本任务。这种体制,在保证高校正常运作的同时,保持了高校稳定和高校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这已经为高校发展历史所证明并为人们所认识。

  1.2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具有重要的管理意义。在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以在高校建立起一个决策科学、运行高效、保障监督有力的工作格局。通过党委的集体决策,有利于学校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决策的慎重性与合理性。高校管理是一个行政过程,当然需要实行行政决策,否则就没有管理秩序和效率。然而对高校建设以及改革发展中重大问题的决策,必须建立一个集体研究决策的机制,通过民主集中制,依靠集体智慧决定重大问题,以防止偏误。同时还需要有一个行政监督机制,防止个人的独断专行,并在出现误差后能够及时而有效地实施救济。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就是将校长个人行政负责与党委的集体决策以及对行政的有效监督结合起来,是高校管理过程最优化的有效形式,符合管理规律。

  2、正确认识和理解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们党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基础上确立下来的具有中国

  特色的高校领导体制,是高校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有效制度,是高等院校沿着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向前推进的重要保证,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但在实践中,虽然这一制度实施已有多年历史,但校长和党委的权利边界却一直不明晰,党政之间的矛盾和不协调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班子的整体合力。要预防和制止这种情况的产生,必须深化对制度的理解,正确认识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的内涵与关系。

  2.1深入理解党委领导的内涵。首先,党委领导是党的领导在教育领域的要求和体现。高等教育作为党领导下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更能充分体现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的执政地位。其次,这也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性质和要求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服务,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50多年的高校发展经验证明,什么时候削弱了党的领导,学校的发展就要受到影响,国家就容易出现不稳定。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管理体制,是适应我国高校性质、任务与管理实际的有效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第三,党委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其职责主要是把握方向、统领全局、决策大事、选配干部。其领导职责主要是:执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领导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讨论决定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内部组织机构负责人人选,讨论决定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基本管理制度等重大事项,保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完成。这是《高等教育法》赋予高等学校党委的领导职责。

  2.2正确认识校长负责的内涵。主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对“校长”概念的正确理解。《高教法》规定:“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这就从法律上确立了高校校长在高校中的法人地位,也就是说,高校校长是高校的最高行政长官。二是对“负责”内涵的正确认识。就是指“校长全面负责本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高校校长握有与其责任相一致的权力。如对各项工作的决策权、人事权、财务管理权和奖惩权。从上述“校长负责”的内涵及其职权范围可以得出如下认识:第一,“校长负责”是“双向”负责。“双向”,是指对内、对外两个方向。对内,校长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工作,要向学校党委负责,向全校广大师生员工负责;对外,校长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要向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负责。第二,“校长负责”是“有限负责”。这个“有限”是指校长在一定的层面和一定的范围内负责,即在“党委领导下”这一层面、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这一范围内负责。第三,“校长负责”是“分工”负责。这个“分工”主要是指党政分工。是中共党员的校长,在党委内部按照党内分工,认真履行“个人分工负责”的职责;非中共党员的校长要在党委领导下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同时,校长要注意发挥副校长和行政部门负责人的作用,在校长的统一指挥下分解责任、分工负责确保校长职权的全面落实。

  

篇二:对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校长负责制几点认识

  对校长负责制的正确理解

  ——专题讲座建立和完善责任制,是邓小平同志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他指出“关键是建立责任制”。“要从上到下建立岗位责任制。这样工作才能有秩序、有效率,才能职责分明。”许多学校管理的通病是责任不清,不讲效率,要求不高,议而不决,决而下行,行而无效,管理不善,指挥不灵,然而查究起来,又无人承担责任。因此责任制在学校的落实,是学校管理的关键。本文就校长负责制落实略抒己见。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肯定了“学校要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的含义是,校长处于学校的中心地位,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学校党组作为政治核心起保证监督的作用,教职工通过教代会民主参与管理。实施完整的校长负责制,必须正确理解和处理好校长负责制中的几个问题。

  1、校长的中心地位与党组织的核心作用

  校长是中心,党支部是核心,不能正确理解“中心”与“核心”的关系,是校长负责制不落实的常见问题。一些学校就出现了“两心”现象,校长与支部书记争权夺利,互不服气,各搞一套,互不认帐,造成班子不团结,工作难开展的局面。一些学校是“两心少一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软一硬,即校长。书记谁硬听谁的,谁硬谁起主导作用,反正只要不发生问题,过得去就行,一旦有事又互相推诿扯皮。还有一些学校“两心合一”。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享有充分的权力,无拘无束,表面上避免了党政矛盾,实际上难以合理发挥行政体系和政治体系各自的作用。有的学校就出现了校长兼书记大权独揽,滥用权利,营私舞弊,搞乱学校的情况。校长为中心是校长的个人责任和科学管理所必须的统一领导及权责统一。校长是学校的最高行政首长,对内主持全面行政工作,对外代表学校,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同时兼负与上述权力相应的责任。这使得校长职,权、责统一,校长的责任制得以保证,强化了行政指挥系统,有利提高学校工作效率,但是,校长不能撇开党支部,要以党支部作为政治核心和参谋部,在重大决策和行政过程中要依靠党支部的参谋和支持,并自觉接受党支部的监督。党支部为核心,又是社会主义学校要确保党的领导作用和政治工作的需要。党支部要发挥政治核心的作用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书记不能包办校长的工作,也不能一味以评判员、监督员的身份出现,而应在以下几方面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支持校长工作:(1)在学校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中,保证每个共产党员坚持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并进而团结群众支持校长的工作。(2)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动群众做

  好本职工作,支持校长工作。(3)领导团结教代会、工会、共青团、学生会、民主党派等群众组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支持校长工作。(4)通过干部的考核、推荐,把好干部队伍关,支持校长工作。党支部和行政有建议权,对校长和行政的决策有审议权,对校长和行政作出的正确决策有保证权,对校长和行政系统作出违反国家方针政策的决定和行动应及时纠正并有向上级报告的权力。保证中有监督,监督是为了更好地保证。校长为中心,党支部为核心都是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学校科学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正确理解校长的中心地位和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处理好党政关系,就能发挥校长负责制的优越性。深圳市实验学校,办学11年就成为中国名校,正是得益于他们对“中心”与“核心”的正确理解和处理校长金式如和书记阮少球志同道合,他们互相支持、互相信任、互相谅解,被誉为“最佳拍档”。实验学校领导班子的和谐团结及学校科学有效的管理,正是“中心”与“核心”,“两心相颖的良好体现。

  2、“法人“与”“主人”的关系

  校长是学校的法人,全权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教职工是学校的主人。“主人”与“法人”是什么关系;现在许多学校,教师乃至中层干部都把校长称作“老板:”这是说明落实校长负责制校长的权力增大了?还是说明现在教师的主人翁地位下降了?校长负责制的核心问题是保证校长的权力,然而校长有权力并不等于完整的校长负责制,有些学校,校长又兼书记,大权在握,而教代会只是流于形式,学校内部的矛盾、问题一大堆。校长不愿听不同意见;迫于对校长权力的忌惮。教职工也不敢对学校的工作提出异议。教代会只是讨论一些由校长或行政班子拟出的草案,仅仅通过而已,对实施工作有什么影响,无人过问,至于学校的教学与管理怎样改观,校长不急,教师无奈。学校长期处于规章不全,不照章办校,校长专断,学校照转的局面,只要不出问题,万事大吉。导致校长的权力没有受到有效的监督、约束。结果是滥用的权力;学校的工作没有群众充分的参与,必然是被动,没有活力的。完整的校长责任制,要求校长全权负责的同时,还要充分尊重全体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管理的作用。只有全体教职工参与认同的决策,才能得到他们的支持拥护,才能调动教职工执行决策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深圳市实验学校在这方面有成功的经验。实验学校金式如校长在学校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确实能做到说了算,但决不是随便说了算。金校长在行使权力时,严格遵守工作程序,根据条例、制度的规定办事。实验学校建立了健全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教代会负责对校长拟定的条件、计划及重大事项进行质疑。审议,还对校长和行政干部进行民主评议,使教代会职工通过教代会民主参与管理的过程制度化。程序化。实验学校全体教职工敬业、乐业的精神风貌。是每个到过实验学校的人都能深刻感受得到的。这正是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处理好“法人”与“主人”关系的成果。

  3、校长和副校长的关系

  在学校,校长和副校长通常实行的是分工负责制,当副校长分管了某一部门的工作后,部门的意识就特别强,在很多事情上,副校长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站在部门的立场上跟校长争,为部门利益说话。时间久了,副校长分管的领域往往就成一个体系,容易在学校内部形成小团体。如果副校长的全局意识差一点,则容易形成一个独立王国,校长的办学意图、办学思想不能贯彻。甚至出现校长要办的事先得副校长点头才行的情况,使校长负责制难以贯彻。这也是许多学校领导班子不和的关键。深圳实验学校在实行校长负责制时,对校长和副校长的职能和关系模式作了改革,实行校长、副校长之间的分工协理制,其实质内容是副校长不再分管某个部门,各个部不再通过副校长这个中间环节而是直接对校长负责,副校长的职能有三个:一是根据校长长期的或临时的授权,协助校长领导某一方面的工作;二是根据校长长期或临时的授权,去处理某一件具体的事情:三是根据校长的授权,去完成某一项具体的任务。这样副校长只能根据校长的授权工作,要从全校的角度来协助校长领导学校的工作,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协助意识和全局意识,而不再站在某个部门的立场上。副校长参与决策而不最后决策,他们总是站在全局的利益上给校长出主意作参谋,从而保证了校长的办学意图能直接交给中层干部和级组长执行,减少了管理的中间环节,提高了行政管理的效率。实验学校的副校长分工协理制,丰富了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值得推广。

  

  

篇三:对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校长负责制几点认识

  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集党组织集体领导和校长行政负责两个优势为一体,在党组织的集体领导下充分发挥校长积极性的领导体制。

  党支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领导核心,对学校工作实行集体领导、科学民主决策。党支部书记是学校党支部的第一责任人,是集体领导的一把手。

  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行政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校的教育、教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贯彻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组织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集体领导,重大问题由党组织进行决策。在实施过程中,由校长按照教育法赋予的职责,在党组织的集体领导下认真做好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党组织要监督、保证和支持校长正确行使职权。

  

篇四:对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校长负责制几点认识

  对中小学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

  研究与探讨

  作者:刘保国来源:《黑龙江教育·中学》2020年第08期

  深圳市教育局在2020年工作思路中提出“在中小学试点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此前,天津市、浙江省已经在试点此项工作。什么是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这一体制是否有政策上的依据,其内涵是什么,效果会怎么样,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深入探讨。

  一、党组织作用的发展历程及政策依据

  在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时期,基层党组织处于領导地位,但是这种体制没能很好地起到总揽全局的作用;校长作为专业人员,没能体现出专业的优势。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学校中的党组织要从包揽一切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大力支持校长履行职权,保证和监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和国家教育计划的实现。”2016年《关于加强中小学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指出:“建立党组织参与决策和监督、有效发挥作用的制度机制……保证党组织在重大事项决策中的地位。”至此,党组织的作用在“保证监督”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参与对重大事项的决策”。

  在校长负责制下,保证监督也好,参与对重大事项的决策也罢,执行得并不尽人意。

  2017年《中国共产党章程》“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明确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强普通高中学校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这份指导意见在明确了党组织起“领导”作用的同时,还明确指出这个“领导”具体体现为“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2019年发布的这两份文件涵盖了中小学所有阶段(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明确了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及具体体现。

  中小学校党组织的作用经历了“领导——保证监督——参与对重大事项的决策——领导”的过程。发展过程中,后边的“领导”与前边的“领导”含义不同,前边的“领导”是包揽一切的,后边的“领导”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应该说,从党组织作用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小学党组织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历史的选择,具有政策上的依据。

  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内涵

  关于中小学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和解释。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范围,除试点地区以外,就是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和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综合《中小学校贯彻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新党组通字〔2006〕46号)、《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办发〔2014〕55号)等文件,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具有如下特点:

  党组织是领导核心。讨论决定学校改革和发展以及教学、科研、行政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和基本管理制度。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党管人才原则。领导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党的纪律检查工作;领导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等群团组织和教职工大会(代表大会)。

  配备书记和校长。书记、校长分工明确,边界清晰,各司其职,互相配合。

  贯彻和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对涉及学校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干部人事、规章制度、经费预决算、基建采购项目等重大问题和事关全局性、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必须由党组织集体研究决定。

  校长是学校行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党组织集体领导下全面负责教学、科研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建立健全议事制度。对党组织会议、校务会议的职能定位、出席范围、议事规则和程序都提出了要求。

  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概括为: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集党组织集体领导和校长行政负责两个优势为一体、在党组织的集体领导下充分发挥校长积极性,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一种分工明确、边界清晰的领导体制。

  三、“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与普遍实行的“校长负责制”的区别

  “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与目前普遍实行的“校长负责制”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从领导核心看,前者的领导核心是党组织,后者的领导核心是校长,因为“校长既是学校的最高决策者,也是学校的最高行政负责人”(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释义》)。从决策内容看,前者决策的是涉及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事务,后者“要求校长既要负责学校一切重大事务的决策,又要全面负责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释义》)。从决策主体看,前者是党组织会议,后者是校务会议(校长办公会)。

  从决策制度看,前者必须执行民主集中制,因为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所有党组织必须执行民主集中制,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是党章明确规定了的;后者的校务会议(校长办公会)成员不一定都是党员,不是党组织,它可以采取审议制,当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校长具有最终决定权,责任由校长承担,“校长是学校的最高决策者”。

  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组织是领导核心,更有利于确保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党组织负责的是学校的重大事务,更有利于腾出时间思考事关学校全局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校长无须决策一切事务,应集中精力发挥专业优势;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是“书记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书记不能代表集体,也要接受党组织的集体领导,更容易发挥集体智慧,更有利于避免独断专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比目前普遍实行的校长负责制更具有制度上的优势。

  四、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强化监督

  与校长负责制相比,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虽然更有优势,但同样需要强化监督,除上级党组织、行政部门监督以外,还须在下面两个方面着力。

  

篇五:对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校长负责制几点认识

  党组织领导下校长负责制

  作者:景芝玉来源:《教育·校长参考》2021年第01期

  所谓校长负责制,即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长负责。义务教育现行的校长负责制实施30多年来,推进了中小学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培育了一批有思想、有担当、有作为、有影响的优秀校长,也创建了一批文化内涵深厚、办学质量优秀的名校。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指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基于此,开展中小学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成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举措。

  当前,燕山教委党委在全市乃至全国率先吹响了中小幼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集结号。北京市房山区星城小学作为燕山地区第一批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试点校,在燕山教委党委领导指导下养正、育正并轨,积极探索实践。作为学校校长、党支部副书记和党组织领导下校长负责制在小学开展试点的主要参与者,我在经历了文件精神的学习、实施细则的制定、运行流程的梳理等一系列工作后,通过本文谈谈个人体会与收获,以及试点工作对学校带来的变化与影响。

  明确一件事

  最初听到“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时产生过疑问:首先,开展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与通行校长负责制本质的区别是什么?其次,党组织领导与校长负责是什么关系?对此,我通过学习文件精神,以及在试点工作推进过程中不断领悟,不仅解答了疑问,还提升了自己对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新的认识与理解。

  定位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探索建立集党组织集体领导和校长行政负责两个优势为一体、在党组织的集体领导下充分发挥校长积极性的一种领导体制,是对中小学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一次重要变革,其核心要义是落实党组织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同时,还要健全党组织与行政议事决策制度,完善协调运行机制,用制度来保障在党的领导下、校长主持负责学校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等工作,执行党组织关于学校重大问题的集体决策。

  职责党组织处于领导核心地位,承担着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这就决定了党组织不仅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更要发挥领导作用,坚持党组织集体领导、集體决策,全面负责党的建设,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决定学校发展重大事项,监督重大决议执行,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而校长作为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履行学校领导与管理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主持负责学校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等工作,保障学校重大问题要通过党组织集体决策,校长组织执行。因此,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书记、校长各自重任在肩,党组织作为学校改革发

  展稳定的领导核心是学校组织系统的决策中心;校长是学校管理系统的指挥中心和管理中心,是学校教育系统的执行中心。这两者是决策层与执行层的关系。

  原则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贯彻落实集体领导、集体决策。

  开好三个会

  学校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原则,依靠和通过民主集中制,集中大家的智慧力量管理学校。贯彻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党组织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承载学校管理功能的三驾马车,分别是支委会、校务会、教代会。其中,支委会是学校的决策中心,对学校重大事项做决策;校务会是学校组织的执行中心,对支委会作出的决策进行具体的落实;教代会是学校审议中心,是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学校的途径,对学校工作具有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和评议监督权。

  党组织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工作流程是学校发现问题,由校务会或教代会向支委会提交议案,支委会研讨方案决策后由校务会进行具体落实,若涉及群众利益必须通过教代会审议后,再由校务会落实。同时,支委会、教代会、校务会对工作的落实都具备监督功能。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一种集体管理体制,对现行管理体制的一种优化,防止个人决策的失误和武断,减少管理成本,强化程序监督,优化内部督导。

  处理好三个关系

  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会涉及党组织与行政、集体与个人、书记与校长三对关键的关系。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需要正确认识与处理三对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有关党政协调、集体决策与班子沟通的体制机制。

  处理好党组织领导与校长负责的关系,完善协调机制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党组织领导与校长负责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校长既要作为党组织主要成员参与重大事项决策,又要在党组织领导之下行使管理职权,成为重大决策的执行者。可见,处理党组织与行政的关系,实质是处理好党组织与校长的关系,既要保证校长对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又要保证校长管理职权的行使处于党组织领导之下。这就需要党组织与行政协调配合,分工合作。在学校重大事项上,党组织决策权与行政执行权相对分离有利于权力制衡,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产生危害。但从提高决策质量与执行效率角度看,党组织与行政需要协调配合。作为行政最高领导,校长要尊重党组织决定,自觉接受党组织监督。校长既是学校党组织决策的具体执行者,同时也是主要决策者,校长的地位、作用的体现与发挥是党政能否协调运行的关键。党组织作为最高权力与决策机构,是支持与帮助校长开展工作的;事关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在决策前充分听取校长的意见;党组织要为校长对决议的组织实施工作创造条件;对于校长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党组织要积极帮助;在决策实施过程中党组织要履行监督职责。

  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完善决策机制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涉及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党组织领导是指党组织集体领导,在党组织的集体领导下,经由党组织讨论决定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履行职责。同样,在校长负责方面,要将校长及分管校长各自应承担的职责区别开来。一方面,校长是学校唯一法定代表人,对外承担民事责任,对内全面负责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各分管校长要负责分管工作,并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承担分管责任。因此,校长负责既包括作为法人代表的校长个人的负责,也包括副校长在内的校长集体负责。就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的“党组织”与“校长”而言,其关系的实质也体现为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关键是坚持集体领导、集体决策。书记是党组织集体的一员,不能将党组织领导等同于党组织书记领导;校长是党组织的一员,不能在“三重一大”问题上不经党组织决定而个人说了算;领导班子的每位成员,都要服从集体领导。集体决策方面,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和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学校基本制度的确定和修订、内部机构设置及其负责人人选的决定和干部奖惩、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重要项目安排、年度经费预算与大额预算外资金使用等重要事项方面的决策,必须集体讨论与决定。为此,应完善决策相关体制机制,明确以下几点:在重大问题的讨论决定上,先通过调研提出方案,经过支委会进行沟通、讨论、决策,讨论过程中实行末位发言制,决议后再提交校务会落实执行;在干部任免提交讨论决定前,支委成员之间需要先进行酝酿;对专业性、技术性强的重要事项,要进行专家评估;事关师生员工切身利益事项的决定,要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

  处理好党组织书记与校长之间关系,完善沟通机制党组织书记与校长在集体领导与集体决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书记与校长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党组织与行政的协调运行。作为党组织领导班子的“班长”,书记要切实肩负起抓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作為学校法定代表人,校长要切实承担学校法定代表人和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工作的全面责任,同时还要肩负起副书记职责;党组织重大问题讨论决定后,属于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由党组织直接组织实施,属学校行政方面的工作由校长统一组织实施。因此,要完善沟通与协商机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建立健全沟通机制及会前书记校长沟通机制,党组织会涉及有关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等议题,党组织书记应在会前听取校长意见;校长办公会有关重要议题,校长应在会前听取党组织书记意见;集体决定重大事项前,党组织书记、校长和有关支委成员要进行充分沟通;意见不一致的议题暂缓上会,待进一步交换意见、取得共识后再提交会议讨论;要做到日常工作经常沟通、重要决策事先沟通、紧急情况及时沟通。

  全面辐射,完善内部监督保障机制

  开展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了学校的内部监督机制。具体体现在:一是突出了党组织监督,学校党组织要加强对领导班子成员贯彻执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情况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是保障了教代会监督,对于学校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党组织

  决议后提交学校教代会审议,从而依法保障和实现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三是进一步落实了全员监督,加强和推进党务公开、校务公开、财务公开,及时向全体师生员工通报学校重大决策及实施情况,通过领导班子作风评议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建立决策执行中的监督和纠正制度,接受全员的监督;四是向全体家长公开学校监督电话、教委监督电话,实行周五下午的校领导接待日制度、书记校长信箱反馈制度接受来自社会的监督,做到有诉即办,提升了学校办学的满意度。

  多措并举,推进民主管理

  在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过程中,我校尊重民主管理,积极开展了全体党员提案制、在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过程中,我校尊重民主管理,积极开展全体党员提案、年级组背对背意见征询、教代会面对面意见征询等活动,引导全体教师通过不同形式参与到学校发展和管理中来。面对大家的提案,学校成立提案审查委员会,负责提案的受理、审查和立案;教代会及党员提案及做出的决定,校长都认真处理和落实;校长对代表提出的议案有不同意见时,通过支委会会议集体讨论后决定;及时召开意见征询反馈会,通过开放的管理方式,师生们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建议得到采纳,优秀合理的提案写进了规划、纳入了学校发展项目库,师生真正体会到自己就是学校的主人,增加了对学校管理团队的信任,增添了职业自豪感和归属感。

  实践证明,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促进了学校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推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发展,让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风清气正;为学校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保障;规范了学校的管理模式和治理结构,让决策、执行、监督权责清晰,形成闭环管理,规避管理风险,促进了依法治校;提升了学校管理团队的执行力,增加了教师对学校管理团队信服力;凸显了集体领导的优势,提升了整体发展的核心动力;推进了办学理念的分层落地,养正课程体系的健全,教师培训机制的完善,保障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其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需要我们通过对试点工作的引领与指导,做得更规范、更系统,从而使学校的管理更科学、更有效、更和谐。同时,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推进也一样,既不能故步自封也不能急于求成,要做到与时俱进。让我们一道,共同实践,一起探索,不断积累燕山经验,携手为打造小而全、小而特、小而精、小而美的燕山教育而努力。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

  (作者单位:北京市房山区星城小学)

  

  

篇六:对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校长负责制几点认识

  新时期学校管理机制变革初探——“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

  制”试点工作思考

  摘要新时期学校“立德树人”的宗旨更加凸显,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落实党组织在学校中的核心地位,是实现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体现,在中小学校试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新形势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对现行学校管理机制进行变革。

  关键词学校管理机制变革校长负责制一、加强学习,提高对党的建设和学校管理机制变革的认识长期以来,在学校领导和教师中普遍存在着“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认为抓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硬任务硬指标,而党建工作涉及意识形态问题,成效不明显,甚至可有可无。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都在下降,直接影响了教育方针的落实,不利于学校的健康发展。现阶段,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党员“三会一课”和教职工政治学习等制度优势,要把加强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作为学校管理机制变革的前提和保证。一是认真组织教职工政治学习,在学习会上,既讲学校业务工作,也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历次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党风廉政,以及当地党委政府对教育和教师工作的要求,让教职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并以此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努力使每位教师,尤其是党员教师都能“立标杆、守底线”。二是组织党员和领导干部学习《党章》、《纪律处分条例》和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开展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试点的通知》精神,探索加强学校党建工作的渠道和措施,让每位党员领导干部明确学校党组织的职责和任务,明晰党员的权力和义务,推进新形势下学校管理机制的变革,坚信学校党组织的工作大有可为,在推动学校发展中必须有所作为。三是精心组织“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党员教师根据本职工作特点,开展关爱学生、服务社会等“日做”活动,通过总支委员轮流上党课、党员教师轮流谈学习体会以及收看视频、学习文件等“夜学”活动,进一步提高党员教师的党性修养。二、夯实基础,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后,学校党组织从原来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转变为“总揽全局和全面领导”,责任更大、任务更重,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是履行党组织职责的关键,也是顺应学校管理机制变革的需要。一要健全基层组织,及时进行学校党委和下设支部的换届选举,调整充实支委成员。要让校办、学生处、教务处等核心部门负责人或分管校领导选入学校党组织,方便就学校重大问题提出意见、作出决策;让年段长担任下设支部书记,骨干教师任委员,参与年段和教研组工作的谋划、协商、决策和实施,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使学校基层工作更接地气,更容易推进。二是明确责任分工,转变思想观念,落实总支和支部各委员的岗位责任制,强化支委成员既抓业务又抓党建的“一岗双责”意识,在业务工作中融入党建工作,用党建工作助推学校发展。三是强化支部工作。支部是学校党建工作的基础,抓好支部的党员教育与管理,增强党员教师的担当精神。通过支部在各学科和后勤党员中开展“立标杆、树典型”活动,引导党员为学校分担更多的困难和任务(如:担任班主任和教研组长、跨年段教学、超工作量以及分担创建省特色学校和迁建工程等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自觉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标杆”,促进年段、教研组和学校工作的开展。

  三、创新机制,突出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后,学校党组织承担起“总揽全局和全面领导”职责,必须打破学校原有的管理方式,创新工作机制,突出核心地位。具体要做到“一规则、二加强、三优先”:“一规则”即制订学校议事规则,明确党政职责边界和决策机制,避免越位和缺位,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对涉及学校发展规划、改革方案、领导分工、干部人事、规章制度、经费预决算、基建采购项目等重大问题和事关全局性、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必须由党组织集体研究决定,避免“一言堂”和“不担当”。“二加强”,一是加强党组织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工、青、妇及民主党派的领导,讨论决定学校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统一各方思想,统揽各项工作,促进学校和谐发展;二是加强对学校领导班子的教育与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制,适时提出针对性的工作要求,开好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组织领导干部工作绩效民主测评。“三优先”,一是学校重大事项决策先由党组织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后向行政提出意见;二是重大政策出台前,先组织党员进行协商完善,统一思想认识,助推行政工作的落实;三是学校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优先考虑表现突出的党员教师,并充分尊重党组织的意见。四、理顺关系,确保学校管理高效运行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后,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起“总揽全局和全面领导”作用,主要是指“把方向、抓大事、出思路、管干部、用人才”。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学校的行政工作第一责任人,根据《教育法》的规定,校长行政指挥权应得到充分尊重。因此,必须明确职责分工,理顺党政关系,实现规范管理、科学决策,确保学校管理高效运行。一是要理顺党组织领导与校长负责的关系。中小学校党组织是领导核心,校长在党组织领导下行使职权、独立负责。要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既要强调校长必须自觉接受党组织的领导,也要强调党组织必须全力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行使行政管理权,在重大事项决策中要充分听取校长的意见,发挥校长在依法行政中的重要作用,以保证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行。二是要理顺分工与合作的关系。提倡中小学校书记、校长“双肩挑”或党政干部交叉任职。做到每个领导班子成员既有明确分工,又能通力合作;既要自觉履行职责,又能积极践行集体领导。党组织和行政班子既要明确职责权限,又要步调一致,形成合力。学校行政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应由行政班子负责提出工作意见和方案,提交党组织集体讨论决策。五、优化队伍,提升驾驭学校管理变革的能力随着学校管理机制的变革,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落实“立德树人”办学宗旨,实现学校快速发展,关键在于党组织战斗力和主要领导对学校管理的驾驭能力。一是选好、配强学校党组织书记。要把“政治坚定、善于协调、精通党务、通晓教育”的同志选拨到书记岗位上来,以满足对学校工作“全面领导”的需要。二是切实把握教育契机。根据中央和当地党委的要求,分阶段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打牢干事创业的思想基础;在领导干部中开展以“严以律已当表率、干在实处求发展”的主题教育活动,推动学校发展。试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新时代的客观要求,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中小学校的重大实践,更是对学校管理机制的深刻变革,只要我们“加强学

  

篇七:对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校长负责制几点认识

  仅供个人参考

  对校长负责制的正确理解

  ——专题讲座建立和完善责任制,是邓小平同志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他指出“关键是建立责任制”。“要从上到下建立岗位责任制。这样工作才能有秩序、有效率,才能职责分明。”许多学校管理的通病是责任不清,不讲效率,要求不高,议而不决,决而下行,行而无效,管理不善,指挥不灵,然而查究起来,又无人承担责任。因此责任制在学校的落实,是学校管理的关键。本文就校长负责制落实略抒己见。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肯定了“学校要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的含义是,校长处于学校的中心地位,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学校党组作为政治核心起保证监督的作用,教职工通过教代会民主参与管理。实施完整的校长负责制,必须正确理解和处理好校长负责制中的几个问题。

  1、校长的中心地位与党组织的核心作用

  校长是中心,党支部是核心,不能正确理解“中心”与“核心”的关系,是校长负责制不落实的常见问题。一些学校就出现了“两心”现象,校长与支部书记争权夺利,互不服气,各搞一套,互不认帐,造成班子不团结,工作难开展的局面。一些学校是“两心少一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软一硬,即校长。书记谁硬听谁的,谁硬谁起主导作用,反正只要不发生问题,过得去就行,一旦有事又互相推诿扯皮。还有一些学校“两心合一”。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享有充分的权力,无拘无束,表面上避免了党政矛盾,实际上难以合理发挥行政体系和政治体系各自的作用。有的学校就出现了校长兼书记大权独揽,滥用权利,营私舞弊,搞乱学校的情况。校长为中心是校长的个人责任和科学管理所必须的统一领导及权责统一。校长是学校的最高行政首长,对内主持全面行政工作,对外代表学校,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同时兼负与上述权力相应的责任。这使得校长职,权、责统一,校长的责任制得以保证,强化了行政指挥系统,有利提高学校工作效率,但是,校长不能撇开党支部,要以党支部作为政治核心和参谋部,在重大决策和行政过程中要依靠党支部的参谋和支持,并自觉接受党支部的监督。党支部为核心,又是社会主义学校要确保党的领导作用和政治工作的需要。党支部要发挥政治核心的作用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书记不能包办校长的工作,也不能一味以评判员、监督员的身份出现,而应在以下几方面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支持校长工作:(1)在学校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中,保证每个共产党员坚持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并进而团结群众支持校长的工作。(2)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动群众做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好本职工作,支持校长工作。(3)领导团结教代会、工会、共青团、学生会、民主党派等群众组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支持校长工作。(4)通过干部的考核、推荐,把好干部队伍关,支持校长工作。党支部和行政有建议权,对校长和行政的决策有审议权,对校长和行政作出的正确决策有保证权,对校长和行政系统作出违反国家方针政策的决定和行动应及时纠正并有向上级报告的权力。保证中有监督,监督是为了更好地保证。校长为中心,党支部为核心都是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学校科学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正确理解校长的中心地位和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处理好党政关系,就能发挥校长负责制的优越性。深圳市实验学校,办学11年就成为中国名校,正是得益于他们对“中心”与“核心”的正确理解和处理校长金式如和书记阮少球志同道合,他们互相支持、互相信任、互相谅解,被誉为“最佳拍档”。实验学校领导班子的和谐团结及学校科学有效的管理,正是“中心”与“核心”,“两心相颖的良好体现。

  2、“法人“与”“主人”的关系

  校长是学校的法人,全权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教职工是学校的主人。“主人”与“法人”是什么关系;现在许多学校,教师乃至中层干部都把校长称作“老板:”这是说明落实校长负责制校长的权力增大了?还是说明现在教师的主人翁地位下降了?校长负责制的核心问题是保证校长的权力,然而校长有权力并不等于完整的校长负责制,有些学校,校长又兼书记,大权在握,而教代会只是流于形式,学校内部的矛盾、问题一大堆。校长不愿听不同意见;迫于对校长权力的忌惮。教职工也不敢对学校的工作提出异议。教代会只是讨论一些由校长或行政班子拟出的草案,仅仅通过而已,对实施工作有什么影响,无人过问,至于学校的教学与管理怎样改观,校长不急,教师无奈。学校长期处于规章不全,不照章办校,校长专断,学校照转的局面,只要不出问题,万事大吉。导致校长的权力没有受到有效的监督、约束。结果是滥用的权力;学校的工作没有群众充分的参与,必然是被动,没有活力的。完整的校长责任制,要求校长全权负责的同时,还要充分尊重全体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管理的作用。只有全体教职工参与认同的决策,才能得到他们的支持拥护,才能调动教职工执行决策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深圳市实验学校在这方面有成功的经验。实验学校金式如校长在学校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确实能做到说了算,但决不是随便说了算。金校长在行使权力时,严格遵守工作程序,根据条例、制度的规定办事。实验学校建立了健全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教代会负责对校长拟定的条件、计划及重大事项进行质疑。审议,还对校长和行政干部进行民主评议,使教代会职工通过教代会民主参与管理的过程制度化。程序化。实验学校全体教职工敬业、乐业的精神风貌。是每个到过实验学校的人都能深刻感受得到的。这正是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处理好“法人”与“主人”关系的成果。

  3、校长和副校长的关系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在学校,校长和副校长通常实行的是分工负责制,当副校长分管了某一部门的工作后,部门的意识就特别强,在很多事情上,副校长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站在部门的立场上跟校长争,为部门利益说话。时间久了,副校长分管的领域往往就成一个体系,容易在学校内部形成小团体。如果副校长的全局意识差一点,则容易形成一个独立王国,校长的办学意图、办学思想不能贯彻。甚至出现校长要办的事先得副校长点头才行的情况,使校长负责制难以贯彻。这也是许多学校领导班子不和的关键。深圳实验学校在实行校长负责制时,对校长和副校长的职能和关系模式作了改革,实行校长、副校长之间的分工协理制,其实质内容是副校长不再分管某个部门,各个部不再通过副校长这个中间环节而是直接对校长负责,副校长的职能有三个:一是根据校长长期的或临时的授权,协助校长领导某一方面的工作;二是根据校长长期或临时的授权,去处理某一件具体的事情:三是根据校长的授权,去完成某一项具体的任务。这样副校长只能根据校长的授权工作,要从全校的角度来协助校长领导学校的工作,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协助意识和全局意识,而不再站在某个部门的立场上。副校长参与决策而不最后决策,他们总是站在全局的利益上给校长出主意作参谋,从而保证了校长的办学意图能直接交给中层干部和级组长执行,减少了管理的中间环节,提高了行政管理的效率。实验学校的副校长分工协理制,丰富了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值得推广。

  

篇八:对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校长负责制几点认识

  虽然校长负责制的的界限是很难明确的但是国家也在制定一定的相关的对学校管理更加有效地管理机制校长负责制一定也会越来越完善学校管理工作也会越来越好

  对校长负责制的理解

  曹杨新村幼儿园曹洁2010.11我国的校长负责制从解放初期至今,已断断续续实行了半个多世纪。但是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原因,该制度一直不够完善,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对此,我们又做出了许多的完善:20多年来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推动了校长负责制的不断完善。从校长的职责、权力角度作出的概括“什么是校长负责制?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学校工作由校长统一领导和全面负责。”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告诫人们:“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学校出现的一系列权力滥用的问题都与权力失去制约有关。这些问题不仅与学校内部监督机制有关,而且与外部监督机制也有很大关系。那么,该如何解释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呢?1982年,我用“上级机关领导,校长全面负责,支部保证监督,教工民主管理”来解释,并非没有根据。现在实行的校长负责制,不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多年演变过来的。新中国建国以后,我国中小学内部的领导体制,经过多次变革,实行过多种领导体制。争议最大的是两种,一种是“当地党委和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党支部对学校行政工作负有保证和监督的责任”,。这是1963年3月原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明文规定的。“当地党委和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可简称为“上级机关领导”,学校党支部的作用可简称为“支部保证监督”。这就是“政策依据”。只有在这种领导体制下,才谈得上“校长全面负责”。不具备“上级机关领导”和“支部保证监督”这两条,而是“在党支部领导下”,校长就不可能“全面负责”另一个引起争议的领导体制是。“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的一切重大问题,必须经过党支部讨论决定”。这是1957年整风反右后和“文革”结束后中小学实行的领导体制,1978年9月原教育部重新颁发的是《全日制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明文规定的,也是“政策依据”。在这种校长负责制下,校长就不可能“全面负责”。这一文件出台后,不少中小学校长对这一领导体制提出异议。他们呼吁:“一个基层单位,领导和负责是不能分开的。党支部管领导,校长管负责,校长是无法负责、无力负责的。”校长们的意见是有道理的。所以校长负责制提出后,得到许多校长的拥护。但是能不能把校长负责制简单地界定为“校长负责制就是校长全面负责”呢?前面说过,如果不具备“上级机关领导,支部保证监督”这两条,而是“在学校党支部领导下”,那么校长就不可能“全面负责”。在《关于校长负责制的几点思考》一文中说过:“什么叫校长负责制?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学校工作由校长统一领导和全面负责。但是,这样概括失之过简,因

  为我国学校内部涉及各种关系。例如,党委(在中小学是党总支、党支部)在学校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起什么作用?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学校占有什么地位、起什么作用?校长同党支部、教代会是什么关系?这些都是中国的国情,和外国不同。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校长负责制,是很难表述清楚的。”我仍然认为,探讨这一问题,不要纠缠在概念的表述上,而要抓住学校内部领导体制的主要问题,抓住来自实践中的问题。学术争鸣,就是各抒己见。在争鸣中应充分尊重不同观点者的意见。有人认为,校长负责制实行了十几年,至今没有把它的含义定下来,是教育管理理论界的“悲哀”。我认为,在争鸣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正常现象,何悲哀之有?管理学是历史悠久的老牌学科,但什么叫管理,至今没有公认的定义。我们能说这是管理理论界的悲哀吗?因此,我不赞成在学术争鸣中使用这种语言。这种语言讽刺意味甚浓,是对不同意见者的不尊重,不利于学术争鸣的健康开展。虽然,校长负责制的的界限是很难明确的,但是国家也在制定一定的相关的对学校管理更加有效地管理机制,校长负责制一定也会越来越完善,学校管理工作也会越来越好。

  

  

篇九:对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校长负责制几点认识

  中学落实校长负责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参与,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校长主持工作,副校长协助校长工作.

  二、校长的主要职责:

  1、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团结、依靠教职工,保证学校的办学方向,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改革;按教育规律办学,确保教育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领导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学年、学期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检查和总结。

  3、根据学校规模、编制标准、实际需要和有关规定,设置学校管理的组织机构,根据相关规定、制度选任各层级的干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4、领导和组织德育工作.把德育放在首位,坚持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环境育人的工作方针,会同党支部,建立精干得力的德育队伍,采取切实措施,坚持不懈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5、领导和组织教学工作.坚持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按照国家统一编制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遵循教学规律组织教学,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系统,搞好教学常规管理,深入教学一线,正确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6、领导和组织体育卫生、美育、劳动教育工作.妥善处理“五育"之间的关系.保证学校体育卫生、美育、劳动教育工作生动活泼、确有成效地开展。

  7、引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组织教师进修,使之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文化业务水平,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8、领导总务工作,贯彻勤俭办学原则,坚持总务工作为教学为师生服务的方向,关心师生生活,保护师生健慷,严格管理校产和财物,搞好校园建设。逐步改善办学条件和教职工福利。

  9、努力争取社会各方面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和帮助,代表学校协调、处理公共关系。

  10、民主管理学校。学校的重要问题在决策前,要主动征求党支部的意见,听取教代会的意

  见,自觉接受党支部和群众的监督。

  三、学校党组织的主要职责:

  学校党组织的任务,按党章规定执行,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后学校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学校得到贯彻落实.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负责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和学校党组织的思想,作风建设,认真抓好党的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参与学校行政工作重大问题的决策.

  4、根据“党管干部”原则负责干部的推荐、考察、培养、教育工作。

  5、支持和监督校长履行职责,协调学校内部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办好学校.

  6、负责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7、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支持他们根据章程独立开展工作,负责统战工作,关心民主党派组织建设,支持他们开展工作。

  四、教代会的主要职责:

  学校教代会是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教代会接受学校党组织的领导.1、团结教职工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

  完成教育教学和其它各项任务。

  2、听取校长的工作报告,审议学校重大事项,改革措施和规章制度,讨论通过教职工生活福利、分配等方案。

  3、根据上级党组织的部署,参与民主推荐学校行政领导人员的人选,评议学校行政领导干部,根据有关规定对校级干部提出奖惩建议。

  4、积极支持校长履行职责,及时收集反馈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对学校工作实行民主监督。

  5、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关心教职工生活。

  五、学校重大问题的议事规则:

  (一)、重大问题的内容:

  1、办学方针;2、事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3、重大改革措施及学校规章制度;4、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5、校长助理人选、中层干部人事安排;6、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方案;7、年度经费预决算报告;8、校内机构的增设或撤并等;9、重大基建项目和产业发展计划;10、学校奖惩条例和教职工工资、福利分配方案;11、其它重大问题。

  (二)、重大问题决策的主要形式:

  1、建立学校校务会议,校务会议由学校的正副校长、党组织的正副书记和工会主席等组成。2、校务会议由校长主持召开(有关规定按校务公开细则执行)。3、校务会议对学校工作重大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校长负责决策,如遇认识不统一,讨论意见严重分歧,应不急于做出决策,待充分论证后再决策,或如实向上级反映情况,争取上级的指导。

  (三)、重大问题决策的主要程序:

  1、校长根据上级党组织和行政领导的指示、要求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经和学校党组织负责人商议后,提出学校重大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实施方案.2、学校党政领导认真听取教代会(工会),党内外群众的意见,集思广益。3、校长主持会议进行决策.4、校长组织实施,学校党组织保证顺利实施。

  六、学校行政干部的任命(聘任):

  根据教育党工委有关中层干部选拔条例执行,选拔岗位有:1、副校长由组织调任的,一般应事先征求学校党组织和校长的意见。

  2、学校中层干部的任命(聘任):学校教导处、总务处等行政部门的负责人,在听取群众意见、推荐后由校长提名,学校党组织考察,校务会议讨论决定,由校长任命(聘任)。

  

  

推荐访问:对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校长负责制几点认识 负责制 中小学校 几点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