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报告12篇

**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报告12篇

时间:2022-09-21 08:15:03 来源:网友投稿

**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报告12篇

**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报告篇1

  商品交易市场作为商品流通的一种组织形式,发挥着集散商品、形成价格、传递消息、服务产销、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伴随着宏观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湖南省商品交易市场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人民群众日用消费品和生产、建设所需物资的重要集散地,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及方便城乡居民生活,扩大城乡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我省商品交易市场基本情况

  湖南省商品交易市场已形成了遍布城乡的市场网络,商品市场体系日趋完善。20xx年,全省商品交易市场2597个,总摊位数55.48万个,营业面积1834.20万平方米,实现成交额3543.4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320个,总摊位数19.84万个,营业面积1036.78万平方米、成交额2969.65亿元,分别占全部商品交易市场总数的12.32%、35.76%、56.52%、73.81%。

  (一)大型市场规模扩展,发展迅速。据统计,我省成交额5亿元以上的市场96家,占全部市场个数的3%,实现成交额2465.71亿元,占全部市场总成交额的81.4%。其中,5-10亿元商品交易市场有46家;10-100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有44家;100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6家,分别是:长沙市红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农副产品大市场、湖南钢材大市场、湖南高桥大市场、湖南省三湘南湖大市场、中南汽车世界大中南汽车贸易公司、湖南九华钢材物流园。全省商品成交额在10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2130.15亿元,增长25.6%。100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1219.59亿元,增长25.9%。显示出湖南大型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规模化发展的趋势明显。

  (二)市场门类齐全,专业市场占优势。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全省已建成一批涵盖工业原材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和生产要素等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市场,形成了以专业市场为主,综合市场和其他市场为辅,门类齐全、协调配套、各具特色的商品市场体系。全省2597个商品市场中,综合市场有1586个,商品成交额为1359.18亿元,占比38.36%。其中,农产品综合市场712个,工业品综合市场88个,其它综合市场777个。专业市场1011个,商品成交额为2184.25亿元,占比61.64%。全省320个亿元市场中,综合市场有121个,商品成交额为1011.11亿元,占比37.8%。其中,农产品综合市场42个,工业品综合市场26个。专业市场达199个,商品成交额为1958.54亿元,占比62.2%;从出租摊位数、营业面积和成交额看,专业市场比重均较高,分别为56.5%、70.2%和66%。

  (三)批零市场竞相发展,批发市场为主流。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商品交易市场已从单纯的交易主体的聚集场所逐步转向为大批发商、大代理商、大经销商的培育基地,向集中化与规模化经营方式发展,提高了商品交易市场的整体素质和运行效率。由于内部资源的整合,批发经营比重提升。20xx年,全省320个亿元市场中,以批发为主的市场有172个,较20xx年增加25个;以零售市场为主的市场有148个,较20xx年增加32个;批发市场实现成交额2248.46亿元,零售市场实现成交额721.20亿元,分别占亿元市场总成交额的75.7%和24.3%,批发市场成交额占总成交额的比重较20xx年提高7.7个百分点。

  (四)长株潭地区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从市场分布看,20xx年,长株潭三市拥有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29个,实现市场成交总额1968.34亿元,分别占全省同期市场总数的40.3%和市场成交总额的66.3%,市场的集中度及辐射能力进一步显现。处于西部地区的湘西、怀化、张家界、邵阳和永州等五个市州共有亿元市场72个,占市场总数的22.5%;实现成交额451.88亿元,仅占市场总成交额的15.2%。

  二、我省商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环境加速改善和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全省商品交易都呈现平稳上涨态势。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

  (一)商业网点规划滞后,且实施难度大。多年来,由于商业网点规划缺乏上位法支持,且未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统一实施,导致规划得不到落实。商品市场项目随意上马的现象比较突出,有些项目缺少科学论证,或者是不经过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就立项上马。商业项目雷同,特色不突出,极大地浪费了社会资源,造成了市场的无序发展和恶性竞争。而在新开发区、城郊结合部,商品市场的规划建设则不能很好的满足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需要。专业批发市场“有市无场”与“有场无市”并存,一些批发市场在城区,造成交通拥堵、环境脏、乱、差等问题,难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城郊近来兴建的大型专业市场大多处于闲置状态。

  (二)市场整体辐射能力较弱,竞争压力加大。全省商品市场发展结构不够平衡,商品市场总体水平不高,各专业市场的扩张受到制约,商品辐射面不广。同时,各市场之间的行业布局不尽合理,市场与市场之间经营的商品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和重叠,发展空间难以做大。20xx年,从全省亿元市场经营的商品分类看,以简单、初级、低档的日用消费品、纺织服装鞋帽类和农副产品为主的亿元市场达140家,缺乏高端及特色市场,商品交易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难以带动周边小企业和手工作坊的发展,产业规模难以扩大。并且同一个市场内的商品相似性较大,产品结构单一,由于技术含量低,缺乏协调,因此同一市场内的商户的竞争压力较大。再者,基于当地产业发展起来的市场,还存在着与竞争范围内其他市场的竞争,竞争压力较大。没有产业作依托,势必增加销售成本,减弱商品竞争力,从而进一步制约发展空间。

  (三)商品交易市场的管理不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对薄弱。目前商品交易市场规模大小参差不齐,相当数量的中小型商品交易市场缺乏严格规范的管理,个别市场处于放任自流的现象,致使许多摊位摆设杂乱,经营环境差,违法违章行为比较普遍。特别是部分市场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扰乱了市场秩序,也严重危害和威胁消费者的身心健康。许多商品交易市场的监管随意性很大,许多违规经营的情况以罚代管。消费者利益得不到切实保障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危害到了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以及消费者对商品交易市场的信心,影响了商品交易市场的持续发展。

  (四)商品市场基础配套设施落后。我省商品市场大多建于80-90年代,基本属于第一、二代商品市场,规划起点低,基础设施落后,有的甚至是利用街道或其它空地搭起简易货棚建起来的,水、电、通风及排水设施都难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由于缺乏专业规划,大部分商品市场没有配套停车场,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交通。大部分专业市场缺乏专业物流、仓储、配送体系这个“魂”,有的虽在周边自发形成了仓储和物流区,但大多是极其低端的临时建筑,缺乏规划,管理粗放,安全隐患大,给市场监管带来很大的难题。如长沙高桥大市场等商品市场的仓储都集中在黎托和东山这两个街道,因为两个街道均为武广开发片区,仓储基本上都是临时建筑,仓储交通出入、货物存储安全、信息化管理、交易方式转变等与市场需求不配套,满足不了部分消费要求

  (五)新型业态对商品市场冲击大。近几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店、便民店、仓储式商店及购物中心等新型流通业态蓬勃发展,它们运用配送、代理制等现代商业组织形式和规范化流通运作模式,在商品流通领域不断扩大自己的份额,对传统的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提出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商品交易市场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经营方式和管理手段,将很难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三、进一步促进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三个意识。一是强化大流通意识。流通活,百业兴。商品交易市场是城乡居民日常消费的重要场所,是广大企业产品销售与原材料采购的重要渠道,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在引导群众消费、促进商品生产、活跃商贸流通、优化资源配置、方便居民生活、扩大城乡就业、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受素质性、结构性因素影响,我省商品交易市场面临规划引导不够、创新能力不足、转型提升缓慢等问题,又受到连锁卖场、电子商务等现代商贸流通模式和省外部分新型交易市场的挑战。因此,必须充分认识我省商品交易市场提升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更好地发挥其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强化规划意识。规划是发展蓝图。好的规划能够有效优化资源配置,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统筹性、法定性、稳定性,使空间与产业得以有效拓展和发展。我省要改变商品市场散、小、品质不高的格局,必须要强化规划意识。三是强化开拓意识。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湖北、浙江等地商品市场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思想解解放,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让利、放权、给政策,既要大胆又要大度。

  (二)突出三个抓手。一是抓规划引导。要放眼长远,着眼全省、全国,围绕打造区域性商贸中心的总体目标,将商业网点建设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验收。同时要依托现有主题市场、产业基础和优势资源,按照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总体要求,通过市场布局和调整带动城市经济产业布局的优化,充分考虑商品市场集群化,形成“大市场、大商圈”的格局。二是抓战略项目。以项目促发展,以项目为突破口,突出产业带动能力强的重点市场的建设培育,把重点市场建成上规模、高品位、配套全、设施优,集商品交易、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会展博览、品牌建设于一体的现代化专业市场。三是抓提质改造。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支持现在有条件的商品市场进行提质改造,不断提高完善市场配套设施,提升市场档次;支持将现有分散的小规模同类市场进行资源整合,向市场集群化发展,增强规模效应和综合竞争力。

  (三)提高五种能力。

  一是提高市场创新能力。引导重点市场创新交易手段和营销方式,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积极推进连锁经营、仓储式平价批发、代理、经销、配送等现代经营方式,建立信息咨询、共同代理、展销展示、配送服务等现代市场功能,把重点骨干市场培育成商品集散中心、商品展示中心、商务活动中心、技术交流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产业引导中心。建立以产业为基础,以市场为依托,集仓储、物流配送、旅游购物、流行趋势发布于一体的市场服务综合体。强化市场助推产业发展功能,依托市场商品信息和采购需求高度集聚的优势,探索市场与产业集群合作机制,提供市场实时动态信息,推动众多服务市场的中小微企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提高市场信息化能力。加强规划和引导,推动营销网、物流网、信息网有机融合。加快建设商品交易市场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查询公告系统、联网监测监管系统等。鼓励发展适合商品交易市场自身特点的网上交易模式,加快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全球定位系统、移动通信、地理信息系统、电子标签等技术的应用,完善交易支付安全认证、移动支付、物流配送等支撑体系,促进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融合发展。鼓励主动对接网上市场,积极培育和引进网商,使商品交易市场成为网商采购平台和实物体验平台。鼓励加快建立支付、信用查询、法律咨询等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市场软实力。

  三是提高市场监管能力。积极完善流通标准化体系,加大标准的制定、宣传与实施力度。启动集贸市场管理办法修编程序,完善市场管理法规。建立适应市场商品特点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打击假冒伪劣的长效监管机制,实行对市场上市食品、农产品、重要商品的可追溯管理。建立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实行部门联合执法,精简执法检查,着力解决职能交叉、多头执法等问题。加快商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食用信息采集、利用、查询、披露等制度,推动行业管理部门、执法监管部门、行业组织和征信机构、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信息共享。制定不同类型市场的管理服务标准,鼓励市场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建立有资质、有品牌的市场管理公司,打造专业的市场运营管理团队,对市场实施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鼓励专业的市场管理公司做大做强,通过输出专业管理、专业培训等方式,提升我省商品交易市场整体管理服务水平。

  四是提高市场创品牌能力。鼓励市场举办者加强市场品牌注册、经营、管理与宣传,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指导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市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尽快注册服务商标、防御商标等;鼓励市场注册集体商标等,并授权经营户使用;积极支持市场争创驰名商标、省商标、省知名商号,提升品牌知名度;鼓励品牌企业在市场设立总经销、总代理、特约经销等,提高市场上市商品品牌率。

  五是提高市场主体综合能力。鼓励市场举办者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市场举办者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上市融资、发行债券等途径,增强资本实力,提高市场改造提升、对外拓展、兼并收购的能力;鼓励现有品牌市场改变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通过兼并、整合现在各类市场资源,培养组建市场集团公司,采取连锁化、超市化、专业化的经营方式,推进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四)强化三个保障。

  一是组织保障。各级政府要成立由有关部门组织,定期的会商制度,统筹协调流通工作的全局性、战略性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难点问题,按照分工明确、统一、协调、高效的要求,完善管理体制,强化人员和经费保障。对重大项目,要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为项目量身定做服务措施、优惠政策、解决建设难题。

  二是要素保障。建设大型市场集群,的要素瓶颈就是土地供应问题。要借鉴武汉汉口北商贸枢纽区的做法,以园区的方式、价格为大型商品市场集群项目供用地。此外,政府应积极搭建融资平台、组织人才培训等措施,为商品市场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要素保障。

  三是机制保障。首先要完善规划落实机制,将商业网点规划纳人城市总体规划,保证其严肃性、连续性和稳定性,规划部门在制定地块详规是要征询商务部门的意见等机制。其次要完善项目跟踪服务机制。要组织专门班子,开放“绿色通道”,为项目开工、开业提供全方位、高效的政务服务。

  (五)加大政策扶持。一是要加强财税扶持。各地要安排专项资金,采取贴息、奖励、补贴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商品交易市场提升发展,积极支持网上交易平台建设、市场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等。要从培育市场的角度出发,在市场试营业期给予税费减免。二是要加大金融支持。搭建商品交易市场金融合作与资本运营平台,拓展商品交易市场融资渠道,构建有利于商品交易市场提升发展的金融支持服务体系。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市场经营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开展动产、仓单、商铺经营权、租赁权等质押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在市场增设服务网点,推动银行卡、电子支付业务等在市场的应用,为市场经营户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山东省作为我国农产品流通大省、商品市场建设强省,近年来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均引人注目。3月13日至16日,谢建辉厅长、吴宜彪副厅长率有关处室及部分市州商务局负责同志一行,赴山东临沂、潍坊两地学习调研,拜访了当地商务主管部门,实地考察了临沂立晨物流有限公司、沂蒙优质农产品交易中心、潍坊市食品谷、潍坊百货集团物流配送中心、寿光市农产品物流园、寿光蔬菜产业集团等企业和项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山东省是经济大省,也是流通强省,经济总量大,市场体系完善,特别是在农产品流通领域走在全国前列。20xx年,山东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175万亿元。20xx年青岛、济南、烟台、临沂、潍坊、淄博六市零售额突破千亿元,其中青岛、济南突破2016亿元。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单位数达到1.54万个,全省商品交易市场达到7839个,其中年交易额亿元以上市场555个,交易额达1.62万亿元。流通业增加值、吸纳就业和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均居第三产业首位。考察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山东省的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注重主体培育、载体建设和商业模式创新,布局优化、功能完善、特色突出,正在进入一个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新时期,临沂、潍坊等地市场建设发展理念之新、创新意识之强、市场与政府作用协调之好,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1.专业化程度高。在考察中,我们不仅惊异于山东市场数量的庞大,更感叹其极高的市场专业化程度,尤其是有“中国市场名城”美誉的临沂。有别于常见的综合性交易市场,在临沂,大到建材、家电、机械设备,小到铅笔、袜子、胶带,都设有专门的批发交易市场。各种专业市场分门别类,接踵林立,形成庞大的市场群,由此带来的集聚效应为临沂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效果。目前临沂市中心城区专业批发市场达到101个,辐射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远销20多个国家(低碳生活绿色环保调查报告)和地区,20xx年临沂商城实现商品交易额1772亿元。商城经营产品多达6万个品牌,涵盖小商品、五金、建材、板材、园林机械、劳保用品等27大类,基本覆盖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主要门类。

  2.市场化程度高。在建设市场的过程中不少同志常常感慨政府部门不知该如何定位,面临“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困局。山东省在这方面有好的经验。各地在市场建设上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以市场为主”的原则,其商品市场的市场化程度非常高。临沂商城、潍坊市食品谷、寿光市农产品物流园等大型项目,政府不直接投资,只在用地、交通、环境等方面加以规划,前三年大幅让利,地方税收和规费基本都返还给企业,大力招商引入民营资本建设市场。而市场的建设以及建成后的运营都完全按照市场化规律运作,政府仅仅提供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被临沂市民所津津乐道的“五先五后”的临沂经验,则更具体的诠释了临沂市场化程度如此之高的原因所在。这“五先五后”即:一是先成市后建场。即在传统集贸市场或群众自发形成市场的地方建市场。二是先繁荣后规范。市场开业之初,允许业户“先上车后买票”,经营一段时间再办理手续,并逐步规范其经营行为,以市养市。三是先综合后分离。将市场内具备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商品,从原来的市场中分离出来,新建专业市场。四是先分散后集中。把分散在各处、经营户较多、具有较强发展后劲的行业集中起来新建市场,依此方式先后建起了日化、副食品、汽车零配件、建材等批发交易区。五是先简易后提高。根据需要和市场繁荣的程度以及经营者的承受能力,逐步向建设高档次市场的方向发展。较高的市场化程度带来了商业繁荣和市场兴盛,但也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市场的公益性和政府的调控手段,如何在二者之间达成平衡,这也是我们所共同面对和需要破解的新课题。

  3.集约化程度高。在项目建设上注重规模效益,重视产业集聚,实现集群发展。沂蒙优质农产品交易中心、潍坊市食品谷、寿光农产品物流园等项目都摒弃了传统项目的单一功能,而是形成集展示、交易、加工、仓储、配送、办公以及生活配套服务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多业态集聚的超大型园区。如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即是寿光市政府进行产业整合的工程,园区占地总面积就高达3000亩,总投资达20亿元,可实现年蔬菜、水果及农副产品交易量100亿公斤,可以提供了数千个商业机会和近万个人才岗位。园区包括蔬菜果品交易区、蔬菜电子商务交易区、农资交易区、农产品加工区、物流配送区及配套服务区六大功能区。寿光农产品物流园项目的建设,推动寿光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寿光蔬菜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寿光形成一个完整的蔬菜产业链效应,极大的推动寿光的经济发展。而这种复合型、多功能大型园区的建设,既实现了产业集聚,带动上下游产业互通联动;又形成了规模效应,多个业态组团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值更高。

  4.配套化程度高。物流配套是商品市场发展的依托。山东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其农产品物流水平很高。20xx年,山东省农产品物流总额达到5245.9亿元。尤其是农产品冷链物流在国内处于地位,拥有350多万吨冷库、140家冷链物流企业,低温储运能力超过400多万吨,占全国的45.5%。果菜、肉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19%、16%和13%左右。强大的物流能力支撑农产品市场迅速发展,而日益壮大的市场又为物流企业带来货源,促进物流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发展,从而提高了整个市场的流通效率,实现互惠双赢。同时,山东也非常注重应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市场。注重电子信息技术在市场各个环节的应用,实现市场管理信息化、交易网络化、结算电子化,鼓励和支持专业市场通过与第三方平台合作、自建平台等方式,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实现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如潍坊家政服务中心,就通过搭建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的综合性民生服务平台,整合商户,构建网络,可以实现线上订货,线下配送,服务对象涵盖各行各业,真正实现惠民、便民。

  二、湖南与山东的差距

  应当看到,尽管目前我省商品交易市场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尚处在起步阶段,大项目不多,发展方向不明,自然禀赋条件和规模成本效益都面临诸多压力,但理念、思路上的差距是最主要的。

  1.思想观念上有差距。与山东相比,我省干部思想不够解放,思路不够开阔,对商贸物流、市场流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只注重生产,而忽视流通的传统观念急待转变。没有流通市场和商贸物流的发展,我省的经济发展就难以摆脱“土货难出、外货难进”的尴尬局面。没有大商贸、大市场、大物流的带动,我省的农业生产就难以实现产业升级,规模提升。根据测算,流通业增加值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带动GDP增长0.13个百分点,拉动消费增长1.03个百分点,并带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而山东农业产业化的大发展正得益于以流通促生产的总体战略;得益于以潍坊、临沂以及聊城三大综合性农产品交易市场为骨干,各地特色农产品专业市场为补充,覆盖全省及周边地区、辐射全国的农产品“产地+集散”批发市场集群;得益于现代化、高效率、大规模的农产品物流建设。正是受益于市场流通带动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使政府让利、工业让地、社会让路的市场优先发展、商贸放水养鱼、流通带动产业的经济模式成为各级政府领导和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共识。

  2.整体规划上有差距。山东各地都非常注重规划的引导作用。在临沂我们专程参观了临沂城市规划展,大到城市总体功能分区,小到城市商业网点布局,临沂市都聘请专家团队经过科学论证,制定了完整的规划蓝图。临沂市还专门把商务主管部门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委员会,建立商贸流通规划与城乡建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机制。采取规划约束下严格配套建设、政府部门购买、产权置换、租金补贴等多种措施,落实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10%的政策规定。政府部门严格按照规划,按进度扎实推进,从而避免了重复建设和项目冲突。而我省目前还没有流通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也缺乏市场体系的建设规划,更谈不上商品市场网点规划商务部门一票否决制。

  3.政策引导上有差距。山东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意见》(鲁政发【20xx】19号),其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对商贸流通业在用地、财税和金融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调整城市用地结构,增加商贸流通用地比例。城市改造建设中应优先配建物流配送中心、商品交易市场、零售卖场等商业设施,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设施,各级政府应重点支持。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用地参照工业用地或仓储用地对待。“十二五”时期,省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每年按30%的规模,专项用于支持商贸流通业发展。对总部设在山东省的跨区域经营的直营连锁企业,可申请实行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统一申报缴纳增值税。同时,山东省狠抓政策落实,并进行专项督察。以名成集团建设的中国食品谷•中凯冷链物流园项目为例,潍坊市政府虽然没有直接投资,但以28万/亩的略高于工业用地的价格向名成集团转让土地1120亩,同时三年之内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全额返还。通过这些优惠政策吸引名成集团为潍坊带来直接投资40亿元,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拥有总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60万吨容量冷库群的综合性、现代化、一站式的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综合服务平台。我省在政策的制定及落实上,尚有待加强。

  4.骨干企业培植上有差距。山东省非常重视培植骨干企业,并注重发挥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从而推动整个行业发展。目前山东全省有销售额过50亿元的商贸流通企业53家,过百亿的6家,11家企业入选全国连锁百强。山东一方面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充分发挥资本运作、资源配置、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等优势,以资产、品牌、管理为纽带,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等方式,实现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经营。一方面鼓励和引导业态相同、商圈相叠、实力相近的优势企业强强联合,培养了一批核心竞争力强、主业突出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在临沂市,我们了解到,临沂商城之所以得以兴旺,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临沂本地发达的第三方物流的支持。临沂市政府通过扶植立晨、荣庆、金兰、天源等一批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临沂物流业发展,降低了物流成本,使临沂成为囊括鲁南苏北、辐射全国的商品集散地,包括济南在内的周边城市货物都要到临沂集散周转,极大的带动了整个临沂市的流通业发展。仅临沂立晨物流有限公司一家,就可以调用运输车辆2016余辆,形成了覆盖全国23个省份的运输网络,并拥有仓储总面积24.89万平方米,总量在山东省位居前列,年运输货物总价值超千亿元。而我省在骨干企业的培植方面,缺乏政策支持。对行业龙头企业的扶植力度不够,未能有效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5.市场建设上有差距。山东省现有商品交易市场7839个,其中年交易额亿元以上市场555个,经营面积3650万平方米,摊位总数38.4万个。20xx年山东省对全省2016家商品市场进行实地调查,仅这2016个市场就完成商品交易额1.62万亿元,其中亿元以上市场成交额7424亿元。而我省现有商品交易市场2589个,其中年交易额亿元以上市场290个,经营面积1651万平方米,摊位总数56.2万个,年交易额2573.5亿元。从这组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我省在市场数量、市场规模以及年交易额上的差距。而山东商品交易市场的专业化细分以及市场集聚布局,更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仅临沂市中心城区就集聚了101家专业批发市场,以西郊批发市场为中心,中心集聚倾向明显。这种专业细分和市场集聚带来的规模效应使得临沂商品交易市场一年的商品交易额就高达1772亿元,达到我省全年市场交易额的68.9%。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三、几点建议

  1.坚持做好整体规划。临沂市的发展经验中,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做好规划,把商务主管部门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委员会,建立商贸流通规划与城乡建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机制。而我省的流通产业要得到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好整体规划。我们要认真调研,根据我省省情,紧扣我省商贸流通实际和发展趋势,紧紧依靠基层和企业的创造性,适应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客观要求,科学制定《流通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市场体系建设规划》、《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以及湘菜、湘酒、居民服务业、商贸物流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要注意与城建、规划、国土、发改等部门加强沟通交流,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尤其是要推进商贸流通规划与城乡发展规划同步。

  2.高位推动,落实责任。各级政府要成立高层次现代流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流通工作中全局性、战略性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难点问题,对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进行目标考核。按照分工明确、权责统一、协调高效的要求,完善管理体制,强化基层人员和经费保障。

  3.做好典型示范,抓好项目带动。近年来,通过我们积极争取,我省先后被列为全国二手车交易市场升级改造项目试点省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省份、屠宰厂(场)标准化改造试点省份、品牌促进体系建设示范省试点项目、全国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省份。长沙市被列入现代服务业建设试点和中小商贸服务平台项目试点,娄底市被列入再生资源试点。我们要把握好这些试点机会,以项目为抓手,周密安排,扎实推进。在农产品现代物流和现代商贸服务业等方面打造亮点,形成突破,做好典型示范,带动全省商贸流通大发展。

  4.集中政策重点推进。各个内贸处室加强联动,认真梳理近年国家和省里一系列促进流通业发展的政策,集中政策投放到优势项目上,并加强督查,确保落实。整合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集中财力解决关键环节的突出问题,加强公益性流通设施建设。注重培育市场主体,培植区域性辐射企业,扶植商贸物流龙头企业、打造区域性骨干市场。

  5.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一是加快培育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支持流通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加快资源整合,尽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有实力的国内外商业巨头落户湖南投资创业。培育发展步步高、友阿集团、万商红、大汉物流、快乐购、湖南国药、老百姓、长沙马王堆、红星集团、万容科技等20家年销售额过100亿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二是大力支持中小微商贸流通企业发展。扶持和促进中小微商贸企业走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充分发挥其便利消费、繁荣市场、吸纳就业的作用。三是着力打造商贸流通企业品牌。重点培育一批优势明显、具有发展潜力的服务品牌企业,在住宿业、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物流业打造一批品牌企业,鼓励“老字号”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流通企业培育驰名商标和商标品牌营销。为湖南产品做好市场开拓,精心组织实施“名品进名店”和“湘品出湘”工作,打造湖南特色产品品牌。

  6.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瞄准前沿、高位起步、多点支持、高效运营,创新流通方式,推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扶植一批电子商务骨干企业,加速信息互通。推进平台服务商、在线销售商、配送服务商、金融服务商高效合作。大力提倡网络诚信,建立网商信用档案。实施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培育和吸引一批有影响力的电商企业,打造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城市。

  7.加强市场配套建设。推动商品市场整合、升级、改造。构筑涵盖信息技术、现代物流、展示展销、旅游购物、金融服务、价格引导等功能的综合性交易市场。加强市场预选分级、加工配送、包装仓储、检验检测等设施设备配套建设。改造升级一批具有公益性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性的辐射广、服务优的骨干市场。

**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报告篇2

  在一个崇高的目的的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XX区域数字经济的发展经验情况评析报告。

  数字经济现状及发展阶段划分

  自XXXX年X月《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数字经济”以来,围绕数字经济的讨论和研究成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区域一体化、实体经济发展等实践领域的热门。XXXX年XX月XX日,在XX开幕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布了世界互联网大会蓝皮书《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XXXX》,全面总结了当前中国数字经济方面所呈现的高速增长态势。比如,中国数字经济总量XXXX年就已经达到XX.X万亿元,占GDP比重高达XX.X%。另外,XXXX年X月XX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第XX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系统全面地揭示了当前我国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网民规模及结构、互联网应用发展、互联网政务发展、产业与技术发展和互联网安全等方面的快速增长态势。

  实践中,全国不少城市尤其是长三角区域城市,都在围绕“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和信息经济示范区建设,探索如何让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优势。比如,XXXX年,XX提出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一号工程”来抓。当前,XX省在数字产业化方面,已经涌现出以XX等为代表的优质企业。尤其是在电子商务、云计算、信息安全等领域取得了大量先进经验,代表了国际领先水平,在产业数字化方面探索出许多新的模式。

  数字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XXXX年至XXXX年为初创期,即X.X阶段,本阶段以互联网应用为主,主要形态为电子商务。XXXX年至XXXX年为成长期,即X.X阶段,本阶段的突出特征是以移动互联网应用为主,同时以各类平台为载体,以数据为基本驱动力,主要表现为“互联网+”形式。XXXX年起为成熟期,即X.X阶段,至此中国正式进入后移动互联网时代,本阶段的突出特点是以云网端等新一代基础设施为基础,正逐步走向万物互通、万物互联的发展阶段,同时开始全面进入以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为主流方向的数字化转型。

  不过,就全国范围来讲,当前数字经济发展仍然存在数字产业化总体水平不高、规模偏小、比例偏低、传统产业数字化主体动力不足、产业间发展不平衡、赋能平台经济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重点解析数字经济的现状、特征及功能,揭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化治理之间的联系。

  数字经济溯源及作用路径分析

  从源头上讲,数字经济的概念可以追溯到美国学者唐•泰普斯科特(DonTapscott)在XXXX年撰写的《数字经济:网络智能时代的希望与威胁》中的相关论述。其中,泰普斯科特预见性地提出,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普及之后,将会出现新的经济体制,这一论断宣告了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此后,泰普斯科特在《数据时代的经济学:对网络智能时代机遇和风险的再思考》一书中,更是站在经济学的理论层面,颇具预见性地展示了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之路。该著作从科斯的制度经济学理论如何影响整个互联网经济的制度框架设计出发,对以下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包括在数字经济概念对生产性消费、即时性、分子化、不调和性、去中间化与“再中间化”的影响思辨性分析基础上,对网络智能概念的兴起、分类学研究和语言研究对数字革命的影响、网络与数字经济对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影响、网络经济对企业及企业领导活动的深远冲击,以及网络时代对个人隐私的影响、数据时代的危险与不确定性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论述。

  以XXXX年泰普斯科特《数字经济:网络智能时代的希望与威胁》为起点,从XXXX年起,美国商务部连续五年出版了从《浮现中的数字经济》到《再度崛起的数字经济》的研究报告。进入XX世纪之后,数字经济的概念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接受和使用。比如,XXXX年X月在XX召开的GXX峰会公布了《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对数字经济进行了规范化的定义,即“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正是基于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形态,从XXXX年开始,国内将数字经济的内涵界定为构建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的基本分析框架。当前,围绕数字经济的内涵又延伸出两条研究路径:一是数字产业化,二是产业数字化。前者通常被称为数字经济的基础和核心部分,属于信息通信产业的基础领域,具体业态包括:基础电信业、电子制造业、软件及服务业和互联网业等;后者比较复杂,通常被称为数字经济的融合和延伸部分,主要表现为传统产业由于信息技术的改造,借助应用数字技术所衍生出来的生产数量和生产效率的提升。

  不过,在XXXX年X月XX日由江苏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XXXX年度南京市长国际咨询会议上,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学鹏提出,数字经济应当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其一是数字产业化,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信息通信业、软件服务业等;其二是产业数字化,包括传统产业由于应用数字技术而带来的生产数量、质量和效率提升;其三是数字化治理,即数字化的社会管理与服务,包括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警务等。

  事实上,无论是二重分类,还是三重分类,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作用路径是一致的。当前,数字产业化的发展较为成熟,产业数字化则处于快速上升期,是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而数字化治理,即数字化的社会管理与服务,则是前二者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

  数字经济不仅是牵引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也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之所在。比如,裴长洪等学者认为,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更高级、可持续的经济形态,作为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手段,对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起着前所未有的促进作用。因此,数字经济所强调的不仅是数据信息,而且通过所传送的技术手段,融入到传统经济,实现经济“质”和“量”的提升。一方面,依托数字经济可以培育出新的产业生态,形成新经济、新动能;另一方面,数字经济通过改造传统工业及服务业的生产方式、销售渠道和消费模式,能够促进产业升级。比如,《中国制造XXXX》就十分强调从“物理”到“信息”、从“群体”到“个体”的过程,其主线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互联制造和数据制造,实质是从资源驱动变为信息驱动。

  XXXX年XX月XX日的《人民日报》第XX版刊文指出,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通过技术植入所催生出来的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这种以平台技术为典型特征的技术形态,更容易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正在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新要素、新动能。据此,本文认为,所谓数字经济,本质上是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性投入要素,以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作为基本传播载体,同时以数字化的技术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再通过信息网络技术的有效链接和贯通,最终借助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促进技术效率的提升,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最终使得社会治理模式得到重构的新型经济形态。

  数字经济本质及产业升级功能

  从本质上讲,数字经济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关键是科技。数字经济的产生,不仅源于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时以数据资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以全要素的数字化转型为最重要的推动力。数字经济的发展,以数字产业化为基础,以产业数字化为主导,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根据京东科技CEO陈生强在《中国经贸导刊》和《学习时报》上发表的观点,数字科技作为实现数字经济的手段,驱动了“产业×科技”的无界融合,突破了产业增长的传统边界。以数据和平台技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形态,正成为“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催生了继蒸汽机革命、电气化革命、计算机信息和通讯革命之后的数字化科技革命。从此,以数字科技革命为主要载体的技术变革,驱动了全球经济社会由当初的人类社会和物理世界所组成的二元结构,逐渐向由人类社会、物理世界和信息空间共同组成的三元结构进行转变。数字科技同时也是“数字中国”的重要驱动力量。其间,那些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科技,不仅是第四次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而且通过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传导,实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类型学来看,所谓科技,通俗来讲就是“科学+技术”,包括基础性科学和应用性技术两个大方面。前者的本质在于如何将金钱或者说资本转化为知识,后者的本质在于如何将知识转化为金钱和资本。

  正如区域经济理论所揭示的,在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过程中,科技创新一体化的空间和主要载体是城市。而依照区域和城市禀赋结构的差异和特点,不同类型的科技创新发展模式应当匹配不同的城市等级。从理论上讲,高等级的城市由于具备相对完善的各类高级生产要素,因而,能够定位和匹配科学层面上的研究活动。相反,那些等级较低的城市,由于资源和要素禀赋的限制,只能定位和匹配技术层面上的实践活动。而处于同一等级的城市层面上,则可以匹配对应层次的城市功能。因此,在不能接受外围技术溢出和辐射的前提下,小城市匹配的自然是低技术产业,中等城市匹配中技术产业,大城市匹配高技术产业。

  比如,在长三角三省一市省会城市层面上,科技创新的战略选择优先考虑的自然是该城市应当承担和如何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战略层面上的内容。结合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区域实际,在现有的XX个核心城市中,那些处在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和平台,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或特大甚至是超大型城市,其功能定位应当首要考虑如何充分利用自身优越的科教资源和技术优势,在将其被塑造成为以中国为主的全球价值链的链主角色的同时,更要打造产业和技术创新的高地,肩负起引领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战略的国家使命。相反,对于那些处在地市级层面的城市,更多应考虑在应用产业领域,如何承载更多技术职能和应用技术创新的产业化基地。

  此外,数字科技通过从离线的“记录过去”,开始向在线的“预测未来”的战略转变。尤其是要在对产业数据进行在线化、标准化、结构化改造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对相关生产要素和对运营流程的数字化技术改造,并通过对关键的生产和经营环节进行精准预测,优化功能布局,实现精细化运营,并通过实时反馈信息和动态技术进行修正,进而突破传统产业增长的既有模式和边界,促进产业升级。比如,XX在《金融时报》撰文指出,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主要体现在公司层面、产业内部层面和产业融合层面等三个层面的价值链重构。这里,公司内部的价值链重构主要集中于流程再造和智能化生产方面,产业内部的价值链重构改变了产业整体价值的获取模式,产业融合的价值链重构是利用数字经济中的平台化模式。在这种以平台化技术为主体的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全面重构中,传统制造业的战略优势就不再仅仅局限于成本方面的单一维度。相反,个性化方案和增值服务逐渐成为新的经营理念和核心价值的增长点,使得制造业的品牌价值空间陡然增加。在此背景下,数字经济通过产业的跨界融合,推进了产业的质量提升。

  另外,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XX的相关研究,数字经济通过个性化服务,塑造了需求端新的生活方式,丰富了数字经济的内涵,开启了以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商业范式、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生产要素,和以信息物理系统为载体的新基础设施的产业空间。

  长三角两翼产业带的数字经济

  当前,“数字经济是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的驱动力”已经成为广泛共识。全国各地都把数字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来培育,最为典型的是XX省,其不少地市都在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比如,一大批像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数字经济企业、经济基地和平台,正引领XX省成为长三角甚至是全国的互联网产业,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转变、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拓展,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化的示范区。例如,XX市XX区以物联网产业为基础的基地,已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创新和示范基地;而城西科创大走廊的云谷智慧园区,已成为全国云技术领域最大的示范平台;阿里云已成为全国最大、全球第三大的共有云公司;网易“严选”已成为电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杆性模式。此外,XX市XX港的数字平台和模拟中心,也已成为重要的行业支撑平台,通过大数据的集成和共享,XX江海联运大数据项目,已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成为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

  事实上,除了XX之外,长三角在数字经济均有不俗的成就。比如,根据《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白皮书》的数据,在XXXX年全国XXX个城市数字经济综合排名中,上海位列第一,XX第五,XX第八,无锡第九,苏州第十三,南京第十五,合肥第十八,长三角一共有七座城市进入第一梯队(见图X)。

  以南京市为例,首先,南京重视“一谷两园多点”的空间布局。以“一谷”为先导,“两园”为双翼,多点发力的空间发展格局业已形成。近年来,南京注重软件、信息电子等产业的发展,依托丰富的高校资源,尤其是XXX、XXX、“双一流”高校的软件、信息电子等的专业优势,推动软件、信息电子等产业发展。“一谷两园多点”空间布局,不仅为南京数字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前期保障,也为南京产业数字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其次,南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瞄准平民化、全民化方向,立足便利南京人民工作和生活的目标,着力营造良好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目前南京在发展数字经济的环境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在硬件环境和政策环境两个方面为发展数字经济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再次,南京市不断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拥有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动力和数字产业化的优势之源,为推动数字领域的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提供了强大的资源保障。同时,南京还紧紧围绕ICT(信息通信技术)主导产业,深度发展数字经济,从数字产业、数字创新、数字企业、数字人才和数字应用等方面扩大数字经济规模。

  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重要议题中,园区开发、产业合作、科技创新,尤其是长三角南北两翼产业带的数字经济,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比如,XXXX年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刚刚上升为国家战略之际,一条覆盖长三角三省一市九个城市(区)的GXX科创走廊便呼之欲出。在这条覆盖“一廊一核九城”,即上海松江、嘉兴、XX、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的“人字形”南北两翼产业带中,处在“人”字形“捺”笔画的南翼产业带,覆盖了上海松江区,途经XX的嘉兴、XX和金华。处在“撇”笔画的北翼产业带,从上海松江区出发,途经江苏苏州,与XX湖州相连,最后经安徽宣城、芜湖,一直延伸到安徽省会合肥。

  而在数字经济语境下,南翼产业带的一个的突出特点是,在阿里云大数据平台支撑下,整合了XX众多的中小企业集群。在这些中小企业集群当中,聚集了各类轻工、纺织和小家电等轻资产的中小微企业。与之相对比,长三角北翼的产业带则聚集了大量的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等重资产的产业。正如XXXX年X月笔者在《XX日报》撰文所言,长三角南翼产业带的最突出特点,是以XX温州商人闯世界市场和义乌小商品城开发建设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模式。这种外向型经济模式之所以产生,源于众多集中扎堆的中小微企业对世界市场的商品需求信息的渴求,由此催生了淘宝等大型互联网和电商网络交易的平台经济。与之相对比,长三角北翼产业带以“订单经济”为主,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企业大多来源于早期的乡镇企业改制,以及之后陆续被政府规划入工业园和高新区的企业。

  长三角的科技创新,成功演绎了“无民营经济不活,无产业集群不富,无龙头企业不强,无名牌产品不响”的亮丽景观。XXXX年X月笔者在《XX日报》撰文进一步指出,如果说十年前长三角以中小企业集群为主体成功演绎的是“小产品积极创造大市场、小概念产生出发展大前景、小企业引发专业化的大合作、小集群造就了发展中的大作为、小产品形成了产业的大配套”的时代画卷的话,那么,如今以GXX为主要载体和通道的科创走廊,通过数字经济一体化,正在演绎的是长三角真正走向世界科技创新前沿的升级版。

  当前,长三角南北两翼产业带正处在全新的一体化窗口期。在数字经济方面,南翼产业带向北翼延伸。突出的特点是XX模式中“需求拉动”的电商平台经济,正在向制造经济模式转型和融合。以支撑南翼电商平台经济的核心元器件芯片为例,阿里、海康威视等以平台为依托的运营模式,其早期的核心元器件和技术支持主要依赖国外市场。大抵出于摆脱国外种种技术锁定和产业安全的考量,目前,长三角尤其是XX这些巨型网络平台企业,正迫切需要依托北翼产业带,发挥长三角北翼产业带在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和制造等方面的优势,并且紧紧围绕“中国芯”的研发和生产,逐渐向产业链的上游逆向延伸,一直拓展到芯片材料和芯片研发等环节,从而形成国际营销→信息集成→电商平台→芯片研发→芯片材料的切换,即完成从市场到技术的模式切换。

  基于同样的逻辑和思路,当前长三角北翼产业带的代表性企业,由于早期在参与外资代工和配套生产时,严重依赖外资经济模式,形成了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要特点的被动技术升级的路径。目前,长三角北翼这条产业带,正面临着房价过高等因素导致商务成本攀升过快的倒逼,使得园区内的企业,必须依托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园区开发和园区共建,发挥园区飞地经济优势,开拓国内外市场空间,推动产业向外转移,实现从技术到市场的模式切换。

  长三角园区合作中的数字经济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中的数字经济,不仅仅体现在南北两翼产业带数字平台的信息共享,更多还体现在园区的互动与协作中。以XXXX年X月公布的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为例,XX个区域示范基地中长三角地区占据了X个,分别是上海市杨浦区、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XX省XX市余杭区XXXX未来科技城和安徽省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X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中有X个位于长三角,分别是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企业示范基地中,XX省的阿里集团成为X个企业示范基地之一。此外,截至XXXX年底,在XXX个国家级高新区中,长三角三省一市中占据XX个。

  XXXX年国务院批复并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明确提出,要“共同打造数字长三角”。同时,还明确要求,要“协同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共同推动重点领域智慧应用”“合力建设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可见,数字经济作为实现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和新动能优势,正在重塑区域经济主产业发展形态。而数字经济一体化又将使得劳动力、资本、人才、技术等优势资源,能够得到最合理的调

  配和使用,使得数据最终成为最为核心的区域资源。

  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区域内部的园区合作,最重要的成功经验是能明晰区域内每个城市的功能定位。不同城市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禀赋条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承担符合其定位及发展状况的经济和产业职能,发挥不同城市的力量,实现总部经济和工厂经济的有机协调,推动长三角内部的区域一体化协作发展。其中,总部经济可以分为综合性总部、区域性总部和专业性总部三种类型。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园区经济良好的发展基础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其中,上海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主要致力于发展综合性总部经济和数字中心建设,引领整个长三角的发展。南京、XX和合肥作为省会城市,苏州、无锡、XX等作为制造业发展良好的城市,都重点发展区域性总部经济,并辅以其区县的专业性总部经济发展;而周围其他城市,专注发展与其自身禀赋情况相符的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特色工厂经济。通过数字经济纽带和清晰的区域职能分工,实现长三角内部的合理分工协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目前,长三角园区经济呈现出多功能专业化的发展态势,有经开区、高新区、保税区、双创示范基地、飞地经济等多种灵活的形式。比如,XXXX年新成立的中新嘉善智能传感现代产业园,就是XX世纪XX年代中期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的升级版。现代园区的共同特点是,均是由两国政府牵头,都在经济最发达和产业基础最好的区域,位置毗邻,人文背景相近。长三角园区合作的数字经济成功经验和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贯彻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互动的发展理念。园区合作需要政府自上而下的统筹设计,需要企业自下而上的主动参与。长三角坚持以国家政策为指导,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指导意见,有针对性地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开展园区共建。在操作层面则坚持以加快培育园区合作为载体,出台相关文件保障区域联动共建合作园区,围绕产业链对专利分布进行分类,实现对园区规划建设的精准招商。同时,企业主要依托上海以及苏南模式的成功经验,积极主动参与园区合作共建。

  二是严格遵循产城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这里,“产”主要是指园区中以工业经济为主体的产业,“城”则是指产业发展当中所必须依托的城市空间和载体。园区建设的目的是实现当地经济的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只有“产”没有“城”的园区,不能实现其历史使命,无法推动一体化进程。相反,利用合作园区内的数字共享,有助于将产业融入载体城市,使之具有城市形态和城市功能。因此,长三角一体化中的园区建设,充分考虑到园区所在城市的能力及禀赋结构,通过建设不可替代的产业园区,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三是利用输出区域和目标区域的推拉力。一方面,由于现有区位产业集聚的经济要素成本大幅提高等因素,推动了相应的过剩产能必须借助“飞地经济”向外地产业转移。其中,既包括土地成本的提高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利润的压缩,也包括环境及生态管制和强迫使耗能高、污染大的长三角企业向外转移生产环节。另一方面,充分考虑到目标区位低廉的成本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等拉动力,主动实现转移产业与目标区域的自然资源、劳动力等禀赋状况的匹配与耦合。比如,苏州很早就选择了人口结构年轻化的埃塞俄比亚以及政策宽松的东南亚等地进行投资。

  总之,长三角数字经济的经验,源自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源自统筹谋划和整体布局。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应继续重视数字经济生态圈建设,重视“以人为本、信息共享”的数字化治理模式,并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报告篇3

  (一)旅游业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提档升级”兴旅游的发展战略,按照全州旅游二次创业和把旅游业建成灾后产业恢复重建标志的要求,加快完善旅游业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建成6个精品旅游村寨,xx、xx等旅游集镇基础设施、景区标识标牌更加完善,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得到多点培育和发展。

  (二)商贸流通逐渐繁荣。先后引进鑫兴超市、德惠超市等大型商贸连锁企业入驻,完成了供销社农贸市场恢复重建。建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村村农家店153家,累计注册登记服务业个体工商户共159户,其中:批发和零售业:61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8户;住宿和餐饮业:19户;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户;金融业:26户;房地产业:5户;租赁和商业服务业:13户;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户;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户;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9户;教育:2户;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户;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户。累计注册登记服务业企业10户。其中:批发和零售业:3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户;租赁和商业服务业:1户;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户;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户;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户;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户。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休闲娱乐、交通运输日趋繁荣,城乡消费能力显著增强。

  (三)现代物流业开始起步。抓住灾后重建契机,完成了省道303线、省道210线恢复重建,巴郎山隧道开工建设,交通运输能力显著增强。中国邮政、圆通、韵达、夹金山物流等多家物流公司入驻,基本满足全县居民消费性物流需求。

  (四)金融保险业逐步壮大。目前,县境内有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邮政储蓄三家银行,各银行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了优势互补、相互竞争的格局。县农业银行推出了中小型企业金融贷款、微小型企业小额贷款、个人创业、住房贷款。农村信用社针对广大农牧民推出了助农贷款等多项业务,为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金融环境。县境内有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华联合财保等保险机构,在财产保险方面已初具规模,三大保险公司均有车辆保险定点维修厂。出险后,定损理赔人员为车主带来了方便快捷的理赔服务。

  (五)现代信息服务业初步成型。目前,县境内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3家通信营运商,2g网络已覆盖全县、3g网络覆盖了主要乡镇,网络信号通畅,价格低廉。网络购物平台的对外搭建基本完成,居民通过开通网银便可以在网络上轻松购物,享受物美价廉的网络服务。

  (六)文化体育事业初见成效。目前我县的体育场馆和学校运动场在节假日基本对外开放,满足了全县居民的锻炼需求。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全县,数字电视、高清电视在县城也得到全面覆盖,乡镇文化站的建成,本土文化的深度挖掘,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七)农牧区服务业逐渐起步。全县以实施“金农”工程为重点,构建了多平台农牧区信息服务体系。以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抓手,支持其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农牧区服务业逐步起步。

  (八)科技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推进沙棘产业化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构建了沙棘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立业电子有限公司已被评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推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县绿野特种养殖基地、县xx食品有限公司、xx酒业有限公司、立业电子有限公司、xx有限责任公司、xx食品厂等企业共申报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发明专利等22项。支持宝清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快品牌创新,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九)积极培育居民服务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美容美发、洗染等居民服务业,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等民生服务业,居民生活丰富多彩。

  (十)积极推进福利中心养老服务体系。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福利中心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对于敬老院养老机构接受安置城镇“三无”老人、农村“五保”人员的,县财政按规定标准将其生活、医疗等补助经费转入敬老院,用于支付其生活、医疗、照料服务等所需费用。建立敬老院运行经费、护理人员工资、五保老人保障标准增长机制。

**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报告篇4

  县人大常委会:

  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县人大常委会视察组于6月上旬至中旬,对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先后听取了向坝乡、丰溪镇及十八里长峡管理局的汇报,实地察看了县内部分景区保护和开发情况,召开县直相关部门座谈会征求意见。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产业地位提升。近年来,县政府提出了建设“大交通、大水利、大生态、大旅游”的发展思路,积极培育壮大旅游产业,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产业地位得到提升。20xx年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家乐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的通知》等相关产业发展政策,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和制度,确保县政府政策落实,政策的出台和措施的实施,使旅游业发展有了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撑。20xx年,全县接待游客73.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0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5%、43.7%,充分显现了旅游产业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展示出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

  (二)旅游产业建设加快。一是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竹溪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关垭古长城、鄂坪水上公园等xx多个旅游发展规划先后编制完成,为今后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目标;二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交通瓶颈制约初步打破,连接县城与十八里长峡的水向公路有望缩短为3个小时,偏头山旅游公路、楠木寨旅游公路已经改造完成,旅游厕所、旅游标志牌建设正在进行,多条旅游公交线路开通,为居民游玩提供了较好的出行环境;三是景区景点建设加快,楠木寨景区一期已经建成,成为我县第一家有门票收入的景区,为后续其他景区建设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百里景廊、百里果廊、鸡心岭、偏头山、关垭子、美丽乡村、十八里长峡等旅游项目的逐步开发建设,将进一步丰富竹溪旅游产品,增强竹溪旅游的吸引力。

  (三)旅游发展潜力巨大。一是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的竹溪饮食文化在xx境内有口皆碑;山二黄剧种和向坝民歌分别被列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竹溪独有的民俗文化;关垭子古长城、偏头山、鸡心岭、甘宗祠等古迹遗址均有丰厚的文化传说底蕴;十八里长峡作为我国中东部切割最深的大峡谷,拥有独特的地质地貌,在周边地区有很高的知名度。二是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县域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76.8%,植被丰富、生态良好,是华中地区少有的“天然氧吧”,符合现代旅游消费者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体验自然的消费需求;从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方面看,国务院20xx年8月发布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对于扩就业、增收入,推动中西部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生态环境改善意义重大”,省人民政府2015年3月下发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两个《意见》中分别释放出多项利好政策,这为我们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竹溪的旅游业有了初步发展,县内居民周末游、郊区游逐步升温,县外游客从零散旅游到组团来竹溪旅游,景区建设实现了有门票收入的历史性突破,可以说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应该看到,我县旅游业还处在基础较差、总量不大、质量不高的发展水平。

  (一)认识不到位。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景点少、基础设施不配套,不能满足居民的旅游需求。根本原因在于:一是缺乏现代旅游开发理念,对旅游产业的地位、旅游政策法规认识不足,认为竹溪发展旅游缺乏资金、景点特色不明,缺乏旅游产业开发信心。二是旅游协作意识不够强,旅游产业发展没有形成各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在思想和行动上没有围绕推进旅游开发抓工作落实,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未能变成经济优势,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二)产业不配套。一是旅游景点开发滞后。极具特色的十八里长峡,旅游发展规划尚未最终定稿,除一条穿峡而过的国道外,境内没有进行任何开发,古盐道、向坝民歌等历史民俗文化没有充分挖掘;346国道沿线片区建设同质化,特色不浓、看点不多,可参与性、可体验性不强,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各乡镇正在开发建设的旅游景点多数进展缓慢,景点分散、品位不高、文化底蕴单薄,同时缺乏旅游标识标牌。二是旅游产业化水平低。接待标准和能力较低,没有专业旅游车队和旅行社,县城宾馆饭店档次不高、一次能接待上百人团队的宾馆基本没有,景点周边的农家乐规模小或仅限于提供餐饮,设施欠完善、经营无特色、服务不规范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娱乐、购物环节薄弱,没有一处集中展示我县丰富旅游商品的综合购物场所,也没有一台能够反映民俗文化、展示地方特色的歌舞节目,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政策不明朗。20xx年县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虽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但由于配套办法不够明确、责任划分不够具体,很多措施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提出的有关景区建设工作目标没有如期完成;特别是意见中提到的“加大投入、金融支持、税收优惠、土地供应”等支持政策,缺乏具体明确的操作办法,导致有政策、难执行,有优惠、难落实,有措施、难操作。

  三、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建议意见

  大力发展旅游业是竹溪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出路,是建设“xx绿色崛起示范县”和“全省山区绿色发展示范区”的重要支撑点,必须围绕发展旅游业、壮大旅游业、做强旅游业来谋划。

  (一)深化认识,科学规划。全县上下要牢固树立科学旅游观,着力实施旅游强县富民战略。一是立足生态优势,抓好旅游规划编制。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发展全域旅游理念,开阔视野、创新思维,从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先导产业、富民产业培植的高度出发,高起点、高水准、高品位的组织好全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强化旅游规划的统领力、执行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各项产业布局、历史文化开发等都要围绕旅游进行谋划。二是依托“两核”辐射,实施“三廊”串珠战略。十八里长峡、偏头山是竹溪两大核心景区,分别位居全县南北,十八里长峡特点在于良好生态、独特地貌,以山水绿色生态景观为主,对南部山区乡镇有较强带动力;偏头山优势在于集道教文化、慈孝文化、楠木文化为一体,以人文历史特色景观为主,对北部地区有较强带动力。要依托“两核”辐射,整合旅游资源,充实历史内涵,提升文化品位,把竹溪打造成休闲驿站、养生天堂和旅游胜地。在十八里长峡景区建设中,尤其要注重保护长峡自然风光,把向坝乡作为景区游客集散接待中心进行规划建设,使游客游玩在长峡、吃住在向坝。同时,要以“三廊”建设为抓手,合理布局各功能区块,搞好旅游节点建设,形成“三廊串珠”旅游景点带,做到点线面结合、步步有美景。

  (二)加大投入,科学建设。一是强化政府引导。积极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树立大旅游意识,项目围绕旅游申报、资金围绕旅游争取、工程围绕旅游建设,形成齐心协力、共谋旅游发展的工作合力,改善旅游产业发展大环境。二是加大招商力度。做好与xx市密云县旅游对接工作,学习密云先进经验,加强旅游项目包装与对外推介;围绕旅游产业大发展,出台旅游专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让客商清晰了解相关政策和办事流程,增强投资旅游信心。景点低水平的开发将对景区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为此要注重引入有全新旅游理念、有资金实力的投资者来开发建设,既要超前思维、又不贪大求洋,既要谋求发展、又要注重保护,避免一哄而上、无序开发。三是注重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内涵,通过引经据典、搜集民间传说,对各景点、景观、景物进行编撰包装,充分展示竹溪独有的饮食文化、民歌文化、山二黄文化、朝秦暮楚文化、慈孝文化、三贡文化、道教文化等,营造浓厚的地方民俗文化氛围,提升旅游文化底蕴和旅游文化品位。在景区内配套建设特色文化传承平台,编演优秀精品剧目,增强景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三)明确目标,科学发展。总体目标是把旅游理念贯穿产业发展全过程,把旅游要素植入生产全环节,围绕全域型深生态旅游目的地打造,做好生态文章。一是发展观光农业,把旅游与农耕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实现农旅一体化,打造现实版“开心农场”。二是搞好片区建设,突出田园风光,彰显各地特色,防止同质化,让游客在各个片区有不同体验,增强郊区短线游的吸引力。三是完善旅游游步道、景区厕所、自驾营地、标识标牌等,为游客开展自驾游、生态游、探险游、科普游等提供必要游玩服务。四是注重旅游商品研发,在“吃住行游娱”基础上,突出“购”的要素,指导、鼓励和支持企业研发具有竹溪特色的.生态旅游商品,建设旅游购物中心,着力发展电子商务,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旅游、服务旅游。五是搞好横向联合、内外联动,与周边地市县加强区域合作,共同打造跨区域特色旅游线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双赢。

  (四)健全机制,科学管理。一是完善《竹溪县旅游农家乐扶持办法》等制度,实行农家乐星级动态管理,鼓励发展集吃住一体、有农家风味的农家乐和农家宾馆,实现以吃农家饭为主向茶余饭后观赏民间艺术、体验农家生活转变,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二是健全宣传机制,强化旅游产品营销。设立旅游发展资金,增加旅游宣传推介经费,利用省市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宣传介绍竹溪的丰富旅游资源;精心策划举办以旅游为主题的节庆活动、推介活动,积极参加各种旅游交易会、推介会;协调相关部门对外地来溪游客发送一条介绍旅游资源短信,在各大宾馆放置旅游地图、宣传册、旅游风光扑克,在竹溪政务网、竹溪新闻网开设旅游专栏,努力扩大社会影响。三是健全培训管理机制,依托县职业技术学校,加强旅游从业人员旅游相关基础知识、服务技能、本地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乡村旅游服务礼仪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加强旅游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旅游行业管理,规范旅游企业经营行为;开展优秀景区和优秀星级饭店、酒店、农家乐评选活动,引导从业企业争先创优,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报告篇5

  我市开展了“X”专项行动,建立工作专班全面掌握企业实情,落实服务专员对接和驻厂员派驻的工作机制,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最新2022年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调查情况报告,希望大家喜欢。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提出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强调“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指出“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立业之本。近年来,X市创新方式,加大对实体经济领域的金融支持,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课题组通过数据梳理、实地走访、座谈分析,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全市企业发展成效

  1.规模总量不断攀升。截至202X年,X市共有规上工业企业X家,涉及X个行业大类,占X市总数的X%;规上工业企业202X年实现开票销售X亿元,占全市工业开票销售的X%;X家重点工业企业和X家成长型工业企业开票销售X亿元,占全市工业开票销售的X%。

  2.重点企业茁壮成长。培育了以X、X、X等为代表的三个X亿级龙头企业,以X、X、X等为代表的一批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企业,以X、X、X等为代表的一批战略新兴产业企业,以及以X、X、X等为代表的一批上市挂牌企业和储备企业。X上榜X市“十佳”企业,X家企业入选X“百强”,在X市遥遥领先,为全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3.金融支持实体经济。202X年全市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X%,比X市平均增幅高X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X亿元,同比增长X%,比X市平均增幅高X个百分点。

  (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具体做法

  1.精准对接金融服务。为精准对接企业,我市开展了“X”专项行动,建立工作专班全面掌握企业实情,落实服务专员对接和驻厂员派驻的工作机制,确保企业享受“一对一”精准服务,建立“产融联络员+驻厂员+金融顾问模式”,及时将政策传达企业,将企业融资需求收集上来。在202X年疫情期间,相关银行机构赴X镇、X镇、X镇进行银企对接,召开金融政策礼包落实恳谈会,让金融服务面对面、点对点。

  2.创新金融支持手段。融资难融资贵一直以来成为困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帮助全市中小微企业缓解资金难题,引导金融资源和企业需求有效对接,切实降低企业融资难度和资金成本,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生机活力是重中之重。“中小微企业转贷资金”有效化解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为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缓解资金运行压力,同时帮助银行化解企业还贷风险,我市设立“中小微企业转贷资金池”,为企业提供低成本的转贷“过桥”服务,降低了我市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缓解资金运行压力,帮助银行化解企业还贷风险。202X年共为X家企业转贷X次,累计使用转贷资金X亿元。“X”开创融资担保新模式。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首期出资X万参与X市信用担保基金,通过构建政府、银行以及担保、再担保四方联动的模式,帮助我市范围内的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繁、融资贵问题。“富民创业贷”推广工作成效显著。创业是富民之源,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城乡创业者创业激情逐年高涨,创业融资需求量也逐年增大,“富民创业贷”填补了金融普惠政策在创业就业方面的空白。人社、财政部门积极落实创业惠民政策,加大贷款贴息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能贷尽贷、应贷快贷”,帮助创业人员解决资金周转问题。202X年发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X万元,共计X人,发放小微企业贷款X万元,助推带动X人就业,有效激发创业者动力和激情,为创业领域带来蓬勃生机。

  3.推进企业挂牌上市。在加大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鼓励企业面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加大企业上市奖励扶持力度。对于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好的规模企业,助力抢抓资本市场发展机遇,积极稳妥、梯度有序推进上市。截止目前,全市已有X家主板上市企业,X家“新三板”挂牌企业,X家江苏股交中心挂牌企业。

  4.积极运作产业基金。通过设立基金形式投资企业,为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吸引更多先进技术、更多优质人才、更加丰富的业态。目前,我市基金管理总规模接近X亿元,先期投资已达X亿元,助力企业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同时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二、当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一)金融政策宣传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课题组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市高度重视扶持民营企业金融政策宣传,但疫情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现象依然突出,中小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导致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二)银行贷款支持空间还需进一步拓展。根据人行最新数据统计,我市制造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X亿元,同比少增X亿元,占X市新增贷款总量的X%,增量、占比为X市第X。我市贷款增量在X市排第一,但制造业贷款增量、占比为第X,制造业贷款增长放缓。商业银行传统的“重资产、重抵押”风控理念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融资门槛仍然较高,实际操作中更多还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部分商业银行为企业转贷时,前期工作没有到位,长时间占用政府转贷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转贷续贷成本。

  (三)上市后备企业还需进一步优化。近年来,证监会审核更加重视企业持续发展能力,尤其是独角兽概念板块的出台和科创板的推出,更体现出资本市场对新经济动能的重视,增强了各类创新型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融资的可能性。然而我市上市后备企业中仍主要以化工企业为主。近年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虽然出现一批“专精特新”的成长型创新企业,但离新发展理念要求还有差距。

  (四)融资担保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目前,X、X、X等X家融资担保公司为园区担保公司,主要对园区内企业提供担保,担保覆盖面小,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求。

  (五)基金运作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基金的运作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对于资金投入效益没有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资金募集难度较大,本土企业家参与度不高,社会资本活跃度不够,吸引产业基金投资的高质量项目不多。基金公司在为企业提供通过产业并购等方式的强链补链、为企业招引高级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增值服务仍有提升空间。

  三、对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中央和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普惠金融政策,运用好这些政策,扩大金融惠企政策受益企业覆盖面,全面落实乡镇(街道)、部门驻厂员工作制度,通过驻厂专员直接送政策到企业,引导企业用足用好各项金融惠企政策,让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二)持续优化信贷支持。金融机构要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不断优化信贷支持。积极推进政银企深度合作,引导各银行机构支持我市重点建设和重点项目发展。围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创新通过供应链融资、并购贷款等融资方式,支持延伸产业链条、扩张产业规模、实施产能整合。鼓励金融机构优化产品结构,积极开发适合中小微企业需求的多元化金融创新产品。深化对我市小微制造业领域的金融服务,扩大小微制造业企业金融服务覆盖面。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激发制造业创新创业的活力。银行机构加大上争对接,不断提升我市制造业贷款在泰州市的比重。

  (三)加快推进企业上市。企业上市能够融集更多资金,提升企业知名度,增强企业竞争力。为推动X市企业长远发展,打造更多增长极,必须积极培育优质后备资源。对优质规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分类指导,多管齐下,主攻IPO,推动更多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支持主业突出、盈利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龙头企业到主板、中小企业板上市,支持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的企业到创业板上市,支持符合国家战略、掌握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且达到相当规模的创新企业到科创板上市,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借力发展。

  (四)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加快推进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提升企业融资增信服务能力。通过建立信保基金,将优质中小企业、“三农”、现代服务业纳入“X”政策支持范围,积极拓展合作银行和担保机构,提升信保基金业务规模,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支持实体经济。提升融资担保公司服务效能,推动不良资产剥离处置、增资扩股和重组整合,积极引入专业人才,加快重组步伐,构建完善的公司管理体系,推进园区级融资担保公司提升融资担保能力,满足园区发展融资需求。完善市级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的引导作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五)提高基金管理水平。提升内涵。加大对我市企业家股权文化培育,鼓励企业家开阔思路走出去,主动寻求合作。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行为,更好的借助基金对接资本市场,激发内生动力。根据我市产业发展特点和优势,积极培育储备一批高质量的项目,吸引产业基金和社会资本。强化监管。从基金管理公司运营能力、经济效益、政策效益三大方面科学制定评价权重与评价内容,对基金全生命周期的运作进行绩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基金管理人进行相应的奖罚,更好地监督基金投资的政策效果、提升经济效益评估的有效性、促进基金规范化运作。招才引才。加大与高校院所的合作,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提升企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通过各类形式鼓励和促进基金管理公司为企业提供引进高级管理人才、为企业导入优质产业链资源的增值服务。

  四、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竞争的挑战下,在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的背景下,金融支持将直接影响X市企业和经济发展,需要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高效利用金融政策工具,激发企业潜力,提高实体经济发展质量,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报告篇6

  市委:

  今年以来,市发展改革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重点,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主题,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史学习为主要内容,坚持领会精神实质、把握完整体系、紧密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有效提高了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质量。

  一、学习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制度落实。一是建立健全组织。年初,委党组结合工作实际及时调整了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始终坚持把中心组理论学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与业务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印发了《X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xx年度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分专题集体学习的安排意见》,着力从学习内容、学习制度、学习方法、学习考核、学习服务等五个方面大力加强自身建设。二是注重以上率下。委党组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高效运用“五种学习方式”,学在前、做在前。市政协副主席,党组书记、主任杨东方同志坚持做到“五个带头”:带头制定计划、带头参加学习、带头主题发言、带头撰写心得体会、带头开展调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各成员能够认真落实学习要求,在学、思、悟上下功夫,力争学有突破、学有成效。委党组全年共召开X次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45篇,在学习中形成了学、思、悟、行的良好氛围,增强了学理论、议大事、转观念、出思路、建班子、促发展的整体效能。三是严格制度落实。委党组严格落实学习日、领导干部上党课、党组集体学习签到、党组书记半年签阅和调研等制度,严格落实学习预告、集体学习、考勤登记、交流发言、情况报告等组织流程,使学习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全年共落实党组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X次,安排党史专题集体学习X次,并及时向市委宣传部上报了学习情况。

  (二)突出鲜明主题,明确学习目标。一是突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主题。委党组紧紧围绕这一主题,时刻与党中央和省、市各项安排部署对标对表,严格按时间节点、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真正把党中央部署的专题学习、专题宣讲、专题党课、实践活动等规定动作做到位、不漏项,坚持原原本本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贯通起来,认认真真思原理要义,深深切切悟精神实质,不断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二是突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学习重点。一年来,党组中心组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习近平在xx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xx及XX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等14个方面专题开展深入学习、深入感悟、深入研讨,使全体成员在理论上更加清醒、政治上更加成熟,切实增强了总揽全局、解决问题、拒腐防变、抵御风险能力,班子队伍愈加风正、气顺、心齐、劲足。三是突出党史学习教育这一贯穿全年的学习主线。为切实抓好中心组党史学习教育,委成立了以政协副主席,党组书记、主任X同志为组长的党史学习领导小组,针对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多、时间紧、要求严等特点,认真制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党史学习教育计划》,在学习制度上提供了严格保障。全年共举办4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138人次参加,32人进行了主题交流发言,每名成员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每人每月不少于20篇,有效提高了学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在抓好党中央和省委、市委规定的4本学习教材的同时,每周加推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党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组织中心组成员到辖区内红色教育基地参观见学X次,进一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市委党史教育第六巡回指导组2次到我委旁听中心组集体学习,均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四是突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政治任务。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后,中心组第一时间组织成员原原本本学、原汁原味学,认真撰写学习心得,开展交流发言研讨,深化全会精神体悟,确保了全会精神学习贯彻落地落实。12月14日,中心组安排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第2次专题学习,使全体同志更加自觉地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做好学习贯彻工作,切实推动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三)创新组织形式,保证学习质量。一是坚持坐下来写。中心组成员周密制定个人自学计划,利用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时间,认真记录学习笔记,用心撰写体会感悟,深钻细琢调研报告,反复斟酌党课提纲,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学习效果。二是坚持站起来讲。“七一”前后,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全员在各自支部和分管处室、联系点开展了讲党课活动,并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讲感受、谈体会、换意见、享成果,取得了良好效果,达到了相互提高、相互促进之目的。三是坚持走出去学。充分利用家门口红色资源载体,组织中心组成员到市烈士陵园、二七纪念塔、二七纪念堂、豫西抗日纪念馆、八路军驻xx办事处纪念馆、任长霞同志先进事迹陈列展等场所参观学习,近距离接受精神洗礼,聆听历史回音,庚续红色血脉。

  (四)注重学以致用,提升工作效能。一是在编制重大规划中见效见果。委党组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作为发展改革工作的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联系地、系统地、全面地理解掌握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经济形势分析研判、发展战略规划设计、宏观政策预研储备、重大工程谋划布局等工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见效。先后编制了《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XX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总体发展规划(xx-2035年)》《XX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起步区建设方案(xx-2035)》等重大规划,制定《XX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行动纲要(xx-2035年)》等一系列重要文件,XX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实践体系不断得到充实完善。二是在优化营商环境中出新出彩。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委党组根据市委《优化营商环境100件事》和《XX市xx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以一件“事”和一“事件”为牵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持续做好网上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和企业注册登记改革落实落细,依托“郑好办”新增政务服务网便民利企高频事项X项以上,确保在xx年X省营商环境评价中继续保持第一位次,争取在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尽快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三是在推进惠民工作中有量有质。委党组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做好省市重点民生实事,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深入开展健康XX专项行动,加快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着力打造“健康XX”;计划在市区新建、改扩建X所中小学校,市区新投用中小学校X所,新增学位X万个,高质量推进“美好教育”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市内各区“一场一馆”和县(市)“两场三馆”建设,合理规划和建设老旧小区的健身设施,满足城乡居民健身需求,进一步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新增养老床位3000张,大力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二、存在不足

  一是准备工作还不够细致。在学习资料选配方面还不够全面,准备还不够充分,学习主题还不够突出。二是学习手段还相对欠缺。学习方法还比较单一,不够灵活,影响了一定的学习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工学矛盾还存在冲突问题。繁忙的业务工作牵扯了较多的精力,理论学习时间安排得还不够科学合理。

  三、下步打算

  一是继续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学习。在学懂弄能中提高站位、明确方向、把握重点,以理论清醒增强政治坚定,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到以学促用、学以致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继续抓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委的重大政治任务,加强领导、精心部署,扎扎实实深入推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地落实。

  三是继续抓好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工作。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贯穿全年的重要工作,牢牢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和目标要求,结合实际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研究新举措、新方法,在与实际工作的结合运用方面下功夫,不断巩固拓展转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四是继续抓好中心组理论学习各项制度的落实。严把学习预告、集中学习、考勤登记、交流发言、情况报告等组织流程,保证中心组理论学习时间、人员、内容、效果落到实处。不断改进学习方式,精选学习内容,丰富学习形式,力求让理论学习真正变成指导工作的有力工具。

**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报告篇7

  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中共X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关于2021年意识形态工作情况的报告。

  市委:

  2021年,市发展改革委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原则,狠抓思想引领和舆论宣传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话语权,旗帜鲜明地抵制各种错误观点,确保了意识形态领域的绝对安全。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压实主体责任。一是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认真制定意识形态工作方案,明确具体责任人和工作重点,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分工。领导班子以身作则,自觉加强自身理论建设,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全委树立榜样。二是纳入党建重点工作。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委《2021年党的工作要点》,科学部署、统筹推进。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定期听取意识形态工作汇报,及时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切实做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者、推动者和执行者。三是建立完善工作机制。结合我委实际,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考评制度和激励机制,制定完善《党组书记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清单》,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各项制度,严肃意识形态工作纪律,确保意识形态工作高质量落实。

  (二)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工作落实。一是抓好层级责任制度。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实行“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各负其责、支部书记(处长)负主责的工作制度,建立起层级责任体系。先后4次召开意识形态分析研判联席会议,组织学习各级意识形态工作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每季度各阶段意识形态负面清单,研判意识形态工作形势,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最前沿。二是抓好工作统筹融入。将班子成员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党建工作述职考评,强化紧抓意识形态工作意识;以支部星级评定和规范化建设为载体,将意识形态工作形成管人管事机制,进而实现意识形态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三是抓好配合活动开展。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促进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落实,使意识形态工作成效更加显著。以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为契机,先后举办知识竞赛、征文比赛、书画摄影展等系列活动,积极参加省市合唱、竞技等系列庆祝活动,大批人员获奖受到表彰,使广大党员职工群众更加爱党、敬党,更加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觉悟。一是注重示范引领。将意识形态工作制度专题学习列入中心组学习内容,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年共安排党组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2次,开展党组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14次,组织县以上领导干部专题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活动4次,及时传达学习上级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指示精神和具体要求,有效奠定意识形态工作理论基础。二是丰富形式内容。组织全委党员干部赴河南科技大学进行能力提升培训学习,进一步丰富教育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利用党日活动开展重温入党誓词、走进红色教育基地、下沉社区宣讲党史等活动,让全委党员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重视新媒体运用,将“学习强国”学习情况纳入党支部“星级评定”和党员积分化管理,强力推进平台推广使用。目前,全委在职人员平台注册率达到了100%。三是抓牢学习主体。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做深做实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将学党史、学理论、学业务有机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宣教活动,营造浓厚意识形态工作氛围。截至目前,委机关领导干部、党支部书记和委员共组织宣讲80余场,坚定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方向。

  (四)坚守舆论阵地,做优舆论引领。一是不断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信息动态,传播先进文化、交流典型经验,大力弘扬正能量,树立积极导向。委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小组积极转发各类正面信息300多条,向上级有关部门上报信息80条次,50余条被市各级媒体网站转发。二是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制作专题展板、海报、条幅、画册,及时宣传中央、省、市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使意识形态工作人人皆知、人人关注、人人重视。组织党员志愿者走入社区、走上马路、走进群众,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广大党员干部能动性,积极向社会传播正能量。三是重视网络舆情监控。针对发展改革工作的重大事件、重要情况、重要社情民意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不断完善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机制,积极做好评估,加强预警防范,增强舆论引导的敏锐性,有效提升了网络舆情发现和处置能力。截止目前,委门户网站共发布各类工作动态信息630余条,监测网上涉委信息23000余条,公开机关文件信息350余条,回复市长信箱、领导信箱、人民网留言建议等440余条,被市政府网站采用的信息、约稿共270余篇。其中针对“XX市拟修改停车收费标准引争议事”“XX市规范市区公立幼儿园收费事”等热点敏感事项,建立了专项跟踪制度,构建起有效可靠的管控机制,确保了我委意识形态阵地管控绝对安全。

  二、存在问题

  今年以来,我委意识形态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一是学习研究还不够透彻。对当前信息化时代下意识形态工作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思路举措创新还不够。二是思想掌控还不够全面深入。对我委干部职工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思想倾向和真实态度等方面的调查研究还有待深入,缺乏深度掌控。三是阵地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巩固。宣传工作队伍力量相对偏弱,阵地建设等相关工作机制也还有待健全完善。

  三、下步打算

  一是抓责任落实。不断完善意识形态责任制管理体系,严格履职尽责,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谋划,精准分解相关任务,进一步巩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抓工作落地。高度重视网络安全,严密防范网上意识形态渗透,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完善委各级热点敏感问题、重大事件的舆论引导机制和工作预案,牢牢掌握舆论的话语权、主动权。

  三是抓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进一步做好干部培训规划,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努力打造一支思想理论好、综合素质高、具有丰富意识形态工作经验的干部队伍。

**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报告篇8

  XX区发展电子商务产业的前景光明,特别是农村电子商务方面,潜力十足,下面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全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区是全市唯一农业区,幅员辽阔,占市区总面积的43%,农村人口占比超过70%,经过多年的培育,XX区的农业发展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基础,但目前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群众的发展需要,从长期来看,必须走出一条高附加值、高度市场化的路子来。因此,我尝试以我区电子商务发展情况为切入点,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切实的提出一些可行的意见建议,为XX人民发展致富提供一个新方向。

  调研主要通过电话沟通、面谈、实地走访的方式展开,结合官方统计数据、国内政策文件和电商发展经验作为参考。

  一、发展现状

  一是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产业架构基本形成。基础设施方面,区内目前已建成电子商务孵化基地,位于XX汽车城2号楼,总建筑面积6365平方米,拥有O2O展厅、综合服务区、创客空间、电商办公区、物流仓储区、生活服务区六大功能区。基地企业辐射全区O2O基层服务站58个,辐射58个村,辐射率100%。区内现有快递收发网点17个,城区已达到全覆盖。全区自建电商销售平台6家,其中5家进行农副产品销售,1家进行农资产品销售。产业架构方面,我区拥有自建网络平台的企业有6家,“XX果蔬商城”、微信小程序依托7000平自建XX果蔬交易市场,实现O2O线上线下联动销售;“XX”品牌销售米面杂粮及生活用品,在我区拥有生产基地,粮食产品通过有机认证、欧盟认证等多项检测认证;“电商XX”app是由我区孵化基地运营方XX集团开发打造,服务基地企业的综合线上销售推广软件;“XX网络”平台结合PC端网页及微信服务号、小程序等多种功能的电商平台,整合广告、新闻、公益、果蔬特产销售等多项应用功能;“XX肥业”主要进行肥业、生物技术服务及产业周边商品的批发及零售销售;“绿源沣都”网站与微信商城以我区XX镇当地丰富的特产为销售主体开展线上推广。

  二是电商发展氛围形成,产生一定经济效益。一方面已举办了两届“绿色XX、健康XX、时尚XX”为主题的电商文化节,通过各项活动进一步推介电商企业。另一方面为企业持续举办“青年创业”“电商助残”等特色培训班,分门别类地开展电子商务基础、操作及能力提升培训,组织电子商务培训14次,累计培训学员千余人,加快培养一支实际操作能力强的电商带头人队伍。第三利用本地各类媒体平台,及时总结推广电商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发展电子商务营造良好氛围。全区2016年9月电商基地挂牌运营起至2017年末电商交易额X亿元;2018年电商交易额X亿元;2019年电商交易额X亿元,年平均带动就业人数X余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物流成本较高,包装运输折损量大。我区收发物流总量不高,快递网点集中在主城区,物流仅能到达乡镇政府所在地,普通网购快递、物流下行困难,时效长;主要特产为果蔬、杂粮、酒类、禽蛋及肉类等可食用生活物资,快递包装不足以保护商品、暴力运输导致产品受损,且酒类、油类等液体易燃产品运输路径受限,远途空运不允许发送;果蔬、肉类等生鲜产品保质期短,不易于储存,快递由东北发往全国运输周期长,果蔬肉类在保存不当的情况下,受冻受热都易发生质变,现缺少冷链物流;米面杂粮体积大质量重,运输费用过高,增加销售成本。

  二是品牌散特色少,产品市场竞争力差。区内果蔬资源丰富,有些农产品质量均优于周边县区,但取得绿色、有机等相关资质认证的果蔬种植合作社并不多,且生产标准各不相同。个别乡镇的知名特产存在多个注册商标,合作社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产业化发展,导致品牌市场知晓率低、品质没有保障且有杂牌产品冒充我区特产充数等情况。如双榆小米这一个品牌,注册相关商标有20多个,没有统一品牌引领。区内电商销售产品多为初级加工农产品,没有形成多元化、叫得响的深加工产品,产品结构过于单一,利润空间有限,在市场竞争中没有比较优势。

  三是销售方式简单,线上发展带动力弱。少数开展电商业务的企业发展思路局限,仅在微信朋友圈上进行简单的广告宣传,在客服、售后、包装、运输等环节均存在盲点,开展线上销售活动的随机性大,不符合现在市场的竞争要求。不能够达到生产、加工、销售的模式化和标准化。企业间资源对接共享少,缺乏拓展市场的主动性。且单凭一己之力去推广难度大、花费高、效果不明显,发展规模多停留在小而单一的层面上,产业的线上带动力薄弱。

  四是对外合作有限,平台主体影响力小。目前全区电商主体主要以本地销售为主,一些较为成熟的企业主体,能够借助多年的经营渠道销售产品,但通过平台获得的订单少,仅有个别电商企业与国内大型的电商平台建立合作,并且只是仓库寄存,没有搭建起在大型平台的区域品牌;自建平台时间短,宣传推介也限于区域内和经营者的社交圈,范围十分有限,没有长期稳定的客户群体。

  三、对策和建议

  通过上文的调查结果来分析,XX区发展电子商务产业的前景光明,特别是农村电子商务方面,潜力十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物产丰富,农产品潜力巨大。XX区耕地、林地、草原和湖泊均有一定的规模,比如发展中药材、特色养殖、生态旅游等产业,都能够带来较高的利润。二是群众期望,发展致富劲头足。农村人口不富裕,且普遍不愿远离家乡打工,在家又没有特殊的技能,迫切期望借助互联网的快车,尽快发展致富。三是政策导向,消费“下沉”导向明显。物联网建设、5G应用、加快建设农村电商网点等一系列扶持政策逐年加大,随着模式日趋成熟,农村发展将离不开电商经济。

  下面是对改善我区电商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是转变物流运作方式。物流发展延伸与快件流量成正比,优化产业布局,既要推进物流仓储集散中心和配送网点建设,鼓励物流快递企业加密网点、设立代办点。同时,也要以时间换空间,采取在市内物流园区租赁仓库,将全区特色产品按照订单规模入驻,给予适当补贴,统一发货,降低成本,扩大销售额,拥有较大的快递流量,物流网点的延伸难度将大大降低,物流成本高的难题将得到解决。再者,由政府牵头,争取国家电商示范县政策,积极运用政策与淘宝、京东等平台达成协议,将我区产品纳入大型平台仓储物流中心,缩短物流距离,减少管理成本。

  二是推进“XXX”品牌建设。整合优势产业,发挥优质农产品优势,统一打造并推进“大福同”品牌线上运营。聘请专业团队,借助短视频、直播、第三方销售平台开店等多种方式,帮助本地企业、个人产品扩大销售宣传。与MCN机构合作,着力培养培训培育本地网红经济,形成产品上行销售影响力。加强产销对接,整合一批有资质、有规模、有资源、有先进意识的本土企业品牌,做大做强当地的优势产业,建立行业知名度及品质认可度,实现产业上行,走出去的目标。

  三是加强对外平台合作。充分解放思想,深挖自身潜力,依托国家发展政策资金支持,以及淘宝、京东等一线电商平台市场布局需求,积极加盟入驻。从健全产品生产加工体系入手,加强规划引导,调动经营主体积极性,形成符合市场竞争要求的农产品;加大开设网店推广力度,特别是支持企业入驻大型平台;定期举办官方网络直播售货,带动网红直播销售,通过眼球效应刺激消费,持续拉动本地农产品知名度和销售额双提升。

  四是开展多元电商培训。聘请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分层次电商专业课程及技能运用培训。利用“线上培训”,“云端授课”等便利的方式加大电子商务先进经验推广。组织到大型电商基地和平台运营机构参观学习,与先进地区建立联系,带动官方和民间交流合作。提升创业意识,培养一批懂理论、懂业务、会经营网店、能带头致富的“网商”队伍,带领农民进入电商销售的红利时期。

  五是创新电商销售模式。利用XX生态旅游资源,发展季节性生态旅游销售模式,将体验式采摘和网上直播采摘结合,在生态游的同时,一键下单,将产品直接送达客户家门口;承办和参加各类网上电商展会及活动,借助行业内渠道,拓宽经纪人销售模式;依托实体大户带动电商壮大,利用现有线下渠道推广使用电商平台,以线下资源培育线上,最终实现线上反哺线下。

  六是突破传统产品体系。提升农产品深加工程度,延长产品保质期,比如,东北地区鲜食玉米深加工已有很多成功案例。充分利用东北农闲季节长的特点,扶持手工艺加工产品,鼓励当地能人开设小微企业进行开发,比如精品特色木工、手工编织、手工刺绣、毛纺制品、平安福文创产品综合开发。

 

**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报告篇9

  为了进一步规范林权流转行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中央《决定》)及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贯彻中央《决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河南省《实施意见》),探索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新的模式和途径,促进我省林业可持续发展,资源林政管理处组织开展了我省林权流转情况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我省林权流转的基本情况

  林权流转既是开展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主要途径,我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中央《决定》和河南省《实施意见》发布以后,围绕深化林业体制改革,林权流转势头迅猛,取得的成效明显。通过林权的合理流转,使林地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使资源配置得以优化,在一些地方出现了“资源增量、农民增收、社会增效”的“三增”局面。

  (一)林权流转的主要内容

  我省林权流转的重要内容包括林木所有权流转和林地使用权流转,以及林地使用权和地上林木所有权同时流转。其中,以林地使用权的流转为主,尤以宜林荒山、荒沟、荒滩、荒丘、荒沙等宜林荒地和渠旁、路旁、沟旁、河旁等宜林四旁隙地的使用权为多。如洛宁县早在1993年就出台了《关于出让“四荒”使用权,加速“四荒”开发的决定》和《关于出让“四荒”使用权的实施细则》。1995年以后,*、*、*、*、*等地市委、市政府相继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发治理“四荒”,拍卖、承包其使用权的意见或决定,*县、*县、*县等许多县(区)也出台了相关决定或具体的实施办法。

  (二)林权流转的发展过程

  我省的林权流转行为,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是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由农户承包自主经营,平原地区的农田林网和农林间作的树木,实行树随地走,作价转让给农户经营,林木所有权发生了流转;山区大面积的集体林、果园由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接手承包,林木连同林地使用权一起发生流转。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农村土地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四荒”的开发治理,农民投资经营林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从开始承包几米的路段、河段,发展到承包经营一条路、渠或一条河段;从承包经营几亩、几十亩林地发展为买断几百亩、几千亩的荒山经营权;从小片荒山荒坡开发利用发展到以林为主的多种经营。随着林业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营方式的不断更新,林地使用权流转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涉及面不断拓宽。《森林法》的修订、《森林法实施条例》的实施、中央《决定》的出台,使林权流转保持着持续发展的局面和良好的发展趋势。

  (三)林权流转的主要形式

  1、拍卖

  拍卖是指依照有关规定对林地进行资产评估,确定底价后,举行拍卖会,由买方竞价,报价最高者中标,与卖方签订合同(协议),出资买断一定时期的林地使用权或林木所有权,并在林业部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自主经营管理,收益全部归中标人的流转形式。在拍卖过程中,允许各类投资主体跨地区、跨行业竞标购买,同等条件下本地人员优先。这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比较受群众的欢迎。且这种形式转让,一般成交价都要高于底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或集体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

  2、承包经营

  承包经营是指按照有关规定,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林地承包合同,由承包人按合同约定向发包人支付承包费用,取得林地使用权,自主进行植树造林、经营管理,收益完全归承包人所有的流转方式。承包经营中,承包方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农户、法人单位或合伙组织。承包经营是起步最早的一种林权流转方式,也是实践中应用较多的方式之一。

  3、联合(合作)经营

  联合(合作)经营,是指由多个投资主体以土地使用权、林木经营权、资金、劳动力、技术等作为合作条件,从事林业生产经营,收益按比例分成的经营方式。联合(合作)经营主要是通过民主协商,以联办合作的形式进行经营管理。如鲁山县赵村乡国贝石村布朗李园艺场,经营面积1000亩,*市房产局职工王保宪以30万元资金入股,国贝石村以土地、劳动力入股,林业技术员以技术入股,建立董事会,联合经营管理。

  4、林木认领托管

  所谓“林木认领托管制”是指:托管公司首先通过承包等方式取得国有或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然后面向社会吸引自然人(主要是城市市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自愿认领一定面积的林木,获得其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再由认领者将其所认领的林木委托给托管公司进行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管理至采伐的一种林权流转形式。委托方按照协议约定的价格和付款方式向托管公司交纳托管费用,托管方按照专业化水平对所托管的林木进行集约化管理,并确保林木生长量达到约定的蓄积,此种林权流转形式20*年起在我省新兴。

  二、林权合理流转产生的积极效应

  (一)拓宽了林业投资渠道,增加了林业投资主体

  随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林权流转的加速,全社会投身林业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亦随之高涨,非公有制林业形成并迅速发展,林业建设资金的来源打破了过去长期依靠政府的局面,林业建设主体实现了由过去单一行业建设项社会多元化参与的转变。以桐柏县为例,1999年以来,全县非公有制林面积达18.5万亩,占全县五年来造林总面积的67%,参与经营的企业、单位、个人2452家,累计吸引投资3800余万元,占同期全县林业总投资的70%。

  (二)盘活了林业资产,优化了资源配置

  在林权流转前,宜林荒地、四旁隙地等长期闲置不用,或分配给无力经营者,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土地作为生产力要素,其使用价值难以实现,形成死滞资产。同时,社会上一些闲散资金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因无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林业上一些技术人员和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没有施展的空间。通过林权流转,实现了林地资源、资金、劳力、技术等各种林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活了资产,富了群众,稳定了社会,发展了林业。

  (三)扩大了有林地面积,增加了森林资源的总量

  投入的增加、资源的优化组合必然地带来了资源量的增加。仅就桐柏县而言,1999年的有林地面积为118万亩,目前,已增加146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量从116万立方米增加到13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37.8%提高到42.1%。

  (四)提高了造林质量,有效保护了资源

  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是说造林不易,管护更难。过去植树造林产权收益不明确,群众积极性差,造林成活率低,管护困难,“年年造林不见林”。通过林权流转,明确了产权,保证了收益,“谁造谁有”的政策落到了实处,广大林农有了实实在在的拥有感,造林护林积极性极大提高,前期造林舍得投入资金选良种、栽壮苗,高规格高质量栽植,后期管护精心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象种粮一样育林、象管田一样管林”。在自己加强管理的同时,还积极学习林业法规政策,加强了对他人毁林的防范,乱砍滥伐等现象明显减少,资源得到了较好保护。

  (五)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加了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

  林权的合理流转,促进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紧密结合。经营者为了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与林业科研单位建立协作依托关系,大力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促进了林业科技进步,加快了林业科技建设步伐。如桐柏县,近五年来,共引进优良树种15个,良种接穗(芽)100万节,推广优良品种58个,应用新技术、新成果36项,造林成活率、良种率均在95%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50%以上。

  (六)增加了农民收入,培育了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经济利益为驱动的非公有制林业,使经营者将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围绕市场进行生产和经营,根据市场供求信息调整产业结构和树种结构。在实现了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据对桐柏县的调查,全县依靠发展非公有林业经济脱贫致富的农户达XX余户,占全县脱贫农户总数的30%。

  (七)开辟了一条就业途径,减轻了政府压力

  经营“绿色企业”,风险小,效益持久,为机关富余人员、企业下岗职工及城镇无业青年提供了就业、再就业门路,也为一些单位和企业兴办经济实体、走兴林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如桐柏县风扇厂下岗职工杨某,在朱庄乡购买荒山200亩,发展以板栗为主的经济林,并在林间套种中药材及牧草,每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依靠林果业摆脱了困境;义马市煤业集团下岗工人王小锋,承包荒山1000亩栽植经济林,实现再就业,被评为非公有制林业的好典型。

  (八)带动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次金了区域经济进步

  通过林权流转,森林资源的增加带动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木材加工、林产品加工、花卉经营等,陆续形成一些地方的支柱产业。灵宝市农民罗眼科,从1993年起承包荒山4万亩,自筹资金1000万元,建成了目前全省最大的连片杜仲基地。他依托西北农大等院校,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实行综合开发。罗眼科的兄长罗来科承包荒山6000亩,投资150万余元,嫁接梨枣、雪枣等15万株,成立了来科枣业有限责任公司,实行种植、贮藏、销售一体化,现每年产干鲜枣10万余斤,产值达50多万元。

  三、林权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有关法规政策相对滞后

  这里所说的相关法规政策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以建立具体完善的林权流转制度,规范、引导林权流转行为为内容的法规政策,二是以森林资源合理保护利用管理为内容的法规制度。

  第一个方面,1985年,国家体改委、林业部颁发的《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总体纲要》中提出要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规定“遵照林木所有权与林地使用权一致的原则,进行林木所有权及林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提出了林权流转的要求。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中,要求要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实行家庭或联户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使用权等多种方式治理开发“四荒”,规定了对宜林“四荒”使用权的有偿流转。

  1998年4月29日修改后的森林法,增加了第十五条,规定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及其林地使用权、采伐迹地使用权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依法作价入股或者作为合资、合作造林、经营林木的出资、合作条件,同时指出“不得将林地改为非林地”、“除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外,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权不得转让”。以法律的形式,对林权流转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20*年,中央《决定》中也提出:“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国家鼓励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各种社会主体都可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参与流转”。应该说林权流转已是于法有据了。但相关的配套法规政策滞后,缺乏规范具体操作的行政法规,致使林权流转中还存在着操作普遍不规范等问题。

  第二个方面,由于在林权流转中,大多数投资者主要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而我国的森林分类经营工作刚刚起步,现行的资源保护管理法律法规还不是建立在分类经营的基础之上的,各项管理制度如采伐制度等还停留在旧有的框架内,造成林木经营者经营上的约束性,客观上对林权流转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不健全

  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执行统一的评估标准、方法,二是没有法定的评估机构,同时,国家关于评估机构、人员资质的现行规定也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在已经开展的林权流转中实施的资产评估,多为有各方代表参加的合议性的评估,虽具有一定的公开性和合理性,但缺乏法定性、准确性和科学性。还有相当一部分流转没有进行资产评估,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的流失。如某国有林场,通过不很公开的协商,将本林场3500余亩林地全部承包出去,承包期20年。协议中将现有林木资源无偿交给承包方经营,待承包期满,承包方也无偿将林木资源交给林场。面上好似等资源交接,但实际操作起来远非如此,林场现有林木资源,多为中、近熟林,其价甚巨。若采伐后转租别人耕作、木材收入和地租收入两得,快到期满时再造林,还场以幼林,则国有资产流失的结局不可挽回。

  (三)操作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在林权流转过程中,有的没有依法实行公开;有的发包时没有依法召开群众大会或代表大会;有的合同条款不完备甚至是没有书面合同。不规范不仅表现在程序上,有些在实体内容上,也有不妥当甚至是违法的情况,如超出法律规定的流转范围实行流转、超出法律规定的权限约定双方的权利等。除了部分流转合同依法进行了公证以外,林权流转普遍缺乏监督机制。如在我省新兴的“林木认领托管”公司,在经营和宣传中,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不实之词和误导之嫌,他们假借有关主管部门和科研单位的名义,夸大宣传其经济效益,错误宣传《林权证》的性质和效力而分散委托人对托管协议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双方签定的合同中,有关条款不严谨、不完善,投资人一次性投资后,对公司执行合同情况缺乏约束与监督,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和应对该公司可能出现的违规甚至违法行为。将可能酿成经济纠纷甚至社会事件。

  (四)政府干预多,服务不到位

  目前,全省的林权流转基本上是地方政府及其部门推动。有的地方对流转方式实行“一刀切”,强令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所有宜林荒地的拍卖,重数量不重质量;有的地方甚至对经营者种什么树种、林种作出规定、强行实施,侵犯林农经营自主权;有的地方随意撕毁原来的承包合同,强行将已经承包的林地收回,再进行“拍卖”。竞标者主要是本地农民。虽然也有跨区域投资者,但在流转规则、成交价格等方面,以县域为单位,各地存在较大差异,全省尚未建立信息丰富的交易平台从而培育流转价格具有参考意义的市场。

  据了解,目前仅“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XX年9月1日成立)的经营范围中有代理林权交易的内容,尽管自行制定了《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林权交易实施细则(暂行)》和《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活立木托管暂行办法》、《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林权证明托管办法(暂行)》、《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林权交易信息披露规则(试行)》,但仍处于萌芽的状态。从长远来看,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能满足进一步推进林权流转工作的需要。

  四、促进林权合理流转的途径

  (一)在较高层次上完善相关立法

  如前所述,法律法规的滞后已成为林权流转中的主要问题,对投资者来讲,需要一个具备较强操作性的具体规定,进一步规范流转的原则、范围、方式、程序、监督、管理,进一步地明确流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政府职能部门来讲,需要明确其法定职责,确定其管理和服务的方式和内容。而这些内容,从我国现行的有关立法规定和行政管理要求来看,不是哪个部门或地方政府文件所能够规定的,有些内容甚至是地方性法规也不能作出规定的,如前所述的流转范围问题、资源评估机构及人员资质问题、采伐管理问题等,必须通过修改《森林法》或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才可得以实现。

  (二)建立完善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

  各种形式的流转,都应当建立在科学规范的评估基础上,合理确定底价,才能保证流转依法有序进行,实现盘活森林资源资产、促进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建立完善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一是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科学合理的参数表和各主要临终的评估细则,规范和完善评估技术、评估方法;二是要根据《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科学、可行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人员资质认证办法,解决目前有关资质规定与实际工作要求相脱节问题;三是要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队伍建设,满足工作需要。

  (三)搭建林权流转平台,培育和完善森林资源交易市场

  要真正将林权流转推向深入,就应该在保证国家生态安全和生态建设发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引入市场机制。要按照市场经济运营的要求,结合森林资源资产的固有特点,培育和完善森林资源市场,一是要有大量能够在价格上进行量化的待转林权;二是要有畅通的信息收集和发布渠道;三是要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包括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林权流转中介机构的建设等;四是要有完善的市场监督保障机制。

  (四)准确定位,合理发挥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在林权流转工作中的作用

  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依照法律规定和市场经济运营规则的要求,明确其对林权流转的组织、指导、服务、管理、监督等职能,做到既积极推进,又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既严格管理又不干涉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既加强监督又全面提供服务,充分、合理地发挥职能作用。尤其是林业主管部门,既要加强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咨询,又要积极开展实际工作的调研;既要认真进行规划设计,又要搞好技术服务;既要大力指导评估机构、队伍的建设,又要加大对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以促进我省林权流转工作的依法、有序的开展。

**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报告篇10

  下基层访群众听民声,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关于XX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现将XX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提请各位委员审议。

  一、数字经济已经成为XX发展主路径、主引擎、主抓手

  近年来,XX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围绕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开拓创新、抢抓机遇,为全国、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探路试点。全市数字经济呈现“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经济取得重大突破”的发展特征。

  (一)主要成效

  20XX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1296亿元,同比增长19.4%;增加值3795亿元,同比增长15.1%,占GDP比重24.7%,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达61%;数字经济制造业实现增加值896亿元,同比增长14.8%。自20XX年以来,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已经连续21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

  目前,XX已形成以X、X为核心,X、X新区、X等多节点、各有特色的区域布局;形成了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动力,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为两翼,特色小镇、众创空间为支撑的平台体系;形成了以X、X、X三等为龙头,上市公司和独角兽企业为中坚,“双创”为支撑的雁形企业群。近年来,中国软件业综合竞争力百强、全国电子百强,XX都有6-8家上榜,上榜数居全国前列;20XX年全市新增23家上市公司,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占半数以上。

  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发布的《20XX城市数字发展指数报告》,XX、XX总指数分列全国第一、第二名;21世纪经济研究院与XX研究院共同发布20XX长三角数字经济指数报告,XX与XX以83分和74分共同组成数字经济发展第一梯队;在省经信厅、省统计局发布的《20XX XX省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报告》,XX以141.9分继续高居榜首,高出第二名54分,全省区、县(市)得分100分以上(第一梯队)共六个,XXX区、X区、XX区、下城区、江干区分居前五位。

  (二)主要工作

  XX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保持定力,精准发力,主要工作有:

  1.强化顶层设计,构筑发展新体制。一是完善数字经济领导机构。成立由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XX市数字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推进“三化融合”行动指挥部,由XX书记亲任指挥长。二是开展专项考核。对年度重点工作进行专项考核;连续三年开展“三化融合”“双引擎”比学赶超活动,实施“红黄黑”榜制,进行“挂榜问效”。三是完善统计体系。在先行先试数字经济统计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全省数字经济统计要求,建立完善具有XX特色的分行业监测体系。四是优化产业政策。先后出台了软件名城、集成电路、5G产业发展等若干政策。在市本级工信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5亿元,在科技、文创每年共安排10多亿资金,加大对以数字经济为重点的产业项目扶持。

  2.聚焦核心产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一是扬优势,部省市共建国际级软件名城。持续做大做强信息软件、云计算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电子商务、数字内容等核心产业。20XX年以来,XX软件业务收入居全国中心城市第五位,总量占全省的八成以上。二是补短板,紧盯集成电路产业。推进XX晶圆、XX海康、XX恒越等一批“芯”项目落地。三是攻难题,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抢抓国产替代机遇,加快数字安防、通信网络设备两大主导产业链提升,精准服务海康、大华破解产业链“断供”难题,在关键核心芯片部件替代方案的研发及适配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协调,稳定企业发展。四是抓龙头,深化大企业战略合作。市政府与XX巴巴、XX、XX股份等建立战略合作,每年滚动实施一批具体项目。

  3.紧盯融合应用,推动数字化发展变革。加快数字技术在传统产业的融合应用,打造高质量转型发展标杆。一是积极探索“互联网+制造”。率先走出一条从“机器换人”到“工厂物联网”再到“企业上云”“ET工业大脑”的智能制造之路。20XX年起实施制造业数字化改造“百千万”三年行动计划,全市组织实施攻关项目139个,推广项目1067个,企业上云数累计达8.9万家;23家企业被认定为全省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占全省总数的20%。二是打造新型数字贸易金融标杆。全球数字金融中心落户XX,金融科技体验方面连续3年位居全球第一;跨境电商综试区工作得到李克强总理肯定,XX经验向全国推广;eWTP秘书处开工建设;X路“双街示范”全面推广,XX市被确定为XX省新零售标杆创建城市。三是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农业物联网、数字技术应用示范建设,全市益农信息已覆盖99.25%的行政村。四是全面拓展城市大脑应用。完善城市大脑顶层架构体系,拓展11大系统48个应用场景,接入全市部门和区县市的148个数字驾驶舱,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民生服务和政府决策能力。

  4.坚持创新驱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坚持创新第一动力,不断提升基础创新能力,打响“数字XX、双创天堂”城市品牌。一是成功举办全国“双创”周,李克强总理亲临活动视察指导。二是打造创新平台,全力服务XX大学、XX大学、XX实验室、XXX院等创新大平台建设;XX市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XX云“城市大脑”和XX“视频感知”入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XX小镇、XX小镇等成为互联网创业者的集聚地和向往地,XX大会、XXXX大会等已成为行业风向标。三是强化企业创新,20XX年列入创建的省级制造创新中心3家;认定国高企2581家,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613家;全市累计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9家、省级206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1家。四是落地创新成果,20XX年XX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省会城市第一;XX云发布了面向万物智能的新一代云计算操作系统—飞天2.0和POLARDB BOX高性能一体机;蚂蚁金服BaaS区块链平台对外开放;工信部智能网联汽车驾驶测试仿真实验室落户余杭。五是聚集创新人才,全市人才总量达254.5万名,互联网人才和海外人才净流入率连续居全国城市首位。20XX年,XX云创始人王坚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XX首个自主培养的民营企业院士。

  5.围绕5G产业,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出台5G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加大5G商用和产业化,推进国家(XX)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至20XX年,全市已建成5G基站1.21万个,5G网络规模、数量均居国内城市前列;共有数据中心58个,投产运营机柜45494个,在建、拟建数据中心16个;IPV6设备覆盖率100%;城域网出口带宽达到9.3T;SUPET入选工信部十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

  二、数字经济迭代发展下的XX挑战

  XX要聚焦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形势下,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是高增长下的挑战。全市数字经济连续21个季度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20XX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增幅,虽然保持两位数,但增幅已从原来20%以上,下降到15.1%。从总体看,传统的电子商务、视频安防产业虽然仍处于较高增长,但已经过了产业增长爆发期,增速总体放缓。几个龙头企业的增速从40%-50%的增幅,降至10%-20%之间,新的产业尚未形成明显增量。

  二是产业布局和结构的挑战。在产业布局方面,XX区、XX区、X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总量占全市的70%以上,和其它区县市差距拉大,不平衡现象突出。在产业结构方面,云计算和大数据、信息软件、电子商务、数字内容等产业增加值占总量70%以上,电子制造业“硬”支撑相对不足。

  三是区域竞争的挑战。从X、X院发布的报告看,XX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北上深广并驱成为全国数字经济五强城市,但在经济总量、技术创新等方面,离“第一城”的目标还有差距。深圳、广州、南京、成都、武汉等城市争先加快发展新兴产业,XX的体制机制先发优势正在面临挑战。

  四是产业深度融合的挑战。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要提高,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在消费端和技术端发展较快,但与制造业流程的结合应用不够紧密,同时深耕于制造业的数字化改造服务商偏少,对制造业精准化、智能化改造能力需要提升。

  五是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贸易战影响的挑战。线上线下双渠道供给不足、龙头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制约将成为影响XX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我们基础软件除“飞天”操作系统、OceanBase数据库外几乎是空白,核心芯片、芯片设计平台、高端零部件等仍受制于人,一些龙头企业不同程度存在关键零部件、核心原材料断链风险。

  三、坚定信心,全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

  20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收官之年,是“十四五”规划谋篇之年。我们将在全省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勇挑重任,围绕“六个聚焦、六个进一步”,实施14项工作任务,力争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7%,实现营业收入1.25万亿元以上。

  (一)聚焦数字产业化,进一步提升产业能级。一是打造新名片。擦亮、打造国际级软件名城、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全国云计算之城等十大数字经济“国字号”品牌。二是突破新技术。积极参与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程,支持XX实验室、XX大学、XXX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全年扶持20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三是做强新产业。梳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业链供应链,做好强链补链工作,壮大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信息软件、人工智能等优势产业,做强集成电路等基础“硬”产业,加快发展量子通信、区块链、航天航空等未来产业。四是推进新基建。加快推进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新增5G基站7000个以上。五是引育新项目。力争新引进超亿元数字经济相关项目50个以上。

  (二)聚焦产业数字化,进一步强化数字赋能。一是赋能新制造。继续实施“百千万”工程,规上企业数字化覆盖率达90%。二是赋能新商业。创新实施新零售示范工程,加快X、X等商业圈数字化、商业街区智能化改造,培育网红经济,发展新电商,提升消费体验;加快推进eWTP示范区建设。三是赋能新农村。推进省级“数字乡村”示范试点工作,持续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提升,新增市级数字农业示范园区、省级数字工厂建设项目5个。

  (三)聚焦城市数字化,进一步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一是领跑新治理。继续以XX“城市大脑”为核心平台,全面优化数字驾驶舱、推进城市数字化和政府数字化,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强化能力和模式输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二是加快新应用。优化健康码、“亲清在线”等平台,在后疫情阶段探索在新健康、新管理、新服务领域的深度应用。加快推进5G+车路协同、空地协同等无人系统。全方位创新服务智能亚运筹备工作。

  (四)聚焦领军支撑,进一步强化主体培育。一是培育新企业。通过“雄鹰计划”“鲲鹏计划”“雏鹰计划”以及“国高企”培育,构建XX特色的数字经济企业梯队,全年新增数字经济领域单项冠军1家以上、隐形冠军培育企业5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二是汇聚新人才。全年引育数字经济领军人才20名,创新创业团队10个,数字工匠2500名。

  (五)聚焦产业生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构建新平台。加强对重点产业布局的引导和资源要素的集聚,指导各区县(市)、XX新区,打造十大特色鲜明、首位度高的特色园区、特色小镇等数字经济新平台。二是开展新合作。深化与XXX、XX、XX等数字经济领军企业的战略合作,扩大合作成果,支持创新项目在杭先行先试。

  (六)聚焦争优创先,进一步压实目标责任。根据省市数字经济重点工作部署,已制订《20XX年XX市数字经济工作要点》,并通过数字经济“三化融合”专项考核,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城市数字化的21个相关指标量化分解至各区、县(市),将经济发展指标、“金名片”标杆项目、省市工作要点、城市大脑重点领域、创新平台和项目打造等六方面工作要求,分解落实到17个市直相关部门。考核的阶段进展将在城市大脑“经信驾驶舱”平台,通过一图、一码(指标红黄绿码)进行实时展示,进一步压实责任,形成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全力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继续发挥好引领带动作用。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报告篇11

  一、我市商品市场的现状

  1、商品市场蓬勃发展,经营门类齐全,品位不断提升

  全市现有商品市场337个,建筑面积207平方米,分别比XX年增长10%和109%。其中:生产资料市场27个,专业批发市场27个,农贸市场41个,综合性市场242个。芦淞服饰市场群更是由1989年的1个市场发展到1995年十几个市场再到XX年的43个市场,建筑面积从1989年的4800平方米猛增到73.5平方米;商品市场档次逐年提高,芦淞服饰市场由最初的地摊式市场到鸟笼式市场再到宽敞门面式市场,部分市场已发展到集办公、服装展示、网上购物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大窗橱。

  2、商品市场在商贸流通中的作用不断扩大。全市商品市场XX年实现成交额103.57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超过65%,;市场成交过3000万元的市场有50多个,名列全省第一,有21个市场成交额过亿元,商品市场是我市商贸流通的主力军,其现实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

  4、商品市场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全市337个商品市场共有从业人员15.6万人,其中安排下岗职工近十万人。

  二、我市商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商品市场布局不合理。一是区县之间发展不平衡。芦淞区、荷塘区、攸县商品市场较多,而石峰区、天元区、**县商品市场数量很少。芦淞区有商品市场79个,占全市的近四分之一。二是市场空间布局不合理,全市93个专业市场,其中在城市83个,农村仅10个;城市专业市场又集中在芦淞区,芦淞区专业市场有63个,占全市专业市场的67.8%,大半江山坐落芦淞,石峰区除住宅产品市场、天元区除建材市场外,几乎没有象样的专业市场。

  2、组织化程度低。我市商品市场基本是各自为营,市场之间缺乏联系,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不能相互流动,互通有无;我市虽有过亿元市场21家,但大而不强,没有组建一个市场集团。组织化程度低导致市场之间,经营户之间恶性竞争,互相拆台现象严重,无法与国内外组织严密的商业巨人竞争。

  3、没有产业作依托,市场辐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我市专业市场数量不少,但除服饰市场外大都销售额不大,市场销售的绝大部分是外来产品,服饰市场销售的服饰80%以上来自沿海城市和武汉,本地生产有服饰所占比重很小,没有产业作依托,势必增加销售成本,减弱商品竞争力,从而进一步制约发展空间。

  造成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商品市场规划滞后,政府部门宏观调控乏力,商品市场建设管理主体虚位,仍然存在多头审批现象,这种状况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变化要求极不相适应。加入世贸组织,我国于去年12月11日取消对外商对商业批发、零售和物流业的限制,为减少国外商业“航母”的冲击,需要采取国际通用的办法,对大型商业设施的设立必须进行规划和管理。目前,**市已开始着手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三、下阶段商品市场建设的发展思路

  1、大力发展现代批发市场,奠定区域商贸中心地位。

  没有现代化的专业批发市场就没有现代化的商贸城市。批发市场仍然是21世纪我国商品流通的主渠道。**发展批发市场有条件和基础:批发经销以远远超过零售经销,尤其是近几年来,限额以上批发业突飞猛进,成为我市经济的一个亮点;芦淞区服饰市场等批发市场已形成品牌,具有较强的辐射力;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奠定了便捷的运输体系。发展批发市场的原则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代理经销、仓储式配送、电子商务为业态,以发展、壮大市场的依托产业为核心,改造、提升现有批发市场,适当发展新兴、配套市场。

  商务政工科对商品市场调研报告

  重点要选择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市场进行“两改一提”,重中之重是芦淞服饰市场群的“两改一提”,巩固其“龙头”地位,建设成为区域性、全国性的经销中心。

  一是以集约化、集团化经营为方向,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全面完成市场改制,组建公司制,实现集约化、集团化经营。尽快完成芦淞服饰有限公司的组建,改变业主多元化(40多个产权单位)、恶性竞争、粗放经营的局面。

  二是加强市场硬件改造,加强软件升级,营造适合本批发市场的交易环境和市场形象特色,为商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形成更具价值的“无形市场”。

  三是把市场改造与市场物流整合结合起来,强化与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技术的结合。结合资产重组,成立专业性的物流公司,建立多层次的配送、代理体系,重构市场的营销网络,推动批发市场由以摊位式经营为主向以配送、代理经营为主转变,由分散的个体经营向建立公司制经营转变,由传统交易向现代化交易转变。

  四是有目的地引导建立一些“源头型”专业批发市场。如原提出的在荷塘区建立一个大的家具批发市场,并带动家具制造业的发展。

  2、以流通带动产业,促进产业与市场联动。

  以市场兴产业,以产业带市场,形成产业与市场共同繁荣的局面,这是许多城市成功的做法。义乌、石狮的崛起,靠的就是商贸与工业企业的良性互动。我市批发市场还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以芦淞服饰市场群为例,市场销售的产品80%以上产自沿海城市和武汉,本地生产服饰所占比重很少。服饰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是辅料市场如面料、拉链、扣子、配饰等市场还没有形成,设计、开发、制造落后,仓仓储、配送、流通没有形成链条。市场没有产业作依托,销售成本势必增加,市场竞争力减弱,市场辐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从而进一步制约了市场的发展空间。

  发展市场的依托产业,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是市场转型、升级的核心工作。政府和市场要把它作为一项共同的任务来抓。

  一是以芦淞服饰批发市场为品牌,以芦淞服饰工业园为依托,以良好市场环境为诱力,引进由外地生产的品牌来株发展生产。

  二是支持现有的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加大项目投入、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打造出几个全国知名的品牌,形成知名度。同时,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和有实力的经销大户,依托自己的营销网络,走“工贸一体化”道路。

  三是出台扶持市场配套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建立、完善支撑产业发展的平台,如服饰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辅料市场、仓储设施、研发设计中心、服饰展示中心等外部平台。

  3、推进农贸市场超市化,提升城市品位。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加快,人民对市场建设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农贸市场、菜市场的种种弊端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一是无法形成产业化、边锁化、规范化的经营模式;二是脏、乱、差现象屡禁不止,严重污染所在地环境,影响居民的生活、工作;三是一些集贸市场成了假、劣、伪、冒产品藏身之地;四是偷税漏税行为难以控制;五是无法增加就业。传统农贸市场、菜市场的改造、升级势在必行。

  商务政工科对商品市场调研报告

  第二,按照市场化原则,鼓励支持按公司制原则改造传统农贸市场、菜市场,政府一律从菜市场、农贸市场的经营管理中退出,大力支持以超市形式替代传统的农贸市场、菜市场;

  第三,研究、制订有关净菜、放心菜、放心肉、屠宰等方面的法规,促使农贸市场、菜市场在改造、替代过程中规范有序;

  第四、改造、替代与升级成功的关键是投资方有利可图,消费者得到实惠,现在的经营者能够妥善安置。

**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报告篇12

  提升党建质量,争做示范学校。20xx年,xx一中党支部在县委组织部、县教体局党组和琴台中心校党总支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学校党建规范化建设的相关标准要求,查漏补缺、积极整改、狠抓落实,多措并举、全力以赴投入到党建示范点规范提升工作去,学校党建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xx一中党支部高度重视学校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成立了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xx同志为组长的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方案,召开动员大会,明确责任分工,狠抓责任落实。要求全体党员教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努力使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党建制度。xx一中党支部把党建办从办公室独立出来,选拔出xx等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青年党员作为专职党务工作者,打造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专业化党建工作队伍,为学校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党支部召集支委会成员和党员代表、工会代表一起开会研究,对学校党务和教育教学等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并印制新的制度汇编。使制度更加完善,管理更加规范,大大提高了党建工作管理效率。

  加强阵地建设,营造党建氛围。xx一中党支部按照基层党组织“七个有”的标准对学校党建设施进行摸底排查,美化更新。目前,党建对联、宣传橱窗、习主席画像、宣传标语、党务公开栏等党建标牌已经更换为高质量的水晶版面,“四个有”、铁艺党旗等党建设施重新刷漆。除此之外,我校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党建宣传版面。如今,当我们走进一中校园,操场四周、各个楼层,到处都有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标语、版面、牌匾。放眼望去,绿树红花间红旗飘飘,鲜艳夺目、熠熠生辉,营造出浓郁的校园党建氛围。党支部对党建活动室进行升级改造,更换了新的会议桌椅,加装了专用档案柜、学习资料柜和报刊杂志架,摆放了各年度党建档案和各种党建学习资料、党报党刊。目前,我校党建活动室党建“十项制度”齐全、党建宣传标语丰富,党旗和入党誓词立体版面醒目,党建档案规范。

  开展党务公开,强化引领意识。xx一中党支部对党务公开栏进行更新,将党支部班子成员照片、职务等相关信息和重大党务事项进行公示,接受全体党员教师的公开监督。在党建活动室外设立党员公开承诺践诺栏,将所有党员的照片、姓名以及服务承诺进行公开,并制作了两学一做宣传版面,强化党员示范引领意识。学校还在各个部门负责人办公室门口设立了岗位监督牌,在所有党员办公桌上摆放共产党员岗位公示牌,亮明党员身份,加强岗位监督。

  规范党员管理、发挥先锋作用。xx一中党支部严格按照党员管理制度要求规范开展党员发展、组织关系转接、党费收缴等党员管理工作,建立困难党员台账,对贫困党员进行帮扶。建立了党员先锋示范岗,组织骨干党员讲优质课、示范课,护送学生、控辍保学,开展送教下乡、站文明岗、送爱心粥等志愿服务活动。与此同时,党支部还通过评选双优党员、最美教师、文明教师和开展党员教师论坛等活动选树宣传先进典型,增强党员荣誉感和自豪感。

  开展学习教育,规范档案管理。xx一中党支部严格按照上级党组织要求,组织党员过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集中学习日等组织生活,认真开展“把疫情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制定强国平台学习考核方案,并把考核结果纳入教师个人量化积分,使全体党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站位不断提升。要求党务工作人员必须平时对党建会议、学习活动进行规范记录,定期对各种党务会议、学习活动、党费收缴、党员发展等相关资料及时收交、装订成册,分类入柜、规范管理。

  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据了解,xx一中党支部在开展党建示范点创建活动的同时,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政教安全、疫情防控、均衡发展、文明创建、团组织建设等各项工作深入融合,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共建活动,推进全面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今年中招评估中,xx一中取得了全县公立学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并先后荣获市长基础教育奖、xx市党建示范校、县红旗党支部、县中招质量评估先进单位、县教育信息宣传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推荐访问:中医药 事业发展 情况 中医药目前的发展情况 中医药发展现状的报告 中医药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中医药发展概况 中医药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中医药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中医药事业发展现状 中医药工作报告 中医药近年来的发展 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趋势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