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浅谈打造思政“行走课堂”的构成要素5篇

浅谈打造思政“行走课堂”的构成要素5篇

时间:2022-09-15 12:00:05 来源:网友投稿

浅谈打造思政“行走课堂”的构成要素5篇浅谈打造思政“行走课堂”的构成要素 2021 年6月第25卷第3期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Ningbo PolytechnicJune # 20 21V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打造思政“行走课堂”的构成要素5篇,供大家参考。

浅谈打造思政“行走课堂”的构成要素5篇

篇一:浅谈打造思政“行走课堂”的构成要素

21

 年 6 月第 25 卷第 3 期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Ningbo

 PolytechnicJune

 #

 20

 21Vol. 25

 No. 3战 “ 疫 ” 故事进课堂线上线下打造思政金课---- 以创新思维课程为例古青菲(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广州 510665 )摘要 :

 解决好培养什么人 、 怎样培养人 、 为谁培养人是目前高校素质教育面临的根本问题 。

 通过分析课程思

 政教学改革的意义 、 现存问题 , 探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

 进一步以公共基础课 “ 创新思维 ” 第一节为

 例 , 紧跟时政热点 , 通过战 “ 疫 ” 故事进课堂的特色案例教学法 , 结合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混合式教学 , 将 “ 思政

 元素 ” 融入 “ 创新思维 ” 课程教学中 , 提升学生素养 。关键词 :

 课程思政 ; 创新思维课程 ; 线上线下教学 ; 信息化教学中图分类号 :

 G71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671-2153 ( 20 21 )

 0 3-0092-06中共中央办公厅 《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 指出 , 各学校

 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

 解决好培养什么

 人 、 怎样培养人 、 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 用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铸魂育

 人 。

 因此 , 将思想政治融入专业教学的 “ 课程思

 政 ” 是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途径 。习总书记指出 :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

 魂 ,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 也是一个

 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

 ” 李克强总理在 2014 年 9

 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 “ 大众创业 、 万众创

 新 ”、 “ 人人创新 ” 的新态势 , 创新在实现中华民族

 复兴之路上举足轻重 , 还承载着我们这个时代的

 ■ 爱国情怀 。而创新思维课程则是在国家和时代号召下

 开设的 , 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 、 以培养学生创

 新能力与创业能力为目

 标的理实一体化公共课

 程 。

 针对该门课程具有的时代性 、 特殊性 , 本文以

 会计专业学生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创新思维作为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对象 , 探索如何在知识点中融入思政元素 , 如何实现素质教学目标 , 如何做

 到 “ 润物细无声 ” 的效果 , 打造既有 “ 温度 ” 又有

 “ 高度 ” 的课 , 为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借

 鉴 。一 、 、 课程思政的意义( 一 )

 是实现 “ 三全育人 ” 的必要途径通过在不同专业开设 “ 课程思政 ” , 实现专业

 教师 、 思政教师 、 辅导员 、 行政人员等联动 , 达到

 共同育人的效果 。

 通过深入推进 “ 课程思政 ” 建

 设 , 发挥教师队伍 “ 主力军 ” 、 课程建设 “ 主战场 ” 、

 课堂教学 “ 主渠道 ” 作用 , 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

 才培养全过程 , 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

 程同向同行 , 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 二 )

 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

 通过探索创新思维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 , 在传播创新创业的专业知识过程中 , 寓价值观引导

 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 , 帮助学生塑造正确

 的世界观 、 人生观 、 价值观 。

 将立德树人的任务落

 实在日常财务教学的过程之中 )( 三 )

 是培养合格高技能会计人才的主要方式收稿日期 :

 2021-01-19基金项目 :

 广东省高职教育财经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移动互联 . 背景下高职财经类专业在线开放课程研究

 与实践 " ( CJ201932 )作者简介 :

 古青菲 ( 1989 - )

 , 女 , 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

 管理会计 , 高职教育 。92

 •

 20 21

 !第

 3

 #

 古青菲 :

 战 “ 疫 ” 故事进课堂

 线上线下打造思政金课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对于整个国家经济的

 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 会计专业的特殊性 , 使学生

 在毕业以后有更多的机会与金钱利益接触 , 思想

 道德一旦动摇 , 就极有可能会触犯法律 & 通过会

 计专业学生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创新思维落实课

 程思政 , 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艰苦奋

 斗的工作态度 , 教育学生诚实守信 、 尚真拒假 、 遵

 守职业道德法规 , 进而为社会培养适应经济发展

 需要的合格的会计人才 &二 、 、 创新思维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分析目前关于创新创业类公共课程的课程思政

 教学研究文献较少 , 大多数教学探索以专业课为

 载体 , 内容多以提升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为出

 发点 , 探讨如何在专业教学中加入思政元素 & 同

 时 ,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少老师将 “ 课程思政 ”

 与 “ 思政课程 ” 的概念混淆 , 选用的思政案例过

 时 , 缺乏时代特色 , 因而让学生感到乏味甚至反

 感 。

 现大多数教学改革项目以研究课程思政教学

 目标 、 教学内容 、 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结合点为主 ,

 极少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吸

 收 ?

 “ 思政元素 ” 在课程教学当中的比例该是多

 少 ? 如何在教授专业知识同时融入 “ 思政元素 ” 而

 不显得突兀 、 牵强 ? 如何考核素养目标和教学目

 标 ?综上所述 ,

 本文将以创新思维课程第一节

 “ 走进创新 、 认识创新 ” 为例子 , 紧扣当今热门主

 题 “ 新形势下的战争 一 抗击疫情 ” , 将新冠肺炎

 疫情防控融入专业课堂教学内容 , 充分发掘疫情

 防控中的思政教育元素 , 做到因事而化 、 因时而

 新 , 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引导学生在创新实

 践中融入四个思政元素 :

 “ 民族创新 ” 、 “ 国家情

 怀 ” 、 “ 社会责任 ” 与 “ 艰苦奋斗 ” 。三 、 、 创新思维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本课题组的教学设计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

 育教学深度融合 ,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 , 融入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 以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与艰苦奋斗精神为目标 , 实施 “ 任务驱动 ” 、 “ 在做

 中学 ” 教学模式 , 开展新型的混合式课程思政 & 本

 课程通过实践授课与在线教学平台共同推进课

 程教学 , 同时利用在线资源实现战 “ 疫 ” 故事进课

 堂 , 让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在攻坚新冠肺炎这场人

 民战 “ 疫 ” 中 , 做到不忘初心 、 牢记使命 , 激发自身

 爱国情感 , 主动站在思想舆论的最前沿 &( 一 )

 创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上传资源

 发布任务创设情境

 任务驱动分析案例

 点拨引导搜集资料

 测试讨论初步认知

 激发思考头脑风暴

 小组探究组织实践

 专项指导

 自主协作

 角色模拟发现问题

 完善教法自评互评

 改进学法自主探究 任务引人

 案例导学 实践操练 点评总结延伸知识

 答疑解惑互动交流

 触类旁通拓展提升昌 智慧职教•资源空间• 学生空间.教师空间囲 学习强国

 动画微课•疫情防控任务智慧职教

 •创新思维的应用廿 情境互动平台• 角色体验• 互动游戏

 空 智慧职教课程技能目标g 线上测试[-11 AHP评价系统

 . MindM-.ter• 多维过程考核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平台小组互评教学目标图 1 创新思维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 “ 双目标 ” , 能力本位提升素质首先 , 在课堂的教学实施前 , 必须明确创新

 思维课程第一节 “ 走进创新 、 认识创新 ” 的两个目

 标 , 选用合适的方法与手段实现教学目标 & 设计

 教学双目标如下 :德育目标 :

 通过创新技能学习增强爱国情

 操 、 民族自豪感 、 艰苦奋斗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专业技能目标 : 创新思维训练 、 创新能力提

 升 、 多角度解决问题 、 团队合作与创新 &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 , 深入挖掘

 符合课程特色的 " 思政元素 ”本课堂设计通过研究实践由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统御 , 依托互联网教学平台建设 , 将课程

 总体设计分为 “ 课前 2 ! 课中 4 ! 课后2 ” 三个阶

 段 ( 见图 2 )

 。

 全程根据知识的特点 , 合理融入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 , 通过两步引导自主学习 、 四步

 推动课堂教学 、 两步构建知识体系的 “ 课程思政 ”

 教学结构模型实施课堂教学 , 经历了疑 、 议 、 导 、

 学 、 练 、 用 、 评等流程 , 协助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

 素质水平 , 以达到教学目标 。2021

 !第

 3

 #

 -

 93

 -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投稿邮箱 : nbtpxb@163.co —知识目标 价值目标 素质目标★创设新情境

 学习知识点:拓展知识面

 辅 攻破重难点

 z 增强 软实力

 f

 提升技能力课后两步引导自主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IA以真做事I 诚实守信细心规范团队合作图 2

 “ 2+4+2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御课程思政流程3. 实践 “ 三位一体 ” 教学模型 , 融通会计技

 能 、 文化素质 、 思想政治课程设计通过创新实践""三位一体 ” 教学模课前教学平台的搭建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

 提 。

 是否能有效地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 成

 功地实施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 增强

 文化素质 , 取决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选用与教学平

 台资源的搭建 。

 在开课前 , 教师利用 ( 智慧职教 ”

 平台的教学资源库引入国家级教学资源库与国

 家级在线课程资源 , 同时 , 根据疫情防控案例与

 ( 思政教育 ” 元素设计自己风格的教学资源并上

 传到平台 。

 例如 , 在平台上传的教学资料包括与

 创新相关的爱国或奋斗的案例故事 、 发明创作视

 频 、 理论课件 、 课后在线测试题目等资料 。

 实践证

 明 , 通过教学平台资源的搭建 , 学生能够在课前 、型 ,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融通创新专业技能 、 综合

 文化素质 、 思想政治 。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 , 极力打

 造有 ( 高度 ” 的课程 , 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 、 实践

 技能 。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融入思想政治内容 , 包括马哲模型 、 党政知识 、 时政热点等 , 提升

 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

 结合德育目标 , 融入素质内

 容 , 包括中国传统文化 、 中外对比 、 民族故事等 ,

 增强学生爱国意识 、 民族责任感 , 打造有 “ 温度 ”

 的课堂 。

 在课程设计时 , 做到专业教师与思政教

 师联动 , 共同探索 ( 课程思政 ” 课程结合点和教学

 手段 。

 由本专业双语教师 ( 多名留学归来人员 )

 共图 4

 “ 战疫 ” 课堂教学平台资源展示课后利用平台资源自主学习 、 巩固与拓展 。X/

 —版本 1 : - - 、 走进创新 , 认识创新首页我的课程y

 1 创新离我们很远 , 但也很近

 如何理解创新f 视频走进创新 、 认识民族创新

 |PPT

 1

 1 . 双创资源库创新方法课程 PPT今日课堂1 视频 1 战 “ 疫 ” 中精神待批作业y

 2 创新就是进步 , 就是革命

 如何实现创新待批考试[ 视频

 王源讲述 00 后们的 “ 战疫 ” 故事[ 视频如何通过创新实现爱国1 视频 1 观看 “ 疫情 ” 中的创新 、 爱国故事

 [ 视频

 实用创意小发明 - 制作口罩

 r 视频实用创意小发明 - 制作护目镜

 |PPT

 |

 2 . 双创资源创新方法课程 PPT2

 r 文档创新就是进步 , 就是革命同对比中外文化差异 , 扩展全球视野 , 让学生从中体现制度优越性 , 增强道路自信 。

 具体模型框

 架如图 3 )理论知识5 ” …马哲

 模型思想

 政治实操技能专业技能证书文化素质课程

 思政中外

 对比名人

 故事党政知识热点时政历史

 文化图 3

 “ 三位一体 ” 课程思政教学模型( 二 )

 创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实施1. 课前准备要充分( 1 )

 课前构建混合式在线教学平台 , 丰富思

 政资源( 2 )

 立足点 “ 高站位 ” , 以国家时代任务为抓

 手设计专业教学任务 , 叙宏图大事本课堂以国家时代任务为抓手设计专业教

 学任务 , 如捕捉 “ 疫情防控 ” “ 5G 大战 ” ( 中美贸易

 战 ” ( 人才战 ” 等热点 , 结合专业知识点 , 确定教学

 目标 , 设计教学任务 。

 例如在疫情防控口罩紧缺

 的情况下 , 如何创新制造口罩解决问题 ? 同时以

 此为契机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 , 以

 “ 高站位 ” 的形式 , 赋予学生民族责任 、 时代责任 、

 社会责任 。

 以富有 “ 思政 ” 特色的任务为驱动 , 叙

 宏图大事 , 让""课程思政 ” 落实在课程起点 !2. 课中以学生为中心 , 融通 “ 思政元素 ” 与专

 业课程内容( 1 )

 精确把握课程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切入

 点 、 融合点通过深入挖掘与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 , 结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疫情防控特色 , 精确把握

 课程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切入点 , 打造一堂以学生

 为中心的融通 “ 思政元素 ” 与课程知识的思政金・ ・

 94

 ・ ・

 2021

 3

 #

 古青菲 :

 战 “ 疫 ” 故事进课堂

 线上线下打造思政金课课 " 首先需要做到的是通过梳理 、 归纳 、 总结出创

 新思维课程核心知识点 , 碎片化专业知识点 , 挖

 掘知识点的思政基因 , 精确把握 % 思政 & 与课程知

 识的对接点 $ 寓教于乐 $ 形成具有该课程特色的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 将这些知识点结合实践任务

 设计成数字化教学的微课视频 , 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 , 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详见表 1 "( 2 )

 课中选用 % 亲和力 & 的方式融入 % 思政 & 元素序号12表 1 创新思维课程思政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 ( 节选 )课程授课要点 专业技能点 思政映射与融入点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教学方式 /

 考核方式走进创新 、 认识民 1. 播放视频 “ 战疫 ” 中的创新防控 , 增加学生民 “ 中国梦 ” 案例教课程导入族创新 ; 能够理解 族自信 、 制度自信 , 培养爱国情怀 " 民族梦 ” 学 、 小组创新的含义 , 与创 2 播放中国四大发明短片 , 在线头脑风暴 :

 近代 “ 爱国 ” 讨论意的区别 落后的原因 ?

 引发学生思考创新与民族的关系 “ 文明 ”能够熟练掌握创 1 . 播放动画 ( 马云的创业故事 )

 增强学生对民族 “ 富强 ”案例教

 学 、 小组

 PK 、 实操

 演...

篇二:浅谈打造思政“行走课堂”的构成要素

探索114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教育系列讲话中强调: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形成思政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和制度政策等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2019年8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单行本,其中提到思政课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形式和平台手段等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从原来的思政课堂,扩展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思政教育大格局。在网络时代,许多新事物因“网”而生,许多新问题因“网”而增,给思政工作带来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教育者从“训话”转向“对话”,受教育者从“被动”转向“主动”,教育内容从“大众”转向“分众”,教育手段从“单动”转向“联动”。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充分发挥网络思政教育功能,是当前思政育人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网络思政教育势在必行。为更好地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效果,学院积极承担了2021年度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网络空间的思政教育模式研究》,课题组进行了一系列思政教育的有益探索,确立了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历史为基石、以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提高为目标的思政教育理念。如何更好地发挥课堂内外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打造高校线上线下联动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作者就以下四方面进行阐述。一、构建思政课课程知识体系,突出育人主题为了更好地突出“立德树人”育人主题,课题组经过多年实践和研究,逐步构建了高校“4+3+2+1+0”思政课程体系,力图使思政教育成为可触及大学生思想深处的大思政体系。“4”即“四史学习”,包括中国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以开学第一课、思政大课、网络宣传等形式组织学习;“3”即三门思政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此三门课程是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基础,以正常教学形式组织学习;“2”即向学生推荐两部正能量佳作《毛泽东传》和《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供学生业余时间自学研读领悟;“1”即一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组织学习,注重实践,重在增强文化自信。“0”即其他非思政课程,重点在专业课内挖掘并巧妙融入思政元素,践行课程思政理念,实现全课程育人。二、利用好网站微信公众平台,拓宽育人途径学院的“一站(官方网站)一平台(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既是宣传学院各项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全院师生思政教育的良好平台。截止目前,学院发布的主要思政文章和视频包括《“抗击疫情,你我有责”——医护志愿者在行动》 《“思政领航,同心抗疫”——抗击疫情特别班会》 《“驰援湖北不负韶华”思政教育专题讲座——最美逆行者讲述战役故事》 《开学第一课思政大课》 《学院首届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比赛优秀作品展播》 《“百年征程,初心如磐”——学党史·庆百年“讲党史故事”专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扬帆起航新征程,桃李芬芳颂党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场晚会》,紧跟时代发展,内容精彩纷呈。全校学生充分利用这两个重要的网络资源平台,主要采取“线上学习线下交流”的形式,对以上思政教学元素进行碎片化学习,撰写学习体会,在线下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线上线下联动,形成思政教育合力。三、整合思政课精品课程资源,展播思政微课为了使思政教育取得最佳效果,学院将三门必修课的教学内容在学习通平台进行展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制作、收集和整理了电子课件,上传了教学视频如《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等,发布了学习笔记,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制作了较高质量的思政微课,如《白山黑水铸忠魂》 《抗日英雄赵一曼》 《狼牙山五壮士》 《人民公仆焦裕禄》、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坚守信仰的革命战士岳勇》 《百团大战》 《建党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两次思想辩论》等,这些微课在学院网络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浅谈如何打造高校线上线下联动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路转娥(阳泉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阳泉 045000)摘 要:为更好地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效果,学院积极承担了2021年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网络空间的思政教育模式研究》,课题组进行了一系列思政教育改革的有益探索,重点研究如何在网络等新媒体中积极传播思政教育元素,通过构建“4+3+2+1+0”思政课程知识体系,突出育人主题;

 利用好网站微信公众平台,拓宽育人途径;

 整合思政课精品课程资源,展播思政微课;

 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诵读红色经典等方面开展实践研究,旨在更好地发挥课堂内外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打造高校线上线下联动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关键词:线上线下联动;

 网络;

 思政教育作者简介:路转娥(1968— ),女,汉族,山西阳泉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

 思政教育。。

 。. .。

 。

 教育探索115(上接第113页)生兴趣,最终提高高中数学项目式教学的实效性。三、项目式教学推动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措施(一)明确课堂教学主题,为学生制定“学习项目”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之一就是能够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学习项目”,使学生一直维持自主学习状态,可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应用项目式教学模式,首先需要明确教学主题,并针对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项目”。比如:在教授《交集、并集》这一章节时,教师需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朝课堂教学主题靠近,从而为制定“学习项目”奠定良好基础。需要格外注意的是,所创设情境务必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小明和小红一起去超市购买文具,其中小明购买的文具有蓝笔、便利贴、笔筒、三角尺,小红购买的文具有便利贴、荧光笔、笔记本、笔筒,问他们相同的文具有哪些?当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可导入该节课的主题。因为被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所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激发,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将“学习项目”对学生进行展示,包括“集合的交集与并集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为项目式教学的有序进行提供全面保障。将以上“学习项目”贯彻落实,能够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等方面的数学核心素养。(二)通过实践操作,激发学生项目研究兴趣对数学教学课程来说,实践操作活动这种教学模式很少应用,然而在项目式教学中,该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对项目内容进行充分详细理解,并激发学生对项目的兴趣。比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知识时,其内容太过于抽象化,所以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尤其是“牟合方盖体积计算”项目式教学。虽然教师已经在之前准备了很多图片、视频等资料,但是由于部分学生想象能力较为薄弱,因此学生无法对空间几何体有正确的认知。针对此,教师可提供花泥材料,并要求学生对其进行切割实验,自己制作“牟合方盖”,如此学生就能够看到真实可触摸的“牟合方盖”,无需再费力想象。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解决项目式教学中的难点,对学生数学抽象、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与提升有很大帮助。除此之外,在项目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所设计的项目内容一般没有标准答案,还有些根本无解。因此,学生需要针对项目进行全面思考,努力寻找解决办法,有利于培育学生思维能力与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四、结语总而言之,数学作为学生必修的重要科目之一,对学生今后发展有很大益处。而高中时期的数学课程难度相对较大,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准确的指引,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数学核心素养为最终目标,对项目式教学模式进行合理有效的应用,为学生创建优良的学习环境,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参考文献:[1]吕丽.项目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14):48-49.[2]杨洪全.基于核心素养达成的高中数学项目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高考,2018(32):237.系》中进行展播,形成了较为全面的教学资源结构,实现了在线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微课视频以榜样的力量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目前教学工作已恢复正常,平常的教学以“线下学习线上讨论”为主要模式,在学生已经预习了学习通教学视频和微课的基础上,课堂内以教师讲授基本知识点和重点难点为主,将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或热点问题设置为讨论题或课后作业,学生在线上参与回复和讨论,讨论可在课内也可在课外时间,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通过留言、设置主题讨论等方式向教师提问,形成了“热点讨论、问题解答、引导思考、总结提高”的开放环节,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课内课外延续、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政教育效果。四、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诵读红色经典思政课的主阵地在课堂,但课堂之外的实践育人同样重要,高校要积极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思政实践课,让学生成为实践课的主体。学生主动走进图书馆阅读红色书籍如《毛泽东传》 《周恩来传》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等,一边阅读一边记笔记,并将他们的感悟和体会上传到学习通课后作业区,其他同学可以共享和交流;学生们还将其中朗朗上口的部分如毛泽东诗词、党史故事、身边的模范共产党员、烈士家书等以诵读的形式拍摄小视频,经过精心制作后上传到学习通或微信公众号进行展播,以“线下拍摄线上展示”的形式,推进了多样化、互动化、协同化思政教学,提高了思政育人的实效性。另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鼓励学生学习和制作具有鲜明中国元素的作品如剪纸、中国山水画、书法、身边美景等,学生们还主动将自己的作品做成PPT在学习通进行展示;专业课教师为践行课程思政理念,开展了《科学家故事大讲堂》活动,学生们自行组队、自己查阅资料、自己组织文稿、自导自演自行拍摄和制作科学家故事讲解小视频,教师讲其中的优秀作品在学习通和微信平台进行展示。通过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线上线下联动等方式,使思政课教学体系逐渐从“平面”走向“立体”,同学们在形式多元的“第二课堂”里坚定理想信念、体悟使命担当。五、结语总之,学院课题组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课堂思政教育和网络思政育人结合起来,结合新时代大学生认知特点和话语方式,不断拓展思政教育工作路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4+3+2+1+0”思政课程体系,建设了比较丰富的思政课程教学资源,积极探索思政实践课教学模式,搭建了多种思政教学平台,构建起了线上线下联动、立体融合发展的思政育人体系,进一步提升了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为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参考文献:[1]戴茹.网络环境下高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18):107-110.[2]陈帅.新形势下创新网络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J].吉林教育,2021(17):45-46.[3]孙云霞,周晓杰,辛英男.网络新媒体在大学思政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报业,2021(10):78-79.。

 。. .。

 。

篇三:浅谈打造思政“行走课堂”的构成要素

dquo; “ 四位一体” ” 打造思政课精准教学新模式——— ——— 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收稿日期:2021 -03 -11基金项目:2019 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课题(2019SJB809)。作者简介:柏 申(1979 - ),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柏 申(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镇江 212400)摘 要: :本文通过对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证研究,理论结合实践,简述了精准思政顶层设计和基本内涵,以精准思政理念为引领,以思政课精准教学为切入点和着重点,详细阐释了师资、课程、方案、考核“四位一体”思政课精准教学新模式。一是打造精英师资队伍,夯精准思政课之基;二是打造精品课程体系,铸精准思政课之本;三是精密打造实施方案,辟精准思政课之径;四是打造精细考核体系,赋精准思政课之能。此研究成果丰富了践行精准思政的具体路径,可为广大高校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提供参考。关键词 :精准思政;“四位一体”;思想政治课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032(2021)04-49-042017 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了“注重精准施策”,可以视为明确提出精准思政的起点。在教育部思政司 2019 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着力推进精准思政”,在 2020 年工作要点中 9 次出现“精准”的提法。2020 年 12 月15 日,教育部思政司司长魏士强在《中国教育报》发表题为《健全精准思政体制机制 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固本培元》的署名文章,总结“十三五”期间思政工作的成就,并为“十四五”期间的思政工作提供参考意见[1] 。可以看出,精准思政已经上升到统领思政工作全局的战略高度,精准思政顶层设计的轮廓日益清晰。2019 年 12 月,在成都举办的“新时代高校精准思政高端学术论坛”上,80 多位专家学者经过研讨,达成了具有广泛影响的“成都共识”:精准把握识别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和内在需要,精准供给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精准选择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手段和方法,精准评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 。“成都共识”提出的“四个精准”,对于把握精准思政的内涵及如何实施精准思政具有重要意义,为高校实施精准思政提供了解决方案。怎样在高职院校实施精准思政?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2019 年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根据《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等文件要求,把打造思政课精准教学作为实施精准思政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形成了师资、课程、方案、考核“四位一体”的思政课精准教学新模式。1 打造精英师资队伍,夯精准思政课之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的关键是思政教师。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离不开思政教师的指导、协助与参与,因此必须把打造一支数量和质量都符合要求的思政课精英教师队伍作为开展精准思政的基础,同时解决“谁来教”的问题。近年来职业教育大发展,学生数量猛增,不少院校师资力量不足,学校不得不进行大班教学,实施“大水漫灌”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灌输,学生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因此,只有扩充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素质才能实现小班教学、“滴水浇灌”。根据国家 1∶350 的硬性要求,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稳定老教师的基础上,大规模引进新教师,适当选用高素质兼职教师,形成了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思政教师 26 人,其中近 4 年引入的教师数量为 16 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 5 名,后续还要引进一批高水平年轻教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来看,打造思政教师队伍重在对年轻教师进行综合能力提升。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下面的“五关”,来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1.1 侧重“三背景”,把好门槛关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双高计划”建设第 26 卷 第 4 期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 年 8 月Vol. 26 No.4 Journal of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llege Aug. 2021

 单位,其职业特色、农字特色和地方特色突出,要求教师要知农、爱农、服务于农,招聘思政教师须结合学校特色、思政师资要求,优先挑选具有“三农”背景、师范教育背景或思想政治工作背景的教师。1.2 实施“三培训”,筑牢培训关建立完整的岗前培训体系,为教师上岗提供实战经验,使其尽快适应岗位。人事部门做好师德师风培训,教务部门做好教情学情培训,马克思主义学院做好教材教法培训。通过“三培训”,教师提升了法律意识、师德素养和教学技能。1.3 结合三“个人”,统筹使用关思政教师的个人经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个性不同,如何用好教师是人尽其才的必然要求。学校充分结合个人特长、个人经历和个人意愿,综合三“个人”进行统筹安排,让教师选择好主教课程和主要任务,以便人尽其才。1.4 做好“三培养”,赋能成长关教师成长是个过程,既有自身实践经验的积累,也需要接受帮扶。学校实行“三培养”制度,助力教师成长。一是实行导师制,为年轻教师配备导师,一对一培养,提升教学科研能力;二是教务部门听课评教培养,一对一点评指导,补短板;三是组织教师参与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学校三级培训,提升业务能力。3 年来,共 100 多人次在四川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进行学习、培训、交流、研修。1.5 构建“三平台”,助力成才关一是构建集体备课平台,确定具体年轻教师为主备课人,以业务促成才;二是提供展示平台,鼓励思政教师参加各类比赛,以展示促成才;三是搭建服务平台,鼓励年轻教师指导社团、暑期实践和技能大赛等活动,以服务促成才。通过以上措施,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显著提升,先后获得省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 2 项、省职业院校教学大赛二等奖 3 项、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 2 项,主持共青团中央课题1 项、省厅级课题 38 项、校级课题 12 项,在中文核心期刊和其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60 多篇,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 1 篇。2 打造精品课程体系,铸精准思政课之本课程是实施教育的载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按照国家要求,结合学校特色,积极开展“三教”改革,通过精品课程建设、网上课程建设和实践课程建设,形成了“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的思政课课程体系,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为精准思政铸造了基础。2.1 用好国家教材,建设精品课程按照国家要求,学院严格使用国家统一教材,组织教学团队对教材进行研究,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积极申报精品课程建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皆为校级精品课程。精品课程涵盖课程标准、教学标准、教材教案、媒体资源、教法学法、考核标准等方面,可为学生成长精准推送教学内容。2.2 线上线下结合,建设线上课程思政教师结合课程体系,对课程知识点进行精细化处理,教师“导演”,学生“出演”,通过情景剧表演、学术大讲堂、农林访谈等情景设计,直面难点、痛点,注重热点、焦点,开发了集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慕课。在 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之下,线上教学平台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慕课平台视频精彩纷呈、包装时尚、寓教于乐,深受学生欢迎。学校“基础”和“概论”两门课程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面向全国开放,多所学校采用了该两门课程,累计学习人数达 3 万多人次。课程获评全国林业职业院校思政课程“十佳教学案例”、团省委“信仰公开课”省级示范课。2.3 理论结合实践,建设实践课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不同类型的教育,在教学上更突出实践性。学校把理论和实践融于一体,在思政课程建设中为实践教学单独设置 1 个学分,课务安排三分之一为实践课,实现理论教学实践化、实践开展项目化。学院组织教师出版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程》(含电子版),自主开发虚拟仿真(VR)系统,汇编了《江苏农林学院技能大赛成果集锦》,增强了课程亲和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程》被评为江苏省精品教材。2.4 时政课专题化,建设精美课程根据教育部要求,学院在全校一、二年级全面开展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该课程时效性强、备课量大、学生人数多。根据任课教师的专长,把思政教师分为多个团队,每队 4 人,每人主讲一个专题,每个班级由 4 位教师轮流讲授该课程。这种“专题化”“模块化”教学让每堂课都体现了思政课的高水平,节节课都是精美体验,深受学生欢迎。3 精密打造实施方案,辟精准思政课之径思政课理论性强,涉及面广,需要建立协作机0 5 重 庆 电 力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第 26 卷

 制、制定综合实施方案,这样才能有效达到精准之效果。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按照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结合校情,通过建章立制、拓展课堂和个性识别,制定了可行性实施方案,解决了“怎么教”的问题。3.1 建章立制,精制实施方案制定《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为全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和实施准则。校党委会议、校长办公会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判思想政治工作。党委书记、校长等校领导带头上思政课、听思政课。按照《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 年本)》,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按照生均 30 元标准,足额拨付思政课专项经费,为思政课建设、教学和培训等提供基本保障。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了包括《教研室管理办法》《年度考核办法》《教学督导规范》《在线教学规范》《集体备课主备课人制度》等的制度体系。在制度的规范下,思政课精准开展有了基本遵循和根本保障。3.2 拓展课堂,精设教学场景在传统思政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第二课堂,把传统“讲授式”教学转变为“体验式”“嵌入式”教学。充分利用校史馆、农博园、茶博园等校内场馆,开展现场教学,融入学校发展史、农业发展史和茶文化,培养学生知校爱校、热爱三农的情怀,培养农业大国的爱农人。通过校史校训、校规校纪、励志广场进行校园文化体验;在宿舍、图书馆、教室增加思政要素,进行生活学习场景体验;通过参观当地文化、产业基地和担当自愿者,进行社会实践体验;通过学术报告、青马社团、专题讲座进行理论学术体验;通过翻转课堂、情景剧演出、课程大赛实现主角体验;充分利用“两微一端”开展网上思政,感受指端体验;在开学、军训、升国旗仪式、顶岗实习动员会、毕业典礼等重大场合,加入思政要素,给予学生嵌入式思政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3.3 个性识别,精心滴水滴灌精准识别学生情况,是实施精准思政的前提。学院通过建设数据化校园、构建一体化信息平台,全面掌握学生上课、图书借阅、消费倾向、心理状态和兴趣爱好等,数据中心进行数据画图,精确显现学生个性。思政导师根据数据分析和学生画像设计一人一案,进行精准实施,从“大水漫灌”转为“滴水滴灌”。3.4 同频共振,部门精密协作落实“三全育人”,构建完善的立德树人工作体系,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动员各方面力量支持、配合思政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和组织学生社会实践等工作,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学校在课题申报、职称评定、教研奖励等方面专门为思政教师预留名额,极大提升了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按思政老师特长,将所有思政老师和二级学院结合,形成一院一特色的思政教学模式。思政教师与学工处、团委等学生教育管理机构相互沟通,将思想道德标准量化、具体化,使之融入思政教学过程、融入实践项目、融入学生日常行为表现。4 打造精细考核体系,赋精准思政课之能考核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奖惩作用,是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精准考核是实施精准思政的重要环节。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把认知考核和行为考核相结合,完善考核评价。通过对学生慕课平台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及日常素质行为的精细测评,改变传统的单一试卷考核方式,解决了“怎么考”的问题,进一步赋能思政课教学。4.1 精心设计题库,进行理论学习考核开发信息化考试系统,采用随机考试方式,系统自动评判成绩。或利用慕课平台随机组卷考试,并结合学生网上课程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及参与讨论情况等进行理论知识学习考核。4.2 精确评定践行,进行实践和行为考核根据项目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任务完成度及视频制作质量、小报创作水平等进行实践考核;结合学生在思政实践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创新能力进行行为考核;结合学工、团委等部门,通过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道德品质等进行综合素质测评 [3] 。以上行为、实践考核按比例取值相加,得到学生最后成绩,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评奖评优、入团入党的基本参考指标。这种采取知识点的认知考核与学生实践操作、日常行为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对学生的评价更全面,更科学合理,特别是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践行为,对学习积极性和行为自觉性提升起到以考促进的作用。通过探索与实践“四位一体”思政课精准教学新模式,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精准思政教学理念理解、精准思政路径探索、精准思政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报》和江苏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对学校思政课教学进行了特别报道。5 结语精准思政...

篇四:浅谈打造思政“行走课堂”的构成要素

教肓 I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打造新时代高校大思政格局•朱国华立 匸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社会

 羽 r 主义接班人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大致

 经历了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到 20 世纪 80 年代的突

 出政治属性阶段 , 特别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中的 “ 政

 治 ” 对人的思想改造 ; 20 世纪 90 年代到 21 世纪 10 年

 代的突出价值属性阶段 , 特别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中

 的 “ 思想 ” 对人的价值引领作用 ; 新时代以来的突出

 发展属性阶段 , 特别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中的 “ 教育 ”

 对人的培养和发展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习近平总书记

 对高校思政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和明确要求 。

 教育

 部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先后推出 “ 三全育人 ” 综合改革

 试点 、 实施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 、 印发 《 新时代高

 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 》 等 , 从顶层设

 计上推动了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新时代高校大

 思政格局谋划 , 指引打造新时代高校大思政格局 。一 、 实践探索: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思政课程一直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

 道 , 先后历经 “ 85 方案 ”

 “ 98 方案 ”

 “ 05 方案 ” 和 “ 17 方

 案 ” 指导 , 课程体系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 , 当第一课

 堂无法承载高校思政教育全部内涵时 , 高校思政格

 局就需要进行结构性调整 。

 教育部在加强高校党建 、

 思政课改 、 师资队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紧紧聚焦 “ 抓党委 、 抓课程 、 抓队伍 ” 三条主线 , 将思

 政教育贯穿于高校大思政格局的各个架构 。( 一 )

 突出建设主体:发挥多重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党委领导的核心作用 。

 改革开放初期 ,

 高校试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 后来在实本文系教育部一般项目 “ 新媒体视域下信息技术与思政

 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研究 " " ( ( 20SZK12061002 )

 )

 的研究成果 。

 践中探索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

 2010 年以来,

 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取得了较大进展 。

 2017 年 ,

 党的十九大重申了

 “ 党是领导一切的 ” 这一根本原

 则 , 高校党委的职责定位更加清晰 , 主体地位更加突

 出 , 也为全面打造高校大思政格局理顺了关系 。

 教育

 部顺势强化了高校 “ 双带头人 ” 制度的试点探索 , 进一

 步有效发挥了党委领导下的各级党支部的主体作用 。加速推动党建和思政工作融合 。

 党的十九大之

 前,高校的组织部 、 宣传部 、 统战部 、 学工部 、 思政部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等 , 各自牵引一条工作主线 , 在党

 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 这基本上适应了高校小思政

 格局的需求;在以思政课程为主渠道的同时,也各司

 其职巩固了党建的主阵地 。

 但是高校大思政格局迫

 切需要重整各个工作部门的逻辑关系和工作关系 ,

 促使条块分割向融合服务供给方面演化 。

 2018 年,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率先将党建和思政基地化 、

 网络化 , 较早建立起党建和思政基地体系 , 将课堂 、

 实践 、 调研 、 党建搬到田间地头 。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要作用 。

 思政课

 程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渠道 , 不仅仅是党委主责

 的第一道阵地 , 也是人才培养的最主要阵地 。

 2017

 年 , 教育部印发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 。

 随

 后 , 各大高校纷纷建立马克思主义学院 , 加速推动了

 思政课改向受学生欢迎 、 富于时代气息 、 引领思想等

 方向深度创新;迅速巩固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 配

 齐配强高校思政教师;推进教学改革力度 , 促进教材

 教案教学方式与时俱进 ; 推动马克思主义相关学科

 建设,讲好中国话语和中国故事 。( 二 )

 聚焦内容建设:完善四大课堂体系品牌课程是第一课堂的关键 。

 教育部力推的思

 政课程改革和思政课程建设标准正是围绕 “ 出精品 、

 创品牌 ” 的思路,通过专题教学 、 案例教学 、 情景教学

 2021 年第 8 期•总第 672 期。

 。. .。

 。

 思政敢肓等形式多样的探索实践 , 将思政课打造成 “ 有温度 、

 有感触 、 有深度 ” 的精品课 。

 上海市各大高校近年来

 走在思政课改和课程思政的前列 , 不断充实 “ 中国系

 列 ” 品牌 , 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 例如同济大

 学的 《 中国道路 》 、 华东政法大学的 《 法治中国 》 、 上海

 中医药大学的 《 岐黄中国 》 、 东华大学的 《 锦绣中国 》

 等优秀课程已经成为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典

 型经验 。志愿服务是第二课堂 ( 社团实践等 )

 的关键 。

 言

 行一致 、 知行合一是高校思政教育最有效的方式 , 也

 是实现真学 、 真懂 、 真信 、 真用马克思主义的关键 。

 教

 育部于 1997 年起全面推行暑期社会实践,进一步提

 升了第二课堂融入社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随后各

 类社团蓬勃发展并逐渐向专业化 、 实践性 、 志愿性方

 向推进 , 直到被纳入高校思政体系之中 , 才从制度上

 将高校思政格局拓展开来 。科技竞赛是第三课堂 ( 实践教学 )

 的关键 。

 实践

 教学作为技能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 , 在较长时期里

 都是职业教育的代表课程 , 随着科技竞赛的学科拓

 展 , 学术教育体系与职业教育体系均不同程度地开

 发和创新了实践教学 , 形成了第三课堂 , 并拓展至讨

 论类 、 观感类 、 研读类 、 竞赛类 、 实践类 、 展演类 、 反思

 类等相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 承担着协同育人的

 重要职能 。趣味性是第四课堂 ( 网络课堂 )

 的关键 。

 网络化

 生存已经成为时代的生产方式 、 生活方式和思维方

 式 , 网络思政教育也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一大阵地 ,

 这种转向并非传统阵地的简单转移 , 而是内容与形

 式的全方位转变 。

 “ 网红 ” 思政课是第四课堂的一个

 缩影 , 网络思政课是第四课堂的微小部分 , 网络化思

 政才是第四课堂的重中之重 , “ 让学生笑着听完思政

 课 ” 正是第四课堂的精髓 。( 三 )

 创新教学方式:增加互动参与形式情景演示让思政教育更生动 。

 经过多轮次修订,

 思政课程逐渐从注重逻辑性转向注重知识性 , 从注

 重知识性转向注重生活性 。

 尤其是 “ 17 方案 ” 之后 ,

 思政教育更加注重源于生活 , 增强其针对性和有效

 性 。

 教学改革中 , 开始融入情景演示的环节 , 例如杭

 州师范大学的马路思政课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小

 火车上的思政课 、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的乡间思

 政课等都是借用不同的情景再现思政教育题材 , 取

 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话题讨论让思政教育更思辨 。

 相对于逻辑性教

 育的灌输模式 、 知识性教育的背诵模式 , 话题讨论更

 适应生活性教育 , 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更易于挖掘

 思政教育素材 , 更容易锻炼大学生的知识搜索能力 、

 独立思考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

 教师则作为引导者 , 需

 要把握话题讨论的节奏和导向 , 在适度点评和总结

 时应该体现建设性 、 探索性和激励性 , 从而进一步提

 升思政教育的理论深度 。成果展示让思政教育更难忘 。

 走出教材 、 走进社

 会是思政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 在教学改革中往

 往以成果展示的形式体现 。

 部分课程会聚焦微视频 ,

 选择社会热点的题材进行展示 ; 部分课程会开展社

 会调查 , 选择社会突出现象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

 析 ; 部分课程会采取公益宣传 、 志愿服务等形式 , 通

 过实践成果展示让大学生从中体验获得感 , 收获难

 忘的经历 。角色互换让思政教育更开放 。

 “ 翻转课堂,注重

 角色互换的尝试 , 让学生主动探索思政课程内涵 , 同

 时自主设计课程互动 。

 课前 , 教师给予小组更多的指

 导意见以免学生在案例搜集 、 知识分享中出现偏差 ;

 课中 , 组织学生全员参与 , 相互交流 、 提问和点评以

 保证 “ 翻转课堂 ” 的效果 ; 课后 , 反馈角色互换的改进

 意见 , 激励学生查缺补漏 , 完善互动方案 。二 、 特色创新 :

 因地制宜进一步打造

 高校大思政格局发挥主体作用 、 完善内容建设 、 创新教学方式等

 方面的创新实践为打造新时代高校大思政格局夯实

 了基础 , 接下来更需要注意结合思政课改 、 思政教

 改 、 第二课堂 、 第三课堂 、 第四课堂建设实际 , 进行因

 地制宜的特色创新 。( 一 )

 增强主阵地的 “ 人气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依然是高校大思政格局的

 主渠道 , 是不可替代的主阵地,这是党中央和教育部

 多次强调 、 多次明确的定位 。

 一是大力打造课程思政

 2021 年第 8 期.总第 672 期。

 。. .。

 。

 思政敢肓精品系列 , 让课程思政聚集 “ 人气 ”

 o 充分借鉴上海各

 大高校在课程思政方面的先进经验 , 挖掘高校核心

 特色 , 体现思政元素 , 讲好中国故事 , 着力打造特色

 鲜明的课程思政精品系列 。二是持续推动思政教改和思政课改 , 更加突出

 生活性导向以凝聚 “ 人气 ” 。

 紧紧围绕教育部发布的

 思政课大纲和教学基本要求 , 讲清楚近现代历史发

 展轨迹 , 讲明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讲透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基本观点 、 基本方法 , 讲到位

 “ 时代新人 ” 的素质要求 , 讲好中国经验 , 让生动的历

 史鲜活地展现在大学生面前 , 让中国发展现实体现

 在大学生人生追求的思索中 。

 尤其是课改要改出新

 思路 , 教改要改出新形式 , 改出主动参与的 “ 人气 ”

 O( 二 )

 增强第二课堂的 “ 底气 ”社团实践以兴趣聚集学生 、 以特色吸引学生 , 是

 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 、 自我教育的重要平台 。

 高校团

 改方案也明确提出加强党的领导 。

 适当地引导增加

 红色题材 、 思政元素不但能够增强党群团的有效互

 动 、 有效支持 、 精准对接 , 更能够弘扬正气 , 让健康的

 第二课堂成为大学生发展的助推器 , 增强个人进步

 的 “ 底气" 。把握社团改革的专业化方向 , 注重社团内容的

 集成性导向 。

 在社团改革中探索 “ 专业社团 + 思想引

 领 ” 等模式 , 一方面提升社团活动的专业水平 , 使活

 动量和参与度显著提高 ; 另一方面可以增强社团组

 织的思想属性 , 使吸引力和公益性更加凸显 。( 三 )

 增强第三课堂的 “ 生气 ”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已经成为第三课堂的重要

 组成部分 。

 要让专业学习与社会现实更加紧密地联

 系在一起 , 让国情教育与思政教育更加有效地融合

 在实践中 , 使其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记忆 , 成为大

 学生巩固世界观 、 人生观 、 价值观的根基 , 这是第三

 课堂聚集 “ 生气 ” 的必然选择 。一是依托专业社会调研基地体系 , 开展广覆盖

 的实践活动 。

 首先 , 统筹实习实践 、 团学研修 、 社会实

 践等 , 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社会实践基地体系 , 更好地

 实现社会实践布局有效性 , 更好地实现社会调研延

 续性 。

 其次 , 党 、 团 、 专业 、 思政等实践活动均可以集

 成到诸多系列之中 , 开展问卷调査 、 民情走访 、 国情

 实践 、 乡间思政课 、 联合微党课等 , 让学生按照专业

 调研报告模板撰写成果 , 记录体会日志 。二是联合地方特色文化教育基地 , 共建有特色

 的实践活动 。

 高校应立足地方特色 , 和地方既有文化

 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智库 、 研究中心 、 实践基地等 , 一

 方面让地方文化在学生群体中再现 “ 生气 ” , 一方面

 让高校师生不断参与 “ 复活 ” 地方文化历史活动 , 进

 而永葆 “ 生气 ”

 o 例如 ,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较早在

 博物馆系统中尝试建立实践基地 , 选派学生参与博

 物馆双语讲解 、 地方文化读本开发 、 地方口述史整理

 等 , 让学生足迹遍布地方城镇乡村 , 真正记录下基层

 历史 , 真正保持实践的现实价值和历史价值 。( 四 )

 增强第四课堂的 “ 名气 ”网络课程不是 “ 网络 + 课程 ” , 也不是网络上的

 课程 , 而是对未来教学形态的重塑 、 教学理念的颠

 覆 。

 目前 “ 翻转课堂" 、 在线课程 、 跨学科教育等还处

 于 “ 互联网 + 教育改革 ” 的最初阶段 , 高校大思政格

 局需要更多地探索网络课程的对接和融入 。

 网络课

 程尚需要 “ 名气 ” 以加速推进高校思政教育的理念 、

 教学方式改革 , 高校思政教育也需要网络课程的 “ 名

 气 ” 去主动开辟网络阵地 。一是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网络精品课程 。

 首

 先 , 应协同地方政府共同设立地方文化研究项目 , 探

 索形成网络化成果尤其是网络精品课程 。

 其次 , 应酝

 酿一批地方文化艇纳入网络精品课程,积极构建一

 批地方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 。

 再次 , 应开发一批公益

 性地方文化网络精品资源 , 拓展地方文化推广渠道 。二是聚焦短微视频发展趋势 。

 一方面要在内容

 上主动占领短视频阵地 , 使主流媒体和高校等主体

 成为短微视频供给侧的重要组成部分 。

 例如 , 随着中

 央电视台 、 清华大学等纷纷入驻短视频平台 , 教育主

 体也在不断占领短视频阵地 。

 另一方面要让短视频

 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新兴工具 。

 例如,上海财经大学

 浙江学院开始尝试将思政作业以短视频形式展现出

 来 , 增加思政教育在短视频平台的存在感 。( 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

 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 / 姜圻H

 2021 年第 8 期•总第 672 期。

 。. .。

 。

篇五:浅谈打造思政“行走课堂”的构成要素

OCCUPATION2020

 12群星职  业OCCUPATION深耕“三矩阵”思政教育

 构筑“三模块”思政课程——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打造模块化思政课程体系促进思政课程建设文/ 本刊记者 孙支惠

 通讯员

 龚琦安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由此,各级各类学校迅即广泛开展思政课程建设大讨论,并对思政课程建设要“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进行了全面部署与落实。作为浙江省德育先进单位、全国技工院校德育教育联盟发起单位的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凭借多年深耕学校德育工作的经验积累,在思政课程建设中大胆探索、深入实践,充分发挥师资团队、专业课程和课程教学在思政课程建设中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矩阵作用,通过师资建设强化“思政”、锻造思政课程建设“主力军”,专业课程渗透“思政”、坚守思政课程建设“主战场”和课程教学班主任外出素质拓展培训。

 。. .。

 。

 15OCCUPATION2020

 12编辑 祁 娜COLLEGES群星融入“思政”、打通思政课程建设“主渠道”的实施路径,构建起了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程的“三模块”思政课程体系,有力推动了学校思政课程建设的深入与发展。师资建设强化“思政”,锻造思政课程建设“主力军”职业学校教师的80%是专业教师,课程的80%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时间的80%是专业学习,80%左右的学生认为影响自己世界观和人生观第一位的是专业课和专业课教师,尤其是身兼专业任课老师的班主任。因此学校充分认识到,要全面推进思政课程建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关键,他们开展思政课程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决定着思政课程建设能否取得实效。为了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思政课程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学校采取构建“三级”联动机制、实现班主任“三力”培养、对教师进行“三全”质量考核的“三三”举措,加强教师队伍德育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构建“三级”联动机制。学校在“提升学生品德素养建设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建立了教师品德素养提升相对应的建设小组,具体负责教师品德素养提升的方案制定和任务落实,形成了“校级—系部级—小组级”的三级联动建设机制。在此基础上,学校通过机构改革,建立并逐步完善了通用技术中心、心理健康中心、规范化管理中心、德育发展中心、广电运行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五中心”,最终构筑起了书记总负责、党政联动、五个中心协同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四梁八柱。实现班主任“三力”培养。班主任是学校思政课程管理的“执行者”和班级思政课程建设的“掌舵者”。为此,学校聚焦班主任“专业力、创新力、幸福力”的打造,形成了一套符合自身管理需求的班主任三级三段培养体系。“专业力”培养,即将班主任根据“经验值”进行分层分类培养,一级为见习班主任,二级为具有1届3年工作经验的班主任,三级为具有2届6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班主任。三段即任何一级的班主任在每个学期都要参加三个阶段的校本化培训。“创新力”培养,即打造班主任工作室平台,由1名“大咖”级班主任担任导师,带领2名具有6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三级班主任和3名刚刚担任班主任的一级见习班主任,开展思政课程活动设计、思政课程开发、思政课程课题研修等活动。“幸福力”培养,将班主任分成导师、专家、高级、中级、初级和见习6个等级,规定各职级的不同待遇、责任和晋级条件等。创立优化班主任评优机制,立足班主任日常工作和综合表现,全面考察班主任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并每月进行评比。构建双师联动考核机制,将班传统文化进校园。

 。. .。

 。

 16OCCUPATION2020

 12群星职  业OCCUPATION主任工作与该班专业教师教学工作进行“有机绑定”。

 对教师进行“三全”质量考核。学校在加强教师队伍德育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中,构建了内容全方位、时间全过程、主体全员参与的“三全”评价体系。首先,将教师参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活动进行评价、跟踪、反馈,将评价结果与教师德育操行评定挂钩,作为教师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 ;其次,对教师在校内的品德素养成长过程进行全程记录 ;其三,为教师达到各项品德素养建立科学的参考坐标系。评价由教师、学生、企业共同参与,做到评价主体的全员参与和多元化,让评价结果更客观,从而对教师的各种品德素养均衡发展起到纠偏和督促作用。专业课程渗透“思政”,坚守思政课程建设“主战场”专业课程是思政课程建设的“主战场”。如何将思政课程渗透进专业课程之中,实践中学校在严格按照《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的要求设置课程的基础上,始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线,接职业学校学生思想“地气”,通过“学习课程标准——拟定研讨方向——学生、家长调查——集体备课——教学实践——教学反思”的思政课改流程,对课程内容进行碎片化处理,采用模块化和专题型的方式重构课程体系,构建起了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程的“三模块”思政课程体系。“基础性课程”采用国家标准课程,包含道德法律与人生、经济与政治常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创业教育教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灵乐园六大模块 ;“拓展性课程”包含以时事热点、实践活动、学校活动为载体的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民族教育、社会教育、感恩教育等 ;“实践性课程”包含劳动实践、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增强思政课程的时效性、针对性及有效性。全校思政课严格按照规定学时组织教学。

 在保证必修课正常开设的同时,学校加强学情研究,开设专题型公共选修课程。如利用拓展资源关注热点焦点,开设了《大国工匠》《中职生职场社交礼仪》《中职生安全教育》《演讲与口才》《大国重器》等一系列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思政类公共选修课,增强了思政课程的亲和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抽象的书本理论中“走出来”。通过系列课程整合校内外专家专业资源,每月组织一次“大国工匠”主题讲座,由各系主任或校外专家主讲,让工匠精神活起来,让身边典型人物活起来,促进“工匠精神”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融“匠心”于我心。引导学生树立起“工匠精神”的价值体系,助推中国制造强国之梦。在教材使用上,学校严格按照《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要求,必修课程采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道德法律与人生》《经济与政治常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和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创业教育教程》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灵乐园》。选修课程教材选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工匠精神读本》等。精心选用必修、选修课程教材,丰富了思政课程建设内涵,实现了思政教育载之有体、教之有物。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打通思政课程建设“主渠道”课堂教学是思政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思政课程建设的“主渠道”。思政课程建设要在课堂教学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落地落实,将各门课程中蕴含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教育元素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融合。那么,如何才能刘力行《3D打印》。

 。. .。

 。

 17OCCUPATION2020

 12做到课程教学与思政课程的融会贯通呢?实践中学校找到了打通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壁垒”的好办法,那就是实现专业与专业、课程与课程间的“跨界融合”。为了实现“跨界融合”,鼓励广大教师自觉深化对专业、课程自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认识,适应新时代要求,学校阶段施策、循序渐进,先后召开学校党建工作会、“思政课程”推进会等一系列研讨会,建章立制,形成“校院整体推进、系(部)主导、教师主体”的工作思路,并统筹线上线下各方面资源,推动形成“学校有氛围、学院有特点、专业有特色、课程有品牌、讲授有风格、成果有固化、教师有榜样”的工作格局。与此同时,学校实施各专业、课程负责人讲授本门课程第一课制度 ;开展思政课程集体备课活动,切实保障思政课程在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等环节中落到实处。得益于此,学校专业课教师逐步摆脱了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扩展了工作思路和教育视野,让教学课堂“活起来”“连起来”。例如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将课程与商业案例、时事政治结合起来,推行探究式案例教学,以工作情景或者问题为导向,将国家经济动态、经济政策以及优秀企业发展典型案例融入教学内容中,增强教学情景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知识,提升对社会发展的见解和认知,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和能力。再如电工基础课程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穿插讲解和观看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成果的同时能认识到科学家成功的原因 :敢于探索的勇气、锲而不舍的精神、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和爱国的情怀。以“电流”类比“水流”便于理解电流的方向问题及形成条件,水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电流由高电位流向低电位,引入“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句励志之言,鼓励学生向上攀登,努力奋斗,追求更高的目标,否则最后只会在竞争中被淘汰。专业课程的知识传授和显性教育,与思政课程的价值塑造和隐性教育,有如菜与盐的关系。菜视之有形,盐食之有味。思政课程追求的境界是“吃盐不见盐”。专业课教师如同“大厨”,要拿捏好“火候”和“口味”,才能烹制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餐”。学校对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的大胆尝试,既改变了传统思政课教学形式,让思政课堂从“平面”走向“立体”,使得思政课教学更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 ;又着力打造了一个良性共生共振的思政教育共同体,让专业教学与思政教学实现了同向同行,形成了立德树人、培根育魂的协同效应。学雷锋月 瞻仰英雄烈士亲子活动-家校共育编辑 祁 娜COLLEGES群星。

 。. .。

 。

推荐访问:浅谈打造思政“行走课堂”的构成要素 浅谈 行走 课堂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