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路径分析5篇

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路径分析5篇

时间:2022-09-14 17:50:03 来源:网友投稿

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路径分析5篇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路径分析 ·234·02020年年22月财政金融 经济管理 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路径分析 彭瀚中国建设银行云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路径分析5篇,供大家参考。

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路径分析5篇

篇一: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路径分析

iddot; 234 ·0 2020 年 年 2 2 月 财政金融

 经济管理

 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路径分析

 彭 瀚 中国建设银行云南省分行,云南 昆明 650021

 摘要:金融领域的创新发展浪潮使得传统的商业银行受到很大冲击,以往的以大中型企业为服务对象的金融政策必须要进行调整,才能适应新的时代环境下金融企业发展的需要,普惠金融是面向所有社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金融经营理念,将其用于指导商业银行的业务开拓与发展,可以有效适应当今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针对普惠金融理念的应用与未来商业银行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结合商业银行经营与发展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并就商业银行以普惠金融作为指导理念寻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路径实施了分析。

 关键词: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1 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尽管因我国以往的金融政策,使得国有商业银行具有对金融市场一定的垄断化优势,不过商业银行本质上属于商业单位,其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市场竞争,因而银行如果不考虑市场上金融服务发展的需要,不深入研究金融消费的动向,就不可能在服务和产品上具有竞争优势,自然也就难以获得长期可持续的发展。以往的商业银行经营原则过度偏重与把业务重心集中在大中型企业的信贷服务上,而忽略了一般社会公众、小微企业、个体经营单位的金融消费需要,因大中型企业具有业务量集中,风险易控,单位业务开拓成本低等特征,因而导致很多商业银行只重视大中型企业的金融服务,而不重视一般社会公众的金融消费需求。这导致商业银行在服务和产品上存在全面性不足,服务性差等方面的问题。而随着网络金融,民间金融的兴起,很多互联网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单位开始着力于开拓以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的金融市场,并且在短期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为商业银行的业务造成了强烈冲击。普通社会公众尽管单个个体的消费能力无法跟企业相比,但是其具有十分庞大的基数,其属于金融领域真正的基础和土壤。因而商业银行要保住自己在金融领域的市场份额,必须要更改以往的经营理念,以普惠金融作为自身进行市场发展与开拓的指导思想,重视服务和产品的全面性,把普通社会公众的金融消费需求充分重视起来,开拓出能够服务与普通社会公众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这样才能使得商业银行在变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把握住生存的基础,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2 商业银行“商业性”与普惠金融“普惠性”间的冲突与均衡

 (1)商业银行的“市场性”与普惠金融“政策性”之间的冲突 商业银行在经营上属于自负盈亏的金融单位,因而其必然要追求效益的最大化,这是商业银行的市场性特征所决定的。但是普惠金融理念的提出,一方面属于政策性的金融思想对商业银行经营给予的指导,同时也是符合商业银行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有益的政策指引。如果商业银行过度偏重与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了作为金融市场基础消费单元的普通社会公众的消费需求,仅仅把业务重心集中在大中型企业上,其结果必然导致银行的业务范围越来越狭窄,而市场份额随着民间金融机构的兴起而逐渐遭受挤占。尽管普惠金融理念的提出具有一定的政策性,不过从长期而言,其对商业银行的生产发展是十分有益的,因而商业银行在业务开拓与产品开发上要注重平衡市场性和政策性之间的冲突,充分认识到普惠金融对于银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作用,这样才能以科学的理念指导银行发展战略,使得银行获得长久的市场发展的生命力与持续动力。

 (2)商业银行的“选择性”与普惠金融的“包容性”之间的冲突 商业银行为了减少业务风险,提高自身的利润率,必然要选择开拓成本低,单位收益高的市场,但是这并不代表银行可以轻易放弃对利润微薄而基础性的金融消费需求的满足,因银行生存发展的基础在社会公众所提供的储蓄和基础性金融消费上,因而社会公众的金融需要和金融活动是银行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如果这一基础丧失,银行即便在短期内依靠企业的贷款业务而获得利润率的提升,长期观察其必然会丧失发展动力,这样的发展模式在后续是难以为继的。同时对商业银行来说,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主要在前期成本上,运营方面的成本投入并不大,因而依托于现有的资源,银行完全可以在维持原有企业业务基础上,大力开拓普惠金融市场,开发出适合普通社会公众金融消费需求的产品与服务,这跟银行的企业业务并无本质上的冲突,因而银行应处理好业务开拓的选择性和包容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合理配置资源,把更多精力用在开发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上,这样才能使得商业银行的产品结构更为科学合理,为银行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商业银行的“效益性”与普惠金融的“社会性”之间的冲突 普惠金融要求银行在产品与服务的开发上以所有的社会公众的金融消费需求为导向,以积极的产品策略充分满足所有社会金融消费群体的消费需要。这必然导致银行要把一部分资源投入到低收益,高成本,效益回报不够理想的业务开拓上,这会导致银行的效益受到一定影响,但是与此同时,这可以有效加强银行的社会服务功能,使得其面向社会公众的服务能力和质量获得有效提升。从长期观察,这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在银行经营活动中的贯彻和体现。这虽然在短期内会导致银行效益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只要把握住作为金融市场基础的社会公众的消费需求,银行就拥有了生存发展的根本保障,因而其是符合银行长期效益述求的,而如果银行一味追求短期的效益性目标,而忽视了对社会公众金融服务需要的满足,必然会导致其服务和产品逐渐丧失公众的认可与支持,而逐渐被市场边缘化,最终落入生存发展难以为继的困境。因而要平衡商业银行在普惠金融业务开拓方面的效益性和社会性,应注意在维护效益水平可接受的基础上,努力开发服务于普通大众、小微企业,个体经营单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牢牢地把握住金融市场中基础性的消费单元,使得自己拥有长期的生存发展基础。

 3 实现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1)优化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 我国宏观领域提出的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在顶层设计上是深入研究了金融市场发展趋势并对国有商业银行以往的业务结构进行细致分析后提出的科学方案。,这一方案对于指导商业银行的市场开拓活动,提高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水平,实现商业银行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显著的战略意义。不过我国宏观领域尽管出台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文件,不过并未设立专门的普惠金融管理机构,这就使得很多商业银行在普惠金融的政策贯彻执行上不受约束,很多银行名义上积极响应上级精神,而实际采取的行动十分迟缓。本文认为,可以设立专门用于推行普惠金融的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方面给予指导和管理,构建有效的金融管理的法律制度与政策体系。并以财税补贴等措施,指导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与运作。这一方面可以加强普惠金融政策的推行力

 经济管理 财政金融

 0 2020 年 年 2 2 月 · 235 ·

 度,同时也可以使得商业银行在发展普惠金融方面获得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减少其盲目进行金融产品与服务开发造成的风险损失,提高其开拓普惠金融业务的成功率。

 (2)激活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内生机制 要让商业银行在发展普惠金融方面具有更高的内在动力,需要让商业银行切实了解到金融市场的市场竞争样态和自身的业务局限性。这要求在普惠金融政策思想的宣传上以市场战略为导向进行普惠金融理念作用意义的深入解析,要让商业银行认识到市场发展对传统经营模式的带来的冲击,让商业银行认识到金融市场真正的消费基础立足在哪些消费群体上,这样才能让商业银行认识到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了追去长期可持续生存发展而放弃一定的短期利益,把工作重心放在长期的战略规划和选择上。与此同时,还应在金融领域构建科学的普惠金融评价机制。应由行业机构牵头,对所有的商业银行在业务和产品上进行评估,对其客户群体形式、信贷服务水平、风险防控能力、公共形象、市场份额等进行评估与考核,通过行业评估,明晰所有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只重视企业业务,不重视普惠金融的银行给予一定的限制,对积极发展普惠金融的银行给予鼓励和支持,这样才能创造积极的行业环境,使得商业银行在感受到压力的同时也感受到动力,从而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发展普惠金融业务上来。

 参考文献

 [1]高建平,曹占涛.普惠金融的本质与可持续发展[J].金融监管研究,2014(7):1-17. [2]殷绪螺.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监管机构、金融中介和消费者三方博弈[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9(1):15-24. [3]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报告[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彭瀚(1970-)男,云南昆明,本科,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银行普惠金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上接第 231 页)

 析等条件,项目公司应提前与银行做好沟通。

 ③提前还款条款:应选择指定还款方式,在资金富余情况下,优先偿还利率较高的贷款。另应争取采用顺序还款方式,减轻下期还款压力,不导致贷款期限缩短(如为倒序还款,不减轻当下还款义务,变相缩短贷款期限)。

 ④展期条款:争取设立展期条款,保障项目公司遇到特殊情况可延长贷款期限。

 ⑤违约条款:政府方违约导致项目公司对银行被动违约情况下,银行应给予较低的罚息。

 ⑥利率条款:贷款合同应加入利率协商条款,如金融市场政策宽松、项目公司应启动利率下调谈判工作。如合同约定在某利率范围内据实结算,则企业不必过于压低利率;如为纯使用者付费项目,则尽量控制成本。

 ⑦宽限期:涉及首笔还款时间,政府付费时间一般为竣工一年后,贷款还本时间应参照回款时间。实施过程中竣工验收可能比预期较晚,建议项目公司贷款最后提款时间与首笔还款时间适当延后,留出富余量。

 ⑧还本计划:需根据回款金额及时间确定,多数高速公路类项目还本计划应采用递增方式,部分政府付费为递减模式适用等额本金法,而缺口补足项目适用等额本息还款。

 ⑨承诺费:承诺费是指没有提取贷款到合同额度,项目公司需补偿银行的金额,项目公司应避免支付此费用。

 ⑪增信:包括贷款担保、差额补足协议、差额补足承诺、流动性支持函等,应将还款违约责任局限在项目公司层面,股东不承担连带责任。

 4.2 股东内部贷款管理

 在银行贷款不能发起审批情况下,或规模较小项目,为加快项目建设,项目公司可向股东单位申请内部贷款。

 项目公司应关注股东借款利息是否可以纳入总投资范围,应努力争取政府方认可:在资本金按约到位的前提下,如贷款暂时无法到位,股东借款利息也可计入总投资。

 同时可协调向集团成立的财务公司办理贷款等金融服务,有利于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

 4.3 委托贷款管理

 委托贷款是指非金融企业提供资金,由银行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和收回的贷款。提供借款的委托人,资金实力应比较雄厚、资金来源合规、用款条件少。如笔者参与的鹤大高速公路项目,通过向省交投集团借款方式,解决了紧迫的资金需求。

 4.4 融资租赁管理

 目前国内的融资租赁公司,推出 BLT( “建设-租赁-转让”)模式。此模式最大可解决全部建安费用融资,期限较长,租赁费可作为项目公司进项享受抵扣,受到广泛欢迎。目前多家项目公司已开展融资租赁业务,解决了资金需求。

 5 结语

 综上,笔者认为,通过专门的机构设置加强统领、严格对项目的准入标准、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科学的谈判等,实现与银行的共赢,将进一步提升 PPP 项目融资工作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田伟.中国 PPP项目融资障碍及对策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2018(2):30. 作者简介:崔志伟,男,1981.9,汉族,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本科,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建筑企业财务管理、PPP项目投融资。

篇二: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路径分析

nanceResearch 财政金融2020 年第 1 期

 9

  DOI : 10.19634 / j.cnki.11-1403 / c.2020.01.003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机制障碍及路径研究□ 韩

 磊 1

 张生太 2( 1. 韩国国立釜庆大学 技术经营专门大学院,韩国

 釜山

 48513 ;2. 北京邮电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876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阶段,发展普惠金融可以实现金融资源高效配置,引导资金流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与薄弱环节。但普惠金融的过度泛化致使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总体效率不高。文章以金融创新理念为出发点,以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问题为基础,分别从技术创新及产业协同发展角度,提出了推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路径。[关键词]普惠金融;技术创新;机制障碍[中图分类号] F8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1154 ( 2020 ) 01-0009-0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6BJL139 )。一、引

 言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进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阶段,经济发展要求我国经济需要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而此时的金融实体服务能力显现疲软,表现为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不足。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提升金融服务功能,通过找准 金 融 服 务 重 点,切 实 为 实 体 经 济 和 人 民 生 活服务。从金融改革及发展路径角度看,我国金融产业发展的问题主要集中为以下三方面:首先,金融市场的期限结构不匹配。尤其是随着我国工业化,以及城市化发展的大范围推广,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资金需求日益扩大,而不断增大的资金缺口,使得“影子银行”等非正规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为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埋下了风险的种子 [1 ] ;其次,金融市场融资机构不匹配。当前,我国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融资模式以债务式融资为主,这在经济高速增长环境中还不能体现市场资金匮乏问题 [2 ] 。随着我国经济处于下行阶段,金融市场缺乏权益类融资模式的弊端开始逐一显现,如杠杆高、债务高以及融资成本高等;最后,金融市场服务对象狭窄,大量中小型企业融资难问题日益突出 [3 ] 。长久以来,我国大量的资金主要流向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规模较大,且风险定价较为容易的一些产业,而推动社会发展的最主要的中小型企业,则面临融资难以及融资贵问题,这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严重“偏科”,又会反向阻碍经济发展,进而形成了企业融资难—经济发展慢—企业融资贵的恶性循环怪圈。为了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主要矛盾,创新金融模式,开展普惠金融势在必行。二、文献综述普惠金融是伴随着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改进的,是在小额贷款及微型金融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延伸的 [4 ] 。普惠金融体系不仅是一种可持续金融的发展体系,同时也是对我国现有金融体制不足的补充,其特征是尤为注重对金融末端需求者的金融服务提供。也有学者认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挤压了传统金融机构的横向发展空间 [5 ] 。因此具有倒逼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升级的作用,使得传统金融机构为了进一步拓展业务服务领域,而不得不向传统金融薄弱领域延伸,进而加速了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 [6 ] 。目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态势良好,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以及金融机构的协同创新努力下,实现了高速发展。但在普惠金融发展的背后,仍有许多不可忽视的发展问题,尤为突出表现在普惠金融中的“普”与“惠”之间的矛盾。金融机构为了实现金融的“普”,往往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或者落后的农村地区,开展金融业务拓展,但是,由于这些区域的金融需求量在成本和收益方面无法弥补金融机构的业务拓展成本,因此表现为金融普及成本过高。由于我国金融机制

 财政金融 FinanceResearch10

  管理现代化以及市场体制等问题,致使我国普惠金融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发展阻碍与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发展问题在于普惠金融的金融成本、利益以及风险之间的矛盾问题,实践过程中现代金融往往表现为“普”而不“惠”,存在金融的商业性与政策性矛盾困境。因此,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时期,以及金融创新改革的发展关键时期,探究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不仅对我国普惠金融的进一步高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7 ] 。三、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机制障碍(一)地方政府普惠金融政策滞后,中央政策效果难以利益最大化首先,在政策制定与实施环节缺乏科学合理性,尤其是乡村金融功能难以发挥起作用。例如,在涉农补贴环节,各地乡镇金融机构多采用单线发放资金以及管理等方式,资金的使用缺乏科学性,贴补资金只能产生“撒胡椒面”的作用,而无法发挥“蓄水池”功能,以点带面形成扩散式发展 [8 ] 。其次,我国普惠金融法制体系欠缺,商业可持续性不强,政策制定的便利性与金融商业运作之间存在较大利益冲突。在法律方面,我国普惠金融最大问题在于供求双方的权责不明晰,因而由普惠金融所引发的纠纷时常发生,对开展普惠金融机构的日常运营造成极大影响。同时,许多地方政府以保护短期目标为出发点,致使普惠金融机构往往售卖一些成本高和风险大的金融产品,因此该类型金融产品难以达到市场的平均收益水平。而普惠金融的服务群体小微企业,以及个体农户,往往需要贷款金额较小,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因而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较高,相关金融机构缺乏普惠金融发展动力。(二)金融服务覆盖不均衡,普惠金融结构性排斥需尽快化解金融作为一种经营性产业,各金融机构的目标都是获得市场客户实现经济收益。因此,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将大量金融资源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或者使得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资源转向经济发达地区,是一种明智的举措。对此,我国普惠金融在实践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结构性排斥问题,突出表现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等地区的弱势群体受到金融排斥问题。尤其是在我国当前金融市场化还不完全的环境下,具有较强公益性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举步维艰。在激励政策不足的情况下,金融机构更青睐于城市客户以及大中型企业,而不愿意为散户及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因此普惠金融的包容性与公平性问题也是待解决难题。而受此影响,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农村地区的民间借贷更为发达,进而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发展循环 [9 ] 。例如,许多农民认为,只有在存取款时才会与金融机构打交道,日常的金融借贷更喜欢选择非正式的民间借贷,甚至是高利贷借款。这种借贷意识以及形式,一方面表明了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宣传和教育仍然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教育;另一方面,非正式的金融借贷也与现代化金融发展内涵相违背,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为也是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供给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普惠金融技术有待成熟,金融机构组织架构有待完善科技作为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同时也是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支撑。由于普惠金融服务群体就是长尾理论末端的金融需求者,因此这类客户往往具有单笔额度小、风险信用难以掌握的特征,而仅依靠传统金融机构的“人海战术”获客方式,显然不足以负担起高额的成本花费。对此,需要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的科技能力,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区块链等技术,对客户交易行为、特征以及交易流程环节进行实时监控,进行精准风险管理,以防止普惠金融高风险问题。此外,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科技水平大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不仅缺乏技术,同时还缺乏最重要的人才,而固有的管理机制无法支撑科技创新要求,这也是传统金融机构急需解决的发展困境。从金融机构内部来看,金融机构内部组织管理落后问题显著。国内许多小型金融机构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过程中缺乏统一协调的部门机构,致使许多涉及普惠金融业务分散在各个环节 [10 ] 。例如,“三农”客户及个人商户的业务由零售金融部负责,而小微企业则由中小企业部管理负责。这种同类型业务的分散式分布,致使金融机构在产品设计与管理上存在“各自为政”问题。同时,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产品制定方面缺乏创新,市场中的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个性化服务乏善可陈。而同质化产品最大的问题在于,那些在其它金融机构无法获得金融服务支持的群体,在市场上其它金融机构也无法获得相应的金融服务支持,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普惠金融。四、推动我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一)创新金融科技,通过技术手段发展普惠金融金融科技是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相结合产物,其内涵包含如下三方面。第一,它是金融资本与科学技术的高度融合。第二,它是金融制度和工具手段的创新。第三,它是金融创新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与依托

 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 创新与创业2020 年第 1 期

 11

 空间 [11 ]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金融科技创新是推动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推动力,它可以协助金融机构获得曾被金融排斥人群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信息,为个性化金融服务发展提供必要基础。同时,金融科技还具有跨空间以及跨时间的特性,可以在无需设立实体网络点的情况下,为金融需求者提供完备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极大的节约了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具有提升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性的作用,真正意义上解决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普”与“惠”之间的矛盾。在具体的实现路径上,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可以从组织架构、产品业务设计及风险管理等方面分别进行:进行合理的组织架构调整,构建因时制宜的普惠金融组织架构。在具体的组织架构原则构建方面,要遵循机构协调和业务兼容性原则,实行扁平化组织模式,实现信贷运营实行精简高效运作。同时,在产品及业务设计方面,对于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而言,可以通过创新实验室等手段,不断通过实验创新以及融入新技术等方式创新产品及业务,以保证金融产品的普惠性。而对于地方性中小银行金融机构而言,不能完全依靠金融创新获得市场,需要通过场景嵌入等形式增加客户粘性。尤其是要利用好乡镇银行的地域性数据优势,开展具有地区针对性的金融产品,以更好的实现普惠金融发展。(二)加快普惠金融机构协同合作,实现聚合效应普惠金融之所以存在金融排斥问题,最主要原因在于传统金融机构尤为注重借款人的第二还款来源,在开展金融业务时不仅需要良好的征信,而且也需要一定的抵押 [12 ] 。但是,许多金融需求者往往无法提供必要的抵押物,因而成为了金融排斥者。而造成金融排斥的关键点在于,金融机构无法判断借款人是否真正具有还款能力,表明单一金融机构在对借款人的信贷调查环节存在较大的弊端,需要通过更为深入的信息以进行更为精准的判断 [13 ] 。因此,要采取金融机构的协同合作,构建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在信息数据资源集聚的情况下实现聚合效应,消除普惠金融运营过程中的信用空白问题。具体而言,在获客方面,金融机构需要加强与互联网技术企业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企业的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技术优势,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各种互联网化场景,以丰富金融机构的获客渠道,进而为更多金融需求者提供金融服务路径 [14 ] 。同时,鉴于普惠金融人群的特殊性,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熟练使用互联网网络,或者与之相关的智能设备。因此,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加强线下场景应用尤为重要,包括提供个性化服务咨询以及提供及时的答疑解惑等活动;第二,加强风险控制能力,通过协同方式不断融入社会金融机构,增强普惠金融提供主体的信用评价能力,切实降低金融风险。传统征信体系以央行征信为主,第三方征信机构为辅。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企业及相关金融平台也可以提供必要的金融信息数据。同时,越来越多的“互联网 + ”产业的发展也可以提供客户相关日常行为消费数据,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维度更广的信用数据,以提升金融机构的信用评价精准性。

 □[参考文献][1 ]郑联盛 . 中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影响、本质与风险[J ] . 国际经济评论, 2014 ( 05 ) .[2 ]刘澜飚,沈鑫,郭步超 . 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对传统金融模式的影响探讨[J ] . 经济学动态, 2013 ( 08 ) .[3 ]皮天雷,赵铁 . 互联网金融:逻辑、比较与机制[ J ] .中国经济问题,2014 ( 04 ) .[4 ]许可 . 从监管科技迈向治理科技———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新范式[J ] . 探索与争鸣, 2018 ( 10 ) .[5 ]高建平,曹占涛 . 普惠金融的本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 ] . 金融监管研究, 2014 ( 07 ) .[6 ]俞林,康灿华,王龙 . 互联网金融监管博弈研究:以P2P 网贷模式为例[ J ] . 南开经济研究, 2015 ( 05 ) .[7 ]丁杰 . 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理论及现实悖论[J ] . 财经科学, 2015 ( 06 ) .[8 ]蔡则祥,杨雯 . 普惠金融与金融扶贫关系的理论研究[J ] . 经济问题, 2019 ( 10 ) .[9 ]韦颜秋,王树春 . 服务“三农”商业银行普惠金融的供给策略研究[J ] . 贵州社会科学, 2019 ( 08 ) .[10 ]张勋,万广华,张佳佳等 . 数字经济、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J ] . 经济研究, 2019 ( 08 ) .[11 ] MikoAjewiczwoNiakA , ScheibeA.VirtualCurrencySchemes-TheFutureofFinancialServices[J ] .Foresight , 2015 , 17 ( 04 ): 365-377.[ 12 ] Hansen N. Do Producer Services Induce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 Journal ofRegionalScience , 1990 , 30 ( 04 ): 465-476.[13 ] Weber T A.lntermediation in a SharingEconomy : Insurance , Moral Hazard , and RentExtraction [ J ] .Journalof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 , 2014 , 31 ( 03 ): 35-71.[14 ] Gomm M L.SupplyChainFinance : ApplyingFinance Theoryto Supply Chain ManagementtoEnhanceFinanceinSupplyChains [ J ] .InternationalJournalof Logistics :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10 , 13 ( 02 ): 133-142.

篇三: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路径分析

20 年第 5 期( 第 19 卷)华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收稿日期:2020 -05 -22 DOI:10. 7671/j. issn. 1672 -0202. 2020. 05. 002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4AZD035)作者简介: 程惠霞( 1973—) ,女,四川乐山人,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金融、普惠金融和危机管理。E-mail: chenghuixia@ bnu. edu. cn普惠金融发展新路径: 赋权与使能双驱动程惠霞( 北京师范大学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北京 100875)摘 要: 在文献梳理基础上,统计分析 23 个省级行政区域 2982 份有效问卷调查数据发现: 普惠金融赋权与提高金融包容性一体两面,并与其他扶贫措施一起让贫困者产生了强烈的内生脱贫动力; 同等赋权条件下出现了减贫效应的个体差异,说明减贫障碍不再是金融权利排斥而是金融能力低下,尤其是将信贷转化为生产资本的能力低下,其直接原因是“缺乏投资计划”,根本原因则是“可行能力贫困”。在脱贫攻坚决胜、权利贫困已明显改善的情况下,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应当从赋权转向使能,实行赋权与使能双轮驱动方略。关键词: 相对贫困; 金融排斥; 普惠金融; 减贫效应; 金融能力中图分类号: F830. 3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 -0202( 2020) 05 -0015 -12普惠金融致力于通过物理网点和数字渠道改善金融服务可获得性,从而减缓金融排斥,创造公平发展条件[1] ,形成了广为接受的赋权减贫逻辑。中国的普惠金融发展最早可上溯至 1979 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为中国扶贫开发和农村发展项目提供贷款,以标志性政策和事件为节点,先后走过萌芽酝酿( 1979—2005) 、简章定制( 2005—2016) 、深化发展( 2016—2020) 等阶段,显著改善了金融包容性,促进了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性胜利。它表明《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 2016—2020) 》政策使命基本实现,普惠金融进入新发展阶段。当中国扶贫工作重心从“瞄准绝对贫困”转向“解决相对贫困”后,“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成为新历史任务。普惠金融作为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一个重要构成,其减贫逻辑应适时从赋权转向赋权与使能并重。一、普惠金融的理论与实践普惠金融研究源于金融排斥研究。20 世纪 90 年代初人们观察到,当金融行业关闭网点、偏向更富裕客户时,穷人的金融服务可获得性会显著下降[2] ,这种现象被称为“金融排斥” [3] ,是关键致贫因子[4] 。普惠金融致力于提高金融包容度、化解金融排斥、促进发展机会均等 [5]。“个人权利既是目的也是社会得以脱离贫困、走向繁荣的手段”[6] ,承认和尊重贫困者独特金融需求 [7] 、赋予贫困者同等金融权利成为普惠金融的发展起点和追求目标,学界也达成了三个研究共识: 第一,正规银行账户是贫困者快速规避金融排斥进入正规银行服务体系的便利通道[8] ,是享有其他金融服务特别是信贷权利的前提条件,能直接提升贫困者自尊心和社会地位,激活其产生脱贫内生动力 [9] ;第二,通过技术、渠道和组织创新提高金融可达性,创造金融服务获取便利性,包括银行扩张网点分布,应用手机银行、移动钱包等数字金融技术提高账户覆盖率和个人支付便利性[10] ; 第三,改善贫困者享有金融服务的可负担性,为减贫创造条件,包括利用数字技术降低账户管理成本[11] ,采用

 数字交易基础上的个人信用评估技术降低信贷门槛[12] 、开发低成本贷款方法 [13] 等,促进金融资源向贫困者渗透[14] 。相应地,普惠金融实践沿着普及银行账户、提高金融可达性、降低信贷约束等方向发展。各国金融监管部门一方面直接要求银行免费为低收入者开户,另一方面放松管制,降低银行准入门槛,推动其提高网点覆盖率和网点服务便利性[15] ,还鼓励银行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扩大 POS、ATM 等金融机具分布范围,推进数字金融技术应用[16] 。实证研究表明,普惠金融赋权发展路径确实提高了金融包容性,增强了贫困群体储蓄和贷款意愿[17 -18] ,间接促进了就业 [19] ,减少了收入不平等[20 -21] 。然而,普惠金融赋权发展模式未必能满足相对贫困的治理需求。近年的实证研究发现,普惠金融赋权不一定产生预期减贫结果[22] ,或者说普惠金融赋权只有有限的改善收入分配和减贫作用[23] 。比如,中国正规金融机构账户与储蓄数量在金砖国家排名前列,但这些账户的信贷使用频率很低[24] 。数字普惠金融也未能彻底解决金融排斥 [25] ,缺乏金融知识的贫困者在某些领域被迫支付以受骗、低水平消费为表现的“贫困附加费”[26] 。这些现象表明,在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后,如果继续沿着赋权方向发展普惠金融可能会加剧既存的“普惠金融悖论”[27] ,也无助于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因此有必要超越单一的赋权模式,从赋权和使能双轮驱动角度探索普惠金融发展路径,即在赋权条件下,普惠金融应当着眼推动贫困者充分认识其所享有的基本金融权利,并增进其使用金融权利实现增收致富、应对危机化解风险的能力。二、普惠金融赋权发展模式对金融排斥的改善根据研究目标,课题组对中国普惠金融实践效果展开大规模一线调查。依据《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 2016—2020) 》确定的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将 18 ~65 岁间有劳动能力的农民、小微个体户、城镇低收入居民、贫困人群等作为调查对象,了解其是否享有完整的金融服务权利,能否理性行使金融权利并使用合适的金融工具创业致富。问卷设计以 G20 和世界银行普惠金融衡量指标为基础,根据中国国情、城乡地区、居民家庭特征做适度调整,形成涵盖受访者金融服务便利性、信贷约束、金融风险和基本金融知识等在内的结构化问卷,有关家庭经济条件、对金融机构要求等问题采取开放式访谈。2018 年 6 月到 2019 年 10 月期间,课题组先后对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江西、安徽、浙江、福建、江苏、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等 23 个省级行政区部分地级市城乡结合部、县城郊区和偏远村落作随机抽样入户调查,共发放问卷 32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2982 份,占比 93. 2%。问卷对象性别比重、年龄分布均匀,大专及以下学历占比 61. 44%; 专业技术、行政管理与军人占比 48. 63%,农业、商贸服务业、建筑机械业及相关行业务工人员占比 40. 41%,无稳定工作人员占比 13. 88%; 明确表明自己是建档贫困户的有 669 人,占比 22. 4%。将回收的有效问卷通过问卷星录入,并用 SPSS16. 0 统计分析后发现: 中国自2006 年发展普惠金融以来,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和信贷约束在整体上获得显著改善,极大地缓和了农民、低收入者、小微个体企业等边缘弱势群体长久遭遇的金融排斥。( 一) 正规银行账户基本普及,创造了享有金融权利的基础正规银行账户是享有金融权利的基本条件,在全世界约 20 亿成年人没有银行账户的背景下,中国在这点上成果斐然。世界银行抽样调查显示,2012 年中国成年人拥有银行账户比例 79%,到2018 年中国人均拥有 7. 22 个银行账户,电子支付比例超 80%,全国 2. 68 亿户农民,基本都有银行6 1 华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版)第 5 期

 账户 ① 。本研究的随机抽样调查发现: 有高达 97. 08% 的受访者表示有银行账户,银行卡账户已经成为主流,还有的人既有存折也有银行卡; 受访者中有 87 人没有账户,仅占比 2. 92%。没有账户的理由很多: 有的人因居住村落非常偏远,距离金融机构遥远; 有的人偏好现金交易,认为“不需要银行账户”“有时候不方便”; 有的因为没有稳定收入,认为“开账户办银行卡要交费”; 有的人用父母银行账户“发工资”,“其他没需要”; 还有人说“暂时没开,以后需要再去开”。这些情况表明,地理排斥与自我排斥在偏远落后地区和某些群体中仍然存在,有待普惠金融政策或实务采取更有针对性的赋权方式缓和金融排斥。( 二) 金融可达性显著改善了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前提是金融可达性,而金融可达性是人们充分享有金融权利的技术保障,可通过物理网点扩展和 ATM、网络银行和手机银行等金融科技工具实现。调查显示: 有 79. 07%的受访者认为去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或 ATM 办理业务很方便,若因为距离银行网点或 ATM 比较遥远则通过电话银行、网络银行或手机银行办理业务。受访者中拥有可上网的智能手机和电脑的人分别为 88. 5%和 72. 74%。在开通了账户的 2895 人中,开通了手机银行、网络银行和电话银行的人分别占 69%、42%、17. 4%; 有信用卡的人占比 26. 12%,没有申请信用卡或被拒绝信用卡申请的人占比 18. 68%,而自认为没有信用卡需求的人达 55. 63%。在选择开户行的时候,受访者通常根据距离远近、ATM 数量与分布、单位对工资发放规定和银行服务态度来决定。对那些没有银行账户或者有银行账户但没有银行卡的受访者而言,他们会用现金、支付宝或微信账户作为替代支付工具,数字金融技术展现出跨越地理和时间的便利优势[28] 。从受访者到银行办理的业务类型与收费情况看,办理开户、存取款、公用事业和保险缴费等业务是免费的,但根据央行规定应该取消的小额账户管理费和跨行 ATM 查询收费还时有存在,账户交易短信提醒、转账、理财与保险是否收费根据账户类型不同而有差异,但短信费一般2 元/月,转账费用1%,最高50 元/笔( 表1) 。整体来看,银行机构物理网点和数字渠道扩展明显改善了贫困群体获取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基本满足了其基础性金融服务需求,且具有普遍可负担性。表 1 受访者经常到银行办理的业务类型及收费情况选项 小计 占比/% 收费( Y/N) 小计 占比/%开户存款 1892 63. 45 N汇款 819 27. 46 Y 734 24. 61转账 1938 64. 99同城转账 Y 160 5. 37跨行/异地转账 Y 1337 44. 84电子银行 N跨行查询 218 7. 31 Y 261 8. 75投资理财 347 11. 64 N水电煤气等缴费 619 20. 76 N缴纳养老医疗保险 308 10. 33 N其他业务 239 8. 01短信提醒 Y 1639 54. 96小额账户管理 Y 259 8. 69理财、保险等 Y 366 12. 277 1 第 5 期 程惠霞: 普惠金融发展新路径: 赋权与使能双驱动① 数据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 2018 年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R]. http: / /www. pbc. 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3905926/index. html.

 ( 三) 信贷渠道多元化、透明化为贫困者信贷权利提供了保障调查发现,现阶段农户、小微个体、低收入者等群体的信贷约束得到明显改善,具体表现为:( 1) 贷款渠道多元化。人们到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已成为主流,凭借个人信用记录在人人贷、宜信、陆金所、微粒贷和蚂蚁借呗等互联网金融公司贷款正成为一个新趋势。( 2) 贷款透明度提高。透明度是确保贫困者信贷权利的最佳方法。相对而言,银行贷款审批时间较长,贷款审核比较严格。在贷款经历者中,有 64. 05%的人能顺利获得贷款额度,21. 88% 的人被拒绝,原因是贷款资质不足、手续不全、担保不够、无稳定工作或收入过低等显性因素( 表 2) 。而以往研究发现,农户等群体难以获得贷款虽然有上述显性因素,但更多的是以“关系”“手续复杂”和“回扣”等为代表的“隐性排斥”[29] 。有观点将之归类为“腐败”,170 个国家 1995—2016 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检验发现,腐败会加剧中小贫弱群体贷款难和贷款贵[30] 。表 2 多元化贷款渠道便利性比较借款/贷款经 历人次 占比/%借款/贷款渠道 贷款后收入渠 道 人次 占比/% 是否顺利占比/% 是否增长 占比/%有 1769 59.32 银行、农信社贷款 1331 75. 24亲友等私人借款 349 19. 73贷款公司、互助社贷款 168 9. 5网络贷款 151 8. 54是 64. 05否 21. 88不记得 14. 07是是是是 69. 98否 8. 94不明显 21. 08无 1213 40.68有效问卷 2982 100( 3) 借款或额度明显提高。5 万元以下借款者仅占 33. 52%,5 万元 ~10 万元者有 21. 25%,10万元以上者达 45. 22%,这一点应当与贷款/借款用途变化有关( 图 1) 。2011 年贷款主要用于做生意或投资、农业生产和住宅,而 8 年之后则主要用于住宅、耐用消费品和流动性,这种变化隐含着两重意思:一是消费结构升级,从侧面反映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有明显改善。这首先与各类扶贫、扶智与使能措施有关,其次是普惠金融改善地方经济环境的溢出效应所致,金融服务可达性改善了地区经济环境,优化了投资、营商和就业环境( 表 3) ,增强了贫困者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促使其思维更积极更多元,也更加勇于积极行动,在信贷支持下将创业增收想法转化为实体性经济活动,进而改善家庭收入( 图 2) 。注:2011 年数据源自程惠霞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调查与农村金融市场改革》,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7 年版,第 137 页。图 1 受访者贷款/借款主要用途:2011 年与 2019 年比较8 1 华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版)第 5 期

 图 2 金融服务可达性对贫困者群体的多方面影响二是信贷资金从农业生产等领域流向住宅与耐用消费品,表明普惠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上有所偏离,存在脱实向虚的倾向( 但购置汽车用于运输和生产者除外) ,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普惠金融发展对贫困者使能不足,从长远看对稳定脱贫成效不利,很难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意外给正常生活带来的直接危害,有些脱贫群体很可能因此返贫。表 3 受访者对金融可获得性是否改善宏观经济环境的评价问 题 回答 占比/% 具体表现 占比/%你是否认为金融可获得性改善了当地经济环境?是 58. 7 便于资金汇集与分配79. 9便于买卖支付与清算 30. 4改善投资环境 14. 1分散风险 8. 7其他 6. 3否 34. 4不清楚 6. 9三、普惠金...

篇四: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路径分析

银行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路径与措施— — 关于常熟农行普惠信贷业务的调研报告□ 孙波刘平沈珠雯摘要 :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普惠金融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 农业银行始终不忘 “ 因农而生 ” 的初心和

 面向 “ 三农 ” 的使命 , 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和 “ 三农 ” 的能力 , 大力推动普惠金融业务发展 。

 笔者选

 取常熟农行辖内两个支行进行深入调研 , 摸清普惠信贷业务的现状 , 针对发展过程中的难点,提出加

 大普惠金融投放力度的路径与措施 。一 、

 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性普惠金融 ( Inclusive

 Finance )

 , 也称为"包容性

 金融 ” , 是指一个能够有效地 、 全方位地为社会所

 有阶层和群体 , 尤其是为贫困 、 低收入人口提供服

 务的金融体系 。

 普惠金融的提出是与经济发展相适

 应的.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 , 是符合党在金融工

 作中的指导方向的 。

 普惠金融的推进 , 有利于金融

 业的可持续和均衡发展 , 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转型升

 级,有利于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服务实体经济和 “ 三农 ” 、 发展普惠金融 , 是国

 家经济政策的导向 , 是实体经济和 “ 三农 ” 事业发展

 的需要 , 更是农行经营发展的需要 。

 常熟的民营经

 济发达 , 民营企业发展较快 , 有大量成熟优质的小

 微企业 、 农户和个体工商户 , 为常熟农行发展普惠

 金融提供了广大的市场 。

 借助普惠信贷的发展 , 常

 熟农行深植常熟的产行业和主流经济 , 有利于拓宽

 常熟农行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 降低金融服务供求双

 方的综合成本 , 更有利于促进信贷结构调整 , 保障

 农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二 、

 发展普惠金融的现状( 一 )

 常熟经济金融发展情况 。

 2019 年以来 , 常

 熟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 随着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 、

 长江经济带 、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三大国家战略

 叠加 , 未来在基础设施建设 、 产业转型升级 、 乡村振

 兴 、 消费升级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 这为常

 熟农行发展普惠金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市

 场 。

 但常熟市经济运行稳中趋缓 、 稳中承压,下行压

 力持续加大 。

 特别是全球经济增速放缓 , 中美经贸

 摩擦反反复复 、 充满变数,常熟经济外向度较高 , 受

 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大 , 普惠金融寻找投放增长

 点和信用风险管控压力进一步加大 。

 另外 , 2019 年

 以来 , 央行三次降准 , 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相结合 ,

 对聚焦当地 、 服务县域的中小银行 , 实行优惠存款

 准备金率 , 常熟银行属降准适用机构 , 降准后 , 降低

 了负债成本,加快了对小微 、 实体经济 、 制造业的信

 贷投放 。

 因此 , 经济金融形势更加复杂 , 同业竞争更

 加激烈 , 抢挖普惠信贷的压力急剧上升 。( 二 )

 常熟农行发展普惠金融的现状 。1 •普惠金融发展的成效 。

 从整体情况来看 , 常熟

 农行高度重视普惠金融的发展 , 以 “ 一项目一方案

 一授权 ” 为普惠新模式 , 采用线上业务与线下业务

 相结合的方式 , 积极推进普惠信贷经营重心下沉 。

 截至 2019 年 9 月末 , 常熟农行普惠贷款客户总数上

 升较快 , 银保监会口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总量和

 增量在四大国有银行中均排名第一 。

 笔者选取常熟

 农行辖内两个支行进行深入调研 , 一个城区支行虞

 山支行 , 一个乡区支行碧溪支行 , 摸清其普惠信贷

 业务的现状 , 具体如下 :虞山支行目前共 13 名员工 , 包括支行行长在内 ,

 5 人可从事普惠信贷业务 。

 截至 2019 年 9 月末 , 虞山

 支行年内新增普惠金融法人客户 8 户 ; 个人非住房

 贷款客户净增 8 户 。

 碧溪支行目前共 19 名员工 , 包括

 支行行长在内 , 5 人可从事普惠信贷业务 。

 截至 2019

 年 9 月末 , 碧溪支行年内新增普惠金融法人客户 13

 户 ; 新增个人非住房贷款客户 18 户 。

 从以上两个支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1现代金 »2019 年第 12 期

 总第 442 期

 行的普惠业务数据来看 , 2019 年在普惠信贷业务建

 设方面有一定成效 , 但亦有后劲不足之迹象 , 且网

 点间发展不平衡 , 普惠金融发展存在难点与困境 。2. 普惠金融发展的不足和难点 。

 囿于当前经济

 形势和农业银行的信贷发展情况 , 常熟农行发展

 普惠金融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和难点 。

 第一 , 信

 贷投放缺乏增长点 。

 实体贷款需求萎缩 , 新的制造

 业项目落地不多 , 传统产业增长动能不足 , 实体企

 业技改投入和扩大产能意愿不强 , 信贷投放缺乏有

 力增长点 , 贷款持续增长压力巨大 。

 第二 , 客户建设

 有待加强 。

 首先 , 小微企业可享受普惠金融的利率

 优惠 , 部分大中型企业由于自身优势明显 , 具备较

 强的议价能力 , 而除此之外的其他客户(特别是授

 信在 1000-3000 万元之间的法人客户 ) , 在各家银行

 均采用普惠利率方式后 , 常熟农行在拓展过程中已

 遇到瓶颈 。

 无论从信贷准入还是利率定价方面 , 常

 熟农行无明显竞争优势 , 尤其常熟银行在增加资本

 金后 , 加大了对大中型客户的抢挖 , 同业竞争压力

 加剧 。

 其次 , 常熟农行在优势产品 “ 税 e 贷 ” 和 “ 抵押

 e 贷 ” 业务推广力度方面仍存在不足 , 逐个突破和

 项目化 、 批量化 、 源头化获客活客两个方面均需加

 强 。

 再次 , “ 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 ” 项目项下用信落

 地率不高 , 普惠客户的存贷比 、 产品营销率等综合

 回报方面有待提升 。

 最后 , 自 2018 年下半年以来 , 常

 熟农行通过普惠政策的利率优惠 , 拓展了一大批新

 客户 , 目前这部分客户贷款到期周转时 , 因利率政

 策调整 , 执行利率虽然相较常熟银行仍有一定的优

 势 , 但与去年相比已有了不同幅度的上涨 。

 客户对

 常熟农行利率政策变化的敏感性较强 , 对下阶段的

 拓展 、 维护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

 第三 , 风险防控持续

 承压 。

 普惠信贷具有客户容量大 、 贷款额度小 、 期

 限短 、 无抵押担保的特点 , 这些特点决定了普惠信

 贷是具有高风险的 。

 面对下沉普惠金融重心 、 发展

 小微信贷的要求 , 网点成为服务小微企业的主力平

 台 , 但部分网点人员缺乏忧患意识和全局意识 , 贷

 款归行监管不到位 、 贷后管理虚设问题依然存在 ,

 贷后管理和风险化解能力亟待加强 。究其原因,有以下难点 :(1) 违约风险 。

 一般来说,普惠信贷无抵质押 ,

 或者有价值不高的抵押品.银行从该抵押品中获得

 的价值不能弥补贷款人违约的损失 。

 例如 , 农业银

 行微捷贷产品采用房贷模型 , 即附属于房产抵押 ,

 一旦造成不良 , 但房贷仍正常还款.银行将面临处

 置困难 。

 另外 , 线上产品的贷款合同均采用电子印

 章 , 出现不良上诉时 , 法院是否认可还是未知 。

 同

 时 , 小微企业内部没有严格的贷款制度要求 , 财务

 处理不够系统 , 在财务出现危机的情况下 , 不能迅

 速得到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 , 这种损失也会影响到

 银行的利益 , 一旦出现违约行为 , 对银行的损失将

 难以弥补 。(2)

 道德风险 。

 普惠信贷很大的风险来自于信

 息不对称 , 可能是双方获得的信息不同 , 这样导致

 一些公司在贷款过程中提供有关自身业务状况 、 盈

 利能力和风险偏好的信息并不详尽 , 而农户的财务

 信息并不完善且很不规范 , 导致银行对借款人认识

 模糊 。

 数据的缺失使得贷后风险无法准确预测 , 贷

 后管理很难有效开展 。

 在这种情况下 , 客户可能故

 意隐瞒甚至篡改个人不利信息 , 银行无法有效控制

 道德风险 , 从而大大增加信贷风险 。

 另外 , 线上产品

 一般采用大数据获取信贷信息 , 该信息的合法性和

 真实性有待商榷 。(3)

 成本危机 。

 普惠信贷业务盈利水平较低 ,

 而银行经营成本较高 。

 农业银行作为国有大型商

 业银行 , 本身贷款业务经营成本较高 , 普惠信贷单

 笔业务金额比大型企业贷款小得多 , 因此农业银行

 办理普惠信贷的盈利空间十分狭小 , 从而面临更大

 的商业化经营压力 。

 由于普惠信贷的贷款群体多为

 农户及小微企业 , 量多而分散 , 农业银行需要投入

 更多的人力去缓解这一问题 , 但是增配人员和投入

 资金 , 会使成本提高 , 很明显无法达到银行的财务

 业绩要求 。

 2019 年以来 , 常熟农行人民币存贷利差

 2.59%, 同比下降 27 个 BP, 存贷利差的下降来自于普

 惠贷款利率的下降 , 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常熟农行

 的盈利水平 。三 、 加大普惠金融投放力度的路径与措施农业银行要加快推动普惠信贷经营重心下沉,

 建立以核心网点 、 骨干网点和乡镇网点为支柱的普

 惠信贷业务服务体系 , 着力提升普惠信贷队伍服务

 能力 。(一) 提高思想认识 , 增强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2现代金 «2019 年第 12 期总第 442 期

 M 经营管理危机感 、 紧迫感和责任感 。

 全行高度重视普惠金融

 业务的发展 , 将普惠信贷业务作为全行战略性 、 方

 向性业务 。

 强化信贷岗位队伍建设 , 配足配强普惠

 信贷人员 。

 对客户经理等营销岗位特别是网点调整

 劳动组合后转岗的营销人员 , 进行业务知识和营销

 技能的系统培训 。

 营销人员更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

 和能力 , 不断拓宽知识面 , 积累与客户交流的资本 。

 同时 , 利用晨会 、 夕会组织全员学习普惠金融相关

 政策和产品 , 定目标定任务 , 全体员工凝心聚力 , 开

 展攻坚行动,用好政策资源 , 线上线下 , 全面覆盖抓

 营销 , 切实撕破同业防线 , 抓紧抢挖一大批成熟的

 普惠信贷客户 。(二) 改进工作方法 , 强化发展普惠信贷的效

 能 。

 面对广大的普惠信贷市场 , 要在充分提高思想

 认识的基础上 , 理清思路 , 讲求方法 , 强化措施 , 利

 用普惠金融政策优势 、 信贷行业优势 、 利率优势 、

 流程优势去营销拓展 , 做优存量 、 做大增量,将普惠

 市场做深 、 做细 、 做实 、 做准 、 做有效 , 具体从以下

 两个方面阐述 。1. 改善营销策略 , 扩大普惠贷款覆盖面 。( 1 )

 提升普惠信贷营销精准性 。

 一是找准市

 场 。

 围绕特色产业 、 优势产业 、 成熟专业市场 、 产业

 集群以及供应链 “ 五个重点领域 ” , 进一步细分市

 场 、 细分客户 , 加快推广 “ 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 ” 普

 惠新模式 , 充分发挥开发区 、 专业市场 、 产业集群 、

 “ 四类农业 ” 集聚区所在地网点及中心镇网点发展

 普惠信贷业务主阵地的作用 。

 二是选准产品 。

 针对

 客户差异性 , 选择适合的普惠产品进行精准营销 。

 以 “ 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 ” 为主 , 以抓单户为辅 , 制

 定 “ 一网点一方案 ” 、 “ 一客户一方案 ” , 同步推进普

 惠金融业务发展 。

 用好 “ 税 E 贷 ” 、 “ 抵押 E 贷 ” 、 “ 苏

 微贷 ” 、 “ 增额保 ” 等一系列小微企业特色信贷产

 品 , 利用好政府增信类产品的有利条件 , 积极推进

 “ 苏微贷 ” 业务 , 加大个人生产经营和农户 、 实体企

 业项目和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投放 , 有效发挥地方政

 府风险补偿基金等机制作用 。

 同时 , 做好产品统筹

 和组合推广 , 实施线上客户线下转化,例如挖掘 “ 税

 E 贷 ” 客户融资需求 , 配套再做 “ 抵押 E 贷 ” 或其他普

 惠产品 , 再例如将 “ 增额保 ” 与 “ 苏微贷 ” 组合起来

 做 , 以此满足客户信贷需求 。( 2 )

 提升普惠信贷投放专业性 。

 一是组建直营

 直销团队 。

 依托团队专业化运作 , 抓好普惠信贷投

 放 。

 成立由信用管理部 、 公司业务部 、 个人金融部以

 及网点共同参与的 “ 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 ” 专业团

 队和特色信贷产品专项工作组( “ 税 E 贷 ” 、 “ 抵押 E

 贷 ”、 “ 苏微贷 ” 、 “ 增额保 ” 等产品分别派专人专组

 负责) , 部门成员负责调研表格设计及材料撰写 , 网

 点成员负责带领项目组成员走访客户 、 收集资料 ,

 共同调查 , 相互协作 。

 二是积极开展专题调研 。

 安

 排专人走访重点乡村 , 摸排 “ 三农 ” 项目和村级工业

 园企业情况 , 对村级经济及规模型以上企业联合相

 关网点对项目进行走访 、 了解 、 落实 , 加快项目的立

 项申报 , 抓好项目营销储备 。

 重点挖掘苏州市综合金

 融服务平台内自主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需求 。

 同时 , 抓

 好已批项目的扩户提质,提高项目落地转化率 , 使网

 点成为服务小微企业的主力平台 。(3 ) 提升普惠金融模式可持续性 。

 一是要加强

 公私联动营销 , 深入发掘企业高管转化为常熟农行

 贵宾客户以及贵宾客户背后的企业资源 , 发现贵宾

 客户的信贷需求后及时对接普惠产品 。

 要加强新兴

 业务与传统业务的联动营销 , 加强上下联动营销 ,

 第一时间反馈捕捉到的客户业务需求 , 借助专业团

 队 , 提升营销成功率 。

 要强化分层营销 、 包户管理 ,

 加强 “ 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 ” 项目营销管理,及时督

 导 , 序时推进 。

 二是全辖网点发展普惠齐头并进 。

 一

 方面 , 召开经验交流座谈会 , 由普惠信贷做得好的

 网点 , 公开交流优秀经验 , 解答工作开展中遇到的

 难点和问题 。

 另一方面 , 机关部门深入基层 , 对普惠

 业务发展缓慢的网点开展帮扶 , 实地辅导 , 协助网

 点走访客户 , 挖掘需求 。2. 优化业务流程 , 提高普惠贷款效率 。

 普惠信贷

 具有 “ 短 、 频 、 快 、 急 ” 的特点 , 因而农业银行应该优

 化精简普惠信贷流程 。

 一是简化授信流程 , 提高授

 信效率 。

 目前 , 在信贷流程中立项 、 利率审批 、 贷审

 会审查等环节 , 流程较长 , 成本也较高 。

 但对于小微

 企业来说 , 信用风险的最关键因素是实际控制人 ,

 所...

篇五: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路径分析

引言扩大金融服务范围不仅能带来社会经济增长,而且可以改善贫困。普惠金融(又称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就是这样的一项为弱势产业、弱势群体和弱势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国家重要金融政策。为实现金融服务全民覆盖的目标,普惠金融的推进发展不仅需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还需要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再结合联动政府颁布的支持政策进行协调。第一,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包括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所必要的基础设施,如金融主体、ATM、POS机等前端基础设施,也包括农村地区的征信制度、抵押登记程序等后端基础设施。张晓云等认为增加农村地区对新型金融机构的包容程度,建立更加包容的金融体系,将有利于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也将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金融水平。如村镇银行作为我国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的主力军,在推动“三农”普惠金融发展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第二,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担保是降低金融风险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进行金融活动时发生风险的概率。杨松等提出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银行与担保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将更加牢固开放。除了利用担保渠道为农户增信外,互联网金融也是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推动剂。朱迎等认为,互联网金融能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并增加金融可获得性。第三,稳步推进普惠金融相关政策。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难以推进,与农村地区金融需求群体的特殊性有关。金融机构的逐利性导致了金融资源更多地从农村地区导向城市,导致“三农”的金融需求缺口增大却难以填补。因此,在推进普惠金融深入发展的同时,政府也应当放宽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门槛,对待金融机构的普惠金融业务开展实施差异化政策。杨军等提出政府层面应当加速设计统一普惠金融相关评价体系,将金融服务更多地导向农村地区、小微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王国刚认为,还应当适当地运用财政机制,推动普惠金融的渗透与拓展。二尧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渊一冤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16 年 1 月,国务院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 年)》中提出了“到 2020 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的建设目标,为我国普惠金融五年的建设过程搭好框架、铺好道路,为有效促进金融服务平等、解决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问题提出中国方法。1. 加大普惠金融专项资金支持力度2016 年,财政部印发的《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提出普惠金融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各金融机构发放小微贷款、涉农贷款及创业贷款的补贴与增量奖励等。根据财政部官网所公布数据,2016—2019 年四年间,普惠金融专项拨付资金的总预算达到 385.8 亿元,实际拨付 404.5 亿元,普惠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 商业银行用于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稳步提升据原中国银监会统计数据(见图 1),2015 年至 2018 年间,我国商业银行用于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不断增加,至 2018 年末,该类贷款余额已经达到了 25.15 万亿。其中,大型商业银行仍是最主要的放贷主体,但其贷款余额占比却逐年降低;城市商业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占比奋起直追,这两类银行也在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任务中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我国普惠金融正不断探索发展,在基层的服务不断做广做深,基层的金融供给主体已经逐渐成了支持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中坚力量。甘思杨 / 文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难点及对策分析近年来袁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明显成果袁具有普惠金融服务主体多元化显著尧服务范围逐步扩大尧产品和种类日益丰富等特点袁且人均持有银行账户数量尧银行网点密度等基础金融服务水平已达到国际中上游水平袁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袁如普惠金融发展体系不够健全尧普惠金融服务不够均衡尧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尧可持续发展体系不够完善尧金融服务的深度和便捷度仍需提升等遥 本文分析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袁总结出商业银行在发展普惠金融时的难点问题袁并提出相应对策遥摘要关键词:普惠金融;金融服务;可持续性;商业银行10.13999/j.cnki.scyj.2019.12.021产业研究57

 产业研究渊二冤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国银保监会在 2018 年出版的《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披露了近年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报告指出,截至 2017 年末,我国银行网点数量已达 22.76 万个,较 2013 年末增长了 8.5%,网点的乡镇覆盖率为 95.99%,基本实现乡镇全覆盖。2013 年至 2017 年间,我国人均拥有银行账户数量显著提升,涨幅逾 60%。2018 年 1 月,原银监会发布《关于开展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和“多县一行”制村镇银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旨在为人口稀疏、金融发展薄弱的地域提供更加可得的金融服务,持续深入推进在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覆盖面。根据原中国银监会披露数据,截至 2017 年底我国已开业的村镇银行数量已经增加至1562 家。中西部地区地广人稀,是“多县一行”制度的服务重点,尽管中西部地区村镇银行数量占全国总量 65%,但其金融需求前景仍十分广阔,我国需要通过村镇银行铺设更加全面的金融体系,挖掘贫困地区的金融需求。渊三冤数字普惠金融不断发展2016 年的《G20 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GPFI)报告》提出,数字普惠金融是“一切通过数字金融技术促进普惠金融行动”的泛称,包括运用数字金融技术为无法获得金融服务或金融资源匮乏的群体提供的一系列正规金融服务。数字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与数字技术结合的变体,其服务具有可得性,成本具有可负担性,对于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而言风险是可控的,能够保证普惠金融供需的可持续性发展。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8 年 7 月末。我国拥有9.65 亿台的互联网活跃设备,15 亿移动用户。商业银行、P2P、第三方支付、众筹等金融服务提供商借助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也让金融机构能够以更低成本、更加便捷地提供普惠程度更高的金融产品。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经过数字技术和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业务范围已经涵盖了融资、支付、投资理财、管控风险等方面(见附表)。据调查,2017 年,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交易总量已经达到 120.3 万亿元,较 2016 年增长了 104.7%;2017 年,我国线下扫码支付总额也超过了 6.35 万亿元。图 1 商业银行用于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情况渊2015 年要2019 年 Q1冤(亿元)数据来源院原中国银监会官网附表 数字普惠金融业务模式支付第三方支付融资P2P 借贷平台众筹平台网络资产交易平台网络微贷投资理财网络基金网络证券网络理财财富管理风险管理网络保险网络征信其他金融产品搜索引擎58

 三尧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难点剖析商业银行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进程中存在不少困难与挑战,主要表现在:渊一冤法律体系不够健全商业银行发生法律风险的最主要原因是现有的法律法规滞后、缺失和模糊界定导致业务界限不清、权责不明等。虽然银保监会成立了普惠金融部对普惠金融服务进行专门的指导和监管,但并未出台相应的配套制度。例如我国针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十分滞后,也没有对商业银行参与互联网金融的明确规范。当前针对 P2P 网络小额信贷的法规仅有 2011 年原银监会发布的《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针对第三方支付的法规仅有 2010 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针对互联网银行的法规仅有 2001 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 2006 年原银监会颁布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等。如不及时更新完善相应的金融法规,必然会给不法分子利用法律漏洞进行骗贷、非法集资等非法行为留下可乘之机。渊二冤成本尧风险与收益不相匹配金融基础设施的铺设是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一环,但商业银行开设县域农村网点的成本往往要高于在城市中开设网点,加之小微企业、低收入者及农户的贷款需求往往期限较短,金额较小,致使商业银行不仅要承担铺设基层网点的高成本,且还将面临低收益的尴尬处境。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无法得到金融服务或金融资源匮乏的小微企业、低收入人群、偏远地区人群、 “三农”等群体,这类人群往往缺乏合格的抵押担保资产,一旦发生信用违约行为,贷款将成为坏账。据原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见图 2),作为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中坚力量的农村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逐年上升。商业银行的经营以盈利为目的,故普惠金融业务高成本、高风险、低收益的经营特点也将最终导致商业银行缺乏积极性。产业研究图 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情况渊2015 年要2019 年 Q1冤数据来源院原银监会官网渊三冤信息不对称严重商业银行向小微企业和“三农”发放贷款时需要面临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第一,对于小微企业。作为贷款需求方的小微企业通常比商业银行更加了解企业本身的财务状况、贷款动机以及经营情况,企业为了获取贷款通常会通过各种手段淡化不利信息,突出有效信息。商业银行只能通过财务报表、企业提供的资料等“书面信息”对小微企业进行了解,因此小微企业真实经营信息的获取成本要高于大中型企业,而小微企业的逆选择行为也将增加商业银行的放贷风险。第二,对于农户。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农业生产中部分由农户所掌握的个人信息及家庭收入情况不能为信贷双方共享。由于农户对自身的家庭收支情况并没有详细的档案记录且核查较为困难,进行信贷申请时,容易虚报其经营情况、家庭资产等个人信息以获取更高的贷款额度或较低的贷款利率,增大了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道德风险。渊四冤信用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目前,我国大部分县市并未建立完善的农户信用评价体系,对农户个人信息掌握不足,在信贷审批过程中主要依靠银59

 行等放贷主体自身的征信系统,不同银行或信用社之间的农户信息无法共享,所采集的各类信息的统计口径及所占的评分比重未必相同,可能导致同一农户在不同放贷主体评定下的信用等级及信贷额度不同,与事实存在偏差。以湖南省怀化市为例,各县级农村信用社以道德品质、经营能力、信用记录、偿债能力等作为评定标准,依照客户经理的经验判断对农户进行信用评级,而当地邮政储蓄银行则先对申请贷款的农户按照未在该行贷款及已在该行贷款进行划分,在两种标准下再进行细分。这种体制下,各家银行极易产生大量的重复评定,例如,2014 年 1月至 10 月间,怀化市 5 县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累计评定信用户 3695 户,实际涉及户数仅 1755 户,其他1940 户为重复评定。四尧加快发展普惠金融的对策建议渊一冤加快建立健全普惠金融法律体系法律法规应当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健全,尽快颁布与普惠金融相配套的法律条文将有利于我国实现并长期稳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市场,通过法律约束明确商业银行与服务对象的权利和义务。尽快更新修订现有的法律法规,完善《物权法》《中小企业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不断完善已有的监管政策,通过法律法规、监管政策与金融市场的相互联动,最大限度地降低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法律风险。渊二冤进一步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在政策支持下,地方政府与担保公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建立合理的风险补偿机制将能有效地缓解商业银行在发展普惠金融业务时所面临的高风险问题,实行合理的风险补偿机制不仅能为金融资源匮乏的小微企业、 “三农”等群体增加授信,也能激励商业银行更加积极地参与普惠金融业务的拓展与风险防范。2016 年,河南省兰考县获批成为首个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大力推行农村普惠金融新模式,作为我国助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创新模式,推动了普惠金融政策在农村真正落地,提高了当地的贷款获得率。截至 2018 年 3 月末,兰考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 162.4 亿元,同比增长 23.59%,增速高于河南省平均水平 10.29 个百分点,普惠金融指数由 2015 年的全省第 22 位跃居第 1 位。渊三冤加快发展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传统普惠金融需要通过担保、抵押等手段应对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而政府通过建立信用贷款担保机构来为小微企业及“三农”增信,这一做法无非是将普惠金融的信用风险由贷款需求方转移到了政府而已,并没有从本质上降低信用风险。相较于传统的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规避传统普惠金融所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信息不对称、服务成本高、资金供需不匹配等。第一,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得以以更低的成本得到用户的过往信用记录,结合大数据分析,合理评判服务者的风险程度。第二,手机已经成为数字通讯的重要载体,若普惠金融服务者能够通过手机轻松地获得所需的金融服务,那么商业银行将能够降低网点铺设、金融设备建设等硬件成本支出。第三,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筛选出优质的企业项目,以更低的成本,更加精准地对接服务者的金融需求。如多数商业银行借助互联网模式与技术,已经实现三分钟申贷、一秒钟放款、零人工介入的“310”贷款模式。渊四冤加快完善信用信息体系整合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微型金融机构的信用数据,并全面纳入征信管理,通过多方机构联动、运用先进技术等手段提高征信覆盖范围,早日实现征信系统对全社会的覆盖。加快建立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平台,提高小微企业的经营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给商业银行带来的经营风险,形成充分、自主的普惠金融市场环境。参考文献:[1]孟飞.普惠金融生态及其优化[J].上海经济研究袁2009渊06冤.[2]星焱.普惠金融的效用与实现:综述及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袁2015渊11冤.[3]张...

推荐访问: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路径分析 商业银行 路径 金融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