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虚拟教研室,提升课程教学质量9篇依托虚拟教研室,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二一一年第六期作者简介:冯涛(1973-),男,辽宁沈阳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依托虚拟教研室,提升课程教学质量9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依托虚拟教研室,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二一一年第六期作者简介:冯涛(1973-),男 ,辽宁沈阳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网 络及软件开发研究。教育研究高校教研室是按学科、 专业或相近的课程组合而建立起来的教学研究组织, 是构成高等学校结构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高校教研室的主要任务是, 根据教育方针和政策,在系主任的领导下,认真执行教学计划,组织安排教学工作, 开展教学法研究和科学研究, 组织社会实践,不断提高教研室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加强高校教研室的建设与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一、高校教研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高校教研室的建设,需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高校教研室的建设与发展是迫切的,其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大多 数高校对教研室的性质功能、目 标及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对教研室的建设和发展投入的精力 、人力、物力不够( 二)
很多 高校没有建立针对教研室管理的规章制度, 教研室自 身制度建设更是缺乏, 教研室的工作水平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三)教研室的教学工作缺乏计划性, 在教学、科研方面缺乏主动性( 四)高校教研室缺乏明确的科研工作引 导, 科研项目 少, 教师在教研上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少, 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以上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的教学与科研管理的发展,影响了专业、学科与课程建设,教师自 身的发展也必将会受到制约。
因此, 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教研室的建设与管理,各教研室自身也要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科研的本职工作中,努力钻研业务,提高学术水平。二、提高高校教研室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教研室制度建设教研室要建立健全教学研究、 教学质量检查等各项工作制度,认真完成教研室工作职责,充分发挥教研室在课程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基础核心地位的作用。1. 教研活动制度教研室应不断丰富教研活动, 实现教研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
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学问题,集体讨论解决教研室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2. 听课制度教研室要组织教师集体听课和相互听课, 进行教学观摩以及教学经验交流,互相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改进建议,共同促进授课水平提高。3. 教学质量检查制度教研室主任要做好教学检查管理工作, 定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文件、 学生作业本等进行集中检查或相互检查,并收集学生反映意见,对每一教学环节质量做出分析与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确保教学质量。4. 制定课程建设奖惩制度课程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需要充分发挥教研室全体教师的积极性,齐心共建,共同努力完成。
建立课程建设的奖惩制度对课程建设能够起到激励作用。( 二)加强教研室教学工作教学工作是教研室的中心工作。
教研室应该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紧密结合各门课程、各教学环节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1. 课程建设教研室要着力抓好课程建设, 制定本教研室所开课程的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组织教研室全体人员按计划认真扎实地搞好课程建设,不断提高课程建设的水平。课程建设要适应学科的发展态势, 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实时跟踪学科前沿,与课程建设相配套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必须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1)
积极开展动员工作,提高全体教师对课程建设工作的认识,从思想上明确课程建设工作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加强高校教研室建设推动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冯涛(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信息工程系 , 辽宁 沈阳 110122)摘要:
高 校教研室的 教学研究工作对促进教师 间 的 交流, 提高 教育教学 质 量, 实 现人才 培养的 目标, 具有重要的意义。为 了 加强 教研室工作, 充分发挥教研室在教学工作中 的 主动性和创 造性, 高 校教研室管理者可从制 度建设、教学工作、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工作等方面进行深化, 提升高 校教研室整体教研水平。关键词:
高校教研室建设; 问 题分析; 对策建议中 图分类号:G6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46( 2011)
06-0103-02103
OF LIAONING ECONOMIC VOCATIONAL TECHNOLOGICAL INSTITUTEOF LIAONING ECONOMIC MANAGEMENT CADRE INSTITUTEJOURNAL组成部分,每位教师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认真完成。( 2)
对教学效果好、积极参加课程建设的教师给予奖励。( 3)
年度任职考核要重点考虑教师完成的课程建设工作量的大小和质量, 把课程建设工作作为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课程建设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不仅需要教学团队全体教师的积极努力,而且需要各级领导提供支持,制定有关政策,来保证课程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2. 专业建设教研室要经常进行本专业发展趋势、 国内外教学改革与实践、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发展动向、 专业培养目标、规格及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等的调查研究工作,做出分析和总结。力图使专业朝着特色化方向发展。对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选用、教学手段及毕业生就业指导提出建议,以不断跟进形势发展的需要。3. 实践教学及实验室建设教研室要负责本专业学生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工作,每学年要制定出校内外实习实训教学计划。
负责所属课程的实验课教学工作,每学期初提出实验教学计划、使用仪器设备和消耗品计划,协助系部做好实验室建设工作;根据教学需要及学院关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有关规定,加强和增进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4. 教学文件的编制与实施教研室要保证教学文件完备。
教学文件的内容要与教学实际结合, 教学大纲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学科专业发展情况,随时修订。
教学文件经批准合格,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必须严格按教学文件执行。5. 学生成绩考评工作教研室应该对本专业学生的考评进行深入探讨,实施考核方式改革,加大形成性考核比重,设置更加合理、全面的学生成绩考评体系。
并且, 按照要求组织教师做好出卷命题、试卷收集、试卷留存建立试题库以及考后阅卷、成绩登录和试卷分析工作。6. 教学研讨工作教研室应对本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加强管理, 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和提高课堂效率等及时研究和调整,定期进行教学研讨。( 1)
开展必要的集体备课,研讨教学的新方法。( 2)
安排公开课或教学观摩课,组织交流研讨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3)
召开学生座谈会,直接沟通、交流教学问题并研究解决办法。( 4)
研讨考试工作,提高检测质量。( 5)
对专业课程进行分析研究,修订教学大纲,并确保授课内容、考试范围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6)
教材的选用须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严格按照学院关于教材建设的有关规定征订教材、编写教材,积极进行教材建设。( 三)强化教研室师资队伍建设教研室建设工作的深度与高度, 归根到底取决于师资力量。教研室主任要关心教师的专业发展,运用各种形式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支持教师进修学习,在教职员工和院方之间起到沟通和桥梁作用。1. 师德建设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一直追求的目标, 只有具备高水平的师德标准, 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教研室应对每位教师严格要求, 使得每个教师都非常注重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可以一起讨论大学教育的意义和目标,以自己严格的教风、 良好的道德修养影响学生,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认真做事、踏实做人的态度。2. 教师队伍建设教研室要制定完善教师专业进修培训规划, 规划要落实到人,做到定方向、定任务、定措施、定目标。
鼓励教师进修和参加学术活动。教研室要加强与行业、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的联系,有计划、分批次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锻炼,掌握实践管理技能,提升其职业岗位能力,通过职业资质认可,提高双师素质。3. 教师考核工作教研室应按照院系有关规定, 做好对教研室教师的考核工作,对教研室教师进行公平全面的考核,根据其平时的工作成绩、业务水平、工作态度等,评出优秀者,提出晋级或奖惩的相关建议。( 四)推进教研室的科研工作教研室应以教学为主,并积极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 教师应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参加科学研究。
教研室应科学的规划制定科研计划, 科学研究的方向要相对稳定,密切结合本专业,把长远规划和短期安排,学院需要和教研室原有的工作基础,以及教师的专长结合起来。教研室应定期举行报告会、学术讨论会等学术活动,交流学术思想,活跃学术风气。科研是教研室工作的重要内容。
教研室要围绕学科特点,密切联系教学和生产实际,根据学院的实验设备仪器情况,确立科研方向。教研室要大力支持教师进行科研项目的研究,做好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协调工作。三、总结教研室应该是开放的教研团体, 在教研室的建设管理中,各教研室之间应互相协作、互相支持,保证科研工作顺利进行,充分实现各教研室的资源整合与资源共享。教研室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专业的发展和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只有切实提高教研室管理水平,才能把握学校教学管理的关键和基础, 才能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研究,使教学质量得到全面的提升。参考文献:〔 1〕赵有贵.谈教研室工作的定位与走向〔 J〕.教学与管理, 2000, ( 2).〔 2〕丘林, 陈朝新.高校教研室建设存在的问 题与 对策〔 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 6).(责任编辑煜旸)104
篇二:依托虚拟教研室,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21 年 第 37 卷 第 6 期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37 No.6 2021(总第 180 期) JOURNALOFNORTHUNIVERSITYOFCHINA (SOCIALSCIENCEEDITION )( Sum.180 )文章编号: 1673-1646 (2021 ) 06-0091-05高校“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建设实践与探索———以中北大学“师道”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建设为例*尹建平 1 ,蔺玄晋 2 ,曾建潮 3(1. 中北大学 党委教师工作部,山西 太原 030051 ; 2. 中北大学 国防教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3. 中北大学 党校办,山西 太原 030051 )摘
要:
中北大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站在“为党育英才、为国铸利器”的高度,强力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深深植根于国防军工特色学科优势,创新基层教学组织形式,突破地理空间局限和学科专业归属,组建了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的“师道”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学校依托虚拟教研室平台,采用“互联网 + 智慧教育”先进手段开展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活动,发挥其智库支持、协同培养、示范推广、教学研究和评价激励功能,解决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共性问题,更高水平引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提升课程思政育人质量,增强大学生“军工报国、科技强国”的意识和情怀。
关键词:
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课程育人;基层教学组织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doi : 10.3969 / j.issn.1673-1646.2021.06.015ConstructionofVirtualTeachingandResearchSections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ursesinUniversitiesYINJianping1 ,LINXuanjin2 ,ZENGJianchao3(1.WorkingDepartmentofPartyCommitteeTeachers , NorthUniversityofChina , Taiyuan030051 , China ;2.SchoolofNationalDefenseEducation , NorthUniversityofChina , Taiyuan030051 , China ;3.PartyCommitteeOfficeandPresident ’ sOffice , NorthUniversityofChina , Taiyuan030051 , China )Abstract : NorthUniversityofChina ( NUC ) treatsmoraleducationasoneofitscoretasksandhasundertakenteachingreformson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ursesforthepurposeofcultivatingtalentsforthePartyandthecountry.Basedonitsadvantagesinthenationaldefenseand militaryindustrydisciplines , theNUChasinnovateditsteachingorganizationsandplatformsbybuildinganinterdisciplinaryvirtualteachingandresearchsectionforthe “ BeingaTeacher ” course.TheNUChasadoptedthe “ Internet+smarteducation ” approachwhichcombinesbothonlineandoffline , andbothvirtualandrealmethodstocarryoutteachingandresearchactivities , andhelptoachievethefunctionsofprovidingthinktanksupport , promotingcollaborativeeducation , demonstrationeffects , teaching , researchandassessment ,andtoaddresssomecommonproblemsexistedin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ThepracticesoftheNUChaveservedtopromotetheteachingreformsandincreaseteachingqualitiesof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urses , toenhancestudents ’ consciousnessandfeelingsof “servingthecountrywithmilitaryindustriesandempoweringthecountrywithscienceandtechnology ” .Keywords : 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 ; virtualteachingandresearchsection ; courseeducation ;grass-rootsteachingorganization* 收稿日期: 2021-07-24 基金项目: 2021 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创新项目:山西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联盟建设研究与探索( Z2021039 );2020 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国防特色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研究(2020ZSSZSX045 ) 作者简介:尹建平( 1975- ),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从事专业:国防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所有课堂都要有育人功能”“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1 ] 。虚拟教研室是信息化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建设一批类型多样、动态开放的虚拟教研室,可引导教师回归教学、热爱教学、研究教学,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 中北大学作为拥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人民兵工第一校”,肩负着培养国防科技人才的重任。近年来,中北大学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3 ] ,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立足学校“坚持两翼齐飞,服务国防与服务地方并重”的办学定位,基于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国防底蕴、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与宽广视野的多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深深植根国防军工特色学科优势,聚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共性问题,创新基层教学组织形式,组建了“师道”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通过发挥虚拟教研室智库支持、协同培养、示范推广、教学研究、评价激励的功能,开展体系化“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研究,以此全面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创新,提高课程思政育人质量,增强学生“军工报国、科技强国”的意识和情怀。1 以群体智能理念建设“师道”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
课程思政实质是“立德树人”挈领下全体教师共同开设的一门“大课”,目标是协同育人,关键是要搭建一个融合政策沟通、课程协同、经验交流、资源共享、管理畅通的多功能教学平台。但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缺乏彼此沟通互动的平台支持,导致专业教师有育人热情但缺乏思政素养,思政教师坐而论道缺乏专业支撑,各自陷入“思政孤岛”,协同育人缺乏抓手难以有效落实。针对现实困境,中北大学创造性地将人工智能领域兴起的群体智能理念引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利用全校教师的群体智能优势,在没有中心控制的情况下,寻找解决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共性问题的新思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基层教学组织形式,在云端建设了“师道”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由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一线教师组成的“师道”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破解了课程思政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地理空间局限、学科专业局限、行政隶属局限等短板,使教师聚集“云端”。中北大学以网络教学平台、在线直播平台、云端资源共享平台等作为载体和媒介,针对课程思政建设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取得的典型经验做法、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难题等进行开放式教学研讨。利用教师的群体智能优势,促进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好想法、好点子、好经验、好理念集群涌现和优化,为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持。“师道”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作为集“政策研究、教师培养、改革实践、示范推广、教学研究、教学服务、教学督导”于一体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坚持问题导向、交叉融合、前瞻研究和动态建设的原则,自 2019 年 3 月起,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成为了学校课程思政教学学术研究的拓荒者、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先行先试的试验田、课程思政教学技能示范推广的宣传员和课程思政基层教学组织创新的孵化器。[ 4 ] 目前,“师道”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已经形成了有效破解课程思政建设中共性问题的中北方案,为充分提升教师思政教学能力、激发教学活力、实现教学价值提供了交流研讨、拓展提升的平台,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欢迎。2 以“五位一体”理念构建体系化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中北大学以“师道”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为平台,构建形成集“顶层设计、师资培训、课程建设、内容优化、评估激励”“五位一体”的体系化课程思政育人模式。2.1 突出虚拟教研室智库支持功能,强化课程思政体系顶层设计
课程思政建设的导向在“规划”。做好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有利于推动各门课程实现“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目标。中北大学充分发挥虚拟教研室智库支持功能,科学制定课程思政建设政策规划,构建形成党委掌舵领航、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创新驱动、全体教师群体智能协同的课程思政顶层设计大格局。政策规划是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遵循。学校在遵循国家政策的基础上,依托“师道”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面向广大教师和学生开展广泛调查研究、政策咨询、意见征集等活动。通过“研究聚焦—试点探索—政策优化—再研究—再试点……”循环论证研究,为学校课程思政顶层设计、政策规划提供强大的智库参考;围绕政策设计进行试点探索,不断收集总结试点探索的经验做法,为课程思政政2 9中 北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021 年第 6 期
策规划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和数据支持。在此基础上,学校制定出台了《中北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中北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建设规划》《中北大学课程思政建设规范》《中北大学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指标》等一系列制度文件,为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科学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2 突出虚拟教研室协同培养功能,构建教师思政能力提升体系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教书育人实施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 [5 ] ,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承载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6 ] 中北大学充分发挥虚拟教研室协同培养功能,贯彻育人者先受教育理念,构建形成“交叉协同 +‘三育’涵养 + 自主选择”三结合的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体系。所谓交叉协同,是指不同学院、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背景、不同年龄的教师通过虚拟教研室平台聚集“云端”,通过开展日常教学沙龙、教学观摩、主题讨论、专题培训、案例研讨、经验分享、教学竞赛等形式,不断积累不同学科专业门类课程思政的教学案例和教学方法,为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之间,架起交叉共享、协同支持的互动交流平台。此外,虚拟教研室定期组织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在学校“马克思主义书房”开展线下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分享活动,提升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所谓“三育”涵养,是指教师“育德品行”“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的培养。“育德品行”,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展露出来的理想信仰、品行修养、生活作风、工作态度、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范;教师崇高的职业理想、非凡的学术成就、卓越的社会贡献和优秀的人格魅力,都是学生身体力行的榜样。“育德意识”,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把握思政教育时机,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学术道德和家国情怀的意识;既做“经师”,又做“人师”,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设计者、指导者和帮助者。“育德能力”,是指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应具备高超的思政教育能力,能在课程教学中发掘和彰显专业知识内在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知识教育与价值引领的内在统一。所谓自主选择,是指通过“师道”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建成包含课程思政优秀教案、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优秀教材、课程思政优秀教改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原著经典导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讲解等内容的“云端”课程思政优质教学资源库,满足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课程教师自我提升课程思政能力的需求。2.3 突出虚拟教研室示范推广功能,构建课程思政育人课程体系
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每门课程都应该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没有扎实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功能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北大学充分发挥虚拟教研室示范推广功能,打造“中北特色”课程思政特色课和示范课,构建形成以思政课程为主体,特色课程引领、示范课程带动、专业课程跟进的“雁阵型”课程思政育人课程体系。思政课程要发挥育人主渠道的作用。中北大学重视发挥思政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将“人民兵工第一校”的校史校训、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历史、国产武器装备的发展成就等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激发思政课的教学活力和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学校集中思政教师和优秀专业教师的群体智能,从“以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品质为核心的道德教育、以打牢学生思想基础为核心的思想教育、以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政治教育、以提升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为核心的文化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健康心态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学生法冶意识为核心的法治教育和以促进风清气正环境塑造为核心的学风校风教育”[ 7 ] 七个方面着手,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和《形势与政策》五门思政课程 [8 ] 中涉及到的课程思政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整理出与各专业对应的理论知识结合点和切入点118 个,为专业教师精准开展课程思政提供思政元素教学资源库。学校发挥特色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一是学校依托学校鲜明的国防军工专业特色,邀请王泽山、王泽荣、朵英贤、李魁武等十二位两院院士领衔主讲了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大国兵器》[ 9 ] ,课程通过引入武器装备研制、发展、运用中的红色故事、军工故事、中国故事,培养学生的国防军工情怀,提高学生的综合国防素质,坚定学生献身国防的理想信念。二是结合山西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红色资3 9(总第 180 期)高校“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建设实践与探索(尹建平...
篇三:依托虚拟教研室,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20 年 11 月第 46 期Nov. 2020No.46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TEACHING FORUM225 - -依托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虚拟教研室推进专业建设邸建红,胡晓娟,赵 南,杨 帅(石家庄铁道大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3)[摘 要]北京交通大学利用“双培计划”项目的建设经验,推动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实现了资源共享,开展师资培训,促进了高校间的交流。石家庄铁道大学利用共享资源弥补了部分实习无法开展的不足,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提升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教师参加师资培训,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有大幅度提升,有效推进了专业建设。[关键词]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虚拟教研室;专业建设[基金项目] 2019 年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开放课题“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课程组的研究” (2019 RTC003);2019 年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与实践项目“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课程群建设与探索” (2019GJJG240)[作者简介] 邸建红(1975—),女,河北定州人,硕士,石家庄铁道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6-0225-02
[收稿日期] 2020-10-05一、引言随着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实施, “八横八纵”高速铁路网、覆盖面广的普速铁路网、布局合理的综合交通枢纽将逐步建成,同时城市轨道交通也在迅猛发展。“一带一路”的实施,我国高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轨道交通的大力发展增加了对该领域人才的需求,设置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学校发展到几十所,同时师资、实验条件等教学资源不均衡问题亟待解决。二、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虚拟教研室概况虚拟教研室是在不打乱各高校原有教研室格局的基础上成立的,不受地域限制,共同建设一门课程,共同建设虚拟实验室,共商培养方案,还可以共享教学资源、实验资源,共同提升专业发展,为培养更加全面的轨道交通信号领域的人才做出贡献。2016 年北京交通大学启动“双培计划”虚拟教研室建设项目,开展课程建设、创新竞赛、校间互访等活动。北京交通大学根据已有的经验推动了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虚拟教研室的建设。2019 年的教指委会议有 24 所高校签署了虚拟教研室合作协议,并进行了专业课程组建设研究,对虚拟教研室进行强化建设。我校积极参加虚拟教研室建设,申请课题立项,共享铁道信号综合实验。下面就我校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依托虚拟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虚拟教研室推进专业建设的做法进行总结。三、依托共享资源,弥补部分实习无法开展的不足2020 年初,新冠疫情暴发,随之而来的春季学期无法正常开学,教学转为线上远程教学。2016 级学生最后一个学期,最重要的两个教学环节就是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生产实习共计 4 周,校内 3 周,校外 1 周。校内 3 周的实习已经完成,剩下的 1 周没有办法继续开展。3 月,利用北京交通大学戴胜华等老师在中国大学 MOOC 的铁道信号综合实验。该课程依托北京交通大学国家级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仿真技术,构建了虚拟仿真类、设备类、系统类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学生已经学习了铁路信号基础、车站信号、区间信号、列控系统、远程控制等专业课程,相关的课程实验已经开展,铁道信号综合实验所建设的内容(图1),恰恰是之前所学内容的综合提升,可以作为一次去北京交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实习,享受北京交通大学的师资、教学资源,这样一来,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图 1 铁道信号综合实验组成1. 开设异步 SPOC。向中国大学 MOOC 平台申请铁道信号综合实验课程学习权限,设置为在授课教师名下的异步 SPOC。设置完成如图 2 所示。2. 进行 SPOC 课程设置。发布 SPOC 课程学期介绍页,包括设置课程团队,发布课程介绍页。万方数据
2020 年 11 月第 46 期Nov. 2020No.46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TEACHING FORUM226 - -3. 发布课程学习页。发布公告、评价方式、教学单元内容、设置讨论区结构。设置为 SPOC 课后,可以根据学校、专业、学生的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4. 学生选课,开始学习。学生学习视频,完成单元测试,系统自动记录成绩(图 3)。图 2 异步 SPOC 课程设置成功图 3 单元测试完成界面四、借助虚拟教研室开展师资培训,提升师资水平2020 年 8 月,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虚拟教研室举办了暑期师资研修班。本期研修班围绕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一流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金课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列课程开展,既有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的基础,又有后续的专业课程;既有理论内容,又有实验内容(图 4)。图 4 师资培训城市轨道信号系列课程通过开展学习讨论,既了解了课程设置体系,又学习了每门课程,可以大幅度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及综合素质。五、结论北京交通大学利用“双培计划”虚拟教研室建设的经验,成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虚拟教研室,围绕实验室资源共享及实验室共建、专业建设等,实现高校间共享教学资源、实验资源,开展课题研究,共同提升专业发展。我校利用北京交通大学在中国大学 MOOC 开设的铁道信号综合实验共享资源,开设异步 SPOC,弥补今年特殊情况下部分实习无法开展的不足。利用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虚拟教研室开设的暑期师资研修班,学习讨论了关于一流专业建设、金课建设、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课程体系、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列课程,对于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大幅度提升大有裨益。参考文献[1]胡健,陈后金,张菁,黄伟.依托虚拟教研室 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 以北京交通大学“双培计划”为例[J].北京教育(高教), 2018(5):56-58.[2]王晓辉,田乐,谭志,关海琳. “双培计划”培养学生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建设教育,2018(6):27-29.[3]王君,董明利,娄小平.多校联合的虚拟教研平台建设[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9(8):224-225.Relying on the Virtu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 Rail Transit Signal and Control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ecialtyDI Jian-hong, HU Xiao-juan, ZHAO Nan, YANG Shuai(Colleg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Shijiazhuang Railway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43, China)Abstract: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omoted the construction of virtu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 rail transit signal and control specialty by using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of "double training plan" project, realized the resource sharing, carried out teacher training, and promoted the exchange among universities. Our school makes use of these shared resources to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some internships, which not only expands students" vision, but also improves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When teachers participate in teacher training, their knowledge,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are greatly improved, which has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Key words: rail transit signal and control; virtu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specialty construction万方数据
篇四:依托虚拟教研室,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123 -第4期2021年2月No.4February,20210引言“铁路信号基础”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这门课程帮助学生建立起铁路信号的基础概念和知识框架,掌握铁路信号的基础设备,了解铁路信号系统的组成,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是该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 [1] 。作为一门以轨道交通行业为背景的课程,与生产实际结合十分紧密,各种规则规范也十分繁杂,课程学习如果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大打折扣,因此探索课程中可挖掘的改革点,提高课程的口碑度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势在必行。依托全国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虚拟教研室,对我院的“铁路信号基础”课程进行改革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师资,提高了学习热情,教学成效得到显著提升。1 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铁路信号基础”课程传统的授课内容比较繁杂,在有限学时中,考虑“要学习哪些知识点以及为什么要学这些知识点”对于教学内容的优化是比较重要的一环。首先对该课程的全体内容进行梳理,针对梳理之后的内容以“为什么学习,学习的必要性”为出发点进行论证,以确定教学目标 [2] 。例如在轨道电路这一部分,确定的教学目标为“使学生掌握轨道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种轨道电路的结构、工作过程”。经过校本教研室内讨论,认为该教学目标可行。在虛拟教研室的大环境中,不只可以和本校教师进行论证,还可以和虚拟教研室中的全国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教师进行论证。在虚拟教研平台上就轨道电路教学内容这个问题,可以从基础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同时结合各个学校不同的实验环境等进行了论证,最终确定该知识点的教学目标为“使学生掌握轨道电路的工作原理,能够对工频交流轨道电路、移频轨道电路、ZW2000轨道接线安装。”教学内容更加明确,教学目标可评估性也大大提高。论证后得出该课程作为后续“车站信号”“列车运行自基金项目:轨道交通与控制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北京交通大学)&全国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虚拟教研室开放课题;项目编号:2019RTCC11。作者简介:王墨琦(1983— ),女,河北泊头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轨道交通信号控制,自控技术。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教研室的产生大大扩展了原有教研室的作用。在虚拟教研室的支持下,文章对“铁路信号基础”课程进行了建设,在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目标确立、教学手段改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助力。关键词:铁路信号;课程建设;虚拟教研室依托虚拟教研室的“铁路信号基础”课程建设研究王墨琦(唐山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动控制”等专业核心课的基础,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内容:一是以轨道交通轨旁信号设备信号机、转辙机和轨道电路为核心的基础设备部分,这是铁路信号的基础;二是以铁路信号系统的介绍为主的系统概述部分,这是轨道交通信号发展的现状,是后续课程的先导 [3] 。1.1 夯实基础知识第一部分的信号基础设备是传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还是整个铁路信号发展的基础,在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打牢基础设备部分知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铁路信号的基本概念,因此把这部分确定为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将一些在实际生产中使用较少的设备从教学内容中删除,将学时分给实用性更好的知识点也是改革措施之一。1.2 扩展前沿知识第二部分是铁路信号系统介绍,从车站信号、列控系统以及调度集中3个系统着手。教学内容设置上除了对三大信号系统的基本的概述之外,新技术的介绍以及信号系统的发展前沿也是重点。例如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日新月益的发展,列控系统对铁路信号系统的大一统趋势逐渐显现的趋势,城市轨道交通中的CBTC系统对移动通信的应用以及正在研究中的车车通信及全自动驾驶等内容,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更新,力求扩展学生视野,指明轨道交通信号技术的发展方向。这里就要依靠虚拟教研室平台的大力支持,本校教师的信息渠道毕竟有限,但是有了虚拟教研室平台上全国同专业的教师信息共享,使得前沿信息和前沿知识的获得更为快捷,带给学生的知识内容也可以及时得到更新。1.3 故障—安全理念的思想植入故障导向安全原则是铁路信号系统中普遍应用的一种安全技术,能够使得设备的状态向安全导向。为了保证轨道交通运输安全,故障导向安全理论应该是身为信号人始终贯彻的一条原则。在介绍安全型继电器、轨道电路、联锁系无线互联科技Wireless Internet Technology
- 124 -第4期2021年2月No.4February,2021统、列控系统等内容中,要时时以故障导向安全的思想引导学生,这也是该课程重点教学内容之一,且应该贯穿始终。夯实基础,扩展前沿,构筑安全思想防线,就是“铁路信号基础”课程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目标确立的标准。2 改革教学模式,促进线上线下结合目前“铁路信号基础”课程采用板书+PPT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时常会出现学生被动接受,兴趣不高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是迫在眉睫 [4] 。2.1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疫情的影响下,加速了线下教学向线上教学的延伸,同时也提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新问题。新的混合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提出了挑战。在“教”的方面,教师备课时需要对学情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学习的资料和进行引导学习,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讲“和“听”的关系,而是根据学生课前自学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设计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课中和课后还要有相应的反馈机制,以保证教学过程的监控,这就涉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与产出导向的教学模式密切相关。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保证进行前期的学习,并能够提出问题,总结出不明白的要点,及时对“学”进行反馈,才能使这种模式有效地推进。2.2 产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OBE产出导向理念引导下,教师的教学组织模式也向产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化。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考虑的是如何达到教学目标,或者说是如何使学生达成教学目标。因此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解量化为可评价的指标,并结合反馈机制得到评价结果。如果教学目标达成,则教学过程继续;如果教学目标未达成,需要对前面的教学过程进行修正,达到闭环校正的目的,最终保证产出,即教学目标的达成。2.3 结合以上两种教学模式,以“铁路信号基础”中的联锁表编制一节为例说明这一节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学生能够编写联锁表”,这一目标是比较笼统的,必须进行细化。可以细化为4个二级目标,即(1)知道联锁表中各列的意义;(2)清楚联锁表中的基本概念,如敌对进路;(3)能够穷举站场平面图中的进路;(4)能够用符号表示进路。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再根据目标准备相应的学习资料和课前测评题目,上传至超星学习通并设置课前自主学习任务点,达到促使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的目的。课堂授课需要根据线上测评反馈及时进行调整,因此测评题目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后通过安排学生分组对案例进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将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以及书面作业等进行学习效果的反馈。
3 虚拟教研室在课程建设中的价值教研室是校内教学研究的基层单位,是一线教师教学交流的场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虚拟教研室,扩展了教研室的功能和作用,对校内的教研室起到补充作用。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虚拟教研室在本院的课程建设中,也体现出其不可或缺的价值 [5] 。3.1 带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的提升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核心力量,加入虚拟教研室中的教师都有着提升专业能力的共同愿望,只要加上适当的引导协调,容易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强大的“场”效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虚拟教研室可以组织线上教研活动,可以聘请业内的专家进行学习交流,可以共同参与制定培养方案,可以共同进行课程大纲制定、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或者直接跨校进行教学实践,对教师既是学习也是锻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力器。3.2 校内教研室的有力补充长期以来校内教研室在一线教师的组织、管理、培训、研究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人员集中、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慢、教研手段陈旧等问题,虚拟教研室的存在,是教研室信息化的重要一环,加强了教研室与外校的联系,增进了教师和业内的交流沟通,对于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改进教研科研方法等有极大的帮助。同时各校之间优势互补,传帮带效果明显,利于校内教研室的发展。3.3 实现优势教育资源共享轨道交通虚拟教研室依托着北京交通大学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该仿真平台提供了很多的优秀虚拟实验资源以及课件资源,对于我院现有的实验条件是很好的补充。同图1
教学模式流程设计无线互联科技·数字教育
- 125 -第4期2021年2月No.4February,2021Construction of
“Railway Signal Basis” course based on virtu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f i ceWang Moqi (Tangshan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emergence of virtu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f i ce, the role of the origin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f i ce has been greatly expanded.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virtu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f i ce, the course of “Railway Signal Foundation” has been built, and som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from the aspects of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establishment of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means, which provides a help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ty.Key words:
railway signal; course construction; virtu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参考文献][1]沙泉. 《铁路信号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2(11):246-247.[2]潘华东,桑新民.虚拟教研模式的构想与实践[J].人民教育,2001(8):17-20.[3]王君,董利明,娄小平.多校联合的虚拟教研平台建设[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9(8):224-225.[4]张锐,刘爽.铁路信号基础本科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1):98-99,104.[5]夏友周.论学科虚拟教研室的价值、机制建设和实施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4(24):26-30.(编辑 王雪芬)时对很多学校来说,可以缓解建设实验室的时间和资金的难题,有效助力了教学的开展。4 结语课程的建设不是毕其功于一疫的事情,建设到一个段落之后取得了一些改进,仍要沿着正确的改革方向持续改进。该课程建设依托于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虚拟教研室,集中了虚拟教研室中优秀的师资力量和优秀的网络资源,使得“铁路信号基础”的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之后的建设中,还要在实验融入课堂,专业竞赛进入课堂,共享师资远程教学等方面进行探索。无线互联科技·数字教育Analysis on online teaching ef f ectivel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suspension without suspensionMa Hui(Ningxia Polytechnic, Wuzhong 751100, China)Absrt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why, as a fi rst-line teacher, online teaching should be ef f ective, and how to solve the puzzles of tools and teaching in online teaching, therefore, online teaching can be ef f ectively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which provides methods and basis for teachers’ online teaching and online-to-of f l ine mixed teaching.Key words:
suspension without suspension; online teaching; confusion; pedagogy[参考文献][1]宋明虎.高校在线教学平台及教学模式探究[J].数码世界,2019(9):168.[2]华丽娜.浅谈基于在线教学平台的课程教学设计[J].亚太教育,2019(9):141.[3]沈建位,沈鑫刚,马彬.有效开展在线教学的策略研究[J].福建电脑,2020(10):60-62.(编辑 傅金睿)(上接第120页)
篇五:依托虚拟教研室,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虚拟教研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姓名:陈黎明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专业:
教育技术学指导教师:
顾小清20080301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作者签名:擘盘筮驾日期:迎& :
笠:
丝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
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体必峭导黼:
飙上奄
论文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潮流, 一个国家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 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力量1。
教师面临信息化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双重挑战, 急需调整甚至是改变他们的教学行为, 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寻求促进其专业发展的教研新模式, 以踏准信息化的步伐。
如何让信息技术引领校本教研, 借助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让校本教研走上信息化之路, 则是本文探究的方向。前言陈述了研究的背景和当前的研究现状, 介绍了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和研究目标, 并对重要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一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 详细探讨了校本教研现状, 对面向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能需求作出分析, 提出校本教研信息化的思路。第二章首先通过分析现状认定构建虚拟教研平台是校本教研信息化的有效解决方案, 然后为虚拟教研寻求理论支撑, 并提出协同备课、 协同评课、 协同教师圈等理念, 接着对虚拟教研平台进行详细需求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设计出虚拟教研平台的原型。第三章为虚拟教研平台的建设寻求技术支持, 介绍了用w eb serv ices分布式技术来构建虚拟教研平台的优势, 并为虚拟教研平台的各项功能介绍了具体的技术实现方法。第四章是对项目试点的反馈与评价。
参与项目的教师经过初期的磨合之后,逐渐体验到虚拟教研方式对自身发展的意义, 从开始被动接受信息技术培训, 到现在利用虚拟教研平台主动去探索解决方案, 可以说, 该平台设计的功能正在体现出来。最后, 为了达到避免资源重复建设的目的, 提出“数字化校园"与虚拟教研平台的整合方案, 对虚拟教研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展望了虚拟教研的未来发展趋势。关键词:
虚拟教研; 校本教研; 协同备课.1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教育信息化绿皮书【M l,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 0 3. 1, P 135- 5・
A B S T R A C TT h e in f o r m a tiz a tio n is th e tid e o f w o r ldd e v e lo p m e n t,th e le v e l o f ac o u n tr y ’s in f o r m a t iz a t io n b e c o m e th e im p o r ta n t m e a s u r e o f th e c iv ilm o d e r n iz a tio n le V e l a n d th e o v e r a ll n a tio n a lstr e n g th .E n h a n c in g th ec iV il in f o r m a tio n a c c o m p lish m e n t a n dtr a in in g p e r so n n e la lso b e c o m e th ef o u n d a tio no fb u ild in gin f o r m a tiz a tio n .T h ein f o r m a t iz a t io no fte a c h e r ’s e d u c a tio nis n o to n lya n im p o r ta n t p a r to f e d u c a tio n a lin f o r m a tiz a tio n b u t a lso am a jo r f o r c e th a t p u sh e s th e e d u c a tio n a lin f o r m a tiz a tio n .T h ete a c h e r ssh o u lde n h a n c eth ein f o r m a t io na c c o m p lish m e n ta n d c o o r d in a te o rc h a n g eth e irte a c h in ga c tio n stoa d ju stth e m se lv e s to th e p a c e o f e d u c a tio n a l in f o r m a tiz a tio n .H o w to u s e IT tole a d th e sc h o o l—b a se d in str u c tio n a l r e se a r c h ?H o wto u s e IT top r o m o t eth e te a c h e r ’s p r o f e ssio n a l d e v e lo p m e n t?A 1l o f th e se a r e th e r e se a r c hd ir e c tio n s o f th is T h e sisT h ep r e f a c ee x p la inth e c o n t e n t stu d ie do f th esu b ject, h a s d e f in e ds o m eim p o r t a n t c o n c e p ts,h a v e sta te d th e b a c k g r o u n d stu d ie d a n d p r e s e n tc u r r e n t r e se a r c hsitu a tio n , a n dth is m e th o da d o p te do fr e se a r c h , g o a l inr e se a r c h .C h a p te r o n e u s e th e m e th o d o f stu d y in g 1ite r a tu r e a n d su r v e y ,h a v ea n a ly se d th e d e m a n d o f th e te a c h e r ’s p r o f e ssio n a l d ev elo p m en t‘in ’ :
h 2i n f o r m a tio ne n v ir o n m e n t,h a sp u tf o r w a r dth eth o u g h to fth ein f o r m a tiz a tio n sc h o o l—b a se d in str u c tio n a l r e se a r c h .C h a p te rt w op o in te do u t th a t d e sig n in gv ir tu a l in str u c tio n a l r e se a r c hp la tf o r m w a s th e e f f ic ie n ts0 1u tio n to r e a liz e th e in f o r m a tiz a tio nin str u c tio n a l r e se a r c h .T h e np u t f o r w a r d th ec o n c e p t6 fth ec o o p e r a t iv ep r e p a r in gf o rle sso n s, c o o p e r a tiv e a p p r a isin gcours6s:
鼻:
tei a n3:
y 。
e£th ed e m a n do fth e d e sig n in gv ir tu a lin str u c tio n a lres3打乞hp二a tf c土丑,d e sc r ib e d th e p r o t o t y p eo f th ev ir tu a l in str u c tio n a l r e se a r c h p la tf o r 羽.C h a p te r th r e e h a s in tr o d u c e d th e a d v a n ta g e s th a t u s e W e b S e r v i c e s to. 6.
b u ild th e v ir tu a l in str u c tio n a l r e se a r c h p la tf o rm .T h e n in tr o h o w tor e a l iz ee v e r yf u n c tio n o f th e v ir tu a l in str u c tio n a l r e se a r c hp la tf o r m .C h a p te r f o u r h a s in tr o d u c e d ap la c ew h e r e a ne x p e r im e n tw a sm a d e. L T 氍色hst a t e th e f e e d b a c k f r o m th e te a c h e r s w h o h a s ta k e np a r tinth e vir tu a li n st r u c ti o n a l r e se a r c h .T h e 1a st C h a p te r h a s d r e a m e du pth e s0 1u tio n w h ic h in te g r a te d th eV ir tu a l in str u c tio n a l r e se a r c hp la tf o r ma n dth ed ig ita l c a m p u s. L o o kin toth e f u tu r e o f th e v ir tu a l in str u c tio n a l r e se a r c hp la tf o r m , w e s e e av istao f lim itle ssp r o m ise .K e y w o r d s:V ir tu a l In str u c tio n a l R e se a r c h :
sc h 0 0 1一b a se d in str u c tio n a lr e se a r c h :th e c o o p e r a tiV ep r e p a r in gf o r 1e sso n s. 7 -
前言* 士日iJ雷进入2l世纪, 信息化建设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 气吞山河, 势如破竹。
百年大计之本的教育, 走上信息化之路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教育信息化对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 构筑终身教育体系、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 教育部已经明确提出: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现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发展, 对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教学管理, 教育科研以及教学观念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面对新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双重压力, 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信息技术和Im e m e t的高速发展与广泛普及, 能把跨时空、 地域的人们紧密联系, 实现顺畅的信息沟通与情感交流, 并能为自主与协同学习提供海量的资源与便捷的工具, 一种基于信息技术, 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的虚拟教研方式便应运而生。
为了迎接挑战, 教师则应转变学习观念,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1研究背景1. 1教育信息化, 师资是关键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克瑞格・贝瑞特博士曾说过:
酗如果教师不知道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技术, 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 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
"克瑞格・贝瑞特博士明确地强调了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目前, 信息化已经引起教育思想、观念、 内容、 方法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 要实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逐步普及和应用, 必须建设一支数量足够、 质量合格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师资队伍。
有了人才, 才可以在硬件和软件建设方面避免重复投资与浪费, 才能够因地制宜, 结合自身实际, 以最少投资、 获取最大成效, 使技术最大效率的服务于教学, 因此,师资培训、 人才先行便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
虚拟教研平台的设计与实现1. 2新课程改革, 校本教研任重道远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多次强调课程要回归于校, 要以校为本, 走向以杪为本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教育变革潮# . 。
。
校本研训作为新操程改革回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被教育部认为是推进课程改革, 促进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策略和关键环节, 是解决课程实施问题的基本途径。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特别是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实行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
新课程的实施, 要求中小学教师必须由教学型教师成长为教学研究型教师。
校本课程的研发,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 使教师由传统的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实践者。
教师角色要转化, 教师素质要提高, 必须依赖校本研训的广泛、 深入开展来实现。1. 3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投入, 为教师教育信息化奠定基础随着“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校校通’ 工程’ ’ 以及“中国网上教育平台试点项目” 等一系列工程、 项目的建设和实施, 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同时,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 “中国教研网” 等各级重要教育网站也纷纷建立、 开通, 为教师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信息化教学环境对我国各级教育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利用网络与信息技术为教师教育提供服务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教师教育专业网站的建设与使用是这种服务的直接体现。教师教育的途径、 方法、 模式日益多元化, 关于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理论和实践也在发展着, 这些理论和实践对虚拟教研平台研究具有指导意义。2研究的问题在选题确定后, 笔者主要考虑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1)现行教研活动存在哪些不足?面对教育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 如何让信息技术引领校本教研, 借助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陈旭远, 张键. 校奉研训的理论!
j实践【M 】
. 中国人事出版社t 2006. 2。P l- 11.
前占( 2)虚拟教研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提出虚拟教研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虚拟教研的本质特性有哪些?( 3)虚拟教研平台主要有哪些功能?如何实现?选择哪种技术实现更为合理?在阐述第一个问题时, 笔者从校本教研的基本理论入手, 对面向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能需求作出分析, 从而引出基于信息技术的虚拟教研模式。
然后,笔者指出了虚拟教研的特性, 探究了虚拟教研的理论基础, 提出协同备课、 评课等概念, 并据此进行了虚拟教研平台功能的原型设计。最后选择用A S P . N E T 技术来开发虚拟教研平台, 给出了整体设计框架, 对核心应用程序及数据库的设计进行了介绍, 并说明了用W e b S e r v ic 分布式技术对各种网络应用平台进行整合的绝对优势。3研究的价值校本教研和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已不是崭新的研究主题,但在教育信息化这个大环境中, 特别受到学校、 教育行政和教师专业发展协会的关注。
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培养教师专业能力, 建立一定的策略使得教师能够投入到信息化的工作与生活中去, 是保证学校课程改革和信息化发展取得成就的基础。虚拟教研就是在信息化时代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研究模式, 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 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 在学校的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 从而推进课程改革实施,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理论上, 关于虚拟教研平台的研究将对虚拟教研的概念及特性进行界定,对虚拟教研的意义与功能进行梳理, 阐述校本教研与虚拟教研的关系, 探究虚拟教研活动具体实现形式, 建立虚拟教研的激励机制和运作常规。实践上, 一方面是要为校本教研信息化提供解决方案, 二是为上述方案搭建一个支撑平台。
在该平台的支撑下除了能开展信息化的校本教研活动, 与传统的校本教研相辅相成, 还可以整合现有的各类教研网站, 实现无缝链接, 既能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又可以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
所以, 在本文中提出用w e b S erv ices分布式技术实现各种应用平台的整合。
W eb S e r v ic e s的跨平台
虚拟教研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性和可扩展性为未来的功能升级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接口, 这样教师手拿智能手机或掌上电脑无处不在地参加教研活动或专业学习也指日可待14 研究现状学校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最重要队伍。
在新课程改革中, 每一所学校、 每一个教师都面临着一系列的新问题、 新困惑、 新矛盾, 因而急需借助于新的研究找到新途径和方法来解决这些新的问题。
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中基于信息技术的虚拟教研模式, 正是在被研究和运用的一种新途径。国外教师的教学研究通常是一些教师协会或委员会来组织开展, 基于网络的虚拟学习社区一般有两大功能:
一是提供教育教学资源, 二是创设虚拟教学环境, 协助教师、 学生、 家长之间的交流互动。
国内已在网络教研平台的建设上下足了功夫, 本文选择了五类有代表性的10 0 所教研网进行了调查( 被调查网站见附录二), 对调查结果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4 . 1组织形式上, 校本教研平台严重缺失抽检的教研网站按组织形式, 分为以行政地域为主题和以学科为主题两大类, 只有少数的以校为本的教研网, 见图1。校本教研活动平台以地域为主题:以学科为主题:图l教研网站按主题分类比例表大部分教研网站都是以行政区域划分为主题, 如湖北教研网、 天津教研网等, 大多数省、 市、 区都有自己的教研网, 这类网站多为各级教育厅( 局)、 电教馆、 教研组主持架设, 与我国传统的层级教研机构相关, 是自上而下行政推动而展开教研活动的典型。
这类网站功能多为上级对下级的传话筒, 除了公示国家政策、 传达最新资讯、 提供教研资源, 对实时校本教研活动开展暂不能提供技术支撑。
另一大类是以学科为主题的教研网, 它多为某一学科的权威人士或民间群
前言体主持搭建, 这类网站大多能为相关专业的教师提供交流、 学习的平台, 但功能单一, 主要起到教研资源库的作用, 也不能用作实时校本教研活动平台, 况且网站创设人一旦因为资金等原因而停止对网站的维护, 这类网站也就烟消云散了。学校自行建设的教研网数量很少, 而且基本上就是把上级教研网的内容照搬照套, 并没能体现出基于学校, 为了学校, 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的作用。4 . 2平台支撑上, 技术相对落后绝大多数网站都是采用的A S P 技术架设, 基于B /S ( 浏览器/服务器)架构,见图2。用A S P . n et技术:用P 职技术:用A S P 技术:仅H T M L 技术:净≮。
3露|?描, 删…。
。
一。
, ㈧。
㈥“‘:bOlO蟹辫穆缫群黼巍# —9篓肇嘭雾《鹫《 动酾鳓群 ...
篇六:依托虚拟教研室,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拟教研室在英语教研活动中的应用 黑龙江大庆 冯秀玲 【摘 要】:探究新的教研活动方式, 更好地利用教学资源,加强不同区域、 不同学科教师的合作与交流,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互补。
【关键字】:
虚拟教研室 功能 活动内容和方式 管理和完善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越来越多的教师致力于信息技术的学习, 并应用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上。
具有信息化特征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已成为教师主动寻求自身变革的方式。
另外, 信息资源如何才能转化为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 成为动态有用的东西, 也是教师思考的问题。
为了使资源和教学之间有一个高效的教研支撑和联系, 我们构建了一种新的教学研究活动形式- - - 虚拟教研室。
一、 虚拟教研室的功能 虚拟教研室是利用信息技术, 依托网络建立起来的一种“虚拟教研模式”, 可以帮助跨时间、 跨地点的教研群体进行教研活动, 并为教学研究搭建一个平台, 以此吸引更多的
教师共同参与, 改善教师之间的有限交流, 做到个人智慧和教学资源的及时共享。
虚拟教研室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功能:
一是改革探讨教学模式, 交流教学手段; 二是进行专业及课程管理; 三是专业学科问题研究; 四是辅助教务服务。
实践证明, 虚拟教研室在英语教研活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促进了网上教研活动的发展, 极大地提高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英语教研活动通过虚拟教研室这一便利、 快捷、经济的交流方式就会开展得有声有色。
二、 虚拟教研室的应用 (一)
英语学科虚拟教研室教研活动的主要作用有:
一是进行专业研讨。
各位教师可以在网上专业论坛内进行发帖交流, 其他教师可以就此发表自己的见解, 进行有效的交流。二是进行开放教育教学方式、 教学手段交流。
网上教学研讨活动, 目前主要采用定期主题在线讨论与专业论坛非实时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促进教师交流合作, 提高教师对教学、教学管理及学科专业研究的兴趣和效率。
(二)
英语学科虚拟教研室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有:
教学研究、 教案设计、 学法指导、 课件展示、 试题优化、 链接中考、 英美文化、 趣味英语、 师生互动等八个版块。
虚拟英语学科教研室拓展了英语教研活动空间, 为教师搭建了教研交流的平台。
(三)
英语学科虚拟教研室教研活动的步骤:
虚拟教研
室采取网上专题讨论的方式进行。
首先要求每位教师积极参加, 对教学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 各抒己见, 然后由教研组长收集、 整理并公布主题讨论的内容, 形成建设性意见, 共大家参考应用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
第三要建立定期检查、 及时反馈的管理制度, 以维护和保证网上教研室活动的顺利开展。
对教师在网上教研室活动的参与情况进行检查及评估, 纳入奖励机制, 鼓励教师的参与主动性。
(四)
英语学科虚拟教研室教研活动的方式:
1、 B B S论坛 B B S是英文 B u lletin B o a rd S y stem的缩写, 即电子公告栏系统, 一种专门用作发布电子公告或进行公众讨论的电子空间, 它适合快且大量的资讯快递。
教研的过程, 本身就是信息交流的过程, B B S 正好为这一过程提供交流的平台。B B S在教学教研中主要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用:
(1)
丰富资源, 提高教研效益 传统的教研资源主要来源于课本、 教参, 覆盖面狭窄,所选取的信息未必能满足教学教研的需要。通过登陆 B B S站,查询最新前言科学, 访问专家学者, 能丰富教研资源。
(2)
方便、 快捷利于教研活动开展 B B S 的主要特征就是发布公告, 传递信息, 在线交流的即时性、 永久性与公开性。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特性可以进行网络的听课、 评课和在线研讨。
教师们利用 B B S发布自己的
教学问题、 观点, 不同地域、 不同层次的教育者、 非教育者,以及学生都可以在不同时空内快捷、 方便地进行教学讨论与思想碰撞。
(3)
提高参与意识,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在传统教研方式下, 教研主体由于缺乏自信, 怕丢面子,不敢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教研主体的人际交往也仅限于实际生活的狭小圈子。运用 B B S进行教研改变主体的交流方式,使他们从封闭的研讨小圈子走向一个无科组、 无校际、 甚至无国界的广阔交流空间, 有利于相互了解和沟通, 有利于主体意识的发挥、 参与意识的提高,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参与、 主体研讨。
2、 B L O G博客 B lo g是 W eblo g的简称,音译为“博客”。
是一种流水记录形式, 也称为“网络日志”, 或 “网志”。
它是一种特殊的网络个人出版形式, 博客网站是个人在互联网中发表各种思想的虚拟场所, 可以即时地把自己最珍贵、 最有价值的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 这体现了博客开放的一面。
但不同的人运用博客的角度不一样, 每个博客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写作, 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征。
近几年, 随着博客的流行与发展, 很多教师开始运用博客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
博客在教学研究活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教育博客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
在线学习的笔记:
通过 B lo g平台, 教师可以就某一问题写下自己的感想, 也可以把自己进行的教学活动记录下来, 进行反思, 或者参考其他参与评价的教师的意见, 以此提高自己。
(2)
教育叙事研究的工具 B lo g作为叙事研究报告的交流平台, 代替了过去以书面为载体的叙事研究形式, 使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 在交流中资源共享, 探讨研究更好的教育方式, 形成更科学、 更先进的教育理念, 推动叙事研究的发展。
(3)
研究性学习日志 教师可以把学习进度、 学习资料的选择、 参考资料推荐、学习资源扩展、 教师指导建议等放在 B lo g 上, 共学生参考和借鉴, 以此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培养学生吸取有用东西的分析、 判断能力。
(4 )
学生电子档案 学生可以用 B lo g 记录自己学习情况, 反映学生的整个学习进程和各个学习阶段的发展过程, 进行过程性评价。
此外我们还可以用 B lo g 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课堂协作、 主题阅读、 班级管理、 家校沟通等。
3、 教研组虚拟教研模式是虚拟教研室活动的一个小组形式, 是现实教研活动的延伸和升华。
教研组虚拟教研模式是指在教研员的业务指导下, 学校的某学科教研科组, 由学
科组长带头, 全体组员参加, 体现最小范围的学科虚拟教研,充分开展网络教研活动的一种方式。
网上手拉手模式是指网络的支持下, 不同地域或不同文化背景的教育工作者结成网上手拉手的“对子”, 进行针对性极强的实时或非实时的教育教学研究的方式。
手拉手活动在网络时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从以往的教师之间、 学校之间的不定期的信件交流、 假期互访, 发展成为网络时代随时随地的沟通和交流。
随着网络的发展, 地球村概念越来越清晰, 越来越被人们接受。
三、 虚拟教研室的管理与完善 1、 领导应对这一制度给予重视, 鼓励教师的参与热情。 一项制度的落实, 领导重视就意味着管理政策的倾斜, 这样可以对教师的行为起到促进作用。
许多基层教师每周的工作量特别大, 再加上大量的学校活动, 很难再找出空闲时间参与教研, 因此也不愿意再参与网上教研室活动。
如果领导能意识到这点, 减轻教师的工作负荷, 让教师有点时间进行教研, 拓展教研活动的新方式, 这对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都会有很大帮助, 因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提高对本专业教研室的关注程度, 丰富完善本专业各个方面知识的内容、 加大本专业知识的科学含量, 资源互补, 从而带动更多的教师参与教研室活动。
其次要激励专业骨干教师, 鼓励他们将本人
的专业心得、 新发现等在论坛上进行发表, 吸引更多教师的关注, 从而在论坛上形成浓厚的专业研究气氛, 最终带动网下的科研活动, 提高教研室活动的专业分量和效率。
3、 在活动形式方面, 活动主题的确定应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和教学实际。
目前的活动形式和主题, 侧重教学辅导的方面较多, 而对专业内容突出较少。
同时, 由于专业教师参与较少, 导致许多时候活动主题没有与教学实际内容相结合, 今后在此方面应多加强。
4 、 在一个区域全面实行虚拟教研阻力很大。
这主要来自于老教师对新技术的陌生和本能的抗拒, 来自同一区域同行之间相互竞争和“技术保密” 意识。
在这种情况下, 教研员应该搭起虚拟教研的桥梁, 实现资源智慧共享。
往往可以选择在某个有条件的学校中的某个教研组单独突破, 以单科、 校本的方式进行。
5、 在没被大多数人理解、 接受这种新兴的虚拟教研形式的前提下, 如何把传统教研和虚拟教研进行深入结合; 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里更高效的组织教研活动; 如何更有效的对网络教研活动的绩效进行评估, 以及对区域性虚拟教研中心的评价和激励机制等问题方面都是我们课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总之, 虚拟教研室强调的是一种环境, 而不仅仅是手段和工具。
它包括观念体系, 符号系统, 行为规范。
它的本质
是在于营造一种文化氛围, 促使教研者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高效地进行教研活动的一种方式。
虚拟教研活动既是一种认识活动, 又是一种实践活动。
虚拟教研不但要研究教学问题, 即教师在虚拟环境中, 就某些教学问题进行探讨、 研究, 最终达到知识、 经验共享、 共同创新的目的, 而且通过虚拟教研环境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能力。
体现实践活动既作为一种活动, 就存在着对这种活动的组织、 管理和评价的问题这一虚拟教研的重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1、 陈红云《培养开放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年第二期 2、 陈红云,《开放教育之我见》,《新疆教育报》, 2002年 12月 28日
篇七:依托虚拟教研室,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24卷第 6期 2014年 12月 江 西 青 年 职 业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JIANGXI YOUTH VOCATIONAL COL】GE Vo1.24,No.6 Dec.201 4 教研室虚拟社区:高校教研室信息化建设新模式 苏兰 何 齐宗 苏春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22;l-_饶师范学院 江西 上饶 334100) 【摘要】信息化 时代 背景下,高校教研 室存在信息流通滞后、教研 室设置封闭、专业学科设置单一、内 容 陈旧 的问题 。为适 应 时代发 展 的趋 势 ,高校应 创新 教研 室管理 的模 式 。教 研 室虚拟 社 区强大 的传输 和 交流功能有利于跨 学科人才的培养;其公开性和透 明性可以提升教研室的工作效能:其跨地域性和即 时性可以密切与教师的联 系;其 多元性和丰富性可 以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因此,高校教研室应加 强教 研 室虚 拟社 区的 系统 建设 、信 息 建设 、生 态 交往 建设 及安 全 建设 ,促 进教 研 室信 息化发展 。
[关键词】教研 室虚拟社区;高校教研 室;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08(2014)06—0045—04 高校教学研究室 。简称教研 室 .是以教学为 中心 ,集教学 、科 研与师资培养于一体的教学管 理基层组织。教研室对于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专 门人才培养 目标 、提升教师 的思想、工作水平,以 及优化学科师资梯队的结构都有很大的影响。随 着信息化 时代的到来 ,传统意义上人们工作和交 往 的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因此 ,高校教研室 应顺应时代 的步伐 ,加速信息化建设。
一、 教 研 室的历 史 发展 在新 中国成立前 ,我 国高校 中并没有教研室 这样一个组织 。随着社会的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 急需大量人才 ,因此在建 国后高等教育规模 的迅 速扩大 ,这使得 高等学校的师资队伍也随之扩 大。到了五十年代初 。我国高校普遍建立了校一 系一教研室的教学组织模式。教研室作为新中国 高校的基层教学 组织 以促进 国家利益发展为直 接 目标 ,以执行国家教育方针及各级各类教育 目 的来开展教学工作 。[1】因此 ,教研室在设立之初 , 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为 国家培养专业人才 、开 展科学研究及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提供 了坚强 的组织保证。
六 十年代 ,随着社会 的发 展 ,教研室 的职能 发生转变。教研室逐渐从最初单一的教学研讨 向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向转变。随着社会生产的迅猛 发展 ,教研室开始组织教师到生产 一线去实践。
在实践的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解决实际 问题 。并 以此来促进工作 的提升 和发展 .逐渐走 上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到了八 十年代 。为适应社会 经济的大发展 . 教研室的职能进一步拓展。为进一步发挥高校对 社会科技水平的促进作用 。高校教研室 的工作开 始加强与科研 的相结合 ,逐渐形成 了教学与科研 相结合的基层教学科研组织。进入九十年代 ,部 分教研室已发展成为具有研究能力的技术中心。
九十年代末 ,伴随着大规模的院校合并 ,传 统的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 的高等教育 系 统被彻底地改造。单科性高校被取消 ,多科性和 综合性成为 了高校的发展方向 .教研 室的作用一 度被 弱化 。
新世纪以来 。伴随着信息化脚 步的临近和高 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教研室 的发展 面临着新的 挑战和机遇。高校应通过教研室信息化建设,进一 【收稿 日期12014—10—13 【作者简介】苏兰(1983一),女,江西上饶,教育学硕士,江西师范大学数信学院讲师,主要研究现代教育理论 ;何齐宗(1962一),江西萍 乡人 ,*t- g学博 士 ,江西师 范大 学教育 学院院长、教 授 ;苏春(1981-),女 ,江西上饶人 ,教 育经 济管理硕士 ,上饶 师范学院 讲 师,主要研 究高校教 育理论及 学前教 育理论 。
【基金项 目】江西师 范大学高校教 师发展科研项 目 — —45——
步促进教研室协调组织教学 、研讨科研及师资培 养方面的功能。
二 、信 息化 时 代 背 景 下 。教 研 室 发 展 面 临 的 主 要 问题 高校信息化建 设应 以信息化带动学校 的教 学 、科研及人才培养水平 的提升 ,以此带动学校 综合实力的提升。然而,作为高校教学、科研及人 才培养的组织机构教研室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 下 。却面临着诸多问题。
l、教研室信息流通滞后 ,影响教研室凝 聚力 提升 在人类社会活动过程中 ,信息流调节着人流 与物流的数量与方向 ,行使着组织 、计划 、指令 、 协调和控制等职能。有效的信息流通 已成为把组 织 中的成员联系起来 ,以实现共同 目标 的手段。
『21然而 ,现行的教研室 ,管理人员仍不愿意从传 统的管理方式和思维方式中走 出来 ,信息技术知 识 缺乏 。信息流通滞后 ,降低 了教研室信息的利 用率 .也降低 了教师对教研室的归属感和关注 度 ,影响教研室凝聚力的提升。
2、教研室设置封闭 ,阻碍教师跨 院系合作 多校区办学使得教职工交往不足 ,而传统 的 教研室一般设 置于本 院内.校 、院系教研 室之 间 的联系缺失 ,更加阻碍了教师跨 院系合作 。各个 高校在信息资源建设上缺乏合作和共享 。分散了 信息资源建设所需 的人力和物力 。得不到高效的 整合 ,影响了信息化建设 的水平 ,也阻碍了教师 跨院系合作 。
3、教研室专业学科单一 ,不利于跨学科人才 培养 当前 。我 国大多数高校教研 室的组成多以教 师所教课程 或所学专业为依托 ,专业学科较为 单一 ,对跨学科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束缚。专业 和学科 的发展既是原有专业的 自我完善 ,也是几 门相关课程 、几个专业的重新整合 ,既包含教学 内容的更新 ,也包含教学 内容 的整体优化。【3】所 以,现存的教研室结构不利于搭建跨学科人才培 养集成平 台,不利于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 最终将使学科僵化落后 ,缺乏创新潜力 。
4、教研室活动内容陈旧,不利于提高教师参 与积极性 教研室的主要职能应是组织 、研讨教学 ,为 培养教师个体与群体专业成长 。规划设计课程 以 及进行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但 目前高校教研 室却有行政化的倾 向,教研室成为上传下达学校 的政策 、召开例会 。或者例行 布置教学任务 的部 门。偏离了工作方 向。教研室组织的教学研讨 ,其 内容也较为单一陈旧,自主确立研究课题 的意识 和能力偏弱 。不利于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
三 、高 校教 研 室 信 息化 建设 的新 平 台— — 教 研室虚 拟社 区 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从 2O世纪 9O年代 开始 。随着数字化校园的实现 ,网络成为广大教 职工 的信息交流工具 .这使教研室信息化建设成 为可能,也促使教研室虚拟社区成为了高校教研 室信息化建设 的新模式。
1.教研室虚拟社 区的内涵及意义 美 国学者莱 因哥德在 1993年的一本书 《虚 拟社区》中首次提出“虚拟社 区”的概念 :“因网络 而衍生出来 的。一定规模的人们以充沛的感情进 行某种程度 的公开讨论 ,在 网络空间 中形成 的个 人关系网络的社会共同体 。”信息化时代的网络 技术为虚拟社 区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支持 ,也使虚 拟社区的产生成为一种可能。教研室虚拟社 区是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 ,由一个或多个教研室组 织 的全体成员组成 ,通过跨时空交往形成 的具有 共 同归属感的精神共同体。在这个虚拟社 区中, 人们可以 自由地分享他人的知识和资源 。对人们 的工作、学习、思维和生活方式等有深远地影 响。
【4] 建设 教研 室虚拟社 区是对传统 教研室各项 工作的补充和拓展 .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改革 创新教研室管理模式的一种探索。教研室虚拟社 区作为一种技术平 台。可以加快高等学校各种知 识及电子资源 的共享 ,从而加快高校信息化建设 的步伐。
2.教研 室 虚拟社 区 的功 能 (1)教研室虚拟社区强大的传输和交流功能 有利于跨学科人才的培养 教研室 虚拟社 区强大 的传输和交流 功能为 跨学科人才的培养与建设搭建了平台。教研室虚 拟社 区彻底改变了传统 的教研室工作模式 ,凭借 网络强大的传输和交流功能 ,教研室可实现科学 化管理。通过利用 网络技术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 技术对学科 中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科学 、规 范地管理 ,创新性地整合和集成 ,能更好地 推动 交叉学科的发展 ,有利于跨学科人才的培养。
(21教研室虚拟社区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可 以 提升教研室的工作效能 教研室虚拟社 区的公开性和透 明性 可以实 现教研室管理的民主化和各项工作 的透明化 .有 利 于激发教职工参与教研室管理 ,提升教研室 的 — -46—-
工作 效 能 。教研 室 的各项 业 务 工作 .通 过充 分 利 用互联 网的高效 、便捷 ,从而达到节省时间 、节约 成 本 、提高工作效率 、方便 教职工的 目的 。一方 面 ,教研室虚拟社区的教师可以通过互联 网实现 在线学习和交流 ;另一方面 ,教研 室管理人员也 可 以通 过 网络及 时掌 握职 工 的所 思 所 想 。为教 研 室科学 、合理地制定更加有效的工作制度提供 了 有力 的参考依据 ,以此来提高教研室工作 的针对 性和有效性 ,实现工作 的再创新和再发展。
(3)教研室虚拟社 区的超地域性和即时性可 以密切 与教 师 的联 系 超 地 域 性 和 即 时 性 是 教 研 室 虚 拟社 区的 一 大特点 ,依 托 网络 虚拟社 区 ,依靠 QQ、微信 、飞 信 、E—MAIL、微博 、微信 、聊天室及虚拟社 区公告 栏等信息传输工具 ,可以实现跨地域即时的思想 与信息交流 。教职工可 以通过 网络 自由沟通交 流 ,探论 问题 ,加强教 师 之 间的联 系 。教研 室 虚拟 社 区也使各级教研室 近距离 听取教 师建议成为 可能 ,为及时 了解教师 的思想动态 、发展需求架 起 了新 的沟 通桥 梁 。
(4)教研室虚拟社 区的多元性和丰富性可 以 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 教研 室虚拟社 区集 文字 、声 音 、图形 图像和 影视等多媒体技术 于一身 ,内容丰富 ,形式多元 , 有助 于增 强教职工参 与教研 室各项 活动 的积极 性 ,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 。在高校 ,很多教师喜欢 在互联网上发表 自己的真知灼见 .教研室可利用 虚拟社 区这一载体创新工作举措 、创新工作载 体、创新工作机制 。高校教研室利用互联 网所呈 现出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能增强教职工的归属感 和参与积极性 .进一步实现高校教研室工作的发 展和跨越。
3.教研室虚拟社 区建设 的内容 教研 室虚拟社 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 、系统性 的工程 ,是有组织的技术 、管理互相结合的项 目。
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1教研室虚拟社区的系统建设 教研 室虚拟社区的系统建设涉及多方面 。因 此 ,需要制定一个全面、系统的规划 。教研室虚拟 社 区的系统 建设 可以从 以下几方 面来展 开 :第 一、 虚拟社区的制度建设 。制定教研室虚拟社 区 的管理制度及管理人员 的职责和具体 的工作要 求 ,为虚拟社 区的发展提供有力 的制度保 障。第 二 、虚拟社 区的队伍建设 。在教研室虚拟社区的 建设过程中 .教研室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统一 的 管理和整合 。并加快信息 的流通 。这样 信息才能 变成资源 ,才能为虚拟社区的成员所共享。因此 , 教研室需要有专业 、负责的信息管理人员。他们 不仅要熟悉网络社区管理的基本工作 .同时也要 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第三 、虚 拟社 区的平 台搭建 。包括 网络设备的选择与配 置 ,网络布线的设计 与施工 。无线 网络 的设计 与 配置 ,网络安全的规划 与实施 ,网络设 备的 El常 监控与维护等。[5] (2)教研室虚拟社区的信息建设 网络信息资源较之传统 的文献信息资源 .具 有更复杂的特点 ,其离散性 、动态性 、不规范性及 不均衡性 的分布特点决定 了网络信息资源价值 的实现是有条件的。【6】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 合理的分类并进行有序化的管理 .才能实现网络 信息资源共享效用的最大化。高校教研室虚拟社 区提供的网络信息资源应包括以下五类:①综合 计划 ,具 体应包括教学管理的各项 制度 、人才培 养方案 、课程标准、课程建设规划 、教研室历史沿 革和整体情况等。②师资信息,主要包括师资队 伍名册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青年教师培训方案 、 优秀教师典型材料、学科带头人材料等。【7】③教 学资源 。主要包括教学工作计划及总结、教案 、课 程考核方案 、毕业论文 、各类教参 、试题库 、教学 仪器设备统计、教学模型模具等。④成果建设,主 要包括教学科研获奖资料 、教学研究课题立项 申 报书 、教学改革总结报告书 、发表 的教学研究论 著和论文等。⑤功能工具,主要包括浏览工具、异 步共享交流工具、同步共享交流工具 、系统工具 、 娱乐工具、学习办公工具等。
信息建设是教研室虚拟社区的根基 。教研 室 可以通过链 接、镜像 、自主制作及 二次 开发 等方 法来不 断开发 和完善教研 室虚拟社 区的信息 资 源 。
(3)教研室虚拟社 区的生态交往建设 教研室虚拟社 区的生态交往建设是 虚拟社 区的生命力所在。所谓生态交往 ,就是利用生态 学 的原 理 和方 法 ,在 把交 往 看做 一 个 生态 系统 的 基础上 ,对其在交往过程 中遇到的各种 问题从生 态学的角度进行思考 ,从而使系统各要素和谐共 处 、从而实现交往 的自组织 、自适应的过程 。教育 虚拟社区的诸要素构成的是一个生态系统 。教研 室虚拟社 区里 面有 “生命 ”(社 区成员 )、“土壤 ” (交流平 台)、“空气 与阳光 ”(自由、平等 、轻松 的 环境)、“养分”(信息资源)、“光合作用”(交流互 动)等,从而逐渐形成动...
篇八:依托虚拟教研室,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育 管 理201 4 年第 24 期 当代 教 育科 学 论学科虚拟教研室的价值、
机制建设和实施策略 以山东省高密市为例 ●夏友 周 摘要 :
教 师专 业发展 是教 育 的永 恒话题 。为 解决城 乡教 师 专业发展 和 教 育资 源匮乏 的 问题 . 高 密市创建了“ 学科虚拟教研 室” , 集聚全市优 秀教 师智慧, 通过创新教研方式、 改进培养方法、 开发教 学资源、 现场教学指导、 推进创新燎原等措施 , 促进 了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 :
学科虚拟教研 室; 教 学研究 ; 教 师培养 ; 专业发展 教师作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需要通 过不断 的学习、 反思 、 实践与研究来提高专业水平 , 如 果缺少有效 的指导和 引领 。
教师的专业思想 、 专业知 识 、 专业能力等方面很难得到完善提升 。教师的专业 发展不是随时间的增长而必然持续增长 . 仅凭时间的 累积而积聚 的经验 , 不能保证教师的专业能力一直处 于提升 的轨道。教师本身如果有了深厚 的学养 、 纯熟 的技艺 , 然后再走上真正的研究 。
教师的成长将是不 可估量 的, 是跨越式的发展。作为教育最基层的学校 教师既缺乏教学有水平的教师来引领 , 又缺乏从事真 正研究的教师来指导, 实践 中寻求一条既贴近教师教 学研 究 实际 , 又能 拓 展 教 育资 源 , 最 大 限度 地 满 足教 师发展需求的路子 , 这对有效解决全市学校教师的专 业发展至关重要 。
一、 学科虚拟教研室的研究缘起 2009 年下半年 ,高密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组织 了一次全市教师专业发展监测 , 经过分析 , 结论显示 由于区位差异等 因素影响, 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在教 育资源 、 办学条件等方面存在差距 , 导致了优质师资 分布不均衡 , 教师教学水平 参差不齐 , 问题不仅体现 在城 乡之间、 区域之间 、 校际之间 , 还体现在 中小学各 学段之 间。究其原因, 主要是教师长期工作在教育教 夏友周/ 山东省高 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 一
学第一线 , 忙于教学 , 大多数教师缺乏必要 的在职进 修与培训 , 缺乏自主发展的意识 . 忽视了 自身专业素 养提升 ; 地处偏远的学校和村级小学 , 教师人员紧张 ,
教学任务重 , 工作量大 , 难以挤 出时间外出参加培训 学习; 先进的课改理念和 当前的教育教学理论对一些 学校和教师 , 很 多还是“束之高阁的理论” ; 学校校本 教研缺少高水平的专家和优秀教师的指导 , 缺乏前沿 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的引领 .研修质量不高 , 难 以有效提高教师素质 :
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欠缺 , 研究 视角太狭隘 , 缺 少搞研究的本能意识 , 认 为教育科研 是专家的事 ; 教育教学资源匮乏, 优质的、 动态的教学 资源更是风毛麟角 , 大多数教学资源 已不能满足教师 日益增长 的教学需求和 自身发展需求 , 等等。这些问 题的存在 , 使教师专业化发展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 的 尴尬局面 ,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 自身专业发展。
二 、 学科 虚拟 教研 室的 内涵 界定 高密市为盘活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 中成长起来 的优秀教师资源 , 发挥他们 的教育智慧 、 教学特长和 科研专长 ,辐射 、引领全市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 , 在 2010 年创建 了 “学科虚拟教研室”。“学科虚拟教研 室 ”即在各学科建立以学科教研员为主 . 吸收各级名 师 、 特级教师 、 学科带头人 、 教育专家 、 骨干教师和资
;
薯 蝻 科学 201 4 年第24期
深教师等参与的 , 集教学研究 、 教学服务 、 教学指导 、
教育科研、 教师培养 、 创新推介于一体 的学术性组织 。
“学科虚拟教研室”变革了以往的教研方式 。
使教研活 动 由封闭走 向开放 , 更加贴近 教学实际 、 靠近教师发 展 、 满足学校发展 需求 , 实现了校际协作教研和区域 智慧交流共享 , 拓展 了教育资源 。
成为破解教师专业 发展困局的一种有效方式。
三 、 学 科虚 拟教 研室 的价 值 ( 一) 学科虚拟教研室带动教师专业发展 当下 , 我国的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 ” , 教育发 展的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 所面对 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更加 多样 , 改革举措 的实施 、 探索和创新 的难度进一 步加大。面对教育改革的“深水区” , 改革与发展 的抓 手和切入点在哪里? 教育改革的重点应从学校硬件建 设转移到学校内涵发展上,树立起新 的教育发展观 。
新发展观的要义, 就是把课程教学改革置于教育发展 的核心地位。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课程教学 的改革 ,
而教师又是课程教学改革的直接实施者 、推动者 , 勿 庸置疑 , 新的教 育发展观之下 , 教师成 了确切保证教 育教学改革深入进行 、 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核心 力量 , 教师专业素养又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核心力量 得以有效形成和发挥的关键。
只有培养出德才兼备的 高素质教师队伍 。
并尽心尽职尽责地深入践履教育教 学改革和实践 ,新的发展观才能转化为教育现实 , 才 不至于使新的发展观成为空中楼阁 , 才可能将改革落 到实处 。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 :
“如果有五 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 ,受着一种思 想 、 一种原则 、 一种作风 的鼓舞 , 能齐心一致 工作 的 话 , 那就比十个各随己愿地单独行动的优良教师要好 得多。
”学科虚拟教研室成 员组成的前提是 自愿 , 有着 共 同的 目标愿望 , 才可能形成在 感情和追求上“ 同气 连枝” 的团队 , 在此基础 上 , 加 之一定 的引导协调 , 这 样的组织则更容易形成 向心力和凝聚 力。在此背景 下 ,学科虚拟教研室 自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 的强力 “场” , 其 中名优教师 的“场 ”效应得以最大 限度 地发 挥 。
最终有效地带动教师 的专业发展。
( 二 ) 学科虚拟教研 室是对“ 实体教研” 的有效补 充 长期以来 , 我国的教学研究形成了以各级教学研 究室 (教育科学研 究院 ) 为主体 的“ 实体教研”管理与 实施模式 , 对于深 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 促进教师专 业发展 。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发挥了极为重要 的作用。
但是 , 长 期的教育科研和教学实践发现 , 当下的教学 研究室(教育科学研究院 )也存在一些不足或短板 , 难 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教学研究室 (教育 教 育 管 理 科学研究院 ) 的教研 员是学科教研 的组织者 、 指挥者 和参与者 , 承担教研 、 科研 、 指导 、 培训 、 服务等基本职 能 。
但在 日常教研的组织实施中 , 教研员管理、 服务的 对象少则数百人 , 多则数干人 , 面对偌大 的被管理群 体 , 难免会出现有的工作做得 不是很理想 , 心有余而 力不足 , 难以满足学校、 教师的不同发展需要 , 容易出 现“众 口难调 ”的现 象。为此 , 我们研究成立了学科虚 拟教研室 , 以此满足一线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 解 决 线教育教学中出现 的问题。
学科虚拟教研室的组成 人员是平等 自愿的 , 所开展的教研活动是根据学校和 教师的发展需要而组织的。
由于是一种非行政序列的 教研团体 , 它来 自基层教9 币, 服 务于基层教师 , 具有灵 活 、 实用、 实效的特性 , 正好填补了“实体教研”工作的 盲点和空白, 是对现有教研形式的有效补充。
( 三 ) 学科虚拟教研 室是 实现“人本化教研” 的途 一径
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促进人生命成长的智慧。这 种智慧获取 的最佳 时机莫过于受培养者有着对这种 智慧的需要和帮助满足需要的愉悦体验 。
产生和激发 这种愉悦体验 , 站在教育 的立场上 , 就 是要激发 受培 养者的生命热情 , 给予其丰富 的内心体验和专业能力 提高的引导帮助 , 最终让受培养者找到最适合 自己的 位置所在 。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
这种需要和心 境则更为重要。随着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实施 , 教师 教研也正向“人本化”发展 。
笔者认为 , 所谓“人本化教 研”是教师受他们 自己的价值观和选择性所支配而开 展的教研活动。学科虚拟教研室以人为本 , 突破了原 先的教研时空 ,形成了富有吸引力的团队发展愿景 ,
充分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平台 , 采用更加灵活多 样 的形式 , 非常方便地实现 同伴互助 , 尊重了教师的 生命成长和个性发展需求, 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教师专 业发展的需要 , 使 “人本化教研”需求得以落实。
四 、 学 科虚 拟教 研 室的机 制建 设 学科虚拟教研室是一项创新性工作 , 为使学科虚 拟教研室从一开始不“虚” , 构建了规范有序的自主运 行机制, 从宏观上调控、 指导 、 管理学科虚拟教研室各 项工作的开展。
1. 实行 自主管理发展 。规范管理 、 有序运行是组 织机构开展高质量工作的保障。
学科虚拟教研室实行 自主管理 、 自主发展 、 自主研究 、 自主创新 、 自主推介 和 自主开展活动 , 按照各 自研究方 向、 工作方向和发 展方 向, 规划近期的工作计划和远期工作 目标 , 独立 开展工作。
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服务协调 , 在工作条件 、
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证。
2. 实行“221”教研工作机制。机制对于管理的事 ·
一 l
教 育 管 理
物具有约束 、 规范 、 引导和制衡的功能 . 是决定管理功 效 的核心问题。学科虚拟教研室建立了“221”教研工 作机制。
所谓“221”教研工作机制 , 是指每 月安排五天 工作 时间 , 2 天进行基层调研 , 2 天进行集 中研究 , 1
天进行 交 流反馈 。“2 天基 层调 研 ”是针对 重 点研 究的 问题 。
深入教育教学一线 , 优先进入薄弱学校、 偏远学 校 . 有 目的、 有针对性地采取听课评课 、 走访座谈 、 查 阅材料 、 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多角度 、 多层面 的实地 调研 ; “2 天集 中研究”是以“2 天基层调研”获得 的第 手材料为依据 , 集中研究典型问题出现的原因与解 决对策 ,以及先进经验和优秀做法 的成因与推广措 施; “1天交流反馈”是围绕“2 天集体研究”成果 , 以全 市 “学科集体备课” 、 “课堂教学开放 日” 、 “周研究课” 等活动为依托 , 以面对面 的对话方式 , 直面剖析典型 问题的成因 、 解决策略和研究方法 , 推广教师的创新 成果和典型做法 , 使 “反馈交流”效益最大化 , 从而实 现 “教育问题在一线发现” 、 “创新典型在一线推广” 、
“教 研难题 在 一线破 解 ” 、 “教 学任 务在 一线落 实 ”。
3. 建立联 系学校制度。教育科研只有贴近教育教 学实际 , 才能真正接“地气 ”。学科虚拟教研室实行了 联系学校制度 , 以此建 立教育教学研究的“ 自留地 ” ,
使教育科研拥有了“落脚点”。
每处学科虚拟教研室在 全市范围内联 系了 2- 3 所学校 (既有城区校 , 又有薄 弱校和偏远校 ) , 作为研究实验基地 , 同时还与全市其 它学校建立密切联系。
采取学习性调研 、 诊断性调研 、
研究性调研的方式 , 帮助学校发现 问题 、 分析 问题、 解 决问题 , 通过现场听课 、 跟踪研究、 专题研讨等多种形 式 , 对学校提出发展性 的建议和思路 , 促进学校学科 教师教学 的创新发展和个性发展。
五 、 学科 虚拟 教研 室的 实施 策略 学科虚拟教研室着眼于教师发展 、 教育发展和改 进 教 学实 践 , 在 基 于 问题 意 识 的基 础 上 . 寻 求 解 决 当 前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策略和措施 。
以集中优秀教师资 源研究 、 开发 、 指导 、 帮助、 引领和辐射的方式 , 促进教 师的专业成长 。
( 一 )凝 聚 集体智 慧 , 拓 展教 育教 学 资源 1. 建设精品学科 。在国家课程实施过程中 , 根据 学 生 已有学 习经验 和 生活经 验 。
对 国家 课程 创造 性地 研发和知识学习的策略调整 。
增加有利于学生学 习的 文本内容 , 构建适合学生学 习需求和学生发展的生本 化课程 ,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的 智慧发展和人格提升。
组建以学科虚拟教研室为核心 的研究团队 ,开展以问题立意形成教学模块 的研究 。
整合学科内外资源形成校本课程 , 以此凝炼学科 的整 体教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学科虚拟教研室深挖高密 一——2 8— —
2o1 4年第24 期 当代教育科学 民间文化 , 聘请民间艺人和专家 , 开发出具有民间文 化特色的《 扑灰年画》 、 《 泥塑》 、 《 剪纸》 、 《 高密茂腔》 等 乡土类校本课程 , 健全了“文学鉴赏”、 “古诗词欣 赏” 、
“作文指导” 、 “趣味英语” 、 “化学与生活”等 27 种学科 拓展类校本课程 , “科技创新” 、 “天文科技 ” 、 “发明创 造 ”等 8 种科技发明探索类校本课程 , 以及学 习生活 技能 类、 体育技能类 、 艺术 类 、 实践 活动类等校本课 程 , 形成 国家课程 、 地方课程 、 校本课程相互补充 、 相 互促进的多元化课程架构 ,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 , 实现 学校学科特色和人才培养多样化 。
在实践 中开展的学 生“经典诵读 ”和“语文主题学 习” , 在学科虚拟教研室 的帮助下 。
教师不仅掌握如何教授 , 而且根据 自身专 长进行了深入研究 。
学生也养成了喜欢阅读 、 善于 阅 读 的良好习惯 。
师生的语文素养发生了质的变化。
2. 开发教学资源。学科虚拟教研室运用协同思维 的方式开发教学资源 。
构建系统化和网络化的学科资 源库 , 并引导教师活用教学资源 , 创造性地设计 多样 化 的教学活动 , 助推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
按照“征集 优质资源 , 开发本地资源 , 购买急需资源 , 引进特色资 源 , 共享合作资源”的思路 , 采取“收集教材资源 、 精选 生活资源 、 优化活动资源 、 活用媒体资源 、 关注生成资 源 ” 的策略 , 在 高密市康成 书院 网站构建了涵盖所 ...
篇九:依托虚拟教研室,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教研室规范化建设, 提升办学水平陈玉川教 授二00七年三月十四日一、 我院教研室历史沿革 (一)
1958年成立省政法干校, 设立政治理论教研室、 政法教研室、 公安教研室、 武装民警教研室。 (二)
1978年复校后到1983年, 设立马列主义理论教研室、 政法教研室、 公安业务教研室。 (三)
1983年成立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1989年更名为广东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
, 设马列主义理论教研室、 公共课教研室、 公安业务教研室、 法学基础理论教研室、 刑法教研室、民法经济法教研室。
(四)
1992年底教研室设立情况 法律专业设法理教研室, 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教研室、 民法和民事诉讼法教研室、 经济法教研室。 公安专业设公安基础理论教研室 公安专业设公安基础理论教研室、 政侦教研室、 治安教研室、 刑侦教研室、 预审教研室、 刑侦技术第一教研室、刑侦技术第二教研室、 电子计算机教研室。 公共课部设中文教研室、 外语教研室、 体育教研室。 理论教研部设哲学教研室、 政治经济学教研室、 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 党史教研室、 逻辑教研室。政侦教研室治安教
目前各系部教研室设置情况(九学系, 35个教研室 )(一)
理论部:
原理教研室德修养教研室(二)
公共部:
文学教研室 写作教研室 基础英语教研室 专业英语教研室(三)
警体部:
体能教研室擒拿格斗教研室(三)
警体部:
体能教研室擒拿格斗教研室(四)
警务战术指挥教研部:
战术教研室 指挥与危机管理教研室 射击教研室(五)
法律系:
法理教研室民法教研室(六)
侦查系:
预审教研室经侦教研室研室(七)
技术系:
痕检教研室法化教研室(八)
计算机系:
计算机教研一室计算机教研二室(九)
治安系:
治安教研一室治安教研二室(十)
图书馆:
文件检索教研室逻辑学教研室 纲要教研室概论教研室思想道经济法教研室国保教研室 刑侦教研室刑法教研室禁毒教文照教研室实验室犯罪学教研室 交通管理教研室
二、 教研室工作的现状 我院教研室工作在过去取得了 很大的成绩,在前期为升本作出了 很大贡献。在前期为升本作出了 很大贡献 随着办学规模、 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教研室的职能和作用也发生了 很大变化, 存在不适应问题。
(一)
主要成绩有以下几点:1、 教研室的学科建设得到加强 学院升本后, 我们围绕以本科教育为基础,在教学体系上初步形成了 一定的专业架构;在教学体系上初步形成了 一定的专业架构; 各教学系部以及教研室认真探讨和改进教学、 科研和课程设置, 积极提出了 适应本科学历教育, 或者是适应公安特色教育的教研室调整方案。
2、 重点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 各教研室重点课程建设有较大的发展; 原有14门学校重点课程有14门学校重点课程, 经检查、 评估, 10门转为学院精品课程, 4门整改。 共同创建精品课程, 有效地发挥团队力量。原有3门省级精品课程(专科)
, 现增加1门《刑事侦查学》 本科公安部部级精品课程。经检查评估10
3、 教研室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 借评估为契机, 进一步加强了 教研室的基础档案建设教学大纲础档案建设(教学大纲、 教材、 教案、 课件、 教学管理文件)
;教材教案课 各系部的网页, 展示了 每个系部和教研室的风采和特色。
(二)
主要的不足: 但对比学院要加快建设本科公安院校的要求, 我们的教研室工作尚有差距。
原有教研室的传统管理模式研室的传统管理模式, 在定位、 设置、 职责、 指导教学与科研等方面, 尚不能完全适应办学要求;在定位设置职 由于教研室不是一级行政组织, 教研室主任没有行政级别, 因此不太受重视。
1、 教研室的设置和命名缺乏规范 在设置上没有统一的规则, 有些系部主要从本部门的角度来考虑划分或增设, 缺乏学院的全局性和整体发展。学院的全局性和整体发展 有些系部的教研室名称不规范, 体现不出专业特性。 有的只是以课程或科研项目来设置教研室,不利于教师培养。
2、 教研室工作职责不清 教研室主任没有明确自身的作用和职权,只是简单地分配教学科研任务, 教研室不搞建设, 活动没有记录,打开。 许多教师尚不清楚教研室的功能, 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 教研室基础建设的许多方面还不到位。,工作局面难以
3、 学院对教研室缺乏管理 教研室作为一个基层学术组织, 学院对其管理比较松散, 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和任务目标;务目标; 学院对教研室工作缺乏考核, 对其成绩过失缺乏奖惩措施。 有的教研室主任已任期多年, 缺乏活力,没有进行必要的调整。
三 、 思考 教师成长离不开具体现实的专业场境。 教师实践知识的积累, 教学智慧的增长, 从一个新手成长为能手乃至专家个新手成长为能手, 乃至专家。
并不是在孤立状态下, 而总是在与他人的积极互动中实现的。并不是在孤立 每个教师围绕共同的目标打造和谐的教研组;同时又不断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感受相互支持、 相互激励的氛围, 感到教研组是自己的“家” 。
对我院教研室工作的几点改进意见 如何加强教研室建设, 充分发挥教研室的职能作用, 使教研室工作更加规范和科学,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 如何将教师个体发展的目标整合为教研组的目标, 而教研组的目标又通过教师个性化的行动来实现, 这是学校教研组建设的关键问题。
(一)
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教研室工作是搞好高校教学基本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学院内涵建设的关键。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学院内涵建设的关键。 它关系到教学科研任务的具体落实,关系到学科建设、 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教材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 学风建设等教学基础建设的开展。
(二 )
要强化教研室主任的工作职责 教研室主任是教研室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充分发挥教研室主任在教研室中的核心作用。 教研室主任原则上应由具有高校系列高级职称 教研室主任原则上应由具有高校系列高级职称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中级职称的教师担任。 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 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较高的教学科研业务水平、 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能团结带领全室同志努力完成教学科研任务, 并努力成为本专业或学科的带头人。
教研室主任的职责和权利1、 制定教研室工作计划, 主持教研室的工作, 向所属教师分配教学、 科研任务。2、 审查教师学期授课计划, 检查教师的备课、 辅导、实验、 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
审批试题, 抽查试卷评分情况情况。3、 组织教师参加听课、 教学观摩以及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4、 组织教师开展科学研究。
组织教师每年进行教研和科研项目的申报, 协同本室人员搞好重大课题的攻关。5、 做好教学质量评价和工作鉴定。
关心本室成员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 协同系主任做好教师的评优、晋升、 晋级工作。6、 在任职期间有权享受学院规定的岗位补贴和减免教学工作量。
(三 )
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是教研室担负的重要职能 按照学院制订的课程建设规划和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加强课程的规范化建设; 改革和研究课程设置、 教学内容、 教材、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乃至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大力开展重点专业与特色专业、 精品课程与重点课程的建设, 不断提升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水平。
2006年院级重点课程检查分析 认识不到位; 课程建设缺乏中长期规划;课程建设缺乏中长期规划; 课程建设特色不突出; 重点课程缺乏宣传推广。
(四 )
开展科学研究, 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1、 根据系(部)
科学研究规划, 结合自身学科特点, 选择科研课题, 制订本室科研工作计划, 组织实施, 检查进度; 2、 组织和鼓励教师撰写学术论文和著作,积极参与院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活跃学术空气, 提高学术水平。
(五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致力构建教研室和谐团队 教研室建设工作的深度与高度, 归根到底取决于师资力量。于师资力量 目前有些教研室缺乏学科带头人、 课程负责人。努力建设一支年龄、 职称和知识结构都比较合理的高质量师资队伍。 规划要落实到人, 做到定方向、 定任务、 定措施、 定目标。
(六 )
努力提高教研室教师的思想素质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遵循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 为广东公安队伍与社会发展培养适用人才; 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忠诚职业教育事业,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加强责任心, 提高使命感, 不断提升全体教师的思想素质、 执教能力和科研学术水平, 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教学科研工作, 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尽责尽力。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
(七)做好考核评价, 加强对教研室工作的引导 建立教研室考核评价制度, 加强对各教研室工作的考核,表彰先进, 激励后进, 做到奖罚分明;各学系每学期期末对教 各学系每学期期末, 对教研室的政治与业务活动开展情况及教研室主任的工作情况, 进行一次检查与考核; 学院每学年进行一次考评。
对于考核结果为优良的教研室要给予一定的奖励, 不合格的教研室要予以整顿; 全校每两年召开一次教研室工作会议, 总结交流经验,并对优秀教研室和教研室主任进行表彰。室的政治与务动情
教研室建设报告 一、 教研室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1、 教学情况(1)
本学期, 软件技术教研室负责的课程及授课教师情况如下序号课程名授课老师序号课程名授课老师负责人负责人以上课程均按照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的要求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师备课、 授课、 作业、 课程实践、 出卷、 阅卷等环节均未出现问题, 未发生教学事故。
各位任课教师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这些日常教学工作, 以极大的耐心和责任心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操作技能, 不但在课程实践和期末考试缓解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 也赢得学生们的认可, 在学生对教师们的评价中,大多数教师的评分较高。(2)
2003级毕业设计工作
2、 精品课程建设根据学院发展的要求, 在学院领导、 系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 通过全系老师的共同努力, 《Java程序设计》 顺利申报为北京市高校精品课程, 相信此门课程的成功申报, 对我系、 我教研室的学科建设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本学期中, 较好地坚持了 例会制度、 听课制度和考勤制度。
虽然本学期的教学人物评估任务比较繁重但各位老师还是尽量挤出时间人物、 评估任务比较繁重, 但各位老师还是尽量挤出时间, 参加每两周一次的教研室例会, 交流教学中的经验体会, 提出问题并及时讨论, 力争解决。
教研室提倡教师相互听课, 观摩学习、 取长补短, 丰富和积累教学经验。
同时, 每位老师较好地坚持了考勤制度。3、 教学资料的整理存档。为了及时记录工作进度和成果, 积累经验、 查找不足, 我教研室按照学院的规定和评估专家的要求, 对工作中的电子和纸质资料进行了及时的整理和存档, 其中包括:
例会记录、 教学大纲、 授课计划、 学生作业、 课程实践作品等教学资料, 并力争做到及时、 有效和准确。4、 科研工作根据学院的安排, 我教研是老师踊跃申报了我愿的教改立项工作, 并有两项立项申报成功, 各位老师也正在按照学院的要求展开后续的工作。参加每两周次的教研
二、 教研室建设的一些设想1、 进一步修订课程体系, 突出软件专业特色2、 加强师资建设师资储备学院的教学任务是依靠教师来完成的, 教师的事业心、 业务能力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关体素质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关键。3、 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现有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滞后于学生的要求。
学生求知、 求新、 求好的心理以及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等都迫使教师要经常地、 有计划地互相学习切磋, 营造一种良好的教研氛围, 以利于每个教师的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4、 教材建设目前是的教材分为两类, 即高职高专教材和非高职高专教材, 但总体来说这两种教材与我院的办学理念、 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都存在或多过少的差别, 应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适合我院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教材。
5、 继续加强精品课程和教改立项的建设与实施精品课程的申报成功只是一个新任务的开始, 真正的课程建设是否成功还要靠今后的努力和尝试, 也希望全系的老师给予支持和指导。进一步加强科研力度, 培养具备科研能力的双师型人才, 取得一批具备实用价值的科研课题成果, 并应用到学院的实际工作中。的科研课题成果, 并应用到学院的实际工作中。6、 消除清高和隔漠, 酿造和谐的同事情感。同事间需要不断了解和沟通, 健康的同事友情对和谐校园人际关系及增强团队合作意识都大有稗益。
可以肯定地说, 建设好教研室, 从组织到内容, 从教研科研到思想交流, 激发每个成员的热情, 其整合力的能量效应定会是“1+1>2”。总之, 教研室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在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讨论和研究,并投入一定的物力、 财力, 我相信在学院、 系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 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 软件技术教研室一定会更加规范, 办出特色, 办出成绩, 为学院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软件技术教研室2006年7月5日
四、 学院对教研室建设措施 对下一步教研室组建提出原则; 调整教研室主任 调整教研室主任、 副主任; 制定教研室工作规范化管理制度; 结合评估工作, 检查教研室的落实情况; 对教研室工作进行考核、 评比。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