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及分析2篇“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及分析 现代教学技术DIS实验探究教学初探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设计王剑(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广东中山528454)新课程改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及分析2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及分析
现代教学技术DIS 实验探究教学初探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设计王 剑( 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 广东 中山 528454)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能 营造自主学 习的情景、 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整合各种信息资源, 教师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 对于探究实验课的教学, 当实验数据的收集量大、处理复杂的情况下, 往往让学生课后自 行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结论, 这样教师就无法真实及 时掌握实 验的效果, 也无法及时评价, 甚至有时错过了 学生在实验时闪过的思维的火花. 如何在实验中提高数据收集的准确性, 高效处理数据得出结论还能 适时评价呢? 准确 迅速采集数据,处理数据手段丰富形象是 DIS( 数字化信息系 统) 实验的特长, 而网络互动又能即时反馈, 由此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一种基于 DIS 和 局域网互动评价的教学 模式, 并用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思想通过先前的学习, 学生已经具备了 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的规律及功能关系、动能、 势能、机械能的基本概念. 现行的高中各种版本的教材都采用了 先 进行实 例展示, 再进行理论推导得出 机械能守恒公式和条件, 最后用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的教学顺序. 这种 演绎 式的 安排, 教学思 路清 晰,教师可以从容组织课堂教学, 然而笔者认为 这种教学 下使学生不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失去了 探究的机会, 验证实图 1验也 限制了 学生的思路, 难 以 发 挥学生学 习 的主 动性和积极 性. 如 何 更好地 解 决 这 个 问 题呢? 建构 主义理论认为 教学应从认知规律 出 发, 设 计适当的 问 题情 景, 使学 生 能 协 作 地 做 , 在 做 中 学,通过协作和 互评对话, 完 成 对知 识的意义 建构. 如 果 能将机 械能守 恒的 验证实 验改为 探究 实验, 先让学生从几种典型的运动形式 (如 自 由落体运动、 光滑斜面的匀 加速直线运动 等) 中得到 动能与 重力势 能的在每个时刻的 总量与各分量之间的 定性关系. 利用实验中的数据和图像先总结 出守恒的 形式, 然后 从理论上推导出 守恒的对称式公式和 改变量式 公式, 这样 就完成了 一个从实验到理论, 再从理论到实验的科学探究的过程, 帮助学生理解守恒的条件, 完成对机 械能守 恒从形 式到内容的意义建构. 基于这一思想教学流程如图 1 所示.2 教学背景学生能够熟练掌 握运动 学、动 力学、 功能 关系 等知识,以及牛顿第二定律、 动能 定理等实验探究过程. 同 时, 学 生能够熟练应用运动 传感器、 图形 数据采集器等仪器设备和在教师指导下 会操作 DataStudio 软件, 并且会利用 局域网建立共享文件夹并且上传或下载文件.3 教学目 标( 1) 知识和技能目 标分析实际问题中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动能、势能变化; 能从物理现象及实验中归纳出 机械能 守恒定 律,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含义及 适用条件; 学 会在具 体问题中 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以及 应用能 量转化 和守恒的 观点来理解物理现象、 分析物理问题.( 2) 过程和方法目 标通过分析物体运动状态, 提出问题, 自 主 设计实验探究的过程, 拓宽学生的思路, 培养学生的 创造能 力; 在实验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认识物理实验、 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研究中的作用; 通过一次科学探究过程, 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 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小组交流、 讨论,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 的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 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 好奇心 与求知 欲, 使他们 体验探索自 然规律的艰辛与 喜悦, 并能理解应用 自 然规律解决实 际问题; 在结论分析中使学 生进一步认识突出主要矛盾的 哲学思想; 通过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 使学生认识到物理规律的对称美.4 教学过程( 1) 引出问题(生活体验)情景 1: 展示翻转过山车的视频, 在学生们 的惊叹声中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运动 过程中 物体的 动能和重力势能 怎样变化?( 2) 课堂演示实验(观察与思考)情景 2: 沿倾斜的光滑导轨下滑的小车.42Vol. 30 No. 11( 2009)物 理 教师 PHYSICS TEACHER第 30卷第 11 期2009 年猜想在 下滑过程中的 小车的位移、 速度、 动能、 重力势能随时间分别 怎样变化? 结 合课前实验准备的实 物装置( 如图 2 所示) ,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如 何设置 小车在下 滑过程中任一位置时位移、速度、 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表达式.图 2各组讨论结果通过共享文件上传综合: s=12at2 t2、v = at t 、 Ek=12mv2 t2、 Ep= mg( L- s)h50, 这里设定L = 1. 0 m 距运动传感器时停 止记 录数据, 即设该点 所在水平面为重力势能的零势能面.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动能 与重力 势能相 互转化, 引 导学生大胆猜想: 动能的变化量和势能的变化量相等; 动能与重力势能的总量即机械能不变.(3) 陈述实验设计思路各小组讨论实验设计思 路及实 验仪器的选择, 其他组学生可以提出建议和意见, 本组学生修正自 己 的方案.方案 1: 探究小车在下滑过程中 各个时刻动 能、 重力势能以及动能与重力势能 之和( 机械能) 的变化关系. 各量的表达式: Ep- mg( 1. 0- x )h50, Ek=12mv2, E= Ek+ Ep,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位移与速度分别用 x , v 来代替, 小车质量 m = 0. 313 kg, 重力加 速度取 g= 9. 8 m/s2, h 是指斜面长为 50 cm 时的高度差, 该值需要根据 每组实验装置来测量确定. 在 DataStudio 软件中的数据设置如图 3 所示. 教师可以将这个文件设置后保存在共享文件夹 中以 方案 1命名供学生下载.图 3方案 2: 探究小车在下滑 过程中 动能的 变化量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之间的关系 . 各量的表达式: Ep=mgxh0. 5, Ek=12mv2. 在 DataStudio 软件中 的数据设置如图 4 所示. 教师可以将这个文件设置后 保存在 共享文 件夹中以 方案 2 命名供学生下载.图 4( 4) 各小组按自 己的方案进行探究活动活动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遇到各种 各样的 问题, 如实 验器材的安装错误, 实验数据的收集处理的错误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提出意 见引导学 生自 行解决, 对实验中学生在实验时得到的现象与结论给出及时的评价. 鼓励学生大胆分析实验图像, 并将实验结果生成图像上传到共享文件夹.选取典型的实验结 果, 让学生代 表提出 观点各组共同讨论分析物理规律.图 5方案 1 结论: 如图 5 所示, 图线 2 表示在小 车下滑 过程中动能随时间增大, 图线 1 反应了 重力势能随时间减小,图线 3 则表示在同一时刻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几乎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可见小车在下滑 过程中动 能转化 为重力势能, 而且任意 时刻 机械能的 总量不变, 即 机 械能 守恒. 用公式表示为: Ek1+ Ep1= Ek2+ Ep2= = Ekn+ Epn.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公式, 启发学生赏析其中的对称美.( 下转第 51 页)43第 30 卷第 11 期2009 年物 理 教师 PHYSICS TEACHERVol. 30 No. 11( 2009)
x = 2r =2 mvqB.(3)t2=T2=mqB.(4)由(1) 、( 3) 式得 x=22 UBmbqb, 故qamq, 即为通式.qbmb, (D) 选项正确.因 x1< x2, 则maqa<ma>由(2) 、( 4) 式得 t = t1+ t2=2 d2 Umq+Bmq, 则ta< tb.参考文献:陈进学. 为什么折射率要取 n= 1. 5 . 物理教师, 2008(12) : 551 2曲一线主编. 5 年高考 3 年模拟(物理 2009 年 B 版) . 北 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188(收稿日 期: 2009- 05- 29)( 上接第 43 页)图 6方案 2 结论: 如 图 6 所示, 图线 1 表示在小车下 滑过程中动能的 变化量在随时间增大, 图 线 2 表示重力势 能的变化量在随时间减小, 通过比 较两条图像可以看出在 同一时刻动能的 变化量与重力势能的 变化量相等, 即小车下滑过程中减少 的重力势能 完全转化 为动能, 那 么动能与 重力势能 的 总 量机 械能 是守 恒的. 用 公 式 表示为 : Ek= -Ep.任何物理规律是在一定 的条件下成立的, 那么机 械能守恒需要什么条件呢? 引 导学生仔细 观察图 5, 发现 机械能的图线并不是严格平行于时间 轴的, 可见 小车的机 械能在下滑过程中有轻微的 损失. 如果在 实验方案 1 中将湿毛巾铺在轨道上重复实验, 则可以得到如图 7 所示的图像, 机械能随时间明显减少. 引导学生分析, 在不计实验误差的情况下, 这是由于小车在 下滑过程中受到空气 阻力和轨 道的摩擦力做负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原因造成的. 因此 , 小车的机械能的守恒的条件是, 只有重力做功, 阻力不做功或阻力做的总功为零.图 7( 5) 生活实例分析情景 3: 上海 明珠线 某车站的施工场景图片. 利 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打桩机的 工作原理以及电 车进站时 上下坡 设计的科学理念.5 教学反思( 1) 在探究实验中, 通过形象直观、 准确有力的图线, 使学生体验到物理实 验的严谨性, 优美的 图像也让学生体验了 物理规律的对称美. 从学生上课时渴望的表情, 专注的实验态度可以反映出情感态度方面的目 标得到很好的落实.( 2) 在让学生熟练掌握 DIS 实验的数据收集、软件处理的基础上, 进一步开放学生的思路, 这是一个值得大胆尝试的课题. 然而在实际的课堂中, 我们往往囿于 教学任务而不敢或不愿让学 生自 由 发挥. 这样, 我们 就很 容易 陷 入一个 教师设计实验, 学生依猫画虎 的误区, 往往把 实验探究变成了 实 验验证 , 学生只有被动 的体验, 而无法主动 学习, 丧失了 独立思考的机 会, 教学效果 就大打折扣 了 . 解决这个问题在于教师 能否开放思路, 着眼 于引导设计与反 馈评价.(收稿日 期: 2009- 04- 10)51第 30 卷第 11 期2009 年物 理 教师 PHYSICS TEACHERVol. 30 No. 11( 2009)
篇二:“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及分析
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设计说明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结论已知,但实验的途径、方法和过程并没有告诉学生,这样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过程也就具有探究的性质。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规律。本节将由学生独立设计验证这个规律的实验方案,并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际操作、观察、测量、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许多预料不到的问题。如学生设计的实验放案理论上可行,但实验误差较大,或实验条件不具备,这时学生需要修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经过这样的过程,你所获得的不仅仅是验证了一条规律,而是像科学家那样经历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会体验到发现、创造和成功的乐趣。
一、实验要求 :
1、设计一种或几种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方案。
2、选择一种你认为可行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际操作。
3、写出实验研究报告。实验研究报告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实验日期、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和装置、实验原理和方法、实验过程和步骤、现象与数据、数据分析与处理、结论与问题讨论等。。
二、实验 方法 指导
1、生活中,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的现象是非常多的,因此,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途径和方法不止一种,不管你采用什么途径和方法进行实验,都必须考虑你的实验条件。
2、实验器材:刻度尺、电火花计时器、纸带、铁架台、钩码、夹子、 3、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学生需要正确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特别注意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确定自己的方法,形成一个初步的实验方案。最初的实验方案往往不很完善,当和同学的方案进行交流或动手去做的时候,可能会发现实验方案中的问题,然后再想方设法进行改进,最后形成一个可行的方案。
三、 学生分组 汇报与交流
1、是否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怎样验证的? 2、在实验中进行了哪些观察和测量,有那些因素影响了观察或测量的结果?实际上做了哪些工作来保证观察或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在实验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发现了哪些问题?又是如何克服和解决的? 4、如果再做一次同样的研究,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5、通过完成这项研究,有什么收获?
§7.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2 课时)
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技能】
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2.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体验验证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验证,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教学 重点】
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 【 教学难点】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误差分析及如何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 【 教学方法】
探究与实验、交流与讨论、
【 教学手段教具准备】
重物、电磁打点计时器以及纸带、复写纸片、低压电源及两根导线、铁架台和铁夹、刻度尺、小夹子.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活
动 : [ 新课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能守恒定律,我们首先采复习一下什么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 生: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这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 师: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什么? 生: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 师:自由落体运动中机械能是不是守恒? 生: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只受到重力的作用,这个过程只有重力做功,所以机械能是守恒的. 师:我们要想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在自由落体中的具体表达式,可以根据什么来进行推导呢? 生 1:可以通过牛顿运动定律进行推导. 生 2:可以根据动能定理进行推导.
(投影展示与一个自由落体运动相关的题目,从题目中知道有关的物理量,让学生分别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动能定理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再一次熟悉这个定律,并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基础) [ 新课教学] 1、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本实验中的具体表达式。
在图 1 中,质量为 m 的物体从 O 点自由下落,以地作零重力势能面,下落过程中任意两点 A 和 B 的机械能分别为:
E A =________ ,
E B =________
如果忽略空气阻力,物体下落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于是有 E A =E B ,即 221Amv +mgh A =221Bmv +mgh B 上式亦可写成221Bmv —221Amv =mgh A —mgh B
该式左边表示物体由 A 到 B 过程中动能的增加,右边表示物体由 A 到 B 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等式说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动能的增加。为了方便,可以直接从开始下落的 O 点至任意一点(如图 1 中 A 点)来进行研究,这时应有:
----本实验要验证的表达式,式中 h 是物体从O 点下落至 A 点的高度,v A 是物体在 A 点的瞬时速度。
师:在做实验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这样几个问题,首先这个实验需要什么器材? 生:最容易想到的器材是重物、电火花计时器以及纸带.交流电源及两根导线,铁架台和铁夹,刻度尺。
师:打点计时器的作用是什么? 生:记录在纸带上打的点,用这些点来求出物体在经过某一点的速度. 师:重物选取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生:密度比较大,质量相对比较大,可以减小因为空气阻力带来的误差. 师:实验中还有哪些应该注意的地方? 生:电火花计时器要稳定在铁架台上,电火花计时器平面与纸带限位孔调整在竖直方向,铁架台放在桌边,电火花计时器距地面的距离大约是 1 m. 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生:电火花计时器平面与纸带限位孔在竖直方向上的目的是减小摩擦以减小实验误差的产生,铁架台放在桌边有利于重物下落到地面
上,电火花计时器距地面的距离较大的目的是能够有充足的时间使重物下落,以便在纸带上能够打出较多的点,有利于进行计算. 师:实验中的误差主要来源于哪里? 生: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要克服阻力,主要是纸带和电火花计时器之间的摩擦力,计时器平面不在竖直方向上;纸带与电火花计时器不平行:交流电的频率不等于 50 Hz 测量数据时的误差等等. 师:过程开始和终结位置是怎样选择的? 生:实验用的纸带一般小于 1 m,从起始点开始大约能打出 20个左右的计数点,终结位置的点可以选择倒数第一个点或者倒数第二个点,从这一个点向前数 4~6 个点当开始的点. 师:这样选取的目的是什么? 生:这样选取的目的是可以减小这两个点瞬时速度和两点之间的距离(高度 h)测量的误差. 师:在数据处理时,是不是必须从打的第一个点开始呢? 生:课文中有这样的句子“纸带上某两点的距离等于重物下落的高度,这样就能得到重物下落过程中势能的变化”.在第四节我们已经学习了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处理纸带时选择适当的点为参考点,势能的大小不必从起始点开始计算. 师:在实验中是不是要先进行测量重物的质量呢? 生:不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因为这个物理量在式子两边可以约掉. 师:实验中重物经过某一点的速度是怎样得到的呢? (投影展示学生的推导过程,这个结论非常重要,一定要让学生能够自己推导,推导方法越多越好。) 2、如何求出 B 点的瞬时速度 v B ? 根据做匀加速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间 t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求出 B 点的瞬时速度 v B 。
图 2 是竖直纸带由下而上实际打点后的情况。
从 O 点开始依次取点 1,2,3,…… 图中 s 1 ,s 2 ,s 3 ,……分别为 0~2 点,1~3 点,2~4 点…… 各段间的距离。
根据公式 ,t=2×0.02 s(纸带上任意两个相邻的点间所表示的时间都是 0.02s),可求出各段的平均速度。这些平均速度就等于 图 2 0 1 2 3 4 ssshhhh
1,2,3,……各点相对应的瞬时速度 v 1 ,v 2 ,v 3 ,…….例如:量出0~2 点间距离 s 1 ,则在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 ,这就是点 1 处的瞬时速度 v 1 。依次类推可求出点 2,3,……处的瞬时速度 v 2 ,v 3 ,……。
3、如何确定重物下落的高度? 图 2 中 h 1 ,h 2 ,h 3 ,……分别为纸带从 O 点下落的高度。根据以上数值可以计算出任意点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学生活动:学生看书明确实验的各项任务及实验仪器。复习《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掌握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方法。
4、描绘图像 师:可以结合 v-t 图象了解瞬时速度和时间中点的平均速度相等的物理意义. 师:在处理纸带时,是不是要像我们以前做的那样,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也就是说每 0.1 s 为一个时间间隔呢? 生:如果时间间隔是 0.1s,由于自由落体加速度较大,很容易出现纸带上点数不够用的情况,所以时间间隔不能太长. 师:下面我们准备进行实验,在进行实验之前还应该做几件事情!首先是确定实验的步骤,大家分组讨论一下,然后得出一个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学生讨论实验的步骤,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较差的学生完成实验步骤)(参考实验步骤)
(1).把打点计时器安装在铁架台上,用导线将学生电源和打点计时器接好.
(2).把纸带的一端用夹子固定在重锤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锤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
(3).接通电源,待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松开纸带,让重锤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应该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4).重复上一步的过程,打三到五条纸带.
(5).选择一条点迹清晰且第 l、2 点间距离接近 2 mm 的纸带,在起始点标上 0,以后各点依次为 1、2、3……用刻度尺测量对应下落的高度 h1、h2、h3,……记人表格中.
(6).用公式 v n ={h ( n+1 )
+h ( n-1 )
}/2t,计算出各点的瞬时速度 v 1 、v 2 、v 3 ……并记录在表格中.
(7).计算各点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mgh n 。和动能的增加量221nmv ,并进行比较.看是否相等,将数值填人表格内. 计数点 1 2 3 4 5 6
师:在其中的几步中,提到了要把数据填人表格,那么我们应该设计一个什么样的表格来适应于实验呢?(学生思考表格的设计方法,独立完成表格的设计)(参考表格)
教师活动:在学生开始做实验之前,老师应强调如下几个问题:
1、该实验中选取被打点纸带应注意两点:一是第一点 o 为计时起点,o 点的速度应为零。怎样判别呢? 2、是否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 3、在架设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4、实验时,接通电源和释放纸带的顺序怎样?为什么? 5、测量下落高度时,某同学认为都必须从起始点算起,不能弄错。他的看法正确吗?为了减小测量 h 值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个计数点要离起始点适当远些好,还是近些好? 学生活动:思考老师的问题,讨论、交流。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1、因为打点计时器每隔 0.02 s 打点一次,在最初的 0.02 s 内物体下落距离应为 0.002 m,所以应从几条纸带 中选择第一、二两点间距离接近两年 2 mm 的纸带进行测量;二是在纸带上所选的点就是连续相邻的点,每相邻两点时间间隔 t =0.02 s. 2、因为不需要知道物体在某点动能和势能的具体数值,所以不必测量物体的质量 m,而只需验证就行了。
3、打点计时器要竖直架稳,使其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以尽量减少重物带着纸带下落时所受到的阻力作用。
4、必须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才能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
5、这个同学的看法是正确的。为了减小测量 h 值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个计数点要离起始点适当远些好。
课
后
作
业
1、完成实验报告。
2、完成如下思考题:
下落高度(m)
速度(m/s)
势能(J)
动能(J)
结论
(1)为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有下列器材可供选用:铁架台,打点计时器,复写纸,纸带,秒表,低压直流电源,导线,电键,天平。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如果以221v 为纵轴,以 h 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图线应是________,才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斜率等于______________的数值。
(3)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如图 3 所示,其中 A 点为打下的第一个点,0、1、2„„为连续的计数点。现测得两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s 1 、s 2 、s 3 、s 4 、s 5 、s 6 ,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打点时间间隔均为 T。根据纸带测量出的距离及打点的时间间隔,可以求出此实验过程中重锤下落运动的加速度大小表达式为_________。在打第 5 号计数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大小的表达式为________。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择打下第_________号和第__________号计数点之间的过程为研究对象。
(4)某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用 6V、50Hz 的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无漏点的纸带,如图 4 所示,O 点为重锤下落的起点,选取的计数点为 A、B、C、D,各计数点到 O 点的长度已在图
上标出,单位为毫米,重力加速度取 9.8m/s 2 ,若重锤质量为 1kg。
①打点计时器打出 B 点时,重锤下落的速度 v B =___________m/s,重锤的动能 E kB =_________J。
②从开始下落算起,打点计时器打 B 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减小量为 △E P =__J。
③根据纸带提供的数据,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重锤从静止开始到打出 B 点的过程中,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不必要的器材有:秒表、低压直流电源、天平。缺少的器材是低压交流电源、重锤、刻度尺。(2)通过原点的直线、g.
(3)(s 6 + s 5 + s 4 - s 3 - s 2
–s 1 )/9T 2 ,(s 5 + s 6 )/2T,1、5.
(4)①1.175,0.69,0.69 ②0.69, ③机械能守恒。]
板 板
书
设
计 计
7.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实验方法:验证用自由落体运动中机械能守恒 二、要注意的问题:实...
推荐访问:“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及分析 机械能 守恒定律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