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9篇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9篇

时间:2022-09-10 15:15:04 来源:网友投稿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9篇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1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磁铁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其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9篇,供大家参考。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9篇

篇一: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二 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磁铁"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其中“磁铁”单元 7 课,“我们自己”单元 6 课,还有一个“科学阅读”内容,两个单元合计 13 课,原则上每课需 1 课时来完成教学。

 1. “磁铁”单元

 本单元的 7 课课题分别是:《1.磁铁能吸引什么》,《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3.磁铁的两极》,《4.磁极与方向》,《5.做一个指南针》,《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其中,1-2 课研究的是磁铁能吸引怎样的物体以及怎样吸引,3-6 课研究的是磁铁两极的特点以及指南针的制作,第 7 课是本单元的总结课。

 本单元的学习线索有两条,分别是“磁铁与周围物体之间的作用”和“磁铁两极的特性”,这两条学习线索贯穿整个单元。学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观察与交流磁铁的特性,了解磁力能使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产生相互作用,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铁的性质创造性地制作指南针以及磁铁玩具,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1)让学生多“体验”,体验磁铁实验带来的意外和惊奇;(2)让学生多“观察”,仔细观察磁铁实验中的各种现象;(3)让学生多“论证”,利用磁铁实验中收集到的证据展开讨论。

 特别说明的是,“磁铁”单元的学习不是小学生认识磁现象的终点,教科书依照课程标准,在高学段设置“能量”单元,从能量角度来探究磁和电的相互转化,从而体现“学习进阶”思想。

 2. “我们自己”单元

 本单元的 6 课课题分别是:《1.观察我们的身体》,《2.通过感官来发现》,《3.观察与比较》,《4.测试反应快慢》,《5.发现生长》,《6.身体的“时间胶囊”》。其中,1-4 课从身体的结构人手,逐步发展到对感觉器官的认识,5-6 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关注自身健康成长的机会。

 本单元从认识人体的外部结构引入,设计了一些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肤)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活动,并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发育过程,以此促进他们理解人的生命特征,并为他们在小学中、高学段学习人体系统打下基础。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有机会观察讨论人体的基本结构,将眼、耳、鼻、舌和皮肤作为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感觉器官来认识,尝试回顾自己的生长以及期盼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

 学生主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通过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了解自已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观察中,发现感觉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能够帮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在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二是要发展自己的健康意识,通过回顾之前的生长变化,学生将对自己身体健康生长的意识与对未来几年身体生长变化的期盼相结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

 上述两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并能在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猜想和推理;当发现事实与自已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能围绕一个主题做出猜测,尝试从多个角度、用多种方式认识事物。

 二、学情分析

 1. 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

 经过一个半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 2. 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

 “磁铁”单元的学习学生是有良好的学习基础的。因为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都见过、玩过磁铁,对许多磁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这就成为教学的起点。

 “我们自己”单元是继“植物”和“动物”之后的第三个有关生命科学的单元。从一年级开始,不同的观察活动都将感觉器官的观察活动作为一个活动重点来处理,学生对于感觉器官的功能已经很熟悉,所以在感觉器官的认识活动中,重点呈现了感觉器官对于人认识世界所具有的学习功能的表现,教学中的活动表现出从感觉入手到知觉判断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1. “磁铁”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 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磁铁可以隔着一段距离、一些物体对铁-类的物体产生吸引作用。

 磁铁不同部分的磁力强弱不同,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铁有两个磁极。

 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 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利用磁铁能够指示南北方向的特点制成的。

 钢针经过磁铁摩擦能变成小磁针,可以用来自制指南针。

 相同的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的磁极相互吸引。

 (2)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简单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

 能通过移动小车感受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能用语言、示意图初步描述观察到的磁铁实验现象,并由此开展基于证据的、初步的科学论证活动。

 能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倾听、评价对磁铁性质的想法。

 能仿制一个水浮式指南针,并就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对磁铁及磁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采用合适的方式如实地记录和表达有关磁铁的信息。

 能围绕磁铁的相关研究故出自己的猜测,并尝试用多种实验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

 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常见的利用磁铁及其性质的产品,体会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体会我国古代在指南针的研究与应用上所做的贡献,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初步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在内的简单的技术与工程实施过程。

 2. “我们自己”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 我们的身体是由共同的外部结构和许多内部结构构成的,这些可以被观察和描述。

 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具有学习的功能。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在不断生长。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从外部观察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的身体的基本结构。

 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自已身体内部的情况。

 能够认识到感觉器官能让我们观察到具体的事物,以此区分事实与想象。

 3 能够认识到通过感觉器官能获取事物的相同与不同特征,用比较的方法识别不同事物。

 能够知道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做出反应。

 能够通过比较、测量,知道身体在生长变化。

 能够关注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够如实讲述观察到的事实。

 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观察认识事物。

 能够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保持科学研究的兴趣。

 愿意在小组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 能够关心自己的生长发育过程,为自己的健康成长做必要的准备。

 四、单元科学词汇

 1. “磁铁”单元

 力: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推力:向前推动物体的力。

 拉力:拉动物体的力。

 磁力:磁场对电流、运动电荷和磁体的作用力。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一个磁体有且只有两个磁极,即南极(S 极)和北极(N 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 “我们自己”单元

 身体:人或动物各生理组织构成的整体。

 感觉器官:人体能够接收外界信息的器官,一般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

 感觉:人对某一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的反应,如眼睛看到颜色是视觉,耳朵听到声音是听觉等。

 感知:人通过一个或多个感觉器官接收信息后做出的分析,如一块白色的石头摸着又硬又凉。

 比较:对比几种事物的相同和不同。反应:人体接收信息后引起的活动。

 生长:人体的体重、身高等方面的增加。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五、具体教学措施

 1. 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 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 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 1 始业教育课

  2 1-1.磁铁能吸引什么

  3 1-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4 1-3.磁铁的两极

  5 1-4.磁极与方向

  6 1-5.做一个指南针

 7 机动

 8 1-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9 1-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

 10 第一单元学习梳理

 11 2-1.观察我们的身体

 12 2-2.通过感官来发现

 13 2-3.观察与比较

  14 2-4.测试反应快慢

  15 2-5.发现生长

  16 机动

 17 2-6.身体的“时间胶囊”

  18 第二单元学习梳理

  19 学期总结评价

  注: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将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篇二: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 一 )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科学教学工作。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
 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尽管课时任务重,我仍尽力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创设轻松愉悦
 的情境进行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我知道,要想
 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下面我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在教育教学方面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们学校也申请了科普学校,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的重要性,并下决心以我微薄的力量来推
 进我校科学教育向前发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
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我严格要求自己,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尽量使教学工作更加完善。

 我是这样进行教学活动的∶ 
 
 1、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会在根据每节课堂上的情况,了解 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 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釆取相应的指导措施。并考虑到学生的个 体差异,尽量因材施教,有效地对个别学生进行引导。

 2、课前准备:课前要备好课,一定要准备好科学课上所需要的 实验材料,这对学生的探究和实验非常重要,所以,我会提前准备好,如果仪器室没有的材料,但是为了上好课,我就自己找材料或动手制作。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节课的总拿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觉地从学习态度上重视科学课,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实验操作,要注意
 观察每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多鼓励,多使用加到好处的评价性语言,使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做到自主探究,使科学课成为孩子们心目中一门有趣、重要的学科。

 4、做到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5、研究教学方法: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且,我教了三个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各年级的科学教学内容及重点 培养方向不同,所以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另外,一个年级的几个 班情况各不相同,所以要

 根据各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 计和辅导,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科普活动是科普教育的载体、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我们根据小 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具有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创造 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

 科普活动是科普教育的载体、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我们根据小
 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具有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创造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
 在紧张工作之余,时刻觉得自己有一种被淘汰的紧迫感受,要为自己充充电,特别是作为一名小学的科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似乎懂得要更多一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科学学科教学经验不足,总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知识还欠缺,教学上时常遇到一些知识上的
 难点,书到用时方恨少,没办法,只能平时自己多看些杂书了,在头
 脑中多储备一些知识,这样面对学生的难题时,能够坦然相对。
 我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待人真诚
 和善,努力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做到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
 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
 好自己分内的工作。这学期为了扎实地推进新课程,我积极地去外校
 听科学交流课,多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除了认真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之外,还积极参与

 学校分配的各项活动,协助其他老师做
 好学校的各项工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更好。平
 时能及时把工作情况、问题、困难向领导请示、汇报,并得到领导的鼓励和指导。同事之间能做到顾全大局,服从安排,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沟通。在这一学年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教学工作中也难免有缺陷,例如,理论知识不
 够,教学经验不足,组织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 二 )

 在这一学期,我继续任教二年级科学课,感受颇多。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提高科学课的实效性。我本人积极参加科学课竞赛活动,和教师共同参与教学研讨活动,获得同时的指导,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发挥科学课优势,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这学期教科学课,是我接触科学课以来的第二学期。虽然在教科学课之前,我学习了课程标准,阅读了相关资料,同时,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也曾经教过自然课。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要想上好科学课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首先,在理念上的转变。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六个

 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得需求;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标准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些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其次,在内容方面,我把自然课与科学课进行了对比,我发现∶
 1、科学课的主要内容,不仅综合了自然课的主要内容,还增加了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对人体自身的认识、环境保护教学内容。这样做更利于有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素养。2、科学课程具有更强的实用性、趣味性和灵活性。课程中的内容更注重选
 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符合儿童兴趣和需要的学习内容。尤其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取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形式,从而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全面的发展。

 再次,由于理念的转变以及主要内容的变化,引起了我在教学各方面的转变。1、由于文本提供的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很强,在备课时,教师要充分想到可能发生的情况,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教学时间。所以,在备课时,我不仅要考虑到文
 本的内容,还要考虑到文本延伸到的内容,查阅相关书籍,上网查阅资料,以防上课时出现过多的学生质疑, 而自己却不知怎样回答的情况。2、既然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那么在上课时,教学方法要

 根据课堂上出现的情况, 灵活多变的运用;重视学生观察思考、探究性学习教学环节也要随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3、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创设开放性课堂。有的学习内容,实践性非常强,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因此,教学过程不能仅仅在课堂上,需要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搜集材料、合作探究、从中获取知识。而在课堂上,只是汇报交流结果。如
 铁的生锈。当然,虽然探究的过程在课外,老师不能看到探究的过程,这就要求老师的指导更要及时、准确,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探究,得出结论。4、及时帮助学生写出探究记录。在写探究记录时,指导学生把探究的过程
 写条理、清楚,把结论写明白,并提出自己还没有弄清的问题。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的习惯。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许多困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想方设法解决。如∶如何大面积地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更好地搞好小组合作的效果等等。在科学教学战线上,我还是一个新兵,我将攻克一个个堡垒,扩大自
 己的阵地。不断总结经验,进行教学反思,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进步成长,促使学生学好科学课的积极性。
 
 


 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 三 )

 上学期,我担任一年级 2 个班的科学教学工作,学生刚刚由幼儿园升入,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再加上家庭及学生智力的差异,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小结如下: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学期初,钻研了《科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科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科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

 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4.做好测试评估工作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错误较多的类型依次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二、积极落实素质教育

 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改变"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 念,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活动展开,呈现出"乐,实,活,新"的教学情境。例如:找规律;动物拼图;我当小医生等活动,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解放了学生的眼睛,嘴巴和手,创造了让学生操作,实验的机会;独立思考的机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始终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三、参加教育教研活动 1.改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的。阅读教育期刊,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2.积极参与全国教师专业培训和学校的接力式教研,摸索教育教学特点,为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3."走出去,请进来"。到其他学校听课,自己上公开课,大家交流,讨论: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各种适宜的,开放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明确方向,促进教学。

 四、不足之处 对教材的钻研深度还不是很透彻,对科学教学工作还缺

 乏经验,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掌握规律还不是很明了,对学生的要求还不是很到位,更重要的是没有充分调动家长参与教育,学校家庭的教育不能形成合力,以致于成绩上不去。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实施,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

篇三: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 教学 工作计划及进度表 一、 教材解读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磁铁”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其中“磁铁”单元 7 课,“我们自己”单元 6 课,还有一个“科学阅读”内容,两个单元合计 13 课,原则上每课需 1 课时来完成教学。

 1. “磁铁”单元 本单元的 7 课课题分别是:《 1. 磁铁能吸引什么》,《 2. 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3. 磁铁的两极》,《 4. 磁铁与方向》,《 5. 做一个指南针》,《 6. 磁铁极间的相互作用》,《 7. 磁铁和我们的生活》。其中, 1-2 课研究的是磁铁能吸引怎样的物体以及怎样吸引, 3-6 课研究的是磁铁两极的特点以及指南针的制作,第 7 课是本单元的总结课。

 本单元的学习线索有两条,分别是“磁铁与周围物体之间的作用”和“磁铁两极的特性”,这两条学习线索贯穿整个单元。学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观察与交流磁铁的特性,了解磁力能使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产生相互作用,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铁的性质创造性地制作指南针以及磁铁玩具,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 )让学生多“体验”,体验磁铁实验带来的意外和惊奇;( 2 )让学生多“观察”,仔细观察磁

 铁实验中的各种现象;( 3 )让学生多“论证”,利用磁铁实验中收集到的证据展开讨论。

 特别说明的是,“磁铁”单元的学习不是小学生认识磁现象的终点,教科书依照课程标准,在高学段设置“能量”单元,从能量角度来探究磁和电的相互转化,从而体现“学习进阶”思想。

 2. “我们自己”单元 本单元的 6 课课题分别是:《 1. 观察我们的身体》,《 2. 通过感官来发现》,《 3. 观察与比较》,《 4. 测试反应快慢》,《 5. 发现生长》,《 6. 身体的“时间胶囊”》。其中, 1-4 课从身体的结构人手,逐步发展到对感觉器官的认识, 5-6 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关注自身健康成长的机会。

 本单元从认识人体的外部结构引入,设计了一些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肤)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活动,并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发育过程,以此促进他们理解人的生命特征,并为他们在小学中、高学段学习人体系统打下基础。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有机会观察讨论人体的基本结构,将眼、耳、鼻、舌和皮肤作为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感觉器官来认识,尝试回顾自己的生长以及期盼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

 学生主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通过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了解自己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观察中,发现感觉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能够帮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在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比较、

 分析和判断。二是要发展自己的健康意识,通过回顾之前的生长变化,学生将对自己身体健康生长的意识与对未来几年身体生长变化的期盼相结合 , 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

 上述两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并能在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猜想和推理;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能围绕一个主题做出猜测,尝试从多个角度、用多种方式认识事物。

 二、学情分析 1. 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 经过一个半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 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 “磁铁”单元的学习学生是有良好的学习基础的。因为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都见过、玩过磁铁,对许多磁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这就成为教学的起点。

 “我们自己”单元是继“植物”和“动物”之后的第三个有关生命科学的单元。从一年级开始,不同的观察活动都将感觉器官的观察活动作为一个活动重点 来处理,学生对于感觉器官的功能已经很熟悉,所以在感觉器官的认识活动中,重点呈现了感觉器官对于人认识世界所具有的学习功能的表现,教学中的活动表现出从感觉入手到知觉判断的过程。

 三、具体教学措施 1. 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 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 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 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 , 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 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

 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四、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备注 1 2.18-2.22 常规教育课

 2 2.25-3.1 磁铁能吸引什么

 3 3.4-3.8 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4 3.11-3.15 磁铁的两极

 5 3.18-3.22 磁铁与方向

 6 3.25-3.29 做一个指南针

 7 4.1-4.4 磁铁极间的相互作用

 8 4.8-4.12 磁铁和我们的生活

 9 4.15-4.19 观察我们的身体

 10 4.22-4.26 通过感官来发现

 11 4.29-5.3 观察与比较

 12 5.6-5.10 测试反应快慢

 13 5.13-5.17 发现生长

 14 5.20-5.24 身体的“时间胶囊”

 15 5.27-5.31 复习

 16 6.3-6.6 考试

 最新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 教学 工作计划及进度表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正规学习,已经基本认识了科学这门学科,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知道在科学课上认真听讲,能够和同伴合作进行实验操作,掌握了科学教材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土壤、天气、月相、季节、材料、书、纸等方面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不过,仍有少部分同学上课不能安静的听老师讲课,也不喜欢和同伴合作交流,学习态度不端正,因此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掌握都不太理想。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教师要对这部分同学加强引导,端正其科学学习的态度,力争使同学们都达到科学学习的基本要求。

 二、教材分析: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是最新修订的科教版教材,包括两个单元,共分为 13 课。因为是新教材,所以在本册教材中融合了以前科学学习的一部分知识,如推力和拉力的知识,另外在修订思路上面也有所改变,本册教材覆盖了新课标的相关要求,理顺了内容的逻辑关系,并且基于二年级学生水平,减少了知识容量,降低了学习要求,并且还设计

 了一些有料、有趣的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参与课堂、动手实践的兴趣。

 第一单元为《磁铁》单元。包括七课内容,分别为《磁铁能吸引什么》《磁铁怎样吸引物体》《磁铁的两极》《磁极与方向》《做一个指南针》《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铁和我们的生活》。本单元从磁性、磁极两个方面出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编排结构化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调用过去的零散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和思考中形成对磁铁较为全面的认识,指导学生将学习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了解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磁铁各部分磁力的强弱,磁铁的两极,两极的相互作用等知识,并在观察磁铁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制简易的指南针。

 第二单元主题为《我们自己》。包括六课内容,分别为《观察我们的身体》《通过感官来发现》《观察与比较》《测试反应快慢》《发现生长》《身体的“时间胶囊”》。本单元是引导学生把眼光从外部世界转移到自己的身体上,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体,知道我们的身体是由共同的外部结构和许多内部结构构成的。眼、 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具有学习的功能。学生通过观察自己的身体发现自己在生长变化。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亲自了解自己的身体,从而引发学生对自己身体的兴趣,引导学生能够关注自己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磁铁的不同形状,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和镍,能够隔空隔物吸铁,知道磁力可以传递。

 2、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明白磁极的吸力最大,知道磁铁能够指示南北,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3、引导学生通过做一个指南针的活动,进一步了解指南针的有关知识,体会磁铁的磁化现象及磁铁指示南北的特性。

 4、引导学生了解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快捷,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科学、运用科学的兴趣。

 5、引导学生能够从外部观察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的身体的基本结构,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自己身体内部的情况。

 6、知道通过感觉器官能够获取事物的相同与不同特征,用比较的方法识别不同的事物,认识到感觉器官能让我们观察到具体的事物,并以此区分事实与想象。

 7、了解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事物和作出反应。

 8、通过比较测量,引导学生知道自己身体在生长变化,从而能够关注自己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

 四、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给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学生学习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并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并结合课程知识和能力目标设计进行教学,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

 经验出发,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真正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习惯。

 3、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探究实验的方式,将科学探究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培养学 生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

 4、构建合理科学的奖励机制,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在奖励机制上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5、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便不断的改进。

 五、教学进度表: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备注 1 2.18-2.22 常规教育课

 2 2.25-3.1 磁铁能吸引什么

 3 3.4-3.8 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4 3.11-3.15 磁铁的两极

 5 3.18-3.22 磁铁与方向

 6 3.25-3.29 做一个指南针

 7 4.1-4.4 磁铁极间的相互作用

 8 4.8-4.12 磁铁和我们的生活

 9 4.15-4.19 观察我们的身体

 10 4.22-4.26 通过感官来发现

 11 4.29-5.3 观察与比较

 12 5.6-5.10 测试反应快慢

 13 5.13-5.17 发现生长

 14 5.20-5.24 身体的“时间胶囊”

 15 5.27-5.31 复习

 16 6.3-6.6 考试

 最新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 教学 工作计划及进度表 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磁铁”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其中“磁铁”单元 7 课,“我们自己”单元 6 课,还有一个“科学阅读”内容,两个单元合计 13 课,原则上每课需 1 课时来完成教学. 1.“磁铁”单元,本单元的 7 课课题分别是:《1.磁铁能吸引什么》,《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3.磁铁的两极》,《4.磁铁与方向》,《5.做一个指南针》, 《6.磁铁极间的相互作用》, 《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其中,1-2

 课研究的是磁铁能吸引怎样的物体以及怎样吸引,3-6 课研究的是磁铁两极的特点以及指南针的制作,第 7 课是本单元的总结课本单元的学习线索有两条,分别是“磁铁与周围物体之间的作用”和“磁铁极的特性”,这两亲学习线索贯穿整个单元。学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观察与交流磁铁的特性,了解磁力能使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产生相互作用,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功能...

篇四: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教案

 科

 学

  班级. .

 教师. .

  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学年度第二学期

 班级

 教师

 日期.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人,从整体上看学习科学兴趣很高,学习比较认真,部分学生能够从课外书中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也不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有些学生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在本学期的科学教学中,需要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开展教学,同时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科学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活动。

 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主题是《物体的运动》,共有 8 课,分别是《运动和位置》《各种各样的运动》《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我们的“过山车”》《测试“过山车”》。这 8 课的编排逻辑如下。第 1 课引导学生判断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借助方向盘和软尺描述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第 2 课主要是观察、比较和记录身边常见物体的运动形式,为第 3 课做好认知铺垫。第 3 课是了解物体的运动按运动轨迹(运动路线),第 4 课探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规律,引导学生认识到斜面坡度的大小、物体的形状都会影响物体运动的快慢,第 5 课和第 6 课,分别学习借助秒表、软尺等测量工具,使用“当运动距离相同时,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和“当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距离的长短”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描述其运动速度的大小。第 7 课是结合前面几课所学,设计、制作自己小组的“过山车”,第 8 课以观察、测量、比较“过山车”为主线开展探索活动,在活动和研讨中总结、应用、内化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二单元主题是《动物的一生》,共有 8 课,分别是《迎接蚕宝宝的到来》《认识其他动物的卵》《蚕长大了》《蚕变了新模样》《茧中钻出了蚕》《蛾蚕的一生》《动物的繁殖》《动物的一生》,包括两条线索,第 1、3、4、5、6 课以蚕为主要研究对象,呈现了蚕的生命周期现象。第 2、7、8 课是对蚕卵、蚕的繁殖、蚕的一生认识的延伸,引导学生形成对更多动物卵、繁殖和动物一生的认识,从个别到一般,逐步构建动物生命周期模型,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类别的动物。本单元以蚕的一生研究为载体,由蚕的一

 生延伸到昆虫的一生,再到更多动物的一生。由个别到一般、由个性到共性构建动物生命周期的模型,通过不同阶段蚕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现象的观察,帮助学生理解结构与功能的联系。

 第三单元主题是《太阳、地球和月球》,共有 8 课,分别是《仰望天空》《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影子的秘密》《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球——地球的卫星》《地球的形状》《地球——水的星球》《太阳、月球和地球》,太阳、地球和月球是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天体,学生通过日常观察、课外阅读等途径对三个天体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这 8 课的学习,学生对太阳、地球和月球三个天体的认识将更上一层楼。前 3 课学生将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的光影关系。第 4 到第 7 课,学生将对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特征有足够认识,同时逐步探索三者关系。第 8 课,学生将通过制作主题海报的形式,对地球展开更加深入的探索。

 教学目标

 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学会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描述某个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

 物体的运动有不同形式,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记录和描述物体不同的运动方式。

 借助秒表、软尺等工具进行测量,并比较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练习用“当运动距离相同时,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和“当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距离的长短”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根据设计要求,设计、制作、评价、改进自己小组的“过山车”。

 动物都要经历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不同动物从生到死经历的时间不同,具体过程也不相同。

 动物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主要有卵生和胎生等不同的繁殖方式。

 动物与植物以及其所生活的环境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能够制订研究蚕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并能根据观察计划进行长期观察,研究蚕的一生。

 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探究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表面有很多环形山,学会记录月相,并懂得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是一个液态水资源十分丰富的星球。

 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知道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使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学会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描述某个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

 借助秒表、软尺等工具进行测量,并比较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学会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动物都要经历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不同动物从生到死经历的时间不同,具体过程也不相同。

 动物与植物以及其所生活的环境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能够制订研究蚕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并能根据观察计划进行长期观察,研究蚕的一生。

 了解有关太阳、月球、地球的知识,探究太阳、月球、地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的光影关系,探索三者关系。

 教学措施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

 3.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 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5.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6.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教学时间安排

 周次 单元主题 课题 课时 备注 1 第一单元 物体的运动 1 运动和位置 1

 1 2 各种各样的运动 1

 2 3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

 2 4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1

 3 5 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

 3 6 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1

 4 7 我们的“过山车” 1

 4-5 8 测试“过山车” 1 机动 1 课时 5-6 第一单元复习 2

 6 第二单元 动物的一生 1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1

 7 2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1

 7 3 蚕长大了 1

 8 4 蚕变了新模样 1

 8-9 期中复习 2

 9 5 茧中钻出了蚕 1

 10 6 蛾蚕的一生 1

 10 7 动物的繁殖 1

 11-12 8 动物的一生 1 机动 2 课时 12-13 第二单元复习 2

 13 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1 仰望天空 1

 14 2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

 14 3 影子的秘密 1

 15 4 月相变化的规律 1

 15 5 月球——地球的卫星 1

 16 6 地球的形状 1

 16 7 地球——水的星球 1

 17 8 太阳、月球和地球 1 机动 1 课时 18 第三单元复习 2

 19-20 综合复习 综合复习 4

  课题 第一单元 物体地运动 1.运动和位置 课时

 时间

 教学目标

 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学会判断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2.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3.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测定和表述某个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4.关注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教学难点

 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描述自己的位置 教学准备

 方位图,皮尺,教学课件、校园地图等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上课了,我们回到教室,坐在座位上等待上课;老师从办公室来到教室给我们上课。我们发现,同学们和老师都在运动。

 2.其实我们周围运动的物体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来列举我们身边运动的物体。

 预设:

 小鸟在飞翔。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汽车在马路上行驶。

 小鱼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

 3.河水流淌、鸟儿飞翔、运动员在奔跑、车辆行驶、卫星升空……这些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4.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单元,研究物体的运动。

 二、聚焦 1.出示小女孩喂鱼的视频,学生观看视频,了解视频内容。

 2.教师引导:在这这个视频中,我们看到小女孩蹲在石头上给鱼儿喂食,池塘里的水被鱼儿搅起了波纹。视频中有的物体在不停的运动,而有的物体是不动的。谁来说一说哪些物体在动?哪些物体是不动的? 预设:小女孩、石头、树木没有动,水面、鱼儿是在运动的。

 3.当我们观察一个物体时,怎样判断它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4.板书课题:1.1 运动和位置 三、探索 活动一:观察图片,判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1.出示课本第 2 页的三组图片,提出要求:

 2.仔细观察图片,了解图片内容,比较每一组图片前后两张照片的不同之处,说一说图片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教师指导:在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在运动,我们可以这样表达:和地面(甲物体)相比,(乙物体)的位置移动了,所以,(乙物体)是运动的;和地面(甲物体)相比,(乙物体)的位置没有移动,所以,(乙物体)是静止的。

 4.全班交流,预设:

 第 1 组图片中的两位男生、第 2 组图片中的公交车、第 3 组图片中天空中的老鹰这三者和地面相比,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他们都是运动的。而其他物体和地面相比,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第1幅图中奔跑中的两位男生相对于坐在地上静止不动的围观学生来说,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第 2 幅图中公交车相对于旁边的站牌而言,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公交车是运动的。

 第 3 幅图中老鹰相对于天空中的白云来说,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老鹰是运动的。

 5.情境练习 教师在教室里走一圈,然后问学生:老师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判

 断的依据是什么? 预设:

 和学生相比,老师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可以判断老师是运动的。

 和黑板相比,老师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可以判断老师是运动的。

 6.教师小结:要想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运动的,要看这个物体和其他物体相比,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如果位置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个物体就是运动的。

 活动二:两人静止不动时,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1.教师引导:我们怎样准确的描述物体的位置呢? 2.出示课本第 3 页上面一幅图片,学生仔细观察,了解准确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3.全班交流:

 方法——两人静止不动时,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工具——方向盘和软尺 具体操作——将方向盘摆放在地上,摆放时需要与教室的实际方位相吻合;一名学生站在方向盘中心,手拿着软尺的零刻度一端缩在胸前,另一名学生拉着软尺另一端,也把手缩在胸前。

 要点:

 说清楚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8 个方向。

 说清楚距离——比如我在某某同学西南方向约三米处。

 4.教师指导学生按照方法进行实际操作,并且练习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活动三:改变位置,再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1.教师提出要求:中心的同学静止不动,自己运动起来,多次改变位置,同时运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2.学生分小组活动,以一个学生为中心,位置静止不动,其他同学自己动起来,改变位置,同时运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3.全班交流,教师指一个小组同学上讲台演示,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和倾听,进一步体会物体的运动和位置的关系。

 活动四:把自己在校园中的位置告诉同学 1.出示校园平面图,提出要求:

 找一找自己的位置在哪里?想一想该怎样准确的把自己在校园中的位置告诉别的同学。

 2.教师提示:

 描述方法:自己在某个物体的什么方向约多少米处。

 描述要点:说清楚自己相对于某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

 3.学生分小组活动,运用透明的方向盘及测量尺来测量方向及距离,并且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自己的位置。

 4.全班交流,预设:

 我在学校正门西北方向 100 米处。

 我在学校操场东南方向 150 米处。

 5.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初步学会了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四、研讨 1.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要想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运动的,要看这个物体和其他物体相比,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如果位置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个物体就是运动的。

 2.怎样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说清楚自己在某个物体的什么方向约多少米处。

 五、拓展 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向东行驶,因发生故障停在离车站 1500 米的地方,请用圆点在图中标出汽车的位置。

 教学 反思

  课题 2.各种各样的运动 课时

 时间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2.掌握常见的运动形式以及辨别方法。

 3.经历观察各种运动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4.经历实验探究,体会各种运动的复杂性与趣味性。

 教学重点

 知道生活中常见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教学难点

 掌握常见的运动类型以及辨别方法。

 教学准备

 指尖陀螺、钢尺、悠悠球、木马玩具、汽车玩具、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能动的物体,它们是怎样运动 的呢?” 2.学生汇报:“见过秋千、汽车、鸟、电梯……” 3.你们还知道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吗? 4.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前,明确观察要求。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秋千、摆钟、汽车雨刮、跷跷板等常见物体运动视频。

 (2)教师出示指尖陀螺等教学器...

篇五: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一、教材解读 一年级下册由 “ 我们周围的物体 ” 和 “ 动物 ” 两个单元构成。“ 我们周围的物体 ” 单元有 7 个教学内容,分别是《 1. 发现物体的特征》、《 2. 谁轻谁重》、《 3. 认识物体的形状》、《 4. 给物体分类》、《 5. 观察一瓶水》、《 6. 它们去哪里了》、《 7. 认识一袋空气》。“ 动物 ” 单元有 6 个教学内容,分别是《 1. 我们知道的动物》、《 2. 校园里的动物》、《 3. 观察一种动物》、《 4. 给动物建个家》、《 5. 观察鱼》、《 6. 给动物分类》。两个单元总计 13 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 1 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 “ 科学阅读 ” 内容。

 “ 我们周围的物体 ” 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指向 “ 组成世界的物体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 ” 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为此, “ 我们周围的物体 ” 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

 的理解。

 “ 动物 ” 单元同一年级上册的 “ 植物 ” 单元一样,指向 “ 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 ” 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给一年级学生设计的 “ 动物 ” 单元,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像所有的生物一样,动物具有独特的外部结构,能帮助自己实现生命的功能,感知周围的生活环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 动物 ” 单元首先从唤醒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开始,经过寻访校园里的动物,对动物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对蜗牛和鱼的身体结构、运动方式和生存环境的细致观察,丰富对动物某些共同特征的理解,最后一课给动物分类的活动,则是从研究方法上给学生们以启示。

 这两个单元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都强调了在比较中观察,以及对观察对象的描述和记录。另外,分类和识别在两个单元中也都处在重要的位置。尽管这些活动主要是从运用感官及简单工具的层面上展开的,但对小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家如何做科学都十分重要。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大多为六、七岁,他们对物体的认识主要围绕质量、体积、状态等表观特征展开。在面对一个

 物体时,一年级学生大多可以说出其最明显的特征,如黄色的橡皮、透明的玻璃。但是学生大多不会描述那些不显著的特征,如与质量和体积相关的特征。通常,只有当描述物体特征的任务明确指向与质量或体积相关的特征时,学生才能说出哪个更大、哪个更重。尽管一年级学生掌握的词汇有限,不知道如何描述物体的特征,但是他们认识物体的主要困难并不在于不能描述,而是缺乏认识物体的角度,不能从更多角度、更全面地描述物体,无法稳定地从物体的外部特征、质量和体积三方面认识物体。

 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是一年级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当学生走出教室寻访校园里的小动物时,很容易出现 “ 兴奋有余,活动不足 ” 等现象。在观察蜗牛、金鱼等活动中,也会出现注意力分散、观察无序等现象,会有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等问题。为 此,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 “ 科学词汇 ” 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三、教学目标 1.“ 我们周围的物体 ” 单元教学目标

 ( 1 )科学概念目标 ① 物体的颜色、形状、轻重、厚薄、表面粗糙度等特征可以被我们观察和描述。

 ② 不同的物体之间有许多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对他们进行分类。

 ③ 水和空气具有无色、无味、会流动的特征。

 ( 2 )科学探究目标 ①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事物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② 能以讨论、绘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③ 尝试以图标的形式组织信息。

 ④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⑤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 3 )科学态度目标 ①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② 乐于在情境中学习,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③ 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④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⑤ 具有分析、反思探究过程的能力。

 (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 认识到水和空气是重要的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② 知道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特征,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2.“ 动物 ” 单元教学目标 ( 1 )科学概念目标 ① 知道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

 ② 知道不同的动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有个体差异。

 ③ 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④ 知道动物会运动、呼吸、生长、繁殖和死亡。

 ⑤ 体会动物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他们需要空气、食物、水、阳光等。

 ⑥ 知道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

 ⑦ 说出周围常见的动物名称及其特征。

 ⑧ 知道按一定的标准可以给动物分类。

 ( 2 )科学探究目标 ① 能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

 ② 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③ 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④ 能饲养小动物一段时间。

 ⑤ 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⑥ 能按自己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 3 )科学态度目标 ①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物表现出探究兴趣。

 ② 对动物的特征和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

 ③ 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④ 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

 (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 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

 ② 了解动物是地球家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四、具体教学措施 1. 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学习兴趣对于科学学习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 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 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 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 , 科学探究的各种

 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教学计划表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1

 发现物体的特征 1 2

 谁轻谁重 1 3

 认识物体的形状 1 4

 给物体分类 1 5

 观察一瓶水 1 6

 它们去哪里了 1 7

 认识一袋空气 1 8

 科学阅读 1 9

 我们知道的动物 1 10

 机动 1 11

 校园里的动物 1 12

 观察一种动物 1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 教材解读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磁铁”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其中“磁铁”单元 7 课,“我们自己”单元 6 课,还有一个“科学阅读”内容,两个单元合计 13 课,原则上每课需 1 课时来完成教学。

 1.“磁铁”单元 本单元的 7 课课题分别是:《1.磁铁能吸引什么》,《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3.磁铁的两极》,《4.磁铁与方向》,《5.做一个指南针》,《6.磁铁极间的相互作用》,《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13

 给动物建个“家” 1 14

 观察鱼 1 15

 给动物分类 1 16

 科学阅读 1 17

 总复习 1

 其中,1-2 课研究的是磁铁能吸引怎样的物体以及怎样吸引,3-6 课研究的是磁铁两极的特点以及指南针的制作,第 7 课是本单元的总结课。

 本单元的学习线索有两条,分别是“磁铁与周围物体之间的作用”和“磁铁两极的特性”,这两条学习线索贯穿整个单元。学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观察与交流磁铁的特性,了解磁力能使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产生相互作用,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铁的性质创造性地制作指南针以及磁铁玩具,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1)让学生多“体验”,体验磁铁实验带来的意外和惊奇;(2)让学生多“观察”,仔细观察磁铁实验中的各种现象;(3)让学生多“论证”,利用磁铁实验中收集到的证据展开讨论。

 特别说明的是,“磁铁”单元的学习不是小学生认识磁现象的终点,教科书依照课程标准,在高学段设置“能量”单元,从能量角度来探究磁和电的相互转化,从而体现“学习进阶”思想。

 2.“我们自己”单元 本单元的 6 课课题分别是:《1.观察我们的身体》,《2.通过感官来发现》,《3.观察与比较》,《4.测试反应快慢》,《5.发现生长》,《6.身体的“时间胶囊”》。其中,1-4 课从身体的结构人手,逐步发展到对感觉器官的认识,5-6 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关注自身健康成长的机会。

 本单元从认识人体的外部结构引入,设计了一些用感官(眼、耳、

 鼻、舌、皮肤)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活动,并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发育过程,以此促进他们理解人的生命特征,并为他们在小学中、高学段学习人体系统打下基础。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有机会观察讨论人体的基本结构,将眼、耳、鼻、舌和皮肤作为帮助我们认识 世界的感觉器官来认识,尝试回顾自己的生长以及期盼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

 学生主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通过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了解自己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观察中,发现感觉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能够帮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在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二是要发展自己的健康意识,通过回顾之前的生长变化,学生将对自己身体健康生长的意识与对未来几年身体生长变化的期盼相结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

 上述两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并能在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猜想和推理;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能围绕一个主题做出猜测,尝试从多个角度、用多种方式认识事物。

 二、学情分析 1.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 经过一个半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

 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 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 和行为 ,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 , 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 , 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另外,他们 精力旺盛、活泼好动, 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 “磁铁”单元的学习学生是有良好的学习基础的。因为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都见过、玩过磁铁,对许多磁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这就成为教学的起点。

 “我们自己”单元是继“植物”和“动物”之后的第三个有关生命科学的单元。从一年级开始,不同的观察活动都将感觉器官的观察活动作为一个活动重点来处理,学生对于感觉器官的功能已经很熟悉,所以在感觉器官的认识活动中,重点呈现了感觉器官对于人认识世界所具有的学习功能的表现,教学中的活动表现出从感觉入手到 知觉判断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1. “磁铁”单元 ( 1 )科学概念目标 ●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磁铁可以隔着一段距离、一些物体对铁-类的物体产生吸引作用。

 ●磁铁不同部分的磁力强弱不同,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铁有两个磁极 。

 ●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 表示 ;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利用磁铁能够指示南北方向的特点制成的。

 ●钢针经过磁铁摩擦能变成小磁针,可以用来自...

篇六: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教案全册及教学反思 科教版二年级下册

  时间:___ 月____ 日 课题 1.1 磁铁能吸引什么 教 教 学 学 目 目 标 标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3.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 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主要教法 观察法、实验法 教

 学

 过

 程 程 一、魔术导入, 激发兴趣 1、小魔术:出示一个乒乓球,一张纸。问:谁能让乒乓球定在纸上?教师演示。

 2、提出问题:乒乓球怎么会粘在纸上呢?揭题、板书:磁铁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 一) 活动一:

 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 1)师:磁铁为什么叫它吸铁石?它只会吸铁吗? 生:因为它会吸铁,好像别的都吸不住的。

 生:不一定,好像别的也能吸。(引发学生冲突。) (2)师:要研究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怎么做? 生:做个实验就清楚了。

 师:你们说得对,科学研究不能光凭感觉,得用事实说话!那就请大家亲自动手,来检验一下,老师在工具盘里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材料,请大家用这些材料做实验,并把实验的情况和发现记录在练习册的表格里。

 (3)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磁铁主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教师补课题:有磁性。

 ( 二) 活动二:

 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1、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磁铁能吸引铁材料制成的物体,那么,如果老师用这些物体将磁铁和铁隔开,磁铁还能吸住铁吗?( 教师出示:木片、纸片、塑料片、铝片、布片。)

 2、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3、学生充分汇报。

 4、根据刚才的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教师板书: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吸住铁。

 5、这里的“一些物体”指一的是不是铁材料制成的物体。因为磁铁隔着铁质物体吸铁,情况比较复杂,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研究到的。当然如果你们现在感兴趣的话,可以回家做一做实验,然后把实验结果告诉给老师,好吗? ( 三) 活动三:

 哪些物体是铁做的? 1、小朋友们,你们看:我这里有一堆硬币,可哪个硬币是铁制成的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老师呢?(出示硬币,学生猜测。) 2、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辨别铁制成的物体吗? 学生指出:可以用磁铁来检验,因为磁铁能吸住铁。

 哪种硬币里含有铁的成分呢?为什么有的硬币能被磁铁吸住?而有的硬币又不能被磁铁吸住呢?想进一步了解硬币吗?(出示小资料:硬币的成分,学生认真阅读。) (四)活动小结 【板书设计】

 磁铁能吸引什么

 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铁类物质)

 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可以,但对该物体性质有要求)

 哪些物体是铁做的?(镰刀、削笔刀、锄头)

 课后 反思

  从低年级学生实际出发,提供自我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进行实验前的猜想,并将猜想记录在记录单上。接着通过每人各自进行的小实验,让孩子发现“磁铁能吸住一些东西”,并将能吸住的东西,记录在记录单上。调动其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观察、分析能力。通过经验分享环节,并帮助幼儿汇总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论。又进一步激发了学习活动的热情。最后是延伸活动,学生在自己教室中找找还有哪些东西或者是物品能被磁铁吸住的。

  时间:___ 月____ 日 课题 1.2 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教 教 学 学 目 目 标 标 1、通过探讨使小车用运动起来的方法,复习拉力、推力的知识,认识磁铁的磁力作用。

 2、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磁铁有隔空、隔物吸铁的性质,并利用磁铁的这一特性玩一玩“蝴蝶飞”游戏。

 3、了解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磁铁的磁力作用及磁铁隔空隔物吸铁的特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磁铁的磁力作用,知道磁铁能隔空、隔物吸铁。

 主要教法 观察法、实验法 教

 学

 过

 程 程 一 、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磁铁能吸引什么》,请大家来说一说磁铁能吸引哪些东西?这些东西具有什么共同特点? 2、教师引导:正如大家刚才说的,磁铁能吸引铁和镍,那么同学们知道磁铁是怎样吸引铁和镍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将来探究第二课。

 3、揭示课题: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二、探究如何让小车动起来

 1、教师出示一辆简易的小车,小车由四个轮子和铁片组成。

 引导:同学们,这是一辆小车,你们能让这辆小车动起来吗?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探讨使这辆小车动起来的方法。

 预设:可以拉。在小车上系一根细绳,用手拉动小车,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要使这辆小车动起来,我们可以借助拉力或推力,用手拉动小车或推动小车,都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不过,现在老师要求同学们在不接触小车的情况下让小车动起来。下面同小组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交流,再验证一下自己的方法管不管用。

 4、教师巡视,相机了解学生想出了哪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

 5、全班交流并展示学生们想出来的方法,看看这些方法效果怎样。

 6、教师引导:同学们,刚才大家想了各种办法,在不接触小车的情况下,让小车动起来。大

 家想的办法有的效果不是太好,如用嘴吹,利用风力使小车运动起来。有的效果比较好,如只用一块磁铁就使小车运动起来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试验一下,如何用磁铁使小车运动起来。

 三、实验探究: : 不接触小车, , 如何让小车运动起来? ?

 1、实验材料:一辆小车、一块条形磁铁。

 2、实验方法:把小车平放在桌面上,手拿一块条形磁铁,把条形磁铁的一端,对着小车慢慢靠近,利用磁力使小车移动。然后再换磁铁的另一端试试。

 3、实验要领:在实验中要把握好条形磁铁靠近小车的位置和手拿磁铁移动的速度,不要忽快忽慢。这个实验可以多做几次,效果会更好。

 4、学生实验之后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情况,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不接触小车,也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5、教师再次引导:同学们,刚刚我们拿的是条形磁铁做实验,那么其它形状的磁铁,是不是也能做出同样的效果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选一种形状的磁铁,再来做一做实验,看看效果怎么样? 6、学生做完实验之后,交流试验情况,教师引导:看来不论用什么形状的磁铁,都能不用靠近小车使小车运动起来。实验做完了,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磁铁不用靠近小车,就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7、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作出小结:磁铁不用接触小车就使小车运动起来,利用的是磁力。因为磁铁有磁力,磁力可以吸引铁,小车就是用铁片制作而成的,所以磁铁不用接触小车,就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

 8、教师引导:下面我们继续来试一试,在小车和磁铁中间隔着一些物体,磁铁还能让小车动起来吗? 教师出示一些物品,如纸张、塑料片、布片、餐巾纸等较薄的物品。

 9、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边实验边观察实验的现象,完成实验记录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的情况,并相机加以提示。

 全班交流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磁铁隔着这些物品,为什么还能在不接触小车的情况下,使小车运动起来? 10、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刚刚我们说到了磁铁有磁力,只要在磁力的范围之内,磁铁都可以在不接触小车的情况下,使小车运动起来。虽然小车和磁铁之间隔着其他东西,但是并不影响磁铁磁力的作用。

 四、课堂拓展

 1、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磁铁吸引物体靠的是磁力,磁铁还能够

 隔空、隔物吸铁。了解了磁铁的这一特性,下面我们来玩一玩“蝴蝶飞”的游戏。

 2、出示材料:剪刀、纸片、回形针、细线、磁铁。

 3、介绍制作方法: 先把纸片剪成蝴蝶形状,再在中间夹上回形针,然后用细线系上,一个漂亮的小纸蝴蝶就完成了。

 4、玩法:同桌合作玩这个小游戏,一人抓住细线,另一人拿着磁铁去吸引纸蝴蝶,并不停的移动小磁铁,这只蝴蝶就会飞起来了。

 五、板书设计

 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磁铁利用磁力吸引物体

 课后 反思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能够很快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

 2.学生亲自实验,亲自接触磁铁,可以更好的学习到磁铁的知识,既锻炼了动手能力,也可以通过实验现象发现更多的问题。

 3.实验器材可以从身边选取,让学生明白科学离不开生活。

 不足之处:

 1.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有部分学生没有明确实验要求,做实验时只顾着用磁铁玩而没有真正做实验。

 2. 由于用磁铁吸引小车时,小车的前进速度太快,还没有来得及移动磁铁,小车就吸到了磁铁上,所以只是短暂的体验了可以用磁铁让小车动起来,对于这一点学生很难控制着磁铁拉着小车前进。

 3.学生在进行实验室时气氛很活跃,但是有点声音过大。

  时间:___ 月____ 日 课题 3 1.3 磁铁的两极

 教 教 学 学 目 目 标 标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3、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假设性解释。

 4、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研究磁性强弱的问题,从某方面对不同的实验方法做出比较和评价,体会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收集数据,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这种吸引、排斥的作用是相互的;磁铁的两个磁极不完全相同,磁极不同,作用不同。

 主要教法 观察法、实验法 教

 学

 过

 程 程 一、情景导入: :

 1、(实物出示)看,这是什么?(小钢珠和条形磁铁)如果把小钢珠放在条形磁铁的中间,一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猜测。

 2、我们来试试吧!教师演示(多做几次)看到了什么?(小钢珠在磁铁上总向两边滚) 3、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生猜想,做出假定性解释。

 二、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 :

 1、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同一块磁铁各部分的磁性不一样强呢?那我们猜条形磁铁哪些部位磁性最强? 2、这只是大家初步的想法,怎样用科学的实验数据或现象来证明我们的观点呢?要比较磁铁的各部分磁性谁更强,可以怎么比? 3、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4、交流汇报实验方案。

 (1)、如果要测磁铁各部分能吸起回形针数,该怎么做?磁铁是放在桌上好呢还是挂起来?可以在条形磁铁的哪些部位放回形针?为节约时间我们可以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点,板书条形磁铁,并选择五个点,回形针怎么放?我们可以一个接一个放(演示)现在放了几个?如果再放上

 去要掉下来了,算吸起几个?注意一定要轻轻的放上去,细心一些。要不要记下各部位吸起的回形针数,记在哪里?在记录纸上就有这种实验方法的记录处,我们来看一下,分别在磁铁的 A、B、 C、D、E 处下面的括号中记录下来? (2)、这是比磁铁各部分吸的回形针数,是一种比较好的比磁性强弱的办法,还有其它不同的办法吗? (3)、能不能比磁铁各部分吸同一个回形针所需要的距离呢?怎样量磁铁各部位吸起同一个回形针需要的距离?用什么材料做的尺来量比较好一些?旁边能不能放其它的磁铁?把回形针放在尺的起始点放回形针,沿着尺慢慢的接近回形针,当吸住回形针时,观察磁铁离起始点的距离,就是这个部位吸回形针的距离。

 (4)、如果用小钢珠实验,怎么来做?小钢珠先放哪里?旁边能不能放其它的磁铁?观察什么?怎么记录实验的结果呢?可以用箭头画出铁珠的运动轨迹。

 5、刚才小朋友们想出了许多好办法。但课堂上时间毕竟有限,为了大家更好的交流,我们先选择第一种方法进行,好吗?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6、各小组实验数据汇总。

 7、我们一起来观察分析一下,从我们的汇总数据里,我们可以发现些什么信息? 8、小结。

 我们把两端磁性最强的地方,叫做磁极。(板书磁极)想想一块磁铁磁极有几个? 三、 磁极两极的研究:

 1、我们已经知道磁铁能吸铁,如果用一个磁铁的磁极去吸引另一个磁铁的磁极,吸引力会更大吧? 2、用两只手握住两块没有标识的磁铁,将他们的磁极相互接近,出现什么情况?我们的手有什么感觉? 3、为什么有的吸在一起,有的会推开呢?这样的情况会出现几种? 4、我们能准确的说出,两块磁铁相互接近时是哪两个磁极相互吸引,哪两个相互排斥? 5、学生讨论交流,老师适时引导。

 【板书设计】

 磁铁的两极

 磁铁两端磁性较强的地方叫磁极

 两块磁铁可能相互吸引可能相互排斥

 课后 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标力求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研究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使他们体会到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时指导学生探究认识磁铁同极互相排斥、异极互相吸引的性质。

  整堂课,学生惊叹磁铁的奇妙有趣,沉浸在玩耍的乐趣中,并鼓励学生要把知识学以至用,将课堂内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时间:___ 月____ 日 课题 4 1.4 磁极与方向

 教 教 学 学 目 目 标 标 1、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

篇七: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班级

 教师

 日期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正规学习,已经基本认识了科学这门学科,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知道在科学课上认真听讲,能够和同伴合作进行实验操作,掌握了科学教材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土壤、天气、月相、季节、材料、书、纸等方面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不过,仍有少部分同学上课不能安静的听老师讲课,也不喜欢和同伴合作交流,学习态度不端正,因此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掌握都不太理想。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教师要对这部分同学加强引导,端正其科学学习的态度,力争使同学们都达到科学学习的基本要求。

 教

 材

 分

 析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是最新修订的科教版教材,包括两个单元,共分为 13 课。因为是新教材,所以在本册教材中融合了以前科学学习的一部分知识,如推力和拉力的知识,另外在修订思路上面也有所改变,本册教材覆盖了新课标的相关要求,理顺了内容的逻辑关系,并且基于二年级学生水平,减少了知识容量,降低了学习要求,并且还设计了一些有料、有趣的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参与课堂、动手实践的兴趣。

 第一单元为《磁铁》单元。包括七课内容,分别为《磁铁能吸引什么》《磁铁怎样吸引物体》《磁铁的两极》《磁极与方向》《做一个指南针》《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铁和我们的生活》。本单元从磁性、磁极两个方面出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编排结构化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调用过去的零散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和思考中形成对磁铁较为全面的认识,指导学生将学习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了解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磁铁各部分磁力的强弱,磁铁的两极,两极的相互作用等知识,并在观察磁铁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制简易的指南针。

 第二单元主题为《我们自己》。包括六课内容,分别为《观察我们的身体》《通过感官来发现》《观察与比较》《测试反应快慢》《发现生长》《身体的“时间胶囊”》。本单元是引导学生把眼光从外部世界转移到自己的身体上,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体,知道我们的身体是由共同的外部结构和许多内部结构构成的。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具有学习的功能。学生通过观察自己的身体发现自己在生长变化。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亲自了解自己的身体,从

  而引发学生对自己身体的兴趣,引导学生能够关注自己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

 教学目标与要求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磁铁的不同形状,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和镍,能够隔空隔物吸铁,知道磁力可以传递。

 2、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明白磁极的吸力最大,知道磁铁能够指示南北,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3、引导学生通过做一个指南针的活动,进一步了解指南针的有关知识,体会磁铁的磁化现象及磁铁指示南北的特性。

 4、引导学生了解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快捷,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科学、运用科学的兴趣。

 5、引导学生能够从外部观察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的身体的基本结构,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自己身体内部的情况。

 6、知道通过感觉器官能够获取事物的相同与不同特征,用比较的方法识别不同的事物,认识到感觉器官能让我们观察到具体的事物,并以此区分事实与想象。

 7、了解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事物和作出反应。

 8、通过比较测量,引导学生知道自己身体在生长变化,从而能够关注自己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

 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给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学生学习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并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并结合课程知识和能力目标设计进行教学,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真正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习惯。

 3、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探究实验的方式,将科学探究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培养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

 4、构建合理科学的奖励机制,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在奖励机制上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5、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便不断的改进。

 教学时间安排:

 周

 次

 单

 元

 课

 题

 课

 时

 备

 注

 1 第一单元 磁铁 1、磁铁能吸引什么 1

 2 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1

 3 3、磁铁的两极 1

 4-5 4、磁极与方向 1 机动 1 课时 6 5、做一个指南针 1

 7 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1

 8 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 1

 9 单元复习 1

 10 第二单元 我们自己 1、观察我们的身体 1

 11 2、通过感官来发现 1

 12 3、观察与比较 1

 13-14 4、测试反应快慢 1 机动 1 课时 15 5、发现生长 1

 16 6、身体的“时间胶囊” 1

 17 单元复习 1

 18-20 综合复习 综合复习 3

  课

 题

  1 1 、磁铁能吸引什么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了解磁铁有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等各种各样的形状。

 2、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了解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从而了解磁铁有吸引铁和镍这一基本特性。

 3、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引导学生能够利用磁铁能吸引铁和镍这一特性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磁铁具有吸引铁和镍这一基本特性,并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了解磁铁能够吸引铁和镍,并能够利用磁铁的这一特性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准备 各种形状的磁铁图片、回形针、小石块、铁钉、铝片、纸片、布条、小钢珠、橡皮、木片、玻璃珠、各种硬币、剪刀等物品、实验记录单。

 预习要求 观察生活中的物体,用磁铁去吸一吸,看看磁铁能吸引哪些东西。

 教

 学

 过

 程 旁

 注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张纸和一颗小钢珠,引导:同学们,大家看老师手上有一张纸和一颗小钢珠,老师能够不用任何东西把这颗小钢珠粘到这张纸上,大家相信吗?请睁大眼睛看一看。

 2、教师继续演示:把钢珠粘到纸上。

 学生感到非常奇怪,睁大眼睛看着老师和老师手上的纸。

 3、教师揭开谜底:并不是老师会魔术,其实秘密就在老师手上这张纸上面。

 教师把这张纸的反面展示给同学们看,学生发现这张纸的反面上粘着一块小磁铁。

 4、教师继续引导:其实不是这张纸吸住了这颗小钢珠,而是这块小磁铁吸住了这颗小钢珠。如此看来,这块小磁铁的作用还真大。除了这颗小钢珠之外,磁铁还能吸引哪些东西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5、揭示课题:1、磁铁能吸引什么 二、磁铁的形状 1、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磁铁非常多,你在哪些地方见过磁铁呢? 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磁铁。

 白板上的拼音字母、磁性黑板、门吸、冰箱的门、吸尘器、电饭锅等等上面都有磁铁。

 2、教师引导:我们生活中的磁铁真是无处不在呀!你见过的磁铁有哪些形

  状呢?请你画出你见过的磁铁形状。

 学生拿出纸笔,画出自己见过的磁铁的形状,看谁画的又快又多。

 展示学生画出的磁铁的形状。教师相机出示这种形状的磁铁实物或者图片,并引导学生先根据磁铁的形状猜一猜磁铁的名称,再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柱形磁铁、方块型磁铁、槽形磁铁、彩色圆形黑板磁铁、环形磁铁、球形磁铁等等。

 3、教师引导:同学们,磁铁的形状可真多呀!大家想一想,为什么磁铁要做成这么多不同的形状呢? 教师相机引导:因为生活中要把磁铁用在不同的地方,这就需要磁铁有各种不同的形状,这与磁铁的用途有关。

 三、探索实践,了解磁铁能吸引什么 1、教师引导:同学们,磁铁究竟能吸引什么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索这个问题。

 2、出示各种各样的实验材料,如铜片、回形针、小石块、啤酒瓶盖、铁钉、铝片、纸片、布片、小钢珠、橡皮、木片、玻璃珠、剪刀、各种硬币等等物品。学生也可以把自己能够找到的物品拿出来。

 3、教师引导:下面我们就用磁铁分别去吸这些物品,看一看哪些物品能被磁铁吸引?哪些物品不能被磁铁吸引?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放在一起,并请大家在实验记录单上面相应的位置打钩,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放在一起,并在记录单相应位置打 X。验证好这些东西之后,请大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又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师相机出示实验记录单,并发放给各个小组。

 4、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完成实验记录单。

 5、教师巡视,了解实验情况,提醒学生注意小组同学之间要进行合作,共同完成这个实验,并且在这个实验中,可以把你能找到的物品都都拿来验证一下,看看磁铁能不能吸引这些物品?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我们提出的问题。

 6、实验结束之后,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展示各小组的实验记录单,并请相应小组的同学介绍本小组的实验情况。

 7、教师引导:同学们,大家现在再来看一看,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分别是哪些? 8、学生读一读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的名称,并且再思考思考,这些物品有

  什么共同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弄明白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都含有铁。

 9、教师补充,引导学生弄明白,科学家研究磁铁的时候,测试过很多材料,最终科学家们发现,磁铁不但能够吸引铁,还能够吸引镍和钴。镍和钴也是一种金属,在我们熟悉的一元硬币中,就含有镍的成分。

 四、拓展练习 1、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和镍以及钴。下面请大家仔细的观察我们的教室,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能够被磁铁吸引。

 2、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并且说一说能够被磁铁吸引的物品,全班同学进行交流评价,并用磁铁当场验证,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磁铁能吸引铁和镍这一知识点的掌握。

 3、教师引导:同学们,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磁铁可以吸引铁和镍,那么我们就可以用磁铁的这一特性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出示情境题:

 小刚家刚装修完,小刚的爸爸发现,木匠师傅干完活之后,在垃圾木屑中还有很多的铁钉,倒掉又很浪费。请大家帮小刚的爸爸想想办法,怎样把木屑中的铁钉给找出来。

 5、同小组同学交流讨论,想办法把木屑中的铁钉分离出来。

 全班交流讨论,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办法,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分析他的办法有没有科学道理,效果会怎么样。

 6、教师小结:看样子,小刚的爸爸再也不用为木屑中的铁钉发愁了,他用大家想的办法,一定会将木屑中的铁钉全部找出来的,在此老师替小刚的爸爸感谢大家为他想的办法。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跟大家一起学习了《磁铁能吸引什么》这一课,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并且还知道了磁铁具有能吸引铁和镍这一特性,我们可以利用磁铁的这一特性,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六、课后延伸 课后,请大家继续观察我们的生活,看一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磁铁?

  教 后 记

  课

 题

  2 2 、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探讨使小车用运动起来的方法,复习拉力、推力的知识,认识磁铁的磁力作用。

 2、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磁铁有隔空、隔物吸铁的性质,并利用磁铁的这一特性玩一玩“蝴蝶飞”游戏。

 3、了解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4、引导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互相合作、共同探究,并能够和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观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磁铁的磁力作用及磁铁隔空隔物吸铁的特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磁铁的磁力作用,知道磁铁能隔空、隔物吸铁。

 教学准备 小车、各种形状的磁铁、实验记录单、纸片、布片、餐巾纸、剪刀、回形针、细线等物品。

 预习要求 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磁铁,思考磁铁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教

 学

 过

 程 旁

 注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磁铁能吸引什么》,请大家来说一说磁铁能吸引哪些东西?这些东西具有什么共同特点? 2、教师引导:正如大家刚才说的,磁铁能吸引铁和镍,那么同学们知道磁铁是怎样吸引铁和镍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将来探究第二课。

 3、揭示课题: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二、探究如何让小车动起来 1、教师出示一辆简易的小车,小车由四个轮子和铁片组成。引导:同学们,这是一辆小车,你们能让这辆小车动起来吗?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探讨使这辆小车动起来的方法。

  预设:

 可以拉。在小车上系一根细绳,用手拉动小车,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

 可以推,用手推动小车,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要使这辆小车动起来,我们可以借助拉力或推力,用手拉动小车或推动小车,都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不过,现在老师要求同学们在不接触小车的情况下让小车动起来。下面同小组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交流,再验证一下自己的方法管不管用。

 4、教师巡视,相机了解学生想出了哪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

 5、全班交流并展示学生们想出来的方法,看看这些方法效果怎样。

 6、教师引导:同学们,刚才大家想了各种办法,在不接触小车的情况下,让小车动起来。大家想的办法有的效果不是...

篇八: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多样的天气

 课标要求 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14.1)

 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14.1)

 学习目标(准确、清晰、可观察、可操作、可测评)

 1、结合生活经验,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常见天气现象,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身边的不同天气表现出探究兴趣。

 2、认识多种常见的天气符号,并能用语言初步描述天气现象。

 3、正确利用天气符号对天气进行记录和描述,了解不同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评价任务(紧扣学习目标)

 1. 任务一:说一说,有哪些天气现象。(检测目标 1)

 2. 任务二:设计天气符号并利用天气符号描述天气。(检测目标 2)

 3. 任务三:记录一周的天气。(检测目标 3)

 资源与建议 1.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集多种天气现象的图片。

 2.学习过程:首先,结合生活经验,观察 5 幅常见的天气图片;接着,对比自己设计的天气符号和播报天气的天气符号,加深了解和认识,学会记录;再次,尝试记录一周的天气现象,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3.本课学习重点是“知道常见的天气现象,认识多种天气符号”,难点是正确利用天气符号对天气进行记录和描述”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加上教师的引导将有助于突破难点。

 学习过程 课前探究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并观看天气预报,留意天气符号。

 任务一:说一说,有哪些天气现象。(检测目标 1)

 《多样的天气》课前预习单 我知道的天气现象有:

 。

 尝试描述一下今天的天气状况:

 。

 一、 情境聚焦

 说一说天气现象: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曾经遇到过哪些天气?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课件出示不同天气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多样的天气。

 二、方案探究(一)基础活动——了解天气现象。

 1.学生以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图片。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许多天气现象的图片,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这些天气现象。

 (学生以小组交流,并填写天气现象记录表)。

 天气现象记录表

 小组

 天气现象

 2.小组汇报、展示。

 师:哪个组来汇报你们找到的天气现象? ( 学生汇报。) 教师总结: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多种多样,有时风和日丽,有时艳阳高照,有时乌云密布,有时大雨倾盆。多样的天气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师生得出结论:阴、晴、雨、雪、风等都是天气现象。

 评价标准:

 1. 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常见的天气现象。

 2. 能描述出课件呈现的各类天气现象。

 3. 发言主动、积极,语言流利准确。

 二、方案探究(二)进阶活动

 任务二:设计天气符号并利用天气符号描述天气。(检测目标 2)

 1、设计天气符号。

 师:同学们,我们在了解天气现象时会用到不同的方法,有时候还要将观测结果记录下来。同学们有简单的方法吗? 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 学生展示自己画的天气符号.) 师:同学们是怎么知道这些天气符号的?

 生 1:我从电视上看天气预报的时候看到的。

 生 2:我是从书上看到的。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同学们能不能自已设计天气符号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喜欢的天气符号。(学生自由设计天气符号。) 2.展示天气符号作品。

 师:同学们设计得很认真。哪位同学把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 (学生展示作品,并解释自己设计的是哪种天气符号。) 师:大家设计的天气符号都很形象,很有想象力! 3.认识天气符号。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符号,请同学们看一-看。

 它们分别代表什么天气? (教师用课件展示天气符号,师生交流。) 4.用天气符号记录天气。

 师:同学们能利用我们认识的天气符号记录今天的天气吗? (学生交流后汇报。)

 昨天 今天

  评价标准:

 (1)能积极动手设计各类天气符号。

 (2 2 )能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天气符号。

 (3)学会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不同的天气 三、交流评价

 师: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师:在这节课中,同学们认为自己表现最好的是哪些方面?请记录下来。

 (学生自我评价,并进行记录。教师总结。)

 四、拓展应用

 任务三:记录一周的天气。(检测目标 3)

 师:课下,请同学们用天气符号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一周后进行展示、汇报,评选出最佳天气记录员。

 评价标准:

 (1)能结合生活经验分辨天气现象;

 (2)能正确记录一周天气现象; (3)记录清晰、条理、正确。

 五、梳理总结

 本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都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认真观察,动脑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课后请同学们继续留意观察,学以致用吧!

篇九: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版科学二年级年级下册

 教学计划和全册教案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年

 月

 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 教材解读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磁铁”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其中“磁铁”单元 7 课,“我们自己”单元 6 课,还有一个“科学阅读”内容,两个单元合计 13 课,原则上每课需 1 课时来完成教学。

 1. “磁铁”单元

 本单元的 7 课课题分别是:《1.磁铁能吸引什么》,《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3.磁铁的两极》,《4.磁铁与方向》,《5.做一个指南针》,《6.磁铁极间的相互作用》,《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其中,1-2 课研究的是磁铁能吸引怎样的物体以及怎样吸引,3-6 课研究的是磁铁两极的特点以及指南针的制作,第 7 课是本单元的总结课。

 本单元的学习线索有两条,分别是“磁铁与周围物体之间的作用”和“磁铁两极的特性”,这两条学习线索贯穿整个单元。学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观察与交流磁铁的特性,了解磁力能使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产生相互作用,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铁的性质创造性地制作指南针以及磁铁玩具,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1)让学生多“体验”,体验磁铁实验带来的意外和惊奇;(2)让学生多“观察”,仔细观察磁铁实验中的各种现象;(3)让学生多“论证”,利用磁铁实验中收集到的证据展开讨论。

 特别说明的是,“磁铁”单元的学习不是小学生认识磁现象的终点,教科书依照课程标准,在高学段设置“能量”单元,从能量角度来探究磁和电的相互转化,从而体现“学习进阶”思想。

 2. “我们自己”单元

 本单元的 6 课课题分别是:《1.观察我们的身体》,《2.通过感官来发现》,《3.观察与比较》,《4.测试反应快慢》,《5.发现生长》,《6.身体的“时间胶囊”》。其中,1-4 课从身体的结构人手,逐步发展到对感觉器官的认识,5-6 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关注自身健康成长的机会。

 本单元从认识人体的外部结构引入,设计了一些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肤)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活动,并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发育过程,以此促进他们理解人的生命特征,并为他们在小学中、高学段学习人体系统打下基础。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有机会观察讨论人体的基本结构,将眼、耳、鼻、舌和皮肤作为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感觉器官来认识,尝试回顾自己的生长以及期盼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

 学生主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通过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了解自己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观

 察中,发现感觉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能够帮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在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二是要发展自己的健康意识,通过回顾之前的生长变化,学生将对自己身体健康生长的意识与对未来几年身体生长变化的期盼相结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

 上述两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并能在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猜想和推理;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能围绕一个主题做出猜测,尝试从多个角度、用多种方式认识事物。

 二、学情分析

 1. 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

 经过一个半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 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

 “磁铁”单元的学习学生是有良好的学习基础的。因为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都见过、玩过磁铁,对许多磁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这就成为教学的起点。

 “我们自己”单元是继“植物”和“动物”之后的第三个有关生命科学的单元。从一年级开始,不同的观察活动都将感觉器官的观察活动作为一个活动重点来处理,学生对于感觉器官的功能已经很熟悉,所以在感觉器官的认识活动中,重点呈现了感觉器官对于人认识世界所具有的学习功能的表现,教学中的活动表现出从感觉入手到知觉判断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1. “磁铁”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 ●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磁铁可以隔着一段距离、一些物体对铁-类的物体产生吸引作用。

 ●磁铁不同部分的磁力强弱不同,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铁有两个磁极。

 ●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 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

 母“N"表示。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利用磁铁能够指示南北方向的特点制成的。

 ●钢针经过磁铁摩擦能变成小磁针,可以用来自制指南针。

 ●相同的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的磁极相互吸引。

 (2)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简单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

 ●能通过移动小车感受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能用语言、示意图初步描述观察到的磁铁实验现象,并由此开展基于证据的、初步的科学论证活动。

 ●能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倾听、评价对磁铁性质的想法。

 ●能仿制一个水浮式指南针,并就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对磁铁及磁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采用合适的方式如实地记录和表达有关磁铁的信息。

 ●能围绕磁铁的相关研究故出自己的猜测,并尝试用多种实验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

 ●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常见的利用磁铁及其性质的产品,体会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体会我国古代在指南针的研究与应用上所做的贡献,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初步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在内的简单的技术与工程实施过程。

 2. “我们自己”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 ●我们的身体是由共同的外部结构和许多内部结构构成的,这些可以被观察和描述。

 ●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具有学习的功能。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在不断生长。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从外部观察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的身体的基本结构。

 ●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自己身体内部的情况。

 ●能够认识到感觉器官能让我们观察到具体的事物,以此区分事实与想象。

 ●能够认识到通过感觉器官能获取事物的相同与不同特征,用比较的方法识别不同事物。

 ●能够知道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做出反应。

 ●能够通过比较、测量,知道身体在生长变化。

 ●能够关注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够如实讲述观察到的事实。

 ●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观察认识事物。

 ●能够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保持科学研究的兴趣。

 ●愿意在小组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 ●能够关心自己的生长发育过程,为自己的健康成长做必要的准备。

 四、 单元 科学 词汇

 1. “磁铁”单元

 ●力: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推力:向前推动物体的力。

 ●拉力:拉动物体的力。

 ●磁力:磁场对电流、运动电荷和磁体的作用力。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一个磁体有且只有两个磁极,即南极(S 极)和北极(N 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 “我们自己”单元

 ●身体:人或动物各生理组织构成的整体。

 ●感觉器官:人体能够接收外界信息的器官,一般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

 ●感觉:人对某一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的反应,如眼睛看到颜色是视觉,耳朵听到声音是听觉等。

 ●感知:人通过一个或多个感觉器官接收信息后做出的分析,如一块白色的石头摸着又硬又凉。

 ●比较:对比几种事物的相同和不同。反应:人体接收信息后引起的活动。

 ●生长:人体的体重、身高等方面的增加。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五 、具体教学 措施

 1. 培养学生 科学 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 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 引导学生 积极 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 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 创造性地使用 科学 教 材 ,及时反思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六 、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备注 1 2.20-2.23 始业教育课

 2 2.24-3.2 1-1.磁铁能吸引什么

 3 3.3-3.9 1-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4 3.10-3.16 1-3.磁铁的两极

 5 3.17-3.23 1-4.磁铁与方向

 6 3.24-3.30 1-5.做一个指南针

 7 3.31-4.6 机动 清明节 4 月 5 日-7 日 8 4.7-4.13 1-6.磁铁极间的相互作

 9 4.14-4.20 1-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

 10 4.21-4.27 第一单元学习梳理

 11 4.28-5.4 2-1.观察我们的身体 劳动节 5 月 1 日 12 5.5-5.11 2-2.通过感官来发现

 13 5.12-5.18 2-3.观察与比较

 14 5.19-5.25 2-4.测试反应快慢

 15 5.26-6.1 2-5.发现生长

 16 6.2-6.8 机动 端午节 6 月 7 日-9 日 17 6.9-6.15 2-6.身体的“时间胶囊”

 18 6.16-6.22 第二单元学习梳理

 19 6.23-6.29 学期总结评价

 注: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将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1. 磁铁能吸引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其他物体能不能吸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 教学难点 】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准备】

 磁铁、铜钥匙、铁钥匙、铁钉、回形针、铝片、木片、塑料片、弹珠、纸片、布条。

 【 教学过程 】

 ( 一)

 )

 、 导课 :

 1、讲《磁铁找朋友》的故事。

 2、磁铁本领大不大?用处多不多?想不想帮磁铁找到更多的朋友啊?(生:想)

 3、看幻灯片,怎样判断: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引导学生说出用实验的方法给磁铁找朋友。

 ( 二)

 )

 、 新授课

 一、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1.老师课前让大家准备了这些材料,请看(实物投影出示材料小样)。我们先预测一下物体会不会被磁铁吸引,然后再做实验进行检验吧。投影出现记录表,找学生预测系列材料能否被磁铁吸引。将提前设置好的答案动画展示。

 2.我们把自带的这材料放在小组的桌子上,一会儿就要请大家来做做小小检验员了。实验可不要忘了做记录啊。把被测试物体按“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分类填写好,然后小组讨论记录下两类物体在材料上的各自特点。(学生实验并记录填写好表格)

 以小组为单位,分发实验记录表。

 3、实验进行以前,宣读实验要求。实验进行过程中播放欢快的背景音乐《土耳其进行曲》。

 4、试验完成后,集体完成《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的实验记录》表。

 5、学生上讲台,交流汇报发到手里的实验记录表内容。进行简单的评价。

 6、结论:磁铁可以吸引铁材料做成的物品。

 7、我们把磁铁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成的物体的性质叫磁性。

 8、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

推荐访问: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 下册 二年级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