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形考任务4:综合分析三部门条件下国民收入水平取决于什么因素?3篇

形考任务4:综合分析三部门条件下国民收入水平取决于什么因素?3篇

时间:2022-09-04 14:20:03 来源:网友投稿

形考任务4:综合分析三部门条件下国民收入水平取决于什么因素?3篇形考任务4:综合分析三部门条件下国民收入水平取决于什么因素?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政府经济学》形考任务1-5题库及答案说明:汇总了《政府经济学》形考作业任务01-05及答案。 任务一什么是政府经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形考任务4:综合分析三部门条件下国民收入水平取决于什么因素?3篇,供大家参考。

形考任务4:综合分析三部门条件下国民收入水平取决于什么因素?3篇

篇一:形考任务4:综合分析三部门条件下国民收入水平取决于什么因素?

开放大学电大《政府经济学》形考任务 1-5 题库及答案 说明:汇总了《政府经济学》形考作业任务 01-05 及答案。

 任务一 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行为?(100 分)

 要求:

 1.认真研读教材第 1 章至第 5 章的内容。

 2.组成 3—10 人的学习小组完成本次任务。

 3.采取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采取网上非实时跟帖的形式,由小组长发起第一个跟帖表明组长身份并组织完成讨论的全过程。

 4.每一位学习者都要联系实际准备个人讨论提纲(包括联系实际的例子和个人准备的提纲,不少于 500 字),个人讨论提纲占此次讨论总成绩的 60%,由学习者自己跟帖提交。

 5.每个小组讨论完成后,形成不少于 300 字的小组意见,小组意见占此次讨论总成绩的 40%,由小组长跟帖提交。

 6.教师根据每一位学习者的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小组意见给每一位学习者评分,举例必须联系实际,所举实例应能够证明其观点。

 答:

 一、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行为? 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

 (1)

 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 (2)

 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 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 (3)

 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 济管理。

 (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

 二、案例:构建和谐社会与收入分配合理化 收入分配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进入分配不公平区间。又因为收入 分配差距扩大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所以还要通过改革和发展加以具体解决。现阶段的基础性 收入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社会整体的分配体系构筑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走向 共同富裕。为此就需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制定和调整现行收入分配政策,将收入分配差距调节到社会可容忍的 区间。

 各国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标准是根据国际惯例所计算的基尼系数。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 配的百分比。综合各方而的资料测算,我国在 1978 年以前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是 0. 16, 属于绝对公平; 20 世纪 80 年代末基尼系数达到 0. 28; 1995 年达到 0.39; 1996 年是 0. 42; 1997 年是 0. 43; 1998 年是 0. 46 。自 1999 年到2000 年底,基尼系数平均为 0.45, 已超过国际公认的 0.4 的警戒线。

 2001 年至 2003 年基尼系数稍有回落,到 2004 年又超 过 0.4 。这标志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进入了分配不公平区间。

 我国自 20 世纪 50 年代末以来城乡居民之间的投入就一直存在较大的差距。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收入在增加,但 远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由 1981 年的 2. 92 扩大到 1995 年的 3. 02, 目前这种差距还在继续 扩大,

 例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只相当于城市居民的 40% 。这种城乡差距大大高于国际标准。国际上的城市与农村的收 入比率一般低于 1.5, 极少超过 2 。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最贫困的 20% 的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 4.27% ,而最富有的 20% 的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 50. 24%o 可见,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业已出现一定程度的相对贫困现象。

 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很多。如前所述,历史上城乡收入的差距就很大。近年来还由于以下原因加剧了此情况的发 生:

 1 、大部分国有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刚刚脱困,效益不高,下岗和失业的职工还比较多。

 2 、 由于市场化发展不平衡,某些行业仍存在垄断强势,因而一些人收入过高。

 3 、 国家税收杠杆调控不力,对高收入者征收个人调节税力度不够。

 4 、 行政干预不当使劳动力和资木长期分别扭曲地集中于农村和城市。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到底应该是效率优先呢,还是应该首先考虑公平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所以我们要以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形成合理解决这一问题的原则、 制度和实现机制。

 二、个人讨论提纲 社会主义社会整体分配体系构筑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上,体现 以下几点:

 1 、 以生产力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必须要求效率优先。

 2 、 解决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需要有多层次的社会过程,要将其放在相应的领域中作为侧重点分别加以解决。

 3 、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体现了构筑社会整体分配体系,全面合理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大思路。

 为了有效地促进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实现,还需要建立四个层次的收入分配机制:

 其一,在企 业层次上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其二,在市场层次上培育收入分配机制,关键是开放生产要素市场,为要素的流动、重组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必 要的体制保证。

 其三,在政府层次上建立和完善国民收入再调节体系 其四,在社会层次上建设社会支持和社会救助体系。

 (三)、小组提纲:

 (一)政府经济与公平 公平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道德理论等的社会学范畴。在经济领域,公平是和分配相联系的一个 概念。公平可从两方而理解,一是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一是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 力。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政府为追求公平目标,应开展的主要工作有:

 (1)

 机会均等。

 (2)

 贯彻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则

 (3)

 合理运用税收、社会保障等政策工具,控制收入差距。

 (二)政府经济与效率 效率是指社会资源配置中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能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产出结果,就称 之为资源配置效率高,反之,成为效率低。

 政府资源配置效率,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政府直接控制和掌握资源的配置效率。一是政府通过对市场和微观经 济行为调节,克服市场失灵,引导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两者在社会整体资源配置中呈相互影 响、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关系。

 (三)、政府经济与公平和效率的选择 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的两大基木准则,但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关系中,政府在两者之间的选择,还需要 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1 、 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替代关系 尽管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但要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是较为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

 即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具有一定替代关系。

 2 、 公平与效率的选择 公平与效率两者之间既有矛盾性又有统一性,政府经济决策有较大回旋余地,可形成各种不同的政策组合。

 第一,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策选择。

 第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选择。即政府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管理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较快增长, 增强整体国家经济实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首要目标,同时注意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这也是我国 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指导方针。

 第三,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政策选择。即在政府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管理中,优先考虑收入和社会财富在社会成 员之间合理分配,调节收入差距,为贫困阶层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体现社会公平。同时,尽可能减少收入公平分 配对经济运行效率的消极影响。

 3.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体现了构筑社会整体分配体系,全面合理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大思路。为了有效地促进效率 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实现,还需要建立四个层次的收入分配机制:其一,在企业层次上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 配结合起来。其二,在市场层次上培育收入分配机制。其三,在政府层次上建立和完善国民收入再调节体系。其四, 在社会层次上建设社会支持和社会救助体系

 任务二 以“政府支出”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100 分)

 说明:学习完教材第 6 章至第 7 章之后完成本次任务。

 形式:小论文题。

 要求:

 1.认真研读教材第 6 章至第 7 章的内容。

 2.请在所列主题的选题范围内自拟题目(无标题或标题与主题一致,扣 10 分)。

 3.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任选角度和方向进行阐述。

 4.论文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与论证。

 5.不得抄袭,如需引用或借鉴他人成果,请用尾注标明。

 6.字数不得少于 1000 字。

 答案:

 ***第十二五年规划 “十二五”时期 (2011 年 〜 2015 年)是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是全而推进创新发展和加快经 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故略性、纲领性和综合性规划,是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和总体安排,是编制和实施本市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专项规划、区域总体发展规划、分年度计划以及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是, 贯彻落实市委的总体部署,统筹制定规划期内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努力履行政府职责,实现经济社会又 好又快发展。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顺应民生期待和我市所处发展阶段的基本要求,围绕打造经济发展的领先城市,持续 加大有效投入,加快扩张经济总量,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围绕打造以现代经济为特征的产业强市,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围绕打造统筹发展的样板城市,高位优质均衡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围绕打 造生活保障最优城市,全面提升各类保障水平,全力增进民生福祉。具体要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1. 经济发展。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到“十二五”期末,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在“十一五”期 末的基础上,确保翻一番以上。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 45% 左右,新兴产业产值占规 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 50%, 高效农业比重达到 65% 。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累计达到 60 亿美 元。

 2. 创新能力。经济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 3%;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 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 40%; 90% 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新兴产业载体、科技创新企业载体和科技服务平 台基本完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70%; 全市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团队)达到 260 个,争取 300 个,累计引进 和培养 1200名紧缺高层次人才、培养 8000 名高技能人才;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 300 件,科技贡献率达到 60% 。

 3. 社会进步。初步建成高水平、均等化的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 数提高到 7. 2 人,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 1600 平方米,万人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到 32000 平方米;城市 化水平达到 70%; 社会保险实现全覆盖;基尼系数降至 0.38 以下。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4. 民生质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5.3 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2.65 万元;城乡居民健康指数超过 97%, 千名老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 35 张;社会治安公众满意率超过 98%, 公共交 通出行率达到 25%, 生活信息化水平达 90% 以上;恩格尔系数低于 30% 。

 5. 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的能耗、物耗水平和污染排放不断降低,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万元 GDP 能耗、主要 污染物排放量均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而积提高到 13. 2 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 95%,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保持在 96 分以上。

 “十二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 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弘扬张家港精神,以率先在全省基木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全 而实施创新驱动、港城联动、城乡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上取得突 破性进展,实现包容性增长,努力把张家港建设成为“富有独特精神、临港产业发达、长江文化汇聚、生态优美宜居、 各种文明形态高度协调”的现代化港城。

 任务三 考核任务形式:阶段性学习测验 题型: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题和简答题。

 一、 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

 1. 国家预算必须包括政府的所有财政收支,体现了预算编制的()。

 A. 完整性原则 2. 价格、工资、利率、汇率、税率、补贴等属于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工具中的()。

 A. 经济手段 3. 基数预算与零基预算是按()对政府预算进行分类。

 B. 预算编制方法 4. 政府经济的形式不包括()。

 B. 企业的经济活动 5. 根据全国人大批准后的中央预算,( )

 向各部门批复预算。

 A. 财政部预算司 6. 在经济扩张时期,个人收入增加,转移支付会(),进而减缓个人消费需求的膨胀。

 A. 自动减少 7. 3 个或 3 个以上国家之间所缔结的税收协定,称为()。

 A. 多边国家税收协定 8. 一般而言,()负责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以及为执行此项政策所需配置的国家资源的分配。

 A. 发展与改革部门 9. 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是财政资金分配上的()问题。

 A. 集权与分权 10. ()部门负责制定预算外资金具体的分配政策和管理制度。

 A. 财政 二、 不定项选择题(共 22 道试题,共 55 分。)

 1. 从 20 世纪 90 年代起,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国家开始绿化其税制体系,实行绿色税制改革,改革包括 ()o A. 废除和修正现行的对环境有害的补贴及赋税 B. 改革现行税制,使之有利于环境 C. 开征新的生态税,实行对环境有害产品全面征税 2. 中国国防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

 A. 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B. 走有中国特色的强兵之路 C. 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行为 D. 巩固国...

篇二:形考任务4:综合分析三部门条件下国民收入水平取决于什么因素?

试卷代号:

 1026

 国家开放大学 9 2019 年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经济学(本)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请将你认为的正确答案的序号

  填入该题后的括号内)

 1.关于均衡价格的正确说法是 ( C C

 ) )。

  A.均衡价格是需求等于供给时的价格

  B.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

 C C .供给曲线与需求蓝线交点上的价格

 D.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时的价格 2.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时,从消费中得到的( (B B) )。

  A.满足程度

 B B .满足程度超过他实际支付的价格部分

 C.边际效用

  D.满足程度小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部分 3.在短期内,全部总成本等于( (C C) )。

  A.固定成本与平均成本之和

 B.可变成本与平均成本之和

 C C .固定成本与 可变成本之和

  D.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之和 4.完全垄断厂商定价的原则是( (A A) )。

 A. 利润最大化

  B.社会福利最大化

  C.消费者均衡

 D.随心所欲 5.如果收入分配越不平等,洛伦斯曲线就会( (B B) )。

  A.越直

  B B .越弯曲

 C.越小

 D.越长 6.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 (C C) )。

  A.劳动的供给量会一直增加

  B.劳动的供给量逐渐减少

  C C .劳动的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不仅不会增加反而减少

 D.劳动的供给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2

  7.某个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对其他厂商产生的有利影响,我们把这种行为称作( (A A

 ) )。

 A. 生产的外部经济

  B.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C.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D.消费的外部经济

  8.三部门的均衡条件是( (B B

 ) )。

  A. I=S

  B B . I+G=S+T

 C. I+G+X=S+T+M.

 D.AD-AS

  9.从使用的角度考察,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居 民、厂商、政府和国外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额,这种计算方法是 ( A A

 ) )。

  A A .支出法

  B.收入法

  C.生产法

 D.无法确定

  10.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总是( (C C) )。

  A.大于 1

 B B .小于 1 1

 C.等于 1

 D.与 1 无关

  11.货币需求不变,货币供给增加( (B B

 ) )。

  A. LM 曲线上移(向左)

 B B .M LM 曲线下移(向右)

  C.IS 曲线右移

 D.IS 曲线左移

  12.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 ( A A

 ) )。

  A. 经济中的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

 B.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C.在价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

  D.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失业

  13.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 (D D) )。

  A.失业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

  B.工资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

  C.工资与利润之间关系的曲线

 D D .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14.实施货币政策的机构是( (B B

 )。

  A.财政部

 B B .中央银行

  C.商业银行

 D.中央政府

  15.如果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 ( A A

 ) ) 。

 3

 A A .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能确定 二、配伍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

 16. 消费者均衡:(B)是指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大,即消费者实现最佳购买行为。

 17. 边际产品价值:(A)是指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 MP 和产品价格 P 的乘积。用公式表示:VMP=MP.P 18. 外部不经济:(E)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无人补偿的危害。这项经济活动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

 19. 税收乘数:(D)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得倍数关系。

 20. 公开市场业务:(C)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给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三、简答题{ {第 第 1 21 题 题 0 10 分,第 2 22 题 题 5 15 分,共 5 25 分)

 21 .画图说明等成本曲线的特征。

 参考答案:

  (1)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 产要素组合的所形成的曲线。(2 分)

 (2)在等成本线以外点,如图中的 A 点,两种生产要素的组合是最大的,但成本达不到;在等成本线以内的点,如图中的 B 点,成本虽然能够达到,但两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不是最大;只有等成本线上的各点,是在成本既定的条件下,两种要素的组合是最大的。

 22. 简述失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

 (1)失业会直接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失业就是劳动力资源的闲置,而劳动力资源具有即时性,

 4 不能利用的劳动力资源无法移至下期使用,本期可利用的劳动力闲置是这部分资源永久性浪费。(2)失业会减少国内生产总值。美国经济学家奥肯发现失业率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一种高度负相关的关系,即:实际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一个百分点,则实际 GDP 将低于潜在 GDP 二个百分点。或者说,实际 GDP 比潜在的 GDP 低二个百分点,则实际失业率比自然失业率上升一个百分点。(3)从社会方面来看,失业的不利影响也是巨大的。失业不但使失业者及其家属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下降,还会给人们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创伤,影响社会安定团结。失业者长期找不到工作,就会悲观失望,高失业率往往伴随着高犯罪率和各种社会骚乱。当然,这是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的,但从社会学的角度看,适当的失业会使在岗的人员更加努力工作,积极进去,促进经济的发展。

 四、计算题( (第 第 3 23 题 题 7 7 分第 4 24 款 款 8 8 分共 5 15 分

 23. 已知某家庭的总效 用方程为 TU=20Q- -Q QQ 为消费商品数量试求该家庭消费多少商品时效用最大效用最大额是多少。

 参考答案: 解:总效用为 TU=20Q-Q2

 所以边际效用 MU=20-2Q 效用最大时,边际效用应该为零。即 MU=20-2Q=0

 Q=10。

 总效用 TU=20·10-102=100 即消费 10 个商品时效用最大。最大效用额为 100 24. 已知 I=20+02YC=40+06YG=80 。试求: :

 (1) 边际消费倾向及边际储蓄倾向各为多少? ?

 I (2)Y,C,I 的均衡值。参考答案: :

 解:(1)由 C=40+06Y,可得 边际消费倾向为 06 边际储蓄倾向为 04。

 (2)将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及政府支出代入恒等式 Y=C+I+G,有 Y=(40+06Y)+(20+02Y)+80 得 Y=700 从而 C=40+06x700=460

 I=20+02x700=160 五、论述题0 (20 分) )

 25. 联系我国近几年外贸经济发展的现状谈一谈,经济开放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答:开放经济对一国经济会产生影响。它既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给本国经济带来促进

 5 作用,同时也会使国内经济受到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从而加剧经济的不稳定性。经济开放有利有弊,但从总体和长期来看,开放是利大于弊。开放经济中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用“溢出效应”和“回波效应”来说明。在开放经济中,一国国民收人的变动通过进口的变动进而影响与之有贸易关系的国家的国民收入的变动而后者的这种变动又会影响前者国民收人的变动。这种一国国民收入变动对另一国国民收入的影响称作“溢出效应”,而受到溢出效应影响的国民收入对原来引起这种效应的国家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则称为“回波效应”。这两种效应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的开放程度。开放程度高的国家对别国的影响以及受到别国的影响都大;开放程度低的国家对别国的影响以及受到别国的影响都小。开放程度不同的国家,外部因素对国内经侪运行与经济政策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在分析 一国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时,首先要考虑到该国的开放程度。

篇三:形考任务4:综合分析三部门条件下国民收入水平取决于什么因素?

国开“会计本科”《1026 经济学》形考任务 四 理论分析(20 分)

 题目:综合分析三部门条件下国民收入水平取决于什么因素?如何决定国民收入,怎样使国民收入更快更好的增长?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三部门国民收入的主要因素,使同学们深刻理解并认识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通过调整各影响因素来实现国民收入更好的增长。

 要求:

 1.要求认真审题和研读第八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相关内容,深刻理解国民收入决定的相关原理; 2.准确描述本题涉及的相关理论内容; 3.注意相关的计算公式; 4.字数控制在 800 字左右。

 时间安排:完成宏观经济学第八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教学内容后实施。

 分值:满分 20 分。

 解题思路:

 1.理解三部门条件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原理及经济含义; 2.分析边际消费倾向 b、边际税收倾向 t、初始消费 C0、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3.分析消费 C、投资 I、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4.政府收支 T 和政府购买 G 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答:三部门经济是指存在于居民、企业和政府的经济。它是在去掉两部门经济中的第一个假定,既増加了政府部门后的情泥。三部门经济中,政府的主要作用是以征税(T)形成政府收入和通过预算进行的政府支出(G)。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是两部门经济的基础上,加上政府供给和政府需求。从总供给角度来看: 国名收入(Y)=总供给(As)=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政府的供给=各种生产要素的收入+政府的收入=工资+利润+地租+利息税收=消费(C)+投资(1)+政府支出(G) 即 Y=As=C+S+T 从总需求角度看:国民收入(Y)=总需求(Ad)=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 即 Y=Ad=C+1+G

 2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供给(As)=总需求(Ad) 即:C+S+T=C+1+G 则三部门经济均衡条件是:I=S+(T-G) MPC 是宏观经济学凯恩斯消费理论之一,它代表的意义是:每增减 1 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

 MPC=△c/△y 特别是,当 c 和 y 极小时,MPC=dec/dy MPC 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不论 MC 是常数还是变数,一般情况下,是一个小于 1 的正数。有:1>MPC>0 这表明,消费是随收入増加而相应増加的,但消費増增加的幅度低于收入增加的幅度,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的。

 边际税率是指再増加一些收入时,増加这部分收入所纳税额同增加收入之间的比例。在这里,平均税率是相对于边际税率而言的,它是指全部税额与全部收入之比。在比例税率条件下,边际税率等于平均税率。在累进税率条件下,边际税率往往要大于平均税率。边际税率的提高还会带动平均税率的上升。边际税率上升的幅度越大,平均税率提高就越多,调节收入的能力也就越强,但对纳税人的反激励作用也就越大。因此。通过两者的比较易于表明税率的累进程度和税负的变化情况。

推荐访问:形考任务4:综合分析三部门条件下国民收入水平取决于什么因素? 条件下 取决于 综合分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