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7篇

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7篇

时间:2022-09-04 09:30:03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7篇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 百年辉煌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得体会(3篇) 百年辉煌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得体会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ldqu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7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7篇

篇一: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

辉煌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得体会(3 篇)

 百年辉煌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得体会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1921 年,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时代背景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百年来,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深刻地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百年的光辉历程、百年的辉煌业绩、百年的珍贵经验,在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将取得什么样的成果,中国共产党人在谋划和行动,中国人民在思考和期盼,世界各国在关注和观察。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业绩 百年光辉历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走过了名垂史册的光辉历程。第一个光辉历程,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进行了 28 年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个光辉历程,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第三个

 光辉历程,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生活,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这百年三大光辉历程的伟大历史贡献在于:一是革命武装斗争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走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最深刻、最全面的社会变革,为新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命运的根本扭转并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三是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百年伟大变迁。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进行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斗争,开创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夺取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也使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中国的面貌发生伟大变迁。

 一是中国人民从受欺压、受剥削中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我们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闹革命,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使中国人站起来了,翻身成为国家主人;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经济快速发展,民生

 显著改善,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中国人民开始富起来、强起来了。这是中国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伟大变迁。

 二是中华民族从受凌辱、受奴役中振奋起来、团结起来、坚强起来了。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建设社会主义、进行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日益觉醒,民族精神充分激发,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更加坚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华民族昂首挺胸、信心满怀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有觉悟、有理想、有信仰、有力量的伟大民族,正在为加快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伟大变迁。

 三是中国从山河破碎、主权丧失、民穷国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为政治文明、经济强盛、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生态优化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衰败之国变为崛起之国。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百年的浴血奋斗,努力建设、不断改革、创新发展,建立了新中国,创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政治更加文明,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文化日益繁荣,生态明显改善,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在全球有突出影响力的大国,成为全体人民过上全面小康生活人口最多的国家,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成功典范,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创新发展的明灯。现在的中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不仅要为中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也将为全人类作出更大贡献。这更是中国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伟大变迁。

 百年人间奇迹。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 28年,执政治国 72 年。28 年的革命斗争,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一个贫

 穷落后的人口大国,建立起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这是一个人间奇迹。在执政治国 70 多年间,我们党领导人民又创造了两大人间奇迹。

 一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坚持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上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

 二是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我们党在执政治国中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着力改善民生、造福人民,不断加强社会治理、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依法治理国家,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为社会长期稳定打牢思想、政治、法治基础,在世界上创造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

 百年珍贵经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腥风血雨的革命斗争中走来,在艰辛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走来,在错综复杂的改革开放中走来,走过了百年光辉历程,实现了百年伟大变迁,创造了百年人间奇迹,建立了百年辉煌业绩,也积累了百年珍贵经验。

 一是坚持旗帜不倒。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灵魂和思想旗帜。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做到灵魂不散、旗帜不倒。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岁月,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都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

 地学习、运用、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创新发展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取得伟大胜利。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任务中,不仅有力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且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二是坚持目标不移。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赋予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也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寄予共产党人的殷切期望。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征程中,始终不渝地坚持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做到目标不移、方向不转、奋斗不已。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抱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坚定信念、顽强意志,不惜为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尽管遇到巨大困难,遭受严重挫折,出现重大风波,甚至在苏共垮台、苏联解体,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遭遇失败的情况下,仍然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使社会主义中国这艘巨轮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向继续破浪前行。

 三是坚持宗旨不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根本宗旨,为人民的利益而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政治上,坚持人民的立场是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建立党和人民之间的鱼水之情。在经济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人民、发展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开展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中国人民奇迹般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四是坚持初心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百年来,我们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经过 28 年的革命斗争,建立了新中国,让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人;经过 30 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为社会主义的发展,为人民的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经过 40 多年的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使中国人民全面过上小康生活,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越来越近。

 五是坚持改革不止。改革是改变中国前途和命运的重要法宝,也是振兴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关键一招。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始终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领导中国的革命斗争,来推进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来不断深化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正因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夺取了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从自身的实践中,从世界社会主义的历程中,深刻地总结了经验和教训,对事关社会主义发展进步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科学决策、大胆实践、全面改革,开创并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夺取了一个又一个新的伟大胜利。

 六是坚持方位不乱。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百年来,无论革命形势如何险恶,建设任务如何艰难,改革使命如何重大,我们党总是把分

 析研判每个时期的客观形势,把分析研判每个时期的利弊环境,把分析研判每个时期所处的历史方位,把分析研判每个时期所处的发展阶段,作为战略决策的根本前提和重要条件,从而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来实现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我们党百年来积累的这一重要经验,先后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性判断,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时期的历史方位。

 七是坚持大局不偏。每个国家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谁也不能独善其身,谁也不能孤芳自赏,谁也不能闭关自守。作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领导者,既要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又要有关注全球的视野。这就要正确处理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的关系,不可偏废,不可失衡。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社会主义建设时,还是改革开放时,百年来我们党始终把处理好两个大局的关系,作为夺取革命斗争胜利,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着力点来抓,做到两手抓,两手兼顾、两手支撑,使中国的事情在全局上处于积极状态、主动地位、有利趋势。

 八是坚持治党不松。中国是世界上的大国,而且在近代以来一直是一个山河破碎、贫穷落后的大国。要在这样一个大国,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使社会主义坚持下去、发展起来,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早日实现,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是根本不可能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坚强领导核心,重要原因是在切实加强党的领导的同时,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用铁的纪律、铁的手腕治理党内存

 在的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确保党的肌体健康,确保党的生命力旺盛,确保党的战斗力不衰。百年来,我们党从未放松治党,革命战争年代是如此,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这样,改革开放新时期同样是从政治上、思想上、制度上、作风上全面从严治党。进入新时代,更是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四大战略布局之一加以实施。

 九是坚持奋斗不止。革命胜利是奋斗出来的,人民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社会主义成功是奋斗出来的。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为推翻“三座大山”,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不懈奋斗 28 年;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不懈奋斗 30 年;为进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懈奋斗 42 年。现在又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又开始为新的更加波澜壮阔的伟大事业不懈奋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使命在肩,奋斗不已。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特殊品格、特殊气质、特殊本领,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创造百年伟业的特殊保障。

 百年辉煌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得体会 2 2017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回国参加驻外使节工作会议的使节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后,在国内国际多个重要场合讲话时,他都反复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问题,引起党内外、国内外广泛关注。

 百年大变局的由来。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凭借着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带来的经济、军事实力瓜分世界,四处侵略掠夺,奴役弱小民族,霸占弱小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到处建立各自的殖民地。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美国又继英国后成为世界霸主。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时,西方列强趁着中国政府的腐败无能,借...

篇二: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

理论教育 2021.0204本刊特稿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意蕴齐卫平  樊士博(华东师范大学 政治学系,上海 200241)[摘 要]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中国共产党立足新阶段对国内国际发展大势的科学研判和精辟概括。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内涵,要从中国与世界相交融、历史与现实相比较、应变与求变相统一、信心与能力相结合等四个维度加以全面认识和深入解读。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离不开中国。“两个大局”互相影响、彼此互动,关系到人类社会的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推进,统筹“两个大局”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历史担当。[关键词]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共产党[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2X(2021)02-0004-08“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下简称“两个大局”)是党的十九大后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创新中提出的重大论断,具有深远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对这“两个大局”作出的重要论述达数十次之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作了重申,提出全党要统筹“两个大局”,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作为对国家建设任务的系统谋划和对全球局势的深刻研判,“两个大局”重大论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国际视野。加强对“两个大局”重大论断的解读,深化对其精神的把握,有助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于大变局中更好地把握全局,在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动中走好自己的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一、中国与世界:统筹“两个大局”的实践场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紧密相连,中国融入世界,世界需要中国,这已经成为不以任何人的意志和任何情况为转移的历史大势。40多年里,中国迈出赶上时代的强劲步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不仅使国内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且也深刻影响着世界的发展。在封闭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与在开放条件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处于两种不同的实践场域。由于帝国主义实施封锁打[作者简介]

 齐卫平,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基金项目]

 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体系建构研究”(项目批准号:2020&ZD014)。DOI:10.16075/j.cnki.cn31-1220/g4.2021.02.001

 05思想理论教育 2021.02本刊特稿压、合围制裁、阻断交往的扼杀举措,新中国成立后在恶劣的环境下搞建设,发展十分艰难。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历史性抉择有两个亮点:一是以改革突破国内建设的传统模式;二是以开放向世界敞开国门。正是这两个亮点,使改革开放抉择具有决定中国命运关键一招的战略意义,同时也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带进全新的实践场域。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都强调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和全球胸怀,以改革促进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使中国发展与历史进程相统一,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创新实践中,提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重要思想。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

 [1]

 “两个大局”最先提出来虽然没有具体内涵的揭示,但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已经把意思表达得很清楚。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必须有和平国际环境。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我们要“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党领导人民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具有高度自信和自觉,“这种自信和自觉,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

 [2]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精辟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包含国内国际两个实践场域相统一的深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在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和洞察国际形势风云变化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深化和提升了统筹国内国际发展的战略思想,以鲜明的指向明确了“两个大局”的具体内涵。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

 [3]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4]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

 [5]

  以“百年未有”揭示世界大变局,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揭示国内战略全局,是对“两个大局”的时代新概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揭示了中国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前进坐标。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是在新的发展阶段上对目标和任务的再次重申,以此凝聚政治共识、集聚实践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历史发展赋予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着一棒棒传递的接力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的历史征程中取得了一个个阶段性胜利。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用“中国梦”的标识性概念作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话语表达,一系列重要论述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谋划,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相衔接。2035年远景目标和本世纪中叶“两个十五年”的部署,揭示了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进行新的伟大实践的方向标、时间表和路线图。这些治国理政的新谋划,凸显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的战略意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揭示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变化趋势。改革开放新时期,国际局势深刻变动,党中央及时研判形势的变化,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我国发展战略。40多年来,人们从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信息网络化、知识数字

 思想理论教育 2021.0206本刊特稿化、技术高端化的迅猛发展中深切感受到世界局势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正是在这样的变局下,全球治理问题的共同性、普遍性以及严峻性、风险性日益凸显出来,各国的发展因“蝴蝶效应”、“池塘效应”等连锁影响而难以在世界场域中独善其身和自保不失。“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论断给进一步审视国际形势深刻变化提供了时空观的新视角。从时间意义说,这个大变局的广度和深度为近百年来任何历史时期所不能比拟,“前所未有”决定了这个大变局将产生深远影响。从空间意义说,这个大变局的发生和演化不受区域和范围的限制,“举世罕见”决定了这个大变局将发生人类文明的革命性改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6]

  在影响全球发展的传统因素中,局部军事冲突和地缘政治动荡仍然是悬而未决的难题,地区热点问题层出不穷,宗教、种族问题尤为突出,恐怖主义尚未根治。这种情况导致全球“和平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发展赤字”居高不下。在非传统因素方面,网络空间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新领域,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的气候变化、温室效应,影响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在有些情况下甚至引发猝不及防的恐慌。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这些基本面相提出了寻求应变之策的时代新要求。“两个大局”重大论断着眼于中国与世界两个实践场域,体现了战略谋划与历史大势相统一、发展定位与世界潮流相统一、把握机遇与应对挑战相统一、时代使命与大国担当相统一。人类社会发展又一次走到十字路口,世界怎么了?中国怎么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提出,正是中国共产党思考这个时代之问而给出的答案。识世界之变,谋中国之略,把握求解大局之变,应变筹谋发展之略。只有充分认识“两个大局”重大论断的时代内涵,深刻把握“两个大局”的内在关系及其演进规律,才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精心谋划来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各种挑战。二、历史与现实:变局百年之未有的两种语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大局”重大论断具有深刻的历史动因和现实关怀。从大历史观来看,变局背后折射出国家地位的变迁、时代坐标的位移和国际力量的变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变化是永恒的历史定律,世界总是在变,“变”形成“局”意味着非同寻常。“变局”具有深刻性、颠覆性、剧烈性的特征,事物发展的常态表明,相较于一般平缓渐进的变化,处于“变局”中的人们对变化会产生更加强烈的震撼感。中华民族历史上感受“变局”有过先例。19世纪末中国社会经历过一次生死存亡的考验,虽然1840年鸦片战争后民族灾难就已经降临到中国人民头上,但世纪之交中国面临的危机空前严重。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各阶层都陷入亡国灭种的惊恐之中。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称:“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东北,闯入中国边界腹地,凡前史之所未载,亘古之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馀年一大变局也。”

 [7]

  1895年,康有为与梁启超联合6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方今当数十国之觊觎,值四千年之变局,盛暑已至而不释重裘,病症已变,而犹用旧方,未有不暍死而重危者也。”

 [8]

  朝野上下的“变局”之呼,喊出了民族遭难的切肤之痛和国家沦亡的危险之忧,从而焕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激情和斗志。历史上的“变局”话语有着特定的语境,表现的是忧国忧民的伤感和焦灼。喊出这样的“变局”表达的是无奈、痛楚和悲戚,中国由强变弱、由盛转衰构成“千年未有之变局”话语的历史背景和生成逻辑。中华民族遭遇的这个“变局”十分难堪,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灾难改变了世界发展格局,中华民族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

 07思想理论教育 2021.02本刊特稿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

 [9]

  对于一个曾经2000多年领先世界发展水平、长期居于先进地位的民族来说,断崖式地跌入落后行列,并且被西方列强肆意凌辱,当然是无法接受的现实。时人用“千年未有之变局”发出警示,无疑具有积极和进步的历史意义。然而,那时的中国完全不具备把控“变局”的条件,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历史也没有给中华民族这样的机会。因此,无论是封建统治集团采取所谓的新政举措,还是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的维新变法,应对“变局”的效果都很有限。即使像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辛亥革命这样一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也同样如此。孙中山先生称中华民国的建立“是革命成功而破坏专制之结果也。此为吾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10]

  然而,最后以失败而告终的辛亥革命,并没有扭转国家不断衰落和民族继续受难的历史命运。事实证明,近代中国的“变局”只能成为一段苦难心酸的记忆,受到各种时代条件和国内因素的阻碍,中华民族没有在应对“变局”中把握住机遇。与历史上对“变局”的感受不同,当代中国的认知有着截然不同的意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大论断的提出,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站在一个全新的历史方位和战略高度上对国际形势的深刻洞察。今日中国与一个多世纪前的中国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11]

  认识现实“变局”语境的内涵,必须了解历史上的中国发生了什么,必须明白现今的中国正在经历着什么。从中国社会的演进轨迹看,1949年成立新中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1956年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后,党领导人民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令世界惊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使中国肩负起大国担当,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理念和积极作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篇三: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

iddot;26·张雨寒(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习近平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要论述研究[摘

  要]习近平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论断提纲掣领、意义重大,是我们观察当代国际问题的重要依据。习近平的这一论断有其深刻的生成逻辑,其基本内涵包括当今世界的经济之变、政治之变以及各种传统与非传统性安全问题,是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方法论依据。要正确认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激发内生动力,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词]习近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生成逻辑;基本内涵;中国方案[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341(2021)06-0026-042017年12月,习近平在接见回国参加驻外使节工作会议的全体使节时指出:

 “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1] 这是习近平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论断。这一论断,以宽广的历史视野、科学的辩证分析,准确地把握了变幻诡谲的世界局势的本质特征,是我们认识当今世界局势的根本遵循。认真学习习近平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相关论述,把握其深刻内涵,才能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起点上更好地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一、习近平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论断的生成逻辑列宁说:不同的社会政治形势会使“马克思主义这一活的学说的各个不同的方面也就不能不分别提到首要地位。”[2] 习近平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论断,是立足于世界现实、深入进行历史考察、科学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一)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论断产生的历史逻辑[收稿日期]2021-08-17[基金项目]2018年度教育部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以原著提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效果的实践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8JDSZK135[作者简介]张雨寒 (1998-),女,河南平顶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2021 年 12 月总第 229 期第 6 期大

 庆

 社

 会

 科

 学DaQing Social SciencesDec.,2021Serial No.229 No.6

 ·27·习近平向来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强调要提高历史思维。习近平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论断正是以历史的大视野观察分析世界大势提出的。纵观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生产力的巨大进步,都伴随着生产关系的调整和人类文明的前进。以蒸汽机的推广为主要特征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历史进入资本主义文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大批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第三次科技革命则以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人类社会全面进入全球化时代。习近平在多个场合中强调当今世界正面临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速发展。以历史的大视野来分析当今世界局势,就会发现新的生产力正在酝酿和推动新的世界大变局。几百年来,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地域限制也被逐渐打破,各民族、各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在此过程中国家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国家秩序也在经历演变。(二)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论断产生的理论逻辑习近平强调: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3]280“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论断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是我们全面认识当今世界发展变化规律的重要方法论工具。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发展前进的。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生产力的巨大变革,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引起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同时,世界格局的演变又无时无刻不充满了矛盾和斗争,把握世界格局的本质特点必须从对立统一的观点出发。习近平这一论断表明了当前世界发展形势是稳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并存的,只有不断克服其中的不稳定因素才能谋求人类社会新的发展。(三)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论断产生的现实逻辑习近平提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论断,是历史考察、理论分析与现实观照的有机统一。辩证法、认识论和方法论是高度统一的,辩证法也是认识论,也可以转化为方法论。辩证法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更体现在实践层面。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在当今世界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和互动空前紧密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把握世界大势”。[3]39 正是基于对世界大势变化的实际考察和客观分析,习近平得出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科学论断。观察世界,必须把握当今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并从合理的时间跨度上来把握,尤其是要把握和解决好这些变化中充满斗争性的一面,这样才能于复杂的变局中认识正确,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谋篇布局。二、习近平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论断的基本内涵深入理解和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论断的内涵与核心,是我们应对变幻莫测的世界局势、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推向前进的基本前提。(一)

 新一轮科技革命兴起,新兴经济体实力不容小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经济领域的主要表现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塑造新的生产方式,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实力上升明显。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飞速

 ·28·发展的时代,科技创新在生产力发展中的拉动力越来越明显,以数字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引发新的产业变革。新的科技革命不仅带动了经济增长,更为人类生活方式、社会治理乃至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参考。与此同时,国家间的科技竞争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美国对华发起贸易战、对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实行无理打压。近几年,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攀升,相比之下,西方老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活力已显不足,老龄化、移民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亟待有效的治理。老牌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各有优劣势,谁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赢得优势谁就抢得了发展先机,谁就有可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屹立不倒。(二)

 大国政治实力对比变化明显,国际秩序正在演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政治领域的表现是大国政治实力对比发生明显变化,旧的国际秩序正在松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雄厚的经济实力是掌握国际话语权的基础,国家间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必然引起政治实力对比变化。西方国家借助二战以来确立的雅尔塔体系在国际事务上掌握了几十年的绝对话语权,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宣告了该体系的终结。全球化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随之而来的是政治实力的上升。2017年2月,习近平在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要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4] 近年来,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推动构建“一带一路”、发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为国际社会和世界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三)

 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激烈交织,世界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另一个突出表现是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激烈交织。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消耗等问题自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以来就困扰着人类,现代工业的发展使这些问题呈现进一步恶化的趋势,虽然人类一直在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合理尺度,但这些问题时至今日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在与传统安全问题的激烈交织中给人类社会提出了更加复杂的难题。种族歧视、民粹主义、移民问题等无不在昭示着全球发展模式需要寻求新的变革。自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以来已经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而美国等国家的消极应对和管控措施不当导致全球疫情反复。世界各国是命运共同体,尤其是这样的全球突发公共事件,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完全置身之外,这些都为世界局势带来了更多的不稳定因素。三、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的中国方案习近平指出:

 “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5]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要在动荡变化的世界格局中保持战略定力,寻求新的发展可能,变压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一)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今天的中国无比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利用好和应对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的机遇和挑战至关重要。一方面,当今世界仍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这对全球的发展来

 ·29·说都是有利因素。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中国有信心、有实力应对世界变局提出的挑战。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积极承担责任,树立起了正面的大国形象,受到了世界上爱好和平、谋求人类共同利益的人民的赞同和拥护。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休戚与共,资本主义国家金融危机频发,其他国家亦不能独善其身。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仍处于关键期,世界经济发展遭受了沉重打击,不少国家的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美国将中国视为其称霸的障碍进行全方位的打压,如何应对和处理外部危机,对处于发展关键期的中国至关重要。(二)

 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如何统筹“两个大局”至关重要,唯有立足中华民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才能在变幻诡谲的世界局势中寻求不败之地。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想在与资本主义的博弈中赢得优势就要把握好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步前进。新时期的发展必须以人民为中心,解决人民关心的大事、实现人民满意的发展、创造人民幸福的发展环境。中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对新的历史发展方位,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客观现实,着力解决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同时,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三)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还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论是生态环境问题和资源枯竭问题,还是正在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都证明了人类社会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弊端,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无论是人类发展前景还是社会安全问题,世界各国都存在一致的利益,应当摒弃大国博弈思维,推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国际合作。中国近年来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更深度的合作,为国际和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实在的益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中国未来将继续与世界人民携手谋求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利益,共同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参考文献〕[1]习近平.在2017年度驻外使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12-29(01).[2]列宁选集 (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98.[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86.[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7.〔责任编辑:李敬晶〕

篇四: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岭南学刊》2021 年第 5 期收稿日期:2021 -07 -04作者简介:李鹏 (1984 - ),男,甘肃武山人,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政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家学说、科学社会主义、当代民主理论与实践;李帆 (1993 - ),女,安徽宿州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高端培养计划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论 “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表现、困境与根源李 鹏1 ,李帆2(1.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广东 广州510001;2. 华中师范大学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摘要: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百年间,世界经济重心出现转移之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重大改变;文明和文化的冲突加剧;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严重威胁人类和平发展,传统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挑战。西方世界由于自身文明的基因特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世界格局和人类社会面临的困境。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新型现代化之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深刻影响了世界格局的未来走向。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只有准确理解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涵,深刻认识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表现、困境和根源,才能有效应对日益严峻的各种风险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关键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表现;困境;根源中图分类号:D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 -7462 (2021)05 -0011 -07DOI:10. 13977/j. cnki. lnxk. 2021. 05. 002进入 21 世纪,国际格局风云变幻,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1]38 。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与国际格局的变革进程叠加,风景独好的中国与动荡不安的外部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势、谋全局,提出了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论断,明确要求领导干部要 “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并且强调要把 “两个大局”作为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只有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置于世界发展变化的总体格局中,准确理解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涵,以宽广的视野、全局的眼光、战略的思维从总体上把握当今世界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表现、困境和根源,才能在有效洞察外部变化的基础上冷静思考、沉着应对、积极作为,以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直面严峻的外部挑战,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有利条件。一、“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提出及其内涵自清乾隆以后,中国封建专制社会逐步走向衰落。清道光年间,西方列强开始武力入侵中国,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接踵而至,泱泱华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实乃 “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实现了· 1 1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岭南学刊》2021 年第 5 期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历史成就。放眼全球,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其他地方出现的乱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西方国家内部矛盾在加剧,国际社会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全球治理体系陷入了多重困境;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实力在增长,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影响力显著增强,成为创新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力量。在世界格局复杂而深刻的调整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成了叠加。中国共产党敏锐地洞察时局变化,对国际局势作出了科学而精准的判断。2017 年 10 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1]38 ;2018 年 6 月,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526 ;2018 年 12 月 3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 2019 年新年贺词时强调:“放眼全球,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3] ;同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指出: “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4]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 “百年”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大体上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格局维持至今已经走过了 100 余年。西方大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始于五百多年前欧洲国家在世界各地的殖民扩张。1492 年,哥伦布到达美洲,这是西方国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构建资本主义体系的重要标志。到了 19 世纪,西方殖民列强逐步在全球范围内构建起了一个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为特征的霸权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一体系达到了巅峰。百余年来,在西方国家主导下,世界先后确立了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 “雅尔塔体系”,而后又历经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形成了美国一超独霸与世界走向多极化趋势并存的格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核心是国际行为体力量的对比变化促使世界权力结构 “东升西降”和国际关系 “南分北合”,导致百余年间相对稳定的以西方国家为核心的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面临挑战。所谓 “东升西降”,一方面表现为非西方国家和地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意识的逐步形成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其逐步摆脱了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并在 “冷战”结束后不断崛起,西方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体系走向了终结;另一方面表现为资本主义危机的加剧,社会主义走出了低潮,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全世界高高举起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所谓 “北分南合”,一方面表现为欧美发达国家实力下降、相互之间矛盾重重,裂痕愈加明显;另一方面表现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相互之间的团结合作逐渐加强,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已经显著提升,作用和影响力已经明显增强。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在凭借其日益强大的实力坚定地维护着世界和平与发展,坚定地维护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中国的主张和倡议———例如 “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不干涉他国内政”“全世界的事情应该由各国一起商量着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等———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世界权力格局 “东升西降”和国际关系 “北分南合”的态势改变了西方国家长期位于世界舞台中央的局面,表明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对守成大国和西方世界的既得利益和话语霸权形成了挑战,世界秩序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前所未有地增加,发展与遏制、合作与对抗、机遇与风险、矛盾与危机、焦虑与失序并存,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二、“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表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论断是建立在对世界历史大势的敏锐洞察和对国际格局的深刻把握的基础之上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呈现在人类社会的不同领域,历史地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世界经济重心出现转移之势。回溯百年历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巧借战争契机提升其经济实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全球经济重心从大西洋东岸转移到了大西洋西岸,美国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经济翘楚。进入 21 世纪以后,西方国家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经济疲软、动力不足,中· 2 1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岭南学刊》2021 年第 5 期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实力不断增强,世界经济的重心出现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的趋势。如果说一战后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是一次经济地理变局的话,那么当前这次转移不仅表现在地理位置的变化上,更表现在其涵盖国家之多、牵涉范围之广等方面都是 “百年未有”。在此过程中,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因其经济增长的强大辐射和带动作用将成为关键力量。第二,国际政治格局发生重大改变。一战结束之后,广大亚非拉国家相继实现了民族独立,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十分薄弱,许多国家在经济上依然是西方国家的附庸,一时之间还难以实现真正的独立发展,西方国家仍然是国际政治格局的主导者,“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进入 21 世纪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变革的速度明显加快。一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实力整体下滑,建立在其国力基础上的强权政治正在走向衰落。二是新兴市场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实力明显上升,国际力量对比出现了新的特征,世界权力加速迁移,以往由少数国家垄断世界权力的局面正在被打破。三是越来越多的非国家行为体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有些国际组织的影响力甚至远远超过单一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世界变得越来越 “多极”与 “多元”,影响世界的力量、方式、角色也在不断增多,国际社会原有的霸权结构开始松动,新的国际权力结构正在形成之中。第三,文明和文化的冲突加剧。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推广运用使世界各地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交流逐渐增多,不同民族、地区、国家之间的往来更为频繁,交流更加深入,各种各样的思想观点、风俗文化、价值理念等都被卷入到了全球化的发展大势之中,整个世界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多元文明交流碰撞的局面,其中既有相互融合、构筑共识的一面,也有相互冲击、彼此对抗的一面。在西方文明的强势推进下,非西方文明曾逐渐被边缘化。冷战结束后,文化因素在国际局势中的影响力逐渐提升,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遥遥领先的经济、科技实力向世界兜售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对非西方国家的历史传统、民族文化、价值体系造成了冲击和破坏。近年来,随着新兴发展中国家实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文化自信与民族尊严的不可分割,各国文化都应该平等地得到尊重,发展中国家应该警惕发达国家的文化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渗透,要打破西方文明优越论,尽快地增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第四,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在一起,威胁着人类的和平发展,全球治理体系面临严峻挑战。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更加突出,传统安全威胁虽然有所减少,但冷战思维并没有彻底消散。不仅如此,裹挟着更加复杂、棘手问题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正在世界范围内蔓延。两种安全威胁同时存在,构成了人类社会和平发展道路上 “百年未有”之挑战。一是地区热点问题突出,局部战争危机潜伏。地缘政治、领土争端、宗教冲突、民族问题等关乎相关国家和民族的切身利益,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战争。地球正在变得越来越 “小”,任何一国、一地之殇,都很可能成为波及众多国家和地区甚至牵动世界安危的导火索。二是全球恐怖袭击频发,难民问题难以解决。美国主导的 “反恐战争”收效甚微,欧盟应对难民问题举步维艰,国际社会亟需破解恐怖主义威胁与难民问题带来的危机。三是网络安全问题激增,应对难度加大。作为一柄 “双刃剑”,飞速革新的网络信息技术既能够给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也会给人类社会带来诸多新型的安全威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些新型的网络安全威胁对普通民众的工作生活、对国家的发展与安全都是重大挑战。[5] 随着安全威胁种类的增多和危害程度的加深,如何在确保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又能有效地防范网络安全问题成为各国亟需应对的重大战略问题。四是传染性疾病、跨国犯罪、核武器扩散、能源安全、金融危机、突发性气候生态灾难等全球性安全问题也亟待解决。三、“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困境在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际社会充满了不安,世界格局得到了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要 “胸怀两个大局”,既要有效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重大风险,又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我们要从总体上把握当今世界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困境所在,及时化解妨害我国发展稳定的外部风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3 1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岭南学刊》2021 年第 5 期第一,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反映了当前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困境。当前,世界经济重心从大西洋沿岸向太平洋沿岸转移,现有世界经济秩序与规则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致使世界经济陷入多重困境。一是世界经济增长动能衰退,难以保障持续稳定增长。自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始终在低迷中徘徊,传统的经济增长引擎遭受重创,而新的经济驱动力正在形成。二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难以适应经济格局的新变化。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打破了国际经济力量原有的格局,亟需构建新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但现有的封闭、分散的机制实现自我革新的难度较大,无法适应国际力量对比变化的实际,与此同时,守成大国在世界经济重心转移的时局中不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甚至不惜重竖贸易保护主义大旗,悍然发动波及全球的贸易战,掀起逆全球化浪潮,致使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得极不稳定。三是国际经济发展态势失衡,难以实现平等普惠。经济全球化带动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全球化浪潮的机遇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占据着绝对优势,发达...

篇五: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

主题教育讲稿——从三个维度认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从历史学的角度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从中国近百年的历史看,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近百年的中外关系史看,当前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关系与百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是可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百年历史看,中国经过艰难探索,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将带领世界人民走向一个全新的境界,可以说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提出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重要概念,这是他着眼于国际、国内的两大变化提炼出的一个重要论断。从历史学的角度认识这一论断,首先要明确“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百年”,是一个概略数,并不是确指。如果从 1900 年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算起,是一百年;从 1911 年辛亥革命算起,是一百年;从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算起,是一百年;从 1917 年十月革命算起,是一百年;从 1919年五四运动算起,是一百年;从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起,也是一百年。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算法。但不管怎么算,从 20 世纪初开始的、最近的一百年都是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变局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大的变局之一。其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大变局”,指的是进行时,不是完成时,指世界局势正在变化之中,换句话说,正在向积极方面变化着。

 一、从中国近百年史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回顾百年来的中国历史,可以分成前 50 年、后 70 年。1901 年 9月,11 个国家与中国签订《辛丑条约》时,当时的中国到了历史上最悲惨的时候。本息近 10 亿两白银赔款,北京以及北京至秦皇岛 12处地方有外国驻军,华北地区停止科举考试 5 年,禁止中国人反帝结社,对华武器禁运等。一位美国学者在 20 世纪 20 年代说,中国的国家地位和国际地位低到了不能再低的程度。这个条约触发了后来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虽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口号,但推翻了封建朝廷,而这个封建朝廷是“洋人的朝廷”。辛亥革命就推翻皇帝来说是成功的,就建设民主制度来说是失败的。所以后来有袁世凯称帝,有日本的“二十一条”。与此有连带关系的是,中国在 1919 年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在巴黎和会上,中国虽是战胜国,却被当作战败国来对待。义和团运动后,中国人的反帝情绪开始高涨,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更激发了青年学生的愤怒,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掀起了全国范围的“五四”反帝爱国运动。

  从《辛丑条约》签订到 1920 年,按照我的研究,是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了近代中国的“上升”时期。此后,中国虽然经历了许多曲折,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最终取得了胜利。中国共产党用奋斗和牺牲、用反帝反封建启发人民的觉悟;用中华民族复兴理念、共产主义思想激发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辛丑条约》签订以后,中国人对国家的未来已经很失望了;由于八国联军侵华带来的对国家的打击,人民普遍产生

 了恐洋、崇洋、迷洋的思想。日本在侵华后占领了那么多国土,成立了那么多伪政权。当时的中国出现了那么多的汉奸,国民党的领导人如汪精卫、几十个将军投敌,有上百万军人成为伪军。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与甲午战争失败、八国联军侵华后产生的恐洋思想有关。

  中国共产党当时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如何把人民的觉悟提高,把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建设美好生活的愿望激发出来。基本理论是新民主主义理论,即第一步实行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用革命调动人民的反帝积极性,用“保家卫国”这个最贴近人民生活的口号,激发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斗志和决心。为了这个目的,中国共产党甚至放弃了十年内战期间形成的土地改革、建设苏维埃共和国的基本方略,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主张,团结了全国各阶层人民,赢得了抗战的全面胜利。赢得抗战胜利,首先是赢得了人心。这个人心,不仅包括了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根据地、解放区,也包括了大后方;不仅包括了基层民众,也包括了各民主党派以及许多国民党高级军官。

  赢得人心不是一步完成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在做争取人心的工作,如果没有赢得人心,就不好解释为什么抗战胜利后不到 4 年时间,就以根据地为基础成长起来的不到 100 万军队、不到一亿人口的解放区,把拥有全国政权、有 400 万军队、有美国支援的国民党政府及其军队打垮了。如果没有赢得人心,为什么八路军一号召参军,立刻就有老百姓披上大红花走上战场?而国民党拉的壮丁上了战场就倒戈。淮海战场上,国民党有飞机、坦克、大炮,依旧打败

 仗,投降的国民党兵第二天就调转枪口打国民党;山东的几十万老百姓推着小车上战场,充当解放军的后勤部队。1948 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五一口号”,号召建设新中国,几乎所有民主党派立刻发表声明表示支持拥护。这些都是赢得人心的具体表现。1950 年开始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共产党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动员了全国人民,下大力气清理人们头脑中的恐美、崇美、迷美思想。正是因为赢得了民心,中国才以 80 万吨钢的穷国,打败了 8700 万吨钢的美国及其强权,使得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世界上站了起来。

  1949 年 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彻底甩掉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包袱,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的新中国以完全独立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是中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第一步。此后的中国,明显加快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步伐,加快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新中国成立后的 70 多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怎么克服困难、走到今天这个样子的,历史斑斑可考。中国共产党用共产主义理想,用社会主义前景,激发起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有了这种向往,才能克服无数困难,把历史推向前进。中国共产党“八大决议”、50 年代的“大跃进”“超英赶美”,等等,无一不是在激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民愿意勒紧裤带,为“两弹一星”上天贡献力量,这在一定意义上是“保家卫国”思想的放大。新中国成立后的 30 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威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领导地位确定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基本上建立了,国家政权稳定了,中国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人民生活

 虽然还不富裕,但平均生活水平比解放前提高了,预期人均寿命比解放前大大增加了。这是中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第二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 40 多年,是我们国家各项事业大踏步前进的 40 多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指导了国家各项事业建设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付诸实施。20xx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10 万亿元,超过意大利;20xx 年达到了 18 万亿元,超过了法国;20xx 年达到了22 万亿元,超过了英国;20xx 年达到了 27 万亿元,超过了德国;20xx年达到了 40 万亿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在此过程中,中国建立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中国人民在站起来之后开始富起来。这是中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第三步。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九大确定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为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进行了系统的制度设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举世瞩目。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生产总值还比不上今天一天的产值,20xx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 90 万亿元,20xx 年达到了 99.09 万亿元,20xx 年突破了百

 万亿大关,达到了 101.6 万亿元。根据国际著名经济组织估计,203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是没有悬念的。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第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到那时,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将大体上?达到或超过历史上汉唐时期或清朝康雍乾时期的状况。这对于 14 亿中国人来说,无疑是五千年来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这种变化,表明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最新进展,中国变得富起来、强起来。

  二、从近百年中外关系史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百年来,中国与世界几个大国的关系纠结而复杂。20 世纪以来,中国与日本、苏联、美国的关系起承转合,变化极大,堪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回顾 20 世纪中国与上述三国关系的历史,从中国的角度说,大体上有五点教训可以提出来讨论。

  1.中国要成为现代国际关系中的平等一员。在 20 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未能成为现代国际关系中的平等一员。这是基本的历史事实。20 世纪前半叶,中国基本上拘束于不平等条约体系之中,国家地位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境况下,无法与列强讨论平等地位问题。20 世纪后半叶中的前 20 年,中国虽然摆脱了不平等条约体系,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主权国家,却面对着以美国为首的列强的封锁,背靠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处在一种紧张的国际关系体系中。就国际关系的总体面貌来说,当时的中国还不是国际关系中的平等一员。在 20 世纪 70—80 年代,中国在外交上改善了与美国、日本、苏联的关系,恢复了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代表资格,同时逐渐确立

 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与世界各国广交朋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处理。到 20xx 年,中国经过与“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十多年的艰苦谈判,终于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从 1971年恢复联合国的代表资格,到 20xx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是中国国际关系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标志着中国已成为国际关系中平等的一员。这是经过了一百年的奋斗才达到的,这个结果值得珍惜。

  2.中国应该与世界各国,尤其是各大国进行广泛的经济、文化交往。中国与世界各国,尤其是各大国建立广泛的经济、文化联系,这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有许多先例。但是到了近代,情况变得复杂了。中国被纳入西方列强所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以后,被迫与西方国家建立密切联系。但是,中国不是国际社会中的平等一员,总是处在被动的、无权的、屈辱的地位。中国人在排除了帝国主义的控制,享有了国家的独立主权以后,是愿意与世界各国做生意和往来的。1949年 3 月,毛泽东在西柏坡就作过这种宣告。但是美国半月形包围圈的封锁,阻止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往来,逼得中国只能背靠苏联,与社会主义国家交朋友、做生意、谈文化。历史事实证明,作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要发展自己,不与世界各国交往,尤其是不与各大国交往,坐井观天,是不行的。不能吸收各国的经济文化经验,不能利用国际市场进行交易,就不能发展自己。改革开放 40 年多来,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朋友,与各大国处理好关系,借鉴各国发展中的经验与教训,使中国得到了更好发展。当然,面对全球化,中国要准备享受其利益,也要准备承受其恶果,包括应对各种冲突所应付出的代价。在这个世

 界上,挑战与机遇,风险与冲突,随时都是存在的。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克服风险,善处冲突,这是当政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3.中国处理与诸大国的关系,应以自身的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为准绳,尤其要关注自己的核心利益。概括起来,中国的国家利益主要是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统一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一个总的思路。振兴中华,就是要发展自己,把中国建设成为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家,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为此,需要制定一系列与此相关的国家战略。实现国家战略离不开国内、国外两种因素。因此,考虑国际贸易、资源问题、文化交流等所有方面和问题,要服从国家发展战略,要照顾国家的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等等。国家统一事业,台湾问题是国家的核心利益,要慎重处理。

  4.不与大国结盟,不谋求在国际关系中的特殊利益。20 世纪,国家之间结盟屡见不鲜,有针对第三方的,有保护结盟国自己的,有抱团取暖的,等等。结盟是 20 世纪国际间争战不已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处理国际关系的一种手段。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结盟国家之间枪口相向,也是常事。《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日中立条约》就说明了这一点。中国在 20 世纪前半叶,基本上没有与各大国结盟的资格。国民党政府与苏联签订《中苏同盟友好条约》,有以国际关系处理国内政治关系的倾向,但对中国没有明显好处。新的《中苏同盟互助友好条约》是“一边倒”政策的产物,这个条约并没有保证两国之间永远同盟,也没有阻止苏联提出对中国实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的设想。

 与大国结盟,暗含有谋求特殊国际利益的用意;大国结盟,往往有针对第三方的含义,这是历史事实告诉我们的。像中国这样的大国,与俄罗斯是邻居,与日本也是邻居,与美国则是隔洋相望,远交近攻,近交远攻,都是不合适的。与日本结盟抗衡美国,与美国结盟抗衡日本,或者与俄国结盟抗衡第三国,实行有的国际问题研究者所说的“战略集中原则”,今天均没有这样的国际条件和现实需要。这样做终究是会吃亏的。既然不谋求特殊的国际利益,中国就没有必要与某个大国结盟。中国需要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准则,处理好与各大国的关系,协调好与各大国的...

篇六: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

理论教育 2021.0435思想理论研究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辩证逻辑王  岩(上海交通大学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 200030)[摘 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是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根本价值标准与最终价值依据。“两个大局”之间是怎样的逻辑关系以及如何统筹“两个大局”等基本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对此,有三个方面值得深入探寻:一是在置身变局中谋划全局是统筹“两个大局”的动力支撑;二是在立足全局中应对变局是统筹“两个大局”的实践诉求;三是在超越变局中赢得全局是统筹“两个大局”的价值旨归。准确把握统筹“两个大局”的辩证逻辑,不仅是我们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前提,同时对于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更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关键词]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辩证逻辑[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2X(2021)04-0035-07当前中华民族正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朝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航程激浪勇进,国际变局与国内大局相互激荡、相互影响,前所未有地紧密交织在一起。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基于当下国情世情的精准把握作出“两个大局”的战略研判,为我们开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基本依据和基本出发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下简称“两个大局”)。“两个大局”之间究竟是怎样的逻辑关系?新时代我们又该如何统筹两者间的逻辑关系?深入探究并科学厘清这些基本问题,不仅是我们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前提,同时对于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一、在置身变局中谋划全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铸就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既不是外在于大变局的发展战略,也不是逆行于大变局的现实谋略,更不是排斥于大变局的一时策略,而是置身于大变局的时空环境之中,并与之不断调整、适应与融合所形成的一种积极而为的战略态势和战略局面。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正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日益[作者简介]

 王岩,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访问教授、博士生导师。[基金项目]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话语体系建构研究”(项目批准号:19JZD008)。DOI:10.16075/j.cnki.cn31-1220/g4.2021.04.005

 36思想理论教育 2021.04思想理论研究紧密的交流、合作与互融,才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更有底气、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更需要我们积极深入地置身于大变局的发展演变之中予以统筹和谋划。当前疫情影响下世界经济的低迷萎缩、国际形势的波谲云诡、逆全球化思潮的持续发酵等突发性事态不断加剧着世界变局的风险性和不稳定性。当前世界经历之变局绝非是暂时性、局部性和表象性的小变局,而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此,透过纷繁复杂的世界变局之表象,深入洞察和准确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实质与核心,是我们廓清变局迷雾、研判国际形势、谋划战略全局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1.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强势兴起是百年大变局的实质之一纵观人类史上的三次产业革命,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数字技术、云计算、量子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兴科技正推动着第四次产业革命蓬勃发展,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的活跃期。然而,不同于以往三次以西方发达国家为轴心主导的产业革命,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国际创新版图与世界发展格局发生了深刻调整和重大变化。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科研资金投入总额排名前十的国家中,发展中国家已占得四席;2000—2019年,发展中国家发表的科技论文数量已从占世界比重的17.54%上升至44.32%。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统计数据,2000—2018年,发展中国家居民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已从占世界比重的8.62%跃升至64.10%。这表明,包括中国、印度、巴西等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注入了强劲活力,同时也极大地改变和重塑着全球科技合作与竞争发展格局。置身于“百年未有”之“科技革命大变局”中谋划战略全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我们要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

 [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2]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党中央相继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全面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的科技创新实力在近30年里取得了全方位、跨越式提升。但更要看到,当前我国科技领域仍存在诸多尚未攻克的“卡脖子”技术难关、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配套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等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支撑地位,寄望于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发展良策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目标。2. 全球经济实力的日趋均衡是百年大变局的实质之二近代以来,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为核心的发达经济体(统称为“北方国家”)通过殖民扩张和开拓世界市场的方式疯狂开展资本掠夺,20世纪50—70年代,占世界国家总数不足1/5的“北方国家”一度掌握着全球70%的财富。进入后冷战经济全球化时代,伴随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利用后发优势大力发展经济,世界经济版图逐渐发生变迁。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近百年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截至2010年,“北方国家”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已趋至50%左右。尤其引人注目的是,2010年中国GDP总量正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0年中国GDP总量首破100万亿元,成为近一百多年来经济总量达到美国70%以上的唯一国家,并有望在未来十年内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意味着持续百年之久的欧美发达国家主导和垄断的世界经济格局正在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动态发展。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转变,对于我们谋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尤其是当前中美两国经济总量的快速接近,使美国自认为其世界经济霸主地位遭遇到自二战以来最具“威胁性”的挑战,这一“历史性变局”构成了我们理解和把握近几年中美关系进入质变期的关键

 思想理论教育 2021.0437思想理论研究前提。也就是说,我们绝不能将美国近年来对华发动的一系列遏制仅仅视作是短期性行径,而应该将潜藏于这些政策背后的“底层逻辑”视为美国可能对华采取的一项长期性基本外交战略并予以高度重视和审慎应对。更需要警惕的是,既然中美关系之间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可避免的结构性竞争与对抗,那么如何有效维护国际发展环境的和平稳定,规避大国之间在相互冲突中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就更应该成为当前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3. 国际政治力量的深度博弈是百年大变局的实质之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预示着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必然带来国际政治格局的深刻调整。放眼近500年的世界发展史,无论是欧洲主导的殖民扩张时代,还是美苏争霸两极对抗时代,抑或是冷战后美国全球独霸时代,国际政治秩序的主导与制定自始至终都牢牢掌控在欧美国家手中,并表现为一种具有明显等级化政治强权和排斥性资本霸权的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政治规则。然而,进入20世纪后半叶,传统的国际政治秩序逐渐开始瓦解。一方面,曾经主导建构全球化秩序的发达国家不断放弃自身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大搞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领导世界的意愿和能力都在同时下降;另一方面,广大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热情不断高涨,维护多边主义和贸易主义原则的决心更加坚定。广大发展中国家国际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推动着国际政治格局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国际政治格局的深刻变革,对于我们谋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既是机遇,亦是挑战。当前部分发达国家在全球领导责任方面表现出的轻慢与怠倦,尽管在某种程度上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制造了一个制度闯关、秩序突围的机会,但这绝非意味着这些发达国家能够轻易放弃自身在世界权力格局中的领导地位。事实的真相更可能是,这些国际上的“轻慢与怠倦”表现,仅仅是发达国家基于自身私利目标所采取的一种具有蒙蔽性质的“伪诈战略”,其实质恰如特朗普政府为实现“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战略目标”所真实践履的一系列不惜践踏他国正当权益的政治策略。基于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仍未在国际上真正获得能够与自身经济实力相对等的国际话语权这一基本事实,想要真实明辨和有效破解国际政治上的“阴”与“谋”,就更需要中国能够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基础上展现出更为睿智和更加理性的战略智慧。二、在立足全局中应对变局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风起云涌与变幻无常,我们唯有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姿态,牢牢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才能在风云跌宕的全球风暴之中勇立潮头、奋楫扬帆。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后的核心命题在于,站在新的世界历史发展阶段,我们要如何推动世界变局朝积极正向的方向发展?也就是我们需要塑造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格局,以及如何塑造这一世界格局的问题。毋庸置疑的是,一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快速发展与和平崛起本身就构成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引擎和关键力量。然而,迥异于西方帝国主义对世界的殖民掠夺,中国的蓬勃发展依靠的根本力量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在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之上的对外开放。作为当今世界第一大新兴经济体,中国的繁荣与强盛不仅成为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助力器和动力源,中国的和谐与稳定更成为维护世界秩序长久安稳的定盘星和压舱石。正因如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实现既是历史所驱,亦是大势所趋,必然成为未来新的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一极。另一方面,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不只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中国梦,也是为世界谋大同的世界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日之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共产党将带领中国人民“一如既往为世界和平安宁作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作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

 [3]

  因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既不是与世隔绝、闭门造车的“封闭老路”,也不是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霸权邪路”,而是致力于为世界的共同繁荣不断贡献自主力量的“和平新路”。因此,我们认为,维

 38思想理论教育 2021.04思想理论研究护世界持久和平、促进国际间文明互鉴以及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同样构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题中之义和必然之举。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塑造积极正向的世界发展格局更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不变”之中,把握和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千变与万化。但需要强调的是,所谓立足于战略全局的“不变”之中,“不变”的只是战略目标以及我们坚定实现目标的初心与使命,至于推动这一目标实现的具体路径与现实手段,则是一个需要我们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动态化实践过程。我们唯有准确把握并牢牢立足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发展程度以及相应的制度安排等具体国情和基本发展现状,才能在应对百年大变局之时真正做到统筹兼顾、精准施策和有的放矢。

 1. 认清和把握我国的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是我们立足战略全局的首要前提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以及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最大实际均未得到根本改变。我国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不发达的社会发展状态,仍然处于需要依靠大力推动发展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社会历史阶段。现阶段我们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仍然需要将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继续保持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和务实笃行的工作作风,不断解决我国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在立足全局中应对变局,要求我们必须将我国的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作为应对变局的总依据。近年来部分发达国家以我国的经济总量作为“指标”和“凭证”,指责我国的发展中国家定位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逃避自身的国际责任。然而,如果我们将这些质疑与责难放置于百年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之中予以审视,就不难发现,其实质不过是部分发达国家在国际政治格局剧烈调整之下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应激反应,是为了削弱和打压中国的国际形象与国际影响力所采取的一种抹黑行为。事实上,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确实有责任和义务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治理、承担国际事务,但中国必须以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为前提条件,以不断增强自身在国际上说话办事的实力为基准目标,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应该尽力而为,但也要量力而行。中国绝不能仅仅为了赢得国际上的良好口碑而放弃自...

篇七: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

数据

推荐访问: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 之大 变局 全局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