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结合实际谈谈你是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的?15篇

结合实际谈谈你是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的?15篇

时间:2022-06-16 14:45:02 来源:网友投稿

结合实际谈谈你是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的?15篇

结合实际谈谈你是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的?篇1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1921年到20xx年,中国共产党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完成救国大业、兴国大业,推进富国大业、强国大业。

  习近平总书记同党外人士代表共迎佳节时指出,中共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这仿佛是上“课”前的“预备铃”,作为9000多万名党员中的一员,必须做好“党史课”的学习准备。

  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推进创业守业的“必修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一路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谱写出中国近现代以来最为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一名党员,自党旗下庄严宣誓入党,就要做到终身爱党、学党史,时刻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摆在心中、付诸行中,把个人荣辱融入党的建设中。随着党龄增长,我们的党性和爱党之心更要弥坚,通过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提高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增强事业发展的政治自觉性。修好这门“必修课”,有利于对党的历史经验和规律把握得更科学更透彻,有利于以坚强的政治定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有利于守好党领导人民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并再创新业。

  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汲取奋斗力量的“智慧源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积累了宝贵经验、汇聚了无穷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自20xx年1月1日,共产党员网推出了纪念建党百年专栏《党史百年·天天读》,追溯到1921年,以丰富翔实的历史文献和图片再现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展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重要论述和理论观点,系统反映党的思想理论创立、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进程。该专栏为广大党员的党史学习教育课“加餐”,从“智慧源泉”中汲取奋斗力量,补足“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铁人精神、航天精神等一系列“精神之钙”,有利于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有利于传承党领导人民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富国大业、强国大业。

  以“党史学习教育”为践行服务宗旨的“历史指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共产党历史是-部始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知史爱史、知史爱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观古今、看成败、荐得失、知兴替。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可以看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是如何攻坚克难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领悟其中蕴含的思想资源、实践智慧,厚植党员干部灵魂深处的爱党爱国情怀,有利于指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利于指引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利于指引坚定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全体党员要上好“党史学习教育”这门“必修课”汲取奋斗精神、践行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担起中华民族复兴伟业重任,在新的赶考中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用史则行至稳远,走好前行的路,党史正如号角,激发拼搏奋进力量。以史为鉴,就是要鉴往知来,领悟历史演变规律,正确分析把握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必然、掌握历史主动,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指引未来。学史用史是我们牢记党的初心、践行党的使命的重要途径,只有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初心和使命变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原动力,才能在新的长征路上乘风破浪、行至稳远。百年党史资政育人,要在学史用史中解读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基因密码”,以“赶考”的清醒继承和发扬革命斗争精神,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凝聚起一往无前的拼搏奋进力量,推动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不断向前。

结合实际谈谈你是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的?篇2

  一个又一个重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代又一代人的矢志不渝的追求,也是一代接着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勇毅前行的奋斗。新时代,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已经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完成了第一个百年目标,我们应当站在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的成就的基础上,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我们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

  一百年来,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结合实际谈谈你是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的?篇3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和理论建设中形成了理论同实践相统一的优良传统。毛泽东早在1930年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中就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112页)他在《实践论》中阐述了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点,揭示了基于实践的、由浅入深的人类认识和理论发展的辩证过程。

  经过延安整风,毛泽东大力倡导的实事求是成为全党的共识,被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集中体现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这是总结长期实践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由党的七大确立的一条基本原则。

  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党成立24年来的历史经验,开宗明义就做出一个重要结论:“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产生以来,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便是此种结合的代表。”(《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73页)同年6月党的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这标志着我们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同时确立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毛泽东、邓小平都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一条普遍真理。确立这一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贡献。

结合实际谈谈你是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的?篇4

  幸福生活是通过奋斗得来的。不奋斗,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奋斗指为达到目的努力去做,是为实现既定目标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甚至牺牲。

  古今中外的名人对奋斗都有着深刻理解和深切体会:中国古代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

  中国文坛巨匠鲁迅说:我哪是什么天才,只不过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读书罢了。

  中国现代作家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美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聪明在于学习,天才由于积累。

  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说: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英国科学家、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者牛顿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

  著名科学家、相对论创立者爱因斯坦说:上帝公平地给了每个人每天三个八小时,第一个八小时,大家都在工作,第二个八小时,大家都在睡觉,人与人的区别是在第三个八小时创造出来的。

 

 

结合实际谈谈你是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的?篇5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完成救国大业、兴国大业,推进富国大业、强国大业。

  习近平总书记同党外人士代表共迎佳节时指出,中共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这仿佛是上“课”前的“预备铃”,作为9000多万名党员中的一员,必须做好“党史课”的学习准备。

  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推进创业守业的“必修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一路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谱写出中国近现代以来最为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一名党员,自党旗下庄严宣誓入党,就要做到终身爱党、学党史,时刻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摆在心中、付诸行中,把个人荣辱融入党的建设中。随着党龄增长,我们的党性和爱党之心更要弥坚,通过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提高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增强事业发展的政治自觉性。修好这门“必修课”,有利于对党的历史经验和规律把握得更科学更透彻,有利于以坚强的政治定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有利于守好党领导人民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并再创新业。

  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汲取奋斗力量的“智慧源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积累了宝贵经验、汇聚了无穷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自2021年1月1日,共产党员网推出了纪念建党百年专栏《党史百年·天天读》,追溯到1921年,以丰富翔实的历史文献和图片再现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展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重要论述和理论观点,系统反映党的思想理论创立、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进程。该专栏为广大党员的党史学习教育课“加餐”,从“智慧源泉”中汲取奋斗力量,补足“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铁人精神、航天精神等一系列“精神之钙”,有利于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有利于传承党领导人民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富国大业、强国大业。

  以“党史学习教育”为践行服务宗旨的“历史指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共产党历史是-部始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知史爱史、知史爱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观古今、看成败、荐得失、知兴替。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可以看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是如何攻坚克难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领悟其中蕴含的思想资源、实践智慧,厚植党员干部灵魂深处的爱党爱国情怀,有利于指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利于指引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利于指引坚定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全体党员要上好“党史学习教育”这门“必修课”汲取奋斗精神、践行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担起中华民族复兴伟业重任,在新的赶考中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用史则行至稳远,走好前行的路,党史正如号角,激发拼搏奋进力量。以史为鉴,就是要鉴往知来,领悟历史演变规律,正确分析把握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必然、掌握历史主动,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指引未来。学史用史是我们牢记党的初心、践行党的使命的重要途径,只有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初心和使命变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原动力,才能在新的长征路上乘风破浪、行至稳远。百年党史资政育人,要在学史用史中解读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基因密码”,以“赶考”的清醒继承和发扬革命斗争精神,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凝聚起一往无前的拼搏奋进力量,推动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不断向前。

结合实际谈谈你是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的?篇6

  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xx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还是在世界发展史上、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下面是yjbys整理的关于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党的提出了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这个宏伟目标,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又一座重要里程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总体部署,发出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冲刺的新的动员令。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最重要的是树立起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心,凝聚起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把“十三五”规划描绘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变成现实。

  1.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中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也深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目标在20世纪末如期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应了人民的新要求。3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紧紧扭住这个奋斗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推动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赋予“小康”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

  20xx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还是在世界发展史上、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回顾几千年的历史,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国老百姓最朴素的追求和愿望。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从救亡图存到推翻三座大山,从改变一穷二白面貌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一直在为过上幸福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中国经济总量将达到近17万亿美元,中国人民将在全面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普遍过上比较殷实富足的生活。这将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也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关键一步。全面小康和民族复兴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的阶段。没有全面小康的实现,民族复兴就无从谈起。今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就是在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们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同时要认识到,作为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到20xx年全国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要使全体人民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还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艰辛努力。全党同志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继续顽强奋斗,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十三五”规划纲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规划和设计了未来美好生活的宏伟蓝图。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农业现代化进展明显,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蓬勃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创新要素配置更加高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继续加大,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改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发展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对外开放深度广度不断提高,全球配置资源能力进一步增强,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就业比较充分,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这些新的目标要求,与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相衔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一致,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体现了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体现了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实现到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经济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十三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需保持在6.5%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才能实现翻一番目标。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新一轮大干快上,不能靠粗放型发展方式、靠强力刺激抬高速度实现“两个翻番”,否则势必走到老路上去,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考虑更长远时期的发展要求,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方式,这样才能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

  3.全面小康是全面发展的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强调,如果到20xx年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目标。

  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是一个整体性目标要求,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任何一个方面发展滞后,都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

  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小康才能真正造福全体人民。指出:“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没有人掉队的小康。我们到时候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当前,影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突出因素主要集中在民生领域,发展不全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在不同社会群体的民生保障方面。要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强调:“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和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力度,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不仅是缩小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和增长速度的差距,而且是缩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差距较大,生产力发展水平多层次,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完全没有差距是不可能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针对全国讲的,不是每个地区、每个民族、每个人都达到同一个水平,不能把相关指标简单套用到各省区市,那样不科学,也不现实。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坚持一定标准,又要防止好高骛远;既要考虑到20xx年这个时间节点,又要立足于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

  4.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

  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策略,也是解决前进道路上各种矛盾和问题、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党的以来,我国发展面对新的风险和挑战,各种矛盾和问题比较多地显现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否还存在?指出,尽管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没有改变。一定要全面把握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推动我们的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胜利。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落实好“十三五”规划纲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了战略基石。

  从国际看,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总体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局,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趋向平衡,我国发展具有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从国内看,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增长速度不可避免换挡的同时,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力持续转换,改革开放释放出新的发展活力,良好发展态势可以保持。

  “知其事而不度其时则败。”党中央作出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重大判断以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情国情不断变化,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也相应变化。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破坏了世界经济增长动力,新的自主增长动力没有形成,世界经济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带动力减弱,我们利用世界经济较快增长加快自身发展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更多依靠内生动力实现发展。二是主要国家去杠杆、去债务,全球需求增长和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市场成为最稀缺的资源,利用国际市场扩张增加出口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放在国内,更多依靠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三是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发达国家推进高起点“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加速工业化,我国要素成本快速提高,利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原有比较优势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四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发达国家经济实力相对下降、危机感上升,新的经贸规则制定处在激烈的利益折冲之中,我们利用原有规则招商引资、促进发展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保护和扩大我国发展利益。五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国际社会期待我国在更多领域承担更多责任,一些国家同我国发展的摩擦上升,而那些不愿意看到中国发展壮大的势力对我国的戒备和防范心理加重,联手对我国进行牵制和遏制,我们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事务、统筹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工作,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努力维护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

  总之,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在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在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5.破解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

  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了决胜阶段。指出:“这个时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历程到了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完成这一战略任务,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的最大光荣。”必须清醒看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前进道路并不平坦,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挑战依然严峻复杂。如果应对不好,或者发生系统性风险、犯颠覆性错误,就会延误甚至中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过去有一种看法认为,一些矛盾和问题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老百姓收入少造成的,等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老百姓生活好起来了,社会矛盾和问题就会减少。现在看来,不发展有不发展的问题,发展起来有发展起来的问题,而发展起来后出现的问题并不比发展起来前少,甚至更多更复杂了。比如,如何解决好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如何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如何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问题,等等。下大气力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这既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要着力转方式、补短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是影响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要通过着力转方式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通过着力补短板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动摇,同时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把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尽快补上,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要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困难不容低估,风险要高度关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要着力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各种风险往往不是孤立出现的,很可能是相互交织并形成一个风险综合体。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风险防控好,不能把防风险的责任都推给上面,也不能把防风险的责任都留给后面,更不能在工作中不负责任地制造风险。要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的调查研判,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及其原因都要心中有数、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出手及时有力,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不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不让经济风险演化为社会政治风险,不让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只有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才能顺利起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军,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责任。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人民群众要增强主人翁意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拧成一股绳,以必胜的信心、昂扬的斗志、扎实的努力,投身新的历史进军,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结合实际谈谈你是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的?篇7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高擎“人民”旗帜的政党,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底色,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求解放、求进步的历史。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国家战乱不已,中国人民遭受了世所罕见的深重苦难。为了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有了前进的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共产党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实行“耕者有其田”,帮助穷苦人翻身得解放,为摆脱贫困创造了根本政治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人民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组织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重整山河,为摆脱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自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建党百年之际,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

  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尽艰险开辟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自18世纪英国率先开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已经走过200多年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实现工业化,是中华民族几代人的夙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提出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进一步推进工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提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针,坚决破除妨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在实践探索中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工业化快速发展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承接起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接力棒,保持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中国实现了由现代化的落伍者、赶超者到成功者、贡献者的历史性巨变。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两大奇迹”是我们治国理政成效的重大标志,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显著优势的生动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鲜明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我们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继续创造新的奇迹。

  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在百年奋斗中,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引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在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一百年来,我们党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使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以崭新的形象展现在世界上。

  在党的领导下,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的建立,历史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极大增强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苏东剧变以来,我们党坚持历史定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彻底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党和人民事业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百年奋斗使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重大转变,从而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在党的领导下,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我们党成立之后,经过28年浴血奋斗,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合作下,于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重塑了世界政治地图,有力推动了维护国际和平事业的发展,对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定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人类进步的一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正在成为新型国际关系的推动者和引领者,成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成功走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功展现了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独特性,是当今世界各国多元现代化发展道路中的一元,有效冲击了传统的“西方中心论”,打破了西方模式的垄断地位,推进了世界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扬弃资本主义旧文明中的落后野蛮成分基础上形成的,超越了资本主导劳动并控制社会的逻辑,拒斥了利己、殖民、扩张、掠夺的发展逻辑,摆脱了国强必霸、冲突对抗的历史宿命,为推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

  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我们党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应对自身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风险考验,始终保持肌体健康和生机活力,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

  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百年历史表明,我们党是一个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党,是一个善于依靠自身力量纠正自己的错误从而走向成熟和强大的党。在革命战争时期,通过延安整风运动,清除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等不正之风,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解放战争取得全国胜利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就向全党提出,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着重提出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领导。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组织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集中性学习教育活动,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自我革命的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

  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加强干部理论学习和知识培训,要求增强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增强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自觉性。改革开放之后,党围绕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先后就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确保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

结合实际谈谈你是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的?篇8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高擎“人民”旗帜的政党,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底色,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求解放、求进步的历史。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国家战乱不已,中国人民遭受了世所罕见的深重苦难。为了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有了前进的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共产党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实行“耕者有其田”,帮助穷苦人翻身得解放,为摆脱贫困创造了根本政治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人民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组织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重整山河,为摆脱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自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建党百年之际,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

  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尽艰险开辟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自18世纪英国率先开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已经走过200多年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实现工业化,是中华民族几代人的夙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提出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进一步推进工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提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针,坚决破除妨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在实践探索中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工业化快速发展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承接起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接力棒,保持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中国实现了由现代化的落伍者、赶超者到成功者、贡献者的历史性巨变。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两大奇迹”是我们治国理政成效的重大标志,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显著优势的生动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鲜明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我们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继续创造新的奇迹。

  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在百年奋斗中,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引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在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一百年来,我们党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使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以崭新的形象展现在世界上。

  在党的领导下,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的建立,历史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极大增强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苏东剧变以来,我们党坚持历史定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彻底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党和人民事业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百年奋斗使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重大转变,从而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在党的领导下,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我们党成立之后,经过28年浴血奋斗,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合作下,于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重塑了世界政治地图,有力推动了维护国际和平事业的发展,对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定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人类进步的一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正在成为新型国际关系的推动者和引领者,成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成功走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功展现了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独特性,是当今世界各国多元现代化发展道路中的一元,有效冲击了传统的“西方中心论”,打破了西方模式的垄断地位,推进了世界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扬弃资本主义旧文明中的落后野蛮成分基础上形成的,超越了资本主导劳动并控制社会的逻辑,拒斥了利己、殖民、扩张、掠夺的发展逻辑,摆脱了国强必霸、冲突对抗的历史宿命,为推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

  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我们党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应对自身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风险考验,始终保持肌体健康和生机活力,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

  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百年历史表明,我们党是一个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党,是一个善于依靠自身力量纠正自己的错误从而走向成熟和强大的党。在革命战争时期,通过延安整风运动,清除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等不正之风,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解放战争取得全国胜利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就向全党提出,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着重提出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领导。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组织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集中性学习教育活动,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自我革命的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

  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加强干部理论学习和知识培训,要求增强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增强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自觉性。改革开放之后,党围绕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先后就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确保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

结合实际谈谈你是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的?篇9

  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法宝。毛泽东同志曾说,“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迫切地需要建设这样一个党,建设这样一个党的主观客观条件也已经大体具备,这件伟大的工程也正在进行之中。”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党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和紧迫。党和人民的事业每前进一步,党的建设就要推进一步。作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知难而进,以自我革命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当前,我们正在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征程迈进,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必须不断开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

结合实际谈谈你是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的?篇10

  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转眼间100年过去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着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当今之中国,到处充满勃勃生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星火燎原到四海映红,从举步维艰到步履轻盈,从落后挨打到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轨迹,一点点被印刻成民族印迹,一点点被铸造成中华灵魂。历史的尘烟,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踏平坎坷成大道,穿越烟云谱华章,在现代中国历谱写下了永恒的悲怆与不朽的豪情!以星星之火燎原大地,将希望的种子撒向人间。从为人民服务到践行群众路线,这便是我们的党坚韧的求索过程。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不忘党的根本宗旨。执政为民,是新时期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新概括。人民是我们党的生命之根、力量之源、胜利之本。党来自人民,代表人民,人民哺育了党,支持着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是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和平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能不能坚持执政为民,是对我们党的新的考验,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一条真理。新时期的共产党员要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廉洁从政、艰苦奋斗、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崇高品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赞誉,这样才能体现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

  近几年,虽然我国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以及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冲击,我国经济依然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向前推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共克时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新的成就。特别是去年开始的武汉疫情发生后,全国人民展开了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斗争,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防疫救灾精神。这种精神弥足珍贵,激励着疫区人民坚定信心勇气,重回正常生活的美好家园;鼓舞着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中华民族近代百年来跌宕起伏的命运变迁深刻昭示:只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中国才能富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只有践行群众路线,才会得到群众的拥护。践行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党的性质的体现,也是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干部作风、汇聚群众智慧力量的现实需要。

  不忘党的光荣历史。100年来,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千锤百炼,以实际行动和辉煌业绩赢得群众拥护和信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越的斗争,翻过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结束了国家四分五裂,任人宰割的局面,从根本上改变了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中国共产党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之时,顶住压力,中流砥柱,使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党的100年历史证明,我们党是坚持马克思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拓创新推动历史前进的党;是诚心诚意服务于人民,为振兴中华不懈奋斗,实现繁荣昌盛,使中国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党;是不断经受挫折和考验,为了人民利益和人类进步事业,不断锤炼和提升自己,始终保持生机和锐气,巍然屹立于历史潮流前列的党;更是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党。全体共产党员只有不忘党的光荣历史,不忘入党初心,并为此而骄傲,为之而自豪,才能进一步增加对党的事业的信心,坚定不移的永远跟党走。

  历史选择了党的领导下的中国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意味着中国所行走的是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是一条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路,是一条充满梦想的道路,是一条符合群众路线的阳光大道。

  让我们铭记党母亲所受的苦,歌颂党母亲所受的苦,她值得我们铭记,值得我们歌颂,历史的接力棒传入我们新一代人手中,历史给了我们足够的选择,过平平坦坦的生活,我们应把这交付于我们手中的祖国带向更昌盛富强的时代,让我们用生命,来创造历史的另一个辉煌!这也正是我们年轻一代的使命,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完成这个使命,让我们充满豪情,在党的光辉沐浴下,迈向未来!创造更美好灿烂的未来吧!“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九十多年的风雨征程,我们党引领着中华民族,引领着东方古国这艘历史航船驶向共产主义的幸福彼岸。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结合实际谈谈你是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的?篇11

  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在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重温党的光辉历程,感受党的红色印记,汲取党的磅礴之力。这无疑更加坚定我们党员的初心,让无数共产党人始终不忘来程,不畏前程。历史是的教科书,让学史者不愚;是的营养剂,让知史者不慌;是最亮的航标灯,让用史者不乱。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置身党史长河中检视对照、仔细扫描,在新征途铭初心定三心。

  学习党浴血奋战的红色史,下定“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这不是一句空话,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尝试多许多救亡图存之路,从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从旧式农民起义到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遭受一次次失败,豪杰的仁人志士在曲折和磨难中苦苦探索,却化为一个个泡影。在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关键期,中国共产党从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劈波斩浪、逆风前行,28年的浴血奋战中,他们抛下头颅、洒下热血,以血肉之躯践行着入党时的铮铮誓言,揭示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进入新时代,我们要传承和发扬先辈们的“黄沙百战”的红色精神,在进行伟大斗争的新征程进一步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砥砺前行。

  学习党艰辛探索的奋斗史,坚定“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的恒心。旧中国留下一个经济凋敝、百废待兴的烂摊子,中国共产党顶住各种压力,领导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到独立完整工业体系国,从新中国成立到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从“两个凡是”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在艰辛探索中前行,在与时俱进中革新,尽管社会主义道路是前无古人,充满艰辛,也终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中国伟大事业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这条路很漫长亦很艰辛,而今步入新征程,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要坚定“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的恒心,在困境中决不放弃,在逆境中逆风前行,在绝境中变革创新。

  学习党高歌猛进的奋进史,坚定“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的信心。100年风雨兼程,100年的艰苦奋斗,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这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奋进力量在支撑着他们前行。他们不畏过去,不惧当前,而是放眼未来,带着自信迎难而上,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20xx年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这是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顽强拼搏的结果。在重温党的光辉历程中,我们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要与时俱进、踌躇满志,把“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作为我们一生的使命和责任,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逐梦前行。

结合实际谈谈你是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的?篇12

  我们都知道,万物生长离不开阳光,党就是阳光,而我们,就是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的一株花苗。

  小时候,总听我们的父母给我们讲他们小时候的故事:那时候,没有现在用的电灯,都用的是煤油灯;那时候,没有现在的白面馍馍,只能吃黑面的;那时候,衣服也不是现在这样的好面料,都是粗布料做的衣服,想想那是父母的生活,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多么幸福呀!如果没有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没有党,就没有我们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

  “还是共产党好啊!”那时候,女孩子都不可以上学,只能呆在家里。而新中国成立之后,这种男女不平的现象渐渐消失了,不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可以步入知识的殿堂,学习那永远也学不完的知识了。

  渐渐的,我到了上学的年纪,那时候,已经开始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了。无论贫富,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到后来,我上学了。记得刚入学那一天,我虽然很害怕,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学校,但是等我第一次看到我们的学校,我不禁发出一声赞叹。一排排整齐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敞亮的教室……我想:有这样好的学习,环境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祖国。党对下一代真是关怀备至呀!

  渐渐的我懂事了。党在我心中,已不仅仅是一个个英雄和一串串故事,而是由这些英雄和故事贯穿其中的一部中国人民争取独立、自由、解放的抗争史、奋斗史、革命史。

  如果党是一轮无私奉献的太阳,那我们就是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花朵,在阳光的呵护下茁壮成长,竞相开放。

 

 

结合实际谈谈你是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的?篇13

  一个又一个重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代又一代人的矢志不渝的追求,也是一代接着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勇毅前行的奋斗。新时代,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已经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完成了第一个百年目标,我们应当站在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的成就的基础上,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我们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

结合实际谈谈你是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的?篇14

  一个又一个重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代又一代人的矢志不渝的追求,也是一代接着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勇毅前行的奋斗。新时代,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已经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完成了第一个百年目标,我们应当站在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的成就的基础上,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我们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

  一百年来,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结合实际谈谈你是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的?篇15

  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还是在世界发展史上、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下面是yjbys整理的关于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党的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这个宏伟目标,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又一座重要里程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总体部署,发出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冲刺的新的动员令。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最重要的是树立起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心,凝聚起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把“十三五”规划描绘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变成现实。

  1.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中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也深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目标在20世纪末如期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应了人民的新要求。3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紧紧扭住这个奋斗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推动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赋予“小康”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

  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还是在世界发展史上、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回顾几千年的历史,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国老百姓最朴素的追求和愿望。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从救亡图存到推翻三座大山,从改变一穷二白面貌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一直在为过上幸福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中国经济总量将达到近17万亿美元,中国人民将在全面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普遍过上比较殷实富足的生活。这将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也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关键一步。全面小康和民族复兴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的阶段。没有全面小康的实现,民族复兴就无从谈起。今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就是在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们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同时要认识到,作为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到2020年全国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要使全体人民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还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艰辛努力。全党同志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继续顽强奋斗,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十三五”规划纲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规划和设计了未来美好生活的宏伟蓝图。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农业现代化进展明显,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蓬勃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创新要素配置更加高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继续加大,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改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发展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对外开放深度广度不断提高,全球配置资源能力进一步增强,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就业比较充分,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这些新的目标要求,与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相衔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一致,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体现了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体现了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实现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经济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十三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需保持在6.5%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才能实现翻一番目标。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新一轮大干快上,不能靠粗放型发展方式、靠强力刺激抬高速度实现“两个翻番”,否则势必走到老路上去,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考虑更长远时期的发展要求,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方式,这样才能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

  3.全面小康是全面发展的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强调,如果到2020年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目标。

  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是一个整体性目标要求,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任何一个方面发展滞后,都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

  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小康才能真正造福全体人民。指出:“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没有人掉队的小康。我们到时候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当前,影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突出因素主要集中在民生领域,发展不全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在不同社会群体的民生保障方面。要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强调:“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和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力度,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不仅是缩小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和增长速度的差距,而且是缩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差距较大,生产力发展水平多层次,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完全没有差距是不可能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针对全国讲的,不是每个地区、每个民族、每个人都达到同一个水平,不能把相关指标简单套用到各省区市,那样不科学,也不现实。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坚持一定标准,又要防止好高骛远;既要考虑到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又要立足于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

  4.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

  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策略,也是解决前进道路上各种矛盾和问题、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党的以来,我国发展面对新的风险和挑战,各种矛盾和问题比较多地显现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否还存在?指出,尽管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没有改变。一定要全面把握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推动我们的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胜利。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落实好“十三五”规划纲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了战略基石。

  从国际看,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总体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局,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趋向平衡,我国发展具有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从国内看,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增长速度不可避免换挡的同时,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力持续转换,改革开放释放出新的发展活力,良好发展态势可以保持。

  “知其事而不度其时则败。”党中央作出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重大判断以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情国情不断变化,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也相应变化。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破坏了世界经济增长动力,新的自主增长动力没有形成,世界经济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带动力减弱,我们利用世界经济较快增长加快自身发展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更多依靠内生动力实现发展。二是主要国家去杠杆、去债务,全球需求增长和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市场成为最稀缺的资源,利用国际市场扩张增加出口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放在国内,更多依靠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三是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发达国家推进高起点“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加速工业化,我国要素成本快速提高,利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原有比较优势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四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发达国家经济实力相对下降、危机感上升,新的经贸规则制定处在激烈的利益折冲之中,我们利用原有规则招商引资、促进发展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保护和扩大我国发展利益。五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国际社会期待我国在更多领域承担更多责任,一些国家同我国发展的摩擦上升,而那些不愿意看到中国发展壮大的势力对我国的戒备和防范心理加重,联手对我国进行牵制和遏制,我们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事务、统筹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工作,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努力维护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

  总之,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在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在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5.破解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

  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了决胜阶段。指出:“这个时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历程到了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完成这一战略任务,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的最大光荣。”必须清醒看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前进道路并不平坦,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挑战依然严峻复杂。如果应对不好,或者发生系统性风险、犯颠覆性错误,就会延误甚至中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过去有一种看法认为,一些矛盾和问题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老百姓收入少造成的,等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老百姓生活好起来了,社会矛盾和问题就会减少。现在看来,不发展有不发展的问题,发展起来有发展起来的问题,而发展起来后出现的问题并不比发展起来前少,甚至更多更复杂了。比如,如何解决好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如何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如何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问题,等等。下大气力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这既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要着力转方式、补短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是影响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要通过着力转方式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通过着力补短板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动摇,同时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把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尽快补上,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要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困难不容低估,风险要高度关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要着力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各种风险往往不是孤立出现的,很可能是相互交织并形成一个风险综合体。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风险防控好,不能把防风险的责任都推给上面,也不能把防风险的责任都留给后面,更不能在工作中不负责任地制造风险。要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的调查研判,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及其原因都要心中有数、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出手及时有力,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不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不让经济风险演化为社会政治风险,不让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只有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才能顺利起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军,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责任。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人民群众要增强主人翁意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拧成一股绳,以必胜的信心、昂扬的斗志、扎实的努力,投身新的历史进军,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 你是 结合实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