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进一步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3篇

进一步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3篇

时间:2022-08-31 14:05:04 来源:网友投稿

进一步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3篇进一步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 学习《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心得体会与学习《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进一步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3篇,供大家参考。

进一步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3篇

篇一:进一步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

《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心得体会与学习《关于推进 “ 两学一做 ” 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发言稿( ( 范文) )合集

 学习《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心得体会

 学习《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心得体会

  中组部、中宣部、司法部、人社部四部门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对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作出全面部署。

 意见强调,各地各部门要把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摆在重要位置,作为一项长期性、经常性工作来抓,推动学法用法向纵深发展。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机制,进一步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首先,国家工作人员之于社会的稳定和谐的作用不言而喻,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他们不仅代表着国家的意志,更是起着引导作用。所以说,国家工作人员作为这样一群极为特殊的群体,更应该以身作则,学法用法。

 其次,依法治国是我国实现富强的必由之路,上至中央领导、下至普通百姓,每个人都应该在法律的准绳之下生活和工作,决不能逾越半步。国家工作人员也是其中的一员,他们学法用法,一方面是作为人民群众的本分,另一方面也是职业和岗位的需要。回到《意见》,从5个方面提出了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一是突出学习宪法,培养宪法意识。

 二是学习国家基本法律,努力掌握法律基本知识。

 三是学习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水平。

 四是学习与履行岗位职责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五是深入推进法治实践,结合国家工作人员岗位需求开展用法活动,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履行职责。

 我们作为事业单位的职工,也是国家工作人员的一份子,所以说,这是和我们息息相关的事情,让我们学法用法,将法治观念印在我们的骨髓里,真正有效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学习《关于推进 “ 两学一做 ” 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发言稿

 学习《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发言稿

  20**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就业增长超出预期,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持续提升,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取得新的重要进展。面对国内外严峻挑战,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今年将召开党的十九大,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要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产业、区域、投资、消费、价格、土地、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要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升级,释放国内需求潜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力争取得更大成效。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要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取

 得新突破。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要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更好为人民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巡视工作,对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中央巡视工作已开展十一轮,巡视了 247 个党组织,完成对省区市和 xq 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央金融单位的全覆盖。巡视工作聚焦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以“四个意识”为政治标杆,以党章党规党纪为尺子,坚定“四个自信”,突出问题导向,查找政治偏差,发挥了政治“显微镜”和政治“探照灯”作用,工作成效明显。中央和国家机关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肩负重要职责,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党令行禁止。要强化管党治党政治担当,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实抓牢,采取有力措施解决“灯下黑”问题。要加强对巡视整改情况的督查,把责任压给党组(党委)书记,条条要整改、件件有着落。要保持政治定力,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视,发挥标本兼治战略作用。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坚持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有力抓手,是不断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为新形势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积累了成功经验。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对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确保全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各级党组织要把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履行主体责任,抓常抓细抓长。要把思想教育作为第一位的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改造自己,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要突出分类指导,联系思想工作实际经常查找和解决问题。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要带头学、带头做,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要把“两学一做”作为主要内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当好表率。要发挥党支部教育管理党员的主体作用,把“两学一做”纳入“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每年要对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情况进行评估总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篇二:进一步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

市“ 七五” 普法贯彻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七五” 普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为进一步推动普法工作开展,促进全面依法治市进程,根据常委会工作安排,3 月底至 4 月上旬,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组织对全市“七五”普法决议和规划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先后听取了市司法局、XX 区、XX 区、XX 市和 XX市政府工作汇报,实地察看了“法治 XX”新媒体工作室、法律援助中心、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及 XX 区、XX 区、XX 市、XX 市、经区和 XX 区 X 个普法工作现场,召开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深入了解“七五”普法决议和规划贯彻实施情况,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七五”普法以来,全市各级政府及司法局等相关部门按照“七五”普法决议和规划要求,强化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

 制,创新载体手段,突出工作重点,推进了“七五”普法决议和规划的全面实施,全民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群众法治观念和法治素养不断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基本形成,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升,法治宣传教育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平安 XX、法治 XX 中发挥了积极作用。XX 年我市荣获“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暨 XX 省法治宣传教育月”主题宣传活动先进城市称号,市司法局被表彰为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

 (一)强化领导,构建普法依法治理新格局。全市各级高度重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强化领导,统筹规划,狠抓落实。一是健全体制机制。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创建,纳入综合治理目标责任考核和目标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健全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理顺了守法普法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将原来“市全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并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在司法局。各区市也成立相应机构。二是科学规划部署。坚持把建章立制作为开展工作的基础。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七五”普法和依法治市决议,市里下发了“七五”普法规划、《XX 市 2016-2020 年依法治市规划》《关于深化法治 XX 建设的意见》《平安 XX 法治 XX 建设三年规划

 (2019—2021年)》 《XX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6—2020年)》《〈XX 省法治宣传教育条例〉贯彻实施意见》,以及“谁执法谁普法”、精准普法、法治文化建设、媒体公益普法、以案释法和加强各类重点对象学法用法的规范性文件 14个,法治宣传教育步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三是提供坚强保障。各级将普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目前市级普法经费人均 0.2 元,XX 区和 XX 市人均 0.5 元,XX 区人均 0.3 元,XX 市人均 0.2 元。整合社会资源,推动普法从“向全民普法”向“全民参与普法”转变,目前除专职普法工作者外,普法讲师团人数超过 2000 人,普法志愿者和社工队伍 20 余万人。四是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出台《关于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的意见》,制定下发市直部门普法责任清单,建立普法宣传人才库和讲师团,层层举办普法骨干培训班,推动部门普法责任落实。各执法部门立足自身职能,将普法教育贯穿于执法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广泛开展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扫黑除恶、道路交通安全和防范金融诈骗等专题普法活动,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多措并举,提升普法宣传工作新水平。立足“普法为民、法治惠民、文化育民”,在坚持行之有效的传统普法方式的同时,积极创新模式,增强法治宣传的吸引力、影响力和传播力。一是运用新兴网络媒体,普法宣传快捷高效。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宣传的基础上,

 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实施“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发挥各类普法网站、两微一端的优势,制作播发专题页面、微视频、图解、动漫、H5 等法治宣传内容,壮大网络普法声势。市司法局投入 20 余万元,建立“法治 XX”新媒体工作室。疫情期间“法治XX”“长安XX”微信公众号开辟疫情防控法律问题查询平台,阅读量超过 2 万人次。XX 市打造“普法宣传网上直播平台”,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立体的法治宣传,平均单次活动关注量超过 1.5 万人次。二是丰富法治文化内涵,普法宣传寓教于乐。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意见》,促进法治文化建设与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廉政文化、机关文化、行业文化有机结合,构建了“一市一特色、部门有特点、行业有亮点”的法治文化新格局。开展法治书法、剪纸、绘画作品征集展示活动;借助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在基层农村、社区巡回放映法治电影 3500 余场;引导各文化团体编排丰富多彩的法治文艺节目,到基层巡回演出 1800多场。XX 市将法治、德治元素与母爱文化相结合,编排的普法吕剧、快板、三句半等在群众中广为传唱;经区打造的“擦亮你的眼”防诈骗广场舞、歌曲 MV、公益读物等,叫响了普法宣传品牌。三是打造法治教育阵地,普法宣传点面结合。制定关于“法治文化建设基地”和“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的意见,全市建立基层公共法治文化场所 180 多处;在XX 大学(XX)建立全省首个法治宣传教育研究基地,搭建

 学法研法宣法一体化平台。其中,在城市,依托各类公共设施体系,打造法治广场、法治公园、法治文化长廊等,在图书馆和城市书房设普法专区;在农村,普遍建立普法一条街、法治书屋、法治宣传栏、漫画墙等;借助全市 3200 台普法一体机,以及各职能部门自助终端机、触摸查询机等,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自助式法律服务。XX 区在全市率先引进AI 法律咨询机器人——“法博士”,让市民体验到“人机互动”智能化的法律咨询服务。

 (三)精准发力,增强法治宣传教育新成效。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精准普法的指导意见》,突出重点对象、重点内容,做到精心谋划、精准发力、按需施教。一是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把宪法学习宣传摆在法治宣传教育的核心位置,严格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向宪法宣誓和宣誓前学习宪法制度,广泛开展“宪法进万家”“我与宪法”微视频征集、中小学“学宪法讲宪法”等活动,常态化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和 XX 省法治宣传教育月系列活动,在全社会推动形成宪法学习宣传教育的浓厚氛围。“七五”以来,全市累计开展宪法学习活动 4000 多场次,发放《宪法》读本 20 万余册、宣传材料 50 万余份。二是加强重点领域普法宣传。聚焦全市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大局,组织开展“服务大局普法行”主题实践活动。围绕精致城市建设,结合《XX 市精致城市建设条例》《XX 市城市风貌保护条例》《XX 市海岸带保

 护条例》制定实施,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将普法宣传融入立法全过程。围绕新旧动能转换、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百名律师进千企”活动,助力企业发展。围绕法治乡村建设,我市采取“四四三”工作法,畅通普法渠道、用活普法队伍、抓好法治融合的经验做法被“学习强国”平台采用。为帮助企业渡过疫情影响难关,XX 区开展了“法律服务团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专项行动,选拔 52 名优秀法律工作者组成“XX 区法律服务团”,根据企业需求细分为建筑房产、商事、经济合同、劳动争议等 9 个专业服务小组,一对一地免费提供精准法律服务,助力企业平稳有序复工复产和生产经营。三是深入推进重点对象学法用法普法。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明确重点对象普法。聚焦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制定了《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严格落实党委(党组)书记带头讲法、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上讲台等制度,将学法用法和依法办事情况列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述职及考核重要内容,以 XX 为试点推进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考试工作。聚焦青少年这个“关键群体”,推动中小学校法治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四落实”,法治副校长、法律顾问配备率达 100%,全市建立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40 余处,切实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务求实效,深入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法治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做到学用结合、普治并举。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推进法治城市、区市和村(社区)创建活动,加强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包括村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在内的社会规范体系,教育引导基层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落实党政一体法律顾问制度,为全市 70 多个党政部门配备法律顾问;在全省创新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兼任人民调解员、法治宣传员工作。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发挥全市 66 个品牌调解工作室、1.1 万人民调解员队伍作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全市所有村均实现“四民主两公开”,85%的村达到“民主法治村”标准。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诚信经营示范企业和商户评选活动,营造良好市场竞争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全市“七五”普法工作措施有效、成绩显著,但与全面依法治市的新形势新任务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相比,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思想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部分基层单位对普法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把法治宣传教育放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高度去认识、部署和落实。重经济建设、轻法治教育的思维没

 有得到根本转变,形式主义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认为普法教育是软任务、软指标,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重视不够;有的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平时疏于落实,临近检查搞突击式普法。

 ( 二)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落实。2019 年中办和国办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中将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列为对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和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督查内容;市人大常委会普法《决议》也提出,要健全领导责任和考评体系,加强督导检查和评估验收,保证完成普法宣传教育目标任务。目前各级对法治宣传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系统、刚性、有效,考核分值低、权重小,难以发挥应有的激励和促进作用。普法协调协作机制、媒体公益普法机制、普法保障和考核奖惩机制等有待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基层普法力量存在不足,人均普法经费保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宣传形式需要进一步创新。部分基层单位缺乏创新意识,在普法宣传教育形式、措施、方法上沿袭多年的老路子,针对性不强、吸引力不大。有的单位在法律宣传中习惯“照本宣科”,满足于完成规定动作,缺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宣传载体、内容单一,宣传深度和力度不够。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当中运用得不够快捷高效,法宣产品不

 够丰富,制作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没有形成规模集聚效应。大多数普法新媒体发布的内容多为工作信息,以案释法内容不丰富,粉丝互动少,阅读量不大,转发量有限。

 (四)普治结合。

 需要进一步紧密。市人大常委会普法《决议》提出,要“更加注重法治精神传播、法治信仰培育、法治方式养成,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理念”。但实际工作中,各级偏重于法律知识的普及,对法治信仰、法治精神、法治意识和法治习惯的培育养成重视不够,知法懂法、尊法守法还没有成为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法治宣传与法治实践结合得不够紧密,存在重执法轻普法的现象,学用脱节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些领导干部或多或少还存在“人治”的思想,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社会事务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强。部分群众法治观念淡薄,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信访不信法、找人不找法。

 三、几点建议 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分别对全民普法提出明确要求。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着力推动普法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全民参与转变,由突击普法向常态普法转变,由偏重知识普及向注重信仰培育转变,努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

 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为“精致城市.幸福XX”建设奠定良好法治基础。

 (一)提高站位,明确要求,切实增强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民普法守法,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各级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一次、二次、三次会议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关于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清在全面依法治国新形势下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增强推动普法守法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将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政府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组织机构,强化制度和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各级普法干部队伍,加大法治宣传教育经费保障力度,建立经费保障动态调整机制,以适应形势发展和工作需求。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服务中心大局是普法工作的重要使命和基本原则。要紧紧围绕我市总体发展战略,围绕各项深化改革创新任务,从各部门工作实际出发,找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努力做到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推进到哪里,法治宣传教育就跟进到哪里。要把握新发展理念,聚焦新旧

 动能转换、精致城市建设、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打赢三大攻坚战、扫黑除恶、“六治一网”市域社会治理创新等全市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弘扬法治精神,优化发展环境。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力宣...

篇三:进一步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

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高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推进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化、规范化,结合林场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通过完善和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促进国家工作人员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牢固树立法治信仰,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和表率,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第三条

 本规定所指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第二章

 主要制度和措施

 第四条

 健全完善局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和十三道沟林场学法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把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列入各党支部年度学习计划,组织开展集体学法。落实长白森经局政法办公室专题学法制度。凡涉及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等重大决策前以及重要

 法律法规规章出台后,应通过邀请专家辅导解读等方式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第五条

 可充分利用召开党总支会议、党支部会议等各种会议的时机,结合会议议题,在会前组织领导干部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各党支部会议每年安排集体学法不少于 4 次。

 第六条

 各级各部门抓好领导干部集体学法、集中辅导的同时,领导干部要加强自学,每人每年学法时间应不少于40 个学时,并联系工作实际,坚持撰写学法笔记或学法体会,以增强学法用法实效。

 第七条

 坚持和完善法治培训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明确法治教育内容和要求。

 (一)把宪法法律作为各级部门、各科室、学法用法制度,纳入主题班培训课程,完善法治课程体系建设。

 (二)把法治教育纳入工作人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在职培训必训内容,列入培训计划,结合不同类型培训实际情况,设置法治教育培训课程,加大法治内容比重。一个月(含)以上的进修班或培训班,应当安排一定的法律知识课时。

 (三)单位、各部门、各科室结合党总支中心工作和工作实际,邀请法律专家、学者以法治讲座形式对工作人员进行专题集中学习辅导。每年举办全场副场级以上领导干部依

 法行政专题研讨班不少于 2 次;单位每年组织专题法治讲座不少于 3 次,推动学法活动不断深入。

 第八条

 实行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坚持县、局统一考试与自行考试相结合,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开卷或闭卷方式进行。

 (一)局依法治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有关要求和工作计划,适时组织全场工作人员法律知识统一考试。单位、各部门、各科室根据工作需要和职业岗位特点,组织开展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工作人员法律知识考试。

 (二)单位组织(劳资)要将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纳入干部考核管理内容,与年度考核工作相结合。考试结果作为工作人员任用、晋升、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凡不参加干部年度学法用法考试的,劳资部门在进行年度考核时对其暂缓确定考核等次;对考试(含补考)不合格者,当年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

 (三)积极推行网络课堂、网上考试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新技术在法律知识考试中的运用。

 第九条

 积极推进单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建立林场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各部门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依法决策意识,在重大事项决策之前学习相关法律,进行必要的法律咨询和论证,充分发挥

 法律顾问在决策中的参谋作用。参与决策论证,提供法律意见,促进依法办事,防范法律风险。

 第十条

 推行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制度。把学法用法和推进法治建设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述职重要内容,纳入年度考核整体工作中,述法内容应包括:

 (一)带头学习法律,提高法律素质情况。主要考评在年度学法工作中,参加中心组学法和网络学法、法律培训及年度学法考试、自学法律法规的情况;开展法治教育情况。

 (二)重大事项依法决策情况。主要考评领导干部在本单位、本部门重大决策中实施依法决策的情况;形成的决议、决定和规范性文件有无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的情况;有无因违反法律、法规、规章,造成损失和社会不良影响的决策。

 (三)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情况。主要考评主要领导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分管领导推进法治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的情况及成效;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有无违反党纪、法律法规行为;有无因不当行政行为引发的行政纷争、行政诉讼案件、行政复议案件和群体性上访事件;有无执法投诉被确认为不作为、乱作为,并受到处理的案件;有无败诉案件;有无被确认为不公正、不作为、不文明的执法投诉案件;有无引发不良后果的涉法涉诉上访事件;主管场长、主管负责人出庭应诉、参加质证情况等。

 (四)个人守法的情况。在工作之外个人日常生活中是否遵守法律,有无违纪违法行为的情形。

 述法考评内容可根据林场法治建设工作部署和工作实际有所侧重。

 第十一条

 完善学法用法考核评估制度。把工作人员学法用法情况作为法治创建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增加在创建考评体系中的分值权重。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出现违法违纪案件造成不良影响的,取消该单位参加相关评比表彰的资格。

 第十二条

 深入推进林场法治文化建设。积极组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学法用法演讲、法治论坛、法治书画摄影作品展、法治文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单位网站、内部刊物等平台,开辟法治宣传教育网页、专栏,不断拓宽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的渠道和空间。

 第三章

 主体职责

 第十三条

 林场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责任主体,负有推动本部门、本单位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的职责义务:

 (一)将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纳入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工作方案,完善工作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

 (二)建立健全本单位党党总支学法、法治培训、法律知识考试、年度述法等长效机制。

 (三)将本单位学法用法工作年度计划、年度工作开展情况分别于每年第一季度、第四季度报同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报告。

 第十四条

 十三道沟林场、党总支、各支部、各科室等职能部门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根据工作职能和管理权限,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组织、指导。

 (一)党总支负责把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纳入干部培训规划,建立推行领导干部述法制度,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核结果在干部提拔任用和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二)党支部负责监督落实党支部学法制度,加强党支部讲师团建设,做好学法用法工作的舆论宣传。

 (三)劳资部门负责工作人员学法用法的指导和监督,把法治教育纳入国家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增加法律知识在公务员录用、初任、任职等考试和日常培训中的比重。

 (四)林场法制部门负责落实各部门学法制度和林场法律顾问制度,并将其纳入年度依法行政考核。

 (五)林场党总支负责所有的日常学法用法工作。

 第十五条

 各部门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党总支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

 组织、协调、指导、监督、检查等工作,履行监督指导主体责任:

 (一)建立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问题,合力推进工作。

 (二)坚持点面结合、条块结合,突出行业、部门特点和需求,指导、推动各地、各部门开展专项法治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

 (三)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工作报告、备案和通报制度。组织考核检查,开展工作效果评估,及时通报结果。并向党总支、劳资、精神文明创建考核等部门提供相关情况,配合做好有关考核工作。

 (四)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定期开展表彰,鼓励先进。

 第十六条

 单位应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作为法治宣传教育和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重点工作。主要领导干部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模范学法用法,带头推进本场、本部门、本科室学法用法工作。分管领导和责任部门应履行好相关职责,精心组织实施,做到安排、落实、检查、考核四到位。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林场、各部门、各科室根据本实施办法,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实施细则。有关职能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制定完善相关制度

 第十八条

 本实施办法由综治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实施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十三道沟林场

推荐访问:进一步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 用法 实施意见 学法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