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纳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村级综合服务社改造提升的实施方案10篇

村级综合服务社改造提升的实施方案10篇

时间:2022-08-30 18:15:04 来源:网友投稿

村级综合服务社改造提升的实施方案10篇村级综合服务社改造提升的实施方案 xxx工程 实施方案 xxx人民政府xx年xx月xx日 第1页xxx工程实施方案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村级综合服务社改造提升的实施方案10篇,供大家参考。

村级综合服务社改造提升的实施方案10篇

篇一:村级综合服务社改造提升的实施方案

xx 工程

  实施方案

 xxx 人民政府 xx 年 xx 月 xx 日

 第 1 页 xxx 工程 实施方案目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 2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 ......................................................................................................... 2 一、项目建设乡镇的基本情况概述 ........................................................................... 3 二、项目建设村级的基本情况概述 ........................................................................... 4 三、项目建设区基础设施状况 .................................................................................... 4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5 一、指导思想

 ................................................................................................................... 5 第四章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 6 一、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 .............................................................................................. 6 二、政府完善的工作机制 .............................................................................................. 6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 .................................................................................................. 7 一、项目建设内容 ........................................................................................................... 7 二、项目建设周期 ........................................................................................................... 7 三、项目建设概算

  ....................................................................................................... 7 四、项目资金来源 ........................................................................................................... 7 第六章

 项目保障措施 .................................................................................................. 7 一、村级项目领导小组职责与名单 ........................................................................... 8 二、村级项目管理小组及理财监督小组的职责与名单 ....................................... 8 三、项目保障措施 ........................................................................................................... 9 第七章 结论 ....................................................................................................................... 9

 第 2 页 xxx 工程 实施方案

  第一章

 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xxx 工程

 项目建设地点:xx 村

 项目建设内容:xx 内容。

  项目投资概算:xx 万元

 项目资金来源:xx 资金

 项目建设单位:xxx 人民政府

  项目实施单位:xxx 公司

  项目实施方式:xxx 方式

  实施方负责人:张三

  项目建设工期:xx 年 xx 月 xx 日至 xx 年 xx 月 xx 日

  项目编制单位:xxx 人民政府

 方案编制日期:xx 年 xx 月 xx 日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切实解决嬉皮笑脸民活动中心破旧不堪现状,根据县委、县政府及镇政府的指导,结合嬉皮笑脸的实际情况,在当前经济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科学决策,决定对嬉皮笑脸飞蛾扑火,经生机勃勃讨论,特拟定本实施方案。

 第 3 页 一、项目建设乡镇的基本情况概述

 XXX 镇位于 XXX 县东南部,同 XXX 市接壤,北距 XXX 县 XXX 公里,地处国道 XXX 线,交通便利。东、北两方与 XXX 镇连界;西与 XXX 接壤,西北与 XXX 自然保护区的 XXX 乡毗邻;是进出 XXXX 的咽喉要地。辖 XX个村,XXX 镇属于 XXX 省盆地边缘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区内资源丰富。由于XXXX 建设原 XXXX 和 XXX 镇于 2006 年 8 月 29 日正式合并,现镇政府新建在原 XXXX 村。全镇现辖 XXX、XX 村、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个村(含一个居民点)。镇域总人口 XX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XX 人,非农业人口 XXX 人。

 XXX 镇年均气温 10℃-14.4℃,年均降水量 1400 毫米,年无霜期 300 天,具有多雨多雾、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温和的特点,主要气候灾害为暴雨霜冻。

  XXX 镇区域土壤:(1)油沙壤土、大土细沙、沙泥田、大土黄泥;分布于河岸及小山坡上,约占全耕面积的 3.7%。(2)沙土、冷沙黄泥、石骨子土、冷黄沙土、沙泥田、冷浸田,约占全耕面积 49.4%。(3)冷沙黄泥、炭质黄泥、冷黄沙泥、黑沙土,约占全耕面积 46.9%。(1)、(2)类皆位于半山坡及山谷阴侧。

  区内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有页岩、石灰石、煤、方解石、硅等,其中储量最大的为石灰石。动植物资源:植被丰富,林木、花草繁多,有核桃、板栗、柿子、樱桃、枇杷,多种药材等品种;动物主要以小类型为主。农业资源以粮

 第 4 页 食、经济作物、林业、畜牧业为主。水力资源丰富,岷江、纵贯全境,大沟溪遍布全域。

 在当前发展振兴的攻坚期,XXX 镇党委、政府大力弘扬 XXXX 精神,学习借鉴先进科学发展理念、先进管理经验;按照“立竖三个标杆”的工作要求,铭恩奋进抓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全力以赴保稳定。落实“发展产业、扩大就业、扶贫帮困”的发展振兴任务,同域共融、点圈共进,扎实推进“农旅统筹、产村相融”的发展战略,实现“住进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幸福嬗变。

 二、项目建设村级的基本情况概述

 xxx 村位于 XXX 镇东北部、XX 右岸,距 XXX 县城 XXX 公里,东临 XXX,北与 XXX 镇隔河相望。XX 国道从 xxx 村村山下通过,横穿 XXX 镇全镇并与XXXX 高速相连,是除 XXX 高速外进出 XXX 的一条交通要道。现全村共 XX户,XX 人,党员有 XXX 人;全村劳动力 XX 人,就近务工 XX 余人, 人均收入 XXX 元。生猪养殖大户 XX 户,年出栏 XXXX 余头;生态农家院 XXX家,接待能力 XXX 人。XXX 年,严重的 XXX 灾害没有破坏 xxx 村村天然的生态植被系统,良好的生态环境、清新的空气,让 xxx 村村一度成为“天然氧吧”,非常适合休闲旅游和乡村度假。灾后重建,XXX 镇立足 xxx 村村优势资源和地理位置,在重建中突出打造 xxx 村村的生态养生和休闲避暑度假旅游。积极融入大成都旅游经济圈,为游客“凉”身打造的消夏避暑活动,让游客在享受农家风情,体验田园采摘,呼吸清新空气的同时,都可以“0”成本享受超值的美景体验和负氧离子。

 第 5 页 三、项目建设区基础设施状况

 饮水及灌溉:XXXX 年,全村人畜饮用水问题已解决。随着生产生活需求扩大,现有设施的供水能力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用电及能源:生活用电基本保障,未安装卡表,农业生产用电空缺。农户无太阳能热水器,无沼气池。

 通信、通讯:全村电话普及率 XX%,以移动和联通网络为主,已接入宽带。

 道路交通设施。全村通村道路约 XXX 公里,因建造时间久远,道路狭窄,道路养护成本高,已不适应当下发展的需求。

 村民活动设施。XXX 年,按照“XXXX”提升工作部署,xxx 村村村民活动中心已完成改造提升,村民活动公共设施齐全。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 指导思想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解决农村组织办公用房问题,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解放思想、整合力量,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不断提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水平,使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整体上达到“基本场所适用、基本设施完备、基本功能健全、基本制度规范”的标准和要求,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强化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必

 第 6 页 需的基础条件和阵地保证。

 第四章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 、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州县委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这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为嬉皮笑脸的发展提供了难得到政策机遇。

 (一)民生保障发展的需要 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通过项目的实施,加快嬉皮笑脸基础设施的完善,为该村今后的持续发展夯实基础,让广大群众得惠,感受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 、政府完善的工作机制

 近年来 XXX 县成功实施了综合防治大骨节病、东西扶贫、连片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灾后恢复重建扶贫开发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为项目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还探索创新了许多新机制:一是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二是扶贫项目实施管理办法;三是项目竞争入选机制,这些完善的机制为实施飞蛾扑火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第 7 页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

 一、项目建设内容

 xx 内容。

 二、项目建设周期

 xx 年 xx 月 xx 日至 xx 年 xx 月 xx 日。

 三、项目建设概算

  项目概算附表

  单位:元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工程量

 综合单价

 合价

 1 1

 XXX

 项 XXX

  XXX XXX

 2 2

 XXX

 项 XXX

  XXX XXX 3 3

 XXX 项 XXX XXX XXX 4 4

  合

 计

 XXXX

  四、项目资金来源

 XX 资金

 第六章

 项目保障措施

 为切实做好 xxx 工程的工作,确保各项建设任务圆满顺利完成,经村民代表大会民主选举确定,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名单及具体工作分工安排如下:

 第 8 页 一、村级项目领导小组职责与名单

 村级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宣传发动;组织村级干部学习培训;组织管理人员认真参与项目管理;根据上级审核批复的建设方式,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负责组织项目竣工验收及结算送审的相关工作;负责申请项目资金与工程款拨付;

  组

 长:XXX

 村支部书记

  副组长:XXX

 村主任

  成

 员:XXX

 村监委会主任

  XXX

 村会计

  XXX

 村妇女主任 二、村级项目管理小组及理财监督小组的职责与名单

 负责建立并保管村级项目工作档案;配合项目领导小组开展项目检查、验收等工作;全力协助施工单位完成项目的各项施工任务;组织落实好项目的后续管理工作;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协调工作及其它与相关的事宜。

 (1)项目管理小组

 组

 长:XXX

  村支委会委员

 副组长:XXX

  村监委会委员

 成

 员:XXX

  村委委员

 XXX

  村农户代表

 XXX

  村农户代表 (2)理财监督小组

 组

 长:XXX

  村农户代表

 副组长:XXX

  村贫困户代表

 成

 员:XXX

  村妇女代表

 XXX

  村农户代表

 XXX

  村农户代表

 第 9 页 三 、项目保障措施

 以 xxx 公司为工程实施主体;xxx 人民政府为建设单位;xxx 人民政府、嬉皮笑脸两委负责检查验收。

 资金统一管理、专款专用、独立核算;严格按照民办公助的要求,由村两委会组织当地村民自行实施,县乡两级严格监管,严格执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财政补助资金待项目建成验收合格后一次性拨付。

  嬉皮笑脸两委会全力实施、精细管理,确保项目按时、保质、保量的顺利完成。由镇分管领导负责全面统筹安排,现场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控制全部由村两委负责。

 第七章

 结论

 本项目的建设对嬉皮笑脸的经济、发展将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项目具正面社会影响,与地方政府、群众、工程技术条件互相适应,无社会风险,社会效益非常突出,社会可行性良好。

 xxx 人民政府 xx 年 xx 月 xx 日

篇二:村级综合服务社改造提升的实施方案

S 03.080.01A 16备案号:31604—2011BH中华人民共和国供销合作行业标准G H /T 1069—201 1农村综合服务社规范Speci fi cati onon the rurali ntegratedservi cecooperati ve2011-04-01发布2011-07-01实施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发布

 G H /T 1069—2011前言⋯ ⋯ ⋯ ⋯ ⋯ ⋯引言⋯ ⋯ ⋯ ⋯ ⋯ ⋯1范围⋯ · · ⋯ ⋯ 一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 -4组建原则⋯ ⋯ ·5建设要求⋯ ⋯ ·6管理要求⋯ ⋯ ·7经营服务要求·参考文献⋯ ⋯ ⋯ ⋯ ·目次IⅡl1112347

 刖肓GII/T 1069—201 1本标准按照G 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合作指导部提出并归U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黎少华、葛书院、郭伊萍、王军、温琦、李爱莲、戎承法、程晓霖、乔小鹏、周燕南。

 G H /T 1069—201 1引言本标准对农村综合服务社的组建原则及建设、管理和经营服务提出了规范要求。本标准的实施有利于农村综合服务社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和满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需求,对完善农村基层服务组织,健全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终端,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标准只对具有普遍性的项目提出基本要求,并兼顾地区差异和有关标准,以适应当前各地不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Ⅱ

 1范围农村综合服务社规范本标准规定了农村综合服务社的组建原则及建设、管理和经营服务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农村综合服务社的建设、管理和经营服务活动。2规范性引用文件G H /T 1069—2011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G H /T 1060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规范G H /T 1061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网络规范SB/T 10426- - 2007餐饮企业经营规范sB/T 10465连锁经营术语3术语和定义G H /T 1060、G H /T 1061和sB/T 1046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经营性服务busi ness servi ce向居民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营利性活动。3.2公益性服务publ i c w el fare servi ce向居民提供商品或服务的非营利性活动。3.3农村综合服务社rural以日用消费品销售和农资商品销售等经营性服务为主,兼顾公益性服务,满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基本需求,经营服务场所相对集中的基层服务组织。i ntegrated servi cecooperati ve3.4农村综合服务中心rural i ntegratedservi ce center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服务并举,满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多样化需求,服务功能完善,规模较大,覆盖面较广,经营服务场所相对集中的基层服务组织。4组建原则4.1为农服务根据农村居民生产生活需求,提供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服务,服务方式灵活,便民实用。4.2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及服务项目。

 G H /T1069~20114.3开放合作多方参与,整合资源,共同建设和管理。4.4市场运作产权清晰,各经营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4.5民主管理遵循合作社原则,实行民主管理。5建设要求5.1功能a)农村综合服务社应具备以下功能:——日用消费品销售和农资商品销售。必要时,提供农产品收购、再生资源回收等其他经营性服务;——农业技术、信息、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幼儿教育、代理代办、就业指导、法律咨询、婚姻中介、政务、警务等公益性服务不少于1种。b) 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应具备以下功能:——日用消费品销售、农资商品销售、农产品收购和(或)再生资源回收;——农机具维修和租赁、家电维修、烟花爆竹销售、药品销售、餐饮、住宿、洗浴、理发、婚礼丧葬等经营性服务不少于3种;——5.1a)给出的公益性服务不少于3种,有条件的要设立庄稼医院。5.2选址应符合以下要求: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建设要求;b) 地处乡( 镇) 、村中心或农村社区,交通便利;c) 满足一定区域内居民的消费需求。农村综合服务社辐射半径不少于1.5 km 或服务居民不少于1 000人,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辐射半径不少于3 km 或服务居民不少于4000人。a)5.3规模应符合以下要求:a) 农村综合服务社建筑面积不少于80 m 2;b) 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占地面积不少于800 m 2,建筑面积不少于200 m 2。5.4建筑应符合以下要求:a) 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筑物相对集中b) 结构牢固,地面平整硬化;室内经过必要的装修,美观实用。c)

 5.5标识应符合以下要求:具有并规范使用农村综合服务社或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标识b) 门店及服务项目标识清晰规范。a)5.6设施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配备必要的经营服务设施设备,并进行有效维护;b) 具有与其功能相匹配的室外空间和必要的照明设施c) 设有信息发布栏;d) 设有公共卫生间和垃圾箱( 筐) 。a)5.7环境应符合以下要求:a) 室内通风、明亮,门窗、墙面、屋顶、地面、设施设备及用品整洁b) 室外整洁,进行必要的绿化美化,道路平整硬化。6管理要求6.1管理机构与职责应符合以下要求:a) 建立管理机构或确定管理人员b) 确定并明示管理职责和权限。6.2从业人员管理G H /T 1069—2011应符合以下要求:确定必需的岗位并明确岗位要求;b) 建立从业人员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具有为农服务意识,具有与其岗位相适应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有职业资质要求的从业人员需具备相应资质。⋯a)c)6.3财务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配备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专职或兼职会计人员;b) 建立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活动;c) 提供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的会计信息;a)d) 公共管理费用收支合理,符合相关规定并接受监督。6.4安全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b) 配备合格的防火、防盗、防讯等设施设备,并进行有效维护和检测a)

 G H /T 1069—201 1c)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必要的应急预案,安全责任到人d)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消除隐患。7经营服务要求7.1总体要求7.1.1证照齐全,并按规定悬挂。7.1.2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要求。7.1.3建立经营和服务管理制度。7.1.4建立商品准人和可追溯制度,确保进货渠道正规,确保商品和服务质量。7.1.5执行物价政策,明码标价,明示收费标准。7.1.6建立服务承诺制度和投诉处理制度,设立并公布服务电话,设置意见簿。7.2服务项目要求7.2.1日用消费品销售应符合以下要求:门店经营面积不少于30 m 2,供应品种不少于300种;b) 服务人员具有有效健康证明;a)c) 配备适宜的货柜货架和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储存、防护等设施设备符合要求d) 采用开架自选方式售货,商品分区分类摆放,陈列整齐美观;e) 商品价签及商品分类等标识设置规范、明显;建立台账并确保其完整真实,易于识别和检索;g) 连锁经营门店的商品配送率不低于40%。f)7.2.2农资商品销售应符合以下要求:a) 门店经营面积不少于30m 2,与其他经营服务项目有效隔离;b) 实行连锁经营,大类农资商品配送率不低于50%;c) 配备适宜的货柜货架和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储存、运输、防护等设施设备符合要求d) 商品分区分类摆放,陈列整齐美观;e) 如实标明农资商品的产地、含量、主要性能等信息,不夸大使用效果;f)建立台账并确保其完整真实,易于识别和检索;g) 必要时,提供预约订货、拆整卖零、送货上门、旺季延时供应等服务。7.2.3农产品收购应符合以下要求:a) 收购站( 点) 经营面积适宜;b) 配备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包装、仓储、运输和防护等设施设备符合要求;c) 执行相关收购政策和质量检测要求,及时支付货款;d) 在醒目位置明示收购农产品的质量要求、等级标准、价格及服务内容等;e) 建立台账并确保其完整真实,易于识别和检索,建立农产品生产者信息档案。

 7.2.4再生资源回收G H /T 1069—2011应符合以下要求:回收站经营面积不少于100 m 2,回收点经营面积不少于20 m 2,与其他经营服务项目有效隔离;b) 经营者在行业主管部门或其授权机构备案;a)c) 具有回收、分类、中转等功能;d) 配备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收集、储存、运输、处理等设施设备符合要求;回收品分区堆码、分类管理,作业现场整洁,及时进行清理、转运。e)7.2.5农机具维修和租赁、家电维修应符合以下要求:门店经营面积适宜,有相对独立的维修场所;a)b) 维修人员具有必要的资质证明;配备必要的维修设施设备和维修用品;明示维修服务收费标准和维修配件价格;e) 对维修物品进行验证、记录并妥善防护,保证维修质量提供零配件销售服务;c)d)f)g) 提供农机具租赁服务;h) 必要时,对大类物品提供上门服务。7.2.6烟花爆竹销售应符合以下要求:a) 设置门店或专柜。门店经营面积不少于10 m 2,与其他经营服务设施和人员聚集场所保持安全距离;专柜相对独立,与其他柜台保持安全距离,保证安全通道畅通;b) 经营人员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能力,经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资质证书;c)建立台账并确保其完整真实,易于识别和检索;d) 具有规范、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7.2.7药品销售应符合以下要求:门店经营面积不少于10 m 2,或设置专柜;b) 经营人员具有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明;陈列、储存、检验、防护、调配、包装等设备用品符合要求一a)c)d) 建立台账并确保其完整真实,易于识别和检索;提供用药咨询服务,指导安全、合理用药。e)7.2.8餐饮服务应符合以下要求:a) 门店经营面积适宜;b) 设施设备符合SB/T 10426--2007中3.3的规定;规章制度符合SB/T 10426--2007中3.4的规定;d) 卫生安全符合SB/T 10426--2007中3.5的规定。c)

 G H /T 1069—20117.2.9农业技术服务应符合以下要求:a) 服务场所面积适宜;b) 配备庄稼医生或专兼职农业技术人员;c) 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d) 提供施肥、病虫害防治防疫等种植养殖技术咨询、指导和培训。7.2.10信息服务应符合以下要求:a) 服务场所面积适宜;b) 配备专兼职信息服务人员;c) 配备必要的信息设备和办公设备;d) 提供的信息真实有效。7.2.11文化娱乐应符合以下要求:a) 活动室面积不少于30m 3;b) 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图书架、期刊架、报架、电脑和音像播放设备;d) 图书不少于500册,报刊不少于3种;c)e)明示服务内容与要求;配合开展远程教育及公益活动。f)7.2.12体育健身应符合以下要求:a) 活动场所面积适宜,环境整洁;b) 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c)器材设备符合相关标准并正确安装;d)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消除隐患,对不能正常使用的设施及时修复,确保器材设备完好e) 说明性和警示性等标识规范、醒目。7.2.13其他服务医疗、幼儿教育、住宿、洗浴等服务应符合相关要求。

 [1][2][3][4][5][6][7][8][9]参考文献SB/T 10349--2002家用电器维修服务部等级评定规范sB/T 10393--2005农家店建设与改造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5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等六部委令2007年第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五号G H /T 1069—2011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烟花爆竹经营许可实施办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2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5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第48号

篇三:村级综合服务社改造提升的实施方案

dash;—政策解读《关于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的意见》专题讲座——主讲人:XXX

 时间:20XX.XX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

 关于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的意见前言日前,民政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立足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阶段性需求,紧扣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福祉,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综合服务的重点。《意见》要求强化县级人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兜底责任,在明确服务标准的基础上,推进公共服务事项向村延伸。

 关 于 健 全 完 善 村 级 综 合 服 务 功 能 的 意 见目录一二三四五

 关 于 健 全 完 善 村 级 综 合 服 务 功 能 的 意 见《意见》的出台背景一

 关于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的意见《 意 见 》 的 出 台 背 景

 关于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的意见《 意 见 》 的 出 台 背 景

 关 于 健 全 完 善 村 级 综 合 服 务 功 能 的 意 见《意见》的重点内容二

 关于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的意见《 意 见 》 的 重 点 内 容《意见》立足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性需求,紧扣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福祉,对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综合服务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了要求,有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方面是确保综合服务供给下沉到村。《意见》要求强化县级人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兜底责任,在明确服务标准的基础上,推进公共服务事项向村延伸。重点有10个方面:一是卫生健康服务,要求提高村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二是医疗保障服务,要求完善农村地区医疗保障服务网络,做好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三是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要求完善村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体系,多渠道促进转移就业。四是社会服务,要求强化村社会服务功能,做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工作,完善村养老服务体系,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等。

 关于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的意见《 意 见 》 的 重 点 内 容五是文化、体育和教育服务,要求加强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数字农家书屋,加强文化活动和科学健身指导,加强老年教育、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等服务站点建设,加强科普宣传教育服务。六是生产服务,要求推动农业科技服务下沉到村,创新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机制,提高农业保险服务质量。七是生活服务,要求推进邮政、电信等公共事业服务进村入户,加强村客运站点、公共照明等设施建设。八是人居环境服务,要求加快推进入户道路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九是警务和法律服务,要求做实农村警务工作,推动普法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服务全覆盖。十是应急和社会心理服务,要求做好用气、用电、用火以及地震、洪灾、火灾等监测、预警等工作,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开展群众性安全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活动。

 关于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的意见《 意 见 》 的 重 点 内 容另一方面是办好村级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意见》要求村级组织要调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积极性,广泛参与公共服务,办好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只有广大村民积极行动起来,拒绝“躺平”,才能办好自己的身边事。一是依法协助办理政务服务,要求村级组织根据协助政务服务目录,做好政务政策法规宣传、信息发布、咨询反馈等工作,协助落实重点群体走访、监测和救助帮扶等政策,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困境儿童、留守妇女关爱服务。二是办好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要求村级组织广泛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和慈善活动,完善应急工作预案,传承发展红色文化、民间艺术、传统技艺、传统美食、民俗礼仪等,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开展绿化美化建设绿色生态村庄。三是积极引导农民自我服务,要求村级组织积极发展零售、餐饮、民宿、美发、维修等服务业态,鼓励开发创意农业、农耕体验、手工艺等旅游服务,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引导农民参与志愿服务。八是人居环境服务,要求加快推进入户道路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关 于 健 全 完 善 村 级 综 合 服 务 功 能 的 意 见《意见》的主要要求三

 关于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的意见《 意 见 》 的 主 要 要 求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是国家首次、系统、完整地对村级综合服务提出要求。对村当下需要哪些服务做出回答,是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丰富多样化生活服务供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意见》着眼于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和乡村治理实际,坚持党建引领固本强基、坚持政府履责社会协同、坚持保障基本循序渐进,紧扣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福祉,总体上从三个方面对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明确了要求。一是基础性。按照保基本、兜底线、可持续的思路,立足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阶段性需求,聚焦农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村综合性、兜底性服务能力建设,既着力补齐短板、提升农民福祉,又立足“保基本”定位,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状况和财力负担的可持续性。

 关于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的意见《 意 见 》 的 主 要 要 求二是规范性。认真落实中央层面各项法律法规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紧密衔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逐一梳理村级综合服务特别是公共服务的基本内容、保障水平和供给方式,为有序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提供了“路线图”。三是可操作性。坚持“基本+”的编制原则,按照均等化思路提出适用于全国多数地区的一般性要求和指导性目录,明确了县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村级组织各自职责,为各地区各部门推进服务向村下沉明确“施工图”。

 关 于 健 全 完 善 村 级 综 合 服 务 功 能 的 意 见《意见》的贯彻落实四

 关于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的意见《 意 见 》 的 贯 彻 落 实《意见》中要求村级组织要调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积极性,广泛参与公共服务,办好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一是依法协助办理政务服务,要求村级组织根据协助政务服务目录,做好政务政策法规宣传、信息发布、咨询反馈等工作,协助落实重点群体走访、监测和救助帮扶等政策,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困境儿童、留守妇女关爱服务。二是办好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要求村级组织广泛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和慈善活动,完善应急工作预案,传承发展红色文化、民间艺术、传统技艺、传统美食、民俗礼仪等,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开展绿化美化建设绿色生态村庄。三是积极引导农民自我服务,要求村级组织积极发展零售、餐饮、民宿、美发、维修等服务业态,鼓励开发创意农业、农耕体验、手工艺等旅游服务,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引导农民参与志愿服务。

 关 于 健 全 完 善 村 级 综 合 服 务 功 能 的 意 见《意见》的全文学习五

 关于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的意见《 意 见 》 的 全 文 学 习

 关于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的意见《 意 见 》 的 全 文 学 习二、确保综合服务供给下沉到村(一)卫生健康服务。加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合理配置人员,强化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等服务。推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乡镇卫生院采取派驻、巡诊等方式,共同提高村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二)医疗保障服务。完善农村地区医疗保障服务网络,依托村级综合服务设施等,提供相应的代办、帮办医疗保障服务。做好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及时主动帮助困难群众申请相应救助帮扶。(三)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完善村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体系,加强退役军人、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指导和职业培训,多渠道促进转移就业。(四)社会服务。强化村社会服务功能,做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工作,支持救助对象较多的村建立社会救助服务站点。建设日间照料、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和无障碍设施,完善村养老服务体系。建立特殊困难残疾人家庭定期访视制度,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关于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的意见《 意 见 》 的 全 文 学 习加强村级公益性安放(葬)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强化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源头治理。做好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身份及其生活状况、生存状况的认定工作,按规定提供生活帮扶、精神慰藉和无偿或低偿的照料服务。(五)文化、体育和教育服务。加快推进村综合文化服务建设,推动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度融合。加强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村落保护,支持编修村史村志。推进智慧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发展数字农家书屋。完善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加强文化活动和科学健身指导。加强老年教育、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等服务站点建设,服务终身教育。加强科普宣传教育服务,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六)生产服务。充分发挥各类服务站点网络优势,推动农业科技服务下沉到村,做好野生动物致害防控、动植物疫病防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工作。鼓励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到生产一线开展服务。创新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机制,开展小额贷款、“农业保险+信贷”探索等,加大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支持力度。提高农业保险服务质量,提升投保农户获得感。

 关于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的意见《 意 见 》 的 全 文 学 习(七)生活服务。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服务圈”建设。推进邮政、电信等公共事业服务进村入户。加强村客运站点、公共照明等设施建设。鼓励和引导市场主体依托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开设便民服务点。(八)人居环境服务。加快推进入户道路建设,方便群众出行、消防救援。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九)警务和法律服务。做实农村警务工作,健全完善联防联治机制。推动普法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服务全覆盖,充分发挥村法律顾问作用。强化对社区矫正、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刑满释放人员帮扶救助和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十)应急和社会心理服务。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做好用气、用电、用火以及地震、洪灾、火灾等监测、预警等工作。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健全应急广播体系,拓展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加强村应急避难场所、救援站(点)建设,加强消防设施器材配备。开展群众性安全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活动,引导社会应急力量有序参与应急处置。支持引导各类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展社会心理服务。

 关于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的意见《 意 见 》 的 全 文 学 习三、办好村级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一)依法协助办理政务服务。指导村级组织根据协助政务服务目录,结合实际细化办理程序和办法并公开,做好政务政策法规宣传、信息发布、咨询反馈等工作。协助落实重点群体走访、监测和救助帮扶等政策,做好基层治理数据采集校核工作。村委会要健全下属公共卫生委员会,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协助做好重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等工作;健全下属治安保卫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委员会,协助完善群防群治机制,加强民间纠纷排查调处;健全妇女和儿童工作委员会,协助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和困境儿童、留守妇女关爱服务,落实家暴性侵等违法犯罪行为发现报告和家庭监护监督制度。(二)办好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指导村级组织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和慈善活动,助力发展公益事业。完善应急工作预案,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推进民间消防救援队建设。传承发展红色文化、民间艺术、传统技艺、传统美食、民俗礼仪等。

 关于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的意见《 意 见 》 的 全 文 学 习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推进建设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推进移风易俗、抵制陈规陋习。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开展绿化美化,建设绿色生态村庄。(三)积极引导农民自我服务。指导村级组织通过引导农民和引入社会力量,积极发展零售、餐饮、民宿、美发、维修等服务业态,发展乡村绿色生活服务。鼓励开发创意农业、农耕体验、手工艺等旅游服务。培育发展文体活动类社区社会组织,广泛组织开展广场舞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农民参与志愿服务,参加“村晚”、社区运动会、农民丰收节等。引导农民文明节俭治丧和节地生态安葬。有条件的村可引导农民建设资源回收商业网点、寄送物流服务站或公益性田头市场。深入实施智慧助老行动,提升农村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能力。

 关于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的意见《 意 见 》 的 全 文 学 习四、加强组织保障(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将党的领导贯穿于村级综合服务全过程和各方面,突出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主体作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动各类服务资源向农村下沉,向欠发达地区、边远地区倾斜。建立健全中央统筹、省市负责、县乡落实的工作机制,将村级综合服务功能建设纳入基层治理评估体系,纳入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各地城乡社区治理议事协调机构(机制)要立足“保基本”定位,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状况和财力负担的可持续性,指导县级人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整体谋划,突出基本对象、基本标准和基本目录,稳妥推动职能部门将资源、服务项目向村下沉,推动乡镇政府强化基本公共服务职能。(二)明确服务标准规范。依法规范村级组织协助...

篇四:村级综合服务社改造提升的实施方案

级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和自治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盟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牧区,坚持农牧业现代化与农村牧区现代化一体设计、一体推进,加快促进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由“有”向“优”、由“少”向“多”转变,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助力,为锡林郭勒盟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原则

 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充分考虑国家、自治区和我盟总体规划、各类专项规划的衔接,与我盟乡村振兴系列实施方案衔接,考虑农村牧区发展和农牧民需求的系统性、复杂性,科学布局农村牧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

 分类推进、分步实施。坚持必要性和可行性相结合,加强项目安排和相关专项规划有效衔接,坚持循环渐进,聚焦阶段性任务,找准突破口,排出优先序,分类分年度分步骤推进项目建设。

 注重长效,建管并重。严格按照项目基建管理建设,保证工程质量。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建管并重、协同推进的原则,探索多样性管护模式,创新和健全分类管护的长效机制。

 (三)总体目标。到 2025 年,农村牧区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逐步实现,并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农牧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二、加强 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

 (一)加强农村牧区公路交通保障。

 一是提升农村牧区公路网服务水平。以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建制嘎查村通双车道公路、资源路产业路联网路、农村牧区公路提质改造、农牧场通硬化路等为重点,推进农村牧区公路提档升级,改善农村牧区交通条件。“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农村牧区公路 2000 公里,到 2025 年,全盟农村牧区公路总里程达到 1.8 万公里,8 个旗县创建成为国家级或自治区级“四好农村路”示范旗县。

 二是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牧区客运。加快农村牧区客运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巩固苏木乡镇和建制嘎查村全部通客车成果,推进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向城市周边延伸,在有条件的地区开设开通城际公交线路和城乡公交线路。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村级客运站点与农村公路,加强农村牧区客运服务监管,便民服务热线电话对农村客运投诉办结率达到 100%。

 三是加强农村牧区公路日常养护。完善养护管理体制,将农村牧区公路日常养护所需经费纳入盟旗预算。落实四级“路长制”,

 实现乡村级管养护机构设置率达到 100%。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编制形成覆盖全面、权威完整的自然灾害风险公路综合防治区划图。

 (二)着力提高农村牧区电力保障能力。一是积极扩大网电覆盖面。把握国家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契机,加快推进 110KV、35KV、10KV 及以下电网工程,缩短 10 千伏供电半径,持续提升偏远地区电网覆盖率,力争“十四五”期间为 5000 户牧民解决通网电问题。

 二是着力提升供电质量。持续加大农网改造升级力度,新建 10 千伏及以下线路2350 公里,配电变压器 1800 台,完善网架结构,农村牧区供电可靠性达到 99.65%,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 99.5%。

 三是持续推广风光互补供电系统。针对我盟地域辽阔、人口散居、电网覆盖成本高等特点,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在网电难以覆盖的地区,持续推广2000瓦—5000瓦的风光互补供电系统。

 (三)继续提升农村牧区通信基础设施水平。一是加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推进 4G 信号覆盖弱、未建设4G基站嘎查村基站建设和宽带延伸,

 加快有条件地区 5G 基站建设。推进农村牧区百兆光网全覆盖,加快农村牧区光纤升级改造。提高边境地区广播电视和宽带覆盖水平,筑牢舆论宣传阵地。到 2025 年,农村牧区 4G、5G 和宽带覆盖率分别达到 95%、92%和 98%,苏木乡镇上网宽带达到千兆以上、嘎查村达到百兆以上,无线宽带作为偏远地区有线宽带补充,达到 20 兆以上,实现农村牧区和城镇“同网同速”。

 二是积极探索发展智慧农牧业。大力培育基于“互联网+”的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模式,积极推进畜牧业各个环节数字化,建立产销衔接服务平台,实现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从初级产品到终端消费无缝对接。统筹推进阿旗自治区牧区现代化试点数字化转型。建立完善锡林郭勒羊肉全产业链追溯系统,强化锡林郭勒羊区域公用品牌保护。三是积极推动农村牧区公共服务数字化。统筹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政务服务、生态保护以及公共安全监管等领域的应用,打造“一站式”综合便民服务体系,实施农村牧区“雪亮工程”,不断提高农村牧区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的科学化。

 (四)进一步抓好农村牧区饮水问题。

 一是巩固农村牧区供水保障水平。在南部人口较集中的地区实施新建和改造集中供水工程,进一步提升集中供水率;在北部地区实施新建水源井和储水容工程,着重解决居住分散牧户远距离取水问题,力争将取水半径缩短到 5 公里以内。到 2025 年,全盟农村牧区集中供水率达到 45%,其中自来水普及率达到42.5%。

 二是确保农牧民群众饮水水质水量和用水方便度。通过新建水源井和储水窖工程、安装集中式消毒净化设备或单户改水设备等措施,及时解决季节性缺水、整村连片供水不足问题和新出现的水质不达标问题。同时,持续开展饮水安全宣传引导,提高已发放单户净水设备使用率,确保农牧民群众饮水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

 三是做好农村牧区节水工作。落实饮水安全工程“三项制度”,完善水价水费形成机制,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约用水。继续做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通过典型田块调查、样点灌区测算、灌溉技术改造等措施,将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保持在 0.76 以上。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对全盟井灌区农业灌溉机电井开展“以电折水”系数测算,实现农业灌溉地下水取水计量到井目标。

 (五)

 完善 农村牧区物流配送体系。

 一是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 。针对我盟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的实际,积极发展短途物流和城乡配送,进一步发挥旗县邮政集散中心物流节点作用,巩固“快递进村”行政嘎查村全覆盖成果,推动农村牧区快递服务升级,加强农村牧区末端网点服务模式创新,切实发挥好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进村的重要渠道作用。

 二是健全农畜产品流通体系。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相关政策支持,“十四五”末期,基本建成覆盖全盟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和服务体系。探索政府参与有效方式 打造带货平台、带货基地,支持网红、直播等新型经营模式发展。

 三是加快实施农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以牛羊肉为重点,积极培育冷链物流企业,加强保鲜、冷藏、运输、配送等设施建设。鼓励有条件龙头企业从生产源头实现低温控制,发展冷链运输和低温

 销售;在产销两地建设低温保鲜设施,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

 三 、 增加 农村牧区 基本公共 服务供给

 (一)积极发展农村牧区教育事业。

 一是持续提升农村牧区办学水平。加强农村牧区普惠性幼儿园、学前教育服务点建设,保证具备条件的苏木乡镇至少办好 1 所公办幼儿园。持续改善农村牧区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提高软件办学水平,通过送教下乡、跟岗培养、城乡互动、校际互学等形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落实办学基本要求。二是完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和激励机制。建立乡村教师补充机制,根据苏木乡镇学校需求,通过公开招聘、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招聘等,补充配齐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按要求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贴政策,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对在乡村学校从教 10 年以上的教师颁发盟级荣誉证书。

 三是保障农牧民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建立县域内优质学校与农村牧区学校结对帮扶,发挥优质学校辐射带动作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建立“智慧教育”云平台,普及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用数字缩小城镇学校与农村牧区学校的差距。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近入学、电脑派位等招生录取办法,有效保障农牧工随迁子女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力。巩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成果,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零失学零辍学。

 (二)加强健康乡村建设。

 一是强化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到 2025 年旗县疾控机构实验室 A 类仪器设备配备率达到 85%以上,切实提高覆盖农村牧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深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农村牧区常住低收入人口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 4 种慢病患者做到“应签尽签”,规范管理率达到 90%以上。

 二是加强农村牧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乡村规划调整和移民搬迁情况,根据基本医疗有保障工作标准,优化苏木乡镇、行政嘎查村卫生院、卫生室设置。逐步推开基层卫生院一类保障二类管理模式。建立县域卫生院人员编制统筹使

 用机制,确保苏木乡镇和嘎查村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配备达到要求。强化农村牧区中医药服务,到 2025 年,苏木乡镇卫生院提供中医药(蒙医药)服务达到 100%。

 三是提升医疗服务和保障水平。按照“定定点医院、定诊疗方案、加强质量安全管理”的原则,将大病专项救治模式推广成为针对所有 30 种大病患者住院治疗的规范化措施,各地根据实情情况,进一步扩大救治病程范围。在继续落实脱贫人口旗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的基础上,将旗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对象扩大到农村牧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易返贫致贫人员。

 (三)抓好农村牧区“一老一小”事业发展。一是完善农村牧区养老服务体系 。本着补短板、强弱项,因地制宜、提档升级思路,不搞贪大求全、大水漫灌,谋划建设一批农村牧区养老服务项目,将农村牧区养老服务覆盖总体率逐步提高到 60%。积极推动苏木乡镇敬老院拓展为区域性养老服务机构,扩展养老机构服务功能,加强公办养老机构对特困供养老人、经济困难老人、失独家庭老人和失能半

 失能老的重点保障。加快推进牧区老年公寓建设。到2025年底,农村牧区养老服务覆盖率总体达50%。建设全盟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积极探索“互联网+老年健康”服务模式,促进政府、养老服务机构、社区与居民养老信息的互通共享。

 二是健全困 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盟旗两级儿童福利指导中心,拓展非区域儿童福利机构服务功能,创建全区儿童福利机构高质量发展示范单位。推进盟儿童福利院转型发展,探索推进“智慧+”儿童福利机构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全面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和孤儿、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动态调整机制。

 (四)大力促进农村牧区劳动力就业创业。

 一是多渠道稳定和增加就业岗位。积极落实税费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农村牧区劳动力。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引导农村牧区劳动力参与农田水利、村庄道路、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绿化等工程项目建设,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加大与周边盟市、省份的

 劳务协作力度,搭建用工信息平台,促进农村牧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力争到 2025 年底,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 36 万人次,每年转移就业不少于 7.2 万人次。二是千方百计促进创业。按规定落实税费减免、场地支持、社会保险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扶持农村牧区劳动力从事个体经营,创办特色小店,从而实现稳定创业。落实创业孵化政策和服务,打造一批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以及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四众”创业支撑平台等创业扶持载体,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有条件地区建设农牧民工返乡创业园(孵化基地),力争到 2025 年全盟建设创业园(孵化基地)不少于 18 个。

 三是优化公共就业服务。落实农牧民工在户籍地、常住地、就业地、参保地办理失业登记,与城镇居民平等享受基本公共就业服务政策。将公共就业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支持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就业数据“一点登录、全区查询”和就业业务“应上尽上、全网通办”。

 (五)切实提高农村牧区社会保障水平。

 一是健全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体系。巩固基本医疗待遇保障水平,旗县域内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总体稳定在 75%左右。规范门诊慢特病保障政策,政策范围内门诊药品费用报销比例不低于 60%。巩固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和返贫致贫人口继续实行起付线降低 50%、报销比例提高 5 个百分点、取消封顶线的倾斜保障政策。优化调整农村牧区低收入人口分类自助参保政策,对特困人员给予全额资助,对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给予定额资助,对脱贫不稳定且纳入监测范围的农村牧区低收入人口,在过渡期内给予定额资助。

 二是优化调整医疗救助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兜底功能,重点向特困人员、低保户、返贫致贫人口和农村牧区低收入人群倾斜,建立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落实“双通道”管理机制,通过定点医疗机构和定...

篇五:村级综合服务社改造提升的实施方案

江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 征求意见稿)

 根据全国总社《关于开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 供销合字〔2014〕 1 号)

 精神和浙江省委、 省政府领导同志意见, 制定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一、 改革的总体要求

 适应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 按照“改造自 我、服务农民” 的总要求, 以密切与 农民利益联系为核心, 以基层组织改造、 组织体系建设、 服务规模化、 流通现代化为重点, 大力推进供销合作、 生产合作、 信用合作“三位一体” 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建设, 创新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 形成为农服务有力、 组织体系健全、 经济实力强劲、 体制机制完善的供销合作社发展新格局, 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 在推进浙江农业现代化和城乡 发展一体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坚持为农服务方向, 坚持合作制原则 , 坚持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属性和特色, 坚持以农民生产生活服务需要为出发点, 坚持从浙江实际出发, 突出重点, 务求实效, 促进供销合作事业健康发展。

 二、 改革的目标任务

 改革试点目 标:

 一是建立统一开放、 功能健全、 面向“三农”

 的供销合作社组织体制。

 二是健全乡 镇和行政村的组织设置和网络布局, 实现基层供销合作社乡 镇全覆盖和经营网络行政村全覆盖。

 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产品流通服务、 农民生活服务、 农村金融服务、 引 领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五大服务功能” 明显增强。四是社有企业经营机制不断完善, 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年经营规模和效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五是理顺联合社与 企业的关系 ,建立和完善符合供销合作社特性的绩效考核机制。

 六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防范各类风险。

 三、 完善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 坚持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属性, 创新供销合作社的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 是实现供销合作社性质、 宗旨、 任务的组织保障,是把供销合作社办成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标志。

 ( 一)

 建立和完善“三会” 制度。

 各级供销合作社要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供销合作社组织设置的要求, 建立健全代表大会和理事会、 监事会制度, 规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实行开放办社,加强社员 之间的联合与 合作, 依法维护供销合作社权益, 充分发挥指导、 协调、 监督、 服务职责。

 理顺联合社机关与 社有企业的关系, 完善供销合作社出资人制度, 监督社有企业依法合规经营,督促其完善内部管理。

 要依照章程规定按期召 开代表大会进行换届, 定期召 开理事会、 监事会, 完善供销合作社领导干部提名 、选举制度。

 逐步在基层供销合作社推行代表大会制度。

 ( 二)

 成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 以下简称“农合联”)。

 要按照习 近平总书记“供销合作社应该切实承担起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职能” 和全国总社“建立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 的要求,省、 市、 县供销合作社都要成立“农合联”。

 “农合联” 是党委、政府领导下, 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服务“三农” 的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组成的联合组织, 主要职责和任务:

 一是宣传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 提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规划建议, 指导协调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发展; 二是根据小政府大社会的政府改革趋向, 主动承接政府及其部门转移的相关行业管理职能; 三是做好服务, 密切与 会员 的关系, 畅通沟通渠道, 提供系列化、 特色化、 多元化服务; 四是组织会员 开展国内外合作经济交流活动, 推动会员 之间、 会员 与其他组织之间的联合合作,举办服务“三农” 的相关活动; 五是反映会员 的呼声、 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 发挥综合协调作用。

 “农合联” 按行政区域设置组织, 省、 市、 县( 市、 区)

 分级成立。

 下级“农合联” 是上级“农合联” 的会员 , 上级“农合联” 对下级“农合联” 具有工作指导关系。

 广泛吸纳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涉农服务单位、 龙头企业、 专业大户 和其他组织入会, 充分体现合作组织的代表性、 开放性。

 各级“农合联” 实行民政社团组织登记, 依照统一的章程运行。

 各级“农合联” 采取统一的领导管理机构和组织构架。

 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主任, 供销合作社主任担任常务副主任, 相关部门和单位领导兼任副主任, 秘书处设在供销合作社。“农合联” 日

 常运行主要依托供销合作社的力量, 同时借助、 整合其他组织和社会力量开展工作。

 各级“农合联” 与同级供销合作社合署办公,实行“一套班子, 两块牌子”。

  “农合联” 的组建工作, 省社、 宁波等 4 个市社、 上虞等 42个县( 市、 区)

 供销合作社作为第一批推进单位, 要在 2014 年底前完成, 其他市、 县( 市、 区)

 供销合作社要在 2015 年底前完成。

 ( 三)

 加强基层供销合作社建设。

 基层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基础环节, 必须切实加强。

 根据现代农业和城镇化发展的要求, 要优化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的布局, 采取有效措施, 实现基层供销合作社乡 镇全覆盖、 经营网络行政村全覆盖。

 继续实施经营服务综合体、“基层组织网络工程”、“薄弱基层供销合作社振兴计划” 等重点工作, 通过政府支持、 新建改造、 对口 帮扶, 切实增强基层供销合作社的经营服务能力。

 大力开展经营服务综合体建设。

 以基层供销合作社等为主体,采取重组、 提升、 改造等多种形式, 盘活调整资产和经营设施,强化经营功能, 整合服务资源, 形成集商品经营、 产业发展、 网络建设、 涉农服务和带动合作经济发展于一体, 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为农服务综合平台。

 2017 年底前, 全省建成 700 家以上经营服务综合体, 其中一类综合体占 50%以上。

 加快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建设步伐。

 依托社有企业、 专业合作社及其联合社、 综合服务社以及联合社等组织, 通过自 建、 与村经济合作社等其他经济组织联建、 吸引 社会能人( 含改制后自

 主经营的原供销合作社职工)

 带资带项目 共建等多种方式, 发展体现供销合作社宗旨和组织属性、 具有经营服务功能的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经营体制机制, 到 2017 年, 全面实现基层供销合作社乡 镇全覆盖。

 加快基层为农服务中心建设。

 以基层供销合作社为基础, 整合农村综合服务社等各类为农经营服务资源, 优化服务功能、 服务内容、 服务方式, 真正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综合平台, 2017年底前, 全省建成 500 个以上为农服务中心。

 ( 四)

 发展行业协会组织。

 各地要根据自 身优势, 在农产品、农资、 茶叶、 食用菌和再生资源等领域积极发展行业协会, 构建多层级、 连接到村户 的协会组织体系。

 要发挥协会组织在制定政策、 行业规划、 产品标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切实增强服务功能。加强协会内部管理, 建立健全规范的运行机制, 强化行业自 律,反映行业诉求, 推动行业诚信建设。

 争取省政府支持, 扩大供销合作社主管的涉农行业协会的组织范围。

 ( 五)

 按照供销合作社是合作经济组织的属性, 创新管理体制。

 根据各地供销合作社发展的实际, 分步实施企业化管理。

 在抓好现行企业化管理试点的供销合作社基础上, 年内在有条件的县( 市、 区)、 市供销合作社推广企业化管理制度。

 对暂不具备条件的供销合作社, 通过促进发展创造条件, 最终实现全系统的企业化管理。

 四、 大力推进农民合作社建设

 加快农民合作社建设, 推进生产合作和供销合作的融合。

 利用供销合作社网络、 营销、 资本、 组织等优势, 按照专业化、 品牌化、 一体化发展要求, 采取产权结合、 牵头领办、 业务连接、组织对接、 项目 扶持等多种方式和途径, 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引 导合作社开展规模化种养、 标准化生产、 品牌化经营, 提升农民合作社规范化水平。

 以做大做强为目 标, 推动合作社示范社建设, 争创国家级、 省级示范社, 切实提高合作社质量和层次。

 引导合作社开展跨区域、 跨产业的再联合, 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规模化、 组织化水平。

 2017 年底前, 各地都要发展 1 家以上合作社联合社, 示范社比例达到 50%以上。

 鼓励供销合作社涉农企业引 领农民合作社发展。

 积极推行 “企业+合作社( 基地)

 +农户 ”、“农产品市场+合作社( 基地)

 +农户 ”等产业带动模式, 引 导社有企业与 合作社和农户 结成紧密的利益关系, 使合作社和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促进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探索延伸上下产业链的途径, 积极创办土地流转、 统防统治、 农机作业、 产品购销等服务类合作社, 提升服务规模化和服务效率。

 五、 提升为农服务能力 ( 一)

 增强农资经营服务能力。

 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服务主渠道作用, 进一步拓展经营范围和服务内容, 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

 一是切实抓好农资保障供应。

 大力培育综合性农资经营服务龙头企业, 提升其对上游资源的掌控能力和农资商品的储备能力,

 确保农资市场占有率在 70%以上。

 鼓励农资企业与其他国有、 集体为农服务组织合作, 拓展经营范围, 开展种子、 农机具、 饲料、兽药等经营服务, 促进农资企业从单一经销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型。

 二是进一步健全农资连锁经营网络。

 按照提质扩面的要求,着力提升农资经营门店规范化管理水平, 增强网络经营服务能力;从 2014 年开始, 每年改造提升 200 家集农资商品供应配送、 农民培训咨询、 农技服务等功能于一体, 经营高效、 服务优质、 管理规范的示范店。

 按照我省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和城乡 网点总体规划要求, 建立完善全省农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 在主要农资商品集散地和铁路沿线建立省级农资配送中心和仓储物流中心, 在县级建立区域性配送中心, 在乡 镇示范店建设配送点, 切实提高商品连锁配送率。

 三是大力推行技物结合的个性化服务。

 充分发挥基层供销合作社、 农机植保合作社、 涉农企业、 庄稼医院等作用, 推行订单式、 托管式、“田保姆” 等服务模式, 开展直供配送、 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 农机耕作、 全程托管、 新品种推广等系列化、 个性化服务, 构建覆盖产、 加、 销各环节的综合服务新机制。

 每个涉农乡 镇都要建成 1 家以上庄稼医院。

 四是大力推进“智慧农资” 建设。

 发挥“浙农” 等农资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积极推进“中农在线” 等农资信息化服务, 打造集在线庄稼医院、 农技培训、 信息发布、 农技推广、 农资展示展销、 农资商品质量追溯于一体的“智慧农资” 服务平台, 基本建

 成农资连锁经营、 物流配送、 农技服务等实体经营服务网络与“智慧农资” 服务平台有机结合、 覆盖全程、 便捷高效的现代经营服务体系。

 ( 二)

 增强农产品流通服务能力。

 一是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按照提升一批、 新建一批的思路, 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大力推进现有农产品市场的升级改造, 促进设施、 规模、 功能、辐射力和带动力的新提升; 同时, 加快新建进度, 省社重点投资建设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中心、 丽水生态农林特产物流中心、台州农产品集配中心、 安吉中国白茶城、 庆元中国香菇城等项目 ,总投资 180 亿元以上。

 全省 3 年内建成农产品批发市场 40 家以上、农贸市场 50 家以上, 农产品市场交易额占全省 20%以上。

 二是大力培育农产品营销主体。

 重点扶持与 农民有产销合作关系的农产品流通企业, 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力争各类农产品流通主体达到 1500 家。

 三是大力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

 培育壮大一批优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提升技术装备水平, 增强产业带动力和市场竞争力。

 发挥浙茶集团龙头带动作用, 以提升精深加工能力和建设有机茶园为重点, 走经营一体化、 竞争差异化之路,促进浙江茶产业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

 四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积极推进“网上供销百馆万店” 工程建设, 依托“淘宝网”、“京东” 等电商平台, 建设网上地方馆 30 家。

 推进有品牌影响力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开展网络零售业务, 鼓励生鲜农产品连锁企业开展网上订单、 社区直销、 门店配送等业务, 打造市、 县农产品

 电子商务园区。

 五是多渠道抓好产销对接。

 重点推进农超、 农店、农企、 农校“四对接” 活动, 努力构建多形式的产销对接机制。

 为加大农产品市场建设力度, 省编委已于今年 1 月 29 日 批准省供销合作社增设一个内设处, 增加事业参公管理编制 5 名 , 处级职数 2 名 , 主要职能是管理指导农产品市场建设和茶叶流通工作。

 ( 三)

 增强农村生活服务能力。

 按照“经营网络全覆盖” 的要求, 加快日 用消费品连锁网点的升级改造和新建, 培育壮大连锁龙头企业, 提高网络运营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以经营服务综合体、 村级综合服务社为依托, 大力发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 开展适合供销合作社特点的多样化公共服务。

 积极顺应农村、 农民消费需求特点, 努力拓展经营范围和服务领域, 加快推进医药、 油品等网络建设, 探索开展居家养老等服务。

 健全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 抓好集散市场、 加工基地、 产业园区和城乡 回收网点建设, 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和效益。

 力争发展各类经营网点 3. 5 万家以上, 其中农村日 用消费品门店占全社会 40%以上。

 ( 四)

 增强金融合作服务能力。

 按照中央[2014] 1 号文件关于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 推动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的要求, 大力创新为农融资服务方式, 积极构建“三位一体” 新型合作平台。一是推进资金互助会建设。

 以农民合作社为基础...

篇六:村级综合服务社改造提升的实施方案

快轨交通

 Urban Rapid Rail Transit ISSN 1672-6073,CN 11-5144/U

  《都市快轨交通》网络首发论文

 题目:

 北京地铁 13 号线运能提升改造综合实施方案剖析 作者:

 徐成永,贺鹏,邱丽丽 收稿日期:

 2020-05-31 网络首发日期:

 2020-07-23 引用格式:

 徐成永,贺鹏,邱丽丽.北京地铁 13 号线运能提升改造综合实施方案剖析.都市快轨交通.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5144.U.20200723.1418.002.html

  网络首发:在编辑部工作流程中,稿件从录用到出版要经历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等阶段。录用定稿指内容已经确定,且通过同行评议、主编终审同意刊用的稿件。排版定稿指录用定稿按照期刊特定版式(包括网络呈现版式)排版后的稿件,可暂不确定出版年、卷、期和页码。整期汇编定稿指出版年、卷、期、页码均已确定的印刷或数字出版的整期汇编稿件。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稿件内容必须符合《出版管理条例》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学术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符合编辑部对刊文的录用要求,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及其他侵权行为;稿件内容应基本符合国家有关书刊编辑、出版的技术标准,正确使用和统一规范语言文字、符号、数字、外文字母、法定计量单位及地图标注等。为确保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的严肃性,录用定稿一经发布,不得修改论文题目、作者、机构名称和学术内容,只可基于编辑规范进行少量文字的修改。

 出版确认:纸质期刊编辑部通过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签约,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出版传播平台上创办与纸质期刊内容一致的网络版,以单篇或整期出版形式,在印刷出版之前刊发论文的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因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网络连续型出版物(ISSN 2096-4188,CN 11-6037/Z),所以签约期刊的网络版上网络首发论文视为正式出版。

 都市快轨交通·

 1

  铁 北京地铁 13 号线运能提升改造综合实施方案剖析 徐成永,贺 鹏,邱丽丽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37)

 摘

 要:北京地铁 13 号线西段运能不足、设备系统亟待更新,这为 13 号线的运能提升改造提供了契机。从北京西北部轨网和 13 号线运营现状存在问题出发,分析制约 13 号线能力提升的瓶颈。通过对“提升西直门站折返能力方案、基于拨线改造的列车扩编方案、基于车站扩编改造的线路拆分方案”的研究提出 13 号线运能提升综合实施方案。采用“线路拆分重组、新建+改造相结合、扩大编组(6B 改为 8B)”等一系列改造,优化了线网布局、破除了 13 号线运营困局、提高了线网服务水平和可达性。

 关键词:运能提升;拨线改造;车站扩编;线路拆分;线网优化

 中 图 分类号:

 :U231.1

 文献标志码:A

  Analysis on Comprehensive Scheme for Capacity Expanding of

 Beijing Metro Line 13 Xu Chengyong,He Peng,Qiu Lili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 Development Group Co.,Ltd,Beijing 100037)

 Abstract :An opportunity is provided for capacity expanding

 of Beijing line 13, because of the lack

 capacity of west section and

 the renewal of equipment. Starting with existing operating problems of northwest rail network and line 13 in Beijing, the thesis analyzed the bottleneck of capacity of this line. Based on the “improvement Scheme for turn-back capability of Xizhimen Station,the marshalling expansion scheme based on railway line-moving, the line splitting scheme based on station expansion”, an integrated implementation program for improving transportation capacity of Line 13 was proposed. Through adopting a series of transformation like “line splitting and reorganization, combination of construction and renovation, and marshalling expansion (from 6B to 8B)”, it is possible to optimize the subway network layout, break the operating predicament of Line 13, and improve service level and accessibility of the network. Key words :capacity expanding; railway line-moving;station expansion; line splitting; network optimization

  随着人口疏解政策的提出,北京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不再追求盲目大规模的新建,而是提出“改造一批、优化一批、新建一批” 的指导方针。同时,市委市政府为解决回龙观和天通苑地区(简称回-天)居民出行难的问题,提出要利用既有轨道交通线网,在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建设轨道联络线来解决回-天地区交通问题。

 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作为既有线改造项目,采用线路拆分重组、新建+改造相结合、车辆扩大编组(6B

 改为8B)等综合实施方案,一方面提升13号线系统 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在回-天地区增加站点,增加服务人群;另外,通过拆分延伸新建,与多条线路换乘,提升轨道交通可达性。

 13 号线运能提升改造,从 2014 年设备系统改造研究开始,到2017年10月提出拆分方案,再到2019年底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最终批复,经历了漫长的研究和论证过程,涉及的影响因素综合复杂,最终确定的综合实施方案符合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优化的要求和沿线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得到了沿线居民的认可和支持。

 收稿日期:2020-05-31

  修回日期:2020-07-07 第一作者 :

 徐成永,男,本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研究,xuchengyong@bjucd.com

 网络首发时间:2020-07-23 14:46:29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5144.U.20200723.1418.002.html

 都市快轨交通

  2 1 运能提升改造背景 北京地铁 13 号线是北京西北方向放射的半环辅助线,属于中运量的快速轨道交通。1999年修建,2002年9月28日其西段(西直门-霍营)建成试运营,次年1月28日其东段(霍营-东直门)通车运营。线路全线40.9 km,共设车站16座,预留6处站位,全线设车辆段1座,详见图1。线路采用B型车6辆编组,最高运行速度80 km/h,信号系统采用固定闭塞+ATP。

  图1 13号线线路示意图 Fig.1

 Diagram of route 13 1.1 13 线 号线 建设背景 13号线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一条线路,在地铁线网规划中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上世纪90年代,回龙观及北苑边缘集团、西二旗及上地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开发建设,有交通联系的需求。但由于当时政府投资能力有限,为降低投资,前期规划时进行了 “在既有铁路上运行市郊铁路和干线铁路列车混跑”以及“利用铁路走廊修建独立运营轨道”两方案的研究,后经北京市与铁道部多次协商,最终确定利用既有铁路走廊建设13号线的方案,即西段沿京包铁路西侧、北段沿东北铁路环线北侧、东段购买望和支线铁路资产(拆掉铁路原地重建)

 [1] 。

 之后,13 号线在 1999 年纳入建设规划。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 年-2020 年)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考虑其线网形态及13号线区位的特殊性,提出近期建设13号线,远期拆分形成“外围轻轨+昌平放射线+顺义线”三条地铁线路,详见图2。

  图2

 2004年总规中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2] Fig.2

 Rail Transit Network Planning in 2004 Master Plan 1.2 升 运能提升 改造 需求 分析 随着北京边缘集团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居住人口在北部聚集,而就业岗位基本在中心城区,这就给轨道交通带来巨大压力。北京线网问题最突出的是西北部,线网满载率均超过120%,详见图3,其中昌平线受 13 号线运能限制,高达 150%;北部 23 座车站中 18 座限流,全网进站量排名前 10 的车站中,7座位于回-天地区;西北部的换乘站中:西直门站三线换乘,换乘量高达4.2万人次/h,全网第一;西二旗站出站量2.37万人次/h,为全网第一,换乘量2 万人次/h,为全网第9 [3] 。

 图3 线网满载率示意图 Fig.3 Diagram of full load rate of line network 13号线东、西段的客流量级差异大,13号线建设

 都市快轨交通

  3 时,西直门站进行了地下、地面及高架方案的比选,最终受工期、造价等因素制约,采用高架站前折返形式,折返能力受限。西段满载率高达 125%,线路能力不足,而东段满足客流需要,详见图 4。同时,13号线建设时,受制于当时经济条件的限制,为减小车站规模、降低工程投资,全线车站基本采用侧式站台,站台窄、站厅小、出入口少、楼扶梯通过能力有限,车站能力严重不足,存在安全隐患。

 图4

 13号线现状高峰小时客流断面示意图 Fig.4 Diagram of current passenger flow section of line 13 另外,13 号线开通达 17 年,供电、信号等系统处于更新改造周期,2014 年就开始提出运能提升改造。既有设备及元器件不断老化,故障率不断提高,开闭所多次发生过载,FAS/BAS等产品停产或设备型号更新产品无法接入既有系统。整体技术水平落后,已不适应运营、维护及管理的需求。信号系统采用固定闭塞,由调度集中系统(CTC)+ 计算机联锁系统(CI)+ 列车自动防护系统(ATP)组成,无列车自动驾驶功能(ATO)。设计时最大运能 20 对/h,后经多次运能挖潜,达到极限23对/h,无再压缩的可能。

 2 运能提升改造综合方案 2.1 提升西直门站折返能力方案 13号线现状西直门站采用站前9号道岔折返,详见图 5,即使信号系统改造为移动闭塞,列车折返能力也仅由23对/h提高至26对/h [4] ,依然是全线折返能力的瓶颈点。但仅对信号系统进行改造,投资高达17亿元,运能仅提升 13%,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13 号线西段运能不足的矛盾,性价比不高,投资效益差。

  图5 西直门站配线图 Fig.5 Sidings of Xizhimen station 为提高西直门站的折返能力,提出如下两个改造方案 [5] 。方案1,将折返道岔(整体道床)由9号调整为12号,需要桥梁加宽、铺设道岔,长时间中断运营;方案 2,将站前折返改为站后折返,需要加长线路,与西直门外大街高架桥梁结构冲突。在上述两个改造方案均不可行的情况下,提出拨线改造方案,详见图6。

 图6 大钟寺站以南段拨线改造方案示意图 Fig.6

 Diagram of railway line-moving for the south of Dazhongsi Station

 线路从大钟寺站后,利用既有区间碎石道床,向西南方向拨线,穿过四道口水产批发市场(规划拆迁腾退)后,沿交大东路、北礼士路向南,至6号线车公庄站,实现站后折返。新建段长度 4.3km,设置学院南路、西直门及车公庄 3 座车站,实现与 2/4 号线及6号线的多线多点的换乘,缓解西直门站单点换乘的压力。拨线后,13 号线能够满足 30 对/h 的折返能力,系统运能提升25%,可达4.38万人次/h。既有大钟寺至西直门段线路2.8 km,建议改造为实训基地或

 都市快轨交通

  4 结合东京东横线拆分案例改造为城市绿廊 [6] ,详见图7。

 图7 东京东横线轨道废弃前后示意图 Fig.7

 Diagram of Tokyo East horizontal line track before and after being abandoned 2.2 基于拨线改造的列车扩编方案 13 号线建设年代较早,建设时运能按照 20 对/h设计。拨线至车公庄后,线路能力提升至30对/h,但车站的通行能力包括站台宽度、车站规模、楼扶梯等通行设施的能力依然无法满足正常运营和紧急疏散的通行要求,在线路能力提升的同时,必须进行车站的扩编改造。

 13号线既有车站中,除东直门站为地下车站外,其余15座车站均为地面和高架车站,从敷设条件看具备列车扩编改造的条件。车站扩编方案结合车站两端的配线、线路条件、用地条件,逐站分别进行了分析,详见图8。

 图8

 13号线扩编改造站台的加长方案示意图 Fig.8

 Diagram of station expansion on line 13 研究后发现,北段车站多为三线或四线车站、配线型式复杂;东段车站周边用地条件局促,车站加长及拓宽相对困难;而西段线路拨线后需新建3座地下车站,另外配合京张城际铁路的建设增设清河站、配合 15 号线的建设增设清华东路西口站,新建车站较多,其余5座既有车站东侧京张铁路入地,车站周边用地条件较好,较易实施。

 对于车站扩编采用7B还是8B,主要考虑车站若扩编为7B,站台仅加长20 m,站厅相应加长后难以增加厅-台之间的楼扶梯,无法满足车站通行能力和乘客紧急疏散的要求。从对各站的扩编改造方案研究后发现,车站扩编为7B或8B涉及的因素基本相同,只是改造的工程量稍有差异,实施难度基本相当。故车站扩编改造首选为8B。

 2.3 基于车站扩编改造的线路拆分方案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车站改造难度东、西段差异大,且东、西段客流分段特征明显,则13号线扩能改造的重点应该是缓解西段运能不足的矛盾。结合区域城市功能布局,对区域线网进行优化和调整,提出了对 13 号线进行拆分,西段和东段采用不同的改造方案,详见附图9。

 图9

 13号线拆分运能提升改造综合实施方案图 Fig.9

 Diagram of capacity expanding on line 13 13号线扩能改造实施方案主要包括:

 1)将13号线西段与东、北段进行拆分,拆分点位于西二旗站和回龙观站之间。拆分后形成A/B两条线。两线在新建的车站(新龙泽站)可实现同台换乘,并具备跨线运营条件。A 线由西二旗站向北深入回龙观和天通苑中心,增强对两大居住社区的服务,B 线由新龙泽站向西深入软件园中心,实现两大居住社区

 都市快...

篇七:村级综合服务社改造提升的实施方案

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亲临阜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 年)》及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批示,按照省、 市、县有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县委部署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提升郜台乡人居环境质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整治目标 以"三大革命"和"三大行动"为主要内容,从解决郜台乡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入手,结合人居环境整治“2217”工程(即争创 2 个省级示范乡镇,建设 20 个乡镇驻地建成区和 100 个省级美丽乡村,完成整治 700 个自然村),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动员广大农村群众广泛参与,集中整治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在干净整洁有序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村规民约普遍形成,

 村民清洁卫生文明意识普遍提高。村容村貌明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长效管护机制务实管用。

 三、重点任务 (一)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 1.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着力提升户厕改造质量。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按照先宣传后改厕、先培训后施工、先示范后推广、先建厕后拆厕、先满意后验收的"五先五后"要求,组织实施,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正确使用厕具,做到厕所干净卫生,确保改一户、成一户、用一户。落实公共厕所管护责任,强化日常卫生保洁。(牵头单位:农业综合服务站,配合单位:乡村振兴工作站、规划所,责任单位:各村居) 继续做好户厕问题排查整改工作。对全乡 2013 年以来财政资金支持改厕的农村户厕进行全面排查整改,不断完善改厕台账和问题厕所整改台账两个台账。对摸排出的问题厕所,持续推进分类整改,实行销号管理。对于存在小问题但不影响使用的厕所,在排查中立行立改予以解决;对因施工不到位、产品质量不过关等导致的问题厕所,尽快完成整改;对因技术模式不适宜或选址不合理等导致的问题厕所,纳入年度改厕计划,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按照改厕进度逐步改造。(牵头单位:农业综合服务站,配合单位:乡村振兴工作站、规划所,责任单位:各村居)

 认真落实厕所管护长效机制。依托乡保洁公司设立 1 个改厕维修清掏服务站+若干服务网点的服务网络,维修清掏服务站按照"七有"标准,即有场所、有设备、有人员、有制度、有经费、有台账、有宣传,承担厕所维修、粪污清掏和资源化利用等工作。配合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智慧阜南"一村一码"优势,推行农村改厕户"扫码服务"。群众可通过智慧阜南 APP手机端首页的"一村一码"实现"马上说、马上知、马上办",乡村干部通过智慧村里后台,及时了解解决群众的诉求。(牵头单位:农业综合服务站,配合单位:乡村振兴工作站、规划所、组织室,责任单位:各村居) 2.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梯度推进"的原则,按照县委县政府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的基本要求,推进全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全面改善农村水环境。采取因地制宜的生活污水治理方式,统筹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改厕的衔接。实时排查污水处理设施运营使用情况,做到及时反馈、督促整改,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出水水质稳定达标。(牵头单位:乡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合单位:农业综合服务站,责任单位:各村居) 持续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按照"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体净化、长效治理"的方案思路,开展外源和内源污染的整治,部门联动配合,统筹开展治理工作,强化对污染风险的

 管控及水体水质的监测,确保完成省、市、县部署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牵头单位:乡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合单位:农业综合服务站、水利站,实施单位:各村居) 3.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持续开展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不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和模式,督促保洁公司工作开展,做到生活垃圾及时收集转运,日产日清。严格落实人居环境整治月考核,广泛宣传动员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治脏治乱,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确保村内生活垃圾不随意堆放,村内环境卫生整洁有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0%以上。(牵头单位:规划所,责任单位:各村居) 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夯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与利用基础,探索符合农村特点和农民习惯、简便易行的分类处理模式,做好垃圾分类推进筹备工作,减少垃圾出村处理量。(牵头单位:规划所,责任单位:各村居) (二)切实做好村容村貌整体提升 以"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为重点,围绕清杂物、清沟塘、清庭院、改习惯、建长效,着力治理"脏乱差"、建设"整齐美",提升精气神。

 1.清理村内塘沟。推动农户节约用水,引导农户规范排放生活污水,宣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常识,提高生活污水综合利用和处理能力。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排水沟等为重点,清理

 水域漂浮物。有条件的村居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畅通水循环,沟塘治理要减少硬质岸线,提倡生态护坡,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牵头单位:水利站、乡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任单位:各村居) 2.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随意丢弃的病死畜禽尸体、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废旧农膜等农业生产废弃物,严格按照规定处置,积极推进资源化利用。规范村庄畜禽散养行为,减少养殖粪污影响村庄环境。(牵头单位:农业综合服务站,责任单位:各村居) 3.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全面清理农户房前屋后和村内巷道乱搭乱建和柴草杂物、积存垃圾、塑料袋等白色垃圾、河岸垃圾、沿村公路和村道沿线散落垃圾等,解决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污染问题。(牵头单位:规划所,责任单位:各村居) 4.清理废旧广告牌。清理张贴在墙壁、门口、电线杆、路灯、路标等设施上影响村容村貌的非法小广告、乱涂乱画等痕迹;清理破损或废弃的塑料、钢架、木质广告牌。(牵头单位:乡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划所,责任单位:各村居) 5.清理无功能建筑。结合村居实际,清理残垣断壁、废弃畜禽圈舍、废弃构筑物等,因地制宜结合"五小园"、村庄 小微公园和公共绿地建设有效利用,增加村庄记忆元素。(牵头单位:规划所,责任单位:各村居)

 6.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加大卫生防疫、健康生活等宣传教育。建立文明村规民约,强化社会舆论监督,提升村民清洁卫生意识,从源头减少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现象和不文明行为。鼓励通过集体倡议,党员积极带头示范,发动农民群众组织开展以清洁家园为主题的自发性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牵头单位:乡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任单位:各村居) (三)加强村庄规划管理 结合郜台实际,逐步推进乡域 11 个行政村、38 个自然村,集聚提升类 10 个、城郊融合类 4 个、特色保护类 11 个、搬迁撤并类 13 个规划。(牵头单位:自然资源所、规划所,责任单位:各村居) (四)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1.提高村庄内外道路硬化水平。充分利用各类涉农项目,全面推进修缮破损路、整治低洼路、打通断头路、畅通环村路、消灭"泥巴路"工作部署,提高道路畅通水平。(牵头单位:农业综合服务站、交通,责任单位:各村居) 2.因地制宜推进"五小园"建设。落实门前三包,在全面清理房前屋后杂物和垃圾的基础上,结合发展需求,动员群众宜花则花、宜树则树、宜果则果、宜菜则菜,推进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药园等建设,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类

 型多样的美丽庭院示范户。(牵头单位:农业综合服务站、规划所、妇联,责任单位:各村居) 3.开展绿化亮化净化提升行动。充分利用村庄公共场所、道路两侧、水体沿岸和村庄周围边角地开展村庄小微公园和公共绿地建设,以乔木和乡土树种为主,灌木为辅,倡导自然式种植,改善村庄生态环境。在村庄主干道和公共活动区域进行适度亮化,主干道每 30-50 米安装一盏路灯,公共活动区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路灯盏数,确保正常使用、维护到位。加强辖区内的道路净化保洁(含国省干线道路),确保道路路面洁净、设施齐全,保持良好的路域环境。(牵头单位:自然资源所、交通,责任单位:各村居) 4.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照因地制宜、资源整合、简易适用的要求,积极谋划项目,新建或利用现有设施统筹改造,合理设置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游园、文体广场、公共厕所等,安装健身器材、配齐各类文娱设施设备,设置村口标志、划设停车位、安置路标和保护警示牌;加强公厕管理,具备通水通电和水冲条件,墙面、地面整洁,设施完好,确保干净卫生,无异味。(牵头单位:规划所、社保所、民政所、文化站,责任单位:各村居) (五)提升农村乡风文明 1.加强乡村风貌引导。尊重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习惯以及乡风民俗,推进村庄整治和庭院整治,优化村庄生产生活生

 态空间,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相得益彰。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加强村庄风貌引导,提升乡村品位和档次。弘扬优秀农耕文化,加强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保护。(牵头单位:乡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化站,责任单位:各村居) 2.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群团组织带动作用,组织动员村民自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村民等全程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相关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通过捐资捐物、结对帮扶等形式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的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共建、共管、共享机制要求,调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牵头单位:组织室、乡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任单位:各村居) 3.普及文明健康理念。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群众动员优势,加大健康宣传教育力度,普及卫生健康和疾病防控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健康素养。把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推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把使用卫生厕所、做好垃圾分类、养成文明习惯等纳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牵头单位:乡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乡卫生院、乡中心校,责任单位:各村居)

 4.加强"四会一约"建设。注重培养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新乡贤,充实"四会"力量并切实发挥作用,引导农民群众移风易俗、涵育文明乡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将村庄环境卫生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对破坏人居环境行为加强批评教育和约束管理,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深入开展清洁文明户、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提高村民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牵头单位:乡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民政所、妇联,责任单位:各村居) 四、调度奖惩 督查考评,采取实地检查打分等方式进行,每月对督导考评结果进行排名通报。考评结果汇总后运用到村级绩效考核。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郜台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考核。将国有区域纳入属地村居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范围统筹考虑、同步推进。

 (二)强化政策支持。结合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217"工程,统筹人居环境整治资金,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同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捐资捐物等形式,支持农村人居环境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加大对泥瓦、木工、园艺绿化等乡土能工巧匠人才报名培育力度,支持村级经济组织和乡土能工巧匠带头人依法承接本地农村人居环

 境整治提升、后续管护和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项目,提高群众的参与度,促进农民增收。

 (三)营造良好氛围。以村为单位做好"一台一策"工作清单,用"绣花功夫"精细化提升人居环境.组织开展"清洁卫生户"、美丽庭院评选等活动,增强村民保护人居环境的积极性和荣誉感。充分利用微信、现场会等方式,广泛宣传推广各村居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四)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整治考评细则,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明确村民维护人居环境的责任和义务。要通过各类评选创建活动,增强群众自觉性、主动性。突出长效常态管护,以村为单位推动人居环境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篇八:村级综合服务社改造提升的实施方案

市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实施方案>的通知》(财农〔2017〕53 号)、《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性试点试验实施工作的通知》(财办农〔2018〕47 号)和省市财政《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的通知》要求,适应农村改革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深刻变化的需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

  一、试点基础

 东港市,拥有沿海、沿江、沿边、与山地接壤、丘陵与平原共存地理特征,地处东北亚、环渤海和环黄海三个经济圈的交汇点,连接中、朝、韩、俄、日五国的交通枢纽、欧亚大通道,是中国海岸线上最北端的东北东部地区重要的海陆门户。全市总户数 195460 户,总人口 593332 人,由汉、满、蒙古、锡伯、朝鲜、回、藏、维吾尔、苗、俄罗斯、壮、瑶、土家、黎、傈僳、畲、柯尔克孜、土、达幹尔、布依、温克、鄂伦春等 24 个民族构成。其中,汉族人 51.31 万人,少数民族人口 8.02 万人。少数民族人口中,满族 6.9 万人,占总人

 口 13%。总人口 60.4623 万人;辖 3 个街道、14 个镇、1 个民族乡、5 个农场,辖村民委员会 206 个。

 东港盛产各类水产品 145 种,年产绿色无公害水稻 38 万吨、优质草莓 47 万吨,是中国草莓第一县,中国最大的海蜇、梭子蟹、对虾养殖基地,国家级水产品出口基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东港大米、东港草莓、东港梭子蟹、东港大黄蚬、东港杂色蛤等 5 种农产品先后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地下矿产资源 20 多种,其中高岭土储量居全国首位,“丹东绿”大理石驰名中外。境内拥有 12 条河流、42 座水库,水资源储量是全省平均水平的 3 倍。“一山、两泉、三岛、一湿地”等自然人文景观独特,鸭绿江湿地保护区是世界第三大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同时也是世界上三个最理想的观鸟地之一,被湿地国际授予“鸻鹬鸟最佳驿站”。

 二、试点优势 (一)东港市是辽宁东部的核心区 。

 东港地处黄渤海经济圈交汇点、东北亚经济圈核心地带,是连接中、韩、朝三国的交通枢纽和欧亚大通道的必经之地,享有“东北亚经济圈金瓶口”之美誉。境内交通基础设施完备,201 国道、丹大高速、丹大快铁、滨海公路等横贯全境;民航丹东机场和新建的鸭绿江大桥距城区不足 20 公里;紧邻城区的丹东港,是中国海岸线最北端的天然不冻良港,年吞

 吐能力超亿吨,已与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80 多个港口开通了海运航线;大鹿岛、大台子两个国家级贸易口岸是发展对朝转口过境贸易的重要“桥头堡”。

 (二)东港市是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县 。

 近年来,东港市积极抢抓各类重大发展机遇,大力实施“一城两港三区三带”发展战略,全面加快“文明、幸福、魅力”新东港建设进程,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科学发展水平始终保持在全省 41 个县(市)前 8 位。2018 年,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241 亿元,同比增长 1.5%;固定资产投资 60 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14.3 亿元,增长 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51.7 亿元,增长 7%;外贸出口总额 45 亿元,增长 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 16.4 亿元,增长 7%;引进省外内资 57 亿元,增长 11%;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6858 元,增长 7.5%。位居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第 71 位。

 (三)东港市是重点的农业建设 县。

 东港市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辽宁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重点区,是辽东半岛稻米种植、加工的集散地,属于黄海稻区,建有 67 公顷有机水稻示范田。依托独具特色的农业资源,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面积占比高达 82%以上,东港大米、草莓、梭子蟹、大黄蚬、杂色蛤5 种农产品先后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一批优质农产品蜚

 声国内外。东港先后获得“中国草莓第一县”“国家级出口草莓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一事一议规范管理县”“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等殊荣。初步建成“互联网+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已建成 12 处高标准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

 (四)

 特色农业快速发 展。

 成功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总产值预计实现 120 亿元,粮食总产量连续七年超过 10 亿斤。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年调减玉米面积 5781 亩。推动农业提质增效,新申报绿色食品 2 个,各类产品三品认证面积已达 126 万亩,“东港板栗”入选全国经济林产业区域特色品牌建设试点单位。“东港大米”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被全省等额推荐为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在山东省临沂市举行的全国第十六届草莓文化节上,我市选送的丹莓 2 号、香野、红颜等品种荣获金奖。渔业生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全市渔业养殖面积超过 90 万亩,预计水产品总产量可达 45 万吨。有序开展“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肉类总产量达到 7.54 万吨。

 (五)服务业持续繁 荣。

 与京东、天猫、苏宁等电商合作全面铺开,“东港大米”“东港草莓”等地理标志产品上行步伐加快,电商销售额达41 亿元。24 家快递企业在东港设点经营,电商快递产业园

 投入运营,全年业务量突破 1200 万件。黄海水产品市场冷链物流及配送中心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建成獐岛环岛栈道、金龟园休闲区等 3 个旅游项目。孤山镇等 4 个乡镇获省级特色旅游乡镇,獐岛村等 3 个村获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大孤山杏梅园等 16 家农家乐获评省星级农家乐,老石山原始部落成功创建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成功举办“2018 鸟语花香游东港”系列活动,赏花、观鸟等旅游元素不断丰富。预计全年接待国内游客 1129.7 万人次,增长 10.1%。旅游业总收入达到 103.9 亿元,增长 12.2%。

 (六)生态环境改善明 显。

 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在二级水平,铁甲水库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在Ⅱ类水质标准,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组织体系,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500 公顷,人工造林 1.3 万亩,开发耕地后备资源 51.9 公顷,恢复治理生产矿山面积 42.7 亩。

 三、试点总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前提,以顺应农民新期待和激发农村发展内动力为目的,立足市情、镇情、村情和民意,以治理有效和乡风文明为基础及保障,以产业兴旺为重点,以生活富裕为根本,以生态宜居为关键,创新乡村治理体系,传承发

 展提升农耕文明,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优美环境,走乡村善治、文化兴盛、共同致富、质量兴农、绿色发展之路。

 通过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综合集成多年来上级和东港市出台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以典型镇、村为单元和主体,以尊重基层干部群众主体地位、首创精神为前提,以统筹协调、综合性改革、体制机制创新、资源整合、推进乡村联动、推动乡村社会现代化进程等为目的,注入资金,有效释放各项政策及改革措施的综合效应,探索适合东港和同类地区同层次镇、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政策机制和路径,让农民在典型带动的奋斗中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四、试点原则 (一)以村党支部坚强有力、有一定基础和特色、集中连片为前提选择试点及其布局。

 (二)围绕建立健全乡村治理机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农民持续增收机制和农村生态文明发展机制所必需的项目建设,对接试点需要。

 (三)统筹集成近年来中央及省市县各级政府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科学选定具有公益公共性、综合协调性、改革创新性和机制有效性的系列项目,拟定实施方案和分年度分

 村的具体实施方案。

 (四)初步实施方案,在进一步征求乡镇和村干部意见并交试点试验村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征求村民意见后,进行调整完善,并提交市政府审定。

 (五)加强对试点试验工作的指导,及时反馈改革试点情况信息,及时发现改革试点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政策建议,有效开展试点情况评估和经验总结,对于推进改革试点成效显著的地方给予奖补支持,确保试点试验工作稳步推进。

 五、 试点思路

 (一)明意 图。

 潜心学习研究中央 1 号文件,研读国家、省、市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的实施意见,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急需建立健全的乡村治理机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农民持续增收机制和农村生态文明发展机制等四种机制,找短板、确差距、建模版、明目标,以可持续、可推广为原则,以典型镇、村为实验模板和施策载体,因地制宜,支持具有公益公共性、综合协调性、改革创新性和机制有效性等项目建设,增强典型镇、村的带动功能,以期形成更多强农惠农政策的综合集成和整体优化成效。

 (二)建机 制。

 “找短板、确差距、建模版、明目标”需要一个系统、高效、智能的机制来承载,为实现这一目的,东港市要建立自上而下的县、镇(乡)、村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业务骨干成立办公室,组织力量下农村、进农户、到田间,形成全市“三农”组织运转层面、经营制度层面、市场经济发展定位层面、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层面、农村集体和农民增收层面的基本判断和模版、目标生成以及相关实践机制。东港市政府是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负责制定镇(乡)、村级试点试验扶持政策,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适时对试点试验工作进行推动、检查、评估和总结。镇(乡)、村是试点试验项目承载主体和受益主体,负责动员农民群众因地制宜地提出乡村振兴发展的实际需求,主动配合县级政府制定试点试验实施方案,参与并监督试点试验项目建设,真实反映试点试验项目建设成效和受益程度,适时反映试点试验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意见建议等。

 (三)明问 题。

 “找短板、确差距”是“建模版、明目标”的关键,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急需建立健全的乡村治理机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农民持续增收机制和农村生态文明发展机制等四种机制,根据国家、省、市关于乡村振兴的实施要求、

 东港市与同类地区发展现状的比较、本地区的发展需求,目前尚存以下短板—— 在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上,以筑牢治理有效和乡风文明基础保障为目标,为进一步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

 ——需要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运转公共财政支持和村级集体经济收益补充相结合的保障机制,即建设“一支队伍(党务干部),一个体系(党建工作制度体系)、一阵地(党组织活动阵地)”,切实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加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需要建设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强化农民自治组织、经济组织、合作组织、群团组织等各类组织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提高农村组织能力和组织效力,提升农民群众的组织化水平,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村民民主决策能力和农民群众的归属感,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保障机制,即建设村民“说、商”自治机制。

 ——需要建设推进乡村联动和服务向农村农民延伸,打造集生活与生产服务、科技与市场服务、网上与网下服务、实体与电商服务、家政与养老服务等与于一体综合性“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一条龙服务”、“保姆式服务”的便民利民服务中心、服务站、服务平台,完善信息互通、优

 势互补、工作联动功能的保障机制,即建设“办、评”自治机制。

 ——需要建设大力倡行新时期社会主义乡风文明,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普及法治、德治、善治及文明新风等知识,传承完善乡规民约,在深度挖掘孝德、乡贤文化的基础上,开展“好媳妇”、“文明家庭”、“致富好榜样”、“模范村民”等评选奖励活动,营造村民见贤思齐和鼓励先进帮助落实的“比、学、赶、帮、超”风尚,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家庭美德,树立移风易俗、崇德向善的乡风民风,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的保障机制,即建设 “赋能、事财对等、供给、技术引领、县乡村联动五机制”。

 在健全集体经济发展机制上,以产业兴旺为重点,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村集体主体地位,为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及推动农村产业兴旺的有效方式。

 ——需要建设加快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组织建设,逐步提高生产经营规模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组织化,充分利用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成果,完善产权交易制度,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握好土地经营流转、集中和规模经营的度,切实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小农户权益的保障机制,即建设一个载体(专业合作社、集体股份公司)。

 ——需要建设充分利用村集体资产资源,发挥村民及村集体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因地制宜地选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集成各项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政策,大力发展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保障机制,即建设 “五项机制”(引导、研究、激励、统筹、监管)。

 ——需要建设加快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法人治理机制、经营运行机制、监督管理机制和权益分配机制,逐步提高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保障机制,即建设“四项机制”(治理、运营、监管、分配)。

 ——需要建设大力推行股份合作经营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形式,以“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等发展方式,带动村民、社会、企业等参股村级集体经济,或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参股龙头企业经营,股份制经营,按股分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并共同促进带动农村产业兴旺的保障机制,即抓好“五个环节”( 清产核资、净资产股权量化、集体资产交易、土地纠纷调解、“三资”监管、收益分配)。

 在农民持续增收上,以农民致富为根本,激发农民就业创业积极性和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持...

篇九:村级综合服务社改造提升的实施方案

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 县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快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 40 号)

 以及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府发〔2010〕 20 号)

 精神, 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

 作用。

 结合我县实际, 现就新形势下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合作制原则和服务“三农”宗旨, 继续深化改革, 不断加快发展, 着力提升全国县级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县、 全省发展合作经济示范县质量, 巩固企业重组改革、农村现代流通“六大服务网络”成果, 进一步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和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坚持从传统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业态、 从单纯购销业务向综合经营服务、 从单一供销合作向多领域全面合作方式转变, 实现经营性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 公益性服务作用的全面体现,使供销合作社真正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 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 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

 二、 总体目标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的机遇,加快构建我县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

 在三年内实现每个乡 (镇)

 有超市 2-4 家, 60%的行政村有农家超市, 达到服务功能齐备, 连锁经营配送服务质量显著提高。

 在五年内 50%的行政村建立起社区综合服务社, 做到经营管理规范, 作用充分发挥。

 积极引导农民建立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 三年内规模开发、 合作经营米城贡米、 乌梅、 安云红辣椒、 天禾茶叶、生态鸡、 青脆李、 管村高寨村哈姆林等地方特色农产品, 积极打造名优品牌, 填补我县无名优农特产品的空白。

 三、 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原则。

 始终坚持为农服务的宗旨,努力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生产、 生活服务。

 进一步整合农村流通服务网络, 把经营服务网络由乡(镇)

 延伸到村、 社, 不断改善农村流通环境。

 建立完善经营服务性、 生产公益性组织体系, 积极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快社区综合服务社、 庄稼医院、 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为农民提供多种形式的优质服务。

 二是坚持开门开放办社原则。按照办社《章程》 和“平等、 互利、 互惠、 自愿”的原则, 把从事种养殖业、 加工业、 服务业等专业大户、 专业人才通过供销合作社企业、 专业合作社、 社区综合服务社、 行业协会等形式组织起来, 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规范管理, 共同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服务,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服务。

 三是坚持优质服务原则。

 加强行业管理, 改进经营方式, 创新服务意识, 改善服务态度, 提高服务质量, 大力弘扬“扁担精神”、 “背篓精神”, 积极开展送货下乡 的便民利民服务, 让农民放心购买、 放心消费。

 四是坚持连锁配送服务原则。

 把县直属企业培育成为市级、 县级以上流通龙头企业, 搞好主导产品区域性的总代理与总经销业务, 增加配送商品数量, 提高配送服务质量。

 着力抓好对基层供销社、 村级社区综合服务社的经营网点和其它农村商业网点的“连锁经营、 配送服务”, 努力降低经营成本, 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服务。

 五是坚持互惠双赢原则。

 引导县直属企业和基层供销社通过合作联合方式与村级社区综合服务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抓好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 帮助农民开发特色农产品营销市场, 使企业、 社区综合服务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民在农业特优产品的流通中加大合作联合, 实现互惠双赢。

 四、 主要任务(一)

 全力构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 1、 农业生产资料服务网络。

 加快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配送服务体系建设, 根据市场要求和农民购物便捷的需要, 对农资经营网点进行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加快建立化肥、 农药、 农膜等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动态监测体系, 抓好农资市场的管理和整治, 防止

  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坑农害农。

 充分发挥农资商品流通协会的作用, 按照“统一配送、 统一价格、 统一标识、 统一服务”的标准建设农资放心店。

 做好“科技赶场”、 配方施肥、 化学除草等农业技术服务。

 按政策规定做好政府化肥储备工作, 平抑农资市场价格, 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鼓励符合条件的供销合作社企业从事种子、 农机具、 成品油、 医药等商品的经营。

 2、农副产品购销服务网络。

 加强农产品市场开发, 积极开办标准化的县级、 乡(镇)

 级农产品批发市场, 加快完善冷藏、 仓储、 运输、 零售终端设施, 建立健全资金结算、 信息服务系统。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 切实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 抓好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 引进和推动大型农产品连锁超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 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种养殖专业大户等建立直接的采购关系, 本文章共 2 页, 当前在第 1 页[1][2]下一页本文章共 2 页, 当前在第 2 页上一页[1][2]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益。

 3、 日用消费品配送服务网络。

 培育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配送服务县级龙头企业, 整合配送资源, 建立和完善县级配送中心, 充分发挥日用消费品流通协会的作用, 全面提高配送服务质量。

 切实加强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 经营网络的改造和连锁超市、 便民店(农家店)

 等农村零售终端的标准化建设, 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乡 (镇)

 超市、村

 农家超市(便民店、 农家店)

 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 为农民营造便利实惠、 安全放心的购物环境。

 完成县政府下达的救灾、 应急、 抢险物资储备任务。

 发挥供销合作社“新网工程”一网多用优势, 允许符合条件的供销合作社企业和经营网点依法从事家电、 药品、 图书、食盐等连锁经营业务。

 4、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服务网络。

 支持符合条件的供销合作社企业依法开展报废汽车、 废旧家电等回收拆解业务。

 完善全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 抓好再生资源回收、 分拣、 加工、 报废汽车拆解场地的统筹规划, 按国家标准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服务网点和报废汽车拆解中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规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中的行业自律作用, 抓好社区和村镇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的合理布局、 规范管理。

 加强区域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集散交易市场、 综合利用处理基地、 回收分拣及加工利用一体化经营网络建设, 实现再生资源的分购联销及产业化经营, 做到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5、 烟花爆竹连锁经营服务网络。

 供销合作社要严格按照国务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 的相关规定,负责全县烟花爆竹的行业管理; 对零售网点进行初步规划; 对零售网点实行烟花爆竹点对点配送; 协调、 配合有关部门和乡(镇)

 人民政府严厉打击烟花爆竹的非法生产、 运输、 储存、经营行为; 承担本系统内的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管理主体责任; 强化对批发企业和零售网点的采购、 运输、 储存、 零售一体化经营网络建设; 发挥烟花爆竹行业协会作用, 县境内从事烟花爆竹批发企业、 零售网点从业人员要加入烟花爆竹行业协会, 遵守协会《章程》, 服从行业协会管理, 加强行业自律, 确保全县烟花爆竹依法、 安全、 规范经营。

 6、 农村现代信息服务网络。

 进一步加强合作经济信息服务中心建设, 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建设中国特色供销合作经济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积极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产业政策咨询、 科技知识、 商品、 特色农副产品供求等方面的现代农村信息化服务。

 利用合作经济信息平台连接购销市场, 畅通网上购销渠道, 把的特色农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二)

 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 1、加快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发展。

 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连接千家万户与大市场的桥梁和纽带, 对于逐步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 集约化、 现代化服务水平, 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因此, 要把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 科学规划, 完善章程, 健全机构, 规范管理, 发挥作用。一是县供销社负责全县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的综合规划和管理工作。

 新建的, 必须符合村镇建设规划; 改造建设的, 必须按程序报批; 对“松散型”的社区综合服务社组织体系, 按标准建设, 加强管理, 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二是各乡(镇)

 政府要高度重视, 切实把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纳入当地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示范片等建设规划, 制定扶持政策, 推进公共服

  务和现代文明向农村延伸。

 三是动员和组织从事农资、 农副产品、 日用消费品、 文化娱乐、养老幼教、 劳动就业、 卫生防疫、 餐饮、 农产品收购及加工运输、 家电、 农机具维修等行业的从业人员加入社区综合服务社。

 四是充分发挥村级“两委一社”(村党支部、 村民委员会、社区综合服务社, 简称“两委一社”)

 的作用, 依托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建好社区综合服务社, 实现村级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 实现“村支两委”的职能转变。

 五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全力支持社区综合服务社, 承担村级社保、 医保和组织外出务工等社会性公益服务工作。

 六是鼓励有条件的基层供销社按照市场准入条件, 在社区综合服务社组建村镇银行, 把民间闲散资金聚集起来, 开展信用担保, 直接为农民提供服务, 解决农民生产、 生活必须的资金周转。

 2、 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供销合作社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的要求,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民建立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 加强示范社建设, 积极提供信息、 营销、技术、 农产品加工、 储运等服务, 推动“规模化种养、 标准化生产、 品牌化经营”, 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的健康发展, 加大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力度, 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 推行规范化管理、 科学化经营。

 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争取力度, 积极争取国家供销合作总社、农发办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资金支持。

 3、 切实抓好庄稼医院建设。

 本着方便农民、 便捷服务的原则, 按照省供销社制定的标准科学规划, 合理布点, 着力建设好乡 (镇)、 村级庄稼医院。

 按照省供销社及相关部门要求, 加强对庄稼医生的培训及职业资格考试, 实行持证上岗。

 配合相关部门抓好测土配方施肥、 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诊断、 防治工作, 加强对农村种植技术、 农药使用等适用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工作。

 4、 积极培育各类行业协会。

 加强供销社农资、 再生资源、 烟花爆竹、 日用消费品、 农产品营销等行业协会建设, 重视发挥行业协会在制定产业政策、 行业规划、 产品标准、 行业协调、 行业自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建立健全规范的行业运行机制, 推动行业诚信建设。(三)

 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 1、 抓好农村商业发展及规范管理。

 根据我县的实际, 由供销合作社制定全县农村商业发展规划, 引导农民有序进入市场, 繁荣农村经济。

 结合国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新网工程”, 对农家店、 农家超市、 配送中心等农村商业网点进行统一规划布点, 按照“五统一”、 “十规范”标准进行打造, 有效解决农村流通领域经营管理粗放、 经营网点布局不合理、 经营条件落后等问题。

 供销合作社要切实抓好农村商业网点的规范化管理, 不断提高经营服务、 科学管理水平。2、 促进供销合作社可持续发展。

 按照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有关政策规定, 银行、 财政、税务等部门对供销社系统历史形成的地方政策性财务挂帐予以合理处置。国土资源部门应本着尊重历史注重现实的原则, 根据实际使用情况, 依照法律、 法规和有关政策, 确定供销合作社的土地权属。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社保、 医保等部门要根据国家现行政策, 妥善解决好供销合作社企业下岗职工、 重组职工的社保、 医保问题。

 充分利用国家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政策机遇, 积极向上级财政争取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 社区综合服务社、 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合作示范项目等专项资金。

 县财政从 2010 年起预算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 支持供销合作社发展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三大工程”建设, 以后逐年递增。

 各级政府出台的支持国有企业、 中小企业改革发展的优惠政策, 原则上都适用于供销合作社企业。

 支持供销合作社做大做强农资、 农产品、 日用消费品、 再生资源、 烟花爆竹等市、 县级骨干龙头企业, 增强为农服务实力。

 对供销合作社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确有困难的企业, 由企业提出申请, 按照税收审批权限申请税收减免, 按程序审批。

 供销合作社使用的原国有划拨建设用地, 经批准可采取出让、 租赁方式处置, 收益实行“收支两条线”, 优先用于支付供销合作社破产和改制企业职工安置费用、 改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

 金融服务业对供销合作社经营化肥、 农药、 农膜等农资产品, 大宗农副产品、 废旧物资收购所需贷款给予优先保证。

 3、 进一步明确供销合作社的职能职责。

 供销合作社是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三大工程”建设的领导者、 组织者、 实施者, 负有“规划、 发展、 指导、 协调、 服务、 管理”的职责。

 依据《中华全

  国供销合作社章程》 建设完善理事会、 监事会及社务委员会,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及供销合作社《章程》 重组的供销合作社有企业, 依...

篇十:村级综合服务社改造提升的实施方案

“村改社区”工作实施方案范文

 为适应龙里县城镇化建设需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争取国家对城市社区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以下“村改社区”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加快建设新型城市社区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城市基层管理,优化城市环境,促进城市资源合理配置,发挥城市的集聚和带动功能,积极推进“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市民”的政变,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现代文明生活,为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范围和“村改社区”区域规划 此次“村改社区”的村(社区)范围是:光明村、冠山村、龙坪村、大冲村、水桥村、西门社区、冠山社区和水桥社区,共 5 个村 3 个社区。

 按照平稳过渡、一村改一社区的原则,将 5 个村 3 个社区改为 8 个社区,“村改社区”基本规划是:

 1、将龙坪村改为龙坪社区,管辖范围为龙坪村现有人口及原冠山社区在龙坪村行政区划范围内人口。即:县消防大队—环城路(以 210 国路为界)—小十字——教师新村—法

  院—羊角井范围。

 2、将大冲村改为大冲社区,管辖范围为大冲村现有人口及原冠山社区在大冲村行政区划范围内人口。即:黑山—x 镇政府—石头寨(不含中职校)——弘康药厂—龙凤园—大土——大冲范围。同时,将原播箕桥水泥厂片区和 x 北部工业园区列入大冲社区管理。

 3、将冠山村改为城南社区,管辖范围为冠山村现有人口及原冠山社区在冠山村行政区划范围内人口。即:西南药都片区—新场坝片区、南门片区(以龙里中学为界)—铁龙路片区和龙里民族中学、铁龙路农贸市场片区和黔桂铁路以南的流云洞、陡坡脚和九条龙片区。

 4、将光明村改为光明社区,管辖范围为光明村现有人口及原西门社区在光明村行政区划范围内人口。即:老场坝片区—西关坡和锦绣 x 片区——草原路片区和龙铁物流片区——砖瓦厂、大水塘范围。

 5、将水桥村改为西城社区。管辖范围以新建的贵龙大道—县医院以北范围,含斗蓬山、铁厂、毛草冲、雪花啤酒、吴家庄范围。

 6、保留水桥社区,管辖范围以新建的贵龙大道—县医院以南范围,含正大—三林路——龙里林场——渡假村——水桥——龙架山公园—森林溪畔范围。

 7、保留西门社区。管辖范围为兴龙大道以西范围内人口。即:火车站—兴龙广场—三小以北——中职校—疾控中心——西关坡新村——大磨石——供电局——老火车站宿舍范

  围。

 8、保留冠山社区。管辖范围为兴龙大道以东范围。即:火车站—兴龙广场—贯城河以东,包括大小十字片区—解放街片区、金龙路片区范围。

 三、实施步骤 我镇“村改社区”工作从 20xx 年 5 月开始至 20xx 年 12月结束。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xx 年 5 月至 8 月)

 1、成立工作机构。

 成立村改社区工作领导小组、村改社区驻村工作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社会事务办,主要负责组织协调、政策咨询、工作指导和检查督导。驻村工作组做好各改制村撤村建社区的指导协调工作。各村相应成立“村改社区”工作机构,负责“村改社区”具体工作。

 2、组织培训及调查摸底。

 组织驻村工作组和村组主要干部进行“村改社区”有关业务知识培训,在培训的基础上,由各改制村对撤村建社区的有关情况逐村逐户进行调查摸底,掌握第一手资料,登记造册,并建立台账。调查摸底的主要内容有:本村(社区)现有住户人口(含居住半年以上的户数和常住人口)情况、居住地点和院落、辖区单位和区域界线,现有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现有的土地承包面积,失地农民数量,集体荒山荒坡面积,村组干部和党员基本情况,城市和农村低保、廉租房户等情况。通过调查摸底,准确了解和掌握村干部、村

  民的思想动态,对村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及时予以解决,为“村改社区”工作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3、加大宣传动员力度。

 镇、村、组采取办宣传栏、召开干部群众会、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标语等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宣传撤村改居社区工作的目的、意义和相关政策,不断提高村民对撤村建社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消除村民的顾虑,取得广大村民的支持,为“村改社区”工作营造浓厚氛围。

 (二)全面实施阶段(20xx 年 8 月至 12 月)

 1、制定“村改社区”工作实施方案。

 在调查研究和多方征求社区和有关单位、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对“村改社区”有关工作进行风险评估,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镇实际,制定具体的“村改社区”工作实施方案并报县审批。

 2、确定“村改社区”后的社区名称和区域规划调整。

 对城镇内 5 个村 3 个社区“村改社区”后的社区区域规划、名称确定、管辖范围调整等内容,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经 x 镇党委、政府讨论研究并征求各村(社区)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意见后,由各村(社区)召开有 2/3 以上村(居民)户代表参加的村(居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在村(居民)会议或村(居民)代表会议通过决议的基础上,由镇政府报县政府审批,并报县民政局备案。

 3、对“村改社区”的村(社区)在改制前搞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有关情况的调查统计。

  一是由镇财政分局和镇“三资”管理办公室对龙坪村、大冲村、冠山村、光明村、水桥村 5 个改制村和冠山社区、西门社区、水桥社区 3 个社区在“村改社区”前的资产、资金、资源和债权债务进行清理,将债权债务具体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将资产、资金、资源和债权债务在本村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使债权债务明晰化,防止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流失。同时,搞好“村改社区”前有关情况的调查统计,二是由改制的龙坪村、大冲村、冠山村、光明村、水桥村在改制前对享受村集体资产分配权的本村永久性村民进行清理登记,界定本村老住户和人员。界定方法要经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对人员界定结果张榜公示,并进行确认。三是在改制前由“村改社区”的 5 个村和 3 个社区按规划调整的新社区区域对本社区的农业人口、城市人口、流动人口、农村和城市低保人口、就业状况、计生状况、党员情况、支部建设、辖区楼群院落分布、网格化管理等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和登记,并分类建立台帐,全面掌握了解新建社区的基本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做好“村改社区”后的社区各项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4、正式实施“村改社区”后的社区建制与运行模示。

 一是搞好改制工作。在县政府批复“村改社区”方案后,由镇党委、政府撤销村民委员会,挂牌成立社区。20xx 年 11月底前,完成龙坪村、大冲村、冠山村、光明村、水桥村 5个改制村由村委会向社区居委会的转变,将龙坪村改为龙坪

  社区、大冲村改为大冲社区、冠山村改为城南社区、光明村改为光明社区,水桥村改为西城社区,对改制后的 5 个村和原有的 3 个社区的区域规划、管辖范围重新进行明确划分并汇制社区分布图。对“村改社区”后的社区统一冠名“x 社区党支部”、“x 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改社区”后,原选举产生的村委会成员全部过渡为社区居委会成员,村民小组长原则上过渡为社区居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大会原则上过渡为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对因区域划分调整空缺小组长的,由新建社区考察人选后补选,20xx 年年底,新建社区与全县同步统一换届,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换届选举。

 二是抓好社区阵地建设,新建社区全部组建社区服务站,现有村改社区的办公用房暂时不变,按照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在下步工作中,社区办公用房可结合县城规划适时改扩建或重建。社区服务站按照城乡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建立,社区服务站面积达 400 平米以上,其中:社区服务大厅设置在一楼或二楼,设置党建工作、科教文卫和民族宗教、民政和社会保障服务、人民武装和综合治理等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全程服务,社区服务站根据居民需求设置多功能室(会议室、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室)、卫生服务站、计生室、警务室、调解室、文体活动室、办公室、减灾防灾室、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农民文化家园)、爱心超市、两栏(学习宣传栏及党务、村务公开栏)等。服务窗口必须落实一名社区专职和若干名兼职人员,实行全日

  制工作。

 三是搞好社区组织机构和领导班子建设。一是党组织设置。除辖区单位的党员外,社区根据本社区党员人数,设立党总支或党支部,其中:党员人数在 50 人以上的设立党总支,根据党员分布或行业等情况下设几个党支部,党员人数在 50 人以下的设立党支部,党支部由书记、副书记和委员 5至 9 人组成。二是社区居委会设置。新建的社区居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 5 至 9 人组成,同时成立社区服务中心议事会、成立社区工、青、妇组织及社区文体协会、老年协会、志愿者组织等社会组织,各组织负责人可由支部书记或居委会主任兼任,成员由社区居民推选产生。三是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结合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在保留原有优秀村(居)干部的同时,采取选派镇干部到社区任职、新录用公务员选调大学生到社区挂职学习锻炼、将优秀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志愿者、劳动保障协管员分到社区工作等形式,选拔一批热爱社区工作,有文化、有一定工作能力和影响力的年轻干部充实社区干部队伍,切实加强社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在社区干部队伍结构上,要做好村干部、社区干部人数、分工、年龄等方面的搭配,确保工作的高效运转。四是加大经费投入。县财政加大对社区建设投入力度,社区工作人员经费、办公经费、公益事业费等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逐年进行调整,稳步提供社区工作者的待遇,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文书报酬从 20xx 年1 月起提高到每月 2000 元,在以后的 5 年内按 15%的幅度增

  长,其他社区工作人员(指除了社区书记、主任、文书外,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其他成员,每个社区核定 8 人)的每月报酬,按照社区党组织书记每月报酬的 60%比例确定。由县财政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龙党发[2010]7 号文件规定解决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文书报酬,超出部分由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收入解决。(国家正式工作人员任社区干部或工作人员的不享受社区干部报酬),村改社区后,社区干部在招考录用等政治待遇方面与现有的村干部享受同等待遇。

 5、建立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

 “村改社区”后的社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和我县城市社区建设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和管理制度。制定居规民约和自治章程,及时建立学习、财务等内部管理、来访接待、首问负责、办事承诺、情况报告、登记归档等各项工作制度。在居务监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环境卫生等方面,明确社区居民的民主自治权力和义务。

 (三)检查验收和总结阶段(20xx 年 4 月)

 镇改制办公室做好改制工作的总结,对改制中的有关文件、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入档,镇组成检查组对各村(社区)“村改社区”工作情况进行考评验收,对改制后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处理和完善,对不规范的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各社区依法做好工作。

 四、“村改社区”后有关政策

  “村改社区”后先按照“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和国家对农业农村惠农惠民政策不变的工作原则,继续执行农村村委会的各项政策,理顺“村改社区”后的各种利益关系,今后将根据社区发展需要和各种条件成熟后,再按照城市社区的政策规定逐步对有关政策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1、村(居民)日常管理。村改社区”后,部分村民、居民原来住所的社区管辖范围因社区规划将有所调整,社区村(居)民要严格按照所在社区管辖的区域、街道范围服从社区管理,村改社区”后,统一使用社区居民委员会公章,停止使用村委会公章,原有的村委会公章统一交镇政府保存,辖区村民除土地征收、合医报销等需要盖印村委会公章时,由所在社区审核签字后可以到镇政府盖印村委会公章,平时村(居民)日常办事需要盖章时,无特殊情况统一盖印社区居委会公章,社区居民以居住地认定,凡居住在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必须在社区进行登记接受社区管理,社区居民在日常事务中所办的有关证件手续和申办各种事项不再以户口和身份证登记的居住地而是按现有居住地管辖范围到所在社区办理,社区低保户、廉租房户、公益性岗位人员等按所在社区由社区调查审核后重新登记接受社区管理,原有村民涉及原有村的集体经济、集体资产收益处置分配,可以打破现有社区居住范围参加原有村的集体经济、集体资产的收益处置分配,不受居住地的限制。

 2、农村集体和个人土地资产。“村改社区”后,原村级集体的经济、资产、土地归属不变,个人享有的土地承包经

  营权不变,原农村集体与村民等签订的有关经营性合同约定的各项条款维持不变。对国家经济建设和项目建设征用的土地,个人享有的土地补偿有关政策不变,对集体林权、荒山荒坡、村级集体经济积累等收益分配等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和镇“三资”管理的要求,由社区召集原有村民讨论研究后,仍由各村界定确认的原有村内老户和人员享受,其它社区居民不参与分配享受。对原有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在“村改社区”前,由各村成立集体资产管理领导小组,成员由原有的村支两委班子成员、村委会会计、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和各村民小组长组成。人员名单如有调整更换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通过对村级财务审计和清产核资并进行...

推荐访问:村级综合服务社改造提升的实施方案 服务社 实施方案 村级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12-2024 百纳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2014506号-1